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571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5714A
CN107015714A CN201710060136.5A CN201710060136A CN107015714A CN 107015714 A CN107015714 A CN 107015714A CN 201710060136 A CN201710060136 A CN 201710060136A CN 107015714 A CN107015714 A CN 107015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supply line
voltage supply
branch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0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5714B (zh
Inventor
胜田忠义
福岛俊明
小日向直之
小出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15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5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5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5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8Touchless 2D- digitiser, i.e. digitiser detecting the X/Y position of the input means, finger or stylus, also when it does not touch, but is proximate to the digitiser's interaction surface without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Z dir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与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1焊盘(P1DC、P1L、P1H);一端与第1焊盘(P1DC、P1L、P1H)电连接的电压供给线;与电压供给线及第2电极电连接的公共布线;形成在电压供给线与公共布线之间的晶体管;和作为电压供给线的一部分、从分支部(L1A、L2LA、L2HA)延伸并与第1焊盘(P1DC、P1L、P1H)电连接的分支布线。而且,在俯视下,分支部(L1A、L2LA、L2HA)与第1焊盘(P1DC、P1L、P1H)相比位于绝缘性基板的中央侧。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例如,涉及能够根据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所谓触摸面板的、能够检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触摸检测装置受到关注。触摸面板安装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上或者用于一体化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该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各种按钮图像等,用触摸面板取代通常的机械式按钮而能够输入信息。这样的具有触摸面板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不需要键盘、鼠标、小型键盘(keypad)这样的输入装置,因此,除了计算机以外,在移动电话等移动信息终端等中,也具有使用扩大的倾向。
作为触摸检测装置的方式,存在光学式、电阻式、静电电容式等若干方式。其中,静电电容式的触摸检测装置具有比较简单的构造,且能够实现低耗电,因此用于移动信息终端等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756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可知由于将显示功能和触摸检测功能一体化,所以例如将显示用的驱动电极兼作为触摸检测用的驱动电极。因此,在驱动电极上连接有用于选择性地对各驱动电极进行驱动的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在触摸检测时,需要对被选择的驱动电极及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分别供给规定的电压。
例如,在多个驱动电极沿着面板的纵向延伸、且沿着横向排列地配置的情况下,将触摸检测时需要的电压从配置于面板的横向左侧及右侧的电压供给线经由开关电路向各驱动电极供给。因此,在多个驱动电极中,越是配置在面板的横向中央侧的驱动电极则电阻变得越高,被选择的驱动电极及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的时间常数容易恶化。其结果是,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恶化成为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显示装置为包含绝缘性基板、光学元件层、驱动上述光学元件层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上述显示装置具备:与上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1焊盘;一端与上述第1焊盘电连接的电压供给线;与上述电压供给线及上述第2电极电连接的公共布线;形成在上述电压供给线与上述公共布线之间的晶体管;以及作为上述电压供给线的一部分、且从分支部延伸并与上述第1焊盘电连接的分支布线。并且,在俯视下,上述分支部与上述第1焊盘相比位于上述绝缘性基板的中央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的概略剖面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像素排列的一例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触摸检测器件的驱动电极及触摸检测电极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针对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1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用于选择性地使驱动电极驱动的开关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的驱动电极的远端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2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3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4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5例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2 像素基板
3 对置基板
6 液晶层
10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
20 液晶显示器件
30 触摸检测器件
40 触摸检测部
CL 公共布线
COML 驱动电极
CDR 驱动电极驱动电路
CSW 开关电路
FPC 柔性印刷基板
IC 驱动器芯片
L1 第1电压供给线
L1A 分支部
L1a a布线部
L1b b布线部
L1c c布线部
L1d d布线部
L1e e布线部
L2L 第2电压供给线
L2LA 分支部
L2La a布线部
L2Lb b布线部
L2Lc c布线部
L2Ld d布线部
L2Le e布线部
L2H 第2电压供给线
L2HA 分支部
L2Ha a布线部
L2Hb b布线部
L2Hc c布线部
L2Hd d布线部
L2He e布线部
P1DC、P1L、P1H 第1焊盘
P2DC、P2L、P2H 第2焊盘
P3DC、P3L、P3H 第3焊盘
SSW RGB选择电路
SL 影像信号线
T1、T2L、T2H 晶体管
WL 引出布线
WLA 第1引出布线组
WLB 第2引出布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此外,公开内容只不过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保持发明主旨的适当变更,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存在附图与实际状态相比将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示意性地表示的情况,但这不过只是一例,并不限定对本发明的解释。
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有时对与关于已有附图描述过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附图中,也存在根据附图省略用于区别构造物而标注的阴影线(网点)的情况。
(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具备从设有光学元件层的显示区域周围的周边区域向显示区域的多个元件供给信号的机构的显示装置。在上述那样的显示装置中,能够例示例如作为光学元件层而包含液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快门等的各种显示装置。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列举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但作为其他适用例,可列举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其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等所有平板型的显示装置。
以下,作为实施方式,说明将液晶显示装置适用于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例子。在此,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是指在显示装置所含有的像素基板(也称作晶体管基板等)及对置基板(也称作彩色滤光片基板等)中的某一方上设有触摸检测用的检测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进一步设置成使驱动电极作为触摸面板的驱动电极而动作的这一特征的in-cell(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类型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具备: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控制部11、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源极选择器部14、驱动电极驱动器15、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和触摸检测部40。该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是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内置了触摸检测功能而成的显示器件。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是使将液晶显示元件用作光学元件的液晶显示器件20和静电电容型的触摸检测器件30一体化而成的所谓in-cell类型的装置。此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也可以是在将液晶显示元件用作光学元件的液晶显示器件20之上安装静电电容型的触摸检测器件30而成的所谓on-cell(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振片之间)类型的装置。
液晶显示器件20是根据从栅极驱动器12供给的扫描信号Vscan,对每一水平行依次扫描来进行显示的器件。
控制部11是基于由外部供给的影像信号Vdisp对栅极驱动器12、源极驱动器13、驱动电极驱动器15及触摸检测部40分别供给控制信号并以使其彼此同步地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的电路。
栅极驱动器12具有基于从控制部11供给的控制信号,依次选择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成为显示驱动对象的一水平行的功能。
源极驱动器13是基于从控制部11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向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后述(图4)各像素Pix(副像素SPix)供给像素信号Vpix的电路。源极驱动器13从一水平行的量的影像信号生成将液晶显示器件20的多个副像素SPix的像素信号Vpix分时复用的像素信号,并向源极选择器部14供给。
另外,源极驱动器13生成用于将多路复用为图像信号Vsig的像素信号Vpix分离所需要的开关控制信号SLS,并与像素信号Vpix一起向源极选择器部14供给。源极选择器部14以按与后述(图3)的彩色滤光片32的各颜色对应的每个副像素SPix依次进行写入的方式,进行供给像素信号Vpix的多路复用驱动。
驱动电极驱动器15是基于从控制部11供给的控制信号来向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后述(图2)驱动电极COML供给驱动信号Vcom(后述的图7及图8等所示的以电压TPL和电压TPH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电压VCOMDC的直流电压)的电路。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根据驱动电极驱动器15所生成的开关控制信号COMS,对供给驱动信号Vcom的驱动电极COML进行选择。
触摸检测器件30是基于静电电容型触摸检测的原理而动作并输出触摸检测信号Vdet的器件。
触摸检测器件30将经由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从驱动电极驱动器15供给的驱动信号Vcom作为触摸检测用的驱动信号Vcom(以下,也称作触摸驱动信号Vcom)向驱动电极COML供给,根据触摸驱动信号Vcom,针对每一检测块依次扫描来进行触摸检测。
触摸检测器件30从后述(图5)的多个触摸检测电极TDL按每个检测块输出触摸检测信号Vdet,并向触摸检测部40供给。
触摸检测部40是基于从控制部11供给的控制信号和从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触摸检测器件30供给的触摸检测信号Vdet来检测有无针对触摸检测器件30的触摸(接近状态或接触状态)、且在有触摸的情况下求出其在触摸检测区域中的坐标等的电路。该触摸检测部40具备触摸检测信号放大部42、A/D(Analog to Digital)转换部43、信号处理部44、坐标提取部45和检测定时控制部46。
触摸检测信号放大部42对从触摸检测器件30供给的触摸检测信号Vdet进行放大。此外,触摸检测信号放大部42也可以具备低通模拟滤波器,该低通模拟滤波器除去触摸检测信号Vdet中包含的高频成分(噪声成分)、且取出触摸成分并分别输出。
A/D转换部43是在与驱动信号Vcom同步的定时对从触摸检测信号放大部42输出的模拟信号分别进行采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路。
信号处理部44具备数字滤波器,该数字滤波器将A/D转换部43的输出信号中包含的、比对触摸驱动信号Vcom采样得到的频率高的频率成分(噪声成分)除去并取出触摸成分。信号处理部44是基于A/D转换部43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有无针对触摸检测器件30的触摸的逻辑电路。
坐标提取部45是在信号处理部44中检测到触摸时求出其触摸面板坐标的逻辑电路。检测定时控制部46以A/D转换部43、信号处理部44和坐标提取部45同步地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坐标提取部45输出触摸面板坐标来作为信号输出Vout。
<模块>
图2是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模块的一例的图。
如图2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包含液晶显示器件20、栅极驱动器12L、12R、RGB选择电路SSW、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和驱动器芯片IC。RGB选择电路SSW包含在图1所示的源极选择器部14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包含在图1所示的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中。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包含在图1所示的驱动电极驱动器15中。驱动器芯片IC包含图1所示的控制部11、源极驱动器13等。
栅极驱动器12L、12R、RGB选择电路SSW、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及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形成在作为玻璃基板的TFT基板21上。栅极驱动器12L、12R在俯视下夹着液晶显示器件20形成于左右(TFT基板21的长边侧)。栅极驱动器12L形成在左侧,栅极驱动器12R形成在右侧。RGB选择电路SSW、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及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在俯视下形成于液晶显示器件20的下侧(TFT基板21的短边侧)。在液晶显示器件20的下侧,以RGB选择电路SSW、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顺序排列。
驱动器芯片IC是安装在TFT基板21上的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内置有图1所示的控制部11、源极驱动器13等显示动作所需要的各电路。驱动器芯片IC在俯视下安装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下侧。有时也将TFT基板21的安装有驱动器芯片IC的部分称作面板。此外,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也可以在驱动器芯片IC中内置有栅极驱动器12等电路。
在TFT基板21上,RGB选择电路SSW连接于液晶显示器件20的影像信号线SL与驱动器芯片IC之间而形成。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连接于驱动电极COML而形成。
该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的液晶显示器件20在针对TFT基板21表面的垂直方向下(俯视下),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极COML、和以与驱动电极COML立体交叉的方式形成的扫描信号线GL。另外,液晶显示器件20在针对TFT基板21表面的垂直方向下,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电极COML、和以沿与驱动电极COML不交叉而是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影像信号线SL。
驱动电极COML形成为在液晶显示器件20的长边方向(纵向)上延伸且在短边方向(横向)上排列,后述(图5)的触摸检测电极TDL形成为在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短边方向上延伸且在长边方向上排列。触摸检测电极TDL的输出经由设在液晶显示器件20的短边侧且由柔性印刷基板FPC等构成的端子部而与安装在该模块外部的触摸检测部40(参照图1)连接。
在柔性印刷基板FPC上,形成有向形成于TFT基板21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供给电源的电压供给线。详情将在后叙述(图7及图8等),在电压供给线中具有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通过该柔性印刷基板FPC向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供给电压VCOMDC、电压TPL及电压TPH。
<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
接下来,详细说明上述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结构例。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的概略截面构造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20的像素排列的一例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器件10具备像素基板2、在垂直方向上与该像素基板2的表面相对地配置的对置基板3、和插设在像素基板2与对置基板3之间的液晶层6。
液晶层6构成为具备多个液晶分子,根据电场的状态调制从液晶层通过的光。此外,也可以在图3所示的液晶层6与像素基板2之间、以及液晶层6与对置基板3之间分别配设取向膜。
对置基板3包含玻璃基板31、和形成在该玻璃基板31的一方的面(液晶层6侧)上的彩色滤光片32。在玻璃基板31的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作为触摸检测器件30的检测电极的触摸检测电极TDL,而且,在该触摸检测电极TDL之上配设有偏振片35A。
像素基板2包含作为电路基板的TFT基板21、以矩阵状配设在该TFT基板21上(液晶层6侧)的多个像素电极22、形成在TFT基板21与像素电极22之间的多个驱动电极COML、将像素电极22与驱动电极COML之间绝缘的绝缘层24、和配设在TFT基板21的下表面侧的入射侧偏振片35B。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像素电极22与驱动电极COML之间产生边缘电场、由此使液晶分子旋转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但也能够采用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模式等其他横电场模式。此外,还可以采用作为纵电场模式的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模式或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模式等。
像素电极22及驱动电极COML由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的透射性导电膜形成。
在TFT基板21上,形成有图4所示的各副像素SPix的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Transistor)元件Tr、向各像素电极22供给像素信号Vpix的影像信号线SL、驱动各TFT元件Tr的扫描信号线GL等布线。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器件20具有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副像素SPix。副像素SPix具备TFT元件Tr、液晶元件LC及保持电容C。TFT元件Tr由薄膜晶体管构成,在本例中,由n沟道的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TFT构成。TFT元件Tr的源极与影像信号线SL连接,栅极与扫描信号线GL连接,漏极与液晶元件LC的一端连接。液晶元件LC的一端与TFT元件Tr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极COML连接。液晶元件LC是基于像素信号Vpix发挥图像显示功能的显示功能层。保持电容C的一端与TFT元件Tr的漏极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极COML连接。
副像素SPix通过扫描信号线GL而与液晶显示器件20的属于同一行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扫描信号线GL与栅极驱动器12连接,由栅极驱动器12供给扫描信号Vscan。另外,副像素SPix通过影像信号线SL而与液晶显示器件20的属于同一列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影像信号线与源极驱动器13连接,由源极驱动器13供给像素信号Vpix。而且,副像素SPix通过驱动电极COML而与液晶显示器件20的属于同一列的其他副像素SPix相互连接。驱动电极COML经由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与驱动电极驱动器15连接,由驱动电极驱动器15供给驱动信号Vcom。也就是说,在本例中,属于同一列的多个副像素SPix共用一条驱动电极COML。
图1所示的栅极驱动器12经由图4所示的扫描信号线GL向副像素SPix的TFT元件Tr的栅极施加扫描信号Vscan,由此将以矩阵状形成在液晶显示器件20上的副像素SPix中的一行(一水平行)依次选择为显示驱动的对象。图1所示的源极驱动器13经由图4所示的影像信号线SL向构成由栅极驱动器12依次选择的一水平行的各副像素SPix分别供给像素信号Vpix。而且,在这些副像素SPix中,根据供给的像素信号Vpix,进行一水平行的显示。图1所示的驱动电极驱动器15施加驱动信号Vcom,来驱动图3及图4等所示的驱动电极COML。
如上所述,液晶显示器件20通过以使栅极驱动器12分时地依次对扫描信号线GL进行线扫描的方式进行驱动,来依次选择一水平行。另外,液晶显示器件20通过由源极驱动器13对属于一水平行的副像素SPix供给像素信号Vpix,而针对每一水平行进行显示。在进行该显示动作时,驱动电极驱动器15对该一水平行所对应的驱动电极COML施加显示用的驱动信号Vcom。像这样,驱动电极COML作为液晶显示器件20的公共电极(common electrode)而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触摸检测器件30的驱动电极而发挥功能。在以下说明中,将作为显示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Vcom也记作显示驱动信号Vcom,将作为触摸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Vcom也记作触摸驱动信号Vcom。
图3所示的彩色滤光片32周期地排列有例如着色成红(R)、绿(G)、蓝(B)这三色的彩色滤光片的颜色区域,在上述的图4所示的各副像素SPix中将R、G、B这三色的颜色区域32R、32G、32B作为一组而对应为像素Pix。像这样,副像素Spix能够进行单色的颜色显示。彩色滤光片32在与TFT基板21垂直的方向上与液晶层6相对。此外,彩色滤光片32若着色成不同的颜色,则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组合。也可以不具有彩色滤光片32。像这样,也可以具有不存在彩色滤光片的区域、即透明的副像素。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极COML作为液晶显示器件20的驱动电极而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触摸检测器件30的驱动电极而发挥功能。驱动电极COML在针对TFT基板21表面的垂直方向上,与像素电极22相对。配置成一个驱动电极COML与一个像素电极22(构成一列的像素电极22)对应。另外,驱动电极COML沿与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此外,驱动电极COML只要在与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扫描信号线GL的延伸方向上,俯视下利用包含一个以上的像素(副像素)的宽度分割即可,也可以沿与上述的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触摸检测器件30的驱动电极及触摸检测电极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触摸检测器件30由设于对置基板3的触摸检测电极TDL、及设于像素基板2的驱动电极COML构成。另外,驱动电极COML被分割成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的电极图案。此外,驱动电极COML不限于分割成多个条状的形状。例如,驱动电极COML也可以是梳齿形状。或者,驱动电极COML只要分割成多个即可,分割驱动电极COML的狭缝的形状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另外,驱动电极COML也可以利用与选择信号线所对应的像素电极显示的副像素Spix在与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的长度分割。
在进行触摸检测动作时,通过驱动电极驱动器15(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及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驱动电极开关电路CSW)对驱动电极COML的各电极图案依次供给驱动信号Vcom,分时地依次进行线扫描驱动。触摸检测电极TDL由沿与驱动电极COML的电极图案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图案构成。而且,触摸检测电极TDL在针对TFT基板21表面的垂直方向上,与驱动电极COML相对。触摸检测电极TDL的各电极图案分别与触摸检测部40(参照图1)的触摸检测信号放大部42的输入连接。通过驱动电极COML和触摸检测电极TDL而相互交叉的电极图案在其交叉部分处产生静电电容。
通过该结构,在触摸检测器件30中,在进行触摸检测动作时,以图1所示的驱动电极驱动器15及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分时地依次进行线扫描的方式进行驱动。驱动电极驱动器15及驱动信号选择器部16仅向例如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供给驱动信号Vcom(后述的图7及图8等所示的以电压TPL和电压TPH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不向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供给驱动信号Vcom。将该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设为固定电位(后述的图7及图8等所示的电压VCOMDC的直流电压)。由此,沿扫描方向Scan依次选择驱动电极COML的一个检测块(触摸检测电极TDL),触摸检测器件30从触摸检测电极TDL输出触摸检测信号Vdet。
例如,上述的驱动电极COML以能够在与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进行扫描的方式分割成多个。因此,扫描方向Scan成为与影像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像这样触摸检测器件30进行一个检测块的触摸检测。而且,如图5所示,相互立体交叉的电极图案将静电电容式触摸传感器构成为矩阵状。由此,通过在触摸检测器件30的触摸检测面的整体范围内进行扫描,也能够检测产生外部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位置。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即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在此,为了易于理解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一边与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进行比较一边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一例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将显示功能和触摸检测功能一体化,所以将显示用的驱动电极兼作为触摸检测用的驱动电极。因此,在驱动电极COML上连接有用于选择性地使各驱动电极COML驱动的开关电路CSW。该开关电路CSW在触摸检测时,需要对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及没有被选择(非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分别供给规定的电压。
例如,如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图6那样,在俯视下多个驱动电极COML配置成沿着面板的纵向(第2方向)延伸、且沿着横向(第1方向)排列的情况下,开关电路CSW在各驱动电极COML的下侧端部能够电连接地配置有构成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参照后述的图8)。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配置成仿照各驱动电极COML的配置而沿着横向排列。即,在图6中,在配置有多个驱动电极COML的像素区域(显示区域)的下侧具有周边区域,在该周边区域中配置有开关电路CSW,而且,在开关电路CSW的下侧配置有驱动器芯片IC。而且,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侧配置有柔性印刷基板FPC。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在图6的俯视下,触摸检测时所需要的电压从柔性印刷基板FPC输入,从配置于面板的横向左侧及右侧的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左右两方经由开关电路CSW而供给至各驱动电极COML。因此,在多个驱动电极COML中,越是配置在面板的横向中央侧的驱动电极COML则电阻变得越高,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及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的时间常数容易恶化。其结果是,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恶化成为课题。
即,时间常数τ以电阻R与静电电容C之积(τ=R×C)表示,与电阻值成正比例地变大。由此,在图6所示的比较例中,越在面板的横向中央侧,则电源的电阻变得越高,会产生因时间常数的不足导致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恶化。该触摸检测特性的恶化在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及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中均会产生。该现象在面板尺寸越大时越显著,另外,在分辨率越高时越显著。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解决了比较例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的课题,能够改善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以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说明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各例。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1例>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表示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1例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用于选择性地使驱动电极驱动的开关电路的一例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中的驱动电极的远端进行比较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如图7及图8(也参照图1~图5等)所示,是包含绝缘性基板(像素基板2)、光学元件层(液晶层6)、驱动光学元件层的第1电极(像素电极22)及第2电极(驱动电极COML)、和驱动电路(柔性印刷基板FPC或驱动器芯片IC)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备第1焊盘P1DC、P1L、P1H及第2焊盘P2DC、P2L、P2H、作为电压供给线的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公共布线CL、晶体管T1、T2L、T2H、和分支布线。
第1焊盘P1DC、P1L、P1H及第2焊盘P2DC、P2L、P2H与作为驱动电路的柔性印刷基板FPC或驱动器芯片IC电连接。在此,第1焊盘P1DC、P1L、P1H及第2焊盘P2DC、P2L、P2H与作为驱动电路的柔性印刷基板FPC电连接,在与柔性印刷基板FPC之间的连接部中,第1焊盘P1DC、P1L、P1H配置在面板的横向(第1方向)的左侧,第2焊盘P2DC、P2L、P2H配置在面板的横向的右侧。
作为电压供给线的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一端与第1焊盘P1DC、P1L、P1H电连接,另一端与第2焊盘P2DC、P2L、P2H电连接。分支布线是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一部分,从分支部L1A、L2LA、L2HA延伸并与第1焊盘P1DC、P1L、P1H电连接。公共布线CL与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以及作为第2电极的驱动电极COML电连接。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第1电压供给线分成的两个部分L1A和L1B中,将L1A设为分支部,将L1B设为合流部。但是,这仅为用于说明而区分记载,也可以将L1B设为分支部,将L1A设为合流部。在第2电压供给线中也是同样的。
晶体管T1、T2L、T2H形成在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与公共布线CL之间。该晶体管T1、T2L、T2H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晶体管T1、T2L、T2H例如与构成像素的TFT元件Tr同样地,由薄膜晶体管构成。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如图7及图8(也参照图1~图5等)所示,具备多条影像信号线SL、多条引出布线WL、作为第2电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和驱动器芯片IC。
多条影像信号线SL形成于像素区域。多条引出布线WL形成于周边区域。多条引出布线WL中的一条与多条影像信号线SL中的一条连接。多条引出布线WL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WLA和第2引出布线组WLB。该第1引出布线组WLA及第2引出布线组WLB的一端与驱动器芯片IC连接,另一端与RGB选择电路SSW连接。在该第1引出布线组WLA及第2引出布线组WLB中,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驱动器芯片IC之间的连接部配置在面板的横向(第1方向)的左侧,第2引出布线组WLB与驱动器芯片IC之间的连接部配置在面板的横向的右侧。
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驱动晶体管T1、T2L、T2H。该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配置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驱动器芯片IC连接有多条引出布线WL。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作为第2电极的驱动电极COML具有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电极、及检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电极的功能。电压供给线中的第1电压供给线L1是在驱动电极COML作为显示电极而发挥功能的显示期间供给电压VCOMDC的直流电压的布线。
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是在驱动电极COML作为检测电极而发挥功能的触摸检测期间供给电压TPL及电压TPH的布线。相对地,电压TPL是低电平的电压,电压TPH是高电平的电压。第2电压供给线L2L供给电压TPL,第2电压供给线L2H供给电压TPH,由此生成以电压TPL和电压TPH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在此,说明了使用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来生成以电压TPL和电压TPH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的情况,但也能够通过一条电压供给线来供给该交流驱动信号。
在图7及图8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1例中,俯视下,对于配置在面板的横向(第1方向)的左侧及右侧的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这三种电源,在图6所示的比较例那样的从左侧及右侧双方引入的供电路径的基础上,还设有如下供电路径:从驱动器芯片IC的横向引入三种电源的分支布线,将分支布线排布到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并从中央部分引出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
在图7及图8的例子中,关于第1电压供给线L1,追加了如下供电路径:从驱动器芯片IC的横向即左侧及右侧这两方引入分支布线,使分支布线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而使双方合流,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L,追加了如下供电路径:从驱动器芯片IC的横向的左侧引入分支布线,使分支布线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H,追加了如下供电路径:从驱动器芯片IC的横向的右侧引入分支布线,使分支布线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
具体地说,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具有a布线部L1a、b布线部L1b、c布线部L1c、d布线部L1d、和e布线部L1e。其中,d布线部L1d及e布线部L1e是作为第1电压供给线L1的一部分的分支布线。
a布线部L1a形成为一端与第1焊盘P1DC连接,从第1焊盘P1DC沿作为第2方向的纵向延伸。在该a布线部L1a上设有分支布线的合流部L1B。b布线部L1b形成为一端与第2焊盘P2DC连接,从第2焊盘P2DC沿纵向延伸。在该b布线部L1b上设有分支布线的合流部L1B。
c布线部L1c沿作为第1方向的横向延伸,一端与a布线部L1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b布线部L1b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在a布线部L1a与b布线部L1b之间。该c布线部L1c与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1连接。在该c布线部L1c上,在横向的中央部设有分支部L1A。
c布线部L1c与a布线部L1a和b布线部L1b相比宽度或厚度更大,而电阻更低。在将c布线部L1c设为低电阻的情况下,c布线部L1c在横向上延伸很长的距离,因此第1电压供给线L1的电阻大幅降低,第1电压供给线L1的时间常数得到改善。
d布线部L1d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沿纵向延伸,一端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连接,另一端与e布线部L1e的一端连接。该d布线部L1d从分支部L1A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而与e布线部L1e相连。e布线部L1e沿横向延伸,一端与d布线部L1d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a布线部L1a的合流部L1B及b布线部L1b的合流部L1B连接。该e布线部L1e配置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
在该第1电压供给线L1中,俯视下,配置成分支部L1A与第1焊盘P1DC及第2焊盘P2DC相比位于作为绝缘性基板的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由此,针对驱动电极COML的供电路径增加到像素基板2的左侧、右侧和中央侧这三个系统。因此,如图9所示,驱动电极COML的远端(时间常数最大的部分)在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中为像素基板2的横向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左右偏移。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电源供给线的时间常数。
另外,与驱动器芯片IC之间的连接部的多条引出布线WL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WLA和第2引出布线组WLB。而且,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1d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延伸。
另外,第1引出布线组WLA处于a布线部L1a与d布线部L1d之间。而且,为d布线部L1d的宽度大于a布线部L1a的宽度的构造。同样地,第2引出布线组WLB处于b布线部L1b与d布线部L1d之间。而且,为d布线部L1d的宽度大于b布线部L1b的宽度的构造。在此,规定了俯视下的布线部的宽度,但也能够规定剖视下的厚度。在规定厚度的情况下,为d布线部L1d的厚度大于a布线部L1a及b布线部L1b的厚度的构造。像这样,通过设为布线部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两方较大的构造,能够实现电源的低电阻化。另外,若将d布线部L1d的宽度设为较大,则能够减小a布线部L1a及b布线部L1b的宽度,因此也有利于下边(驱动器区域)的边框的窄边框化。
另外,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设有对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1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
另外,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具有俯视下与驱动器芯片IC重叠的e布线部L1e。为该e布线部L1e的宽度大于a布线部L1a的宽度的构造。同样地,为e布线部L1e的宽度大于b布线部L1b的宽度的构造。在此,规定了俯视下的布线部的宽度,但也能够规定剖视下的厚度。在规定厚度的情况下,设为e布线部L1e的厚度大于a布线部L1a及b布线部L1b的厚度的构造。通过设为这样的构造,能够实现电源的低电阻化,并且,若将e布线部L1e的宽度设为较大,则能够减小a布线部L1a及b布线部L1b的宽度,因此也有利于下边(驱动器区域)的边框的窄边框化。
接下来,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如下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L2L具有a布线部L2La、b布线部L2Lb、c布线部L2Lc、d布线部L2Ld和e布线部L2Le。其中,d布线部L2Ld及e布线部L2Le是作为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一部分的分支布线。
a布线部L2La形成为一端与第1焊盘P1L连接,从第1焊盘P1L沿作为第2方向的纵向延伸。在该a布线部L2La上设有分支布线的合流部L2LB。b布线部L2Lb形成为一端与第2焊盘P2L连接,从第2焊盘P2L沿纵向延伸。
c布线部L2Lc沿作为第1方向的横向延伸,一端与a布线部L2L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b布线部L2Lb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在a布线部L2La与b布线部L2Lb之间。该c布线部L2Lc与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2L连接。在该c布线部L2Lc上,在横向的中央部设有分支部L2LA。
c布线部L2Lc与a布线部L2La和b布线部L2Lb相比宽度或厚度较大,而电阻较低。在将c布线部L2Lc设为低电阻的情况下,c布线部L2Lc在横向上延伸很长的距离,因此第2电压供给线L2的电阻大幅降低,第2电压供给线L2的时间常数得到改善。
d布线部L2Ld从c布线部L2Lc的分支部L2LA沿纵向延伸,一端与c布线部L2Lc的分支部L2LA连接,另一端与e布线部L2Le的一端连接。该d布线部L2Ld从分支部L2LA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而与e布线部L2Le相连。e布线部L2Le沿横向延伸,一端与d布线部L2Ld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a布线部L2La的合流部L2LB连接。该e布线部L2Le配置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
在该第2电压供给线L2L中,也与第1电压供给线L1同样地,配置成在俯视下分支部L2LA与第1焊盘P1L及第2焊盘P2L相比位于作为绝缘性基板的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
另外,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2Ld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延伸。为该d布线部L2Ld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大于a布线部L2La及b布线部L2Lb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的构造。
另外,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对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2L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
另外,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分支布线具有俯视下与驱动器芯片IC重叠的e布线部L2Le。为该e布线部L2Le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大于a布线部L2La及b布线部L2Lb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的构造。通过这样的构造,在第2电压供给线L2L中,也能够得到与第1电压供给线L1相同的效果。
接下来,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如下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L2H具有a布线部L2Ha、b布线部L2Hb、c布线部L2Hc、d布线部L2Hd和e布线部L2He。其中,d布线部L2Hd及e布线部L2He是作为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一部分的分支布线。
a布线部L2Ha形成为一端与第1焊盘P1H连接,从第1焊盘P1H沿作为第2方向的纵向延伸。b布线部L2Hb形成为一端与第2焊盘P2H连接,从第2焊盘P2H沿纵向延伸。在该b布线部L2Hb上设有分支布线的合流部L2HB。
c布线部L2Hc沿作为第1方向的横向延伸,一端与a布线部L2H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b布线部L2Hb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在a布线部L2Ha与b布线部L2Hb之间。该c布线部L2Hc与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2H连接。在该c布线部L2Hc上,在横向的中央部设有分支部L2HA。
d布线部L2Hd从c布线部L2Hc的分支部L2HA沿纵向延伸,一端与c布线部L2Hc的分支部L2HA连接,另一端与e布线部L2He的一端连接。该d布线部L2Hd从分支部L2HA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而与e布线部L2He相连。e布线部L2He沿横向延伸,一端与d布线部L2Hd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b布线部L2Hb的合流部L2HB连接。该e布线部L2He配置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
在该第2电压供给线L2H中,也与第1电压供给线L1同样地,配置成在俯视下,分支部L2HA与第1焊盘P1H及第2焊盘P2H相比位于作为绝缘性基板的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
另外,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2Hd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延伸。为该d布线部L2Hd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大于a布线部L2Ha及b布线部L2Hb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的构造。
另外,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形成有对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2H进行驱动的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
另外,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分支布线具有俯视下与驱动器芯片IC重叠的e布线部L2He。为该e布线部L2He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大于a布线部L2Ha及b布线部L2Hb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的构造。通过这样的构造,在第2电压供给线L2H中,也能够得到与第1电压供给线L1相同的效果。
而且,使用图7及图8,对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进行比较。第1电压供给线L1是在第2电极即驱动电极COML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电极而发挥功能的显示期间供给电压VCOMDC的布线。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是在驱动电极COML作为检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电极而发挥功能的触摸检测期间供给电压TPL及电压TPH的布线。第2电压供给线L2L供给电压TPL,第2电压供给线L2H供给电压TPH,由此生成以电压TPH和电压TPL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
作为开关电路CSW的各开关而发挥功能的晶体管具有第1晶体管T1和第2晶体管T2L及第2晶体管T2H。将第1晶体管T1和第2晶体管T2L及第2晶体管T2H设为一组,与驱动电极COML对应地设置。
第1电压供给线L1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1d及e布线部L1e。第2电压供给线L2L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2Ld及e布线部L2Le。第2电压供给线L2H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2Hd及e布线部L2He。
第1电压供给线L1经由第1晶体管T1与公共布线CL电连接。第2电压供给线L2L经由第2晶体管T2L与公共布线CL电连接。第2电压供给线L2H经由第2晶体管T2H与公共布线CL电连接。公共布线CL与驱动电极COML连接。
在对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第1电压供给线L1为电阻值比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低的构造。例如,布线的宽度、厚度、长度、以及布线的材料等会影响到电阻值。因此,电阻值低的构造意味着是布线的宽度和/或厚度大、或长度小的构造,而且布线的材料为低电阻的材料。由此,与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相比能够实现第1电压供给线L1的低电阻化。
多条引出布线WL如上所述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WLA和第2引出布线组WLB。第1电压供给线L1如上所述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1d。第2电压供给线L2L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2Ld。第2电压供给线L2H具有作为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即d布线部L2Hd。在第1引出布线组WLA与第2引出布线组WLB之间的区域,形成有d布线部L1d、d布线部L2Ld及d布线部L2Hd、和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而且,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处于d布线部L1d与d布线部L2Ld及d布线部L2Hd之间。
另外,在第1电压供给线L1中,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1d从分支部L1A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而与e布线部L1e相连。与之相对,在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中,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2Ld、L2Hd从分支部L2LA、L2HA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而与e布线部L2Le、L2He相连。由此,通过在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配置第1电压供给线L1的d布线部L1d这一个布线部,在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配置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d布线部L2Ld和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d布线部L2Hd这两个布线部,而能够设为一条的第1电压供给线L1的d布线部L1d的宽度(或厚度,或者其双方)更大的构造从而实现低电阻化。
另外,第1电压供给线L1与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相比更为重要。因此,在第1电压供给线L1中,分支布线从分支部L1A通过d布线部L1d及e布线部L1e而与a布线部L1a的合流部L1B与b布线部L1b的合流部L1B这两侧相连。
在以上那样的构造中,例如,在像素基板2上的第1金属层上配置扫描信号线布线层、在第2金属层上配置影像信号线布线层、在第3金属层上配置其他布线层这样的构造中,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配置在与影像信号线布线层同层的第2金属层。在该情况下,从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分支的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1d、L2Ld、L2Hd与第2金属层重叠,越过该第2金属层的部分(图7所示的X部)成为将布线层改为第1金属层或第3金属层而越过的构造。
另外,引出布线WL具有与驱动器芯片IC的输出相连且形成于扫描信号线布线层的直线部、和与RGB选择电路SSW相连且形成于影像信号线布线层的斜线部,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L1d、L2Ld、L2Hd与斜线部交叉。这是为了通过以最短距离排布分支布线来实现低电阻化,为此,使分支布线与引出布线WL在扫描信号线布线层中交叉。像这样,分支布线具有与引出布线WL重叠的重叠部(d布线部L1d、L2Ld、L2Hd),在该重叠部和重叠部以外的部分中布线层不同。
使用图8来说明驱动电极COML的开关电路CSW的动作。触摸检测期间中,由于通过驱动电极(第2电极)驱动电路CDR使晶体管T2L和晶体管T2H交替地成为导通状态,所以在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中供给有以电压TPL和电压TPH为振幅发生的交流驱动信号。此时,与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对应的晶体管T1为截止状态。另一方面,通过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使晶体管T1成为导通状态,由此没有被选择(非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固定为电压VCOMDC的直流电压。此时,与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对应的晶体管T2L和晶体管T2H为截止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图7及图8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1例,通过在开关电路CSW的左侧及右侧的基础上也从中央侧进行供电,增加了通向驱动电极COML的供电路径。由此,能够降低电源的电阻。其结果是,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及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的时间常数得以改善,例如,估计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的时间常数得到大约25%的改善,没有被选择的驱动电极COML的时间常数得到大约50%的改善,具有能够改善因时间常数引起的触摸检测特性的效果。该现象在面板尺寸越大时越显著,另外,在分辨率越高时越显著,因此对于大型化、高分辨率化也具有效果。或者,在不需要进一步改善时间常数的情况下,通过缩窄原本排布到开关电路CSW内的电压供给线的布线宽度,而具有能够在维持时间常数的状态下实现窄边框化的效果。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2例>
图10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表示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2例的说明图。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例的不同点。
在图10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2例中,在像素基板2上设有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中央附近连接有驱动器芯片IC的凸点(bump)的三种电源的第3焊盘P3DC、P3L、P3H,分支布线为从柔性印刷基板FPC经由驱动器芯片IC的三种电源的第3焊盘P3DC、P3L、P3H并且同时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从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的供电路径。分支布线的e布线部L1e、L2Le、L2He与第3焊盘P3DC、P3L、P3H连接。
在图10的例子中,关于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是如下供电路径:在柔性印刷基板FPC上从左侧引入分支布线,使分支布线经由驱动器芯片IC的第3焊盘P3DC并且同时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从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该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具有d布线部L1d和e布线部L1e,其中,该d布线部L1d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在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沿纵向延伸并经过了驱动器芯片IC的第3焊盘P3DC,该e布线部L1e与该d布线部L1d连接,沿横向延伸并与柔性印刷基板FPC上的a布线部L1a的合流部L1B电连接。
另外,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也与第1电压供给线L1实质相同。
在该第1电压供给线L1、第2电压供给线L2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中,设于驱动器芯片IC的三种电源的第3焊盘P3DC、P3L、P3H分别输出浮置电压(floating)或各电源。
在图10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2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例相同的效果。在该第2例中,尤其由于在柔性印刷基板FPC上排布分支布线,所以具有容易增大布线的宽度的优点。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3例>
图11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3例的说明图。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例及第2例的不同点。
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3例中,在像素基板2设有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中央附近没有焊盘的区域的间隙GP,三种电源的分支布线是从柔性印刷基板FPC经由驱动器芯片IC的没有焊盘的区域的间隙GP并且同时在驱动器芯片的下方排布从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的供电路径。
在图11的例子中,关于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是如下供电路径:在柔性印刷基板FPC上,从左侧引入分支布线,使分支布线经由驱动器芯片IC的没有焊盘的区域的间隙GP并且同时在驱动器芯片IC的下方排布,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从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该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具有d布线部L1d和e布线部L1e,其中,该d布线部L1d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在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沿纵向延伸,并经过了驱动器芯片IC的没有焊盘的区域的间隙GP,该e布线部L1e与该d布线部L1d连接,沿横向延伸并与柔性印刷基板FPC上的a布线部L1a的合流部L1B电连接。
另外,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与第1电压供给线L1实质相同。
在图11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3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例相同的效果,尤其是,由于与上述第2例同样地在柔性印刷基板FPC上排布分支布线,所以具有容易增大布线的宽度的优点。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4例>
图12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4例的说明图。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例~第3例的不同点。
在图12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4例中,三种电源的分支布线是在驱动器芯片IC输出的引出布线WL的扫描信号线布线层这部分之上排布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的供电路径。引出布线WL是形成于周边区域、并与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影像信号线SL连接的布线。
在图12的例子中,关于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为如下供电路径:从配置于左侧及右侧的第1电压供给线L1引入分支布线,将分支布线在引出布线WL的扫描信号线布线层这部分之上排布,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通过后,从中央部分引出而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输入。该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具有d布线部L1d和e布线部L1e,其中,该d布线部L1d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在像素基板2的中央侧沿纵向延伸,该e布线部L1e与该d布线部L1d连接,沿横向延伸,在引出布线WL的扫描信号线布线层这部分之上或之下排布而与a布线部L1a的合流部L1B及b布线部L1b的合流部L1B电连接。
另外,关于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也与第1电压供给线L1实质相同。
在图12的第4例子中,与上述第1例~第3例不同,使第1电压供给线L1及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分支布线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左侧通过,使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分支布线从驱动电极驱动电路CDR的右侧通过,但也能够设为与上述第1例~第3例相同的路径。
在图12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4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例相同的效果,尤其是,分支布线在引出布线WL的扫描信号线布线层这部分之上以最短距离排布,由此,具有进一步实现低电阻化的优点。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5例>
图13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5例的说明图。在此,主要说明与上述第1例~第4例的不同点。
在图13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5例中,追加的供电部位不限定于中央,例如,也能够从左右1/4位置的部位供电而进一步降低时间常数。在图13的例子中,在如上述第1例那样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进行输入的供电路径的基础上,追加了向开关电路CSW的左侧1/4位置的部位进行输入的供电路径、和向开关电路CSW的右侧1/4位置的部位进行输入的供电路径。
在向开关电路CSW的左侧1/4位置的部位进行输入的供电路径中,在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与e布线部L1e相连。在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2Lc的分支部L2LA与e布线部L2Le相连。在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2Hc的分支部L2HA与a布线部L2Ha相连。
在向开关电路CSW的右侧1/4位置的部位进行输入的供电路径中,在第1电压供给线L1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1c的分支部L1A与e布线部L1e相连。在第2电压供给线L2L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2Lc的分支部L2LA与b布线部L2Lb相连。在第2电压供给线L2H的分支布线中,从c布线部L2Hc的分支部L2HA与b布线部L2Hb相连。
这些分支布线与配置影像信号线布线层的第2金属层重叠,因此与该第2金属层交叉的部分需要将布线层改为第1金属层或第3金属层。
在图13所示的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5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1例相同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追加设置供电路径,而具有能够进一步降低时间常数的优点。
<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6例>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中,驱动电极开关电路的供电路径的第6例是上述第1例~第5例的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第1例~第5例中,说明了三种电源均向开关电路CSW的中央部供电的例子,但也能够仅适用于一种电源或两种电源。另外,也能够将上述第1例~第5例组合。另外,在上述第1例~第5例中,说明了第1电压供给线L1(电压VCOMDC)的分支布线从左右双方供电、第2电压供给线L2L(电压TPL)及第2电压供给线L2H(电压TPH)的分支布线从单方供电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电压供给线全部从左右双方供电,或全部从单方供电,或者,也能够适用于将这些结构混合的供电路径的情况。
以上,基于其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公开例而例示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作为其他适用例,可列举有机EL显示装置、其他自发光型显示装置、或具有电泳元件等的电子纸型显示装置等、所有平板型的显示装置。
了解到在本发明的思想范畴中,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及修正例,这些变更例及修正例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了结构要素的追加、删除或设计变更而得到的实施方式、或者进行了工序的追加、省略或条件变更而得到的实施方式,只要具有本发明的主旨,就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另外,关于根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方式而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从本说明书的记载得以明确的效果、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效果当然理解为根据本发明而带来的效果。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绝缘性基板、光学元件层、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层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1焊盘;
一端与所述第1焊盘电连接的电压供给线;
与所述电压供给线及所述第2电极电连接的公共布线;
形成在所述电压供给线与所述公共布线之间的晶体管;以及
作为所述电压供给线的一部分、从分支部延伸并与所述第1焊盘电连接的分支布线,
在俯视下,所述分支部与所述第1焊盘相比位于所述绝缘性基板的中央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2焊盘;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以及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
所述电压供给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焊盘电连接,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中的一条与所述多条影像信号线中的一条连接,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和第2引出布线组,
所述分支布线的d布线部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体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晶体管沿第1方向排列,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a布线部、b布线部、c布线部和所述d布线部,
所述a布线部从所述第1焊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b布线部从所述第2焊盘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
所述c布线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处于所述a布线部与所述b布线部之间,
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处于所述a布线部与所述d布线部之间,
所述d布线部的宽度大于所述a布线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所述晶体管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和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中的一条与所述多条影像信号线中的一条连接,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和第2引出布线组,
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形成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第1电压供给线和第2电压供给线,
所述晶体管具有第1晶体管和第2晶体管,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1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2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电极具有作为显示图像的显示电极、及作为检测物体的接近或接触的检测电极的功能,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是在所述第2电极作为所述显示电极而发挥功能的期间供给电压的布线,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是在所述第2电极作为所述检测电极而发挥功能的期间供给电压的布线,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的电阻值比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的电阻值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所述晶体管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和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中的一条与所述多条影像信号线中的一条连接,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和第2引出布线组,
所述第1分支布线、所述第2分支布线和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形成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处于所述第1分支布线与所述第2分支布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和
供所述多条引出布线连接的驱动器芯片,
所述分支布线具有在俯视下与所述驱动器芯片重叠的e布线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2焊盘,
所述晶体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晶体管沿第1方向排列,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a布线部、b布线部、c布线部和所述e布线部,
所述电压供给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焊盘电连接,
所述a布线部从所述第1焊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b布线部从所述第2焊盘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
所述c布线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处于所述a布线部与所述b布线部之间,
所述e布线部的宽度大于所述a布线部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的第2焊盘,
所述晶体管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晶体管沿第1方向排列,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a布线部、b布线部和c布线部,
所述电压供给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焊盘电连接,
所述a布线部从所述第1焊盘沿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b布线部从所述第2焊盘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
所述c布线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处于所述a布线部与所述b布线部之间,
所述c布线部的宽度大于所述a布线部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驱动所述晶体管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
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形成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驱动所述晶体管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
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形成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第1电压供给线和第2电压供给线,
所述晶体管具有第1晶体管和第2晶体管,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1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2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第1电压供给线和第2电压供给线,
所述晶体管具有第1晶体管和第2晶体管,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1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2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供给线具有第1电压供给线和第2电压供给线,
所述晶体管具有第1晶体管和第2晶体管,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1分支布线,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具有作为所述分支布线的第2分支布线,
所述第1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1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所述第2电压供给线经由所述第2晶体管与所述公共布线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所述晶体管的第2电极驱动电路;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和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中的一条与所述多条影像信号线中的一条连接,
所述多条引出布线包含第1引出布线组和第2引出布线组,
所述第1分支布线、所述第2分支布线和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形成在所述第1引出布线组与所述第2引出布线组之间的区域,
所述第2电极驱动电路处于所述第1分支布线与所述第2分支布线之间。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所述多条引出布线连接的驱动器芯片,
所述分支布线具有在俯视下与所述驱动器芯片重叠的e布线部。
1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供所述多条引出布线连接的驱动器芯片,
所述分支布线具有在俯视下与所述驱动器芯片重叠的e布线部。
1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和
供所述多条引出布线连接的驱动器芯片,
所述分支布线具有在俯视下与所述驱动器芯片重叠的e布线部。
2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形成于像素区域的多条影像信号线;
形成于周边区域的多条引出布线;和
供所述多条引出布线连接的驱动器芯片,
所述分支布线具有在俯视下与所述驱动器芯片重叠的e布线部。
CN201710060136.5A 2016-01-27 2017-01-24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015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3572 2016-01-27
JP2016013572A JP6633924B2 (ja) 2016-01-27 2016-01-27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5714A true CN107015714A (zh) 2017-08-04
CN107015714B CN107015714B (zh) 2020-01-17

Family

ID=5935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0136.5A Active CN107015714B (zh) 2016-01-27 2017-01-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4712B2 (zh)
JP (1) JP6633924B2 (zh)
CN (1) CN107015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21087A (ja) * 2015-07-07 2017-01-26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及び表示装置
CN106847097B (zh) * 2017-04-21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JP6910886B2 (ja) * 2017-08-23 2021-07-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93168B2 (ja) * 2017-10-18 2022-01-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2019091346A (ja) * 2017-11-16 2019-06-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200115756A (ko) * 2019-03-25 2020-10-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WO2022092297A1 (ja) * 2020-10-30 2022-05-05 三国電子有限会社 タッチ及び指紋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JP2022106456A (ja) * 2021-01-07 2022-07-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22115333A (ja) * 2021-01-28 2022-08-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検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306A (zh) * 2011-04-13 2012-11-28 索尼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电路、电子装置
JP2015075605A (ja) * 2013-10-08 2015-04-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65701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93556B1 (ko) * 2011-10-27 2015-02-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내장형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555967B1 (ko) * 2013-02-22 2015-09-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9306A (zh) * 2011-04-13 2012-11-28 索尼公司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驱动电路、电子装置
JP2015075605A (ja) * 2013-10-08 2015-04-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657015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34592A (ja) 2017-08-03
CN107015714B (zh) 2020-01-17
JP6633924B2 (ja) 2020-01-22
US20170212624A1 (en) 2017-07-27
US10684712B2 (en)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5714A (zh) 显示装置
US9760200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4076998B (zh)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995041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3853377B (zh) 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TW201506754A (zh) 觸控檢測裝置、附有觸控檢測功能之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N107015697A (zh) 显示装置
JP2015232876A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6371656A (zh) 显示装置
CN107037909A (zh)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272941A (zh) 检测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7710126A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AU2015238889C1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