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6248B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6248B
CN101926248B CN2010102063079A CN201010206307A CN101926248B CN 101926248 B CN101926248 B CN 101926248B CN 2010102063079 A CN2010102063079 A CN 2010102063079A CN 201010206307 A CN201010206307 A CN 201010206307A CN 101926248 B CN101926248 B CN 101926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whole ground
speed chang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entral author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63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6248A (zh
Inventor
福岛寿美
冈田卓也
中西康仁
石山和宏
三浦健太郎
奥村仁
玉井康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6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6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作业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采用了向三个整地辊子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互不干涉的配置的整地装置的作业机。设置具有左右中央的整地辊子(27b)和左右一对的整地辊子(27a)的整地装置,具备从行驶车身侧向一侧的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传动的辊子传动轴(72);从该一侧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向中央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传动的第一传动机构(73a);以及从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向另一侧的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传动的第二传动机构(73b);在第一传动机构的左右方向的任意外侧配置辊子传动轴,将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中的至少第一传动轴配置成与后侧相比越靠前侧就越靠左右方向内侧。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整地装置的苗移植机等作业机。 
背景技术
关于具备带有浮体的植苗装置的作业机(有时称为苗移植机),已知有具备在利用植苗装置进行植苗前平整农田的整地辊子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739号公报)中公开了将苗移植机的整个宽度分成三部分,在中央及其左右分别配置三个整地辊子,将中央的整地辊子配置在比左右的整地辊子靠前方的结构。 
在上述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苗移植机中,利用从苗移植机的车轮的传动装置输出的动力驱动三个整地辊子。 
上述三个整地辊子由中央的整地辊子和左右一对整地辊子构成,但由于在中央的整地辊子的正后方配置有中央浮体,因此中央整地辊子配置在比左右一对整地辊子靠前方处。因此从车轮驱动用的动力传递系统向三个整地辊子传递动力的传动系统成为复杂的结构,从车轮驱动用的动力传递系统向左整地辊子的传动轴传递动力的传动系统与从左整地辊子的传动轴向中央的整地辊子的传动轴传递动力的传动系统位于接近位置,因此有可能因辊子的升降等而相互干涉。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向整地辊子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互不干涉的配置的作业机。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能通过以下解决措施来解决。 
方案一所述的发明是一种作业机,包括:具备左右前轮10及左右后轮11的行驶车身2;以下降的作业状态和上升的非作业状态可升降地设置在该行驶车身2上的作业部4;以及具有位于左右中央的中央整地辊子27b和比该中央整地辊子27b靠后方的左右一对侧部整地辊子27a的整地装置A;其特征是,作业部4具备:上述整地装置A从上述行驶车身2侧向一侧的上述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传动的辊子传动轴72;从一侧的上述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向上述中央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70b传动的第一传动机构73a、88;以及从上述中央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70b向另一侧的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传动的第二传动机构73b、94;通过第一传动机构73a、88和第二传动机构73b、94绕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转动,能够使中央整地辊子27b上下运动,利用限制第一传动机构73a、88的转动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限制中央整地棍子27b的上下运动,上下运动限制机构由第一平板47限制向下运动,由第二平板48限制向上运动,在上述第一传动机构73a、88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上述辊子传动轴72,将上述第一传动机构73a、88配置成与后侧相比越靠前侧就越靠左右方向内侧。
方案二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一所述的作业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将俯视时与作业部4的后端部侧相比越靠前端部侧左右宽度就越狭窄的浮体55配置在第一传动机构73a、88和第二传动机构73b、94之间。 
方案三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作业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采用如下结构:将第一传动机构73a、88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传动轴73a,将第二传动机构73b、94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传动轴73b,设置在各自内部具有第一传动轴73a或第二传动轴73b的传动轴箱73,并将该传动轴箱73分割在左右方向。 
方案四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一至方案三任一项所述作业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设置对后轮11驱动用的来自齿轮箱18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侧部整地辊子27a输出的辊子变速装置B,将该辊子变速装置B配置在比后轮11的车轴更靠前侧,并且设置对辊子变速装置B进行变速操作的操作关联机构,将覆盖该操作关联机构的罩102配置在上述齿轮箱18及辊子变速装置B的前方侧。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所述的发明,能够使中央整地辊子27b在由上下运动限制机构限制的范围内上下运动。而且,通过倾斜配置第一传动机构73a、88及第二传动机构73b、94中的至少第一传动机构73a、88,进行从行驶车身2侧向一侧的侧部整地辊子27a的传动的辊子传动轴72与第一传动机构73a、88不会干涉,因此能够防止中央整地辊子27b及侧部整地辊子27a妨碍升降操作,而且无需用链而是使用传动轴来进行从后轮传动系统向中央整地辊子27b及侧部整地棍子27a的动力传递,从而结构被简化,还可削减成本。 
根据方案二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将俯视时与作业部4的后端部侧相比越靠前端部侧左右宽度就越狭窄的浮体55配置 在第一传动机构73a、88和第二传动机构73b、94之间,从而做成能够抑制以浮体55的前端部推压泥土并且浮体55能够随农田圆滑地上下运动的结构,并且能够将浮体55合理且紧凑地配置在第一传动机构73a、88的左右方向内侧。 
根据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一或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使合并被分割的箱体的合并部的箱体外缘不向左右突出而是向上下突出,因此能够使传动轴箱7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更窄小。 
根据方案四所述的发明,除了方案一至方案三任一项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在进行操作关联机构的调整时,容易向前侧拆下罩102,从而易于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植苗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4是图1的载苗台的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5是图1的植苗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图5的以向辊子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为中心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的中央的辊子和一对传动轴箱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的中央的辊子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的侧视图。 
图9(a)是图1的一个实施例的植苗部的辊子的两级切换离合器机构的构成图,图9(b)是从图9(a)的S方向的向视图。 
图10是图1的一个实施例的植苗部的升降装置附近的侧视图。 
图11是图9的辊子变速装置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a)是将图5的中央的辊子与左侧的辊子之间的第一传动轴倾斜地配置,将中央的辊子与右侧的辊子27之间的第二传动轴沿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2(b)、图12(c)、图12(d)是其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的植苗部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中: 
1-带有施肥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2-行驶车身,4-植苗部,10-前轮,11-后轮,18-后轮齿轮箱,27a-第一辊子,27b-第二辊子,55-中央浮 体,70a-第一驱动轴,70b-第二驱动轴,72-辊子传动轴,73-传动轴箱,73a-第一传动轴,73b-第二传动轴,88、94-链传动机构,102-罩,A-辊子整地装置,B-辊子变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及图2是本发明的苗移植机的典型例子,即装有作为粉粒物撒放装置的施肥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的侧视图和俯视图。该带有施肥装置的乘用型插秧机1在行驶车身2的后侧通过升降连杆装置3可升降地安装有植苗部4,在行驶车身2的后部上侧设有施肥装置5的主体部分。是搭乘操作员朝向苗移植机的前进方向,将左右方向分别称为左、右,将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分别称为前、后。 
行驶车身2是具备作为驱动轮的左右一对前轮10、10以及左右一对后轮11、11的四轮驱动车辆,在机身的前部配置有变速箱体12,在该变速箱体12的左右侧方设有前轮末端箱13、13,在从能够改变该左右前轮末端箱13、13的操作方向的各个前轮支撑部向外突出的左右前轮车轴上分别安装有左右前轮10、10。而且,在变速箱体12的背面部固定着主机架15的前端部,在该主机架15的后端左右中央部以前后水平设置的后轮旋转轴(未图示)为支点旋转自如地支撑有后轮齿轮箱18、18,在从该后轮齿轮箱18、18向外突出的后轮车轴上安装有后轮11、11。 
发动机20搭载在主机架15上,该发动机20的旋转动力通过带式传动装置21及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23传递给变速箱12。传递给变速箱12、的旋转动力由该变速箱体12内的变速器变速后分离成行驶动力和外部输出动力而被输出。并且,行驶动力的一部分传递到前轮末端箱13、13而驱动前轮10、10,并且行驶动力的剩余部分传递到后轮齿轮箱18、18而驱动后轮11、11。另外,外部输出动力传递到设置于行驶车身2的后部的栽种离合器箱25,然后通过栽种传动轴26向植苗部4传动,并且通过施肥传动机构28向施肥装置5传动。 
发动机20的上部用发动机罩30覆盖,在其上设有座椅31。在座椅31的前方具有内部装有各种操作机构的前罩32,在其上方设有对前轮10、10进行 方向操作的方向盘34。发动机罩30及前罩32的下端左右两侧成为水平状踏板35。踏板35一部分为网格状(参照图2),附着于行走在该踏板35上的作业者的鞋上的泥土向农田落下。踏板35上的后部成为兼做后轮挡泥板的后踏板36。 
另外,在行驶车身2的前部左右两侧,在比机身更向侧方伸出的位置和收放在内侧的位置可转动地设有预先放置补给用苗的预备载苗台38、38。 
一方侧的预备载苗台38分别用倾斜支撑部件构成为三层。最上层的第一预备载苗台38a的中央部侧面和第二预备载苗台38b的最前部侧面被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一移动连杆部件39a的两端,而且最上层的第一预备载苗台38a的最后部侧面和第二预备载苗台38b的中央部侧面以及第三预备载苗台38c的最前部侧面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二移动连杆部件39b的两端和中央部,此外第二预备载苗台38b的后部侧面和最下层的第三预备载苗台38c的最前部侧面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撑在第三移动连杆部件39c的两端。 
升降连杆装置3是平行连杆结构,具备一根上连杆40和左右一对下连杆41、41。这些连杆40、41、41其基部侧旋转自如地安装在竖立设置于主机架15的后端部的背面看呈门形的连杆基座框架42上,在其前端侧连接有纵连杆43。并且,在纵连杆43的下端部插入连接有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植苗部4上的连接轴44,以连接轴44为中心旋转自如地连接有植苗部4。在固定于主机架15上的支撑部件(未图示)与一体地形成于上连杆40上的摇臂(未图示)的前端部之间设有升降液压缸46,通过用液压使该升降液压缸46伸缩,从而上连杆40上下转动,植苗部4以大致一定姿势进行升降。 
植苗部4为栽种6条的结构,并具备:兼作机架的传动箱50;载苗台51,其用于放置垫状苗且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并将苗一株株地供给到各条的苗取出口51a、…并且在将横向一列量的苗全部供给到苗取出口51a、…时,则由送苗带51b、…将苗移送到下方;将供给到苗取出口51a、…的苗栽种到农田中的植苗装置52、…;以及将下一个行程的机身行进路线画在土表面上的左右一对引线标识器(未图示)等。在植苗部4的下部在中央设置中央浮体55,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侧浮体56、56。在使这些浮体55、56、56接触农田的泥土面的状态下使机身前进时,则浮体55、56、56对泥土面进行平整的同时滑行, 在其整地轨迹上由植苗装置52、…栽种苗。各浮体55、56、56转动自如地安装以便前端侧对应农田泥土表面的凹凸而上下运动,在进行栽种作业时,中央浮体55前部的上下运动由迎角控制传感器(未图示)检测,根据其检测结果,通过切换控制上述升降液压缸46的液压阀以使植苗部4升降,从而使苗的栽种深度总是保持为一定。 
施肥装置5采用的结构是,利用输出部61…将储存在肥料料斗60中的粒状肥料按照一定量送出,用施肥软管62…将该肥料引导至安装在浮体55、56、56的左右两侧的施肥导料件(未图示)…并落入施肥槽内;该施肥槽由设置在施肥导料件…的前侧的作槽器(未图示)…而形成于植苗条的侧部附近。通过由鼓风机用电动机53驱动的鼓风机58产生的空气经由在左右方向较长的空气室59吹入施肥软管62、…,便用风压强制性地输送施肥软管62、…内的肥料。 
在植苗部4上安装有作为整地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辊子27(将作为侧部整地辊子的第一辊子27a和作为中央整地辊子的第二辊子27b总称为辊子27)。另外,载苗台51的结构是,将在支撑整个植苗部4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宽度最大的矩形支撑框体65的支撑辊65a作为轨道而沿左右方向滑动。 
图3的侧视图和图4的后视图表示辊子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图5表示辊子27和浮体55、56及植苗装置52部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6表示图5的以向辊子2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为中心的放大图,图7表示进一步放大图6的向辊子2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放大图。 
在辊子的支撑结构中,设有将上端转动自如支撑在载苗台51的上述支撑框体65的两侧边部件65b上的梁部件66、固定在该梁部件66的两端的支撑臂67以及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该支撑臂67上的辊子支撑框架68。在该辊子支撑框架68的下端安装有辊子(27a、27b)的驱动轴70(70a、70b)。另外,该辊子支撑框架68的下端部附近与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传动箱50上的连接部件71连接。 
如图5、图7所示,按照与浮体55、56的配置位置的关系,位于中央浮体55的前方的第二辊子27b配置在比位于侧浮体56的前方的第一辊子27a靠前方处。因此从后轮11的齿轮箱18内的齿轮通过辊子传动轴72向驱动左侧 的第一辊子27a的第一驱动轴70a传递动力,进而从设置在第一驱动轴70a的内侧端部的锥齿轮(参照图7),向在端部具有与锥齿轮啮合的锥齿轮且配置在左侧的传动轴箱73内的第一传动轴73a传递动力,从该第一传动轴73a通过锥齿轮向固定第二辊子27b的第二驱动轴70b传递动力。另外,通过设置在第二驱动轴70b的右侧端部的锥齿轮向配置在右侧的传动轴箱73内的第二传动轴73b传递动力,从该第二传动轴73b通过锥齿轮向固定右侧的第一辊子27a的第一驱动轴70a传递动力。 
如图5所示,使左右的第一辊子27a、27a和中央的第二辊子27b彼此向前后偏位地配置,并且配置在各自内部具有一对传动轴的传动轴箱73、73,该一对传动轴由在第一辊子27a、27a和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之间的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传动轴73a和第二传动轴73b构成,该传动轴箱73、73配置成在俯视机身时呈前后倾斜状,成为在俯视机身时,一对传动轴箱73、73彼此的前侧间隔比后侧间隔小的结构。 
通过这样倾斜地配置中央的第二辊子27b和第一辊子27a之间的传动轴,从辊子变速装置B(参照图9)向第一辊子27a的第x一驱动轴70a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即辊子传动轴72与从第一辊子27a的第一驱动轴70a向中央的第二辊子27b的第二驱动轴70b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轴73a的传动轴箱73不会干涉,因此能够防止辊子27阻碍升降操作。 
另外,从后轮传动系统向辊子27的动力传递不是用链,而是使用传动轴,从而可实现传动装置的小型化,结构被简化,还可以削减成本。 
另外,通过将俯视时与植苗部(作业部)4的后端部侧相比越靠前端部侧左右宽度就越狭窄的浮体55配置在第一传动轴73a与第二传动轴73b之间,从而能够抑制浮体55以前端部推压泥土,并且使浮体55能够追随农田圆滑地上下运动。 
另外,如图7所示的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一对传动轴箱73、73部分的放大图所示,通过用假想线L在左右方向分割第二辊子27b与第一辊子27a之间的传动轴箱73,从而在合并被分割的箱体并进行固定时,使成为固定螺栓插入的部分的箱体外缘的合并部不向左右突出而是向上下突出,从而能够使传动轴箱73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变得更窄小。 
由于不能在传动轴箱73部分配置辊子27,因此传动轴箱73越粗大,不能配置辊子27的部分相应变得越大,作为整体,辊子27的左右宽度虽变得狭窄,但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传动轴箱73变得窄小,能够确保辊子27的左右宽度较长,因此能够与传动轴箱73变得窄小的量相应地减小传动轴箱73导致的推泥或推水的量,并且因辊子27的整地宽度变得宽阔而能提高整地效果。 
另外,通过用假想线在左右方向分割一对传动轴箱73、73,从而如图7所示,由于仅通过制作三个箱用的部件73x、73y便能够组装由五个部件构成的一对传动轴箱73、73,因此能够削减模具费用。 
另外,第二辊子27b利用上端部被支撑在梁部件66上的一对连杆部件76、76并通过弹簧78而悬挂。 
该一对连杆部件76、77由一端部被固定支撑在梁部件66上的第一连杆部件76和一端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在该第一连杆76的另一端部上的第二连杆部件77构成,在该第二连杆部件77的另一端和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加强部件74上的安装板74a之间连接有上述弹簧78。 
另外,在辊子上下位置调节杆81的下端部固定有折弯板82,该折弯板82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框体65上。并且,若向车辆的左右方向转动操作上述杆81,则折弯板82在固定支撑于梁部件66上的突出部66a附近上下转动,该梁部件66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框体65的两侧边部件65b上。由于折弯板82挡住上述突出部66a的下方,因此若该突出部66a由于杆81向机身右方向(图4的箭头S方向)的转动而以梁部件66为中心向上转动,则通过突出部66a的上述转动,第一连杆部件76的与梁部件66的连接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也以梁部件66为中心向上转动。利用该第一连杆部件76向上方的转动,能够使第二辊子27b通过第二连杆部件77和弹簧78向上方抬起。若使第二辊子27b向上方移动,则第一辊子27a也通过第二驱动轴70b和第一驱动轴70a同时向上方移动。 
还有,由于辊子上下位置调节杆81设置在车身2的大致中央部,因此进行第一辊子27a、第二辊子27b的上下运动时容易取得左右的平衡。 
另外,在梁部件66上固定有兼作离合器杆的辊子收放用杆84,若使该杆84向箭头T方向(图3)转动,则支撑臂67与梁部件66的转动联动而向相 同的箭头T方向转动。通过该支撑臂67向箭头T方向的转动,该辊子支撑框架68向上方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一辊子27a、第二辊子27b向收放位置即收放在载苗台51的背面侧的状态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在辊子上下位置调节杆81的低速位置自农田面位于40mm高度的第一辊子27a、第二辊子27b设定为,通过向图4的箭头S方向转动而可比低速位置高出最大15mm,通过向图4的箭头S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可比低速位置低到最大15mm。 
而且,作为通过使梁部件66转动而使辊子27上下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设置在梁部件66的一方端部的电动机113(图4)使梁部件66转动的结构,来取代突出部66a、折弯板82、辊子上下位置调节杆81及辊子收放用杆84。 
而且,如图1所示,采用在辊子27的后上方设置辊子罩37(第一辊子罩37a、第二辊子罩37b),从而使泥土不会落在浮体55、56上的结构。 
在一对传动轴箱73、73的前部,在比该传动轴箱73、73靠左右内侧配置第二辊子27b,并且在一对传动轴箱73、73的后部,在该传动轴箱73、73的外侧分别配置第一辊子27a、27a。 
因此,辊子27跨越插秧机1甚至插秧机1的栽种位置的左右方向的全部宽度,而成为没有遗漏地配置的结构,使农田的整地宽度变得宽阔,可提高整地效率。 
图8表示第二辊子27b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的侧视图,第二辊子27b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由第一平板47限制向下运动,由第二平板48限制向上运动。 
第一平板47一体地安装在传动轴箱73内的第一传动轴73a和第一辊子27a的第一驱动轴70的箱(未图示)上,设置于第二平板48上的突起48a安装在设置于该第一平板47上的圆弧状的长孔47a中,而且该第二平板48一体地固定在第一辊子27a的辊子罩37a(图1)上,因此该突起48a具有限制第二辊子27b向下运动的功能。另外,安装在第二平板48上的螺栓48b可贯通设置于第一平板47的端部的与第一平板焊接连接的连接板47b,因此可通过螺栓48b连接第一平板47和第二平板48,且进行连接位置的调整。通过由该螺栓48b进行的两个平板47、48的连接位置的调整,从而可限制第二辊子27b的向上运动。 
此外,由于可以通过第二辊子27b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来限制第一辊子27a的第一驱动轴70a和第一辊子27a的辊子罩37a的横向运动,因此也能够限制第一辊子27a的横向移动。 
由于能够以这种简单的结构将第二辊子27b的上下运动限制做成左右宽度狭窄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增加利用辊子27的整地宽度。 
另外,如图4所示,能够利用通过了弹簧78中的金属线78’限制第二辊子27b的最下部位置。由于做成该金属线78’的上端与机身侧连接,平时为松弛的长度,不会下降到第二辊子27b的设定最下部位置以下的结构,因此金属线78’限制弹簧78的方向的同时,能够防止第二辊子27b较深地钻入土壤内。 
另外,为了防止第二辊子27b钻入其他部件之下,在第二辊子27b上预先安装角度传感器98(图4),能够根据来自该角度传感器98的信息,利用可以使梁部件66上下的电动机113(图4)等进行控制,以便将传动轴箱73和第一传动轴73a及第二传动轴73b的前后倾斜角度保持为一定,并将第二辊子27b相对第一辊子27a的高度保持为一定。 
使用电动机113使辊子27升降的场合,使梁部件66转动来使辊子27上下运动,但是该场合不使用突出部66a、折弯板82、辊子上下位置调节杆81以及辊子收放用杆84。 
另外,为了防止第二辊子27b钻入土壤内,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根据来自上述角度传感器98的信息判断有无第二辊子27b的钻入,若角度传感器98的检测角度为规定值,则控制装置200使电动机113工作以使辊子27b上升,同时控制变更HST23的变速比的变速促动器(马达)等,使作业机的车速下降或停止。 
通过将内部装有辊子变速装置B的辊子变速装置箱19如图1所示配置在比后轮11的车轴更靠前侧,从而维修保养变得容易。并且,若再将覆盖操作辊子变速装置B的操作关联机构的罩102配置在后轮11的齿轮箱18的前方侧且辊子变速装置B的前侧,则进行调整时,容易拆下罩102连齿轮箱18都易于维修保养。 
而且,在辊子变速装置B内,虽然未图示,但内部装有使从后轮11驱动用的齿轮箱18传递的动力以两级变速并向辊子27输出的机构。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可以将辊子27(第一辊子27a和第二辊子27b的组合)的旋转速度切换成低速和高速的两挡。因此在与后轮齿轮箱18连接的辊子变速装置箱19内设有可以将第一辊子27a、第二辊子27b的旋转速度切换成低速和高速两挡的辊子变速装置B。 
上述辊子27的两级切换离合器机构的构成图表示为图9(a)的平面展开剖视图和从图9(a)的箭头S方向观察到的图9(b)的主视图。 
在辊子变速装置箱19内安装有:输入来自后轮齿轮箱18的动力的输入轴64和配置在与该输入轴64平行的位置的辊子轴69;分别固定在输入轴64和辊子轴69上的一对低速用链轮83、85和高速用链轮86、87;分别绕挂在上述低速用链轮83、85彼此上、上述高速用链轮86、87彼此上的链89、90;在固定于辊子轴69上的低速用链轮85和高速用链轮87之间的辊子轴69的轴上以游动的方式设置的移动用离合器体91;以及总是与该离合器体91卡定的转换机构92。而且在离合器体91的两侧面设有爪91a、91b,在辊子轴69上的低速用链轮85和高速用链轮87的与离合器体91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爪85a、87a,离合器体91的两侧的各爪91a、91b可以分别与低速用链轮85和高速用链轮87的各爪85a、87a啮合。 
此外,辊子轴69与辊子传动轴72连接(图9),并经由该辊子传动轴72驱动辊子27。 
转换机构92在辊子轴69的邻接位置配置在与辊子轴69平行的位置上,利用卷绕在转换机构92上的压缩弹簧93总是保持在转换机构92不与低速用链轮85和高速用链轮87啮合的位置上。 
在面对向辊子变速装置箱19的外侧突出的转换机构92的位置上安装有转换机构操作臂95,该转换机构操作臂95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设置于罩102上的转动支点上,该罩102固定在辊子变速装置箱19上。该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一端卡定在向辊子变速装置箱19的外部延伸的转换机构92上。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结构能够抵抗安装在上述转换机构92上的弹簧93的弹力而使转换机构92滑动。 
在对转换机构92进行操作的操作臂95的转动支点95a的一侧连接有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的内部金属线96a,在上述转动支点95a的另一侧连接有低 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内部金属线97a。通过使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的外套96b及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外套97b绕安装用转动支点99a转动,从而安装在可移动的安装用臂99上。做成在安装用臂99上安装接通或断开辊子的驱动的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外套100b,并将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内部金属线100a连接在机身侧的固定部件上而不使其移动的结构。 
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动作为,根据辊子高度调节杆106的动作,一端固定在机身上的内部金属线100a的另一端从外套100b牵引,使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内部金属线100a向箭头C方向(图9(a))移动,由于与该移动联动的安装用臂99向图9(b)的箭头D方向转动而使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的内部金属线96a及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内部金属线97a松弛,通过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弹簧93,离合器体91移动到不驱动辊子的中立位置。 
图10表示植苗部4的升降连杆40、41和后轮齿轮箱18附近的侧视图,但由于将升降连杆联动臂108设置在使植苗部4升降动作的上连杆40和下连杆41的任一个(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下连杆41)上,因此若植苗部4的升降开关(未图示)进行上升操作,则升降连杆40、41上升,与该上升动作联动并与上述辊子高度调节杆106动作时同样,升降连杆联动臂108动作,牵拉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使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内部金属线100a向箭头C方向(图9(a))移动,由于与该移动联动的安装用臂99向图9(b)的箭头D方向转动而使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的内部金属线96a及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内部金属线97a松弛,通过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弹簧93,使离合器体91移动到不驱动辊子的中立位置。这样,能够防止在使植苗部4上升时,辊子27以设定为高速或低速位置的状态误动作。 
此外,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在中途的分支部116分支成两根以便与辊子高度调节杆106及升降连杆联动臂108连接。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操控座椅31的附近配置操作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及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辊子变速操作装置即辊子变速杆105。因此,若将辊子变速杆105切换操作到高速侧或低速侧,则与该变速杆105连接的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或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内部金属线96a或内部金属线97a被牵拉而使转换操作臂95移动,与该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动作联动的转换机 构92使高速侧的链轮87或低速侧的链轮85动作而使辊子轴高速或低速旋转,从而使第一辊子27a和第二辊子27b高速或低速旋转。 
为了消除因在辊子变速装置B的转换机构92的部分附着泥土而引起的动作不良,设置覆盖转换机构操作臂95、钢丝绳96、97、100的内部金属线96a、97a、100a、安装用臂99以及固定部件的罩102,并利用该罩102兼用作转换机构92的操作臂95的转动支点95a的轴及安装用臂99的轴的轴承。 
另外,如上所述,在植苗部4上升则辊子27自动地返回旋转停止位置(中立位置)的结构中,如图10所示,若植苗部4上升,则如图10所示,辊子变速杆105回复到使辊子变速装置B自动地从高速侧向低速侧移动的位置。而且,在植苗部4上升时,即使辊子变速杆105向上述低速位置移动,如上所述,由于通过与驱动通断用操作钢丝绳100的动作联动的安装用臂99也使高速用操作钢丝绳96的内部金属线96a及低速用操作钢丝绳97的内部金属线97a松弛,因此通过转换机构操作臂95的弹簧93而使离合器体91保持在不驱动辊子27的中立位置。 
另外,通过在植苗部4上升过程中使垄离合器处于“接通”而能够防止在栽种下一条量的苗时忘记使垄离合器处于“接通”的不良情况。 
即、农田中的作业机在栽种一条量的苗并来到垄边时,使垄离合器“断开”而在农田中转弯。而且有可能在结束了转弯的时候使植苗部4下降到农田,在栽种下一条量的苗时容易忘记使垄离合器“接通”,在该状态下使作业机前进而未将苗栽种在农田中。因此植苗部4上升时预先使垄离合器处于“接通”状态。 
因此,如图10所示,植苗部4上升时被升降连杆联动臂108牵拉的钢丝绳110操作垄离合器(栽种单元离合器)杆14而使垄离合器处于“接通”状态。 
此外,即使在植苗部4上升时使垄离合器处于“接通”状态,植苗部4上升时也不会从苗栽种离合器箱25向植苗部传递动力,因此植苗部4不工作。 
上述辊子变速装置B可以将辊子27的旋转速度切换成高速状态和低速状态,可以通过将辊子变速装置B的离合器体91维持在不与高速用链轮和低速用链轮啮合的中立状态来实现,无需另外设置离合器机构。 
就以往的辊子27而言,辊子27的旋转速度维持恒定并为后轮11的圆周速度的大约1.7倍左右,该旋转比即使在苗的栽种速度最大的状态下进行作业,由于设定成不会对邻接条产生推水或推泥的影响,因此通过辊子27在枕地进行的农田平整化处理,在凹凸较多的农田面上以低速行驶的场合,有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平整。 
于是,能够采用图9所示的结构,可以通过将辊子27的旋转速度切换成高速和低速而有效地进行农田的平整化处理,而图11表示利用电动机113进行辊子变速装置的辊子27的旋转速度的高速和低速的切换的结构。 
图11所示的结构是使用电动机113使转换机构操作臂95工作来取代图9所示的钢丝绳96、97、100的结构,是包括固定在利用电动机113工作的旋转轴上的转动臂118和分别使一端卡定在隔着该旋转轴互为相反侧的弹簧117,并将该弹簧117的另一端挂在转换机构操作臂95上的结构。 
该场合,若用垄离合器杆传感器检测为垄离合器为“断开”时,则判断为在进行枕地处理中,垄离合器为“断开”时,控制部200使电动机113工作,利用辊子变速装置B使辊子27高速旋转,快速地修整农田的粗糙,垄离合器为“接通”时,利用电动机113快速地切换成低速旋转。 
另外,利用以下叙述的图12(a)、图12(b)、图12(c)以及图12(d)所示的结构,能够防止辊子传动轴72与左或右的传动轴箱73的干涉并防止辊子27妨碍升降操作。 
如图12(a)所示,通过倾斜配置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一传动轴73a,沿机身的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第二辊子27b与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3b,从而能够不用链而使用第一、第二传动轴73a、73b向辊子27传递动力,从而结构被简化,还降低了成本。 
通过倾斜配置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一传动轴73a,从配置在第二辊子27b的左侧的辊子变速装置B向辊子27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系统(辊子传动轴72)和第一传动轴73a及作为其收放箱的传动箱73在辊子上升时等不小心接触也不会破损。 
另外,通过沿机身的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第二辊子27b与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3b,能够使辊子整地装置A的整体的横向宽度更长, 可有效地进行枕地等的平整。 
此外,在机身的右侧配置辊子变速装置B的场合,通过倾斜配置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3b,沿机身的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一传动轴73a而具有同样的作用。 
如图12(b)所示,也可以在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配置由两级链构成的传动机构88,在第二辊子27b与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沿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由一级链构成的传动机构94。该场合,虽然在成本上与使用了传动轴的情况相比是不利的,具有能够使辊子整地装置A整体的横向宽度更长的优点。 
如图12(c)所示,也可以倾斜配置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一传动轴73a,在第二辊子27b与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沿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链传动机构94。该场合,虽然在成本上与使用了传动轴的情况相比是不利的,但是具有能够使辊子整地装置A整体的横向宽度更短的优点。 
如图12(d)的主要部分俯视图所示,沿前后方向直线地配置中央的第二辊子27b与左侧的第一辊子27a之间的第二传动轴73b,从第二辊子27b向右侧的第一辊子27a传递动力的第一传动轴73a即使倾斜配置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即、只要以前侧位于左右内侧的方式倾斜配置从配置有辊子传动轴72一侧的第一辊子27a向第二辊子27b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将左右相反一侧的从第二辊子27b向第一辊子27a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做成不是在左右方向倾斜而是在前后方向笔直地配置即可。 
另外,如图1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所示,也可以采用使中央的第二辊子27b的设置位置比机身前后方向的中央线C向右侧(离开辊子传动轴72的一侧)偏置的结构,从而采用防止辊子传动轴72与第一传动轴73a干涉的结构。 
本发明能够将插秧机的植苗部做成简单的结构从而可利用性较大。 

Claims (5)

1.一种作业机,包括:
具备左右前轮(10)及左右后轮(11)的行驶车身(2);
以下降的作业状态和上升的非作业状态可升降地设置在该行驶车身(2)上的作业部(4);以及
具有位于左右中央的中央整地辊子(27b)和比该中央整地辊子(27b)靠后方的左右一对侧部整地辊子(27a)的整地装置(A);其特征在于,
作业部(4)具备:上述整地装置(A)从上述行驶车身(2)侧向一侧的上述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传动的辊子传动轴(72);从一侧的上述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向上述中央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70b)传动的第一传动机构(73a、88);以及从上述中央整地辊子(27b)的驱动轴(70b)向另一侧的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传动的第二传动机构(73b、94);通过第一传动机构(73a、88)和第二传动机构(73b、94)绕侧部整地辊子(27a)的驱动轴(70a)转动,能够使中央整地辊子(27b)上下运动,利用限制第一传动机构(73a、88)的转动的上下运动限制机构,限制中央整地棍子(27b)的上下运动,上下运动限制机构由第一平板(47)限制向下运动,由第二平板(48)限制向上运动,在上述第一传动机构(73a、88)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上述辊子传动轴(72),将上述第一传动机构(73a、88)配置成与后侧相比越靠前侧就越靠左右方向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将俯视时与作业部(4)的后端部侧相比越靠前端部侧左右宽度就越狭窄的浮体(55)配置在第一传动机构(73a、88)和第二传动机构(73b、9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下结构:将第一传动机构(73a、88)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传动轴(73a),将第二传动机构(73b、94)作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传动轴(73b),设置在各自内部具有第一传动轴(73a)及第二传动轴(73b)的传动轴箱(73),并将该传动轴箱(73)分割在左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后轮(11)驱动用的来自齿轮箱(18)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侧部整地辊子(27a)输出的辊子变速装置(B),将该辊子变速装置(B)配置在比后轮(11)的车轴更靠前侧,并且设置对辊子变速装置(B)进行变速操作的操作关联机构,将覆盖该操作关联机构的罩(102)配置在上述齿轮箱(18)及辊子变速装置(B)的前方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对后轮(11)驱动用的来自齿轮箱(18)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侧部整地辊子(27a)输出的辊子变速装置(B),将该辊子变速装置(B)配置在比后轮(11)的车轴更靠前侧,并且设置对辊子变速装置(B)进行变速操作的操作关联机构,将覆盖该操作关联机构的罩(102)配置在上述齿轮箱(18)及辊子变速装置(B)的前方侧。
CN2010102063079A 2009-06-18 2010-06-17 作业机 Active CN101926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45256A JP5600892B2 (ja) 2009-06-18 2009-06-18 作業機
JP2009-145256 2009-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6248A CN101926248A (zh) 2010-12-29
CN101926248B true CN101926248B (zh) 2012-10-24

Family

ID=43365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63079A Active CN101926248B (zh) 2009-06-18 2010-06-17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600892B2 (zh)
KR (1) KR101196463B1 (zh)
CN (1) CN101926248B (zh)
TW (1) TWI411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4480B2 (ja) * 2011-12-28 2016-08-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14138566A (ja) * 2013-01-21 2014-07-31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機
KR101654094B1 (ko) * 2013-06-04 2016-09-05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 이식기
JP5888352B2 (ja) * 2014-02-10 2016-03-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6467897B2 (ja) * 2014-12-10 2019-02-1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トラクタ
JP6465010B2 (ja) * 2015-12-11 2019-02-0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726125B2 (ja) * 2016-03-28 2020-07-22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水田作業機
JP7055011B2 (ja) * 2017-12-21 2022-04-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795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297Y2 (ja) * 1987-09-30 1995-05-31 株式会社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ョッション
JP2523133Y2 (ja) * 1990-01-19 1997-01-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農用トラクタの前輸駆動装置
JP2972038B2 (ja) * 1992-10-15 1999-11-08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代掻同時植付機における代掻装置
JP2003102219A (ja) * 2001-09-27 2003-04-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
JP2003304717A (ja) * 2002-04-12 2003-10-2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における整地部材
KR100781413B1 (ko) 2005-09-16 2007-12-03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논 작업기
JP4705464B2 (ja) * 2005-12-09 2011-06-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4835248B2 (ja) * 2006-04-24 2011-12-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08005739A (ja)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整地装置
JP2008005744A (ja) *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苗植機
JP2008005743A (ja) * 2006-06-28 2008-01-17 Iseki & Co Ltd 苗植機
JP3129872U (ja) * 2006-12-18 2007-03-08 株式会社 イダ 複合耕耘装置
JP2008271880A (ja) * 2007-04-27 2008-11-13 Iseki & Co Ltd 対地作業機
JP4867816B2 (ja) * 2007-06-25 2012-02-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4893701B2 (ja) * 2008-06-27 2012-03-0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田植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7958A (zh) * 2006-02-27 2007-09-05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苗移植机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02219A 2003.04.08
JP特开2003-304717A 2003.10.28
JP特开平6-125617A 1994.05.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196463B1 (ko) 2012-11-01
TW201114360A (en) 2011-05-01
KR20100136425A (ko) 2010-12-28
TWI411391B (zh) 2013-10-11
JP5600892B2 (ja) 2014-10-08
JP2011000044A (ja) 2011-01-06
CN101926248A (zh)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6248B (zh) 作业机
CN102355811A (zh) 插秧机
CN101347068B (zh) 植苗机
JP2005341881A5 (zh)
JP2005341881A (ja) 乗用型田植機
CN102458969B (zh) 行驶车辆
JP5276545B2 (ja) 水田作業車
JP4769282B2 (ja) 田植機
JP2014100127A (ja) 苗移植機
CN1491529A (zh) 乘坐型水田作业机
JP2015062352A (ja) 水田作業機
JP5551901B2 (ja) 乗用型直播機
CN102197731B (zh) 秧苗移植机
JP4872271B2 (ja) 苗移植機
JPH0956224A (ja) 田植機
JP2007053939A5 (zh)
JP4371901B2 (ja) 乗用型田植機
JP2007028976A (ja) 苗移植機
JP5782670B2 (ja) 作業機
CN101422105B (zh) 苗移植机
JP6832772B2 (ja) 植播系作業機
JP2001275419A (ja) 田植機
JP2017123875A (ja) 苗移植機
JP5532694B2 (ja) 苗移植機
JP5736842B2 (ja) クラッ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