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1391B - Work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Work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1391B
TWI411391B TW099119044A TW99119044A TWI411391B TW I411391 B TWI411391 B TW I411391B TW 099119044 A TW099119044 A TW 099119044A TW 99119044 A TW99119044 A TW 99119044A TW I411391 B TWI411391 B TW I4113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transmission
shaft
ground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4360A (en
Inventor
Hisami Fukushima
Takuya Okada
Yasuhito Nakanishi
Kazuhiro Ishiyama
Kentaro Miura
Hitoshi Okumura
Yasufumi Tamai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gricult Ma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gricult Mach filed Critical Iseki Agricult Mach
Publication of TW201114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4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1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13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作業機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整地裝置之苗移植機等作業機。
於具備具浮筒之苗植入裝置之作業機(亦稱為苗移植機)中,已知有具備在即將以苗植入裝置植入苗前將農地平坦化之整地轉子之構成。於下述專利文獻1有揭示將苗移植機之全寬分割為3份並於中央及其左右分別配置3個整地轉子,將中央之整地轉子配置於比左右之整地轉子前方之構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5739號公報
在揭示於上述專利文獻之苗移植機係以從苗移植機之車輪之傳動裝置取出之動力使3個整地轉子驅動。
前述3個整地轉子雖係由中央之整地轉子與左右一對之整地轉子構成,但由於中央之整地轉子之後方緊貼處配置有中央浮筒,故中央之整地轉子配置於比左右一對之整地轉子前方。因此從車輪驅動用之動力傳達系統往3個整地轉子傳達動力之傳動系統成為複雜之構成,從車輪驅動用之動力傳達系統往左方之整地轉子之傳動軸之傳動系統與從左方之整地轉子之傳動軸往中央之整地轉子之傳動軸之傳動系統位於近接位置,故有因轉子之升降等而互相干涉之虞。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對整地轉子傳達動力之動力傳動系統不互相干涉之配置之作業機。
本發明之上述課題係以以下之解決手段解決之。
請求項1之發明係一種作業機,具備:具備左右前輪(10)及左右後輪(11)之行進車體(2);於該行進車體(2)設置成可於下降之作業狀態與上升之非作業狀態升降之作業部(4);以及具有左右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位於較該中央整地轉子(27b)後方之左右一對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整地裝置(A);於作業部(4)具備前述整地裝置(A)從前述行進車體(2)側往一側之前述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傳動之轉子傳動軸(72)、從一側之前述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往前述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驅動軸(70b)傳動之第1傳動機構、以及從前述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驅動軸(70b)往另一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傳動之第2傳動機構,藉由第1傳動機構與第2傳動機構繞著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旋動而使中央整地轉子(27b)構成為可上下動,藉由限制第1傳動機構之旋動之上下動限制機構,作為限制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之構成,於前述第1傳動機構之左右方向外側配置前述轉子傳動軸(72),將前述第1傳動機構配置為從後側越往前側越縮向左右方向內側。
請求項2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作業機,其中,將從作業部(4)之後端部側越往前端部側在俯視左右寬度越窄之浮筒(55)配置於第1傳動機構與第2傳動機構之 間。
請求項3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作業機,其中,使第1傳動機構為於前後方向延伸之第1傳動軸(73a),使第2傳動機構為於前後方向延伸之第2傳動軸(73b),設置分別於內部具有第1傳動軸(73a)及第2傳動軸(73b)之傳動軸箱(73),使該傳動軸箱(73)為於左右方向分割之構成。
請求項4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作業機,其中,設置將來自後輪(11)驅動用齒輪箱(18)之動力變速後往側部整地轉子(27a)輸出之轉子變速裝置(B),將該轉子變速裝置(B)配置於較後輪(11)之軸前側,並設變速操作轉子變速裝置(B)之操作聯繫機構,將覆蓋該操作聯繫機構之外罩19配置於前述齒輪箱(18)及轉子變速裝置(B)之前方側。
請求項5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作業機,其中,設置將來自後輪(11)驅動用齒輪箱(18)之動力變速後往側部整地轉子(27a)輸出之轉子變速裝置(B),將該轉子變速裝置(B)配置於較後輪(11)之軸前側,並設變速操作轉子變速裝置(B)之操作聯繫機構,將覆蓋該操作聯繫機構之外罩19配置於前述齒輪箱(18)及轉子變速裝置(B)之前方側。
利用請求項1之發明,能夠藉由上下動限制機構,使中央整地轉子27b於被限制之範圍內上下動。而且,藉由將第1傳動機構及第2傳動機構之中至少第1傳動機構傾 斜配置,從前述行進車體2側往一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進行傳動之轉子傳動軸72與第1傳動機構不干涉,故可防止中央整地轉子27b及側部整地轉子27a於升降操作成為障礙。
利用請求項2之發明,除請求項1記載之發明之效果外,將從作業部4之後端部側越往前端部側在俯視左右寬度越窄之浮筒55配置於第1傳動機構與第2傳動機構之間,抑制在浮筒55之前端部之推泥量且浮筒55可追隨農地順利上下動,可將浮筒55合理並簡便地配置於第1傳動機構之左右方向內側。
利用請求項3之發明,除請求項1或2記載之發明之效果外,使被分割之箱體結合之結合部之箱體之外緣不往左右突出而往上下突出,故可使傳動軸箱73之左右方向之寬度更細。
利用請求項4之發明,除於請求項1或2記載之發明之效果外,進行操作聯繫機構之調整時可將外罩19往前側容易卸下而維護變容易。
利用請求項5之發明,除於請求項3記載之發明之效果外,發揮了請求項4記載之發明之效果。
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圖1及圖2係本發明之苗移植機之典型例即裝設有施肥裝置以做為粉粒體送出裝置之乘用型插秧機之側面圖與俯視圖。此具施肥裝置之乘用型插秧機即作業機1於行進 車體2之後側透過升降連桿裝置3裝設有可升降之苗植入部即作業部4,於行進車體2之後部上側設有施肥裝置5之本體部分。搭乘操作者朝向苗移植機之前進方向將左右方向分別稱為左、右,將前進方向與後退方向分別稱為前、後。
行進車體2係具備驅動輪即左右一對之前輪10、10及左右一對之後輪11、11之四輪驅動車輛,於機體之前部配置有變速箱12,於此變速箱12之左右側設有前輪終箱13、13,於從可改變該左右前輪終箱13、13之行進方向之各前輪支持部向外突出之左右前輪車軸分別安裝有左右前輪10、10。又,於變速箱12之背面部固定有主支架15之前端部,後輪齒輪箱18、18以設為前後水平之後輪轉軸為支點可轉動地被支持於此主支架15之後端左右中央部,於從此後輪齒輪箱18、18向外突出之後輪車軸安裝有後輪11、11。
引擎20係搭載於主支架15之上,該引擎20之旋轉動力係透過皮帶傳動裝置21及油壓式無段變速裝置(HST)23傳至變速箱12。傳至變速箱12之旋轉動力在經該變速箱12內之變速機構變速後,分離為行進動力與外部取出動力傳出。行進動力一部份被傳至前輪終箱13、13以驅動前輪10、10,其餘被傳至後輪齒輪箱18、18以驅動後輪11、11。又,外部取出動力被傳至設於行進車體2之後部之植入離合器箱25,再經植入傳動軸26被傳至作業部4,並被施肥傳動機構28往施肥裝置5傳動。
引擎20之上部係以引擎蓋30覆蓋,其上設置有座席31。於座席31之前方有內藏各種操作機構之前蓋32,其上方設有操作前輪10、10方向之方向盤34。引擎蓋30及前蓋32之下端左右兩側為水平狀之底板35。底板35之一部份為格子狀(參考圖2),使沾於在該底板35上行走之作業員之鞋上之泥能落下至農地。底板35上之後部為兼具後輪檔泥板功能之後板36。
又,於行進車體2之前部左右兩側設有能在比機體向外側伸出之位置與收納於內側之位置間旋動之搭載補給用苗之預備苗載台38、38。
一側之預備苗載台38係分別以傾斜支持構件構成為三段。最上段之第1預備苗載台38a之中央部側面與第2預備苗載台38b之最前部側面分別可自由旋動地在第1移動連桿構件39a之兩端受支持,且最上段之第1預備苗載台38a之最後部側面與第2預備苗載台38b之中央部側面與第3預備苗載台38c之最前部側面分別可自由旋動地在第3移動連桿構件39c之兩端受支持。
升降連桿裝置3為平行連桿構成,具備有1根上連桿40與左右一對之下連桿41、41。該等上連桿40及下連桿41、41之基部側係可旋動地安裝於立設於主支架15後端部之後視呈門形之連桿基架42,且於其前端側連結有縱連桿43。且於縱連桿43之下端部插入連結有可旋轉地受作業部4支持之連結軸44,以連結軸44為中心可旋轉地連結有作業部4。於固定於主支架15之支持構件與於上連桿40一體 形成之擺動臂(未圖示)之前端部間設有升降油壓缸46,以油壓使該升降油壓缸46伸縮使上連桿40上下旋動,作業部4保持大致一定姿勢升降。
作業部4為可植入6排之構成,具備兼具支架功能之傳動箱50、搭載墊苗並左右往復移動將每株苗供給至各排之苗取出口51a、…且在將橫向一整列之苗供給至取出口51a、…後以送苗帶51b將苗往下方移送之苗載台51、將被供給至苗取出口51a之苗植入農地之苗植入裝置52、將次一行程中之機體前進路線於表土面拉線之左右一對拉線標示器(不圖示)等。於作業部4之下部中央設有中央浮筒即浮筒55、其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側浮筒即第2浮筒56、56。若在使該等浮筒55、第2浮筒56、56接觸農地之泥面之狀態下使機體行進,浮筒55、第2浮筒56、56將泥面整地並滑動,於該整地痕跡以苗植入裝置52、…將苗植入。各浮筒55、第2浮筒56、56係安裝為前端側可對應農地表土面之凹凸而上下旋動,在植入作業時以迎角控制檢測器(不圖示)檢測出中央浮筒即浮筒55前部之上下動作,根據此檢測結果切換控制前述升降油壓缸46之油壓閥以使作業部4升降,藉此維持苗之植入深度始終為固定。
施肥裝置5係將貯藏於肥料漏斗60之粒狀之肥料以送出部61、…每次送出一定量,將該肥料以施肥軟管62、…導引至安裝於浮筒55、第2浮筒56、56之左右兩側之施肥導引件(不圖示)、…,以設於施肥導引件、…之前側之作槽體(不圖示)、…推入形成於苗植入條之側部附近之 施肥槽內之構成。以藉鼓風機用電動馬達53驅動之鼓風機58使產生之空氣經由左右方向較長之空氣室59被吹入施肥軟管62、…,將施肥軟管62、…內之肥料以風壓強制搬送。
於作業部4安裝有整地裝置之一例即轉子27(將成為第1轉子之側部整地轉子27a與成為第2轉子之中央整地轉子27b總稱為轉子27)。又,苗載台51係以支持作業部4整體之佔左右方向與上下方向全寬度之矩形之支持框體65之支持轉子65a為軌道於左右方向滑動。
於圖3之側面圖與圖4之後視圖顯示轉子支持構造之要部,於圖5顯示轉子27、浮筒55、第2浮筒56、56、苗植入裝置52部分之要部俯視圖,於圖6顯示以往圖5之轉子27之動力傳達系統為中心之擴大圖,於圖7顯示往圖6之轉子27之動力傳達系統之更擴大圖。
於轉子支持構造設有上端可旋動地受苗載台51之前述支持框體65之兩側邊構件65b支持之樑構件66、固定於該樑構件66之兩端之支持臂67、可旋動地安裝於該支持臂67之轉子支持架68。於該轉子支持架68之下端安裝有轉子27(側部整地轉子27a及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驅動軸70(70a、70b)。又該轉子支持架68下端部附近係連結於可旋動地安裝於傳動箱50之連結構件71。
如圖5、圖7所示,因與浮筒55、第2浮筒56、56之配置位置之關係而使位於中央浮筒即浮筒55前方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被配置於位於側浮筒56前方之側部整地轉子27a。因此,動力係從後輪11之後輪齒輪箱18內之齒輪透 過轉子傳動軸72往驅動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傳遞,再從於第1驅動軸70a設於內側之端部之傘齒輪(參照圖7)往於端部具有咬合於該傘齒輪之傘齒輪且配置於左側之傳動箱73內之第1傳動軸73a傳遞,從該第1傳動軸73a透過傘齒輪往固定於中央整地轉子27b之第2驅動軸70b傳遞。再透過設於第2驅動軸70b右側端部之傘齒輪往配置於右側之傳動箱73內之第2傳動軸73b傳遞,從該第2傳動軸73b透過傘齒輪往固定有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傳遞。
如圖5所示,使左右之側部整地轉子27a、27a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互相前後偏位配置,配置有分別於內部具有於側部整地轉子27a、27a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間之前後方向延伸之第1傳動軸73a與第2傳動軸73b所構成之一對傳動軸之傳動軸箱73、73,該傳動軸箱73、73係配置為在機體俯視方向呈前後傾斜狀。在機體俯視方向下一對之傳動軸箱73、73之互相之前側之間隔比後側之間隔小。
如上述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傳動軸傾斜配置,從轉子變速裝置B(參照圖9)往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之動力傳動系統即轉子傳動軸72與從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往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之第2驅動軸70b傳達動力之第1傳動軸73a之傳動軸箱73不會干涉,故可防止對轉子27之升降操作成為障礙。
此外,往轉子27之來自後輪傳動系統之動力傳達不使用鏈條而使用傳動軸,可圖傳動裝置之小型化,構成被簡化,成本亦被削減。
將從作業部4之後端部側越往前端部側在俯視左右寬度越窄之浮筒55配置於第1傳動軸73a與第2傳動軸73b之間,可以浮筒55之前端部抑制推泥量且浮筒55可追隨農地順利上下動。
此外,如於圖7顯示之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一對傳動軸箱73、73部分之擴大圖所示,藉由將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傳動軸箱73於左右方向以假想線L分割,於使被分割之箱體結合並固定時使固定螺栓被插入之部分之箱體外緣之結合部不往左右突出而往上下突出,故可使箱73之左右方向之寬度更細。
由於於傳動軸箱73部分不得配置轉子27,故傳動軸箱73變越粗,轉子27不被配置之部分便相應越廣,全體而言轉子27之左右寬度雖變窄,但以上述構成可使傳動軸箱73變細,藉由將轉子27之左右寬度確保為較長,相應於傳動軸箱73變細之量,可抑制傳動軸箱73之推泥量或推水量且轉子27之整地寬度變廣,故可使整地效果提升。
此外,藉由將一對傳動軸箱73、73於左右方向以假想線L分割,可如圖7所示僅製作3個箱用零件73x、73y、73z便組裝由5個零件構成之一對傳動軸箱73、73,故可削減模具費。
此外,中央整地轉子27b係以上端部被支持於樑構件 之一對連桿構件76、77透過彈簧78被垂吊。
該一對連桿構件76、77係由一端部固定支持於樑構件66之第1連桿76與一端可自由旋動地連結於該第1連桿76之另一端部之第2連桿77構成,於該第2連桿77之另一端部與可自由旋動地支持於補強構件74之安裝板74a之間連接有前述彈簧78。
此外,於轉子上下位置調節桿81之下端部固定有折曲板82,該折曲板82係可自由旋動地支持於支持框體65。且若前述桿81被往車輛之左右方向旋動操作,折曲板82即在突出部66a(固定支持於可旋動地支持於支持框體65之兩側邊構件65b之樑構件66)附近上下旋動。由於折曲板82係承受前述突出部66a之下方,故該突出部66a以桿81之機體右方向(圖4之箭頭S方向)之旋動而以樑構件66為中心向上旋動後,突出部66a之前述旋動會使第1連桿構件76與樑構件66之連結部之反側之端部亦以樑構件66為中心向上旋動。此第1連桿構件76之向上旋動可使中央整地轉子27b透過第2連桿構件77與彈簧78上升。在使中央整地轉子27b往上方移動後,側部整地轉子27a亦同時透過第2驅動軸70b與第1驅動軸70a向上方移動。
另外,由於轉子上下位置調節桿81係設於車體2之大致中央部,故在進行側部整地轉子27a及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作時易取得左右平衡。
此外,於樑構件66固定有兼具離合器桿功能之轉子收納用桿84,若將該桿84往箭頭T方向(圖3)旋動則與樑 構件66之旋動連動而支持臂67同樣往箭頭T方向旋動。該支持臂67之往箭頭T方向之旋動使該轉子支持架68往上方移動,故可使側部整地轉子27a及中央整地轉子27b往收納位置,亦即苗載台51之背面側移動而成為收納狀態。
在本實施例中,可使在轉子上下位置調節桿81之低速位置位於高於農地面40 mm之高度之側部整地轉子27a及中央整地轉子27b藉由往圖4之箭頭S方向之旋動而最多高於低速位置15 mm,亦可藉由往圖4之箭頭S方向之反方向旋動而最多低於標準位置15 mm。
另外,做為藉由使樑構件66旋動而使轉子27上下之構成,亦可代替突出部66a、折曲板82、轉子上下位置調節桿81、轉子收納用桿84而改採用以設於樑構件66之一端部之電動馬達113(圖4)使樑構件66旋動之構成。
此外,如圖1所示於轉子27之後上方設有轉子蓋37(第1轉子蓋37a、第2轉子蓋37b)以使泥不會濺到浮筒55、56上。
於一對之傳動軸箱73、73之前部於比該箱73、73左右內側配置有中央整地轉子27b,且於一對之傳動軸箱73、73之後部於該箱73、73之外側分別配置有側部整地轉子27a。
因此,轉子27於插秧機即作業機1甚至作業機1之植入位置之左右方向全寬度被配置,農地之整地寬度變廣,可圖整地性之提升。
於圖8顯示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限制機構之側 面圖,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限制機構係被以第1板47限制下動,被以第2板48限制上動。
第1板47係係與傳動軸箱73內之第1傳動軸73a一體安裝於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之箱體(不圖示),於設於該第1板47之圓弧狀之長孔47a安裝有設於第2板48之突起48a,且第2板48係一體固定於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轉子蓋37a(圖1),故該突起48a具有限制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下動之機能。此外,由於安裝於第2板48之螺栓48b可貫通設於第1板47之端部之溶接連接於第1板47之連接板47b,故透過螺栓48b連結第1板47與第2板48,且可進行連結位置調整。以此螺栓48b對2個板47、48之連結位置之調整進行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動限制。
此外,中央整地轉子27b之前述上下動限制機構使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驅動軸70a與側部整地轉子27a之第1轉子蓋37a之橫方向之動作亦被限制,故亦可進行側部整地轉子27a之橫移動之限制。
由於以此簡單之構成可使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限制為左右寬度窄之簡潔構造,故可增加轉子27之整地幅度。
此外,如圖4所示,可以通過彈簧78之中之鋼索78’限制中央整地轉子27b之最下部位置。此鋼索78’之上端係連接於機體側,通常時為鬆弛之長度,不會下降至中央整地轉子27b之設定最下部位置以下之構成,故鋼索78’ 限制彈簧78之方向且可防止中央整地轉子27b深入潛入土壤內。
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整地轉子27b潛入其他構件之下,先於中央整地轉子27b安裝角度感測器98(圖4),基於來自該角度感測器98之資訊將傳動軸箱73、第1傳動軸73a、第2傳動軸73b之前後之傾斜角度保持為一定,為了使對側部整地轉子27a之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高度保持為一定,能以可將樑構件66上下動之電動馬達113(圖4)等控制。
在使用電動馬達113使轉子27升降之場合,雖係使樑構件66旋動以使轉子27上下動,但在此場合不使用突出部66a、折曲板82、轉子上下位置調節桿81、轉子收納用桿84。
此外,為了防止中央整地轉子27b深入潛入土壤內,以來自前述角度感測器98之資訊判斷中央整地轉子27b之潛入之有無,若角度感測器98之檢出角度成為既定值則為了使轉子27上升而控制裝置200使電動馬達113作動,同時控制變更HST23之變速比之變速致動器(馬達)等以減低作業機之車速或使停止之構成亦可。
藉由將內藏轉子變速裝置B之轉子變速裝置箱19如圖1所示配置於比後輪11之車軸前側,使維護較容易。此外,若再將覆蓋操作轉子變速裝置B之操作聯繫機構之外罩19配置於後輪11之齒輪箱18之前方側且為轉子變速裝置B之前側,在進行調整之際容易卸下外罩19而至齒輪箱18 易維護。
另外,於轉子變速裝置B內內藏有雖未圖示但將從後輪11驅動用之齒輪箱18被傳達之動力2段變速後對轉子27輸出之機構。
在本實施例之構成中係使轉子27(側部整地轉子27a與中央整地轉子27b之組合)之旋轉速度可切換為低速與高速之2階段。因此,於連接於後輪齒輪箱18之轉子變速裝置箱19內設有可使側部整地轉子27a及中央整地轉子27b之旋轉速度切換為低速與高速之2階段之轉子變速裝置B。
上述轉子27之2段切換離合器機構之構成圖示於平面展開剖面圖(圖9(a))與從(圖9(a))之S方向觀看之前視圖(圖9(b))。
於轉子變速裝置箱19內裝設有來自後輪齒輪箱18之動力輸入軸64與配置於與該動力輸入軸64平行之位置之轉子軸69、分別於動力輸入軸64與轉子軸69固定有一對之低速用鏈輪83、85與高速用鏈輪86、87、分別捲掛於前述低速用鏈輪83、85之間與前述高速用鏈輪86、87之間之鏈條89、90、為了於固定於轉子軸69之低速用鏈輪85與高速用鏈輪87之間之轉子軸69之軸上遊轉而設置之移動用離合器體91、隨時卡止於該移動用離合器體91之轉換器92。此外,於移動用離合器體91之兩側面設有爪91a、91b,於轉子軸69上之低速用鏈輪85與高速用鏈輪87之對向於移動用離合器體91之側面分別設有爪85a、87a,移 動用離合器體91兩側之爪91a、91b係與低速用鏈輪85與高速用鏈輪87之各爪85a、87a可分別咬合。
另外,於轉子軸69連接有轉子傳動軸72(圖8),經由該轉子傳動軸72使轉子27驅動。
轉換器92係在轉子軸69之鄰接位置配置於與轉軸平行之位置,被捲繞於轉換器92上之壓縮彈簧93隨時保持於不與低速用鏈輪85、高速用鏈輪87咬合之位置。
於對向於往轉子變速裝置箱19外側突出之轉換器92之位置安裝有轉換器操作臂95(可自由旋動地支持於設於固定於轉子變速裝置箱19之外罩102之旋動支點)。該轉換器操作臂95之一端係卡止於往轉子變速裝置箱19之外部延出之轉換器92。轉換器操作臂95係可抵抗安裝於前述轉換器92之壓縮彈簧93之張壓力而使轉換器92滑動之構成。
於操作轉換器92之轉換器操作臂95之旋動支點95a之一側連結高速用操作纜線96之內線96a,於前述旋動支點95a之另一側連結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內線97a。將高速用操作纜線96之外線96b及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外線97b安裝於可以繞安裝用旋動支點99a之旋動而移動之安裝用臂99。於安裝用臂99安裝將轉子27之驅動通斷之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外線100b,將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內線100a連結於機體側之固定構件101而不移動。
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作動係轉子高度調節桿106之作動使於機體固定有一端之內線100a之另一端從外線100b被拉而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外線100b往箭頭C 方向(圖9(a))移動,與此移動連動之安裝用臂99往(圖9(b))之箭頭D方向旋動而使高速用操作纜線96之內線96a及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內線97a鬆弛,移動用離合器體91以轉換器操作臂95之壓縮彈簧93往不使轉子27驅動之中立位置移動。
於圖10雖係顯示作業部4之升降連桿40、41與後輪齒輪箱18附近之側面圖,但由於將升降連桿連動臂108設於作業部4之使上升動作之上連桿40與下連桿41其中之一(在於圖10顯示之例係下連桿41),故若作業部4之升降開關(不圖示)被上升操作則升降連桿40、41上升,連動於此上升動作而與前述轉子高度調節桿106之作動時同樣地升降連桿連動臂108作動使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被拉而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外線100b往箭頭C方向(圖9(a))移動,與此移動連動之安裝用臂99往(圖9(b))之箭頭D方向旋動而使高速用操作纜線96之內線96a及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內線97a鬆弛,移動用離合器體91以轉換器操作臂95之壓縮彈簧93往不使轉子27驅動之中立位置移動。如此在使作業部4上升後之時,可防止轉子27在設定於高速或低速位置之狀態下誤作動。
另外,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係為了連結於轉子高度調節桿106及升降連桿連動臂108而在途中之分歧部116分歧為2條。
此外,如於圖10所示,將操作高速用操作纜線96及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轉子變速裝置B即轉子變速桿105配 置於操縱座席31之附近。因此,若將轉子變速桿105往高速側或低速側切換操作,連接於該轉子變速桿105之高速用操作纜線96或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內線96a或內線97a被拉伸而轉換器操作臂95動作,連動於該轉換器操作臂95之動作之轉換器92使高速側之鏈輪87或低速側之鏈輪85作動以使轉子軸69高速或低速旋轉,側部整地轉子27a與中央整地轉子27b便高速或低速旋轉。
為了解決於轉子變速裝置B之轉換器92之部分有泥附著而導致之動作不良而設置覆蓋轉換器操作臂95、纜線96、97、100之內線96a、97a、100a、安裝用臂99、固定構件101之外罩102,以該外罩102兼用為轉換器92之操作臂95之旋動支點95a之軸及安裝用臂99之軸之軸承。
另外,於若作業部4如前述上升便自動地轉子27自動返回旋轉停止位置(中立位置)之構成中,若作業部4如圖10所示上升則轉子變速桿105如圖10所示自動返回使轉子變速裝置B從高速側往低速側移動之位置。另外,即使於作業部4之上升時轉子變速桿105往前述低速位置移動,如前述,由於連動於驅動通斷用操作纜線100之作動之安裝用臂99使高速用操作纜線96之內線96a及低速用操作纜線97之內線97a鬆弛,故移動用離合器體91以轉換器操作臂95之壓縮彈簧93保持於不使轉子27驅動之中立位置。
此外,於作業部4上升中將畦離合器130切換為「通」可防止在植入次一條之苗份量時忘記將畦離合器130切換 為「通」之問題。
亦即,在農地之作業機植入一條份量之苗而來到畦邊後係將畦離合器130切換為「斷」後繞農地旋轉。而在旋轉結束後之時點將作業部4往農地下降以植入次一條份量之苗時容易忘記將畦離合器130切換為「通」,有在該狀態下未將苗植入農地便使作業機前進之虞。因此若作業部4上升便先將畦離合器130切換為「通」。
因此,如圖10所示若作業部4上升則被升降連桿連動臂108拉之纜線110便操作畦離合器(植入單元離合器)桿14使畦離合器130為「通」狀態。
另外,即使於作業部4之上升時將畦離合器130切換為「通」,由於作業部4之上升時從苗植入齒輪箱25往作業部4沒有動力傳達被進行,故作業部4不會作動。
上述轉子變速裝置B雖可將轉子27之旋轉速度切換為高速狀態與低速狀態,但將轉子變速裝置B之移動用離合器體91維持為不與高速用鏈輪87、低速用鏈輪85咬合之中立位置即可,不必另設離合器機構。
以往之轉子27係轉子27之旋轉速度固定為後輪11之周速之約1.7倍前後,此旋轉比係設定為即使在苗之植入速度為最大之狀態下進行作業亦不會對鄰接條之推水量或推泥量產生影響,故在以低速於角落未耕部分因轉子27之農地之均勻化處理而凹凸較多之農地面行進時可能無法獲得充分之均勻。
在此,雖可為可進行使於圖9顯示之轉子27旋轉速度 之高速與低速之切換為可能而可有效進行農地之均勻化處理之構成,但於圖11係顯示以電動馬達113進行轉子變速裝置B之轉子27之旋轉速度之高速與低速之切換之構成。
於圖11顯示之構成係代替於圖9顯示之纜線96、97、100而使用電動馬達113使轉換器操作臂95作動之構成,亦係由固定於以電動馬達113作動之旋動軸之旋動臂118、夾該旋轉軸分別使一端卡止於互相相反側之彈簧117構成且將該彈簧117之另一端掛於轉換器操作臂95之構成。
在此場合係若以畦離合器桿感測器159檢知畦離合器130為「斷」則判斷為角落未耕部分處理中,畦離合器130之「斷」時係控制裝置200使電動馬達113作動並以轉子變速裝置B使轉子27為高速旋轉快速整理農地之凌亂,畦離合器130「通」時係以電動馬達113快速切換為低速旋轉。
此外,藉由於以下敘述之於圖12(a)、圖12(b)、圖12(c)、圖12(d)顯示之構成,可防止轉子傳動軸72與左或又之傳動軸箱73之干涉以防止於升降操作轉子27成為障礙。
如圖12(a)所示,藉由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1傳動軸73a傾斜配置,將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2傳動軸73b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往轉子27之動力傳達不使用鏈條而可使用第1傳動軸73a及第2傳動軸73b,構成被簡化,成本亦被削減。
藉由將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 間之第1傳動軸73a傾斜配置,從配置於中央整地轉子27b之左側之轉子變速裝置B往轉子27之動力傳達系統(轉子傳動軸72)、第1傳動軸73a、其收納箱即傳動軸箱73於轉子上升時等不會意外接觸而破損。
藉由將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2傳動軸73b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可使轉子整地裝置A之全體之橫幅更長,可有效進行角落未耕部分等之均勻化。
另外,在於機體之右側配置轉子變速裝置B之場合,藉由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2傳動軸73b傾斜配置並將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1傳動軸73a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有同樣之作用。
如圖12(b)所示,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係配置由兩段之鏈條構成之第1鏈條傳動機構88,於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係將由一段之鏈條構成之第2鏈條傳動機構94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亦可。在此場合雖在成本上比使用傳動軸之場合不利,但有可使轉子整地裝置A之全體之橫幅更長之優點。
如圖12(c)所示,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1傳動軸73a傾斜配置,於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右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係將第2鏈條傳動機構94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亦可。在此場合雖在 成本上比使用傳動軸之場合不利,但有可使轉子整地裝置A之全體之橫幅更長之優點。
如圖12(d)之要部俯視圖所示,將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左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間之第2傳動軸73b直接配置於機體之前後方向,進行從中央整地轉子27b往側部整地轉子27a之動力傳達之第1傳動軸73a為傾斜配置亦有同樣之效果。亦即,將從轉子傳動軸72被配置之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往中央整地轉子27b之傳動機構傾斜配置為前側位於左右內側,將左右相反側之從中央整地轉子27b往側部整地轉子27a之傳動機構配置為非於左右方向傾斜而為前後方向筆直即可。
此外,如圖13之要部俯視圖所示,採用使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之設置位置往比機體前後方向之中央線C右側(從轉子傳動軸72離開之側)偏位之構成,以防止轉子傳動軸72與第1傳動軸73a之干涉之構成亦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使插秧機之苗植入部為簡易之構成,利用可能性甚大。
1‧‧‧作業機
2‧‧‧行進車體
4‧‧‧作業部
10‧‧‧前輪
11‧‧‧後輪
18‧‧‧後輪齒輪箱
19‧‧‧外罩
27a‧‧‧側部整地轉子
27b‧‧‧中央整地轉子
55‧‧‧浮筒
70a‧‧‧第1驅動軸
70b‧‧‧第2驅動軸
72‧‧‧轉子傳動軸
73‧‧‧傳動軸箱
73a‧‧‧第1傳動軸
73b‧‧‧第2傳動軸
88‧‧‧第1鏈條傳動機構
94‧‧‧第2鏈條傳動機構
A‧‧‧轉子整地裝置
B‧‧‧轉子變速裝置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具施肥裝置之乘用型插秧機之側面圖。
圖2為圖1之具施肥裝置之乘用型插秧機之俯視圖。
圖3為圖1之苗植入部之要部側面圖。
圖4為圖1之苗載台之支持構造之要部後視圖。
圖5為圖1之苗植入部之要部俯視圖。
圖6為以往圖5之轉子之動力傳達系統為中心之擴大圖。
圖7為圖5之中央之轉子與一對傳動軸箱部分之擴大圖。
圖8為圖5之中央之轉子之上下動限制機構之側面圖。
圖9為圖1之一實施例之苗植入部之轉子之2段切換離合器機構之構成圖(圖9(a))與從(圖9(a))之S方向之視圖(圖9(b))。
圖10為圖1之一實施例之苗植入部之升降裝置附近之側面圖。
圖11為圖9之轉子變速裝置之變形例之一部分剖面圖。
圖12為將圖5之中央之轉子與左側之轉子間之第1傳動軸傾斜配置,並將右側之轉子27間之第2傳動軸於前後方向直線配置之構成之俯視圖(圖12(a))與其變形例之俯視圖(圖12(b)、圖12(c)、圖12(d))。
圖13為圖1之苗植入部之變形例之要部俯視圖。
27a‧‧‧側部整地轉子
27b‧‧‧中央整地轉子
55‧‧‧浮筒
72‧‧‧轉子傳動軸
73‧‧‧傳動軸箱
73a‧‧‧第1傳動軸
73b‧‧‧第2傳動軸
73x‧‧‧箱用零件
73y‧‧‧箱用零件
L‧‧‧假想線

Claims (5)

  1. 一種作業機,具備:具備左右前輪(10)及左右後輪(11)之行進車體(2);於該行進車體(2)設置成可於下降之作業狀態與上升之非作業狀態升降之作業部(4);以及具有左右中央之中央整地轉子(27b)與位於較該中央整地轉子(27b)後方之左右一對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整地裝置(A);於作業部(4)具備前述整地裝置(A)從前述行進車體(2)側往一側之前述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傳動之轉子傳動軸(72)、從一側之前述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往前述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驅動軸(70b)傳動之第1傳動機構、以及從前述中央整地轉子(27b)之驅動軸(70b)往另一側之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傳動之第2傳動機構,藉由第1傳動機構與第2傳動機構繞著側部整地轉子(27a)之驅動軸(70a)旋動而使中央整地轉子(27b)構成為可上下動,藉由限制第1傳動機構之旋動之上下動限制機構,作為限制中央整地轉子(27b)之上下動之構成,於前述第1傳動機構之左右方向外側配置前述轉子傳動軸(72),將前述第1傳動機構配置為從後側越往前側越縮向左右方向內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作業機,其中,將從作業部(4)之後端部側越往前端部側在俯視左右寬度越窄之浮筒(55)配置於第1傳動機構與第2傳動機構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作業機,其中,使第 1傳動機構為於前後方向延伸之第1傳動軸(73a),使第2傳動機構為於前後方向延伸之第2傳動軸(73b),設置分別於內部具有第1傳動軸(73a)及第2傳動軸(73b)之傳動軸箱(73),使該傳動軸箱(73)為於左右方向分割之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作業機,其中,設置將來自後輪(11)驅動用齒輪箱(18)之動力變速後往側部整地轉子(27a)輸出之轉子變速裝置(B),將該轉子變速裝置(B)配置於較後輪(11)之軸前側,並設變速操作轉子變速裝置(B)之操作聯繫機構,將覆蓋該操作聯繫機構之外罩(19)配置於前述齒輪箱(18)及轉子變速裝置(B)之前方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作業機,其中,設置將來自後輪(11)驅動用齒輪箱(18)之動力變速後往側部整地轉子(27a)輸出之轉子變速裝置(B),將該轉子變速裝置(B)配置於較後輪(11)之軸前側,並設變速操作轉子變速裝置(B)之操作聯繫機構,將覆蓋該操作聯繫機構之外罩(19)配置於前述齒輪箱(18)及轉子變速裝置(B)之前方側。
TW099119044A 2009-06-18 2010-06-11 Work machine TWI411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5256A JP5600892B2 (ja) 2009-06-18 2009-06-18 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4360A TW201114360A (en) 2011-05-01
TWI411391B true TWI411391B (zh) 2013-10-11

Family

ID=43365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9044A TWI411391B (zh) 2009-06-18 2010-06-11 Work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00892B2 (zh)
KR (1) KR101196463B1 (zh)
CN (1) CN101926248B (zh)
TW (1) TWI4113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3346B (zh) * 2014-12-10 2017-08-01 Iseki Agricult Mach Travel assistance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s
TWI608792B (zh) * 2015-12-11 2017-12-21 Iseki & Co Ltd 作業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4480B2 (ja) * 2011-12-28 2016-08-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14138566A (ja) * 2013-01-21 2014-07-31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
KR101654094B1 (ko) * 2013-06-04 2016-09-05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 이식기
JP5888352B2 (ja) * 2014-02-10 2016-03-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6726125B2 (ja) * 2016-03-28 2020-07-22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水田作業機
JP7055011B2 (ja) * 2017-12-21 2022-04-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188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Iseki & Co Ltd 対地作業機
TW200911108A (en) * 2007-06-25 2009-03-16 Iseki & Amp Co Lt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ground work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297Y2 (ja) * 1987-09-30 1995-05-31 株式会社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ョッション
JP2523133Y2 (ja) * 1990-01-19 1997-01-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農用トラクタの前輸駆動装置
JP2972038B2 (ja) * 1992-10-15 1999-11-08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代掻同時植付機における代掻装置
JP2003102219A (ja) * 2001-09-27 2003-04-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
JP2003304717A (ja) * 2002-04-12 2003-10-2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における整地部材
KR100781413B1 (ko) 2005-09-16 2007-12-0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논 작업기
JP4705464B2 (ja) * 2005-12-09 2011-06-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4389122B2 (ja) * 2006-02-27 2009-12-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4835248B2 (ja) * 2006-04-24 2011-12-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08005739A (ja)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整地装置
JP2008005743A (ja) *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苗植機
JP2008005744A (ja) *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苗植機
JP3129872U (ja) * 2006-12-18 2007-03-08 株式会社 イダ 複合耕耘装置
JP4893701B2 (ja) * 2008-06-27 2012-03-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田植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7188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Iseki & Co Ltd 対地作業機
TW200911108A (en) * 2007-06-25 2009-03-16 Iseki & Amp Co Lt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ground work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3346B (zh) * 2014-12-10 2017-08-01 Iseki Agricult Mach Travel assistance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work vehicles
TWI608792B (zh) * 2015-12-11 2017-12-21 Iseki & Co Ltd 作業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96463B1 (ko) 2012-11-01
JP2011000044A (ja) 2011-01-06
CN101926248A (zh) 2010-12-29
CN101926248B (zh) 2012-10-24
TW201114360A (en) 2011-05-01
KR20100136425A (ko) 2010-12-28
JP5600892B2 (ja)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1391B (zh) Work machine
JP4835248B2 (ja) 苗移植機
KR101741606B1 (ko) 이앙기
JP5407371B2 (ja) 苗移植機
JP4484591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5341881A5 (zh)
JP5703593B2 (ja) 苗移植機
KR100988058B1 (ko) 묘 이식기
CN108684265B (zh) 插播式作业机
JP2009000083A5 (zh)
JP2007053939A (ja) 苗移植機
TWI584722B (zh) Seedling transplant machine
JP5782670B2 (ja) 作業機
JP2009183174A (ja) 田植機
JP5387654B2 (ja) 対地作業装置付きの苗移植機
CN204466222U (zh) 苗移植机
CN108684237B (zh) 插播式作业机
CN212910751U (zh) 移植机
JPH09248024A (ja) 農作業機
JP2009232714A (ja) 乗用苗植機
JP6900879B2 (ja) 作業車両
JP2021036771A (ja) 乗用型農作業車
JP5043596B2 (ja) 田植機
KR20220074712A (ko) 승용형 모종 이식기
JP2020039303A (ja) 作業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