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580B -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580B
TWI394580B TW098113616A TW98113616A TWI394580B TW I394580 B TWI394580 B TW I394580B TW 098113616 A TW098113616 A TW 098113616A TW 98113616 A TW98113616 A TW 98113616A TW I394580 B TWI394580 B TW I3945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in
units
composition
fast acting
seq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3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0121A (en
Inventor
Gregory I Frost
Igor Bilinsky
Daniel Vaughn
Barry Sugarman
Original Assignee
Halozym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03789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94580(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lozyme Inc filed Critical Halozyme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000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0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5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3Enzymes; Proenzym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6Hydrolases (3)
    • A61K38/47Hydrolases (3) acting on glycosyl compounds (3.2), e.g. cellulases, lact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22Hormones
    • A61K38/28Insul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4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pancreatic horm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 A61P5/4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pancreatic hormones
    • A61P5/5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endocrine system of the pancreatic hormones for increasing or potentiating the activity of insulin

Description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本案相關申請案
主張2008年4月28日Gregory Frost、Igor Bilinsky、Daniel Vaughn及Barry Sugarman申請之名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125,835號及2008年5月9日Gregory Frost、Igor Bilinsky、Daniel Vaughn及Barry Sugarman申請之名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1/127,044號的優先權。
上文提及之申請案中之每一者的標的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提供含有經調配用於非經腸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之組合、組成物及套組。該等產品可用於治療胰島素可治療性疾病或病況的方法中。亦提供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的投予方法。
糖尿病由於胰臟不能產生適當量之胰島素或由於細胞不能適當地合成及釋放胰島素而導致慢性高血糖症。垂危患者亦可經歷高血糖症,導致死亡率及發病率增加。胰島素已作為治療劑投予來治療患有糖尿病(包括(例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之患者,從而模擬正常個體中發生之內源胰島素反應。亦向患有高血糖症之垂危患者投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含量。
典型地,響應於高血糖症或在預期高血糖症時(諸如,在進食後)向該等患者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此可產生血糖控制。然而,目前的快速起作用形式之胰島素在吸收及作用上有延遲,且因而不近似於快速內源胰島素作用。因此,該等調配物不足以迅速地起作用來切斷此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後不久出現之肝臟葡萄糖產生。由於藥理學作用的延遲,因此應在餐前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製劑來實現所要血糖控制。此外,必需投予之劑量導致延長之持續作用時間,造成低血糖症,且在許多狀況下造成肥胖。因此,需要在向個體投予時更有效模擬內源胰島素反應,從而產生更有效之血糖控制且減少胰島素療法之不利副作用(諸如,體重增加)的替代性胰島素組成物。
本發明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相較於快速起作用組成物可更迅速起作用及/或在預選時期期間增加全身性暴露。因此,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該等組成物含有治療有效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使組成物超快起作用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經調配用於非經腸投予,諸如皮下、皮內或肌肉內投予。胰島素劑量(所投予之量)可由足以實現血糖控制之量決定,其可諸如藉由葡萄糖挑釁根據經驗判定。典型地,治療目標為投予最低可能量之胰島素來實現血糖控制且減少高血糖及/或低血糖事件數。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所用之較低劑量之胰島素可降低糖尿病個體體重增加及肥胖之風險。組成物可提供於任何合適容器或載具中,諸如無菌管瓶、注射器、濾筒、胰島素筆、胰島素泵或閉環系統儲集器中。
本文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含有治療有效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量足以使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玻尿酸降解酶。在一些實例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治療有效量為10 U/mL胰島素或約10 U/mL胰島素至500 U/ml胰島素或約500 U/ml胰島素,且使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玻尿酸降解酶的足夠量功能上等於至少或至少約30或35單位玻尿酸酶活性/毫升。舉例而言,組成物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可為或約為10 U/mL、20 U/mL、30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150 U/mL、200 U/mL、250 U/mL、300 U/mL、350 U/mL、400 U/mL、450 U/ml或500 U/mL,且組成物中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可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30 U/mL、35 U/mL、37.5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200 U/mL、300 U/mL、400 U/mL、500 U/mL、600 U/mL、700 U/mL、800 U/mL、900 U/mL、1000 U/ml、2000 U/mL、3000 U/mL或5000 U/mL。該組成物之體積(例如)可為或約為1 mL、3 mL、5 mL、10 mL、20 mL或50 mL。在一些實例中,組成物經調配用於藉由閉環系統、胰島素筆或胰島素泵傳遞。
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治療有效量小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實現相同治療作用所需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治療有效量。玻尿酸降解酶之量足以實現在非經腸投予的前3、6、9、12、15、20、25、30、35、40、50或60分鐘後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後經相同時期的全身性暴露多至少或至少約30%之胰島素的全身性暴露,且/或足以實現在投予後的前30、45、60、90、120或180分鐘後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後經相同時期的全身性葡萄糖代謝(本文中有時稱為葡萄糖清除)多至少或至少約30%之全身性葡萄糖新陳代謝。在本文提供之所有組成物及本文提供之方法中,各組份之量可視組成物所投予之個體及/或提供之特定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或其混合物)而變化。若必要,該等量可根據經驗判定。
本發明提供胰島素組成物,其含有治療有效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一定量之玻尿酸降解酶。玻尿酸降解酶之量足以實現在投予後的前30至40分鐘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非經腸投予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後經相同時期的全身性暴露多至少或至少約30%之胰島素的全身性暴露。
玻尿酸降解酶之量為足夠的使得所得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在非經腸投予後的前30、45、60、90、120或180分鐘後產生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經相同時期後的血糖含量增加低至少或至少約20%至30%的血糖含量增加。血糖含量之增加可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後的血糖含量增加低至少或至少約30%、30%、35%、40%、45%、50%、55%、60%、65%、70%、75%或80%。
本發明亦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含有治療有效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足以實現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經前60分鐘後之全身性清除(亦即,代謝)多至少或至少約30%的全身性葡萄糖代謝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
在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胰島素之例示量(亦即,組成物提供給單劑之量)為或約為0.05單位、0.06單位、0.07單位、0.08單位、0.09單位、0.1單位、0.2單位、0.3單位、0.4單位、0.5單位、0.6單位、0.7單位、0.8單位、0.9單位、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15單位、20單位、25單位、30單位、35單位、40單位、50單位或100單位。玻尿酸降解酶之例示量為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1單位、3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3,000單位、4,000或超過4,000玻尿酸酶活性之量。
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實現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胰島素後的全身性暴露多至少或至少約5%、10%、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300%或400%的胰島素的餐時(例如,投予0-4小時後)全身性暴露。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實現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非經腸投予胰島素後之血糖代謝大至少或至少約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50%、300%、350%或400%的全身性葡萄糖代謝(亦即,預定時期期間葡萄糖自血液中移除的量化,表示為速率(量/時間)或總量)。
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視情況包括螯合劑,諸如(但不限於)乙二胺四乙酸(EDTA)或乙二胺四乙酸鹽。螯合劑可以與等莫耳濃度或約等莫耳濃度之金屬形成之錯合物的形式提供,諸如螯合劑錯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鈣。乙二胺四乙酸鈣之濃度為或約為0.02 mM、0.04 mM、0.06 mM、0.08 mM、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0.6 mM、0.7 mM、0.8 mM、0.9 mM、1 mM、5 mM、10 mM、15 mM或20 mM。
本文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一般包括鋅。鋅之濃度典型地為或約為0.002毫克/100單位胰島素(mg/100 U)、0.005 mg/100 U、0.01 mg/100 U、0.012 mg/100 U、0.014 mg/100 U、0.016 mg/100 U、0.017 mg/100 U、0.018 mg/100 U、0.02 mg/100 U、0.022 mg/100 U、0.024 mg/100 U、0.026 mg/100 U、0.28 mg/100 U、0.03 mg/100 U、0.04 mg/100 U、0.05 mg/100 U、0.06 mg/100 U、0.07 mg/100 U、0.08 mg/100 U或0.1 mg/100 U。一般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鋅一起調配;本文所用之量可為在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時保持鋅之相同濃度的量。例示性組成物可含有莫耳比為或約為0.5:1、1:1、1.5:1、2:1、5: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300:1或1000:1的乙二胺四乙酸鈣及鋅,諸如約0.010-0.50 mg鋅或0.010-0.50 mg鋅,諸如0.017 mg鋅/100 U人類胰島素及0.1至50 mM乙二胺四乙酸鈣。其他例示性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含有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約1:3之莫耳比的鋅及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約1:3至10:1之莫耳比的乙二胺四乙酸鈣。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亦視情況包括張力調節劑,諸如(但不限於)胺基酸、多元醇(諸如,甘油)及/或鹽(諸如,氯化鈉)。組成物之容積滲透濃度可為或約為200 mOsm/kg、220 mOsm/kg、240 mOsm/kg、260 mOsm/kg、280 mOsm/kg、300 mOsm/kg、320 mOsm/kg、340 mOsm/kg、360 mOsm/kg、380 mOsm/kg或400 mOsm/kg。pH值適於非經腸投予,諸如約5.5至8.5或5.5至8.5,尤其6至8,諸如約為或為6、6.2、6.4、6.6、6.8、7、7.2、7.4、7.6、7.8或8。組成物可視情況包括用於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穩定劑、用於玻尿酸降解酶之穩定劑或其兩者。穩定劑包括(但不限於)清潔劑、多元醇、金屬、鹽、共溶劑及/或蛋白質。該等穩定劑之例示物為足以實現更大組成物及/或組份之穩定性的濃度之血清白蛋白及/或聚山梨醇酯。血清白蛋白可以為或約為0.1 mg/mL、0.2 mg/mL、0.3 mg/mL、0.4 mg/mL、0.5 mg/mL、0.6 mg/mL、0.7 mg/mL、0.8 mg/mL、0.9 mg/mL或1 mg/mL之濃度納入。聚山梨醇酯可以為或約為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或0.1%之濃度納入。其他視情況可選成份包括(例如)去氧劑,諸如抗壞血酸、抗壞血酸鹽、檸檬酸、檸檬酸鹽、甲硫胺酸(其可為1 mM、2 mM、3 mM、5 mM、10 mM或20 mM之濃度)及/或白蛋白及/或防腐劑(諸如含有芳環之化合物,例如間甲酚及苯酚)。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為(例如)單體或多聚胰島素,諸如二聚或六聚胰島素。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中為常規胰島素,諸如(但不限於)人類胰島素或豬胰島素,諸如A鏈含有或具有SEQ ID NO:103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含有或具有SEQ ID NO:104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胰島素,或A鏈含有或具有描述為SEQ ID NO:123之胺基酸殘基位置88-108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含有或具有描述為SEQ ID NO:123之胺基酸殘基位置25-54之胺基酸序列的胰島素。胰島素可為重組胰島素或可為合成或部分合成胰島素或可自天然來源分離。胰島素可為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類似物之例示物為選自A鏈含有或具有SEQ ID NO:103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含有或具有SEQ ID NO:147-149中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之胰島素的胰島素類似物。在一些例示性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為快速起作用人類胰島素。此外,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含有胰島素混合物。混合物可為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或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較慢速起作用之胰島素(諸如,基礎起作用胰島素)之混合物。
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例如)玻尿酸酶,諸如動物玻尿酸酶(包括人類玻尿酸酶),尤其起可溶性形式。例示性玻尿酸降解酶為玻尿酸酶,尤其可溶性玻尿酸酶,諸如PH20或其截斷形式。PH20可為(例如)綿羊PH20、牛PH20或截斷之人類PH20。包括含有或具有SEQ ID NO:1-39及67-96中之任一者中所述的胺基酸序列之彼等及其經截斷形式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物種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截斷之人類PH20(尤其可溶性截斷形式)包括具有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的胺基酸序列之多肽中之任一者,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玻尿酸酶之變異體與SEQ ID NO:1-39及67-96中之任一者(尤其與可溶性形式)典型地具有至少40%、50%、60%、70%、80%、85%、88%、90%、91%、92%、93%、94%、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可溶性玻尿酸酶可為rHuPH20之組成物。
玻尿酸降解酶可為軟骨素酶,諸如(但不限於)軟骨素ABC解離酶、軟骨素AC解離酶及軟骨素C解離酶。例示性軟骨素酶具有或含有SEQ ID NO:98-100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截斷形式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物種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變異體與SEQ ID NO.98-100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多肽或與野生型軟骨素酶典型地具有至少40%、50%、60%、70%、80%、85%、88%、90%、91%、92%、93%、94%、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
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經調配用於多劑投予、稀釋成所要劑量或用於單劑投予。胰島素之例示性治療有效量視組成物中之胰島素及組成物所投予之個體而定。該單劑之量包括(例如)為或約為0.05單位、0.06單位、0.07單位、0.08單位、0.09單位、0.1單位、0.2單位、0.3單位、0.4單位、0.5單位、0.6單位、0.7單位、0.8單位、0.9單位、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15單位、20單位、25單位、30單位、35單位、40單位或50單位之量。在該等組成物中,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可為1單位、2單位、3單位、4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或100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或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1單位、2單位、3單位、4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或100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
亦提供製備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諸如上文及本文所述之任何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方法,其藉由選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且將其與使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足夠量的玻尿酸降解酶組合來進行。在一些實例中,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經製備以含有10 U/mL胰島素或約10 U/mL胰島素至500 U/ml胰島素或約500 U/ml胰島素,及功能上等於至少或至少約35玻尿酸酶單位/毫升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製備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方法亦可包括添加一或多種其他藥劑或組份(諸如,上文所述之彼等中之任一者)之步驟。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經調配用於藉由泵傳遞。提供閉環系統控制血糖含量。該等系統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任何系統,但其藉由含有如本文所述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且合適給藥或程式化以傳遞治療劑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以產生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而得以改良。閉環系統可包括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儲集器,其中玻尿酸降解酶以足以使所得組合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量存在。在另一具體實例中,提供控制血糖含量之閉環系統,其含有一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儲集器及一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第二儲集器。
閉環系統視情況可包括葡萄糖感測器、傳遞玻尿酸降解酶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傳遞系統及經程式化以整合泵送功能及監測功能之軟體中之一或多者,藉以可傳遞玻尿酸降解酶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血糖控制的血糖控制。閉環系統亦可在獨立儲集器中含有較慢速起作用(諸如,基礎)胰島素或含有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或玻尿酸混合之較慢速起作用(諸如,基礎)胰島素。系統亦可包括上文所述之視情況可選成份中之任一者。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可包括上文所述之彼等中的任一者。
在閉環系統中,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儲集器可含有足夠單位數量以將血糖控制至少保持半天、一天或超過一天且可含有或含有約0.1單位、0.2單位、0.3單位、0.4單位、0.5單位、0.6單位、0.7單位、0.8單位、0.9單位、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15單位、20單位、25單位、30單位、35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200單位、300單位、40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5000單位、6000單位、7000單位或超過7000單位胰島素。閉環系統可傳遞任何所要量或劑量增量之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諸如為或約為0.05單位、0.1單位、0.2單位、0.3單位、0.4單位、0.5單位、0.6單位、0.7單位、0.8單位、0.9單位、1單元、2單位、5單位、10單位、15單位、20單位、25單位、30單位、35單位、40單位、50單位或超過50單位胰島素/增量。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儲集器可含有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3,000單位、4,000單位、5000單位、6,000單位、7,000單位、8,000單位、9,000單位、10,000單位、20,000單位或超過20,00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且可以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例如)1單位、2單位、3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或超過15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之個別劑量增量傳遞玻尿酸降解酶。
亦提供組合,其含有10 U胰島素或約10 U胰島素至500 U胰島素或約500 U胰島素之第一組成物及含有與胰島素一起投予時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的足夠量之玻尿酸降解酶之第二組成物。玻尿酸降解酶之足夠量功能上等於至少或至少約35 U玻尿酸酶活性/毫升。舉例而言,第二組成物中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可功能上等於或約等於30 U/mL、35 U/mL、37.5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200 U/mL、300 U/mL、400 U/mL、500 U/mL、600 U/mL、700 U/mL、800 U/mL、900 U/mL、1000 U/ml、2000 U/mL、3000 U/mL或5000 U/mL。在一些實例中,第一組成物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為或約為10 U/mL、20 U/mL、30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150 U/mL、200 U/mL、250 U/mL、300 U/mL、350 U/mL、400 U/mL、450 U/ml或500 U/mL。
亦提供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第一組成物與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第二組成物的組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及其他組份如上文針對組成物描述。亦提供含有該等組合之套組。在該等組合中,組成物經調配用於非經腸投予;且玻尿酸降解酶若與第一組成物混合時其量足以使所得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或若在投予第一組成物之前投予玻尿酸降解酶其量足以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之組成物可經調配以投予單餐之餐時劑量,諸如(但不限於)約0.001 U/kg、0.005 U/kg、0.01 U/kg、0.02 U/kg、0.03 U/kg、0.04 U/kg、0.05 U/kg、0.06 U/kg、0.07 U/kg、0.08 U/kg、0.09 U/kg、0.10 U/kg、0.11 U/kg、0.12 U/kg、0.13 U/kg、0.14 U/kg、0.15 U/kg、0.20 U/kg、0.25 U/kg、0.30 U/kg、0.40 U/kg、0.50 U/kg、1 U/kg、1.5 U/kg或2 U/kg。玻尿酸降解酶之量經調配以向個體投予用於單餐之餐時劑量且(例如)為或約為1U、2U、3U、4U、5U、10 U、20 U、30 U、40 U、50 U、100 U、150 U、200 U、250 U、300 U、350 U、400 U、450 U、500 U、600 U、700 U、800 U、900 U、1000 U、2,000 U、3,000 U、4,000 U、5,000 U或超過5,000 U。組合中之組成物可經調配用於皮下投予。
提供製造物品,其含有封裝材料及封裝材料內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或組合中之任一者及用於向糖尿病個體投予之視情況可選說明書。
提供投予本文所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組合之方法。典型地,該投予為非經腸投予,諸如靜脈內、皮下或經由任何合適途徑。在本文提供之任何方法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可分開投予、間歇投予或在獨立組成物中一起投予或共同調配投予。
亦提供藉由投予本文所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或組合中之任一者控制個體之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提供藉由向個體投予玻尿酸降解酶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控制個體之血糖含量之方法,其中玻尿酸降解酶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足以實現以下目標之量投予:a)獲得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後所獲得的血液中胰島素濃度之最大增加多至少或至少約20%至30%的血液中胰島素濃度之最大增加;及/或b)使達到血液中最大胰島素濃度所用之時間量減少至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時達到血液中最大胰島素濃度所用時間的低於80%;及/或c)使投予後15分鐘的胰島素濃度增加至少或至少約50、60、70、80、90或100 pmol/L。
根據該等方法,血液中胰島素濃度的最大增加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胰島素濃度的最大增加大至少或至少約20%、30%、40%、50%、60%、70%、80%、90%、100%、120%、140%、160%、180%、200%、250%、300%、350%或400%。達到血液中最大胰島素濃度所用之時間可減少至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達到血液中最大胰島素濃度所用之時間的低於80%。舉例而言,投予20 U劑量之胰島素15分鐘後的胰島素濃度可增加至少或至少約60 pmol/L、80 pmol/L、100 pmol/L、120 pmol/L、140 pmol/L、160 pmol/L、180 pmol/L或200 pmol/L。
在例示性具體實例中,糖尿病個體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且向個體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時減少。舉例而言,向1型糖尿病個體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可減少至少或至少約5%、10%、20%、30%、40%、50%、60%或超過60%,且向2型糖尿病個體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可減少至少或至少約5%、10%、20%、25%、30%、40%、50%、60%、70%、80%或超過80%。
亦提供控制或預防糖尿病個體體重增加及/或肥胖(諸如與餐時胰島素療法有關之體重增加)之方法。典型地,此藉由投予玻尿酸降解酶及以少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劑的劑量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實現。糖尿病個體可肥胖或處於肥胖風險中,且可患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或其他糖尿病。例示性糖尿病個體為2型糖尿病個體。在一實例中,控制或預防糖尿病個體之肥胖係藉由向肥胖糖尿病個體或處於肥胖風險中的糖尿病個體投予治療有效量之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來實現。組成物可在進餐時間或約進餐時間時投予,且a)玻尿酸降解酶之量足以使所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且b)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劑在投予後的前40分鐘內實現與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之較高劑量的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實質上相同程度之餐時葡萄糖清除。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劑相較於較高劑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具有降低之引起餐後低血糖症及肥胖的趨勢。在例示性具體實例中,糖尿病個體患有2型糖尿病,且向個體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時減少。舉例而言,向2型糖尿病個體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可減少至少或至少約5%、10%、15%、20%、25%、30%、40%、50%、60%、70%、80%或超過80%。
亦提供藉由在用餐時間或約用餐時間時向處於餐時胰島素療法引起的重量增加風險中之糖尿病個體皮下投予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胰島素組成物來減少或預防與餐時胰島素療法有關之體重增加的方法,使得為治療個體之餐後高血糖症所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量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時治療高血糖症所需之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減少。減少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使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組成物較不太可能引起個體體重增加。舉例而言,可向2型糖尿病個體投予如上文所述之含有一定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胰島素組成物,該量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以相同方式投予時治療高血糖症所需之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低至少或至少約5%、10%、15%、20%、25%、30%、40%、50%、60%、70%或80%。在一些實例中,胰島素組成物以長期餐時胰島素療法之攝生法投予。
本文提供藉由經至少30天時期向處於餐時胰島素療法引起的體重增加之風險中的糖尿病個體投予皮下餐時胰島素療法過程來減少或預防糖尿病個體體重增加之方法。該療法過程中所投予之餐時胰島素劑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組合。各劑中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足以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且該劑中所包含的治療個體餐後高血糖症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低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治療高血糖症所需之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該餐時胰島素療法過程可導致體重增加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使用較高劑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類似療法過程的少。
亦提供藉由向個體投予餐時劑量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來控制個體葡萄糖含量之方法,其中:a)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包含治療有效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b)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為常規胰島素;c)該劑量係比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藉由相同投予途徑投予之相同或較大劑量之相同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接近用餐時間投予或推薦用於餐時或餐前投予;且d)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劑與不具有玻尿酸降解酶的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具有至少相同的治療作用。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係(例如)在進食前少於或少於約20分鐘至進食後少於或少於約10或20分鐘投予或推薦投予。典型地,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劑量小於或等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藉由相同途徑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劑量。
在實踐該等方法時,組成物可經任何合適途徑並使用任何合適裝置或容器(諸如注射器、胰島素筆、胰島素泵或閉環系統)投予。向個體投予之組成物中胰島素之量可為單餐之餐時劑量且為或約為0.001 U/kg、0.005 U/kg、0.01 U/kg、0.02 U/kg、0.05 U/kg to 0.30 U/kg,諸如0.05 U/kg、0.06 U/kg、0.07 U/kg、0.08 U/kg、0.09 U/kg、0.10 U/kg、0.11 U/kg、0.12 U/kg、0.13 U/kg、0.14 U/kg、0.15 U/kg、0.20 U/kg、0.25 U/kg、0.30 U/kg、0.40 U/kg、0.50 U/kg、1.0 U/kg、1.5/kg或2 U/kg。向個體投予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是用於與單餐之餐時劑量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共投予(分開、間歇或在獨立組成物中一起或共同調配)。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可為或約為1 U、2 U、5 U、10 U、20 U、30 U、40 U、50 U、100 U、150 U、200 U、250 U、300 U、350 U、400 U、450 U、500 U、600 U、700 U、800 U、900 U、1000 U、2,000 U、3,000 U、4,000單位、5,000 U或超過5,000 U。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胰島素、玻尿酸降解酶及其他組份包括上文所述之彼等。特定言之,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及組合。
提綱
A.定義B.「超快起作用」胰島素1.胰島素、糖尿病及現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療法的概述2.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藥效學及藥物動力學C.胰島素多肽及調配物D.玻尿酸降解酶1.玻尿酸酶a.哺乳動物型玻尿酸酶b.細菌玻尿酸酶c.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玻尿酸酶2.其他玻尿酸降解酶3.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a.可溶性人類PH20 b.重組可溶性人類PH20(rHuPH20)4.玻尿酸降解酶之糖基化5.玻尿酸降解酶之修飾以改良其藥物動力學特性E.製造編碼可溶性玻尿酸酶之核酸及其多肽之方法1.載體及細胞2.連接子部分3.表現a.原核細胞 b.酵母細胞c.昆蟲細胞d.哺乳動物細胞e.植物4.純化技術F.胰島素及可溶性玻尿酸酶多肽之製備、調配及投予1.調配物凍乾粉末2.劑量及投予投予模式a.注射器b.胰島素筆c.胰島素泵及其他胰島素傳遞裝置d.閉環系統G.評估活性、生物可用性及藥物動力學之方法1.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及耐受性2.生物活性a.胰島素b.玻尿酸降解酶H.治療用途1.糖尿病a. 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妊娠期糖尿病 2.垂危患者之胰島素療法I.組合療法J.製造物品及套組K.實施例A.定義
除非另外定義,否則本文中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意義相同的意義。除非另外說明,否則在本文中遍及整個揭示案所提及之所有專利、專利申請案、公開申請案及公開案、Genbank序列、資料庫、網站及其他公開材料係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在本文中之術語存在複數個定義之狀況下,以本節中之彼等定義為準。在提及URL或其他該種標識符或位址之狀況下,應理解該等標識符可能會變化且網際網路上之特定資訊易變,但可藉由搜尋網際網路找到等效資訊。對資訊之提及證明該資訊之可用性及公眾傳播。
如本文所用,「胰島素」係指用於增加葡萄糖攝取及儲存及/或減少內源葡萄糖產生之激素,其前驅物或合成或重組類似物。例示性人類胰島素係轉譯為110個胺基酸前驅多肽,即前胰島素原(SEQ ID NO:101),其含有將蛋白質導入內質網(ER)的24個胺基酸信號肽,信號序列在內質網中裂解,產生胰島素原(SEQ ID NO:102)。胰島素原經進一步加工釋放31個胺基酸之C-或連接鏈肽(對應於SEQ ID NO:101中所述之前胰島素原多肽之胺基酸殘基57至87及SEQ ID NO:102中所述之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33至63)。所得胰島素含有藉由雙硫鍵交聯之21個胺基酸之A鏈(對應於SEQ ID NO:101中所述之前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90至110,及SEQ ID NO:102中所述之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66至86)及30個胺基酸之B鏈(對應於SEQ ID NO:101中所述之前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25至54,及SEQ ID NO:102中所述之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1至30)。適當交聯之人類胰島素含有三個雙硫橋:一個介於A鏈的位置7與B鏈的位置7之間,第二個介於A鏈的位置20與B鏈的位置19之間,且第三個介於A鏈的位置6與11之間。對胰島素之提及包括單鏈或雙鏈形式之前胰島素原、胰島素原及胰島素多肽,其具有活性之截斷形式,且包括對偶基因變異體及物種變異體、由剪接變異體編碼之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諸如胰島素類似物,包括與SEQ ID NO:10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具有至少40%、45%、50%、55%、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的多肽或其成熟形式。例示性胰島素類似物包括SEQ ID NO:147-149、152中所述之彼等,及含有SEQ ID NO:150、156、158、160、162及164中所述之A鏈及/或SEQ ID NO:151、153-155、157、159、161、163及165中所述之B鏈的彼等。
例示性胰島素多肽為哺乳動物(包括人類)來源之彼等多肽。例示性人類來源之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為SEQ ID NO:101-104中所述。例示性胰島素類似物包括SEQ ID NO:147-149、152所述之彼等,及含有SEQ ID NO:150、156、158、160、162及164所述之A鏈及/或SEQ ID NO:151、153-155、157、159、161、163及165所述之B鏈的彼等。胰島素多肽亦包括非人類來源中之任一者,包括(但不限於)SEQ ID NO:105-146中所述之前驅胰島素多肽中之任一者。對胰島素之提及包括單體及多聚胰島素(包括六聚胰島素)以及人類化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係指用於響應於糖尿病個體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投予時或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投予後約4小時內產生之急性、感覺或預期高血糖病況(諸如,由進食產生或預期由進食產生之餐時高血糖病況)向該個體急性投予之任何胰島素或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藉此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能預防、控制或改善急性高血糖病況。典型地,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在向個體皮下投予後至多4小時或約超過4小時展示峰值胰島素含量。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包括重組胰島素及分離胰島素(亦稱為「常規」胰島素),諸如以HumulinR形式出售之胰島素、豬胰島素及牛胰島素,以及經設計以藉助於胺基酸變化迅速起作用之胰島素類似物。例示性常規胰島素製劑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常規胰島素(諸如以商標HumulinR、NovolinR及Velosulin、Insulin Human(USP)及Insulin Human Injection(USP)出售之彼等)、以及胰島素的酸性調配物(諸如,Toronto Insulin、Old Insulin及Clear Insulin)及常規豬胰島素(諸如,Iletin II(豬胰島素))。例示性迅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包括(例如)賴脯(Lispro)胰島素(例如,Humalog胰島素)、天冬胰島素(例如,NovoLog胰島素)及格魯辛(Glulisine)胰島素(例如,Apidra胰島素),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以VIAject及VIAtab形式出售(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7,279,457號)。儘管術語「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不涵蓋「基礎起作用胰島素」,但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除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外視情況可包括一或多種基礎起作用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人類胰島素係指基於人類多肽(包括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及類似物)合成或重組產生之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快速起作用人類胰島素或人類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包括快速起作用之任何人類胰島素或人類胰島素組成物,但排除非人類胰島素(諸如,常規豬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術語「基礎起作用之胰島素」或「基礎胰島素」係指作為治療慢性病況(諸如,糖尿病)的整體治療攝生法之一部分為了保持基礎胰島素含量所投予之胰島素。典型地,基礎起作用胰島素經調配以藉由在週期性投予(例如,每天一次或兩次)時控制胰島素釋放來保持適當穩定狀態的胰島素含量。基礎起作用胰島素包括結晶胰島素(例如,NPH及Lente、魚精蛋白胰島素、蘇爾芬胰島素(surfen insulin))、基礎胰島素類似物(甘精胰島素、HOE 901、NovoSol Basal)及減小常規胰島素之吸收速率的其他胰島素化學調配物(例如,阿拉伯膠、卵磷酯或油性懸浮物)。如本文所用,基礎起作用胰島素可包括典型地理解為長期起作用(典型地達到相對低峰值濃度,而具有約20-30小時的最大持續作用時間)或中期起作用(典型地在投予後約4-12小時產生峰值胰島素濃度)之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係指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諸如,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但不限於)rHuPH20製劑)之胰島素組成物,使得胰島素組成物在向個體非經腸投予後的前40分鐘在個體中提供大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藉由相同途徑投予相同劑量之相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後經相同時期向個體提供之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的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如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視情況可包括基礎起作用之胰島素。
如本文所用,術語「高血糖病況(hyperglycemic condition)」或「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係指血糖不合需要地升高。如本文所用,術語「低血糖病況(hypoglycemic condition)」或「低血糖症(hypoglycemia)」係指血糖不合需要地降低。
如本文所用,「全身性葡萄糖清除(systemic glucose clearance)」或「全身性葡萄糖代謝(systemic glucose metabolism)」係指自血液中移除葡萄糖且可表示為速率(量/時間)或數量(經一定時期之量)。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合適方法測定全身性葡萄糖清除。舉例而言,可使用高胰島素-正常血糖箝制程序在空腹條件(諸如,本文所例示及所述之彼等)下量測全身性葡萄糖清除,其中靜脈內輸注以保持恆定血糖含量(諸如,90-110 mg/dL)之葡萄糖量或速率等於全身性葡萄糖清除。因此可使用該等程序測定不同胰島素組成物實現之全身性葡萄糖清除的差異(諸如,藉由投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實現之全身性葡萄糖清除與由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實現之全身性葡萄糖清除的差異)。亦可藉由在葡萄糖挑釁測試後的指定時間點量測比較性胰島素之相對降血糖活性來測定比較性胰島素之間全身性葡萄糖清除的差異。舉例而言,葡萄糖挑釁測試(諸如,75 g口服葡萄糖耐受性測試或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的標準化測試膳食調配物)可用於比較不同胰島素製劑。在該等挑釁測試(challenge test)中,向個體投予一定數量之葡萄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立即繼之非靜脈內非經腸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接著在預定時間量測血糖含量(亦即,個體血液中之葡萄糖濃度)以測定胰島素的血液降低作用。在各種胰島素製劑的此等經口挑釁比較中,量測血糖含量之前所耗用之時間必需足以進行全身性葡萄糖攝取。上文所述之測定全身性葡萄糖清除的研究可使用動物模型及/或人類個體進行。
如本文所用,血糖控制或「控制血糖含量(controlling blood glucose level)」係指將血糖濃度維持於所要含量,典型地介於70-130 mg/dL或90-110 mg/dL之間。
如本文所用,治療有效之胰島素劑量為實現血糖控制所需之胰島素量或足以實現血糖控制之胰島素量。此量可(諸如)藉由葡萄糖或膳食挑釁根據經驗判定。
如本文所用,「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cumulative systemic insulin exposure)」或「胰島素的累積全身性暴露(cumulative systemic exposure to insulin)」係指在非經腸投予胰島素之後已吸收至血液中之胰島素的量。胰島素的累積全身性暴露可藉由計算特定時期之曲線下面積來測定,其中曲線係藉由隨時間變化繪製血液、血清或血漿中之胰島素濃度產生。
如本文所用,閉環系統為提供連續血糖控制的整合系統。閉環系統含有用於量測血糖之機構、用於傳遞一或多種組成物(包括胰島素組成物)之機構及用於測定待傳遞以實現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島素之量的機構。因此,典型地,閉環系統含有葡萄糖感測器、胰島素傳遞裝置(諸如,胰島素泵)及自葡萄糖感測器接受資訊且向胰島素傳遞裝置提供指令之控制器。該等指令可由控制器中之軟體產生。軟體典型地包括基於葡萄糖感測器所偵測或使用者所預期之血糖含量測定待傳遞以實現血糖控制所需之胰島素之量的演算法。
如本文所用,給藥攝生法係指所投予之胰島素之量及投予頻率。給藥攝生法為待治療之疾病或病況的函數,且因此可變化。
如本文所用,玻尿酸降解酶係指催化玻尿酸聚合物(亦稱為玻尿酸或HA)裂解成小分子量片段之酶。玻尿酸降解酶之例示物為玻尿酸酶,及具有使玻尿酸解聚之能力的特定軟骨素酶及解離酶。作為玻尿酸降解酶之例示性軟骨素酶包括(但不限於)軟骨素ABC解離酶(亦稱為軟骨素酶ABC)、軟骨素AC解離酶(亦稱為硫酸軟骨素解離酶或硫酸軟骨素消除酶(eliminase))及軟骨素C解離酶。軟骨素ABC解離酶包含兩種酶,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EC 4.2.2.20)及硫酸軟骨素-ABC外解離酶(EC 4.2.2.21)。例示性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及硫酸軟骨素-ABC外解離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普通變形桿菌(Proteus vulgaris )及肝素黃桿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 )之彼等(普通變形桿菌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描述於SEQ ID NO:98中;Sato等人(1994)Appl.Microbiol.Biotechnol. 41(1):39-46)。例示性來自細菌之軟骨素酶AC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SEQ ID NO:99中所述之肝素黃桿菌(Flavobacterium heparinum )食物穀菌(Victivallis vadensis )及金黃節桿菌(Arthrobacter aurescens )之彼等(Tkalec等人(2000)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66(1):29-35;Ernst等人(1995)Crit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0(5):387-444)。例示性來自細菌之軟骨素酶C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 )及黃桿菌屬(Flavobacterium )之彼等(Hibi等人(1989)FEMS-Microbiol-Lett. 48(2):121-4;Michelacci等人(1976)J. Biol.Chem .251:1154-8;Tsuda等人(1999)Eur.J.Biochem. 262:127-133)。
如本文所用,玻尿酸酶係指一類玻尿酸降解酶。玻尿酸酶包括細菌玻尿酸酶(EC 4.2.2.1或EC 4.2.99.1)、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玻尿酸酶(EC 3.2.1.36)及哺乳動物型玻尿酸酶(EC 3.2.1.35)。玻尿酸酶亦包括非人類來源(包括(但不限於)鼠、犬、貓、野兔、鳥、牛、綿羊、豬、馬、魚、蛙科動物、細菌)玻尿酸酶中之任一者以及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任何玻尿酸酶。例示性非人類玻尿酸酶包括來自牛(SEQ ID NO:10、11、64及BH55(美國專利第5,747,027號及第5,827,721號))、小黃蜂(yellow jacket wasp)(SEQ ID NO:12及13)、蜜蜂(SEQ ID NO:14)、白臉大黃蜂(SEQ ID NO:15)、胡蜂(paper wasp)(SEQ ID NO:16)、小鼠(SEQ ID NO:17-19、31)、豬(SEQ ID NO:20-21)、大鼠(SEQ ID NO:22-24、30)、家兔(SEQ ID NO:25)、羊(SEQ ID NO:26、27、63及65)、猩猩(SEQ ID NO:28)、獼猴(cynomolgus monkey)(SEQ ID NO:29)、豚鼠(SEQ ID NO:32)、節桿菌屬(Arthrobacter sp. )(菌株FB24)(SEQ ID NO:67)、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SEQ ID NO:68)、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EQ ID NO:69)、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SEQ ID NO:70);18RS21(SEQ ID NO:71);血清型Ia(SEQ ID NO:72);血清型III(SEQ ID NO:73))、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菌株COL)(SEQ ID NO:74);菌株MRSA252(SEQ ID NO:75及76);菌株MSSA476(SEQ ID NO:77);菌株NCTC 8325(SEQ ID NO:78);菌株牛RF122(SEQ ID NO:79及80);菌株USA300(SEQ ID NO:81))、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EQ ID NO:82);菌株ATCC BAA-255/R6(SEQ ID NO:83);血清型2,菌株D39/NCTC 7466(SEQ ID NO:84))、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血清型M1)(SEQ ID NO:85);血清型M2,菌株MGAS10270(SEQ ID NO:86);血清型M4,菌株MGAS10750(SEQ ID NO:87);血清型M6(SEQ ID NO:88);血清型M12,菌株MGAS2096(SEQ ID NO:89及90);血清型M12,菌株MGAS9429(SEQ ID NO:91);血清型M28(SEQ ID NO:92));豬鏈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Q ID NO:93-95);費氏弧菌(Vibrio fischeri )(菌株ATCC 700601/ES114(SEQ ID NO:96))之玻尿酸酶及對玻尿酸具有特異性且不裂解軟骨素或硫酸軟骨素的鏈黴菌屬(Streptomyces hyaluronolyticus )玻尿酸酶(Ohya,T.及Kaneko,Y.(1970)Biochim.Biophys.Acta 198:607)。玻尿酸酶亦包括彼等人類來源之玻尿酸酶。例示性人類玻尿酸酶包括HYAL1(SEQ ID NO:36)、HYAL2(SEQ ID NO:37)、HYAL3(SEQ ID NO:38)、HYAL4(SEQ ID NO:39)及PH20(SEQ ID NO:1)。玻尿酸酶亦包括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綿羊及牛PH20、可溶性人類PH20及可溶性rHuPH20。市售牛或綿羊可溶性玻尿酸酶之實例為Vitrase(綿羊玻尿酸酶)及Amphadase(牛玻尿酸酶)。
對玻尿酸降解酶之提及包括前驅玻尿酸降解酶多肽及成熟玻尿酸降解酶多肽(諸如,已移除信號序列之彼等)、其具有活性之截斷形式且包括對偶基因變異體及物種變異體、由剪接變異體編碼之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包括與SEQ ID NO:1及10-48、63-65、67-100中所述之前驅多肽具有至少40%、45%、50%、55%、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的多肽或其成熟形式。舉例而言,對玻尿酸降解酶之提及亦包括SEQ ID NO:50-51中所述之人類PH20前驅多肽變異體。玻尿酸降解酶亦包括含有化學或轉譯後修飾之彼等及不含有化學或轉譯後修飾之彼等。該等修飾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化、白蛋白化、糖基化、法尼基化、羧化、羥基化、磷酸化及此項技術中已知的其他多肽修飾。
如本文所用,可溶性玻尿酸酶係指特徵在於生理條件下之溶解性之多肽。可溶性玻尿酸酶可(例如)藉由其向溫至37℃之Triton X-114溶液的水相中之分溶來辨別(Bordier等人,(1981)J.Biol.Chem.,256:1604-7)。膜錨定(諸如,脂質錨定)玻尿酸酶將分溶至富含清潔劑之相,但在以磷脂酶-C處理後將分溶至含清潔劑較少之相或水相中。可溶性玻尿酸酶中包括膜錨定玻尿酸酶,其中在可溶性形式保持玻尿酸酶活性之狀況下,已移除或修飾一或多個與玻尿酸酶對膜之錨定相關的區域。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重組可溶性玻尿酸酶及彼等在天然來源(諸如來自羊或母牛之睪丸提取物)中所包含或自天然來源純化之玻尿酸酶。該可溶性玻尿酸酶之例示物為可溶性人類PH20。其他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綿羊(SEQ ID NO:27,63,65)及牛(SEQ ID NO:11,64)PH20。
如本文中所用,可溶性人類PH20或sHuPH20包括成熟多肽,其缺乏所有或一部分處於C末端之糖基化磷脂醯肌醇(GPI)附接位點使得該等多肽在表現後為可溶性的。例示性sHuPH20多肽包括具有SEQ ID NO:4-9及47-48中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成熟多肽。該等例示性sHuPH20多肽之前驅多肽包括信號序列。前驅物之例示物為SEQ ID NO:3及40-46中所述之彼等,其各自含有處於胺基酸位置1-35上的35個胺基酸信號序列。可溶性HuPH20多肽亦包括在在本文所述之製造及純化法期間或之後降解的彼等。
如本文所用,可溶性重組人類PH20(rHuPH20)係指重組表現於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中之人類PH20的可溶性形式。可溶性rHuPH20係藉由包括信號序列之核酸編碼且在SEQ ID NO:49中描述。亦包括作為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可溶性變異體之DNA分子。編碼可溶性rHuPH20之核酸表現於分泌成熟多肽之CHO細胞中。如在培養基中所產生,在C末端處存在異質性使得產物包括可以各種豐度包括SEQ ID NO:4-9中任何一或多者之物質混合物。亦包括相應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包括彼等與SEQ ID NO:50-51中所述之前驅人類PH20多肽相應之變異體。只要其他變異體保持玻尿酸酶活性且為可溶的,則該等變異體可與SEQ ID NO:4-9及47-48中之任一者具有60%、70%、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超過99%之序列一致性。
如本文所用,活性係指與全長(完全)蛋白質相關之多肽或其部分之功能活性。功能活性包括(但不限於)生物活性、催化或酶促活性、抗原性(結合抗多肽抗體或與多肽競爭結合抗多肽抗體之能力)、免疫原性、形成多聚體之能力及與多肽之受體或配體特異性結合之能力。
如本文所用,玻尿酸酶活性係指酶促催化玻尿酸之裂解的能力。玻尿酸酶之美國藥典(USP)XXII檢定藉由量測酶與HA在37℃下反應30分鐘後剩餘之較高分子量玻尿酸(HA)受質之量來間接測定玻尿酸酶活性(USP XXII-NF XVII(1990)644-645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Convention,Inc,Rockville,MD)。檢定中可使用參照標準溶液探明以單位計的任何玻尿酸酶之相對活性。測定玻尿酸酶(諸如,可溶性rHuPH20)之玻尿酸酶活性之試管內檢定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在本文中加以描述。例示性檢定包括下文所述之微濁度(microturbidity)檢定(例如參見實施例3),其藉由偵測當未裂解之玻尿酸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時所形成之不溶性沈澱物來間接量測玻尿酸酶對玻尿酸之裂解。參照標準可(例如)用於產生標準曲線以測定以單位計之所測試玻尿酸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關於玻尿酸降解酶之「功能等效量」或其語法變化係指實現與一定量之參照酶(諸如玻尿酸酶)相同作用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舉例而言,任何玻尿酸降解酶之活性可與rHuPH20之活性比較以測定與已知量之rHuPH20實現相同作用之玻尿酸降解酶的功能等效量。舉例而言,可藉由將玻尿酸降解酶與錐蟲藍一起注入小鼠側部皮膚來評估玻尿酸降解酶用作擴展劑或擴散劑之能力(例如參見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50260186號),且可測定實現(例如)與100單位玻尿酸酶參照標準相同之擴散量所需的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因此,所需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功能上等於100單位。在另一實施例中,可在人類個體中評估玻尿酸降解酶增加共投予之胰島素的吸收量及吸收速率之能力(諸如,下文實施例1中所述),且可(諸如,藉由評估血液中之最大胰島素濃度(Cmax )、達到血液中最大胰島素濃度所需之時間(tmax )及經給定時期的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AUC))測定實現(例如)與所投予數量的rHuPH20相同的胰島素吸收量及吸收速率之增加所需的玻尿酸降解酶之量。
如本文所用,天然存在之α胺基酸之殘基為彼等可見於自然界中之20種α胺基酸之殘基,其藉由人類中之負載tRNA分子之同源mRNA密碼子對負載tRNA分子之特異性識別而併入蛋白質中。
如本文所用,核酸包括DNA、RNA及其類似物(包括肽核酸(PNA))及其混合物。核酸可為單股或雙股的。當提及視情況經諸如可偵測標籤(諸如螢光或放射性標籤)標記之探針或引子時,涵蓋單股分子。該等分子典型地具有使其標靶對於探測或啟動(priming)文庫而言為統計上唯一的或具有低複本數(典型地小於5,一般小於3)之長度。探針或引子一般含有與所關注之基因互補或相同之序列的至少14個、16個或30個連續核苷酸。探針及引子可為10個、20個、30個、50個、100個或超過100個核酸長。
如本文所用,肽係指長度大於或等於2個胺基酸,且長度小於或等於40個胺基酸之多肽。
如本文所用,本文中所提供之各種胺基酸序列中存在之胺基酸係根據其已知之三個字母或一個字母縮寫(表1)來辨識。各種核酸片段中存在之核苷酸係以此項技術中常規使用之標準單字母名稱來表示。
如本文所用,「胺基酸」為含有胺基及羧酸基團之有機化合物。多肽含有兩個或超過兩個胺基酸。出於本文之目的,胺基酸包括20種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非天然胺基酸及胺基酸類似物(亦即,α碳具有側鏈之胺基酸)。
如本文所用,「胺基酸殘基」係指在使多肽在其肽鍵處化學消化(水解)後所形成之胺基酸。本文所述之胺基酸殘基假定為呈「L」異構形式。如此所指定之呈「D」異構形式之殘基可取代任何L-胺基酸殘基,只要多肽仍保持所需功能特性。NH2 係指多肽之胺基末端處存在之游離胺基。COOH係指多肽之羧基末端處存在之游離羧基。符合J.Biol.Chem .,243:3557-3559(1968)中所述且37 C.F.R.§§ 1.821-1.822所採用之標準多肽命名,表1中展示胺基酸殘基之縮寫:
應注意,本文中藉由各式所表示之所有胺基酸殘基序列在胺基末端至羧基末端之習知方向上具有自左至右之定向。另外,短語「胺基酸殘基」經廣泛定義以包括對應表(表1)中所列之胺基酸及經修飾及不常見之胺基酸(諸如37 C.F.R.§§1.821-1.822中所提及且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彼等胺基酸)。此外,應注意,在胺基酸殘基序列之開端或末端處之短劃線指示與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之另一序列、與胺基端基(諸如NH2 )或與羧基端基(諸如COOH)鍵結之肽鍵。
如本文中所用,「天然存在之胺基酸(naturally occurring amino acid)」係指多肽中存在之20種L-胺基酸如本文所用,「非天然胺基酸(non-natural amino acid)」係指具有類似於天然胺基酸之結構但已在結構上經修飾以模擬天然胺基酸之結構及反應性的有機化合物。非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因此包括(例如)除20種天然存在之胺基酸以外之胺基酸或胺基酸類似物且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之D-立體異構體。例示性非天然胺基酸描述於本文中且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
如本文所用,DNA構築體為單股或雙股、線性或環狀DNA分子,其含有以在自然界中未發現之方式組合及並列之DNA區段。DNA構築體作為人類操作之產物存在且包括所操作分子之純系及其他複本。
如本文所用,DNA區段為具有特定屬性之較大DNA分子之一部分。舉例而言,編碼特定多肽之DNA區段為較長DNA分子之一部分,諸如質體或質體片段,當自5’至3’方向讀取時,其編碼特定多肽之胺基酸序列。
如本文所用,術語聚核苷酸意謂自5’末端至3’末端讀取之去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鹼基之單股或雙股聚合物。聚核苷酸包括RNA及DNA且可自天然來源分離、試管內合成或自天然與合成分子之組合製備。聚核苷酸分子之長度在本文中係以核苷酸(縮寫為「nt」)或鹼基對(縮寫為「bp」)形式給出。在上下文允許之狀況下術語核苷酸係用於單股及雙股分子。當該術語用於雙股分子時,其用於表示總長且應理解其等效於術語鹼基對。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雙股聚核苷酸之兩條鏈可在長度上略微不同且其末端可交錯;因此雙股聚核苷酸分子中之所有核苷酸可不成對。該等不成對末端之長度一般將不超過20個核苷酸。
如本文所用,兩個蛋白質或核酸之間的「相似性(similarity)」係指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或核酸之核苷酸序列之間的關聯性。相似性可基於殘基之序列與其中所含有之殘基的一致度及/或同源度。評估蛋白質或核酸之間的相似度之方法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舉例而言,在一種評估序列相似性之方法中,以產生序列之間的最大程度之一致性的方式使兩個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比對。「一致性(Identity)」係指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之不變程度。胺基酸序列及在某種程度上核苷酸序列之比對亦可考慮胺基酸(或核苷酸)中之保守差異及/或常見取代。保守差異為保留所涉及之殘基之物理化學特性之彼等差異。比對可為全局的(對比較序列之比對係在序列之整個長度上且包括所有殘基)或局部的(僅包括最相似區域之一部分序列之比對)。
「一致性」本身具有此項技術公認之意義且可使用所公開之技術來計算。(例如參見: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Lesk,A.M.,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8;Biocomputing:Informatics and Genome Projects ,Smith,D.W.編,Academic Press,New York,1993;Computer Analysis of Sequence Data ,Part I,Griffin,A.M.及Griffin,H.G.編,Humana Press,New Jersey,1994;Sequence Analysi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n Heinje,G.,Academic Press,1987;及Sequence Analysis Primer,Gribskov,M.及Devereux,J.編,M Stockton Press,New York,1991)。儘管存在許多量測兩個聚核苷酸或多肽之間的一致性之方法,但術語「一致性」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Carillo,H.& Lipton,D.,SIAM J Applied Math 48 :1073(1988))。
如本文所用,同源性(關於核酸及/或胺基酸序列)意謂約大於或等於25%序列同源性,典型地大於或等於25%、40%、50%、60%、70%、80%、85%、90%或95%序列同源性;必要時可說明精確百分比。出於本文之目的,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術語「同源性」與「一致性」常常可互換使用。一般而言,為測定同源性或一致性百分比,將序列進行比對以獲得最高程度之匹配(例如參見: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Lesk,A.M.編,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88;Biocomputing:Informatics and Genome Projects ,Smith,D.W.編,Academic Press,New York,1993;Computer Analysis of Sequence Data,Part I ,Griffin,A.M.及Griffin,H.G.編.,Humana Press,New Jersey,1994;Sequence Analysis in Molecular Biology ,von Heinje,G.,Academic Press,1987;及Sequence Analysis Primer ,Gribskov,M.及Devereux,J.編,M Stockton Press,New York,1991;Carillo等人 (1988)SIAM J Applied Math 48 :1073)。藉由序列同源性,保守胺基酸之數目可藉由標準比對演算程式來測定且可與由每一供應者所建立之預設空隙處罰一起使用。實質上同源之核酸分子一般始終沿所關注核酸之長度以中等嚴格度或高嚴格度雜交。亦涵蓋含有簡并密碼子代替雜交核酸分子中之密碼子的核酸分子。
無論任何兩個分子是否具有至少60%、70%、80%、85%、90%、95%、96%、97%、98%或99%「一致性」或「同源性」之核苷酸序列或胺基酸序列,一致性或同源性可使用已知電腦算法測定,諸如使用如Pearson等人(1988)Proc.Natl.Acad.Sci.USA 85 :2444中之預設參數之「FASTA」程式(其他程式包括GCG程式包(Devereux,J.等人,Nucleic Acids Research 12(I) :387(1984))、BLASTP、BLASTN、FASTA(Atschul,S.F.等人,J Molec Biol 215 :403(1990));Guide to Huge Computers,Martin J.Bishop編,Academic Press,San Diego,1994;及Carillo等人(1988)SIAM J Applied Math 48 :1073))。舉例而言,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資料庫(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database)之BLAST功能可用於測定一致性。其他市售或公開可用之程式包括DNAStar「MegAlign」程式(Madison,WI)及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Genetics Computer Group(UWG)「Gap」程式(Madison WI)。蛋白質及/或核酸分子之同源性或一致性百分比可藉由例如使用GAP電腦程式比較序列資訊來測定(例如Needleman等人(1970)J.Mol.Biol. 48:443(如由Smith及Waterman((1981)Adv.Appl.Math. 2:482)所改編))。簡言之,GAP程式將相似性定義為相似之所比對符號(亦即核苷酸或胺基酸)的數目除以兩個序列中較短者中之總符號數目。GAP程式之預設參數可包括:(1)如由Schwartz及Dayhoff編,ATLAS OF PROTEIN SEQUENCE AND STRUCTURE ,National Bio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第353-358頁(1979)所述,Gribskov等人(1986)Nucl.Acids Res .14:6745之一元比較矩陣(含有一致性之1值及非一致性之0值)及加權比較矩陣;(2)每一空隙3.0之處罰及每一空隙中之每一符號之額外0.10之處罰;及(3)末端空隙無處罰。
因此,如本文所用,術語「一致性」或「同源性」表示測試與參照多肽或聚核苷酸之間的比較。如本文所用,術語至少「90%一致性」係指相對於多肽之參照核酸或胺基酸序列90%至99.99%之一致性百分比。90%或超過90%程度之一致性指示以下事實,假定出於例示之目的比較100個胺基酸長度之測試及參照多肽,測試多肽中不超過10%(亦即,100個胺基酸中有10個胺基酸)之胺基酸與參照多肽中之胺基酸不同。可在測試聚核苷酸與參照聚核苷酸之間進行類似比較。該等差異可表現為隨機分布於多肽之整個長度範圍內之點突變或其可在不同長度之一或多個位置上叢集直至達到最大可容許差異,例如10/100胺基酸差異(約90%一致性)。差異定義為核酸或胺基酸取代、插入或缺失。在同源度或一致度高於約85%-90%之狀況下,結果應獨立於程式及空隙參數設定;該高一致度通常可藉由手動比對來容易地評估而不用依靠軟體。
如本文所用,比對序列係指使用同源性(相似性及/或一致性)來比對核苷酸或胺基酸序列中之相應位置。典型地,比對兩個或超過兩個以50%或超過50%一致性相關之序列。比對序列組係指在相應位置處比對之2個或超過2個序列且可包括與基因組DNA序列比對之源自RNA之比對序列(諸如EST及其他cDNA)。
如本文所用,「引子」係指可在適當緩衝液中且在合適溫度下於適當條件(例如,在4種不同核苷三磷酸及聚合劑(諸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或反轉錄酶)存在下)下可充當模板引導型DNA合成之起始點的核酸分子。應瞭解,某一核酸分子可用作「探針」及「引子」。然而,引子具有3’羥基以供延長。引子可用於多種方法中,包括(例如)聚合酶鏈反應(PCR)、反轉錄酶(RT)-PCR、RNA PCR、LCR、多重PCR(multiplex PCR)、鍋柄式PCR(panhandle PCR)、捕捉PCR(capture PCR)、表現PCR、3'及5' RACE、原位PCR、連接介導型PCR及其他擴增方案。
如本文所用,「引子對」係指包括與待擴增(例如藉由PCR)之序列之5'末端雜交的5'(上游)引子及與待擴增序列之3'末端之互補序列雜交的3'(下游)引子的一組引子。
如本文所用,「特異性雜交」係指藉由核酸分子(例如,寡聚核苷酸)與目標核酸分子之互補鹼基配對來黏接。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影響特異性雜交之試管內及活體內參數,諸如特定分子之長度及組成。與試管內雜交尤其相關之參數進一步包括黏接及洗滌溫度、緩衝液組成及鹽濃度。移除非特異性結合之核酸分子之例示性洗滌條件在高嚴格度下為0.1×SSPE、0.1% SDS、65℃且在中等嚴格度下為0.2×SSPE、0.1% SDS、50℃。等效嚴格度條件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熟練技術人員可容易地調節此等參數來達成核酸分子與適於特定應用之目標核酸分子的特異性雜交。當提及兩個核苷酸序列時,互補意謂兩個核苷酸序列能夠雜交,其中相對核苷酸之間的錯配典型地小於25%、15%或5%。必要時,說明互補性之百分比。典型地,兩個分子經選擇以使其在高嚴格度條件下雜交。
如本文所用,實質上與產物相同意謂足夠相似以致所關注之特性充分保持不變使得實質上相同之產物可代替產物使用。
如本文所用,亦應理解,術語「實質上相同」或「相似」隨如彼等熟習相關技術者所理解之內容而變。
如本文所用,對偶基因變異體或對偶基因變異係指佔據相同染色體基因座之基因的兩種或超過兩種替代形式中之任一者。對偶基因變異天然地經由突變而發生且可引起群體內之表現型多態現象。基因突變可為沉默的(所編碼之多肽未發生變化)或可編碼具有改變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術語「對偶基因變異體」在本文中亦用於表示由基因之對偶基因變異體所編碼之蛋白質。基因之參照形式典型地編碼物種之群體或單個參照成員之多肽的野生型形式及/或主要形式。典型地,包括物種間及物種內之變異體的對偶基因變異體典型地與相同物種之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具有至少80%、90%或超過90%之胺基酸一致性;一致度視基因且與比較是種間比較還是種內比較而定。種內對偶基因變異體一般與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具有至少約80%、85%、90%或95%或超過95%之一致性,包括與多肽之野生型及/或主要形式具有96%、97%、98%、99%或超過99%之一致性。本文中對對偶基因變異體之提及一般係指相同物種之成員之間的蛋白質變異。
如本文所用,在本文中可與「對偶基因變異體」互換使用之「對偶基因」係指基因或其部分之替代形式。對偶基因佔據同源染色體上之相同基因座或位置。當個體具有基因之兩個相同對偶基因時,認為該個體關於彼基因或對偶基因為純合的。當個體具有基因之兩個不同對偶基因時,認為該個體關於該基因為雜合的。特定基因之對偶基因在單個核苷酸或若干核苷酸中可互不相同,且可包括諸如核苷酸之取代、缺失及插入的修飾。基因之對偶基因亦可呈含有突變之基因形式。
如本文所用,物種變異體係指不同物種(包括不同哺乳動物物種,諸如小鼠及人類)當中之多肽變異體。
如本文所用,剪接變異體係指藉由對產生超過一種類型之mRNA的基因組DNA之初級轉錄物進行分化加工所產生之變異體。
如本文所用,修飾係指對多肽之胺基酸序列或核酸分子中之核苷酸序列之修飾,且分別包括胺基酸及核苷酸之缺失、插入及置換。修飾多肽之方法對於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為常規的,諸如藉由使用重組DNA方法。
如本文所用,術語啟動子意謂含有提供RNA聚合酶結合及轉錄開始之DNA序列的一部分基因。啟動子序列通常(但不總是)可見於基因之5'非編碼區域中。
如本文所用,經分離或純化之多肽或蛋白質或其生物學活性部分實質上不含來自細胞或組織(蛋白質自其得到)之細胞物質或其他污染蛋白質,或實質上不含化學合成時之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物質。若如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用之用於評估純度之標準分析方法(諸如薄層層析法(TLC)、凝膠電泳及高效液相層析法(HPLC))所測定,製劑似乎不含可容易地偵測之雜質,或其足夠純以至進一步純化不會可偵測地改變該物質之物理及化學特性(諸如酶及生物活性),則可將製劑判定為實質上不含雜質的。用於純化化合物以產生實質上化學純化合物之方法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然而,實質上化學純化合物可為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在該等狀況下,進一步純化可增加化合物之比活性。
術語實質上不含細胞物質包括蛋白質製劑,其中蛋白質是與細胞之細胞組份分離,蛋白質自該等細胞分離或以重組方式產生。在一具體實例中,術語實質上不含細胞物質包括酶蛋白質製劑,其具有小於約30%(以乾重計)之非酶蛋白質(在本文中亦稱作污染蛋白質),一般小於約20%之非酶蛋白質或10%之非酶蛋白質或小於約5%之非酶蛋白質。當酶蛋白質以重組方式產生時,其實質上亦不含培養基,亦即培養基相當於酶蛋白質製劑體積之小於約或等於20%、10%或5%。
如本文所用,術語實質上不含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物質包括酶蛋白質製劑,其中蛋白質與涉及該蛋白質合成之化學前驅物或其他化學物質分離。該術語包括具有小於約30%(以乾重計)、20%、10%、5%或低於5%之化學前驅物或非酶化學物質或組份的酶蛋白質製劑。
如本文所用,與合成有關之(例如)合成核酸分子或合成基因或合成肽係指藉由重組方法及/或藉由化學合成方法所產生之核酸分子或多肽分子。
如本文所用,藉由使用重組DNA方法之重組方式進行製備意謂使用熟知之分子生物學方法來表現由選殖DNA編碼之蛋白質。
如本文所用,載體(或質體)係指用於將異源核酸引入細胞中以使其表現或複製之離散元件。載體典型地保持為游離型,但可經設計以將基因或其部分整合至基因組之染色體中。亦涵蓋為人工染色體之載體,諸如酵母人工染色體及哺乳動物人工染色體。該等運載工具之選擇及使用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
如本文所用,表現載體包括能夠表現與調節序列(諸如啟動子區)操作性連接之DNA的載體,該等調節序列能夠實現該等DNA片段之表現。該等額外區段可包括啟動子及終止子序列,且視情況可包括一或多個複製起點、一或多個可選擇標記、增強子、聚腺苷酸化信號及其類似物。表現載體一般源自質體或病毒DNA或可含有此兩者之元件。因此,表現載體係指重組DNA或RNA構築體,諸如質體、噬菌體、重組病毒或其他載體,其在引入適當宿主細胞中之後引起選殖DNA之表現。適當表現載體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且包括彼等在真核細胞及/或原核細胞中可複製之載體及彼等保持游離型之載體或彼等整合至宿主細胞基因組中之載體。
如本文所用,載體亦包括「病毒載體」。病毒載體為操作性連接至外源性基因以(作為運載工具或穿梭載體)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細胞中之工程改造病毒。
如本文所用,當提及DNA區段時,可操作地或操作性連接意謂該等區段經排列以使其功能與其預期目的相一致,例如轉錄在啟動子下游及任何轉錄之序列的上游開始。啟動子一般為轉錄機制與其結合以起始轉錄且繼續進行經過編碼區段直至終止子之結構域。
如本文所用,術語評估意欲包括在獲得樣本中所存在之蛋白酶或其結構域之活性的絕對值的意義上且亦在獲得表明該活性程度之指數、比率、百分比、目測值或其他值之意義上之定量及定性測定。評估可為直接或間接的且實際上所偵測之化學物質當然無需為蛋白質水解產物自身,而可為例如其衍生物或一些其他物質。舉例而言,可諸如藉由SDS-PAGE及用庫馬斯亮藍(Coomasie blue)對蛋白質進行染色來偵測補體蛋白質之裂解產物。
如本文所用,生物活性係指化合物之活體內活性或活體內投予化合物、組成物或其他混合物後所產生之生理反應。生物活性因此涵蓋該等化合物、組成物及混合物之治療作用及醫藥活性。生物活性可在經設計以測試或使用該等活性之試管內系統中進行觀測。因此,出於本文之目的,蛋白酶之生物活性為其使多肽水解之催化活性。
如本文所用,當提及兩個核酸序列時,等效意謂所討論之兩個序列編碼胺基酸或等效蛋白質之相同序列。當提及兩個蛋白質或肽使用等效時,其意謂兩個蛋白質或肽具有實質上相同之胺基酸序列而僅僅胺基酸取代不會實質上改變該蛋白質或肽之活性或功能。當等效係指特性時,該特性無需以相同程度呈現(例如,兩個肽可展現相同類型酶促活性之不同速率),但該等活性一般為實質上相同的。
如本文所用,「調節」或「改變」係指諸如蛋白質之分子之活性變化。例示性活性包括(但不限於)諸如信號轉導之生物活性。調節可包括活性增加(亦即,向上調節或促效活性)、活性降低(亦即,向下調節或抑制)或任何其他活性變化(諸如週期性、頻率、持續時間、動力學或其他參數之變化)。調節可視情況而變且典型地將調節與指定狀態相比較,例如野生型蛋白質、處於構成狀態之蛋白質或如指定細胞類型或條件下所表現之蛋白質。
如本文所用,組成物係指任何混合物。其可為溶液、懸浮液、液體、散劑、糊劑、水溶液、非水溶液或其任何組合。
如本文所用,組合係指兩個或超過兩個項目之間或之中的任何聯合。組合可為兩個或超過兩個之獨立項目(諸如兩個組成物或兩個集合),可為其混合物(諸如兩個或超過兩個項目之單個混合物)或其任何變異體。組合之組份一般在功能上有關或相關。
如本文所用,「疾病或病症」係指在有機體中由包括(但不限於)感染、後天病況、遺傳病況之原因或病況所引起之病理狀況,且該病理狀況之特徵在於可識別之症狀。本文中所關注之疾病及病症為彼等涉及ECM之組份的疾病及病症。
如本文所用,「治療」患有疾病或病況之個體意謂治療後個體之症狀部分或完全減輕或保持固定不變。因此,治療涵蓋預防、治療及/或治癒。預防係指預防潛在疾病及/或預防症狀惡化或疾病進展。治療亦涵蓋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任何醫藥用途。
如本文所用,醫藥學有效藥劑包括任何治療劑或生物活性劑,包括(但不限於)例如麻醉劑、血管收縮劑、分散劑、習知治療藥物(包括小分子藥物及治療性蛋白質)。
如本文所用,治療意謂改善或以其他方式有利地改變病況、病症或疾病或其他適應症之症狀的任何方式。
如本文所用,治療作用意謂由個體治療所引起之作用,其改變,典型地改良或改善疾病或病況之症狀或治癒疾病或病況。治療有效量係指向個體投予後產生治療作用之組成物、分子或化合物之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係指動物,包括諸如人類之哺乳動物。
如本文所用,患者係指展示疾病或病症之症狀的人類個體。
如本文所用,藉由諸如投予醫藥組成物或其他治療劑之治療來改善特定疾病或病症之症狀係指可歸因於投予組成物或治療劑或與投予組成物或治療劑有關之任何症狀減輕作用(無論持久或暫時的,持續或短暫的)。
如本文所用,預防(「prevention」或「prophylaxis」)係指降低感染疾病或病狀之風險之方法。
如本文所用,「治療有效量」或「治療有效劑量」係指至少足以產生治療作用之藥劑、化合物、物質或含有化合物之組成物之量。因此,其為預防、治癒、改善、抑制或部分抑制疾病或病症之症狀所必需之數量。
如本文所用,單位劑型係指如此項技術中已知適用於人類及動物個體且經個別封裝之物理離散單元。
如本文所用,單劑調配物係指用於直接投予之調配物。
如本文所用,「製造物品」為製成且出售之產品。如本申請案全文所使用,該術語意欲涵蓋同一或獨立封裝物品中所容納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
如本文所用,流體係指任何可流動之組成物。因此流體涵蓋呈半固體、糊劑、溶液、水性混合物、凝膠、洗劑、乳膏劑及其他該等組成物形式之組成物。
如本文所用,「套組」係指本文中所提供之組成物與出於包括(但不限於)復水、活化、用於傳遞之工具/裝置、投予、診斷及評估生物活性或特性之目的之另一項目的組合。套組視情況包括使用說明書。
如本文所用,細胞提取物或溶解產物係指由溶解或破裂之細胞製成之製劑或部分。
如本文所用,動物包括任何動物,諸如(但不限於)包括人類、大猩猩及猴之靈長類動物;齧齒動物,諸如小鼠及大鼠;家禽,諸如雞;反芻動物,諸如山羊、母牛、鹿、羊;綿羊,諸如豬及其他動物。非人類動物不包括人類作為所涵蓋之動物。本文提供之酶來自任何來源(動物、植物、原核及真菌來源)。多數酶具有包括哺乳動物來源之動物來源。
如本文所用,對照係指除未用測試參數處理以外與測試樣本實質上相同之樣本,或者若其為血漿樣本,則其可來自未受所關注之病況影響之正常志願者。對照亦可為內部對照。
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單數形式「一」及「該」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因此,例如,對包含「胞外域」之化合物之提及包括具有一個或複數個胞外域之化合物。
如本文所用,範圍及量可以「約」特定值或範圍之形式來表示。約亦包括精確量。因此「約5個鹼基」意謂「約5個鹼基」及「5個鹼基」。
如本文所用,「可選」或「視情況」意謂出現或不出現隨後所述之事件或情境,且該描述包括該事件或情境出現之狀況及該事件或情境不出現之狀況。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意謂該基團未經取代或經取代。
如本文所用,除非另外說明,否則任何保護基團、胺基酸及其他化合物之縮寫係根據其常見用法、公認縮寫或IUPAC-IUB生物化學命名委員會(IUPAC-IUB Commission on Biochemical Nomenclature)(參見(1972)Biochemistry 11:1726)。
B.超快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本文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合及組成物。藉由在投予之前或在投予之時藉由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獲得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亦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治療與迄今表示需要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作為治療相同之疾病及病況之方法及用途,例如治療糖尿病以控制高血糖症及其他疾病及病況。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例如,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未充分模擬第一階段餐時胰島素釋放的內源胰島素峰值。目前發現,本文所述之方法、組成物及組合藉由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可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更緊密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內源(亦即,天然)餐後胰島素釋放。
1.胰島素、糖尿病及現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療法的概述
胰島素為胰臟分泌之天然存在之多肽激素。身體細胞需要胰島素來有效地自血液攝取及使用葡萄糖。葡萄糖為進行細胞功能的主要能量受質。除了為碳水化合物能穩定的主要調節劑之外,胰島素亦對脂肪代謝起作用。其尤其可改變肝臟及脂肪組織釋放脂肪儲備的能力。胰島素在全身具有各種藥效學作用,包括(但不限於)增加脂質合成、減少脂質分解、增加蛋白質合成、調節葡萄糖代謝之關鍵酶及過程(包括葡萄糖攝取刺激、葡萄糖氧化刺激、增加肝糖合成及減少肝糖分解)。
儘管胰島素基本上一般在每小時0.5至1.0單位之範圍內分泌,但其含量在進食後增加。進食後,胰臟對血糖升高起反應而分泌大量胰島素。胰島素刺激細胞對葡萄糖之攝取,向肝臟發信號以減少葡萄糖產生;此導致血糖又回到正常含量。在正常成年人中,存在響應於進食的兩個胰島素釋放階段。早期為在進食後2-15分鐘內出現的峰值胰島素釋放。後期釋放延伸約2小時。早期造成停止肝臟葡萄糖產生,從而降低血糖含量且使周邊組織敏化或向其發信號以增加葡萄糖攝取。在肌肉中,以肝糖形式儲存大量葡萄糖。一些肝糖分解為乳酸鹽,其循環至肝臟且可轉化回葡萄糖且以肝糖形式儲存。在各餐之間,肝臟分解此等肝糖儲備以向大腦及其他組織提供葡萄糖。
糖尿病由於胰臟不能產生適當量之胰島素或產生胰島素之能力降低或由於細胞不能適當地合成及/或釋放所需胰島素或合成及/或釋放所需胰島素之能力降低而導致慢性高血糖症。在糖尿病中,上文所述之第一階段反應的有效性降低或不存在,導致餐後葡萄糖含量升高。舉例而言,糖尿病個體餐後前4小時期間(亦即,進食後的前4小時)之血糖曲線下面積(AUC)比非糖尿病個體大2.5至3.0倍。餐後葡萄糖波動造成整體高血糖症及HbA1C含量升高,且此等波動為2型糖尿病早期所見之HbA1c升高的主要貢獻因子。
當胰臟產生不充分量之胰島素或不能使用其產生之胰島素時,許多糖尿病患者需要以胰島素治療來保持適當血糖控制。胰島素已作為治療劑投予來治療患有糖尿病(包括(例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之患者,從而模擬正常個體中發生之內源性胰島素反應。亦向患有高血糖症之垂危患者投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含量。視患者之需要可使用不同來源之胰島素。市售胰島素製劑可根據其活性持續時間分類(例如參見,DeFelippis等人(2002)Insul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第481-500頁)McGraw-Hill Professional)。舉例而言,胰島素在快速起作用調配物以及中期或長期起作用調配物中提供,後兩類在本文中稱為基礎起作用胰島素。快速起作用形式具有迅速之起始時間,典型地在2-3小時或2-3小時以內(且不超過4小時)展示峰值胰島素含量。因此,胰島素的快速起作用形式用於餐時葡萄糖調節。其他形式之胰島素包括中期起作用胰島素(其在皮下投予後約4-12小時達到峰值胰島素濃度)及長期起作用胰島素(其達到相對適度之峰值且具有20-30小時的最大作用持續時間)。中期及長期起作用形式通常由非晶形及/或結晶胰島素製劑構成且主要用於基礎療法中。
餐時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目標為藉由在進餐時間之前、期間或不久之後非經腸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獲得隨時間流逝穩定之血糖含量。以此方式,胰島素血液含量暫時升高以(a)停止肝臟葡萄糖產生及(b)增加葡萄糖攝取;因此在與膳食消化有關之血糖升高期間保持血糖控制。
重組人類胰島素(例如,HumulinR胰島素)用於藉由在進餐時間之前注射而自身投予。不幸地是,重組人類胰島素必需在進餐時間之前約半小時或超過半小時藉由注射給藥以確保無外源胰島素含量對抗時不會發生血糖升高。重組人類胰島素吸收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胰島素在鋅離子存在下活體內及試管內形成六聚錯合物。該等六聚含鋅錯合物比無鋅之單體胰島素穩定。皮下注射之後,此等胰島素六聚體必需解離為較小二聚體或單體,隨後其可經毛細血管床吸收且進入全身循環。六聚體解離為二聚體或單體為濃度依賴性的,僅在較低濃度下隨胰島素自注射部位擴散而發生。因此,在皮下投予胰島素之後在注射部位存在局部胰島素庫,在注射部位處提供的初始高濃度之六聚胰島素不能被吸收直至胰島素濃度降低(Soeborg等人,(2009)Eur.J.Pharm.Sci.36:78-90)。因為胰島素自注射部位緩慢擴散,所以胰島素濃度隨著與注射部位距離增加而降低,導致六聚體解離及胰島素單體及二聚體吸收。因此,儘管六聚胰島素錯合物的分散在身體內天然發生,但其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發生,這將延遲胰島素的全身可用性。此外,因為此濃度依賴性吸收,所以胰島素濃度越高及劑量越高吸收起來約緩慢(Soeborg等人.,(2009)Eur.J.Pharm.Sci.36:78-90)。
因為單體形式之胰島素吸收起來更迅速,所以儘管六聚狀態之胰島素更穩定,但已研發出胰島素之快速起作用類似物形式,其在皮下投予後展示自六聚體向單體的較快解離。該等胰島素(諸如)藉由胺基酸變化經修飾以增加解離速率,從而賦予注射之後更快速的藥效學活性。如C部分所述,胰島素之快速起作用類似物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格魯辛胰島素、天冬胰島素及賴脯胰島素。
包括快速起作用類似物之胰島素的快速起作用形式在吸收及作用時具有延遲,且因此不近似於具有進食後約10分鐘發生之早期的內源胰島素。因此,該等調配物不足以迅速地起作用從而切斷此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後不久出現之肝臟葡萄糖產生。為此,即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製劑亦必需在餐前給藥以實現任何所要血糖控制的可能性。儘管常規胰島素所需的在15分鐘內進食之時間比在30-60分鐘內更容易估計,但存在患者可能進食太早或太晚以致不能提供最佳血糖控制的風險。
此外,以任何胰島素療法(包括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療法)治療的主要副作用中之一者為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定義為低血糖且與從饑餓變動至更多麻煩症狀(諸如,顫抖、發汗、昏憒或一直到發作、昏迷及死亡)的多種病態有關。低血糖症可能由未足夠進食、遺漏進食、比平時鍛煉過多或服用過多胰島素或使用具有不當長之暴露及作用持續時間的餐時胰島素製劑引起。舉例而言,因為許多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療法必需在餐前給予,所以存在患者可能放棄或遺漏進食導致低血糖症的風險。此外,在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後,血清胰島素含量及胰島素作用(例如,量測為葡萄糖輸注速率(GIR))在餐時葡萄糖負荷已消除之後典型地仍保持升高,有低血糖症之風險。藉由增加胰島素劑量來更佳控制峰值葡萄糖負荷之嘗試進一步增加此危險性。同樣,因為餐後低血糖症為胰島素療法之常見結果,所以其通常引起或迫使患者在各餐之間吃點心。此造成通常與胰島素療法有關之體重增加及肥胖。
2.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藥效學及藥物動力學
本文發現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組合導致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吸收增加,導致血清胰島素濃度的更快速升高(亦即,更迅速之吸收速率)及藥理學作用的更快速升高。因此,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組合導致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能夠在非經腸(亦即,非靜脈內)團式投予(諸如,經皮下(SC)、肌肉內(IM)、腹膜內(IP)或皮內(ID)投予途徑來非經腸投予)後實現快速血糖升高。
儘管不受任何理論約束,但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組合可導致相較於當僅投予胰島素時由皮下投予後分散機制改變引起的增加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吸收。典型地,高分子量玻尿酸之存在提供單獨皮下注射胰島素後總體流體流動之障壁。因此,如上文所述,胰島素藉由擴散介導機制自注射部位分散。因為胰島素自注射部位分散,所以濃度降低,促進胰島素六聚體解離為足夠小以經毛細血管床吸收的單體及二聚體。因此,為了在皮下注射後吸收,胰島素必需首先自注射部位緩慢分散形成足夠低的胰島素濃度來促進解離及因此促進吸收。然而,當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諸如,可溶性玻尿酸酶)共投予時,玻尿酸經玻尿酸降解酶降解,使總體流體流動,此與壓力梯度(或水力傳導率)成比例迅速分散。舉例而言,在生理壓力下,諸如rHuPH20之可溶性玻尿酸酶使水力傳導產生約20倍增加。因此,當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時,胰島素在玻尿酸障壁降解後以對流介導之方式迅速分散。當與玻尿酸降解酶皮下共投予時,此胰島素迅速吸收可相較於僅投予胰島素時導致改良之胰島素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
舉例而言,如本文所提供,如tmax 減小及Cmax 增加及在前40分鐘尤其顯著之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所證明,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吸收較快。此改良之藥物動力學特徵反映在縮短之胰島素作用起始時間及持續時間。此可由諸如實施例1中所述之正常血糖箝制實驗中的葡萄糖輸注速率之藥效學量測例示。因此,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比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更迅速吸收。有趣地是,如圖1及圖2中所述,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展示導致相似藥效學(PD)及藥物動力學(PK)特徵之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的加速吸收,儘管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實質上比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快。因此,不管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是包括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還是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超快起作用組成物均展示類似藥效學(PD)及藥物動力學(PK)特徵。此相似性在投予後的前40至60分鐘內尤其顯著(例如參見圖1及圖2)。因此,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額外優勢為在投予後的前40至60分鐘內實現相當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曲線之能力,而不管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為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例如,HumilinR胰島素)或快速起作用類似物(諸如,Humalog賴脯胰島素、Novalog天冬胰島素或Apidra格魯辛胰島素)。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藥物動力學在若干重要方面區別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首先,隨時間變化之胰島素血液濃度特徵在較早時間遷移至較高濃度中之一者(例如參見,圖1)。此胰島素在全身循環中出現之速率描述為吸收速率,不同於自全身循環移除之速率,該速率描述為清除速率。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比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具有較大吸收速率,導致較大早期暴露。此外,因為玻尿酸降解酶在投予部位瞬時及局部起作用,所以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進入全身循環後的清除速率及其效能與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無顯著差異。藉由增加吸收速率同時保持相同清除速率,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最大胰島素血液濃度(Cmax )相對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亦增加。因此,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對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相同總量之全身可用胰島素隨時間變化不同地分布,使得非經腸投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後,大部分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相較於僅快速起作用之胰島素在較早時間點發生且小部分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在較晚時間點發生。此吸收速率之遷移使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能夠更緊密模擬膳食消耗後出現之身體內源胰島素對血糖含量峰值的反應。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對於其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第二且獨立藥物動力學參數(實現全身循環之所投予劑量份額)亦可不同。對於某些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而言,大多數所投予劑為全身生物可用的,且因此相應超快起作用組成物可能僅存在遞增。然而,對於諸如常規胰島素(例如,HumulinR胰島素)之其他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而言,生物可用性之增加為顯著的。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對於其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相對生物可用性由相同非IV非經腸投予後兩種組成物的總全身暴露(AUC0-無窮大 )之比率描述。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另一重要態樣關注實現可量測對全身可用胰島素之生理學反應的藥效學參數之改良的能力。因為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在到達全身循環後具有與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相同之藥理學效能,所以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如上文所述)提供之改良之藥物動力學特徵導致可量測對全身可用胰島素之生理學反應之藥效學參數發生有益變化。舉例而言,當胰島素以正常血糖箝制程序向個體投予時所量測到之葡萄糖輸注速率(GIR)代表藥效學參數,因為其量測保持穩定目標血糖濃度所需之隨時間變化的靜脈內葡萄糖投予速率。由於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較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實現較大吸收速率的藥物動力學優勢,因而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能夠使GIR特徵(對胰島素之生理學反應的量度)向較早些時候之較大輸注速率(亦即,較大生理學反應)遷移。對於相對全身生物可用性亦存在有意義增加之彼等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而言,可觀測到GIR反應進一步增加,儘管總GIR為隨時間變化之胰島素含量分布及所投予之全身劑量的函數。
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提供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優勢導致多種重要用途。首先,藉由使PK及PD反應遷移至較早時間,可對超快起作用組成物產生比單獨之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能的更天然之胰島素反應以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身體天然胰島素反應包括(a)在前10-15分鐘內胰島素的初始爆發,發信號停止肝臟葡萄糖釋放且在各餐之間提供最小血糖濃度;及(b)超過約2小時之總胰島素暴露,其藉由經激素反應的複雜相互作用調節胰島素隨葡萄糖含量變化向全身循環之釋放與膳食之碳水化合物組成匹配,該等激素反應包括對全身代謝物(主要為葡萄糖)含量之β細胞反應及當腸道感覺到存在營養物質時加強胰島素分泌之腸促胰島素激素。藉由經前10-15分鐘發生大部分之全身可用胰島素暴露,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較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更佳能夠發信號停止肝臟葡萄糖釋放(與身體內源性餐時胰島素反應一樣)。此外,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更佳亦能夠藉由在前2小時具有大部分全身可用胰島素暴露及2小時後胰島素暴露相應減少來模擬餐後葡萄糖的天然控制。投予後超過2小時出現之高胰島素含量在餐後葡萄糖吸收完成時可導致增加之葡萄糖代謝,此為導致低血糖含量或低血糖症之狀況。此外,因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具有類似於天然胰島素反應之作用起始時間,所以此等組成物可在進餐時間投予,儘管許多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例如,HumulinR胰島素)在進食之前30-60分鐘投予,但是若個體延遲或遺漏所慾進食則此會引入低血糖症之風險。因此,經前15分鐘增加之胰島素暴露與2小時後降低之胰島素暴露的組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能夠比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更佳地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典型地在由醫師或其他合格護理人員根據許多因素(包括實際葡萄糖含量、個體、糖尿病類型及膳食組成)判定之廣泛劑量範圍內投予。典型地,該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劑量可在介於0.05單位/kg至2單位/kg範圍內。由於其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以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較低之劑量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藉由將其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可降低之程度視(例如)患者所患之糖尿病類型而定。典型地,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其量之減少大於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的量之減少。舉例而言,在向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各自投予0.20 U/kg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之狀況下,可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0.15 U/kg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相同或較佳血糖控制,且可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0.10 U/kg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相同或較佳血糖控制。因此,在一些實例中,本文預期在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以實現血糖控制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時血糖控制所需之量可減少(例如)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超過80%,且在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以實現血糖控制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時血糖控制所需之量可減少(例如)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或超過70%。
儘管不受任何理論約束,但當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劑量相較於1型糖尿病患者的較大減少反映1型及2型患者之不同餐後血糖特徵,及超快起作用胰島素更緊密模擬健康個體中之天然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之能力。由於β細胞功能受損、胰島素抵抗及/或胰島素分泌受損而發展2型糖尿病。此等患者缺乏葡萄糖挑釁(諸如,進食)幾分鐘內出現之早期胰島素釋放,但仍隨時間緩慢釋放胰島素。相反,1型糖尿病患者不產生任何胰島素且因此缺乏第一及第二階段胰島素釋放,其中後一者在健康個體中持續直至實現血糖控制。因此,因為2型糖尿病一般僅需要主要解決餐後高血糖症之胰島素療法,所以該等糖尿病患者之餐時胰島素療法中待克服之問題為出現低血糖症。若個體自身之延遲及/或基礎胰島素分泌與餐時峰值緩和後剩餘之任何過量外源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結合,則可產生低血糖症。隨著時間過去,重複出現之該餐後低血糖事件可造成體重增加及肥胖。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使得足夠迅速地達到血液中之適當胰島素濃度以在膳食消化後立即降低葡萄糖含量所需之劑量(亦即,包括天然早期胰島素釋放之劑量)為產生消化後在血液中循環且降低餐後葡萄糖含量之過量胰島素的劑量。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之胰島素劑量包括剛好超過早期胰島素釋放。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更緊密模擬內源胰島素反應。因此,可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僅包括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之劑的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而可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包括所有胰島素釋放階段之劑的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因此,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另一用途為減少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療法有關之體重增加及肥胖的副作用。此副作用之量值與所投予之胰島素劑量有關或與其成比例。如上文所論述,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由較低劑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經(例如)較大生物可用性與投予後的前0.25、0.5、0.75、1、1.5或2小時之大部分累積全身胰島素暴露之組合提供與相應快速起作用組成物等效之血糖控制。儘管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可因胰島素療法而經歷體重增加,但患有2型糖尿病之患者處於導致肥胖的特定體重增加之風險中。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但仍隨時間緩慢釋放胰島素。因此,在疾病的早期階段,2型糖尿病患者之內源胰島素含量在進食開始時過低且在膳食消化後過高。在不存在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之狀況下,肝臟接收不到停止產生葡萄糖之信號。肝臟在身體開始經膳食消化產生新葡萄糖時繼續產生葡萄糖,導致高血糖症。在進食後2小時與3小時之間,未經治療之糖尿病患者血糖變得過高使得胰臟接受到分泌大量胰島素的信號。在患有早期2型糖尿病之患者體內,胰臟仍可起反應且分泌此大量胰島素。此在消化幾乎結束且血糖含量應開始降低時發生。此大量胰島素具有兩種有害作用。第一,其對已受損之胰臟提出不當要求,此可導致胰臟更迅速惡化且最終使胰臟不能產生胰島素。第二,消化後過多的胰島素可造成體重增加,此可進一步加重疾病病況。當如上文所述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控制餐後高血糖症時,消化後可剩餘過量胰島素。因此,接受胰島素療法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消化後可具有過多胰島素,此可導致低血糖症且因此導致體重增加。投予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控制餐後高血糖症可減少糖尿病患者體重增加及肥胖之風險。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含有較低劑量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
為了實現血糖控制,可以若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將必需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的20%、30%、40%、50%、60%、70%、80%或90%投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因此,例如,超快起作用組成物中所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典型地為或約為0.05 U/kg、0.06 U/kg、0.07 U/kg、0.08 U/kg、0.09 U/kg、1.0 U/kg、1.1 U/kg、1.2 U/kg、1.3 U/kg、1.4 U/kg、1.5 U/kg、1.6 U/kg、1.7 U/kg、1.8 U/kg、1.9 U/kg或2.0 U/kg。由於劑量較低,因此可減少該等胰島素的作用持續時間以使因延續數小時之高血漿胰島素濃度而出現之後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最小化。因此,預期更緊密模擬第一階段餐時胰島素釋放的內源胰島素峰值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較快之作用起始在糖尿病患者體內提供關於較佳血糖控制及較少體重增加之臨床益處。
此外,藉由提供增加之吸收速率,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提供比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短的所投予之胰島素的作用與對所觀測葡萄糖含量之作用之間的反饋循環,且因此更佳能模擬餐後葡萄糖含量的天然調節。因此,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改良之藥物動力學亦有益於現有「胰島素泵」及連續葡萄糖監測(GCM)技術之效能。藉由縮短餐後胰島素團式注射與全身血糖反應之間的時間,以GCM重複較小皮下注射胰島素緊密控制葡萄糖含量可在組合之胰島素泵/葡萄糖監測裝置(亦即,閉環系統或人造胰臟)上「使環閉合」。
不管是以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單個混合物形式還是獨立製劑提供,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均可含有其他成份以提供所要物理或化學特性。舉例而言,可注射溶液可含有一或多種張力調節劑以提供近似等張溶液,及以酸或鹼滴定至中性pH值的水性溶劑且可能具有pH值緩衝組份。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調配物通常包括Zn及酚系抗菌防腐劑(諸如,間甲酚)以使其結構上穩定為更穩定的六聚狀態。可使用諸如EDTA之金屬螯合劑調節此等六聚體之解離速率,且可存在其他二價金屬(諸如,鈣)來緩衝螯合能力。玻尿酸降解酶通常需要其他組份來提供物理及化學穩定性,該等組份包括(但不限於)界面活性劑、去氧劑、鹽、胺基酸及多元醇。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以兩個獨立容器之套組形式呈現,其中一個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且另一個含有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用於相繼(以任何順序)或同時共投予;或以含有單個容器之套組形式呈現,該容器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之混合物。若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則該共投予可以任何順序相繼進行(例如,玻尿酸降解酶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前投予,藉此玻尿酸降解酶使玻尿酸在注射部位在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前降解);或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共投予可同時進行。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可調配(一起或獨立)成固體以在用適當稀釋劑復水為可注射溶液或可注射懸浮液後用於注射。
以下部分描述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所用之例示性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其製備方法及使用其治療已使用當前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疾病及病況的方法。
C.胰島素多肽及調配物
胰島素為由51個胺基酸殘基構成之分子量5808道爾頓(dalton)之多肽。其由胰臟中之蘭氏小島β細胞產生。例示性人類胰島素轉譯為110個胺基酸前驅多肽,即含有至ER之24個胺基酸信號肽之前胰島素原(SEQ ID NO:101),信號序列裂解產生胰島素原(SEQ ID NO:102)。胰島素原分子隨後藉由稱為激素原轉化酶(PC1及PC2)之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且藉由外蛋白酶羧肽酶E的作用轉化為成熟胰島素。此導致移除4個鹼性胺基酸殘基及剩餘的31個胺基酸C肽或連接肽(對應於SEQ ID NO:101中所述之前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57至87)。所得胰島素含有由雙硫鍵交聯的21個胺基酸之A鏈(對應於SEQ ID NO:102中所述之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90至110)及30個胺基酸之B鏈(對應於SEQ ID NO:102中所述之胰島素原多肽的胺基酸殘基1至30)。典型地,成熟胰島素含有3個雙硫橋:一個介於A鏈的位置7與B鏈的位置7之間,第二個介於A鏈的位置20與B鏈的位置19之間,且第三個介於A鏈的位置6與11之間。成熟胰島素之A鏈序列在SEQ ID NO:103中描述且B鏈序列在SEQ ID NO:104中描述。
胰島素之提及包括單鏈及雙鏈形式之前胰島素原、胰島素原及胰島素多肽,其具有活性之截斷形式,且包括對偶基因變異體及物種變異體、由剪接變異體編碼之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諸如胰島素類似物或其他衍生形式,包括與SEQ ID NO:101所述之前驅多肽具有至少40%、45%、50%、60%、65%、70%、75%、80%、85%、90%、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的多肽或其成熟形式,只要胰島素與人類胰島素受體結合以起始信號轉導級聯,導致葡萄糖攝取及儲存增加及/或內源葡萄糖產生降低。舉例而言,胰島素包括胰島素之物種變異體。此等包括(但不限於)來源於牛(SEQ ID NO:133中所述)及豬(SEQ ID NO:123)之胰島素。牛胰島素與人類胰島素之區別在於A鏈之胺基酸8及10,及B鏈之胺基酸30。豬胰島素與人類胰島素之區別僅在於B鏈之胺基酸30,其中(與牛序列一樣)存在丙胺酸取代代替蘇胺酸。胰島素的其他例示性物種變異體描述於SEQ ID NO:105-146中之任一者中。胰島素變異體亦包括胰島素類似物,該等類似物相較於SEQ ID NO:103及104所述之人類胰島素含有一或多個胺基酸修飾(A及B鏈)。包括快速起作用及較長期起作用類似物形式之例示性胰島素類似物(A及B鏈)描述於SEQ ID NO:147-165、182-184中。舉例而言,胰島素類似物包括(但不限於)格魯辛(LysB3、GluB29;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9(B鏈)中所述)、HMR-1 153(LysB3、IleB28;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82(B鏈)中所述)、HMR-1423(GlyA21、HisB31、HisB32;SEQ ID NO:183(A鏈)及SEQ ID NO:184(B鏈)中所述)、天冬胰島素(AspB28;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7(B鏈)中所述)及賴脯胰島素(LysB28、ProB29;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8(B鏈)中所述)。在上文之每一狀況下,類似物之命名是基於自鏈之N末端編號之胰島素的A或B鏈上特定位置之胺基酸取代的描述,其中序列其餘部分為天然人類胰島素。
上述胰島素多肽中之任一者包括任何物種(諸如,人類)之胰臟產生之彼等,且亦包括以合成技術或使用重組技術產生之胰島素。舉例而言,如本文別處所述,胰島素藉由表現胰島素之A及B鏈的合成基因、藉由表現整個胰島素原或使其暴露於適當酶促及化學方法以產生成熟胰島素或藉由表現以連接子肽連接之A及B鏈從而以生物合成方式產生(例如參見,DeFelippis等人(2002)Insul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In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第481-500頁)McGraw-Hill Professional)。
胰島素亦包括單體及寡聚形式,諸如六聚形式。胰島素在血漿中循環時可以單體形式存在,且其亦以單體形式與其受體結合。然而,胰島素具有自身締合成二聚體之傾向,且在諸如Zn2+ 之金屬離子存在下可容易地締合成高級結構(諸如,六聚體)。儘管亦已報導其他較弱鋅結合位點,但存在兩個用於Zn2+ 之對稱高親和力結合位點(例如參見,DeFelippis等人(2002)Insul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第481-500頁)McGraw-Hill professional)。自身締合對於防止化學降解及物理變性的分子穩定性而言為重要的。因此,在胰腺β細胞中之儲存囊泡中,胰島素以六聚體形式存在。然而,咸信胰島素六聚體在釋放進入胞外空間後可經歷pH值向較中性條件之變化,且含鋅離子之六聚體經歷使其不穩定之稀釋。可能存在其他使胰島素六聚體在胞外空間不穩定的原因。因此胰島素主要以單體形式發現於血液中。為了利用穩定作用,多數市售胰島素調配物含有足以促進自身締合成六聚體之量的鋅離子。然而,六聚結構減緩此等調配物皮下投予後的吸收速率。
如B部分所述,胰島素在(諸如)糖尿病患者中用作血糖控制治療劑。視胰島素經投予是控制基礎療法或餐時療法之葡萄糖還是其組合而定,存在多種類型之胰島素調配物。可以單獨之快速起作用調配物形式、單獨之基礎起作用調配物形式(亦即,中期起作用及/或長期起作用形式)或以其混合物形式提供胰島素調配物(例如參見表3)。典型地,混合物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中期或長期起作用胰島素。舉例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與NPH胰島素(如下文所述之例示性中期起作用胰島素)以各種混合比組合,包括10:90、20:80、30:70、40:60及50:50。該等預混合製劑可便利地藉由在單個調配物中提供進食相關及基礎胰島素需求來減少每日胰島素注射次數。因此,如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調配物包括可視情況提供基礎起作用胰島素之彼等。
一般而言,任何胰島素製劑包括胰島素多肽或其變異體(亦即,類似物),且區別僅在於組成調配物之其他物質。因此,調配物之細節可影響不同類型胰島素的作用持續時間。胰島素製劑中所包括之物質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穩定劑(諸如,鋅);pH值緩衝劑;張力調節劑(諸如,甘油);防腐劑/抗菌劑(諸如,間甲酚)及魚精蛋白或其他沈澱或控制釋放劑。此外,如本文所提供,胰島素製劑亦可經製備以含有鈣及金屬螯合劑(諸如,EDTA或EGTA)。可向胰島素多肽(諸如,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添加上述物質中之任何一或多者。所添加之特定組份及其量影響胰島素類型、其作用持續時間、其吸收及生物可用性,且因此影響其應用。
舉例而言,多數胰島素製劑在調配物中含有金屬離子(諸如,鋅),該金屬離子藉由促進分子之自身締合使胰島素穩定。自身締合成六聚形式可影響胰島素投予後的吸收。因此,該等穩定劑之比率及EDTA或EGTA向胰島素中之添加允許藉由(例如)影響多肽中存在之高級結構的發生率來進一步調節及控制胰島素的吸收及生物可用性。一般而言,快速起作用之常規胰島素製劑含有為或約為0.01-0.04 mg/100單位之量的鋅。化學研究已揭示胰島素溶解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鋅含量及懸浮於其中之緩衝液之種類。因此,一些較長期起作用基礎胰島素調配物藉由添加鋅使胰島素自乙酸鹽緩衝液(而非磷酸鹽)沈澱來製備。當收集及懸浮於乙酸鈉-氯化鈉溶液(pH值7.2至7.5)中時,具有高鋅含量之大晶體胰島素在皮下注射後緩慢吸收且發揮長持續時間作用。此晶體製劑稱為長期胰島素鋅懸浮液(特慢胰島素)。其他含鋅胰島素製劑包括(例如)半慢胰島素(即時胰島素鋅懸浮液)及慢胰島素(胰島素鋅懸浮液),其主要區別在於所用之鋅濃度。含鋅之胰島素製劑亦包括經魚精蛋白修飾之彼等,諸如NPH胰島素。
在另一實例中,可向胰島素多肽中添加沈澱劑(諸如,魚精蛋白)以產生微晶懸浮液。典型地,結晶胰島素相較於未以結晶形式存在之胰島素具有長期作用持續時間。當以水性懸浮液皮下注射時,魚精蛋白鋅胰島素僅在沈積部位緩慢溶解,且胰島素以延緩之速率吸收。魚精蛋白鋅懸浮液胰島素很大程度上由亦稱為NPH胰島素的等項胰島素懸浮液(isophane insulin suspension)置換。其為結晶形式的經修飾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懸浮液。胰島素、魚精蛋白及鋅之濃度經安排使得製劑具有介於常規胰島素與魚精蛋白鋅胰島素懸浮液之間的作用起始時間及持續時間。
此外,製劑之pH值差異亦影響胰島素類型及特性。初始常規胰島素製劑在pH值2.8至3.5下製備,其另外將在較高pH值範圍下形成顆粒。然而,可在一定範圍的pH值下製備高度純化之胰島素製劑。同樣,對胰島素製劑進行緩衝允許在較寬pH值範圍之溶液中製備胰島素。典型地,在中性pH值下製備之胰島素的穩定性比在酸性pH值下製備之彼等的穩定性大。因此,多數胰島素在中性pH值下調配。例外為甘精胰島素,其以pH值4.0之市售調配物形式提供。藉由向B鏈之C末端添加兩個精胺酸,甘精胰島素之等電點遷移使其在酸性pH值下更可溶。A鏈中存在額外胺基酸變化(N21G)以防止由酸敏性天冬醯胺引起的脫醯胺作用及二聚作用。甘精胰島素之A鏈序列在SEQ ID NO:150中描述且B鏈序列在SEQ ID NO:151中描述。因為在投予後暴露於生理pH值,所以形成微沈澱物,此使甘精胰島素類似於長期起作用結晶胰島素。
下表3概述各種類型之胰島素,其作用起始時間及其應用。
最常用胰島素為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其包括常規胰島素(亦即,天然或野生型胰島素,包括對偶基因及其物種變異體)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為本文之目的,除非另外明確說明,否則提及之胰島素為快速起作用胰島素。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
本文提供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一般而言,此等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在皮下投予後吸收且可偵測且在血液中具有30分鐘或不到30分鐘內之作用起始時間。可用於獲得如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包括為野生型或天然胰島素之常規胰島素。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亦包括胰島素類似物。由於其相較於基礎起作用胰島素的快速吸收速率,因此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主要用於餐後控制目的。例示性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於下表4中闡述。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亦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一者,諸如(但不限於)美國專利7279457及美國專利公開案20070235365、20080039368、20080039365、20070086952、20070244467及20070191757中所揭示之任何胰島素製劑及裝置。任何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藉由與玻尿酸降解酶共調配及/或共投予而超快起作用。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調配物除玻尿酸降解酶之外亦可進一步包括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中期起作用或長期起作用胰島素之混合物。
a.常規胰島素
常規胰島素包括包含天然或野生型胰島素多肽之調配物。此等包括人類胰島素,以及來自牛、豬及其他物種之胰島素。該等胰島素可在酸性pH值(例如,2.5-3.5)下製備或可在中性pH值(例如,7.0-7.8)下製備。常規胰島素亦包括含有鋅之彼等。典型地,常規胰島素製劑中之鋅含量在0.01-0.04 mg/100單位或約0.01-0.04 mg/100單位範圍內。常規人類胰島素以HumulinR、NovolinR及Velosulin形式市售。豬胰島素以Iletin II形式市售。一般而言,常規胰島素具有皮下投予後30分鐘之作用起始時間。在1-3小時內發現最大血漿含量且強度的持續時間隨劑量而增加。皮下投予後的血漿半衰期約為1.5小時。
b.快速起作用類似物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為胰島素的經修飾形式,其典型地含有一或多個胺基酸變化。為了相較於常規胰島素增加吸收速率及作用起始時間之目的,類似物經設計以減少胰島素分子的自身締合。一般而言,該等類似物在鋅存在下調配,且因此以穩定鋅六聚體形式存在。然而,由於修飾,其在皮下投予後相較於常規胰島素更迅速自六聚體狀態解離。
i.賴脯胰島素
人類賴脯胰島素為一種胰島素多肽調配物,該調配物在B鏈的位置28與29處含有胺基酸變化使得SEQ ID NO:104中所述之野生型胰島素B鏈的此位置處之Pro-Lys轉化為Lys-Pro。賴脯胰島素之序列描述於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8(B鏈)中。其以名稱Humalog市售。此兩個胺基酸倒置之結果為自身締合傾向降低之多肽,此允許較迅速之作用起始時間。特定言之,B鏈之序列倒置導致消除兩種疏水相互作用且弱化使二聚體穩定化之兩個β疊板氫鍵(例如參見,DeFelippis等人(2002)Insul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In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第481-500頁)McGraw-Hill Professional)。多肽由於調配物中提供之賦形劑(諸如抗菌劑(例如,間甲酚)及用於穩定化之鋅)而自身締合且形成六聚體。然而,賴脯胰島素由於胺基酸修飾而比常規胰島素更迅速起作用。
ii.天冬胰島素 人類天冬胰島素為一種胰島素多肽調配物,其在SEQ ID NO:104中所述之人類胰島素B鏈之位置28處含有脯胺酸至天冬胺酸的胺基酸取代。天冬胰島素之序列描述於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7(B鏈)中。其以名稱Novolog市售。天冬胰島素中之修飾賦予帶負電側鏈羧基以形成電荷排斥且使單體-單體相互作用不穩定。此外,移除脯胺酸會消除單體之間的關鍵疏水相互作用(例如參見,DeFelippis等人(2002)Insul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Ellenberg and 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第481-500頁)McGTaw-Hill Professional)。類似物主要以單體形式存在,且相較於其他快速起作用類似物(諸如,賴脯胰島素)較不容易聚集。一般而言,天冬胰島素及賴脯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分別相似。 iii.格魯辛胰島素
人類格魯辛胰島素為一種胰島素多肽調配物,其相較於SEQ ID NO:104中所述之人類胰島素B鏈之序列在B鏈中在位置B3處含有天冬醯胺至離胺酸的胺基酸取代且在胺基酸B29處具有離胺酸至麩胺酸的胺基酸取代。格魯辛胰島素之序列描述於SEQ ID NO:103(A鏈)及SEQ ID NO:149(B鏈)中。其以名稱Apidra市售。修飾使多肽分子相較於人類胰島素較不容易自身締合。不同於其他胰島素類似物,多肽在不存在促進六聚體之鋅的存在下商業調配(Becker等人(2008)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47:7-20)。因此,格魯辛胰島素比賴脯胰島素及天冬胰島素具有更迅速之起始速率。
D.玻尿酸降解酶
本文提供由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產生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組合,及使用該等組成物及組合治療胰島素介導之疾病及病況的方法。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使玻尿酸降解之任何酶。例示性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但不限於)玻尿酸酶及具有使玻尿酸裂解之能力的特定軟骨素酶及解離酶。其中本文提供之方法及用途描述玻尿酸酶與胰島素之用途,因此可使用任何玻尿酸降解酶。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之玻尿酸降解酶的例示物為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由於玻尿酸降解酶(諸如,玻尿酸酶)分解胞外基質中之玻尿酸的能力,因此該等酶促進治療劑之投予。舉例而言,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諸如,皮下投予)之治療劑的吸收及分散得以增加。
玻尿酸(Hyaluronan)(亦稱為hyaluronic acid或hyaluronate)為遍及結締、上皮及神經組織廣泛分布之非硫酸化葡萄糖胺聚糖。玻尿酸為胞外基質之基本組份且為間質障壁的主要組份。玻尿酸降解酶藉由催化玻尿酸之水解來降低玻尿酸黏度,從而增加組織滲透性及增加非經腸投予之流體的吸收速率。因而,諸如玻尿酸酶之玻尿酸降解酶已(例如)用作擴展劑或分散劑而連同其他藥劑、藥物及蛋白質一起使用以增強其分散及傳遞。
玻尿酸降解酶藉由使玻尿酸聚合物裂解來降解玻尿酸,該等玻尿酸聚合物由經交替β-1→4及β-1→3醣苷鍵連接在一起的重複雙醣單位,即D-葡糖醛酸(GlcA)及N-乙醯基-D-葡糖胺(GlcNAc)構成。玻尿酸鏈之長度可達到約25,000個或超過25,000個雙醣重複且玻尿酸聚合物尺寸可在約為5,000至20,000,000 Da之範圍(活體內)。因此,用於所提供之用途及方法的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任何具有催化玻尿酸雙醣鏈或聚合物裂解之能力的酶。在一些實例中,玻尿酸降解酶使玻尿酸鏈或聚合物中之β-1→4醣苷鍵裂解。在其他實例中,玻尿酸降解酶催化玻尿酸鏈或聚合物中β-1→3醣苷鍵之裂解。
如下文所述,玻尿酸降解酶以膜結合或可溶性形式存在。為本文之目的,提供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用於本文之方法、用途、組成物或組合中。因此,當玻尿酸降解酶包括糖基磷酯醯肌醇(GPI)錨及/或另外為膜錨定或不溶性時,玻尿酸降解酶在本文中以可溶性形式提供。因此,玻尿酸降解酶包括截斷之變異體,例如經截斷以移除所有或部分GPI錨。本文提供之玻尿酸降解酶亦包括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的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舉例而言,玻尿酸降解酶的一級序列中可含有一或多種變異,諸如胺基酸取代、添加及/或缺失。玻尿酸降解酶之變異體相較於不含有變異之玻尿酸降解酶一般展示至少或至少約60%、70%、80%、90%、91%、92%、93%、94%、95%、96%、97%、98%、99%或超過99%序列一致性。為本文之目的,玻尿酸降解酶中可包括任何變異,只要該酶保留玻尿酸酶活性,諸如保留至少或至少約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或超過95%不含變異之玻尿酸降解酶的活性(如此項技術中熟知及本文所述之試管內及/或活體內檢定所量測)。
1.玻尿酸酶
玻尿酸酶為玻尿酸降解酶大家族的成員。存在三種一般類別之玻尿酸酶:哺乳動物型玻尿酸酶、細菌玻尿酸酶及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玻尿酸酶。該等酶可用於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
a.哺乳動物型玻尿酸酶
哺乳動物型玻尿酸酶(EC 3.2.1.35)為內-β-N -乙醯基-己醣胺酶,其將玻尿酸之β 1→4醣苷鍵水解成各種寡醣長度(諸如四醣及六醣)。此等酶具有水解及轉醣苷酶活性,且可降解玻尿酸及硫酸軟骨素(CS)(一般為C4-S及C6-S)。此類型之玻尿酸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母牛(牛)(SEQ ID NO:10、11及64及BH55(美國專利第5,747,027號及第5,827,721號))、羊(綿羊)(SEQ ID NO:26、27、63及65)、小黃蜂(SEQ ID NO:12及13)、蜜蜂(SEQ ID NO:14)、白臉大黃蜂(SEQ ID NO:15)、胡蜂(SEQ ID NO:16)、小鼠(SEQ ID NO:17-19、31)、豬(SEQ ID NO:20-21)、大鼠(SEQ ID NO:22-24、30)、家兔(SEQ ID NO:25)、猩猩(SEQ ID NO:28)、獼猴(SEQ ID NO:29)、豚鼠(SEQ ID NO:32)之玻尿酸酶及人類玻尿酸酶。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之玻尿酸酶的例示物為可溶性玻尿酸酶。
哺乳動物玻尿酸酶可進一步再分為中性活性玻尿酸酶(主要發現於睾丸提取物中)及酸性活性玻尿酸酶(主要發現於諸如肝臟之器官中)。例示性中性活性玻尿酸酶包括PH20,包括(但不限於)源自諸如綿羊(SEQ ID NO:27)、牛(SEQ ID NO:11)及人類(SEQ ID NO:1)之不同物種之PH20。人類PH20(亦稱為SPAM1或精子表面蛋白PH20)一般經由糖基磷脂醯肌醇(GPI)錨而附接至質膜。其天然地涉及精子-卵子黏著且藉由消化玻尿酸以協助精子穿透卵丘細胞層。
除人類PH20(亦稱作SPAM1)以外,在人類基因組中已辨識5種玻尿酸酶樣基因,即HYAL1、HYAL2、HYAL3、HYAL4及HYALP1。HYALP1為假基因,且HYAL3(SEQ ID NO:38)未曾展示具有針對任何已知受質之酶活性。HYAL4(SEQ ID NO:39中所述之前驅多肽)為軟骨素酶且幾乎不展現針對玻尿酸之活性。HYAL1(SEQ ID NO:36中所述之前驅多肽)為原型酸性-活性酶且PH20(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為原型中性-活性酶。諸如HYAL1及HYAL2(SEQ ID NO:37中所述之前驅多肽)之酸性-活性玻尿酸酶在中性pH值(亦即pH值=7)下一般缺乏催化活性。舉例而言,HYAL1在4.5之pH值下幾乎不具有試管內催化活性(Frost等人(1997)Anal.Biochem. 251:263-269)。HYAL2為酸性-活性酶,其具有極低之試管內比活性。玻尿酸酶樣酶之特徵亦在於彼等一般經由糖基磷脂醯肌醇(GPI)錨附接至質膜之酶(諸如人類HYAL2及人類PH20)(Danilkovitch-Miagkova等人(2003)Proc Natl Acad Sci USA.100(8):4580-5)及彼等一般可溶解之酶(諸如人類HYAL1)(Frost等人,(1997)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36(1):10-5)。
PH20
PH20與其他哺乳動物玻尿酸酶一樣為內-β-N-乙醯基-己醣胺酶,其將玻尿酸之β1→4醣苷鍵水解成各種寡醣長度(諸如,四醣及六醣)。其具有水解及轉醣苷酶活性,且可降解玻尿酸及硫酸軟骨素(CS)(諸如,C4-S及C6-S)。PH20天然地涉及精子-卵子黏著且藉由消化玻尿酸以協助精子穿透卵丘細胞層。PH20位於精子表面上及溶酶體產生之頂體中(其中其與內部頂體膜結合)。質膜PH20僅在中性pH值下具有玻尿酸酶活性,而內部頂體膜PH20在中性及酸性pH值下均具有活性。除了為玻尿酸酶之外,PH20亦看似為HA誘發之細胞信號轉導的受體,且為卵母細胞周圍之透明帶的受體。
例示性PH20蛋白質包括(但不限於)人類(SEQ ID NO:1所述之前驅多肽、SEQ ID NO:2所述之成熟多肽)、黑猩猩(SEQ ID NO:185)、恆河猴(SEQ ID NO:186)、牛(SEQ ID NO:11及64)、家兔(SEQ ID NO:25)、綿羊PH20(SEQ ID NO:27、63及65)、獼猴(SEQ ID NO:29)、豚鼠(SEQ ID NO:32)、大鼠(SEQ ID NO:30)及小鼠(SEQ ID NO:31)PH20多肽。
牛PH20為553個胺基酸之前驅多肽(SEQ ID NO:11)。將牛PH20與人類PH20比對僅顯示微弱之同源性,在牛多肽中歸因於不存在GPI錨而存在自胺基酸470直至各別羧基末端之多個空隙(例如參見,Frost GI(2007)Expert Opin.Drug.Deliv. 4:427-440)。實際上,預計除人類以外在許多其他PH20物種中均無明確GPI錨。因此,自綿羊及牛產生之PH20多肽以可溶性形式天然存在。雖然牛PH20以極鬆散地附接至質膜之形式存在,但其並非經由磷脂酶敏感性錨來錨定(Lalancette等人(2001)Biol Reprod .65(2):628-36)。牛玻尿酸酶之此獨特特徵允許以提取物形式使用可溶性牛睾丸玻尿酸酶以供臨床使用(Wydase、Hyalase)。
人類PH20 mRNA轉錄物通常經轉譯以產生509個胺基酸之前驅多肽(SEQ ID NO:1),其含有處於N末端處之35個胺基酸信號序列(胺基酸殘基位置1-35)及處於C末端之19個胺基酸糖基磷脂醯肌醇(GPI)錨附接信號序列(胺基酸殘基位置491-509)。成熟PH20因此為SEQ ID NO:2中所述之474個胺基酸多肽。將前驅多肽轉運至ER且移除信號肽之後,C末端GPI附接信號肽裂解以促進GPI錨與新形成之C末端胺基酸在對應於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的位置490之胺基酸位置處共價附接。因此,產生具有SEQ ID NO:2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474個胺基酸GPI錨定之成熟多肽。
人類PH20在中性及酸性pH值下皆展現玻尿酸酶活性。在一態樣中,人類PH20為原型中性-活性玻尿酸酶,其一般經GPI錨鎖定至質膜。在另一態樣中,PH20表現於內部頂體膜上,其中其在中性及酸性pH值下均具有玻尿酸酶活性。PH20看似在多肽之不同區域含有兩個催化部位:肽1及肽3區域(Cherr等人,,(2001)Matrix Biology 20:515-525)。證據表明PH20之肽1區域(其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多肽的胺基酸位置107-137及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之位置142-172)為中性pH值下的酶活性所需。此區域內之位置111與113(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PH20多肽)處之胺基酸看似對活性為重要的,因為胺基酸置換引起之突變誘發導致PH20多肽相較於野生型PH20分別具有3%玻尿酸酶活性或不可偵測之玻尿酸酶活性(Arming等人.,(1997)Eur.J.Biochem.247:810-814)。
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多肽的胺基酸位置242-262及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之位置277-297之肽3區域看似對酸性pH值下的酶活性為重要的。在此區域內,成熟PH20多肽之位置249與252處之胺基酸看似對活性為必要的,且任一者之突變誘發導致基本上缺乏活性之多肽(Arming等人,(1997)Eur.J.Biochem.247:810-814)。
除了催化位點之外,PH20亦含有玻尿酸結合位點。實驗證據表明此位點位於對應於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之胺基酸位置205-235及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多肽之位置170-200的肽2區域。此區域在玻尿酸酶中高度保守且類似於肝素結合基元。位置176(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PH20多肽)處之精胺酸殘基突變為甘胺酸產生僅具有約1%野生型多肽之玻尿酸酶活性的多肽(Arming等人,(1997)Eur.J.Biochem.247:810-814)。
在人類PH20中在SEQ ID NO:1中所例示之多肽的N82、N166、N235、N254、N368、N393、N490處存在7個潛在N連接糖基化位點。因為SEQ ID NO:1之胺基酸36至464看似含有最小活性之人類PH20玻尿酸酶結構域,適當玻尿酸酶活性無需N連接之糖基化位點N-490。人類PH20中存在6個雙硫鍵。兩個雙硫鍵在SEQ ID NO:1中所例示之多肽的半胱胺酸殘基C60與C351之間及C224與C238之間(分別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多肽的殘基C25與C316,及C189與C203)。另外四個雙硫鍵在SEQ ID NO:1中例示之多肽的半胱胺酸殘基C376與C387之間;C381與C435之間;C437與C443之間;及C458與C464之間形成(分別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多肽的殘基C341與C352之間;C346與C400之間;C402與C408之間;及C423與C429之間)。
b.細菌玻尿酸酶
細菌玻尿酸酶(EC 4.2.2.1或EC 4.2.99.1)降解玻尿酸,且將硫酸軟骨素及硫酸皮膚素降解至各種程度。自細菌分離之玻尿酸解離酶與玻尿酸酶(來自其他來源,例如,玻尿酸葡糖胺酶,EC 3.2.1.35)之區別在於其作用模式。其為催化玻尿酸中N-乙醯基-β-D-葡糖胺與D-葡糖醛酸殘基之間的β1→4-醣苷鍵消除反應而非水解反應,產生3-(4-去氧-β-D-葡糖-4-醛酸基)-N-乙醯基-D-葡糖胺四醣及六醣,及二醣最終產物之內-β-N-乙醯基己醣胺酶。該反應導致形成在非還原末端具有不飽和己糖醛酸殘基之寡醣。
用於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之來自細菌之例示性玻尿酸酶包括(但不限於)微生物中之玻尿酸降解酶,該等微生物包括節桿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芽孢梭菌(Clostridium )、細球菌(Micrococcus )、鏈球菌(Streptococcus )、消化球菌(Peptococcus )、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擬桿菌(Bacteroides )及鏈黴菌(Streptomyces )之菌株。該等酶之特定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節桿菌屬(菌株FB24)(SEQ ID NO:67)、噬菌蛭弧菌(SEQ ID NO:68)、痤瘡丙酸桿菌(SEQ ID NO:69)、無乳鏈球菌((SEQ ID NO:70);18RS21(SEQ ID NO:71);血清型Ia(SEQ ID NO:72);血清型III(SEQ ID NO:73))、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COL)(SEQ ID NO:74);菌株MRSA252(SEQ ID NO:75及76);菌株MSSA476(SEQ ID NO:77);菌株NCTC 8325(SEQ ID NO:78);菌株牛RF122(SEQ ID NO:79及80);菌株USA300(SEQ ID NO:81)、肺炎鏈球菌((SEQ ID NO:82);菌株ATCC BAA-255/R6(SEQ ID NO:83);血清型2,菌株D39/NCTC 7466(SEQ ID NO:84)、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1)(SEQ ID NO:85);血清型M2,菌株MGAS10270(SEQ ID NO:86);血清型M4,菌株MGAS10750(SEQ ID NO:87);血清型M6(SEQ ID NO:88);血清型M12,菌株MGAS2096(SEQ ID NO:89及90);血清型M12,菌株MGAS9429(SEQ ID NO:91);血清型M28(SEQ ID NO:92))、豬鏈球菌(SEQ ID NO:93-95);費氏弧菌(菌株ATCC 700601/ES114(SEQ ID NO:96))之玻尿酸酶及對玻尿酸具有特異性且不裂解軟骨素或硫酸軟骨素的鏈黴菌屬玻尿酸酶(Ohya,T.及Kaneko,Y.(1970)Biochim.Biophys.Acta 198:607)。
c.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玻尿酸酶
來自水蛭、其他寄生蟲及甲殼類動物之玻尿酸酶(EC 3.2.1.36)為產生四醣及六醣最終產物之內-β-葡糖醛酸酶。此等酶催化玻尿酸中之β-D-葡糖醛酸與N-乙醯基-D-葡糖胺殘基之間的1→3-鍵水解。來自水蛭之例示性玻尿酸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水蛭科(Hirudinidae)(例如,藥用水蛭(Hirudo medicinalis ))、石蛭科(Erpobdellidae)(例如,淡水水蛭(Nephelopsis obscura )及紅水蛭(Erpobdella punctata ))、舌蛭科(Glossiphoniidae )(例如,蛙水蛭(Desserobdella picta )、靜澤蛭(Helobdella stagnalis )、平扁舌蛭(Glossiphonia complanata )、潤飾盾蛭(Placobdella ornata )及腸蛭種(Theromyzo nsp. ))及黃蛭科(Haemopidae)(石紋黃蛭(Haemopis marmorata ))之玻尿酸酶(Hovingh等人(1999)Comp Biochem Physiol B Biochem Mol Biol .124(3):319-26)。與水蛭玻尿酸酶具有相同作用機制的來自細菌之例示性玻尿酸酶是來自藍藻細菌(cyanobacteria)、聚球藻屬(Synechococcus sp. )(菌株RCC307,SEQ ID NO:97)的玻尿酸酶。
2.其他玻尿酸降解酶
除了玻尿酸酶家族之外,其他玻尿酸降解酶可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結合用於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舉例而言,可採用能夠裂解玻尿酸之酶,包括特定軟骨素酶及解離酶。可降解玻尿酸之例示性軟骨素酶包括(但不限於)軟骨素ABC解離酶(亦稱為軟骨素酶ABC)、軟骨素AC解離酶(亦稱為硫酸軟骨素解離酶或硫酸軟骨素消除酶)及軟骨素C解離酶。此項技術中已知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所用之該等酶的製造及純化方法(例如,美國專利第6,054,569號;Yamagata等人(1968)J.Biol.Chem. 243(7):1523-1535;Yang等人(1985)J.Biol.Chem. 160(30):1849-1857)。
軟骨素ABC解離酶含有兩種酶,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EC 4.2.2.20)及硫酸軟骨素-ABC外解離酶(EC 4.2.2.21)(Hamai等人(1997)J Biol Chem. 272(14):9123-30),其降解硫酸軟骨素型及硫酸皮膚素型之多種葡萄糖胺聚糖。硫酸軟骨素、硫酸軟骨素蛋白聚糖及硫酸皮膚素為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的較佳受質,但該酶亦可以較低速率對玻尿酸起作用。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降解硫酸軟骨素型及硫酸皮膚素型之多種葡萄糖胺聚糖,產生最終降解為△4-不飽和四醣及二醣的不同尺寸之△4-不飽和寡醣的混合物。硫酸軟骨素-ABC外解離酶具有相同受質特異性,但自聚合硫酸軟骨素及其由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產生之寡醣片段的非還原末端移除二醣殘基(Hamai,A.等人(1997)J.Biol.Chem. 272:9123-9130)。例示性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及硫酸軟骨素-ABC外解離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普通變形桿菌及肝素黃桿菌之彼等(普通變形桿菌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描述於SEQ ID NO:98中(Sato等人(1994)Appl.Microbiol.Biotechnol. 41(1):39-46))。
軟骨素AC解離酶(EC 4.2.2.5)對硫酸軟骨素A及C、軟骨素及玻尿酸具有活性,但對硫酸皮膚素(硫酸軟骨素B)不具有活性。例示性來自細菌之軟骨素酶AC酶包括(但不限於)分別來自SEQ ID NO:99及100中所述之肝素黃桿菌及食物穀菌,及金黃節桿菌之彼等(Tkalec等人(2000)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66(1):29-35;Ernst等人(1995)Crilical Reviews in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30(5):387-444)。
軟骨素酶C裂解硫酸軟骨素C產生四醣加不飽和6-硫酸化二醣(δ Di-6S)。其亦裂解玻尿酸產生不飽和非硫酸化二醣(δ Di-OS)。例示性來自細菌之軟骨素酶C酶包括(但不限於)來自鏈球菌屬及黃桿菌屬之彼等(Hibi等人(1989)FEMS-Microbiol-Lett. 48(2):121-4;Michelacci等人(1976)J.Biol.Chem. 251:1154-8;Tsuda等人(1999)Eur.J.Biochem. 262:127-133)。
3.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
本文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提供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包括可溶性玻尿酸酶。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任何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但不限於)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非人類可溶性玻尿酸酶,包括非人類動物可溶性玻尿酸酶、細菌可溶性玻尿酸酶及人類玻尿酸酶、Hyall、牛PH20及綿羊PH20,其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其他變異體。舉例而言,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任何已修飾為可溶性之玻尿酸降解酶。舉例而言,可藉由截斷及移除所有或部分GPI錨使含有GPI錨之玻尿酸降解酶可溶。在一實例中,可藉由截斷及移除C末端的所有或部分GPI錨使通常經GPI錨膜錨定之人類玻尿酸酶PH20可溶。
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亦包括中性活性及酸性活性玻尿酸酶。視諸如(但不限於)投予後所要的酶活性水準及/或投予部位之因素而定,可選擇中性活性及酸性活性玻尿酸酶。在特定實例中,用於本文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之玻尿酸降解酶為可溶性中性活性玻尿酸酶。
可溶性玻尿酸酶之例示物為來自任何物種之PH20,諸如SEQ ID NO:1、2、11、25、27、30、31、63-65及185-186中之任一者所述的任何PH20,或其缺乏所有或部分C末端GPI錨之截斷形式,只要玻尿酸酶為可溶性的且保留玻尿酸酶活性。可溶性玻尿酸酶中亦包括SEQ ID NO:1、2、11、25、27、30、31、63-65及185-186中之任一者或其截斷形式的對偶基因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包括與SEQ ID NO:1、2、11、25、27、30、31、63-65及185-186中之任一者或其截斷形式具有60%、70%、80%、90%、91%、92%、93%、94%、95%、96%、97%、98%或超過98%序列一致性的多肽。胺基酸變異體包括保守及非保守突變。應理解,對玻尿酸酶活性重要的或另外為玻尿酸酶活性所需之殘基(諸如,上文所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任一者)一般不變。此等包括(例如)活性位點殘基。因此,例如,人類PH20多肽的胺基酸殘基111、113及176(對應於SEQ ID NO:2中所述之成熟PH20多肽中之殘基)或其可溶性形式一般不變且未經改變。其他使得能夠進行適當摺疊所需之糖基化及雙硫鍵形成的殘基亦可不變。
在一些實例中,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通常經GPI錨定(諸如,人類PH20)且藉由在C末端截斷變得可溶。該截斷可移除所有GPI錨附接信號序列,或可僅移除一些GPI錨附接信號序列。然而,所得多肽可溶。在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保留部分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之狀況下,可保留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中之1個、2個、3個、4個、5個、6個、7個或超過7個胺基酸殘基,只要多肽可溶。含有一或多個GPI錨之胺基酸的多肽稱為擴充之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熟習此項技術者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法判定多肽是否經GPI錨定。該等方法包括(但不限於)使用已知演算法預測GPI錨附接信號序列及ω-位點之存在及位置,以及在以糖基磷酯醯肌醇特異性磷脂酶C(PI-PLC)或D(PI-PLD)消化之前及之後進行溶解性分析。
可藉由對任何天然GPI錨定之玻尿酸降解酶進行C末端截斷使得所得多肽可溶且含有一或多個來自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之胺基酸殘基來製造擴大範圍之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C末端經截斷但保留部分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之例示性擴大範圍之可溶性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但不限於)靈長類動物來源之擴大範圍之可溶性PH20(esPH20)多肽,諸如人類及黑猩猩esPH20多肽。舉例而言,esPH20多肽可藉由C末端截斷SEQ ID NO:1、2或185中所述之成熟或前驅多肽中之任一者,或其對偶基因或其他變異,包括其活性片段製成,其中所得多肽可溶且保留一或多個來自GPI錨附接信號序列的胺基酸殘基。對偶基因變異體及其他變異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包括與SEQ ID NO:1或2中之任一者具有60%、70%、80%、90%、91%、92%、93%、94%、95%或超過95%序列一致性的多肽。本文提供之esPH20多肽相較於野生型多肽(諸如具有SEQ ID NO:1、2或185中所述之序列的多肽)可C末端截斷1個、2個、3個、4個、5個、6個、7個、8個、9個、10個或超過10個胺基酸,限制條件為所得esPH20多肽可溶且保留一或多個來自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之胺基酸殘基。
典型地,對用於本文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而言,使用可溶性人類玻尿酸降解酶,諸如可溶性人類PH20。儘管可利用來自其他動物之玻尿酸降解酶(諸如,PH20),但該等製劑潛在地為免疫原性的,因為其係動物蛋白。舉例而言,相當大比例之患者繼食物消化後表現預先敏感,且因為此等是動物蛋白,所以所有患者均具有繼發性敏感之風險。因此,非人類製劑可能不適於長期使用。若需要非人類製劑,則本文預期該等多肽可經製備以具有降低之免疫原性。該等修飾在熟習此項技術者水準之內且可包括(例如)移除及/或置換分子上的一或多個抗原決定基。
本文方法中所用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玻尿酸酶(例如,PH20)可重組製造或可自天然來源(諸如,睾丸提取物)純化或部分純化。本文其他處提供製造重組蛋白(包括重組玻尿酸降解酶)之方法且該等方法為此項技術中熟知。
a.可溶性人類PH20
可溶性玻尿酸酶之例示物為可溶性人類PH20。已製造重組人類PH20之可溶性形式且可用於本文所述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該等可溶性形式之PH20的製造描述於美國公開專利申請案第US20040268425號;第US 20050260186號及第US20060104968號中及下文之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包括C末端截斷之變異體多肽(包括SEQ ID NO:1之胺基酸序列或與SEQ ID NO:1中包括之胺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1%、92%、93%、94%、95%、95%、97%、98%序列一致性)的可溶性PH20多肽保留玻尿酸酶活性且可溶。此等多肽中包括完全缺乏所有或部分GPI錨附接信號序列之可溶性PH20多肽。亦包括含有至少一個GPI錨胺基酸之擴大範圍之可溶性PH20(esPH20)多肽。因此,此等多肽經分泌且可溶,而非具有共價附接至ER中之蛋白質C末端的GPI錨及錨定至質膜之胞外小葉。C末端截斷之PH20多肽相較於全長野生型多肽(諸如具有SEQ ID NO:1或2中所述之序列或其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之全長野生型多肽)可經C末端截斷1個、2個、3個、4個、5個、6個、7個、8個、9個、10個、11個、12個、13個、14個、15個、16個、17個、18個、19個、20個、25個、30個、35個、40個、45個、50個、5個、60個或超過60個胺基酸。
本文提供之例示性C末端截斷之人類PH20多肽包括任何具有C末端截斷以產生含有SEQ ID NO:1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1至胺基酸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或其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中之對應位置之多肽的多肽。當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時,35個胺基酸之N末端信號序列在加工期間裂解,且分泌蛋白質的成熟形式。因此,例示性成熟C末端截斷之可溶性PH20多肽可含有SEQ ID NO:1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36至465、466、467、468、469、470、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494、495、496、497或其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中之對應位置。表5提供例示性C末端截斷之PH20多肽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C末端截斷之可溶性PH20多肽。在下表5中,提供前驅多肽及成熟多肽之長度(以胺基酸計)及描述C末端截斷之PH20蛋白質之前驅多肽及成熟多肽的例示性胺基酸序列之序列辨識符(SEQ ID NO)。表2中亦包括野生型PH20多肽以供比較。
可溶性形式包括(但不限於)任何具有C末端截斷以產生含有SEQ ID NO:1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胺基酸1至胺基酸467、477、478、479、480、481、482及483之多肽的多肽。當在哺乳動物細胞中表現時,35個胺基酸之N末端信號序列在加工期間裂解,且分泌蛋白質的成熟形式。因此,成熟可溶性多肽含有SEQ ID NO:1之胺基酸36至467、477、478、479、480、481、482及483。終止於胺基酸位置477至483(對應於SEQ ID NO:1中所述之前驅多肽)的缺失突變展現比全長GPI錨定形式高的經分泌玻尿酸酶活性。因此,可溶性玻尿酸酶之例示物為442、443、444、445、446或447個胺基酸長度之可溶性人類PH20多肽,諸如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或其對偶基因或物種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
因為糖基化對於玻尿酸酶之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而言為重要的,所以使用促進正確N-糖基化以確保多肽保持活性之蛋白質表現系統製造PH20之一般可溶性形式。該等細胞包括(例如)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例如,DG44 CHO細胞)。
b. rHuPH20
已產生人類PH20之重組可溶性形式且可用於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方法中。該等可溶性形式之重組人類PH20的產生描述於美國公開專利申請案第US20040268425號;第US 20050260186號及第US20060104968號中及下文之實施例2-6中。該等多肽之例示物為由編碼胺基酸1-482(SEQ ID NO:3中所述)之核酸分子產生之彼等。該例示性核酸分子描述於SEQ ID NO:49中。轉譯後加工移除35個胺基酸之信號序列,留下447個胺基酸之可溶性重組人類PH20(SEQ ID NO:4)。如在培養基中所產生,在C末端處存在異質性使得產物(指定為rHuPH20)包括可以各種豐度包括SEQ ID NO:4-9中之任何一或多者的物質混合物。典型地,在諸如CHO細胞(例如,DG44 CHO細胞)之促進正確N-糖基化以保留活性之細胞中產生rHuPH20。
4.玻尿酸降解酶之糖基化
一些玻尿酸降解酶(包括玻尿酸酶)之糖基化(包括,N-及O-連接之糖基化)對其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而言可為重要的。儘管改變修飾醣蛋白之聚糖類型可對蛋白抗原性、結構摺疊、溶解性及穩定性產生顯著影響,但認為多數酶不需要使酶活性最佳化之糖基化。對一些玻尿酸酶而言,移除N連接之糖基化可導致玻尿酸酶活性幾乎完全失活。因此,對於該等玻尿酸酶而言,存在N連接之聚糖對於產生活性酶而言為關鍵的。
N連接之寡醣分為若干主要類型(寡甘露糖、複合、雜交、硫酸化),其均具有經屬於-Asn-Xaa-Thr/Ser-序列(其中Xaa不為Pro)之Asn殘基的醯胺氮附接之(Man)3-GlcNAc-GlcNAc-核。已針對凝聚蛋白C報導-Asn-Xaa-Cys-位點處之糖基化。在一些實例中,諸如玻尿酸酶之玻尿酸降解酶可含有N-醣苷鍵及O-醣苷鍵兩者。舉例而言,PH20具有O連接之寡醣以及N連接之寡醣。在SEQ ID NO:1中所例示之人類PH20之N82、N166、N235、N254、N368、N393、N490處存在7個潛在N連接糖基化位點。如上文所述,玻尿酸酶活性無需N490處之N連接糖基化。
在一些實例中,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或方法中所用之玻尿酸降解酶在糖基化位點中之一者或所有處糖基化。舉例而言,對於人類PH20或其可溶性形式而言,對應於SEQ ID NO:1之胺基酸N82、N166、N235、N254、N368及N393的N-糖基化位點中之2個、3個、4個、5個或6個經糖基化。在一些實例中,玻尿酸降解酶在一或多個天然糖基化位點經糖基化。在其他實例中,玻尿酸降解酶在一或多個非天然糖基化位點經修飾以使多肽在一或多個額外位點能夠進行糖基化。在該等實例中,其他糖部分之附接可增強分子之藥物動力學特性,諸如改良之半衰期及/或改良之活性。
在其他實例中,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或方法中所用之玻尿酸降解酶經部分去糖基化(或N-部分糖基化多肽)。舉例而言,保留完全糖基化玻尿酸酶之所有或部分玻尿酸酶活性之部分去糖基化可溶性PH20多肽可用於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或方法中。例示性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酶包括來自任何物種之部分去糖基化PH20多肽的可溶性形式,諸如SEQ ID NO:1、2、11、25、27、29、30、31、32、63、65、185及186中之任一者所述之任一者,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截斷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該等變異體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包括與SEQ ID NO:1、2、11、25、27、29、30、31、32、63、65、185及186中之任一者或其截斷形式具有60%、70%、80%、90%、91%、92%、93%、94%、95%或超過95%序列一致性之多肽。本文提供之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酶亦包括雜交、融合及嵌合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酶及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酶結合物。
醣苷酶或醣苷水解酶為催化醣苷鍵之水解產生兩個較小糖之酶。脊椎動物中主要類型之N-聚糖包括高甘露糖聚糖、雜交聚糖及複合聚糖。存在若干種僅導致部分蛋白質去糖基化之醣苷酶,包括:EndoF1,其裂解高甘露糖及雜交型聚糖;EndoF2,其裂解雙支複合型聚糖;EndoF3,其裂解雙支及更多分支複合聚糖;及EndoH,其裂解高甘露糖及雜交型聚糖。以此等醣苷酶中之一者或全部處理玻尿酸降解酶(諸如可溶性玻尿酸酶(諸如可溶性PH20))可產生僅部分去糖基化且因此保留玻尿酸酶活性。
可藉由以一或多種醣苷酶(一般為不移除全部N-聚糖但僅使蛋白質部分去糖基化之醣苷酶)消化產生諸如部分去糖基化可溶性玻尿酸酶之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降解酶。舉例而言,以上述醣苷酶中之一者或全部(例如,EndoF1、EndoF2及/或EndoF3)處理PH20(例如,稱為rHuPH20之重組PH20)產生部分去糖基化。此等部分去糖基化PH20多肽可展示與完全糖基化多肽相當之玻尿酸酶酶促活性。相反,以PNGaseF(一種裂解所有N-聚糖之醣苷酶)處理PH20導致完全移除所有N-聚糖且從而使PH20呈酶促惰性。因此,儘管所有N-連接之糖基化位點(諸如,SEQ ID NO:1中例示之人類PH20之胺基酸N82、N166、N235、N254、N368及N393處之彼等)可經糖基化,但以一或多種醣苷酶處理可使糖基化程度相較於不被一或多種醣苷酶消化之玻尿酸酶降低。
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降解酶(包括部分去糖基化可溶性PH20多肽)可具有完全糖基化多肽的10%、20%、30%、40%、50%、60%、70%或80%糖基化水準。典型地,部分去糖基化玻尿酸降解酶(包括部分去糖基化可溶性PH20多肽)展示為完全糖基化多肽所展示之玻尿酸酶活性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200%、300%、400%、500%、1000%或超過1000%之玻尿酸酶活性。
5.玻尿酸降解酶之修飾以改良其藥物動力學特性
玻尿酸降解酶可經修飾以改良其藥物動力學特性,諸如增加其活體內半衰期及/或活性。用於所提供之組成物、組合及/或方法中之玻尿酸降解酶之修飾可包括直接或經連接子間接(諸如,共價地或藉由其他合適鍵聯)附接諸如,葡聚糖、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化(PEG))或唾液酸部分之聚合物或其他該種聚合物(諸如天然聚合物或糖聚合物)。
已知治療劑之聚乙二醇化可增加抗蛋白質水解性、增加血漿半衰期及降低抗原性及免疫原性。聚合分子(諸如,聚乙二醇部分(PEG))與玻尿酸降解酶之共價或其他穩定附接(結合)可賦予所得酶-聚合物組成物以有益特性。該等特性包括改良之生物相容性、血液、細胞及/或個體體內之其他組織中延長之蛋白質(及酶促活性)半衰期、有效保護蛋白質使其免於蛋白酶及水解作用、改良之生物分布(biodistribution)、增強之藥物動力學及/或藥效學及增加之水溶解性。
可與玻尿酸降解酶結合之例示性聚合物包括天然及合成均聚物(諸如多元醇(亦即,聚-OH)、多元胺(亦即,聚-NH2 )及聚羧酸(亦即,聚-COOH))及其他雜聚物(亦即,包含一或多個不同偶合基團(例如,羥基及胺基)之聚合物)。合適聚合分子之實例包括選自聚伸烷基氧化物(PAO)(諸如聚烷二醇(PAG),包括聚丙二醇(PEG)、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及聚丙二醇、PEG-甘油醚(Epox-PEG)、PEG-氧羰基咪唑(CDI-PEG)分支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聚羧酸酯、聚乙烯吡咯啶酮、聚-D,L-胺基酸、聚乙烯-共-馬來酸酐、聚苯乙烯-共-馬來酸酐、包括羧基甲基-葡聚糖之葡聚糖、肝素、同源白蛋白、纖維素(包括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羧乙基纖維素及羥基丙基纖維素),聚葡萄胺糖、澱粉(諸如,羥基乙基-澱粉及羥基丙基-澱粉)、肝糖、瓊脂糖及其衍生物之水解產物;瓜爾膠;支鏈澱粉;菊糖;三仙膠;鹿角菜膠(carrageenan);果膠;褐藻酸水解產物及生物聚合物之聚合分子。
典型地,聚合物為聚伸烷基氧化物(PAO)(諸如聚氧化乙烯,諸如PEG,典型地mPEG),其相較於諸如葡聚糖、支鏈澱粉及其類似物之多醣具有極少能夠交聯之反應性基團。典型地,聚合物為無毒聚合分子,諸如可使用相對簡單之化學處理與玻尿酸降解酶(例如,與蛋白質表面上之附接基團)共價結合之(m)聚乙二醇(mPEG)。
與玻尿酸降解酶附接之合適聚合分子包括(但不限於)聚乙二醇(PEG)及PEG衍生物,諸如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PEG-甘油醚(Epox-PEG)、PEG-氧羰基咪唑(CDI-PEG)、分支PEG及聚氧化乙烯(PEO)(例如參見Roberts等人,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 2002,54:459-476;Harris及Zalipsky,S(編)「Poly(ethylene glycol),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ACS Symposium Series 680,1997;Mehvar等人,J.Pharm.Pharmaceut.Sci.,3(1):125-136,2000;Harris,Nature Reviews 2:215及以下(2003);及Tsubery,J Biol.Chem 279(37):38118-24,2004)。聚合分子典型地可具有約3 kDa至約60 kDa範圍內之分子量。在一些具體實例中,與諸如rHuPH20之蛋白質結合之聚合分子具有5 kDa、10 kDa、15 kDa、20 kDa、25 kDa、30 kDa、35 kDa、40 kDa、45 kDa、50 kDa、55 kDa、60 kDa或超過60 kDa的分子量。
此項技術中已知藉由共價附接(結合)PEG或PEG衍生物(亦即,「聚乙二醇化」)修飾多肽之多種方法(例如,參見U.S.2006/0104968;U.S.5,672,662;U.S.6,737,505及U.S.2004/0235734)。聚乙二醇化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專用連接子及偶合化學處理(例如參見,Harris,Adv.Drug Deliv.Rev.54:459-476,2002)、多個PEG部分與單個結合位點之附接(諸如,經由使用分支PEGs;例如參見,Veronese等人,Bioorg.Med.Chem.Lett.12:177-180,2002)、位點特異性聚乙二醇化及/或單-聚乙二醇化(例如參見,Chapman等人,Nature Biotech.17:780-783,1999)及定點酶促聚乙二醇化(例如參見Sato,Adv.Drug Deliv.Rev.,54:487-504,2002)(亦參見(例如)Lu及Felix(1994)Int.J.Peptide Protein Res. 43:127-138;Lu及Felix(1993)Peptide Res. 6:142-6,1993;Felix等人(1995)Int.J.Peptide Res. 46:253-64;Benhar等人(1994)J.Biol.Chem. 269:13398-404;Brumeanu等人(1995)J Immunol. 154:3088-95;亦參見Caliceti等人(2003)Adv.Drug Deliv.Rev. 55(10):1261-77及Molineux(2003)Pharmacotherapy 23(8 Pt 2):3S-8S)。此項技術中描述之方法及技術可產生具有1個、2個、3個、4個、5個、6個、7個、8個、9個、10個或超過10個與單個蛋白質分子附接之PEG或PEG衍生物的蛋白質(例如參見U.S.2006/0104968)。
此項技術中已描述眾多用於聚乙二醇化之試劑。該等試劑包括(但不限於)N-羥基琥珀醯亞胺基(NHS)活化之PEG、琥珀醯亞胺基mPEG、mPEG2-N-羥基琥珀醯亞胺、α-甲基丁酸mPEG琥珀醯亞胺酯、丙酸mPEG琥珀醯亞胺酯、丁酸mPEG琥珀醯亞胺酯、mPEG羧基甲基3-羥基丁酸琥珀醯亞胺酯、同源雙功能丙酸PEG-琥珀醯亞胺酯、同源雙功能PEG丙醛、同源雙功能PEG丁醛、PEG馬來醯亞胺、PEG醯肼、對硝基苯基-碳酸PEG、mPEG-苯并三唑碳酸酯、丙醛PEG、mPEG丁醛、分支mPEG2丁醛、mPEG乙醯基、mPEG哌啶酮、mPEG甲基酮、mPEG「無連接子」馬來醯亞胺、mPEG乙烯碸、mPEG硫醇、mPEG鄰吡啶基硫酯、mPEG鄰吡啶基二硫化物、Fmoc-PEG-NHS、Boc-PEG-NHS、乙烯碸PEG-NHS、丙烯酸酯PEG-NHS、螢光素PEG-NHS及生物素PEG-NHS(例如參見,Monfardini等人,Bioconjugate Chem.6:62-69,1995;Veronese等人,J.Bioactive Compatible Polymers 12:197-207,1997;U.S.5,672,662;U.S.5,932,462;U.S.6,495,659;U.S.6,737,505;U.S.4,002,531;U.S.4,179,337;U.S.5,122,614;U.S.5,183,550;U.S.5,324,844;U.S.5,446,090;U.S.5,612,460;U.S.5,643,575;U.S.5,766,581;U.S.5,795,569;U.S.5,808,096;U.S.5,900,461;U.S.5,919,455;U.S.5,985,263;U.S.5,990,237;U.S.6,113,906;U.S.6,214,966;U.S.6,258,351;U.S.6,340,742;U.S.6,413,507;U.S.6,420,339;U.S.6,437,025;U.S.6,448,369;U.S.6,461,802;U.S.6,828,401;U.S.6,858,736;U.S.2001/0021763;U.S.2001/0044526;U.S.2001/0046481;U.S.2002/0052430;U.S.2002/0072573;U.S.2002/0156047;U.S.2003/0114647;U.S.2003/0143596;U.S.2003/0158333;U.S.2003/0220447;U.S.2004/0013637;US 2004/0235734;U.S.2005/000360;U.S.2005/0114037;U.S.2005/0171328;U.S.2005/0209416;EP 01064951;EP 0822199;WO 00176640;WO 0002017;WO 0249673;WO 9428024及WO 0187925)。
在一實例中,用於所提供之方法、組成物及組合之玻尿酸降解酶為經聚乙二醇化之可溶性玻尿酸酶。在特定實例中,可溶性玻尿酸酶為聚乙二醇化PH20玻尿酸酶。在另一特定實例中,可溶性玻尿酸酶為聚乙二醇化rHuPH20,諸如實施例10中所述者。
E.製造編碼胰島素或玻尿酸降解酶及其多肽之核酸的方法
可藉由蛋白質純化及重組蛋白質表現技術中熟知之方法獲得本文所述之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多肽。多肽亦可藉由化學方式合成。舉例而言,胰島素之A鏈及B鏈可藉由化學方式合成且接著藉由雙硫鍵經(例如)還原-再氧化反應交聯。當多肽藉由重組方式產生時,可使用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用於辨識編碼所要基因之核酸的任何方法。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可獲得之任何方法來獲得編碼玻尿酸酶(諸如來自細胞或組織來源)之全長(亦即,涵蓋整個編碼區域)cDNA或染色體組DNA純系。經修飾或變異胰島素或玻尿酸降解酶可藉由(諸如)定點突變誘發自野生型多肽工程改造。
可使用選殖及分離核酸分子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可獲得之方法選殖或分離多肽。該等方法包括核酸PCR擴增及文庫篩選,包括核酸雜交篩選、基於抗體之篩選及基於活性之篩選。
可使用核酸擴增之方法來分離編碼所要多肽之核酸分子,包括(例如)聚合酶鏈反應(PCR)法。含有核酸之材料可用作可分離出編碼所要多肽之核酸分子的起始材料。舉例而言,擴增法中可使用DNA及mRNA製劑、細胞提取物、組織提取物、流體樣本(例如,血液、血清、唾液)、來自健康及/或患病個體之樣本。核酸文庫亦可用作起始材料之來源。引子可經設計以擴增所要多肽。舉例而言,可基於產生所要多肽之所表現序列設計引子。可基於多肽胺基酸序列之反轉譯設計引子。可定序及確認擴增產生之核酸分子來編碼所要多肽。
可使其他核苷酸序列與編碼多肽之核酸分子接合,包括出於將合成基因選殖入載體(例如,蛋白質表現載體或設計用於使編碼核心蛋白之DNA序列擴增之載體)之目的含有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位點之連接子序列。此外,指定功能DNA元件之其他核苷酸序列可操作性地連接至編碼多肽之核酸分子。該等序列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經設計以促進胞內蛋白質表現之啟動子序列及經設計以促進蛋白質分泌之分泌序列(例如,異源信號序列)。該等序列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其他核苷酸殘基序列(諸如,指定蛋白結合區域之鹼基序列)亦可與編碼酶之核酸分子連接。該等區域包括(但不限於)促進或編碼便於將酶攝取入特異性目標細胞或另外改變合成基因產物之藥物動力學之蛋白質的殘基序列。舉例而言,酶可與PEG部分連接。
此外,可添加標籤或其他部分以(例如)幫助多肽之偵測或親和力純化。舉例而言,其他核苷酸殘基序列(諸如,指定抗原決定基標籤或其他可偵測標記之鹼基序列)亦可與編碼酶之核酸分子連接。該等序列之例示物包括編碼His標籤(例如,6xHis,HHHHHH;SEQ ID NO:54)或Flag標籤(DYKDDDDK;SEQ ID NO:55)之核酸序列。
接著可將經辨識及分離之核酸插入至適當選殖載體中。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許多載體-宿主系統。可能載體包括(但不限於)質體或經修飾病毒,但該載體系統必需與所用宿主細胞相容。該等載體包括(但不限於)噬菌體(諸如,λ衍生物)或質體(諸如,pCMV4、pBR322或pUC質體衍生物)或Bluescript載體(Stratagene,La Jolla,CA)。其他表現載體包括本文例示之HZ24表現載體。可(例如)藉由將DNA片段接合至具有互補黏性末端之選殖載體中來插入選殖載體中。可使用TOPO選殖載體(INVITROGEN,Carlsbad,CA)實現插入。若選殖載體中不存在用於使DNA碎裂之互補限制性位點,則DNA分子之末端可經酶促修飾。或者,可藉由將核苷酸序列(連接子)接合至DNA末端上來產生任何所要位點;此等接合連接子可含有編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辨識序列之化學合成之特異性寡聚核苷酸。在替代方法中,裂解之載體及蛋白質基因可由均聚物加尾來修飾。可藉由(例如)轉型、轉染、感染、電穿孔及超音波穿孔將重組分子引入至宿主細胞中,從而產生許多基因序列複本。
可使用多種技術產生胰島素(例如參見,Ladisch等人(1992)Biotechnol.Prog.8:469-478)。在一些實例中,將編碼前胰島素原或胰島素原多肽之核酸插入至表現載體中。表現後,前胰島素原或胰島素原多肽藉由使信號序列及/或C肽裂解產生藉由(例如)還原-再氧化反應由雙硫鍵交聯之A鏈及B鏈的酶促或化學方法轉化為胰島素(例如參見,Cousens等人,(1987)Gene 61:265-275,Chance等人,(1993)Diabetes Care 4:147-154)。在另一實例中,編碼胰島素之A鏈及B鏈之核酸插入至一或兩個表現載體中以供自一個表現載體共表現為單個多肽或自一或兩個表現載體表現為兩個多肽。因此,A鏈及B鏈多肽可獨立表現且接著組合產生胰島素,或可在不存在C鏈之狀況下共表現。在A鏈及B鏈共表現為單個多肽之狀況下,編碼子單元之核酸亦可編碼B鏈與A鏈之間的連接子或間隔基,諸如下文所述之連接子或間隔基。插入至表現載體中之核酸可含有(例如)編碼胰島素B鏈、連接子(諸如丙胺酸-丙胺酸-離胺酸連接子)及A鏈之核酸,導致表現(例如)「胰島素B鏈-Ala-Ala-Lys-胰島素A鏈」。
在特定具體實例中,以合併經分離蛋白質基因、cDNA或合成之DNA序列的重組DNA分子使宿主細胞轉型,使得能夠產生多個基因複本。因此,可藉由生長轉化子、自轉化子分離重組DNA分子及(若需要)自經分離重組DNA回收插入之基因來獲得大量基因。
1.載體及細胞
對於一或多種所要蛋白質(諸如,本文中所述之任一者)的重組表現而言,可將含有所有或部分編碼蛋白質之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插入適當表現載體(亦即含有所插入蛋白質編碼序列之轉錄及轉譯所需之元件的載體)中。必需之轉錄及轉譯信號亦可由酶基因之天然啟動子及/或其側接區域供應。
亦提供含有編碼酶之核酸的載體。亦提供含有該等載體之細胞。細胞包括真核細胞及原核細胞,且載體為適用於其中之任何載體。
提供含有載體之原核細胞及真核細胞,包括內皮細胞。該等細胞包括細菌細胞、酵母細胞、真菌細胞、古菌(Archea)、植物細胞、昆蟲細胞及動物細胞。該等細胞用於藉由使上述細胞在所編碼蛋白質由細胞表現之條件下生長且回收所表現蛋白質來產生其蛋白質。為本文之目的起見,酶例如可分泌入培養基中。
提供含有與天然或異源信號序列偶合之編碼可溶性玻尿酸酶多肽之核苷酸序列以及其多個複本的載體。該等載體可經選擇用於將酶蛋白質表現於細胞中或使得酶蛋白質以分泌蛋白質之形式表現。
可使用多種宿主-載體系統表現蛋白質編碼序列。此等包括(但不限於)病毒(例如,牛痘病毒、腺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之哺乳動物細胞系統;病毒(例如,桿狀病毒)感染之昆蟲細胞系統;諸如含有酵母載體之酵母的微生物;或以噬菌體、DNA、質體DNA或黏質體DNA轉型之細菌。載體之表現元件的強度及特異性不同。視所用宿主-載體系統而定,可使用多種合適轉錄及轉譯元件中之任一者。
可使用彼等熟習將DNA片段插入至載體中之技術者已知的任何方法來構築含有嵌合基因(含有適當轉錄/轉譯控制信號)及蛋白質編碼序列之表現載體。此等方法可包括試管內重組DNA及合成技術及活體內重組(遺傳重組)。編碼蛋白質或其結構域、衍生物、片段或類似物之核酸序列之表現可經第二核酸序列調節使得基因或其片段在經重組DNA分子轉型之宿主中表現。舉例而言,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啟動子/強化子控制蛋白質表現。在特定具體實例中,啟動子並非所要蛋白質之基因的天然啟動子。可使用之啟動子包括(但不限於)SV40早期啟動子(Bernoist及Chambon,Nature 290 :304-310(1981))、勞斯肉瘤病毒(Rous sarcoma virus)之3’長末端重複中所包含之啟動子(Yamamoto等人Cell 22 :787-797(1980))、疱疹胸苷激酶啟動子(Wagner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78 :1441-1445(1981))、金屬硫蛋白基因之調節序列(Brinster等人,Nature 296 :39-42(1982));原核表現載體,諸如β-內醯胺酶啟動子(Jay等人,(1981)Proc.Natl.Acad.Sci.USA 78 :5543)或tac 啟動子(DeBoer等人,Proc.Natl.Acad.Sci.USA 80 :21-25(1983));亦參見「Useful Proteins from Recombinant Bacteria」:in Scientific American242 :79-94(1980));含有胭脂鹼合成酶啟動子之植物表現載體(Herrara-Estrella等人,Nature 303 :209-213(1984))或花椰菜嵌紋病毒35S RNA啟動子(Garder等人,Nucleic Acids Res.9 :2871(1981))及光合成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之啟動子(Herrera-Estrella等人,Nature 310 :115-120(1984));來自酵母及其他真菌之啟動子元件(諸如,Gal4啟動子)、醇脫氫酶啟動子、磷甘油激酶啟動子、鹼性磷酸酶啟動子及以下展現組織特異性且已用於轉殖基因動物之動物轉錄控制區:胰腺腺泡細胞中具活性之彈性蛋白酶I基因控制區(Swift等人,Cell 38 :639-646(1984);Ornitz等人,Cold Spring Harbor Symp.Quant.Biol.50 :399-409(1986);MacDonald,Hepatology 7 :425-515(1987));在胰腺β細胞中具活性之胰島素基因控制區(Hanahan等人,Nature 315 :115-122(1985))、在淋巴樣細胞中具活性之免疫球蛋白基因控制區(Grosschedl等人,Cell 38 :647-658(1984);Adams等人,Nature 318 :533-538(1985);Alexander等人 ,Mol.Cell Biol.7 :1436-1444(1987))、在睾丸、乳房、淋巴及肥大細胞中具活性之小鼠乳房腫瘤病毒控制區(Leder等人,Cell 45 :485-495(1986))、在肝臟中具活性之白蛋白基因控制區(Pinckert等人,Genes and Devel.1 :268-276(1987))、在肝臟中具活性之α-胎蛋白基因控制區(Krumlauf等人,Mol.Cell.Biol.5 :1639-1648(1985);Hammer等人,Science 235 :53-58(1987))、在肝臟中具活性之α-1抗胰蛋白酶基因控制區(Kelsey等人,Genes and Devel.1 :161-171(1987))、在骨髓細胞中具活性之β血球蛋白基因控制區(Magram等人,Nature 315 :338-340(1985);Kollias等人,Cell 46 :89-94(1986))、在大腦寡樹突神經膠質細胞中具活性之髓鞘鹼性蛋白基因控制區(Readhead等人,Cell 48 :703-712(1987))、在骨骼肌中具活性之肌凝蛋白輕鏈-2基因控制區(Shani,Nature 314 :283-286(1985))及在下視丘之促性腺素細胞中具活性之促性腺釋放激素基因控制區(Mason等人,Science 234 :1372-1378(1986))。
在特定具體實例中,使用含有與編碼所要蛋白質或其結構域、片段、衍生物或類似物之核酸操作性連接之啟動子、一或多個複製起點及(視情況)一或多個可選擇標記(例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之載體。用於大腸桿菌(E.coli )細胞轉型之例示性質體載體包括(例如)pQE表現載體(購自Qiagen,Valencia,CA;亦參見Qiagen發表的描述該系統之文獻)。pQE載體具有噬菌體T5啟動子(由大腸桿菌RNA聚合酶識別)及雙lac操作基因阻遏模組(以提供重組蛋白質於大腸桿菌中之緊密調節之高程度表現)、用於有效轉譯之合成核糖體結合位點(RBS II)、6×His標籤編碼序列、t0 及T1轉錄終止子、ColE1複製起點及用於賦予安比西林(ampicillin)抗性之β-內醯胺酶基因。pQE載體使得6×His標籤能夠安置於重組蛋白質之N末端或C末端處。該等質體包括pQE 32、pQE 30及pQE 31,其提供用於所有三個閱讀框架之多個選殖位點且為N末端6×His-標記之蛋白質表現作準備。用於轉型大腸桿菌細胞之其他例示性質體載體包括(例如)pET表現載體(參見美國專利4,952,496;可自NOVAGEN,Madison,WI獲得;亦參見由Novagen發表之描述該系統之文獻)。該等質體包括pET 1la,其含有T7lac啟動子、T7終止子、誘導性大腸桿菌lac操作基因及lac阻遏基因;pET 12a-c,其含有T7啟動子、T7終止子及大腸桿菌ompT分泌信號;及pET 15b及pET19b(NOVAGEN,Madison,WI),其含有用於使用His管柱純化之His-TagTM 前導序列及在經由管柱純化後允許裂解之凝血酶裂解位點、T7-lac啟動子區及T7終止子。
用於哺乳動物細胞表現之例示性載體為HZ24表現載體。HZ24表現載體係源自pCI載體骨架(Promega)。其含有編碼β-內醯胺酶抗性基因(AmpR)之DNA、F1複製起點、細胞巨大病毒即刻早期增強子/啟動子區(CMV)及SV40晚期聚腺苷酸化信號(SV40)。表現載體亦具有來自ECMV病毒(Clontech)之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RES)及小鼠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基因。
2.連接子部分
在一些實例中,藉由產生具有連接子之A鏈及B鏈多肽使得(例如)B鏈之C末端與A鏈之N末端藉由短連接子接合來製備胰島素。A鏈及B鏈可自含有連接子之單個多肽表現,或可獨立表現且接著藉由連接子接合。根據所要特性而定選擇連接子部分。連接子部分應足夠長且具有足夠撓性以使A鏈及B鏈模擬胰島素之天然構形。
連接子可為適於胰島素A鏈及B鏈之任何部分。該等部分包括(但不限於)肽鍵;胺基酸及肽鍵,典型地含有1至約60個胺基酸;化學連接子,諸如異源雙功能可裂解交聯子、光可裂解連接子及酸可裂解連接子。
連接子部分可為肽。肽典型地具有約2至約60個胺基酸殘基,例如約5至約40個胺基酸殘基,或約10至約30個胺基酸殘基。肽連接子可宜於由核酸編碼且在宿主細胞(諸如,大腸桿菌)中表現後併入至融合蛋白中。在一實例中,丙胺酸-丙胺酸-離胺酸(AAK)(SEQ ID NO:178)連接子在編碼胰島素B鏈之核酸與編碼A鏈之核酸之間的核酸中編碼,使得在表現後產生「胰島素B鏈-AAK-胰島素A鏈」多肽。肽連接子可為撓性間隔胺基酸序列,諸如單鏈抗體研究中已知之彼等。該種已知連接子部分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RPPPPC(SEQ ID NO:166)或SSPPPPC(SEQ ID NO:167)、GGGGS(SEQ ID NO:168)、(GGGGS)n (SEQ.ID NO:169)、GKSSGSGSESKS(SEQ ID NO:170)、GSTSGSGKSSEGKG(SEQ.ID NO:171)、GSTSGSGKSSEGSGSTKG(SEQ ID NO:172)、GSTSGSGKSSEGKG(SEQ ID NO:173)、GSTSGSGKPGSGEGSTKG(SEQ ID NO:174)、EGKSSGSGSESKEF(SEQ ID NO:175)、SRSSG(SEQ.ID NO:176)及SGSSC(SEQ ID NO:177)。
或者,肽連接子部分可為VM(SEQ ID NO:179)或AM(SEQ ID NO:180),或具有下式所述之結構:AM(G2至4 S)x AM,其中X為1至11之整數(SEQ ID NO:181)。其他連接部分描述於(例如)Huston等人.(1988)Proc.Natl.Acad.Sci.U.S.A. 85:5879-5883;Whitlow,M.,等人(1993)Protein Engineering 6:989-995;Newton等人(1996)Biochemistry 35:545-553;A.J.Cumber等人(1992)Bioconj.Chem. 3:397-401;Ladurner等人(1997)J.Mol.Biol.273:330-337;及美國專利第4,894,443號中。
在一些實例中,肽連接子由核酸編碼且在宿主細胞(諸如,大腸桿菌或釀酒酵母(S.cerevisiae ))中表現後併入至B鏈與A鏈之間。在其他實例中,肽連接子由化學方法合成。此可以合成A鏈與B鏈中之一或多者的獨立方案進行,此後將組份(諸如)使用異源雙功能連接子接合。或者,可在胰島素鏈中之一者的N末端或C末端處合成肽連接子,該胰島素鏈接著經肽連接子(諸如,異源雙功能連接子)與另一鏈連接。
本文可使用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連接子來連接胰島素A鏈及B鏈。適於化學連接該等鏈之連接子及鍵聯包括(但不限於)雙硫鍵、硫醚鍵、受阻雙硫鍵及游離反應基(諸如,胺基及硫醇基)之間的共價鍵。此等鍵藉由使用異源雙功能試劑在多肽之一或兩者上產生反應性硫醇基且接著使一多肽上之硫醇基與另一多肽上之反應性硫醇基或胺基(反應性馬來醯亞胺基或硫醇基可與其附接)反應來產生。其他連接子包括酸可裂解連接子,諸如雙馬來醯亞胺乙氧基丙烷、酸不穩定轉鐵蛋白結合物及己二酸二醯肼,其將在更具酸性之胞內隔室中裂解;暴露於UV或可見光時裂解之交聯子及諸如各種結構域(諸如,來自人類IgG1之恆定區的CH1、CH2及CH3)之連接子(參見,Batra等人(1993)Molecular Immunol. 30:379-386)。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可包括若干連接子以利用各連接子之所要特性。可藉由使連接子與胰島素A鏈及B鏈共價偶合來插入化學連接子及肽連接子。下文所述之異源雙功能劑可用於實現該等共價偶合。亦可藉由表現編碼B鏈與A鏈之間的連接子之DNA來使肽連接子連接。
可用於接合胰島素之A鏈與B鏈之其他連接子包括:酶受質,諸如組織蛋白酶B受質、組織蛋白酶D受質、胰蛋白酶受質、凝血酶受質、枯草菌蛋白受質、Xa因子受質及腸激酶受質;增加溶解性、撓性及/或胞內可裂解性之連接子包括諸如(glym ser)n 及(serm gly)n 之連接子,其中m為1至6,較佳1至4,更佳2至4,且n為1至30,較佳1至10,更佳1至4(例如參見,國際PCT申請案第WO 96/06641號,其提供例示性連接子)。在一些具體實例中,可包括若干連接子以利用各連接子之所要特性。
3.表現
可藉由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包括活體內及試管內方法之任何方法來製備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多肽。所要蛋白質可表現於適於產生所要量及形式之該等蛋白質(諸如為投予及治療所需)之任何有機體中。表現宿主包括原核及真核有機體,諸如大腸桿菌、酵母、植物、昆蟲細胞、哺乳動物細胞(包括人類細胞系及轉殖基因動物)。表現宿主可在其蛋白質產生量以及所表現蛋白質上所存在之轉譯後修飾類型方面有所不同。可基於此等因素及諸如調節及安全考慮、製備成本及純化需要及方法之其他因素來對表現宿主進行選擇。
許多表現載體可得且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可用於表現蛋白質。表現載體之選擇受宿主表現系統之選擇影響。一般而言,表現載體可包括轉錄啟動子及視情況可選之增強子、轉譯信號及轉錄及轉譯終止信號。用於穩定轉型之表現載體典型地具有允許選擇及維持轉型細胞之可選擇標記。在一些狀況下,複製起點可用於擴增載體之複本數。
可溶性玻尿酸酶多肽亦可以蛋白質融合體形式使用或表現。舉例而言,可產生酶融合體以向酶添加額外功能。酶融合蛋白質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信號序列,諸如用於定位之標籤(例如his6 標籤或myc標籤)或用於純化之標籤(例如GST融合)及用於引導蛋白質分泌及/或膜結合之序列的融合。
a.原核細胞
原核生物(尤其大腸桿菌)提供用於產生大量蛋白質之系統。大腸桿菌之轉型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簡單且快速之技術。大腸桿菌之表現載體可含有誘導性啟動子,該等啟動子適用於誘導高程度之蛋白質表現且適用於表現對宿主細胞展現某些毒性之蛋白質。誘導性啟動子之實例包括lac啟動子、trp啟動子、雜交tac啟動子、T7及SP6 RNA啟動子及溫度調節性λPL啟動子。
諸如本文中所提供之任何蛋白質之蛋白質可表現於大腸桿菌之細胞質環境中。細胞質為還原性環境且對於一些分子而言,此可引起不溶性包涵體形成。諸如二硫蘇糖醇及β-巰基乙醇之還原劑及諸如胍-HC1及尿素之變性劑可用於使蛋白質再溶解。替代方法為使蛋白質表現於細菌之細胞周質間隙(periplasmic space)中,該周質間隙提供氧化性環境及類伴侶蛋白(chaperonin-like)及二硫化物異構酶且可引起可溶性蛋白質產生。前導序列典型地與待表現之蛋白質融合,從而將蛋白質引導至周質。接著在周質內部藉由信號肽酶移除前導序列。周質靶向性前導序列之實例包括來自果膠酸裂解酶基因之pelB前導序列及源自鹼性磷酸酶基因之前導序列。在一些狀況下,周質表現允許所表現之蛋白質滲漏至培養基中。蛋白質之分泌允許自培養物上清液快速及簡單純化。未經分泌之蛋白質可藉由滲透溶解而自周質獲得。類似於細胞質表現,在一些狀況下,蛋白質可變成不可溶的且可使用變性劑及還原劑來促進溶解及再摺疊。誘導及生長之溫度亦可影響表現程度及溶解性,典型地使用介於25℃與37℃之間的溫度。細菌典型地產生無糖基化(aglycosylated)之蛋白質。因此,若蛋白質出於功能之考慮需要糖基化,則可在自宿主細胞純化後試管內添加糖基化。
b.酵母細胞
諸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乳酸克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 )及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的酵母為熟知之可用於產生諸如本文中所述之任何蛋白質之蛋白質的酵母表現宿主。酵母可用游離型複製載體轉型或藉由經同源重組進行之穩定染色體整合來加以轉型。誘導性啟動子典型地用於調節基因表現。該等啟動子之實例包括GAL1、GAL7及GAL5及金屬硫蛋白啟動子,諸如CUP1、AOX1或其他畢赤酵母(Pichia )或其他酵母啟動子。表現載體通常包括用於選擇及維持轉型DNA之諸如LEU2、TRP1、HIS3及URA3之可選擇標記。表現於酵母中之蛋白質通常可溶解。與諸如Bip之伴侶蛋白及蛋白質二硫化物異構酶共表現可改良表現程度及溶解性。另外,酵母中所表現之蛋白質可使用分泌信號肽融合體(諸如來自釀酒酵母之酵母交配型α-因子分泌信號)及與酵母細胞表面蛋白質(諸如Aga2p交配黏著受體或Arxula adeninivorans 葡萄糖澱粉酶)之融合體來引導分泌。諸如用於Kex-2蛋白酶之蛋白酶裂解位點可經工程改造以當所表現之多肽自分泌路徑排出時自該等多肽移除該等融合序列。酵母亦能夠在Asn-X-Ser/Thr基元處糖基化。
c.昆蟲細胞
尤其使用桿狀病毒表現之昆蟲細胞適用於表現諸如玻尿酸酶多肽之多肽。昆蟲細胞表現高含量之蛋白質且能夠產生由高等真核細胞所用之大多數轉譯後修飾。桿狀病毒具有限制性宿主範圍,其改良安全性且減少真核表現之調節性顧慮。典型表現載體使用用於高程度表現之啟動子,諸如桿狀病毒之多角體蛋白啟動子(polyhedrin promoter)。常用之桿狀病毒系統包括諸如苜蓿銀紋夜蛾核多角體病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及家蠶(Bombyx mori )核多角體病病毒(BmNPV)之桿狀病毒及諸如源自草地黏蟲(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一星黏蟲(Pseudaletia unipuncta )(A7S)及黑脈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 )(DpN1)之昆蟲細胞系。為高程度表現,待表現之分子之核苷酸序列直接與病毒之多角體蛋白起始密碼子之下游融合。哺乳動物分泌信號在昆蟲細胞中經精確加工且可用於使所表現之蛋白質分泌至培養基中。另外,細胞系星黏蟲(A7S)及黑脈金斑蝶(DpN1)產生具有類似於哺乳動物細胞系統之糖基化模式之蛋白質。
在昆蟲細胞中之替代表現系統為經穩定轉型細胞之使用。可使用諸如Schneider 2(S2)及Kc細胞(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及C7細胞(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 ))之細胞系用於表現。果蠅(Drosophila )金屬硫蛋白啟動子可用於在具有鎘或銅之重金屬誘導存在下誘導高程度之表現。典型地藉由使用諸如新黴素(neomycin)及潮黴素(hygromycin)之可選擇標記來維持表現載體。
d.哺乳動物細胞
哺乳動物表現系統可用於表現包括可溶性玻尿酸酶多肽之蛋白質。可藉由諸如腺病毒之病毒感染或藉由諸如脂質體、磷酸鈣、DEAE-葡聚糖之直接DNA轉移及藉由諸如電穿孔及顯微注射之物理方法將表現構築體轉移至哺乳動物細胞。用於哺乳動物細胞之表現載體典型地包括mRNA加帽位點(cap site)、TATA盒、轉譯起始序列(Kozak一致序列)及聚腺苷酸化元件。亦可添加IRES元件以允許與諸如可選擇標記之另一基因的雙順反子表現。該等載體通常包括用於高程度表現之轉錄啟動子-增強子,例如SV40啟動子-增強子、人類細胞巨大病毒(CMV)啟動子及勞氏肉瘤病毒(RSV)之長末端重複。此等啟動子-增強子在許多細胞類型中為活性的。亦可使用組織及細胞型啟動子及增強子區以用於表現。例示性啟動子/增強子區包括(但不限於)彼等來自諸如彈性蛋白酶I、胰島素、免疫球蛋白、小鼠乳房腫瘤病毒、白蛋白、α胎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β球蛋白、髓鞘鹼性蛋白、肌凝蛋白輕鏈2及促性腺釋放激素基因控制之基因的彼等啟動子/增強子區。可使用可選擇標記來選擇及維持具有表現構築體之細胞。可選擇標記基因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潮黴素B磷酸轉移酶、腺苷去胺酶、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胺基醣苷磷酸轉移酶、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及胸苷激酶。舉例而言,可在甲胺喋呤存在下進行表現以選擇僅表現DHFR基因之彼等細胞。與諸如TCR-ζ及Fcε RI-γ之細胞表面信號轉導分子之融合可引導呈活性狀態之蛋白質在細胞表面上表現。
許多細胞系可用於哺乳動物表現,包括小鼠、大鼠、人類、猴、雞及倉鼠細胞。例示性細胞系包括(但不限於)CHO、Balb/3T3、HeLa、MT2、小鼠NS0(非分泌性)及其他骨髓瘤細胞系、融合瘤及雜融合瘤(heterohybridoma)細胞系、淋巴細胞、纖維母細胞、Sp2/0、COS、NIH3T3、HEK293、293S、2B8及HKB細胞。亦可使用適應於無血清培養基之細胞系,該無血清培養基有助於自細胞培養基純化所分泌之蛋白質。實例包括CHO-S細胞(Invitrogen,Carlsbad,CA,目錄號11619-012)及無血清EBNA-1細胞系(Pham等人,(2003)Biotechnol.Bioeng.84 :332-42.)。亦可使用適應於在經最佳化以供最大表現之特殊培養基中生長之細胞系。舉例而言,DG44 CHO細胞適應於在不含化學上定義之動物產品之培養基中的懸浮培養物中生長。
e.植物
轉殖基因植物細胞及植物可用於表現諸如本文中所述之任何蛋白質之蛋白質。典型地使用諸如基因槍(microprojectile bombardment)及PEG介導之向原生質體中之轉移的直接DNA轉移且使用土壤桿菌(agrobacterium)介導之轉型來將表現構築體轉移至植物中。表現載體可包括啟動子及增強子序列、轉錄終止元件及轉譯控制元件。表現載體及轉型技術通常在諸如芥菜(Arabidopsis )及煙草之雙子葉植物宿主與諸如玉米及稻米之單子葉植物宿主之間劃分。用於表現之植物啟動子之實例包括花椰菜嵌紋病毒啟動子、胭脂鹼合成酶啟動子、雙磷酸核糖羧化酶啟動子及泛素及UBQ3啟動子。諸如潮黴素、磷酸甘露糖異構酶及新黴素磷酸轉移酶之可選擇標記常用於促進轉型細胞之選擇及維持。轉型植物細胞可以細胞、聚集體(愈傷組織)形式維持於培養物中或再生於全植物中。轉殖基因植物細胞亦可包括經工程改造以產生玻尿酸酶多肽之海藻。因為植物具有不同於哺乳動物細胞之糖基化模式,所以此可影響此等宿主中所產生之蛋白質之選擇。
4.純化技術
用於自宿主細胞純化包括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多肽或其他蛋白質之多肽的方法將視所選宿主細胞及表現系統而定。對於分泌性分子而言,一般在移除細胞後自培養基純化蛋白質。對於細胞內表現而言,可使細胞溶解且自提取物純化蛋白質。當使用諸如轉殖基因植物及動物之轉殖基因有機體用於表現時,組織或器官可用作起始物質以製成溶解細胞提取物。另外,轉殖基因動物製備可包括在奶或蛋中製備可收集之多肽,且必要時可提取蛋白質且使用此項技術中之標準方法進一步純化。
諸如胰島素多肽或玻尿酸降解酶多肽之蛋白質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標準蛋白質純化技術加以純化,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SDS-PAGE、尺寸分級(size fraction)及尺寸排阻層析、硫酸銨沈澱及諸如陰離子交換之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力純化技術亦可用於改良製劑之效率及純度。舉例而言,與玻尿酸酶結合之抗體、受體及其他分子可用於親和力純化中。表現構築體亦可經工程改造以將諸如myc抗原決定基、GST融合體或His6 之親和力標籤添加至蛋白質中且分別用myc抗體、麩胱甘肽樹脂及Ni-樹脂加以親和力純化。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來評估純度,包括凝膠電泳、正交HPLC法、染色及分光光度技術。
F.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多肽之製備、調配及投予
在本文中提供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醫藥組成物以用供投予。玻尿酸降解酶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醫藥調配物共調配或共投予以藉由增加吸收速率及增加胰島素生物可用性來增強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向血液之傳遞。可(例如)藉由玻尿酸降解酶可逆地解聚玻尿酸(此暫時(典型地,對小於24小時之時期而言)增加皮下間隙之水力傳導度)來實現吸收速率及生物可用性的增加。因此,與皮下投予之習知方法相比,玻尿酸降解酶可用於在諸如皮下之非經腸投予後達成升高及/或更快速地達到之胰島素濃度以提供(例如)對於給定劑量之更有效及/或更快速反應。因此,共投予玻尿酸降解酶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使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玻尿酸降解酶亦可用於以較低劑量之所投予胰島素實現血糖控制。玻尿酸降解酶在注射或輸注部位處或附近增強總體流體流動之能力亦可改良相關藥理學傳遞之其他態樣。舉例而言,總體流體流動增加可有助於使得所注射體積之流體更易於自注射部位擴散(潛在降低注射之疼痛或其他不良後果)。此對於皮下輸注尤其重要,其允許投予更高劑量。
因此,由於增加之吸收速率,非經腸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投予時可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優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胰島素之優勢為,共投予或共調配之玻尿酸降解酶/胰島素可導致更有利之給藥攝生法,例如較低胰島素劑量及/或使用更有效之閉環系統,及改良之治療效果(例如,更有效之血糖控制及/或減少之胰島素過量)。舉例而言,降低劑量可減少與過量循環胰島素有關之副作用,諸如較高胰島素劑量所觀測到之副作用。該等副作用包括(但不限於)低血糖症及肥胖。
組成物可調配為凍乾或液體形式。當組成物以凍乾形式提供時,其可在即將使用前由適當溶液(例如,用於注射之無菌生理食鹽水溶液或無菌水)復水。組成物可一起或獨立提供。舉例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可在單獨組成物中共投予,或可以獨立組成物形式提供。當以獨立組成物形式提供時,玻尿酸降解酶及胰島素可經封裝以一起、相繼或間歇投予。組合可封裝為套組形式。
1.調配物
可將化合物調配成適用於非經腸投予之任何醫藥製劑,諸如溶液、懸浮液、持續釋放調配物或散劑。典型地,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技術及程序將化合物調配成醫藥組成物(例如參見AnselIntroduction to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第四版,1985,126)。鑒於要得到管理機構或其他機構之批准,根據一般公認之藥典來製備用於動物及人類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組成物。調配物應適合於投予模式。
醫藥組成物可包括諸如稀釋劑、佐劑、賦形劑或媒劑之載劑,其可與玻尿酸降解酶及胰島素一起投予。E.W.Martin之「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中描述合適醫藥載劑之實例。該等組成物將含有一般呈純化形式或部分純化形式之治療有效量之化合物連同合適量之載劑以提供用於向患者適當投予之形式。該等醫藥載劑可為無菌液體,諸如水及油類,包括石油、動物油、植物油或合成來源之油,諸如花生油、大豆油、礦物油及芝麻油。當靜脈內投予醫藥組成物時,水為典型載劑。生理食鹽水溶液及水性右旋糖及甘油溶液亦可用作尤其用於可注射溶液之液體載劑。組成物可含有連同活性成份一起之以下物質:增積劑,諸如乳糖、蔗糖、磷酸二鈣或羧甲基纖維素;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硬脂酸鈣及滑石粉;及黏合劑,諸如澱粉、天然樹膠(諸如阿拉伯膠(gum acaciagelatin))、葡萄糖、糖蜜、聚乙烯吡咯啶、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吡咯酮、交聯聚乙烯吡咯酮及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該等黏合劑。合適醫藥賦形劑包括澱粉、葡萄糖、乳糖、蔗糖、明膠、麥芽、稻米、麵粉、白堊、矽膠、硬脂酸鈉、單硬脂酸甘油酯、甘油、滑石粉、氯化鈉、脫脂奶粉、甘油、丙烯、二醇、水及乙醇。必要時,組成物亦可含有較少量之濕潤劑或乳化劑或pH值緩衝劑,例如乙酸酯、檸檬酸鈉、甘油、環糊精衍生物、單月桂酸脫水山梨糖醇酯、三乙醇胺、乙酸鈉、油酸三乙醇胺及其他該等試劑。
醫藥治療活性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典型地以單位劑型或多劑型調配及投予。各單位劑量含有足以產生所要治療作用之預定數量之治療活性化合物以及所需之醫藥載劑、媒劑或稀釋劑。單位劑型之實例包括安瓿及注射器及個別包裝之錠劑或膠囊。單位劑型可以其分數或倍數形式投予。多劑型為封裝於單個容器中之用於以分離之單位劑型投予的複數個相同單位劑型。多劑型之實例包括管瓶、濾筒、錠劑或膠囊瓶或品脫或加侖瓶。因此,多劑型為未在封裝中分離之多個單位劑量。一般而言,可製備含有處於0.005%至100%範圍內之活性成份其餘由無毒載劑組成之劑型或組成物。
本文所提供之組成物典型地經調配以用於藉由皮下途徑投予,但亦涵蓋其他投予途徑,諸如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任何途徑,包括肌肉內、腹膜內、靜脈內、皮內、病變內、腹膜內注射、硬膜外、經陰道、經直腸、局部、經耳、經皮投予或任何途徑。適於該等途徑之調配物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投予可視治療部位而為局部(local,topical)或全身性的。可藉由例如(但不限於)手術期間之局部輸注、局部滴施(例如手術後連同傷口塗劑一起)、藉由注射、藉助於導管、藉助於栓劑或藉助於植入物來達成對需要治療之區域的局部投予。組成物亦可與其他生物活性劑一起相繼、間歇或在同一組成物中投予。
在任何指定狀況下,最合適之途徑視多種因素而定,諸如疾病性質、個體對特定投予途徑之耐受性、疾病嚴重程度及所使用之特定組成物。典型地,本文提供之組成物非經腸投予。在一些實例中,投予玻尿酸降解酶使得其到達皮膚或組織的間質,從而降解間質間隙用於隨後傳遞胰島素。因此,在一些實例中,涵蓋(諸如)藉由皮下投予法在皮膚下直接投予。因此,在一實例中,可藉由自注射器或胰島素筆或其他含有諸如針之注射裝置的製造物品注射來實現局部投予。在另一實例中,局部投予可藉由輸注實現,其可藉由使用泵或其他類似裝置而變得容易。亦涵蓋其他投予模式。醫藥組成物可調配為適於各投予途徑之劑型。
本文涵蓋皮下投予,其一般特徵在於注射或輸注。可注射劑可以習知形式製備,該等習知形式為液體溶液或懸浮液、適於在注射前在液體中形成溶液或懸浮液之固體形式或乳液。合適賦形劑為(例如)水、生理食鹽水、右旋糖、甘油或乙醇。醫藥組成物可含有其他較小量之無毒輔助物質,諸如濕潤劑或乳化劑、pH值緩衝劑、穩定劑、溶解增強劑及其他該等試劑,諸如乙酸鈉、磷酸鈉、單月桂酸脫水山梨糖醇酯、油酸三乙醇胺及環糊精。在一些實例中,組成物中包括鋅、鈣、血清白蛋白、EDTA、氯化鈣/或酚系防腐劑。該等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活性化合物之百分比極其視其特定性質以及化合物活性及個體需要而定。
可注射劑經設計以用於局部及全身性投予。出於本文之目的,局部投予需要直接投予至受影響之間質。用於非經腸投予之製劑包括準備用於注射之無菌溶液、準備在即將使用前與溶劑組合之諸如凍乾粉末之無菌乾燥可溶性產品(包括皮下錠劑)、準備用於注射之無菌懸浮液、準備在即將使用前與媒劑組合之無菌乾燥不溶性產品及無菌乳液。溶液可為水性或非水性的。若靜脈內投予,則合適載劑包括生理食鹽水或磷酸鹽緩衝生理食鹽水(PBS),及含有諸如葡萄糖、聚乙二醇及聚丙二醇及其混合物之增稠劑及增溶劑的溶液。
用於非經腸製劑中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水性媒劑、非水性媒劑、抗微生物劑、等張劑、緩衝劑、抗氧化劑、局部麻醉劑、懸浮及分散劑、乳化劑、鉗合或螯合劑及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物質。
水性媒劑之實例包括氯化鈉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Ringers Injection)、等張右旋糖注射液、無菌水注射液、右旋糖及乳酸林格氏注射液。非水性非經腸媒劑包括植物來源之不揮發性油、棉籽油、玉米油、芝麻油及花生油。可將抗微生物劑以抑菌或抑真菌濃度添加至封裝於多劑容器中之非經腸製劑中,該等抗微生物劑包括苯酚或甲酚、汞製劑、苯甲醇、氯丁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及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硫柳汞、氯苄烷胺(benzalkonium chloride)及苄索氯銨(benzethonium chloride)。等張劑包括氯化鈉及右旋糖。緩衝劑包括磷酸鹽及檸檬酸鹽。抗氧化劑包括硫酸氫鈉。局部麻醉劑包括鹽酸奴佛卡因(procaine hydrochloride)。懸浮及分散劑包括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及聚乙烯吡咯啶酮。乳化劑包括聚山梨醇酯80(TWEEN 80)。金屬離子之鉗合或螯合劑包括EDTA。醫藥載劑亦包括用於水可混溶性媒劑之乙醇、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及用於pH值調節之氫氧化鈉、鹽酸、檸檬酸或乳酸。
調節醫藥活性化合物之濃度使得注射或輸注提供產生所要藥理學作用(諸如,血糖控制)之有效量。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確切劑量視患者或動物年齡、體重及病況而定。單位劑量之非經腸製劑可封裝於(例如)安瓿、濾筒、管瓶或具有針之注射器中。含有醫藥活性化合物之液體溶液或復水粉末製劑之量隨待治療之疾病及選擇用於封裝之特定製造物品而變。如此項技術中已知及實踐,用於非經腸投予之所有製劑必須為無菌的。
在一實例中,醫藥製劑可呈液體形式,例如溶液、糖漿或懸浮液。若以液體形式提供,則醫藥製劑可以濃縮製劑形式提供以在使用前稀釋至治療有效濃度。該等液體製劑可藉由習知方式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添加劑來製備,該等添加劑諸如懸浮劑(例如山梨糖醇糖漿、纖維素衍生物或氫化食用脂肪);乳化劑(例如卵磷脂或阿拉伯膠);非水性媒劑(例如杏仁油、油性酯或經分餾之植物油);及防腐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或山梨酸)。在另一實例中,醫藥製劑可以凍乾形式呈現以在使用前用水或其他合適媒劑復水。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可共調配為單個組成物,或可以兩個獨立組成物形式提供。當以兩個組成物形式提供時,組成物可在投予之前混合以共投予,或可保持分離且接著一起、相繼或間歇地共投予。在一些實例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共調配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如下文所論述,組成物可調配為單劑量或多個劑量,其中劑量可提供為所投予之玻尿酸降解酶與胰島素之量的比率。舉例而言,玻尿酸降解酶可以1玻尿酸酶U/胰島素U(1:1)至50:1或超過50:1投予,例如為或約為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或超過50:1。在其他實例中,投予與胰島素呈較低比率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例如)1玻尿酸酶U/2胰島素U(1:2)、1:3、1:4、1:5、1:6、1:7、1:8、1:9、1:10、1:15或1:20。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以為或約為10 U/mL、20 U/mL、30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150 U/mL、200 U/mL、250 U/mL、300 U/mL、350 U/mL、400 U/mL、450 U/ml或500 U/mL之濃度存在於共調配或獨立組成物中。典型地,共調配或獨立組成物中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功能上等於或功能上至少等於35 U/mL玻尿酸酶活性,諸如為或約為35 U/mL、37.5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200 U/mL、300 U/mL、400 U/mL、500 U/mL、600 U/mL、700 U/mL、800 U/mL、900 U/mL、1000 U/ml、2000 U/mL、3000 U/mL或5000 U/mL玻尿酸酶活性。
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含有一或多種pH值緩衝劑(諸如,組胺酸、磷酸鹽或其他緩衝劑)或酸性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丙酮酸鹽、Gly-HCl、琥珀酸鹽、乳酸鹽、馬來酸鹽或其他緩衝劑);張力調節劑(諸如,胺基酸、多元醇、甘油、NaCl、海藻糖、其他鹽及/或糖);穩定劑(諸如,使胰島素穩定之苯甲酸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鹽或乙二胺四乙酸鈣;去氧劑,諸如甲硫胺酸、抗壞血酸/抗壞血酸鹽、檸檬酸/檸檬酸鹽或白蛋白;及/或防腐劑,諸如含有芳環之防腐劑(例如,苯酚或甲酚)。適用於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例示性防腐劑包括(但不限於)間甲酚、苯酚及對羥基苯甲酸酯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例中,以為或約為0.05%至0.2%,諸如0.1%至0.15%(例如,為或約為0.1%、0.11%、0.12%、0.13%、0.14%或0.15%)之量添加間甲酚。苯酚或對羥基苯甲酸酯之合適濃度包括0.05-0.25%,諸如0.1%至0.2%(例如,為或約為0.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及0.2%)。典型地,在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組成物中提供NaCl或其他鹽。NaCl之例示性濃度包括50 mM至200 mM,諸如50 mM至150 mM,包括50 mM、60 mM、70 mM、80 mM、90 mM、100 mM、120 mM、130 mM、140 mM及150 mM NaCl。在一些實例中,因為組成物中之鹽濃度升高,所以pH值也升高以保持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穩定性。亦可包括甘油作為張力調節劑及/或增加組成物之黏度。
適用於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組成物的例示性穩定劑包括清潔劑或界面活性劑,諸如聚山梨醇酯及諸如人類血清白蛋白之蛋白質。在一些實例中,組成物中包括的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例如,Pluronic F68)諸如為或約為0.001%至0.1%,典型地為或約為0.005%至0.03%(例如,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12%、0.014%、0.016%、0.018%、0.02%或0.03%)。適用於本文組成物之血清白蛋白之例示性濃度包括0.1 mg/mL、0.2 mg/mL、0.3 mg/mL、0.4 mg/mL、0.5 mg/mL、0.6 mg/mL、0.7 mg/mL、0.8 mg/mL、0.9 mg/mL或1 mg/mL,但可多可少。聚山梨醇酯亦可以(例如)為或約為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或0.1%之濃度存在於組成物中。適用於含有胰島素之組成物的例示性穩定劑包括鋅及間甲酚。舉例而言,鋅可用於使胰島素六聚體穩定。鋅可(例如)以氧化鋅、乙酸鋅或氯化鋅形式提供。鋅可以介於或介於約0.001至0.1 mg/100單位胰島素,諸如0.002毫克/100單位胰島素(mg/100 U)、0.005 mg/100 U、0.01 mg/100 U、0.012 mg/100 U、0.014 mg/100 U、0.016 mg/100 U、0.017 mg/100 U、0.018 mg/100 U、0.02 mg/100 U、0.022 mg/100 U、0.024 mg/100 U、0.026 mg/100 U、0.28 mg/100 U、0.03 mg/100 U、0.04 mg/100 U、0.05 mg/100 U、0.06 mg/100 U、0.07 mg/100 U、0.08 mg/100 U或0.1 mg/100 U之量存在於本文提供之組成物中。在一實例中,鋅以0.017 mg/100 U胰島素之量存在。諸如乙二胺四乙酸鈣(CaEDTA)之金屬螯合劑亦可以(諸如)介於約0.02 mM至20 mM之間,諸如0.02 mM、0.04 mM、0.06 mM、0.08 mM、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0.6 mM、0.7 mM、0.8 mM、0.9 mM、1 mM、5 mM、10 mM、15 mM、20 mM或超過20 mM之濃度存在。在一些實例中,當本文提供之組成物中存在螯合劑及鋅兩者時,螯合劑與鋅以大致等量(亦即,0.6至1.4莫耳比)或莫耳過量之量存在,諸如為或約為2:1、5: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或超過100:1螯合劑:鋅之比率。組成物中亦可包括(例如)介於約0.2 mM至20 mM之間量的氯化鈣。
在一些狀況下,上文所述之組份中的任何一或多者僅存在於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或玻尿酸降解組成物中,直至兩種組成物以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形式共調配或傳遞至個體。舉例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含有介於或介於約0.001至0.1 mg/100單位胰島素之間,諸如0.002毫克/100單位胰島素(mg/100 U)、0.005 mg/100 U、0.01 mg/100 U、0.012 mg/100 U、0.014 mg/100 U、0.016 mg/100 U、0.017 mg/100 U、0.018 mg/100 U、0.02 mg/100 U、0.022 mg/100 U、0.024 mg/100 U、0.026 mg/100 U、0.28 mg/100 U、0.03 mg/100 U、0.04 mg/100 U、0.05 mg/100 U、0.06 mg/100 U、0.07 mg/100 U、0.08 mg/100 U或0.1 mg/100 U之鋅且不含螫合劑(諸如,EDTA),而玻尿酸降解組成物可含有為或約為0.02 mM至20 mM,諸如0.02 mM、0.04 mM、0.06 mM、0.08 mM、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0.6 mM、0.7 mM、0.8 mM、0.9 mM、1 mM、5 mM、10 mM、15 mM、20 mM或超過20 mM之量的螯合劑(諸如EDTA)且不含鋅。因此,僅當兩種組成物混合時,諸如共調配或共投予時,含有胰島素之組成物亦含有EDTA,且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組成物亦含有鋅。在一些狀況下,初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分別含有足夠量之鋅或螯合劑,當經混合以共調配或共投予時,螯合劑與鋅以大致等莫耳量(亦即,0.6至1.4莫耳比)或莫耳過量,諸如為或約為2:1、5:1、10:1、20:1、30:1、40:1、40:1、50:1、60:1、70:1、80:1、90:1、100:1或超過100:1螯合劑:鋅之比率之量存在。
熟習此項技術者可調節組成物之pH值及容積滲透濃度以使組成物之所要活性及穩定性之條件最佳化。舉例而言,如上文所述,在一些狀況下,若鹽濃度增加,則pH值亦可增加以保持組成物之穩定性。此外,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改變pH值以增加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中所用之特定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溶解度。在一些實例中,本文提供之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中之一或兩者的組成物具有為或約為100 mOsm/kg、120 mOsm/kg、140 mOsm/kg、160 mOsm/kg、180 mOsm/kg、200 mOsm/kg、220 mOsm/kg、240 mOsm/kg、260 mOsm/kg、280 mOsm/kg、300 mOsm/kg、320 mOsm/kg、340 mOsm/kg、360 mOsm/kg、380 mOsm/kg、400 mOsm/kg、420 mOsm/kg、440 mOsm/kg、460 mOsm/kg、500 mOsm/kg或超過500 mOsm/kg之容積滲透濃度,及為或約為6、6.2、6.4、6.6、6.8、7、7.2、7.4、7.6、7.8或8之pH值。在一些實例中,pH值為6.5或約6.5至7.5或約7.5,諸如6.5、6.6、6.7、6.8、6.9、7.0、7.1、7.2、7.3、7.4或7.5。
可採用投予方法降低所選化合物對降解過程(諸如,蛋白水解降解及經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反應之免疫學干預)之暴露。該等方法之實例包括在治療部位局部投予。已報導治療劑聚乙二醇化可增加抗蛋白水解性、增加血漿半衰期及降低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此項技術中已知聚乙二醇化方法之實例(例如參見,Lu及Felix,Int.J.Peptide Protein Res.,43 :127-138,1994;Lu及Felix,Peptide Res.,6: 142-6,1993;Felix等人,Int.J.Peptide Res.,46 :253-64,1995;Benhar等人,J.Biol.Chem.,269 :13398-404,1994;Brumeanu等人.,J Immunol.,154 :3088-95,1995;亦參見Caliceti等人(2003)Adv.Drug Deliv.Rev.55(10) :1261-77及Molineux(2003)Pharmacotherapy 23(8 Pt 2) :3S-8S)。聚乙二醇化亦可用於活體內傳遞核酸分子。舉例而言,腺病毒聚乙二醇化可增加穩定性及基因轉譯(例如參見,Cheng等人(2003)Pharm.Res.20(9) :1444-51)。
凍乾粉末
在本文中關注凍乾粉末,其可經復水而以溶液、乳液及其他混合物形式投予。其亦可復水及調配為固體或凝膠形式。
無菌凍乾粉末係藉由將活性化合物溶解於緩衝溶液中來製備。緩衝溶液可含有改良穩定性之賦形劑或粉末或自粉末製備之復水溶液的其他藥理學組份。在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標準條件下後續無菌過濾溶液繼而凍乾以提供所要調配物。簡言之,凍乾粉末係藉由如下步驟製備:將諸如右旋糖、山梨糖醇、果糖、玉米糖漿、木糖醇、甘油、葡萄糖、蔗糖或其他合適試劑之賦形劑溶解於諸如檸檬酸鹽、磷酸鈉或磷酸鉀或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該等緩衝液之合適緩衝液中。接著,將所選之酶添加至所得混合物中,且攪拌直至其溶解。所得混合物經無菌過濾或處理以移除微粒且確保無菌,且將其分配至管瓶中以供凍乾。各管瓶含有單劑或多劑之化合物。凍乾粉末可在諸如約4℃至室溫之適當條件下儲存。用緩衝溶液使此凍乾粉末復水以提供用於非經腸投予之調配物。
2.劑量及投予
本文提供之玻尿酸降解酶可調配成用於單劑或多劑投予之醫藥組成物。舉例而言,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可含有1玻尿酸酶U/胰島素U(1:1)至50:1或超過50:1,例如為或約為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或超過50:1之玻尿酸降解酶。在其他實例中,組成物中提供與胰島素呈較低比率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例如)1玻尿酸酶U/2胰島素U(1:2)、1:3、1:4、1:5、1:6、1:7、1:8、1:9、1:10、1:15或1:20。以足以在不存在對所治療患者之不合需要之副作用的狀況下發揮治療有效作用之量包括所選之玻尿酸降解酶。治療有效濃度可藉由諸如使用本文提供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檢定在已知試管內及活體內系統中測試多肽來根據經驗判定(例如參見Taliani等人(1996)Anal.Biochem.,240:60-67;Filocamo等人(1997)J Virology,71:1417-1427;Sudo等人(1996)Antiviral Res.32:9-18;Buffard等人(1995)Virology,209:52-59;Bianchi等人(1996)Anal.Biochem.,237:239-244;Hamatake等人(1996)Intervirology 39:249-258;Steinkuhler等人(1998)Biochem.,37:8899-8905;D’Souza等人(1995)J Gen.Virol.,76:1729-1736;Takeshita等人(1997)Anal.Biochem.,247:242-246;亦例如參見Shimizu等人(1994)J.Virol.68:8406-8408;Mizutani等人(1996)J.Virol.70:7219-7223;Mizutani等人(1996)Biochem.Biophys.Res.Commun.,227:822-826;Lu等人(1996)Proc.Natl.Acad.Sci(USA),93:1412-1417;Hahm等人,(1996)Virology,226:318-326;Ito等人(1996)J.Gen.Virol.,77:1043-1054;Mizutani等人(1995)Biochem.Biophys.Res.Commun.,212:906-911;Cho等人(1997)J.Virol.Meth.65:201-207)且接著自其推斷用於人類之劑量。
可基於(例如)藥物動力學(PK)資料及藥效學(PD)資料(諸如下文及實施例1中所述之資料)及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傳遞時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已知治療劑量測定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治療有效劑量。血液或血漿或血清中胰島素濃度隨時間之變化提供活體內資訊:(1)非經腸投予之吸收;(2)分布;及(3)胰島素之消除。藥物動力學模型定義此等胰島素濃度隨時間而變之生理學變化(亦即,)且使用速率及體積以算術方式對其進行特徵化。因此產生之胰島素的模型參數將保持相對恆定直至發生擾動。沿用已久之胰島素PK模型可提供合理之暴露預測(其與功效及由放大之藥理學產生之藥物安全性密切相關)。可使用PK模型及模擬使對於胰島素的劑量選擇及給藥時程的臨床決策簡化及合理化。藥效學模型用於預測臨床結果的類似目的。
典型地,玻尿酸降解酶之治療有效劑量為或約為1單位(U)至5,000 U玻尿酸降解酶。舉例而言,玻尿酸降解酶可以為或約為1 U、2 U、3 U、5 U、10 U、20 U、30 U、40 U、50 U、100 U、150 U、200 U、250 U、300 U、350 U、400 U、450 U、500 U、600 U、700 U、800 U、900 U、1000 U、2,000 U、3,000 U、4,000 U、5,000 U或超過5,000 U之量皮下投予。在一些實例中,劑量可提供為所投予之玻尿酸降解酶與胰島素之量的比率。舉例而言,玻尿酸降解酶可以1玻尿酸酶U/胰島素U(1:1)至50:1或超過50:1投予,例如為或約為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20:1、25:1、30:1、35:1、40:1、45:1、50:1或超過50:1。在其他實例中,投予與胰島素呈較低比率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例如)1玻尿酸酶U/2胰島素U(1:2)、1:3、1:4、1:5、1:6、1:7、1:8、1:9、1:10、1:15或1:20。典型地,本文涵蓋之玻尿酸降解酶之注射或輸注體積為或約為0.01 mL、0.05 mL、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1 mL、2 mL、3 mL、4 mL、5 mL、6 mL、7 mL、8 mL、9 ml、10 ml或超過10 ml。玻尿酸降解酶可以為或約為30 U/mL、35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m、100 U/ml、150 U/ml、200 U/ml、300 U/ml、400 U/ml、500 U/mL、600 U/mL、800 U/mL或1000 U/mL之儲備溶液形式提供,或可以更濃縮之形式提供以直接使用或在使用之前稀釋至有效濃度,(例如)為或約為2000 U/ml、3000單位/毫升、4000 U/ml、5000 U/ml、8000 U/ml、10,000 U/mL或20,000 U/mL。玻尿酸降解酶可以液體或凍乾調配物形式提供。
本文提供之胰島素製劑可調配為單劑或多劑使用之醫藥組成物。舉例而言,在一些狀況下,胰島素製劑經調配以供單劑投予,其量足以提供餐後血糖控制。在其他實例中,胰島素製劑經調配以供多劑投予或多用途管瓶,諸如在胰島素筆、胰島素泵或其他連續胰島素傳遞裝置或閉環系統中使用。胰島素製劑可以本文別處所述之凍乾或液體形式提供。
胰島素可以治療有效劑量提供。可藉由在已知試管內及活體內系統中測試化合物(諸如上文提供之檢定)根據經驗判定治療有效劑量,且亦可基於諸如新陳代謝、食物攝取及疾病嚴重程度之因素對每一個體分別判定治療有效劑量。所選胰島素在組成物中之濃度視(例如)複合物之吸收、失活及排泄速率、複合物之物理化學特徵、劑量時程及所投予之量,以及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其他因素而定。舉例而言,應理解治療之精確劑量為個體血糖含量之函數,且可根據經驗使用已知演算法或藉由自活體內或試管內測試資料、個體之先前經歷、測定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之碳水化合物計算及因此估計之餐時血糖增加及隨後之胰島素需求進行推斷而判定。應注意,濃度及劑量值可隨所治療之每一個體而變化。應進一步理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而言,特定給藥攝生法應根據個體需要及投予或監督調配物投予之人士的專業判斷隨時間而加以調節,且本文所述之濃度範圍僅供例示,而並非意欲限制其範疇。可藉由標準臨床技術測定待投予以治療糖尿病病況的所選胰島素製劑之量。此外,可採用試管內檢定及動物模型來幫助辨識最佳劑量範圍。
因此,可根據經驗判定之精確劑量可視特定胰島素製劑、玻尿酸降解酶之攝生法及給藥時程、投予途徑、待治療之糖尿病類型、疾病嚴重程度及所治療之個體而定。一般而言,胰島素以實現血糖控制之量提供。舉例而言,當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傳遞胰島素時,為了實現餐後血糖控制,典型地在餐前30分鐘至5分鐘向糖尿病個體投予為或約為0.05 U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公斤體重(U/kg)至1.0 U/kg之團式注射。應理解,此劑量可基於(例如)特定個體之新陳代謝、膳食含量及血糖含量適當時增加或降低。進一步理解,傳遞胰島素用於餐後血糖控制之時間可經變化以更接近或更遠離膳食消化時間,且在一些狀況下,可經變化使得胰島素在進食時或進食後傳遞。因此,可藉由以低於僅投予胰島素時之劑量及/或在相較於典型地投予胰島素單獨劑量之時間更接近膳食消化之時間投予胰島素(諸如,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及玻尿酸降解酶來向個體投予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典型地以介於0.05單位/kg至0.25單位/kg之間,諸如0.10單位/kg之劑量投予,儘管特定劑量可變化。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以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狀況下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較低之劑量投予。如本文別處所述,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藉由將其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可降低之程度視(例如)患者所患之糖尿病類型而變化。典型地,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其量之減少大於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投予時的量之減少。舉例而言,在向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皆投予0.20 U/kg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之狀況下,可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0.15 U/kg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相同或較佳血糖控制,且可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0.10 U/kg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相同或較佳血糖控制。因此,在一些實例中,本文預期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以實現血糖控制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時血糖控制所需之量可減少(例如)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超過80%,且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作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向1型糖尿病患者投予以實現血糖控制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相較於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投予時血糖控制所需之量可減少(例如)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或超過70%。
使用本文提供之方法及組成物非經腸(諸如,皮下)投予胰島素以控制餐後血糖含量之例示性劑量範圍為或約為0.05 U/kg至0.50 U/kg,諸如0.05 U/kg、0.06 U/kg、0.07 U/kg、0.08 U/kg、0.09 U/kg、0.10 U/kg、0.11 U/kg、0.12 U/kg、0.13 U/kg、0.14 U/kg、0.15 U/kg、0.20 U/kg、0.25 U/kg、0.30 U/kg、0.40 U/kg、0.50 U/kg或1.0 U/kg。特定劑量及其調配視疾病及個體而定。若需要,則劑量可根據經驗判定。為了達成該等劑量,經皮下投予以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之胰島素製劑之體積可為或約為10 μL、20 μL、30 μL、40 μL、50 μL、75 μL、100 μL、150 μL、200 μL、250 μL、300 μL、400 μL、500 μL、600 μL、700 μL、800 μL、900 μL、1000 μL或超過1000 μL。舉例而言,用於本文所述之適應症的100 U/mL胰島素調配物可以35 μL至350 μL之體積向70 kg個體皮下投予從而實現0.05 U/kg至0.50 U/kg胰島素之劑量。除了餐後血糖控制之外,亦可在整日及整夜期間向糖尿病個體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及方法以實現血糖控制。典型地,經投予以提供連續血糖控制之胰島素劑量小於實現餐後血糖控制所需之彼等劑量。然而,劑量可根據血糖含量而增加或減少。使用本文提供之方法及組成物非經腸(諸如,皮下)投予胰島素以提供連續血糖控制之例示性劑量範圍為或約為0.001 U/kg至0.30 U/kg,諸如0.001 U/kg、0.005 U/kg、0.01 U/kg、0.02 U/kg、0.05 U/kg至0.30 U/kg,諸如0.05 U/kg、0.06 U/kg、0.07 U/kg、0.08 U/kg、0.09 U/kg、0.10 U/kg、0.11 U/kg、0.12 U/kg、0.13 U/kg、0.14 U/kg、0.15 U/kg、0.20 U/kg、0.25 U/kg、0.30 U/kg、0.40 U/kg、0.50 U/kg或1.0 U/kg。特定劑量及其調配視疾病、投予時間及個體而定。若需要,則劑量可根據經驗判定。用於個體之劑量典型地經滴定至實現治療作用所需之最小劑量,諸如實現血糖控制所需之最小劑量。足以實現血糖控制之胰島素之量可根據經驗判定,諸如藉由葡萄糖挑釁判定。
玻尿酸降解酶可在胰島素製劑之前、之後、間歇或同時投予。一般而言,在投予胰島素製劑之前或與投予胰島素製劑同時投予玻尿酸降解酶以允許玻尿酸降解酶在間質間隙中降解玻尿酸。在一實例中,共調配,且因此同時投予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在另一實例中,在投予胰島素組成物之前(諸如)1分鐘、2分鐘、3分鐘、4分鐘、5分鐘或在投予胰島素製劑之前5分鐘以上投予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在一些實例中,玻尿酸酶與胰島素製劑一起投予。如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可藉由在合適模型(諸如,合適動物模型)中測試在不同時間下投予試劑之作用使共投予之所要接近度容易地最佳化。
胰島素製劑及玻尿酸降解酶製劑皆可一次性投予或可分為許多較小劑量相隔一定時間間隔投予。所選胰島素製劑可在治療時程(例如,經數分鐘、數小時、數天、數週或數月)中以一或多劑投予。在一些狀況下,連續投予為適用的。應理解,精確劑量及投予過程視適應症及患者耐受性而定。
同樣,應理解精確劑量及治療持續時間隨所治療之糖尿病而變化且可根據經驗使用已知測試方案或藉由自活體內或試管內資料進行推斷而判定。應注意,濃度及劑量值亦可隨糖尿病嚴重程度及其他因素(諸如,個體之新陳代謝、食物攝取及體重)變化。應進一步瞭解,對於任何特定個體而言,特定給藥攝生法應根據個體需要及投予或監督組成物投予之人士的專業判斷隨時間而加以調節,且本文所述之濃度範圍僅供例示,而並非意欲限制組成物及含有其之組合的範疇或用途。組成物可視個體及糖尿病狀態每分鐘、每數分鐘、每小時、每天、每週、每月、每年或一次性投予。一般而言,選擇給藥攝生法以限制毒性及/或其他副作用,諸如胰島素過量。應注意,主治醫師將知曉如何及何時終止、中斷或調節療法以達到較低劑量。相反,主治醫師亦將知曉若臨床反應不足則如何及何時將治療調節至較高水準(排除毒性副作用)。
投予模式 a.注射器
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可使用若干投予模式中之一或多者向個體非經腸投予,包括(但不限於)注射器、胰島素筆、胰島素泵或閉環系統環境或其任何組合。舉例而言,單獨使用之注射器(包括,胰島素注射器)可用於投予組成物之離散團式注射。組成物可使用同一注射器投予(諸如,當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製劑共調配時)或可使用不同注射器相繼投予。適用於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注射器包括胰島素注射器,其可經設計以固持標準濃度之胰島素製劑(包括100 U/ml濃度之胰島素製劑)且具有以胰島素單位計之標記以便於投予。在其他實例中,使用胰島素注射器或胰島素泵或類似裝置中之任何一或多者投予胰島素製劑及玻尿酸降解酶製劑中之一或兩者。
b.胰島素筆
胰島素筆為可用於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的傳遞系統。胰島素筆包括具有經待投予組成物填充之可置換濾筒之彼等及具有不可置換濾筒之彼等。具有不可置換濾筒之胰島素筆典型地在濾筒已排空時進行處理。胰島素筆使得能夠以(例如)半個單位、一個單位或兩個單位增量給藥,其一般使用劑量刻度或其他設定劑量之機構量測(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5947934號、第6074372號、第6110149號、第6524280號、第6582404號)。接著藉助於與筆附接之細針傳遞組成物。胰島素筆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包括別處所述之彼等,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5947934號、第4973318號、第5462535號、第5599323號、第5626566號、第5984906號、第6074372號、第6110149號、第6302869號、第6379339號及第7241278號中所述之彼等。諸如美國專利第5947394號、第6074372號、第6110149號及第6379339號中所述之彼等的其他類似給藥裝置亦可用於以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共調配物形式或以胰島素組成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分開之形式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在一些實例中,胰島素筆或類似裝置亦含有可量測個體血糖含量之感測器或監測器(例如參見WO2003047426)。
胰島素筆及可用於或經改良用於傳遞本文提供之胰島素組成物的類似傳遞裝置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包括(但不限於)以商標Autopen(Owen Mumford,Inc.)、Disetronic Pen(Disetronic Medical Systems)、HumalogPen(Eli Lilly and Company)、HumalogMix 75/25 Pen(Eli Lilly and Company)、Humulin70/30 Pen(Eli Lilly and Company)、HumulinN Pen(Eli Lilly and Company)、NovologFlexPen(Novo Nordisk)、NovoPen3(Novo Nordisk)、NovoPen4(Novo Nordisk)、NovoPenJunior(Novo Nordisk)、NovologMix 70/30 FlexPen(Novo Nordisk)、InDuo(Novo Nordisk)、NovolinInnoLet(Novo Nordisk)、Innovo(Novo Nordisk)、OptiPen(Sanofi-Aventis)、OptiPenPro2(Sanofi-Aventis)、OptiSet(Sanofi-Aventis)及SoloSTAR(Sanofi-Aventis)市售之彼等。
c.胰島素泵及其他胰島素傳遞裝置
可使用諸如胰島素泵或其他類似連續輸注裝置之胰島素傳遞裝置向糖尿病個體投予本文提供之組成物。胰島素傳遞裝置典型地含有至少一個含有胰島素組成物之拋棄式儲集器、泵(包括任何控制、軟體、處理模組及/或電池)及拋棄式輸注器(包括用於皮下注射之套管或針及將套管或針與胰島素儲集器連接之管)。為了以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方式使用,胰島素傳遞裝置可含有一個含有共調配之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之儲集器,或可含有一或多個儲集器,使得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容納於同一儲集器或獨立儲集器中。在該等狀況下,胰島素傳遞裝置可同時傳遞或彼此相繼傳遞各組成物。因此,該等裝置可用於投予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組成物可連續投予或以團式注射投予。此外,胰島素傳遞裝置使用者具有藉由使團塊成型來影響胰島素輪廓之能力。舉例而言,可投予標準團塊,其為類似於離散注射之所有劑量立即泵出之輸注。伸長之團塊為隨時間之緩慢輸注,其避免高初始劑量且延長組成物之作用。含有標準團塊及伸長之團塊的組合團塊亦可使用胰島素泵或其他連續傳遞裝置投予。胰島素傳遞裝置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在別處描述,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6554798號、第6641533號、第6744350號、第6852104號、第6872200號、第6936029號、第6979326號、第6999854號、第7025713號及第7109878號。胰島素傳遞裝置亦可與葡萄糖監測器或感測器連接,且/或可含有基於血糖含量、膳食碳水化合物含量或其他輸入計算推薦之胰島素劑量之構件。其他胰島素傳遞裝置可為可植入的或可在個體體外。
d.閉環系統
尤其關注有時稱為人工胰臟之閉環系統用於與本文提供之組成物及方法一起使用。閉環系統係指具有整合連續葡萄糖監測器、胰島素泵或其他傳遞系統及控制器之系統,該控制器包括基於實時量測血糖含量持續不斷地計算血糖控制所需之胰島素輸注的數學演算法。當經最佳化時,該等系統可促進持續不斷及極緊密的血糖控制,類似於健康非糖尿病個體中所觀測到之天然胰島素反應及血糖控制。然而,對有效性而言,閉環系統需要可靠及準確連續葡萄糖監測,且以極快速起作用方式傳遞胰島素。舉例而言,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皮下傳遞有關的胰島素吸收及作用的延遲可導致大規模餐後血糖偏移(Hovorka等人(2006)Diabetic Med.23:1-12)。胰島素吸收、胰島素作用、間質葡萄糖動力學及基於活體外之監測系統之輸運時間(諸如,基於微透析技術之彼等)引起的延遲可導致胰島素傳遞之時間至其可偵測到的葡萄糖降低作用之峰值滯後總共100分鐘或更長時間(Hovorka等人(2006)Diabetic Med.23:1-12)。因此,投予後,胰島素將繼續增加其可量測作用歷時近2小時。此可在使用閉環系統之膳食消化後使葡萄糖濃度的有效降低變複雜。首先,必需偵測葡萄糖增加。然而,此典型地僅在約10-40分鐘滯後之後發生。該系統必需判定膳食已消化且投予適當胰島素劑量。系統隨後補償「錯判」胰島素劑量之能力受長期延遲及在投予後不能「撤回」胰島素損害。該等問題可藉由使用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諸如,本文提供之彼等)來至少部分克服,該組成物展現增加之吸收速率及吸收量及藥效學的相關改良(如下文實施例1中所述)。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具有比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低的tmax (亦即,較快達到最大濃度)且開始控制血糖含量比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快。此增加之吸收速率及作用起始速率減少胰島素起作用與葡萄糖監測及輸入之間的滯後,導致可更緊密控制血糖含量的更有效閉環系統,減少血糖偏移。
閉環系統為此項技術中熟知且已在別處描述,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5279543號、第5569186號、第6558351號、第6558345號、第6589229號、第6669663號、第6740072號、第7267665號及第7354420號,其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辨識之此等及類似系統可用於傳遞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閉環系統包括量測血糖含量之感測器系統、控制器及傳遞系統。此整合系統經設計以模型化胰臟β細胞,使得其控制輸注裝置將胰島素以類似於全功能人類β細胞對身體內血糖濃度變化起反應將產生之濃度分布的濃度分布傳遞至個體。因此,系統模擬身體對血糖含量之天然胰島素反應且不僅充分利用胰島素,而且因為胰島素具有新陳代謝及促絲裂作用從而亦導致其他身體功能。此外,無需任何關於膳食多少及時間選擇或其他因素之資訊即實現使用閉環系統達到之血糖控制。系統可僅依賴於實時血糖量測。葡萄糖感測器產生表示身體內血糖含量之感測器信號,且向控制器提供感測器信號。控制器接收感測器信號且產生傳達至胰島素傳遞系統的指令。胰島素傳遞系統接收該等指令且對該等指令作出反應將胰島素輸注至體內。下文提供可用於傳遞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閉環系統之例示性組件的說明。應理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容易地辨識適用於本文之閉環系統。此項技術中已描述該等系統,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5279543號、第5569186號、第6558351號、第6558345號、第6589229號、第6669663號、第6740072號、第7267665號及第7354420號中所述之彼等。此項技術中亦已個別及在用於實現血糖控制之閉環系統環境中描述系統之個別組件。應理解,本文提供之實例僅為例示性的,且可使用其他閉環系統或個別組件傳遞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閉環系統含有連續起作用之葡萄糖感測器或監測器。該等裝置可含有插入皮膚之下且與藉由射頻遙測術向小接收器無線傳達葡萄糖資料之小發射器附接的針型感測器。在一些實例中,使用插入針將感測器插入穿過個體皮膚,當感測器在皮下組織中定位之後即移除及處理該插入針。該插入針具有銳利尖端及在插入至皮膚中期間固持感測器的開口槽(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5,586,553號及第5,954,643號)。用於閉環系統之感測器可視情況含有三個暴露於皮下組織中之間質液(ISF)的電極。三個電極包括用於形成電路之工作電極、參考電極及反電極。當跨越工作電極及參考電極施加適當電壓時,ISF在電極之間提供阻抗。類似電流信號自工作電極流經身體且流至反電極。工作電極處之電壓一般保持為基態,且參考電極處之電壓可保持為設定電壓Vset(諸如,介於300與700 mV之間)。由電極之間的壓差激發之最顯著反應為葡萄糖減少,因為其首先與葡萄糖氧化酶(GOX)反應產生葡萄糖酸及過氧化氫(H2 O2 )。接著在工作電極表面處將H2 O2 還原為水(H2 O)及(O- )。O- 自感測器電組件吸引正電荷,因此排斥電子且產生電流流動。此在與感測器電極接觸之ISF中產生與葡萄糖濃度成比例之類似電流信號(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7,354,420號)。
在一些實例中,使用超過一個感測器量測血糖。舉例而言,可使用多餘感測器且當一感測器發生故障時可藉由遙測之特徵監測器電子發射器通知個體。指示器亦可通告個體哪一個感測器仍在起作用及/或仍在起作用之感測器數目。在其他實例中,感測器信號藉由取平均值或其他方式組合。此外,可使用不同類型之感測器。舉例而言,可使用內部葡萄糖感測器及外部葡萄糖感測器同時量測血糖。
傳遞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閉環系統中可用之葡萄糖感測器為熟知的且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容易地辨識及視情況進一步改良。例示性內部葡萄糖感測器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5,497,772號、第5,660,163號、第5,791,344號、第5,569,186號、第6,895,265號中所述之彼等。使用螢光素(florescence)之葡萄糖感測器之例示物為美國專利第6,011,984號所述之彼感測器。葡萄糖感測器系統亦可使用其他感測技術,包括光束、傳導性、噴射取樣、微透析、微穿孔、超音波取樣、反向離子導入法或其他方法(例如美國專利第5,433,197號及第5,945,676號,及國際專利公開案WO199929230)。在一些實例中,僅工作電極定位於皮下組織中且與ISF接觸,而反電極及參考電極定位於身體外部且與皮膚接觸。反電極及參考電極可位於監測器外殼表面上且可作為遙測之特徵監測器的部分固持至皮膚。在其他實例中,使用其他裝置將反電極及參考電極固持至皮膚,諸如將電線連接至電極且將電極綁至皮膚上,將電極併至與皮膚接觸之手錶的下側上。此外,可將超過一個工作電極置於皮下組織中以供冗餘。亦可自個體之身體採集間質液且使其流經未植入身體內之外部感測器。
控制器接收來自葡萄糖感測器之輸入。控制器經設計以模型化胰臟β細胞,且向胰島素傳遞裝置提供指令以輸注血糖控制所需量之胰島素。控制器利用具有基於葡萄糖感測器偵測之葡萄糖含量計算胰島素之所要量的演算法之軟體。例示性演算法包括緊密模型化β細胞之彼等,因為經設計以使身體中葡萄糖偏移最小化(不管傳遞了多少胰島素)之演算法可引起過量體重增加、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典型地,系統意欲仿效活體內胰島素分泌模式且調節此模式使其與正常健康個體經歷之活體內β細胞適應一致。適用於閉環系統之控制演算法包括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器所用之彼等。一些系統中亦可使用比例微分控制器及模型預測控制(MPC)演算法(Hovorka等人(2006)Diabetic Med.23:1-12)。例示性演算法包括(但不限於)Hovorka等人(Diabetic Med.(2006)23:1-12)、Shimoda等人(Front Med Biol Eng(1997)8:197-211)、Shichiri等人(Artif.Organs(1998)22:32-42)、Steil等人(Diabetes Technol Ther(2003)5:953-964)、Kaletz等人(Acta Diabetol.(1999)36:215)及美國專利第5279543號、第5569186號、第6558351號、第6558345號、第6589229號、第6740042號、第6669663號、第6740072號、第7267665號、第7354420號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70243567號所述之彼等。
在一實例中,閉環系統中利用PID控制器。PID控制器藉由自三個觀點評估葡萄糖偏移來連續調節胰島素輸注:與目標葡萄糖之偏差(比例分量)、環境與目標葡萄糖之間的曲線下面積(積分分量)及環境葡萄糖之變化(微分分量)。一般而言,對葡萄糖變化之活體內β細胞反應特徵為「第一」及「第二」階段胰島素反應。可使用比例加積分加微分(PID)控制器之分量模型化β細胞之兩階段胰島素反應(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7,354,420號)。
控制器產生用於所要胰島素傳遞之指令。胰島素傳遞系統(諸如,胰島素泵)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用於閉環系統中。例示性胰島素傳遞裝置(諸如上文所述之彼等)包括(但不限於)美國專利第4562751號、第467840號、第4685903號、第4373527號、第4573994號、第6554798號、第6641533號、第6744350號、第6852104號、第6872200號、第6936029號、第6979326號、第6999854號、第7025713號及第7109878號中所述之彼等。胰島素傳遞裝置典型地含有一或多個含有胰島素製劑(諸如,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儲集器(其一般為拋棄式)。儲集器可含有超過一種胰島素,諸如共調配且包含於單個儲集器中或分開包含於兩個或超過兩個儲集器中之基礎起作用胰島素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為了以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方式使用,胰島素傳遞裝置可含有一個含有共調配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的儲集器,或可含有兩個或超過兩個儲集器,使得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分開包含於獨立儲集器中。在該等狀況下,胰島素傳遞裝置可同時傳遞或彼此相繼傳遞各組成物。在一些實例中,組成物係使用輸注管及套管或針傳遞。在其他實例中,輸注裝置直接與皮膚附接且組成物自輸注裝置流經套管或針不使用管即可直接流入身體中。在其他實例中,輸注裝置在身體內部且視情況可使用輸注管來傳遞組成物。閉環系統亦可含有其他組件,包括(但不限於)過濾器、校準器及發射器。
G.評估活性、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之方法
檢定可用於評估單獨胰島素或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之胰島素的試管內及活體內活性。該等檢定包括評估皮下或腹膜內投予之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包括生物可用性及耐受性)之彼等檢定。亦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檢定評估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之生物學活性。該等檢定可用於(例如)判定用於治療之胰島素(諸如,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玻尿酸降解酶的適當劑量及給藥頻率。
1.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及耐受性
藥物動力學(PK)、藥效學(PD)及耐受性研究(諸如下文實施例1中所述之彼等研究)可使用動物模型來進行或可在對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期間進行。動物模型包括(但不限於)小鼠、大鼠、家兔、犬、豚鼠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諸如獼猴或恆河猴)。在一些狀況下,使用健康動物或人類個體進行藥物動力學及耐受性研究。在其他實例中,使用糖尿病動物模型(諸如下文所述之彼等)或在糖尿病人類個體中進行研究。適用於進行此等研究之例示性程序包括葡萄糖箝制技術(Brehm等人(2007)in Clin Diabetes Res:Methods and Techniques.Michael Rosen編,第43-76頁,實施例1)。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中,輸注外源胰島素以形成高胰島素血性血漿胰島素濃度,而血糖濃度藉助於可變外源葡萄糖輸注在正常血糖含量下保持恆定。在高胰島素血症期間保持恆定葡萄糖含量所需之葡萄糖輸注速率(GIR)提供所輸注胰島素對葡萄糖代謝之作用的量度。GIR為身體所使用之葡萄糖之量的反映(亦即,當身體使用更多葡萄糖時需要輸注更多外源葡萄糖以保持正常血糖含量(亦即,介於90-110 mg/dL之間)),且因此為所投予之胰島素活性的反映(亦即,增加之胰島素活性導致降低之內源葡萄糖輸出及增加之血糖利用率,導致血糖整體下降)。因此,除了用於評估個體之胰島素分泌及胰島素抵抗之外,該程序亦可用於安全評估胰島素(諸如,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之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
可藉由量測胰島素之時間-濃度特徵及計算諸如最大(峰值)血清胰島素濃度(Cmax )、峰值時間(亦即,當發生最大血清胰島素濃度時;tmax )及曲線下面積(亦即,藉由繪製時間及血液胰島素濃度曲線產生之曲線下的面積;AUC)之參數(投予後的任何指定時間間隔)來評估皮下或腹膜內投予之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藉由比較皮下傳遞後胰島素的曲線下面積(AUCsc )與靜脈內傳遞後胰島素之AUC(AUCiv )來判定皮下投予之胰島素的絕對生物可用性。絕對生物可用性(F)可使用下式計算:F=[([AUC]sc ×劑量sc )/([AUC]iv ×劑量iv )]×100。亦可計算經相同投予途徑之兩種治療(諸如,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之胰島素及未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之胰島素)的相對生物可用性(Frel ),諸如實施例1中。舉例而言,可計算與rHuPH20共投予之皮下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單獨皮下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相對生物可用性(Frel ){[AUC(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AUC(單獨Humalog賴脯胰島素]}×100,其中各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劑量相同,且經相同時間間隔計算AUC。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適於評估血液樣本中之胰島素濃度的任何方法量測皮下投予後血漿中胰島素之濃度。例示性方法包括(但不限於)ELISA及RIA。
可藉由量測諸如葡萄糖輸注速率(GIR)(mg/kg/min);到達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max )(分鐘);到達晚期半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晚50% )(分鐘);到達早期半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早50% )(分鐘);最大代謝作用(GIRmax )(mg/kg/分鐘);AUC-GIR0-60 min (g/kg);AUC-GIR0-120 min (g/kg);AUC-GIR0-180 min (g/kg);AUC-GIR0-240 min (g/kg);AUC-GIR0-300 min (g/kg);及AUC-GIR0-360 min (g/kg)之參數來評估皮下或腹膜內投予之胰島素的藥效學特性。
可在藥物動力學研究中投予一定範圍之劑量及不同給藥頻率之給藥來評估劑量中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濃度增加或降低之作用。亦可在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或未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之狀況下評估皮下或腹膜內投予之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諸如,生物可用性)。舉例而言,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期間可向動物或人類個體皮下投予單獨或與玻尿酸降解酶組合之胰島素。接著可在各時間點採集血液樣本且(諸如)藉由放射免疫檢定(RIA)或酶聯結免疫吸附檢定(ELISA)測定血清中胰島素之量。亦可計算整個程序之葡萄糖輸注速率。接著可測定與或不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投予之皮下投予之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以評估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對任何胰島素之該等特性的作用。
評估安全性及耐受性之研究亦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用於本文中。在與或不與玻尿酸降解酶共投予之狀況下皮下投予胰島素之後,可監測到任何不良反應之發展。不良反應可包括(但不限於)注射部位反應(諸如,水腫或腫脹)、頭痛、發熱、疲勞、寒戰、潮紅、頭腦昏沉、蕁麻疹、喘鳴或胸悶、噁心、嘔吐、強直、背痛、胸痛、肌肉痙攣、發作或抽搐、血壓改變及過敏或嚴重過敏反應。典型地,在安全性及耐受性研究中投予一定範圍之劑量及不同給藥頻率來評估劑量中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濃度增加或降低之作用。
2.生物活性 a.胰島素
可試管內或活體內評估胰島素(諸如,胰島素類似物)用作治療劑之能力。舉例而言,可進行此項技術中熟知之試管內檢定來評估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之能力。在一實例中,進行競爭性結合檢定,其中製備人類胎盤細胞膜作為胰島素受體之來源且在存在或不存在未標記之胰島素類似物狀況下與放射標記之人類胰島素一起培育。接著偵測結合之放射標記胰島素之量以測定胰島素類似物競爭結合之能力且計算胰島素類似物對胎盤胰島素受體之相對親和力(例如參見,Weiss等人,(2001)J.Biol.Chem.276:40018-40024)。該等競爭性結合檢定中亦可使用其他來源之胰島素受體(包括天然或重組表現胰島素受體之其他細胞)(Duttaroy等人,(2005)Diabetes 54:251-258)。
可試管內評估胰島素激發葡萄糖攝取或實現其任何其他典型代謝結果之能力。為了量測胰島素激發之葡萄糖攝取,將脂肪細胞與經標記葡萄糖(諸如,2-去氧-D-[2,63 -H]葡萄糖或D-[U-14 C]葡萄糖)在存在或不存在胰島素之狀況下一起培育。接著量測併入之放射活性以測定在存在或不存在胰島素之狀況下葡萄糖的攝取量(Louveau等人,(2004)J Endocrin.181:271-280,Duttaroy等人,(2005)Diabetes 54:251-258)。當評估胰島素類似物之活性時,亦可評估人類胰島素之活性且用於比較。亦可進行試管內檢定以評估在胰島素存在下H4IIE細胞中葡萄糖之產量(Wang等人,(2000)J.Bioche,275:14717-14721,Duttaroy等人,(2005)Diabetes 54:251-258)。
亦可進行使用糖尿病或健康動物模型或人類個體之活體內研究來評估胰島素的治療活性。可向糖尿病動物模型投予胰島素來評估對(例如)血糖含量、循環胰島素含量及血色素A1c(HbA1c)之作用。當葡萄糖與血色素附接時形成血色素A1c,該附接發生在血糖含量升高時。可藉由(例如)HPLC、ELISA、RIA或其他免疫檢定評估血液樣本中之HbA1c含量,健康個體之正常HbA1c值約為4.0-6.2%。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推薦糖尿病患者的HbA1c值應低於7%(或在某些個體中低於6%)以幫助預防糖尿病併發症。可藉由(例如)ELISA或RIA量測胰島素含量。典型地使用葡萄糖感測器或分析器量測葡萄糖含量。
I型糖尿病之動物模型包括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及BioBreeding(BB)大鼠(Atkinson等人,(1999)Nature Med.5:601-604)。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包括(但不限於)分別在瘦素基因或瘦素受體中具有突變之ob/ob小鼠及db/db小鼠、KK小鼠、Nagoya-Shibata-Yasuda(NSY)小鼠、Zucker糖尿病脂肪(ZDF)大鼠及Gato-Katazaki(GK)大鼠(Cefalu(2006)ILAR Journal 47:186-198)。在其他實例中,使用健康動物測試在存在或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的胰島素活性。
b.玻尿酸降解酶
可使用此項技術中熟知之方法評估玻尿酸降解酶之活性。舉例而言,用於玻尿酸酶之USP XXII檢定藉由量測使酶與玻尿酸(HA)在37℃下反應30分鐘後剩餘之未降解之HA受質的量來間接測定活性(USP XXII-NF XVII(1990)644-645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Convention,Inc,Rockville,MD)。檢定中可使用玻尿酸酶參照標準(USP)或國家處方集(National Formulary,NF)標準玻尿酸酶溶液探明以單位計的任何玻尿酸酶之活性。在一實例中,使用微濁度檢定量測活性。此係基於玻尿酸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時不溶性沈澱物之形成。藉由將玻尿酸酶與玻尿酸鈉(玻尿酸)一起培育設定之時期(例如,10分鐘)且接著藉由添加酸化之血清白蛋白使未消化之玻尿酸鈉沈澱來量測活性。在額外顯色期後在640 nm下量測所得樣本之濁度。玻尿酸酶對玻尿酸鈉受質之活性引起的濁度降低為玻尿酸酶之酶活性的量度。在另一實例中,使用在與玻尿酸酶一起培育後量測殘餘生物素標記之玻尿酸的微量滴定檢定法量測玻尿酸酶活性(例如參見,Frost及Stern(1997)Anal.Biochem.251:263-269,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050260186號)。玻尿酸之葡糖醛酸殘基上的游離羧基經生物素標記,且生物素標記玻尿酸受質與微量滴定盤共價偶合。與玻尿酸酶一起培育後,使用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酶反應偵測殘餘生物素標記玻尿酸受質,且與具有已知活性之玻尿酸酶標準進行反應後獲得之結果比較。量測玻尿酸酶活性之其他檢定亦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且可用於本文之方法中(例如參見,Delpech等人,(1995)Anal.Biochem.229:35-41;Takahashi等人,(2003)Anal.Biochem.322:257-263)。
亦可評估玻尿酸降解酶用作擴展劑或擴散劑之能力。舉例而言,可將錐蟲藍染料與或不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皮下注射至裸小鼠每一側上的側部皮膚中。接著(諸如)使用測微器量測染料面積以測定玻尿酸降解酶用作擴展劑之能力(美國專利第20060104968號)。如上文所述及下文之實施例1所表明,亦可在(諸如)臨床試驗背景下使用動物模型及/或人類個體來活體內評估將玻尿酸酶與另一試劑(諸如,胰島素)共投予對彼藥劑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特性的作用。可使用此等檢定中之任一者將不為玻尿酸酶之玻尿酸降解酶的功能活性與玻尿酸酶比較。可進行此舉來測定玻尿酸降解酶之功能等效量是多少。舉例而言,可藉由將玻尿酸降解酶與錐蟲藍一起注入小鼠側部皮膚中來評估玻尿酸降解酶用作擴展劑或擴散劑之能力,且可測定實現(例如)與100單位玻尿酸酶參照標準相同之擴散量所需的量。因此,所需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功能上等於100玻尿酸酶單位。
H.治療用途 本文所述之方法可用於治療採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任何病況。胰島素可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皮下投予,以治療可經胰島素治療改善之任何病況。典型地,將玻尿酸降解酶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共投予。此部分提供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例示性治療用途。下文所述之治療用途為例示性的且不限制本文所述方法之應用。治療用途包括(但不限於)治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用於垂危患者的血糖控制。舉例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可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以離散劑皮下投予,諸如在糖尿病個體中在進食前作為餐時胰島素療法經注射器或胰島素筆投予以實現血糖控制。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亦可與玻尿酸降解酶一起使用胰島素泵或在閉環系統環境中皮下或腹膜內投予從而整日及整夜連續控制血糖含量及/或控制餐後血糖偏移。該等疾病或病況之辨識在治療醫師的技術範圍內。 如上文所述,特定劑量及治療方案典型地針對每一個體各不相同。若需要,特定劑量及持續時間及治療方案可根據經驗判斷或推斷。舉例而言,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不存在玻尿酸降解酶之狀況下的例示性劑量可用作測定本文提供之方法的適當劑量之起點。可基於多種因素判定劑量水準,諸如個體體重、一般健康狀況、年齡、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之活性、性別、飲食、代謝活性、血糖濃度、投予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疾病嚴重程度及過程,及對疾病的患者處置及治療醫師之判斷。特定言之,可量測血糖含量(諸如,藉由血糖感測器量測)且用於測定為了實現血糖控制所投予之胰島素與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可用於基於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組成物的吸收速率及吸收量且亦基於血糖含量來測定劑量的演算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亦可(例如)藉由測定膳食之碳水化合物含量來計算或調節用於餐後血糖控制之胰島素劑量(Bergenstal等人,(2008)Diabetes Care,Lowe等人,(2008)Diabetes Res.Clin.Pract.,Chiesa等人,(2005)Acta Biomed.76:44-48)。 1.糖尿病
糖尿病特徵為葡萄糖代謝異常。血糖來源於消化道中吸收之碳水化合物且在肝臟中產生。血糖含量增加會刺激胰島素釋放。餐後葡萄糖流入可比各餐之間觀測到的葡萄糖肝產量高20至30倍。早期胰島素釋放(持續10分鐘或約10分鐘)可抑制肝臟葡萄糖產生且先於釋放之較長階段(後期),其持續2小時或超過2小時且包括餐時碳水化合物流入。各餐之間,低連續胰島素含量(基礎胰島素)包括正在進行的代謝需求,尤其調節肝臟葡萄糖輸出量以及脂肪組織、肌肉組織及其他目標部位的葡萄糖利用。患有糖尿病之患者顯示高血糖含量(高血糖症)。糖尿病可分類為主要兩組: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或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DDM)特徵為在胰臟中喪失產生胰島素之蘭氏小島β細胞,導致缺乏胰島素。β細胞缺乏的主要起因為T細胞介導之自體免疫。β細胞功能受損之患者中出現2型糖尿病或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IDDM)。此等患者具有與減少之胰島素分泌組合的胰島素抵抗或降低之胰島素敏感性。2型糖尿病最終可發展成1型糖尿病。糖尿病中亦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可向患有糖尿病之患者投予胰島素以維持基礎胰島素含量及(諸如)在進食後防止血糖偏移。
a.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為T細胞依賴型自體免疫疾病,其特徵為蘭氏小島(胰臟的內分泌單元)浸潤及β細胞破壞,導致缺乏胰島素產生及高血糖症。最通常在兒童及青年中診斷出1型糖尿病,但亦可在任何年齡中診斷出。1型糖尿病患者除了低胰島素含量及高血糖含量之外亦可顯示多尿症、煩渴(polydispia)、貪食症、視力模糊及疲勞。可藉由顯示空腹葡萄糖含量為或高於126 mg/dL(7.0 mmol/l)、75 g口服葡萄糖負荷2小時後血糖含量為或高於200 mg/dL(11.1 mmol/l)(諸如在葡萄糖耐受性測試中)及/或隨機血糖含量為或高於200 mg/dL(11.1 mmol/l)來診斷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之初步治療為投予胰島素作為替代療法,其典型地與血糖監測一起進行。替代胰島素不足時,可發展導致昏迷或死亡之糖尿病性酮酸中毒。可使用(例如)注射器或胰島素筆或胰島素泵向患者皮下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注射,從而整日維持適當血糖含量且亦控制餐後葡萄糖含量。在一些狀況下,可使用胰島素泵(包括在閉環系統環境中)腹膜內傳遞胰島素。因此,可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經注射器、胰島素筆或胰島素泵或適用於傳遞胰島素的任何其他構件向1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或腹膜內投予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從而更迅速控制血糖及胰島素含量。
b.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與胰島素抵抗有關,且在一些群體中,亦與胰島素缺乏(喪失β細胞功能)有關。在2型糖尿病中,不存在第一階段胰島素釋放,且第二階段階段釋放延遲及不足。健康個體中在進食期間及之後出現的尖峰胰島素釋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遲、延長及量不足,導致高血糖症。可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含量(Mayfield等人(2004)Am Fam Physican 70:489-500)。此可結合其他治療及治療攝生法進行,包括飲食、鍛煉及其他抗糖尿病療法(例如,磺醯脲、雙胍、美格替耐(meglitinide)、噻唑啶二酮及α-葡醣苷酶抑制劑)。因此,可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經注射器、胰島素筆或胰島素泵或適用於傳遞胰島素的任何其他構件向2型糖尿病患者皮下或腹膜內投予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從而更迅速控制血糖及胰島素含量。如本文別處所述,向2型糖尿病患者投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相較於相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除了可實現較佳血糖控制,還可降低通常與2型糖尿病患者之胰島素療法有關之體重增加及肥胖的風險。
c.妊娠期糖尿病
先前從未患糖尿病但在妊娠期間具有高血糖含量之妊娠期婦女診斷為患有妊娠期糖尿病。視研究群體而定,此類型之糖尿病影響全部妊娠期婦女的約1-14%(Carr等人.,(1998)Clinical Diabetes 16)。儘管根本原因仍未知,但看似可能妊娠期間產生之激素使妊娠期婦女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抵抗機制可能為受體後缺陷(postreceptor defect),因為已藉由胰島素敏感性細胞證明正常胰島素結合。胰臟為了對所得到之胰島素抵抗的增加起反應會釋放多1.5-2.5倍的胰島素。具有正常胰臟功能之患者能夠滿足此等要求。具有邊緣胰臟功能之患者難以增加胰島素分泌且因此產生不足量之胰島素。因此當在存在周邊胰島素抵抗增加之狀況下存在延遲或不足胰島素分泌時產生妊娠期糖尿病。
可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投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含量。因此,可使用本文所述之方法經注射器、胰島素筆、胰島素泵或人工胰臟或任何其他構件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皮下投予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從而更迅速控制血糖及胰島素含量。
2.垂危患者之胰島素療法
高血糖症及胰島素抵抗通常在醫學及/或手術垂危患者中發生且已與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及跌打損傷、中風、缺氧性腦損傷、急性心肌梗塞、心臟手術後及其他起因重症之患者中增加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有關(McCowen等人(2001)Crit Clin.Care 17:107-124)。已使用胰島素治療患有高血糖症之垂危患者以控制血糖含量。該治療可降低此群體中之發病率及死亡率(Van den Berghe等人(2006)N.Eng.J Med.354:449-461)。胰島素典型地向患者靜脈內投予(諸如藉由由醫師以注射器注射或藉由使用胰島素泵輸注)。在一些實例中,使用演算法及軟體計算劑量。因此,可向患有高血糖症之垂危患者投予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來控制血糖含量,從而緩解高血糖症且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
I.組合療法
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中之任一者可與其他治療劑或程序(包括(但不限於)其他生物製劑及小分子化合物)結合投予、在其之前投予、與其間歇投予或在其之後投予。對指定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或已使用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且可使用其他藥劑及治療的任何疾病或病況(包括所有上文例示之彼等)而言,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與其他藥劑及治療結合使用。視待治療之疾病或病況而定,例示性組合包括(但不限於)於抗糖尿病藥物之組合,該等藥物包括(但不限於)磺醯脲、雙胍、美格替耐、噻唑啶二酮、α-葡醣苷酶抑制劑、肽類似物(包括升糖素樣肽(GLP)類似物及胃抑制劑肽(GIP)類似物)及DPP-4抑制劑。在另一實例中,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可與一或多種其他胰島素(包括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基礎起作用胰島素)結合投予、在其之前投予、與其間歇投予或在其之後投予。
J.製造物品及套組
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的醫藥化合物可封裝為製造物品,製造物品含有封裝材料、有效控制(諸如)糖尿病個體或垂危個體血糖含量之醫藥組成物及說明待使用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用於控制血糖含量之標籤。
本文提供之製造物品含有封裝材料。用於封裝醫藥產品之封裝材料為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第5,323,907號、第5,052,558號及第5,033,352號,其各自全文併入本文中。醫藥封裝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發泡包裝、小瓶、管、吸入器、泵、包、管瓶、容器、注射器、小瓶及適於所選調配物及所欲投予及治療模式的任何封裝材料。預期本文提供之化合物及組成物的大範圍調配物作為任何止血疾病或病症之多種治療。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亦以套組形式提供。套組可包括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及用於投予之條目。套組亦可包括其他醫藥組成物。在一實例中,套組可包括本文提供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中之一或多者及其他胰島素組成物中之一或多者(諸如緩慢起作用或中期起作用胰島素,包括結晶胰島素或其任何組合)。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胰島素及/或玻尿酸降解酶組成物及/或其他醫藥組成物可與用於投予之裝置一起提供,該裝置諸如注射器、胰島素筆、泵或插入至胰島素筆、泵或其他傳遞裝置中之儲集器。套組可視情況包括應用(包括劑量、給藥攝生法及投予模式之說明)之說明書。套組亦可包括本文所述之醫藥組成物及用於診斷之條目。舉例而言,該等套組可包括葡萄糖監測器或感測器。
套組(例如)亦可含有多種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或其他胰島素組成物,包括一或多種基礎起作用胰島素,其在獨立容器中且以多種劑量提供,藉此使用者有機會針對涉及實際或預期出現之高血糖症的特定情形選擇指定胰島素劑量(諸如,餐時劑量)。
K.實施例
以下實施例僅為說明性目的納入且不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實施例1 共投予重組人類PH20(rHuPH20)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促進改良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
向患有糖尿病之個體投予包括胰島素類似物之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症。在企圖更有效複製健康個體中觀測到的正常生理性餐時胰島素釋放的過程中,進行臨床研究來判斷共投予重組人類PH20(rHuPH20)是否可增加所投予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早期吸收速率及吸收量。增加之吸收可導致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甚至更快速起作用,且因此更緊密模擬健康個體中觀測到的內源胰島素濃度-時間特徵。此可在患有糖尿病之個體中提供關於較佳血糖控制及減少體重增加之臨床益處。臨床研究經設計以評估單獨或與rHuPH20一起皮下投予之HumulinR胰島素及Humalog賴脯胰島素(皆為如本文所述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的安全性、耐受性、藥物動力學(PK)及藥效學(PD)。
實施例1a 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Humalog 賴脯胰島素或Humuli n R胰島素在健康(非糖尿病)個體中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
進行隨機、雙盲、交叉、兩階段、相繼雙臂研究來評估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皮下投予之20單位(U)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研究中登記25名健康成年男性個體。在第1階段,12名個體接受皮下注射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及僅獨立皮下注射Humalog賴脯胰島素。各注射一般間隔7天,一半個體先接受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rHuPH20,隨後接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且一半個體先接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接著接受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rHuPH20。在第2階段,13名個體接受皮下注射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及僅獨立皮下注射HumulinR胰島素。各注射一般間隔7天,約一半個體先接受HumulinR及rHuPH20,隨後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且一半個體先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接著接受HumulinR胰島素及rHuPH20。
在各注射之前約14小時,每一個體接受基於美國糖尿病協會2000卡路里(calorie)膳食計劃之具有60 g碳水化合物之晚餐。亦提供30 g碳水化合物之點心。晚餐後約6小時,個體開始禁食(水除外)至少8小時,隨後開始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歷時8小時之時期。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開始2小時後,收集治療前血液樣本,且量測生命徵象及體重,隨後向個體注射Humalog賴脯胰島素、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HumulinR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rHuPH20。以如下文所述之規定間隔收集血液樣本,且確定葡萄糖及胰島素含量歷時6小時之時期。
A.給藥
如上文所述,在研究第一階段,在左下腹1/4處向12名個體皮下投予220 μL之20 U 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300 U rHuPH20,及200 μL之20 U Humalog賴脯胰島素。藉由首先將rHuPH20(1 mg/mL,等效於10 mM HEPES/130 mM NaCl中約120,000 U/mL,pH約7.0)在室溫下解凍1小時且準確抽吸0.153 cc(等效於18,360 U)rHuPH20至0.3 cc容量之胰島素注射器中來製備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劑。接著將0.153 cc rHuPH20緩慢轉移至含有1.17 mL 150 U/mL HYLENEX(rHuPH20)之管瓶中。自此管瓶抽吸1.1 mL且轉移至含有約10.2 mL 100 U/mL抽吸自管瓶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管瓶中。接著使用0.3 cc容量之胰島素注射器抽吸220 μl 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混合物且在4小時內用於向單個個體皮下投予。因此,傳遞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混合物為220 μL且含有300 U rHuPH20(2.5 μg)、20 U Humalog賴脯胰島素、0.02 mg人類血清白蛋白(來自Hylenex調配物(用於使rHuPH20穩定以防吸附損失且亦可具有相對於胰島素之穩定化特性及/或用作氧化淨化劑));3 mg甘油(來自Humalog賴脯胰島素調配物(作為pH值緩衝劑、胰島素穩定劑及/或張力調節劑存在));0.6 mg間甲酚(來自Humalog賴脯胰島素調配物(以高濃度存在之使胰島素六聚體構形穩定的抗菌生長防腐劑));0.004 mg鋅(來自Humalog賴脯胰島素調配,用於使胰島素六聚體構形穩定);0.18 mg NaCl(來自Hylenex調配物及rHuPH20 API,作為張力調節劑);0.4磷酸氫二鈉(phosphate,sodium dibasic)(來自Hylenex調配物,作為pH值緩衝劑);0.017 m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來自Hylenex調配物,作為有可能與Zn2+ 及Ca2+ 離子結合之金屬螯合劑);0.006 mg氯化鈣(來自Hylenex調配物,與EDTA形成錯合物且可改良皮下注射舒適性);0.006 mg HEPES(來自rHuPH20 API調配物,作為pH緩衝劑);水(作為溶劑)及用於pH值調節之NaOH及/或HCl。
在第2階段,如上文所述,在左下腹1/4處向13名個體皮下投予200 μL之20 U Humulin R胰島素及240 U rHuPH20及200 μL之20 U HumulinR胰島素。藉由首先使用0.3 cc容量之胰島素注射器自HumulinR胰島素之管瓶抽吸0.3 cc(150 U)且將其轉移至含有1.2 mL 1500 U/mL rHuPH20(調配為HYLENEX的10×組成物)的管瓶中來製備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劑。將混合物溫和混合且自管瓶移除0.3 cc空氣,隨後使用0.3 cc容量之胰島素注射器抽吸200 μL(含有20 U HumulinR胰島素及240 U rHuPH20)。此在4小時內用於向單個個體皮下投予。使用單個注射器皮下製備200 μL劑量之20 U HumulinR胰島素。
因此,傳遞之HumulinR胰島素/rHuPH20混合物為200 μL且含有240 USP U rHuPH20(2 μg)、20 U HumulinR胰島素、0.16 mg人類血清白蛋白(來自10×HYLENEX調配物,用於使rHuPH20穩定以防吸附損失且亦有可能提供相對於胰島素之穩定特性及/或用作氧化淨化劑);3 mg甘油(來自HumulinR調配物,用作pH值緩衝劑、胰島素穩定劑及/或張力調節劑);0.4 mg間甲酚(來自HumulinR調配物,用作以高濃度存在之使胰島素六聚體構形穩定之抗菌生長防腐劑);0.34 mg鋅(來自HumulinR調配物,用於使胰島素六聚體構形穩定);1.36 mg NaCl(來自10×Hylenex調配物及rHuPH20 API,用作張力調節劑);0.224磷酸氫二鈉(來自10×Hylenex調配物,用於pH值緩衝劑);0.161 mg乙二胺四乙酸二鈉(來自10×Hylenex調配物,作為有可能結合Zn2+ 及Ca2+ 離子之金屬螯合劑);0.048 mg氯化鈣(來自10×Hylenex調配物,其與EDTA形成錯合物且可改良皮下注射舒適性);水(作為溶劑)及用於pH值調節之NaOH及/或HCl。
B.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
藉由取血樣來量測胰島素(亦即,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及葡萄糖含量評估共投予rHuPH20對皮下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的作用。使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將血糖含量維持於90-110 mg/dL之間,使得可投予胰島素製劑而不引起低血糖症。
該程序由初始獲得個體體重及身高且在休息後以坐姿量測生命徵象歷時5分鐘組成。將雙臂皆置於加熱墊中以使靜脈擴大且接著插入IV導管。將導管置入一臂之肘前靜脈中以供經兩個獨立活栓輸注右旋糖20%。將另一動脈內導管置於另一臂中以供取樣動脈化血液用於葡萄糖量測。加熱墊可自葡萄糖輸注部位移除,但將逆行性導管部位保持為65℃。在注射胰島素製劑之前30分鐘獲得初始血液樣本以量測基準葡萄糖。在注射Humalog賴脯胰島素、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HumulinR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rHuPH20之前10分鐘及1分鐘採血,接著在前60分鐘內每3分鐘,在60分鐘至3小時內每15分鐘,接著其後直至6小時每小時採血。在整個程序中使用YSI 2300葡萄糖分析儀(YSI Inc.)分析每一個體之葡萄糖含量且視需要調節葡萄糖輸注速率(GIR)以將血糖維持於90-110 mg/dL之間。使用放射性免疫吸附檢定(RIA)分析胰島素之循環含量,該含量確定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Millipore BioPharma Services Division,St.Charles MO)之含量。
C.共投予rHuPH20對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 的作用
量測若干參數以判斷共投予rHuPH20對快速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的作用。此等包括所選給藥間隔期間最大所量測胰島素濃度(Cmax );達到Cmax 之時間(tmax );及濃度與時間曲線下之面積(AUC),其針對各時間間隔評估。
1.共投予rHuPH20及Humalog 胰島素對胰島素藥物動力學之作用
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後各時間間隔的胰島素濃度係藉由RIA評估,且分別陳述於表6及7中。亦提供不同時間間隔之AUC(0分鐘至x分鐘;例如AUC0-3分鐘 、AUC0-6分鐘 、AUC0-9分鐘 等),作為相對生物可用性(Frel ),其係根據[AUC0-x (HumulinR胰島素+rHuPH20)]/[AUC0-x (僅HumulinR胰島素]*100計算。亦提出藉由計算幾何平均胰島素含量隨時間間隔之變化測定之增量斜率作為平均斜率變化,其為三個增量斜率值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表8中提供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與rHuPH20共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Cmax (pmol/L)、tmax (分鐘)及AUC0-360 (min*pmol/L)。表8中提供不同時間間隔之AUC。結果表明接受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劑之個體在早期時間間隔具有大於彼等僅以Humalog賴脯胰島素給藥之個體的Humalog賴脯胰島素暴露。表9提供各劑順序之特定PK參數之概述(例如,第一次投予(1)或第二次投予(2)及皆投予(所有)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的PK),且統計概述表明劑順序對所觀測之藥物動力學不具作用。統計分析測定使用不同治療組(亦即,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觀測到之PK差異之p值,及使用不同劑順序(亦即,首先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且接著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與首先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且接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觀測到之PK差異。表中亦提供相對生物可用性(Frel ),其係根據[AUC0-360 (Humalog胰島素/rHuPH20)]/[AUC0-360 (僅Humalog胰島素]*100計算。
對胰島素PK而言,共投予rHuPH20之中位數tmax 減少54%,自105減少至48分鐘(p=0.0006),此為所有12名個體中均可見之作用。平均值Cmax 增加87%,自697 pmol/L(僅向個體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增加至1,300 pmol/L(p=0.0003)(共投予rHuPH20)。AUC0-360min 增加11%,自134,867增加至149,523 min*pmol/L,而在較早時間間隔時差異更顯著(亦即,AUC0-30min 及AUC0-60min 分別增加155%及140%)。tmax 之個體間可變性(SD/平均值)自34%(個體接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改良至17%(個體接受Humalog賴脯胰島素以及rHuPH20時)。此實施例表明與玻尿酸降解酶(rHuPH20)共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成為本文所述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
表9.僅Humalog 賴脯胰島素或與rHuPH20共投予之Humalog 賴脯胰島素的幾何平均胰島素濃度的時間間隔AUC
2.共投予rHuPH20及Humulin R胰島素對胰島素藥物動力學之作用
在第2階段,患者首先接受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劑且接著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劑,或首先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劑且接著接受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劑(一般7天後)。表11及12分別提供投予HumulinR胰島素或與rHuPH20共投予之HumulinR胰島素後各時間點的胰島素濃度。不同時間間隔之AUC(亦即,0至x分鐘之AUC(AUC(0-x) );例如AUC0-3分鐘 、AUC0-6分鐘 、AUC0-9分鐘 等)(表11、12及13),作為相對生物可用性(Frel ),其係根據[AUC0-x (HumulinR胰島素/rHuPH20)]/[AUC0-x (僅HumulinR胰島素)*100計算。亦提出藉由計算幾何平均胰島素含量隨時間間隔之變化測定之增量斜率作為平均斜率變化,其為五個增量斜率值的平滑移動平均值。
表11. Humulin R胰島素投予後之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
3.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狀況下Humalog 胰島素及Humulin R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比較
比較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狀況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圖1呈現各時間間隔之幾何平均(對所有個體各組成物而言)胰島素濃度的曲線圖。對於Humalog及HumulinR而言,濃度-時間曲線向上(較高胰島素濃度)且向左(較快時間)遷移。舉例而言,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Humalog的幾何平均最大胰島素濃度(Cmax )幾乎加倍(自697 pmol/L至1200 pmol/L)且HumulinR的幾何平均最大胰島素濃度超過2倍(自433 pmol/L至967 pmol/L)。類似地,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達到此最大濃度之中位數時間(tmax )減少,對於Humalog而言自105分鐘減少至48分鐘且對HumulinR而言自165分鐘減少至60分鐘。此在早期時間點向較高濃度之遷移與增加之吸收速率及恆定清除速率一致。因此,rHuPH20之共投予增加Humalog賴脯胰島素(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及HumulinR胰島素(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的吸收速率。
天然餐時胰島素反應包括在進餐後的前10-15分鐘存在之即時團塊。此胰島素含量的迅速升高提供重要生理學信號,其導致切斷肝臟葡萄糖向全身循環中的釋放。因此,胰島素濃度經15分鐘的升高為尤其重要之參數。上文呈現之資料表明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Humalog投予後15分鐘的幾何平均賴脯胰島素濃度自其投予前含量增加70%(自65至112 pmol/L),但與rHuPH20共投予時,濃度超過4倍(自64至264 pmol/L)。甚至更顯著的,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之HumulinR的幾何平均胰島素濃度僅略微增加(自62至74 pmol/L),但與rHuPH20共投予時再次超過4倍(自53至251 pmol/L)。因此,與rHuPH20共投予提供胰島素濃度的迅速升高,其較佳代表健康個體中的早期生理學餐時胰島素反應。
天然餐時反應持續約2小時且對餐時碳水化合物提供血糖控制,且因此前約2小時之累積全身性胰島素暴露為另一尤其重要之參數。根據本文提供之資料,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前2小時的幾何平均胰島素曲線下的累積面積(AUC0-120 )增加,對Humalog而言自50,000 min*pmol/L增加至87,000 min*pmol/L且對HumulinR而言自30,000 min*pmol/L增加至77,000 min*pmol/L。類似地,天然餐時反應在進食後約4小時有效完成,餐後時間的胰島素暴露可導致低血糖偏移。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4小時直至6小時最後觀測之相應暴露(AUC240-360 )減少,對Humalog而言自31,000 min*pmol/L減少至20,000 min*pmol/L且對HumulinR而言自35,000 min*pmol/L減少至20,000 min*pmol/L。因此,與rHuPH20共投予分別使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的所要胰島素暴露增加175%及256%且使非所要胰島素暴露減少67%及58%。
胰島素投予之藥物動力學的患者間可變性需要醫師將患者引入至次治療水準之胰島素療法且逐漸增加劑量以避免向患者過量給藥及低血糖事件之風險。藥物動力學之可變性可表示為關鍵參數的變異係數(CV;定義為標準差/平均值,典型地表示為百分比)。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各個體之間比較獲得之最大濃度(Cmax )的CV減少,對Humalog而言自48%減少至35%且對HumulinR而言自34%減少至26%。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到達最大濃度(Cmax )之時間的CV減少,對Humalog而言自48%減少至35%且對HumulinR而言自32%減少至28%。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上述資料表明投予後的前15分鐘之胰島素濃度之變化的CV減少,對Humalog而言自147%減少至141%且對HumulinR而言自165%減少至40%。在rHuPH20(相對於對照)存在下,前2小時之累積胰島素暴露(AUC0-120 )之CV減少,對Humalog而言自41%減少至22%且對HumulinR而言自34%減少至26%。因此,當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時,胰島素之胰島素藥物動力學的患者間可變性降低。
HumulinR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藉由共投予rHuPH20得以改良,藉此藥物動力學實質上類似於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時的藥物動力學特徵。詳言之,兩種不同類型之胰島素在與rHuPH20共投予時在前20分鐘之胰島素吸收速率及胰島素血清含量相當(參看表9及13)。相反,當不與rHuPH20投予時,HumulinR胰島素相較於Humalog賴脯胰島素在早期時間間隔中展現低得多的吸收速率及降低之吸收量。因此,rHuPH20(玻尿酸降解酶)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組合產生比僅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更快速且在更大程度上起作用且可在早期時間(亦即,投予後20分鐘內)起作用之組成物,此實質上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類型無關。
D.共投予rHuPH20對葡萄糖輸注速率(GIR)藥效學之作用
為了評估共投予rHuPH20對葡萄糖輸注速率(GIR)之藥效學作用,測定在存在或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以HumulinR給藥之個體的各種藥效學(或糖動力(GD))參數。此等包括到達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max )(分鐘);到達晚期半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晚50% )(分鐘);到達早期半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早50% )(分鐘);最大代謝作用(GIRmax )(mL/hr);AUC-GIR0-60 min ;AUC-GIR0-120 min ;AUC-GIR0-180 min ;AUC-GIR0-240 min ;AUC-GIR0-300 min ;及AUC-GIR0-360 min 。GIR表示為每小時輸注的右旋糖毫升數(mL/hr),其可使用以下等式轉化為mg/kg/min:GIR(mg/kg/min)=[靜脈內輸注速率(mL/hr)×右旋糖濃度(g/dL)×0.0167/個體質量(kg),其中右旋糖濃度=190.6 mg/mL。
1.共投予rHuPH20及Humalog 胰島素對GIR藥效學之作用
計算投予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後各時間間隔之葡萄糖輸注速率且分別呈現於表14及15中。亦計算AUC(與累積葡萄糖投予成比例)及相對AUC(Frel )。亦呈現藉由計算GIR隨時間間隔之變化測定的增量斜率。
亦測定此等個體之各時間間隔之GIRmax 、tmax 及AUC-GIR且呈現於表16及17中。表18提供各劑順序之PD參數的概述(例如,第1次投予(1)或第2次投予(2)及皆投予(所有)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之GIR PD)及判定劑順序是否影響所觀測到之藥效學的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測定使用不同治療組(亦即,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觀測到之PD差異之p值,及使用不同劑順序(亦即,首先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且接著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與首先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且接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觀測到之PK差異。
表16.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皮下注射Humalog 賴脯胰島素後的胰島素藥效學
NC=未計算
葡萄糖輸注速率PD資料支持PK研究結果,顯示當向患者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以及rHuPH20時到達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max )(中位數135分鐘)相較於僅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中位數210分鐘)縮短36%,且最大代謝作用(GIRmax )增加13%,自平均值181 mL/hr(當個體接受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至205 mL/hr(當個體接受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rHuPH20時)(p=0.35)。到達早期半最大作用之時間(tGIR早50% )減少38%,自中位數68分鐘(當向患者投予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減少至42分鐘(當向患者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以及rHuPH20時)(p=0.0006)。
2.共投予rHuPH20及Humulin R胰島素對GIR藥效學之作用
在第2階段,患者第一次接受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劑且第二次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劑,或第一次接受僅HumulinR胰島素劑且第二次接受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劑(一般7天後)。計算投予僅HumulinR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後各時間間隔之葡萄糖輸注速率且分別呈現於表19及20中。亦計算AUC及在各個時間輸注之葡萄糖的相對量(Grel )。亦呈現藉由計算GIR隨時間間隔之變化測定的增量斜率。
3.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Humalog 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 R胰島素的藥效學比較
比較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狀況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之藥效學。評估共投予rHuPH20對各類型胰島素之藥效學的相對作用。圖2呈現各時間間隔之葡萄糖輸注速率的曲線圖。觀測到rHuPH20與Humalog或HumulinR的共投予使葡萄糖輸注速率相較於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胰島素時隨時間變化向上且向左顯著遷移,類似於胰島素濃度時間曲線中之遷移。最大輸注速率略微增加,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alog自平均值201增加至221 mL/hr且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ulinR自187增加至203 mL/hr。類似地,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alog的最大GIR的時間自193減少至136分鐘,且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ulinR的最大GIR的時間自253分鐘減少至206分鐘。由到達早期半最大GIR之時間量測之作用起始時間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alog而言自72分鐘減少至43分鐘且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ulinR而言自113分鐘減少至83分鐘。
視碳水化合物類型而定,餐時碳水化合物在餐後的前幾小時(例如,2至4小時)大部分經消化且引入至全身循環中,且因此前2小時或3小時(例如,0分鐘至120分鐘)之累積GIR尤其相關。前2小時傳遞之190.6 mg/mL葡萄糖溶液的累積體積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alog而言自163 mL增加至248 mL且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ulinR而言自112 mL增加至226 mL。餐時碳水化合物消化完成後的過量葡萄糖代謝可導致不良低血糖事件。4至6小時傳遞之葡萄糖溶液的累積體積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alog而言自289 mL減少至212 mL且對與rHuPH20(相對於對照)共投予之HumulinR而言自337 mL減少至252 mL。因此,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或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製劑與rHuPH20的共投予早期增加降血糖能力以促進餐後消化且當降血糖活性可導致低血糖偏移時降低彼活性。
GIR為身體所用之葡萄糖之量的反映(亦即,當身體使用更多葡萄糖時需要輸注更多外源葡萄糖以保持介於90-110 mg/dL之間的血糖含量),且因此為所投予之胰島素藥理學活性的反映(亦即,胰島素活性導致降低之內源葡萄糖輸出及/或增加之血糖利用率,導致血糖整體下降)。因此,此等資料表明各胰島素在與玻尿酸降解酶rHuPH20共投予時相較於胰島素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時的生物學作用的速度(葡萄糖代謝之起始時間)及程度皆實質上增加。
在此研究中,相對於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之HumulinR胰島素相對於Humalog賴脯胰島素實質上延遲之藥效學特性,HumulinR胰島素在與rHuPH20共投予時的藥效學特性得以改良,藉此其藥效學實質上類似Humalog與rHuPH20共投予時的藥效學曲線。當與rHuPH20共投予時兩種不同類型之胰島素之間的在前60分鐘將血糖含量保持於90-110 mg/dL之間且延伸到尤其在注射後的前60-90分鐘保持胰島素之藥理學活性所需的GIR基本上相同。相反,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時具有之GIR特徵表明相較於在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投予時的Humalog賴脯胰島素較慢之胰島素作用速率。因此,玻尿酸降解酶rHuPH20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在諸如此研究中所述之彼等的條件下組合產生比僅快速起作用胰島素更快速且在更大程度上起作用且可在早期時間(亦即,在投予後60分鐘內)起作用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此實質上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類型無關。
實施例1b 與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之皮下注射之Humalog 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 R胰島素在攝取液體膳食後在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藥物動力學及餐後血糖反應
進行評價與或不與rHuPH20共注射之皮下注射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在攝取液體膳食後在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藥物動力學(PK)及餐後血糖反應(亦即,藥效學(PD))之研究。研究為單盲(僅對患者隱瞞)、單個中心、交叉、液體膳食試驗(由一系列標準化液體膳食挑釁組成),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給藥前2小時及給藥後8小時取血樣用於測定PK及PD參數。
各個體經歷一系列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rHuPH20之劑尋找隨訪(隨訪2A-C;至多3次注射)以測定當與rHuPH20共注射時的適當個別胰島素劑量從而以最佳血糖控制(定義為將患者餐後血糖保持於60 mg/dL與160 mg/dL範圍內)包括液體膳食。測定後,對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的Humalog賴脯胰島素覆蓋之測試膳食採用此相同最佳化劑量(隨訪3)。個體接著經歷使用常規人類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之相同研究系列(隨訪4A-B;至多2次注射),以測定用於最佳血糖控制的與rHuPH20一起的適當個別常規胰島素劑。對不存在rHuPH20之狀況下由HumulinR胰島素覆蓋之測試膳食採用相同最佳化劑量(隨訪5)。
研究允許比較餐時胰島素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投予時的PK特徵及餐後葡萄糖偏移。亦評估餐後低血糖症以檢驗任何所觀測到之PK差異的臨床相關性。主要目標為比較早期胰島素暴露,其係藉由在液體膳食之前且在具有或不具有重組人類玻尿酸酶(rHuPH20)狀況下皮下注射(SC)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的AUC0-60 之第一藥物動力學(PK)端點量測。所量測之其他胰島素PK參數包括Cmax ;tmax ;早期t50% (達到早期半最大血清濃度之時間)、晚期t50% (達到晚期半最大血清濃度之時間)、AUC最後 (時間0至最後觀測(其根據方案為給藥後480分鐘)之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無窮大) (時間0至無窮大之總AUC);間隔AUC(0-15分鐘、0-30分鐘、0-45分鐘、0-60分鐘、0-90分鐘、0-120分鐘、0-180分鐘、0-240分鐘、0-360分鐘、0-480分鐘、15-480分鐘、30-480分鐘、45-480分鐘、60-480分鐘、90-480分鐘、120-480分鐘、180-480分鐘及240-480分鐘)。λz(末端消除速率常數;由對數線性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終點的線性回歸測定);t1/2(消除半衰期,定義為0.693/λz);CL/F(隨生物可用性變化之清除率;計算為劑量/AUC(0-無窮大));MRT(最後)(時間0至最後觀測(其根據方案為給藥後480分鐘)之平均滯留時間);MRT(0-無窮大)(時間0至無窮大之平均滯留時間),及Vz/F(隨生物可用性變化之分布體積)。
藥效學(PD)端點為餐後血糖反應參數,包括AUCBG 0-4h (其中BG表示血糖),且其他PD端點包括指定時間間隔之AUCBG 、BGmax 、tBGmax 、早期tBG 50% 、晚期tag 50% 、指定時間間隔之低血糖事件(HE)、輸注20%葡萄糖溶液(量及持續時間)以治療低血糖症、使用50%葡萄糖溶液用於急救復甦(亦即,存在嚴重症狀及/或血糖<36 mg/dL)及由高於血糖36 mg/dL及低於70 mg/dL之AUC定量的低血糖偏移。亦評估安全性參數,諸如不良事件、血液學、生物化學、尿分析、身體檢查、生命徵象、ECG、血糖、注射部位之局部耐受性及對胰島素藥劑及rHuPH20的抗體形成。
A.患者選擇
患有1型糖尿病、經胰島素治療大於等於12個月之男性及女性患者為納入研究之人選。需要患者為18至65歲。有生育可能之女性需要在研究持續期間使用標準且有效之生育控制方式。其他納入準則包括:BMI 18.0至29.0 kg/m2 ,包括端點;基於地方實驗室結果HbA1c(糖基化血色素A1c)≦10%;空腹C肽<0.6 ng/mL;目前以<每天1.2 U/kg之胰島素治療。亦要求患者基於病史及身體檢查處於良好一般健康狀況,不具有可能防止此方案中所需之研究藥物注射及評估完成的醫學病況。
各種研究排除準則包括:已知或懷疑對試驗中之任一研究藥物的任何組份過敏;先前在試驗中登記;患有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或黃斑病變及/或嚴重神經病變(尤其自主神經病變)之患者;腸胃、心血管(包括心律不整或ECG傳導延遲病史)、肝臟、神經、腎臟、泌尿生殖或血液系統之臨床重要活動性疾病,或不受控高血壓(仰臥位置5分鐘後舒張血壓≧100 mmHg及/或收縮血壓≧160 mmHg);可能混淆試驗結果或向患者投予研究藥物造成額外風險之任何疾患或疾病史;常規實驗室資料中的臨床重要研究結果;特定排除篩選時血色素低於正常值下限之貧血;使用可能干擾試驗結果之解釋或已知引起胰島素作用、葡萄糖利用或自低血糖症恢復的臨床相關干擾的藥物;據研究員判斷之復發重症低血糖症或不自覺低血糖;目前嗜酒或物質濫用;研究時隨訪2A(參見下文部分B)前9週內獻血(>500 mL);懷孕、哺乳、打算懷孕或未使用適當避孕措施(適當避孕措施由絕育、子宮內裝置[IUD]、經口或可注射避孕藥或阻礙法組成);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不情願、或阻礙適當理解或合作之語言障礙;症狀性胃輕癱;此研究中隨訪2A(參見下文B部分)的4週內接受任何研究藥物;可能會干擾試驗參與或資料評估之任何病況(內在或外在);目前使用胰島素泵療法且在試驗持續時間不願變為與短期起作用胰島素結合之蘭德仕注射劑(Lantus)。
21名可評價患者完成試驗:14名男性;7名女性;年齡=41.6±10.6歲;BMI=24.4±286 kg/m2 。可評價患者為完成隨訪3及隨訪5且針對終點分析進行充分取血樣及安全性評估之患者。未完成所有方案規定之研究藥物注射及/或隨訪5期間未經充分取血樣及安全性評估之任何患者以登記的另一患者替換。
B.研究方法 1.隨訪程序
各患者進行篩選隨訪(隨訪1)以決定參與試驗之資格。登記後,各患者具有至少一次及至多三次給藥尋找隨訪2A-C(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一次給藥隨訪3(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至少一次且至多兩次給藥發現劑量尋找隨訪4A-B(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一次給藥隨訪5(僅HumulinR胰島素)及追蹤隨訪(隨訪6)。
參與研究之涉及胰島素泵、NPH或任何其他長期起作用胰島素之患者在研究持續期間轉化為蘭德仕注射劑。個體一旦通過篩選評估但在其第一次給藥隨訪前至少36小時進行轉化。
各劑發現隨訪及各給藥隨訪在單天內完成。在清晨簽到後,對患者進行觀測且根據需要使用靜脈內葡萄糖及/或胰島素使患者穩定化約2小時從而使血糖達到100 mg/dL之目標值。在即將給藥之前30分鐘期間不允許進行胰島素或葡萄糖輸注。此後以測試物品(亦即,Humalog賴脯胰島素、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Humulin胰島素或Humulin胰島素/rHuPH20)劑且接著在約上午8:30攝取液體膳食。在所有給藥隨訪時,進行PK及PD評估歷時8小時直至約下午4:30,此時患者接受膳食且若判斷安全則允許離開。
2.用於劑發現隨訪程序之製劑
將18號導管插入至相同手臂之肘脈用於使用YSI STAT2300葡萄糖分析儀分析血清胰島素及血糖。藉由以0.15 mmol/L生理食鹽水沖洗來防止血液在導管及管線中凝固。在給藥前期間覺得適當時將第二個18號PTFE導管置於相對前臂之靜脈中用於輸注20%葡萄糖溶液、生理食鹽水及胰島素。在給藥前60分鐘,使用YSI STAT2300葡萄糖分析儀在以下相對於給藥之時間點測定血糖濃度:-60分鐘、-30分鐘、-20分鐘及-10分鐘。對各劑量發現及給藥隨訪而言,使用-30、-20及-10分鐘之血糖讀數平均值測定個別患者之空腹血糖含量。將初始空腹血糖值之間的差異看似過大之患者重新安排隨訪或自研究撤出。
3.給藥前時期
在2小時的導入期(run-in period)間,視需要監測血糖以使血糖穩定於目標範圍內。視需要使用2小時導入時期藉助於精確輸注/注射器泵藉由IV投予葡萄糖及/或胰島素調節血糖含量。在即將給藥之前30分鐘期間不投予胰島素或葡萄糖輸注。在藥物投予時,患者之血糖含量在80與140 mg/dL之間的範圍內(靶向儘可能接近100-120 mg/dL範圍之值)。
4.標準液體膳食之給藥及消化
2小時導入時期後,藉由以插入至腹壁之提起皮皺中的注射器皮下注射來投予研究藥物注射(時間點0)。測試物品係如下製備。藉由使用0.3cc容量胰島素注射器自HumulinR胰島素(100 U/mL;Eli Lilly)之管瓶抽吸適當劑量(如隨訪4所測定)來製備僅HumulinR胰島素之劑。藉由首先使用0.3cc容量胰島素注射器自HumulinR胰島素(500 U/mL;Eli Lilly)之管瓶抽吸0.3cc(150單位)且將其轉移至含有1 mL rHuPH20(20 μg/mL;3000 U/mL)之管瓶中來製備HumulinR胰島素/rHuPH20。藉由溫和打漩來混合溶液。
藉由使用0.3cc容量胰島素注射器自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管瓶(100 U/mL;Eli Lilly)抽吸適當劑量(如隨訪2所測定)來製備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劑。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藉由如下步驟製備,首先將rHuPH20(1 mg/mL;約1200,000 U/mL)之管瓶在室溫下解凍1至2小時。使用無菌0.3cc容量胰島素注射器將0.27 cc空氣抽入注射器中且推入rHuPH20管瓶的頂部空間,隨後將0.27 cc(0.27 mg;約32400 U)rHuPH20抽入注射器中。接著將此緩慢轉移至Hylenex管瓶中(防止起泡)且緩慢打漩。使用無菌3.3cc胰島素注射器抽取1.1 mL空氣且推入Hylenex(含有額外0.27 mg rHuPH20;約32400 U)管瓶的頂部空間,隨後抽吸1.1 mL溶液且分配至Humalog賴脯胰島素(100 U/mL;Eli Lilly)的管瓶中。藉由溫和打漩來混合溶液。
與或不與rHuPH20(0.2 μg/U胰島素)一起投予平均劑量5.7(±3.0)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或不與rHuPH20(0.2 μg/U胰島素)一起投予平均劑量6.2(±3.5)之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之胰島素的注射部位如下:隨訪2A之注射為左中腹區域,隨後之隨訪(隨訪2B或若無需隨訪2B則隨訪3)使用右中腹區域且隨後之隨訪使用左中腹區域,隨後注射部位據此交替。注射針以45度角放置且保持於皮褶中歷時10秒。
研究藥物給藥後10分鐘內,患者攝取提供60 gm碳水化合物之液體膳食(Ensure)。液體膳食在10分鐘內完全消化。在規定時間點量測隨後8小時之血糖。為安全起見視需要進行其他血糖量測。
5.取樣及評估
在給藥前時期及給藥後期間,藉由使用YSI STAT2300葡萄糖分析儀在規定時間點頻繁進行血糖量測監測血糖濃度:-60分鐘、-30分鐘、-20分鐘、-10分鐘、0分鐘、3分鐘、6分鐘、9分鐘、12分鐘、15分鐘、20分鐘、25分鐘、30分鐘、40分鐘、45分鐘、50分鐘、60分鐘、70分鐘、80分鐘、90分鐘、100分鐘、110分鐘、120分鐘、130分鐘、140分鐘、150分鐘、160分鐘、170分鐘、180分鐘、190分鐘、200分鐘、210分鐘、220分鐘、230分鐘、240分鐘、255分鐘、270分鐘、285分鐘、300分鐘、315分鐘、330分鐘、345分鐘、360分鐘、375分鐘、390分鐘、415分鐘、420分鐘、430分鐘、445分鐘、460分鐘、475分鐘及480分鐘。在-30分鐘、-30分鐘、-10分鐘、0分鐘、3分鐘、6分鐘、9分鐘、12分鐘、15分鐘、20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50分鐘、180分鐘、210分鐘、240分鐘、300分鐘、360分鐘、420及480分鐘抽取連續血樣用於測定血清胰島素。
B.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的Humulin R胰島素及Humalog 賴脯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
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及HumulinR胰島素/rHuPH20的藥物動力學顯示相較於不具有rHuPH20之各者的加速但總體相當之暴露。表20a闡明12名患者之各種PK參數的概述。此為自所有患者收集資料之前進行的臨時分析。因此,僅21名患者中12名患者的資料幫助此研究。亦包括由對照%顯示之與rHuPH20共投予之作用,其藉由[與rHuPH20一起之胰島素的平均(幾何平均值或算術平均值)PK值]/[僅胰島素之平均(幾何平均值或算術平均值)PK值]x 100)計算。Cmax 及AUC參數之對數轉換資料的幾何平均值及p值,同時基於tmax 及早期與晚期t50% 之算術平均值及未轉換之值。主要端點,即前1小時的總胰島素暴露(AUC0-60 )對於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而言相較於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增加135%(p=0.0197),且對於HumulinR胰島素/rHuPH20而言比僅HumulinR胰島素增加304%(p=0.0005)。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早期T50% 自19.9分鐘降低至12.6分鐘(p=.0002)且HumulinR胰島素的早期T50% 自40.1分鐘降低至14.8分鐘(p=.033)。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tmax 自43.8分鐘降低至27.9分鐘(p=.002)且常規胰島素的tmax 自96.7分鐘降低至52.1分鐘(p=.086);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晚期T50% 自98.6分鐘降低至68.6分鐘(p=.0001)且HumulinR胰島素的晚期T50% 自219.2分鐘降低至111.2分鐘(p=.008)。
a 使用具有固定治療作用之混合模型之方差分析。對AUC及Cmax參數之對數轉換值及tmax 及t50% 參數之未轉換之資料在重複量測值中進行未結構化協方差矩陣。在對數轉換之前,將0之值設定為1。
表20b闡明完成研究之所有21名患者的各種PK參數之概述,顯示平均值及標準差。表20b中之PK分析係使用無室法(AUC計算之線性梯形法則)對基線(其中基線為時間0時的量測值)扣除個別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濃度相對於時間資料進行。半衰期、AUCINFobs 、MRT、CL及Vz所基於之消除速率常數λz的測定中使用WinNonlin用戶選擇準則。為PK計算之目的,小於20.0 pM之所有量測值設定為0。
向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注射中添加rHuPH20使早期胰島素暴露增加。向Humalog賴脯胰島素中添加rHuPH20使平均劑量標準化基線扣除Cmax 增加74%,自46.6 pmol/L增加至81.2 pmol/L,且對於HumulinR胰島素而言增加122%,自25.4 pmol/L增加至56.5 pmol/L。對於主要PK端點,即AUC0-60min 而言,與rHuPH20共投予(相對於不存在酶之狀況下的對照投予)使早期Humalog賴脯胰島素暴露增加75%,自1690 min*pmol/L/IU增加至2950 min*pmol/L/IU,且使早期HumulinR胰島素暴露增加210%,自649 min*pmol/L/IU增加至2010 min*pmol/L/IU。與rHuPH20共投予後之生物可用性相對於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對照注射未顯著變化:AUC0-無窮大 為98%且AUC0-最後 為116%。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相對於不存在酶之對照投予的相對生物可用性對AUC0-無窮大 而言為120%且對AUC0-最後 而言為174%(用於此等計算值的幾何平均劑量標準化基線扣除資料;資料未顯示)。胰島素及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之共投予相較於不存在rHuPH20之對照注射加快Tmax 及早期與晚期T50%
與rHuPH20一起的Humalog賴脯胰島素注射之到達峰值胰島素濃度之時間較快,算術平均值tmax 為38.8分鐘,而不存在rHuPH20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注射tmax 為47.1分鐘。相較於不存在rHuPH20狀況下之104分鐘,與rHuPH20一起皮下注射HumulinR胰島素導致58.3分鐘之tmax
C.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之常規人類胰島素及賴脯胰島素後對膳食挑釁之血糖反應的比較
與rHuPH20一起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相較於僅投予胰島素而言,對膳食挑釁之血糖反應得以改良。表20c闡明自12名患者量測到之藥效學參數。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之共投予導致餐後血糖含量相對於不存在rHuPH20之對照注射降低。當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時相較於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4小時餐後時期觀測到之最大血糖自186 mg/dL減少至154 mg/dL(p=0.0213),且當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時相較於僅HumulinR胰島素的4小時餐後時期觀測到之最大血糖自212 mg/dL減少至166 mg/dL(p=0.0406)。2小時餐後葡萄糖(PPG)及大於140 mg/dL之總偏移面積類似地減少。小於70 mg/dL之總偏移面積為最小且對所有測試物品而言類似,與rHuPH20共投予時增加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面積及減少HumulinR胰島素之面積的趨勢較小。
表20c.液體膳食研究中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投予之胰島素的藥效學
D.安全性
未報導嚴重不良事件(AE)。最常報導之AE為低血糖/低血糖症(147事件)。147例低血糖/低血糖症之事件中,21例認為可能或大概與rHuPH20有關。17例事件在強度上評定為中等,其中4起認為可能與rHuPH20有關。剩餘126起事件在強度上評定為輕微。所有其他AE以小於5%之頻率在此研究中發生。
在此研究中,所有低血糖症事件(定義為具有>70 mg/dL之血糖值)不管症狀均作為AE捕獲。
E.概述
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之共投予導致相對於不存在rHuPH20之對照注射具有較早之tmax 、早期t50% 及晚期t50% 參數的較早胰島素暴露以及較大峰值胰島素濃度,而生物可用性無顯著變化。此較早胰島素暴露導致較少餐後高血糖症,具有降低之峰值0-4小時葡萄糖含量、降低之2小時餐後葡萄糖含量及較小高血糖偏移(如AUC>140 mg/dL所量測)。如 AUC<70 mg/dL所量測之低血糖偏移為最小且對所有測試物品類似,與rHuPH20共投予時增加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面積及減少常規人類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之面積的趨勢較小。
實施例1c 與或不與變化劑量之重組rHuPH20一起的皮下投予之Humulin R胰島素或Humalog 賴脯胰島素在健康人類個體中之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
作為測定藥物動力學、藥效學(或糖動力;GD)、安全性、耐受性及rHuPH20:胰島素的最佳比率之單個中心、I階段、開放標記、單盲(向個體隱瞞各注射之內容物)、4階段研究之部分,與一定劑量之常規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一起皮下投予一定範圍之rHuPH20劑量比率,且藉由基於規定時間點收集到之血清胰島素濃度測定tmax 、Cmax 、AUC0→t 及相對生物可用性來評估rHuPH20: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PK)及最佳比率。
藉由取血樣量測胰島素及葡萄糖含量來評估共投予變化劑量之rHuPH20對皮下投予之HumulinR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學(或糖動力(GD))的作用。使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如實施例1中所述)將血糖含量維持於90-110 mg/dL之間。評估胰島素濃度以測定胰島素PK參數:tmax 、早期t50% 、晚期t50% 、AUC0→t 及AUCt→結束 (其中t=注射後30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240分鐘、360分鐘及480分鐘)、AUC0→所有 、AUC0→無窮大 、Cmax 、相對生物可用性(相較於不存在rHuPH20)及基於所有PK參數之變異係數的個體間與個體內可變性。量測在箝制時保持血糖正常之葡萄糖輸注速率(GIR)且用於測定以下GD參數:tGIRmax 、早期tGIR50% 、晚期tGIR50% 、GIR AUC0→t 及GIRAUCt→結束 (其中t=注射後30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240分鐘、360分鐘及480分鐘)、GIR AUC0→所有 及cGIRmax ,及基於所有GD參數之變異係數的個體間及個體內可變性。亦評估SC注射之每一者的安全性及局部耐受性。
A.與或不與變化劑量之rHuPH20一起投予Humulin R胰島素
向健康志願者投予30μL或120 μL HumulinR胰島素(100 U/mL)及0 μg/mL、1.25 μg/mL、5 μg/mL、10 μg/mL、20 μg/mL或80 μg/mL rHuPH20(分別約0 U/mL、150 U/mL、600 U/mL、1200 U/mL、2400 U/mL或9600 U/mL)。因此,向志願者投予含有3 U HumulinR胰島素及約0、4.5、18、36、72或288單位rHuPH20的30 μL,或含有12 U HumulinR胰島素及約0、18、72、144、288或1152單位rHuPH20的120 μL。表20d闡明所量測之藥物動力學參數。表徵玻尿酸酶共投予之PK參數(較早tmax 及t1/2max 、較大Cmax 及早期全身暴露,例如AUC0-60min )對所測試之所有rHuPH20濃度相較於僅投予胰島素時而言同等增加。所有rHuPH20濃度之葡萄糖輸注速率(GIR)特徵不同於安慰劑(亦即,0 μg/mL),具有早期速率增加且晚期葡萄糖輸注減少之特徵。對所測試劑量而言,所有rHuPH20濃度類似生效,且未觀測到無效劑量。
B.與或不與變化劑量之rHuPH20一起投予Humalog 賴脯胰島素
向健康志願者投予30μL或120 μL Humalog賴脯胰島素(50 U/mL)及0 μg/mL、0.078 μg/mL、0.3 μg/mL、1.2 μg/mL、5 μg/mL或20 μg/mL rHuPH20(分別約0 U/mL、9.36 U/mL、36 U/mL、144 U/mL、600 U/mL或2400 U/mL)。因此,向志願者投予含有1.5 U 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約0、0.28、1.08、4.32、18或72單位rHuPH20之30 μL,或含有6 U 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約0、1.12、4.32、17.28、72或288單位rHuPH20之120 μL。對所測試之劑量而言,大於0.3 μg/mL之所有rHuPH20濃度類似生效。
實施例2。 可溶性rHuPH20表現細胞系之產生
使用HZ24質體(SEQ ID NO:52中所述)轉染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0,795,095號、第11/065,716號及第11/238,171號)。用於表現可溶性rHuPH20之HZ24質體載體含有pCI載體骨架(Promega)、編碼人類PH20玻尿酸酶(SEQ ID NO:49)之胺基酸1-482之DNA、來自ECMV病毒(Clontech)之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RES)及小鼠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基因。pCI載體骨架亦包括編碼β-內醯胺酶耐藥基因(AmpR)之DNA、f1複製起點、細胞巨大病毒即刻早期增強子/啟動子區(CMV)、嵌合內含子及SV40晚期聚腺苷酸化信號(SV40)。編碼可溶性rHuPH20構築體之DNA含有在編碼人類PH20之天然35個胺基酸信號序列之胺基酸位置1處之甲硫胺酸的DNA之前的NheI位點及Kozak一致序列,及在編碼對應於人類PH20玻尿酸酶(SEQ ID NO:1中所述)之胺基酸位置482之酪胺酸的DNA之後的終止密碼子,繼之以BamHI限制性位點。構築體pCI-PH20-IRES-DHFR-SV40pa(HZ24)因此在CMV啟動子驅動下產生單一mRNA物質,其編碼由內部核糖體進入位點(IRES)所分離之人類PH20(SEQ ID NO:3中所述)之胺基酸1-482及小鼠二氫葉酸還原酶(SEQ ID NO:53中所述)之胺基酸1-186。
未轉染之DG44 CHO細胞在補充有4 mM麩胺醯胺及18 ml/L Plurionic F68/L(Gibco)之用於DHFR(-)細胞之GIBCO改良CD-CHO培養基中生長,且以0.5×106 個細胞/毫升接種於震盪燒瓶中以為轉染作準備。在加濕培育箱中使細胞在37℃下於5% CO2 中生長,同時以120 rpm震盪。在轉染前測試指數生長之未轉染DG44 CHO細胞之活力。
使未轉染之DG44 CHO細胞培養物之60,000,000個活細胞粒化且以0.7 mL之2×轉染緩衝液(2×HeBS:40 mM HEPES(pH值=7.0)、274 mM NaCl、10 mM KCl、1.4 mM Na2 HPO4 、12 mM右旋糖)中2×107 個細胞之密度再懸浮。向再懸浮細胞之每一等分試樣中添加0.09 mL(250 μg)線狀HZ24質體(藉由使用Cla I(New England Biolabs)消化隔夜而經直線化),且在室溫下將細胞/DNA溶液轉移至0.4 cm間隙之BTX(Gentronics)電穿孔管中。在未將質體DNA與細胞混合之狀況下進行負對照電穿孔。在330 V及960 μF或350 V及960 μF之電容器放電下對細胞/質體混合物進行電穿孔。
電穿孔後自電穿孔管移除細胞且轉移至5 mL補充有4 mM麩胺醯胺及18 ml/L Plurionic F68/L(Gibco)之用於DHFR(-)細胞之改良CD-CHO培養基中且在加濕培育箱中使其在未經選擇之狀況下在6孔組織培養板之孔中於37℃下5% CO2 中生長2天。
電穿孔後第2天,自各孔移除0.5 mL組織培養基且使用實施例5中所述之微濁度檢定來測試玻尿酸酶活性之存在。結果顯示於表21中。
自組織培養孔收集來自轉染2(350 V)之細胞,計數且稀釋至每毫升1×104 至2×104 個活細胞。將細胞懸浮液之0.1 mL等分試樣轉移至5個96孔圓底組織培養板之各孔中。向含有細胞之孔中添加100微升含有4 mM GlutaMAXTM -1補充劑(GIBCOTM ,Invitrogen公司)且不含次黃嘌呤及胸苷補充劑之CD-CHO培養基(GIBCO)(最終體積為0.2 mL)。
自不存在甲胺喋呤之狀況下生長之5塊板識別出10個純系(表22)。
使6個HZ24純系在培養物中繁殖且以單細胞懸浮液形式轉移至震盪燒瓶中。使用二維無限稀釋策略將純系3D3、3E5、2G8、2D9、1E11及4D10塗於96孔圓底組織培養板中,在該策略中自上部左手邊孔中之5000個細胞開始沿板向下以1:2稀釋細胞且沿板橫向以1:3稀釋細胞。所稀釋之純系在每孔500個未轉染之DG44 CHO細胞之背景中生長以提供培養初始數日所需之生長因子。每個次純系使用10塊板,5塊板含有50 nM甲胺喋呤且5塊板不含甲胺喋呤。
純系3D3產生24個可見次純系(13個次純系來自未經甲胺喋呤處理之板且11個次純系來自經50 nM甲胺喋呤處理之板)。在來自24個次純系中之8者之上清液中量測到顯著玻尿酸酶活性(>50單位/毫升),且使此8個次純系繁殖至T-25組織培養燒瓶中。在50 nM甲胺喋呤存在下,使自甲胺喋呤處理方案分離之純系繁殖。在震盪燒瓶中,使純系3D35M在500 nM甲胺喋呤中進一步繁殖,得到產生超過1,000單位/毫升之純系(純系3D35M;或Gen1 3D35M)。接著製備3D35M細胞之母細胞庫(master cell bank,MCB)。
實施例3。 可溶性rHuPH20之玻尿酸酶活性之測定
使用濁度檢定來測定諸如細胞培養物、純化部分及純化溶液之樣本中之可溶性rHuPH20的玻尿酸酶活性,該濁度檢定係基於當玻尿酸與血清白蛋白結合時形成不溶性沈澱。藉由將可溶性rHuPH20與玻尿酸鈉(玻尿酸)培育固定時期(10分鐘)且接著添加酸化之血清白蛋白使未消化之玻尿酸鈉沈澱來量測活性。30分鐘顯色時期後,在640 nm下量測所得樣本之濁度。由酶對玻尿酸鈉受質之活性所引起之濁度降低為可溶性rHuPH20玻尿酸酶活性之量度。使用由稀釋可溶性rHuPH20檢定工作參照標準所產生之校正曲線來進行該方法,且相對於此校正曲線進行樣本活性量測。
在酶稀釋劑溶液中製備樣本之稀釋液。酶稀釋劑溶液係藉由將33.0 mg±0.05 mg水解明膠溶解於25.0 mL之50 mM PIPES反應緩衝液(140 mM NaCl、50 mM PIPES,pH值=5.5)及25.0 mL SWFI中且將0.2 mL之25% Buminate溶液稀釋至混合物中且渦旋30秒來製備。在使用2小時內進行此製備且冰上儲存直至需要。將樣本稀釋至估計1-2 U/mL。一般而言,每步驟最大稀釋度不超過1:100且用於第一稀釋之初始樣本體積不小於20 μL。進行該檢定所需之最小樣本體積為:處理中樣本、FPLC溶離份:80 μL;組織培養上清液:1 mL;濃縮物質:80 μL;純化或最終步驟物質:80 μL。將稀釋液在低蛋白結合96孔板中製成三份,且將30 μL每一稀釋液轉移至Optilux黑色/透明底板(BD BioSciences)中。
在酶稀釋劑溶液中製備濃度為2.5 U/mL之已知可溶性rHuPH20之稀釋液以產生標準曲線且分三份添加至Optilux板中。稀釋液包括0 U/mL、0.25 U/mL、0.5 U/mL、1.0 U/mL、1.5 U/mL、2.0 U/mL及2.5 U/mL。在板中包括容納60 μL酶稀釋劑溶液之「試劑空白」孔作為負對照。接著蓋上板且在37℃下在加熱塊(heat block)上加熱5分鐘。移除蓋子且將板震盪10秒。震盪後,將板放回至加熱塊上且用溫熱之0.25 mg/mL玻尿酸鈉溶液(藉由將100 mg玻尿酸鈉(LifeCore Biomedical)溶解於20.0 mL SWFI來製備)填充MULTIDROP 384液體操作裝置。藉由在2℃-8℃下溫和旋轉及/或搖動2-4小時或直至完全溶解來使其混合。將反應板轉移至MULTIDROP 384且藉由按下開始鍵開始反應以將30 μL玻尿酸鈉分配至各孔。接著自MULTIDROP 384移除該板且震盪10秒,之後在放回板蓋之狀況下轉移至加熱塊上。在37℃下將該板培育10分鐘。
藉由用血清工作溶液填充MULTIDROP 384且將體積設置變化至240 μL來使該機器準備停止反應。(於75 mL之500 mM乙酸鹽緩衝溶液中之25 mL血清儲備溶液[用9體積500 mM乙酸鹽緩衝溶液稀釋1體積馬血清(Sigma)且用鹽酸將pH值調節至3.1])。自加熱塊移除板且置於MULTIDROP 384上且將240 μL血清工作溶液分配至孔中。移除該板且在板讀取器上震盪10秒。另外15分鐘後,在640 nm處量測樣本濁度且藉由擬合於標準曲線來測定各樣本之玻尿酸酶活性(以U/mL計)。
藉由用玻尿酸酶活性(U/ml)除以蛋白質濃度(mg/mL)來計算比活性(單位/毫克)。
實施例4。 Gen1人類sPH20之製備及純化A. 5 L生物反應器製程
使一瓶3D35M解凍且自震盪燒瓶經由1 L旋轉式燒瓶在補充有100 nM甲胺喋呤及GlutaMAXTM -1(Invitrogen)之CD-CHO培養基(Invitrogen,Carlsbad Calif.)中繁殖。以每毫升4×105 個活細胞之接種密度將細胞自旋轉式燒瓶轉移至5 L生物反應器(Braun)中。參數為37℃之溫度設定點、7.2之pH值(開始設定點)、25%之溶氧設定點及0 cc/min-100 cc/min之空氣覆蓋。第168小時,添加250 ml 1號給料培養基(具有50 g/L葡萄糖之CD CHO)。第216小時,添加250 ml 2號給料培養基(具有50 g/L葡萄糖及10 mM丁酸鈉之CD CHO),且第264小時,添加250 ml 2號給料培養基。此過程以6×106 個細胞/毫升之最大細胞密度產生每毫升1600單位之最終生產率。在最終製備階段,添加丁酸鈉顯著增強可溶性rHuPH20之產生。
藉由深層過濾及向10 mM HEPES(pH值為7.0)中之切向流透濾作用以使來自3D35M純系之條件培養基淨化。可溶性rHuPH20接著藉由Q瓊脂糖(Pharmacia)離子交換、苯基瓊脂糖(Pharmacia)疏水性相互作用層析、苯基酸酯(Prometics)及羥基磷灰石層析(Biorad,Richmond,CA)之連續層析來純化。
可溶性rHuPH20與Q瓊脂糖結合且以於相同緩衝液中之400 mM NaCl溶離。用2 M硫酸銨將溶離液稀釋至500 mM硫酸銨之最終濃度且通過苯基瓊脂糖(low sub)管柱,繼而在相同條件下與苯基酸酯樹脂結合。在無硫酸銨之狀況下,在pH值9.0下於50 mM N-二甘胺酸(bicine)中洗滌後,在HEPES(pH值=6.9)中自苯基瓊脂糖樹脂溶離可溶性rHuPH20。將溶離液負載於5 mM磷酸鉀及1 mM CaCl2 中之陶瓷羥基磷灰石樹脂(pH值=6.9)上且用具有0.1 mM CaCl2 之80 mM磷酸鉀(pH值=7.4)溶離。
使用USP參照標準經由微濁度檢定(實施例3),所得經純化之可溶性rHuPH20具有超過每毫克蛋白質65,000 USP單位之比活性。經純化之sPH20自Pharmacia 5RPC苯乙烯二乙烯苯管柱自第24分鐘至第26分鐘在單個峰下溶離,梯度處於0.1% TFA/H2 O與0.1% TFA/90%乙腈/10% H2 O之間且藉由SDS電泳解析為單個寬61 kDa條帶,用PNGASE-F處理後,其縮減為清晰51 kDa條帶。N末端胺基酸定序揭示已有效移除前導肽。
B.上游細胞培養物至100 L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物中之繁殖(expansion)製程
使用按比例放大製程自4瓶不同3D35M細胞分別純化可溶性rHuPH20以產生4個獨立批次之sHuPH20:HUA0406C、HUA0410C、HUA0415C及HUA0420C。經由125 L生物反應器使各瓶細胞獨立繁殖且培養,接著使用管柱層析純化。在整個製程期間獲得樣本以評定如酶產率之該等參數。下文所提供之製程描述闡明如生物反應器開始及給料培養基體積、轉移細胞密度及洗滌及溶離體積之該等情況之代表性說明。各批次之確切數字略有不同,且詳細描述於表24至30中。
在37℃水浴槽中將4瓶3D35M細胞解凍,添加含有100 nM甲胺喋呤及40 mL/L GlutaMAX之CD CHO且將細胞離心。在125 mL震盪燒瓶中用20 mL新鮮培養基使細胞再懸浮且置放於37℃ 7% CO2 培育箱中。在125 mL震盪燒瓶中使細胞繁殖至40 mL。當細胞密度達到1.5-2.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1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125 mL旋轉式燒瓶中。將燒瓶在37℃、7%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達到1.5-2.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2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250 mL旋轉式燒瓶中,且將燒瓶在37℃、7%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達到1.5-2.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8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1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達到1.5-2.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5 L培養體積繁殖至6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達到1.5-2.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20 L培養體積繁殖至36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CO2 下培育。
在121℃、20 PSI下用蒸汽對125 L反應器進行滅菌且添加65 L CD CHO培養基。使用前,針對污染檢查反應器。當36 L旋轉式燒瓶中之細胞密度達到1.8-2.5×106 個細胞/毫升時,將細胞培養物自36 L旋轉式燒瓶轉移至125 L生物反應器(Braun)中,得到85 L之最終體積及約4×105 個細胞/毫升之接種密度。參數為溫度設定點:37℃;pH值:7.2;溶氧:25%±10%;轉子速度:50 rpm;容器壓力:3 psi;空氣噴射:1 L/min.;空氣覆蓋:1 L/min。每日對反應器取樣以用於細胞計數、pH值核對、培養基分析、蛋白質製備及留存。在進行期間添加營養給料。第6天,添加3.4 L 1號給料培養基(CD CHO+50 g/L葡萄糖+40 mL/L GlutaMAXTM -1),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6.5℃。第9天,添加3.5 L 2號給料(CD CHO+50 g/L葡萄糖+40 mL/L GlutaMAXTM -1+1.1 g/L丁酸鈉)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6℃。第11天,添加3.7 L 3號給料(CD CHO+50 g/L葡萄糖+40 mL/L GlutaMAXTM -1+1.1 g/L丁酸鈉)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5.5℃。第14天或當細胞活力降低到低於50%時,採集反應器。該製程以8,000,000個細胞/毫升之最大細胞密度產生酶活性為1600單位/毫升之可溶性rHuPH20。採集時,對培養物取樣以檢驗試管內及活體內支原體、生物負荷、內毒素及病毒、病毒粒子之透射電子顯微(TEM)及酶活性。
將100公升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採集物經由一系列具有聚醚碸介質之膠囊式過濾器(Sartorius)過濾:首先經由8.0 μm深度之膠囊、0.65 μm深度之膠囊、0.22 μm膠囊且最終經由0.22 μm Sartopore 2000 cm2 過濾器過濾,且進入100 L無菌儲存袋中。使用具有螺旋聚醚碸30 kDa MWCO過濾器(Millipore)之兩個TFF將培養物濃縮成10×,繼而與10 mM HEPES、25 mM Na2 SO4 (pH值=7.0)進行6×緩衝液交換,經0.22 μm最終過濾器過濾至20 L無菌儲存袋中。表23提供與細胞培養、採集、濃縮及緩衝液交換步驟有關之監測資料。
製備Q瓊脂糖(Pharmacia)離子交換管柱(3 L樹脂,高度=20 cm,直徑=14 cm)。收集洗滌樣本以測定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管柱係用5倍管柱體積之10 mM Tris、20 mM Na2 SO4 (pH值=7.5)來平衡。以100 cm/hr之流速將經濃縮經透濾之採集物負載於Q管柱上。用5倍管柱體積之10 mM Tris、20 mM Na2 SO4 (pH值=7.5)及10 mM HEPES、50 mM NaCl(pH值=7.0)來洗滌管柱。用10 mM HEPES、400 mM NaCl(pH值=7.0)來溶離蛋白質且經由0.22 μm最終過濾器過濾至無菌袋中。
接著進行苯基瓊脂糖(Pharmacia)疏水性相互作用層析。製備苯基瓊脂糖(PS)管柱(9.1 L樹脂,高度=29 cm,直徑=20 cm)。用5倍管柱體積之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0.1 mM CaCl2 (pH值=7.0)來平衡管柱。向來自上文之蛋白質溶離液中補充2 M硫酸銨、1 M磷酸鉀及1 M CaCl2 儲備溶液直至分別得到5 mM硫酸銨、0.5 M磷酸鉀及0.1 mM CaCl2 之最終濃度。以100 cm/hr之流速將蛋白質負載於PS管柱上。以100 cm/hr添加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及0.1 mM CaCl2 (pH值=7.0)。經由0.22 μm最終過濾器通過而流入無菌袋中。
將經PS純化之蛋白質負載於胺基苯基酸酯管柱(ProMedics)(6.3 L樹脂,高度=20 cm,直徑=20 cm)上,該管柱已用5倍管柱體積之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來平衡。蛋白質以100 cm/hr之流速通過管柱,且用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pH值=7.0)來洗滌管柱。接著用20 mM N-二甘胺酸、100 mM NaCl(pH值=9.0)來洗滌管柱且用50 mM HEPES、100 mM NaCl(pH值=6.9)來溶離蛋白質,經由無菌過濾器且進入20 L無菌袋中。測試溶離液之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
用5 mM磷酸鉀、100 mM NaCl、0.1 mM CaCl2 (pH值=7.0)來平衡羥基磷灰石(HAP)管柱(BioRad)(1.6 L樹脂,高度=10 cm,直徑=14 cm)。收集洗滌樣本且測試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向經胺基苯基酸酯純化之蛋白質中補充磷酸鉀及CaCl2 以得到5 mM磷酸鉀及0.1 mM CaCl2 之最終濃度,且以100 cm/hr之流速負載於HAP管柱上。用5 mM磷酸鉀(pH值=7.0)、100 mM NaCl、0.1 mM CaCl2 ,接著10 mM磷酸鉀(pH值=7.0)、100 mM NaCl、0.1 mM CaCl2 來洗滌管柱。用70 mM磷酸鉀(pH值=7.0)溶離蛋白質且經由0.22 μm過濾器過濾至5 L無菌儲存袋中。測試溶離液之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
接著經由壓力槽將經HAP純化之蛋白質抽汲經過20 nM病毒移除過濾器。將蛋白質添加至DV20壓力槽及過濾器(Pall公司)中,通過具有20 nm微孔之Ultipor DV20過濾器(Pall公司)而進入無菌20 L儲存袋中。測試濾液之蛋白質濃度、酶活性、寡醣、單醣及唾液酸分布及製程相關雜質。接著使用10 kD分子量截斷(MWCO)Sartocon Slice切向流過濾(TFF)系統(Sartorius)將濾液中之蛋白質濃縮至1 mg/mL。首先藉由用HEPES/鹽水溶液(10 mM HEPES,130 mM NaCl,pH值=7.0)洗滌來使過濾器作準備且對滲透物取樣以檢測pH值及傳導性。濃縮後,對經濃縮之蛋白質取樣且測試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對經濃縮之蛋白質進行6×緩衝液交換而使其處於最終緩衝液(10 mM HEPES、130 mM NaCl,pH值7.0)中。使經濃縮之蛋白質通過0.22 μm過濾器而進入20 L無菌儲存袋中。對蛋白質取樣且測試蛋白質濃度、酶活性、游離硫氫基、寡醣分布及容積滲透濃度。
表24至30提供每一3D35M細胞批次之與上文所述之純化步驟中之每一者有關之監測資料。
將經純化及濃縮之可溶性rHuPH20蛋白質無菌填充至具有5 mL及1 mL填充體積之無菌瓶中。使蛋白質通過0.22 μm過濾器而到達操作者控制之泵,該泵用於使用重量讀出器來填充該等瓶。用塞子封閉該等管瓶且用捲拉蓋密封。視覺上檢查所封閉之管瓶之外來粒子且接著貼標籤。貼標籤後,藉由在液氮中浸泡不超過1分鐘而使管瓶急驟冷凍且在≦-15℃(-20℃±5℃)下儲存。
實施例5。 含有可溶性人類PH20(rHuPH20)之Gen2細胞的產生
使實施例2中所述之Gen1 3D35M細胞系適應於較高甲胺喋呤含量以產生2代(Gen2)純系。將3D35M細胞自已形成之含甲胺喋呤之培養物接種至含有4 mM GlutaMAX-1TM 及1.0 μM甲胺喋呤之CD CHO培養基中。藉由使細胞在37℃、7% CO2 加濕培育箱中經46天之時期生長且續代9次而使細胞適應於較高甲胺喋呤含量。在容納具有2.0 μM甲胺喋呤之培養基的96孔組織培養板中藉由限制稀釋而選殖出擴增之細胞群體。約4週後,識別純系且選擇純系3E10B以供繁殖。使3E10B細胞在含有4 mM GlutaMAX-1TM 及2.0 μM甲胺喋呤之CD CHO培養基中生長20代。形成3E10B細胞系之主細胞庫(MCB)且冷凍且用於後繼研究。
藉由將3E10B細胞培養於含有4 mM GlutaMAX-1TM 及4.0 μM甲胺喋呤之CD CHO培養基中而使細胞系繼續擴增。第12代後,將細胞在管瓶中冷凍以作為研究細胞庫(RCB)。將一管瓶RCB解凍且培養於含有8.0 μM甲胺喋呤之培養基中。5天後,培養基中之甲胺喋呤濃度增加至16.0 μM,接著在18天後增加至20.0 μM。在容納含有4 mM GlutaMAX-1TM 及20.0 μM甲胺喋呤之CD CHO培養基之96孔組織培養板中藉由限制稀釋而選殖出處於含有20.0 μM甲胺喋呤之培養基中之第8代細胞。5-6週後識別純系且選擇純系2B2以供在含有20.0 μM甲胺喋呤之培養基中繁殖。第11代後,將2B2細胞在管瓶中冷凍以作為研究細胞庫(RCB)。
所得2B2細胞為二氫葉酸還原酶缺乏之(dhfr-)DG44 CHO細胞,其表現可溶性重組人類PH20(rHuPH20)。可溶性PH20係以約206個複本/細胞之複本數存在於2B2細胞中。使用rHuPH20特異性探針對Spe I-、Xba I-及BamH I/Hind III-消化之基因組2B2細胞DNA之南方墨點分析揭示以下限制性消化特徵:在用Spe I消化DNA之情況下,1條約7.7 kb之較大雜交條帶及4條較小雜交條帶(約13.9 kb、約6.6 kb、約5.7 kb及約4.6 kb);在用Xba I消化DNA之情況下,1條約5.0 kb之較大雜交條帶及2條較小雜交條帶(約13.9 kb及約6.5 kb);及使用由BamH I/Hind III消化之2B2 DNA,所觀測到之1條約1.4 kb之單一雜交條帶。mRNA轉錄物之序列分析指示除位置1131處之一個鹼基對差異以外所衍生之cDNA(SEQ ID NO:56)與參照序列(SEQ ID NO:49)一致,該鹼基對差異經觀測為胸苷(T)而非預期之胞嘧啶(C)。此為沉默突變,而不影響胺基酸序列。
實施例6。 A. Gen2可溶性rHuPH20於300 L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物中之產生
使一管瓶HZ24-2B2解凍且自震盪燒瓶經由36 L旋轉式燒瓶於補充有20 μM甲胺喋呤及GlutaMAX-1TM (Invitrogen)之CD-CHO培養基(Invitrogen,Carlsbad,CA)中繁殖。簡言之,在37℃水浴槽中使細胞之管瓶解凍,添加培養基且將細胞離心。在125 mL震盪燒瓶中用20 mL新鮮培養基使細胞再懸浮且置於37℃、7%培育箱中。在125 mL震盪燒瓶中使細胞繁殖至40 mL。當細胞密度達到大於1.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1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125 mL旋轉式燒瓶中。將燒瓶在37℃、7%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達到大於1.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2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250 m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 CO2 下培育燒瓶。當細胞密度達到大於1.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8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1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 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到達大於1.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5000 mL培養體積繁殖至6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 CO2 下培育。當細胞密度到達大於1.5×106 個細胞/毫升時,使培養物以32 L培養體積繁殖至36 L旋轉式燒瓶中且在37℃、7% CO2 下培育。
對400 L反應器進行滅菌且添加230 mL CD-CHO培養基。使用前,針對污染檢查反應器。將約30 L細胞以每毫升4.0×105 個活細胞之接種密度及260 L之總體積自36 L旋轉式燒瓶轉移至400 L生物反應器(Braun)中。參數為溫度設定點:37℃;轉子速度:40 RPM-55 RPM;容器壓力:3 psi;空氣噴射:0.5 L/Min.-1.5 L/Min;空氣覆蓋:3 L/min。每日對反應器取樣以用於細胞計數、pH值核對、培養基分析、蛋白質製備及留存。同樣,在進行期間,添加營養給料。第120小時(第5天),添加10.4 L 1號給料培養基(4×CD-CHO+33 g/L葡萄糖+160 mL/L Glutamax-1TM +83 mL/L酵母自溶液(Yeastolate)+33 mg/L重組人類胰島素(rHuInsulin))。第168小時(第7天),添加10.8 L 2號給料(2×CD-CHO+33 g/L葡萄糖+80 mL/L Glutamax-1TM +167 mL/L酵母自溶液+0.92 g/L丁酸鈉)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6.5℃。第216小時(第9天),添加10.8 L 3號給料(1×CD-CHO+50 g/L葡萄糖+50 mL/L Glutamax-1TM +250 mL/L酵母自溶液+1.80 g/L丁酸鈉),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6℃。第264小時(第11天),添加10.8 L 4號給料(1×CD-CHO+33 g/L葡萄糖+33 mL/L Glutamax-1TM +250 mL/L酵母自溶液+0.92 g/L丁酸鈉),且將培養溫度變為35.5℃。在最終製備階段,觀測到添加給料培養基顯著增強可溶性rHuPH20之產生。第14天或15天或當細胞活力降低到低於40%時,採集反應器。該製程以12,000,000個細胞/毫升之最大細胞密度得到每毫升17,000單位之最終生產率。採集時,自培養物取樣以檢驗試管內及活體內支原體、生物負荷、內毒素及病毒、透射電子顯微(TEM)及酶活性。
藉由蠕動泵抽汲培養物通過4個並聯之Millistak過濾系統模組(Millipore)(每一者含有一層屬於4 μm-8 μm等級之矽藻土及一層屬於1.4 μm-1.1 μm等級之矽藻土,繼之以纖維素膜),接著通過含有一層屬於0.4 μm-0.11 μm等級之矽藻土及一層屬於<0.1 μm等級之矽藻土,繼之以纖維素膜之第二單個Millistak過濾系統(Millipore),且接著通過0.22 μm最終過濾器而進入具有350 L容量之無菌一次性可撓性袋中。用10 mM EDTA及10 mM Tris補充所採集之細胞培養物直至pH值為7.5。用使用4個Sartoslice TFF 30 kDa分予量截斷(MWCO)聚醚碸(PES)過濾器(Sartorious)之切向流過濾(TFF)設備將培養物濃縮成10×,繼而與10 mM Tris、20 mM Na2 SO4 (pH值=7.5)進行10×緩衝液交換,經由0.22 μm最終過濾器而進入50 L無菌儲存袋中。
使經濃縮、經透濾之採集物之病毒滅活。在病毒滅活之前,製備10% Triton X-100、3%三(正丁基)磷酸酯(TNBP)之溶液。在經Q管柱純化前立即使經濃縮、經透濾之採集物在36 L玻璃反應容器中暴露於1% Triton X-100、0.3% TNBP,歷時1小時。
B. Gen2可溶性rHuPH20之純化
製備Q瓊脂糖(Pharmacia)離子交換管柱(9 L樹脂,H=29 cm,D=20 cm)。收集洗滌樣本以測定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管柱用5倍管柱體積之10 mM Tris、20 mM Na2 SO4 (pH值=7.5)來平衡。病毒滅活後,以100 cm/hr之流速將經濃縮透濾之收集物負載於Q管柱上。用5倍管柱體積之10 mM Tris、20 mM Na2 SO4 (pH值=7.5)及10 mM HEPES、50 mM NaCl(pH值=7.0)來洗滌管柱。用10 mM HEPES、400 mM NaCl(pH值=7.0)溶離蛋白質,經由0.22 μm最終過濾器而進入無菌袋中。測試溶離液樣本之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玻尿酸酶活性。在交換開始及結束時獲得A280 吸光度讀數。
接著進行苯基瓊脂糖(Pharmacia)疏水性相互作用層析。製備苯基瓊脂糖(PS)管柱(19 L-21 L樹脂,H=29 cm,D=30 cm)。收集洗滌液且取樣以檢驗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用5倍管柱體積之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0.1 mM CaCl2 (pH值=7.0)來平衡管柱。向來自Q瓊脂糖管柱之蛋白質溶離液中補充2 M硫酸銨、1 M磷酸鉀及1 M CaCl2 儲備溶液以分別得到5 mM硫酸銨、0.5 M磷酸鉀及0.1 mM CaCl2 之最終濃度。以100 cm/hr之流速將蛋白質負載於PS管柱上且收集經過管柱之流。以100 cm/hr用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及0.1 mM CaCl2 (pH值=7.0)洗滌管柱且將洗滌液添加至所收集之經過流中。將經過流與管柱洗滌液組合,通過0.22 μm最終過濾器而進入無菌袋中。對經過流取樣以檢驗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
製備胺基苯基酸酯(Prometics)管柱。收集洗滌液且取樣以檢驗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用5倍管柱體積之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平衡管柱。將含有經純化之蛋白質之PS經過流以100 cm/hr之流速負載於胺基苯基酸酯管柱上。用5 mM磷酸鉀、0.5 M硫酸銨(pH值=7.0)洗滌管柱。用20 mM N-二甘胺酸、0.5 M硫酸銨(pH值=9.0)洗滌管柱。用20 mM N-二甘胺酸、100 mM氯化鈉(pH值=9.0)洗滌管柱。用50 mM HEPES、100 mM NaCl(pH值=6.9)溶離蛋白質且通過無菌過濾器而進入無菌袋中。測試所溶離樣本之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
製備羥基磷灰石(HAP)管柱(Biorad)。收集洗滌液且測試pH值、傳導性及內毒素(LAL檢定)。用5 mM磷酸鉀、100 mM NaCl、0.1 mM CaCl2 (pH值=7.0)平衡管柱。將經胺基苯基酸酯純化之蛋白質補充至5 mM磷酸鉀及0.1 mM CaCl2 之最終濃度,且以100 cm/hr之流速負載於HAP管柱上。用5 mM磷酸鉀(pH值=7.0)、100 mM NaCl、0.1 mM CaCl2 洗滌管柱。接著用10 mM磷酸鉀(pH值=7.0)、100 mM NaCl、0.1 mM CaCl2 洗滌管柱。用70 mM磷酸鉀(pH值=7.0)溶離蛋白質且通過0.22 μm無菌過濾器而進入無菌袋中。測試所溶離樣本之生物負荷、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
接著使經HAP純化之蛋白質通過病毒移除過濾器。首先藉由用2 L 70 mM磷酸鉀(pH值=7.0)洗滌來使經滅菌之Viosart過濾器(Sartorius)作準備。使用前,對經過濾之緩衝液取樣以檢驗pH值及傳導性。經由蠕動泵抽汲經HAP純化之蛋白質而經過20 nM病毒移除過濾器。使70 mM磷酸鉀(pH值=7.0)中之經過濾蛋白質通過0.22 μm最終過濾器而進入無菌袋中。測試經病毒過濾之樣本之蛋白質濃度、酶活性、寡醣、單醣及唾液酸分布。亦測試樣本之製程相關雜質。
接著使用10 kD分子量截斷(MWCO)Sartocon Slice切向流過濾(TFF)系統(Sartorius)將濾液中之蛋白質濃縮至10 mg/mL。首先藉由用10 mM組胺酸、130 mM NaCl(pH值=6.0)洗滌來使過濾器作準備且對滲透物取樣以檢測pH值及傳導性。濃縮後,對經濃縮之蛋白質取樣且測試蛋白質濃度及酶活性。對經濃縮之蛋白質進行6×緩衝液交換而使其處於最終緩衝液(10 mM HEPES、130 mM NaCl,pH值6.0)中。緩衝液交換後,使經濃縮之蛋白質通過0.22 μm過濾器而進入20 L無菌儲存袋中。對蛋白質取樣且測試蛋白質濃度、酶活性、游離硫氫基、寡醣分布及容積滲透濃度。
接著將無菌過濾之主體蛋白質以20 mL無菌分配於30 mL無菌鐵氟龍管瓶(Nalgene)中。接著使管瓶急驟冷凍且在-20℃±5℃下儲存。
C. Gen1可溶性rHuPH20與Gen2可溶性rHuPH20之製備及純化比較
與Gen1可溶性rHuPH20於100 L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物中之製備及純化(實施例4B中所述)相比,Gen2可溶性rHuPH20於300 L生物反應器細胞培養物中之製備及純化的方案含有一些變化。表31闡明該等方法之間的除簡單按比例放大變化以外之例示性差異。
實施例7。 唾液酸及單醣含量之測定
在以三氟乙酸水解後可藉由逆相液體層析法(RPLC)評估可溶性rHuPH20之唾液酸及單醣含量。在一實施例中,測定經純化玻尿酸酶批次# HUB0701E(1.2 mg/mL;基本上如實施例6中所述製造及純化)之唾液酸及單醣含量。簡言之,將100 μg樣本以40%(v/v)三氟乙酸在100℃下水解4小時,一式兩份。水解後,將樣本乾燥且再懸浮於300 μL水中。將來自各再懸浮樣本之45 μL等分試樣轉移至新試管中且乾燥,且向每一者中添加10 μL 10 mg/mL乙酸鈉溶液。藉由添加50 μL在甲醇中含有30 mg/mL 2-胺基苯甲酸、20 mg/mL氰基硼氫化鈉、約40 mg/mL乙酸鈉及20 mg/mL硼酸的溶液使釋放之單醣經螢光標記。將混合物在80℃下在暗處培育30分鐘。藉由添加440 μL移動相A(0.2%(v/v)正丁基胺、0.5%(v/v)磷酸、1%(v/v)四氫呋喃)使衍生反應中止。如針對玻尿酸酶樣本所述使水之基質空白亦水解及衍生化來作為負對照。藉由使用十八烷基(C18 )逆相管柱(4.6×250 mm,5 μm粒徑;J.T.Baker)之RPLC分離所釋放之單醣且藉由螢光偵測(360 nm激發,425 nm發射)監測。藉由比較玻尿酸酶樣本之層析圖與包括N -D-葡糖胺(GlcN)、N -D-胺基半乳糖(GalN)、半乳糖、海藻糖及甘露糖之單醣標準物之層析圖確定單醣含量。表32呈現每個玻尿酸酶分子之各單醣的莫耳比。
實施例8。 來自3D35M及2B2細胞之可溶性rHuPH20的C末端異質性
對自3D35M細胞以100 L生物反應器體積(批次HUA0505MA)及2B2細胞以300 L生物反應器體積(批次HUB0701EB)製造及純化之兩批次sHuPH20進行C末端定序。各批次以蛋白內切酶Asp-N獨立消化,該酶特異性地在天冬胺酸與磺基丙胺酸處N末端裂解肽鍵。此在SEQ ID NO:4之位置431處的天冬胺酸處釋放可溶性rHuPH20之C末端部分。C末端片段經分離及表徵以測定各群體在批次HUA0505MA及批次HUB0701EB中的順序及豐度。
觀測到來自3D35M細胞及2B2細胞的可溶性rHuPH20製劑顯示異質性,且含有C末端序列彼此不同之多肽(表27及28)。此異質性可能為所表現之447個胺基酸之多肽(SEQ ID NO:4)在製造及純化過程中由細胞培養基或其他溶液中存在之肽酶C末端裂解的結果。可溶性rHuPH20製劑中之多肽具有對應於SEQ ID NO:4所述之可溶性rHuPH20序列的胺基酸1-447、1-446、1-445、1-444及1-443之胺基酸序列。此等肽中之每一者的完全胺基酸序列分別在SEQ ID NO:4至8中描述。如表33及34中所述,來自3D35M細胞及2B2細胞之可溶性rHuPH20製劑中各多肽之豐度不同。
實施例9。 不同玻尿酸降解酶之分散活性之比較
活體內評估不同玻尿酸降解酶用作分散劑之能力。使用小鼠體內之分散檢定評估不同玻尿酸降解酶用作錐蟲藍之分散劑的能力,且亦評估酶增強共投予之胰島素降低血糖含量之功效的能力。檢定之玻尿酸降解酶包括rHuPH20、聚乙二醇化PH20(PEG PH20)、Hyal 1、軟骨素酶ABC、軟骨素酶AC及鏈黴菌玻尿酸(Streptomyces hyalurolyticus )解離酶。將此等與錐蟲藍及Humulin胰島素在中性緩衝液(10 mM磷酸鈉,pH值7.4、145.5 mM NaCl、1 mg/ml人類血清白蛋白)中混合且傳遞至麻醉小鼠體內。接著量測錐蟲藍之分散面積及血糖含量。使用僅中性pH值緩衝液及僅Humulin胰島素作為負對照。亦檢驗低pH值緩衝液(pH 4.5)用作分散劑之能力。
藉由腹膜內注射氯胺酮(ketamine)/賽拉嗪(xylazine)(生理食鹽水中之10:1混合物)將9組NCr nu/nu純合小鼠(約10週大且體重為21-25 g,每組3隻小鼠)麻醉。此後,藉由在胸腔尾端之中線處皮內注射向小鼠投予40 μL玻尿酸降解酶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以及0.4%錐蟲藍染料。亦包括投予僅Humulin胰島素、僅緩衝液或緩衝液與Humulin胰島素之對照組。特定言之,第1組小鼠為負對照且接受錐蟲藍以及中性pH值緩衝液;第2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低pH值緩衝液中之Humulin胰島素;第3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0單位/毫升rHuPH20;第4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0單位/mL PEG PH20(如下文實施例10中所述產生);第5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0單位/毫升Hyal 1;第6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0單位/毫升軟骨素酶ABC(Associates of Cape Cod,E.Falmouth,MA);第7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單位/毫升軟骨素酶AC(Associates of Cape Cod,E.Falmouth,MA);第8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及100單位/毫升鏈黴菌玻尿酸解離酶(Calbiochem);第9組小鼠接受錐蟲藍以及5單位/毫升Humulin胰島素。接著藉由測徑規在注射後2.5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量測錐蟲藍染料之分散。藉由使最長軸M1(染料前沿之長度)及M2(染料前沿之寬度)乘以π(M1M2×π)來計算染料分散面積(mm2 )。使用血糖儀在0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量測血糖含量。
1.染料分散
表35闡述投予各測試物品後的平均染料分散面積。中性pH值緩衝液與低pH值緩衝液中之錐蟲藍染料展現最小延展,其中分散面積平均值在注射後2.5分鐘時約36 mm2 至注射後20分鐘時約51 mm2 的範圍內。當錐蟲藍染料與Humulin胰島素、Hyal 1或PEG PH20混合及傳遞時,分散面積相較於染料與僅緩衝液混合時觀測到的分散面積無統計學上顯著之增加。相反,當與rHuPH20、軟骨素酶ABC、軟骨素酶AC或鏈黴菌玻尿酸解離酶混合及傳遞時觀測到染料分散的顯著增加。錐蟲藍染料當與rHuPH20混合及傳遞時的平均分散面積在注射後2.5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時分別為約45 mm2 、66 mm2 、80 mm2 、86 mm2 及102 mm2 。錐蟲藍染料當與軟骨素酶AC混合及傳遞時的平均分散面積在注射後2.5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時分別為約76 mm2 、107 mm2 、107 mm2 、110 mm2 及116 mm2 。錐蟲藍染料當與軟骨素酶ABC混合及傳遞時的平均分散面積在注射後2.5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時分別為約57 mm2 、75 mm2 、79 mm2 、81 mm2 及88 mm2 。錐蟲藍染料當與鏈黴菌玻尿酸解離酶混合及傳遞時的平均分散面積在注射後2.5分鐘、5分鐘、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時分別為約74 mm2 、76 mm2 、101 mm2 、103 mm2 及130 mm2
2.血糖含量
表36闡述投予各測試物品後的平均血糖含量(g/dL)。僅投予染料及緩衝液之小鼠體內之血糖含量平均值自注射前的約212 g/dL增加至注射後5分鐘時的約332 g/dL。此後,含量逐漸升至注射後20分鐘時的約367 g/dL。血糖在不存在胰島素狀況下之此增加係由麻醉劑對齧齒動物之血糖的熟知作用引起(例如參見,Saha等人.,(2005)Exp.Biol.Med.230:777-784)。當投予Humulin胰島素時,血糖含量在注射後5分鐘時暫時升至約292 g/dL之平均值(自注射前約226 g/dL之平均值),隨後在注射後10分鐘、15分鐘及20分鐘時分別降至約171 g/dL、122 g/dL及97 g/dL之平均值。儘管所有玻尿酸降解酶在與Humulin胰島素一起投予時均降低血糖含量,但rHuPH20、PEG PH20、軟骨素酶ABC及鏈黴菌玻尿酸解離酶之共投予看似比僅Humulin胰島素所觀測甚至更快的降低含量。
實施例10 rHuPH20之聚乙二醇化A. mPEG-SBA-30K與rHuPH20之結合
為了產生聚乙二醇化可溶性人類玻尿酸酶,使rHuPH20(大小約為60 KDa)與分子量約為30 kDa之甲氧基聚(乙二醇)丁酸的線性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mPEG-SBA-30K)共價結合。mPEG-SBA之結構顯示於下文之流程2中:
流程2
用於製備用以使rHuPH20聚乙二醇化之mPEG-SBA-30K的方法描述於(例如)U.S.5,672,662中。簡言之,根據以下程序製備mPEG-SBA-30K:在氮氣氛下將丙二酸乙酯(2當量)溶解於二噁烷中之溶液逐滴添加至氫化鈉(2當量)及甲苯中。將mPEG甲烷磺酸酯(1當量,MW 30 kDa,Shearwater)溶解於甲苯中且添加至上述混合物中。使所得混合物回流約18小時。使反應混合物濃縮至其初始體積的一半,以10% NaCl水溶液萃取,以1%鹽酸水溶液萃取且將水性萃取物組合。將所收集之水層以二氯甲烷(3×)萃取且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蒸發至乾燥。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1N含有氯化鈉之氫氧化鈉中且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藉由添加6N鹽酸將混合物之pH值調節至約3。將混合物以二氯甲烷(2x)萃取。
將有機層經硫酸鎂乾燥、過濾、濃縮且倒入至冷乙醚中。將沈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且在真空下乾燥。將所得化合物溶解於二噁烷中且回流8小時且接著濃縮至乾燥。將所得殘餘物溶解於水中且以二氯甲烷(2×)萃取,經硫酸鎂乾燥,且將溶液藉由旋轉蒸發濃縮且接著倒入冷乙醚中。將沈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且在真空下乾燥。將所得化合物(1當量)溶解於二氯甲烷中且添加N-羥基琥珀醯亞胺(2.1當量)。將溶液冷卻至0℃且逐滴添加二環己基碳化二亞胺(2.1當量)於二氯甲烷中之溶液。將溶液在室溫下攪拌約1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過濾、濃縮且在乙醚中沈澱。將沈澱物藉由過濾收集且在真空下乾燥產生mPEG-SBA-30K。
如流程3所示,為了製備聚乙二醇化rHuPH20,使mPEG-SBA-30K藉由共價結合與rHuPH20之胺基偶合,在rHuPH20與mPEG之間提供穩定醯胺鍵。
對於結合而言,將mPEG-SBA-30K以粉末形式添加至rHuPH20(濃度為130 mM NaCl/10 mM HEPES中10 mg/mL;pH 7)中。PEG:rHuPH20比為10:1(莫耳比)。在PEG溶解於緩衝液中之後,將溶液無菌過濾(Corning 50 mL管頂過濾器,聚苯乙烯,乙酸纖維素0.22 μm膜)。在4℃下在冷室中使結合在攪拌下進行隔夜。
結合後,使用100,000 MWCO TFF膜將溶液濃縮,且緩衝液交換為130 mM NaCl/10 mM HEPES,pH值6.8。將如上文實施例2中所述測試酶活性之所得材料使用130 mM NaCl/10 mM HEPES(pH 6.8)稀釋獲得100,000 U/mL的最終酶活性(相應於約2.5 mg肽/毫升)。將此聚乙二醇化rHuPH20材料(1 mL體積)填充入具有溴丁基封條之13 mm 1型玻璃管瓶中,且冷凍儲存(在-80℃冷凍器中冷凍隔夜,接著置於-20℃冷凍器以供長期儲存)。
B.聚乙二醇化rHuPH20之分析
藉由凝膠電泳法檢定聚乙二醇化rHuPH20材料。如上文實施例7A製備之三批聚乙二醇化rHuPH20揭示以不同距離遷移之多個條帶的相同圖案,其代表未反應之PEG及多種mPEG-rHuPH20結合物。基於分子量標記之遷移的比較,該等條帶代表約90 KDa至300 KDa範圍內之物質,其中三條暗條帶遷移至240 KDa標記上方。此等資料表明藉由共價結合mPEG-SBA-30K產生之聚乙二醇化rHuPH20含有聚乙二醇化rHuPH20物質之異質混合物(可能包括單、二及三聚乙二醇化蛋白質)。在60 KDa下缺乏可見條帶表明所有蛋白質已與PEG反應,且混合物中不存在可偵測之天然rHuPH20。
實施例11。 rHuPH20在豬體內皮下投予後對胰島素之藥物動力學的作用
為了判定豬模型是否適於模型化與重組玻尿酸酶(例如,rHuPH20)共投予之餐時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評估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在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皮下注射後在豬體內之藥物動力學。接著將結果與人類體內觀測到的彼等結果(參見實施例1)比較,以判定豬模型是否精確反映人類中所見之結果。
簡言之,在隨機4通路交叉研究中將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向6隻豬皮下投予。各動物接受所有4種測試物品的三次治療循環以促進胰島素藥物動力學經一系列給藥循環的再現性之比較。收集血樣且評估血清以測定免疫反應性胰島素(IRI)之含量。接著測定各種藥物動力學參數,包括tmax 、Cmax 、早期t50% 、晚期t50% 及AUCmax
A.給藥及取樣
如下製備具有或不具有4800 U/mL rHuPH20之100 U/mL 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的劑溶液(或測試物品)。分別自Humalog賴脯胰島素(100 U/mL;批次A418976,Eli Lilly)及HumulinR胰島素(100 U/mL;批次A393318,Eli Lilly)的市售批次以無菌稀釋劑(Eli Lilly)1:5倍稀釋製備僅100 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僅HumulinR胰島素之溶液。為了製備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溶液,將910 μ L 100 U/mL Humalog賴脯胰島素(Eli Lilly,批次A418976)、44.6 mL HYLENEX重組物(玻尿酸酶人類注射液)(Baxter,批次903646)及45.4 μ L rHuPH20 API 1 mg/mL(Halozyme Therapeutics,批次HUA0703MA)混合以達91 U/mL的最終Humalog賴脯胰島素濃度及5454 U/mL的玻尿酸酶活性。為了製備HumulinR胰島素/rHuPH20溶液,將200 μ L 500 U/mL HumulinR胰島素(Eli Lilly,批次A393318)及800 μ L rHuPH20藥物產品6000 U/mL(Halozyme,批次288004;含有145 mM NaCl中之50 μ g rHuPH20、10 mM磷酸氫二鈉、2.7 mM氯化鈣、2.7 mM乙二胺四乙酸二鈉鹽、1 mg/mL人類血清白蛋白,pH值7.4之rHuPH20藥物產品)混合以達100 U/mL之最終胰島素濃度及4800 U/mL之rHuPH20玻尿酸酶活性。
將含有rHuPH20之溶液無菌過濾且填入2 mL I型玻璃(Wheaton)管瓶中且以13 mm橡膠(Stelmi)塞密封。接著將含有rHuPH20之溶液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冷藏對照物保存直至測試且另一組用於在此研究中向動物投予。所有劑溶液一直保持冷藏且接著回到測試。在調配的1-6天內在同一天測試各組溶液之rHuPH20酶活性。
將研究開始時各自體重介於21與25 kg之間的6隻成年雄性Yucatan豬(S&S Farms,Ramona,CA)裝備手術植入之頸靜脈或頸動脈導管,其中安裝有外部血管入口以在整個研究期間容易地取血樣。在安裝儀器及處理前將動物隔離7天。如下文表37所示,將6隻動物隨機分為兩個研究組。將動物分配給各自含有3隻動物/組之兩組中的一者,且對於循環1及2而言保持該分配。對於第三次給藥循環而言,兩隻動物由於套管未開放而退出,且剩餘4隻動物以2隻動物/組重新分配。第1組動物循環1及2之ID號為540、541及542;且循環3之ID號為542及544。第2組動物循環1及2之ID號為544、545及546;循環3之ID號為545及546。
將給藥溶液在各豬之身體中線後方皮下投予(SC)至其左腹肋。在投予測試物品之前,獲得處理前血樣。動物以每隔一天方案接受適當測試物品的單次SC劑(0.2 U/kg;在每次投予前量測動物以精確測定適當劑量)。各動物接受媒劑中或新鮮共調配之rHuPH20中的0.2 U/kg指定胰島素(亦即,胰島素或賴脯胰島素)之單次SC團式劑。投予測試物品後,在3分鐘、6分鐘、9分鐘、12分鐘、15分鐘、20分鐘、25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及240分鐘連續抽取至少0.7-1.0 mL血液。在投予前亦採取處理前放血(預放血)。將血液樣本立即置於不含抗凝劑之血清試管中,在冰上放置至少30分鐘,接著在環境溫度下在9500 x g下離心分離5分鐘。接著將血清轉移至預標記之試管中,冷凍且儲存於-80℃下,直至所有樣本運至Millipore以供生物分析免疫反應性胰島素(IRI)含量。
表37.用於驗證豬模型之給藥方案
B.血清胰島素含量
藉由使用StatLIA檢定分析軟體(Brendan Technologies,Carlsbad,CA)自標準曲線插入來測定各血清樣本之血清IRI濃度。表38提供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HumulinR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rHuPH20後的IRI濃度。表37闡述如預放血樣本中所量測之基線IRI含量。接著自各時間點量測之實際IRI濃度扣除此等基線值來測定基線調節之IRI濃度。
各處理之平均血清IRI濃度-時間特徵(如以IRI濃度為Y軸且以時間為X軸繪製曲線時所見)經多個循環仍類似。在所有給藥循環中,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當在rHuPH20調配物中皮下共投予時經加速。各處理之間的任何所觀測到的差異在處理循環中實質上相同,表明所觀測到之差異由處理引起且在約5週的測試期間經過循環仍穩定。
C.胰島素藥物動力學
使用扣除基線胰島素濃度之後的胰島素濃度-時間特徵(上文之表38)計算以下PK參數:包括tmax 、Cmax 、早期t50% 、晚期t50% 及AUC間隔 。藉由無室分析使用WinNonlin專業版5.2中之模型200(Pharsight Corp.,Mountain View,CA)導出PK參數。使用SAS第9.1.3版(SAS Institute,Cary,NC)進行統計學計算。所有分析均使用對處理具有固定作用之混合模型進行。亦假定各動物重複觀測中之化合物對稱協方差矩陣。使用對數轉換值(在對數轉換前將0之值置換為1(對數範疇上的0))進行針對Cmax 及所有AUC端點之分析。在原始線性標度上分析基於時間之端點。
表39中提供單獨傳遞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對照)或與rHuPH20一起傳遞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HumulinR胰島素的皮下投予後的胰島素藥物動力學之概述。單獨傳遞之各胰島素或與rHuPH20一起傳遞之各胰島素的各種PK參數以平均值±SD形式顯示。表中亦提供各參數之對照%(藉由[與rHuPH20一起之胰島素的平均(幾何或算術)PK值]/[單獨之胰島素的平均(幾何或算術)PK值]x 100計算之對照%)。對照%計算係基於Cmax 及AUC參數之對數轉換資料的幾何平均值及p值,同時基於tmax 及早期與晚期t50% 的算術平均值及未轉換之值。除非另外說明,否則N=16隻豬。
表40闡述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與rHuPH20一起之HumulinR胰島素的PK參數之比較。PK值以平均值±SD形式提供。亦提供Humalog賴脯胰島素%(亦即,[與rHuPH20一起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平均(幾何或算術)PK值]/[僅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平均(幾何或算術)PK值]x 100)。對照%計算係基於Cmax 及AUC參數之對數轉換資料的幾何平均值及p值,或基於tmax 及早期與晚期t50% 的算術平均值及未轉換之值。除非另外說明,否則N=16。
a N=15 b N=4 c N=13
a N=15 b N=13
D.概述
HumulinR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在豬體內之共投予相對於對照注射(亦即,僅HumulinR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顯著改變特異性PK參數。特定言之,當與rHuPH20一起投予(相對於各別對照)時,最大暴露(Cmax )對Humalog賴脯胰島素而言增加163%(p=0.0251)且對HumulinR胰島素而言增加165%(p=0.0218)。作用起始時間(早期t50% )對Humalog賴脯胰島素而言自36分鐘加速至11分鐘(p=0.0182)且對HumulinR胰島素而言自61分鐘加速至10分鐘(p<0.0001)。達到最大作用之時間(tmax )對於Humalog賴脯胰島素而言自58分鐘加速至39分鐘(p=0.1963)且對HumulinR胰島素而言自94分鐘加速至38分鐘(p=0.0004)。晚期t50% 對Humalog賴脯胰島素而言自110分鐘加速至52分鐘(p=0.0002)且對HumulinR胰島素而言自170分鐘加速至70分鐘(p<0.0001)。總暴露(AUC無窮大 )對Humalog賴脯胰島素(117%對照;p=0.5176)或HumulinR胰島素(88%對照;p=0.6118)而言均未顯著變化。累積暴露對Humalog賴脯胰島素(AUC0-30 相較於當僅投予Humalog賴脯胰島素時增加763%;p=0.0198)及HumulinR胰島素(AUC0-30 相較於當僅投予HumulinR胰島素時增加1429%;p=0.0027)而言皆遷移至較早時間窗口。如由相較於僅HumulinR胰島素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達到最大血清IRI濃度之時間(tmax 、早期t50% 、晚期t50% )的減少及峰值暴露濃度(Cmax )的增加所證明,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或Humalog賴脯胰島素與rHuPH20之共投予使胰島素向血管腔隙之吸收速率增加(相較於各別胰島素單獨傳遞時)。此外,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時的早期累積暴露(AUC0-30 )相較於單獨投予時皆增加。
廣泛觀測到與玻尿酸酶共投予之Humalog賴脯胰島素及HumulinR胰島素的峰值暴露之增加及投予後暴露之加速,而對動物、順序或循環無顯著影響,且緊密反映先前人類研究(參見實施例1)。因此,豬為研究玻尿酸酶對餐時胰島素製劑吸收之作用的合適模型。
實施例12。 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皮下投予之兩次給藥之常規胰島素的藥物動力學
在上文實施例10中所述之豬模型中評估常規胰島素在以兩種不同濃度皮下投予時(單獨及與rHuPH20共投予)的藥物動力學(PK)。進行多劑4通路交叉設計研究來比較常規胰島素在20及100 U/mL之濃度下(單獨投予時)的PK及與rHuPH20共投予後兩種相同濃度常規胰島素的PK。在各狀況下,投予總計0.2 U/kg胰島素。
A.給藥及取樣
製備四種測試物品用於給藥。兩種測試物品分別含有20 U/mL及100 U/mL常規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Eli Lilly)(分別命名為胰島素U20及胰島素U100)。剩餘兩種測試物品分別含有20 U/mL及100 U/mL常規胰島素(Diosynth Biotechnologies(Schering-Plough的一個部門))以及20μg/mL(約2400 U/mL)rHuPH20(分別命名為胰島素-PH20 U20及胰島素-PH20 U100)。藉由以無菌稀釋劑(Eli Lilly)1:5倍稀釋HumulinR胰島素(100 U/mL;批次A390566A;Eli Lilly)來製備胰島素U20測試物品。胰島素U100測試物品為未稀釋之HumulinR胰島素(100 U/mL;批次A509721;Eli Lilly)。胰島素-PH20 U20測試物品含有25 mM Tris、120 mM NaCl、0.01%聚山梨醇酯80,pH7.3中之0.74 mg/mL(20 U/mL)常規胰島素(批次# SIHR107;Diosynth Biotechnologies)及20μg/mL(約2400 U/mL)rHuPH20。胰島素-PH20 U100測試物品含有25mM Tris、120mM NaCl、0.01%聚山梨醇酯80,pH7.3中之3.69 mg/mL(100 U/mL)常規胰島素(批次# SIHR107;Diosynth Biotechnologies)及20 μg/mL(約2400 U/mL)rHuPH20。
研究開始時各自體重介於21與25 kg之間的6隻成年雄性Yucatan小型豬(S&S Farms,Ramona,CA)具有手術植入頸靜脈或頸動脈之導管從而能夠在研究持續期間連續抽取血樣。如表41中所示,動物隨機分為各含有3隻動物/組之兩個研究組。對於循環1及2而言保持組分配。各動物接受所有4種測試物品的兩次治療循環以促進胰島素藥物動力學經一系列給藥循環的再現性之比較。
將測試物品在各豬之身體中線後方皮下投予(SC)至其左腹肋。各動物以每隔一天方案接受指定胰島素之單次SC團式劑(0.2 U/kg)。對胰島素U20及胰島素-PH20 U20測試物品而言,投予10.0 μL/kg。對胰島素U100及胰島素-PH20 U100測試物品而言,投予2.0 μL/kg。在投予前收集血樣(0.7-1.0 mL體積)(預放血),接著在投予後3分鐘、6分鐘、9分鐘、12分鐘、15分鐘、20分鐘、25分鐘、30分鐘、45分鐘、60分鐘、9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及240分鐘收集血樣。將血液樣本置於不含抗凝劑之血清試管中,在冰上放置最少30分鐘,接著在環境溫度下在9500 x g下離心分離5分鐘。接著將血清轉移至預先標記之試管中,冷凍且儲存於-80℃下直至樣本運至Millipore BioPharma Services(St.Charles,MO)以測定免疫反應性胰島素(IRI)含量。
B.血清胰島素含量
藉由使用StatLIA檢定分析軟體(Brendan Technologies,Carlsbad,CA)自標準曲線插入來測定各血清樣本之血清IRI濃度。表42提供胰島素U20、胰島素U100、胰島素-PH20 U20及胰島素-PH20 U100投予後之平均血清IRI濃度。表42闡述如預放血樣本中所量測之基線IRI含量。接著自各時間點所量測到之實際IRI濃度扣除此等基線值來測定基線調節之IRI濃度。
針對各處理組比較各給藥循環後之胰島素濃度-時間特徵。如在以IRI濃度為Y軸且以時間為X軸之曲線上繪製時所觀測,各測試物品之平均血清IRI濃度-時間特徵對兩循環而言皆類似。在兩個給藥循環中,胰島素之PK當與rHuPH20調配物皮下共投予時對兩濃度而言皆經加快。針對主要及次要PK參數(主要PK參數包括:指定時間窗口之曲線下面積(AUC)、Cmax 、tmax 、早期t50% 及晚期t50% ;次要PK參數包括AUC之更詳細時間窗口、MRT(最後及無窮大)、λ z、HL λ z、清除率及分布體積)構築包括對處理、順序、循環、處理-循環相互作用及來自循環1及2之資料順序內之動物的固定作用的其他統計學模型,且顯示不存在順序、循環或動物之系統作用,此等變數中之任一者的循環及處理之間亦不存在相互作用。
C.胰島素藥物動力學
使用扣除基線胰島素濃度之後的胰島素濃度-時間特徵(上文之表42)計算以下PK參數:包括tmax 、Cmax 、早期t50% 、晚期t50% 及AUC間隔 。藉由無室分析使用WinNonlin專業模型200(第5.2版,Pharsight Corp.,Mountain View,CA)模型化血清IRI與時間資料且計算PK參數。使用SAS第9.1.3版(SAS Institute,Cary,NC)進行各組之間的統計學計算及統計學比較。所有分析均使用對處理具有固定作用之混合模型進行。亦假定各動物重複觀測中之化合物對稱協方差矩陣。使用對數轉換值(在對數轉換前將0之值置換為1(對數範疇上的0))進行針對Cmax 及所有AUC端點之分析。在原始線性標度上分析基於時間之端點。
表43中提供皮下投予胰島素U20、胰島素U100、胰島素-PH20 U20及胰島素-PH20 U100後的胰島素藥物動力學概述。單獨傳遞或與rHuPH20一起傳遞之各胰島素的各種PK參數以平均值±SD形式顯示。表中亦提供各參數之對照%(對照%=[與rHuPH20一起之胰島素的PK值]/[單獨之胰島素的PK值]x 100)。對照%計算係基於Cmax 及AUC參數之對數轉換資料的幾何平均值及p值,同時對照%計算係基於tmax 及早期與晚期t50% 的算術平均值及未轉換之值。除非另外說明,否則N=16隻豬。
b N=11隻動物c N=10隻動物d N=8隻動物e N=9隻動物
D.概述
此研究檢驗與或不與rHuPH20一起皮下投予不同濃度之相同總胰島素劑量的作用。
在不存在rHuPH20之共投予的狀況下,胰島素濃度自100 U/mL降低至20 U/mL導致較快胰島素吸收及峰值胰島素濃度增加及較大累積胰島素暴露(早期暴露及較小程度之整體暴露)。相對於對照100 U/mL注射,使濃度降低至20 U/mL 1)使Cmax 增加91%,自158 pmol/L之算術平均值增加至302 pmol/L;2)使平均早期t50% 自35分鐘減少至23分鐘,tmax 自64分鐘減少至57分鐘,及晚期t50% 自109分鐘減少至84分鐘;及3)使幾何平均AUC0-15 增加300%,自20增加至80,AUC0-30 增加256%,自222增加至791,且AUC最後 增加131%,自9,021增加至20,820,其單位均為pmol×min/L。
使任何濃度之常規胰島素與rHuPH20共投予亦導致皮下注射後相對於單獨之胰島素較快吸收。然而,在20 U/mL之較低胰島素濃度下,超過僅投予胰島素的相對增加不如單獨傳遞時在20 U/mL下已較快吸收之胰島素顯著(如上文所述)。
在更典型地由糖尿病患者使用之100 U/mL濃度下,與rHuPH20共注射相較於在100 U/mL濃度下僅投予胰島素而言,1)使Cmax 增加137%,自158 pmol/L之幾何平均值增加至375 pmol/L(p=0.0095);2)使平均早期t50% 自35分鐘減少至12分鐘(p=0.0063),儘管tmax 及晚期T50%未顯著變化;及3)使幾何平均AUC0-15 增加70倍,自20增加至1438(p<0.0001),AUC0-30 增加23倍,自222增加至5337(p=0.0015),及AUC最後 增加250%,自9,021增加至31,905(p=0.0038),其單位均為pmol×min/L。
在20 U/mL之較低胰島素濃度下,與rHuPH20共投予相較於僅投予胰島素對胰島素PK產生以下作用,1)Cmax 未顯著改變,幾何平均值為302及322 pmol/L(p=0.84);2)平均早期t50% 傾向於自23分鐘降低至12分鐘(p=0.16),而tmax 及晚期t50% 未顯著變化;及3)幾何平均AUC0-15 增加18倍,自80增加至1533(p=0.0045),AUC0-30 增加5倍,自791增加至4934(p=0.0567),且AUC最後 未變化,為20,820及22,184(p=0.88),其單位均為pmol×min/L。
rHuPH20與常規胰島素(100 U/mL)相對於無rHuPH20之對照胰島素注射的峰值暴露增加及投予後的暴露加速緊密反映先前人類研究(實施例1)及豬研究(實施例11)。此等結果進一步表明亦可藉由以低濃度投予來加快胰島素動力學,此與濃度依賴性的速率限制性胰島素六聚體解離步驟一致(亦即,當僅皮下投予胰島素時,其在自六聚體解離為單體時經吸收,此為較低濃度之胰島素下發生的過程)。當與rHuPH20共投予時,此對胰島素濃度之依賴性大大降低或甚至消除。因此,rHuPH20與胰島素共投予的玻尿酸酶分散作用可減少在注射較高濃度之胰島素時觀測到的胰島素藥物動力學的非所要減緩。
實施例13 在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存在下鹽濃度對rHuPH20之作用
在存在及不存在防腐劑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狀況下在加速之溫度下(40℃)評價NaCl對rHuPH20穩定性之作用。藉由在存在或不存在對羥基苯甲酸甲酯(Fluka)之狀況下組合rHuPH20(組胺酸/HCl中10 mg/ml,pH值6.5,130 mM NaCl)與6種不同濃度之NaCl製備12種不同調配物。各調配物含有10 μg/mL rHuPH20、25 mM Tris,pH值7.3、0.01%Tween 80及0、50 mM、100 mM、150 mM、200 mM或250 mM NaCl,具有或不具有0.2%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將溶液等分入具有橡膠塞之2 ml I型玻璃管瓶中且在研究期間以氧化鋁蓋密封。一組管瓶儲存於40℃下歷時4天,且另一組保持於2-8℃之冷藏室中用作正對照。接著測試樣本的玻尿酸酶(酶促)活性。為了評價聚集體含量,使用G2000 SWXL管柱(Tosoh Bioscience)進行尺寸排阻層析法(SEC),該管柱具有以下條件:以1×PBS作為運行緩衝液且流動速率設定為1 ml/min。
表44闡述研究結果,包括玻尿酸酶(酶促)活性、主峰%(亦即,主峰中所含之rHuPH20的百分比)及聚集體峰%(亦即,聚集體造成之峰中所含之rHuPH20的百分比)。觀測到rHuPH20之穩定性對NaCl之濃度敏感。一般而言,當調配物在40℃下培育時,隨著NaCl濃度降低,rHuPH20之酶促活性降低。然而,當在2-8℃之冷藏室中儲存時,不管何種調配物rHuPH20均保持酶促活性。在高溫下,當NaCl自溶液完全消除時,不管是否存在對羥基苯甲酸甲酯rHuPH20之全部活性均喪失。酶促活性之喪失隨NaCl濃度增加而降低。添加及未添加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樣本之間的酶促活性(配對t檢驗,P=0.0228)存在顯著差異。
觀測到NaCl濃度與rHuPH20之聚集體含量的類似相關性。當樣本在高溫下儲存時,聚集體含量隨NaCl濃度之降低而增加。當在2-8℃下儲存時,添加或未添加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基本上無變化。在-40℃下儲存之含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調配物比不含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彼等調配物形成顯著更多的聚集體(配對t檢驗,P=0.0058)。
因此,由SEC評估之含有羥基苯甲酸甲酯之調配物的rHuPH20的酶促活性及單體百分比相較於不含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彼等調配物顯著降低。此外,在所測試之NaCl濃度範圍內(0-250 mM),NaCl濃度與增加之rHuPH20穩定性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實施例14。 胰島素與rHuPH20之共調配
進行一系列研究以評估在各種條件(諸如各種溫度及pH值)下之rHuPH20及胰島素及調配物的穩定性,
1.容積滲透濃度及pH值對rHuPH20之作用
在第一研究中,容積滲透濃度及pH值對rHuPH20穩定性(調配為Hylenex重組物(玻尿酸酶人類注射液))之作用係如下評估:藉由以各種鹽濃度及pH值製備調配物,且評估在冷藏(5℃)、加速(25℃)及壓力(25℃、35℃及40℃)條件下儲存高達3個月後的任何活性損失。Hylenex重組物(玻尿酸酶人類注射液)含有150 U/mL rHuPH20、144 mM NaCl、10 mM磷酸氫二鈉、1 mg/mL人類血清白蛋白(human albumin human)、2.7 mM乙二胺四乙酸二鈉、2.7 mM CaCl且具有290至350 mOsm之容積滲透濃度(osmolality)範圍及7.4之pH值。此調配物經調節以製備表45中所述之8種調配物(及對照Hylenex)。如上文所述測定酶促活性(亦即,玻尿酸酶活性)。rHuPH20含量亦藉由RP-HPLC測定。
在pH值及容積滲透濃度規格極限製備之四種溶液或推薦儲存條件下之對照溶液在推薦(5℃)或加速(25℃或30℃)儲存條件下未觀測到顯著變化。如酶活性損失及rHuPH20含量損失所評估,據觀測rHuPH20在pH值7.4下穩定且一般在酸性而非鹼性條件下更穩定。離子強度之作用更適度。在高溫下,含有較高離子強度之調配物看似比具有較低離子強度之彼等調配物略微更穩定。35℃與40℃之間的穩定性存在顯著降低。
2. pH值對rHuPH20之作用
評估緩衝液系統的pH值變化對rHuPH20穩定性之作用。在130 mM NaCl、10 mM組胺酸(5.0、5.5、6.0、6.5或7.0之pH值)中調配rHuPH20(1,200,000 U/mL,10 mg/mL)。接著將調配物在5℃下儲存0、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在25℃下在60%相對濕度儲存0、3個月、6個月、9個月及12個月且在35℃下儲存0、1個月、2個月、3個月及6個月。在冷藏溫度下,所有調配物經所有時期均穩定。對pH值6.0、6.5及7.0之測試物品而言,rHuPH20在5℃下保持在趨勢極限內歷時12個月、在25℃下保持在趨勢極限內歷時6個月及在35℃下保持在趨勢極限內歷時3個月。在pH值5.0及5.5下製備之調配物對高溫更敏感,導致酶促活性顯著降低。
3. pH值及防腐劑對以胰島素類似物調配之rHuPH20的作用
為了評價pH值及防腐劑對以胰島素類似物調配之rHuPH20在冷藏(5℃)、加速(30℃及35℃)及攪動(25℃)儲存條件下歷時高達4週之穩定性的影響,將rHuPH20與Humalog賴脯胰島素或Novolog天冬胰島素組合且評估酶促活性及穩定性。藉由RP-HPLC評估胰島素穩定性。以10 μg/mL rHuPH20、100 U/mL胰島素類似物、140 mM NaCl、20 mM Tris HCl以及0.2%苯酚;0.2%間甲酚;0.2%對羥基苯甲酸酯;0.2%苯酚及0.1% F68;或0.2%苯酚及1 mM苯甲酸酯製備測試物品。此等調配物中之每一者在pH7、7.25及7.5下製備,產生總計30個測試物品(15個Humalog賴脯胰島素/rHuPH20及15個Novolog天冬胰島素/rHuPH20測試物品)。接著將測試物品在攪動下儲存於5℃、30℃、35℃及25℃下歷時4週。在所有條件下評估rHuPH20酶促活性。藉由RP-HPLC評估在攪動下儲存於5℃及25℃之測試物品的胰島素溶解度。
觀測到在5℃下4週後rHuPH20活性不受防腐劑或pH值影響。在攪動壓力條件(20℃)下,當與Novolog天冬胰島素及防腐劑中之任一者在任何測試pH值下共調配時,rHuPH20之活性不受影響。相反,在一些具有Humalog賴脯胰島素之調配物中,諸如當與0.02%苯酚、間甲酚或苯酚/苯甲酸酯一起調配時,rHuPH20活性在6小時後最典型地隨著pH值增加而減少高達75%。此活性損失與Humalog賴脯胰島素的沈澱有關。
表46闡述在30℃及35℃下培育後各測試物品所保留之rHuPH20活性。在30℃下觀測到rHuPH20活性略微損失到平均約為初始活性的85%。在35℃下,尤其(例如)在含有0.2%間甲酚或0.2%對羥基苯甲酸酯的測試物品中隨pH值增加觀測到較大損失。
Novolog天冬胰島素在所有儲存條件下在所有調配物中保持穩定且可溶。儘管Humalog賴脯胰島素在5℃下在pH值7.5下4週後保留溶解度,但Humalog賴脯胰島素在此溫度下在較低pH值(7.0與7.25)下沈澱。在攪動壓力條件下在6小時後亦觀測到沈澱。
因為修改對於彼等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顯而易見,所以本發明意欲僅受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所限制。
圖1 描繪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Humalog胰島素及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在與rHuPH20共投予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狀況下皮下投予時的藥物動力學特徵。藉由放射免疫檢定(RIA)測定使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向正常健康個體投予後各時間點的血漿胰島素濃度。
圖2 描繪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Humalog胰島素及快速起作用常規胰島素、HumulinR胰島素在與rHuPH20共投予或不與rHuPH20共投予狀況下使用高胰島素血性-正常血糖箝制程序皮下投予時的藥效學特徵。測定在向正常健康個體投予胰島素後將血糖含量保持於90-110 mg/dL之間所需的葡萄糖輸注速率。
序列表
<110> 哈羅賽公司 芙羅斯 葛傑瑞 彼林斯基 艾格爾 佛翰 丹尼爾 舒格曼 貝瑞 <120>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130> 0119374-00184/3063TW <140> 尚未指定 <141> 同此 <150> US 61/125,835 <151> 2008-04-28 <150> US 61/127,044 <151> 2008-05-09 <160> 273 <170> 適用於Windows 4.0版的FastSEQ <210> 1 <211> 50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前驅人類PH20 <400> 1 <210> 2 <211> 47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PH20 <400> 2 <210> 3 <211> 48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前驅可溶性rHuPH20 <400> 3 <210> 4 <211> 44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7 <400> 4 <210> 5 <211> 44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6 <400> 5<211> 44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5 <400> 6<210> 7 <211> 44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4 <400> 7 <210> 8 <211> 44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3 <400> 8 <210> 9 <211> 44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可溶性rHuPH20 1-442 <400> 9 <210> 10 <211> 450 <212> PRT <213> 家牛(Bos taurus)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10 <210> 11 <211> 553 <212> PRT <213> 家牛 <220> <223> PH20 <400> 11 <210> 12 <211> 331 <212> PRT <213> 黃胡蜂(Vespula vulgaris) <220> <223> 玻尿酸酶A <400> 12 <210> 13 <211> 340 <212> PRT <213> 黃胡蜂 <220> <223> 玻尿酸酶B <400> 13<210> 14 <211> 382 <212> PRT <213> 西方蜂(Apis mellifera)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14<210> 15 <211> 331 <212> PRT <213> 白麵長黃胡蜂(Dolichovespula maculata)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15 <210> 16 <211> 367 <212> PRT <213> 馬蜂(Polistes annularis)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16 <210> 17 <211> 462 <212> PRT <213> 家鼷鼠(Mus musculus)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17 <210> 18 <211> 473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玻尿酸酶2 <400> 18<210> 19 <211> 412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玻尿酸酶3 <400> 19<210> 20 <211> 435 <212> PRT <213> 野豬(Sus scrofa)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20 <210> 21 <211> 419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玻尿酸酶3 <400> 21 <210> 22 <211> 449 <212> PRT <213> 溝鼠(Rattus norvegicus) <220> <223> 玻尿酸酶1 <400> 22 <210> 23 <211> 473 <212> PRT <213> 溝鼠 <220> <223> 玻尿酸酶2 <400> 23 <210> 24 <211> 412 <212> PRT <213> 溝鼠 <220> <223> 玻尿酸酶3 <400> 24 <210> 25 <211> 545 <212> PRT <213> 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220> <223> PH20 <400> 25 <210> 26 <211> 476 <212> PRT <213> 綿羊(Ovis aries) <220> <223> 玻尿酸酶2 <400> 26 <210> 27 <211> 114 <212> PRT <213> 綿羊 <220> <223> PH20部分序列 <400> 27<210> 28 <211> 414 <212> PRT <213> 紅毛猩猩(Pongo pygmaeus) <220> <223> 玻尿酸酶3 <400> 28 <210> 29 <211> 510 <212> PRT <213> 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220> <223> PH20 <400> 29 <210> 30 <211> 529 <212> PRT <213> 天竺鼠(Cavia porcellus) <220> <223> PH20 <400> 30 <210> 31 <211> 512 <212> PRT <213> 溝鼠 <220> <223> PH20 <400> 31 <210> 32 <211> 512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PH20 <400> 32 <210> 33 <211> 807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33 <210> 34 <211> 371 <212> PRT <213> 釀膿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噬菌體H4489A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34<210> 35 <211> 1628 <212> PRT <213> 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220> <223> 玻尿酸酶 <400> 35 <210> 36 <211> 43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玻尿酸酶-1[前驅物] <400> 36 <210> 37 <211> 47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玻尿酸酶-2[前驅物] <400> 37 <210> 38 <211> 4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玻尿酸酶-3[前驅物] <400> 38 <210> 39 <211> 48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玻尿酸酶-4 <400> 39 <210> 40 <211> 46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67 <400> 40<210> 41 <211> 47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77 <400> 41<210> 42 <211> 47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78 <400> 42<210> 43 <211> 47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79 <400> 43<210> 44 <211> 48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80 <400> 44 <210> 45 <211> 48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81 <400> 45 <210> 46 <211> 48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前驅1-483 <400> 46 <210> 47 <211> 43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成熟36-467 <400> 47 <210> 48 <211> 44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sHuPH20成熟36-483 <400> 48 <210> 49 <211> 1446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編碼可溶性rHuPH20「前驅物」之DNA <400> 49<210> 50 <211> 50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PH20變異體P48A <400> 50 <210> 51 <211> 50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前驅PH20變異體L499W <400> 51 <210> 52 <211> 6630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HZ24載體 <400> 52 <210> 53 <211> 186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二氫葉酸還原酶 <400> 53<210> 54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His標籤 <400> 54<210> 55 <211> 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Flag標籤 <400> 55<210> 56 <211> 1449 <212> DNA <213> 智慧人 <220> <223> Gen2 mRNA序列 <400> 56<210> 57 <211> 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7裂解的C末端肽 <400> 57<210> 58 <211> 1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6裂解的C末端肽 <400> 58<210> 59 <211> 1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5裂解的C末端肽 <400> 59<210> 60 <211> 1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4裂解的C末端肽 <400> 60<210> 61 <211> 1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3裂解的C末端肽<210> 62 <211> 1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自可溶性rHuPH20 aa 431-442裂解的C末端肽 <400> 62<210> 63 <211> 520 <212> PRT <213> 綿羊 <400> 63 <210> 64 <211> 474 <212> PRT <213> 家牛 <220> <223> PH20 <400> 64 <210> 65 <211> 517 <212> PRT <213> 綿羊 <400> 65 <210> 66 <211> 1620 <212> DNA <213> 綿羊 <400> 66 <210> 67 <211> 793 <212> PRT <213> 節桿菌屬(Arthrobacter sp.)(菌株FB24)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67 <210> 68 <211> 557 <212> PRT <213> 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68 <210> 69 <211> 813 <212> PRT <213> 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69 <210> 70 <211> 1072 <212> PRT <213> 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0 <210> 71 <211> 1072 <212> PRT <213> 無乳鏈球菌18RS21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1 <210> 72 <211> 1081 <212> PRT <213> 無乳鏈球菌血清型Ia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2 <210> 73 <211> 984 <212> PRT <213> 無乳鏈球菌血清型III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3 <210> 74 <211> 807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COL)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4 <210> 75 <211> 420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MRSA252)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5<210> 76 <211> 806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MRSA252)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6 <210> 77 <211> 815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MSSA47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7 <211> 807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 8325)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8 <210> 79 <211> 809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牛RF122)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79 <210> 80 <211> 807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牛RF122)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0 <210> 81 <211> 807 <212> PRT <213>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USA300)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1 <210> 82 <211> 1066 <212> PRT <213>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2 <210> 83 <211> 1078 <212> PRT <213> 肺炎鏈球菌(菌株ATCC BAA-255/R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3 <210> 84 <211> 1067 <212> PRT <213> 肺炎鏈球菌血清型2(菌株D39/NCTC 746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4 <210> 85 <211> 805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1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5 <210> 86 <211> 780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2(菌株MGAS10270)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6 <210> 87 <211> 868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4(菌株MGAS10750)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7 <210> 88 <211> 828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8 <210> 89 <211> 556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12(菌株MGAS209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89 <210> 90 <211> 635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12(菌株MGAS2096)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0 <210> 91 <211> 828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12(菌株MGAS9429)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1 <210> 92 <211> 828 <212> PRT <213> 化膿性鏈球菌血清型M28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2 <210> 93 <211> 522 <212> PRT <213> 豬鏈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3 <210> 94 <211> 1164 <212> PRT <213> 豬鏈球菌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4 <210> 95 <211> 1164 <212> PRT <213> 豬鏈球菌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5 <210> 96 <211> 802 <212> PRT <213> 費氏弧菌(Vibrio fischeri)(菌株ATCC 700601/ES114)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6 <210> 97 <211> 517 <212> PRT <213> 聚球藻屬(Synechococcus sp.)(菌株RCC307) <220> <223> 玻尿酸解離酶 <400> 97 <210> 98 <211> 1021 <212> PRT <213> 普通變形桿菌(Proteus vulgaris) <220> <223> 硫酸軟骨素ABC內解離酶 <400> 98 <210> 99 <211> 700 <212> PRT <213> 肝素黃桿菌(Pedobacter heparinus) <220> <223> 軟骨素AC解離酶 <400> 99 <210> 100 <211> 844 <212> PRT <213> 食物穀菌(Victivallis vadensis)ATCC BAA-548 <220> <223> 軟骨素AC解離酶 <400> 100 <210> 101 <211> 11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220> <221> 信號 <222> (1)...(24) <223> 信號序列 <220> <221> 鏈 <222> (25)...(54) <223> 胰島素B鏈 <220> <221> PROPEP <222> (57)...(87) <223> 胰島素C肽 <220> <221> 鏈 <222> (90)...(110) <223> 胰島素A鏈 <400> 101<210> 102 <211> 8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原 <220> <221> 鏈 <222> (66)...(86) <223> 胰島素B鏈 <220> <221> PROPEP <222> (33)...(63) <223> 胰島素C肽 <220> <221> 鏈 <222> (1)...(30) <223> 胰島素A鏈<210> 103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 <400> 103<210> 104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 <400> 104<210> 105 <211> 110 <212> PRT <213> 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220> <221> 鏈 <222> (66)...(86) <223> 胰島素B鏈 <220> <221> 鏈 <222> (1)...(30) <223> 胰島素A鏈 <400> 105<210> 106 <211> 110 <212> PRT <213> 紅毛猩猩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06<210> 107 <211> 110 <212> PRT <213> 黑猩猩(Pan troglodyte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07<210> 108 <211> 110 <212> PRT <213> 食蟹獼猴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08<210> 109 <211> 110 <212> PRT <213> 非洲綠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09<210> 110 <211> 110 <212> PRT <213> 家犬(canis familiari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10<210> 111 <211> 110 <212> PRT <213> 十三紋黃鼠(Spermophilus tridecemlineatus) <220> <223>前胰島素原 <400>111<210> 112 <211> 110 <212> PRT <213> 高山田鼠(Volemys kikuchii)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12<210> 113 <211> 108 <212> PRT <213> 夜猴(Aotus trivirga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13<210> 114 <211> 110 <212> PRT <213> 臺灣森鼠(Apodemus semo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14<210> 115 <211> 110 <212> PRT <213> 臺灣森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15<210> 116 <211> 110 <212> PRT <213> 長尾倉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16<210> 117 <211> 110 <212> PRT <213> 溝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17<210> 118 <211> 110 <212> PRT <213> 溝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18<210> 119 <211> 110 <212> PRT <213> 小黃腹鼠(Rattus losea)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19<210> 120 <211> 110 <212> PRT <213> 小黃腹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20<210> 121 <211> 110 <212> PRT <213> 刺鼠(Niviventer coxingi)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21<210> 122 <211> 110 <212> PRT <213> 刺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22<210> 123 <211> 108 <212> PRT <213> 野豬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23<210> 124 <211> 110 <212> PRT <213> 長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24<210> 125 <211> 110 <212> PRT <213> 穴兔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25<210> 126 <211> 108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26<210> 127 <211> 110 <212> PRT <213> 家鼷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27<210> 128 <211> 110 <212> PRT <213> 西班牙小鼠(Mus spre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28<210> 129 <211> 108 <212> PRT <213> 月鼠(Mus caroli)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29 <210> 130 <211> 110 <212> PRT <213> 月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30<210> 131 <211> 110 <212> PRT <213> 肥沙鼠(Psammomys obes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1<210> 132 <211> 110 <212> PRT <213> 家貓(Felis silvestris cat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2 <210> 133 <211> 105 <212> PRT <213> 家牛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3<210> 134 <211> 105 <212> PRT <213> 綿羊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4<210> 135 <211> 110 <212> PRT <213> 天竺鼠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5 <210> 136 <211> 86 <212> PRT <213> 馬(Equus caballus) <220> <223> 胰島素原 <220> <221> 未確定 <222> 31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32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64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65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400> 136<210> 137 <211> 109 <212> PRT <213> 八齒鼠(Octodon deg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7 <210> 138 <211> 86 <212> PRT <213> 短尾絨鼠(Chinchilla brevicaudata) <220> <223> 胰島素原 <220> <221> 未確定 <222> 31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32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64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65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400> 138<210> 139 <211> 107 <212> PRT <213> 紅原雞(Gallus gall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39<210> 140 <211> 103 <212> PRT <213> 棕煌蜂鳥(Selasphorus rufus) <220> <223> 胰島素原 <400> 140<210> 141 <211> 106 <212> PRT <213> 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1 <400> 141<210> 142 <211> 106 <212> PRT <213> 非洲爪蟾 <220> <223> 前胰島素原2 <400> 142<210> 143 <211> 106 <212> PRT <213> 熱帶爪蟾(Xenopus tropicali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43<210> 144 <211> 106 <212> PRT <213> 豹蛙(Rana pipien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44<210> 145 <211> 81 <212> PRT <213> 綠頭鴨(Anas platyrhyncho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220> <221> 未確定 <222> 31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32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59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220> <221> 未確定 <222> 60 <223> Xaa=由同源性假定之鹼性殘基 <400> 145<210> 146 <211> 51 <212> PRT <213> 山羊(Capra hircus) <220> <223> 前胰島素原 <400> 146<210> 147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天冬胰島素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400> 147<210> 148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Lis胰島素原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400> 148<210> 149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格魯辛(Glulisine)胰島素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400> 149<210> 150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甘精胰島素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400> 150<210> 151 <211> 3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甘精胰島素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400> 151<210> 152 <211> 5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地特(Detemir)胰島素 <220> <223> 胰島素原類似物 <220> <221> 鏈 <222> (33)...(53) <223> A鏈 <220> <221> 鏈 <222> (1)...(29) <223> B鏈 <400> 152 <210> 153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28 <223> Xaa=Pro、Lys、Leu、Val或Ala <220> <221> 變異體 <222> 29 <223> Xaa=Lys或Pro <400> 153<210> 154 <211> 2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des 28-30) <400> 154<210> 155 <211> 2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des 27) <400> 155<210> 156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21 <223> Xaa=Ala、Asn、Asp、Gln、Glu、Gly、Thr或Ser <400> 156<210> 157 <211> 3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Phe、Asp或無 <220> <221> 變異體 <222> 2 <223> Xaa=Val或無 <220> <221> 變異體 <222> 3 <223> Xaa=Asn或Asp <220> <221> 變異體 <222> 9 <223> Xaa=Ser或Asp <220> <221> 變異體 <222> 10 <223> Xaa=His或Asp <220> <221> 變異體 <222> 28 <223> Xaa=任何胺基酸 <220> <221> 變異體 <222> 29 <223> Xaa=L-Pro、D-Pro、D-羥基pro、L-羥基pro、L-(N-甲基離胺酸)、D-離胺酸、L-(N-甲基精胺酸)或D-精胺酸 <220> <221> 變異體 <222> 30 <223> Xaa=Ala或Thr <220> <221> 變異體 <222> 31 <223> Xaa=Arg、Arg-Arg、Lys、Lys-Lys、Arg-Lys、Lys-Arg或無 <400> 157<210> 158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8 <223> Xaa=His、Phe、Gly、Gln、Glu、Ser、Asn、Asp或Pro <220> <221> 變異體 <222> 9 <223> Xaa=Gly、Asp、Glu、Thr、His、Gln、Asn、Ala或Pro <220> <221> 變異體 <222> 10 <223> Xaa=Leu、Pro、val、His、Ala、Glu、Asp、Thr、Gln或Asn <220> <221> 變異體 <222> 13 <223> Xaa=Pro、Val、Arg、His、Ala、Glu、Asp、Thr、Gly、Gln或Asn <220> <221> 變異體 <222> 21 <223> Xaa=Asp或Glu <400> 158<210> 159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Phe、Glu、Asp、Thr或Ser <220> <221> 變異體 <222> 2 <223> Xaa=Val、Arg、His、Ala、Glu、Asp、Thr、Pro、Gly、Gln、Ser或Asn <220> <221> 變異體 <222> 5 <223> Xaa=His、Ala、Glu、Aps、Thr、Ser、Gln或Asn <220> <221> 變異體 <222> 9 <223> Xaa=Ser、Leu、Asp、pro、Glu、Ile、Val、His、Thr、Gln、Asn、Met、ryr、Trp或Phe <220> <221> 變異體 <222> 10 <223> Xaa=His、Asn、Leu、Asp、Arg、Glu、Ser、Thr、Ile或Gln <220> <221> 變異體 <222> 12 <223> Xaa=Val、Asn、His、Ile或Tyr <220> <221> 變異體 <222> 14 <223> Xaa=Ala、Glu、Asp、Asn、Gln、Ser、Thr、Gly <220> <221> 變異體 <222> 16 <223> Xaa=Tyr、Asp、Glu、Gln、Asn、Ser、Thr、His或Arg <220> <221> 變異體 <222> 17 <223> Xaa=Leu、Ser、Thr、Asn、Gln、Glu、Asp或His <220> <221> 變異體 <222> 18 <223> Xaa=Val、Ser、Thr、Asn、Gln或His <220> <221> 變異體 <222> 20 <223> Xaa=Gly、Gln、Ser、Thr、Asn、Asp、Glu、His或Arg <220> <221> 變異體 <222> 26 <223> Xaa=Tyr、Ala、Asp、His或Glu <220> <221> 變異體 <222> 27 <223> Xaa=Thr、Asp、His或Glu <220> <221> 變異體 <222> 28 <223> Xaa=Pro、Asp或Glu <400> 159<210> 160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21 <223> Xaa=Asn、Gly、Ala、Val、Leu、Ile、Pro、Phe、Trp、Met、Ser、Thr、cys、Tyr、Asp或Glu <400> 160<210> 161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Phe或無 <220> <221> 變異體 <222> 29 <223> Xaa=Ly、Ala、Thr或Ser <220> <221> 變異體 <222> 30 <223> Xaa=Thr、Arg、Lys、Hyl、Orn或Cit <400> 161<210> 162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21 <223> Xaa=Asn、Gly、Ala、Val、Leu、Ile、Pro、Phe、Trp、Met、Ser、Thr、Cys、Tyr、Asp、Glu、His或Gln <400> 162<210> 163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Phe或無 <220> <221> 變異體 <222> 3 <223> Xaa=Asn、Gly、Ala、Val、Leu、Ile、Pro、Phe、Trp、Met、Ser、Thr、Cys、Tyr、Asp、Glu、His或Gln <220> <221> 變異體 <222> 30 <223> Xaa=Asn、Gly、Ala、Val、Leu、Ile、Pro、phe、Trp、Met、Ser、Thr、Cys、Tyr、Asp、Glu、His或Gln <400> 163<210> 164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A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8 <223> Xaa=Ala或Thr <220> <221> 變異體 <222> 10 <223> Xaa=Val或Ile <220> <221> 變異體 <222> 21 <223> Xaa=Asn、Asp、Gly、Ser、Thr或Ala <400> 164<210> 165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胰島素B鏈類似物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Phe或無 <220> <221> 變異體 <222> 1 <223> Xaa=Thr或無 <400> 165<210> 166 <211> 6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66<210> 167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67<210> 168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68<210> 169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220> <221> 重複 <222> (1)...(5) <223> 重複連接子肽 <400> 169<210> 170 <211> 1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0<210> 171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1<210> 172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2<210> 173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3<210> 174 <211> 18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4<210> 175 <211> 14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5<210> 176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6<210> 177 <211> 5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7<210> 178 <211> 3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8<210> 179 <211> 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79<210> 180 <211> 2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400> 180<210> 18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220> <223> 連接子肽序列 <220> <221> REPEAT <222> (3)...(5) <223> 1、2、3、4、5、6、7、8、9、10或11個重複 <220> <221> 變異體 <222> 4 <223> Xaa=Gly、Gly-Gly或Gly-Gly-Gly <400> 181210> 182 <211> 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MR-1 153 B-鏈 <400> 182<210> 183 <211> 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MR-1 1423 A-鏈 <400> 183<210> 184 <211> 3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MR-1 1423 B-鏈 <400> 184<210> 185 <211> 510 <212> PRT <213> 黑猩猩 <220> <223> 黑猩猩PH20 <400> 185 <210> 186 <211> 512 <212> PRT <213> 恆河猴(Macaca mulatta) <220> <223> 恆河猴PH20 <400> 186 <210> 187 <211> 50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5 <400> 187 <210> 188 <211> 50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3 <400> 188 <210> 189 <211> 50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1 <400> 189 <210> 190 <211> 49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9 <400> 190 <210> 191 <211> 49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7 <400> 191 <210> 192 <211> 49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5 <400> 192<210> 193 <211> 49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3 <400> 193<210> 194 <211> 49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1 <400> 194<210> 195 <211> 48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9 <400> 195<210> 196 <211> 49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0 <400> 196<210> 197 <211> 48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7 <400> 197 <210> 198 <211> 48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5 <400> 198 <210> 199 <211> 48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4 <400> 199 <210> 200 <211> 47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6 <400> 200 <210> 201 <211> 47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5 <400> 201 <210> 202 <211> 47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4 <400> 202 <210> 203 <211> 47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3 <400> 203 <210> 204 <211> 47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2 <400> 204 <210> 205 <211> 47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1 <400> 205 <210> 206 <211> 47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70 <400> 206 <210> 207 <211> 46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9 <400> 207 <210> 208 <211> 46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8 <400> 208 <210> 209 <211> 46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6 <400> 209 <210> 210 <211> 46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5 <400> 210<210> 211 <211> 46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4 <400> 211<210> 212 <211> 46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2 <400> 212<210> 213 <211> 46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60 <400> 213 <210> 214 <211> 45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58 <400> 214 <210> 215 <211> 45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56 <400> 215 <210> 216 <211> 45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54 <400> 216 <210> 217 <211> 45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52 <400> 217 <210> 218 <211> 45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50 <400> 218 <210> 219 <211> 50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8 <400> 219 <210> 220 <211> 50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6 <400> 220 <210> 221 <211> 50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4 <400> 221 <210> 222 <211> 50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2 <400> 222 <210> 223 <211> 50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500 <400> 223 <210> 224 <211> 49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8 <400> 224 <210> 225 <211> 49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6 <400> 225 <210> 226 <211> 49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4 <400> 226 <210> 227 <211> 49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92 <400> 227 <210> 228 <211> 48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8 <400> 228<210> 229 <211> 48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HuPH20前驅1-486 <400> 229<210> 230 <211> 47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7 <400> 230<210> 231 <211> 47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5 <400> 231<210> 232 <211> 46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3 <400> 232 <210> 233 <211> 46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1 <400> 233 <210> 234 <211> 46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99 <400> 234 <210> 235 <211> 46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7 <400> 235 <210> 236 <211> 46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5 <400> 236 <210> 237 <211> 45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3 <400> 237 <210> 238 <211> 45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1 <400> 238 <210> 239 <211> 45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9 <400> 239 <210> 240 <211> 45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90 <400> 240 <210> 241 <211> 452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7 <400> 241<210> 242 <211> 45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5 <400> 242<210> 243 <211> 44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4 <400> 243<210> 244 <211> 44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6 <400> 244 <210> 245 <211> 44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5 <400> 245 <210> 246 <211> 43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4 <400> 246 <210> 247 <211> 438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3 <400> 247 <210> 248 <211> 43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2 <400> 248 <210> 249 <211> 436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1 <400> 249 <210> 250 <211> 43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70 <400> 250<210> 251 <211> 434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9 <400> 251<210> 252 <211> 43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8 <400> 252 <210> 253 <211> 43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6 <400> 253 <210> 254 <211> 430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5 <400> 254 <210> 255 <211> 42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4 <400> 255 <210> 256 <211> 42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2 <400> 256 <210> 257 <211> 42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60 <400> 257<210> 258 <211> 42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58 <400> 258<210> 259 <211> 42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56 <400> 259 <210> 260 <211> 41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54 <400> 260 <210> 261 <211> 41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52 <400> 261 <210> 262 <211> 41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50 <400> 262 <210> 263 <211> 47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8 <400> 263 <210> 264 <211> 47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6 <400> 264 <210> 265 <211> 46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4 <400> 265<210> 266 <211> 46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2 <400> 266<210> 267 <211> 465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500 <400> 267<210> 268 <211> 46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98 <400> 268<210> 269 <211> 46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6 <400> 269 <210> 270 <211> 459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4 <400> 270 <210> 271 <211> 457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esHuPH20 36-492 <400> 271 <210> 272 <211> 453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8 <400> 272 <210> 273 <211> 451 <212> PRT <213> 智慧人 <220> <223> 成熟HuPH20 36-486 <400> 273

Claims (56)

  1. 一種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包含:治療有效濃度之用於維持正常血糖含量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其中:該類似物是格魯辛(Glulisine)或天冬胰島素(insulin aspart);該血糖含量是餐時血糖含量;及濃度足以使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玻尿酸降解酶,其中: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為具有作用起始時間快於單獨該類似物且作用期間短於單獨該類似物的胰島素組成物,藉此,該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模擬非糖尿病個體的內源餐後胰島素釋放;且該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經調配以用於選自皮下、皮內及腹腔內投予之中的投予途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治療有效量為10 U/mL胰島素至500 U/ml胰島素;且使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玻尿酸降解酶的足夠濃度功能上等於至少3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毫升。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之體積包含於1 mL、3 mL、5 mL、10 mL、20 mL或50 mL之體積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快速起作用胰 島素類似物之量功能上等於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3,000單位、4,000或超過4,000之玻尿酸酶活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功能上等於至少30 U/mL、35 U/mL、37.5 U/mL、40 U/mL、50 U/mL、60 U/mL、70 U/mL、80 U/mL、90 U/mL、100 U/mL、200 U/mL、300 U/mL、400 U/mL、500 U/mL、600 U/mL、700 U/mL、800 U/mL、900 U/mL、1000 U/ml、2000 U/mL、3000 U/mL或5000 U/mL。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經調配用於多劑投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經調配用於單劑投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經調配用於藉由閉環系統、胰島素筆或胰島素泵傳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單劑量之玻尿酸降解酶之量功能上等於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3,000單位、4,000或超過4,000之玻尿酸酶活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防腐劑。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組成物,其中該防腐劑為間甲酚或苯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該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A鏈具有SEQ NO:103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具有SEQ NO:147或149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胰島素。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其他胰島素。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基礎起作用胰島素。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玻尿酸降解酶為玻尿酸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玻尿酸酶具有SEQ ID NO:1-39或67-96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玻尿酸酶為可溶性玻尿酸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組成物,其中該可溶性玻尿酸酶為PH20或其截斷形式。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組成物,其中該PH20係選自綿羊PH20、牛PH20或截斷之人類PH20。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組成物,其中該截斷之人 類PH20係選自具有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與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95%序列一致性的多肽。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組成物,其中該玻尿酸酶為以命名為rHuPH20之組成物形式提供的可溶性玻尿酸酶。
  23. 一種注射器或管瓶,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24. 一種閉環系統,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25. 一種胰島素泵,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26. 一種胰島素筆,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27. 一種用於控制個體中血糖含量之閉環系統,其包含選自胰島素格魯辛及天冬胰島素之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及玻尿酸降解酶,其中:該快速起作用胰島素及該玻尿酸降解酶在相同或不同儲集層中;且該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及玻尿酸降解酶結合時會形成超快起作用胰島素,其具有快於單獨該類似物之作用起始時間及短於單獨該類似物的作用期間,藉此,胰島素在投予後立即緊密地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生理餐後胰島素 反應以達成血糖控制。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中: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量為10 U/mL胰島素至500 U/ml胰島素;且玻尿酸降解酶的量足以使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且功能上等於至少30單位玻尿酸酶活性/毫升。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葡萄糖感測器、傳遞該玻尿酸降解酶及該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之傳遞系統及經程式化以整合泵送功能及監測功能之軟體中之一或多者,藉此可傳遞玻尿酸降解酶及快速起作用胰島素以實現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血糖控制的血糖控制。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A鏈具有SEQ ID NO:103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具有SEQ ID NO:147或149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胰島素。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其他胰島素。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等其他胰島素中之一者為基礎起作用胰島素。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玻尿酸降解酶為玻尿酸酶。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玻尿酸酶為可溶性玻尿酸酶。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可溶性 玻尿酸酶為PH20多肽或其具有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序列的截斷形式,或與其具有至少95%序列一致性的多肽。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PH20係選自綿羊PH20、牛PH20或截斷之人類PH20。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截斷之人類PH20係選自具有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玻尿酸酶為以命名為rHuPH20之組成物形式提供的可溶性玻尿酸酶。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含有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之儲集層含有0.1單位、0.2單位、0.3單位、0.4單位、0.5單位、0.6單位、0.7單位、0.8單位、0.9單位、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15單位、20單位、25單位、30單位、35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200單位、300單位、40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5000單位、6000單位、7000單位或超過7000單位之胰島素。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閉環系統,其中該含有玻尿酸降解酶之儲集層含有功能上等於1單位、2單位、5單位、10單位、20單位、30單位、40單位、50單位、100單位、150單位、200單位、250單位、300單位、350單位、 400單位、450單位、500單位、600單位、700單位、800單位、900單位、1000單位、2,000單位、3,000單位、4,000單位、5000單位、6,000單位、7,000單位、8,000單位、9,000單位、10,000單位、20,000單位或超過20,000單位的玻尿酸酶活性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
  41. 一種製備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之方法,其包含:選擇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且使其與足夠量的玻尿酸降解酶組合以使該組成物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中:該類似物是胰島素格魯辛或天冬胰島素;且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具有快於單獨該類似物的作用起始時間及短於單獨該類似物的作用期間,藉此,該胰島素在投予後立即緊密地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生理餐後胰島素反應以達成血糖控制。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中該組成物含有10 U/mL胰島素至500 U/ml胰島素,及功能上等於至少30玻尿酸酶單位/毫升之量的玻尿酸降解酶。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向該組成物中添加防腐劑。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中該胰島素類似物係選自A鏈具有SEQ NO:103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且B鏈具有SEQ NO:147或149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胰島素。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向該 組成物中添加一或多種其他胰島素。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中該玻尿酸降解酶為玻尿酸酶。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中該玻尿酸酶具有SEQ ID NO:1-39或67-96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或其截斷形式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物種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之方法,其中該玻尿酸酶為可溶性玻尿酸酶。
  4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之方法,其中可溶性玻尿酸酶為PH20或其截斷形式。
  5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中該PH20係選自綿羊PH20、牛PH20或截斷之人類PH20。
  5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之方法,其中該截斷之人類PH20係選自具有SEQ ID NO:4-9中之任一者中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對偶基因變異體或其他變異體。
  5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之方法,其中該玻尿酸酶為以命名為rHuPH20之組成物形式提供的可溶性玻尿酸酶。
  53.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的用途,其係用於調配用以控制個體餐後葡萄糖含量之醫藥品。
  54. 一種用於控制個體之餐後葡萄糖含量之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2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
  55. 一種超快起作用組成物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用於 在用餐前少於20分鐘或用餐時至用餐後少於10或20分鐘投予至糖尿病患者以控制個體中的餐後血糖含量之醫藥品,其中該組成物包含:治療有效濃度之用於維持正常血糖含量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其中該血糖含量是餐時血糖含量;且濃度足以使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玻尿酸降解酶,其中: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為具有作用起始時間快於單獨該類似物且作用期間短於單獨該類似物的胰島素組成物,藉此,該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內源餐後胰島素釋放;且該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經調配以用於選自皮下、皮內及腹腔內投予之中的投予途徑。
  56. 一種用於在用餐前少於20分鐘或用餐時至用餐後少於10或20分鐘投予至糖尿病患者以控制個體中的餐後血糖含量之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其中該組成物包含:治療有效濃度之用於維持正常血糖含量的快速起作用胰島素類似物,其中該血糖含量是餐時血糖含量;且濃度足以使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成為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的玻尿酸降解酶,其中: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為具有作用起始時間快於單獨該類似物且作用期間短於單獨該類似物的胰島素組成物,藉此,該組成物在投予後立即模擬非糖尿病個體之內源餐後胰島素釋放;且 該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經調配以用於選自皮下、皮內及腹腔內投予之中的投予途徑。
TW098113616A 2008-04-28 2009-04-24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TWI394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83508P 2008-04-28 2008-04-28
US12704408P 2008-05-09 2008-05-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0121A TW201000121A (en) 2010-01-01
TWI394580B true TWI394580B (zh) 2013-05-01

Family

ID=4103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3616A TWI394580B (zh) 2008-04-28 2009-04-24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Country Status (29)

Country Link
US (3) US8318154B2 (zh)
EP (2) EP2705850B1 (zh)
JP (3) JP2011523940A (zh)
KR (2) KR101516464B1 (zh)
CN (1) CN102083458B (zh)
AR (1) AR072250A1 (zh)
AU (1) AU2009241795B2 (zh)
BR (1) BRPI0911782A2 (zh)
CA (1) CA2722628C (zh)
CL (1) CL2009001014A1 (zh)
CY (1) CY1116311T1 (zh)
DK (1) DK2300046T3 (zh)
EA (1) EA029502B1 (zh)
ES (2) ES2572267T3 (zh)
HK (2) HK1150967A1 (zh)
HR (1) HRP20150313T1 (zh)
IL (1) IL208554A0 (zh)
MX (2) MX348276B (zh)
NZ (1) NZ588748A (zh)
PE (2) PE20141384A1 (zh)
PL (1) PL2300046T3 (zh)
PT (1) PT2300046E (zh)
RS (1) RS53945B1 (zh)
SG (1) SG10201404218VA (zh)
SI (1) SI2300046T1 (zh)
TW (1) TWI394580B (zh)
UY (1) UY31789A1 (zh)
WO (1) WO2009134380A2 (zh)
ZA (1) ZA201007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3297199A1 (en) 2002-12-16 2004-07-22 Halozyme, Inc. Human chondroitinase glycoprotein (c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US7871607B2 (en) 2003-03-05 2011-01-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US20060104968A1 (en) 2003-03-05 2006-05-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 ycanases
CA2517145C (en) 2003-03-05 2017-08-01 Halozyme, Inc. Soluble hyaluronidase glycoprotein (s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RU2524423C2 (ru) 2008-01-09 2014-07-27 Санофи-Авентис Дойчланд Гмбх Новые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инсулина с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замедленным профилем время/действие
KR20140130512A (ko) 2008-03-06 2014-11-10 할로자임, 아이엔씨 가용성 히알루로니다아제의 대규모 제조
TWI489994B (zh) * 2008-03-17 2015-07-01 Baxter Healthcare Sa 供免疫球蛋白及玻尿酸酶之皮下投藥之用的組合及方法
SG187427A1 (en) 2008-04-14 2013-02-28 Halozyme Inc Modified hyaluronidases and uses in treating hyaluronan-associated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TWI394580B (zh) 2008-04-28 2013-05-01 Halozyme Inc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TWI451876B (zh) * 2008-06-13 2014-09-11 Lilly Co Eli 聚乙二醇化之離脯胰島素化合物
US7959598B2 (en) 2008-08-20 2011-06-14 Asante Solutions, Inc. Infusion pump systems and methods
ES2650621T3 (es) 2008-10-17 2018-01-19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Combinación de una insulina y un agonista de GLP-1
KR101546563B1 (ko) 2008-12-09 2015-08-28 할로자임, 아이엔씨 연장된 가용성 ph20 폴리펩티드 및 그의 용도
WO2010068913A2 (en) * 2008-12-11 2010-06-17 Mefford Scientific, Llc Composition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kit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to treat diabetes
US9060927B2 (en) * 2009-03-03 2015-06-23 Biodel Inc. Insulin formulations for rapid uptake
CN107080836A (zh) * 2009-07-06 2017-08-22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含有甲硫氨酸的水性胰岛素制备物
IN2012DN03219A (zh) 2009-09-17 2015-10-23 Baxter Healthcare Sa
PE20121362A1 (es) 2009-11-13 2012-10-17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Composicion farmaceutica que comprende despro36exendina-4(1-39)-lys6-nh2, insulina gly(a21)-arg(b31)-arg(b32) y metionina
TWI468171B (zh) 2009-11-13 2015-01-11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含glp-1激動劑及甲硫胺酸之醫藥組成物
US8950394B2 (en) 2010-01-12 2015-02-10 Dance Biopharm Inc. Preservative-free single dose inhaler systems
US10842951B2 (en) 2010-01-12 2020-11-24 Aerami Therapeutics, Inc. Liquid insulin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US9144586B2 (en) 2010-04-07 2015-09-29 Incube Labs, Llc Method for treating glucose related disorders using stem cell-derived gastro-intestinal cells
US20120178675A1 (en) * 2010-07-07 2012-07-12 Biodel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Insulin
EP2595624B1 (en) 2010-07-20 2018-01-31 Halozyme, Inc. Methods of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the adverse side-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n anti-hyaluronan agent
RU2546520C2 (ru) 2010-08-30 2015-04-10 Санофи-Авентис Дойчланд Гмбх Применение ave0010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сахарного диабета 2 типа
US9821032B2 (en) 2011-05-13 2017-11-2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Pharmaceutical combination for improving glycemic control as add-on therapy to basal insulin
EP2720713A2 (en) * 2011-06-17 2014-04-23 Halozyme, Inc.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methods with a hyaluronan degrading enzyme
JP2014518216A (ja) * 2011-06-17 2014-07-28 ハロザイ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ヒアルロナン分解酵素の安定な製剤
US9993529B2 (en) 2011-06-17 2018-06-12 Halozyme, Inc. Stable formulations of a hyaluronan-degrading enzyme
EP2543725A1 (en) 2011-07-08 2013-01-09 Biomay Ag Polysaccharide lyases
CA2843586A1 (fr) * 2011-08-10 2013-02-14 Adocia Solution injectable d'au moins une insuline basale
CN103917241A (zh) 2011-08-29 2014-07-09 赛诺菲-安万特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血糖控制的药物组合
TWI559929B (en) 2011-09-01 2016-12-01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US20130071394A1 (en) * 2011-09-16 2013-03-21 John K. Troyer Compositions and combinations of organophosphorus bioscavengers and hyaluronan-degrading enzymes, and methods of use
SG11201401797TA (en) 2011-10-24 2014-09-26 Halozyme Inc Companion diagnostic for anti-hyaluronan agent therapy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T3130347T (pt) 2011-12-30 2019-12-10 Halozyme Inc Variantes de polipéptidos de ph20, suas formulações e utilizações
CN104114155B (zh) 2012-01-09 2019-02-15 阿道恰公司 Ph为7并且至少包含pi为5.8至8.5之基础胰岛素和经取代共聚(氨基酸)的可注射溶液
PT2833905T (pt) 2012-04-04 2018-08-06 Halozyme Inc Terapia de combinação com hialuronidase e um taxano dirigido a tumor
US9381247B2 (en) * 2012-04-16 2016-07-05 Biodel Inc. Magnesium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insulin and insulin analogs, and injection site pain
US9399065B2 (en) 2012-04-16 2016-07-26 Biodel Inc. Magnesium compositions for modulat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injection site pain of insulin
US20150314003A2 (en) 2012-08-09 2015-11-05 Adocia Injectable solution at ph 7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basal insulin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which is between 5.8 and 8.5 and a hydrophobized anionic polymer
US9897565B1 (en) 2012-09-11 2018-02-20 Aseko,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insulin dosages for diabetic subjects
US9171343B1 (en) 2012-09-11 2015-10-27 Aseko, Inc. Mean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glycemic control for diabetic patients
MX360107B (es) 2012-11-13 2018-10-23 Adocia Formulación de acción rápida de insulina que comprende un compuesto aniónico sustituido.
US9486578B2 (en) * 2012-12-07 2016-11-08 Anima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ning a closed-loop controller for an artificial pancreas
US9707275B2 (en) * 2012-12-19 2017-07-18 Wockhardt Limited Stable aqueous composition comprising human insulin or an analogue or derivative thereof
TWI641381B (zh) 2013-02-04 2018-11-21 法商賽諾菲公司 胰島素類似物及/或胰島素衍生物之穩定化醫藥調配物
HUE042381T2 (hu) 2013-04-03 2019-06-28 Sanofi Sa Cukorbetegség kezelése hosszan ható inzulinkészítményekkel
US20160067190A1 (en) * 2013-04-30 2016-03-10 The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Injectable nano-network gels for diabetes treatment
TW201534726A (zh) 2013-07-03 2015-09-16 Halozyme Inc 熱穩定ph20玻尿酸酶變異體及其用途
US9561324B2 (en) 2013-07-19 2017-02-07 Bigfoot Biomedical, Inc. Infusion pump system and method
US20160257754A1 (en) 2013-10-16 2016-09-08 Momenta Pharmaceuticals Inc. Sialylated glycoproteins
AR098168A1 (es) * 2013-10-25 2016-05-04 Sanofi Sa Formulación estable de insulina glulisina
US10569015B2 (en) 2013-12-02 2020-02-25 Bigfoot Biomedical, Inc. Infusion pump system and method
MX2016008978A (es) 2014-01-09 2016-10-04 Sanofi Sa Formulaciones farmaceuticas de analogos de insulina y/o derivados de insulina estabilizadas y que estan libres de glicerol.
SG11201604706TA (en) 2014-01-09 2016-07-28 Sanofi Sa Stabilize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of insulin aspart
RU2016132342A (ru) 2014-01-09 2018-02-14 Санофи Стабилизированные фармацевтические составы на основе инсулиновых аналогов и/или инсулиновых производных
GB2523989B (en) 2014-01-30 2020-07-29 Insulet Netherlands B V Therapeutic produc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of pairing
US9486580B2 (en) 2014-01-31 2016-11-08 Aseko, Inc. Insulin management
US9898585B2 (en) 2014-01-31 2018-02-20 Asek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ulin management
US9622483B2 (en) 2014-02-19 2017-04-18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microbial glass compositions, glasses and polymeric art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1039621B2 (en) 2014-02-19 2021-06-22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microbial glass compositions, glasses and polymeric art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1039620B2 (en) 2014-02-19 2021-06-22 Corning Incorporated Antimicrobial glass compositions, glasses and polymeric art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732154B2 (en) 2014-02-28 2017-08-15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CD38 antibodie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ES2630106T3 (es) 2014-10-07 2017-08-18 Cyprumed Gmbh Formulaciones farmacéuticas para la administración oral de fármacos peptídicos o proteicos
US11081226B2 (en) 2014-10-27 2021-08-03 Aseko, Inc.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administering recommended insulin dosages to a patient
AU2015339576B2 (en) 2014-10-27 2020-02-06 Aseko, Inc. Subcutaneous outpatient management
SG10201809428UA (en) 2014-11-21 2018-11-29 Merck Sharp & Dohme Insulin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s
RS64300B1 (sr) 2014-12-12 2023-07-31 Sanofi Aventis Deutschland Formulacija fiksnog odnosa insulin glargina/liksisenatida
AR102869A1 (es) 2014-12-16 2017-03-29 Lilly Co Eli Composiciones de insulina de rápida acción
CN111905188B (zh) 2015-02-18 2022-07-22 英赛罗公司 流体输送和输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A3011902C (en) * 2015-02-25 2023-08-15 Dance Biopharm, Inc. Liquid insulin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TWI748945B (zh) 2015-03-13 2021-12-11 德商賽諾菲阿凡提斯德意志有限公司 第2型糖尿病病患治療
TW201705975A (zh) 2015-03-18 2017-02-16 賽諾菲阿凡提斯德意志有限公司 第2型糖尿病病患之治療
US9981021B1 (en) * 2015-04-09 2018-05-29 Kinetiq, Inc. Subcutaneous therapeutic enzyme formulations, use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thereof
US9878097B2 (en) 2015-04-29 2018-01-30 Bigfoot Biomedical, Inc. Operating an infusion pump system
DE102015107307B3 (de) * 2015-05-11 2016-09-08 Labor L + S Aktiengesellschaft Optisches Verfahren zur Gehaltsbestimmung von Hyaluronsäure
WO2017031440A1 (en) 2015-08-20 2017-02-23 Aseko, Inc. Diabetes management therapy advisor
JO3749B1 (ar) 2015-08-27 2021-01-31 Lilly Co Eli تركيبات إنسولين سريعة المفعول
TWI800341B (zh) 2015-11-03 2023-04-21 美商健生生物科技公司 抗cd38抗體之皮下調配物及其用途
US10449294B1 (en) 2016-01-05 2019-10-22 Bigfoot Biomedical, Inc. Operating an infusion pump system
AU2016385454B2 (en) 2016-01-05 2021-12-16 Bigfoot Biomedical, Inc. Operating multi-modal medicine delivery systems
EP3374905A1 (en) 2016-01-13 2018-09-19 Bigfoot Biomedical, Inc. User interface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system
CN112933333B (zh) 2016-01-14 2023-03-28 比格福特生物医药公司 调整胰岛素输送速率
GB201607918D0 (en) 2016-05-06 2016-06-22 Arecor Ltd Novel formulations
WO2017210242A1 (en) * 2016-06-02 2017-12-07 Indiana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Insulin-nuclear hormone conjugates
US10765807B2 (en) 2016-09-23 2020-09-08 Insulet Corporation Fluid delivery device with sensor
DK3618713T3 (da) 2017-05-05 2022-01-24 Lilly Co Eli Styring af fysiologisk glucose i lukket sløjfe
US11207384B2 (en) 2017-06-01 2021-12-28 Eli Lilly And Company Rapid-acting insulin compositions
EP3758008A1 (en) * 2017-06-15 2020-12-30 Novo Nordisk A/S Basal titration with adaptive target glucose level
KR20200079293A (ko) 2017-10-31 2020-07-02 얀센 바이오테크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위험 다발성 골수종을 치료하는 방법
US11901060B2 (en) 2017-12-21 2024-02-13 Ypsomed Ag Closed loop control of physiological glucose
USD928199S1 (en) 2018-04-02 2021-08-17 Bigfoot Biomedical, Inc.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with icons
US11158413B2 (en) * 2018-04-23 2021-10-26 Medtronic Minimed, Inc. Personalized closed loop medication delivery system that utilizes a digital twin of the patient
AU2019263490A1 (en) 2018-05-04 2020-11-26 Insulet Corporation Safety constraints for a control algorithm-based drug delivery system
FR3083985A1 (fr) 2018-07-23 2020-01-24 Adocia Dispositif pour injecter une solution d'insuline(s)
FR3083984A1 (fr) 2018-07-23 2020-01-24 Adocia Dispositif pour injecter une solution d'insuline(s)
WO2019243627A1 (fr) 2018-06-23 2019-12-26 Adocia Dispositif pour injecter une solution d'insuline(s)
CN112789070A (zh) 2018-09-28 2021-05-11 英赛罗公司 人造胰腺系统的活动模式
US20210388070A1 (en) 2018-10-30 2021-12-16 Alexion Pharmaceuticals, Inc. Co-administration of a hyaluronidase and anti-c5 antibody for treatment of complement-associated conditions
USD920343S1 (en) 2019-01-09 2021-05-25 Bigfoot Biomedical, Inc. Display screen or portion thereof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delivery
US11801344B2 (en) 2019-09-13 2023-10-31 Insulet Corporation Blood glucose rate of change modulation of meal and correction insulin bolus quantity
US11935637B2 (en) 2019-09-27 2024-03-19 Insulet Corporation Onboarding and total daily insulin adaptivity
WO2021065768A1 (ja) * 2019-09-30 2021-04-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空間形成剤、皮下投与製剤および空間形成方法
WO2021081404A1 (en) 2019-10-25 2021-04-29 Cercacor Laboratories, Inc. Indicator compounds, devices comprising indicator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11957875B2 (en) 2019-12-06 2024-04-16 Insule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providing adaptivity and personalization in diabetes treatment
US11833329B2 (en) 2019-12-20 2023-12-05 Insule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improved automatic drug delivery performance using delivery tendencies from past delivery history and use patterns
US11551802B2 (en) 2020-02-11 2023-01-10 Insulet Corporation Early meal detection and calorie intake detection
CN114929261A (zh) 2020-02-17 2022-08-19 生物测试股份公司 凝血因子viii的皮下施用
US11607493B2 (en) 2020-04-06 2023-03-21 Insulet Corporation Initial total daily insulin setting for user onboarding
US11684716B2 (en) 2020-07-31 2023-06-27 Insule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reduce risk of occlusion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s
WO2022072383A1 (en) 2020-09-30 2022-04-07 Cercacor Laboratories, Inc. Insulin formulations and uses in infusion devices
WO2022098906A1 (en) * 2020-11-04 2022-05-12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Viral vectors encoding canine insulin for treatment of metabolic diseases in dogs
US11904140B2 (en) 2021-03-10 2024-02-20 Insulet Corporation Adaptable asymmetric medicament cost component in a control system for medicament delivery
US11738144B2 (en) 2021-09-27 2023-08-29 Insulet Corporation Techniques enabling adaptation of parameters in aid systems by user input
WO2023168288A2 (en) * 2022-03-01 2023-09-07 Scout Bio, Inc. Insulin fusion protein
WO2023168293A2 (en) * 2022-03-01 2023-09-07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Viral vector genome encoding an insulin fusion protein
WO2023178158A1 (en) * 2022-03-18 2023-09-21 Mannkind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of dosing and prescribing of medication
CN114634920B (zh) * 2022-03-24 2024-02-27 江南大学 一种产人源透明质酸酶ph20的重组毕赤酵母及其构建方法
CN114632092B (zh) * 2022-05-17 2022-08-23 北京第一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 睾丸片在制备具有降糖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5227724B (zh) * 2022-09-21 2023-03-2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缓慢葡萄球菌在制备组合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8264A1 (en) * 1999-04-30 2000-11-02 Medtronic, Inc. Closed loop medicament pump
US20040268425A1 (en) * 2003-03-05 2004-12-30 Deliatroph Pharmaceuticals, Inc. Soluble hyaluronidase glycoprotein (s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WO2008016729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Nastech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c. Compositions for intranasal delivery of human insulin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840A (en) 1892-01-26 Water-wheel
US3837339A (en) * 1972-02-03 1974-09-24 Whittaker Corp Blood glucose level monitoring-alarm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4179337A (en) 1973-07-20 1979-12-18 Davis Frank F Non-immunogenic polypeptides
US4002531A (en) 1976-01-22 1977-01-11 Pierce Chemical Company Modifying enzymes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product produced thereby
US4373527B1 (en) 1979-04-27 1995-06-27 Univ Johns Hopkins Implantable programmable medication infusion system
US4573994A (en) 1979-04-27 1986-03-04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efillable medication infusion apparatus
JPS5951355A (ja) 1982-09-17 1984-03-24 Fujirebio Inc 抗ウイルス抗体検出用試薬
US4562751A (en) 1984-01-06 1986-01-07 Nason Clyde K Solenoid drive apparatus for an external infusion pump
US4685903A (en) 1984-01-06 1987-08-11 Pacesetter Infusion, Ltd. External infusion pump apparatus
US4894443A (en) 1984-02-08 1990-01-16 Cetus Corporation Toxin conjugates
US4952496A (en) 1984-03-30 1990-08-28 Associated Universities, Inc.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for bacteriophage T7 RNA polymerase
EP0162007A1 (de) * 1984-04-18 1985-11-21 Geriaco AG Stabiles, lagerungsfähiges Insulinpräparat zur Behandlung von Akne vulgaris
PH25772A (en) 1985-08-30 1991-10-18 Novo Industri As Insulin analogu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5052558A (en) 1987-12-23 1991-10-01 Entravision, Inc. Packaged pharmaceutical product
KR970011449B1 (ko) 1988-01-29 1997-07-11 더 리전트 오브 디 유니버시티 오브 캘리포니아 이온전기 영동형 비침입 검체 채취 또는 이송 장치 및 방법
US4973318A (en) 1988-02-10 1990-11-27 D.C.P. Af 1988 A/S Disposable syringe
US5033352A (en) 1989-01-19 1991-07-23 Yamah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frequency modulation
US5514646A (en) 1989-02-09 1996-05-07 Chance; Ronald E. Insulin analogs modified at position 29 of the B chain
US5324844A (en) 1989-04-19 1994-06-28 Enzon, Inc. Active carbonates of polyalkylene oxides for modification of polypeptides
US5122614A (en) 1989-04-19 1992-06-16 Enzon, Inc. Active carbonates of polyalkylene oxides for modification of polypeptides
DE3921528A1 (de) 1989-06-30 1991-01-10 Draegerwerk Ag Messzelle fuer den elektrochemischen gasnachweis
US6552170B1 (en) 1990-04-06 2003-04-22 Amgen Inc. PEGylation reagents and compounds formed therewith
US5721348A (en) 1990-12-14 1998-02-24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DNA encoding PH-20 proteins
DK134691D0 (da) 1991-07-12 1991-07-12 Novo Nordisk As Apparat
DK175491D0 (da) 1991-10-18 1991-10-18 Novo Nordisk As Apparat
US5323907A (en) 1992-06-23 1994-06-28 Multi-Comp, Inc. Child resistant package assembly for dispensing pharmaceutical medications
US5433197A (en) 1992-09-04 1995-07-18 Stark; Edward W. Non-invasive glucos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1994028024A1 (en) 1993-06-01 1994-12-08 Enzon, Inc. Carbohydrate-modified polymer conjugates with erythropoietic activity
US5643575A (en) 1993-10-27 1997-07-01 Enzon, Inc. Non-antigenic branched polymer conjugates
US5919455A (en) 1993-10-27 1999-07-06 Enzon, Inc. Non-antigenic branched polymer conjugates
US5446090A (en) 1993-11-12 1995-08-29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Isolatable, water soluble, and hydrolytically stable active sulfone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related polymers for modification of surfaces and molecules
US5497772A (en) 1993-11-19 1996-03-12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US5791344A (en) 1993-11-19 1998-08-11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US5795569A (en) 1994-03-31 1998-08-18 Amgen Inc. Mono-pegylated proteins that stimulate megakaryocyt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US5766581A (en) 1994-03-31 1998-06-16 Amgen Inc. Method for treating mammals with monopegylated proteins that stimulates megakaryocyt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US5569186A (en) 1994-04-25 1996-10-29 Minimed Inc. Closed loop infusion pump system with removable glucose sensor
US6093563A (en) 1994-07-08 2000-07-25 Ibex Technologies R And D, Inc. Chondroitin lyase enzymes
US5657947A (en) * 1994-08-24 1997-08-19 Loral Corp. Precision guidance system for aircraft launched bombs
AU3374795A (en) 1994-08-29 1996-03-22 Prizm Pharmaceuticals, Inc. Conjugate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with targeted agents
US5824784A (en) 1994-10-12 1998-10-20 Amgen Inc. N-terminally chemically modified protei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5932462A (en) 1995-01-10 1999-08-03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Multiarmed, monofunctional, polymer for coupling to molecules and surfaces
US5586553A (en) 1995-02-16 1996-12-24 Minimed Inc. Transcutaneous sensor insertion set
US5747027A (en) 1995-04-07 1998-05-0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H55 hyaluronidase
US5672662A (en) 1995-07-07 1997-09-30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Poly(ethylene glycol) and related polymers monosubstituted with propionic or butanoic acids and functional derivatives thereof for biotechnical applications
WO1997019188A1 (en) 1995-11-22 1997-05-29 Minimed, Inc.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using chemical amplification and optical sensors
US6828431B1 (en) 1999-04-09 2004-12-07 Corixa Corpora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herapy and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US5747806A (en) 1996-02-02 1998-05-05 Instrumentation Metr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pectral analysis in noninvasive nir spectroscopy
US5866538A (en) 1996-06-20 1999-02-02 Novo Nordisk A/S Insulin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NaCl
US5958750A (en) 1996-07-03 1999-09-28 Inctye Pharmaceuticals, Inc. Human hyaluronidase
PL330757A1 (en) 1996-07-05 1999-05-24 Novo Nordisk As Elastic piston rod
US5665069A (en) 1996-07-19 1997-09-09 Cumer; Patricia Lynn Pressure-directed peribulbar anesthesia delivery device
US5783556A (en) * 1996-08-13 1998-07-21 Genentech, Inc. Formulated insulin-containing composition
US6379339B1 (en) 1996-09-13 2002-04-30 Nova Nordisk A/S Syringe
US5947934A (en) 1996-09-13 1999-09-07 Novo Nordisk A/S Dose display for an injection syringe
US6110149A (en) 1996-09-13 2000-08-29 Novo Nordisk A/S Syringe
US6214966B1 (en) 1996-09-26 2001-04-10 Shearwater Corporation Soluble, degradable poly(et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for controllable release of bound molecules into solution
US6123938A (en) * 1996-10-17 2000-09-2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uman urinary hyaluronidase
US6193963B1 (en) 1996-10-17 2001-02-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of treating tumor-bearing patients with human plasma hyaluronidase
US6258351B1 (en) 1996-11-06 2001-07-10 Shearwater Corporation Delivery of poly(ethylene glycol)-modified molecules from degradable hydrogels
US5990237A (en) 1997-05-21 1999-11-23 Shearwater Polymers, Inc. Poly(ethylene glycol) aldehyde hydrates and related polymer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ifying amines
US6558351B1 (en) 1999-06-03 2003-05-06 Medtronic Minimed, Inc. Closed loop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sulin infusion
US7267665B2 (en) 1999-06-03 2007-09-11 Medtronic Minimed, Inc. Closed loop system for controlling insulin infusion
US5954643A (en) 1997-06-09 1999-09-21 Minimid Inc. Insertion set for a transcutaneous sensor
US6074372A (en) 1997-06-09 2000-06-13 Novo Nordisk A/S Dose setting mechanism and an injection syringe having such a dose setting mechanism
ZA984697B (en) * 1997-06-13 1999-12-01 Lilly Co Eli Stable insulin formulations.
US6093167A (en) 1997-06-16 2000-07-25 Medtronic, Inc. System for pancreatic stimulation and glucose measurement
DE19726167B4 (de) 1997-06-20 2008-01-24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Insulin,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es enthaltende pharmazeutische Zubereitung
DE69833001T2 (de) 1997-10-09 2006-08-24 Kadant Black Clawson Inc., Mason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s raffineurs für papierbreie
US6448369B1 (en) 1997-11-06 2002-09-10 Shearwater Corporation Heterobifunctional poly(et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6579690B1 (en) 1997-12-05 2003-06-17 Therasense, Inc. Blood analyte monitoring through subcutaneous measurement
US5985263A (en) 1997-12-19 1999-11-16 Enzon, Inc. Substantially pure histidine-linked protein polymer conjugates
ES2307865T3 (es) 1998-03-12 2008-12-01 Nektar Therapeutics Al, Corporation Metodo para preparar conjugados polimericos.
EP1095243A2 (en) 1998-07-03 2001-05-02 Neles Field Controls Oy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easuring fluid
US6558320B1 (en) 2000-01-20 2003-05-06 Medtronic Minimed, Inc. Handheld personal data assistant (PDA) with a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6554798B1 (en) 1998-08-18 2003-04-29 Medtronic Minimed, Inc. External infusion device with remote programming, bolus estimator and/or vibration alarm capabilities
US6420339B1 (en) 1998-10-14 2002-07-16 Amgen Inc. Site-directed dual pegylation of proteins for improved bioactivity and biocompatibility
JO2291B1 (en) 1999-07-02 2005-09-12 اف . هوفمان لاروش ايه جي Erythropoietin derivatives
US6461802B1 (en) 1999-08-02 2002-10-08 Agfa-Gevaert Adhesive layer for polyester film
TW453884B (en) 1999-09-16 2001-09-11 Novo Nordisk As Dose setting limiter
MXPA02006216A (es) 1999-12-22 2004-02-26 Nektar Therapeutics Al Corp Derivados estericamente impedidos de polimeros solubles en agua.
US6413507B1 (en) 1999-12-23 2002-07-02 Shearwater Corporation Hydrolytically degradable carbamate derivatives of poly (ethylene glycol)
US20030212021A1 (en) * 2001-01-25 2003-11-13 Frost Gregory I. Myeloid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and uses thereof
WO2001054757A1 (en) 2000-01-28 2001-08-02 Novo Nordisk A/S A dose setting limiter
WO2001062827A2 (en) 2000-02-22 2001-08-30 Shearwater Corporation N-maleimidyl polymer derivatives
US6586398B1 (en) 2000-04-07 2003-07-01 Amgen, Inc. Chemically modified novel erythropoietin stimulating protei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US6442413B1 (en) 2000-05-15 2002-08-27 James H. Silver Implantable sensor
NZ522847A (en) 2000-05-16 2004-11-26 Bolder Bio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refolding proteins containing free cysteine residues
US6663602B2 (en) 2000-06-16 2003-12-16 Novo Nordisk A/S Injection device
US6589229B1 (en) 2000-07-31 2003-07-08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Wearable, self-contained drug infusion device
ATE505204T1 (de) 2000-12-20 2011-04-15 Hoffmann La Roche Konjugate von erythropoietin (epo) mit polyethylenglykol (peg)
TWI246524B (en) 2001-01-19 2006-01-01 Shearwater Corp Multi-arm block copolymers as drug delivery vehicles
US6740042B1 (en) 2001-09-05 2004-05-25 Biomedix, Inc. Bilateral simultaneous doppler measurement of segmented sphygmomanometry
US6740072B2 (en) 2001-09-07 2004-05-25 Medtronic Minimed,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losed loop infusion formulation delivery
US6908963B2 (en) 2001-10-09 2005-06-21 Nektar Therapeutics Al, Corporation Thioester polymer derivatives and method of modifying the N-terminus of a polypeptide therewith
US7026440B2 (en) 2001-11-07 2006-04-11 Nektar Therapeutics Al, Corporation Branched polymers and their conjugates
CA2468230A1 (en) 2001-11-28 2003-06-05 Neose Technologies, Inc. Glycopeptide remodeling using amidases
US7317000B2 (en) 2001-12-02 2008-01-08 Novo Nordisk A/S Glucose-dependent insulins
AU2002360370A1 (en) 2001-12-03 2003-06-17 Eli Lilly And Company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having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with glucose monitor
US6852104B2 (en) 2002-02-28 2005-02-08 Smiths Medical Md, Inc. Programmable insulin pump
US6744350B2 (en) 2002-02-28 2004-06-01 Smiths Medical Md, Inc. Insulin pump having missed meal bolus alarm
US7192468B2 (en) 2002-04-15 2007-03-20 Fluo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nfiguration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gas removal
AU2003256896A1 (en) 2002-08-07 2004-02-25 Memry Corporation Implantable artifical pancreas
KR20040040782A (ko) 2002-11-08 2004-05-13 선바이오(주) 신규한 헥사-암 폴리에틸렌글리콜과 유도체 및 그의합성방법
AU2003297199A1 (en) 2002-12-16 2004-07-22 Halozyme, Inc. Human chondroitinase glycoprotein (c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SI1596887T1 (sl) 2003-02-26 2022-05-31 Nektar Therapeutics Konjugati polimer-del faktorja VIII
US20060104968A1 (en) 2003-03-05 2006-05-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 ycanases
US7871607B2 (en) 2003-03-05 2011-01-18 Halozyme, Inc.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US20090123367A1 (en) 2003-03-05 2009-05-14 Delfmems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and Using Soluble Glycosaminoglycanases
US7610156B2 (en) 2003-03-31 2009-10-27 Xencor, Inc. Methods for rational pegylation of proteins
KR100512483B1 (ko) 2003-05-07 2005-09-05 선바이오(주) 신규한 폴리에틸렌글리콜-말레이미드 유도체의 합성방법
US7025713B2 (en) 2003-10-13 2006-04-11 Icon Ip, Inc. Weight lifting system with internal cam mechanism
US7279457B2 (en) 2004-03-12 2007-10-09 Biodel, Inc. Rapid acting drug delivery compositions
US6999854B2 (en) 2004-05-28 2006-02-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dical infusion pump capable of learning bolus time patterns and providing bolus alerts
US7572613B2 (en) * 2004-06-25 2009-08-11 Klein Jeffrey A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accelerated subcutaneous absorption
JP3912395B2 (ja) * 2004-07-12 2007-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集積回路の検査方法
WO2007038773A1 (en) 2005-09-28 2007-04-05 Biodel, Inc. Self-filling two chamber injectable device
US20070086952A1 (en) 2005-09-29 2007-04-19 Biodel, Inc. Rapid Acting and Prolonged Acting Inhalable Insulin Preparations
US7713929B2 (en) 2006-04-12 2010-05-11 Biodel Inc. Rapid acting and long acting insulin combination formulations
CA2626357A1 (en) * 2005-10-20 2007-04-26 Nastech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c.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of rapid acting insulin
WO2007098058A2 (en) 2006-02-16 2007-08-30 Biodel, Inc. Device for sublingual drug delivery using iontophoresis
WO2007098479A2 (en) * 2006-02-21 2007-08-30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Of New Jersey Localized insulin delivery for bone healing
WO2007121256A2 (en) 2006-04-12 2007-10-25 Biodel, Inc. Rapid acting and long acting insulin combination formulations
US20070243567A1 (en) 2006-04-13 2007-10-18 Syhhong Chang Beta cell mimicking control algorithm for artificial pancreas
US8288142B2 (en) * 2007-06-19 2012-10-16 Uvarkina Tamara P Hyaluronidas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IL186598A0 (en) * 2007-10-11 2008-11-03 Mohammad Abdulrazik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glaucoma and ocular hypertension
KR20140130512A (ko) 2008-03-06 2014-11-10 할로자임, 아이엔씨 가용성 히알루로니다아제의 대규모 제조
TWI395593B (zh) * 2008-03-06 2013-05-11 Halozyme Inc 可活化的基質降解酵素之活體內暫時性控制
TWI489994B (zh) * 2008-03-17 2015-07-01 Baxter Healthcare Sa 供免疫球蛋白及玻尿酸酶之皮下投藥之用的組合及方法
US20090311237A1 (en) * 2008-04-14 2009-12-17 Frost Gregory I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a soluble hyaluronidase and a bisphosphonate
SG187427A1 (en) 2008-04-14 2013-02-28 Halozyme Inc Modified hyaluronidases and uses in treating hyaluronan-associated diseases and conditions
TWI394580B (zh) 2008-04-28 2013-05-01 Halozyme Inc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TWI494123B (zh) * 2008-08-11 2015-08-01 Mannkind Corp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之用途
KR101546563B1 (ko) 2008-12-09 2015-08-28 할로자임, 아이엔씨 연장된 가용성 ph20 폴리펩티드 및 그의 용도
EP2595624B1 (en) * 2010-07-20 2018-01-31 Halozyme, Inc. Methods of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the adverse side-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dministration of an anti-hyaluronan agent
EP2672958A1 (en) 2011-02-08 2013-12-18 Halozyme, Inc. Composition and lipid formulation of a hyaluronan-degrading enzyme and the use thereof for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EP2720713A2 (en) 2011-06-17 2014-04-23 Halozyme, Inc.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methods with a hyaluronan degrading enzyme
US9993529B2 (en) 2011-06-17 2018-06-12 Halozyme, Inc. Stable formulations of a hyaluronan-degrading enzyme
SG11201401797TA (en) 2011-10-24 2014-09-26 Halozyme Inc Companion diagnostic for anti-hyaluronan agent therapy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T3130347T (pt) 2011-12-30 2019-12-10 Halozyme Inc Variantes de polipéptidos de ph20, suas formulações e utilizações
PT2833905T (pt) 2012-04-04 2018-08-06 Halozyme Inc Terapia de combinação com hialuronidase e um taxano dirigido a tum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8264A1 (en) * 1999-04-30 2000-11-02 Medtronic, Inc. Closed loop medicament pump
US20040268425A1 (en) * 2003-03-05 2004-12-30 Deliatroph Pharmaceuticals, Inc. Soluble hyaluronidase glycoprotein (sHASEGP),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es an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reof
WO2008016729A1 (en) * 2006-08-04 2008-02-07 Nastech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c. Compositions for intranasal delivery of human insulin and uses thereof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rs MU,et al."Insulin Aspart (AspB28 Human Insulin) Derivatives Formed in Pharmaceutical Solutions",Pharmaceutical Research, Vol. 19, No. 5, May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22628A1 (en) 2009-11-05
SI2300046T1 (sl) 2015-04-30
KR101516464B1 (ko) 2015-06-19
CN102083458B (zh) 2016-01-20
BRPI0911782A2 (pt) 2018-03-13
SG10201404218VA (en) 2014-10-30
NZ588748A (en) 2012-09-28
AR072250A1 (es) 2010-08-18
KR20140093759A (ko) 2014-07-28
ZA201007403B (en) 2019-06-26
WO2009134380A8 (en) 2010-03-18
US8318154B2 (en) 2012-11-27
MX348276B (es) 2017-06-02
HK1150967A1 (zh) 2012-01-20
CL2009001014A1 (es) 2009-06-19
ES2572267T3 (es) 2016-05-31
AU2009241795A1 (en) 2009-11-05
EA029502B1 (ru) 2018-04-30
DK2300046T3 (en) 2015-03-23
PL2300046T3 (pl) 2015-06-30
CY1116311T1 (el) 2017-02-08
EP2300046B1 (en) 2014-12-24
WO2009134380A3 (en) 2009-12-30
KR20110021818A (ko) 2011-03-04
JP5809330B2 (ja) 2015-11-10
CA2722628C (en) 2016-08-16
US20090304665A1 (en) 2009-12-10
US8568713B2 (en) 2013-10-29
US20120251517A1 (en) 2012-10-04
EP2705850A3 (en) 2014-04-02
EP2705850B1 (en) 2016-04-27
HRP20150313T1 (hr) 2015-06-05
PE20141384A1 (es) 2014-10-10
EP2705850A2 (en) 2014-03-12
HK1195728A1 (zh) 2014-11-21
US20140135682A1 (en) 2014-05-15
JP2016034959A (ja) 2016-03-17
EA201001698A1 (ru) 2011-08-30
RS53945B1 (en) 2015-08-31
PT2300046E (pt) 2015-04-08
JP2011523940A (ja) 2011-08-25
CN102083458A (zh) 2011-06-01
ES2531630T3 (es) 2015-03-18
EP2300046A2 (en) 2011-03-30
MX2010011849A (es) 2010-12-15
UY31789A1 (es) 2009-08-31
WO2009134380A2 (en) 2009-11-05
US9034323B2 (en) 2015-05-19
JP2014208686A (ja) 2014-11-06
TW201000121A (en) 2010-01-01
IL208554A0 (en) 2010-12-30
KR101516534B1 (ko) 2015-05-04
PE20091975A1 (es) 2010-01-09
AU2009241795B2 (en) 201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4580B (zh) 超快起作用胰島素組成物
JP6224802B2 (ja) ヒアルロナン分解酵素の安定な製剤
JP5890516B2 (ja) ヒアルロナン分解酵素を用いる連続的皮下インスリン注入方法
AU2013201842B2 (en) Super fast-acting insulin compositions
NZ618301B2 (en)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methods with a hyaluronan degrading enzy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