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58401B - 搬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搬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58401B
CN105358401B CN201480038237.7A CN201480038237A CN105358401B CN 105358401 B CN105358401 B CN 105358401B CN 201480038237 A CN201480038237 A CN 201480038237A CN 105358401 B CN105358401 B CN 105358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floor
guide rails
conveyer
trave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82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58401A (zh
Inventor
松尾好洋
山根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58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58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58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42Joint constructions for relatively movable rails, e.g. rails on turntables, traversers, or swing 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1/00Rail joints
    • E01B11/56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rail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搬送系统,其具备:固定于第一楼板(F1)而铺设的一对第一行进轨道(R1);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第二楼板(F2)的一对第二行进轨道(R2);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行进轨道(R1)的端部,且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行进轨道(R2)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轨道(RM);以及于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上行进的搬送台车(D)。

Description

搬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搬送系统,尤其涉及在可相互地相对移动的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搬送货物的搬送系统。
本申请案是根据2013年9月25日于日本国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98916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例如,于物流中心等的仓库(自动仓库)的内部,为了抑制用以收纳货物的棚架于地震时产生摇动所造成的货物崩落,有时会采用免震楼板。另一方面,于仓库的外部(货物处理栋等),为了降低建设费用,乃设置一般楼板而非免震楼板。于免震楼板区与一般楼板区之间的货物的搬送时,是使用搬送台车,并且于免震楼板上,铺设可让搬送台车行进的第一轨道,于一般楼板上,与第一轨道连接而铺设第二轨道。
于此种搬送系统中,于地震时当免震楼板与一般楼板相对地移动时,在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的连接部破损而使各轨道产生扭曲变形时,地震后的复原会耗费许多时间。因此,目前已提出有一种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之间介设连结轨道,于地震时当免震楼板上的第一轨道与一般楼板上的第二轨道相对地移动时,使连结轨道积极地脱离的搬送系统(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3077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搬送系统中,于地震时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对地移动时,由于连结轨道会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简单地脱离,所以因地震所造成的难以承受的力不会施加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而能够抑制轨道的扭曲、变形、破损等。
然而,例如当搬送台车于连结轨道上行进时产生地震时,由于连结轨道会从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脱离,而使搬送台车出轨而倾倒,或是掉落至楼下,可能导致搬送台车或周边设备的破损。此外,当搬送台车或周边设备产生破损时,地震后的复原会耗费许多时间。
本发明为为了克服上述课题而研创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于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也可抑制轨道的破损,并抑制搬送台车的出轨或掉落的搬送系统。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型态为一种搬送系统,是在隔着间隔可彼此地相对移动而配置的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搬送货物的搬送系统,其具备:以相对于上述第一楼板不相对移动的方式所构成的一对第一行进路径;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上述第二楼板的一对第二行进路径;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上述第一行进路径的端部或上述第一楼板,且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上述第二行进路径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路径;以及于上述第一行进路径、上述中间行进路径及上述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搬送台车。
本发明的第2型态是于上述第1型态中,具备:与上述第一行进路径平行且固定在上述第一楼板而铺设的第一导引轨道;与上述第二行进路径平行且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上述第二楼板的第二导引轨道;以及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上述第一导引轨道的端部,且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上述第二导引轨道的端部的中间导引轨道;上述搬送台车具有可沿着上述第一导引轨道、上述中间导引轨道及上述第二导引轨道而移动的导引构件。
本发明的第3型态是于上述第2型态中,上述导引构件具备:可沿着上述第一导引轨道、上述中间导引轨道及上述第二导引轨道而转动的导引辊,以及支撑上述导引辊的辊托架;上述辊托架是绕着垂直轴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上述搬送台车。
本发明的第4型态是于上述第1至第3型态的任一型态中,上述搬送台车的行进轮具有:对应于通过上述第一行进路径及上述第二行进路径的相对移动而在上述中间行进路径所产生的轨间距离的最小值及最大值的横宽。
本发明的第5型态是于上述第1至第4型态的任一型态中,于上述中间行进路径的下部,配置用以覆盖上述第一楼板与上述第二楼板的间隔的底板。
本发明的第6型态是于上述第1至第5型态的任一型态中,于上述第二行进路径的侧方的上述第二楼板,配置有从上述搬送台车接收货物的收货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搬送系统,将第一行进路径配置在第一楼板上,以可朝铺设方向移动的方式将第二行进路径配置在第二楼板,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将中间行进路径连接于第一行进路径及第二行进路径。因此,即使因地震等使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相对地移动时,也可抑制行进路径的破损。也就是,对于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通过使中间行进路径相对于第一行进路径及第二行进路径转动而吸收移动量,对于铺设方向的相对移动,通过使第二行进路径朝铺设方向移动而吸收移动量。此外,通过抑制行进路径的破损,也可抑制搬送台车的出轨或掉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搬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搬送系统的侧视图。
图2A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a-a线剖视图。
图2B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b-b线剖视图。
图2C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c-c线剖视图。
图3A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d-d线剖视图。
图3B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e-e线剖视图。
图3C为导引构件的变形例。
图4A为显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通常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B为显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朝Y轴方向相对移动时的俯视图)。
图4C为显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作用的说明图(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朝X轴方向相对移动时的俯视图)。
图5为显示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朝X轴方向相对移动时的行进台车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6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搬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7A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搬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7B为图7A的a-a线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搬送系统 2 导引构件
3 车轮 4 导引滚子
5、8、14 滑动止滑块 6、7、90、100 连结部
9 第一段差部 10 第二段差部
11 底板 12 托架
13 副底板 15 搬送装置
16 收货部 17 旋转盘
18 出入库部 19 导引轨道部
21 导引辊 22 辊托架
23 垂直轴 91、101 底部
D 搬送台车 D1 行进轮
D2 移载机构 F1 第一楼板
F2 第二楼板 G1 第一导引轨道
G2 第二导引轨道 GM 中间导引轨道
R1 第一行进轨道 R2 第二行进轨道
RM中间行进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所使用的尺寸、材料、及其他具体数值等,仅为用以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例示,除了有特别说明之外时,皆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关于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构成的要素,是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关于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的要素则省略图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是如图1A及图1B所示,为在隔着间隔C可彼此地相对移动而配置的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之间搬送货物的搬送系统,并且具备:固定于第一楼板F1而铺设的一对第一行进轨道R1;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第二楼板F2的一对第二行进轨道R2;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行进轨道R1的端部,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行进轨道R2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轨道RM;以及于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上行进的搬送台车D。
该搬送系统1为例如设置在具备自动仓库或货物处理栋等的物流中心,第一楼板F1为自动仓库内的免震楼板,第二楼板F2为自动仓库外(货物处理栋内)的一般楼板。此外,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只要可彼此地相对移动,则两者均可为免震楼板,或两者均可为一般楼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如图所示,是隔着间隔C而配置,由于因地震等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相对移动,而使间隔C的大小变动。
搬送台车D具有设置在四个角落的行进轮D1,于搬送台车D上载置有被搬出搬入于自动仓库等的货物。此外,搬送台车D也可具备:对于例如将货物收纳于自动仓库的棚架或是从棚架取出货物的堆货起重机等搬送装置15,可进行货物的传送及接收的输送带等移载机构D2。另外,在图1A及图1B中省略自动仓库的棚架的图示。
第一行进轨道R1是通过隔着既定的轨间距离将一对轨道构件平行地固定在第一楼板F1,而在第一楼板F1上形成轨道。因此,第一行进轨道R1相当于以相对于第一楼板F1不相对移动的方式所构成的一对第一行进路径。此外,第一行进轨道R1的最接近于第二楼板F2的端部,是配置在从第一楼板F1的与第二楼板F2相对向的端面往内侧进入达一定距离的位置。
第二行进轨道R2是通过隔着既定的轨间距离将一对轨道构件平行地以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楼板F2,而在第二楼板F2上形成轨道。因此,第二行进轨道R2相当于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第二楼板F2的一对第二行进路径。具体而言,第二行进轨道R2于下表面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而配置的多个车轮3,并且可一边维持与第一行进轨道R1相同的高度,一边沿着铺设方向(长度方向)滑动而构成。
此外,于第二楼板F2上,配置有一边保持第二行进轨道R2的轨间距离一边导引往铺设方向的移动的多个导引滚子4。导引滚子4为例如沿着第二行进轨道R2的两侧面而配置。通过该导引滚子4,第二行进轨道R2的轨间距离是设定为与第一行进轨道R1相同的轨间距离。
此外,于通常状态(第一楼板F1及第二楼板F2静止的状态,且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配置在一直线上的状态)下,第二行进轨道R2的最接近于第一楼板F1的端部,是配置在从第二楼板F2的与第一楼板F1相对向的端面往内侧进入达一定距离的位置。
中间行进轨道RM为连结第一行进轨道R1与第二行进轨道R2而形成一条轨道的轨道构件。因此,中间行进轨道RM相当于其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行进路径的端部且其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行进路径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路径。中间行进轨道RM与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二行进轨道R2形成销结合,并于水平面内可转动地构成。也就是,通过第一行进轨道R1、第二行进轨道R2及中间行进轨道RM而构成连结机构,通过该连结机构的作用,可吸收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左右方向的相对移动而构成。
在此,第一行进轨道R1与中间行进轨道RM在连结部6连结,第一导引轨道G1与中间导引轨道GM在连结部7连结。此外,中间行进轨道RM与第二行进轨道R2在连结部90连结,中间导引轨道GM与第二导引轨道G2在连结部100连结。
此外,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仅分别为第一行进路径、中间行进路径及第二行进路径的一例。
此外,左右方向是指与铺设方向呈直角的方向。
然而,当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左右方向相对移动时,第一行进轨道R1的端部与第二行进轨道R2的端部的铺设方向的间隔,最多为减少与第一楼板F1和第二楼板F2的间隔C相等的程度。也就是,若设为相对移动角θ(从第一行进轨道R1与第二行进轨道R2位于一直线上的状态所偏离的角度),则第一行进轨道R1的端部与第二行进轨道R2的端部的铺设方向的间隔的减少份1-cosθ,是在不超过C的范围内变动。在此,简单地将中间行进轨道RM的长度设为1,θ<90°,1>C。该变动份是通过使第二行进轨道R2在第二楼板F2上移动而被吸收。
此外,当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铺设方向相对移动时,伴随着第一行进轨道R1的移动,使第二行进轨道R2透过中间行进轨道RM而被拉引,而使第二行进轨道R2在第二楼板F2上移动。因此,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朝铺设方向的相对移动的移动量,是通过第二行进轨道R2的移动而被吸收。
另外,于实际的地震时,虽然会处于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朝左右方向及铺设方向的相对移动混合存在的状态,但是通过上述轨道构成,可一边吸收水平面内的全部相对移动量一边确保轨道。因此,可抑制轨道的破损,并可抑制搬送台车的出轨或掉落。
此外,图示的搬送系统1具备:在第一行进轨道R1的轨间中间部与第一行进轨道R1平行且固定在第一楼板F1而铺设的第一导引轨道G1;在第二行进轨道R2的轨间中间部与第二行进轨道R2平行且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第二楼板F2的第二导引轨道G2;以及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导引轨道G1的端部且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导引轨道G2的端部的中间导引轨道GM;搬送台车D具有可沿着第一导引轨道G1、中间导引轨道GM及第二导引轨道G2而移动的导引构件2。
第一导引轨道G1配置在第一行进轨道R1的轨间的大致中央部,并通过实质上与第一行进轨道R1相同的构成而配置在第一楼板F1。此外,第二导引轨道G2配置在第二行进轨道R2的轨间的大致中央部,并通过实质上与第二行进轨道R2相同的构成而配置在第二楼板F2。此外,中间导引轨道GM配置在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的大致中央部,并通过实质上与中间行进轨道RM相同的构成而连接在第一导引轨道G1与第二导引轨道G2。
通过该构成,第一导引轨道G1、第二导引轨道G2及中间导引轨道GM具有与上述第一行进轨道R1、第二行进轨道R2及中间行进轨道RM相同的作用,即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左右方向及铺设方向相对移动时,也可一边吸收水平面内的全部相对移动量一边确保轨道。因此可抑制轨道的破损,并可抑制搬送台车的出轨或掉落。
另外,在此为说明第一导引轨道G1、第二导引轨道G2及中间导引轨道GM分别配置在第一行进轨道R1、第二行进轨道R2及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中间部的情形,但第一导引轨道G1、第二导引轨道G2及中间导引轨道GM也可分别配置在第一行进轨道R1、第二行进轨道R2及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外侧。
以下根据图2A至图2C及图3A至图3C所示的剖视图,详细说明上述搬送系统1。在此,图2A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a-a线剖视图,图2B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b-b线剖视图,图2C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c-c线剖视图。此外,图3A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d-d线剖视图,图3B为图1A所示的搬送系统的e-e线剖视图,图3C为导引构件的变形例。
如图2A所示,第一行进轨道R1以具有既定的轨间距离的方式,通过螺栓等固定具而固定于第一楼板F1。搬送台车D的行进轮D1于第一行进轨道R1的上表面转动。在此,一般于轨道上行进的车轮,是形成有用以沿着轨道导引车轮的凸缘,但在本实施例的行进轮D1未形成凸缘。
由于中间行进轨道RM是通过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相对移动而使轨间距离变动,因此当在搬送台车D的行进轮D1形成有凸缘时,必须使行进轮D1的车轮间隔跟随轨间距离的变动。然而,为了改变行进轮D1的车轮间隔就不得不使用复杂的构造,并且也难以使其跟随因地震等所产生的复杂的相对移动所造成的变动。因此,本实施例中,是将搬送台车D的导引机构从行进轮D1中分离,并配置导引构件2。
导引构件2为如图2A至图2C所示,具备:可沿着第一导引轨道G1、中间导引轨道GM及第二导引轨道G2转动的导引辊21;以及支撑导引辊21的辊托架22;辊托架22是绕着垂直轴23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搬送台车D。导引辊21如图2A所示,通过接触于第一导引轨道G1的两侧面而转动的一对导引辊21而构成。此外,关于导引构件2的作用,将于之后详细说明。
如图2B所示,于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配置有在第一楼板F1上滑动的滑动止滑块5。滑动止滑块5是通过安装于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的下表面的树脂等的块体所构成,当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相对于第一楼板F1移动时于第一楼板F1上滑动。
滑动止滑块5为例如配置在中间行进轨道RM与第一行进轨道R1的连结部6以及中间导引轨道GM与第一导引轨道G1的连结部7的正下方或其附近。此外,也可将滑动止滑块5配置在较上述配置场所更接近第二楼板F2的一侧。滑动止滑块5保持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的高度,并且支撑行进于中间行进轨道RM上的搬送台车D的重量。另外,在此是说明将滑动止滑块5配置在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的情形,但也可将滑动止滑块5配置在第一楼板F1。
如图2C所示,于中间行进轨道RM的下部,配置用以覆盖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间隔C的底板11。底板11为例如连接于中间导引轨道GM的两侧面,并朝向中间行进轨道RM延伸设置。于中间行进轨道RM的内侧面,连接有用以支撑底板11的托架12。此外,也可将底板11连接于中间行进轨道RM,将托架12连接于中间导引轨道GM。在此,搬送系统1有时会远离地面(楼板)而设置在高处。此时,通过使用底板11,即可防止货物掉落于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之间的间隙。
如此,通过将底板11可滑动地支撑于托架12上,即使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距离变动时,底板11也不会阻碍中间行进轨道RM的动作,且即使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距离扩展至最大限度时,也可将底板11支撑于托架12上。
底板11相当于构成连结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通路的穿廊。因此,如图1A所示,底板11具有大于间隔C的长度而构成。此外,也可于中间行进轨道RM的外侧面配置副底板13。此外,如图1A所示,也可于由底板11及副底板13所构成的穿廊下的4个角落配置滑动止滑块14。滑动止滑块14可滑动地接触于第一楼板F1或第二楼板F2上。在此,副底板13也可达到与上述底板11同样的效果。
即使因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相对移动而使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距离变动时,也必须使搬送台车D的行进轮D1不会从中间行进轨道RM出轨。因此,搬送台车D的行进轮D1优选具有:对应于通过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二行进轨道R2的相对移动而在中间行进轨道RM所产生的轨间距离的最小值及最大值的横宽W。
在此,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距离是于通常状态(第一楼板F1及第二楼板F2静止的状态,且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配置在一直线上的状态)下具有最大值,最小值则会因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相对移动所形成的相对移动角θ而变动(但θ<90°)。具体而言,是根据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间隔C的大小、假定的相对移动量(相对移动角θ)、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间距离、及中间行进轨道RM的轨道宽度等条件,来设定行进轮D1的横宽W。
如图3A所示,于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配置有在第二楼板F2上滑动的滑动止滑块8。滑动止滑块8与上述滑动止滑块5实质上为相同的零件且具有相同的构成,故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3B所示,于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沿着铺设方向设置有多个可在第二楼板F2上转动的车轮3。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下部构造具有剖面呈U字状,且开放部以朝下的方式形成。车轮3为例如配置于剖面呈U字状的凹部内。
此外,于第二楼板F2上,多个导引滚子4沿着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两侧面而朝铺设方向配置。导引滚子4以从两侧夹持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下部构造的侧面的方式来配置。通过该构成,即使一对第二行进轨道R2于第二楼板F2上移动时,第二行进轨道R2的轨间距离也保持在与第一行进轨道R1相同的距离。
在此,图3C为显示导引构件2的变形例。图3C与图3B相同,为e-e线剖视图。例如,如图示般,当第二导引轨道G2的上部构造具有剖面呈U字状,且开放部以朝上的方式形成时,可将1个导引辊21插入于第二导引轨道G2的凹部,并以接触于内侧面而转动的方式配置。此时,支撑导引辊21的辊托架22绕着垂直轴23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搬送台车D。通过此构成,也具有与上述导引构件2相同的作用。
另外,上述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滑动机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构成,例如可配置滑动止滑块来取代车轮3,或是使用具备低摩擦的滑动面的导引轨道来取代导引滚子4。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中,如图1A所示,于第二行进轨道R2的侧方的第二楼板F2,配置有从搬送台车D接收货物的收货部16。收货部16为例如由辊输送带或皮带输送带等所构成,于收货部16的旁边配置有旋转盘17,于旋转盘17的旁边配置有出入库部18。
而且,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中,于入库时,被载置于出入库部18的货物是经由旋转盘17被移送至收货部16,并移载至邻接于收货部16而停放的搬送台车D。装载货物的搬送台车D是于第二行进轨道R2、中间行进轨道RM、第一行进轨道R1上行进,并从第二楼板F2(一般楼板)的区域移送至第一楼板F1(免震楼板)的区域。搬送台车D是于既定的搬送装置15的位置停放,并将货物移载至搬送装置15,然后通过搬送装置15将货物收纳于既定的棚架。于出库时,是经由相反的路径,从棚架将货物出库至出入库部18。
接着使用图4A至图4C及图5,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的作用。
图4A为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处于通常状态时的俯视图,将与各轨道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将各轨道的铺设方向(长度方向)设为Y轴。本实施例中,所谓「通常状态」是指第一楼板F1及第二楼板F2静止的状态,且第一行进轨道R1、中间行进轨道RM及第二行进轨道R2配置在一直线上的状态。
当因地震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Y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时,如图4B所示,会有第一楼板F1往第二楼板F2接近,而使间隔C较通常状态更窄的情形。此时,伴随着第一楼板F1的移动,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一导引轨道G1也移动,将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透过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往Y轴的负方向按压后退。然后,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是由导引滚子4所导引而在第二楼板F2上滑动。因此,可吸收朝Y轴方向的相对移动所产生的移动量,且可抑制轨道的破损,并可抑制搬送台车D的出轨或掉落。
虽然图中未显示,但当因地震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Y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时,会有第一楼板F1远离第二楼板F2,而使间隔C较通常状态更宽的情形。此时,伴随着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一导引轨道G1的移动,使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透过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往Y轴的正方向被拉动,且使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由导引滚子4所导引而在第二楼板F2上滑动。
此外,当因地震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X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时,如图4C所示,中间行进轨道RM相对于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二行进轨道R2转动,伴随于此,第二行进轨道R2是由导引滚子4所导引,且相对于第二楼板F2朝Y轴方向仅些许地滑动。同样地,中间导引轨道GM是相对于第一导引轨道G1及第二导引轨道G2转动,伴随于此,第二导引轨道G2是由导引滚子4所导引,且相对于第二楼板F2朝Y轴方向仅些许地滑动。
如此,将第一行进轨道R1固定在第一楼板F1,以可朝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将第二行进轨道R2配置在第二楼板F2,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将中间行进轨道RM连接于第一行进轨道R1及第二行进轨道R2,借此,即使因地震等使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X轴方向及Y轴方向相对地移动时,也可吸收其移动量,并可抑制轨道的破损。此外,通过抑制轨道的破损,也可抑制搬送台车D的出轨或掉落。关于第一导引轨道G1、中间导引轨道GM及第二导引轨道G2也相同。
另外,于实际的地震中,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相对移动的方向也会有相对于X轴方向及Y轴方向呈斜向的方向的情形,而斜向方向的移动可分解为X轴方向成分及Y轴方向成分,结果可如图4B及图4C所示的状态来说明。
此外,如图4A至图4C所示,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的间隔C是通过底板11及副底板13所覆盖。底板11及副底板13的Y轴方向长度设定为对应于所假定的Y轴方向的相对移动量的最大值。此外,底板11可滑动地配置在托架12上。因此,如图4C所示,即使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朝X轴方向移动时,底板11也不会干涉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的移动,且也不会掉落。
接着参考图5,说明搬送台车D于中间行进轨道RM上行进中,第一楼板F1与第二楼板F2朝X轴方向相对地移动的情形。
如图5所示,导引构件2为例如配置在搬送台车D的前后的两点。如此,通过将导引构件2配置在搬送台车D的前方部及后方部,即可使搬送台车D的导引稳定化。此外,导引构件2的配置场所或配置个数,并不限定于图示者,也可配置在中心部的一处,或是三处以上。
如图5所示,例如当一方的导引构件2位于中间导引轨道GM上,另一方的导引构件2位于第一导引轨道G1上时,伴随着中间导引轨道GM的转动,搬送台车D转动达角度φ。该角度φ小于中间导引轨道GM的相对移动角θ。若不吸收该搬送台车D转动的角度φ与相对移动角θ的差分,则导引构件2会与中间导引轨道GM或第一导引轨道G1干涉,而成为损伤的原因。因此,本实施例是使支撑导引辊21的辊托架22可绕着垂直轴23转动而构成,借此吸收该差分。
在此,图6为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的俯视图。在第二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中,是将收货部16配置在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铺设方向。此时,也可于收货部16的前方配置用以导引第二行进轨道R2及第二导引轨道G2的导引轨道部19。虽然图中未显示,但于收货部16的侧方或铺设方向的旁边配置有旋转盘,于旋转盘的旁边配置有出入库部。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此外,图7A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搬送系统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的a-a线剖视图。第三实施例的搬送系统1为使搬送台车D直接在第一楼板F1上行进,以取代第一行进轨道R1。于第一楼板F1形成有:形成于与第二楼板F2相对向的部分的横宽较宽的第一段差部9;以及与第一段差部9连通且横宽较窄的第二段差部10。
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分别通过连结部6及连结部7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段差部9的底部91。因此,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是在与第一段差部9的底部91为同一平面上,相对于第一楼板F1可相对地移动而构成。第一段差部9的横宽是当中间行进轨道RM及中间导引轨道GM转动时,中间行进轨道RM、中间导引轨道GM、底板11或副底板13形成为不与第一楼板F1接触的大小。此外,第一段差部9的深度是以使第一楼板F1的上表面与中间行进轨道RM的高度一致的方式形成。此外,于第二段差部10的底部101,铺设有第一导引轨道G1。
通过该构成,将第一楼板F1的上表面使用作为行进路径,借此省略第一行进轨道,而可减少轨道的铺设步骤,且可实现搬送系统1的成本降低。另外,关于其他构成,由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于第三实施例中,第二段差部10的左右方向的第一楼板F1相当于以相对于第一楼板不相对移动的方式所构成的一对第一行进路径。此外,第二行进轨道R2相当于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第二楼板F2的一对第二行进路径。再者,中间行进轨道RM相当于其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一楼板F1且其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第二行进路径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路径。
以上为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上述搬送系统1并不限定于使用在自动仓库者,也可使用在具有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楼板F1及第二楼板F2的所有建筑物及构造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搬送系统,即使因地震等而使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相对地移动时,也可抑制行进路径的破损,并可抑制搬送台车的出轨或掉落。

Claims (9)

1.一种搬送系统,为在隔着间隔可彼此地相对移动而配置的第一楼板与第二楼板之间搬送货物的搬送系统,该搬送系统具备:
以相对于前述第一楼板不相对移动的方式所构成的一对第一行进路径;以及
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前述第二楼板的一对第二行进路径;
其特征在于,该搬送系统还具备:
一端为不脱离前述第一行进路径的端部或前述第一楼板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第一行进路径的端部或前述第一楼板,且另一端为不脱离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端部而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端部的一对中间行进路径;以及
于前述第一行进路径、前述中间行进路径及前述第二行进路径上行进的搬送台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该搬送系统具备:
与前述第一行进路径平行且固定在前述第一楼板而铺设的第一导引轨道;
与前述第二行进路径平行且朝铺设方向移动自如地铺设于前述第二楼板的第二导引轨道;以及
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第一导引轨道的端部,且另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于前述第二导引轨道的端部的中间导引轨道;
前述搬送台车具有可沿着前述第一导引轨道、前述中间导引轨道及前述第二导引轨道而移动的导引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前述导引构件具备:可沿着前述第一导引轨道、前述中间导引轨道及前述第二导引轨道而转动的导引辊;以及支撑前述导引辊的辊托架;前述辊托架是绕着垂直轴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前述搬送台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前述搬送台车的行进轮具有:对应于通过前述第一行进路径及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相对移动而在前述中间行进路径所产生的轨间距离的最小值及最大值的横宽。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于前述中间行进路径的下部,配置用以覆盖前述第一楼板与前述第二楼板的间隔的底板。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于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侧方的前述第二楼板,配置有从前述搬送台车接收货物的收货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于前述中间行进路径的下部,配置用以覆盖前述第一楼板与前述第二楼板的间隔的底板。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于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侧方的前述第二楼板,配置有从前述搬送台车接收货物的收货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搬送系统,其特征为,于前述第二行进路径的侧方的前述第二楼板,配置有从前述搬送台车接收货物的收货部。
CN201480038237.7A 2013-09-25 2014-09-05 搬送系统 Active CN105358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98916 2013-09-25
JP2013-198916 2013-09-25
PCT/JP2014/073502 WO2015045803A1 (ja) 2013-09-25 2014-09-05 搬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58401A CN105358401A (zh) 2016-02-24
CN105358401B true CN105358401B (zh) 2017-04-26

Family

ID=5274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8237.7A Active CN105358401B (zh) 2013-09-25 2014-09-05 搬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1955B2 (zh)
JP (1) JP5994946B2 (zh)
CN (1) CN105358401B (zh)
SG (1) SG11201600016XA (zh)
TW (1) TWI527723B (zh)
WO (1) WO20150458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7137B2 (ja) * 2016-09-23 2020-04-08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物品搬送車
CN115107817B (zh) * 2022-07-12 2023-11-14 中建空列(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悬挂式单轨导向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7030A (ja) * 1991-10-04 1993-04-20 Daifuku Co Ltd 自走台車装置
JPH06280207A (ja) * 1993-03-26 1994-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走行体のレール装置
JP2001063803A (ja) * 1999-08-26 2001-03-13 Daifuku Co Ltd 床 体
JP2002019604A (ja) * 2000-07-11 2002-01-23 Shinko Electric Co Ltd 軌道免震装置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JP2006077537A (ja) * 2004-09-13 2006-03-23 Nippon Yusoki Co Ltd 建屋間の誘導線敷設構造
JP2011132760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レール装置
CN102556559A (zh) * 2010-11-04 2012-07-11 村田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搬送系统及搬送方法
WO2013058162A1 (ja) * 2011-10-19 2013-04-25 株式会社Ihi 軌道中継装置、および台車搬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0901A (ja) * 1983-01-13 1984-07-27 日本ビソ−株式会社 移送台車用レ−ルの敷設装置
JPS6065801A (ja) * 1983-09-20 1985-04-15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屋上に配設された走行レ−ルの伸縮装置
JP3077571B2 (ja) * 1995-10-06 2000-08-1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免震倉庫
US6264330B1 (en) 1996-12-30 2001-07-24 Sony Corporation Self-propelled camera dolly
JP3453083B2 (ja) 1999-04-13 2003-10-0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キャリヤ走行レールの端部接続装置
JP3436896B2 (ja) * 1999-07-23 2003-08-18 シーメンス株式会社 軌条型搬送設備の免震機構
US6682294B2 (en) * 2002-02-15 2004-01-27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oading ramp deck
JP2005225583A (ja) * 2004-02-10 2005-08-25 Daifuku Co Ltd 物品搬送設備
JP2006219864A (ja) 2005-02-09 2006-08-24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有軌道搬送台車の耐震レール構造
EP1746333A1 (en) 2005-07-20 2007-01-24 Piumaworld S.r.l. A unit for moving television cameras or film cameras
JP2010180051A (ja) 2009-02-09 2010-08-19 Daifuku Co Ltd 物品収納設備
JP5636897B2 (ja) 2010-11-15 2014-12-1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7030A (ja) * 1991-10-04 1993-04-20 Daifuku Co Ltd 自走台車装置
JPH06280207A (ja) * 1993-03-26 1994-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走行体のレール装置
JP2001063803A (ja) * 1999-08-26 2001-03-13 Daifuku Co Ltd 床 体
JP2002019604A (ja) * 2000-07-11 2002-01-23 Shinko Electric Co Ltd 軌道免震装置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JP2006077537A (ja) * 2004-09-13 2006-03-23 Nippon Yusoki Co Ltd 建屋間の誘導線敷設構造
JP2011132760A (ja) * 2009-12-25 2011-07-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レール装置
CN102556559A (zh) * 2010-11-04 2012-07-11 村田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搬送系统及搬送方法
WO2013058162A1 (ja) * 2011-10-19 2013-04-25 株式会社Ihi 軌道中継装置、および台車搬送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600016XA (en) 2016-02-26
TW201524868A (zh) 2015-07-01
JPWO2015045803A1 (ja) 2017-03-09
JP5994946B2 (ja) 2016-09-21
US20160122949A1 (en) 2016-05-05
WO2015045803A1 (ja) 2015-04-02
TWI527723B (zh) 2016-04-01
CN105358401A (zh) 2016-02-24
US10011955B2 (en)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1893B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547765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TWI556344B (zh) 物品搬送設備
KR101477700B1 (ko) 워크 반송 설비
CN102465479B (zh) 中继装置
KR102352176B1 (ko) 레일 스위칭 유닛
TW201637982A (zh) 搬送台車及搬送台車系統
CN105358401B (zh) 搬送系统
CN104418236A (zh) 运送装置
KR101407418B1 (ko) 반송 시스템
JP2018100587A (ja) レール運搬車
KR101419358B1 (ko) 반송시스템
JP5953090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とその制御方法
TWI480445B (zh) Track relay and trolley transport system
CN105229232A (zh) 用于运输纵向焊接的钢轨的具有用于钢轨型材的夹持装置的轨行装载列车
JP6730018B2 (ja) 運搬用台車
TW201801038A (zh) 運輸系統及用於運輸系統之車輛
JP6501798B2 (ja) ばら荷積卸車
JP6840160B2 (ja) 軌道工事作業を行う軌道工事車両
JP5890226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とその制御方法
TWI538862B (zh) Moving system
JP4395730B2 (ja) 搬送台車の経路変更移動装置
TW201006743A (e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automated storage
JP2017196928A (ja) レール間移替用台車
JP3231716U (ja) レール運搬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