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9482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9482B
TWI399482B TW098107476A TW98107476A TWI399482B TW I399482 B TWI399482 B TW I399482B TW 098107476 A TW098107476 A TW 098107476A TW 98107476 A TW98107476 A TW 98107476A TW I399482 B TWI399482 B TW I3994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straddle
fuel
type vehicl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7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51297A (en
Inventor
Masanori Shibata
Takeshi Okada
Takayuki Oishi
Makio Koike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0561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9948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51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1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9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94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5/00Fuel ta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37/00Arrangements of fuel supply lines, taps, or the like, on motor cycles or engine-assisted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1/00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 F02D11/02Arrangements for, or adaptations to, non-automatic engine control initiation means, e.g. operator initiated characterised by hand, foot, or like operator controlled initia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跨坐型車輛,特別係關於吸附罐(canister)之配置。
在機車等之跨坐型車輛中,設有用來抑制在燃料箱內因燃料之蒸發而產生之氣體(蒸發燃料)被排出至大氣中之使用活性碳之燃料蒸發氣體排出抑制裝置,即所謂吸附罐。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引擎前方配置吸附罐之機車。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86994號公報
且說已知:吸附罐所含之活性碳具有愈冷愈容易吸附蒸發燃料,愈暖愈容易放出蒸發燃料之特性。因此,從抑制蒸發燃料被排出至大氣中之觀點,較理想之方式是冷卻吸附罐,使蒸發燃料容易被活性碳吸附。上述專利文獻1亦從此觀點,在引擎之前方配置有吸附罐。
另一方面,吸附罐連接於節氣閥體,在引擎作動中,蒸發燃料由吸附罐被吸出而被取入引擎,故從此觀點,較理想之方式是加溫吸附罐,使蒸發燃料容易由活性碳被放出。即,要求吸附罐在引擎作動中容易被加溫,在引擎停止中容易被冷卻。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1之吸附罐配置於引擎之前方,行車時,容易接受到行車風而冷卻,故不能滿足在引擎作動中容易被加溫之要求。又,如此配置於引擎之前方之吸附罐暴露於直射日光之機會較多,停車時容易被加溫,故亦不能滿足在引擎停止中容易被冷卻之要求。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實情所完成者,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備有在引擎作動中容易被加溫,在引擎停止中容易被冷卻之吸附罐之跨坐型車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包含引擎、燃料箱、節氣閥體、及吸附罐。前述引擎具有曲柄箱、配置於前述曲柄箱上之汽缸、及配置於前述汽缸上之汽缸蓋,並產生驅動車輪之動力。前述燃料箱配置於前述引擎之上方,貯存為前述引擎所消耗之燃料。前述節氣閥體係至少一部分配置於比前述燃料箱更下方,且比前述汽缸及前述汽缸蓋更後方,調節供應至前述引擎之混合氣之量。前述吸附罐連接於前述燃料箱及前述節氣閥體,抑制在前述燃料箱內因前述燃料之蒸發而產生之氣體被排出至大氣中。前述吸附罐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前述燃料箱與前述汽缸蓋之間。
[發明之效果]
依據上述本發明,吸附罐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燃料箱與汽缸蓋之間,故在引擎動作中,吸附罐受到來自汽缸蓋之熱而容易被加溫。又,吸附罐因覆蓋於其上方之燃料箱而暴露於直射日光之機會較少,故在引擎停止中容易被冷卻。
另外,在本發明中,與如上述專利文獻1在引擎之前方配置吸附罐之情形相比,引擎容易接受到行車風,故可提高引擎之冷卻性。又,在本發明中,燃料箱接受自汽缸蓋之熱可被介在其間之吸附罐減低,故可抑制在燃料箱內之燃料蒸發。
其次,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有關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實施型態。具體上,說明有關(1)全體概略構成、(2)機車之引擎周邊部之構造、(3)吸附罐之安裝位置、(4)燃料箱之構造、(5)車體架之構造、(6)吸附罐之構造、(7)化油器之構造、(8)作用‧效果、及(9)其他實施型態。
又,在以下之圖式之記載中,對於相同或類似之部分,附以相同或類似之符號。但,值得留意的是圖式屬於模式性,各尺寸之比率等異於現實之情形。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的以下之說明予以判斷。又,在圖式相互間,當然也包含互相之尺寸之關係及比率相異之部分。
(1)全體概略構成
首先,說明有關本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10之全體概略構成。圖1係機車10之左側面圖。圖2係機車10之正面圖。
如圖1、圖2所示,機車10具有形成機車10之骨架之車體架30。機車10具有前輪20、前叉21、引擎40、化油器50、側蓋60、座墊70、側支架80、後輪90、及燃料箱100。引擎40、側蓋60、座墊70、側支架80、及燃料箱100安裝於車體架30。
前輪20係被連結於車體架30之前叉21可旋轉地支持著。
前叉21係經由橋23連結於轉向軸22。轉向軸22係被車體架30所支持。轉向軸22係被支持成可對機車10之行進方向向左右旋動。
引擎40係產生機車10之驅動力之動力單元。引擎40係在機車10之前後方向之略中央安裝於車體架30。引擎40係產生傳達至後輪90之驅動力。在引擎40產生之驅動力被鏈條傳達至後輪90。
化油器50係調節供應至引擎40之混合氣。在本實施型態中,化油器50係構成節氣閥體。又,不限於化油器50,也可使用電子控制式之燃料噴射裝置。
側蓋60係覆蓋車體架30之側方。側蓋6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具體上,側蓋60係設於燃料箱100之後部及座墊70之前部之下方。又,在機車10之右側部,配設有具有與側蓋60略對稱之形狀之側蓋(圖1中未圖示)。
座墊70係配置於燃料箱100之後方。在座墊70上,可供騎士乘坐。
側支架80係在機車10停車時用於支持機車10。側支架8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
燃料箱100係用於貯存供應至引擎40之燃料。燃料箱100係配置於引擎40之上方。
燃料箱100具有左側部100La。在左側部100La,安裝有護罩200L。又,燃料箱100具有右側部100Ra。在右側部100Ra,安裝有護罩200R(亦即,本發明之蓋構件)(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3)。
護罩200L、200R係由燃料箱100之側部100La、100Ra向下方延伸。
又,機車10具有由燃料箱100向化油器50供應燃料用之燃料軟管170。燃料軟管17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與化油器50之間。在本實施型態中,燃料軟管170係構成燃料通路。
又,機車10具有燃料閥160。在燃料閥160,連結燃料軟管170。燃料閥160係用於開閉燃料軟管170。燃料軟管170在本實施型態中,係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
燃料閥160係配設於護罩200L之車寬方向內側。燃料閥160係由形成於護罩200L之開口部201面臨外側。
(2)機車10之引擎40周邊部之構造
其次,利用圖3、圖4及圖5說明有關機車10之引擎40周邊部。圖3係在機車10之引擎40周邊部中,卸下設於側方之側蓋60之右側面圖。圖4及圖5係在機車10之引擎40周邊部中,卸下側蓋60及護罩200R之狀態之右側面圖及正面圖。在此等圖中,表示由車體架30卸下轉向軸22之狀態。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車體架30具有轉向頭管31、主架32、下管33、及座墊架34。
轉向頭管31係用於支持轉向軸22(參照圖1)。轉向軸22被轉向頭管31支持成可對行進方向向左右旋動。
主架32係由轉向頭管31向後方延伸。下管33係由轉向頭 管31向下斜後方延伸。座墊架34係連結於主架32。
引擎40係空冷式單缸引擎,具有曲柄箱43、配置於其上之汽缸41、及配置於其上之汽缸蓋42。汽缸41係沿著下管33配設。
化油器5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之下方。具體上,化油器50係配設於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汽缸41及汽缸蓋42更後方。又,化油器50係配設於主架32之右下方。化油器50係連結於汽缸41。
機車10具有空氣濾清器46。空氣濾清器46係配設於比座墊架34更下方,且比化油器50更後方。空氣濾清器46係連結於化油器50。空氣濾清器46係用於淨化供應至化油器50之空氣。由空氣濾清器46取入之空氣係藉由化油器50而與燃料混合後,被汽缸41吸入。
燃料箱100具有箱托架120。燃料箱100係被箱托架120安裝於座墊架34。
燃料箱100係將複數金屬板彎曲加工而形成。燃料箱100具有左側部100La(參照圖1)及右側部100Ra。在燃料箱100之上面設有供油口(未圖示)。在供油口安裝有燃料蓋110。又,燃料箱100之詳細留待後述。
如圖4所示,燃料箱100係在右側部100Ra具有卡合部131、132及安裝部133。圖3所示之護罩200R(亦即,本發明之蓋構件)係安裝於此等卡合部131、132及安裝部133。
護罩200R具有下緣部200Ra。下緣部200Ra係在側方視上,略平行於汽缸蓋42之上面。即,下緣部200Ra係對下管33之延伸方向向略垂直方向延伸。
(3)吸附罐300之安裝位置
機車10具有抑制因燃料之蒸發而產生之氣體被排出至大氣中之吸附罐300。在本實施型態中,吸附罐300係構成燃料蒸發氣體排出抑制裝置。
吸附罐300具有具備淨化氣體之功能之筒體部310(參照圖9)。如圖4所示,吸附罐30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右側部。即,配設於與配設有側支架80之側部相反之側部。又,吸附罐300係配設於形成在比化油器50更前方,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汽缸蓋42更上方之間隙內之右側部。又,在此間隙內之左側部,配設有燃料軟管170(參照圖5)。筒體部310之長側方向係沿著機車10之前後方向。
吸附罐300係經由托架38安裝於設在車體架30之連結部35(圖4中未圖示,參照圖8)之安裝部39。
圖3所示之護罩200R之下緣部200Ra係在護罩200R安裝於燃料箱100之狀態下,位於比吸附罐300之下端部300a(參照圖4)更下方。即,在護罩200R安裝於燃料箱100之狀態之側方視上,吸附罐300會被護罩200R所遮蓋(參照圖3)。
在吸附罐300,連接傾倒閥360、軟管361、清除軟管370及排出軟管380。
傾倒閥360係在機車10翻車到特定角度以上之情形,用於防止燃料由燃料箱100流入吸附罐300。傾倒閥360係配設於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吸附罐300更前方,即,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下方。傾倒閥360係被閥支持部38a安裝於下管33。
排出軟管380係沿著下管33向車輛下方延伸。軟管361連結於傾倒閥360。軟管143連結傾倒閥360與燃料箱100。又,清除軟管370通過車輛中央部連結於化油器50。此清除軟管370如圖5所示,配設於機車10之右側部。即,配設於與配設燃料軟管170之側部相反之側部。又,清除軟管370如圖4所示,係在機車10之側面視上,配設於燃料箱100之下端部100a與筒體部310之間。
如此,吸附罐300係藉由傾倒閥360及軟管143而連接於燃料箱100。又,吸附罐300係藉由清除軟管370而連接於化油器50。吸附罐300之構造之詳細留待後述。
(4)燃料箱100之構造
其次,利用圖6及圖7說明有關燃料箱100之構造。圖6係將燃料箱100之一部分切剖之左側面圖。圖7係燃料箱100之底面圖。
在燃料箱100之底面,形成主架32(參照圖4)位於其內側之凹部100b。燃料箱100係在主架32位於凹部100b內之狀態下,經由箱托架120被安裝於主架32。
燃料箱100具有管140。在管140之上方端部配設有吸入口141。
在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底面,配設有向燃料箱100之外部開口之連接部142。在連接部142,連結有連結於上述之傾倒閥360之軟管143。
管140係被撐條150支持於燃料箱100之內側而連結於連接部142。
吸入口141係在燃料箱100之內部充滿燃料之狀態且機車10未傾斜之狀態下,被配置成比燃料之液面更上方。
在燃料箱100內燃料蒸發之氣體係由吸入口141被吸入,通過管140、連接部142、軟管143、傾倒閥360、及軟管361被引導至吸附罐300。
(5)車體架30之構造
圖8係說明在車體架30安裝吸附罐300之構造之立體圖。如圖8所示,車體架30具有連結主架32與下管33之連結部35。連結部35具有安裝托架38(參照圖4)之安裝部39。
在主架32與連結部35之間配設有角撐板36。角撐板36係為提高車體架30之剛性而配設。在角撐板36配設有托架37。在托架37安裝有吸附罐300。
(6)吸附罐300之構造
其次,利用圖9說明吸附罐300之構造。圖9係將吸附罐300局部切剖之右側面圖。
如圖9所示,筒體部310具有連接部320、連接部330、及連接部340。連接部320及連接部330係形成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又,連接部340係形成於筒體部310之後端部分310b。
在連接部320,連結軟管361。即,連接部320係經由傾倒閥360連結於燃料箱100。
在連接部330,連結清除軟管370。即,連接部330係經由清除軟管370連結於化油器50。
在連接部340,連結排出軟管380。即,在筒體部310內部被淨化之氣體係由連接部340被排出。
在本實施型態中,連接部320構成箱連接部。連接部330構成節氣閥體連接部。又,連接部340及排出軟管380構成排出部。
筒體部310在內部具有壁部312及壁部313。壁部312及壁部313可使氣體穿透。
筒體部310係在內部具有活性碳311。活性碳311填充於壁部312及壁部313之間。
又,筒體部310具有彈簧314。彈簧314至少使一方之壁部312向他方之壁部313之方向施力。藉此,可防止活性碳在筒體部310內部因機車10之傾斜、振動等而移動。
(7)化油器50之構造
其次,利用圖10、圖11及圖12說明有關化油器50之構造。圖10係安裝在機車10之化油器50之右側面圖。圖11係安裝在機車10之化油器50由車輛右側後方所視之立體圖。圖12係安裝在機車10之化油器50由車輛右側前方所視之立體圖。
化油器50具有節氣門閥51a、本體部51、節氣門滑輪52、節氣門金屬線53、及托架54。在本實施型態中,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構成連接節氣門金屬線53之金屬線連接部。
在化油器50,連結著將被空氣濾清器46淨化之空氣取入至本體部51之吸氣導管47、與將混合氣送出至汽缸41之吸氣導管48。
節氣門閥51a係用於調整通過吸氣導管47取入至本體部51之空氣之流入量、與混合氣向汽缸41之流入量。節氣門閥51a係內藏於本體部51。
節氣門滑輪52連結於節氣門閥51a。節氣門滑輪52係用於使節氣門閥51a旋動。
節氣門金屬線53連接於節氣門滑輪52。節氣門金屬線53被支持於托架54。節氣門金屬線53連結於設在機車10之手柄部之節氣門手控拉鈕(未圖示)。
節氣門手控拉鈕(未圖示)之旋轉動作係經由節氣門金屬線53傳達至節氣門滑輪52。依照節氣門滑輪52之旋動動作,調整節氣門閥51a。
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係被配設於比本體部51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
清除軟管370係配設於本體部51、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之間。清除軟管370係配設於比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內側。清除軟管370係沿著節氣門金屬線53配設。
在區間370a(參照圖4),清除軟管370係位於比節氣門金屬線53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在比區間370a更接近於化油器50側,清除軟管370係與節氣門金屬線53交叉。
(8)作用‧效果
在上述機車10中,如圖4所示,燃料箱100係配置於引擎40之上方,構成節氣閥體之化油器50係配置於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汽缸41及汽缸蓋42更後方,吸附罐300係配置於燃料箱100與汽缸蓋42之間。
據此,由於吸附罐300係配置於燃料箱100與汽缸蓋42之間,在引擎40之作動中,吸附罐300接受來自汽缸蓋42之熱而容易被加溫。另一方面,吸附罐300由於有覆蓋於其上方之燃料箱100,暴露於直射日光之機會較少,故在引擎40之停止中容易被冷卻。
尤其,汽缸蓋42具有燃燒室,在引擎40中,屬於溫度較高之部分,故將吸附罐300配置於燃料箱100與汽缸蓋42之間時,容易確保加溫吸附罐300之熱。又,也可抑制石頭等由外方飛來之異物碰撞到吸附罐300。又,吸附罐300在車輛行車時會受到行車風,故可抑制被過度加熱。再者,由引擎40流向燃料箱100之熱可被介在其間之吸附罐300吸收,故可抑制在燃料箱100內之燃料之蒸發。
又,吸附罐300設於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化油器50更上方之高度,且設於燃料箱100之連接部142與化油器50之間之位置。因此,可達成由燃料箱100之連接部142至吸附罐300之軟管143、及由吸附罐300至化油器50之清除軟管370之縮短化,且線路配置相當容易。又,將此等軟管143及清除軟管370集中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時,維修作業變得較為容易。
又,在上述機車10中,如圖3所示,在燃料箱100之右側部100Ra安裝有護罩200R,此護罩200R之下緣部200Ra位於比吸附罐300之下端部300a(參照圖4)更下方。如此,在吸附罐300之側方設有護罩200R時,除了在外觀上可藉由護罩200R遮蓋吸附罐300以外,可進一步提高上述之效果,即,吸附罐300接受來自汽缸蓋42之熱而被加溫之效果、抑制異物碰撞之效果、及遮蔽直射日光之效果。
又,在上述機車10中,如圖4所示,筒體部310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前端至後端之長度大於車輛上下方向之上端至下端之長度。因此,可使燃料箱100與引擎40相接近,並可抑制車高。又,如圖4及圖5所示,筒體部310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前端至後端之長度大於車輛寬度方向之左端至右端之長度。如此,使筒體部310之長側方向沿著車輛前後方向時,可使筒體部310接近於車寬方向之中央,其結果,可抑制機車10之車寬。
另外,在上述機車10中,如圖4所示,吸附罐300之筒體部310係以車輛前後方向之前部之下端位於比後部之下端略上方之姿勢配置。因此,車輛行車時可使行車風接觸於筒體部310之下面,並將接觸於此下面之行車風引導至汽缸蓋42之側。即,行車風接觸於筒體部310之下面時,可抑制吸附罐300之過度之加熱,並將行車風引導至汽缸蓋42之側時,也可促進汽缸蓋42之冷卻。
又,依據機車10,吸附罐300係配設於比化油器50更前方,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汽缸蓋42更上方之間隙內。又,化油器50也配設於燃料箱100之下方。因此,吸附罐30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及化油器50之附近。
從而,在車輛尺寸小之情形,可提供將吸附罐300配設於燃料箱100及化油器50之附近之機車10。
又,吸附罐300係配設於比化油器50更前方,故與燃料箱、吸附罐、節氣閥體及引擎沿著機車之上下方向配設之情形相比,可抑制機車之全高(座墊高度)。
也就是說,即使在車輛尺寸較小之機車10之情形,也可將吸附罐300配設於燃料箱100及化油器50之附近。
機車10具備有由燃料箱100之右側部100Ra向下方延伸之護罩200R,護罩200R之下緣部200Ra位於比吸附罐300之下端部300a更下方。又,吸附罐300具有筒體部310,筒體部310之長側方向沿著機車10之前後方向。
如此,依據機車10,吸附罐300被護罩200R所遮蓋。因此,依據機車10,可提高機車之外觀品質。
依據機車10,連通於燃料箱100之連接部320、與連通於化油器50之連接部330係位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又,在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底面,配設有連接部142。
因此,可縮短燃料箱100至吸附罐300之配管長度。又,可使配管之處理較為容易。
又,依據機車10,傾倒閥36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下方。因此,可縮短燃料箱100至吸附罐300之配管長度。又,可使配管之處理較為容易。
又,依據機車10,吸附罐300係被托架37、托架38安裝於車體架30。又,防止以燃料以液體原狀流入吸附罐300之傾倒閥360係被閥支持部38a固定於下管33。又,依據機車10,托架37、托架38係安裝於連結主架32與下管33之連結部35。
而,在燃料箱100之左側部100La,安裝有由此左側部100La向下方延伸之護罩200L。又,在右側部100Ra,安裝有由此右側部100Ra向下方延伸之護罩200R。
因此,可一面使支持吸附罐300之托架37、托架38不能由吸附罐辨識,一面確實固定吸附罐300。
依據機車10,燃料軟管17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吸附罐30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右側部。因此,可有效地利用位於燃料箱100之下方之空間。
依據機車10,吸附罐300係配設於比化油器50更前方,比燃料箱100更下方,且比汽缸蓋42更上方之間隙。又,化油器5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之下方。也就是說,吸附罐30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及化油器50之附近。清除軟管370係配設於化油器50之本體部51、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之間。
因此,例如,與由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之外側向本體部51配設清除軟管370之情形相比,可防止連接於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之節氣門金屬線53與清除軟管370相干涉。
即,依據機車10,即使在車輛尺寸小而將吸附罐300配設於化油器50之附近之情形,也可防止節氣門金屬線53與清除軟管370相干涉。
依據機車10,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係配設於比本體部51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清除軟管370係配設於比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內側。另外,清除軟管370係沿著節氣門金屬線53配設。
因此,依據機車10,即使在將吸附罐300及化油器50收容於上下方向狹窄之空間之情形,也可更確實地防止節氣門金屬線53與清除軟管370相干涉。
清除軟管370係與節氣門金屬線53交叉,在區間370a中,清除軟管370係位於比節氣門金屬線53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
因此,依據機車10,即使將吸附罐300配設於機車10之一方側部,且將吸附罐300及化油器50收容於上下方向狹窄之空間之情形,也可確實地防止節氣門金屬線53與清除軟管370相干涉。
依據機車10,在燃料箱100與化油器50之間,形成將燃料供應至化油器50之燃料軟管170。此燃料軟管17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清除軟管370係配設於機車10之右側部。
因此,可防止燃料軟管170與清除軟管370或節氣門金屬線53相干涉。
依據機車10,吸附罐300具有筒體部310,筒體部310之長側方向係沿著機車10之前後方向。
連通於燃料箱100之連接部320係位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又,在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底面,配設有連接部142。傾倒閥360係配設於燃料箱100之前端部100c之下方。
因此,經由傾倒閥360連結於連接部320與連接部142時,可縮短燃料箱100至吸附罐300之配管長度。又,可使配管之處理較為容易。
吸附罐300係具有由筒體部310排出在筒體部310之內部被淨化之氣體之排出軟管380,排出軟管380係連接於筒體部310之後端部分310b。又,連通於化油器50之連接部330係形成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連結於連接部330之清除軟管370在機車10之側面視上,配設於燃料箱100之下端部100a與筒體部310之間。
因此,依據機車10,在將吸附罐300及化油器50收容於上下方向狹窄之空間之情形,可改善配管之處理。
(9)其他實施型態
如上所述,雖透過本發明之一實施型態揭示本發明之內容,但不應理解為構成此揭示之一部分之論述及圖式係用於限定本發明。顯然對同業業者而言,將可由此揭示中,想到各種代替實施之型態。
在上述之實施型態中,雖列舉機車10作為跨坐型車輛之一例,但只要是跨坐型車輛即可,車輪之數並不限定於2個。例如,車輪之數也可以為3個。又,車輪之數也可以為4個。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說明在機車10之左側部配設燃料軟管170,在機車10之右側部配設吸附罐300,但也可在機車10之左側部配設吸附罐300,在右側部配設燃料軟管170。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支持吸附罐300之托架37、托架38也可不安裝於車體架30,尤其是主架32。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在吸附罐300中,連通於燃料箱之連接部320與排出在筒體部之內部被淨化之氣體之連接部340也可不必位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吸附罐300具有傾倒閥360。傾倒閥360也可不固定於托架38。又,吸附罐300未必需要具有傾倒閥360。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利用圖9說明吸附罐300之具體的構成。但,吸附罐300只要具備抑制燃料蒸發之氣體被排出至大氣中之功能即可,並不限定於圖9所示之構成。例如,可使用具有氣體吸附能之材料取代活性碳311。
在本發明之機車10中,清除軟管370只要配設於本體部51、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之間即可,節氣門滑輪52及托架54也可配設於比本體部51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又,清除軟管370也可沿著節氣門金屬線53配設。
又,清除軟管370位於比節氣門金屬線53更接近於車寬方向外側之區間370a並不限定於圖4所示之區間。
例如,清除軟管370在燃料箱100之下端部100a與筒體部310之間,清除軟管370也可與節氣門金屬線53交叉,且位於車寬方向內側。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將側支架80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將吸附罐300配設於機車10之右側部,但也可將吸附罐300配設於機車10之左側部,將側支架80配設於右側部。
在上述實施型態中,記載為:筒體部310之長側方向係沿著機車10之前後方向。又,在吸附罐300中,連通於燃料箱之連接部320與排出在筒體部之內部被淨化之氣體之連接部340,也可不必位於筒體部310之前端部分310a。只要不是不必要地延長配管之構造即可,可依照吸附罐300之構造適宜地加以變更。
如此,本發明當然包含在此所記載之各種實施型態等。因此,本發明之技術的範圍係依據上述之說明,僅由妥當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發明特定事項予以界定。
10...機車
20...前輪
21...前叉
22...轉向軸
23...橋
30...車體架
31...轉向頭管
32...主架
33...下管
34...座墊架
35...連結部
36...角撐板
37、38、54...托架
38a...閥支持部
39...安裝部
40...引擎
41...汽缸
42...汽缸蓋
43...曲柄箱
46...空氣濾清器
47、48...吸氣導管
50...化油器
51...本體部
51a...節氣門閥
52...節氣門滑輪
53...節氣門金屬線
60...側蓋
70...座墊
80...側支架
90...後輪
100...燃料箱
100a、300a...下端部
100b...凹部
100c...前端部
100La...左側部
100Ra‧‧‧右側部
110‧‧‧燃料蓋
120‧‧‧箱托架
131、132‧‧‧卡合部
133‧‧‧安裝部
140‧‧‧管
141‧‧‧吸入口
142、320、330、340‧‧‧連接部
143、361‧‧‧軟管
150‧‧‧撐條
160‧‧‧燃料閥
170‧‧‧燃料軟管
200L‧‧‧護罩
200R‧‧‧護罩(亦即,本發明之蓋構件)
200Ra‧‧‧下緣部
201‧‧‧開口部
300‧‧‧吸附罐
310‧‧‧筒體部
310a‧‧‧前端部分
310b‧‧‧後端部分
311‧‧‧活性碳
312、313‧‧‧壁部
314‧‧‧彈簧
360‧‧‧傾倒閥
370...清除軟管
370a...區間
380...排出軟管
圖1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左側面圖;
圖2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正面圖;
圖3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卸下側蓋之狀態之右側面圖;
圖4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卸下側蓋及護罩之狀態之右側面圖;
圖5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卸下側蓋及護罩之狀態之正面圖;
圖6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將燃料箱之一部分切剖之左側面圖;
圖7係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燃料箱之底面圖;
圖8係說明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中,在車體架安裝吸附罐之構造之立體圖;
圖9係將安裝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吸附罐局部切剖之右側面圖;
圖10係安裝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化油器之右側面圖;
圖11係安裝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化油器由車輛右側後方所視之立體圖;及
圖12係安裝在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跨坐型車輛之機車之化油器由車輛右側前方所視之立體圖。
30...車體架
31...轉向頭管
32...主架
33...下管
34...座墊架
38...托架
38a...閥支持部
39...安裝部
40...引擎
41...汽缸
42...汽缸蓋
43...曲柄箱
46...空氣濾清器
50...化油器
100...燃料箱
100a、300a...下端部
100c...前端部
100Ra...右側部
110...燃料蓋
120...箱托架
131、132...卡合部
133...安裝部
143、361...軟管
300...吸附罐
310...筒體部
360...傾倒閥
370...清除軟管
370a...區間
380...排出軟管

Claims (15)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特徵在於包含:引擎,其係具有曲柄箱、配置於前述曲柄箱上之汽缸、及配置於前述汽缸上之汽缸蓋,並產生驅動車輪之動力;燃料箱,其係配置於前述引擎之上方,並貯存由前述引擎所消耗之燃料;節氣閥體,其係至少一部分配置於比前述燃料箱更下方,且比前述汽缸及前述汽缸蓋更後方,調節供應至前述引擎之混合氣之量;及吸附罐,其係連接於前述燃料箱及前述節氣閥體,抑制在前述燃料箱內因前述燃料之蒸發而產生之氣體被排出至大氣中;側視時,前述汽缸蓋之上緣包含向前方及下方延伸之傾斜部;側視時,前述吸附罐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前述傾斜部及前述燃料箱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進一步包含:蓋構件,其係安裝於前述燃料箱之側部;前述蓋構件之下端部位於比前述吸附罐更下方。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前述吸附罐具有筒體部;在前述筒體部,車輛前後方向之長度大於車輛上下方向之長度。
  4.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前述筒體部,前述車輛前後方向之長度大於車輛寬度方向之長度。
  5.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前述筒體部係以前部之下端位於比後部之下端更上方之姿勢配置。
  6.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前述筒體部之前端部,設有連通於前述燃料箱之箱連接部。
  7.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前述筒體部之前端部,設有連通於前述節氣閥體之節氣閥體連接部。
  8.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進一步包含:傾倒閥,其係在前述跨坐型車輛傾斜特定角度以上時,抑制前述燃料由前述燃料箱向前述吸附罐流入;前述傾倒閥配置於比前述燃料箱更下方,且比吸附罐更前方。
  9.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前述吸附罐係由安裝於車體架之托架所支持。
  10.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進一步包含:傾倒閥,其係在前述跨坐型車輛傾斜特定角度以上時,抑制前述燃料由前述燃料箱向前述吸附罐流入;前述傾倒閥係由前述托架所支持。
  11.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 前述車體架具有中央車架部,其係由支持轉向軸之轉向頭管延伸至車輛前後方向之後側;在前述燃料箱,形成有前述中央車架部所位在之凹部;前述托架安裝於前述中央車架部。
  1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進一步包含:燃料通路,其係將前述燃料由前述燃料箱供應至前述節氣閥體;前述吸附罐與前述燃料通路配置於夾著車輛寬度方向之中央之兩側。
  1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在前述筒體部之後端部連接有排出軟管,其係排出在該筒體部內部被淨化之前述氣體。
  1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側視時,前述燃料箱之下緣位於比前述吸附罐更上方。
  15.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前述節氣閥體之上端位於比前述汽缸頭之上端更上方,且前述吸附罐位於比前述節氣閥體更前方。
TW098107476A 2008-03-07 2009-03-06 跨坐型車輛 TWI399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8700 2008-03-07
JP2008058753 2008-03-07
PCT/JP2009/054213 WO2009110573A1 (ja) 2008-03-07 2009-03-05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1297A TW200951297A (en) 2009-12-16
TWI399482B true TWI399482B (zh) 2013-06-21

Family

ID=41056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7476A TWI399482B (zh) 2008-03-07 2009-03-06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418794B2 (zh)
EP (1) EP2258938B1 (zh)
JP (1) JP3165481U (zh)
CN (2) CN101960134A (zh)
BR (1) BRPI0909693B1 (zh)
ES (1) ES2542519T3 (zh)
TW (1) TWI399482B (zh)
WO (1) WO20091105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777B (zh) * 2014-08-21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0415B2 (ja) * 2008-08-29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261827B2 (ja) * 2009-03-31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5232752B2 (ja) * 2009-09-30 2013-07-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の配置構造
WO2011083514A1 (ja) * 2010-01-08 2011-07-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JP5041025B2 (ja) * 2010-04-20 2012-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キャニスタの配設構造、並びに蒸発燃料処理装置及び同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具備する車両
JP5525333B2 (ja) * 2010-05-20 2014-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の配設構造
JP5581847B2 (ja) * 2010-06-24 2014-09-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766446B2 (ja) * 2011-01-18 2015-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タンクカバー構造
JP5719264B2 (ja) * 2011-09-22 2015-05-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13067275A (ja) * 2011-09-22 2013-04-18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719739B2 (ja) * 2011-09-27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5721599B2 (ja) * 2011-09-28 2015-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6019569B2 (ja) * 2011-11-29 2016-11-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5810017B2 (ja) * 2012-03-22 2015-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構造
JP5889685B2 (ja) * 2012-03-22 2016-03-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JP5972652B2 (ja) * 2012-04-25 2016-08-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977626B2 (ja) * 2012-09-05 2016-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950799B2 (ja) * 2012-11-16 2016-07-1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Absユニット付きの自動二輪車
JP6114048B2 (ja) * 2013-01-31 2017-04-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支持構造
EP2765069B1 (en) 2013-02-07 2020-04-22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comprising a canister
JP6117590B2 (ja) * 2013-03-28 2017-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構造
JP5836336B2 (ja) * 2013-08-26 2015-12-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309379B2 (ja) * 2014-07-09 2018-04-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TW201607818A (zh) * 2014-08-21 2016-03-01 Kwang Yang Motor Co 機車油氣回收碳罐的配置構造
JP2017105286A (ja) * 2015-12-08 2017-06-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US10767600B2 (en) 2016-12-22 2020-09-0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US10486762B2 (en) 2017-04-26 2019-11-26 Ktm Ag Motorcycle hav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a container for receiving fuel vapor from the fuel tank
CN107380316B (zh) * 2017-08-21 2023-03-14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燃油箱的安装结构及跨骑车
JP6755894B2 (ja) * 2018-02-13 2020-09-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970288B2 (ja) * 2018-05-17 2021-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250478B2 (ja) 2018-11-02 2023-04-03 カワサキモータース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837463B2 (ja) * 2018-11-22 2021-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AT522131B1 (de) 2018-12-19 2023-09-15 Ktm Ag Motorrad mit schwenkbarem Kraftstofftank
US11512670B2 (en) 2019-07-03 2022-11-2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vaporative emissions control for a vehicle
JP2021066386A (ja) * 2019-10-25 2021-04-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972A (en) * 1979-10-09 1981-05-13 Yamaha Motor Co Ltd Preventive device for discharge of evaporated fuel of autobi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7014Y2 (zh) * 1977-03-24 1981-11-04
JPH0438281A (ja) * 1990-05-31 1992-02-07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着装置
JP2596484B2 (ja) 1991-09-25 1997-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装置
JP3334239B2 (ja) * 1993-04-22 2002-10-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CN2363074Y (zh) * 1998-01-12 2000-02-09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四冲程汽油机内油料挥发组分收集装置
CN2367525Y (zh) * 1999-04-22 2000-03-08 湖南首一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摩托车油箱燃油蒸发物与曲轴箱废气回收装置
CN2537828Y (zh) * 2002-03-14 2003-02-26 重庆吉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节油净化装置
JP4283072B2 (ja) * 2003-09-04 2009-06-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配管構造
JP2007153071A (ja) 2005-12-02 2007-06-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及び自動二輪車
JP5150415B2 (ja) * 2008-08-29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2010188758A (ja) * 2009-02-16 2010-09-02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261825B2 (ja) * 2009-03-31 2013-08-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48499B2 (ja) * 2010-03-30 2014-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525333B2 (ja) * 2010-05-20 2014-06-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におけるキャニスタの配設構造
JP2012001119A (ja) * 2010-06-17 2012-01-0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JP5581847B2 (ja) * 2010-06-24 2014-09-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3972A (en) * 1979-10-09 1981-05-13 Yamaha Motor Co Ltd Preventive device for discharge of evaporated fuel of autobicy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777B (zh) * 2014-08-21 2017-03-01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8938A1 (en) 2010-12-08
EP2258938B1 (en) 2015-07-08
US8418794B2 (en) 2013-04-16
CN101960134A (zh) 2011-01-26
BRPI0909693A2 (pt) 2015-09-22
EP2258938A4 (en) 2012-09-05
TW200951297A (en) 2009-12-16
BRPI0909693B1 (pt) 2021-10-05
ES2542519T3 (es) 2015-08-06
WO2009110573A1 (ja) 2009-09-11
CN105041515A (zh) 2015-11-11
US20110100742A1 (en) 2011-05-05
JP3165481U (ja) 2011-01-27
CN105041515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9482B (zh) 跨坐型車輛
JP59776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TWI387543B (zh) 機車
JP639812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TWI429822B (zh) Evaporative fuel control device for straddle type vehicles
TW201235554A (en) Saddle-type vehicle
JP2010155506A (ja) 鞍乗型車両
JP5719739B2 (ja)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US20120193164A1 (en) Saddle seat type vehicle
WO2011083514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蒸発燃料制御装置
US9809110B2 (en)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CN109923297A (zh) 用于车辆的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JP5841032B2 (ja) 鞍乗型車両
JP5907844B2 (ja) 鞍乗型車両
JP7086220B2 (ja) 調整弁配置構造
JP414438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21066386A (ja) 車両
JP598307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CN106364607B (zh) 跨骑型车辆
CN109996950A (zh) 蒸发排放控制组件
JP5720675B2 (ja) エンジンの燃料噴射装置
JP566388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キャニスタ取付構造
JP2022077585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1006036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燃料ホースの配管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JP2005219668A (ja) 鞍乗り型四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