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3014B -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3014B
TWI443014B TW098127022A TW98127022A TWI443014B TW I443014 B TWI443014 B TW I443014B TW 098127022 A TW098127022 A TW 098127022A TW 98127022 A TW98127022 A TW 98127022A TW I443014 B TWI443014 B TW I4430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ctive energy
energy ray
resin sheet
viscous liqu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7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2647A (en
Inventor
Takayuki Hirano
Hajime Okutsu
Naoki Nishida
Eita Funami
Hiroshi Okafuji
Hideto Yamazawa
Daisuke Takayama
Yutaka Ishihar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Ray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Rayon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Rayon Co
Publication of TW20101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2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3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30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10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for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14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39/16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etween endless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8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n endless bel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0/10Esters
    • C08F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0/14Methyl esters, e.g.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27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33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actinic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05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B29C2035/0844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X-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5/00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5/02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 B29C35/08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35/0866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particle radiation
    • B29C2035/0877Heating or curing, e.g. crosslinking or vulcanizing during moulding, e.g. in a moul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particle radiation using electron radiation, e.g. beta-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33/00Use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33/04Polymers of esters
    • B29K2033/08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e.g. PMA, i.e. polymethylacry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33/00Use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33/04Polymers of esters
    • B29K2033/12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e.g. PMMA, i.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近年來,於以行動電話、掌上型遊戲機、汽車導航系統(car navigation system)、掌上型視聽(AV,Audio Visual)設備等為代表的小型顯示器中,圖像的精細度顯現出顯著的進步。並且,保護這些顯示器的表面的透明樹脂板亦超出以往地要求較高的透明性以及較少的光學畸變。
特別是關於行動電話,以世界性的殼體薄型化的潮流為背景,殼體部分的精度要求微米級(μm order)的時代開始來臨,顯示器部分的保護板亦不例外。自作為保護板的原材料的透明樹脂板起至切割(cut)、印刷、修飾為止的各種熱歷程所引起的尺寸精度的變化及翹曲的容許值越來越嚴格。亦即,光學特性良好、耐熱性較高、熱所引起的尺寸收縮較少的透明樹脂板最適合作為近年來的小型顯示器的保護板。
作為光學用聚合物而使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由於加工容易、操作容易、輕量、廉價等優點,而且透明性較高、雙折射較少等,而被使用於光碟(optical disk)、光碟機讀取鏡頭(pickup lens)、液晶顯示器用的光學膜等各種光學用途中。並且,自各種光學特性的觀點來考慮,需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較多的聚合物。
至於製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較多的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例如已知有連續鑄塑法(continuous cell casting):在水平方向走向的位於上下位置的兩個環帶式輸送機(endless belt conveyor)之間注入聚合性化合物,與帶移動的同時使該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並自另一端獲得板狀聚合物(日本專利特公昭46-41602號公報)。此連續鑄塑法與熔融擠出方式相比較,可因高分子量化而提高製品板的耐熱性,而且由於製造時不含延伸步驟,故而熱收縮、翹曲較少,因此可製造良好的板。
但是,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通常聚合速度較慢。因此,在連續鑄塑法中,原則上必須使此聚合所需的時間與環帶通過裝置的聚合區域的時間相同,因而裝置巨大化,且必需使用非常長的環帶。
因此,為了縮短連續製板裝置中的聚合所需的時間、提高裝置的生產性,而增加熱分解起始劑量、選擇使用半生期溫度較低的起始劑(日本專利特開平4-114001號公報)等。但是,需要在聚合速度與耐熱性等各種物性之間作出取捨(trade off),而且保存作為原料的黏性液體需要非常大的冷卻設備,作業性亦存在問題。
另外,提出有提高聚合物的含有率,從而提高聚合速度的方法。但是,使用高聚合率漿液(syrup)來進行熱聚合時,若漿液中事先含有熱起始劑,則即便少許的熱起始劑分解亦會使聚合進行,因此必須預先將漿液冷卻,同樣需要非常大的冷卻設備。針對於此,提出有將聚合物含有 率較高的漿液、與含有熱起始劑的低黏度漿液,在即將進行熱聚合之前藉由靜態混合機(static mixer)加以混合後供給的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6-239905號公報)。此方法中,必須使熱起始劑均勻地分散於黏度非常高的漿液中,因而需要數量眾多的靜態混合機的單元(unit),且每單元的壓力損失亦增大,因此導致泵(pump)、管線(line)等供給設備變得非常大。而且,使用一對金屬製環帶的連續鑄塑法存在以下問題:由於此帶的剛性較高,故無法使帶形成急遽的角度變化,無法使一對帶在夾入原料漿液時取較大的角度,若以黏度較高的高聚合率漿液作為原料,則容易起泡。
另外提出有以下方法:以光硬化性原料來作為聚合性原料,將連續鑄塑法的單側環帶更換成透明膜,照射光而進行硬化(日本專利特開2002-11742號公報);以及在兩面使用透明膜等作為支持板,同樣地照射光來進行硬化(日本專利特開2002-11741號公報)。但是,即便將這些方法應用於單純地含有較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並進行聚合硬化,亦存在無法實現連續鑄塑法的優點即耐熱性提高,或者會使需要較高光學特性的製品板產生黃變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作為前面板的重要的要求性能,可列舉:抗反射功能、防眩功能、硬塗功能、抗靜電功能、防污功能等。具有此種功能的積層體通常是利用浸漬法(dip method)將塗料直接塗佈於塑膠基材上而製作的。但是,此方法由於是分批(batch)式因而生產效率較低,是導致 製作功能性層時成本提高(cost up)的一大原因。而且,由於自浸漬液中撈起塑膠基板的速度等,容易使膜厚產生不均,因而要獲得均勻的被膜通常較為困難。
另一方面,提出有以下方法:經由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層而將功能性層貼合於被轉印表面,並進行紫外線(ultraviolet,UV)照射,藉此使接著層固化,然後將形成有功能性層的基材膜剝離,將此功能性層轉印至被轉印表面(日本專利特開2000-158599號公報)。此方法可藉由相對簡便的設備高生產性地進行轉印。但是,存在由於難以獲得與基材的密著性,因此生產速度受限的問題。另外,存在由於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層的紫外線照射的殘留效力,而使得所得的樹脂積層體容易翹曲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連續地製造耐熱性、低熱收縮、光學特性優異的主要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樹脂板,另外,本發明之目的在於以較短的聚合硬化時間來連續地製造低翹曲性、被覆有密著性優異的功能性層的積層體。
亦即,本發明是一種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是將含有聚合物且滿足下述(1)式及(2)式,並且黏度大於等於5000mPa.s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供給至輸送環帶上,在所供給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 液體上覆蓋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自膜的上方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硬化,從而連續地製造含有大於等於50wt%(重量百分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丙烯酸系樹脂板:30,000≦Mw≦500,000 (1)
35-(9/200,000)×Mw≦P≦60 (2)
式中,Mw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P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含量比例[wt%]。
另外,本發明是一種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是將含有聚合物且滿足下述(1)式及(2)式,並且黏度大於等於5000mPa.s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藉由至少一膜為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第一膜及第二膜而夾持,自其中一膜或兩膜的外側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硬化,從而連續地製造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丙烯酸系樹脂板:30,000≦Mw≦500,000 (1)
35-(9/200,000)×Mw≦P≦60 (2)
式中,Mw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P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含量比例[wt%]。
根據本發明,可連續地製造具有優異特性的主要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樹脂板。特別是因為可在短時間內進行聚合,因此可增加生產量、縮小聚合設備,而且可連續地製造熱收縮較少、板厚不均較少的光學特性優異的板。並且,可連續地製造翹曲較少、被覆有密著性優異的功能性層的板。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中,就光學性能的觀點而言,所得的樹脂板中必須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較好的是含有大於等於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例如包含:聚合性單體、聚合物、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及任意的其他成分。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性單體,是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硬化,從而形成樹脂的單體。只要在所得的丙烯酸系樹脂板中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範圍內,則可併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各種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 酯等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衣康酸(itaconic acid)等不飽和羧酸;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酐等酸酐;N-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環己基順丁烯二醯亞胺、N-第三丁基順丁烯二醯亞胺等順丁烯二醯亞胺衍生物;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含羥基單體;(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腈、二丙酮丙烯醯胺(diacetone acrylamide)、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等含氮的單體;烯丙基縮水甘油醚、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含環氧基的單體;苯乙烯(styrene)、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以及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烯酸烯丙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二乙烯基苯(divinylbenzene)、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交聯劑等。這些單體可選擇使用一種或幾種。其中,所謂「(甲基)丙烯酸……」是指「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對於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只要所得的丙烯酸系樹脂板的組成為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上述所列舉的聚合性單體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特別是就光學性能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含量比例必須滿足上述(1)式及(2)式。亦即,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0~500,000,若Mw低於30,000,則所製造的製品低分子量化,就澆鑄製程的優點 即製品的耐熱性的觀點而言不利。另外,若Mw超過500,000,則雖可提高所得的樹脂板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但難以製造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而且將聚合物溶解於單體而進行製造時,需要較多的溶解時間,另外,使一部分單體聚合而進行製造時,必須緩慢地聚合以達到較高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就生產性的觀點而言,任一種情況均欠佳。
若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聚合物含量比例P少於(2)式左邊所表示的範圍,則如本發明般使用以單官能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作為主成分的單體時,由於分子鏈的交聯較小因而即便在聚合初期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分解,消耗於終止反應的比例亦增大,結果聚合需要較多的時間。作為影響此聚合速度的因素,並非單純地僅與聚合物的含量比例有關,與該所含的聚合物的分子量亦有關係,因此得出如(2)式左邊所示包含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的式子。
另外,若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聚合物含量比例P多於60wt%,則就聚合速度的觀點而言較為有利,但由於存在因單體揮發而黏度變化變大的區域,因而無法忽視其所帶來的表面乾燥的影響,會對製品板的表面外觀造成影響。詳細而言,供給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時,此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會於配管或模(die)等的供給口處乾燥固化,使供給口上附著大量的固體成分,導致供給困難。或者,在環帶上或藉由第一膜與第二膜進行夾 持之前,由於原料表面乾燥而形成表面展開有膜的狀態,即便將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積層亦無法使此時的凹凸消除,結果會損及最終製品的平滑性等。另外,於含有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時,黏度變化相對減小,但由於是含有多於60wt%的分子量較低的聚合物,因此所得的樹脂板的分子量較低,導致耐熱性等產生問題。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只要是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產生自由基(radical),並且不會妨礙硬化的樹脂的透明性則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具有代表性的可列舉苯乙酮系、或二苯甲酮系的活性能量線活性聚合起始劑。特別好的是使用: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例如汽巴精化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製造,商品名IRGACURE 184)、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例如汽巴精化公司製造,商品名DAROCUR 1173)、安息香乙醚(例如精工化學公司製造,商品名SEIKUOL BEE)等。
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是以相對於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100重量份,通常為0.01重量份~2重量份,較好的是0.05重量份~1重量份的比例加以使用。上述各範圍的下限值在聚合速度、聚合時間方面具有意義。另外,上限值在樹脂板的光學性能、耐候性方面具有意義。
除此以外,可於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中添加熱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染料顏料、脫模劑、聚合抑制劑等各種添加物。
關於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黏度,為了使供給至環帶上、或者為藉由第一膜與第二膜來進行夾持而供給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保持為所需厚度,20℃下的黏度宜大於等於5000mPa.s。另外,由於是使用膜等剛性較低的材料覆蓋單面或兩面,因此為了在其表面獲得良好的外觀,20℃下的黏度更好的是大於等於10000mPa.s。
對於供給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通常的自配管、軟管(hose)進行供給或各種塗佈方法(coating method)。其中,由於是供給黏性液體,且須連續地形成板形狀,故而較好的是藉由供給模將黏性液體供給成板狀的方法。使黏性液體形成板形狀的方法,除了上述自模供給的方法以外,例如亦有下述方法:使用兩個輥(roll),對藉由環帶與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或者第一膜與第二膜所夾入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進行壓展。亦可採用將這些方法加以組合的方法。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環帶的材質並無特別規定。只要可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保持為板狀,則可自由地選擇使用金屬製、樹脂製等環帶。特別是由於在聚合、硬化時會產生聚合收縮,因此較好的是剛性較高的金屬製環帶,就相對於單體等的腐蝕性的觀點而言,更好的是不鏽鋼製環帶。而且,由於作為製品的樹脂板的表面是將環帶的表面轉印而獲得的,因此特別好的是表面經鏡面修飾的不鏽鋼製環帶。
於向環帶上供給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步驟 中,可預先形成可剝離的功能性層,並使此功能性層與所製造的丙烯酸系樹脂板形成為一體,藉此於環帶側的面形成功能性層。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可使用公知的膜。另外,需要剝離性時,可於基材膜的表面設置剝離層。此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具體例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苯乙烯膜、聚醯胺膜、聚醯胺醯亞胺膜、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等合成樹脂膜,乙酸纖維素膜(cellulose acetate film)等纖維素系膜,賽珞玢紙(cellophane paper)、玻璃紙(glassine paper)等洋紙以及日本紙等膜狀物,或這些的複合膜狀物、複合板狀物等,或者在這些膜狀物上設置剝離層而得的膜。
其中,本發明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較好的是由具有大於等於100℃的軟化點的膜所構成,以不會因聚合時的熱而軟化,就活性能量線的透射性、表面性狀的高低方面而言,更好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就剛性的觀點而言,此膜的厚度較好的是大於等於10μm,更好的是大於等於25μm。另外,就成本方面而言,此膜的厚度較好的是小於等於300μm,更好的是小於等於200μm。
當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剝離性不充分時,可形成剝離層。剝離層的形成材料可適當選擇公知的形成剝離層的聚合物或蠟(wax)等。剝離層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列舉:將石蠟(paraffin wax)、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矽系、 三聚氰胺系、脲系、脲-三聚氰胺系、纖維素系、苯幷胍胺(benzoguanamine)系等的樹脂及界面活性劑單獨、或者以這些物質的混合物作為主成分而溶解於有機溶劑或水中,將所得的塗料藉由凹板印刷法(gravure printing)、網版印刷法(screen printing)、套版印刷法(offset printing)等通常的印刷方法而塗佈於基礎膜(base film)上,並進行乾燥(若為熱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電子束硬化性樹脂、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等硬化性塗膜則是進行硬化)而形成剝離層。對於剝離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可自0.1μm~3μm左右的範圍內適當採用。此範圍的下限值在剝離容易性方面具有意義,上限值在防止聚合時膜脫離方面具有意義。
另外,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一側的表面會轉印至作為製品而獲得的樹脂板的表面,故而此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一側的表面的JIS B0601所規定的表面粗糙度(Ra)較好的是小於等於100nm,更好的是小於等於10nm。但是在有目的地使製品形成凹凸形狀的情況下,亦可選擇形成有各種凹凸的膜。
對於夾入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第一膜及第二膜,就之後照射活性能量線的觀點而言,必須使至少其中一膜為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此時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可較好地使用如上述所說明的材質、厚度、表面粗糙度的膜。
另外,關於第一膜與第二膜中的並非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膜,由於無須使活性能量線透射,因此可自各種樹脂膜、各種金屬膜等所有膜中選擇使用。關於厚度、表面粗糙度,可與上述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同樣地進行選擇。當然亦可使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且亦可使第一膜與第二膜使用相同的膜。
可使用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或者第一膜及第二膜的至少一膜的單面形成有後述的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以下記為「功能性轉印膜」),以使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且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硬化,藉此製造功能性層與丙烯酸系樹脂板形成為一體的樹脂板、即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
本發明中所照射的活性能量線例如可列舉:X射線、紫外線、電子束。特別是就裝置的簡便性方面而言較好的是紫外線。可藉由各種紫外線照射裝置來照射紫外線,例如可使用:高壓水銀燈、低壓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metal halide lamp)、氙氣燈(xenon lamp)、化學燈(chemical lamp)、殺菌燈(bactericidal lamp)、黑光燈(black light)、紫外線發光二極體(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diode,紫外LED)等。
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強度亦由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有的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濃度與照射時間的關係來決定,對於上述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就 單體的成長速度的觀點而言,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強度較好的是1mW/cm2 ~30mW/cm2 的範圍。此範圍的下限值於增加聚合起始劑的分解量,從而加快聚合速度方面具有意義。另外,上限值於防止出現下述各種問題方面具有意義:即便起始劑分解量過度增加,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單體的成長速度亦跟隨不上起始劑分解量的增加,因而起始劑大量地消耗於終止反應,從而導致製品板的分子量降低以及因過度照射活性能量線而引起製品黃變。
在第一面與第二面兩面利用膜而進行製造時,若於兩面使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則亦可自兩面照射活性能量線。藉由自兩面照射活性線,在製造較厚的板時亦可減小厚度方向上的照射強度差異,而且藉由減小此厚度方向上的照射強度差異,可使厚度方向上的聚合速度差亦減小,並且可減小樹脂板的翹曲。
本發明中,樹脂板的生產速度較好的是0.5m/min~15m/min,更好的是1m/min~10m/min。若速度過慢,則存在作為製品而獲得的樹脂板的生產量減少的問題,若速度過快,則用以獲得所需聚合時間的活性能量線照射區間增大。
本發明中,照射活性能量線而進行硬化時的溫度條件可考慮聚合速度、黏性條件等而選擇。例如,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時,聚合溫度較好的是小於等於單體的沸點,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而言,則為小於等於100℃。另外已知,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聚 合時,聚合時的溫度越低,則聚合物中的單體單元的鍵結配置中對排(syndiotactic)成分越增加。此對排成分越多則聚合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變得越高,耐熱性變得越高。就提高耐熱性的觀點而言,照射活性能量線時的聚合溫度更好的是小於等於50℃。
對於照射活性能量線而硬化的樹脂而言,就減少殘存單體的觀點來考慮,在由所使用的單體與聚合物的組合而得的大於等於玻璃轉移溫度Tg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亦較為合適。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情況下,較好的是在大於等於100℃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
對於樹脂板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定,較好的是小於等於5mm。若此厚度小於等於5mm,則存在容易除去聚合發熱,可防止因未聚合單體沸騰而引起樹脂板內產生氣泡的傾向。
以下,一方面參照圖式一方面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方法的裝置的示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些示例。
圖1是應用使用環帶與膜的本發明之方法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性側視圖。於圖1的示例中,環帶3藉由主滑輪(main pulley)11與主滑輪12而在施加有張力(tension)的狀態下被循環輸送。自供給模1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供給至環帶3上形成板狀,利用自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抽出裝置6供給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5來被覆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的上面,使活性能 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於上面按壓輥8與下面按壓輥8'間經過,一方面藉由前段加熱機構9控制為所需的溫度,一方面自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4照射活性能量線,以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硬化。然後,藉由後段加熱機構10進行熱處理,將樹脂板2'自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5與環帶3上剝離,並藉由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捲繞裝置7捲繞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5。
於使用環帶與膜的本發明中,只要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夾入於環帶與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之間後,環帶、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積層即可。於圖1的示例中,是於環帶3上供給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然後積層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6,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於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供給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後,再與環帶積層,另外,亦可將這些同時積層。本發明與連續鑄塑法的使用一對金屬製環帶的情況不同,由於至少一方使用膜,因此可使積層時的環帶表面、和與此環帶相對向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表面所成的角度增大,因此即便使用高黏度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時,亦可不起泡地進行積層。另外,藉由使用形成有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來作為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5,將功能性層轉印至樹脂板2'側且形成為一體,亦可連續地獲得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樹脂積層體)。
圖2是應用使用第一膜與第二膜的本發明之方法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性側視圖。於圖2的示例中,上側的 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為第一膜13,且代替下側的環帶而使用為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第二膜16。另外,圖2中,14為第一膜抽出裝置,15為第一膜捲繞裝置,17為第二膜抽出裝置,18為第二膜捲繞裝置。
於圖2的示例中,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4設置於上下位置,自兩個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4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硬化。另外,後段加熱機構10亦設置於上下位置,自兩個後段加熱機構10進行熱處理。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例如,亦可僅自單個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4照射活性能量線,或者僅自單個後段加熱機構10進行熱處理。另外,於圖2的示例中,將第一膜13與第二膜16配置於上下位置。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例如,亦可將第一膜13與第二膜16平行地配置於左右位置,藉由兩膜夾持所供給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於自上向下輸送的狀態下照射活性能量線而進行聚合硬化。
於圖1及圖2的示例中,包括將所得的樹脂板2'自環帶3及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5上剝離的步驟,或者將所得的樹脂板2'自第一膜13及第二膜14上剝離的步驟。另外,關於膜的剝離位置,圖1、圖2中是於藉由後段加熱機構10進行熱處理後進行剝離,但亦可於後段加熱機構10之前進行剝離,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下面,對功能性轉印膜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之一較佳型態是:使用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 的單面形成有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以使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硬化而形成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然後,將樹脂板自環帶與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剝離。於此型態中,剝離後的樹脂板上轉印有功能性層,獲得了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另外,所謂以使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亦包括以功能性層經由接著層等任意成分層而與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的情況。
本發明之又一較佳的型態是:使用在第一膜及第二膜的至少一膜的單面形成有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以使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硬化而形成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於此型態中,例如若將樹脂板自兩膜上剝離,則剝離後的樹脂板上轉印有功能性層,獲得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
功能性層較好的是具有抗反射功能、防眩功能、硬塗功能、抗靜電功能及防污功能中的至少一種功能的層。功能性層可由單層來承擔上述功能,亦可將具有上述功能的多層積層。
形成功能性層的基材膜可利用上述列舉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由於需要剝離功能性層,因此若為具有剝離性的膜則更適合,當剝離性不充分時,亦可在基材膜的表面設置剝離層。
對於具有抗反射功能的抗反射層,只要是具有將反射光抑制在樹脂積層體表面的入射光的通常小於等於20%、較好的是小於等於10%、更好的是小於等於5%的功能的層,則可由任何材料構成。為了賦予此種功能,例如可列舉將兩種以上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形成積層結構的方法等各種方法。
使兩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膜形成積層結構時,對各膜的折射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好的是:面向空氣的最表面是折射率為1.3~1.5左右的低折射率層,存在於低折射率層的基材側的高折射率層的折射率為1.6~2.0。若各膜的折射率為此範圍,則可充分抑制入射光的反射光。
對於低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的膜厚並無特別限定。分別較好的是50nm~200nm,更好的是70nm~150nm。若低折射率層、高折射率層的膜厚為此範圍,則可充分抑制可見波長的反射光。
形成低折射率層的成分較好的是折射率為1.3~1.5左右的成分。例如可列舉:由烷氧基矽烷(alkoxysilane)、烷基烷氧基矽烷(alkyl alkoxy silane)等縮合聚合系硬化性化合物所形成的以矽氧烷鍵(siloxane bond)為主體的層。具體例可列舉:由矽氧烷系樹脂的一部分矽氧烷鍵被氫原子、羥基、不飽和基、烷氧基等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等所形成的層。
另外,就達成進一步降低折射率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向矽氧烷系樹脂的層中添加膠體氧化矽(colloidal silica)。膠體氧化矽是將多孔質氧化矽及/或非多孔質氧化矽的微粒子分散於分散介質中,而形成的膠體溶液。其中,多孔質氧化矽是粒子內為多孔性或中空,內部含有空氣的低密度氧化矽。多孔質氧化矽的折射率為1.20~1.40,低於通常的氧化矽的折射率1.45~1.47。因此,於本發明中為了使低折射率層的折射率降低,更好的是使用多孔質氧化矽。
另外,亦可向後述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添加膠體氧化矽並硬化,而形成低折射率層。另外,亦可使用表面經矽烷偶合劑(silane coupling agent)處理的膠體氧化矽。
這些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藉由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或藉由加熱而硬化。這些硬化性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具有硬化性的化合物加以組合而使用。
形成高折射率層的成分較好的是折射率為1.6~2.0左右的成分。可較好地使用含有金屬醇鹽的成分,此金屬醇鹽自身會水解而形成金屬氧化物,且形成緻密的膜。此金屬醇鹽較好的是以化學式M(OR)m (化學式中,M表示金屬,R表示碳數為1~5的烴基,m表示金屬M的原子價(3或4))所表示的金屬醇鹽。金屬M合適的是鈦、鋁、鋯(zirconium)、錫等,特別合適的是鈦。金屬醇鹽的具體例可列舉:甲醇鈦、乙醇鈦、正丙醇鈦、異丙醇鈦、正丁醇鈦、異丁醇鈦、乙醇鋁、異丙醇鋁、丁醇鋁、第三丁醇鋁、第三丁醇錫、乙醇鋯、正丙醇鋯、異丙醇鋯、正丁 醇鋯等。
就達成進一步提高折射率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向形成金屬氧化物的金屬醇鹽中,添加氧化鋯(ZrO2 )、二氧化鈦(TiO2 )、一氧化鈮(NbO)、氧化銦錫(Indium Doped Tin Oxide,ITO)、氧化銻錫(Antimony Doped Tin Oxide,ATO)、二氧化銻(SbO2 )、三氧化二銦(In2 O3 )、二氧化錫(SnO2 )及氧化鋅(ZnO)中的至少一種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另外,亦可向上述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添加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並硬化,而形成高折射率層。另外,亦可使用經表面處理的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微粒子。
對於抗反射層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流延法、輥塗法(roller coating)、棒塗法(bar coating)、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air-knife coating)、旋塗法(spin coating)、流塗法(flow coating)、簾塗法(curtain coating)、覆膜法(film covering)、浸漬法(dipping)。
這些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藉由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或者藉由加熱而硬化。這些硬化性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具有硬化性的化合物加以組合而使用。
較好的是在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液體接觸的抗反射層的表層形成接著層及/或硬塗層。藉由形成接著層,界面的密著性變得良好。另外,藉由形成硬塗層,抗反射積層體的硬度變得良好。
而且,本發明中所獲得的抗反射積層體的表面反射率較好的是小於等於2%,更好的是小於等於1%。原因在於可抑制外部光等映入,即便在室外圖像的視認性亦不會降低。
具有硬塗功能的硬塗層是來提高積層體表面的耐擦傷性的層,例如是將包含帶來耐擦傷性的各種硬化性化合物的硬化性混合物硬化成膜狀而獲得的層。硬化性混合物可列舉:後述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等包含自由基聚合系硬化性化合物的硬化性混合物,或包含烷氧基矽烷、烷基烷氧基矽烷等縮合聚合系硬化性化合物的硬化性混合物。這些硬化性化合物例如較好的是藉由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或者藉由加熱而硬化。這些硬化性化合物可分別單獨使用,亦可將多種具有硬化性的化合物加以組合而使用。另外,將硬化性化合物單獨使用時亦為了方便起見而稱為「硬化性混合物」。
本發明中,就生產性及物性的觀點而言,硬塗層較好的是由藉由紫外線而硬化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所形成的層。以下,對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進行說明。
就生產性的觀點而言,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較好的是使用包含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及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
例如,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主要可列舉:由1莫耳的多元醇與大於等於2莫耳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所得的酯化物,由多元醇與多元羧酸 或其酸酐、以及(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所得的酯化物等。
由1莫耳的多元醇與大於等於2莫耳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所得的酯化物的具體例可列舉: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乙二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烷二醇的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五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等三官能或三官能以上的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另外,對於由多元醇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以及(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所得的酯化物,多元醇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以及(甲基)丙烯酸的較好的組合例如可列舉:丙二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丙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丙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丙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丁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三羥甲基 乙烷/(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己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戊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癸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三羥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三羥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丙三醇/(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等。
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的其他例子可列舉:使將三羥甲基丙烷甲苯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己二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異佛酮二異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三甲基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二異氰酸酯進行三聚而得的聚異氰酸酯的每1莫耳,與(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3-甲氧基丙酯、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基(甲 基)丙烯醯胺、1,2,3-丙三醇-1,3-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3-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酯等具有活性氫的丙烯酸系單體3莫耳或3莫耳以上進行反應而得的(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三(2-羥基乙基)異三聚氰酸的二(甲基)丙烯酸酯或三(甲基)丙烯酸酯等聚[(甲基)丙烯醯氧基伸乙基]異氰尿酸酯;環氧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等。其中,所謂「(甲基)丙烯酸……」是指「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
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異丁醚、乙偶姻(acetoin)、丁偶姻(butyroin)、4,4'-二甲基苯偶姻(toluoin)、苯偶醯(benzil)、二苯甲酮、對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苯甲醯甲酸甲酯(methyl phenylglyoxylate)、苯甲醯甲酸乙酯(ethyl phenylglyoxylate)、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等羰基化合物;一硫化四甲基秋蘭姆(tetramethylthiuram monosulfide)、二硫化四甲基秋蘭姆等硫化合物;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苯甲醯基二乙氧基氧化膦等磷化合物等。
至於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添加量,就紫外線照射所致的硬化性的觀點而言,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100重量份中較好的是大於等於0.1重量份,就維持硬塗層的良好色調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小於等於10重量份。 而且,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可併用兩種以上。
可視需要在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更添加光滑性改善劑、均化劑(leveling agent)、無機微粒子、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受阻胺類光穩定劑(HALS,Hindered Amine Light Stabilizer)等)等各種成分。就積層體的透明性的觀點而言,上述成分的添加量較好的是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100重量份中小於等於10重量份。
硬塗層的膜厚較好的是0.5μm~30μm,更好的是1μm~15μm。於此範圍中,硬塗層具有充分的表面硬度,且由塗膜層所引起的膜翹曲亦較少,外觀亦良好。
對於硬塗層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流延法、輥塗法、棒塗法、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旋塗法、流塗法、簾塗法、覆膜法及浸漬法。
接著,對具有防眩功能的防眩層進行詳細說明。防眩功能是藉由表面的微細凹凸及/或內部散射而使外部光漫反射,從而抑制外部光映入的功能。在具有所需的微細凹凸形狀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塗佈例如上述形成硬塗層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並硬化,而形成硬化塗膜層。然後,使此硬化塗膜層與樹脂基材形成為一體後,在微細凹凸與硬化塗膜層的界面上進行剝離,藉此可獲得在樹脂基材的表面具有包含微細凹凸形狀的防眩層的積層體。當微細凹凸與硬化塗膜層的界面上的剝離性較差時,可採用:在微細凹凸表面形成不會使微細凹凸形狀變化的程度的剝離層的方法;在形成微細凹凸的樹脂中添加剝離劑的方 法;以及向硬化塗膜層側添加剝離劑的方法等。
另外,可藉由向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添加光擴散性微粒子,而形成具有內部散射功能的防眩層。
微細凹凸形狀的製作方法可列舉:使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自身具有凹凸形狀的方法;或者藉由塗佈法、模轉印等來使平滑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表面具有凹凸形狀的方法等。使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自身具有凹凸形狀的方法可列舉:在膜樹脂中揉入粒子的方法;將膜樹脂加熱至大於等於玻璃轉移溫度,在熱熔融的狀態下將具有微細凹凸的模形狀轉印至此膜樹脂上的方法等,但並不限定於這些方法。
使平滑的基材表面具有凹凸形狀的方法可列舉:塗佈防眩塗佈劑(anti-glare coating agent)的方法;使光硬化性樹脂流入於基材膜與具有微細凹凸的模之間,藉由光照射而進行硬化後自模上剝離的方法(2P法)等。但並不限定於這些方法。
具有微細凹凸形狀的模的製作方法可列舉:噴砂法(sandblast method)、化學蝕刻法、微影法(lithography)等。就生產性良好的觀點而言,模較好的是輥形狀。
以下,對具有防污功能的防污層進行詳細說明。防污功能可為斥水性、斥油性,亦可為親水性、親油性。但就容易除去污漬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斥水性。就生產性的觀點而言,斥水層較好的是使用:包含上述的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具有氟原子的(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及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
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是用於使斥水層表現出斥水、斥油性能及防污性的重要成分。對於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作為丙烯酸十七氟癸酯的大阪有機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VISCOAT 17F」(商品名)、作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的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LIGHT-ACRYLATE FA-108」(商品名)、作為1,10-雙(甲基)丙烯醯氧基-2,2,3,3,4,4,5,5,6,6,7,7,8,8,9,9-十六氟癸烷的共榮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16-FDA」(商品名)。就使斥水層的斥水、斥油性能達到良好方面而言,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較好的是具有全氟聚醚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全氟聚醚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大金工業(DAIKIN INDUSTR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OPTOOL DAC」(商品名)、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XP RS-503」及「EXP RS-751-k」。
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使用一種或者將兩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
相對於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100重量份,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添加量較好的是0.1重量份~2重量份。具有氟原子的(甲基) 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添加量大於等於0.1重量份時,可使斥水層的斥水、斥油性能較為充分。另外,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添加量小於等於2重量份時,可使斥水層的硬化性及透明性達到良好。
相對於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100重量份,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添加量較好的是0.1重量份~10重量份。
斥水層的膜厚較好的是0.1μm~15μm,更好的是1μm~10μm。在此範圍內,斥水層具有充分的表面硬度及透明性,並且由塗膜層所引起的膜翹曲亦較少,外觀亦良好。
通常,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的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表面張力較低,因而容易聚集於與表面張力相對較高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相比表面張力較低的大氣界面處。因此,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容易聚集於表面張力較低的大氣界面處,轉印斥水層時,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更多地存在於樹脂基材側,導致所得的樹脂積層體表層的斥水層的斥水性變得不充分。
為了使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配向於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界面,較好的是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形成具有氟原子的皮膜,再於此皮膜上形成斥水層。具有氟原子的皮膜可藉由下述方法而獲得:將公知的含有含氟化合物及有機溶劑的含氟塗佈劑塗佈於膜上,然後使有 機溶劑揮發。
就可形成表面張力較低的皮膜方面而言,含氟化合物較好的是以下述通式(I)表示的含氟化合物。
Rf-Si-(O-R)3 (I)
(式(I)中,Rf表示具有氟原子的有機官能基,R表示碳數為1~3的烷基)。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含氟塗佈劑中所含的含氟化合物,是用以在膜表面上形成表面張力較低,斥水、斥油性能較高的後述被膜的成分。
含氟化合物含有具有氟原子的有機官能基Rf,就被膜的斥水、斥油性能方面及與膜的密著性方面而言,Rf較好的是全氟烷基或全氟聚醚基。R表示碳數為1~3的烷基。
含氟化合物可使用一種或者將兩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
皮膜的膜厚較好的是2nm~20nm,更好的是5nm~15nm。於此範圍內,可獲得外觀良好,斥水、斥油性能較高的被膜。
於本發明中,就獲得斥水、斥油性能較高的被膜的方面而言,較好的是含氟塗佈劑中含有0.02wt%~0.2wt%的含氟化合物。
含氟塗佈劑中所含的有機溶劑與含氟化合物的相溶性優異,另外,可用以控制含氟塗佈劑的黏度、乾燥速度及被膜的膜厚。有機溶劑可列舉烴系溶劑等非氟溶劑及含氟溶劑,就與含氟化合物的相溶性優異方面而言,較好的 是含氟溶劑。
非氟溶劑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丙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類;乙醇、1-丙醇、2-丙醇、丁醇、1-甲氧基-2-丙醇等一元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等多元醇等醇類;乙酸乙酯、乙酸丁酯、γ-丁內酯(γ-butyrolactone)等酯類;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四氫呋喃(tetrahydrofuran)、1,4-二氧陸圜(1,4-dioxane)等醚類;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及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醯胺類。
含氟溶劑例如可列舉:含氟醇、含氟醚及二(三氟甲基)苯。
含氟醇的具體例可列舉:以化學式H(CF2 )v (CH2 )w -OH、F(CF2 )v (CH2 )w -OH、F(CF2 )v CH=CHCH2 OH、及F(CF2 )v CH2 CH(I)CH2 OH表示的化合物。上述式中,v及w分別獨立表示1~8的整數。
含氟醚的具體例可列舉以R21 -O-R22 表示的化合物。上述式中,R21 及R22 分別獨立為碳數1~10的直鏈或支鏈烷基,R21 及R22 的至少一者含有氟原子。
含氟醚例如可列舉氫氟烷基醚。另外,含氟醚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住友3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HFE-7100」及「HFE-7200」(均為商品名)。
二(三氟甲基)苯可列舉:鄰二(三氟甲基)苯、間二(三氟甲基)苯、對二(三氟甲基)苯及這些的混合物。
有機溶劑可使用一種或者將兩種以上加以組合而使用。
本發明中所使用的含氟塗佈劑含有含氟化合物及有機溶劑,可為藉由下述任一方法而得的含氟塗佈劑:將所需量的含氟化合物與有機溶劑混合而製備;以及使用已將含氟化合物與有機溶劑混合的狀態的市售品。
含氟塗佈劑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Fluoro Technolog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FLUOROSURF FG5010」(商品名)、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OPTOOL DSX」及「OPTOOL AES-4」(均為商品名)、住友3M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NOVEC EGC-1720」(商品名)。使用這些市售品時,可適當添加有機溶劑以使含氟化合物(A)的含量為合適的量。
對於將含氟塗佈劑塗佈於膜表面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流延法、輥塗法、棒塗法、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旋塗法、流塗法、簾塗法及浸漬法。
本發明中,被膜是藉由下述方式而獲得:將含氟塗佈劑塗佈於膜上,接著實施使有機溶劑揮發的乾燥處理。
由於所獲得的被膜的表面張力較低,斥水、斥油性能較高,因此含有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所含的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容易配向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塗膜的被膜側的表層,使得所獲得的樹脂積層體上的斥水層的斥水、斥油性提高。樹脂積層體上的斥水層表面對水的接觸角較好的是 大於等於100度,更好的是大於等於105度。
對於在形成被膜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皮膜上,塗佈上述含有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流延法、輥塗法、棒塗法、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旋塗法、流塗法、簾塗法、覆膜法及浸漬法。
由於被膜的表面張力較低,塗佈時容易彈出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因此較好的是藉由覆膜法來進行塗佈。另外,由於是在厭氧性環境下實施硬化,因此不會由於氧氣等而使聚合受到阻礙,並且可提高斥水層的耐擦傷性。另外亦可排除導致完工不良的氣泡或塵土的混入等。
這些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藉由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
以下,對利用覆膜法的製造例的一例進行詳細說明。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使含氟塗佈劑乾燥而形成皮膜,在皮膜的面上塗佈含有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接著,使作為覆蓋膜(cover film)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任意面、與塗佈了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塗佈面相對並用壓輥(press roll)進行壓接,藉此形成依次積層有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皮膜、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及覆蓋膜的積層體。使用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自覆蓋膜面側經由膜而對此積層體照射紫外線,以使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硬化。本發明中,較好的是在形成上述積層體後、照射活性能量線 前設置保持時間。考慮到要使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在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移動至被膜的面側,保持時間較好的是0.5分鐘~5分鐘。使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硬化後,將覆蓋膜剝離。如此,可獲得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積層有使含氟塗佈劑乾燥而得的皮膜、及可剝離的斥水層的積層膜。
下面,對具有抗靜電功能的抗靜電層進行詳細說明。就生產性的觀點而言,抗靜電層較好的是使用:包含上述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抗靜電成分及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
抗靜電成分可列舉電子電導型有機化合物或導電性粒子、離子導電型有機化合物等,就導電性能穩定而不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低濕環境下亦表現出良好的導電性能的方面而言,較好的是π共軛系導電性有機化合物、導電性微粒子等電子電導型抗靜電成分。
π共軛系導電性有機化合物可列舉:脂肪族共軛系聚乙炔(polyacetylene),芳香族共軛系聚對苯乙炔(poly(paraphenylenevinylene)),雜環式共軛系聚吡咯(polypyrrole)、聚噻吩(polythiophene),含雜原子的共軛系聚苯胺(polyaniline),混合型共軛系聚苯乙炔(polyphenylenevinylene)等。特別好的是聚噻吩系導電性聚合物。
導電性微粒子可列舉:碳(carbon)系、金屬系、金 屬氧化物系、導電被覆系微粒子等。
碳系微粒子可列舉:碳黑(carbon black)、科琴黑(Ketjen black)、乙炔黑(acetylene black)等碳粉末,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系碳纖維、瀝青(pitch)系碳纖維等碳纖維,膨脹化石墨粉碎品的碳薄片(carbon flake)等。
金屬系微粒子可列舉:鋁、銅、金、銀、鎳、鉻(chrome)、鐵、鉬(molybdenum)、鈦、鎢(tungsten)、鉭(tantalum)等金屬以及含有這些金屬的合金的粉末或金屬薄片,鐵、銅、不鏽鋼、鍍銀的銅、黃銅(brass)等的金屬纖維等。
金屬氧化物系微粒子可列舉:氧化錫、摻雜有銻的氧化錫(ATO)、氧化銦、摻雜有錫的氧化銦(ITO)、氧化鋅、摻雜有鋁的氧化鋅、銻酸鋅、五氧化銻等。
導電被覆系微粒子例如較好的是:將氧化鈦(球狀、針狀)、鈦酸鉀、硼酸鋁、硫酸鋇、雲母(mica)、氧化矽等各種微粒子表面用氧化錫、ATO、ITO等抗靜電成分被覆而得的導電性微粒子,經使用金及/或鎳等金屬而進行表面處理的聚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環氧樹脂、聚醯胺樹脂、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等的樹脂顆粒(resin beads)。
導電性微粒子較好的是:金屬系微粒子(特別是金、銀、銀/鈀合金、銅、鎳、鋁)或金屬氧化物系微粒子(特別是氧化錫、ATO、ITO、氧化鋅、摻雜有鋁的氧化鋅)。特別好的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等電子電導型抗靜電成分, 其中尤其好的是金屬氧化物系微粒子,較好的是使用上述所列舉的金屬氧化物系微粒子中的至少一種以上。
抗靜電成分的一次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徑較好的是1nm~200nm,更好的是1nm~150nm,特別好的是1nm~100nm,最好的是1nm~80nm。抗靜電成分的平均粒徑可藉由光散射法或電子顯微鏡照片來進行測定。
至於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添加量,就紫外線照射所致的硬化性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100重量份中大於等於0.1重量份,就維持抗靜電層的良好的色調的觀點而言,較好的是小於等於10重量份。
可視需要在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中更添加光滑性改善劑、均化劑、無機微粒子、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HALS等)等各種成分。就積層體的透明性的觀點而言,這些成分的添加量較好的是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100重量份中小於等於10重量份。
抗靜電層的膜厚較好的是0.1μm~10μm,更好的是0.5μm~7μm。於此範圍內,抗靜電層具有充分的表面硬度、抗靜電性能、透明性,且由塗膜層所引起的膜翹曲亦較少,外觀亦良好。
抗靜電層的表面電阻值較好的是小於等於1010 Ω/□,更好的是小於等於108 Ω/□。若為此表面電阻值的範圍,則積層體的抗靜電性能充分。
對於抗靜電層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 舉:流延法、輥塗法、棒塗法、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旋塗法、流塗法、簾塗法、覆膜法及浸漬法。
這些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藉由照射電子束、放射線、紫外線等活性能量線而硬化。
使用在功能性層上形成有接著層的膜亦較好。接著層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樹脂、氯化烯烴系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順丁烯二酸系樹脂、氯化橡膠系樹脂、環化橡膠系樹脂(cyclized rubber resin)、聚醯胺系樹脂、苯幷呋喃-茚系樹脂(coumarone-indene resin)、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丁醛樹脂(butyral resin)、松香系樹脂(rosin resin)、環氧系樹脂等熱塑性樹脂。較好的是在聚醯胺樹脂中混合丁醛樹脂、松香系樹脂、及環氧系樹脂中的至少一種的構成。或者可為在聚胺基甲酸酯樹脂中混合丁醛樹脂、松香系樹脂、及環氧系樹脂中的至少一種的構成,另外亦可為在聚醯胺樹脂與聚胺基甲酸酯樹脂的混合物中混合丁醛樹脂、松香系樹脂、及環氧系樹脂中的至少一種的構成。於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即便是低溫亦可接著的接著層。接著層的形成方法根據其公知的方法即可。
當接著層包含熱塑性樹脂時,由於表層不具有黏性,而且由於後述的轉印膜能夠以輥形狀而加以保管,因此適合連續生產,生產性良好。
對於接著層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 流延法、輥塗法、棒塗法、噴霧塗佈法、氣刀塗佈法、旋塗法、流塗法、簾塗法、覆膜法及浸漬法。
藉由本發明而得的丙烯酸系樹脂板的熱收縮率較好的是,以根據在120℃的環境下熱處理120分鐘前後的長度變化而計算出的熱收縮率來看時,板的搬送方向、及與此板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收縮率均小於等於1.4%,更好的是小於等於1.0%。若熱收縮率小於等於1.4%,則即便在樹脂板的加工時的熱下亦可保持尺寸,適合作為顯示裝置的面板。因此,在樹脂板的加工步驟中,可將至切割、印刷、修飾為止的各步驟中的熱歷程所致的尺寸精度的變化或翹曲量抑制為較低。
如上所述,藉由本發明而得的丙烯酸系樹脂板具有較高的透明性及優異的外觀(光學畸變較少),且耐熱性較高,被覆有功能性層的積層體亦具有優異的抗反射功能、硬塗功能、抗靜電功能、防污功能,適合作為保護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的面板、即以行動電話、掌上型遊戲機、汽車導航系統、掌上型AV機器等為代表的液晶畫面的表面的透明樹脂板。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在以下的記載中,只要無特別說明,則「份」是指「重量份」,「%」是指「wt%」。
(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
藉由以下方法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 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進行測定。在聚合物顆粒中添加四氫呋喃(THF),靜置一夜使聚合物顆粒溶解,使用東曹(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液相層析儀HLC-8020型來進行測定。分離管柱是將兩個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TSK-GelGMHXL串接,溶劑為THF,流量為1.0ml/min,檢測器使用示差折射計,測定溫度為40℃,注入量為0.1ml。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來作為標準聚合物。
(聚合物含量比例)
聚合物含量比例是以wt%來計算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比例而得到。
(起始劑量)
起始劑量是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單體與聚合物的合計量設為100份時,以重量份來表示的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量。
(黏度)
關於黏度,是揭示藉由B型黏度計,來測定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20℃下的黏度的結果。測定方法如下:根據黏度而適當使用布魯克菲爾德(Brookfield)公司製造的數位黏度計以及LVDV-II+Pro的Spindle S63、Spindle S64兩種黏度計,於轉速0.3rpm~100rpm下進行測定。此時的黏度測定上限值為200萬mPa.s。
(聚合波峰時間)
關於聚合波峰時間,以分鐘單位來表示自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起,至檢測到聚合發熱 的溫度波峰為止的時間。實際上至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製成樹脂板為止所需要的時間,是包括自照射活性能量線起至熱處理為止的時間,由於在任何條件下熱處理步驟均需要相同的時間,而且在檢測聚合波峰之前單體較多,若於此狀態下進行熱處理,則會由於單體沸騰而形成發泡狀態的板,因此不可將在檢測聚合波峰後再進行熱處理的流程縮短,故而至聚合波峰為止的時間實質上是作為製造時間而產生影響的,因此藉由聚合波峰時間來進行比較。
(樹脂板外觀)
目視確認所得的樹脂板的凹凸,不考慮確認結果中的板的黃度,以如下方式進行判斷。
「◎」:邊緣(edge)部的板厚降低較少,膜面側的凹凸亦較少,外觀良好。
「○」:邊緣部的板厚稍有降低但不成問題,外觀良好。
「×」:邊緣部有黏性液體流動且板厚降低,在膜側的面上確認到凹凸。
「××」:由於在供給出口處表面乾燥而確認到形成較大的凹凸形狀。
(黃度)
黃度是以藉由JIS K7105、測定條件(b)測定3個樣品的黃度YI所得的平均值來加以表示。
(維卡軟化溫度(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
維卡軟化溫度是以藉由JIS K7206的B50法測定3次所得的平均值來加以表示。
(熱收縮率的測定)
樹脂板的熱收縮率是以百分比(percent,%)來表示實施加熱處理前後的板的收縮量,此熱收縮率受板的耐熱性、製造板時的應力等的影響,是表示保護行動電話的畫面的板等的相對於熱歷程的尺寸精度的重要指標。作為微米級的熱收縮量的測定方法,可以如下方式來進行測定。將作為製品而獲得的透明樹脂板,如圖3所示般以板的搬送方向、及與此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寬度方向)分別成為正方形的一邊的方式而切出80mm見方,通過此所切出的板的中心,使用油性墨在樹脂板的輸送方向、寬度方向上以分別相隔約60mm的間隔的方式而標記十字符號,並如圖3所示分別標上(1)~(4)的編號,藉由Zyg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New View 6300對(1)-(3)間、(2)-(4)間的長度測定3次。然後,在設定為120℃的乾燥機中,在100mm見方、厚度為5mm的玻璃板上鋪上用以防止樣品附著的棉布(細白布(canequim)),以使玻璃板恆定為120℃的方式靜置30分鐘後,將上述測定完畢的樣品載置於布上,加熱120分鐘。加熱後歷時30分鐘冷卻至40℃為止,再次對(1)-(3)間、(2)-(4)間的長度測定3次,以收縮側為正而計算出各平均值的差,除以初始長度,以%加以表示。此時,於相同部位、相同條件下測定3次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均小於等於10μ m,對於測定間隔60mm,測定誤差小於等於0.017%。
(全光線透射率及霧度(haze))
使用日本電色製造的HAZE METER NDH2000(商品名),依據JIS K7361-1所示的測定方法來測定全光線透射率,並依據JIS K7136所示的測定方法來測定霧度。
(耐擦傷性)
藉由擦傷試驗前後的霧度的變化(△霧度)來評價耐擦傷性。亦即,將安裝有# 000的鋼絲絨(steel wool)的直徑為25.4mm的圓形墊置於積層體的硬塗層表面上,在500g的負荷下,對20mm的距離進行10次往返擦傷,根據下述(A)式求出擦傷前與擦傷後的霧度值的差。
[△霧度(%)]=[擦傷後霧度值(%)]-[擦傷前霧度值(%)] (A)
另外,數出試驗後樣品的傷痕的條數。
(抗反射性能評價)
用砂紙(sand paper)使板的背面粗面化後進行消光,並用黑色噴霧進行塗佈,以此作為樣品,使用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公司製造,「U-4000」),以5°的入射角,在波長380nm~780nm的範圍內,依據JIS R3106所示的測定方法來測定樣品表面的反射率。
(密著性評價)
藉由交叉切割試驗(crosscut test)(JIS K5600-5-6)進行評價。表示出100個部位中未剝離而殘留的部位的數量。
(樹脂積層體的翹曲評價)
測定將30cm×30cm的樹脂積層體在80℃的環境下放置15小時後的翹曲量。另外,翹曲量是將樣品放置在平板上,測定自平板至翹曲的樣品為止的距離。
「○」:翹曲量小於等於5mm。
「×」:翹曲量大於等於5mm。
(接觸角)
(a)對水的接觸角
在23℃、相對濕度為50%的環境下,在樹脂積層體上的斥水層上滴下1滴0.2μL的純水,使用可攜式接觸角計(Fibro syetem ab公司製造,商品名:「PG-X」)測定水與斥水層的接觸角,求出對水的接觸角。
(b)對三油酸甘油酯(triolein)的接觸角
除了使用三油酸甘油酯來代替純水以外,以與對水的接觸角的評價相同的方式,測定三油酸甘油酯與樹脂積層體上的斥水層的接觸角,求出對三油酸甘油酯的接觸角。
(油性墨擦拭性)
使用油性墨(黑色字)「MY NAME」(Sakura Cray-Pa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在硬化被膜的表面上畫線,3分鐘後用「KIMTOWEL」(Nippon Paper Crecia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擦拭,按以下基準目視評價此時的油性墨的擦拭情況。
「○」:擦拭5次後完全擦拭。
「△」:擦拭5次後僅殘留線跡。
「×」:擦拭5次後一部分或全部油墨仍然附著。
(抗靜電性能評價)
根據表面電阻值來評價抗靜電性能。使用超絕緣電阻計(TOA製造,ULTRA MEGOHMMETER MODEL SM-10E),在測定溫度23℃、50%相對濕度的條件下,對樹脂積層體的積層膜側測定以施加電壓500V施加1分鐘後的表面電阻值(Ω/□)。測定用的試樣是使用預先在23℃、50%相對濕度下調濕1天的試樣。
(膜厚測定方法)
藉由切片機(microtome)切出厚度為100nm樣品,於透射式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是使用日本電子製造的(JEOL)JEM-1010。
(實驗例1)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60份,添加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0.3份、作為脫模劑的二辛基磺基丁二酸鈉(Mitsui Cyanamid公司製造、AEROSOL OT-100)0.05份,使其在常溫下溶解後,於80℃下歷時30分鐘將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MITSUBISHI RAYON)公司製造,BR-83,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萬)40份加熱溶解,而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9%)。為了除去製備時的氣泡而在50℃下靜置2小時後,自然冷卻至常溫為止。
使用與圖1所示的裝置相同的裝置,使用寬度為500 mm的不鏽鋼製環帶來作為環帶3,使用寬度為450mm、厚度為188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COSMOSHINE A4100)來作為紫外線透射性膜,使用東芝公司製造的FL30S-BL燈來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4,使用熱風加熱裝置來作為前段加熱機構9、後段加熱機構10。
將環帶3的搬送速度設定為1.5m/min,自供給模1將上述製備的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供給成寬度為400mm、厚度為1mm的板狀,並覆蓋紫外線透射性膜5。
然後,藉由前段加熱機構而將紫外線照射前的溫度控制為60℃,藉由紫外線照射裝置4以5mW/cm2 的照射強度照射紫外線10分鐘,藉由後段加熱機構10以130℃進行5分鐘熱處理,然後空氣冷卻至90℃,將透明樹脂板2'自紫外線透射性膜5、環帶3上剝離。所得的透明樹脂板亦存在於照射紫外線前流動的情況,結果在邊緣部分板的厚度稍有變薄,但獲得了除邊緣部分外,對於上下任一面均平滑且外觀良好的樹脂板。此時,測定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內部溫度,結果在照射開始3.8分鐘後確認到聚合發熱的溫度波峰。
(實驗例2)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65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0,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萬)35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4.9%)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聚 合性黏性液體的黏度亦有時在更好的範圍即大於等於10000mPa.s,並且在邊緣部分流動亦受到抑制,幾乎無板變薄的部分。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4.8分鐘後。
(實驗例3)
使用Eye Graphics公司製造的EGT-061-C1來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以120W/cm、0.5分鐘且達到2J/cm2 的照射強度(67mW/cm2 )照射紫外線6分鐘。除此以外的條件與實驗例2相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縮短為照射開始後4.0分鐘,但由於紫外線的照射強度較強,因此自樹脂板的邊緣觀察時,確認到稍有黃度。自樹脂板的表面觀察時為並無問題的黃度變化,作為製品而言是良好的製品。
(實驗例4)
首先,藉由以下方法來製造聚合物顆粒。
陰離子系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的製造:於具備攪拌機的聚合裝置中,加入包含甲基丙烯酸2-磺基乙基鈉58份、甲基丙烯酸鉀水溶液(甲基丙烯酸鉀成分為30份)31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1份的單體混合物,以及去離子水900份並攪拌使其溶解。然後,在氮氣環境下攪拌混合物並升溫至60℃為止,一方面攪拌6小時一方面於60℃下保持,藉此獲得陰離子系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此時,溫度到達50℃後,添加過硫酸銨0.1份作為聚合起始劑,再歷時75分鐘向上述反應系統中連續地滴加另外計量的甲基丙烯酸 甲酯11份。
顆粒狀共聚物的製造:於具備攪拌機的第1容器中,在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97份、丙烯酸甲基酯3份的單體混合物中投入作為聚合起始劑的2,2'-偶氮雙(異丁腈)0.1份、作為鏈轉移劑的正辛基硫醇0.11份並攪拌混合。
另外,於具備攪拌機的第2容器中,投入去離子水150份、作為分散穩定劑的藉由上述方法而得的陰離子系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0.3份、作為分散穩定助劑的硫酸鈉0.35份並攪拌混合。
於具備攪拌機的聚合用容器中,分別投入上述所得的第1容器的內容物(全部)、及第2容器的內容物(全部),進行氮氣置換後,升溫至80℃。聚合發熱波峰結束後,以95℃保持30分鐘,之後冷卻至30℃完成聚合。然後,進行清洗脫水處理,於70℃下進行真空乾燥,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8萬的聚合物顆粒。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65份,使用上述所製造的聚合物顆粒35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4.9%)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4.0分鐘後,可獲得外觀良好的板。
(實驗例5)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77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5,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萬)23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22.9%) 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7.0分鐘後。
(實驗例6)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85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8,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8萬)15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14.9%)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8.0分鐘後。
(實驗例7)
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9%),不使用前段加熱機構,在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溫度20℃下照射紫外線,除此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5.1分鐘後。與在紫外線照射前將溫度控制為60℃的實驗例1相比較,亦由於單體的成長反應減弱的原因,而使得檢測到溫度波峰的時間變晚,但與先前的利用熱聚合的澆鑄製程相比較,可獲得非常快的聚合速度,而且此時不需要前段的加熱機構,因此亦可減輕設備。
(實驗例8)
除了在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溫度20℃下照射紫外線以外,以與實驗例2相同的方式(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4.9%)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6.8分鐘後。
(實驗例9)
除了在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溫度20℃下照射紫外線以外,以與實驗例4相同的方式(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4.9%)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6.1分鐘後。
(實驗例10)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45份,添加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0.1份、作為脫模劑的二辛基磺基丁二酸鈉0.05份,在常溫下使其溶解後,在80℃下歷時45分鐘將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3,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萬)55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54.9%)加熱溶解,而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為了除去製備時的氣泡而在50℃下靜置4小時後,自然冷卻至常溫為止。此外,除了在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溫度20℃下照射紫外線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2.1分鐘後。此處亦能以較短時間而獲得外觀良好的板。藉由增加聚合物含量比例,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黏度提高,且為了輸送黏性液體所需要的壓力增高,但由於聚合速度非常快而可減輕聚合裝置的設備。
(實驗例11)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50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0, 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萬)50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49.9%)以外,以與實驗例10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2.7分鐘後。
(實驗例12)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60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5,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萬)40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9%)、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0.3份以外,以與實驗例1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3.9分鐘後。由於含有較多分子量相對較高的聚合物,因此聚合速度亦可提高,並且由於所製造的製品板的分子量亦變高因而使得耐熱性提高,從而獲得維卡軟化溫度亦為較高的110.2℃的製品板。
(實驗例13)
使用與圖2所示的裝置相同的裝置,使用寬度為500mm、厚度為188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COSMOSHINE A4100)作為第一膜與第二膜,僅在上面使用東芝公司製造的FL30S-BL燈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4,後段加熱機構10使用熱風加熱裝置。
將第一膜13與第二膜16的搬送速度設定為3.0m/min,自供給模1將上述製備的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2供給成寬度為400mm、厚度為1mm的板狀,並覆蓋紫外線透射性膜5。
另外,紫外線的照射條件等與實驗例8相同(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4.9%),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7.0分鐘後。雖然採用與使用不鏽鋼製環帶的實驗例8相同的條件,但亦由於不能藉由下面的不鏽鋼帶對紫外線的反射,而使透射的紫外線得到再次利用的原因,而使得聚合速度稍稍變慢。雖然是藉由膜被覆兩面而聚合,但由於處於適當的黏度範圍,因此獲得外觀良好的板。
(實驗例14)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77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5,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萬)23份(聚合物含量比例為22.9%),並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4自膜兩面照射紫外線以外,以與實驗例14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
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7.2分鐘後。
(實驗例15)
原料調配與實驗例10相同(聚合物含量比例為54.9%),自紫外線照射開始的聚合硬化裝置、條件與實驗例13相同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2.3分鐘後。
(實驗例16)
原料調配與實驗例11相同(聚合物含量比例為49.9%),自紫外線照射開始的聚合硬化裝置、條件與實驗 例13相同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3.0分鐘後。
(實驗例17)
原料調配與實驗例12相同(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9%),自紫外線照射開始的聚合硬化裝置、條件與實驗例13相同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4.3分鐘後。
(實驗例18)
除了使用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0.5份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8%)。使用寬度為450mm、厚度為188μm的尾池工業製造的抗反射轉印膜STEP PAR-2(依次積層有紫外線透射性膜、剝離層、抗反射層、硬塗層、接著層)作為紫外線透射性膜5,並以使形成有功能性層一側利用接著層與紫外線聚合性液體接觸的方式,而覆蓋紫外線聚合性液體。然後以與實驗例7相同的方式對20℃的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紫外線,製作抗反射層與樹脂基材形成為一體的積層體。其後,將抗反射積層體自紫外線透射性膜5、環帶3上剝離。此時,是在紫外線透射性膜的剝離層與抗反射層的界面進行剝離,獲得自製品表層、即空氣層側起依次積層有抗反射層、硬塗層、接著層、樹脂基材的抗反射積層體。此時,在照射開始4.9分鐘後確認到聚合發熱的溫度波峰。
所得的抗反射積層體為均勻、對於上下任一面均平滑且外觀良好的抗反射積層體。另外,全光線透射率為95%、霧度為0.2%,透明性優異,擦傷後抗反射層的霧度增量為0.1%,傷痕的條數為3條。最小反射率在580nm的波長下,為0.2%。另外,進行密著性試驗的結果是塗膜無剝離、密著性良好。進行翹曲試驗的結果是翹曲量小於5mm。關於功能性的結果示於表2。
(實驗例19)
以與實驗例18相同的方式(聚合物含量比例為39.8%)來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使用實驗例13所示的裝置來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在兩面使用以下的硬塗轉印膜來作為第一膜與第二膜,除此以外與實驗例13同樣,僅在上面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4而製作積層體。所得的硬塗積層體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
硬塗轉印膜是以如下方式而獲得:使用(Bar Coater No.4),在100μm的附有三聚氰胺剝離層的PET膜(麗光(Reiko)公司,AC-J)上,塗佈含有包含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C6DA)4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M305)60份、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日本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4份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料;然後,使此PET膜以2.5m/min的速度於9.6kW的高壓水銀燈下20cm的位置通過而形成硬塗層,從而獲得硬塗轉印膜。
(實驗例20)
除了使用以下的抗靜電轉印膜來代替抗反射轉印膜以外,以與實驗例18相同的方式來製作積層體。所得的抗靜電積層體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
抗靜電轉印膜是以如下方式而獲得:使用輥塗機,在100μm的附有三聚氰胺剝離層的PET膜(麗光公司,AC-J)上塗佈含寡聚噻吩衍生物的硬塗塗料(信越聚合物公司(Shin-Etsu Polymer Co.,Ltd.),SEPLEGYDAHC-A01);然後,在80℃環境下乾燥5分鐘後,使此PET膜以2.5m/min的速度在9.6kW的高壓水銀燈下20cm的位置通過而形成硬塗層,從而獲得抗靜電轉印膜。
(實驗例21)
‧包含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製備:
將作為分子中具有至少兩個(甲基)丙烯醯氧基的化合物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M400)50份、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M309)30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C6DA)20份,具有氟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大金工業公司,OPTOOL DAC)固體成分0.4份,作為活性能量線分解聚合起始劑的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日本汽巴精化公司,DAROCUR TPO)2份加以混合,獲得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另外,OPTOOL DAC包含80%的2,2,3,3-四氟-1-丙醇。
‧積層有可剝離的斥水層的積層膜的製造:
使用含氟塗佈劑(住友3M公司,NOVEC EGC-1720),在厚度為100μm的PET膜(帝人杜邦薄膜(Teijin DuPont Films)公司,Teijin Tetoron Film OX)的易接著處理面上,使用輥塗機以乾燥膜厚達到10nm的方式進行塗佈,使此膜以10分鐘通過60℃的熱風乾燥區間而加以乾燥。將此膜在室溫下放置3小時,而獲得積層有被膜的PET膜。將上述所製備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塗佈於100μm的PET膜的形成有皮膜的面上。接著,將厚度為25μm的PET膜(帝人杜邦薄膜公司,Teijin Tetoron Film G2C)以非電暈處理面與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敷面接觸的方式,被覆於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敷面上,使其以0.25m/min的速度在壓輥下通過,再以所得的斥水層的膜厚達到10μm的方式進行塗佈。繼而,在厚度為100μm的PET膜、皮膜、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及厚度為25μm的PET膜積層的狀態下保持1分鐘。其後,使所得的積層體以0.25m/min的速度在功率為120W/cm的金屬鹵化物燈下24cm的位置通過,以使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硬化。接著,將厚度為25μm的PET膜剝離,而獲得在PET膜上積層有使含氟塗佈劑「NOVEC EGC-1720」乾燥而得的皮膜及可剝離的斥水層的積層膜。
使用此膜作為轉印膜,除此以外,藉由與實驗例18相同的光聚合性液體、鑄模及製造條件而製作樹脂基材,在轉印膜的皮膜與斥水層的界面進行剝離,獲得在樹脂基 材上積層有斥水層的積層體。評價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1)
僅將厚度變更為1mm,除此以外,以與日本專利特開平4-114001號的實驗例3相同的方式,藉由熱聚合而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此時,聚合波峰在加熱開始11分鐘後。
(比較例2)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65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3,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萬)35份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但是,由於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黏度過低,因此在模供給後、紫外線照射前的前段加熱時,邊緣部流動而使板厚變薄,從而形成寬度方向的中心部附近的膜面側具有凹凸的外觀不良的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5.5分鐘後。
(比較例3)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82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5,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萬)18份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在照射開始10.4分鐘後。由於聚合物含量比例相對於分子量較低,因此需要較長的聚合時間。
(比較例4)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35份,使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 IRGACURE 184)0.3份、作為脫模劑的二辛基磺基丁二酸鈉(Mitsui Cyanamid公司製造,AEROSOL OT-100)0.05份分別溶解,再於80℃下歷時60分鐘將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顆粒(三菱麗陽公司製造,BR-83,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萬)65份加熱溶解,而製備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物含量比例為64.8%),為了除去製備時的氣泡而於常溫下靜置1天。
然後,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自供給模供給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但由於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中的單體揮發引起黏度大幅上升,使得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在模出口附近立即乾燥,所製造的聚合物大量附著於模出口,因而無法連續供給,從而無法獲得樹脂板。
由於是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中的聚合物含量比例超過上限60%的濃度,並且所含有的單體較少,因此即便少量的單體乾燥亦會使黏度大幅上升,產生聚合物塊附著於模出口附近的問題,導致供給不穩定。
(比較例5)
於實驗例4所示的聚合物顆粒的製造中,將顆粒狀共聚物製造調配的聚合起始劑2,2'-偶氮雙(異丁腈)變更為0.15份,將鏈轉移劑正辛基硫醇變更為1.3份,藉此獲得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萬的聚合物顆粒。
除了設定為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45份,使用上述所製造的聚合物顆粒55份以外,以與實驗例1相同的方式而獲得樹脂板。此時,紫外線照射區間中的溫度波峰 在照射開始2.3分鐘後。
雖然所製造的板外觀良好,但由於初期含有55%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萬的聚合物,因而所製造的製品亦為分子量降低的形態,結果導致製品的維卡軟化溫度為較低的104℃左右。此值與藉由擠出而得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板相同,認為澆鑄聚合的優點喪失。
(比較例6)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70份,而添加紫外線分解聚合起始劑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汽巴精化公司,IRGACURE 184)0.3份、作為脫模劑的二辛基磺基丁二酸鈉(Mitsui Cyanamid公司製造,AEROSOL OT-100)0.05份,在常溫下使其溶解。使用將(三菱麗陽公司製造,ACRYLITE L,重量平均分子量為68萬)粉碎,使最大粒徑小於等於1mm而獲得的ACRYLITE L 30份,來作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在80℃下歷時30分鐘進行加熱溶解後,形成有未溶解的聚合物塊,再加熱溶解2小時左右,一部分未溶解的聚合物殘留而未能完全溶解。若再繼續加熱溶解,則由於因加熱而自一部分單體產生自由基的影響等使得熱聚合開始,結果釜內發生聚合硬化。由於所使用的聚合物的分子量為過高的大於等於50萬,因此溶解需要大量時間。
(比較例7)
以實驗例18中所用的抗反射轉印膜的接著層側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基材(三菱麗陽公司,ACRYLITE L001) 側而貼合後,使用油壓成形機(莊司鐵剛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進行壓製,使壓力為10MPa,使上部、下部的設定溫度為120℃而施加10分鐘壓力。在膜表面安裝熱電偶,測定膜表面溫度,結果10分鐘後的表面溫度為100℃。然後,在施加壓力的狀態下冷卻至30℃為止後,將膜剝離。所得的抗反射積層體的抗反射層與樹脂基材的密著性並不充分,並且在樹脂基材與硬塗層的界面產生密著不良。另外,由於是逐片式處理,處理時間亦需要較長時間,因此生產性較低。而且,產生與不均勻的冷卻相伴的光學畸變。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8)
在實驗例18中所用的抗反射轉印膜的接著層側上,以沿膜的寬度方向呈線狀的方式,塗佈含有包含丁二酸/三羥甲基乙烷/丙烯酸的莫耳比為1:5:4的縮合混合物(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TAS)35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C6DA)30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M305)10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東亞合成公司,M400)25份、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日本汽巴精化公司,DAROCUR TPO)2份的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料,且使用(Bar Coater No.50)而形成面狀塗佈層。
接著,對於上述形成有塗佈層的抗反射轉印膜,以使塗佈層面向ACRYLITE L001側的方式,而將上述轉印膜重疊於加溫至60℃的板厚2mm的ACRYLITE L001上, 使用JIS硬度為40°的橡膠輥(rubber roll),以使包含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膜的厚度達到32μm的方式將過量的塗料擠出,並進行壓接以使塗膜不含氣泡。
另外,包含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塗膜的厚度,是根據此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供給量及展開面積而計算出的。
接著,在加溫至60℃的狀態下,經過120秒後,使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隔著上述轉印膜而以2.5m/min的速度在功率為9.6kW的金屬鹵化物燈下20cm位置通過,進行紫外線硬化性混合物的硬化而形成第2硬塗層。
然後,將上述轉印膜剝離,則抗反射層、第1硬塗層、接著層全部轉印至第2硬塗層,獲得具有抗反射層、第1硬塗層、接著層、第2硬塗層及丙烯酸系基材的構成的抗反射積層體。所得的樹脂積層體的第1硬塗層的膜厚為7μm,第2硬塗層的膜厚為30μm。
所得的抗反射積層體的全光線透射率為95%,霧度為0.2%,透明性優異。而且,抗反射層在擦傷後的霧度增量為0.1%,傷痕的條數為3條。最小反射率在580nm的波長下,為0.2%。但是,進行密著性試驗的結果是塗膜有剝離,密著性不良。另外,進行翹曲試驗的結果是翹曲量大於等於5mm。結果示於表2。
本發明者認為,由於第2硬塗層的收縮應力,使得抗反射積層體大幅翹曲。
(試驗評價結果)
於以下表1中,表示實驗例1~實驗例21、及比較例1~比較例6的下述各項:作為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或熱聚合性黏性液體)的條件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聚合物含量比例、黏度;作為聚合條件的聚合溫度、紫外線照射強度、紫外線照射(水浴加熱)開始後的聚合波峰時間;關於透明樹脂板的板外觀、黃度、維卡軟化溫度、熱收縮率、綜合評價。
綜合評價是對由聚合波峰時間所得的聚合速度、板外觀、黃度、軟化溫度、熱收縮進行綜合判斷,並按以下方式進行評價。
「◎」:可無問題地使用。
「○」:雖可使用但耐熱性稍差。
「△」:雖可使用但製造時需要非常大的設備、或耐熱性大幅變差。
「×」:板厚不良、凹凸外觀不良、無法製造等。
與作為利用連續鑄塑方式的丙烯酸系板製造樣品的比較例1相比較,實驗例1~實驗例21均聚合時間較短,均可藉由以10分鐘為限的聚合波峰時間而獲得良好的板。藉此,可期待因裝置長度縮短而削減設備費用、或因增速而增大生產量。
關於樹脂板的外觀,與連續鑄塑方式不同,本發明至少單面使用剛性低於金屬帶的膜,亦由於是使用黏度較高的高聚合率漿液的原因,因而獲得了並不遜色的外觀。關於黃度,雖因紫外線照射而測定確認到微小的差異,但差 異為目視觀察不到的水準(level),因此在製品的使用上不成問題。關於軟化溫度,在連續鑄塑方式中,可預想到是花費時間而使分子量相對較高的作為原料的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因此與比較例1的熱聚合相比較,實驗例1~實驗例6的軟化溫度稍降低,但與擠出板的104℃附近相比較均較高。於低溫下聚合的實驗例7~實驗例17與比較例1相比較,表現出大致不變的軟化溫度,保持連續鑄塑方式的優點而達成短時間的聚合。關於熱收縮,亦有軟化溫度等耐熱性的原因,但如本次般在高於任一聚合物的軟化溫度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的情況下,製造時所產生的應力等的影響增大。在本次的製造方法中,認為以下方面有助於製品的熱收縮減少:如擠出板般不包含延伸步驟;紫外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中所含的聚合物成分較多而使得聚合時的收縮量減少;另外由於是使用膜,因而與使用金屬帶時相比較容易追隨聚合收縮,可將聚合時的應力產生抑制為較小。
另外,於實驗例18~實驗例21中,藉由使用功能性轉印膜來作為所使用的膜,可在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同時亦連續地達成功能化。在連續鑄塑方式中是兩面使用不鏽鋼製環帶,由於此限制,而難以事先形成各種功能性層,但根據本方法,藉由僅將不鏽鋼製環帶更換成事先形成有功能性層的功能性轉印膜的簡便方法,即可製造賦予了具有密著性的功能性的積層體。
藉此,與擠出板相比較,本方法的製品板是熱收縮非 常小的板,可獲得與連續鑄塑方式相比較熱收縮亦較低的板,即便進行伴隨加熱的反覆印刷時,亦可抑制熱收縮,而不易出現印刷偏差。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而得的丙烯酸系樹脂板適合於作為行動電話、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的面板等光學用板, 而用於要求透明性、平滑性、耐熱性的用途中。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供給模
2‧‧‧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
2'‧‧‧透明樹脂板
3‧‧‧環帶
4‧‧‧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
5‧‧‧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
6‧‧‧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抽出裝置
7‧‧‧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捲繞裝置
8‧‧‧上面按壓輥
8'‧‧‧下面按壓輥
9‧‧‧前段加熱機構
10‧‧‧後段加熱機構
11、12‧‧‧主滑輪
13‧‧‧第一膜
14‧‧‧第一膜抽出裝置
15‧‧‧第一膜捲繞裝置
16‧‧‧第二膜
17‧‧‧第二膜抽出裝置
18‧‧‧第二膜捲繞裝置
圖1是應用使用環帶與膜的本發明之方法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2是應用使用第一膜與第二膜的本發明之方法的製造裝置之一例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3是表示用以計算出實驗例的樹脂板的熱收縮率的長度測定點的位置的平面圖。
1‧‧‧供給模
2‧‧‧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
2'‧‧‧透明樹脂板
3‧‧‧環帶
4‧‧‧活性能量線照射裝置
5‧‧‧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
6‧‧‧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抽出裝置
7‧‧‧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捲繞裝置
8‧‧‧上面按壓輥
8'‧‧‧下面按壓輥
9‧‧‧前段加熱機構
10‧‧‧後段加熱機構
11、12‧‧‧主滑輪

Claims (14)

  1. 一種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是將含有聚合物且滿足下述(1)式及(2)式,並且黏度大於等於5000mPa.s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供給至輸送環帶上,在所供給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上覆蓋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自膜的上方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硬化,從而連續地製造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丙烯酸系樹脂板:30,000≦Mw≦500,000 (1) 35-(9/200,000)×Mw≦P≦60 (2)式中,Mw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P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含量比例[wt%]。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環帶為不鏽鋼製環帶。
  3. 一種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是將含有聚合物且滿足下述(1)式及(2)式,並且黏度大於等於5000mPa.s的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藉由至少一膜為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第一膜與第二膜而夾持,自其中一膜或兩膜的外側對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照射活性能量線,而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硬化,從而連續地製造含有大於等於5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的 丙烯酸系樹脂板:30,000≦Mw≦500,000 (1) 35-(9/200,000)×Mw≦P≦60 (2)式中,Mw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P為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所含的聚合物的含量比例[wt%]。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黏度大於等於10000mPa.s。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丙烯酸系樹脂板中含有大於等於9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元。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活性能量線的照射強度為1mW/cm2 ~30mW/cm2 的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照射活性能量線時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的溫度小於等於5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於活性能量線照射後包含大於等於100℃的熱處理步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包括:將經硬化的丙烯酸系 樹脂板自環帶及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剝離的步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使用在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的單面形成有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並以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硬化而形成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然後,將樹脂板自環帶及活性能量線透射性膜上剝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使用在第一膜及第二膜的至少一膜的單面形成有可剝離的功能性層的膜,並以功能性層側的膜面與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接觸的方式進行配置,使活性能量線聚合性黏性液體聚合硬化而形成積層有功能性層的樹脂板。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或第11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功能性層是具有抗反射功能、防眩功能、硬塗功能、抗靜電功能及防污功能中的至少一種功能的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或第11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使用在功能性層上形成有接著層的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其中包括:將經硬化的丙烯酸系樹脂板自第一膜及第二膜上剝離的步驟。
TW098127022A 2008-08-12 2009-08-11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TWI443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07712 2008-08-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647A TW201012647A (en) 2010-04-01
TWI443014B true TWI443014B (zh) 2014-07-01

Family

ID=4166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7022A TWI443014B (zh) 2008-08-12 2009-08-11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0623A1 (zh)
EP (1) EP2314633B1 (zh)
JP (1) JP5747439B2 (zh)
KR (1) KR101555737B1 (zh)
CN (1) CN102186888B (zh)
TW (1) TWI443014B (zh)
WO (1) WO2010018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3882B (zh) 2010-04-05 2014-04-11 Mitsubishi Rayon Co 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與使用該組成物之奈米凹凸構造體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具備奈米凹凸構造體的撥水性物品
KR20140001856A (ko) * 2010-09-02 2014-01-07 미쯔비시 레이온 가부시끼가이샤 하드 코팅 필름 및 전면 보호판
JP5866228B2 (ja) 2011-02-28 2016-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撥油性が付与された通気フィルタ
JP5910056B2 (ja) * 2011-12-13 2016-04-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製造装置
JP5962058B2 (ja) * 2012-02-28 2016-08-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製造装置
JP5915272B2 (ja) 2012-03-07 2016-05-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記録物の製造装置
JP5880149B2 (ja) * 2012-03-07 2016-03-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記録物の製造装置
JP6037643B2 (ja) * 2012-04-06 2016-1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撥油性が付与された通気フィルム
JP6010352B2 (ja) * 2012-06-07 2016-10-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硬化性増感剤、光硬化材料、硬化物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材料
JP2014136774A (ja) * 2013-01-18 2014-07-28 Nippon Zeon Co Ltd 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KR101413153B1 (ko) * 2013-04-22 2014-07-01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마이크로 표면 주름의 제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 표면 주름의 제작 방법
JP2015063659A (ja) * 2013-08-29 2015-04-09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メタ)アクリル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454473B2 (ja) * 2014-02-07 2019-01-16 大倉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BR112016022869B1 (pt) 2014-03-31 2022-05-17 Innorese Ag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CN105198236B (zh) * 2014-06-26 2019-04-0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膜连续供给装置及光学膜连续供给方法
WO2016101106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周友元 挤压转印涂布设备及系统
WO2016104555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3159146A4 (en) * 2015-03-24 2018-02-28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Futur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 printing system, method for producing 3d printed objec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rink-resistant structure in 3d object, and program for generating shrink-resistant structure in 3d printed object
JP6137391B1 (ja) * 2016-06-24 2017-05-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照射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WO2018204250A1 (en) * 2017-05-01 2018-11-08 Achaemenid, Llc Electric shock guard for appliance
JP6952331B2 (ja) * 2017-07-07 2021-10-20 共同技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樹脂の重合方法及び光硬化型樹脂重合用の反応容器
CN108192254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珠海市盛西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高抗污亚克力实体面材及其制备方法
JP6815550B1 (ja) * 2020-05-26 2021-01-20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カバー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07051B1 (ko) * 2021-01-12 2022-06-10 창원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적외선 반사 방지 필름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32469B2 (zh) * 1972-09-19 1979-10-15
US4181752A (en) * 1974-09-03 1980-01-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crylic-typ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by mean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curing
US4803026A (en) * 1986-10-03 1989-02-07 Mitsubishi Rayon Company, Lt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acrylic resin sheets having excellent moldability and solvent resistance
JP2567726B2 (ja) 1990-09-04 1996-12-25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メタクリル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JPH06239905A (ja) 1993-02-15 1994-08-30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板状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DE69530152D1 (de) * 1994-08-12 2003-05-08 Soken Kagaku Kk Acrylfolie, Acryl-Klebfoli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3683984B2 (ja) * 1995-06-12 2005-08-17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透明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
JP3879284B2 (ja) 1998-11-30 2007-02-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を施された樹脂板
JP3573689B2 (ja) 2000-06-30 2004-10-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基板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2002011742A (ja) 2000-06-30 2002-01-1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透明樹脂基板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2003330376A (ja) * 2002-05-14 2003-11-19 Sumitomo Chem Co Ltd 映像表示機器用前面板
JP3964348B2 (ja) * 2003-04-22 2007-08-22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から得られるアクリル系重合体
JP2004351649A (ja) * 2003-05-27 2004-12-1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散乱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7284465A (ja) * 2006-04-12 2007-11-0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18793A1 (ja) 2012-01-26
EP2314633A1 (en) 2011-04-27
EP2314633A4 (en) 2012-01-04
KR20110067098A (ko) 2011-06-21
WO2010018793A1 (ja) 2010-02-18
JP5747439B2 (ja) 2015-07-15
TW201012647A (en) 2010-04-01
KR101555737B1 (ko) 2015-09-25
CN102186888B (zh) 2013-03-27
US20110230623A1 (en) 2011-09-22
CN102186888A (zh) 2011-09-14
EP2314633B1 (en) 2013-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3014B (zh) 連續地製造丙烯酸系樹脂板的方法
TWI411530B (zh) 樹脂積層體、其製法及於樹脂積層體之製造上所使用之轉印薄膜
TWI476223B (zh) 防污組成物、防污膜、防污積層膜、轉印薄膜及樹脂積層體以及樹脂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JP4392626B1 (ja) 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TWI404629B (zh) 樹脂疊層體的製造方法
TWI663240B (zh) 黏著薄膜
KR20140037080A (ko) 반사 방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반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80111892A (ko) 가스 배리어 필름 및 파장 변환 필름
KR20120086308A (ko) 전사 필름, 수지 적층체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70494A (ko) 광학 필름 형성용 조성물,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JP6361506B2 (ja) (メタ)アクリル重合体、(メタ)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メタ)アクリル樹脂シート、(メタ)アクリル樹脂積層体及び複合シート
KR20110066104A (ko) 복층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594509B2 (ja)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I669333B (zh) 樹脂組成物、樹脂片及樹脂積層體
JP2010214675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484082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26164A (ja) 成型用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CN113365743B (zh) 易粘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214674A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6210039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6210040A (ja) 両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KR20050108239A (ko) 반사방지능이 우수한 광확산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