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42756B - Edge b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Edge b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42756B
TW542756B TW090129082A TW90129082A TW542756B TW 542756 B TW542756 B TW 542756B TW 090129082 A TW090129082 A TW 090129082A TW 90129082 A TW90129082 A TW 90129082A TW 542756 B TW542756 B TW 5427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edge
crimping
transfer section
ben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29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ousei Baba
Toshiyuki Usui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42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427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2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by folding, e.g. connecting edges of a sheet to form a cylinder
    • B21D39/021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by folding, e.g. connecting edges of a sheet to form a cylinder for panels, e.g. vehicle do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 Y10T29/49908Joining by deforming
    • Y10T29/49915Overedge assembling of seated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4Multiple station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apparatus
    • Y10T29/53417Means to fasten work parts together
    • Y10T29/53422Means to fasten work parts together by de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Description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彳) 發明說明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使用在製造車輛引擎蓋之邊緣 彎曲技術。 背景技藝 邊緣彎曲爲一種用於汽車製造,特別是其罩蓋或引擎 蓋之必要技術。在本文圖14之頂視平面圖,示此等引擎蓋 之一代表性實例。實例引擎蓋有一如本文圖15中所示之剖 面。 如圖14中所示,引擎蓋1〇〇包括一以—表層構件1Q2覆蓋 之加固構件1 0 1,並且表層構件1 〇 2之邊緣繞加固構件1 〇丨之 邊緣反摺,因而表層構件1 02及加固構件1 〇 1彼此固著成爲 一整體單元。 其次將參照本文圖1 6之(a)至(c),討論引擎蓋1 〇〇之一種 習知製造方法中之代表性步驟。 在圖16之部份U)中所示之第一步驟,首先提供一已使 一坯件彎曲或拉延成爲預定形狀,然後並使邊緣1 03及1 04 彎曲約90度,藉以所形成之表層構件102,及一同樣藉彎曲 或拉延所形成之加固構件101。然後,將翻轉爲上下顛倒之 加固件101置放在也保持上下顛倒之表層構件102。 在圖16之部份(b)中所示之次一步驟,使表層構件102之 邊緣103及104向內彎曲;邊緣彎曲也稱爲”捲邊"。 圖16之部份(0示已經歷邊緣彎曲或捲邊操作之引擎蓋 100。翻轉此引擎蓋100上下顛倒,可提供圖15之引擎蓋10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〆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 54275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__ B7_五、發明説明(2 ) 〇 作爲捲邊技術之實例,已知一種在日本實用新型公開 公告HEI-4- 1 34225號(①公告)所 edge bending apparatus",及一種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告HEI-4-351227 號(②公告)所揭不之"entire-peripheral-edge hemming method for a panel having a line丨丨。 在①公告之圖3中,藉一可在圖之左右方向移動之預捲 邊衝頭1 8使一周邊凸緣部份2a彎曲(爲方便背景技藝之說明 ’在此處使用與見於上述公告之相同參考圖號),以覆蓋端 緣部份3 a。 在②公告中,如其圖3至5中所示,將一預捲邊衝頭9樞 接式安裝在一樞軸11,並使一凸輪驅動器衝頭1 5向下移動 ,藉以導致預捲邊衝頭9繞樞軸11樞轉,而藉以使一外面板 之一凸緣部份2a彎曲。 利用在①公告中所揭示之捲邊技術,必須提供一裝置 ,用於在水平方向推壓預捲邊衝頭1 8。通常,推壓裝置經 由一樞軸構件及凸輪,將一向下移動,相似於②公告之凸 輪驅動器衝頭1 5之凸輪驅動器衝頭之垂直操作力轉換成爲 水平力。 然而,如自②公告中之圖4明白,操作力轉換需要許多 中介組件部份。而且,利用在②公告中所揭示之捲邊技術 ,樞軸1隨長時間使用而磨損,因此在諸組件部份之間將會 產生太多鬆弛或游隙。因此,預捲邊衝頭9將會定位不準確 ,其將不利影響產品之完工準確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ΐ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 -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4275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濟明説明(3 ) 發明之揭示 鑑於以上所述’本發明之一項目的爲提供一]^技術, 其允許準確捲邊’而不使用凸輪及凸輪驅動器。 爲達成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一邊緣彎曲方法,其包 含下列步驟:將一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及一第二捲邊壓模單 元安裝在一單一壓製機器;導使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執行一 工件之一邊緣之部份彎曲;將已經歷部份彎曲之工件轉移 至第二捲邊壓模單元;以及導使第二捲邊壓模單元執行工 件之邊緣之其餘彎曲,從而在單一壓製機器內完成工件之 邊緣之預定彎曲。 僅藉上壓模之向下運動,便執行工件邊緣之必要彎曲 。要達成如此,通過至少二彎曲階段執行工件之邊緣彎曲 ,藉第一捲邊壓模單元之初始彎曲階段及藉第二捲邊壓模 單元之第二彎曲階段。以此方式,經由許多捲邊壓模單元 逐步實施必要之邊緣彎曲。 根據本發明,將工件直接置放在上壓模,而無中間之 凸輪及凸輪驅動器。因此,無需擔心在元件之間發生過度 之鬆弛或游隙,並且可在長時間期間維持產品之良好完工 準確度。 另外,因爲不採用中間凸輪及凸輪驅動器,邊緣彎曲 裝置在構造上可大爲簡化。 本發明也提供一 kk邊緣彎曲裝置,其包含:一第一捲 邊壓模單元,供使一工件之一邊緣彎曲一預定全彎曲角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6- 542756 ΑΊ --_Β7 五、翁明説明(4 ) —半角度;及一第二捲邊壓模單元,供使工件之邊緣自一 半角度進一步彎曲至預定全彎曲角,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及 胃=捲邊壓模單元安裝在同一壓製機器。 僅藉上壓模之向下運動執行工件邊緣之必要彎曲。要 達成如此,通過至少二彎曲階段執行工件邊緣之彎曲,藉 胃〜捲邊壓模單元之初始彎曲階段,及藉第二捲邊壓模單 % $第二彎曲階段。以此方式,經由許多捲邊壓模單元逐 步實施必要之邊緣彎曲。 根據本發明,將工件直接置放在上壓模,而無中間凸 ^及凸輪驅動器。因此,無需擔心在元件之間發生過度之 胃驰或游隙,並且可在長時間期間維持產品之良好完工準 確度。 另外,因爲不採用中間之凸輪及凸輪驅動器,邊緣彎 曲裝置在構造上可大爲簡化。 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可另包含:一可向上及向下移 動通過第一捲邊壓模單元之下壓模,以供將一工件置於第 一捲邊壓模單元或將一工件進給至第一捲邊壓模單元之第 一工件轉移區段,·一可向上及向下移動通過第二捲邊壓模 單元之一下壓模,以供將工件置於第二捲邊壓模單元或將 工件進給至第二捲邊壓模單元之第二工件轉移區段;以及 一配置在第一工件轉移區段與第二工件轉移區段之間,供 將工件支承在其上,予以自第一工件轉移區段水平轉移至 第二工件轉移區段之中間工件轉移區段。 在本發明,工件在單一壓製機器內之水平轉移爲絕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一 -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2756 ΚΊ _______Β7_ 五、炎明説明(5 ) 必要。因此,本案提供第一,第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 以供實現工件之水平轉移。 而且,在本發明,第一,第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各 包括滾柱,以一種致使工件可容易通過操作人員之手動操 作,在滾柱水平轉移之方式,提供爲凸起在其一上表面上 面。 雖然可使用一馬達或缸作爲驅動源驅動第一,第二及 中間工件轉移區段,以水平轉移工件,但本發明予以設置 爲將工件置於提供爲凸起在工件轉移區段之上表面上面之 滾柱,而藉以水平轉移工件,因而工件可容易由操作人員 手動轉移。因此,第一,第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在大小 及成本上可大爲減低。 附圖之簡要說明 僅意在作爲實例,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 某些較佳實施例,在附圖中: 圖1爲一根據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之剖面圖; 圖2爲在圖1之2-2箭頭之方向所見之略圖; 圖3爲邊緣彎曲裝置在圖2之箭頭"3"之方向所見之略圖 9 圖4爲邊緣彎曲裝置在圖2之箭頭M 4 M之方向所見之略圖 圖5爲邊緣彎曲裝置在圖2之"5-5”箭頭之方向所見之略 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8 - 54275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參明説明(6 ) 圖6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 一操作順序; 圖7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 二操作順序; 圖8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 三操作順序; 圖9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如何工作 y 圖1 0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 第四操作順序; 圖1 1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 第五操作順序; 圖1 2爲略圖,解釋藉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 第六操作順序; 圖1 3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第二捲邊壓模單元如何工 作; 圖14爲一引擎蓋之平面圖; 圖15爲引擎蓋沿圖14之線15-15所取之剖面圖;以及 圖16爲略圖,解釋一用於製造引擎蓋之習知方法。 主要元件對照 10 邊緣彎曲裝置 20 第一捲邊壓模單元 21 周邊支承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9- 542756 A7 B7 五、舞明説明(7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2 第一下壓模 23 彎曲葉片 24 第一上壓模 25 橫桿 26 螺栓 27 懸吊框架 28 工件緊固件 29 定位銷 30 第二捲邊壓模單元 31 周邊支承面 32 第二下壓模 33 彎曲葉片 34 第二上壓模 3 5 橫桿 36 螺栓 37 懸吊框架 38 工件支座 39 定位銷 40 第一工件轉移區段 41 上電平開關 42 下電平開關 43 電平感測桿 44 第一橫向凸起部 45 第二橫向凸起部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0-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 0 第二工件轉移區段 5丄 基座板 5 2 抬升/降低缸 5 3 導向桿 5 4 活塞桿 5 5 抬升/降低板 5 6 框架構件 60 中間工件轉移區段 61 滾柱 62 托座 70 前工件轉移區段 80 工件止檔 81 基座 82 銷 83 L-形臂 84 固持板 85 螺栓 86 彈性板 87 缸 88 工件導承 89 工件檢測感測器 90 上壓模導引件 9 J 表層構件 92 加固構件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1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2756 A7 ___ —_ B7 五、發明説明(9 ) 9 3 第一工件 94 定位孔 9 5 邊緣 96 第二工件 100 引擎蓋 101 加固構件 102 表層構件 103 邊緣 104 邊緣 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方式 現在,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 圖1爲一根據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之剖面圖。邊緣彎 曲裝置10通常包含第一及第二捲邊壓模單元20及30,在圖 之左及右(水平)方向彼此整體連接。特別是,第一捲邊壓模 單元20包括一第一下壓模22,有一周邊支承面21,供在其 上支承一工件(在圖中未示)之周緣,及一第一上壓模24,可 向第一下壓模22垂直移動及離開,並有一彎曲葉片23,供 使工件之周緣彎曲預定全彎曲角之一半角度。第一捲邊壓 模單元20也包括一懸吊框架27,經由螺栓26,以一種致使 懸吊框架27可相對於一橫桿25,固定至懸吊框架27之工件 緊固件28,及定位銷29垂直移動之方式,附著至第一上壓 模24之橫桿25。 同樣,第二捲邊壓模單元20包括一第二下壓模32,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2- 542756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0) 一周邊支承面3 1,供在其上支承工件之周緣,及一第二上 壓模34,可向第二下壓模32垂直移動及離開,並有一彎曲 葉片33,供使工件之周緣自一半角度進一步彎曲至預定全 彎曲角。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也包括一懸吊框架37,經由 螺栓36,以一種致使懸吊框架37可相對於橫桿35,固定至 懸吊框架37之工件支座38,及定位銷39垂直移動之方式, 附著至第二上壓模34之橫桿35。 第一下壓模22有一中央空間,一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 容納在其中(稍後將行就圖4詳細說明),以及上及下電平開 關41及42及電平感測桿43之組合,用於監視第一工件轉移 區段40之電平。在電平感測桿43上之第一橫向凸起部44接 觸上電平開關4 1時,可看出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目前爲在 上電平,亦即供將上工件抬離第一下壓模22之位置。而且 ,在電平感測桿43上之第二橫向凸起部45接觸下電平開關 42時,可看出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目前爲在下電平,亦即 備用位置。 同樣,第二下壓模32有一中央空間,一第二工件轉移 區段5 0容納在其中,以及上及下電平開關4 1及4 2及電平感 測桿4 3 Z組合’用於監視第一工件轉移區段5 0之電平。在 電平感測桿43上之第一橫向凸起部44接觸上電平開關4 1時 ,可看出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 0目前爲在上電平,亦即供將 上工件抬離第二下壓模32之位置。而且,在電平感測桿43 上Z第一橫向凸起部4 5接觸下電平開關4 2時,可看出第二 工件轉移區段50目前爲在下電平,亦即備用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1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嫌· 訂 線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 亦即,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構造相似於第一工件轉移 區段4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邊緣彎曲裝置1 0包括一中間工件轉移區段60, 配置在第一及第二下壓模22及32之間,並且此中間工件轉 移區段60包括滾柱6 1及一在其上可旋轉式支承滾柱6 1之托 座62。 邊緣彎曲裝置1 0另包括一前工件轉移區段70,配置在 第一下壓模22之前部(在圖中之右邊)(遠離第二下壓模32), 並且此前工件轉移區段70包括滾柱61,及一在其上可旋轉 式支承滾柱61之托座62。 圖2爲邊緣彎曲裝置1〇在圖1之2-2箭頭之方向所見之略 圖。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容納在有周邊支承面2 1之第一下 壓模22之中央空間,及同樣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予以容納 在有周邊支承面3 1之第二下壓模32之中央空間。前工件轉 移區段70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60配置在第一下壓模22之前 部及後部。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且,在每一第一及第二下壓模22及32,提供一大致 成交叉閘形狀之工件止檔80,一工件檢測感測器89,及一 工件導承88。 圖3爲邊緣彎曲裝置1〇在圖2之箭頭"3"之方向所見之略 圖。成交叉閘形狀之每一工件止檔80包括一經由一銷82樞 接式連接至一基座81之L-形臂83,及一經由螺栓85緊固至 L-形臂83之遠端之固持板84 ; —彈性板86,諸如一橡膠板, 予以固著至固持板84之遠端。L-形臂83爲可經由一安裝在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4-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12) 座8 1之缸87,在一實線位置與一虛線位置之間往復樞轉。 圖3中之虛線標示一備用位置,在此位置工件止檔80不 阻礙工件之水平運動,而實線標示一停止位置,在此位置 工件止檔80緊靠工件,並從而阻斷工件之水平運動。 請回頭參照圖2,當圖中未示之工件經由前工件轉移區 段70水平轉移至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時,工件與工件止檔 80之彈性板86接觸,因而其可位於一預定地點。 同樣,當工件經由中間工件轉移區段60水平轉移至第 二工件轉移區段50時,工件與工件止檔80之彈性板86接觸 ,因而其可位於一預定地點。 圖4爲邊緣彎曲裝置10在圖2之箭頭”4”之方向所見之略 圖。如圖所示,提供每一工件檢測感測器89,特別是成接 近開關或光電子開關之形式,靠近對應之周邊支承面2 1或 3 1,供檢測存在/不存在一在虛線所標示之工件。參考圖號 90表示適當繞第一及第二下壓模22及32之外周邊所提供之 上壓模導引件。 圖5爲邊緣彎曲裝置10在圖2之5-5箭頭之方向所見之略 圖。如圖所示,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包括一基座板5 1,一 連接至基座板51之抬升/降低缸52,及沿抬升/降低缸52相反 側面所提供,用於滑·動運動通過基座板5 1之導向桿5 3。第 二工件轉移區段50也包括一連接至缸52之活塞桿54之抬升/ 降低板55,一聯結至抬升/降低板55之框架構件56,及附著 至框架5 6之滾柱6 1。如圖2中所示,框架5 6爲矩形’並且許 多滾柱61。(在所例示之實例,總共八滾柱61,在左及右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5- 542756 A7 _ B7 五、發明説明(13) 面各四)附著至框架5 6,以便提供較大工件承載面積。 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係以與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Q相同 方式構成,並因此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之構造在此處將不 予詳細說明,以避免不必要之重複。 請回頭參照圖5,抬升/降低板55,框架56及滾柱6 1可一 起升高至虛線所標示之位置。亦即,虛線位置爲此等元件 之抬升位置,而實線位置爲此等元件之備用位置。 其次,將說明關於以上述方式所設置邊緣彎曲裝置1 0 之作用。 圖6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操作之 第一或初始順序。經由前工件轉移區段70及第一工件轉移 區段40,使包含一表層構件91及加固構件92之第一工件93水 平轉移至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同時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 24及34保持在上備用位置。 圖7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二 操作順序。在此,使第一及第二工件轉移區段40及50降低 至備用位置,以便將第一工件93置放在第一下壓模22。 在其之後,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降低至預定位 置(略微高於下死點)。因此,自懸吊框架27延伸之定位銷29 套入至加固構件92之定位孔94,因而可使加固構件92位於 一預定地點。緊接在其之後,工作件緊固件28緊固加固構 件92 〇 在此狀態,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更進一步降低 。雖然在此時間不可能使懸吊框架27再更進一步降低,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T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2756 A7 B7____ 五、發明説明(14) 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之向下運動決不因爲螺栓26延伸 通過橫桿25而受到阻礙。 圖8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三 操作順序。在此,表層構件91之邊緣95均藉第一上壓模24 之彎曲葉片23予以彎曲約預定全彎曲角之一半;稍後將就 次一圖詳細說明邊緣之此部份彎曲。請察知,可以一種連 續方式實施圖6至8之操作順序,而無實際介入之中斷。 圖9之(a)及(b)爲略圖,解釋在本發明第一捲邊壓模單 元如何工作。 如圖U)中所示,使第一上壓模24向目前置放在第一下 壓模22之第一工件93降低;請察知,第一工件93之邊緣95已 在先前步驟彎曲約90度。 然後,如圖(b)中所示,如使第一上壓模2 4向第一工件 9 3降低,經由彎曲葉片2 3使第一工件9 3之邊緣9 5進一步彎曲 至預定全彎曲角之約一半。 圖10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 四操作順序。使迄至目前位於第一上壓模24下面之第一工 件93如箭頭①所示,水平轉移至第二上壓模34下面,同時 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保持在上備用位置。在此時間 ,抬升至上電平位置之第一工件轉移區段之滾柱6 1,也抬 升至上電平位置之中間工件轉移區段60及第二工件轉移區 段,大爲方便第一工件93之水平轉移。 現在第一上壓模24下面之空間已放空,如箭頭②所示 ,次一或第二工件96(其與第一工件93爲確切相同類型,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〆297公釐) ~ -17-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542756 A7 B7 _ 五、發明説明(15) 此處以不同名稱提及,僅只爲說明之方便)藉前工件轉移區 段70及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轉移至第一上壓模24下面。 亦即,在此時間,已使第一工件9 3適當置定在第二捲 邊壓模單元30,並且已使第二工件96適當置定在第一捲邊 壓模單元2 0。 圖1 1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執行之第 五操作順序。在此,使第一及第二工件轉移區段40及50降 低至備用位置,以便將第一工件9 3置放在第二下壓模3 2 ’ 及將第二工件96置放在第一下壓模22。 在其之後,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降低至預定位 置(略微高於下死點)。因此,自懸吊框架27延伸之定位銷29 套入至加固構件92之定位孔94,因而可使加固構件92位於 一預定地點。緊接在其之後,工作件緊固件28緊固加固構 件92。 在此狀態,使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更進一步降低 。雖然在此時間不可能使懸吊框架27再更進一步降低,但 第一及第二上壓模24及34之向下運動決不因爲螺栓26延伸 通過橫桿25而受到阻礙。 圖1 2爲略圖,解釋本發明之邊緣彎曲裝置所進行之第 六操作順序。在此,經由第二上壓模34之彎曲葉片3 3,使 表層構件9 1之邊緣95進一步彎曲至預定全角度。稍後將就 次一圖詳細說明邊緣95之此完全彎曲。請察知,可以一種 連續方式實施圖1 0至1 2之操作順序’而無實際介入之中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8-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與邊緣95之彎曲平行,藉第二上壓模34之彎曲葉片33 ,第一捲邊壓模20以與較早就圖6至8所說明之相同方式, 進行第二工件96之初步彎曲。 圖1 3之(a)及(b)爲略圖,解釋在本發明第一捲邊壓彳吳單 元如何工作。 如在(a)中所示,使第二上壓模34向目前置放在第二下 壓模32之第一工件93降低。 然後,如在(b)中所示,當第二上壓模34向第一工件93 降低時,經由彎曲葉片33使第一工件93之邊緣95進一步彎 曲至預定全彎曲角。 應該顯而易見,重複圖丨〇-1 2之操作順序,藉以可以一 種連續方式,使工件93,96在其邊緣完全彎曲,亦即捲邊 〇 亦即,在本發明,將包括至少上述第一及第二捲邊壓 模單元20及30之許多捲邊壓模單元安裝在一單一壓製機器( 未示),藉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使一工件93,96經歷部份(初 步)邊緣彎曲或捲邊,將已如此部份彎曲之工件轉移至第二 捲邊壓模單元30,然後並藉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使工件經 歷其餘捲邊,以最後呈現全彎曲角;亦即,本發明之特徵 爲在單一壓製機器內完成工件之必要捲邊。 根據本發明之邊緣彎曲方法,將工件直接置放在上壓 模,而無中間之凸輪及凸輪驅動器。因此,無需擔心發生 過度之鬆驰或游隙,並且可在長時間之期間維持產品之良 好完工準確度。另外,因爲不採用中間凸輪及凸輪驅動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9-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17) ,本發明達成邊緣彎曲裝置在構造上可大爲簡化之優越有 利結果。 而且’在本發明’可使用一所§胃之機窃人進給工件至 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及將工件自第一捲邊壓模單元水平轉 移至第二捲邊壓模單元。然而,在如以上所說明,設有第 一,第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之邊緣彎曲裝置,可將工件 進給至第一捲邊壓模單元及自第一捲邊壓模單元轉移至第 二捲邊壓模單元,而無需使用此種昂貴之機器人。因此, 可相當大程度減低邊緣彎曲裝置之成本。 而且,雖然可使用馬達或缸作爲驅動源驅動第一,第 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以水平轉移工件,但本發明係予設 置爲將工件置於提供爲在工件轉移區段之上表面上面凸起 之滾柱,藉以水平轉移工件,因而工件可容易在滾柱由操 作人員手動轉移。因此,第一,第二及中間工件轉移區段 在大小及成本上可大爲減低。 雖然本發明之實施例業經說明爲將二捲邊壓模單元安 裝在一單一壓製機器,但可將三或更多捲邊壓模單元安裝 在壓製機器。如果每一捲邊壓模單元必要使工件彎曲減少 之角度,增加捲邊壓模單元之數將會更爲有效。 雖然實施例業經說明爲將左及右上或下壓模連接在一 起,但可將單獨之壓模安裝在一稱爲模具組之共用板,並 可將此模具組與壓模安裝在壓製機器。 再者,需要捲邊之任何類型之工件,諸如引擎蓋,行 李箱蓋,門及遮陽棚,均可藉本發明予以處理。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0- 542756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產業應用創新邊緣彎曲方法可採用於汽車之製造,特 別是其引擎蓋,並且因爲其允許在單一壓製機器之邊緣彎 用 有 爲 而 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1 -

Claims (1)

  1. 2756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丨 附件U:第90129082號專利申請案 ’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2年1月17日修正 1. 一種邊緣彎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將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及第二捲邊壓模單元(130)以 I縱列關係水平地安裝在單一壓製機器內; 1 以工件(93)設在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中,操作該壓製 t機器,藉以使該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〇)對工件(93)之邊緣(95) t進行部份彎曲; f ^ 將已經歷部份彎曲之工件(93)轉移至該第二捲邊壓模單 j <元(30)及將下一工件(96)設在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中;及 : 再操作該壓製機器,藉以使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對 :工件(9 3)之部份彎曲的邊緣進行其餘之彎曲工作’及同時使 〉該第一壓模捲邊單元(20)對下一工件(96)的邊緣(95)執行部 I份彎曲, 藉此在單一壓製機器內完成工件(93; 96)之邊緣(95)之 預定彎曲。 2. —種邊緣彎曲裝置,包含: 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用於使工件(93; 96)之邊緣(95) 彎曲預定全彎曲角之一半角度;及 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用於使工件(93; 96)之邊緣(95) 自一半角度進一步彎曲至預定之全彎曲角’該第一捲邊壓 模單元(20)及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〇)以縱列關係水平地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275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8 B8 C8 D8 ^、申請專利範圍 裝在同一壓製機器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邊緣彎曲裝置,另包含: 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可向上及向下移動通過該第一 捲邊壓模單元(20)之一下壓模(22),供將一工件(93; 96)置 於該第一捲邊壓模單元(20),或將工件(93; 96)進給至該第 一捲邊壓模單元(20); —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可向上及 向下移動通過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之一下壓模(3 2),供 將一工件(93 ; 96)置於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或將工件 (93; 96)進給至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以及 中間工作件轉移區段(60),配置在該第一工件轉移區段 (40)與該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之間,用於將工件(93; 96) 支承在其上,予以自該第一工件轉移區段(40)水平轉移至該 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邊緣彎曲裝置,其中該第一 工件轉移區段(40),該第二工件轉移區段(50)及該中間工件 轉移區段(60)各包括滾柱(61),以一種致使工件(93 ; 96)可 容易通過操作人員之手動操作,在滾柱(61)水平轉移之方 式,提供爲凸起在一上表面上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邊緣彎曲裝置,其中,該第 一捲邊壓模單元(20)及該第二捲邊壓模單元(30)係整體地連 接在一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
TW090129082A 2000-11-24 2001-11-23 Edge b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54275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57241A JP3895538B2 (ja) 2000-11-24 2000-11-24 縁曲げ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2756B true TW542756B (en) 2003-07-21

Family

ID=18829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29082A TW542756B (en) 2000-11-24 2001-11-23 Edge b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22416B2 (zh)
JP (1) JP3895538B2 (zh)
CN (1) CN1219608C (zh)
BR (1) BR0115562B1 (zh)
TW (1) TW542756B (zh)
WO (1) WO200204201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1475B2 (ja) * 2006-04-14 2011-12-0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治具パレット
DE102006021876B4 (de) * 2006-05-11 2018-05-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ördelvorrichtung
JP5101901B2 (ja) * 2007-02-07 2012-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ヘミング加工方法及び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5390152B2 (ja) 2008-09-25 2014-01-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閉構造部材の製造方法、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閉構造部材
JP5484789B2 (ja) * 2009-05-26 2014-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パネル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パネル一体化方法
WO2011135620A1 (ja) * 2010-04-27 2011-11-03 株式会社ヒロテック 加工装置
CN102366794A (zh) * 2011-10-19 2012-03-07 芜湖市恒联机电有限公司 换挡摇臂成形加工冲压模具
DE102012206657A1 (de) * 2012-04-23 2013-03-21 Trumpf Werkzeugmaschinen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Einbringen einer Umformung in ein plattenartiges Werkstück
CN104209383B (zh) * 2014-06-30 2016-03-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折边装置及折边方法
CN108067555B (zh) * 2016-11-08 2020-03-17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金属件的成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2636A (en) * 1979-03-15 1980-09-20 Takatsu Seisakusho:Kk Hamming device
JPH03216219A (ja) 1990-01-18 1991-09-24 Toyota Motor Corp ヘミング用プレス型
JPH049231A (ja) * 1990-04-19 1992-01-14 Honda Motor Co Ltd ドロー金型からのワーク取り出し方法
JP2944179B2 (ja) 1990-09-27 1999-08-30 科学技術振興事業団 過渡分光波形解析装置
JPH04157028A (ja) 1990-10-15 1992-05-29 Nissan Motor Co Ltd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DE4104810A1 (de) * 1991-02-16 1992-08-20 Schuler Gmbh L Einrichtung zum umsetzen von blechteilen in einer pressenanlage
JP2800952B2 (ja) 1991-05-27 1998-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入りパネルの全周ヘミング方法
US5150508A (en) * 1991-06-28 1992-09-29 E. R. St. Denis & Sons, Limited Hemming machine and method
US5170558A (en) * 1992-03-19 1992-12-15 Klaisler Mfg. Corp. Receiving arm for a wooden truss fabrication system and system
DE4237312A1 (de) * 1992-11-05 1994-05-11 Schuler Gmbh L Transferpresse o. dgl. Umformmaschine
DE4408449A1 (de) * 1994-03-12 1995-09-14 Mueller Weingarten Maschf Transportsystem
US5632181A (en) * 1995-02-23 1997-05-27 Verson, A Division Of Allied Product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work piece in a multi-station press
US6125683A (en) * 1999-02-19 2000-10-03 Tesco Engineering, Inc. Closure panel hemming system
JPH08243794A (ja) 1995-03-13 1996-09-24 Enami Seiki:Kk プレス加工機
US6112390A (en) * 1998-05-25 2000-09-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hemmed workpieces
DE19830944B4 (de) 1998-07-10 2007-06-06 Reum Gmbh & Co. Betriebs Kg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mehrlagigen,gebördelten,flachen oder verformten Bauteilen
US6446478B1 (en) * 1999-07-29 2002-09-10 Progressive Tool & Industries Co. Two-stage hemm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dies
US6739168B2 (en) * 2000-03-17 2004-05-25 Nissan Motor Co., Ltd. Hemming device and hemming method
DE10042991A1 (de) * 2000-09-01 2002-03-21 Mueller Weingarten Maschf Gelenkarm-Transportsystem
US6474125B1 (en) * 2001-05-18 2002-11-05 Valiant Corporation Hemming machine with dual ball screw drive
US7124491B2 (en) * 2002-12-06 2006-10-24 Tesco Engineering, Inc. Hem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a horizontal motion for actuating the die s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153928A (ja) 2002-05-28
WO2002042019A2 (en) 2002-05-30
BR0115562A (pt) 2004-02-03
BR0115562B1 (pt) 2009-01-13
CN1476358A (zh) 2004-02-18
WO2002042019A3 (en) 2002-10-10
US20060201230A1 (en) 2006-09-14
CN1219608C (zh) 2005-09-21
US7222416B2 (en) 2007-05-29
JP3895538B2 (ja) 200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4309B2 (en) Pre-hemming apparatus
TW542756B (en) Edge b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598489B2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およびヘミング加工方法
US6755070B2 (en) Cam-type press system
JP3494671B2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KR100313722B1 (ko) 헤밍장치
US4901555A (en) Hemming apparatus
JP4530440B2 (ja) ヘミング成形金型
US6745608B2 (en) Hemming units and apparatus
CN211803242U (zh) 折弧形结构工装及其弧形侧板
JP4416987B2 (ja) 絞り用プレス
JP4471533B2 (ja) ヘミング装置
JP4183973B2 (ja) ヘミング装置
US6804981B1 (en) Flanging device for pre-flanging and flanging of components
JPH04190925A (ja) 折曲げ機
JP3851251B2 (ja) プレスカム装置
JP4051556B2 (ja) プレス装置
JPH0726013Y2 (ja) ヘミング装置
JP3817984B2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JP3531336B2 (ja) 薄板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装置
CN220942679U (zh) 一种具有防偏移的导向结构
JP2538111Y2 (ja) 開断面長尺部材のプレス加工装置
CN220532782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侧翻边机构及冲压机床
JPH04253518A (ja) 曲げ加工装置
US5735161A (en) Flan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