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下係可根據本發明使用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及視情況經由自發分解連接體彼此接合之細胞毒性藥劑D的說明。此之後係根據本發明較佳之結合劑LIG的說明,該結合劑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較佳溶酶體)處理。本發明化合物之各個要素可以任何期望組合使用而無限制。具體而言,如較佳或尤佳之每一情形下闡述之藥劑D可與如較佳或尤佳之每一情形下闡述之結合劑LIG組合、視情況與如較佳或尤佳之每一情形下闡述之連接體組合使用。
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
本發明之通式(Ia)化合物具有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
其中 m 係0至2之數, n 係0或1, X 係-C(=O)-NH
2
或-COOH, L
a
係自發分解連接體, A
1
係衍生自以下胺基酸Gly、Pro、Ala、Val、Nva、Leu、Ile、Met、Phe、Tyr、Trp、Ser、Thr、Cys、Asn、Gln、Asp、Glu、Lys、Arg、瓜胺酸及His中之一者或各別N-烷基胺基酸中之一者之基團; A
2
係衍生自胺基酸D-Ala、D-Pro、D-Val、D-Nva、D-Leu、D-Ile、D-Met、D-Phe、D-Tyr、D-Trp、D-Ser、D-Thr、D-Cys、D-Asn、D-Gln、D-Asp、D-Glu、D-Lys、D-Arg、D-瓜胺酸或D-His中之一者或各別N-烷基胺基酸中之一者之基團; R
2
係-H-或C
1
-C
3
-烷基, 或 R
2
係向脯胺酸環之亞甲基之鍵,條件係A
2
係衍生自D-Pro之基團, R 係Z
1
-(C=O)q-, q 係0或1, Z
1
係C
1-10
-烷基、C
5-10
-芳基或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C
5-10
-雜環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C
5-10
-雜芳基烷氧基、C
1-10
-烷氧基、C
6-10
-芳基氧基、C
6-10
-芳基-C
1-10
-烷基氧基或C
6- 10
-芳烷氧基、C
5-10
-雜烷氧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氧基-或C
5-10
-雜環烷氧基,其可由-NH
2
、-C(=O)-、-NH-烷基、-N(烷基)
2
、-NH-C(=O)-烷基、-N(烷基)-C(=O)-烷基、-S(=O)
3
-H、-S(=O)
2
-NH
2
、-S(=O)
2
-N(烷基)
2
、-COOH、-C(=O)-NH
2
、-C(=O)-N(烷基)
2
或-OH單取代或多取代, 或係-H或-(CH
2
)
0-1
-O
x
-(CH
2
CH
2
O)
v
-R
1
基團, x 係0或1, v 係1至20之數, R
1
係-H、-烷基、-CH
2
-COOH、-CH
2
-CH
2
-COOH或-CH
2
-CH
2
-NH
2
, 或 R 係LIG-(L
c
)
r
-, LIG 係結合劑,其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較佳溶酶體處理, L
c
係連接體, r 係0或1且 #1 代表向細胞毒性藥劑之鍵。 在此上下文中,R
1
在定義為烷基時較佳係C
1-12
-烷基且m較佳係1。 在R係Z
1
-(C(=O))q-時,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亦稱為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 在R係LIG-(L
c
)
r
-時,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亦稱為豆莢蛋白可裂解連接體。 在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係指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時,q較佳係1。 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應理解為意指生物可逆地阻斷對作用重要之藥劑(較佳KSP抑制劑)之胺基的基團。 X較佳係-C(=O)-NH
2
。 A
2
較佳係衍生自胺基酸D-Ala及D-Pro中之一者之基團。 進一步較佳者係衍生自D-Asp、D-Asn、D-His及D-Ser之基團。 在A
2
係衍生自胺基酸D-Ala及D-Pro中之一者之基團時,通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具有通式(Ia'')及(Ia'''):
及
在通式(Ia')中之A
2
並非D-脯胺酸時,R
2
較佳係-H或甲基,更佳為-H。 在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中,胺基酸殘基A
1
可呈L構形或呈D構形。A
1
較佳衍生自Ala或Val。 較佳者係L-Ala、D-Ala或L-Val。 尤佳者係L-Ala。 在豆莢蛋白可裂解保護基團中,q較佳係1。 Z
1
較佳係C
1-10
-烷基、C
6-10
-芳烷基、C
5-10
-雜芳基烷基、C
6-10
-芳烷氧基、C
6-10
-芳基-C
1-10
-烷基氧基或C
5-10
-雜芳基烷氧基或-(CH
2
)
0-1
-Ox-(CH
2
CH
2
O)v-R
1
基團,其中x、v及R
1
具有上文給出之含義。 「衍生自胺基酸中之一者之基團」如化學中常見係指胺基酸之側基。換言之,在丙胺酸之情形下為-CH
3
,等等。
自發分解連接體 La
為確保游離藥劑之有效釋放,亦可視情況在酵素裂解位點與藥劑之間納入所謂自發分解連接體元件(L
a
)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 8, 618-637)。藥劑可藉由各種機制來釋放,例如在親核基團之初始酵素釋放後藉由經由電子級聯之隨後消除(Bioorg. Med. Chem., 1999, 7, 1597;J. Med. Chem., 2002, 45, 937;Bioorg. Med. Chem., 2002, 10, 71)或藉由相應連接體元件之環化(Bioorg. Med. Chem., 2003, 11, 2277;Bioorg. Med. Chem., 2007, 15, 4973;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 2241)或藉由二者之組合(Angew. Chem. Inter. Ed., 2005, 44, 4378)。該等連接體元件之實例示於下圖中:
根據本發明較佳者係以下基團中之一者作為L
a
:
其中#
1
代表向羰基之鍵且#
2
代表向D1之羥基或胺基之鍵。
細胞毒性藥劑
在本發明之式Ia化合物中,D係-D
1
-(L
b
)
o
-(LIG)
p
基團,其中 D
1
係細胞毒性藥劑, LIG 代表結合劑,其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且較佳溶酶體處理, L
b
代表連接體且 o及p 獨立地係0或1。 所用細胞毒性藥劑較佳係絲裂黴素(mitomycin)、多柔比星(doxorubicin)、胺喋呤(aminopterin)、放線菌素(actinomycin)、博來黴素(bleomycin)、9-胺基喜樹鹼、n8-乙醯基精脒、1-(2-氯乙基)-1,2-二甲烷磺醯基醯肼、他利黴素(tallysomycin)、阿糖胞苷、依託泊苷(etoposid)、喜樹鹼(camptothecin)、紫杉醇(taxol)、埃斯波黴素(esperamicin)、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蛇形菌素(anguidin)、長春花新鹼(vincristin)、長春鹼(vinblastin)、嗎啉-多柔比星、n-(5,5-二乙醯氧基戊基)多柔比星、多卡米星(duocarmycin)、奧裡斯他汀(auristatin)、吡咯并苯并二氮呯衍生物、吲哚啉并苯并二氮呯(IGN)衍生物及單-亞胺-IGN衍生物、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喜樹鹼DX8951 (依沙替康(exatecan))或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KSP抑制劑),該等藥劑經由其羥基或胺基鍵結至通式(Ia)之L
a
(在n = 1時)或羰基(在n = 0時)。該等藥劑之相應衍生化可基於已知方法(例如,關於多卡米星參見Synthesis, 1999, 1505,關於喜樹鹼參見Nat. Struct. Biol., 2002, 9, 337, Journal of Med. Chem., 2010, 53(3), 1043,關於奧裡斯他汀參見ChemMedChem,. 2011, 6(1), 54,關於多柔比星參見Mol. Cancer. Ther., 2005, 4, 751,及關於吡咯并苯并二氮呯衍生物(PBD衍生物)參見J. Biol. Chem, 2008, 283, 9318;亦參見J. Med. Chem 2013, 56, 7564及序言中之其他參考文獻,J. Med. Chem. 2001, 44, 1341, Oncology Reports 2011, 26, 629))。 尤佳者係具有對其效能必需之游離羥基或胺基之彼等細胞毒性藥劑,尤其具有對其效能必需之游離胺基之彼等。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與該基團之偶合可掩蔽細胞毒性藥劑之效能。此組藥劑包括(例如)具有下式之多柔比星:
藉由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與多柔比星之游離胺基之偶聯,可掩蔽其效能。 根據本發明較佳之其他細胞毒性藥劑係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如WO2015/096982中所揭示。尤佳者係下式II之彼等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R
1
係-H、-L-#1、-MOD或-(CH
2
)
0-3
Z, Z 係-H、-NHY
3
、-OY
3
、-SY
3
、鹵素、-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或-CH(CH
2
W)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NH
2
、-S(=O)
3
H、-COOH、-NH-C(=O)-CH
2
-CH
2
-CH(NH
2
)-COOH或-(C(=O)-NH-CHY
4
)
1-3
-COOH; W 係-H或-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可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R
2
係-L-#1、-H、-MOD、-C(=O)-CHY
4
-NHY
5
或-(CH
2
)
0-3
Z,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Y
5
係-H或-C(=O)-CHY
6
-NH
2
, Y
6
係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 A 係-C(=O)-、-S(=O)-、-S(=O)
2
-或-S(=O)
2
-NH-, R
3
係-L-#1、-MOD、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雜烷基、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n 係0、1或2,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5
係-H、-NH
2
、-NO
2
、鹵素、-CN、-CF
3
、-OCF
3
、-CH
2
F、-CH
2
F、-SH或-(CH
2
)
0-3
Z, Z 係-H、-OY
3
、-SY
3
、鹵素、-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N、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NO
2
、-NH
2
、-COOH或鹵素, R
8
係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 10
-炔基、氟-C
2-10
-炔基、C
4-10
-環烷基、氟-C
4-10
-環烷基或-(CH
2
)
0-2
-(HZ
2
), HZ
2
係具有最多兩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之4-至7-員雜環,其可由-OH、-COOH、-NH
2
或-L-#1取代, R
9
係-H、-F、-CH
3
、-CF
3
、-CH
2
F或-CHF
2
, -L-#1 係-(L
b
)
o
-(LIG)
p
, LIG 係結合劑,其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較佳溶酶體處理, L
b
係連接體, o及p 獨立地係0或1, -MOD 係-(NR
10
)
n
-(G1)
o
-G2-G3, R
10
係-H或C
1
-C
3
-烷基, G1 係-NH-C(=O)-、-C(=O)-NH-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O-、-S-、-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O)-、-CR
x
=N-O,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G3 係-H或-COOH, R
y
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各自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此處較佳者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R
3
係-L-#1或C
1-10
-烷基、C
6-10
-芳基或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或C
5-10
-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且 -MOD 具有至少一個-COOH基團。 較佳者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藉由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與式II化合物之游離胺基之偶聯,可掩蔽其效能。 根據本發明使用之該等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具有效應必需之胺基。藉由用肽衍生物修飾此胺基,阻斷關於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之效應且因此亦抑制細胞毒性效應之發展。然而,若此肽殘基可由腫瘤相關之酵素(例如豆莢蛋白)釋放,則該效應可在腫瘤組織中以受控方式重新確立。
定義
術語「經取代」意指指示原子或指示基團上之一或多個氫已經來自指定基團之選擇置換,條件係在所述情況下不超過指示原子之正常化合價。可允許取代基及/或變量之組合。 術語「視情況經取代」意指取代基之數目可等於0或不為0。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可經多至可藉由用任何可獲得碳或氮或硫原子上之非氫取代基置換氫原子所容納之可選取代基取代。通常,可選取代基(若存在)之數目可為1、2、3、4或5,尤其1、2或3。 如此處(例如)本發明通式之化合物之取代基之定義中所用表達術語「單-或多-」意指「1、2、3、4或5、較佳1、2、3或4、更佳1、2或3、最佳1或2」。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基團經取代,則該等基團可經單取代或多取代。在本發明之保護之範疇內,出現一次以上之所有基團之定義彼此獨立。較佳由1個、2個或3個相同或不同取代基取代。尤佳由一個取代基取代。
烷基
烷基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C
1
-C
10
-烷基)、通常1至6 (C
1
-C
6
-烷基)、較佳1至4 (C
1
-C
4
-烷基)且更佳1至3個碳原子(C
1
-C
3
-烷基)之直鏈或具支鏈飽和單價烴基團。 較佳實例包括: 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異丙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異戊基、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新戊基、1,1-二甲基丙基、4-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1-甲基戊基、2-乙基丁基、1-乙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丁基、2,3-二甲基丁基、1,3-二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丁基。 尤佳者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或第三丁基。
雜烷基
雜烷基係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且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之直鏈及/或具支鏈烴鏈:-O-、-S-、-C(=O)-、-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R
x
=N-O-,且其中包括側鏈(若存在)之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NH-C(=N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R
y
在每一情形下皆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又可在每一情形下由-NH-C(=O)-NH
2
、-COOH、-OH、-NH
2
、-NH-C(=N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R
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烯基
烯基係具有一個或兩個雙鍵及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C
2
-C
10
-烯基)、尤其2或3個碳原子(C
2
-C
3
-烯基)之直鏈或具支鏈單價烴鏈,其中應瞭解,在烯基含有一個以上雙鍵時,雙鍵可彼此分離或彼此共軛。烯基係(例如)乙烯基(或乙烯基)、丙-2-烯-1-基(或「烯丙基」)、丙-1-烯-1-基、丁-3-烯基、丁-2-烯基、丁-1-烯基、戊-4-烯基、戊-3-烯基、戊-2-烯基、戊-1-烯基、己-5-烯基、己-4-烯基、己-3-烯基、己-2-烯基、己-1-烯基、丙-1-烯-2-基(或「異丙烯基」)、2-甲基丙-2-烯基、1-甲基丙-2-烯基、2-甲基丙-1-烯基、1-甲基丙-1-烯基、3-甲基丁-3-烯基、2-甲基丁-3-烯基、1-甲基丁-3-烯基、3-甲基丁-2-烯基、2-甲基丁-2-烯基、1-甲基丁-2-烯基、3-甲基丁-1-烯基、2-甲基丁-1-烯基、1-甲基丁-1-烯基、1,1-二甲基丙-2-烯基、1-乙基丙-1-烯基、1-丙基乙烯基、1-異丙基乙烯基、4-甲基戊-4-烯基、3-甲基戊-4-烯基、2-甲基戊-4-烯基、1-甲基戊-4-烯基、4-甲基戊-3-烯基、3-甲基戊-3-烯基、2-甲基戊-3-烯基、1-甲基戊-3-烯基、4-甲基戊-2-烯基、3-甲基戊-2-烯基、2-甲基戊-2-烯基、1-甲基戊-2-烯基、4-甲基戊-1-烯基、3-甲基戊-1-烯基、2-甲基戊-1-烯基、1-甲基戊-1-烯基、3-乙基丁-3-烯基、2-乙基丁-3-烯基、1-乙基丁-3-烯基、3-乙基丁-2-烯基、2-乙基丁-2-烯基、1-乙基丁-2-烯基、3-乙基丁-1-烯基、2-乙基丁-1-烯基、1-乙基丁-1-烯基、2-丙基丙-2-烯基、1-丙基丙-2-烯基、2-異丙基丙-2-烯基、1-異丙基丙-2-烯基、2-丙基丙-1-烯基、1-丙基丙-1-烯基、2-異丙基丙-1-烯基、1-異丙基丙-1-烯基、3,3-二甲基丙-1-烯基、1-(1,1-二甲基乙基)乙烯基、丁-1,3-二烯基、戊-1,4-二烯基或己-1,5-二烯基基團。更具體而言,基團係乙烯基或烯丙基。
炔基
炔基係具有一個三鍵且具有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C
2
-C
10
-炔基)、尤其2或3個碳原子(C
2
-C
3
-炔基)之直鏈或具支鏈單價烴鏈。C
2
-C
6
-炔基係(例如)乙炔基、丙-1-炔基、丙-2-炔基(或炔丙基)、丁-1-炔基、丁-2-炔基、丁-3-炔基、戊-1-炔基、戊-2-炔基、戊-3-炔基、戊-4-炔基、己-1-炔基、己-2-炔基、己-3-炔基、己-4-炔基、己-5-炔基、1-甲基丙-2-炔基、2-甲基丁-3-炔基、1-甲基丁-3-炔基、1-甲基丁-2-炔基、3-甲基丁-1-炔基、1-乙基丙-2-炔基、3-甲基戊-4-炔基、2-甲基戊-4-炔基、1-甲基戊-4-炔基、2-甲基戊-3-炔基、1-甲基戊-3-炔基、4-甲基戊-2-炔基、1-甲基戊-2-炔基、4-甲基戊-1-炔基、3-甲基戊-1-炔基、2-乙基丁-3-炔基、1-乙基丁-3-炔基、1-乙基丁-2-炔基、1-丙基丙-2-炔基、1-異丙基丙-2-炔基、2,2-二甲基丁-3-炔基、1,1-二甲基丁-3-炔基、1,1-二甲基丁-2-炔基或3,3-二甲基丁-1-炔基基團。更具體而言,炔基係乙炔基、丙-1-炔基或丙-2-炔基。
環烷基
環烷基係具有3-12個碳原子(C
3
-C
12
-環烷基)之飽和單價單環或二環烴基。 在此上下文中,
單環
烴基係通常具有3至10 (C
3
-C
10
-環烷基)、較佳3至8 (C
3
-C
8
-環烷基)且更佳3至7 (C
3
-C
7
-環烷基)個碳原子之單價烴基。 單環烴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 尤佳者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及環庚基。 在此上下文中,
二環
烴基係通常具有3至12個碳原子之烴基(C
3
-C
12
-環烷基),此處應理解為意指一起共用兩個直接毗鄰原子之兩個飽和環系統之稠合。二環烴基之較佳實例包括:二環[2.2.0]己基、二環[3.3.0]辛基、二環[4.4.0]癸基、二環[5.4.0]十一烷基、二環[3.2.0]庚基、二環[4.2.0]辛基、二環[5.2.0]壬基、二環[6.2.0]癸基、二環[4.3.0]壬基、二環[5.3.0]癸基、二環[6.3.0]十一烷基及二環[5.4.0]十一烷基。
雜環烷基
雜環烷基係具有1、2、3或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之非芳香族單環或二環系統。雜原子可為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 本發明之
單環
系統可具有3至8、較佳4至7且更佳5或6個環原子。 具有3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氮丙啶基。 具有4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氮雜環丁基、氧雜環丁基。 具有5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吡咯啶基、咪唑啶基、吡唑啶基、吡咯啉基、二氧戊環基及四氫呋喃基。 具有6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六氫吡啶基、六氫吡嗪基、嗎啉基、二噁烷基、四氫吡喃基及硫嗎啉基。 具有7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氮雜環庚烷基、氧雜環庚烷基、1,3-二氮雜環庚烷基、1,4-二氮雜環庚烷基。 具有8個環原子之雜環烷基之較佳實例包括: 氧雜環辛基、氮雜環辛基。 在
單環
雜環烷基中,較佳者係具有最多兩個來自O、N及S之群之雜原子之4-至7-員飽和雜環基。 尤佳者係嗎啉基、六氫吡啶基、吡咯啶基及四氫呋喃基。 根據本發明,具有1、2、3或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之
二環
系統可具有6至12且較佳6至10個環原子,其中1、2、3或4個碳原子可更換為來自O、N及S之群之相同或不同雜原子。 較佳實例包括:氮雜二環[3.3.0]辛基、氮雜二環[4.3.0]壬基、二氮雜二環[4.3.0]壬基、氧氮雜二環[4.3.0]壬基、硫氮雜二環[4.3.0]壬基或氮雜二環[4.4.0]癸基及根據定義衍生自其他可能組合之基團。 尤佳者係全氫環戊[c]吡咯基、全氫呋喃并[3,2-c]吡啶基、全氫吡咯并[1,2-a]吡嗪基、全氫吡咯并[3,4-c]吡咯基及3,4-亞甲基二氧基苯基。
雜環烷氧基
雜環烷氧基係經由-O-基團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之雜環烷基。
烷氧基
烷氧基係通常具有1至6 (C
1
-C
6
-烷氧基)、較佳1至4 (C
1
-C
4
-烷氧基)且更佳1至3 (C
1
-C
3
-烷氧基)個碳原子之式-O-烷基之直鏈或具支鏈飽和烷基醚基團。 較佳實例包括: 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第三丁氧基、正戊基氧基及正己氧基。
芳基
芳基係由碳原子組成之單價單環或二環芳香族還系統。實例係萘基及苯基;較佳者係苯基或苯基基團。
C6
-C10
- 芳烷基
舉例而言,在本發明上下文中,C
6-10
-芳烷基係C
1
-C
4
-烷基鍵結之單環芳香族芳基、苯基。 闡釋性C
6-10
-芳烷基係苄基。
雜芳基
雜芳基係單價單環、二環或三環芳香族環系統,其具有5、6、8、9、10、11、12、13或14個環原子(「5-至14-員雜芳基」基團)、尤其5、6、9或10個環原子,且含有至少一個環雜原子及視情況1、2或3個來自N、O及S之群之其他環雜原子,且經由環碳原子或視情況(在由化合價允許時)經由環氮原子鍵結。 雜芳基可為5-員雜芳基,例如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噁唑基、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噁二唑基、三唑基、噻二唑基或四唑基;或6-員雜芳基,例如吡啶基、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或三嗪基;或三環雜芳基,例如咔唑基、吖啶基或吩嗪基;或9-員雜芳基,例如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噁唑基、苯并異噁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基、吲唑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吲嗪基或嘌呤基;或10-員雜芳基,例如喹啉基、喹唑啉基、異喹啉基、㖕啉基、酞嗪基、喹喏啉基或喋啶基。 一般而言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芳基包括所有可能之異構形式,例如關於分子之其餘部分之附接點之互變異構物及位置異構物。因此,作為闡釋性非排他性實例,術語吡啶基包括吡啶-2-基、吡啶-3-基及吡啶-4-基;或術語噻吩基包括噻吩-2-基及噻吩-3-基。
C5
-C10
- 雜芳基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C
5-10
-雜芳基係具有1、2、3或4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雜原子之單環或二環芳香族環系統。可出現之雜原子係:N、O、S、S(=O)及/或S(=O)
2
。鍵結價可在任何芳香族碳原子或氮原子處。 本發明之單環雜芳基具有5或6個環原子。 較佳者係具有1個或2個雜原子之雜芳基。此處尤佳者係1個或2個氮原子。 具有5個環原子之雜芳基包括(例如)以下環: 噻吩基、噻唑基、呋喃基、吡咯基、噁唑基、咪唑基、吡唑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噁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及噻二唑基。 具有6個環原子之雜芳基包括(例如)以下環: 吡啶基、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及三嗪基。 根據本發明之二環雜芳基具有9或10個環原子。 具有9個環原子之雜芳基包括(例如)以下環: 酞基、硫代酞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吲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吖㖕基、吲嗪基、嘌呤基、吲哚啉基。 具有10個環原子之雜芳基包括(例如)以下環: 異喹啉基、喹啉基、喹嗪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㖕啉基、酞嗪基、1,7-及1,8-萘啶基、喋啶基、𠳭烷基。
芳基氧基
芳基氧基係式芳基-O-之芳基。 較佳實例包括:苯氧基及萘基氧基。
雜烷氧基
雜烷氧基係直鏈及/或具支鏈烴基鏈,其具有1至10個碳原子且經由-O-鍵結至分子之其餘部分且可另外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O-、-S-、-C(=O)-、-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R
x
=N-O-,且其中包括側鏈(若存在)之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NH-C(=N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R
y
在每一情形下皆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又可在每一情形下由-NH-C(=O)-NH
2
、-COOH、-OH、-NH
2
、-NH-C(=N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R
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鹵素或鹵素原子係氟(-F)、氯(-Cl)、溴(-Br)或碘(-I)。 較佳者係氟(-F)、氯(-Cl)及溴(-Br)。 本發明之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前藥較佳具有下式(IIa):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S(=O)-、-S(=O)
2
-或-S(=O)
2
-NH-, R
1
係-H、-L-#1、-MOD或-(CH
2
)
0-3
Z, Z 係-H、-NHY
3
、-OY
3
、-SY
3
、鹵素、-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或-CH(CH
2
W)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NH
2
、-S(=O)
3
H、-COOH、-NH-C(=O)-CH
2
-CH
2
-CH(NH
2
)C(=O)-或-(C(=O)-NH-CHY
4
)
1-3
-COOH, W 係-H或-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R
2
係-H、-L-#1、-MOD、-C(=O)-CHY
4
-NHY
5
或-(CH
2
)
0-3
Z,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Y
5
係-H或-C(=O)-CHY
6
-NH
2
, Y
6
係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 R
3
係-MOD、-L-#1、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雜烷基、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n 係0、1或2,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4
係式Ia'、Ia''及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 R
5
係-H、-NH
2
、-NO
2
、鹵素、-CN、CF
3
、-OCF
3
、-CH
2
F、-CH
2
F、-SH或-(CH
2
)
0-3
Z, Z 係-H、-OY
3
、-SY
3
、鹵素、-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N、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NO
2
、-NH
2
、-COOH或鹵素, R
8
係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C
4-10
-環烷基、氟-C
4-10
-環烷基或-(CH
2
)
0-2
-(HZ
2
), HZ
2
係具有最多兩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之4-至7-員雜環,其可由-OH、-COOH、-NH
2
或-L-#1取代, R
9
係-H、-F、-CH
3
、-CF
3
、-CH
2
F或-CHF
2
, -L-#1 係-(L
b
)
o
-(LIG)
p
, LIG 係結合劑,其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且較佳溶酶體處理, L
b
係連接體, o及p 獨立地係0或1, -MOD 係-(NR
10
)
n
-(G1)
o
-G2-G3, R
10
係-H或C
1
-C
3
-烷基, G1 係-NH-C(=O)-、-C(=O)-NH-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且 G2 係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可由-O-、-S-、-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O)-、-CR
x
=N-O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且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y
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各自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G3 係-H或-COOH且 -MOD 具有至少一個-COOH基團,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此處較佳者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R
3
係C
1-10
-烷基、C
6-10
-芳基或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或C
5-10
-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其中n及Z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C(=O)-NH-CHY
4
)
1-3
-COOH基團意指存在一個-C(=O)-NH-CHY
4
-COOH基團,或根據-C(=O)-NH-CHY
4
-C(=O)-NH-CHY
4
-COOH,兩個-(C(=O)-NH-CHY
4
)基團可彼此接合,或根據-C(=O)-NH-CHY
4
-C(=O)-NH-CHY
4
-C(=O)-NH-CHY
4
-COOH,三個基團可彼此接合。 尤佳者係如下之通式(IIa)化合物,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H, X
2
係N且 X
3
係C。 尤佳者係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極佳者係如下之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較佳者係如下之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A係-C(=O)-。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R
1
係-L-#1、-MOD、-H、-COOH、-C(=O)-NH-NH
2
、-(CH
2
)
1- 3
NH
2
、-C(=O)-NZ''(CH
2
)
1-3
NH
2
及-C(=O)-NZ''CH
2
COOH,且 Z'' 係-H或-NH
2
。 在通式(IIa)中,若R
4
係-L-#1,則R
1
較佳係-MOD。 更具體而言,在通式(IIa)中,若R
3
不為-MOD,則R
4
係-L-#1且R
1
係-MOD。 在通式(IIa)中,R
2
較佳係-H。 在通式(IIa)中,R
3
較佳係 -L-#1或-MOD,或係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OH、-O-烷基、-SH、-S-烷基、-O-C(=O)-烷基、-O-C(=O)-NH-烷基、-NH-C(=O)-烷基、-NH-C(=O)-NH-烷基、-S(=O)
n
-烷基、-S(=O)
2
-NH-烷基、-NH-烷基、-N(烷基)
2
或-NH
2
取代。 此處烷基較佳係C
1-3
烷基-。 在通式(IIa)中,R
5
較佳係-H或-F。 在通式(IIa)中,R
6
及R
7
較佳獨立地係-H、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或鹵素。 在通式(IIa)中,R
8
較佳係具支鏈C
1-5
-烷基、尤其-C(CH
3
)
2
-(CH
2
)
0-2
-R
y
基團,其中R
y
係-H、-OH、-C(=O)
2
H或-NH
2
。 更佳地,R
8
係-C(CH
3
)
2
-(CH
2
) -R
y
基團,其中R
y
係-H。 在通式(IIa)中,R
9
較佳係-H或-F。 在通式(IIa)中,-MOD較佳係基團 HOOC-(CHX)
x
-AM-CH
2
-CH
2
-NH-C(=O)-, 其中 x 係2至6之數, X 係-H、-NH
2
或-COOH,且 AM 係-C(=O)-NH-或-NH-C(=O)-。 在通式(IIa)中,-MOD更佳係基團 HOOC-CH
2
-CH
2
-CH(COOH)-NH-C(=O)-CH
2
-CH
2
-NH-C(=O)-, HOOC-CH(NH
2
)-CH
2
-CH
2
-C(=O)-NH-CH
2
-CH
2
-NH-C(=O)- 及 HOOC-CH(NH
2
)-(CH
2
)
4
-NH-C(=O)-CH
2
-CH
2
-NH-C(=O)-。 尤佳者係通式(IIa)化合物,其中取代基R
1
及R
3
皆不為或其中之一者係-L-#1,且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且 A 係-C(=O)-, R
1
係-H、-COOH、-C(=O)-NH-NH
2
、-(CH
2
)
1-3
NH
2
、-C(=O)-NZ''(CH
2
)
1-3
NH
2
及-C(=O)-NZ''CH
2
-COOH, Z'' 係-H或-NH
2
, R
2
係-H, R
3
係苯基,其可由鹵素、C
1-3
-烷基或氟-C
1-3
-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或係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氟、-OY
4
、-SY
4
、-O-C(=O)-Y
4
、-O-C(=O)-NH-Y
4
、-NH-C(=O)-Y
4
、-NH-C(=O)-NH-Y
4
、-S(=O)
n
-Y
4
、-S(=O)
2
-NH-Y
4
、-NH-Y
4
或-N(Y
4
)
2
取代, n 係1或2且 Y
4
係-H或苯基,其可視情況由鹵素、C
1-3
-烷基或氟-C
1-3
-烷基單取代或多取代;或係烷基-,其可由-OH、-COOH及/或-NH-C(=O)-C
1-3
-烷基取代。 在此情形下,R
3
及Y
4
較佳係可由氟單取代或多取代之苯基。 在此情形下,Y
4
較佳係C
1-3
-烷基。 亦尤佳者係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R
3
係苯基,其可由-OH、-O-烷基、-SH、-S-烷基、-O-C(=O)-烷基、-O-C(=O)-NH-烷基、-NH-C(=O)-烷基、-NH-C(=O)-NH-烷基、-S(=O)
n
-烷基、-S(=O)
2
-NH-烷基、-NH-烷基、-N(烷基)
2
或-NH
2
單取代或多取代, n 係1或2, R
5
係-H或-F,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或鹵素, R
8
係具支鏈C
1-5
-烷基且 R
9
係-H或-F。 在此情形下,C
1-3
-烷基尤佳。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a)之化合物,其中: R
1
係-H、-L-#1、-COOH、 HOOC-CH
2
-CH
2
-CH(COOH)-NH-C(=O)-CH
2
-CH
2
-NH-C(=O)-; HOOC-CH(NH
2
)-CH
2
-CH
2
-C(=O)-NH-CH
2
-CH
2
-NH-C(=O)-或 HOOC-CH(NH
2
)-(CH
2
)
4
-NH-C(=O)-CH
2
-CH
2
-NH-C(=O)-, R
2
係-H, A 係-C(=O)-, R
3
係-(CH
2
)OH、-CH(CH
3
)OH、-CH
2
-S-CH
2
CH-(COOH)-NH-C(=O)-CH
3
、 -CH(CH
3
)OCH
3
、苯基,其可由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胺基、1至3個烷基或1至3個鹵代烷基取代, HOOC-CH
2
-CH
2
-CH(COOH)-NH-C(=O)-CH
2
-CH
2
-NH-C(=O)-; HOOC-CH(NH
2
)-CH
2
-CH
2
-C(=O)-NH-CH
2
-CH
2
-NH-C(=O)-; HOOC-CH(NH
2
)-(CH
2
)
4
-NH-C(=O)-CH
2
-CH
2
-NH-C(=O)-或 -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 Y
6
係-H、-C(=O)-CH
3
或-L-#1, R
5
係-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或鹵素, R
8
係C
1-4
-烷基且 R
9
係-H。 此處較佳者尤其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R
6
及R
7
獨立地係氫或氟且 R
8
係第三丁基。 另外,較佳者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R
1
係-H、-COOH、HOOC-CH
2
-CH
2
-CH(COOH)-NH-C(=O)-CH
2
-CH
2
-NH-C(=O)-、HOOC-CH(NH
2
)-CH
2
-CH
2
-C(=O)-NH-CH
2
-CH
2
-NH-C(=O)-或HOOC-CH(NH
2
)-(CH
2
)
4
-NH-C(=O)-CH
2
-CH
2
-NH-C(=O)-, R
2
係-H, A 係-C(=O)-, R
3
係-(CH
2
)OH、-CH(CH
3
)OH、-CH
2
-S-CH
2
CH(COOH)NH-C(=O)-CH
3
、-CH(CH
3
)OCH
3
、HOOC-CH
2
-CH
2
-CH(COOH)-NH-C(=O)-CH
2
-CH
2
-NH-C(=O)-、HOOC-CH(NH
2
)-CH
2
-CH
2
-C(=O)-NH-CH
2
-CH
2
-NH-C(=O)-、HOOC-CH(NH
2
)-(CH
2
)
4
-NH-C(=O)-CH
2
-CH
2
-NH-C(=O)-、-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或苯基,其可由1-3個鹵素原子、1至3個胺基、1至3個烷基或1至3個鹵代烷基取代,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 Y
6
係-H、-C(=O)-CH
3
或-L-#1, R
5
係-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或鹵素, R
8
係C
1-4
-烷基且 R
9
係-H, 其中取代基R
1
及R
3
中之一者係-L-#1。 此處較佳者尤其係彼等化合物,其中 R
6
及R
7
係-F且 R
8
係第三丁基。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b)之化合物
其中 X
1
、X
2
、X
3
、R
1
、 R
2
、R
4
、R
5
、R
6
、 R
7
、R
8
及R
9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且 A 係-C(=O)-, B 係單鍵、-O-CH
2
-或-CH
2
-O-, R
20
係-NH
2
、-F、-CF
3
或-CH
3
且 n 係0、1或2。 此處較佳者係通式(IIb)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亦較佳者係通式(IIc)之彼等化合物
其中 X
1
、X
2
、X
3
、A、R
1
、R
3
、R
4
、R
6
、R
7
、R
8
及R
9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 此處較佳者係通式(IIc)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 X
3
係N, A 係-C(=O)-且 R
3
係-CH
2
OH、-CH
2
OCH
3
、-CH(CH
3
)OH或-CH(CH
3
)OCH
3
。 亦進一步較佳者係通式(IId)之彼等化合物
其中 X
1
、X
2
、X
3
、A、R
3
、R
4
、R
6
、R
7
、R
8
及R
9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 此處較佳者係通式(IId)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 X
3
係N, A 係-C(=O)-, R
3
係-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且 Y
6
係-H或-C(=O)CH
3
。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 Z 係-Cl或-Br; • R
1
係-(CH
2
)
0-3
Z, Z 係-C(=O)-NY
1
Y
2
, Y
1
係-H、-NH
2
或-(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 Y
2
係-(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且 Z' 係-COOH; • Y
1
係-H, Y
2
係-(CH
2
CH
2
O)
3
-CH
2
CH
2
Z',且 Z' 係-COOH; • Y
1
係-H, Y
2
係-CH
2
CH
2
Z', Z' 係-(C(=O)NHCHY
4
)
2
-COOH,且 Y
4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 • Y
1
係-H, Y
2
係-CH
2
CH
2
Z', Z' 係-(C(=O)-NHCHY
4
)
2
-COOH,且 Y
4
係異丙基或-(CH
2
)
3
-NH-C(=O)-NH
2
; • Y
1
係-H, Y
2
係-CH
2
CH
2
Z', Z' 係-(C(=O)-NHCHY
4
)
2
-COOH,且 Y
4
係-CH
3
或-(CH
2
)
3
-NH-C(=O)-NH
2
; •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 • Y
4
係異丙基或-CH
3
; • Y
1
係-H, Y
2
係-CH
2
CH
2
Z', Z' 係-C(=O)-NHCHY
4
-COOH,且 Y
4
係視情況經-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 Y
4
係胺基苄基; • R
2
係-(CH
2
)
0-3
Z, Z 係-SY
3
,且 Y
3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 R
4
係-C(=O)-CHY
4
-NHY
5
, Y4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且 Y
5
係-H; • R
4
係-C(=O)-CHY
4
-NHY
5
, Y
5
係-C(=O)-CHY
6
-NH
2
,且 Y
4
及Y
6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 Y
4
係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a)之彼等化合物,其中R
1
、R
2
或R
3
係-MOD。 尤佳者係彼等化合物,其中R
3
係-MOD且R
1
係-L-#1, 其中 -MOD 係-(NR
10
)
n
-(G1)
o
-G2-G3, R
10
係-H或C
1
-C
3
-烷基; G1 係-NH-C(=O)-、-C(=O)-NH-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可相同或不同地由-O-、-S-、-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O)-、-CR
x
=N-O-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 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y
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各自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G3 係-H或-COOH,且 其中-MOD基團較佳具有至少一個-COOH基團。 更佳地,例如在甜菜鹼基團中,基團-MOD具有COOH基團。 較佳地,此COOH基團係在末端位置。 另外更佳地,-MOD基團係基團-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 其中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且 Y6 係-H或-C(=O)CH
3
。 另外,較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化合物,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N且 X
3
係C, R
1
係-H、-L-#1、-MOD或-(CH
2
)
0-3
Z, Z 係-H、-NHY
3
、-OY
3
、-SY
3
、鹵素、-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或-CH(CH
2
W)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NH
2
、-S(=O)
3
H、-COOH、-NH-C(=O)-CH
2
-CH
2
-CH(NH
2
)-COOH或-(C(=O)-NH-CHY
4
)
1-3
COOH, W 係-H或-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R
2
係-H、-C(=O)-CHY
4
-NHY
5
或-(CH
2
)
0-3
Z,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Y
4
係視情況由-NH-C(=O)-NH
2
取代之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或係視情況由-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Y
5
係-H或-C(=O)-CHY
6
-NH
2
, Y
6
係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 A 係-C(=O)-、-S(=O)-、-S(=O)
2
-或-S(=O)
2
-NH-, R
3
係-L-#1、-MOD、或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雜烷基、雜環烷基,其可視情況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CH
2
CH
2
O)
1-20
H)-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5
係-H、-MOD、-NH
2
、-NO
2
、鹵素、-CN、-CF
3
、-OCF
3
、-CH
2
F、-CH
2
F、-SH或-(CH
2
)
0-3
Z, Z 係-H、-OY
3
、-SY
3
、鹵素、-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且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N、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NO
2
、-NH
2
、-COOH或鹵素, R
8
係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C
4-10
-環烷基或氟-C
4-10
-環烷基, R
9
係-H、-F、-CH
3
、-CF
3
、-CH
2
F或-CHF
2
, -MOD 係-(NR
10
)
n
-(G1)
o
-G2-G3基團, R
10
係-H或C
1
-C
3
-烷基, G1 係-NH-C(=O)-、-C(=O)-NH-或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可由-O-、-S-、-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y
係-H、-C(=O)-、-CR
x
=N-O-或視情況係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之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 R
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G3 係-H或-COOH,且 其中-MOD基團較佳具有至少一個-COOH基團,且 其中R
1
及R
3
二者不全為-L-#1,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此處尤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另外,此處尤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化合物,其中 R
3
係C
1-10
-烷基、C
6-10
-芳基、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或C5-10-雜環烷基,其可視情況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CH
2
CH
2
O)
1-20
H)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且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且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另外,通式(IIa), (IIb), (IIc)及(IId)之較佳化合物係如下彼等,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N且 X
3
係C, R
1
係-H、-L-#1、-MOD或-(CH
2
)
0-3
Z, Z 係-H、-NHY
3
、-OY
3
、-SY
3
、鹵素、-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CH
2
CH
2
O)
0-3
-(CH
2
)
0-3
Z'或-CH(CH
2
W)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NH
2
、-S(=O)
3
H、-COOH、-NH-C(=O)-CH
2
-CH
2
-CH(NH
2
)-COOH或-(C(=O)-NH-CHY
4
)
1-3
COOH, W 係-H或-OH, Y
4
係直鏈或具支鏈之視情況-NH-C(=O)-NH
2
取代之C
1-6
烷基或視情況-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R
2
係-H、-C(=O)-CHY
4
-NHY
5
或-(CH
2
)
0-3
Z,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Y
4
係直鏈或具支鏈之視情況-NH-C(=O)-NH
2
取代之C
1-6
烷基或視情況-NH
2
取代之芳基或苄基, Y
5
係-H或-C(=O)-CHY
6
-NH
2
, Y
6
係直鏈或具支鏈C
1-6
-烷基, A 係-C(=O)-、-S(=O)-、-S(=O)
2
-或-S(=O)
2
-NH-, R
3
係-L-#1、-MOD或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雜烷基、雜環烷基,其可視情況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至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CH
2
CH
2
O)
1-20
H)-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5
係-H、-MOD、-NH
2
、-NO
2
、鹵素、-CN、-CF
3
、-OCF
3
、-CH
2
F、-CH
2
F、SH或-(CH
2
)
0-3
Z, Z 係-H、-OY
3
、-SY
3
、鹵素、-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或鹵素, R
8
係C
1-10
-烷基或氟-C
1-10
-烷基, R
9
係-H、-F、-CH
3
、-CF
3
、-CH
2
F或-CHF
2
, -L-#1 係-(L
b
)
o
-(LIG)
p
基團, LIG 係結合劑,其在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較佳溶酶體處理, L
b
係連接體, o及p 各自獨立地係0或1, -MOD 係-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 Y
6
係-H或-C(=O)CH
3
,且 其中R
1
及R
3
二者不全為-L-#1,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此處較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另外,此處較佳者係通式(IIa)、(IIb)、(IIc)及(IId)之彼等化合物,其中 R
3
係C
1-10
-烷基、C
6-10
-芳基或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或C
5-10
-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二-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3 -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且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若術語「烷基」原本未經定義,則烷基較佳係C
1
-C
10
-烷基。 若術語「鹵素」原本未經定義,則鹵素係氟(-F)、氯(-Cl)及溴(-Br)。 尤佳者係以下通式(V)、(VI)及(VII)化合物,其中R
1
、R
2
、R
3
、R
4
及R
5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
尤佳者係通式(V)、(VI)及(VII)化合物,其中 R
1
、R
2
及R
5
係-H且R
4
具有通式(IIa)中給出之定義。 此處尤佳者係通式(VI)化合物。
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之結合劑
術語「結合劑」在最廣泛意義上應理解為意指結合至欲由結合劑-藥劑偶聯物尋址之特定靶細胞群體處存在之靶分子的分子。術語結合劑應在其最廣泛含義上理解且亦包含(例如)凝集素、能夠結合至某些糖鏈之蛋白質及磷脂結合蛋白。該等結合劑包括(例如)高分子量蛋白(結合蛋白)、多肽或肽(結合肽)、非肽(例如適配體(US5,270,163),由Keefe AD.等人, Nat. Rev. Drug Discov. 2010;9:537-550綜述)、或維生素)及所有其他細胞結合分子或物質。結合蛋白係(例如)抗體及抗體片段或抗體模擬物,例如親和體、阿德耐汀(adnectin)、抗運載蛋白、DARPins、高親和性多聚物、奈米抗體(由Gebauer M.等人, Curr. Opinion in Chem. Biol. 2009;13:245-255;Nuttall S.D.等人, Curr. Opinion in Pharmacology 2008;8:608-617綜述)。結合肽係(例如)配體/受體對之配體,例如配體/受體對VEGF/KDR之VEGF,例如配體/受體對運鐵蛋白/運鐵蛋白受體或細胞介素/細胞介素受體之運鐵蛋白,例如配體/受體對TNFα/TNFα受體之TNFα。 本發明之前藥較佳含有結合劑,其可結合至腫瘤細胞之靶分子且通常在結合至靶分子後,會被腫瘤細胞內化且經細胞內處理,較佳溶酶體處理。可接合此結合劑之一種方式係藉由可由酵素豆莢蛋白裂解之基團、視情況經由連接體,使得在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裂解後,活性成分與結合劑或其衍生物分開存在。在此情形下,通式(Ia)中之-D代表-D
1
且通式(Ia)中之-R代表(L
c
)
r
-LIG (實施例A)。另外,結合劑可視情況經由連接體接合至藥劑分子,使得在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裂解後,活性成分與結合劑或其衍生物一起存在。在此情形下,通式(Ia)中之-D代表-D
1
-(L
b
)
o
-LIG且通式(Ia)中之R-代表Z
1
-(C(=O))q- (實施例B)。 實施例A之化合物較佳具有以下通式III'、更佳以下通式III''及III''':
其中m、n、r、LIG、L
a
、L
c
、D
1
、X、A
1
、A
2
及R
2
具有通式(Ia)中給出之定義。 實施例B之化合物較佳具有以下通式(IV')、更佳以下通式(IV'')及(IV'''):
其中m、n、o、R、LIG、L
a
、L
b
、D
1
、X、A
1
、A
2
及R
2
具有通式(Ia)中給出之定義。 結合劑LIG通常係肽、蛋白質(例如抗體)或其衍生物。自文獻已知相應肽(綜述由D. Böhme及A. Beck-Sickinger, J.Pept.Sci. 2015-21.186給出;亦參見B. Forner等人, Specialty Chemicals Magazine, 2012年5月;V. Ahrens等人, Future Med. Chem. 2012, 4, 1567;W. Tai等人, Mol. Pharmaceutics 2011, 8, 901;R. Soudy等人, J. Med. Chem. 2013, 56, 7564及以下之介紹中之其他參考文獻:R. Soudy等人, M. Langer等人, J. Med. Chem. 2001, 44, 1341;C. Gruendker等人, Oncology Reports 2011, 26, 629)。肽或其衍生物較佳係選自奧曲肽(octreotide)、GnRH-III、[D-Tyr
6
、β-Ala
11
、Phe
13
、Nle
14
]BN(6-14)、NT(8-13)、c(RGDfK)、HSDAVFTDNYTRLRKQMAVKKYLNSILN-NH
2
(SEQ ID NO: 161)、NAPamide、[Phe
7
, Pro
34
]NPY、HER2靶向肽、ATEPRKQYATPRVFWTDAPG (SEQ ID NO: 162)或LQWRRDDNVHNFGVWARYRL (SEQ ID NO: 163) [此處以胺基酸之標準1字母代碼說明肽序列] 可借助篩選方法確定其他肽序列,如Umlauf等人, Bioconj.Chem. 2014年10月15日;25(10): 1829-37中所述。 在實施例A之情形下,肽可藉由肽鍵直接(例如藉由其C末端)鍵結至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N末端。肽亦可經由連接體L
c
鍵結至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N末端,在該情形下,連接體較佳鍵結至肽之C或N末端或肽之離胺酸或半胱胺酸側鏈。 在實施例B之情形下,肽可直接鍵結至藥劑分子。然而,肽較佳經由連接體Lb鍵結至藥劑分子,在該情形下,連接體較佳鍵結至肽之C或N末端或肽之離胺酸或半胱胺酸側鏈。Lb或肽之結合通常係藉由藥劑分子中氫原子之取代來實現。 舉例而言,在通式(IIa)、(IIb)、(IIc)、(IId)、(V)、(VI)或(VII)化合物之情形下,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之方式取代R
1
、R
2
、R
3
、R
5
或R
8
中之氫原子來獲得偶聯物,其中取代基R
1
、R
2
、R
3
、R
5
或R
8
中之一者代表-(Lb)o-LIG。 尤佳結合劑LIG係結合至腫瘤細胞之細胞外靶分子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衍生物。更佳地,LIG係結合一或多個細胞毒性藥劑分子之抗體或其片段。在實施例A之情形下,因此,本發明化合物係以下通式(IIIa')或(IIIa'')或(IIIa''')之抗體-藥劑偶聯物(ADC):
其中m、n、r、L
a
、L
c
、D
1
、X、A
1
、A
2
及R
2
具有通式(Ia)中給出之定義,AB代表抗體,且s代表數字1至20、較佳2至8、更佳3至5、例如4。在此上下文中,D
1
較佳係通式(IIa)、(IIb)、(IIc)、(IId)、(V)、(VI)或(VII)化合物,其中一個選自R
1
、R
2
、R
3
、R
4
、R
8
之取代基不具有通式(IIa)、(IIb)、(IIc)、(IId)、(V)、(VI)及(VII)下上文所給出之定義,但代表向L
a
或羰基之鍵。 在實施例B之情形下,本發明化合物係以下通式(IVa')或(IVa'')或(IVa''')之抗體-前藥偶聯物(APDC):
其中m、n、o、R、L
a
、L
b
、D
1
、X、A
1
、A
2
及R
2
具有通式(Ia)中給出之定義且AB代表抗體,且s代表數字1至20、較佳2至8、更佳3至5、例如4。在此上下文中,D
1
較佳係通式(IIa)、(IIb)、(IIc)、(IId)、(V)、(VI)或(VII)化合物,其中一個取代基R
4
不具有通式(IIa)、(IIb)、(IIc)、(IId)、(V)、(VI)或(VII)下上文所給出之定義,但代表向L
a
或羰基之鍵。 抗體(例如以上通式(IIIa)及(IVa)中之AB)較佳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尤其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文獻亦揭示有機分子與抗體之共價偶合(偶聯)之各種選項。根據本發明,較佳者係經由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一或多個硫原子及/或經由抗體之離胺酸殘基之一或多個NH基團與抗體偶聯。然而,亦可經由游離羧基或經由抗體之糖殘基將有機分子結合至抗體。 抗體結合至腫瘤細胞之細胞外靶分子。「靶分子」在最廣泛意義上應理解為意指靶細胞群體中存在之分子且可為蛋白質(例如生長因子之受體)或非肽分子(例如糖或磷脂)。其較佳係受體或抗原。 術語「細胞外」靶分子闡述結合至細胞且在細胞外部上之靶分子、或在細胞外部上之靶分子之部分,即抗體可結合至完整細胞中之其細胞外靶分子。細胞外靶分子可錨固於細胞膜中或作為細胞膜之組份。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用於鑑別細胞外靶分子之方法。對於蛋白質而言,此可藉由測定跨膜結構域及膜中蛋白質之取向來完成。該等數據通常存放於蛋白質資料庫(例如SwissProt)中。 術語「癌症靶分子」闡述在一或多個癌細胞物種上較在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上存在更大量之靶分子。較佳地,癌症靶分子與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相比選擇性存於一或多個癌細胞物種上,其中選擇性闡述與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相比在癌細胞上至少兩倍富集(「選擇性癌症靶分子」)。癌症靶分子之使用容許使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癌細胞的選擇性療法。 本發明之術語「結合劑」應理解為意指結合劑肽、結合劑肽之衍生物、結合劑蛋白或結合劑蛋白之衍生物。結合劑經由鍵連接至連接體。結合劑可藉助結合劑之雜原子連接。可用於連接之本發明之結合劑之雜原子係: 硫,經由結合劑之巰基基團, 氧,經由結合劑之羧酸基團或羥基,及 氮,經由一級或二級胺基團。 更具體而言,根據本發明,術語「結合劑」應理解為意指抗體。 上文所列舉之雜原子可存於天然抗體中或係藉由化學方法或分子生物學方法引入。根據本發明,抗體與式(I)中有機基團之附接僅對抗體關於靶分子之結合活性具有最小效應。 在較佳實施例中,連接對結合劑關於靶分子之結合活性無效應。 根據本發明,術語「抗體」應以其最廣泛含義理解且包含免疫球蛋白分子,例如完整或經修飾單株抗體、多株抗體或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免疫球蛋白分子較佳包含具有通常由二硫化物橋連接之四條多肽鏈、兩條重鏈(H鏈)及兩條輕鏈(L鏈)之分子。每一重鏈包含重鏈之可變結構域(縮寫為VH)及重鏈之恆定結構域。重鏈之恆定結構域可(例如)包含三個結構域CH1、CH2及CH3。每一輕鏈包含可變結構域(縮寫為VL)及恆定結構域。輕鏈之恆定結構域包含結構域(縮寫為CL)。VH及VL結構域可進一步細分成具有超變性之區(亦稱為互補決定區(縮寫為CDR))及具有低序列可變性之區(框架區,縮寫為FR)。通常,每一VH及VL區由三個CDR及至多四個FR構成。舉例而言,自胺基末端至羧基末端為以下次序:FR1、CDR1、FR2、CDR2、FR3、CDR3、FR4。抗體可自任何適宜物種(例如兔、駱馬、駱駝、小鼠或大鼠)獲得。在一個實施例中,抗體具有人類或鼠類來源。抗體可為(例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抗體。 術語「單株」抗體係指自實質上均質抗體之群體獲得之抗體,即除可存在小數量之天然突變外,群體之個別抗體相同。單株抗體識別具有高特異性之單一抗原性結合位點。術語單株抗體並不指特定製備過程。 術語「完整」抗體係指包含抗原結合結構域及輕鏈及重鏈之恆定結構域二者之抗體。恆定結構域可為具有多個經修飾胺基酸位置之天然結構域或其變體。 術語「經修飾完整」抗體係指經由其胺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藉助共價鍵(例如肽鍵)與並不源自抗體之其他多肽或蛋白質融合的完整抗體。此外,抗體可經修飾,使得在所定義位置引入反應性半胱胺酸以有利於偶合至毒性基團(參見Junutula等人Nat Biotechnol. 2008, 26(8)925-32)。 術語「人類」抗體係指可自人類獲得或係合成人類抗體之抗體。「合成」人類抗體係基於人類抗體序列之分析可自合成序列在計算機中部分或完全獲得之抗體。人類抗體可由(例如)自人類來源之抗體序列庫分離之核酸編碼。該抗體之實例可參見Söderlind等人, Nature Biotech. 2000, 18:853-856。 術語「人類化」或「嵌合」抗體闡述由序列之非人類及人類部分組成之抗體。在該等抗體中,人類免疫球蛋白(受體)之序列之部分由非人類免疫球蛋白(供體)之序列部分置換。在許多情形下,供體係鼠類免疫球蛋白。在人類化抗體之情形下,受體之CDR之胺基酸由供體之胺基酸置換。有時,框架之胺基酸亦由供體之相應胺基酸置換。在一些情形下,人類化抗體含有既不在受體中亦不在供體中存在之胺基酸,其係在抗體之最佳化期間引入。在嵌合抗體之情形下,供體免疫球蛋白之可變結構域與人類抗體之恆定區融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互補決定區(CDR)係指結合至抗原所需之可變抗體結構域的彼等胺基酸。通常,每一可變區具有三個CDR區,稱作CDR1、CDR2及CDR3。每一CDR區可涵蓋根據Kabat之定義之胺基酸及/或根據Chotia定義之超變環之胺基酸。根據Kabat之定義包含(例如)來自可變輕鏈之大約胺基酸位置24 - 34 (CDR1)、50 - 56 (CDR2)及89 - 97 (CDR3)及可變重鏈之31 - 35 (CDR1)、50 - 65 (CDR2)及95 - 102 (CDR3)的區(Kabat等人,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根據Chotia之定義包含(例如)來自可變輕鏈之大約胺基酸位置26 - 32 (CDR1)、50 - 52 (CDR2)及91 -96 (CDR3)及可變重鏈之26 - 32 (CDR1)、53 - 55 (CDR2)及96 - 101 (CDR3)的區(Chothia及Lesk;J Mol Biol 196 901-917 (1987))。在一些情形下,CDR可包含來自根據Kabat及Chotia定義之CDR區的胺基酸。 端視重鏈之恆定結構域之胺基酸序列而定,可將抗體分類成為不同種類。存在五大類完整抗體:IgA、IgD、IgE、IgG及IgM,且該等種類中之若干可分成其他亞類。(同型),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及IgA2。對應於不同種類之重鏈之恆定結構域稱為[阿爾法/α]、[德爾塔/δ]、[伊普西龍/ε]、[伽馬/γ]及[繆/m]。已知抗體之三維結構及亞單位結構二者。 術語抗體/免疫球蛋白之「功能片段」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定義為抗體/免疫球蛋白之片段(例如IgG之可變結構域),其仍包含抗體/免疫球蛋白之抗原結合結構域。抗體之「抗原結合結構域」通常包含抗體之一或多個超變區,例如CDR、CDR2及/或CDR3區。然而,在抗體與抗原結合期間,抗體之「框架」或「骨架」區亦可起作用。框架區形成CDR之骨架。較佳地,抗原結合結構域至少包含可變輕鏈之胺基酸4至103及可變重鏈之胺基酸5至109,更佳地可變輕鏈之胺基酸3至107及可變重鏈之4至111,尤佳地完全可變輕鏈及重鏈,即VL之胺基酸1 – 109及VH之1至113 (編號係根據WO97/08320)。 本發明之「功能片段」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非決定性地涵蓋Fab、Fab’、F(ab’)2及Fv片段、雙價抗體、單一結構域抗體(DAb)、線性抗體、抗體之個別鏈(單鏈Fv,縮寫為scFv);及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及三特異性抗體,例如自抗體片段形成,C. A. K Borrebaeck編輯(1995) Antibody Engineering (Breakthroughs in Molecular Bi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 Kontermann及S. Duebel編輯(2001) Antibody Engineering (Springer Laboratory Manual), Springer Verlag。不為「多特異性」或「多功能性」抗體之抗體係藉由相同結合位點之彼等。多特異性抗體可對抗原之不同表位有特異性或可對一種以上抗原之表位具有特異性(參見(例如) WO 93/17715;WO 92/08802;WO 91/00360;WO 92/05793;Tutt等人, 1991, J. Immunol. 14760 69;美國專利第4,474,893號;第4,714,681號;第4,925,648號;第5,573,920號;第5,601,819號;或Kostelny等人, 1992, J. Immunol. 148 1547 1553)。F(ab')
2
或Fab分子可經構築,使得Ch1與CL結構域之間出現之分子間二硫化物相互作用之數可減少或者完全防止。 「表位」係指能特異性結合至免疫球蛋白或T細胞受體之蛋白決定子。表位決定子通常由分子之化學活性表面基團(例如胺基酸或糖側鏈或其組合)組成,且通常具有特定3維結構性質亦及特定電荷性質。 「功能片段」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可經由其胺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藉助共價鍵(例如肽連接)與不源自抗體之另一多肽或蛋白質融合。此外,可藉由在定義位置引入反應性半胱胺酸修飾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以有利於與毒性基團偶合(參見Junutula等人Nat Biotechnol. 2008年8月;26(8)925-32)。 多株抗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單株抗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Köhler及Milstein, Nature, 256, 495-497, 1975)。人類及人類化單株抗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Olsson等人, Meth Enzymol. 92, 3-16或Cabilly等人US 4,816,567或Boss等人US 4,816,397)。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例如藉助轉基因小鼠(N Lonberg及D Huszar, Int Rev Immunol. 1995;13(1)65-93)或噬菌體展示技術(Clackson等人, Nature. 1991年8月15日;352(6336)624-8)製備人類抗體及其片段之不同方法。本發明抗體可自由(例如)自大量健康志願者編譯之多種抗體之胺基酸序列組成的重組體抗體庫獲得。抗體亦可藉助已知重組體DNA技術產生。抗體之核酸序列可藉由常規測序獲得或可自公開可及資料庫獲得。 「經分離」抗體或結合劑已經純化以移除細胞之其他成份。可干擾診斷或治療用途之細胞之污染成份係(例如)細胞之酵素、激素或其他肽或非肽成份。較佳抗體或結合劑係經純化至相對於抗體或結合劑95重量%以上之程度者(例如藉由Lowry方法、UV-Vis光譜或藉由SDS毛細管凝膠電泳測定)。此外,經純化至使得可測定胺基末端或內部胺基酸序列之至少15個胺基酸或經純化至均質性之抗體,均質性係藉由SDS-PAGE在還原或非還原條件下測定(檢測可藉助Coomassie Blau染色、或較佳藉由銀著色來測定)。然而,抗體通常係藉由一或多個純化步驟製備。 術語「特異性結合」(「specific binding」或「binds specifically」)係指結合至預定抗原/靶分子之抗體或結合劑。抗體或結合劑之特異性結合通常闡述具有至少10
-7
M之親和力之抗體或結合劑(
作為 Kd 值 ; 即較佳地 Kd 值小於 10-7
M 之彼等
),其中抗體或結合劑對預定抗原/靶分子之親和力較對非特異性抗原/靶分子(例如牛血清白蛋白、或酪蛋白) (其並非預定抗原/靶分子或緊密相關之抗原/靶分子)高至少兩倍。抗體較佳具有至少10
-7
M (作為Kd值;換言之,較佳地Kd值小於10
-7
M之彼等)、較佳至少10
-8
M、更佳在10
-9
M至10
-11
M範圍內之親和力。Kd值可(例如)藉助表面電漿共振光譜來測定。 本發明之抗體-藥劑偶聯物同樣展現該等範圍內之親和力。親和力較佳並不顯著受藥劑之偶聯之影響(一般而言,親和力降低小於一個數量級,換言之,例如至多10
-8
M至10
-7
M)。 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亦因高選擇性而較佳引人注意。在本發明抗體對靶蛋白所展現之親和力較對於獨立之其他抗原(例如人類血清白蛋白)高至少2倍、較佳5倍或更佳10倍時,存在高選擇性(親和力可例如藉助表面電漿共振光譜測定)。 此外,所用本發明抗體較佳交叉反應。為了能夠有利於且更好地解釋臨床前研究(例如毒物學或活性研究(例如在異種移植物小鼠中)),若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不僅結合人類靶蛋白且亦結合用於研究之物種中之物種靶蛋白,則可有利。在一個實施例中,除人類靶蛋白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亦與至少一個其他物種之靶蛋白交叉反應。對於毒物學及活性研究而言,較佳使用齧齒類動物、狗及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之家族之物種。較佳齧齒類動物物種係小鼠及大鼠。較佳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係恒河猴、黑猩猩及長尾獼猴。 在一個實施例中,除人類靶蛋白外,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亦與至少一個選自由小鼠、大鼠及長尾獼猴(long-tailed macaque,Macaca fascicularis)組成之物種之群之其他物種的靶蛋白交叉反應。尤佳者係除人類靶蛋白外亦至少與小鼠靶蛋白交叉反應之根據本發明使用之抗體。較佳者係對其他非人類物種之靶蛋白之親和力與對人類靶蛋白之親和力相差不超過50倍、更具體而言不超過10倍之交叉反應性抗體。
針對癌症靶分子之抗體
結合劑(例如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針對之靶分子較佳係癌症靶分子。術語「癌症靶分子」闡述在一或多個癌細胞物種上較在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上存在更大量之靶分子。較佳地,癌症靶分子與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相比選擇性存於一或多個癌細胞物種上,其中選擇性闡述與相同組織類型之非癌細胞相比在癌細胞上至少兩倍富集(「選擇性癌症靶分子」)。癌症靶分子之使用容許使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癌細胞的選擇性療法。 針對抗原(例如癌細胞抗原)具有特異性之抗體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藉助其熟悉之方法(例如重組體表現)來製備或可商業獲得(如例如來自Merck KGaA, Germany)。癌症療法中已知市售抗體之實例係Erbitux® (西妥昔單抗,Merck KGaA), Avastin® (貝伐珠單抗,Roche)及Herceptin® (曲妥珠單抗,Genentech)。曲妥珠單抗係IgG1κ型之重組體人類化單株抗體,其在基於細胞之分析中以高親和力結合人類表皮生長受體之細胞外結構域(Kd = 5 nM)。抗體係在CHO細胞中以重組方式產生。 在較佳實施例中,靶分子係選擇性癌症靶分子。 在尤佳實施例中,靶分子係蛋白質。 在一個實施例中,靶分子係細胞外靶分子。在較佳實施例中,細胞外靶分子係蛋白質。 癌症靶分子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下文列舉該等之實例。 癌症靶分子之實例係: (1) EGFR (EGF受體,NCBI參照序列NP_005219.2, NCBI Gene ID: 1956) (2) 間皮素(SwissProt Reference Q13421-3),間皮素係由胺基酸296-598編碼。胺基酸37-286編碼巨核細胞強化因子。間皮素由GPI錨而錨固於細胞膜中並位於細胞外。 (3) 碳酸酐酶IX (CA9, SwissProt Reference Q16790), NCBI Gene ID: 768) (4) C4.4a (NCBI參照序列NP_055215.2;同義詞LYPD3, NCBI Gene ID: 27076) (5) CD52 (NCBI參照序列NP_001794.2) (6) HER2 (ERBB2;NCBI參照序列NP_004439.2;NCBI Gene ID: 2064) (7) CD20 (NCBI參照序列NP_068769.2) (8) 淋巴球活化抗原CD30 (SwissProt ID P28908) (9) 淋巴球黏著分子CD22 (SwissProt ID P20273;NCBI Gene ID: 933) (10) 髓樣細胞表面抗原CD33 (SwissProt ID P20138;NCBI Gene ID: 945) (11) 跨膜醣蛋白NMB (GPNMB, SwissProt ID Q14956, NCBI Gene ID: 10457) (12) 黏著分子CD56 (SwissProt ID P13591) (13) 表面分子CD70 (SwissProt ID P32970, NCBI Gene ID: 970) (14) 表面分子CD74 (SwissProt ID P04233, NCBI Gene ID: 972) (15) B-淋巴球抗原CD19 (SwissProt ID P15391, NCBI Gene ID: 930) (16) 表面蛋白黏蛋白-1 (MUC1, SwissProt ID P15941, NCBI Gene ID: 4582) (17) 表面蛋白CD138 (SwissProt ID P18827) (18) 整聯蛋白αV (NCBI參照序列: NP_002201.1, NCBI Gene ID: 3685) (19) 畸形癌源生長因子1蛋白TDGF1 (NCBI參照序列: NP_003203.1, NCBI Gene ID: 6997) (20)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 (Swiss Prot ID: Q04609;NCBI Gene ID: 2346) (21) 酪胺酸蛋白激酶EPHA2 (Swiss Prot ID: P29317, NCBI Gene ID: 1969) (22) 表面蛋白SLC44A4 (NCBI參照序列: NP_001171515.1, NCBI Gene ID: 80736) (23) 表面蛋白BMPR1B (SwissProt: O00238) (24) 運輸蛋白SLC7A5 (SwissProt: Q01650) (25) 上皮前列腺抗原STEAP1 (SwissProt: Q9UHE8, Gene ID: 26872) (26) 卵巢癌抗原MUC16 (SwissProt: Q8WXI7, Gene ID: 94025) (27) 運輸蛋白SLC34A2 (SwissProt: O95436, Gene ID: 10568) (28) 表面蛋白SEMA5b (SwissProt: Q9P283) (29) 表面蛋白LYPD1 (SwissProt: Q8N2G4) (30) 內皮素受體類型B EDNRB (SwissProt: P24530, NCBI Gene ID: 1910) (31) 環指蛋白RNF43 (SwissProt: Q68DV7) (32) 前列腺癌相關之蛋白STEAP2 (SwissProt: Q8NFT2) (33) 陽離子通道TRPM4 (SwissProt: Q8TD43) (34) 補體受體CD21 (SwissProt: P20023) (35) B細胞抗原受體複合物相關之蛋白CD79b (SwissProt: P40259, NCBI Gene ID: 974) (36) 細胞黏著抗原CEACAM6 (SwissProt: P40199) (37) 二肽酶DPEP1 (SwissProt: P16444) (38) 介白素受體IL20Rα (SwissProt: Q9UHF4, NCBI Gene ID: 3559) (39) 蛋白多醣BCAN (SwissProt: Q96GW7) (40) 蝶素(ephrin)受體EPHB2 (SwissProt: P29323) (41) 前列腺幹細胞相關之蛋白PSCA (NCBI 參照序列: NP_005663.2 ) (42) 表面蛋白LHFPL3 (SwissProt: Q86UP9) (43) 受體蛋白TNFRSF13C (SwissProt: Q96RJ3) (44) B細胞抗原受體複合物相關之蛋白CD79a (SwissProt: P11912) (45) 受體蛋白CXCR5 (CD185;SwissProt: P32302;NCBI Gene ID 643, NCBI 參照序列: NP_001707.1) (46) 離子通道P2X5 (SwissProt: Q93086) (47) 淋巴球抗原CD180 (SwissProt: Q99467) (48) 受體蛋白FCRL1 (SwissProt: Q96LA6) (49) 受體蛋白FCRL5 (SwissProt: Q96RD9) (50) MHC II類分子Ia抗原HLA-DOB (NCBI參照序列: NP_002111.1) (51) T細胞蛋白VTCN1 (SwissProt: Q7Z7D3) (52) TWEAKR (FN14, TNFRSF12A, NCBI參照序列: NP_057723.1, NCBI Gene ID: 51330) (53) 淋巴球抗原CD37 (Swiss Prot: P11049, NCBI Gene ID: 951) (54) FGF受體2;FGFR2 (NCBI Gene ID: 2263;Official Symbol: FGFR2)。FGFR2受體出現在不同剪接變體(α、β、IIIb、IIIc)中。所有剪接變體皆可用作靶分子。 (55) 跨膜醣蛋白B7H3 (CD276;NCBI Gene ID: 80381 NCBI參照序列: NP_001019907.1, Swiss Prot: Q5ZPR3-1) (56) B細胞受體BAFFR (CD268;NCBI Gene ID:115650) (57) 受體蛋白ROR 1 (NCBI Gene ID: 4919) (58) 表面受體CD123 (IL3RA;NCBI Gene ID: 3563;NCBI參照序列: NP_002174.1;Swiss-Prot: P26951) (59) 受體蛋白合胞素(syncytin) ( NCBI Gene ID 30816) (60) 天冬胺酸鹽β-羥基酶(ASPH;NCBI Gene ID 444) (61) 細胞表面醣蛋白CD44 (NCBI Gene ID: 960) (62) CDH15 (鈣黏蛋白15, NCBI Gene ID: 1013) (63) 細胞表面醣蛋白CEACAM5 (NCBI Gene ID: 1048) (64) 細胞黏著分子L1樣(CHL1, NCBI Gene ID: 10752) (65) 受體酪胺酸激酶c-Met (NCBI Gene ID: 4233) (66) notch配體DLL3 (NCBI Gene ID: 10683) (67) 蝶素A4 (EFNA4, NCBI Gene ID: 1945) (68) 外核苷酸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3 (ENPP3, NCBI Gene ID: 5169) (69) 凝血因子III (F3, NCBI Gene ID: 2152) (70) FGF受體3 (FGFR3, NCBI Gene ID: 2261) (71) 葉酸鹽水解酶FOLH1 (NCBI Gene ID: 2346) (72) 葉酸鹽受體1 (FOLR1;NCBI Gene ID: 2348) (73) 鳥苷酸環化酶2C (GUCY2C, NCBI Gene ID: 2984) (74) KIT原致癌物受體酪胺酸激酶(NCBI Gene ID: 3815) (75) 溶酶體相關膜蛋白1 (LAMP1, NCBI Gene ID: 3916) (76) 淋巴球抗原6複合物,基因座E (LY6E, NCBI Gene ID: 4061) (77) 蛋白NOTCH3 (NCBI Gene ID: 4854) (78) 蛋白酪胺酸激酶7 (PTK7, NCBI Gene ID: 5754) (79) 結合素細胞黏著分子4 (PVRL4, NECTIN4, NCBI Gene ID: 81607) (80) 跨膜蛋白多配體聚醣1 (SDC1, NCBI Gene ID: 6382) (81) SLAM家族成員7 (SLAMF7, NCBI Gene ID: 57823) (82) 運輸蛋白SLC39A6 (NCBI Gene ID: 25800) (83) SLIT-及NTRK-樣家族成員6 (SLITRK6, NCBI Gene ID: 84189) (84) 細胞表面受體TACSTD2 (NCBI Gene ID: 4070) (85) 受體蛋白TNFRSF8 (NCBI Gene ID: 943) (86) 受體蛋白TNFSF13B (NCBI Gene ID: 10673) (87) 醣蛋白TPBG (NCBI Gene ID: 7162) (88) 細胞表面受體TROP2 (TACSTD2, NCBI Gene ID: 4070) (89) 加蘭肽樣G蛋白偶聯受體KISS1R (GPR54, NCBI Gene ID: 84634) (90) 運輸蛋白SLAMF6 (NCBI Gene ID: 114836) 在本發明之較佳標的物中,癌症靶分子選自由癌症靶分子(1) - (90)、尤其TWEAKR、B7H3、EGFR及HER2組成之群。 在本發明之尤佳標的物中,結合劑結合至細胞外癌症靶分子,其選自由癌症靶分子(1) - (90)、尤其TWEAKR、B7H3、EGFR及HER2組成之群。 在本發明之進一步尤佳標的物中,結合劑特異性結合至細胞外癌症靶分子,其選自由癌症靶分子(1) - (90)、尤其TWEAKR、B7H3、EGFR及HER2組成之群。在較佳實施例中,結合劑在結合至其靶細胞上之細胞外靶分子後,由靶細胞經由結合而內化。此產生欲由靶細胞吸收之結合劑-藥劑偶聯物,其可為免疫偶聯物或ADC。結合劑隨後較佳經細胞內、較佳溶酶體處理。 在一個實施例中,結合劑係結合蛋白。在較佳實施例中,結合劑係抗體、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多特異性抗體或抗體模擬物。 較佳抗體模擬物係親和體、阿德耐汀、抗運載蛋白、DARPins、高親和性多聚物或奈米抗體。較佳多特異性抗體係雙特異性及三特異性抗體。 在較佳實施例中,結合劑係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更佳經分離抗體或經分離抗原結合抗體片段。 較佳抗原結合抗體片段係Fab、Fab'、F(ab')2及Fv片段、雙價抗體、DAb、線性抗體及scFv。尤佳者係Fab、雙價抗體及scFv。 在尤佳實施例中,結合劑係抗體。尤佳者係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抗體片段。進一步尤佳者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抗體片段。 結合癌症靶分子之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已知方法、例如化學合成或重組體表現來製備。癌症靶分子之結合劑可商業獲得或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已知方法、例如化學合成或重組體表現來製備。用於製備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之其他方法闡述於WO 2007/070538 (參見第22頁「抗體」)中。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諸如噬菌體展示文庫(例如Morphosys HuCAL Gold)等方法可如何編譯及用於發現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片段(參見WO 2007/070538,第24頁及以下各頁及第70頁上之AK實例1、第72頁上之AK實例2)。用於製備使用來自B細胞之DNA庫之抗體之其他方法闡述於(例如)第26頁(WO 2007/070538)上。用於人類化抗體之方法闡述於WO2007070538之第30-32頁上並詳細闡述於Queen, 等人, Pros. Natl. Acad. Sci. USA 8610029-10033,1989或WO 90/0786中。此外,用於通常蛋白質及具體而言抗體之重組體表現的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參見(例如) Berger及Kimrnel (Guide to Molecular Cloning Techniques, Methods in Enzymology, 第152卷,Academic Press, Inc.);Sambrook等人(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第二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old Spring Harbor, N.Y.;1989)第1-3卷);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 (F. M. Ausabel等人[編輯], Current Protocols, Green Publishing Associates, Inc. / John Wiley & Sons, Inc.);Harlow等人(Monoclonal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81, Paul [編輯]);Fundamental Immunology,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1998));及Harlow等人(Using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8))。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蛋白質/抗體之表現所需之相應載體、啟動子及信號肽。普通方法亦闡述於WO 2007/070538第41-45頁上。用於製備IgG1抗體之方法闡述於(例如) WO 2007/070538之第74頁及以下各頁之實例6中。容許在結合至抗體之抗原後測定抗體之內化之方法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闡述於(例如) WO 2007/070538之第80頁上。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使用WO 2007/070538中所闡述之方法,其類似於具有不同靶分子特異性之抗體之製備用於製備碳酸酐酶IX (Mn)抗體。
細菌表現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可借助細菌表現產生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之方式。 藉由在功能性閱讀框內插入編碼期望蛋白之DNA序列以及適宜轉譯起始及轉譯終止信號及功能性啟動子來構築適於期望蛋白之細菌表現之表現載體。載體包含一或多個表型可選標記物及複製起點以使得能夠保留載體,且若需要,使其能夠在宿主內擴增。適於轉變之原核宿主包括(但不限於)大腸桿菌(
E. coli
)、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is
)、
鼠傷寒沙氏桿菌
(
Salmonella typhimurium
)及來自屬假單胞菌屬(
Pseudomonas
)、鏈黴菌屬(
Streptomyces
)及葡萄球菌屬(
Staphylococcus
)之各種物種。細菌載體可基於(例如)噬菌體、質體或噬粒。該等載體可含有源自市售質體之可選標記物及細菌複製起點。許多市售質體通常含有眾所周知之選殖載體pBR322 (ATCC 37017)之元件。在細菌系統中,可基於欲表現之蛋白質之預期用途選擇多種有利之表現載體。 在適宜宿主菌株轉變且宿主菌株生長至適當細胞密度後,藉由適宜方式(例如溫度變化或化學誘導)去阻抑(de-reprime)/誘導所選啟動子,並將細胞培育額外時段。細胞通常藉由離心收穫且若需要以物理方式或藉由化學方式對其進行消解,且保留所得粗萃取物用於進一步純化。 因此,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係包含編碼本發明之新穎抗體之核酸的表現載體。 本發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括天然純化產物、源自化學合成之產物及藉由重組體技術在原核宿主(例如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鼠傷寒沙氏桿菌及來自屬假單胞菌屬、鏈黴菌屬及葡萄球菌屬之各種物種,較佳大腸桿菌)中產生之產物。
哺乳動物細胞表現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明瞭可借助哺乳動物細胞表現產生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之方式。 用於在哺乳動物細胞宿主中表現之較佳調節序列包括病毒元件,其導致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高表現,例如源自巨細胞病毒(CMV) (例如CMV啟動子/增強子)、猿猴病毒40 (SV40) (例如SV40啟動子/增強子)、腺病毒(例如腺病毒主要晚期啟動子(AdMLP))及多瘤之啟動子及/或表現擴增劑。抗體之表現可為組成型的或可經調節(例如藉由添加或移除小分子誘導劑(例如四環素)與Tet系統之組合來誘導)。 關於病毒調節元件及其序列之其他說明,參照(例如) Stinski之U.S. 5,168,062、Bell等人之U.S. 4,510,245及Schaffner等人之U.S. 4,968,615。重組體表現載體同樣可包括複製起點及可選標記物(參見(例如) U.S. 4,399,216、4,634,665及U.S. 5,179,017)。適宜可選標記物包括賦予物質(例如G418、嘌呤黴素(puromycin)、潮黴素(hygromycin)、殺稻瘟菌素(blasticidin)、吉歐黴素(zeocin)/博來黴素(bleomycin)或胺甲喋呤(methotrexate))抗性之基因、或在將載體引入細胞中時產生宿主細胞之輔源營養之可選標記物(例如麩醯胺酸合成酶) (Bebbington等人, Biotechnology (N Y). 1992年2月;10(2):169-75)。 舉例而言,二氫葉酸還原酶(DHFR)基因賦予胺甲喋呤抗性,neo基因賦予G418抗性,來自土麯黴(
Aspergillus terreus
)之bsd基因賦予殺稻瘟菌素抗性,嘌呤黴素N-乙醯基轉移酶賦予嘌呤黴素抗性,Sh ble基因產物賦予吉歐黴素抗性,且對潮黴素之抗性係由大腸桿菌潮黴素抗性基因(hyg或hph)賦予。可選標記物(例如DHFR或麩醯胺酸合成酶)亦結合MTX及MSX有助於擴增技術。 表現載體轉染至宿主細胞中可借助標準技術、包括藉由電穿孔、核轉染、磷酸鈣沈澱、脂轉染、基於聚陽離子之轉染(例如基於聚乙亞胺(PEI)之轉染及DEAE-聚葡萄糖轉染)來執行。 適於表現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之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包括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例如CHO-K1、CHO-S、CHO-K1SV [包括DHFR-CHO細胞,闡述於Urlaub及Chasin, (198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4216-4220及Urlaub等人, Cell. 1983年6月;33(2):405-12中,與DHFR-可選標記物一起使用,如R. J. Kaufman及P. A. Sharp (1982) Mol. Biol. 159:601-621中所述,及其他剔除細胞,如Fan等人, Biotechnol Bioeng. 2012年4月;109(4):1007-15中所詳述)、NS0骨髓瘤細胞、COS細胞、HEK293細胞、HKB11細胞、BHK21細胞、CAP細胞、EB66細胞及SP2細胞。 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之表現亦可以瞬時或半穩定方式在表現系統中表現,例如HEK293、HEK293T、HEK293-EBNA、HEK293E、HEK293-6E、HEK293自由式、HKB11、Expi293F、293EBNALT75、CHO自由式、CHO-S、CHO-K1、CHO-K1SV、CHOEBNALT85、CHOS-XE、CHO-3E7或CAP-T細胞(例如Durocher等人, Nucleic Acid Res. 2002年1月15日;30(2):E9)。 在一些實施例中,表現載體係以將欲表現之蛋白質分泌至宿主細胞所生長之細胞培養基中之方式經構築。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可借助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蛋白質純化方法自細胞培養基獲得。
純化
抗體、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可自重組體細胞培養物借助已知方法獲得及純化,該等方法之實例包括硫酸銨或乙醇沈澱、酸萃取、蛋白質A層析、蛋白質G層析、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層析、磷酸纖維素層析、疏水相互作用層析(HIC)、親和層析、羥磷灰石層析及凝集素層析。同樣可採用高效液相層析(「HPLC」)進行純化。參見(例如) Colligan,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 or Current Protocols in Protein Science, John Wiley & Sons, NY, N.Y., (1997-2001),例如第1、4、6、8、9、10章。 本發明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其變體包括天然純化產物、來自化學合成方法之產物及借助重組體技術在原核或真核宿主細胞中產生之產物。真核宿主包括(例如)酵母細胞、高等植物細胞、昆蟲細胞及哺乳動物細胞。端視針對重組體表現選擇之宿主細胞而定,所表現蛋白質可呈醣基化或非醣基化形式。 在較佳實施例中,將抗體純化(1) 至超過95重量%之程度,藉由(例如)Lowry方法、藉由UV-vis光譜或藉由SDS毛細管凝膠電泳(例如具有測徑器LabChip GXII, GX 90或Biorad Bioanalyzer儀器來量測)、且在更佳實施例中超過99重量%之程度,(2) 至適於測定N-末端或內部胺基酸序列之至少15個殘基之程度,或(3) 至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借助考馬斯藍或較佳銀染色藉由SDS-PAGE測定之均質性。 通常,經分離抗體係借助至少一個蛋白純化步驟獲得。 如前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抗原結合片段或如前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之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係scFv、Fab、Fab片段或F(ab)2片段。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係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 如前述實施例中任一者之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其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抗 TWEAKR 抗體
根據本發明,可使用抗TWEAKR抗體。 術語「抗TWEAKR抗體」或「結合至TWEAKR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TWEAKR (NCBI參照序列: NP_057723.1, SEQ ID NO: 164)、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TWEAKR。 結合至TWEAKR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例如) WO2009/020933(A2)、WO2009/140177 (A2)、WO 2014/198817 (A1)及WO 2015/189143 (A1)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ITEM-4係抗TWEAKR抗體,其由Nakayama等人(Nakayama等人, 2003, Biochem Biophy Res Comm, 306:819-825)闡述。基於CDR移植之此抗體之人類化變體由Zhou等人(Zhou等人, 2013, J Invest Dermatol. 133(4):1052-62)及WO 2009/020933闡述。ITEM-4之人類化變體係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及TPP-10337。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較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及TPP-10337。更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及TPP-10337。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
抗 B7H3 抗體
根據本發明,可使用抗B7H3抗體。 術語「抗B7H3抗體」或「結合至B7H3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B7H3 (NCBI參照序列: NP_001019907.1, SEQ ID NO: 165)、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B7H3。 結合至B7H3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闡述於(例如) WO201109400、EP1773884及WO2014061277中。EP2121008闡述抗B7H3抗體8H9及其CDR序列。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B7H3抗體之較佳實施例係藉由針對表現重組體小鼠B7H3 (小鼠CD276;Gene ID: 102657)及人類B7H3 (人類CD276;Gene ID: 80381)之細胞篩選抗體噬菌體展示文庫來獲得。將所得抗體轉變成人類IgG1格式。抗B7H3抗體TPP-8382係較佳實例。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較佳者係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
抗 HER2 抗體 :
根據本發明,可使用抗HER2抗體。 術語「抗HER2抗體」或「結合至HER2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HER2 (NCBI參照序列: NP_004439.2, SEQ ID NO: 166)、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HER2。 結合至癌症靶分子HER2之抗體之實例係曲妥珠單抗(Genentech)。曲妥珠單抗係尤其用於治療乳癌之人類化抗體。在尤佳實施例中,抗HER2抗體係TPP-1015 (曲妥珠單抗類似物)。 除曲妥珠單抗(INN 7637, CAS編號: RN: 180288-69-1)及帕妥珠單抗(CAS編號: 380610-27-5)外,結合至HER2之抗體之其他實例亦係如WO 2009/123894-A2、WO 200/8140603-A2或WO 2011/044368-A2中所揭示之抗體。抗HER2偶聯物之實例係曲妥珠單抗-艾坦辛(emtansine) (INN編號9295)。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尤佳者係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
抗 EGFR 抗體
根據本發明,可使用抗EGFR抗體。 術語「抗EGFR抗體」或「結合至EGFR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EGFR (NCBI參照序列: NP_005219.2, SEQ ID NO: 167)、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EGFR。 在較佳實施例中,抗EGFR抗體係選自由TPP-981 (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panitumumab)、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組成之群。在尤佳實施例中,抗EGFR抗體係TPP-981 (西妥昔單抗)。 EGFR抗體之其他實施例係如下: • 紮魯木單抗(zalutumumab) / 2F8 / HuMax-EGFr,來自Genmab A/S (WO 02/100348、WO 2004/056847、INN編號8605) • 奈昔木單抗(necitumumab) / 11F8、ImClone / IMC-11F8,來自ImClone Systems Inc. [Eli Lilly & Co] (WO 2005/090407 (EP 01735348-A1、US 2007/0264253-A1、US 7,598,350、WO 2005/090407-A1)、INN編號9083) • 馬妥珠單抗(matuzumab) / 抗EGFR MAb、Merck KGaA / 抗EGFR MAb、Takeda / EMD 72000 / EMD-6200 / EMD-72000及EMD-55900 / MAb 425 / 單株抗體425,來自Merck KGaA / Takeda ( WO 92/15683、INN編號8103 (馬妥珠單抗)) • RG-7160 / GA-201 / GA201 / R-7160 / R7160 / RG7160 / RO-4858696 / RO-5083945 / RO4858696 / RO5083945,來自Glycart Biotechnology AG (Roche Holding AG) (WO 2010/112413-A1、WO 2010/115554) • GT-MAB 5.2-GEX / CetuGEX,來自Glycotope GmbH (WO 2008/028686-A2 (EP 01900750-A1、EP 01911766-A1、EP 02073842-A2、US 2010/0028947-A1) • ISU-101,來自Isu Abxis Inc (ISU Chemical Co Ltd) / Scancell (WO 2008/004834-A1) • ABT-806 / mAb-806 / ch-806 / 抗EGFR單株抗體806,來自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 Abbott / Life Science Pharmaceuticals (WO 02/092771、WO 2005/081854及WO 2009/023265) • SYM-004 (由兩個嵌合IgG1抗體(992及1024)組成),來自Symphogen A/S (WO 2010/022736-A2) • MR1-1 /MR1-1KDEL, from IVAX Corp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Duke University), (專利:WO2001/062931-A2) • 針對缺失突變體EGFRvIII之抗體,來自Amgen/Abgenix (WO 2005/010151、US 7,628,986) • SC-100,來自Scancell Ltd (WO 01/088138-A1) • MDX-447 / EMD 82633 / BAB-447 / H 447 / MAb、EGFR、Medarex/Merck KgaA,來自Bristol-Myers Squibb (US) / Merck KGaA (DE) / Takeda (JP), (WO 91/05871、WO 92/15683) • 抗EGFR-Mab,來自Xencor (WO 2005/056606) • DXL-1218 / 抗EGFR單株抗體(癌症)、InNexus,來自InNexus Biotechnology Inc, Pharmaprojects PH048638
抗碳酸酐酶 IX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碳酸酐酶IX之抗體之實例闡述於WO 2007/070538-A2 (例如技術方案1 - 16)中。
抗 CD123 抗體
術語「抗CD123抗體」或「結合至CD123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CD123 (NCBI參照序列: NP_002174.1;Swiss-Prot: P26951)、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CD123。 Sun等人(Sun等人, 1996, Blood 87(1)83-92)闡述結合IL-3Rα、CD123之N-末端結構域之單株抗體7G3之生成及性質。美國專利第6,177,078號(Lopez)係關於抗CD123抗體7G3。此抗體之嵌合變體(CSL360)闡述於WO 2009/070844中,且人類化型式(CSL362)闡述於WO 2012/021934中。7G3抗體之序列揭示於EP2426148中。此序列構成藉由CDR移植獲得之人類化抗體之起始點。 在細胞表面抗原結合後尤其充分經內化之抗體係抗CD123抗體12F1,由Kuo等人(Kuo等人, 2009, Bioconjug Chem. 20(10):1975-82)揭示。抗體12F1以較抗體7G3高之親和力結合至CD123且在細胞表面抗原結合後較7G3顯著更快經內化。基於12F1之雙特異性scFv免疫融合蛋白揭示於WO 2013/173820中。 基於種系序列中之CDR移植及隨後最佳化生成鼠類7G3及12F1抗體之人類化變體。
抗 CXCR5 抗體
術語「抗CXCR5抗體」或「結合至CXCR5之抗體」係指特異性結合癌症靶分子CXCR5 (NCBI參照序列: NP_001707.1)、較佳具有足以用於診斷及/或治療應用之親和力的抗體。在特定實施例中,抗體以≤ 1µM、≤ 100 nM、≤ 10 nM、≤ 1 nM、≤ 0.1 nM、≤ 0.01 nM或≤ 0.001 nM之解離常數(K
D
)結合CXCR5。 結合至CXCR5之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且闡述於(例如) EP2195023中。 大鼠抗體RF8B2 (ACC2153)之雜交瘤細胞係購自DSMZ且抗體之序列係藉由標準方法鑑別。此序列構成藉由CDR移植獲得之人類化抗體之起始點。 基於種系序列中之CDR移植生成此抗體之人類化變體。
抗 C4.4a 抗體 :
C4.4a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闡述於WO 2012/143499 A2中。抗體之序列於WO 2012/143499 A2之表1中給出,其中每一欄顯示第1欄中列舉之抗體之可變輕鏈或可變重鏈的各別CDR胺基酸序列。
抗 CD20 抗體 :
結合癌症靶分子CD20之抗體之實例係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Genentech)。利妥昔單抗(CAS編號:174722-31-7)係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之嵌合抗體。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52 抗體 :
結合癌症靶分子CD52之抗體之實例係阿倫單抗(alemtuzumab) (Genzyme)。阿倫單抗(CAS編號:216503-57-0)係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之人類化抗體。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間皮素抗體 :
抗間皮素抗體之實例闡述於(例如) WO2009/068204中。在本文揭示之本發明上下文中,可使用WO2009/068204中揭示之所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更佳地,WO2009/068204中揭示之抗體係MF-T。
抗 CD30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30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霍奇金氏淋巴瘤)之抗體之實例係貝倫妥單抗(brentuximab)、伊妥木單抗(iratumumab)及揭示於WO 2008/092117、WO 2008/036688或WO 2006/089232中之抗體。抗CD30偶聯物之實例係貝倫妥單抗維多汀(brentuximab vedotin) (INN編號9144)。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22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22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淋巴瘤)之抗體之實例係伊珠單抗(inotuzumab)及依帕珠單抗(epratuzumab)。抗CD22偶聯物之實例係伊珠單抗卡奇黴素(ozagamycin) (INN編號8574)或抗CD22-MMAE及抗CD22-MC-MMAE (分別CAS RN: 139504-50-0及474645-27-7)。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33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33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白血病)之抗體之實例係吉妥珠單抗(gemtuzumab)及林妥珠單抗(lintuzumab) (INN 7580)。抗CD33偶聯物之實例係吉妥珠單抗-卡奇黴素。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NMB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NMB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黑色素瘤或乳癌)之抗體之實例係格萊木單抗(glembatumumab) (INN 9199)。抗NMB偶聯物之實例係格萊木單抗維多汀(CAS RN: 474645-27-7)。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56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56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多發性骨髓瘤、小細胞肺癌、MCC或卵巢癌)之抗體之實例係洛伏珠單抗(lorvotuzumab)。抗CD57偶聯物之實例係洛伏珠單抗莫登素(mertansine) (CAS RN: 139504-50-0)。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70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70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或腎細胞癌)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 2007/038637-A2及WO 2008/070593-A2中。抗CD70偶聯物之實例係SGN-75 (CD70 MMAF)。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74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74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多發性骨髓瘤)之抗體之實例係米拉珠單抗(milatuzumab)。抗CD74偶聯物之實例係米拉珠單抗-多柔比星(doxorubicin) (CAS RN: 23214-92-8)。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19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19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 2008/031056-A2中。其他抗體及抗CD19偶聯物(SAR3419)之實例揭示於WO 2008/047242-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黏蛋白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黏蛋白-1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抗體之實例係克立瓦妥珠單抗(clivatuzumab)及揭示於WO 2003/106495-A2、WO 2008/028686-A2中之抗體。抗黏蛋白偶聯物之實例揭示於WO 2005/009369-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CD138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CD138及其偶聯物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多發性骨髓瘤)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 2009/080829-A1、WO 2009/080830-A1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整聯蛋白 - α V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整聯蛋白αV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黑色素瘤、肉瘤或癌)之抗體之實例係英妥木單抗(intetumumab) (CAS RN: 725735-28-4)、阿昔單抗(abciximab) (CAS RN: 143653-53-6)、埃達珠單抗(etaracizumab) (CAS RN: 892553-42-3)及揭示於US 7,465,449、EP 719859-A1、WO 2002/012501-A1及WO2006/062779-A2中之抗體。抗整聯蛋白ΑV偶聯物之實例係英妥木單抗-DM4及揭示於WO 2007/024536-A2中之其他ADC。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TDGF1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TDGF1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之抗體之實例係揭示於WO 02/077033-A1、US 7,318,924、WO 2003/083041-A2及WO 2002/088170-A2中之抗體。抗TDGF1偶聯物之實例揭示於WO 2002/088170-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PSMA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PSMA且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前列腺癌)之抗體之實例係揭示於WO 97/35616-A1、WO 99/47554-A1、WO 01/009192-A1及WO2003/034903中之抗體。抗PSMA偶聯物之實例揭示於WO 2009/026274-A1及WO 2007/002222中。在本發明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EPHA2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EPHA2且可用於製備偶聯物及用於治療癌症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 2004/091375-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
抗 SLC44A4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SLC44A4且可用於製備偶聯物及用於治療癌症(例如胰臟或前列腺癌)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2009/033094-A2及US2009/0175796-A1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HLA-DOB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HLA-DOB之抗體之實例係可用於治療癌症(例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之抗體Lym-1 (CAS RN: 301344-99-0)。抗HLA-DOB偶聯物之實例揭示於(例如) WO 2005/081711-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VTCN1 抗體
結合癌症靶分子VTCN1且可用於製備偶聯物及用於治療癌症(例如卵巢癌、胰臟癌、肺癌或乳癌)之抗體之實例揭示於WO 2006/074418-A2中。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可使用該等抗體及其抗原結合片段。
抗 FGFR2 抗體
抗FGFR2抗體及抗原結合片段之實例闡述於WO2013076186中。抗體之序列示於WO2013076186之表9及表10中。較佳者係抗體、抗原結合片段及抗體之變體,其源自稱作M048-D01及M047-D08之抗體。
本發明之結合劑 - 藥劑偶聯物之較佳抗體及抗原結合抗體片段
在本申請案中,在結合劑-藥劑偶聯物之上下文中,參照如下表中所示之以下較佳抗體: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TPP-10337、TPP-1015、TPP-7510、TPP-7511、TPP-8382及TPP-8567。
表 :
抗體之蛋白質序列:
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TPP-10337、TPP-1015、TPP-7510、TPP-7511、TPP-8382及TPP-8567係在重鏈可變區(VH)或輕鏈可變區(VL)中包含上表中指定之CDR序列中之一或多者(H-CDR1、H-CDR2、H-CDR3、L-CDR1、L-CDR2、L-CDR3)的抗體。較佳地,抗體包含指定重鏈可變區(VH)及/或輕鏈可變區(VL)。較佳地,抗體包含重鏈之指定區(IgG重鏈)及/或輕鏈之指定區(IgG輕鏈)。 TPP-981係包含以下之抗EGF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1015係包含以下之抗HER2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2090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2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2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2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2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2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2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2658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3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3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3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3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3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3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5442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4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4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4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4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4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4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7006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5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5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5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5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5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5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7007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6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6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6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6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6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6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7510係包含以下之抗HER2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7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7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7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7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7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7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7511係包含以下之抗HER2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8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8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8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8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8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8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8382係包含以下之抗B7H3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9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9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9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9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9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9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8567係包含以下之抗B7H3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0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0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0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0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0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0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8825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1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1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1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1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1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1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10334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2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2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2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2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2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2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10335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3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3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3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3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3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3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10336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4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4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4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4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4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4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10337係包含以下之抗TWEAKR抗體:包含重鏈之可變CDR1序列(H-CDR1) (如由SEQ ID NO: 152所示)、重鏈之可變CDR2序列(H-CDR2) (如由SEQ ID NO: 153所示)及重鏈之可變CDR3序列(H-CDR3) (如由SEQ ID NO: 154所示)之重鏈可變區(VH);及包含輕鏈之可變CDR1序列(L-CDR1) (如由SEQ ID NO: 156所示)、輕鏈之可變CDR2序列(L-CDR2) (如由SEQ ID NO: 157所示)及輕鏈之可變CDR3序列(L-CDR3) (如由SEQ ID NO: 158所示)之輕鏈可變區(VL)。 TPP-981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EGFR抗體。 TPP-101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HER2抗體。 TPP-2090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2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2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2658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3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3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5442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4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4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7006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5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5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700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6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6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7510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7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7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HER2抗體。 TPP-7511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8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8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HER2抗體。 TPP-8382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9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9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B7H3抗體。 TPP-856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0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0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B7H3抗體。 TPP-882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1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1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4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2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2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3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3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6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4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4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51之重鏈可變區(VH)及對應於SEQ ID NO: 155之輕鏈可變區(VL)之抗TWEAKR抗體。 TPP-981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0之輕鏈之區之抗EGFR抗體。 TPP-101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20之輕鏈之區之抗HER2抗體。 TPP-2090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2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3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2658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3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4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5442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4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5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7006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5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6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700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6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7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7510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7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80之輕鏈之區之抗HER2抗體。 TPP-7511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8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90之輕鏈之區之抗HER2抗體。 TPP-8382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9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00之輕鏈之區之抗B7H3抗體。 TPP-856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0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10之輕鏈之區之抗B7H3抗體。 TPP-882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1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2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4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2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3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5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3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4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6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4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5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TPP-10337係較佳包含對應於SEQ ID NO: 159之重鏈之區及對應於SEQ ID NO: 160之輕鏈之區之抗TWEAKR抗體。
LIG 結合劑之連接體 (Lb 及 Lc
)
文獻揭示有機分子與肽或蛋白質(例如抗體)之共價偶合(偶聯)之各種選項(參見(例如) K. Lang及J. W. Chin.
Chem. Rev. 2014
,
114
, 4764-4806, M. Rashidian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2013
,
24
, 1277-1294)。根據本發明較佳者係經由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一或多個硫原子(該等硫原子已經以游離硫醇形式存在或係藉由還原二硫化物橋生成)及/或經由抗體之離胺酸殘基之一或多個NH基團使有機基團與抗體偶聯。然而,亦可經由酪胺酸殘基、經由麩醯胺酸殘基、經由非天然胺基酸之殘基、經由游離羧基或經由抗體之糖殘基將KSP抑制劑或前藥結合至抗體。 根據本發明,亦可將藥劑分子偶聯至結合劑之特異性偶聯位點,此改良產物均質性。文獻闡述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之各種方法(Agarwal等人,
Bioconjug. Chem. 26
, 176-192 (2015);Cal等人,
Angew. Chem. Int. Ed. Engl. 53
, 10585-10587 (2014);Behrens等人,
MAbs 6
, 46-53 (2014);Panowski等人,
MAbs 6
, 34-45 (2014))。具體而言,該等方法亦包括酵素偶聯方法,其使用(例如)轉麩醯胺酸酶(TGase)、醣基轉移酶或甲醯基甘胺酸生成酵素(Sochaj等人,
Biotechnology Advances 33,
775-784, (2015))。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之偶聯位點特異性結合劑偶聯物,其中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抑制劑偶聯至結合劑之麩醯胺酸側鏈。 在結合劑係抗體時,其較佳在恆定區中含有受體麩醯胺酸。該等受體麩醯胺酸可經由適宜位置突變成麩醯胺酸(例如重鏈之突變N297Q,Kabat EU編號)或經由生成去醣基化或無醣基化抗體(例如經由藉助PNGaseF之酵素去醣基化或經由重鏈之突變N297X,Kabat EU編號(此處X可為除N外之任何胺基酸))來引入。在去醣基化或無醣基化抗體之後一情形下,重鏈之麩醯胺酸殘基Q295 (Kabat EU編號)變為受體麩醯胺酸。尤佳者係含有N297A或N297Q突變(Kabat EU編號)之抗體。因此,本發明中所述之所有抗體同樣包括該等抗體之無醣基化變體,其係經由藉助PNGaseF之去醣基化或藉由重鏈之N297 (Kabat EU編號) (抗體之Kabat編號系統,參見Kabat等人,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lological Interest, 第5版,Public Health Servic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1991))突變成除N外之任何其他胺基酸來產生。另外,此處所述之所有抗體同樣含有所述抗體之變體,其由於改造含有一或多個用於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反應之受體麩醯胺酸殘基。 用於該等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之一種方法係文獻中所述之方法,其與藉助轉麩醯胺酸酶之結合劑的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相關。亦包括細菌轉麩醯胺酸酶(BTG) (EC 2.3.2.13)之轉麩醯胺酸酶(TGase)係催化在麩醯胺酸之γ-羰基-醯胺基團與離胺酸之一級胺基團之間形成共價鍵的酵素之家族。由於該等轉麩醯胺酸酶亦接受除離胺酸外之受質作為胺供體,故其已用於修飾適宜受體麩醯胺酸處包括抗體之蛋白質(Jeger等人,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Engl 49
, 9995-9997 (2010);Josten等人,
J. Immunol. Methods 240
, 47-54 (2000);Mindt等人,
Bioconjugate Chem. 19
, 271-278 (2008);Dennler等人,
Antibody Drug Conjuagtes
(Ducry, L.編輯), 第205-215頁, Humana Press. (2013))。一方面,轉麩醯胺酸酶已用於將藥劑偶聯至含有人工麩醯胺酸標籤之抗體,該等麩醯胺酸標籤係藉由基因改造引入抗體中之受體麩醯胺酸殘基(Strop等人,
Chem. Biol. 20
, 161-167 (2013))。另一方面,已闡明抗體之重鏈之恆定區之保守麩醯胺酸殘基Q295 (Kabat EU編號)係無醣基化IgG1分子之主鏈中細菌轉麩醯胺酸酶(EC 2.3.2.13)之唯一γ-羰基-醯胺供體,且因此係受體麩醯胺酸,而在抗體在重鏈之位置N297 (Kabat EU編號)經醣基化時,IgG1之主鏈中不存在受體麩醯胺酸(Jeger等人,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Engl 49
, 9995-9997 (2010))。概言之,細菌轉麩醯胺酸酶可用於在抗體之受體麩醯胺酸殘基偶聯胺-供體受質,例如藥劑-連接體構築體。該等受體麩醯胺酸可藉由突變或藉由生成無醣基化抗體來改造抗體而引入。該等無醣基化抗體可藉由使用N-醣苷酶F (PNGase F)去醣基化或藉由重鏈之醣基化位點之N297 (Kabat EU編號)突變成除N外之任何其他胺基酸來引入。已闡述使用細菌轉麩醯胺酸酶之該等無醣基化抗體之酵素偶聯用於含有突變N297D、N297Q (Jeger等人,
Angewandte Chemie Int. Ed. Engl 49
, 9995-9997 (2010))或N297S (參見專利申請案WO2013092998A1及WO2013092983A2)之無醣基化抗體變體。藉助轉麩醯胺酸酶之該等無醣基化抗體之酵素偶聯通常提供DAR為2之ADC,其中兩條重鏈尤其在位置Q295 (Kabat EU編號)經官能化。僅重鏈之突變N297Q提供每條重鏈之額外偶聯位點。該等變體之偶聯產生DAR為4之ADC,其中兩條重鏈尤其在位置Q295及Q297經官能化。重鏈具有突變Q295N及N297Q之抗體變體每條重鏈在位置Q297 (Kabat編號)具有唯一一個受體麩醯胺酸殘基(Simone Jeger, Site specific conjugation of tumour targeting antibodies using transglutaminase, Thesis at ETH Zurich (2009))。文獻中存在若干實例,其闡述使用細菌轉麩醯胺酸酶之無醣基化抗體之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例如Dennler等人,
Bioconjugate Chemistry 19
, 569-578 (2014);Lhospice等人,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12
, 1863-1871 (2015))。無醣基化抗體之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偶聯位點特異性官能化的策略概述於圖1中。 以偶聯位點特異性方式及以偶聯位點非特異性方式二者之偶合係使用所謂連接體來完成。連接體可分類成可在活體內裂解之連接體之群及在活體內穩定之連接體之群(參見L. Ducry及B. Stump,
Bioconjugate Chem. 21
, 5-13 (2010))。可在活體內裂解之連接體具有可在活體內裂解之基團,其中在可在活體內化學裂解之基團與可在活體內酵素裂解之基團之間又可存在差異。「可在活體內化學裂解」及「可在活體內酵素裂解」意指連接體或基團在循環中穩定且僅在靶細胞處或靶細胞中由其中之化學或酵素不同之環境裂解(較低pH;升高之麩胱甘肽濃度;存在溶酶體酵素(例如細胞自溶酶或胞漿素)或葡糖苷酶(例如β-葡萄糖醛酸苷酶)),由此釋放低分子量KSP抑制劑或其衍生物。具體而言,可在活體內化學裂解之基團係二硫化物、腙、縮醛及縮醛胺;具體而言,可在活體內酵素裂解之基團係2-8-寡肽基團、尤其二肽基團或醣苷。肽裂解位點揭示於於
Bioconjugate Chem. 2002, 13,
855-869及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8 (
1998
) 3341-3346亦及
Bioconjugate Chem. 1998, 9,
618-626中。該等基團包括(例如)丙胺酸-丙胺酸-天冬醯胺、纈胺酸-丙胺酸、纈胺酸-離胺酸、纈胺酸-瓜胺酸、丙胺酸-離胺酸及苯丙胺酸-離胺酸(視情況具有額外醯胺基團)。 為確保游離藥劑之有效釋放,亦可視情況在酵素裂解位點與藥劑之間納入所謂自發分解連接體元件(SIG) (Anticancer Agent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 8, 618-637)。藥劑可藉由各種機制來釋放,例如在親核基團之初始酵素釋放後藉由經由電子級聯之隨後消除(Bioorg. Med. Chem., 1999, 7, 1597;J. Med. Chem., 2002, 45, 937;Bioorg. Med. Chem., 2002, 10, 71)或藉由相應連接體元件之環化(Bioorg. Med. Chem., 2003, 11, 2277;Bioorg. Med. Chem., 2007, 15, 4973;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 2241)或藉由二者之組合(Angew. Chem. Inter. Ed., 2005, 44, 4378)。該等連接體元件之實例示於下圖中:
例如藉助組織蛋白去乙醯酶及細胞自溶酶L進行藥劑釋放之連續酵素步驟的實例闡述於Nat. Commun., 2013, 4, 2735中且圖解說明於圖2中。 在活體內穩定之連接體之獨特之處在於高穩定性(在血漿中24小時後小於5%代謝物)且不具有上文提及之可在活體內化學或酵素裂解之基團。 連接體-L
b
-或-L
c
-較佳具有以下基本結構(i)至(iv)中之一者: (i) -(C=O)
m
-SG1-L1-L2- (ii) -(C=O)
m
-L1-SG-L1-L2- (iii) -(C=O)
m
-L1-L2- (iv) -(C=O)
m
-L1-SG-L2 其中m係0或1;SG係可在活體內(化學或酵素)裂解之基團(具體而言二硫化物、腙、縮醛及縮醛胺;或可由豆莢蛋白、細胞自溶酶或胞漿素裂解之2-8-寡肽基團)、SG1係寡肽基團或較佳二肽基團,L1彼此獨立地代表活體內穩定之有機基團,且L2代表與結合劑或單鍵之偶合基團。因此,偶合較佳係與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或離胺酸殘基。或者,偶合可為與酪胺酸殘基、麩醯胺酸殘基或抗體之非天然胺基酸。非天然胺基酸可含有(例如)醛或酮基團(例如甲醯基甘胺酸)或疊氮化物或炔烴基團(參見Lan及Chin, Cellular Incorporation of Unnatural Amino Acids and Bioorthogonal Labeling of Proteins, Chem. Rev. 2014, 114, 4764-4806)。 根據本發明,尤佳者係基本連接體結構(iii)。經由代謝,具有基本連接體結構(iii)之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投與及連接體與抗體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殘基之偶合產生下式之半胱胺酸或離胺酸衍生物:
其中L1在每一情形下皆接合至細胞毒性藥劑,例如低分子量KSP抑制劑,例如式(IIa)、(IIb)、(IIc)、(IId)、(V)、(VI)或(VII)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尤其在結合至式(IIa)、(IIb)、(IIc)、(IId)或(V)化合物中之位置R1之情形下,尤其在L
1
基團具有以下結構中之一者時,亦較佳者係連接體基本結構(ii)及(iv): (a) -NH-(CH
2
)
0-4-
(CHCH
3
)
0-4
-CHY
5
-C(=O)-Y
7
,其中 Y
5
係-H或-NHY
6
, Y
6
係-H或-C(=O)-CH
3
,且 Y
7
係單鍵或-NH -(CH
2
)
0-4
-CHNH
2
-C(=O)-, 使得在裂解後,獲得相應結構 -NH-(CH
2
)
0-4-
(CHCH
3
)
0-4
-CHY
5
-COOH或 -NH-(CH
2
)
0-4-
(CHCH
3
)
0-4
-CHY
5
-C(=O)-NH -(CH
2
)
0-4
-CHNH
2
-COOH。 (b) -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其中 x 係0或1, Y
5
係-H或-NHY
6
,且 Y
6
係-H或-C(=O)-CH
3
, 使得在裂解後,獲得相應結構 -CH
2
-S
x
-(CH
2
)
0-4
-CHY
5
-COOH。 在連接體接合至半胱胺酸側鏈或半胱胺酸殘基時,L2較佳衍生自與半胱胺酸之巰基反應之基團。該等基團包括鹵代乙醯基、馬來醯亞胺、氮丙啶、丙烯醯基、芳基化化合物、乙烯基碸、吡啶基二硫化物、TNB硫醇及二硫化物還原劑。該等基團通常以親電子方式與巰基鍵反應,從而形成硫化物(例如硫醚)或二硫化物橋。較佳者係穩定硫化物橋。 L2較佳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
1
基團之連接位點,且 R
22
係-COOH、-C(=O)-OR、-C(=O)R、-C(=O)-NHR或-C(=O)N(R)
2
,且 R 係C
1-3
-烷基、-C(=O)-NH
2
或-COOH。 在R係-COOH,此處較佳。 尤佳者係本發明化合物,其中L2具有下式A3及A4:
式A3,
式A4, 其中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藥劑分子之連接位點, x 係1或2且 R
22
係-COOH、-C(=O)-OR、-C(=O)-R、-C(=O)-NR
2
、-C(=O)-NHR或-C(=O)-NH
2
,且 R 係C
1-3
-烷基。 在此上下文中,較佳地,R
22
係-COOH,且具體而言,若x係1,則在此上下文中,R
22
係-COOH。 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中或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混合物中,向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鍵之存在程度為較佳超過80%、更佳超過90% (在每一情形下皆基於連接體向抗體之鍵之總數),更佳以式A3或A4之兩種結構中之一者之形式存在。此處,式A3或A4之結構通常以基於向抗體之鍵之數目較佳60:40至40:60之比率一起存在。隨後其餘鍵以如下結構存在:
其中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且 #
2
係向藥劑分子之連接位點, 根據本發明,L1較佳由下式代表:
其中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且 #
2
係向藥劑分子之連接位點, R
10
係-H、-NH
2
或C
1
-C
3
-烷基, n 係0或1, o 係0或1, G1 係-NH-C(=O)-、-C(=O)-NH-或
,且 G2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組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基鏈,其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R
y
-、-NR
y
C(=O)-、-C(NH)NR
y
-、-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O)-、-CR
x
=N-O-及/或具有至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且其中該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另外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y
係-H、苯基、C
1
-C
10
-烷基、C
2
-C
10
-烯基或C
2
-C
10
-炔基,其各自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且 R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在此上下文中,G1較佳係
,且若G1係-NH-C(=O)-或
,則R
10
較佳並非-NH
2
。 較佳地,G2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基鏈,其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至多4個選自N、O及S或-S(=O)-之雜原子之5-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 更佳地,G2係
,且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另外由-NH-C(=O)-NH
2
取代。 G2 進一步較佳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基鏈,其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 -S(=O)
2
-NHNH-、-C(=O)-NHNH-、-CR
x
=N-O-及/或具有至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另外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且 R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在此上下文中,G2較佳係
。 較佳地,G2代表以下結構之插入基團:
其中 Rx 係-H、C
1
-C
3
-烷基或苯基, #1 係向KSP抑制劑或前藥之鍵,且 #2 係向抗體(例如L2)之偶合基團之鍵。 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通常包含具有各別數目之所述碳原子之α,ω-二價烷基。較佳實例包括:亞甲基、乙烷-1,2-二基(1,2-伸乙基)、丙烷-1,3-二基(1,3-伸丙基)、丁烷-1,4-二基(1,4-伸丁基)、戊烷-1,5-二基(1,5-伸戊基)、己烷-1,6-二基(1,6-伸己基)、庚烷-1,7-二基(1,7-伸庚基)、辛烷-1,8-二基(1,8-伸辛基)、壬烷-1,9-二基(1,9-伸壬基)、癸烷-1,10-二基(1,10-伸癸基)。 具支鏈烴鏈意指直鏈烴鏈或直鏈伸烷基中之一或多個氫原子由C
1-10
-烷基取代,由此形成具支鏈烴或側鏈。 烴鏈可另外環狀伸烷基(環烷烴二基),例如1,4-環己烷二基或1,3-環戊烷二基。該等環狀基團可為不飽和的。具體而言,芳香族基團(伸芳基) (例如伸苯基)可存於烴鏈中。環狀伸烷基及伸芳基中之一或多個氫原子亦可又視情況由C
1-10
-烷基取代。以此方式,形成視情況具支鏈烴鏈。此烴鏈具有總共0至100個碳原子、較佳1至50、尤佳2至25個碳原子。 具支鏈烴或側鏈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烴鏈可由如下基團中之一或多者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 -O-、-S-、-S(=O)-、-S(=O)
2
-、-NH-、-C(=O)-、-NH-C(=O)-、-C(=O)-NH-、 -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至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5-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 此處較佳者係基團
。 G2中之其他插入基團較佳係
較佳地,連接體L對應於下式: §-(C(=O))m-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係向藥劑分子或前藥之鍵, §§ 係向結合劑肽或蛋白質之鍵,且 L1及L2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更佳地且參照上述定義,L1對應於以下簡化式: -NR
11
B- 其中 R
11
係-H或-NH
2
, B 係-[(CH
2
)
x
-(X
4
)
y
]
w
-(CH
2
)
z
-基團, w 係0至20, x 係0至5, y 係0或1, z 係0至5,且 X
4
係-O-、-C(=O)-NH-、-NH-C(=O)-或
。 較佳地,連接體L具有下式
其中 #3 係向藥劑分子或前藥之鍵, #4 係向結合劑肽或蛋白質之鍵, R
11
係-H或-NH
2
, B 係 -[(CH
2
)
x
-(X
4
)
y
]
w
-(CH
2
)
z
-基團, w 係0至20, x 係0至5, y 係0或1, z 係1至5,且 X
4
係-O-、-C(=O)-NH-、-NH-C(=O)-或
。 上文提及之連接體尤佳在式(IIa)之偶聯物中,其中連接體藉由取代氫原子偶合至R
1
或結合可裂解連接體SG1偶合至R
4
,即R
1
係-L-#1或R
4
係-SG1-L-#1,其中#1係向抗體之鍵。 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中或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混合物中,向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鍵之存在程度為較佳超過80%、更佳超過90% (在每一情形下皆基於連接體向抗體之鍵之總數)。 此處尤佳者係通式(A5)及(A6)之兩個結構:
(A5)及
(A6), 其中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
1
基團之連接位點, R
22
係-COOH、-C(=O)-OR、-C(=O)-R、-C(=O)-NH
2
、-C(=O)-NR
2
或-C(=O)-NHR,且 R 係C
1-3
-烷基。 更佳地,R
22
係-COOH。 此處,通式A5或A6之結構通常以基於向抗體之鍵之數目較佳60:40至40:60之比率一起存在。隨後其餘鍵存於如下結構中:
其中 #1及#2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連接體-L
b
-及-L
c
-鍵結至半胱胺酸側鏈或半胱胺酸殘基具有通式
其中 § 係向藥劑分子或前藥之鍵, §§係向結合劑肽或蛋白質之鍵, m 係0、1、2或3, n 係0、1或2, p 係0至20, L3 係基團
其中 o 係0或1, G3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基鏈,其可由-O-、-S-、-S(=O)-、-S(=O)
2
、-NH-、-C(=O)-、-NHC(=O)-、-C(=O)-NH-、 -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至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間斷一次或一次以上,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另外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 係向-S(O)n基團之鍵,且 §'' 係向環中之氮原子之鍵。 較佳地,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係5-至10-員。 較佳地,G
3
係
。 較佳者係下式之彼等化合物:
其中 m 係1, p 係0, n 係0, L3 係基團
其中 o 係0或1, G3 係-(CH
2
CH
2
O)
s
- (CH
2
)
t
- (C(=O)-NH)
u
- CH
2
CH
2
O)
v
- (CH
2
)
w
-, s、t、v及w 獨立地係0至20, u 係0或1, §' 係向-S(O)n基團之鍵,且 §'' 係向環中之氮原子之鍵。 上式§-(C(=O))m-L1-L2-§§中之較佳基團L1係下表中所列舉之彼等,其中r係0至20、較佳0至15、更佳1至20、尤佳2至10之數:
L1之其他實例於表C中給出,其中此基團以框突出顯示。 下表A及A'給出連接體部分L1之實例。該等表亦闡明L2基團,L1之該等實例較佳與其組合,且亦闡明較佳偶合位點(式(IIa)、(IIb)、(IIc)、(IId)、(V)及(VI)化合物中之R
1
或R
3
)及L1之前之m之較佳值(即不管是否存在羰基) (參見§-(C(=O))m-L1-L2-§§)。該等連接體較佳偶合至半胱胺酸殘基。若L2係琥珀醯亞胺或衍生自其,則此醯亞胺亦可部分或完全呈水解開鏈琥珀醯胺形式,如上文所述。端視L1而定,此水解至開鏈琥珀醯胺之程度可或多或少顯著或甚至不存在。 表A (Subst. = 取代基)
**更佳地,該等列中指定之連接體L1接合至選自通式(A7)及(A8)之連接體L2:
(A7),
(A8) 其中 #
1
係向結合劑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
1
基團之連接位點,且 R
22
較佳係-COOH。 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中或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混合物中,向結合劑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鍵之存在程度為較佳超過80%、更佳超過90% (在每一情形下皆基於連接體向結合劑之鍵之總數),且更佳存於式(A7)及(A8)之兩種結構中之一者中。 在此上下文中,式(A7)及(A8)之結構通常以基於向結合劑之鍵之數目較佳60:40至40:60之比率一起存在。隨後其餘鍵存於如下結構中:
其中#
1
及#
2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表A' (Subst. = 取代基)
**:參見表A之注釋**。 ***:在存在此結構L2時,其可同時為下式之結構L2:
具有相應連接體之偶聯物之實例具有以下結構,其中X1代表CH,X2代表C且X3代表N且L1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L2及L3具有與L1相同之定義,AK1係經由半胱胺酸殘基鍵結之抗體且n係1至10之數。 更佳地,AK1係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抗體較佳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尤其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此上下文中, AK1 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且 n 係1至20之數。 另外,較佳者係連接體之基本結構(i)、(ii)及(iv) (i) -(C=O)
m
-SG1-L1-L2- (ii) -(C=O)
m
-L1-SG-L1-L2- (iii) -(C=O)
m
-L1-SG-L2, 其中SG1或SG代表細胞自溶酶可裂解基團,且L1及L2具有表A'中所列舉之定義。尤佳者係以下基團: -Val-Ala-C(=O)-NH- (引起丙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NH-Val-Lys-C(=O)-NH- (離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NH-Val-Cit-C(=O)-NH- (瓜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NH-Phe-Lys-C(=O)-NH- (離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NH-Ala-Lys-C(=O)-NH- (離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NH-Ala-Cit-C(=O)-NH- (瓜胺酸之C-末端醯胺處醯胺鍵之裂解) 在此上下文中,尤佳者係以下通式之SG1或SG:
及
其中 X 係-H或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NH-C(=O)-NH
2
、-COOH、-OH、-NH
2
或磺酸取代。 下表C給出連接體部分-SG1-L1-或-L1-SG-L1-之實例,其中SG1/SG係細胞自溶酶可裂解基團。表C亦闡明L2基團,-SG1-L1-及-L1-SG-L1-之該等實例較佳與其組合,且亦闡明較佳偶合位點(R
1
-R
5
)及m之較佳值(即不管L1之前是否存在羰基) (參見§-(C(=O))m-L1-L2-§§)。該等連接體較佳偶合至半胱胺酸殘基。L1基團以框突出顯示。然而,該等L1基團可由上式§-(C(=O))m-L1-L2-§§指定之L1基團中之一者置換。若L2係琥珀醯胺或衍生自其,則此醯胺亦可部分或完全呈水解開鏈琥珀醯胺形式,如上文所述。 表C (Subst. = 取代基)
具有連接體之基本結構(i)之偶聯物之實例 (i) -(C=O)
m
-SG1-L1-L2- 其中m、SG1、L1及L2具有表C中給出之定義,具有以下結構中之一者:
其中 X1 係CH, X2 係C, X3 係N, L4 具有如表C中上文指定之L1之相同定義, AK1 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其經由半胱胺酸殘基鍵結, 且n係1至20之數,且式IIa之位置R4中(即-NH
2
基團中)之氫原子由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置換。 更佳地,AK1係抗體或抗原結合抗體。抗體較佳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尤其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偶合之情形下,文獻揭示以偶聯位點特異性方式之有機分子與結合劑(例如抗體)的共價偶合(偶聯)之各種選項(參見(例如) Sochaj等人,
Biotechnology Advances, 33,
775-784, (2015), Panowski等人,
MAbs 6
, 34-45 (2014))。根據本發明,較佳者係經由抗體之受體麩醯胺酸殘基使用轉麩醯胺酸酶之KSP抑制劑或前藥與抗體之偶聯。該等受體麩醯胺酸殘基可藉由改造抗體或藉由產生無醣基化抗體之突變來生成。抗體中該等受體麩醯胺酸之數目較佳係2或4。適宜連接體用於偶合(偶聯)。適宜連接體結構係具有構成轉麩醯胺酸酶之適宜受質之游離胺供體官能基之彼等。連接體可以各種方式接合至抗體。 較佳地,在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之偶聯之情形下,連接體具有上文已經提及之基本結構(i)至(iv)中之一者 (i) -(C=O)
m
-SG1-L1-L2- (ii) -(C=O)
m
-L1-SG-L1-L2- (iii) -(C=O)
m
-L1-L2- (iv) -(C=O)
m
-L1-SG-L2 其中 L1、SG、SG1及m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L2 然而,較佳代表以下基團中之一者:
其中 Ry 係-H、-C(=O)-NH-烷基、-NH-C(=O)-烷基、-C(=O)-NH
2
或-NH
2
, #
1
係與L
1
之連接點,且 #
2
係與結合劑之麩醯胺酸殘基之連接點。 在此上下文中,較佳地,Ry係-H或-NH-C(=O)-CH
3
。 相應偶聯物之實例具有以下結構,其中X1、X2、X3、Ry及L1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AK係較佳為抗體之結合劑,且n較佳係2或4。
尤佳之 KSP 抑制劑偶聯物
亦較佳者係由結合劑或其衍生物(較佳抗體)與式(X)化合物構成之偶聯物
(X) 其中 AK 係結合劑(較佳抗體) AK
1
、AK
2
、AK
3
或其衍生物, n 係1至50、較佳1至20、更佳2至8且尤其2至6之數,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S(=O)-、-S(=O)
2
-或-S(=O)
2
-NH-, M 係基團 (*)-C(=O)-NH-(CH
2
)
3
-C(=O)-(**), (*)-C(=O)-NH-(CH
2
)
2
-NH-C(=O)-(CH
2
)
3
-C(=O)-(**), (*)-C(=O)-NH-(CH
2
)
2
-NH-C(=O)-CH
2
-NH-C(=O)-(CH
2
)
3
-C(=O)-(**), (*)-NH-C(=O)-CH(CH
2
-CH
2
-COOH)-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
3
-C(=O)-(**),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
(*)-C(=O)-NH-(CH
2
)
2
-NH-C(=O)-CH
2
-NH-R
12
,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NH-R
12
,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C(=O)-NH-R
12
,
及
R
12
係基團 (*)-C(=O)-CH(**)-CH
2
-COOH、(*)-C(=O)-CH
2
-CH(**)-COOH或
R
1
係氫或基團
X 係-C(=O)-NH
2
, Rx及Ry 獨立地係-CH
3
、-CH
2
-COOH、-(CH
2
)
2
-COOH、-CH
2
-C(=O)-NH
2
、-CH
2
OH或-CH
2
R
11
, R
10
係甲基、-(C(=O))
q
-O-R
11
、-C(=O)-(CH
2
)
m
-R
11
, q 係0或1, m 係0、1或2, R
11
係氫、甲基、苄基、吡啶基、咪唑基或基團-(O-CH
2
-CH
2
)
p
-O-CH
3
, p 係1至11, R
2
係-H, R
3
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雜烷基、雜環烷基,其可由1至3個OH基團、1至3個鹵素原子、1至3個單鹵化、二鹵化或三鹵化烷基、1至3個-O-烷基、1至3個-SH基團、1至3個-S-烷基、1至3個-O-C(=O)-烷基、1至3個-O-C(=O)-NH-烷基、1至3個-NH-C(=O)-烷基、1至3個-NH-C(=O)-NH-烷基、1至3個-S(=O)
n
-烷基、1至3個-S(=O)
2
-NH-烷基、1-3個-NH-烷基、1至3個-N(烷基)
2
基團、1至3個NH
2
基團或1至3個-(CH
2
)
0-3
Z基團取代, n 係0、1或2, Z 係-H、鹵素、-OY
3
、-SY
3
、-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CH
2
)
0-3
-CH-(NHC(=OCH
3
)Z'、-(CH
2
)
0-3
-CH(NH
2
)Z'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5
係-H、-NH
2
、-NO
2
、鹵素、-CN、-CF
3
、-OCF
3
、-CH
2
F、-CH
2
F、-SH或-(CH
2
)
0-3
Z, Z 係-H、-OY
3
、-SY
3
、鹵素、-NHY
3
、-C(=O)-NY
1
Y
2
或-C(=O)-OY
3
, Y
1
及Y
2
獨立地係-H、-NH
2
或-(CH
2
)
0-3
Z', Y
3
係-H或-(CH
2
)
0-3
Z', Z' 係-H、-S(=O)
3
H、-NH
2
或-COO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N、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羥基、-NO
2
、-NH
2
、-COOH或鹵素, R
8
係C
1-10
-烷基、氟-C
1-10
-烷基、C
2-10
-烯基、氟-C
2-10
-烯基、C
2-10
-炔基、氟-C
2-10
-炔基、C
4-10
-環烷基、氟-C
4-10
-環烷基或-(CH
2
)
0-2
-(HZ
2
), HZ
2
係具有最多兩個選自N、O及S之雜原子之4-至7-員雜環,其可由-OH、-COOH或-NH
2
取代, R
9
係-H、-F、-CH
3
、-CF
3
、-CH
2
F或-CHF
2
, (*) 係向藥劑分子或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鍵, (**) 係向結合劑之鍵,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其中所關注者係式(X)之彼等偶聯物,其中 AK 係結合劑、較佳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n 係1至50、較佳1至20、更佳2至8且尤其2至6之數,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A 係-C(=O)-, M 係基團 (*)-C(=O)-NH-(CH
2
)
3
-C(=O)-(**), (*)-C(=O)-NH-(CH
2
)
2
-NH-C(=O)-(CH
2
)
3
-C(=O)-(**), (*)-C(=O)-NH-(CH
2
)
2
-NH-C(=O)-CH
2
-NH-C(=O)-(CH
2
)
3
-C(=O)-(**), (*)-NH-C(=O)-CH(CH
2
-CH
2
-COOH)-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
3
-C(=O)-(**),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
(*)-C(=O)-NH-(CH
2
)
2
-NH-C(=O)-CH
2
-NH-R
12
,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NH-R
12
,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C(=O)-NH-R
12
,
及
R
12
係基團 (*)-C(=O)-CH(**)-CH
2
-COOH、(*)-C(=O)-CH
2
-CH(**)-COOH或
R
1
係氫或基團
X 係-C(=O)-NH
2
, Rx及Ry 獨立地係-CH
3
、-CH
2
-COOH、-(CH
2
)
2
-COOH、-CH
2
-C(=O)-NH
2
、-CH
2
OH或-CH
2
R
11
, R
10
係甲基、-(C(=O))
q
-O-R
11
、-C(=O)-(CH
2
)
m
-R
11
, q 係0或1, m 係0、1或2, R
11
係氫、甲基、苄基、吡啶基、咪唑基或基團-(O-CH
2
-CH
2
)
p
-O-CH
3
, p 係1至11, R
2
係-H, R
3
係-CH
2
-OH基團, R
5
係-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氟, R
8
係第三丁基, R
9
係-H, (*) 係向藥劑分子或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鍵, (**) 係向結合劑之鍵,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亦關注由結合劑或其衍生物(較佳抗體)與式(XI)及(XI')化合物構成之彼等偶聯物
其中 AK 係結合劑、較佳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且 n 係1至50、較佳1至20、更佳2至8且尤其2至6之數,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N,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CH或CF,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M 係基團
及 -(CH
2
)
3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
3
-R
12
R
12
係基團 (*)-C(=O)-(**)、(*)-C(=O)-CH(**)-CH
2
-COOH、(*)-C(=O)-CH
2
-CH(**)-COOH
R
1
係基團
X 係-CH
2
-C(=O)-NH
2
、-C(=O)-NH
2
, Rx及Ry 係-CH
3
、丙基, R
10
係-C(=O)-(CH
2
)-R
11
、-C(=O)-(CH
2
-CH
2
-O)
p
-CH
3
, R
11
係氫、吡啶基, p 係8至12, R
5
係-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氟, R
8
係第三丁基, R
9
係-H, (*) 係向藥劑分子或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鍵, (**) 係向結合劑之鍵,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其中所關注者係式(XI)及(XI')之彼等偶聯物,其中 AK 係結合劑、較佳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 n 係1至50、較佳1至20、更佳2至8且尤其2至6之數,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M 係基團
及 -(CH
2
)
3
-NH-C(=O)-CH(CH
2
-C(=O)-NH
2
)-NH-C(=O)-CH(CH
3
)-NH-C(=O)-CH(CH
3
)-NH-C(=O)-(CH
2
)
3
-R
12
R
12
係基團 (*)-C(=O)-(**)、(*)-C(=O)-CH(**)-CH
2
-COOH、(*)-C(=O)-CH
2
-CH(**)-COOH
R
1
係基團
X 係-CH
2
-C(=O)-NH
2
、-C(=O)-NH
2
, Rx及Ry 係-CH
3
、丙基, R
10
係-C(=O)-(CH
2
)-R
11
、-C(=O)-(CH
2
-CH
2
-O)
p
-CH
3
, R
11
係氫、吡啶基, p 係8至12, R
5
係-H, R
6
及R
7
獨立地係氟, R
8
係第三丁基, R
9
係-H, (*) 係向藥劑分子或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鍵, (**) 係向結合劑之鍵,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 根據本發明,尤佳者係以下KSP-抑制劑偶聯物,其中 AK (AK
1
;AK
2
;AK
3
) 係結合劑、較佳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且 n 係1至50、較佳1至20、更佳2至8且尤其2至6之數。 AK
1
較佳係經由半胱胺酸殘基鍵結至KSP抑制劑之抗體。 AK
2
較佳係經由離胺酸殘基鍵結至KSP抑制劑之抗體。 AK
3
較佳係經由麩醯胺酸殘基鍵結至KSP抑制劑之抗體。 此處所用結合劑或抗體較佳係如說明中較佳闡述之結合劑及抗體。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偶聯物係:
,
及
KSP 抑制劑 - 連接體中間體或前藥 - 連接體中間體、及偶聯物之製備
本發明之偶聯物係藉由最初提供具有連接體之低分子量KSP抑制劑或其前藥來製備。隨後使以此方式獲得之中間體與結合劑(較佳抗體)反應。 較佳地,對於與半胱胺酸殘基之偶合,使以下化合物中之一者與含有半胱胺酸之結合劑(例如抗體)反應,出於此目的,將其視情況部分還原:
其中 X
1
係CH, X
2
係C, X
3
係N, R 係-H或-COOH, K 係直鏈或具支鏈之視情況C
1
-C
6
烷氧基-或-OH取代之C
1
-C
6
烷基,且 SG
1
、L
1
、L
2
、L
3
及L
4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在上述式中亦及在以下反應方案及結構式中,式IIa之位置R
4
中、即-NH
2
基團中之氫原子可由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式Ia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置換。 在上述化合物中之每一者中及在以下化合物中,第三丁基可由環己基置換。 化合物可(例如)以其三氟乙酸鹽形式使用。對於與結合劑(例如與抗體)之反應而言,化合物較佳以相對於結合劑2至12倍莫耳濃度過量使用。 較佳地,對於與離胺酸殘基之偶合而言,使下文化合物中之一者與含有離胺酸之結合劑(例如抗體)反應:
在式中, X
1
係CH, X
2
係C, X
3
係N且 L
4
具有與L
1
相同之定義,其中L
1
具有如上文所述相同之定義。 對於偶合至半胱胺酸殘基之中間體而言,反應可如下闡釋:
其他中間體及其他抗體可相應地反應。 對於偶合至離胺酸殘基之中間體而言,反應可如下闡釋:
根據本發明,此產生以下偶聯物:
此反應(開環)可於pH 7.5至9下、較佳於pH 8下、於25℃至37℃之溫度下、例如藉由攪拌來實現。較佳攪拌時間係8至30小時。 在上式中,X1代表CH,X2代表C且X3代表N,SG1及L1具有如上文所述相同之定義,且L2、L3及L4具有與L1相同之定義;且R及K具有如上文所述相同之定義。 AK1係經由半胱胺酸殘基偶合之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且AK2係經由離胺酸殘基偶合之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更佳地,AK1及AK2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其他定義
術語「轉麩醯胺酸酶」亦可與「TGase」或「TG」互換使用,應理解為意指具有經由肽結合之麩醯胺酸之γ-甲醯胺基團與離胺酸之ε-胺基或結構相關一級胺(例如胺基戊基,或例如肽結合之離胺酸)之間之醯基轉移反應(此產生8-(γ-麩胺醯基)-離胺酸異肽鍵)接合蛋白質之能力的酵素。TGase包括細菌轉麩醯胺酸酶(BTG),例如具有EC參照編號2.3.2.13之酵素(蛋白質-麩醯胺酸γ-麩胺醯基轉移酶)。 術語「受體麩醯胺酸」在指抗體之胺基酸殘基時意指在穩定條件下由轉麩醯胺酸酶識別且可在轉麩醯胺酸酶催化下藉由此特定麩醯胺酸與離胺酸或結構相關一級胺(例如胺基戊基)之間之反應與其接合的麩醯胺酸殘基。受體麩醯胺酸可為表面暴露之麩醯胺酸。 「胺基酸修飾」或「突變」此處意指多肽序列中之胺基酸取代、插入及/或缺失。此處之較佳胺基酸修飾係取代。「胺基酸取代」或「取代」此處意指蛋白質序列中給定位置之胺基酸更換為另一胺基酸。舉例而言,取代Y50W闡述母體多肽之變體,其中位置50之酪胺酸更換為色胺酸。多肽之「變體」闡述具有與參照多肽、通常天然或「母體」多肽實質上相同之胺基酸序列的多肽。多肽變體可在天然胺基酸序列中之特定位置具有一或多個胺基酸更換、缺失及/或插入。 術語「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物」係指結合劑(較佳抗體)及殘基(較佳連接體-藥劑殘基)之偶聯物,其中結合劑在一或多個界定位置經官能化,較佳麩醯胺酸殘基。轉麩醯胺酸酶(TGase) (包括細菌轉麩醯胺酸酶(BTG) (EC 2.3.2.13))在麩醯胺酸-蛋白質受質之識別作用中顯示強的特異性且可催化「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 術語「均質偶聯物」或「均質ADC」係指偶聯位點特異性偶聯物之混合物,其中至少60%、70%、80%或90%結合劑每個結合劑具有相同數目之偶聯殘基。在抗體之情形下,此數目應為偶數,較佳2或4。
同位素、鹽、溶劑合物、同位素變體
本發明亦涵蓋本發明化合物之所有適宜同位素變體。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此處應理解為意指本發明化合物內之至少一個原子更換為相同原子序數、但具有與通常或主要天然存在之原子質量不同之原子質量的另一原子的化合物。可納入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之實例係以下之同位素:氫、碳、氮、氧、磷、硫、氟、氯、溴及碘,例如
2
H (氘)、
3
H (氚)、
13
C、
14
C、
15
N、
17
O、
18
O、
32
P、
33
P、
33
S、
34
S、
35
S、
36
S、
18
F、
36
Cl、
82
Br、
123
I、
124
I、
129
I及
131
I。本發明化合物之特點同位素變體、尤其已納入一或多個放射性同位素之彼等可有益於(例如)作用機制或體內活性成分分佈之檢查;由於相當容易之可製備性及可檢測性,經
3
H或
14
C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尤其適於此目的。另外,同位素(例如氘)之納入可由於化合物之較大代謝穩定性產生特定治療益處,例如延長體內半衰期或所需活性劑量減少;因此,在一些情形下,本發明化合物之該等修改可構成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例如藉由下文進一步闡述之方法及工作實例中所述之程序、藉由使用各別試劑及/或起始化合物之相應同位素修飾形式來製備。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較佳
鹽
係本發明化合物之生理上可接受之鹽。亦涵蓋自身不適於醫藥應用但可用於(例如)分離或純化本發明化合物之鹽。 本發明化合物之生理上可接受之鹽包括礦物酸、羧酸及磺酸之酸加成鹽,例如以下酸之鹽:鹽酸、氫溴酸、硫酸、磷酸、甲烷磺酸、乙烷磺酸、苯磺酸、甲苯磺酸、萘二磺酸、乙酸、三氟乙酸、丙酸、乳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富馬酸、馬來酸及苯甲酸。 本發明化合物之生理上可接受之鹽亦包括習用鹼之鹽,例如且較佳地鹼金屬鹽(例如鈉鹽及鉀鹽)、鹼土金屬鹽(例如鈣鹽及鎂鹽);及衍生自氨或具有1個至16個C原子之有機胺之銨鹽,例如且較佳地乙胺、二乙胺、三乙胺、乙基二異丙基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環己基胺、二甲基胺基乙醇、普魯卡因(procaine)、二苄基胺、N-甲基六氫吡啶、N-甲基嗎啉、精胺酸、離胺酸及1,2-乙二胺。 在本發明上下文中,
溶劑合物
闡述為藉由與溶劑分子配位形成呈固態或液態之複合物之彼等形式之本發明化合物。水合物係與水配位之特定形式之溶劑合物。較佳在本發明上下文中,溶劑合物係水合物。 本發明另外亦涵蓋本發明化合物之前藥。術語「前藥」在此上下文中係指自身可具有生物活性或無活性但在其在體內之滯留時間期間可反應(例如以代謝或水解方式)以產生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化合物。
特定實施例
以下實施例尤佳:
實施例 A :
式IVa'或IVa''或IVa'''之APDC,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之D
1
係式(IIe)化合物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 R
1
係-L-#1、-H、-COOH、-C(=O)-NHNH
2
、-(CH
2
)
1-3
NH
2
、-C(=O)-NZ''(CH
2
)
1-3
NH
2
及-C(=O)-NZ‘‘CH
2
-COOH, Z‘‘ 係-H或-NH
2
, R
2
係-H, R
4
係式(Ia)之基團 R
3
係-L-#1或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以下取代:-OH、-O-烷基、-SH、-S-烷基、-O-C(=O)-烷基、-O-C(=O)-NH-烷基、-NH-C(=O)-烷基、-NH-C(=O)-NH-烷基、-S(=O)
n
-烷基、-S(=O)
2
-NH-烷基、-NH-烷基、-N(烷基)
2
或-NH
2
, R
5
係-H或-F,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氟-C
1-3
-烷基、C
2-4
-烯基、氟-C
2- 4
-烯基、C
2-4
-炔基、氟-C
2-4
-炔基、羥基或鹵素, R
8
係具支鏈C
1-5
-烷基或環己基, R
9
係-H或-F, -L-#1 係連接體基團 §-(C(=O))
m
-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L2 係以下基團中之一者
或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1基團之連接位點, L1 係基團 #
1
-(NR
10
)
n
-(G1)
o
-G2-#
2
其中 R
10
係-H、-NH
2
或C
1-3
-烷基, G1 係-NHC(=O)-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且 G2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最多4個選自=N-、-O-及-S-或-S(=O)-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
1
係向KSP抑制劑之鍵, #
2
係向抗體之L2之鍵, 其中取代基R
1
及R
3
中之一者係連接體基團-L-#1,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且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提及之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式IVa'或IVa''或IVa'''中之n係1至10之數。 較佳地,此處之抗體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此處較佳者係彼等式(IIe)化合物,其中R
3
定義為烷基,較佳為C
1-3
烷基。 在此上下文中,G2較佳係
。 或者,連接體-L-#1可鍵結至離胺酸側鏈或離胺酸殘基。在該情形下,其較佳具有下式: -§-(SG)
x
-L4-C(=O)-§§ 其中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x 係0或1, SG 係可裂解基團, L4 係單鍵或基團, -(C(=O))
y
-G4- y 係0或1且 G4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最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5-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SG較佳係2-8寡肽,更佳二肽。 較佳地,G4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雜有
實施例B: 式IVa'或IVa''或IVa'''之APDC,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之D
1
係式(IIf)化合物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 R
1
係-L-#1、-H、-COOH、-C(=O)-NHNH
2
、-(CH
2
)
1-3
NH
2
、-C(=O)-NZ‘‘(CH
2
)
1-3
NH
2
及-C(=O)-NZ‘‘CH
2
C(=O)-OH, Z‘‘ 係-H或-NH
2
, R
2
係-H, R
4
係式(Ia)之基團, R
3
係-L-#1或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以下取代:-OH、-O-烷基、-SH、-S-烷基、-O-C(=O)-烷基、-O-C(=O)-NH-烷基、-NH-C(=O)-烷基、-NH-C(=O)-NH-烷基、-S(=O)
n
-烷基、-S(=O)
2
-NH-烷基、-NH-烷基、-N(烷基)
2
及-NH
2
, R
5
係-H或-F,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氟-C
1-3
-烷基、C
2-4
-烯基、氟-C
2-4
-烯基、C
2-4
-炔基、氟-C
2-4
-炔基、羥基或鹵素, R
8
係具支鏈C
1-5
-烷基, R
9
係-H或-F, -L-#1 係基團 §-(C(=O))
m
-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L2 係基團
或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1基團之連接位點, L1 係基團 #
1
-(NR
10
)
n
-(G1)
o
-G2-#
2
其中 R
10
係-H、-NH
2
或C
1
-C
3
-烷基, G1 係 -NH-C(=O)-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最多4個選自=N-、-O-及-S-、或-S(=O)-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
1
係向KSP抑制劑之鍵, #
2
係向抗體之L2之鍵, 其中取代基R
1
及R
3
中之一者係連接體基團-L-#1,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且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提及之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式IVa'或IVa''或IVa'''中之n係1至10之數。 較佳地,此處之抗體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此處較佳者係彼等式(IIf)化合物,其中R
3
定義為烷基,較佳為C
1-3
烷基。 在此上下文中,G2較佳係
。 或者,連接體-L-#1可鍵結至離胺酸側鏈或離胺酸殘基。在該情形下,其較佳具有下式: -§-(SG)
x
-L4-C(=O)-§§ 其中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x 係0或1, SG 係可裂解基團, L4 係單鍵或基團, -(C=O)
y
-G4- y 係0或1且 G4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最多4個選自=N-、-O-及-S-、-S(=O)-或-S(=O)
2
-之雜原子之5-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在此上下文中,SG較佳係2-8寡肽,更佳二肽。 較佳地,G4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雜有
。 實施例C: 式IVa'或IVa''或IVa'''之APDC,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之D
1
係式(IIg)化合物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 R
1
係-L-#1, R
2
係-H, R
4
係式(Ia)之基團, R
3
係C
1-10
-烷基,其可視情況由-OH、-O-烷基、-SH、-S-烷基、-O-C(=O)-烷基、-O-C(=O)-NH-烷基、-NH-C(=O)-烷基、-NH-C(=O)-NH-烷基、-S(=O)
n
-烷基、-S(=O)
2
-NH-烷基、-NH-烷基、-N(烷基)
2
或-NH
2
取代,或係-MOD, -MOD 係基團 -(NR
10
)
n
-(G1)
o
-G2-H R
10
係-H或C
1
-C
3
-烷基; G1 係-NH-C(=O)-、-C(=O)-NH-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直鏈及/或具支鏈烴鏈,其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且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R
y
-、-NR
y
C(=O)-、-C(=O)NR
y
-、-NR
y
NR
y
-、-S(=O)
2
-NR
y
NR
y
-、-C(=O)-NR
y
NR
y
-C(=O)-或-CR
x
=N-O-,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
2
、-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x 係-H、C1-C3-烷基或苯基, R
y
係-H、苯基、C1-C10-烷基、C2-C10-烯基或C2-C10-炔基,其各自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R
5
係-H或-F,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氟-C
1-3
-烷基、C
2-4
-烯基、氟-C
2- 4
-烯基、C
2-4
-炔基、氟-C
2-4
-炔基、羥基或鹵素, R
8
係具支鏈C
1-5
-烷基, R
9
係-H或-F, -L-#1 係連接體基團 §-(C(=O))
m
-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L2 係以下基團中之一者:
或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1基團之連接位點, L1 係基團 #
1
-(NR
10
)
n
-(G1)
o
-G2-#
2
其中 R
10
係-H、-NH
2
或C
1-3
-烷基, G1 係-NHC(=O)-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且 G2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最多4個選自=N-、-O-及-S-、或-S(=O)-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
1
係向KSP抑制劑之鍵, #
2
係向抗體之L2之鍵,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且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提及之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式IVa'或IVa''或IVa'''中之n係1至10之數。 較佳地,此處之抗體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此處較佳者係彼等式(IIg)化合物,其中R
3
定義為烷基,較佳為C
1-3
烷基。 在此情形下,-MOD較佳具有至少一個COOH-基團。 實施例D: 式IVa'或IVa''或IVa'''之APDC,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之D
1
係式(IIh)化合物
其中 X
1
係N, X
2
係N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C且 X
3
係N 或 X
1
係NH, X
2
係C且 X
3
係C 或 X
1
係CH, X
2
係N且 X
3
係C, A 係-C(=O)-, R
1
係-H或-COOH, R
2
係-H, R
4
係式Ia之基團, R
3
係-L-#1, R
5
係-H或-F, R
6
及R
7
獨立地係-H、C
1-3
-烷基、氟-C
1-3
-烷基、C
2-4
-烯基、氟-C
2- 4
-烯基、C
2-4
-炔基、氟-C
2-4
-炔基、羥基或鹵素, R
8
係具支鏈C
1-5
-烷基, R
9
係-H或-F, -L-#1 係連接體基團 §-(C(=O))
m
-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L2 係以下基團中之一者:
或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1基團之連接位點, L1 係基團 #
1
-(NR
10
)
n
-(G1)
o
-G2-#
2
其中 R
10
係-H、-NH
2
或C
1-3
-烷基, G1 係-NHC(=O)-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且 G2 係具有1至100個碳原子且由伸芳基及/或直鏈及/或具支鏈及/或環狀伸烷基構成之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其可相同或不同地雜有一次或一次以上-O-、-S-、-S(=O)-、-S(=O)
2
、-NH-、-C(=O)-、-NH-C(=O)-、-C(=O)-NH-、-NMe-、-NHNH-、-S(=O)
2
-NHNH-、-C(=O)-NHNH-及具有最多4個選自=N-、-O-及-S-、或-S(=O)-之雜原子之3-至10-員芳香族或非芳香族雜環,其中直鏈或具支鏈烴鏈可由-NH-C(=O)-NH2、-COOH、-OH、-NH
2
、磺醯胺、碸、亞碸或磺酸取代, #
1
係向KSP抑制劑之鍵, #
2
係向抗體之L2之鍵,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且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提及之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式IVa'或IVa''或IVa'''中之n係1至10之數。 較佳地,此處之抗體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在此上下文中,G2較佳係
。 實施例E: 式IVa'或IVa''或IVa'''之APDC,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之D
1
係式(IIi)化合物
其中 R
1
係-L-#1, -L-#1 係連接體基團 §-(C(=O))
m
-L1-L2-§§ 其中 m 係0或1, § 代表向KSP抑制劑之鍵, §§ 代表向抗體之鍵, L2 係基團
或
R
22
係-COOH、-C(=O)-O-C
1-3
-烷基、-C(=O)-C
1-3
-烷基、-C(=O)-NH-C
1-3
-烷基或-C(=O)-NH
2
, #
1
係向抗體之硫原子之連接位點, #
2
係向L1之鍵, L1 係基團 #
1
-(NR
10
)
n
-(G1)
o
-G2-#
2
其中 R
10
係-H, G1 係-NHC(=O)-或
, n 係0或1, o 係0或1, G2 係C
1-3
-烷基, #
1
係向KSP抑制劑之鍵, #
2
係向抗體之L2之鍵, R
2
及R
5
係-H, R
3
係-CH
2
OH且 R
4
係式(Ia)之基團, 及其鹽、溶劑合物及溶劑合物之鹽,且其中式IVa'或IVa''或IVa'''中提及之抗體係人類、人類化或嵌合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且式IVa'或IVa''或IVa'''中之n係1至10之數。 較佳者係彼等式(IIi)化合物,其中R
22
係-COOH。 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中或在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混合物中,在每一情形下皆基於連接體向抗體之鍵之總數,向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鍵之存在程度為較佳超過80%、更佳超過90%。 根據本發明,此處尤佳者係具有以下基團作為L2之偶聯物:
或
其中R
22
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一般而言,具有兩種L2基團之偶聯物較佳以基於向抗體之鍵之數目60:40至40:60之比率存在。 隨後其餘鍵與如下結構一起存在:
其中#1及#2具有上文給出之定義。 較佳地,此處之抗體係抗TWEAKR抗體、抗EGFR抗體、抗B7H3抗體或抗HER2抗體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尤佳者係抗TWEAKR抗體TPP-7006、TPP-7007、TPP-10336及TPP-10337、抗B7H3抗體TPP-8382及TPP-8567、抗EGFR-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及抗HER2-抗體曲妥珠單抗及TPP-1015或該等抗體之抗原結合片段。 治療用途 具體而言,可採用本發明化合物治療之過度增殖疾病包括癌症及腫瘤疾病之群。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該等疾病應理解為尤其意指以下疾病(但不限於其):乳癌及乳房腫瘤(乳癌,包括管及小葉形式,亦原位形式)、呼吸道腫瘤(小細胞及非小細胞癌、支氣管癌)、大腦腫瘤(例如腦幹及下丘腦之腫瘤、星細胞瘤、室管膜瘤、神經膠母細胞瘤、膠質瘤、髓母細胞瘤、腦脊髓膜瘤及神經外胚層及松果體腫瘤)、消化器官腫瘤(食管癌、胃癌、膽囊癌、小腸癌、大腸癌、直腸癌及肛門癌)、肝腫瘤(尤其肝細胞癌、膽道癌及混合肝細胞膽道癌)、頭頸區腫瘤(喉、下嚥、鼻咽、口咽、唇及腔癌、口腔黑色素瘤)、皮膚腫瘤(基底細胞瘤、刺狀細胞瘤、鱗狀細胞癌、卡波西氏肉瘤(Kaposi's sarcoma)、惡性黑色素瘤、非黑色素瘤性皮膚癌、默克爾細胞(Merkel cell)皮膚癌、肥胖細胞腫瘤)、軟組織腫瘤(尤其軟組織肉瘤、骨肉瘤、惡性纖維性組織細胞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淋巴肉瘤及橫紋肌肉瘤)、眼睛腫瘤(尤其眼內黑色素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內分泌及外分泌腺腫瘤(例如甲狀腺及副甲狀腺腫瘤、胰臟及唾液腺癌、腺癌)、尿路腫瘤(膀胱、陰莖、腎、腎盂及輸尿管腫瘤)及生殖器官腫瘤(女性之子宮內膜、子宮頸、卵巢、陰道、陰門及子宮癌及男性之前列腺及睪丸癌)。該等疾病亦包括血液、淋巴系統及呈固體形式及作為循環細胞之脊髓之增殖疾病,例如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急性髓樣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毛細胞白血病、及AIDS相關之淋巴瘤、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柏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s)及中樞神經系統中之淋巴瘤。 人類中該等充分表徵之疾病亦可與其他哺乳動物中可比較之病因學一起發生且同樣可利用本發明化合物對其進行治療。 利用本發明化合物之上文所提及癌症疾病之治療包含實體腫瘤之治療及其轉移或循環形式之治療二者。 在本發明之上下文中,術語「治療」(「treatment」或「treat」)係以習用意義使用且意指照料、照顧及護理患者,旨在抵抗、減輕、減弱或緩和疾病或健康異常,並改良因此疾病受損之生活狀況(如例如在癌症之情況下)。 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本發明化合物之用途,其用於治療及/或預防病症、尤其上文所提及之病症。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本發明化合物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用於治療及/或預防病症、尤其上文所提及之病症之醫藥。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本發明化合物之用途,其用於治療及/或預防病症、尤其上文所提及之病症之方法中。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使用有效量之至少一種本發明化合物治療及/或預防病症、尤其上文所提及之病症之方法。 本發明化合物可單獨或(若需要)與一或多種其他藥理學活性物質組合使用,條件係此組合不會導致不期望及不可接受之副作用。因此,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包含至少一種本發明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其他藥劑之醫藥,其尤其用於治療及/或預防上文所提及之病症。 舉例而言,本發明化合物可與已知抗過度增殖、細胞生長抑制或細胞毒性物質組合用於治療癌症疾病。適宜組合藥劑之實例包括: 131I-chTNT、阿巴瑞克(abarelix)、阿比特龍(abiraterone)、阿柔比星(aclarubicin)、阿多-曲妥珠單抗艾坦辛(ado-trastuzumab emtansin)、阿法替尼(afatinib)、阿柏西普(aflibercept)、阿地介白素(aldesleukin)、阿倫單抗(alemtuzumab)、阿侖膦酸(alendronic acid)、阿曲諾英(alitretinoin)、六甲蜜胺(altretamine)、阿米福汀(amifostine)、胺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5-胺基酮戊酸己基酯、胺柔比星(amrubicin)、安吖啶(amsacrin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安西司亭(ancestim)、茴香腦二硫雜環戊二烯硫酮、阿奈曲單抗拉坦辛(anetumab ravtansin)、血管收縮肽II、抗凝血酶III、阿瑞匹坦(aprepitant)、阿西莫單抗(arcitumomab)、阿格拉賓(arglabin)、三氧化砷、天冬醯胺酶、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阿西替尼(axitinib)、阿紮胞苷(azacitidine)、貝洛替康(belotecan)、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巴利昔單抗(besilesomab)、貝林司他(belinostat)、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貝沙羅汀(bexaroten)、比卡魯胺(bicalutamide)、比生群(bisantrene)、博來黴素(bleomycin)、貝蘭妥莫單抗(blinatumomab)、硼替佐米(bortezomib)、布舍瑞林(buserelin)、伯舒替尼(bosutinib)、貝倫妥單抗維多汀(brentuximab vedotin)、白消安(busulfan)、卡巴他賽(cabazitaxel)、卡博替尼(cabozantinib)、降鈣素、亞葉酸鈣、左亞葉酸鈣、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卡羅單抗(capromab)、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卡鉑(carboplatin)、卡波醌(carboquone)、卡非佐米(carfilzomib)、卡莫氟(carmofur)、卡莫司汀(carmustine)、卡妥索單抗(catumaxomab)、塞來昔布(celecoxib)、西莫介白素(celmoleukin)、色瑞替尼(ceritinib)、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氮芥苯丁酸(chlorambucil)、氯地孕酮(chlormadinone)、甲川氯(chlormethine)、西多福韋(cidofovir)、西那卡塞(cinacalcet)、順鉑(cisplatin)、克拉屈濱(cladribine)、氯膦酸(clodronic acid)、氯法拉濱(clofarabine)、考比替尼(cobimetinib)、庫盤尼西(copanlisib) (BAY 80-6946)、克立他酶(crisantaspase)、克唑替尼(crizotinib)、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環丙孕酮(cyproterone)、阿糖胞苷(cytarab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放線菌素D(dactinomycin)、阿法達貝泊汀(daratumumab)、達拉菲尼(dabrafenib)、達沙替尼(dasatinib)、道諾黴素(daunorubicin)、地西他濱(decitabine)、地加瑞克(degarelix)、地尼介白素2(denileukin diftitox)、地諾單抗(denosumab)、地普奧肽(depreotide)、地洛瑞林(deslorelin)、右雷佐生(dexrazoxane)、二溴螺氯銨(dibrospidium chloride)、環氧乳醇(dianhydrogalactitol)、雙氯芬酸(diclofenac)、多西他賽(docetaxel)、多拉司瓊(dolasetron)、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多柔比星(doxorubicin)、多柔比星 + 雌酮、四氫大麻酚(dronabinol)、依決洛單抗(edrecolomab)、依利醋銨(elliptinium acetate)、內皮抑素(endostatin)、依諾他濱(enocitabine)、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泛艾黴素(epirubicin)、環硫雄醇(epitiostanol)、阿法依伯汀(epoetin-alfa)、貝塔泊汀、截塔泊汀、依他鉑(eptaplatin)、埃雷布林(eribulin)、厄洛替尼(erlotinib)、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雌二醇、雌氮芥、依託泊苷(etoposide)、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依維莫司(everolimus)、依西美坦(exemestane)、法曲唑(fadrozole)、芬太尼(fentanyl)、氟甲睪酮(fluoxymesterone)、氟尿苷(floxuridine)、氟達拉濱(fludarabine)、氟尿嘧啶(fluoruracil)、氟他胺(flutamide)、醛葉酸、福美坦(formestan)、福沙匹坦(fosaprepitant)、福莫司汀(fotemustine)、氟維司群(fulvestrant)、釓布醇(gadobutrol)、加多利道(gadoteridol)、釓特酸葡胺(gadoteric acid meglumine salt)、釓弗塞胺(gadoversetamide)、釓塞酸(gadoxetic acid)二鈉鹽(Gd-EOB-DTPA二鈉鹽)、硝酸鎵、加尼瑞克(ganirelix)、吉非替尼(gefitinib)、吉西他濱(gemcitabine)、吉妥珠單抗(gemtuzumab)、麩卡匹酶(glucarpidase)、氧化型麩胱甘肽(glutoxim)、戈舍瑞林(goserelin)、格拉司瓊(granisetron)、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G-CSF)、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組織胺二鹽酸鹽、組胺瑞林(histrelin)、羥基脲、I-125種子、伊班膦酸(ibandronic acid)、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依魯替尼(ibrutinib)、伊達比星(idarubicin)、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伊馬替尼(imatinib)、咪喹莫特(imiquimod)、英丙舒凡(improsulfan)、吲地司瓊(indisetron)、英卡膦酸(incadronic acid)、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ingenol mebutate)、干擾素α、干擾素β、干擾素γ、碘比醇(iobitridol)、碘苄胍(iobenguane) (123I)、碘美普爾(iomeprol)、伊匹單抗(ipilimumab)、伊立替康(irinotecan)、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伊沙匹隆(ixabepilone)、伊沙佐米(ixazomib)、蘭瑞肽(lanreotid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蘭索拉唑、拉帕替尼(lapatinib)、拉索氯林(lasocholine)、來那度胺(lenalidomide)、樂伐替尼(lenvatinib)、來格司亭(lenograstim)、香菇多醣(lentinan)、來曲唑(letrozole)、亮丙瑞林(leuprorelin)、左旋咪唑(levamisole)、左炔諾孕酮(levonorgestrel)、左旋甲狀腺素鈉(levothyroxin-sodium)、利培非格司亭(lipegfilgrastim)、麥角乙脲(lisuride)、洛鉑(lobaplatin)、洛莫司汀(lomustin)、氯尼達明(lonidamin)、馬索羅酚(masoprocol)、甲羥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甲地孕酮(megestrol)、美拉胂醇(melarsoprol)、美法侖(melphalan)、美雄烷(mepitiostane)、巰基嘌呤、美司鈉(mesna)、美沙酮(methadone)、胺甲喋呤(methotrexate)、甲氯沙林(methoxsalen)、胺基酮戊酸甲酯、甲基普賴蘇濃(methylprednisolone)、甲基睪固酮、甲酪胺酸(metirosine)、米伐木肽(mifamurtide)、米替福新(miltefosine)、米鉑(miriplatin)、二溴甘露醇、米托胍腙(mitoguazone)、二溴衛矛醇(mitolactol)、絲裂黴素(mitomycin)、米托坦(mitota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莫加珠單抗(mogamulizumab)、莫拉司亭(molgramostim)、莫哌達醇(mopidamol)、鹽酸嗎啡(morphine hydrochloride)、硫酸嗎啡、大麻隆(nabilone)、那比西莫(nabiximols)、那法瑞林(nafarelin)、那若松(naloxone) + 戊唑辛(pentazocine)、那曲酮(naltrexone)、那托司亭(nartograstim)、耐昔妥珠單抗(necitumumab)、奈達鉑(nedaplatin)、奈拉濱(nelarabine)、耐立膦酸(neridronic acid)、奈妥匹坦/帕洛司瓊(netupitant/palonosetron)、尼沃魯單抗噴曲肽(nivolumab pentetreotide)、尼羅替尼(nilotinib)、尼魯米特(nilutamide)、尼莫拉唑(nimorazole)、尼妥珠單抗(nimotuzumab)、尼莫司汀(nimustine)、尼達尼布(nintedanib)、二胺硝吖啶(nitracrin)、尼沃魯單抗、奧妥珠單抗(obinutuzumab)、奧曲肽(octreotide)、奧法木單抗(ofatumumab)、奧拉帕尼(olaparib)、奧拉單抗(olaratumab)、美琥他辛(omacetaxine mepesuccinate)、奧美拉唑(omeprazole)、昂丹司瓊(ondansetron)、奧古蛋白(orgotein)、奧瑞洛替莫德(orilotimod)、奧希替尼(osimertinib)、奧沙利鉑(oxaliplatin)、羥考酮(oxycodone)、羥甲烯龍(oxymetholone)、奧佐米星(ozogamicin)、p53基因療法、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帕博西林(palbociclib)、帕利夫明(palifermin)、鈀-103種子、帕洛諾司瓊(palonosetron)、帕米膦酸(pamidronic acid)、帕尼單抗(panitumumab)、帕比司他(panobinostat)、泮托拉唑(pantoprazole)、帕唑帕尼(pazopanib)、培門冬酶(pegaspargase)、peg干擾素α-2b、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培美曲塞(pemetrexed)、噴司他汀(pentostatin)、培洛黴素(peplomycin)、全氟丁烷、培磷醯胺(perfosfamide)、帕妥珠單抗(pertuzumab)、必醫你舒(picibanil)、毛果芸香鹼(pilocarpine)、吡柔比星(pirarubicin)、匹杉瓊(pixantrone)、普樂沙福(plerixafor)、普卡黴素(plicamycin)、聚胺葡糖(poliglusam)、聚磷酸雌二醇、聚乙烯吡咯啶酮 + 玻尿酸鈉、多醣-K、泊馬竇邁(pomalidomide)、普納替尼(ponatinib)、卟吩姆鈉(porfimer-sodium)、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潑尼莫司汀(prednimustine)、普賴松(prednisone)、丙卡巴肼(procarbazine)、丙考達唑(procodazol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喹高利特(quinagolide)、雷貝拉唑(rabeprazole)、拉妥莫單抗(racotumomab)、氯化鐳-223、拉多替尼(radotinib)、雷洛昔芬(raloxifen)、雷替曲塞(raltitrexed)、雷莫司瓊(ramosetron)、雷莫蘆單抗(ramucirumab)、雷莫司汀(ranimustine)、拉布立酶(rasburicase)、雷佐生(razoxane)、瑞法替尼(refametinib)、瑞格菲尼(regorafenib)、利塞膦酸(risedronic acid)、羥乙磷酸錸-186、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羅納吡坦(rolapitant)、羅米地辛(romidepsin)、羅莫肽(romurtide)、羅尼西布(roniciclib)、來西決南釤(153Sm) (samarium (153Sm) lexidronam)、沙妥莫單抗(satumomab)、胰泌素(secretin)、西土昔單抗(siltuximab)、西普魯塞-T (sipuleucel-t)、西左非蘭(sizofiran)、索布佐生(sobuzoxane)、甘胺雙唑鈉(sodium glycididazole)、索尼得吉(sonidegib)、索拉菲尼(sorafenib)、司坦唑醇(stanozolol)、鏈脲黴素(streptozocin)、舒尼替尼(sunitinib)、他拉泊芬(talaporfin)、他利莫吉拉合帕萬(talimogen laherparepvec)、他米巴羅汀(tamibarotene)、他莫昔芬(tamoxifen)、他噴他多(tapentadol)、他索那敏(tasonermin)、替西介白素(teceleukin)、鍀(99mTc)巰諾莫單抗(nofetumomab merpentan)、99mTc-HYNIC-[Tyr3]-奧曲肽、替加氟(tegafur)、替加氟 + 吉瑪瑞西(gimeracil) + 歐特拉西(oteracil)、替莫泊芬(temoporfin)、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替西羅莫司(temsirolimus)、替尼泊苷(teniposide)、睪固酮、替曲膦(tetrofosmin)、沙利竇邁(thalidomide)、噻替派(thiotepa)、胸腺法新(thymalfasin)、促甲狀腺素α、硫鳥嘌呤、托珠單抗(tocilizumab)、托泊替康(topotecan)、托瑞米芬(toremifene)、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曲貝替定(trabectedin)、曲美替尼(trametinib)、特拉嗎竇(tramadol)、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曲奧舒凡(treosulfan)、維A酸(tretinoin)、曲氟尿苷(trifluridine) + 替吡嘧啶(tipiracil)、曲美替尼、曲洛司坦(trilostane)、曲普瑞林(triptorelin)、曲磷胺(trofosfamide)、促血小板生成素、烏苯美司(ubenimex)、戊柔比星(valrubicin)、凡德他尼(vandetanib)、伐普肽(vapreotide)、瓦他拉尼(valatinib)、威羅菲尼(vemurafenib)、長春鹼(vinblasti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地辛(vindesine)、長春氟寧(vinflunine)、長春瑞濱(vinorelbine)、維莫德吉(vismodegib)、伏立諾他(vorinostat)、釔-90玻璃微珠粒、淨司他丁(zinostatin)、淨司他丁斯酯(zinostatin-stimalamer)、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佐柔比星(zorubicin)。 另外,抗體可選自種類MPS1抑制劑或針對靶標OX-40、CD137 / 4-1BB、DR3、IDO1 / IDO2、LAG-3及CD40之抗體。 另外,本發明化合物亦可與放射療法及/或手術介入組合使用。 通常,可利用本發明化合物與其他細胞生長抑制或細胞毒性活性劑之組合來達成以下目的: • 與利用個別活性成份治療相比,在減緩腫瘤生長、減小其大小或甚至完全消除其方面之經改良效能; • 使用以低於單一療法情形下之劑量使用之化學治療劑之可能性; • 與個別投與相比,更具耐受性療法且具有較少副作用之可能性; • 治療更寬譜之腫瘤性病症之可能性; • 達成對療法更高之反應速率; • 與當前標準療法相比患者之存活時間較長。 另外,本發明化合物亦可與放射療法及/或手術介入組合使用。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醫藥,其包含至少一種本發明化合物、通常以及一或多種惰性、無毒、醫藥上適宜之賦形劑,且其用於上文所提及之目的。 本發明化合物可全身及/或局部起作用。出於此目的,其可以適宜方式、例如非經腸、可能吸入或以植入體或支架形式投與。 本發明化合物可全身及/或局部起作用。出於此目的,其可以適宜方式、例如藉由經口、非經腸、經肺、經鼻、經舌下、經舌、經頰、經直腸、經陰道、經表皮、經皮、結膜或耳途徑、或以植入體或支架形式投與。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適於該等投與途徑之形式投與。 適於經口投與之投與形式係根據先前技術起作用且快速及/或以改良形式遞送本發明化合物之彼等,且其含有呈結晶及/或非晶形及/或溶解形式之本發明化合物,例如錠劑(無包衣或包衣錠劑,例如具有不溶或溶解延遲且控制本發明化合物之釋放之腸溶包衣)、在口腔中快速分解之錠劑、或膜/晶片、膜/凍乾物、膠囊(例如硬質或軟質明膠膠囊)、糖包衣錠劑、顆粒劑、丸劑、粉劑、乳液、懸浮液、氣溶膠或溶液。 非經腸投與可避免吸收步驟(例如靜脈內、動脈內、心臟內、脊柱內或腰內)或包括吸收步驟(例如肌內、皮下、皮內、經皮或腹膜內)。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投與形式包括呈溶液、懸浮液、乳液、凍乾物或無菌粉劑形式之注射及輸注用製劑。 適於其他投與途徑之投與形式係(例如)用於吸入之醫藥形式(包括粉末吸入器、霧化器)、滴鼻劑、溶液或噴霧;用於經舌、舌下或經頰投與之錠劑、膜/晶片或膠囊、栓劑、滴眼劑、眼用軟膏劑、洗眼藥、眼用膜劑、滴耳劑、噴霧劑、粉劑、洗滌劑或塞子、陰道膠囊、水性懸浮液(洗液、振盪混合物)、親脂性懸浮液、乳液、微乳液、軟膏劑、乳霜、經皮治療系統(例如貼劑)、牛乳、膏糊、發泡體、可撒施分泌、植入體或支架。 較佳者非經腸投與、尤其靜脈內投與。 本發明化合物可轉化成所提及投與形式。此可以本身已知之方式藉由與醫藥上適宜之賦形劑混合來完成。該等賦形劑包括 • 填充劑及載劑(例如纖維素、諸如Avicel®等微晶纖維素、乳糖、甘露醇、澱粉、諸如di-Cafos®等磷酸鈣), • 軟膏基質(例如石油膠、石蠟、甘油三酯、蠟、羊毛蠟、羊毛蠟醇、羊毛脂、親水性軟膏、聚乙二醇), • 栓劑基質(例如聚乙二醇、可可脂、硬脂), • 溶劑(例如水、乙醇、異丙醇、甘油、丙二醇、中等鏈長甘油三酯脂肪油、液體聚乙二醇、石蠟), • 表面活性劑、乳化劑、分散劑或濕潤劑(例如十二烷基硫酸鈉、卵磷脂、磷脂、諸如Lanette®等脂肪醇、諸如Span®等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諸如Tween®等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諸如Cremophor®等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甘油脂肪酸酯、諸如Pluronic®等泊洛沙姆(poloxamer)), • 緩衝物質亦及酸及鹼(例如磷酸鹽、碳酸鹽、檸檬酸、乙酸、鹽酸、氫氧化鈉、碳酸銨、胺基丁三醇、三乙醇胺), • 等滲劑(例如葡萄糖、氯化鈉), • 吸附劑(例如微細分散之二氧化矽), • 黏度增加劑、凝膠形成劑、增稠劑或結合劑(例如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澱粉、卡波姆(carbomer)、聚丙烯酸(例如Carbopol®)、海藻酸鹽、明膠), • 崩解劑(例如經改性之澱粉、羧甲基纖維素鈉、諸如Explotab®等羥基乙酸澱粉鈉、交聯之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諸如AcDiSol®等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 流動調節劑、潤滑劑、助流劑及脫模劑(例如硬脂酸鎂、硬脂酸、滑石、諸如Aerosil®等微細分散之二氧化矽), • 包衣劑(例如糖、蟲膠)及用於具有快速或改良溶解之膜或擴散膜之膜形成劑(例如聚乙烯基吡咯啶酮(例如Kollidon®)、聚乙烯醇、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鄰苯二甲酸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乙酸纖維素、鄰苯二甲酸乙酸纖維素、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Eudragit®), • 膠囊材料(例如明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 合成聚合物(例如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丙烯酸酯、諸如Eudragit®等聚甲基丙烯酸酯、諸如Kollidon®等聚乙烯基吡咯啶酮、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聚氧化乙烯、聚乙二醇及其共聚物及嵌段共聚物), • 塑化劑(例如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三乙酸甘油酯、檸檬酸三乙醯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 滲透促進劑, • 穩定劑(例如抗氧化劑,例如抗壞血酸、抗壞血酸棕櫚酸酯、抗壞血酸鈉、丁基羥基茴香醚、丁基羥基甲苯、沒食子酸丙基酯), • 防腐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山梨酸、鄰乙汞硫基苯酸鈉、氯化苄烷銨(benzalkonium chloride)、乙酸氯己定、苯甲酸鈉), • 染料(例如無機顏料,例如氧化鐵、二氧化鈦), • 芳香劑、甜味劑、矯味劑及/或氣味矯正劑。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包含至少一種本發明化合物、通常以及一或多種醫藥上適宜之賦形劑之醫藥組合物及其用於上文所提及之目的之用途。 一般而言,已發現在非經腸投與之情形下有利地投與約0.1至20 mg/kg、較佳約0.3至7 mg/kg體重之量以達成有效結果。 然而,在一些情形下,可能需要偏離所述量,特定而言隨體重、投與途徑、對活性成分之個別反應、製劑之性質及投與發生之時間或間隔而變化。因此,在一些情形下,可能利用小於上文所提及之最小量即足以管控,但在其他情形下必須超過所提及上限。在投與更大量之情形下,將其在一天內分成若干個別劑量可為適當的。 本發明化合物亦可採用同位素變體之形式。因此,本發明涵蓋本發明化合物之一或多種同位素變體、尤其含氘之化合物。 術語化合物或試劑之「同位素變體」定義為具有構成該化合物之一或多種同位素之非天然部分的化合物。 術語「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定義為具有構成該化合物之一或多種同位素之非天然部分的本發明化合物。 術語「非天然部分」應理解為意指高於其天然頻率之該同位素之部分。就此而言,欲採用之同位素之天然頻率可參見「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Elements 1997」, Pure Appl. Chem., 70(1), 217-235, 1998。 該等同位素之實例係氫、碳、氮、氧、磷、硫、氟、氯、溴及碘之穩定之放射性同位素,例如
2
H (氘)、
3
H (氚)、
11
C、
13
C、
14
C、
15
N、
17
O、
18
O、
32
P、
33
P、
33
S、
34
S、
35
S、
36
S、
18
F、
36
Cl、
82
Br、
123
I、
124
I、
125
I、
129
I及
131
I。 關於此處指定之病症之治療及/或預防,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較佳含有氘(「含有氘之本發明化合物」)。已納入一或多種放射性同位素(例如
3
H或
14
C)之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在(例如)醫藥及/或受質組織分佈研究中係有益的。該等同位素由於其易於納入性及可檢測性而尤佳。可向本發明化合物中納入正電子發射同位素(例如
18
F或
11
C)。本發明化合物之該等同位素變體適用於活體內成像應用。含有氘及含有
13
C之本發明化合物可在臨床前或臨床研究中在質譜分析中使用。 本發明化合物之同位素變體通常可藉由如此處所述之方案及/或實例中所述之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藉由用試劑之同位素變體(較佳含有氘之試劑)置換試劑來製備。根據期望氘化位點,在一些情形下,可將D
2
O之氘直接納入化合物或可用於合成該等化合物之試劑中。用於向分子中納入氘之另一有用試劑係氘氣。納入氘之快速途徑係烯烴鍵及炔鍵之催化氘化。對於含有官能基之烴中氫直接更換為氘,亦可在氘氣存在下使用金屬觸媒(即Pd、Pt及Rh)。各種氘化試劑及合成單元可自如C/D/N Isotopes, Quebec, Canada;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 Inc., Andover, MA, USA;及CombiPhos Catalysts, Inc., Princeton, NJ, USA等公司購得。 術語「含有氘之化合物」定義為其中一或多個氫原子由一或多個氘原子置換且通式(I)化合物中每個氘化位置中氘之頻率高於氘之天然頻率(其係約0.015%)之本發明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在含有氘之本發明化合物中,通式(I)化合物中每個氘化位置中氘之頻率高於此位置或該等位置中之10%、20%、30%、40%、50%、60%、70%或80%、較佳高於90%、95%、96%或97%、甚至進一步較佳高於98%或99%。應明瞭,每個氘化位置中氘之頻率獨立於其他氘化位置中氘之頻率。 經由向本發明化合物中選擇性納入一或多個氘原子,可改變分子之物理化學性質(例如酸性[C. L. Perrin等人,
J. Am. Chem. Soc.
, 2007, 129, 4490]、鹼性[C. L. Perrin等人, J. Am. Chem. Soc., 2005, 127, 9641]、親脂性[B. Testa等人, Int. J. Pharm., 1984, 19(3), 271])及/或代謝概況且引起母化合物對代謝物之比率或所形成代謝物之量的變化。該等變化可導致特定治療益處且因此在特定情況下較佳。已報告降低之代謝速率及代謝轉換(其中改變代謝物之比率) (A. E. Mutlib等人,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0, 169, 102)。暴露於母體藥劑及代謝物中之該等變化可關於含有氘之本發明化合物之藥效學、耐受性及效能具有重要影響。在一些情形下,氘取代減少或消除不期望或毒性代謝物之形成並增強期望代謝物之形成(例如奈韋拉平(Nevirapine):A. M. Sharma等人, Chem. Res. Toxicol., 2013, 26, 410;依法韋倫(Efavirenz):A. E. Mutlib等人,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0, 169, 102)。在其他情形下,氘化之主要效應係降低全身清除之速率。因此,化合物之生物半衰期增加。潛在臨床益處將包括以降低之峰值及增加之谷值維持類似全身暴露之能力。根據特定化合物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學關係而定,此可引起較低副作用及增強之效能。此氘效應之實例係ML-337 (C. J. Wenthur等人, J. Med. Chem., 2013, 56, 5208)及奧當卡替(odanacatib) (K. Kassahun等人, WO2012/112363)。已報告其他情形,其中降低之代謝速率可增加藥劑之暴露而不改變全身清除之速率(例如羅非昔布(Rofecoxib):F. Schneider等人, Arzneim. Forsch. Drug. Res., 2006, 56, 295;特拉匹韋(Telaprevir):F. Maltais等人, J. Med. Chem., 2009, 52, 7993)。顯示此效應之氘化藥劑可具有降低之劑量需求(例如較低數量之劑量或較低劑量以達成期望效應)及/或可產生較低代謝物荷載。 本發明化合物可具有兩個或更多個潛在攻擊位點用於代謝。為最佳化對物理化學性質及代謝概況之上述效應,可選擇可具有一或多個氘-氫更換之特定型式之含有氘之本發明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含有氘之本發明化合物之氘原子鍵結至碳原子及/或在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彼等位置,其係用於代謝酵素(例如細胞色素P
450
)之攻擊位點。
實例
以下實例闡釋本發明之可執行性,本發明並不僅限於該等實例。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以下測試及實例中之%係重量%;份數係重量份。液/液溶液之溶劑比率、稀釋比率及
濃度數據在每一情形下皆係基於體積
。
合成途徑 :
藉由工作實例之實例方式,以下方案顯示闡釋性合成途徑。 在該等方案中,根據式IIa,胺基-NHR
4
上之R
4
取代基可為Z
1
-(C=O)(
0-1)
-(P3)
(0-2)
-P2-NH-CH(CH
2
C(=O)NH
2
)-C(=O)-基團。 在此上下文中, P2 係選自以下之群之D-胺基酸:D-Gly、D-Pro、D-Ala、D-Val、D-Nva、D-Leu、D-Ile、D-Met、D-Phe、D-Tyr、D-Trp、D-Ser、D-Thr、D-Cys、D-Asn、D-Gln、D-Asp、D-Glu、D-Lys、D-Arg、D-瓜胺酸及D-His, P3 係選自以下之群之L-或D-胺基酸:Gly、Pro、Ala、Val、Nva、Leu、Ile、Met、Phe、Tyr、Trp、Ser、Thr、Cys、Asn、Gln、Asp、Glu、Lys、Arg、瓜胺酸及His, Z
1
係C
1-10
-烷基、C
5-10
-芳基或C
6-10
-芳烷基、C
5-10
-雜烷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C
5-10
-雜環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C
5-10
-雜芳基烷氧基、C
1-10
-烷氧基、C
6-10
-芳基氧基、C
6-10
-芳基-C
1-10
-烷基氧基或C
6- 10
-芳烷氧基、C
5-10
-雜烷氧基、C
1-10
-烷基-O-C
6-10
-芳基氧基-或C
5-10
-雜環烷氧基,其可由-NH
2
、-C(=O)-、-NH-烷基、-N(烷基)
2
、-NH-C(=O)-烷基、-N(烷基)-C(=O)-烷基、-S(=O)
3
-H、-S(=O)
2
-NH
2
、-S(=O)
2
-N(烷基)
2
、-COOH、-C(=O)NH
2
、-C(=O)-N(烷基)
2
或-OH單取代或多取代, 或係-H或-(CH
2
)
0-1
-Ox-(CH
2
CH
2
O)v-R
1
基團, x 係0或1, v 係1至20之數,且 R
1
具有式(II)中給出之定義。
方案 1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Z
1
-COOH、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H、HAT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S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另外,可將方案2及3之其他中間體轉化成豆莢蛋白可裂解ADC前體:
方案 2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方案 3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作為方案1-3中所示之苄基氧基羰基之替代,可使用肽化學中確立之其他保護基團並藉由同樣已知之相應方法將其除去。保護基團策略之選擇係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關於與分子中出現之其他結構元件之相容性的需求來進行。若其仍存在,則可在最後步驟中移除分子中之其他保護基團。 合成亦可根據其順序視情況經重排。 另外,在連接體結構L1-L2之上下文中,蛋白質反應性基團可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變化。
方案 4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EDCI、HOBT、二異丙基乙胺、RT;b) 乙醇、六氫吡啶、甲胺、水、RT;c) HATU、二異丙基乙胺、RT;d) TFA、DCM、RT]
方案 5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EDCI、HOBT、二異丙基乙胺、DMF、RT;b) 例如DCM/TFA 20:1、RT;c) 例如HATU、二異丙基乙胺、DMF、RT;d) 例如TFA、DCM、RT]
方案 6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四氟硼酸2-溴-1-乙基吡啶鎓鹽、二異丙基乙胺、DCM、RT;b) 例如2M LiOH溶液、THF、水,RT,HPLC分離區域異構物;c) 例如EDCI、HOBT、二異丙基乙胺、DMF、RT;d) 例如TFA、DCM、RT]
方案 7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H
2
、Pd-C、EtOH、RT;b) 例如對硝基苄基溴化物、K
2
CO
3
、DMF;c) 例如乙醇、40%甲胺水溶液、50℃;d) 例如連二亞硫酸二鈉、THF、水、50℃;e) 例如HATU、二異丙基乙胺、DMF、RT;f) 例如六氫吡啶、40%甲胺水溶液、乙醇、50℃;g) 例如二異丙基乙胺、DMF、RT;h) 例如六氫吡啶、DMF、RT;i) TFA、DCM、RT]
方案 8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Et
3
N、DMF、RT;b) 例如H
2
、Pd-C、EtOH/乙酸乙酯/THF (1:1:1)、RT;c) 例如4-甲基嗎啉、DMF、RT;d) 例如HATU、HOAt、二異丙基乙胺、DMF、RT;e) 例如TFA、RT]
方案 9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NaBH(OAc)
3
、HOAc、二氯甲烷、RT;b) 例如氯乙醯氯、NEt
3
、DCM、RT;c) 例如Cs
2
CO
3
、DMF、50℃;d) 例如1-(2-胺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鹽酸鹽(1:1)、T3P
(R)
、二異丙基乙胺、MeCN、RT;e) 例如TFA、RT]
方案 10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甲烷磺醯氯、NEt
3
、二氯甲烷、0℃;b) 例如NaN
3
、DMF、40℃;c) 例如 H
2
、Pd-C、EtOH/乙酸乙酯(1:1)、RT;d) 例如TBAF、THF、RT;e) 例如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NEt
3
、CaCO
3
、1,4-二噁烷、RT;f) 例如N-氯琥珀醯亞胺、TEMPO、四-正丁基氯化銨、氯仿、0.05 N碳酸鉀/0.05 N碳酸氫鈉溶液(1:1);g) 例如NaBH(OAc)
3
、HOAc、二氯甲烷、RT;h) 例如氯乙醯氯、NEt
3
、DCM、RT;i) 例如TBAF、THF、水、RT;j) 例如4-甲基嗎啉、DMF、RT;k) 例如TFA、RT]
方案 11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甲醛、Na
2
CO
3
、水、RT;b) 例如Ac
2
O、吡啶、THF、RT;c) 例如丙二酸二-第三丁基酯、KOtBu、THF、RT;d) 例如LiBH
4
、THF、RT;e) 例如TBDMSCl、咪唑、DCM、RT;f) 例如戴斯-馬丁過碘烷(Dess-Martin periodinane)、DCM;g) 例如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AcOH、DCM、RT;h) 例如nBu
4
NF、THF、RT;i) 例如SOCl
2
、THF、RT;j) 例如AcSK、nBu
4
NI、DMF、90℃;k) 例如NaOH、MeOH、THF、RT;l) 例如TCEP、二噁烷、RT;m) 例如分離表異構物;n) 例如6N鹽酸、THF、RT o) 例如Mal-dPEG(3)-Mal、PBS緩衝液、ACN、RT]
方案 12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Mal-dPEG(3)-Mal、PBS緩衝液、ACN、RT]
方案 13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例如BF
3
OEt
2
、THF、0℃;b):例如亞硝酸異戊酯、-10℃、0.5 h;c):例如2-氯-3-側氧基丁酸甲基酯、吡啶、水、-5℃;d):例如NEt
3
、甲苯、RT;e):例如Et
3
SiH、TFA、RT;f):例如LiBH
4
、THF、60℃;g):例如戴斯-馬丁過碘烷、DCM、RT;h):例如(R)-(+)-甲基-2-丙烷亞磺醯胺、異丙氧化鈦(IV)、THF、RT;i):例如tert-BuLi、戊烷、THF、-78℃;j):例如二噁烷中之HCl、THF、MeOH、RT;k):例如3-(1,3-二側氧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丙醛、NaB(OAc)
3
H、AcOH、DCM、RT;l):例如乙酸2-氯-2-側氧基乙基酯、NEt
3
、DCM、RT;m):例如甲胺、水、EtOH、50℃]
方案 14 : ADC 前體分子之前體之合成 [a):例如N-(第三丁氧基羰基)-5-側氧基-L-正纈胺酸第三丁基酯、NaB(OAc)
3
H、AcOH、DCM、RT;b):例如乙酸2-氯-2-側氧基乙基酯、NEt
3
、DCM、RT;c):例如甲胺、水、EtOH、60℃;d):例如THF、DCM、50℃;e):例如Boc
2
O、NEt
3
、DCM、RT;f):例如三氟乙酸 / 1-(2-胺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1:1)、HATU、二異丙基乙胺、DMF、RT;f):例如TFA、DCM、RT]
方案 15 : 中間體之合成 [a):例如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乙酸、DCM、RT;b) 例如乙醯氧基乙醯氯、NEt3、DCM、RT;c) 例如LiOH、THF/水、RT;d) 例如H
2
、Pd-C、EtOH、RT;e) 例如Teoc-OSu、NEt3、二噁烷、RT;f) 例如Fmoc-Cl、二異丙基乙胺、二噁烷/水 2:1、RT]
方案 16 : 中間體之合成 [a):例如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乙酸、DCM、RT;b) 例如乙醯氧基乙醯氯、NEt3、DCM、RT;c) 例如LiOH、甲醇、RT;d) 例如TFA、DCM、RT;e) 例如Boc
2
O、二異丙基乙胺、DCM、RT]
方案 17 :中間體之合成 [a):例如溴化苄基、Cs
2
CO
3
、DMF、RT;b) 例如Pd(dppf)
2
Cl
2
、DMF、Na
2
CO
3
、85℃;c) 例如LiAlH
4
、THF、0℃;MnO
2
、DCM、RT;d) 例如Ti(iOPr)
4
、THF、RT;e) 例如tBuLi、THF、-78℃;MeOH、NH
4
Cl;f) 例如HCl/1,4-二噁烷]
方案 18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乙酸、DCM、RT;b) 乙醯氧基乙醯氯、二異丙基乙胺、DCM、RT;c) LiOH、MeOH、RT;d) 三氟乙酸 / 1-(2-胺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1:1) HATU、DMF、二異丙基乙胺、RT;e)氯化鋅、三氟乙醇、50℃、EDTA。]
方案 19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HATU、DMF、二異丙基乙胺、RT;b)氯化鋅、三氟乙醇、50℃、EDTA。]
方案 20 : 可根據方案 1 轉化成 APDC 之中間體系列 F 之 ADC 前體分子的合成 [a):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乙酸、DCM、RT;b) 乙醯氧基乙醯氯、三乙胺、DCM、RT;c) LiOH、MeOH、RT;d) 三氟乙酸 / 1-(2-胺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1:1) HATU、DMF、二異丙基乙胺、RT;e)氯化鋅、三氟乙醇、50℃、EDTA。]
方案 21 : 中間體及 ADC 前體之合成之一般方法 [a): 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Z
1
-COOH、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H、HAT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S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方案 22 :具有豆莢蛋白可裂解連接體之 ADC 前體分子之合成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方案 23 : 具有豆莢蛋白可裂解連接體之 ADC 前體分子之合成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另外,可將方案21、22及23之其他中間體轉化成豆莢蛋白可裂解ADC及APDC前體。 作為方案21-23中所示之苄基氧基羰基之替代,可使用肽化學中確立之其他保護基團並藉由同樣已知之相應方法將其除去。保護基團策略之選擇係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關於與分子中出現之其他結構元件之相容性的需求來進行。若其仍存在,則可在最後步驟中移除分子中之其他保護基團。 合成亦可根據其順序視情況經重排。
方案 24 :具有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之半胱胺酸鍵結之 ADC 的合成 [a): HATU, DMF, N,N-二異丙基乙胺, RT;b) 2-5 eq TCEP, PBS pH7.2,於RT下攪拌30 min;c) 於RT下在氬下攪拌90 min,隨後藉助PD 10管柱(Sephadex
Ò
G-25, GE Healthcare)重新緩衝至pH 8並在氬下於RT下攪拌過夜且隨後藉助超速離心濃縮及設定pH 7.2下PBS期望之濃度)]
方案 25 :具有豆莢蛋白可裂解連接體之離胺酸鍵結之 ADC 的合成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b) H
2
、10% Pd-C、甲醇1.5 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於RT下攪拌過夜;d) PBS中之AK2,添加5 equiv.溶解於DMSO中之活性酯,於RT下在氬下攪拌60 min,再添加5 equiv.溶解於DMSO中之活性酯,於RT下在氬下攪拌60 min,隨後藉助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Ò
G-25、GE Healthcare)純化且隨後藉助超速離心濃縮並設定PBS緩衝液(pH 7.2)期望之濃度]
方案 26 :具有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之 ADC 前體之合成 [a):NaBH(OAc)
3
、HOAc、二氯甲烷、RT;b)氯乙醯氯、NEt
3
、DCM、RT;c) L-半胱胺酸、NaHCO
3
、DBU、異丙醇/水、50℃;d) HATU、DMF、二異丙基乙胺、RT;e)氯化鋅、三氟乙醇、50℃;f) d) HATU、DMF、二異丙基乙胺、RT]
方案 27 : 經由轉麩醯胺酸酶偶合之 ADC 之合成 [a:5 mg DPBS中之AK3,pH 7.4 (c~10 mg/ml)、6當量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例如中間體Q31-Q34),添加50 µl 12.5 µl (1.25 U)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100 U/ml)及37.5 µl DPBS pH 7.4,於37℃下培育24 h]
A. 實例 縮寫及縮寫字 : 胺基酸縮寫
Ala = 丙胺酸 Arg = 精胺酸 Asn = 天冬醯胺 Asp = 天冬胺酸 Cys = 半胱胺酸 Glu = 麩胺酸 Gln = 麩醯胺酸 Gly = 甘胺酸 His = 組胺酸 Ile = 異白胺酸 Leu = 白胺酸 Lys = 離胺酸 Met = 甲硫胺酸 Nva = 正纈胺酸 Phe = 苯丙胺酸 Pro = 脯胺酸 Ser = 絲胺酸 Thr = 蘇胺酸 Trp = 色胺酸 Tyr = 酪胺酸 Val = 纈胺酸
HPLC 及 LC-MS 方法: 方法 1 (LC-MS) :
儀器:Waters ACQUITY SQD UPLC系統;管柱: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1.8 µ 50 × 1 mm;溶析液A:1 l水 + 0.25 ml 99%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25 ml 99%甲酸;梯度:0.0 min 90% A → 1.2 min 5% A → 2.0 min 5% A;爐:50℃;流速:0.40 ml/min;UV檢測:208-400 nm。
方法 2 (LC-MS) :
MS儀器類型:Waters Synapt G2S;UPLC儀器類型:Waters Acquity I-CLASS;管柱:Waters, BEH300, 2.1 × 150 mm, C18 1.7 µm;溶析液A:1 l水 + 0.01%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01%甲酸;梯度:0.0 min 2% B → 1.5 min 2% B → 8.5 min 95% B → 10.0 min 95% B;爐:50℃;流速:0.50 ml/min;UV檢測:220 nm
方法 3 (LC-MS) :
MS儀器:Waters (Micromass) QM;HPLC儀器:Agilent 1100系列;管柱:Agilent ZORBAX Extend-C18 3.0×50mm 3.5-微米;溶析液A:1 l水 + 0.01 mol碳酸銨,溶析液B:1 l乙腈;梯度:0.0 min 98% A → 0.2min 98% A → 3.0 min 5% A→ 4.5 min 5% A;爐:40℃;流速:1.75 ml/min;UV檢測:210 nm
方法 4 (LC-MS) :
MS儀器類型:Waters Synapt G2S;UPLC儀器類型:Waters Acquity I-CLASS;管柱:Waters, HSST3, 2.1 × 50 mm, C18 1.8 µm;溶析液A:1 l水 + 0.01%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01%甲酸;梯度:0.0 min 10% B → 0.3 min 10% B → 1.7 min 95% B → 2.5 min 95% B;爐:50℃;流速:1.20 ml/min;UV檢測:210 nm
方法 5 (LC-MS) :
儀器:Waters ACQUITY SQD UPLC系統;管柱: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1.8 µ 50 × 1 mm;溶析液A:1 l水 + 0.25 ml 99%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25 ml 99%甲酸;梯度:0.0 min 95% A → 6.0 min 5% A → 7.5 min 5% A;爐:50℃;流速:0.35 ml/min;UV檢測:210-400 nm。
方法 6 (LC-MS) :
儀器:具有Waters UPLC Acquity之Micromass Quattro Premier;管柱:Thermo Hypersil GOLD 1.9 µ 50 × 1 mm;溶析液A:1 l水 + 0.5 ml 50%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5 ml 50%甲酸;梯度:0.0 min 97% A → 0.5 min 97% A → 3.2 min 5% A → 4.0 min 5% A;爐:50℃;流速:0.3 ml/min;UV檢測:210 nm。
方法 7 (LC-MS) :
儀器:Agilent MS Quad 6150;HPLC:Agilent 1290;管柱: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1.8 µ 50 × 2.1 mm;溶析液A:1 l水 + 0.25 ml 99%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25 ml 99%甲酸;梯度:0.0 min 90% A → 0.3 min 90% A → 1.7 min 5% A → 3.0 min 5% A;爐:50℃;流速:1.20 ml/min;UV檢測:205-305 nm。
方法 8 (LC-MS) :
MS儀器類型:Waters Synapt G2S;UPLC儀器類型:Waters Acquity I-CLASS;管柱:Waters, HSST3, 2.1 × 50 mm, C18 1.8 µm;溶析液A:1 l水 + 0.01%甲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01%甲酸;梯度:0.0 min 2% B → 2.0 min 2% B → 13.0 min 90% B → 15.0 min 90% B;爐:50℃;流速:1.20 ml/min;UV檢測:210 nm
方法 9 :
實例181-191之LC-MS-Prep純化方法(方法LIND-LC-MS-Prep) MS儀器:Waters;HPLC儀器:Waters;Waters X-Bridge C18管柱,19 mm × 50 mm,5 µm,溶析液A:水 + 0.05%氨,溶析液B:乙腈(ULC),具有梯度;流速:40 ml/min;UV檢測:DAD;210-400 nm。 或 MS儀器:Waters;HPLC 儀器:Waters;Phenomenex Luna 5µ C18 100A管柱,AXIA Tech. 50 × 21.2 mm,溶析液A:水 + 0.05%甲酸,溶析液B:乙腈(ULC),具有梯度;流速:40 ml/min;UV檢測:DAD;210-400 nm。
方法 10 :
實例181-191之LC-MS分析方法(LIND_SQD_SB_AQ) 儀器MS:Waters SQD;儀器HPLC:Waters UPLC;管柱:Zorbax SB-Aq (Agilent), 50 mm × 2.1 mm, 1.8 µm;溶析液A:水 + 0.025%甲酸,溶析液B:乙腈(ULC) + 0.025%甲酸;梯度:0.0 min 98%A - 0.9 min 25%A - 1.0 min 5%A - 1.4 min 5%A - 1.41 min 98%A - 1.5 min 98%A;爐:40℃;流速:0.600 ml/min;UV檢測:DAD;210 nm。
方法 11 (HPLC) :
儀器: HP1100系列 管柱: Merck Chromolith SpeedROD RP-18e, 50-4.6mm, 目錄號1.51450.0001, Chromolith Guard Cartridge Kit前置柱,RP-18e, 5-4.6mm, 目錄號1.51470.0001 梯度: 流速5 ml/min 注射體積5 µl 溶劑A:水中之HClO4 (70%) (4 ml/l) 溶劑B:乙腈 起始 20% B 0.50 Min 20% B 3.00 Min 90% B 3.50 Min 90% B 3.51 Min 20% B 4.00 Min 20% B 管柱溫度: 40℃ 波長: 210 nm
方法 12
:(LC-MS): MS儀器類型Thermo Scientific FT-MS;UHPLC+ 儀器類型Thermo Scientific UltiMate 3000;管柱Waters, HSST3, 2.1 × 75 mm, C18 1.8 µm;溶析液A 1 l水 + 0.01%甲酸;溶析液B 1 l乙腈 + 0.01%甲酸;梯度0.0 min 10% B → 2.5 min 95% B → 3.5 min 95% B;爐50℃;流速0.90 ml/min;UV檢測210 nm/最佳整合途徑210-300 nm
方法 13:
(LC-MS): MS儀器:Waters (Micromass) Quattro Micro;儀器Waters UPLC Acquity;管柱:Waters BEH C18 1.7 µ 50 × 2.1 mm;溶析液A:1 l水 + 0.01 mol甲酸銨,溶析液B:1乙腈;梯度:0.0 min 95% A → 0.1 min 95% A → 2.0 min 15% A → 2.5 min 15% A→ 2.51 min 10% A → 3.0 min 10% A;爐:40℃;流速:0.5 ml/min;UV檢測:210 nm 下文未明確闡述其製備之所有反應物或試劑皆係自通常可及來源商業購得。對於下文同樣未闡述其製備且不可商業獲得或自並不通常可及來源獲得的所有反應物或試劑而言,參照闡述其製備之公開文獻。
方法 14
:(LC-MS) (MCW-LTQ-POROSHELL-TFA98-10min) MS儀器類型:ThermoFisher Scientific LTQ-Orbitrap-XL;HPLC儀器類型:Agilent 1200SL;管柱:Agilent, POROSHELL 120, 3 × 150 mm, SB - C18 2.7 µm;溶析液A:1 l水 + 0.1%三氟乙酸;溶析液B:1 l乙腈 + 0.1%三氟乙酸;梯度:0.0 min 2% B → 0.3 min 2% B → 5.0 min 95% B → 10.0 min 95% B;爐:40℃;流速:0.75 ml/min;UV檢測:210 nm
起始化合物及中間體 :
適於製備本發明化合物及製備適宜中間體之起始化合物已經闡述於WO2015/96982 A1中。 根據WO2015/96982 A1之中間體C1至C73、L1至L73、F1至F58及F82至F91、F103至F129、F142至F156、F163至F180、F192至F196、F204至F207、F209至F218、F235、F236、F238、F241至F245、F247、F248及F254構成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之一部分。若下文提及具有特定編號之化合物(例如中間體C1、L1或F1),則此意味著化合物具有根據WO2015/96982 A1之該等編號。下文闡述其他起始化合物及中間體。
中間體 C74
3-胺基-N-[(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醯基]-D-丙胺酸三氟乙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將75 mg (0.114 mmol)中間體C58吸收於12.5 ml DMF中並在65 mg (0.11 mmol) HATU及79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78 mg (0.171 mmol)中間體L75偶合。在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後,將中間體吸收於20 ml乙醇中並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 h。隨後過濾出觸媒,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自乙腈/水1:1凍乾,從而產生63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6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6 min; MS (EIpos): m/z = 844 [M+H]
+
。
中間體 C75
(2S)-4-[(乙醯氧基乙醯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酸甲基酯
將4.3 g (12.2 mmol)中間體C52溶解於525 ml DCM中,並添加3.63 g (17.12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及8.4 ml乙酸。於RT下攪拌5 min後,添加3.23 g (11.85 mmol)溶解於175 ml DCM中之(2S)-4-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酸甲基酯(藉由習用方法自(3S)-3-胺基-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製備),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45 min。隨後將混合物用DCM稀釋並用100 m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且隨後用飽和氯化鈉溶液萃取兩次。經硫酸鎂乾燥有機相,過濾且隨後濃縮。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濃縮並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從而產生4.6 g (理論值的61%)中間體。 LC-MS (方法12): R
t
= 1.97 min;MS (ESIpos): m/z = 614.32 (M+H)
+
。 將200 mg (0.33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10 ml DCM中,且隨後添加105 µl三乙胺及77 µl (0.717 mmol)乙醯氧基乙醯氯。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且隨後在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吸收於乙酸乙酯中並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且隨後用飽和氯化鈉溶液萃取兩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隨後濃縮。此產生213 mg (75%)米色泡沫狀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46 min;MS (ESIpos): m/z = 714 (M+H)
+
。
中間體 C76
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N-{(1S)-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羧基丙基}-L-丙胺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中間體C75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用氯化鋅移除Teoc保護基團、在HATU存在下用
N
-[(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醯化及用THF/水中之氫氧化鋰進行酯裂解)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23 min;MS (ESIpos): m/z = 818 (M+H)
+
。
中間體 C77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醯基)-L-半胱胺酸
最初將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8.39 mg, 48.1 µmol)裝入1.0 ml DMF中,添加7.37 mg (48.1 µmol) 1-羥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15.5 mg (48.1 µmol)氟硼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雙二甲基胺基甲基鎓鹽及8.60 µl (48.1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分鐘。最初將40.0 mg (0.048 m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裝入1.0 ml DMF中,添加25.4 µl (141.9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混合物添加至反應中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4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5.0 mg (理論值的8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76 min;MS (ESIpos): m/z = 873 [M+H]
+ 中間 體 C78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5-烷酸
最初將197 mg (0.354 mmol)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參見中間體C11之合成)裝入5.0 ml二氯甲烷中,並將混合物加熱至40℃。於此溫度下,添加240 µl (3.0 mmol)吡啶及220 µl (1.8 mmol) 4-氯-4-側氧基丁酸甲基酯,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隨後添加240 µl (3.0 mmol)吡啶及220 µl (1.8 mmol) 4-氯-4-側氧基丁酸甲基酯,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隨後添加240 µl (3.0 mmol)吡啶及220 µl (1.8 mmol) 4-氯-4-側氧基丁酸甲基酯,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將有機相在每一情形下用5% KHSO
4
溶液萃取三次。將有機相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並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74.1 mg (理論值的31%)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5-酸甲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49 min;MS (ESIpos): m/z = 670 [M+H]
+
最初將78.3 mg (117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5-酸甲基酯裝入4.0 ml THF中,並添加800 µl甲醇、160 µl水及230 µl (230 µmol) LiOH水溶液(1M)。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用乙酸驟冷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64.8 mg (理論值的8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61 min;MS (ESIneg): m/z = 654 [M-H]
- 中 間體 C79
三氟乙酸 / 3-胺基-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最初將57.4 mg (81.8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69)裝入5.7 ml DMF中,添加74.0 mg (164 µmol) 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三氟乙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中間體L75)、43 µl (250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62.2 mg (164 µmol) HATU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用乙酸驟冷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2.4 mg (理論值的63%)化合物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64 min;MS (ESIpos): m/z = 1022 [M]
+
在氬下,最初將6.23 mg (27.7 µmol)乙酸鈀(II)裝入3.0 ml二氯甲烷中,添加12 µl (83 µmol)三乙胺及89 µl (550 µmol)三乙基矽烷並將混合物攪拌5分鐘。隨後添加3.0 ml二氯甲烷中之56.7 mg (55.5 µmol) 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混合物濃縮至幾乎乾燥,添加乙腈/水,並將混合物過濾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7.4 mg (理論值的6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 R
t
= 2.15 min;MS (ESIpos): m/z = 888 [M+H]
+ 中間體 C80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三氟乙酸(1:1)
在氬下,最初將43.4 mg (95.1 µmol) 1-({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烷酸(中間體L90)裝入2.5 ml DMF中,添加14.6 mg (95.1 µmol) 1-羥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30.5 mg (95.1 µmol)氟硼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雙二甲基胺基甲基鎓鹽及16.5 µl (95.1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混合物攪拌10 min。將79.0 mg (95.1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溶解於2.5 ml DMF中,添加49.5 µl (285.3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混合物添加至反應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4.2 mg (理論值的40%)化合物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2): R
t
= 2.57 min;MS (ESIpos): m/z = 1156 [M+H]
+
將60.2 mg (52.1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懸浮於3.0 ml乙醇中,添加6.0 mg活性碳載鈀(10%)並將混合物於RT及標準壓力下用氫氣氫化1 h。再次,添加6.0 mg活性碳載鈀(10%)並將混合物於RT及標準壓力下用氫氣氫化1 h。過濾出觸媒並在減壓下將反應混合物自溶劑釋出並在高真空下乾燥。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9.4 mg (理論值的5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3.77 min;MS (ESIpos): m/z = 1021 [M+H]
+ 中間 體 C81
(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環己基甲胺
在氬下及於-78℃下,向3.12 ml (6.24 mmol)二甲基鋅於甲苯(2.0 M)中之溶液中添加18.7 ml (37.45 mmol)二乙醚(2M)中之環己基氯化鎂,並將混合物於-78℃下攪拌30分鐘。隨後於-78℃下添加5.0 g (12.48 mmol) (R)-N-{(E/Z)-[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亞甲基}-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於THF中之溶液,並將反應混合物於此溫度下攪拌1 h且隨後於RT下攪拌4 h。於-78℃下,隨後添加飽和氯化銨溶液並將反應混合物升溫至RT。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且用水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乙酸乙酯/環己烷25:75)純化殘餘物。此產生1.59 g (理論值的26%)中間體。 LC-MS (方法12): R
t
= 2.76 min;MS (ESIneg): m/z = 483 [M-H]
-
在氬下,最初將264.0 mg (0.54 mmol)此中間體裝入0.5 ml 1,4-二噁烷中,且隨後添加1.36 ml 1,4-二噁烷溶液(4.0 M)中之HCl。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添加二氯甲烷,並將反應混合物用1M氫氧化鈉水溶液洗滌。將有機相用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甲醇/二氯甲烷98:2)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用碳酸氫鈉溶液洗滌並經硫酸鈉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48 mg (理論值的7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3): R
t
= 2.07 min;MS (ESIpos): m/z = 364 [M-NH
2
]
+ 中間體 C82
(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在氬下,向503.0 mg (1.32 mmol) 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環己基甲胺(中間體C81)於1.4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392.2 mg (1.85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及91.29 mg (1.52 mmol)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574.6 mg (2.38 mmol) (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於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在添加143 mg (0.66 mmol) (3-側氧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後,將混合物再攪拌2 h。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釋並將有機相在每一情形下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及飽和NaCl溶液洗滌兩次,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88 mg (理論值的6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89 min;MS (ESIpos): m/z = 582 (M+H)
+
。
中間體 C83
(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向487.9 mg (0.84 mmol) (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82)於8.40 ml二氯甲烷與4 Å分子篩中之溶液中添加280.0 mg (2.77 mmol)三乙胺及397.8 mg (3.52 mmol)氯乙醯氯,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6 h。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氯化銨溶液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470 mg (理論值的8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88 min;MS (ESIpos): m/z = 680 (M+Na)
+
.
中間體 C84
S-{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將322.1 mg (2.66 mmol) L-半胱胺酸與319.0 mg (3.80 mmol)碳酸氫鈉一起懸浮於0.19 ml水中。添加250.0 mg (0.38 mmol)溶解於1.90 ml異丙醇中之(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83)及693.8 g (4.56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5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276 mg (理論值的9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34 min;MS (ESIpos): m/z = 744 (M+H)
+
。
中間體 C85
S-{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
向100 mg (0.13 mmol) S-{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1:1) (中間體C84)及41.5 mg ( 0.13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於4.0 ml DMF中之混合物中添加34.8 mg (0.27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不經後處理,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混合物。此產生88 mg (理論值的7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71 min;MS (ESIpos): m/z = 936 (M+H)
+
。
中間體 C86
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
向220.0 mg (0.33 mmol) (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83)及39.02 mg (0.37 mmol) 3-硫基丙酸於7.45 ml甲醇及幾滴水中之混合物中添加161.65 mg (1.17 mmol)碳酸鉀。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後處理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201 mg (理論值的8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72 min;MS (ESIneg): m/z = 726 (M-H)
-
。
中間體 C87
{13-[(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7,12-三側氧基-10-硫雜-3,6,13-三氮雜十六-16-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向100 mg (0.14 mmol) 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86)於1.37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DMF中之54.18 mg (0.28 mmol) 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中間體L1)、71.01 mg (0.50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104.46 mg (0.27 mmol) HATU及0.23 ml (0.14 mmol) 1-羥基-7-氮雜苯并三唑0.5 M。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h。不經進一步後處理,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混合物。此產生41 mg (理論值的3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2.61 min;MS (ESIpos): m/z = 907 (M+H)
+
。
中間體 C 88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三氟乙酸(1:1) 以下立體異構物之混合物
向2.04 g (5.75 mmol) (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烷-1-胺(中間體C52)於51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1.71 g (8.05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及0.40 g (6.61 mmol)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5分鐘。隨後添加1.32 g (6.61 mmol) 3-甲醯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於2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將有機相在每一情形下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及飽和NaCl溶液洗滌兩次,經硫酸鎂乾燥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86 g (理論值的5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9 min;MS (ESIpos): m/z = 538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C89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
第三丁基
酯
向2.89 g (4.19 mmol, 80%純)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88)於42 ml二氯甲烷與4 Å分子篩中之溶液中添加1.36 g (13.42 mmol)三乙胺及2.13 g (18.87 mmol)氯乙醯氯。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h。藉由旋轉蒸發濃縮混合物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449 mg (理論值的17%)標題化合物之異構物1及442 mg (理論值的17%)異構物2。 異構物1 LC-MS (方法1): R
t
= 2.74 min;MS (ESIpos): m/z = 614 (M+H)
+
。 異構物2 LC-MS (方法1): R
t
= 2.78 min;MS (ESIpos): m/z = 614 (M+H)
+
。
中間體 C90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異構物1)
將357.3 mg (0.58 mmol) L-半胱胺酸與488.7 mg (4.07 mmol)碳酸氫鈉一起懸浮於2.3 ml水中。添加357.0 mg (0.58 mmol)溶解於23.0 ml異丙醇中之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89, 異構物1)及1.06 g (6.98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覆洗滌並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一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255.0 mg (理論值的6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9 min;MS (ESIpos): m/z = 699 (M+H)
+
。
中間體 C91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異構物2)
將453.5 mg (3.74 mmol) L-半胱胺酸與449.2 mg (5.35 mmol)碳酸氫鈉一起懸浮於2.1 ml水中。添加3287.4 mg (0.54 mmol)溶解於21.1 ml異丙醇中之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89,異構物2)及0.98 g (6.42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覆洗滌並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一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221.0 mg (理論值的5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2 min;MS (ESIpos): m/z = 699 (M+H)
+
。
中間體 C92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異構物1)
向50 mg (0.07 mmol)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0)及22.06 mg (0.07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於3.3 ml DMF中之混合物中添加18.49 mg (0.1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45分鐘。不經後處理,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混合物。此產生65 mg (理論值的100%,71%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31 min;MS (ESIpos): m/z = 892 (M+H)
+
。
中間 體 C93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異構物2)
向50.0 mg (0.07 mmol)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1)及22.06 mg (0.07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於3.0 ml DMF中之混合物中添加18.49 mg (0.1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90分鐘。不經後處理,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混合物。此產生63 mg (理論值的98%,73%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34 min;MS (ESIpos): m/z = 892 (M+H)
+
。
中間 體 C94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半胱胺酸(異構物1)
向50.0 mg (0.07 mmol)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0)及18.0 mg (0.07 mmol) -{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於3.3 ml DMF中之混合物中添加18.5 mg (0.1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飽和NH
4
Cl溶液反覆洗滌並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一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57 mg (理論值的81%,85%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6 min;MS (ESIpos): m/z = 836 (M+H)
+
。
中間體 C95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異構物1)
向384.0 mg (0.62 mmol)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89, 異構物1)及73.0 mg (0.69 mmol) 3-硫基丙酸於14 ml甲醇及幾滴水中之混合物中添加302.5 mg (2.19 mmol)碳酸鉀。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5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不經後處理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358.0 mg (理論值的8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33 min;MS (ESIpos): m/z = 684 (M+H)
+
。
中間體 C96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異構物2)
向287.0 mg (0.45 mmol)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89, 異構物2)及54.6 mg (0.51 mmol) 3-硫基丙酸於14 ml甲醇及幾滴水中之混合物中添加226.0 mg (1.64 mmol)碳酸鉀。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5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不經後處理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318.7 mg (理論值的88%,88%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36 min;MS (ESIpos): m/z = 684 (M+H)
+
。
中間體 C97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4-(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3,8,13-三側氧基-5-硫雜-2,9,12-三氮雜十四-1-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異構物2)
在氬下,向25.0 mg (0.04 mmol)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中間體C96)於2.81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14.17 mg (0.1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27.80 mg (0.07 m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22.75 mg (0.07 mmol) 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乙烷 (1:1) 三氟乙酸(中間體L1)於1.4 mlDMF及5 mg (0.0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混合物與水混合並用二氯甲烷萃取。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後處理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26 mg (理論值的8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4.39 min;MS (ESIpos): m/z = 863 (M+H)
+
。
中間體 C98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8-(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3,8,13-三側氧基-5-硫雜-2,9,12-三氮雜十八-1-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異構物2)
在氬下,向25.0 mg (0.04 mmol)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中間體C96)於2.81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14.17 mg (0.1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27.80 mg (0.07 m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37.30 mg (0.07 mmol) N-(2-胺基乙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乙烷(1:1)三氟乙酸於1.4 ml DMF及5 mg (0.0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並用二氯甲烷萃取混合物。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22 mg (理論值的6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4.54 min;MS (ESIpos): m/z = 919 (M+H)
+
。
中間 體 C99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4-(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3,8,19-三側氧基-12,15-二氧雜-5-硫雜-2,9,18-三氮雜二十四-1-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異構物2)
在氬下,向25.0 mg (0.04 mmol)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中間體C96)於2.81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14.17 mg (0.1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27.80 mg (0.07 m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分鐘。隨後添加35.05 mg (0.07 mmol) N-{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乙烷(1:1)三氟乙酸(中間體L82)於1.4 ml DMF及5 mg (0.0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並用二氯甲烷萃取混合物。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25 mg (理論值的6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4.52 min;MS (ESIpos): m/z = 1007 (M+H)
+
。
中間體 C100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R)-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向45 mg (0.068 mmol)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酸(中間體C58)於5.8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22.2 mg (0.068 mmol) (2R)-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胺(1:1)三氟乙酸。於RT下攪拌30分鐘後,向混合物中添加39 mg (0.10 mmol) HATU及36 mg (0.27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不經後處理,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混合物。此產生7 mg (理論值的1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41 min;MS (ESIpos): m/z 851 (M+H)
+
。
中間 體 C101
三氟乙酸 / (2S)-4-[(乙醯氧基乙醯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胺基丁酸甲基酯(1:1)
將4.3 g (12.2 mmol)中間體C52溶解於525 ml DCM中,並添加3.63 g (17.12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及8.4 ml乙酸。於RT下攪拌5 min後,添加3.23 g (11.85 mmol)溶解於175 ml DCM中之(2S)-4-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酸甲基酯(自(3S)-3-胺基-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藉由習用方法製備),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45 min。隨後將混合物用DCM稀釋並用100 m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且隨後用飽和氯化鈉溶液萃取兩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隨後濃縮。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濃縮並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從而產生4.6 g (理論值的61%)中間體。 LC-MS (方法12): R
t
= 1.97 min;MS (ESIpos): m/z = 614.32 (M+H)
+
。 最初將2.06 g (3.36 mmol)此中間體裝入76 ml DCM中並在2.1 ml三乙胺存在下用0.81 ml (7.17 mmol)乙酸2-氯-2-側氧基乙基酯醯化。於RT下攪拌20 h後,再添加0.36 ml乙酸2-氯-2-側氧基乙基酯及0.94 ml三乙胺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5 min。隨後將混合物用500 ml乙酸乙酯稀釋並連續用300 ml 5%檸檬酸萃取兩次,用300 ml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萃取兩次並用100 ml飽和氯化鈉溶液萃取一次且隨後經硫酸鎂乾燥並濃縮。在高真空下乾燥,從而產生2.17 g (理論值的79%)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1): R
t
= 1.48 min;MS (ESIpos): m/z = 714 (M+H)
+
。 將321 mg (0.342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7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279.5 mg (2.05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 h。隨後添加599 mg (2.0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及2 ml 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並隨後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60 mg (理論值的26%)標題化合物,其仍含有去乙醯化化合物之一部分。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及0.95 min;MS (ESIpos): m/z = 528及570 (M+H)
+
。
中間 體 C102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丁酸
首先,類似於中間體C2利用(2S)-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苄基酯還原性烷基化中間體C52。隨後利用乙酸2-氯-2-側氧基乙基酯醯化二級胺基,且隨後利用2M氫氧化鋰之甲醇溶液水解兩個酯基團。 LC-MS (方法1): R
t
= 1.31 min;MS (ESIpos): m/z = 646 (M-H)
-
。
中間體 C103
N-[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N2-{[2-(三甲基矽基) 乙氧基]羰基}-L-麩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151 mg (0.23 mmol)中間體C102與128 mg (0.234 mmol)中間體L98在DMF中偶合來製備標題化合物。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30分鐘移除Z保護基團,從而產生標題化合物。 產率:經2個階段理論值為30% LC-MS (方法1): R
t
= 1.14 min;MS (ESIpos): m/z = 929 (M+H)
+
。
中 間體 C104
(3R,4R)-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4-氟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向2.24 g (6.31 mmol) (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1-胺於56.0 ml二氯甲烷以及4 Å分子篩中之溶液中添加1.87 g (8.84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並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15分鐘。隨後,添加2.20 g (7.58 mmol) (3R,4S)-3-氟-4-甲醯基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WO 2014/151030A1),並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3.5 h。將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水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1.39 g (理論值的2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5 min;MS (ESIpos): m/z = 600 (M+H)
+
。
中間體 C105
(3R,4R)-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4-氟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向692.8 mg (0.88 mmol) (3R,4R)-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甲基]-4-氟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104)於8.7 ml二氯甲烷以及4 Å分子篩中之溶液中添加295.0 mg (2.91 mmol)三乙胺及418.9 mg (3.71 mmol)氯乙醯氯,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5 h。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氯化銨溶液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將殘餘物再次溶解於8.7 ml二氯甲烷以及4 Å分子篩中並添加295.0 mg (2.91 mmol)三乙胺及418.9 mg (3.71 mmol)氯乙醯氯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將反應混合物用二氯甲烷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氯化銨溶液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濃縮並不經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691 mg (理論值的74%,64%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78 min;MS (ESIpos): m/z = 676 (M+H)
+
。
中間體 C106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R,4R)-4-氟-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酸
向691.0 mg (0.65 mmol) (3R,4R)-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4-氟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105)及76.3 mg (0.72 mmol) 3-硫基丙酸於15 ml甲醇及幾滴水中之混合物中添加316 mg (2.29 mmol)碳酸鉀。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5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不經後處理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502 mg (理論值的67%,65%純)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48 min;MS (ESIneg): m/z = 744 (M-H)
-
。
中 間體 C107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R,4R)-4-氟-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將203.6 mg (1.68 mmol) L-半胱胺酸與201.7 mg (2.40 mmol)碳酸氫鈉一起懸浮於0.95 ml水中。向此中添加170.0 mg (0.24 mmol)溶解於9.5 ml異丙醇中之(3R,4R)-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甲基}-4-氟吡咯啶-1-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105)及438.5 g (2.40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向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152 mg (理論值的8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26 min;MS (ESIpos): m/z = 762 (M+H)
+
。
中間體 C108
N
6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N
2
-{[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藉由在EDCI、HOBT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103 mg (0.16 mmol)中間體C102與110 mg (0.175 mmol) N
6
-β-丙胺醯基-N
2
-{[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在DMF中偶合來製備標題化合物。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於二氯甲烷/甲醇1:1中氫化1小時移除Z保護基團,從而以113 mg (經2個階段理論值為75%)之產率產生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7 min;MS (ESIpos): m/z = 957 (M+H)
+
。 此處使用之中間體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使市售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酸及N
2
-[(苄基氧基)羰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在HATU存在下偶合、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引入三甲基矽基乙基氧基羰基(Teoc)保護基團及最後藉由在二氯甲烷中之7.5%三氟乙酸溶液中攪拌45分鐘輕柔脫離Boc保護基團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462 (M+H)
+
。
中間 體 C109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
首先,二肽衍生物β-丙胺醯基-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使市售N-[(苄基氧基)羰基]-β-丙胺酸及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在HATU存在下偶合及隨後使Z保護基團氫解脫離來製備。隨後藉由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102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45分鐘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9 min;MS (ESIpos): m/z = 826 [M+H]
+
。
中間 體 C110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L-麩胺酸二苄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L-麩胺酸二苄基酯(其係藉由分配在乙酸乙酯與5%碳酸氫鈉溶液之間預先自其對甲苯磺酸鹽釋放)與中間體C61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Te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9 min;MS (ESIpos): m/z = 894 [M+H]
+
。
中間體 C110(D)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D-麩胺酸二苄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D-麩胺酸二苄基酯(其係藉由分配在乙酸乙酯與5%碳酸氫鈉溶液之間預先自其對甲苯磺酸鹽釋放)與中間體C61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Te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8 min;MS (ESIpos): m/z = 894 [M+H]
+
。
中間體 C111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D-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C109來合成。 LC-MS (方法1): R
t
= 1.06 min;MS (ESIpos): m/z = 826 [M+H]
+
。
中 間體 C112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1-[(2-胺基乙基)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 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丁酸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鹽酸鹽(1:1)偶合。或者,亦可使用中間體C58作為反應物。此之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4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5小時使Boc保護基團脫離。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所得中間體與中間體L111偶合。在最後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 min;MS (ESIpos): m/z = 854 [M+H]
+
。
中間體 C 113
三氟乙酸 /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苄基酯(1:1)
首先,自市售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開始藉由在EDC/DMAP存在下用苄醇酯化及隨後利用三氟乙酸使B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三氟乙酸 / 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苄基酯(1:1)。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此胺基酸單元與中間體C58偶合。在最後步驟中,藉由於50℃下與6當量氯化鋅在三氟乙醇中一起攪拌2小時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來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5 min;MS (ESIpos): m/z = 824 [M+H]
+
。
中間體 C114
三氟乙酸 / 4-({(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丁酸第三丁基酯(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C102與4-胺基丁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偶合。隨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 min;MS (ESIpos): m/z = 655 [M+H]
+
。
中 間體 C116
三氟乙酸 / 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1:1)
將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丁醯胺(1:1) (81.0 mg, 100 µmol) (中間體F104)及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L-天冬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43.0 mg, 131 µmol)溶解於5.0 ml DMF中。於RT下將反應混合物與N,N-二異丙基乙胺(61 µl, 350 µmol)一起再攪拌1 h,且隨後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Chromatorex 125x30;10µ,流速:75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凍乾。此產生84 mg (理論值的88%)化合物[(2S)-4-胺基-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胺基)-1,4-二側氧基丁-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09 min;MS (ESIpos): m/z = 907 [M+H]
+
將[(2S)-4-胺基-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胺基)-1,4-二側氧基丁-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83.0 mg, 91.5 µmol)溶解於5.0 ml三氟乙醇中。將反應混合物與氯化鋅(74.8 mg, 549 µmol)混合並於50℃下攪拌15 min。將混合物與乙二胺-N,N,N',N'-四乙酸(160 mg, 549 µmol)混合並用5.0 ml乙腈/水稀釋,添加TFA (20 µl)並將混合物再攪拌10 min。將混合物經由針筒過濾器過濾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Chromatorex 125x30;10µ,流速:75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0 mg (理論值的5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1 min;MS (ESIpos): m/z = 807 [M+H]
+ 中間體 C117
三氟乙酸 / N-[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醯基]-β-丙胺醯基-L-麩胺酸二苄基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三氟乙酸 / β-丙胺醯基-L-麩胺酸二苄基酯(1:1) (中間體L127)與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偶合及隨後藉助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Te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7 min;MS (ESIpos): m/z = 938 [M+H]
+
。
中間體 C118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基酯
最初將[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基酯(2.50 g, 3.94 mmol)及三乙胺(1.6 ml, 12 mmol)裝入200 ml二氯甲烷中並冷卻至0℃。於此溫度下,添加氯乙醯氯(2.23 g, 19.7 mmol)。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h並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氯化銨溶液洗滌三次。將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並經硫酸鎂乾燥。所用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合成之下一階段。此產生1.7 g (理論值的6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52 min;MS (ESIpos): m/z = 710 (M+H
+
)
+
。
中間 體 C119
三氟乙酸 /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最初將{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基酯(中間體C118) (208 mg, 294 µmol)及N-(第三丁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99.3 mg, 309 µmol) (中間體L128)裝入5.0 ml DMF中,添加1滴三乙胺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與1.0 ml水(0.1% TFA)混合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52 mg (理論值的86%)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t = 1.76 min;MS (ESIpos): m/z = 995 [M+H]
+
最初將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63.1 mg, 63.4 µmol)裝入2.0 ml DMF中,添加200 µl嗎啉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2h30。將反應混合物與1.0 ml水(0.1% TFA)混合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1 mg (理論值的91%)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36 min;MS (ESIpos): m/z = 773 [M+H]
+ 中間體 C120
N-{[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1-[(2-胺基乙基)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此中間體係類似於中間體C112使用中間體L129進行偶合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77 min;MS (ESIpos): m/z = 972 [M+H]
+ 中間 體 C121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D-麩胺酸二苄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D-麩胺酸二苄基酯(其係藉由分配在乙酸乙酯與5%碳酸氫鈉溶液之間預先自其對甲苯磺酸鹽釋放)與中間體C61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Te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5 min;MS (ESIpos): m/z = 894 [M+H]
+
。
中間體 C122
N-[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α-麩胺酸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D-麩胺酸二苄基酯(其係藉由分配在乙酸乙酯與5%碳酸氫鈉溶液之間預先自其對甲苯磺酸鹽釋放)與中間體C61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Teoc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5 min;MS (ESIpos): m/z = 894 [M+H]
+
。
中間 體 C123
N-[2-({(2S)-2-(L-天冬醯胺醯基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α-麩胺酸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N
2
-[(苄基氧基)羰基]-L-天冬胺酸4-硝基苯基酯與中間體C122在DMF中偶合及隨後藉由在標準氫氣壓力下於RT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98 min;MS (ESIpos): m/z = 955 [M+H]
+
。
中間體 C124
8-{(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9H-茀-9-基)-3,9-二側氧基-2-氧雜-11-硫雜-4,8-二氮雜十四-14-烷酸
最初將[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基酯(3.50 g, 5.52 mmol) (中間體C67)及三乙胺(2.3 ml, 17 mmol)裝入二氯甲烷(700 ml, 11 mol)中。添加氯乙醯氯(3.12 g, 27.6 mmol)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h。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將有機相首先用10%檸檬酸溶液及隨後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將有機相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並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 將由此獲得之{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氯乙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9H-茀-9-基甲基酯(350 mg, 493 µmol)中間體與3-硫基丙酸(93 µl, 990 µmol)一起溶解於DMF (7.0 ml)中,並添加三乙胺。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5 h,隨後藉由添加3 ml水 + 0.1% TFA停止反應。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獲得307 mg (8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40 min;MS (ESIpos): m/z = 780 [M+H]
+ 中 間體 C125
N-[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醯基]-D-天冬胺酸二-第三丁基酯三氟乙酸鹽
向8-{(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9H-茀-9-基)-3,9-二側氧基-2-氧雜-11-硫雜-4,8-二氮雜十四-14-烷酸(200 mg, 256 µmol, 中間體C124)及D-天冬胺酸二-第三丁基酯鹽酸鹽(86.7 mg, 308 µmol)於DMF (3.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HATU (117 mg, 308 µmol)及N,N-二異丙基乙胺(130 µl, 770 µmol),且將反應物於室溫下攪拌10 min。將反應混合物用水 + 0.1% TFA驟冷並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 LC-MS (方法1): R
t
= 1.61 min;MS (ESIpos): m/z = 1007 [M+H]
+
將所得中間體溶解於DMF (3.0 ml)中並與嗎啉(200 µl, 2.3 mmol)混合。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5 h且隨後用水 + 0.1% TFA驟冷並藉由製備型HPLC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獲得182 m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3.84 min;MS (ESIpos): m/z = 785 [M+H]
+ 中間體 C126
(2R)-2-{[(2S,5R,8S)-2-胺基-8-(2-胺基-2-側氧基乙基)-1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5-甲基-3,6,9,15,20-五側氧基-17-硫雜-4,7,10,14-四氮雜二十碳烷-20-基]胺基}琥珀酸二-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及HATU存在下使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中間體L108)與中間體C125在DMF中偶合及隨後藉由在標準氫氣壓力下於RT下在乙酸乙酯/乙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02 min;MS (ESIpos): m/z = 1041 [M+H]
+ 中間體 C127
(2R)-2-{[(4S,7R,10S)-10-(2-胺基-2-側氧基乙基)-16-{(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4,7-二甲基-2,5,8,11,17,22-六側氧基-19-硫雜-3,6,9,12,16-五氮雜二十二-22-基]胺基}琥珀酸三氟乙酸二-第三丁基鹽
將(2R)-2-{[(2S,5R,8S)-2-胺基-8-(2-胺基-2-側氧基乙基)-1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5-甲基-3,6,9,15,20-五側氧基-17-硫雜-4,7,10,14-四氮雜二十碳烷-20-基]胺基}琥珀酸二-第三丁基酯(12.0 mg, 11.5 µmol, 中間體C126)及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 (3.20 mg, 12.7 µmol)溶解於DMF (1.0 ml)中,並添加N,N-二異丙基乙胺(4.0 µl, 23 µmol)。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1 h。此之後用水 + 0.1% TFA驟冷,並藉助製備型RP-HPLC直接純化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 LC-MS (方法1): R
t
= 1.25 min;MS (ESIpos): m/z = 1178 [M+H]
+ 中間體 C128
N
2
-乙醯基-N-[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N
6
-(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醯胺
向(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丁酸(17.0 mg, 26.2 µmol, 中間體C102)於DMF (2.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N2-乙醯基-N-(2-胺基乙基)-N6-(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醯胺 (9.54 mg, 28.9 µmol, 中間體L135)、HATU (18.0 mg, 47.2 µmol)及N,N-二異丙基乙胺(9.1 µl, 52 µmol)。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1 h。隨後,在高真空下移除溶劑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 LC-MS (方法1): R
t
= 1.27 min;MS (ESIpos): m/z = 960 [M+H]
+
將純化殘餘物溶解於DCM/EtOH中並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97 min;MS (ESIpos): m/z = 826 [M+H]
+ 中間體 C129
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R)-1,2-二羧基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硫基]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
將中間體C126溶解於三氟乙醇(2.0 ml)中,並添加二氯化鋅(9.19 mg, 67.4 µmol)。於50℃下攪拌1小時後,添加氯化鋅(9.19 mg, 67.4 µ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再攪拌1小時。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二胺-N,N,N',N'-四乙酸(19.7 mg, 67.4 µmol),將其簡單攪拌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助製備型RP-HPLC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凍乾。此產生7.6 mg (理論值的5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3): R
t
= 0.84 min;MS (ESIneg): m/z = 927 [M-H]
- 中間體 L74
3-[2-[2-[2-[2-[[2-(2,5-二側氧基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
將107 mg (0.335 mmol) 3-[2-[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第三丁基酯及93 mg (0.369 mmol) 2-(2,5-二側氧基吡咯-1-基)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溶解於5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0.074 ml (0.671 m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0.048 ml (0.838 mmol)乙酸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33 mg (86%, 100%純度) 3-[2-[2-[2-[2-[[2-(2,5-二側氧基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82 min;MS (ESIpos): m/z = 459 (M+H)
+
。 向3-[2-[2-[2-[2-[[2-(2,5-二側氧基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
第三丁基
酯(130 mg, 0.284 mmol)於5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0.5 m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102 mg (90%,純度10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52 min;MS (ESIpos): m/z = 402 (M+H)
+
。
中間體 L75
三氟乙酸 / 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自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使用EDCI/DMAP利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酯化及利用三氟乙酸移除Boc保護基團)來製備。此產生405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5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5 min;MS (ESIpos): m/z = 339 (M+H)
+
。
中間體 L76
(2S)-2-溴-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酸
首先,自(3S)-4-(苄基氧基)-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使用EDCI/DMAP利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酯化及氫解移除Z保護基團及苄基酯)來製備經適宜保護之天冬胺酸衍生物。 將以此方式獲得之470 mg (1.8 mmol) (2S)-2-胺基-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酸懸浮於10 ml水中,並添加1.8 ml 1莫耳濃度之鹽酸及0.5 ml濃硫酸,之後添加863 mg (7.25 mmol)溴化鉀。於10℃下,隨後經30 min之時段逐滴添加150 mg (2.175 mmol)亞硝酸鈉於1 ml水中之溶液,並將混合物於10℃至15℃下攪拌2 h。隨後將混合物用50 ml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並經硫酸鎂乾燥。蒸發溶劑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從而產生260 mg (理論值的4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3 min;MS (ESIneg): m/z = 295及297 (M-H)
-
.
1
H-NMR (400 MHz, CDCl
3
): d [ppm] = 0.03 (s, 9H), 0.95 (t, 2H), 2.94及3.2 (2dd, 2H), 4.18 (t, 2H), 4.57 (t, 1H)。
中間體 L77
三氟乙酸 / N-[2-(2-胺基乙氧基)乙基]-2-溴乙醯胺(1:1)
首先使418 mg (2.05 mmol) [2-(2-胺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與638 mg (2.46 mmol)溴乙酸酐反應,且隨後用三氟乙酸移除Boc保護基團。此產生551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6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 R
t
= 0.32 min;MS (ESIpos): m/z = 227及225 (M+H)
+
。
中間體 L78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β-丙胺酸
標題化合物係自市售(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藉由與β-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在EDCI/HOBt及
N,N
-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及隨後用三氟乙酸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32 min;MS (ESIpos): m/z = 227 (M+H)
+
。
中間體 L79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酸
將64.8 mg (0.357 mmol) β-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及100 mg (0.324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溶解於4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65.6 mg (0.649 m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0.048 ml (0.838 mmol)乙酸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84.5 mg (77%,純度100%)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78 min;MS (ESIpos): m/z = 339 (M+H)
+
。 向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酸第三丁基酯(82.8 mg, 0.244 mmol)於8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1.62 m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62.7 mg (87%,純度9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5 min;MS (ESIpos): m/z = 283 (M+H)
+
。
中間體 L80
3-[(15-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自市售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 / N-環己基環己胺(1:1)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自鹽釋放並使用EDCI/DMAP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酯化、藉由與市售3-側氧基-1-苯基-2,7,10,13,16-五氧雜-4-氮雜十九-19-烷酸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氫解移除Z保護基團及Z保護基團之另一氫解移除)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70 min;MS (ESIpos): m/z = 552 (M+H)
+
。
中間體 L81
三氟乙酸 / {2-[(2-胺基乙基)磺醯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1:1)
使250 mg (1.11 mmol) 2,2'-磺醯基二乙胺與92.3 mg (0.37 mmol) 1-{[(苄基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偶合。隨後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70 mg (理論值的47%)標題化合物。 C-MS (方法12): R
t
= 0.64 min;MS (ESIpos): m/z = 257.11 (M+H)
+
。
中間體 L82
三氟乙酸 / N-{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1:1)
將88.6 mg (0.357 mmol) N-Boc-2,2'-(伸乙基二氧基)二乙胺及100 mg (0.324 mmol) 6-馬來醯亞胺基己酸N-琥珀醯亞胺基酯溶解於4.0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0.071 ml (0.650 m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0.048 ml (0.838 mmol)乙酸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75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27 mg (理論值的81%) {2-[2-(2-{[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78 min;MS (ESIpos): m/z = 442 (M+H)
+
。 向123 mg (225 µmol) {2-[2-(2-{[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於7.5 ml 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2.0 m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111 mg (理論值的10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31 min;MS (ESIpos): m/z = 342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d [ppm] = 1.17 (m, 2H), 1.47 (m, 4H), 2.04 (m, 2H), 2.98 (m, 2H), 3.19 (m, 2H), 3.39 (m, 4H), 3.56 (m, 6H), 7.01 (s, 2H), 7.72 (bs, 3H), 7.80 (m, 1H)。
中間體 L83
三氟乙酸 / N-{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將200 mg (0.805 mmol) {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150 mg (0.966 mmol) (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及560 µl (3.2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溶解於10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459 mg (1.21 m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分鐘。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二氯甲烷中。將有機相用5%檸檬酸溶液洗滌兩次並經硫酸鎂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管柱25 g SNAP,二氯甲烷:甲醇98:2)純化殘餘物。此產生276 mg (理論值的89%) {2-[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67 min;MS (ESIpos): m/z = 386 (M+H)
+
。 向{2-[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275 mg, 714 µmol)於15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4 m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分鐘。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此產生281 mg (理論值的9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17 min;MS (ESIpos): m/z = 286 (M+H)
+
。
中間體 L84
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
,
12-四氧雜十四-1-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1:1)
將200 mg (0.594 mmol) (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及202 mg (0.654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溶解於4.0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0.130 ml (1.2 m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0.085 ml (1.5 mmol)乙酸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75 mg (理論值的73%) [2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6-側氧基-3,6,9,12-四氧雜-15-氮雜二十一-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81 min;MS (ESIpos): m/z = 530 (M+H)
+
。 向[2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6-側氧基-3,6,9,12-四氧雜-15-氮雜二十一-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268 mg, 505 µmol)於5.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780 µl (10 mmo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266 mg (理論值的9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46 min;MS (ESIpos): m/z = 430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d [ppm] = 1.17 (m, 2H), 1.47 (m, 4H), 2.03 (m, 2H), 2.99 (m, 2H), 3.18 (m, 2H), 3.38 (m, 4H), 3.52 (m, 8H), 3.58 (m, 6H), 7.01 (s, 2H), 7.73 (bs, 3H), 7.80 (m, 1H)。
中間體 L85
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將200 mg (0.594 mmol) (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111 mg (0.713 mmol) (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及410 µl (2.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溶解於6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339 mg (0.892 m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30 mg (理論值的43%) [17-(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6-側氧基-3,6,9,12-四氧雜-15-氮雜十七-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71 min;MS (ESIpos): m/z = 474 (M+H)
+
。 向[17-(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6-側氧基-3,6,9,12-四氧雜-15-氮雜十七-1-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126 mg, 267 µmol)於4.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410 µl (5.3 mmo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24 mg (理論值的9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3): R
t
= 0.74 min;MS (ESIpos): m/z = 374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d [ppm] = 2.99 (m, 2H), 3.22 (m, 2H), 3.41 (m, 2H), 3.53 (m, 8H), 3.58 (m, 6H), 4.02 (s, 2H), 7.09 (s, 2H), 7.73 (bs, 3H), 8.21 (m, 1H)。
中間體 L86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
將100 mg (0.531 mmol) L-纈胺醯基-L-丙胺酸及134 mg (0.531 mmol) 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溶解於3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0.150 ml (1.1 mmol)三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8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71.5 mg (理論值的41%)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42 min;MS (ESIpos): m/z = 326 (M+H)
+
。
中間體 L87
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
將250 mg (1.07 mmol) 3-[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第三丁基酯、151 mg (0.974 mmol) 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224 mg (1.46 mmol) 1-羥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及224 mg (1.17 mmol) 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溶解於5.0 ml二甲基甲醯胺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混合物用5%檸檬酸溶液及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萃取兩次。將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兩次並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掉溶劑。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4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67 mg (理論值的64%)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t = 0.73 min;MS (ESIpos): m/z = 371 (M+H)
+
。 向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第三丁基酯(263 mg, 710 µmol)於1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1.1 ml (14 mmo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40 mg (理論值的9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0.57 min;MS (ESIpos): m/z = 315 (M+H)
+
。
中間體 L88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
將150 mg (0.797 mmol) L-纈胺醯基-L-丙胺酸及246 mg (0.797 mmol) 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溶解於4.0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0.220 ml (1.6 mmol)三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02 mg (理論值的97%)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 LC-MS (方法12): R
t
= 1.02 min;MS (ESIpos): m/z = 382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d [ppm] = 0.82 (dd, 6H), 1.17 (m, 2H), 1.27 (d, 3H), 1.48 (m, 4H), 1.94 (m, 1H), 2.13 (m, 2H), 3.38 (t, 2H), 4.17 (m, 2H), 7.00 (s, 2H), 7.75 (d, 1H), 8.19 (d, 1H)。 將130 mg (0.531 mmol)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溶解於6.5 ml二氯甲烷中,添加58.8 mg (0.511 mmol) 1-羥基吡咯啶-2,5-二酮及78.4 mg (0.409 mmol) 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再添加58.8 mg (0.511 mmol) 1-羥基吡咯啶-2,5-二酮及78.4 mg (0.409 mmol) 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添加二氯甲烷並將混合物用水洗滌三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72 mg (理論值的8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28 min;MS (ESIpos): m/z = 479 (M+H)
+
。
中間體 L89
5-[2-(三甲基矽基)乙基]-L-麩胺酸1-苄基酯鹽酸鹽(1:1)
最初將1.00 g (2.96 mmol) (4S)-5-(苄基氧基)-4-[(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裝入13.0 ml THF中,並添加510 µl (3.6 mmol) 2-(三甲基矽基)乙醇及109 mg (889 µmol) 4-二甲基胺基吡啶。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並添加682 mg (3.56 mmol) N-乙基-N'-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二亞胺 鹽酸鹽。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將有機相用0.1 N HCl溶液及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兩次並經硫酸鎂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管柱:25 g SNAP,環己烷:乙酸乙酯80:20)純化殘餘物。此產生649 mg (理論值的50%)化合物5-[2-(三甲基矽基)乙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L-麩胺酸1-苄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4.6 min;MS (ESIpos): m/z = 438 (M+H)
+
。 將649 mg (1.48 mmol) 5-[2-(三甲基矽基)乙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L-麩胺酸1-苄基酯溶解於7.0 ml二噁烷中,並在冰浴冷卻下,添加14 ml (59 mmol)二噁烷中之4N HCl。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並藉由Biotage Isolera (矽膠,管柱25 g SNAP,二氯甲烷:甲醇90:10)純化。此產生320 mg (理論值的5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9 min;MS (ESIpos): m/z = 338 (M+H)
+
。
中間體 L90
1-({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烷酸
最初將118 mg (566 µmol) 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酸裝入5.0 ml DMF中,添加200 mg (622 µmol) 1-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酸第三丁基酯、130 mg (849 µmol) 1-羥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及130 mg (679 µmol) 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混合物用5%檸檬酸溶液及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萃取兩次。將有機相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兩次並經硫酸鎂乾燥。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74 mg (理論值的95%) 1-({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2): Rt = 1.69 min;MS (ESIpos): m/z = 513 (M+H)
+
。 向274 mg (535 µmol) 1-({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酸第三丁基酯於5.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820 µl (11 mmol) TFA。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此產生262 mg (理論值的10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12 min;MS (ESIpos): m/z = 457 (M+H)
+
。
中間體 L91
三氟乙酸 / 1-{[3-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自市售3-側氧基-1-苯基-2,7,10,13,16-五氧雜-4-氮雜十九-19-烷酸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使用EDCI/DMAP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酯化、氫解移除Z保護基團、與市售N-(第三丁氧基羰基)-3-{[(9H-茀-9-基甲氧基)羰基]胺基}-D-丙胺酸偶合及移除Fmoc保護基團)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74 min;MS (ESIpos): m/z = 552 (M+H)
+
。
中間體 L92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市售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及隨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5 min;MS (ESIpos): m/z = 409 (M+H)
+
。
中間體 L93
N-乙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市售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隨後藉由在DCM/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去保護、之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乙酸乙醯化及最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6 min;MS (ESIpos): m/z = 317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d [ppm] = 1.19 (2d, 6H), 1.82 (s, 3H), 2.5 (m, 2H), 4.26 (m, 2H), 4.48 (q, 1H), 6.9 (s, 1H), 7.36 (s, 1H), 8.0 (m, 3H), 12.54 (s, 1H)。
中間體 L94
N-{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首先,藉由使4-(苄基氧基)-4-側氧基丁酸與2-(三甲基矽基)乙醇在EDCI/DMAP存在下在DCM中反應及隨後氫解裂解苄基酯來製備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酸。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217 (M-H)
-
。 另外,藉由使N-(第三丁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4-硝基苄基酯氫溴酸鹽(1:1)於DMF中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且隨後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胺基去保護來製備三氟乙酸 / 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4-硝基苄基酯(1:1)。 LC-MS (方法1): R
t
= 0.43 min;MS (ESIpos): m/z = 410 (M+H)
+
。 隨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該兩種中間體在DMF中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偶合且隨後藉由在10%活性碳載鈀上在DCM-甲醇1:9中氫化使對硝基苄基酯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79 min;MS (ESIpos): m/z = 475 (M+H)
+
。
中間體 L95
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
此中間體係自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酸及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開始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來製備。 LC-MS (方法12): R
t
= 1.34 min;MS (ESIpos): m/z = 323.16 (M+H)
+
。
中間體 L96
N-乙醯基-L-纈胺醯基-N
5
-胺甲醯基-L-鳥胺醯胺
此中間體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與N
5
-胺甲醯基-L-鳥胺酸之偶合開始、之後在10%鈀/活性碳上在乙醇中氫解裂解Z保護基團及最後藉由使所得二肽與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反應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25 min;MS (ESIpos): m/z = 317 (M+H)
+
。
中間體 L97
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18,21,24,27-八氧雜-3-氮雜三十-30-烷酸
最初將1-胺基-3,6,9,12,15,18,21,24-八氧雜二十七-27-酸第三丁基酯(100 mg, 201 µmol)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46.8 mg, 301 µmol)、1-羥基-1H-苯并三唑水合物(76.9 mg, 502 µmol)及1-(3-二甲基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鹽酸鹽(77.0 mg, 402 µmol)。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且隨後添加乙酸乙酯。將有機相用5%檸檬酸溶液及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及隨後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兩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 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9.1 mg (理論值的13%) 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18,21,24,27-八氧雜-3-氮雜三十-30-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635 [M+H]
+
向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18,21,24,27-八氧雜-3-氮雜三十-30-酸第三丁基酯(19.1 mg, 30.1 µmol)於1.0 ml DCM中之溶液中添加TFA (62 µl, 600 µmol)。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將殘餘物吸收於水中並凍乾。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進一步使用。此產生10.8 mg (理論值的4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55 min;MS (ESIneg): m/z = 577 [M-H]
-
.
中間體 L98
2,2-二甲基丙酸 / N-(2-胺基乙基)-N
2
-{[2-(三甲基矽基) 乙氧基]羰基}-L-麩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首先,在HATU及
N,N
-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4S)-5-第三丁氧基-4-[(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偶合。隨後,藉助DCM中之三氟乙酸,使Boc保護基團及第三丁基酯脫離。隨後,首先藉由在
N,N
-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水中與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反應重新保護胺基,且隨後藉由在EDCI/DMAP存在下在DCM中與2-(三甲基矽基)乙醇反應重新保護羧基。在最後步驟中,藉助在標準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解使末端胺基去保護。在藉由過濾移除觸媒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並自乙腈/水冷凍-乾燥殘餘物,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2 min;MS (ESIpos): m/z = 434 (M+H)
+
。
中間體 L99
三氟乙酸 /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β-丙胺醯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首先,自N2-[(苄基氧基)羰基]-N6-(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開始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製備N6-(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藉由標準方法製備之三肽單元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β-丙胺酸偶合。隨後藉由在甲醇中氫解移除Z保護基團且在HATU及N,N 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所得中間體與(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偶合。在最後步驟中,在輕柔條件下藉由於RT下在DMF中之10%三氟乙酸中攪拌1 h使側鏈胺基去保護。在濃縮及自乙腈/水冷凍-乾燥後,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64 min;MS (ESIpos): m/z = 625 (M+H)
+ 中間體 L100
3-[5-(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
向3-氰基丙酸甲基酯(4 g, 35.4 mmol)於120 ml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3.69 g (53 mmol)羥胺鹽酸鹽及15 ml (110 mmol)三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將混合物濃縮並將殘餘物溶解於乙酸乙酯中且隨後用水及鹽水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濃縮。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5 g (理論值的97%) (4Z)-4-胺基-4-(羥基亞胺基)丁酸甲基酯。 向(4Z)-4-胺基-4-(羥基亞胺基)丁酸甲基酯(4.85 g, 33.19 mmol)於120.0 ml二噁烷中之溶液中添加6.91 g (36.50 mmol) 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酸及8.22 g (39.82 mmol) 1,3-二環己基碳二亞胺。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3 h。濃縮混合物並將殘餘物溶解於水中並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助急速層析純化殘餘物。此產生6.0 g (理論值的57%) (4E)-4-{[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醯基]胺基}-4-(羥基亞胺基)丁酸甲基酯。 將(4E)-4-{[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醯基]胺基}-4-(羥基亞胺基)丁酸甲基酯(6.0 g, 18.9 mmol)於100 ml DMF中之溶液於120℃下攪拌5 h。添加水並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4 g (理論值的71%) 3-(5-{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甲基酯。 向(4E)-4-{[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醯基]胺基}-4-(羥基亞胺基)丁酸甲基酯(4.00 g, 13.4 mmol)於60 ml THF中之溶液中添加LiOH (1.60 g, 66.8 mmol)於10 ml水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於60℃下攪拌過夜。添加水並用乙酸乙酯萃取混合物。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3.60 g (理論值的87%) 3-(5-{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 向3-(5-{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2.0 g, 7.01 mmol)於30 ml二氯甲烷中之溶液中添加2.0 ml (26 mmol)三氟乙酸。將反應液於室溫下攪拌1 h。將混合物與水混合並用二氯甲烷萃取。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殘餘物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此產生1.50 g (理論值的72%) 3-[5-(2-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三氟乙酸(1:1)。 向3-[5-(2-胺基乙基)-1,2,4-噁二唑-3-基]丙酸(1.5 g, 5.01 mmol)於25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1.30 g (5.52 mmol) 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及1.52 g (15.04 mmol)三乙胺。將反應液於室溫下攪拌1 h。將混合物與水混合並用二氯甲烷萃取。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774 mg (理論值的47%)標題化合物。
1
H-NMR (300 MHz, DMSO-d
6
): d [ppm] = 2.67 (t, 2H), 2.91 (t, 2H), 3.03 (t, 2H), 3.46 (q, 2H), 4.28 (s, 2H), 7.01 (s, 2H), 8.37 (t, 1H), 12.28 (bs, 1H)。
中間體 L101
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市售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之HATU偶合、之後在甲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來製備。 LC-MS (方法7): R
t
= 0.23 min;MS (ESIneg): m/z = 329 (M-H)
-
。
中間體 L102
N-(38-側氧基-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最初將215 mg 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烷酸(365 µmol)及133 mg中間體L101 (402 µmol)裝入1.4 ml DMF中,添加146 mg HATU (384 µmol)及160 µl
N,N
-二異丙基乙胺(910 µmol)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 h。添加水(1.5 ml)及ACN (0.5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1:9 → 3:2)純化反應溶液及隨後利用2 ml DCM中之2 ml TFA使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脫離(於RT下攪拌3 h)。 LC-MS (方法1): R
t
= 0.56 min;MS (ESIneg): m/z = 844.5 (M+H)
+
。
中間體 L103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4-吡啶乙酸與市售L-丙胺醯基-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之偶合開始、之後利用三氟乙酸去保護、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偶合及隨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5 min;MS (ESIpos): m/z = 394 (M+H)
+
。
中間體 L104
N-異菸鹼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L103以異菸鹼酸與市售L-丙胺醯基-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之偶合開始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7 min;MS (ESIpos): m/z = 380 (M+H)
+
。
中間體 L105
N-{[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三氟乙酸酯(1:1)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L103以[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與市售L-丙胺醯基-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之偶合開始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7 min;MS (ESIpos): m/z = 380 (M+H)
+
。
中間體 L106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市售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L-丙胺酸與4-[2-(三甲基矽基)乙基]-L-天冬胺酸1-第三丁基鹽之偶合來製備。此胺基酸單元係自(3S)-4-第三丁氧基-3-[(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藉由在EDCI及DMAP存在下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酯化及隨後藉助DCM中之5%三氟乙酸輕柔移除第三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來製備。隨後,將745 mg (1.317 mmol)完全經保護中間體溶解於43.5 ml DCM中並藉由添加3.5 ml三氟乙酸及於RT下攪拌5小時輕柔水解第三丁基酯。在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後自所得產物混合物分離168 mg (理論值的2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5 min;MS (ESIpos): m/z = 510 (M+H)
+
。
中間體 L107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以下來製備: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隨後藉由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去保護、之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醯化及最後藉助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 LC-MS (方法1): R
t
= 0.18 min;MS (ESIpos): m/z = 412 (M+H)
+
。
中間體 L108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實例L92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及隨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2):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409 (M+H)
+
。
中間體 L109
N-異菸鹼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隨後使Z保護基團氫解脫離、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異菸鹼酸偶合及最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3): R
t
= 0.54 min;MS (ESIpos): m/z = 380 (M+H)
+
。
中間體 L110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隨後使Z保護基團氫解脫離、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吡啶-4-基乙酸鹽酸鹽(1:1)偶合及最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3): R
t
= 0.5 min;MS (ESIpos): m/z = 394 (M+H)
+
。
中間體 L111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隨後用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之後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及最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偶合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7 min;MS (ESIpos): m/z = 317 (M+H)
+
。
中間體 L112
三氟乙酸N-(2-胺基乙基)-N
2
-{[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甘胺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甘胺酸與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反應、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鹽酸鹽(1:1)進行HATU偶合及最後藉由氫解脫離Z基團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46 min;MS (ESIpos): m/z = 262 (M+H)
+
。
中間體 L113
(5S,8R,11S)-5,8-二甲基-3,6,9-三側氧基-11-{2-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乙基}-1-苯基-2-氧雜-4,7,10-三氮雜十二-12-烷酸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4-[2-(三甲基矽基)乙基]-L-天冬胺酸1-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及隨後藉由在DCM中之7.5%三氟乙酸中攪拌使第三丁基酯輕柔脫離來製備。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製備型HPLC自所得產物混合物分離。 LC-MS (方法12): R
t
= 1.77 min;MS (ESI neg): m/z = 508 (M-H)
-
。
中間體 L114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氧羰基-L-丙胺酸與D-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之HATU偶合及最後利用TFA及DCM使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61 min;MS (ESIpos): m/z = 295 (M+H)
+
。
中間體 L115
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與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中間體L114)之HATU偶合、及最後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3):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331 (M+H)
+
。
中間體 L116
N-(38-側氧基-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最初將500 mg 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烷酸(849 µmol)及309 mg 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L115, 934 µmol)裝入5.8 ml DMF中,添加420 mg HATU (1.104 mmol)及518 µl
N,N
-二異丙基乙胺(2.97 mmol)並將混合物於0℃下攪拌40 min。添加水(1 ml)及ACN (2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1:9 → 3:2)純化反應溶液及隨後利用3 ml DCM中之3 ml TFA使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脫離(於RT下攪拌3 h)。 LC-MS (方法1): R
t
= 0.56 min;MS (ESIneg): m/z = 843 (M-H)
-
。
中間體 L117
L-丙胺醯基-D-丙胺酸第三丁基酯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氧羰基-L-丙胺酸與D-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之HATU偶合及最後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7): R
t
= 0.29 min;MS (ESIpos): m/z = 217 (M+H)
+
。
中間體 L118
N-(38-側氧基-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
最初將223 mg 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烷酸(379 µmol)及90.4 mg L-丙胺醯基-D-丙胺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L117, 417 µmol)裝入1.2 ml DMF中,添加144 mg HATU (379 mmol)及198 µl
N,N
-二異丙基乙胺(1.14 mmol)並將混合物於0℃下攪拌30 min。添加水(1 ml)及ACN (2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1:9 → 3:2)純化反應溶液及隨後利用1.5 ml DCM中之1.5 ml TFA使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脫離(於RT下攪拌90 min)。 LC-MS (方法1): R
t
= 0.59 min;MS (ESIneg): m/z = 729 (M-H)
-
。
中間體 L119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脯胺醯基-L-α-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與D-脯胺酸第三丁基酯之HATU偶合開始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合成。此之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偶合,且隨後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最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4-吡啶乙酸偶合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將所得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16 min;MS (ESIpos): m/z = 420 (M+H)
+
。
中間體 L120
三氟乙酸 / N-(吡啶-4-基乙醯基)-D-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與D-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之HATU偶合開始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合成。此之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偶合,且隨後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最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4-吡啶乙酸偶合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將所得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16 min;MS (ESIpos): m/z = 394 (M+H)
+
。
中間體 L126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正纈胺醯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吡啶-4-基乙酸鹽酸鹽與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之HATU偶合開始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合成。此之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4-甲苯磺酸-D-正纈胺酸苄基酯偶合且隨後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THF/水中用氫氧化鋰一水合物使苄基保護基團脫離。最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偶合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將所得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18 min;MS (ESIpos): m/z = 422 [M+H]
+
。
中間體 L127
三氟乙酸二苄基-β-丙胺醯基-L-麩胺酸鹽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4-甲苯磺酸 / L-麩胺酸二苄基酯(1:1)與N-(第三丁氧基羰基)-β-丙胺酸之偶合及隨後藉助二氯甲烷中之三氟乙酸使第三丁基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72 min;MS (ESIpos): m/z = 399 [M+H]
+ 中間體 L128
N-(第三丁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將N,N'-雙(第三丁氧基羰基)-L-胱胺酸(7.00 g, 15.9 mmol)溶解於80 ml乙腈中並冷卻至0℃。於此溫度下,添加吡啶(2.6 ml, 32 mmol)、2-(三甲基矽基)乙醇(2.5 ml, 17 mmol)及1,3-二環己基碳二亞胺(3.61 g, 17.5 mmol)。將反應混合物於0℃下攪拌1 h且隨後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過濾並用乙腈洗滌濾餅。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乙酸乙酯/環己烷1:2)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14 g (理論值的41%)化合物N,N'-雙(第三丁氧基羰基)-L-胱胺酸雙[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在氬下,最初將N,N'-雙(第三丁氧基羰基)-L-胱胺酸雙[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300 mg, 468 µmol)裝入1.0 ml水及3.0 ml DMF中。將反應混合物與TCEP (335 mg, 1.17 mmol)混合並於RT下再攪拌1 h。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用水及用飽和氯化鈉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隨後濃縮。藉由Biotage/Isolera (SNAP 25 g)上管柱層析使用環己烷/乙酸乙酯9:1作為溶析液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06 mg (理論值的7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28 min;MS (ESIneg): m/z = 320 [M-H]
- 中間體 L129
N-{[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之HATU偶合、之後在甲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隨後與[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酸再次HATU偶合及隨後利用TFA裂解第三丁基酯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6 min;MS (ESIpos): m/z = 491 (M+H)
+
。
中間體 L130
N-(第三丁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天冬醯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天冬醯胺與L-天冬胺酸4-硝基苄基酯氫溴酸鹽(1:1)之HATU偶合、之後利用TFA裂解Boc保護基團、隨後同樣藉助HATU與第三丁氧基羰基-L-丙胺酸偶合、及最後在二氯甲烷/甲醇1:1中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脫離對硝基苄基酯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38 min;MS (ESIpos): m/z = 418 (M+H)
+
。
中間體 L131
三氟乙酸 / N-(2-胺基乙基)-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α-麩胺酸第三丁基酯(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2R)-5-第三丁氧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鹽酸鹽(1:1)之HATU偶合、之後在乙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脫離苄基酯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6 min;MS (ESIpos): m/z = 346 (M+H)
+
。
中間體 L132
N
2
-乙醯基-D-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首先藉由用(2-三甲基矽基)乙醇與DCM中之EDCI/DMAP酯化N
2
-[(苄基氧基)羰基]-D-天冬醯胺、之後在DCM/甲醇1:1中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脫離苄基酯、隨後藉由與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反應及最後藉由於50℃下與6當量氯化鋅在三氟乙醇中一起攪拌1 h脫離Teoc保護基團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15 min;MS (ESIneg): m/z = 173 (M-H)
-
。
中間體 L133
N
2
-乙醯基-N
6
-[(苄基氧基)羰基]-L-離胺酸
向N2-乙醯基-L-離胺酸(947 mg, 5.03 mmol)於THF/水/NaHCO3溶液(15 ml/6 ml/1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溶解於5 ml THF中之氯甲酸苄基酯(944 mg, 5.53 mmo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且隨後用水及乙酸乙酯稀釋。利用稀HCl確立4之pH。將有機相經MgSO4乾燥,利用抽吸過濾出並濃縮。經由製備型HPLC一起純化殘餘物及冷凍-乾燥之水相。 LC-MS (方法1): R
t
= 0.65 min;MS (ESIpos): m/z = 323 [M+H]
+ 中間體 L134
N
2
-乙醯基-N
6
-[(苄基氧基)羰基]-L-離胺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以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2-乙醯基-N6-[(苄基氧基)羰基]-L-離胺酸(97.6 mg, 303 µmol) (中間體L133)與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胺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L115) (100 mg, 303 µmol)之HATU偶合開始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羧基去保護來合成。 LC-MS (方法1): R
t
= 0.58 min;MS (ESIpos): m/z = 579 [M+H]
+ 中間體 L135
N
2
-乙醯基-N-(2-胺基乙基)-N
6
-(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市售N
2
-乙醯基-N
6
-(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鹽酸鹽(1:1)之HATU偶合及隨後藉由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43 min;MS (ESIpos): m/z = 331 (M+H)
+
。
中間體 F239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在氬下,最初將7.5 mg (0.05 mmol) (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裝入1.5 ml DMF中,且添加7.5 mg (0.05 mmol) HOBt、15.5 mg (0.05 mmol) TBTU及6.2 mg (0.05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40.0 mg (0.05 mmol)溶解於1.5 ml DMF中之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及18.7 mg (0.1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1.2 mg (理論值的25%)化合物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 R
t
= 1.37 min;MS (ESIpos): m/z = 854 (M+H)
+
。 將10.9 mg (12.8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0.4 mg (76.6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添加22.4 mg (0.08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並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凍乾。此產生7.5 mg (理論值的6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710 (M+H)
+
。
中間體 F255
R/S-(N-[19-(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九-1-醯基]-L-α-麩胺醯基-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高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最初將13.1 mg (0.04 mmol) (2S)-5-(苄基氧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5.4 mg (0.04 mmol) HOBt、11.4 mg (0.04 mmol) TBTU及4.6 mg (0.0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溶解於12.9 mg (0.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 ml DMF中之30.0 mg (0.04 mmol) R/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高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11)。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2 mg (73 %)化合物4-[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2-[[(2S)-5-苄基氧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醯基]胺基]丁酸。 LC-MS (方法1): R
t
= 1.53 min;MS (ESIpos): m/z = 1084 (M+H)
+
。 將41.4 mg (0.038 mmol) 4-[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2-[[(2S)-5-苄基氧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醯基]胺基]丁酸溶解於10 ml乙醇中,添加4.2 mg Pd/C並將混合物在標準壓力下氫化。將反應混合物經由過濾紙板過濾並用乙醇洗滌濾餅。在不加熱情況下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4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1.1 mg (56%)化合物R/S-(L-α-麩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高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LC-MS (方法1): R
t
= 1.11 min;MS (ESIpos): m/z = 860 (M+H)
+
。 最初將20.4 mg (20.94 µmol) R/S-(L-α-麩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高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與1.0 ml DMF中之11.8 mg (23.04 µmol) 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N-{1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15-側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1-基}丙醯胺一起裝入,並添加4.2 mg (41.88 µmol) 4-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且隨後添加3.1 mg (0.05 mmol)乙酸。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9.5 mg (36%)化合物R/S-(N-[19-(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九-1-醯基]-L-α-麩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高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 R
t
= 1.66 min;MS (ESIpos): m/z = 1259 (M+H)
+
。 將9.4 mg (7.47 µmol) R/S-(N-[19-(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九-1-醯基]-L-α-麩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高半胱胺酸溶解於1.5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6.1 mg (44.81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13.1 mg (0.0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6.9 mg (7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1114 (M+H)
+
。
中間體 F256
三氟乙酸 /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基}-N'-[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基]琥珀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10 mg (0.014 mmol)中間體C65及9.6 mg (0.027 mmol)三氟乙酸 / N-[2-(2-胺基乙氧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偶合及隨後如針對中間體F119所述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8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6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822 (M+H)
+
。
中間體 F257
R-{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8-(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八-1-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50.0 mg (0.06 mmol) 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及29 mg (0.07 mmol) 3-[2-[2-[2-[2-[[2-(2,5-二側氧基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中間體L74)溶解於3.0 ml DMF中,並添加27.3 mg (0.07 mmol) HATU及23.3 mg (0.18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小時。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7.4 mg (26%)化合物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8-(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八-1-醯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6): R
t
= 1.34 min;MS (ESIpos): m/z = 1101 (M+H)
+
。 將17 mg (0.02 mmol) 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8-(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八-1-醯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1.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6.3 mg (0.05 m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過夜。添加13.5 mg (0.0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7.6 mg (4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957 (M+H)
+
。
中間體 F258
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3-{2-[(溴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丁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使用HATU使中間體C58與三氟乙酸 / [2-(β-丙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1:1)偶合、隨後氫解、之後與1-(2-溴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偶合及最後藉由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747及749(M+H)
+
。
中間體 F259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N-(溴乙醯基)甘胺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75 mg (0.114 mmol)中間體C58吸收於12.5 ml DMF中並在65 mg (0.11 mmol) HATU及79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78 mg (0.171 mmol)中間體L75偶合。在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後,將中間體吸收於20 ml乙醇中並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 h。隨後過濾出觸媒,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自乙腈/水1:1凍乾,從而產生63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64%) 3-胺基-N-[(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丁醯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16 min; MS (EIpos): m/z = 844 [M+H]
+
。 隨後如上文所述在HATU存在下使40 mg (0.047 mmol)此中間體與N-[(苄基氧基)羰基]甘胺酸偶合且隨後再次以氫解方式去保護。 隨後藉由在4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10 mg (0.012 mmol)此中間體與7.7 mg (0.032 mmol)市售1-(2-溴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偶合及隨後如針對中間體F119所述利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標題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1.3 mg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777及779 (M+H)
+
。
中間體 F260
N
6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N
2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L-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F155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1 min;MS (ESIpos): m/z = 1020 (M+H)
+
。
中間體 F261
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2-{2-[(溴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基)-丁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存在下使20 mg (0.03 mmol)中間體C58與25.8 mg (0.061 mmol)中間體L77偶合及隨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此產生11.9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的4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722及720 (M+H)
+
。
中間體 F262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3-[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最初將30 mg (36 µmol)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與16.9 mg (40 µmol) 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N-[2-(2-{3-[(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3-側氧基丙氧基}乙氧基)乙基]丙醯胺一起裝入1.5 ml DMF中,並添加10.9 mg (108 µmol) 4-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且隨後添加7.58 mg (0.13 mmol)乙酸。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3.4 mg (理論值的80%)化合物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3-[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 R
t
= 1.34 min;MS (ESIpos): m/z = 1027 (M+H)
+
。 將32.8 mg (32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3-[2-(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3.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26.1 mg (192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 h。添加56.0 mg (0.192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凍乾。此產生22.9 mg (理論值的71%)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883 (M+H)
+
。
中間體 F263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β-丙胺醯基-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30.0 mg (0.036 mmol) 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及9.8 mg (0.04 mmol)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β-丙胺酸(中間體L78)溶解於1.0 ml DMF中,並添加16.4 mg (0.04 mmol) HATU及14.0 mg (0.1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小時。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2 mg (13%)化合物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β-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6): R
t
= 1.31 min;MS (ESIpos): m/z = 925 (M+H)
+
。 將11.3 mg (0.011 mmol)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β-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5.0 mg (0.04 m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小時。添加10.7 mg (0.04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4 mg (4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781 (M+H)
+
。
中間體 F264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醯基-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30.0 mg (0.036 mmol) 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及12.2 mg (0.04 mmol)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酸(中間體L79)溶解於1.0 ml DMF中,並添加16.4 mg (0.04 mmol) HATU及14.0 mg (0.11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小時。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8.9 mg (24%)化合物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6): R
t
= 1.38 min;MS (ESIpos): m/z = 981 (M+H)
+
。 將15.3 mg (0.015 mmol)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β-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6.3 mg (0.045 m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小時。添加13.5 mg (0.04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9.1 mg (6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837 (M+H)
+
。
中間體 F265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6,17-二側氧基-10,13-二氧雜-3-硫雜-7,16-二氮雜二十二-1-醯胺(1:1)
最初將30.0 mg (42.7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69)及25.3 mg (55.6 µmol)三氟乙酸 / N-{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1:1) (中間體L82)裝入1.9 ml乙腈中,並添加60 µl (340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33 µl (56 µmol)乙酸乙酯中之50% 2,4,6-三丙基-1,3,5,2,4,6-三氧雜膦2,4,6-三氧化物。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2.0 ml)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6.7 mg (理論值的60%)化合物[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5,10,21-三側氧基-14,17-二氧雜-7-硫雜-4,11,20-三氮雜二十六-1-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40 min;MS (ESIpos): m/z = 1025 (M+H)
+
。 將25.3 mg (24.7 µmol) [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5,10,21-三側氧基-14,17-二氧雜-7-硫雜-4,11,20-三氮雜二十六-1-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20.2 mg (148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43.3 mg (148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3.4 mg (理論值的9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881 (M+H)
+
。
中間體 F266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3-二側氧基-6,9-二氧雜-16-硫雜-3,12-二氮雜十八-18-醯胺(1:1)
最初將30.0 mg (0.043 m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69)與22.2 mg (0.056 mmol) 1.9 ml乙腈中之三氟乙酸 / N-{2-[2-(2-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中間體L83)一起裝入。隨後添加60 µl (0.3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逐滴添加33 µl (0.056 mmol) T3P (50%,於乙酸乙酯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2.0 ml)。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0.5 mg (理論值的49%)化合物[19-{(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3,18-三側氧基-6,9-二氧雜-16-硫雜-3,12,19-三氮雜二十二-22-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38 min;MS (ESIpos): m/z = 969 (M+H)
+
。 將19.1 mg (19.7 µmol) [19-{(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3,18-三側氧基-6,9-二氧雜-16-硫雜-3,12,19-三氮雜二十二-22-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6.1 mg (118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34.6 mg (118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3.9 mg (理論值的7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825 (M+H)
+
。
中間體 F267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醯基-β-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在氬下,最初將13.4 mg (33.3 µmol) 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烷酸(中間體L74)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9.3 µl (54.4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2.6 mg (33.3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25.0 mg (27.7 µmol)溶解於4.7 µl (27.7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 ml DMF中之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醯基-β-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參見中間體F216之合成)。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90分鐘。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6.90 mg (理論值的19%)化合物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醯基-β-丙胺酸。 LC-MS (方法5): R
t
= 4.44 min;MS (ESIpos): m/z = 1172 (M+H)
+
。 將6.70 mg (5.71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醯基-β-丙胺酸溶解於1.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4.67 mg (34.3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10 mg (34.3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4 mg (理論值的6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5 min;MS (ESIpos): m/z = 1028 (M+H)
+
。
中間體 F268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8-(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6,23-二側氧基-10,13,16,19-四氧雜-3-硫雜-7,22-二氮雜二十八烷-1-醯胺(1:1)
最初將30.0 mg (0.043 m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69)與2.0 ml 乙腈中之30.2 mg (0.056 mmol)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胺(1:1) (中間體L84)一起裝入。隨後添加60 µl (0.3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逐滴添加33 µl (0.056 mmol) T3P (50%,於乙酸乙酯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2.0 ml)。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7.9 mg (理論值的59%)化合物[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5,10,27-三側氧基-14,17,20,23-四氧雜-7-硫雜-4,11,26-三氮雜三十二-1-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41 min;MS (ESIpos): m/z = 1114 (M+H)
+
。 將25.6 mg (23.0 µmol) [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5,10,27-三側氧基三側氧基-14,17,20,23-四氧雜-7-硫雜-4,11,26-三氮雜三十二-1-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5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8.8 mg (138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40.3 mg (138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2.2 mg (理論值的8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4 min;MS (ESIpos): m/z = 969 (M+H)
+
。
中間體 F269
4-{[(8R,14R)-13-(3-胺基丙基)-14-[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5,15-二甲基-2,7,12-三側氧基-10-硫雜-3,6,13-三氮雜十六-8-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最初將17.0 mg (0.0195 m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77)與1.0 ml乙腈中之4.99 mg (0.0253 mmol) 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中間體L1)一起裝入。隨後添加27 µl (0.16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逐滴添加15 µl (0.025 mmol) T3P (50%,於乙酸乙酯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添加水(2.0 ml)。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9.5 mg (理論值的46%)化合物4-{[(16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2-二甲基-6,12,17,22-四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18,21-四氮雜-2-矽雜二十三碳烷-16-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47 min;MS (ESIpos): m/z = 1052 (M+H)
+
。 將8.3 mg (7.89 µmol) 4-{[(16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2-二甲基-6,12,17,22-四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18,21-四氮雜-2-矽雜二十三碳烷-16-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第三丁基酯溶解於1.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6.45 mg (47.3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6 h。添加6.45 mg (47.3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過夜。添加27.7 mg (94.6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10 mg (理論值的1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852 (M+H)
+
。
中間體 F270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琥珀醯胺(1:1)
在氬下,最初將15.0 mg (22.9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5-烷酸(中間體C78)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8.0 µl (45.8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4 mg (27.4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8.54 mg (27.4 µmol)溶解於4.0 µl (22.9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 ml DMF中之三氟乙酸 / 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中間體L1)。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4.7 mg (理論值的77%)化合物[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4-[(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5): R
t
= 1.33 min;MS (ESIpos): m/z = 835 (M+H)
+
。 將13.2 mg (15.8 µmol)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4-[(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醯基}胺基)丙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2.9 mg (94.8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27.7 mg (94.6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0.9 mg (理論值的8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691 (M+H)
+
。
中間體 F271
4-{[(20R,26R)-25-(3-胺基丙基)-26-[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7,27-二甲基-2,19,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8,25-三氮雜二十八-20-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在氬下,最初將19.4 mg (22.2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77)裝入2.0 ml DMF中,並添加21.7 mg (44.4 µmol)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中間體L74)、12 µl (67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6.9 mg (44.4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8.1 mg (理論值的66%)化合物4-{[(16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5-(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2-二甲基-6,12,17,34-四側氧基-5,21,24,27,30-五氧雜-14-硫雜-7,11,18,33-四氮雜-2-矽雜三十五-16-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第三丁基酯。 LC-MS (方法4): R
t
= 1.79 min;MS (ESIpos): m/z = 1250 (M+Na)
+
。 將18.1 mg (14.7 µmol) 4-{[(16R)-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5-(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2-二甲基-6,12,17,34-四側氧基-5,21,24,27,30-五氧雜-14-硫雜-7,11,18,33-四氮雜-2-矽雜三十五-16-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第三丁基酯溶解於2.0 ml 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2.0 mg (88.4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添加25.8 mg (88.4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2.3 mg (理論值的7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1028 (M+H)
+
。
中間體 F272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N'-[17-(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6-側氧基-3,6,9,12-四氧雜-15-氮雜十七-1-基]琥珀醯胺(1:1)
在氬下,最初將15.0 mg (22.9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5-烷酸(中間體C78)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8.0 µl (45.8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4 mg (27.4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13.4 mg (27.4 µmol)溶解於4.0 µl (22.9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 ml DMF中之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中間體L85)。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5.8 mg (理論值的68%)化合物[2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9,22-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18,23-三氮雜二十六-26-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35 min;MS (ESIpos): m/z = 1011 (M+H)
+
。 將15.1 mg (14.9 µmol) [2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9,22-三側氧基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18,23-三氮雜二十六-26-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2.2 mg (89.6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26.2 mg (89.6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0.3 mg (理論值的7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867 (M+H)
+
。
中間體 F273
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9-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8-二氮雜二十四烷-24-醯胺(1:1)
在氬下,最初將20.0 mg (28.5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五-17-烷酸(中間體C69)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10.0 µl (57.0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3.0 mg (34.2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16.7 mg (34.2 µmol)溶解於5.0 µl (28.5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 ml DMF中之三氟乙酸 / N-(14-胺基-3,6,9,12-四氧雜十四-1-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1:1) (中間體L85)。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8.6 mg (理論值的62%)化合物[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9,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8,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37 min;MS (ESIpos): m/z = 1057 (M+H)
+
。 將17.1 mg (16.2 µmol) [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9,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8,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 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3.2 mg (97.0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28.4 mg (97.0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9.80 mg (理論值的5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913 (M+H)
+
。
中間體 F274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最初將13.9 mg (0.0167 m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與2.0 ml乙腈中之7.07 mg (0.0217 mmol)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中間體L86)一起裝入。隨後添加23 µl (0.13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逐滴添加13 µl (0.022 mmol) T3P (50%,於乙酸乙酯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70 mg (理論值的19%)化合物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 R
t
= 1.34 min;MS (ESIpos): m/z = 1024 (M+H)
+
。 將10.6 mg (10.3 µmol)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醯基-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8.46 mg (62.1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18.1 mg (62.1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60 mg (理論值的5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69 min;MS (ESIpos): m/z = 880 (M+H)
+
。
中間體 F275
N-[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醯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L-α-麩醯胺酸 / 三氟乙酸(1:1)
最初將39.0 mg (55.6 µmol)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烷酸(中間體C69)裝入4.0 ml DMF中,添加41.6 mg (111 µmol) 5-[2-(三甲基矽基)乙基]-L-麩胺酸1-苄基酯鹽酸鹽(1:1) (中間體L89)、29 µl (170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42.3 mg (111 µmol) HATU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用乙酸驟冷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3.1 mg (理論值的93%)化合物5-[2-(三甲基矽基)乙基]-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L-麩胺酸1-苄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71 min;MS (ESIpos): m/z = 1021 [M+H]
+
在氬下,最初將7.60 mg (33.9 µmol)乙酸鈀(II)裝入3.0 ml二氯甲烷中,並添加14 µl (100 µmol)三乙胺及110 µl (680 µmol)三乙基矽烷。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min,並添加69.2 mg (67.7 µmol)溶解於3.0 ml二氯甲烷中之5-[2-(三甲基矽基)乙基]-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L-麩胺酸1-苄基酯。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經由過濾紙板過濾並用二氯甲烷洗滌濾餅。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38.4 mg (理論值的61%)化合物(19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19-{3-側氧基-3-[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丙基}-5-氧雜-14-硫雜-7,11,18-三氮雜-2-矽雜二十碳烷-20-烷酸。 LC-MS (方法1): R
t
= 1.53 min;MS (ESIpos): m/z = 931 (M+H)
+
。 最初將10.0 mg (10.7 µmol) (19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19-{3-側氧基-3-[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丙基}-5-氧雜-14-硫雜-7,11,18-三氮雜-2-矽雜二十碳烷-20-烷酸裝入1.0 ml DMF中,添加6.73 mg (21.5 µmol) N-(2-胺基乙基)-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胺 / 2,2,2-三氟乙烷-1,1-二醇(1:1) (中間體L1)、5.6 µl (32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8.17 mg (21.5 µmol) HATU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小時,用乙酸驟冷並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6.90 mg (理論值的58%)化合物N2-(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L-α-麩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57 min;MS (ESIpos): m/z = 1110 [M+H]
+
將6.90 mg (6.21 µmol) N
2
-(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L-α-麩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5.1 mg (37.2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5.1 mg (37.2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5.1 mg (37.2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10.1 mg (74.4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過夜並於RT下攪拌72 h。添加54.5 mg (186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4 mg (理論值的3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866 (M+H)
+
。
中間體 F276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在氬下,最初將9.08 mg (28.9 µmol) 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中間體L87)裝入1.0 ml DMF中,並添加8.33 µl (48.2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1.0 mg (28.9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0 min。隨後添加20.0 mg (27.7 µmol)溶解於4.67 µl (24.1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1.0 ml DMF中之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70 mg (理論值的19%)化合物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 LC-MS (方法12): R
t
= 2.47 min;MS (ESIpos): m/z = 1013 (M+H)
+
。 將13.9 mg (13.7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3-[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醯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5.6 mg (41.2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5.6 mg (41.2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0分鐘。添加24.1 mg (82.4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0.8 mg (理論值的8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58 min;MS (ESIpos): m/z = 869 (M+H)
+
。
中間體 F277
N-[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醯基]-3-[(溴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8.90 mg (8.88 µmol)三氟乙酸 / 3-胺基-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中間體C80)及2.31 mg (9.77 µmol) 1-(2-溴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溶解於1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2.9 µl (27 µ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80 mg (理論值的65%)化合物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溴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57 min;MS (ESIpos): m/z = 1008 (M+H)
+
。 將5.80 mg (5.75 µmol) 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溴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4.70 mg (34.5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4.70 mg (34.5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5 h。添加20.2 mg (69.0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70 mg (理論值的3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0 min;MS (ESIpos): m/z = 764 (M+H)
+
。
中間體 F278
N-[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丙醯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10.0 mg (9.98 µmol)三氟乙酸 / 3-胺基-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中間體C80)及2.77 mg (11.0 µmol) 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溶解於1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3.3 µl (30 µmol) N-甲基嗎啉。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2.0 µl (35 µmol)乙酸,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0.1% TFA)對其進行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50 mg (理論值的54%)化合物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51 min;MS (ESIpos): m/z = 1024 (M+H)
+
。 將5.50 mg (5.36 µmol) N-(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17-三側氧基-5-氧雜-14-硫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七-17-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溶解於1.0 ml 三氟乙醇中,並添加4.39 mg (32.2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4.39 mg (32.2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添加4.39 mg (32.2 µmol)二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添加28.2 mg (96.5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2.70 mg (理論值的5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781 (M+H)
+
。
中間體 F279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纈胺醯基-N-[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R)-2-羧基-2-[(3-羧基丙醯基)胺基]乙基}硫基)乙醯基]胺基)丙基]-L-丙胺醯胺
將12.2 mg (14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77)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1.4 mg (83.8 µ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24.5 mg (83.8 µ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 ,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60 mg (理論值的42%)化合物4-{[(1R)-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1-羧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673 (M+H)
+
。 將10.0 mg (12.7 µmol) 4-{[(1R)-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1-羧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及7.41 mg (12.7 µmol)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中間體L88)溶解於1.5 ml二甲基甲醯胺中,並添加4.4 µl (25 µmol) N,N-二異丙基乙胺。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2.0 µl (35 µmol)乙酸,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 MeCN/水/0.1% TFA)對其進行直接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20 mg (理論值的3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1 min;MS (ESIpos): m/z = 1036 (M+H)
+
。
中間體 F280
三氟乙酸 / N-[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苯甲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自中間體C64藉由與市售1-(3-{[(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羰基}苯基)-1H-吡咯-2,5-二酮偶合及隨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755 (M+H)
+
。
中間體 F281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N-(溴乙醯基)-β-丙胺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製備經修飾胺基酸單元N-(溴乙醯基)-β-丙胺酸及3-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隨後在HATU及嗎啉存在下使該等物質彼此偶合。隨後使用二氯甲烷中之10%三氟乙酸移除第三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從而產生3-{[N-(溴乙醯基)-β-丙胺醯基]胺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 最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之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791及793 (M+H)
+
。
中間體 F282
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3-{[N-(溴乙醯基)甘胺醯基]胺基}丙基)-丁醯胺(1:1)
首先,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自甘胺酸第三丁基酯及溴乙酸酐製備中間體三氟乙酸 / N-(3-胺基丙基)-N2-(溴乙醯基)甘胺醯胺(1:1)。 最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之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747及749 (M+H)
+
。
中間體 F283
N-[(2R)-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2-羧基乙基]-N
2
-(溴乙醯基)-L-α-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首先,自(2S)-2-胺基-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酸及溴乙酸酐開始製備經修飾胺基酸單元(2S)-2-[(溴乙醯基)胺基]-4-側氧基-4-[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丁酸,且自市售3-{[(苄基氧基)羰基]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 / N-環己基環己胺(1:1)開始製備胺基酸單元3-胺基-N-(第三丁氧基羰基)-D-丙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在HATU及嗎啉存在下使兩個單元彼此偶合,且隨後使用二氯甲烷中之5%三氟乙酸移除第三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從而產生矽基乙基酯保護基團,且由此獲得三氟乙酸 / N-{(2R)-2-胺基-3-側氧基-3-[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丙基}-N2-(溴乙醯基)-L-α-天冬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中間體。 最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之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835及837 (M+H)
+
。
中間體 F284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L80與市售(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偶合,且隨後使用二氯甲烷中之16%三氟乙酸移除第三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從而產生矽基乙基酯保護基團。 最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之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2): R
t
= 1.46 min;MS (ESIpos): m/z = 984.45 (M+H)
+
。
中間體 F285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18-溴-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八-1-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利用市售溴乙酸酐醯化中間體L80,且隨後使用二氯甲烷中之20%三氟乙酸移除第三丁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從而產生矽基乙基酯保護基團。 最後,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之後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5 min;MS (ESIpos): m/z = 967及969 (M+H)
+
。
中間體 F286
1-[(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 乙醯基]胺基}-D-丙胺醯基)胺基]-3,6,9,12-四氧雜十五-15-烷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L91與(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偶合,且隨後利用DCM中之12.5% TFA移除Boc保護基團。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所得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且隨後藉由利用氯化鋅去保護將其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984 (M+H)
+
。
中間體 F288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絲胺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35 mg (39 µmol)中間體C74與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絲胺酸(其係自O-第三丁基-L-絲胺酸第三丁基酯及(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開始預先製備)偶合。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4 mg (理論值的3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43 min;MS (ESIpos): m/z = 824.34 (M+H)
+
。
中間體 F289
N
2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N
6
-[(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自N
6
-[(苄基氧基)羰基]-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離胺酸開始製備三氟乙酸 / N
6
-[(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隨後在HATU及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12.5 mg (25 µmol)此中間體與15 mg (23 µmol)中間體C58偶合。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4 mg (理論值的5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779 (M+H)
+
。
中間體 F290
N
2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N
6
-(溴乙醯基)-D-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自N
6
-[(苄基氧基)羰基]-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D-離胺酸開始製備三氟乙酸 / N6-(溴乙醯基)-D-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 隨後在HATU及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12 mg (25 µmol)此中間體與15 mg (23 µmol)中間體C58偶合。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7 mg (理論值的3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762及764 (M+H)
+
。
中間體 F291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N-{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丙胺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實例M9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N-[(苄基氧基)羰基]-L-纈胺醯基-L-丙胺酸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移除Z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偶合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21 min;MS (ESIpos): m/z = 777 (M+H)
+
。
中間體 F293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3-{[(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苯甲醯基]胺基}-D-丙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35 mg (39 µmol)中間體C74溶解於4 ml DMF中,並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3.5 mg (43 µmol)市售1-(3-{[(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羰基}苯基)-1H-吡咯-2,5-二酮偶合。利用氯化鋅去保護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2 mg (理論值的3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0.93 min;MS (ESIpos): m/z = 799 (M+H)
+
。
中間體 F294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纈胺醯基-N-{(1S)-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羧基丙基}-L-丙胺醯胺
將41 mg (0.05 mmol)溶解於12 ml甲醇中之中間體C76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10 mg 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 h。隨後過濾出觸媒並在減壓下移除溶劑。此產生32 mg (理論值的92%)去保護之中間體。 將15 mg (0.022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DMF中,並添加13 mg (0.039 mmol) 1,1'-[(1,5-二側氧基戊-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及7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於RT下攪拌1 h後,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並藉由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9 mg (理論值的4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8 min;MS (ESIpos): m/z = 895 (M+H)
+
。
中間體 F295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纈胺醯基-N-{(1S)-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羧基丙基}-L-丙胺醯胺
將41 mg (0.05 mmol)溶解於12 ml甲醇中之中間體C76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10 mg 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 h。隨後過濾出觸媒並在減壓下移除溶劑。此產生32 mg (理論值的92%)去保護之中間體。 將15 mg (0.022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4 ml DMF中,並添加10 mg (0.039 mmol) 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及7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於RT下攪拌2 h後,將反應混合物濃縮並藉由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10 mg (理論值的5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8 min;MS (ESIpos): m/z = 821 (M+H)
+
。
中間體 F296
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磺醯基]乙基}丁醯胺(1:1)
標題化合物係自中間體L81開始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C5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30 min移除Z保護基團。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酸偶合及最後藉由利用氯化鋅去保護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785 (M+H)
+
。
中間體 F297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異構物1)
在氬下,向36 mg (0.03 mmol, 68%純度)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2)於0.74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15 mg (0.11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7 h。隨後添加32 mg (0.11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6.4 mg (理論值的2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5 min;MS (ESIpos): m/z = 792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F298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異構物2)
在氬下,向45 mg (0.04 mmol, 71%純度)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1)於0.94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19 mg (0.14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隨後添加42 mg (0.14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5.7 mg (理論值的1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6 min;MS (ESIpos): m/z = 791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F299
S-(2-{(3-胺基丙基)[(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向88.0 mg (0.09 mmol) S-{11-[(R)-[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環己基)甲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84)於1.88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76.8 mg (0.57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隨後添加164.6 mg (0.57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鈉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31 mg (理論值的3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82 min;MS (ESIpos): m/z = 792 (M+H)
+
。
中間體 F300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2-{[(2R)-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基)丁醯胺
在氬下向7 mg (0.08 mmol)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R)-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中間體C100)於0.2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11 mg (0.08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8 h。隨後添加14 mg (0.05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1.6 mg (理論值的2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707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F302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半胱胺酸三氟乙酸酯(1:1) (異構物1)
在氬下向56.9 mg (58.2 mmol, 85%純度)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第三丁氧基羰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94)於1.4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混合物中添加31.7 mg (0.23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隨後添加68.0 mg (0.23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7 mg (理論值的1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736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F305
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6,17-二側氧基-N-(吡咯啶-3-基甲基)-10,13-二氧雜-3-硫雜-7,16-二氮雜二十二-1-醯胺 / 三氟乙酸(1:1) (異構物2)
向24.80 mg (0.02 mmol) 3-[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4-(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3,8,19-三側氧基-12,15-二氧雜-5-硫雜-2,9,18-三氮雜二十四-1-基]吡咯啶-1-甲酸第三丁基酯(中間體C99)於0.65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13.42 mg (0.10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8 h。隨後添加28.78 mg (0.10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酸乙酯並將有機相用水及飽和NaCl溶液反覆洗滌。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10 mg (理論值的4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3.11 min;MS (ESIpos): m/z = 907 (M+H-CF
3
CO
2
H)
+
。
中間體 F306
S-{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N2-(第三丁氧基羰基)-L-天冬醯胺醯基]胺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酸
於RT下向22 mg中間體F257 (0.02 mmol)於0.22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10.7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0.062 mmol)及10 mg N-α-Boc-L-天冬醯胺N-羥基琥珀醯亞胺酯。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添加水(2 ml)及ACN (4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 1:9 → 3:2)純化反應溶液。此產生21 mg (理論值的8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7 min;MS (ESIpos): m/z = 1171 (M+H)
+
。
中間體 F307
S-[2-([3-(L-天冬醯胺醯基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向21 mg中間體F306 (0.017 mmol)於1.5 ml 2,2,2-三氟乙醇中之溶液中添加24.3 mg (0.178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60℃下攪拌60 min。隨後添加52.1 mg (0.178 mmol) EDTA並將混合物攪拌15分鐘。添加水(2 ml)及ACN (4 ml)。過濾反應溶液並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 1:9 → 3:2)純化。此產生18 mg (理論值的8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1071 (M+H)
+
。
APDC 或 ADC 前體 ( 中間體系列 Q) 之合成之一般方法 APDC 前體 :
可視情況甚至在最後去保護後根據方案1將F系列(F1-F305)之上述中間體或視情況經保護前體轉化成APDC前體Q。在豆莢蛋白可裂解首基之N-末端胺基釋放及隨後利用不同結構之取代基Z
1
修飾APDC前體分子(方案1)後,亦可達成APDC之性質概況之改良。用於將APDC前體分子附接至抗體之蛋白反應性基團可在位置R1、R2或R3。 此處闡述闡釋性方法: 將0.037 mmol中間體F1-Fx吸收於1-20 ml、較佳5-10 ml適宜溶劑(例如DMF、DMSO、DCM、氯仿、甲苯、THF、甲醇或其混合物)中,且添加0.039 mmol N-末端修飾之三肽衍生物(例如中間體L92),同時添加0.041 mmol標準偶合劑(例如HATU、EDCI/HOBT、BEP等)及0.11 mmol標準鹼(例如N,N-二異丙基乙胺、三乙胺、4-甲基嗎啉等)。於RT下攪拌5 min後,用2滴三氟乙酸酸化混合物並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 在附接之三肽衍生物之該N-末端修飾係保護基團時,此可隨後藉由已知方法脫離,例如Z保護基團較佳藉助氫解、Boc保護基團藉助酸水解或藉助氯化鋅、Fmoc保護基團藉由鹼水解或Teoc基團藉助氟化物或利用氯化鋅。 最後,可利用(例如)胺反應性基團(例如活性酯、醯氯、異氰酸酯等)或藉由在標準偶合劑(例如HATU、EDCI/HOBT、BEP等)及標準鹼(例如N,N-二異丙基乙胺、三乙胺、4-甲基嗎啉等)存在下與羧酸衍生物偶合來醯化或烷基化由此釋放之胺基,以改良性質之概況。若其仍存在,則可在最後步驟中移除分子中之其他保護基團。
方案 1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Z
1
-COOH、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H、HAT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或Z
1
-COOSu、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ADC前體: 另外,可根據方案2及3將尚未含有反應性基團之其他中間體轉化成豆莢蛋白可裂解ADC前體:
方案 2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方案 3 : [a):HATU、DMF、N,N-二異丙基乙胺、RT或EDCI、HOBT、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b) H
2
、10% Pd-C、MeOH、RT;c) 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N,N-二異丙基乙胺、DMF、RT] 作為方案1-3中所示之苄基氧基羰基之替代,可使用肽化學中確立之其他保護基團並藉由同樣已知之相應方法將其除去。保護基團策略之選擇係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關於與分子中出現之其他結構元件之相容性的需求來進行。若其仍存在,則可在最後步驟中移除分子中之其他保護基團。 合成亦可根據其順序視情況經重排。 另外,在連接體結構L1-L2之上下文中,蛋白質反應性基團可在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變化。
中間體 R1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將7.5 mg (0.009 mmol)中間體F104溶解於2 ml DMF中,且在添加5.3 mg (0.014 mmol) HATU、5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5.8 mg (0.011 mmol)中間體L108後,於RT下攪拌15 min。隨後,將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獲得3.2 mg (理論值的31%)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10 min;MS (ESIpos): m/z = 1083 (M+H)
+
。
中間體 R2
N-異菸鹼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類似於中間體R1使12.7 mg (0.016 mmol)中間體F104與7.8 mg (0.016 mmol)中間體L109偶合。獲得4.5 mg (理論值的2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74 min;MS (ESIpos): m/z = 1054 (M+H)
+
。
中間體 R3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酯(1:1)
類似於中間體R1使100 mg (0.124 mmol)中間體F104與75 mg (0.15 mmol)中間體L110偶合。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58 mg (理論值的3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1068 (M+H)
+
。
中間體 R4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20 mg (0.025 mmol)中間體F104與30.6 mg (0.062 mmol)中間體L111偶合。獲得2.3 mg (理論值的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7 min;MS (ESIpos): m/z = 991 (M+H)
+
。
中間體 R5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S)-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0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4 min;MS (ESIpos): m/z = 1107 [M+H]
+
。
中間體 R6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S)-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0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5小時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5 min;MS (ESIpos): m/z = 1181 [M+H]
+
。
中間體 R7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C102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偶合、之後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使Z保護基團脫離、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10偶合及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 equiv.氯化鋅一起攪拌2小時使Boc基團脫離來製備。在最後步驟中,將獲得之中間體吸收於DMF中,並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利用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轉化至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1142 [M+H]
+
。
中間體 R8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甘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R7自中間體C102及中間體L112開始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1199 [M+H]
+
。
中間體 R9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R)-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1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7偶合、之後藉助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0.9 min;MS (ESIpos): m/z = 1107 [M+H]
+
。
中間體 R10
三氟乙酸 /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1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7,12-三側氧基-10-硫雜-3,6,13-三氮雜十六-16-基]-L-天冬醯胺(1:1)
最初將15.0 mg (17.6 µmol)三氟乙酸 / 3-({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N-(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丙醯胺(1:1) (中間體F240)與2.0 ml乙腈中之11.6 mg (22.9 µmol)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L110)一起裝入。隨後添加25 µl (0.14 mmol) N,N-二異丙基乙胺並逐滴添加14 µl (23 µmol) T3P (50%,於乙酸乙酯中)。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分鐘。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5.70 mg (理論值的2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1112 (M+H)
+
。
中間體 R11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4-[(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4-側氧基 丁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最初將20 mg (31 µmol)中間體C114與5.0 ml DMF中之11.6 mg (22.9 µmol)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L110)一起裝入。隨後添加11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及21 mg (55 µmol) HATU。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60分鐘。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250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之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 equiv.氯化鋅一起攪拌2小時使第三丁基酯基團脫離。添加6 equiv. EDTA,之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在最後步驟中,將獲得之中間體吸收於DMF中,並利用15當量1-羥基吡咯啶-2,5-二酮及藉由在5 equiv. HATU及5 equiv. 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攪拌60分鐘轉化成標題化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對標題化合物進行純化。 LC-MS (方法1): R
t
= 0.87 min;MS (ESIpos): m/z = 1071 (M+H)
+
。
中間體 R12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α-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F104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中間體L113偶合、之後藉助氯化鋅去保護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 1.1 min;MS (ESIpos): m/z = 1084 [M+H]
+
。
中間體 R13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γ-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C112與(4S)-5-(苄基氧基)-4-{[(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偶合。此之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完全去保護。最後,藉由在3當量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5當量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在DMF中反應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1194 [M+H]
+
。
中間體 R14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1R)-1-羧基-2-({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C113與中間體L111偶合。此之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完全去保護。最後,藉由在3.5當量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5當量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在DMF中反應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1109 [M+H]
+
。
中間體 R15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DMF中之中間體C112與市售(2R)-5-(苄基氧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偶合。此之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完全去保護。最後,藉由在3當量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5當量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在DMF中反應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1194 [M+H]
+
。
中間體 R16
N-(38-側氧基-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將20 mg (0.025 mmol)中間體F104及23 mg中間體L116 (0.027 mmol)溶解於0.2 ml DMF中,且在添加11.3 mg (0.029 mmol) HATU及13 µl N,N-二異丙基乙胺(0.074 mmol)後,於RT下攪拌45 min。添加水(1 ml)及ACN (1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 3:7 → 7:3)純化反應溶液。獲得19 mg (理論值的5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4): R
t
= 1.19 min;MS (ESIpos): m/z = 1519.8055 (M+H)
+
。
中間體 R17
N-(38-側氧基-2,5,8,11,14,17,20,23,26,29,32,35-十二氧雜三十八-38-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0R)-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0-羧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9,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L-天冬醯胺
向14.4 mg中間體L118 (0.020 mmol)於0.25 ml DMF中之溶液中添加9 µl 4-乙基嗎啉(0.08 mmol)及5.78 mg HATU (0.015 mmol),且在添加18 mg中間體F307 (0.015 mmol)後,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分鐘。添加水(1.5 ml)及ACN (1.5 ml)。藉由製備型HPLC (溶析液:ACN/水 + 0.1% TFA,梯度 = 35% → 65%)純化反應溶液。獲得10 mg (理論值的3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4): R
t
= 5.44 min;MS (ESIpos): m/z = 892.4320 (M+2H)
2+
。
中間體 R18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15 mg (0.019 mmol)中間體F104與12 mg (0.022 mmol)中間體L119偶合。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4.7 mg (理論值的2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5 min;MS (ESIpos): m/z = 1094 (M+H)
+
。
中間體 R19
N-(吡啶-4-基乙醯基)-D-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15 mg (0.019 mmol)中間體F104與10.4 mg (0.02 mmol)中間體L120偶合。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5.7 mg (理論值的2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1068 (M+H)
+
。
中間體 R20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16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6,18-二羧基-5,10,14-三側氧基-7-硫雜-4,11,15-三氮雜十八-1-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鹽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7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乙酸乙酯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過夜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4 min;MS (ESIneg): m/z = 1223 [M-H]
-
。
中間體 R21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16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16,18-二羧基-5,10,14-三側氧基-7-硫雜-4,11,15-三氮雜十八-1-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7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乙酸乙酯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過夜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7 min;MS (ESIneg): m/z = 1205 [M-H]
-
。
中間體 R22
N-{[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20 mg (0.025 mmol)中間體F104與11.9 mg (0.027 mmol)中間體L129偶合。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13.4 mg (理論值的4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8 min;MS (ESIpos): m/z = 1109 (M+H)
+
。
中間體 R23
N-{[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在HATU存在下,使中間體C120與(2R)-5-(苄基氧基)-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5-側氧基戊酸偶合。隨後,藉由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移除苄基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及苄基酯。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利用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將獲得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4 min;MS (ESIpos): m/z = 1312 [M+H]
+
。
中間體 R24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R)-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21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1181 [M+H]
+
。
中間體 R25
N-{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N-甲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R)-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於DMF中使N-(第三丁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丙胺酸與L-天冬胺醯4-硝基苄基酯氫溴酸鹽(1:1)偶合及隨後利用DCM中之三氟乙酸使胺基去保護來製備三氟乙酸 / 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L-天冬胺醯4-硝基苄基酯(1:1)。 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此中間體與N-(第三丁氧基羰基)-N-甲基-L-丙胺酸偶合。隨後,藉由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對硝基苄基酯脫離。 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由此獲得之中間體與中間體C121偶合。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4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1 h使Boc保護基團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99 min;MS (ESIpos): m/z = 1235 (M+H)
+
。 將45 mg (33 µmol)此中間體與26 mg (200 µmol) 6-側氧基己酸(其係藉由文獻方法預先製備(J. Org. Chem. 1993, 58, 2196))合併於20.5 ml甲醇中,並添加7.6 µl乙酸及30 mg (320 µmol)硼烷-吡啶複合物。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4.5 h且隨後在減壓下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獲得38 mg (理論值的84%)中間體。 將38 mg (0.028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10 ml DMF中,並添加53 mg (0.42 mmol) 1-羥基吡咯啶-2,5-二酮、24.5 µl
N,N
-二異丙基乙胺,且逐份添加總共77 mg (0.2 mmol) HATU。於RT下攪拌2 h後,利用TFA將反應溶液調節至pH 3-4且隨後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獲得39 mg (96%)經保護中間體,隨後將其吸收於15 ml乙醇中。在添加10%活性碳載鈀後,藉由在標準氫氣壓力下氫解移除苄基酯基團,且在過濾出觸媒後,濃縮其餘溶液且隨後自乙腈/水9:1凍乾殘餘物,獲得34 mg (理論值的94%)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 min;MS (ESIpos): m/z = 1266 (M+H)
+
。
中間體 R26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15 mg (0.019 mmol)中間體F104與10.3 mg (0.022 mmol)中間體L130偶合。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 h使Boc保護基團脫離。在最後步驟中,使中間體與4-吡啶乙酸偶合。 LC-MS (方法1): R
t
= 0.84 min;MS (ESIpos): m/z = 1111 (M+H)
+
。
中間體 R27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絲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藉由使吡啶-4-基乙酸鹽酸鹽(1:1)及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單元藉助HATU偶合、之後在DCM中利用TFA第三丁基酯裂解、與D-絲胺酸苄基酯鹽酸鹽(1:1)偶合及最後藉由在10%鈀/活性碳上氫解裂解苄基酯來製備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絲胺酸。 隨後藉由在9.7 mg (25.5 µmol) HATU及18.5 µl
N,N
-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20 mg (21.2 µmol)中間體C116偶合將8.4 mg (25 µmol)此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71 min;MS (ESIpos): m/z = 1084 (M+H)
+
。
中間體 R28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R15來製備。在最後步驟中,在偶合中使用馬來醯亞胺衍生物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代替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1121 (M+H)
+
。
中間體 R29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正纈胺醯基-N
1
-[(20R)-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0-羧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9,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L-天冬醯胺/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9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26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助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移除Teoc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烷酸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4): R
t
= 5.28 min;MS (ESIpos): m/z = 1360 [M+H]
+
。
中間體 R30
N-[(苄基氧基)羰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6、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R)-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偶合來製備。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 h使第三丁基酯脫離,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後,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1.06 min;MS (ESIpos): m/z = 1056 [M+H]
+
。
中間體 R31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中間體C102與中間體L131之偶合。此之後在標準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用氫使Z基團氫解脫離。此之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中間體L110偶合。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6 h使Boc保護基團及第三丁基酯脫離。在最後步驟中,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獲得之中間體與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偶合,且在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後,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49 min;MS (ESIpos): m/z = 1197 [M+H]
+
。
中間體 R32
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與(2R)-2-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之HATU偶合。隨後同樣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藉助HATU偶合使獲得之中間體與中間體C116反應。在最後步驟中,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 h使第三丁基酯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1.05 min;MS (ESIpos): m/z = 1127 (M+H)
+
。
中間體 R33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與(2R)-2-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之HATU偶合。此之後在標準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用氫使Z基團氫解脫離。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實現反應。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藉助HATU偶合使獲得之中間體與中間體C116反應。在最後步驟中,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 h使第三丁基酯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95 min;MS (ESIpos): m/z = 1035 (M+H)
+
。
中間體 R34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M9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移除Z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1.01 min;MS (ESIpos): m/z = 937 [M+H]
+
。
中間體 R35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0R)-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0-羧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9,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9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11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助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移除Boc保護基團及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且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烷酸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78 min;MS (ESIneg): m/z = 1253 [M-H]
-
。
中間體 R36
N-乙醯基-L-丙胺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與(2R)-2-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之HATU偶合。此之後在標準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鈀/活性碳上用氫使Z基團氫解脫離。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實現反應。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藉助HATU偶合使獲得之中間體與中間體C123反應。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 h使第三丁基酯及Boc保護基團脫離。在最後步驟中,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偶合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1164 (M+H)
+
。
中間體 R37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0R)-25-{(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0-羧基-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24-三側氧基-6,9,12,15-四氧雜-22-硫雜-3,19,25-三氮雜二十八-28-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9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10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助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移除Boc保護基團及三甲基矽基乙基酯,且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烷酸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1332 [M+H]
+
。
中間體 R38
N-乙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DMF中之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與(2R)-2-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反應。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藉助HATU偶合使獲得之中間體在DMF中與中間體C116反應。在最後步驟中,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40 min使第三丁基酯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92 min;MS (ESIpos): m/z = 964 (M+H)
+
。
中間體 R39
N-乙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D-α-麩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之合成始於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DMF中之1-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與(2R)-2-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反應。隨後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藉助HATU偶合使獲得之中間體在DMF中與中間體C123反應。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8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8 h使第三丁基酯及Boc保護基團脫離。在最後步驟中,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偶合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9 min;MS (ESIpos): m/z = 1093 (M+H)
+
。
中間體 R40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M9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移除Z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5 min;MS (ESIpos): m/z = 919 [M+H]
+
。
中間體 R41
N-[6-(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己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21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6-[(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6-側氧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0.96 min;MS (ESIpos): m/z = 1163 [M+H]
+
。
中間體 R42
N-(溴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R)-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21開始、首先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08偶合來製備。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移除所有保護基團且隨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2-溴乙醯氧基)吡咯啶-2,5-二酮反應將去保護之中間體轉化成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0.93 min;MS (ESIpos): m/z = 1090及1092 [M+H]
+
。
中間體 R43
N-乙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類似於中間體R1使81 mg (0.1 mmol)中間體F104與43 mg (0.13 mmol) 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L-天冬胺醯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偶合。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20 min使Boc保護基團脫離。在最後步驟中,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藉助HATU與N-乙醯基-D-丙胺酸偶合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77 min;MS (ESIpos): m/z = 920 (M+H)
+
。
中間體 R44
N-乙醯基-D-天冬醯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6開始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中間體L132偶合來製備。 LC-MS (方法1): R
t
=0.91 min;MS (ESIpos): m/z = 963 [M+H]
+
。
中間體 R45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M9開始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肽化學方法經若干階段來製備: 首先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化合物M9與N
2
-[(苄基氧基)羰基]-L-天冬胺酸4-硝基苯基酯偶合;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隨後脫離;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2R)-2-{[(苄基氧基)羰基]胺基}-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酸隨後偶合;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隨後脫離;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N-[(苄基氧基)羰基]-L-丙胺酸隨後偶合及再次氫解脫離Z保護基團;隨後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3小時使第三丁基酯裂解及最後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反應。 LC-MS (方法1): R
t
= 0.98 min;MS (ESIpos): m/z = 981 [M+H]
+
。
中間體 R46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α-天冬醯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類似於中間體R45來製備。在最後步驟中,然而,在偶合中用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替代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 LC-MS (方法1): R
t
= 0.99 min;MS (ESIpos): m/z = 907 [M+H]
+ 中間體 R47
N-[(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R)-1,2-二羧基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硫基]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
將中間體C127溶解於三氟乙醇(2.0 ml)中,並添加二氯化鋅(4.18 mg, 30.6 µmol)。於50℃下攪拌1小時後,添加氯化鋅(4.18 mg, 30.6 µ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再攪拌1小時。再次添加二氯化鋅(4.18 mg, 30.6 µmol)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乙二胺-N,N,N',N'-四乙酸(8.95 mg, 30.6 µmol),將其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凍乾殘餘物。此產生4.3 mg (理論值的71%)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5 min;MS (ESIneg): m/z = 1064 [M-H]
- 中間體 R48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組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乙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標題化合物係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中間體C102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偶合、隨後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DCM-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使Z保護基團脫離、之後藉由在DMF中與N
2
-[(苄基氧基)羰基]-L-天冬胺酸4-硝基苯基酯偶合及隨後藉由於RT下在標準氫氣壓力下在乙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1小時使Z保護基團脫離來製備。 隨後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此中間體與N-[(9H-茀-9-基甲氧基)羰基]-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D-組胺酸(其係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N-[(9H-茀-9-基甲氧基)羰基]-D-組胺酸與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反應預先製備)偶合。隨後,利用DMF中中之六氫吡啶使Fmoc保護基團脫離。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去保護之化合物與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酸鹽酸鹽(1:1) (其係藉由吡啶-4-基乙酸鹽酸鹽(1:1)與L-丙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藉助HATU反應、及隨後利用DCM中之TFA進行第三丁基酯水解來預先製備)偶合。 藉由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 equiv.氯化鋅一起攪拌1小時自獲得之中間體脫離Boc基團。在最後步驟中,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2-[(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2-側氧基乙基}-1H-吡咯-2,5-二酮反應獲得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5 min;MS (ESIpos): m/z = 1134 [M+H]
+
。
中間體 R49
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R)-1,2-二羧基-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硫基]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
將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1-[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R)-1,2-二羧基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硫基]乙醯基}胺基)-丙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7.60 mg, 6.57 µmol, 中間體C129)及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5.36 mg, 16.4 µmol)溶解於DMF (1.0 ml)中,並添加N,N-二異丙基乙胺(4.6 µl, 26 µmol)。將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3.5 h。此之後用水 + 01% TFA驟冷,並藉助製備型RP-HPLC直接純化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凍乾殘餘物。 LC-MS (方法1): R
t
= 0.97 min;MS (ESIneg): m/z = 1138 [M-H]
- 中間體 R50
N
2
-乙醯基-L-離胺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3-{[(1R)-1,3-二羧基丙基]胺基}-3-側氧基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三氟乙酸鹽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10D開始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肽化學方法經若干階段來製備: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及HATU存在下在DMF中使中間體C110D與中間體L134偶合。 LC-MS (方法1): R
t
= 1.27 min;MS (ESIpos): m/z = 1454 [M+H]
+
隨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二氯甲烷/甲醇1:1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使Z保護基團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76 min;MS (ESIpos): m/z = 1140 [M+H]
+ 中間體 R51
三氟乙酸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1-({2-[(N
2
-乙醯基-L-離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鹽
標題化合物係自化合物C128開始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肽化學方法經若干階段來製備: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及HATU存在下在DMF中使中間體C128與中間體L110偶合。 LC-MS (方法1): R
t
= 0.97 min;MS (ESIpos): m/z = 1201 [M+H]
+
隨後於50℃下在三氟乙醇中與6當量氯化鋅一起攪拌30 min使第三丁基酯裂解,從而產生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2 min;MS (ESIpos): m/z = 1101 [M+H]
+ B : 抗體 - 藥物偶聯物 (ADC) 之製備 B-1. 抗體之生成之一般方法
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方法將所用抗體(例如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TPP-10337、TPP-1015、TPP-7510、TPP-7511、TPP-8382及TPP-8567)之蛋白質序列(胺基酸序列)轉變成編碼蛋白質之DNA序列並插入適於瞬時哺乳動物細胞培養之表現載體中(如以下所述:Tom等人,第12章,Methods Express: Expression Systems,由Michael R. Dyson及Yves Durocher編輯,Scion Publishing Ltd, 2007)。 市售抗體西妥昔單抗(TPP-981;商標名:Erbitux)用於此處所述工作實例。
B-2. 哺乳動物細胞中抗體之表現之一般方法
抗體(例如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TPP-10337、TPP-1015、TPP-7510、TPP-7511、TPP-8382及TPP-8567)係在瞬時哺乳動物細胞培養物中產生,如以下所述:Tom等人,第12章,Methods Express: Expression Systems,由Michael R. Dyson及Yves Durocher編輯,Scion Publishing Ltd, 2007。
B-3. 自細胞上清液純化抗體之一般方法
自細胞培養上清液獲得抗體(例如TPP-2090、TPP-2658、TPP-5442、TPP-8825、TPP-7006、TPP-7007、TPP-10334、TPP-10335、TPP-10336、TPP-10337、TPP-1015、TPP-7510、TPP-7511、TPP-8382及TPP-8567)。藉由離心細胞淨化細胞上清液。隨後藉由MabSelect Sure (GE Healthcare)層析管柱上親和層析純化細胞上清液。為此,將管柱在DPBS pH 7.4 (Sigma/Aldrich)中平衡,施加細胞上清液並將管柱用約10管柱體積之DPBS pH 7.4 + 500 mM氯化鈉洗滌。將抗體在50 mM乙酸鈉pH 3.5 + 500 mM氯化鈉中溶析且隨後藉由於DPBS pH 7.4中在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上凝膠過濾層析進一步純化。 藉由標準層析方法(蛋白質A層析、製備型凝膠過濾層析(SEC - 粒徑篩析層析))純化市售抗體。
B-4. 與半胱胺酸側鏈偶合之一般方法
偶合反應中使用以下抗體: 實例a: 西妥昔單抗(抗EGFR AK) 實例e: TPP-1015 (抗Her2 AK) 實例h1: 抗B7H3 AK (TPP-8382) 實例h2: 抗B7H3 AK (TPP-8567) 實例k: 抗TWEAKR AK (TPP-2658) 實例l1: 抗TWEAKR AK (TPP-7007) 實例l2: 抗TWEAKR AK (TPP-7006) 實例l3: 抗TWEAKR AK (TPP-10336) 實例l4: 抗TWEAKR AK (TPP-10337) 偶合反應通常係在氬下實施。 向適當抗體於PBS緩衝液中之溶液中添加介於1 mg/ml與20 mg/ml之間之濃度範圍、較佳約10 mg/ml至15 mg/ml範圍內之介於2與5當量之間之溶解於PBS緩衝液中之參(2-羧基乙基)膦鹽酸鹽(TCEP),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至1 h。出於此目的,所用各別抗體之溶液可以工作實例中所述之濃度採用,或其亦可視情況用PBS緩衝液稀釋至約所述起始濃度之一半以達成較佳濃度範圍。隨後,端視預期荷載而定,以DMSO中之溶液形式添加2至12當量、較佳約5-10當量之欲偶合之馬來醯亞胺前體化合物或鹵化物前體化合物。此處,DMSO之量應不超過總體積之10%。在馬來醯亞胺前體之情形下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60-240 min且在鹵化物前體之情形下於RT下攪拌介於8 h與24 h之間且隨後施加至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溶析。通常,除非另有指示,否則使用5 mg PBS緩衝液中之所述抗體進行還原且隨後偶合。因此,在PD10管柱上純化在每一情形下得到各別ADC於3.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隨後將試樣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視情況用PBS緩衝液再稀釋。若需要,為了更好地移除低分子量組份,在用PBS緩衝液再稀釋後重複藉由超濾濃縮。對於生物測試而言,若需要,視情況藉由再稀釋將最終ADC試樣之濃度調節至0.5-15 mg/ml之範圍。測定工作實例中所述之ADC溶液之各別蛋白質濃度。此外,使用B-7下所述之方法測定抗體荷載(藥劑/mAb比率)。 端視連接體而言,實例中所示之ADC亦可以連接至抗體之水解開鏈琥珀醯胺之形式以較低或較高程度存在。 具體而言,經由連接體亞結構連接至抗體之硫醇基團之KSP-I-ADC
亦可視情況根據方案28經由通過開鏈琥珀醯胺連接之ADC藉由在偶合後再緩衝及於pH 8下攪拌約20-24 h來選擇性製備。 #1代表抗體之硫橋,且#2代表與經修飾KSP抑制劑之附接點 該等ADC (其中連接體經由經水解作用開鏈琥珀醯胺附接至抗體)亦可視情況藉由如下闡釋性方法來選擇性製備:
小規模偶合 :
向2-5 mg適當抗體於PBS緩衝液中之溶液中添加介於1 mg/ml與20 mg/ml之間之濃度範圍、較佳約5 mg/ml至15 mg/ml範圍內之介於2與5當量之間之溶解於PBS緩衝液中之參(2-羧基乙基)膦鹽酸鹽(TCEP),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至1 h。隨後,端視所想要荷載量而定,以DMSO中之溶液形式添加2至12當量、較佳約5-10當量之欲偶合之馬來醯亞胺前體化合物。此處,DMSO之量應不超過總體積之10%。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60-240 min且隨後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7.5 ml之體積且隨後通過用PBS 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
中等規模之偶合 :
在氬下,將2-5當量、較佳3當量TCEP於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約0.2-0.8 mg/ml、較佳0.5 mg/ml)添加至20-200 mg PBS緩衝液中之所述抗體(c約5-15 mg/ml)中。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2-12、較佳5-10當量溶解於DMSO中之馬來醯亞胺前體化合物。於RT下再攪拌1.5 h-2 h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 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1-7 mg/ml之濃度。將此溶液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若需要,隨後將溶液再緩衝至pH 7.2。將ADC溶液藉由超速離心濃縮,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且隨後視情況再次濃縮至約10 mg/ml之濃度。 工作實例中抗體之其他潛在水解敏感性噻烷基琥珀醯亞胺橋含有以下連接體亞結構,其中#1代表與抗體之硫醚連接且#1代表向經修飾KSP抑制劑之連接位點:
該等連接體亞結構代表與抗體之連接單元且對腫瘤細胞中形成之代謝物之結構及概況具有(除其他連接體組成外)顯著效應。 在所示結構式中,AK
1
具有以下含義 實例a: 西妥昔單抗(部分還原)- S§
1
實例e: TPP-1015 (部分還原)- S§
1
實例h1: 抗B7H3 AK (TPP-8382部分還原) - S§
1
實例h2: 抗B7H3 AK (TPP-8567部分還原) - S§
1
實例k: 抗TWEAKR AK (TPP-2658部分還原) - S§
1
實例l1: 抗TWEAKR AK (TPP-7007部分還原) - S§
1
實例l2: 抗TWEAKR AK (TPP-7006部分還原) - S§
1
實例l3: 抗TWEAKR AK (TPP-10336部分還原) - S§
1
實例l4: 抗TWEAKR AK (TPP-10337部分還原) - S§
1
其中 §
1
代表與琥珀醯亞胺基團或任何異構水解開鏈琥珀醯胺或自其產生之伸烷基之連接, 且 S 代表部分還原抗體之半胱胺酸殘基之硫原子。
B-5. 與離胺酸側鏈之偶合之一般方法
以下抗體用於偶合反應: 實例a: 西妥昔單抗(抗EGFR AK) 實例e: TPP-1015 (抗Her2 AK) 實例h1: 抗B7H3 AK (TPP-8382) 實例h2: 抗B7H3 AK (TPP-8567) 實例k: 抗TWEAKR抗體(TPP-2658) 實例l1: 抗TWEAKR AK (TPP-7007) 實例l2: 抗TWEAKR AK (TPP-7006) 實例l3: 抗TWEAKR AK (TPP-10336) 實例l4: 抗TWEAKR AK (TPP-10337) 偶合反應通常係在氬下實施。 端視預期荷載,向所述抗體於PBS緩衝液中之溶液中以DMSO中之溶液形式添加介於1 mg/ml與20 mg/ml之間之濃度範圍、較佳約10 mg/ml之2至8當量欲偶合之前體化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至6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之DMSO中之前體化合物。此處,DMSO之量應不超過總體積之10%。於RT下再攪拌30 min至6 h後,將混合物施加至經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溶析。通常,除非另有指示,否則使用5 mg PBS緩衝液中之所述抗體進行偶合。因此,在PD10管柱上純化在每一情形下得到各別ADC於3.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隨後將試樣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視情況用PBS緩衝液再稀釋。若需要,為了更好地移除低分子量組份,在用PBS緩衝液再稀釋後重複藉由超濾濃縮。對於生物測試而言,若需要,視情況藉由再稀釋將最終ADC試樣之濃度調節至0.5-15 mg/ml之範圍。 測定工作實例中所述之ADC溶液之各別蛋白質濃度。此外,使用B-7下所述之方法測定抗體荷載(藥劑/mAb比率)。 在所示結構式中,AK
2
具有以下含義 實例a: 西妥昔單抗 - NH§
2
實例e: TPP-1015 - NH§
2
實例h1: 抗B7H3 AK (TPP-8382) - NH§
2
實例h2: 抗B7H3 AK (TPP-8567) - NH§
2
實例k: 抗TWEAKR抗體(TPP-2658) - NH§
2
實例l1: 抗TWEAKR AK (TPP-7007) - NH§
2
實例l2: 抗TWEAKR AK (TPP-7006) - NH§
2
實例l3: 抗TWEAKR AK (TPP-10336) - NH§
2
實例l4: 抗TWEAKR AK (TPP-10337) - NH§
2
其中 §
2
代表與羰基之連接 且 NH代表抗體之離胺酸殘基之側鏈胺基。
B-5a. 藉助細菌轉麩醯胺酸酶之一般 ADC 合成方法
在實例系列t之偶合反應中,使用以下抗體(以下抗體-HC-N297Z命名意指兩條重鏈中胺基酸N297 (Kabat編號)更換為胺基酸Z之抗體,TPP-xxxx-HC-Q295N-HC-N297Q命名意指兩條重鏈中胺基酸Q295 (Kabat編號)更換為胺基酸N且胺基酸N297 (Kabat編號)更換為胺基酸Q之具有TPP-XXXX之抗體。初始抗體之抗體名稱可報告為名稱(例如曲妥珠單抗)或TPP-XXXX (具有TPP編號XXXX之抗體): AK
3a
: 抗TWEAKR抗體(TPP-2658) (對應於TPP-2090-HC-N297A) AK
3b
: 抗TWEAKR抗體(TPP-5442) (對應於TPP-2090-HC-N297Q) AK
3c
: 抗TWEAKR抗體(TPP-8225) (對應於TPP-2090-HC-Q295N-HC-N297Q) AK
3d
: 抗HER2抗體(TPP-7510) (對應於TPP-1015-HC-N297A) AK
3e
: 抗HER2抗體(TPP-7511) (對應於TPP-1015-HC-N297Q)
用以達成 2 之最大 DAR 之一般程序 :
向5 mg相應無醣抗體變體(HC-N297A)於DPBS pH 7.4中之溶液(c約5-15 mg/ml)中添加20 µl (6當量)適宜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之溶液(例如中間體R50及R51;10 mM DMSO中之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5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4稀釋至2.5 ml之總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至約2.5 ml之體積。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00625 µmol於12.5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測定工作實例中所述之ADC溶液之各別蛋白質濃度。此外,使用B-7下所述之方法測定抗體荷載(藥劑/mAb比率)。
用以達成 4 之最大 DAR 之一般程序 :
向5 mg相應無醣抗體變體(HC-N297Q)於DPBS pH 7.4中之溶液(c約5-15 mg/ml)中添加16-24當量適宜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之溶液(例如中間體R50及R51;10 mM DMSO中之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400 µl (10 U)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4稀釋至2.5 ml之總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至約2.5 ml之體積。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1 µmol於200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測定工作實例中所述之ADC溶液之各別蛋白質濃度。此外,使用B-7下所述之方法測定抗體荷載(藥劑/mAb比率)。
用以獲得 2 之最大 DAR 之較大規模之轉麩醯胺酸酶介導之偶合的一般程序 :
向30 mg特定抗體之無醣基化變體(HC-N297A)於DPBS pH 7.4中之溶液(c約5-15 mg/ml)中添加6當量適當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之溶液(10 mM,於DMSO中)。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200 µl (7.5 U)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經由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上凝膠過濾層析於DPBS pH 7.4中純化反應混合物以自ADC分離小分子及轉麩醯胺酸酶。隨後,使用Amicon Ultracel-30K離心管(Millipore)將ADC溶液濃縮至5-25 mg/ml之最終濃度。隨後無菌過濾溶液。 測定工作實例中報告之ADC溶液之各別濃度。藉由第B7章中所述之方法測定荷載。如工作實例中所指示表徵ADC批料。
用以獲得 4 之最大 DAR 之較大規模之轉麩醯胺酸酶介導之偶合的一般程序 :
向30 mg特定抗體之無醣基化變體(HC-N297Q)於DPBS pH 7.4中之溶液(c約5-15 mg/ml)中添加16-24當量適當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之溶液(10 mM,於DMSO中)。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2400 µl (60 U)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經由Superdex 200管柱(GE Healthcare)上凝膠過濾層析於DPBS pH 7.4中純化反應混合物以自ADC分離小分子及轉麩醯胺酸酶。隨後,使用Amicon Ultracel-30K離心管(Millipore)將ADC溶液濃縮至5-25 mg/ml之最終濃度。隨後無菌過濾溶液。 測定工作實例中報告之ADC溶液之各別濃度。藉由第B7章中所述之方法測定荷載。如工作實例中所指示表徵ADC批料。 在例如系列t所示之結構式中,AK
3
在每一情形下皆具有以下含義: AK
3a
: 抗TWEAKR抗體(TPP-2658) (對應於TPP-2090-HC-N297A) - CO-§2 AK
3b
: 抗TWEAKR抗體(TPP-5442) (對應於TPP-2090-HC-N297Q) - CO-§2 AK
3c
: 抗TWEAKR抗體(TPP-8825) (對應於TPP-2090-HC-Q295N-HC-N297Q) - CO-§
2
AK
3d
: 抗HER2抗體(TPP-7510) (對應於TPP-1015-HC-N297A) - CO-§
2
AK
3e
: 抗HER2抗體(TPP-7511) (對應於TPP-1015-HC-N297Q) - CO-§
2
其中 §
2
表示與毒性基團連接體前體之胺基之連接, 且 CO 代表抗體之麩醯胺酸殘基之側鏈羰基。
B-6a. 閉合琥珀醯亞胺 - 半胱胺酸加合物之製備之一般方法 :
在闡釋性實施例中,將10 µmol上述馬來醯亞胺前體化合物吸收於3-5 ml DMF中,並添加2.1 mg (20 µmol) L-半胱胺酸。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至24 h,隨後在減壓下濃縮且隨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
B-6aa. 異構開放琥珀醯胺 - 半胱胺酸加合物之製備之一般方法 :
在闡釋性實施例中,將68 µmol上述馬來醯亞胺前體化合物吸收於15 ml DMF中,並添加36 mg (136 µ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約20 h,隨後在減壓下濃縮且隨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將適當部分合併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隨後將殘餘物溶解於15 ml THF/水1:1中。添加131 µ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隨後將反應用1M鹽酸中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為理論值的約50%之無色泡沫狀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在最後步驟中,將0.023 mmol該等區域異構水解產物溶解於3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12.5 mg (0.092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隨後添加27 mg (0.092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呈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水解之開放硫基琥珀醯胺。
本發明之偶聯物之進一步純化及表徵
在反應後,在一些情況下,將反應混合物例如藉由超濾濃縮,且隨後脫鹽並藉由層析例如使用Sephadex® G-25管柱純化。利用(例如)磷酸鹽緩衝鹽水(PBS)實施溶析。隨後將溶液無菌過濾並冷凍。或者,可將偶聯物凍乾。
B-7. 抗體、毒性基團荷載及開放半胱胺酸加合物之比例之測定
對於在去醣基化及/或變性後除分子量測定外之蛋白質鑑別,實施胰蛋白酶消解,在變性、還原及衍生後,其經由發現之胰蛋白酶肽確認蛋白質之身份。 如下測定工作實例中所述偶聯物之所得PBS緩衝液溶液的毒性基團荷載: 藉由個別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之質譜測定實施離胺酸連接之ADC之毒性基團荷載之測定。此處,使首先利用PNGaseF抗體偶聯物去醣基化,且酸化試樣,且在HPLC分離/脫鹽後,藉由質譜使用ESI-MicroTof
Q
(Bruker Daltonik)進行分析。添加TIC (總離子層析圖)中信號上之所有光譜且基於MaxEnt重疊合法計算不同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在不同物種之信號積分後,隨後計算DAR (= 藥劑/抗體比率)。出於此目的,用由所有由毒性基團計數加權之物種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物種之簡單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 藉由經還原及變性ADC之反相層析測定半胱胺酸連接之偶聯物之毒性基團荷載。向ADC溶液(1 mg/ml, 50 µl)中添加胍鹽鹽酸鹽(GuHCl) (28.6 mg)及DL-二硫蘇糖醇(DTT)溶液(500 mM, 3 µl)。將混合物於55℃下培育1小時並藉由HPLC分析。 在Agilent 1260 HPLC系統上利用220 nm下之檢測實施HPLC分析。以1 ml/min之流速利用以下梯度使用Polymer Laboratories PLRP-S聚合反相管柱(目錄號PL1912-3802) (2.1 × 150 mm,8 µm粒徑,1000 Å):0 min,25%B;3 min,25%B;28 min,50%B。溶析液A由水中之0.05%三氟乙酸(TFA)組成,溶析液B由乙腈中之0.05%三氟乙酸組成。 藉由與非偶聯抗體之輕鏈(L0)及重鏈(H0)之滯留時間比較分配所檢測峰。將偶聯試樣中排他性檢測之峰分配至具有一個毒性基團之輕鏈(L1)及具有一個、兩個或三個毒性基團之重鏈(H1、H2、H3)。 具有毒性基團之抗體之平均荷載係自藉由積分測定之峰面積計算為HC荷載及LC荷載之總和的兩倍,其中LC荷載係自所有LC峰之毒性基團數量平均值加權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LC峰之單一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來計算,且其中HC荷載係自所有HC峰之毒性基團數量平均值加權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HC峰之單一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來計算。在個別情形下,由於一些峰之共溶析,不可能準確地測定毒性基團荷載。 在輕鏈及重鏈不可藉由HPLC足夠分離之情形下,藉由輕鏈及重鏈處個別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之質譜測定實施半胱胺酸連接之偶聯物之毒性基團荷載之測定。 出於此目的,向ADC溶液(1 mg/ml, 50 µl)中添加胍鹽鹽酸鹽(GuHCl) (28.6 mg)及DL-二硫蘇糖醇(DTT)溶液(500 mM, 3 µl)。將混合物於55℃下培育1小時並在在線脫鹽後使用ESI-MicroTofQ (Bruker Daltonik)藉由質譜進行分析。 對於DAR測定而言,添加TIC (總離子層析圖)中信號上之所有光譜,且基於MaxEnt重疊合法計算不同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具有毒性基團之抗體之平均荷載係自藉由積分測定之峰面積測定為HC荷載及LC荷載之總和之兩倍。在此上下文中,LC荷載係自由毒性基團計數加權之所有LC峰之積分結果之總和除以所有LC峰之簡單加權積分結果之總和來計算,且HC荷載係自由毒性基團計數加權之所有HC峰之積分結果之總和除以所有HC峰之簡單加權積分結果之總和來計算。 在開放構築體之情形下,為測定開放半胱胺酸加合物之比例,測定所有單一偶聯之輕鏈及重鏈變體之閉合對開放半胱胺酸加合物的分子量面積比率(分子量δ 18道爾頓)。所有變體之平均值產生開放半胱胺酸加合物之比例。 藉由經還原及變性ADC之反相層析測定麩醯胺酸連接之偶聯物之毒性基團荷載。向ADC溶液(1 mg/ml, 50 µl)中添加胍鹽鹽酸鹽(GuHCl) (28.6 mg)及DL-二硫蘇糖醇(DTT)溶液(500 mM, 3 µl)。將混合物於55℃下培育1小時並藉由HPLC分析。 在Agilent 1260 HPLC系統上利用220 nm下之檢測實施HPLC分析。以1 ml/min之流速利用以下梯度使用Polymer Laboratories PLRP-S聚合反相管柱(目錄號PL1912-3802) (2.1 × 150 mm,8 µm粒徑,1000 Å):0 min,31% B;1 min,31% B;14 min,38% B,16 min,95% B。溶析液A由水中之0.05%三氟乙酸(TFA)組成,溶析液B由乙腈中之0.05%三氟乙酸組成。 藉由與非偶聯抗體之輕鏈(L0)及重鏈(H0)之滯留時間比較分配所檢測峰。將偶聯試樣中排他性檢測之峰分配至具有一個或兩個毒性基團之重鏈(H1、H2)。 具有毒性基團之抗體之平均荷載係自藉由積分測定之峰面積計算為HC荷載及LC荷載之和之兩倍,其中LC荷載係自所有LC峰之毒性基團數量平均值加權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LC峰之單一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來計算,且其中HC荷載係自所有HC峰之毒性基團數量平均值加權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HC峰之單一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來計算。 或者,藉由個別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之質譜測定來測定麩醯胺酸連接之ADC之毒性基團荷載。在此情形下,酸化試樣,且在HPLC分離/脫鹽後,藉由質譜使用ESI-MicroTof
Q
(Bruker Daltonik)進行分析。添加TIC (總離子層析圖)中信號上之所有光譜且基於MaxEnt重疊合法計算不同偶聯物物種之分子量。在不同物種之信號積分後,隨後計算DAR (= 藥劑/抗體比率)。出於此目的,用由所有由毒性基團計數加權之物種之積分結果的總和除以所有物種之簡單加權積分結果的總和。
B-8. ADC 之抗原結合之驗證
在發生偶合後檢查結合劑結合至靶分子之能力。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可用於此目的之各種方法;例如可使用ELISA技術或表面電漿共振分析(BIAcore™量測)檢查偶聯物之親和性。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使用慣用方法、例如對於抗體偶聯物藉由蛋白質測定來量測偶聯物濃度。(亦參見Doronina等人;Nature Biotechnol. 2003;21:778-784及Polson等人, Blood 2007;1102:616-623)。
代謝物之工作實例 實例 M1
S-[1-(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2,5-二側氧基吡咯啶-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1.8 mg (2 µmol)中間體F104吸收於1 ml DMF中,並添加2.7 mg (22 µmol) L-半胱胺酸。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20 h,隨後在減壓下濃縮且隨後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0.6 mg (理論值的26%)標題化合物保持為無色泡沫形式。 LC-MS (方法1): R
t
= 0.80 min;MS (EIpos): m/z = 814 [M+H]
+
。
實例 M2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及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LC-MS (方法1): R
t
= 0.80 min;MS (EIpos): m/z = 814 [M+H]
+
。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將L-半胱胺酸轉化成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 將406 mg (1.53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10 ml DMF中,添加157.5 mg (1.606 mmol)馬來酸酐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向130 µl此溶液中添加7.5 mg (0.01 mmol)中間體C66,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min。隨後將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此產生10 mg (89%)經保護中間體;藉由HPLC及藉由LC-MS皆不可分離區域異構物。 LC-MS (方法1): R
t
= 1.38 min;MS (EIpos): m/z = 1120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10 mg此中間體溶解於2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12 mg (0.088 mmol)氯化鋅,並將混合物於50℃下攪拌30 min。隨後添加26 mg (0.088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8.3 mg (理論值的99%)呈比率為87:13之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3 min及2.43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1
H-NMR主要區域異構物:(500 MHz, DMSO-d
6
): δ = 8.7 (m, 1H), 8.5 (m, 2H), 8.1 (m, 1H), 7.6 (m, 1H), 7.5 (s, 1H) 7.4-7.15 (m, 6H), 6.9-7.0 (m, 1H), 6.85 (s, 1H), 5.61 (s, 1H), 4.9及5.2 (2d, 2H), 4.26及4.06 (2d, 2H), 3.5-3.8 (m, 5H), 3.0-3.4 (m, 5H), 2.75-3.0 (m, 3H), 2.58及2.57 (dd, 1H), 0.77及1.5 (2m, 2H), 0.81 (s, 9H)。 或者,如下製備區域異構物標題化合物: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將L-半胱胺酸轉化成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 將55 mg (0.068 mmol)中間體F104及36 mg (0.136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15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20 h。隨後將混合物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將適當部分合併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隨後將殘餘物溶解於15 ml THF/水1:1中。添加131 µ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隨後將混合物用1M鹽酸中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37 mg (理論值的約50%)之無色泡沫狀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5): R
t
= 3.33 min及3.36 min;MS (ESIpos): m/z = 976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25 mg (0.023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3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12.5 mg (0.092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4 h。隨後添加27 mg (0.092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18.5 mg (理論值的85%)呈比率為21:79之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37 min及3.44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如下實施標題化合物之個別區域異構物之靶向製備:
實例 M3
4-[(2-{[(2R)-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2-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及 4-[(2-{[(2R)-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2-羧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將L-半胱胺酸轉化成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 將11 mg (0.013 mmol)中間體F193及8 mg (0.016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3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20 h。隨後將混合物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 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隨後將殘餘物溶解於2 ml THF/水1:1中。添加19 µ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隨後再添加19 µ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混合物用1M鹽酸中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此產生4.1 mg (理論值的約38%)之無色泡沫狀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1): Rt = 1.03 min (寬);MS (ESIpos): m/z = 1020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4.1 mg (0.004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3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3 mg (0.022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 h。隨後添加6 mg (0.022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及2 ml 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5 mg (quant.)呈比率為20:80之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8 min (寬);MS (ESIpos): m/z = 876 (M+H)
+
。 LC-MS (方法5): R
t
= 2.36 min及2.39 min;MS (ESIpos): m/z = 876 (M+H)
+
。
實例 M4
S-(1-{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氧基]乙基}-2,5-二側氧基吡咯啶-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將3 mg (4 µmol)中間體F248吸收於2 ml DMF中,並添加0.9 mg (8 µmol) L-半胱胺酸。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18 h且隨後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在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後,產生1.1 mg (理論值的32%)白色固體狀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8 min;MS (EIpos): m/z = 801 [M+H]
+
。
實例 M5
(3R,7S)-7-胺基-17-{[(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3-[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4-羥乙醯基-2,2-二甲基-8,16-二側氧基-12-氧雜-4,9,15-三氮雜十九-19-烷酸 / 三氟乙酸(1:1) 及 (3R,7S)-7-胺基-18-{[(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3-[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4-羥乙醯基-2,2-二甲基-8,16-二側氧基-12-氧雜-4,9,15-三氮雜十九-19-烷酸 / 三氟乙酸(1:1)
將8 mg (0.010 mmol)中間體F248之經保護中間體及5.1 mg (0.02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3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8 h且隨後在超音浴中處理2 h。隨後濃縮混合物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隨後將殘餘物溶解於2 ml THF/水1:1中。添加15 µ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5 min。隨後將混合物用1M鹽酸調節至pH約3,用20 ml氯化鈉溶液稀釋並用20 ml乙酸乙酯萃取兩次。將有機相經硫酸鎂乾燥並濃縮,且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此產生8.4 mg (經2個步驟理論值為約78%)之無色泡沫狀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1): R
t
= 1.44 min及3.43 min;MS (ESIpos): m/z = 1107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8 mg (0.007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5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9.8 mg (0.072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1.5 h。隨後添加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4 mg (理論值的59%)呈比率為31:67之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79 min及0.81 min;MS (ESIpos): m/z = 819 (M+H)
+
。
實例 M6
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14R)-13-(3-胺基丙基)-14-[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5,15-二甲基-2,7,12-三側氧基-10-硫雜-3,6,13-三氮雜十六-1-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2)及 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14R)-13-(3-胺基丙基)-14-[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5,15-二甲基-2,7,12-三側氧基-10-硫雜-3,6,13-三氮雜十六-1-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2)
將18 mg (0.021 mmol)中間體F213及11.2 mg (0.04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8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21.2 mg)溶解於3 ml THF/水1:1中。添加0.04 m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小時。添加0.02 m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隨後使用7.2 mg (0.12 mmol)乙酸將混合物調節至pH約7。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在高真空下乾燥殘餘物。此產生13 mg (經2個步驟為57%)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1): R
t
= 1.03 min;MS (ESIpos): m/z = 1020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13 mg (0.01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2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6.2 mg (0.05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7 h。隨後添加13.3 mg (0.0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10.3 mg (81.4%)呈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1.03 min;MS (ESIpos): m/z = 875 (M+H)
+
。
實例 M7
S-(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三氟乙酸(1:1)
將6 mg (8 µmol)中間體F119吸收於3 ml DMF中,並添加1.8 mg (15 µmol) L-半胱胺酸。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6 h且隨後於RT下靜置3天。隨後在減壓下濃縮反應物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 LC-MS (方法1): R
t
= 0.81 min;MS (ESIpos): m/z = 717 (M+H)
+
。
實例 M8
(3R)-6-{(11S,15R)-11-胺基-15-[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14-羥乙醯基-16,16-二甲基-2,5,10-三側氧基-3,6,9,14-四氮雜十七-1-基}-5-側氧基硫嗎啉-3-甲酸 / 三氟乙酸(1:1)
將4 mg (0.004 mmol)實例135之化合物溶解於4 ml THF/水中,並添加48 µ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水溶液。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 h且隨後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合併,濃縮並自乙腈/水凍乾適當部分,從而產生2.4 mg (理論值的6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Ipos): m/z = 814 [M+H]
+
。
實例 M9
N-(3-胺基丙基)-N-{(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羥基乙醯胺
最初將150.0 mg (0.42 mmol) (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1-胺(中間體C52)裝入2.0 ml二氯甲烷中,並添加29.2 mg (0.49 mmol) HOAc及125.6 mg (0.59 mmol)三乙醯氧基硼氫化鈉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5 min。添加98.9 mg (0.49 mmol) 3-(1,3-二側氧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丙醛。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兩次並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一次。在經硫酸鎂乾燥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在矽膠(溶析液:二氯甲烷/甲醇100:1)上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88.6 mg (74%)化合物2-[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丙基]-1H-異吲哚-1,3(2H)-二酮。 LC-MS (方法1): R
t
= 1.00 min;MS (ESIpos): m/z = 541 [M+H]
+
。 最初將171.2 mg (0.32 mmol) 2-[3-({(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丙基]-1H-異吲哚-1,3(2H)-二酮裝入5.0 ml二氯甲烷中,並添加73.6 mg (0.73 mmol)三乙胺。於0℃下,添加94.9 mg (0.70 mmol)乙醯氧基乙醯氯,並將反應混合物於RT下攪拌過夜。將反應混合物用乙酸乙酯稀釋並將有機相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洗滌兩次並用飽和NaCl溶液洗滌一次。在經硫酸鎂乾燥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使用Biotage Isolera (矽膠,管柱10 g SNAP,流速12 ml/min,乙酸乙酯/環己烷1:3)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59.0 mg (77%)化合物乙酸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3-二側氧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酯。 LC-MS (方法1): R
t
= 1.35 min;MS (ESIpos): m/z = 642 [M+H]
+
。 最初將147.2 mg (0.23 mmol)乙酸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3-(1,3-二側氧基-1,3-二氫-2H-異吲哚-2-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酯裝入4.0 ml乙醇中,並添加356.2 mg (4.59 mmol)甲胺(40%,於水中)。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過夜。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與甲苯一起共蒸餾三次。在矽膠(溶析液:二氯甲烷/甲醇 = 10:1)上純化殘餘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67.4 mg (63%)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91 min;MS (ESIpos): m/z = 470 [M+H]
+
。
實例 M10
(2R,28R)-28-胺基-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5-(羧基甲基)-4,20,24-三側氧基-7,10,13,16-四氧雜-26-硫雜-3,19,23-三氮雜二十九-1,29-二烷酸 / 三氟乙酸(1:2)及 (1R,28R,34R)-1-胺基-33-(3-胺基丙基)-34-[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35,35-二甲基-6,10,26,32-四側氧基-14,17,20,23-四氧雜-3,30-二硫雜-7,11,27,33-四氮雜三十六-1,4,28-三甲酸 / 三氟乙酸(1:2)
將20 mg (0.018 mmol) R-{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9-(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17-側氧基-4,7,10,13-四氧雜-16-氮雜十九-1-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F209)及9.78 mg (0.036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8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47.7 mg)溶解於3 ml THF/水1:1中。添加0.08 m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小時。隨後使用9.26 mg (0.15 mmol)乙酸將反應物調節至pH約7。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並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5.3 mg (經2個步驟為29%)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6): R
t
= 12.26 min及12.30 min;MS (ESIpos): m/z = 1254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15.3 mg (0.01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2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6.1 mg (0.05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 h。隨後添加13.1 mg (0.05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11.9 mg (79.5%)呈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5 min;MS (ESIpos): m/z = 1110 (M+H)
+
。
實例 M11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2)
將15.0 mg (0.018 m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71)溶解於1.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7.4 mg (0.054 m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過夜。添加15.8 mg (0.054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1.1 mg (77%)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3 min;MS (ESIpos): m/z = 573 (M+H)
+
。
實例 M12
4-{[(1R)-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1-羧基乙基]胺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將12.2 mg (0.014 m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4-第三丁氧基-4-側氧基丁醯基)-L-半胱胺酸(中間體C77)溶解於2.0 ml三氟乙醇中,並添加11.4 mg (0.084 mmol)二氯化鋅。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3 h。添加24.5 mg (0.084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將反應混合物攪拌10 min且隨後添加水(0.1% TFA)。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 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實現純化。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4.6 mg (4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673 (M+H)
+
。
實例 M13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1,表異構物1 (2R)或(2S)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將L-半胱胺酸甲基酯鹽酸鹽(1:1)轉化成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 將408 mg (1.93 mmol)市售3-溴-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180 mg (0.644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溶解於8 ml DMF中,並添加147 mg (0.97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於RT下攪拌18 h後,再添加136 mg (0.64 mmol) 3-溴-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147 mg (0.97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2 h且隨後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從而產生151 mg (理論值的57%) 4-甲氧基-3-{[(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LC-MS (方法12): R
t
= 1.74 min;MS (ESIneg): m/z = 408 (M-H)
-
。 藉由超臨界流體層析經由手性管柱將145 mg此中間體分離成個別非鏡像異構物(SFC;管柱DAICEL,AD-H 5u 250x20 mm;流速80 ml/min;方法AD-25%ETOH-80 ml;壓力100巴;波長210 nM),從而產生63 mg (43%)表異構物1及58 mg (40%)表異構物2。 如下表徵表異構物1: LC-MS (方法5): R
t
= 2.94 min;MS (ESIneg): m/z = 408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δ = 7.57 (d, 1H), 4.24 (m, 1H), 4.05 (t, 2H), 3.67 (t, 1H), 3.65 (s, 3H), 3.62 (s, 3H), 3.05 (dd, 1H), 2.70-2.88 (m, 2H), 2.59 (dd, 1H), 0.93 (t, 2H), 0.02 (s, 9H)。 如下表徵表異構物2: LC-MS (方法5): R
t
= 2.95 min;MS (ESIneg): m/z = 408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δ = 7.58 (d, 1H), 4.16-4.23 (m, 1H), 4.05 (t, 2H), 3.67 (dd, 1H), 3.65 (s, 3H), 3.64 (s, 3H), 3.04 (dd, 1H), 2.88 (dd, 1H), 2.77 (dd, 1H), 2.61 (dd, 1H), 0.92 (t, 2H), 0.02 (s, 9H)。 在30 mg (0.079 mmol) HATU及13.4 mg (0.132 m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32.5 mg (0.079 mmol)表異構物1與50 mg (0.066 mmol)中間體C66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43 mg (理論值的57%)經完全保護之中間體4-{[(8S)-8-{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乙基}-2,2-二甲基-6,9,14-三側氧基-5-氧雜-7,10,13-三氮雜-2-矽雜十五-15-基]胺基}-2-{[(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甲基酯。 隨後於RT下將40 mg (0.035 mmol)此中間體與11 ml甲醇中之0.9 m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20 min,從而引起兩個甲基酯基團裂解。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2 mg (理論值的31%)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74 min;MS (ESIpos): m/z = 1120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10 mg (0.009 m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2.6 mg (理論值的30%)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14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1,表異構物2 (2R或2S)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Ipos): m/z = 832 [M+H]
+
。 類似於實例M13中之說明使實例M13中所述之中間體表異構物2反應: 在30 mg (0.079 mmol) HATU及13.4 mg (0.132 m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32.5 mg (0.079 mmol)表異構物2與50 mg (0.066 mmol)中間體C66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43 mg (理論值的57%)經完全保護中間體4-{[(8S)-8-{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乙基}-2,2-二甲基-6,9,14-三側氧基-5-氧雜-7,10,13-三氮雜-2-矽雜十五-15-基]胺基}-2-{[(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甲基酯。 隨後於RT下將40 mg (0.035 mmol)此中間體與11 ml甲醇中之0.9 m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20 min,從而引起兩個甲基酯基團裂解。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1 mg (理論值的28%)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74 min;MS (ESIpos): m/z = 1120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10 mg (0.009 m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4.4 mg (理論值的52%)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15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2,表異構物1 (3R或3S)
LC-MS (方法5): R
t
= 2.45 min;MS (EIpos): m/z = 832 [M+H]
+
。 將742.8 mg (3.3 mmol)市售2-溴-4-乙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802 mg (2.87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溶解於32 ml DMF中,並添加655.4 mg (4.31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於RT下攪拌20 h後,將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從而產生521 mg (理論值的43%) 4-乙氧基-2-{[(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LC-MS (方法5): R
t
= 3.13 min;MS (ESIpos): m/z = 424 (M+H)
+
。 藉由超臨界流體層析經由手性管柱將510 mg此中間體分離成個別非鏡像異構物(SFC;管柱DAICEL, AD-H 5u 250x20 mm;流速 80 ml/min;方法AD-10%ETOH-80 ml;壓力100巴;波長210 nM),從而產生100 mg (20%)表異構物1及141 mg (28%)表異構物2。 如下表徵表異構物1: LC-MS (方法1): R
t
= 0.99 min;MS (ESIneg): m/z = 422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δ = 7.60 (d, 1H), 4.18-4.26 (m, 1H), 4.01-4.08 (m, 4H), 3.63 (s, 3H), 3.59 (dd, 1H), 3.04 (dd, 1H), 2.92 (dd, 1H), 2.80 (dd, 1H), 2.63 (dd, 1H), 1.17 (t, 3H), 0.92 (t, 2H), 0.02 (s, 9H)。 如下表徵表異構物2: LC-MS (方法5): R
t
= 2.95 min;MS (ESIneg): m/z = 408 (M-H)
-
。
1
H-NMR: (400 MHz, DMSO-d
6
): δ = 7.56 (d, 1H), 4.21-4.29 (m, 1H), 4.01-4.1 (m, 4H), 3.64 (s, 3H), 3.58 (dd, 1H), 3.08 (dd, 1H), 2.85 (dd, 1H), 2.78 (dd, 1H), 2.60 (dd, 1H), 1.17 (t, 3H), 0.93 (t, 2H), 0.02 (s, 9H)。 在30 mg (0.079 mmol) HATU及13.4 mg (0.132 m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33.6 mg (0.079 mmol)表異構物1與50 mg (0.066 mmol)中間體C66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51 mg (理論值的63%)經完全保護中間體4-{[(8S)-8-{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乙基}-2,2-二甲基-6,9,14-三側氧基-5-氧雜-7,10,13-三氮雜-2-矽雜十五-15-基]胺基}-3-{[(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乙基酯。 隨後於RT下將49 mg (0.042 mmol)此中間體與12 ml THF/水1:1中之0.5 m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30 min,從而引起兩個甲基酯基團裂解。酸化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1 mg (理論值的24%)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68 min;MS (ESIpos): m/z = 1120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11 mg (0.01 m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3.7 mg (理論值的3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5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16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2,表異構物2 (3R或3S)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Ipos): m/z = 832 [M+H]
+
。 類似於實例M15中之說明轉化實例M15中所述之表異構物2中間體: 在30 mg (0.079 mmol) HATU及13.4 mg (0.132 m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33.6 mg (0.079 mmol)表異構物2與50 mg (0.066 mmol)中間體C66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51 mg (理論值的63%)經完全保護中間體4-{[(8S)-8-{2-[{(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乙基}-2,2-二甲基-6,9,14-三側氧基-5-氧雜-7,10,13-三氮雜-2-矽雜十五-15-基]胺基}-3-{[(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乙基酯。 隨後於RT下將49 mg (0.042 mmol)此中間體與12 ml THF/水1:1中之0.5 m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30 min,從而引起兩個甲基酯基團裂解。酸化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13.4 mg (理論值的28%)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66 min;MS (ESIpos): m/z = 1120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13.4 mg (0.012 m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7.5 mg (理論值的66%)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4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17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酸鹽酸鹽(1:1)
將150 mg (0.2 mmol)中間體C53溶解於15 ml DMF中,並添加2.29 g (20.39 mmol) DABCO。將反應混合物在超音浴中處理30 min。添加1.17 ml乙酸,隨後使混合物達到pH 3-4,並在減壓下對其進行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並於RT下在減壓下濃縮適當部分。將殘餘物吸收於乙腈/水1:1中,添加5 ml 4N鹽酸並隨後凍乾混合物。此產生81 mg (理論值的68%)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69 min;MS (EIpos): m/z = 514 [M+H]
+
。
實例 M18
N-[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L-麩醯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藉由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係常見之知識之方法製備三氟乙酸 / N-(2-胺基乙基)-N
2
-[(苄基氧基)羰基]-L-麩胺酸苄基酯(1:1)。在HATU存在下,隨後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58偶合。隨後,首先,藉由氫解裂解移除苄基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及苄基酯,且隨後使用氯化鋅移除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保護基團。 LC-MS (方法6): R
t
= 1.91 min;MS (EIpos): m/z = 685 [M+H]
+
。
實例 M19
N
6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L-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使用肽化學中已知之習用保護基團操作製備三氟乙酸 / N2-[(苄基氧基)羰基]-L-離胺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1:1)。在HATU存在下,隨後使此中間體與中間體C61偶合。隨後,首先使用氯化鋅裂解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保護基團及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最後,藉由氫解裂解苄基氧基羰基保護基團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獲得標題化合物。 HPLC (方法11): R
t
= 1.65 min。
實例 M20
(1R,4R,27R,33R)-1-胺基-32-(3-胺基丙基)-33-[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34,34-二甲基-6,9,25,31-四側氧基-13,16,19,22-四氧雜-3,29-二硫雜-7,10,26,32-四氮雜三十五烷-1,4,27-三甲酸 / 三氟乙酸(1:2)
首先,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用1-({[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氧基)吡咯啶-2,5-二酮將L-半胱胺酸甲基酯鹽酸鹽(1:1)轉化成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 將408 mg (1.93 mmol)市售3-溴-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180 mg (0.644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溶解於8 ml DMF中,並添加147 mg (0.97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於RT下攪拌18 h後,再添加136 mg (0.64 mmol) 3-溴-4-甲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147 mg (0.97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2 h且隨後在減壓下濃縮。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從而產生151 mg (理論值的57%) 4-甲氧基-3-{[(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LC-MS (方法12): R
t
= 1.74 min;MS (ESIneg): m/z = 408 (M-H)
-
。 在3.66 mg (8.93 µmol) HATU及1.6 µl (15 µ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3.66 mg (8.93 µmol) 4-甲氧基-3-{[(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與13.0 mg (7.44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80)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3.9 mg (理論值的37%)經完全保護中間體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N-[(8R,11R)-8,11-雙(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6,13-二側氧基-5-氧雜-10-硫雜-7-氮雜-2-矽雜十三-13-基]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 隨後於RT下將3.90 mg (2.76 µmol)此中間體與1.0 ml THF/水3:1中之35 µ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15 min,從而引起兩個甲基酯基團裂解。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3.60 mg (理論值的94%)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83 min;MS (ESIpos): m/z = 1385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3.6 mg (2.6 µ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1.92 mg (理論值的55%)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72 min;MS (ESIneg): m/z = 1094 [M-H]
-
。
實例 M21
(2R,24S,27R)-27-胺基-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4-(羧基甲基)-4,20,23-三側氧基-7,10,13,16-四氧雜-25-硫雜-3,19,22-三氮雜二十八烷-1,28-二烷酸 / 三氟乙酸(1:2)
將742.8 mg (3.3 mmol)市售2-溴-4-乙氧基-4-側氧基丁酸及802 mg (2.87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甲基酯溶解於32 ml DMF中,並添加655.4 mg (4.31 mmol) 1,8-二氮雜二環[5.4.0]十一-7-烯。於RT下攪拌20 h後,將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合併適當部分並在減壓下蒸發溶劑,從而產生521 mg (理論值的43%) 4-乙氧基-2-{[(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LC-MS (方法5): R
t
= 3.13 min;MS (ESIpos): m/z = 424 (M+H)
+
。 在3.92 mg (10.3 µmol) HATU及1.9 µl (17 µmol) 4-甲基嗎啉存在下使4.36 mg (10.3 µmol) 4-乙氧基-2-{[(2R)-3-甲氧基-3-側氧基-2-({[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胺基)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與15.0 mg (8.59 µmol) 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C80)偶合,在HPLC純化後,產生3.6 mg (理論值的26%)經完全保護中間體S-(11-{(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7,11-二氮雜-2-矽雜十三-13-基)-N-[15-({N-[(8R,11S)-11-(2-乙氧基-2-側氧基乙基)-8-(甲氧基羰基)-2,2-二甲基-6,12-二側氧基-5-氧雜-10-硫雜-7-氮雜-2-矽雜十二-12-基]甘胺醯基}胺基)-4,7,10,13-四氧雜十五-1-醯基]-L-半胱胺酸。 隨後於RT下將6.20 mg (2.82 µmol)此中間體與1.0 ml THF/水1:1中之35 µl 2-莫耳濃度氫氧化鋰溶液一起攪拌15 min,從而引起兩個酯基團裂解。酸化並藉由HPLC純化,從而產生3.60 mg (理論值的92%)二羧酸衍生物。 LC-MS (方法5): R
t
= 4.71 min;MS (ESIpos): m/z = 1385 [M+H]
+
。 最後,如上文所述用三氟乙醇中之氯化鋅使3.60 mg (1.69 µmol)此中間體完全去保護。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殘餘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0.88 mg (理論值的39%)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72 min;MS (ESIneg): m/z = 1094 [M-H]
-
。
實例 M22
(2R,27R)-27-胺基-2-[({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甲基]-24-(羧基甲基)-4,20,23-三側氧基-7,10,13,16-四氧雜-25-硫雜-3,19,22-三氮雜二十八烷-1,28-二烷酸 / 三氟乙酸(1:2)及 (1R,27R,33R)-1-胺基-32-(3-胺基丙基)-33-[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34,34-二甲基-6,9,25,31-四側氧基-13,16,19,22-四氧雜-3,29-二硫雜-7,10,26,32-四氮雜三十五烷-1,4,27-三甲酸 / 三氟乙酸(1:2)
將16.5 mg (0.015 mmol) S-{2-[(3-胺基丙基){(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N-[1-(2,5-二側氧基-2,5-二氫-1H-吡咯-1-基)-2,18-二側氧基-6,9,12,15-四氧雜-3-氮雜十八-18-基]-L-半胱胺酸 / 三氟乙酸(1:1) (中間體F257)及8.18 mg (0.031 mmol) N-{[2-(三甲基矽基)乙氧基]羰基}-L-半胱胺酸溶解於2 ml DMF中,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8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將殘餘物(28.9 mg)溶解於3 ml THF/水1:1中。添加0.046 ml 2M氫氧化鋰水溶液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小時。隨後使用5.2 µl (0.092 mmol)乙酸將反應混合物調節至pH約7。藉由製備型RP-HPLC (管柱:Reprosil 125x30;10µ,流速:50 ml/min,MeCN/水,0.1% TFA)直接純化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在高真空下乾燥。此產生12.1 mg (經2個步驟為58%)區域異構經保護中間體。 LC-MS (方法12): R
t
= 1.82 min;MS (ESIpos): m/z = 1240 (M+H)
+
。 在最後步驟中,將12.1 mg (0.009 mmol)此中間體溶解於2 ml 2,2,2-三氟乙醇中。添加7.3 mg (0.054 mmol)氯化鋅,並將反應混合物於50℃下攪拌2 h。隨後添加15.7 mg (0.054 mmol)乙二胺-N,N,N',N'-四乙酸,並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產物。濃縮適當部分並自乙腈/水凍乾殘餘物,從而產生6.4 mg (59%)呈區域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1096 (M+H)
+
。
實例 M23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L-麩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與中間體C61偶合。隨後,將經保護中間體吸收於三氟乙醇中並藉由於50℃下在氯化鋅存在下攪拌過夜完全去保護。在添加EDTA後,藉由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實現後處理。 LC-MS (方法12): R
t
= 1.45 min;MS (ESIpos): m/z = 714 [M+H]
+
。
實例 M24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β-丙胺醯基-D-麩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與中間體C61偶合。隨後將經保護中間體吸收於三氟乙醇中並藉由於50℃下在氯化鋅存在下攪拌完全去保護。在添加EDTA後,藉由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實現後處理。 LC-MS (方法12): R
t
= 1.41 min;MS (ESIpos): m/z = 714 [M+H]
+
。
實例 M25
N-{(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L-麩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L-麩胺酸二-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與中間體C61偶合。在下一步驟中,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45 min移除Z保護基團。隨後將部分經保護中間體吸收於三氟乙醇中並藉由於50℃下在氯化鋅存在下攪拌7小時完全去保護。在添加EDTA後,藉由藉助製備型HPLC純化實現後處理。 LC-MS (方法12): R
t
= 1.44 min;MS (ESIpos): m/z = 643 [M+H]
+
。
實例 M26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2-{[(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1,表異構物混合物
及
此實例闡述實例13及實例14之化合物之表異構物混合物。類似於實例13實現合成,免除藉由超臨界流體層析分離兩個表異構物及製備呈表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3 min;MS (ES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27
4-[(2-{[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2-側氧基乙基)胺基]-3-{[(2R)-2-胺基-2-羧基乙基]硫基}-4-側氧基丁酸 / 三氟乙酸(1:1) 區域異構物2,表異構物混合物
及
此實例闡述實例15及實例16之化合物之表異構物混合物。類似於實例15實現合成,免除藉由超臨界流體層析分離兩個表異構物及製備呈表異構物混合物形式之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5): R
t
= 2.45 min;MS (EIpos): m/z = 832 [M+H]
+
。
實例 M28
N
6
-{(3R,7S)-7-胺基-3-[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4-羥乙醯基-2,2-二甲基-8,13,16,20-四側氧基-4,9,12,15-四氮雜二十碳烷-20-基}-L-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標題化合物係自中間體C66開始、藉由肽化學之習用方法、首先藉由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1,1'-[(1,5-二側氧基戊-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偶合來製備,從而產生[(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2-[(N-{5-[(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氧基]-5-側氧基戊醯基}甘胺醯基)胺基]乙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胺基甲酸2-(三甲基矽基)乙基酯。在下一步驟中,同樣在DMF中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與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實現偶合,之後在最後步驟中,隨後藉由於50℃下攪拌3小時利用三氟乙醇中之6當量氯化鋅使所有保護基團脫離。 LC-MS (方法1): R
t
= 0.74 min;MS (ESIpos): m/z = 855 [M+H]
+
。
實例 M29
N
6
-(5-{[2-({(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 (羥乙醯基)胺基]丁醯基}胺基)乙基]胺基}-5-側氧基戊醯基)-L-離胺酸 / 三氟乙酸(1:1)
首先,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使(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2-[(第三丁氧基羰基)胺基]丁酸與(2-胺基乙基)胺基甲酸苄基酯鹽酸鹽(1:1)偶合。此之後藉由於RT下在氫氣標準壓力下在甲醇中在10%活性碳載鈀上氫化45分鐘使Z保護基團脫離。隨後,類似於實例M28,實現與1,1'-[(1,5-二側氧基戊烷-1,5-二基)雙(氧基)]二吡咯啶-2,5-二酮之偶合。在下一步驟中,在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使中間體與N
2
-(第三丁氧基羰基)-L-離胺酸第三丁基酯鹽酸鹽(1:1)偶合,之後在最後步驟中,隨後藉由於50℃下攪拌5.5小時利用三氟乙醇中之8當量氯化鋅使所有保護基團脫離。藉由製備型HPLC純化,從而產生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2): R
t
= 1.28 min;MS (ESIneg): m/z = 796 [M-H]
+
。
APDC 及 ADC 之工作實例
工作實例之結構式中所示之經由馬來醯亞胺基團與抗體之半胱胺酸側鏈偶合之APDC及ADC取決於在每一情形下所示之開環或閉環中主要存在之連接體及偶合程序。然而,製備可包含小比例之各別其他形式。 偶合反應係在氬下實施。
實例 1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8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5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且隨後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隨後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2.6
實例 1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1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2 mg/ml 藥劑/mAb比率:2.9
實例 2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7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1.942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9 mg/ml 藥劑/mAb比率:2.6
實例 2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2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5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3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8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物用1.942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7 mg/ml 藥劑/mAb比率:2.2
實例 3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3h1
在氬下,向5.1 ml PBS中之80 mg抗B7H3抗體TPP-8382中添加0.46 mg TCEP於0.75 ml PBS緩衝液(pH 7.2)中之溶液(c = 15.7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4.41 mg (0.0037 mmol)溶解於585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7.5 ml且隨後逐份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合併,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12.5 ml,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7.2溶析。此之後錯流濃縮。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3.86 mg/ml 藥劑/mAb比率:4.8
實例 3h2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50 mg抗B7H3抗體TPP-856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9.64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3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7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3l1
在氬下,向3.4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中添加0.172 mg TCEP於0.3 ml PBS緩衝液(pH 7.2)中之溶液(c = 8.8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1.66 mg (0.0014 mmol)溶解於30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5 ml且隨後逐份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合併,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7.5 ml,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7.2溶析。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86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3l2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4.16 ml PBS中之48.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6偶合(c = 11.6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1.4 mg/ml 藥劑/mAb比率:2.5
實例 3l3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2.61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10336偶合(c = 11.5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7.72 mg/ml 藥劑/mAb比率:2.5
實例 3l4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與2.78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10337偶合(c = 10.8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9.33 mg/ml 藥劑/mAb比率:2.7
實例 4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3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1.9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且隨後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隨後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9 mg/ml 藥劑/mAb比率:2.5
實例 4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5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4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3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5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5。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1.942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1 mg/ml 藥劑/mAb比率:2.7
實例 5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5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0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5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6a 此處使用459 µ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92 mg/ml)與中間體R6偶合。首先,添加5 eq (0.2 mg)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6,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 2.04 mg/ml 藥劑/mAb比率:2.1
實例 6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6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4 mg/ml 藥劑/mAb比率:2.0
實例 6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6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 mg/ml 藥劑/mAb比率:2.4
實例 7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5 eq (0.19 mg)中間體R7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29 mg/ml 藥劑/mAb比率:2.9
實例 7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7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5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7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7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0 mg/ml 藥劑/mAb比率:5.3
實例 8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5 eq (0.2 mg)中間體R8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1.57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8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8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25 mg/ml 藥劑/mAb比率:4.8
實例 8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8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15 mg/ml 藥劑/mAb比率:7.0
實例 9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9。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1.9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5 mg/ml 藥劑/mAb比率:2.7
實例 9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9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8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9h1
在氬下,向2.55 ml PBS中之30 mg抗B7H3抗體TPP-8382中添加0.23 mg TCEP於0.5 ml PBS緩衝液(pH 7.2)中之溶液(c = 15.69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2.07 mg (0.00187 mmol)溶解於2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9。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5 ml,分開,且隨後使每一份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合併,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7.5 ml,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7.2溶析。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且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46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9h2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9與3 ml PBS中之30 mg抗B7H3抗體TPP-8567偶合(c = 10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08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9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9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1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10k 在氬下,向0.24 ml PBS中之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中添加0.028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20.9 mg/ml)。將混合物用2.11 ml PBS緩衝液稀釋並於RT下攪拌30 min。隨後添加0.25 mg (0.00023 mmol)溶解於10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0。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0 藥劑/mAb比率:0
實例 10h1
以與實例9h1類似之方式,使中間體R10與30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0.95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11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5 eq (0.2 mg)中間體R11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2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11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1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13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11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1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0.98 mg/ml 藥劑/mAb比率:6.0
實例 12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5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2。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物用1.9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12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2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8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12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2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8 mg/ml 藥劑/mAb比率:4.2
實例 13a 在氬下向0.5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9 mg/ml)中添加5 eq (0.21 mg)中間體R13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1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13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3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1 mg/ml 藥劑/mAb比率:4.1
實例 13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3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7 mg/ml 藥劑/mAb比率:4.5
實例 14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5 eq (0.19 mg)中間體R14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04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14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4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9 mg/ml 藥劑/mAb比率:5.9
實例 14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4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7 mg/ml 藥劑/mAb比率:5.4
實例 15a 在氬下將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9 mg/ml)與5 eq (0.2 mg)中間體R15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31 mg/ml 藥劑/mAb比率:5.5
實例 15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5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9 mg/ml 藥劑/mAb比率:6.8
實例 15h1
在氬下將1.91 ml PBS中之30 mg B7H3抗體TPP-8382 (c=15.7 mg/ml)與5 eq (1.2 mg)中間體R15溶解於20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7.2)稀釋至2.5 ml並使用Sephadex管柱純化。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用PBS (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 蛋白質濃度:10.39 mg/ml 藥劑/mAb比率:5.6
實例 15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2 mg/ml 藥劑/mAb比率:8.1
實例 15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此處過量R15自10當量減少至5當量。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4 mg/ml 藥劑/mAb比率:2.2
實例 16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76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50 min,且隨後添加0.811 mg (0.00053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6。於RT下再攪拌12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1.95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0 mg/ml 藥劑/mAb比率:7.3
實例 16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6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5 mg/ml 藥劑/mAb比率:7.3
實例 16h1
在氬下,向3.19 ml PBS中之50 mg B7H3抗體TPP-8382中添加0.77 mg TCEP於0.4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5.7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50 min。隨後添加16 eq (8.1 mg)溶解於40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6並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2 h。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8)稀釋至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用0.5 ml PBS緩衝液pH 8稀釋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9.56 mg/ml 藥劑/mAb比率:7.2
實例 16h2
以類似於中間體R16之方式使2.79 ml PBS中之40 mg B7H3抗體TPP-8567 (c = 14.4 mg/ml)偶合。 蛋白質濃度:9.93 mg/ml 藥劑/mAb比率:7.9
實例 16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6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36 mg/ml 藥劑/mAb比率:7.4
實例 16l2
如16h1下所述使1.514 ml PBS中之2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6 (c = 16.5 mg/ml)與中間體R16偶合。 蛋白質濃度:11.54 mg/ml 藥劑/mAb比率:8.0
實例 17a 在氬下,向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86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9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150 min,且隨後添加1.07 mg (0.00060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7。於RT下再攪拌12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1.95 m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此之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 mg/ml 藥劑/mAb比率:5.5
實例 17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7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17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7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2 mg/ml 藥劑/mAb比率:5.1
實例 17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7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5 mg/ml 藥劑/mAb比率:5.4
實例 18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8。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2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18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8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 mg/ml 藥劑/mAb比率:4.1
實例 18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8與5 mg抗B7H3 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4.5
實例 18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8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9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19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5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19。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8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19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9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19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19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35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20a 在氬下將0.3 ml PBS中之3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與5 eq (0.268 mg)中間體R20溶解於3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35 mg/ml 藥劑/mAb比率:5.3
實例 20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0與3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4 mg/ml 藥劑/mAb比率:7.1
實例 20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0與3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2 mg/ml 藥劑/mAb比率:5.9
實例 20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0與3 mg抗B7H3 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1 mg/ml 藥劑/mAb比率:6.8
實例 21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1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1。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且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7 mg/ml 藥劑/mAb比率:5.6
實例 21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1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9 mg/ml 藥劑/mAb比率:3.8
實例 21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1與5 mg抗B7H3 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8 mg/ml 藥劑/mAb比率:4.6
實例 21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1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3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22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2。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9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22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2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22h1
以類似於實例9h1之方式,使中間體R22與3 ml PBS中之30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74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22h2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2與5 mg抗B7H3抗體TPP-856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1 mg/ml 藥劑/mAb比率:4.7
實例 22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2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9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23a 在氬下將0.5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9.1 mg/ml)與5 eq (0.24 mg)中間體R23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13 mg/ml 藥劑/mAb比率:6.1
實例 23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3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2 mg/ml 藥劑/mAb比率:7.6
實例 23h1
以與實例15h1類似之方式,使中間體R23與30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9.97 mg/ml 藥劑/mAb比率:6.4
實例 23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3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4 mg/ml 藥劑/mAb比率:7.3
實例 24a 在氬下將0.458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10.9 mg/ml)與5 eq (0.24 mg)中間體R24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2 mg/ml 藥劑/mAb比率:4.7
實例 24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4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9 mg/ml 藥劑/mAb比率:5.8
實例 24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4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1 mg/ml 藥劑/mAb比率:5.7
實例 24l1
在氬下向30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於2.52 ml PBS中之溶液(c = 11.9 mg/ml)中添加1.2 mg (0.001 mmol)溶解於10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4。於RT下攪拌60 min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用PBS (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0.5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24l3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4與2.61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10336偶合(c = 11.5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0.46 mg/ml 藥劑/mAb比率:5.0
實例 24l4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4與2.78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10337偶合(c = 10.8 mg/ml)。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7.85 mg/ml 藥劑/mAb比率:3.7
實例 25a 在氬下將0.5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9.1 mg/ml)與5 eq (0.23 mg)中間體R25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07 mg/ml 藥劑/mAb比率:4.5
實例 25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5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2 mg/ml 藥劑/mAb比率:5.5
實例 25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5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2 mg/ml 藥劑/mAb比率:5.7
實例 25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6 mg/ml 藥劑/mAb比率:5.6
實例 26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6。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4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26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6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6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26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6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26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6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5 mg/ml 藥劑/mAb比率:3.7
實例 27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3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7。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5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實例 27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7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7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27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7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6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27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7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28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8。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8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28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8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5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28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8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5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28l1
在氬下,向2.5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中添加0.17 mg TCEP於0.25 ml PBS緩衝液(pH 7.2)中之溶液(c = 12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1.57 mg (0.0014 mmol)溶解於2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8。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5 ml,分開,且隨後使每一份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合併,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7.5 ml,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7.2溶析。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且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2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實例 29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4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29。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6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29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9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24 mg/ml 藥劑/mAb比率:3.8
實例 29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9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4 mg/ml 藥劑/mAb比率:2.6
實例 29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29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3 mg/ml 藥劑/mAb比率:3.8
實例 30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0。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4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30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0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2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30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0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31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6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1。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4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31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1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6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實例 31h1
以類似於實例9h1之方式,使中間體R31與2 ml PBS中之20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9.45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31l1
在氬下,向3.4 ml PBS中之30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中添加0.17 mg TCEP於0.3 ml PBS緩衝液(pH 7.2)中之溶液(c = 8.8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1.68 mg (0.0014 mmol)溶解於2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1。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5 ml,分開,且隨後使每一份通過用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再次合併,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7.5 ml,並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7.2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7.2溶析。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且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並再濃縮及再次無菌過濾。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8.06 mg/ml 藥劑/mAb比率:4.1
實例 32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9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2。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4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32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2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2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32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2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8 mg/ml 藥劑/mAb比率:3.7
實例 33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7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3。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3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33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3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3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33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3與5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1 mg/ml 藥劑/mAb比率:4.5
實例 33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3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6 mg/ml 藥劑/mAb比率:3.8
實例 34a 在氬下將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與5 eq (0.15 mg)中間體R34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1.84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34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4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5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34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4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6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35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2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5。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2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35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5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7 mg/ml 藥劑/mAb比率:4.4
實例 35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3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35l1
類似於實例31l1使中間體R35與2.5 ml PBS中之2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1.55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36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6。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5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實例 36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6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2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實例 36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6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4 mg/ml 藥劑/mAb比率:2.7
實例 37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2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7。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7 mg/ml 藥劑/mAb比率:4.2
實例 37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7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4 mg/ml 藥劑/mAb比率:4.6
實例 37k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7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3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37l1
類似於實例31l1使中間體R37與2.5 ml PBS中之2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1.46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38a 在氬下,向0.4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2.5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3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8。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2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38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8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7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38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8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06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39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39。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1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39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9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39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9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4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40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31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0。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且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5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實例 40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0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5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40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0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8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41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7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1。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且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2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41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1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8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41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1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4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42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9 mg (0.00027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2。於RT下再攪拌4 h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且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8 mg/ml 藥劑/mAb比率:2.6
實例 42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2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9 mg/ml 藥劑/mAb比率:3.0
實例 42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2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43a 在氬下,向0.4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2.5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2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3。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8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實例 43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3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9 mg/ml 藥劑/mAb比率:3.6
實例 43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8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7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實例 44e 在氬下,向0.4 ml PBS中之4 mg抗HER2抗體TPP-1015中添加0.023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18 mg (0.00019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4。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9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44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57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45a 在氬下將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10 mg/ml)與5 eq (0.16 mg)中間體R45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混合。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在Sephadex管柱上純化,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 蛋白質濃度:2.14 mg/ml 藥劑/mAb比率:4.6
實例 45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5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4 mg/ml 藥劑/mAb比率:4.9
實例 45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5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01 mg/ml 藥劑/mAb比率:4.3
實例 46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0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1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6。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83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實例 46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6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2.9
實例 46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6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8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實例 47a 在氬下,向0.4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1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75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7。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7 mg/ml 藥劑/mAb比率:3.9
實例 47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7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3 mg/ml 藥劑/mAb比率:4.0
實例 47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7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60 mg/ml 藥劑/mAb比率:4.1
實例 48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0.029 mg TCEP於0.05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0.29 mg (0.00023 mmol)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R48。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混合物用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至2.5 ml之體積。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8溶析。將溶析物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 隨後,將此溶液藉由超速離心來濃縮並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5 mg/ml 藥劑/mAb比率:4.1
實例 48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8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2 mg/ml 藥劑/mAb比率:4.7
實例 48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48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2.4
實例 49a 在氬下向0.5 ml PBS中之5 mg西妥昔單抗(c = 10 mg/ml)中添加5 eq (0.47 mg)中間體R34溶解於50 µl DMSO中之溶液,且於RT下攪拌1 h後,再次添加相同量並將混合物於RT下再攪拌1小時。隨後將混合物用PBS緩衝液(pH 7.2)稀釋至2.5 ml,藉助Sephadex管柱純化,且隨後藉由超速離心濃縮並用PBS (pH 7.2)再稀釋至2.5 ml。 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31 mg/ml 藥劑/mAb比率:5.6
實例 49e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4與5 mg抗HER2抗體TPP-1015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12 mg/ml 藥劑/mAb比率:7.1
實例 49l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R34與5 mg抗TWEAKR抗體TPP-7007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2.25 mg/ml 藥劑/mAb比率:5.8
實例 50dt-2 向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 (對應於TPP-2090-HC-N297A)於540 µl DPBS pH 7.2中之溶液(c約10mg/ml)中添加20 µl中間體R50於DMSO中之10 mmol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4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2稀釋至2.5 ml之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005 µmol於12.5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溶液: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1.9
實例 50dt-4 向5 mg抗TWEAKR抗體TPP-5442 (對應於TPP-2090-HC-N297Q)於DPBS pH 7.2中之溶液(c = 7.4 mg/ml)中添加80 µl中間體R50於DMSO中之10 mmol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40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2稀釋至2.5 ml之總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至約2.5 ml之體積。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1 µmol於200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溶液: 蛋白質濃度:1.69 mg/ml 藥劑/mAb比率:3.7
實例 50et-4 向5 mg抗HER2抗體TPP-7511 (對應於抗HER2抗體-HC-N297Q)於DPBS pH 7.2中之溶液(c = 10 mg/ml)中添加80 µl中間體R50於DMSO中之10 mmol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40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2稀釋至2.5 ml之總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至約2.5 ml之體積。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1 µmol於200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溶液: 蛋白質濃度:1.64 mg/ml 藥劑/mAb比率:3.8
實例 51dt-2 向5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 (對應於TPP-2090-HC-N297A)於530 µl DPBS pH 7.2中之溶液(c約10mg/ml)中添加20 µl中間體R51於DMSO中之10 mmol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5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又一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2稀釋至2.5 ml之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005 µmol於12.5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溶液: 蛋白質濃度:2.08 mg/ml 藥劑/mAb比率:1.9
實例 51dt-4 向5 mg抗TWEAKR抗體TPP-5442 (對應於TPP-2090-HC-N297Q)於DPBS pH 7.2中之溶液(c = 10 mg/ml)中添加53 µl中間體R51於DMSO中之10 mmol溶液。於37℃下培育5 min後,添加400 µl重組體細菌轉麩醯胺酸酶溶液於水中之溶液(產品編號T001,來自Zedira GmbH, Darmstadt, Germany) (25 U/ml)並於37℃下繼續培育24 h。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DPBS pH 7.2稀釋至2.5 ml之總體積並藉由凝膠過濾通過DPBS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H 7.4下之DPBS緩衝液溶析。隨後,藉助Amicon Ultracel-30K離心(Millipore)濃縮ADC溶液,並將其用DPBS再次再稀釋至約2.5 ml之體積。最後,向溶液中添加0.05 µmol於200 µl DPBS中之b-轉麩醯胺酸酶封阻劑Zedira C100。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溶液: 蛋白質濃度:1.56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參照實例 : 小分子、 APDC 及 ADC
首先,為檢驗在各種條件下豆莢蛋白介導之裂解及穩定性,製備豆莢蛋白可裂解之前藥R3r-LLL及R3r-LDL。 另外,作為代表性參照化合物,製備本發明之豆莢蛋白可裂解APDC及ADC之表異構物,其中豆莢蛋白可裂解連接體中之所有胺基酸呈天然L構形(參照實例R3a,e,k;R4a,e,k;R5a,e,k及R9a,e,k) 最後,為測定腫瘤及其他組織中活性代謝物之濃度(-> 第C5b章),對於與實例3k (與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比較,製備參照ADC R10k及R10h1 (無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由於兩種ADC形成相同活性代謝物,因此可檢驗本發明之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對其器官分佈之效應。
參照實例 R3r-LLL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L-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甲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如WO 2015096982 A1中所述製備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甲基丁醯胺(1:1)。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中間體L103偶合使用此中間體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6 min;MS (ESIpos): m/z = 902 [M+H]
+
。
參照實例 R3r-LDL
N-(吡啶-4-基乙醯基)-L-丙胺醯基-D-丙胺醯基-N
1
-[(2S)-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1-(甲基胺基)-1-側氧基丁-2-基]-L-天冬醯胺
首先,如WO 2015096982 A1中所述製備三氟乙酸 / (2S)-2-胺基-4-[{(1R)-1-[1-苄基-4-(2,5-二氟苯基)-1H-吡咯-2-基]-2,2-二甲基丙基}(羥乙醯基)胺基]-N-甲基丁醯胺(1:1)。隨後,藉由在HATU及N,N-二異丙基乙胺存在下在DMF中與中間體L110偶合使用此中間體來製備標題化合物。 LC-MS (方法1): R
t
= 0.88 min;MS (ESIpos): m/z = 902 [M+H]
+
。
參照實例 R3a 類似於實例3a實現製備。 蛋白質濃度:1.99 mg/ml 藥劑/mAb比率:2.6 同樣,以類似方式,利用抗HER2抗體TPP-1015製備參照實例R3e,且利用抗TWEAKR抗體TPP-2658製備參照實例R3k:
參照實例 R3e
蛋白質濃度:1.70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參照實例 R3k
蛋白質濃度:1.71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參照實例 R4a 類似於實例4a實現製備。 蛋白質濃度:1.87 mg/ml 藥劑/mAb比率:3.2 同樣,以類似方式,利用抗HER2抗體TPP-1015製備參照實例R4e,且利用抗TWEAKR抗體TPP-2658製備參照實例R4k:
參照實例 R4e
蛋白質濃度:1.70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參照實例 R4k
蛋白質濃度:1.79 mg/ml 藥劑/mAb比率:3.3
參照實例 R5a 類似於實例5a實現製備。 蛋白質濃度:2.02 mg/ml 藥劑/mAb比率:3.5 同樣,以類似方式,利用抗HER2抗體TPP-1015製備參照實例R5e,且利用抗TWEAKR抗體TPP-2658製備參照實例R5k:
參照實例 R5e
蛋白質濃度:1.72 mg/ml 藥劑/mAb比率:4.2
參照實例 R5k
蛋白質濃度:1.79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參照實例 R9a 類似於實例9a實現製備。 蛋白質濃度:1.57 mg/ml 藥劑/mAb比率:2.4 同樣,以類似方式,利用抗HER2抗體TPP-1015製備參照實例R9e,且利用抗TWEAKR抗體TPP-2658製備參照實例R9k:
參照實例 R9e
蛋白質濃度:1.79 mg/ml 藥劑/mAb比率:3.1
參照實例 R9k
蛋白質濃度:0.68 mg/ml 藥劑/mAb比率:2.8
參照實例 R10k 在氬下,向10.5 ml PBS中之150 mg抗TWEAKR抗體TPP-2658中添加0.86 mg TCEP於2 ml PBS緩衝液中之溶液(c = 14.28 mg/ml)。將混合物於RT下攪拌30 min,且隨後添加6.63 mg (0.008 mmol)溶解於1250 µl DMSO中之中間體F104。於RT下再攪拌90 min後,將反應物用1250 µl預先調節至pH 8之PBS緩衝液稀釋。 隨後將此溶液施加至經PBS緩衝液pH 8平衡之PD 10管柱(Sephadex
®
G-25, GE Healthcare)並用PBS緩衝液pH 8溶析。將溶析物用PBS緩衝液pH 8稀釋至22.5 ml之總體積。將此溶液於RT下在氬下攪拌過夜且隨後使用PD-10管柱再緩衝至pH 7.2。隨後將溶析物藉由超速離心濃縮,用PBS緩衝液(pH 7.2)再稀釋並再次再濃縮。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06 mg/ml 藥劑/mAb比率:3.4
參照實例 R10h1
以類似方式,使中間體F104與100 mg抗B7H3抗體TPP-8382偶合。如下表徵獲得之ADC批料 蛋白質濃度:14.12 mg/ml 藥劑/mAb比率:3.2
C : 生物效能之評價
本發明之化合物之生物活性可示於下述分析中:
C-1a ADC 之細胞毒性效應之測定
利用各種細胞系實施ADC之細胞毒性效應之分析: NCI-H292:人類黏液性表皮樣瘤肺癌細胞,ATCC-CRL-1848,標準培養基:RPMI 1640 (Biochrom;編號FG1215, stab.麩醯胺酸) + 10% FCS (Sigma;編號F2442),TWEAKR陽性;EGFR陽性。 BxPC3:人類胰臟癌細胞,ATCC-CRL-1687,標準培養基:RPMI 1640 (Biochrom;編號FG1215,穩定麩醯胺酸) + 10% FCS (Sigma;編號F2442),TWEAKR陽性。 LoVo人類結腸直腸癌細胞,ATCC編號CCL-229,培養用於MTT分析:標準培養基:Kaighn's + L-麩醯胺酸(Invitrogen 21127) + 10%熱不活化FCS (來自Gibco,編號10500-064)。培養用於CTG分析:RPMI 1640 (Biochrom;編號FG1215,穩定麩醯胺酸) + 10% FCS (Sigma編號F2442)。TWEAKR陽性。 KPL4:人類乳癌細胞系,Bayer Pharma AG (檢查密度並在19.7.2012上於DSMZ下確認),標準培養基:RPMI 1640 (來自Gibco;編號21875- 059, stab. L-麩醯胺酸) + 10%熱不活化FCS (來自Gibco,編號10500-064);HER2陽性。 SK-HEP-1:人類肝細胞癌系,ATCC編號HTB-52,標準培養基:具有Earle鹽之MEM + Glutamax I (Invitrogen 41090) + 10%熱不活化FCS (來自Gibco,編號10500-064);EGFR陽性,TWEAKR陽性 KU-19-19:人類膀胱癌細胞,DMSZ,標準培養基:RPMI 1640 (Biochrom;編號FG1215,穩定麩醯胺酸) + 10% FCS (Sigma;編號F2442),TWEAKR陽性。 SCC4:人類舌根癌,標準培養基:DMEM / Ham's F12;(Biochrom;編號FG 4815,具有穩定麩醯胺酸),ATCC-CRL-1624+ 10% FCS (Sigma編號F2442),TWEAKR陽性 藉由如由美國組織培養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issue Culture Collection,ATCC)或Leibniz-Institut DSMZ-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 (DSMZ)所述之用於所述細胞系之標準方法培養細胞。
CTG 分析
藉由標準方法培養細胞,其中在C-1a下指定生長培養基。藉由以下實施測試:用胰蛋白酶(0.05%)及EDTA (0.02%)於PBS中之溶液(Biochrom AG編號L2143)使細胞脫離、製粒、再懸浮於培養基中、計數並播種至具有白色底部之96孔培養板(Costar編號3610)中(75 µl/孔,每孔之細胞數係以下:NCI-H292:2500個細胞/孔,BxPC3 2500個細胞/孔,LoVo 3000個細胞/孔)中並於37℃及5%二氧化碳下在培育器中培育。24 h後,在25 µl培養基(濃縮四倍)中向細胞中添加抗體藥劑偶聯物,從而在細胞上產生3 × 10
-7
M至3 × 10
-11
M之最終抗體藥劑偶聯物濃度(一式三份)。隨後於37℃及5%二氧化碳下在培育器中培育細胞。在平行板上,使用Cell Titer Glow (CTG)發光細胞存活率分析(Promega編號G7573及編號G7571)測定在藥劑處理開始時(第0天)之細胞活性。為此,每細胞批料添加100 µl受質,隨後將板用鋁箔覆蓋,在板振盪器上以180 rpm振盪2分鐘,使其在實驗臺上靜置8分鐘且隨後使用光度計(Victor X2, Perkin Elmer)量測。受質檢測產生強度與細胞之存活率成正比之發光信號的活細胞中的ATP含量。在與抗體藥劑偶聯物一起培育72 h後,隨後亦使用如上文所述Cell Titer Glow發光細胞存活率分析測定該等細胞之存活率。自所量測數據,使用DRC (劑量反應曲線)分析試算表及4-參數擬合與第0天比較來計算生長抑制之IC
50
。DRC分析試算表係由Bayer Pharma AG及Bayer Business Services在IDBS E-WorkBook Suite平臺(IDBS: ID Business Solutions Ltd., Guildford, UK)上研發之生物手冊試算表。 下表1a列舉此分析之代表性工作實例之IC
50
值:
表 1a
下表1b列舉本發明之ADC及APDC之代表性實例與相應表異構物ADC及APDC之比較數據,其中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所有胺基酸皆呈L構形(參照實例系列R)。沒有明顯之差異:
表 1b )
所報告之活性數據係關於本實驗部分中所述之工作實例,且指示藥劑/mAB比率。該等值可能因不同藥劑/mAB比率而偏離。IC50值係若干獨立性實驗或個別值之平均值。抗體藥劑偶聯物之作用對於包含各別連接體及毒性基團之各別同型對照具有選擇性。
MTT 分析
藉由標準方法培養細胞,其中在C-1a下指定生長培養基。藉由以下實施測試:用於Accutase於PBS中之溶液(來自Biochrom AG編號L2143)使細胞脫離、製粒、再懸浮於培養基中、計數並播種至具有白色底部之96孔培養板(來自Costar編號3610)中(NCI H292:2500個細胞/孔;SK-HEP-1:1000個細胞/孔;KPL4:1200個細胞/孔;總體積為100 µl)。隨後於37℃及5%二氧化碳下在培育器中培育細胞。在48 h後,更換培養基。隨後將10 µl培養基中之濃度為10
-5
M至10
-13
M之抗體藥劑偶聯物移液至細胞(一式三份),且隨後於37℃及5%二氧化碳下在培育器中培育分析。96 h後,使用MTT分析(ATCC, Manassas, Virginia, USA, 目錄號30-1010K)檢測細胞增殖。為此,將MTT試劑與細胞一起培育4 h,之後藉由添加清潔劑溶解細胞過夜。於570 nm下檢測所形成染料(Infinite M1000 pro, Tecan)。使用所量測數據以使用DRC (劑量反應曲線)計算生長抑制之IC
50
。未經測試物質處理但其他經相同處理之細胞之增殖定義為100%數值。 下表1c-f列舉此分析之代表性工作實例之IC
50
值:
表 1c
下表1d列舉包含本發明之ADC及APDC之代表性實例與相應APDC之比較數據,其中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所有胺基酸皆呈L構形(參照實例系列R)。在NCI-H292細胞系上未量測到顯著改變之IC
50
值。
表 1d : 表 1e
下表1f列舉包含本發明之ADC及APDC之代表性實例與相應APDC之比較數據,其中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之所有胺基酸皆呈L構形(參照實例系列R)。未量測到顯著改變之IC
50
值。
表 1f :
所報告之活性數據係關於本實驗部分中所述之工作實例,且指示藥劑/mAB比率。該等值可能因不同藥劑/mAB比率而偏離。IC50值係若干獨立性實驗或個別值之平均值。抗體藥劑偶聯物之作用對於包含各別連接體及毒性基團之各別同型對照具有選擇性。
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 KSP/ Eg5 由所選實例之抑制之 C-1b 測定
於RT下將人類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KSP/Eg5 (tebu-bio/ Cytoskeleton Inc, 編號027EG01-XL)之馬達結構域以10 nM之濃度與經50 µg/ml紫杉醇(Sigma編號T7191-5MG)穩定之microtubuli (牛或豬,tebu-bio/ Cytoskeleton Inc)在15 mM PIPES pH 6.8 (5 mM MgCl
2
及10 mM DTT,Sigma)中一起培育5 min。將新鮮製備之混合物等分成384 MTP (來自Corning)。隨後添加欲以1.0 × 10-6 M至1.0 × 10-13 M之濃度檢驗之抑制劑及ATP (最終濃度500 µM,Sigma)。於RT下培育2 h。藉由檢測使用孔雀石綠(Biomol)形成之無機磷酸鹽來檢測ATPase活性。在添加試劑後,將分析於RT下培育50 min,之後檢測620 nm之波長下之吸收。所用陽性對照係莫那斯曲(monastrol) (Sigma, M8515-1mg)及伊斯平斯(ispinesib) (AdooQ Bioscience A10486)。劑量-活性曲線之個別數據係8倍測定。IC
50
值係兩個獨立實驗之平均值。100%對照係尚未經抑制劑處理之試樣。 下表2列舉所述分析之代表性工作實例之IC
50
值且概述相應細胞毒性數據(MTT分析):
表 2
所報告活性數據係關於本實驗部分中所述之工作實例。
C-1c 酵素分析及穩定性研究 a : 細胞自溶酶 B 分析
對於欲檢驗之每個細胞自溶酶B-可裂解前藥而言,在微反應容器(0.5 ml,來自Eppendorf)中製作混合物。所用酵素係自人類肝組織獲得。最初裝入2 µg細胞自溶酶B (Sigma C8571 25 µg)並用50mM磷酸Na緩衝液pH6.0、2 mM DTT補足至200 µl之總體積。隨後移液50 µl欲檢驗之受質溶液。將混合物於40℃下在300 rpm下之恆定攪動下在thermoblock (來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中培育。酶促反應經動力學控制。出於此目的,在不同時間取10 µl試樣。立刻將所取試樣與20 µl冰冷甲醇混合以停止酶促反應且隨後於-20℃下冷凍。取樣所選時間係在10 min、2 h、4 h及24 h後。隨後藉由RP-HPLC分析(反相HPLC, Agilent Technologies 1200系列)分析試樣。所釋放毒性基團之測定使得能夠測定酶促反應之半衰期t
1/2
。
b : 豆莢蛋白分析
利用重組體人類酵素執行豆莢蛋白分析。將rh豆莢蛋白酵素溶液(目錄號2199-CY, R&D Systems)在50mM乙酸Na緩衝液/ 100mM NaCl pH4.0中稀釋至期望濃度,並於37℃下預培育2 h。隨後將rh豆莢蛋白在50 mM MES緩衝液、250mM NaCl,pH 5.0中調節至1 ng/μl之最終濃度。對於欲檢驗之每個豆莢蛋白可裂解前藥而言,在微反應容器(0.5 ml,來自Eppendorf)中製作混合物。出於此目的,將受質溶液用50 mM MES緩衝液、250 mM NaCl pH 5.0調節至期望濃度(雙倍濃度)。對於酶促反應之動力學量測而言,首先最初裝入250 µl豆莢蛋白溶液且藉由添加250 µl受質溶液開始酵素反應(最終濃度:單一濃度)。在不同時間取50 µl試樣。立刻將此試樣與100 µl冰冷甲醇混合以停止酶促反應且隨後於-20℃下冷凍。取樣所選時間係在0.5 h、1 h、3 h及24 h後。隨後藉助RP-HPLC分析及藉由LC-MS分析來分析試樣。所釋放毒性基團之測定使得能夠測定酶促反應之半衰期t
1/2
(圖1)。 為顯示利用代表性實例之豆莢蛋白介導之裂解,豆莢蛋白分析中製備之受質係在中心丙胺酸單元上具有各別S及R構形之立體異構物模型化合物A (= 參照實例R3r-LLL)及B (= 參照實例R3r-LDL)。在上述條件下使化合物A裂解成靶化合物,且半衰期為1.1 h。在24 h內使化合物B裂解成靶化合物至約20%之程度。
圖1:模型化合物A (參照實例R3r-LLL)及B (參照實例R3r-LDL)之豆莢蛋白介導之裂解
c : 大鼠血漿中之穩定性之測定之分析
檢驗化合物A及B之穩定性,在每一情形下在Eppendorf振盪器上將1.5 ml Eppendorf管中之1 ml大鼠血漿平衡至37℃。製備化合物A及化合物B之具有100 µg/ml之濃度之原液(9乙腈/1 DMSO)。在每一情形下將10 µl原液移液至1 ml平衡大鼠血漿中,以便產生1 µg/ml之濃度。 將試樣於450 rpm及37℃下保持24 h。在0、0.25 h、0.5 h、1 h、2 h、4 h、6 h及24 h之取樣時間中之每一者時,取50 µl並移液至150 µl甲醇中。甲醇之最初裝入中以0.05 µg/ml之濃度包括內標準品。在簡單渦旋後,添加300 µl 10 mM乙酸銨緩衝液(pH 6.8)並以1881 g離心10 min。隨後藉助RP-HPLC分析及藉由LC-MS分析來分析試樣。 在此分析中,化合物A (參照實例R3r-LLL)及化合物B (參照實例R3r-LDL)二者在24 h內皆穩定。
d : 大鼠肝溶酶體中之穩定性之測定之分析
為測定化合物A及B之溶酶體穩定性,自大鼠肝細胞分離溶酶體酵素。向此溶酶體萃取物中各自添加化合物A及B以檢驗在溶酶體條件下之穩定性。蛋白水解酶豆莢蛋白僅在大鼠肝溶酶體中表現極少量(若存在) (Chen, J-M.等人,1997)。為監測溶酶體酵素之酵素活性,添加細胞自溶酶特異性受質。 首先,移出新鮮大鼠肝,稱重並立刻放置於冰上之均質化培養基(0.25 M蔗糖、1 mM EDTA、10 mM HEPES,pH7)中。將肝磨碎並更換培養基。將大鼠肝用4倍量之大鼠肝重量以750 rpm在PPotter (B. Braun)中均質化。將均質物以1000 g離心10 min並過濾上清液。在下一步驟中,借助超離心機,在20 min內以26 500 g自上清液離心出「輕粒線體部分」 (LMF) 。除粒線體外,丸粒中亦存在溶酶體。棄去上清液並將丸粒用0.8 ml/g均質化培養基再懸浮。 為分離溶酶體部分與LMF之其他細胞成份,利用8%、12%、16%、19%、22.5%及27%之蔗糖含量在Optiprep緩衝液(100 mM MOPS、20mM EDTA、0.5% EtOH,pH 7.6)中製備6個Optiprep密度梯度。自特定百分比之2.3 M原液添加蔗糖。另外,添加2.5 ml經分離LMF至蔗糖含量為19%之密度級。隨後,將各密度級在10 ml離心管中層疊在一起並以48 500 g離心17 h。部分1-8係在上方5.6 ml梯度並將其棄去。部分9及10係在下方1.6 ml中並自梯度移出並在冰上用1.6 ml溶解緩衝液(25 mM HEPES、150 mM NaCl、0.1% Triton X100,pH 5)溶解5 min。溶酶體存於部分9及10中。為監測溶解,借助BCA分析(Pierce BCA蛋白質分析套組)監測溶解溶酶體部分之蛋白質含量。 為檢驗化合物A及B之溶酶體穩定性,將6 µl 100 µg/ml原液(9乙腈 / 1 DMSO)添加至290 µl 90 mM檸檬酸鹽緩衝液及300 µl溶酶體萃取物中並於37℃下在Eppendorf振盪器上培育。在0 h、1 h、2 h、6 h、24 h及48 h後自培育溶液每次取50 µl並移液至150 µl MeOH中。最初裝入中包括0.05 µg/ml之內標準品。對於RP-HPLC LCMS分析而言,將試樣用300 µl 10 mM乙酸銨緩衝液(pH 6.8)稀釋並分析。 在溶酶體穩定性分析之條件下,化合物A (參照實例R3r-LLL)在24 h內裂解至約80%之程度,且半衰期為約6 h,而化合物B (參照實例R3r-LDL)在相同時段內穩定。
C-2 內化分析
內化係使得能夠經由抗體藥劑偶聯物(ADC)在表現抗原之癌細胞中特異性且有效提供細胞毒性酬載之關鍵過程。經由特異性抗體及同型對照抗體之螢光標記監測此過程。首先,將螢光染料偶聯至抗體之離胺酸。偶聯係使用pH 8.3下之兩倍莫耳濃度過量之CypHer 5E mono NHS酯(批號357392, GE Healthcare)來實施。在偶合後,藉由矽膠層析(Zeba Spin脫鹽管柱,40K,Thermo Scientific,編號87768;溶析緩衝液:DULBECCO´S PBS,Sigma-Aldrich,編號D8537)純化反應混合物,以消除過量染料並調節pH。使用VIVASPIN 500管柱(Sartorius stedim biotec)濃縮蛋白質溶液。藉由分光光度分析(NanoDrop)測定抗體之染料荷載且隨後計算 (D: P = A
染料
ε
蛋白質
:(A
280
-0.16A
染料
)ε
染料
). 此處檢驗之抗體及同型對照之染料荷載具有相當數量級。在細胞結合分析中,確認偶合不會導致抗體之親和力之任何變化。 經標記抗體用於內化分析。在開始處理之前,將細胞(2 × 10
4
/孔)播種於96孔MTP (平面,黑色,透明底部,編號4308776,來自Applied Biosystems)中之100 µl培養基中。於37℃/5%CO
2
下培育18 h後,更換培養基並以不同濃度(10、5、2.5、1、0.1 µg/ml)添加經標記之抗體。對經標記之同型對照(陰性對照)應用相同處理方案。所選培育時間係0 h、0.25 h、0.5 h、1 h、1.5 h、2 h、3 h、6 h及24 h。使用InCellAnalyzer 1000 (來自GE Healthcare)實施螢光量測。此之後經由量測參數顆粒計數/孔及總顆粒強度/細胞進行動力學評估。 在結合至受體後,檢驗抗體之內化能力。出於此目的,選擇具有不同受體表現程度之細胞。利用本發明上下文中採用之抗體觀察靶標介導之特異性內化,而同型對照未顯示內化。
C-3 用於測定細胞滲透性之活體外測試
可藉助活體外測試在流量分析中使用Caco-2細胞[M.D. Troutman及D.R. Thakker,
Pharm. Res.
20
(8)
, 1210-1224 (2003)]研究物質之細胞滲透性。出於此目的,在24孔濾板上將細胞培養15-16天。對於滲透之測定,將各別測試物質在HEPES緩衝液中於頂端(A)或基底(B)施加至細胞並培育2小時。在0小時後及在2小時後,自順式及反式室獲取試樣。藉由HPLC (Agilent 1200, Böblingen, Germany)使用反相管柱分離試樣。將HPLC系統經由Turbo Ion Spray Interface偶合至三級四極質譜儀API 4000 (AB SCIEX Deutschland GmbH, Darmstadt, Germany)。基於P
app
值評估滲透性,該值係使用由Schwab等人[D. Schwab等人,
J. Med. Chem.
46, 1716-1725 (2003)]公開之式來計算。在P
app
(B-A)對P
app
(A-B)之比率(流出比)係>2或<0.5時,物質分類為主動運輸。 自B至A之滲透性[P
app
(B-A)]及P
app
(B-A)對P
app
(A-B)之比率(流出比)對於細胞內釋放之毒性基團至關重要:此滲透性愈低,則物質穿過Caco-2細胞之單層之主動及被動運輸過程愈慢。若流出比另外不指示任何主動運輸,則物質可在細胞內釋放後在細胞中保留更長時間。因此,亦有更多時間可用於與生物化學靶標(在此情形下,驅動蛋白紡錘體蛋白,KSP / Eg5)相互作用。 下表3闡明此分析之代表性工作實例之滲透性數據:
表 3 C-4 用於測定 P- 醣蛋白 (P-gp) 之受質性質之活體外測試
許多腫瘤細胞表現藥劑之運輸蛋白,且此通常伴隨對細胞抑制劑產生抗性。因此,並非該等運輸蛋白(例如P-醣蛋白(P-gp)或BCRP)之受質之物質可例如展現改良之活性特性。 藉助流量分析使用過表現P-gp之LLC-PK1細胞(L-MDR1細胞)測定P-gp (ABCB1)之物質之受質性質[A.H. Schinkel等人,
J. Clin. Invest.
96, 1698-1705 (1995)]。出於此目的,將LLC-PK1細胞或L-MDR1細胞在96孔濾板上培養3-4天。對於滲透之測定,將各別測試物質單獨或在抑制劑(例如伊維菌素(ivermectin)或維拉帕米(verapamil))存在下在HEPES緩衝液中於頂端(A)或基底(B)施加至細胞並培育2小時。在0小時後及在2小時後,自順式及反式室獲取試樣。藉由HPLC使用反相管柱分離試樣。將HPLC系統經由Turbo Ion Spray Interface system偶合至API 3000三級四極質譜儀(Applied Biosystems Applera, Darmstadt, Germany)。基於P
app
值評估滲透性,該值係使用由Schwab等人[D. Schwab等人,
J. Med. Chem.
46, 1716-1725 (2003)]公開之式來計算。在P
app
(B-A)對P
app
(A-B)之流出比係>2或時,物質分類為P-gp受質。 關於P-gp受質性質之評估之其他準則,可比較L-MDR1及LLC-PK1細胞中之流出比或在抑制劑存在或不存在下之流出比。若該等值相差2倍以上,則所述物質係P-gp受質。
C-5 藥物動力學 C5a : 在活體外內化後 ADC 代謝物之鑑別 方法之該說明 :
實施利用免疫偶聯物之內化研究以分析細胞內形成之代謝物。為此,將人類肺腫瘤細胞NCI H292 (3×10
5
/孔)播種於6孔板中並培育過夜(37℃,5% CO
2
)。將細胞用於10 µg/ml (66 nM)欲檢驗之ADC處理。於37℃及5% CO
2
下實施內化。於不同時間(0、4、24、48、72 h)獲取細胞試樣用於進一步分析。首先,收穫上清液(約5 ml),且在離心(2 min, RT, 1000 rpm Heraeus Variofuge 3.0R)後儲存於-80℃下。將細胞用PBS洗滌並利用Accutase脫離,且測定細胞數。再次洗滌後,將所定義數目之細胞(2 × 10
5
)用100 ml溶解緩衝液(哺乳動物細胞溶解套組(Sigma MCL1))處理並在連續振盪下在Protein LoBind管(Eppendorf目錄號0030 108.116)中培育(Thermomixer,15 min,4℃,650 rpm)。培育後,將溶解物離心(10 min,4℃,12000 g,eppendorf 5415R)並收穫上清液。將獲得之上清液儲存於-80℃下。隨後如下分析試樣。 在藉由高效液相層析(HPLC)耦聯三級四極質譜儀(MS)蛋白質與甲醇或乙腈一起沈澱後實施培養上清液或細胞溶解物中之化合物之量測。 對於50 µl培養上清液/細胞溶解物之後處理,添加150 µl沈澱試劑(甲醇)並將混合物振盪10秒。沈澱試劑含有適宜濃度(通常在20-100 µg/l之範圍內)之內標準品(ISTD)。在以1881 g離心10分鐘後,將上清液轉移至自動取樣器小瓶中,由300 µl與溶析液匹配之緩衝液構成並再次振盪並以1881 g離心10 min。 最後使用HPLC耦聯API6500三級四極質譜儀(來自AB SCIEX Deutschland GmbH)分析細胞溶解物及上清液試樣。 對於校正而言,混合適當濃度(0.1-1000 µg/l)之空白溶解物或空白上清液。檢測限度(LLOQ)係約0.2 µg/l。 用於測試效度之品質控制含有4及40 µg/l。
C5b : 活體內 ADC 代謝物之鑑別
在異種移植物小鼠中i.v.投與10 mg/kg本發明之各種偶聯物後,在投與該等偶聯物後24 h,可量測抗體及潛在代謝物之血漿、腫瘤、肝及腎濃度。在C-6下,存在關於異種移植物模型之方法之更具體說明。此處欲解決之所有皆係本發明之偶聯物之代謝物濃度。所提及之基質中之代謝物之量測另外給出關於與腫瘤中之荷載相比血漿、腎及肝中之代謝物荷載之程度的資訊。
用於量化潛在代謝物之分析
在藉由高效液相層析(HPLC)耦聯三級四極質譜儀(MS)蛋白質與通常甲醇一起沈澱後,進行血漿、腫瘤、肝及腎中化合物之分析。 對於50 µl血漿之後處理而言,添加150 µl沈澱試劑(通常甲醇)並將混合物振盪10 sec。沈澱試劑含有適宜濃度(通常20-100 µg/l範圍內)之內標準品(ISTD)。在以1881 g離心10分鐘後,將上清液轉移至自動取樣器小瓶中,由300 µl與溶析液匹配之緩衝液構成並再次振盪。 在腫瘤或器官物質之後處理中,將特定物質與3-20倍之量之萃取緩衝液混合。萃取緩衝液含有最終濃度為1 mM之50 ml組織蛋白萃取試劑(Pierce, Rockford, IL)、兩粒完全-蛋白酶-抑制劑-混合劑(Roche Diagnostics GmbH, Mannheim, Germany)及苯基甲基磺醯基氟化物(Sigma, St. Louis, MO)。根據組織類型(硬:腫瘤;軟:肝、腎),選擇Prescellys 24溶解及均質化系統(Bertin Technologies)之溶解及均質化程式(www.prescellys.com)。將均質化試樣於4℃下靜置過夜。將50 µl均質化物轉移至自動取樣器小瓶中並由150 µl甲醇(包括ISTD)構成,攪動10 sec且隨後靜置5 min。在添加300 µl乙酸銨緩衝液(pH 6.8)及簡單攪動後,將試樣以1881 g離心10分鐘。 對於校正而言,將血漿試樣之血漿及組織試樣之相應空白基質以0.6-1000 µg/l之濃度混合。根據試樣類型或組織類型,檢測限度(LOQ)介於1 µg/l與20 µg/l之間。 最後使用HPLC耦聯API6500三級四極質譜儀(來自AB SCIEX Deutschland GmbH)分析血漿及基質試樣。 用於測試效度之品質控制含有4、40及400 µg/l。 表4:在Ku-19-19異種移植物小鼠中投與本發明之偶聯物後24 h異種移植物小鼠(n = 3)之腫瘤、血漿、肝及腎中之代謝物濃度(MW:平均值,SD:標準偏差) LLOQ腫瘤:3-20 µg/l;LLOQ血漿:1 µg/l;LLOQ肝及腎:5 µg/l。 表4:
實例3k及參照實例R10k之ADC (具有及無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在Ku-19-19模型(參照章節C-6b)中顯示相當之活體內效應。實例3h1之ADC在A498模型(參照章節C-6c)中同樣顯示至少與參照實例R10h1 (具有及無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相當之活體內效應。 然而,與在施加比較ADC R10k後相比,在投與實例3k之ADC後,尤其在肝中量測到遠更低濃度之活性代謝物。與實例R10k之無酵素可裂解基團之參照ADC (209.4 µg/l)相比,在投與實例3k之ADC (26 µg/l)後,肝中之活性代謝物M26之低濃度係依照章節C1c (參照實例R3r-LDL)中所述之模型化合物B於大鼠肝溶酶體中之高穩定性。
C-6 活體內活性測試
使用(例如)異種移植物模型測試本發明之偶聯物之活性。熟習此項技術者熟悉先前技術中之方法,其容許測試本發明之化合物之活性(參見例如WO 2005/081711;Polson等人, Cancer Res. 2009年3月15日;69(6):2358-64)。為此,將表現結合劑之靶分子之腫瘤細胞系植入齧齒類動物(例如小鼠)中。隨後向植入動物投與本發明之偶聯物、同型抗體對照偶聯物、對照抗體或等滲鹽水。投與發生一次或一次以上。在幾天之培育時間後,藉由比較偶聯物治療之動物及對照組測定腫瘤之大小。偶聯物治療之動物展示較小腫瘤大小。
C-6a. 小鼠中實驗腫瘤之生長抑制 / 消退
將表現
抗體 - 藥物偶聯物
之抗原之人類腫瘤細胞皮下接種於免疫抑制小鼠(例如NMRi裸鼠或SCID小鼠)之肋腹中。自細胞培養物脫離1-10百萬細胞,離心並再懸浮於培養基或培養基/ 基質膠中。在小鼠皮膚下注射細胞懸浮液。 在幾天內,腫瘤生長。在腫瘤大小為約40 mm²時,在確立腫瘤後,開始治療。為檢驗對較大腫瘤之效應,可僅在50-100 mm²之腫瘤大小時起始治療。 經由向小鼠之尾靜脈中之靜脈內(i.v.)途徑實施利用APDC及ADC之治療。ADC係以5 ml/kg之體積投與。 治療方案取決於抗體之藥物動力學。作為標準,治療每第四天接連發生三次。在生長緩慢之腫瘤之情形下,每週治療係選項。對於快速評價而定,可利用進行單一治療之方案。然而,治療亦可繼續,或可在稍後時間進行三天治療之第二週期。 作為標準,每個治療組使用8隻動物。除投與活性物質之組外,根據相同方案,僅利用緩衝液治療一個組作為對照組。 在實驗期間,使用測徑器在兩個維度(長度/ 寬度)上規則地量測腫瘤面積。腫瘤面積測定為長度×寬度。治療組對對照組之平均腫瘤面積之比率闡述為T/C面積。 在治療結束後,在同時終止所有實驗組時,可移出腫瘤並稱重。治療組對對照組之平均腫瘤重量之比率闡述為T/C重量。
C-6b. 各種異種移植物模型中抗 TWEAKR APDC 之效能
向雌性NMRI裸鼠或NOD.SCID小鼠(Janvier)之肋腹中皮下接種腫瘤細胞(例如KU-19-19、NCI-H292、SCC4)。在腫瘤大小為約40 mm²時,利用抗體-藥物偶聯物實現靜脈內處理。在處理後,若適當,繼續監測腫瘤生長。 利用抗TWEAKR抗體-前藥偶聯物(APDC)之處理導致與對照組及同型-藥劑偶聯物相比不同且長效之腫瘤生長抑制,且與無豆莢蛋白可裂解基團(R10k)之相應ADC之生長之抑制相當。表5說明在開始治療後計算之在對照組之最後量測當天關於腫瘤面積測定之T/C值。豆莢蛋白可裂解抗TWEAKR ADC (例如實例24l1)亦顯示強效且特異性抗腫瘤效應。
表 5 : C-6c. 各種異種移植物模型中抗 B7H3 APDC 之效能
向雌性NMRI裸鼠或NOD.SCID小鼠(Janvier)之肋腹中皮下接種腫瘤細胞(例如U251-MG、NCI-H292、SCC4、NCI-H1703)。在腫瘤大小為約40 mm²時,利用抗體-藥物偶聯物實現靜脈內處理。在處理後,若適當,繼續監測腫瘤生長。 與對照組及同型-藥劑偶聯物相比,利用抗B7H3抗體-前藥偶聯物(APDC)之處理引起顯著且長效之腫瘤生長抑制。表6闡述各種異種移植物模型中在治療開始後計算之在對照組之最後量測當天關於腫瘤面積測定之各種抗B7H3 APDC之T/C值及參照化合物R10h1之T/C值。
表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