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609B -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609B
TWI499609B TW100116278A TW100116278A TWI499609B TW I499609 B TWI499609 B TW I499609B TW 100116278 A TW100116278 A TW 100116278A TW 100116278 A TW100116278 A TW 100116278A TW I499609 B TWI499609 B TW I4996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epoxy resin
epoxy
periodic table
zirconi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6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6981A (en
Inventor
Mitsukazu Ochi
Miyuki Kuraya
Original Assignee
School Corp Kansai Univ
Daicel Ch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ool Corp Kansai Univ, Daicel Chem filed Critical School Corp Kansai Univ
Publication of TW20120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6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6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sulfur, nitrogen, oxygen, and carbon with or without the latter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42Poly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low molecular weight esters thereof
    • C08G59/4215Polycarboxylic 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low molecular weight esters thereof cycloaliph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silicon, sulfur, nitrogen, oxygen and carbo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91Complexes with metal-heteroatom-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mers With Sulfur, Phosphorus Or Metals In The Main Chain (AREA)

Description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硬化性組成物,更詳細地說是有關:可以簡單地形成由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無機微粒子所構成之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該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可使用作為電氣/電子材料、成形材料、塗料、接著材料、密封材、透鏡材料、光纖、光波導、濾光器、光碟基板等的塗布劑等。尤其,可在要求有高折射率的LED、透鏡、太陽電池等的領域中使用。
作為有機-無機複合材料者已知有氧化矽系的複合材料,其可使用作為耐熱材料。另一方面,目前正在研討以氧化鋯、氧化鈦系的有機-無機複合材料作為高折射率材料。此等材料也被期望對熱膨脹率、機械強度、傳熱性等之物性的改良。尤其是,由環氧樹脂與氧化鋯或氧化鈦所構成的複合材料,由於透明性、光學特性、耐熱性方面優異,且為高密度及高比重,又,熱傳導特性、熱膨脹特性、機械特性方面亦優等,故一直以來,業者都在進行研究用以得到如此複合材料的各種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開平8-100107號公報中揭示一種環氧樹脂與金屬氧化物的複合體之製造方法,係依據在原位(in situ)的二氧化鈦等金屬烷醇鹽之水解聚縮合反應,以環氧樹脂與金屬氧化物的微量均質摻混之目的下,在將環氧樹脂與胺系的環氧樹脂硬化劑預先部分地反應的溶液中,將鈦烷醇鹽等金屬烷醇鹽及/或有機溶媒、水滴入,在進行金屬烷醇鹽之水解/聚縮合之同時,藉由溶媒之去除或進行環氧樹脂之硬化反應,而在環氧樹脂硬化物中包含金屬氧化物的微細粒子。然而,在此方法中,有必要使環氧樹脂預先部分地反應,步驟煩雜。又,環氧樹脂組成物除了容易增加黏度、凝膠化(gel)之外,由於使用胺系硬化劑,故也有硬化物容易著色的問題。
在日本特開2005-36080號公報中揭示一種得到環氧樹脂組成物的方法,其係將環氧樹脂、鈦烷醇鹽或其部分縮聚物,及含有氮的環氧樹脂硬化劑以特定的比率在溶媒中均勻溶解後,藉由進行溶液狀態的加熱處理,使鈦烷醇鹽或其部分縮聚物與含有氮的環氧樹脂硬化劑反應,可以得到能賦予均勻透明、玻璃轉移溫度高的硬化物者。但,在此方法中,由於使用含有氮的環氧樹脂硬化劑,故除了硬化物容易著色之外,另外,環氧樹脂組成物除了容易增加黏度、凝膠化之外,尚有在微量之醋酸或水分中也有敏感等之問題。
在日本特開2008-106260號公報中揭示一種使用包含表面以碳數6以上的脂肪族羧酸包覆之平均粒徑1至30 nm的氧化鋯粒子與環氧樹脂的光半導體密封用樹脂組成物而得硬化物的方法。但,在此方法中,為了得到硬化物而需有調製氧化鋯粒子的步驟與除去粗大副生粒子的步驟,進一步需有氧化鋯粒子的表面包覆劑在預先合成後,將粒子包覆的步驟,或將此等均質地以混合狀態使環氧樹脂硬化的步驟等,因步驟繁瑣而有生產性差的問題。
在日本特開2008-274013號公報中揭示一種硬化性環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下述第1至第3步驟:將鈦烷醇鹽、鋯烷醇鹽等金屬烷醇鹽在水的共存下使水解部分縮合反應而得到水解部分縮合物的第1步驟;針對前述水解部分縮合物,將具有與胺基等的環氧基反應之基及烷氧矽基的矽烷化合物進行縮合反應的第2步驟,及將在第2步驟所得之縮合反應生成物添加到環氧樹脂中的第3步驟。又,在日本特開2008-274014號公報中揭示一種硬化物的製造方法,其係包含下述步驟:相對於環氧樹脂的環氧基,使具有氫硫基及烷氧矽基的矽烷化合物反應而製造烷氧基矽基改質環氧樹脂的步驟,及將前述烷氧基矽基改質環氧樹脂,在鈦烷醇鹽或鋯烷醇鹽及/或其之水解部分縮合物,及水的共存下,進行水解縮合反應的步驟。然而,由於此等方法之步驟多且繁瑣,在工業上並不能說是效率良好的方法。
另一方面,正研討一種於環氧樹脂的硬化中進行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之藉由原位聚合法而製造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方法。然而,無機成分,如使用具有極高反應性的鋯烷醇鹽或鈦烷醇鹽等時,相對於環氧樹脂之硬化反應速度,由於鋯烷醇鹽等之溶膠-凝膠反應的反應速度極為快速,藉由巨觀相分離(macrophase separation)而析出金屬氧化物,在環氧樹脂硬化物中難以得到金屬氧化物均勻分散的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又,氧化鋯粒子、氧化鈦粒子會凝集,而容易形成大的凝集體。因此,如前述日本特開平8-100107號公報所記載般,有必要預先將環氧樹脂與硬化劑部分反應。針對此點,在非專利文獻1中之報告係,藉由鋯烷醇鹽與醋酸之酯交換反應,來調製控制反應性的醋酸改質鋯烷醇鹽,使用此醋酸改質鋯烷醇鹽根據由環氧樹脂的硬化反應與溶膠-凝膠反應之原位聚合可以得到硬化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的方法。但是,以此方法所得的複合材料雖為透明,但必需要有反應控制劑以外之使環氧樹脂硬化的胺系硬化劑,而且又有黃色著色的問題。又,在溶膠-凝膠反應的進行之同時,由於脫離之醋酸不具有作為環氧樹脂的交聯劑之機能,而得不到更高聚合度、高交聯密度的強固環氧樹脂-無機複合材料。又,有必要將醋酸等之反應控制劑所引起的副產物從所得硬化物中去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001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3608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10626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27401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8-274014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Ochi M.,et. al.,J. Mater. Sci.(2010年2月3日線上發行)
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硬化性組成物,與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製造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方法,該硬化性組成物係由硬化之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可以簡易地形成均質之高交聯密度、透明性優且有高折射率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又,本發明之其他目的是提供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由硬化之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為均質之高交聯密度、透明性優且具有高折射率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過精心檢討之結果,發現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遂而完成本發明。該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使包含藉由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環氧化合物之硬化性組成物硬化時,該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在作為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之安定化劑(反應控制劑)發揮功能的同時,也作為環氧化合物的交聯劑(硬化劑)發揮功能,因此,不需要胺系硬化劑等之其他環氧化合物的硬化劑,並且以與環氧硬化反應與金屬烷醇鹽之溶膠-凝膠反應同程度的速度進行,可以簡易地得到均質且交聯密度高、透明性優,同時具有高折射率者。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硬化性組成物,係包含:藉由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及環氧化合物(B)。
前述周期表第4族金屬,係以鋯或鈦為佳。
在前述藉由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中,係包含下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R1 表示烷基;R2 表示(k+1)價的烴基;X表示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k、m、n分別表示1以上之整數,而m+n=4,k為2以上時,k個之X可分別為相同或相異者,又,m、n各為2以上時,m個之括弧內的基、n個之括弧內的基可分別為相同或相異)。前述硬化性組成物,亦可以復含有硬化促進劑。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前述硬化性組成物加以硬化後,可得到以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藉由前述之製造方法而得到。
有關該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在硬化環氧樹脂中,亦可以分散著平均粒徑1至50nm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微粒子。
又,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具有以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均勻相結構者。
在該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含量,換算成MO2 (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係以19重量%以上者為佳。又,硬化環氧樹脂是以不使用胺系硬化劑而形成者為佳。
如依本發明,由於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為藉由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的羧酸所部分改質(修飾),故能適度抑制、控制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之反應速度。因此,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與環氧化合物(B)的硬化反應是以同程度的反應速度進行,可以得到均質的透明性優異,且折射率高的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又,在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的進行之同時,在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經螯合配位的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的羧酸,係從周期表第4族金屬脫離,而作為環氧基化合物的交聯劑(硬化劑)發揮作用,使環氧化合物硬化。此等化合物對環氧基化合物或硬化中的環氧樹脂是多官能性,故可以提高硬化環氧樹脂的交聯密度。又,由於藉由反應而進入樹脂中,故在組成物中並不以低分子化合物狀態存在。因此,可以得到交聯密度高、機械的物性等的各種物性優異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如此,依照本發明,例如,在硬化之環氧樹脂中,平均粒徑1至50nm左右的聚合無機微粒子為均勻地分散,故可以得均質、透明度優,且有高折射率、機械特性也優異之有機-無機複合材料。以本發明的方法所得到之有機-無機複合體,認為是無機分子與有機分子在實質上並沒有化學鍵結,而是藉由分子鏈的交纏(entanglement)而形成均質結構。同時,均勻地分散的粒子間,也可藉由鏈狀聚合的無機材料而連繫。
又,依照本發明,由於係採用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與環氧化合物的硬化反應同時進行的原位聚合法,故可以簡易且工業上有效地製造有機-無機複合材料。
[硬化性組成物]
本發明的硬化性組成物是包含:藉由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以下,有稱為「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之情形)、及環氧化合物(B)。
[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
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係藉由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反應而得之部分改質物。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可以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中之周期表第4族金屬者,可以例舉:鈦、鋯、鉿。其中以鈦、鋯為佳,特別是從可得具有長期耐久性的有機-無機複合材料之觀點而言,以鋯為佳。
作為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者,例如可列舉如:鋯四甲醇鹽、鋯四乙醇鹽、鋯四正丙醇鹽、鋯四異丙醇鹽、鋯四正丁醇鹽、鋯四-三級丁醇鹽、鋯四辛醇鹽等鋯烷醇鹽(鋯四C1至12 烷醇鹽等);鈦四甲醇鹽、鈦四乙醇鹽、鈦四正丙醇鹽、鈦四異丙醇鹽、鈦四正丁醇鹽、鈦四-三級丁醇鹽、鈦四辛醇鹽等鈦烷醇鹽(鈦四-C1至12 醇鹽等)等。作為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者,尤其以鋯四-C1至4 醇鹽、鈦四C1至4 醇鹽為佳。
作為多元羧酸酐者,例如列舉:琥珀酸酐(丁二酸酐)、甲基琥珀酸酐、十二烯琥珀酸酐、十六烯琥珀酸酐、馬來酸酐、甲基馬來酸酐、丙烷三羧酸酐、丙二酸酐、甲基丙二酸酐、乙基丙二酸酐、戊二酸酐、己二酸酐、庚二酸酐、辛二酸酐、壬二酸酐、癸二酸酐等脂肪族多元羧酸酐;1,2-環戊二酸酐、1,2-環己二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環己烯二酸酐(四氫鄰苯二甲酸酐)、甲基環己二酸酐、甲基環己烯二羧酸酐、1,2,4,5-環己四酸二酐等脂環式多元羧酸酐;酞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偏苯三酸酐、1,2,4,5-苯四羧酸二酐(均苯四甲酸酐)、2,3-萘二羧酸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等芳香族多元羧酸酐等。此等之多元羧酸酐係多元羧酸在分子內經脫水縮合反應而得之環狀酸酐。
又,作為多元羧酸酐者,也可使用下述式(a)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Ra 、Rb 、Rc 可為相同或相異,表示碳數1至30的2價烴基;Rx 、Ry 可為相同或相異,表示氫原子、羧基或取代氧羰基;Rx 、Ry 可在分子內互相結合而形成-CO-O-CO-基(酸酐基);u表示0以上之整數。)。
作為前述取代氧羰基(酯基)者,例如可列舉: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等烷氧羰基;烯丙氧羰基等烯氧羰基;環己氧羰基等環烷氧羰基;苯氧羰基等芳氧羰基;苯甲氧羰基等芳烷氧羰基等。Rx 、Ry 在分子內互相結合形成-CO-O-CO-基(酸酐基)時,式(a)的化合物成為環狀酸酐。
前述式(a)的化合物在分子內具有1或2以上的酸酐鍵。此等之化合物,例如,可以藉由多元羧酸的分子間脫水縮合等而得到。式(a)所示的化合物中,兩末端具有羧基之化合物(鏈狀的酸酐),一般稱為多元羧酸單酐或多酐(高分子型酸酐)。同時,以下,式(a)所示化合物之中,將Ra 、Rb 、Rc 為長鏈伸烷基或長鏈伸烯基(碳數6以上之伸烷基或碳數6以上之伸烯基)之化合物有稱為長鏈二元酸酐之情形。
前述式(a)中,作為Ra 、Rb 、Rc 中之碳數1至30的二價烴基者,例如可列舉:亞甲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六亞甲基、七亞甲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一基、伸十二甲基、伸十三基、伸十四基、伸十五基、伸十六基、伸十七基、伸十八基、伸十九基、伸二十基、伸二十一基、伸二十二基、伸二十三基等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2價脂肪族烴基(伸烷基、伸烯基等);1,3-伸環戊基、1,3-伸環己基、1,4-伸環己基等之3至12員的2價脂環式烴基(伸環烷基等);1,3-伸苯基、1,4-伸苯基、1,4-伸萘基等之2價芳香族烴基;結合此等2個以上之2價烴基等。
作為Ra 、Rb 、Rc 中之碳數1至30的2價烴基者,其中,從得到柔軟性高的硬化物的觀點而言,以碳數4至25的2價烴基(尤其是伸烷基等之2價脂肪族烴基)為佳,特別以碳數6至20的2價烴基(尤其是伸烷基等之2價脂肪族烴基)為佳。雖然Ra 、Rb 、Rc 可以互相不同,但從製造之容易性等觀點而言,以全部為相同之基者為佳。Rx 、Ry 可為相同或相異,以羧基或取代氧羰基為佳。u只要是0以上之整數即可而無特別限定,以0至20(例如1至20)為佳,以0至10(例如1至10)為較佳,以1至5(特別是2至3)為特佳。
作為式(a)所示酸酐的代表例者,可列舉:聚十二烷二酸多酐、聚二十烷二酸多酐等。
在本發明,上述多元羧酸酐之中,從硬化物的透明性等觀點而言,以脂肪族多元羧酸酐(環狀酸酐)、脂環式多元羧酸酐(環狀酸酐)、及前述式(a)所示酸酐為佳。特別是,從溶解性觀點而言,以脂環式多元羧酸酐(環狀酸酐)、及前述式(a)所示酸酐為佳。又,從可得到柔軟性優異之硬化物的觀點而言,以前述式(a)所示酸酐為佳。
本發明之在前述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的羧酸中,作為「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者,例如可列舉:羧基、羧酸酯基、環氧基、胺基、羥基等。
作為羧酸酯基者,例如可列舉: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異丙氧羰基、丁氧羰基、異丁氧羰基、二級丁氧羰基、三級丁氧羰基等烷氧羰基(例如,C1至4 烷氧基-羰基等);乙烯氧羰基、丙烯氧羰基等烯氧羰基(例如,C2至6 烯氧基-羰基等);環戊氧羰基、環己氧羰基等環烷氧羰基(例如,C3至12 環烷氧基-羰基等);苯甲氧羰基等芳烷氧羰基(例如,C7至15 芳烷氧基-羰基等)、苯氧羰基等芳氧羰基(例如,C6至14 芳氧基-羰基等)等。
具有作為前述反應性官能基的羧基之羧酸者,例如可列舉:草酸、琥珀酸、甲基琥珀酸、馬來酸、甲基馬來酸、富馬酸、丙烷三羧酸、丙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脂肪族多元羧酸;1,2-環戊烷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環己烯二羧酸、甲基環己烷二羧酸、甲基環己烯二羧酸、1,2,4,5-環己烷四羧酸等脂環式多元羧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偏苯三酸、1,2,4,5-苯四甲酸、2,3-萘二甲酸、2,3,6,7-萘四甲酸等芳香族多元羧酸等。
具有作為前述反應性官能基的羧酸酯基之羧酸者,可列舉多元羧酸之部分酯(半酯等)。作為此之代表例者可以列舉如:琥珀酸單甲酯、琥珀酸單乙酯、馬來酸單甲酯、馬來酸單乙酯、丙二酸單甲酯、丙二酸單乙酯、己二酸單甲酯、己二酸單乙酯等脂肪族多元羧酸部分酯;1,2-環戊烷二羧酸單甲酯、1,2-環戊烷二羧酸單乙酯、1,2-環己烷二羧酸單甲酯、1,2-環己烷二羧酸單乙酯等脂環式多元羧酸部分酯;鄰苯二甲酸單甲酯、鄰苯二甲酸單乙酯、對苯二甲酸單甲酯、對苯二甲酸單乙酯、偏苯三酸單甲酯、偏苯三酸單乙酯、1,2,4,5-苯四甲酸單甲酯、1,2,4,5-苯四甲酸二甲酯、1,2,4,5-苯四甲酸單乙酯、1,2,4,5-苯四甲酸二乙酯等芳香族多元羧酸部分酯等。
具有作為前述反應性官能基的環氧基之羧酸者,例如可列舉:環氧基丙酸、2,3-環氧基-3-環己基丙酸等。
具有作為前述反應性官能基的胺基之羧酸者,例如,可列舉如:甘胺酸、丙胺酸、白胺酸、苯基丙胺酸、麩胺酸、β-胺基丙酸、γ-胺基丁酸等胺基酸類。
具有作為前述反應性官能基的羥基之羧酸者,例如,可列舉如:乙醇酸、乳酸、甘油酸、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等脂肪族羥基酸;水楊酸等芳香族羥基酸等。
在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中,係包含前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式(1)中,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R1 表示烷基;R2 表示(k+1)價之烴基;x表示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k、m、n分別表示1以上之整數。但是,m+n=4,k為2以上時,k個的x可分別相同或相異。又,m、n分別為2以上時,m個的括弧內的基、n個的括弧內的基可分別相同或相異。k通常是1至6,而以1至3為佳,更佳是1或2。k為1之情形居多。n以1(1基配位)或2(2基配位)為佳。
式(1)所示化合物可以單獨使用或混合2者以上使用。n之平均值是0.1至2,以0.5至1.5為佳,但從容易進行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之反應控制的觀點而言,以1至2的範圍為佳,以1.2至1.8之範圍為特佳。
M之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中,包含鈦、鋯、鉿。其中,以鈦、鋯為佳,尤其從長期耐久性等之觀點而言,以鋯為佳。
作為R1 的烷基者,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等碳數1至10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其中又以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碳數1至4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烷基為佳。
作為R2 的烴基者,取2價烴基為例時,可列舉:亞甲基、甲基亞甲基、二甲基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五亞甲基、六亞甲基、七亞甲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一基、伸十二基、伸十三基、伸十四基、伸十五基、伸十六基、伸十七基、伸十八基、伸十九基、伸二十基、伸二十一基、伸二十二基、伸二十三基等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的伸烷基(例如,碳數1至30、而以碳數4至25左右之伸烷基為佳);1,2-伸環戊基、1,3-伸環戊基、1,2-伸環己基、1,3-伸環己基、1,4-伸環己基等伸環烷基等的2價脂環式烴基;1,2-伸苯基、1,3-伸苯基、1,4-伸苯基、1,4-伸萘基等伸芳(arylene)基;結合此等2個以上之基等。R2 中的烴基之碳數,例如是1至30左右,以4至25左右為佳。同時,R2 中之烴基,也可以含有1或2以上之酸酐基[-C(=O)-O-C(=O)-]。
作為3價以上之烴基者,可列舉如:具有與上述2價烴基同樣骨幹所對應的3價以上烴基。
R2 中的烴基也可以有取代基。作為如此取代基者,例如可列舉:羧基、羧酸酯基、羥基、胺基、鹵原子、烷基、烷氧基等。
作為X之對環氧基或羥基之反應性官能基者,可列舉前述例示者。作為X者,尤其以羧基或羧酸酯基為佳。
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以式(1)所示之化合物等],可以藉由使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反應而製造。
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之反應,係在無溶媒存在下,或不活性溶媒中進行。尤其,由於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實質上無反應性,故適合使用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醇為相同的醇溶液,但並無特別限定。反應溫度,是隨反應成分之種類不同而異,一般是在-10℃至120℃,而以0℃至80℃為佳,更佳是10℃至60℃。通常是在室溫中進行反應(發熱)而形成錯合物。
作為多元羧酸酐或於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的使用量(分子內具有複數之酸酐基的多元羧酸酐時,是作為酸酐基的莫耳數),相對於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1莫耳,通常是0.1至10莫耳,以0.5至5莫耳為佳,以0.7至3莫耳為更佳,以0.8至1.5莫耳為特佳。此使用量過多時,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之反應性有變成過低之傾向,又,由於周期表第4族金屬成分或環氧化合物成分等其他成分的調配比率會下降,故而不佳。反之,太少時,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之反應性並沒有那樣被抑制,在任何情形,將環氧化合物之硬化反應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溶膠-凝膠反應以在同程度之反應速度反應是變成有困難。
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多元羧酸酐反應時,多元羧酸酐的酸酐基,在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結合並形成金屬羧酸鹽的同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烷氧基結合而形成羧酸酯基(烷氧羰基)。又,如使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反應時,前述羧酸的羧基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結合而形成金屬羧酸鹽,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烷氧基便成為醇而脫離。因此,任何之情形,均生成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的烷氧基之一部分經取代之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參照後述之反應流程圖)。
如此所得之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可經精製而供應到與環氧化合物(B)的反應中,但也可以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的反應混合物(反應混合液)直接供給到與環氧化合物(B)之反應中。此時,在該反應混合物中,除了生成之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之外,也可以存在有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沒有形成部分改質物之過剩的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環氧基或羥基之羧酸。
在供應到與環氧化合物(B)之反應中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或包含該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之混合物中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及沒有形成部分改質物之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環氧基或羥基之羧酸的總量,作為多元羧酸酐及作為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有關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也作為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反應之多元羧酸酐、對於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計算),在總量上,相對於在反應中使用的環氧化合物(B)的環氧基1莫耳,期望成為例如0.5至5莫耳,而以0.8至3莫耳為佳,以1至1.5莫耳之量為更佳。
[環氧化合物(B)]
環氧化合物(B)中,係有分子內具有芳香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分子內具有脂環(脂肪族碳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但是,沒有芳香環)、以及分子內沒有芳香環與脂環之環氧化合物。在本發明中,都可以使用此等之任何環氧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可為分子內只有1個環氧基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也可為分子內具有2個以上環氧基之多官能環氧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作為環氧化合物者,以使用至少有多官能環氧化合物者為佳。
分子內具有芳香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中,作為芳香環者,例如可列舉:苯環、聯苯環、萘環、茀環、蒽環、二苯乙烯環、二苯并噻吩環、咔唑環等。作為芳香環者,以至少含有芳香族碳環者為佳。
作為分子內具有芳香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的代表例者,例如可列舉:將藉由雙酚A、雙酚F、雙酚S、茀雙酚等雙酚類與表鹵醇的縮合反應而得之表-雙型(Epi-Bis type)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或藉由將此等之表-雙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與上述之雙酚A、雙酚F、雙酚S、茀雙酚等雙酚類進一步進行加成反應而得之高分子量表雙-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例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雙酚S型環氧樹脂等);將酚、甲酚、二甲酚、間苯二酚、鄰苯二酚、雙酚A、雙酚F、雙酚S等雙酚類與甲醛、乙醛、苯甲醛、羥基苯甲醛、水楊醛等醛等進行縮合反應而得之多酚類,進一步與表鹵醇進行縮合反應而得之清漆酚醛型環氧樹脂(酚清漆酚醛型環氧樹脂、甲酚清漆酚醛型環氧樹脂、清漆酚醛‧烷基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具有三環[5.2.1.02,6 ]癸環之酚(或甲酚)清漆酚醛型環氧樹脂等)等。
作為分子內具有芳香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的理想例者,可以列舉下述式(B-1)、(B-2)、(B-3)所示之化合物。
上述式中,r表示0至8的數。作為r者,以0.01至1之範圍為佳,以0.02至0.5之範圍為更佳。
作為前述分子內具有脂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但是,沒有芳香環)者,可以列舉如:具有以構成脂環的相鄰之2個碳原子與氧原子所構成的環氧基(脂環環氧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環氧基直接以單鍵結脂環之環氧化合物;具有脂環與縮水甘油醚基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化合物等。作為脂環者,可以列舉如:環戊烷環、環己烷環、環辛烷環、環十二烷環等單環脂環(3至15員,以5至6員程度的環烷烴環等為佳);十氫萘環(全氫萘環)、全氫茚環(雙環[4.3.0]壬烷環、全氫蒽環、全氫茀環、全氫菲(Perhydrophenanthrene)環、全氫苊環、全氫萉(PerhydroPhenalene)環、降冰片烷環(雙環[2.2.1]庚環)、異冰片烷環、金剛烷環、雙環[3.3.0]辛環、三環[5.2.1.02,6 ]癸烷環、三環[6.2.1.02,7 ]十一烷環等之多環(2至4環左右)的脂環(交聯碳環)等。又,作為脂環環氧基者,例如可以列舉如:環氧基環戊基、3,4-環氧基環己基、3,4-環氧基三環[5.2.1.02,6 ]癸烷8-(或9)基基(環氧化二環戊二烯基)等。在環己烷環中,甲基等烷基等的取代基也可結合。
作為具有前述脂環環氧基之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者,可以列舉以下述式(B-4)所示化合物(2個脂環環氧基為以單鍵或介由連結基而結合之化合物)。
上述式中,Y1 表示單鍵或連結基。作為連結基者,例如可以列舉:2價烴基、羰基(-CO-)、醚鍵(-O-)、酯鍵(-COO-)、醯胺鍵(-CONH-)、羧酸酯鍵(-OCOO-)以及此等有複數個結合之基等。作為2價烴基者,可以列舉:亞甲基、亞乙基、亞異丙基、伸乙基、伸丙基、三亞甲基、伸丁基等之直鏈狀或分枝鏈狀之伸烷基(例如,C1至6 伸烷基);1,2-伸環戊基、1,3-伸環戊基、亞環戊基、1,2-伸環己基、1,3-伸環己基、1,4-伸環己基、亞環己基等之2價脂環式烴基(尤其,2價之伸環烷基);此等有複數個結合之基等。
將式(B-4)所示化合物中所含的代表化合物表示如下。
同時,上述式中,t是1至30的整數。
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者,其他,可列舉如:分子內具有脂環與2個以上之環氧基,且2個以上之環氧基中只有1個為構成脂環的相鄰2個碳原子與氧原子所構成的環氧基(脂環環氧基)的化合物。將此之代表化合物(檸檬烯二環氧化物)在以下表示。
又,作為脂環式環氧化合物者,也可以使用如以下所示般,具有3個以上之脂環環氧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或只有1個脂環環氧基而沒有其他環氧基的脂環式環氧化合物。
同時,上述式中,a、b、c、d、e、f是0至30的整數。
作為前述脂環中環氧基直接以單鍵鍵結的環氧化合物者,例如可以列舉:下述式(B-5)所示化合物。
上述式中,R3 是由q價的醇[R3 -(OH)q]除去q個之OH後之基,p表示1至30的整數,q表示1至10的整數。q個之括弧內的基中,p可分別為相同或相異。作為q價醇[R3 -(OH)q]者,可列舉如:甲醇、乙醇、1-丙醇、異丙醇、1-丁醇等一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等二元醇;甘油、二甘油、丁四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新戊四醇、二新戊四醇、山梨糖醇等三元以上之醇。前述醇也可以是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烯烴多元醇等。作為前述醇者,以碳數1至10之脂肪族醇(尤其是三羥甲基丙烷等脂肪族多元醇)為佳。
作為具有脂環與縮水甘油醚基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化合物者,可列舉脂環式醇(尤其是脂環式多元醇)之縮水甘油醚。此化合物也可以是在前述分子內具有芳香環與環氧基之環氧化合物[例如,前述式(B-1)、(B-2)、(B-3)所示的化合物]的芳香環被核氫化之化合物。作為具有脂環與縮水甘油醚基之縮水甘油醚型環氧化合物者,係例示如以下之化合物。
作為前述分子內沒有芳香環與脂環之環氧化合物者,例如可列舉:上述q價之醇[R3 -(OH)q]的縮水甘油醚;醋酸、丙酸、丁酸、硬脂酸、己二酸、癸二酸、馬來酸、依康酸等的一元或多元羧酸之縮水甘油醚;環氧化亞麻仁油、環氧化大豆油、環氧化箆麻油等之具有雙鍵的油脂環氧化物;環氧化聚丁二烯等聚烯烴(含聚二烯烴)的環氧化物等。
[硬化促進劑]
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係為了促進環氧化合物之硬化,而以含有硬化促進劑為佳。硬化促進劑只要為環氧化合物之促進硬化中使用者即可而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如:二吖雙環十一烯系硬化促進劑(1,8-二吖雙環[5.4.0]十一烯-7(DBU)或其鹽);苄基二甲基胺、2,4,6-參(二甲基胺基甲基)酚等三級胺;2-乙基-4-甲基咪唑、1-氰基乙基-2-乙基-4-甲基咪唑等咪唑類;三苯基膦等有機膦化合物;三級胺鹽、四級銨鹽、四級鏻鹽、辛酸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辛酸鋅等有機金屬鹽;硼化合物等。硬化促進劑可以單獨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在此等硬化促進劑之中,從防止硬化物著色之觀點而言,以有機膦化合物、四級鏻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等錫鹽;辛酸鋅等鋅鹽為佳。作為硬化促進劑者,尤其以四級鏻鹽與錫鹽的組合為佳。
硬化促進劑之配合量,相對於環氧化合物(B)100重量份,例如是0.01至15重量份,而以0.1至10重量份為佳,更佳是0.5至8重量份。硬化促進劑之配合量太少時,硬化促進效果有變得不足之情形,又太多時,在硬化物中會有色相惡化之情形。
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與環氧化合物(B)及硬化促進劑,可以在使用前刻進行混合並賦於硬化反應,但也可以預先調製混合有前述3種成分之混合液。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即使預先混合前述3種成分也能安定,可以長期間保存而有利於工業生產。又,作為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者,例如,如下述(1)至(2),也可以作為二液型組成物來構成。
(1)包含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的第I劑,與包含環氧化合物(B)及硬化促進劑的第II劑(可進一步地含有水)之組合
(2)包含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及環氧化合物(B)的第I劑,與包含硬化促進劑的第II劑(可進一步地含有水)之組合
(3)包含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及硬化促進劑的第I劑,與包含環氧化合物(B)的第II劑(可進一步地含有水)之組合。
在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中,可因應需要而添加各種添加劑。作為該添加劑者,例如,可以列舉如:有機矽氧烷化合物、金屬氧化物粒子、橡膠粒子、聚矽氧系或氟系之消泡劑、矽烷偶合劑、填充劑、塑化劑、塗平劑、抗靜電劑、脫模劑、阻燃劑、著色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離子吸附物、顏料等。此等各種添加劑的調配量,相對於硬化性組成物全體,例如是在5重量%以下。本發明之硬化性組成物雖然也可以含有溶劑,但溶劑之量太多時會有在硬化樹脂中產生氣泡之情形,故相對於硬化性組成物全體,以在10重量%以下為理想,尤其是以在1重量%以下為更佳。
[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之製造]
藉由使上述本發明的硬化性組成物硬化,可以得到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例如,在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與環氧化合物(B)與硬化促進劑之混合液中,添加水並混合,再因應需求,在減壓下於50至100℃中加熱除去副產物之後,例如,在常壓下,藉由在60至250℃(較佳是80至220℃)加熱硬化,可以製造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同時,在包含調配使用的環氧化合物(B)或硬化促進劑的溶液中含有水時,就沒有必要重新添加水。
用於進行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之溶膠-凝膠反應而使用的水量,相對於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1莫耳,例如是1至10莫耳,而以1.5至5莫耳為佳,更佳是1.5至3莫耳。水之量太少時,溶膠-凝膠反應無法順利地進行,反之,太多時,金屬氧化物的聚合無法進行而使聚合度變低,或金屬氧化物間之交聯無法進行,除了不能形成無機成分之網絡之外,與環氧成分的親和性變差而難以獲得均質之硬化物,使後面步驟的乾燥變的費時且費工。
本發明中,反應可認為是依照下述式而進行者(反應流程圖1)。
同時,該反應流程圖是由多元羧酸酐之順式-1,2-環己烷二羧酸酐與鋯四正丙醇鹽來調製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然後將該烷醇鹽加入到環氧化合物中,進一步,加入水與硬化促進劑並加熱硬化之情形的例子,式中,R表示正丙基。
更詳細地說明時,順式-1,2-環己烷二羧酸酐(2)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可以生成式(4)所示之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酸酐為藉由在鋯中螯合配位,而控制鋯烷醇鹽的反應性。又,緩慢地進行溶膠-凝膠反應,在經三維交聯的氧化鋯(無機聚合物)(5)的生成中,於開環狀態下經脫離之酸酐[順式-1,2-環己烷二羧酸單丙基酯(6)]作為環氧化合物(7)之硬化劑而運作,生成硬化的環氧樹脂(8)。進一步,藉由環氧基之開環而生成的硬化環氧樹脂(8)中的羥基,與其他之硬化環氧樹脂(8)的酯部分(-COOR)藉由酯交換反應而生成式(9)之樹脂,形成具有緻密交聯結構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摻合材料。此時,生成醇(10)之副產物。即,由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脫離之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係變成作為環氧樹脂之交聯劑而發揮功能。
如上述式所示,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4),係周期表第4族金屬(上述的情形是鋯)作為羧酸鹽而經螯合配位,同時在配位基部位具有藉由環氧化合物的環氧基或環氧基的開環而生成的對羥基具有反應性之官能基時,在配位化合物脫離之際,不僅具有作為環氧化合物的硬化劑之作用,也具有作為環氧樹脂之交聯劑的作用。因此,作為在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之改質中使用的化合物者,不僅限於多元羧酸酐,也同樣可以使用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
又,由多元羧酸酐的聚十碳烷二酸多酐與鋯四正丙醇鹽調製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將其加入到環氧化合物中,進一步加入水及硬化促進劑並加熱使硬化時之反應流程圖在下述式中表示(反應流程圖2)。式中,R表示正丙基。
更詳細地說,聚十二烷二酸多酐(11)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首先,生成式(12)所示之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圓圈數字1)。其次,所生成之式(12)所示的化合物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式(12)所示的化合物在圓圈數字2的位置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時,生成式(13)所示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式(14)所示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另一方面,式(12)所示的化合物在圓圈數字3的位置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時,生成式(15)所示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與式(16)所示的末端變換成酯基的多元羧酸多酸酐。式(14)所示的化合物或式(16)所示的化合物,進一步與鋯四正丙醇鹽(3)反應,可以生成式(13)所示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如此所得之式(13)所示的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中,與前述反應流程圖1的情形相同,能抑制鋯烷醇鹽的反應性。又,與前述反應流程圖1的情形相同,在水的存在下,緩慢地進行溶膠-凝膠反應,在三維交聯之氧化鋯(無機聚合物)的生成中,脫離之十二烷二酸單丙基酯(17)係作為環氧化合物(7)的硬化劑運作,生成硬化之環氧樹脂(18)。進一步,藉由環氧基的開環而生成的硬化環氧樹脂(18)中的羥基,與其他之硬化環氧樹脂(19)的酯部分(-COOR)藉由酯交換反應而生成式(20)之樹脂,形成具有緻密交聯結構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摻合材料。此時,與前述相同,生成醇(ROH)之副產物。即,由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脫離之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變成具有環氧樹脂的交聯劑之機能。
[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依據本發明的上述製造方法,可以得到無機微粒子不會凝集之均質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以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摻合材料)]。又,由於無需使用胺系硬化劑、含氮之環氧樹脂硬化劑而可進行硬化反應,故可以製造著色度極小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又,本說明書中,「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由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成的無機微粒子」是指不僅為只由周期表第4族金屬與氧原子所成的化合物、由該化合物所成的微粒子,且使用於包含:在部分的結合中具有羥基、烷氧基(前述OR1 基等)、酯基[源自於部分改質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的調製中使用的多元羧酸酐或分子內對環氧基或羥基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羧酸者]之金屬-金屬間介由氧原子而連續結合或交聯的聚合物、由該聚合物所成的微粒子之意。
依據本發明,即可得到例如在硬化環氧樹脂中由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成的無機微粒子均勻地分散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該無機微粒子與將由另外所調製的微粒子所成的獨立微粒子分散在環氧樹脂硬化前之粒子不同,由於係藉由原位聚合所得,故無機成分與有機成分之界面並不如此明確之外,粒子間亦有藉由無機成分的鏈而結合之情形,而有無機-有機成分相融合之特徵。
關於如此之摻合材料,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中的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例如是1至50nm,而以1至20nm為佳,以1至5nm為特佳。無機微粒子之平均粒徑,係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像片(TEM)攝影,測定50個粒子的粒徑(長徑與短徑的平均值),並將此等平均而可求得。
本發明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中之由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成的無機微粒子之含量,可因應用途而適當地設定,通常換算成MO2 (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為2重量%以上(例如是2至90重量%),而以5重量%以上(例如是5至80重量%)為佳,以10重量%以上(例如是10至60重量%)更佳。無機微粒子之含量過少時,折射率容易下降,反之,過多時,有易碎之傾向。
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透光率,例如在400至800nm的範圍是82%以上。又,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折射率(波長589nm),例如是1.54以上,而以1.58以上為佳。
又,依據本發明,尤其是,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中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成的無機微粒子之含量,換算成MO2 (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例如作成18重量%以上時,可以得到具有均勻相結構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在如此具有均勻相結構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中,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是被認為以分子等級相溶。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具有均勻相結構之事實(或是,以分子等級相溶之事實)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中,並未觀察到具有強的亮度差之粒子等之奈米等級結構物,例如可由10nm×10nm的範圍內並未存在粒徑1nm以上的粒子(例如,即使存在也是在10個以下)之事實而得知。但是,仍有必要考慮到試料的調製或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的拍攝條件、解析度、機器所具有之誤差。
在具有均勻相結構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中,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含量,換算成MO2 (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以在19重量%以上為佳。又,硬化環氧樹脂雖是未使用胺系硬化劑(尤其是胺系硬化劑及其他含氮之環氧樹脂硬化劑)而形成者,但從抑制著色之觀點而言為佳者。
具有均勻相結構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折射率極高、高密度、高比重,在熱傳導特性、熱膨脹特性、及機械特性方面顯著優異。
本發明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均質且透明性優良、折射率高、阿貝數變低等之具有良好的光學特性者,並由於高密度、高比重,又在熱傳導特性、熱膨脹特性、機械特性方面也優良,故非常適用於作為電氣/電子材料、成形材料、塗料、接著材料、密封材、透鏡材料、光纖、光波導、濾光器、光碟基板等之塗布劑等,尤其,在要求高折射率的LED、透鏡、太陽電池等領域,尤其是在光學構材之領域中有用。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等實施例。同時,在長鏈二元酸酐中,n1表示長鏈二元酸的伸烷基鏈的碳數(由長鏈二元酸的碳數減去2的數)。
實施例1(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將鋯(IV)四正丙醇鹽[Zr(OCH2 CH2 CH3 )4 ](STREM CHEMICALS公司製,分子量327.56)0.77g[鋯(IV)四正丙醇鹽本身的重量]、下述式所示的順式-1,2-環己烷二羧酸酐(ACROS ORGANICS公司製,分子量154.16)(以下,簡稱為「HHPA」)2.49g(相對於實施例7使用的環氧樹脂之化學當量)在氮氣環境下混合,藉由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而得到改質鋯烷醇鹽(以下簡稱為HHPA改質鋯烷醇鹽)。
實施例2(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鋯(IV)四正丙醇鹽的使用量改成1.62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得到HHPA改質鋯烷醇鹽。
實施例3(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鋯(IV)四正丙醇鹽的使用量改成2.58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得到HHPA改質鋯烷醇鹽。
實施例4(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鋯(IV)四正丙醇鹽的使用量改成3.66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得到HHPA改質鋯烷醇鹽。
實施例5(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鋯(IV)四正丙醇鹽的使用量改成4.87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得到HHPA改質鋯烷醇鹽。
實施例6(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除了將實施例1中之鋯(IV)四正丙醇鹽與HHPA以1:1的莫耳比來使用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得到HHPA改質鋯烷醇鹽。將作為原料使用的鋯(IV)四正丙醇鹽與HHPA,及所得之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呈示在第1圖中。
實施例7(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製造)
秤取在80℃經由2小時脫泡充分除去水分之雙酚A二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商品名「JER 828EL」日本環氧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重量平均分子量370,參照下述式)(以下,簡稱為「DGEBA」)3.00g,將1 phr的溴化鏻(環氧基硬化促進劑;San-apro(股)公司製)與3 phr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錫加入,在設定為120℃的熱板上攪拌使溶解。之後,加入實施例1調製的羧酸改質鋯烷醇鹽,與相對於該鋯烷醇鹽為2倍mol的蒸餾水,以自轉/公轉型旋轉混合機攪拌5分鐘直到均勻為止。於是,將該混合溶液流入鋁箔杯中,為了除去副產物,於減壓下80℃中加熱1小時。進一步,在常壓下,100℃中4小時、130℃中4小時、150℃中4小時、180℃中4小時進行加熱硬化,得到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5重量%]。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沒有析出氧化鋯,為無色透明。
實施例8(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製造)
除了使用在實施例2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來取代在實施例1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操作,得到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0重量%]。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沒有析出氧化鋯,為無色透明。
實施例9(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製造)
除了使用在實施例3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來取代在實施例1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操作,得到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5重量%]。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沒有析出氧化鋯,為無色透明。
實施例10(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製造)
除了使用在實施例4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來取代在實施例1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操作,得到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20重量%]。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沒有析出氧化鋯,為無色透明。
實施例11(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製造)
除了使用在實施例5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來取代在實施例1調製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操作,得到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25重量%]。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沒有析出氧化鋯,為無色透明。
比較例1
除了不使用羧酸改質鋯烷醇鹽與水,而以使用2.49g之HHPA來取代之外,其餘與實施例7同樣操作,得到硬化環氧樹脂。
評估試驗 (1)FT-IR測定:
在HHPA改質鋯烷醇鹽與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結構解析中,使用傅里葉轉換紅外光吸光裝置(FT-IR SPECTRUM ONE,PERKIN ELMER公司製),藉由KBr法測定試料。KBr板係將粉末的KBr(Merck KGaA)約0.2g加壓形成圓盤狀。又,液體試料的HHPA改質鋯烷醇鹽為了避免與空氣接觸而在2片KBr板中挾持少量的試料並加以測定。另一方面,固體試料的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係在金屬乳鉢中將試料磨成的粉末少量混入KBr板中測定。測定範圍是400cm-1 至5000cm-1 ,分解能4.0cm-1 ,累積次數4次。於是,將在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各官能基之增減率是將830cm-1 附近的p-二取代苯環之C-H面外彎曲(out-of-plane bending)振動所產生的波峰作為基準的波峰,針對該波峰面積之各官能基的波峰面積的相對比而算出。
第1圖表示:實施例6中,作為原料使用的鋯(IV)四正丙醇鹽、HHPA、及所得之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
又,第2圖係表示:比較例1之硬化前的組成物(從上算起第1者)、比較例1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從上算起第2者)、實施例9之硬化前的組成物(從上算起第3者)、及實施例9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從上算起第4者)的FT-IR光譜。
(2)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觀察:
在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相結構觀察中,使用穿透型電子顯微鏡(JEM-1210,日本電子(股)製),在加速電壓120kV中進行。又,TEM觀察用試料是使用超薄切片機(Ultramicrotome)(REICHERT ULTRA-CUT E.(股)來卡(Leica)製)及鑽石刀(SUMI KNIFE SK1045,住友電工(股)製),製作厚度50 nm的超薄切片,放在銅網上觀察。又,釕染色是在5 ml的試料管內部滴入3滴的四氧化釕水溶液(TAAB公司製(英國),濃度0.5%),將超薄切片試料在氣化的四氧化釕中進行2分鐘的染色。
第5圖是顯示比較例1所得的只由環氧樹脂所成的材料(DGEBA/HHPA單獨系)之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試料片是自上部在右側下部存在的幾乎單一色的部分,看到左側下部之較明亮部分並不是試料。雖觀察到試料全體以灰色物表示其之存在,然並未看到呈示無機物、有機物以奈米級混合存在的亮度強烈不同之著色粒狀物。
另一方面,第6圖表示在實施例8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含量10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第7圖表示在實施例9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含量15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第8圖表示在實施例10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含量20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第9圖表示在實施例11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含量25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像片。
在第6圖(實施例8)及第7圖(實施例9)中,試料片是從右上部向左下側存在的含有黑色粒狀之著色部分,在下部或其周圍所見的看來較為明亮部分並不是試料。在實施例8及實施例9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中,觀察到試料全體,呈示氧化鋯存在之著色較強較黑的微粒子均等地分散存在著,氧化鋯微粒子的平均粒徑是5nm。
又,第8圖(實施例10)及第9圖(實施例11)中,試料片是從左上部向右下側存在的看來稍呈灰色之部分,從下部到右側之可見的看來較為明亮部分並不是試料。在實施例10及實施例11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之試料中,在調製的情形下而產生的亮度強度之變調,故觀察不到氧化鋯微粒子,可知已成為硬化環氧樹脂與氧化鋯所成的均一相結構。
關於此點而說明時,藉由將第6圖(實施例8;氧化鋯10重量%)存在的著色(黑色)粒子的平均亮度(A)當作"0",且其外側(1nm至2nm)領域的平均亮度(B)當作"255"之256階調亮度顯示的濃淡對比進行測定時,亮度認知的閾值當作"186"時,第8圖(實施例10;氧化鋯20重量%)及第9圖(實施例11;氧化鋯25重量%)中,在10nm以內的範圍超出閾值之對比測定不出(認不出形狀物),在氧化鋯含量為10重量%的第6圖試樣中存在的粒徑5 nm微粒子,即使氧化鋯含量增為20重量%、25重量%亦會消失,在硬化物全體中,不會偏存於局部,表示有機-無機高分子互相相容。進一步,在第8圖、第9圖中,暫時與第6圖相同有對比的微粒子存在時,由於解析度為0.5 nm左右,故只要至少有1nm以上的粒徑,由於可以認出第6圖或第7圖有同程度的亮度差之TEM像,所以在第8圖及第9圖的試樣中,可說是沒有1nm以上的氧化鋯微粒子存在。同時,有機-無機高分子互相相容時,也沒有大粒徑之粒子。即,整體層次(10nm2 至100nm2 )上,粒徑5nm以上的粒狀物有10個以下,在100nm2 以上的面積,粒徑50nm以上的粒子在10個以下。
(3)紫外光/可見光吸收光譜測定:
在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各波長中檢討透光率,係使用作為紫外光/可見光吸收光譜測定之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度計(LAMBDA 650,PERKIN ELMER公司製),藉由反射率來測定。測定中使用的試料以瑪瑙乳缽作成微細粉末,將此塞到分包機(powder folder)中並加以測定(測定時的試料厚度是2mm)。又,測定條件是設定為測定範圍800至250nm,帶寬2.0nm,掃描速度266.75nm/min,數據取得間隔1.0nm,重覆次數1次。
第3圖中表示,比較例1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圖中,a),實施例8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圖中,b),實施例9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圖中,c),實施例10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圖中,d)的紫外光/可見光吸收光譜。縱軸是穿透率(%),橫軸是波長(nm)。
如第3圖所示,實施例所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的透光率,在400在800nm的範圍,任何一個都是82%以上。
(4)折射率測定:
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折射率是使用折射率測定裝置(NAR-2T,Atago(股)製)來測定。試驗片是將硬化物切成8mm×15mm×1mm的長方體狀片,以耐水研磨紙2000號研磨後,使用以平均粒徑0.3μm的氧化鋁懸浮液(丸本Struers(股)公司製)研磨之物。又,作為測定時的中間液是使用硫+二碘甲烷(ATAGO,nD =1.7800)、作為光源者是使用Na線單色光(589.3nm)。
第4圖中呈示將比較例1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實施例7至10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之折射率以氧化鋯含量(重量%)作為橫軸而繪製的圖表。縱軸是折射率(589nm)。
如第4圖所示,折射率是隨著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中的氧化鋯含量增加(0至20重量%之範圍)而直線地增加,表示在氧化鋯含量20重量%是1.591。此可認為是隨著氧化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具有高密度與分極率的二氧化鋯網絡,使摻合物材料的分子折射與密度增加使然。
實施例12[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在下述式所示聚十二烷二酸多酐[前述式(a)中,Ra =Rb =Rc =伸癸基,Rx =Ry =羧基,u=2至3的化合物](岡村精油(股)製,Mw=972,固體,商品名「SL-12AH」)0.96g(相對於實施例17使用的環氧樹脂之化學當量)中加入氯仿,攪拌1小時,將均勻溶解的溶液,與鋯(IV)四正丙醇鹽[Zr(OCH2 CH2 CH3 )4 ](STREM CHEMICALS公司製,分子量327.56)0.77g[鋯(IV)四正丙醇鹽本身的重量],在氮環境下混合,藉由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得到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溶液。
實施例13[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在實施例12中,除了將鋯(IV)四正丙醇鹽之使用量改成1.22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2同樣操作,得到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溶液。
實施例14[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在實施例12中,除了將鋯(IV)四正丙醇鹽之使用量改成1.73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2同樣操作,得到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溶液。
實施例15[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秤取在減壓下經2小時脫泡之DGEBA 1.00g,加入相對於DGEBA化學當量的下述式所示聚二十烷二酸多酐[在前述式(a)中,Ra =Rb =Rc =伸十八基,Rx =Ry =羧基,u=2至3的化合物](岡村精油(股)製,Mw=1451,固體,商品名「SL-20AH」)1.45g後,在設定為105℃的熱板上加熱使均勻溶解。進一步,在該溶液中加入氯仿並均勻攪拌。之後,加入鋯(IV)四正丙醇鹽[Zr(OCH2 CH2 CH3 )4 ](STREM CHEMICALS公司製,分子量327.56)0.96g[鋯(IV)四正丙醇鹽本身的重量]攪拌3小時,得到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溶液。
實施例16[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的調製]
在實施例15中除了將鋯(IV)四正丙醇鹽之使用量改成2.172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5同樣操作,得到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溶液。
實施例17[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之製造]
在鋁箔杯中秤取減壓下經2小時脫泡之DGEBA 1.00g,並加入相對於DGEBA之1 phr的溴化鏻(環氧基硬化促進劑;San-apro(股)公司製),在設定120℃的熱板上加熱使均勻地溶解。其次,加入實施例12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與蒸餾水再度進行攪拌到均勻為止。然後,為了除去溶媒而在常溫減壓1小時後,在常溫大氣壓下靜置1天。進一步,在100℃中2小時、130℃中2小時、150℃中2小時、180℃中2小時、及220℃中1小時進行加熱硬化,得到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0重量%]。
實施例18[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之製造]
在實施例17除了使用實施例13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取代實施例12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7相同操作,得到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5重量%]。
實施例19[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之製造]
在實施例17除了使用實施例14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取代實施例12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7進行相同操作,到得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20重量%]。
實施例20[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之製造]
在實施例15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中,加入相對於DGEBA之1phr的溴化鏻,及相對於鋯烷醇鹽為2倍莫耳的蒸餾水。然後,為了除去溶媒而在常溫下減壓1小時後,在常溫大氣壓下靜置1天。進一步,在100℃中2小時、130℃中2小時、150℃中2小時、180℃中2小時、及220℃中1小時進行加熱硬化,得到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0重量%]。
實施例21[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材料之製造]
在實施例20中,除了使用實施例16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來取代實施例15調製的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0進行相同操作,得到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20重量%]。
比較例2
在實施例17中,除了不使用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與水,而改為聚十二烷二酸多酐[前述式(a)中,Ra =Rb =Rc =伸癸基,Rx =Ry =羧基,u=2至3的化合物](岡村精油(股)製,Mw=972,固體,商品名「SL-12AH」)0.96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7相同操作,得到硬化環氧樹脂。
比較例3
在實施例20中除了不使用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與水,而改為聚二十烷二酸多酐[前述式(a)中,Ra =Rb =Rc =伸十八基,Rx =Ry =羧基,u=2至3的化合物](岡村精油(股)製,Mw=1451,固體,商品名「SL-20AH」)1.45g之外,其餘與實施例20相同操作,得到硬化環氧樹脂。
評估試驗 (5)FT-IR測定:
在長鏈二元酸酐改質鋯烷醇鹽與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結構解析中,使用傅里葉轉換紅外光吸光裝置(FT-IR SPECTRUM ONE,PERKIN ELMER公司製),藉由KBr法測定試料。KBr板係將粉末的KBr(Merck KGaA)約0.2g加壓形成圓盤狀。又,液體試料的長鏈二元酸酐改質鋯烷醇鹽,為了避免與空氣接觸而在2片KBr板中挾持少量的試料加以測定。另一方面,固體試料的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係在瑪瑙乳缽中將試料磨成的粉末少量混入KBr板中測定。測定範圍是400cm-1 至5000cm-1 ,分解能4.0cm-1 ,累積次數4次。然後,將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各官能基之增減率是將1510cm-1 附近的苯環的面內骨架振動所產生的波峰作為基準的波峰,針對該波峰面積之各官能基的波峰面積的相對比而算出。
第10圖呈示,實施例12至14中,作為原料使用的鋯(IV)四正丙烷醇鹽(從上算起第1者)、長鏈二元酸酐(n1 =10)(從上算起第2者)、及所得之長鏈二元酸酐(n1 =10)改質鋯烷醇鹽(實施例12:從上算起第3者,實施例13:從上算起第4者,實施例14:從上算起第5者)的FT-IR光譜。同時,第10圖中,(a)表示長鏈二元酸酐,(b)表示鋯烷醇鹽。
如第10圖所示,即使想使長鏈二元酸酐的添加量變化之偏離系中,也可以觀察到在1447cm-1 附近羧酸根離子的非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與在1555cm-1 附近同離子的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同時,此等波峰在鋯(IV)正丙醇鹽單體的光譜與長鏈二元酸酐單體的光譜中卻觀察不到。因此,認為此等波峰應是藉由長鏈二元酸酐與鋯(IV)正丙醇鹽之反應而生成者。又,觀察到在鋯(IV)正丙醇鹽單體的1440cm-1 附近之Zr-OR結合所產生的波峰在反應後的減少,同時長鏈二元酸酐的1810cm-1 附近之酸酐基所產生的波峰,及1700cm-1 附近之羧酸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進一步,在1741附近的酯基所產生的波峰有增加的情況。由此事實,認為鋯(IV)正丙醇鹽與長鏈二元酸酐反應,烷醇鹽基為長鏈二元酸酐的羧酸與酸酐基反應而生成酯基(參照前述反應流程圖2)。又,觀察到在鋯烷醇鹽與長鏈二元酸酐的混合比為2:0.6的系中,係有酸酐基所產生的波峰殘存,而在2:1及2:1.5的系中則為完全消失的情況。長鏈二元酸酐與鋯的反應點係,將長鏈二元酸酐的反覆單元數假定為2.5時,則有羧酸的2個處所與酸酐的3.5個處所之5.5個處所。另一方面,已知在鋯配位的羧酸根離子是最大的2者。因此,認為在2:0.6的系中,會有部分酸酐殘存。同時,雖認為作為羧酸根離子的配位樣式雖是單座配位、交聯配位或螯合配位,但由於羧酸根離子的非對稱伸縮振動與同離子的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之波數間隔是Δν=108cm-1 ,故認為配位方式是螯合配位。
第11圖呈示,在實施例15中,作為原料使用的鋯(IV)四正丙醇鹽(從上算起第1者)、長鏈二元酸酐(n1 =18)(從上算起第2者)、及在實施例15所得之長鏈二元酸酐(n1 =18)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同時,第11圖中,(a)表示長鏈二元酸酐,(b)表示鋯烷醇鹽。
如第11圖所示,觀察到1455cm-1 附近之羧酸根離子的非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與在1550cm-1 附近之同離子的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同時,此等波峰在鋯(IV)正丙醇鹽單體的光譜與長鏈二元酸酐單體的光譜中卻觀察不到。因此,認為此等波峰應是藉由長鏈二元酸酐與鋯(IV)正丙醇鹽反應而生成者。又,觀察到在鋯(IV)正丙醇鹽單體的1140cm-1 附近之Zr-OR結合所產生的波峰在反應後的減少,同時長鏈二元酸酐的1810cm-1 附近之酸酐基所產生的波峰,及1710cm-1 附近之羧酸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進一步,在1741cm-1 附近的酯基所產生的波峰有增加的情況。由此事實,認為鋯(IV)正丙醇鹽與長鏈二元酸酐反應,烷醇鹽基為長鏈二元酸酐的羧酸與酸酐基反應而生成酯基(參照前述反應流程圖2)。又由於羧酸根離子的非對稱伸縮振動與同離子的對稱伸縮振動所產生的波峰之波數間隔是Δν=95cm-1 ,故認為配位方式是螯合配位。
第12圖呈示,實施例18的硬化前之組成物(從上算起第1者),及實施例18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5重量%]的FT-IR光譜。
如第12圖所示,由於從500cm-1 到400cm-1 附近之Zr-O-R結合所產生的波峰在硬化後增加,故認為進行溶膠-凝膠反應而在環氧網絡中形成氧化鋯網絡。進一步,觀察到硬化後在1555cm-1 附近之鋯經配位的羧酸根離子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同時在4530cm-1 附近之環氧基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而1740cm-1 附近之酯基所產生的波峰有增加的情況。由此事實,如前述流程圖2所示,認為是由鋯脫離之半酯物為與環氧基反應。同時,該系的環氧反應率為99%。又,由於在1555cm-1 附近之氧化鋯經配位的羧酸根離子之波峰是與Zr-OH結合的複合波峰,故不能求得配位基的脫離率。
第13圖呈示,實施例20的硬化前之組成物(從上算起第1者),及實施例20的硬化後之環氧樹脂-氧化鋯摻合物材料[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ZrO2 )含量10重量%]的FT-IR光譜。
如第13圖所示,由於從500cm-1 到400cm-1 附近之Zr-O-R結合所產生的波峰在硬化後增加,故認為溶膠-凝膠反應進行而在環氧網絡中形成氧化鋯網絡。進一步,觀察到硬化後1555cm-1 附近之氧化鋯經配位的羧酸根離子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同時在4530cm-1 附近之環氧基所產生的波峰會減少,而1740cm-1 附近之酯基所產生的波峰為增加的情況。由此事實,與長鏈二元酸酐(n1 =10)系相同,如前述反應流程圖2所示,認為是由鋯脫離之半酯物為與環氧基反應。同時,該系的環氧反應率為99%。
(6)光學像片:
第14圖至第18圖呈示,在實施例17至18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材料,在實施例20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材料、比較例2、3所得之硬化環氧樹脂[氧化鋯(ZrO2 )含量0重量%]的光學像片。將幾乎相同厚度的板狀試驗片放在黑色的十字上,觀察十字的鮮明度。第14圖是比較例2,第15圖是實施例17,第16圖是實施例18,第17圖是比較例3,第18圖是實施例20的像片。
如第14圖至第18圖所示,在長鏈二元酸酐系中可以防止氧化鋯之析出,可得透明之硬化物。此係,如前述反應流程圖2所示,長鏈二元酸酐在氧化鋯配位,被認為是為了抑制鋯烷醇鹽的水解及縮合反應。
(7)動態黏彈性之測定:
在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動態黏彈性測定中,使用非共振強制振動型黏彈性解析裝置(DVE-V4 FT Rheospectra(股)Rheology製),一面變化溫度一面進行拉伸加載模式。測定頻率是設定在10Hz,振幅是設定在5μm,昇溫速度是設定在2.0℃/min,測定溫度是設定在-150℃至250℃。試驗片大小是設定成30mm×4mm×0.4mm的長方體狀。又,使用以下的式計算出。
|E*|=(980.6×DF×CD)/(DD×W×T)(Pa)
E' =|E*|cosd(Pa)
E" =|E*|sind(Pa)
tand=E" /E'
試料的寬度:W(cm)、試料的厚度:T(cm)、試料的長度:CD(cm)、動態應力:DF(gram)、動態應變:DD(cm)、位相差:d(degree)、重力加速度:980.6(cm/s2 )
由於探討有關長鏈二元酸酐受到彈性率及玻璃轉移溫度之影響而進行DGEBA/長鏈二元酸酐系的動態黏彈性之測定。此之結果在第19圖中表示。又,呈示作為比較系的DGEBA/六氫鄰苯二甲酸酐(HHPA)系之測定結果。如第19圖所示,觀察到由tanδ波峰的玻璃轉移溫度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0、n1 =18)系是38.36℃、使用HHPA之系為140℃,相對於DGEBA/HHPA,DGEBA/長鏈二元酸酐系這一方顯示有較低值。進一步,橡膠狀及玻璃狀中,使用長鏈二元酸酐之系這一方顯示較低的貯藏彈性率。此是認為因使用具有長的烷基鏈的長鏈二元酸酐,會提高環氧網絡的運動性之故。又,使用烷基鏈不同的長鏈二元酸酐系中,在玻璃轉移溫度方面並未見到有很大的不同。此係目前正在檢討中,被認為有必要確認再現性。另一方面,貯藏彈性率中,比起碳數10,使用碳數18之長鏈二元酸酐系的這一方顯示有較低之值。此是認為藉由烷基鏈長變長而使環氧網的運動性提升之故。
其次,為了檢討有關氧化鋯網絡受到彈性率及玻璃轉移溫度的影響而進行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動態黏彈性測定。結果在第20圖中表示。如第20圖所示,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0、n1 =18)摻合系中,比任何一個未添加氧化鋯之系顯示有較高的貯藏彈性率。此是被認為環氧網絡為藉由氧化鋯網絡來抑制運動性之故。又,摻合系中,觀察到在-60℃附近羥基醚部分的曲軸(crank shaft)運動所產生的緩和減少的情況。此是認為環氧樹脂的羥基與鋯烷醇鹽由於是藉由縮合或氫鍵合等的相互作用之故。然而,在-140℃附近的烷基鏈之分子內旋轉所產生的緩和變化幾乎是觀察不到。由此而認為使用長鏈二元酸酐所導入的烷基鏈之移動性,幾乎是沒有被氧化鋯網絡所抑制。由此等而認為在長鏈二元酸酐的摻合系中,比起DGEBA/HHPA系在橡膠狀的彈性率雖是高的,可是在玻璃狀的彈性率變低。又,觀察到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0)摻合物系中,隨著氧化鋯含有量的增加使玻璃轉移溫度有減少之情況,但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含量10 wt%摻合物系中,比未添加氧化鋯之系顯示較低的玻璃轉移溫度之情況。如先前所示,此係認為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含量10 wt%摻合物系中,鋯烷醇鹽與長鏈二元酸酐的比率是2:0.6,而在15wt%系中是2:1,由於含量不同而使硬化機構不同,當量愈相近之系,醚鍵結之增加的可能性變高之故。又,同樣的,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含量10 wt%摻合物系中,由於鋯烷醇鹽與長鏈二元酸酐的比率與當量相近,而認為與未添加氧化鋯之系相比,玻璃轉移溫度會降低。
(8)耐彎曲性試驗
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之耐彎曲性試驗是根據JIS K 5600-5-1,使用型式1折彎試驗裝置(圓筒心軸(manderl)法)測定。試驗片是作成100mm×50mm×0.3mm的長方體狀。試驗溫度設定25℃。心軸直徑是使用2、3、4、5、6、8、10、12、16、20、25、32mm者,花2秒鐘均等地折彎。
第21圖中,隨著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及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氧化鋯含量的增加,呈示彎曲性的變化及表1中之耐彎曲性試驗的詳細結果。第21圖的左圖是在耐彎曲性試驗中使用的測定裝置。在表1中,沒有觀察到龜裂的情形當作「○」,觀察到龜裂的情形當作「×」。「-」表示沒有進行試驗。
如第21圖所示,在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中未添加氧化鋯之系可彎曲的最小軸心直徑是8mm,相對於此,在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未添加氧化鋯之系中,在沒有軸心狀態(0mm)下,即使彎曲也觀察不到龜裂。此是認為由於將長的烷基鏈導入環氧網絡中而提高柔軟性之故。又,在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的氧化鋯含量10wt%系中,軸心直徑為32mm就被破壞,而顯著地降低彎曲性。此是認為由於氧化鋯網絡抑制環氧網絡的移動性之故。另一方面,在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中,於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含量10、15、20wt%之系中,可彎曲的最小軸心的直徑變成2mm、6mm、16mm,與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相比,藉由氧化鋯的添加而使柔軟性的下降變小。此是認為如先前的動態黏彈性測定所示,使用長鏈二元酸酐所導入之烷基鏈的移動性,因氧化鋯網絡而不易受控所致。又,在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含量0、10及20wt%中,可彎曲的軸心直徑變成0mm、2mm、12mm,在氧化鋯高含量系中,比起碳數10之系也顯示有高的彎曲性。此是認為長鏈二元酸酐的烷基鏈的增大是有利於彎曲性的提高。
[表1]
(9)折射率測定:
作為摻合物材料的光學特性是使用折射率測定裝置(NAR-2T,Atago(股)製)測定折射率。試驗片是將硬化物切成約8mm×30mm×1mm的長方體狀片,以耐水研磨紙2000號研磨後,使用以礬土(alumina)研磨之物。又,使用一溴化萘(Monobromnaphthalene)作為測定時的中間液,Na線單色光(589.3nm)作為光源。
第22圖呈示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折射率測定。如第22圖所示,觀察到在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中,隨著氧化鋯含量從0 wt%增加到20wt%,折射率是從1.538往1.567增加之情況。又,在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中,氧化鋯含量在0wt%為1.525,在10wt%變成1.542,隨著氧化鋯含量的增加而使折射率增加。此是認為,如溶膠-凝膠法在低溫所調製之非晶質氧化鋯之折射率為1.8左右,與有機物相比較高,故隨著氧化鋯含量的增加,系內的氧化鋯網絡增加時,折射率會提高。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的硬化性組成物,可簡易地形成以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均質、透明性優且具有高折射率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第1圖表示在實施例6中,作為原料使用之之鋯(IV)四正-丙醇鹽、HHPA(順式-1,2-環己烷二羧酸酐;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及所得HHPA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圖。
第2圖表示比較例1之硬化前的組成物、比較例1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實施例9之硬化前的組成物、及實施例9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之FT-IR光譜圖。
第3圖表示比較例1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實施例8至10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之紫外可視吸收光譜圖。
第4圖表示比較例1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實施例7至10之硬化後的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之折射率的圖。
第5圖係在比較例1所得之硬化環氧樹脂(氧化鋯0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照片。
第6圖係在實施例8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氧化鋯10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照片。
第7圖係在實施例9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氧化鋯15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照片。
第8圖係在實施例10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氧化鋯20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照片。
第9圖係在實施例11所得之環氧樹脂-氧化鋯複合材料(氧化鋯25重量%)的穿透型電子顯微鏡(TEM)照片。
第10圖表示在實施例12至14所得之長鏈二元酸酐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圖。
第11圖表示在實施例15所得之長鏈二元酸酐改質鋯烷醇鹽的FT-IR光譜圖。
第12圖表示在實施例18所得之DGEBA(雙酚A型環氧樹脂)/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FT-IR光譜圖。
第13圖表示在實施例20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FT-IR光譜圖。
第14圖表示在比較例2所得之硬化環氧樹脂(n1 =10)(氧化鋯0重量%)的光學照片。
第15圖係在實施例17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10重量%)的光學照片。
第16圖係在實施例18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0)/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15重量%)的光學照片。
第17圖表示在比較例3所得之硬化環氧樹脂(n1 =18)(氧化鋯0重量%)的光學照片。
第18圖係在實施例20所得之DGEBA/長鏈二元酸酐(n1 =18)/氧化鋯摻合物系(氧化鋯10重量%)的光學照片。
第19圖表示DGEBA/長鏈二元酸酐系,及DGEBA/HHPA系的動態黏彈性之測定結果圖。
第20圖表示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及DGEBA/HHPA系的動態黏彈性之測定結果圖。
第21圖表示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及DGEBA/HHPA/氧化鋯摻合物系的耐彎曲性試驗之結果圖。
第22圖表示DGEBA/長鏈二元酸酐/氧化鋯摻合物系的折射率之測定結果圖。
由於本案的圖為實驗數據,並非本案的代表圖。故本案無指定代表圖。

Claims (10)

  1. 一種硬化性組成物,係包含:藉由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及環氧化合物(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周期表第4族金屬為鋯或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藉由多元羧酸酐或在分子內具有對環氧基或羥基有反應性之官能基之羧酸所部分改質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烷醇鹽(A),為下述式(1)所示之化合物, (式中,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R1 表示烷基;R2 表示(k+1)價的烴基;X表示對環氧基或羥基之反應性之官能基;k、m、n分別表示1以上之整數,而m+n=4,k為2以上時,k個之X可分別為相同或相異者,又,m、n各個為2以上時,m個之括弧內的基、n個之括弧內的基可分別為相同或相異)。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硬化性組成物,其中,復含有硬化促進劑。
  5. 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硬化性 組成物加以硬化,而得到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6. 一種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其特徵為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製造方法而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其中,在硬化環氧樹脂中分散著平均粒徑1至50nm的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微粒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係具有以硬化環氧樹脂與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所構成的均勻相結構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其中,周期表第4族金屬氧化物的含量,換算成MO2 (M表示周期表第4族金屬原子)時,為19重量%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其中,硬化環氧樹脂為不使用胺系硬化劑而形成。
TW100116278A 2010-05-10 2011-05-10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TWI499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8490 2010-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6981A TW201206981A (en) 2012-02-16
TWI499609B true TWI499609B (zh) 2015-09-11

Family

ID=4491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6278A TWI499609B (zh) 2010-05-10 2011-05-10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858406B2 (zh)
KR (1) KR20130108083A (zh)
CN (1) CN102906162B (zh)
TW (1) TWI499609B (zh)
WO (1) WO20111424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1778B2 (ja) * 2010-10-21 2014-07-30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US10689482B2 (en) 2012-04-02 2020-06-23 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Epoxy compound having alkoxysilyl group, composition and hardened material comprising same, use for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epoxy compound having alkoxysilyl group
JP2014208798A (ja) * 2013-03-29 2014-11-0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ガラス繊維を含む硬化物
JP2014227537A (ja) * 2013-05-27 2014-12-08 学校法人 関西大学 硬化性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エポキシ樹脂−無機ポリマー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無機ポリマー複合材料
JP6336315B2 (ja) * 2014-03-31 2018-06-06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有機無機ハイブリッド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KR102232340B1 (ko) 2019-11-15 2021-03-26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알콕시실릴기를 갖는 에폭시 수지의 조성물 및 이의 복합체
CN113429719A (zh) * 2021-06-29 2021-09-24 李明伟 一种高折射率纳米氧化锆复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73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德古萨有限责任公司 二氧化锆和锆混合氧化物的分散液
TW201016791A (en) * 2008-07-29 2010-05-01 Shinetsu Chemical Co Resin composition for encapsulating optical semiconductor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1539A (ja) * 1989-03-31 1991-12-12 Toshiba Corp 有機金属樹脂組成物、有機金属重合体、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
JP3904518B2 (ja) * 2001-04-09 2007-04-1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反応性組成物
DE10200760A1 (de) * 2002-01-10 2003-07-24 Clariant Gmbh Nanokompositmaterial zur Herstellung von Brechzahlgradientenfolien
KR100614976B1 (ko) * 2004-04-12 2006-08-25 한국과학기술원 광소자 또는 디스플레이에 이용되는 무기/유기혼성올리고머, 나노혼성고분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8274013A (ja) * 2007-04-25 2008-11-13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5297598B2 (ja) * 2007-04-25 2013-09-25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硬化性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153633A2 (en) * 2007-05-03 2008-12-18 Applied Nano Works, Inc. Product containing monomer and polymers of titany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JP2009132910A (ja) * 2007-11-08 2009-06-18 Hitachi Chem Co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膜状光学部材、並び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7732A (zh) * 2004-12-22 2007-12-12 德古萨有限责任公司 二氧化锆和锆混合氧化物的分散液
TW201016791A (en) * 2008-07-29 2010-05-01 Shinetsu Chemical Co Resin composition for encapsulating optical semiconductor ele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tsukazu Ochi, Daisuke Nii, Yasufumi Suzuki, Miyuki Harada ,"Therm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epoxy/zirconia hybrid materials synthesized via in situ 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 45, 2010.2.3, pages 2655 – 266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6162B (zh) 2014-12-10
JP5858406B2 (ja) 2016-02-10
WO2011142468A1 (ja) 2011-11-17
CN102906162A (zh) 2013-01-30
JPWO2011142468A1 (ja) 2013-08-22
KR20130108083A (ko) 2013-10-02
TW201206981A (en)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609B (zh) 硬化性組成物、使用該硬化性組成物之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的製造方法及環氧樹脂-無機聚合物複合材料
CN104628995B (zh) 一种超支化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TWI499608B (zh) 含環氧基之倍半矽氧烷改質環氧樹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物及塗佈劑
Shimasaki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biocomposites composed of sorbitol‐based epoxy resin, pyrogallol–vanillin calixarene, and wood flour
US20120259044A1 (en) Hyperbranched polymers for modifying the toughness of anionically cured epoxy resin systems
KR930004622B1 (ko) 실리콘 함유 공폴리에스테르의 제조방법
JP7176222B2 (ja) エポキシ樹脂、エポキシ樹脂含有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KR102065574B1 (ko) 고광택 및 고경도를 갖는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분체 도료
JP2003004921A (ja) 開放型多孔質反射体
WO2023280172A1 (zh) 末端改性聚酯树脂、其组合物、成型品和制备方法
JPWO2018199038A1 (ja)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および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739628B2 (ja) エポキシ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99127A1 (ja) 変性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
JP2005220214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06249145A (ja) エポキシ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Worzakowska Novel DCPD-modified polyester containing epoxy groups: thermal, viscoelastic,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ir wood flour filled copolymers
TW201437253A (zh) 硬化性樹脂及其製造方法
JP6735732B2 (ja) ポリアリレート樹脂のワニス
CN114702672B (zh) 可溶性uv固化聚酰亚胺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JP4061536B2 (ja) シラン変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ーティング樹脂組成物
TW202248265A (zh) 改質環氧樹脂、其製造方法、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其硬化物、塗料及接著劑
JPS6256892B2 (zh)
JPH02138333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TW202227526A (zh) 生物可分解聚酯及其製備方法
JP2014227537A (ja) 硬化性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エポキシ樹脂−無機ポリマー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ポキシ樹脂−無機ポリマー複合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