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43571B -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43571B
TWI343571B TW096100194A TW96100194A TWI343571B TW I343571 B TWI343571 B TW I343571B TW 096100194 A TW096100194 A TW 096100194A TW 96100194 A TW96100194 A TW 96100194A TW I343571 B TWI343571 B TW I3435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ed
light guide
optical pickup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00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5348A (en
Inventor
Fumiaki Nakano
Noriaki Nish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05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5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3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35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7Stepped phase pl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3Diffractive elements, e.g. holograms or grat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6Differential phase difference system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65Separate or integrated refractive elements, e.g. wave plates
    • G11B7/1369Active plates, e.g. liquid crystal panels o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134357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光學拾取器及光學資訊裝置,其適於 應用於光碟裝置以用於處理不同類型之光碟,諸如數位化 通用光碟-唯讀記憶體(DVD-ROM)及可記錄數位化通用光 碟(DVD-R)。 【先前技術】 近年來,光碟裝置之使用已普及,該等裝置將諸如音樂 内容、視訊内容或各種資料之資訊記錄於充當記錄媒體之 光碟上且播放自該光碟讀出之資訊。 實務上,光碟裝置將一寫入光束發射於形成於光碟之信 號s己錄層上之同心軌跡或螺旋軌跡上以便產生一具有預定 形狀之訊坑(pit)並記錄資訊。另外,光碟裝置將一讀取光 束發射於該轨跡上且讀出經反射光束以便播放資訊。 此時,光碟裝置偵測到自光碟反射之部分光束且對該部 分光束進行預定信號處理。接著,光碟裝置產生一循軌誤 差信號,其根據輕射位置與所要的轨跡位置之偏差量而變 化。此後,光碟裝置進行循軌控制,亦即’光碟裝置基於 循軌誤差信號來控制光束之輻射位置以減少偏差量。 諸如DVD-R或DVD-RWi可舌仓杳w 重寫數位化通用光碟)之可記 錄光碟具有一槽紋,該槽纹右合,VL灿奸, 〜又充虽沿轨跡形成之導引槽紋以 識別光碟上資訊之記錄位置。相拓 议置。相反’諸如DVD-ROM之唯 讀光碟沿軌跡無槽紋。 因此’ D V D之格式書招试私料必技 4針對唯璜DVD-ROM係使用差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分相位偵測(DPD)方法而產生循轨誤差信號,且針對可^ 錄dvd-r及DVD_RW係使用—差分推挽(Dpp)方法或二= 束推挽(PP)方法(該兩個方法使用推挽信號)而產生循軌^ 差信號。 =' 另外,光碟裝置產生一聚焦誤差信號,該聚焦誤差信號 用於基於部分經反射光束將光束準確聚焦於光碟之信號記 錄層上,且產生一 RF信號,該號用於基於部分經反 射光束來漬出光碟上所記錄之資訊。 為了執行此等方法,提議一種光碟裝置,在該光碟裝置 中將用於偵測自光碟反射之光束之光偵測器的一偵測區域 分割成複數個子區域且在該等子區域中所偵測到之偵測信 號經適當計算以使得產生用於Dpd方法及一射束pp方法兩 者之循轨誤差信號、聚焦誤差信號及RF信號(參看(例如) 曰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告案第2004_281〇26號,詳言之, 第71頁及圖23 ;及曰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告案第3 5927 號’詳言之,第9頁及圖4)。 【發明内容】 在使用DPD方法產生循執誤差信號之光學裝置中,光偵 測器之偵測區域1被分離成四個偵測子區域丨A至1D,如圖 41A中所展示。相反’在使用一射束pp方法產生循軌誤差 信號之光學裝置中’光偵測器之偵測區域1被分離成六個 偵測子區域2 A至2F,如圖41B中所展示。 因此’光學裝置可藉由將光偵測器之偵測區域3分割成 複數個偵測子區域(例如’圖41C中所展示之八個子偵測區 115806-990827.doc T343571 域3 A至3Η)、基於入射於偵測子區域上之經反射光束之強 度產生該等偵測子區域之偵測信號且隨後適當求和此等經 產生偵測信號來產生用於DPD方法及一射束ρρ方法的循轨 誤差信號。 另外,光學裝置之光偵測器根據經反射之光束量藉由執 行光電轉換來產生偵測信號且使用放大器來放大所產生之 價測信號。藉由對此等經放大之偵測信號執行一計算,光 學裝置可產生一循轨誤差信號。藉由求和此等經放大之偵 測信號,光學裝置可產生一 RF信號以用於讀出經記錄之資 訊。 對於支援BD-RE(可重寫藍光光碟(商標))之光碟裝置, 用於讀出資訊之光束波長比支援DVD之光碟裝置的波長 短。因此,因為NA(數值孔徑)增加,所以光碟上光束之光 點大小減小。因此,光點之能量密度增加。 因此,在此等光碟裝置中,確定光碟上讀取光束之輻射 功率的上限以使得經記錄信號之讀出操作之耐久性或可靠 性不會惡化。結#,自光碟反射之光束之強度變得非常 此外,在此等光碟裝置中,阡芏 卞衣1 T者用作光束之光源的雷射 極體之功率減少,雷射-托Μ ^ 一極體之雜sfl增加。因此,此雷 射雜訊疊加於偵測信號上。此時, 因為光碟裝置之光偵測 所以光偵測器關於RF 器雜訊。 一由複數個偵測子區 器使用放大器來放大弱的偵測信號, 信號進一步放大雷射雜訊之外之放大 亦即,因為光碟裝置及尤其是具有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域形成之光偵測器的光碟裝置藉由添加包括雜訊之複數個 偵測信號產生RF信號,所以RF信號包括比將光偵測器分 割成較少子區域所產生之雜訊多的雜訊。因此,RF信號之 讀出效能不利地降低。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支援複數個控制方法並產生 高精確度信號之光學拾取器及光學資訊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一光學拾取器包括:一偵測 器’其使用複數個偵測子區域來偵測自預定光源發射且自 光學記錄媒體反射之經反射光束;複數個光導構件,其中 每一光導構件皆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且根據該光導圖案將 經反射光束之預定部分輸入至預定偵測子區域;及一切換 控制器,其根據預定切換條件在複數個光導構件中切換並 選擇對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光導構件。 在此結構中,即使切換了光導圖案,光學拾取器仍可使 用預先形成於光偵測器上預定位置處之偵測子區域根據經 切換之光導圖案偵測到經反射光束之預定區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一光學資訊裝置包括:一偵 測器,其使用複數個偵測子區域用於偵測自預定光源發射 且自光學記錄媒體反射之經反射光束;複數個光導構件, 其中每一光導構件皆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且根據該光導圖 案將經反射光束之預定部分輸入至預定偵測子區域上;一 切換控制器’其在複數個光導構件中切換並選擇應用於經 反射光束之光導構件;及一整合式控制器,其控制該切換 控制器以根據預定切換條件切換並選擇對經反射光束起作 U5806-990827.doc Γ343571
用之光導構件D 在此結構中,即使切換了光導圖案,光學拾取器仍可使 用預先形成於光偵測器上預定位置處之偵測子區域根據經 切換之光導圖案偵測到經反射光束之預定區域。 亦即,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即使切換了光導圖案,光 學拾取器仍可使用預先形成於光偵測器上預定位置處之偵 測子區域根據經切換之光導圖案偵測到經反射光束之預定 區域。因此,可達成一種能夠支援複數個控制方法並產生 高精確度信號之光學拾取器及光學資訊裝置。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看隨附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 1 ·本發明之基本原理 ι-ι·光碟裝置之結構 如圖1中所展示,光碟裝置10將諸如音樂内容、視訊内 容或各種資料項之資訊記錄於充當記錄媒體之光碟1〇〇(例 如’ BD-RE及BD-ROM(藍光光碟(商標)·唯讀記憶體))上且 播放該光碟1〇〇上之資訊。 』光碟裝置H)將一寫入光束發射於形成於光碟1〇〇之信號 記錄層(未圖示)上之同心軌跡或螺旋軌跡上以便產生一具 有預定形狀之訊坑並記錄資訊。另外,光碟裝置1〇〇將二 讀取光束發射於該軌跡上且讀出自軌跡反射之光束以便播 放資訊。 在實際應用中,光碟裝置1G之光學拾取器u控制雷射二 極體咖發射輸出光束L1’該輸出光束u具有—平行於圖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1之平面之偏光乎面。輸出光束L1穿過偏光束分光器14之 偏光膜14A。 隨後,光學拾取器11之準直透鏡15將偏光束分光器14所 透射之輸出光束L1自發散光束變換成平行光束。平行光束 之傳播方向藉由反射鏡16變成朝向光碟1〇〇之向上方向。 接著’平行光束藉由1 /4波長板1 7自線性偏光光束變成圓 形偏光光束。此後,圓形偏光光束藉由場透鏡丨8變成會聚 光束’其聚焦於光碟100之信號記錄表面上所要的軌跡 上。 另外’光學拾取器11使輸出光束L1自光碟1〇〇之信號記 錄表面反射之經反射光束L2進入場透鏡18以便該經反射光 束L2自發散光束變換成平行光束。平行光束藉由1/4波長 板1 7自圓形偏光光束變成具有一偏光之線性偏光光束。線 性偏光光束之傳播方向藉由反射鏡16變成朝向雷射二極體 12之水平方向。此後,準直透鏡15將經反射光束L2變換成 會聚光束,其輸入至偏光束分光器14中。 在此情況下,在光學拾取器丨丨中,偏光束分光器14之偏 光膜14A歸因於偏光膜14a與經反射光束L2之偏光平面之 間的關係來反射經反射光束L2。此後,半反射鏡19部分反 射該經反射光束L2。使部分經反射光束。入射於聚焦誤差 信號偵測系統23上。 此處,聚焦誤差信號偵測系統23可根據光點大小偵測 (SSD)方法、散光方法或富可(F〇urcauit)方法來操作。請注 意,聚焦誤差信號偵測系統23可安置於自偏光束分光器14 115806-990827.doc Γ343571 至光4貞測器2 2之光徑上。 光學拾取器11之分束光導20或21將半反射鏡19所透射之 經反射光束L2之部分光束分離成複數個光束,其輸入至光 偵測器22中。以下描述此過程之細節。 此外,光學拾取器11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24機械選擇 分束光導20或21以切換用於經反射光束。之分離圖案。以 下描述此過程之細節。 1 - 2.分束光導之結構 當光碟100為BD-ROM時,光碟裝置10藉由差分相位偵 測(DPD)方法來執行循軌控制,因為BD-R〇M光碟在轨跡 上具有一訊坑串而無槽紋結構。 為了藉由DPD方法執行循軌控制,如圖2 a中所展示,若 分束光導20及21不存在,則光學拾取器〗】將由經反射光束 L2形成於光偵測器22上之圓形射束點p丨分離成四個射束點 P1 A至P1D。此後’光學拾取器1 η貞測射束點p 1 a至p 1 〇每 一者的強度》 此時’光碟裝置10使用光偵測器22根據射束點Pi a至 P1D之強度所產生之偵測信號〇 1A至G 1D中的相位差來計 算循軌誤差信號STE1。接著,光碟裝置1 〇基於循軌誤差信 號STE 1來執行循軌控制。 實務上’如對應於圖2A之圖3A中所展示,光學拾取器 11之分束光導20之區域被分割成四個光導區段2〇a至 20D。因此’當經反射光束L2(參看圖1)穿過分束光導2〇時 所形成之經反射光束L2橫截面R1被分離成四個子橫裁面 115806-990827.doc 12 1343571 R1A至RID。在下文中,藉由四個光導區段20 A至20D而自 經反射光束L2分離且具有子橫戴面R1A至R1D之光束分別 稱作”獨立光束L3A至L3D"。 如圖4A中所展示,包含炫耀HOE(全像光學元件)之全像 片形成於分束光導20之表面上的四個光導區段20 A至20D 之每一者中。全像片使經反射光束L2(參看圖1)之獨立光 束L3A至L3D分別於圖4A中左上方向、右上方向、左下方 向及右下方向中繞射。請注意,圖4A至圖4C為分束光導 20之俯視圖。 圖4B為沿圖4A中點Q1-Q2所截取之分東光導2〇之橫截面 圖。分束光導20在光導區段20B及20C之每一者中具有大 體均勻的鑛齒橫戴面。此橫截面允許全像片作為炫耀H〇e 來操作。 貫務上,分束光導20之光導區段20B及20C使對應於自 圖4B之上側輸入之經反射光束^之橫戴面子區域R1B及 R1C的部分光束於左下及右下方向中繞射以分別產生獨立 光束L3B及L3C。 相反,當光碟100表示BD-RE光碟時,光碟裝置1〇藉由 射束PP(推挽)方法執行循軌控制,因為Bd_r〇m光碟具 有一擁有槽紋結構之轨跡。 為了根據一射束PP方法執行循轨控制,如圖2B中所展 示’若分束光導20及21不存在,則光學拾取器㈣由經反 射光束L 2形成於㈣測器2 2上之圓形射束點P 2分離成六個 射束點P2A至P2F。此後,光學拾取器丨w測射束點p2A至 115806-990827.doc 13 1343571 P2F每一者的強度。 此時,光碟裝置ίο使用以下方程式自根據射束點P2A至 P2F之強度之偵測信號G2A至G2F及預定係數κ計算循軌誤 差信號STE2 : STE2 = (G2D-G2C)-K{(G2B + G2F)-(G2A + G2E)} .. 接著,光碟裝置10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2來執行循軌控 制。 實務上,光學拾取器11之分束光導21具有一不同於分束 光導20之分離圖案的分離圖案。如對應於圖2b之圖3B中 所展示’分束光導21之區域被分離成六個光導區段21八至 21F。因此,當經反射光束L2(參看圖丨)穿過分束光導21時 所形成之經反射光束L2的橫截面R2被分離成六個橫截面子 區域R2A至R2F。在下文中,藉由六個光導區段21A至21F 而自經反射光束L2分離且具有橫截面子區域R2 A至R2F之 光束分別稱作”獨立光束L4A至L4F"。 如圖4C中所展示,與分束光導20—樣,包含炫耀HOE之 全像片形成於分束光導21之表面上的六個光導區段21A至 21F之每一者中。全像片使經反射光束[2(參看圖1)之獨立 光束L4A至L4F分別於圖4C中左上方向、右上方向、左下 方向、右下方向、左上方向及右上方向中繞射。 在此情況下,分束光導21之光導區段21 A及21E使獨立 光束L4A與L4E在相同方向(圖4C中左上方向)中繞射且光 導區段21B及21F使獨立光束L4B及L4F在相同方向(圖4C中 右上方向)中繞射。 115806-990827.doc -14- 1343571 如上所述,分束光導20及21分別具有四個光導區段2〇 a 至20D及六個光導區段21A至21F。全像片形成於光導區段 之每一者上。光導區段20A至20D及21A至21F的繞射方向 被設定成預定方向。因此,經反射光束L2被分離成四個獨 立光束L3A至L3D或六個獨立光束L4A至L4F。 1-3.光偵測器之結構 如圖5中所展示,光偵測器22在其表面上具有矩形偵測 子區域22A至22D,獨立光束L3A至L3D或獨立光束L4A至 L4D發射於其上。 偵測子區域22A至22D分別位於光偵測器22之頂表面之 中心點U1的左上、右上、左下及右下側上。除非分束光導 20及2 1存在’否則中心點U1與抵達光偵測器22之經反射光 束L2之光轴重合。 除非分束光導20及2 1存在,否則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 域22A至22D之每一者皆充分大於經反射光束L2所形成之 射束點P0。因此,光偵測器22能可靠地偵測具有與射束點 P0相同大小之射束點的強度。 光偵測器22根據形成於偵測子區域22A至22D中之每一 射束點的強度執行光電轉換以產生電信號。此後,光偵測 器22使用放大器(未圖示)來放大所產生之電信號以產生四 個偵測信號。 1 -4.對經反射光束之偵測 實務上,當光碟1〇〇(參看圖1)為BD-ROM時,光碟裝置 10之光學拾取器11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24來選擇分束 115806-990827.doc •15- 1343571 光導20,如圖6A中所展示。 此時,光學拾取器11使用分束光導20將經反射光束L2分 離成獨立光束L3A至L3D。將獨立光束L3A至L3D分別輸入 至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A至22D。 結果,如圖7A中所展示,具有與橫截面子區域Rl A至 R1D(參看圖3A)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1A至P1D分別形 成於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A至22D中。因此,光偵 測器22根據射束點PI A之強度至P1D之強度來產生四個偵 測信號(亦即,偵測信號S1A至S1D)。 隨後’光碟裝置10(參看圖1)使用偵測信號S1A至S1D中 之相位差來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1。此後,光碟裝置1 〇基 於循執誤差信號STE1藉由適於BD-ROM光碟100之DPD方 法來執行循執控制。 相反,當光碟100表示BD-RE光碟時,光碟裝置1〇之光 學拾取器11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24來選擇分束光導 21,如圖6B中所展示。 此時,光學拾取器11使用分束光導21將經反射光束L2分 離成獨立光束L4A至L4F。將獨立光束L4A至L4F分別輸入 至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A至22D。 結果’如圖7B中所展示,具有與橫截面子區域R2 a至 R2F(參看圖3B)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2A至P2F分別形 成於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A至22D中。 在此情況下,因為分束光導21之光導區段21A與2 1E使 獨立光束L4A及L4E在相同方向中繞射’所以獨立光束L4 a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所引起之射束點P2A及獨立光束L4E所引起之射束點P2E形 成於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 A中。類似地,由於光導 區段21B及21F使獨立光束L4B及L4F在相同方向中繞射, 因此獨立光束L4B所引起之射束點P2B及獨立光束L4F所引 起之射束點P2F形成於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B中。
另外’獨立光束L4C所引起之射束點P2C及獨立光束L4D 所引起之射束點P2D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 22C及 22D 中。 因此,光偵測器22產生四個偵測信號S2 A至S2D,其分 別對應於射束點(P2A+P2E)、(P2B+P2F)、P2C及P2D之強 度。隨後,光碟裝置10使用對應於方程式(1)之以下方程式 (2)自偵測信號S2A至S2D產生一循軌誤差信號STE2 : STE2 = (S2D-S2C)-K(S2B-S2A) ...(2) 接著,光碟裝置10基於循執誤差信號STE2為BD-RE光碟 100(參看圖1)執行循軌控制。 亦即,光碟裝置10之光學拾取器11可使用分束光導圖案 切換器24來選擇分束光導20或21以便選擇將經反射光束L2 分離成獨立光束L3 A至L3D之分離圖案及將經反射光束L2 分離成獨立光束L4A至L4F之分離圖案中之一者。 此時,光學拾取器11使用形成於分束光導20或21上之全 像片使獨立光束L3A至L3D或獨立光束L4A至L4F在預定方 向中繞射。因此,光學拾取器11將射束點P1A、P1B、P1C 及P1D分別輸入至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域22A、22B、 22C及22D中。或者,光學拾取器11將射束點(P2A+P2E)、 115806-990827.doc 17 1343571 (P2B+P2F)、P2C及P2D分別輸入至光偵測器22之偵測子區 域 22A、22B、22C及 22D 中。 結果,藉由對四個偵測子區域22A至22D執行光電轉換 且放大經轉換之電信號,光偵測器22可直接產生:四個偵 測信號SIASSID,其為產生卿方法中所使用之循軌誤 差L號STE 1所需的;或四個偵測信號S2A至S2D,其為產 生一射束pp方法中所使用之循軌誤差信號8丁£2所需的。 此後,光碟裝置1〇在箭頭”TRK”所指示之方向中或在其 相反方向中移動光學拾取器u或場透鏡18(參看圖丨)以便執 行循轨控制。 2 ·第一實施例 2-1·光碟裝置之架構 如圖8中所展示,對應於光碟裝置1〇(參看圖”之光碟裝 置30將諸如|樂内容、視訊内容或各種資料項之資訊記錄 於光碟1〇〇(例如,BD-RE及BD_R〇M)上且播放該光碟1〇〇 上之資訊。 系統控制器3 1對光碟裝置3〇執行總控制。當自外部裝置 (未圖示)接收一命令播放光碟1〇〇(其裝載於光碟裝置30上) 上之資訊的指令時,系統控制器31將一用於識別光碟1〇〇 之信號記錄層中所記錄之資訊之位址資訊j A及一資訊讀出 指令MR傳輸至驅動控制單元33。 驅動控制單元33回應於自系統控制器3丨所接收之資訊讀 出指令MR來控制轉軸馬達34從而以預定旋轉速度來旋轉 光碟1〇〇。另外’驅動控制單元33基於資訊讀出指令遞及 115806-990827.doc -18- 1343571 位址資sfl IA來控制饋給馬達3 5以在光碟1 〇〇之徑向中移動 光學拾取器36,該光學拾取器36對應於光學拾取器n(參 看圖1)。因此’光束聚焦於光碟1〇〇之信號記錄層上對應 於位址資訊IA之轨跡(在下文稱作,,所要的軌跡,,)上。 此時,光學拾取器36接收入射於光碟1〇〇上之光束的經 反射射束以偵測經反射射束之強度。接著,光學拾取器% 產生一偵測信號且將該偵測信號傳輸至一信號處理單元 37。該信號處理單元37根據光束輻射點與所要的轨跡之偏 差產生循軌誤差信號STE且根據光束焦點與光碟1〇〇之信號 記錄層之偏差產生聚焦誤差信號SFE。接著,信罝 元37將循軌誤差信號STE&聚焦誤差信號sfe傳輸至驅動 控制單元33。料’信號處理單元37基於伯測信號產生再 生RF信號SRF且將該再生RF信號SRF傳輸至信號調變及解 調變單元38。 驅動控制單元4基於循軌誤差信號STE及聚焦誤差信號 SFE產生一循執控制信號CT及一聚焦控制信號cf丨並傳輸 該等被產生之㈣至該光學拾取m學拾取器36回應 於所傳輸之信號來執行循軌控制及聚焦控制以便將光束之 焦點對準光碟100之所要的軌跡。 信號調變及解調變單元38對再生RF信號SRF執行預定解 調變處理及解碼處理以播访咨 力处里以播放貝讯。此後’信號調變及解調 變^38將播放資訊傳輸至外部裝置(未圖示)。 另外’光碟裝置3G對輸人信號調變及解調變單元^之記 錄信號執行預定調變處理, ° 处 且丨通後使用信號處理單元37將 經解調變之記錄信號轉換成翰 付兴双徇出6己錄k唬。此後,光碟裝 U5806-990827.doc -19- 1343571 據輸出記錄信號輸出一 資訊記錄於光碟1 00上。 寫入射 置30控制光學拾取器36以根 束。因此,根據記錄信號, 如上所述’光碟裝置3〇自 目丸學拾取器36發射聚焦於光碟 100之信號記錄層中所要的軌 才上之光束’以使得可播放 或記錄所要的資訊。 2-2·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在圖9中,與關於圖丄所說明並描述之元件類似之元件由 類似參考數字指定。如圖9中所展示,光學拾取器%使用 準直透鏡〗5將自光學積體元件料内部發射之輸出射束⑶ 轉換成平行射束。接著,平行光束藉由1/4波長板口自線 性偏光光束變成圓形偏光光束。平行光束之傳播方向藉由 反射鏡16變得朝向向前方向中之光碟1〇〇(未圖示)。此後, 場透鏡18將輸出射束L11轉換成會聚光束且將會聚光束聚 焦於形成於光碟1 00之信號記錄表面上的所要的軌跡上。 另外,光學拾取器36使輸出光束L11自光碟100之信號記 錄表面反射之經反射光束L12進入場透鏡18以便該經反射 光束L12自發散光束變換成平行光束。平行光束之傳播方 向藉由反射鏡16變成朝向光學積體元件4〇之向下方向。平 行光束藉由1/4波長板17自圓形偏光光束變成具有一偏光 之線性偏光光束。此後’準直透鏡15將線性偏光光束變換 成會聚光束,其輸入至光學積體元件40中。 光學積體元件40以整合式方式包括光學拾取器丨】之雷射 二極體12(參看圖1)、偏光束分光器14、半反射鏡19、分束 光導20及21、光偵測器22及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24。 115806-990827.doc -20- 1343571 2-2-1.光學積體元件中輸出射束之光徑 實務上,如圖10A令所展示,光學積體元件4〇在中心處 包括基座5〇。對應於圖1中所展示之雷射二極體12之雷 射二極體5 1安裝於基座5〇之下表面上。 對應於圖1中所展示之光偵測器22之光偵測器52安裝於 基座50之上表面上。另外,間隔物53安裝於基座5〇之上表 面上。包括層壓薄板部件54A至54D之偏光濾光鏡54安裝 於間隔物53上。此外,對應於圖!中所展示之偏光束分光 器14之偏光稜鏡55安裝於偏光濾光鏡54上。 如圖10B中所展示,各種全像片及波長板形成於偏光濾 光鏡54之板部件54A至54D上。藉由組合各種全像片與波 長板’在偏光濾光鏡54中達成1/2波長板59、衰減器60及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衰減器60具有使用曰本未審查專 利申請公告案第2002-260272號中所描述之方法來衰減輸 出射束L11之強度且校正輸出射束lu之強度分佈的功能。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為經反射光束L12切換分束光導圖 案。 在光學積體元件40中,雷射二極體5 1在系統控制器 3 1(參看圖8)之控制下在向上方向中發射輸出射束lii。輸 出射束L11穿過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於基座5〇中之通孔及形 成於間隔物53中之空腔。接著,輸出射束l 11進入偏光濾 光鏡54中。 此時,偏光濾光鏡54之板部件54A直接透射輸出射束 Ul °安置於板部件54B中之1/2波長板59將輸出射束L11之 115806-990827.doc -21 - 1343571 偏光平面旋轉一預定角度以使得偏光方向變成圖〗〇 A中之 左右方向。此後,輸出射束L11進入安置於板部件54B與 54C之間的作用波長板62中。 泫作用波長板62包含液晶元件。作用波長板62將圓形區 域中之偏光平面旋轉一預定角度,該圓形區域之中心處為 輸出射束L11之軸且該圓形區域在系統控制器31(參看圖8) 之控制下具有一預定半徑。此後,輸出射束L1丨進入板部 件54D之偏光全像片63中。偏光全像片63使為輸出射束lu 之偏光分量的光束在特定方向中繞射且將光束輸入至偏光 稜鏡55中。 此處,當在光碟1 〇〇上記錄一信號時,光學積體元件4〇 調整輸出射束L11(其穿過作用波長板62之圓形區域,在該 圓形區域之中心處為輪出射束Li 1之軸,且該圓形區域具 有一預疋半控1 )之偏光平面的相對旋轉以使得相對旋轉大 體為零度(亦即,偏光方向平行於圖1〇A中之左右方向 因此’光學積體元件40允許大多數輸出射束L11穿過偏光 稜鏡55之偏光膜55A而不發生偏光全像片63所引起之繞射 且在朝向準直透鏡15(參看圖8)(該準直透鏡15安置於光學 積體元件40上)之方向中輸出該輸出射束LU。因此,當在 光碟1 00上記錄信號時,光學積體元件4〇可有效使用雷射 功率。 相反’當讀出記錄於光碟〗00上之信號時,光學積體元 件40對輸出射束L11之偏光平面提供一相對角度,該輸出 射束L11穿過作用波長板62之圓形區域,在該圓形區域之 115806-990827.doc •22· 1343571 中心處為輸出射束L】1之軸且該圓形區域具有一預定半 徑。因此,光學積體元件40之偏光全像片63選擇性僅繞射 具有強的強度之輸出射束L11的中心部分。偏光稜鏡55之 偏光膜55A反射經繞射光束以使得該經繞射光束入射於安 置於圖10A之左側上的光偵測器56上。光偵測器56用於監 視衰減器60之操作。另外’光學積體元件4〇允許強度減小 之輸出射束L11之中心部分穿過偏光稜鏡55之偏光膜55A。 接著,光學積體元件40在朝向安置於光學積體元件4〇上方 之準直透鏡15(參看圖8)之方向中輸出傳遞光束。 以此方式,當讀取光碟1 〇〇上所記錄之信號時,光學積 體元件40可增加雷射二極體51之輸出功率而不增加光碟 100之記錄表面上所產生之讀出功率。因此,光學積體元 件4 0可相對減少雷射雜讯。另外,光學積體元件4 〇可均衡 輸出光束之強度分佈以使得可改良光碟1〇〇之記錄表面上 光束點的會聚效能》 此外’系統控制器31(參看圖8)偵測輸入至用於監視衰減 器60之操作的光偵測器56中之光束強度以便檢查作用波長 板62之操作。因此’雖然輸出光束之強度被衰減器6〇衰 減1但是系統控制器3 1可防止具有記錄功率之輸出光束 L11發射於光碟1 〇〇上。因此,可防止發射具有超過雷射二 極體51之額定功率之功率的輸出光束。 2-2-2.學積體元件中經反射光束之先徑 另外,如圖10A中所展示,光學積體元件40之偏光膜 55A及反射表面55B之每一者均反射自上側入射於光學積 115806-990827.doc -23. 體元件40上之經反射光束L12。因此,經反射光束U2入射 於安置於板部件54D中之聚焦伺服全像片64上。 如圖刚中所展#,聚焦伺服全像片64與偏光全像片63 一起安置於板部件54D之下表面h 服全像片64將 經反射光束Li2分離成零階經反射光束U3、具有負功率之 正-階經反射光束LU及具有正功率之負一階經反射光束 L15 ’其皆輸入至板部件ye中。 包含液晶元件之作用波長板65與作用波長板62一起安置 於板部件54B與54C之間。作用波長板65在系統控制器 3 1 (參看圖8)之控制下改變施加至液晶元件之電壓以便適當 方疋轉、π反射光束L13至L1 5的偏光平面。此後,將經反射光 束L13至L15輸入至板部件54B中。 亦即,作用波長板6 5根據施加至液晶元件之電壓來確定 其是透射偏光於圖10B之左右方向中之經反射光束L13至 L15還疋偏光於鈾後方向(亦即,垂直於圖log之平面的方 向)中之經反射光束L13至L15。 自偏光全像片形成之分束光導66安置於板部件54B之下 表面上。自偏光全像片形成之分束光導67安置於板部件 54A之上表面上。分束光導66及67分別對應於分束光導2〇 及21(參看圖1)。 如對應於圖3A之圖11A中所展示,與分束光導2〇—樣, 分束光導66被分割成四個光導區段66A至66D。因此,當 經反射光束L13(參看圖10B)穿過分束光導66時,經反射光 束L13之橫截面rii由四個子橫截面r11a至RUD之總和來 115806-990827.doc -24- 1343571 實務上,如對應於圖4 A之圖1 2 A中所展示,包含炫耀 HOE之偏光全像片形成於分束光導66之表面上的四個光導 區段66A至66D之每一者中。偏光全像片使經反射光束 L13(參看圖10B)之獨立光束L16A至L16D在左方向或右方 向中繞射。為了描述方便,圖12A為分束光導66之俯視 圖,儘管分束光導66安置於板部件54B之下表面上。 如對應於圖4B之圖12B及12C中的橫截面所展示,光導 區段66A及66D使經反射光束L13對應於子橫載面R1 1A及 R11 D(參看圖1 2 A)之部分光束分別相對弱地向左及向右繞 射。因此,光導區段66八及66〇產生分別在左方向及右方 向中偏轉且在分束光導66之中心附近行進之獨立光束 L16A及 L16D。 相反’光導區段66B及66C使經反射光束L13對應於子橫 截面R11B及R11C(參看圖12A)之部分光束分別相對強地向 左及向右繞射。因此,光導區段66B及66C產生分別在左 方向及右方向中偏轉且在相對遠離分束光導66之中心處行 進之獨立光束L16B及L16C。 如對應於圖3B之圖11B中所展示,分束光導67被分割成 七個光導區段67A至67G。七個光導區段67A至67G之配置 圖案部分不同於分束光導20之配置圖案。因此,當經反射 光束L13(參看圖10B)穿過分束光導67時,經反射光束L13 之橫截面R12由七個子橫截面R12A至R12G之總和來表示。 實務上’如對應於圖4C之圖13A中所展示,除了不形成 I15806-990827.doc -25- 1343571 於分束光導67之上表面上的光導區段67(3中之外,包含炫 耀HOE之偏光全像片形成於六個光導區段67 A至6丌之每一 者中。偏光全像片使經反射光束L13(參看圖10B)之獨立光 束L17A至L17F朝向左方向或右方向繞射。已穿過光導區 段67G之獨立光束L17G在中心方向中行進。 如對應於圖4B之圖13B及13C中的橫截面所展示,光導 區段67A、67E、67B及67F使經反射光束L13對應於子橫戴 面R12A、R12E、R12B及R12F(參看圖l1B)之部分光束相 對弱地朝向左方向或右方向繞射。因此,光導區段67A、 67E、67B及67F產生分別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偏轉且在分 束光導67之中心附近行進之獨立光束li7a、L17E、L17B 及L17F 。 相反,光導區段67C及67D使經反射光束l 1 3對應於子橫 截面R12C及R1 2D(參看圖11B)之部分光束分別相對強地朝 向左方向及右方向繞射。因此,光導區段67C及67D產生 分別在左方向及右方向中偏轉且在相對遠離分束光導67之 中心處行進之獨立光束L17C及L17D。 分束光導66及67由雙折射材料形成。另外,雙折射模式 中偏光方向中經反射光束L13至L15的每一者的折射率係不 同的。亦即,在雙折射模式中,快軸之方向不同於慢軸之 方向。 因此,例如,當使在圖l〇B之左右方向中偏光之經反射 光束L13入射於形成於板部件54B中之分束光導66上時分 束光導66使經反射光束L13繞射。然而,形成於板部件 115806-990827.doc -26· 1343571 5 4 A中之分束光導67不使經反射光束L1 3繞射以便允許獨 立光束L16A至L16D直接穿過其中。 相反,當使在圖10B之前後方向中(亦即,在垂直於圖 10B之平面之方向中)偏光之經反射光束L13入射於形成於 板部件54B中之分束光導66上時,分束光導66允許使經反 射光束L13穿過其中而不使經反射光束L13繞射。然而,形 成於板部件54A中之分束光導67使經反射光束L 1 3繞射以 便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獨立光束L17A至L17G。 因此,藉由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05之液晶元件的電壓 及切換經反射光束L1 3之偏光方向,光學拾取器36之分束 光導圖案切換器61(參看圖10B)可選擇經反射光束L]3是由 分束光導66還是分束光導67來繞射。 亦即,光學拾取器36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在系統控 制器3 1之控制下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之液晶元件的電 壓以便與在分束光導20與21之間機械切換之光碟裝置 1〇(參看圖1)一樣在經反射光束L13之兩個分離圖案之間切 換。在分離圖案之一者中,經反射光束被分離成獨立 光束L16A至L16D。在另一分離圖案中,經反射光束Li3被 分離成獨立光束L丨7A至L17G。 另外,因為與光碟裝置10(參看圓〗)機械切換分束光導20 與21之情況相比,光學拾取器%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不需要用於切換操作之空間。因&,可產生顯著緊密的光 學拾取器36。 2-2·3.光偵測器之結構 H5806-990827.doc -27- 1343571 如圖14中所展示,在光偵測器5 2之上表面上提供矩形债 測子區域52A至52M,獨立光束L16A至L16D或獨立光束 L17A至L17G發射於該等偵測子區域上。 偵測子區域52E經定位以使得偵測子區域52E之中心點與 光偵測器52之中心點U2重合。除非分束光導66及67存在, 否則中心點U2與抵達光偵測器52之經反射光束L13之光轴 重合。偵測子區域52A及52B分別定位於偵測子區域52E之 左側及右側上。偵測子區域52C及52D分別定位於偵測子 區域52A之左側上及偵測子區域52B之右側上。 偵測子區域52F及52G經提供以偵測層間雜散光,以下將 更詳細描述其。偵測子區域52F定位於偵測子區域52C左側 上之位置處且朝向光偵測器5 2之外側分離。偵測子區域 52G定位於偵測子區域52D右側上之位置處且朝向光偵測 器52之外側分離。 提供偵測子區域52H至52M以藉由光點大小偵測(SSD)方 法來產生聚焦誤差信號SFE。在前後方向中將矩形區分割 成三個部分以產生偵測子區域52H、521及52J。偵測子區 域52H、521及52J定位於偵測子區域52F左側上之位置處且 朝向光偵測器5 2之外側分離。類似地,在前後方向中將矩 形區分割成三個部分以產生偵測子區域52K、52L及52M。 偵測子區域52K、52L及52M定位於偵測子區域52G右側上 之位置處且朝向光j貞測器5 2之外側分離。 在SSD方法中,當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H、521及 52J在前後方向中之寬度與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K、 115806-990827.doc • 28 · 1343571 52L及52M在前後方向中之寬度相同時,歸因於正一階光 與負-階光(例如,參看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告案第 2003-1 87469號’詳古之,笛〇百^ 予。之第9頁及圖3)之放大倍數之間的 差異,所產生之聚焦誤差信號SFE變得非對稱。因此,確 定偵測子區域52H、521及52;在前後方向中之寬度大於偵 測子區域52K' 52L及52M在前後方向中之寬度。因此,光 偵測器52可改良所產生之聚焦誤差信號SFE之對稱特性。 光偵測器52根據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八至52M上之射束 點的強度執行光電轉換以產生電信號。此後,光偵測器5 2 使用放大器(未圖示)來放大所產生之電信號以產生十三種 類型之偵測信號。 2-3 ·對經反射光束之偵測 2-3-1.藉由DPD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〇〇為BD-ROM時,光碟裝置30 之光學拾取器36(參看圖8)改變一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 晶元件之電壓(如對應於圖6 A之圖1 5 A中所展示),以便透 射偏光方向變成左右方向之經反射光束L13至L15。 此時’光學拾取器36之分束光導66將經反射光束L13分 離成獨立光束L16A至L16D。此後,光學拾取器36將獨立 光束L16A至L16D分別輸入至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 至52D中。 結果,如對應於圖7A之圖16A中所展示,具有與橫截面 RUA至R11D(參看圖11A)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11A至 P11D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上。 115806-990827.doc •29- 1343571 因此,根據射束點P11A至P11D之強度產生偵測信號snA 至 S11D。 隨後’光碟裝置30(參看圖8)使用偵測信號811八至811〇 中之相位差來計算循轨誤差信號STE n。因此,光碟裝置 30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II藉由對應於BD-ROM光碟 】00(參看圖8)之DPD方法來執行循軌控制。 另外’基於經反射光束L14及L15之射束點P11H及P11K 係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H至52J及52K至52M中。因此,產 生對應於偵測子區域52H至52J及52K至52M之偵測信號 81出至811】及811}<:至5111\/1。 隨後’光碟裝置30(參看圖8)使用以下包括偵測信號 811^1至811:[及8111<:至811]^及一預定常數〇1之方程式來產生 聚焦誤差信號SFE : SFE = {S1 lI + a(Sl 1K+S11M)}-{S1 lL+a(Sl 1H+S11J)} ...(3) 接著,光碟裝置30基於聚焦誤差信號SFE來執行聚焦控 制。 另外’光碟裝置30使用以下包括偵測信號s 11 A至S 11 D 之方程式來產生一再生RF信號SRF。 SRF=S11A + SUB + S11C + S11D ...(4) 2-3-2.藉由一射束PP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相反’當光碟1〇〇表示BD-RE光碟時,光碟裝置30之光 學拾取器36(參看圖8)改變一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 件之電壓(如對應於圖6B之圖15B中所展示),以便透射偏 115806-990827.doc -30· 1343571 光方向變成前後方向之經反射光束L13至L15。 此時,光學拾取器36之分束光導67將經反射光束L13分 離成獨立光束L17A至L17G。此後,光學拾取器36將獨立 光束L17A至L17G分別輸入至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 至52E中。 結果,如對應於圖7B之圖1 6B中所展示,具有與橫截面 R12A至R12G(參看圖11B)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12A至 P12G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E上。 在此情況下,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A及67E(參考圖 13A)使獨立光束L17A及L17E在相同方向中繞射。因此, 基於獨立光束L17A之射束點P12A及基於獨立光束L17E之 射束點P12E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中。類似 地’光導區段67B及67F(參考圖13A)使獨立光束L17B及 L17F在相同方向中繞射。因此,基於獨立光束L17B之射 束點P 1 2B及基於獨立光束L 1 7F之射束點P 1 2F形成於光偵 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B中。 另外,基於獨立光束L17C、L17D及L17G之射束點 P12C、P12D及P12G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 52C、52D及 52E 中。 因此’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根據射束點 (P12A+P12E)、(P12B+P12F)、P12C 及 P12D 之強度產生四 個偵測信號S12A至S12D。 隨後,光碟裝置30(參看圖8)使用對應於方程式(1)之以 下方程式(5)自偵測信號S12A至S12D產生一循軌誤差信號 I15806-990827.doc -31 · —1343571 STE12 : STE12=(S12D-S12C)-K(S12B-S12A) ...(5) 接著,光碟裝置30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12藉由對應於 BD-RE光碟100(參看圖8)之一射束PP方法來執行循轨控 制。 另外,光碟裝置30基於偵測信號S12C及S12D使用以下 方程式(6)來產生一擺動信號S WB,其指示軌跡之槽紋結 構之擺動的偵測狀態: SWB = S12D-S12C ·.·⑹ 因此,光碟裝置30讀出BD-RE光碟100(參看圖8)之位址 資訊。 此外,與BD-RE光碟100—樣,基於經反射光束L14及 L15之射束點P12H及P12K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 52H至52J及52K至52M中。因此,產生對應於偵測子區域 52H至52J及52K至52M之偵測信號S12H至S12J及S12K至 S12M。 隨後,光碟裝置30(參看圖8)使用以下與方程式(3)類 似、使用偵測信號SUH至S12J及SKK至S12M及一預定常 數α之方程式(7)來產生聚焦誤差信號SFE : SFE={S12I + ct(S12K + S12M)}-{S12L + a(S12H+Sl2j)} …(7) 接著’光碟裝置30基於聚焦誤差信號SFE來執行聚焦控 制。
另外’光碟裝置30使用以下包括偵測信號S12A至S12E 115806-990827.doc -32- 1343571 之方程式來產生一再生RF信號SRF。 SRF = S12A + S12B + S12C + S12D + S12E (9Λ 2-4.層間雜散光所引起之效應降低 一些光碟1 〇 〇具有兩層信號記錄層(下文中稱作"雙層光 碟”)。當播放此雙層光碟1〇〇時,光碟裝置3〇將輸出射束 LI 1聚焦於信號記錄層(其上記錄了所要的資料)(下文中稱 作"目標記錄層")上。因此,資料自目標記錄層中讀出。 此時,如圖17中示意性說明所展示,光碟裝置3〇將經反 射光束L13之獨立光束L16AsL16D或獨立光束117八至 L17G聚焦於光學拾取器36中光偵測器52之上表面上。 然而,在光碟裝置30中,輸出射束Lu之部分光束自不 同於目標記錄層之信號記錄層(下文中稱作,,非目標記錄層") 反射。除了輸出射束L"之外,&部分光束抵達光偵測器 52 ° 舉例而言,當目標記錄層為光碟1〇〇之一下層(亦即’ 層)時,非目標記錄層L1所產生之雜散光束L21以會聚光束 形式入射於分束光導66及67上,如對應於圖17之圖18中所 展示。 相反’當目標記錄層為光碟100之L1層時,非目標記錄 層L0所產生之雜散光束L22以發散光束形式入射於分束光 導60及67上,如對應於圖17之圖19中所展示。 此處’如對應於圖13A之圖20中所展示,光學拾取器36 之分束光導67經分割以使得光導區段67C及67D在中心側 上之部分區域朝向中心側延伸以形成突出區段67CX及 115806-990827.doc •33- 1343571 67DX(如交叉影線所展示)。 在圖20中,除了當經反射光束L13穿過分束光導67時所 形成之橫載面R12之外,展示了當雜散光束L21(參看圖ι8) 穿過分束光導67時所形成之橫截面R2 1及當雜散光束 L22(參看圖19)穿過分束光導67時所形成之橫戴面R22。 此外’如圖1 6B中所展示,分束光導67分別將對應於子 橫裁面R12A、R12B、R12E及R12F(參看圖11B,該等子橫 截面為橫截面R12之上部分及下部分)之射束點P12A、 P 12B、P1 2E及P1 2F發射於中心點U2(參看圖1 4)附近偵測 子區域52A及52B上。另外’分束光導67分別將對應於子 截面R12C及R12D(邊等子橫戴面為橫截面R12之中間部 分)之射束點P12C及PUD發射於位於分束光導67之外部區 域中的偵測子區域52C及52D上。 以此方式’例如,當目標記錄層為光碟1〇〇之L〇層時, 無L1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入射於偵測子區域52a至52D 上,如圖21A及21B中所展示。因此,層間雜散光不會影 響循執誤差信號STE12。 另外,在光學拾取器36中’例如,當目標記錄層為光碟 100之L1層時’無L0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入射於光偵測 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上,如圖22A及22B中所展示 且與目標記錄層為光碟100之L0層的情況一樣。因此,層 間雜散光不會影響循軌誤差信號STE12。 此外’在光學拾取器36中’如圖21B及22B中所展示, 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H至52J及52K至52M經配置以 115806-990827.doc • 34 - 1343571 使得L 1及L0任一者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均不會進入偵測子 區域52H至52J及52K至52M中。 如上所述’在光學拾取器36中,確定分束光導67之光導 區段67C及67D之形狀及偵測子區域52A至52M的配置以使 得L0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或L丨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不 會影響循轨誤差信號STE1 2。 另外’一些光碟1 00包括三個或三個以上信號記錄層(下 文中稱作"多層光碟”)。因為確定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 67C及67D之形狀及偵測子區域μα至52M的配置以便對於 多層光碟為最佳’所以光學拾取器36可最小化記錄層而不 是目標記錄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光。 另外’在光學拾取器36中’獨立光束L17A至L17G之強 度大大強於層間雜散光之強度。因此,即使多層光碟中所 產生之層間雜散光入射於偵測子區域52A至52M上時,與 主射束之層間雜散光入射於偵測弱的信號射束之偵測區域 上的DPD方法相比,光學拾取器36仍可最小化層間雜散光 之影響。 此外’當計算循軌誤差信號時,光學拾取器36不使用已 穿過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G的獨立光束L17G。因此, 光學拾取器36可最小化光碟100之經記錄信號記錄層與未 經記錄信號記錄層之間的狀態差異所引起的循轨誤差信號 偏移。 此外’就包括於軌跡之槽紋結構中的擺動信號SWB而 言,光學拾取器36僅使用被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C及 115806-990827.doc -35- Ϊ343571 67D分離之獨立光束L17C及L17D。因此,如(例如)日本未 審查專利申請公告案第2004-273024號中所描述,光學拾 取器36可最小化相鄰軌跡之影響所引起的擺動信號sWb之 搖擺分量(beat component)。結果,光學拾取器36可增加擺 動信號SWB之準確度且增加位址資訊之讀出效能。 2-5.操作及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結構中,光碟裝置3〇之光學拾 取器36在系統控制器31之控制下根據光碟100之類型是bd_ ROM還是BD-RE而改變施加至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參 看圖10B)之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的電壓。以此方式, 光學拾取器3 6可改變經反射光束l 13之偏光方向。此後, 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來啟動分束光導66或67, 以使得將經反射光東L13分離成獨立光束L16A至L16D或獨 立光束L17A至L17G。接著,此等獨立光束被輸入至光偵 測器52中。 當啟動分束光導66時,射束點pi 1 a至pi id(參看圖16A) 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C及52D中。相反,當 啟動分束光導6*7時,射束點pi2A&P12e、射束點以^及 P12F '射束點P12C及射束點P12D分別形成於偵測子區域 52A至 52D 中。 因此,藉由在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獨立光束^“八至 L16D之分離圖案與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獨立光束117八 至L17G之分離圖案之間切換,光碟裝置3〇之光學拾取器 36可在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八至52D中直接產生偵 115806-990827.doc •36- 1343571 測信號S11A至S1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 信號STE11)或偵測信號812八至S12D(其用於產生用於一射 束PP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12)。 因此,光偵測器52可使用諸如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之 四個彳貞測子區域來支援循軌誤差信號STE丨丨及STE丨2兩 者。另外,僅需要四個放大器以用於放大偵測信號。因 此,與具有八個偵測子區域(參看圖4丨c)之已知光偵測器 相比,可減少放大器之數目,因此,可降低歸因於放大器 雜訊之RF信號的惡化。另外,可減小光偵測器52中放大器 組件之表面安裝面積,進而減小光偵測器5 2之大小。 另外,因為包含炫耀全像片之偏光全像片係形成於分束 光導66及67中,所以繞射方向可為相同方向。因此,可最 小化射束點PI 1A至PI 1D及P12A至P12F之數目。 此外’確定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C及52D之大小 以使得在射束點P11A至P11D及P12A至P12F周圍提供一些 邊緣。因此,即使射束點P11A至?11〇及?12八至P12F之輻 射位置稍微位移,光偵測器52仍可偵測整個射束點pi 1A至 P11D及P12A至P12F。具備八個偵測子區域(參看圖41C)之 已知光偵測器具有一問題在於偵測信號歸因於光偵測器上 光束之轄射位置的位移而變化,且因此,偵測信號之準域 度降低。然而,光偵測器52原則上可防止此問題。 此外’在光學積體元件40中,偏光濾光鏡54之板部件 54D包括用於輸出射束L11之偏光全像片63及用於經反射光 束L 12之聚焦伺服全像片64。偏光濾光鏡54之板部件54C包 115806-990827.doc -37- 1343571 括用於輸出射束L11之作用波長板62及用於經反射光束L13 之作用波長板65。因此,與分別提供上述組件之結構相 比,可簡化光學積體元件40之結構且減小光學積體元件40 之大小。結果,可達成具有一緊密大小之光學拾取器36。 此外,在光偵測器52中,射束點P11A至P11D或P12A至 P 12F被發射於偵測子區域52A至52D的内侧。因此,可防 止在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之間的邊界上之射束點Pll A至 P11D或P12A至P12F之輻射所引起之偵測信號的惡化。 此外,在光偵測器52中,將偵測子區域52A至52M大體 配置於一線中’在該線中心處為中心點U2(參看圖14)。因 此’光偵測器52可基於在偵測子區域52H至52J及52K至 52M中所偵測之偵測信號si 1H至S11M或S12H至S12M產生 用於SSD方法之聚焦誤差信號SFE。 此外,在光學拾取器36中,藉由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 65(其中偏光濾光鏡54固定)之液晶元件的電壓,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61可改變經反射光束[13之偏光方向且根據經 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來選擇是啟動分束光導66還是分 束光導67。因此’因為不存在可動部分,所以相比於如圖 1中所展示之在分束光導2〇與21之間的機械切換,該切換 操作之可靠性可顯著增加。另外’光學拾取器36之大小可 顯者減小。 在具有光偵測器之複數個獨立偵測子區域之已知光碟裝 置中’放大器之數目根據偵測子區域之數目增加’且因 此’功率消耗增加。 115806-990827.doc •38· 1343571 在DVD中,即使光偵測器之偵測區域被分離成用於DpD 方法及一射束PP方法兩者的複數個子區域此問題仍不是 關鍵的。然而,在播放BD-RE光碟之情況下,在BD光源之 波長範圍中光偵測器之接收敏感性降低至約為Dvd光源之 波長範圍中接收敏感性的三分之二。另外,當以1χ速度相 比時,BD讀出信號之傳送速率為約DVD讀出信號之傳送 速率的三倍。因此,需要進—步減小光侧器之雜訊。 因此,光偵測器之偵測區域被分離成複數個子偵測區域 之已知光碟裝置歸因於播放3111£光碟時之雜訊及功率消 耗而不可利用一射束pp方法。 為了支援DPD方法及DPP方法兩者作為另—循軌誤差信 號偵測方法,如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告案第3_5927號中 所描述來組態光偵測器之偵測區域。 在DPP方法中’藉由添加來自中心處之四個獨立光偵測 器之信號而產生RF信號。因此,就雜訊及功率消耗而言, DPP方法優於-射束PP方法 '然而,因為自光源輸出之光 束被分離成-主射束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側射束,所以光源 之光使用效率被不利地降低…匕,對於用於具有低雷射 二極體額定功率之⑽的光碟襄置…難以達成高速光 碟驅動。 相反,光碟裝置30可僅藉由使用㈣測㈣之们則子區 域52A至52D中所產生的四個偵測信號siia至siid來產生 循軌誤差信號。因&,光碟裳置3〇可無障礙地利用一射束 PP方法。另外,光碟裝置3G可減少雜訊及功率消耗。 I15806-990827.doc -39- 1343571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當已知光碟裝置播放且記錄 雙層或多層BD-RE光碟上之資訊時’來自所要的層之外的 層之具有強的強度之主射束的雜散光束(層間雜散光束)入 射於光偵測器上以重疊具有弱的強度之側射束。因此,側 射束之品質惡化’且因此循軌誤差信號顯著惡化。因此, 就光使用效率及歸因於層間雜散光之側射束之品質惡化而 言,很難將DPP方法應用於播放BD-RE光碟。 相反’光學拾取器36之分束光導67(參看圖20)經分割以 使得光導區段67C及67D在中心側上之部分區域朝向中心 側延伸以形成突出區段67CX及67DX。以此方式,例如, 當播放雙層光碟1〇〇時,無L1層及L0層所產生之層間雜散 光入射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參看圖 21A ' 2IB、22A及 22B)上。 另外’因為在計算循轨誤差信號時光學拾取器36不使用 已穿過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G的獨立光束L17G,所以 光學拾取器36可最小化光碟ι〇0之經記錄信號記錄層與未 經s己錄信號記錄層之間的狀態差異所引起的循軌誤差信號 的偏移。 此外’就包括於軌跡之槽紋結構中之擺動信號SWB而 言’因為光學拾取器36僅使用被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 67C及67D分離之獨立光束L17c及L17D,所以光學拾取器 36可最小化歸因於相鄰轨跡之影響的擺動信號swB之搖擺 分1。結果’光學拾取器36可增加擺動信號SWB之準確度 且增加位址資訊之讀出效能。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光碟裝置30具有此結構之光學拾取器36可根據光碟ι〇〇 之類型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丨之作用波長板65來改變 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因此,光學拾取器36根據經 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來啟動分束光導66或67。因此, 光學拾取器36可選擇是將經反射光束L丨3分離成獨立光束 L16A至L16D還是分離成獨立光束L17A至L17G。因此,光 學拾取器36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i 1 a至S11D以用於產生 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11。或者,光學拾取器 3 6 了直接產生偵測k號S12 A至S 12D以用於產生用於一射 束PP方法之循轨誤差信號STE12。 3 ·第二實施例 3-1‘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如圖23(其中相同參考數字用於識別圖9及圖1〇中之相同 兀•件及區塊)中所屐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12〇 之結構部分不同於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刊之結 構。與光學拾取器36不同,在光學拾取器12〇中,獨立提 供光學積體元件40之主光學元件。 在系統控制器31(參看圖8)之控制下,光學拾取器丨2〇控 制雷射二極體51以發射輸出射束li丨.接著,光學拾取器 120使用1/2波長板59將輪出射束L11之偏光平面旋轉一預 定角度且將輸出射束LI 1輸入至偏光稜鏡55中。 偏光稜鏡55之偏光膜5 5A允許大多數輸出射束Ln穿過其 中且將大多數輸出射束L11朝向準直透鏡15輸出。同時, 偏光稜鏡55部分反射輸出射束Ln且將經反射輸出射束m 115806-990827.doc •41 · 1343571 輸入至雷射強度監視光偵測器121中。 k後’在光學拾取器120中’輸出射束lii穿過—柄接透 鏡122及一準直透鏡15,被反射鏡16反射且穿過1/4波長板 17。最後,輸出射束L11藉由場透鏡18聚焦於光碟1〇〇(參 看圖8)上所要的軌跡上。 請注意耦接透鏡1 22藉由增加準直透鏡15之焦距來防止 準直透鏡1 5之光瞳邊緣處之光強度減小。 同時’系統控制器3 1 (參看圖8)偵測入射於雷射強度監視 光偵測器12 1上之光束強度且執行反饋控制以便將自雷射 二極體5 1發射之輸出射束L11之強度調整成所要的強度。 另外,輸出射束L11自光碟1〇〇(參看圓8)之信號記錄表 面反射以形成一經反射光束L12。光學拾取器120經由場透 鏡18、1/4波長板17、反射鏡16、準直透鏡]5及耦接透鏡 122而將此經反射光束L12輸入至偏光棱鏡55中。 偏光稜鏡55使用偏光膜55A來反射經反射光束L12且將 該經反射光束L12輸入至聚焦伺服全像片板123中。聚焦伺 服全像片板123包括類似於聚焦伺服全像片64(參看圖10B) 之全像片。聚焦伺服全像片板123將經反射光束L12分離成 零階經反射光束L13、正一階經反射光束L14及負一階經反 射光束L15,其皆輸入至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中。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具有一與圖10B中所展示之分束 光導圖案切換器6 1之功能類似的功能。然而,分束光導圖 案切換器1 24之結構不同於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結 構。亦即,如圖24中所展示,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24借 I15806-990827.doc -42- 1343571 助於致動器(未圖示)在向前方向或向後方向中移動其上形 成有分束光導126之滑板125。 因此,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可改變經反射光束L13在 分束光導126上之輻射點。結果,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 可在以下將更詳細描述之分離圖案之間切換且將獨立的經 反射射束輸入至光偵測器52中。 如以上所描述,光學拾取器120藉由機械移動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124中滑板1 25來改變經反射光束L1 3在分束光 導126上之輻射點以便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 3-2.對經反射光束之分離 接著描述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中分束光導126對經反 射光束L13所執行之分離過程。 3-2-1·分束光導之結構 如圖25中所展示,分束光導126與分束光導66(參看圖 12A至圖12C)及分束光導67(參看圖13A至圖13C)之顯著不 同在於分束光導126之形狀為矩形且分束光導1 26被分割成 六個區段。 類似於分束光導66之光導區段66A及66D,包含炫耀 HOE的全像片形成於分束光導126之光導區段126A、 126E、126B 及 126F 中。光導區段 126A、126E、126B 及 1 26F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 13相對弱地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 繞射。另外’類似於分束光導66之光導區段66B及66C, 包含炫耀HOE的全像片形成於分束光導126之光導區段 126C及126D中。光導區段126C及126D使部分經反射光束 115806-990827.doc -43- 1343571 L1 3相對強地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繞射。 3-2-2.藉由DPD方法產生循轨誤差信號 在貫際應用中’當光碟100為BD-ROM時,光學拾取器 120(參看圖23)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參看圖24)在 向前方向中移動滑板125,以使得(如圖26A中所展示)當經 反射光束L13穿過分束光導丨26時所形成之橫截面R2】之中 心與光導區段126C、126D、126E及126F所形成之區域中 心大體重合。 因此,分束光導126之四個光導區段126(:至126F分別將 經反射光束L12分離成具有橫戠面R2 1 C至R2 1F之四個光 束,該等光東接著被輸入至光偵測器52(參看圖23)中。 結果,如圖26B中所展示,與圖丨6A中所展示之偵測子 區域52A至52D—樣,具有與橫裁面R21E、R2〗F、R21C及 R21D類似形狀之射束點P21A、P21B、P21C及P21D係分別 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 A至52D中。隨後,光 4貞測器5 2根據射束點p 21 A至P 2 1 D之強度產生俄測信號 S21 A 至 S21D。 隨後,光碟裝置U0(參看圖23)使用偵測信號S21A至 S21D中之相位差來計算循轨誤差信號STE2i。因此,光碟 裝置30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21藉由對應於BD_R〇M光碟 100(參看圖8)之DPD方法來執行循轨控制。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光碟裝置】2〇產生聚焦誤差 信號SFE及再生RF信號SRF。 請注意’在圖26B中,形成射束點P21A及P21C之位置與 115806-990827.doc -44- 1343571 圖168中形成射束點卩11人及?11(:之位置為相反的((然而, 光碟裝置120考慮此資訊且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2 1、聚焦、 誤差信號SFE及再生RF信號SRF。 3-2-3.藉由一射束pp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相反,當光碟100為BD-RE時,光學拾取器120(參看圖 23)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參看圖24)在向後方向中 移動滑板125,以使得(如圖27A中所展示)當經反射光束 L 13穿過分束光導126時所形成之橫戴面R22之中心與光導 區段126C與126D之間的邊界線中心大體重合。 因此,分束光導126之六個光導區段126A至126F分別將 經反射光束L12分離成具有橫截面R22A至R22F之六個光 束,該等光束接著被輸入至光偵測器52(參看圖23)中。 結果,如圖27B中所展示,與圖1 6B中所展示之偵測子 區域52A至52D—樣,具有與橫截面R22A至R22F大體類似 之形狀之射束點P22A至P22F係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 子區域52A至52D中。隨後,光偵測器52根據射束點 (P22A+P22E)、(P22B + P22F)、P22C及 P22D之強度來產生 四個偵測信號S22A、S22B、S22C及S22D。 隨後,光碟裝置120(參看圖23)使用對應於方程式(5)之 以下方程式(9)自偵測信號S22A至S22D產生一循軌誤差信 號STE22 : STE22 = (S22D-S22C)-K(S22B -S22A) ...(9) 因此,光碟裝置120藉由對應於BD-RE光碟100(參看圖8) 之一射束PP方法來執行循轨控制。 115806-990827.doc -45· 1343571 另外’與第一實施例一樣,光碟裝置12〇產生聚焦誤差 信號SFE及再生rf信號SRF。 如上所述’藉由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在向前方 向或向後方向中移動滑板丨25,光學拾取器120可改變經反 射光束L13在分束光導126上之輻射點以便根據經確定之輻 射點來切換經反射光束L1 3之分離圖案。 3-3.操作及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i2〇在系 統控制器31之控制下根據光碟1〇〇是BD-ROM還是BD-RE來 移動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參看圖24)之滑板1 25以便改 變經反射光束L13在分束光導1 26上之輻射點。因此,經反 射光束L13被分離成四個或六個獨立射束。經反射光束l 13 之獨立光束入射於光偵測器52上。 當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在向前方向(參看圖26 A)中移 動滑板125時,射束點P21A至P21D(參看圖26B)分別形成 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相反,當分束 光導圖案切換器1 24在向後方向中移動滑板1 25時,射束點 P22A及P22E、射束點P22B及P22F、射束點P22C及射束點 P22D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52B、52C 及52D中。 因此’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 —樣,藉由在將經 反射光束L13分離成四個獨立射束之分離圖案與將經反射 光束L1 3分離成六個獨立射束之分離圖案之間切換,光學 拾取器120可直接在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 115806-990827.doc •46- 1343571 產生偵測信號S2 1 A至S2 1 D以便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 誤差信號STE2 1 »或者’光學拾取器i 20可直接在光偵測器 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產生偵測信號S22A至S22D以 便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22。 因此’光偵測器52可使用諸如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之 四個偵測子區域來支援循軌誤差信號STE21及STE22兩 者。另外,僅需要四個放大器以用於放大信號。因此,與 具有八個偵測子區域之已知光偵測器(參看圖41 c)相比, 可減少放大器之數目。因此,可降低歸因於放大器雜訊之 RF信號的惡化。另外’可減小光偵測器5 2中放大器組件之 表面安裝面積,進而減小光偵測器52之大小。 此外’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可僅藉由稍微移動滑板 125來切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因此,與圖1中所 展示之完全在分束光導20與21之間切換的分束光導圖案切 換器24相比,組件之數目可得以減少。因此,移動滑板 1 25所需之空間可得以最小化,且因此,光學拾取器12〇之 大小及重量可得以減小。另外,切換分離圖案所需之時間 可縮短。 在上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120根據 光碟100之類型來移動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之滑板125 以便改變經反射光束L13在分束光導126上之輻射點。因 此,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樣,藉由在分離圖案 之間切換,光學拾取器1 20可直接在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 區域52A至52D中產生偵測信號S21A至S21D以便產生用於 115S06-990827.doc -47· Ϊ343571 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21。或者,光學拾取器12〇可 直接在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產生偵測信 號S22A至S22D以便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轨誤差信 號STE22。 4.第三實施例 4-1.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根據第三實施例,光學拾取器13〇(參看圖23)之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13 1不同於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 24。其他組件與在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丨2〇中一樣組 態。 4-2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之結構 與第一實施例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丨一樣,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13 1根據經反射光束Ln之偏光方向來切換經反 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如圖28中所展示,分束光導圖案 切換益1 3 1具有一與第—實施例之偏光濾光鏡54(參看圖 10B)之部分類似的結構。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31中, 堆疊具有薄板形狀之三個板部件丨3丨A至1 3 1 c。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作用波長板65安置於板部件131C與 13 1B之間。形成於聚焦伺服全像片板丨23上之聚焦伺服全 像片64將經反射光束分離成零階經反射光束[η、正一階 經反射光束L14及負一階經反射光束L15。當經反射光束 L13至L15入射於作用波長板65上時,作用波長板65將經反 射光束L13至L15之偏光平面旋轉一預定角度且將經反射光 束L13至L15輸入至板部件131B中。 I15806-990827.doc -48- 對應於分束光導66及67之分束光導133及134分別安置於 板邹件131B之下表面上及板部件131A之上表面上。另 外’分束光導135安置於板部件131 A之下表面上。 4·3.分束光導之結構 4~3_1·分束光導133之結構 與分束光導66(參看圖12A)—樣,分束光導133係由雙折 射材料形成。然而,如圖29A中所展示,分束光導133之全 像片圖案不同於分束光導66之全像片圖案。亦即,在分束 光導133中,光導區段66A至66D之每一者被分離成前後方 向中之兩個區段。因此,分束光導133被分離成八個光導 區段133A至133H。包含炫耀HOE之全像片僅形成於光導 區段 133A、133B、133E 及 133F 中。 與光導區段66B及66C(參看圖12A)—樣,光導區段133A 及13 3 B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13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相對強 地繞射。另外,與光導區段66A及66D(參看圖12A)—樣, 光導區段133E及133F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13在左方向或右 方向中相對弱地繞射。 因此,當(例如)經反射光束L13在圖29A中之左右方向中 繞射且入射於分束光導133(同時形成橫載面R31)上時,分 束光導133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四個獨立光束,該等光 束分別穿過光導區段133A、133B、133E及133F且形成橫 截面R31A、R3 IB、R31E及R3 1F。四個獨立光束入射於光 偵測器52(參看圖23)上。 此時,因為偏光全像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33C、 115806-990827.doc -49- 1343571
133D、133G及 133H中,所以光導區段 133C、133D、133G 及133H直接透射部分經反射光束L13。 4-3-2.分束光導134之結構 與分束光導13 3 —樣’分束光導13 4係由雙折射材料形 成。然而’與分束光導67相對於分束光導66之一樣,分束 光導134在偏光方向中具有一不同於分束光導〗33之折射率 的折射率。 如圊30A中所展示,分束光導134被分割成對應於光導區 段133A至133H之八個光導區段134A至134H。然而,全像 片圖案不同於分束光導133之圖案。 亦即,光導區段134A及134B由包含炫耀HOE、用於光 導區段133E及133F(參看圖29A)之偏光全像片形成。光導 區段134A及134B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13相對強地在左方向 或右方向中繞射《另外,光導區段13化及134F由包含炫耀 H〇E、類似於用於光導區段133A及133B(參看圖29A)之偏 光全像片形成。光導區段134E及134F使部分經反射光束 L1 3相對弱地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繞射。 因此’當(例如)經反射光束Ln在圖3〇A中之前後方向中 繞射且入射於分束光導134(同時形成橫戴面R32)上時,分 束光導134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四個光束,該等光束分 別穿過光導區段134A、13犯、^沾及丨3#且形成橫截面 R32A、R32B ' R32E及R32F。四個獨立光束以不同於分束 光導133之輻射圖案的輻射圖案入射於光偵測器52(參看圖 23)上。 115806-990827.doc 50- 1343571 此時,因為偏光全像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34C、 134D、134G及 134H 中,所以光導區段 134C、134D、134G 及134H直接透射部分經反射光束L13。 4-3-3.分束光導135之結構 如圖29B中所展示,與分束光導133—樣,分束光導135 被分割成八個光導區段135A至135H。在分束光導135中, 非偏光全像片形成於光導區段135C、135D、135G及135H 中,該等光導區段位於分束光導133及134中形成有全像片 的光導區段之補充位置處。無全像片會形成於其他光導區 段135A、135B、135E及135F中。另外,分束光導135係由 非雙折射材料形成。 此處,在分束光導135中,當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 誤差信號STE3 1時且當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軌誤差 信號STE32時,其中形成有全像片之光導區段135C、 1 3 5 D、1 3 5 G及1 3 5 Η對應於受部分經繞射之經反射光束l 1 3 輻射的光偵測器5 2之區段。在下文中,此等區段1 3 5 C、 135D、135G及135Η被稱作"共同輻射區段"。
與光導區段133Α及133Β—樣,光導區段135C及135D使 部分經反射光束L13相對強地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繞射, 而不管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如何。與光導區段i33E 及133F —樣’光導區段135G及135Η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13 相對弱地在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繞射,而不管經反射光束 L1 3之偏光方向如何。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00為BD-ROM時,光學拾取器 115806-990827.doc -51 - 1343571 130(參看圖23)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之電壓 以使得作用波長板65透射具有左右偏光方向之經反射光束 L13至L15 。
以此方式’當具有橫戴面R33之經反射光束L13被輸入至 分束光導135中時,分束光導135之四個光導區段135C、 135D、135G及 135H形成具有橫截面 R33C、R33D、R33G 及R33H之四個光束。接著’此等四個光束入射於光偵測 器52(參看圖23)上。
此時,因為偏光全像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35A、 135B、13 5E及135F中,所以光導區段13 5A、135B、135E 及135F直接透射部分經反射光束L13。 如以上所描述,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31包括分束光導 I33、134及135。分束光導133及134根據光束之偏光方向 來使光束繞射且關於偏光方向具有不同折射率。分束光導 135使光束繞射,而不管光束之偏光方向如何。 4-4.循軌誤差信號之產生 4-4-1.藉由DPD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00為BD-ROM時,光學拾取器 1 30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之電壓以使得作 用波長板65透射具有圖29 A中之左右偏光方向之經反射光 束L13至L15 。 回應於此操作,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3 1為經反射光束 L13啟動分束光導133及135以使得分束光導133及135分離 經反射光束L 1 3。將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 1 3輸入至光偵測器 115806-990827.doc -52- 1343571 52中。 結果,如圖29C中所展示,在光偵測器52中,具有與橫 截面R31E及R33G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1E及P33G形 成於偵測子區域52A中,而具有與橫戴面R31F及R33H大體 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1F及P33H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B 中。 類似地,在光偵測器52中,具有與橫戴面R3 1A及R33C 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1A及P33C形成於偵測子區域 52C中,而具有與橫截面R31B及R33D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 束點P31B及P33D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D中。 此處,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 A中之射束點P3 1E及P33G具 有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 1A之形狀大體相同的形 狀。因此’偵測子區域52 A產生一偵測信號S3 1A,其等效 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 1A。 另外,在其他偵測子區域52B至52D中,射束點之形狀 大體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 1 B至P21 D的形狀一 樣。因此’彳貞測子區域5 2 B至5 2 D產生偵測信號§ 3 1B至
S 3 1D ’其分別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 2 1 b至S 2 1D 相同。 結果,與第一貫施例一樣,光碟裝置3 0 (參看圖§)可使用 偵測信號S3 1A至S3 1D中之相位差來計算循執誤差信號 STE3 1,且因此’光碟裝置3〇可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3 1 藉由適於BD-ROM光碟1 00之DPD方法來執行循轨控制。 4-4-2.藉由一射束PP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I15806-990827.doc -53- 1343571 相反’當光碟100表示BD-RE光碟時,光學拾取器130改 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之電壓以使得作用波長 板65透射具有圖3 0A中之前後偏光方向之經反射光束[13 至 L15。 回應於此操作,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3 1為經反射光束 L13啟動分東光導133及135以使得分束光導分離經反射光 束L13。將獨立光束輸入至光偵測器52中。 結果,如圖30C中所展示,在光偵測器52中,具有與橫 載面R3 2A及R3 3G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2A及P33G形 成於偵測子區域52A中’而具有與橫戴面R32B及R33H大體 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2B及P33H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B 中〇 類似地,在光偵測器52中,具有與橫截面R33C及R32E 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束點P33C及P32E形成於偵測子區域 52C中’而具有與橫戴面R33D及R32F大體類似之形狀之射 束點P33D及P32F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D中。 此處’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A中之射束點P32A及P33G具 有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2A及P22E之形狀大體相 同的形狀。因此’偵測子區域52A可產生一偵測信號 S32 A,其等效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 A。 另外’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C中之射束點P33C:及P32E之 形狀大體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2C的形狀一樣。因 此,偵測子區域52Λ可產生一偵測信號S32C,其等效於根 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C。 115806-990827.doc -54- 1343571 另外,與偵測子區域52A及52D一樣,其他偵測子區域 52B及52D產生伯測信號S32B及S32D,其分別等效於根據 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B至S22D。 結果,光碟裝置3〇(參看圖8)可使用對應於方程式(5)之 以下方程式(10)自偵測信號832六至S32D計算循軌誤差信號 STE32 : STE3 2=(S32D-S32C)-K(S3 2B-S32A) (1〇) 因此,光碟裝置30可基於循軌誤差信號STE32藉由適於 BD-RE光碟100之一射束PP方法來執行循轨控制。 如上所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13〇包括其上 形成偏光全像片之分束光導1 33或丨34及其上形成正常全像 片之分束光導135。因此,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分束光導 66或67—樣,光學拾取器丨30可分離經反射光束[13。四個 獨立光束被分別輸入至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 4-5.操作及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結構中,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 光學拾取器36—樣’光學拾取器13〇根據光碟ι〇〇之類型是 BD-ROM還是BD-RE而改變施加至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3 1 (參看圖28)之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的電壓。以此方 式,光學拾取器130可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 另外,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光學拾取器13〇 在分束光導133與135之組合與分束光導134與135之組合之 間切換。此後,光學拾取器130使經反射光束L13逐部分繞 射以便將經反射光束L1 3分離成四個光束且將該四個光束 115806-990827.doc •55· 1343571 輸入至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 如圖29C中所展示,當啟動分束光導133及135時,射束 點P31E及P33G、射束點P31F及P33H、射束點P31A及P33C 及射束點P31B及P33D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 域52A至52D中。射束點P31E及P33G、射束點P31F及 P33H、射束點P31A及P33C及射束點P31B及P33D之形狀分 別與射束點P21A、P21B、P21C及P21D(參看圖26B)之形狀 大體相同。 相反,如圖30C中所展示,當啟動分束光導134及135 時,射束點P32A及P33G、射束點P32B及P33H、射束點 P33C及P32E及射束點P33D及P32F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 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射束點P32A及P33G、射束點 P3 2B及P33H、射束點P33C及P3 2E及射束點P33D及P32F之 形狀分別與射束點P22A及P22E、射束點P22B及P22F、射 束點P22C及射束點P22D(參看圖27B)之形狀大體相同。 因此’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樣,藉由切 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光學拾取器130之光偵測器 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3 1 A至 S3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31)或 偵測信號S32A至S32D(其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 軌誤差信號STE32)。 因此,光學拾取器1 30可提供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 拾取器36相同的優點。 在此情況下,在光學拾取器130中,不形成全像片且因 115806-990827.doc -56- 1343571 此其光透射性高之分束光導66及67之區段(亦即,光導區 段 133C、133D、133G、133H、134C、134D、134G 及 13 4H)透射經反射光束L13對應於共同輻射區段之光束。因 此,光束僅穿過形成於分束光導135之光導區段135C、 135D、135G或135H中之全像片一次。 因此,與光束穿過分束光導66及67之兩個全像片之第一 實施例的光學拾取器36相比,光學拾取器130可增加光束 之透射效率。 在上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130可根 據光碟1 00之類型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3 1之作用波長 板6 5來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此後,光學拾取 器130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選擇分束光導133與 135之組合或分束光導134與135之組合以便使經反射光束 L1 3逐部分繞射。因此,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 6 — 樣,光學拾取器130可將經反射光束L13分離成四個光束且 將該四個光束輸入至須測子區域52A至52D中。因此,光 學拾取器130之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 A至52D可直接 產生偵測信號S3 1A至S3 1D(該等偵測信號用於產生用於 DPD方法之循轨誤差信號STE31)或偵測信號S32A至 S32D(該等偵測信號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軌誤 差信號STE32)。 5.第四實施例 5-1.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根據第四實施例,光學拾取器140(參看圖9)之光學積體 115806-990827.doc •57· f343571 兀件141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光學積體元件40。其他組件 與第-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中的-樣組態。 如圖10A中所展示,光學積體元件14丨之偏光濾光鏡142 之結構部分不同於第一實施例之偏光濾光鏡54之結構。其 他元件與偏光濾光鏡54之元件類似。 5-2.偏光渡光鏡之結構 如圖3 1 (其中與關於圖10B所說明並描述之元件相同的元 件由相同參考數字來指定)中所展示,偏光濾光鏡142包括 堆疊之板部件142A至142D,其各自具有與板部件54A至 54D(參看圖ι0Β)一樣之薄板形狀。偏光濾光鏡142係形成 於板部件142A之下表面上而不是板部件142D之下表面 上。此為與偏光濾光鏡54(參看圖10B)僅有之差異。其他 結構與偏光遽光鏡5 4之結構相同。 因此’當(例如)光碟1〇〇(參看圖8)為BD-RE時,如對應 於圖15B之圖32中所展示,光學拾取器14〇使用#光遽光鏡 142之作用波長板65或分束光導67將經反射光束[13分離成 獨立光束L16A至L16D或獨立光束L17A至L17G。此後,聚 焦伺服全像片64分離光束L1 7A至L1 7G以獲得用於聚焦伺 服之經反射光束L44及LM。實務上,經反射光束L44及 L45之每一者均含有七個光束。 请注意’即使光碟1〇〇(參看圖8)為8〇_|1〇1^,就像對bd_ RE光碟一樣,光學拾取器140仍可防止聚焦誤差信號sfe 之準確度降低。 5-3.操作及優點 115806-990827.doc -5S · 1343571 在上述根據第四實施例之結構中,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 拾取器36—樣,光學拾取器140根據光碟100之類型是BD-ROM還是BD-RE使用作用波長板以來改變經反射光束L13 之偏光方向。以此方式,光學拾取器140根據經反射光束 L13之偏光方向來啟動分束光導66或分束光導67。因此, 經反射光束L13被分離成獨立光束L16A至L16D或獨立光束 L17A至L17G。此後,聚焦伺服全像片64分離此等獨立光 束以獲得經反射光束L44及L45,且接著輸入至光偵測器52 中〇 當啟動分束光導66時,射束點PI 1 A至PI 1D(參看圖16A) 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相 反,當啟動分束光導67時,射束點P12A及P12E、射束點 P12B及P12F、射束點P12C及射束點P12D分別形成於光偵 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 因此,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 —樣,藉由在將經 反射光束L13分離成四個獨立光束之分離圖案與將經反射 光束L13分離成六個獨立光束之分離圖案之間切換,光偵 測器52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21A 至S2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轨誤差信號STE21) 或偵測信號S22A至S22D(其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 循轨誤差信號STE22)。 如較早所提及,在第一實施例中,用於聚焦伺服之經反 射光束L14及L15由聚焦伺服全像片64來分離。此後,經反 射光束L14及L15穿過作用波長板65及分束光導66及67以便 115806-990827.doc -59· 1343571 S亥等經反射光束被分離成七個獨立光束,如圖〗6B中射束 點所展示。 此時,分束光導66及67之光導區段中經反射光束[14及 L15之透射效率可歸因於製造期間某原因而不同。因此, 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H至52J及52K至52M中之射束點的最 後強度係不均勻的’且因此,在光學拾取器36中,聚焦誤 差信號SFE之準確度可降低。 相反’根據第四實施例,藉由作用波長板65及分束光導 66及67將經反射光束L1 3分離成七個光束。此後,其上形 成有大體均勻圖案之聚焦伺服全像片64產生用於聚焦伺服 之經反射光束L44及L45(實務上,其各自含有七個光束)。 因此,光學拾取器140可減少形成於偵測子區域52H至 52J及52K至52M中之射束點的非均勻強度之可能性,且因 此’光學拾取器140可減少聚焦誤差信號SFE之準確度的降 低。
在上述根據第四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140可根 據光碟100之類型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作用波長 板6 5來改變經反射光束l 1 3之偏光方向。此後,光學拾取 器140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使用分束光導66或67 將經反射光束L1 3分離成四個光束或七個光束。此後,產 生用於聚焦伺服之經反射光束L44及L45。因此,與第一實 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樣,光學拾取器140可將經反射光 束L 13分離成四個光束且將該四個光束輸入至光偵測器52 之偵測子區域52A至52D中。因此’偵測子區域52A至52D H5806-990827.doc -60- 1343571 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3 1A至S3 ID(該等偵測信號用於產生 用於DPD方法之擔軌误差彳§戒STE3 1)或偵測信號S32A至 S3 2D( s亥寺憤測彳§號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軌誤 差信號STE32)。 6.第五實施例 6-1.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根據第五實施例,如圖33(其中與關於圖23所說明並描 述之元件相同之元件由相同參考數字指定)中所展示’光 學拾取器1 5 0之結構部分不同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光學拾 取器120之結構。光學拾取器15〇與光學拾取器12〇不同之 處在於光學拾取器150包括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51及光偵 測器1 5 3,其代替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24及光偵測器52。 此外’光學拾取器150包括一圓柱透鏡丨52。其他元件與光 學拾取器120之元件類似。 圖34為光學拾取器150之部分放大圖。如圖34中所展 示,在光學拾取器150中,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51具有一 與第一貫施例之偏光濾光鏡54(參看圖丨〇B)之部分類似的 結構。光學拾取器150包括三個堆疊板部件151八至丨51(:, 其各自具有一薄板形狀。 與第一實施例一樣,作用波長板65安置於板部件15ic與 151B之間。形成於聚焦伺服全像片板123上之聚焦伺服全 像片64將光束分離成零階經反射光束U3、正一階經反射 光束L14及負一階經反射光束L15。當經反射光束Ll3至 L15入射於作用波長板65上時,作用波長板幻適當旋轉經 115806-990827.doc • 61 - m3 571 反射光束L13至L15之偏光平面且將經反射光束L13至L15 輸入至板部件151B中。 對應於分束光導66之分束光導156安置於板部件15 1B之 下表面上,而對應於分束光導67之分束光導157安置於板 部件15 1A之上表面上。 圓柱透鏡152在圖34中之左右方向中展開自分束光導圖 案切換器15 1輸入之光束。此後,經展開光束輸入至光偵 測器153中。 6-2.分束光導之結構 6-2-1.分束光導156之結構 與分束光導66(參看圖12A)—樣,分束光導156係由雙折 射材料形成。然而’如圖3 5 A中所展示,全像片圖案不同 於分束光導66之全像片圖案。亦即,分束光導156包括兩 個光導區段156A及156B。光導區段156A對應於分束光導 66之光導區段66A與66B之組合,而光導區段156B對應於 分束光導60之光導區段66C與66D之組合。包含炫耀HOE之 偏光全像片僅形成於光導區段156B中。 與光導區段66A(參看圖12A)-樣,光導區段156B使經反 射光束L1 3在向左方向中繞射部分。相反,因為偏光全像 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56A中,所以光導區段156A透射部 分經反射光束L13。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〇〇為BD-ROM時,光學拾取器 1 50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之電壓以使得作 用波長板65透射具有圖35A中之左右偏光方向之經反射光 115806-990827.doc •62· 1343571 束匕13已穿過作用波長板65之經反射光束L13輸入至分束 光導1 56中。 分束光導156(參看圖35A)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 向來使具有橫戴面R5 1之經反射光束L 1 3繞射。分束光導 1 56不使具有橫截面R5 1 A之光束繞射(亦即,分束光導1 56 允终或光束直線傳播)且使具有橫截面R5 1 B之光束在圖 35A之向左方向中繞射。另外,圓柱透鏡152在圖35A之左 右方向中展開已穿過分束光導156的每一光束且將該光束 輸入至光偵測器1 5 3中。 隨後’如圖35B中所展示,半橢圓射束點P51A(其形狀係 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載面R51A而產生)經形成以在光 偵測器153之偵測子區域15把及153D上延伸。另外,半橢 圓射束點P5 1B(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截面 R51B而產生)經形成以在光偵測器i53之偵測子區域153A 及153C上延伸。 此處,在光偵測器1 53中,偵測子區域1 53B與1 53D之間 的邊界線大體為射束點P5 1 A之中心線。另外,偵測子區域 153八與153(:之間的邊界線大體為射束點?518之中心線。 因此,在光偵測器1 53中,具有橫截面R5 1A之左半部分 之射束點、具有橫截面R51A之右半部分之射束點、具有 橫載面R51B之左半部分之射束點及具有橫載面R51B之右 半部分之射束點分別形成於偵測子區域153B、153D、 153C及 153A 中。 結果,因為偵測子區域1 53A偵測到光束之強度等效於根 I15806-990827.doc -63- 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B(參看圖26B),所以光偵測器 1 53產生等效於偵測信號S2 1 B之偵測信號s5 1 A。 類似地,其他偵測子區域1 53B、1 53C及1 53D分別產生 等效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1C、S21A及S21D的 偵測信號S51B、S51C及S51D。 隨後’光碟裝置30(參看圖8)執行與第二實施例中所執行 之計算相同的計算。因此,光碟裝置3 〇可使用偵測信號 S51 A至S51D中之相位差來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TE51且可基 於該循軌誤差信號STE51藉由對應於BD-ROM光碟100(參 看圖8)之DPD方法來執行循軌控制。 6-2·2.分束光導157之結構 與分束光導67(參看圖13A)—樣’分束光導157係由雙折 射材料形成。然而,如圖3 6 A中所展示,包含炫耀HOE之 偏光全像片圖案不同於分束光導67之全像片圖案。亦即, 分束光導157包括三個光導區段157A、157B及157C。光導 區段1 57A對應於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A與67B之組 合。光導區段157B對應於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C、 67D與67G之組合。光導區段157C對應於分束光導67之光 導區段67E與67F之組合。包含炫耀HOE之偏光全像片形成 於光導區段156A及175C中。 與光導區段15 6B(參看圖35 A)—樣,光導區段157 A及 15 7C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 1 3在向左方向中繞射。相反,因 為偏光全像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57B中,所以光導區段 1 57B透射部分經反射光束L1 3。 115806-990827.doc -64- 1343571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00為BD-RE時,光學拾取器150 改變施加至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之電壓以使得作用波 長板65透射具有圖3 6A中之前後偏光方向之經反射光束 L13°已穿過作用波長板65之經反射光束[13輸入至分束光 導157中。 分束光導157(參看圖36A)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 向來使具有圓形橫截面R52之經反射光束L13繞射。分束光 導157不使具有橫截面R52B之光束繞射(亦即,分束光導 157允許該光束直線傳播)且使具有橫戴面r52a及r52C:之 光束在圖36A之向左方向中繞射。另外,圓柱透鏡152在圖 3 6A之左右方向中展開已穿過分束光導157的光束且將該光 束輸入至光偵測器153中。 隨後,如圖36B中所展示’射束點P52A及P52C(其形狀 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戴面R52 A及R52C而產生)經形 成以便在光偵測器1 5 3之偵測子區域】5 3 A及1 5 3 C上延伸。 另外,射束點P52B(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截 面R52B而產生)經形成以便在光偵測器1 53之偵測子區域 153B及153D上延伸。 此處’在光偵測器153中,與在光碟ι〇〇為bD_ROM之情 況中一樣,偵測子區域153A與】53C之間的邊界線大體為 射束點P52A及P52C之中心線。另外,偵測子區域丨與 153D之間的邊界線大體為射束點p52B之中心線。 因此,在光偵測器1 53中,具有橫戴面R52A之左半部分 及橫戴面R52C之左半部分之射束點 '具有橫裁面r52a之 115806-990827.doc •65· 丄^3571 右半部分及橫截面R52C之右半部分之射束點、具有橫截 面R52B之左半部分之射束點及具有橫截面R52B之右半部 分之射束點分別形成於偵測子區域153C、153Α、ι53Β及 1 5 31D 中。 結果’因為偵測子區域丨53 A偵測到光束之強度等效於根 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東點P22B及P22F(參看圖27B),所以光 债測器153產生等效於偵測信號S22B之偵測信號S52A。 另外’因為偵測子區域1 5 3 B須測到射束點之強度等效於 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射束點P22c(參看圖27B)之強度,所以 光偵測器153產生等效於偵測信號S22C之偵測信號δ52Β。 此外’其他偵測子區域153C及153D分別產生等效於根 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A及S22D的偵測信號S52C及 S52D。 結果’光碟裝置30(參看圖8)可使用對應於方程式(5)之 以下方程式(Π)自偵測信號S52A至S52D計算循轨誤差信號 STE52: STE52=(S52D-S52B)-K(S52A-S52C) ...(11) 因此’光碟裝置30可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52藉由適於 BD-RE光碟1〇〇(參看圖8)之一射束PP方法來執行循軌控 制。 如上所述,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1 50根據光碟 100之類型使用分束光導156或157在前後方向中分離經反 射光束L13 ^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一樣,藉 由使用偵測子區域之間的邊界線分割每一射束點,光學拾 115806-990827.doc • 66 - 1343571 取器1 5 0可分離經反射光束l 13且將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 1 3 發射於四個偵測子區域丨53 A至153D中。因此,光學拾取 器1 5 0可偵測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 13。 6-3.操作及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五實施例之結構甲,與第一實施例一樣, 光學拾取器150在系統控制器31之控制下根據光碟1〇〇之類 型疋BD-ROM還是BD-RE而改變施加至分束光導圖案切換 器151(參看圖34)之作用波長板65之液晶元件的電壓。以此 方式’光學拾取器150可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 隨後,光學拾取器130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使 用分束光導156或157來使經反射光束L13逐部分繞射或逐 部分透射經反射光束L13。另外,圓柱透鏡152在圖35八或 36A之左右方向中展開光束之每一者且將該等光束輸入至 偵測子區域153A及153C及偵測子區域153B&153D中’以 使得光束在此等彳貞測子區域上延伸。 此處’如圖35B中所展示,當啟動分束光導156時,射束 點P5 1B之右半部分、射束點p5 1 a之左半部分、射束點 P5 1B之左半部分及p5丨A之右半部分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 153之偵測子區域153A至153D中。射束點P51B之右半部 为、射束點P 5 1 A之左半部分、射束點p 5 1 b之左半部分及 P5 1A之右半部分分別對應於圖26B中所展示之射束點 P21B、P21C、P21 A、及 P21D。
如圖36B中所展示,當啟動分束光導ι57時,射束點 P52A之右半部分及射束點P52C之右半部分、射束點p52B 115806-990827.doc •67· 1343571 之左半部分、射束點P52A之左半部分及射束點P52C之左 半部分及射束點P52B之右半部分分別形成於光偵測器1 53 之偵測子區域153A至153D中。射束點P52A之右半部分及 射束點P52C之右半部分、射束點P52B之左半部分、射束 點P52A之左半部分及射束點P52C之左半部分及射束點 P52B之右半部分分別對應於圖27B令所展示之射束點P22B 及P22F、射束點P22C、射束點P22A及P22E及射束點P22D 中〇 因此,在光學拾取器1 50中,與第一實施例之光學拾取 器36—樣’藉由切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光偵測 器153之偵測子區域153 A至153D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51A 至S5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51) 或偵測信號S52A至S52D(其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 循軌誤差信號STE52)。 因此’光學拾取器150可提供與根據第一實施例之光學 拾取器36相同的優點。 在此情況下,在光學拾取器150中,分束光導156及157 僅在前後方向中分離經反射光束L13。隨後,藉由使用光 偵測器1 53之偵測子區域之間的邊界線在左右方向中分離 每一射束點。結果,四個偵測子區域153A至153D可直接 產生用於DPD方法及一射束pp方法兩者之四個偵測信號 S51A至S51D或四個偵測信號S52A至S52D。 在此情況下’若光學拾取器150之光偵測器153之安裝位 置自經反射光束L 1 3之光軸在左右方向中偏移,則形成於 I15806-990827.doc •68- 1343571 偵測子區域153八及153(:及偵測子區域1538及1531)中之射 束點的比例改變。因此,偵測信號變化。 然而’藉由使用射束點強度之變化比率,光學拾取器 150可計算光偵測器153關於經反射光束L13之光軸的偏移 量。因此,例如’當在光學拾取器i 50之製造步驟中精細 調整光偵測器1 53之安裝位置時,使用者可藉由根據射束 點強度之變化比率調整光積測器I 5 3之位置來將光彳貞測器 153與在經反射光束L13之光轴對準。 另外’光學拾取器150使用分束光導156或157使部分經 反射光束L13在向左方向中境射。此外,光學拾取器允 許部分經反射光束L13穿過(亦即,允許部分經反射光束 L13直線傳播)。亦即,光學拾取器15〇不使經反射光束L13 在向右方向中繞射。因此,與在向右方向及向左方向兩者 中均繞射經反射光束L13之光學拾取器36(參看圖9)之光摘 測器52(參看圖1 4)相比,可在左右方向中減小光偵測器! 53 之偵測區域。因此,光學拾取器i 50之大小及重量可減 /J\ 〇 此外’藉由使用圓柱透鏡152在圖34之左右方向中展開 經反射光束L13,光學拾取器150可展開形成於偵測子區域 153A至153D中之射束點。因此,與不具有圓柱透鏡152之 光學拾取器相比,光學拾取器150可使用偵測子區域153八 至1 5 3 D之寬的區域且增加對射束點強度之偵測操作的可靠 性。 此外’在光學拾取器150中’偏光全像片未形成於分束 115806-990827.doc •69- 1343571 光導156之光導區段15 6A及分束光導157之光導區段15 7A 中。因此’與全像片形成於輸入經反射光束L13之整個表 面上之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導126相比,分束光導157可增 加光束之透射效率。 在上述根據第五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1 5 〇根據 光碟I 00之類型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5〗之作用波長板 65來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此後,光學拾取器 150根據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使用分束光導丨56或157 來使經反射光束L1 3逐部分繞射或逐部分透射經反射光束 L13。因此’光學拾取器15〇可在前後方向中分離經反射光 束L 1 3且藉由使用光偵測器1 5 3之偵測子區域之間的邊界線 在左右方向中分離射束點之每—者。因此,與第一實施例 之光學拾取器36 —樣’光學拾取器1 50之光偵測器1 53之四 個偵測子區域1 53 A至1 53D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S5 1 A至 S5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51)或 惰測信號S52A至S52D(其用於產生用於—射束pp方法之循 軌誤差信號STE52)。 7 ·第六貫施例 7-1.光學拾取器之結構 根據第六實施例,光學拾取器16〇(參看圖33)與光學拾取 器150不同之處在於光學拾取器16〇包括分束光導圖案切換 器161,其代替光學拾取器15〇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51。其他元件與光學拾取器15〇中的一樣組態。 如對應於圖34之圖37中所展示,與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 115806-990827.doc •70· 1343571 導圖案切換器124(參看圖24)一樣,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61借助於致動器(未圖示)在向前方向或向後方向(亦即, 垂直於圖37之平面的方向)中移動其上形成有分束光導164 之滑板16 3。 因此’與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24—樣,分束光導圖案 切換器161可改變經反射光束L1 3在分束光導164上之輻射 點。結果’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6 1可切換經反射光束l 13 之分離圖案。另外’與光學拾取器15〇一樣,光學拾取器 160使用圓柱透鏡152在左右方向中展開獨立的經反射光束 且將獨立的經反射光束輸入至光偵測器1 5 3中。 7-2.對經反射光束之分離 如圖38A及圖39A中所展示,與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導 1 26(參看圖25)大不相同’不在左右方向中分離分束光導 164,而在前後方向中將分束光導164分離成三個區段。 分束光導164之光導區段164A及164C分別對應於分束光 導I57之光導區段157A及157C。光導區段164A及164C由炫 耀HOE全像片形成以便使部分經反射光束l 1 3在左方向中 繞射。相反,全像片未形成於光導區段164B上。因此,光 導區段164B透射部分經反射光束L13。 7-2-1 ·藉由DPD方法產生循執誤差信號 在實際應用中,當光碟100為BD-ROM時,光學拾取器 160(參看圖33)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61在向前方向中 移動滑板1 63,以使得如圖38A中所展示當經反射光束L 1 3 穿過分束光導1 64時所形成之橫載面R6 1之中心與光導區段 H5806-990827.doc 71 1343571 164B與164C之中心大體重合。 因此,與第五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丨56之光導區段156A及 156B—樣,分束光導164不使具有橫戴面R61A之光束繞射
(亦即,允4光束直線傳播)且藉由使用兩個光導區段164B 及164C使具有橫截面R61B之光束在圖3 8A之向左方向中繞 射。另外,圓柱透鏡152在圖3 8A之左右方向中展開已穿過 分束光導164的每一光束,將經展開光束輸入至光偵測器 153 中。 因此,如圖38B中所展示,在光偵測器153中,半橢圓射 束點P61A(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截面尺“人而 產生)經形成以在偵測子區域15紐及153〇上延伸。另外, 半橢圓射束點P61B(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截 ®R61B而產生)經形成以便在们則子區域153AM53C上延 伸。 結果’因為读測子區域153八偵測到光束之強度等效於根 據第五實施例之射束點的強度’所以偵測子區域153八可產 生等效於根據第: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 2丨B㈣測信號 S61A。
類似地,其他 生等效於根據第 的偵測信號S61B 偵測子區域153B、153C及153D可分別產 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1C、S21A&S21D 、S61C及S61D。 結果,光碟裝置30(參看圖8)可執行與第五實施例中所執 打之計"'相同的計算。因此,光碟裝置3〇可使㈣測信號 S61A至S61D中之相位差來計算循軌誤差信號s删且可基 115806-990827.doc -72- 1343571 於该循軌誤差信號STE6 1藉由對應於BD_R〇M光碟丨〇〇(參 看圖8)之DPD方法來執行循轨控制。 7-2-2.藉由一射束PP方法產生循軌誤差信號 相反,當光碟100為BD-RE時,光學拾取器16〇(參看圖 3 3)使用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61(參看圖3 7)在向後方向中 移動滑板125,以使得如圖39A中所展示,當經反射光束 L13穿過分束光導164時所形成之橫截面R62之中心與光導 區段1 64B之中心大體重合。 因此’與第五實施例之分束光導157之光導區段157A至 157C—樣,分束光導164不使具有橫截面R62B之光束繞射 (亦即’允許光束直線傳播)且藉由使用三個光導區段164八 至164C使具有橫截面R62a及R62C之光束在圖38A之向左 方向中繞射。另外,圓柱透鏡152在圖39八之左右方向中展 開已牙過分束光導164的每一光束。將經展開光束輸入至 光偵測器153中。 因此,如圖39B中所展示,在光偵測器i 53中,射束點 P62A及P62C(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截
面 R62A 而產生)經形成以便在偵測子區域1 53A及1 53C上延伸。另 外’射束點P62B(其形狀係藉由在左右方向中展開橫載面 R62B而產生)經形成以便在偵測子區域153B& 153D上延 伸0 結果’因為偵測子區域1 53 A偵測到光束之強度等效於根 據第五實施例之射束點的強度,所以偵測子區域1 53A可產 生等效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B的偵測信號 115806-990827.doc -73- 1343571 S62A。 類似地’其他偵測子區域153B、153C及153D可分別產 生等效於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偵測信號S22C、S22A及S22D 的偵測信號S62B、S62C及S62D。 結果,與第五實施例一樣,光碟裝置30(參看圖8)可使用 對應於方程式(5)之以下方程式(12)自偵測信號562α至 S62D計算循轨誤差信號STE62 : STE62 = (S62D-S62B)-K(S62A-S62C) ...(12) 因此’光碟裝置30可基於循轨誤差信號STE62藉由適於 BD-RE光碟100(參看圖8)之一射束pp方法來執行循軌控 制。 如上所述,根據第六實施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 61 在向前方向或向後方向中機械移動其上形成有分束光導 164之滑板163。因此,與第五實施例一樣,分離經反射光 束L1 3且使其入射於光偵測器in上。 7-3.操作及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六實施例之結構中,與根據第二實施例之 光學拾取器120—樣,光學拾取器160在系統控制器31之控 制下根據光碟100之類型是BD-ROM還是BD-RE而在向前方 向或向後方向中移動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參看圖3 7)之 滑板163。因此,光學拾取器160改變經反射光束L13在分 束光導164上之輕射點。 另外’光學拾取器160根據經反射光束L13在分束光導 164上之輻射點來使經反射光束L13逐部分繞射或逐部分透 115806-990827.doc • 74· 1343571 射經反射光束L13。另外,光學拾取器16〇使用圓柱透鏡 152在圖38A或39A之左右方向中展開獨立的經反射光束且 輸入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13 ,以使得經反射光束l13被發射 於偵測子區域153A及153C中及偵測子區域153B及153D 中〇 因此,與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丨5〇 一樣,光學 拾取器160之光偵測器153之偵測子區域153八至1531)可直 接產生偵測信號S 5 1A至S 5 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 循軌誤差信號STE5 1)或偵測信號S52A至S52D(其用於產生 用於一射束pp方法之循轨誤差信號STE52)。 另外,光學拾取器1 60可提供與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光學 拾取器1 5 0相同的優點。 在上述根據第六實施例之結構中’光學拾取器16〇可根 據光碟100之類型來移動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161之滑板 163以便改變經反射光束L13在分束光導ι64上之輻射點。 因此,光學拾取器160可在前後方向中分離經反射光束 L13。另外’光學拾取器16〇可藉由使用偵測子區域之間的 邊界線在左右方向中分離每一射束點。因此,與根據第一 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36一樣,光學拾取器160之光偵測器 153之四個偵測子區域153八至153D可直接產生偵測信號 S61A至S61D(其用於產生用於dpd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 STE61)或偵測信號S62Ass62D(其用於產生用於一射束PP 方法之循軌誤差信號STE62)。 8-其他實施例 115806-990827.doc •75- 1343571 在第一實施例中’包含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 1之液晶元 件的作用波長板65改變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板部 件54A及54B係由雙折射材料形成,其使光繞射以提供偏 光方向。另外,板部件54A及54B經形成以使得其偏光方 向彼此不同。以此方式’藉由使用其中形成炫耀HOE之分 束光導66及67來切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然而, 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以各種方式切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 離圖案。 舉例而言,經分段之作用波長板與渥拉斯頓稜鏡之組合 可分離經反射光束L1 3且改變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 1 3之折射 方向。亦即’藉由改變經反射光束L 1 3之光學特徵,可切 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 或者’例如,經分段之作用波長板與渥拉斯頓稜鏡之組 合可分離經反射光束L 1 3且在特定區域旋轉經偏光之經反 射光束L13。藉由改變繞射方向,可切換經反射光束[丨3之 分離圖案。 或者,例如,可使用炫耀H〇E液晶。炫耀H〇E液晶分離 經反射光束L13且藉由使用液晶元件在光徑上產生相位差 來改變獨立的經反射光束L13之傳播方向。藉由改變液晶 元件之圖案,可切換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或者, 士圖1中所展示,藉由機械切換複數個分束光導,可切換 經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 隹」已參看以整合式方式包括作用波長板65及分束光導 66及67之光學拾取器36的光學積體元件40描述第一實施 115806-990827.doc -76- 1343571 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應用。舉例而言,作用波長板65 及分束光導66及67可獨立於光學積體元件4〇而安置。 另外’雖然已參看一技術(其中藉由分束光導66及67使 獨立光束L16A至L16D及獨立光束僅在向左方 向或向右方向中繞射從而產生用於SSD方法之聚焦誤差信 5虎SFE)來描述第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技術。舉 例而言,當藉由使用另一方法來產生聚焦誤差信號SFE 時’獨立光束L16A至L16D及獨立光束L17A至L17F可在各 種方向中繞射,如圖6A及圖6B中所展示。 亦即,將獨立光束輸入至安置於光偵測器上預定位置處 之偵測子區域中以使得偵測子區域可直接產生用於產生循 軌誤差信號的偵測信號。藉由使用(例如)分束光導圖案切 換器61可切換獨立光束之輕射圖案。 此外’雖然已芩看分束光導66之光導區段66A至66D(參 看圖12A)及分束光導67之光導區段67A至67F(參看圖 13A)(分束光導66及分束光導67中形成有炫耀H〇E)來描述 第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結構。舉例而言,可使 用使光在兩個方向中繞射之經廣泛使用的繞射光柵或全像 片。在此情況下,確定繞射之方向且光偵測器52之偵測子 區域經配置以使得偵測子區域可偵測個別經繞射光束。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當光碟1 〇〇為BD-ROM時,經 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為左右方向。相反,當光碟1〇〇為 BD-RE時’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為前後方向。然 而,本發明不限於此。相反,當光碟i 〇〇為BD_R〇M時, 115806-990827.doc •77· 1343571 經反射光束L13之偏光方向可為前後方向。當光碟丨〇〇為 BD-RE時,經反射光束Ll3之偏光方向可為左右方向。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如圖丨3 A及圖2〇中所展示,光 導區段67C及67D在中心側上之部分區域朝向中心側延伸 以形成突出區段67CX及67DX〇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 舉例而5,如對應於圖13 A之圖4 0中所展示,若層間雜散 光係可忽略的,則可代替分束光導67使用不具有突出區段 67CX及67DX之分束光導丨7〇0或者,與分束光導21(參看 圖4C)一樣,可使用不具有光導區段67G之分束光導。另 外,當使用另一循軌控制方法時,可使用一根據適於彼循 軌控制方法之分離圖案而分割的分束光導。此外,可使用 將經反射光束L1 3輸入至光偵測器52中而不分離經反射光 束L13的分束光導。 此外’雖然已參看在兩個分離圖案之間切換之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61來描述第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若對DVD-R(可記錄數位化通用光碟)執行不同 於對BD-ROM或BD-RE所執行之循軌控制的循轨控制,則 可切換三個或三個以上分離圖案。 此時,若存在較大數目之分離圖案,則改變經反射光束 L13之偏光方向之技術不可支援所有分離圖案。在此情況 下,如需要,可機械地切換複數個分束光導。 此外,雖然已參看根據光碟100是BD-ROM還是BD-RE來 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分離圖案的光碟裝置30來描 述第一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可根據 115806-990827.doc -78- 1343571 光碟100是藍光光碟(商標)還是DVD來切換分束光導圖案 切換器61之分離圖案。或者,可根據光碟丨〇〇是單層光碟 還疋雙層光碟來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分離圖案。 亦即’可根據各種切換條件來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 ^ 之分離圖案。 此外,雖然已參看根據光碟100是BD-ROM還是BD-RE來 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分離圖案的光碟裝置3〇來描 过·第貫施例,但疋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可根據 光碟100載入光碟裝置30中之後緊接著的起動操作及當溫 度改變時所執行之校正操作或用於記錄並播放資訊之正常 操作來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分離圖案。亦即,可 根據各種切換條件來切換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61之分離圖 案。 此外,雖然已參看切換經反射光束之分離圖案以產 生用於產生循轨誤差信號STE所需之偵測信號的分束光導 圖案切換器61來描述第—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當切換複數個聚焦控制方法時,分束光導圖案 切換器61可切換經反射光束U3之分離圖案以產生用於產 生聚焦誤差信號SFE所需的偵測信號。或者,當切換複數 個播放RF信號產生方法時,分束光導圖案切換㈣可切換 主反射光束L13之分離圖案以產生用於產生播放信號所 需的偵測信號。亦即’》了切換用於各種信號之複數個信 號產生方法,可切換分離圖案。 此外, 雖然已參看當播放光學 記錄媒體上之資訊時產生 115806-990827.doc •79- 1343571 循軌誤差信號之光碟裝置30來描述前述實施例,但是本發 明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當將資訊記錄於光碟1〇〇上且產 生循軌誤差信號時,本發明之實施例為可適用的。 此外,雖然已參看利用大體碟形光碟丨00作為光學記錄 媒體之光碟裝置3 0來描述前述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 此〇舉例而言,本發明之實施例可適用於利用(例如)圓柱 光學鼓狀物、矩形板狀光學晶片或光帶作為光學記錄媒體 之光學記錄裝置。亦即,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應用於使用光 束自各種光學記錄媒體讀出資訊的光學資訊裝置。 此外,雖然已參看光學拾取器36(其包括充當偵測器之 光偵測器52、充當光導單元之分束光導66及67及充當切換 控制器之作用波長板65)描述前述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 限於此。舉例而言’光學拾取器可包括具有各種其他組態 之債測器、光導及切換控制器。 此外,雖然已參看充當光學資訊裝置之光碟裝置3〇(其 包括充當偵測器之光偵測器52、充當光導單元之分束光導 66^67、充當切換㈣器之作用波長板似充當整合式控 制态之系統控制器3。來描述前述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 限於此|例而έ ’光學資訊裝置可包括具有各種其他組 態之偵測器、光導及切換控制器及整合式控制器。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只要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在附 加之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或其均等物内便可根據該等設 計要求及其㈣素進行各種料、組合、控合及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圖1為基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原理的光碟裝置之方塊 圖; 圖2A及圖2B為產生循轨誤差信號之原理的示意性說 明; 圖3A及圖3B為分束光導之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4A-圖4C為分束光導之繞射方向的示意性說明; 圖5為光偵測器之偵測子區域之配置的示意性說明; 圖6A及圖6B為藉由分束光導來分離經反射光束的示意 性說明; 圖7A及圖7B為形成於光偵測器之偵測子區域上之射束 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8為光碟裝置之例示性組態之方塊圖; 圖9為說明光學拾取器之例示性結構的示意性透視圖; 圖10A及圖10B為光學積體元件的示意性說明; 圖11A及圖11 B為分束光導之第一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1 2A-圖1 2C為分束光導之第二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1 3 A-圖1 3 C為分束光導之第三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14為光偵測器之偵測子區域之配置的示意性說明; 圖15A及圖15B為經反射光束之分離及光導的示意性說 明; 圖16A及圖16B為形成於光偵測器之偵測子區域上之射 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17為光學拾取器中第一光徑之示意性說明; 圖1 8為光學拾取器中第二光徑之示意性說明; 115806-990827.doc -81 · 1343571 圖19為光學拾取器中第三光徑之示意性說明; 圖2 0為分束光導中雜散光束之示意性說明; 圖21A及圖21B為層間雜散光束之第一輻射圖案的示意 性說明; 圖22A及圖22B為層間雜散光束之第二輻射圖案的示意 性說明; 圖23為光學拾取器之示意性透視圖; 圖24為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之示意性透視圖; 圖2 5為分束光導之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26A及圖26B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27A及圖27B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28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之例示性 結構的示意性說明; 圖29 A-圖29C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由 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3〇A-圖3 0C為根據第三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由 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3 1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偏光濾光鏡之例示性結構的示 意性說明; 圖32為根據第四實施例之經反射光束之分離及光導的示 意性說明; 圖33為光學拾取器之示意性透視圖; 115806-990827.doc -82 · 1343571 圖34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之示意性部分說 明; 圖35A及圖35B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36A及圖36B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37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拾取器之示意性部分說 明; 圖38A及圖38B為根據第六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β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39Α及圖39Β為根據第五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及 由该分束光導所形成之射束點的示意性說明; 圖40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分束光導之結構的示意性說 明;及 圖41 A-41C為已知光偵測器之光偵測區域之例示性分離 圖案的示意性說明。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1 A〜1D 2 2A 〜2F 3 3A 〜3H 10 偵測區域 偵測子區域 偵測區域 偵測子區域 偵測區域 偵測子區域 光碟裝置 115806-990827.doc -83- 1343571 11 光學拾取器 12 雷射二極體 14 偏光光束分光器 14A 偏光膜 15 準直透鏡 16 反射鏡 17 1/4波長板 18 場透鏡 19 半反射鏡 20 分束光導 20A〜20D 光導區段 21 分束光導 21 A〜21F 光導區段 22 光偵測器 22A~22D 矩形偵測子區域 23 聚焦誤差信號偵測系統 24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30 光碟裝置 31 系統控制器 33 驅動控制單元 34 轉軸馬達 35 饋給馬達 36 光學拾取器 37 信號處理單元 115806-990827.doc -84- 1343571 38 信號調變及解調變單元 40 光學積體元件 50 基座 5 1 雷射二極體 52 光偵測器 52A〜52M 偵測子區域 53 間隔物 54 偏光濾光鏡 54A〜54D 板部件 55 偏光棱鏡 55A 偏光膜 55B 反射表面 56 光偵測器 59 1/2 波長板 60 衰減器 61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62 作用波長板 63 偏光全像片 64 聚焦伺服全像片 65 作用波長板 66 分束光導 66A 〜66D 光導區段 67 分束光導 67A 〜67G 光導區段 115806-990827.doc • 85 · 1343571 67CX 〜67DX 突出區段 100 光碟 120 光學拾取器 121 雷射強度監視光偵測器 122 耦接透鏡 123 聚焦伺服全像片板 124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25 滑板 126 分束光導 126A 〜126F 光導區段 130 光學拾取器 131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31A-131C 板部件 133 分束光導 133A 〜133H 光導區段 134 分束光導 134A-134H 光導區段 135 分束光導 135A-135H 光導區段 140 光學拾取器 141 光學積體元件 142 偏光濾光鏡 142A 〜142D 板部件 150 光學拾取器 115806-990827.doc -86- 1343571 151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51A-151C 板部件 152 圓柱透鏡 153 光偵測器 153A-153D 偵測子區域 156 分束光導 156A/156B 光導區段 157 分束光導 157A-157C 光導區段 160 光學拾取器 161 分束光導圖案切換器 163 滑板 164 分束光導 164A~164C 光導區段 170 分束光導 CF 聚焦控制信號 CT 循軌控制信號 IA 位址資訊 LI 輸出光束 L2 經反射光束 L3A〜L3D 獨立光束 L4A〜L4F 獨立光束 Lll 輸出射束 L12 經反射光束 115806-990827.doc -87- 1343571 L13 零階經反射光束 L14 正一階經反射光束 L15 負一階經反射光束 L16A〜L16D 獨立光束 L17A〜L17G 獨立光束 L21 雜散光束 L22 雜散光束 L44/L45 經反射光束 MR 資訊讀出指令 PO 射束點 PI 圓形射束點 P1A〜P1D 射束點 P2 圓形射束點 P2A〜P2F 射束點 PI 1 A〜PI ID 射束點 PI 1H/P1 IK 射束點 P12A〜P12G 射束點 P12H/P12K 射束點 P21C〜P21F 射束點 P22A〜P22F 射束點 P31A/P31B/P31E/P31F 射束點 P32A/P32B/P32E/P32F 射束點 P33C/P33D/P33G/P33H 射束點 P51A/P51B 射束點 115806-990827.doc • 88 - 1343571 P52A〜P52C 射束點 P61 A/P61B 射束點 P62A〜P62C 射束點 R1 橫截面 R1A〜RID 子橫截面 R2 橫截面 R2A~R2F 子橫截面 R11A〜R11D 子橫截面 R11 橫截面 R12A〜R12G 子橫截面 R12 橫戴面 R21C〜R21F 橫截面 R21 橫截面 R22A 〜R22F 橫截面 R22 橫截面 R31 橫截面 R31A/R31B/R31E/R31F 橫截面 R32 橫截面 R3 2A/R32B/R3 2E/R3 2F 橫截面 R33 橫戴面 R3 3C/R3 3D/R3 3G/R3 3H 橫截面 R51 橫截面 R51A〜R5 IB 橫截面 R52 橫裁面 115806-990827.doc •89- 1343571 R52A~R52C 橫截面 R61 橫截面 R61A/R61B 橫截面 R62 橫截面 R62A 〜R62C 橫截面 SFE 聚焦誤差信號 SRF 再生RF信號 STE 循軌誤差信號 U1 中心點 U2 中心點 115806-990827.doc ·90·

Claims (1)

134357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學拾取器,其包含: 一偵測器’其用於使用複數個偵測區域來偵測一自一 預定光源發射至一光學記錄媒體且自該光學記錄媒體反 射之經反射光束; 複數個光導構件,其各自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該等 光導構件之每一者根據該光導圖案以該經反射光束之預 定部分輻照一預定偵測區域;及 一切換控制器,其根據一預定切換條件在該複數個光 導構件中切換並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該光導構 件。 2·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等光導構件之每一者 被分割成複數個光導區段以形成該光導圖案且其中該 等光導構件之每一者藉由將入射於該等光導區段之每一 者上之該經反射光束的部分導引至對應之預定偵測區 域,而將該經反射光束分離成複數個獨立光束。 3·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切換控制器藉由改變 該經反射光束之光學特徵而在該複數個光導構件中切換 並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該光導構件。 4‘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等光導構件之每一者 皆包含一對一特定偏光方向起作用之雙折射材料,且該 歿數個光導構件經安置以便對不同的偏光方向起作用, 且其中該㈣控制器藉由控制該經反射光束之該偏光方 向來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該光導構件。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5. 如請求項丨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切換控制器根據該光 學記錄媒體之類型來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該光 導構件。 6. 如請求項丨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切換控制器藉由改變 該光束在該光導構件上之輻射點來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 起作用之該光導構件的一區段。 人如請求項!之光學拾取器,其中一用於使該經反射光束 在一方向中繞射之全像片係形成於由該光導圖案所分割 之該光導構件之一區段中。 8.如請求们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光導構件以該經反射 光束之該預定部分來輻照該等偵測區域,以使得該經反 射光束之該預定部分跨越該等偵測區域之間的邊界而延 伸。 9.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光學記錄媒體為— 有—大體一碟形形狀且具有一表示-記錄信號之訊坑 之光碟,該訊坑宰係以-同心或螺旋圖案形成於該光 上且其中έ亥偵測器包括四個偵測區域,且其中該等 導構件之-者將當該經反射光束穿過其中時㈣^之 經反射光束的-橫截面分割成四個部分,此分判係藉 使用一大體平行於該訊坑争之—移動方向之劃分線: 對分该橫截面並使用-大體垂直於該訊坑串之一移動 向之劃分線大體對分該橫截面而完成,且其中該等獨 經反射光束之每一者被引入一不同方向中從而被輸入 該四個偵測區域之對應一者中。 115806-990827.doc •2- 1343571 10·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光學記錄媒體包括一 具有大體一碟形形狀並具有一用於記錄一信號之軌跡槽 紋之光碟,該轨跡槽紋係以一同心或螺旋圖案形成於該 光碟上,且其中該偵測器包括四個偵測區域,且其中該 等光導構件之一者將當該經反射光束穿過其中時所形成 之泫經反射光束的一橫截面分割成在内周邊側及外周邊 側上之兩個部分’此分割係藉由使用一大體平行於該軌 跡槽紋之一移動方向之劃分線大體對分該橫戴面而完 成’且進一步將該橫載面分割成一包括由該軌跡槽紋所 繞射的一正一階光束或一負一階光束之部分及一不包括 由該軌跡槽紋所繞射的一正一階光束或一負一階光束之 部分’且其中在該内周邊側上包括一正一階光束或一負 一階光束及不包括一正一階光束或一負一階光束之該兩 個獨立經反射光束以及在該外周邊側上包括一正一階光 束或一負一階光束及不包括一正一階光束或一負一階光 束之s亥兩個獨立經反射光束分別被輸入至該四個彳貞測區 域中。 11.如請求項1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等光導構件之一者在 不分離該經反射光束之情況下將該經反射光束輸入至一 預定伯測區域中。 1 2.如請求項丨之光學拾取器,其中該光學記錄媒體包括複 數層信號記錄層’且其中該光導構件將一層間雜散光束 導引至除了該等債測區域之外的一區域,該層間雜散光 束係反射自除了自該光源發射之該光束所聚焦於上的該 I15806-990827.doc —1343571 信號層之外的該等信號記錄層之一者 13. —種光學資訊裝置,其包含: 一偵測器,其用於使用複數個偵測區域來偵測一自一 預疋光源發射至一光學記錄媒體且自該光學記錄媒體反 其各自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該等 射之經反射光束; 複數個光導構件, 光導構件之每一者根據該光導圖案以該經反射光束之一 預定部分賴照一預定偵測區域; 一切換控制器,其在該複數個光導構件中切換並選擇 應用於該經反射光束之該光導構件;及 一整合式控制器,其控制該切換控制器以根據一預定 切換條件來切換並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之該光導 構件。 14. 一種光學拾取器,其包含: 偵測益,其經組態以使用複數個偵測區域來偵測一 自一預定光源發射至-光學記錄媒體且自該光學記錄媒 體反射之經反射光束; =個光幅,其各自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該等 光V單疋之每一者根據該光導圖案以該經反射光束之一 預定部分輻照一預定偵測區域;及
該光導單元。 預定切換條件在該 反射光束起作用之 一種光學資訊裝置,其包含: 115806-990827.doc 1343571 一偵測器,其經組態以使用複數個偵測區域來債測一 自一預定光源發射至一光學記錄媒體且自該光學記錄媒 體反射之經反射光束; 複數個光導單元’其各自具有一特定光導圖案,該等 光導單元之每一者根據該光導圖案以該經反射光束之一 預定部分輻照一預定偵測區域; 一切換控制器,其經組態以在該複數個光導單元中切 換並選擇應用於該經反射光束之該光導單元;及 一整合式控制器,其經組態以控制該切換控制器以根 據一預定切換條件來切換並選擇對該經反射光束起作用 之該光導單元。 115806-990827.doc
TW096100194A 2006-01-12 2007-01-03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TWI34357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5413 2006-01-12
JP2006118371A JP4433315B2 (ja) 2006-01-12 2006-04-21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5348A TW200805348A (en) 2008-01-16
TWI343571B true TWI343571B (en) 2011-06-11

Family

ID=3826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00194A TWI343571B (en) 2006-01-12 2007-01-03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93025B2 (zh)
JP (1) JP4433315B2 (zh)
KR (1) KR20070075302A (zh)
TW (1) TWI3435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1629B (zh) * 2005-04-27 2010-10-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头装置及光信息处理装置
US20080165655A1 (en) * 2007-01-09 2008-07-10 Ryo Saitoh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8416657B2 (en) * 2007-12-03 2013-04-09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ata from host to optical disc
JP5098735B2 (ja) * 2008-03-24 2012-1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062075B2 (ja) * 2008-07-15 2012-10-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596290B2 (ja) 2008-07-15 2010-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722190B2 (ja) * 2009-01-20 2011-07-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170604A (ja) * 2009-01-21 2010-08-0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プリフォーマット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84663B2 (ja) 2009-02-24 2011-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684341B2 (ja) * 2009-07-29 2011-05-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焦点調整方法
JP4722205B2 (ja) * 2009-07-31 2011-07-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054231A (ja) 2009-09-01 2011-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5378120B2 (ja) * 2009-09-02 2013-12-25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US8503276B2 (en) * 2009-12-30 2013-08-06 Mediatek Inc.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ype of a blu-ray disk
JP2011159361A (ja) * 2010-02-02 2011-08-18 Sharp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2104179A (ja) * 2010-11-09 2012-05-31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2011159387A (ja) * 2011-05-27 2011-08-18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プリフォーマット信号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51328B2 (ja) 2011-06-29 2015-07-2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構造化照明光学系および構造化照明顕微鏡装置
EP2843446B1 (de) * 2013-09-02 2019-07-24 Pepperl & Fuchs GmbH Optischer Sensor
JP6820547B2 (ja) * 2016-03-09 2021-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CN111508533B (zh) * 2019-01-30 2022-08-3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纳米光刻光盘及其物理存储介质结构和写入读出方法
CN109877745B (zh) * 2019-03-21 2020-04-1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快速对中方向盘轴心的辅助工具及方法
CN112309439B (zh) * 2020-11-02 2022-04-0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927A (ja) 1989-06-01 1991-01-11 Sony Corp 光学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
JPH09237433A (ja) 1996-03-01 1997-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トラック検出方法
JPH10112034A (ja) * 1996-10-07 1998-04-28 Toshiba Corp 光ヘッド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JPH10143902A (ja) 1996-11-06 1998-05-29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778316B2 (ja) 1997-05-22 2006-05-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953645B2 (ja) 1997-06-30 2007-08-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
DE60110703T2 (de) * 2000-08-09 2006-05-04 Ricoh Co., Ltd. Optisches Abtastgerät mit einer verbesserten holographischen Einheit und optisches Plattengerät dies enthaltend
JP2002260272A (ja) 2001-02-28 2002-09-13 Sony Corp 光ヘッ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結合効率可変素子
JP4032732B2 (ja) 2001-12-20 2008-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4087072A (ja) 2002-05-16 2004-03-18 Ricoh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とこれを用いる光情報処理装置
JP2004281026A (ja) 2002-08-23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及び光情報装置及び光情報再生方法
US7110180B2 (en) * 2002-10-09 2006-09-19 Ricoh Company, Ltd. Diffraction grating, method of fabricating 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
JP3754422B2 (ja) 2003-01-29 200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4329364B2 (ja) 2003-03-07 2009-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ヘッド、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071573A (ja) 2003-08-07 2005-03-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08279A (ja) 2003-09-29 2005-04-21 Hitachi Ltd 光学ヘッド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60003176A (ko) * 2004-07-05 2006-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 기록 및/또는 재생기기
JP2006309861A (ja) * 2005-04-27 2006-11-09 Sharp Corp 光集積ユニット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EP1736975A1 (en) * 2005-06-16 2006-12-27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Pickup fo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33315B2 (ja) 2010-03-17
KR20070075302A (ko) 2007-07-18
TW200805348A (en) 2008-01-16
US20070164241A1 (en) 2007-07-19
US7693025B2 (en) 2010-04-06
JP2007213754A (ja) 2007-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43571B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7460448B2 (en) Optical pick-up head, optical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JP2007042252A (ja) 光学素子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ならびに光学的情報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
JP2006244535A (ja) 光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28785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0449620C (zh) 光学拾取器和光学信息设备
JP3848731B2 (ja) 光ヘッド
JP4023365B2 (ja) 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光学ヘッド、トラック誤差信号検出方法
JP4167024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4551624B2 (ja) 傾きセンサ、傾き測定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046394B2 (ja) 光ヘッドおよび光情報記録装置
JP200506357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759037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250865B2 (ja) 光ヘッド、受発光素子、及び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TW200818164A (en) Optical disc device, tracking error signal generating circuit, tracking error signal correct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153195B2 (ja) ランド/グルーブ判別方法及び光記録再生機器
JP2004039158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光情報処理装置
JP3964209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523841B2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477091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装置及び光情報装置
JP4505979B2 (ja) 光ヘッド、受発光素子および光記録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084414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WO2011151909A1 (ja) チルト補正方法及び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並びに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302584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7188639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