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0982B -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0982B
TWI220982B TW091103108A TW91103108A TWI220982B TW I220982 B TWI220982 B TW I220982B TW 091103108 A TW091103108 A TW 091103108A TW 91103108 A TW91103108 A TW 91103108A TW I220982 B TWI220982 B TW I2209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speed
optical disc
disc
serv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1103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ichi Kurobe
Shinichi Sato
Hideki Iwasaki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781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852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129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3243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610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6587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Kk filed Critical Ricoh Kk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0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09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6Speed-changing arrangements; Reversing arrangements; Drive-transfer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Description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玖、發明說明: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碟記錄方法,資訊處理方法,光 碟裝置及資訊處理裝置。 習知技術 習知的光碟(Compact Disc,CD),於碟片上由內周向外周 以一定的線密度形成螺旋狀(Spiral)的軌(Track)。能夠記錄資 訊的CD,例如是可燒錄式光碟(Compact Disc-Recordable,CD-R)而爲所知。在此CD-R上進行資訊記錄的場合,亦在由內周 向外周以螺旋狀形成的軌上,以一定的線密度進行資訊的記 錄。 以 CD-R/CD_RW(Compact Disc-Recordable/ReWritable 爲 代表’在具有螺旋狀軌之記錄媒體上記錄資訊的光碟裝置。 一般係爲在光碟上以線速度固定之回轉控制的CLV方式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線速度固定)。由於CLV方式係控 制光碟的回轉速度,在單位時間內光讀取頭通過軌的長度爲 定値’因此在光碟等記錄媒體的內周記錄資訊時,記錄媒體 的回轉速度快,而記錄媒體的記錄位置爲在外周進行記錄時, g己錄媒體的回轉速度慢。 近年來,伴隨著將可燒錄式光碟(CD-R)等在光碟上記錄 資訊的光碟裝置作爲個人電腦的外部記錄裝置,對於高速記 錄有相當大的期望與需求。光碟之機械精度差的話,由於光 碟面模糊、偏軸等的影響,在光碟上進行記錄的光標記(sp0t) 08826pin.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相當容易產生由軌向外偏移,稱之爲脫軌(Track deviation)的 情形。如在記錄途中產生脫軌的情形,此光碟則不能夠再使 用,因而產生了相當多的問題。 在以CD-R爲代表之CD系光碟的場合,光碟面內的全部 場所之記錄資料密度爲相同的。在光碟上進行記錄再生之光 標記的線速度(光碟上的光標記位置之接線方向的相對速度)固 定爲1.2〜1.4 m/s的場合,資料的通道位元速率(Channel bit rate) 爲4.3218 Mbit/sec。此場合的記錄速度稱之爲等倍速或是1倍 速,光碟以線速度固定之回轉控制的CLV方式。由於在CD 系的光碟上採用上述資料之線速度固定的形式,因此記錄係 以CLV方式進行。以1倍速做爲基準,以其整數倍(lx、2x、 4x、8x、12x、16x、20x等的倍率,χ爲倍率)進行CLV記錄 (以CLV方式記錄)。 以CLV方式進行記錄的話,光碟內周部的光碟回轉速與 外周部的光碟回轉速具有相當大的差異。當然,光碟內周部 的光碟回轉速大於外周部的光碟回轉速。爲了在記錄中不發 生脫軌,必須將CLV速度(CLV方式的線速度)設定爲不在最 高速回轉之光碟內周部產生脫軌,以進行全面的記錄。此場 合光碟外周部的回轉數係成爲對脫軌狀況具有裕度的光碟回 轉數。 此種光碟一般係以線速度固定回轉並進行記錄,依此CLV 方式進行記錄的話,內周部的光碟回轉速與外周部的光碟回 轉速具有相當大的差異,然後,爲了在記錄中不發生脫軌, 必須將CLV速度設定爲不在最高速回轉之光碟內周部產生脫 修正曰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軌。此場合光碟外周部的回轉數係成爲對脫軌具有裕度的光 碟回轉數。
相對於CLV方式,具有一種對光碟以角速度固定進行控 制的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角速度固定)方式。於 CAV 方式中,光讀取頭並不依存記錄媒體的記錄位置,經常與記 錄媒體的回轉速度保持固定以於記錄媒體上進行記錄。 近年來光碟裝置的高速化競爭趨於激烈,由驅動光碟回 轉的主軸馬達觀之則必須高速回轉化。採用CLV方式的光碟 裝置,由驅動光碟回轉的主軸馬達觀之,光讀取頭在光碟的 內周記錄資訊時需要較快速回轉,光讀取頭在光碟的外周記 錄資訊時則能夠以較低速回轉。光碟快速回轉必須要對應高 速的驅動器以及電路。主軸馬達與僅對應低速驅動的場合相 比,系統本身體積會變大,並且成本會提高。 爲了解決此問題,一種區域線速度固定(Zone CLV,ZCLV) 的方式被實用化。此ZCLV方式在光碟內周的記錄速度慢,而 在光碟的預定位置向外周記錄時的速度變快。亦即是,在記 錄媒體的最內周記錄資訊時,主軸馬達係高速回轉。由此記 錄位置向外周進行記錄依循CLV方式,則主軸馬達回轉會連 續的變慢。 此處提出將光碟分割爲內周、中周、外周等區域,且各 區域CLV速度使用可連續寫入的速度,亦即是所謂ZCLV方 式以達成高速記錄的裝置。藉由利用此技術達成ZCLV記錄(以 ZCLV方式記錄)的例子如第2圖所示。於第2圖中,橫軸爲 光碟位置(時間),縱軸爲記錄速度。於此例子中,光碟分割爲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3個區域(Lead-in〜tl、tl〜t2、t2〜Lead-out),各區域CLV速度 個別設定爲si、s2、s3以進行記錄。區域的連接點(tl、t2)以 日本早期公開10-49990號公報所述的技術以保持資料的_續 性。 、 通常的CLV方式進行到記錄媒體的最外周爲止主軸馬_ 的回轉速度會連續的降低,然而ZCLV方式係在記錄媒體上向 外周記錄至一定位置爲止,當記錄中斷則提高記錄的速度。 亦即是,於此位置提高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並於主軸馬_ 提高回轉速度後再開始記錄,向記錄媒體的外周進行資訊白勺 記錄,且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再連續變慢。此處經預定回數 的重複,於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高速化的同時,向記錄媒|| 的最外周進行記錄。 而且,關於ZCLV方式之記錄速度的說明,由於記錄在光 碟記錄媒體之資訊密度,在記錄媒體之整個光碟的軌上是% 致的,因此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光讀取頭上的軌長度容易得知。 由記錄媒體的最內周向最外周途中提高兩次記錄速度的場$ 之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與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之關係如第2 圖所示。此處的ZCLV方式將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提昇至上(¾ 速度,而能夠達成更高速的記錄。 而且,亦提出一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將光碟上之 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不同的CLV速度進行 記錄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設置複數個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 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區域每一 CLV _ 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在記憶手段中,在記錄前以光碟類別判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斷手段加以判斷,藉由此判斷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內的複數 區域參數選擇適當的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對應的 記錄模式進行ZCLV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在日本早期公開H7-93873公報或日本早期公開H11-66726 號公報中,記載有對於存在既有區域的光碟以ZCLV方式進行 記錄的方式。此方法對於如同CDR光碟僅由一個螺旋狀軌所 構成的光碟而言,由於無法分割出區域之故,因此不能使用 ZCLV方式記錄。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光碟裝置中,記錄功率依光碟的種類有很大的不同, 此係由於光碟所使用記錄膜材料的不同、其膜厚、軌寬、深 等的物理形狀,導致記錄特性有相當大的差異,而且,爲了 符合光碟的記錄特性,記錄脈衝寬度亦隨光碟的種類進行增 減。 而且,記錄功率亦依照記錄時的CLV速度有相當大的差 異。一般考慮記錄功率與線速度的平方根成比例,並隨光碟 的種類增減記錄脈衝寬度,因此記錄功率相當依存於光碟的 種類與CLV速度。 而且,光碟的機械特性依光碟的種類有很大的不同,且 依照光碟製造廠商所使用的標準精度,衝孔精度、工程管理 目標値有很大的不同。光碟的機械特性差的話,光碟在高速 回轉有產生脫軌的危險性。以ZCLV方式高速進行記錄時必須 避免脫軌所致的記錄中斷。因此於記錄速度與光碟機械特性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間必須有所取捨。 考慮到依光碟所致的光碟機械特性不同,對於此光碟所 能進行的最高記錄速度且能夠不引起脫軌之高可靠度的記 錄,而在決定如第2圖所示的區域tl、t2以及其CLV速度(sl、 s2、s3)上產生了問題。 光碟即使是同一種種類,由於其製造的不一致性 (unevenness),記錄感度與機械特性亦會不一致。而且光碟裝 置於組裝時精度的不一^致^光碟在載入時的檢查(checking)精 度(光碟中心與其驅動馬達的回轉中心之偏移量)亦會產生不一 致,相對的光碟之機械精度產生誤差。而且藉由光碟裝置所 使用之半導體雷射波長的不一致,記錄感度亦產生不一致。 由於此些製造誤差的因素,最大可寫入速度(最大起始速度)亦 產生不一致。因此,正確檢測最大寫入速度之製造不一致性 所致的變動,以設定最大寫入速度具有其必要性。 而且,最佳寫入速度係由光碟裝置本身判斷的場合,會 發生與使用者於燒錄軟體所設定速度爲不同速度以進行記錄 的情形。此時在記錄速度較使用者設定之記錄速度低時,由 於記錄預定時間結束而記錄動作未終止之故,而發生光碟裝 置的狀況不佳’亦可能在以燒錄軟體於光碟裝置進行記錄的 個人電腦產生備份資料等誤認。 而且,最佳寫入速度係由光碟裝置本身判斷的場合,會 發生與使用者於燒錄軟體所設定速度爲不同速度以進行記錄 的情形,此時記錄預定結束時間變成不確定。而且此光碟裝 置不能由使用者本身設定、試驗記錄速度。例如是使用者持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有大量的同種類光碟片,並不能由使用者試驗求得臨界記錄 速度。 對ZCLV方式而言,由於光碟係由各種企業、國家製造, 因此亦有偏軸、面模糊等形形色色的光碟特性。於光碟裝置 中使用特性差之光碟高速回轉的場合,亦有聚焦伺服或循軌 伺服的跟隨控制產生失敗,而不能高速進行記錄的場合。 上述光碟記錄方法,係在記錄資訊的光碟無法承受高速 記錄的場合檢測出此情形,並由記憶手段中所儲存之有限個 區域參數中,選擇此光碟可記錄速度中之最快速度的區域參 數。 但是,於光碟裝置中,記錄功率依照光碟的種類有很大 的不同。此處依照光碟所使用之記錄膜材料的不同、此係由 於光碟所使用記錄膜材料的不同、其膜厚、軌寬、深等的物 理形狀導致記錄特性有相當大的差異,而且,爲了符合光碟 的記錄特性,記錄脈衝寬度亦隨光碟的種類進行增減。 而且,記錄功率亦依照記錄時的CLV速度(CLV方式的記 錄速度)有相當大的差異。一般考慮記錄功率與線速度的平方 根成比例,並隨光碟的種類增減記錄脈衝寬度,因此記錄功 率相當大的依存光碟的種類與CLV速度而變動。 而且,偏軸或面模糊等機械特性依光碟的種類有很大的 不同,且依照光碟製造廠商所使用的標準精度,衝孔精度、 工程管理目標値有很大的不同。光碟的機械特性差的話,光 碟在高速回轉時,於光碟上進行記錄的光標記有產生脫軌的 危險性。以ZCLV方式高速進行記錄時必須避免脫軌所致的記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錄中斷。 因此,必須決定記錄速度與光碟機械特性的取捨。考慮 到依光碟種類使得光碟機械特性相異,對於此光碟所能進行 的最高記錄速度且能夠不引起脫軌之高可靠度的記錄,在決 定記錄媒體的複數區域以及其CLV速度上產生了問題。 光碟即使是同一種種類,由於其製造的不一致,記錄感 度與機械特性亦有所不一致。而且光碟裝置於組裝精度的不 一致,光碟在載入時的檢查精度(光碟中心與其驅動馬達的回 轉中心之偏移量)亦產生不一致,相對的光碟之機械精度產生 · 不一致。而且藉由光碟裝置所使用半導體雷射波長的誤差, 記錄感度亦產生誤差。由於此些製造不一致的因素,最大可 寫入速度(最大起始速度)亦產生不一致。因此,正確檢測最大 寫入速度之製造不一致所致的變動,以設定最大寫入速度有 其必要性。 對於此些問題,上述光碟記錄方法於記憶手段所儲存之 區域參數爲有限個,區域參數僅由預定的複數個參數中產生, 對此光碟即使具有不產生脫軌且可記錄的區域參數,並不能鲁 限定爲真正之能夠最快速記錄之區域參數。 此處本申請人提出將光碟分割爲內周、中周、外周等區 域’且各區域CLV速度使用可連續寫入技術的ZCLV方式(請 參照專利申請2000-24195的說明書) 此種ZCLV方式記錄的一個例子,請參照第2圖並說明如 下。於第2圖中,橫軸爲光碟位置(時間),縱軸爲記錄速度。 亦即是,於此例子中,將光碟分割爲3個區域(Lead-in〜tl、 12 1220982 08826pin.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〇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tl〜t2、t2〜Lead-out),各區域CLV速度個別設定爲相異的値 (SI、S2、S3)以進行記錄。且區域的連接點(tl、t2)以日本早 期公開10-49990號公報所述的技術以保持資料的連續性。 依此以ZCLV方式記錄以使光碟記錄速度往高速化演進的 一方面,機械特性較差的光碟,亦即是較粗劣的光碟並沒有 不能存在的理由。而且,同一種類的光碟中,由於其製造的 不一致亦會發生機械特性的不一致。再者,亦有驅動器於組 裝精度的不一致,在載入光碟時的檢查精度(光碟中心與其馬 達的回轉中心之偏移量)等不一致情形,相對的光碟之機械精 _ 度不一致的場合。而且藉由光碟裝置所使用半導體雷射波長 的不一致,記錄感度亦產生不一致。然後,由於此些製造不 一致因素,光碟記錄裝置的最大可寫入速度發生不一致等不 佳狀況。 本發明的目的係爲提供一種光碟記錄方法與光碟裝置, 能夠符合每一光碟類別的機械特性與記錄功率.特性以設定 ZCLV的區域,並能夠不脫軌的高速進行高速記錄。 而且,本發明的目的係爲提供一種光碟記錄方法與光碟 鲁 裝置,能夠認知使用者設定速度與實際速度的差異,並能夠 預測使用者預定記錄結束時間,使用者能夠試驗性的進行記 錄測試。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種光碟裝置,能夠兼顧安定記錄 與高速記錄。本發明的目的係爲提供一種光碟記錄方法與光 碟裝置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高速記錄,並能夠不損及記錄 品質的進行高速記錄。 13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發明的目的係在以ZCLV方式進行記錄時,對各區域的 記錄速度最佳化,不產生伺服脫離(Servo deviation)而能夠高 速記錄。 此發明的目的係能夠依照光碟製造公司以及媒體型式, 以最佳記錄速度進行記錄。 此發明的目的係在ZCLV方式之外,亦能夠提供不在光碟 上設定區域的CLV方式進行記錄。 此發明的目的係因應伺服信號的脫離(deviation)程度,階 段性的降低記錄速度,各區域以最佳記錄速度進行記錄,不 產生伺服脫離的進行高速記錄。 此發明的目的係在因應記錄速度提供最佳記錄功率以進 行記錄。 此發明的目的係不產生伺服脫離的進行伺服跟隨性的檢 證。 此發明的目的係藉由檢測出循軌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 以檢證伺服的跟隨性。 此發明的目的係藉由檢測出聚焦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 以檢證伺服的跟隨性。 此發明的目的係藉由檢測出循軌方向與聚焦方向之兩方 的伺服信號脫離’高可靠性的檢證伺服的跟隨性。 此發明的目的係能夠將使用者所期望的記錄速度與實際 記錄速度具有差異的狀況告知使用者。 解決問題的手段 14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爲了達成上述的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發 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 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 法中,設置複數的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 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 存在記憶手段中,在記錄前以光碟類別判斷手段加以判斷, 藉由此判斷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適當 的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 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設置複數的記錄模 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 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在記憶手段中,在記錄 時的初期對光碟進行試寫,使用此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內的 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 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籲 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設置複數的記錄模 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 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在記憶手段中,在進行 記錄前在光碟面內存取,以存取錯誤的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 15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 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 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設置複數的記錄模 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 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在記憶手段中,在進行 記錄前在光碟面內存取,以伺服信號脫離檢測的結果由前述 * 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 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 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園第1項至第4項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 $前述最佳化記錄速度通知主機或是燒錄軟體,主機或是燒 _軟體側以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以設定記錄時的記錄速 將比前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記錄速度設定爲 籲 $可能,或是比前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記錄速度 Μ選擇的場合,將記錄速度變更爲前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 速度並表示最佳化記錄速度限制起作用。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發明中,能夠選擇記錄速度最佳化的 $效、無效化,且主機或是燒錄軟體側能夠選擇記錄速度最 佳化的有效、無效化。 16 〇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裝置中,具有:持有複數的記錄 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 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的區域參數記憶 手段,在記錄前判斷光碟類別的光碟類別判斷手段,藉由此 光碟類別判斷手段的判斷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 域參數選擇光碟類別適合的區域參數,以此選擇之區域參數 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 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裝置中,具有:持有複數的記錄 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 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的區域參數記憶 手段,在記錄時的初期對光碟進行試寫,使用此結果由前述 區域參數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 此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 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裝置中,具有··持有複數的記錄 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 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的區域參數記憶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手段,在進行記錄前在光碟面內存取,以存取錯誤的結果由 前述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所選 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 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裝置中,具有:持有複數的記錄 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 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的區域參數記憶 ® 手段與檢測伺服信號脫離的伺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在進行 記錄前在光碟面內存取,以前述伺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的檢 測結果’由前述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 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 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7項至第1〇項的任一項所記載之具有光碟裝置的資 訊處理裝置中,具有將前述最佳化記錄速度通知主機或是燒籲 錄軟體的機能,主機或是燒錄軟體側以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 速度以設定記錄時的記錄速度,將比前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 錄速度快的記錄速度設定爲不可能,或是比前述被通知的最 佳化sS錄速度快的速度被選擇的場合,將記錄速度變更爲前 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並表示最佳化記錄速度限制起作 用。 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18 08826pifl.doc/012 .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中,主機或是燒錄軟體 側具有:於記錄中測定資料傳送速率的機能,回報記錄中的 寫入速度或是平均寫入速度,或是回報記錄結束後的平均寫 入速度,最低寫入速度、最闻寫入速度的機能。 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具有能夠選擇記錄 速度最佳化之有效、無效化的機能,且主機或是燒錄軟體側 能夠選擇記錄速度最佳化的有效、無效{七。 申請專利範圍第I4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光碟以 ZCLV方式進行記錄的光碟裝置中,具有依照進行記錄的光碟 特性,於此光碟上之變更記錄速度位置變更記錄速度的變更 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其中前述變更手段 係根據光碟上預先記錄的ATIP資訊,以決定此光碟上之變更 記錄速度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其中前述變更手段 係根據光碟所對應之伺服狀態,以決定此光碟上之變更記錄 速度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I4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中,其中前述變更手段 係根據光碟的容量,以決定此光碟上之變更記錄速度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聚焦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由此振幅資訊即時(Real time) 算出前述複數區域的分割時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由此振幅資訊即時算出前述 複數區:t細側關。 ^ 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運轉OPC結果之功率變動資訊,由此功率變動資訊即時 算出前述複數區域的分割時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φ 取得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由此振幅資 訊即時算出前述複數區域的分割時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並取得運轉 OPC結果之功率變動資訊,由此功率變動資訊與前述振幅資 20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訊即時算出前述複數區域的分割時間。 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聚焦錯誤信號,並使用此振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 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算出區域分割時間,基 於此分割時間形成區域參數,並以此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 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循軌錯誤信號,並使用此振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 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算出區域分割時間,基 於此分割時間形成區域參數,並以此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 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_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運轉OPC結果之功率變動資訊,並使用此功率變動資訊 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算 出區域分割時間,基於此分割時間形成區域參數,並以此區 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 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2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並使用此振 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 合計算出區域分割時間,基於此分割時間形成區域參數,並 以此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 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將光碟 上的螺旋狀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區域以相異的CLV速度 進行記錄之ZCLV方式的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此光碟 取得取得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資訊,並取得 運轉OPC結果之功率變動資訊,並使用此功率變動資訊與前 述振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 的場合計算出區域分割時間,基於此分割時間形成區域參數, 並以此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 度的最佳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回轉驅 像 動的一次寫入式與可抹寫式光碟上,以發光元件所發射光線 記錄資料的光碟裝置中,具備有:回轉驅動前述光碟的馬達、 可伺服驅動以CLV方式回轉前述光碟之前述馬達的伺服手 段、記憶有將前述光碟的可記錄區域由區域內周側向外周側 分割的複數個區域對應進行前述記錄時的每一前述區域的記 錄速度的複數個模式的第1表、記憶有前述光碟的複數類別 對應前述複數模式其中之一的第2表、判定前述進行記錄光 22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碟類別的類別判定手段、檢測出前述光碟上位置的位置檢測 手段、由前述第2表讀取前述判定類別對應的前述模式,由 前述第1表讀出,以設定前述光碟進行記錄的模式的模式設 定手段’對應此設定模式,控制前述伺服手段由前述位置檢 測手段所檢測出的位置判斷區域,以每一區域設定的記錄速 度於各區域以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的CLV控制手段、以前 述模式設定手段設定的記錄速度,檢測出前述伺服手段之伺 服信號脫離的脫離檢測手段、對應此檢測出的伺服信號脫離, 以前述CLV控制手段控制前述伺服手段時降低記錄速度的第 ® 1速度降低手段。 因此’在光碟進行記錄時,由於在每區域以實際進行之 記錄速度檢查伺服的跟隨性,而能夠吸收光碟製造誤差等變 動以於各區域進行記錄速度最佳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 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28項的光碟裝置中,前述類別判定手段係用以判別 作爲前述類別之前述光碟的製造公司與媒體型式的類別。 鲁 因此’能夠依照各光碟製造公司或是媒體型式以最佳記 錄速度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28項或第29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前述第1表 係記憶前述模式’於每一前述模式中,當前述區域未設定時, 係以單一記錄速度進行寫入,當前述區域有設定時,係以每 一前述區域所對應的記錄速度進行寫入前述區域。CLV控制 23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手段於前述模式設定手段所設定的前述模式無前述區域時, 控制前述伺服手段以前述模式所記憶的單一記錄速度於前述 光碟以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具有前述區域設定時,控制 前述伺服手段由前述位置檢測手段所檢測出的位置判斷前述 區域,以每一前述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於各前述區域以CLV 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前述脫離檢測手段於前述模式設定手段 所設定的前述模式無前述區域時,以前述記憶模式所記憶的 單一記錄速度檢測出前述伺服手段之前述伺服信號脫離,具 有前述區域設定時,以每一前述區域設定的前述記錄速度,® 檢測出前述伺服手段之前述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即使光碟上未設定區域亦能夠以CLV方式進行記 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0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 前述第1速度降低手段係因應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階 段性的降低前述記錄速度。 因此,藉由因應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階段的降低前 述記錄速度,以進行各區域記錄速度的最佳化,因此不會發 生伺服脫離,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声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1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 具備有因應以前述第1速度降低手段降低後的記錄速度,控 制由前述光讀取頭射出的記錄光束之記錄功率的功率控制手 段。 十工 2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因此,能夠因應記錄速度以最佳記錄功率進行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2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 具備有·以則述脫離檢測手段檢測之前,以預定的記錄速度 進行OPC動作的OPC手段、判定此0PC動作是否正常結束 的OPC判定手段、判定OPC動作未正常結束時,將實行前述 opC動作時的記錄速度降低以前述〇pc手段再度實行OPC手 段的再OPC手段,用以取代前述模式設定手段所設定的前述 記錄速度,於再度實行前述OPC手段時,將前述脫離檢測手 ® 段檢測出伺服脫離時的前述記錄速度,以前述判定OPC動作 正常結束時,前述0PC動作時的前述記錄速度取代的第2速 度降低手段。 因此,即使對應粗劣的光碟,由於將在光碟最內周部OPC 動作之回轉光碟的最高速設定爲記錄速度,以檢查光碟面內 之伺服的跟隨性,因此能夠不產生伺服脫離的檢查伺服的跟 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鲁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具 備有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元件,由此受光信號檢測 出前述光碟的循軌錯誤並生成循軌錯誤信號的循軌錯誤信號 生成手段,前述脫離檢測手段係使用前述循軌錯誤信號以檢 測出前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循軌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 伺服的跟隨性。 25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 軸期:93年4月7曰 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裝^ =請專 備有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元件,由此受光L具 出前述光碟的聚焦錯誤並生成聚焦錯誤信號的聚焦;; 生成手段’前述脫離檢測手段係使用前述聚焦錯誤^號^^ 測出前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ΰ ^ %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聚焦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 伺服的跟隨性。 Λ~ 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鲁 利範圍第28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具 備有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元件,由此受光信號檢測 出前述光碟的聚焦錯誤並生成聚焦錯誤信號的聚焦錯誤信號 生成手段’與由此受光信號檢測出前述光碟的循軌錯誤並生 成循軌錯誤信號的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手段,前述脫離檢測手 段係使用前述聚焦錯誤信號以及前述循軌錯誤信號以檢測出 前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聚焦方向與循軌方向兩方的伺服 _ 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2 8項至第3 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具 備有在藉由前述第1速度降低手段控制前述伺服手段以降低 記錄速度時,輸出用以通知此事實的通知手段。 因此,能夠向使用者通知使用者所期待記錄速度與實際 記錄速度的差異。 26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尙且’申請專利範圍弟28項至弟3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 的光碟裝置亦可以設置於資訊處理裝置中。(申請專利範圍第 38項) 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回轉驅 動的一次寫入式與可抹寫式光碟上,以發光元件所發射光線 記錄資料的光碟記錄方法中,具備有:判定前述進行記錄光 碟類別的類別判定步驟、參照記憶有將前述光碟的可記錄區 域由區域內周側向外周側分割的複數個區域對應進行前述記 錄時的每一前述區域的記錄速度的複數個模式的第1表,以 · 及記憶有前述光碟的複數類別對應前述複數模式其中之一的 第2表’由前述第2表讀取前述判定類別對應的前述模式, 由則述第1表讀出此模式,以設定前述光碟進行記錄的模式 的模式設定步驟,控制檢測出前述光碟上的位置,由此檢測 出的位置判斷區域,以每一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於各區域以 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可伺服驅動以CLV方式回轉驅動前 述光碟之前述馬達的伺服手段的CLV控制步驟,以前述模式 設定步驟設定的記錄速度,檢測出前述伺服手段之伺服信號馨 脫離的脫離檢測步驟、對應此檢測出的伺服信號脫離,以前 述CLV控制手段控制前述伺服手段時降低記錄速度的第丨速 度降低步驟。 因此’在光碟進行記錄時,由於在每區域以實際進行之 記錄速度檢查伺服的跟隨性,而能夠吸收光碟製造誤差等變 動以於各區域進行記錄速度最佳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 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27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前述類別判定步驟 係用以判別作爲前述類別之前述光碟的製造公司與媒體型式 的類別。 因此,能夠依照各光碟製造公司或是媒體型式以最佳記 錄速度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或第40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其中於 前述模式設定步驟中,前述第1表係記憶前述模式,且於每 * 一前述模式中,當前述區域未設定時以單一記錄速度進行寫 入,當前述區域有設定時,係以每一前述區域所對應的前述 記錄速度進行寫入前述區域。前述CLV控制步驟係於前述模 式設定步驟所設定的模式無前述區域時,控制前述伺服手段 以前述模式所記憶的前述單一記錄速度於前述光碟以CLV方 式進行資料記錄,具有前述區域設定時,控制前述伺服手段 由檢測出的位置判斷前述區域,以每一前述區域設定的記錄 速度於各前述區域以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前述脫離檢測 _ 步驟係於前述模式設定步驟所設定的模式無前述區域時,以 前述記憶模式所記憶的前述單一記錄速度檢測出前述伺服手 段的前述伺服信號脫離,具有前述區域設定時,以每一前述 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檢測出前述伺服手段的前述伺服信號 脫離。 因此,即使光碟上未設定區域亦能夠以CLV方式進行記 錄。 28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1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 中,前述第1速度降低步驟係因應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 階段性的降低前述記錄速度。 因此,藉由因應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階段降低前述 記錄速度,以進行各區域記錄速度的最佳化,因此不會發生 伺服脫離,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2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 # 中,包括因應以前述第1速度降低手段降低後的記錄速度, 控制由前述光讀取頭射出的記錄光束之記錄功率的功率控制 手段。 因此,能夠因應記錄速度以最佳記錄功率進行記錄。 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3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 中,包含有:以前述脫離檢測手段檢測之前,以預定的記錄 速度進行OPC動作的OPC步驟、判定此〇pC動作是否正常 φ 結束的OPC判定步驟、判定OPC動作未正常結束時,將實行 前述OPC動作時的記錄速度降低以前述〇pc步驟再度實行 OPC動作的再OPC步驟,用以取代前述模式設定步驟所設定 的前述記錄速度,於再度實行前述OPC動作時,將前述脫離 檢測步驟檢測出伺服脫離時的前述記錄速度,以判定OPC動 作正常結束時之前述OPC動作時的前述記錄速度取代的第2 速度降低步驟。 29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因此,即使對應粗劣的光碟,由於將在光碟最內周部OPC 動作之回轉光碟的最高速設定爲記錄速度,以檢查光碟面內 之伺服的跟隨性,因此能夠不產生伺服脫離的檢查伺服的跟 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 包括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步驟,由此受光信號檢測 出前述光碟的循軌錯誤並生成循軌錯誤信號的循軌錯誤信號 生成步驟,前述脫離檢測步驟係使用前述循軌錯誤信號以檢 ® 測出前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循軌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 伺服的跟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包 括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步驟,由此受光信號檢測出 前述光碟的聚焦錯誤並生成聚焦錯誤信號的聚焦錯誤信號生 成步驟,前述脫離檢測步驟係使用前述聚焦錯誤信號以檢測 φ 出前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聚焦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 伺服的跟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包 括接受光碟反射之反射光的受光步驟,由此受光信號檢測出 前述光碟的聚焦錯誤並生成聚焦錯誤信號的聚焦錯誤信號生 30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成步驟’與由此受光信號檢測出前述光碟的循軌錯誤並生_ 循軌錯誤信號的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步驟,前述脫離檢測步驟 係使用前述聚焦錯誤信號以及前述循軌錯誤信號以檢測出前 述伺服手段的伺服信號脫離。 因此’能夠藉由檢測出聚焦方向與循軌方向兩方的伺服 信號脫離,以高可靠度的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記載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甲_靑声 利範圍第39項至第4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具 備有在藉由前述第1速度降低步驟控制前述伺服手段以降低 記錄速度時,用以通知此事實的通知步驟。 因此’能夠向使用者通知使用者所期待記錄速度與實際 記錄速度的差異。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所繪示爲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方塊圖; 第2圖所繪不爲ZCLV記錄例的區域分割時間與記錄速度 的關係圖; 第3圖所繪示爲第一實施例的區域分割表; 第4圖所繪示爲第一實施例的各種光碟類別與其適合模 式的對應表; 第5圖所繪示爲第一實施例的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第6圖所繪示爲第一實施例的記載每一光碟種別最大寫 入速度的表; 第7圖所繪示爲第四實施例之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3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第8圖所繪示爲於光碟裝置中,由記錄媒體最內周至最 外周爲止的途中,二次提昇記錄速度時記錄速度與主軸馬達 回轉速度的關係圖; 第9圖所繪示爲第五實施例之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第10圖所繪不爲第六實施例之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第Π圖所繪示爲第七實施例之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第12圖所繪不爲第八實施例之動作流程的流程圖; 第13圖所繪示爲第八實施例對光碟進行記錄場合的回轉 速度示意圖; 第14圖所繪示爲光碟各記錄方式的說明圖; 第15圖所繪示爲於前述光碟裝置達成中斷、開始機能的 電路方塊圖; 第16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之時序檢測電路方塊圖; 第17圖所繪示爲說明前述時序檢測電路方塊圖之動作的 時序流程圖; 第18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處理所使用之表(Table) 的說明圖; 第19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處理所使用之表的說 明圖; 第20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處理所使用之表的說 明圖; 第21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之記錄動作的流程圖; 第22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處理所使用之表的說 明圖; 32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第23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處理所使用之表的說 明圖; 第24圖所繪示爲前述光碟裝置進行伺服檢查的說明示意 圖; 第25圖所繪示爲說明前述伺服檢查的說明圖; 第26圖所繪示爲搭載前述光碟裝置之個人電腦的斜視 圖; 第27圖所繪示爲說明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光碟裝置記 錄動作的流程圖; _ 第28圖所繪示爲說明本發明之第十實施例之光碟裝置記 錄動作的流程圖; 第29圖所繪示爲說明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 進行伺服檢查的說明圖; 第30圖所繪示爲說明本發明之第十一實施例之光碟裝置 進行伺服檢查的說明圖;以及 第31圖所繪示爲說明本發明之第十二實施例之光碟裝置 進行伺服檢查的說明圖。 φ 圖式之標記說明 1 :光碟 2:主軸馬達 3:馬達驅動器 4 :伺服器 5:光讀取頭 33 1220982 08826piH.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6:前置放大器 7 : CD解碼器 8 ·· CD-ROM解碼器 9:緩衝管理器
10 :緩衝RAM 11 :主機介面 12 :絕對資訊時間解碼器 13 : CD編碼器 14 : CD-ROM編碼器 15 :雷射控制電路
16 : CPU 17 :記憶體 21 :時序檢測電路 31、33、45、47、49 : AND 電路 32 : CIRC編碼器 41 :框偏移電阻 42 :時脈偏移電阻 43 : 5位元下降計算器 44 : 11位元下降計算器 46、48 :變換器 51、52、53、54 :表(Table) 55、 62 :軌中心 56、 57、60 :循軌錯誤信號 58、59·臨界値 3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61 :輸出信號 63、64 :聚焦錯誤信號 71 :個人電腦 A :光碟裝置 SI、S2、S3、S4、S5、S6、S7、S8、S9、S10、Sn、S12、 S13、S14、S15、S16、S17、S18、S19、S20、S2卜 S22、S23、 S24、S25、S26、S27、S28 :步驟
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
第1圖所繪示爲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此第一實施例的 光碟裝置係可於作爲光碟的CD-R/RW上進行資訊的記錄與再 生。光碟1藉由主軸馬達2回轉驅動,主軸馬達2藉由馬達 驅動器3與伺服手段4,控制光碟1以ZCLV或是CLV方式 回轉。光讀取頭5係由雷射二極體等的雷射光源射出雷射光 束,此雷射光束藉由對物透鏡於光碟1的記錄面上聚光,藉 由循軌伺服、聚焦伺服的各伺服手段進行執行機構(Actuator) 的控制,以進行聚焦伺服、循軌伺服,再生光碟1上所記錄 的資料以得到再生信號,並且於光碟1上記錄資半斗。 於資料再生時’光讀取頭5所得的再生信號係由前置放 大器6放大2値化之後,於CD解碼器7進行去插入(De-interleaving) 與錯誤訂正的處理 。來自 CD 解碼器 7 的畜料, 藉由CD-ROM解碼器8進行提高資料可靠度的 J走曰sk目了正處埋。 來自CD-ROM解碼器8解碼器的資料,籍由緩衝管理器 35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9暫時儲存於緩衝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RAM)10,當作爲扇區 資料準備好時,經由主機介面(主機I/F)ll,全部傳送至主機(主 電腦:個人電腦)。而且,資料爲音樂資料的場合,由CD解 碼器7經未圖示的數位/類比轉換器轉換爲類比的音頻信號以 取出。 另一方面,於資料記錄時,由主機經由主機I/F11傳送的 資料,藉由緩衝管理器9暫時儲存於緩衝RAM10則開始資料 的記錄。在開始記錄之前,在光碟1之稱爲功率分類區域(Power Calibration Area,PCA)上進行試寫,並進行功率控制最佳化 春 (Optimum Power Control,OPC)以求取最佳寫入速度。 於光碟1記錄資料時,以記錄線速度固定的CLV方式進 行記錄,此線速度能夠階段性的變更(後述)。基準線速度(1倍 速),係將 1·2〜1.4 m/sec,3T〜11T 幅寬(lT=231ns)的 8 到 14 調變(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EFM)脈衝信號,作爲用以 寫入光碟1之必須資料形式以記錄資料。EFM信號係爲容易 以光學再生或是記錄插入的8位元資料調變爲14位元資料 者。實際上,由於記錄速度的高速化,係以此基準速度整數 _ 倍的線速度(例如是1χ、2χ、4x、8x、12x等,此處X表示爲 相對於基準速度的倍速)進行記錄。然後,具有複數記錄速度 模式的光碟裝置亦相當多,此光碟裝置亦可能於資料記錄中 變更sH錄速度(後述)。 資料記錄係從預定程度的資料積存於緩衝RAM10之時開 始’在資料記錄開始前光碟1上的雷射光標記置於寫入開始 地點。此寫入開始位置,係藉由於光碟1上之軌擺動而預先 36 1220982 08826pin.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刻入於光碟之擺動信號,稱之爲絕對資訊時間(Abs〇lute Time In Pregroove,ATIP)信號以求得。ATIP信號係顯示光碟上之絕對 位置的時間資訊,藉由ATIP解碼器12由前置放大器6取出 的同時,計測檢測出ATIP信號錯誤之ATIP信號的檢測錯誤 率。 而且,ATIP解碼器12所生成的同步信號,能夠輸入CD 編碼器13,而能夠寫出正確位置的資料。於進行資料記錄時, 由緩衝RAM10讀出資料,此資料以CD-ROM編碼器14以及 CD編碼器13進行錯誤訂正碼的附加或插入,經由雷射控制 _ 電路15、光讀取頭5記錄於光碟1。作爲控制手段的電腦16 集中控制光碟裝置的各部位,於記憶體17進行資料的讀寫。 依此的光碟裝置,爲了集中控制各部位的動作,具備有 由CPU16、記憶體17(包括ROM以及RAM)所組成的微電腦。 此第一實施例係將光碟1上的螺旋狀軌最大分割爲3個 區域,以ZCLV或是CLV進行記錄。第3圖所繪示爲具有5 個記錄模式之區域分割例的分割表。記錄模式1爲光碟1上 沒有軌的分割區域,CPU16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於光碟1 _ 全面以8倍速進行CLV記錄。 記錄模式2係將光碟1上的軌,由最內周至5分鐘的位 置tl爲止分割爲區域1,由5分鐘的位置tl之後至最外周爲 止分割爲區域2,CPU16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於區域1以8 倍速進fT CLV記錄’於區域2以12倍速進行ZCLV記錄。 記錄模式3係將光碟1上的軌,由最內周至5分鐘的位 置tl爲止分割爲區域1,由5分鐘的位置tl至30分鐘的位置 37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t2爲止分割爲區域2,由30分鐘的位置t2至最外周爲止分割 爲區域3,CPU16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於區域1以8倍速進 行CLV記錄,於區域2以20倍速進行CLV記錄,於區域3 以24倍速進行ZCLV記錄。 記錄模式4爲光碟1上沒有軌的分割區域,CPU16控制 本實施例的各部位於光碟1全面以12倍速進行CLV記錄。 記錄模式5係將光碟1上的軌,由最內周至15分鐘的位 置tl爲止分割爲區域1,由15分鐘的位置tl之後至最外周爲 止分割爲區域2,CPU16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於區域1以20 ® 倍速進行CLV記錄,於區域2以24倍速進行ZCLV記錄。 如第3圖所示之區域分割表係儲存記憶體17內,CPU16 能夠由記憶體17內的區域分割表,讀取各記錄模式的區域分 割時間(軌分割位置)tl、t2以及記錄速度si、s2、s3。 第5圖所繪示爲本實施例的動作流程。CPU16係控制本 實施例的各部位進行第5圖所示的動作流程。本實施例的光 碟裝置中插入光碟1,則進行讀取內容表(Table of Content,TOC) 的動作,讀取光碟1上導入區的ATIP碼,光碟1的製造廠商 籲 名稱或型式等資訊,CPU16藉由來自ATIP解碼器12的ATIP 信號(ATIP碼判斷光碟的類別(種類))。因此,Cpui6構成光碟 類別判別手段。此光碟1的類別假定爲E公司的花青染料 光碟。 記憶體17如第4圖所示所預先儲存各種光碟的類別、例 如是A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a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 C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D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E公 38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F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所適合記 錄模式的對應表。此對應表能夠由CPU16適時的由記憶體17 讀取。於本實施例,於設計階段對種種類別的光碟以各記錄 模式記錄評價,並預先試驗求取各類別光碟的最佳記錄模式, 依此結果形成如第4圖所示的對應表儲存於記憶體17。 如上述之判斷,判定光碟1(E公司製的花青染料光碟) 之類別所適合的記錄模式,係爲上述對應表中記錄模式3的 ZCLV模式,於光碟1以記錄模式3,藉由記憶體17內之區域 分割表的記錄模式3相關之區域分割時間(軌分割位置)以及記 ® 錄速度,將軌分隔爲3個區域並以記錄模式3之各區域的個 別記錄速度進行ZCLV記錄。 此場合,首先於區域1以8倍速至5分鐘的位置爲止進 行CLV記錄,並使用日本早期公開10-19990記載的公知技術 維持資料連續性的中斷記錄。其次,藉由使CLV速度爲20倍 速,並使用日本早期公開H10-19990記載的公知技術維持資 料連續性的再開始記錄,至30分鐘的位置爲止進行CLV記錄, 並使用日本早期公開H10-19990記載的公知技術維持資料連 0 續性的中斷記錄,以進行區域2的CLV記錄。最後,使CLV 速度爲24倍速,並使用日本早期公開H10-19990記載的公知 技術維持資料連續性的再開始記錄,至最終位置爲止進行CLV 記錄,以進行區域3的CLV記錄。 依此第1實施例具有:作爲區域參數記憶手段的記憶體 17,記憶體17持有複數的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錄模式 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與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爲區域 39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參數儲存其中,在進行記錄前判斷光碟1類別,作爲光碟類 別判斷手段的CPU16,藉由此光碟類別判斷手段的判斷結果, 由區域參數記憶手段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光碟類別適合的 區域參數,以此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 ZCLV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而能夠符合光碟類別 個別的機械特性與記錄功率特性以設定ZCLV的區域,能夠不 產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第二實施例 其次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做說明。此第二實施例係於 上述第一實施例中,如下述進行更精確的ZCLV記錄。CPU16 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實行以下的動作。本實施例的光碟裝 置中插入光碟1,則進行讀取內容表的動作,讀取光碟1上導 入區的ATIP碼,光碟1的製造廠商名稱或型式等資訊,CPljl6 藉由來自ATIP解碼器I2的ATIP信號(ATIP碼)判斷光碟1的 類別。此處光碟1的類別假定爲A公司的花青染料光碟。 記憶體17如第6圖所述儲存有記載光碟1之每一類別之最大 寫入速度的表,CPU16參照此表決定每一光碟1類別的最大 寫入速度。 如上所述,由於判定光碟1的類別爲A公司製的花青 染料光碟,最大寫入速度參照如第6圖所示儲存於記憶體17 內的表,限制速度爲12倍速。參照如第3圖所示的區域分割 表則可瞭解寫入最大速度爲I2倍速可由記錄模式2的ZCLV 模式與記錄模式4的CLV模式兩者中選擇。其次,於設置於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光碟最內周部的測試區域,進行試寫以〇pc動作求取最佳記 錄功率。此OPC動作係使用公知的方法,依序提高記錄功率 以進行妃錄,藉由讀入其記錄部分以特別定出最佳記錄進行 的部分,而作爲最佳記錄功率。 進行OPC動作時的記錄速度選擇,例如是選擇較低速度、 能夠安定進行OPC動作的8倍速以進行CLV。選擇以8倍速 的CLV爲光碟回轉數的理由,係由於能夠不產生脫軌安定的 進行動作。藉由8倍速CLV之OPC的結果,求得8倍速CLV 的最佳記錄功率。以此結果爲基準推定於n倍速、2〇倍速的 鲁 最佳寫入功率。此推定例如以線速度v求取的最佳記錄功率 爲Pv時’線速度V(i)的最佳記錄功率pw⑴可由下式 Pw(i卜 a * (V(i) - v) * pv + c …(1) 求得。a、c爲光碟裝置設計時之各光碟類別評價所求得試驗 値,依照每一光碟類別儲存於記憶體I7。CPU16使用⑴式計 算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並調查最大雷射 功率(使用先g買取頭5之雷射光源的最大輸出功率)是否超過此 計算出的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 CPU16在12倍速與2〇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超過最 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將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 限制在最大雷射功率以下。CPU16在1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 Pw(i)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將記錄速度限制在8倍速, 並參照第3圖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模式2。而且,CPU16在 1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⑴不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參 照第3圖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速度較快的記錄模式4。 4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處OPC動作時的記錄速度選擇,例如是亦能夠以最高 速之12倍速CLV如下所述進行。進行OPC動作的結果不發 生脫軌,所計算出之1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不超過最 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則判斷爲可以用12倍速CLV進行記錄’ 參照第3圖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速度較快的記錄模式4 °進 行OPC動作的結果發生脫軌,或是I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〇 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合,以8倍速CLV再度進行〇PC動作 並如上所述的求取最佳記錄功率,依此結果選擇記錄模式2 的ZCLV模式。 · 依此第二實施例的話’具有作爲區域參數記憶手段的記 憶體17,此記憶體17持有複數的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 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與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 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在記錄時的初期對光碟1進行試寫, 使用此結果由記憶體17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 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記錄, 由於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使用記錄初期進行試寫的結果 以設定ZCLV的區域,能夠涵蓋光碟裝置的誤差、光碟的誤差 φ 以設定ZCLV的區域參數,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生脫軌的進 行高速記錄。 第三實施例 其次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做說明。此第三實施例係於 上述第二實施例中,如下述進行ZCLV記錄。CPU16控制本 實施例的各部位實行以下的動作。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中插 42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入光碟1,則進行讀取內容表的動作,讀取光碟1上導入區的 ATIP碼,光碟1的製造廠商名稱或光碟型式等資訊,CPU16 藉由來自ATIP解碼器12的ATIP碼判斷光碟的類別。此處光 碟1的類別假定爲A公司的花青染料光碟。記憶體Π如第 6圖所述儲存有記載光碟1之每一類別之最大寫入速度的表, CPU16參照此表決定每一光碟1類別的最大寫入速度。 如上所述,由於判定光碟1的類別爲A公司製的花青 染料光碟,最大寫入速度參照如第6圖所示儲存於記憶體17 內的表,限制爲12倍速。參照如第3圖所示的區域分割表則 · 可瞭解寫入最大速度爲12倍速可由記錄模式2的ZCLV模式 與記錄模式4的CLV模式兩者中選擇。其次,於設置於光碟 最內周部的測試區域,以8倍速ZCLV進行OPC動作求取最 佳記錄功率。
CPU16藉由8倍速CLV之OPC的結果,求得8倍速CLV 的最佳記錄功率。以此8倍速CLV的最佳記錄功率爲基準使 用上述式(1)推定於12倍速、20倍速的最佳寫入功率。CPU16 使用(1)式計算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並調 · 查最大雷射功率(使用光讀取頭5之雷射光源的最大輸出功率) 是否超過此計算出的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⑴。 CPU16在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超過最 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將12倍速與20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 限制在最大雷射功率以下。CPU16在1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 P w⑴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將gB錄速度限制在8倍速, 並參照第3圖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模式2。CPU16在12倍 43 08826pin.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不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合,參照第 3圖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速度較快的記錄模式4。 12倍速的最佳記錄功率Pw(i)不超過最大雷射功率的場 合,在光碟上的區域1的各位置以12倍速CLV存取,調查有 無發生存取錯誤。發生存取錯誤的場合判斷12倍速CLV的伺 服跟隨性差,最低可寫入速度落至8倍速CLV,參照第3圖 的區域分割表選擇記錄模式2。而且,未發生存取錯誤的場合 判斷12倍速CLV的伺服跟隨性良好,參照第3圖的區域分割 表選擇記錄模式4。 此處本實施例爲了藉由發生存取錯誤以檢查伺服跟隨 性,實際上係監視伺服信號以判斷伺服跟隨性是否不佳。亦 即是,伺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係監視伺服手段4的聚焦錯誤 信號、循軌錯誤信號,在此信號振幅超過預定値以上時判斷 爲伺服跟隨性不佳。此伺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係由包含於伺 服手段4的伺服信號監視機能所構成,CPU16適時的監視此 伺服信號監視機能的輸出信號以調查有無發生存取錯誤。 依此第三實施例的話,具有作爲區域參數記憶手段的記 憶體17,此記憶體Π持有複數的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的記 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與各區域每一 CLV速度做 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在進行記錄前存取光碟,依照存取錯 誤的結果,由記憶體17內的複數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 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ZCLV記錄,由於 依上述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在記錄之前進行存取測試以 檢查伺服脫離,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生脫軌以進行高速記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錄。 而且,依此第三實施例的話,具有作爲區域參數記憶手 段的記憶體17,此記憶體17持有複數的記錄模式,在每一個 別的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與各區域每一 CLV 速度做爲區域參數儲存其中,與檢測伺服信號脫離的伺服信 號脫離檢測手段,在進行記錄前對光碟1進行存取,藉由伺 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檢測出的結果,由記憶體Π內的複數區 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 錄模式進行ZCLV記錄,由於依上述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_ 在記錄之前進行存取測試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能夠更高可 靠度的不產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第四實施例 其次對本發明第四實施例做說明。此第四實施例係爲上 述第三實施例的光碟裝置與個人電腦所構成之資訊處理裝 置,其中個人電腦係作爲使用燒錄軟體於此光碟裝置,以將 資料記錄於光碟1之主機。此第四實施例係於上述第三實施 _ 例的光碟裝置與上述主機(個人電腦)所構成的資訊處理裝置 中,如下所述的進行ZCLV記錄。第7圖所繪示爲本實施例的 動作流程示意圖,CPU16係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位進行第5 圖所示的動作流程。 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中插入光碟1,則進行讀取內容表的 動作,讀取光碟1上導入區的ATIP碼,光碟1的製造廠商名 稱或型式等資訊,CPU16藉由來自ATIP解碼器12的ATIP碼 45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判斷光碟的類別。此處光碟1的類別假定爲E公司的花青 染料光碟。 CPU16參照儲存於記憶體17內,記載有光碟1之每一類 別之最大寫入速度的表,以決定對應光碟1類別的最大寫入 速度,將此最大寫入速度送回主機(燒錄軟體)。主機於燒錄軟 體藉由對話方塊向使用者詢問光碟1的記錄速度。此時主機 於燒錄軟體將比CPU16所通知的最大寫入速度快的記錄速度 設定成爲不可能(無法選擇),或是顯示全部的記錄速度,在使 用者選擇比CPU16所通知的最大寫入速度快的記錄速度時, @ 顯示出將記錄速度限制於CPU16所通知的最大寫入速度,將 使用者所選擇的記錄速度變更爲CPU16所通知的最大寫入速 度。 其次,主機於燒錄軟體開始燒錄的時候,最佳寫入速度 限制產生作用,顯示出實際寫入速度較使用者所選擇記錄速 度慢的情形,以提醒使用者注意。主機於燒錄軟體將資料記 錄時的記錄速度設定於使用者所選擇的記錄速度,並以此設 定記錄速度所對應的資料傳送速率將資料傳送至光碟裝置的 φ 主機I/F11,測定資料記錄中的資料傳送速率,並藉由此測定 結果隨時計算、顯示資料記錄中的記錄速度或是平均記錄速 度。然後,主機於燒錄軟體計算出資料記錄時,記錄速度的 平均、最局、最低(平均寫入速度、最低寫入速度、最局寫入 速度),對使用者報告記錄速度的結果,以作爲其後的記錄速 度選擇參考。 而且,光碟裝置具有開啓/關閉上述最佳寫入速度控制的 46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機能’此機能以燒錄軟體由主機傳送,藉由最佳寫入速度控 制的機能的開啓/關閉指令(模式選擇等賣方唯一(vendor unique) 指令),以開啓/關閉最佳寫入速度控制。主機能夠由燒錄軟體 的設定選單設定最佳寫入速度控制的開啓/關閉。CPU16於最 佳寫入速度控制開啓時進行上述動作,最佳寫入速度控制關 閉時以與光碟種類別無關的預先設定記錄速度進行ZCLV記 錄。 依此桌四貫施例的話,由於光碟裝置具有將最佳化記錄 速度(最大寫入速度)通知主機或是寫入軟體的機能,主機或是 修 寫入軟體側,以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以設定記錄時的記 錄速度,將比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記錄速度設定爲 不可能,或是比前述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速度被選 擇的場合’將記錄速度變更爲被通知的最佳化記錄速度並表 示最佳化記錄速度限制起作用,使用者能夠得知本身所選擇 的記錄速度與實際記錄速度具有差異。 而且’依此弟四貫施例的g舌’由於主機或是燒錄軟體側 具有於記錄中測定資料傳送速率的機能,回報記錄中的寫入 鲁 速度或是平均寫入速度,或是回報記錄結束後的平均寫入速 度,最低寫入速度、最高寫入速度的機能,因此使用者能夠 得知實際寫入速度,且能夠得知記錄結束時間。 而且,依此第四實施例的話,由於具有能夠選擇記錄速 度最佳化之有效、無效化的機能,且主機或是燒錄軟體側能 夠選擇記錄速度最佳化的有效、無效化(最佳寫入速度控制的 開啓/關閉),使用者能夠試驗的進行記錄測試。 47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第五實施例 第8圖所繪示爲以ZCLV方式進行記錄時,於光碟等記錄 媒體的最內周向最外周爲止的途中,兩次提高記錄速度的場 合之記錄媒體上的記錄位置r與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R的關 係示意圖。記錄速度到上昇記錄位置爲止,主軸馬達的回轉 速度R徐徐的下降。此係爲了使回轉速度固定,亦即是控制 於單位時間通過光讀取頭上的軌長爲定値。 記錄速度上昇的位置,於此記錄位置上昇的記錄速度之 # 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係必須決定與在記錄媒體的最內周記 錄資料時之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相同。依此,於記錄媒體的 內周記錄速度上昇的話,必須對應此速度上昇設定主軸馬達 高速回轉。而且,記錄速度上昇之記錄位置移至外周側的話, 主軸馬達會變成較於記錄媒體最內周記錄資料時的回轉速度 慢,高速記錄的優點會降低。 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爲R[rpm],由光碟1中心至記錄 位置爲止的距離爲r[mm],記錄速度的線速度v[m/s]爲: φ V-2* 7Γ *(r/1000)*(R/60) 然而,ττ爲圓周率。以CLV方式,由於線速度固定,v爲定 値。隨著光碟1上的記錄位置向外周進行r隨之變大,R則 變小。由於記錄速度僅依存於線速度,CLV方式記錄速度爲 定値。 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R的上限爲Rmax的話,最內周的 記錄位置爲rl時,線速度VI則成爲: 48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VI = 2* 7Γ *(rl/1000)*(Rmax/60) 此處於光碟1的外周,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R降低,由於 在主軸馬達2能夠有餘裕(margin),由光碟1上預定位置r2的 記錄速度高速化成爲v2,則賦予 v2= 2* π *(r2/1000)*(Rmax/60) 由於rl<r2,因此vl<v2。 由於爲了控制v2速度固定,且由r2更向外周記錄時主軸馬達 的回轉速度R變小之故,將主軸馬達的回轉速度持續的提升 至上限Rmax,在r2更外周能夠使用線速度V2的記錄速度記 · 錄。同樣的,由更外周的某位置r3速度高速化成爲v3,則成 爲 v3 = 2* 7Γ *(r3/1000)*(Rmax/60) 由於r2<r3,因此v2<v3,而能夠更提升記錄速度。 於記錄速度上昇的位置,暫時的中斷記錄。例如是ISO9660 格式等在控制(mastering)的時點能夠任意切斷軌的格式以記錄 資料的場合。藉由預先於此位置將軌區分切割似的控制 (mastering),此位置能夠作爲軌的連接點中斷記錄。而且,如 g 使用已實用化的Just Link等技術的話,在光碟上的任意位置 暫時中斷記錄,能夠變更記錄速度的再開始。而且以封包 (packet)記錄的場合,由於封包與光碟全體的記錄容量相比容 量非常的小,而能夠以十分接近記錄速度上昇位置的結束封 包的寫入,因此能中斷記錄。 但是,於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中,不能僅符合Rmax以進 行提升記錄速度(記錄速度切換),在判斷由預定的記錄提昇位 49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置之前的位置提昇速度,且記錄品質亦沒有問題的場合,由 預定位置之前的位置提昇速度,反之,判斷由預定的記錄提 昇的位置提昇速度記錄品質發生問題的場合,以預定位置更 後面的位置提昇速度。再者,判斷以現在的速度繼續記錄的 話,記錄品質發生問題的場合則降低速度。 第9圖爲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的動作流程示意圖。本實 施例係以於光碟1上的預定場所速度是否上昇或是下降作爲 判斷基準,使用ATIP信號(ATIP資訊)。ATIP資訊係在未記 錄光碟預先記載的位置情報,其他亦含有光碟製造者固有之 ® 分割資訊等。亦即是,藉由讀取ATIP資訊而能夠知道光碟的 特性。於光碟裝置的設計階段,對具有ATIP資訊的光碟,藉 由預先評價以決定其最佳速度的提昇以及降低位置,而能夠 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的進行記錄速度控制。 亦即是,如第9圖所示,CPU16於記錄時由ATIP解碼器 12取得ATIP資訊,基於此ATIP資訊,評價光碟1上之最佳 的速度上昇以及下降位置,將預定的速度上昇位置與速度下 降位置(速度變更位址)變更爲速度上昇與記錄品質都無問題的 φ 速度變更位址並決定之後,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分如上所述 的開始對光碟1之最初區域的記錄。 CPU16在光碟1上的記錄位置(記錄位址)未到達上述的記 錄變更位址時,至記錄結束爲止持續進行記錄,在光碟1上 的記錄位置(記錄位址)到達上述的記錄變更位址時中斷記錄, 以馬達驅動器3將主軸馬達的2的回轉速度變更爲預定的速 度,並開始次一區域的記錄。 50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依此第五實施例的話,由於具有作爲依照進行記錄的光 碟特性,變更此光碟1上之記錄速度變化位置之變更手段的 CPU16 ’能夠藉由得知光碟的特性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 而且,依照第五實施例的話,作爲變更手段的CPU16由 於藉由預先記錄於光碟1的ATIP情報決定光碟1上的記錄速 度變化位置,藉由從ATIP資訊得到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 定記錄與高速記錄的變更記錄速度變化位置。 第六實施例 _ 第10圖所繪示爲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動作流程圖。此第 六實施例係於上述第五實施例中,將第3圖的動作流程以第10 圖的動作流程取代並進行。亦即是,CPU16於記錄時首先控 制本實施例之各部分,如上所述的對光碟1進行記錄,監視 伺服狀態以判斷光碟1的特性。 CPU16係使用表示伺服狀態之信號的伺服手段4所傳出 的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監視此些聚焦錯誤信號與 循軌錯誤信號,在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保持 參 在臨界値以下的場合,判斷爲伺服狀態良好並就此進行記錄。 CPU16在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中至少任一方的振幅 超過在臨界値以上的場合,判斷爲伺服狀態差並中斷記錄, 於馬達驅動器3將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變更爲預定的速度(降 低)以確保伺服安定的開始次一區域的記錄。 依此第六實施例的話,由於作爲變更手段的CPU16係由 對該光碟1的伺服狀態決定光碟1上的記錄速度變化位置, 51 1220982 修正日期·· 93年4月7曰 〇8826pifi.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藉由監視伺服狀態得到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定記錄與局 速記錄的變更記錄速度變化位置。 第七實施例 第11圖所繪示爲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動作流程圖。此第 七實施例係於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第9圖所示的動作流程由 第11圖的動作流程取代並進行。CPU16由光碟1的容量判斷 光碟1的特性。例如是CD-R原來是具有74分鐘的記錄區域’ 近年來,規格允許將軌距縮小以接近最小値配置’因而存在 · 具有80分鐘或以上之記錄區域的CD-R。此些CD-R與習知74 分鐘之記錄區域的CD-R相比較,即使是對於相同的位址,具 有80分鐘或以上之記錄區域的CD-R,亦即是主軸馬達對具 有80分鐘或以上之記錄區域的CD-R高速回轉,則可能無法 安定的記錄。依此,依據光碟的容量變更速度上昇位置與速 度下降位置,能夠使預定的主軸馬達回轉速度不脫離。 如第11圖所示,CPU16在記錄時由前置放大器6的再生 信號取得光碟1的記錄容量,基於此記錄容量,評價光碟1 φ i之最佳的速度上昇以及下降位置,將預定的速度上昇位置 胃速度下降位置(速度變更位址)變更爲速度上昇與記錄品質都 無問題的速度變更位址並決定之後,控制本實施例的各部分 女口上所述的開始對光碟1之最初區域的記錄。此場合CPU16 Ui:述補正的速度變更位址作爲速度變更位址。 依此第七實施例的話,由於作爲變更手段的CPU16係由 光碟的容量決定光碟1上的變化記錄速度之位置,藉由光碟 52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的容量以得到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的 變更記錄速度變化位置。 第八實施例 其次對本發明第八實施例做說明。此第八實施例與第五 實施例具有如下所述的不同點。第八實施例係將前述光碟記 錄方法的記憶手段所預先儲存的區域參數,以形成對光碟的 最佳區域參數取而代之,並以此形成的參數進行光碟的記錄。 相關於ZCLV方式的記錄技術,提出在保證記錄資料於任 鲁 意位置的連續性的情況下於任意位置中斷記錄,並進行再開. 始記錄’並於此記錄再開始時提升CLV速度以ZCLV方法進 行記錄。但是,各種光碟用以進行最佳記錄速度的區域決定 方法、各區域記錄速度的決定方法並未被提出。第八實施例 在沿用上述方法,並藉由任意變更CLV速度上昇位置之外, 能夠兼顧高速記錄與安定記錄以進行記錄。 具有偏心或是面模糊的光碟,偏心成分會造成半徑方向 的振動而影響循軌,面模糊會造成軸方向的振動而影響聚焦。 鲁 光碟的回轉高速化的話,自然對於此些振動的跟隨要求更高 速的應答。偏心或面模糊變大的話,亦有不能跟隨的情形發 生。 光碟咼速回轉的話,與此回轉速度成比例光碟的偏心與 面模糊產生因素的震動亦高速化,聚焦系統與循軌系統自然 亦要求更高速的應答。依此,在使聚焦系統與循軌系統不產 生失敗的前提下,光碟無法在預定回轉數以上高速回轉的進 53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〇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行記錄。因此,爲了進行更高速的記錄,光碟必須更快速進 行回轉。 如前所述,光碟裝置或光碟具有不一致性,或是種種的 光碟裝設於光碟裝置,光碟的回轉速度上限通常並不相同。 依本實施例的話,在此些回轉速度相異的場合,即時變更ZCLV 方式的區域切換時間以及各區域的CLV設定,並以最高速記 錄。 在無法聚焦以及循軌的狀況下,自然無法進行記錄。此 場合必須藉由降低記錄速度以使保持伺服餘裕以進行記錄。 但是此處係與高速記錄的要求相反。爲了解決此問題,本實 施例對進行記錄的光碟掌握其伺服狀態,伺服狀態良好時以 ZCLV方式進行速度切換的位置提前(於內周側變更)更高速的 記錄,反之伺服狀態差時以ZCLV方式進行速度切換的位置延 後(於外周側變更)以使伺服狀態不失敗。而且,對光碟記錄所 使用的記錄係使用已知的運轉〇PC(Running Optimum Power Calibration,ROPC)。在未進行R〇pC的場合,對光碟進行記 錄的記錄功率係由OPC求得且爲定値。進行ROPC的場合, 因應光碟的感度變化變更記錄功率,經常的以最佳記錄功率 進行記錄。記錄感度誤差大的光碟,在進行ROPC且同時進 行記錄過程時記錄功率變大,亦可能發生記錄功率到達光讀 取頭的雷射光源發光功率界限。此場合如依此繼續進行記錄 的話,對光碟記錄的必要記錄功率與實際記錄功率產生差距, 對光碟的記錄品質降低。此處本實施例藉由CPU16控制本實 施例的各部分以進行ROPC,在記錄功率到達雷射光源的發光 5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功率界限時降低記錄速度以繼續進行記錄,保持良好的記錄 品質以進行記錄。 弟12圖所繪不爲對光碟進行記錄時的動作流程圖。對光 碟進行記錄的場合,於記錄之前,CPU 16如同上述對光碟1 進行OPC。CPU16於OPC失敗的場合,由伺服手段4所傳出 的聚焦伺服信號與循軌伺服信號判定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 服狀態是否不佳,由前置放大器6所傳出的輸出信號判定光 讀取頭5的雷射光源之發光功率是否過大,以判斷記錄功率 是否過大。 _ CPU16於OPC失敗的場合,且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 狀態皆良好、雷射光源之發光功率未過大的場合判定爲OPC 錯誤。而且,CPU16於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的其中 任一方以及兩者皆不佳的場合、且雷射光源之發光功率亦過 大的場合,能夠藉由降低記錄速度以解決的話,於驅動馬達3 將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降低1階段以使記錄速度降低1階 段,再度進行OPC。 CPU16進行OPC成功的話,光碟1如上所述的進行記錄, _ 此時經常監視伺服手段4所傳出的聚焦伺服信號與循軌伺服 信號以監視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並監視前置放大 器6所傳出的輸出信號以監視雷射光源之發光功率。然後, CPU16判定是否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的其中任一方 以及兩者皆較預定的等級良好且記錄速度是否能夠再向上提 昇,在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的其中任一方以及兩者 皆較預定的等級良好時,記錄速度爲最大速度的話,以此時 55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點做爲區域分割時間,並形成基於此分割時間的區域參數(區 域分割的分割時間、各區域的個別CLV速度),由此時點移至 ZCLV方式的下一個區域,藉由此區域參數於驅動馬達3將主 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上昇1階段以使記錄速度上昇1階段, 以對應區域參數的記錄模式續以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 速度的最佳化。 此處所述預定的等級係指即使記錄速度上昇1階段,亦 能夠判定聚焦伺服與循軌伺服爲不失敗的狀態,聚焦錯誤信 號與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可由此等級測量。由現在光碟1之 鲁 回轉速度的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推定記錄速度上 昇1階段時的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此可於光碟裝 置的設計階段形成。於設計時將所求得之聚焦錯誤信號與循 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與預定等級的相對關係,以預定的等級記 憶於CPU16的記億體,而能夠判定聚焦伺服狀態以及循軌伺 服狀態是否較預定的等級良好。 而且’ CPU16判定是否聚焦伺服狀態與循軌伺服狀態的 其中任一方以及兩者皆較預定的等級差,且聚焦伺服狀態與 φ 循軌伺服狀態的其中任一方以及兩者皆較預定的等級差時, 由於依此繼續記錄的話可預期會發生聚焦脫離、循軌偏差或 記錄品質惡化等情形,以此時點做爲區域分割時間,並形成 基於此分割時間的區域參數,由此時點移至ZCLV方式的下一 個區域,藉由此區域參數於驅動馬達3將主軸馬達2的回轉 速度下降1階段以使記錄速度下降1階段,以對應區域參數 的記錄模式續以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56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而且,CPU16由前置放大器6所傳出的輸出信號判定雷 射光源之發光功率是否到達界限(下限),雷射光源之發光功率 到達界限(下限)時’由於可預期記錄功率不足會導致記錄功率 惡化,以此時點做爲區域分割時間,並形成基於此分割時間 的區域參數,由此時點移至ZCLV方式的下一個區域,藉由此 區域參數於驅動馬達3將主軸馬達2的回轉速度下降1階段 以使記錄速度下降1階段,以對應區域參數的記錄模式續以 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第13圖所繪示爲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對光碟進行記錄的 * 場合之光碟回轉速度的示意圖。第13圖的虛線爲光碟1上的 位址,以各記錄速度回轉光碟場合的光碟回轉速度。 而且,第13圖的粗實線係爲假設之伺服界限僅依存於光 碟,其回轉速度爲6500rpm的場合之光碟回轉速度的變化。 第13圖的細實線係爲記錄開始以12倍速,10分以16倍速、 25分以20倍速45分以24倍速以ZCLV方式進行光碟記錄場 合的光碟回轉速度變化。 前述的光碟記錄方法,區域切換時間係僅由若干的選擇 φ 項中選擇,第四實施例的話由於係由伺服狀態以及雷射光源 之發光功率決定,例如是伺服狀態良好且於光碟的上限回轉 速度時6500rpm時,如第13圖所示,由於能夠移至不超過其 上限回轉速度之範圍進行高速記錄,而能夠縮短記錄時間。 此第八實施例爲了掌握伺服狀態使用聚焦錯誤信號,聚 焦錯誤信號在雷射光源的記錄再生用雷射光之焦點與光碟的 記錄一致時成爲基準電壓,記錄再生用雷射光的焦點由光碟 57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記錄面脫離時,由其偏移比例之基準電壓差値以產生信號。 亦即是,聚焦錯誤信號的振幅變大時’循軌伺服的跟隨狀態 變差。光碟的回轉速度上昇則光碟之面模糊所致的振動變的 相當快速,聚焦伺服跟隨性亦變差,聚焦錯誤信號的振幅亦 變大。依照個別的光碟裝置之性能可伺服跟隨的界限,以測 定聚焦錯誤信號的振幅,在不超越此聚焦錯誤信號的範圍高 速的回轉光碟,而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高速記錄。 此第八實施例爲了掌握伺服狀態使用循軌錯誤信號’循 軌錯誤信號在雷射光源的記錄再生用雷射光跟隨至光碟上之 預先記錄軌的中央時成爲基準電壓,記錄再生用雷射由軌中 央脫離時,由其偏移比例之基準電壓差値以產生信號。亦即 是,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變大時,循軌伺服的跟隨狀態變差。 光碟的回轉速度上昇則光碟之面模糊所致的振動變的相當快 速,循軌伺服跟隨性亦變差,循軌錯誤信號的振幅亦變大。 依照個別的光碟裝置之性能可伺服跟隨的界限,以測定循軌 錯誤信號的振幅,在記錄功率不超越此循軌錯誤信號的範圍 高速的回轉光碟,而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高速記錄。 而且,第八實施例使用ROPC以變動記錄功率,以防止 I己錄品質惡化於未然。對光碟的記錄功率藉由ROPC,對光碟 上的真正記錄部分的記錄感度最佳化的進行增減。一般而言, 對光碟進行記錄的記錄爲置於外周需要較大的記錄功率。記 錄功率變大的話,則由光碟裝置的雷射光源之記錄功率可能 到達界限,依此繼續記錄可預期記錄功率會不足。藉由使記 錄功率不超過此界限高速的回轉光碟,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 58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臼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的進行高速記錄。 而且,第八實施例爲了掌握伺服狀態,使用聚焦錯誤信 號與循軌錯誤信號。聚焦錯誤信號係表示光碟軸方向的伺服 脫離,循軌錯誤信號係表示光碟半徑方向的伺服脫離,藉由 聚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共同作爲判斷伺服信號脫離的 材料,能夠更正確的事先查知伺服脫離。在聚焦錯誤信號與 循軌錯誤信號皆不超越界限的範圍高速的回轉光碟,而能夠 不記錄失敗的進行高速記錄。 而且,第八實施例爲了掌握伺服狀態使用聚焦錯誤信號 與循軌錯誤信號。聚焦錯誤信號係表示光碟軸方向的伺服脫 離,循軌錯誤信號係表示光碟半徑方向的伺服脫離,藉由聚 焦錯誤信號與循軌錯誤信號共同作爲判斷伺服信號脫離的依 據,能夠更正確的事先查知伺服脫離。而且,由R〇pC的結 果監視記錄功率變動,藉由在記錄功率到達發光界限時降低 記錄速度,在聚焦錯誤信號、循軌錯誤信號與記錄功率不超 越其個別界限的範圍高速的回轉光碟,而能夠不記錄失敗的 進行高速記錄。 第九實施例
第14圖所繪示爲CD的資料記錄之各方式比較的說明圖。 第14圖中的欄(a)至欄(d),依照各方式,顯示由光碟的內周至 外周的光碟回轉數、記錄速度、扇區長變化。尙且,由於在cD 的場合記錄格式視爲CLV方式之故,因此記錄光碟的扇區長 任一模式皆相同。於第M圖中個別爲:欄⑷爲一般的cLV 59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方式,欄⑻爲一般的CAV方式,欄⑷爲部分CAV方式(Partial CAV? P-CAV) 〇 欄(a)所示爲習知一般的CLV方式的資料記錄(Write),由 於光碟在內周部的光碟回轉數多之故,且受限於光碟內周部 的回轉控制系統界限而無法提升回轉數,記錄速度無法高速 化。此處的原因並非僅是需要高轉矩(Torque)等機械的制約, 回轉系統的電路(主軸馬達以及其馬達驅動器)的消耗電力亦增 大而可能超過容許電力。特別是在筆記型電腦中的消費電力 限制嚴格,對筆記型電腦用的光碟裝置成爲重大問題。 此處於本實施例的光碟裝置中,如第14圖中的欄(b)所示 將光碟1內分割爲複數個記錄區域,於各記錄區域切換記錄 速度而能夠以ZCLV方式記錄。 此處於光碟1的內周部抑制光碟的回轉數,且於外周部 資料記錄高速化,而能夠達成近似於CAV方式記錄資料的平 均記錄速度。 具體而言,如第I4圖的欄(b)所示,由光碟1的最內周部 向最外周部能夠區分爲Z0、Z1、Z2三個區域。然後各區域Z〇、 Zl、Z2的記錄速度能夠個別設定爲S1、S2、S3。 以ZCLV方式進行之場合所產生的問題,於記錄速度變更 區域的連接點,必須保持插入、資料列的連續性。 回轉光碟的驅動系統的重整安定一般需要預定的時間, 在資料記錄中急遽的變速會導致記錄品質的劣化,而可能使 得資料無法再生。因此,在各資料的邊界一旦停止記錄,在 對應新區域進行速度設定後必須再開始資料記錄。 1220982 〇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處藉由以下述說明的方法,以保證插入、資料列連續 性的進行記錄中斷(Pause)、再開始(Restart),即使於區域邊界 亦不會中斷而能夠記錄。 第15圖所繪示爲達成此種中斷、再開始之電路的方塊圖。 亦即是,由於主電腦必定連續的傳送資料之故,如果CD-ROM 編碼器14、CD編碼器13具有暫時停止機能的話,則能夠相 當容易區分物理寫入單位。第15圖的電路由及(AND)電路31 輸入脈衝信號,由於遮斷對CD-ROM編碼器14以及(CD解碼 器13內)父錯插入六線讀取碼(Cross Interleaved Read-solomon 籲 Code)編碼器32的時脈信號輸入,CD-R〇m編碼器14以及CIRC 編碼器32的編碼動作中斷,記錄資料(Write Data)的輸出亦終 止。而且’由CIRC編碼器32輸出,藉由主動化使資料記錄 爲可能的閘信號(寫入閘,Write Gate),由於被脈衝信號於AND 電路31遮蔽’對光碟1的資料記錄本身亦中斷。但是,由於 緩衝記憶體10於編碼期間資料殘留其中之故,解除脈衝信號 的g舌則繼編§5錄資料的輸出,在解除寫入閘遮蔽的同時再開 始對光碟1的寫入。但是寫入的中斷、再開始信號必須與中 _ 斷信號(-PAUSE)高度的同步化,脈衝信號進入(中斷動作進入) 時序以扇區爲單位進行。 此處對CD的資料構成單位作簡單的說明。亦即是1秒= 75 扇區(Sector)(次編碼框,subcodeframe),1 扇區=98EFM 框(以下僅稱之框)、1框=588通道位元(588T)所構成,個別 的同步柄號稱爲次編碼同步(扇區同步)時脈、框同步時脈。由 ΑΤΙΡ所得的光碟1上的絕對時間情報爲扇區單位,在未伴隨 6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著中斷以進行通常的資料記錄之時,ATIP的時間與CD編碼 器I4的時間一致,亦即是ATIP信號與記錄資料的次編碼同 步時脈同步以進行記錄。此場合容許數框程度的偏移。但是, 如前述所述進行中斷,再開始的場合,必須要數通道位元程 度、更精密的記錄再開始精度。 爲了決定此正確的寫出位置,正確的使寫入當時的資料 終端一致,係由第16圖所示的時序檢測電路21。此係爲計算 框同步時脈,以生成賦予資料記錄開始時脈的時脈信號。第17 圖爲各信號的時序流程圖。 · 亦即是,於框偏移電阻41,由次編碼下降時脈至前次資 料記錄之終端框(Fr)25的框同步時脈爲止的框同步時脈數進行 計算。於時脈偏移電阻42,由Fr25的框同步時脈至資料記錄 開始位置爲止的寫入基準時脈(通道位元)進行計算。 爲了再開始資料的記錄,必須進行到光碟1的資料記錄 再開始位址爲止的搜尋動作。搜尋動作係藉由ATIP或是次編 碼Q通道的位址資訊以進行。當檢測出寫入開始扇區1的位 址,由AND電路45的載入信號輸出至框偏移電阻41,並以 φ 最初的次編碼同步時脈將框偏移電阻41的値載入至5位元下 降計算器43。然後以框同步時脈降低5位元下降計算器43。 當5位元下降計算器43的値成爲〇,經由變換器46對11位 元下降計算器44輸出載入信號,將時脈偏移電阻42的値載 入11位元下降計算器44。而且,經由AND電路47,停止將 框同步時脈的値輸入位元下降計算器。然後以寫入基準時脈 降低11位元下降計算器44。當11位元下降計算器44的値成 62 1220982 08826pifi.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爲0,經由變換器48輸出寫入開始信號。而且,經由AND電 路49停止寫入基準時脈對11位元下降計算器44的輸入。以 此寫入信號解除暫停信號,而且以載入各偏移電阻41、42的 値爲例,此値由次編碼同步時脈至輸入暫停信號爲止的延遲 時間或系統,係由設計所決定。 亦即是,計算出在暫停之前藉由讀出光碟1資料所得的 框同步時脈,再以編碼器延遲一預定量。以得到再開始的時 序。依此,如前所述的由Er26再開始資料的記錄。 如則所述’此光碟裝置能夠由光碟1最內周部至最外周 · 部設定複數的區域,並能夠依個別區域設定記錄速度。然後, 依此種Z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的場合,此光碟裝置準備有例 如第18圖所示登錄有模式1〜5等5種模式的第1表,且在ROM 中作爲固定資料的表51。 於第18圖中,在各模式1〜5,能夠設定顯示區域分割邊 界位置的光碟1上的時間(Changing Time)tl、t2,且能夠設定 各區域的記錄速度(Wdte Speed)Sl〜S3。 於此例中模式1係爲未設定時間tl、t2,亦即是未進行區 _ 域分割,記錄速度S1〜S3爲8x,亦即是,於光碟1的全面以 8xCLV進行記錄。 模式2僅將時間tl設定爲5分鐘,由光碟最內周至5分 鐘位置爲止分割爲區域zi,其後區域分割爲Z2,記錄速度S1、 S2爲8x,於S3爲12x,亦即是未進行區域分割,記錄速度S1 〜S3爲8x,亦即是,於光碟1全面以8xCLV進行記錄。 模式3係爲未進行區域分割,於光碟1的全面以i2xCLv 63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進行記錄。 模式4將光碟最內周至1分鐘的位置爲止分割爲區域Z1, 1分鐘的位置至1〇分鐘的位置爲止分割爲區域2,10分鐘的 位置至最外周爲止分割爲Z3,區域1以8xCLV進行記錄、區 域2以20xCLV進行記錄、區域3以24xCLV進行記錄。 模式5將光碟最內周至15分鐘的位置爲止分割爲區域 Z1,15分鐘的位置至最外周爲止分割爲Z2,區域1以20xCLV 進行記錄、區域2以24xCLV進行記錄。 尙且,各區域範圍的決定方法,除了如同前述以光碟1 0 上的時間(或是位址)決定的手段(現在光碟1上的時間,例如 是能夠藉由ATIP信號所示光碟1上的絕對時間得知)之外,亦 能夠使用以光碟1的半徑位置決定的手段(能夠藉由檢測出使 光讀取頭於光碟1半徑方向移動之搜尋馬達的回轉而得知)。 於記憶體17中亦儲存有如第19圖所示的表52。於此表 52上,對此光碟裝置所使用的每一記錄速度,登錄對光碟1 記錄時光讀取頭5的發光元件所輸出記錄功率大小。第19圖 係以8x的記錄速度進行OPC所求得的記錄功率爲25.0mW爲 # 例。12x〜24x記錄功率,係爲8x時的記錄功率25.0mW乘以 一定値。此定値例如在12x的場合,能夠由12x比8x的平方 根“/"(12/8)= 1.22”所求得。然後,將此數與8x時的記錄功 率25.0mW相乘,12x時的記錄功率成爲30.5mW。同樣的, 求取16x、20x、24x時的記錄功率,各記錄速度所對應的記 |彔功率登錄於表52。 再者,於記憶體17亦儲存有如第20圖所示爲第2表的 6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表53。於此表52記憶有光碟1的類別(製造公司、媒體型式 等),並對應記憶有表51所記憶的任意模式。 光碟1的類別判定,能夠藉由讀取光碟1之導入區的ATIP 編碼以求得。 其次’使用此光碟裝置進行記錄時的動作,請參照第21 圖的流程圖並說明如下。 如第21圖所示,CPU16在光碟1載入光碟裝置後(步驟S1 的「是」)後,進行讀取內容表的動作,藉由讀取光碟1之導 入區的ATIP編碼,製造廠商名、媒體型式等表示光碟類別的 · 資訊’將此資訊與表53相對照以判別光碟的類別(步驟S2)。 尙且’光碟1進行資料記錄的位置,係使用公知的手段以檢 測出光碟1上的時間或半徑。依此達成位置檢測手段。然後, 對於表53中此類別所對應的模式,係讀入於表51中所登錄 的記錄速度S1〜S3,位置tl、t2(步驟S3),藉由步驟3以達 成模式設定手段、模式設定步驟。 其次,基於此讀入記錄S1〜S3、位置tl、t2,如同下述 的以伺服手段4檢查伺服信號的脫離。(詳細後述) · 亦即是,在此模式未設定位置tl、t2時,(步驟S2的「否」), 以記錄速度S1驅動光碟裝置以進行伺服檢查(步驟S5)。 而且,在以此模式設定有位置tl或是t2時(步驟S4的 「是」),於較位置tl或是t2更前面的領域(區域Z0),以記 錄速度S1驅動光碟裝置以進行伺服檢查(步驟S6)。其次,設 定有位置tl時(步驟S7的「是」),位置tl之後的區域,以記 錄速度S2驅動光碟裝置以進行伺服檢查(步驟S8)。然後,設 65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定有位置t2時(步驟S9的「是」),位置t2之後的區域(區域 Z1或是Z2),以記錄速度S3驅動光碟裝置以進行伺服檢查(步 驟S10)。藉由步驟S6、S8、S10達成脫離檢測手段與脫離檢 測步驟。 此處以表51爲例子具體說明的話,模式1的場合由於未 設定tl或是t2,因此以記錄速度“Sl = 8xCLV”進行伺服檢 查。模式4的場合1分鐘之前的區域(區域Z0)以記錄速度“S1 = 16xCLV” ,1分鐘之後10分鐘之前的區域(區域Z1)以記 錄速度“S2=20xCLV” ,10分鐘之後的區域以記錄速度“S3 = 24xCLV” ,個別進行伺服檢查。 藉由伺服檢查所得之伺服脫離等級,於步驟S6、S8、S10 中,例如是分爲3階段收集。此伺服脫離等級如第22圖、第 23圖所示,記錄、構築於RAM的表54中。亦即是,等級0 爲良好,等級1爲差,等級2爲非常差。然後,在檢測出等 級1時記錄速度限制爲降低1階段,而且,檢測出爲等級2 時記錄速度降低2階段,以伺服檢查對應伺服脫離等級,藉 由各模式設定的記錄速度限制記錄速度。具體如下所述。 亦即是,於表54登錄光碟1上的區域別對光碟1上的位 置、伺服脫離等級的相關連數値。於此例子的話,較20分鐘 長的區域,伺服檢查係以每20分鐘進行。每一區域亦登錄表 51之模式設定的原始記錄速度,然後,於各區域伺服脫離等 級爲等級1時,將與原始記錄速度相同的記錄速度登錄爲最 佳記錄速度,等級2時將較原始記錄速度更低1段的記錄速 度(16x的話則爲12x)登錄爲最佳記錄速度,等級3時將較原 66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始記錄速度更低2段的記錄速度(16x的話則爲8X)登錄爲最佳 記錄速度,登錄於表54(步驟S11)。藉由步驟11達成第1速 度降低手段、第1速度降低步驟。 然後,將降低1階段或是2階段的記錄速度作爲最佳記 錄速度登錄於表54時(步驟S12的「是」)。經由主機介面11 對主電腦輸出通知記錄速度會降低的信號(步驟S13)。於主電 腦側,藉由此主電腦上動作的寫入軟體,使光碟裝置不進行 記錄動作,接收通知記錄速度會降低的前述信號,藉由此寫 入軟體,將對光碟1進行記錄的速度具有較所選擇速度慢之 情形的訊息,表示於其顯示器等,而能夠促使使用者注意。 在促使使用者注意之後,參照表54對光碟1進行記錄。 亦即是,參照表54,將區域1登錄的最佳記錄速度設定爲光 碟裝置的記錄速度,參照表52,將此記錄速度所對應的記錄 功率設定爲光碟裝置的記錄功率(步驟S14),以此設定的記錄 速度與記錄功率對區域1以CLV方式進行記錄(步驟15)。藉 由步驟S14達成功率控制手段、功率控制步驟。藉由步驟S15 達成CLV控制手段、CLV控制步驟。在步驟15之後,區域1 的記錄結束(步驟S16的「是」),存在下一個區域時(步驟S17 的「是」),再次參照表54,下一個區域所登錄的最佳記錄速 度設定爲光碟裝置的記錄速度,參照表52,將此記錄速度所 對應的記錄功率設定爲光碟裝置的記錄功率(步驟S14),以此 設定的記錄速度與記錄功率對區域1以CLV方式進行記錄(步 驟15),到最後一個區域爲止重複上述處理(步驟S17的「否」), 並結束處理。 67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藉由第21圖的處理,由於在每一區域設定實際進行記錄 的記錄速度,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步驟S6、S8、S10) ’因此 能夠確實的進行跟隨性的檢查。此結果對應表示脫離程度的 脫離等級,設定最佳記錄速度(步驟S14),進行記錄(步驟S15), 進行各區域速度的最佳化,而能夠不產生伺服脫離的進行高 速記錄。 依前述步驟S6、S8、S10進行伺服檢查,於光碟1的軌 跟隨來自光讀取頭5的光標記,而能夠判斷循軌錯誤(TE)信號 的波形脫離。亦即是,藉由於光讀取頭5以公知手段分割檢 ® 測的接收信號,以前置放大器6生成TE信號。依此達成循軌 錯誤信號形成手段、循軌錯誤信號形成步驟。通常,循軌開 啓狀態係如第24A圖所示軌中心55對TE信號(標號56)維持 等級〇,於高速回轉偏軸變大則TE信號(標號57)開始等級脫 離。 此處TE信號的波形脫離等級可由3階段判斷。具體而言 如第24B圖所示以帶通濾波器(BPF)以將TE信號60轉換爲2 個臨界値58、59,由此轉換所得的輸出信號(第24C圖)的功 _ 率比可由3階段判斷。依此達成脫離檢測手段、脫離檢測步 如第25圖所繪示將等級設定3階段爲例,Ι6χ記錄區域 的ΤΕ信號脫離區分,比率在10%以下爲等級〇(良好)、比率 在10%以上未滿20%爲等級1(差),比率爲20%以上爲等級 2(非常差)。而且,20χ記錄區域的ΤΕ信號脫離區分,比率在 7.5%以下爲等級〇(良好)、比率在7.5%以上未滿15%爲等級 68 1220982 08826pifi.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HB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1(差),比率爲15%以上爲等級2(非常差)。同樣的,2〇χ記錄 區域的ΤΕ信號脫離區分,比率在5%以下爲等級〇(良好)、比 率在5%以上未滿10%爲等級1(差),比率爲1〇%以上爲等級 2(非常差)而區分爲3階段。 第26圖爲搭載光碟裝置A,實行此發明的資訊處理裝置 的個人電腦(PC)71的斜視圖。此PC71控制光碟裝置a,能夠 對光碟1進行資料記錄。 第十實施例 籲 第十實施例係說明另外的實施型態。 此第十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的共通點,係與第九實施例 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第十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相異之點,係取代參照第21圖 所說明的處理,並進行第27圖、第28圖的處理。 亦即是,通光碟1預先進行記錄,進行〇PC動作用以計 算出光碟裝置A的最佳記錄功率,並爲了進行Zclv記錄, 將記錄速度做最大3階段變更。此處〇pc動作預先進行步驟 S6之後的伺服檢查動作,以步驟S3所讀入模式的最小記錄速 度進行OPC動作(步驟S18)。然後,此Qpc動作以伺服手段 4判斷是否未產生伺服錯誤而正常結束(步驟S19)。 正常結束時(步驟s19「是」),進行步驟S6之後的伺服 檢查,在發生伺服錯誤等異常的場合,降低一階段(例如16χ 的話爲Kx)的記錄速度(步驟S2〇),再度進行〇pc動作(步驟 S18)。藉由步驟S18逹成〇pc手段、〇pC步驟,藉由步驟S19 69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達成OPC判斷手段、OPC判斷步驟,藉由步驟20達成第2速 度降低手段、第2速度降低步驟。依此記錄速度下降(步驟 S20),實行OPC動作時(步驟S21的「是」),OPC動作正常 結束時的記錄速度進行各區域伺服檢查。例如是,以16x正 常結束OPC動作時,全部以16x進行伺服檢查。亦即是,此 模式設定有位置tl或是t2時(步驟S22的「是」),位置tl以 及t2之前的區域(區域Z0),以OPC動作正常結束時的記錄速 度驅動光碟裝置A進行伺服檢查(步驟S23)。其次,設定有位 置tl時(步驟S24的「是」),位置tl之後的區域(區域Z1), 以OPC動作正常結束時的記錄速度驅動光碟裝置A進行伺服 檢查(步驟S25)。然後,設定有位置t2時(步驟S26的「是」), 位置t2之後的區域(區域Z2),以OPC動作正常結束時的記錄 速度驅動光碟裝置A進行伺服檢查(步驟S27)。 在未設定位置tl、t2時(步驟S22的「否」),以OPC動 作正常結束時的記錄速度驅動光碟裝置A進行伺服檢查(步驟 S28)。藉由步驟S23、S25、S27、S28達成脫離檢測手段,脫 離檢測步驟。 依此光碟裝置A ’即使對粗劣的光碟,由於寫入速度可以 設定爲能夠在光碟1最內周部結束〇PC動作的最高回轉速度 以檢查光碟面內的伺服跟隨性(S23、S25、S27、S28),因此能 夠不引起主軸馬達2伺服脫離的進行伺服跟隨性的檢查。 第十一實施例 第十實施例係說明另外的實施型態。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第十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第十實施例的共通點,係 與第九實施例、第十實施例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 說明。 此第十一實施例與第九實施例、第十實施例相異點,前 述步驟S6、S8、S10所進行的伺服檢查,以判斷聚焦錯誤信 號(FE)信號的波形脫離取代判斷TE信號的波形脫離。 亦即是,光讀取頭5以分割檢測波的接收信號輸入前置 放大器6生成FE信號。依此達成聚焦錯誤信號形成手段、聚 焦錯誤信號形成步驟。通常,聚焦開啓狀態係如第29圖所示 鲁 軌中心62對FE信號(標號63)維持等級〇,於高速回轉面模糊 則FE信號(標號64)的等級開始脫離。 此處此FE信號的波形脫離等級可由3階段判斷。具體而 言如第30圖所示,因應fE信號的振幅Fep-p區分爲3階段。 依此達成脫離檢測手段、脫離檢測步驟。 第十二實施例 第十二實施例係說明另外的實施型態。 φ 此第十二實施例與第九至十一實施例的共通點,係與第 九至十一實施例使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此第十二實施例與第九至^一實施例相異點,藉由監視TE 信號與FE信號此兩信號,因應伺服信號的等級進行3階段的 判斷。 具體而Η,如第31圖所繪示,區域3的50分鐘位置與70 分鐘位置計算出ΤΕ信號與FE信號的波形脫離爲等級1時(藉 7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此達成脫離檢測手段、脫離檢測步驟),區域Z3的最佳記錄速 度降低一階段以20x進行記錄。 因此,依此光碟裝置A的話,藉由檢測出循軌方向與聚 焦方向兩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能夠高可靠度的檢查伺服跟 隨性。 發明效果 以上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能夠符合光碟類別 個別的機械特性與記錄功率特性以設定ZCLV的區域,能夠不 ® 產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能夠涵蓋光碟裝置誤差、 光碟誤差以設定ZCLV的區域參數,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生 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的發明,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 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發明,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 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φ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的發明,使用者能夠得知本身所 選擇的記錄速度與實際記錄速度具有差異。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發明,使用者能夠試驗的進行 記錄測試。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明,能夠符合光碟類 別個別的機械特性與記錄功率特性以設定ZCLV的區域,能夠 不產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發明,能夠涵蓋光碟裝置的誤 72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差、光碟的誤差以設定ZCLV的區域參數,能夠更高可靠度的 不產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的發明,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 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的發明,能夠更高可靠度的不產 生脫軌的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發明,使用者能夠得知本身所 選擇的記錄速度與實際記錄速度具有差異。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的發明,使用者能夠得知實際寫 入速度、記錄結束時間。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發明,使用者能夠試驗的進行 記錄測試。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的發明,能夠藉由得知光碟的特 性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發明, 藉由從ATIP資訊得到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 記錄的變更記錄速度變化位置。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的發明,藉由監視伺服狀態得到 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的變更記錄速度 變化位置。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發明,藉由光碟的容量以得到 光碟的特性,能夠兼顧安定記錄與高速記錄的變更記錄速度 變化位置。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的發明,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 局速記錄。 73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的發明,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 局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的發明,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 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發明,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的 進行局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的發明,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的 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的發明,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 局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的發明 局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的發明 進ί了局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的發明 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的發明 進行高速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的發明,在光碟進行記錄時,由 於在每區域以實際進行之記錄速度檢查伺服的跟隨性,而能 夠吸收光碟製造誤差等變動以於各區域進行記錄速度最佳 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的光碟裝置中,能夠依照各光碟製造公司或是媒體類別以 能夠不記錄失敗的進行 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的 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的 能夠不損及記錄品質的 7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最佳記錄速度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或第29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即使光碟上未設定區域亦 能夠以CLV方式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的發明,其特徵爲在申請專利範 圍第28項至第30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藉由 因應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階段的降低前述記錄速度,以 進行各區域記錄速度的最佳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能 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鲁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至第31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能夠因應記錄 速度以最佳記錄功率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至第32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即使對應粗劣 的光碟,由於將在光碟最內周部OPC動作之回轉光碟的最高 速設定爲記錄速度,以檢查光碟面內之伺服的跟隨性,因此 能夠不產生伺服脫離的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φ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記載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 第28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能夠藉由 檢測出循軌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能夠藉由檢測出 聚焦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75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H.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項至第3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能夠藉由檢測出 聚焦方向與循軌方向兩方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 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至第3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中,能夠向使用者通 知使用者所期待記錄速度與實際記錄速度的差異。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的發明,能夠產生與申請專利範 圍第28〜37項的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發明相同的效果。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發明,在光碟進行記錄 ® 時,由於在每區域以實際進行之記錄速度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而能夠吸收光碟製造誤差等變動以於各區域進行記錄速度最 佳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能夠高速的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依照各光碟製造公司或是 媒體類別以最佳記錄速度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或第40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即使光碟上未設定區 φ 域亦能夠以CLV方式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28 項至第30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藉由因應 前述伺服信號的脫離程度階段的降低前述記錄速度,以進行 各區域記錄速度的最佳化,因此不會發生伺服脫離,能夠高 速的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76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項至第42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因應 記錄速度以最佳記錄功率進行記錄。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至第43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即使對應 粗劣的光碟,由於將在光碟最內周部0PC動作之回轉光碟的 最高速設定爲記錄速度’以檢查光碟面內之伺服的跟隨性’ 因此能夠不產生伺服脫離的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至第4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藉由 I 檢測出循軌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至第4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藉由 檢測出聚焦方向的伺服信號脫離以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至第44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藉由 檢測出聚焦方向與循軌方向兩方的伺服信號脫離,以咼可罪 度的檢查伺服的跟隨性。 鲁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的發明,在申請專利範圍第39 項至第47項中的任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中,能夠向使 用者通知使用者所期待記錄速度與實際記錄速度的差異。 77

Claims (1)

11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拾、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 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線速度固定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CLV)速度進行記錄之一區域線速度 固定(Zone CLV,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包括: 設置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 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 數區域參數儲存在一記憶手段中;以及 在記錄前以一光碟類別判斷手段加以判斷,藉由判斷結 β 果由該記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適當的一區域參數, 以所選擇之一區域參數所對應的一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 記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2·—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 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 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包括: 設置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 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 數區域參數儲存在一記憶手段中;以及 ® 在記錄時的初期對該光碟進行試寫,使用此結果由該記 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一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該區 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 錄速度的最佳化。 3.—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 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 78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包括: 設置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 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 數區域參數儲存在一記憶手段中;以及 在進行記錄前在該光碟存取,以存取錯誤的結果由該記 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一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該區 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 錄速度的最佳化。 4.一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 馨 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 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包括: 設置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 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 數區域梦數儲存在一* §5憶手段中;以及 在進行記錄前在該光碟面內存取,以一伺服信號脫離檢 測的結果由該記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一區域參數, 以所選擇之該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 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 5 · —種資訊處理方法,該資訊處理方法具有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至第4項其中之一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包括; 將一最佳化記錄速度通知一主機或是~燒錄軟體,該主 機或是該燒錄軟體側以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以設定言己 錄時的該記錄速度;以及 將比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該記錄速度設定胃 79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不可能,比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該記錄速度被選 擇的場合,將該記錄速度變更爲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 並表示一最佳化記錄速度限制起作用。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 爲能夠選擇該記錄速度之最佳化的有效、無效化,且該主機 或是該燒錄軟體側能夠選擇該記錄速度之最佳化的有效、無 效化。 7. —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分爲 複數區域’ Μ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裝置中,具有: 一區域參數記憶手段,持有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 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 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數區域參數儲存其中;以及 一光碟類別判斷手段,在記錄前判斷該光碟類別; 藉由該光碟類別判斷手段的判斷結果,由該區域參數記 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該光碟類別適合的該區域參 數,以此選擇之該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 式記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8. —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分爲 複數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裝置中,具有: 一區域參數記憶手段,持有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 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割區域的分割時間、各區域每一該CLV 速度做爲複數區域參數儲存其中;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在記錄時的初期對該光碟進行試寫,使用此結果由該區 域參數記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一個區域參數,以此 選擇之該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 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9·一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分爲 複數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裝置中,具有: /一區域參數記憶手段,持有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 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 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數區域參數儲存其中; 在進行記錄前在該光碟面內存取,以存取錯誤的結果由 該區域參數記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參數選擇一區域參數,以 所選擇之該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 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10·—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軌分 爲複數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錄之 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裝置中,具有: 一區域參數記憶手段,持有複數記錄模式,在每一個別 該些記錄模式中,將分割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各該些區域 、每一該CLV速度做爲複數區域參數儲存其中;以及 一伺服信號脫離檢測手段,用以檢測一伺服信號脫離; 在進行記錄前在該光碟面內存取,以該伺服信號的脫離 檢測手段之檢測結果,由該區域參數記憶手段內的該些區域 參數選擇一區域參數,以所選擇之該區域參數所對應的記錄 81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1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0 項其中之一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具有將一最佳化記錄速度通 知一主機或是一燒錄軟體的機能,該主機或是該燒錄軟體側 以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以設定記錄時的該記錄速度,將 比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該記錄速度設定爲不可 能,或是比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快的該記錄速度被選 擇的場合,將該記錄速度變更爲被通知的該最佳化記錄速度 並表示一最佳化記錄速度限制起作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於該主機或是該燒錄軟體側具有: 於記錄中測定資料傳送速率的機能;以及 回報記錄中的寫入速度或是平均寫入速度,或是回報記 錄結束後的平均寫入速度,最低寫入速度、最高寫入速度的 機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記載的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具有能夠選擇該記錄速度之最佳化之有效、無效化的機能, 且該主機或是該燒錄軟體側能夠選擇該記錄速度之最佳化的 有效、無效化。 14. 一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一光碟上以一 ZCLV方式 進行記錄的該光碟裝置中具有一變更手段,依照進行記錄的 一光碟特性,於該光碟上之一變更記錄速度位置以變更記錄 速度。 I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該變 A 82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更手段係根據該光碟上預先記錄的一絕對資訊時間(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ATIP)資訊,以決定該光碟上之該變更記錄 速度位置/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該變 更手段係根據該光碟所對應之伺服狀態,以決定該光碟上之 該變更記錄速度位置。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該變 更手段係根據該光碟的容量,以決定該光碟上之該變更記錄 速度位置。 18.—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記 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取 得一聚焦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由該振幅資訊即時(Real time) 算出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 19·一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由該振幅資訊即時算出 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 20·—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運轉功率控制最佳化(Running Optimal Power Correction, ROPC)結果之一功率變動資訊,由該功率變動資訊即時算出該 83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些區域的分割時間。 21. —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聚焦錯誤信號與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由該 振幅資訊即時算出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 22. —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鲁 取得一聚焦錯誤信號與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並取 得一 ROPC結果之一功率變動資訊,’由該功率變動資訊與該 振幅資訊即時算出該些區域的分割時間。 23. —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聚焦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並使用該振幅資訊判定 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算出一 區域分割時間,基於該分割時間形成一區域參數,並以該區 響 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 最佳化。 24·—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並使用該振幅資訊判定 84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算出一 區域分割時間,基於該分割時間形成一區域參數,並以該區 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錄速度的 最佳化。 25·—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 ROPC結果之一功率變動資訊,並使用該功率變動資 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合計 鲁 算出一區域分割時間,基於該分割時間形成一區域參數,並 以該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行一記錄 速度的最佳化。 26·—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記錄之一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 取得一聚焦錯誤信號與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並使 用該振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 域的場合計算出一區域分割時間,基於該分割時間形成一區 · 域參數,並以該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 進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27·—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將一光碟上的螺旋狀 軌分爲複數個區域,對各該些區域以相異的一 CLV速度進行 ZCLV方式的該光碟記錄方法中,於記錄中對該光碟取得取得 一聚焦錯誤信號與一循軌錯誤信號的一振幅資訊,並取得_ 85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ROPC結果之一功率變動資訊,並使用該功率變動資訊與該振 幅資訊判定是否切換至下一區域,判定切換至下一區域的場 合計算出一區域分割時間,基於該區域分割時間形成一區域 參數,並以該區域參數記錄模式進行該ZCLV方式記錄,以進 行一記錄速度的最佳化。 28.—種光碟裝置,其特徵爲在回轉驅動的一次寫入式與 可抹寫式光碟上,以發光元件所發射光線記錄資料的該光碟 裝置中,具備有: 一馬達,回轉驅動該光碟; 、,一伺服手段,可伺服驅動以一 CLV方式回轉該光碟的該 馬達; 一第1表,記憶有將該光碟的可記錄區域由內周側向外 周側分割的複數個區域所對應進行記錄時的每一該些區域的 一記錄速度的複數模式; 一第2表,記憶有該光碟的複數類別所個別對應之該些 複數模式其中之一; 一類別判定手段,用以判定進行記錄之該光碟的類別; 一位置檢測手段,用以檢測出該光碟上的一位置; 一模式設定手段,由該第2表讀取該判定類別對應的該 模式,由該第1表讀出,以設定該光碟進行記錄的該模式; 一 CLV控制手段,對應該設定模式,控制該伺服手段由 該位置檢測手段所檢測出的該位置判斷區域,以每一該些區 域設定的該記錄速度於各該些區域以該CLV方式進行資料記 錄; 86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IE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一脫離檢測手段,以該模式設定手段設定的該記錄速度, 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一伺服信號脫離;以及 一第1速度降低手段.,對應檢測出該伺服信號脫離,以 該CLV控制手段控制該伺服手段時降低記錄速度。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該類 別判定手段係用以判別作爲該類別之該光碟的製造公司與$某 體型式的類別。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f亥第 1表係記憶該些模式,於每一該些模式中,當該些區域未設定 時以一單一記錄速度進行寫入,當該些區域有設定時,係& 每一該些區域所對應的該些記錄速度進行寫入該些區域; 該CLV控制手段於該模式設定手段所設定的該模式無言亥 些區域時,控制該伺服手段以該模式所記憶的該單一記錄_ 度於該光碟以該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具有該區域設定時, 控制該伺服手段由該位置檢測手段所檢測出的該位置判斷該 些區域,以每一該些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於各該些區域以言亥 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以及 、 該脫離檢測手段於該模式設定手段所設定的模式無該些 區域時,以該記憶模式所記憶的該單一記錄速度檢測出該伺 服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具有該些區域設定時,以每一該 些區域設定的該記錄速度,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該伺服信號 脫離。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該第 1速度降低手段係因應該伺服信號脫離程度,階段性的降低該 87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記錄速度。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有一功率控制手段,因應以該第1速度降低手段降低後的該 記錄速度,控制由該光讀取頭射出的記錄光束之記錄功率。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有: 一功率控制最佳化(Optimal Power Correction,OPC)手段, 以該脫離檢測手段檢測之前,以預定的記錄速度進行一 〇PC 動作; 一 0PC判定手段,判定該〇PC動作是否正常結束·, 一再0PC手段,判定該0PC動作未正常結束時,將實行 該0PC動作時的該記錄速度降低以該0PC手段再度實行該 0PC手段;以及 一第2速度降低手段,該第2速度降低手段用以取代該 模式設定手段所設定的該記錄速度,於再度實行該0PC手段 時’將該脫離檢測手段檢測出伺服脫離時的該記錄速度,以 該判定0PC動作正常結束時,該0PC動作時的該記錄速度取 代。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有: , 一受光兀件,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以及 一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手段',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之一循軌錯誤並生成一循軌錯誤信號; 該脫離檢測手段係使用該循軌錯誤信號以檢測出該伺服 88 1220982 08826pin.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 有: 一受光元件,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以及 一聚焦錯誤信號生成手段,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之一聚焦錯誤並生成一聚焦錯誤信號; 該脫離檢測手段係使用該聚焦錯誤信號以檢測出該伺服 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有: 一受光元件,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 一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手段,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之一循軌錯誤並生成一循軌錯誤信號;以及 一聚焦錯誤丨目號生成手段,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之一聚焦錯誤並生成一聚焦錯誤信號; , 該脫離檢測手段係使用該循軌錯誤信號與該聚焦錯誤信 號以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其中具備 有一通知手段,藉由該第1速度降低手段控制該伺服手段以 降低記錄速度時,用以通知此事實。 38·—種資訊處理裝置,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至第 3?項中之一項所記載的光碟裝置,並能夠在回轉驅動的一次 寫入式與可抹寫式光碟上進行記錄。 39·—種光碟記錄方法,其特徵爲在回轉驅動的一次寫入 89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l.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式與可抹寫式光碟上,以發光元件所發射光線記錄資料的該 光碟記錄方法中,具備有: 一類別判定步驟,用以判定進行記錄該光碟類別; 一模式設定步驟,參照一第1表以及一第2表,其中該 第1表記憶有將該光碟的可記錄區域由內周側向外周側分割 的複數個區域對應進行該記錄時的每一該些區域的一記錄速 ^ 度的複數模式,以及該第2表記憶有該光碟的複數類別對應 該些複數模式其中之一,由該第2表讀取該判定類別對應的 該模式,由該第1表讀出該模式,以設定該光碟進行記錄的 · 該模式; 一 CLV控制步驟,該CLV控制步驟係控制一伺服手段, 根據記錄的該模式由位置檢測手段檢測出該光碟上的一位 置,由檢測出的該位置判斷該些區域,以每一該些區域設定 的該記錄速度於各該些區域以一 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 一脫離檢測步驟,以該模式設定步驟設定的該記錄速度, 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一伺服信號脫離;以及 一第1速度降低步驟,對應檢測出該伺服信號脫離,當 φ 以該CLV控制手段控制該伺服手段時降低記錄速度。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該類別判定步驟係用以判別作爲該類別之該光碟的製造公司 與媒體種類的類別。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於該模式設定步驟中,該第1表係記憶該些模式,且於每一 該些模式中,當該些區域未設定時以一單一記錄速度進行寫 90 122098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08826pifi.doc/012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入,當該些區域有設定時,係以每一該些區域所對應的該些 記錄速度進行寫入該些區域; 該CLV控制步驟係於該模式設定步驟所設定的模式無該 些區域時,控制該伺服手段以該模式所記憶的該單一記錄速 度於前述光碟以該CLV方式進行資料記錄,具有該些區域設 定時,控制該些伺服手段由檢測出的該位置判斷該些區域, 以每一該些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於各該些區域以該CLV方式 進行資料記錄;以及 該脫離檢測步驟係於該模式設定步驟所設定的模式無該 些區域時,以該記憶模式所記憶的該單一記錄速度檢測出該 伺服手段之一伺服信號脫離,具有該些區域設定時,以每一 該些區域設定的記錄速度,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該伺服信號 脫離。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該第1速度降低步驟係因應該伺服信號脫離程度,階段的降 低該記錄速度。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包括因應以該第1速度降低手段降低後的該記錄速度,控制 由該光讀取頭射出的記錄光束之記錄功率的一功率控制手 段。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包含有: 一 OPC步驟,以該脫離檢測手段檢測之前,以預定的記 錄速度進行一 OPC動作; 91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曰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一 OPC判定步驟,判定該OPC動作是否正常結束; 一再OPC步驟,判定該OPC動作未正常結束時,將實行 該OPC動作時的該記錄速度降低以該0PC步驟再度實行該 OPC動作;以及 ' 一第2速度降低步驟,該第2速度降低步驟用以取代該 模式設定步驟所設定的該記錄速度,於再度實行該OPC動作 時,將該脫離檢測步驟檢測出伺服脫離時的該記錄速度,以 判定OPC動作正常結束時之該〇pc動作時的該記錄速度取 代。 蠹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包含有: 一受光步驟,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以及 一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步驟,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的一循軌錯誤並生成一循軌錯誤信號; 該脫離檢測步驟係使用該循軌錯誤信號以檢測出該伺服 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g 包含有: 一受光步驟,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以及 一聚焦錯誤信號生成步驟,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的一聚焦錯誤並生成一聚焦錯誤信號; 該脫離檢測步驟係使用該聚焦錯誤信號以檢測出該伺服 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4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92 1220982 08826pifl.doc/012 修正日期:93年4月7日 爲第91103108號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包含有: 一受光步驟,接受該光碟反射之反射光; 一循軌錯誤信號生成步驟,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之一循軌錯誤並生成一循軌錯誤信號; 一聚焦錯誤信號生成步驟,由一受光信號檢測出該光碟 的一聚焦錯誤並生成一聚焦錯誤信號;以及 該脫離檢測步驟係使用該循軌錯誤信號與聚焦錯誤信號 生成步驟以檢測出該伺服手段之該伺服信號脫離。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的光碟記錄方法,其中 具備有一通知步驟,在藉由該第1速度降低步驟控制該伺服 手段以降低記錄速度時,通知此事實。
93
TW091103108A 2001-03-19 2002-02-22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WI22098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78159A JP4185253B2 (ja) 2001-03-19 2001-03-19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1129986A JP2002324322A (ja) 2001-04-26 2001-04-26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2001261036A JP4265879B2 (ja) 2001-08-30 2001-08-30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0982B true TWI220982B (en) 2004-09-11

Family

ID=2734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1103108A TWI220982B (en) 2001-03-19 2002-02-22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012867B2 (zh)
EP (1) EP1244097B1 (zh)
DE (1) DE60220207T2 (zh)
ES (1) ES2286204T3 (zh)
TW (1) TWI220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982B (en) * 2001-03-19 2004-09-11 Ricoh Kk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3203349A (ja) * 2001-10-26 2003-07-18 Shinano Kenshi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178451A (ja) * 2001-12-11 2003-06-27 Yamah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3272162A (ja) * 2002-03-18 2003-09-2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883193B2 (ja) * 2002-12-11 2007-0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条件決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JP2004206758A (ja) 2002-12-24 2004-07-22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状態測定方法並びに状態測定位置設定方法
JP2004227690A (ja) * 2003-01-23 2004-08-12 Orion Denki Kk 再生装置
TWI256614B (en) * 2003-02-12 2006-06-11 Quanta Storage Inc Laser beam selection method of CD driver
JP2004280974A (ja) * 2003-03-18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KR20040090545A (ko) * 2003-04-17 2004-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로젝션 티브이의 화면 조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40090539A (ko) * 2003-04-17 2004-10-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최대 배속 조절방법
JP4193585B2 (ja) * 2003-05-26 2008-12-10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を備えた処理システム
KR100953637B1 (ko) 2003-07-07 2010-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의 디스크정보 기록방법
CN100409334C (zh) 2003-07-07 2008-08-06 Lg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配置其控制信息的方法、使用其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A2474995C (en) 2003-07-07 2011-11-22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configur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of,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of
TWI220985B (en) * 2003-07-09 2004-09-11 Liteon It Corp A control method of recording speed in optical disk drives
US7564760B2 (en) 2003-07-09 2009-07-21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configuring disc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050030860A1 (en) * 2003-08-08 2005-02-10 Gage Donald B.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medium power calibration
CN101202057B (zh) * 2003-08-14 2011-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数据的装置和方法、记录控制信息的方法
WO2005017879A2 (en) 2003-08-14 2005-02-24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configuring control information thereof,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thereof
ES2325662T3 (es) 2003-08-14 2009-09-11 Lg Electronics Inc. Medio de grabacion, metodo de configuracion de informacion de control de dicho medio, metodo de grabacion y/o reproduccion usando dicho medio, y aparato de dicho metodo.
KR101024904B1 (ko) 2003-08-14 2011-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기록방법, 기록장치 및 기록재생시스템
JP2005092976A (ja) * 2003-09-17 2005-04-07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記録パワー制御方法
JP2005108285A (ja) * 2003-09-29 2005-04-21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及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の回転速度制御方法
CN1305048C (zh) 2003-11-17 2007-03-14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驱的聚焦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JP4300994B2 (ja) * 2003-12-18 2009-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再生装置、再生方法
TWI261226B (en) * 2004-01-20 2006-09-01 Via Tech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ynamic adjusting the detection window
JP4352912B2 (ja) * 2004-01-28 2009-10-28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記録レーザーパワー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TWI253642B (en) * 2004-04-20 2006-04-21 Mediatek Inc Re-connection method of writing optical disk for automatic optical drive carrier
EP1751749B1 (en) 2004-05-13 2014-12-17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read/write method thereof and read/write apparatus thereof
KR101041809B1 (ko) 2004-07-27 2011-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및 광디스크 제어정보 구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광디스크 기록재생방법과 장치
TWI261240B (en) * 2004-08-17 2006-09-01 Via Tech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ata storage quality of optical disc
US20060100806A1 (en) * 2004-11-10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nhanced system for electronic storage device calibrations
JP4744126B2 (ja) 2004-11-29 2011-08-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媒体の交替領域設定方法
KR100688598B1 (ko) * 2005-03-25 2007-03-02 도시바삼성스토리지테크놀러지코리아 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브에서의 기록 배속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JP4451822B2 (ja) * 2005-08-09 2010-04-1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記録方法、光記録装置、ワンチップcpu素子、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660218B2 (en) * 2005-08-09 2010-02-09 Taiyo Yuden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evaluation indicator acquiring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apparatus, micro CPU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070047409A1 (en) * 2005-08-31 2007-03-01 Wang Liang-Yun Data record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363396B2 (ja) 2005-11-30 2009-11-11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描画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描画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描画プログラム
JP2007207390A (ja) * 2006-02-06 2007-08-16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試し書き方法
JP2007317282A (ja) * 2006-05-24 2007-12-06 Fujitsu Ltd 記憶装置、自己診断制御装置および自己診断方法
WO2008018581A1 (fr) * 2006-08-10 2008-02-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disque optique
JP2008152819A (ja) * 2006-12-14 2008-07-03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情報記録方法
US7920447B2 (en) * 2007-06-13 2011-04-05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n optimized power
US8018808B2 (en) 2007-11-19 2011-09-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pect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sp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US8014251B2 (en) * 2008-11-07 2011-09-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pect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sp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JP5351759B2 (ja) * 2007-11-19 2013-11-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検査装置、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記録方法
US8014250B2 (en) * 2008-10-30 2011-09-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specting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spection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JP5281804B2 (ja) * 2008-02-14 2013-09-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79568B2 (ja) 1992-03-26 1997-11-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JP3020747B2 (ja) 1992-07-28 2000-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697596B2 (ja) 1993-12-27 1998-01-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US6052347A (en) 1996-02-23 2000-04-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optimum recording power for an optical disk
JP2000306246A (ja) 1999-04-21 2000-11-02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4211152B2 (ja) 1999-08-31 2009-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2001176193A (ja) 1999-12-15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6987717B2 (en) 2000-08-10 2006-01-1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recording data on a recordable or rewritable optical disk by setting a recording velocity and a recording power for each of zones on an optical disk
JP3762629B2 (ja) * 2000-09-29 2006-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方法及び記憶装置
JP2002251817A (ja) 2001-02-22 2002-09-06 Sony Corp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TWI220982B (en) * 2001-03-19 2004-09-11 Ricoh Kk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286204T3 (es) 2007-12-01
US7474597B2 (en) 2009-01-06
EP1244097A3 (en) 2005-03-30
DE60220207T2 (de) 2008-01-17
EP1244097A2 (en) 2002-09-25
DE60220207D1 (de) 2007-07-05
US20060067190A1 (en) 2006-03-30
US20020131350A1 (en) 2002-09-19
EP1244097B1 (en) 2007-05-23
US7012867B2 (en) 2006-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0982B (en)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EP1560217B1 (en) Recording-medium evaluation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031623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情報処理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074658A (ja) ディスクのタイプ判別方法ならびにその再生装置
US20070274178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05122774A (ja) 記録型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媒体
JP2001250235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記録装置
JP200232432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2007200435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JP4339075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の記録補正方法
JP4185253B2 (ja)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US7020058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varying, detecting and noticing a recording velocity during a recording
JP4265879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348347A (ja) 光ディスク
JP2007272988A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2005259345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387186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定数推定方法
JP200428833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ディスクモータ制御方法
JP200333142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16564B1 (ko) 광 기록 장치의 기록파워 제어 방법
KR20040106577A (ko) 개선된 재생성능을 갖는 광 디스크 시스템
JP2003085761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6099914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179734A (ja) 記録媒体の検査方法、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310911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