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5723B - Swing arm suspension - Google Patents

Swing arm suspens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5723B
TWI245723B TW093125780A TW93125780A TWI245723B TW I245723 B TWI245723 B TW I245723B TW 093125780 A TW093125780 A TW 093125780A TW 93125780 A TW93125780 A TW 93125780A TW I245723 B TWI245723 B TW I2457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uffer unit
pivot
rocker
en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5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6026A (en
Inventor
Masayuki Fujit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16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6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5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57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the shock absorber being connected to the chain-stay via a linkage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2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 B62K25/283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pivoted chain-stay for cycles without a pedal crank, e.g.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Description

124572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用於機車等車輛的搖臂式懸架裝置。 【先前技術】 近年來,於機車等車輛的搖臂式懸架裝置中有能搖 安裝前端側轴支承車輪的搖臂之基端部於設在車體側 軸,安裝緩衝單元之上端部於此搖臂,經由連桿機構 枢軸的稍下方位置連結緩衝單元之下端部於車體側所 的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 )。用來安裝緩衝單元 端部於搖臂的上固定座與搖臂分開構成,此上固定座 側部藉螺釘等結合於搖臂的左右臂部。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 0 0 2 — 6 8 0 6 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 0 0 3 — 1 1 8 7 5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搖臂式懸架裝置中,在上固定座以堵 臂的緩衝單元配置空間之上部開口的方式安裝關係下 衝單元本身與其功能零件的副槽或調整器分開構成, 藉軟管等與缓衝單元本身連結狀態下,在上固定座的 固定於搖臂上(上述專利文獻2 )。這是為謀求搖臂式 裝置本身的零件數減少,亦要求改善的一點。 v因此,本發明提供可減少本身的零件數,謀求裝配 數、重量及成本之減低的搖臂式懸架裝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6 動地 的樞 ,在 構成 之上 之兩 塞搖 ,緩 於其 後方 懸架 工程 1245723 作為上述課題的解決手段,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 明為一種搖臂式懸架裝置,其係能將前端側軸支車輪(例如 實施例的後輪1 2 )的搖臂(例如實施例的搖臂1 3 )的基端部 可擺動地安裝於設在車體側(例如實施例的樞板8 )的枢軸 (例如實施例的樞軸1 1 )上,將缓衝單元(例如實施例的緩 衝單元1 4 )的上端部安裝於上述搖臂上,並經由連桿機構 (例如實施例的連桿機構1 5 ),在樞軸的稍下方位置將該緩 衝單元的下端部連結於車體側所構成的搖臂式懸架裝置 (例如實施例的搖臂式懸架裝置1 0 ),其特徵在於:於上述 搖臂的上部設置有開放部,以使配置上述缓衝器的空間部 (例如實施例的緩衝器配置空間部Η)可在該搖臂上方開放 部(例如實施例的開放部8 0 A ),於此開放部内配置有作為 緩衝單元之功能零件的副槽(例如實施例的副槽5 7 )或調 整器(例如實施例的調整器5 6 )至少其中之一。 1/根據此構造,不會施加緩衝器荷載於車體側的樞軸稍上 方的部位,並能達到電池等零件的集中配置,可謀得車輛 的轉彎性能的提高。並且,可將配置於開放部内的副槽或 調整器等功能零件與緩衝單元本身一體設置,相較於其分 開構成的情況,可減少搖臂式懸架裝置本身的零件數。又, 可將緩衝單元做成自其上部突出功能零件的既存構造。於 此情況下,可藉由使緩衝單元的功能零件突出於搖臂上 方,有效利用車體的空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發明的特徵在於:於上述搖臂 的上部一體設置用來安裝上述緩衝單元之上端部的上固定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7 1245723 座(例如實施例的上固定座4 Ο ),於該上固定座的後方設置 上述開放部。 根據此構造,相較於上固定座與搖臂分開構成情況,無 需設置用來將搖臂結合於上固定座的螺釘等螺接零件或結 合部分等,可減少搖臂式懸架裝置本身的零件數。又,可 有效利用上固定座的後方作為開放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發明為一種搖臂式懸架裝 置,其係能將前端側軸支車輪(例如實施例的後輪1 2 )的搖 臂(例如實施例的搖臂1 3 )的基端部可擺動地安裝於設在 車體側(例如實施例的樞板8 )的樞軸(例如實施例的枢軸 1 1 )上,將緩衝單元(例如實施例的緩衝單元1 4)的上端部 安裝於上述搖臂,並經由連桿機構(例如實施例的連桿機構 1 5 ),在樞軸的稍下方位置將該緩衝單元的下端部連結於車 體側所構成的搖臂式懸架裝置(例如實施例的搖臂式懸架 裝置1 0 ),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緩衝單元的上部一體設置 有作為該緩衝單元之功能零件的副槽(例如實施例的副槽 5 7 )或調整器(例如實施例的調整器5 6 )至少其中之一。 vj艮據此構造,如同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明,可謀 得車輛的轉彎性能的提高,並可減少搖臂式懸架裝置本身 的零件數。 (發明效果)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載發明,可謀得車輛的轉彎 性能的提高,且無副槽或調整器的安裝用零件等,可減少 零件數,容易進行搖臂式懸架裝置本身的裝配,並謀得重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8 1245723 量及成本的減低。又可謀得使用既存之緩衝單元,同時可 因空間的有效利用而達到車體設計的合理化。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載發明,可藉由無上固定座 的安裝用零件等,減少零件數,容易進行搖臂式懸架裝置 本身的裝配,並謀得重量及成本的減低。又,可有效利用 上固定座的後方空間作為開放部。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載發明,如同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所載發明,可減少零件數,容易進行搖臂式懸架裝 置本身的裝配,並謀得重量及成本的減低。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且,以下說明中 的前後左右等方向的記載與車輛的方向相同。 如圖1所示,軸支承機車1之前輪2的前叉3能經由轉 向桿4可操縱地枢支於設在車體框架5前端部的車頭管 6。車體框架5的主框架7自車頭管6往下傾斜向後方伸 延,其後端部向下彎曲,連接於樞板8。又,往上傾斜向 後方伸延的座椅框架9的前端部係連接於主框架7的後部。 然後,於機車1的車體後部設有本發明之搖臂式懸架裝 置1 0,其構成如下,即,將前端側軸支後輪(車輪)1 2之搖 臂1 3的基端部可擺動地設置於設在樞板8 (車體側)的樞軸 1 1上,將緩衝單元1 4的上端部安裝於此搖臂1 3上,並經 由連桿機構1 5,在枢軸1 1的稍下方位置將緩衝單元1 4的 下端部連結於樞板8。且,樞軸1 1如同後輪1 2的車軸(下 稱後輪車軸)1 6,平行於車寬方向設置。 9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分別於主框架7的上方裝載燃料槽1 7,於主框架7的下 方裝載水冷式直列四汽缸型引擎1 8。又,於燃料槽1 7後 方設置駕駛者用座椅1 9及後部搭乘者用後座2 0。於枢板8 的後部安裝駕駛者用踏板2 1,於座椅框架9的下部裝後部 搭乘者用踏板2 2。 於前叉3的上端部安裝把手23,於前叉3的下端部安裝 煞車夾2 4,於前輪2安裝對應煞車夾2 4的煞車轉子2 5, 以構成前煞車裝置2 6。且,於後輪1 2的右側設置具有與 前輪2的前煞車裝置2 6相同的構造的後煞車裝置。 機車1的車體前部係以前罩2 7覆蓋,座椅框架9周邊則 以後罩2 8覆蓋。於後輪1 2的左側安裝後鏈輪2 9,驅動鏈 條3 1係懸掛繞於此後鏈輪2 9及配設於引擎1 8後部左側的 驅動鏈輪3 0上,將引擎1 8的驅動力傳輸至後輪1 2。 對應各汽缸的節流閥本體3 3連接於引擎1 8的汽缸3 2 的後部,各節流閥本體3 3連接於配置在主框架7與燃料槽 1 7之間的空氣濾清器箱3 4。對應各汽缸的排氣管3 5連接 於汽缸3 2的前部,於各排氣管3 5的前方配設引擎1 8冷卻 用散熱器3 8。各排氣管3 5自汽缸3 2的前壁部向下彎曲 後,集合於曲柄箱3 6的下方,形成一集合排氣管3 5 A。此 集合排氣管3 5 A於樞板8後方向上彎曲伸延,進一步於座 椅框架9附近向後彎曲,連接於支持在座椅框架9的消音 器3 7。於集合排氣管3 5 A之座椅框架9附近的彎曲部後方 部位配設有排氣控制閥3 9,其按照引擎1 8的轉數來變化 集合排氣管3 5 A内的流通面積,以進行排氣系統的排氣脈 10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動控制。 如圖2所示,於搖臂1 3的上部,在樞軸1 1附近的 設置上固定座4 0,緩衝單元1 4的上端部能搖動地經 一連結軸4 1連結於此上固定座4 又,於搖臂1 3的一 在上固定座的稍後位置設置下托架4 2,連桿機構1 5 桿臂4 3經由第二連結軸4 4能搖動地連結於此下托架 連桿機構1 5具備側面視略呈三角形,各頂部構成與 零件連結之連結部的連桿臂4 3,以及大致沿前後方向 配設的連桿4 5,而連桿臂4 3的上端部連結於下托架 上。又,連桿4 5的後端部經由第三連結軸4 6而可搖 連結於連桿臂4 3的後端部,此連桿4 5的前端部經由 連結軸4 8而可搖動地連結於設在樞板8的下端部後側 體側下托架4 7上。緩衝單元1 4的下端部進一步經由 連結軸4 9而可搖動地連結於連桿臂4 3的前端部。且 連結軸4 1、4 4、4 6、4 8、4 9係與枢軸1 1平行。 並且,若搖臂1 3以樞軸1 1為中心搖動,俾向上移 輪車軸1 6,則經由連桿4 5連結於車體側的連桿臂4 3 面向上移動,一面以第三連結軸46為中心,於圖2中 搖動,且將連結於本身前端部之緩衝單元1 4的下端部 移動。此移動量設定成較搖臂1 3的搖動所伴隨之緩衝 1 4上端部的向上移動量大,結果,緩衝單元1 4以其 端部接近的方式移動。同樣地,若搖臂1 3以向下移動 車軸1 6的方式搖動,緩衝單元1 4即以其上下端部背 方式移動。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1 部位 由第 「部, 的連 42 ° 其他 伸延 42 動地 第四 的車 第五 ,各 動後 gp — 右轉 向上 單元 上下 後輪 離的 1245723 緩衝單元1 4具有:倒立型阻尼器5 2,其配置成汽缸5 Ο 處於上側,與汽缸5 0内的活塞一起移動的活塞桿5 1處於 下側;以及彈簧5 3,其係設定為使分別設在汽缸5 0的上 端部與活塞桿5 1的下端部的凸緣部間達到既定的初期荷 載。於汽缸5 0的上方設置有與上固定座4 0連結的連結部 (以下稱上側連結部)5 4,於活塞桿5 1的下方設置有與連桿 臂4 3連結的連結部(以下稱下側連結部)5 5。各連結部5 4、 5 5分別係緩衝單元1 4的上下端部,藉由緩衝單元1 4以其 接近背離的方式移動,來自路面的撞擊或振動隨著彈簧5 3 的伸縮而變化,並且,藉由阻尼器5 2的伸縮來衰減並緩慢 吸收。 於此,藉由將緩衝單元1 4的上端部安裝於搖臂1 3的上 部,並且,於樞軸1 1的稍下方位置,將下端部安裝在樞板 8,可避免缓衝單元1 4移動時的緩衝器荷載施加於車體側 的樞軸1 1稍上方部位。又,由於可廢除在將缓衝單元1 4 安裝於樞軸1 1稍上方位置車體側情況下需要的車體框架5 的十字管等,故可將包含排氣控制閥3 9在内的集合排氣管 3 5 Α或未圖示的電池等較大型的零件集中配置於樞軸1 1上 方。 於汽缸5 0上端部的後側一體設置例如用來調整緩衝單 元1 4伸長側之衰減力的調整器5 6。調整器5 6係自汽缸5 0 的上端部後側的部位,相對於沿緩衝單元1 4的上下方向之 軸線C傾斜朝上向後方突出。又,於調整器5 6的後部一體 設置有與汽缸5 0的内部連通,封入作動油或壓縮氣體等的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 1245723 副槽5 7 ◦副槽5 7的外觀呈圓筒形,以連接於調整器5 6的 後部的方式,相對於軸線C傾斜朝上向後方突出。且於下 側連結部5 5 —體設置例如用來調整緩衝單元1 4收縮側的 衰減力的下側調整器58。 於搖臂1 3的上部,在上固定座4 0的後方安裝傾斜朝上 向後方伸延的後擋泥板5 9以覆蓋後輪1 2的前部上側。 於此,圖2中的搖臂式懸架裝置1 0係例如一名乘車者(駕 駛者)乘坐的1 G狀態(乘車狀態),於此狀態下,後輪車軸 1 6位在樞軸1 1稍下方。亦即,側面視連結樞軸1 1的中心 與後輪車軸1 6的中心的臂軸線Μ傾斜些許,俾其後側位於 下方。又,緩衝單元1 4配置成其軸線C大致與臂軸線Μ 正交。 如圖3、圖4所示,搖臂1 3具備··樞管61,其經由滾針 軸承等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樞軸1 1 ;左側臂部6 2暨右 側臂部6 3,其前端接合此枢管6 1的兩端部後側;以及十 字構件6 4,其係於緩衝單元1 4與後輪1 2之間連結各臂部 6 2、6 3。各臂部6 2、6 3在後輪1 2配置於其間的關係上係 設定成:在相對於搖臂1 3之基端側(樞管6 1側)的前端側 的後半部分,左側臂部6 2與右側臂部6 3的間隔擴大。又, 於右側臂部6 3的樞管6 1附近部位形成向車寬方向内側彎 曲的彎曲凹部6 3 a以避開通過其車寬方向外側的集合排氣 管3 5 A。且,分別地,圖中的1 6 C表示後輪車軸1 6的軸線, 1 1 C表示樞軸1 1的轴線。 左側臂部6 2具有:左側臂本體6 5,其沿臂軸線Μ伸延, 13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由鋁擠出材料形成;左側端件6 6,其接合於此左側臂本體 6 5的後端,支持後輪車軸;副管6 7,其架設於此左側端件 6 6與十字構件6 4上部之間;以及後支撐器6 8,其連結副 管6 7的後部與左側臂本體6 5的後部。十字構件6 4設成其 上部突出於左側臂本體6 5上面的稍上方,於此十字構件 6 4上面的後部左側立設有接合壁6 9,用來接合副管6 7的 前端部。亦即,副管6 7的前端部位於十字構件6 4上面的 稍上方。副管6 7在俯視下係從接合壁6 9的左側面一面傾 斜朝左向後伸延一面彎曲,與左側臂本體6 5重疊,並且於 側視下係大致平行於左側臂本體6 5狀向後延伸,其後,進 一步傾斜朝下向後方緩緩彎曲,突抵左側端件6 6的上面, 與其接令。 參照圖5加以說明,右側臂部6 3具有:右側臂本體7 0, 其由鋁板衝壓成形構件構成;以及右側端件7 1,其接合於 此右側臂本體7 0的後端,支持後輪車軸1 6。且,右側端 件7 1係與左側端件6 6左右模樣不同的對象構件。右側臂 本體7 0形成寬度較左側臂本體6 5大,俾其上面與十字構 件6 4的上面大致同平面,於其任意處形成貫通孔7 2, 調整搖臂1 3全體的剛性平衡。 十字構件6 4係鋁鑄品,具有大致沿上下方向長的長方形 截面,架設於二臂部6 2、6 3上(參照圖3、圖5)。又,如 圖4所示,十字構件6 4的後部在俯視下係沿後輪1 2的外 周形狀彎曲。十字構件6 4前端部的二臂部6 2、6 3附近的 部位係沿各臂部6 2、6 3的車寬方向内側的面朝樞管6 1側 14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伸出,分別於此各伸出部分的上部一體形成左側固定構件 7 3及右側固定構件7 4。此各固定構件7 3、7 4成對,構成 上固定座40 。 如圖3及圖5所示,各固定構件7 3、7 4具有:左側基座 部7 5暨右側基座部7 6,其於側視下呈向上突出的大致山 形;以及左側轂部7 7暨右側轂部7 8,其係設於各基座部 7 5、7 6的頂部以使第一連結軸4 1貫通。又,如圖4、圖6 所示,各基座部7 5、7 6形成以越位於其頂部側則越位於車 寬方向内側的方式傾斜,於靠近的二轂部7 7、7 8間配置緩 衝單元1 4的上側連結軸5 4。於此,搖臂1 3的樞管6 1、左 側及右側臂部6 2、6 3的前部以及十字構件6 4所圍的部位 係配置緩衝單元1 4的緩衝器配置空間部(配置緩衝單元的 空間部)Η,各固定構件7 3、7 4構成的上固定座4 0形成自 上方被覆緩衝器配置空間部Η。 於上固定座40的後部形成為二基座部75、76的後緣及 十字構件6 4的上部前緣所圍的開口部8 0。此開口部8 0使 搖臂1 3的緩衝器配置空間部Η與位於搖臂1 3上方,側面 視為後擋泥板5 9及座椅框架9所夾上方空間部Κ (參照圖 2 )連通。然後,上固定座4 0的後方設有開放部8 0 A,其係 在前後方向為上固定座4 0後部及位於其後方的副管6 7前 端部所夾範圍,而於沿車寬方向為左側及右側臂部6 2、6 3 的各前部所夾範圍,以使緩衝器配置空間部Η朝搖臂1 3 上方(十字構件6 4的正上方部位)開放。於此開放部8 0 A 内配置調整器5 6,並且,與其相連的副槽5 7配置成通過 15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開放部8 0 A,突伸入上方空間部K内。換言之,於上固定 座4 0的後方確保用來配置調整器5 6及副槽5 7或使其通過 的開放部8 Ο Α。 如圖6所示,設於緩衝單元1 4上部的調整器5 6的車寬 方向的寬度及副槽5 7的外徑大致與阻尼器5 2的汽缸5 0 外徑相同,而較上側連結部5 4的車寬方向的寬度寬。然 後,連設於汽缸5 0上端部後側的調整器5 6及副槽5 7係通 過開口部8 0而配置於設在上固定座4 0後方的開放部8 Ο A 内,或通過此開放部8 Ο A而配置於設在上方空間部K内(參 照圖2)。於此,一併參照圖4加以說明,開口部8 0係位 於以越位於上方則越位於前方之方式傾斜之上固定座4 0 的後壁部分,因此,係形成越位於後方及下方,則在車寬 方向的寬度越大,藉此,於搖臂式懸架裝置10作動之際, 容易確保搖臂1 3與缓衝單元1 4間的間隙。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於能將前端側軸支後輪1 2的搖臂 1 3之基端部可擺動地安裝於設在枢板8的樞軸1 1上,將 緩衝單元1 4的上端部安裝於此搖臂1 3,並經由連桿機構 1 5,在樞軸1 1的稍下方位置將該緩衝單元1 4的下端部連 結於樞板8所構成的搖臂式懸架裝置1 0中,藉由在搖臂 1 3的上部設置開放部8 0 A,使緩衝器配置空間部Η在該搖 臂1 3上方的上方空間部Κ開放,於此開放部8 Ο Α内配置作 為緩衝單元1 4之功能零件的調整器5 6,並於上方空間部K 内配置副槽5 7,可使緩衝器荷載不會施加於樞板8 (車體側) 的樞轴1 1稍上方部位,並可達到集合排氣管3 5 A或電池等 16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零件的集中配置,可謀得機車1的轉彎性能的提高。里 可將配置於開放部8 Ο A内的調整器或配置於上方空間 内的副槽與緩衝單元1 4本身一體設置,相較於其分開 情況,可減少零件數,容易進行搖臂式懸架裝置1 0本 裝配,並可謀得重量及成本的減低。 又,藉由緩衝單元1 4做成自其上部突出功能零件合 造,可使用既有之緩衝單元。於此情況下,藉由緩衝 1 4的功能零件突伸入搖臂1 3的上方空間部K内,可; 利用特別是突伸入搖臂1 3上方的上固定座4 0後方的 間,可謀得車體設計的合理化。 進一步藉由於搖臂13的上部一體設置用來安裝緩種 元1 4之上側連結部5 4的上固定座4 0,於該上固定座 的後方設置開放部8 0 A,相較於上固定座4 0與搖臂1 開構成情況,無需設置用來結合上固定座4 0於搖臂1 螺釘等螺緊零件或結合部分等,可減少零件數,容易 搖臂式懸架裝置1 0本身的裝配,並可謀得重量及成本 低。 進一步又由於在上固定座40的後方確保用來配置謂 器5 6及副槽5 7或使其通過的開放部8 0 A,故特別適月 集合排氣管3 5 A自搖臂1 3下方朝向其上方配置的消省 3 7伸延的構造的機車1中。 且,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可為於緩 元1 4僅設置調整器5 6或副槽5 7其中之一的構造。又 可為副槽5 7亦配置於開放部8 0 A内的構造。進一步亦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7 .且, 部K 設置 身的 b構 單元 有效 空 ί單 40 3分 3的 進行 的減 3整 月於 -器 衝單 ,亦 可於 1245723 引擎1 8的後部設置枢軸及連桿安裝部,並分別安裝搖臂 1 3及連桿機構1 5於此樞軸及連桿安裝部。進一步又可於 車體框架5 (枢板8 )或引擎1 8至少其中之一方設置搖臂1 3 及連桿機構1 5。此時,樞板8可與車體框架5分開設置。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的構造係一例子,無庸贅言,在不悖 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内可適當變更。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實施例之機車自左側視的側視圖。 圖2係上述機車的搖臂式懸架裝置的側視圖。 圖3係搖臂自左側視的側視圖。 圖4係上述搖臂的俯視圖。 圖5係上述搖臂自右側視的側視圖。 圖6係於圖2的A — A線的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機車 18
2 前輪 3 前叉 4 轉向桿 5 車體框架 6 車頭管 7 主框架 8 樞板(車體側) 9 座椅框架 10 搖臂式懸架裝置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11 彳區軸 12 後輪(車輪) 13 搖臂 14 緩衝單元 15 連桿機構 16 後輪車軸 17 燃料槽 18 引擎 19 駕驶者用座椅 20 後部搭乘者用後座 2 1 駕駛者用踏板 22 後部搭乘者用踏板 23 把手 24 煞車夾 25 煞車轉子 26 前煞車裝置 27 前罩 28 後罩 2 9 後鏈輪 3 0 驅動鏈輪 3 1 驅動鏈條 3 2 汽缸 33 節流閥體 34 空氣濾清器箱 19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35 排氣管 3 5 A集合排氣管 3 6 曲柄箱 3 7 消音器 38 散熱器 3 9 排氣控制閥 40 上固定座 4 1 第一連結軸 42 下托架 43 連桿臂 44 第二連結軸 45 連桿 46 第三連結軸 4 7 車體側下托架 4 8 第四連結軸 4 9 第五連結軸 5 0 汽缸 5 1 活塞桿 5 2 阻尼器 53 彈簧 54 上側連結部 5 5 下側連結部 56 調整器 5 7 副槽 20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58 下側調整器 5 9 後擋泥板 6 1 樞管 6 2 左側臂部 63 右側臂部 6 3a 凹部 64 十字構件 6 5 左側臂本體 6 6 左側端件 6 7 副管 68 後支撐器 6 9 接合壁 7 0 右側臂本體 7 1 右側端件 72 貫通孔 7 3 左側固定構件 7 4 右側固定構件 7 5 左側基座部 7 6 右側基座部 77 左側轂部 7 8 右側轂部 80 開口部 8 0 A開放部 C 軸線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1245723 Η 缓衝器配置空間部(配置緩衝單元的空間部) Κ 上方空間部 Μ 臂軸線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22

Claims (1)

124572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搖臂式懸架裝置,其係將前端側軸支車輪的 之基端部可擺動地安裝於設在車體側的枢軸上,將緩 元之上端部安裝於上述搖臂,並經由連桿機構,在枢 稍下方位置將該緩衝單元之下端部連結於車體側所構 者,其特徵在於:於上述搖臂上部設置有開放部,以 置上述緩衝器的空間部可在該搖臂上方開放,於此開 内配置有作為緩衝單元之功能零件的副槽或調整器其 一 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搖臂式懸架裝置,其中 上述搖臂的上部一體設置用來安裝上述緩衝單元之上 的上固定座,於該上固定座的後方設置上述開放部。 3 . —種搖臂式懸架裝置,其係將前端側軸支車輪的 之基端部可擺動地安裝於設在車體側的樞軸上,將緩 元之上端部安裝於上述搖臂,並經由連桿機構,在枢 稍下方位置將該緩衝單元之下端部連結於車體側所 者,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緩衝單元的上部一體設置有 該緩衝單元之功能零件的副槽或調整器至少其中之一 326\專利說明書(補件)\93·12\93125780 23 搖臂 衝單 軸的 成 使配 放部 中之 ,於 端部 搖臂 衝單 軸的 構成 作為
TW093125780A 2003-09-09 2004-08-27 Swing arm suspension TWI24572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7304A JP4130395B2 (ja) 2003-09-09 2003-09-09 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6026A TW200516026A (en) 2005-05-16
TWI245723B true TWI245723B (en) 2005-12-21

Family

ID=34131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5780A TWI245723B (en) 2003-09-09 2004-08-27 Swing arm suspension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559566B2 (zh)
EP (1) EP1514787B1 (zh)
JP (1) JP4130395B2 (zh)
KR (1) KR100558424B1 (zh)
CN (1) CN100564148C (zh)
BR (1) BRPI0403727B1 (zh)
DE (1) DE602004000473T2 (zh)
MX (1) MXPA04008525A (zh)
TW (1) TWI24572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394B (zh) * 2020-04-16 2021-09-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2772B2 (en) * 2003-02-20 2009-01-06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installing rear cushion
JP2007153254A (ja) * 2005-12-08 2007-06-21 Toyota Motor Corp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4921801B2 (ja) 2006-02-01 2012-04-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JP4928964B2 (ja) 2007-01-30 2012-05-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2009196410A (ja) * 2008-02-19 2009-09-03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492491B2 (ja) 2009-08-10 2014-05-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ES1072680Y (es) * 2010-06-09 2010-12-28 Creixell Jose Luis Belil Motocicleta
US8955633B2 (en) 2011-05-31 2015-02-17 Honda Motor Co., Ltd.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JP5627155B2 (ja) * 2011-12-28 2014-11-1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二輪車
JP5964711B2 (ja) * 2012-09-27 2016-08-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後輪懸架装置
JP2014181007A (ja) * 2013-03-21 2014-09-2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6131787B2 (ja) * 2013-09-03 2017-05-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
JP6009503B2 (ja) * 2014-07-31 2016-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ンク機構保護構造
CN106741520B (zh) * 2016-01-29 2017-11-14 深圳市欣力通科技有限公司 三轮滑板车的后轮装配结构及三轮滑板车
JP6492133B2 (ja) * 2017-07-31 2019-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913640B2 (ja) * 2018-01-25 2021-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クッションコンロ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0887A (ja) * 1994-09-13 1996-03-2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2輪車の後輪懸架装置
JP3773608B2 (ja) * 1996-08-23 2006-05-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車体構造
JP4405001B2 (ja) * 1999-08-31 2010-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JP4364362B2 (ja) * 1999-09-05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3768788B2 (ja) 2000-09-05 2006-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JP3901954B2 (ja) * 2001-04-04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取付構造
JP4627386B2 (ja) 2001-07-03 2011-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構造
JP4108513B2 (ja) * 2003-03-19 2008-06-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ホイール構造及びホイール組付け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9394B (zh) * 2020-04-16 2021-09-1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4020A (zh) 2005-03-16
JP4130395B2 (ja) 2008-08-06
US7559566B2 (en) 2009-07-14
EP1514787B1 (en) 2006-03-15
US20050087947A1 (en) 2005-04-28
EP1514787A1 (en) 2005-03-16
BRPI0403727A (pt) 2005-05-03
CN100564148C (zh) 2009-12-02
MXPA04008525A (es) 2005-03-10
KR20050026339A (ko) 2005-03-15
KR100558424B1 (ko) 2006-03-07
DE602004000473T2 (de) 2006-10-05
TW200516026A (en) 2005-05-16
BRPI0403727B1 (pt) 2015-05-26
DE602004000473D1 (de) 2006-05-11
JP2005082040A (ja) 200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5723B (en) Swing arm suspension
JP4899625B2 (ja) 鞍乗型不整地走行車両
JP5583068B2 (ja) 自動二輪車
TW200533550A (en) Engin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EP1767446A2 (en) Low floor type motorcycle
US7172045B2 (en) Motortricycle with oscillation mechanism
JP625335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JP655473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72208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4133282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の配置構造
JP2011105027A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49657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TW200528342A (en) Body structure of scooter type vehicle
JP5703130B2 (ja) 揺動式車両
JP5046559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546003B2 (ja) 自動二輪車
JP7354041B2 (ja) クッション支持構造
JP745774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輪懸架構造
JP570307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738907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支持構造
JP559531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5595310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3159534U (ja) 鞍乗型車両
JP3710898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2188068A (ja) 鞍乗り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