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2136A - 嵌式車門裝置 - Google Patents

嵌式車門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2136A
TW201522136A TW104105564A TW104105564A TW201522136A TW 201522136 A TW201522136 A TW 201522136A TW 104105564 A TW104105564 A TW 104105564A TW 104105564 A TW104105564 A TW 104105564A TW 201522136 A TW201522136 A TW 2015221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drive
l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5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5613B (zh
Inventor
Kazutama Takahashi
Atsuhito Yamaguchi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31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574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531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27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685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57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22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2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5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56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86Specia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03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 B61D19/009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vements of the door both sliding and plugging, (e.g. for refrigera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61D19/02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for carria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02Locks for railway freight-cars, freight containers or the like; Locks for the cargo compartments of commercial lorries, trucks or vans
    • E05B83/04Locks for railway freight-cars, freight containers or the like; Locks for the cargo compartments of commercial lorries, trucks or vans for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363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railway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0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the wing being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s
    • E05D15/1007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the wing being supported on arms movable in horizontal pla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railway-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6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 E05D15/1068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railway-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3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e.g. flexible or rigid rack-and-pinion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5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45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pair of bifurcated bo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6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 E05D2015/1071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the track being directly linked to the fixed frame, e.g. sliding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6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 E05D2015/1097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track with the carriage and track forming a telescopic el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0Brakes; Disengaging means, e.g. clutches; Holders, e.g. locks; Stop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218Holders
    • E05Y2201/22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40Motors; Magnets; Springs; Weigh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43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40Motors; Magnets; Springs; Weigh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47Springs; Spring tensioners
    • E05Y2201/488Traction sp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44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 E05Y2201/646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continuous, e.g. closed lo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e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44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 E05Y2201/652Bel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600/00Mounting or coupling arrangements for elements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Y2600/40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 E05Y2600/458Mounting location;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in or on a transmission memb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HINGES OR OTHE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AND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1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for railway cars or mass transit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藉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而且亦可應用於單扇滑動式車門的小型嵌式車門裝置。 滑座12係設置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11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經由連結部19使1扇車門104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車門驅動機構13具有包含電動馬達21之驅動部13a、驅動輪構件13b、從動輪構件13c、及環形構件13d,且設置於滑座12。導引部15係以使設置於連結部19之軸部14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方式進行導引。於2個齒條(16a、16b)間配置有小齒輪16c之倍速軌道16中,使一齒條16b與滑座12相連結而使另一齒條16a與車門104側相連結,且使小齒輪16c與連結部19側相連結。

Description

嵌式車門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且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的嵌式車門裝置。
先前,已知有一種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且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的嵌式車門裝置。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嵌式車門裝置係構成為開啟及關閉作為設置於出入口之一對車門而設置之雙重滑動式(double sliding)之左右拉門的嵌式車門裝置。而且,此嵌式車門裝置具備有:固定基座,其係固定於車輛之本體;滑座,其係可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地設置於固定基座;及車門驅動機構,其係設置於滑座上、且設置為經由連結部使車門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車門驅動裝置。
又,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更設置有:軸部,其係設置於連結部;及導引部,其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固定基座,於開啟車門時,以一面與軸部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朝車輛之一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導引軸部,並且於關閉車門時,以一面與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軸部朝車輛之另一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導引軸部。藉此,此嵌式車門裝置係構成為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
又,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中,經由連結部使車門朝車輛 之前後方向移動之車門驅動機構係由具備用以使連結部移動之齒條與小齒輪機構所構成。此齒條與小齒輪機構係以將電動馬達之驅動力經由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小齒輪,且使與小齒輪嚙合之一對齒條沿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又,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中,設置有可於車門之關閉位置以限制此車門移動的方式鎖定之鎖定機構。而且,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可使用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鎖定機構來作為此鎖定機構。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可於車門位於關閉位置時與設置於車門側之鎖定銷卡合而鎖定車門之移動。此鎖定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連桿機構,其可變形為直線狀態與彎曲狀態;及連桿保持機構,其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連桿機構之兩端部附近且於車門位於關閉位置以外時將連桿機構保持為彎曲狀態。而且,連桿保持機構係構成為一對卡合構件,該一對卡合構件設置有:第1卡合部,其於關閉位置與鎖定銷卡合;及第2卡合部,其於相同之關閉位置與直線狀態之連桿機構之端部卡合。藉此,構成為可鎖定車門之移動。
又,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設置有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該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係於出入口之上部及下部之兩側,以藉由進行旋動而輔助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分別於此等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之前端設置有輥,各輥係配置為可沿設置於車門軌道之溝槽移動。又,於上側旋動臂與滑座之間設置有連結棒,連結棒係設置為使一端相對於上側旋動臂側旋動自如,使另一端側相對於滑座旋動自如。
而且,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中設置有連結軸,該連結軸沿上下方向延伸,並且由設置於出入口之托架旋動自如地支持。此連 結軸係以連結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之方式構成,於連結軸之上端側固定有上側旋動臂,於連結軸之下端側固定有下側旋動臂。藉由上述構成,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上側旋動臂經由連結棒與滑座之移動一起進行旋動,而且,下側旋動臂經由連結軸亦與上側旋動臂之旋動一起進行旋動。藉此,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中,以如下之方式構成:即便於車門之剛性小之情形下,亦可於進行嵌入動作時,防止產生車門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配置有軸部、導引部、及滑座之車門上部側之移動的追隨性變得不充分之狀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959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8-121244號公報
如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嵌式車門裝置,係構成為將由一對所構成之雙重滑動式之2扇車門開啟及關閉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嵌式車門裝置之車門驅動機構係構成為藉由與小齒輪嚙合之一對齒條沿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之齒條與小齒輪機構,使車門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因此,於將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用作為進行單扇滑動式之1扇車門之開關動作及嵌入動作之嵌式車門裝置之情形時,由於即便僅於上側或下側之一者利用齒條,齒條之運動範圍亦必須為車門之開口寬度以上,因此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齒條相對於設置車門之出入口會大幅度地突出。由此,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之設置空間會產生制約,而難以直接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
藉由鑒於上述實際狀況,本發明之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亦可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的嵌式車門裝置。
又,藉由將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鎖定機構設置於嵌式車門裝置,可於車門之關閉位置以限制車門移動的方式進行鎖定。然而,專利文獻2之鎖定機構係藉由使旋動自如地設置於連桿機構之兩端部附近之一對卡合構件與直線狀態之連桿機構之端部卡合而進行鎖定動作。因此,存在有於關閉車門時,由於外力作用於用以進行使車門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的嵌式機構,而使車門產生晃動的可能性。
藉由鑒於上述實際狀況本發明之第2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鎖定之嵌式車門裝置。
又,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中,藉由設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連結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之連結軸,而使下側旋動臂亦與上側旋動臂一起進行旋動。因此,如上述,於進行嵌入動作時,可確保車門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配置有用以進行嵌入動作之機構之車門上部側的追隨性。然而,由於專利文獻1之嵌式車門裝置需要連結上側旋動臂及下側旋動臂之連結軸,因此於出入口之附近亦需要用以設置沿上下方向延伸之連結軸的空間。
藉由鑒於上述實際狀況,本發明之第3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削減具有旋動臂且以輔 助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之機構之設置空間的嵌式車門裝置。
用以達成上述第1目的之第1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關於一種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上述車門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的嵌式車門裝置。而且,第1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有:固定基座,其係固定於上述車輛之本體;滑座,其係可相對於上述固定基座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車門驅動機構,其具有包含電動馬達之驅動部、輸入有來自上述驅動部之驅動力之驅動輪構件、與上述驅動輪構件相對應地設置之至少1個從動輪構件、及以相對於上述驅動輪構件與上述從動輪構件環繞之方式懸掛而旋轉且使該從動輪構件伴隨著該驅動輪構件之旋轉而旋轉的環形構件,該車門驅動機構係設置於上述滑座,並經由連結部使1扇上述車門朝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軸部,其係設置於上述車門或上述連結部;導引部,其係旋轉自如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於開啟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上述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一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導引該軸部,並且於關閉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該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另一寬度方向移動的方式導引該軸部;以及倍速軌道,其具有相對向之2個齒條及配置於該2個齒條之間之小齒輪,該2個齒條係以沿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該2個齒條中之一者係連結於上述滑座而另一者係連結於與上述車門側,且上述小齒輪係連結於上述連結部側。
根據本發明,導引部係藉由抵接於軸部並進行旋動而沿車輛之寬 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因此,導引部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間。藉此,能夠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又,由於車門驅動機構經由由2個齒條及小齒輪所構成之倍速軌道而使車門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因此可使車門驅動機構之作動衝程倍增而有效率地移動車門。因此,即使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亦可實現更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設置於滑座上經由連結部及倍速軌道而使1扇車門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1個車門驅動機構,係由具備有包含電動馬達之驅動部、輸入有來自驅動部之驅動力之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及使從動輪構件伴隨著驅動輪構件之旋轉而旋轉之環形構件所構成。因此,於車門驅動機構之作動時,驅動輪構件及從動輪構件不會移動。藉此,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與小齒輪嚙合之一對齒條與包含沿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之齒條與小齒輪機構的車門驅動機構不同,車門驅動機構之一部分不會大幅度地突出於設置有車門之出入口。由此,可大幅度地抑制所產生之設置空間之限制,且亦可容易地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再者,作為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可使用例如滑輪、鏈輪等,而作為環形構件,可使用例如皮帶、鏈條、及金屬線等。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提供一種亦可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之嵌式車門裝置。
第2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1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更具備有:鎖定機構,其可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以限制該車門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上述驅動部具有上述電動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括太陽齒輪、與該太陽齒輪嚙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該太陽齒輪周圍進行公轉之行星式齒輪、使該行星式齒輪自轉自如地支持並且使該行星式齒輪公轉自如地支持之承載器、及與該行星式齒輪嚙合之環形齒輪,且輸入有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且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
根據本發明,驅動部係由電動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之太陽齒輪、承載器、環形齒輪中之一者輸入有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驅動輪構件,而來自剩餘之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因此,可藉由1台電動馬達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利用鎖定機構之車門之鎖定動作,從而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率之驅動部。
第3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2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鎖定機構具有:鎖定固定部,其係固定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以及鎖定移動部,其係設置為可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所輸出之驅動力進行移動,且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在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內側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於關閉上述車門時,限制該車門朝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
根據本發明,使鎖定移動部於車寬度方向內側抵接於固定於固定基座側之鎖定固定部,藉此限制關閉時車門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因此,於關閉車門時,拘束車門以使其不再晃動且確實地不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由此,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鎖定。
第4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3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鎖定移動部具有:滑動抵接部,其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滑軌,其係固定於上述滑座,且限制上述滑動抵接部之滑動移動方向;以及傳遞構件,其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輸出之驅動力傳遞至上述滑動抵接部。
根據本發明,將來自行星齒輪機構之驅動力經由傳遞構件傳遞至滑動抵接部,藉此,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沿特定之被限制之方向滑動移動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因此,由於藉由來自行星齒輪機構之驅動力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平滑地移動,因此可抑制將行星齒輪機構之強度設定為較高之必要性。藉此,可將行星齒輪機構構成為更小型化。
第5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4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滑動抵接部具有:滑塊,其係設置為塊狀,且由上述滑軌限制滑動移動方向;以及輥,其係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滑塊,且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
根據本發明,滑動抵接部可一面藉由旋轉自如之輥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一面藉由滑塊而於滑軌上移動。因此,可抑制與鎖定固定部之摩擦力阻礙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之移動,從而可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平滑地移動。
第6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3發明至第5發明中任一發明之 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在上述鎖定固定部設置有:第1面,其係形成為與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正交之面,且在關閉上述車門時藉由與上述鎖定移動部抵接而限制該車門朝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以及第2面,其係與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正交並且形成為可抵接於上述鎖定移動部之面,且以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之驅動力來旋轉驅動該驅動輪構件之方式,產生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之驅動力可保持平衡之反作用力。
根據本發明,於關閉車門時,鎖定移動部係抵接於鎖定固定部之第1面,而將車門鎖定。另一方面,於車門之開關時,成為鎖定移動部與鎖定固定部之第2面抵接而使作用於兩者間之力達到平衡之狀態,從而成為使自行星齒輪機構對鎖定機構之輸出固定之狀態。而且,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驅動輪構件之驅動力,可使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及環形構件作動,從而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因此,藉由設置有正交之第1面及第2面之鎖定固定部,可分配自行星齒輪機構對驅動輪構件及鎖定機構之驅動力。由此,藉由在鎖定固定部設置第1面及第2面之簡單之機構,可實現對驅動輪構件及鎖定機構有效率地分配驅動力之構成。
第7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3發明至第5發明中任一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驅動部及上述驅動輪構件係配置於上述滑座之上述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上述從動輪構件係設置有複數個,且相對於上述驅動輪構件而配置於上述車輛前後方向之兩側。
根據本發明,對鎖定機構輸出驅動力之驅動部係配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之中央部分,從而藉由鎖定機構於車門之中央部分進行鎖定動作。因此,可防止鎖定車門之位置發生偏移,從而於中央部分平 衡性良好地鎖定車門。又,由於相對於配置在車門之中央部分之驅動輪構件,於車輛前後方向之兩側配置有複數個從動輪構件,因此可於小型化之區域內遍及更長之環繞距離而配置環繞該等之環形構件。因此,可有效率地確保環形構件之環繞距離。
用以達成上述第2目的之第8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上述車門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固定基座,其係固定於上述車輛之本體;滑座,其係可相對於上述固定基座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車門驅動機構,其係設置於上述滑座,且經由連結部使上述車門朝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軸部,其係設置於上述車門或上述連結部;導引部,其係旋轉自如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於開啟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上述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一寬度方向的方式導引該軸部,並且於關閉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該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另一寬度方向的方式導引該軸部;倍速軌道,其具有相對向之2個齒條及配置於該2個齒條之間之小齒輪,該2個齒條係以沿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該2個齒條中之一者係連結於上述滑座而另一者係連結於上述車門側,且上述小齒輪係連結於上述連結部側;以及鎖定機構,其可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以限制該車門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而且,於第8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鎖定固定部,其係固定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以及鎖定移動部,其係設置為可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所輸出之驅動力進行移動,且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在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內側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於關閉上述車門時,限制該車門朝上述 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
根據本發明,導引部係藉由抵接於軸部並進行旋動而沿車輛之寬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因此,導引部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朝車寬度方向移動的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間。藉此,能夠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又,由於車門驅動機構經由由2個齒條及小齒輪所構成之倍速軌道而使車門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因此可使車門驅動機構之作動衝程倍增而有效率地移動車門。因此,即便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亦可實現更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藉由使鎖定移動部於車寬度方向內側抵接於固定在固定基座側之鎖定固定部,可限制關閉時車門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移動。因此,於關閉車門時,拘束車門以使其不再晃動且確實地不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由此,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鎖定。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提供一種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鎖定之嵌式車門裝置。
第9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8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鎖定移動部具有:滑動抵接部,其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滑軌,其係固定於上述滑座,且限制上述滑動抵接部之滑動移動方向;以及傳遞構件,其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輸出之驅動力傳遞至上述滑動抵接部。
根據本發明,將來自行星齒輪機構之驅動力經由傳遞構件傳遞至滑動抵接部,藉此,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沿特定之被限制之方向滑動移動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因此,由於藉由來自行星齒輪機構之驅動力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平滑地移動,因此可抑制將行星齒輪機構之強度設定為較高之必要性。藉此,可將行星齒輪機構構成為更小型化。
第10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9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滑動抵接部具有:滑塊,其係設置為塊狀,且由上述滑軌限制滑動移動方向;以及輥,其係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滑塊,且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
根據本發明,滑動抵接部可一面藉由旋轉自如之輥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一面藉由滑塊而於滑軌上移動。因此,可抑制與鎖定固定部之摩擦力阻礙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之移動,從而可使滑動抵接部於滑軌上平滑地移動。
第11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8發明至第10發明中任一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車門驅動機構具有:驅動部,其包含電動馬達;及齒條與小齒輪機構,其藉由輸入來自上述驅動部之驅動力而使上述連結部移動;上述驅動部具有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含太陽齒輪、與該太陽齒輪嚙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該太陽齒輪周圍進行公轉之行星式齒輪、使該行星式齒輪自轉自如地支持並且使該行星式齒輪公轉自如地支持之承載器、及與該行星式齒輪嚙合之環形齒輪,且輸入有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 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齒條與小齒輪機構,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
根據本發明,車門驅動機構之構成包括:驅動部,其具有電動馬達;及齒條與小齒輪機構,其藉由利用來自此驅動部之驅動力進行作動而經由連結部移動車門。因此,可藉由齒條與小齒輪機構中朝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之一對驅動齒條,同時開關驅動作為設置於出入口之一對車門而設置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由此,可藉由1台電動馬達進行左右拉門之開關動作。又,根據本發明,驅動部係由電動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之太陽齒輪、承載器、環形齒輪中之一者輸入有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來自剩餘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因此,可藉由1台電動馬達進行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利用鎖定機構之車門之鎖定動作,從而可實現小型化且有效率之驅動部。
第12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8發明至第10發明中任一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車門驅動機構具有包含電動馬達之驅動部、輸入有來自上述驅動部之驅動力之驅動輪構件、與上述驅動輪構件相對應地設置之至少1個從動輪構件、及以相對於上述驅動輪構件與上述從動輪構件環繞之方式懸掛而旋轉且使該從動輪構件伴隨著該驅動輪構件之旋轉而旋轉的環形構件,且使1扇上述車門向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上述驅動部更具有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含太陽齒輪、與該太陽齒輪嚙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該太陽齒輪周圍進行公轉之行星式齒輪、使該行星式齒輪自轉自如地支持並 且使該行星式齒輪公轉自如地支持之承載器、及與該行星式齒輪嚙合之環形齒輪,且輸入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
根據本發明,設置於滑座上經由連結部及倍速軌道而使1扇車門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1個車門驅動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電動馬達之驅動部、輸入有來自驅動部之驅動力之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及使從動輪構件伴隨著驅動輪構件之旋轉而旋轉之環形構件。因此,於車門驅動機構進行作動時,驅動輪構件及從動輪構件不會移動。藉此,車門驅動機構之一部分不會大幅度地突出於設置車門之出入口。由此,可大幅地抑制所產生之設置空間之限制,且亦可容易地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再者,作為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可使用例如滑輪、鏈輪等,而作為環形構件,可使用例如皮帶、鏈條、金屬線等。
而且,根據本發明,驅動部係由電動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之太陽齒輪、承載器、環形齒輪中之一者輸入有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驅動輪構件,而來自剩餘之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因此,可藉由1台電動馬達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利用鎖定機構之車門之鎖定動作,從而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率之驅動部。
第13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12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 徵在於在上述鎖定固定部設置有:第1面,其係形成為與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正交之面,且在關閉上述車門時藉由與上述鎖定移動部抵接而限制該車門朝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以及第2面,其係與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正交並且形成為可抵接於上述鎖定移動部之面,且以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之驅動力來旋轉驅動該驅動輪構件之方式,產生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之驅動力可保持平衡之反作用力。
根據本發明,於關閉車門時,鎖定移動部係抵接於鎖定固定部之第1面,而將車門鎖定。另一方面,於車門之開啟或關閉時,成為鎖定移動部與鎖定固定部之第2面抵接而使作用於兩者間之力達到平衡之狀態,從而成為使自行星齒輪機構對鎖定機構之輸出固定之狀態。而且,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驅動輪構件之驅動力,可使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及環形構件進行作動,從而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因此,藉由設置有正交之第1面及第2面之鎖定固定部,可分配自行星齒輪機構對驅動輪構件及鎖定機構之驅動力。由此,藉由在鎖定固定部設置第1面及第2面之簡單之機構,可實現對驅動輪構件及鎖定機構有效率地分配驅動力之構成。
用以達成上述第3目的之第14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關於一種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上述車門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的嵌式車門裝置。而且,第14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有:固定基座,其係固定於上述車輛之本體;滑座,其係可相對於上述固定基座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之方式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上;車門驅動機構,其係設置於上述滑座,且經由連結部使上述車門朝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軸部, 其係設置於上述車門或上述連結部;導引部,其係旋轉自如地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於開啟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上述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一寬度方向的方式導引該軸部,並且於關閉上述車門時,以一面與該軸部抵接一面旋動而使該軸部朝上述車輛之另一寬度方向的方式導引該軸部;以及旋動臂機構,其具有旋動臂,該旋動臂係伴隨著上述車門之開關動作,而根據沿開關方向移動之上述車門之移動方向之力即車門開關力進行旋動,且以輔助上述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上述車門;上述旋動臂機構具有:旋轉力產生部,其藉由自上述車門取得上述車門開關力而產生旋轉力;從動旋轉構件,其藉由傳遞在上述旋轉力產生部所產生之旋轉力而進行旋轉;導引曲面構件,其設置有導引曲面部,該導引曲面部抵接於上述從動旋轉構件或上述旋轉力產生部,並且使該從動旋轉構件伴隨著上述從動旋轉構件之旋轉而沿圓弧狀之曲面移動;車門側支持部,其係相對於上述旋轉力產生部而設置於上述車門側,且於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上在配置有上述旋轉力產生部之側的相反側與上述車門之一部分接觸,而支持該車門之一部分;上述旋動臂,其係相對於上述導引曲面構件旋動自如地設置,且保持上述旋轉力產生部及上述從動旋轉構件;以及限制構件,其係相對於上述旋動臂而設置於上述車門開啟之方向即開啟方向側,且藉由在開啟上述車門時與上述旋動臂抵接而限制該旋動臂之旋動範圍。
根據本發明,導引部係藉由抵接於軸部且進行旋動而沿車輛之寬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因此,導引部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 間。藉此,能夠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
而且,根據本發明,設置有具有伴隨著車門之開關動作而根據車門開關力進行旋動之旋動臂的旋動臂機構。而且,於旋動臂機構中,使傳遞有藉由自車門所取得之車門開關力而產生之旋轉力的從動旋轉構件進行旋轉,且沿導引曲面部導引此從動旋轉構件,藉此使保持從動旋轉構件之旋動臂進行旋動。因此,即便於車門之上部側設置有軸部、導引部、及滑座,於車門之下部側設置有旋動臂機構,且車門之剛性小之情形時,亦可於進行嵌入動作時,防止車門之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車門之上部側之移動產生追隨性不充分之狀態。即,即便未設置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連結軸,亦可確保車門之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配置有用以進行嵌入動作之機構的車門之上部側之移動的追隨性。由此,可削減具有旋動臂且以輔助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於車輛之寬度方向上導引車門之機構的設置空間。再者,根據本發明之旋動臂機構,除了取得車門開關力而產生旋轉力之旋轉力產生部側以外,亦可藉由經由車門之一部分而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上之相反側之車門側支持部支持車門。因此,以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將車門之一部分夾入之方式支持,從而隨時確保旋轉力產生部對車門追隨而進行作動之狀態。而且,於此旋動臂機構中,由於由限制構件限制旋動臂之車門開啟方向側之旋動範圍,因此可防止開啟車門時旋動臂於嵌入動作後過度地旋動而阻礙車門之移動。
因此,根據本發明,可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提供一種可削減具有旋動臂且以輔助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 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之機構之設置空間的嵌式車門裝置。
第15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14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旋轉力產生部具有:驅動力取得部,其自上述車門取得上述車門開關力來作為驅動力;以及驅動旋轉構件,其藉由自上述驅動力取得部所取得之驅動力進行旋轉而產生旋轉力。
根據本發明,於旋轉力產生部中,由取得車門開關力作為驅動力之機構、與自所取得之驅動力所產生之旋轉力之機構係構成為分離之機構。因此,與以一面接觸於車門一面藉由摩擦力進行旋轉之方式所構成之旋轉力產生部相比,可有效率地取得車門開關力並且有效率地轉換為旋轉力。
第16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係如第15發明之嵌式車門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旋動臂機構更具有臂賦能彈簧,該臂賦能彈簧可於與上述限制構件抵接之位置以保持上述旋動臂之位置之方式對該旋動臂賦能;上述驅動力取得部具有固定於上述車門之車門側固定齒條、及設置於上述驅動旋轉構件之外周且與上述車門側固定齒條嚙合之外齒;上述車門側固定齒條係局部地設置於上述車門中之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
根據本發明,關於可有效率地取得車門開關力之驅動力取得部,能夠利用藉由固定於車門之車門側固定齒條與驅動旋轉構件外周之外齒的簡單構成而實現。再者,由於車門側固定齒條係局部地設置於車輛之前後方向,因此可防止於嵌入動作後驅動旋轉構件外周之外齒與車門側固定齒條嚙合而過度地進行作動,從而阻礙車門之移動。而且,由於設置有臂賦能彈簧,因此於開啟車門時,即便在局部地設置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之車門側固定齒條與驅動旋轉構件外周之外齒的嚙合鬆 開後,亦可於抵接在限制構件之位置保持旋動臂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1個態樣,可提供一種能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亦可應用於單扇滑動式車門之嵌式車門裝置。
又,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可提供一種能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鎖定之嵌式車門裝置。
又,根據本發明之又一態樣,可提供一種能實現可由對車門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而且,可削減具有旋動臂且以輔助車門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之機構之設置空間的嵌式車門裝置。
1、2、3‧‧‧嵌式車門裝置
11、51‧‧‧固定基座
11a、51a‧‧‧板狀部
11b、51b‧‧‧滑動支持部
11c、51c‧‧‧軌道構件
12、52‧‧‧滑座
12a、52a‧‧‧本體部
12b、52b‧‧‧托架部
12c、52c‧‧‧車輪部
13、53‧‧‧車門驅動機構
13a、53a‧‧‧驅動部
13b‧‧‧驅動滑輪(驅動輪構件)
13c‧‧‧從動滑輪(從動輪構件)
13d‧‧‧驅動皮帶(環形構件)
13e‧‧‧惰輪
14、54、54a、54b‧‧‧軸部
14a、54c‧‧‧軸部輥
15、55、55a、55b‧‧‧導引部
16、56、56a、56b‧‧‧倍速軌道
16a、16b‧‧‧齒條
16c‧‧‧小齒輪
16d‧‧‧支持軌道
17、57‧‧‧鎖定機構
18、18a、18b、58、58a、58b、80‧‧‧旋動臂
19、59、59a、59b‧‧‧連結部
19a‧‧‧突出端部
20‧‧‧行星齒輪機構
20a‧‧‧太陽齒輪
20b‧‧‧行星式齒輪
20c‧‧‧承載器
20d‧‧‧環形齒輪
21‧‧‧無刷電動馬達
22‧‧‧鎖定輸出部
22a‧‧‧輸出輥
22b‧‧‧輸出輥軸
23‧‧‧輥式導板
23a‧‧‧斜面
23b‧‧‧曲面
24‧‧‧第1連桿
24a‧‧‧第1缺口部
25‧‧‧第2連桿
25a‧‧‧第2缺口部
26‧‧‧第1旋動軸
27‧‧‧第2旋動軸
28‧‧‧導引部輥
29、88‧‧‧旋轉軸
30‧‧‧螺旋彈簧
31‧‧‧連結軸
32‧‧‧上側輥
33、43a‧‧‧長孔
34‧‧‧下側輥
35‧‧‧車門軌道
36‧‧‧鎖定固定部
36a‧‧‧第1面
36b‧‧‧第2面
36c‧‧‧傾斜面
37‧‧‧鎖定移動部
38‧‧‧滑動抵接部
39‧‧‧滑軌
40‧‧‧傳遞構件
40a‧‧‧缺口部分
41‧‧‧滑塊
42、42a、42b‧‧‧輥
43‧‧‧導板
43b、43c‧‧‧導引槽
44‧‧‧止動部
53b‧‧‧齒條與小齒輪機構
60、60a、60b‧‧‧驅動齒條
61‧‧‧驅動小齒輪
62‧‧‧鎖定固定部
63、63a、63b‧‧‧鎖定銷
64、64a、64b、64c‧‧‧連桿機構
65‧‧‧連桿保持機構
66a、66b‧‧‧臂構件
67a、67b、67c‧‧‧連結銷
67d、67e、89、90‧‧‧銷
68‧‧‧凹陷部
69a、69b‧‧‧卡合構件
70a、70b‧‧‧賦能彈簧
71a、71b‧‧‧第1卡合部
72a、72b‧‧‧第2卡合部
73a、73b‧‧‧旋動軸
74a、74b‧‧‧外緣部
75、75a、75b、92‧‧‧旋動臂機構
76、93‧‧‧旋轉力產生部
76a‧‧‧驅動力取得部
76b‧‧‧驅動旋轉構件
77‧‧‧從動旋轉構件
78‧‧‧導引曲面構件
78a‧‧‧導引曲面部
79‧‧‧車門側支持部
79a‧‧‧支持輥
79b‧‧‧支持車架
81‧‧‧限制構件
81a‧‧‧止動部托架
81b‧‧‧止動部橡膠
82‧‧‧臂賦能彈簧
83‧‧‧中間齒輪
84‧‧‧輔助輥
85‧‧‧車門側固定齒條
86‧‧‧外齒
87‧‧‧車輛側托架
87a‧‧‧彈簧支持用托架
91‧‧‧車門軌道
94‧‧‧雙面帶齒皮帶
101、105‧‧‧車輛側壁
102、106‧‧‧出入口
103、107‧‧‧車架
103a‧‧‧板狀構件
104、108、109‧‧‧車門
104a、108a‧‧‧車門支持構件
107a‧‧‧托架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之整體的示意圖。
圖2係表示自圖1之A-A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
圖3係作為圖1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前視圖之示意圖。
圖4係作為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俯視圖之示意圖。
圖5係將圖2之車門之上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
圖6係將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車門驅動機構在車輛前後方向上之中央部之剖面構造示意地表示的圖式。
圖7係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嵌式機構之俯視圖。
圖8係包含自圖7所示嵌式機構之D-D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之一部分剖面之圖式。
圖9係圖7所示嵌式機構之側視圖且自E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之圖式。
圖10係圖7所示嵌式機構之後視圖且包含自F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之一部分剖面之圖式。
圖11係用以說明圖7所示嵌式機構之作動之俯視圖。
圖12係將圖2之車門之下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
圖13係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鎖定機構之前視圖。
圖14係圖13所示鎖定機構之俯視圖。
圖15係作為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俯視圖的示意圖,且係亦表示已進行開啟動作之車門位置之圖式。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整體的示意圖。
圖17係表示自圖16之J-J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
圖18係作為圖16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前視圖的示意圖。
圖19係作為圖18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俯視圖的示意圖。
圖20係將圖18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圖式。
圖21係將圖17之車門之上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
圖22係表示圖18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鎖定機構之一部分的前視圖。
圖23係將圖18所示鎖定機構之一部分示意地表示之圖式。
圖24係將圖18所示鎖定機構之一部分示意地表示之圖式,且係表示與圖23不同之作動狀態之圖式。
圖25係將圖18所示鎖定機構之一部分示意地表示之圖式,且係表示與圖23不同之作動狀態之圖式。
圖26係表示圖18所示鎖定機構之一部分之俯視圖。
圖27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整體的示意圖。
圖28係表示自圖27之J-J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
圖29係作為圖27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前視圖的示意圖。
圖30係作為圖29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俯視圖的示意圖。
圖31係將圖29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圖式。
圖32係將圖28之車門之上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
圖33係圖29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嵌式機構之俯視圖。
圖34係包含自圖33所示嵌式機構之D-D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之一部分剖面之圖式。
圖35係圖33所示嵌式機構之側視圖且自E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之圖式。
圖36係圖33所示嵌式機構之後視圖且係包含自F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之一部分剖面之圖式。
圖37係用以說明圖33所示嵌式機構之作動之俯視圖。
圖38係將圖28之車門之下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
圖39係圖28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旋動臂機構之俯視圖。
圖40係包含自圖39所示旋動臂機構之M-M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之一部分剖面之前視圖。
圖41係圖39所示旋動臂機構之側視圖。
圖42係表示圖29所示嵌式車門裝置之鎖定機構之一部分的前視圖。
圖43係表示變形例之旋動臂機構之俯視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說明。本發明可作為如下嵌式車門裝置而應用,即,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1整體的示意圖。圖1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1亦可應用於由1扇所構成單扇滑動式之車門。再者,圖1係自車輛內側觀察所得之示意圖,且係表示與車門104一起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102之狀態之圖式。圖2係表示自圖1之A-A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圖3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1之前視圖之示意圖,且係將圖1之車門104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再者,於圖1中,以虛線表示將嵌式車門裝置1於出入口102之上部收納於車輛之狀態,於圖3中,省略車輛側之要素之圖示而進行表示。圖4係作為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1之俯視圖的示意圖,且與車門104一起表示。圖5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1之側視圖的示意圖,且係將圖2之車門104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
[關於整體構成]
如圖1所示,於車輛側壁101設置有出入口102。再者,圖1係對關閉車門104之狀態進行圖示,且以虛線表示出入口102。於出入口102之上部,以沿車輛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固定有車架103。此處,所謂車輛之前後方向,係與車輛之前進方向平行之方向,且係於圖1中由兩端箭頭B所表示之方向。再者,車輛側壁101及車架103係構成車輛本體之一部分。
又,以覆蓋出入口102之方式設置有1扇車門104。1扇車門104係單扇滑動式之車門,且藉由嵌式車門裝置1將其開啟或關閉。而且,如圖2充分地表示,車門104係以於其下方側朝向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平緩地彎曲而突出之方式形成。此處,所謂車輛之寬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係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之方向,且係於圖2中由兩端箭頭C所表示之方向。再者,車門104係於將其關閉之位置即關閉位置(圖1及圖2中所示之位置),以使出入口102大致密閉之方式構成。
圖1至圖5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1係設為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102,進行車門104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104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裝置。而且,此嵌式車門裝置1係構成為具備有固定基座11、滑座12、以使1扇車門104朝車輛前後方向移動之方式進行驅動之車門驅動機構13、由車門驅動機構13沿車輛之前後方向進行驅動之軸部14、導引軸部14之導引部15、倍速軌道16、鎖定機構17及旋動臂18等。再者,於圖4中,省略固定基座11之圖示。
固定基座11係固定於構成車輛本體之車架103之一部分即板狀構件103a(參照圖5)。藉此,固定基座11係以不對車輛本體進行相對移動之方式固定。又,固定基座11具備有水平地設置之平坦之板狀部11a、及設置於板狀部11a之車輛前後方向兩側之一對滑動支持部(11b、11b)。滑動支持部11b係設置為塊狀且為以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構件。而且,於各滑動支持部11b固定有用以支持滑座12使其可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之軌道構件11c。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例示有使板狀部11a構成為分別固定於車輛本體之2片板狀之構件之形態。
圖3至圖5所示之滑座12係於固定基座11之下方,可相對於固定基座11沿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此固定基座11。而且,於滑座12設置有以於水平方向上平坦地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本體部12a、托架部12b、及車輪部12c。
托架部12b係設置為於本體部12a之車寬度方向外側(車門104側)之端部相對於本體部12a朝下方彎曲後,進一步以於水平方向上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彎曲之方式延伸之部分。於此托架部12b設置有下述之倍速軌道16。又,車輪部12c係構成為具備有設置於本體部12a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兩側,且在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軌道構件11c上滾動之車輪。藉此,將滑座12構成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11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
[關於車門驅動機構、倍速軌道]
圖3至圖5所示之車門驅動機構13係以位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自車輛之出入口之前側端部至後側端部為止之範圍的方式設置於滑座12之本體部12a,且設置為經由連結部19使1扇車門104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機構。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車門驅動機構13係設置於本體部12a之下方側。而且,此車門驅動機構13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直接驅動(direct drive)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參照下述圖6)之驅動部13a、驅動滑輪13b、複數個從動滑輪13c、驅動皮帶13d、及複數個惰輪13e等。
驅動滑輪13b係設置為輸入有來自驅動部13a之驅動力之滑輪。從動滑輪13c係設置為對應於驅動滑輪13a,且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2個。驅動滑輪13b係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驅動輪構件,複數個從動滑輪13c係構成本實施形態之從動輪構件,而驅動皮帶13d係構成本 實施形態之環形構件。而且,此驅動皮帶13d係齒形皮帶,且係設置為以環繞於驅動滑輪13b與複數個從動滑輪(13c、13c)之方式懸掛於該等之外周而旋轉,且使複數個從動滑輪(13c、13c)伴隨著驅動滑輪13b之旋轉而旋轉之環狀之皮帶構件。又,於驅動皮帶13d安裝有連結部19。
惰輪13e於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2個,係配置於驅動滑輪13b與各從動滑輪13c之間,自驅動皮帶13d之外側朝向內側被推壓於驅動皮帶13d之位置上。藉此,驅動皮帶13d係構成為相對於各惰輪13e之外周以特定角度捲繞,從而使驅動皮帶13d產生特定之張力。
再者,驅動部13a及驅動滑輪13b係配置於滑座12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而且,複數個從動滑輪(13c、13c)係相對於驅動滑輪13b而配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兩側。
圖6係示意地表示車門驅動機構13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之剖面構造的圖式,且表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垂直之面的剖面構造。圖6係將構成要素之一部分以省略而簡化之狀態進行圖示,而且,就為清楚地表示所圖示之構成要素之觀點而言,亦省略表示剖面狀態之剖面線。再者,圖6中亦圖示有下述鎖定機構17之外形。
如圖6所示,驅動部13a之構成除了構成作為驅動源而設置之本實施形態之電動馬達之無刷電動馬達21以外,更具備輸入有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之行星齒輪機構20。行星齒輪機構20係構成為具備有太陽齒輪20a、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等。
對太陽齒輪20a輸入有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係配置於太陽齒輪20a周圍,且設置為與太陽齒輪20a嚙 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此太陽齒輪20a周圍進行公轉。承載器20c係設置為自轉自如地支持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之各者、並且公轉自如地支持此等行星式齒輪20b的框構件。環形齒輪20d係設置為內周形成有與各行星式齒輪20b嚙合之內齒之環狀齒輪。
再者,環形齒輪20d之形成有與各行星式齒輪20b嚙合之內齒之環狀部分,係於設置為筒狀之驅動滑輪13b之內側相對於此驅動滑輪13b而形成為一體。藉此,可實現零件件數之削減。又,由於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行星式齒輪20b及環形齒輪20d係配置於驅動滑輪13b之內側,因此車門驅動機構13可實現小型化。因此,可實現嵌式車門裝置1之進一步小型化。
又,承載器20c之外周部之一部分係連結於鎖定輸出部22。鎖定輸出部22係設置為對下述鎖定機構17輸入驅動力之機構,該驅動力係藉由使承載器20c以太陽齒輪20a之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而自承載器20c輸出。此鎖定輸出部22係構成為對於藉由使承載器20c進行擺動而輸出之驅動力,轉換該驅動力之作用方向,使其作為與車輛前後方向平行之直線方向之驅動力而輸出。又,於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驅動力之前端部分設置有輸出輥22a。經由此輸出輥22a將承載器20c之驅動力輸入至下述之鎖定機構17。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如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即,使來自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輸入至太陽齒輪20a,使自環形齒輪20d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驅動滑輪13b,使自承載器20c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17,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構成為使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輸入至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之任一者,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 環形齒輪20d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驅動滑輪20b,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17。
安裝於驅動皮帶13d且傳遞來自車門驅動機構13之驅動力之連結部19,係由彎曲形成之板狀構件所構成。而且,連結部19之端部係相對於驅動皮帶13d,固定於未經由驅動滑輪13b而捲繞至2個從動滑輪(13c、13c)之側之此等從動滑輪(13c、13c)之間之位置。
又,連結部19係構成為自固定於驅動皮帶13d之部分先朝下方延伸後彎曲而水平地朝向車門104側延伸,進一步彎曲而朝上方延伸。而且,連結部19係於延伸至上方之部分之端部固定於下述倍速軌道16之支持軌道16d。
又,於連結部19設置有自延伸至上方之部分之端部局部地彎曲後水平地突出而延伸之突出端部19a。於此突出端部19a設置有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懸臂狀地突出之軸部14。再者,於軸部14設置有軸部輥14a,該軸部輥14a係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在軸部14中固定於突出端部19a之軸本體。
圖3至圖5所示之倍速軌道16係以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而且,倍速軌道16係構成為具備有相對向之2個齒條(16a、16b)、小齒輪16c、及支持軌道16d。相對向之2個齒條(16a、16b)係由配置於上側之上側齒條16a、與配置於下側之下側齒條16b所構成。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係以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之方式配置。
小齒輪16c係配置於2個齒條(16a、16b)之間,且以與設置於各齒條(16a、16b)之齒嚙合之方式配置。而且,此小齒輪16c旋轉自如地被 支持於支持軌道16d上。藉此,小齒輪16c係連結於連結部19側。即,小齒輪16c係經由支持軌道16d而連結於連結部19。因此,固定於驅動皮帶13d之連結部19、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以相對位置不產生變化之方式互相連結。
又,旋轉自如地支持小齒輪16c之支持軌道16d係以於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夾持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之狀態下支持之方式構成。再者,支持軌道16d係沿車輛之前後方向滑動移動自如地支持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之各者。
又,於倍速軌道16中,2個齒條(16a、16b)中之一者之下側齒條16b係固定地連結於滑座12之托架部12b,另一者之上側齒條16a係連結於車門104側。再者,上側齒條16a係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4a而連結於車門104。又,車門支持構件104a係以懸掛車門104之狀態進行支持。
若藉由如上述構成倍速軌道16,而驅動車門驅動機構13之驅動滑輪13d,則使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與固定於驅動皮帶13d之連結部19一起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藉此,小齒輪16c一面與固定於滑座12之下側齒條16b嚙合一面朝車輛前後方向之一方移動。而且,相對於此移動之小齒輪16c,使與小齒輪16c嚙合之上側軌道16a朝車輛前後方向之相同方向移動。因此,上側齒條16a係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以小齒輪16c之移動速度之2倍之速度移動。而且,上側齒條16a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之移動量係成為小齒輪16c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之移動量於相同方向上為2倍之移動量。又,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4a而連結於上側齒條16a之車門104亦以與上側齒條16a相同之速度移動。而且,車門104相對於連結有下側齒條16b之滑座12係沿車輛之 前後方向移動。
[關於嵌式機構]
於嵌式車門裝置1中,用以進行使車門104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軸部14、導引部15、及輥式導板23。圖7係表示嵌式機構之俯視圖。圖8係包含自嵌式機構之圖7之D-D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一部分剖面之圖式。圖9係嵌式機構之側視圖且係自圖7之E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之圖式。圖10係嵌式機構之後視圖且係包含自圖7之F線箭視方向觀察所得一部分剖面之圖式。圖11係用以說明嵌式機構之作動之俯視圖。再者,圖8至圖10相對於圖7及圖11放大而表示。又,圖8至圖10係表示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時之嵌式機構之狀態。另一方面,圖11係表示自關閉位置開啟車門104時,剛完成嵌入動作當下之狀態。
圖3至圖5、圖7至圖10所示之嵌式機構(軸部14、導引部15、輥式導板23)係配置於固定基座11與滑座12之間。軸部14係如上述設置於連結部19之突出端部19a。輥式導板23係固定於固定基座11之板狀部11a之下表面側。導引部15係構成為具備有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且設置於固定基座11之下側。而且,此導引部15係於第1連桿24中旋轉自如地設置於固定基座11。
第1連桿24為大致長方形形狀之板狀構件,且將一端側設置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11旋動自如。具體而言,第1連桿24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朝向大致鉛垂方向之第1旋動軸26周圍。又,於第1連桿24之另一端側之周緣形成有可收容軸部14之軸部輥14a的第1缺口部24a。
第2連桿25為板狀構件,且旋動自如地設置於第1連桿24。具體 而言,第2連桿25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在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附近所設置之朝向大致鉛垂方向之第2旋動軸27周圍。又,於第2連桿25之周緣形成有可收容軸部14之軸部輥14a的第2缺口部25a。又,於第2連桿25設置有旋轉自如地安裝於鉛垂軸周圍之導引部輥28。導引部輥28係相對於自第2連桿25突出至上方之旋轉軸29旋轉自如地安裝,且配置於與固定於固定基座11之輥式導板23大致相同之高度。
在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之情形時,如圖7所示,於自上方觀察之狀態下,由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與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包圍軸部14周圍。具體而言,第1連桿24係以使第1缺口部24a之開口側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被保持,又,第2連桿25係以使第2缺口部25a之開口側朝向與朝向第1旋動軸26之方向相反方向之方式被保持。藉此,由第2連桿25拘束軸部14自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內朝向外側之移動。
又,於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第2連桿25之導引部輥28係位於較第2缺口部25a更靠車寬度方向外側。而且,第2連桿25之第2旋動軸27係位於較第2缺口部25a更靠車寬度方向內側。
又,在第1連桿24與第2連桿25之間設置有作為賦能手段之螺旋彈簧30。螺旋彈簧30之一端係設置於第2連桿25之第2旋動軸27與導引部輥28之大致中間部,另一端係設置於第1連桿24之靠近第1旋動軸26之位置。藉此,第2連桿25係以朝解除軸部14之拘束之方向(自上方觀察時為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旋動之方式對螺旋彈簧30賦能。亦即,第2連桿25係藉由螺旋彈簧30,使導引部輥28朝靠近輥式導板23之方向賦能。
輥式導板23係設置為板狀之構件。而且,於輥式導板23在其側面上設置有導引導引部輥28之斜面23a、及於此斜面23a連續地導引導引部輥28之曲面23b。
斜面23a係設置為輥式導板23之側面之一部分,且構成為以越朝向開啟車門104之方向(以下,記載為開啟方向,於圖7以箭頭G1表示),越位於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形成之平坦之面。
曲面23b係設置為輥式導板23之側面之一部分,且構成為自斜面23a連續,以呈大致半圓弧狀凸出之方式彎曲後進一步以一面呈大致半圓弧狀凹陷之方式彎曲一面朝向車寬度方向內側延伸之曲面。再者,曲面23b於車寬度方向上靠近外側之位置,朝向開啟方向凸出,並於車寬度方向上靠近內側之位置,朝向關閉車門104之方向(與開啟方向相反之方向,以下,記載為關閉方向,於圖7以箭頭G2表示)凹陷。
[關於旋動臂]
圖12係將圖2之車門104之下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如圖1至圖5、及圖12所示,於出入口102之上部及下部設置有旋動臂18(18a、18b),該旋動臂18(18a、18b)係藉由旋動而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4。再者,於出入口102之上部設置有上側旋動臂18a,於出入口102之下部設置有下側旋動臂18b。
上側旋動臂18a係設置為固定於沿大致鉛垂方向延伸之連結軸31之上端側,且自連結軸31於水平方向上呈懸臂狀突出。又,連結軸31係在上下兩端旋動自如地安裝於自車輛側壁101之出入口102之邊緣部分所延伸之托架。又,於上側旋動臂18a之前端部設置有旋轉自如地設置於沿大致鉛垂上方延伸之旋轉軸周圍的上側輥32。又,於滑座12之本體部12a設置有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長孔33(參照圖4)。 上側輥32係配置為自下方插入至長孔33,且可沿長孔33相對地移動。
下側旋動臂18b係固定於連結軸31之下側,且設置為自連結軸31於水平方向上呈懸臂狀地突出。因此,下側旋動臂18b係以藉由使上側旋動臂18a旋動,而與連結軸31一起旋動之方式構成。又,於下側旋動臂18b之前端部設置有旋轉自如地設置於沿大致鉛垂上方延伸之旋轉軸周圍的下側輥34。而且,於車門104之車寬度方向內側之下端側設置有沿車輛前後方向延伸之車門軌道35。於此車門軌道35形成有朝下方開口且沿車輛前後方向延伸之溝槽。下側輥34係構成為自下方插入至車門軌道35之溝槽,且可沿車門軌道35相對地移動(參照圖12)。
[關於鎖定機構]
圖13係鎖定機構17之前視圖。又,圖14係鎖定機構17之俯視圖。圖3至圖6、圖13、及圖14所示之鎖定機構17係設置為可於車門104之關閉位置進行鎖定以限制車門104之移動之機構。而且,此鎖定機構17係構成為具備有鎖定固定部36與鎖定移動部37。
鎖定固定部36係構成為固定地設置於固定基座11之塊狀構件。再者,於圖4、圖6、圖13及圖14中,省略固定基座11之圖示。雖然鎖定固定部36於本實施形態中係設置為塊狀之構件,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作為板狀之構件、或銷狀之構件等而固定地設置於固定基座11。
鎖定移動部37係設置為可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對鎖定機構17輸出之驅動力而移動。而且,此鎖定移動部37係構成為於車門104之關閉位置上,在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內側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如此,鎖定機構17係設置為藉由使鎖定移動部37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而於關閉車門104時,限制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之外 側移動。
又,鎖定移動部37係構成為具備有可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滑動抵接部38、滑軌39、及傳遞構件40。滑軌39係設置為固定於滑座12且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軌道構件。藉此,滑軌39係構成為將滑動抵接部38之滑動移動方向限制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平行之方向。
傳遞構件40係設置為板狀之構件,且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而且,此傳遞構件40係設置為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對鎖定機構17所輸出之驅動力傳遞至滑動抵接部38之構件。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傳遞構件40,於其下端側設置有缺口部分40a,於此缺口部分40a,以嵌入有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22a之狀態進行配置。又,傳遞構件40之上端側係連結於滑動抵接部38。
根據上述內容,鎖定機構17係以於傳遞構件40中輸入自承載器20c經由鎖定輸出部22所輸出之驅動力之方式構成。而且,使傳遞構件40與藉由來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驅動力之輸出輥22a之移動一起,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而且,使藉由滑軌39限制滑動移動方向之滑動抵接部38與傳遞構件40之移動一起,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
再者,輸出輥22a係使其前端部配置於在導板43所形成之長孔43a之內側。而且,輸出輥22a係配置為可沿此長孔43a移動(參照圖13)。藉此,構成為可確保在輸出輥22a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移動。再者,導板43係設置為固定於設置在滑座12之驅動部13a外殼等之板狀構件。
又,滑動抵接部38係構成為具備有滑塊41與輥42。滑塊41係設置為塊狀,且設為藉由滑軌39將滑動移動方向限制為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構件。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滑塊41係構成為藉由以使複數個構 件一體化之方式進行固定。而且,使傳遞構件40之上端側固定於一體化中之一構件,並於一體化中之另一構件形成有可於滑軌39之軌道面上滑動且滑動移動地嵌入之溝槽。
輥42係相對於滑塊41,旋轉自如地支持於鉛垂軸周圍。而且,輥42係配置為可於其外周側面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側面。
又,如圖6、圖13及圖14充分地表示,鎖定固定部36係設置為使正交之2個塊狀部分一體化之形狀之構件。而且,於此鎖定固定部36之側面設置有可由輥42抵接之第1面36a、第2面36b、及傾斜面36c。
第1面36a係設置為於鎖定固定部36面向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之側面。而且,此第1面36a係形成為與車寬度方向正交之面,且構成為於關閉車門104時與鎖定移動部37之滑動抵接部38之輥42之外周抵接,藉此限制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
第2面36b係設置為於鎖定固定部36面向車輛前後方向之開啟方向側之側面。而且,此第2面36b係形成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正交並且可與鎖定移動部37之輥42之外周抵接之面。藉此,第2面36b係構成為以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入至驅動滑輪13b之驅動力旋轉驅動此驅動滑輪13b之方式,產生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輸入至鎖定機構17之驅動力平衡之反作用力。
傾斜面36c係設置為於鎖定固定部36配置在第1面36a與第2面36b之間並且與第1面36a及第2面36b連續之側面。而且,此傾斜面36c係形成為與水平方向垂直之面,並且係設置為相對於第1面36a及第2面36b之雙方傾斜之面。雖然輥42係配置為可於第1面36a及第2面36b上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但構成為藉由設置有此傾斜面36c, 而可平滑地進行使輥42於互相正交之第1面36a及第2面36b間之移動。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作動]
其次,對嵌式車門裝置1之作動進行說明。如圖1至圖5所示於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時,軸部14係於自上方進行觀察之狀態下與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及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之雙方相卡合(參照圖7)。即,軸部14係位於缺口部(24a、25a)內。
又,於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時,如圖6、圖13及圖14所示,鎖定機構17係使輥42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第1面36a。因此,成為經由鎖定機構17及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限制滑座12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狀態。藉此,以利用嵌式機構限制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限制車門104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
藉由自上述關閉位置之狀態驅動車門驅動機構1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使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開始旋轉,並使太陽齒輪20a周圍之行星式齒輪20b一面與環形齒輪20d嚙合一面開始於太陽齒輪20a周圍公轉。而且,藉由承載器20c伴隨著行星式齒輪20b之公轉之擺動,使輸出輥22a朝圖13中以兩點鏈線之箭頭I所示之方向於長孔43a內移動。藉此,使傳遞構件40與輸出輥22a一起與車輛前後方向之開啟方向平行地移動,且亦使滑塊41與開啟方向平行地於滑軌39上移動。
根據上述內容,抵接於第1面36a之輥42係移動至脫離第1面36a之位置。再者,於圖13及圖14中,將移動至脫離第1面36a之位置之輥42之位置圖示為兩點鏈線之輥42a。藉此,成為解除鎖定機構17之車門104之鎖定狀態,而可由嵌式機構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 入動作之狀態。
如上述,若轉移為可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狀態,則進一步連續地,繼續驅動車門驅動機構13之無刷電動馬達21。藉此,使經由環形齒輪20d輸出至驅動滑輪13b之驅動力進一步經由驅動皮帶13d及連結部19傳遞至軸部14。因此,軸部14欲朝開啟方向移動,而使第2連桿25朝相同方向賦能。
此處,如圖7所示,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之旋動(自上方觀察時朝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之旋動)係被限制於導引部輥28抵接於輥式導板23之斜面23a之位置。因此,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幾乎不旋動,而經由第2旋動軸27對第1連桿24賦予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之旋動力(自上方觀察時朝順時針方向之旋動力)。其結果,導引部輥28係沿斜面23a移動,並且第1連桿24係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朝向圖中箭頭H所示之方向旋動。
自上方觀察時於第1連桿24朝順時針方向旋動之期間,第2連桿25之導引部輥28係沿輥式導板23之斜面23a移動。此時,由於第2連桿25係藉由螺旋彈簧30而被拉至斜面23a側,因此導引部輥28不會自斜面23a離開。又,於導引部輥28沿斜面23a移動時,維持使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與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包圍軸部14周圍之狀態。
若自上述狀態進一步使軸部14朝開啟方向移動,則導引部輥28與輥式導板23之接觸位置會自斜面23a轉移至曲面23b。藉此,使導引部輥28沿曲面23b被拉入車寬度方向內側,並且使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自上方觀察時朝順時針方向進行相對旋轉。即,如圖11所示,解除由第2連桿25對軸部14之拘 束。又,此時,第1連桿24之箭頭H方向之旋動係藉由第1連桿24抵接於固定在輥式導板23之止動部44而被限制。
如上述,導引部15係構成為於開啟車門104時,以一面與軸部14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14移動至車寬度方向之一方(開啟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14之機構。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以使第1缺口部24a位於較第1旋動軸26之位置更靠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配置第1連桿24。又,於車門104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以使導引部輥28位於較軸部14之中心更靠車寬度方向外側,且使第2旋動軸27位於較軸部14之中心更靠車寬度方向內側之方式,配置第2連桿25。根據此一構成,導引部15係構成為可將來自軸部14之賦能力有效率地用於第1連桿24之旋動。
又,如上述於第1連桿24進行旋動時,對軸部14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因此,亦對經由連結部19而連結於軸部14之車門驅動機構13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並且亦對設置有車門驅動機構13之滑座12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
根據上述內容,車門驅動機構13及滑座12係導引至固定基座11之滑動支持部11b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其結果,進行使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嵌入動作。而且,藉由進行嵌入動作,而成為可使車門104朝開啟方向移動之狀態。
又,若藉由嵌式機構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完成,則於固定在滑座12之滑軌39上所設置之滑動抵接部38亦與滑座12一起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藉此,使位於圖14中作為表示兩點鏈線之輥42a之位置之輥42移動至作為表示單點鏈線之輥42b之位置。而且,輥 42(42b)係轉移至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第2面36b之狀態。
再者,於與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連結之鎖定輸出部22設置有將輸出輥22a朝與圖13中以兩點鏈線之箭頭1所表示之方向相反之方向賦能之彈簧等賦能手段(未圖示)。於輥42抵接於第2面36b之狀態下,藉由使上述賦能手段之賦能力經由輸出輥22a及傳遞構件40對滑動抵接部38作用,可維持將輥42推壓至第2面36b之狀態。
又,於將輥42推壓並抵接於第2面36b之狀態下,於第2面36b會產生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輸入至鎖定機構17之驅動力平衡之反作用力。藉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入至驅動滑輪13b之驅動力可旋轉驅動驅動滑輪13b。
而且,伴隨著驅動滑輪13b之旋轉,而驅動驅動皮帶13d,從而使倍速軌道16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與連結部19一起移動。因此,相對於固定在滑座12之下側齒條16b,使與車門104連結之上側齒條16a對小齒輪16c以倍速移動。藉此,使車門104朝開啟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4之開啟動作。再者,於車門104朝開啟方向之移動中,軸部14不會承受來自導引部15朝車寬度方向之力,而與連結部19一起朝開啟方向直線性地移動。
圖15係作為圖3所示嵌式車門裝置1之俯視圖之示意圖,且係亦表示進行開啟動作後之車門104之位置之圖式。若完成車門104之開啟動作,則車門104就會移動至圖15中以兩點鏈線所表示之位置。
另一方面,於關閉車門104時,進行與上述車門104之開啟動作相反之動作。即,驅動車門驅動機構1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使經由行星齒輪機構20所驅動之驅動滑輪13b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旋轉。藉此,使與連結部19連結之支持軌道16d 及小齒輪16c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移動。而且,相對於固定在滑座12之下側齒條16b,使與車門104連結之上側齒條16a對小齒輪16c以倍速移動。藉此,使車門104朝關閉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4之關閉動作。又,軸部14係朝向導引部15以直線地朝關閉方向移動。
再者,於導引部15中,在開啟車門104之狀態下,藉由螺旋彈簧30對第2連桿25作用自上方觀察時為順時針方向之旋動力。即,以使導引部輥28位於抵接在輥式導板23之曲面23b之位置之方式,對第2連桿25作用來自螺旋彈簧30之拉伸力。於本實施形態中,導引部輥28係嵌入至在曲面23b上具有與導引部輥28之外周形狀大致相同之半圓弧形狀之凹陷部。因此,將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穩定地保持於特定之位置。具體而言,於使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而來之軸部14可抵接於第2缺口部25a之內緣之位置,保持第2連桿25。又,第1連桿24亦保持於可將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而來之軸部14收容於第1缺口部24a內之位置(參照圖11)。
因此,軸部14係於使車門104自完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移動特定量時抵接於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之內緣(參照圖11),而對此第2連桿25賦能。此時,由於第2連桿25對抗螺旋彈簧30之力,而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朝自上方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旋動,因此不會阻礙軸部14朝關閉方向之直線性移動。於此第2連桿25之旋動時,導引部輥28係沿輥式導板23之曲面23b移動。再者,於第2連桿25之旋動時,第1連桿24幾乎不旋動,而保持於特定之位置或其附近部。
而且,軸部14係朝關閉方向移動至抵接於第1連桿24之第1缺 口部24a之內緣之位置,而使第1連桿24朝關閉方向賦能。藉此,使第1連桿24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朝自上方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進行旋動,並且將軸部14導引至車寬度方向內側。
此時,車門104係與軸部14同樣地移動。即,車門104係自完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並且於關閉位置附近部,被拉入至車寬度方向內側而轉移至關閉位置。藉此,完成利用嵌式機構之朝車輛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
如上述,導引部15係構成為於關閉車門104時,以一面與軸部14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14移動至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另一方(關閉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14之機構。
又,若完成利用嵌式機構之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則在固定於滑座12之滑軌39上所設置之滑動抵接部38亦會與滑座12一起朝車寬度方向內側移動。藉此,使位於圖14中作為表示單點鏈線之輥42b之位置之輥42移動至作為表示兩點鏈線之輥42a之位置。
而且,如上述若輥42移動,就會成為來自鎖定固定部36之第2面36b之反作用力不作用於輥42之狀態。因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經由輸出輥22a所輸入之驅動力,使傳遞構件40與車輛之前後方向之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且使滑塊41亦於滑軌39上與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
根據上述內容,輥42係自圖14中作為表示兩點鏈線之輥42a之位置移動至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第1面36a之位置。藉此,可確保利用鎖定機構17之車門104之鎖定狀態,而成為無法利用嵌式機構朝車寬度方向外側進行嵌入動作的狀態。
再者,於進行上述車門104之開啟動作及關閉動作時,設置於出 入口102之上部及下部之旋動臂18(18a、18b)係分別進行旋動。藉此,使車門104之車寬度方向之移動亦由上下之旋動臂18(18a、18b)所導引,而進行車門104之平滑之嵌入動作。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效果]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嵌式車門裝置1,導引部15係藉由抵接於軸部14並進行旋動而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14。因此,導引部15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15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間。藉此,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4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1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1。又,由於車門驅動機構13係經由由2個齒條(16a、16b)及小齒輪16c所構成之倍速軌道16而使車門104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因此可使車門驅動機構13之作動衝程倍增而使車門104有效率地移動。因此,可實現在車輛之前後方向亦更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1。
而且,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設置於滑座12且經由連結部19及倍速軌道16使1扇車門104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1個車門驅動機構13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部13a、輸入有來自驅動部13a之驅動力之驅動滑輪13b、從動滑輪13c、及使從動滑輪13c伴隨著驅動滑輪13b之旋轉而旋轉之環形構件(驅動皮帶)13d。因此,於車門驅動機構13進行作動時,驅動滑輪13b及從動滑輪13c不會移動。藉此,與包含嚙合於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小齒輪之一對齒條朝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之齒條與小齒輪機構的車門驅動機構不同,車門驅動機構13之一部分不會大幅度地突出於設置有車門104之出入口102。由此,可大幅度地抑制產生限制設置空間之狀 況,亦可容易地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104。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4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1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1,而且,可提供一種亦可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104之嵌式車門裝置1。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驅動部13a係由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與行星齒輪機構20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環形齒輪20d中之一者輸入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驅動滑輪13b,來自剩餘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17。因此,可藉由1台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進行車門104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鎖定機構17之車門104之鎖定動作,從而可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率之驅動部13a。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藉由使鎖定移動部37於車寬度方向內側抵接於固定在固定基座11側之鎖定固定部36,可限制關閉時車門104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因此,於關閉車門104時,拘束車門104以使其不再晃動且確實地不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由此,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104鎖定。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4作用朝車輛之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1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1,而且,可提供一種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104鎖定的嵌式車門裝置1。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將來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驅動力經由傳遞構件40傳遞至滑動抵接部38,藉此,使滑動抵接部38於滑軌39上沿特定之被限制之方向滑動移動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因此,由 於藉由來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驅動力使滑動抵接部38於滑軌39上平滑地移動,因此可抑制將行星齒輪機構20之強度設定為較高之必要性。藉此,可將行星齒輪機構20構成為更小型化。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滑動抵接部38可一面藉由旋轉自如之輥42而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一面藉由滑塊41而於滑軌39上移動。因此,可抑制與鎖定固定部36之摩擦力阻礙滑動抵接部38於滑軌39上之移動,從而可使滑動抵接部38於滑軌39上平滑地移動。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於關閉車門104時,使鎖定移動部37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第1面36a,而鎖定車門104。另一方面,於開啟或關閉車門104時,成為鎖定移動部37與鎖定固定部36之第2面36b抵接而使作用於兩者間之力達到平衡之狀態,從而成為自行星齒輪機構20對鎖定機構17之輸出固定之狀態。而且,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輸入至驅動滑輪13b之驅動力,可使驅動滑輪13b、從動滑輪13c及環形構件(驅動皮帶)13d進行作動,從而進行車門104之開關動作。因此,藉由設置有正交之第1面36a及第2面36b之鎖定固定部36,可分配自行星齒輪機構20向驅動滑輪13b及鎖定機構17之驅動力。由此,藉由在鎖定固定部36設置第1面36a及第2面36b之簡單之機構,可實現對驅動滑輪13b及鎖定機構17有效率地分配驅動力之構成。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對鎖定機構17輸出驅動力之驅動部13a係配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4之中央部分,從而藉由鎖定機構17於車門104之中央部分進行鎖定動作。因此,可防止鎖定車門104之位置發生偏移,從而於中央部分平衡性良好地鎖定車門104。又,由於相對於配置在車門104之中央部分之驅動滑輪13b於車輛前後方向之 兩側配置有複數個從動滑輪(13c、13c),因此可於小型化之區域內遍及更長之環繞距離配置環繞該等之環形構件(驅動皮帶)13d。因此,可有效率地確保環形構件13d之環繞距離。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設置於滑座12經由連結部19及倍速軌道16而使1扇車門104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1個車門驅動機構13,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部13a、輸入有來自驅動部13a之驅動力之驅動滑輪13b、從動滑輪13c、及使從動滑輪13c伴隨著驅動滑輪13b之旋轉而旋轉之驅動皮帶13d。因此,於車門驅動機構13進行作動時,驅動滑輪13b及從動滑輪13c不會移動。藉此,車門驅動機構13之一部分不會大幅度地突出於設置車門104之出入口102。由此,可大幅度地抑制所產生之設置空間之限制,且亦可容易地應用於單扇滑動式之車門104。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1,驅動部13a係由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與行星齒輪機構20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環形齒輪20d中之一者輸入有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驅動滑輪13b,而來自剩餘之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17。因此,可藉由1台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進行車門104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利用鎖定機構之車門104之鎖定動作,從而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率之驅動部13a。
[第2實施形態]
圖16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2整體的示意圖。圖16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2係適合於由2扇所構成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者。再者,圖16係自車輛內側觀察所得之示意圖,且係表 示相對於車輛之出入口106一起設置有車門(108、109)之狀態之圖式。圖17係表示自圖16之J-J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圖18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2之前視圖之示意圖,且係將圖16之車門108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再者,於圖16及圖18中,省略於出入口106之上部將嵌式車門裝置2收納於車輛時配置在車輛內側之蓋體之圖式而加以表示。圖19係作為圖18所示嵌式車門裝置2之俯視圖的示意圖,與車門(108、109)一起表示。圖20係將圖18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圖式。圖21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2之側視圖的示意圖,且係將圖17之車門(108、109)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
再者,於以下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構成之要素,藉由在圖式中附上相同之元件符號,或引用相同之元件符號,而適當地省略說明。
[關於整體構成]
如圖16所示,於車輛側壁105設置有出入口106。再者,圖16係對關閉車門(108、109)之狀態進行圖示,且以虛線表示出入口106。於出入口106之上部,以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固定有車架107。此處,所謂車輛之前後方向,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為與車輛之前進方向平行之方向,且係於圖16中以兩端箭頭B所示之方向。再者,車輛側壁105及車架107係構成車輛本體之一部分。
又,以覆蓋出入口106之方式設置有2扇車門(108、109)。2扇車門(108、109)係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且藉由嵌式車門裝置2將其開啟或關閉。而且,車門(108、109)係以於其下方側朝向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外側平緩地彎曲而突出之方式形成(參照圖17)。此處,所謂車輛之寬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 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之方向,且係於圖17中以兩端箭頭C所示之方向。再者,車門(108、109)係於將其等關閉之位置即關閉位置(圖16及圖17中所示之位置),以使出入口106大致密閉之方式構成。
圖16至圖21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2係設為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106,進行車門(108、109)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108、109)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裝置。而且,此嵌式車門裝置2係構成為具備有固定基座51、滑座52、以使2扇拉門(108、109)朝車輛前後方向移動之方式進行驅動之車門驅動機構53、由車門驅動機構53沿車輛之前後方向進行驅動之軸部54(54a、54b)、導引軸部54(54a、54b)之導引部55(55a、55b)、倍速軌道56(56a、56b)、鎖定機構57、及旋動臂58(58a、58b)等。
固定基座51係固定於構成車輛本體之車架107之一部分即托架107a。藉此,固定基座51係以不對車輛本體進行相對移動之方式固定。又,固定基座51具備有水平地設置之平坦之板狀部51a、及設置於板狀部51a之車輛前後方向兩側之一對滑動支持部(51b、51b)。滑動支持部51b係設置為塊狀且為以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構件。而且,於各滑動支持部51b固定有用以支持滑座52使其可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之軌道構件51c。
圖18及圖21所示之滑座52係於固定基座51之下方,可相對於固定基座51沿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此固定基座51。而且,於滑座52設置有以於水平方向上平坦地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本體部52a、托架部52b、及車輪部52c。
托架部52b係設置為以於本體部52a之車寬度方向外側(車門 108、109側)之端部相對於本體部52a朝下方彎曲後進一步以於水平方向上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彎曲之方式延伸之部分。而且,托架部52b係設置有複數個,且係以相對於本體部52a自車輛之前後方向之複數個部位延伸之方式設置。於各托架部52b設置有下述之倍速軌道56(56a、56b)。又,車輪部52c係構成為具備有設置於本體部52a之車輛之前後方向之兩側,且在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軌道構件51c上滾動之車輪。藉此,使滑座52構成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51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
[關於車門驅動機構、倍速軌道]
圖18至圖21所示之車門驅動機構53係設置於滑座52之本體部52a,且設置為經由連結部59使2扇車門(108、109)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機構。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車門驅動機構53係設置於本體部52a之下方側。而且,此車門驅動機構53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無刷電動馬達21相同之方式所構成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參照第1實施形態之圖6,於圖18至圖21中省略圖示)的驅動部53a、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等。
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係設置為藉由輸入有來自驅動部53a之驅動力而使連結部59移動之機構。而且,此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係構成為具備有相對向之2個驅動齒條60(60a、60b)、與驅動小齒輪61。相對向之2個驅動齒條60(60a、60b)係構成為具備有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之外側之外側驅動齒條60a、與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之內側驅動齒條60b。外側驅動齒條60a及內側驅動齒條60b係以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之方式配置。
驅動小齒輪61係配置於2個驅動齒條(60a、60b)之間,且配置為 與設置於各驅動齒條(60a、60b)之互相對向之側之齒嚙合。而且,此驅動小齒輪61係以使旋轉軸心朝向鉛垂方向之方式配置。又,此驅動小齒輪61係相對於驅動部53a之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固定為同心狀。因此,以與環形齒輪20d之旋轉一起以相同之旋轉軸心為中心旋轉之方式構成。藉由使驅動小齒輪61與環形齒輪20d一起旋轉,使與驅動小齒輪61嚙合之2個驅動齒條(60a、60b)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朝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
又,驅動部53a及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小齒輪61係配置於滑座52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而且,於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齒條60(60a、60b)安裝有連結部59。
驅動部53a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驅動部13a同樣地構成。即,驅動部53a之構成係除了設置為驅動源而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電動馬達之無刷電動馬達21以外,更具備輸入有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之行星齒輪機構20。行星齒輪機構20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為具備有太陽齒輪20a、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承載器20c、環形齒輪20d等。
太陽齒輪20a、行星式齒輪20b、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係構成為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即,於太陽齒輪20a輸入有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係配置為於太陽齒輪20a之周圍進行公轉,承載器20c係設置為公轉自如地支持行星式齒輪20b之框構件。環形齒輪20d係設置為於內周形成有與各行星式齒輪20b嚙合之內齒的環狀齒輪。如上述,於環形齒輪20d固定有齒條與小齒輪機構13b之驅動小齒輪61。
又,承載器20c之外周部之一部分係連結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 地設置之鎖定輸出部22。鎖定輸出部22係設置為藉由使承載器20c以太陽齒輪20a之軸心為中心進行擺動而將自承載器20c所輸出之驅動力對鎖定機構57輸入的機構。此鎖定輸出部22係構成為對於藉由承載器20c進行擺動所輸出之驅動力,轉換該驅動力之作用方向,作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平行之直線方向之驅動力輸出。又,於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驅動力之前端部分設置有輸出輥22a。又,於鎖定輸出部22設置有旋轉自如地支持輸出輥22a之輸出輥軸22b,經由此輸出輥軸22b將承載器20c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傳遞構件40。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來自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係輸入至太陽齒輪20a,自環形齒輪20d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自承載器20c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構成為使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輸入至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之任一者,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57。
安裝於驅動齒條60(60a、60b)且傳遞來自車門驅動機構53之驅動力之連結部59係由安裝於外側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及安裝於內側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所構成。連結部59a及連結部59b之任一者均由彎曲形成之板狀構件所構成。而且,連結部59a係相對於外側驅動齒條60a,固定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側之端部。連結部59b係相對於內側驅動齒條60b,固定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9側之端部。
連結部59a係以於自固定在外側驅動齒條60a之部分水平地朝向車門108側延伸後,彎曲而朝上方延伸之方式構成。而且,連結部59a係於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固定於在倍速軌道56中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車門108側之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連結部59b係以於自固定在內側驅動齒條60b之部分水平地朝向車門108側延伸後,彎曲而朝上方延伸之方式構成。而且,連結部59b係於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固定於在倍速軌道56中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車門109側之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
又,於連結部59a設置有自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局部地彎曲後而水平地突出延伸之突出端部。於此突出端部設置有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懸臂狀地突出之軸部54a。再者,軸部54a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軸部14同樣地構成,且設置有軸部輥,該軸部輥係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固定在軸部54a之突出端部之軸本體。
又,於連結部59b設置有自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局部地彎曲後水平地突出而延伸之突出端部。於此突出端部設置有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懸臂狀地突出之軸部54b。再者,軸部54b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軸部14同樣地構成,且設置有軸部輥,該軸部輥係旋轉自如地安裝於固定在軸部54b之突出端部之軸本體。
圖18至圖21所示之倍速軌道56(56a、56b)係由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側之倍速軌道56a、及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9側之倍速軌道56b所構成。而且,倍速軌道56a及倍速軌道56b係以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任一者均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倍速軌道16同樣地構成。即,倍速軌道(56a、56b)之任一者均構成為具備有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並且相對向之2個齒條(上側 齒條16a、下側齒條16b)、與兩齒條(16a、16b)嚙合之小齒輪16c、及使小齒輪16c旋轉自如地支持並且使兩齒條(16a、16b)沿車輛之前後方向滑動移動自如地支持的支持軌道16d。
倍速軌道56a中之小齒輪16c係連結於連結部59a側。即,倍速軌道56a之小齒輪16c係經由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而連結於連結部59a。因此,固定於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以相對位置不產生變化之方式互相連結。
另一方面,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係連結於連結部59b側。即,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係經由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而連結於連結部59b。因此,固定於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與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以相對位置不產生變化之方式互相連結。
又,於倍速軌道56a中,2個齒條(16a、16b)中之一者之下側齒條16b係固定地連結於滑座52之托架部52b,另一者之上側齒條16a係連結於車門108側。再者,上側齒條16a係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8a而連結於車門108。又,車門支持構件108a係以懸掛車門108之狀態進行支持。
又,於倍速軌道56b中,2個齒條(16a、16b)中之一者之下側齒條16b係固定地連結於滑座52之托架部52b,另一者之上側齒條16a係連結於車門109側。再者,上側齒條16a係經由與車門支持構件108a同樣地構成之車門支持構件連結於車門109。又,此車門支持構件係以懸掛車門109之狀態進行支持。
若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驅動小齒輪61,則倍速軌道56a之支持 軌道16d及小齒輪16c會與固定於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一起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藉此,於倍速軌道56a中,與第1實施形態之倍速軌道16同樣地,使上側齒條16a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以小齒輪16c之移動速度2倍的速度移動小齒輪16c之移動距離2倍的距離。其結果,使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8a而連結於上側齒條16a之車門108相對於連結有倍速軌道56a之下側齒條16b之滑座52,而朝車輛之前後方向之一方移動。
又,若驅動驅動小齒輪61,則於與上述倍速軌道56a之作動時間點同時之時間點時,使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亦與固定於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一起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此時,驅動齒條60b朝與驅動齒條60a相反之方向移動,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朝與倍速軌道56a之小齒輪16c相反之方向移動。而且,於倍速軌道56b中,上側齒條16a亦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以小齒輪16c之移動速度2倍的速度移動小齒輪16c之移動距離2倍的距離。其結果,經由車門支持構件與上側齒條16a連結之車門109相對於倍速軌道56b之下側齒條16b所連結之滑座52朝車輛在前後方向上之另一方移動。即,車門109朝與車輛在前後方向上之車門108之移動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因此,於嵌式車門裝置2中,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108、109)係構成為對稱地進行開關驅動。
[關於嵌式機構、旋動臂]
於嵌式車門裝置2中,用以進行使車門(108、109)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軸部54(54a、54b)、導引部55(55a、55b)、及輥式導板(23、23)。再者,進行車門108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由軸部54a、導引部55a及輥式導板23所構成,進行 車門109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由軸部54b、導引部55b及輥式導板23所構成。
進行車門108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與進行車門109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之任一者均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嵌式機構(軸部14、導引部15、輥式導板23)相同地構成。而且,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導引部55a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4同樣地構成為具備有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且係以導引設置於連結部59a之突出端部之軸部54a之方式設置。又,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之導引部55b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4同樣地構成為具備有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且係以導引設置於連結部59b之突出端部之軸部54b之方式設置。
再者,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係以使對於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嵌式機構(軸部14、導引部15、輥式導板23)相同之方式設定。另一方面,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即,使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相對於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成為以通過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位置水平地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虛擬線為中心的線對稱之配置狀態。
旋動臂58係相對於出入口106設置於車輛之前後方向兩側之上部及下部,作為此旋動臂58,設置有朝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8之旋動臂58a、及朝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9之旋動臂58b。旋動臂58a及旋動臂58b之任一者均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旋動臂18相同地構成,且係構成為具備有固定於連結軸31之上端側之上側旋動臂18a、與固定於連結軸31之下端側之下側旋動臂18b。
再者,旋動臂58a係以使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 要素之配置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旋動臂18相同之方式設定。另一方面,旋動臂58b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即,使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相對於旋動臂58a,成為以通過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位置水平地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虛擬線為中心的線對稱之配置狀態。
[關於鎖定機構]
圖18、圖20及圖21所示之鎖定機構57係設置為可於車門(108、109)之關閉位置進行鎖定以限制車門(108、109)之移動之機構。而且,此鎖定機構57係構成為具備有鎖定銷63(63a、63b)、連桿機構64(64a、64b、64c)、連桿保持機構65、鎖定固定部62、及鎖定移動部37。
鎖定銷63(63a、63b)係設置為固定於驅動齒條60(60a、60b)或連結部59(59a、59b)之臂構件(66a、66b)所設置之銷狀部分。臂構件66a係相對於驅動齒條60a或連結部59a固定。臂構件66b係相對於驅動齒條60b或連結部59b進行固定。又,臂構件(66a、66b)係以自驅動齒條60(60a、60b)或連結部59(59a、59b)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內側延伸之方式設置。而且,於臂構件(66a、66b)之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之端部側更設置有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突出之部分。於臂構件(66a、66b)中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突出之部分係以自車輛之前方側及後方側朝向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側呈懸臂狀地突出之方式配置。而且,於各臂構件(66a、66b)中在車輛之前後方向呈懸臂狀地突出之前端側之端部,固定有各鎖定銷(63a、63b)。再者,鎖定銷63a係以自臂構件66a之前端側之端部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另一方面,鎖定銷63b係以自臂構件66b之前端側之端部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
圖22係將連桿64及連桿保持機構65與導板43一併表示之前視圖。如圖20及圖22充分地表示,連桿64係設置為可於鉛垂面內變形為直線狀態與彎曲狀態之機構。此連桿機構64係藉由串聯地連結3個連桿(64a、64b、64c)所構成。中央之連桿64a係於中央部相對於導板43旋動自如地由連結銷67a所支持。再者,導板43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置為相對於設置於滑座52之驅動部53a之外殼等而固定之板狀構件。而且,於導板43中安裝有連結銷67a之位置之下方,形成有配置輸出輥22a之長孔43a。輸出輥22a藉由沿此長孔43a移動,而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
又,於中央之連桿64a之一端,經由連結銷67b旋動自如地連結有連桿64b之一端。於中央之連桿64a之另一端,經由連結銷67c旋動自如地連結有連桿64c之一端。又,於連桿64b之與連桿64a連結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置有銷67d。而且,於連桿64c之與連桿64a連結之側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置有銷67e。設置於連桿機構64之端部之上述銷(67d、67e)係使端部以遊嵌狀態插入至導板43中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平行地延伸之長孔狀之導引槽(43b、43c)。
又,於中央之連桿64a中,設置有自連結銷67a與連結銷67b之中間部分朝向下方突出之部分,藉由此突出部分之緣部,形成有於與長孔43a相對向之位置開口而可抵接於輸出輥22a之凹陷部68。於連桿機構64中,相對於沿長孔43a移動之輸出輥22a於凹陷部68所抵接之連桿64a係以連結銷67a為中心進行旋動。而且,由導引槽(43b、43c)所限制銷(67d、67e)之移動方向之連桿(64b、64c)係與連桿64a之旋動一起以連結銷(67b、67c)為中心相對於連桿64a相對地旋動。藉此,使連桿機構64由直線狀態變形為彎曲狀態。
連桿保持機構65係構成為具備有一對卡合構件(69a、69b)與一對賦能彈簧(70a、70b)。一對卡合構件(69a、69b)係於連桿64之兩端部附近,相對於連桿機構64(相對於連結銷67a)對稱地、且於鉛垂面內旋動自如地設置。再者,卡合構件69a係相對於導板43,經由旋動軸73a旋動自如地被支持。又,卡合構件69b係相對於導板43,經由旋動軸73b旋動自如地被支持。
於各卡合構件(69a、69b)中,於其周緣部設置有形成為凹陷狀之第1卡合部(71a、71b)及第2卡合部(72a、72b)。第1卡合部71a及第2卡合部72a係設置於卡合構件69a,第1卡合部71b及第2卡合部72b係設置於卡合構件69b。
第1卡合部71a係設置為可與鎖定銷63a卡合之凹陷部分,第1卡合部71b係設置為可與鎖定銷63b卡合之凹陷部分。又,第2卡合部72a係設置為可與銷67d卡合之凹陷部分,第2卡合部72b係設置為可與銷67e卡合之凹陷部分。再者,於銷67d中,可與第2卡合部72a卡合之部分係設置為相對於可抵接於導引槽43b之部分於同一軸心上呈階梯狀擴徑之部分。而且,於銷67e中,可與第2卡合部72b卡合之部分係設置為相對於可抵接於導引槽43c之部分於同一軸心上呈階梯狀擴徑之部分。
一對賦能彈簧(70a、70b)係設置為以使一對卡合構件(69a、69b)分別朝特定方向旋動之方式賦能之螺旋狀之彈簧構件。賦能彈簧70a係使捲成螺旋狀之彈簧構件之一端卡止於設置於導板43之突起,且於在旋動軸73a周圍捲繞後,使捲成螺旋狀之彈簧構件之另一端卡止於設置於卡合構件69a之突起。藉此,賦能彈簧70a構成為以使卡合構件69a以旋動軸73a為中心,自車寬度方向內側觀察時沿逆時針方向旋動 之方式賦能。
又,賦能彈簧70b係使捲成螺旋狀之彈簧構件之一端卡止於設置於導板43之突起,且於在旋動軸73b周圍捲繞後,使捲成螺旋狀之彈簧構件之另一端卡止於設置於卡合構件69b之突起。藉此,賦能彈簧70b構成為以使卡合構件69a以旋動軸73b為中心,自車寬度方向內側觀察時沿順時針方向旋動之方式賦能。
圖23係示意性地表示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連桿機構64以直線狀態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卡合之狀態之圖式。再者,於圖23中,示意性地表示自連桿機構64、卡合構件(69a、69b)、長孔43a、導引槽(43b、43c)、輸出輥22a等之正面側(自車寬度方向內側)觀察所得之位置關係。
於圖22及圖23所示之狀態下,連桿機構64以直線狀態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卡合構件(69a、69b)於第1卡合部(71a、71b)中與鎖定銷(63a、63b)卡合。於此狀態下,若將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進行擺動而輸出之驅動力輸出至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22a,則輸出輥22a於長孔43a中朝圖中箭頭K方向移動。
根據上述內容,輸出輥22a係抵接於連桿64a之凹陷部68,使連桿64a以連結銷67a為中心進行旋動。而且,連桿(64b、64c)相對於連桿64a相對地旋動而使連桿機構64成為彎曲狀態。藉此,成為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相對於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之卡合脫開之狀態。而且,若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所輸出之驅動力使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進行作動而使臂構件(66a、66b)與驅動齒條(60a、60b)或連結部(59a、59b)一併移動,則鎖定銷(63a、63b)將亦朝向車門(108、109)之開啟方向朝互相遠離之方向移動。
如上述若鎖定銷(63a、63b)移動,由於連桿64與卡合構件(69a、69b)之卡合就會脫開,因此卡合構件(69a、69b)就會朝由賦能彈簧(70a、70b)賦能之方向旋動,從而使鎖定銷(63a、63b)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1卡合部(71a、71b)之卡合脫開。而且,連桿機構64及卡合構件(69a、69b)之狀態就會轉移為圖24中所示之狀態。
於圖24所示之狀態下,連桿保持機構65為不自外部受力之狀態,卡合構件(69a、69b)係藉由賦能彈簧(70a、70b)之彈力而保持為圖24所示之狀態。而且,於此狀態下,卡合構件(69a、69b)係藉由外緣部(74a、74b)拘束連桿機構64以直線狀態延伸之動作。即,卡合構件69a之外緣部74a係拘束連桿機構64之銷67d側之端部之動作,卡合構件69b之外緣部74b係拘束連桿機構64之銷67e側之動作。如此,於藉由連桿保持機構65使連桿機構64保持為彎曲狀態時,維持於使輸出輥22a保持於連桿64a之凹陷部68,且使對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之輸出固定之狀態。
另一方面,若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朝與上述相反之方向進行作動,則鎖定銷(63a、63b)就會與臂構件(66a、66b)一起朝向車門(108、109)之關閉方向並朝互相接近之方向移動。如此若鎖定銷(63a、63b)移動,則鎖定銷(63a、63b)就會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1卡合部(71a、71b)卡合,且卡合構件(69a、69b)就會朝與由賦能彈簧(70a、70b)賦能之方向相反之方向進行旋動。而且,連桿機構64及卡合構件(69a、69b)之狀態就會轉移為圖25所示之狀態。
於圖25所示之狀態下,成為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與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對向,連桿機構64可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之狀態。於此狀態下,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 進行擺動,且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22a於長孔43a中朝圖中箭頭L方向移動,藉此連桿64a於連結銷67c之附近對輸出輥22a賦能。藉此,使連桿64a以連結銷67a為中心進行旋動,而使連桿機構64由彎曲狀態變形為直線狀態。而且,如圖22及圖23所示,使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卡合。
圖26係表示鎖定機構57之鎖定固定部62及鎖定移動部37之俯視圖。鎖定固定部62係構成為固定地設置於固定基座51之塊狀構件。於此鎖定固定部62中設置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鎖定固定部36相同地構成之第1面36a及傾斜面36c。然而,就鎖定固定部62未設置第2面36b而言,與第1實施形態之鎖定固定部36不同。
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中,在連桿保持機構65之卡合構件(69a、69b)中設置有將連桿機構64保持為彎曲狀態之外緣部(74a、74b)。因此,藉由此外緣部(74a、74b)可發揮如下功能,即,以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入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力對驅動小齒輪61進行旋轉驅動之方式,產生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驅動力平衡之反作用力。藉此,無需於鎖定固定部62中設置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第2面36b。
鎖定移動部37係設置為可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對鎖定機構57輸出之驅動力進行移動。而且,此鎖定移動部37係以於車門(108、109)之關閉位置上,在車輛之寬度方向上之內側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方式構成。如此,鎖定機構57係設置為藉由使鎖定移動部37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而於將車門(108、109)關閉時,限制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之外側之移動。
鎖定移動部37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鎖定移動部37相同地構成, 且係構成為具備有可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滑動抵接部38、滑軌39、及傳遞構件40。滑動抵接部38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為具備有滑塊41與輥42。關於滑軌39及傳遞構件40,亦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
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中,傳遞構件40係固定於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軸22b(參照圖21)。於圖21中雖然省略導板43之圖示,但輸出輥軸22b貫通導板43之長孔43a,且固定於傳遞構件40之下端側。又,相對於貫通長孔43a之輸出輥軸22b,在與長孔43a相對應之位置上旋轉自如地支持輸出輥22a。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作動]
其次,對嵌式車門裝置1之作動進行說明。如圖16至圖21所示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時,軸部54(54a、54b)係分別與導引部55(55a、55b)之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卡合。
又,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時,如圖20、圖21及圖26所示,鎖定機構57係使輥42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第1面36a。因此,成為經由鎖定機構57及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限制滑座52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移動之狀態。藉此,以利用嵌式機構限制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限制車門(108、109)之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
藉由自上述關閉位置之狀態下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使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開始旋轉,並使太陽齒輪20a周圍之行星式齒輪20b一面與環形齒輪20d嚙合一面開始於太陽齒輪20a周圍進行公轉。而且,藉由承載器20c伴隨著行星式齒輪20b之公轉之擺動,使輸出輥22a及輸出輥軸22b朝圖23中以箭頭K所示之方向於長孔43a內移動。
藉此,使傳遞構件40與輸出輥軸22b一起與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之開啟方向平行地移動,使滑塊41亦於滑軌39上與車門108之開啟方向平行地移動。而且,使連桿機構64自於兩端部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卡合之直線狀態(參照圖22及圖23)轉移為脫離兩端部對第2卡合部(72a、72b)之卡合之彎曲狀態。
根據上述內容,抵接於第1面36a之輥42係移動至脫離第1面36a之位置。而且,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1卡合部(71a、71b)卡合之鎖定銷(63a、63)移動至脫離第1卡合部(71a、71b)之位置。再者,於圖26中,將移動至脫離第1面36a之位置之輥42之位置圖示為兩點鏈線之輥42a。藉此,成為解除鎖定機構57之車門(108、109)之鎖定狀態,可由嵌式機構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的狀態。
如上述,若轉移為可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狀態,則進一步連續地,繼續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無刷電動馬達21。藉此,使經由環形齒輪20d輸出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小齒輪61之驅動力進一步經由驅動齒條(60a、60b)及連結部(59a、59b)傳遞至軸部(54a、54b)。因此,軸部(54a、54b)之各者欲使車門(108、109)分別朝開啟方向移動,而使各導引部(55a、55b)之第2連桿25朝相同方向賦能。而且,各導引部(55a、55b)係以與第1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5同樣地作動。即,導引部(55a、55b)係以於開啟車門(108、109)時,一面與軸部(54a、54b)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54a、54b)移動至車寬度方向之一方(車門108之開啟方向及車門109之開啟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54a、54b)。
又,如上述於導引部(55a、55b)進行作動時,對軸部(54a、54b)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因此,亦對經由連結部(59a、59b)而連結 於軸部(54a、54b)之車門驅動機構53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並且亦對設置有車門驅動機構53之滑座52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
根據上述內容,車門驅動機構53及滑座52被導引至固定基座51之滑動支持部51b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作為結果,將進行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嵌入動作。而且,藉由進行嵌入動作,會成為車門(108、109)可朝開啟方向移動的狀態。
又,若嵌式機構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結束,則設置在固定於滑座52之滑軌39上之滑動抵接部38亦與滑座52一起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藉此,位於圖26中作為兩點鏈線之輥42a所表示位置之輥42會移動至作為單點鏈線之輥42b所表示之位置。此時,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輥42未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然而,如圖24所示,處於彎曲狀態之連桿64兩端部之動作係由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74a、74b)所拘束。
再者,於與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連結之鎖定輸出部22,設置有朝與圖23中以箭頭K所示之方向相反之方向對輸出輥22a賦能之彈簧等賦能手段(未圖示)。於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抵接於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74a、74b)而受到拘束之狀態下,上述賦能手段之賦能力作用於輸出輥22a及連桿機構64,藉此維持將連桿機構64按壓至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74a、74b)之狀態。
又,於將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按壓至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74a、74b)而抵接之狀態下,於外緣部(74a、74b)中產生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驅動力平衡之反作用力。藉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入至驅動小齒輪61 之驅動力對驅動小齒輪61進行旋轉驅動。
而且,伴隨著驅動小齒輪61之旋轉,朝互相相反之方向驅動驅動齒條(60a、60b),而使倍速軌道(56a、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與連結部(59a、59b)一起移動。因此,於各個倍速軌道(56a、56b)中,相對於固定於滑座52之下側齒條16b,使連結於車門(108、109)之上側齒條16a對於小齒輪16c以倍速進行移動。藉此,使車門(108、109)分別朝開啟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8、109)之開啟動作。再者,於車門(108、109)朝開啟方向之移動中,軸部(54a、54b)不會自導引部(55a、55b)朝車寬度方向受力,而會與連結部(59a、59b)一起朝車門(108、109)之開啟方向直線地移動。
另一方面,於關閉車門(108、109)時,進行與上述車門(108、109)之開啟動作相反之動作。即,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經由行星齒輪機構20被驅動之驅動小齒輪61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進行旋轉。藉此,與連結部(59a、59b)連結之各倍速軌道(56a、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移動。而且,於各倍速軌道(56a、56b)中,相對於固定於滑座52之下側齒條16b,與車門(108、109)連結之上側齒條16a係對於小齒輪16c以倍速進行移動。藉此,使車門(108、109)朝關閉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8、109)之關閉動作。又,軸部(54a、54b)朝向導引部(55a、55b)而分別朝關閉方向直線地移動。
因此,軸部(54a、54b)於車門(108、109)自完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移動特定量時抵接於各導引部(55a、55b)之第2連桿25而對此第2連桿25賦能。而且,各導引部(55a、55b)係與第1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5同樣地作動。即,導引部(55a、55b)係以於關閉車門(108、 109)時,一面與軸部(54a、54b)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54a、54b)移動至車寬度方向之另一方(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及車門109之關閉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54a、54b)。又,此時,車門(108、109)與軸部(54a、54b)同樣地進行移動。即,車門(108、109)自完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直線地移動,並且於關閉位置附近部被拉入車寬度方向內側而轉移至關閉位置。藉此,完成嵌式機構朝車輛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
又,若嵌式機構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結束,則設置在固定於滑座52之滑軌39上之滑動抵接部38亦與滑座52一起朝車寬度方向內側移動。藉此,使位於圖26中作為單點鏈線之輥42b所示位置之輥42移動至作為兩點鏈線之輥42a所示之位置。又,此時,鎖定銷(63a、63b)分別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1卡合部(71a、71b)卡合,而使卡合構件(69a、69b)進行旋動。藉此,成為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與彎曲狀態之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相對向之狀態。
而且,如上述若卡合構件(69a、69b)進行旋動,則成為解除由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74a、74b)拘束連桿機構64之狀態。因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經由輸出輥22a所輸入之驅動力使連桿64a進行旋動,而使連桿機構64由彎曲狀態變形為直線狀態。而且,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係與卡合構件(69a、69b)之第2卡合部(72a、72b)卡合。
又,此時,藉由自承載器20c經由輸出輥軸22b所輸入之驅動力,使傳遞構件40在車輛之前後方向上朝與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且使滑塊41亦於滑軌39上與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 而且,輥42自圖26中作為兩點鏈線之輥42a所示之位置移動至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第1面36a之位置為止。藉此,成為確保鎖定機構57對車門(108、109)之鎖定狀態,且無法進行嵌式機構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的狀態。
再者,於進行上述開啟及關閉車門(108、109)之動作時,設置於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兩側之上下的旋動臂58(58a、58b)係分別進行旋動。藉此,使車門(108、109)之車寬度方向之移動亦藉由旋動臂58(58a、58b)所導引,而進行車門(108、109)之平滑之嵌入動作。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效果]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嵌式車門裝置2,導引部55(55a、55b)係藉由抵接於軸部54(54a、54b)並進行旋動而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54(54a、54b)。因此,導引部55(55a、55b)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55(55a、55b)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間。藉此,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8、109)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5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2。又,由於車門驅動機構53係經由2個齒條(16a、16b)及小齒輪16c所構成之倍速軌道56(56a、56b)而使車門(108、109)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因此可使車門驅動機構53之作動衝程倍增而使車門(108、109)有效率地移動。因此,可實現在車輛之前後方向亦更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2。
而且,根據嵌式車門裝置2,藉由鎖定移動部37於車寬度方向內側抵接於固定於固定基座51側之鎖定固定部62,可限制關閉時之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移動。因此,於將車門(108、109)關閉 時,以不進一步產生晃動且確實地使車門(108、109)不移動至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進行拘束。由此,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108、109)鎖定。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8、109)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5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2,而且,可提供一種可於關閉時不產生晃動地將車門(108、109)鎖定之嵌式車門裝置2。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2,車門驅動機構之構成包括:驅動部53a,其具有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以及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其藉由利用來自此驅動部53a之驅動力進行作動而經由連結部(59a、59b)使車門(108、109)移動。因此,可藉由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朝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之一對驅動齒條(60a、60b),同時地開關驅動作為設置於出入口106之一對車門(108、109)而設置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由此,可藉由1台無刷電動馬達21進行拉門(108、109)之開關動作。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2,驅動部53a係由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與行星齒輪機構20所構成。而且,對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環形齒輪20d中之一者輸入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來自另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來自剩餘一者之驅動力係輸出至鎖定機構57。因此,可藉由1台無刷電動馬達21進行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108、109)之開關動作、嵌入動作、及鎖定機構57之車門(108、109)之鎖定動作,從而可實現小型化且高效率之驅動部53a。
[第3實施形態]
圖27係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嵌式車門裝置3整體的示意 圖。圖27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3係適合於由2扇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再者,圖27係自車輛內側觀察所得之示意圖,且係表示相對於車輛之出入口106一起設置有車門(108、109)之狀態之圖式。圖28係表示自圖27之J-J線箭視位置觀察所得剖面之示意圖。圖29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3之前視圖之示意圖,且係將圖27之車門108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再者,於圖27及圖29中,省略於出入口106之上部將嵌式車門裝置3收納於車輛時配置在車輛內側之蓋體之圖式。圖30係作為圖29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3之俯視圖之示意圖,且與車門(108、109)一起表示。圖31係將圖29之一部分放大表示之圖式。圖32係作為嵌式車門裝置3之側視圖之示意圖,且係將圖28之車門(108、109)之上部放大表示之圖式。
再者,於第3實施形態中,雖然以對適用於由2扇所構成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之嵌式車門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為此例,亦可將本發明適用於由1扇所構成之單扇滑動式之車門。又,於第3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構成之要素,在圖式中附上相同之元件符號。
[關於整體構成]
如圖27所示,於車輛側壁105設置有出入口106。再者,圖27係對關閉車門(108、109)之狀態進行圖示,且以虛線表示出入口106。於出入口106之上部,以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固定有車架107。此處,所謂車輛之前後方向,係與車輛之前進方向平行之方向,且係於圖27中以兩端箭頭B所示之方向。再者,車輛側壁105及車架107係構成車輛本體之一部分。
又,以覆蓋出入口106之方式設置有2扇車門(108、109)。2扇車 門(108、109)係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且藉由嵌式車門裝置3將其開啟或關閉。而且,車門(108、109)係以於其下方側,朝向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外側平緩地彎曲而突出之方式形成(參照圖28)。此處,所謂車輛之寬度方向(以下,亦記載為「車寬度方向」),係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垂直之方向,且係圖28中以兩端箭頭C所示之方向。再者,車門(108、109)係於將其關閉之位置即關閉位置(圖27及圖28中所示之位置),以使出入口106大致密閉之方式構成。
圖27至圖32所示之嵌式車門裝置3係設為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106,進行車門(108、109)之開關動作、及進行使車門(108、109)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裝置。而且,此嵌式車門裝置3係構成為具備有固定基座51、滑座52、以使2扇拉門(108、109)朝車輛前後方向移動之方式進行驅動之車門驅動機構53、由車門驅動機構53沿車輛之前後方向進行驅動之軸部54(54a、54b)、導引軸部54(54a、54b)之導引部55(55a、55b)、倍速軌道56(56a、56b)、鎖定機構57、及旋動臂機構75(75a、75b)等。
固定基座51係固定於構成車輛本體之車架107之一部分即托架107a。藉此,固定基座51係以不對於車輛本體進行相對移動之方式固定。又,固定基座51具備有水平地設置之平坦之板狀部51a、及設置於板狀部51a之車輛前後方向兩側之一對滑動支持部(51b、51b)。滑動支持部51b係設置為塊狀且為以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構件。而且,於各滑動支持部51b固定有用以支持滑座52使其可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之軌道構件51c。
圖29及圖32所示之滑座52係於固定基座51之下方,可相對於固定基座51沿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此固定基座51。而 且,於滑座52設置有以於水平方向上平坦地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本體部52a、托架部52b、及車輪部52c。
托架部52b係設置為於本體部52a之車寬度方向外側(車門108、109側)之端部相對於本體部52a朝下方彎曲後進一步以於水平方向上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彎曲之方式延伸之部分。而且,托架部52b係設置有複數個,且係以相對於本體部52a自車輛之前後方向之複數個部位延伸之方式設置。於各托架部52b設置有下述之倍速軌道56(56a、56b)。又,車輪部52c係構成為具備有設置於本體部52a之車輛之前後方向之兩側,且在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軌道構件51c上滾動之車輪。藉此,使滑座52構成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51沿車寬度方向滑動移動。
[關於車門驅動機構、倍速軌道]
圖29至圖32所示之車門驅動機構53係設置於滑座52之本體部52a,且設置為經由連結部59使2扇車門(108、109)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之機構。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車門驅動機構53係設置於本體部52a之下方側。而且,此車門驅動機構53係構成為具備有包含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部53a、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等。
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係設置為藉由輸入有來自驅動部53a之驅動力而使連結部59移動之機構。而且,此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係構成為具備有相對向之2個驅動齒條60(60a、60b)、與驅動小齒輪61。相對向之2個驅動齒條60(60a、60b)係構成為具備有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之外側之外側驅動齒條60a、與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之內側驅動齒條60b。外側驅動齒條60a及內側驅動齒條60b係以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之方式配置。
驅動小齒輪61係配置於2個驅動齒條(60a、60b)之間,且配置為 與設置於各驅動齒條(60a、60b)之互相對向之側之齒嚙合。而且,此驅動小齒輪61係以使旋轉軸心朝向鉛垂方向之方式配置。又,此驅動小齒輪61係相對於驅動部53a之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固定為同心狀。因此,以與環形齒輪20d之旋轉一起以相同之旋轉軸心為中心旋轉之方式構成。藉由使驅動小齒輪61與環形齒輪20d一起旋轉,使與驅動小齒輪61嚙合之2個驅動齒條(60a、60b)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朝互相相反之方向移動。
又,驅動部53a及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小齒輪61係配置於滑座52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而且,於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齒條60(60a、60b)安裝有連結部59。
驅動部53a除了作為驅動源所設置且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電動馬達之無刷電動馬達21以外,更構成為具備有輸入有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之行星齒輪機構20。行星齒輪機構20係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為具備有太陽齒輪20a、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承載器20c、環形齒輪20d等。
於太陽齒輪20a輸入有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係配置於太陽齒輪20a之周圍,且設置為與太陽齒輪20a嚙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此太陽齒輪20a周圍進行公轉。承載器20c係設置為自轉自如地支持複數個行星式齒輪20b之各者,並且公轉自如地支持此等行星式齒輪20b之框構件。環形齒輪20d係設置為於內周形成有與各行星式齒輪20b嚙合之內齒的環狀齒輪。如上所述,於環形齒輪20d固定有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小齒輪61。
又,承載器20c之外周部之一部分,係連結於鎖定輸出部22。鎖定輸出部22係設置為藉由使承載器20c以太陽齒輪20a之軸心為中心 進行擺動而將自承載器20c所輸出之驅動力對鎖定機構57輸入的機構。此鎖定輸出部22係構成為對於藉由承載器20c進行擺動所輸出之驅動力,轉換該驅動力之作用方向,使其作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平行之直線方向之驅動力輸出。又,於鎖定輸出部22中之輸出驅動力之前端部分設置有輸出輥22a。又,鎖定輸出部22設置有旋轉自如地支持此輸出輥22a之輸出輥軸22b,經由此輸出輥軸22b將承載器20c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傳遞構件40。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來自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係輸入至太陽齒輪20a,自環形齒輪20d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自承載器20c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構成為使來自無刷電動馬達21之驅動力輸入至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之任一者,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使自太陽齒輪20a、承載器20c、及環形齒輪20d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入至鎖定機構57。
安裝於驅動齒條60(60a、60b)且傳遞來自車門驅動機構53之驅動力之連結部59係由安裝於外側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及安裝於內側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所構成。連結部59a及連結部59b之任一者均由彎曲形成之板狀構件所構成。而且,連結部59a係相對於外側驅動齒條60a,固定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側之端部。連結部59b係相對於內側驅動齒條60b,固定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9側之端部。
連結部59a係以於自固定在外側驅動齒條60a之部分水平地朝向 車門108側延伸後,彎曲而朝上方延伸之方式構成。而且,連結部59a係於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固定於在倍速軌道56中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車門108側之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連結部59b係以於自固定於內側驅動齒條60b之部分水平地朝向車門108側延伸後,進行彎曲而朝上方延伸之方式構成。而且,連結部59b係於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固定於在倍速軌道56中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上之車門109側之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
又,於連結部59a設置有自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局部地彎曲後而水平地突出延伸之突出端部。於此突出端部設置有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懸臂狀地突出之軸部54a。再者,於軸部54a設置有旋轉自如地安裝於軸部54a之固定於突出端部之軸本體之軸部輥54c。
又,於連結部59b設置有自朝上方延伸之部分之端部局部地彎曲後水平地突出延伸之突出端部。於此突出端部設置有以朝向上方延伸之方式懸臂狀地突出之軸部54b。再者,於軸部54b設置有旋轉自如地安裝於軸部54b之固定於突出端部之軸本體之軸部輥54c。
圖29至圖32所示之倍速軌道56(56a、56b)係由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側之倍速軌道56a、與設置於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9側之倍速軌道56b所構成。倍速軌道56a及倍速軌道56b係以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方式設置。而且,倍速軌道(56a、56b)之任一者均構成為具備有相對向之2個齒條(16a、16b)、小齒輪16c、及支持軌道16d。各倍速軌道(56a、56b)之相對向之2個齒條(16a、16b)係由配置於上側之上側齒條16a、與配置於下側之下側齒條16b所構成。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係配置為朝車輛之前後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
各倍速軌道(56a、56b)之小齒輪16c係配置於2個齒條(16a、16b) 之間、且以嚙合於設置於各齒條(16a、16b)之齒之方式配置。而且,於各倍速軌道(56a、56b)中,小齒輪16c係旋轉自如地支持於支持軌道16d。
倍速軌道56a中之小齒輪16c係連結於連結部59a側。即,倍速軌道56a之小齒輪16c係經由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而連結於連結部59a。因此,固定於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與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以相對位置不產生變化之方式互相連結。
另一方面,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係連結於連結部59b側。即,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係經由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而連結於連結部59b。因此,固定於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與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以相對位置不產生變化之方式互相連結。
又,於各倍速軌道(56a、56b)中,旋轉自如地支持小齒輪16c之支持軌道16d係構成為於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夾持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之狀態下進行支持。再者,支持軌道16d係朝車輛之前後方向滑動移動自如地支持上側齒條16a及下側齒條16b之各者。
又,於倍速軌道56a中,2個齒條(16a、16b)中之一者之下側齒條16b係固定地連結於滑座52之托架部52b,另一者之上側齒條16a係連結於車門108側。再者,上側齒條16a係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8a而連結於車門108。又,車門支持構件108a係以懸掛車門108之狀態進行支持。
又,倍速軌道56b中,2個齒條(16a、16b)中之一者之下側齒條16b係固定地連結於滑座52之托架部52b,另一者之上側齒條16a係連結 於車門109側。再者,上側齒條16a係經由與車門支持構件108a同樣地構成之車門支持構件連結於車門109。又,此車門支持構件係以懸掛車門109之狀態進行支持。
若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驅動小齒輪61,則倍速軌道56a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會與固定於驅動齒條60a之連結部59a一起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藉此,相對於固定於滑座52之下側齒條16b,小齒輪16c一面互相嚙合一面朝車輛之前後方向之一方移動。而且,相對於此移動之小齒輪16c,與小齒輪16c嚙合之上側軌道16a係朝車輛前後方向之相同方向移動。因此,上側齒條16a係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以相對於小齒輪16c之移動速度2倍之速度移動。而且,上側齒條16a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之移動量係相對於小齒輪16c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之移動量於相同方向上成為2倍之移動量。又,經由車門支持構件108a而與上側齒條16a連結之車門108,亦以與上側齒條16a相同之速度移動。而且,車門108相對於連結有下側齒條16b之滑座52係朝車輛前後方向之一方移動。
又,若驅動驅動小齒輪61,則於與上述倍速軌道56a之作動時間點同時之時間點時,使倍速軌道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亦與固定於驅動齒條60b之連結部59b一起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此時,驅動齒條60b朝與驅動齒條60a相反之方向移動,倍速軌道56b之小齒輪16c朝與倍速軌道56a之小齒輪16c相反之方向移動。而且,於倍速軌道56b中,上側齒條16a亦相對於下側齒條16b,以小齒輪16c之移動速度2倍的速度移動小齒輪16c之移動距離2倍的距離。其結果,經由車門支持構件與上側齒條16a連結之車門109相對於倍速軌道56b之下側齒條16b所連結之滑座52朝車輛在前後方向上之另一 方移動。即,車門109朝車輛在前後方向上之與車門108之移動方向相反之方向移動。因此,於嵌式車門裝置3中,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108、109)係構成為對稱地進行開關驅動。
[關於嵌式機構]
於嵌式車門裝置3中,用以進行使車門(108、109)沿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軸部54(54a、54b)、導引部55(55a、55b)、及輥式導板(23、23)。再者,進行車門108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由軸部54a、導引部55a及輥式導板23所構成,進行車門109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由軸部54b、導引部55b及輥式導板23所構成。
進行車門108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與進行車門109側之嵌入動作之嵌式機構係相同地構成。而且,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導引部55a係以導引設置於連結部59a之突出端部之軸部54a之方式而設置。又,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之導引部55b係以導引設置於連結部59b之突出端部之軸部54b之方式設置。
由於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及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係相同地構成,因此於以下說明中,對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構成進行說明,並省略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之構成之說明。再者,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與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係以相反之方式設定對車輛之前後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即,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對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即,相對於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成為以通過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位置而水平地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虛擬線為中心的線對稱之配置狀態。
圖33係表示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俯視圖。圖34係包含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自圖33之D-D線箭視位置所觀察一部分剖面之圖式。圖35係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側視圖且自圖33之E線箭視方向所觀察之圖式。圖36係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後視圖且包含自圖33之F線箭視方向所觀察一部分剖面之圖式。圖37係用以說明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之作動之俯視圖。再者,圖34至圖36係將圖33及圖37放大表示。又,圖33至圖36係表示車門108位於關閉位置時嵌式機構之狀態。另一方面,圖37係表示將車門108自關閉位置開啟時,剛完成嵌入動作後之狀態。
圖29、圖31至圖37所示之嵌式機構(軸部54a、導引部55a、輥式導板23)係配置於固定基座51與滑座52之間。如上所述,軸部54a係設置於連結部59a之突出端部。輥式導板23係固定於固定基座51之板狀部51a之下表面側。導引部55a係構成為具備有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且設置於固定基座51之下側。而且,此導引部55a係於第1連桿24中旋轉自如地設置於固定基座51。
第1連桿24為大致長方形形狀之板狀構件,且將一端側設置為可相對於固定基座51旋動自如。具體而言,第1連桿24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朝向大致鉛垂方向之第1旋動軸26周圍。又,於第1連桿24之另一端側之周緣形成有可收容軸部54a之軸部輥54c的第1缺口部24a。
第2連桿25為板狀構件,且旋動自如地設置於第1連桿24。具體而言,第2連桿25係旋動自如地設置於在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附近所設置之朝向大致鉛垂方向之第2旋動軸27周圍。又,於第2連桿25之周緣形成有可收容軸部54a之軸部輥54c的第2缺口部 25a。又,於第2連桿25設置有旋轉自如地安裝於鉛垂軸周圍之導引部輥28。導引部輥28係相對於自第2連桿25突出至上方之旋轉軸29旋轉自如地安裝,且配置於與固定於固定基座11之輥式導板23大致相同之高度。
在車門108位於關閉位置之情形時,如圖33所示,於自上方觀察之狀態下,由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與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包圍軸部54a周圍。具體而言,第1連桿24係以使第1缺口部24a之開口側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被保持,又,第2連桿25係以使第2缺口部25a之開口側朝向與朝向第1旋動軸26之方向相反方向之方式被保持。藉此,由第2連桿25拘束軸部54a自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內朝向外側之移動。
又,於車門108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第2連桿25之導引部輥28係位於較第2缺口部25a更靠車寬度方向外側。而且,第2連桿25之第2旋動軸27係位於較第2缺口部25a更靠車寬度方向內側。
又,在第1連桿24與第2連桿25之間設置有作為賦能手段之螺旋彈簧30。螺旋彈簧30之一端係設置於第2連桿25之第2旋動軸27與導引部輥28之大致中間部,另一端係設置於第1連桿24之靠近第1旋動軸26之位置。藉此,第2連桿25係以朝解除軸部54a之拘束之方向(自上方觀察時係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之順時針方向)旋動之方式對螺旋彈簧30賦能。亦即,第2連桿25係藉由螺旋彈簧30,使導引部輥28朝靠近輥式導板23之方向賦能。
輥式導板23係作為板狀之構件而設置。而且,於輥式導板23在其側面上設置有導引導引部輥28之斜面23a、及於此斜面23a連續地導引導引部輥28之曲面23b。
斜面23a係設置為輥式導板23之側面之一部分,且構成為以越朝向開啟車門108之方向(車門108之開啟方向,於圖33以箭頭G1表示),越位於車寬度方向外側之方式形成之平坦之面。
曲面23b係設置為輥式導板23之側面之一部分,且構成為自斜面23a連續,以呈大致半圓弧狀凸出之方式彎曲後進一步以一面呈大致半圓弧狀凹陷之方式彎曲一面朝向車寬度方向內側延伸之曲面。再者,曲面23b於車寬度方向上靠近外側之位置,朝向開啟方向凸出,並於車寬度方向上靠近內側之位置,朝向關閉車門108之方向(車門108之關閉方向,與車門108之開啟方向相反之方向,於圖33中以箭頭G2表示)凹陷。
[關於旋動臂機構]
圖38係將圖28之車門108之下部放大表示之示意圖。圖27、圖28及圖38所示之旋動臂機構75(75a、75b)係設置為設置於車門(108、109)之下部側,以輔助嵌式機構之車門(108、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8、109)之機構。而且,旋動臂機構75(75a、75b)係構成為具備有旋動臂80,該旋動臂80係伴隨著車門(108、109)之開關動作,基於在開關方向上移動之車門(108、109)之移動方向之力即車門開關力進行旋動。
旋動臂機構75a係設置為以輔助車門108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8之機構。旋動臂機構75b係設置為以輔助車門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9之機構。而且,旋動臂機構(75a、75b)係於出入口106之下部側,分別配置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之兩側。再者,於圖28及圖38中,關於在自圖27之J-J線箭視位置進行觀察之狀態下無法表示之旋動臂機構75a,於在車輛之前後方向 對應之位置上以兩點鏈線表示。
車門108側之旋動臂機構75a、與車門109側之旋動臂機構75b係相同地構成。因此,於以下說明中,對旋動臂機構75a之構成進行說明,並省略旋動臂機構75b之構成之說明。再者,車門108側之旋動臂機構75a、與車門109側之旋動臂機構75b係以相反之方式設定對車輛前後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即,旋動臂機構75b係以如下方式設定對車輛之前後方向及車寬度方向之各構成要素之配置構成,即,相對於旋動臂機構75a,成為以通過出入口106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位置且水平地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虛擬線為中心的線對稱之配置狀態。
圖39係表示旋動臂機構75a之俯視圖。圖40係包含自圖39所示之旋動臂機構75a之M-M線箭視位置所觀察一部分剖面之前視圖。圖41係旋動臂機構75a之側視圖。如圖38至圖41所示,旋動臂機構75a係構成為具備有旋轉力產生部76、從動旋轉構件77、導引曲面構件78、車門側支持部79、旋動臂80、限制構件81、臂賦能彈簧82、中間齒輪83、及輔助輥84等。
旋轉力產生部76係設置為藉由自車門108取得上述車門開關力(朝開關方向移動之車門108中移動方向之力)而產生旋轉力之機構。而且,此旋轉力產生部76係構成為具備有驅動力取得部76a與驅動旋轉構件76b。
驅動力取得部76a係設置為自車門108取得車門開關力作為驅動力之機構。另一方面,驅動旋轉構件76b係設置為藉由驅動力取得部76a所取得之驅動力而產生旋轉力之構件。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中,驅動力取得部76a係構成為具備有:車門側固定齒條85,其係相對於車 門108而固定於其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以及外齒86,其係設置於驅動旋轉構件76b之外周且嚙合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之齒。再者,於外周設置有外齒86之驅動旋轉構件76b係構成為平齒輪。又,車門側固定齒條85於車門108之車輛之前後方向上並非以全長設置,而是局部地設置。此車門側固定齒條85之車輛前後方向上之長度係以如下方式進行設定,即,於車門108自關閉位置朝開啟方向移動時,於車門108之嵌入動作中係嚙合於外齒86,於嵌入動作結束之時間點時脫離與外齒86之嚙合。
從動旋轉構件77係設置為藉由經由中間齒輪83傳遞旋轉力產生部76之驅動旋轉構件76b所產生之旋轉力而進行旋轉之平齒輪。再者,中間齒輪83係設置為平齒輪,且係以嚙合於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之方式配置。因此,車門側固定齒條85與車門108之開關方向之移動一起進行移動,且伴隨著車門側固定齒條85之移動而與此嚙合之驅動旋轉構件76b進行旋轉,進一步與驅動旋轉構件76b嚙合之中間齒輪83進行旋轉。而且,伴隨著中間齒輪83之旋轉而與此嚙合之從動旋轉構件77進行旋轉。
導引曲面構件78係設置為設置有導引曲面部78a,該導引曲面部78a抵接於從動旋轉構件77,並且使從動旋轉構件77伴隨著從動旋轉構件77之旋轉而沿圓弧狀之曲面移動。而且,此導引曲面構件78係藉由螺釘而固定於安裝於車輛之本體即車輛側壁105側之車輛側托架87。又,於導引曲面構件78,在固定於車輛側托架87之端部側之相反側設置形成有導引曲面部78a之部分。再者,形成有導引曲面部78a之部分係設置為具有以圓弧狀延伸之緣部與在其兩側沿半徑方向延伸之一對緣部的扇形狀之部分。而且,於導引曲面部78a形成有沿圓弧 狀之曲面配置並且嚙合於從動旋轉構件77外周之齒之外齒。藉此,使從動旋轉構件77一面嚙合於導引曲面部78a之外齒一面進行旋轉,藉此使此從動旋轉構件77如圖39中以單點鏈線之兩端箭頭N所示,沿圓弧狀之曲面移動。
旋動臂80係於車門108之車寬度方向之內側配置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之附近,且經由旋轉軸88而旋動自如地設置於導引曲面構件78。此旋動臂80係構成為具備有朝水平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之一對平板狀之部分、及固定而連結此一對平板狀之部分之側壁部分。而且,旋動臂80係構成為於上下配置之一對平板狀之部分,旋轉自如地保持旋轉力產生部76之驅動旋轉構件76b,並且亦旋轉自如地保持中間齒輪83及從動旋轉構件77。
限制構件81係設置為如下之止動部,即,相對於旋動臂80設置於開啟車門108之方向即開啟方向側,且藉由開啟車門108時與旋動臂80抵接而限制旋動臂80之旋動範圍。而且,此限制構件81係構成為具備有止動部托架81a與止動部橡膠81b。
止動部托架81a係設置為懸臂狀地固定於導引曲面構件78之構件,且係以自導引曲面構件78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止動部橡膠81b係設置為固定於止動部托架81a之橡膠構件。此止動部橡膠81b係設置為於止動部托架81a之突出方向上之中途部分固定於止動部托架81a、且抵接於旋動臂80之部分。再者,於圖39中,以兩點鏈線圖示旋轉自如地保持驅動旋轉構件76b、中間齒輪83及從動旋轉構件77之旋動臂80伴隨著車門108朝開啟方向之移動而旋動,且抵接於止動部橡膠81b而限制旋動範圍之狀態。
臂賦能彈簧82係設置為可於旋動臂80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位置 (圖39之兩點鏈線所表示之位置)上,以保持該旋動臂80位置之方式對旋動臂80賦能之彈簧構件。此臂賦能彈簧82係設置為螺旋彈簧。
又,臂賦能彈簧82之一端側之端部係旋轉自如地安裝於以於與中間齒輪83之旋轉軸為同一軸心上沿鉛垂方向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銷89。另一方面,臂賦能彈簧82之另一端側之端部係旋轉自如地安裝於以於自車輛側托架87突出地設置之彈簧支持用托架87a中沿鉛垂方向延伸之方式所設置之銷90。藉此,臂賦能彈簧82係設置為可相對於另一端側之端部即銷90側,朝拉伸方向對一端側之端部側即銷89側賦能。
又,旋轉自如地支持臂賦能彈簧82之另一端側之端部之銷90係相對於旋動臂80之旋轉軸88及限制構件81,於車寬度方向上配置於內側,且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配置於旋動臂80之相反側。而且,臂賦能彈簧82係以於車門108自關閉位置之狀態移動至完成嵌入動作之狀態而使旋動臂80進行旋動時,通過旋轉軸88上方之方式進行配置。因此,臂賦能彈簧82係構成為於完成車門108之嵌入動作而使旋動臂80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狀態下,使旋動臂80朝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方向賦能。
車門側支持部79係相對於旋轉力產生部76而設置於車門108側,且構成為具備有一對支持輥(79a、79a)、與旋轉自如地支持一對支持輥(79a、79a)之支持車架79b。而且,車門側支持部79係配置為使一對支持輥(79a、79a)於車輛之寬度方向上在配置有旋轉力產生部76之側(相對於車門軌道91之車寬度方向之內側)的相反側接觸於車門108之一部分即車門軌道91。藉此,車門側支持部79係構成為支持作為車門108之一部分之車門軌道91。
再者,車門軌道91係構成為設置於車門108之車寬度方向內側之下端側,且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軌道部分。又,此車門軌道91係以於車門108中亦劃分朝下方開口且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溝槽之方式設置。而且,於上述溝槽之內側係配置有相對於支持車架79b經由鉛垂軸方向之旋轉軸而分別旋轉自如地被支持之一對支持輥(79a、79a)。又,各支持輥79a係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內側抵接於車門軌道91並且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自如地配置。
又,於相對於車門軌道91之車寬度方向之內側配置有輔助輥84,該輔助輥84係相對於旋動臂80旋轉自如地被支持並且設置於與一對支持輥(79a、79a)相對應之高度位置。輔助輥84係使其旋轉軸配置於與驅動旋轉構件76b之旋轉軸之相同軸心上,且配置於驅動旋轉構件76b之下方。而且,輔助輥84係設為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自如地配置,且於一對支持輥(79a、79a)之間與一對支持輥(79a、79a)一起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夾持並支持車門軌道91。
再者,旋轉自如地支持一對支持輥(79a、79a)之支持車架79b係以於車門軌道91之下方沿車寬度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而且,支持車架79b係於車寬度方向外側之端部,旋轉自如地支持一對支持輥(79a、79a)。另一方面,支持車架79b之車寬度方向內側之端部係相對於輔助輥84之旋轉軸旋轉自如地安裝。因此,於旋動臂80伴隨著車門108之移動而進行旋動時,支持車架79b係相對於旋動臂80進行旋動,且藉由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之一對支持輥(79a、79a)及輔助輥84支持有車門軌道91。
[關於鎖定機構]
圖29、圖31及圖32所示之鎖定機構57係設置為可於車門(108、 109)之關閉位置進行鎖定以限制車門(108、109)之移動之機構。而且,此鎖定機構57係構成為具備有鎖定銷63(63a、63b)、連桿機構64、連桿保持機構65、鎖定固定部62、及鎖定移動部37。
鎖定銷63(63a、63b)係設置為固定於驅動齒條60(60a、60b)或連結部59(59a、59b)之臂構件(66a、66b)所設置之銷狀部分。臂構件66a係相對於驅動齒條60a或連結部59a進行固定。臂構件66b係相對於驅動齒條60b或連結部59b固定。又,臂構件(66a、66b)係以自驅動齒條60(60a、60b)或連結部59(59a、59b)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內側延伸之方式設置。而且,於臂構件(66a、66b)之車寬度方向之內側之端部側更設置有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突出之部分。於臂構件(66a、66b)中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突出之部分係以自車輛之前方側及後方側朝向出入口106中之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側呈懸臂狀地突出之方式而配置。而且,於各臂構件(66a、66b)中在車輛之前後方向呈懸臂狀地突出之前端側之端部,固定有各鎖定銷(63a、63b)。再者,鎖定銷63a係以自臂構件66a之前端側之端部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另一方面,鎖定銷63b係以自臂構件66b之前端側之端部朝向車寬度方向之外側突出之方式設置。
連桿機構64係藉由將3個連桿串聯地連結所構成,且設置為可於鉛垂面內變形為直線狀態與彎曲狀態之機構。連桿機構64中央之連桿64a係於中央部藉由連結銷67a相對於導板43旋動自如地被支持。再者,導板43係設置為相對於設置於滑座52之驅動部53a之外殼等所固定之板狀構件。而且,於導板43中,在安裝有上述連結銷67a之位置下方形成有配置輸出輥22a之長孔43a。輸出輥22a係藉由沿此長孔43a移動,而朝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而且,輸出輥22a係設置為可卡 合於連桿機構64之中央之連桿64a,且構成為伴隨著輸出輥22a沿長孔43a移動,連桿機構在直線狀態與彎曲狀態之間變形。
連桿保持機構65係構成為具備有一對卡合構件(69a、69b)。一對卡合構件(69a、69b)係於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附近,相對於連桿機構64(相對於連結銷67a)對稱地,於鉛垂面內旋動自如地設置。而且,一對卡合構件(69a、69b)係構成為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卡合於直線狀態之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並且亦卡合於鎖定銷(63a、63b)。
另一方面,於上述狀態下,若將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進行擺動所輸出之驅動力輸出至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22a,則直線狀態之連桿機構64就會伴隨著輸出輥22a之移動而變形為彎曲狀態。藉此,一對卡合構件(69a、69b)與連桿機構64之卡合脫開。而且,若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出之驅動力使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進行作動而使臂構件(66a、66b)與驅動齒條(60a、60b)或連結部(59a、59b)一起移動,則鎖定銷(63a、63b)亦朝向車門(108、109)之開啟方向並朝互相遠離之方向移動。
如上述由於若鎖定銷(63a、63b)移動,則連桿機構64與卡合構件(69a、69b)之卡合就會脫開,因此卡合構件(69a、69b)藉由未圖示之賦能彈簧之賦能力進行旋動,從而使與鎖定銷(63a、63b)之卡合脫開。再者,於此狀態下,卡合構件(69a、69b)係構成為由外緣部拘束連桿機構64以直線狀態延伸之動作。而且,連桿機構64於藉由連桿保持機構65保持為彎曲狀態時,維持於將輸出輥22a保持於連桿64a,且朝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之輸出固定之狀態。
另一方面,若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朝與上述相反之方向進行作 動,則鎖定銷(63a、63b)就會與臂構件(66a、66b)一起於朝向車門(108、109)之關閉方向並朝互相接近之方向移動。如此若鎖定銷(63a、63b)移動,鎖定銷(63a、63b)就會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且卡合構件(69a、69b)就會朝與未圖示之賦能彈簧之賦能方向相反地旋動。而且,成為卡合構件(69a、69b)可與連桿機構64卡合之狀態。於此狀態下,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進行擺動,且鎖定輸出部22之輸出輥22a於長孔43a中移動,藉此連桿機構64自彎曲狀態變形為直線狀態。而且,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
圖42係表示鎖定機構57之鎖定固定部62及鎖定移動部37之俯視圖。鎖定固定部62係構成為固定地設置於固定基座51之塊狀構件。
鎖定移動部37係設置為可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對鎖定機構57輸出之驅動力進行移動。而且,此鎖定移動部37係以於車門(108、109)之關閉位置上,在車輛之寬度方向上之內側之面36a上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方式構成。如此,鎖定機構57係設置為藉由使鎖定移動部37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而於將車門(108、109)關閉時,限制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之外側之移動。
又,鎖定移動部37係構成為具備有可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滑動抵接部38、滑軌39、及傳遞構件40。滑軌39係設置為固定於滑座52且沿車輛之前後方向延伸之軌道構件。藉此,滑軌39係構成為將滑動抵接部38之滑動移動方向限制為與車輛之前後方向平行之方向。
傳遞構件40係設置為板狀之構件,且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之方式配置。而且,此傳遞構件40係設置為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對鎖定機構57所輸出之驅動力傳遞至滑動抵接部38之構件。再者,傳遞構件40係固定於鎖定輸出部22中之輸出輥軸22b(參照圖32)。於 圖32中雖然省略導板43之圖示,但輸出輥軸22b貫通導板43之長孔43a,固定於傳遞構件40之下端側。又,相對於貫通長孔43a之輸出輥軸22b,於與長孔43a相對應之位置上,旋轉自如地支持有輸出輥22a。
根據上述內容,鎖定機構57係以將於傳遞構件40中輸入自承載器20c經由鎖定輸出部22所輸出之驅動力之方式構成。而且,使傳遞構件40與藉由來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驅動力之輸出輥軸22b之移動一起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而且,使藉由滑軌39限制滑動移動方向之滑動抵接部38與傳遞構件40之移動一起沿車輛之前後方向移動。
又,滑動抵接部38係構成為具備有滑塊41與輥42。滑塊41係設置為塊狀,且設為藉由滑軌39將滑動移動方向限制為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構件。再者,滑塊41係使傳遞構件40之上端側固定,並且形成有於滑軌39之軌道面上滑動而可滑動移動地嵌入之溝槽。
輥42係相對於滑塊41,旋轉自如地支持於鉛垂軸周圍。而且,輥42係配置為可於其外周側面,抵接於鎖定固定部36之側面。再者,於鎖定固定部62之側面設置有輥42可抵接之面36a。此面36a係設置為於鎖定固定部62面向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側面。而且,此面36a係形成為相對於車寬度方向正交之面,且構成為藉由在將車門(108、109)關閉時與鎖定移動部37之滑動抵接部38之輥42之外周抵接,限制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移動。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作動]
其次,對嵌式車門裝置3之作動進行說明。如圖27至圖32所示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時,軸部54(54a、54b)係卡合於導引部55(55a、55b)之各者中之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
又,於車門(108、109)位於關閉位置時,如圖31、圖32及圖42所示,鎖定機構57之輥42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面36a。因此,成為經由鎖定機構57及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限制滑座52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狀態。藉此,以利用嵌式機構限制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限制車門(108、109)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
自上述關閉位置之狀態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藉此使行星齒輪機構20之太陽齒輪20a開始旋轉,並使太陽齒輪20a周圍之行星式齒輪20b一面與環形齒輪20d嚙合一面開始於太陽齒輪20a周圍進行公轉。而且,藉由承載器20c伴隨著行星式齒輪20b之公轉進行擺動,而使輸出輥22a及輸出輥軸22b於長孔43a內向一方移動。
藉此,使傳遞構件40與輸出輥軸22b一起與車輛前後方向之車門108開啟方向平行地移動,且亦使滑塊41於滑軌39上與車門108之開啟方向平行地移動。而且,使連桿64自兩端部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之直線狀態轉移為兩端部之卡合脫開之彎曲狀態。
根據上述內容,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面36a之輥42係移動至脫離面36a之位置。而且,與卡合構件(69a、69b)卡合之鎖定銷(63a、63)係移動至脫離卡合構件(69a、69b)之位置。再者,於圖42中,將移動至脫離面36a之位置之輥42之位置圖示為兩點鏈線之輥42a。藉此,成為解除鎖定機構57之車門(108、109)之鎖定狀態,而可由嵌式機構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的狀態。
如上述,若轉移為可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狀態,則進一步連續地,繼續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無刷電動馬達21。藉此,使經由環形齒輪20d輸出至齒條與小齒輪機構53b之驅動小齒輪 61之驅動力進一步經由驅動齒條(60a、60b)及連結部(59a、59b)傳遞至軸部(54a、54b)。因此,軸部(54a、54b)之各者欲使車門(108、109)分別朝開啟方向移動,而使各導引部(55a、55b)之第2連桿25朝相同方向賦能。
再者,關於以下嵌式機構之作動之說明,以圖33至圖37所示之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為例進行說明,由於車門109側之嵌式機構之作動之說明與車門108側之嵌式機構相同,因此適當地省略。如圖33所示,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之旋動(自上方觀察時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之朝順時針方向之旋動)係由導引部輥28抵接於輥式導板23之斜面23a之位置限制。因此,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幾乎不旋動,而經由第2旋動軸27對第1連桿24賦予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之旋動力(自上方觀察時朝順時針方向之旋動力)。作為結果,導引部輥28係沿斜面23a移動,並且第1連桿24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朝向以圖中箭頭H所示之方向進行旋動。
於自上方觀察時於第1連桿24朝順時針方向旋動之期間,第2連桿25之導引部輥28係沿輥式導板23之斜面23a移動。此時,由於第2連桿25係藉由螺旋彈簧30而被拉至斜面23a側,因此導引部輥28不會自斜面23a離開。又,於導引部輥28沿斜面23a移動時,維持使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與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包圍軸部54a周圍之狀態。
若自上述狀態進一步使軸部54a朝開啟方向移動,則導引部輥28與輥式導板23之接觸位置會自斜面23a轉移至曲面23b。藉此,使導引部輥28沿曲面23b被拉入車寬度方向內側,並且使第2連桿25相對於第1連桿24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自上方觀察時朝順時針方向 進行相對旋轉。即,如圖37所示,解除由第2連桿25對軸部54a之拘束。又,此時,第1連桿24之箭頭H方向之旋動係藉由第1連桿24抵接於固定於輥式導板23之止動部44而被限制。
如上述,導引部55(55a、55b)係構成為於開啟車門(108、109)時,以一面與軸部(54a、54b)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54a、54b)移動至車寬度方向之一方(車門108之開啟方向及車門109之開啟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54a、54b)。
又,如上述於導引部(55a、55b)進行作動時,對軸部(54a、54b)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因此,亦對經由連結部(59a、59b)而連結於軸部(54a、54b)之車門驅動機構53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並且亦對設置有車門驅動機構53之滑座52作用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力。
根據上述內容,車門驅動機構53及滑座52被導引至固定基座51之滑動支持部51b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作為結果,將進行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外側移動之嵌入動作。而且,藉由進行嵌入動作,會成為車門(108、109)可朝開啟方向移動的狀態。
而且,於進行上述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情形時,旋動臂機構75(75a、75b)係以輔助車門(108、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朝車寬度方向之外側導引車門(108、109)。再者,關於以下旋動臂機構75之作動之說明,以圖38至圖41所示之車門108側之旋動臂機構75a為例進行說明,由於車門109側之旋動臂機構75b之作動之說明與車門108側之旋動臂機構75a相同,因此適當地省略。
首先,於車門108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時,旋動臂機構75a,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外齒86係嚙合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且旋動臂 80係位於圖39以實線表示之位置。若於此狀態下開始車門108之嵌入動作,則伴隨車門108之移動,驅動旋轉構件76b係一面使外齒86嚙合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一面進行旋轉,從而由驅動力取得部76a取得作為車門開關力之驅動力。又,此時,一對支持輥(79a、79a)與輔助輥84係於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夾持車門軌道91之狀態下,一面沿互相相反之方向旋轉一面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
而且,驅動旋轉構件76b與車門108之移動一起進行旋轉,而使嚙合於此驅動旋轉構件76b之中間齒輪83進行旋轉,進一步使嚙合於中間齒輪83之從動旋轉構件77進行旋轉。又,此時,從動旋轉構件77一面嚙合於導引曲面構件78之導引曲面部78a之外齒一面進行旋轉,且沿導引曲面部78a移動。藉此,旋轉自如地支持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並且使旋動自如地支持於導引曲面構件78之旋動臂80伴隨車門108之移動,朝向車寬度方向外側進行旋動。
若車門108移動至完成嵌入動作之位置,則旋動臂80移動至圖39以兩點鏈線所示之位置,且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止動部橡膠81b。藉此,限制旋動臂80之旋動範圍,從而使旋動臂80成為停止之狀態。又,若車門108移動至完成嵌入動作之位置,則於車門108之車輛前後方向上局部地設置之車門側固定齒條85就會與外齒86之嚙合脫開。藉此,結束開啟車門108時之藉由驅動力取得部76a之車門108之車門開關力之取得。
又,於上述車門108之嵌入動作後,車門108朝開啟方向移動時,一對支持輥(79a、79a)及輔助輥84與車門108之車門軌道91之移動一起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又,於此狀態下,藉由臂賦能彈簧82,將旋動臂80之位置保持為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位置。
又,於完成嵌式機構及旋動臂機構75之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時間點時,由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拘束彎曲狀態之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之動作。而且,於此狀態下,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產生與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輸入至鎖定機構57之驅動力平衡之反作用力。藉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環形齒輪20d輸入至驅動小齒輪61之驅動力對驅動小齒輪61進行旋轉驅動。
而且,伴隨著驅動小齒輪61之旋轉,朝互相相反之方向驅動驅動齒條(60a、60b),且使倍速軌道(56a、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與連結部(59a、59b)一起移動。因此,於各倍速軌道(56a、56b)中,相對於固定於滑座52之下側齒條16b,使連結於車門(108、109)之上側齒條16a對於小齒輪16c以倍速移動。藉此,使車門(108、109)分別朝開啟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8、109)之開啟動作。再者,於車門(108、109)朝開啟方向之移動中,軸部(54a、54b)不會自導引部(55a、55b)朝車寬度方向受力,而會與連結部(59a、59b)一起朝車門(108、109)之開啟方向直線地移動。
另一方面,於關閉車門(108、109)時,進行與上述車門(108、109)之開啟動作相反之動作。即,驅動車門驅動機構53之直接驅動方式之無刷電動馬達21,經由行星齒輪機構20被驅動之驅動小齒輪61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進行旋轉。藉此,與連結部(59a、59b)連結之各倍速軌道(56a、56b)之支持軌道16d及小齒輪16c係朝與上述開啟動作之情形相反之方向移動。而且,於各倍速軌道(56a、56b)中,相對於固定於滑座52之下側齒條16b,與車門(108、109)連結之上側齒條16a係對於小齒輪16c以倍速進行移動。藉此,使車門(108、109)朝關閉方向移動,而進行車門(108、109)之關閉動作。又,軸部(54a、 54b)朝向導引部(55a、55b)而分別朝關閉方向直線地移動。
再者,於導引部55a中,在開啟車門108之狀態下,藉由螺旋彈簧30對第2連桿25作用自上方觀察時為順時針方向之旋動力。即,以使導引部輥28位於抵接在輥式導板23之曲面23b之位置之方式,對第2連桿25作用來自螺旋彈簧30之拉伸力。於本實施形態中,導引部輥28係嵌入至在曲面23b上具有與導引部輥28之外周形狀大致相同之半圓弧形狀之凹陷部。因此,將第1連桿24及第2連桿25穩定地保持於特定之位置。具體而言,於使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而來之軸部54a可抵接於第2缺口部25a之內緣之位置,保持第2連桿25。又,第1連桿24亦保持於可將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而來之軸部54a收容於第1缺口部24a內之位置(參照圖37)。
因此,軸部54a係於使車門108自完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移動特定量時抵接於第2連桿25之第2缺口部25a之內緣(參照圖37),而對此第2連桿25賦能。此時,由於第2連桿25對抗螺旋彈簧30之力,而以第2旋動軸27為中心朝自上方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旋動,因此不會阻礙軸部54a朝關閉方向之直線性移動。於此第2連桿25之旋動時,導引部輥28係沿輥式導板23之曲面23b移動。再者,於第2連桿25之旋動時,第1連桿24幾乎不旋動,而保持於特定之位置或其附近部。
而且,軸部54a係朝關閉方向移動至抵接於第1連桿24之第1缺口部24a之內緣之位置,而使第1連桿24朝關閉方向賦能。藉此,使第1連桿24以第1旋動軸26為中心朝自上方觀察時為逆時針方向進行旋動,並且將軸部54a導引至車寬度方向內側。
此時,車門108係與軸部54a相同地移動。即,車門108係自完 全開啟狀態之位置朝關閉方向直線性地移動,並且於關閉位置附近部,被拉入至車寬度方向內側而轉移至關閉位置。藉此,完成利用嵌式機構之朝車輛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
如上述,導引部(55a、55b)係構成為於關閉車門(108、109)時,以一面與軸部(54a、54b)抵接一面進行旋動而使軸部(54a、54b)移動至車寬度方向之另一方(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及車門109之關閉方向)之方式導引軸部(54a、54b)之機構。
又,於進行上述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之情形時,旋動臂機構75(75a、75b)以輔助車門(108、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將車門(108、109)導引至車寬度方向之外側。
於車門108朝關閉方向移動時,一對支持輥(79a、79a)與輔助輥84相對於車門軌道91滾動。而且,若車門108朝關閉方向移動特定量而到達開始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之位置,則車門側固定齒條85就會到達與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外齒86嚙合之位置。而且,若開始車門108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則伴隨著車門108之移動,驅動旋轉構件76b係於外齒86一面嚙合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一面進行旋轉,且由驅動力取得部76a取得作為車門開關力之驅動力。此時,驅動旋轉構件76b於與車門108之開啟動作時之旋轉方向相反之方向上進行旋轉。
而且,驅動旋轉構件76b與車門108之移動一起進行旋轉,且使與此該驅動旋轉構件76b嚙合之中間齒輪83進行旋轉,進一步使與中間齒輪83嚙合之從動旋轉構件77進行旋轉。又,此時,從動旋轉構件77一面嚙合於導引曲面構件78之導引曲面部78a之外齒一面進行旋轉,且沿導引曲面部78a,朝與車門108之開啟動作時相反之方向移 動。藉此,旋轉自如地支持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並且由導引曲面構件78旋動自如地支持之旋動臂80伴隨著車門108之移動,而朝向車寬度方向內側旋動。而且,於車門108到達關閉位置之時間點時,結束關閉車門108時之藉由驅動力取得部76a之車門108之車門開關力之取得,且亦停止旋動臂80之旋動。
又,於完成嵌式機構及旋動臂機構75之朝車寬度方向內側之嵌入動作之時間點時,鎖定銷(63a、63b)分別卡合於卡合構件(69a、69b),而使卡合構件(69a、69b)旋動。藉此,成為卡合構件(69a、69b)與彎曲狀態之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相對向之狀態。而且,如上述若卡合構件(69a、69b)進行旋動,則成為解除卡合構件(69a、69b)之外緣部對連桿機構64之拘束之狀態。因此,藉由自行星齒輪機構20之承載器20c經由輸出輥22a所輸入之驅動力,使連桿64a旋動,從而使連桿機構64由彎曲狀態變形為直線狀態。而且,連桿機構64之兩端部係卡合於卡合構件(69a、69b)。
又,此時,藉由自承載器20c經由輸出輥軸22b所輸入之驅動力,使傳遞構件40與車輛前後方向上朝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且使滑塊41亦於滑軌39上與車門108之關閉方向平行地移動。而且,輥42自圖42中作為兩點鏈線之輥42a所示之位置移動至抵接於鎖定固定部62之面36a之位置。藉此,成為確保鎖定機構57對車門(108、109)之鎖定狀態,而無法由嵌式機構進行朝車寬度方向外側之嵌入動作之狀態。
[關於嵌式車門裝置之效果]
根據以上所說明之嵌式車門裝置3,導引部55(55a、55b)藉由抵接於軸部54(54a、54b)並進行旋動而沿車寬度方向導引軸部54(54a、 54b)。因此,導引部55(55a、55b)之動作係成為追隨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移動之動作。藉此,可配合車門(108、109)朝車寬度方向之移動狀況,進一步縮小導引部55(55a、55b)於車寬度方向上所佔據之空間。藉此,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8、109)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5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3。
而且,根據嵌式車門裝置3,設置有旋動臂機構75(75a、75b),該旋動臂機構75(75a、75b)具有伴隨著車門(108、109)之開關動作且根據車門開關力而旋動之旋動臂80。而且,於旋動臂機構75(75a、75b)中,傳遞有藉由自車門(108、109)取得之車門開關力所產生之旋轉力的從動旋轉構件77進行旋轉,且沿導引曲面部78a導引此從動旋轉構件77,藉此使保持從動旋轉構件77之旋動臂80進行旋動。因此,將軸部54(54a、54b)、導引部55(55a、55b)、及滑座52設置於車門(108、109)之上部側,將旋動臂機構75(75a、75b)設置於車門(108、109)之下部側,即便於車門(108、109)之剛性小之情形時,亦可於進行嵌入動作時,防止產生車門(108、109)之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車門(108、109)之上部側之移動的追隨性不充分之狀態。即,即便未設置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連結軸,亦可確保配置有用以進行嵌入動作之機構之車門(108、109)之下部側之移動相對於車門(108、109)之上部側之移動的追隨性。由此,可削減具有旋動臂80且以輔助車門(108、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8、109)的機構之設置空間。再者,根據旋動臂機構75(75a、75b),除了取得車門開關力所產生旋轉力之旋轉力產生部76側以外,亦由隔著車門(108、109)之一部分而配置於車寬度方向上之相反側之車門側支持部79支持車門(108、109)。因此,以使車門(108、109)之一部分自車寬度方向之兩側夾入之方式被支持,而 一直確保旋轉力產生部76相對於車門(108、109)追隨而進行作動之狀態。而且,於此旋動臂機構75(75a、75b)中,由於藉由限制構件81限制旋動臂80之車門開啟方向側之旋動範圍,因此可防止於開啟車門(108、109)時旋動臂80於嵌入動作後過度地旋動而阻礙車門(108、109)移動之狀況。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可由對車門(108、109)作用朝車輛前後方向之力之車門驅動機構53進行開關動作與嵌入動作的小型之嵌式車門裝置3,進一步可提供一種可削減具有旋動臂80且以輔助車門(108、109)之嵌入動作之方式沿車輛之寬度方向導引車門(108、109)之機構之設置空間的嵌式車門裝置3。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3,構成為於旋轉力產生部76中,取得車門開關力來作為驅動力之機構、與自所取得之驅動力中產生旋轉力之機構係作為分離之機構。因此,與以一面接觸於車門(108、109)一面藉由摩擦力進行旋轉之方式構成之旋轉力產生部相比,可高效地取得車門開關力並且可高效地將其轉換為旋轉力。
又,根據嵌式車門裝置3,關於可高效地取得車門開關力之驅動力取得部76a,可藉由固定於車門之車門側固定齒條85與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外齒86簡單之構成實現。再者,由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係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局部地設置,因此可防止於嵌入動作後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外齒86與車門側固定齒條85嚙合而過度地作動,從而阻礙車門(108、109)移動之狀況。而且,由於設置有臂賦能彈簧82,因此於開啟車門(108、109)時,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局部地設置之車門側固定齒條85與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外齒86之嚙合脫開後,亦可於抵接於限制構件81之位置上保持旋動臂80之位置。
[關於變形例]
以上,雖然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限度內進行各種變更並加以實施。例如,亦可進行以下變更並加以實施。
(1)於第1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車門驅動機構設置有2個從動滑輪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為設置有1個或3個以上從動滑輪之形態。
(2)於第1實施形態中,作為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雖然已經以驅動滑輪、從動滑輪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驅動輪構件、從動輪構件亦可構成為鏈輪等。又,雖然已經以帶齒之驅動皮帶作為環形構件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為使用三角皮帶、鏈條、金屬線等作為環形構件之形態。
(3)於第1至第3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將軸部設置於連結部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為將軸部直接設置於車門之形態。
(4)關於導引部之形狀,亦可並非上述實施形態所例示之形狀。即,導引部只要為如下形狀即可:旋轉自如地設置於固定基座,可於開啟車門時,以與軸部抵接且進行旋動而使軸部移動至車輛寬度方向之一方之方式導引軸部,並且可於關閉車門時,以與軸部抵接且進行旋動而使軸部移動至車輛寬度方向之另一方之方式導引軸部。
(6)於第3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對應用於由2扇所構成之雙重滑動式之左右拉門之嵌式車門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為此例,亦可對由1扇所構成之單扇滑動式之車門應用本發明。
(7)於第3實施形態中,雖然已經以車門驅動機構係構成為具備有 齒條與小齒輪機構之形態為例進行說明,但亦可並非如此。亦可實施如下之車門驅動機構,即,構成為具備有構成為滑輪或鏈輪等之驅動輪構件及從動輪構件、以及構成為於驅動輪構件及從動輪構件上繞轉之皮帶、鏈條、金屬線等之環形構件。
(8)關於旋轉力產生部,並不限定為上述實施形態所例示之形態,亦可進行變更並加以實施。例如,旋轉力產生部亦可設置為如下機構,即,具有環繞之皮帶構件,且此皮帶構件一面與車門接觸一面藉由摩擦力進行環繞而旋轉。如此,亦可實施藉由與車門接觸取得車門開關力所產生旋轉力之旋轉力產生部。
再者,於上述情形時,導引曲面構件之導引曲面部係以抵接於旋轉力產生部之皮帶構件之方式構成。而且,從動旋轉構件係於皮帶構件之內側相對於旋動臂旋轉自如地被支持,且以於導引曲面構件之間夾持皮帶構件之方式配置。藉此,將作為旋轉力產生部之皮帶構件之旋轉力傳遞至從動旋轉構件,且一面接觸於導引曲面部而產生摩擦力一面伴隨著環繞之皮帶構件之旋轉與從動旋轉構件之旋轉,使從動旋轉構件沿導引曲面部移動。
(9)亦可實施設置構成為具備有車門側固定齒條、及與車門側固定齒條嚙合之帶齒皮帶之旋轉力產生部的旋動臂機構。圖43係表示變形例之旋動臂機構92之俯視圖。圖43所示之旋動臂機構92設置有旋轉力產生部93,該旋轉力產生部93係構成為具備有車門側固定齒條85、雙面帶齒皮帶94、驅動旋轉構件76b。再者,於圖43中,對於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構成之要素,藉由在圖式中附上相同之元件符號而省略說明。
雙面帶齒皮帶94係設置為環形之皮帶構件,且於內周面及外周面 設置有齒。而且,於雙面帶齒皮帶94之內側配置有相對於旋動臂80旋轉自如地被支持之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而且,雙面帶齒皮帶94係以於內周面之齒相對於驅動旋轉構件76b外周之齒與從動旋轉構件77外周之齒嚙合之狀態下,相對於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環繞之方式進行繞轉。
又,雙面帶齒皮帶94係以設置於外周面之齒與車門側固定齒條85嚙合並且亦與形成於導引曲面部78a之外齒嚙合之方式設置。藉此,伴隨著車門之移動,雙面帶齒皮帶94係以一面嚙合於車門側固定齒條85一面環繞之方式旋轉,且使與雙面帶齒皮帶94之內側嚙合之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亦進行旋轉。而且,從動旋轉部77伴隨著一面嚙合於導引曲面部78a之外齒一面進行環繞之雙面帶齒皮帶94之旋轉與從動旋轉構件77之旋轉而沿導引曲面部78a移動。藉此,使旋動臂80進行旋動。再者,於本變形例中,如上述,驅動旋轉構件76b及從動旋轉構件77之嚙合對象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係嚙合於雙面帶齒皮帶94之內周面。又,旋轉力產生部93之雙面帶齒皮帶94係抵接於導引曲面構件78之導引曲面部78a。
(10)亦可實施具備有將於進行旋動動作時進行伸縮之機構作為旋動臂之形態。又,亦可實施如下形態,即,具備有導引曲面構件,該導引曲面構件設置有使從動旋轉構件沿以曲率半徑產生變化之方式所形成之曲面移動之導引曲面部。於此等形態之情形時,可實現可於車門位於關閉位置之狀態下使旋動臂機構之配置空間進一步小型化的構造。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作為設置於車輛之出入口,且進行車門之開關動作、及 使車門沿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的嵌式車門裝置而廣泛地應用。
1‧‧‧嵌式車門裝置
11‧‧‧固定基座
11a‧‧‧板狀部
12‧‧‧滑座
12a‧‧‧本體部
12b‧‧‧托架部
13‧‧‧車門驅動機構
13a‧‧‧驅動部
13c‧‧‧從動滑輪(從動輪構件)
13d‧‧‧驅動皮帶(環形構件)
13e‧‧‧惰輪
14‧‧‧軸部
14a‧‧‧軸部輥
15‧‧‧導引部
16‧‧‧倍速軌道
16a‧‧‧齒條
16b‧‧‧齒條
16c‧‧‧小齒輪
16d‧‧‧支持軌道
17‧‧‧鎖定機構
19‧‧‧連結部
19a‧‧‧突出端部
23‧‧‧輥式導板
31‧‧‧連結軸
36‧‧‧鎖定固定部
37‧‧‧鎖定移動部
38‧‧‧滑動抵接部
40‧‧‧傳遞構件
42‧‧‧輥
103‧‧‧車架
103a‧‧‧板狀構件
104‧‧‧車門
104a‧‧‧車門支持構件

Claims (7)

  1. 一種嵌式車門裝置,其係設置於車輛,進行1扇車門之開關動作、及使上述車門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移動之嵌入動作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滑座,其係可沿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滑動移動地設置於被固定於上述車輛之本體的固定基座;以及車門驅動機構,其具有包含電動馬達之驅動部、輸入有來自上述驅動部之驅動力之驅動輪構件、與上述驅動輪構件相對應地設置之至少1個從動輪構件、及以相對於上述驅動輪構件與上述從動輪構件環繞之方式懸掛的環形構件,該車門驅動機構係以位於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上自上述車輛之出入口之前側端部至後側端部為止之範圍的方式設置於上述滑座,並使上述車門開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更具備有:鎖定機構,其可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以限制該車門移動之方式進行鎖定;上述驅動部具有上述電動馬達與行星齒輪機構,該行星齒輪機構包括太陽齒輪、與該太陽齒輪嚙合並且一面自轉一面於該太陽齒輪周圍進行公轉之行星式齒輪、使該行星式齒輪自轉自如地支持並且使該行星式齒輪公轉自如地支持之承載器、及與該行星式齒輪嚙合之環形齒輪,且輸入有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來自上述電動馬達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之任一者所輸出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而自上述太陽齒輪、上述承載器、及上述環形齒輪中剩餘之一者所輸出 之驅動力,係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中,上述鎖定機構具有:鎖定固定部,其係固定設置於上述固定基座;以及鎖定移動部,其係設置為可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所輸出之驅動力進行移動,於上述車門之關閉位置,在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之內側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於關閉上述車門時,限制該車門朝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中,上述鎖定移動部具有:滑動抵接部,其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滑軌,其係固定於上述滑座,限制上述滑動抵接部之滑動移動方向;以及傳遞構件,其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對上述鎖定機構輸出之驅動力傳遞至上述滑動抵接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中,上述滑動抵接部具有:滑塊,其係設置為塊狀,由上述滑軌限制滑動移動方向;以及輥,其係旋轉自如地支持於上述滑塊,可抵接於上述鎖定固定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中,於上述鎖定固定部設置有:第1面,其係形成為與上述車輛之寬度方向正交之面,在關閉上述車門時,藉由與上述鎖定移動部抵接,限制該車門朝上述車輛寬度方向之外側移動;以及 第2面,其係與上述車輛之前後方向正交並且形成為可抵接於上述鎖定移動部之面,以藉由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驅動輪構件之驅動力來旋轉驅動該驅動輪構件之方式,產生與自上述行星齒輪機構輸入至上述鎖定機構之驅動力可保持平衡之反作用力。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之嵌式車門裝置,其中,上述驅動部及上述驅動輪構件係配置於上述滑座之上述車輛前後方向之中央部分;上述從動輪構件係設置有複數個,相對於上述驅動輪構件係配置於上述車輛前後方向之兩側。
TW104105564A 2011-03-10 2012-03-09 Mounted door device TWI565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3106A JP5615741B2 (ja) 2011-03-10 2011-03-10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2011053107A JP5872778B2 (ja) 2011-03-10 2011-03-10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2011068584A JP5615748B2 (ja) 2011-03-25 2011-03-25 プラグ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2136A true TW201522136A (zh) 2015-06-16
TWI565613B TWI565613B (zh) 2017-01-11

Family

ID=46798224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045A TWI501892B (zh) 2011-03-10 2012-03-09 Mounted door device
TW104105566A TW201522137A (zh) 2011-03-10 2012-03-09 嵌式車門裝置
TW105134554A TWI636909B (zh) 2011-03-10 2012-03-09 嵌式車門裝置及其車門驅動機構
TW104105564A TWI565613B (zh) 2011-03-10 2012-03-09 Mounted door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045A TWI501892B (zh) 2011-03-10 2012-03-09 Mounted door device
TW104105566A TW201522137A (zh) 2011-03-10 2012-03-09 嵌式車門裝置
TW105134554A TWI636909B (zh) 2011-03-10 2012-03-09 嵌式車門裝置及其車門驅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9403422B2 (zh)
EP (3) EP3162992B1 (zh)
KR (2) KR101738790B1 (zh)
CN (3) CN103415668B (zh)
TW (4) TWI501892B (zh)
WO (1) WO20121212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7101B2 (en) * 2010-04-16 2013-09-03 Yale Security Inc. Door closer assembly
EP3162992B1 (en) * 2011-03-10 2019-05-15 Nabtesco Corporation Plug door device
KR101459229B1 (ko) * 2013-05-15 2014-11-11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전동차 도어 구조
AT514885B1 (de) * 2013-09-23 2015-10-15 Knorr Bremse Ges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wenkschiebetürmodul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mit verbesserter Übertotpunktverriegelung
KR20150074806A (ko) * 2013-12-24 2015-07-02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
JP5938463B2 (ja) * 2013-12-26 2016-06-2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ロック装置及びプラグドアシステム
JP2015132104A (ja) * 2014-01-14 2015-07-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開閉体開閉装置
JP6356555B2 (ja) * 2014-09-19 2018-07-1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開閉装置およびプラグドア装置
JP6346835B2 (ja) * 2014-09-22 2018-06-2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開閉装置およびプラグドア装置
DE102014115932A1 (de) * 2014-10-31 2016-05-04 Dorma Deutschland Gmbh Türantrieb
JP6542540B2 (ja) * 2015-02-10 2019-07-10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戸吊装置
JP6530612B2 (ja) * 2015-02-10 2019-06-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戸吊装置
CN104989216B (zh) * 2015-07-09 2017-01-04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建筑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齿条驱动的电动铁门
JP6697933B2 (ja) * 2016-04-01 2020-05-2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CN106314465A (zh) * 2016-08-25 2017-01-11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塞拉门侧立集成安装机构
DE202016105214U1 (de) * 2016-09-19 2017-12-21 Gebr. Bode Gmbh & Co. Kg Schwenkschiebetür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FR3072408B1 (fr) * 2017-10-18 2021-11-26 Alstom Transp Tech Procede et systeme de diagnostic de fonctionnement d'un dispositif automatique ou semi-automatique d'acces a un vehicule de transport
JP7042093B2 (ja) * 2018-01-30 2022-03-25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CN108583601B (zh) * 2018-06-28 2023-09-12 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电动侧窗
JP2022078791A (ja) * 2020-11-13 2022-05-25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EP4001562A1 (en) * 2020-11-13 2022-05-25 Nabtesco Corporation Plug door device
RU2765326C1 (ru) * 2020-11-24 2022-01-28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Уральский завод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Уралтрансмаш") Привод управления прислонно-сдвижной двер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20220146855A (ko) * 2021-04-26 2022-11-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스윙인 타입 도어 구조
CN112874551B (zh) * 2021-05-06 2021-11-05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开度平移车门结构
DE102022000716B3 (de) * 2022-02-28 2023-07-27 Knorr-Brems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Tür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Türsystem und Personenbeförderungsfahrzeug
CN114790864B (zh) * 2022-04-29 2023-09-26 江苏沃特加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开塞拉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2326A (en) * 1977-03-17 1979-03-0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ass transit vehicle door control apparatus
US4152870A (en) * 1978-01-13 1979-05-08 Canadair Limited Slidable door closure and hanger system for passenger vehicle
IT1203828B (it) * 1983-06-28 1989-02-23 Fiat Ferroviaria Savigliano Porta a due battenti scorrevoli particolarmente per veicoli ferrotranviari
JPH04501445A (ja) * 1989-05-10 1992-03-12 ドルマ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自動式のスライディングドア
US6189265B1 (en) * 1993-10-05 2001-02-20 Ife Industrie-Einrichtungen Fertigungs-Aktiengesellschaft One- or two-leaf sliding door, swinging door or pocket door
US5483769A (en) * 1993-12-07 1996-01-16 Mark Iv Transportation Products Corporation Door drive equipment for mass transit vehicle
FI100517B (fi) 1995-09-13 1997-12-31 Kone Oy Menetelmä hissin tasonoven sulkemisessa ja mukaanottaja
JP3436047B2 (ja) * 1997-02-25 2003-08-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JP2963068B2 (ja) 1997-03-07 1999-10-12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自販機等の持出し回転型ヒンジ
FR2763034B1 (fr) 1997-05-09 1999-07-02 Faiveley Transport Dispositif operateur de porte, porte pourvue de ce dispositif et vehicule ferroviaire equipe d'au moins un tel dispositif et/ou porte
JPH1148783A (ja) 1997-08-08 1999-02-23 Asmo Co Ltd スライド式ドア開閉装置
JP3618535B2 (ja) 1998-01-14 2005-02-09 株式会社成田製作所 扉開閉装置
DE19830900A1 (de) 1998-07-10 2000-01-13 Ewald Witte Gmbh & Co Kg Drehfallenverschluß
US6139073A (en) 1998-08-31 2000-10-31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 Lock assembly
US7246688B2 (en) * 1998-12-23 2007-07-24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door system
US6446389B1 (en) * 2000-04-14 2002-09-10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Tandem sliding door operator
SE517947C2 (sv) * 2000-11-21 2002-08-06 Safenet I Harads Ab Manövreringsmekanism för fordonsdörr
US6688042B2 (en) * 2001-05-05 2004-02-10 Westinghouse Air Brak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entral lock mechanism
AT412339B (de) * 2002-04-22 2005-01-25 Wittur Gmbh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und verriegelung von aufzugstüren mit mitnehmerkufen
AT500017B8 (de) 2003-01-21 2007-02-15 Knorr Bremse Gmbh Schwenkschiebetür für fahrzeuge
GB2403265B (en) * 2003-06-25 2005-12-28 Manganese Bronze Components Lt Sliding plug doors
JP3875967B2 (ja) * 2003-08-12 2007-01-3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ZA200406978B (en) 2003-09-17 2005-06-20 Inventio Ag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cage door with a shaft door and for locking and unlocking the doors, a device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and a method for emergency unlocking of a cage door.
JP4584021B2 (ja) * 2005-05-13 2010-11-17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DE502005006218D1 (de) 2005-09-23 2009-01-22 Fahrzeugtechnik Dessau Ag Rail Einrichtung zur Bewegung des Türblattes einer Schwenkschiebetür, insbesonder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202005015169U1 (de) * 2005-09-27 2007-02-15 Gebr. Bode Gmbh & Co. Kg Schwenkschiebetür fü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Fahrgasttür für Fahrzeuge des öffentlichen Personennahverkehrs
JP4789588B2 (ja) 2005-11-11 2011-10-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開閉装置
JP4938416B2 (ja) 2006-11-10 2012-05-23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ES2393008T3 (es) 2006-11-10 2012-12-17 Nabtesco Corporation Aparato de apertura y cierre con bloqueo
JP4975413B2 (ja) 2006-11-10 2012-07-1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DE102007033281A1 (de) 2007-07-17 2009-01-22 CADEA-Gesellschaft für Anwendung und Realisierung computerunterstützter Systeme mbH Fahrzeug mit mindestens einer Hecktür
WO2010044339A1 (ja) * 2008-10-17 2010-04-2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5165528B2 (ja) 2008-10-17 2013-03-21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4885252B2 (ja) 2009-04-14 2012-02-2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扉
ES2377631B1 (es) * 2009-04-16 2013-02-05 Klein Ibérica, S.A. Dispositivo de desplazamiento simultáneo para puertas correderas.
CN201428357Y (zh) * 2009-07-14 2010-03-24 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直线导轨式微动塞拉门
DE202009010695U1 (de) * 2009-08-07 2010-12-23 Gebr. Bode Gmbh & Co. Kg Türflügelantriebsvorrichtung mit teleskopierendem Türflügel
JP5703592B2 (ja) 2010-05-21 2015-04-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開閉装置
TWI447290B (zh) * 2011-03-09 2014-08-01 Nabtesco Corp Attachment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EP3162992B1 (en) 2011-03-10 2019-05-15 Nabtesco Corporation Plug door device
JP5615748B2 (ja) 2011-03-25 2014-10-29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5886859B2 (ja) 2011-09-09 2016-03-16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ロック付開閉装置
WO2013183699A1 (ja) * 2012-06-06 2013-12-12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プラグドア装置及び鉄道車両用プラグド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35310A (ko) 2013-12-10
US9403422B2 (en) 2016-08-02
EP3176352A1 (en) 2017-06-07
CN103415668B (zh) 2016-05-11
TW201247459A (en) 2012-12-01
TWI560090B (zh) 2016-12-01
TWI501892B (zh) 2015-10-01
TW201716278A (zh) 2017-05-16
TWI565613B (zh) 2017-01-11
CN105863407A (zh) 2016-08-17
US20150145264A1 (en) 2015-05-28
EP2685034A4 (en) 2015-09-23
CN103415668A (zh) 2013-11-27
KR20150039615A (ko) 2015-04-10
KR101533904B1 (ko) 2015-07-03
TW201522137A (zh) 2015-06-16
EP3162992A1 (en) 2017-05-03
CN105863428B (zh) 2018-01-16
US9316030B2 (en) 2016-04-19
CN105863407B (zh) 2018-06-15
EP3162992B1 (en) 2019-05-15
EP3176352B1 (en) 2021-04-28
EP2685034B1 (en) 2017-01-11
TWI636909B (zh) 2018-10-01
CN105863428A (zh) 2016-08-17
US20140020299A1 (en) 2014-01-23
EP2685034A1 (en) 2014-01-15
WO2012121268A1 (ja) 2012-09-13
KR101738790B1 (ko) 2017-05-22
US20160305169A1 (en) 2016-10-20
US9797171B2 (en)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613B (zh) Mounted door device
JP5165528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6697933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EP2348181B1 (en) Plug door apparatus
JP5872778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2015004246A (ja) 車両用プラグドア装置
JP6179127B2 (ja) 移動体駆動装置
JP5615741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5615748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5165529B2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2012188858A5 (zh)
CN110067464B (zh) 门开闭装置
JP4551466B2 (ja) ダブルスライド式プラットホームゲート
JP5478932B2 (ja) 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JP2016104961A (ja) プラグドア装置
JP2007009514A (ja) 車両用自動開閉装置
KR20120022524A (ko) 플러그 도어 시스템
JP5706222B2 (ja) 車両用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JP2004011239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17072198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4217049A (ja) パネル駆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