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8600B - 車輛 - Google Patents

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8600B
TWI558600B TW102138797A TW102138797A TWI558600B TW I558600 B TWI558600 B TW I558600B TW 102138797 A TW102138797 A TW 102138797A TW 102138797 A TW102138797 A TW 102138797A TW I558600 B TWI558600 B TW I5586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body frame
resistance
vehicle body
cross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8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2478A (zh
Inventor
高野和久
山崎茂人
Original Assignee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2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2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6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5Tri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9/00Steering deflectable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9/02Steering deflectable 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6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responsiveness, when the vehicle is travelling, to specific motion, a specific condition, or driver input
    • B60G17/016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responsiveness, when the vehicle is travelling, to specific motion, a specific condition, or driver input mainly during a motion involving steering operation, e.g. cornering, overtak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60G17/08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0G21/055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8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steering devices acting on two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suspension types
    • B60G2200/4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 B60G2200/44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wheels in the suspensions steer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80Interactive suspensions; arrangement affecting more than one suspension unit
    • B60G2204/82Interactive suspensions; arrangement affecting more than one suspension unit left and right unit on same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80Interactive suspensions; arrangement affecting more than one suspension unit
    • B60G2204/83Type of inter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2Cycles;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2Cycles; Motorcycles
    • B60G2300/122Tr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45Rolling fram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01Attitude or posture control
    • B60G2800/012Rolling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
已知有一種車輛,其包括於車輛轉彎時向左右方向傾斜之車體框架、及並列設置於該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兩個前輪(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3及非專利文獻1)。
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包括連桿機構。連桿機構包括上橫向構件及下橫向構件。又,連桿機構包括支撐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之右端部之右側構件、及支撐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之左端部之左側構件。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之中間部於轉向軸之前方支撐於車體框架。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可繞沿車體框架之大致前後方向延伸之軸線旋轉地支撐於車體框架。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與車體框架之傾斜連動而相對於車體框架旋轉,從而兩個車輪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變化。再者,於車體框架為直立狀態下,上橫向構件及下橫向構件較兩個前輪設置於更靠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上方。
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包括可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移動地支撐右前輪之右緩衝裝置、及可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移動地支撐左前輪之左緩衝裝置。右緩衝裝置可繞右側構件之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右側構件。左緩衝裝置可繞左側構件之軸線旋轉地支撐 於左側構件。專利文獻1及2中記載之車輛進而包括把手、轉向軸、及旋轉傳遞機構。把手被固定於轉向軸。轉向軸可相對於車體框架旋轉地被支撐。若使把手旋轉,則轉向軸亦旋轉。旋轉傳遞機構將轉向軸之旋轉傳遞至右緩衝裝置及左緩衝裝置。
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於轉向軸周圍具備多個車輛搭載零件。車輛搭載零件有頭燈等照明器、散熱器、儲液箱、喇叭等電氣零件、車輛之主開關、儲物箱、儲物袋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5-3138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德國專利申請公開10 2010 052 716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設計專利D547,242S公報
非專利文獻1:Catalogo partidi ricambio,MP3 300 ie LT Mod. ZAPM64102,Piaggio公司
專利文獻1及2記載之車輛進而包括阻力變更機構。阻力變更機構係藉由增大對抗連桿機構之作動之阻力,而抑制車體框架之傾斜、及兩個車輪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之變化。
於專利文獻1記載之車輛中,阻力變更機構包括制動盤及卡鉗。制動盤被固定於構成連桿機構之上橫向構件。卡鉗係藉由調整與制動盤之間的摩擦力而變更對抗連桿機構之作動之阻力。卡鉗安裝於較上橫向構件更靠上方之車體框架。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為零或較小之情形時,連桿機構作動。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較大之情形時,連桿機構之作動受抑制或停止。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為零或較小之情形時,制動盤與上橫向構件相 對於車體框架一體地動作。
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車輛中,阻力變更機構包括連桿、設置於連桿之一端之活塞、及供活塞移動之氣缸。阻力變更機構係藉由使活塞於氣缸內移動而使連桿相對於氣缸伸縮。藉由停止活塞於氣缸內之移動,而使連桿相對於氣缸固定。連桿之另一端支撐於左側構件。氣缸支撐於較上橫向構件更靠上方之車體框架。阻力變更機構係藉由變更活塞於氣缸內之移動狀態,而變更對抗連桿機構之作動之阻力。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為零或較小之情形時,連桿機構作動。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較大之情形時,連桿機構之作動受抑制或停止。於藉由阻力變更機構變更而得之阻力為零或較小之情形時,連桿及氣缸亦與連桿機構之作動連動而動作。
專利文獻1及2記載之車輛於轉向軸之周圍具備與車體框架之傾斜連動而動作之連桿機構。又,該車輛於轉向軸之周圍具備與車體框架之傾斜及連桿機構之作動連動而動作之阻力變更機構。因此,於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中,必須以連桿機構之可動範圍與阻力變更機構之可動範圍不產生干涉之方式設置阻力變更機構。進而於設置車輛搭載零件時,必須避開連桿機構之可動範圍與阻力變更機構之可動範圍之兩者。因此,於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中,轉向軸周圍之構造易變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如下技術,即,即便對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設有抑制連桿機構之作動之功能,亦可抑制較兩個前輪更靠上方之轉向軸周圍之構造之大型化。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可採用之態樣(1)係一種車輛,其包括:車體框架;右前輪及左前輪,其等並列配置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 右緩衝裝置,其於下部支撐上述右前輪,並緩衝上述右前輪相對於上部之於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移位;左緩衝裝置,其於下部支撐上述左前輪,並緩衝上述左前輪相對於上部之於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移位;連桿機構,其包含:右側構件,其係將上述右緩衝裝置之上部可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右操舵軸線旋轉地支撐;左側構件,其係將上述左緩衝裝置之上部可繞著與上述右操舵軸線平行之左操舵軸線旋轉地支撐;上橫向構件,其係將上述右側構件之上部可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右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右端部,將上述左側構件之上部可繞著與上述上軸線平行之上左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左端部,且中間部可繞沿與上述上右軸線及上述上左軸線平行之上中間軸線旋轉地被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及下橫向構件,其係將上述右側構件之下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右軸線平行之下右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右端部,將上述左側構件之下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左軸線平行之下左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左端部,且中間部可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下中間軸線旋轉地被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轉向軸,其係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之上述右側構件與上述左側構件之間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上端部係設置於較上述下中間軸線更靠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上之上方,且可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延伸之中間操舵軸線旋轉;把手,其設置於上述轉向軸之上端部;旋轉傳遞機構,其將對應上述把手之操作之上述轉向軸之旋轉傳遞至上述右緩衝裝置及上述左緩衝裝置;及阻力變更機構,其可變更對抗上述上橫向構件及上述下橫向構件之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之旋轉動作而賦予之阻力,且可將上述上橫向構件及上述下橫向構件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自某一相對位置移位時 之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且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可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且可變更對抗相對旋轉之阻力之第1部及第2部;上述第1部無法旋轉地被固定於上述右側構件、上述左側構件、上述上橫向構件、上述下橫向構件、及上述車體框架中之任一構件;上述第2部支撐於至少一部分可旋轉地支撐於上述一構件之上述右側構件、上述左側構件、上述上橫向構件、上述下橫向構件、及上述車體框架中之任一另一構件,且與上述一構件相對於上述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上述第1部繞著上述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
根據上述構成(1),車輛包括阻力變更機構,該阻力變更機構可變更對抗上橫向構件及下橫向構件相對於車體框架之旋轉動作而賦予之阻力變更,且可將上橫向構件及下橫向構件相對於車體框架自某一相對位置移位時之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
阻力變更機構包含可繞著與上中間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且可變更對抗相對旋轉之阻力之第1部及第2部。
第1部無法旋轉地被固定於右側構件、左側構件、上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及車體框架中之任一構件。
第2部支撐於至少一部分可旋轉地支撐於一構件之右側構件、左側構件、上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及車體框架中之任一另一構件,且與一構件相對於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synchronize)而相對於第1部繞著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
根據上述構成(1),第2部相對於第1部繞著與上中間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變更對抗第1部與第2部之繞著與上中間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之相對旋轉之阻力。可將阻力變更機構之第1部及第2部繞著阻力變更軸線配置,因此自上中間軸線之方 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不易變大。
第1部固定於車體框架或相對於車體框架相對旋轉之構成連桿機構之構件之一構件。第2部支撐於可旋轉地支撐於一構件之另一構件。連桿機構之一構件與另一構件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因此,可將阻力變更機構之第1部與第2部設置於接近位置,而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
又,構成連桿機構之上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右側構件、左側構件相對於車體框架繞著與上中間軸線平行之軸線旋轉。阻力變更機構之第1部及第2部支撐於上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右側構件、左側構件、及車體框架中之任一者。即,構成連桿機構之構件之移動方向與阻力變更機構之移動方向平行,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與連桿機構產生干涉。
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與連桿機構之干涉,且即便將阻力變更機構搭載於車輛,亦可抑制車輛大型化。
進而,第1部被固定於車體框架或相對於車體框架相對旋轉之連桿機構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第2部支撐於連桿機構之構成構件之另一構件。第1部相對於第2部與連桿機構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與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旋轉。
連桿機構係將相互旋轉之構件彼此組合而構成。藉由對該連桿機構設置第1部及第2部,使其等與連桿機構之旋轉動作連動而使第1部與第2部相對旋轉。如此,阻力變更機構利用連桿機構之旋轉動作而變更對抗第1部與第2部之相對旋轉之阻力。因此,可由簡易構造構成阻力變更機構,而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2)之態樣:上述阻力變更軸線係和上述一構件與上述另一構件之旋轉軸線一致。
根據該構成(2),自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使阻力變更軸線 和一構件與另一構件之旋轉軸線一致,由此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3)之態樣:上述一構件包含可使上述另一構件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旋轉軸線旋轉地支撐之軸部,且上述第1部固定於上述軸部。
根據該構成(3),設置於一構件之軸部兼具支撐另一構件之功能、及固定有第1部之功能該兩種功能,因此易小型化地構成連桿機構與阻力變更機構。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4)之態樣:上述第1部具有沿上述阻力變更軸線方向延伸之第1面,上述第2部具有沿上述阻力變更軸線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1面對向之第2面,上述阻力變更機構係構成為可變更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間的阻力。
根據該構成(4),自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第1部及第2部,而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又,使第1面及第2面沿阻力變更軸線之方向延伸,可一面維持自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之大小,一面確保較大之阻力。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5)之態樣: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部分係形成為圓弧狀。
根據該構成(5),由於第1面及第2面為圓弧形狀,因此阻力變更機構不易與連桿機構等產生干涉,可小型化地構成連桿機構及轉向軸之周圍。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6)之態樣: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係形成為圓形。
根據該構成(6),由於第1面及第2面為圓形,因此阻力變更機構不易與連桿機構等產生干涉,可小型化地構成連桿機構及轉向軸之周 圍。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7)之態樣: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阻力變更機構係設置於與上述轉向軸重疊之位置。
根據該構成(7),由於轉向軸位於車輛之寬度方向之中央,因此阻力變更機構亦位於車輛之寬度方向之中央。因此,自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不易自連桿機構之可動範圍伸出。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8)之態樣:於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間貯存有可變更剪切阻力之磁性流體。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9)之態樣: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容積對應於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相對旋轉而變化之第1液室、及經由連通路徑與上述第1液室連通之第2液室;且藉由調節上述連通路徑之開閉程度而限制上述第1液室與上述第2液室之間的流體移動,從而可變更對抗上述第1部及上述第2部相互之相對旋轉之阻力。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10)之態樣: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鼓式刹車(drum brake)機構;上述第2部為鼓,上述第1部包含設置於上述鼓之內部且可與上述鼓之內周面接觸之蹄片(shoe)。
根據該構成(10),由於阻力變更機構採用鼓式刹車機構,因此可利用自增力(self-energizing)作用。因此,可小型化地構成能夠獲得較大阻力之阻力變更機構。
為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亦可為(11)之態樣:設置有複數個上述阻力變更機構。
1‧‧‧車輛
2‧‧‧車體本體
3‧‧‧前輪
4‧‧‧後輪
5‧‧‧連桿機構
6‧‧‧操作力傳遞機構
7‧‧‧阻力變更機構
7a‧‧‧阻力變更軸線
7A‧‧‧阻力變更機構
7B‧‧‧阻力變更機構
7C‧‧‧阻力變更機構
11‧‧‧內部元件
11a‧‧‧外周面
11A‧‧‧中心軸部
11B‧‧‧中心軸部
11C‧‧‧內部元件
11C1‧‧‧第1旋轉元件
11C2‧‧‧第2旋轉元件
11C3‧‧‧第3旋轉元件
12‧‧‧鼓
12a‧‧‧內周面
12A‧‧‧外筒
12B‧‧‧殼體
12C‧‧‧殼體
13‧‧‧刹車蹄片
13A‧‧‧液室
13B‧‧‧第1液室
14‧‧‧連結軸
14A‧‧‧線圈
14B‧‧‧第2液室
15‧‧‧彈簧
15B‧‧‧間隔壁
16‧‧‧凸輪
16B‧‧‧連通路徑
17B‧‧‧第1電磁閥
18B‧‧‧第2電磁閥
19Bb‧‧‧第2單向閥
21‧‧‧車體框架
22‧‧‧車體外殼
23‧‧‧把手
23a‧‧‧開關
24‧‧‧座部
25‧‧‧動力單元
31‧‧‧第1前輪
32‧‧‧第2前輪
33‧‧‧第1緩衝裝置
35‧‧‧第2緩衝裝置
51‧‧‧第1橫向構件
52‧‧‧第2橫向構件
53‧‧‧第3橫向構件
53a‧‧‧上右軸部
54‧‧‧第4橫向構件
60‧‧‧轉向軸
61‧‧‧第1傳遞板
62‧‧‧第2傳遞板
63‧‧‧第3傳遞板
64‧‧‧第1接頭
65‧‧‧第2接頭
66‧‧‧第3接頭
67‧‧‧第1傳遞構件
211‧‧‧頭管
212‧‧‧下框架
213‧‧‧後框架
221‧‧‧前外殼
223‧‧‧前擋泥板
223a‧‧‧第1前擋泥板
223b‧‧‧第2前擋泥板
224‧‧‧後擋泥板
321‧‧‧第2支撐構件
322‧‧‧第2外筒
323‧‧‧第2支撐軸
325‧‧‧第2導件
325a‧‧‧第2板
325b‧‧‧第2導引筒
325c‧‧‧第2連接點
326‧‧‧第2內筒
327‧‧‧第2托架
330‧‧‧第1緩衝器
331‧‧‧第1支撐構件
332‧‧‧第1外筒
333‧‧‧第1導件
333a‧‧‧第1板
333b‧‧‧第1導筒
333c‧‧‧第1連接點
334‧‧‧第1支撐軸
335‧‧‧第1托架
336‧‧‧第1內筒
340‧‧‧第1旋轉防止機構
341‧‧‧第1旋轉防止桿
350‧‧‧第2緩衝器
360‧‧‧第2旋轉防止機構
361‧‧‧第2旋轉防止桿
512‧‧‧一對板狀之構件
522‧‧‧一對板狀之構件
641‧‧‧第1軸承
641b‧‧‧第1支撐孔
642‧‧‧第1軸
643‧‧‧第1前連桿
651‧‧‧第2軸承
652‧‧‧第2軸
653‧‧‧第2前連桿
661‧‧‧第3軸承
662‧‧‧第3軸
663‧‧‧第3前連桿
671‧‧‧第1環
672‧‧‧第2環
673‧‧‧第3環
A‧‧‧箭頭
AA‧‧‧上中間軸線
B‧‧‧連接部
C‧‧‧連接部
D‧‧‧支撐部
E‧‧‧連接部
F‧‧‧箭頭
L‧‧‧箭頭
R‧‧‧箭頭
T‧‧‧角度
U‧‧‧箭頭
UF‧‧‧箭頭
X‧‧‧第1中心軸
Y‧‧‧第2中心軸
Z‧‧‧中間操舵軸線
圖1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三輪車輛之整體之左側視圖。
圖2係表示已卸除車體外殼之狀態下之三輪車輛之整體的前視圖。
圖3係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中之第2前輪與第2緩衝裝置之關係的左側視圖。
圖4係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之一部分之左側視圖。
圖5係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傾斜之狀態之前視圖。
圖6係放大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中之操作力傳遞機構之前視圖。
圖7係模式性地表示圖6之操作力傳遞機構之動作之圖。
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中之第2托架與第2前輪之動作之圖。
圖9(a)、(b)係表示圖1之三輪車輛中之阻力變更機構之圖。
圖10(a)、(b)係自上中間軸線之方向之前方觀察圖9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之內部構造之模式圖。
圖11係圖9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之縱剖面圖。
圖12(a)、(b)係與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之圖9對應之圖。
圖13係圖12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之縱剖面圖。
圖14(a)、(b)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且與圖9對應之圖。
圖15係圖14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之縱剖面圖。
圖16係用以說明圖14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之動作原理之模式圖。
圖17(a)、(b)係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且與圖14對應之圖。
圖18(a)、(b)係用以說明設置阻力變更機構之位置且與圖9對應之 圖。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作為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之車輛之一種的三輪車輛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一面參照圖1至圖10一面對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車輛1進行說明。對同一或相當之要素標註同一符號,並不重複該構件之說明。以下,圖中之箭頭F表示車輛1之前方向。圖中之箭頭R表示車輛1之右方向。圖中之箭頭L表示車輛1之左方向。箭頭U表示鉛垂上方向。所謂車寬方向外方係指自車寬方向中央朝向左方或右方之方向。
<整體構成>
圖1係車輛1之整體側視圖。再者,以下說明中將方向表示為前後左右之情形係指自駕駛車輛1之駕乘者觀察時之前後左右之方向。
車輛1包括車體本體2、前輪3及後輪4。車體本體2包括車體框架21、車體外殼22、把手23、座部24及動力單元25。
車體框架21支撐動力單元25或座部24等。動力單元25包括引擎及變速箱裝置等。圖1中,車體框架21係以虛線表示。
車體框架21包括頭管211、下框架212及後框架213。頭管211配置於車輛之前部。於頭管211之周圍配置有連桿機構5。於頭管211,旋轉自如地插入有轉向軸60。轉向軸60沿大致上下方向(中間操舵軸線之方向)延伸。於轉向軸60之上端部設置有把手23。下框架212自前端向後方朝下方傾斜。後框架213支撐座部24及尾燈等。於把手23安裝有開關23a。
車體框架21由車體外殼22覆蓋。車體外殼22包括前外殼221、前擋泥板223及後擋泥板224。
前外殼221位於座部24之前方。前外殼221覆蓋頭管211及連桿機 構5。
前擋泥板223分別配置於左右一對前輪3之上方。前擋泥板223配置於前外殼221之下方。後擋泥板224配置於後輪4之上方。
前輪3較頭管211及連桿機構5位於更下方。前輪3配置於前外殼221之下方。後輪4配置於車體外殼22之下方。
<三輪車輛之前部之構成>
圖2係表示已卸除車體外殼22之狀態下之車輛1之整體前視圖。圖2中,省略了下框架212等。
車輛1包括把手23、轉向軸60、頭管211、左右一對前輪3、第1緩衝裝置33、第1旋轉防止機構340、第2緩衝裝置35、第2旋轉防止機構360、連桿機構5、操作力傳遞機構6、及阻力變更機構7。
前輪3包括並列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第1前輪31及第2前輪32。作為右前輪之一例之第1前輪31相對於車寬方向中央配置於右方。於第1前輪31之上方配置有第1前擋泥板223a。作為左方前輪之一例之第2前輪32相對於車寬方向中央配置於左方。於第2前輪32之上方配置有第2前擋泥板223b。第2前輪32配置為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與第1前輪31對稱。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係指於前視車輛1時與頭管211之軸方向正交之方向。
作為右緩衝裝置之一例之第1緩衝裝置33於下部支撐第1前輪31,緩衝第1前輪31相對於上部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移位。第1緩衝裝置33包括第1緩衝器330及第1旋轉防止機構340。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係指於前視車輛1時沿頭管211之軸方向之方向。
作為左緩衝裝置之一例之第2緩衝裝置35於下部支撐第2前輪32,緩衝第2前輪32相對於上部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移位。第2緩衝裝置35包括第2緩衝器350及第2旋轉防止機構360。
圖3係表示第2前輪32與第2緩衝裝置35之關係之左側視圖。
第2緩衝器350包括第2支撐構件321。第2支撐構件321包括第2外筒322、第2支撐軸323及第2內筒326。於第2外筒322之內周側插入有第2內筒326之一部分。第2內筒326配置於第2外筒322之上方。第2內筒326可於第2外筒322之延伸方向相對於第2外筒322相對移動。第2緩衝器350係所謂套筒(telescopic)式之緩衝器。
第2旋轉防止機構360防止第2外筒322相對於第2內筒326之旋轉。第2旋轉防止機構360包括第2導件325、第2旋轉防止桿361及第2托架327。第2導件325導引第2旋轉防止桿361之移動方向。第2導件325包含第2導筒325b。於第2導筒325b之內周側插入有第2旋轉防止桿361。第2旋轉防止桿361可相對於第2導筒325b相對移動。第2旋轉防止桿361防止第2前輪32相對於第2內筒326相對旋轉。第2旋轉防止桿361配置為與第2緩衝器350平行。第2旋轉防止桿361之上端與第2內筒326之上端被固定於第2托架327。藉此,第2旋轉防止桿361無法相對於第2內筒326相對移動。
如圖2所示,第2前輪32支撐於第2支撐構件321。第2前輪32連接於第2支撐構件321之下部。第2支撐軸323設置於第2外筒322之下端,且支撐第2前輪32。第2導件325包括第2板325a。第2板325a延伸至第2前擋泥板223b之上方。第2前輪32能以第2中心軸Y為中心旋轉而改變朝向。第2中心軸Y與第2板325a於第2連接點325c相交。
第1緩衝器330包括第1支撐構件331。第1支撐構件331包括第1外筒332、第1支撐軸334及第1內筒336。第1緩衝器330具有與參照圖3進行說明之第2緩衝器350相同之構成。即,於第1外筒332之內周側插入有第1內筒336之一部分。第1內筒336配置於第1外筒332之上方。第1內筒336可於第1外筒332之延伸方向相對於第1外筒332相對移動。第1緩衝器330係所謂套筒式之緩衝器。
第1旋轉防止機構340防止第1內筒336相對於第1外筒332之旋轉。第1旋轉防止機構340具有與參照圖3進行說明之第2旋轉防止機構360相同之構成。即,第1旋轉防止機構34包括第1導件333、第1旋轉防止桿341及第1托架335。第1導件333導引第1旋轉防止桿341之移動方向。第1導件333包括第1導筒333b。於第1導筒333b之內周側插入有第1旋轉防止桿341。第1旋轉防止桿341可相對於第1導筒333b相對移動。第1旋轉防止桿341防止第1前輪31相對於第1內筒336相對旋轉。第1旋轉防止桿341配置為與第1緩衝器330平行。第1旋轉防止桿341與第1內筒336之上端被固定於第1托架335。藉此,第1旋轉防止桿341無法相對於第1內筒336相對移動。
第1前輪31支撐於第1支撐構件331。第1前輪31連接於第1支撐構件331之下部。第1支撐軸334設置於第1外筒332之下端,且支撐第1前輪31。第1導件333包括第1板333a。第1板333a延伸至第1前擋泥板223a之上方。第1前輪31能以第1中心軸X為中心旋轉而改變朝向。第1中心軸X與第1板333a於第1連接點333c相交。
<連桿機構>
連桿機構5配置於把手23之下方。連桿機構5配置於第1前輪31及第2前輪32之上方。連桿機構5連接於頭管211。連桿機構5包括第1橫向構件51(上橫向構件之一例)、第2橫向構件52(下橫向構件之一例)、第1側構件53(右側構件之一例)及第2側構件54(左側構件之一例)。
如圖4所示,第1橫向構件51包括一對板狀之構件512。第1橫向構件51沿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一對板狀之構件512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夾著頭管211。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係指與車輛1之前後方向一致之方向。於本說明書中,「沿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包括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傾斜地延伸之情況,其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相比更靠 近左右方向之傾斜度延伸之情況。
如圖2所示,第1橫向構件51之中間部由支撐部A支撐於車體框架21(頭管211)。第1橫向構件51之中間部於支撐部A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中間軸線AA為中心旋轉地支撐於車體框架21。即便於轉向軸60隨著把手23之旋轉而旋轉之情形時,第1橫向構件51亦不會繞轉向軸60之旋轉軸線旋轉。於本說明書中,「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包括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傾斜地延伸之情況,其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相比更靠近前後方向之傾斜度延伸之情況。
如圖2所示,第1橫向構件51之右端部藉由連接部B而連接於第1側構件53之上部。第1側構件53之上部藉由第1橫向構件51之右端部而於連接部B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右軸線為中心旋轉地得到支撐。第1橫向構件51之左端部藉由連接部C而連接於第2側構件54之上部。第2側構件54之上部藉由第1橫向構件51之左端部而於連接部C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左軸線為中心旋轉地得到支撐。上中間軸線AA、上右軸線、上左軸線相互平行。
如圖4所示,第2橫向構件52包括一對板狀之構件522。第2橫向構件52沿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一對板狀之構件522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夾著頭管211。第2橫向構件52於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下配置於較第1橫向構件51更靠下方且較第1緩衝裝置33及第2緩衝裝置35更靠上方。
第2橫向構件52之中間部由支撐部D支撐於車體框架21(頭管211)。第2橫向構件52之中間部於支撐部D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中間軸線為中心旋轉地支撐於車體框架21。支撐部D處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旋轉軸線與支撐部A處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旋轉軸線平行。即便於轉向軸60隨著把手23之旋轉而 旋轉之情形時,第2橫向構件52亦不會繞轉向軸60之旋轉軸線旋轉。
如圖2所示,第2橫向構件52之右端部藉由連接部E而連接於第1側構件53之下部。第1側構件53之下部藉由第2橫向構件52之右端部而於連接部E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右軸線為中心旋轉地得到支撐。第2橫向構件52之左端部藉由連接部F而連接於第2側構件54之下部。第2側構件54之下部藉由第2橫向構件52之左端部而於連接部F能以沿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左軸線為中心旋轉地得到支撐。
上中間軸線AA、上右軸線、上左軸線、下中間軸線、下右軸線、下左軸線相互平行。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橫向構件51及第2橫向構件52係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之前後一對板狀構件之構成,但第1橫向構件51及第2橫向構件52亦可分別為包括自頭管211向右方向延伸之構件、及自頭管211向左方向延伸之構件之構成。
第1側構件53配置於頭管211之右方。第1側構件53沿與頭管211及轉向軸60之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之方向延伸。第1側構件53配置於第1前輪31及第1緩衝裝置33之上方。第1側構件53係能以第1中心軸X(右軸線之一例)為中心旋轉地支撐第1緩衝裝置33之上部。
第2側構件54配置於頭管211之左方。第2側構件54沿與頭管211及轉向軸60之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之方向延伸。第2側構件54配置於第2前輪32及第2緩衝裝置35之上方。第2側構件54係能以第2中心軸Y(左軸線之一例)為中心旋轉地支撐第2緩衝裝置35之上部。
轉向軸60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第1側構件53與第2側構件54之間支撐於車體框架21。轉向軸60之上端部設置於較第2橫向構件52之支撐部D之旋轉軸線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轉向軸60能以沿車體框架21(頭管211)之上下方向延伸之中間操舵軸線Z為中 心旋轉。於本說明書中,「沿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包括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傾斜地延伸之情況,其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相比更靠近上下方向之傾斜度延伸之情況。
圖5係表示車體框架21以角度T向左方傾斜之狀態之前視圖。以箭頭UF表示車體框架21之上方。於車輛1之直立狀態下,車體框架21之上方UF與鉛垂上方U一致。於車輛1傾斜之狀態下,車體框架21之上方UF與鉛垂上方U不同。
若車體框架21向左右方向傾斜,則連桿機構5變形。若駕乘者欲使車輛1以角度T向左方傾斜,則車體框架21(頭管211)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左方傾斜。隨之,第1橫向構件51及第2橫向構件52相對於頭管211、第1側構件53及第2側構件54旋轉。此時,第1橫向構件51與第2橫向構件52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大致平行。第1橫向構件51之左端部隨著頭管211向左方之傾斜而移動至較第2橫向構件52之左端部更靠左方。藉此,第2側構件54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左方傾斜。此時,第2側構件54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與頭管211之延伸方向大致平行。與第2側構件54同樣地,第1側構件53亦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左方傾斜。第1側構件53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平行於頭管211之延伸方向。第2前輪32隨著如上所述之連桿機構5之變形而移位至較第1前輪31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方向(UF方向),從而容許車輛1向左方傾斜。
同樣地,若駕乘者欲使車輛1向右傾斜,則車體框架21(頭管211)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右方傾斜。隨之,第1橫向構件51及第2橫向構件52相對於頭管211、第1側構件53及第2側構件54旋轉。此時,第1橫向構件51與第2橫向構件52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大致平行。第1橫向構件51之左端部隨著頭管211向右方之傾斜而移動至較第2橫向構件52之左端部更靠右方。藉此,第2側構件54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右方傾斜。此時,第2側構件54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與頭管211之延伸方向大致平 行。與第2側構件54同樣地,第1側構件53亦自直立狀態之姿勢向右方傾斜。第1側構件53之延伸方向於前視時平行於頭管211之延伸方向。第1前輪31隨著如上所述之連桿機構5之變形而移位至較第2前輪32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方向,從而容許車輛1向右方傾斜。
<操作力傳遞機構>
作為旋轉傳遞機構之一例之操作力傳遞機構6將與把手23之操作對應之轉向軸60之旋轉傳遞至第1緩衝裝置33及第2緩衝裝置35,而使第1緩衝裝置33及第2緩衝裝置35分別以第1中心軸X及第2中心軸Y為中心旋轉。操作力傳遞機構6之一部分配置於第2橫向構件52之下方。操作力傳遞機構6配置於較第1前輪31及第2前輪32更靠上方。
如圖2所示,第1側構件53之下端部連接於第1托架335。第1托架335被安裝為可相對於第1側構件53以第1中心軸X為中心旋轉。操作力傳遞機構6將轉向軸60之下端部與第1托架335連結。操作力傳遞機構6將轉向軸60隨著把手23之旋轉操作而進行之旋轉傳遞至第1托架335。藉此,第1托架335相對於第1側構件53以第1中心軸X為中心旋轉。即便對把手23進行旋轉操作,第1側構件53亦不會相對於車體框架21旋轉。
第2側構件54之下端部連接於第2托架327。第2托架327被安裝為可相對於第2側構件54以第2中心軸Y為中心旋轉。操作力傳遞機構6將轉向軸60之下端部與第2托架327連結。操作力傳遞機構6將轉向軸60隨著把手23之旋轉操作而進行之旋轉傳遞至第2托架327。藉此,第2托架327相對於第2側構件54以第2中心軸Y為中心旋轉。即便對把手23進行旋轉操作,第2側構件54亦不會相對於車體框架21旋轉。
圖6係放大表示操作力傳遞機構6之前視圖。操作力傳遞機構6包括轉向軸60、第1傳遞板61、第2傳遞板62、第3傳遞板63、第1傳遞構件67、第1托架335及第2托架327。
第1傳遞板61連接於轉向軸60之下端部。第1傳遞板61無法相對於轉向軸60旋轉。若使把手23相對於頭管211旋轉,則轉向軸60相對於頭管211旋轉。第1傳遞板61隨著轉向軸60之旋轉而旋轉。
第2傳遞板62固定於第1緩衝裝置33之第1托架335,且可與第1托架335一併相對於第1側構件53旋轉。第2傳遞板62較第1托架335位於更下方。
第3傳遞板63於前視時配置為以第1傳遞板61中心與第2傳遞板62對稱。第3傳遞板63固定於第2緩衝裝置35之第2托架327,且可與第2托架327一併相對於第2側構件54旋轉。第3傳遞板63較第2托架327位於更下方。
於本說明書中,相對於第1緩衝裝置33被固定且可與第1緩衝裝置33一併旋轉之部位設為第1緩衝裝置33之一部分。因此,操作力傳遞機構6之第2傳遞板62亦為第1緩衝裝置33之一部分。同樣地,相對於第2緩衝裝置35被固定且可與第2緩衝裝置35一併旋轉之部位設為第2緩衝裝置35之一部分。因此,操作力傳遞機構6之第3傳遞板63亦為第2緩衝裝置35之一部分。
第1傳遞構件67將自轉向軸60傳遞之操作力傳遞至第1托架335及第2托架327。第1傳遞構件67沿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將操作力自轉向軸60傳遞至第1托架335及第2托架327之詳細構成係於下文敍述。
圖7係表示操作力傳遞機構6之構成之概略俯視圖。圖7係自上方觀察操作力傳遞機構6,且連桿機構5或托架等之構成全部省略。於圖7中,兩點鏈線表示使轉向軸60向箭頭A之方向旋轉之狀態。
操作力傳遞機構6進而包括第1接頭64、第2接頭65及第3接頭66。
第1傳遞板61之前部為較第1傳遞板61之後部窄之寬度。於第1傳 遞板61之前部配置有第1接頭64。
第2傳遞板62之前部之寬度窄於第2傳遞板62之後部之寬度。於第2傳遞板62之前部配置有第2接頭65。第2傳遞板62配置於第1傳遞板61之右方。
第3傳遞板63之前部之寬度窄於第3傳遞板63之後部之寬度。於第3傳遞板63之前部配置有第3接頭66。第3傳遞板63配置於第1傳遞板61之左方。
第1接頭64包括第1軸承641、第1軸642及第1前連桿643。第1軸642可相對於第1軸承641相對旋轉。第1軸承641支撐第1軸642。第1軸承641支撐於第1傳遞板61。第1傳遞板61包括支撐第1軸642之第1支撐孔641b。第1軸642被嵌入至第1支撐孔641b。第1軸承641被固定於第1軸642。第1軸642配置於第1傳遞板61之前端。
第1前連桿643自第1軸承641向前方延伸。第1前連桿643可藉由使第1軸承641相對於第1傳遞板61旋轉而能以第1軸642為中心於左右方向相對旋轉。第1前連桿643被固定於第1軸承641。
第2接頭65包括第2軸承651、第2軸652及第2前連桿653。第2軸承651為與第1軸承641相同之構成。第2軸652為與第1軸642相同之構成。第2前連桿653為與第1前連桿643相同之構成。
第3接頭66包括第3軸承661、第3軸662及第3前連桿663。第3軸承661為與第1軸承641相同之構成。第3軸662為與第1軸642相同之構成。第3前連桿663為與第1前連桿643相同之構成。
第1傳遞構件67包括第1環671、第2環672、第3環673。於第1環671插入有第1前連桿643。第1環671設置於第1傳遞構件67之左右方向中央。第2環672配置於第1環671之右方。於第2環672插入有第2前連桿653。第3環673配置於第1環671之左方。於第3環673插入有第3前連桿663。
圖8係第2前輪32及第2托架327之俯視圖。圖8之兩點鏈線表示第2前輪32回旋之狀態。再者,省略第2前擋泥板223b之圖示。
第2托架327如上所述連接於第2側構件54。於第2托架327安裝有第3傳遞板63。
若轉向軸60旋轉,則第1傳遞板61隨著轉向軸60之旋轉而旋轉。此處,例如若轉向軸60向圖7之箭頭A之方向旋轉,則第1接頭64隨著第1傳遞板61之旋轉而向右後方移動。此時,第1軸642相對於第1軸承641旋轉,一面維持第1傳遞構件67之姿勢一面使第1傳遞構件67向右後方移動。第2前連桿653及第3前連桿663隨著第1傳遞構件67向右方向移動而向右後方移動。若第2前連桿653及第3前連桿663向右後方移動,則第2軸承651及第3軸承661向右後方移動。第2傳遞板62及第3傳遞板63隨著第2軸承651及第3軸承661向右後方之移動,而分別以第1側構件53及第2側構件54為中心向箭頭A之方向旋轉。藉此,成為以圖7中之兩點虛線表示之狀態。第2傳遞板62之旋轉中心與第1中心軸X一致。第3傳遞板63之旋轉中心與第2中心軸Y一致。
若第3傳遞板63以第3側構件54為中心旋轉,則第2托架327經由第3傳遞構件69向圖8之箭頭B之方向旋轉。若第2托架327向箭頭B之方向旋轉,則第2前輪32經由第2緩衝器350向圖8之箭頭C之方向旋轉。前輪32以第2中心軸Y為中心向右方旋轉。此時,前輪32成為以圖8之兩點鏈線表示之狀態。第1前輪31以與第2前輪32相同之方式以第1中心軸X為中心向右方旋轉。如此,藉由沿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操作把手23,而使第1前輪31及第2前輪32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旋轉。
<阻力變更機構>
繼而,使用圖9至圖11對阻力變更機構7進行說明。阻力變更機構7抑制連桿機構5之變形。具體而言,阻力變更機構7係可變更對抗第1 橫向構件51及第2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旋轉動作而賦予之阻力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構成為可將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自某一相對位置移位時之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
圖9係用以說明阻力變更機構7之圖。於圖9中,省略車體外殼22等進行表示。圖9(a)係表示搭載有阻力變更機構7之車輛1之一部分之前視圖。圖9(a)係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車輛1之一部分之圖。圖9(b)係自車體框架21之上方觀察圖9(a)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係所謂之鼓式刹車。鼓式刹車由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日本專利特開2000-329168號公報等所知。
如圖9所示,阻力變更機構7包括內部元件11、圓筒狀之鼓12。內部元件11配置於圓筒狀之鼓12之內側。內部元件11相對於鼓12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方向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於本實施形態中,阻力變更軸線7a與上右軸線一致。內部元件11被固定於右側構件53。鼓12被固定於上橫向構件51。鼓12具有與阻力變更機構7平行延伸之內周面12a(參照圖10)。鼓12之內周面12a於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圓形。
圖10係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阻力變更機構7之內部構造之模式圖。圖11係阻力變更機構7之縱剖面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內部元件11包括一對刹車蹄片13。刹車蹄片13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為半圓形之構件。刹車蹄片13具有與阻力變更軸線7a平行延伸之外周面11a。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具備與鼓12之內周面12a之曲率大致相等之曲率。
於一對刹車蹄片13之下部之間設置有連結軸14。一對刹車蹄片13之下部由連結軸14可旋轉地連結。連結軸14沿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方向延伸。一對刹車蹄片13可旋轉地支撐於連結軸14。連結軸14 被固定於右側構件53之上右軸部53a。上右軸部53a自右側構件53以與上右軸線平行之方向朝向前方延伸。上右軸部53a貫通上橫向構件51向較上橫向構件51更靠前方突出。
於一對刹車蹄片13連結有彈簧15。彈簧15對刹車蹄片13始終作用使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自鼓之內周面12a離開之方向之力。
於一對刹車蹄片13之上部之間設置有凸輪16。凸輪16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為橢圓形之構件。凸輪16可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方向之凸輪軸線旋轉。駕駛者藉由操作設置於把手23之操作部,可使凸輪16旋轉。操作部可包含例如開關、按鈕、控制桿(lever)等。
若使凸輪16繞凸輪軸線旋轉,則凸輪16將一對刹車蹄片13之上部之間隔擴展。於是,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與鼓12之內周面12a接觸,於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與鼓12之內周面12a之間產生摩擦力。藉此,阻力變更機構7變更對抗內部元件11與鼓12之間的相對移位之阻力。
若使車體框架21傾斜,則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旋轉。隨之,右側構件53相對於上橫向構件51繞上右軸線旋轉。作為阻力變更機構7之第1部之內部元件11被固定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一構件之右側構件53。作為阻力變更機構7之第2部之鼓12被固定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另一構件之上橫向構件51。因此,鼓12與右側構件53相對於上橫向構件51之相對旋轉連動(synchronize)而相對於內部元件11繞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
(作用、效果)
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可變更對抗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旋轉動作而賦予之阻力。又,阻力變更機構7可將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自某一相對 位置移位時之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
再者,所謂可將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自某一相對位置移位時之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係指於例如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下,可變更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阻力。
阻力變更機構7包括可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且可變更對抗相對旋轉之阻力之第1部(內部元件11)及第2部(鼓12)。
內部元件11無法旋轉地固定於右側構件53、左側構件54、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及車體框架21中之任一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為右側構件53)。
鼓12支撐於至少一部分可旋轉地支撐於一構件之右側構件53、左側構件54、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及車體框架21中之任一另一構件(本實施形態中為上橫向構件51)。鼓12與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相對於另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之相對旋轉連動(synchronize)而相對於內部元件11繞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
鼓12相對於內部元件11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變更對抗內部元件11與鼓12之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之相對旋轉之阻力。由於內部元件11與鼓12繞阻力變更軸線7a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7不易變大。
具體而言,內部元件11被固定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之一構件(右側構件53)。鼓12支撐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中之可旋轉地支撐於一構件(右側構件53)之另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由於右側構件53與上橫向構件51繞上右軸線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右側構件53與上橫向構件51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內部 元件11被固定於右側構件53,鼓12被固定於上橫向構件51。可將內部元件11與鼓12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
又,連桿機構5之右側構件53與上橫向構件51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上右軸線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之內部元件11與鼓12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上右軸線相對旋轉。由於連桿機構5之構件之移動方向與阻力變更機構之構件之移動方向平行,因此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與連桿機構5產生干涉。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與連桿機構5之干涉,並且即便將阻力變更機構7搭載於車輛1,亦可抑制車輛1大型化。
進而,內部元件11被固定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右側構件53)。鼓12支撐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另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內部元件11與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與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鼓12相對旋轉。
連桿機構5係將右側構件53與上橫向構件51等相互旋轉之構件彼此組合而構成。藉由於該連桿機構5之構件設置阻力變更機構7之內部元件11及鼓12,而與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連動而使阻力變更機構之內部元件11與鼓12相對旋轉。如此,阻力變更機構7利用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而變更對抗內部元件11與鼓12之相對旋轉之阻力。因此,能以簡易之構造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
藉由以上理由,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車輛1,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因此即便將阻力變更機構7搭載於車輛1,亦可抑制轉向軸60周圍之構造大型化。
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係使阻力變更軸線7a和右側構件53與上橫向構件51之旋轉軸線即上右軸線一致。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
於本實施形態中,右側構件53包括可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上右軸線旋轉地支撐之上右軸部53a。內部元件11被固定於該上右軸部53a。於本實施形態中,右側構件53之上右軸部53a兼具可旋轉地支撐上橫向構件51之功能、及支撐阻力變更機構7之內部元件11之功能。因此,可小型化地構成連桿機構5及阻力變更機構7。
內部元件11之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沿阻力變更軸線7a之方向延伸。鼓12之內周面12a與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對向,且沿阻力變更軸線7a之方向延伸。阻力變更機構7係可變更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與鼓12之內周面12a之間的摩擦力(對抗內部元件11與鼓12之相對旋轉之阻力)地構成。
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與鼓12之內周面12a沿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之方向延伸,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又,若使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於阻力變更軸線7a之方向變長、使鼓12之內周面12a於阻力變更軸線7a之方向變長,則可對抗內部元件11與鼓12之相對旋轉而獲得較大之阻力。因此,可於保持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之阻力變更機構7之大小之狀態下產生較大之阻力。
於本實施形態中,刹車蹄片13之外周面11a及鼓12之內周面12a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圓弧狀。因此,易將形成變形力抑制機構7之外形之鼓12之外周面11a形成為圓弧形狀,可抑制與配置於變形力抑制機構7之周圍之照明器等車輛搭載零件之干涉。
於本實施形態中,阻力變更機構7包括所謂之鼓式刹車機構。因此,由於對阻力變更機構7產生自增力作用,因此易使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相對旋轉停止。
例如,於使凸輪16旋轉而將一對刹車蹄片13壓抵於鼓12之狀態下,車體框架21欲向右方傾斜時,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 察時,上橫向構件51欲相對於右側構件53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鼓12欲相對於內部元件11向順時針方向旋轉。
於是,鼓12之內周面12a使欲隨著鼓12之順時針方向之旋轉而旋轉之力作用於左方之刹車蹄片13。由於左方之刹車蹄片13之下部連結於連結軸14,因此左方之刹車蹄片13以上部朝向鼓12之內周面12a之方式傾斜,右方之刹車蹄片13更牢固地被壓抵於鼓12之內周面12a。藉此,右方之刹車蹄片13與鼓12之間的摩擦力變大。即,若鼓12欲相對於內部元件11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則欲使該逆時針方向之旋轉停止之阻力變大。
當車體框架21欲向左方傾斜時,與此相反,將右方之刹車蹄片13壓抵於鼓12之內周面12a,右方之刹車蹄片13與鼓12之間的摩擦力變大。即,若鼓12欲相對於內部元件11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則欲使該逆時針方向之旋轉停止之阻力變大。
因此,易藉由阻力變更機構7維持車體框架21之傾斜程度。又,由於阻力變更機構7產生較大之阻力,因此易使阻力變更機構7小型化。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對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係自上述第1實施形態僅變更阻力變更機構所得之例,因此主要說明阻力變更機構。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或相同之構成之要素省略圖示或標註相同之編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使用圖12及圖13對第2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A進行說明。圖1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A且與圖9對應之圖。圖12(a)係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表示阻力變更機構7A之圖。圖12(b)係自車體框架21之上方觀察圖12(a)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7A之圖。圖13 係阻力變更機構7A之縱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A係所謂之磁性流體刹車機構。磁性流體刹車機構由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日本專利特開2010-167999號公報等所知。
如圖12及圖13所示,阻力變更機構7A包括外筒12A(第2部之一例)、可旋轉地設置於外筒12A之內部之中心軸部11A(第1部之一例)、填充於設置在外筒12A與中心軸部11A之間之液室13A之磁性流體、及線圈14A。填充於液室13A之磁性流體係黏性特性根據磁場而變化之流體。外筒12A及中心軸部11A可繞與上中心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於本實施形態中,阻力變更軸線7a設為和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之相對旋轉之旋轉中心即下左軸線一致。阻力變更機構7A係藉由線圈14A使磁場作用於磁性流體而可變更磁性流體之黏性。
於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A中,中心軸部11A被固定於下橫向構件52。外筒12A被固定於左側構件54。因此,外筒12A與左側構件54相對於下橫向構件52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中心軸部11A繞阻力變更軸線7a旋轉。
若車體框架21傾斜,則左側構件54相對於下橫向構件52繞下左軸線旋轉。因此,外筒12A和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中心軸部11A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A係藉由線圈14A變更磁性流體之黏性而變更對抗外筒12A與中心軸部11A之相對旋轉之阻力,由此可變更對抗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之相對旋轉之阻力。
外筒12A相對於中心軸部11A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A變更對抗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之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之相對旋轉之阻力。由 於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繞阻力變更軸線7a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7A不易變大。
具體而言,中心軸部11A被固定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之一構件(下橫向構件52)。外筒12A支撐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中之可旋轉地支撐於一構件(下橫向構件52)之另一構件(左側構件54)。由於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繞下左軸線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中心軸部11A被固定於下橫向構件52,外筒12A被固定於左側構件54。可將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A。
又,連桿機構5之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下左軸線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A之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下左軸線相對旋轉。由於連桿機構5之構件與阻力變更機構7A之構件之移動方向為平行,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A與連桿機構5產生干涉。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A與連桿機構5之干涉,並且即便將阻力變更機構7A搭載於車輛1,亦可抑制車輛1大型化。
進而,中心軸部11A被固定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下橫向構件52)。外筒12A支撐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另一構件(左側構件54)。中心軸部11A與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與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外筒12A相對旋轉。
連桿機構5係將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等相互旋轉之構件彼此組合而構成。藉由於該連桿機構5之構件設置阻力變更機構7A之中心軸部11A及外筒12A,而與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連動而使阻力變更機構之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相對旋轉。如此,阻力變更機構7A利用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而變更對抗中心軸部11A與外筒12A之相對旋 轉之阻力。因此,能以簡易之構造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A,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A。
[第3實施形態]
繼而,使用圖14至圖16對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係自上述第1實施形態僅變更阻力變更機構所得之例,因此主要說明阻力變更機構。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同一或相同之構成之要素省略圖示或標註相同之編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圖1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B且與圖9對應之圖。圖14(a)係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表示阻力變更機構7B之圖。圖14(b)係自車體框架21之上方觀察圖14(a)所示之阻力變更機構7B之圖。圖15係阻力變更機構7B之縱剖面圖。圖16係用以說明阻力變更機構7B之動作原理之模式圖。
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B為所謂之液壓旋轉阻尼器機構。液壓旋轉阻尼器機構由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表日本專利特表2013-510053號公報等所知。
如圖14至圖16所示,阻力變更機構7B包括殼體12B、及設置於殼體12B之內部之中心軸部11B。中心軸部11B被固定於上橫向構件51。殼體12B被固定於作為車體框架21之一部分之頭管211。中心軸部11B可相對於殼體12B繞與上中間軸線AA一致之阻力變更軸線7a旋轉。
如圖15及圖16所示,於殼體12B與中心軸11B之間設置有填充有流體之液室。液室被自中心軸11B延伸之間隔壁15B劃分為第1液室13B與第2液室14B。間隔壁15B與液室之內壁液密地接觸。
如圖16所示,第1液室13B與第2液室14B經由設置於殼體12B之連通路徑16B而連接。於連通路徑16B設置有第1單向閥19Ba、第2單向閥19Bb、常閉型之第1電磁閥17B、及常閉型之第2電磁閥18B。
於第1電磁閥17B及第2電磁閥18B關閉之狀態下,流體無法於第1 液室13B與第2液室14B之間移動。因此,中心軸部11B無法相對於殼體12B相對旋轉。即,上橫向構件51無法相對於頭管211相對旋轉。
若打開第1電磁閥17B,則容許流體自第2液室14B向第1液室13B移動。因此,僅容許中心軸部11B相對於殼體12B向逆時針方向之相對旋轉。即,僅容許上橫向構件51相對於頭管211於前視時向逆時針方向之旋轉。
若打開第2電磁閥18B,則容許流體自第1液室13B向第2液室14B移動。因此,僅容許中心軸部11B相對於殼體12B於前視時向順時針方向之相對旋轉。即,僅容許上橫向構件相對於頭管211向順時針方向之旋轉。
若一併打開第1電磁閥17B及第2電磁閥18B,則流體可於第1液室13B與第2液室14B之相互之間移動。因此,中心軸部11B可相對於殼體12B向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相對旋轉。即,上橫向構件51可相對於頭管211向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相對旋轉。
再者,藉由調節第1電磁閥17B及第2電磁閥18B之開度,可調整流體於第1液室13B與第2液室14B之間的移動之容易程度,而可變更對抗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之相對旋轉之阻力。
第1電磁閥17B及第2電磁閥18B之開度可藉由對操作部進行操作而調節。操作部例如可設為操作桿或操作按鈕、操作開關等。操作部例如可設置於把手23。
(作用、效果)
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軸部11B亦相對於殼體12B繞與上中間軸線AA一致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B變更對抗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之繞與上中間軸線AA一致之阻力變更軸線7a之相對旋轉之阻力。由於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繞阻力變更軸線7a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7B不易變 大。
中心軸部11B被固定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之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殼體12B支撐於構成連桿機構5之構件之可旋轉地支撐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之另一構件(車體框架21)。由於上橫向構件51與頭管211繞上中間軸線AA旋轉,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頭管211與上橫向構件51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中心軸部11B被固定於上橫向構件51,殼體12B被固定於頭管211。可將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配置於相互接近之位置,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之前方觀察時,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B。
又,連桿機構5之上橫向構件51與頭管211繞上中間軸線AA相對旋轉。阻力變更機構7B之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繞上中間軸線AA相對旋轉。連桿機構5之構件相對於頭管211之移動方向與阻力變更機構7B之構件之移動方向為平行,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B與連桿機構5產生干涉。因此,可抑制阻力變更機構7B與連桿機構5之干涉,並且即便將阻力變更機構7B搭載於車輛1,亦可抑制車輛1大型化。
進而,中心軸部11B被固定於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上橫向構件51)。殼體12B支撐於頭管211。中心軸部11B與作為連桿機構5之構成構件之一構件與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殼體12B相對旋轉。
連桿機構5係將左側構件54與下橫向構件52等繞與車體框架21平行之軸線旋轉之構件彼此組合而構成。藉由於該連桿機構5之構件設置阻力變更機構7B之中心軸部11B及殼體12B,而與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連動而使阻力變更機構之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相對旋轉。如此,阻力變更機構7B利用連桿機構5之旋轉動作而變更對抗中心軸部11B與殼體12B之相對旋轉之阻力。因此,能以簡易之構造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B,可小型化地構成阻力變更機構7B。
於本實施形態中,中心軸部11B之外周面及殼體12B之內周面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形成為圓形。因此,易使形成變形力抑制機構7B之外形之殼體12B之外周面形成為圓形狀,可更有效地抑制與配置於變形力抑制機構7B之周圍之車輛搭載零件之干涉。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阻力變更機構7B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設置於與轉向軸60重疊之位置。由於轉向軸60位於車輛1之寬度方向之中央,因此阻力變更機構7B亦位於車輛之寬度方向之中央。因此,自上中間軸線AA之方向觀察時,阻力變更機構7B不易自連桿機構5之可動範圍伸出。
[第4實施形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阻力變更軸線與連桿機構之6條旋轉軸線(上右軸線、上中間軸線AA、上左軸線、下右軸線、下中間軸線、下左軸線)中之任一條一致之例進行了說明,但阻力平行軸線亦可與連桿機構之6條旋轉軸線錯開。
圖17所示之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C係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中,使阻力變更軸線7a自下左軸線向右方錯開所得之變化例。圖1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阻力變更機構7C且與圖14對應之圖。
如圖17所示,阻力變更機構7C包括作為第1部之一例之殼體12C、及作為第2部之一例之內部元件11C。內部元件11C相對於殼體12C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7a相對旋轉。殼體12C被固定於作為車體框架21之一部分之頭管211。
內部元件11C包括第1旋轉元件11C1、第2旋轉元件11C2及第3旋轉元件11C3。該等第1至第3旋轉元件11C1~11C3分別可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之旋轉軸線旋轉。於該等第1至第3旋轉元件11C1~11C3之外周面設置有齒輪,可傳遞相互之旋轉運動。
第1旋轉元件11C1被固定於上橫向構件51。第3旋轉要11C3可旋 轉地支撐於殼體12C。第3旋轉元件11C3可繞與上中間軸線AA平行且較上中間軸線AA位於更下方之阻力旋轉軸線7a旋轉。第2旋轉元件11C2可旋轉地支撐於殼體12C,將第1旋轉元件11C1之旋轉運動傳遞至第3旋轉元件11C3。
若車體框架21傾斜,則上橫向構件51相對於頭管211之相對旋轉自第1旋轉元件11C1傳遞至第3旋轉元件11C3。藉由以第3旋轉元件11C3與殼體12C構成之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液壓旋轉阻尼器機構,而對抗第3旋轉元件11C3與殼體12之間的相對旋轉而賦予阻力。藉此,可抑制車體框架21之傾斜。
[其他實施形態]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將阻力變更機構構成為利用鼓式刹車之機構、利用磁性流體抵抗刹車之機構、利用液壓旋轉阻尼器之機構之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只要阻力變更機構為變更對抗第1部與第2部之相對旋轉之阻力之變更機構,則可採用公知之任意技術。例如,作為阻力變更機構,可設為利用濕式多板刹車之構造。
又,設置阻力變更機構之位置亦可設於連桿機構5之6條旋轉軸線(上右軸線、上中間軸線AA、上左軸線、下右軸線、下中間軸線、下左軸線)之附近之任一處。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將單一之阻力變更機構搭載於車輛之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如圖18所示,於連桿機構5之6條旋轉軸線(上右軸線、上中間軸線AA、上左軸線、下右軸線、下中間軸線、下左軸線)之附近設置複數個阻力變更機構。圖18係用以說明設置阻力變更機構之位置且對應於圖9之圖。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連桿機構5之一部分支撐於頭管211。然而,只要連桿機構5之一部分支撐於車體框架21,則例如亦可為下框架212 支撐連桿機構5之一部分之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緩衝裝置33與第2緩衝裝置35包括套筒式之緩衝器。然而,第1緩衝裝置33與第2緩衝裝置35亦可設為包括底部連桿式之緩衝器之構成。
本發明只要為包括可傾斜之車體框架及兩個前輪之車輛,則例如亦可適用於速克達形式之跨坐型車輛等。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2年10月25日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2012-235605者,其內容以參照之形式併入本文中。
再者,上述日本專利申請之說明書中所記載之「右側」、「左側」、「上側」、「下側」、及「外側」之用語係與本案說明書中之「右方」、「左方」、「上方」、「下方」、及「外方」之用語對應。
此處所使用之用語及表現係用於說明,並非限定性解釋。必須認識到並不排除此處表示且敍述之特徵事項之任何均等物,亦容許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之各種變化。
本發明能夠以多種不同之形態實現。該揭示應當被視為提供本發明之原理之實施形態者。該等實施形態並非意圖將本發明限定於此處記載之且/或圖示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基於該理解,於此處記載有多種圖示實施形態。
此處記載有若干本發明之圖示實施形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處記載之各種較佳之實施形態。本發明亦包含含有熟悉此技藝者基於該揭示可認識到之均等之要素、修正、刪除、組合(例如跨及各種實施形態之特徵之組合)、改良及/或變更之所有實施形態。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定事項應當基於在該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用語進行廣義解釋,不應限定於本說明書或本案之執行中所記載之實施形態。此種實施形態應解釋為非排他性。例如,於該揭示中,「較佳」之用語為非排他性之用語,意指「較佳但不限定於此」。
5‧‧‧連桿機構
7‧‧‧阻力變更機構
7a‧‧‧阻力變更軸線
11‧‧‧內部元件
12‧‧‧鼓
21‧‧‧車體框架
31‧‧‧第1前輪
32‧‧‧第2前輪
51‧‧‧第1橫向構件
52‧‧‧第2橫向構件
53‧‧‧第3橫向構件
53a‧‧‧上右軸部
54‧‧‧第4橫向構件
60‧‧‧轉向軸
211‧‧‧頭管
AA‧‧‧上中間軸線
F‧‧‧箭頭
L‧‧‧箭頭
R‧‧‧箭頭
U‧‧‧箭頭

Claims (11)

  1. 一種車輛,其包括:車體框架;右前輪及左前輪,其等並列配置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右緩衝裝置,其於下部支撐上述右前輪,並緩衝上述右前輪相對於上部之於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移位;左緩衝裝置,其於下部支撐上述左前輪,並緩衝上述左前輪相對於上部之於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移位;連桿機構,其包含:右側構件,其係將上述右緩衝裝置之上部可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右操舵軸線旋轉地支撐;左側構件,其係將上述左緩衝裝置之上部可繞著與上述右操舵軸線平行之左操舵軸線旋轉地支撐;上橫向構件,其係將上述右側構件之上部可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右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右端部,將上述左側構件之上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右軸線平行之上左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左端部,且中間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右軸線及上述上左軸線平行之上中間軸線旋轉地被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及下橫向構件,其係將上述右側構件之下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右軸線平行之下右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右端部,將上述左側構件之下部可繞著與上述上左軸線平行之下左軸線旋轉地支撐於左端部,且中間部可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下中間軸線旋轉地被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轉向軸,其係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之上述右側構件與上述左側構件之間支撐於上述車體框架,上端部係設置於較上述下中間軸線更靠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上之上方,且可 繞著沿上述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延伸之中間操舵軸線旋轉;把手,其設置於上述轉向軸之上端部;旋轉傳遞機構,其將對應上述把手之操作之上述轉向軸之旋轉傳遞至上述右緩衝裝置與上述左緩衝裝置;及阻力變更機構,其可變更對抗上述上橫向構件及上述下橫向構件之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之旋轉動作而賦予之阻力,且可將上述上橫向構件及上述下橫向構件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自某一相對位置移位時之上述阻力變更為至少兩個不同之大小;且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可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且可變更對抗相對旋轉之阻力之第1部及第2部,上述第1部無法旋轉地被固定於上述右側構件、上述左側構件、上述上橫向構件、上述下橫向構件、上述車體框架中之任一構件,上述第2部支撐於至少一部分可旋轉地支撐於上述一構件之上述右側構件、上述左側構件、上述上橫向構件、上述下橫向構件、上述車體框架中之任一另一構件,且與上述一構件相對於上述另一構件之相對旋轉連動而相對於上述第1部繞著上述阻力變更軸線相對旋轉。
  2. 如請求項1之車輛,其中上述阻力變更軸線係和上述一構件與上述另一構件之旋轉軸線一致。
  3. 如請求項2之車輛,其中上述一構件包含可將上述另一構件繞著與上述上中間軸線平行之旋轉軸線旋轉地支撐之軸部,且上述第1部係固定於上述軸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上述第1部具有沿上述阻力變更軸線方向延伸之第1面, 上述第2部具有沿上述阻力變更軸線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1面對向之第2面,且上述阻力變更機構係構成為可變更上述第1面與上述第2面之間的阻力。
  5. 如請求項4之車輛,其中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之至少一部分係形成為圓弧狀。
  6. 如請求項4之車輛,其中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係形成為圓形。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自上述上中間軸線之方向觀察時,上述阻力變更機構係設置於與上述轉向軸重疊之位置。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於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間貯存有可變更剪切阻力之磁性流體。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容積對應於上述第1部與上述第2部之相對旋轉而變化之第1液室、及經由連通路徑與上述第1液室連通之第2液室,且藉由調節上述連通路徑之開閉程度而限制上述第1液室與上述第2液室之間的流體移動,從而可變更對抗上述第1部及上述第2部相互之相對旋轉之阻力。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中上述阻力變更機構包含鼓式刹車機構,上述第2部為鼓,上述第1部包含設置於上述鼓之內部且可與上述鼓之內周面接觸之蹄片。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車輛,其設置有複數個上述阻力變更機構。
TW102138797A 2012-10-25 2013-10-25 車輛 TWI558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5605 2012-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2478A TW201422478A (zh) 2014-06-16
TWI558600B true TWI558600B (zh) 2016-11-21

Family

ID=5054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8797A TWI558600B (zh) 2012-10-25 2013-10-25 車輛
TW102138798A TWI555666B (zh) 2012-10-25 2013-10-25 車輛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8798A TWI555666B (zh) 2012-10-25 2013-10-25 車輛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278711B2 (zh)
EP (2) EP2913255B1 (zh)
JP (2) JP6228549B2 (zh)
CN (2) CN104507790B (zh)
ES (2) ES2676869T3 (zh)
TW (2) TWI558600B (zh)
WO (2) WO20140653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14672B1 (pt) * 2012-12-19 2021-07-0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ículo que é acionado por energia a partir de uma fonte de energia
ES2759322T3 (es) * 2012-12-21 2020-05-08 Yamah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BR112015032842A2 (pt) * 2013-07-01 2017-07-25 Yamaha Motor Co Ltd veículo
CN105339251B (zh) * 2013-07-01 2017-05-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CN105339248B (zh) * 2013-07-01 2019-08-3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车辆
ES2708656T3 (es) * 2013-07-01 2019-04-10 Yamah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dotado de bastidor de carrocería de vehículo capaz de inclinarse y dos ruedas delanteras
WO2015064656A1 (ja) * 2013-10-31 2015-05-0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JP6057939B2 (ja) * 2014-03-28 2017-0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6241747B2 (ja) * 2014-09-22 2017-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前二輪式鞍乗り型揺動車両
JP6106702B2 (ja) 2015-03-18 2017-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揺動型車両
CN104743021B (zh) * 2015-04-11 2017-03-08 重庆汉雪科技有限公司 侧倾倒三轮机动车
JP6147307B2 (ja) * 2015-09-18 2017-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ロック機構
JP6650714B2 (ja) * 2015-09-28 2020-02-19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乗用車両
US10286970B2 (en) 2015-09-30 2019-05-1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JP201706552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EP3360764B1 (en) * 2015-11-13 2022-01-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Leaning vehicle
JP6648155B2 (ja) * 2015-11-13 2020-0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傾斜車両
CA3005034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Leaning vehicle
WO2017086404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WO2017086405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2017094906A (ja) * 2015-11-24 2017-06-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ITUB20159407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UB20159313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UB20159386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UB20159670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UB20159521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controllo di rollio
ITUB20159478A1 (it) * 2015-12-28 2017-06-28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tiltante e relativo motoveicolo tiltante
MA45487A (fr) * 2016-03-15 2019-01-23 Quadro Vehicles S A Suspension améliorée
IT201600129510A1 (it) * 2016-12-21 2018-06-21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controllo di rollio
IT201600129491A1 (it) 2016-12-21 2018-06-21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blocco di rollio
IT201600129502A1 (it) * 2016-12-21 2018-06-21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veicolo rollante con controllo di rollio
JP2018144698A (ja) * 2017-03-07 2018-09-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2018144697A (ja) * 2017-03-07 2018-09-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JP6547194B2 (ja) 2017-03-29 2019-07-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揺動ロック操作部構造
JP7128432B2 (ja) * 2017-03-31 2022-08-3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
JP6568895B2 (ja) * 2017-05-31 2019-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の小型車両、及び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の剛性調整装置
TWI625265B (zh) * 2017-07-13 2018-06-01 Huang Kuan Long Vehicle steering and tilting system
EP3480924B1 (en) 2017-11-03 2020-07-22 Delta Electronics, Inc. Speed reducing device having power source
EP3871962B1 (en) 2018-11-29 2024-01-10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Leaning vehicle
ES2952155T3 (es) 2018-11-29 2023-10-27 Yamah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inclinable
EP3871966A4 (en) 2018-11-29 2021-12-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TWO FRONT WHEEL TILT VEHICLE
CN110936783B (zh) * 2019-12-04 2021-07-02 王亚 车身侧倾联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主动侧倾车辆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1410A (en) * 1980-07-17 1982-09-28 Townsend Engineering Company Self-balancing wheeled vehicle
US4740004A (en) * 1986-06-09 1988-04-26 Mcmullen Wayne W Three wheeled cycle with load carrying basket
CN101379317A (zh) * 2006-02-09 2009-03-04 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 流体阻尼器
JP2010184508A (ja) * 2009-02-10 2010-08-26 Hiroshi Morise 前輪二輪式三輪車
TW201117997A (en) * 2009-11-27 2011-06-01 Kwang Yang Motor Co Anti-turnover device for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TW201200404A (en) * 2010-03-23 2012-01-01 Grabtown Inc Lean-steering stabiliz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0389A (en) * 1965-07-13 1966-08-24 Kapitalverwaltungsgesellschaf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xle arrangements for cross country vehicles
JPS59153674A (ja) 1983-02-21 1984-09-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揺動型車輌の揺動ロツク解除装置
AU7453698A (en) * 1998-05-28 1999-12-13 Avantec Corporation Tricycle
JP2000329168A (ja) 1999-05-19 2000-11-28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ドラムブレーキ
JP2002337779A (ja) 2001-05-21 2002-11-27 Abanteku:Kk 三輪車
DE10224289B4 (de) * 2002-05-31 2006-09-14 Isdera Gmbh Fahrzeug, angetrieben mit Brennkraftmaschine oder Elektromotor
NL1021195C2 (nl) 2002-07-31 2004-02-03 Brinks Westmaas Bv Kantelvoertuig.
AU2003259953A1 (en) 2002-08-21 2004-03-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a torsion spring assembly
ITMI20031108A1 (it) * 2003-06-03 2004-12-04 Piaggio & C Spa Veicolo rollante a tre ruote con due ruote anteriori sterzanti
JP2005172096A (ja) 2003-12-10 2005-06-30 Kayaba Ind Co Ltd Mr流体式ロータリステアダンパ
TWI346067B (en) 2003-12-19 2011-08-01 Piaggio & C Spa Four-wheeled vehicle
ITMI20040171A1 (it) 2004-02-04 2004-05-04 Piaggio & C Spa Dispositivo anti-rollio per veicoli
ITMI20040172A1 (it) * 2004-02-04 2004-05-04 Piaggio & C Spa Dispositivo di arresto corsa delle sospensioni di un veicolo
ITMI20042340A1 (it) 2004-12-06 2005-03-06 Piaggio & C Spa Metodo di sostitutzione delle ruote anteriori di un veicolo a tre ruote
US7487985B1 (en) * 2005-08-25 2009-02-10 Robert Mighell Tilting wheeled vehicle
USD547242S1 (en) 2006-03-02 2007-07-24 Piaggio & C. S.P.A. Motorcycle
PT2345576E (pt) * 2006-04-26 2013-11-18 Vectrix Internat Ltd Veículo com sistema de inclinação bloqueável
JP4686765B2 (ja) 2006-11-29 2011-05-25 秀太郎 楢原 三輪車
WO2009059099A2 (en) 2007-10-31 2009-05-07 Vectrix Corporation Lockable tilt system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US8818700B2 (en) * 2008-02-29 2014-08-26 Daniel Moulene Motorised vehicle with controlled inclination
US7967312B2 (en) 2008-06-10 2011-06-28 Hsu Sheng Chin Dual riding and driving tricycle in juxtaposing link
GB2461081B (en) 2008-06-19 2011-12-28 Gibbs Tech Ltd A three-wheeled amphibian with retractable wheels
JP2010167999A (ja) 2009-01-26 2010-08-05 Yamaha Motor Hydraulic System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緩衝機構
US7909340B2 (en) * 2009-02-03 2011-03-22 Laddie Gene Henderson Vehicle with improved integrated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
JP2010228551A (ja) * 2009-03-26 2010-10-14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US8123240B2 (en) * 2009-07-10 2012-02-28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Control system for leaning vehicle
IT1396233B1 (it) 2009-11-10 2012-11-16 Sacmi Apparato e metodo di taglio
JP5528870B2 (ja) * 2010-03-23 2014-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2輪式鞍乗型車両
CN201670311U (zh) * 2010-05-07 2010-12-15 于金君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
TWI399310B (zh) * 2010-07-06 2013-06-21 Kwang Yang Motor Co A steering device for two front wheel vehicles
IT1401130B1 (it) * 2010-07-16 2013-07-12 Piaggio & C Spa Sistema di sospensione per motoveicoli
US8016302B1 (en) * 2010-07-20 2011-09-13 Reeve Curtis T Human-powered tricycle system
ITMI20111469A1 (it) * 2011-08-01 2013-02-02 Piaggio & C Spa Sistema di regolazione dei proiettori anteriori di un veicolo basculante con meccanismo di rollio
CN202414056U (zh) 2012-01-14 2012-09-05 于金君 一种能够倾斜车体的倒三轮摩托车
ES2759322T3 (es) * 2012-12-21 2020-05-08 Yamaha Motor Co Ltd Vehículo
DE102014201670A1 (de) * 2013-03-07 2014-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itlich neigbares, mehrspuriges 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1410A (en) * 1980-07-17 1982-09-28 Townsend Engineering Company Self-balancing wheeled vehicle
US4740004A (en) * 1986-06-09 1988-04-26 Mcmullen Wayne W Three wheeled cycle with load carrying basket
CN101379317A (zh) * 2006-02-09 2009-03-04 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 流体阻尼器
JP2010184508A (ja) * 2009-02-10 2010-08-26 Hiroshi Morise 前輪二輪式三輪車
TW201117997A (en) * 2009-11-27 2011-06-01 Kwang Yang Motor Co Anti-turnover device for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TW201200404A (en) * 2010-03-23 2012-01-01 Grabtown Inc Lean-steering stabiliz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98735A1 (en) 2015-10-22
EP2913255A4 (en) 2015-10-21
CN104487324A (zh) 2015-04-01
US9278711B2 (en) 2016-03-08
TWI555666B (zh) 2016-11-01
EP2913256A1 (en) 2015-09-02
CN104507790A (zh) 2015-04-08
TW201422478A (zh) 2014-06-16
WO2014065381A1 (ja) 2014-05-01
EP2913256B1 (en) 2018-10-03
ES2704469T3 (es) 2019-03-18
US9845111B2 (en) 2017-12-19
CN104507790B (zh) 2017-12-15
US20150291241A1 (en) 2015-10-15
JP5562506B1 (ja) 2014-07-30
TW201427860A (zh) 2014-07-16
JPWO2014065381A1 (ja) 2016-09-08
WO2014065385A1 (ja) 2014-05-01
EP2913255A1 (en) 2015-09-02
ES2676869T3 (es) 2018-07-25
JP6228549B2 (ja) 2017-11-08
JPWO2014065385A1 (ja) 2016-09-08
EP2913255B1 (en) 2018-04-11
EP2913256A4 (en)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8600B (zh) 車輛
US9238494B2 (en) Vehicle
TWI530425B (zh) 車輛
TWI557016B (zh) 車輛
TWI522272B (zh) 車輛
US9725130B2 (en) Suspension device
JP5536968B1 (ja) 車両
TWI519447B (zh) 車輛
TWI530423B (zh) 車輛
TWI552915B (zh) 車輛
OA17949A (en) Suspens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