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6461B -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ser - Google Patents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s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6461B
TWI266461B TW094117073A TW94117073A TWI266461B TW I266461 B TWI266461 B TW I266461B TW 094117073 A TW094117073 A TW 094117073A TW 94117073 A TW94117073 A TW 94117073A TW I266461 B TWI266461 B TW I26646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emiconductor laser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ight
refle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17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0242A (en
Inventor
Yoshiaki Watanabe
Hironobu Narui
Yuichi Kuromizu
Yoshinori Yamauchi
Yoshiyuki Tanak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10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0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6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646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 H01S5/183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 H01S5/18386Details of the emission surface for influencing the near- or far-field, e.g. a grating on the surface
    • H01S5/18388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excitation, e.g. pumping, e.g. by electron beams
    • H01S5/042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 H01S5/0421Electrical excitation ; Circui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ing contac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 H01S5/183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 H01S5/1830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having a special structure for lateral current or light confinement
    • H01S5/18311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having a special structure for lateral current or light confinement using selective oxid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5/00Semiconductor lasers
    • H01S5/10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e.g. extended or external cavity, coupled cavities, bent-guide, varying width, thickness or composi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
    • H01S5/18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 H01S5/183Surface-emitting [SE] lasers, e.g. having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avities having only vertical cavities, e.g. vertical 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VCSEL]
    • H01S5/18386Details of the emission surface for influencing the near- or far-field, e.g. a grating on the surface
    • H01S5/18394Apertures, e.g. defined by the shape of the upper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2301/00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1S2301/16Semiconductor laser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design to influence the modes, e.g. specific multimode
    • H01S2301/166Single transverse or lateral m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Description

126646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該發明係關於一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及其製造方法、 以及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 【先前技術】 . 近年來,作為光通信用雷射,備受注目的是垂直共振器 型表面發光雷射(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VCSEL)。該表面發光雷射具有由n型反射層與p型反射層 • 夾住活性層上下之構造,至於該等η型反射層以及p型反射 層’通常使用包含半導體多層膜之分佈布拉格反射鏡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 DBR) 〇 通常,至於表面發光雷射之構造,可使用稱作柱型凸狀 結構者(例如,專利文獻1)。該柱型凸狀結構之表面發光雷 射之一例示於圖15。如圖15所示,於製造該表面發光雷射 時,於η型GaAs基板101上依次成長11型〇]8尺層1〇2、下部覆 蓋層103、活性層1〇4、上部覆蓋層105、j^A1A_ 1〇6、p • 型DBR層1〇7以及p型GaAs接觸層1〇8後,藉由光微影術以 及乾式钱刻’於基板表面之垂直方向非等向性餘刻下部覆 蓋層103、活性層1〇4、上部覆蓋層105、卩型A1A^ 1〇6、p 型DBR層107以及p型GaAs接觸層1〇8,加工成直徑為30 μπι 左右之圓柱狀平臺形狀。繼而’自外周選擇性地氧化Ρ型 AlAs層106 ’藉此環狀地形成氧化層1〇9,形成用以向活性 層104高效率地注入電流之電流狹窄構造。繼而,於平臺 上部形成環狀ρ側電極110,並於η型GaAs基板101之背面形 101376.doc 1266461 成η側電極111。p側電極110之開口部分成為光線出射窗 口。根據該表面發光雷射,於p側電極110與η侧電極111之 間施加電壓,使電流注入至活性層104,藉此於η型DBR層 102與ρ型DBR層107之間會產生雷射共振,而於基板表面 之垂直方向出射雷射光。根據該表面發光雷射,若電流狹 窄徑(Ρ型AlAs層106之直徑)為15 μπιφ左右,則於其正下方 之活性層104可均一且有效地注入電流,因此可實現有效 之雷射振盪。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2001-210908號公報 然而,於此種表面發光雷射中,振盪之橫模式的控制成 為重要問題。通常,實用化之表面發光雷射之光束遠視野 像(Far Field Pattern: FFP)眾所周知的是易成為具有兩個 以上峰值之多杈式圖案。另一方面,為應用於通信等方 面,而使雷射束與光纖、透鏡結合,考慮到光學設計方 面,仍需要單峰性高斯(Gaussian)分佈形狀之光束(通常所 說之單一橫模式之光束)。 然而’如圖16所示’於上述柱型凸狀結構之表面發光雷 射中’特別是使科性之單—橫模式選擇㈣時,通常^ 用減小P型AlAs層106之電流狹窄徑的方法。即,狹窄炉之 大小與勵振之模式的數量大致成正比,若一定程度減:電 流注入區域’射獲得由狹窄面積激勵之單—模式作為輸 出先。但是,若使用該方法,則狹窄徑必須極小 μ φ 乂下(翏&非專利文獻丨等),因此於晶圓上控制性良好 且均一地製作電流狹窄構造時,容許寬度較窄,表面發光 101376.doc 1266461 :射之製造良率極其惡化。x,與通常之表面發光雷射相 :減小為小一位之面積的P型AlAs層106之區域而流動電 流,因此元件電阻較高(通常為1〇〇 Ω以上),輸出、效率 二★低並且,阻抗不匹配之結果為,原本通信所必需之 同頻驅動難以實現。又,可觀察到單—模式性具有輸出依 存性或高頻驅動時具有劣化趨勢(模式衝突等)等,因此認 為其難以適用於高頻驅動之光傳送中。 [非專利文獻 l]M.Grabherr et al· IEEE. Photon· Tech· Lett v〇l. 9 No. l〇 p.1304 於專利文獻2中提出有一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裝置, 八於η型GaAs基板上依次成長j^GaA1As光導引層、活性 層以及p型GaAlAs光導引層,於p型GaA1As光導引層上形 成圓形繞射格子,於其上成長11型仏八丨八8電流區塊層,於 型GaAlAs電流區塊層形成窗口,進而於其上成長有p型 GaAlAs光導引層。但是,根據該專利文獻2中,其與藉由 光微影術以及蝕刻形成繞射格子,並藉由氧化而於出射窗 口部製作折射率分佈的該發明係不同之技術。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特開平、24666〇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 該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如單一橫模式 般單峰性光束實現雷射振盪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以及 可容易且高良率地製造此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的表面發 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 忒發明所欲解決之其他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地實現 101376.doc !266461 電晶體等電子元件之元件分離的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 【發明内容】 本發月者專為解決上述問題而進行銳意研究。其概要說 明如下。 根據本發明者等進行種種試驗獲得之見解,可獲得以下 結果:關於表面發光雷射之振盪橫模式,不僅電流狹窄 徑,作為發光最表面之平臺上表面之光學狀態詳細的是其 附近之折射率分佈亦具有極大影響力,模式會敏銳地反映 折射率或形狀的微小變化。因此,製作各種狀態之平臺上 面表面$狀研九其與振盈模式之關係,其結果為··發現 不僅平臺上面之半導體表面形狀,其正上方之電極構造亦 會叉到較大影響。進而發現,於該過程中,於圖丨A所示之 半導體-電極形狀中,可以如單一橫模式般單峰性光束穩 定地獲得振盪。於圖丨八中,符號i表示DBR層,2表示接觸 層,3表示絕緣層,4表示電極。可如了考慮該組合。首 先,該構造由接觸層2、絕緣層3以及電極4之3要素構成。 若將該構造進行光學要素分解,則首先之一係通過開窗蝕 刻而環狀殘留之接觸層2、以及通過絕緣層開窗蝕刻而於 平臺上同樣環狀殘留之絕緣層3構成階梯形狀,至於折射 率分佈,則恰好構成圖⑺所示之凹透鏡5之狀態。另一者 係於平臺中心附近形成有例如由包含金(Au)之電極4構成 且小於上述接觸層2之窗口内徑的孔徑構造6,其等價於以 下構4 . ;|以金之複折射率(例如,相對於波長〇·85 之 光線,折射率之實部為0.2,虛部(吸收係數)為5·6),將圖 101376.doc 1266461 1B所示之凸透鏡7與吸收性開口即孔徑構造6合成的折射率 分佈構造。如此,與上述凹透鏡5構造—同構成複合光學 系。並且,連接於表面發光雷射之共振器配置該等構造之 結果為’該構造可作為共振器構造之一部分而發揮功能。 此時,如圖1B所示,藉由氧化狹窄孔徑構造8而一定程度 ㉟選擇之雷射共振模式中,高階模式之出射角較廣,因I 經過凹透鏡5構造之散射、吸收性開口之吸收、凸透鏡7之 進一步收束過程,取入作為共振器内之共振條件,藉由與 φ K匕狹窄孔徑構造8組合的作用,強制性地選擇大致一個 模式,從而達到以單一横模式實現振盪。 . 本發明者等依據上述考察,反覆研究之結果為··為更進 -—步提高上述效果,藉由於光出射面本身形成如凹透鏡般 斤射率刀佈,可對振蘯光模式本身產生效果,抑制高階 核式,實現單-模式化。並且,發現為於光出射面形成如 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較為有效的是一邊光線照射光出 射面,一邊將其曝曬於氧化性環境、特別是水蒸氣環境下 9 進行氧化。 即,例如若為GaAs系VCSEL(波長850 nm)或GalnNAs系 VCSEL(波長13〇〇 nm)等情形下,眾所周知的是於光出射 面使用AlGaAs,但該AlGaAs會吸取空氣等氣體環境中的 氧而進行自然氧化。特別是於八1組成較高之情形下,該氧 化較為顯著,VCSEL之電流狹窄所使用之氧化機構亦相 同又,眾所周知的是通過氣體環境中的水分而易氧化, 或於μ度較高之情形下亦會進行氧化反應。另一方面,眾 101376.doc 1266461 $僅限於表面發光雷射’於半導體裝置發貨 月| ’於⑤溫下設為通電狀態,保持固 特性可實現敎化即所謂的預燒較為有效。其後之 於表面發光雷射中,藉由於高濕環境0㈣預燒,而 可於光出射面以用以實現 .p 見早才果式之較好形態形成氧化 A置“ 時,可調整電流使之 =性之光束形狀。通過實驗可發現,若一邊以該單峰 先束形狀出射輸出光一邊將表 田射曝曬於咼濕環 ^可預想光出射面之A1GaAs易氧化,但此時,藉由 产射之光線促進氧化反應,使光線較強處與更多氧結合, p之深度亦會變深。其可容易地以咖分析加以分析。 /、係介以光線如催化劑般進行的反應,再現性亦良好。該 反應之結果為:於光出射面形成有越靠近中心則折射率越 低之如凹透鏡般的折射率分佈,會成為直接對振盈之光線 的波面造成影響的狀態。決定該氧化之程度或形狀的主要 因素為環境溫度、濕度(水蒸氣)、光出射面之組成⑷組 成)、基板溫度、通電電流、光線強度分佈等。實際進行 預燒實驗的結果為:可確認A1GaAs表面以依據光強:分 之形態進行氧化。 該發明係依據以上研究而提出者。 P為解决上述問題,第一發明為一種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其具有 第一反射層、 上述第一反射層上之活性層、以及 101376.doc 1266461 上述活性層上之第二反射層, 自上述第二反射層出射輸出光;其特徵在於: 於上述第二反射層上含有具有特定折射率分佈之氧化 法,該表 第二發明係一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 面:光半導體雷射具有 “方 第一反射層、
上述第一反射層上之活性層、以及 上述活性層上之第二反射層, 该製造方法的特徵在 自上述第二反射層出射輸出光 於: 於:邊Γ射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邊進行氧化,藉此 ;上述第二反射層上形成氧化層。 二 第二發明中,氧化層具有特定折射率分佈, ^特:折射率分料通過氧化層之厚她度)切或植 u、度)之分佈而獲得。該特定之折射率分佈典型的是如 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氧 谁耔气儿 ㈣層右精由-邊照射光線-邊 =化而可獲得必f之折射率分佈,則基本上任一種皆 ° -典型的疋A1氧化層。又’該氧化 之化合物半導體#,胜兄丨丨9 *人 、主幻疋包各A1 #七入 層特別疋包含A1之1Μ族化合物半導體 層。包含八丨之出々族化合物半 牛^體
AlGaAs層或A1GaInp層等 …體的是例如 〇 寺別疋於將A1組成設為父時, 0<X<1,較好的是 0·3<Χ<0 9。 ^ 為形成氧化層,典型的是-邊自第二反射層出射具有特 101376.doc -12 - 1266461 疋強度分佈之輸出光一邊進行氧化,但一邊自外部照射具 有特疋強度分佈之光線—邊進行氧化的處理亦可獲得同樣 果X氧化車乂好的是於水蒸氣環境中通過照射具有 疋強度为佈之光線而進行,至於該水蒸氣環境,較好的 使用60 C以上之溫度且6〇%以上之濕度的水蒸氣環境。典 型的是’於第二反射層之最上部形成包含ai之化合物半導 體層’-邊照射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一邊氧化該包含 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藉此形成氧化層。形成氧化層後, 為抑制錢之氧化的進行,實現該狀態之穩定化,較好的 是形成藉由CVD法等成膜之抓膜或藉由塗布法等成膜之 有機膜專保護膜,霜嘗盞/卜爲 ^ir JL· m 復盍乳化層。该氧化層之形成較好的是 於晶圓狀態下進行。 第-反射層以及第二反射層典型的是包含半導體多層膜 (DBR)’ 一方為n型,另一方為p型。又,活性層以及第二 反射層典型的是圓柱形狀,即具有平臺型柱狀構造。進 而,典型的是,第二反射層上含有具有圓形開口之接觸 層,於該接觸層之開口内部之第二反射層上具有上述氧化 層,又,跨越該等接觸層以及第二反射層,具備具有直徑 小於接觸層之開口直徑的圓形開口之電極,該電極之二 内部之第二反射層上具有氧化層’又,於接觸層與該電極 之間具有絕緣層。該等為參照圖1所說明之構造。 第3發明係一種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該電子元件具有 包含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 一邊照射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一邊進行氧化,藉此 101376.doc -13 - 1266461 於上述包含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上形成氧化層。 此處,藉由於包含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上形成期望深度 之氧化層,可進行元件分離。該包含以之化合物半導體層 典型的是包含A1之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層。電子元件典型 的是電晶體等半導體元件。 於第3發明中,於不違反其性質之範圍内,關於第一以 及第二發明之相關說明亦成立。 於如上所述構成之該發明中,藉由一邊照射具有特定強 度分佈之光線一邊進行氧化,而相應於其強度分佈,將光 線作為催化劑進行氧化之結果為:可於第二反射層上形成 具有特定折射率分佈之氧化層。 [發明之效果] 低?尿琢發明 、 5 <折射率分佈設為如凹透鏡 般之折射率分佈,而可於雷射振盪時抑制高階模式 -模式實現振盈。因此’可獲得可以如單—橫模式 性光束實現雷射振盪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χ, 一邊照射祕-邊曝曬於氧化性環境中即可形成 = 以〜心 無而使電流狹窄徑變為極小 :見早-k模式之振盤,因此可容易且 =發光半導體雷射。進而,於電子元件中,4:: 乳化層容易地實現電子元件之元件分離。 了糟由該 【實施方式】 。再 同符 者,於實施形態之全圖中,相同或對::: 101376.doc -14- 1266461 號。 圖2係表示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 的剖面圖,圖3係該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平臺柱狀部的 俯視圖,圖4係該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光出射部附近的 •放大剖面圖。 . 如圖2〜圖4所示,於該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中,例如於 如η型GaAs基板般之η型半導體基板11上依序積層η型DBR 層12、下部覆蓋層13、作為發光層之活性層14、上部覆蓋 φ 層15、電流狹窄層16、ρ型DBR層17以及ρ型接觸層18。 η型DBR層12包含交替積層有η型A1 As層12a與η型GaAs層 • 12b之半導體多層膜,例如將該等層積層3 5週期之總厚度 為4 μηι左右者。下部覆蓋層13包含例如AUGakAs,例如 x=0.3。活性層14包含例如GaAs。上部覆蓋層15包含例如 AlyGabyAs,例如y=〇.3。電流狹窄層16具有圓形之p型 AlAs層16a之周圍被環狀A1氧化層16b包圍之構造,ρ型 AlAs層16a為流動有電流之部分。?型A1As層16a之直徑為 • 例如12 μηι左右。ρ型AlAs層16a以及A1氧化層16b之厚度為 例如30 nm左右。ρ型1^尺層17包含交替積層 層 17a與 ρ型 AlwGai-wAs層 17b(其中,z>w、0<z、w<l)的半 • 導體多層膜,例如將該等層積層25週期之總厚度為3 μηι左 • 右者,例如z=0·9、w=〇.l。電流狹窄層16為代替該卩型 DBR層17之最下層的p型AlzGai zAs層17a而設置者。p型接 觸層18包含例如厚度為15〇 nm左右、雜質濃度為5χ1〇18 cm-3 的ρ型GaAs。 101376.doc -15- 1266461 η型DBR層12之最上層之η型AlAs層12b、下部覆罢層 13、活性層14、上部覆蓋層15、電流狹窄層16、p型dbr 層17以及ρ型接觸層18作為整體而具有圓柱狀形狀,呈有 柱型凸狀結構。該平臺部之直徑為例如30〜40 μπι左右。p 型接觸層1 8於其中央部具有圓形開口 1 8a,具有環狀形 狀。該開口 18a之直徑為例如20 μηι左右。 以覆蓋上述平臺部以及該平臺部以外之部分的η型dbr 層12表面之方式設有例如如si〇2膜或SiNx膜般之絕緣膜 19。該絕緣膜19之厚度為例如300 nm左右。於該絕緣膜19 上’於與p型接觸層18之開口 18a—致之位置上設有與開口 18a直徑相同之開口 19a,且於該開口 19a之外側設有環狀 開口 19b。並且,介以該開口 19b與p型接觸層18歐姆接觸 地設有p側電極20。該p側電極20例如包含Ti/Pt/Au積層 膜,總厚度為500 nm左右。該p侧電極20於其中央部具有 圓形開口 20a,具有環狀形狀。該p側電極2〇之開口 2〇a的 直徑小於p型接觸層18之開口 i8a的直徑,例如14 ^瓜左 右。 此處’上述包含p型接觸層1 8、絕緣膜19以及p側電極2〇 之構造與參照圖1所說明之構造實質上為相同之構造。 於P側電極20之開口 2〇a内部之p型DBR層17的最上層之p 型AlwGai-wAs層17b形成有圓形形狀之A1氧化層21(參照圖 3)。此處,該最上層之p型AlwGai_wAs層17b例如厚度選定 為60 nm左右,w選定為〇·3$ 〇·9。該A1氧化層21自其 外周部向中心部厚度增加,中心部厚度最大,具有平凸透 101376.doc -16 - 1266461 、兄幵/狀孩A1氧化層21之中心部的厚度為例如1〇㈣左 右。又,該A1氧化層21不僅厚度增加,且Αΐ·〇鍵之密度亦 自=外周部向中心部增加,中心部密度最大。^氧化層Μ 之谂度】、於p型AlwGa“As層17b之密度,因此對應該^氧 化層21之厚度分佈或A1_〇鍵之密度分佈,該^氧化層。之 折射率自其外周部向中心部減小,中心部折射率最小,具 有如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於該A1氧化層21上,以覆蓋 該A1氧化層21之方式形成有包含例如SiNx膜或有機膜等之 保護膜22。 另方面,於n型半導體基板11之背面以歐姆接觸之方 式設有η側電極23。該η侧電極23包含例如AuGe/Ni/Au積層 膜。 、曰 繼而,就如上所述構成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 法加以說明。 如圖5所不,首先,於n型半導體基板丨丨上,藉由例如有 機金屬化學氣相成長(M0CVD)法,依次成長η型Dbr層 12、下部覆蓋層13、活性層14、上部覆蓋層15、p型 層24、p型DBR層17以及p型接觸層18。 繼而’於P型接觸層18上藉由例如電漿Cvd法形成例如 SiNx膜(未圖示),進而於其上藉由光微影術形成圓形光阻 圖案(未圖示)後,將該光阻圖案作為掩模,使用例如cF4 作為#刻氣體,通過反應性離子蝕刻(RIE)法蝕刻SiNx膜。 如此形成圓形SiNx膜。 繼而’使用如此形成之圓形SiNx膜作為蝕刻掩模,使用 101376.doc 17- 1266461 例如氯系氣體作為蝕刻氣體,通過RIE法,於基板表面之 垂直方向進行非等向性蝕刻直至n型〇;611層12之最上層之n 型AlAs層12b為止。藉此,如圖6所示,可將n型〇]31^層12 之最上層之η型AlAs層12b、下部覆蓋層13、活性層14、上 部覆蓋層15、p型AlAs層24、p型DBR層17以及p型接觸層 18加工為柱型平臺狀。 繼而,將如此形成之平臺部於水蒸氣環境中,於例如 400°C之溫度下加熱約25分鐘,僅選擇性氧化卩型入丨^層24 籲 之外周部為環狀。藉此,如圖7所示,形成由環狀A1氧化 層16b包圍圓形之p型A1 As層16a之電流狹窄層16。 - 繼而’將用作蝕刻掩模之上述SiNx膜藉由例如RIE法蝕 _ 刻去除後,如圖8所示,於平臺部以及該平臺部以外之部 分的η型DBR層12之表面,藉由例如電漿CVD法形成包含 例如Si〇2膜或SiNx膜等之絕緣膜19。繼而,蝕刻去除該絕 緣膜19中平臺柱狀部上之中央部,形成圓形開口 19a後, 將違絶緣膜19設為餘刻掩模’藉由钱刻p型接觸層1 $而形 _ 成開口 18a。此後,蝕刻去除絕緣膜19中該開口 18a外側之 部分為環狀,形成開口 19b。 繼而,如圖9所示,於全面藉由真空蒸鍍法等形成 Ti/Pt/Au積層膜,形成p側電極20後,蝕刻該p側電極2〇, 圖案化為特定形狀,形成開口 20a。 繼而,根據需要,自背面側研磨η型半導體基板丨丨為特 定厚度後,於該η型半導體基板11之背面藉由真空蒸錢法 等形成AuGe/Ni/Au積層膜,形成η側電極23。 101376.doc -18 - 1266461 繼而,如圖10所示,於上述所製造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 射之p側電極20與η側電極23之間注入臨限值電流以上之電 流,藉此進行雷射振盪,此時以可獲得單峰性光束形狀之 方式調整注入電流,自Ρ側電極20之開口 20a出射雷射光。 並且’以此出射單峰性光束形狀之雷射光狀態將表面發光 半導體雷射曝曬於高溫高濕環境中。具體的是,例如將溫 度設為60°C以上、濕度設為60%以上。於是,露出於出射 窗口表面之ρ型AlwGai-wAs層17b被氧化,但該氧化會相應 _ 於雷射光之強度分佈而進行,強度越強處氧化速度越快, 氧化之程度為相應於雷射光之強度分佈的分佈。如此,如 • 圖4所示,形成平凸透鏡形狀之A1氧化膜21,藉此可於該 • A1氧化膜21之部分獲得如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光輸出 通常若為數mW,則對進行氧化便已充分。 繼而’於A1氧化膜21上藉由CVD法或塗布法等形成保護 膜22 〇 其後,使上述獲得之雷射晶圓晶片化。 以如上之方式即可製造所要求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 圖11A表示根據上述方法,於出射窗口形成有现化膜 21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平臺部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SEM)照片,圖iiB痛:+访主^々 表該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出射窗 口附近的SEM照片,圖此表㈣出射窗口部之氧分佈。 1中:A_21之形成係於溫⑽、濕度败高溫 间濕%埏中,對表面發光半導 ㈣小時而進行。又,露出二二射以3 mA之電流通電處
路出於出射窗口表面之_AlwGalwAS 101376.doc -19- 1266461 層17b之w為〇·5。如圖uc所示,越靠近卩側電極2〇之開口 20a的中心越發白,此對應於八丨氧化層以中氧之濃度越靠 近中心越南。 圖12表不根據上述方法,於出射窗口形成有A1氧化膜21 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於高溫高濕環境中之通電處理,即 進行預燒刖後之FFPH(FFP之Η波)(光輸出為i mW)的測定 、、、《果其中A1氧化膜21之形成係於溫度8 5 °C、濕度8 5 %之 高溫高濕環境中對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以5 mA之電流通電 • 處理5小時而進行。又,露出於出射窗口表面之p型AlwGa^As 層17b之w為〇·5。於圖12中,橫轴表示以出射窗口中心豎 • 立之法線方向為基準(〇。),自該法線方向所測定之角度, • 縱軸表示光線強度。根據圖12可知,預燒後之FFp之半頻 見與預燒前相比,減小約3〇%以上。 如上所述,根據該一實施形態,除採用與參照圖1所說 明之構造相同之構造外,於光出射面(光線出射窗口)形成 A1氧化層21,形成凹透鏡般折射率分佈,藉此於雷射振盪 籲時,可有效抑制高階模式,可穩定地實現單一橫模式之振 盪。該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略小於電流狹窄徑即卩型“As 層16a之直徑即可,因此可於晶圓上控制性良好且均一地 製作電流狹窄構造,實現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良率 的提高,並且可使元件電阻較低,實現輸出、效率的提 高。因此,阻抗匹配較容易,其結果為:通信必需之高頻 驅動亦容易獲得。 、 繼而,就該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2HEMT的製造方法加 101376.doc -20- 1266461 以說明。 於該一實施形態中,如圖13 A所示,首先於半絕緣性 GaAs基板51上,藉由例如MOCVD法等依次成長作為電子 行進層之未摻雜GaAs層52以及作為電子供給層之η型 > AlGaAs層53後,於η型AlGaAs層53上形成閘電極54、源電 極55以及汲電極56。於未摻雜GaAs層52與η型AlGaAs層53 a 之異質接合界面附近之未摻雜GaAs層52存在2次元電子氣 體(2DEG)57。 φ 繼而,如圖13B所示,於η型AlGaAs層53之元件分離區 域之部分的表面,一邊自外部照射雷射光58 —邊將該η型 AlGaAs層53之表面曝曬於例如水蒸氣環境之氧化性環境 中,而進行氧化,形成氧化層59。該氧化層59形成為到達 未摻雜GaAs層52之深度,該未摻雜GaAs層52與η型AlGaAs 層53之異質接合界面附近之未摻雜GaAs層52所存在的2次 元電子氣體57由氧化層59完全分離。如此,通過該氧化層 59進行元件分離。 • 根據該第二實施形態,藉由於氧化性環境中選擇性地照 射雷射光而可容易地分離HEMT元件。 以上,就該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具體說明,但該發明並 _ 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依據該發明之技術思想進行各 種變形。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所列舉之數值、材料、構造、 形狀、基板、製程等僅為例示,可根據需要使用不同於該 等之數值、材料、構造、形狀、基板、製程等。 101376.doc -21 - 1266461 例如,上述通過選擇氧化?型八认3層24而形成Ai氧化層 !6b的處理亦可例如藉由如下方法進行。 曰 即,通過選擇氧化p型A〗As層24而形成A1氧化層i6b之處 理通常係藉由蝕刻形成柱型凸狀結構後,將晶圓於水蒸氣 中X 300 500C左右之溫度加熱而進行。然而,該選擇氧 化步驟以後之步驟中,若以與選擇氧化步驟相同程度之溫 度(3〇0〜5〇〇°C)加熱晶圓,則A1組成較高之j^A1As層24之 未氧化W亦會進行氧化。該氧化狹窄形狀、面積會對表面 發光半導體雷射之特性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需要抑制該氧 化的進行。為抑制該選擇氧化後之加熱步驟中進行氧化, 將選擇氧化步驟之條件參數規定為反應速率即可。如此, 根據反應速率條件進行上述選擇氧化,藉此可通過Μ氧化 層16b之形成,實現氧化狹窄之晶圓面内均一性的提高。 如下所述,更具體地說明該方法。 &上述選擇氧化步驟中之條件參數存有水蒸氣之供給量與 氧化度(基板溫度)。若使氧化溫度固定,則如圖μ所 不,氧化速度與水蒸氣之供給量成正比地增加,若超過一 j供給量則成為飽和關係。成正比之區域中氧化反應為水 療氣之供給速率,飽和區域中為反應速率。此處,反應速 率係才曰供給必需I以上指水蒸氣至氧化反應,而使氧化速 度依賴於反應速度之狀態。水蒸氣量較少時,氧化速度依 賴於水蒸氣量,因此稱為供給速率。 反應速率與供給速率可作如下說明。如圖14所示,氧化 速度可刀&與水蒸氣供給量成正比增加之區域與飽和區 101376.doc -22- 1266461 域。於某-氧化温度中,氧化層以臨界速度進行氧化反應 所需要之水蒸氣量與實際供給之水蒸氣量相比較,則存在 ⑴(反應所需要之水蒸氣量)>(水蒸氣供給量) ⑺(反應所需要之水蒸氣量)$ (水蒸氣供給量) 兩種狀態。若氧化反應之參數為水蒸氣量與熱量(氧化溫 度),則⑴之情形下,氧化速度之臨界由水蒸氣量控制, ^之h形下則由熱量控制。因此’可將⑴之情形稱為水 蒸氣之供給速率,將(2)之情形稱為反應速率。 具體例為:於基板溫度為450t、載氣⑽流量為u _ 時,水蒸氣供給量自〇.38-§/論變為其3倍、L14 g/min, 氧化速度幾乎未改變。如此,存在即使水蒸氣供給量改變 氧化速度亦不會改變之區域。將該區域稱為反應速率,上 述條件之情形下’至少於水蒸氣供給量為〇38g/min以上 之情形下方可稱為反應速率。 可知:若於上述供給速率區域進行氧化則其後之加執牛 驟中亦會進行氧化,而與此相對,若於反應速率區域=
氧化則幾乎未產生氧化。藉此,根據反應律速條件進行Z 化,可抑制不期望之氧化的進行。通過抑制氧化的進/ 可抑制特性之經時變化。又,於根據反應速率進行之: 反應中’若基板溫度均-,則即使水蒸氣之供給量產= 干變動,反應速度亦不會改變’因此可提高:右 速度之均一性。 鬥氧化 除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以外’包含使用水蒸氣氧化勺人 Α1之層的步驟之裝置亦可獲得同樣效果。 L各 101376.doc -23- 1266461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B)係用以說明以單一模式使表面發光半導體雷 射振盪的構造之箭頭圖。 圖2係表示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 的剖面圖。 圖3係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平 臺部的俯視圖。 圖4係放大表示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 雷射之光出射部附近的剖面圖。 圖5係用以說明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6係用以說明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7係用以說明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8係用以5兒明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9係用以说明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10係用以5兒明該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 雷射之製造方法的剖面圖。 圖ll(A-C)係表不該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 it雷射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光出射 部附近的SEM像以及氧分佈之圖式代用照片。 101376.doc -24- 1266461 圖12係表示兮义 ™七月之一實施形態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 之製造方法所萝袢 、乂的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FFP測定結果 的圖式代用照片。 y^j ^ Β)係用以說明該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ΗΕΜΤ 的製造方法之剖面圖。 圖14係用以說明電流狹窄層之形成方法的圖表。 圖15係表不先丽之平臺型柱狀構造之表面發光雷射的剖 面圖。
圖16係表示先前之平臺型柱狀構造之表面發光雷射的剖 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a 19 19a , 19b 20 20a η型半導體基板 η型DBR層 下部覆蓋層 活性層 i部覆蓋層 電流狹窄層 P型DBR層 P型接觸層 開口 絕緣膜 開口 P側電極 開口 101376.doc -25- 211266461 22 23 A1氧化層 保護膜 η側電極
101376.doc -26-

Claims (1)

1266461 十、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具有第一反射層、 上述第一反射層上之活性層、以及 上述活性層上之第二反射層,且 其自上述第二反射層出射輸出光,其特徵在於: 於上述第二反射層上具有具特定折射率分佈 层。 心乳化 2·如請求項丨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特定
率分佈係由上述氧化層之厚度以及/或 射 得。 成之刀佈而獲 如請求項丨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特定折射 率分佈為如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 如請求項!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氧 A1氧化層。 曰馬 3. 4. 5· ^請求項i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氧化層為 藉由包含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之氧化而形成者。 6·如請求項5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包含♦ 化合物半導體層為包含Α12ΙΠ_ν族化合物半導體層。 7. 如請求項5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包:^之 ιπ-ν族化合物半導體層為A1GaAs層或Amainp層。 8. 如請求項1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第—反射 層以及上述苐一反射層包含半導體多層膜。 9. 如請求項!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上述活性層以 及上述第二反射層具有圓柱形狀。 101376.doc 1266461 10.如請求項1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於上述第二反 射層上含有具有圓形開口之接觸層,於該接觸層之上述 開口 之上述第二反射層上具有上述氧化層。 U.如請求項10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跨越上述接觸 曰乂及上述f一反射層,含有具有直徑小於上述接觸層 之上费開口 I徑的圓|严口的電極,於該電極之上述開 口内部之上述第二反上具有上述氧化層。 12. 如請求項^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於上述接觸層 與上述電極之間具有絕緣層。 13. 如請求们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其中以覆蓋上述氧 化層之方式設有保護膜。 14· -種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該表面發 體雷射具有第一反射層、 心矛一汉射層 上述活性層上之第二反射層,
自上述第二反射層出射輸出該製造方法之特徵在 =:—it照射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邊進行氧二, 藉此於上述第二反射層上形成氧化層。 15·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 ^自上述第二反射層出射上述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輸出 光一邊進行上耗化。 师之輸出 16.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 — 邊自外部昭射卜冰、目士 # 甲 、、、射上这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 述氧化。 瓊進仃上 101376.doc 1266461 17. 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於 水4氣環境中,一邊照射上述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 邊進行上述氧化。 18. 如凊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於 60°C以上之溫度且60%以上之濕度的水蒸氣環境中,一 邊照射上述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一邊進行上述氧 化。 19·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上 述氧化層具有相應上述特定強度分佈之折射率分佈。 20.如請求項19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上 述折射率分佈係根據上述氧化層之厚度以及/或組成之八 21·如請求項19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上 述折射率分佈為如凹透鏡般之折射率分佈。 22.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上 述氧化層為A1氧化層。 八
23·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 、 上述第二反射層之最上部形成包含八丨之化合物^ 層,一邊照射上述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一 人 還氧化包 έ以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藉此形成上述氧化屑 24·如請求項23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曰 、 〜々>5:,其中上 述包含Α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為包含A〗之族 、 導體層。 &化合物半 25·如請求項2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 去’其中上 !〇1376^ 1266461 述包含A1之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層為AlGaAs層或 AlGalnP 層。 26. 如請求項14之表面發光半導體雷射之製造方法,其中於 形成上述氧化層後,以覆蓋上述氧化層之方式形成保護 膜。 27. —種電子元件之製造方法,該電子元件具有包含A1之化 合物半導體層,其特徵在於: 一邊照射具有特定強度分佈之光線一邊進行氧化,藉 此於上述包含A1之化合物半導體層上形成氧化層。
101376.doc
TW094117073A 2004-06-04 2005-05-25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ser TWI26646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6869A JP3876895B2 (ja) 2004-06-04 2004-06-04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0242A TW200610242A (en) 2006-03-16
TWI266461B true TWI266461B (en) 2006-11-11

Family

ID=35448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17073A TWI266461B (en) 2004-06-04 2005-05-25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s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515623B2 (zh)
JP (1) JP3876895B2 (zh)
KR (1) KR101164240B1 (zh)
CN (1) CN100385757C (zh)
TW (1) TWI266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57562B2 (en) * 2000-10-13 2007-08-14 Thallion Pharmaceuticals Inc. High throughput method for discovery of gene clusters
JP4899344B2 (ja) * 2004-06-29 2012-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52787B2 (en) * 2004-06-29 2008-04-01 Fuji Xerox Co., Ltd.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iod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415924B2 (ja) * 2005-03-25 2010-0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半導体素子の製造装置
JP4985954B2 (ja) * 2006-06-27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
JP5082344B2 (ja) * 2006-08-31 2012-1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305857A (ja) * 2007-06-05 2008-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半導体装置
JP5106487B2 (ja) * 2008-07-31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面発光レーザの製造方法及び面発光レーザアレイの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による面発光レーザアレイを備えている光学機器
JP5381526B2 (ja) 2009-09-08 2014-0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装置、光伝送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KR100999779B1 (ko) * 2010-02-01 2010-1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발광소자 패키지
US8929748B2 (en) * 2010-03-16 2015-01-06 Source Photonics Tunable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ceiver, circuits and devices therefor,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uch transceivers, circuits and devices
JP2012089611A (ja) * 2010-10-18 2012-05-1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面発光型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056154B2 (ja) * 2011-07-21 2017-0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アレイ、光書込み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56712B (zh) * 2016-10-13 2023-05-0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球形多路双异质结量子点的人工复眼激光器系统
JP6878853B2 (ja) * 2016-11-28 2021-06-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を作製する方法
US11456575B2 (en) * 2017-08-28 2022-09-27 Lumentum Operations Llc Distributed oxide lens for beam shaping
US11973307B2 (en) * 2018-04-12 2024-04-30 Suzhou Lekin Semiconductor Co., Ltd. Surface-emitting laser device
CN108847573B (zh) * 2018-06-27 2021-06-01 湖北光安伦芯片有限公司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
JP7325939B2 (ja) * 2018-08-28 2023-08-15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0868186B (zh) * 2019-04-23 2023-03-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体声波谐振器、其制作方法和半导体器件
US11721954B2 (en) * 2019-07-19 2023-08-08 Visual Photonics Epitaxy Co., Ltd.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iode (VCSEL) having AlGaAsP layer with compressive strain
CN111029904B (zh) * 2020-03-11 2020-07-03 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AlGaAs外延层光照氧化方法
TWI775195B (zh) * 2020-10-26 2022-08-21 錼創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發光元件
CN113839307B (zh) * 2021-11-26 2022-02-18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3527A (en) * 1995-02-06 1997-05-27 Sandia Corporation Unitary lens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9246660A (ja) * 1996-03-07 1997-09-19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US5838715A (en) * 1996-06-20 1998-11-1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gh intensity single-mode VCSELs
JPH11233888A (ja) 1998-02-09 1999-08-27 Nec Corp 光学素子、それを使用した面発光レーザ装置及び端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装置
US6185241B1 (en) * 1998-10-29 2001-02-06 Xerox Corporation Metal spatial filter to enhance model reflectivity in a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JP3731147B2 (ja) 1999-08-31 2006-01-05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紫外発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5335B1 (en) * 1999-12-27 2003-04-08 Xerox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electrical isolation of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JP2002009393A (ja) * 2000-04-19 2002-01-11 Fuji Xerox Co Ltd 垂直共振器型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08081B1 (ko) * 2000-05-18 2007-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선택적 산화법에 의한 표면광 레이저의 어퍼쳐 제조 장치및 방법
US6805432B1 (en) * 2001-07-31 2004-10-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ng device with fluid feed slot
JP2003121611A (ja) 2001-10-16 2003-04-23 Canon Inc Alを含む半導体材料からなるレンズ、それを用いた面型光素子及び、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04022686A (ja) 2002-06-14 2004-01-22 Ricoh Co Ltd 半導体製造方法および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および光送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送受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JP4062983B2 (ja) 2002-06-20 2008-03-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396054B (en) * 2002-11-20 2006-01-11 Intense Photonics Ltd Semiconductor optical device with beam focusing
JP3838218B2 (ja) * 2003-05-19 2006-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52787B2 (en) * 2004-06-29 2008-04-01 Fuji Xerox Co., Ltd.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diod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47604A (ja) 2005-12-15
TW200610242A (en) 2006-03-16
KR20060048158A (ko) 2006-05-18
JP3876895B2 (ja) 2007-02-07
US20050271106A1 (en) 2005-12-08
US20090137076A1 (en) 2009-05-28
US7858410B2 (en) 2010-12-28
US7515623B2 (en) 2009-04-07
CN1707888A (zh) 2005-12-14
KR101164240B1 (ko) 2012-07-09
CN100385757C (zh)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6461B (en) Surface emitting semiconductor laser
JP3838218B2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88149B2 (en) Surface emitting las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7697586B2 (en) Surface-emitting laser
JP5435503B2 (ja) 半導体レー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538621A (ja) 垂直共振器面発光レーザ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93798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86170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14246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76918B2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素子
US7382813B2 (en) Surface-emitting type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876910B2 (ja)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素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05074080A1 (ja) 面発光レー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24796B2 (ja) 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477671B2 (en) Surface-emitting type semiconductor laser
JP2009170508A (ja)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77309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45107A (ja) 面発光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11617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58340A (ja)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素子
JP2009200099A (ja) 半導体レーザ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31603A (ja)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の製造方法
JP2005150519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309325A (ja) 面発光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39419A (ja) 面発光型半導体レー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