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60276B -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 Google Patents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60276B
TWI260276B TW094121678A TW94121678A TWI260276B TW I260276 B TWI260276 B TW I260276B TW 094121678 A TW094121678 A TW 094121678A TW 94121678 A TW94121678 A TW 94121678A TW I260276 B TWI260276 B TW I2602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orming
discharge
substrate
co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1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04023A (en
Inventor
Masahiko Kubota
Takumi Suzuki
Tamaki Sato
Ryoji Kanri
Maki Hatta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Kk filed Critical Canon Kk
Publication of TW200604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040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60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602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hich are rendered insoluble or differentially wet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01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603Production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of the front shooter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3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photolith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Production of nozzles
    • B41J2/1621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B41J2/1637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olding
    • B41J2/1639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olding sacrificial m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75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nozzle shapes or number of orifices per cha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01Fluid pattern dispersing device making, e.g., ink j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Description

1260276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液體排放頭之製法,及由此方法所得之 液體排放頭。明確地說,本發明係關於噴出液體並進行記 錄的液體排放(噴出)記錄頭之製法,及由此製法所得之 液體排放(噴出)記錄頭。 Φ 【先前技術】 大體上,使用液體噴出記錄系統(包括噴墨記錄系統 )的液體噴出記錄頭(包括噴墨記錄頭及噴墨頭)包含複 數個微小排放頭、複數個流道及沿著這些流道的.一部分提 供的複數個液體排放裝置。爲了自液體噴出記錄頭將墨水 噴到記錄紙上以獲得高品質影像,較佳爲在相同排放速度 下自個別排放部排放相同體積的墨水。再者,在各個排放 部與對應的連通流道之間的界面形成必須不會負面地影響 墨水的排放。 關於噴墨記錄頭之製法,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編號H6-2 86 1 49中有說明一種方法,據彼墨水流道圖案係藉著使用 可溶性樹脂而形成,並藉由環氧樹脂加以塗覆,及之後據 彼形成排放部並移除可溶性樹脂。再者,日本專利公開公 報編號200 1 - 1 7 9990中有說明另一種方法,據彼使抑制排 放部形成材料光固化的物質與可移除性樹脂混合。 對於非常小液滴的排放,必須降低液體射出記錄頭的 排放部的液體流動阻抗,且必須維持液體噴出速度。日本 (2) 1260276 專利公開公報編號2 0 0 3 - 2 5 5 9 5中,揭示一種構想,據彼形 成兩層可溶性樹脂,並在基材流道與排放部末端之間提供 中間部(中間室),比基材流道更窄且比排放部末端更寬 〇 最近,由於噴墨(Π )列表機的影像品質已變成具高 度競爭性,所以降低欲排放的墨滴大小。且由於降低墨滴 大小,所以排放墨滴的孔口直徑(排放部的直徑)也變得 φ 更小。然而,在第1 3 A圖所示的傳統IJ頭的截面中,當排 放部909的直徑降低而不改變其厚度PH(OP厚度)時,排 放部9 0 9的流動阻抗將正比於排放部9 0 9的直徑平方而增加 。結果,開始墨水排放時,隨著脈衝之後,例如,等列表 機停下來之後,傾向於使第一次排放的墨滴排放特性變差 (此現象稱爲「不完整的排放現象」)。要注意在第1 3 A 、13B及13C圖中其他零件爲基材901、熱孳生電阻器902及 流道形成組件907,且MH表示流道高度。 φ 爲了穩定地發射小液滴,本發明者嘗試製造小液滴噴 嘴,其中如第13B及13C圖所示,排放部的直徑小且OP厚 a 度(P Η )降低(例如,約P H S 1 0微米)。然而,使用上 述專利公開公報中說明的方法製造此噴墨記錄頭時,會發 現新的技術問題。 明確地說,由於有一種現象,可移除性樹脂與用於形 成墨水排放部的排放部形成材料之間的界面發生渣滓’且 自排放部表面噴出的墨滴方法將會彎折,所以使列印影像 變差。此現象使用日本公開公報編號200卜1 799 90中揭示 (3) 1260276 的方法並無法解決。 本發明者徹底地硏究此現象並得到下列結論。該排放 部形成材料爲負型光阻劑,且在光微影方法期間形成排放 邰。也就是說’因爲使用負型光阻劑形成固化層,其包括 排放部,所以透過光罩(未圖示)進行U V光照射排放部 以外的區域。此時,照射單位面積的光量在存在可移除性 樹脂的區域大於樹脂不存在的區域。若排放部的直徑小, φ 在光照的期間,到達未曝光部分(排放部區域)的(每單 位面積)光量增加。 結果,對於流道高度延伸且PH ( OP厚度)薄的形狀 而言,照光量的差異增加得又更多。透過精細排放部的截 面分析,發現可在可移除性樹脂與用於形成墨水排放部的 排放部形成材料之間的界面處清楚地看到渣滓。 基於以上的新觀點,本發明者發覺在可移除性樹脂與 排放部形成材料(用於形成具有U頭的噴嘴形狀之墨水排 放部)之間的界面處發生的渣滓之完全移除會有問題,如 第13B及第13C圖所示,其中照光量的差異提高。 【發明內容】 〔發明總論〕 考慮到以上的缺點’所以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液體 排放頭的製法’其中使用可溶性.且可移除層’其係定義流 道圖案的模子,及排放部形成材料層’其塗覆著該固體層 ,且其中在這些層直接接觸的界面之處並未發生渣滓’且 -7- 1260276 ⑷ 小液滴(包括非常小的液滴)可在由此製法所得的排放部 及液體射出頭準確地排放。 根據本發明,爲達到此目的,有一個液體排放頭的製 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形成固體層以供基材上形成流道之用,而該基材上設 置有能量產生元件以產生用以排放液體的能量; 在裝設固體層的基材上形成供塗覆該固體層用之塗層 在形成於該固體層上的塗層中經由光微影方法形成用 於排放液體的排放部;以及 移除該固體層而形成連通該能量元件與該排放部的流 道, 如此用於該塗層的材料包含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學化 合物、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及 如此與該塗層的排放部的一部分一起形成邊界的固體 φ層之材料包含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根據本發明的液體排放頭係使用上述製法製造而成, 且供形成此頭的排放部用之排放部形成材料含有陽離子性 可聚合的化學化合物、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 合抑制劑。 由下列例示性具體例的說明來看(參照隨附的圖式) 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徵及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模式〕 (5) 1260276 本發明將藉由使用,充當例示性液體排放頭,利用墨 水進行記錄的噴墨頭(I:[頭)加以說明。然而,本發明的 液體排放頭可爲亦可使用供各種不同表面用之不同液體種 類用的類型,以供記錄以外的目的之用。在本發明的說明 書中,離子化輻射爲會影響材料的離子化之輻射的總括性 用語,例如深-UV光、電子或X射線。 φ (渣滓產生機制的說明) 首先,將針對本發明者的新觀點予以說明,其關係到 在固體層,其係藉著使用可移除性樹脂而形成,與塗層, 其係藉著使用供形成墨水排放部用之排放部形成材料而形 成,之間的界面處發生渣滓的機制。關於該機制,本發明 者假設有兩個因素造成渣滓發生(參見第14A及14B圖)。 在第14A及14B圖中,參考編號801表示基材;802、熱孳生 電阻器;8 07、墨水流道形成組件;及809、排放部。渣滓 φ 820發生於排放部809下部8 09a。 (1 ):若光線投射到塗層上,其係使用屬於陽離子 性可聚合的噴嘴形成材料之光固化複合材料形成,光線將 沿著固體層與塗層之間的界面散佈到欲形成排放部的區域 內,受光罩阻礙,結果,產生微小的固化部分。 (2 ):在固體層與供形成墨水排放部的塗層之間的 界面處,由用於這些層的材料形成相容性層,且此層的存 在造成渣滓發生。 這兩個因素並不會個別地促成渣滓發生,而是當結合 -9- (6) !26〇276 時,可能與渣滓的發生有關。因此,本發明者的理解爲, 最重要的是消除渣滓就能同時解決由該二因素引起的問題 〇 本發明者細心地硏究沒有渣滓的1 J頭之噴嘴外形’並 採行下列手段以解決由上述假設的因素所引起的問題。 手段1 :將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加入含有陽離子性可 %聚合的化學化合物及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的排放部形成 • #料。利用光線照射時,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使曝光部分 @未曝光部分之間的界面處之可光聚合的反應得以調節, &藉由達到未曝光部分的光線抑制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反應 〇 手段2 :用於形成固體層的樹脂之阻抗和供形成排放 部形成材料構成的塗層用之塗佈液中所含的溶劑成比例地 提高。 藉著同時施行手段1及2,在形成不同類型且具不同形 Φ狀的噴嘴時,渣滓並不會發生於可移除性樹脂與用於形成 墨水排放部的噴嘴形成材料之間的界面處。 (光敏性材料的說明) 在本發明中,正型光敏性複合材料,其樹脂成分爲甲 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至少作爲供流道圖案 用之模子。此共聚物藉由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自 由基聚合而得,且含有下列化學式中的單元(B),由甲 基丙烯酸製得,及單元(A ),由甲基丙烯酸酯製得。單 -10- (7) 1260276 元(B )對共聚物的比例可選自較佳地5至3 0質量%的範圍 ,更佳地,8至1 2質量%。 (化學式1 )
R
T0H 一 C — CHj — C _ CHj 2 I 3 (A) (B) 成分甲基丙烯酸酯中的R2表示具有1至3個碳原子的烷 基,且R1表示具有1至3個碳原子的烷基。成分甲基丙烯酸 酯中的R3表示具有1至3個碳原子的烷基。R1至R3獨立地具 有以上個別單元的定義。也就是說,多個單元(A)可含 有相同的R1及相同的R2,或多個單元(A)中可包括下列 組合,其中R1或R2之中至少一者不同。這也可應用於單元 (B)。共聚物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只要由單元(A )及( φ B )組成即可,且聚合形式可爲不規則聚合或嵌段聚合, 且沒有特別限制,只要獲得想要的正型光阻劑特性即可。 再者,較佳爲共聚物的分子量爲50000至300000 (重量平 均)且分散度爲1 · 2至4.0。 較佳爲2 0 0至2 6 0奈米的區域爲此光敏性樹脂複合材料 的樹脂成分分解唯一的吸收波長。再者,在光照之後,可 使用二甘醇、嗎啉、單乙醇胺及純水的液體混合物顯影。 另一方面,關於多固體層的層疊結構,例如,具有階 梯形的步階部分之二固體層,上層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及 -11 - (8) 1260276 甲基丙嫌酸甲醋的共聚物之樹脂複合材料組成。下層係由 正型樹脂複合材料組成,其光敏性波長(吸收波長)和甲 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物的光敏性波長不同, 且利用彼當F層曝光時上層所含的共聚物不會分解。舉例 來I兌’聚甲基異丙稀基酮較佳爲下層樹脂複合材料的樹脂 成分。 以含有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學化合物、陽離子光聚合 φ 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之光固化複合材料作爲充當 排放部形成材料的負光敏性型固化複合材料。藉著利用陽 離子加成聚合反應而使用光固化複合材料所含的陽離子性 可聚合的化學化合物結合化合物。舉例來說,可適當地使 用日本專利編號3 1 4 3 3 07中說明在常溫下呈固態的環氧基 化合物。此環氧基化合物可,舉例來說,爲雙酚A與環氧 氯丙烷的反應物(其分子量爲至少約9 0 0 )、含溴的雙酚A 與環氧氯丙烷的反應物、酚型酚醛樹脂或鄰-甲酚型酚醛 φ樹脂與環氧氯丙烷的反應物或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編號360-161973、S63-221121、S64-9216 及 H2-140219 中說明之具 有氧環己院骨幹的多反應性環氧樹脂,且可使用一或多種 這當中的兩型環氧基化合物。再者,關於這些環氧基化合 物,較佳地,環氧當量等於或小於2 0 0 0,更佳地,等於或 小於]000。這是因爲,當環氧當量超過2000時,固化反應 的結果造成架橋密度降低,且將會降低固化產物的Tg或熱 變形溫度,或將會使黏著性及墨水耐性衰退。 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可爲,舉例來說,芳族鑛鹽或芳 -12- (9) 1260276 族銃鹽(參見J· POLYMER SCI:論文集第56卷第383至 395 頁(1976 年)),或 Asahi Denka Kogyo Kabushiki Kaisha販售的SP-150或SP-170。當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與 還原劑一起加熱時,會加速陽離子加成聚合反應(與運用 單獨的陽離子光聚合相比,可改良架橋密度)。然而,當 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與還原劑一起使用時,必須選擇還原 劑使得所得的起始劑爲所謂的氧化還原起始劑,其在常溫 φ 下不會起反應,而在特定的溫度或更高(較佳地,6(TC或 更高)下起反應。此還原劑爲銅化合物,且將環氧樹脂的 反應性及溶解度列入考慮時,三氟甲基磺酸銅(磺酸銅( 11 )三氟甲院)尤其爲最適合的試劑。還原劑,例如抗壞 血酸酯,也有效。後文將說明,當噴嘴(高速列印用)的 數目或非中性墨水(改良著色劑的防水性)的使用增加而 需要較高的架橋密度(高Tg )時,在塗佈樹脂層顯影之後 以溶液的形態使用上述的還原劑,且塗佈樹脂層只須浸漬 Φ並在後加工步驟時加熱即可。依此方法,就可提高架橋密 度。 可視需要將添加劑加入光固化複合材料。舉例來說, 可添加撓性提供劑(flexibili ty-pro vi ding agent )以降低 環氧樹脂的彈性係數,或可添加矽烷偶合劑以獲得與基材 更大的黏合力。 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亦加入光固化複合材料。_ _ + 光聚合抑制劑調整光固化複合材料的固化以抑制,失^ M §兌 明之正型光阻劑層(固體層)及負型光阻劑層(噴嘴% $ -13- (10) 1260276 材料層)之間的界面處,由於達到作爲排放部的未曝光部 分之光線造成固化層的形成。任意的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 皆可使用’只要能獲得光照部分想要的固化特性及渣滓發 生防止效應即可,且只要可降低酸觸媒的功能即可。大體 上,以鹼性材料作爲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且適當的是可 作爲質子受體的化合物,即具有一對非共享電子的鹼性材 料。具有一對非共享電子的含氮化合物爲扮作相對於酸的 Φ 鹼且其可有效地防止渣滓發生。特定的含氮化合物爲含氮 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的化合物,且典型實施例爲胺化合 物。明確地說,此胺化合物爲:受到具有1或更多到4或更 少的碳原子數之羥烷基取代的胺,例如二乙醇胺、三乙醇 胺或三異丙醇胺;嘧啶化合物,例如嘧啶、2 -胺基嘧啶或 4 -胺基嚼B定;吡啶化合物,例如吡D定或甲基吡啶;及胺基 酚,例如2-胺基酚或3-胺基酚。 相對於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鹼性材料的含量較佳爲 Φ 0.0 1至1 〇 〇重量%,更佳爲〇 · 1至2 0重量%。二或多類型鹼性 材料可一起使用。 使負型光阻層透過遮斷欲作爲排放部部分的光罩曝光 ’並使遮斷部分以外的部分(未曝光部分)固化。然後, 藉著使用顯影液(顯影劑)使負型光阻層顯影而移除未曝 光部分,並形成排放部。任何類型的泛用曝光裝置都可用 於此圖案曝光;然而,較佳爲照射波長範圍與負型光阻層 的吸收波長範圍之光線一致且其不會重疊正型光阻層的吸 收波長範圍。同樣地較佳爲在已經進行圖案曝光之後,使 -14- 1260276
(ID 用芳族溶劑,例如二甲苯,使負型光阻層顯影。 【實施方式】 現在將參照隨附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具體 例。 (第一個具體例) 第1 A至1 E圖爲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具體例的方法 製造液體排放頭的加工過程之槪略截面圖式。根據此具體 例的液體排放頭製法將參照第1 A至1 E圖而說明。 第1A圖中,在矽基材1上裝設,舉例來說,熱孳生裝 置2,其係液體排放能量產生元件,電晶體,其獨立地驅 動熱孳生裝置,及電路(未圖示),其處理數據訊號,並 藉配線以電力連結。以氮化物膜5作爲形成墨水供應部9的 光罩’而其將在後文說明。 接著,如第1 B圖所示,在矽基材1上塗覆充當可溶性 且可移除性固體層的正型光阻層3,並烘烤。此層的塗覆 可使用一般的溶液塗佈法,例如旋塗法或棒塗法。以含有 上述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之正型光阻劑 複合材料作爲固體層形成材料。烘烤溫度爲1 2 0至1 5 0 °C, 且供烤時間爲3至10分鐘。膜厚度爲1〇至2〇微米。 接下來’使用短波紫外光(後文稱爲深UV )輻射裝 置(未圖示),使用波長爲2〇〇至3〇〇奈米的光線透過光罩 (未圖示)照射正型光阻劑。同時,如第2圖所示,因爲 -15- (12) 1260276 正型光阻劑的吸收波長爲2 0 0至2 5 0奈米,所以在光照部分 下的分解反應會受到照射光線的波長(能量分布)所加速 。然後’使正型光阻層3顯影。顯影液可爲二甘醇、嗎啉 、單乙醇肢及純水的液體混合物。透過顯影處理’可得到 預定的模子圖案,其對應於流道。 接著’以負型光阻層4,作爲排放部形成材料,塗覆 以覆蓋正型光阻層3。普通的溶劑塗佈法,例如旋塗法, φ 都可用於此塗覆。 以具有下列組成的樹脂複合材料1作爲屬於排放部形 成材料的負型光阻劑複合材料(在正型光阻層3上的膜厚 度1 〇微米:第1 B圖)。關於負型光阻劑複合材料之形成, 使樹肖㈢被合材料1在6 〇質量%的密度下溶於甲基異丁基酮與 —'甲本的丨谷^混合物中’並以所得的複合材料用於旋塗。 樹脂複合材料1 : 環氧樹脂(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有限公司的 φ EHPE-3158) : i00 重量份 砂院偶合劑(Nippon Unicar有限公司的A-187) : 1重 量份 1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Asahi Denka Kogy〇有限公司的 S P · 1 7 0 ) : 1 · 5 重量份 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三乙醇胺):相對於sp_i7〇爲 1 3莫耳% 任意的普通曝光裝置都可用於此圖案曝光方法。然而 ,如第3圖所示,較佳爲曝光裝置(E )照射波長範圍與負 -16- (13) 1260276 型光阻層(負型塗佈樹脂I )的吸收波長範圍(由第3圖中 的虛線(D )表示)一致且與正型光阻層3的吸收波長範圍 (在本具體例中2 0 0至2 5 0奈米)並不相符。同樣地較佳爲 在完成曝光圖案之後使用芳族溶劑’例如二甲苯,供負型 光阻層4的顯影之用。第1 C圖中顯示負型光阻層的固化層4 中形成排放部7,其達到正型光阻層3,的情況。 在此之後,爲了獲得第1 D圖所不的結構’利用塗覆在 ϋ 形成排放部7的面之樹脂6保護基材1之一側’並藉異方性 飩刻,使用鹼溶液,例如ΤΜΑΗ (氫化四甲基銨)’由 矽基材1的反面形成供應部9。之後,溶解並移除樹脂6, 並跨越負型光阻層的固化層4總括地投射300奈米或更低的 離子化輻射。此輻射的目的爲共聚物的分解’其由正型光 阻層3組成,及分子量的降低’所以可輕易地移除樹脂6 ° 最後,使用溶劑移除用於該模子的正型光阻層3 ’並獲得 第1 Ε圖所示的狀態。結果,形成自墨水供應部9沿著流道8 Φ延伸到排放部7的墨水通道。 因爲上述方法使用用於半導體製造技術的溶劑塗佈法 ,例如旋塗,所以可形成高度非常準確且安定的墨水流道 。此外,因爲以供半導體用的光微影技術運用於平行於基 材的二維外形,所以可達到次微米程度的準確度。再者, 因爲以自由基聚合抑制劑與負型光阻劑複合材料混合’且 因爲使用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其具有高 極性,供正型光阻層之用,所以相容性層的形成侷限於與 疊在上面的負型光阻層的界面。因此’可防止在上述界面 -17- (14) 1260276 處的渣滓發生。 (第二個具體例) 第4 A至4 F圖爲用於解釋可用於本發明的例示性固體層 形成過程的截面示意圖。本發明的第二個具體例與第一個 具體例不同,其中以層疊結構,使用多層材料,用於固體 層。 ϋ 首先,將參照第4A至4F圖說明可用於本發明的固體層 形成過程。 如第4Α圖所示,在基材11上沈積含有充當樹脂成分的 聚甲基異丙烯基酮(ΡΜΙΡΚ )之正型光阻層12。明確地說 ,ODUR正型光阻劑係藉旋塗施塗並在120 °C下預烘烤3分 鐘。然後,在150 t下烘烤該結構30分鐘。此時的膜厚度 爲15微米。之後,爲了防止晶圓外緣提高,使用Ushio股 份有限公司的UX-3 000SC,透過僅在晶圓外緣上的晶圓外 φ 緣曝光光罩(未圖示)投射深UV光,並顯影且移除晶圓 外緣處提高的正型光阻劑。接下來,如第4B圖所示,使用 旋塗在0DUR正型光阻層12上沈積含有充當樹脂成分的甲 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之共聚物(P ( MMA-MAA ))之 正型光阻層1 3。在此過程的期間,使用與第一個具體例所 用的相同正型光阻劑複合材料。膜厚度爲5微米。 在此之後,如第4C圖所示,使正型光阻層13曝光,同 時以光罩1 6,利用彼使曝光部分被移除,用於正型光阻層 13。同時,以23 0至2 60奈米的範圍標示爲曝光波長範圍時 -18· (15) 1260276 ,下方的正型光阻層幾乎不會曝光。這是因爲酮的吸收由 羰基引起,且幾乎所有在230至260奈米範圍的光線都會穿 過。 使用二甘醇、嗎啉、單乙醇胺及純水的鹼液混合物使 曝光的正型光阻層1 3顯影,並獲得預定的圖案。利用此鹼 顯影液,可大幅地降低未曝光部分的丙烯酸系光阻劑之分 解速度,且在上層顯影的期間,對於下層的影響較不明顯 •。 接下來,如第4D圖所示,在1 3 (TC下進行整個基材的 後烘烤3分鐘,而可在上方正型光阻層1 3上形成傾斜約1 0° 的側壁。之後,如第4E圖所示,使正型光阻層12曝光,同 時以光罩1 7,利用彼使曝光部分被移除,用於正型光阻層 12。同時,以270至3 3 0奈米的範圍標示爲曝光波長範圍時 ,可使下方的正型光阻層12曝光。因爲270至330奈米的曝 光波長穿過上方正型光阻層,進入光罩的光線或基材反射 φ的光線幾乎不會產生影響。 最後,如第4F圖所示,使經曝光的下方正型光阻層1 2 顯影’並獲得下方層與上方層以類似步驟層疊的預定圖案 。在此層疊結構中,上方層的下表面位於下方層的上表面 內’並使下方層之上表面的一部分10曝光。甲基異丁基酮 ’其係有機溶劑,適用於顯影液。因爲未曝光的P ( MM A-Μ AA )幾乎不會被此液體溶解,所以在下方光阻層顯影的 期間不會改變上方層圖案。 參照第5Α至5Η圖,現在將針對根據本具體例的液體 -19- (16) 1260276 排放頭製法予以說明,其使用第4 A至4 F圖所示的固體層。 第5 A至5 Η圖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具體例之墨水流道形 成方法的截面示意圖。 因爲藉一般半導體製法製造供控制排放能量產生裝置 1 1 a的驅動器及邏輯電路,所以適當的是,如第5 Α圖所示 ,以矽用於基材1 1。再者,可使用YAG雷射或例如噴砂等 技術在矽基材中形成墨水供應貫通孔。然而,較佳爲塗覆 φ 光阻劑時沒有貫通孔,關此方法,可使用利用鹼溶液的矽 異方性蝕刻技術。在此例中,只需在基材的反面上形成, 舉例來說,耐鹼氮化矽的光罩圖案15,且只需在基材的正 面上形成充當蝕刻阻擋物之相同材料的薄膜(未圖示)。 接著,如第5B圖所示,在基材1 1上沈積含PMIPK的正 型光阻層(ODUR層)12。此沈積可使用普通的旋塗進行 。膜厚度爲1 5微米。 然後,如第5C圖所示,使用旋塗在ODUR層12上形成5 Φ 微米厚的正型光阻層(P( MMA-MAA )層)1 3。在此之後 ,使P ( MMA-MAA )層1 3曝光以獲得第5D圖所示的結構 。如先前說明的,以曝光部分利用彼而移除的光罩用於P (MMA-MAA)層13。同時,以230至260奈米的範圍標示 爲曝光波長範圍時,下方的正型光阻層12幾乎不會曝光。 這是因爲酮的吸收由羰基引起,且幾乎所有在230至260奈 米範圍的光線都會穿過。使用二甘醇、嗎啉、單乙醇胺及 純水的鹼液混合物使曝光的P ( MMA-MAA )層1 3顯影,並 獲得預定的圖案。利用此鹼顯影液,可大幅地降低未曝光 -20- (17) 1260276 部分的丙烯酸系光阻劑之分解速度,且在上層顯影的期間 ,對於下層的影響較不明顯。 接下來,爲了獲得第5 E圖所示的結構,使正型光阻層 1 2曝光,同時以光罩,利用彼使曝光部分被移除,用於 ODUR層12。同時,以270至3 3 0奈米的範圍標示爲曝光波 長範圍時,可使下方的正型光阻層曝光。再者,因爲270 至330奈米的曝光波長穿過上方正型光阻層13,由光罩進 φ 入的光線或基材反射的光線幾乎不會產生影響。之後,使 下方正型光阻層12顯影,並獲得預定圖案。甲基異丁基酮 ,其係有機溶劑,適用於顯影液。因爲未曝光的p ( μμΑμα a ) 幾 乎不會 被此液 體溶解 ,所 以在下 方光阻 劑圖案 J 2 顯影的期間不會改變上方層13的圖案。 在此之後,如第5F圖所示,塗覆充當噴嘴形成材料的 固化複合材料以塗覆下方的ODUR層12及上方的P ( mma-M A A )層1 3,並作爲塗佈樹脂層〗4。可使用普通的溶劑塗 φ佈法,例如旋塗,作爲塗佈法。 使用於本發明第一個具體例中的樹脂複合材料1在6〇 質量%的密度下溶於甲基異丁基酮與二甲苯的溶劑混合物 中’並使用旋塗施塗所得的混合物。基材]丨上所得的膜厚 度爲25微米。接著,藉由canon有限公司的MPA-600FA進 行墨水排放部形成的圖案曝光。要注意使用2·5 J/cm2進行 曝光且在90 °C下進行PEB 4分鐘。接著,使用甲基異丁基 酮/ 一甲本進行顯影處理而形成墨水排放部。在此具體例 中’形成Φ 8微米的排放部圖案。當在排放部形成材料上 -21 - (18) 1260276 沈積撥水膜時’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編號2 000 -3 2 6 5 1 5中 說明的,只需沈積光敏性撥水層】4 a並共同地曝光且顯影 。同時’可藉層疊、旋塗、狹縫塗佈或噴塗沈積光敏性撥 水層14a。之後’使噴嘴形成材料14及光敏性撥水層〗43同 時曝光。因爲一般都使用具有負型特性的的噴嘴形成材料 1 4,所以使用防止排放部曝光的光罩〗8。並使排放部形成 材料1 4的層顯影並形成排放部丨5。較佳地以芳族溶劑,例 φ 如二甲苯,用於顯影。接下來,如第5 G圖所示,藉著使用 Tokyo Ohka Kogyo有限公司販售的〇bc,在排放部形成材 料層上塗覆環化的異戊二烯1 9以保護此材料層不受鹼溶液 影響。之後,將矽基材1 1浸在8 3。(:之具有2 2質量%的氫化 四甲基銨溶液(TMAH )中1 3小時,在矽基材1 1中形成墨 水供應用的貫通孔2 0。再者,預先使氮化砂1 5,其係用作 光罩及薄膜以形成墨水供應孔,在矽基材1 1中形成圖案。 接著,在進行異方性蝕刻之後,將矽基材裝設於乾式蝕刻 Φ 裝置上以反面朝上,並藉由5 %氧氣混合C F 4的蝕刻劑移除 該薄膜。然後,將矽基材1 1浸於二甲苯以移除OBC。 因此,藉著使整個結構曝光,而使正型光阻層( ODUR層及p ( MMA-MAA )層),其係流道的模子,分解 。當波長3 3 0奈米或更低的光線投射時,上及下層的光阻 劑材料將分解成低分子量化合物,且容易藉由溶劑移除。 最後,藉溶劑移除正型光阻層,其係流道的模子。透過此 過程,形成與排放部1 5相連通的流道2 1,如第5 Η圖的截面 圖所示。本發明的流道2 1爲流道圖案的一部分,且係塑造 -22- (19) 1260276 成流道2 1的高度低到接近排放室的外形’該排放室爲接觸 到加熱器1 1 a (液體排放能量產生段)的氣泡產生室。當 超音波或百萬赫茲音波振動在使用溶劑移除模子的步驟施 用時,會降低溶解及移除時間。 將由此獲得的噴墨記錄頭裝設於記錄裝置’並使用純 粹由二甘醇/異丙醇/異丙醇/醋酸鋰/黑色染料f 0 0 d b 1 a c k 2 = 79.4/15/3/0.1/2.5組成的狀態之墨水進行記錄。與傳統 • 結構相比(下層:P ( MMA-MAA ) ’上層:PMIPK,無反 應抑制性材料),本具體例的墨水排放量增加約20% ’可 進行安定的列印’並可獲得局品質列印物品。拆解本具體 例的噴墨記錄頭時,透過SEM的觀察並未發現渣滓,而在 傳統的例子中,沿著流道見到數微米的渣滓。 如上所述,根據本具體例,可藉下列噴墨記錄頭的製 法解決上述的缺點,其至少包含下列步驟:在包括墨水排 放裝置、兩個用於形成墨水流道的可移除性樹脂層的基材 φ 上塗覆及圖案化;塗覆並圖案化用於形成墨水流道及墨水 排放部的排放部形成材料;移除可移除性樹脂;使用噴墨 記錄頭,而其噴嘴形成材料至少含有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 學化合物、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 明確地說,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利用光線照射而產生 陽離子,陽離子產生環氧樹脂的環氧環之開環聚合,使得 固化隨著陽離子加成聚合反應而發生。然而,當陽離子光 聚合抑制劑,例如含氮化合物存在時,此抑制劑與產生的 陽離子形成強離子對,且在此例中,停止環氧環的開環聚 -23- (20) 1260276 合。藉此,當適當地混合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時,曝 分的固化速度可任意地控制,且可精確地得到想要的 狀態。再者,在曝光部分與未曝光部分之間的界面處 化情況被抑制或不足,端視達到界面的光量,或界面 生或由曝光部分散出來的陽離子量而定,且相容性層 生也得到抑制。因此,可防止上述的渣滓發生。 φ (第三個具體例) 第6A至6G圖爲顯示液體射出記錄頭的結構及根 發明的第三個具體例之製法的圖形。在此具體例中, 具有兩個孔口(排放部)的液體射出記錄頭。然而, 多個孔口的高密度多陣列液體射出記錄頭進行的是相 加工。在第三個具體例中,使用由,舉例來說,玻璃 瓷、塑膠或金屬構成的基材202,如第6A圖所示。第 爲形成光敏性材料層之前基材的槪略透視圖。 φ 只要基材202可扮做流道牆壁組件的一部分,並 由後文將作說明之光敏性材料層構成的流道結構之支 件即可,基材202的外形及材料並沒有特別的限定。 人所欲數目的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液體排放能量 元件)2 0 1,例如電熱轉換裝置或壓電式裝置,設置 材2 02 (第6A圖上有兩個)上。陣列密度爲600 dpi或 dpi的間距。藉由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201對墨水施 排放小液滴用的排放能量,並進行記錄。以電熱轉換 當作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20 1時,這些裝置將加熱 光部 固化 ,固 處產 的發 據本 顯示 具有 同的 、陶 6 A圖 扮做 撐組 將吾 產生 於基 1200 加供 裝置 附近 -24- (21) 1260276 的記錄液並產生排放能量。或,使用壓電式裝置時, 些裝置的機械振動產生排放能量。要注意供驅動這些 手的控制訊號輸入電極(未圖示)係連到裝置2 0 1。 ,一般都形成不同的功能層,例如保護層,以延長這 放能量產生裝置2 0 1的預期壽命,同樣地在本發明中 些功能層可一模--樣地提供。 最普通地,以矽用於基材2 0 2。也就是說,因爲 φ 普通半導體製法提供控制排放能量產生裝置的驅動器 輯電路,所以以矽用於基材係適當的。再者,可使用 雷射或噴砂技術在矽基材中形成墨水供應貫通孔。然 若以熱橋(heat-bridge )型光阻劑作爲下層材料時, 劑的預烘烤溫度非常高,如上所述,且大幅地超過樹 玻璃轉移溫度,且在預烘烤的期間,樹脂塗覆膜將垂 通孔內。因此,較佳爲光阻劑塗覆加工的期間未形成 孔,關此方法,可使用利用鹼溶液的矽異方性蝕刻技 Φ 在此例中,只需在基材的反面上形成,舉例來說,耐 化矽構成的光罩圖案,且必需在基材的正面上形成充 刻阻擋物之相同材料的薄膜。 在此之後,如第6 B圖所示,在包括液體排放能量 裝置201的基材上形成正型光阻層203。此材料爲90: 例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且重量平 子量(Mw)爲100000,而分散度(Mw/Mn )爲2.00 MMA-MAA )的吸收光譜,其係供形成模子用的正型 劑材料,示於第2圖。如第2圖所示,因爲正型光阻劑 由這 裝置 再者 些排 ,這 使用 及邏 YAG 而, 光阻 脂的 到貫 貫通 術。 驗氮 當蝕 產生 10比 ‘均分 〇 P ( 光阻 1材料 -25- (22) 1260276 的吸收光譜存在於2 5 0奈米或更低的範圍,所以即使藉2 6 0 奈米或更局的波長照射’材料分子也不是在適當的能量範 圍內激發,因此,不會加速分解反應。也就是說,正型光 阻劑材料的分解反應只會被2 5 0奈米或更低的離子化輻射 加速,且在隨後的顯影步驟,可進行圖案形成。樹脂的粒 子以約3 0重量%的固體內容物密度溶於二甘醇二甲醚( diglyme ),並以所得的液體作爲光阻液。此時塗佈溶液 φ 的黏度爲約600 cps。使用旋塗將光阻液施於基材,並在 120 °C下預烘烤整個基材3分鐘,然後在150 °C的烘箱主要 地固化6分鐘。由此製得的膜厚度爲15微米。 在此之後,如第6C圖所示,進行正型光阻層的圖案化 (曝光及顯影)。曝光製程利用210至3 3 0奈米的第一個波 長進行,示於第7圖。儘管有照射260奈米或更高的光線, 但此光線不會促成正型光阻層的分解反應。最適當爲使用 截止濾光片(cut filter ),其可阻斷260奈米或更高的光 #線。在曝光製程的期間,正型光阻層透過其上描繪想要圖 案的光罩在離子化輻射下曝光。若使用包括對繞射光沒有 影響的投射光學系統之曝光裝置,就不需要考量到收歛的 光罩設計。 接著,如第6D圖所示,使用用於第一個具體例的樹脂 複合材料沈積用於形成噴嘴的排放部形成層204,以便覆 蓋經圖案化的正型光阻層。 使用旋塗進行塗佈製程,且使用90 °C下的加熱板進行 預烘烤製程3分鐘。 -26- (23) 1260276 在此之後,如第6 D圖所示,使用光罩2 0 5爲排放部形 成層2 04進行墨水排放部的圖案曝光及顯影。任何曝光裝 置都可使用,只要其可照射一般的UV光,且對於照射光 線A的波長範圍上限沒有限制,只要波長範圍爲2 9 〇奈米或 更高且負型塗佈樹脂對光線有反應。在曝光製程的期間, 使用光罩以防止光線照射要成爲墨水排放部的部分。曝光 使用Can on有限公司的Mask對準器MPA-600 Super,以1000 φ mJ/cm2進行。如第3圖所示,上述的曝光裝置(E )照射 290至400奈米的UV光,且在此範圍內,負型塗佈樹脂具 有光敏性特性。當此曝光裝置使用時,如第6 D圖所示,第 6B圖中形成的正型光阻層的圖案透過負型塗佈樹脂,也會 在2 90至4 00奈米的UV光下曝光。因此,因爲用於本發明 的正型光阻劑材料只對2 5 0奈米或更低的深U V光有反應, 所以在此步驟不會加速該材料的分解反應。 之後,如第6E圖所示,爲了顯影,整個基材浸在二甲 參苯中60秒,然後在10(TC下烘烤!小時以提高流道結構中的 材料之間的黏著力。接著,儘管未圖示,在流道結構材料 層上塗佈環化的異戊二烯以防止該材料層受到鹼溶液影響 。關於此材料,使用Tokyo Ohka Kogyo有限公司販售的 Ο B C °接者’將砂基材浸在8 3 °C之具有2 2質量%的氯化四 甲基銨溶液(TMAH )中14.5小時,形成墨水供應用的貫 通孔(未圖示)。再者,預先使氮化矽,其係用作供形成 墨水供應孔用之光罩及薄膜,在矽基材中形成圖案。在此 異方性蝕刻完成之後,將矽基材裝設於乾式蝕刻裝置上以 - 27- (24) 1260276 反面朝上,並藉由5%氧氣混合CF4的蝕刻劑移除該薄膜。 然後,將矽基材浸於二甲苯以移除Ο B C。 接下來,如第6F圖所示,藉著使用低壓水銀燈,將波 長範圍2 1 0至3 3 0奈米內的離子化輻射B投射到整個流道結 構材料2 0 7上,並使正型光阻劑分解。之後,將矽基材浸 在乳酸甲酯中以全面地移除由正型光阻劑構成的模子圖案 ,如第6 G圖的垂直截面示意圖所示。同時,將矽基材置於 φ 200 MHz的百萬赫茲管中以降低洗提時間。透過此製程, 形成包括排放部的墨水流道2 1 1,藉此,獲得墨水排放元 件,其中墨水自墨水供應孔210導入墨水流道211並藉熱孳 生裝置202自排放部209排放出去。所得到的排放部209尺 寸爲Φ 8微米,OH高度爲20微米,且OP厚度爲5微米。再 者,沒有上述的渣滓發生。 當由此製得的排放元件裝設在第8圖所示的噴墨頭單 元上,並進行記錄評估時,可得到適當的影像記錄。關於 Φ 此噴墨頭單元之一模式,如第8圖所示,舉例來說,在支 撐可卸式墨水槽2 1 3的固定組件外面上提供與記錄裝置的 主體交換記錄訊號之TAB膜2 1 4,並將墨水排放元件2 1 2裝 在TAB膜2 14上且藉由電力連結導線21 5連到電力配線。 (第四個具體例) 第9 A至9 I圖爲顯示供形成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個具體例 之液體射出記錄頭的結構之圖形,及其製法。在此具體例 中,顯示具有兩個孔口(排放部)的液體射出記錄頭;然 -28- (25) 1260276 而,具有多於兩個孔口的高密度多陣列液體射出記錄頭應 用的是相同的加工。 在第四個具體例中,使用由,舉例來說,玻璃、陶瓷 、塑膠或金屬構成的基材202,如第9A圖所示。第9A圖爲 形成光敏性材料層之前基材的槪略透視圖。只要基材2 0 2 可扮做流道牆壁組件的一部分,並扮做由後文將作說明之 光敏性材料層構成的流道結構之支撐組件即可,基材202 φ 的外形及材料並沒有特別的限定。將吾人所欲數目的液體 排放能量產生裝置(液體排放能量產生元件)20 1,例如 電熱轉換裝置或壓電式裝置,設置於基材202 (第9A圖上 有兩個)上。藉由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20 1對墨水施加 供排放小液滴用的排放能量,並進行記錄。以電熱轉換裝 置當作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2 0 1時,這些裝置將加熱附 近的記錄液並產生排放能量。或,使用壓電式裝置時,由 這些裝置的機械振動產生排放能量。 φ 要注意供驅動這些裝置手的控制訊號輸入電極(未圖 示)係連到裝置20 1。再者,一般都形成不同的功能層, 例如保護層’以延長這些排放能量產生裝置2 0 1的預期壽 命,同樣地在本發明中,這些功能層可一模一樣地提供。 最普通地,以矽用於基材2 0 2。也就是說,因爲使用普通 半導體製法製造控制排放能量產生裝置的驅動器及邏輯電 路,所以以矽用於基材係適當的。再者,可使用Y A G雷射 或噴砂技術在矽基材中形成墨水供應貫通孔。然而,較佳 爲光阻劑塗覆加工的期間未形成貫通孔,關此方法,可使 -29- (26) 1260276 用利用鹼溶液的矽異方性蝕刻技術。在此例中,只需在基 材的反面上形成’舉例來說,耐鹼氮化矽構成的光罩圖案 ’且必需在正面上形成充當蝕刻阻擋物之相同材料的薄膜 〇 在此之後’如第9B圖所示,在其上裝設液體排放能量 產生裝置201的基材202上塗覆PMIPK正型光阻層203。至 於PMIPK,由Tokyo Ohka Kogyo有限公司販售的ODUR-φ 1 〇 1 〇的樹脂密度係調整到2 0重量%。使用1 2 0 °c的加熱板進 行預烘烤製程3分鐘,之後,在氮氣環境下的烘箱中,在 150°C下進行熱處理30分鐘。沈積膜的厚度爲15微米。 在此之後,如第9C圖所示,將P ( MMA-MAA )的光 可降解正型光阻層221施塗於正型光阻層203。以下列正型 光阻劑用於P ( MMA-MAA )的光可降解正型光阻劑: 甲基丙烯酸甲酯與甲基丙烯酸的自由基聚合物(P( MM A-M A A )),重量平均分子量(Mw:聚苯乙M轉換) _ = 1 7 000 0,分散度(Mw/Mn) =2·3 此樹脂的粒子以約25質量%的固體內容物密度溶於二 甘醇二甲醚,並以所得的液體作爲光阻液。此時塗佈溶液 的黏度爲約6 0 0 c p s。使用旋塗將光阻液施於基材’並在 1 0 0 °C下預烘烤整個基材3分鐘,並在氮氣環境下’在1 5 0 。〇的烘箱中加熱3 0分鐘。經熱處理之後,由此形成的光阻 層厚度爲5微米。 接下來,如第9D圖所示,進行P(MMA-MAA)之光 可降解的正型光阻層2 2 1的圖案化。以U s h i 〇有限公司的 -30- (27) 1260276
Mask對準器UX-3000 SC作爲曝光裝置’藉著使用截止濾 光片而選擇性地使用曝光波長230至2 60奈米的光線供照射 之用。然後,如第9E圖所示,藉著使用具下列組成的顯影 液使P ( MMA-MAA )構成之光可降解的正型光阻層221顯 影,並形成想要的圖案。 顯影液: 二甘醇單丁基醚:60體積% ϋ 乙醇胺:5體積% 嗎啉:20體積% 離子交換水:1 5體積% 接下來,如第9F圖所示,進行ΡΜΙΡΚ的下方正型光阻 層203之圖案化(曝光及顯影)。使用相同的曝光裝置, 藉著使用截止濾、光片而以曝光波長270至330奈米的光線用 於選選擇性地進行照射。顯影藉由甲基異丁基酮進行。然 後,如第9G圖所示,使用用於第一個具體例的樹脂複合材 ϋ料1排放部形成層204,以便覆蓋經圖案化的下方正型光阻 層203及上方正型光阻層221。 爲了形成此層2 0 4 ’將樹脂複合材料1溶在甲基異丁基 酮及6 0質量%密度的二甲苯的溶劑混合物中,使用旋塗將 所得的液體施於基材。藉著使用90 °C下的加熱板進行預烘 烤3分鐘。以Canon有限公司的Mask對準器MPA-600 Super 作爲曝光裝置,並進行3 J/cm2的曝光。之後將該結構浸在 二甲苯中6 0秒以供顯影,然後在1 〇 〇 °C下烘烤1小時以提高 排放部形成材料的黏著力。之後,爲排放部形成材料2〇4 -31 - (28) 1260276 進彳了墨水排放部2 0 9的圖案曝光及顯影。任何曝光裝置都 可用於圖案曝光,儘管未圖示,但曝光製程的期間仍使用 防止光線投射到要成爲墨水排放部的部分。 接著,儘管未圖示,在流道結構材料層上塗佈環化的 異戊二烯以防止該材料層受到鹼溶液影響。關於此材料, 使用Tokyo Ohka Kogyo有限公司販售的OBC。接著,將矽 基材浸在83 t之具有22質量%的氫化四甲基銨溶液( φ TMAH )中13小時,並形成墨水供應用的貫通孔(未圖示 )。再者,預先使氮化矽,其係用作供形成墨水供應孔用 之光罩及薄膜,在矽基材中形成圖案。在此異方性蝕刻完 成之後,將矽基材裝設於乾式蝕刻裝置上以反面朝上,並 藉由5%氧氣混合CF4的蝕刻劑移除該薄膜。然後,將矽基 材浸於二甲苯以移除OBC。 接下來,如第9 Η圖所示,藉著使用低壓水銀燈,以波 長範圍3 0 0奈米或更低的離子化輻射2 0 8透過排放部形成材 Φ料2 0 4投射到整個基材上,並使Ρ Μ I Ρ Κ的上方正型光阻劑 及Ρ ( Μ M A - M A A )的下方正型光阻劑分解。離子化的量爲 50 J/cm2 〇 之後,將矽基材2 02浸在乳酸甲酯中以全面地移除模 子光阻劑,如第9 I圖的垂直截面示意圖所示。同時,將矽 基材202置於200 MHz的百萬赫茲管中以降低洗提時間。透 過此製程,形成包括排放部的墨水流道2 1 1 ’並藉此’獲 得墨水排放元件,其中來自各墨水流道2 1 I的墨水經由墨 水供應孔21 0導入各排放室,並藉加熱器自排放部209排放 -32- (29) 1260276 出去。所得到的排放部2 0 9尺寸爲φ 6微米,OH高度爲25微 米。因爲流道高度爲丨5微米,且形成於加熱器上的p ( MMA-MAA )膜厚度爲5微米,所以〇p厚度爲5微米。 (第五個具體例) 使用本發明的第四個具體例的方法製造具第〗〇圖所示 結構的噴墨頭。根據本發明第五個具體例,如第i 〇圖所示 d ’從墨水供應部3 1 0的開口邊緣3 1 0a到墨水供應部側的排 放室31 1末端3 lla之水平距離子(l )爲80微米。從墨水供 應部側的排放室3 1 1末端3 1 1 a朝向墨水供應部3 1 0側50微米 的距離(3 1 2a )處形成墨水流道牆壁3丨2,並分開個別的 排放元件。再者,墨水流道高度(Η )爲1 5微米,且從基 材3 0 1表面到排放部形成材料3 〇 7表面的距離(〇 η )爲2 6 微米。如第10圖所示,墨水排放部3 09a及3 09b,與它間之 間的墨水供應部設置在一起的尺寸分別地爲φ 6微米及φ 1 2 #微米’並配合排放的墨水量而設置加熱器。個別排放部排 放的墨水量爲0 · 5 p 1及2 · 〇 p 1。2 5 6個噴嘴依相對於第1 〇圖 的紙平面之垂直方向以4 2.3微米的間距呈Z字形的形式( 未圖示)設置。要注意在第1〇圖中參考編號3〇2表示加熱 器且3 07 a表示排放部形成材料3〇7提供的橫樑。〇P厚度( OP )爲5微米。 (第六個具體例) 使用本發明的第四個具體例的方法製造具第1 1圖所示 -33- (30) 1260276 結構的噴墨頭。根據本發明第六個具體例,如第11圖所示 ,從墨水供應部3 1 0的開口邊緣3 1 0 a到墨水供應部側的排 放室3 11末端3 1 1 a之水平距離子(L )爲80微米。從墨水供 應部側的排放室3 1 1末端3 1 1 a朝向墨水供應部3 1 0側50微米 的距離(3 1 2 a )處形成墨水流道牆壁3 1 2,並分開個別的 排放元件。再者’墨水流道高度(Η )爲1 5微米’且從基 材3 0 1表面到排放部形成材料3 0 7表面的距離(〇Η )爲2 5 微米。如第1 1圖所示,墨水排放部3 0 9 a及3 0 9 b,與它間之 間的墨水供應部設置在一起的尺寸分別地爲Φ 3微米及φ 1 6 微米,並配合排放的墨水量而設置加熱器。個別排放部排 放的墨水量爲〇·2 pi及5.0 pi。2 5 6個噴嘴依相對於第1 1圖 的紙平面之垂直方向以42 · 3微米的間距呈Z字形的形式( 未圖示)設置。要注意在第11圖中參考編號3 02表示加熱 器且3 07 a表示排放部形成材料3 07提供的橫樑。〇P厚度( OP )爲5微米。 (第七個具體例) 使用本發明的第四個具體例的方法製造具第1 2圖所示 結構的噴墨頭。根據本發明第七個具體例,如第1 2圖所示 ,從墨水供應部3 1 0的開口邊緣3 1 0a到墨水供應部側的排 放室31 1末端3 11a之水平距離子(L )爲80微米。從墨水供 應部側的排放室3 1 1末端3 1 1 a朝向墨水供應部3 1 0側5 0微米 的距離(3 1 2a )處形成墨水流道牆壁3 1 2,並分開個別的 排放元件。再者,墨水流道高度(Η )爲1 5微米,且從基 -34 - (31) 1260276 材3 0 1表面到排放部形成材料3 〇 7表面的距離(〇 H )爲2 6 微米。如第1 2圖所示,璺水排放部3 〇 9 a及3 〇 9 b,與它間之 間的墨水供應部設置在一起,的尺寸分別地爲φ 7微米及φ 1 1微米,並配/口排放的墨水量而設置加熱器。個別排放部 排放的墨水量爲〇 . 6 p 1及2 . 〇 p丨。2 5 6個噴嘴依相對於第i 2 圖的紙平面之垂直方向以42.3微米的間距呈Z字形的形式 (未圖示)設置。OP厚度(0P)爲5微米。 (本發明的功效之確認) 爲了確認本發明所得到的功效,在第一個具體例中, 將1J列表機(Canon有限公司的pixuS56〇i)的1:[頭製成( 1)以含有充當樹脂成分的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 之共聚物的正型光阻劑複合材料作爲固體層形成材料的模 式,(2)以聚甲基異丙烯基酮(〇UDR)作爲固體層形成 材料的模式;及(3 )以〇 · 1重量%的三乙醇胺加到聚甲基 _異丙稀基酮(0UDR)的正型光阻劑複合材料作爲固體層 I成材料的模式。固體層形成材料以外的配置與第一個具 體相同。製備的IJ頭之噴嘴外形如表1所述。 表1 固體層材料 流道局度(固體層厚度) ΟΡ厚度 排放部直徑 ΡΜΜΑ共聚物 15微米 6微米 Φ 8微米 比較1 ·~— ODUR 15微米 6微米 Φ8微米 比較2 ——-_ ODUR+三乙醇胺 15微米 6微米 Φ 8微米 -35- (32) 1260276 將這些頭裝設在U列表機上,並根據紙張上形成的點 陣列評估點失準(misalignment )。結果示於表2中。 表2 — 固體層材料 列印率 本發明的結構 Ρ Μ Μ A共聚物 9 6% 比較1 ODUR 4 0% 比較2 ODUR+三乙醇胺 5 5% *列印率··在使用列表機的列印檢查中,(m/n ) X 1 〇〇 的値,其中η表示頭組合當中頭的數目,且m表示其點失準 値爲s且在5微米以內的頭的數目。 參照表2,列印點失準似乎是受到具本發明以外的結 構之IJ頭中發生渣滓所影響。具本發明的結構之IJ頭中發 生的列印失效爲在頭組合製程(裝配製程)中進入的灰塵 造成點滴未從噴嘴的一部分飛行的現象(稱爲未排放現象 )°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因爲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與 屬於透過陽離聚合而使用的排放部形成材料之可光固化複 合材料混合,並使用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沈積成 爲排放部的部分及負責界面的固體層。因此,與傳統的步 驟相比製造步驟實質上並無改變,且可提供沒有渣滓的不 貴噴墨頭。再者,提供兩個固體層,且以乙烯基酮光可降 解的巨分子化合物或聚甲基異丙烯基酮用於下層,同時以 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用於上層,且該排放 -36- (33) 1260276 部形成材料含有至少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學化合物、陽離 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結果,可提供不 貴的液體射出頭,而其與傳統的步驟相比製造步驟實質上 並無改變且沒有渣滓發生,且其中沿著排放部下方的流道 準5産地形成可降低液體流動阻抗之比基材側上的流道部分 更小的中間室。 φ 【圖式簡單說明】 第ΙΑ、1B、1C、1D及1E圖爲顯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 個具體例形成墨水流道的方法之圖式; 第2圖爲顯示用於本發明的p(pmMA-MAA)的吸收光 譜之圖式; 第3圖爲顯示用於本發明的樹脂組成物1的吸收光譜之 圖式; 第4A、4B' 4C、4D、4E及4F圖爲用於解釋供形成本 φ發明可應用的固體層之例示性方法之圖式; 第5A、5B、5C、5D、5E、5F、5G及5H圖爲顯示供形 成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具體例之墨水流道的方法之圖式; 第6A、6B、6C、6D、6E、6F及6G爲顯示供形成根據 本發明的第三個具體例之墨水流道的方法之圖式; 第7圖爲用於解釋曝光裝置的波長與其用於根據本發 明的液體排放頭製法的照度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8圖爲顯示使用本發明的液體排放頭製法製造的噴 墨頭單元之說明性圖式; -37- (34) 1260276 第 9A、9B、9C、9D、9E' 9F、9G、9H 及 91 圖爲顯示 ί共M 1¾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個具體例之墨水流道的方法之圖 式; 第1 〇圖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個具體例之噴墨頭的說明 性截面示意圖; 第1 1圖爲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個具體例之噴墨頭的說明 性截面示意圖; 第1 2圖爲根據本發明的第七個具體例之噴墨頭的說明 性截面示意圖; 第13A、13B及13C圖爲供排放小液滴用之傳統噴嘴外 形的槪略截面示意圖;及 第14A及14B爲明確地解釋渣滓發生現象的圖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A 照射光線 D 吸收波長範圍 E 曝光裝置 L 水平距離 Η 墨水流道高度 ΟΗ 距離 ΟΡ ΟΡ厚度 ΜΗ流道高度 1 矽基材 2 熱孳生裝置 -38- (35) (35)1260276 3 正型光阻層 4 負型光阻層 5 氮化物膜 6 樹脂 7 排放部 8 流道 9 墨水供應部 I 〇 下方層之上表面的一部分 II 基材 1 1 a排放能量產生裝置 12 正型光阻層 13 正型光阻層 1 4 a光敏性撥水層 14 塗佈樹脂層 15 光罩圖案 16 光罩 17 光罩 18 光罩 19 環化的異戊二烯 20 貫通孔 2 1 流道 201液體排放能量產生裝置 2 0 2基材 2 0 3正型光阻層 -39- (36) 1260276 2 04排放部形成層 2 0 5 光罩
2 0 7流道結構材料 2 0 8離子化輻射 2 0 9排放部 2 1 0墨水供應孔 2 1 1墨水流道 2 1 2墨水排放元件 2 1 3可卸式墨水槽 214 TAB膜 2 1 5電力連結導線 221正型光阻層 301 基材 3 02加熱器
3 07排放部形成材料 3 0 7 a橫樑 3 09 a墨水排放部 3 0 9 b墨水排放部 310a開口邊緣 3 1 0墨水供應部 3 1 1排放室 3 11 a排放室末端 3 1 2墨水流道牆壁 3 1 2 a距離 -40- (37) (37)1260276 8 0 1 基材 8 02熱孳生電阻器 8 0 7墨水流道形成組件 8 〇 9排放部 8〇9a排放部8 0 9下部 8 2 0 渣滓 901 基材 902熱孳生電阻器 907流道形成組件 909排放部 -41 -

Claims (1)

  1. (1) 126027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液體排放頭之製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形成固體層以供基材上形成流道之用,而該基材上設 置能量產生元件以產生用以排放液體的能量; 在裝設固體層的基材上形成供塗覆該固體層用之塗層 5 在形成於該固體層上的塗層中,經由光微影方法,形 Φ 成用於排放液體的排放部;以及 移除該固體層而形成與該能量元件及該排放部連通的 流道, 其中用於該塗層的材料包含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學化 合物、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且 其中與該塗層的排放部的一部分一起形成邊界的固體 層之材料包含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固體層與該 φ 塗層之間的邊界係由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 物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甲基丙烯酸 與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爲50000至 3 000 00及甲基丙烯酸含量比爲5至30重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該陽離子光聚 合抑制劑爲具有一對非共享電子的鹼性材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法,其中該陽離子光聚 合抑制劑爲具有一對非共享電子的含氮化合物。 -42- (2) 1260276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法,其中該陽離子光聚 合抑制劑爲胺化合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法,其中形成該固體層 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 在該基材上,形成第一種正型光敏性材料層,而其係 暴露於第一個波長的離子化輻射底下, 在該第一種正型光敏性材料層上,形成第二個正型光 • 敏性材料層,而其係暴露於與該第一個波長不同之第二個 波長的離子化輻射底下, 令該第二個波長的離子化輻射照射在形成第一個與第 二個正型光敏性材料層的基材上,並在該第二個正型光敏 性材料層上形成想要的圖案,以及 令該第一個波長的離子化輻射照射在形成第一個與第 二個正型光敏性材料層的基材,並在該第一種正型光敏性 材料層上形成想要的圖案;其中該第二個正型光敏性材料 •層與該塗層一同形成邊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製法,其中供形成該第一 種正型光敏性材料層用之材料包含聚甲基異丙烯基酮。 9. 一種液體排放頭,其係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 項中任一項之製法製造,其中用於形成供該液體排放頭用 之排放部的排放部形成材料包含陽離子性可聚合的化學化 合物、陽離子光聚合起始劑及陽離子光聚合抑制劑。 -43-
TW094121678A 2004-06-28 2005-06-28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TWI26027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0483 2004-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04023A TW200604023A (en) 2006-02-01
TWI260276B true TWI260276B (en) 2006-08-21

Family

ID=3527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1678A TWI260276B (en) 2004-06-28 2005-06-28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27043B2 (zh)
EP (1) EP1768848B1 (zh)
CN (1) CN1968815B (zh)
DE (1) DE602005022448D1 (zh)
TW (1) TWI260276B (zh)
WO (1) WO2006001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8469B2 (en) * 2003-07-22 2010-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JP4447974B2 (ja) 2004-06-28 2010-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0496984C (zh) * 2004-06-28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排液头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排液头
JP4459037B2 (ja) * 2004-12-0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667028B2 (ja) * 2004-12-09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614383B2 (ja) * 2004-12-09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TWI295632B (en) * 2005-01-21 2008-04-11 Canon Kk Ink jet recording head,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osition for ink jet recording head
US7810904B2 (en) * 2005-01-21 2010-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osition for ink jet recording head
US8438729B2 (en) * 2006-03-09 2013-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EP2024183B1 (en) * 2006-05-02 2011-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JP2008023715A (ja) * 2006-07-18 2008-02-07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29650A1 (en) 2006-09-08 2008-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981491B2 (ja) * 2007-03-15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製造方法及び貫通電極の製造方法
JP5043548B2 (ja) * 2007-07-27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937061B2 (ja) * 2007-09-20 2012-05-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流路基板の製造方法
US20090162797A1 (en) * 2007-12-19 2009-06-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JP2010131954A (ja) * 2007-12-19 2010-06-17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207945B2 (ja) * 2008-12-12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8817B2 (ja) * 2008-12-12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942218B2 (ja) * 2008-12-16 2012-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8409454B2 (en) * 2009-04-01 2013-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duction process for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for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5574802B2 (ja) * 2009-06-03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8499453B2 (en) * 2009-11-26 2013-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charge port member
JP5578859B2 (ja) * 2010-01-14 2014-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WO2011121972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967876B2 (ja) 2010-09-21 2016-08-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434229B2 (en) * 2010-11-24 2013-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854682B2 (ja) 2011-07-27 2016-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783854B2 (ja) * 2011-09-01 2015-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0022979B2 (en) 2016-01-08 2018-07-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873836B2 (ja) 2017-06-19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4043A (en) 1975-09-26 1977-01-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itrated polymers as positive resists
JPH0625194B2 (ja) 1984-01-30 1994-04-06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方法
US4565859A (en) 1984-01-30 1986-01-21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olyether compounds, epoxy resins, epoxy resin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H07119269B2 (ja) 1986-08-26 1995-12-20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
JPH0725864B2 (ja) 1987-03-09 1995-03-2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
JPH0822902B2 (ja) 1988-11-21 1996-03-06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方法
JPH03148655A (ja) 1989-07-29 1991-06-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媒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523383A (en) * 1990-01-30 1996-06-04 Nippon Petrochemicals Co., Ltd. Photo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hotocurable resin
EP0490668B1 (en) 1990-12-12 1996-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JP3103404B2 (ja) 1991-10-22 2000-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9322025T2 (de) 1992-08-31 1999-06-10 Canon K.K., Tokio/Tokyo Tintenstrahlkopfherstellungsverfahren mittels Bearbeitung durch Ionen und Tintenstrahlkopf
DE69315816T2 (de) 1992-09-08 1998-05-14 Canon Kk Flüssigkeitsstrahldruckkopf, und damit versehene flüssigkeitsstrahldruckvorrichtung
EP0605207B1 (en) 1992-12-28 2000-04-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JP3143307B2 (ja) 1993-02-03 2001-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H0756336A (ja) 1993-06-07 1995-03-03 Ajinomoto Co Inc 樹脂組成物
TW268011B (zh) 1993-07-02 1996-01-11 Ciba Geigy
EP0715957B1 (en) 1994-12-05 1999-05-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ink jet head
JPH09109392A (ja) 1995-10-13 1997-04-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同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123863A (en) 1995-12-22 2000-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quid-jet recording head, liquid-jet recording head produced thereby,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recording head
EP0786347B1 (en) 1995-12-26 2003-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a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manufactured by such method, and a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uch head mounted thereon
JP3667410B2 (ja) * 1995-12-28 2005-07-0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エット記録方式用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JP3595641B2 (ja) 1996-02-29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H09286108A (ja) 1996-04-22 1997-11-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基体、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JP3559647B2 (ja) 1996-04-22 2004-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69724875T2 (de) 1996-06-26 2004-07-22 Canon K.K.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kopf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apparat
US6137510A (en) 1996-11-15 2000-10-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US6082612A (en) 1997-01-22 2000-07-04 Smead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grated folder and retaining pocket
US6045214A (en) * 1997-03-28 2000-04-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 jet printer nozzle plate having improved flow feature design and method of making nozzle plates
DE69819976T2 (de) 1997-08-05 2004-09-02 Canon K.K. Flüssigkeitsausstosskopf, Substrat und Herstelllungsverfahren
JPH11138819A (ja) 1997-11-11 1999-05-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備えてな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0043271A (ja) 1997-11-14 2000-02-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具備する記録装置
JPH11227209A (ja) 1997-12-05 1999-08-24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0198199A (ja) 1997-12-05 2000-07-18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H11227210A (ja) 1997-12-05 1999-08-24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3927711B2 (ja) 1997-12-05 2007-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6491380B2 (en) 1997-12-05 2002-1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with common ink chamber positioned over a movable member
DE69813154T2 (de) 1997-12-05 2004-03-04 Canon K.K. Flüssigkeitsausstosskopf, Flüssigkeitsausstossverfahren, Kopfkassette und Flüssigkeitsausstossvorrichtung
US6142606A (en) 1997-12-22 2000-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substrate for use of such head,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6241335B1 (en) 1997-12-24 2001-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roduc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produced by the method
US6799838B2 (en) 1998-08-31 2004-10-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6386686B1 (en) 1998-12-03 2002-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head, head cartridg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6378993B1 (en) 1998-12-03 2002-04-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producing method therefor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3762172B2 (ja) 1998-12-03 2006-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該液体吐出ヘッドが搭載された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と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該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497633B2 (ja) 1999-03-15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撥液体層の形成方法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6688729B1 (en) 1999-06-04 2004-02-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substrate,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having these el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driv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00343702A (ja) 1999-06-04 2000-12-12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該液体吐出ヘッド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
AU781271B2 (en) 1999-06-04 2005-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EP1057634B1 (en) 1999-06-04 2004-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3592136B2 (ja) 1999-06-04 2004-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微小電気機械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540316B1 (en) 1999-06-04 2003-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6402302B1 (en) 1999-06-04 2002-06-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US6426481B1 (en) 1999-06-29 2002-07-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charge nozzle of liquid 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head
DE60029282T2 (de) 1999-09-03 2007-07-05 Canon K.K. Flüssigkeitsausstoßkopf, Flüsigkeitsausstoß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stoßen von Flüssigkeit
US6533400B1 (en) 1999-09-03 2003-03-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ing method
EP1080906A3 (en) 1999-09-03 2002-04-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1105599A (ja) 1999-10-05 2001-04-17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3652185B2 (ja) 1999-10-05 2005-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6472125B1 (en) 1999-11-30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manufactured by such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1179990A (ja) 1999-12-22 2001-07-0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35670B1 (en) 2000-02-15 2002-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recovery method for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fluid structure body
JP3584193B2 (ja) 2000-02-15 2004-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前記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1322277A (ja) 2000-05-16 2001-11-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A2453883A1 (en) 2000-06-16 2001-12-16 Ichiro Saito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tilizing solid semiconductor element
US6508538B2 (en) 2000-10-02 2003-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head cartridge and ejection apparatus with plural, independent liquid supply means
JP4669138B2 (ja) 2001-02-22 2011-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3025577A (ja) 2001-07-11 2003-01-29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532785B2 (ja) 2001-07-11 2010-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095368B2 (ja) 2001-08-10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作成方法
JP4068892B2 (ja) * 2002-05-20 2008-03-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材料
JP2004042399A (ja) 2002-07-10 2004-02-12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4042389A (ja) 2002-07-10 2004-02-12 Canon Inc 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298414B2 (ja) * 2002-07-10 2009-07-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3862625B2 (ja) * 2002-07-10 200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4042396A (ja) 2002-07-10 2004-02-12 Canon Inc 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3862624B2 (ja) 2002-07-10 200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3890268B2 (ja) 2002-07-10 2007-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280574B2 (ja) * 2002-07-10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3974096B2 (ja) 2002-09-20 2007-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電体素子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2004323642A (ja) * 2003-04-23 2004-11-18 Riso Kagaku Corp カチオン重合性組成物及びインク
US7658469B2 (en) 2003-07-22 2010-0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AU2003249007A1 (en) 2003-07-22 2005-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JP4776154B2 (ja) 2003-09-03 2011-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圧電体素子、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圧電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37246B2 (ja) 2004-05-06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用基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前記基体を用いた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0496984C (zh) * 2004-06-28 2009-06-10 佳能株式会社 排液头的制造方法和使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排液头
JP4459037B2 (ja) 2004-12-01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667028B2 (ja) 2004-12-09 2011-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形成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614383B2 (ja) 2004-12-09 2011-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8848B1 (en) 2010-07-21
CN1968815B (zh) 2013-05-01
DE602005022448D1 (de) 2010-09-02
US8227043B2 (en) 2012-07-24
US20060277755A1 (en) 2006-12-14
WO2006001531A1 (en) 2006-01-05
EP1768848A1 (en) 2007-04-04
CN1968815A (zh) 2007-05-23
TW200604023A (en) 2006-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60276B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KR100985348B1 (ko) 액체 토출 헤드 제조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사용하여얻어지는 액체 토출 헤드
JP428057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532785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TW590898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head
JP5159823B2 (ja)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137155A (ja) 溶液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41904B1 (ko) 미세 구조화된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미세 중공 구조화된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체 토출 헤드의 제조 방법
JP20091196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KR20070027745A (ko)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이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을 사용한 단차패턴의 형성 방법 및 잉크젯 헤드의 제조 방법
JP4533256B2 (ja) 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48477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1197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4042396A (ja) 微細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444806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該方法で得られた液体吐出ヘッド
KR20070022805A (ko) 액체 토출 헤드 제조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사용하여얻어지는 액체 토출 헤드
JP200606900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70988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