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6698B - 透鏡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6698B
TWI386698B TW096141819A TW96141819A TWI386698B TW I386698 B TWI386698 B TW I386698B TW 096141819 A TW096141819 A TW 096141819A TW 96141819 A TW96141819 A TW 96141819A TW I386698 B TWI386698 B TW I3866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iaphragm
subject
light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1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21658A (en
Inventor
Aiba Daigo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21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21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66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5Neutral density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2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G02B26/023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mprising movable attenuating elements, e.g. neutral density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03B7/091Digital circuits
    • G03B7/097Digital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both exposure time and aper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18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in accordance with light-reducing "factor" of filter or other obturator used with or on the lens of the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28Circuitry to measure o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object contras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Description

透鏡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透鏡裝置,特別關於適用於監視用照相機的透鏡裝置。
在金融機關的店鋪及銷售商品等的店鋪中,用以防止犯罪為目的監視照相機(監視用CCTV照相機)已被廣泛利用。近來,即使在低照度的條件下也能攝影的高敏感度監視照相機已被實用化。
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必需控制照射在監視照相機所具備的攝影元件的光量,從而進行將透鏡內的光欄設定成小光欄,或縮短攝影元件的電子快門的速度等的控制。但是,在透鏡內的光欄為小光欄時,通過光欄的光線上會產生衍射現象而引起圖像劣化等問題。由此,採用通過將ND濾光片安裝在光欄葉片來減少光量而使光欄孔徑更擴大的方式。
【專利前案1】日本特開2002-174839號公報。
【專利前案2】日本特開2005-24836號公報。
【專利前案3】日本特開2006-78666號公報。
但是,雖然在光欄葉片安裝ND濾光片的情況下即可減少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的光量,但是由於光量在光欄開放時也降低,因此不能攝影低亮度的被攝體,而存在可以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增加的問題。另外,為了使最低被攝體照度降低,較佳為將ND濾光片的濃度減淡,但由於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不能充分地降低光量,因此,需要將光欄的孔徑更縮小。由此,存在產生由衍射現象引起的圖像劣化的問題。尤其在具有超高敏感度的照相機中,當ND濾光片的濃度增濃時使原本優點即暗處的攝影喪失。
而且,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在加快電子快門的速度而減少光量的情況,與由光欄或ND過濾片完成的減光不同,並且處於始終攝影元件由高亮度的光曝光的狀態。由此,在提高電子快門速度而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容易產生在攝影圖像上光以線狀延伸的現象(污點斑),由此存在圖像劣化產生的問題。
而且,用具有超高敏感度的照相機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有必要使快門速度更加加快,並且容易達到比一般照相機更高速側的極限快門速度。由此,存在污點斑更容易產生的問題。而且,在用光欄減少光量時由於照相機為高敏感度也有必要使光欄的孔徑更加縮小。由此,光欄的衍射現象更容易產生,且存在產生圖像劣化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是鑒於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在圖像劣化抑制的狀態下可減少光量的、及新穎且改良後的透鏡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係提供一種透鏡裝置。此透鏡裝置,包括有:使入射的光束在攝影元件上成像的成像光學系統;設置在上述成像光學系統的光欄機構;以及設置在上述攝影元件的被攝體側且使入射到上述成像光學系統的光束通過的濾光器部,上述濾光器部至少具有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更包括有: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將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的濾光片切換機構。
根據上述構成,使入射到成像光學系統的光束通過的濾光器部,至少具有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通過濾光片切換機構,將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從而,通過減光濾光片可以降低照射在攝影元件的光量,可以使光欄機構的孔徑更加擴大。由此,抑制通過光欄的光的衍射現象,且可以減少污點斑的產生。而且,在減光濾光片被設置在光欄機構的光欄葉片時,由於可以使光欄葉片的減光濾光片的濃度降低,因此,可以使可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降低。
而且,上述濾光器部具有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重疊而構成為一體的複合濾光片,上述濾光片切換機構,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將上述複合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也可。根據這種結構,通過控制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的位置,可以同時控制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的位置,因此,不伴有繁雜的控制而可以容易進行濾光片的切換。
而且,具有取得上述光欄機構的F數的F數取得部,上述濾光片切換機構,在F數為第1規定值以下且第2規定值以上時,使上述複合濾光片從光束的通過範圍退避,而將上述紅外線截止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也可以。根據這種結構,被攝體的亮度降低,在F數成為第1規定值以下時,由於減光濾光片從光束的通過範圍退避,因此,可以增加照射在攝影元件的光量。
而且,上述濾光器部還具有使光束穿過的透明濾光片,上述濾光片切換機構,在F數小於上述第2規定值時,將上述透明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也可。根據這種結構,在F數小於第2規定值時,將透明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所以在攝影低亮度被攝體時也可以將IR域的光取入,因此,可以獲得充分光量的圖像。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在抑制圖像劣化的狀態下可減少光量的透鏡裝置。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及附圖中,對實質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結構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的符號,因此省略重覆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相關的透鏡裝置(鏡筒)的圖,是表示沿光軸P的剖面的剖面圖。首先,根據圖1說明透鏡裝置10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透鏡裝置10具備固定筒12。在固定筒12設有光欄機構30。在固定筒12的內部,將透鏡框架14配置在光欄機構30的前側(被攝體側),在光欄機構30的後側配置有透鏡框架16。而且,在固定筒12的外側配置有聚焦環18(link)、變焦環20。
透鏡框架14是保持聚焦透鏡(組)22的框架。在透鏡框架14安裝有比其周面突出的卡合銷14a。另外,在固定筒12沿光軸方向形成有直進槽12a,通過卡合銷14a與直進槽12a卡合,將透鏡框架14及聚焦透鏡22構成得由直進槽12a引導而沿光軸方向直進移動。
透鏡框架16是保持變焦透鏡(組)26的框架。在透鏡框架16安裝有比其周面突出的卡合銷16a。另外,在固定筒12沿光軸方向形成有直進槽12b,通過卡合銷16a與直進槽12b卡合,將透鏡框架16及變焦透鏡26構成得由直進槽12b引導而沿光軸方向直進移動。
聚焦環18,在配置透鏡框架14的部位以可旋轉方式配置在固定筒12的外周面。在聚焦環18的內周面形成有相對光軸呈螺旋狀的凸輪槽18a。安裝在透鏡框架14的卡合銷14a與聚焦環18的凸輪槽18a卡合。從而,當旋轉操作聚焦環18時,聚焦環18的凸輪槽18a和固定筒12的直進槽12a的交叉位置沿光軸方向變位,並且按照其交叉位置使卡合銷14a、透鏡框架14、及聚焦透鏡22沿光軸方向變位。這樣,通過旋轉操作聚焦環18,可以調整聚焦透鏡22的設定位置而進行焦點調整。
變焦環20,在配置透鏡框架16的部位以可旋轉方式配置在固定筒12的外周面。在變焦環20的內周面形成有相對光軸呈螺旋狀的凸輪槽20a。安裝在透鏡框架16的卡合銷16a與變焦環20的凸輪槽20a卡合。從而,當旋轉操作變焦環20時,變焦環20的凸輪槽20a和固定筒12的直進槽12b的交叉位置沿光軸方向變位,並且按照其交叉位置將卡合銷16a、透鏡框架16、及變焦透鏡26沿光軸方向變位。這樣,通過旋轉操作變焦環20,可以調整變焦透鏡26的設定位置而調整焦點距離(變焦視角)。
在本實施方式,透鏡裝置10的攝影光學系統由聚焦透鏡(組)22及變焦透鏡(組)26而構成,從被攝體入射的光束通過聚焦透鏡(組)22及變焦透鏡(組)26在CCD58上成像。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使前組透鏡具有聚焦功能而使後組透鏡具有變焦功能,但使前組透鏡具有變焦功能而使後組透鏡具有聚焦功能也可。
光欄機構30具備光欄框架32、兩個光欄葉片34、36、用於驅動光欄葉片的驅動裝置(驅動機構)38、固定在驅動裝置38的驅動軸38a的控制杆40(在圖1,未圖示)。而且,如圖1所示,在光欄機構30的前側配置有光欄機構蓋50。
圖2是表示光欄機構30的平面結構的圖,表示從被攝體側所看到的光欄機構30的狀態。
如圖2所示,光欄機構30具備光欄框架32。在光欄框架32設有以光軸P為中心的圓形孔徑32f和肋32e。如圖1及圖2所示,肋32e在光欄框架32的周緣部被設置成向被攝體側突出。
如圖2所示,在肋32e的內側,重疊配置光欄葉片34及光欄葉片36。在位於被攝體側的光欄葉片34,設置有長孔狀的開孔部34a、開孔部34b、開孔部34c。而且,在光欄框架32設有向被攝體側突出的卡合銷32a、32b、32c、32d。各開孔部34a、34b、34c分別與3個卡合銷32a、32b、32c卡合。
同樣,在光欄葉片36設有開孔部36a、開孔部36b、開孔部36c。各開孔部36a、36b、36c分別與設在光欄框架32的3個卡合銷32a、32b、32d卡合。卡合銷32a、32b、32c、32d為了確實與光欄葉片34、36的卡合,擴大其先端側的徑。
在光欄葉片34設有與光欄框架32的孔徑32f對應的缺口34e。而且,在光欄葉片36設有與光欄框架32的孔徑32f對應的缺口36e。缺口34e、36e是與光欄框架32的孔徑32f相同的圓弧形狀,先端部構成為銳角狀。在光欄葉片34、光欄葉片36為最大展開的狀態下,光欄孔徑的大小成為孔徑32f的大小。在缺口34e和缺口36e的位置靠近的方向驅動光欄葉片34、光欄葉片時,光欄的孔徑變小。
在光欄葉片34的被攝體側,在缺口34e的先端的銳角狀的部分安裝有ND濾光片(減光濾光片)50。而且,在光欄葉片36的攝影元件側,在缺口36e的先端的銳角狀部分安裝有ND濾光片52。
如圖1所示,驅動裝置38被安裝在光欄框架32的下部。而且,驅動裝置38相對光欄框架32從後側安裝。如圖2所示,驅動裝置38的驅動軸38a朝向光欄框架32,在驅動軸38a安裝有控制杆40。控制杆40在兩端具備卡合銷40a及卡合銷40b。卡合銷40a與設在光欄葉片34的開孔部34d卡合。而且,卡合銷40b與設在光欄葉片36的開孔部36d卡合。
在光欄葉片34、36的一方安裝有磁體,通過霍爾元件(未圖示)產生的磁阻效應,檢測出光欄葉片34、36的位置對應的光欄的F數。在此,霍爾元件的輸出變得越大,F數變得越小,但霍爾元件的輸出和F數的關係可任意設定。
如圖1所示,在聚焦環18和變焦環20之間,在固定筒12的外周下部,設有貫通至內部的開口部12c。光欄機構30與光欄機構蓋50一同從孔徑部12c插入到固定筒12的內部而被固定。
如圖1所示,在固定筒20的後端部安裝有攝影元件架54。在攝影元件架54安裝有基板56。在基板56裝備有CCD(攝影元件)58。在CCD58的前側設有密封橡膠59,密封橡膠59的再前側配置有光學低通濾波器(OLPF)60。光學低通濾波器60的前部與攝影元件架54的保持部62連接。
圖2表示通過驅動裝置38將控制杆40朝箭頭A方向驅動到頭的狀態。在此狀態下,光欄葉片34在圖2中位於最下,而光欄葉片36位於最上。從而,如圖2所示,光欄葉片34的缺口34e和光欄葉片36的缺口36e隔開,而使光欄框架32的孔徑32f擴開。
另一方面,在從圖2的狀態將控制杆40沿與箭頭A相反方向驅動時,由光欄葉片34、光欄葉片36而形成的孔徑變小。因此,ND濾光片50、52的位置接近光軸P。從而,由於隨著孔徑的面積縮小而光量被減少,且在孔徑內ND濾光片所佔有的面積比例增加,所以,通過光欄機構30的光量被減少。
此時,由於通過ND濾光片50、52而使光量減少,所以與未設ND濾光片50、52的情況相比較,能夠在由光欄葉片34、光欄葉片36所形成的孔徑變得更大的狀態下將相同的光量入射到CCD59。從而,可以將孔徑開得更大且可以減少光通過光欄時所產生的衍射現象。
在光學低通濾波器60的前側,配置有濾光片機構64。圖3是表示濾光片機構64的結構的示意圖,並表示從被攝體側所看到的濾光片機構64的狀態。如圖3所示,濾光片機構64具備透明濾光片64a、IR截止濾光片64b、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3個濾光片。將這3個濾光片設置於基材64d。這3個濾光片的切換由驅動裝置66進行。
透明濾光片64a為在幾乎無色的平玻璃上蒸鍍防反射膜後的光學濾光片,是使入射的光線直接通過到CCD58的濾光片。透明濾光片64a主要在夜間等低亮度被攝體的攝影時使用。
IR截止濾光片64b為在通常的白天攝影時等所使用的濾光片,具備截止紅外線的功能。
IR截止+ND濾光片64c為在紅外截止濾光片的功能上附加ND濾光片(減光濾光片)的功能的複合濾光片。如圖3所示,IR截止+ND濾光片64c,在全域上具有紅外截止濾光片的功能,而且,在全體的幾乎一半的區域上,附加有ND濾光片的功能。在圖3中,表示將紅外截止濾光片在全域構成且在全體一半的區域將ND濾光片重疊安裝的結構,但將紅外截止濾光片和ND濾光片隔開在光軸方向並列配置也可。
驅動裝置66由步進電動機構成。在驅動裝置66的驅動軸66a設有小齒輪66b,小齒輪66b與在基材64d設置的齒軌64e卡合。從而,當驅動裝置66被驅動時,將基材64d沿其長邊方向驅動。基材64d被驅動到透明濾光片64a、IR截止濾光片64b、IR截止+ND濾光片64c中的任一中心與透鏡裝置的光軸P一致的位置。
與基材64d鄰接而設置有用於檢測基材64d的初始位置的復位開關68。復位開關68為基材64d的位置被設定在初始位置時打開的開關。復位開關68,由光學性地讀取基材64d的突起64f的位置的感測器構成。基材64d的初始位置,例如可以採用將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在光軸P上的位置。從而,根據復位開關68的開/關狀態,可以將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在光軸P上。而且,通過從初始位置沿規定方向驅動驅動裝置66規定步(step)數,可以將透明濾光片64a、或IR截止+ND濾光片64c配置在光軸P上。
驅動裝置66及復位開關68與控制部70連接。而且,在控制部70連接有CCD58、驅動裝置38。另外,向控制部70輸入用於檢測光欄的F數的霍爾元件的輸出。控制部70能夠按照對CCD58的入射光量、霍爾元件的輸出來驅動驅動裝置38、及驅動裝置66。
在這樣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透鏡裝置10中,在白天等比較明亮的場所進行攝影時,將IR截止過濾片64b配置在光軸P的位置,而從入射於透鏡裝置10的光線中截止紅外光。另外,在夜間等暗的場所進行攝影時,將透明濾光片64a配置在光軸P的位置。而且,在白天等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將IR截止+ND濾光片64c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
圖4是表示按照被攝體的亮度而切換濾光片64a、64b、64c的情形的示意圖。在圖4中,縱軸表示用於檢測F數的霍爾元件的輸出電壓,橫軸表示被攝體的亮度。而且,圖5表示霍爾元件的輸出電壓和F數的關係。如圖5所示,霍爾元件的輸出電壓變得越大,F數之值也變得越大,光欄的孔徑則變小。
如圖4所示,在攝影低亮度的被攝體時,將透明濾光片64a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在該狀態下若被攝體的亮度變高,則根據亮度而使光欄機構30的孔徑變小,霍爾元件的輸出電壓(F數值)增加。並且,當F數達到第1規定值時,進行從透明濾光片64a向IR截止濾光片64b的切換。由此,由於將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而照射到CCD58的光量降低,因此光欄機構30的孔徑擴開。濾光片剛切換後的F數之值成為第2規定值。
在將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的狀態下若被攝體的亮度變高,則根據亮度而光欄機構30的孔徑變小,且F數之值增加。並且,當F數達到第1規定值時,進行從IR截止濾光片64b向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切換。由此,由於將IR截止+ND濾光片64c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而照射到CCD58的光量降低,因此,光欄機構30的孔徑擴開。濾光片剛切換後的F數值成為第2規定值。而且,在將IR截止+ND濾光片64c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的狀態下若被攝體的亮度變高,則根據亮度而光欄機構30的孔徑變小,F數之值則增加。
以下,對在將IR截止+ND濾光片64c配置於光軸P的位置的狀態下攝影高亮度的被攝體的情況進行詳細說明。攝影高亮度被攝體的條件通常為白天的攝影條件,且有必要截止紅外線。如上述,在紅外截止濾光片的功能附加ND濾光片的功能而構成IR截止+ND濾光片64c。從而,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也可以通過IR截止+ND濾光片64c確實地截止紅外線。
而且,IR截止+ND濾光片64c,在全區域的幾乎一半的區域設有ND濾光片。為此,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入射到透鏡裝置10的光線的光量通過IR截止+ND濾光片64c被降低。
而且,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為了降低照射到CCD58的光量,光欄葉片34、光欄葉片36被縮閉以使光欄機構30的孔徑變小。從而,通過光欄機構30的光欄葉片34、36、及ND濾光片50、52也可將光量減少。
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濾光片機構64的IR截止+ND濾光片64c、光欄機構30的雙方可以減少光量。為此,與僅用光欄減少光量時相比,可以使光欄的孔徑直徑更加擴大。從而,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能夠抑制在通過光欄的光線上產生衍射現象。
而且,由於通過濾光片機構64的IR截止+ND濾光片64c、光欄機構30的雙方可以減少光量,因此,可以充分減少照射在CCD58的光量。從而,可以使直接照射在CCD58的光量降低,且可以確實地抑制基於電子快門的污點斑的產生。較佳地,期望將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ND濾光片的濃度和ND濾光片50、52的濃度相加所獲得之值,比以往的光欄機構中的ND濾光片的濃度更濃,由此,與僅用光欄機構減少光量的以往的透鏡裝置的情況相比,可以確實降低入射到CCD58的光量,且可以使光欄的孔徑變得更大。從而,可以抑制在通過光欄的光線上產生的衍射現象。
而且,雖然在未設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情況下在透鏡裝置10內的減光需要僅以光欄機構30來進行,但通過設置IR截止+ND濾光片64c,可以使光欄機構30中的光量的減少量的一部分由IR截止+ND濾光片64c負擔。從而,與未設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情況相比,可以將ND濾光片50、52的濃度變得更淡。由此,在開放光欄而進行攝影時,可以將ND濾光片50、52引起的光量的降低抑制為最低限度。從而,特別在夜間等暗處的攝影中,可以確實抑制由ND濾光片50、52引起的光量的降低,且可以使可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降低。
尤其,由於IR截止+ND濾光片64c在攝影低亮度被攝體時未被使用,因此,即使在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ND濾光片形成得充分濃的情況下,可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也不變化。從而,在可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充分降低的狀態下,當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可進行充分的減光。
而且,即使在用ICCD照相機等的高敏感度照相機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之際通過切換成IR截止+ND濾光片64c而降低光量,且可以使電子快門難於達到高速側的極限速度。從而,可以將光欄的孔徑盡可能擴大,且可以抑制衍射現象的產生。
另外,在圖3的示例中,在基材64d設置了透明濾光片64a、IR截止濾光片64b、IR截止+ND濾光片64c這3個濾光片,但也可以在基材64d僅設置透明濾光片64a、IR截止濾光片64b這2個濾光片,而設置可從光軸P的位置抽出且可放入到光軸P的位置的另外的ND濾光片。此時,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通過將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在光軸P的位置且以與IR截止濾光片64b重疊的方式配置獨立的ND濾光片,可以減少光量。而且,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以外的情況下,通過將ND濾光片從光軸P的位置退避,可以僅使用透明濾光片64a或IR截止濾光片64b進行攝影。
接著,根據圖6及圖7的流程圖,對本實施方式的透鏡裝置的處理步驟進行說明。首先說明圖6的流程圖的處理。圖6的流程圖表示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及從高亮度被攝體移行到通常亮度的被攝體時的處理。
首先,在步驟S1,開始高亮度被攝體的攝影。在此,在步驟S1,濾光片機構64被設定為初始狀態,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在光軸P的位置。在下一個步驟S2中,CCD58檢測出被攝體的亮度比較高,而將光欄驅動到小光欄(小絞)側。
在步驟S3中,根據設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出F數,在下一個步驟S4中,F數的資訊被傳送到控制部70。在下一個步驟S5,由控制部70判定F數是否為第1規定值以上,在F數為第1規定值以上時行進到步驟S6。在此,第1規定值例如為F8。
行進到步驟S6時,由於F數為第1規定值(F8)以上,因此,有必要充分縮小光欄,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為高亮度。從而,在步驟S6,為了切換濾光片,可求出驅動裝置6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且向驅動裝置66指令旋轉方向、旋轉角。該些指令由控制部70進行。
另一方面,F數比第1規定值小時,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不是高亮度,則結束處理(RETURN)。此時,不切換濾光片,進行基於IR截止濾光片64b的攝影。
在步驟S7,接受到步驟S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的指令,驅動裝置66沿圖3中的箭頭B方向被步進旋轉,進行基於濾光片機構64的濾光片的切換。在此,進行從IR截止濾光片64b向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切換。
在下一個步驟S8,通過從IR截止濾光片64b切換到IR截止+ND濾光片64c,由於照射到CCD58的光量降低,因此,光欄比濾光片被切換以前更被擴大。在下一個步驟S9,通過設置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出F數。
在步驟S9的狀態下,按照適於高亮度的被攝體的方式將濾光片切換到IR截止+ND濾光片64c,光欄比切換濾光片以前更被擴大。從而,通過在該狀態下進行攝影,與用IR截止濾光片64b進行攝影的情況相比,可以在光欄更加擴大的狀態下進行攝影。由此,可以將光通過光欄時產生的衍射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步驟S9以後,對在步驟S10中將被攝體的亮度從高亮度變化為通常亮度時的處理進行說明。首先,在步驟S10,從高亮度被攝體移行到通常亮度的被攝體。在下一個步驟S11,由CCD58探測出被攝體為通常的亮度,且將光欄驅動到開放側。
在下一個步驟S12,通過設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出F數,而在下一個步驟S13,F數的資訊被傳送到控制部70。在下一個步驟S14,判定F數是否比上述的第2規定值小,在F數比第2規定值小時行進到步驟S15。在此,第2規定值例如為F2。
行進到步驟S15時,由於F數比第2規定值小,因此,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不是高亮度。從而,在步驟S15,為了切換濾光片,求出驅動裝置6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且將旋轉角指令到驅動裝置66。
另外,在F數為第2規定值以上時,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為高亮度,則結束處理(RETURN)。此時,不切換濾光片,進行基於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攝影。
在步驟S16,接受到步驟S15的旋轉方向、旋轉角的指令,將驅動裝置66沿圖3中的箭頭C方向步進旋轉,進行基於濾光片機構64的濾光片的切換。在此,進行從IR截止+ND濾光片64c到IR截止濾光片64b的切換。
在下一個步驟S17中,通過從IR截止+ND濾光片64c切換到IR截止濾光片64b,由於照射到CCD58的光量增加,因此,光欄比濾光片被切換以前更被縮閉。
在步驟S17的狀態下,按照適於通常亮度的被攝體的方式將濾光片切換到IR截止濾光片64b,從而,利用IR截止濾光片64b在紅外線截止的狀態下可以進行通常的攝影。
接著,說明圖7的流程圖的處理。圖7的流程圖表示在攝影低亮度的被攝體時、及從低亮度被攝體移行到通常亮度的被攝體時的處理。
首先,在步驟S21,開始低亮度被攝體的攝影。在此,在步驟S21的初始狀態下,將濾光片機構64設定為初始狀態,IR截止濾光片64b配置在光軸P的位置。在下一個步驟S22,CCD58探測出被攝體的亮度比較低,將光欄驅動到開放側。
在下一個步驟S23,通過設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出F數,而在下一個步驟S24,F數的資訊被傳送到控制部70。在下一個步驟S25,由控制部70判定F數是否為第2規定值以下,在F數為第2規定值以下時,行進到步驟S26。
行進到步驟S26時,由於F數為第2規定值以下,因此,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為低亮度。從而,在步驟S26,為了切換濾光片,求出驅動裝置6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且將旋轉方向、旋轉角指令到驅動裝置66。
另外,F數比第2規定值大時,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不是低亮度,而結束處理(RETURN)。此時,不切換濾光片,則進行基於IR截止濾光片64b的攝影。
在下一個步驟S27,接受到步驟S2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的指令,將驅動裝置66沿圖3中的箭頭C方向步進旋轉,進行由濾光片機構64完成的濾光片的切換。在此,進行從IR截止濾光片64b向透明濾光片64a的切換。
在下一個步驟S28,通過從IR截止濾光片64b切換到透明濾光片64a,由於照射到CCD58的光量增加,因此,光欄比濾光片被切換以前更縮小。在下一個步驟S29,通過設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F數。
在步驟S29的狀態下,按照適合於低亮度的被攝體的方式將濾光片切換到透明濾光片64a,從而,可以抑制光量的降低,並且使紅外線透過透明濾光片64a,能夠確實地進行在暗處的攝影等即確實地攝影低亮度被攝體。
在步驟S29以後,對在步驟S30中被攝體的亮度從低亮度變化為通常亮度時的處理進行說明。首先,在步驟S30,從低亮度被攝體移行到通常亮度的被攝體。在下一個步驟S31,CCD58探測出被攝體為通常的亮度,將光欄驅動到小光欄側。
在下一個步驟S32,通過設在光欄機構30的霍爾元件檢測出F數,在下一個步驟S33,F數的資訊被傳送到控制部70。在下一個步驟S34,判定F數是否比第1規定值(F8)大,在F數比第1規定值大時,行進到步驟S35。
行進到步驟S35時,由於F數比第1規定值大,因此,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不是低亮度。從而,在步驟S35,為了切換濾光片,算出驅動裝置66的旋轉方向、旋轉角,且將旋轉方向、旋轉角指令到驅動裝置66。
另外,F數為第1規定值以下時,判斷出被攝體的亮度為低亮度,而結束處理(RETURN)。此時,不切換濾光片,則進行基於透明濾光片64a的攝影。
在下一個步驟S36,接受到步驟S35的旋轉方向、旋轉角的指令,將驅動裝置66沿圖3中的箭頭B方向步進旋轉,進行由濾光片機構64完成的濾光片的切換。在此,進行從透明濾光片64a到IR截止濾光片64b的切換。
在下一個步驟S37,通過從透明濾光片64a切換到IR截止濾光片64b,由於照射到CCD58的光量減少,因此,光欄比濾光片被切換以前更擴大。
在步驟S37的狀態下,按照適合於通常亮度的被攝體的方式將濾光片切換到IR截止濾光片64b,從而,在利用IR截止濾光片64b截止紅外線的狀態下可以進行通常的攝影。
另外,在上述的說明中,從IR截止+ND濾光片64c到IR截止濾光片64b進行切換的F數、與從IR截止濾光片64b到透明濾光片64a進行切換的F數為同一值(第2規定值),但為不同值也可。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由於在光軸P上配置IR截止+ND濾光片64c,因此,通過具備IR截止+ND濾光片64c的ND濾光片和光欄機構30的雙方,可以減少光量。從而,與僅用光欄機構減少光量的情況相比,由於可以更加減少光量,因此,光欄的孔徑可以擴大,且可以抑制衍射現象的產生。而且,由於可以將設在光欄機構30的ND濾光片50、52的濃度變淡,因此,可以在攝影低亮度被攝體時抑制光量的下降,且可以使可攝影的最低被攝體照度下降。
以上,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當然不限於相關的示例。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範圍內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是顯然的,這些也當然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
透鏡裝置...10
固定筒...12
直進槽...12a,12b
開口部...12c
透鏡框架...14,16
卡合銷...14a,16a
聚焦環...18
凸輪槽...18a,20a
變焦環...20
聚焦透鏡(組)...22
變焦透鏡(組)...26
光欄機構...30
光欄框架...32
卡合銷...32a,32b,32c,32d
肋...32e
圓形孔徑...32f
光欄葉片...34,36
開孔部...34a,34b,34c,34d,36a,36b,36c,36d
缺口...34e,36e
驅動裝置...38,66
驅動軸...38a,66a
控制杆...40
卡合銷...40a,40b
ND濾光片...50,52
攝影元件架...54
基板...56
CCD...58
密封橡膠...59
光學低通濾波器...60
保持部...62
濾光片機構...64
透明濾光片...64a
IR截止濾光片...64b
IR截止+ND濾光片...64c
基材...64d
齒軌...64e
突起...64f
小齒輪...66b
復位開關...68
控制部...70
箭頭...A,B,C
光軸...P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所相關的透鏡裝置(鏡筒)的圖,是表示沿光軸P的剖面的剖面圖。
圖2是表示光欄機構的平面結構的圖,是表示從被攝體側所看到的光欄機構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表示濾光片機構的結構的圖,是表示從被攝體側所看到的濾光片機構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4是表示按照被攝體的亮度而切換濾光片的情形的示意圖。
圖5是表示霍爾元件的輸出電壓和F數的關係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在透鏡裝置的處理程式的流程圖。
圖7是表示在透鏡裝置的處理程式的流程圖。
濾光片機構...64
透明濾光片...64a
IR截止濾光片...64b
IR截止+ND濾光片...64c
基材...64d
齒軌...64e
突起...64f
驅動裝置...66
驅動軸...66a
小齒輪...66b
復位開關...68
控制部...70
箭頭...B,C

Claims (3)

  1. 一種透鏡裝置,其包括有:成像光學系統,使入射的光束在攝影元件上成像;光欄機構,設置在上述成像光學系統;濾光器部,設置在上述攝影元件的被攝體側且使入射到上述成像光學系統的光束通過,並且該濾光器部包含有:使光束直接通過的透明濾光片、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和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及減光濾光片重疊而構成為一體的複合濾光片,且上述透明濾光片、上述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和上述複合濾光片被設置在該濾光器部的基材;以及濾光片切換機構,在攝影高亮度被攝體時將上述複合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並且該濾光片切換機構包含有:用於對上述透明濾光片、上述紅外線截止濾光片和上述複合濾光片進行切換的驅動裝置,在該驅動裝置受到驅動時,將上述基材沿其長邊方向驅動,且將上述基材驅動到上述透明濾光片、上述紅外線截止濾光片或上述複合濾光片中的任一中心與上述透鏡裝置的光軸一致的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鏡裝置,更包括有:取得上述光欄機構的F數的F數取得部,上述濾光片切換機構,在F數為第1規定值以下且第2規定值以上時,使上述複合濾光片從光束的通過範圍退避,將上述紅外線截止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透鏡裝置,其中,上 述濾光片切換機構在F數小於上述第2規定值時,將上述透明濾光片配置在光束的通過範圍。
TW096141819A 2006-11-06 2007-11-06 透鏡裝置 TWI386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0341A JP5060767B2 (ja) 2006-11-06 2006-11-06 レン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1658A TW200821658A (en) 2008-05-16
TWI386698B true TWI386698B (zh) 2013-02-21

Family

ID=3892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1819A TWI386698B (zh) 2006-11-06 2007-11-06 透鏡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15115B2 (zh)
EP (1) EP1918748A1 (zh)
JP (1) JP5060767B2 (zh)
KR (1) KR100923060B1 (zh)
CN (1) CN101178469B (zh)
TW (1) TWI3866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58618A (ja) * 2008-03-27 2009-11-05 Olympus Corp フィルタ切替装置、撮影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撮影システム
CN101995629B (zh) * 2009-08-13 2014-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滤光片切换结构
TWI461814B (zh) * 2013-05-16 2014-11-21 Benq Corp 輔助光學裝置及包含該輔助光學裝置之影像擷取系統
CN103312985A (zh) * 2013-06-05 2013-09-18 四川艾普视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防衍射网络摄像机
TWI505015B (zh) * 2013-06-27 2015-10-2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鏡頭
CN103792761A (zh) * 2014-01-26 2014-05-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可以改变红外相机冷阑与成像波段的装置
JP2015200838A (ja) * 2014-04-10 2015-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GB201707542D0 (en) 2017-05-11 2017-06-28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td Compact SMA shutter actuator
EP3627815B1 (en) * 2018-09-19 2021-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ickup device
US11143933B2 (en) * 2019-01-08 2021-10-12 Funder Electronic Global Co., Ltd. Camera assembly
US11196905B2 (en) 2019-04-10 2021-12-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 number of components of an optical element switching mechanism
CN111935381B (zh) * 2020-08-19 2023-08-25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与移动载体
KR102495113B1 (ko) * 2021-05-11 2023-02-06 (주)로닉스 용접 전,후 및 용접 중에 최적의 영상을 획득하기 위한 광량 제어 방법과, 이를 구현한 소형화 및 경량화된 디지털 용접 비전 카메라
KR102564602B1 (ko) * 2021-08-31 2023-08-11 (주)로닉스 용접 전,후 및 용접 중에 최적의 영상을 획득하기 위해 더욱 개선된 광량 제어 방법과, 이를 구현한 소형화 및 경량화된 용접 카메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6659A (en) * 1979-10-01 1982-02-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frared filter exposur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TW523924B (en) * 2001-01-12 2003-03-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lens
TWM294668U (en) * 2006-02-16 2006-07-21 Camdeor Technology Co Ltd Photography module with changeable infrared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0407A (en) 1990-05-11 1991-12-03 Wheeler Ernest E Filter changing mechanism for a video camera
JPH05110938A (ja) * 1991-10-17 1993-04-3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テレビ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JP2000152072A (ja) 1998-11-11 2000-05-30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2049073A (ja) * 2000-08-07 2002-02-15 Asahi Precision Co Ltd Cctvカメラ用レンズの絞り装置
JP2002107509A (ja) * 2000-09-28 2002-04-10 Asahi Precision Co Ltd Ndフィルタ
JP2002174839A (ja) 2000-12-07 2002-06-2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テレビジョンカメラ
US6856466B2 (en) * 2001-07-05 2005-02-15 Science & Engineering Associates, Inc. Multiple imaging system
JP3918500B2 (ja) 2001-10-24 2007-05-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164355B2 (ja) 2002-12-26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CN100468181C (zh) 2003-04-30 2009-03-11 佳能株式会社 光量调节装置和拍摄装置
JP2004333554A (ja) 2003-04-30 2004-11-25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撮影装置、及びフィルタ
JP2004361590A (ja) * 2003-06-03 2004-12-24 Sony Corp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248954B2 (ja) 2003-07-01 2009-04-02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オートアイリス装置を有する監視カメラ
JP2005070431A (ja) * 2003-08-25 2005-03-17 Canon Inc 光量調節装置及び撮影装置
JP2006078666A (ja) 2004-09-08 2006-03-23 Fujinon Corp レンズ装置
JP4125298B2 (ja) * 2005-02-28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6301292A (ja) * 2005-04-20 2006-11-02 Fujinon Corp レンズ鏡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6659A (en) * 1979-10-01 1982-02-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frared filter exposure compensation apparatus
TW523924B (en) * 2001-01-12 2003-03-11 Konishiroku Photo Ind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lens
TWM294668U (en) * 2006-02-16 2006-07-21 Camdeor Technology Co Ltd Photography module with changeable infrared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16730A (ja) 2008-05-22
CN101178469A (zh) 2008-05-14
EP1918748A1 (en) 2008-05-07
US7715115B2 (en) 2010-05-11
TW200821658A (en) 2008-05-16
JP5060767B2 (ja) 2012-10-31
KR20080041134A (ko) 2008-05-09
KR100923060B1 (ko) 2009-10-22
US20080106805A1 (en) 2008-05-08
CN101178469B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6698B (zh) 透鏡裝置
JP5538549B2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6559031B2 (ja) 撮像装置又は監視カメラ装置
JP2006345172A (ja)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JP2007006357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7212745A (ja) 調光フィルター
JPH08184876A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2063177A2 (en) Flashlight device
US7970270B2 (en) Auto focu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sub-mirror
JP201105337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773144B2 (en) Lens device
JP2007006097A (ja) カメラ
JP2005141005A (ja) 望遠鏡本体および望遠鏡
JPH05292388A (ja) 撮像装置
KR20090087694A (ko) 오토 포커스 시스템과, 이를 이용한 오토 포커스 방법
JP2002139772A (ja)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装置
JP2001318406A (ja) レンズカバー付きカメラ
JP2020085996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7328208A (ja) 撮像装置
JP2003057718A (ja) レンズカバー付きカメラ
JPH1115063A (ja)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ー内表示装置
JP2002237987A (ja) 銀塩撮影及び電子撮像兼用カメラ
JPH0540282A (ja) 光量調節手段を有した撮影系
JP2005292562A (ja) カメラ
JP2002311493A (ja) 銀塩撮影及び電子撮像兼用カメ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