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45132A -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5132A
TW201145132A TW100101305A TW100101305A TW201145132A TW 201145132 A TW201145132 A TW 201145132A TW 100101305 A TW100101305 A TW 100101305A TW 100101305 A TW100101305 A TW 100101305A TW 201145132 A TW201145132 A TW 2011451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hielding layer
light
wiring surface
wi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1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80210B (zh
Inventor
Shinichi Higuchi
Kiyoshi Kobayashi
Takashi Asakawa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45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1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0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02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55Manufacturing circuit on or in base

Description

20114513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透過光且可進行輸入操作之透光型 輸入裝置’特別是關於一種可使覆蓋配線區域之裝飾區域 的遮光功能得以提高,且亦可提高配線區域的屏蔽功能之 • 透光型輸入裝置。 【先前技術】 於攜帶用電子機器等上設置有透光型輸入裝置。透光型 輸入裝置係以透光性的基材為主體而構成,且係設置於覆 蓋液晶顯示面板等之顯示裝置之位置。藉由一面透過顯示 圖像目視’一面以手指等接觸顯示畫面的顯示區域,可進 行輸入操作。 輸入操作的檢測方式係採用靜電電容式或接觸式。靜電 電令式係於檢測區域使在X方向上延伸之透光性的X導電 層與在Y方向上延伸之透光性的Y導電層彼此對向並交 替地對X導電層與γ導電層供給電位。大致為接地電位之 人的手指若接近,則會於X導電層及Y導電層與手指之間 形成靜電電容,而導致對χ導電層或γ導電層供給電位之 - 肖的電壓或電流發生變化。檢測該變化,可檢測出手指接 彳之位置。接觸式係於檢測區域設置彼此對向之透光性的 導電層’且對該導電層交替地施加電壓。若以手指或銷子 按壓而使—方之導電層接觸於另一方之導電層’則可由雷 阻値的變化等檢測出其位置。 於檢測區域形成有透光性的前述導電層,且可於該區域 153266.doc 201145132 透視顯示裝置的顯示内容,檢測區域的周圍係成為導通於 各自之導電層之配線圖案的配置區域。關於該配線區域, 存在有以下之問題。 (a)在自背後供給來自顯示裝置之光之時,需要覆蓋隱蔽 檢測區域的周圍之配線區域。於以下之專利文獻丨記載之 座標輸入裝置中,裝飾印刷層係以框狀形成於位於最表面 之上側透光性基板的背側,且係以該裝飾印刷層覆蓋輸入 裝置的周圍部分。 但,若要以裝飾印刷層有效地遮蔽自顯示裝置發出之 光,則需要作為裝飾印刷層交替地重疊白色印刷層與黑色 等裝飾色之印刷層而形成等措施,且將裝飾印刷層形成較 厚如以下專利文獻2中所指出,若裝飾印刷層增厚,則 於接著形成有裝飾印刷層之表面基材與其下方之基材之粘 著劑層將易於形成空隙。若形成空隙,則由其空氣層與基 材之邊界面之光的反射,會導致產生來自顯示裝置之顯示 光的透射率下降之問題。 (b)在靜電電容式之輸入裝置之情形下,若手指接近位 於檢/則區域的周圍之配線區域,則於手指與配線圖案之間 會形成靜電電容’而易於成為誤檢測的原因。 疋以,於以下專利文獻3或專利文獻4中記載之輸入裝置 係藉由以屏蔽層覆蓋配線圖案的配置區域,而使手指接近 之時的誤檢測不易產生。 仁於專利文獻3中所記載者係由與電極圖案相同之IT〇 的透明導電膜形成屏蔽層。因利用透明導電膜之屏蔽層係 153266.doc 201145132 殘留在檢測區域的周圍之寬廣範圍内,故若要形成配線區 域,則要於屏蔽層的表面形成有絕緣層’且於該絕緣層上 配置有配線圖案。若要實現於屏蔽層與配線圖案之間重疊 有絕緣層之構造,則會使輸入裝置之構造變得複雜,且使 厚度尺寸增大。 於專利文獻2中所記載者係以金屬板等所形成之屏蔽構 件覆蓋配線圖案的配置區域。若要以金屬板形成屏蔽構 件,則會使輸入裝置的薄化困難且重量亦會增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739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669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697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特開2005-33 7773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解決上述先前之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 提供一種即使不過量增厚裝飾層亦可提高裝飾區域中之顯 示光的遮斷效果之透光型輸入裝置。 且,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使用與配線圖案相同 之導電材才斗而發揮有&的屏&效果之透光型冑入農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特徵為:形成於透光性的基材之下部配線面盘 上部配線面係隔以間隔而上下配置’於前述下部配線面形 153266.doc 201145132 成有透光性的下部導電層,且由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所形 成之下部配線圖案係與前述下部導電層導通而形成於第1 側邊上’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有透光性的上部導電層, 且由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所形成之上部配線圖案係形成於 與前述上部導電層導通而與第1側邊正交之第2側邊上,且 於前述下部配線面形成有由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案相同之 導電材料所形成之下部遮蔽層,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有 由與前述上部配線圖案相同之導電材料所形成之上部遮蔽 層’且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配線圖案係上下重疊而 配置,前述上部遮蔽層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案係上下重疊而 配置》 本發明之透光型輸入裝置係由與配線圖案相同之導電材 料形成遮蔽層,且使一方之配線面的遮蔽層覆蓋另一方之 配線面的配線圖案。藉由以非透光性的遮蔽層覆蓋配線圖 案,可遮斷配線區域之光的透過,且亦可使遮蔽層作為相 對於對向於其之配線圖案之屏蔽層發揮功能。因係由與配 線圖案相同之導電材料形成遮蔽層,故可無需形成絕緣層 等’而在構成上將配線面的表面之構造薄化。 本發明可採用以下構造:於前述上部配線面之上方形成 覆蓋層,前述覆蓋層具有透光性的透過區域與包圍前述透 過區域之非透光性的框狀之裝劍5區域,前述下部遮蔽層及 前述上部遮蔽層與前述裝飾區域上下重疊。 於上述構成中,由於位於裝飾層的下側之配線區域的配 線圖案係以遮蔽層覆蓋,因此在自背後供給顯示光之時, 153266.doc 201145132 可防止於裝飾區域映出配線圖案的花紋。 較佳的是,本發明係於前述裝飾區域的大致全域重疊有 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中至少一者。 在上述構造中,因下部遮蔽層與上部遮蔽層之任一者皆 存在於裝飾區域,故可提高裝飾區域之光的遮蔽效果,且 可無需過量地增厚裝飾區域之裝飾印刷層等。 又,較佳的是,本發明中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 蔽層未自前述裝飾區域突出。 本發明亦可為於框狀的前述裝飾區域之彎曲部,使前述 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中至少一者之寬度尺寸變得 狹窄,而使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未自前述裝 飾區域突出者。 裝飾區域的形狀會因搭載透光型輸入裝置之攜帶機器等 之。又。十不同而不同。因此,藉由於裝飾區域之角隅部的彎 曲部預細化下部遮蔽層或是上部遮蔽層,而使裝飾區域無 論是何種設計,皆可容易防止遮蔽層自裝㈣域突出。 本發明於前述下部配線面形成有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案導 2之非透光性的下部烊盤部,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有與 刖述上部配線圖案導通之非透光性的上部焊盤部,且 前述下部焊盤部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置, 前述上部焊盤部與前述下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置。 或是’本發明於前述下部配線面形成有連接於前述下部 導電層的端#而與前述下部西己線圖案形&為之下部電 極層’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有連接於前述上部導電層的 153266.doc 201145132 端部而與前述上部配線圖案形成為一體之上部電極層,且 刚述下部電極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置, 前述上部電極層與前述下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可由装飾區域及遮蔽層覆蓋遮蔽焊盤部 或電極層,且可使機器的外觀設計變得優良。 本發明亦可是使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設定 為接地電位而作為屏蔽層發揮功能者。 因於下部配線面與上部配線面係以一方之配線面的遮蔽 層作為另一方之配線面的配線圖案之屏蔽層而發揮功能, 故在靜電電容式之情形下,可容易防止手指接近遮蔽區域 之時的誤檢測,且亦可使來自顯示裝置之高頻信號給予配 線圖案的影響之機率降低。 本發明係使前述下部配線面與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於i 個透光j±的基材之兩面上,並利用前述下部導電層與前述 上部導電層而檢測基於手指接近時之靜電電容之信號的變 化者。 且本發明亦可以形成於下部膜之下部配線面與形成於 上部膜之上部配線面係介隔著空氣層而對向,在按壓上部 膜之時上部導電層係接觸於下部導電層,自此時之電阻値 的變化檢測手指之接觸位置之電阻式以及接觸式之觸控面 板而構成。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係由與配線圖案相同之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形成 遮蔽層,並使該遮蔽層作為防止光朝裝飾區域㈣之層而 153266.doc 201145132 發揮功能,或是作為屏蔽層而發揮功能。 因係由與配線圖案相同之材料形成遮蔽區域,故可將配 線面的表面之構造薄化,且可構成薄型的透光型輸入& 置。 【實施方式】 • 圖1所示之透光型輸入裝置1係搭載於行動電話或攜帶用 資訊終端等之攜帶機器、遊戲裝置、相機及視頻攝影裝置 等各種電子機器上。該等裝置具有顯示裝置。於顯示裝置 之顯示晝面的前方設置透光型輸入裝置1<5前述顯示裝置 係於背部具有肖光裝s之液晶顯示面&或電致發光面板等 之自身發光型。 透光型輸入裝置1具有靜電電容檢測式之檢測面板2與重 疊於其上之覆蓋層5。 檢測面板2具有透光性的基材3。基材3係由合成樹脂膜 或是玻璃板形成。本說明書中的「透光性」是意味著透明 或是半透明等之光可透過之狀態,且意味著總透光率為 50%以上’較佳的是80%以上之情形。 檢測面板2具有下部配線面1〇與上部配線面2〇。在圖j 中,雖在圖不之狀況上基材3及下部配線面1〇與上部配線 面20係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分離顯示,但下部配線面j 〇 係在基材3的下面,上部配線面2〇係在基材3的上面。圖2 所示之下部配線面10的各層係形成於基材3的下面,圖3所 示之上部配線面20的各層係形成於基材3的上面。又,圖2 以下之各圖係自覆蓋層5之側之上方同時觀察下部配線面 153266.doc 201145132 10與上部配線面20之平面圖。 於圖2詳細顯示下部配線面1 〇之構造。 下部配線面10具有:近前側(Y1側)之側邊l〇a、深處側 (Y2側)之側邊1 Ob、右側(X1側)之側邊1 〇c及左側(X2側)之 側邊10d。左右兩側之側邊1 〇c與! od係為第i側邊。 於右側之側邊10c的内側形成有複數個連接用的下部電 極層11 a與複數個終端用的下部電極層1115〇連接用的下部 電極層11a與終端用的下部電極層ub係交替地配置且在 Y1-Y2方向上為卜列成一行而形成。於左側之側邊1 〇d的内側 形成有複數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12a與複數個終端用的 下部電極層12b。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i2a與終端用的下部 電極層12b係交替地配置且在Υ1_Υ2方向上排列成一行而形 成。 如圖2所示般,右側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丨u與左側之 終端用的下部電極層12b在Y1-Y2方向上對向,右側之終端 用的下部電極層lib與左側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12a在 Y1-Y2方向上對向。 在Y1-Y2方向上以線狀延伸之χ導電層17a之右側的端部 連接於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lla,左側之端部連接於終端 用的下部電極層12b。在Υΐ·Υ2方向上以線狀延伸之χ導電 層17b之右側的端部連接於終端用的下部電極層,左側 之端部連接於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12a。χ導電層Pa、 係由ITO等之透明電極形成。 於下部配線面1()之¥1側的側邊,在右側形成有複數個下 153266.doc -10- 201145132 邛焊盤部13,在左側形成有複數個下部焊盤部i4。自沿右 側之側邊1〇C而設置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iu之各者=, 使下部配線圖案15一體延伸,且下部配線圖案。各自連接 於下部焊盤部13。4個部位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Ha與4 個下部焊盤部13係藉由下部配線圖案15而一對一連接。自 沿左側之側邊i〇d而設置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層12a之各者 起,使下部配線圖案16—體延伸,且使下部配線圖案丨6之 各者連接於下部焊盤部14。5個部位之連接用的下部電極 層12a與5個下部焊盤部14係藉由下部配線圖案“而一對一 連接。 前述下部電極層11a、lib、12a、12b與下部焊盤部13、 14及下部配線圖案丨5、1 6之任一者皆是由非透光性的導電 材料形成。前述導電材料係由電阻率小於構成χ導電層 17a、17b之ITO等之透明電極材料之金屬例如銀、銅、金 等形成。 如圖2所示般’於下部配線面丨〇之右侧的側邊1 〇c與下部 配線圖案15之配線區域之間形成有下部遮蔽層18a,於左 側之側邊10d與下部配線圖案16之配線區域之間形成有下 部遮蔽層18b。且於深處側之側邊1 〇b的内側形成有γ丨_γ2 方向之寬度尺寸較寬之下部遮蔽層18c。前述下部遮蔽層 18a、18b、18c係由與下部電極層lla、lib、12a、12b或 下部配線圖案15、16相同之導電材料形成。下部遮蔽層 18a、18b、18c係連續形成為一體,且與下部電極層ila、 lib、12a、12b及下部配線圖案15、16完全分離。 153266.doc •11· 201145132 在下部配線面10之近前側的邊緣10a之内側,於左右之 下部焊盤部13、14之間形成有下部遮蔽層 19a。與下部遮 蔽層19a連續於左右延伸之下部遮蔽層1 %位在相較於左右 之下部焊盤部13、14更為Y2側。前述下部遮蔽層i9a、 19b、18c亦由與下部電極層ua、Hb、12a、12b或下部配 線圖案15、16相同之導電材料形成。下部遮蔽層19a、i9b 與下部配線圖案15、16及下部焊盤部13、14完全分離。 前述下部遮蔽層18a、18b、18c與下部遮蔽層19a、19b 係設定為接地電位。例如,下部焊盤部丨3的一部分係成為 接地焊盤部13a,且與下部遮蔽層18a導通。又,下部焊盤 部14的一部分係成為接地焊盤部14a,且與下部遮蔽層i9a 導通。 上部配線面10之各層係以如下方式被圖案化。 圖1所示之基材3係使用於其上面積層有ITO的透明電極 材料之膜與銀等之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之膜者。於中央區 域去除導電材料,並於去除導電材料之區域中利用蝕刻將 透明電極材料圖案化,而形成X導電層17a、17b。 又,蝕刻殘留於周圍部分之銀等之導電材料,而將下部 電極層11a、lib、12a、12b、下部焊盤部13、14、下部配 線圖案15、16及下部遮蔽層18a、18b、18c、19a、19b圖 案化。在此情形下,下部電極層11a、11b、12a、12b、下 部焊盤部13、14、下部配線圖案15、16及下部遮蔽層 18a、18b、18c、19a、19b將成為透明電極材料與非透光 性的導電材料之2層構造。 153266.doc -12- 201145132 作為其他之圖案化法,基材3係使用於其上面僅形成有 ITO的透明電極材料之膜者,將透明電極材料蝕刻而形成 X導電層1 7a、1 7b。其後,亦可使用包含銀膏等導電性材 料之印刷膏,而印刷下部電極層Ua、ub、12a、12b、下 部焊盤部13、14、下部配線圖案15、16及下部遮蔽層 18a、18b、18c、19a、19b者。 圖3係顯示上部配線面2〇的詳細情形。 上部配線面20具有近前側之側邊2〇a、深處側之側邊 20b、右側之侧邊2〇c及左側之側邊2〇d。近前側之側邊20a 為第2側邊。 於近刚側之側邊20a的内侧設置有複數個連接用的上部 電極層21。連接用的上部電極層2丨係以特定的間距朝X工_ X2方向呈直線排列。於深處側之側邊1〇b的内側形成有複 數個終端用的上部電極層22。終端用的上部電極層22係以 特定的間距朝X1-X2方向呈直線排列。 於上部配線面20上形成有在Y1_Y2方向上呈直線延伸之 複數個Υ導電層27 ’各γ導電層27係連接於連接用的上部 電極層21與終端用的上部電極層22。γ導電層27係由ΙΤΟ 等之透明電極材料形成。 於近前側之側邊10a的内側在中央部分形成有複數個上 部焊盤部23。各上部焊盤部23與各上部電極層21係藉由上 部配線圖案25而一對一連接。 在上部焊盤部23之右側,於側邊2〇a與上部配線圖案25 的配線區域之間形成有上部遮蔽層28a,在左側,於側邊 153266.doc 13 201145132 20a與上部配線圖案25的配線區域之間,形成有上部遮蔽 層28b。且’沿右側之側邊2〇c而形成有上部遮蔽層28c , 沿左側之側邊20d而形成有上部遮蔽層28d,沿深處側之側 邊20b而形成有上部遮蔽層28e » 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係連續形成為一 體。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係與上部電極 層21、22、上部焊盤部23及上部配線圖案25完全分離而形 成。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係連接於接地 用之上部焊盤部(圖示省略)而設定為接地電位。 上部配線面20係於基材3的下面以與形成圖2所示之下部 配線面10之步驟為相同之步驟中予以圖案化。且所使用之 透明電極材料及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亦與下部配線面丨〇相 同。 例如’上部電極層21、22、上部焊盤部23及上部配線圖 案25以及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係與ITO等 之透明電極材料及銀等之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重疊而形 成。或是由銀膠等之印刷層形成。 圖4與圖5係自覆蓋層5之側之上方觀察形成於基材3的下 面之下部配線面10與形成於上面之上部配線面20兩者之部 分側視圖。 如圖4所示’位於下部配線面1 〇的右側之側邊1 〇c的内側 之下部電極層11 a、11 b及下部配線圖案15之配線區域係以 上部配線面2 0的右側之上部遮蔽層2 8 c自上側覆蓋。形成 於下部配線面1 0的右側之側邊的内側之下部遮蔽層1 8 a亦 153266.doc 201145132 疋以上部遮蔽層28c自上側覆蓋。位於下部配線面丨〇的近 前側之側邊1 〇a的内側之下部焊盤部13及下部配線圖案1 5 的配線區域係以形成於上部配線面2〇之上部遮蔽層28a自 上側覆蓋。 如圖4所示’形成於上部配線面2〇之上部焊盤部23係以 形成於下部配線面10之下部遮蔽層l9a自下側覆蓋。形成 於上部配線面20之連接用的上部電極層2〗與上部配線圖案 25的配線區域係以形成於下部配線面1〇之下部遮蔽層 自下側覆蓋。 如圖5所示,形成於上側配線面2〇之終端用的上部電極 層22及上部遮蔽層286係以形成於下部配線面1〇之下部遮 蔽層18c自下側覆蓋。 如圖1所示,位於最上層之覆蓋層5係以較薄之玻璃基板 或透光性的樹脂片形成。覆蓋層5其中央為透過區域6,於 透過區域6之周圍形成有框狀的裝飾區域7。在裝飾區域7 中’於玻璃基板或透光性的樹脂片《下面形成有裝飾印刷 層。或是利用蒸鍍等形成有裝飾層。裝飾區域7具有因應 搭載該透光型輸入裝置1之攜帶機器等的設計之形狀以及 色彩。 裝飾區域7之内側的邊緣7c、7d為直線,透過 區域6係由邊緣7a、7b、7e、7d包圍之四角形的區域。 在圖4中以虛線表示裝飾區域7的邊緣7a、7b,在圖5 中,以虛線表示裝飾區域7的邊緣7b、7c。 該透光型輸入裝置1係如圖4與圖5所示般,形成於下部 153266.doc -15· 201145132 配線面10。下部電極層11 a、11 b、12a、12b、下部焊盤部 13、14及下部配線圖案15、16以及下部遮蔽層18a、18b、 18c、19a、19b各自隱蔽於覆蓋層5之裝飾區域7的下側。 又,形成於上部配線面20之上部電極層21、22、上部焊盤 部23及上部配線圖案25以及上部遮蔽層28a、28b、28e、 28d、28e亦各自隱蔽於覆蓋層5之裝飾區域7的下側。 如圖4與圖5所示般,下部配線面1〇之下部電極層lla、 lib、12a、12b、下部焊盤部13、14及下部配線圖案15、 16係以上部配線面20之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 28e覆蓋,上部配線面20之上部電極層21、22、上部烊盤 部23及上部配線圖案25係以下部配線面1 〇之下部遮蔽層 18a、18b、18c、19a、19b覆蓋。因此,在來自顯示裝置 之顯示光自背部射及之時,可防止於裝飾區域7映出電極 層、焊盤部或配線圖案的形狀。 如圖4與圖5所示般,沿裝飾區域7之至少邊緣7a、7b、 7c、7d,必定存在有下部遮蔽層18a、18b、18c、i9a、 19b與上部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中至少一者。 亦即’在沿著邊緣7a、7b、7c、7c之區域,於不存在上部 遮蔽層之位置存在有下部遮蔽層,於不存在下部遮蔽層之 位置存在有上部遮蔽層。因而’於使顯示裝置的顯示光透 過之透過區域6的周圍部分,可提高顯示光的遮蔽效果。 再者’前述透光型輸入裝置1係於裝飾區域7的大致全域 必疋存在有下部遮蔽層1 ga、18b、18c、19a、19b與上部 遮蔽層28a、28b、28c、28d、28e中至少一者。在裝飾區 153266.doc • 16- 201145132 域7之大致全域中,因於不存在上部遮蔽層之位置存在有 下部遮蔽層,於不存在下部遮蔽層之位置存在有上部遮蔽 層’故可提高來自顯示裝置之顯示光的遮蔽效果。 因此,可將形成於覆蓋層5的下面之裝飾印刷層薄化。 覆蓋層5雖係經由透光性的粘著劑層而固著於檢測面板2的 上面,但由於可將裝飾印刷層薄化,且可將裝飾印刷層的 邊緣部之階差減小,因此可容易地防止於粘著劑層殘留空 氣層等之不便。 又’下部遮蔽層18a、18b、18c、19a、19b與上部遮蔽 層28a、28b、28c、28d、28e不會自裝飾區域7的邊緣7a、 7b、7c、7d突出。因此’自顯示裝置發出之顯示内容不會 因下部遮蔽層或上部遮蔽層而受到妨礙。 檢測面板2係依序對複數個X導電層17a、17b施加電壓, 且以與此不同之時機依序對複數個Y導電層27施加電壓。 右以手指接觸覆蓋層5之透過區域6的任一部位,則會由形 成於X導電層17a、17b與手指之間之靜電電容引起電流或 電C發生變化,且會因形成於γ導電層27與手指之間之靜 電電合而引起電流或電壓變化。藉由分析此電流或電壓之 變化,可求得手指所接觸之位置。 /圖4 ”圖5所示般,下部配線面〖〇的下部配線圖案1 $、 16係以上部配線面2〇的上部遮蔽層I、勘、28c、雇自 上了覆蓋°因而,即使手指接近下部配線圖案15、16之配 良區域’亦可抑制於下部配線圖案15、16與手指之間形成 靜電電容’而可防止手㈣觸位置的誤檢測。 153266.doc 17· 201145132 設置於上部配線面20之上部焊盤部23與上部配線圖案25 係以形成於下部配線面1 〇之下部遮蔽層〗、19b自下側覆 蓋。因而,可防止自液晶顯示面板等之顯示裝置發出之高 頻雜訊對於上部焊盤部23與上部配線圖案25之影響。 該透光型輸入裝置係於基材3的下面以相同膜厚分別形 成有形成於下部配線面1〇之下部電極層lla、llb、i2a、 12b、下部焊盤部丨3、14及下部配線圖案15、16以及下部 遮蔽層18a、18b、18c、19a、19b。同樣,上部配線面2〇 的上部電極層21、22、上部焊盤部23及上部配線圖案25亦 是於基材3的上面以相同膜厚形成。因而,由於基材3之上 下兩面的各層不會變為極端地厚,故可將檢測面板2形成 為薄型。 圖6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透光型輸入裝置ι〇1的 一部分之部分平面圖。 形成於覆蓋層5之裝飾區域7係因應攜帶機器等之設計而 設定。在圖6之例中,於裝飾區域107形成有角部107a,而 使裝飾區域107之彎曲部的面積變得極端狹窄。在該情形 下’形成於上部配線面20之上部遮蔽層128c與上部遮蔽層 128e雖係於裝飾區域1〇7的下側儘量以寬廣之面積形成, 但於上部遮蔽層128c與上部遮蔽層128e的連結部更加細化 上部遮蔽層128f的寬度尺寸。 藉此’即使有因裝飾區域的設計而導致裝飾區域的面積 狹窄之部分,亦可防止上部遮蔽部突出。此點在下部遮蔽 層中亦可同樣適用。 153266.doc •18- 201145132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透光型輸入裝置的分解立 體 圖。 圖2係顯示下部配線面之平面圖。 圖3係顯示上部配線面之平面圖。 圖4係顯示上部配線面與下部配線面之重疊狀態之部八 平面圖。 圖5係顯示上部配線面盘下献括二々去龙 . 卜a,、卜邵配線面之重疊狀態之部分 平面圖。 圖6係顯示上部遮蔽層的形成圖案之一例之部分平面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2 3 5 6 7 10 10c 11a 12a 10d lib 12b 13、14 15 ' 16 透光型輸入裝置 檢測面板 基材 覆蓋層 透過區域 裝飾區域 下部配線面 第1側邊 下部電極層 下部電極層 下部焊盤部 下部配線圖案 153266.doc -19. 201145132 18a、18b、18c、19a、19b 28a、28b、28c、28d、28e 17a、17b 20 20a 21 ' 22 23 25 27 101 107 107a 128c 、 128e ' 128f X導電層 下部遮蔽層 上部配線面 第2側邊 上部電極層 上部焊盤部 上部配線圖案 Y導電層 上部遮蔽層 透光型輸入裝置 裝飾區域 角部 上部遮蔽層 153266.doc 20-

Claims (1)

  1. 201145132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透光型輸人裝置,其特㈣:形成於透錄的基材 之下配線面與上部配線面係隔以間隔而上下配置,於 前述下部配線面形成有透光性的下部導電層,且由非透 光性的I電材料所形成之下部配線圖案係與前述下部導 電層導通而形成於第!側邊上’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 有透光性的上部導電層,且由非透光性的導電材料所形 成之上部配線圖案係形成於與前述上部導電層導通而與 第1側邊正交之第2側邊上;且 於别述下部配線面形成有由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案相同 之導電材料所形成之下部遮蔽層,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 成有由與前述上部配線圖案相同之導電材料所形成之上 4遮蔽層,且刖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配線圖案係上 下重疊而配置,則述上部遮蔽層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案係 上下重疊而配置。 2. 如請求項1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於前述上部配線面 的上方形成有覆蓋層,且前述覆蓋層具有透光性的透過 區域、與包圍前述透過區域之非透光性的框狀裝飾區 域,而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與前述裝飾 區域上下重疊。 3. 如請求項2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於前述裝飾區域之 大致全域重疊有則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中至 少一者。 4. 如請求項2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下部遮蔽層與 153266.doc 201145132 區域突出。 ’其中前述下部遮蔽層與 區域突出。 5. 6.
    前述上部遮蔽層未自前述裴飾 如請求項3之透光型輸入裝置 前述上部遮蔽層未自前述裝飾 如請求項2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於框狀的前述裝飾 區域之f曲部,使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中 至少一者之寬度尺寸變窄’而使前述下部遮蔽層與前述 上部遮蔽層不自前述裝飾區域突出。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令於前述 下部配線面形成有與前述下部配線圖料通之非透光性 的下部焊盤部,於前述上部配線面形成有與前述上部配 線圖案導通之非透光性的上部焊盤部,且 前述下部焊盤部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 置,前述上部焊盤部與前述下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 8·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於前述 下部配線面形成有連接於前述下部導電層的端部而與前 述下部配線圖案形成為_體之下部電極層,於前述上部 配線面形成有連接於前述上部導電層的端部而與前述上 部配線圖案形成為一體之上部電極層,且 前述下部電極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 置,前述上部電極層與前述下部遮蔽層係上下重疊而配 置。 9.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下 部遮蔽層與前述上部遮蔽層係設定為接地電位而作為屏 153266.doc 201145132 蔽層發揮功能。 10.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透光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下 部配線面與前述上部配線面係形成於1個透光性之基材 的兩面上,並利用前述下部導電層與前述上部導電層而 檢測基於手指接近時之靜電電容之信號的變化。 153266.doc
TW100101305A 2010-03-11 2011-01-13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TW201145132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4264 2010-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132A true TW201145132A (en) 2011-12-16
TWI380210B TWI380210B (zh) 2012-12-21

Family

ID=4456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1305A TW201145132A (en) 2010-03-11 2011-01-13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66286B2 (zh)
JP (1) JP4965006B2 (zh)
KR (1) KR101247915B1 (zh)
CN (6) CN102667688B (zh)
TW (1) TW201145132A (zh)
WO (1) WO2011111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7312A (zh) * 2011-12-19 2013-07-01 Wintek Corp 具有靜電防護結構之觸控面板
JP5812877B2 (ja) * 2012-01-13 2015-1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JP5773275B2 (ja) * 2012-04-27 2015-09-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通知窓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3246626A (ja) * 2012-05-25 2013-12-09 Panason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JP2013246684A (ja) * 2012-05-28 2013-12-09 J Touch Corp フレームを有しないタッチパネル
CN102768604A (zh) * 2012-06-29 2012-11-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631456B (zh) 2012-08-24 2017-07-04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终端产品
KR20140038822A (ko) * 2012-09-21 2014-03-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제조용 원판유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치패널의 제조방법
US20140092023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Htc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699250A (zh) * 2012-09-28 2014-04-02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块及手持电子装置
JP5715668B2 (ja) * 2012-10-30 2015-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
US9510456B2 (en) 2012-11-09 2016-11-29 Shenzhen O-Film Tech Co., Ltd. Transparent conducto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929470A (zh) * 2012-11-21 2013-02-13 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 提高电容式触摸屏抗干扰的方法及结构
TWI537782B (zh) 2012-11-30 2016-06-11 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螢幕及顯示裝置
KR102004220B1 (ko) 2012-12-03 2019-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US10126887B2 (en) 2013-04-24 2018-11-1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ouch panel
CN105190499A (zh) * 2013-05-29 2015-12-23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
TW201447666A (zh) * 2013-06-13 2014-12-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5378615B (zh) * 2013-07-25 2019-05-31 东丽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用负型感光性白色组合物、触控面板及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TW201510797A (zh) * 2013-09-12 2015-03-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KR102119600B1 (ko) * 2013-09-16 2020-06-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KR20150033468A (ko) * 2013-09-24 2015-04-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3858082A (zh) 2013-10-21 2014-06-1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GB2521830A (en) * 2014-01-02 2015-07-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An apparatus and/or method
CN104253149A (zh) * 2014-09-25 2014-12-3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
US9582973B2 (en) * 2014-09-30 2017-02-28 L2 Strategies LLC Illuminated safety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n article of clothing
CN104679328B (zh) * 2014-12-22 2020-03-3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及触摸显示装置
JP5989757B2 (ja) 2014-12-26 2016-09-07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2019079081A (ja) * 2016-03-11 2019-05-2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
KR102190184B1 (ko) * 2016-09-16 2020-12-11 도판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기판
KR102330396B1 (ko) * 2016-12-02 2021-11-24 주식회사 로보터스 정전 용량형 센서
DE112018003422T5 (de) * 2017-08-01 2020-03-19 Wacom Co., Ltd. Sensor zum detektieren eines von einem stift übertragenen stiftsignals
CN110134293B (zh) * 2018-02-09 2022-05-10 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互容式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1231A (ja) 1990-05-22 1992-02-03 Jujo Itagami Sansho Kk 梱包針金の切断除去装置
JPH09212302A (ja) * 1996-01-30 1997-08-15 Alps Electric Co Ltd 座標入力装置
JPH1166996A (ja) 1997-08-12 1999-03-09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印刷表示部を有する透明タッチパネル
JP2001282454A (ja) * 2000-03-31 2001-10-12 Nissha Printing Co Ltd 周縁部に遮光性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
JP4545424B2 (ja) 2003-12-11 2010-09-1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座標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と電子機器
US7339579B2 (en) * 2003-12-15 2008-03-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iring harness and touch sensor incorporating same
US7358741B2 (en) 2004-05-25 2008-04-15 Alps Electric Co., Ltd Electrostatic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ordinate detection program
JP4435622B2 (ja) 2004-05-25 2010-03-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静電容量式の検出装置
JP2006260971A (ja) * 2005-03-17 2006-09-28 Alps Electric Co Ltd 入力装置
WO2007055189A1 (ja) * 2005-11-08 2007-05-18 Nissha Printing Co., Ltd. 意匠パネル
JP4332174B2 (ja) * 2006-12-01 2009-09-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51690B2 (ja) * 2007-01-30 2012-10-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入力機能付表示装置
JP4910780B2 (ja) * 2007-03-02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入力機能付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169720A (ja) 2008-01-17 2009-07-30 Smk Corp タッチセンサ
JP4966270B2 (ja) * 2008-08-08 2012-07-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JP5300640B2 (ja) * 2009-07-2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ウェスト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および入力装置付き電気光学装置
JP5244938B2 (ja) * 2011-03-29 2013-07-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97840B2 (ja) * 2011-03-29 2012-12-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688A (zh) 2012-09-12
JP4965006B2 (ja) 2012-07-04
TWI380210B (zh) 2012-12-21
US8366286B2 (en) 2013-02-05
CN104793791A (zh) 2015-07-22
CN104793792B (zh) 2018-11-16
KR101247915B1 (ko) 2013-03-26
CN104793792A (zh) 2015-07-22
CN104793791B (zh) 2018-01-12
US20120170283A1 (en) 2012-07-05
CN104793790A (zh) 2015-07-22
CN104793794A (zh) 2015-07-22
JPWO2011111748A1 (ja) 2013-06-27
CN102667688B (zh) 2015-04-22
KR20130004560A (ko) 2013-01-11
CN104793790B (zh) 2018-09-25
CN104793793A (zh) 2015-07-22
WO2011111748A1 (ja) 2011-09-15
CN104793794B (zh) 2018-05-22
CN104793793B (zh) 2018-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5132A (en) Translucent inputting device
JP6702890B2 (ja) 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作成方法と駆動方法、表示装置
JP533706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TWI466600B (zh) 可撓式印刷電路板以及具有其之觸控螢幕面板設備
US20120299868A1 (en) High Noise Immunity an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Mutual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3631458B (zh) 触控面板、其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5933035B2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567712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0015412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4902024B2 (ja) 入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7037909B (zh)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JP6842927B2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TW20150489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CN106681559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JP5846953B2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94702B1 (ko) 터치 패널
JP7007258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20120082311A (ko) 터치 패널
KR100902211B1 (ko)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272941A (zh)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JP2016091544A (ja) タッチセンシティブデバイス及びそ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製造方法
JP5981005B2 (ja) 表示装置
JP2015011492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32214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およびタッチ位置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KR101217589B1 (ko) 윈도우 패널 일체형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