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2809B - Movement guide device and movement guide device with accessories - Google Patents

Movement guide device and movement guide device with accessori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2809B
TWI392809B TW095148885A TW95148885A TWI392809B TW I392809 B TWI392809 B TW I392809B TW 095148885 A TW095148885 A TW 095148885A TW 95148885 A TW95148885 A TW 95148885A TW I392809 B TWI392809 B TW I3928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rolling element
path
lubric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48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45455A (en
Inventor
Takuya Horie
Hiroyuki Kishi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745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45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2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28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062Lubrica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03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grease as lubricant
    • F16C33/6622Details of supply and/or removal of the grease, e.g. purging gre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66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 F16C33/6637Special parts or details in view of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lubricant
    • F16C33/6659Details of supply of the liquid to the bearing, e.g. passages or nozz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36Process for making bearing or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9/49641Linear b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Description

運動導引裝置及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
本發明關於一種導引平台等移動體作直線或曲線運動的線性滑軌、栓槽等運動導引裝置。
作為用來導引平台等之移動體作直線運動或曲線運動之機械元件,於導引部分介設有滾珠、滾子等滾動體的運動導引裝置因為可得到輕快的作動,因此在機器人、工作機械、半導體、液晶製造裝置、醫療機器等各種領域廣為應用。
作為運動導引裝置之一種的線性滑軌具備:軌道滑軌,安裝於底座;移動塊,可相對運動地組裝在軌道滑軌,同時安裝有移動體。於軌道滑軌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於移動塊形成與滾動體滾動部相對向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設置讓滾動體循環的滾動體循環路徑。
在軌道滑軌之滾珠滾動部與移動塊之負載滾珠滾動溝間,介設有滾動體。當移動塊相對於軌道滑軌直線移動時,則介設在軌道滑軌與移動塊之間的滾動體進行滾動運動,又在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循環。
在使用此種滾動型之運動導引裝置時,需要有良好的潤滑,亦即必須於滾動體與滾動面之間產生油膜,防止金屬和金屬的直接接觸。因為當在無供油的狀態下使用時,滾動體與滾動面的磨耗增加,而成為壽命降低的原因。
潤滑劑有滑脂(grease,鋰基滑脂、尿素基滑脂等)與潤滑油(oil,滑動面油或渦輪機油、ISOVG32~68等)之2類。所謂滑脂與潤滑油是根據運動導引裝置之使用環境而分開使用。例如,在工作機械等冷卻劑飛散的環境下,使用滑動面油,在其以外的高速運動部、真空環境、潔淨室規格下則使用滑脂。
運動導引裝置之潤滑方法有滑脂槍、利用手動泵等的手動供脂方法、利用自動泵的強制供油方法。在例如圖41所示之手動供脂方法中,使用滑脂槍165,從注油口(nipple)166定期地供給運動導引裝置滑脂。於安裝在移動塊之端面的端板164,形成與滾動體循環路徑連接的潤滑劑供給路徑。當對注油口166供給滑脂時,則滑脂經由潤滑劑供給路徑塗佈於滾動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如圖42所示,強制供油方法為藉自動泵定期強制地供給一定量的潤滑油之供油方法,主要用於由潤滑油所產生之潤滑上。該強制供油方法亦同於手動供脂方法,經由注油口166及端板164之潤滑劑供給路徑而對滾動體供給潤滑油。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08350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4-353698號公報
然而,在潤滑油與滑脂中,流經潤滑劑供給路徑時的易流性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滑脂為凝膠狀且高黏性。故而,為了在低壓力供給滑脂,有必要縮小潤滑劑供給路徑的阻力。為了縮小阻力,則將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增大,且將潤滑劑供給路徑之長度縮短即可。
另一方面,潤滑油為液體狀且低黏性,流暢地在潤滑劑供給路徑中流動。故而,在間歇地供給潤滑油供給路徑潤滑油後,隔一段時間後,潤滑油會由於重力之作用而從潤滑劑供給路徑完全流出,在後續供給潤滑油時,將使潤滑油在空的潤滑劑供給路徑上流動。因為運動導引裝置在各種不同姿勢下使用,滾動體循環路徑設有多條,例如4條等,所以亦有使潤滑劑抵抗重力而上升的潤滑劑供給路徑。而且,近年來,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潤滑油之供給量亦持續變為少量。
當使少量之潤滑油流動於滑脂用之大體積的潤滑劑供給路徑時,則潤滑劑供給路徑不被潤滑油充滿而產生無壓力作用的現象,因此難以對全部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油。滾動體之循環路徑互相獨立,因此必須對全部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為了對全部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油,有必要將潤滑劑供給路徑之體積縮小。為此,縮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且縮短潤滑劑供給路徑之長度即可。
亦即,當供給滑脂作為潤滑劑時,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且縮短潤滑劑供給路徑即可,另一方面,當供給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縮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且縮短潤滑劑供給路徑即可。若將潤滑劑供給路徑之長度取為相等時,在供給滑脂時,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在供給潤滑油時,縮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即可。如此,在供給滑脂時與供給潤滑油時中,潤滑劑供給路徑需要相反的截面積。在習知的運動導引裝置中,經設計有一種可因應滑脂潤滑及油潤滑兩者之最佳寬度的潤滑路徑。但是,伴隨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而減低潤滑劑的使用量,可因應滑脂潤滑及油潤滑兩者的潤滑路徑之設計趨於困難。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因應供給滑脂時與供給潤滑油時兩者的運動導引裝置及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
另外,端板有時被分割成多個零件。例如於2個方向轉換道在端板中作立體交叉之情況,如圖43所示,於端板164組裝有構成方向轉換道的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170。當供給潤滑劑之潤滑路徑164a跨越於端板164及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170之間時,則潤滑劑會從零件間之間隙164b流漏,而有潤滑劑無法到達滾動體循環路徑之虞。端板164及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170為成型品,因此難以消除間隙164b。
端板伴隨運動導引裝置之大型化而大型化時,以樹脂成形端板會變得困難。因為會招致模具之大型化,模具製作本身亦有其困難之處,且即便能製作亦會招致成本上升。因此,發明者設計的製造方法是將端板分割成多個分割零件,將分割零件以樹脂成形,之後結合分割零件。但是,當將端板分割為多個分割零件時,在端板之潤滑路徑途中會產生分割零件之縫口。如此一來,產生潤滑劑容易從縫口漏出的問題。
如圖44所示,上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發明是將形成潤滑路徑溝167的他件構件168與端板169分別形成,將端板169與該他件構件168接合而構成潤滑路徑(參照專利文獻2之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但是,該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發明為端板未經分割的發明,並非解決潤滑劑從經分割端板的縫口漏出之問題的發明。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將端板分割成多個,潤滑劑亦難以從縫口漏出的運動導引裝置。
以下,就本發明進行說明。此外,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將元件符號以括弧附記於添附之圖式中,但並非藉此將本發明限定在圖式之形態。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第1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38、43、44、48), 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38、43、44、48)窄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38、43、44、48)比上述油潤滑時還寬。
第2發明係在第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39、59),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38)的潤滑路徑溝(33、59a);以及蓋構件本體(32),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的嵌合溝(35);而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而窄化上述潤滑路徑(38),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不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而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作為上述潤滑路徑(38)。
第3發明係在第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41、42),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43、44)的潤滑路徑溝(41a、42a);以及蓋構件本體(32),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1、42)的嵌合溝(35);而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1、42) 至少有形成有較窄之油潤滑路徑溝(41a)的油潤滑用零件(41)與形成有比上述油潤滑路徑溝(41a)還寬的滑脂潤滑路徑溝(42a)的滑脂潤滑用零件(42)等二種類,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將上述油潤滑用零件(41)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將上述滑脂潤滑用零件(42)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
第4發明係在第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45),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48)的潤滑路徑溝(46、47);以及蓋構件本體(32),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的嵌合溝(35);而上述潤滑路徑溝(46、47)具有:較窄的油潤滑路徑溝(46),形成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之表面(45a)側;及滑脂潤滑路徑溝(47),形成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之背面側(45b),並比上述油潤滑路徑溝(46)還寬;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利用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之上述油潤滑路徑溝(46)作為上述潤滑路徑(48),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利用上述潤滑路徑零件(45)之上述滑脂潤滑路徑溝(47)作為上述潤滑路徑(48)。
第5發明係在第2至4發明中任一項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的形狀,從上述軌道構件(1)之軸線方向看來形成為左右對稱,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從上述軌道構件(1)之軸線方向看來被分割為二而呈左右對稱,實質上形狀相同之同種類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可嵌合於左右對稱之上述嵌合溝(35)的右側和左側。
第6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38),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39、59),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38)的潤滑路徑溝(33、59a);以及蓋構件本體(32),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的嵌合溝 (35);而當不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時,可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作為上述潤滑路徑(38),另一方面,當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38)窄化。
第7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用之潤滑路徑零件,該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b)、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38),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之潤滑路徑零件(39、59),其特徵在於,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38)的潤滑路徑溝(33、59a),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形成在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至少其一之蓋構件本體(32)的嵌合溝(35),當不將 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時,可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作為上述潤滑路徑(38),另一方面,當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39、59)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32)之上述嵌合溝(35)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38)窄化。
第8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之潤滑劑供給方法,該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以及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之潤滑劑供給方法,其特徵在於,經由設置於上述一對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的潤滑路徑(38、43、44),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使上述潤滑路徑(38、43、44)窄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使上述潤滑路徑(38、43、44)比上述油潤滑時還寬。
第9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 (101、141),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移動塊(104、14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105c、145d)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蓋構件(106、146),設置於上述移動塊(104、142)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5d、47)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116);及多個滾動體(103、14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及上述方向轉換道(11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於上述蓋構件(106)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146)的潤滑構件(152)上,挖掘有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
第10發明係在第9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於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之兩側,設置有沿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延伸並且突出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之底面(131、155a)的肋部(132、157)。
第11發明係在第9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於上述第 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埋入有可堵塞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而不會堵塞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的附件(126、129、158)。
第12發明係在第1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附件(126、129、158)藉由衝切板狀材料而製造。
第13發明係在第1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附件(126、129、158)由較上述附件(126、129、158)所埋入的上述蓋構件(106)或上述潤滑構件(152)更軟質的彈性體所構成。
第14發明係在第11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當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時,不在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埋入上述附件(126、129、158),另一方面,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在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埋入上述附件(126、129、158)。
第15發明係在第9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在上述蓋構件(106)上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2、123),在接觸於上述蓋構件(106)之上述移動塊本體(105)的端面與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2、123)的上述蓋構件(106)之間,形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第16發明係在第9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在上述潤滑構件(152)上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155、156),在接觸於上述潤滑構件(152)的蓋構件(146)與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5、156)的上述潤滑構件(152)之間,形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第17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01、141),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移動塊(104、14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蓋構件(106、146),設置於上述移動塊(104、142)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5c、45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116);及多個滾動體(103、14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及上述方向轉換道(11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於構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106、152)上,挖掘有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作為上述潤滑劑供給路徑,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此處, 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為可構成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構件即可,除可為蓋構件(106)或組入於蓋構件(146)之內部的潤滑構件(152),亦可為安裝於蓋構件(106)之外部的構件,或與蓋構件(106)分離而安裝於移動塊的構件。
第18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該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01、141),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移動塊(104、14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蓋構件(106、146),設置於上述移動塊(104、142)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116);以及多個滾動體(103、14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及上述方向轉換道(11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且於上述蓋構件(106)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146)的潤滑構件(152)上,挖掘有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126、129、158),其特徵在於,上述附件(126、129、158)具有 配合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之平面形狀的平面形狀,可埋入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而且,上述附件(126、129、158)在埋入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時,堵塞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而不會堵塞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
第19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該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01、141),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移動塊(104、14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01a、14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蓋構件(106、146),設置於上述移動塊(104、142)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116);以及多個滾動體(103、14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105c、145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105d、147)及上述方向轉換道(11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蓋構件或潤滑構件成型步驟,於上述蓋構件(106)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146)的潤滑構件(152)上挖掘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155)內更進一步挖掘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 (122、155)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156);以及蓋構件或潤滑構件安裝步驟,將上述蓋構件(106)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146)的上述潤滑構件(152)安裝於移動塊本體(105、145)。
第20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58),設置在上述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一對蓋構件(5)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52、71),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58)的潤滑路徑溝(55、74);以及蓋構件本體(51、32),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52、71)的嵌合溝(53、35);而上述蓋構件本體(51、32)在上述嵌合溝(53、35)之切斷位置處被分割為二件以上,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51、32)之上述嵌合溝(53、35)的上述潤滑路徑零件(52、71),跨越經分割的上述蓋構件本體(51、32)之縫口(51d、73)。
第21發明係在第20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蓋構件本體(51)被分割為三件:一對腳部零件(51b),在上述軌道構件(1)之左右側面呈相對向而設置有上述方向轉換道(6);以及中央部零件(51a),對向於上述軌道構件(1)之上表面而介設在上述一對腳部零件(51b)之間。
第22發明係在第20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上述蓋構件本體(32)被分割為:構成上述方向轉換道的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及組入有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的底座部(72)。
第23發明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該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1),形成滾動體滾動部(1b);移動塊(2),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1b)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8);一對蓋構件(51),設置於上述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6);多個滾動體(3),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d)、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8)及上述方向轉換道(6)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58),設置在上述蓋構件(5)之至少其一,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有:成形步驟,成形具有構成上述潤滑路徑(58)之潤滑路徑溝(55)的潤滑路徑零件(52)以及供上述潤滑 路徑零件(52)嵌合的嵌合溝(53),並且成形在上述嵌合溝(53)之切斷位置處分割為二件以上的蓋構件本體(51);組合步驟,組合經分割的上述;及嵌合步驟,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52)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51)之上述嵌合溝(53),使其跨越經分割的上述蓋構件本體(51a、51b)之縫口(51d)。
根據第1發明,配合運動導引裝置之使用環境,在滑脂潤滑時可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油潤滑時可使潤滑路徑狹化。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皆可容易地(以低壓力且少量的潤滑劑供給量)潤滑滾動體等。
根據第2發明,藉由將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或不嵌合於蓋構件本體,而可調整潤滑路徑之寬度。又,在使用頻繁的滑脂潤滑時,可削減一件零件件數。
根據第3發明,在油潤滑時於蓋構件本體嵌合油潤滑用零件,在滑脂潤滑時嵌合滑脂潤滑用零件,藉此可調整潤滑路徑之寬度。
根據第4發明,因為於潤滑路徑零件之表面側及背面側形成油潤滑路徑溝及滑脂潤滑路徑溝,所以藉由將潤滑路徑零件翻轉或不翻轉而嵌合於蓋構件本體,對於油潤滑及滑脂潤滑之任一者,皆可因應。
根據第5發明,因為藉由經分割為二而左右對稱的同種類分割潤滑路徑零件來構成循環路徑,所以可使分割潤滑 路徑零件小型化。因此,可容易製造分割潤滑路徑零件。
根據第6發明,藉由將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或不嵌合於蓋構件本體,而可調整潤滑路徑之寬度。
根據第7發明,藉由將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或不嵌合於蓋構件本體,而可調整潤滑路徑之寬度。
根據第8發明,配合運動導引裝置之使用環境,在滑脂潤滑時可使潤滑路徑較寬,另一方面,在油潤滑時可使潤滑路徑狹化。因此,在任何情況下皆可容易地(以低壓力且少量的潤滑劑供給量)潤滑滾動體等。
根據第9發明,由於使潤滑劑流動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兩者,所以可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另一方面,若以附件填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則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僅剩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因此可減小潤滑路徑之截面積。因此,得到可因應供給滑脂時與供給潤滑油時之兩者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根據第10發明,當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埋入有附件時,施加在附件之壓力集中於接觸在肋部的部分,因此可提高由附件所產生之密封性。又,藉由肋部的設置,可防止附件發生變形而堵塞第二潤滑劑供給溝的情況。
根據第11發明,藉由選擇是否將附件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可增加或減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又,因為在蓋構件或潤滑構件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上進一步下挖而形成第二潤滑劑供給溝,所以不必在附件之表面形 成溝,可使附件之表面為平面。因此,即使不藉由樹脂成型亦可製造附件,因而附件之製造變得容易。
根據第12發明,可容易製造附件。因為不在附件之表面形成溝而可成為平面,所以可藉由衝切而製造。
根據第13發明,可提高附件之密封性。
根據第14發明,在供給滑脂時,可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另一方面,在供給潤滑油時,可縮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
根據第15發明,可在蓋構件與移動塊之端面間形成潤滑劑供給路徑。
根據第16發明,可在潤滑構件與蓋構件之間形成潤滑劑供給路徑。
根據第17發明,由於使潤滑劑流動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兩者,所以可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另一方面,若以附件填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則潤滑劑供給路徑僅剩第二潤滑劑供給溝之截面積,因此可減小潤滑路徑之截面積。因此,得到可因應供給滑脂時與供給潤滑油時之兩者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根據第18發明,藉由選擇是否將附件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可增加或減小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
根據第19發明,由於使潤滑劑流動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兩者,所以可加大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另一方面,若以附件填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 則潤滑劑供給路徑僅剩第二潤滑劑供給溝之截面積,因此可減小潤滑路徑之截面積。因此,得到可因應供給滑脂時與供給潤滑油時之兩者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根據第20發明,因為即使分割蓋構件本體,於潤滑路徑中亦不會出現蓋構件本體之縫口,所以潤滑劑變得較難流漏。因此,可使潤滑劑確實到達於滾動體循環路徑。
依運動導引裝置之型號,有標準型與寬幅型之蓋構件,其循環構造相同而從軌道構件之軸線方向看時僅寬度尺寸不同。如第21發明,若將蓋構件分割為一對腳部與中央部等三件,則於標準型之蓋構件與寬幅型之蓋構件中,可使一對腳部共通化,因此腳部之模具可以共通化,可抑制模具費用。
依運動導引裝置之型號,有時構成方向轉換道之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會被組入於蓋構件本體之底座部。根據第22發明,潤滑劑不會從蓋構件本體之底座部與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之間隙流漏。
根據第23發明,因為即使分割蓋構件本體,於潤滑路徑中亦不會出現蓋構件本體之縫口,所以潤滑劑變得較難流漏。因此,可使潤滑劑確實到達於滾動體循環路徑。
圖1及圖2表示線性滑軌,作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中之運動導引裝置。圖1表示線性滑軌的分解立體圖,圖2表示線性滑軌的循環構造。
線性滑軌具備:軌道滑軌1,延伸成直線狀作為軌道構件;及移動塊2,透過多個作為滾動體之滾子3而可移動自如地設置在該軌道滑軌1;而導引移動物體的直線運動。在該實施形態中,為了實現高剛性而於滾動體使用彈性變形較小的滾子3,但當然滾動體亦可使用滾珠。
軌道滑軌1之截面略呈四角形狀,且延伸為細長直線狀。於軌道滑軌1之左右側面,沿長邊方向形成具有壁面1b及底面1c的溝1a。上側之壁面1b及下側之壁面1b分別成為供滾子3滾動的滾子滾動面。於軌道滑軌1之左右側面,設置上下各2條合計共4條作為滾動體滾動部的滾子滾動面1b。因為滾子3在該等滾子滾動面1b上滾動,所以將滾子滾動面1b在淬火後進行研削加工等,在注意其強度及表面粗度之下製作滾子滾動面1b。
移動塊2具備:中央部2a,對向於軌道滑軌1之上表面;側壁部2b,從中央部2a之左右兩側往下方延伸,並對向於軌道滑軌1之左右側面。於移動塊2之側壁部2b,形成形狀配合設於軌道滑軌1側面之溝1a的突出部2c。於該突出部2c,形成對應於滾子滾動面1b而作為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子滾動面2d。負載滾子滾動面2d設置於移動塊2之左右側壁部2b,上下各2條合計共4條。因為滾子3亦在該負載滾子滾動面2d上滾動,所以將負載滾子滾動面2d在淬火後進行研削加工等,在注意其強度及表面粗度之下製作負載滾子滾動面2d。
於軌道滑軌1之滾子滾動面1b與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之間,介設有多個鋼製滾子3。多個滾子3以可旋轉、移動自如的方式成一連串保持於保持器10。
於移動塊2之側壁部2b,形成距離上下2條負載滾子滾動面2d既定間隔而平行延伸的貫通孔14。於該貫通孔14中插入構成滾子返回通道8的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由沿軸線方向將細長管形狀之構件分割為二而成的一對半管體所構成。於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之內周,形成滾子返回通道8。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在插入於貫通孔14後,其兩端部支持於端板5而固定於移動塊2。
於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的兩側緣,安裝樹脂製的長條狀保持構件11、12、13。於保持構件11、12、13形成有導引保持器10的導引溝,以防在將移動塊2卸離軌道1時滾子3從負載滾子滾動面2d脫落。第1保持構件11導引在下側負載滾子滾動面2d移動的保持器10之下側。第2保持構件12導引在下側負載滾子滾動面2d移動的保持器10之上側,同時,導引在上側負載滾子滾動面2d移動的保持器10之下側。第3保持構件13導引在上側負載滾子滾動面2d移動的保持器10之上側。
由軌道滑軌1之滾子滾動面1b與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所構成的負載滾子滾動道7-1、7-2(參照圖2),分別在移動塊2之左右側壁部2b設置各2條。由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所構成的滾子返回通道8-1、8-2(參照圖2),亦在移動塊2之左右側壁部2b之上下分別設置各2條。於端板5設置使該負載滾子滾動道7-1、7-2與滾子返回通道8-1、8-2立體交叉的方向轉換道6-1、6-2。
作為蓋構件之端板5,安裝於移動塊2移動方向之兩端面。端板5之截面形狀配合移動塊2而具備水平部5a與側壁部5b(參照圖1)。如圖2所示,側壁部5b之外側方向轉換道6-1將下側之負載滾子滾動道7-1與上側之滾子返回通道8-1相連接。側壁部5b之內側方向轉換道6-2將上側之負載滾子滾動道7-2與下側之滾子返回通道8-2相連接。亦即,外側方向轉換道6-1及內側方向轉換道6-2相連接,使負載滾子滾動道7與滾子返回通道8立體交叉。由圖1所示,外側方向轉換道6-1及內側方向轉換道6-2,由端板5、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及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所構成。此外,圖2左側之圖表示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及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卸離端板5後的狀態。
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之整體形狀形成略呈U字形狀。於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之外周側形成外側方向轉換道6-1之內周側,於內周側形成內側方向轉換道6-2之外周側。並且,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嵌入於端板5時,則由形成於端板5的外側方向轉換道6-1之外周側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之外周側構成外側方向轉換道6-1。又,與形成於端板5的內側方向轉換道6-2之外周側一起構成內側方向轉換道6-2之外周側。
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形成將圓柱切成一半後之形狀,於其外周面形成內側方向轉換道之內周側。在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嵌入於端板5之後,當將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嵌入於端板5時,則由端板5與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構成內側方向轉換道6-1。
於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與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之間,組裝保持器導引構件29。當以端板5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構成內側方向轉換道之外周側時,則在端板5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之接縫產生高低差。保持器導引構件29是為了迴避在內側方向轉換道6-2之外周側所產生的該高低差而設置。保持器導引構件29之整體形成U字形狀,涵蓋內側方向轉換道6-2外周側之全長而延伸。
以下就線性滑軌之組裝方法說明。首先,於移動塊2組入保持構件11、12、13、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5。其次,依次將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保持器導引構件29、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嵌入於端板5,將端板5安裝於移動塊2之一側的端面。在此狀態下,將呈一連串保持於保持器10的滾子3插入於內側及外側之循環道。最後,依次將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保持器導引構件29、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端板5安裝於移動塊2之相反側的端面。
當使移動塊2相對於軌道滑軌1而移動時,則多個滾子3在軌道滑軌1之滾子滾動面1b與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間的負載滾子滾動道進行滾動運動。滾動至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一端的滾子3,如圖2所示,由設於端板5之掬起部5c所掬起,而在通過U字狀之方向轉換道6以後,進入與負載滾子滾動道7平行延伸的滾子返回通道8。通過滾子返回通道8後的滾子3,在通過相反側的方向轉換道之後,再度進入負載滾子滾動道7。滾子3在由該等負載滾子滾動道7、方向轉換道6及滾子返回通道8所構成的回路狀滾子循環道中循環。因為回路狀循環路徑有內側與外側2條,所以滾子3分別在內側及外側各條循環路徑中循環。
在使用此種滾動型之運動導引裝置時,必須於滾子3和滾子滾動面1b、負載滾子滾動面2d之間產生油膜,防止金屬與金屬的直接接觸。因此,於端板5設置用來對滾子3供給潤滑劑的潤滑路徑。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構成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零件39與端板5分開設置,而且以可裝卸的方式嵌入於端板5。亦即,如圖3所示,端板5由形成潤滑路徑溝33的潤滑路徑零件39與形成嵌合溝35而作為蓋構件本體的端板本體32所構成。
圖4表示端板本體32之前視圖。於端板本體32之中央開設有從表面往背面貫通端板本體32的潤滑劑供給孔34。於該潤滑劑供給孔34背面側之端部,安裝有藉滑脂槍或供油泵供給潤滑劑用的注油口。若在端板本體32之背面側無法取得用來安裝注油口之空間,則於端板本體32之側面開設用來安裝注油口的側面潤滑劑供給孔37。該側面潤滑劑供給孔37連通於形成在端板本體32之表面的嵌合溝35。
於端板本體32之表面形成連通於潤滑劑供給孔34並且往左右方向延伸的嵌合溝35。嵌合溝35從軌道滑軌1之軸線方向看來形成為左右對稱,最終到達循環構造部36。亦即,嵌合溝35具有:水平溝35a,從潤滑劑供給孔34往左右方向延伸;及垂直溝35b,從水平溝35a之兩端部朝向循環構造部36之下方向彎曲;而最終到達循環構造部36。
如圖3所示,潤滑路徑構件39由軌道滑軌1之軸線方向看來分割為二而呈左右對稱。藉此,將嵌合於左側之嵌合溝35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翻轉,即可嵌合於右側之嵌合溝35。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具有:水平部31a,形狀配合於嵌合溝35之水平溝35a;及垂直部31b,形狀配合於垂直溝35b。然後,於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在表面與背面皆形成潤滑路徑溝33。
如圖6所示,當使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時,於移動塊2與潤滑路徑溝33之間形成潤滑路徑38。於表面和背面皆形成潤滑路徑溝33的原因是,如此則將嵌合於端板5左側之嵌合溝35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翻轉而嵌入於右側之嵌合溝35,即可構成潤滑路徑38。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互相接觸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與移動塊2而構成潤滑路徑,但亦可藉由互相接觸的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與端板本體32而構成潤滑路徑。更進一步,亦可使外表側的潤滑路徑溝33之寬度與背面側的潤滑路徑溝33之寬度不同。在此情況時,於滑脂潤滑時,將2個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嵌合於端板5左右對稱的嵌合溝35之左側及右側,使較寬的潤滑路徑溝33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另一方面,於油潤滑時,將2個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翻轉而嵌合於端板5之嵌合溝35之左側及右側,使較窄的潤滑路徑溝33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
圖5表示嵌合有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之端板本體32的前視圖。當將端板本體32安裝於移動塊2之端面時,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夾在端板本體32和移動塊2之間而固定。此時,如上述,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於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之潤滑路徑溝33與移動塊2之端面間形成潤滑路徑38。當從注油口注入潤滑劑時,則潤滑劑經由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潤滑路徑零件39之潤滑路徑38而到達循環構造部36。在循環構造部36中,藉由滾子3之方向轉換,而於滾子3塗佈潤滑劑。因為塗佈有潤滑劑的滾子3在軌道滑軌1之滾子滾動面1b及移動塊2之負載滾子滾動面2d上滾動,所以於該等之上亦塗佈潤滑劑。
在未將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嵌合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時,將端板本體32安裝於移動塊2,則端板本體32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由端板本體32與移動塊2構成潤滑路徑(嵌合溝35)。當從注油口注入潤滑劑時,潤滑劑經由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和移動塊2端面之間的潤滑路徑而到達循環構造部36。
運動導引裝置之潤滑劑有滑脂(例如,鋰基滑脂、尿素基滑脂等)與潤滑油(例如,滑動面油或渦輪機油、ISOVG32~68等)等2大類。因為該等具有相反的特性,所以當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時,潤滑路徑最好較寬,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潤滑路徑最好較窄。在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不將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嵌合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而利用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作為潤滑路徑。另一方面,在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將分割潤滑路徑零件31嵌合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而窄化潤滑路徑。如此,在任何情況下,均可容易地(以低壓力且少量的潤滑劑供給量)潤滑循環構造部36。
當油潤滑時使潤滑路徑窄化,當滑脂潤滑時使潤滑路經加寬的方法,除了嵌合或不嵌合潤滑路徑構件39以外,亦有如下述記載的各種方式。圖7至圖9表示潤滑路徑構件39之其他例子。圖7及圖8表示嵌合有潤滑路徑構件41、42的端板本體32。任一個潤滑路徑構件41、42均與嵌合溝35之形狀一致,不留間隙地嵌合於嵌合溝35。並且,於該例之潤滑路徑構件41、42,有如圖7所示形成有較窄的油潤滑路徑溝41a的油潤滑用零件41,與如圖8所示形成有較寬於油潤滑路徑溝41a之滑脂潤滑路徑溝42a的滑脂潤滑用零件42,至少2大類。
如圖7所示,油潤滑用零件41,形狀配合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往左右細長地延伸。於油潤滑用零件41之表面側形成往左右細長延伸的油潤滑路徑溝41a。於油潤滑用零件41之中央部開設連通於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參照圖4)的聯絡孔41b。該聯絡孔41b亦與油潤滑路徑溝41a連通。當將嵌合有油潤滑用零件41的端板本體32安裝於移動塊2之端面時,則油潤滑用零件41夾於端板本體32與移動塊2之間而固定。此時,如圖9所示,油潤滑用零件41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而在油潤滑用零件41之油潤滑路徑溝41a與移動塊2之端面間形成潤滑路徑43。當從注油口注入潤滑油時,潤滑油經由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油潤滑用零件41之聯絡孔41b、油潤滑用零件41之油潤滑路徑溝41a而到達循環構造部。
如圖8所示,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形狀配合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而往左右細長延伸。於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表面側形成往左右細長延伸的滑脂潤滑路徑溝42a。該滑脂潤滑路徑溝42a之截面積較油潤滑用零件41之油潤滑路徑溝41a還寬(溝寬較寬,溝深較深)。於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中央部開設連結於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參照圖4)的聯絡孔42b。該聯絡孔42b亦與滑脂潤滑路徑溝連結。
相同於油潤滑用零件41,當將嵌合有滑脂潤滑用零件42的端板本體32安裝於移動塊2之端面時,則滑脂潤滑用零件42夾於端板本體32與移動塊2之間而固定。此時,如圖9所示,滑脂潤滑用零件42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於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滑脂潤滑路徑溝42a與移動塊2之端面間形成潤滑路徑44。當從注油口注入滑脂時,則滑脂經由端板本體32之潤滑劑供給孔34、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聯絡孔42b、滑脂潤滑用零件42之滑脂潤滑路徑溝42a而到達循環構造部36。
圖10表示潤滑路徑零件更進一步其他的例子。在該例的潤滑路徑零件45中,於其表面45a側形成較窄的油潤滑路徑溝46,於其背面45b側形成較寬於油潤滑路徑溝46的滑脂潤滑路徑溝47。而且,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如圖10(A)所示,將潤滑路徑零件45嵌合於端板本體32,而使油潤滑路徑溝46之表面45a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利用潤滑路徑零件45之油潤滑路徑溝46作為潤滑路徑48。另一方面,當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如圖10(B)所示,將潤滑路徑零件45嵌合於端板本體32,而使油潤滑路徑溝46之背面45b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利用潤滑路徑零件45之滑脂潤滑路徑溝47作為潤滑路徑48。
於該例之外,作為當油潤滑時窄化潤滑路徑,當滑脂潤滑時加寬潤滑路徑的方法,亦可對於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準備截面積較窄者與較寬者等2種類,直接利用嵌合溝35作為潤滑路徑。
圖11表示潤滑路徑零件59更進一步其他例子。在圖3及圖6所示潤滑路徑零件39中,潤滑路徑零件39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藉此於潤滑路徑零件39與移動塊2之間形成潤滑路徑38。對此,在本例中,潤滑路徑零件59接觸於端板本體32,藉此於潤滑路徑零件59與端板本體32之間形成潤滑路徑38。於潤滑路徑零件59挖掘有潤滑路徑溝59a。如此,潤滑路徑38既可形成於移動塊2與潤滑路徑零件38之間,亦可形成於端板本體32與潤滑路徑零件59之間。
圖12至圖16表示於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運動導引裝置之端板。除端板以外的軌道滑軌1、移動塊2等之構成零件,因為使用相同於圖1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因此只就端板進行說明。
端板具有:潤滑路徑零件52,形成構成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溝(參照圖13);端板本體51,形成供潤滑路徑零件嵌合的嵌合溝53。如圖12所示,端板本體51被分割為三部分:一對腳部零件51b,在軌道滑軌1之左右側面呈相對向而設置有方向轉換道6;以及中央部零件51a,對向於軌道滑軌1之上表面而介設在一對腳部零件51b間。中央部零件51a有標準型用中央部零件51a-2及寬度較寬於標準型用中央部零件51a-2的寬幅型用中央部零件51a-1等至少2種類。當將標準型用中央部零件51a-2夾於一對之腳部零件51b間時,可得到標準型之端板本體51。另一方面,當將寬幅型用中央部零件51a-1夾於一對之腳部零件51b間時,則可得到寬幅型之端板本體51。
依運動導引裝置之型號,有標準型和寬幅型的端板本體51,其循環構造相同而從軌道滑軌1之軸線方向看時的僅寬度尺寸相異。將端板5分割為三件:一對腳部零件51b,在軌道滑軌1之左右側面呈相對向而設置有方向轉換道;及中央部零件51a,對向於軌道滑軌1之上表面而介設於一對腳部零件51b間;藉此可在標準型與寬幅型等二種類的端板5間使一對腳部零件51b共通化。因此,腳部零件51b之模具可以共通化,而可抑制模具費用。然而,必須依標準型與寬幅型準備二種類的中央部零件51a。但是,中央部零件51a不具有循環構造,且形狀單純,因此容易製造模具。
於端板本體51形成從潤滑劑供給孔34往左右方向延伸的嵌合溝53。於嵌合溝53左右之端處更進一步沿左右方向形成狹寬的潤滑路徑溝54。潤滑路徑溝54由中途往下方向延伸,到達於方向轉換道6。端板本體51在嵌合溝53之切斷位置處被分割為三個件。
圖13表示嵌合於端板本體51之嵌合溝53的潤滑路徑零件52之立體圖。於潤滑路徑零件52亦準備有標準型52-1、橫向長於標準型52-1的寬幅型52-2等二種類。潤滑路徑零件52之平面形狀,配合嵌合溝53之形狀而略呈矩形狀。於潤滑路徑零件52之表面形成往左右方向延伸的潤滑路徑溝55。於潤滑路徑零件52之中央部形成連通於端板本體51之潤滑劑供給孔34的聯絡孔56。該聯絡孔56亦連通於潤滑路徑溝55。
圖14及圖15表示嵌合有潤滑路徑零件52的端板本體51。圖14表示標準型,圖15表示寬幅型。嵌合於嵌合溝53的潤滑路徑零件52,跨越經分割的端板本體51之縫口51d。當將潤滑路徑零件52嵌合於嵌合溝53時,則潤滑路徑零件52之聯絡孔56連通於端板本體51之潤滑劑供給孔34,潤滑路徑零件52兩端部之潤滑路徑溝55連通於端板本體51之潤滑路徑溝54。
以下就端板之製造方法說明。首先,以射出成形製作形成潤滑路徑溝55的潤滑路徑零件52,以及形成供潤滑路徑零件52嵌合的嵌合溝且在嵌合溝53之切斷位置處分割為二件以上的端板本體51a、51b。其次,利用黏著、螺合等結合手段結合經分割的端板本體51a、51b。其次,於端板本體51a、51b之嵌合溝53嵌合潤滑路徑零件52,使其跨越經分割的端板本體51a、51b之縫口51d。最後,將端板本體51安裝於移動塊2之端面。
當將嵌合有潤滑路徑零件52的端板本體51安裝於移動塊2之端面時,潤滑路徑零件52夾於端板本體51與移動塊2之間而固定。此時,如圖16所示,潤滑路徑零件52-1、52-2接觸於移動塊2之端面,而在潤滑路徑零件52-1、52-2之潤滑路徑溝55與移動塊2之端面間形成潤滑路徑58。當從注油口注入潤滑劑時,潤滑劑經由端板本體51之潤滑劑供給孔34、潤滑路徑零件52-1、52-2之聯絡孔56、潤滑路徑零件52-1、52-2之潤滑路徑溝55而到達方向轉換道6。潤滑路徑58構成於潤滑路徑零件52-1、52-2之潤滑路徑溝55與移動塊2之端面間,因此即使將端板本體51分割,於潤滑路徑58亦不會產生端板本體51之縫口51d,因而潤滑劑不會從縫口51d流漏。
圖17表示端板及潤滑路徑零件之其他例子。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中,如圖1所示,於端板5組入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24及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以下,稱為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作為構成立體交叉之方向轉換道的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圖17上側之圖表示組入有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的端板本體5之前視圖。端板本體5分割為底座部72和被組入於底座部72的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藉此,端板本體32之嵌合溝35亦在底座部72和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30之縫口73處被切斷,而在縫口73中產生間隙。於嵌合溝35,跨越縫口73而嵌合有潤滑路徑零件71。薄板狀之潤滑路徑零件71為與嵌合溝35相同的平面形狀。
如圖18之剖視圖所示,潤滑路徑零件71之背面形成平面,而在其表面挖掘有潤滑路徑溝74。當將潤滑路徑零件71嵌入於端板本體之嵌合溝35時,在潤滑路徑零件71之上表面形成無間隙的面。將於潤滑路徑零件71上所挖掘的潤滑路徑溝74作為潤滑路徑時,在潤滑路徑不會產生縫口。因此,潤滑劑亦不會從潤滑路徑之縫口流漏。
圖19表示潤滑路徑零件71之其他例子。使潤滑路徑零件71之截面形狀形成為由底面與側壁構成的U字形狀,藉此不僅嵌合溝35之底面,其側面亦可跨越於縫口之上。因此,可更加消除間隙。
圖20表示潤滑路徑零件71之其他例子。在該例中,重疊有2個軟質的潤滑路徑零件71a、71b,而在其間形成有潤滑路徑。藉由重疊2個軟質的潤滑路徑零件71a、71b,而可提高潤滑路徑之密封性。此外,當潤滑路徑零件71所接觸的是移動塊2之端面時,因為其加工精度良好,因此即使僅使用一個潤滑路徑零件亦可提高潤滑路徑之密封性。當潤滑路徑零件71所接觸的是成型品時,則因為不可期待其加工精度,因此最好如該例將2個潤滑路徑零件71a、71b重疊。
此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所實現者,在不變更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互相接觸的潤滑路徑零件之潤滑路徑溝與移動塊之端面間形成有潤滑路徑,但亦可使用單獨的潤滑路徑零件,亦即於潤滑路徑零件之內部形成由貫通孔所構成的潤滑路徑。又,滾動體不僅限於滾子,亦可適用滾珠,移動塊、軌道滑軌之形狀、構造亦可進行各種變更。更進一步,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例示說明移動塊作直線運動的線性滑軌,但本發明亦可適用在導引曲線運動的曲線運動導引裝置。更進一步,本發明亦可適用在滾珠栓槽、滾子栓槽等栓槽。
圖21及圖22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中的運動導引裝置。圖21表示運動導引裝置之立體圖,圖22表示運動導引裝置之剖視圖,圖23表示運動導引裝置之滾珠循環路徑之剖視圖。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稱為線性滑軌,導引平台等移動體相對於底座的往復直線運動。於導引部分介設有多個滾珠作為滾動體。
於底座安裝作為軌道構件的軌道滑軌101。於軌道滑軌101開設用來將軌道滑軌101透過螺栓等結合手段固定於底座的安裝孔102。軌道滑軌101之截面略呈四角形狀,且延伸為細長直線狀。於軌道滑軌101之左右側面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例如2條滾珠滾動溝101a作為滾動體滾動部。滾珠滾動溝101a之截面形狀為由單一圓弧所構成的圓弧溝形狀,或由2個圓弧所構成的歌德拱式溝形狀。滾珠滾動溝101a之條數、滾珠滾動溝與滾珠之接觸角可根據運動導引裝置之負載載重作各種設定。因為滾珠103進行滾動運動,所以對滾珠滾動溝101a加工,使表面粗度變小且強度變強。
如圖22所示,將移動塊104透過多個滾珠103組裝於軌道滑軌101,彼此可相對運動。移動塊104由金屬製的移動塊本體105以及一對設於移動塊104移動方向之兩端部的樹脂製端板106所構成。移動塊本體105之整體形成為馬鞍形狀,並具有:中央部105a,對向於軌道滑軌101之上表面;側壁部105b,從中央部105a寬度方向之兩端部往下方下垂,並對向於軌道滑軌101之左右側面。於移動塊本體105左右各側壁部105b之內面形成上下2條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作為對向於軌道滑軌101之滾珠滾動溝101a的負載滾動體滾動溝。多個滾珠103亦在該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上進行滾動運動,所以對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加工以使表面粗度變小且強度變強。
如圖21所示,多個滾珠103於每條滾珠循環路徑中由保持套108(retainer band)連結成一連串。於多個滾珠103間介設圓筒形狀之多個間隔件108a。多個間隔件108a之側面由一對帶狀連結部108b所連結。藉由帶狀連結部108b及多個間隔件108a,而在保持套108形成用來保持滾珠的凹處。如圖22所示,從滾珠103之行進方向看,連結部108b較滾珠103往外側突出。於移動塊本體105之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的兩側,加工有用來導引較滾珠103為突出之該連結部108b的導引溝110。導引溝110被加工於一體成型在移動塊本體中的樹脂成型體111之上。該導引溝110防止當將移動塊104卸離軌道滑軌101時滾珠103從移動塊104之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脫落。
如圖22所示,於移動塊本體105左右各側壁部105b,設置與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平行延伸的滾珠返回通道105d作為滾動體返回通道。滾珠返回通道105d設置之數量與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相同。因為滾珠返回通道105d之直徑大於滾珠103之直徑,所以滾珠返回通道105d中,滾珠103不會承受荷重。滾珠103在被後續滾珠103推擠,或透過保持套108被前方滾珠103拉引之下,在滾珠返回通道105d上移動。藉由將樹脂成型體113一體成型於開設在移動塊本體105的貫通孔112內而形成滾珠返回通道105d。於滾珠返回通道105d中亦加工有用來導引保持套108之連結部108b的導引溝114。
於移動塊本體105移動方向之兩端安裝有端板106作為蓋構件。如圖23所示,於端板106形成有用來將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與滾珠返回通道105d相連接的U字狀方向轉換道116。更詳言之,於端板106形成方向轉換道116之外周側。於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一體射出成型R形件部117而構成方向轉換道116之內周側。將端板106與R形件部117組合而形成方向轉換道116。
藉由直線狀延伸的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與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平行延伸的滾珠返回通道105d、及將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與滾珠返回通道105d相連接的U字狀方向轉換道116,形成回路狀之滾珠循環路徑。於該滾珠循環路徑中排列並收容有保持在保持套108的多個滾珠103。當使移動塊104相對於軌道滑軌101移動時,多個滾珠103在軌道滑軌101之滾珠滾動溝101a與移動塊104之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間的負載滾珠滾動道中進行滾動運動。滾動至移動塊104之負載滾珠滾動溝105c一端的滾珠103,由設於端板106的掬起部所掬起,而在通過U字狀方向轉換道116之後,進入滾珠返回通道105d。通過滾珠返回通道105d後的滾珠,在通過相反側的方向轉換道116之後,再度進入負載滾珠滾動道。合計共獨立設置有4條回路狀之滾珠循環路徑。
圖24表示端板106的俯視圖,圖25表示圖24之IIXV部放大圖。於端板106開設有沿移動塊104之移動方向貫通端板106的貫通孔121。於貫通孔121加工有用來安裝注油口的螺絲孔(參照圖21)。在接觸於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的端板106之端面,挖掘有連結於貫通孔121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對稱於端板106之中心線,從貫通孔121往左右方向延伸。並且,朝向設於端板106左右之側壁部106b的方向轉換道116往下方延伸,在上下2條方向轉換道116之中間部分處分歧為二股,最終連結於上下2條方向轉換道116。於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與挖掘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端板106之間,形成有用來對方向轉換道116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底面,下挖有截面積小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亦同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對稱於端板106之中心線,從貫通孔121往左右方向延伸。並且,朝向設於端板106之左右側壁部106b的各個方向轉換道116往下方延伸,在上下二條方向轉換道116之中間部分處分歧為二股,其端部連結於上下二條方向轉換道116。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之路徑長度等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路徑長度。
於端板106形成有方向轉換道116。端板106之形狀複雜,因此習知藉由樹脂射出成型而製造。第一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2、123原本形成於射出成型的端板106,因此其製造容易。圖中元件符號125為用來將端板106安裝於移動塊本體105的貫通孔。
圖26表示嵌合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附件126。附件126由較端板106軟質的橡膠或樹脂(最好為軟質塑膠)製之彈性體所構成。該附件126藉由以沖床衝切或水刀(water jet cutter)等切斷板狀材料而製造。附件126之平面形狀相同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平面形狀。附件126之表面側及背面側均形成為平面。
圖27表示更進一步嵌合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附件129。如圖24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之端板106的端面,形成方向轉換道的部分127具有高低差,較其他部分128低一階(參照圖29)。為了填補此低一階的部分之高低差,而設置有附件129。附件129之平面形狀相同於端板106中高一階之部分128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平面形狀。附件129之表面側及背面側均形成為平面。
此外,於在端板106之端面不具有高低差時,則不需要附件129。又,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分別重疊二種類的附件126、129,但亦可將二種類的附件126、129形成為一體。
圖28及圖29表示以可裝卸的方式將附件126、129埋入於端板106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後的狀態。圖28表示將附件僅埋入於端板106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右側的狀態。實際上,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右側及左側雙方埋入附件126、129。當將附件埋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時,則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截面整體被堵塞。另一方面,即使將附件埋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亦不會被堵塞。經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附件126、129,被夾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底面和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間。附件126、129具有鎖緊裕度,附件126、129之厚度大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底面與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間的間隙。由彈性體所構成的附件126、129,密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底面131(參照圖30),而密封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
如圖29及圖30所示,亦可於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之兩側設置二條沿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延伸的肋部132。肋部132突出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之底面131。藉由設置如此的肋部132,即使不在附件126設置鎖緊裕度,亦可使附件126變形。因為附件126之變形量亦可設為較大,所以可更進一步提高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之密封性。又,當不設置肋部132時,則有附件126發生變形而填塞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之虞。藉由設置肋部132,可防止附件126窄化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的情況。因此,可確實地得到一定截面積之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
如上述,潤滑劑有滑脂(鋰基滑脂、尿素基滑脂等)與潤滑油(移動面油或渦輪機油、ISOVG32~68等)等2大類。因為該等具有相反的特性,所以當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時,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最好較寬,另一方面,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最好較窄。於習知之端板設置有截面積較寬之滑脂用潤滑劑供給路徑。當要設置截面積較窄之潤滑劑供給路徑時,亦可於端板之外側安排管狀配管,或於端板之端面安裝裝載有儲油槽的潤滑劑供給裝置。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可將截面積較寬之滑脂用潤滑劑供給路徑,與截面積較窄之潤滑油用潤滑劑供給路徑,兩者皆設置於端板106之中。
為了設置滑脂用截面積較寬之潤滑劑供給路徑,於端板106挖掘有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當使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作為滑脂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時,不在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埋入附件126、129。因為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挖掘有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所以可同時利用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作為滑脂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
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如圖31所示,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埋入附件126、129。當藉附件126、129堵塞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時,則殘留作為潤滑劑供給路徑的僅剩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潤滑油用潤滑劑供給路徑形成在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與附件126、129之間。因為潤滑油受泵以壓力供給於潤滑劑供給路徑,所以容易流漏。附件126、129提高潤滑劑供給路徑之密封性,因此可防止潤滑油從潤滑劑供給路徑漏出。
圖32及圖33表示潤滑油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經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的附件126、129,介設於端板106與移動塊本體105之端面間。由端板106之潤滑油供給用注油口所供給的潤滑油,在通過端板106之貫通孔121後,通過形成在附件126、129與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之間的潤滑劑供給路徑133。最終潤滑油排出於端板106之方向轉換道116。
此外,取代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挖掘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亦可於附件126挖掘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而將附件126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22,亦可狹化潤滑油用潤滑劑供給路徑之截面積。但是,此方法必須在附件126挖掘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因此附件126之端面不會成為平面。若非樹脂成型或機械加工,則無法製造附件之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23。若以樹脂成型會需要模具,若以機械加工挖掘溝則會多增加一加工程序。不管如何皆會招致成本上升。
圖34至圖40表示於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中的運動導引裝置。在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中,不使用滾珠而使用滾子作為滾動體。又,不在端板形成第一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而在組入於端處作為潤滑構件的潤滑板152形成第一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圖34及圖35表示運動導引裝置之整體圖。圖34表示立體圖,圖35表示運動導引裝置之前視圖。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具備軌道滑軌141及組裝於軌道滑軌141而可相對移動的移動塊142。於軌道滑軌141與移動塊142之間介設有多個滾子143作為滾動體。
軌道滑軌141之截面略呈四角狀,並延伸為細長直線狀。於軌道滑軌141之左右側面沿長邊方向形成溝141a。各個溝141a上側之壁面141b及下側之壁面141b成為供滾子143滾動的滾子滾動面。於軌道滑軌141之左右側面設置上下各2條合計共4條滾子滾動面141b作為滾動體滾動部。
移動塊142由移動塊本體145、安裝於移動塊本體145移動方向之兩端的端板146以及組入於端板146的潤滑板152所構成。移動塊本體145具備對向於軌道滑軌141之上表面的中央部145a;及從中央部145a左右兩側往下方延伸而對向於軌道滑軌141之左右側面的側壁部145b。於移動塊本體145之側壁部145b形成有形狀配合於設在軌道滑軌141側面之溝141a的突出部145c。於該突出部145c形成有對應於滾子滾動面141b的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作為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在移動塊本體145之左右側壁部145b設置上下各2條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合計共4條。
如圖34所示,於軌道滑軌141之滾子滾動面141b與移動塊本體145之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間,介設有鋼製之多個滾子143。多個滾子143呈一連串,可旋轉並移動自如地保持在保持套148。
如圖35所示,於移動塊本體145之側壁部145b,形成距離上下2條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既定間隔而平行延伸的貫通孔146。於該貫通孔146插入構成滾子返回通道147的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49。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49為細長之管形狀。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49在插入於貫通孔146之後,其兩端部被支持在端板146內。
於移動塊本體145之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的兩端緣,安裝樹脂製之長條狀保持構件151。於保持構件151形成有用來導引保持套148的導引溝,以防當將移動塊142卸離軌道滑軌141時滾子143從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脫落。
由軌道滑軌141之滾子滾動面141與移動塊本體145之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所構成的負載滾子滾動道,於移動塊本體145之左右側壁部145b分別各設有2條。滾子返回通道147亦於移動塊本體145左右之側壁部145b,上下各設有2條。於端板146設置使該負載滾子滾動道與滾子返回通道147立體交叉的方向轉換道。
圖36表示組入於端板146的潤滑板152。潤滑板152介設於移動塊本體145之端面與端板146之間(參照圖40)。潤滑板152具有略小於端板146的平面形狀,並被端板146所覆蓋。於潤滑板152之側壁部152b開設有供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149貫通的貫通孔153。
於潤滑板152與端板146接觸之側的面上挖掘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對稱於潤滑板152之中心線,由其中心往左右方向延伸。然後,經潤滑板152左右之側壁部152b而往下方延伸,在相當於上下二條負載滾子滾動面145d的潤滑部分152d之附近處分歧為二股,其端部連結於上下二條潤滑部分152d。此例中,在潤滑板152與端板146之間,形成有將潤滑劑供應給潤滑部分152d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之底面155a,下挖有截面積小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相同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對稱於端板146之中心線,其端部連結於上下二條潤滑部分152d。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之路徑長度等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之路徑長度。
如圖37所示,於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之兩側,設置有沿著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延伸並且突出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之底面155a的肋部157。由於該肋部157而使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之邊緣增高。
圖38表示嵌合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的附件158。附件158之平面形狀相同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之平面形狀。附件158之表面側及背面側均形成為平面。在本實施形態中,於附件158開設供潤滑油通過的貫通孔158a。
圖39表示將附件158埋入於潤滑板152之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後的狀態。附件158夾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之底面155a與端板146之端面間(參照圖40)。當將附件158埋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時,則堵塞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另一方面,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不被堵塞。
圖40表示潤滑油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潤滑板152介設於移動塊本體145之端面與端板146之間。於潤滑板152與端板146之間介設有埋入於第一潤滑劑供給溝155的附件158。由端板146之潤滑油供給用注油口所供給的潤滑油,在通過端板146之貫通孔159後,通過附件158之貫通孔158a,通過於附件158與第二潤滑劑供給溝156之間所形成的潤滑劑供給路徑160。然後,潤滑油於潤滑板152之潤滑部分152d被排出。
此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所實現者,在不變更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移動塊、軌道滑軌之形狀、構造可作各種變更。又,亦可於端板或潤滑板以外的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例如,與端板分離而安裝於移動塊的構件或安裝於端板之外部的構件)挖掘第一及第二潤滑劑供給溝。更進一步,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就使用線性滑軌的例子說明運動導引裝置,但本發明除尚可適用在導引曲線運動的曲線運動導引裝置之外,亦可適用在滾珠栓槽、滾子栓槽。
本說明書根據2005年12月2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05-373459、2006年9月29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06-269537、2006年9月2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特願2006-269540。該等內容全部包含於此。
1...軌道滑軌
1a...溝
1b...壁面、滾子滾動面(滾動體滾動部)
1c...底面
2...移動塊
2a...中央部
2b...側壁部
2c...突出部
2d...負載滾子滾動面(負載滾動體滾動部)
3...滾子(滾動體)
5...端板(蓋構件)
5a...水平部
5b...側壁部
5c...掬起部
6...方向轉換道
6-1...方向轉換道
6-2...方向轉換道
7...負載滾子滾動道(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7-1...負載滾子滾動道
7-2...負載滾子滾動道
8...滾子返回通道(滾動體返回通道)
8-1...滾子返回通道
8-2...滾子返回通道
10...保持器
11...保持構件
12...保持構件
13...保持構件
14...貫通孔
15...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
24...內外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
29...保持器導引構件
30...內側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
31...分割潤滑路徑零件
31a...水平部
31b...垂直部
32...端板本體(蓋構件本體)
33...潤滑路徑溝
34...潤滑劑供給孔
35...嵌合溝
35a...水平溝
35b...垂直溝
36...循環構造部
37...側面潤滑劑供給孔
38...潤滑路徑
39...潤滑路徑構件
41...油潤滑用零件
41a...油潤滑路徑溝
41b...聯絡孔
42...滑脂潤滑用零件
42a...滑脂潤滑路徑溝
42b...聯絡孔
43、44...潤滑路徑
45...潤滑路徑零件
45a...表面
45b...背面
46...油潤滑路徑溝
47...滑脂潤滑路徑溝
48...潤滑路徑
51...端板本體
51a...中央部零件
51b...腳部零件
51a-1...寬幅型用中央部零件
51a-2...標準型用中央部零件
51d...縫口
52...潤滑路徑零件
52-1...標準型之潤滑路徑零件
52-2...寬幅型之潤滑路徑零件
53...嵌合溝
54...潤滑路徑溝
55...潤滑路徑溝
56...聯絡孔
58...潤滑路徑
59...潤滑路徑零件
59a...潤滑路徑溝
71...潤滑路徑零件
71a...潤滑路徑零件
71b...潤滑路徑零件
72...底座部
73...縫口
74...潤滑路徑溝
101...軌道滑軌(軌道構件)
101a...滾珠滾動溝(滾動體滾動部)
102...安裝孔
103...滾珠(滾動體)
104...移動塊
105...移動塊本體
105a...中央部
105b...側壁部
105c...負載滾珠滾動溝(負載滾動體滾動部)
105d‧‧‧滾珠返回通道(滾動體返回通道)
106‧‧‧端板(蓋構件、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
106b‧‧‧側壁部
108‧‧‧保持套
108a‧‧‧間隔件
108b‧‧‧連結部
110‧‧‧導引溝
111‧‧‧樹脂成型體
112‧‧‧貫通孔
113‧‧‧樹脂成型體
114‧‧‧導引溝
116‧‧‧方向轉換道
117‧‧‧R形件部
121‧‧‧貫通孔
122‧‧‧第一潤滑劑供給溝
123‧‧‧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125‧‧‧貫通孔
126、129‧‧‧附件
127‧‧‧部分
128‧‧‧部分
131‧‧‧底面
132‧‧‧肋部
133‧‧‧潤滑劑供給路徑
141‧‧‧軌道滑軌(軌道構件)
141a...溝
141b...滾子滾動面(滾動體滾動部)
142...移動塊
143...滾子(滾動體)
145...移動塊本體
145a...中央部
145b...側壁部
145c...突出部
145d...負載滾子滾動面(負載滾動體滾動部)
146...端板
147...滾子返回通道(滾動體返回通道)
148...保持套
149...滾子返回通道構成構件
151...保持構件
152...潤滑板(潤滑構件、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
152b...側壁部
152d...潤滑部分
153...貫通孔
155...第一潤滑劑供給溝
155a...底面
156...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157...肋部
158...附件
158a...貫通孔
159...貫通孔
160...潤滑劑供給路徑
164...端板
164a...潤滑路徑
164b...間隙
165...滑脂槍
166...注油口
167...潤滑路徑溝
168...他件構件
169...端板
170...方向轉換道構成構件
圖1為表示於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中的線性滑軌的分解立體圖。
圖2為表示線性滑軌之循環構造部之圖。
圖3為表示端板本體及潤滑路徑零件之立體圖。
圖4為表示端板本體之前視圖。
圖5為嵌合有潤滑路徑零件的端板本體之前視圖。
圖6為表示接觸於移動塊之潤滑路徑零件的剖視圖。
圖7為嵌合有油潤滑用零件之端板本體之前視圖。
圖8為嵌合有滑脂潤滑用零件之端板本體之前視圖。
圖9為表示接觸於移動塊的油潤滑用零件及滑脂潤滑用零件之剖視圖。
圖10(A)及10(B)為表示潤滑路徑零件之更進一步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圖11為表示潤滑路徑零件之更進一步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圖12為表示被組入於在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中的運動導引裝置的端板本體之分解立體圖。
圖13為潤滑路徑零件之立體圖(標準型與寬幅型之二種類)。
圖14為嵌入有潤滑路徑零件的端板本體之前視圖(標準型)。
圖15為嵌入有潤滑路徑零件的端板本體之前視圖(寬幅型)。
圖16為表示接觸於移動塊的潤滑路徑零件的剖視圖。
圖17為表示端板及潤滑路徑零件之其他例子的圖。
圖18為潤滑路徑零件之剖視圖。
圖19為潤滑路徑零件之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圖20為潤滑路徑零件之其他例子的剖視圖。
圖21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立體圖(包含部分剖視圖)。
圖22為運動導引裝置之剖視圖(軌道滑軌之正交方向之剖視圖)。
圖23為滾珠循環路徑之剖視圖。
圖24為端板之前視圖。
圖25為圖24之IIXV部放大圖。
圖26為附件之俯視圖。
圖27為附件之俯視圖。
圖28為埋入有附件的端板之俯視圖。
圖29為埋入有附件的端板之立體圖。
圖30為埋入有附件的端板之剖視圖。
圖31為圖25之IIIXI-IIIXI線剖視圖。
圖32表示潤滑油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移動塊之側視圖)。
圖33表示潤滑油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端板之俯視圖)。
圖34為於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中之運動導引裝置之立體圖(包含部分剖視圖)。
圖35為運動導引裝置之前視圖(包含部分剖視圖)。
圖36為潤滑板之俯視圖。
圖37為圖36之IIIXVII-IIIXVII線剖視圖。
圖38為附件之俯視圖。
圖39為於潤滑板經埋入附件後的狀態之剖視圖。
圖40表示潤滑油用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移動塊之側視圖)。
圖41為表示使用習知滑脂槍的潤滑方法之立體圖。
圖42為表示使用習知自動泵的強制供油方法之立體圖。
圖43為表示習知端板之前視圖。
圖44為表示形成習知潤滑路徑溝的他件構件及端板的立體圖。
31...分割潤滑路徑零件
31a...水平部
31b...垂直部
32...端板本體(蓋構件本體)
33...潤滑路徑溝
34...潤滑劑供給孔
35...嵌合溝
36...循環構造部
39...潤滑路徑構件

Claims (16)

  1.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一對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之至少一者,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窄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grease)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比上述油潤滑時還寬;上述一對蓋構件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溝;以及蓋構件本體,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的嵌合溝;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而窄化上述潤滑路徑,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不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而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作為上述潤滑 路徑。
  2.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一對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之至少一者,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窄化,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grease)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比上述油潤滑時還寬;上述一對蓋構件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溝;以及蓋構件本體,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的嵌合溝;上述潤滑路徑溝具有:較窄的油潤滑路徑溝,形成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之表面側;及滑脂潤滑路徑溝,形成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之背面側,並比上述油潤滑路徑溝還寬;在使用潤滑油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油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利用上述潤滑路徑零件之上述油潤滑路徑溝作為上述潤滑路徑, 另一方面,在使用滑脂作為上述潤滑劑的滑脂潤滑時,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利用上述潤滑路徑零件之上述滑脂潤滑路徑溝作為上述潤滑路徑。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中任一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的形狀,從上述軌道構件之軸線方向來看形成為左右對稱,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從上述軌道構件之軸線方向來看被分割為二而呈左右對稱,實質上形狀相同之同種類分割潤滑路徑零件可嵌合於左右對稱之上述嵌合溝的右側和左側。
  4.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一對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之至少一者,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之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一對蓋構件中之至少一者具備有:潤滑路徑零件,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溝;以及蓋構件本體,形成嵌合上述潤滑路徑零件的嵌合溝; 當不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時,可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作為上述潤滑路徑,另一方面,當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窄化。
  5.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用之潤滑路徑零件,其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一對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兩端,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以及潤滑路徑,設置在上述一對蓋構件之至少一者,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用之潤滑路徑零件,其特徵在於,於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形成構成上述潤滑路徑的潤滑路徑溝,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形成在上述一對蓋構件中至少一者之蓋構件本體的嵌合溝,當不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時,可利用上述蓋構件本體之上述嵌合溝作為上述潤滑路徑,另一方面,當將上述潤滑路徑零件嵌合於上述蓋構件本 體之上述嵌合溝時,可使上述潤滑路徑窄化。
  6.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以及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於上述蓋構件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的潤滑構件上,挖掘有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於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之兩側,設置有沿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延伸並且突出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之底面的肋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埋入有可堵塞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而不會堵塞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的附件(attachment)。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上述 附件藉由衝切板狀材料而製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上述附件由較上述附件所埋入的上述蓋構件或上述潤滑構件更軟質的彈性體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當使用滑脂作為潤滑劑時,不在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埋入上述附件,另一方面,當使用潤滑油作為潤滑劑時,在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埋入上述附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上述蓋構件上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在接觸於上述蓋構件的上述移動塊本體之端面與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的上述蓋構件之間,形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上述潤滑構件上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在接觸於上述潤滑構件的蓋構件與挖掘有上述第一及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的上述潤滑構件之間,形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
  14.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 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以及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於構成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之潤滑劑供給路徑的潤滑劑供給路徑構成構件上,挖掘有第一潤滑劑供給溝作為上述潤滑劑供給路徑,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15.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其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以及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且於上述蓋構件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的潤滑構件上,挖掘有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內更進一步挖掘有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 溝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用之附件,其特徵在於,上述附件具有配合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之平面形狀的平面形狀,可埋入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而且,上述附件在埋入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時,堵塞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而不會堵塞上述第二潤滑劑供給溝。
  16.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備有:軌道構件,形成沿長邊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移動塊,形成對向於上述滾動體滾動部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同時,具有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略呈平行延伸的滾動體返回通道;蓋構件,設置於上述移動塊移動方向之端部,具有將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與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相連接的方向轉換道;以及多個滾動體,排列在由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上述滾動體返回通道及上述方向轉換道所構成的滾動體循環路徑中;如此的運動導引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具備,蓋構件或潤滑構件成型步驟,於上述蓋構件上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的潤滑構件上挖掘用來對上述滾動體循環路徑供給潤滑劑的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同時,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內更進一步挖掘截面積小於上述第一潤滑劑供給溝的第二潤滑劑供給溝;以及蓋構件或潤滑構件安裝步驟,將上述蓋構件或組入於上述蓋構件的上述潤滑構件安裝於移動塊本體。
TW095148885A 2005-12-26 2006-12-26 Movement guide device and movement guide device with accessories TWI392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3459 2005-12-26
JP2006269540 2006-09-29
JP2006269537 2006-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5455A TW200745455A (en) 2007-12-16
TWI392809B true TWI392809B (zh) 2013-04-11

Family

ID=3821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48885A TWI392809B (zh) 2005-12-26 2006-12-26 Movement guide device and movement guide device with accessorie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304312A1 (zh)
JP (2) JP5160239B2 (zh)
KR (2) KR101336353B1 (zh)
CN (3) CN101907128B (zh)
DE (1) DE112006003560T5 (zh)
TW (1) TWI392809B (zh)
WO (1) WO20070747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3498B1 (it) * 2009-03-25 2012-04-27 Gimatic Spa Sistema di guida a sfere a precarico regolabile
JP4797107B2 (ja) * 2010-01-08 2011-10-19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09866B2 (ja) * 2011-04-20 2016-04-2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ターンガイド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DE102011017758B4 (de) * 2011-04-29 2014-03-06 Aktiebolaget Skf Schmiermittelzufuhr für eine Linearführung
TWI448627B (zh) * 2011-12-29 2014-08-11 Hiwin Tech Corp Linear rail with lubricating oil passage
TWI458897B (zh) * 2011-12-29 2014-11-01 Hiwin Tech Corp A linear slide with a return tube
JP5721769B2 (ja) * 2013-05-01 2015-05-20 Thk株式会社 転がり案内装置
DE102013222247B4 (de) 2013-10-31 2022-02-0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miermittelverteiler für einen an einer Führungsschiene wälzgelagert geführten Wagen
JP6351488B2 (ja) * 2014-04-10 2018-07-04 Thk株式会社 転動装置
JP6316093B2 (ja) * 2014-05-21 2018-04-25 Thk株式会社 転がり案内装置
JP6358943B2 (ja) * 2014-12-11 2018-07-18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KR200480957Y1 (ko) * 2015-04-20 2016-07-27 하이윈 테크놀로지스 코포레이션 오일 경로 조정장치를 구비한 리니어 가이드
JP6758098B2 (ja) * 2015-08-06 2020-09-23 Thk株式会社 位置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6668652B2 (ja) * 2015-09-18 2020-03-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直動案内装置用エンドキャップ
JP6092976B1 (ja) * 2015-10-07 2017-03-08 Thk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494692B2 (ja) * 2017-05-31 2019-04-03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USD875150S1 (en) * 2017-05-31 2020-02-11 Thk Co., Ltd. End plate for motion guide device
CN109424643B (zh) * 2017-09-01 2021-02-19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线性模块的油路调整装置
KR102010258B1 (ko) * 2018-02-05 2019-10-21 주식회사 로보스타 리니어 가이드 장치
CN110439925B (zh) * 2018-05-03 2022-07-12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以及在该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盖体
US10704598B1 (en) * 2019-03-05 2020-07-07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Hydrostatic linear guideway
CN112228455B (zh) * 2019-07-15 2023-10-31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以及在运动引导装置中使用的润滑路径部件
JP7433150B2 (ja) 2020-07-09 2024-02-19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CN112643303A (zh) * 2020-09-18 2021-04-13 嘉兴技师学院 一种防止碰撞的自动化机器人装配用送料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1145A (ja) * 1993-09-10 1995-06-13 Deutsche Star Gmbh 直動案内装置
JPH07317761A (ja) * 1994-05-23 1995-12-08 Tsubakimoto Seiko:Kk 直線運動軸受の潤滑構造
US5727884A (en) * 1996-04-20 1998-03-17 Ina Walzlager Schaeffler Kg Linear rolling bearing
TWI221510B (en) * 2003-12-29 2004-10-01 Hiwin Tech Corp Lubrication system of linear guidew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9144Y2 (ja) * 1987-08-07 1994-10-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DE4210299C2 (de) * 1992-03-28 1995-09-28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Wälzlager für eine geradlinige Bewegung
JP3412914B2 (ja) * 1994-05-20 2003-06-03 Thk株式会社 転がり案内装置および転がり案内装置の移動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JPH08114224A (ja) * 1994-10-14 1996-05-07 Nippon Seiko Kk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の給油構造
DE19830140A1 (de) * 1998-07-06 2000-01-20 Star Gmbh Linearführungseinrichtung
JP3974844B2 (ja) 2002-11-29 2007-09-12 株式会社八興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用インク供給積層チューブ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N1507980A (zh) * 2002-12-18 2004-06-30 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滑轨改良结构
US6821020B2 (en) * 2003-03-03 2004-11-23 Advanced Motion Technologies Corp. Slider for a liner guide
JP2004353698A (ja) 2003-05-27 2004-12-16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5083500A (ja) 2003-09-09 2005-03-31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5155909A (ja) * 2003-11-07 2005-06-16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6064058A (ja) * 2004-08-26 2006-03-09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6269540A (ja) 2005-03-22 2006-10-05 Hitachi Ltd ソレノイド駆動回路
JP4679193B2 (ja) 2005-03-22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
JP4521305B2 (ja) * 2005-03-23 2010-08-11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556430B2 (en) * 2006-12-27 2009-07-07 Hiwin Technologies Corp. Linear motion guide apparatus having lubricating device
JP4838179B2 (ja) * 2007-03-16 2011-12-14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1145A (ja) * 1993-09-10 1995-06-13 Deutsche Star Gmbh 直動案内装置
US5509736A (en) * 1993-09-10 1996-04-23 Deutsche Star Gmbh Linear guiding device
JPH07317761A (ja) * 1994-05-23 1995-12-08 Tsubakimoto Seiko:Kk 直線運動軸受の潤滑構造
US5727884A (en) * 1996-04-20 1998-03-17 Ina Walzlager Schaeffler Kg Linear rolling bearing
TWI221510B (en) * 2003-12-29 2004-10-01 Hiwin Tech Corp Lubrication system of linear guidewa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74754A1 (ja) 2007-07-05
JPWO2007074754A1 (ja) 2009-06-04
US20090304312A1 (en) 2009-12-10
CN101907128B (zh) 2012-06-06
CN101907128A (zh) 2010-12-08
CN101865210B (zh) 2012-04-11
KR101336353B1 (ko) 2013-12-04
KR20080083015A (ko) 2008-09-12
KR20130094354A (ko) 2013-08-23
CN101389874B (zh) 2010-07-28
CN101389874A (zh) 2009-03-18
JP5160239B2 (ja) 2013-03-13
DE112006003560T5 (de) 2008-10-30
TW200745455A (en) 2007-12-16
JP5307920B2 (ja) 2013-10-02
KR101356322B1 (ko) 2014-01-28
CN101865210A (zh) 2010-10-20
JP2012229814A (ja)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2809B (zh) Movement guide device and movement guide device with accessories
EP1760342B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4505397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13200036A (ja) 直動案内装置
CN102713320A (zh) 运动导向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520022B2 (en) Linear motion device
JP4838179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8506166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5370082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4638855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JP6316093B2 (ja) 転がり案内装置
CN105121874B (zh) 滚动引导装置
JP2004353698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4469705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18035860A (ja) 曲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スライダへの転動体の装填方法
JP5131225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1153669A (ja) 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この運動案内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アタッチメント
TW201905344A (zh) 運動導引裝置
TWM538103U (zh) 防滲油的線性滑軌
JP2012229794A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潤滑剤含有ポリマ部材
WO2013073079A1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シール機構
JP2006064058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5197174A (ja) 直動案内装置用エンドキャップ、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069871A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シ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