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18363A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18363A
TW201218363A TW100134858A TW100134858A TW201218363A TW 201218363 A TW201218363 A TW 201218363A TW 100134858 A TW100134858 A TW 100134858A TW 100134858 A TW100134858 A TW 100134858A TW 201218363 A TW201218363 A TW 20121836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etal layer
semiconductor
solid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4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8884B (zh
Inventor
Keiichi Mae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1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8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88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9Assemblies, i.e. hybrid inte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9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formed through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1Internal lead connections, e.g. via connections, feedthrough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52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 e.g. light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7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4Back illuminated image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13Bump or bump-like direct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devices, e.g. flip-chip connection, solder bu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41Conductive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device, e.g. vertical interconnects, through silicon via [TSV]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20121836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諸如一固態成像裝置之一半導體裝置、其 一製造方法、及包含該固態成像裝置之一電子設備,諸如 一相機。 【先前技術】 近年中,由於LSI(大規模積體電路)之高整合度所致的 内部佈線之小型化及多層化已開始進行。然而,由於小型 化所致之一半導體製造設備之高成本大大影響lsi之成 本。另外,執行在單個晶片上混合及設置一邏輯電路、記 憶體及成像裝置或諸如此類之一方法。然而,為在執行該 混合及設置之同時使每-裝置中之處理特性保持至最大, 不能避免該處理之複雜度及成本增加。 於此等環境下’執行下列方法。亦即,藉由在—晶圓位 準及-晶片位準處接合及層壓該等單功能Lsi(—邏輯電 路、記憶體及-成像元件)’在不犧牲具有高效能之⑶之 整合度之情況下達成-單個晶片。亦已正在進行相對於在 其中黏合及穿透絕緣膜之一通孔中獲得層壓晶圓或晶片之 傳導之—組態之考量。然而,在半導體元件彼此接 • 料,出現諸如藉由互元件操作及串音所產生之電磁波影 響之問題。另外,由於互元件之操作產生之熱量所致的故 障亦係一問題。 特疋而。田層Μ《像元件及—影像處理元件時,出 現諸如-暗電流增加及由影像處理元件之操作所產生之熱 157448.doc 201218363 量所致的成像元件中之白雜訊之增加等問題。另外,當在 成像兀件下方設置一邏輯電路(一金屬佈線)時,在一佈線 金屬層處反射入射光,所反射之光返回至一光電轉換區, 且亦出現影響成像效能之一問題。 作為解决上述問題之一方法,在日本專利第號 中,建議其中將具有一穿透電極之一導電金屬板插入於互 元件之間的一組態。然而,在該組態中,出現諸如製造步 驟數目之一增加及成本增加之問題、諸如對應於元件小型 化之難度之一問題或諸如晶圓至晶圓之接合之應用的難度 之一問題。 【發明内容】 因此,期望提供一種能夠在其中層壓及形成有具有不同 功能之7L件之一半導體裝置或一固態成像裝置中的上部與 下部元件之間容易地形成一屏蔽層之製造方法。另外,期 望提供能夠減少在上部元件與下部元件之間產生的電磁波 影響或串音影響之一半導體裝置或一固態成像裝置。此 外,期望提供使用該固態成像裝置之一電子設備。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一成像元件及一 邏輯元件之一固態成像裝置。該成像元件包含一第一半導 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一佈 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金屬 層、及係形成於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後表面側上之一光 感測表面之一像素區》該邏輯元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 板、形成於該第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坌_ 禾一怖綠 157448.doc 201218363 層'及形成於該第二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二金屬 層。另外,在該邏輯元件中形成處理在一像素區處獲得之 一像素信號之一信號處理電路。該成像元件及邏辑元件彼 此層壓以使得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另外, 該第金屬層及S亥第一金屬層係在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穿透 該成像元件及該邏輯元件之一接合表面之一穿透電極層之 一區的一區上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一第一半導體 元件及一第二半導體元件之一半導體裝置。第一半導體元 件包含一第一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 表面上之一第一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 部分上且形成有一第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之一第一金屬層。 另外’第二半導體元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 第二半導體基板之-表面上之—第二佈線層、及形成於該 第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且形成有一第二半導體積體電 路之第一金屬層。第一半導體元件與第二半導體元件彼 此層壓以使得第—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另外, 在不包3其中形成有穿透第一半導體元件與第二半導體元 件之接合表面之—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區上形成第一 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或半導體裝置中,兩 元件"至層壓以使得形成於兩個層壓元件上之第一金屬層 〃第金屬層彼此接合。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由於其 彼此接口之事貫而充當一屏蔽層。因必匕,減少在層壓元件 157448.doc 201218363 之間的電磁波影響或串音影響。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提供一固態成像裝置之一製 造方法’其包含:在一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 第一佈線層、形成其中在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曝 露一表面之一第一金屬層、及形成包含一像素區之一成像 元件。另外,該製造方法包含:在一第二半導體基板之一 表面上形成一第二佈線層、形成其中在該第二佈線層之一 上部部分上曝露一表面之一第二金屬層、及形成具有處理 在一像素區產生之一信號電荷之一信號處理電路之一邏輯 元件。另外,該第一金屬層及該第二金屬層係在不包含其 中形成有穿透該成像元件及該邏輯元件之一接合表面之一 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一區上形成。另外,該製造方法包含 層壓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以使得第一金屬層與第二金 屬層彼此接合。 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提供一半導體裝置之一製造 方法’其包含:在一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第 一佈線層、形成其中在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曝露 該表面之一第一金屬層、及形成包含一第一半導體積體電 路之一第一半導體元件。另外,該製造方法包含:在一第 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二佈線層、形成其中在 δ亥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曝露一表面之一第二金屬 層、及形成包含一第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之一第二半導體元 件。另外,在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穿透第—半導體元件與第 二半導體元件之一接合表面之一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區 157448.doc 201218363 上形成第—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另夕卜,該製造方法包八 層壓第+導體7〇件與第二半導體元件以使得第一金 與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或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 、、中可由於形成於兩個元件上之第一金屬層與第二 屬層彼此接合之事實而層壓兩個元件H,可容易地執 仃層壓。另外’第—金屬層與第二金屬層充當層壓元件之 間的屏蔽層。因此’減少在層壓元件之間的電磁波影继 或串音影響。 β 根據本發明之再—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其包含 一光學透鏡、其中入射有聚焦於光學透鏡處之光之—固態 成像裝置、及處理自固態成像裝置輸出之一輸出信號之— k號處理電路。該固態成像裝置包含一成像元件及—邏輯 儿件。該成像元件包含一第一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一 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一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佈 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一金屬層、及係形成於該第一 半導體基板之一後表面側上之一光感測表面之一像素區。 該邏輯元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二半導體 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二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二佈線層 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二金屬層。另外,在該邏輯元件中 形成處理在一像素區處獲得之一像素信號之一信號處理電 路。該成像元件及邏輯元件彼此層壓以使得第一金屬層與 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在其上層壓有具有不同功能之元 157448.doc 201218363 件之半導體裝置或固態成像裝置中,可在上部元件與下部 元件之間容易地形成屏蔽層,並減少在上部元件與下部元 件之間產生的電磁波影響或串音問題。另外,藉由使用該 固態成像裝置而獲得具有改良影像品質之電子設備。 【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至圖32闡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 之一固態成像裝置及一電子設備之實例。本發明之實施例 將根據下列次序來闡述。另外,本發明並不限於下文闡述 之實例。 1 ·第一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1-1 總組態 1-2 主部分之剖面組態 1-3 製造方法 2. 第二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3. 第三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4. 第四實施例:MOS型背侧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5. 第五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6·第六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7·第七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8. 第八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9. 第九實施例:電子設備 i .第一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1-1 總組態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MOS型 157448.doc •10· 201218363 固態成像裝置之總組態。該MOS型固態成像裝置適用於下 文所述之每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 一固態成像裝置1經構成以包含一像素區(一所謂的像素 陣列)3,其中將包含複數個光電轉換部分之像素2以一二 維陣列之形式規則地配置於一半導體基板(未圖解說明)(例 如一矽基板)及一周邊電路部分上。舉例而言,像素2包含 用作光電轉換部分之光電二極體及複數個像素電晶體(所 謂的MOS電晶體)。 舉例而言,複數個該等像素電晶體可包含三個電晶體, 包含一轉移電晶體、一重設電晶體及一放大電晶體。另 卜複數個該等像素電晶體可包含四個電晶體,將一選擇 電晶體添加至該三個電晶體。大體而言,由於一單位像素 之等效電路彼此類似,因此省略詳細說明。像素2可由一 單個單位像素構成。另外,像素2可係共用像素結構。共 用像素結構係其中複數個光電二極體共用不包含構成轉移 電晶體與之一浮動擴散區及轉移電晶體的其他電晶體。 周邊電路部分經構成以包含一垂直驅動電路4 ' 一行信 號處理電路5、一水平驅動電路6、一輸出電路7、. 一控制 電路8或諸如此類。 控制電路8接收命令一輸入時鐘、一操作模式或諸如此 類之資料並輸出諸如固態成像裝置之一内部資訊之資料。 亦即,控制電路8基於一垂直同步信號、—水平同步信號 及-主時鐘產生一時鐘信號或一控制信號及諸如此類,其 係垂直驅動電路4、行信號處理電路5及水平驅動電路6或 157448.doc .11 - 201218363 諸如此類之操作之參考。另外,此等信號係對垂直驅動電 路4、行信號處理電路5、水平驅動電路“諸如此類之輸 入。 舉例而。垂直驅動電路4包含移位暫存器並選擇一像 素驅動佈線。此外,垂直驅動電路4供應用於將像素驅動 至所選像素驅動佈線之一脈衝並藉由一列單元來驅動該像 素。亦即,垂直驅動電路4藉由一列單元沿一順序垂直方 向選㈣㈣描像素區3之每—像素2。另外,垂直驅動電 路4基於經由一垂直信號線9對行信號處理電路$之一信號 電荷來供應-像素信號,且該信號電荷係根據在(舉例而 言)構成每-像素2之-光電轉換部分之光電二極體中所接 收之光量來產生。 舉例而言,在像素2之每-行處設置行信號處理電路5, 並針對每一像素行處之一個列執行信號處理,諸如自像素 2輸出之信號之雜訊移除。亦即,行信號處理電路$執行諸 如CDS、信號放大或AD轉換之信號處理用於移除像素2之 特定固定型樣雜訊。一水平選擇開關(未圖解說明)連接及 安裝於行信號處理電路5之輸出端中之水平信號線1〇之 間。 舉例而言,水平驅動電路6包含移位暫存器,藉由順序 地輸出一水平掃描脈衝來順序地選擇每一行信號處理電路 5,並將來自每一行信號處理電路5之像素信號輸出至水平 信號線1 〇。 輸出電路7相對於透過水平信號線1〇自每一行信號處理 157448.doc -12- 201218363 電路5順序供應之信號來執行信號處理並輸出經處理作 號。舉例而言,在信號處理中,可僅執行緩衝,或可執行 一黑位準調整、一行偏差校正及各種數位信號處理或諸如 此類。一輸入輸出終端12執行與外部部分之一信號交換。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實施例2M〇s型固態成像裝置之 組態。圖2A係圖解說明在相關技術領域中之固態成像裝置 之組態之一圖示,且圖2B及圖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實施 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之組態之圖示。 如圖2A中圖解說明,在相關技術領域之固態成像裝置 15丨中,構成一像素區153、一控制電路154及用於執行一 信號處理之一邏輯電路155以將其安裝於一單個半導體晶 片1 52上。大體而言,一影像感測器156包含像素區153及 控制電路154。 相比而言,如圖2B中圖解說明 裝置It ’在一第一半導體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 •半導體晶片部分22上安裝一像素區23
I57448.doc -13· 201218363 半導體晶片部分26彼此電連接並構成m〇s型固態成像裝置 1作為一單個半導體晶片。 圖2B及圖2C中圖解說明之固態成像裝置i包含其上層壓 有不同種類之半導體晶片之組態(如下文所述),且包含其 一製造方法及基於該製造方法獲得之組態作為特性。 在下文之說明中,將闡述本實施例及其製造方法之固態 成像裝置1之一主部分之組態。 1-2 主部分之剖面組態 圖3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丨之主部分之一 剖面之一組態圖。如圖2B中圖解說明,圖3圖解說明其中 層壓有其上安裝有像素區及控制區之第—半導體晶片部分 (在下文中’稱為「成像元件22」)及其上安裝有包含信號 處理電路之邏輯電路之第二半導體晶片部分(在下文中, 稱為「邏輯元件26」)之一實例。 上形成有像素區之一晶圓狀 割成一晶片形狀並形成之第 區分且皆稱為「一成像元 另外,在下文之說明中,其 元件與其中將該晶圓狀元件切 一半導體晶片部分並不彼此 件」。類似地’其上形成有諸如信號處理電路或記憶體之 邏輯電路之-晶®狀元件及其中將該日日日圓狀元件切割成一 曰曰片形狀n導體晶片部分並不彼此區分且皆稱為 「一邏輯元件」。 如圖3中圖解說明,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件26經層壓及 構成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卜在圖3中在成像元件22 中’圖解說明像素區及形成於其周邊上之控制電路之剖 157448.doc •14- 201218363 面。 成像元件22包含具有一光電轉換部分33之一第一半導體 基板27、形成於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表面上之一第一佈線 層30、形成於於第一佈線層30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相反之 側之表面上之一第一金屬層31、及一第一絕緣部分51。 光電轉換部分33包含光電二極體(PD),並根據一感測光 之數量產生一信號電荷。另外,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表 面側上形成複數個像素電晶體(未圖解說明)。 第一佈線層30包含經由一層間絕緣膜29形成於第一半導 體基板27之表面上之複數個層(在圖3中為兩個層)中之佈線 28。在第一佈線層30中’一接觸部分34連接於預定佈線之 間或佈線28與一像素電晶體(未圖解說明)之間。在成像元 件22中,圖2B中圖解說明之像素區23及控制電路24包含光 電轉換部分33、像素電晶體及第一佈線層3〇。 第一金屬層31及第一絕緣部分51係形成於與第—佈線層 30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相對之側相反的側之表面上,及形 成於同一層上。絕緣部分51僅形成於下文所述之穿透電極 層42及40穿透至其中之一區處,且經形成以具有比穿透電 極42及40之直徑更大的直徑。第一金屬層31係形成於第一 絕緣部分5 1未形成於其上之第一佈線層3〇之上部部分,且 經形成以與第一絕緣部分51之表面齊平。另外,在第—金 屬層與第一佈線層30之間及在第一金屬層31與第一絕緣 部分51之間形成一障壁金屬層38。 、 邏輯元件26包含其中形成所要電晶體(未圖解說明)之一 157448.doc •15· 201218363 第二半導體基板45、形成於第二半導體基板45之表面上之 一第二佈線層48、形成於第二佈線層48之上部部分上之一 第二金屬層32及一第二絕緣部分52。 第二佈線層4 8包含經由—層間絕緣膜4 7形成於第二半導 體基板45之表面上之複數個層(在圖3中為三個層)中之佈# 46。在第二佈線層48中接觸部分49連接於預定佈線之 間或佈線46與一電晶體(未圖解說明)之間。如圖2b中所圖 解說明,在邏輯元件26中’包含信號處理電路(其處理由 成像元件22產生之像素信號)之邏輯電路25包含形成於第 二半導體基板45上之電晶體及第二佈線層48。 第二金屬層3 2及第二絕緣部分5 2係形成於第二佈線層4 8 之上。P 4刀上,且形成於同一層上。類似於第一絕緣部分 51 ’第二絕緣部分52係僅形成於其中下文所述之穿透電極 層4〇及42穿透於其中之-區處,且經形成以具有比穿透電 極42及4G之直徑大的趋。第二金屬層咖成於其上未形 成有第二絕緣部分52之第二佈線層48之上部部分上,且經 形成以與第二絕緣部分52之表面齊平。另外,一障壁金屬 層53形成於第二金屬層W與第二佈線層“之間及第二金屬 層3 2與第二絕緣部分$ 2之間。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 _,上文所述之第二金屬 層3 2及第二絕緣部分5 2之表面與第-金屬層3 1及第-絕緣 部分51之表面在接合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件26時變成一接 &表面另外,所接合之第一金屬層31及第二金屬層32構 成電屏蔽於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之間的一屏蔽層58。 157448.doc
-16· 201218363 較佳地,構成屏蔽層58之第一金屬層3〖及第二金屬層32 係跨越(特定而言)像素區中之整個表面形成,且係形成於 其中未形成第一絕緣部分5 1及第二絕緣部分52之整個表面 上。為改良屏蔽層58之一屏蔽效應,較佳地在像素區之周 邊部分中之一必要的最小區域中形成第一絕緣部分5丨及第 二絕緣部分52。此外,為獲得光學屏蔽效應,較佳地在cu 之情形中以200 nm或更大形成包含第一金屬層31及第二金 屬層32之屏蔽層58之厚度。 然後,有必要使屏蔽層58具有一電屏蔽(雜訊反製)功能 及一光學屏蔽(屏蔽反製)功能。在其中在屏蔽層58中使用 Cu之情形中,可鑒於電學而藉由佈線層之約2〇〇 之厚度 來獲得電屏蔽效應。然而,存在其中光學屏蔽(光屏蔽)使 膜厚度為225 nm或更大成為必需之測試資料。因此,具有 200 nm或更大厚度之Cu成為獲得光學屏蔽之必需。因此, 由於膜厚度不足以將Cu所構成之佈線亦用作屏蔽膜,因此 作為本實施例,將具有200 nm或更大厚度之屏蔽層58作為 單獨結構形成。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中,其上層壓有成像元件 22之側變成一光入射表面,且其上形成有光電轉換部分^ 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侧變成一光感測表面。另 外,經由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其係光感測表面)上 之一保護膜35形成一濾色層36,且針對其上形成有像素區 之濾色層36之上部部分上之每一像素形成一晶片上微透鏡 37 〇 157448.doc •17· 201218363 另外’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中,穿透電極層4〇 及42係自成像元件22之光感測表面側至邏輯元件26之第二 佈線層48之佈線46形成,同時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27、第 一佈線層30、第一絕緣部分5 1及第二絕緣部分52。進一步 地,一穿透電極層41係自成像元件22之光感測表面側至屏 蔽層58形成,同時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27,而穿透電極層 3 9及43係自光感測表面側至第一佈線層3 〇之佈線28形成。 此等穿透電極層39至43皆經形成以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 27,且絕緣膜(未圖解說明)在第一半導體基板η與穿透電 極層39至43之間絕緣。 在該等穿透電極層中間,連接至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 之一個穿透電極層40與連接至第一佈線層3〇之佈線28之另 一穿透電極層39藉由形成於保護膜35上之一連接電極部分 44彼此電連接。因此,第一佈線層3〇之佈線28與第二佈線 層48之佈線46彼此電連接。 另外’連接至屏蔽層58之一個穿透電極層41、連接至第 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之另一穿透電極層43與連接至第二佈 線層48之佈線46之再一穿透電極層42曝露至固態成像裝置 1之光入射表面。此等穿透電極層41至43連接至固態成像 裝置1之光入射表面中之一外部終端。 在本實施例中’將用於驅動成像元件22或邏輯元件26之 電位供應至穿透電極層42及43,且將一接地電位供應至連 接至屏蔽層58之穿透電極層41。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十’形成於接合表面上之 157448.doc 201218363 第-金屬層31及第二金屬層32充當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 26之間的屏蔽層58。亦即,由於第一金屬層31及第二金屬 層32係形成於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之間的事實,可減 少由於互元件之操作而產生之電磁波影響或串音產生。另 外’亦可減少由於互元件之操作而產生之熱量所致的故 障。此外,由於屏蔽層58經由穿透電極層41連接至接地電 位之事實,改良屏蔽功能。 另外,由於在像素區中之互元件之間形成第—金屬層31 與第二金屬層32之事實,入射光不入射至下部層之邏輯元 件26。因此,可防止入射光反射至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钧 且所反射光自邏輯元件26側入射至光電轉換部分33中。因 此’可減少色彩混合’且可改良一成像效能。 1-3 製造方法 接下來,將闡述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之一製造方 法。圖4 A至圖12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之 製造方法之製程圖。 首先,在成像元件22中’如圖4A中圖解說明,在藉由執 行所要雜質之離子植入而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像素區中 形成包含光電二極體之光電轉換部分33。舉例而言,第一 半導體基板27具有700 μιη至800 μιη之一厚度,且其中形成 有光電轉換部分33之區係定位於距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表 面100 μιη或更少之一區處。 另外’當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表面上形成光電轉換部 分33或複數個像素電晶體(未圖解說明)之後,在第一半導 157448.doc -19- 201218363 體基板27之表面上形成第一佈線層3〇。藉由交替地形成層 間絕緣膜29及佈線28來形成第一佈線層30。當在所要佈線 之間或在佈線28與第一佈線層3〇中之像素電晶體(未圖解 說明)之間執行一電連接時,可由於接觸部分34係形成於 層間絕緣膜29上之事實而執行該連接。 另一方面’如圖4B中圖解說明,在邏輯元件26中,當在 透過一通用LSI處理在第二半導體基板45之表面上形成電 晶體(未圖解說明)之後,由於在第二半導體基板45之表面 上形成第二佈線層48之事實,形成一所要信號處理電路或 記憶體。第二佈線48亦可類似於第一佈線層3〇形成,且藉 由交替地形成層間絕緣膜47與佈線46來形成。當在所要佈 線之間或在佈線46與第二佈線層48中之像素電晶體(未圖 解說明)之間執行一電連接時,可由於接觸部分49係在層 間絕緣膜47上形成之事實而執行該連接。 成像元件22之像素區或形成於邏輯元件26中之信號處理 電路及諸如此類之形成製程類似於固態成像裝置之通用形 成製程。 另外,在成像元件22中,在形成覆蓋最上部佈線28之層 間絕緣膜29之後,在第一佈線層3〇之上部部分上形成一絕 緣材料層54。進一步在邏輯元件26中,類似地,在形成覆 蓋最上部佈線46之層間絕緣膜47之後,在第二佈線層48之 上部部分上形成一絕緣材料層55。絕緣材料層54與55可包 含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或碳化矽之絕緣材料。 接下來,如圖5A及圖5B中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22及 157448.doc -20· 201218363 邏輯元件26中,絕緣材料層54與55藉由使用一通用微影方 法而各自經受-㈣處理以使得凸狀絕緣材料層保持在所 要區中。在成像元件22中,凸狀絕緣材料層54構成第一絕 緣部分51,且在邏輯元件26中,凸狀絕緣材料層55構成第 二絕緣部分52。在後續製程中,在第一絕緣部分51與第二 絕緣部分52彼此接合同時將每一表面作為接合表面時,第 一及第二絕緣部分5 1與5 2經形成以具有彼此相&之一位置 關係。另夕卜’由於第-絕緣部分51與第二絕緣部分52變成 其中形成有圖3中圖解說明之穿透電極層4〇與42之區,則 考董組合位移,較佳地使第一絕緣部分51與第二絕緣部分 52經形成以具有比穿透電極層4()與仏之直徑大約i _之直 住。舉例而吕,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穿透電極層與42之 直徑係2 μιη’則凸狀第一絕緣部分51與凸狀第二絕緣部分 5 2經形成以使得每一直徑為3 。 接下來,如圖6Α及圖6Bt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22 中,在包含在第-佈線層3〇之上部部分中之第一絕緣部分 51之整個表面上形成—障壁金屬層38,其後在其上形成-金屬bb種層56a纟在其上形成用於嵌入第一絕緣部分” 之-電解電鑛層56b。類似地,在邏輯元件26中,在包含 第之上部部分中之第二絕緣部扣之整個表面 上形成一障壁金屬層53,其後在其上形成-金屬晶種層 且在其上$成用於嵌人第二絕緣部分52之—電解電 鍍層52b。 障壁金屬層38及53可藉由一 磁控管濺鍍方法在一高真空 157448.doc -21· 201218363 中形成’且(舉例而言)可由钽(Ta)形成。在其中障壁金屬 層38與53係藉由磁控管藏鑛方法由组形成之情形中膜形成 條件之一實例係如下文。 磁控管濺鍍方法(Ta)
功率(DC功率):5 kW 處理氣體:流動速率1〇〇 seem之氬氣體 壓力:0.4 Pa 基板溫度:150°C 膜厚度:30 nm 障壁金屬層38與53亦可藉由使用氮化鈕(TaN)來形成。 在其中障壁金屬層38與53係藉由磁控管濺鍍方法由氮化钽 形成之情形中膜形成條件之一實例係如下文。 磁控管濺鍍方法(TaN)
功率(DC功率):5 kW 處理氣體:流動速率為30 seem之氬氣體與流動速率為 80 seem之氮氣體。 壓力:0.4 Pa 基板溫度:150°C 膜厚度:3 0 nm 在形成障壁金屬層38與53之後,藉由連貫地在高真空中 連續使用磁控管濺鍍方法來形成金屬晶種層56&與57&。金 屬晶種層56a與5 7a係在形成電解電鍍層56a與5 7b時充當一 黏合層之一層’且係由銅(Cu)構成。在本實施例中,金屬 晶種層56a與56b形成為具有20 nm之一厚度。在下文中, 157448.doc •22· 201218363 圖解說明在其中金屬晶種層56a及56b係由銅形成之情形中 膜形成條件之一實例。 磁控管濺鍍方法(Cu)
功率(DC功率):5 kW 處理氣體.流動速率為1〇〇 seem之氬氣體 壓力:0.4 Pa
基板溫度:20°C 膜厚度:20 nm 在形成金屬晶種層56a及57a之後,藉由使用一 C:u電解電 锻方法將其中塗佈有第一絕緣部分5丨及第二絕緣部分52之 電解電鍍層56b及57b形成至該厚度。在下文中,圖解說明 在其中電解電鍍層56b及57b係由銅形成之情形中膜形成條 件之一實例。下列膜形成條件係參照各自具有直徑為300 ππηφ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及第二半導體基板45。 電解電鍍方法(Cu) 電鍍溶液:CuS04(67 g/公升),H2SO4(170 g/公升), HC1(70 ppm)
溶液溫度:20°C
電流:20 A 膜厚度:3 μιη 另外’當以所要厚度形成電解電鍍層56b及57b之後,如 圖7A及圖7B中圖解說明,分別在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件 26中,藉由使用一CMP方法(化學機械拋光)研磨第一絕緣 部分5 1及第二絕緣部分52之上部部分之層。在成像元件22 157448.doc •23- 201218363 中,第一絕緣部分5丨之上部部分之層經研磨直至曝露第一 絕緣部分5 1之表面為止。另外,在邏輯元件26中,第二絕 緣。卩分52之上部部分之層經研磨直至曝露第二絕緣部分52 之表面為止。在下文中,圖解說明參照電解電鍍層56b及 57b與由銅構成之金屬晶種層56a及57a之CMP條件之一實 例。 CMP條件 研磨壓力:210 g/cm2 旋轉數:表面板:30 rpm,拋光頭:30 rpm 抛光墊:泡沫狀聚胺酯樹脂(由r〇DALE公司製成,產品 名IC1400) 漿體:添加有H2〇2(含矽土之漿體)
流動速率:200 cc/分鐘 溫度:25°C至30°C 另外,在下文中圖解說明參照由钽構成之障壁金屬層38 與53之CMP條件之一實例。 CMP條件 拋光壓力:140 g/cm2 旋轉數:表面板:30 rpm,拋光頭:30 rpm 拋光墊:泡沫狀聚胺酯樹脂(由RODALE公司製成’產品 名IC1400) 漿體:添加有H2〇2(含矽土之漿體)
流動速率:200 cc/分鐘 溫度:25°C至30°C 157448.doc •24- 201218363 因此’在成像元件22中’在第一佈線層30之不包含第一 絕緣部分5 1的上部部分上以與第一絕緣部分5丨之表面高度 相同之高度形成第一金屬層31。另一方面,在邏輯元件26 中’在第二佈線層48之不包含第二絕緣部分52的上部部分 上以與第二絕緣部分5 2之表面之高度相同之高度形成第二 金屬層32。 氧化物膜或有機物質可附接至如圖7A及圖7B中圖解說 明而獲得之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之表面。在後續 製程中,當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彼此接合同時將第一 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作為接合表面時,該氡化物膜或 有機物質阻礙金屬至金屬接合。 因此’如圖8A及圖8B中圖解說明,藉由一還原性電聚 處理來移除附接於成像元件22之第一金屬層31與邏輯元件 26之第一金屬層32之表面上之氧化物膜或有機物質。在下 文中圖解說明藉由使用氫電漿之氧化物之一還原性條件之 一實例。 還原性電漿(氫電漿) 氣體:H2/Ar = 50 至 100/1 〇〇 至 250 seem 微波:400至 800 W,2.45 GHz
壓力:0.3至2.0 Pa 基板溫度:150°C至30(TC 時間:1分鐘 在上述還原性條件中,藉由自ECR(電子回旋加速器共 振)產生之風電漿來減少形成於由Cu構成之第一仓屬層31 157448.doc -25· 201218363 與第一金屬層32之表面上之氧化物膜。然而,可將其他方 法用作激發電聚之方法。舉例而言,可藉由一平行平板方 法、一電感耦合方法或類似方法產生該電漿。 此外,在移除形成於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之表 面上之有機物質時,在執行一氨電漿處理如下之情況下係 較佳。在下文中圖解說明氨電漿之條件之一實例。 還原性電漿(氨電漿) 氣體:NH3/Ar=3 至 10/80 至 200 seem 滾请功率:200 至 500 W,13.56 MHz 線圈功率:300至 8〇〇 w,13 56 MHz 壓力:0.3至1.0 pa 基板溫度:150至30〇t: 時間:1分鐘 於此處,使用一ICP(電感耦合電漿)方法。然而,類似 於氫電漿,可使用其他電漿激發方法。此外,藉由還原性 電漿處理來清潔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之表面。 接下來,如圖9中圖解說明,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件26 經層壓以使得第一金屬層31之表面與第二金屬層32之表面 係接合表面。於此製程中,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經對 準以使得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彼此面對並接觸。 因此,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藉由以至以接合而彼此 接合。在前一製程中,由於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 之表面已被清潔,因此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可由於第 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彼此接觸之事實而容易地彼此 157448.doc 26· 201218363 接合。此時,第一絕緣部分51與第 二絕緣部分52亦彼此面
此外,在藉助一相機觀察形成於與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
中,可由於圖4A之絕緣材料層54係圖案化至一所要形狀之 事實而與第一絕緣部分5 1之形成同時地在一對準標記區中 形成該對準標記。類似地,亦在邏輯元件26中,可由於圖 4B中圖解說明之絕緣材料層55係圖案化至一所要形狀之事 實而與第二絕緣部分52之形成同時地在一對準標記區中形 成該對準標記。此外,在圖9之製程中,舉例而言,成像 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由於在觀察對準標記的同時調整成像 元件22之位置與邏輯元件26之位置之事實而藉助高精確度 彼此接合。 另外,為透過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以离強度執 行Cu至Cu接合,可執行一退火處理,在下文中圖解說明 在其中執行退火處理之情形中之退火條件之一實例。 退火條件 戚i氣· Nj 壓力:正常壓力 157448.doc -27· 201218363
基板溫度:100至400°C 在上述實例中,在一氮氣氣氛中執行該退火處理。然 而,亦可在一惰性氣氛(Ar或類似氣體)、一還原性氣氛 (Η?、HVN2形成氣體或類似氣體)及其中Cu不被氧化之類
似氣氣中執行該退火處理。此外,由於在大致至4〇〇〇C 之基板溫度處執行該退火處理之事實,如圖10中圖解說 明,晶體係在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之間的介面中 整合,且Cu至Cu接合具有能夠承受後續製程之接合強 度。 接下來’如圖11中圖解說明’第一半導體基板27係自構 成成像元件22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側研磨,且第 半導體基板27被薄化至數μ至1〇〇 之一厚度。在薄化 製程中,第一半導體基板27係藉由一研磨器研磨。然而, 在其中透過研磨器之研磨來薄化該基板之情形中,一受損 層(一壓碎層)保持在基板表面上’且出現諸如基板之機械 強度之降低、電特性及光學特性之劣變之問題。因此,在 藉由研磨器將基板研磨至某一程度之後,較佳地藉由併入 »亥研磨器裝置中之一干拋光方法或使用通用衆體之CMp方 法來移除該壓碎層。 此外,由於自後表面側薄化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事實, 如圖11中圖解說明’將光電轉換部分33定位於成像元件22 中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附近。另外,在本實施例 中’構成成像元件22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側變成 光感測表面。亦即’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係一背側 157448.doc -28 · 201218363 照明之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如圖12中圖解說明’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 表面侧上形成保護膜3 5與綠色層3 6,且形成穿透第一半導 體基板27之穿透電極層39至42。可在形成保護膜35之後形 成藉由連接性電極部分44電連接第一佈線層3〇之佈線28與 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之穿透電極層39與40。此外,可在 形成濾色層36之後自濾色層36之上部表面形成第一佈線層 30之佈線28、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或連接至第一金屬層 31之穿透電極層41至43。 當形成穿透電極層39及40與連接電極部分44時,在形成 保護膜35之後’自保護膜35之表面形成一凹槽至不到達形 成保護膜35之連接電極部分44之區中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 之一預定深度。其後’分別形成自凹槽之底部部分穿透第 一半導體基板27並到達第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之一穿透通 孔與自凹槽之底部部分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2 7並到達第二 佈線層48之佈線46之一穿透通孔。在穿透通孔之形成中, 在將穿透通孔形成至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深度之後, 形成一絕緣膜以塗佈穿透通孔中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曝露 至之内°卩表面。其後’將該等穿透通孔進·一步形成至預定 深度。其後’由於諸如Cu之一導電材料經嵌入以嵌入有該 等穿透通孔與凹槽之事實,形成連接電極部分44與穿透電 極層39及40。另外’第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與第二佈線層 48之佈線46藉由穿透電極39及40與連接電極部分44彼此電 連接。此外’於此情形中,由於曝露至穿透通孔之内部表 157448.doc -29- 201218363 面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係由該絕緣膜塗佈(未圖解說明), 因此電流不自穿透電極層39及4〇流動至第一半導體基板 27 » 當形成曝露至濾色層36之表面之穿透電極層41至43時, 在形成濾色層36之後,自濾色層36之表面形成該等穿透通 孔至穿透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深度。另外,由於絕緣膜係 在穿透通孔之内部周邊表面上形成之事實,塗佈曝露至穿 透通孔中之第一半導體基板27。在形成絕緣膜之後,將該 等穿透通孔進一步形成至一預定深度。因此,分別形成第 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曝露至之穿透通孔、屏蔽層58曝露至 之穿透通孔與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曝露至之穿透通孔。 此外’由於穿透通孔嵌入有電極材料之事實,各自形成穿 透電極層41至43。 將連接至第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並曝露至表面之穿透電 極層43用作用於自成像元件22提取一信號之一電極。另 外’將連接至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並曝露至表面之穿透 電極層42用作用於自邏輯元件26提取一信號之一電極。此 外’將連接至屏蔽層58並曝露至表面之穿透電極層41用作 用於連接至接地電位之一電極及用於連接至外部之一輕照 機構之一電極。因此,可減少自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件26 產生之熱量。 另外’在形成所要的穿透電極層39至42之後,在濾色層 36之上部部分上形成對應於每一像素之一晶片上微透鏡。 因此’完成在圖3中所述之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另 157448.doc •30- 201218363 外’實際上’由於其中層壓及形成有成像元件22及邏輯元 件26之晶圓狀固態成像裝置係針對每一晶片切割,因此形 成複數個固態成像裝置。 根據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在成像元件22中形成 第一金屬層31 ’在邏輯元件26上形成第二金屬層32,且使 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彼此接合以使得第一金屬層3 i與 第一金屬層32之表面係接合表面。另外,成像元件22與邏 輯元件26藉由Cu至Cu接合而容易地彼此接合。因此,可 容易地層壓成像元件22與邏輯元件26。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丨中,第一金屬層3丨係由Cu 構成’且第二金屬層32之障壁金屬層38與53係由Ta或TaN 構成。然而,本實施例並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在經層壓 之元件中間,至少一個元件之障壁金屬層可包含鐵磁體 (舉例而言,鐵、鈷、鎳、釓)且因此可阻止自互元件產生 之磁場所致的影響。 當將一鈷膜層壓於障壁金屬層38與53之一部分上時,舉 例而言,可藉由使用一通用磁控管濺鍍方法使鈷膜形成為 具有50 之一厚度。另外,當藉助Ta(15 nm)/C〇(50 nm)/ Ta(15 nm)層壓障壁金屬層38與53時,可使用除磁控管濺 鍍方法外的方法,例如非電解電鍍及諸如此類。以此方 式,可以各種方式修改障壁金屬層38與53之組態。 另外,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i中,構成障壁層W 之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使用銅。然而,進—步 地,可使用銀(Ag)、金(Au)或包含銅、銀及金之金屬材 157448.doc •31· 201218363 料。 2.第二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係其中構成第一金屬層 與第一金屬層之一電解電鍍層經形成以被劃分成兩階段之 一實例。圖13A至圖17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一製造方法之剖面圖。在圖13A至圖17中,對應於圖3 之彼等部件之部件係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且省略重疊說 明。 首先’於一成像元件61中,類似於圖4A至圖6B,在形 成障壁金屬層38與金屬晶種層(未圖解說明)之後,如圖 13A中圖解說明’形成具有〇5 μιη厚度之包含Cu作為一第 一階段之一電解電鍵層63。類似地,於一邏輯元件62中, 在類似於圖4A至圖6B形成障壁金屬層38與金屬晶種層(未 圖解說明)之後,如圖13B中圖解說明,形成具有〇·5 μχη厚 度之包含Cu作為一第一階段之一電解電鐘層64。此時’電 解電鍍層63與64之一膜形成條件類似於圖6A與圖6B之膜 形成條件。 接下來’如圖14A與圖14B中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61 與邏輯元件62中,包含Co之非電解電鍍層65與66係形成至 〇-1 μιη之厚度以塗佈電解電鍍層63與64。在下文中圖解說 明包含Co之非電解電鍍層65與66之一膜形成條件之一實 例。 非電解電鍍方法(Co) 157448.doc -32- 201218363 化學溶液:CONBUS Μ(由WORLD METAL公司製成) 溫度:70至80。匚 接下來,如圖15A與圖15B中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61 與邏輯元件62中,包含Cu作為一第二階段之電解電鍍層67 與68係形成為具有2.5 μιη之厚度。進一步地,在第二階段 之電解電鍍層67與68中’可應用與圖6Α及圖6Β之膜形成 條件相同之條件。 接下來,如圖16Α與圖16Β中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61 中’研磨上部層之金屬層直至曝露第一絕緣部分51之表 面,且在第一佈線層30之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第一絕緣部分 51之區的上部部分上形成包含非電解電鍍層65與電解電錄 層63及67之一第一金屬層69。類似地,亦於邏輯元件62 中’研磨上部層之金屬層直至曝露第二絕緣部分52之表 面,且在第二佈線層48之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第二絕緣部分 52之區的上部部分上形成包含非電解電鍍層66與電解電鍍 層64及68之一第二金屬層70。圖16Α及圖16Β之製程可在 類似於圖7Α及圖7Β之製程條件之條件下執行。 另外,亦於本實施例中,類似於第一實施例,在清潔第 一金屬層69與第二金屬層7〇之表面之後,如圖17中圖解說 明’層壓成像元件61及邏輯元件62以使得第一金屬層69與 第二金屬層70彼此接合。 在下文中,透過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製程之製程,完成 在圖17中闡述之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在本實施例之 固態成像裝置中,在形成在兩個階段中包含Cu之電解電鍍 157448.doc -33- 201218363 層同時,形成包含Co之非電解電链層65及66。因此,包含 第一金屬層69與第二金屬層7〇之—屏蔽層71經構成以包: 具有一輻射功能之一Cu層與用於阻擋一磁場之一“膜。 在本實施例中,形成於成像元件61與邏輯元件62之間的 屏蔽層71包含層壓具有輻射功能之材料與用於阻擋磁場之 材料之一組態。因此,可減少由互元件之操作產生之熱 量’且可進一步減少電磁波之影響。 進一步地,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 應。 3.第三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係在成像元件中形成一 抗反射組態之一實例。圖18A至圖19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 之固態成像裝置之一製造方法之製程圖。在圖18A至圖19 中’省略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之對應於圖3之彼等部件之 部件及重疊說明。 首先,於一成像元件73中,類似於圖4A至圖5B,在形 成第一絕緣部分5 1之後,如圖1 8 A中圖解說明,在包含第 一絕緣部分5 1之第一佈線層30之上部部分之整個表面上形 成一光吸收層75。在成像元件73中,由於光吸收層75係吸 收自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侧入射之光之一層,因此 可至少僅在成像元件73上形成光吸收層75。因此,在本實 施例中,如圖18B中圖解說明,不在邏輯元件74中形成光 吸收層75。 157448.doc -34· 201218363 光吸收層75可藉由一磁控管濺鍍方法在一高真空中形 成。另外,舉例而言,光吸收層75可由碳形成。在下 文中,圖解說明其中藉由磁控管濺鍍方法由碳形成之光吸 收層75之一膜形成條件之一實例。 磁控管濺鍍方法(C)
功率(DC功率):5 kW 處理氣體:具有流動速率為100 sccm2氬氣體 壓力:0.4 Pa
基板溫度:150°C 膜厚度:500 nm 包含碳之光吸收層75之膜形成方法除上述磁控管濺鍍方 法外亦可使用諸如一塗佈方法之方法。 在下文中’透過類似於圖6A至圖12之製程之製程,層壓 成像元件73與邏輯元件74。另外,形成保護膜35、濾色層 36、各別穿透電極層39至42與晶片上微透鏡37,且因此完 成圖19中闡述之固態成像裝置。 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中,由於在包含第一金屬層 3 1與第二金屬層32之屏蔽層58之光入射側上形成光吸收層 75 ’因此自成像元件73側入射且透射至第一半導體基板27 及第一佈線層30之光由光吸收層75吸收。因此,由於入射 光未被反射至屏蔽層58,因此在屏蔽層58處反射之光不入 射至另一像素之光電轉換部分33,且減少色彩混合。 進一步地,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 應。 157448.doc -35· 201218363 4.第四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圖20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一剖 面之一圖示。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係其中在成像元件 93與邏輯元件94之第一佈線層30與第二佈線層48之上部部 分之整個表面上形成光吸收層80與81之一實例。在圖20 中’省略對應於圖3之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之彼等部件之 部件及重疊說明。 如圖20中圖解說明,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中,在 一成像元件93中,在與面對第一佈線層30之第一半導體基 板27之侧相反之侧之表面上形成具有一光吸收特性之一光 吸收層80。另外,在光吸收層80上形成第一絕緣部分5 !與 第一金屬層3 1。此外,類似地,亦於一邏輯元件94中,在 與面對第二佈線層48之第二半導體基板45之側相反之側之 整個表面上形成具有光吸收特性之一光吸收層81,且在光 吸收層8 1上形成第二絕緣部分52與第二金屬層32。 此等光吸收層80與81係由Si、0與N構成,且係藉由CVD 方法形成。在圖20中’將光吸收層81與82圖解說明為單層 組態。然而,光吸收層8 1與82可係層壓相對於R(紅)、 G(綠)與B(藍)之每一波長具有每一吸收頻帶之材料之—組 態。在成像元件93與邏輯元件94中,在形成光吸收層8〇與 81之後’可藉由使用類似於圖7A至圖12之彼等製造方法之 製造方法來形成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將自成像元件93側入射之光透射至第— 157448.doc •36- 201218363 半導體基板27與第一佈線層30,且在光吸收層8〇處吸收。 因此’由於入射光並未反射至屏蔽層58且在屏蔽層58處反 射之光並未入射至其他像素之光電轉換部分33,因此減少 色彩混合。另外,由於在成像元件93之下部層處層壓之邏 輯元件94之操作所致的發光並未入射至成像元件们侧,因 此可減少由於邏輯元件94之操作所致的發光之影響。 進一步地,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 應。 5.第五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圖21A至圖22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一製造方法之製程圖。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係其 中在一成像元件76與一邏輯元件77之間的接合表面處形成 具有一低熔點之一金屬層78之一實例。在圖21A至圖22 中,省略對應於圖3之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之彼等部件之 部件及重疊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在成像元件76與邏輯元件77中.,類似於 圖4A至圖6B,在形成第—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之 後,如圖21B中圖解說明’在邏輯元件77中之第二金屬層 32之表面上形成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層”。具有一低熔點 之金屬層78可形成於經層壓元件之任一者上,且在本實施 例中’金屬層78並未如圖21A4l @解說明職於成像元件 76上。 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層78之材料可係包含錫(Sn)或類似 157448.doc •37- 201218363 材料之材料。舉例而言,該等材料可使用Sn 〇 7%Cu(熔 點:227°C )、Sn’Bi(溶點:223。(:)、Sn-3.5%Ag(熔點: 221°C)、Sn-9%Zn(熔點·· 199t)e舉例而言,具有一低熔 點之金屬層可藉由通用電鍍方法形成。 當在邏輯元件77上形成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層78之後, 如圖22中圖解說明,成像元件76與邏輯元件77經層壓以使 得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經由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 層78彼此接合《因此,將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層78、第一 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合金,且使成像元件76與邏輯元 件77彼此接合。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具有一低熔點之金屬層78係形成於 接合表面上,因此可以與第一實施例相比較低之一溫度獲 得較高連接強度。在下文中,透過類似於圖i丨與圖丨2之彼 等製程之製程’完成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進一步 地,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中,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 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應。 ό·第六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係不同於第 一實施例之製造方法之一實例。然而,由於完成之剖面組 態類似於圖3之剖面組態,省略該說明。圖23 Α至圖27係圖 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在 圖23A至圖27中,藉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對應於圖3之彼等 部件之部件且省略重疊說明。 157448.doc •38- 201218363 在一成像元件82與一邏輯元件83中,類似於圖4A至圖 6B,形成第一金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在下文中,如圖 23 A中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82中,自第一絕緣部分5 i之 表面形成穿透電極層84a與85a至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一預 疋冰度。在將穿透開孔形成至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一預定 深度之後,藉由一絕緣膜(未圖解說明)塗佈穿透開孔之内 部周邊表面。在下文中,將一電極材料嵌入至穿透開孔, 且形成穿透電極層84a與85a。因此,穿透電極層84a及85a 與第一半導體基板27彼此電絕緣。另外,將穿透電極層 84a與85b形成至與光電轉換部分33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中 形成之深度相同之深度。 另一方面’亦於邏輯元件83中,如圖23B中圖解說明, 自第二絕緣部分52之表面形成穿透電極層84b與85b至第二 佈線層48之一預定佈線46。在自第二絕緣部分52之表面形 成穿透開孔至第二佈線層48之預定佈線46之後,將一電極 材料嵌入至穿透開孔,並形成穿透電極層84b及85b。 此外,在成像元件82與邏輯元件83中,在形成穿透電極 層84a、85a、84b及85b之後,類似於圖8A與圖8B之製程, 相對於第一金屬層3 1與第二金屬層3 2之表面執行還原性電 漿處理。 接下來,如圖24A與圖24B中圖解說明,第一金屬層31 與第二金屬層32、及在成像元件82中形成之穿透電極層 84a與85 a及在邏輯元件83中形成之穿透電極層84b與85b經 對準以相應地接合。在下文中,如圖25中圖解說明,成像 157448.doc -39- 201218363 元件82與邏輯元件83彼此接合以使得第一金屬層3 1 衣面 與第二金屬層32之表面係接合表面。 接下來 由於退火係由與圖10之方法相 事 屬 同的方法執行之 實’達成Cu至Cu接合,並整合第一金屬層31與第_ 層32。此時,曝露至成像元件82之表面之第—絕緣部、 51或穿透電極層84a及85a亦接合至曝露 至邏輯元件83之第 二絕緣部分52或穿透電極層84b及85b〇此外,由於第—金 屬層31與第二金屬層32係經整合之事實,在成像元件82與 邏輯元件83之間形成屏蔽層58。另外,由於穿透電極層 84a及穿透電極層84b與穿透電極層85a及穿透電極層85b係 分別接合之事實,形成穿透元件之間的接合表面之穿透電 極84與85 » 接下來,如圖26中圖解說明,透過與圖η之方法相同的 方法,自後表面側薄化第一半導體基板27,且將穿透電極 層84及85曝露至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後表面側。 接下來,如圖27中圖解說明’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整 個後表面上形成包含SiN或SiCN之保護膜35。在下文中, 分別自保護膜35之表面形成連接至屏蔽層58之一穿透電極 86及連接至第一佈線層30之佈線28之一穿透電極層87及 88。另外’形成連接連接至第一佈線層3〇之佈線28之穿透 電極層87及88與連接至第二佈線層48之佈線46之穿透電極 層84及85之一連接電極部分90。 在形成具有一預定深度之穿透開孔之後,形成一絕緣膜 (未圖解說明)以塗佈穿透開孔之内部周邊表面。在下文 157448.doc -40-
201218363 中,將一電極材料嵌入至該等穿透開孔,且形成屏蔽層58 與連接至第一佈線層3〇之佈線28之穿透電極層87及88。 接下來,在保護膜35之上部表面上形成濾色層36,且將 穿透電極層85、86及87提取至濾色層36之表面。於此情形 中,自濾色層36之表面形成凹槽以使得曝露穿透電極層 85、86及87之每一表面,且將一電極材料嵌入至該等凹槽 中。因此,形成曝露至濾色器36之表面之穿透電極層85、 86及 87 〇 在下文中,在像素區中形成對應於每一像素之晶片上微 透鏡37。因此,完成類似於圖3中圖解說明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固態成像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在接合之前的製程中形成穿透成像元件 82與邏輯元件83之間的接合表面之穿透電極層討與“。因 此,當形成穿透電極層84及85時穿透開孔之縱橫比可係小 的,且可防止空隙形成或諸如此類。 進一步地,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 應。 7.第七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圖28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剖面 之-組態圖。本實施例係藉由一黏合層91執行成像元件% 與邏輯元件87之間的接合之一實例。在圖28中,|略對應 於圖3之由相同元件符號標識之彼等部件之部件及重疊^ 明0 157448.doc •41 · 201218363 如圖28中圖解說明,在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中,成 像元件88與邏輯元件89藉由黏合層91彼此接合。舉例而 言’黏合層91可使用BCB(苯環丁稀)》在本實施例之固態 成像裝置中,在圖9之接合製程中,在成像元件88或邏輯 元件89之接合表面上形成黏合層91,且兩者可彼此接合。 以此方式’由於δ亥黏合劑係用於成像元件88與邏輯元件89 之間的接合’因此不使用金屬至金屬接合。因此,在圖1〇 中圖解說明之退火處理或諸如此類並非必需的。 進一步地,可獲得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彼等效應之效 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包含於屏蔽層58中之第一金屬層 3 1與第二金屬層3 2不彼此電連接。因此,佈線2 8經構成以 如圖解說明在成像元件88中之一區a處連接至第一金屬層 31,且佈線46經構成以如圖解說明在邏輯元件89中之一區 a處連接至第二金屬層3 2。此外’分別將接地電位供應至 第一金屬層31及第二金屬層32。 8.第八實施例:MOS型背側照明固態成像裝置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圖29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剖面 之一組態圖。本實施例係其中僅在邏輯元件上形成屏蔽層 且包含屏蔽層之邏輯元件與呈現元件彼此接合之—實例。 圖30A至圖3 1係圖解說明本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之—製 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在圖29至圖31中,省略對應於由相同 元件符號標識之圖3之彼等部件之部件及重疊說明。 157448.doc -42· 201218363 如圖30A中圖解說明,在一成像元件96中,類似於第一 實施例,在第一半導體基板27之上部部分上形成第一佈線 層30。另一方面,在一邏輯元件97中,如圖3 0B中圖解說 明’當在第二半導體基板4 5之上部部分上形成第二佈線層 48之後,類似於在第一實施例之圖4A至圖7B中圓解說明 之製程在第二佈線層48之上部部分上形成一屏蔽層98及一 絕緣部分92。舉例而言,將形成於第二佈線層48之上部部 分上之屏蔽層98形成至與第一實施例之屏蔽層之厚度相同 的厚度。另外,經由障壁金屬層53在第二佈線48之上部部 分上形成屏蔽層98。另外,在包含屏蔽層98及絕緣部分% 之整個表面上形成包含SiN、SiC、SiCN或諸如此類之一帽 蓋層間膜99,且在帽蓋層間膜99上形成一抗反射膜%。 此外,如圖31中圖解說明,當在邏輯元件97或成像元件 96之接合表面上形成包含BCB之黏合層91之後使成像元 件96與邏輯元件97彼此接合。此時,舉例而言,由於退火 處理係在約30(TC處執行之事實,可增強接合強度。 在下文中,透過與第-實施例之彼等製程相同的製程,
與邏輯元件而獲得之固態成像裝 是接至屏蔽層98。 閣述可藉由層壓成像元件 置之實例。然而,本發明 157448.doc -43- 201218363 之上述實施例可適用於層壓包含一所要功能之LSI元件之 一半導體裝置。於此情形中,將第一金屬層形成於包含一 第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之一第一半導體元件上,將第二金屬 層形成於包含一第二半導體積體電路之一第二半導體元件 上,且第一半導體與第二半導體經層壓以使得第一金屬層 與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因此,可在彼此層壓之第一半導 體元件與第_jjL導體元件之間構$包含第一金屬I與第二 金屬層之一屏蔽層。因此,可藉由屏蔽層減少由於互元件 之操作而產生之電磁波影響或一串音問題。 本發明之應用不限於摘測可見光之入射光量之分佈且使 該分佈成像為影像之固態成像裝置。亦即,本發明亦可適 用於使紅外光、X射線、粒子及諸如此類之入射量之分佈 成像為影像之-固態成像裝置。另外,廣義而言本發明 可適用於包含一固態成像裝置(一物理數量分佈偵測裝幻 之整個固態成像裝置,諸如读測其他物理數量(諸如壓力 或靜電容)之分佈並使其成像為影像之指紋摘測感測器。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以列為序掃描像素部分之每一單位 像素並自每一單位像素讀取像素信號之固態成像裝置。本 發明可適用於以像素為單位選擇任意像素並以像素為單位 自所選像素讀取信號之-Χ_γ位址型固態成像裝置。 另外’固態成像裝置可係形成於—個晶片上之—組態, 或具有收集像素部分、信號處理部分或光學系統並將:封 裝之一成像功能之一模組化形式之一組態。 八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應用至固態成像裝置,且亦可應用 157448.doc 201218363 於成像裝置。於此處,成像裝置意指諸如一數位靜態相機 或一視訊攝影機之相機系統,或包含成像功能之電子設 備,諸如一行動電話。此外,該成像裝置包含具有安裝於 該電子設備(亦即,一相機模組)上之模組化形式之組態之 一成像裝置。 9.第九實施例:電子設備 接下來’將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實施例之一電子設 備。圖3 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九實施例之電子設備 200之一示意性組態圖。 本實施例之電子設備200係其中將本發明之上述第一實 施例之固態成像裝置1用於該電子設備(相機)中之情形中之 一實施例。 根據本實施例之電子設備200包含固態成像裝置2〇3、一 光學透鏡201、一快門單元202、一驅動電路205及一信號 處理電路204。 光學透鏡201使來自固態成像裝置203之成像表面上之物 件之一影像光(入射光)成像。因此’將該信號電荷儲存於 固態成像裝置203中達一預定間隔。快門單元202控制至固 態成像裝置203中之光輻照間隔及光屏蔽間隔》 驅動電路205供應控制固態成像元件203之轉移操作與快 門單元202之快門操作之驅動信號。固態成像裝置2〇3之信 號轉移係由自驅動電路205供應之驅動信號(計時信號)執 行。信號處理電路204執行各種信號處理。將經受信號處 理之影像信號儲存於儲存媒體(諸如記憶體)上或輸出至— 157448.doc •45· 201218363 監視器。 在本實施例之電子設備2〇〇中,由於在固態成像裝置2〇3 中之下部層處層壓之邏輯電路與在上部層處層壓之成像元 件之間的電磁波影響或串音影響減少,因此改良電子設備 之影像品質。 固態成像裝置203可供應至之電子設備2〇〇不限於一相 機。亦即,電子設備200可被供應至一成像裝置,諸如一 數位靜態相機及用於一行動電話或類似裝置中之一行動裝 置之一相機模組。 本發明含有關於2010年1〇月27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申請 之曰本優先專利申請案JP 2010-241491中所揭示之標的 物’該專利申請案的整個内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相依於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 做出各種修改、組合、子組合及變更,只要其係在隨附申 凊專利範圍或其等效物之範嘴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之總組態之一圖示。 圖2 A係圖解說明在相關技術領域中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 —組態之一圖示,且圖2B及圖2C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之一實施例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一組態之圖示。 圖3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主要部分之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4A及圖4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固 157448.doc -46- 201218363 態成像裝置之一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4A係圖解說明一 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而圖4B係圖解說明·一邏輯元 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5A及圖5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固 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5八係圖解說明成像 元件之剖面之一圖示,而圖5B係圖解說明邏輯元件之一 剖面之一圖示。 圖6A及圖6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固 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从係圖解說明成像 兀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而圖6B係圖解說明邏輯元件之一 剖面之一圖示。 圖7A及圖7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實施例之固 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7A係圖解說明成像 兀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而圖7B係圖解說明邏輯元件之一 剖面之一圖示。 圖8 A及圖8 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實施例之固 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从係圖解說明成像 兀件之一剖面之一圖不,而圖8B係圖解說明邏輯元件之一 剖面之一圖示。 圖10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之第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圖9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之第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圖1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之第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襄 157448.doc -47- 201218363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1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 & Λ + 赞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13Α及圖13Β係圖解句叩上 &丄 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 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一製 衣^方法之製程圖,且圖13A係圖 解說明一成像元件之—叫 ^卸之一圖示,而圖13B係圖解說 明一邏輯元件之一剖面之一 園不。 圖14A及圖14B係圓解今 况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 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 <製程圖,且圖14A係圖解說明 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圖 Μ7Γ; ’而圖14B係圖解說明邏輯元 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法之製程圖,且圖15Α係圖解說明 圖不’而圖15Β係圖解說明邏輯元 圖15Α及圖15Β係圖解說明 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 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一 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 圖16Α及圖16Β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 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Μ係圖解說明 成像元件之-剖面之-圖示’而圓ΐ6β係圖解說明邏輯元 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17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一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18Α及圖18Β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 之一固嘘成像裝置之一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丨8Α係圖 解說明-成像元件之-剖面之_圖示,而圖18Β係圖解說 •48- 157448.doc
201218363 明一邏輯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19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一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2 0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一固態成 像裝置之一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21A及圖21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實施例 之-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2lA係圖 解說明一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圖示,而圖2汨係圖解說 明一邏輯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2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五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23A及圖23B係圖解說明姐诚α 间胛。兄月很據本發明之一第六實施例 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一製造方、土+也】α 1 表&万去之製程圖,且圖ΜΑ係圖 而圖23Β係圖解說 解說明一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_圖示 明一邏輯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24Α及圖24Β係圖躲郑ΒΒ 4日& ,心 _鮮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六實施例之 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劊θ m 古之製程圖,且圖24A係圖解說明 成像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1 ^ 圆不,而圖24Β係圖解說明邏輯元 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25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26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之第六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之第六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圖27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 之第六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157448.doc -49- 201218363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28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七實施例之-固態成 像裝置之一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29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之-固態成 像裝置之一剖面組態之一圖示。 圖30A及圖30B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八實施例 之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製程圖,且圖3〇A係圖解說 明-成像元件之-剖面之—圖示,而圖通係圖解說明一 邏輯元件之一剖面之一圖示。 圖31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第人實施例之固態成像裝 置之製造方法之一製程圖。 圖3 2係圖解說明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實施例之一電子設 備之一組態之一圖示。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固態成像裝置 2 像素 3 像素區 4 垂直驅動電路 5 行信號處理電路 6 水平驅動電路 7 輸出電路 8 控制電路 9 垂直信號線 10 水平信號線 157448.doc .5〇_
S 成像元件 像素區 控制電路 邏輯電路 邏輯元件 第一半導體基板 佈線 層間絕緣膜 第一佈線層 第一金屬層 第二金屬層 光電轉換部分 接觸部分 保護膜 滤色層 晶片上微透鏡 障壁金屬層 穿透電極層 穿透電極層 穿透電極層 穿透電極層 穿透電極層 連接電極部分 第二半導體基板 51 佈線 層間絕緣膜 第二佈線層 接觸部分 第一絕緣部分 第二絕緣部分 障壁金屬層 絕緣材料層 絕緣材料層 金屬晶種層 電解電鍍層 金屬晶種層 電解電鍍層 屏蔽層 成像元件 邏輯元件 電解電鍍層 電解電鍍層 非電解電鍍層 非電解電鍍層 電解電鍍層 電解電鍍層 第一金屬層 第二金屬層 •52- 201218363 71 屏蔽層 73 成像元件 74 邏輯元件 75 光吸收層 76 成像元件 77 邏輯元件 78 金屬層 80 光吸收層 81 光吸收層 82 成像元件 83 邏輯元件 84a 穿透電極層 84b 穿透電極層 85a 穿透電極層 85b 穿透電極層 86 穿透電極 87 穿透電極層 88 成像元件 89 邏輯元件 90 連接電極部分 91 黏合層 92 絕緣部分 93 成像元件 94 邏輯元件 157448.doc -53 抗反射膜 成像元件 邏輯元件 屏蔽層 帽蓋層間膜 固態成像裝置 單個半導體晶片 像素區 控制電路 邏輯電路 影像感測器 電子設備 光學透鏡 快門單元 固態成像裝置 信號處理電路 驅動電路 -54-

Claims (1)

  1. 20121836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固態成像裝置,其包括: -成像^件,其包含-第-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 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一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 • 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金屬層,其中在該第 一半導體基板之一後表面側上形成有係一光感測表面之 一像素區;及 一邏輯元件,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 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二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 二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二金屬層,該邏輯元件 中形成有處理在該像素區處獲得之一像素信號之·一信號 處理電路,且該邏輯元件係層壓至該成像元件以使得該 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 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係形成於不包含其 中形成有穿透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之一接合表面之 一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一區上。 2. 如請求項1之固態成像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一絕緣部分’其包含形成於與該第一金屬層相同 . 之層之一預定區上之一絕緣材料; 一第二絕緣部分,其包含形成於在與該第二金屬層相 同之層之一預定區中接觸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區上之一 絕緣材料;及 一穿透電極層’其穿透該第一絕緣部分與該第二絕緣 部分。 157448.doc 201218363 3. 如請求項1之固態成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係連接至接地電 位。 4. 如請求項2之固態成像裝置, 其中該穿透電極層係曝露至該成像元件之一光感測表 面側。 - 5. 如請求項1之固態成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金屬層及/或該第二金屬層係包含不同金屬 材料之一經層壓結構。 6. 如請求項1之固態成像裝置, 其中該第一金屬層係經由包含鐵磁體之一障壁金屬層 形成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 7. 如請求項1之固態成像裝置, 其中。亥第一金屬層係經由包含一鐵磁本體之一障壁金 屬層形成於該第二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 8· 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包括: 一第—半導體元件,其包含一第一半導體基板、形成 於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一佈線層及形成 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一金屬層,其中 形成有一第一半導體積體電路;及 第一半導體元件,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板、形成 於忒第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一第二佈線層及形成 於該第—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一第二金屬層,該第 半導體元件中形成有一第二半導體積體電路,且該第 157448.doc S 201218363 一 +導體7L件係層壓至該第一 金屬禺彻4 @ 牛導體凡件以使得該第一 、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 其中該第-金屬層與該第二金 中形成有穿透兮笛一主湛Μ 層係形成於不包含其 一接人矣"+導體70件與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之 妾。表面之一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區上。 9.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之屉第一邑刀’其包含形成於與該第-金屬層相同 層之一預定區上之一絕緣材料; 第絕緣邻刀’其包含形成於在與該第二金屬層相 同之層之-狀區中接觸該第—絕緣部分之—區上之— 絕緣材料;及 絕緣部分與該第二絕緣 一穿透電極層,其穿透該第一 部分。 ίο. 一種一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在一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一佈線層, 形成其中一表面曝露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 一第一金屬層,及形成包含一像素區之一成像元件; 在一第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二佈線層, 形成其中一表面曝露於該第二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 一第二金屬層,及形成具有處理在該像素區處產生之一 信號電荷之一信號處理電路之一邏輯元件;及 層壓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以使得該第一金屬層與 該第一金屬層彼此接合, 其中在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穿透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 157448.doc 201218363 的一區上形成該 件之一接合表面之-穿透電極層之 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 11. 12. :請求項1〇之—固態成像裳置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 在形成該第—金屬層 之則在該第—半導體基板上之該 第一佈線層之—上部部 絕緣部分; ^之-預定區上形成-凸狀第- 一在形成該第—絕緣部分之後藉由在其中未形成有該第 -絕緣部分的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嵌入一金屬 材料冑與。亥第-絕緣部分之表面係、相同高度來形成該 第一金屬層; 在形成該第—金屬層之前在該第二半導體基板上之該 第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之一預定區上形成一凸狀第二 絕緣部分; 在形成該第二絕緣部分之後藉由在其中未形成有該第 、’邑緣。卩刀的a亥第二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嵌入一金屬 材料以便與該第二絕緣部分之表面係相同高度來形成該 第二金屬層;及 層壓该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以使得在該成像元件與 ”亥邏輯元件經層壓時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彼此 接合且該第一絕緣部分與該第二絕緣部分彼此接合。 如請求項11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 括: 在層壓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之後形成自該成像元 157448.doc -4- 201218363 件或該邏輯元件之一表面穿透該第一絕緣部分與該第二 絕緣部分之一穿透電極層。 13. 如請求項11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 括: • 在層壓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之前形成自該成像元 . 件中之該第一絕緣部分之一表面穿透至一預定深度之一 穿透電極層; 形成自該邏輯元件中之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表面穿透 至一預定深度之一穿透電極層;及 在層壓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元件時連接形成於該成像 元件上之一穿透電極層與形成於該邏輯元件上之一穿逸 電極層。 14. 如請求項10之一固態成像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中藉由一電解電鍍方法形成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 金屬層。 15. —種一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在一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一第一佈線層, 形成其中一表面曝露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上部部分上么 . 一第一金屬層,及形成包含一第一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 第一半導體元件; 在一第二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形成—第二佈線層, 形成其中一表面曝露於該第二佈線層之—上部部分上之 一第一金屬層,及形成包含一第二半導體積體電路之/ 第二·半導體元件;及 157448.doc 201218363 層壓該第一半導體元件與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以使得該 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彼此接合, 其中在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穿透該第一半導體元件與該 第二半導體之一接合表面之一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一區 上形成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 16-如請求項15之一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包 括: 在形成該第一金屬層之前在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上之該 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之一預定區上形成一凸狀第一 絕緣部分; 在形成該第一絕緣部分之後藉由在其中未形成有該第 一絕緣部分的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嵌入一金屬 材料以便與該第一絕緣部分之表面係相同高度來形成該 第一金屬層; 在形成該第二金屬層之前在該第二半導體基板上之該 第-佈線層之-上部部分之—預定區上形成_凸狀第二 絕緣部分; 在形成該第二絕緣部分之後藉由在其中未形成有該第 二絕緣部分的該第二佈線層之-上部部分上嵌入一金屬 材料以便與該第二絕緣部分之表面係相同高度來形成該 第二金屬層;及 :層壓該第—半導體元件與該第二半導體it件以使得當 〇第I導體7C件與該第二半導體元件經層|時該第一 W Μ· ^金屬層彼此接合且該第—絕緣部分與該 157448.doc 201218363 第二絕緣部分彼此接合。 17. 法,其進一步包 如請求項16之一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 括: 在層壓該第一半導體元件與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之後形 成自該第-半導體元件或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之一表面穿 透該第一絕緣部分與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穿透電極層。 18.如請求項16之一半導體裝置之 7戌,具進一步包 括: 匕 二半導體元件之前形 絕緣部分之一表面穿 在層壓該第一半導體元件與該第 成自該第一半導體元件中之該第一 透至一預定深度之一穿透電極層; 形成自該第二半導體元件中之該第二絕緣部分之一表 面穿透至一預定深度之一穿透電極層;及 在層壓該第-半導體元件與該第二半導體元件時連接 形成於該第—半導體元件上之—穿透電極層與形成於該 第一半導體元件上之一穿透電極層。 19.如請求項15之一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中藉由-電解電錄方法形成該第一金屬層盘二 金屬層》 、— 20. —種電子設備,其包括: 一光學透鏡; 一固態成像裝置 態成像裝置中;及 一信號處理電路 聚焦至該光學透鏡之光入射至該固 其處理自該固態成像裝置輸出之一 157448.doc 201218363 輸出信號, 其中該固態成像裝置包含:一成像元件,其包含一第 一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表面上之 一第一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一佈線層之一上部部分上之 一第一金屬層’其中在該第一半導體基板之一後表面侧 上形成有係一光感測表面之一像素區;及一邏輯元件, 其包含一第二半導體基板、形成於該第二半導體基板之 一表面上之一第二佈線層及形成於該第二佈線層之一上 部部分上之一第二金屬層,該邏輯元件中形成有處理在 該像素區處獲得之一像素信號之一信號處理電路,且該 邏輯元件係層壓至該成像元件以使得該第一金屬層與該 第一金屬層彼此接合,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 層係形成於不包含其中形成有穿透該成像元件與該邏輯 元件之一接合表面之一穿透電極層之一區的一區上。 157448.doc 8 -
TW100134858A 2010-10-27 2011-09-27 固態成像裝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電子設備 TWI518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1491A JP2012094720A (ja) 2010-10-27 2010-10-27 固体撮像装置、半導体装置、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8363A true TW201218363A (en) 2012-05-01
TWI518884B TWI518884B (zh) 2016-01-21

Family

ID=45996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4858A TWI518884B (zh) 2010-10-27 2011-09-27 固態成像裝置,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及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6304B2 (zh)
JP (1) JP2012094720A (zh)
KR (1) KR101930953B1 (zh)
CN (1) CN102544034B (zh)
TW (1) TWI51888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026B (zh) * 2014-10-24 2020-03-1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在工廠介面處淨化基板載具的系統、設備及方法
TWI693705B (zh) * 2014-01-22 2020-05-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US11289525B2 (en) 2015-03-25 2022-03-29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69967B (zh) * 2015-10-09 2022-07-01 中國大陸商深圳幀觀德芯科技有限公司 半導體x射線檢測器的封裝方法
TWI825846B (zh) * 2022-07-13 2023-12-11 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16347B2 (ja) 2010-10-21 2015-05-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3070030A (ja) * 2011-09-06 2013-04-18 Sony Corp 撮像素子、電子機器、並びに、情報処理装置
US9294691B2 (en) 2011-09-06 2016-03-22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30264688A1 (en) * 2012-04-06 2013-10-10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with interconnected stacked device wafers
JP6012262B2 (ja) 2012-05-31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22402A (ja) * 2012-07-12 2014-02-03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US8933544B2 (en) * 2012-07-12 2015-01-13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ntegrated circuit stack with integrat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JP6128787B2 (ja) 2012-09-28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US9142581B2 (en) 2012-11-05 2015-09-22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Die seal ring for integrated circuit system with stacked device wafers
CN103943599A (zh) * 2013-01-17 2014-07-23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54812A (ja) * 2013-02-13 2014-08-25 Olympus Corp 固体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076123B2 (ja) * 2013-02-14 2017-0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13106153B4 (de) * 2013-03-15 2020-06-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Zwischenverbindungsstruktur für eine gestapelt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JP2014187261A (ja) * 2013-03-25 2014-10-02 Toshiba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US9356061B2 (en) * 2013-08-05 2016-05-31 Apple Inc. Image sensor with buried light shield and vertical gate
JP2015041792A (ja) * 2013-08-20 2015-03-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2136845B1 (ko) 2013-09-16 2020-07-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적층형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5040798A1 (ja) * 2013-09-20 2015-03-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63944B2 (ja) 2013-11-25 2019-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撮像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JP2015128131A (ja) * 2013-11-27 2015-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299406B2 (ja) * 2013-12-19 2018-03-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68173B1 (ko) * 2014-01-24 2020-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층형 이미지 센서
US9679936B2 (en) 2014-02-27 2017-06-13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Imaging systems with through-oxide via connections
JP6217458B2 (ja) * 2014-03-03 2017-10-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6261430B2 (ja) * 2014-04-01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6355397B2 (ja) 2014-04-10 2018-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その制御方法、電子機器、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9614000B2 (en) 2014-05-15 2017-04-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Biased backside illuminated sensor shield structure
KR102205856B1 (ko) * 2014-06-11 2021-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300662B2 (ja) * 2014-06-20 2018-03-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659985B2 (en) * 2015-02-17 2017-05-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image sensing device having metal shielding layer and related fabricating method
JP6693068B2 (ja) * 2015-03-12 2020-05-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US9848146B2 (en) * 2015-04-23 2017-12-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356323B2 (en) 2015-05-08 2019-07-16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Imaging un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537837B (zh) * 2015-06-11 2016-06-11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晶片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6743035B2 (ja) * 2015-10-05 2020-08-19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製造方法
US10506186B2 (en) * 2015-11-12 2019-12-10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solid-state imaging apparatus
US10297631B2 (en) * 2016-01-29 2019-05-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al block and bond pad structure
JP2017183658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230878B2 (en) * 2016-04-08 2019-03-12 Tdk Taiwan Corp. Camera module
US9876957B2 (en) * 2016-06-21 2018-01-23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ual mode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107799524B (zh) * 2016-09-06 2020-10-0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存储器件以及制造方法
WO2018126012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Raytheon Company Hybrid sensor chip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radiative transfer between a detector and read-out integrated circuit
JP2018133392A (ja) * 2017-02-14 2018-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装置
WO2018154644A1 (ja) * 2017-02-22 2018-08-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蛍光観察内視鏡装置、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574164B (zh) * 2017-04-04 2023-10-24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固态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JP7204319B2 (ja) * 2017-11-07 202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線の検出器、検出装置、機器
TW202101744A (zh) * 2018-12-20 2021-01-0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背面照射型固體攝像裝置、背面照射型固體攝像裝置之製造方法、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09755265A (zh) * 2019-03-22 2019-05-14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DE112020002994T5 (de) * 2019-06-21 2022-03-17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Fotoelektrisches umwandlungselement, fotodetektor, fotodetektionssystem,elektronische einrichtung und mobiler körper
TW202118026A (zh) * 2019-06-26 2021-05-0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2310072A (zh) * 2019-08-01 2021-02-02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以及智能功率模块
CN112331673A (zh) * 2019-08-05 2021-02-05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芯片以及智能功率模块
US11037885B2 (en) 2019-08-12 2021-06-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device comprising a shield structure
FR3100926A1 (fr) * 2019-09-18 2021-03-19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Capteur d'images réalisé en technologie 3D séquentielle
US20220390783A1 (en) * 2019-11-15 2022-12-08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producing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244071B (zh) * 2020-02-05 2023-06-1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半导体器件
CN113506791A (zh) * 2021-07-09 2021-10-15 世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冗余金属的电磁防护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2788B2 (ja) * 1999-04-13 2004-05-31 唯知 須賀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940153B2 (en) * 2003-02-05 2005-09-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agnetic shielding for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ard
DE602004016440D1 (de) * 2003-11-06 2008-10-23 Rohm & Haas Elect Mat Optischer Gegenstand mit leitender Struktur
JP4389626B2 (ja) * 2004-03-29 2009-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379295B2 (ja) 2004-10-26 2009-1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65750A (ja) * 2005-12-16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01447B1 (ko) * 2006-06-19 2008-02-11 (주)실리콘화일 배면 광 포토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이미지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FR2910707B1 (fr) * 2006-12-20 2009-06-12 E2V Semiconductors Soc Par Act Capteur d'image a haute densite d'integration
JP2009283482A (ja) * 2008-05-19 2009-12-03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
JP5985136B2 (ja) * 2009-03-19 2016-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3705B (zh) * 2014-01-22 2020-05-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固體攝像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688026B (zh) * 2014-10-24 2020-03-11 美商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在工廠介面處淨化基板載具的系統、設備及方法
US11289525B2 (en) 2015-03-25 2022-03-29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69967B (zh) * 2015-10-09 2022-07-01 中國大陸商深圳幀觀德芯科技有限公司 半導體x射線檢測器的封裝方法
US11776986B2 (en) 2015-10-09 2023-10-03 Shenzhen Xpect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ackaging methods of semiconductor X-ray detectors
TWI825846B (zh) * 2022-07-13 2023-12-11 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4034B (zh) 2017-07-14
JP2012094720A (ja) 2012-05-17
US20120105696A1 (en) 2012-05-03
US9136304B2 (en) 2015-09-15
KR101930953B1 (ko) 2018-12-19
CN102544034A (zh) 2012-07-04
TWI518884B (zh) 2016-01-21
KR20120044246A (ko) 2012-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18363A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798971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47584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847168B2 (en) Large-scale X-ray detec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90887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909398A (zh) 固體攝像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3115289A (ja)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245506A (ja)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20057812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20183965A1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1009489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半導体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
US1179121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through electrode for connection of wir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