CN103763958B - 假发 - Google Patents

假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3958B
CN103763958B CN201280037569.4A CN201280037569A CN103763958B CN 103763958 B CN103763958 B CN 103763958B CN 201280037569 A CN201280037569 A CN 201280037569A CN 103763958 B CN103763958 B CN 1037639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wig
region
hair
crimp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5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3958A (zh
Inventor
宫武信行
齐藤久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era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era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era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era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63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3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3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3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41Bases for wi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更可靠地提供一种毛发具有所需的量感的假发。假发的特征在于,包括: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该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一毛发,所述多根第一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第一卷曲直径;以及所述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所述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二毛发,所述多根第二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二卷曲直径,假发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

Description

假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而成的假发,尤其涉及所述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具有规定的卷曲的假发。
背景技术
假发大多通过将人工毛发或人体毛发等天然毛发植入设置于例如由聚氨酯等合成树脂制的人工皮肤构成的假发基底、或者由将合成纤维等编织成网孔状的网形成的假发基底、抑或人工皮肤与网组合形成的假发基底而形成。
近年来,呈现出如下倾向:即便是植入设置有等量的毛发(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的假发,更具有量感的假发愈发得到青睐。
因此,以使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的毛发具有规定的卷曲直径的方式设置卷曲(即,卷曲毛发)的假发逐渐得以普及。
对于针对毛发而设置的卷曲的卷曲直径较大的假发而言,毛发在比较接近垂直的状态下从假发基底立起,然后再根据卷曲直径而缓慢地朝横向扩展,因此,呈现出能够容易地体现出量感的倾向。然而,却存在如下问题:若卷曲直径较大,则该立起部分的长度加长,因此,毛发受到弱风等的较弱的外力便会容易地倾倒,结果导致有时无法获得所需的量感。
另一方面,若卷曲直径较小,则在相对于假发基底接近垂直的状态下立起的部分的长度缩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毛发受到较弱的外力便倾倒的现象。
然而,却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卷曲直径较小,因此多数情况下难以获得所需的量感。
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假发而言,其公开的是通过以规定的比例混合的方式植入设置卷曲直径不同的毛发而提高量感的假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3214号公报
在对比文件1的假发中,混合配置有卷曲直径不同的毛发,由此使得卷曲直径较小的毛发对卷曲直径较大的毛发的立起部(基端部)进行支承,从而防止了卷曲直径较大的毛发倾倒的现象。
然而,却存在如下问题:从外观、触感以及款式的观点来看,能够应用的毛发的刚性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基于卷曲直径较小的毛发的支承效果并不充分,从而,有时会因卷曲直径较大的毛发倾倒而导致无法获得所需的量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发,更可靠地防止了卷曲直径较大的毛发倾倒的现象,从而使得毛发更可靠地具有所需的量感。
本申请发明的方式1是一种假发,该假发的特征在于,包括: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该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一毛发,所述多根第一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第一卷曲直径;以及所述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该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二毛发,所述多根第二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二卷曲直径,所述假发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
在方式1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2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交替配置部。
在方式1或2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3的特征在于,所述假发基底被划分成多个区块,该多个区块中的一个区块具有所述交替配置部,所述多个区块的其余区块中的一个区块具有第二交替配置部,所述第二交替配置部通过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其中,所述第三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三毛发,所述多根第三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不同于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三卷曲直径,所述第四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四毛发,所述多根第四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且具有小于所述第三卷曲直径的第四卷曲直径。
在方式1或2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4的特征在于,所述假发基底被划分成多个区块,该多个区块中的一个区块具有所述交替配置部,所述多个区块的其余区块中的一个区块具有第三交替配置部,所述第三交替配置部通过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五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其中,所述第五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第五毛发,所述多根第五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卷曲直径、且不同于所述第二卷曲直径的第五卷曲直径。
在方式1~4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5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沿着所述假发基底的外周而形成。
在方式1~5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6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曲直径为20mm~80mm。
在方式1~6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7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曲直径为所述第一卷曲直径的40%~70%。
在方式1~7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8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的比为1:1.5~1:4。
在方式1~8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本申请发明的方式9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有50根~90根所述第一毛发。
在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假发的基础上,另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有50根~90根所述第二毛发。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假发而言,植入设置有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多根毛发的区域、与植入设置有具有较小的卷曲直径的多根毛发的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毛发倾倒的现象,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提供具有所需的量感的假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交替配置部的示意立体图,其中,该交替配置部通过植入设置有具有第一卷曲直径的发片(毛发)的区域(1)和植入设置有具有小于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二卷曲直径的发片(毛发)的区域(2)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
图2是示出植入设置于图1的网状的假发基底10的多根横向的丝状体8A中的一根丝状体的发片1以及发片2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a)示出了发片1不被发片2支承的情况,图2(b)示出了发片1的一部分被发片2支承的情况。
图3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包括交替配置部的假发100的俯视图。
图4是具有形态与假发100的形态相异的区块的假发20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以下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确定的方向、位置的词语(例如,“上”、“下”、“右”、“左”、“纵”、“横”以及包括这些词语的其它词语),使用这些词语是为了使参照附图而对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受到这些词语的含义的限制。另外,在多幅附图中标注了同一附图标记的部分表示同一部分或同一部件。
图1是示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假发所具备的交替配置部的示意立体图,其中,该交替配置部通过植入设置有具有第一卷曲直径的发片(毛发)的区域(1)和植入设置有具有小于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二卷曲直径的发片(毛发)的区域(2)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
图2是示出植入设置于图1的网状的假发基底10的多根横向的丝状体8A中的一根丝状体8A的发片1以及发片2的详细情况的图,图2(a)示出了发片1不被发片2支承的情况,图2(b)示出了发片1的一部分被发片2支承的情况。
在图1及图2中,为了能够容易地识别而以虚线示出了区域(1)及区域(2)。
此外,对于图1而言,若图示的发片1以及发片2的量过多,则会导致画面变得复杂,从而难以对发片的植入设置位置以及卷曲的状态进行目视确认,因此,省略了对发片1以及发片2的一部分的绘制记载(在假发基底10中,绘制记载了植入设置于其横向的丝状体8A与纵向的丝状体8B交叉的部分的发片1以及发片2,省略了对在横向的丝状体8A上、且在不与纵向的丝状体8B交叉的部分植入设置的发片1以及发片2的绘制记载。)。
区域(1)及区域(2)分别是假发基底10上的供毛发(发片)植入设置的区域。
在区域(1)植入设置有多个(多片)的发片1分别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
并且,配置于一个区域(1)内的发片1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
在本说明书中,相同的卷曲直径意味着工业制造时的相同的卷曲直径。例如,意味着相对于配置于相同区域内的多个发片的卷曲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在具有20个以上的发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任意选取的20个发片的卷曲直径的平均值)的正负10%以内的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发片的卷曲直径。
此外,在将发片1从假发基底10切除以后,将发片载置于平板上,由此,作为发片在平板上所形成的近似圆弧状的形状的直径而能够求出发片的卷曲直径。
发片1的卷曲直径优选为20mm~80mm。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若发片1的卷曲直径处于该范围内,则能够获得足够的量感,且能够使得发片2容易地支承发片1。
在区域(2)植入设置有多个(多片)的发片2具有小于区域(1)的发片1的卷曲直径的卷曲直径。并且,配置于一个区域(2)内的发片2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
对于发片2的卷曲直径而言,优选为发片1的卷曲直径的40%~70%,更优选为50%~60%。如此设置的原因在于,若发片2的卷曲直径处于该范围内,则能够使得发片2更加可靠地支承发片1。
通过比较发片1与发片2的各自的平均值(例如,将分别任意选取的20个(当同一区域(1)以及同一区域(2)内的发片的数量少于20个时,则意味着所有发片)发片1与发片2从假发基底10切除而后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而能够求出毛发1的卷曲直径与毛发2的卷曲直径的比率。
并且,区域(1)与区域(2)彼此相邻地交替配置而形成交替配置部。此处,如图1所示,交替配置是指彼此相邻的区域(1)与区域(2)中的至少一方配置有两个以上。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通过设置交替配置部,能够增加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的毛发的量感。
其理由推定如下。
卷曲直径较大的发片1与其卷曲直径相应地从基端(假发基底10)以接近垂直的角度立起,并朝向前端而逐渐向外侧(侧方,在图1及图2中为左方)扩展。
因此,发片1能够从基端(假发基底)到达较高的位置,从而能够获得比较优异的量感。
然而,对于卷曲直径较大的发片而言,与卷取直径较小、且长度相同的发片相比,存在因风等的外力而易于倾倒的缺陷。并且,若发片彻底倾倒,则从假发基底(基端)到较高的位置无法供给发片,因此难以获得充分的量感。
另一方面,对于发片2而言,由于卷取直径较小,因此在从基端(假发基底10)立起之后不会像发片1那样到达较高的位置,而是朝向前端而向外侧(侧方,在图1及图2中为左方)扩展。因此,对相比于发片1的量感的提高所作出的贡献较小。
然而,却具有即使受到外力也难以倾倒的优点。
并且,通过对植入设置有多个发片1的区域(1)与植入设置有多个发片2的区域(2)进行交替设置,即使发片1因外力等而倾倒,卷曲直径较小的发片2也会对发片1进行支承,从而能够防止发片1彻底倾倒,其结果,能够确保充分的量感。
利用图2而示意性地示出由该发片2对发片1的支承情况。
图2(a)示出了外力未作用于发片1以及发片2的状态。发片1以及发片2均未倾倒,因此,发片2并未支承发片1。
在图2(b)中,外力(欲使发片朝图中的左方倾倒的力)作用于发片1以及发片2。
卷曲直径较小的发片2几乎未受到外力的影响,从而不会发生倾倒。另一方面,卷曲直径较大的发片1因受到外力而容易倾倒。在图2(b)中,发片1中的发片1A与发片2A因受到外力而朝左方倾倒。
然而,能够判知:通过使发片2与发片1接触(特别是与靠近基端的部分接触)并使发片2对发片1A及发片1B进行支承,发片1A及发片1B不再进一步倾倒,因此,发片1A及发片1B充分有助于量感的提高。例如,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尽管发片1A及发片1B有所倾倒,但是由于它们的前端位于比发片2的前端高的位置,因此有助于量感的提高。
此外,在示出了发片1(也包括与图2(b)中的发片1A及发片1B相当的部分)未倾倒的状态的图2(a)中,由于发片1的前端位于比发片2的前端高的位置,因此当然有助于量感的提高。
如上所述,虽然以往已知有通过混合地植入设置卷曲直径不同的毛发而成的假发,但是这种假发却无法获得足够的量感。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能够想到如下原因:由于形成为具有两种卷曲直径的毛发随机地混合的状态,基本上是由一个卷曲直径较小的发片对一个卷曲直径较大的发片进行支承,因此,即使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发片朝与具有较小的卷曲直径的发片所处方向略微不同的方向倾斜,具有较小的卷曲直径的发片也无法支承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发片,况且,由于仅有一个具有较小的卷曲直径的发片对倾斜后的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发片进行支承,因此无法充分地进行支承,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发片会彻底倾倒。
与此相对,对于本申请发明而言,例如在图1中,若是位于右侧的区域(1)的毛发,在朝左方倾斜的情况下,即使朝与丝状体8A平行的方向乃至偏离该方向的方向倾斜,由于像图1所示那样在区域(2)、且在与丝状体8A平行的方向上也植入设置有多个发片2,因此,只要是相对于朝向带状的区域(2)内的任何部位的方向倾斜,便能够由区域(2)的毛发2可靠地支承发片1。
进而,由于能够由区域(2)内的多个发片2支承倾斜的发片1,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发片1彻底倾倒。
此外,当在上述的图1的右侧的区域(1)的右侧进一步配置了区域(2)时(即,当在区域(1)的两侧配置了区域(2)时),无论该区域(1)的发片1朝左右方向中的哪一方向倾斜都会被区域(2)支承,从而防止了该区域(1)的发片1彻底倾倒的现象。
此外,上述原理是发现了通过设置对区域(1)及区域(2)进行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能够提高毛发的量感这一现象的本申请发明人根据其掌握的学识类推得出的原理,本申请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受到以上原理的限制。
接着,以下示出构成交替配置部的各单元的详细情况。
形成有区域(1)及区域(2)的假发基底10可以采用包括以下假发基底在内的用于假发的各种假发基底:聚氨酯等合成树脂制的人工皮肤;或者由将合成纤维等纤维编织形成为网孔状的网而形成的假发基底;或者人工皮肤与网组合而形成的假发基底。
虽然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采用了横向延伸的丝状体8A与纵向延伸的丝状体8B以正交的方式配置而成的、网孔为四边形的网状假发基底,但是也可以采用例如具有六边形的网孔构造等的已知的各种网的形状。
接下来,对设置于假发基底10的区域(1)及区域(2)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具有区域(1)与区域(2)彼此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包括至少一个交替配置部,优选包括多个交替配置部。
这是由于通过设置多个交替配置部则能够在每个部分都获得毛发的所需的量感。
区域(1)及区域(2)的宽度优选为3mm以上15mm以下。这是由于若区域(2)的宽度为3mm以上则能够更加可靠地支承区域(1)的发片1,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区域(1)获得量感。另外,若宽度为15mm以下,当目视假发时,则会因发片1与发片2分离而难以识别这些发片,从而能够使他人判断出佩戴了假发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此处所说的宽度意味着区域(1)与区域(2)交替配置的方向上的各区域的长度。
毛发(1)及毛发(2)可以分别为由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等构成的人工毛发,或者也可以为人体毛发等天然毛发。
在图1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利用一条发材而大致在该发材的中央处进行对折,并大致将中央部卷绕系结于构成假发基底10的网的丝状体(在附图中,对于系结的部分的详细情况,省略了其绘制记载)。由此,利用一条发材而获得了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两条发片1或发片2。
然而,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也可以将一条发片的一端固定于假发基底、且将其另一端设为自由端,由此获得一个发片1或发片2。
优选地,在区域(1)的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50条至90条发片1。即,如图1所示,在以将一条发材对折的方式进行植入设置而获得两条发片1的情况下,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25条~45条发材。
如此设置的理由在于,若以该范围的密度植入设置发片1,则能够使外观自然、且能够获得量感。
优选地,在区域(2)的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50条至90条发片2。即,如图1所示,在以将一条发材对折的方式进行植入设置而获得两条发片1的情况下,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25条~45条发材。
如此设置的理由在于,若以该范围的密度植入设置发片2,则能够使外观自然、且能够可靠地支承发片1。
可以利用包括系结、粘结在内的、作为将毛发固定于假发基底的方式而已知的各种方式将发片1及发片2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10。
虽然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以沿着横向的丝状体8A或纵向的丝状体8B排列的方式对发片1及发片2进行植入设置,但是,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以配置成交错状的方式进行植入设置,特意在基底的几处位置不以规则的配置方式进行植入设置而扰乱其规则性,以看起来更加自然、或者随机地进行植入设置等的各种配置方式进行植入设置。
植入设置于区域(1)的发片1与植入设置于区域(2)的发片2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构成,或者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植入设置于区域(1)的发片1与植入设置于区域(2)的发片2可以具有相同的粗度,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粗度。
植入设置于区域(1)的发片1与植入设置于区域(2)的发片2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毛发1与毛发2由相同的材料构成、且具有相同的长度的情况下,利用同一发材(或发片)而仅改变其卷曲直径便能够制成发材1与发材2,因此,能够以较高的生产率获得本申请所涉及的假发。
另一方面,通过使毛发1的长度与毛发2的长度不同、且使毛发1与毛发2分别具有合适的长度,能够获得更加自然的外观轮廓,且能够使他人判断出佩戴了假发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
在一个区域(1)植入设置的多个发片1的前端可以根据发片在假发中配置的部位而朝向相同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
同样地,在同一区域(2)植入设置的多个发片2的前端可以根据发片在假发中配置的部位而朝向相同的方向,或者也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
图3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包括交替配置部的假发100的俯视图。
与图1及图2相同,在图3中,为了能够更明确地辨识区域(1)及区域(2)而以虚线示出该区域(1)及区域(2)。
优选地,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划分为多个区块,且各个区块都具有交替配置部。
对于人的头上生长的毛发而言,其粗度、根数(密度)及起伏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会因头部的位置而不同。设置区块的目的在于模仿这样的人的头部而制成更自然的假发。并且,区块是表示毛发的发尖的流动方向、毛发的密度、卷曲直径、毛发的长度以及毛发的颜色中的至少一种特性不同的区划。
在图3中以实线示出了各区块的边界。假发100具有前头部11、后头部13、顶部12、左侧头部14以及右侧头部15这五个区块。
并且,各个区块具有区域(1)与区域(2)彼此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
在各个区域(1)植入设置有发片1,在各个区域(2)植入设置有发片2,在图3中,为了能容易地辨识区域(1)、(2)的配置以及区块的配置,省略了对发片(毛发)1及发片(毛发)2的绘制记载。
针对每个区块所使用的发片1及发片2可以变更其长度、颜色、卷曲直径、植入设置密度以及粗度中的任一种以上的特性。因能够针对每个区块变更上述这些特性,故能够更细致地处理假发佩戴者的需求。
对根据区块的不同而变更卷曲直径的情况进行详细叙述。
在具有多个区块的情况下,每个区块的区域(1)的发片1的卷曲直径可以不同,另外,可以设置成:几个区块的发片1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且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块的发片1具有不同的卷曲直径。
同样地,对于区域(2)的发片2而言,只要具有比相同区块的区域(1)的发片2小的卷曲直径,每个区块的区域(2)的发片2的卷曲直径可以不同,另外,可以设置成:几个区块的发片2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且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块的发片2具有不同的卷曲直径。
例如,以图3所示的假发100为例,对于前头部11、后头部13、顶部12、左侧头部14及右侧头部15而言,各个区域(1)的发片1的卷曲直径互不相同,连同该特性一并设置或者取代该特性地,可以使各个区域(2)的发片2的卷曲直径互不相同。
另外,通过使左侧头部14及右侧头部15的区域(1)的发片1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且使除此之外的前头部11、后头部13及顶部12的区域(1)的发片1具有与其他区块的发片1不同的卷曲直径等方式,可以使几个区块的发片1具有与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块的发片1相同的卷曲直径。
同样地,通过使左侧头部14及右侧头部15的区域(2)的发片2具有相同的卷曲直径、且使除此之外的前头部11、后头部13及顶部12的区域(2)的发片2具有与其他区块的发片2不同的卷曲直径等方式,可以使几个区块的发片2具有与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块的发片2相同的卷曲直径。
优选地,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沿着假发基底的外周设置有区域(1)。也就是说,在假发100中,如图3所示,沿着假发基底10的外周而设置的内周线5与外周之间成为区域(1)。
通过以上述方式而在假发100的外周部植入设置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的发片1,能够降低他人辨识出佩戴了假发的情形的可能性。
尤其在将假发佩戴于假发佩戴者仍残存有自身的毛发的头上的情况下,卷曲直径较大的发片1与自身的毛发能够容易地混合(两者容易地互相混合),其结果,能显著地降低他人辨识出佩戴了假发的情形的可能性。
对于区域(1)与区域(2)的宽度而言,虽然例如根据每个区块来决定,但是优选为当区域(2)的宽度设为1时则将区域(1)的宽度设为1.5~4。如此设置的理由在于,能够使植入设置有具有较大的卷曲直径、且进一步增强了量感的发片1的区域(1)增多,并且能够供给用于支承发片1的充足量的发片2。
并且,优选地,当区域(2)的宽度设为1时,区域(1)的宽度大致设为2。
例如,在图3所示的顶部12,宽度为10mm的区域(1)与宽度为5mm的区域(2)以从假发基底10的前头方向通过假发基底的中心C1而朝向后头部方向的方式彼此相邻地交替配置。
另外,在后头部13、左侧头部14及右侧头部15中,存在从假发基底10的外周朝向假发基底10的中心C1、且沿着假发基底10的外周设置的宽度为5mm的区域(1),还存在宽度从中心朝向上方及下方减小(最大部分的宽度约为5mm)的区域(1)(也就是说,两个区域(1)共同形成了宽度为的区域(1)),然后,对宽度为5mm的区域(2)与宽度为10mm的区域(1)进行交替配置。
此外,在图3中,对于区块11~15内的区域(2)与区域(1)的交替配置而言,由于受到附图绘制空间的限制,仅示出了能够判断出各区块所具有的区域(1)与区域(2)交替配置的形态的最小限度的数量的区域(1)与区域(2)。
因此,在各区块中,实际上具有多于图3所示的数量的区域(2)与区域(1),且可以对这些区域进行交替配置,对此提请留意。
在前头部11,从假发基底10的外周朝向假发基底10的中心C1而存在沿着假发基底10的外周设置的宽度为5mm的区域(1),还具备具有3处宽度扩宽的部分(最大部分的宽度约为5mm)、且形状复杂的区域(1)(也就是说,两个区域(1)合并而形成宽度为5mm~10mm的区域(1)),然后再对宽度为5mm的区域(2)与宽度为10mm的区域(1)进行交替配置。
也就是说,区块11~15都满足上述优选的区域(2)与区域(1)的宽度的比1:1.5~1:4以及更优选的宽度的比1:2。
图4是具有与假发100相比具有不同的形态的区块的假发200的俯视图。与图3相同,在图4中也以实线示出区块的边界。
与假发100不同,假发200具有边界呈曲线的五个区块:前额部21、后头部22、侧周部23、头顶部24及前头部25。
与图3所示的五个区块不同,这样的区块的配置是依照人的头的形状划分而成的,能够可靠地避免植入设置的毛发分开、或一眼便判断出是假发这样的成为不自然的外观的情形,能够指示更细致的毛发的数量(密度)、长度、颜色、卷曲,从而能够获得满意度更高的假发。
区块21~25分别具有区域(1)与区域(2)彼此相邻地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
区块21~25内的区域(1)及区域(2)的配置可以根据各自的区块的形状等而任意决定。
或者,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保持原样地使用与假发100相同的配置方式。
在该情况下,在图4中以虚线包围示出的一个区域(1)及区域(2)中存在跨越两个以上的区块的部分。
在跨越多个区块而配置的区域(1),其发片1具有分别针对每个区块而确定的卷曲直径、长度、颜色、植入设置密度及粗度等。因此,如果这些特性因区块的不同而不同,则在以虚线包围的一个区域(1)中植入设置根据区块的不同而不同的毛发1。
同样地,在跨越多个区块而配置的区域(2),其发片1具有分别针对每个区块而确定的卷曲直径、长度、颜色、植入设置密度及粗度等。因此,如果这些特性因区块的不同而不同,则在以虚线包围的一个区域(2)中植入设置根据区块的不同而不同的毛发2。
也就是说,由虚线包围的一个区域(1)实质上成为由区块的边界线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域(1),同样地,由虚线包围的一个区域(2)实质上成为由区块的边界线划分而成的多个区域(2)。
接下来,对假发100及2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请注意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仅为示例,并非要对制造方法进行限定。
首先,按照下述顺序来制造假发基底10。
在假发基底是以网状底材作为原材的网状假发基底的情况下,将所需的网配置固定于假发佩戴者的头部形状的阳模的石膏上,为了使网从石膏的上方容易地与石膏的形状对应且实现良好的保持性,涂覆由有机溶剂对聚氨酯等树脂进行溶解而成的树脂溶液并使之干燥,再使树脂从石膏脱离,由此获得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对应的假发基底。
在假发基底是以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为原材的所谓的人工皮肤的情况下,在涂覆由有机溶剂溶解而成的树脂溶液再使之干燥以后,使树脂从假发佩戴者的头部形状的阳模的石膏脱离,从而获得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对应的假发基底。或者将片状的合成树脂覆盖并固定于假发佩戴者的头部形状的阳模的石膏上,然后,进行加热而使树脂变形以与石膏的形状对应,然后再使树脂从石膏脱离,从而获得与佩戴者的头部形状对应的假发基底。
作为此时使用的树脂,优选为具有柔软性的聚氨酯、硅树脂等的热可塑性弹性体。
接下来,准备用于发片1及发片2的发片或发材(为了以对折的方式获得两条发片所使用的毛发,对折前的状态)。
作为所使用的发片(或发材),可以使用由聚酰胺树脂等构成的人工毛发等的已知的人工毛发、或人体毛发等的天然毛发、抑或使用它们双方。
这些发片或毛发分别作为发片1及发片2(在假发具有区块的情况下为各区块的发片1及发片2)而具有适当的材质、粗度、长度、颜色等的特性。
此外,对于发片1及发片2的卷曲直径而言,可以在将发片1及发片2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10之后,再利用吹风机等进行加热而形成卷曲,从而形成所需的值。
然而,优选地,例如在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10之前,将发片或发材卷绕于具有规定直径的管体,然后再通过加热保持等方式而形成规定的卷曲直径。
优选上述方式的理由在于,与在植入设置后再以针对第一卷曲直径及第二卷曲直径的每个区域形成不同的卷曲直径的方式形成卷曲的方式相比,生产率更为优异。
接下来,将准备好的发片(或发材)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10。
预先将成为区块(设置的情况)及区域(1)与区域(2)的部分设置成能够分别辨识,而后再将适当的发片(发材)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10。
例如,如图1所示,在假发基底10是网、且将发材大致从中央部对折而得到发片1及发片2的情况下,利用钩针而将对折后的发材的折返部与构成网的丝状体(例如横向丝状体8A以及/或者纵向丝状体8B)连结,由此对发片1及发片2进行植入设置。
对于将发材系结于丝状体的方法而言,可以使用包括例如日本特开2007-92202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在内的用于制造假发的已知的方法。
在假发基底由人工皮肤构成的情况下,利用下述方法等已知的方法而使发材与假发基底连结:使钩针穿过假发基底,将对折后的发材的环部(折返部)钩挂于钩针的前端的钩部,在使钩针旋转而不将其与环部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使前端钩部钩挂于发材的敞开端部侧而将其从环部拔出。
将发片或发材植入设置于假发基底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包括系结及粘结在内的用于制造假发的已知的任意方法。
此外,在区域(1)或区域(2)的宽度较宽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区域在宽度方向上划分为两个以上的小区域,将全部的发片1或发片2植入设置于一个小区域内,然后再将发片1或发片2植入设置于下一个小区域。
也就是说,例如在图3所示的假发100中,当在区块11、区块12、及区块13将宽度为1cm的区域(1)植入设置于毛发1时,例如划分成宽度为5mm的两个小区域,将所需发片1的全部植入设置于一个小区域,然后再将发片1植入设置于另一个小区域。
多数情况下以上述方式利用钩针并用手进行植入设置,如此设置的理由在于,即使是植入设置有相同发片(或发材)的一个区域,在宽度较宽的情况(例如宽度为5mm左右以上的情况)下,若分成小区域则使得加工后的假发变得更漂亮(自然)。
如上所述,在植入设置的发材或发片具有预定的卷曲直径的情况下,通过以上的工序能够获得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
另一方面,在未预先将卷曲设置于发片(或发材)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吹风机、电棒等在每个区域(1)及区域(2)设置卷曲以使发片具有所需的卷曲直径,从而能够获得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假发。
本申请同时主张以日本特愿2011-172678号的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参照日本特愿2011-172678号而将其并入本说明书。附图标记的说明
1…发片;2…发片;5…内周线;8A…横向丝状体;8B…纵向丝状体;10…假发基底;11…前头部;12…顶部;13…后头部;14…左侧头部;15…右侧头部;100、200…假发。

Claims (7)

1.一种假发,其特征在于,
具有前头部、后头部、顶部、左侧头部以及右侧头部这5个区块,
这5个区块分别具有:第一毛发,所述第一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以及第二毛发,所述第二毛发由人工毛发或天然毛发构成,
各个所述区块的所述第一毛发以及所述第二毛发的、从长度、颜色、卷曲直径、植入设置密度以及粗度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特性与其它区块不同,
各个所述区块分别包括:
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该假发基底的第一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一毛发,多根所述第一毛发具有第一卷曲直径;以及
所述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所述假发基底的第二区域植入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二毛发,多根所述第二毛发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卷曲直径的第二卷曲直径,
所述假发具有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相邻地交替配置而成的交替配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头部、所述后头部、所述左侧头部以及所述右侧头部分别具有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沿着所述假发基底的外周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卷曲直径为20mm~8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卷曲直径为所述第一卷曲直径的4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宽度的比为1:1.5~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有50根~90根所述第一毛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每一平方厘米植入设置有50根~90根所述第二毛发。
CN201280037569.4A 2011-08-08 2012-08-02 假发 Active CN103763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678A JP5858679B2 (ja) 2011-08-08 2011-08-08 かつら
JP2011-172678 2011-08-08
PCT/JP2012/069743 WO2013021918A1 (ja) 2011-08-08 2012-08-02 かつ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3958A CN103763958A (zh) 2014-04-30
CN103763958B true CN10376395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668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7569.4A Active CN103763958B (zh) 2011-08-08 2012-08-02 假发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16908B2 (zh)
JP (1) JP5858679B2 (zh)
CN (1) CN103763958B (zh)
CA (1) CA2844201C (zh)
HK (1) HK1195459A1 (zh)
TW (1) TWI576057B (zh)
WO (1) WO20130219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437B2 (ja) * 2014-02-19 2018-06-20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及び、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JP6371551B2 (ja) * 2014-03-26 2018-08-08 株式会社アートネイチャー かつら用毛髪及びそのかつら用毛髪を用いるかつら
CN105011445B (zh) * 2015-07-20 2016-08-24 蔡磊 一种发装及其制作方法
US9486023B1 (en) * 2015-08-18 2016-11-08 Shake-N-Go Fashion, Inc. Artificial hai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7837837A (zh) 2016-07-28 2024-04-09 莱施菲公司 施用一组睫毛嫁接物的方法、睫毛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A3208678A1 (en) 2016-12-20 2018-06-28 Lashify, Inc. Applicators and cases for artificial lash extensions
WO2020082056A1 (en) 2018-10-19 2020-04-23 Lashify, Inc. Applicators for applying eye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s for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1686171S (zh) 2018-10-19 2021-05-24
CA3123631A1 (en) 2019-01-14 2020-07-23 Lashify, Inc. Lash extension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WO2020248193A1 (en) * 2019-06-13 2020-12-17 Yuan Yuan Wig base and wig
CN211747241U (zh) 2019-10-03 2020-10-27 莱施菲公司 人造睫毛装置及睫毛延长装置
JP6978627B1 (ja) * 2021-06-17 2021-12-08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及び増毛部材
WO2023182074A1 (ja) * 2022-03-23 2023-09-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自動植毛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11944145B1 (en) * 2023-08-29 2024-04-02 Hyun Joo Shim Wig capable of forming volume with wig yar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382A (en) * 1989-12-31 1991-09-03 Aderans Co., Ltd. Wi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4301A (en) * 1953-07-01 1957-11-26 Joseph H Schmitz Artificial hair pie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3670741A (en) * 1970-08-04 1972-06-20 Jitsuo Utsunomiya Method of making artificial hair pieces
US3910291A (en) * 1972-10-02 1975-10-07 Nak Yang Kim Artificial hai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3970092A (en) * 1973-10-01 1976-07-20 Nelson Charles W Method of attaching a hairpiece
JPS53141187U (zh) 1977-04-08 1978-11-08
JPS6031862B2 (ja) * 1977-05-16 1985-07-24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陽イオン交換膜の製造方法
US4739777A (en) * 1985-06-26 1988-04-26 Apollo Hair Systems, Inc. Hair replacement having color highlight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S63219608A (ja) * 1987-03-02 1988-09-13 巻島 幸三 髪飾り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234903A (ja) * 1989-03-07 1990-09-18 Hamada:Kk 補毛具
JPH1193011A (ja) * 1997-09-11 1999-04-06 Art Nature:Kk 開閉かつら
JPH11107023A (ja) * 1997-10-07 1999-04-20 Art Nature:Kk 生え際密着かつら
JP4883550B2 (ja) * 2004-12-28 2012-02-22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の製造方法
JP4761440B2 (ja) * 2005-06-28 2011-08-31 株式会社ユニヘアー 複数色の毛髪を植設してなるかつ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28791B1 (ko) * 2006-02-17 2011-04-1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니헤어 가발
EP2012609A1 (en) * 2006-04-19 2009-01-14 J.A. Alternatives Hair replacement for women
CN101489427B (zh) * 2006-07-18 2012-12-05 株式会社钟化 人工毛发用纤维束、人工毛发用纤维束的制造方法及头饰制品
WO2010038679A1 (ja) * 2008-09-30 2010-04-08 株式会社カネカ みの毛、それを用いた頭飾製品及びみの毛の製造方法
JP5366749B2 (ja) * 2009-09-30 2013-12-11 株式会社アデランス かつら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44382A (en) * 1989-12-31 1991-09-03 Aderans Co., Ltd. Wi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1918A1 (ja) 2013-02-14
US9516908B2 (en) 2016-12-13
US20140283862A1 (en) 2014-09-25
JP2013036134A (ja) 2013-02-21
CN103763958A (zh) 2014-04-30
HK1195459A1 (zh) 2014-11-14
TW201325485A (zh) 2013-07-01
CA2844201A1 (en) 2013-02-14
JP5858679B2 (ja) 2016-02-10
TWI576057B (zh) 2017-04-01
CA2844201C (en) 202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3958B (zh) 假发
RU2401020C2 (ru) Парик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ES2283400T3 (es) Aparato de arreglo floral.
KR20160103982A (ko) 칫솔 및 전동 칫솔
CN203058436U (zh) 网状式假睫毛结构
KR101516868B1 (ko) 이중 삽입 구조의 모발이 적용된 가발 및 제작방법
CN104172822B (zh) 一种可水洗的蚕丝被及其制作方法
WO2011040481A1 (ja) かつら
CN204132980U (zh) 一种可水洗的蚕丝被
US20170112212A1 (en) New wig
JP2010144272A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かつら
US11690420B1 (en) Costume wing using synthetic feather forms
JP5312981B2 (ja) カツラ
WO2016178389A1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CN104172821A (zh) 一种蚕丝被的拉制法
JP6503426B2 (ja) かつらベース及びかつら
US11944145B1 (en) Wig capable of forming volume with wig yar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717111A (zh) 具有包括腔体的塑性缝钉的口腔清洁工具
JP2007009338A (ja) 複数色の毛髪を植設してなるかつ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99433B1 (ko) 서로 다른 채움재의 수용을 위한 보조 수용공간을 갖는 침구
JP5384403B2 (ja) かつら
CN2591967Y (zh) 钓剑尖枪乌贼的饵具
TW200831016A (en) Wig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4060060A (ja) 部分かつら
DE102016104706A1 (de) Vorrichtung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r Hochsteckfrisur, Verwendung der Vorrichtung, Verfahren zur Erstellung einer Hochsteckfrisur, Computer und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4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4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