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38956A - Diepoxy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Diepoxy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38956A
TW201238956A TW100147750A TW100147750A TW201238956A TW 201238956 A TW201238956 A TW 201238956A TW 100147750 A TW100147750 A TW 100147750A TW 100147750 A TW100147750 A TW 100147750A TW 201238956 A TW201238956 A TW 2012389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formula
compound
alumina
harde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7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u Asaumi
Makoto Itagak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38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895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76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69/94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arbon atom of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of polycyclic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the hydroxy groups and the carboxyl groups of which are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2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poxy compounds used
    • C08G59/22Di-epoxy compounds
    • C08G59/226Mixtures of di-ep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8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 C08G59/40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e.g. general methods of cu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uring agents used
    • C08G59/50Amines
    • C08G59/5033Amines arom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2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alumin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 Epoxy Resins (AREA)
  • Epoxy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23895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二環氧化合物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已知一種使二環氧化合物硬化製得之環氧硬化物係表 示良好的耐熱性及機械特性。
Macromol. Chem. Phys. 1 994,195,2307 中 > 記載以 式(A ):
表示之二環氧化合物(熔點:240°C )。 【發明內容】 本發明係提供 [1] 一種二環氧化合物,其特徵爲以式(1)
(式中’ 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 [2]—種以式(1 ): 201238956
(式中’ 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 表示的二環氧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於無機鹼 之存在下,使式(2 ):
(式中,R1係表示與前述相同之意思)表示之二羥基化合 物與式(3 ): x1^N^° (3) (式中,X1係表示鹵素原子) 表示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3] 如[2]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驟係進一步於銨鹽 之存在下,使式(2)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與式(3)表示 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4] 如[2]或是[3]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驟係於脂肪 族醇之存在下,使式(2)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與式(3) 表示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5] 如[4]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肪族醇爲由脂肪族二級 201238956 醇及脂肪族三級醇所成群中選出之至少1種; [6] 如[3]〜[5]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驟爲 包含下述步驟A及步驟B; 步驟A:混合式(2)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式(3) 表示之表齒醇及銨鹽之步驟、 步驟B:於步驟A得到的混合物中,混合無機鹼之步 驟, [7] 如[2]〜[6]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無機鹼爲氫 氧化鈉或是氫氧化鉀; [8] —種二羥基化合物,其特徵爲以式(2)
(式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 [9]一種組成物,其特徵爲包含以式(1 )
(式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之 二環氧化合物及硬化劑; [1〇]如[9]之組成物,其中硬化劑爲由胺硬化劑、酚硬 化劑及酸酐硬化劑所成群中選出之至少1種; -7- 201238956 [11] 如[10]之組成物,其中胺硬化劑爲選自4,4’-二胺 二苯基甲烷、4,4’-二胺二苯基乙烷、1,5-二胺萘及對苯二 胺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 [12] 如[9]〜[1 1]之組成物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其中係 進一步包含氧化鋁; [13] 如[I2]之組成物,其中對式(1)表示之二環氧化 合物與硬化劑與氧化鋁之合計1 〇〇重量份而言,包含75 重量份〜95重量份之氧化鋁: [14] 如[12]或是[13]之組成物,其中氧化鋁爲具有2μιη 以上ΙΟΟμιη以下之D50 (累積體積50%之粒徑)的氧化鋁 粒子Α、具有Ιμιη以上ΙΟμηι以下之D50的氧化銘粒子Β 及具有0.01 μπι以上5μηι以下之D50的氧化鋁粒子C之混 合物,且對氧化鋁粒子Α與氧化鋁粒子Β與氧化鋁粒子C 之合計100體積%而言,該混合物係氧化鋁粒子A爲50〜 90體積%、氧化鋁粒子B爲5〜40體積%及氧化鋁粒子C 爲1〜3 0體積%之混合物。 [15] —種硬化物,其特徵爲藉由將如[9]〜[14]任一項 之組成物進行硬化所得。 [16] —種預浸材,其特徵爲將如[9]〜[14]中任一項之 組成物塗佈或含浸於基材後,進行半硬化所得。 [17] —種硬化物,其係藉由將如[12]〜[14]中任一項 之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其特徵爲該硬化物中所含之 氧化鋁的含有比例,對該硬化物1〇〇體積%而言爲50〜80 體積%。 -8- 201238956 〔用以實施本發明之最佳形態〕 本發明之二環氧化合物係以式(1 )
表示(以下,簡稱爲二環氧化合物(1))。 式(1)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 碳數1〜3之烷基係例如甲基 '乙基、丙基及異丙基 。R1爲氫原子或是甲基爲佳,甲基爲較佳。 二環氧化合物(1 )係例如 4-{4’-(2,3-環氧基丙氧基)-1,1’-聯苯)} = 6-(2,3-環氧基丙氧基)萘-2-羧酸酯、 4-{3,3’-二甲基-4’-(2,3-環氧基丙氧基)-1,1’-聯苯 )} = 6- ( 2,3-環氧基丙氧基)萘-2-羧酸酯、 4 - { 3,3 5 -—乙基-4’- ( 2,3 -環氧基丙氧基)-1,1’ -聯苯 )} = 6-(2,3-環氧基丙氧基)萘-2-羧酸酯、及 4 - { 3,3 5 - 一丙基-4’- ( 2,3-環氧基丙氧基)-1,1’ -聯苯 )} = 6-(2,3-環氧基丙氧基)萘-2-羧酸酯。 其中,4- (3,3’-二甲基-4’- (2,3-環氧基丙氧基)-1,1’-聯苯)( 2,3-環氧基丙氧基)萘-2-羧酸酯爲佳。 二環氧化合物(1 )之熔點約爲1 〇〇〜1 80°C比較低, 故可於低溫下與硬化劑熔融混合,並經硬化,可於低溫下 -9- 201238956 加工。 二環氧化合物(1)係例如於無機鹼之存在下,可藉 由含有使以式(2 )
HO
(2) (式中,R1係表示與前述相同之意思) 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下,簡稱爲二羥基化合物( 2 ))與式(3 ) χ1^ς〇 (3) (式中,X1係表示鹵原子) 表示之表鹵醇(以下,爲表鹵醇(3))反應之步驟 的方法製造。 二羥基化合物(2 )係例如 4- ( 4’-羥基-1,1 聯苯)=6-羥基-2-萘甲酸酯、 4-(4’-羥基-3,3’-二甲基-1,1’-聯苯)=6-羥基-2-萘甲 酸酯、 4- ( 4’-羥基-3,3’一二乙基聯苯)=6-羥基-2-萘 甲酸酯、及、 4- ( 4’-羥基- 3,3’-二丙基聯苯)=6-羥基-2-萘甲 酸酯。 -10- 201238956 式(3)中X1係表示氯原子、溴原子等之鹵素原子, 而氯原子爲佳。表鹵醇(3)係例如表氯醇及環氧溴丙烷 ,而表氯醇爲佳。可組合二種以上之表鹵醇(3)使用。 表鹵醇(3 )之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 1 莫耳而言,一般爲2〜200莫耳之範圍,最佳爲5〜150莫 耳之範圍。 無機鹼係例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之鹼 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鈉、碳酸鉀等之鹼金屬碳酸鹽、及氫 化鈉、氫化鉀等之鹼金屬氫化物。可組合二種以上之無機 鹼使用。 其中,鹼金屬氫氧化物及鹼金屬碳酸鹽爲佳,而氫氧 化鈉及氫氧化鉀較佳。 無機鹼之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莫耳而 言,一般爲0.1〜20莫耳之範圍,0.5〜10莫耳之範圍爲 佳。 可使用粒狀等的固體之形狀的無機鹼。使用鹼金屬氫 氧化物、鹼金屬碳酸鹽等對水安定的無機鹼時,亦可使用 例如已調製成約1〜60重量%之濃度的無機鹼之水溶液。 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之反應,進一步於 銨鹽之存在下進行爲佳。銨鹽係例如四級銨鹵化物。具體 而言之,例如四甲基氯化銨、四乙基氯化銨、四丁基氯化 銨、苄基三甲基氯化銨、苄基三乙基氯化銨、苄基三丁基 氯化銨、四甲基溴化銨、四乙基溴化銨、四丁基溴化銨、 苄基三甲基溴化銨、苄基三乙基溴化銨、四甲基碘化銨、 -11 - 201238956 四乙基碘化銨、四丁基碘化銨、及、苄基三丁基碘化銨, 而四級銨溴化物爲佳,四丁基溴化銨及苄基三甲基溴化銨 較佳。 可組合二種以上之銨鹽使用。 銨鹽之使用量係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莫耳而言, 一般爲0.0001〜1莫耳之範圍、0.001〜0.5莫耳之範圍爲 佳。 於銨鹽之存在下,進行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 (3)之反應時,無機鹼係鹼金屬氫氧化物或是鹼金屬碳 酸鹽爲佳。 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之反應係可以無溶 劑進行或是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 溶劑係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之酮溶劑、 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 、乙腈、苯甲腈、二甲基亞碼等之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及 、二乙基醚、tert-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噁烷、四氫呋喃、茴香醚等之醚溶劑及、氯仿、二氯甲 烷、1,2-二溴乙烷等之鹵化烴溶劑,較佳爲非質子性極性 溶劑。 可組合二種以上之溶劑使用。 使用溶劑時之該使用量係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 1重 量份而言,一般爲0.01〜100重量份之範圍,0.1〜50重 量份之範圍爲佳。 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之反應較佳,進一 -12- 201238956 步在脂肪族醇之存在下實施。脂肪族醇係例如甲醇、乙醇 、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乙二醇、丙二醇、 2-戊醇、3-戊醇、2-己醇、3-己醇、2-庚醇、3-庚醇、2-辛 醇、4-癸醇、2-十二烷醇、3-甲基-2-丁醇、3,3-二甲基-2-丁醇、3 -甲基-2-戊醇、5 -甲基-2-己醇、4 -甲基-3-庚醇、 2- 甲基-2-丙醇、2-甲基-2-丁醇、2,3-二甲基-2-丁醇、2-甲 基-2-戊醇、3-甲基-3-戊醇、3-乙基-3-戊醇、2,3-二甲基· 3- 戊醇' 3-乙基-2,2-二甲基-3-戊醇、2-甲基-2-己醇、及 、3,7-二甲基-3-辛醇。 其中,較佳爲2-丙醇、2-丁醇等之碳數3〜12之脂肪 族二級醇、及、2-甲基-2-丙醇、2-甲基-2-丁醇等之碳·數4 〜12之脂肪族三級醇,更佳爲2-甲基-2-丙醇等之碳數4 〜10之脂肪族三級醇。 可使用兩種以上之脂肪族醇。 脂肪族醇之使用量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重量份 而言,一般爲0.01〜100重量份之範圍,較佳爲0.1〜50 重量份之範圍,更佳爲1〜50重量份之範圍。 於脂肪族醇之存在下,進行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 鹵醇(3)之反應時,無機鹼係鹼金屬氫氧化物或是鹼金 屬碳酸鹽爲佳。 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之反應係可於常壓 條件下進行或於加壓條件下進行、或是可於減壓條件下進 行。又,可於氮氣與氬氣等之惰性氣環境下進行。 二羥基化合物(2 )與表鹵醇(3 )之反應係可以任意 -13- 201238956 之順序,藉由混合二羥基化合物(2)、表鹵醇(3)、毁 鹽、無機鹼、及必要時之溶劑及脂肪族醇進行。 一般反應溫度係-20 °C〜150 t之範圍、-l〇°C〜120¾ 之範圍爲佳。 反應之進行係可藉由液體色譜法等之一般的分桁方& ,依據二羥基化合物(2)之減少量或是二環氧化合物 )之生成量加以確認,直到無法確認二環氧化合物(1 ) 之增加爲止進行反應者爲佳。一般反應時間爲1〜1 5 0小 時之範圍。 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之反應係藉由含有 下述步驟A及步驟B之方法實施爲佳。 步驟A:混合二羥基化合物(2)與表鹵醇(3)與銨 鹽之步驟 步驟B:於以步驟A得到之混合物中進行混合無機鹼 之步驟。 必要時,於步驟A中,除了二羥基化合物(2)、表 鹵醇(3)及銨鹽以外,可再使用溶劑。 步驟A係可於常壓條件下進行或於加壓條件下進行、 或是可於減壓條件下進行。步驟A係可於氮氣與氬氣等之 惰性氣環境下進行。 步驟A之混合溫度係一般爲-10°C〜150°C之範圍,〇 乞〜1 2 0 °C之範圍爲佳。 步驟A之混合時間係依據反應溫度而不同,但一般爲 0.5〜72小時之範圍。 -14 - 201238956 步驟B係可於常壓條件下進行或是可於加壓條件下進 行、或是可於減壓條件進行。步驟B係可於氮氣與氬氣等 之惰性氣環境下進行。 步驟B之混合溫度’ 一般爲-20C〜120C之範圍,-10°C〜80°c之範圍爲佳。 步驟B之反應的進行係可藉由液體色譜法等之一般的 分析方法,加以確認,直到無法確認化合物(1 )之生成 量的增加爲止進行反應者爲佳。 具體的反應時間係依據反應溫度而不同,但一般爲 0.5〜7 2小時之範圍。 步驟B結束後,例如混合反應混合物與水後,必要時 ,除於水中不溶之溶劑之外,製得含有二環氧化合物(1 )之層,將該層以水洗淨後,必要時將不溶份藉由過濾進 行除去,藉由自該層除去未反應之表鹵醇及溶劑,可製得 二環氧化合物(1 )。 必要時藉由再結晶等之純化方法,亦可再純化所得之 二環氧化合物化合物(1)。 於水中之不溶的溶劑係與水進行分液製得之溶劑,且 爲將二環氧化合物(1)進行溶解製得之溶劑,具體而言 之,例如二氯甲烷、氯仿、氯苯、二氯苯等之鹵化烴溶劑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之酯溶劑、苯、甲苯、乙基苯、 二甲苯、均三甲苯等之芳香族烴溶劑及甲基乙基酮、甲基 異丁基酮等之酮溶劑。於水中之不溶的溶劑之使用量係相 對於二環氧化合物(1) 1重量份而言,一般爲1〜300重 -15- 201238956 量份之範圍、10〜200重量份之範圍爲佳。 二環氧化合物(1)係於鹼之存在下使二羥基化合物 (2)與式(4) ⑷ (式中,X2係表示爲鹵原子) 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簡稱爲化合物(4))反應, 製得下述式
(式中,R1係表示與前述相同之意思) 表示之二烯丙基化物(以下,簡稱爲二烯丙基化物( 5)),接著,藉由含有二烯丙基化物(5)以氧化劑氧化 的步驟之方法,亦可製造。 化合物(4 )係例如烯丙基氯及烯丙基溴。 化合物(4)之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 莫耳而言,一般爲2〜200莫耳之範圍,2〜100莫耳爲佳 。必要時,可組合二種類以上之化合物(4 )使用。 鹼係例如氫氧化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之鹼金屬 氫氧化物、碳酸鈉、碳酸鉀等之鹼金屬碳酸鹽的無機鹼、 及、吡啶等之有機鹼。亦可組合二種以上之鹽使用。 其中,鹼金屬碳酸鹽等之無機鹼爲佳,鹼金屬碳酸鹽 爲較佳,碳酸鈉及碳酸鉀爲特別佳。 -16- 201238956 使用無機鹼時,其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莫耳而言,一般爲2〜10莫耳之範圍。使用有機鹼時 ,其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 1莫耳而言,一般 爲2莫耳以上即可,亦可使用溶劑之大爲過量的有機鹼。 二羥基化合物(2 )與化合物(4 )之反應係於溶劑中 進行爲佳。溶劑係例如與二羥基化合物(2 )與表鹵醇(3 )之反應使用之溶劑相同者。如上所述,於使用有機鹼時 ,以可使用該有機鹼作爲溶劑。 二羥基化合物(2)與化合物(4)、鹼及必要時,藉 由將溶劑以任意之順序混合,可進行二羥基化合物(2 ) 與化合物(4)之反應,可製得二烯丙基化物(5) » 該反應係可於常壓條件下進行或是於加壓條件下進行 、或者可於減壓條件下進行爲佳。又,可於氮氣與氬氣等 之惰性氣環境下進行反應。 該反應溫度係一般爲- 2〇°C〜120°C之範圍,-10°C〜 100t之範圍爲佳。 反應之進行係可藉由液體色譜法等之一般的分析方法 確認,直到無法確認二烯丙基化物(5 )的增加爲止進行 反應爲佳。 將含有二烯丙基化物(5 )的反應混合物,可藉由直 接提供於基於氧化劑之氧化反應,製造二環氧化合物(1 ),自含有二烯丙基化物(5)之反應混合物,除去生成 之鹽後,可藉由提供於基於氧化劑之氧化反應,製造二環 氧化合物(1 )。生成之鹽的除去係例如可藉由將反應混 -17- 201238956 合物以水洗淨實施。 氧化劑係可將碳一碳雙鍵氧化爲環氧基之氧化劑即可 ,具體而言之,例如間氯過氧苯甲酸等之過酸。氧化劑之 使用量係相對於二烯丙基化物(5) 1莫耳而言,一般爲2 〜20莫耳之範圍。 氧化之反應係可於常壓條件下進行或是可於加壓條件 下進行、或是可於減壓條件下進行。氧化之反應係可於氮 氣與氬氣等之惰性氣環境下進行反應。 氧化之反應溫度係一般爲-20°C〜120°C之範圍、-l〇°C 〜l〇〇°C之範圍爲佳。 氧化反應之進行係可藉由液體色譜法等之一般的分析 方法確認,直到無法確認二環氧化合物(1 )之增加爲止 進行反應爲佳。 具體的反應時間係依據反應溫度等而相異,一般爲 0.5〜7 2小時之範圍。 氧化反應結束後,例如必要時,可於使反應混合物中 殘存之氧化劑分解後,藉由濃縮,可製得二環氧化合物( 1 ) · 製得二環氧化合物(1 )可藉由再結晶等之一般的純 化方法,亦可進一步進行純化* 接著,對於二羥基化合物(2)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〇 二羥基化合物(2)可例如在鹼存在下,使以式(6) -18- (6) 201238956 ο
ο
(式中’ Ζ1表示碳數1~5之烷基,X3表示鹵素原子) 表示之醯鹵(以下簡稱爲醯鹵(6))與以式(7) ΗΟ
(7) (式中’R1及R2表示與前述相同意義,Ζ2表示碳數1〜5 之烷基) 表示之酚(以下簡稱爲酚(7))反應,製得以式(8
(式中’ R1、R2、Ζ1及Ζ2表示與上述相同意義) 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簡稱爲化合物(8 )),使所得 化合物(8 )與一級胺或氨反應。 醯鹵(6)係例如6-乙醯氧基-2-萘甲醯氯及6-乙醯氧 基-2-萘甲醯溴。醯鹵(6 )係可使用參考J. Med. Chem. 2007,50,5 6 85 與 Eur. J. Med. Chem. 2009,44,772 等之 公知的方法製造者。 断 Γ T \ 、7 )係例如4-乙醯氧基-4’-羥基-1,1’-聯苯、4-乙 -19- 201238956 醯氧基-4’-羥基-3,3’_二甲基_ι,ι’_聯苯、4_乙醯氧基_4,_羥 基-3,3 -—乙基-1,1’-聯苯、及、4-乙醯氧基-4,-羥基_3,3’· 二丙基-1,1’-聯苯。酚(7)係可使用參考日本國專利第 40 06608號公報等之公知的方法製造者❶ 酣(7)之使用量相對於醯鹵(6) 1莫耳而言,一般 爲1〜10莫耳之範圍,較佳爲1〜5莫耳之範圍。 鹼係例如吡啶、三乙基胺等之第三級胺。其使用量係 相對於醯鹵(6) 1莫耳而言,一般爲1〜50莫耳之範圍。 可組合2種類以上之鹼使用。 醯鹵(6 )與酚(7 )之反應較好在溶劑中進行。溶劑 列舉爲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溶劑,N,N_二甲基 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苄 腈、二甲基亞砸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及、二乙基醚、第 三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噁烷、四氫呋 喃、苯甲醚等醚溶劑,較佳爲醚溶劑。溶劑之使用量相對 於醯鹵(6) 1重量份而言,一般爲1〜200重量份之範圍, 較佳爲3〜100重量份之範圍。 醯鹵(6 )與酚(7 )之反應係可以任意之順序,藉由 混合藉由混合醯鹵(6)、酚(7)、有機鹼及視需要之溶 劑實施,可得到化合物(8 )。反應可於常壓條件下進行 或於加壓條件下進行、或是可於減壓條件下進行。反應, 可在氮氣或氬氣等惰性氣體氛圍下進行。 反應溫度一般爲-30°C~150°C之範圍,較好爲-30°C 〜1 0 (TC之範圍。 -20- 201238956 醯鹵(6)與酚(7)之反應之進行可藉由液體層析等 一般之分析手段以確認,較佳進行反應至不再確認到化合 物(8 )之增加爲止。具體的反應時間係依據反應溫度等 而不同,但一般爲0.5〜150小時之範圍。 將含有有所得之化合物(8)之反應混合物,可直接 提供於一級胺或是氨之反應,自含有化合物(8)之反應 混合物,藉由水洗淨等除去生成之鹽後,可提供於一級胺 或是氣之反應。 一級胺較佳爲碳數1〜20之一級胺,具體而言列舉爲 乙基胺、丙基胺、異丙基胺、丁基胺、異丁基胺、第二丁 基胺、第三丁基胺、戊基胺、異戊基胺、新戊基胺、第二 戊基胺、己基胺、第三辛基胺、十一烷基胺、4-苯基丁基 胺、環己基胺及苄基胺。 氨可使用以調製成例如約1~60重量%之濃度之水溶液 與醇溶液之形態。 —級胺或氨之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8 ) 1莫耳而言, 一般爲1~50莫耳之範圍。 化合物(8)與一級胺或氨之反應可在無溶劑下進行 ,或是於溶劑存在下進行。溶劑列舉爲甲醇、乙醇、1 ·丙 醇、2-丙醇、1-丁醇、2-丁醇、乙二醇、丙二醇、2-甲基-2-丙醇等醇溶劑,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等酮溶劑, 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烷酮 、乙腈、苄腈、二甲基亞颯等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及二乙 基醚、第三丁基甲基醚、1,2-二甲氧基乙烷、1,4-二噁烷 -21 - 201238956 、四氫呋喃、苯甲醚等醚溶劑,較佳爲醚溶劑。 亦可組合兩種以上之溶劑使用。 使用溶劑時,其使用量相對於化合物(8) 1重量份而 言’ 一般爲0.01〜100重量份之範圍,較佳爲0.1〜50重量 份之範圍。 化合物(8 )與一級胺或氨之反應中之反應溫度一般 爲-50〜150°C之範圍,較佳爲-30~100°C之範圍。 反應時間係依據反應溫度等而不同,但一般爲0.5〜7 2 小時之範圍。 亦可藉由再結晶等一般之純化方法,進一步純化已製 得之二羥基化合物(2 )。 接著,對於含有二環氧化合物(1 )與硬化劑之組成 物(以下,簡稱爲組成物X )進行說明。 組成物X係可含有至少一種之二環氧化合物(1)與 —種以上之硬化劑。組成物X係除了二環氧化合物(1 ) 與硬化劑之外,可含有溶劑。以調製容易這點,組成物X 係含有溶劑爲佳。溶劑係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 等之酮溶劑、N,N-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碼、N-甲基吡 咯烷酮等之非質子性極性溶劑、乙酸丁酯等之酯溶劑、及 丙二醇單甲基醚等之醇溶劑,而酮溶劑及非質子性極性溶 劑爲佳,甲基異丁基酮及Ν,Ν-二甲基甲醯胺爲較佳。 組成物X係例如可藉由於溶劑中混合二環氧化合物( 1_)與硬化劑調製。 硬化劑係意指至少具有1個可與二環氧化合物(1 ) -22- 201238956 中之環氧基進行硬化反應之官能基,或者爲於二環氧化合 物(1)之硬化反應中顯示觸媒作用者。具體而言之,例 如前述官能基爲胺基之胺硬化劑、前述官能基爲羥基之酚 硬化劑、前述官能基爲酸酐基的酸酐硬化劑及硬化觸媒’ 胺硬化劑、酚硬化劑及硬化觸媒爲佳。 胺硬化劑係例如乙二胺、三伸甲基二胺、四伸甲基二 胺、六伸甲基二胺、二伸乙基三胺、三伸乙基四胺等之碳 數2〜20的脂肪族多價胺(即,碳數2〜20之脂肪族烴包 含之氫原子的一部分被胺基取代之化合物)、對二甲苯二 胺、間二甲苯二胺、1,5-二胺基萘、間苯二胺、對苯二胺 、4,4’-二胺二苯基甲烷、4,4’-二基胺二苯基乙烷、4,4’-二胺基二苯基丙烷、4,4’-二胺二苯基醚、l,l-雙(4-胺基 苯基)環己烷、4,4’-二胺基二苯基颯、雙(4-胺基苯基) 苯基甲烷等之芳香族多價胺(即,具有芳香族烴之碳數6 〜20之烴中芳香族烴基包含之氫原子之一部分爲被胺基取 代之化合物)、4,4’-二胺二環己烷、1,3-雙(胺甲基)環 己烷等之脂環式多價胺(即,具有脂環式烴基之碳數5〜 20之烴中脂環式烴基包含之氫原子的一部分爲被胺基取代 之化合物)、及二氰基二醯胺,芳香族多價胺及二氰基二 醯胺基爲佳,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二苯基乙 烷、1,5-二胺基萘、對苯二胺及二氰二醯胺基爲較佳。 酚硬化劑係例如酚樹脂、酚芳烷基樹脂(具有伸苯基 骨架、二伸苯基骨架等)、萘酚芳烷基樹脂及聚氧苯乙烯 樹脂。酚樹脂係例如苯胺改質甲階酚醛樹脂、二甲基醚甲 -23- 201238956 階酚醛樹脂等甲階酚醛型酚樹脂、酚酚醛清漆樹脂、甲酚 酚醛清漆樹脂、第三丁基酚酚醛清漆樹脂、壬基酚酚醛清 漆樹脂等酚醛清漆型酚樹脂、及二環戊二烯改質酚樹脂、 萜烯改質酚樹脂、三酚甲烷型環氧樹脂等之特殊酚樹脂。 聚氧苯乙烯樹脂係例如聚(對-氧苯乙烯)。 酸酐硬化劑係例如馬來酸酐、鄰苯二甲酸酐、均苯四 酸二酐、偏苯三酸酐、順式-4 -環己烯-1,2 -二羧酸酐及5-(2,5 -二氧代四氫呋喃基)-3 -甲基-3-環己烯-1,2 -二羧酸 酐。 硬化觸媒係例如2 -甲基咪唑、2 -乙基-4-甲基咪唑、2-十七烷基咪唑及苄基二甲基胺。 硬化劑之使用量係依據使用之硬化劑的種類適當選擇 即可,使用胺硬化劑與酚硬化劑時,該硬化劑中之可與環 氧基進行硬化反應製得之官能基的合計莫耳數,相對於二 環氧化合物(1)中之環氧基1莫耳而言,一般係使用0.5 〜1.5莫耳、0.9〜1.1莫耳之量的硬化劑爲佳。 組成物X除了二環氧化合物(1 )、硬化劑及溶劑之 外,只要不導致藉由將組成物X進行硬化製得之硬化物之 溶解性、耐熱性、熱傳導性等所需的性能之降低,則亦可 含有具有其他之環氧基的化合物。 其他之環氧基之化合物係例如雙苯酚A型環氧化合物 、鄰甲酚型環氧化合物、雙酚二縮水甘油醚、4,4’-雙( 3,4_環氧丁烯-1-基氧基)苯基苯甲酸酯、萘二縮水甘油醚 及α-甲基嵌二萘-4,4’-二縮水甘油醚。 -24- 201238956 組成物χ係可再含有各種添加劑。添加劑係例如三苯 基膦、1,8 -氮雙環〔5.4.0〕-7-十一碳烯、2 -苯基咪唑等之 硬化性促進劑;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之 偶合劑:碳黑等之著色劑;矽氧油、矽橡膠等之低應力成 分;天然蠟、合成蠟、高級脂肪酸或是其金屬鹽、石蠟等 之脫模劑;抗氧化劑;溶融破碎二氧化矽粉末、熔融球状 二氧化矽粉末、結晶二氧化矽粉末、二次凝聚二氧化矽粉 末等之二氧化矽或是該粉末;α-氧化鋁或是過渡氧化鋁( γ-氧化鋁、Θ-氧化鋁、氧化鋁)等之氧化鋁或是該粉末 :鈦白:氫氧化鋁;滑石;黏土;雲母;及玻璃纖維。組 成物X中添加劑之含有量係只要不導致熔點等之所得之硬 化物的所需性能之降低的量即可。 組成物χ含有氧化鋁,則有所得之硬化物的熱傳導性 優異之傾向,故組成物X係含有氧化鋁爲佳。即,組成物 X係除了二環氧化合物(1)及硬化劑之外,進一步含有 氧化鋁爲佳。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X係可含有上述有機溶 劑,且其調製有變得容易之傾向,故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 X係進一步可含有上述有機溶劑爲佳。 組成物X含有氧化鋁時,氧化鋁之含有量係相對於二 環氧化合物(1 )與硬化劑與氧化鋁之合計1 00重量份而 言,一般爲75重量份〜95重量份之範圍,83重量份〜90 重量份之範圍爲佳。氧化鋁爲7 5重量份以上,則所得之 硬化物的熱傳導性有提高之傾向,而氧化鋁爲95重量份 以下,則有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的成形變得容易之傾向。 -25- 201238956 氧化鋁係粒狀之氧化鋁爲佳。粒狀之氧化鋁將由重量 累積粒度分佈之微粒子側的累積體積50%之粒徑(藉由雷 射繞射法測定之平均粒徑)爲D50時,具有2μιη以上 ΙΟΟμιη以下之D50的氧化鋁粒子Α、具有Ιμιη以上ΙΟμπι 以下之D50的氧化鋁粒子Β及具有Ο.ΟΙμιη以上5μηι以下 之D50的氧化鋁粒子C之混合物爲較佳。特別是,對氧化 鋁粒子Α與氧化鋁粒子Β與氧化鋁粒子C之合計100體 積%而言,該混合物係氧化鋁粒子A爲50〜90體積%、氧 化鋁粒子B爲5〜40體積%、氧化鋁粒子C爲1〜3 0體積 %之混合物爲佳。 這般氧化鋁係可由適當混合調製具有例如市面上販售 之各種的平均粒徑之氧化鋁粒子而調製。 後述之硬化物包含之氧化鋁的含有比例係相對於該硬 化物100體積%而言,一般50〜80體積%爲佳,60〜74體 積%爲較佳。 將組成物X進行硬化製得之硬化物的製造方法例如有 將組成物X直接加熱至特定溫度爲止硬化之方法;將組成 物X加熱熔融而注入模具中,將該模具更進一步加熱進行 成形之方法;使組成物X熔融,將所得熔融物注入預加熱 之模具中而硬化之方法:將組成物X部分硬化,將所得部 分硬化物粉碎,將製得之粉末塡充於模具中,且使該充塡 之粉末熔融成形之方法:及將組成物X溶解於必要時之溶 劑中,一邊攪拌一邊部分硬化,澆鑄得到之溶液後,以通 風乾燥等去除溶劑,且必要時一邊以壓製機等施加壓力一 -26- .201238956 邊加熱特定時間之方法。所得之硬化物係熱傳導性優異。 又’可視需要直接以有機溶劑稀釋含有有機溶劑之組 成物X後,塗佈或含浸於基材中之後,加熱所得之基材, 藉由使該基材中之二環氧化合物(1)半硬化,可製造預 浸物。可使用之有機溶劑係例如與可使用於甲基異丁基酮 等之前述組成物X之調製的有機溶劑相同者。可層合複數 層之預浸體且藉由壓製機等予以加壓及加熱而調製層合板 0 使用於預浸材之基材係例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之無 機質纖維的織布或是不織布,及聚酯等有機質纖維之織布 或是不織布。 又、所得之硬化物中,將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X藉由 進行硬化所得之硬化物係熱傳導性更優異。含有氧化鋁之 硬化物之製造方法係例如有將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X直接 加熱至特定溫度而硬化之方法;將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X 之一部份(例如,二環氧化合物及硬化劑)加熱熔融而注 入於模具中,進一步加熱該模具而成形之方法;及使含有 氧化鋁之組成物X部分硬化,將所得部分硬化物粉碎,將 所得粉末充塡於模具中,且使該充塡之粉末熔融成形之方 法。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依據實施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 -27- 201238956 不限定於此等實施例》 〔參考例1〕
於安裝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在約25°C之室溫下混 合 3,3’-二甲基-4,4’-雙酚 120g( 560mmol) '吡啶 4.43g (56mmol)及四氫呋喃1066g。使所得混合物邊在80°C攪 拌,邊於10分鐘內滴加乙酸野57.2g( 560mmol)。使所 得混合物搅拌6小時後,冷卻至室溫。之後,於室溫下添 加飽和氯化鈉水溶液1 600mL、乙酸乙酯25 60mL後,分離 爲有機層與水層。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洗淨有機層。將洗 淨後之有機層以無水硫酸鈉乾燥後,經過濾,濃縮所得濾 液,製得粗製產物。 於反應容器內,混合所得之粗製產物、離子交換水 1 8 84mL及乙醇1 8 84mL,將製得之混合物於室溫約25°C下 搅拌1小時。將析出之固體藉由過濾回收。於反應容器內 ,混合回收之固體、己烷3 46 5mL及氯仿1 155mL,將所得 之混合物於室溫約2 5 °C下攪拌1小時。將所析出之固體藉 由過濾回收,再以己烷洗淨。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混合回收之固體、 乙醇105mL及甲苯70mL,將所得之混合物於75°C下攪拌 -28- 201238956 1小時。將所得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將所析出之固體藉 由過濾回收。將所回收之固體以己烷洗淨後,進行乾燥, 得到含有上述式(7-1)表示之酚化合物(以下,稱爲酚 (7-1 ))之白色結晶42.49g。 以液體層析分析該結晶,算出所得層析圖之面積百分 率時,爲95.9%。假設該結晶中之酚(7-1)之含量爲95.9 重量%時,以3,3’-二甲基-4,4’-雙酚作爲基準之酚(7-1 ) 之產率爲2 8 %。 所得之化合物(7 -1 )之光譜係如以下所述。 •H-NMR ( δ : ppm, DMSO-d6 ) 9.42(s, 1H), 7.22- 7.53(c, 4H), 7.06(d, 1H), 6.84(d, 1H), 2.31(s, 3H), 2.18(s, 3H), 2.15(s, 3H) 〔參考例2〕
(8-1) -29- 201238956 6-乙醯氧基-2-苯甲酸係可使用市面上販售者。(東京 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純度假設爲1 〇〇重量% )。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於約25 t之室溫下 混合6-乙醯氧基-2-苯甲酸33.0g ( 143mmol ) 、N,N-二甲 基甲醯胺〇.29g ( 2.87mmol )及甲苯86g。邊將所得之混 合物於5(TC下攪拌,邊於1小時內滴加氯化亞硫醯25.6g (215mmol )。將所得之混合物攪拌3小時後,冷卻至室 溫。之後,於減壓下餾除溶劑,得到黃白色固體。 使所得之固體溶解於四氫呋喃266g中,得到上述式 (6-1)表示之醯鹵(以下,稱爲醯鹵(6-1))之四氫呋 喃溶液。 於反應容器內,於約25°C之室溫下混合[參考例1]得 到之酚(7-1) 42.1g(158mmol)、吡啶 59.0g( 439mmol )及四氫呋喃266g。邊將所得之混合物於〇°C下攪拌,邊 於65分鐘內滴加先前所得之醯鹵(6-1)的四氫呋喃溶液 。將所得之混合物於室溫下攪拌4 2小時後,冷卻至〇 °c。 添加離子交換水60 0m L,將已析出之固體藉由過濾回收。 將回收之固體以甲醇洗淨後,進行乾燥,得到含有上述式 (8-1)表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爲化合物(8-1))之白 色結晶50.42g。 以液體層析分析該結晶,算出所得層析圖之面積百分 率時,爲77.5%。假設該結晶中之化合物(8-1 )之含量爲 77.5重量%時,以6-乙醯氧基-2-苯甲酸作爲基準之化合物 (8 -1 )之產率爲5 8 %。 -30- 201238956 所得之化合物(8 -1)之光譜係如以下所述。 'H-NMR ( δ : ppm, DMSO-de) 8 · 9 6 (d,1 Η),8.3 1 (m, 1H),8.08-8.26(c,2H),7.86(m,1H),7.45 -7.77(c,5H), 7.34(m,1H),7.15(m,1H),2.08-2. 47(c,12H) 〔實施例1〕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於室溫下混合以[ 參考例 2]所得之化合物(8- 1 ) 50.42g ( 83.4mmol )及 1,4-二噁烷263g,再添加28重量%之氨水溶液39.29g( 646mmol )。將所得之混合物攪拌2小時後,添加2 8重量 %之氨水溶液3 9.29g ( 646mmol ),再攪拌2小時。於所 得之混合物中,添加 28重量%之氨水溶液 3 9.29g ( 646mmol),再攪拌2小時。於所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添 加離子交換水1184mL,過濾已析出之固體。將回收之固 體以甲醇洗淨後,進行乾燥,得到含有上述式(2_丨)表 示之化合物(以下,稱爲二羥基化合物(2_ i ))之白色 結晶 25.41ge -31 201238956 以液體層析分析該結晶,算出所得層析圖之面積百分 率時,爲98.2% ◊假設該結晶中之化合物(2-1 )之含量爲 9 8.2重量%,以化合物(8 -1 )作爲基準之二羥基化合物( 2-1 )的產率爲78%。 所得之二羥基化合物(2 -1 )的光譜係如以下所述。 'H-NMR ( δ : ppm,DMSO-d6) 1 0 · 1 0 (br, 1 Η),9.5 1 (br, 1Η), 8.75(m, 1H), 7.98-8.15(c, 2H), 7.87(d, 2H), 7.08- 7.62(c, 6H), 6.87(d, 1H), 2.08-2.32(c, 6H) 〔實施例2〕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於室溫下混合以〔 參考例2〕所得之二羥基化合物(2-1 ) 25.41g ( 64_9mmol )、四丁基溴化銨l.〇7g(3.30mmol)、環氧氯丙院245g ( 2644mmol)及 2 -甲基-2 -丙醇 161g( 2268mmol)。將所 得之混合物再於7〇°C下攪拌1 7小時後’冷卻至1 8 °C。於 所得之混合物中,慢慢地添加1 5重量%之氫氧化鈉水溶液 52.9g ( 198mm〇l )。將所得之混合物於18°C下攪拌5小 時後,冷卻至〇°c。 -32- 201238956 於所製得之反應混合物中,添加離子交換水1300mL ,於室溫下,再添加氯仿1 800mL後,分離爲氯仿層與水 層。氯仿層係再以離子交換水洗淨6次後,藉由過濾含有 之不溶份去除,濃縮所得之濾液,得到粗製產物。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混合所得之粗製產 物、甲苯200mL及2-丙醇237mL。將所得之混合物於70 °C下攪拌1小時後,將所得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藉由過 濾已析出之固體回收。將回收之固體以2-丙醇洗淨後,得 到粗製產物》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混合所得之粗製產 物、甲苯200mL及2-丙醇237mL。將所得之混合物於70 °C下攪拌1小時》將所得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藉由過濾 已析出之固體回收。將回收之固體以2-丙醇洗淨後,進行 乾燥,得到粗製產物。 於安裝有冷卻裝置之反應容器內,混合所得之粗製產 物、甲苯165mL及2-丙醇119mL。將所得之混合物於7〇 °C下攪拌1小時。將所得之混合物冷卻至室溫,藉由過濾 已析出之固體回收。將回收之固體以2-丙醇洗淨後,進行 乾燥,得到含有上述式(1 -1 )表示之二環氧化合物(以 下,稱爲二環氧化合物(1-1))之白色結晶12.72g。 以液體層析分析該結晶,算出所得層析圖之面積百分 率時,爲94.5%。假設該結晶中之二環氧化合物(1-1 )之 含量爲94.5重量%,則以二羥基化合物(2-1 )作爲基準 之二環氧化合物(1-1)的產率爲37%。 -33- 201238956 熔點係115°c。 所得之二環氧化合物(1 -1)之光譜係如下所述° 'H-NMR(5 : ppm, CDC13) 8.74(m, 1H), 8.20(dd, 1H), 7.93(d, 1H), 7.83(d, 1H), 7.12-7.53(c, 7H), 6.89(d, 1H), 4.42(dd, 1H), 4.29(dd, 1H), 3.98-4.19(c, 2H), 3.3 7-3.5 0(c, 2H), 2.90-3.05 (c, 2H), 2.78 -2.8 9(c, 2H), 2.25-2.41(c, 6H) 〔實施例3〕 混合二環氧化合物(1 -1 ) 1 00重量份與、作爲硬化劑 之4,4’-二胺二苯基甲烷(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20重fi份與、作爲溶劑之N.,N-二甲基甲醯胺’得到 溶液狀之組成物。 以離心濃縮裝置濃縮所得之組成物,得到均勻之粉末 狀組成物。無法認定二環氧化合物(1 -1 )之析出。 將所得粉末狀之組成物充塡於鋁盤中。將塡充有組成 物之鋁盤,設置於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德州儀器公司 製造之DSC Q2000)之爐內。爐內爲氮氣氛圍後,將鋁盤 於140°C下加熱20分,接著,以1°C/分之昇溫速度加熱 至180°C,再於200°C下加熱30分,冷卻至2(TC,得到硬 化物。於昇溫至1 40°C之時點,觀測到顯示引起二環氧化 合物(1 -1 )與硬化劑之硬化反應的發熱。 將所得之硬化物,以示差掃描熱量測定裝置、於20°C /分之昇溫速度,加熱室溫~2 00 °C,測定硬化物之玻璃轉 移點時,玻璃轉移點爲1 5 7 °C。 -34- 201238956 〔實施例4〕 實施例3中,除了使用1,5-二胺萘(和光純藥工業股 份有限公司)16重量份取代4,4’-二胺二苯基甲烷20重量 份之外,餘如實施例3同樣地實施,得到溶液狀之組成物 。將得到之溶液狀的組成物以離心濃縮裝置進行濃縮,得 到均勻的粉末狀之組成物。二環氧化合物(1 -1 )之析出 係無法被認定。 如實施例3同樣地加熱得到之粉末狀的組成物,得到 硬化物。於加熱至140°C之時點,觀測顯示引起二環氧化 合物(1 -1 )與硬化劑之硬化反應的發熱。如實施例3同 樣地測定硬化物的玻璃轉移點時,玻璃轉移點爲1 6 0 °C。 〔實施例5〕 除了使用順式-4-環己烯1,2-二羧酸酐(東京化成工業 股份有限公司)31重量份取代實施例3中、4,4,-二胺二 苯基甲烷20重量份,進—步使用作爲硬化促進劑之2-苯 基咪哩2.6重量份以外,餘如實施例3同樣地實施,得到 溶液狀之組成物。將得到之溶液狀的組成物,以離心濃縮 裝置進行濃縮’得到均勻的粉末狀之組成物。二環氧化合 物(丨-1)之析出無法被認定。 如實施例3同樣地加熱得到之粉末狀的組成物,得到 硬化物。於昇溫至14〇t之時點,觀測顯示二環氧化合物 (1 -1 )與硬化劑之產生硬化反應的發熱。硬化物之玻璃 -35- 201238956 轉移點爲1 1 6 °C。 〔實施例6〕 除了使用5- (2,5-二氧代四氫呋喃基)-3-甲基-3-環 己烯-1,2-二羧酸酐(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6重 量份取代實施例3中4,4’-二胺二苯基甲烷20重量份,更 進一步使用作爲硬化促進劑之2-苯基咪唑2.5重量份以外 ,餘如實施例3同樣地實施,得到溶液狀之組成物。將得 到之溶液狀的組成物,以離心濃縮裝置進行濃縮,得到均 勻的粉末狀之組成物。二環氧化合物(1-1)之析出無法 被認定。 如實施例3同樣地加熱得到之粉末狀的組成物,得到 硬化物。於昇溫至140 °C之時點,觀測顯示引起二環氧化 合物(1-1)與硬化劑之硬化反應的發熱》硬化物之玻璃 轉移點爲1 2 7 °c。 〔實施例7〕 除了使用酚酚醛清漆樹脂硬化劑「MEH-785 1 H」(明 和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8 3重量份取代實施例3中 4,4’-二胺二苯基甲烷20重量份,更進—步使用作爲硬化 促進劑之三苯基膦3.7重量份以外,餘如實施例3同樣地 實施’得到溶液狀之組成物。將得到之溶液狀的組成物, 以離心濃縮裝置進行濃縮’得到均勻的粉末狀之組成物。 二環氧化合物(1 -1 )之析出無法被認定β -36- 201238956 如實施例3同樣地加熱得到之粉未 硬化物。於昇溫至1 40°C之時點,觀測 合物(1 -1 )與硬化劑之硬化反應的發 轉移點爲1 2 6 °c。 〔實施例8〕 除了使用二氰二醯胺(和光純藥工 造)1 〇重量份取代實施例3中4,4 ’ -二月 量份,更進一步使用作爲硬化促進劑之 量份以外,餘如實施例3同樣地實施, 物。將得到之溶液狀的組成物,.以離心 ,得到均勻的粉末狀之組成物。二環寒 析出無法被認定。 如實施例3同樣地加熱得到之粉末 硬化物。於昇溫至140°C之時點,觀測 合物(1 -1 )與硬化劑之硬化反應的發 轉移點爲1 4 7 t » 〔實施例9〕 混合二環氧化合物(1-1) 100重量 1,5-二胺基萘(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 份與、氧化鋁粉末1 069重量份(住友 製造之ex-氧化鋁粉末;藉由使以雷射繞 徑(D50)爲18μιη之氧化鋁粉末Α1 ϋ 狀的組成物,得到 顯示引起二環氧化 熱。硬化物之玻璃 業股份有限公司製 安二苯基甲烷20重 2-苯基咪唑2.2重 得到溶液狀之組成 濃縮裝置進行濃縮 民化合物(1 -1 )之 狀的組成物,得到 顯示引起二環氧化 熱。硬化物之玻璃 份、作爲硬化劑之 >司製造)16重量 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射法測定之平均粒 ί、平均粒徑(D 5 0 -37- 201238956 )爲3μιη之氧化鋁粉末B1與、平均粒徑(D50)爲〇·4μιη 之氧化鋁粉末Cl以重量比(氧化鋁粉末Α1/氧化鋁粉末 B1/氧化鋁粉末 C1) =791/15 0/ 128、體積比(氧化鋁粉末 A1/氧化鋁粉末B1/氧化鋁粉末C1) =74/14/12藉由混合而 調製)與、作爲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3 70重量份與N,N-二 甲基甲醯胺60重量份,調製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 以塗佈機,將調製之含有氧化鋁的組成物以3 5 Ομιη之 這樣的厚度塗佈於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 )薄膜上。 使塗佈有含有氧化鋁之組成物的PET薄膜以室溫進行乾燥 1小時,再於140°C乾燥3分鐘後,去除溶劑。之後,剝 離PET薄膜,得到薄片。 以厚度40μιη的鋁箔夾住得到之薄片,進行真空壓製 成形(壓製條件:真空度lkPa、壓製壓力6MPa、壓製溫 度14(TC、處理時間20分)。接著,於40分鐘內將壓製 溫度昇溫至1 8 0 °C,進行真空壓製成形。剝離鋁箔,得到 具有23 2 μιη之厚度的薄片狀之硬化物。以耐馳製造之氙氣 閃爍分析儀(Xenon Flash analyzer) nano flash LFA447 型 ,測定該硬化物之熱傳導率時爲1 〇 · 8 W/ ( m · K )。 以藉由使含有二環氧化合物(1-1)與1,5 -二胺基萘 ,不含氧化鋁粉末之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的密度爲 1.2g/cm3,氧化鋁粉末之密度爲3.97g/cm3,算出得到之硬 化物中氧化鋁粉末的含有比例時,該硬化物中氧化鋁粉末 的含有比例爲74體積%。 -38- 201238956 〔實施例1 〇〕 藉由混合二環氧化合物(1-1) 100重量份與、作爲硬 化劑之1,5-二胺基萘(和光純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16重量份與、作爲溶劑之甲基異丁基酮380重量份與、 Ν,Ν-二甲基甲醯胺70重量份,製得溶液狀之組成物。將 得到之組成物含浸於厚度爲0.2 mm之玻璃纖維織布後’藉 由加熱乾燥,可製得預浸材。將得到之預浸材4枚重疊’ 於溫度1751、壓力4 MPa之條件下,藉由進行90分鐘壓 製成形,可製得積合板。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新穎的二環氧化合物。 -39-

Claims (1)

  1. 201238956 七、申請專利範園: 1· ~種二環氧化合物,其特徵爲以式(1):
    (式中’ R1係表示氤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 2. ~種以式(1 ):
    〇^N^° (1) (式中’ 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丨〜3之烷基) 表示的二環氧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包含於無 機鹼之存在下,使式(2):
    (式中’ R1係表示與前述相同之意思) 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與式(3): (3) (式中,X1係表示鹵素原子) 表示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40- 201238956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步 驟係進一步於銨鹽之存在下,使式(2)表示之二羥基化 合物與式(3)表示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是第3項之製造方法, 其中前述步驟係於脂肪族醇之存在下,使式(2)表示2 二羥基化合物與式(3)表示之表鹵醇反應的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脂肪族 醇爲由脂肪族二級醇及脂肪族三級醇所成群中選出之至少· 1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第5項中任一項之製造 方法,其中前述步驟爲包含下述步驟A及步驟B, 步驟A:混合式(2)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式(3) 表示之表鹵醇及銨鹽之步驟、 步驟B:於步驟A得到的混合物中,混合無機鹼之步 驟。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第6項中任一項之製造 方法,其中無機鹼爲氫氧化鈉或是氫氧化鉀。 8. —種二羥基化合物,其特徵爲以式(2):
    (式中’ 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 9.—種組成物,其特徵爲包含以式(1) -41 - 201238956
    (式中’R1係表示氫原子或是碳數1〜3之烷基)表示之 二環氧化合物及硬化劑。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組成物,其中硬化劑爲 由胺硬化劑、酚硬化劑及酸酐硬化劑所成群中選出之至少 1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組成物,其中胺硬化 劑爲選自4,4’-二胺二苯基甲烷、4,4’-二胺二苯基乙烷.、 1,5-二胺萘及對苯二胺所成群中之至少1種。 1 2 ·如請申專利範圍第9項〜第1 1項之組成物中任 一項之組成物,其中係進一步包含氧化鋁。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組成物,其中對式(1 )表示之二環氧化合物與硬化劑與氧化鋁之合計100重量 份而言,包含75重量份〜95重量份之氧化鋁。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或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 之組成物,其中氧化鋁爲具有2 μπι以上100 μηι以下之 D50 (累積體積50%之粒徑)的氧化鋁粒子A、具有Ιμιη 以上ΙΟμιη以下之D50的氧化鋁粒子Β及具有Ο.ΟΙμιη以 上5μηι以下之D50的氧化鋁粒子C之混合物,且對氧化 鋁粒子Α與氧化鋁粒子Β與氧化鋁粒子C之合計100體 積%而言,該混合物係氧化鋁粒子A爲50〜90體積%、氧 -42- 201238956 化銘粒子B爲5〜40體積%及氧化鋁粒子C爲1〜30體積 %之混合物。 1 5 ·—種硬化物,其特徵爲藉由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第1 4項中任—項之組成物硬化所製得。 16. —種預浸材,其特徵爲藉由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9項〜第14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塗佈或含浸於基材後,進 行半硬化所得。 1 7. —種硬化物,其係藉由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 項〜第1 4項中任一項之組成物硬化所得之硬化物,其特 徵爲該硬化物中所含之氧化鋁的含有比例’對該硬化物 100體積%而言爲50〜80體積% » -43 - 201238956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代表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238956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式(1)
    -4-
TW100147750A 2010-12-24 2011-12-21 Diepoxy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TW20123895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7406A JP2012131960A (ja) 2010-12-24 2010-12-24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8956A true TW201238956A (en) 2012-10-01

Family

ID=46314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7750A TW201238956A (en) 2010-12-24 2011-12-21 Diepoxy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31960A (zh)
TW (1) TW201238956A (zh)
WO (1) WO20120868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5493A (ja) * 2014-02-20 2015-08-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
KR20210058569A (ko) * 2019-11-14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열전도성 에폭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반도체 패키징용 소재, 성형물, 전기전자 소자 및 반도체 패키지
KR20210058453A (ko) * 2019-11-14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열전도성 에폭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반도체 패키징용 소재, 성형물, 전기전자 소자 및 반도체 패키지
JP7409965B2 (ja) 2020-05-27 2024-01-09 上野製薬株式会社 4-ヒドロキシ安息香酸2’-ヒドロキシ-(1,1’-ビナフタレン)-2-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9064B2 (ja) * 1990-05-23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晶性化合物、これを含む液晶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液晶素子
JP3567940B2 (ja) * 1993-09-30 2004-09-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置換ヒドロキシ芳香族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00669B2 (ja) * 1993-10-15 2004-02-2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1−ナフトエ酸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安定剤としての用途
JP3458465B2 (ja) * 1994-07-26 2003-10-20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高純度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方法
JP4469474B2 (ja) * 2000-07-28 2010-05-26 阪本薬品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なエポキシ樹脂の製造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エポキシ樹脂を含む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DE102005022642A1 (de) * 2005-05-11 2006-11-16 Basf Ag 2,6-Naphthylreste enthaltende Verbindungen
JP2010143838A (ja) * 2008-12-17 2010-07-01 Nippon Oil Corp 液晶性化合物、液晶性高分子、液晶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242948B2 (en) * 2009-09-03 2016-01-26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Diepoxy compou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diepoxy compound
WO2011034114A1 (ja) * 2009-09-17 2011-03-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ジエポキシ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
JP2011219737A (ja) * 2010-03-23 2011-11-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WO2012002140A1 (ja) * 2010-06-28 2012-01-05 株式会社Adeka 新規重合性液晶化合物、及び該重合性液晶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重合性液晶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31960A (ja) 2012-07-12
WO2012086840A1 (ja)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932B (zh) A diepoxide compound,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diepoxide compound
JP2011084557A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TW201238956A (en) Diepoxy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1219737A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JP5127164B2 (ja) 変性エポキシ樹脂、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2010163540A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WO2015125674A1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
JP5088949B2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TWI623566B (zh) 多羥基聚醚樹脂之製造方法,多羥基聚醚樹脂,其樹脂組成物及其硬化物
TW201139488A (en) Diepoxy compou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 diepoxy compound
JP5195107B2 (ja) イミド骨格樹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WO2011135925A1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ジエポキシ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
JP2012111927A (ja) 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JP2007146171A (ja) 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ペースト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2012131759A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46689A (ja) ジエポキシ化合物、該化合物の製造方法、該化合物を含む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JP5686770B2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
JP2012107168A (ja) 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硬化して得られる硬化物
JPH09176144A (ja) エポキシ化合物、その製造法、硬化性組成物及び硬化物
TW202328043A (zh) 樹脂硬化劑、硬化性樹脂組合物、硬化物、電子裝置、積層板材料、電子零件密封材料、酯化合物、酯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酚醛樹脂之製造方法
JPH07206979A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2014162854A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硬化物
JP2007045978A (ja) エポキシ樹脂、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
JP2008150495A (ja) ビルドアップフィルム絶縁層用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及びビルドアップフィルム
JP2008150520A (ja) 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その硬化物、ビルドアップフィルム絶縁層用樹脂組成物、及び新規エポキシ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