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4868A - 搬送系統 - Google Patents

搬送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4868A
TW201524868A TW103131119A TW103131119A TW201524868A TW 201524868 A TW201524868 A TW 201524868A TW 103131119 A TW103131119 A TW 103131119A TW 103131119 A TW103131119 A TW 103131119A TW 201524868 A TW201524868 A TW 2015248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rail
traveling
transport system
gui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1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7723B (zh
Inventor
Yoshihiro Matsuo
Mitsunori Yamane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4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7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77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42Joint constructions for relatively movable rails, e.g. rails on turntables, traversers, or sw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5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rail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搬送系統,其係具備:固定於第一樓板(F1)而鋪設之一對第一行進軌道(R1);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第二樓板(F2)之一對第二行進軌道(R2);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一行進軌道(R1)的端部,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二行進軌道(R2)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軌道(RM);以及於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上行進之搬送台車(D)。

Description

搬送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搬送系統,尤其關於在可相互地相對移動之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之間搬送貨物之搬送系統。
本申請案係根據2013年9月25日於日本國提出申請之日本特願2013-198916號主張優先權,並在此援用該內容。
例如,於物流中心等之倉庫(自動倉庫)的內部,為了抑制用以收納貨物之棚架於地震時產生搖動所造成的貨物崩落,有時會採用免震樓板。另一方面,於倉庫的外部(貨物處理棟等),為了降低建設費用,乃設置一般樓板而非免震樓板。於免震樓板區與一般樓板區之間之貨物的搬送時,係使用搬送台車,並且於免震樓板上,鋪設可讓搬送台車行進之第一軌道,於一般樓板上,與第一軌道連接而鋪設第二軌道。
於該搬送系統中,於地震時當免震樓板與一般樓板相對地移動時,在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之連接部破損而使各軌道產生扭曲變形時,地震後的復原會耗費許 多時間。因此,提出有一種於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之間介設連結軌道,於地震時當免震樓板上的第一軌道與一般樓板上的第二軌道相對地移動時,使連結軌道積極地脫離之搬送系統(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許第3077571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搬送系統中,於地震時當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相對地移動時,由於連結軌道會從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簡單地脫離,所以因地震所造成之難以承受的力不會施加於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而能夠抑制軌道的扭曲、變形、破損等。
然而,例如當搬送台車於連結軌道上行進時產生地震時,由於連結軌道會從第一軌道與第二軌道脫離,使搬送台車出軌而傾倒,或是掉落至樓下,可能導致搬送台車或周邊設備的破損。此外,當搬送台車或周邊設備產生破損時,地震後的復原會耗費許多時間。
本發明係為了克服上述課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於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之間產生相對移動,亦可抑制軌道的破損,並抑制搬送台車的出軌或掉落之搬送系統。
本發明的第1型態為一種搬送系統,係在隔著間隔可彼此地相對移動而配置之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之間搬送貨物之搬送系統,其係具備:以相對於上述第一樓板不相對移動之方式所構成之一對第一行進路徑;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上述第二樓板之一對第二行進路徑;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上述第一行進路徑的端部或上述第一樓板,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上述第二行進路徑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路徑;以及於上述第一行進路徑、上述中間行進路徑及上述第二行進路徑上行進之搬送台車。
本發明的第2型態係於上述第1型態中,具備:與上述第一行進路徑平行且固定在上述第一樓板而鋪設之第一導引軌道;與上述第二行進路徑平行且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上述第二樓板之第二導引軌道;以及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上述第一導引軌道的端部,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上述第二導引軌道的端部之中間導引軌道;上述搬送台車係具有可沿著上述第一導引軌道、上述中間導引軌道及上述第二導引軌道而移動之導引構件。
本發明的第3型態係於上述第2型態中,上述導引構件具備:可沿著上述第一導引軌道、上述中間導引軌道及上述第二導引軌道而轉動之導引輥,以及支撐上述導引輥之輥托架;上述輥托架係繞著垂直軸轉動自如地安裝於上述搬送台車。
本發明的第4型態係於上述第1至第3型態中任一型態中,上述搬送台車的行進輪具有:對應於藉由上述第一行進路徑及上述第二行進路徑之相對移動而在上述中間行進路徑所產生之軌間距離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之橫寬。
本發明的第5型態係於上述第1至第4型態中任一型態中,於上述中間行進路徑的下部,配置用以覆蓋上述第一樓板與上述第二樓板之間隔之底板。
本發明的第6型態係於上述第1至第5型態中任一型態中,於上述第二行進路徑之側方的上述第二樓板,配置從上述搬送台車接收貨物之收貨部。
根據本發明之搬送系統,將第一行進路徑配置在第一樓板上,以可朝鋪設方向移動之方式將第二行進路徑配置在第二樓板,並且以可轉動之方式將中間行進路徑連接於第一行進路徑及第二行進路徑。因此,即使因地震等使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相對地移動時,亦可抑制行進路徑的破損。亦即,對於左右方向的相對移動,係藉由使中間行進路徑相對於第一行進路徑及第二行進路徑轉動而吸收移動量,對於鋪設方向的相對移動,係藉由使第二行進路徑朝鋪設方向移動而吸收移動量。此外,藉由抑制行進路徑的破損,亦可抑制搬送台車的出軌或掉落。
1‧‧‧搬送系統
2‧‧‧導引構件
3‧‧‧車輪
4‧‧‧導引滾子
5、8、14‧‧‧滑動止滑塊
6、7、9、90、100‧‧‧連結部
9‧‧‧第一段差部
10‧‧‧第二段差部
11‧‧‧底板
12‧‧‧托架
13‧‧‧副底板
15‧‧‧搬運裝置
16‧‧‧收貨部
17‧‧‧旋轉盤
18‧‧‧出入庫部
19‧‧‧軌道導引部
21‧‧‧導引輥
22‧‧‧輥托架
23‧‧‧垂直軸
91、101‧‧‧底部
D‧‧‧搬送台車
D1‧‧‧行進輪
D2‧‧‧移載機構
F1‧‧‧第一樓板
F2‧‧‧第二樓板
G1‧‧‧第一導引軌道
G2‧‧‧第二導引軌道
GM‧‧‧中間導引軌道
R1‧‧‧第一行進軌道
R2‧‧‧第二行進軌道
RM‧‧‧中間行進軌道
第1A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之俯視圖。
第1B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之側視圖。
第2A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a-a線剖視圖。
第2B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b-b線剖視圖。
第2C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c-c線剖視圖。
第3A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d-d線剖視圖。
第3B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e-e線剖視圖。
第3C圖係導引構件的變形例。
第4A圖係顯示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的作用之說明圖(通常狀態時之俯視圖)。
第4B圖係顯示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的作用之說明圖(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朝Y軸方向相對移動時之俯視圖)。
第4C圖係顯示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的作用之說明圖(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朝X軸方向相對移動時之俯視圖)。
第5圖係顯示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朝X軸方向相對移動時之行進台車的動作之俯視圖。
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之俯視圖。
第7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之俯視圖。
第7B圖係第7A圖之a-a線剖視圖。
以下係一邊參考附圖一邊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本說明所使用之尺寸、材料、及其他具體數值等,僅為用以更容易理解本發明之例示,除了有特別說明之外時,皆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關於實質上具有同一功能、構成之要素,係附加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此外,關於與本發明無直接關係之要素,係省略該圖示。
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1係如第1A圖及第1B圖所示,為在隔著間隔C可彼此地相對移動而配置之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搬送貨物之搬送系統,並且具備:固定於第一樓板F1而鋪設之一對第一行進軌道R1;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第二樓板F2之一對第二行進軌道R2;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一行進軌道R1的端部,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二行進軌道R2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軌道RM;以及於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上行進之搬送台車D。
該搬送系統1係例如設置在具備自動倉庫或貨物處理棟等之物流中心,第一樓板F1為自動倉庫內的免震樓板,第二樓板F2為自動倉庫外(貨物處理棟內)的一般樓板。此外,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係只要可彼此地相對移動,則兩者均可為免震樓板,或兩者均可為一般樓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係如圖所示,隔著間隔C而配置,由於因地震等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相 對移動,而使間隔C的大小變動。
搬送台車D係具有設置在四個角落之行進輪D1,於搬送台車D上載置有被搬出入於自動倉庫等之貨物。此外,搬送台車D亦可具備:對於例如將貨物收納於自動倉庫的棚架或是從棚架取出貨物之堆貨起重機等搬運裝置15,可進行貨物的傳送及接收之輸送帶等移載機構D2。在第1A圖及第1B圖中,係省略自動倉庫之棚架的圖示。
第一行進軌道R1係藉由隔著既定的軌間距離將一對軌道構件平行地固定在第一樓板F1,而在第一樓板F1上形成軌道。因此,第一行進軌道R1係相當於以相對於第一樓板F1不相對移動之方式所構成之一對第一行進路徑。此外,第一行進軌道R1之最接近於第二樓板F2之端部,係配置在從第一樓板F1之與第二樓板F2相對向的端面往內側進入達一定距離之位置。
第二行進軌道R2係藉由隔著既定的軌間距離將一對軌道構件平行地以可移動之方式固定在第二樓板F2,而在第二樓板F2上形成軌道。因此,第二行進軌道R2係相當於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第二樓板F2之一對第二行進路徑。具體而言,第二行進軌道R2係於下表面具有沿著長度方向而配置之複數個車輪3,並且可一邊維持與第一行進軌道R1相同的高度,一邊沿著鋪設方向(長度方向)滑動而構成。
此外,於第二樓板F2上,配置有一邊保持 第二行進軌道R2的軌間距離一邊導引往鋪設方向的移動之複數個導引滾子4。導引滾子4係例如沿著第二行進軌道R2的兩側面而配置。藉由該導引滾子4,第二行進軌道R2的軌間距離係設定為與第一行進軌道R1相同的軌間距離。
此外,於通常狀態(第一樓板F1及第二樓板F2靜止之狀態,且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配置在一直線上之狀態)下,第二行進軌道R2之最接近於第一樓板F1之端部,係配置在從第二樓板F2之與第一樓板F1相對向的端面往內側進入達一定距離之位置。
中間行進軌道RM為連結第一行進軌道R1與第二行進軌道R2而形成一條軌道之軌道構件。中間行進軌道RM係相當於其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一行進路徑的端部且其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二行進路徑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路徑。中間行進軌道RM係與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二行進軌道R2形成銷結合,並於水平面內可轉動地構成。亦即,藉由第一行進軌道R1、第二行進軌道R2及中間行進軌道RM而構成連結機構,藉由該連結機構的作用,可吸收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左右方向的相對移動而構成。
在此,第一行進軌道R1與中間行進軌道RM係在連結部6連結,第一導引軌道G1與中間導引軌道GM在連結部7連結。此外,中間行進軌道RM與第二行進軌道R2在連 結部90連結,中間導引軌道GM與第二導引軌道G2在連結部100連結。
此外,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係僅分別為第一行進路徑、中間行進路徑及第二行進路徑的一例。
然而,當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左右方向相對移動時,第一行進軌道R1的端部與第二行進軌道R2的端部之鋪設方向的間隔,最多係減少與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隔C相等的程度。亦即,若設為相對移動角θ(從第一行進軌道R1與第二行進軌道R2位於一直線上之狀態所偏離之角度),則第一行進軌道R1的端部與第二行進軌道R2的端部之鋪設方向的間隔之減少份1-cos θ,係在不超過C之範圍內變動。在此,簡單地將中間行進軌道RM的長度設為1,θ<90°,1>C。該變動份係藉由使第二行進軌道R2在第二樓板F2上移動而被吸收。
此外,當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鋪設方向相對移動時,伴隨著第一行進軌道R1的移動,使第二行進軌道R2透過中間行進軌道RM而被拉引,而使第二行進軌道R2在第二樓板F2上移動。因此,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朝鋪設方向之相對移動的移動量,係藉由第二行進軌道R2之移動而被吸收。
於實際的地震時,雖然處於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朝左右方向及鋪設方向的相對移動混合存 在之狀態,但可藉由上述軌道構成,可一邊吸收水平面內的全部相對移動量一邊確保軌道。因此,可抑制軌道的破損,並可抑制搬送台車的出軌或掉落。
此外,圖示之搬送系統1係具備:在第一行進軌道R1的軌間中間部與第一行進軌道R1平行且固定在第一樓板F1而鋪設之第一導引軌道G1;在第二行進軌道R2的軌間中間部與第二行進軌道R2平行且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第二樓板F2之第二導引軌道G2;以及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一導引軌道G1的端部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二導引軌道G2的端部之中間導引軌道GM;搬送台車D係具有可沿著第一導引軌道G1、中間導引軌道GM及第二導引軌道G2而移動之導引構件2。
第一導引軌道G1係配置在第一行進軌道R1之軌間的大致中央部,並藉由實質上與第一行進軌道R1相同之構成而配置在第一樓板F1。此外,第二導引軌道G2係配置在第二行進軌道R2之軌間的大致中央部,並藉由實質上與第二行進軌道R2相同之構成而配置在第二樓板F2。此外,中間導引軌道GM係配置在中間行進軌道RM之軌間的大致中央部,並藉由實質上與中間行進軌道RM相同之構成而連接在第一導引軌道G1與第二導引軌道G2。
藉由該構成,第一導引軌道G1、第二導引軌道G2及中間導引軌道GM係具有與上述第一行進軌道R1、第二行進軌道R2及中間行進軌道RM相同之作用, 即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左右方向及鋪設方向相對移動時,亦可一邊吸收水平面內的全部相對移動量一邊確保軌道。因此可抑制軌道的破損,並可抑制搬送台車的出軌或掉落。
在此係說明第一導引軌道G1、第二導引軌道G2及中間導引軌道GM分別配置在第一行進軌道R1、第二行進軌道R2及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中間部之情形,但第一導引軌道G1、第二導引軌道G2及中間導引軌道GM亦可分別配置在第一行進軌道R1、第二行進軌道R2及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外側。
以下係根據第2A圖至第2C圖及第3A圖至第3C圖所示之剖視圖,詳細說明上述搬送系統1。在此,第2A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a-a線剖視圖,第2B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b-b線剖視圖,第2C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c-c線剖視圖。此外,第3A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d-d線剖視圖,第3B圖係第1A圖所示之搬送系統之e-e線剖視圖,第3C圖係導引構件的變形例。
如第2A圖所示,第一行進軌道R1係以具有既定的軌間距離之方式,藉由螺栓等固定具而固定於第一樓板F1。搬送台車D的行進輪D1於第一行進軌道R1的上面轉動。在此,一般於軌道上行進之車輪,係形成有用以沿著軌道導引車輪之凸緣,但在本實施形態之行進輪D1未形成凸緣。
由於中間行進軌道RM係藉由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相對移動而使軌間距離變動,因此當在搬送台車D的行進輪D1形成凸緣時,必須使行進輪D1的車輪間隔跟隨軌間距離的變動。然而,為了改變行進輪D1的車輪間隔,不得不使用複雜的構造,亦難以跟隨因地震等所產生之複雜的相對移動所造成之變動。因此,本實施形態中,係將搬送台車D的導引機構從行進輪D1中分離,並配置導引構件2。
導引構件2係如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具備:可沿著第一導引軌道G1、中間導引軌道GM及第二導引軌道G2轉動之導引輥21;以及支撐導引輥21之輥托架22;輥托架22係繞著垂直軸23轉動自如地安裝於搬送台車D。導引輥21係如第2A圖所示,藉由接觸於第一導引軌道G1的兩側面而轉動之一對導引輥21而構成。此外,關於導引構件2的作用,將於之後詳細說明。
如第2B圖所示,於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配置有在第一樓板F1上滑動之滑動止滑塊5。滑動止滑塊5係藉由安裝於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的下面之樹脂等的塊體所構成,當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相對於第一樓板F1移動時,係於第一樓板F1上滑動。
滑動止滑塊5係例如配置在中間行進軌道RM與第一行進軌道R1之連結部6以及中間導引軌道GM與第一導引軌道G1之連結部7的正下方或其附近。此外, 亦可將滑動止滑塊5配置在較上述配置場所更接近第二樓板F2之一側。滑動止滑塊5係保持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的高度,並且支撐行進於中間行進軌道RM上之搬送台車D的重量。在此係說明將滑動止滑塊5配置在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之情形,但亦可將滑動止滑塊5配置在第一樓板F1。
如第2C圖所示,於中間行進軌道RM的下部,配置用以覆蓋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隔C之底板11。底板11係例如連接於中間導引軌道GM的兩側面,並朝向中間行進軌道RM延伸設置。於中間行進軌道RM的內側面,連接有用以支撐底板11之托架12。此外,亦可將底板11連接於中間行進軌道RM,將托架12連接於中間導引軌道GM。在此,搬送系統1有時會遠離地面(樓板)而設置在高處。此時,藉由使用底板11,即可防止貨物掉落於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的間隙。
如此,藉由將底板11可滑動地支撐於托架12上,即使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距離變動時,底板11亦不會阻礙中間行進軌道RM的動作,且即使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距離擴展至最大限度時,亦可將底板11支撐於托架12上。
底板11係相當於構成連結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通路之穿廊。因此,如第1A圖所示,底板11係具有大於間隔C之長度而構成。此外,亦可於中間行進軌道RM的外側面配置副底板13。此外,如第1A圖所示, 亦可於由底板11及副底板13所構成之穿廊的4個角落配置滑動止滑塊14。滑動止滑塊14係可滑動地接觸於第一樓板F1或第二樓板F2上。在此,副底板13亦可達到與上述底板11同樣之效果。
即使因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相對移動而使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距離變動時,亦必須使搬送台車D的行進輪D1不會從中間行進軌道RM出軌。因此,搬送台車D的行進輪D1較佳係具有:對應於藉由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二行進軌道R2之相對移動而在中間行進軌道RM所產生之軌間距離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之橫寬W。
在此,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距離係於通常狀態(第一樓板F1及第二樓板F2靜止之狀態,且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配置在一直線上之狀態)下具有最大值,最小值則會因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相對移動所形成的相對移動角θ而變動(惟θ<90°)。具體而言,係根據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隔C的大小、假定之相對移動量(相對移動角θ)、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間距離、及中間行進軌道RM的軌道寬度等條件,來設定行進輪D1的橫寬W。
如第3A圖所示,於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配置有在第二樓板F2上滑動之滑動止滑塊8。滑動止滑塊8係與上述滑動止滑塊5實質上為相同之零件且具有相同之構成,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如第3B圖所示,於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沿著鋪設方向設置有複數個可在第二樓板F2上轉動之車輪3。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的下部構造係具有剖面呈U字狀,且開放部以朝下之方式形成。車輪3係例如配置剖面呈U字狀的凹部內。
此外,於第二樓板F2上,複數個導引滾子4係沿著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的兩側面而朝鋪設方向配置。導引滾子4係以從兩側夾持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之下部構造的側面之方式來配置。藉由該構成,即使一對第二行進軌道R2於第二樓板F2上移動時,第二行進軌道R2的軌間距離亦保持在與第一行進軌道R1相同之距離。
在此,第3C圖係顯示導引構件2的變形例。第3C圖係與第2A圖相同,為a-a線剖視圖。例如,如圖示般,當第一導引軌道G1的上部構造具有剖面呈U字狀,且開放部以朝上之方式形成時,可將1個導引輥21插入於第一導引軌道G1的凹部,並以接觸於內側面而轉動之方式配置。此時,支撐導引輥21之輥托架22係繞著垂直軸23轉動自如地安裝於搬送台車D。藉由此構成,亦具有與上述導引構件2相同之作用。
上述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的滑動機構並不限定於圖示之構成,例如可配置滑動止滑塊來取代車輪3,或是使用具備低摩擦的滑動面之導引軌道來取代導引滾子4。
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1中,如第1A圖所示,於第二行進軌道R2之側方的第二樓板F2,配置有從搬送台車D接收貨物之收貨部16。收貨部16係例如由輥輸送帶或皮帶輸送帶等所構成,於收貨部16的旁邊配置有旋轉盤17,於旋轉盤17的旁邊配置有出入庫部18。
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1中,於入庫時,被載置於出入庫部18之貨物係經由旋轉盤17被移送至收貨部16,並移載至鄰接於收貨部16而停車之搬送台車D。裝載貨物之搬送台車D係於第二行進軌道R2、中間行進軌道RM、第一行進軌道R1上行進,並從第二樓板F2(一般樓板)的區域移送至第一樓板F1(免震樓板)的區域。搬送台車D係於既定之搬送裝置15的位置停車,並將貨物移載至搬送裝置15,然後藉由搬送裝置15將貨物收納於既定的棚架。於出庫時,係經由相反之路徑,從棚架將貨物出庫至出入庫部18。
接著使用第4A圖至第4C圖及第5圖,詳細明本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1的作用。
第4A圖為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處於通常狀態時之俯視圖,將與各軌道正交之方向設為X軸,將各軌道的鋪設方向(長度方向)設為Y軸。本實施形態中,所謂「通常狀態」係指第一樓板F1及第二樓板F2靜止之狀態,且第一行進軌道R1、中間行進軌道RM及第二行進軌道R2配置在一直線上之狀態。
當因地震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Y 軸方向相對地移動時,如第4B圖所示,會有第一樓板F1往第二樓板F2接近,而使間隔C較通常狀態更窄之情形。此時,伴隨著第一樓板F1的移動,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一導引軌道G1亦移動,使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透過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往Y軸的負方向按壓後退。然後,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係由導引滾子4所導引而在第二樓板F2上滑動。因此,可吸收朝Y軸方向之相對移動所產生的移動量,可抑制軌道的破損,並可抑制搬送台車D的出軌或掉落。
雖然圖中未顯示,但當因地震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Y軸方向相對地移動時,會有第一樓板F1遠離第二樓板F2,而使間隔C較通常狀態更寬之情形。此時,伴隨著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一導引軌道G1的移動,使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透過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往Y軸的正方向被拉動,使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由導引滾子4所導引而在第二樓板F2上滑動。
此外,當因地震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X軸方向相對地移動時,如第4C圖所示,中間行進軌道RM相對於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二行進軌道R2轉動,伴隨於此,第二行進軌道R2係由導引滾子4所導引,且相對於第二樓板F2朝Y軸方向僅些許地滑動。同樣地,中間導引軌道GM係相對於第一導引軌道G1及第二導引軌道G2轉動,伴隨於此,第二導引軌道G2係由導引滾子 4所導引,且相對於第二樓板F2朝Y軸方向僅些許地滑動。
如此,將第一行進軌道R1固定在第一樓板F1,以可朝Y軸方向移動之方式將第二行進軌道R2配置在第二樓板F2,並且以可轉動之方式將中間行進軌道RM連接於第一行進軌道R1及第二行進軌道R2,藉此,即使因地震等使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X軸方向及Y軸方向相對地移動,亦可吸收該移動量,並可抑制軌道的破損。此外,藉由抑制軌道的破損,亦可抑制搬送台車D的出軌或掉落。關於第一導引軌道G1、中間導引軌道GM及第二導引軌道G2亦相同。
於實際的地震中,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相對移動的方向,亦有相對於X軸方向及Y軸方向呈斜向之方向的情形,斜向方向的移動可分解為X軸方向成分及Y軸方向成分,結果可如第4B圖及第4C圖所示之狀態來說明。
此外,如第4A圖至第4C圖所示,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之間隔C係藉由底板11及副底板13所覆蓋。底板11及副底板13的Y軸方向長度係設定為對應於所假定之Y軸方向之相對移動量的最大值。此外,底板11係可滑動地配置在托架12上。因此,如第4C圖所示,即使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朝X軸方向移動時,底板11亦不會干涉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的移動,且亦不會掉落。
接著參考第5圖,說明搬送台車D於中間 行進軌道RM上行進中,第一樓板F1與第二樓板F2朝X軸方向相對地移動之情形。
如第5圖所示,導引構件2係例如配置在搬送台車D之前後的兩點。如此,藉由將導引構件2配置在搬送台車D的前方部及後方部,即可使搬送台車D的導引穩定化。此外,導引構件2的配置場所或配置個數,並不限定於圖示者,亦可配置在中心部的一處,或是三處以上。
如第5圖所示,例如當一方的導引構件2位於中間導引軌道GM上,另一方的導引構件2位於第一導引軌道G1上時,伴隨著中間導引軌道GM的轉動,搬送台車D係轉動達角度φ。該角度φ係小於中間導引軌道GM的相對移動角θ。若不吸收該搬送台車D的轉動角度φ與相對移動角θ之差分,則導引構件2會與中間導引軌道GM或第一導引軌道G1干涉,而成為損傷之原因。因此,本實施形態係使支撐導引輥21之輥托架22可繞著垂直軸23轉動而構成,藉此吸收該差分。
在此,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1之搬送系統1之俯視圖。在第二實施形態1之搬送系統1中,係將收貨部16配置在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的鋪設方向。此時,亦可於收貨部16的前方配置用以導引第二行進軌道R2及第二導引軌道G2之軌道導引部19。雖然圖中未顯示,但於收貨部16的側方或鋪設方向的旁邊配置有旋轉盤,於旋轉盤的旁邊配置有出入庫部。關於其他構成,由於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故在此省略 詳細說明。
此外,第7A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之俯視圖,第7B圖係第7A圖之a-a線剖視圖。第三實施形態之搬送系統1係使搬送台車D直接在第一樓板F1上行進,以取代第一行進軌道R1。於第一樓板F1形成有:形成於與第二樓板F2相對向之部分之橫寬較寬的第一段差部9;以及與第一段差部9連通且橫寬較窄的第二段差部10。
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係分別藉由連結部6及連結部7可轉動地連接於第一階差部9的底部91。因此,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係在與第一階差部9的底部91為同一平面上,相對於第一樓板F1可相對地移動而構成。第一階差部9的橫寬係當中間行進軌道RM及中間導引軌道GM轉動時,中間行進軌道RM、中間導引軌道GM、底板11或副底板13形成為不與第一樓板F1接觸之大小。此外,第一階差部9的深度係以使第一樓板F1的上表面與中間行進軌道RM的高度一致之方式形成。此外,於第二階差部10的底部101,鋪設有第一導引軌道G1。
藉由該構成,將第一樓板F1的上表面使用作為行進路徑,藉此省略第一行進軌道,而可減少軌道的鋪設步驟,且可實現搬送系統1的成本降低。關於其他構成,由於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故在此省略詳細說明。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第二階差部10之左右方向的第一 樓板F1係相當於以相對於第一樓板不相對移動之方式所構成之一對第一行進路徑。此外,第二行進軌道R2係相當於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第二樓板F2之一對第二行進路徑。再者,中間行進軌道RM係相當於其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一樓板F1且其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第二行進路徑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路徑。
以上係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但本發明當然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範圍內的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當然屬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例如,上述搬送系統1並不限定於使用在自動倉庫者,可使用在具有可相對移動的第一樓板F1及第二樓板F2之所有建築物及構造物。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搬送系統,即使因地震等而使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相對地移動時,亦可抑制行進路徑的破損,並可抑制搬送台車的出軌或掉落。
1‧‧‧搬送系統
2‧‧‧導引構件
4‧‧‧導引滾子
14‧‧‧滑動止滑塊
6、7、90、100‧‧‧連結部
11‧‧‧底板
13‧‧‧副底板
15‧‧‧搬運裝置
16‧‧‧收貨部
17‧‧‧旋轉盤
18‧‧‧出入庫部
D‧‧‧搬送台車
D1‧‧‧行進輪
D2‧‧‧移載機構
F1‧‧‧第一樓板
F2‧‧‧第二樓板
G1‧‧‧第一導引軌道
G2‧‧‧第二導引軌道
GM‧‧‧中間導引軌道
R1‧‧‧第一行進軌道
R2‧‧‧第二行進軌道
RM‧‧‧中間行進軌道

Claims (9)

  1. 一種搬送系統,係在隔著間隔可彼此地相對移動而配置之第一樓板與第二樓板之間搬送貨物之搬送系統,其係具備:以相對於前述第一樓板不相對移動之方式所構成之一對第一行進路徑;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前述第二樓板之一對第二行進路徑;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前述第一行進路徑的端部或前述第一樓板,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前述第二行進路徑的端部之一對中間行進路徑;以及於前述第一行進路徑、前述中間行進路徑及前述第二行進路徑上行進之搬送台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搬送系統,係具備:與前述第一行進路徑平行且固定在前述第一樓板而鋪設之第一導引軌道;與前述第二行進路徑平行且朝鋪設方向移動自如地鋪設於前述第二樓板之第二導引軌道;以及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前述第一導引軌道的端部,且另一端轉動自如地連結於前述第二導引軌道的端部之中間導引軌道;前述搬送台車係具有可沿著前述第一導引軌道、前述中間導引軌道及前述第二導引軌道而移動之導引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前述導 引構件具備:可沿著前述第一導引軌道、前述中間導引軌道及前述第二導引軌道而轉動之導引輥;以及支撐前述導引輥之輥托架;前述輥托架,係繞著垂直軸轉動自如地安裝於前述搬送台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前述搬送台車的行進輪係具有:對應於藉由前述第一行進路徑及前述第二行進路徑之相對移動而在前述中間行進路徑所產生之軌間距離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之橫寬。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於前述中間行進路徑的下部,配置用以覆蓋前述第一樓板與前述第二樓板之間隔之底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於前述第二行進路徑之側方的前述第二樓板,配置從前述搬送台車接收貨物之收貨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於前述中間行進路徑的下部,配置用以覆蓋前述第一樓板與前述第二樓板之間隔之底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於前述第二行進路徑之側方的前述第二樓板,配置從前述搬送台車接收貨物之收貨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搬送系統,其中,於前述第二行進路徑之側方的前述第二樓板,配置從前述搬送台車接收貨物之收貨部。
TW103131119A 2013-09-25 2014-09-10 搬送系統 TWI527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8916 2013-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868A true TW201524868A (zh) 2015-07-01
TWI527723B TWI527723B (zh) 2016-04-01

Family

ID=5274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1119A TWI527723B (zh) 2013-09-25 2014-09-10 搬送系統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1955B2 (zh)
JP (1) JP5994946B2 (zh)
CN (1) CN105358401B (zh)
SG (1) SG11201600016XA (zh)
TW (1) TWI527723B (zh)
WO (1) WO2015045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7137B2 (ja) * 2016-09-23 2020-04-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車
CN115107817B (zh) * 2022-07-12 2023-11-14 中建空列(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悬挂式单轨导向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0901A (ja) * 1983-01-13 1984-07-27 日本ビソ−株式会社 移送台車用レ−ルの敷設装置
JPS6065801A (ja) * 1983-09-20 1985-04-15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屋上に配設された走行レ−ルの伸縮装置
JP2757619B2 (ja) * 1991-10-04 1998-05-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自走台車装置
JP2954447B2 (ja) * 1993-03-26 1999-09-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走行体のレール装置
JP3077571B2 (ja) * 1995-10-06 2000-08-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免震倉庫
US6264330B1 (en) 1996-12-30 2001-07-24 Sony Corporation Self-propelled camera dolly
JP3453083B2 (ja) 1999-04-13 2003-10-0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キャリヤ走行レールの端部接続装置
JP3436896B2 (ja) * 1999-07-23 2003-08-18 シーメンス株式会社 軌条型搬送設備の免震機構
JP3603684B2 (ja) * 1999-08-26 2004-12-2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床体
JP2002019604A (ja) * 2000-07-11 2002-01-23 Shinko Electric Co Ltd 軌道免震装置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US6682294B2 (en) * 2002-02-15 2004-01-27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oading ramp deck
JP2005225583A (ja) * 2004-02-10 2005-08-25 Daifuku Co Ltd 物品搬送設備
JP4641400B2 (ja) * 2004-09-13 2011-03-02 日本輸送機株式会社 建屋間の誘導線敷設構造
JP2006219864A (ja) 2005-02-09 2006-08-24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有軌道搬送台車の耐震レール構造
EP1746333A1 (en) 2005-07-20 2007-01-24 Piumaworld S.r.l. A unit for moving television cameras or film cameras
JP2010180051A (ja) 2009-02-09 2010-08-19 Daifuku Co Ltd 物品収納設備
JP5651950B2 (ja) * 2009-12-25 2015-01-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レール装置
JP5229363B2 (ja) 2010-11-04 2013-07-0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JP5636897B2 (ja) 2010-11-15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WO2013058162A1 (ja) * 2011-10-19 2013-04-25 株式会社Ihi 軌道中継装置、および台車搬送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401B (zh) 2017-04-26
SG11201600016XA (en) 2016-02-26
JPWO2015045803A1 (ja) 2017-03-09
JP5994946B2 (ja) 2016-09-21
US20160122949A1 (en) 2016-05-05
WO2015045803A1 (ja) 2015-04-02
TWI527723B (zh) 2016-04-01
CN105358401A (zh) 2016-02-24
US10011955B2 (en)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37762A1 (ja)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及び有軌道台車
JP5590422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6379982B2 (ja) 搬送装置
ITTO20130452A1 (it) Navetta di un magazzino automatizzato
JP2011025801A (ja) 走行台車
TWI527723B (zh) 搬送系統
JP4280940B2 (ja) 自動搬送装置
TW201900526A (zh) 物品搬送設備
JP2007045287A (ja) 搬送用台車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システム
TWI480445B (zh) Track relay and trolley transport system
JP533233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自動倉庫
JP5890226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とその制御方法
JP6848431B2 (ja) 搬送装置
JPS6181863A (ja) 荷物移載装置付き無人搬送車
JP7047170B1 (ja) 台車搬送用パレット
JP6840160B2 (ja) 軌道工事作業を行う軌道工事車両
JP2015081026A (ja) 台車搬送装置
JP2003182814A (ja) 台車装置
JP6798301B2 (ja) 搬送装置
JP2013212890A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19098904A (ja) 台車の車輪構造
JPH06212822A (ja) 屋上駐車装置
JP2007076919A (ja) 移載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保管設備
JP3092045B2 (ja) 運搬台車
JP2564398Y2 (ja) 機械式駐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