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2941A -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2941A
CN107272941A CN201710212097.6A CN201710212097A CN107272941A CN 107272941 A CN107272941 A CN 107272941A CN 201710212097 A CN201710212097 A CN 201710212097A CN 107272941 A CN107272941 A CN 107272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roconductive thin
belt
zone
thin lin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20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2941B (zh
Inventor
石崎刚司
仓泽隼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7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2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29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29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该检测装置具备:基板;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沿与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在第一带状区域和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第一导电性细线和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检测外部接近物体的检测装置,尤其涉及能够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检测外部接近物体的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所谓的触摸面板的、能够检测外部接近物体的检测装置受到关注。触摸面板被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上安装或一体化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此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各种按钮图像等,从而使触摸面板能够代替通常的机械式按钮进行信息输入。这种具有触摸面板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由于不需要键盘、鼠标和袖珍键盘(keypad)等输入装置,因此不仅在计算机中,在便携式电话等便携式信息终端等中也有使用增加的倾向。
作为触摸检测装置的检测方式,存在光学式、电阻式、静电电容式等几种方式。静电电容式的触摸检测装置被用于便携式终端等,拥有比较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实现低耗电。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0-197576号公报中记载了采取了透光性电极图案不可视化对策的触摸面板。
此外,在能够检测外部接近物体的检测装置中,为了实现薄型化、大画面化或高精细化,所以需要检测电极的低电阻化。检测电极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氧化物作为透光性电极的材料。为了使检测电极低电阻,而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比较有效。但是,如果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就可能会由于显示装置的像素和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之间的干涉导致莫尔条纹(moire)被视觉确认。
因此,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4-041589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即使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的检测电极,也能够降低莫尔条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4-041589号公报中记载的检测装置中,虽然能够降低莫尔条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但可见光入射时,多个检测电极中衍射或散射的光强度图案会接近于多个分散的光点,存在光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其使用金属材料等导电性材料的检测电极,且能够降低多个分散的光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检测外部接近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检测装置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以及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显示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显示区域,在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手指未接触或未接近时的状态的说明图,用于说明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方式的基本原理。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手指未接触或未接近时的状态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手指接触或接近时的状态的说明图,用于说明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方式的基本原理。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手指已接触或已接近时的状态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驱动信号及检测信号的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安装了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安装了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像素配置的电路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配置方法的工序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19是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自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此外,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设想的内容、实质上相同的内容。并且,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此外,公开只是一例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持发明主旨的前提下所做的容易想到的适当变更,当然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为了更明确地进行说明,与实际的实施方式相比,附图存在对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进行示意性示出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例而已,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解释。此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有时会对与已出现的图相关的之前已经描述过的内容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一结构例的框图。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包括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控制部11、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和触摸检测部(简称为检测部)40。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是将被称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20和静电电容型的检测装置30一体化的装置。此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也可以是在显示装置20上安装了静电电容型的检测装置30的装置。此外,显示装置20也可以是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此外,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或者驱动电机驱动器14也可设置在显示部10上。
如后文所述,显示装置20是按照从栅极驱动器12提供的扫描信号Vscan逐个水平线地顺次扫描并显示的装置。控制部11是如下的电路(控制装置):根据从外部提供的影像信号Vdisp,分别向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4以及触摸检测部40提供控制信号,控制它们彼此同步动作。
栅极驱动器12具有如下的功能:根据从控制部11提供的控制信号,能够顺次选择作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显示驱动的对象的一条水平线。
源极驱动器13是如下的电路:根据从控制部11提供的控制信号,向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后述的各副像素SPix提供像素信号Vpix。
驱动电极驱动器14是如下的电路:根据从控制部11提供的控制信号,向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后述的驱动电极COML提供驱动信号Vcom。
触摸检测部40是如下的电路:根据从控制部11提供的控制信号和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检测装置30提供的检测信号Vdet,对检测装置30检测有无触摸(后述的接触或接近的状态),在有触摸的情况下求出其在触摸检测区域中的坐标等。该触摸检测部40包括检测信号放大部42、A/D转换部43、信号处理部44、坐标提取部45和检测时刻控制部46。
检测信号放大部42放大从检测装置30提供的检测信号Vdet。检测信号放大部42也可包括低通模拟滤波器,该低通模拟滤波器去除检测信号Vdet中含有的高频分量(噪声分量),提取触摸分量并分别进行输出。
(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的基本原理)
检测装置30基于静电电容型接近检测的基本原理进行动作,输出检测信号Vdet。参照图1~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中的触摸检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外部物体例如手指未接触或未接近时的状态的说明图,用于说明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方式的基本原理。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手指未接触或未接近时的状态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手指接触或接近时的状态的说明图,用于说明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方式的基本原理。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手指已接触或已接近时的状态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是示出驱动信号及检测信号的波形的一例的图。此外,外部物体只要是后述的形成静电电容的物体即可,例如可列举上述的手指、测针。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手指作为外部物体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3及图5所示,电容元件C1及电容元件C1’包括驱动电极E1及检测电极E2作为隔着电介质D彼此相对配置的一对电极。如图3所示,电容元件C1的一端与交流信号源(驱动信号源)S连接,另一端与电压检测器(触摸检测部)DET连接。电压检测器DET是,例如图1所示的检测信号放大部42中包含的积分电路。
交流信号源S向驱动电极E1(电容元件C1的一端)施加规定频率(例如几kHz到几百kHz程度)的交流矩形波Sg时,通过检测电极E2(电容元件C1的另一端)侧连接的电压检测器DET,出现输出波形(检测信号Vdet1)。
在手指未接触(或未接近)的状态(非接触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伴随着对电容元件C1的充放电,会有与电容元件C1的电容值相应的电流I0流过。如图6所示,电压检测器DET将与交流矩形波Sg相应的电流I0的变动转换为电压的变动(实线的波形V0)。
另一方面,在手指已接触(或已接近)的状态(接触状态)下,如图4所示,通过手指形成的静电电容C2与检测电极E2相接或接近,驱动电极E1及检测电极E2之间边缘部分的静电电容被遮住。因此,电容元件C1’的电容值小于电容元件C1的电容值。此外,从图5所示的等效电路来看,电容元件C1’有电流I1流过。如图6所示,电压检测器DET将与交流矩形波Sg相应的电流I1的变动转换为电压的变动(虚线的波形V1)。在这种情况下,波形V1的振幅小于上述的波形V0。由此,波形V0和波形V1的电压差分的绝对值|ΔV|就会根据手指等从外部接近的物体的影响而变化。此外,优选电压检测器DET能够高精度地检测波形V0和波形V1的电压差分的绝对值|ΔV|。因此,优选设置一个期间Reset,在该期间内通过电路内的开关,根据交流矩形波Sg的频率对电容器的充放电进行复位。
图1所示的检测装置30按照从驱动电极驱动器14提供的驱动信号Vcom,逐个检测块地顺次扫描并进行触摸检测。
检测装置30从多个后述的检测电极TDL,通过图3或图5所示的电压检测器DET向每个检测块输出检测信号Vdet1,提供给触摸检测部40的A/D转换部43。
A/D转换部43是如下的电路:在与驱动信号Vcom同步的时刻(timing),将从检测信号放大部42输出的模拟信号分别进行采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部44包括数字滤波器,该数字滤波器减少对A/D转换部43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驱动信号Vcom进行了采样的频率之外的频率分量(噪声分量)。信号处理部44是如下的逻辑电路:根据A/D转换部43的输出信号,对检测装置30检测触摸的有无。信号处理部44仅进行取出手指所带来的差分电压的处理。该手指所带来的差分电压就是上述波形V0和波形V1的差分的绝对值|ΔV|。信号处理部44也可进行将每个检测块的绝对值|ΔV|平均化的运算,计算绝对值|ΔV|的平均值。由此,信号处理部44能够减轻噪声的影响。信号处理部44将检测到的手指所带来的差分电压与规定的阈值电压进行比较,如果在该阈值电压以上,则判断为从外部接近的手指的接触状态,如果不到该阈值电压,则判断为手指的非接触状态。根据这种方式,触摸检测部40能够进行触摸检测。
坐标提取部45是如下的逻辑电路:在信号处理部44中检测到触摸时求触摸面板坐标。检测时刻控制部46控制A/D转换部43、信号处理部44和坐标提取部45同步动作。坐标提取部45将触摸面板坐标作为信号输出Vout输出。
图7及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安装了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例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驱动电极的一例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检测电极的一例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包括TFT(Thin 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21和柔性印刷基板72。TFT基板21搭载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19,并形成了与显示装置20(参照图1)的显示区域10a以及包围显示区域10a的边缘区域10b相对应的区域。COG19是TFT基板21中安装的IC驱动器的芯片,内置了图1所示的控制部11、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等显示动作所需的各电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或驱动电极驱动器14也可形成在玻璃基板即TFT基板21上。COG19及驱动电极驱动器14被设置在边缘区域10b中。此外,COG19也可内置驱动电极驱动器1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边缘区域10b变窄。柔性印刷基板72和COG19连接,通过柔性印刷基板72从外部向COG19提供影像信号Vdisp或电源电压。
如图7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在与显示区域10a重叠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驱动电极COML。多个驱动电极COML分别向沿显示区域10a的一边的方向延伸,在沿显示区域10a的与一边相交的另一边的方向上,设置间隔进行排列。多个驱动电极COML分别连接驱动电极于驱动器14。
如图8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还包括基板31和柔性印刷基板71。柔性印刷基板71上搭载了上述触摸检测部40。此外,触摸检测部40也可不搭载在柔性印刷基板71上,而是搭载在与柔性印刷基板71连接的其他基板上。基板31,例如可以是透光性玻璃基板,在图7所示的TFT基板21的表面的垂直方向上与TFT基板21相对。如图8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在与显示区域10a重叠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检测电极TDL。多个检测电极TDL分别向与图7所示的驱动电极COML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相邻的检测电极TDL之间存在间隔SP。此外,多个检测电极TDL在驱动电极COML的延伸方向上设置间隔进行排列。也就是说,多个驱动电极COML和多个检测电极TDL以立体交叉的方式配置,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形成静电电容。
如后文所述,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在进行显示动作时会逐条顺次扫描水平线。也就是说,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与沿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一边的方向平行地进行显示扫描(参照图8)。另一方面,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在进行触摸检测动作时,通过从驱动电极驱动器14顺次向驱动电极COML施加驱动信号Vcom,从而逐条检测线地顺次扫描。也就是说,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与沿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的与一边相交的另一边的方向平行地进行向着方向SCAN的扫描(参照图7)。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电极TDL具有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对于和显示区域10a的一边平行的方向,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分别彼此向反方向倾斜。
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分别是细宽度,在显示区域10a中,在与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显示区域10a的短边方向)上相互设置间隔进行配置。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延伸方向的两端与被配置在边缘区域10b中的连接布线34a、34b连接。由此,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互被电连接,作为一个检测电极TDL发挥功能。多个连接布线34a分别与布线37连接,检测电极TDL和柔性印刷基板71通过布线37连接。此外,检测电极TDL的一部分也可被配置在显示区域10a外(边缘区域10b)。此外,连接布线34a及连接布线34b也可不被配置在边缘区域10b中,而是配置在显示区域10a内。多个连接布线34a及连接布线34b通过布线37与触摸检测部40连接,也可作为连接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与触摸检测部40的布线。
图9是示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结构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10包括:像素基板2;对置基板3,在与该像素基板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与像素基板2相对配置;以及液晶层6,被设置在像素基板2和对置基板3之间。
像素基板2包括:作为电路基板的TFT基板21;多个像素电极22,在该TFT基板21的上方矩阵状地排列;多个驱动电极COML,被形成在TFT基板21和像素电极22之间;以及绝缘层24,将像素电极22和驱动电极COML绝缘。在TFT基板21的下侧,隔着粘结层66设置有偏光板65。
对置基板3包括基板31和在该基板31的一面上形成的滤色器32。在基板31的另一面上形成有检测装置30的检测电极TDL。如图9所示,在基板31的上方设置有检测电极TDL。此外,在该检测电极TDL上设置有保护层38,该保护层38用于保护检测电极TDL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保护层38可使用丙烯酸类树脂等透光性树脂。在保护层38上隔着粘结层39设置有偏光板35。
通过隔离物61设置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TFT基板21和基板31。在由TFT基板21、基板31及隔离物61围成的空间中设置有液晶层6。液晶层6根据电场的状态对通过的光进行调制,其中如下的显示面板被使用:例如该显示面板使用了包括FFS(边缘场切换)在内的IPS(平面内切换)等横向电场模式的液晶。此外,在图9所示的液晶层6和像素基板2之间、以及在液晶层6和对置基板3之间,也可分别设置有配向膜。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像素配置的电路图。在图9所示的TFT基板21中,形成了向图10所示的各副像素Spix的薄膜晶体管元件(以下称为TFT元件)Tr、各像素电极22提供像素信号Vpix的像素信号线SGL、以及对各TFT元件Tr进行驱动的扫描信号线GCL等的布线。像素信号线SGL及扫描信号线GCL在和TFT基板21的表面平行的平面上延伸。将与图10所示的副像素Spix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扫描信号线GCL的延伸方向)作为方向Dx,将副像素SPix的排列方向(像素信号线SGL的延伸方向)作为方向Dy。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向Dy为人类的视觉敏感度最高的色区域(后述)排列的方向。方向Dx为在和对置基板3的表面平行的平面上相对于方向Dy正交的方向。
图10所示的显示装置20具有矩阵状地排列的多个副像素Spix。副像素Spix分别具备TFT元件Tr及液晶元件LC。TFT元件Tr由薄膜晶体管构成,在本例中,由n沟道MOS(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的TFT构成。TFT元件Tr的源极或漏极的一方与像素信号线SGL连接,栅极与扫描信号线GCL连接,源极或漏极的另一方与液晶元件LC的一端连接。液晶元件LC的一端与TFT元件Tr的源极或漏极的另一方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极COML连接。
副像素Spix通过扫描信号线GCL与属于显示装置20中的同一行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扫描信号线GCL与栅极驱动器12(参照图1)连接,通过栅极驱动器12提供扫描信号Vscan。此外,副像素Spix通过像素信号线SGL与属于显示装置20中的同一列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像素信号线SGL与源极驱动器13(参照图1)连接,通过源极驱动器13提供像素信号Vpix。此外,副像素Spix通过驱动电极COML与属于同一行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驱动电极COML与驱动电极驱动器14(参照图1)连接,从驱动电极驱动器14提供驱动信号Vcom。也就是说,在本例中,属于同一行的多个副像素Spix共有一个驱动电极COML。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极COML的延伸方向与扫描信号线GCL的延伸方向平行。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极COML的延伸方向并不限于此。例如,驱动电极COML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是与像素信号线SGL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
图1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2以顺次扫描扫描信号线GCL的方式进行驱动。扫描信号Vscan(参照图1)通过扫描信号线GCL被施加给副像素SPix的TFT元件Tr的栅极,副像素SPix中的一条水平线被顺次选择作为显示驱动的对象。此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通过源极驱动器13向属于一条水平线的副像素SPix提供像素信号Vpix,从而逐条水平线地进行显示。在进行该显示动作时,驱动电极驱动器14向该一条水平线对应的驱动电极COML施加驱动信号Vcom。
图9所示的滤色器32中,例如被着色为红色(R)、绿色(G)、蓝色(B)这三色的滤色器的色区域32R、色区域32G、色区域32B被周期性地排列。R、G、B三色的色区域32R、色区域32G、色区域32B作为一组与上述图10所示的各副像素SPix相对应,色区域32R、色区域32G、色区域32B作为一组构成像素Pix。如图9所示,在与基板21垂直的方向上,滤色器32与液晶层6相对。此外,滤色器32如果被着色为不同的颜色,则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组合。此外,滤色器32并不限于三色的组合,也可以是四色以上的组合。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图11所示的检测电极TDL是图8所示的检测电极TDL的部分放大图。在图8所示的检测电极TDL中,平行四边形看起来均等,但实际的检测电极TDL的形状是图11所示的形状。
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由选自铝(Al)、铜(Cu)、银(Ag)、钼(Mo)、铬(Cr)及钨(W)的一种以上的金属层形成。或者,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由包括选自铝(Al)、铜(Cu)、银(Ag)、钼(Mo)、铬(Cr)及钨(W)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材料的合金形成。此外,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也可作为由选自铝(Al)、铜(Cu)、银(Ag)、钼(Mo)、铬(Cr)及钨(W)的一种以上的金属材料或包括这些金属材料中的一种以上的合金的导电层多个层叠而成的层叠体。此外,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除了上述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的合金的导电层之外,还可层叠ITO(Indium TinOxide:氧化铟锡)等透光性导电氧化物的导电层。此外,也可层叠由上述金属材料及导电层组合而成的黑色化膜、黑色有机膜或黑色导电有机膜。
上述金属材料作为透明电极的材料比ITO等透光性导电氧化物低电阻。由于上述金属材料与透光性导电氧化物相比具有遮光性,因此存在透射率降低的可能性或者检测电极TDL的图案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检测电极TDL具有多个细宽度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通过设置大于线宽度的间隔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实现低电阻化和不可视化。结果检测电极TDL能够实现低电阻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能够实现薄型化、大画面化或高精细化。
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宽度优选为1μm以上10μ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的范围。这是因为如果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宽度在10μm以下,则显示区域10a中的黑矩阵或后述的扫描信号线GCL及像素信号线SGL中不抑制光透射的区域即开口部被覆盖的面积变小,开口率受损的可能性变低。此外,这是因为如果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宽度在1μm以上,则形状稳定,断电的可能性降低。
参照图8、图10及图11进行说明,检测电极TDL中,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以规定的间距进行配置,检测电极TDL整体向与滤色器32的各色区域32R、色区域32G及色区域32B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检测电极TDL向与图10所示的像素信号线SGL延伸的方向Dy平行的方向延伸。为了使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不对滤色器32的指定的色区域进行遮光,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呈彼此向反方向倾斜的细线片交叉连接而成的网状。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对于与色区域32R、色区域32G及色区域32B的延伸方向(方向Dy)平行的方向具有角度θ,并向彼此相反的方向Du及Dv倾斜。在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电连接的地方形成有电连接部33x。例如角度θ为5度以上75度以下,优选为25度以上40度以下,更优选为50度以上65度以下。
这样,检测电极TDL包括向方向Du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与第一导电性细线33U交叉的向方向Dv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如果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彼此多个交叉,则检测电极TDL的一个网眼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接布线34a最近的电连接部33x作为边界时,在比连接布线34a最近的电连接部33x更靠近连接布线34a的一侧,从连接布线34a最近的电连接部33x到连接布线34a的区域是检测电极TDL的端部区域10c(参照图11)。同样地,比连接布线34a最近的电连接部33x更远离连接布线34a的一侧的区域是检测电极TDL的主检测区域10d。
如图8所示,连接布线34a的周围的检测电极TDL的图案和连接布线34b的周围的检测电极的图案为线对称或点对称,因此,将连接布线34b最近的电连接部33x作为边界时,在比连接布线34b最近的电连接部33x更靠近连接布线34b的一侧,并且到连接布线34b之间的区域是检测电极TDL的端部区域。同样地,比连接布线34b最近的电连接部33x更远离连接布线34b的一侧的区域是检测电极TDL的主检测区域。
如图11所示,在检测电极TDL的端部区域10c中,在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延长的位置配置有导电性细线33a,连接布线34a和主检测区域10d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通过导电性细线33a电连接。
图7及图9所示的驱动电极COML,在作为向显示装置20的多个像素电极22施加共通的电位的共通电极发挥功能的同时,也可作为检测装置30根据相互静电电容方式进行触摸检测时的驱动电极发挥功能。检测装置30由设置在像素基板2上的驱动电极COML和设置在对置基板3上的检测电极TDL构成。
驱动电极COML被分割为多个电极图案,这些电极图案在与图7所示的显示区域10a的另一边平行的方向上延伸。检测电极TDL由具有多个金属布线的电极图案构成,这些电极图案在与驱动电极COML的电极图案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外,检测电极TDL在与TFT基板21(参照图9)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与驱动电极COML相对。检测电极TDL的各电极图案分别与触摸检测部40的检测信号放大部42的输入连接(参照图1)。驱动电极COML和检测电极TDL相互交叉的电极图案在交叉部分形成静电电容。
驱动电极COML例如可以使用ITO等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性材料。此外,检测电极TDL及驱动电极COML(驱动电极块)并不限于被分割为多个条纹状。例如,检测电极TDL及驱动电极COML也可以是梳齿形状。或者,检测电极TDL及驱动电极COML只要被分割为多个即可,分割驱动电极COML的缝隙的形状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根据该结构,在检测装置30中,在进行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动作时,驱动电极驱动器14作为驱动电极块以时分方式进行顺次扫描驱动,使驱动电极COML的一个检测块被顺次选择。此外,通过从检测电极TDL输出检测信号Vdet1,进行一个检测块的触摸检测。也就是说,驱动电极块与上述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的基本原理中的驱动电极E1相对应,检测电极TDL与检测电极E2相对应。检测装置30根据该基本原理检测触摸输入。相互立体交叉的检测电极TDL及驱动电极COML将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构成为矩阵状。由此,通过检测装置30的触摸检测面整体的扫描,从而能够对外部导体进行接触或接近的位置进行检测。
作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的动作方法的一例,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以时分方式进行触摸检测动作(检测期间)和显示动作(显示动作期间)。触摸检测动作和显示动作以任何方式分开进行均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电极COML也兼用作显示装置20的共通电极,因此在显示动作期间,控制部11向通过驱动电极驱动器14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提供用于显示的共通电极电位即驱动信号Vcom。
检测期间不使用驱动电极COML仅通过检测电极TDL进行检测动作的情况下,例如根据后述的自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原理进行触摸检测的情况下,驱动电极驱动器14可以向检测电极TDL提供用于触摸检测的驱动信号Vcom。
这样,检测电极TDL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滤色器32的各色区域32R、色区域32G及色区域32B的延伸方向(方向Dy)成角度θ。结果,检测电极TDL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依次对滤色器32的各色区域32R、色区域32G及色区域32B进行遮光,因此能抑制滤色器32的指定色区域中透射率的降低。结果,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中,明暗条纹难以具有一定的周期,从而能够降低莫尔条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
在JP-A-2014-041589中记载的技术中,可见光入射时,多个检测电极衍射或散射的光强度图案会接近于多个分散的光点。视觉确认者通过倾斜检测装置本身,能够改变分散的多个光强度图案的光点的位置或数量,但难以降低多个光强度图案的光点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在JP-A-2014-041589中记载的技术中,相邻的细线片a及细线片b所成的角度是随机的。因此,视觉确认者通过倾斜检测装置本身,容易引起新的衍射或散射,从而容易发现分散的多个光强度图案的光点。
与此相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方向Dy所成的角度θ是一定的。因此,可见光入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时,各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衍射或散射的光强度图案不容易扩散。此外,各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衍射或散射的光强度图案容易向四方向集中,容易发现一定的指向性。此外,视觉确认者通过倾斜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30自身,容易避免易于发现光强度图案的角度。
由此,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U的第一带状区域UA中,且至少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多个第一组GU被形成(参照图11)。
同样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V的第二带状区域VA中,且至少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多个第二组GV被形成(参照图1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规定宽度WU也称为第一宽度,将规定宽度WV也称为第二宽度。
图1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配置方法的工序图。图11及图12所示的多个第一基准线33SU是假想线,该假想线被等间距地配置在方向Dv上,向方向Du延伸。第一基准线33SU是将第一带状区域UA在宽度方向(方向Dv)上二等分的直线。同样,多个第二基准线33SV是假想线,该假想线被等间距地配置在方向Du上,向方向Dv延伸。第二基准线33SV是将第二带状区域VA在宽度方向(方向Du)上二等分的直线。在以第一基准线33SU为中心的情况下,规定宽度WU是可以使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偏离第一基准线33SU的宽度。如果将在方向Dv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基准线33SU之间的长度作为第一基准长度SW1,则规定宽度WU在第一基准长度SW1的1/20以上1/5以下。例如,规定宽度WU在10μm以上30μm以下。在以第二基准线33SV为中心的情况下,规定宽度WV是可以使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偏离第二基准线33SV的宽度。如果将在方向Du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基准线33SV之间的长度作为第二基准长度SW2,则规定宽度WV在第二基准长度SW2的1/20以上1/5以下。例如,规定宽度WV在10μm以上30μm以下。
也就是说,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长度为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33SV之间的长度(第二基准长度SW2)的两倍和第二带状区域VA的规定宽度WV之差以上。并且,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长度为相邻的第二基准线33SV之间的长度(第二基准长度SW2)的两倍和第二带状区域VA的规定宽度WA之和以下。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长度为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33SU之间的长度(第一基准长度SW1)的两倍和第一带状区域UA的规定宽度WU之差以上。并且,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长度为相邻的第一基准线33SU之间的长度(第一基准长度SW1)的两倍和第一带状区域UA的规定宽度WU之和以下。
如图12所示,将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一端部U11配置在基准点。在基准点中,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对于方向Dx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α。在从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一端部U11向方向Du第二基准长度SW2的两倍±长度β的位置,配置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二端部U12。这里长度β是在规定宽度WV/2以内的随机选择的长度。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二端部U12的位置确定后,在与方向Dx成(90°-α)角度的方向上,偏离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二端部U12的位置长度γ的位置,配置接下来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第一端部U11,长度γ是在规定宽度WU/2以内的随机选择的长度。通过重复上述检测电极TDL的配置方法,在沿方向Du延伸的一个第一带状区域UA内,允许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地配置。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也可以同样地配置。
如图11所示,在第一带状区域UA和第二带状区域VA交叉的交叉区域AX中,能够形成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的电连接部33x。在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交叉区域AX中,存在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的两个电连接部33x。在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交叉区域AX中,存在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和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接的两个电连接部33x。结果,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十字交叉的地方被抑制。
也就是说,在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中会产生四个电连接部33x。也就是说,与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接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数量是四个。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一端、另一端和中间两个地方与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
此外,在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中会产生四个电连接部33x。也就是说,与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数量是四个。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一端、另一端和中间两个地方与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接。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8所示,相邻的检测电极TDL之间存在间隔SP。如图13所示,为了抑制间隔SP被视觉确认者视觉确认,配置有虚拟电极TDD。
在虚拟电极TDD中,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U的第一带状区域UA中,且至少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多个第一组GU被形成。
同样地,在虚拟电极TDD中,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V的第二带状区域VA中,且至少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多个第二组GV被形成。
在虚拟电极TDD中,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中分别设置有缝隙SL。缝隙SL是构成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材料没有被形成的部分、或者是通过蚀刻等被去除的只有绝缘性材料的部分。缝隙SL被设置在相邻的电连接部33x之间。通过从电连接部33x到缝隙SL的距离一定,能够使缝隙SL本身难以视觉确认。
虚拟电极TDD包括在和构成检测电极TDL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构成要素,因此能够使间隔SP不可视化,同时能够降低检测电极TDL被视觉确认的可能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在虚拟电极TDD中,夹着缝隙SL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偏离方向Dv。同样,在虚拟电极TDD中,夹着缝隙SL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偏离方向Du。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多个缝隙SL被配置在与方向Dy平行的直线LY1上、直线LY2上或直线LY3上。直线LY1是位于一个检测电极TDL的方向Dx上的一端的假想直线,直线LY2是位于一个检测电极TDL的方向Dx上的另一端的假想直线。直线LY3被配置在直线LY1和直线LY2之间。例如,从直线LY1到直线LY2的宽度WTDL一定。根据这种方式,夹着虚拟电极TDD的相邻的两个检测电极TDL的寄生电容大致相等。此外,在直线LY1和直线LY2之间也可以有多个直线LY3。也就是说,在直线LY1和直线LY2之间的区域也可以存在多个列,该多个列由被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多个缝隙SL构成。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包括第一主细线331U和第一辅助细线332U。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包括第二主细线331V和第二辅助细线332V。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6所示,多个第一主细线331U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U的第一主带状区域UAa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主细线331U的多个第一主组GU1被形成。多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U的第一辅助带状区域UAb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的多个第一辅助组GU2被形成。第一主带状区域UAa及第一辅助带状区域UAb被等间距地交替配置在方向Dv上。相邻的第一主带状区域UAa和第一辅助带状区域UAb之间的长度是第一基准长度SW1。
如图16所示,多个第二主细线331V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V的第二主带状区域VAa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主细线331V的多个第二主组GV1被形成。多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V的第二辅助带状区域VAb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的多个第二辅助组GV2被形成。第二主带状区域VAa及第二辅助带状区域VAb被等间距地交替配置在方向Du上。相邻的第二主带状区域VAa和第二辅助带状区域VAb之间的长度是第二基准长度SW2。
第一主细线331U的长度为第二基准长度SW2的两倍和规定宽度WV之差以上,且为第二基准长度SW2的两倍和规定宽度WV之和以下。一个第一主细线331U中产生两个电连接部33x。第一主细线331U的一端与一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相接,第一主细线331U的另一端与其他第二辅助细线332V相接。此外,在第一主细线331U的中间,两个第二主细线331V相接。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第一主细线331U,有两个第二主细线331V及两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四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
第一辅助细线332U的长度为规定宽度WV以下。一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中产生两个电连接部33x。第一辅助细线332U的一端与一个第二主细线331V相接,第一辅助细线332U的另一端与其他第二主细线331V相接。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有两个第二主细线331V(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接。
第二主细线331V的长度为第一基准长度SW1和规定宽度WU之差以上且为第一基准长度SW1和规定宽度WU之和以下。一个第二主细线331V中产生两个电连接部33x。第二主细线331V的一端与一个第一主细线331U相接,第二主细线331V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相接。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第二主细线331V,有一个第一主细线331及一个第一辅助细线332U(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接。
第二辅助细线332V的长度为规定宽度WU以下。一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中产生两个电连接部33x。第二辅助细线332V的一端与一个第一主细线331U相接,第二辅助细线332V的另一端与其他第一主细线331U相接。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第二辅助细线332V,有两个第一主细线331U(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接。
如图16所示,在一部分交叉区域AX(交叉区域AX1)中会产生两个电连接部33x。另一方面,在其他交叉区域AX(交叉区域AX2)中不会产生电连接部33x。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由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形成的多边形的面积难以产生偏差。因此,显示区域10a中开口率容易变得均一。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7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检测电极TDL包括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和第三导电性细线33Y。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7所示,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U的第一带状区域UA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v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多个第一组GU被形成。
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V的第二带状区域VA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u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多个第二组GV被形成。
多个第三导电性细线33Y被配置在规定宽度W Y的第三带状区域YA中。至少包括在方向Dx上相互错开的两个第三导电性细线33Y的多个第三组G Y被形成。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规定宽度WY称为第三宽度。
多个基准线33SY是假想线,该假想线被等间距地配置在方向Dx上,向方向Dy延伸。在以基准线33SY为中心的情况下,规定宽度WY是可以使第三导电性细线33Y偏离基准线33SY的宽度。如果将在方向Dx上相邻的两个基准线33SY之间的长度作为第三基准长度SW3,则规定宽度WY为第三基准长度SW3的1/20以上1/5以下。例如,规定宽度WY为10μm以上30μm以下。
检测电极TDL的一个网眼的形状是六边形。也就是说,六边形由两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两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和两个第三导电性细线33Y形成。
在第一带状区域UA、第二带状区域VA和第三带状区域YA交叉的交叉区域AXX中,一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一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和一个第三导电性细线33Y相接。也就是说,第三导电性细线33Y与电连接部33xx相接,电连接部33xx是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交点。交叉区域AXX是六边形区域。在一部分交叉区域AXX中会产生一个电连接部33xx。另一方面,在其他交叉区域AXX中不会产生电连接部33xx。
根据这种方式,除了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之外,检测电极TDL也可包括第三导电性细线33Y,该第三导电性细线33Y向与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第五实施方式)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此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一带状区域UA包括被第一基准线33SU隔开的第一右区域UAa和第一左区域UAb。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分别配置在第一右区域UAa及第一左区域UAb中的任一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相对于第一基准线33SU的偏离量即长度γ是从不包括0在内的规定范围内的值随机选择的值。也就是说,被作为长度γ选择的值的出现频率是一样的。例如,长度γ是从5μm以上15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的值。
在一个第一带状区域UA中,被配置在第一右区域UAa中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和被配置在第一左区域UAb中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沿方向Du交替排列。也就是说,在一个第一带状区域UA中,被配置在第一右区域UAa中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相邻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配置在第一左区域UAb中,且被配置在第一左区域UAb中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的相邻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被配置第一右区域UAa中。例如,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偏离第一基准线33SU的方向通过随机数确定。该随机数由计算机生成。在设计一个第一带状区域UA中包括的第一导电性细线33U时,计算机控制随机数使正值和负值沿方向Du交替出现。
如图18所示,第二带状区域VA包括被第二基准线33SV隔开的第二右区域VAa和第二左区域VAb。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分别配置在第二右区域VAa及第二左区域VAb中的任一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相对于第二基准线33SV的偏离量即长度β是从不包括0在内的规定范围内的值随机选择的值。也就是说,被作为长度β选择的值的出现频率是一样的。例如,长度β是从5μm以上15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的值。
在一个第二带状区域VA中,被配置在第二右区域VAa中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和被配置在第二左区域VAb中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沿方向Dv交替排列。也就是说,在一个第二带状区域VA中,被配置在第二右区域VAa中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相邻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配置在第二左区域VAb中,且被配置在第二左区域VAb中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相邻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被配置第二右区域VAa中。例如,第二导电性细线33V偏离第二基准线33SV的方向通过随机数确定。该随机数由计算机生成。在设计一个第二带状区域VA中包括的第二导电性细线33V时,计算机控制随机数使正值和负值沿方向Dv交替出现。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18所示,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第二导电性细线33V不会十字交叉。因此,电连接部33x的周围区域的开口率和其他区域的开口率之差变小,从而使视觉确认性得到提高。
(第六实施方式)
图19是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的俯视图。如图19所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电极TDL具有包括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33U及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33V的多个检测块TDLB。例如,多个检测块TDLB矩阵状地排列在与基板31平行的平面上。多个检测块TDLB分别通过布线37与柔性印刷基板71(参照图8)连接。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30进行自静电电容方式而非相互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动作。
下面,参照图20对自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图20是示出自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检测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20所示,检测电极E2与电压检测器DET连接。电压检测器DET是包括虚短路的运算放大器的检测电路。如果给同相输入部(+)施加规定频率(例如几kHz到几百kHz程度)的交流矩形波Sg,检测电极E2就会被施加相同电位的交流矩形波Sg。
在手指等导体未接触或未接近的状态(非接触状态)下,会有与检测电极E2具有的电容Cx1相应的电流流过。电压检测器DET将与交流矩形波Sg相对应的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波形)。在手指等导体已接触或已接近的状态(接触状态)下,检测电极E2具有的电容Cx1会被增加接近检测电极E2的手指所形成的电容Cx2,会有比非接触状态的电容增加了的电容(Cx1+Cx2)所对应的电流流过。电压检测器DET将与交流矩形波Sg相对应的电流的变化转换为电压的变化(波形)。接触状态下波形的振幅要大于非接触状态下波形的振幅。由此,接触状态下的波形和非接触状态下的波形的电压差分的绝对值就会根据手指等从外部接触或接近的物体的影响而变化。开关SW在进行触摸检测时变为ON(打开)状态,在不进行触摸检测时变为OFF(关闭)状态,从而进行电压检测器DET的复位动作。
此外,关于由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式所带来的其他效果,凡是根据本发明的记载可知的内容,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设想的内容,都解释为当然是本发明带来的。
本发明可广泛地适用于以下方式涉及的检测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1)检测装置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以及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2)根据(1)所记载的检测装置,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有两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3)根据(1)或(2)所记载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两个连接部间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或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存在缝隙。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围成的一个网眼是平行四边形。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检测装置,在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二基准线时,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和。
(6)根据(1)所记载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主带状区域的第一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一辅助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主带状区域的第二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二辅助细线,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二主细线与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和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一主细线相接。
(7)根据(1)所记载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三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组,配置在第三宽度的第三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三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相接。
(8)根据(1)所记载的检测装置,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一基准线隔开的第一右区域和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二等分,在一个所述第一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右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左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二基准线隔开的第二右区域和第二左区域,所述第二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二等分,在一个所述第二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二右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左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9)显示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以及显示区域,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基板;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以及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
(10)根据(9)所记载的显示装置,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有两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11)根据(9)或(10)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两个连接部间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或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存在缝隙。
(12)根据(9)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围成的一个网眼是平行四边形。
(13)根据(9)至(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显示装置,在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二基准线时,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和。
(14)根据(9)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主带状区域的第一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一辅助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主带状区域的第二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二辅助细线,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二主细线与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和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相接,一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一主细线相接。
(15)根据(9)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第三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第三组,配置在第三宽度的第三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三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相接。
(16)根据(9)所记载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一基准线隔开的第一右区域和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二等分,在一个所述第一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右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左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二基准线隔开的第二右区域和第二左区域,所述第二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二等分,在一个所述第二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二右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左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符号说明
1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2 像素基板
3 对置基板 6 液晶层
10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部 10a 显示区域
10b 边缘区域 11 控制部
12 栅极驱动器 13 源极驱动器
14 驱动电极驱动器 20 显示装置
21 TFT基板 22 像素电极
30 检测装置 31 基板
32 滤色器 33a 导电性细线
33U 第一导电性细线 33V 第二导电性细线
33Y 第三导电性细线 33x、33xx 电连接部
331U 第一主细线 331V 第二主细线
332U 第一辅助细线 332V 第二辅助细线
37 布线 38 保护层
40 触摸检测部(检测部) 42 检测信号放大部
43 A/D转换部 44 信号处理部
45 坐标提取部 46 检测时刻控制部
AX、AXX 交叉区域 COML 驱动电极
GCL 扫描信号线 Pix 像素
SGL 像素信号线 SPix 副像素
SL 缝隙 TDL 检测电极
TDLB 检测块 Tr TFT元件
UA 第一带状区域 UAa 第一主带状区域
UAb 第一辅助带状区域 VA 第二带状区域
VAa 第二主带状区域 VAb 第二辅助带状区域
Vcom 驱动信号 Vdet 检测信号
Vdisp 影像信号 Vpix 像素信号
Vscan 扫描信号 YA 第三带状区域。

Claims (16)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
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以及
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有两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两个连接部间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或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存在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围成的一个网眼是平行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二基准线时,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和,
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主带状区域的第一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一辅助细线,
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主带状区域的第二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二辅助细线,
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二主细线与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和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一主细线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多个第三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组,配置在第三宽度的第三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三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一基准线隔开的第一右区域和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二等分,
在一个所述第一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右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左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
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二基准线隔开的第二右区域和第二左区域,所述第二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二等分,
在一个所述第二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二右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左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检测装置以及显示区域,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基板;
多个第一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面上,沿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二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
第一组,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以及
第二组,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与所述显示区域重叠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有两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多个连接部,在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相接,在两个连接部间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或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存在缝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围成的一个网眼是平行四边形。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宽度方向上二等分的直线作为第二基准线时,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二带状区域的第二宽度之和,
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的长度大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差,且小于等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基准线间的长度的两倍和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的第一宽度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主带状区域的第一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一宽度的第一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一辅助细线,
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包括: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主带状区域的第二主细线;以及配置在第二宽度的第二辅助带状区域的第二辅助细线,
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和两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二主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二主细线与一个所述第一主细线和一个所述第一辅助细线相接,
一个所述第二辅助细线与两个所述第一主细线相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多个第三导电性细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同一层上,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成角度的第三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组,配置在第三宽度的第三带状区域,且至少包括在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两个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
在所述第一带状区域、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和所述第三带状区域的交叉区域,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所述第三导电性细线相接。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一基准线隔开的第一右区域和第一左区域,所述第一基准线将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二等分,
在一个所述第一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一右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左区域的所述第一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列,
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包括:被第二基准线隔开的第二右区域和第二左区域,所述第二基准线将所述第二带状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二等分,
在一个所述第二带状区域,配置在所述第二右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和配置在所述第二左区域的所述第二导电性细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
CN201710212097.6A 2016-04-04 2017-03-31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2729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5499 2016-04-04
JP2016075499 2016-04-04
JP2016-154994 2016-05-08
JP2016154994A JP6744169B2 (ja) 2016-04-04 2016-08-05 検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2941A true CN107272941A (zh) 2017-10-20
CN107272941B CN107272941B (zh) 2020-06-09

Family

ID=60044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2097.6A Active CN107272941B (zh) 2016-04-04 2017-03-31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44169B2 (zh)
KR (2) KR101906446B1 (zh)
CN (1) CN107272941B (zh)
TW (1) TWI6179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2375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侦测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3117A1 (ja) * 2017-11-13 2019-05-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
CN113052076B (zh) * 2021-03-25 2024-02-27 敦泰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信号优化方法、电子装置以及存储芯片
TWI830240B (zh) * 2021-05-25 2024-01-21 矽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感測裝置及其感測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6415A (zh) * 2013-05-03 2013-07-3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导电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4718516A (zh) * 2012-12-27 2015-06-17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US9078364B2 (en) * 2011-12-16 2015-07-07 Fujifilm Corporation Electro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4332B2 (en) * 2008-08-01 2012-10-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Touch screen sensor with low visibility conductors
KR101111565B1 (ko) 2011-07-15 2012-02-15 유현석 벌집형 메시 패턴을 포함하는 정전식 터치 패널용 센서 및 정전식 터치 패널
WO2014021168A1 (ja) * 2012-07-31 2014-02-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4885139B (zh) * 2012-12-18 2017-05-2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膜的图案的决定方法
JP5893582B2 (ja) * 2013-03-27 2016-03-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3295671B (zh) * 2013-05-30 2016-08-10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透明导电膜
JP6170420B2 (ja) * 2013-12-02 2017-07-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KR102381795B1 (ko) * 2014-04-15 2022-03-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이티에스 터치센서 터치 센서용 전극, 터치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JP6329817B2 (ja) * 2014-06-10 2018-05-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CN105448386B (zh) * 2014-08-18 2018-10-12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元件及其导电膜
TWM518362U (zh) * 2015-09-16 2016-03-01 明興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8364B2 (en) * 2011-12-16 2015-07-07 Fujifilm Corporation Electroconductive sheet and touch panel
CN104718516A (zh) * 2012-12-27 2015-06-17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光透导电材料
CN103226415A (zh) * 2013-05-03 2013-07-31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导电结构及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2375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侦测系统
CN111832375B (zh) * 2019-04-22 2024-01-19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侦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7960B (zh) 2018-03-11
CN107272941B (zh) 2020-06-09
JP6744169B2 (ja) 2020-08-19
KR20180114524A (ko) 2018-10-18
JP2017188060A (ja) 2017-10-12
KR102010189B1 (ko) 2019-08-12
KR101906446B1 (ko) 2018-10-11
TW201737042A (zh) 2017-10-16
KR20170114938A (ko) 2017-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4808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touch detection device
CN104076995B (zh)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76998B (zh)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714689B (zh) 附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4076975B (zh)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076997B (zh)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793817B (zh) 显示装置
KR101693132B1 (ko) 인-셀 터치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207731256U (zh) 显示装置
CN107179847A (zh) 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975115A (zh) 检测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7037911A (zh) 触摸检测装置、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盖部件
CN106919280A (zh)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037909B (zh)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JP6842927B2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US10845636B2 (en) Input detection device
JP2017021531A (ja)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CN107272941A (zh)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6371656A (zh) 显示装置
CN107015714A (zh) 显示装置
JP7329641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