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84015B - Adhesive tape and masking sheet - Google Patents

Adhesive tape and masking shee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84015B
TWI484015B TW101141966A TW101141966A TWI484015B TW I484015 B TWI484015 B TW I484015B TW 101141966 A TW101141966 A TW 101141966A TW 101141966 A TW101141966 A TW 101141966A TW I484015 B TWI484015 B TW I4840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adhesive
adhesive tape
sheet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6348A (zh
Inventor
Yasuhiro Masunari
Tetsuo Kurose
Katsuji Omizu
Hirofumi I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26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6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4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40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1Paper; Textile fab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as a masking tape for pa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6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 C09J2400/263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83/00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496Foamed or cellular component
    • Y10T428/24504Component comprises a polymer [e.g., rubbe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496Foamed or cellular component
    • Y10T428/24504Component comprises a polymer [e.g., rubber, etc.]
    • Y10T428/24512Polyureth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21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with component conforming to contour of nonplanar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479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 Y10T428/24521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with component conforming to contour of nonplanar surface
    • Y10T428/2455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variation in thickness with component conforming to contour of nonplanar surface including cellulosic or natural rubber compon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黏著膠帶及遮蔽用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接著性及耐水性優異,施工後剝離時膠帶斷裂較少,且手撕性良好之膠帶用底布;及使用其之黏著膠帶(特別是建築之塗裝用或密封用之遮蔽膠帶、及較佳地用於養護片材之固定之養護用膠帶)及遮蔽用片材。
先前,作為黏著膠帶之基材,已知有以木漿為主體之日本紙或皺紋紙等紙基材。使用該等紙基材之黏著膠帶由於可用手容易撕斷之所謂手撕性良好,因此作為遮蔽膠帶而廣泛用於重視作業性之車輛或建築物之塗裝或密封。又,紙基材可藉由改變厚度、纖維組成、含浸劑及背面塗佈劑等而自由地賦予柔軟性,因此最近準備有多種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以及接著性良好者。
然而,如上述般重視追隨性之紙基材之黏著膠帶除了具有浸水強度下降或施工後剝離時膠帶容易斷裂之缺點以外,於耐水性及耐溶劑性之方面問題亦較多。因此,雖亦嘗試利用含浸劑或背面處理劑等進行改善,但並不充分。
又,作為黏著膠帶,有塗裝遮蔽膠帶或養護用膠帶等,且廣泛使用對如下基材進行黏著加工而成之布膠帶,該基材係於主要包含嫘縈人造短纖維(rayon staple fiber)或綿之紡紗(spun yarn)之織物中含浸樹脂或貼合聚烯烴片材而成。又,提出有一種黏著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包含熱塑 性樹脂之平紗布(flat yarn cloth)之至少單面上形成黏著劑層,並且為保持兩者之一體性而使其等之間存在聚乙烯基質之被黏著層(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
然而,於上述布膠帶之情形時,因利用嫘縈人造短纖維或棉紗而製造膠帶基材,故有吸濕性非常高而耐水性較差之問題。進而,於上述布膠帶或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使用平紗布之黏著膠帶之情形時,因利用膜狀之層壓層完全約束紗或平紗布,故柔軟性受損,於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以及接著性上存在問題,而使用途受到限制。
又,提出有一種利用熱塑性樹脂約束包含熱塑性樹脂之縱方向延伸纖維層與橫方向延伸纖維層之積層體的黏著膠帶(參照下述專利文獻2)。然而,此種黏著膠帶因利用聚乙烯等熱塑性樹脂完全地約束纖維,故膠帶基材之柔軟性與上述布膠帶或平紗布膠帶同樣地受到損傷,而於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以及接著性上存在問題,雖可用於平滑之被黏著體,但作為要求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以及接著性之建築塗裝用遮蔽膠帶、密封用遮蔽膠帶及養護用膠帶而使用時存在問題。進而,若如上述般完全約束纖維,則雖然橫方向之手撕性變得良好,但同時亦容易向縱方向撕裂,作為膠帶而言,該情況成為致命之問題。特別是於通常用作養護用膠帶之50 mm寬之膠帶中,用手撕開時或使用後自被黏著體剝離時明顯顯現縱向撕裂之問題。
進而,亦知有一種使用藉由紡黏法而製造之長纖維不織布之醫療用黏著膠帶基材(參照下述專利文獻3)。於專利文獻3中,揭示有一種醫療用黏著膠帶基材,其特徵在於:其係藉由熱壓接而一體化之分別包含一層以上表面層、中間層及背面層之積層不織布,且該表面層之不織布包含纖維徑30 μm以下之熱塑性合成長纖維,該中間層之不織布包含纖維徑10 μm以下之融噴纖維,該背面層之不織布包含纖維徑10 μm以上、30 μm以下之熱塑性合成長纖維,且具有3 g/m2 以上之單位面積重量。藉由此種構成,即便存在於中間層之極細纖維即融噴纖維層為少量,亦難以由於纖維相對於黏度較高之黏著材料發生偏移而產生網眼,而可作為遮蔽層有效地發揮功能,從而一面達成作為相反性能之藉由黏著材料向基材之滲透獲得之密接性與防滲透性兩者,一面實現較高之通氣性與柔軟性。
然而,該基材僅由熱塑性纖維所形成,雖有考慮黏性較高之黏著劑之防滲透性,但未考慮黏性較低之塗料等。又,亦未考慮手撕性,因此於建築塗裝遮蔽膠帶等中存在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23739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19300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7-075502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以及耐水性優異,施工後剝離時膠帶斷裂較少,且手撕性良好之遮蔽膠帶或養護用膠帶等黏著膠帶;及使用該等之遮蔽用片材。
本發明者等人進行努力研究,結果發現:於膠帶之寬度方向實施有直線狀或虛線狀之壓紋加工的包含不織布之膠帶用底布可有效達成上述目的,藉由使用該膠帶用底布而成功獲得高性能之黏著膠帶及遮蔽用片材,從而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提供下述發明。
(1)一種黏著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對包含單位面積重量為15~60 g/m2 之藉由紡黏法獲得之熱塑性長纖維不織布的膠帶之寬度方向實施壓紋加工而成之膠帶用底布中,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量計,相對於該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含浸5~150 wt%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0℃以下之合成樹脂,由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於該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塗佈黏著劑,於相反面塗佈剝離劑。
(2)如上述(1)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壓紋加工包含線狀或虛線狀。
(3)如上述(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長纖維不織布之厚度為30~500 μm。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長纖維不織布經壓延加工,厚度為30~150 μm。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熱塑性長纖維係自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酯系纖維;選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纖維;選自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之聚醯胺系纖維中選擇的1種以上。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合成樹脂係選自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聚胺基甲酸酯中之1種以上。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將上述合成樹脂進行發泡。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或兩面上,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量為2~15 g/m2 之範圍設置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0℃~40℃之合成樹脂之面塗層。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黏著劑係選自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聚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中之至少1種。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藉由上述壓紋加工形成之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相對於非壓紋部之厚度為65~90%,且該凹部之間隔為1~10 mm。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長度方向之拉伸強度為5 N/10 mm以上,長度方向伸長5%時之應 力為30 N/10 mm以下。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彎曲硬度中,藉由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川端評價系統)測定獲得之長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的平均值為0.1 mN.cm2 /cm~5.0 mN.cm2 /cm,寬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之平均值為0.1 mN.cm2 /cm~3.0 mN.cm2 /cm。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其中梯形法之初始撕裂強度為12 N/25 mm以下。
(14)一種遮蔽膠帶,其係將厚度為30~150 μm之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捲繞成輥狀而成。
(15)一種遮蔽用片材,其係沿著養護片材之側緣貼合厚度為100~500 μm之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之黏著膠帶的黏著面之長度方向單側側緣,將整體捲繞成輥狀而成。
(16)一種黏著膠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單位面積重量為15~60 g/m2 之藉由紡黏法獲得之熱塑性長纖維不織布於包含相對於輥旋轉軸而具有0.2度以上角度之線狀或虛線狀凸部之壓紋輥與平滑輥的一對輥之間進行熱壓接,然後利用玻璃轉移溫度為20℃以下之合成樹脂,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含浸量相對於該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成為5~150 wt%之範圍之方式進行含浸處理,由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於該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塗佈黏著劑,於相反面塗佈剝離劑。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 以及耐水性優異,施工後剝離時膠帶斷裂較少,且手撕性良好。因此,可充分利用該等特徵而較佳地用於遮蔽膠帶、養護用膠帶及遮蔽用片材等。特別是用作貼附於粗糙面上而使用之粗糙面塗裝用遮蔽膠帶、或粗糙面養護用膠帶時,作業性較為優異。
用於本發明之膠帶用底布包含使用熱塑性樹脂並藉由紡黏法而製造之長纖維不織布,且具有提高藉由紡黏法進行製造時之機械強度之局部熱壓接部、及與該局部熱壓接部不同之藉由賦予手撕性之壓紋加工形成之局部熱壓接部,根據需要實施有壓延加工,形成膠帶形狀時於長度方向上具有較高之強度,且於寬度方向上容易撕開,手撕性優異。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長纖維不織布之構成纖維,可列舉: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合聚酯、聚乳酸、脂肪族聚酯之聚酯系纖維;選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纖維;選自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之聚醯胺系纖維。又,亦可為芯鞘結構、並列結構等包含2種成分之複合纖維,例如芯為高熔點、鞘為低熔點之複合纖維,具體而言,可為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合聚酯、尼龍6、尼龍66等高熔點樹脂,鞘包含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共聚合聚乙烯、 共聚合聚丙烯、共聚合聚酯、脂肪族聚酯等低熔點樹脂之纖維。進而,亦可使用例如聚苯并唑纖維(PBO(Polybenzoxazole,聚苯并唑))、聚苯硫醚纖維(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醯亞胺纖維(PI,polyimide)、氟纖維、聚醚醚酮纖維(PEEK,Polyetheretherketone)等作為耐熱性纖維。
繼而,對長纖維不織布之製造方法之代表例進行說明。
藉由紡黏法,自紡絲頭噴出經加熱熔融之熱塑性樹脂,將獲得之紡出絲線進行延伸、冷卻、開纖,並收集於輸送網(conveyor net)上而形成纖維網狀物,於一對壓紋輥間進行熱壓接,藉此可獲得長纖維不織布。
長纖維不織布之纖維排列之程度可以與機械行進方向成直角之方向(膠帶之寬度方向)相對於機械行進方向(膠帶之長度方向)之拉伸強度比進行判斷。例如,拉伸強度之長度/寬度比較佳為0.8~3.5,進而較佳為0.85~3.0,尤佳為0.9~2.5。若纖維排列未達0.8,則長度方向之拉伸強度下降,若超過3.5,則雖獲得長度方向之較高之拉伸強度,但變得容易鉤破,手撕性下降。
構成用於本發明之長纖維不織布之纖維較佳為纖維徑為0.1~30 μm,更佳為0.1~25 μm,進而較佳為1~20 μm,尤佳為1.5~20 μm,最佳為2~20 μm。作為長纖維不織布之纖維構成,可由相同纖維徑之纖維所構成,或者可自極細纖維與粗纖維等不同纖維徑之纖維之混纖或積層等中進行選擇。於積層之情形時,可選擇將纖維徑為0.1~7 μm之極細 纖維(M)與纖維徑為10~30 μm之合成纖維(S)的積層設為SM、SMS、SMMS、SSMMSS等2~8層之多層的纖維構成。特別是若設為多層構成,則具有如下特徵:可使纖維彼此之接合變得牢固;纖維構成均等化而可提高纖維之分散性;隱蔽性得到提高等。
用於本發明之長纖維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較佳為15~60 g/m2 ,進而較佳為20~60 g/m2 ,尤佳為20~50 g/m2 ,厚度較佳為30~500 μm,進而較佳為40~400 μm,尤佳為45~350 μm。於纖維徑未達0.1 μm,單位面積重量未達15 g/m2 ,厚度未達30 μm之情形時,作為膠帶之強度下降而變得容易斷裂。另一方面,若纖維徑超過30 μm,單位面積重量超過60 g/m2 ,厚度超過500 μm,則雖獲得較高之強度,但柔軟性下降,對具有凹凸之粗糙面之追隨性下降。又,於用於遮蔽膠帶、養護膠帶等之情形時,就操作性、含浸樹脂量之降低及手撕性等方面而言,較佳為進行壓延加工而使厚度變薄,因此該情形之厚度較佳為30~150 μm,進而較佳為45~130 μm,尤佳為30~120 μm,最佳為30~100 μm。
用於本發明之長纖維不織布之熱壓接包括:製作紡黏不織布時進行之賦予機械強度之局部熱壓接;及與該局部熱壓接不同之於膠帶之寬度方向上進行壓紋加工之局部熱壓接。亦可進而實施壓延加工。因此,於長度方向上具有較高之強度,且厚度較薄,於寬度方向上容易撕開,手撕性優異。
於藉由紡黏法製作長纖維不織布時之局部熱壓接中,在壓紋輥與平滑輥之一對輥間進行熱壓接,使各纖維層局部熱融著而接合,從而獲得具有機械強度之長纖維不織布。作為壓紋輥之壓紋形狀,可將圓狀、菱形狀、四角狀、橢圓狀等例如以交錯狀均等配置於不織布整體中。每1個之面積較佳為10 mm2 以下,進而較佳為0.2~6 mm2 ,且較佳為形成相對較小之接合部。相對於總面積之局部熱壓接面積較佳為3~30%,進而較佳為4~25%。作為局部熱壓接之條件,於比所使用之纖維之熔點低30~130℃之溫度下,在10~1000 N/cm、較佳為20~700 N/cm之壓力範圍內進行選定。
長纖維不織布之膠帶之寬度方向之壓紋加工係為賦予形成膠帶狀時之手撕性而進行。因此,較佳為線狀或虛線狀之壓紋加工。
線狀或虛線狀之壓紋係以相對於輥旋轉軸傾斜之角度而實施,藉此自上下輥間之斷續接觸變成連續之接觸,可減少接觸音之產生,從而可改善雕刻之磨耗。作為傾斜角度,較佳為0.2度以上,進而較佳為0.5~5.0度,尤佳為0.7~3度。若設為傾斜壓紋,則可改善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手撕性、噪音等作業性、雕刻花紋之耐久性等。作為壓紋形狀,包含線狀或虛線狀之相對較細之突起凸部。線狀之壓紋形狀根據手撕性及強度等而將凸部之寬度及壓紋間隔限定於特定範圍內。凸部之寬度較佳為0.1~2.0 mm,進而較佳為0.12~1.5 mm,尤佳為0.15~1.0 mm,壓紋之間 隔較佳為1~10 mm,更佳為2~10 mm,進而較佳為2.5~7 mm,尤佳為2~6 mm,最佳為2~5 mm。作為虛線狀之壓紋形狀,自與線狀相同之範圍選定凸部之寬度及壓紋間隔,壓紋部A與非壓紋部B之長度之比率(A/B)較佳為1.0~3.0,進而較佳為1.1~2.5,尤佳為1.2~2.0。
於本發明中,作為壓紋加工條件,係於壓紋輥與平滑輥之一對輥間進行。壓紋輥之表面溫度較佳為常溫(20℃)~(不織布之熔點以下之溫度),進而較佳為50℃~(比不織布之熔點低30℃之溫度),尤佳為選自70℃~(比不織布之熔點低50℃之溫度)之範圍。壓力較佳為10~1000 N/cm,進而較佳為20~700 N/cm,尤佳為30~500 N/cm。若溫度未達常溫(20℃),壓力未達20 N/cm,則壓紋加工度下降,無法獲得作為目標之手撕性。另一方面,若溫度超過不織布之熔點,或壓力超過1000 N/cm,則融著於熱輥上等加工性極端降低。
藉由本發明之壓紋加工而形成的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圖2)係成為手撕性之起點之重要條件。因此,凹陷深度比率相對於非壓紋部之厚度,較佳為65~90%,進而較佳為70~90%,尤佳為75~90%。若凹陷深度比率未達65%,則凹部之樹脂化變得不充分,手撕性之起點不足。另一方面,若超過90%,則凹部過於樹脂化,變得容易產生孔。
於本發明中,對長纖維不織布進行之壓延加工之目的在於:打磨厚度使其平坦化,且形成細密結構。壓延加工可於上述紡黏法中之局部熱壓接後進行,或者亦可於上述膠 帶之寬度方向上進行壓紋加工後進行。作為壓延加工條件,可使用金屬輥與紙輥、金屬輥與棉輥、金屬輥與金屬輥等表面平滑之一對輥間之壓延加工機,於溫度設為常溫~230℃、壓力設為10~1000 N/cm之條件下進行加工。其中,壓延加工條件選擇可保持作為本發明之目的之對凹凸形狀之追隨性的溫度、壓力範圍。例如於溫度比構成纖維之熔點低30℃或壓力為1000 N/cm以下之條件下進行加工。上述寬度方向之壓紋加工與壓延加工可選擇於壓紋加工後進行壓延加工,或於壓延加工後進行壓紋加工之任一方式。
於本發明中,對膠帶用底布進行之合成樹脂之含浸加工之目的在於:減少構成膠帶用底布之纖維之空隙而提高膠帶之手撕性(減少纖維之接著及空隙);於所獲得之膠帶基材片材之表面上塗佈剝離劑或黏著劑之情形時防止加工劑向底布中滲透(加工劑之滲透防止);及提高底布強度等。作為合成樹脂,可自玻璃轉移溫度(Tg)為20℃以下之柔軟之合成樹脂中選擇,例如為選自由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聚胺基甲酸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或2種以上。作為含浸劑,只要玻璃轉移溫度為20℃以下即可,較佳為0℃~-70℃,進而較佳為-10℃~-60℃。又,亦可將合成樹脂分散於混合玻璃轉移溫度高於20℃之水性分散體與玻璃轉移溫度低於20℃之水性分散體,以玻璃轉移溫度之平均值成為20℃以下之方式調整之水性分散 體;有機溶劑或揮發油等中而使用。用於本發明之合成樹脂係玻璃轉移溫度較低時更具柔軟性之樹脂,故而較佳。
進而,作為獲得以較少樹脂量填滿用於本發明之不織布之空隙之效果的方法,有向合成樹脂中添加、混合發泡劑,於乾燥時或乾燥後進行加熱而使樹脂發泡之發泡樹脂加工;或對機械發泡之樹脂進行含浸加工之發泡樹脂加工。進行該加工之目的在於:減少構成底布之纖維之空隙而提高膠帶之手撕性;於膠帶基材片材之表面上塗佈剝離劑或黏著劑之情形時,防止加工劑向底布中滲透;提高底布強度;以及賦予膠帶之厚度等。
加入合成樹脂中之發泡劑較佳為可於溫度50~200℃之加熱下膨脹之微膠囊,尤佳為可於塗佈後之熱乾燥步驟中膨脹,且就防止膠帶基材片材之熱收縮或熱劣化之方面而言,可於更低溫下膨脹者。又,亦可使用如下方法:含有偶氮系、磺醯肼系、亞硝基系、無機系等自身發生熱分解或化學反應而產生氣體之化學反應系發泡劑的方法;乾燥時直接含有藉由使溶劑或分散介質急遽揮發而生成之氣泡之方法;或藉由機械發泡等,以液體之狀態膨脹1.5~10倍、較佳為2~6倍之方法。
熱膨脹性微膠囊之添加率係於相對於合成樹脂為1~50 wt%、較佳為1.5~20 wt%、更佳為2~10 wt%之範圍內選定,化學反應系發泡劑之添加率係於0.1~20 wt%、較佳為0.5~10 wt%、更佳為1~5 wt%之範圍內選定。
若於上述合成樹脂中調配填充劑、顏料、紫外線吸收 劑、抗老化劑,則可遮斷紫外線或熱而防止膠帶基材片材及黏著劑層之劣化,故而較佳。
又,關於合成樹脂具有官能基者,亦可併用可與該官能基反應之各種交聯劑,例如金屬化合物、胺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等而進行交聯。交聯劑根據各自之情況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若進行交聯,則層間強度增加,膠帶之再剝離性提高。
作為含浸處理,藉由浸漬法、輥塗法、缺角輪塗佈法等使樹脂含浸於底布中,於一對橡膠輥或金屬輥與橡膠輥間進行加壓脫水後,以溫度50~200℃進行乾燥而獲得。乾燥後之合成樹脂含浸量相對於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較佳為5~150 wt%,更佳為10~150 wt%,進而較佳為15~130 wt%,尤佳為20~100 wt%。於合成樹脂含浸量未達5 wt%之情形時,纖維之空隙之減少較少,容易產生樹脂之滲透性。若合成樹脂塗佈量之比例超過150 wt%,則於製法上變困難,特別是於使用超過20℃之較高玻璃轉移溫度之樹脂的情形時,有柔軟性受到損傷,作為膠帶而凹凸粗糙面追隨性下降之傾向。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填充劑或顏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碳酸鈣、氧化鈦等無機系者;或酞菁藍、染色色澱等有機系者等。該等可使用1種,又,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可於不損傷膠帶基材片材之質感之範圍內適當調配於含浸樹脂中。
作為用於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劑、抗老化劑,並無特別 限定,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水楊酸衍生物、二苯甲酮系者、苯并三唑系者等,作為抗老化劑,例如可列舉萘胺系者、對苯二胺系者、胺混合物、其他胺系者、喹啉系者、對苯二酚衍生物、單酚系者、雙、三、多酚系者、硫代雙酚系者、受阻酚系者、亞磷酸酯系者等。該等紫外線吸收劑、抗老化劑可使用1種,又,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其調配量係相對於含浸樹脂100重量份,通常於0.05~5重量份之範圍內選擇。於長時間暴露於日光下之戶外用途等中,因膠帶之耐侯性提高,故而可較佳地使用。
於對用於本發明之膠帶用底布含浸加工合成樹脂而成之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或兩面上可塗佈加工稍硬之合成樹脂而設置面塗層。若進行塗佈加工,則下一步驟之加工可更有效地進行,而有膠帶背面之起毛之抑制效果及手撕性之賦予效果,故而較佳。作為塗佈用之合成樹脂,例如為玻璃轉移溫度為0℃~40℃、較佳為5℃~30℃之合成樹脂,具體為選自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中之1種以上。乾燥後之合成樹脂之塗佈量較佳為2~15 g/m2 ,進而較佳為3~13 g/m2 ,尤佳為5~10 g/m2
於用於本發明之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上塗佈之黏著劑可使用先前所有之黏著劑,且溶解或分散於溶劑(包括水)中而使用。或者藉由加熱使黏度降低至可塗佈之狀態而使用,其使用形態並無限制。具體而言,可設為選自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 系黏著劑中之1種。作為黏著劑之塗佈量,較佳為5~100 g/m2 ,進而較佳為15~80 g/m2 ,尤佳為20~60 g/m2
作為橡膠系黏著劑,只要為先前已知之橡膠系黏著劑,則可為任意者。可列舉:天然橡膠、丁基橡膠、丁二烯橡膠、異丁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共聚合橡膠、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橡膠、丙烯腈-丁二烯-異戊二烯共聚合橡膠、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天然橡膠、苯乙烯接枝天然橡膠、丙烯腈接枝天然橡膠、合成異戊二烯橡膠、乙烯-丙烯共聚合橡膠、乙烯-丙烯-二烯共聚合橡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橡膠、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橡膠、乙烯-丙烯腈共聚合橡膠、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橡膠、聚醚胺基甲酸酯橡膠、聚酯胺基甲酸酯橡膠、液狀異戊二烯橡膠、液狀丁二烯橡膠、液狀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橡膠、液狀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橡膠、液狀氧化丙烯橡膠等。
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可列舉使(A)烷基之碳數為4~12之丙烯酸烷基酯及/或烷基之碳數為4~18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85~98.9 wt%、與(B)包含α,β-不飽和羧酸0.1~5 wt%之單體混合物或相對於該單體混合物100重量份調配不超過40重量份之量之可與該等成分共聚合之單體而成的單體混合物15~1.1 wt%進行聚合而獲得之聚合物等。
作為聚矽氧系黏著劑,例如可列舉作為於一個分子中具有平均1個以上矽原子鍵結烯基之生橡膠狀之二有機聚矽 氧烷的聚矽氧系黏著劑等。
於製造本發明之黏著膠帶時,可於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於可應用於膠帶基材片材之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及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中含有如用於上述含浸樹脂中之填充劑、顏料、紫外線防止劑、抗老化劑或公知之黏著性賦予樹脂、塑化劑、交聯劑等各種添加劑。
再者,作為可於寒冷地區使用之黏著膠帶,進行於寒冷地區具有黏著力之樹脂之選定、添加物之調整等黏著劑、添加物之較佳選擇。
又,可使用黏著性賦予樹脂作為黏著劑,作為黏著性賦予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萜烯系樹脂、萜酚系樹脂、酚系樹脂、芳香族烴改性萜烯樹脂、松香系樹脂、改性松香系樹脂、脂肪族合成石油系樹脂、芳香族合成石油系樹脂、脂環族合成石油系樹脂、香豆酮-茚樹脂、二甲苯樹脂、苯乙烯系樹脂、二環戊二烯樹脂、及該等中具有可氫化之不飽和雙鍵者即其氫化品等。該等黏著性賦予樹脂可使用1種,又,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於製造本發明之黏著膠帶時,作為可應用於膠帶基材片材之黏著劑於基材片材上之塗佈方法,可列舉通常使用之方法,例如凹版塗佈法、輥塗法、反向塗佈法、刮刀法、棒式塗佈法、缺角輪塗佈法、模塗法、唇式塗佈法、刀刃塗佈法等。該等之中,較佳為模塗法、缺角輪塗佈法。塗佈後,藉由熱風或(近)紅外線、高頻等能量加熱而進行溶 劑或分散介質之乾燥。若使黏著劑層薄膜化,則有對尺寸接近黏著劑層厚度之凹凸面或髒面的接著性變差之傾向,但可藉由使用較薄且柔軟之膠帶基材片材而進行少許彌補。
本發明之使用藉由紡黏法而製造之長纖維不織布之黏著膠帶除基材片材之柔軟性以外,亦可增大黏著劑層之厚度,而可使對凹凸之粗糙面之追隨性變得良好,黏著力亦變高。作為增大黏著劑層之厚度之方法,例如可列舉:含有偶氮系、磺醯肼系、亞硝基系、無機系等其本身發生熱分解或化學反應而產生氣體之發泡劑的方法、含有熱發泡性或熱膨脹性之微膠囊之方法等化學方法;乾燥時直接含有藉由使溶劑或分散介質急遽揮發而生成之氣泡之方法、藉由在塗佈前急遽攪拌感壓接著劑調配液而機械地形成氣泡之方法等物理方法。
用於本發明之膠帶基材片材之剝離劑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以下所示者。例如可較佳地使用聚矽氧系剝離劑、長鏈烷基系剝離劑、蠟系剝離劑、氟系剝離劑等。
用於本發明之剝離劑之塗佈加工之目的在於:於黏著加工之反面(背面)捲成輥狀,而於使用時順利地展開。即,選擇不使用時(保存時)可靠地保持黏著力,而於使用膠帶之展開時黏著力下降,可迅速完成作業之剝離劑。
關於剝離劑之選擇,可僅使用1種上述剝離劑,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又,關於剝離劑中具有官能基者,使用與該官能基反應之交聯劑,作為交聯劑,例如可列舉金屬 化合物、胺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等。再者,交聯劑可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藉由進行剝離劑之交聯,主要可使耐溶劑性、耐久性、基材密接性等得到提高。剝離劑之塗佈量以乾燥重量計,較佳為0.01~10 g/m2 ,進而較佳為0.05~8 g/m2 ,尤佳為0.1~6 g/m2
再者,作為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剝離性,其特徵在於:低速下之剝離力較強,於作業現場中使用之高速下之剝離力較低,作業性優異。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黏著力於用於建築用構件、施工用構件、室內裝飾用構件等之情形時,可牢固地接著於對象物上,且剝離時可迅速地展開而不會於經剝離之面上殘留黏著劑。因此,SUS黏著力較佳為0.5 N/1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0.7~10 N/10 mm,尤佳為1.0~7 N/10 mm。若SUS黏著力為0.5 N/10 mm以下,則黏著力較弱,容易剝離,作業性等下降。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具有對具有凹凸之粗糙面之追隨性及柔軟性。作為表示黏著膠帶之柔軟性之特性,較佳為伸長時之中間應力較低。因此,伸長5%時之應力較佳為30 N/10 mm以下,進而較佳為2 N~25 N/10 mm,尤佳為20 N/10 mm以下,例如為4 N~20 N/10 mm,最佳為4 N~16 N/10 mm。若伸長5%時之應力超過30 N/10 mm,則形成較硬之質感,柔軟性及對粗糙面之追隨性下降。
進而,剝離黏著膠帶時,必需具有可剝離而不破裂之強 度,例如黏著膠帶之拉伸強度較佳為5 N/10 mm以上,進而較佳為7~100 N/10 mm,尤佳為10 N~80 N/10 mm。進而,斷裂伸長率較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12~60%,尤佳為15~50%。
作為本發明之黏著膠帶對凹凸形狀之粗糙面之追隨性的測定,將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以完全追隨之方式貼附於使用適當調配有主體粒度2~3 mm尺寸之骨材之彩色水泥砂漿(lithin)噴附塗裝面的被黏著體上,於剛貼附後及經過1小時後,觀察對被黏著體之追隨狀態,並以特定之判定標準進行評價。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就具代表性而言,遮蔽膠帶及養護用膠帶之彎曲硬度較佳為於如下範圍內進行選擇:藉由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測定獲得之長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的平均值為0.1 mN.cm2 /cm~5.0 mN.cm2 /cm,較佳為0.1 mN.cm2 /cm~2.5 mN.cm2 /cm,寬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之平均值為0.1 mN.cm2 /cm~3.0 mN.cm2 /cm,較佳為0.1 mN.cm2 /cm~2.0 mN.cm2 /cm。
於藉由KES測定獲得之長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的平均值未達0.1 mN.cm2 /cm之情形時,膠帶變得過於柔軟,於施工時膠帶產生皺褶而變得難以施工,於超過5.0 mN.cm2 /cm之情形時,追隨性變得不充分。
於藉由KES測定獲得之寬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的平均值未達0.1 mN.cm2 /cm之情形時,膠帶之韌性不 足,於施工時膠帶產生皺褶而變得難以施工,於超過3.0 mN.cm2 /cm之情形時,追隨性變得不充分。
再者,膠帶基材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之測定所使用的測量機器係Kato Tech股份有限公司之KES-FB2純彎曲試驗機,且測定係於溫度20℃、濕度65%之條件下進行。
所謂KES測定,係如川端李雄著、纖維機械學會(纖維工學)、vol.26、No.10、P721~P728(1973)中所記載般,利用為測量質感而設計之布試驗系統KES-FB系列(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 for fabrics)之一部分測定布之彎曲特性者。該彎曲特性測定機KES-FB2(Kato Tech公司製造)可以一定曲率將試樣整體彎曲為圓弧狀,並以等速改變該曲率,檢測伴隨其之微小之彎曲力矩,從而可測定彎曲力矩與曲率之關係。再者,最大曲率K為±2.5 cm-1 ,夾具(clamp)間隔(試樣長度)為1 cm,彎曲變形速度為0.5 cm-1 /sec。
彎曲硬度係以相對於曲率K(cm-1 )之增加的彎曲力矩M(g.cm/cm,每單位長度之值)之增量表示M-K曲線之傾斜(g.cm2 /cm)。該彎曲硬度係於K=0.5與1.5之間及K=-0.5與-1.5之間之2個位置上進行測定,而分別設為表面彎曲(表面成為外側之彎曲)與背面彎曲(背面成為外側之彎曲)之斜率之平均值。
作為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手撕性,藉由依據JIS-L-1913中之梯形法之方法所測定之初始撕裂強度為12 N/25 mm以下,較佳為1~10 N/25 mm,進而較佳為2~7 N/25 mm。 又,經時撕裂強度為7 N/25 mm以下,較佳為1~6 N/25 mm,進而較佳為1~5 N/25 mm。
若初始撕裂強度超過12 N/25 mm,則於膠帶之寬度方向上難以直線狀地撕開,而於壓紋間隔之長度方向上容易產生斜切等,手撕性變差。
因此,為使手撕性變得較佳,可減少初始撕裂強度之值。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可捲繞於輥上而用作遮蔽膠帶及養護用膠帶。又,可使用本發明之黏著膠帶而構成遮蔽用片材。
如圖1之剖面圖(a)及製品概略圖(b)所示,使用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遮蔽用片材係將養護片材接著於黏著劑層之長度方向單側端部,使黏著膠帶與養護片材一體化,並將整體捲繞為輥狀而獲得本發明之遮蔽用片材。具體而言,相對於黏著膠帶之黏著劑層之總寬度,於10~50%、較佳為10~30%之位置接著養護片材。作為養護片材,可使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牛皮紙等厚度為5~100 μm、較佳為5~70 μm,寬度為200~3000 mm、較佳為300~2000 mm者。
本發明之遮蔽用片材係將黏著膠帶與養護片材一體化,並將養護片材部分摺疊成2片~20片,以長度10~200 m、較佳為20~100 m於紙芯等上捲繞成輥狀者。
[實施例]
繼而,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為詳細之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本發明中之各特性值之測定方法係如下所述。
(1)單位面積重量(g/m2 ):依據JIS-L-1913而測定。
(2)厚度(mm):依據JIS-L-1913A法而測定。
(3)纖維徑(μm):利用顯微鏡拍攝放大500倍之照片,測定任意10根纖維並以平均值表示。
(4)拉伸強度、伸長5%時之應力(N/10 mm)、斷裂時之伸長率:依據JIS-L-1913,使用定長拉伸試驗機進行測定而求出。於長度方向(機械之行進方向)上採取3片寬度25 mm、長度300 mm之試樣,並於夾具間隔200 mm、拉伸速度100 mm/min之條件下測定伸長5%時之應力、斷裂時之拉伸強度、斷裂時之伸長率,以各自之平均值表示。
(5)SUS黏著力:依據JIS-Z-0237,進行對SUS板之180度剝離而求出黏著力。
(6)粗糙面追隨性1(貼附時):試驗片係使用寬度15 mm、長度300 mm者,又,被黏著體係使用適當調配有主體粒度2~3 mm尺寸之骨材之彩色水泥砂漿噴附塗裝面,於溫度23℃、濕度50% RH之條件下以完全追隨被黏著體之方式進行貼附,測定者判斷此時之貼附容易性(追隨容易性),並以下述標準進行評價。
A:非常好、B:良好、C:普通、D:較差
(7)粗糙面追隨性2(貼附後經時):觀察貼附後經過1小時後之試驗片對被黏著體之追隨狀態,並以下述標準進行評價。
A:非常好,自剛貼附後起完全無變化,追隨於被黏 著體。
B:自剛貼附後起基本上無變化,追隨於被黏著體。
C:試驗片自凹部局部浮起。
D:試驗片自凹部全面浮起。
(8)手撕性:於長度方向(機械之行進方向)上使用寬度25 mm、長度300 mm之試驗片,以下述標準評價於與試驗片之行進方向正交之方向上用手撕斷時之斷裂狀態。
A:非常好。B:良好。C:普通。D:較差(於試驗片之行進方向上裂開)。
(9)彎曲硬度(mN.cm2 /cm):測定機KES-FB2(Kato Tech公司製造)可以一定曲率將試樣整體彎曲成圓弧狀,並以等速改變該曲率,檢測伴隨其之微小之彎曲力矩,從而可測定彎曲力矩(mN.cm/cm)與曲率(cm-1 )之關係。自長度方向與寬度方向分別採取3處寬度2.5 cm×長度1.0 cm之尺寸之試樣,測定彎曲硬度=力矩/曲率。再者,最大曲率K為±2.5 cm-1 ,夾具間隔(試樣長度)為1 cm,彎曲變形速度為0.5 cm-1 /sec。
(10)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使用遮蔽用片材加工機,以下述標準評價加工25 m卷遮蔽用片材時之加工情況。
A:無捲繞間隙。
B:基本上無捲繞間隙,良好。
C:雖有少量捲繞間隙,但不明顯。
D:捲繞間隙明顯。
(11)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根據剖面之放大照片,如 圖2所示,利用下述式,由非壓紋部之厚度A與壓紋部之凹部之厚度B求出。
凹陷深度比率(%)=[(A-B)/A]×100
(12)撕裂強度(N/25 mm):依據JIS-L-1913之梯形法而進行測定。採取寬度方向25 mm×長度方向80 mm之試樣,利用拉伸試驗機,於夾具間隔10 mm、拉伸速度500 mm/min之條件下進行測定,求出初始值及經時之平均值。圖3係依據JIS-L-1913之梯形法進行撕裂強度之測定時的測定結果之模式圖。初始撕裂強度係指圖3中之F1 所表示的測定初期之上升之最大值。經時之平均值係初期之上升後的撕裂強度之3個極大峰值(圖3中之F2 、F3 及F4 )之平均值。
(13)製造加工適性:以下述標準評價合成樹脂含浸加工、黏著劑塗佈加工及剝離劑塗佈加工之狀況。
A:可無問題地加工。
B:雖略有問題但仍可加工。
C:有寬度縮小或樹脂之滲入,而無法加工。
[實施例1]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使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8 μm的包含單層之聚丙烯長纖維網狀物堆積於網狀輸送帶上,利用一對壓紋輥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8%之單位面積重量為40 g/m2 、厚度為310 μm之聚丙烯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8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進行壓延加工,將厚度加工為120 μm,進而,於溫度80℃、線壓300 N/cm之條 件下,在膠帶之寬度方向上實施線狀之壓紋加工(寬度0.3 mm×壓紋間隔3 mm),然後進行樹脂之含浸處理。再者,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0.2度。作為合成樹脂,使用玻璃轉移溫度為-17℃之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水系丙烯酸系樹脂「Nikasol FA-2555A」,經過浸漬、脫水、乾燥步驟,以乾燥後之樹脂量成為20 g/m2 之方式進行含浸處理,藉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a。
(黏著劑之調整)
於甲苯830 g中溶解藉由素煉而將慕尼黏度調整為60之天然橡膠100 g後,添加YS Resin PX1000(Yasuhara Chemical公司製造)50 g、Dimerone(Yasuhara Chemical公司製造)20 g、抗老化劑Antage W-400(川口化學工業公司製造)1 g,進行充分溶解,而獲得固形物成分為17%、23℃下之黏度為9800 mPa.s之黏著劑a。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40 g/m2 之方式將黏著劑a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a之單面上,而於相反面上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0.3 g/m2 之方式塗佈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作為剝離劑,而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2]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對上下層為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8 μm、單位面積重量為11 g/m2 之聚丙烯纖維不織布(S),中間層2層為藉由熔噴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4 μm、單位面積重量為1.5 g/m2 之聚丙烯極細纖維不織布(M)的4層積層網狀物(SMMS)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為14%、單位面積重量為25 g/m2 、厚度為240 μm之積層多層之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2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進行壓延加工使厚度變為80 μm後,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線狀之壓紋加工與樹脂之含浸處理。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樹脂作為合成樹脂,以乾燥後之樹脂量成為15 g/m2 之方式進行含浸,藉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b。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b之單面上塗佈黏著劑a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3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3]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於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獲得之膠帶用底布b之剝離劑塗佈面側,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5 g/m2 之方式塗佈玻璃轉移溫度為12℃之由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 「NIPOL LX430」,藉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c。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c之黏著劑塗佈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40 g/m2 ,而於剝離劑塗佈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1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4]
對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熔點為265℃)並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4 μm之長纖維網狀物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為20%、單位面積重量為20 g/m2 、厚度為120 μm之聚酯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150℃、壓力300 N/cm之條件下進行壓延加工而使厚度變為80 μm,進而於溫度16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在膠帶之寬度方向上實施虛線狀之壓紋加工(寬度0.3 mm×壓紋間隔3 mm,壓紋部與非壓紋部之比率為2:1),然後進行合成樹脂之含浸處理。再者,虛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0.2度。作為含浸樹脂,設為玻璃轉移溫度為1℃之由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IPOL LX438C」,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以乾燥後之樹脂量成為15 g/m2 之方式進行含浸,藉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d。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d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2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5]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於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獲得之膠帶基材片材d之剝離劑塗佈面上,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5 g/m2 之方式塗佈玻璃轉移溫度為12℃之由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IPOL LX430」,藉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e。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e之黏著劑塗佈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10 g/m2 ,而於剝離劑塗佈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05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6]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含浸樹脂係使用Tg-47℃之由日本ZEON公司製造之水系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樹脂「Nipol LX11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 得膠帶基材片材f。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f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5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1。
[實施例7]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將含浸樹脂之乾燥後之樹脂量設為40 g/m2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g。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g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15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1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實施例8]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a。
(黏著劑之調整)
於「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olythick 430SA」100 g中添加「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etrad C」0.1 g並進行充分攪拌,而獲得固形物成分為50%、23℃下之黏度為25000 mPa.s之溶劑型丙烯酸系黏著劑b。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與實施例1相同之膠帶基材片材a之單面上塗佈黏著劑b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 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5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實施例9]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a。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a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6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1.0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實施例10]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a。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a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3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HT」3.0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比較例1]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將單位面積重量設為70 g/m2 ,將壓延後之厚度設為240 μm,將合成樹脂含浸量設為40 g/m2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將黏著劑及剝離劑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上,而製作黏著膠帶。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比較例2]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將單位面積重量設為70 g/m2 ,將含浸樹脂設為玻璃轉移溫度為33℃之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公司製造之水系丙烯酸系樹脂「Nikasol FX-670」,將含浸量設為40 g/m2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將黏著劑及剝離劑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上,而製作黏著膠帶。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2。
[比較例3]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除將單位面積重量設為40 g/m2 及不實施寬度方向之線狀壓紋加工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將黏著劑及剝離劑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上,而製作黏著膠帶。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3。
[比較例4]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將單位面積重量設為70 g/m2 ,將樹脂含浸量設為40 g/m2 ,將含浸樹脂設為玻璃轉移溫度為33℃之由Nippon Carbide Indu stries公司製造之水系丙烯酸系樹脂「Nikasol FX-670」,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將黏著劑及剝離劑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上,而製作黏著膠帶。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3。
[比較例5]
使用Slio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o.3372」作為以人造短纖維布為基材之布黏著膠帶,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6]
使用Diatex公司製造之「Pyolan Y-09-GR」作為以聚乙烯織物為基材之平紗黏著膠帶,並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 式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11]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使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8 μm的包含單層之聚丙烯長纖維網狀物堆積於網狀輸送帶上,利用一對壓紋輥 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8%之單位面積重量為40 g/m2 、厚度為310 μm之聚丙烯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8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在膠帶寬度方向上實施線狀之壓紋加工(寬度0.3 mm×壓紋間隔3 mm),然後進行樹脂之含浸處理。再者,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1度。作為合成樹脂,使用相對於玻璃轉移溫度為-17℃之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水系丙烯酸系樹脂「Nikasol FA-2555A」固形物成分而調配有松本油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熱膨脹性微膠囊「Matsumoto Microsphere F-36」8 wt%者,經過浸漬、脫水、乾燥步驟,以乾燥後之樹脂量成為20 g/m2 之方式進行含浸,進而於單面上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5 g/m2 之方式塗佈玻璃轉移溫度為12℃之由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IPOLLX 430」,從而獲得塗佈有面塗層之膠帶基材片材h。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50 g/m2 之方式將黏著劑a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h之未處理面側上,而於處理面上以乾燥後之塗佈量成為0.2 g/m2 之方式塗佈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作為脫模劑,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使用遮蔽用片材加工機,橫跨已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2]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對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8 μm之聚丙烯纖維(S)11 g/m2 、與藉由熔噴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4 μm之極細纖維(M)1.5 g/m2 的多層積層網狀物(SMMS)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為14%、單位面積重量為25 g/m2 、厚度為240 μm之積層多層之長纖維不織布,並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進行壓紋加工。繼而,作為含浸處理,將微膠囊之調配量設為5 wt%、乾燥後之樹脂量設為15 g/m2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進行含浸處理,繼而進行與實施例11相同之面塗加工,從而獲得膠帶基材片材i。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i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50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2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 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已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3]
對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熔點為265℃)並藉由紡黏法獲得之纖維徑為14 μm之長纖維網狀物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為20%、單位面積重量為20 g/m2 、厚度為120 μm之聚酯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16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在膠帶之寬度方向上實施虛線狀之壓紋加工(寬度0.3 mm×壓紋間隔3 mm,壓紋部與非壓紋部之比率為2:1),然後進行合成樹脂之含浸處理。再者,虛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1度。作為含浸處理,將樹脂設為玻璃轉移溫度為1℃之由日本ZE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NIPOL LX438C」,且將微膠囊之調配量設為2 wt%,並以乾燥後之樹脂量成為15 g/m2 之方式進行含浸,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進行,從而獲得膠帶基材片材j。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用底布j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 黏著劑a 50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1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4]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j。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e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30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1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 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5]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含浸樹脂係使用Tg-47℃之由日本ZEON公司製造之水系SBR樹脂「Nipol LX110」,且將微膠囊之調配量設為8 wt%,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k。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k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50 g/m2 ,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3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 於表4。
[實施例16]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將微膠囊之調配量設為2 wt%,將乾燥後之樹脂量設為30 g/m2 ,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1。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1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25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2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4。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4。
[實施例17]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使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0.5度,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m。
(黏著劑之調整)
於「三洋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olythick 430SA」100 g中添加「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etrad C」0.1 g並進行充分攪拌,而獲得固形物成分為50%、23℃下之黏度為25000 mPa.s之溶劑型丙烯酸系黏著劑b。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m之未處理面上塗佈黏著劑b 50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3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5。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8]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使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1.5度,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底布n。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n之未處理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70 g/m2 ,而於處理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2.0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5。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9]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使線狀壓紋之角度相對於輥旋轉軸為3.0度,將微膠囊之調配量設為10 wt%,且不實施面塗,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1相同之方式獲得膠帶基材片材o。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o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HT」5.0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5。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20]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對上下層為藉由紡黏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18 μm、單位面積重量為11 g/m2 之聚丙烯纖維不織布(S)與中間層2層為藉由熔噴法而獲得之纖維徑為4 μm、單位面積重量為1.5 g/m2 之聚丙烯極細纖維不織布(M)的4層積層網狀物(SMMS)進行熱壓接,而獲得局部熱壓接率為14%、單位面積重量為25 g/m2 、厚度為240 μm之積層多層之長纖維不織布。繼而,於溫度20℃、線壓300 N/cm之條件下進行壓延加工,使厚度變為80 μm後,進行與實施例13相同之虛線狀壓紋加工及與實施例1相同之樹脂含浸處理,從而獲 得膠帶基材片材p。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p之單面上塗佈與實施例1相同之黏著劑a 40 g/m2 ,而於相反面上塗佈剝離劑「一方社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PEELOIL 1010」0.3 g/m2 ,獲得本發明之黏著膠帶。
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5。
[比較例7]
(膠帶基材片材之製作)
不實施壓延加工,使用玻璃轉移溫度為33℃之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公司製造之水系丙烯酸系樹脂「Nikasol FX-670」作為含浸樹脂,且相對於含浸樹脂固形物成分而調配松本油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熱膨脹性微膠囊「Matsumoto Microsphere F-36」5重量%,並且將乾燥後之含浸樹脂量設為30 g/m2 ,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膠帶基材片材,從而獲得厚度370 μm之膠帶基材片材。
(黏著劑、剝離劑之塗佈)
以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將黏著劑及剝離劑塗佈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上,而獲得黏著膠帶。將獲得之黏著膠帶之評價結果與不織布、膠帶用底布及膠帶基材片材之特性一起示於表5。
(遮蔽用片材之製作)
橫跨切割成18 mm寬之黏著膠帶之長度方向之單側側緣寬度3 mm,而重疊貼合於厚度10 μm、寬度1000 mm之聚乙烯膜之單側側緣,摺疊膜並以長度25 m捲繞於外徑24 mm之紙管上,從而完成最多摺疊次數20次、製品寬度95 mm之遮蔽用片材。將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之評價結果示於表5。
實施例1~20之本發明之黏著膠帶由於彎曲硬度、伸長5%時之應力較小且較柔軟,因此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良好,黏著力及拉伸強度較高,於使用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施工現場中,施工後剝離時之膠帶斷裂較少,且作業時之手撕性良好,現場作業性良好。
另一方面,比較例1~7之黏著膠帶之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較差,不符合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目的。
又,使用本發明之黏著膠帶之遮蔽用片材的遮蔽用片材加工適性良好,可與膜貼合而完美地加工成輥狀。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黏著膠帶及使用其之遮蔽用片材由於對曲面、粗糙面及凹凸面之追隨性良好,施工後剝離時膠帶斷裂較少,且手撕性良好,故不僅作業性優異,而且不會損傷施工之部位,因此為產業上之利用價值較高者。
1‧‧‧黏著膠帶
2‧‧‧養護片材
A‧‧‧非壓紋部之厚度
B‧‧‧壓紋部凹部之厚度
圖1(a)、(b)係遮蔽用片材之剖面及製品之概略圖。
圖2係說明壓紋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之圖。
圖3係撕裂強度測定結果之模式圖。
1‧‧‧黏著膠帶
2‧‧‧養護片材

Claims (15)

  1. 一種黏著膠帶,其特徵在於:於對包含單位面積重量為15~60g/m2 且局部熱壓接率為3~30%之藉由紡黏法獲得之熱塑性長纖維不織布的膠帶之寬度方向實施線狀或虛線狀之壓紋加工而成之膠帶用底布中,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量計,含浸有相對於該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5~150wt%之玻璃轉移溫度為20℃以下之合成樹脂,由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該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塗佈有黏著劑,相反面塗佈有剝離劑,且上述壓紋加工之角度相對於膠帶之寬度方向為0.2度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長纖維不織布之厚度為30~500μm。
  3. 如請求項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長纖維不織布經壓延加工,厚度為30~150μm。
  4.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熱塑性長纖維係選自下述纖維中之1種以上: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間苯二甲酸乙二酯之聚酯系纖維,選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纖維,選自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之聚醯胺系纖維。
  5.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合成樹脂係選自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聚胺基甲酸 酯中之1種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合成樹脂被發泡。
  7.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於上述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或兩面上,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量為2~15g/m2 之範圍具有包含玻璃轉移溫度為0℃~40℃之該合成樹脂之面塗層。
  8.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上述黏著劑係選自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聚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中之至少1種。
  9.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藉由上述壓紋加工形成之凹部之凹陷深度比率相對於非壓紋部之厚度為65~90%,且該凹部之間隔為1~10mm。
  10.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長度方向之拉伸強度為5N/10mm以上,長度方向伸長5%時之應力為30N/10mm以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彎曲硬度中,藉由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測定獲得之長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的平均值為0.1mN.cm2 /cm~5.0mN.cm2 /cm,寬度方向之向正反兩側之彎曲硬度之平均值為0.1mN.cm2 /cm~3.0mN.cm2 /cm。
  12. 如請求項1或2之黏著膠帶,其中梯形法之初始撕裂強度為12N/25mm以下。
  13. 一種遮蔽膠帶,其係被捲繞成輥狀之上述長纖維不織布之厚度為30~150μm之如請求項2之黏著膠帶。
  14. 一種遮蔽用片材,其係沿著養護片材之側緣貼合如請求項2之黏著膠帶的黏著面之長度方向單側側緣,將整體捲繞成輥狀而成。
  15. 一種黏著膠帶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單位面積重量為15~60g/m2 且局部熱壓接率為3~30%之藉由紡黏法獲得之熱塑性長纖維不織布,於包含相對於輥旋轉軸具有0.2度以上角度之線狀或虛線狀凸部之壓紋輥與平滑輥的一對輥之間進行壓紋加工,然後利用玻璃轉移溫度為20℃以下之合成樹脂,以乾燥後之合成樹脂含浸量相對於該不織布之單位面積重量成為5~150wt%之範圍之方式進行含浸處理,由此獲得膠帶基材片材,於該膠帶基材片材之單面塗佈黏著劑,於相反面塗佈剝離劑。
TW101141966A 2011-11-10 2012-11-09 Adhesive tape and masking sheet TWI484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6960 2011-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6348A TW201326348A (zh) 2013-07-01
TWI484015B true TWI484015B (zh) 2015-05-11

Family

ID=4829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966A TWI484015B (zh) 2011-11-10 2012-11-09 Adhesive tape and masking shee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08482A1 (zh)
EP (1) EP2778205A4 (zh)
JP (1) JP6104170B2 (zh)
CN (1) CN103930505B (zh)
TW (1) TWI484015B (zh)
WO (1) WO20130697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40533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Benjamin NOVINSKI Kit for instructing the proper use of sporting goods
KR102193471B1 (ko) * 2013-12-27 2020-12-21 코웨이 주식회사 수처리장치
EP3272570B1 (en) * 2015-03-19 2023-01-11 Zeon Corporation Layered body for automobile interior material
JP6721398B2 (ja) * 2016-04-22 2020-07-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フィルム、ダイシング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9536669A (ja) * 2016-12-09 2019-12-1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ポリマー多層フィルム
JP6902265B2 (ja) * 2017-05-24 2021-07-14 株式会社マルテー大塚 マスキングシート
CN110997846B (zh) * 2017-08-10 2022-02-25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接片及其制造方法
JP7237063B2 (ja) * 2017-08-25 2023-03-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損傷のない取り外しを可能にする接着性物品
CN110621752B (zh) * 2018-04-16 2022-07-08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粘着带
JP7166798B2 (ja) * 2018-06-15 2022-11-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JP2019218497A (ja) * 2018-06-21 2019-12-26 Jxtg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JP7222641B2 (ja) * 2018-09-25 2023-02-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
CN109353876A (zh) * 2018-10-29 2019-02-19 扬中市华龙橡塑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易撕测量胶带
JP2020094151A (ja) * 2018-12-14 2020-06-18 光男 藤澤 物品の貼り止めシール
DE202019100588U1 (de) * 2019-01-31 2019-02-07 Certoplast Technische Klebebänder Gmbh Klebeband, insbesondere Wickelband
WO2020209212A1 (ja) * 2019-04-08 2020-10-15 デンカ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7253788B2 (ja) * 2019-06-10 2023-04-07 カモ井加工紙株式会社 手摺養生用テープ及び手摺養生用テープロール
CN110343478B (zh) * 2019-07-30 2021-11-09 河北筑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透汽膜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2799B (zh) * 2019-08-15 2023-11-03 电化株式会社 粘着带
CN110370381B (zh) * 2019-08-19 2023-07-14 深圳市锦上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备手撕位无冲切刀痕产品的工艺及其模切设备
US20220195255A1 (en) * 2020-12-22 2022-06-23 Tesa Se Tap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7484828B2 (ja) * 2021-06-25 2024-05-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見切り線の形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3005A (ja) * 2001-12-27 2003-07-0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粘着テープ
JP2010265483A (ja) * 2007-09-07 2010-11-25 Dic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5849A (en) * 1985-08-26 1988-04-05 Toray Industries, Inc. Non-woven fabric
JPS6394931U (zh) * 1986-12-11 1988-06-18
JPH03287850A (ja) * 1990-03-29 1991-12-18 Unitika Ltd 粘着テープ用基布
US5679190A (en) * 1992-02-03 1997-10-2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nonwoven sheet materials, tapes
US5658630A (en) * 1992-12-18 1997-08-19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ultilayer foame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2191862Y (zh) * 1994-02-05 1995-03-15 四维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切台免刃胶带
JPH10237395A (ja) 1997-02-28 1998-09-08 Diatex Co Ltd 粘着テープ
DE69932952T2 (de) * 1999-06-18 2007-04-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St. Paul Faservliese, klebstoffartikel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4763157B2 (ja) * 2001-06-04 2011-08-31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皮膚貼付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81883B2 (ja) * 2003-01-29 2008-11-19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医療用粘着テープ
JP2004307620A (ja) * 2003-04-04 2004-11-04 Kamoi Kakoshi Kk 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スカー
JP2005179420A (ja) * 2003-12-17 2005-07-07 Yazaki Corp 粘着体、部材の固定方法、及び、部材の除去方法、並びに、電線束が固定された車両からの電線束の除去方法
JP2005314480A (ja) * 2004-04-27 2005-11-10 Fuiisa Kk 導電性粘着テープ
JP4319169B2 (ja) * 2004-06-17 2009-08-26 カモ井加工紙株式会社 マスキング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スカー
JP2007016370A (ja) * 2005-07-11 2007-01-25 Unitika Ltd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9097B2 (ja) 2005-09-16 2011-10-19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医療用粘着テープ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30376A (ja) * 2006-06-13 2007-12-27 Nitto Denko Corp 医療用粘着テープもしくはシート
WO2008149583A1 (ja) * 2007-06-07 2008-12-11 Kuraray Co., Ltd. 樹脂含浸平面紙及びそれからなる粘着テープ
JP3138922U (ja) * 2007-11-07 2008-01-2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3005A (ja) * 2001-12-27 2003-07-09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粘着テープ
JP2010265483A (ja) * 2007-09-07 2010-11-25 Dic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0505A (zh) 2014-07-16
JP6104170B2 (ja) 2017-03-29
EP2778205A4 (en) 2015-04-22
US20140308482A1 (en) 2014-10-16
WO2013069784A1 (ja) 2013-05-16
JPWO2013069784A1 (ja) 2015-04-02
EP2778205A1 (en) 2014-09-17
CN103930505B (zh) 2017-08-25
TW201326348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4015B (zh) Adhesive tape and masking sheet
JP6745900B2 (ja) 特に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ような細長い物品を被覆するための接着テープおよび被覆方法
KR101336742B1 (ko) 롤 점착 방지용 코팅을 가진 표면 처리 탄성 중합체 필름
US10099457B2 (en) Adhesive tape for jacketing elongate material such as especially cable looms and jacketing method
JP4319169B2 (ja) マスキング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スカー
JP2000502739A (ja) 接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53244A (ja) 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28524A1 (en) Duct tape with foam film backing layer
US2018036167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dhesive bonds
Shim Bonding requirements in coating and laminating of textiles
JP7166798B2 (ja) 粘着テープ
JP2015147396A (ja) 粘着剤付き化粧シート
JP2014129622A (ja) 合成皮革
KR101161871B1 (ko) 러빙 천 붙임용 양면 점착테이프 및 그것을 붙인 롤러 권착용 러빙 시트
KR20110002321A (ko) 수성 폴리우레탄 접착액을 이용한 기능성 원단의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112041252B (zh) 用于粘合剂凃敷至阻隔片的方法和设备
JP7015574B2 (ja) 部分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99390B2 (ja) 粘着層付壁紙
JP2003147289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JP7261495B2 (ja) 塗工用剥離層形成組成物、剥離層を有する壁紙、壁紙セット、及び壁紙の施工方法
JP2022191563A (ja) 合成皮革
JP3018957U (ja) 防水ゴムシート
JP2023160147A (ja) 複合材
JPWO2013171816A1 (ja) 樹脂シート材と複合シート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