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12474A -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12474A
TW201112474A TW099125533A TW99125533A TW201112474A TW 201112474 A TW201112474 A TW 201112474A TW 099125533 A TW099125533 A TW 099125533A TW 99125533 A TW99125533 A TW 99125533A TW 201112474 A TW201112474 A TW 2011124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uthenium
carbon
component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5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kinari Harimoto
Hiroshi Fukui
Takakazu Hino
Hisashi Ohsuka
Original Assignee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12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247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32Carbon-ba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30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terial
    • H01G11/48Conductive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20111247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電極活性物質、包含該活性物質之電 極、及具備該電極之蓄電裝置。 【先前技術】 蓄電裝置、《其是鐘二次電池係作為高能量密度型二次 電池之-種而進行研究。大量報告有使用使石夕聚合物熱分 解所獲得之含石夕碳材料作為該鐘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例 如,於日本專利特開平1〇-97853號公報及Solid state
Ionics,122,71 (1999)中記載有藉由將聚石夕烧與煤焦油遞 青作為前驅物,而製作能夠用於製造具有大電容、低不可 逆電容、高密度及良好之安全性行為的電池之電極。又, 於曰本專利特開平1〇-74506號公報、曰本專利特開2004- 273377 號公報及 J. Electrochem. Soc·,144,2410 (1997)中 記載有使矽氧烷聚合物熱分解,其後導入鋰而製成鋰二次 電池用電極,藉此而獲得具有大電容、低不可逆電容、高 密度及良好之安全性行為之電池。 然而,此種具備含有含矽碳材料之電極的鋰二次電池於 充放電循環特性等方面存在實用上之性能不足的課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平1〇_978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特開平丨〇_745〇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曰本專利特開2〇〇4_273377號公報 I49971.doc 201112474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Solid State I〇nics,122, 71 (1999) [非專利文獻2] J. E〗ectrochem soc·,144, 241〇 (1997)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於蓄電裝置、尤其是鋰二 次電池之電極的電極活性物質、使用該活性物質而成之電 極、及具備該電極之蓄電裝置。 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之特徵在於:含有含矽碳系複合 材料,該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係將於至少包含(A)含有具有 可交聯之基的含發化合物之交聯性組合物、及⑻不參與 上述交聯性組合物 < 交聯反應的液體或溶融體之均勻相 中’使(A)成分進行交聯反應,藉此自(b)成分相分離所形 成之切交聯粒子或於(B)成分中分散有該切交聯粒子 之刀散體’於惰性氣體或真空中,於3〇〇〜Μ。。。。下煅燒 而成者。 70 ,又’本發明之電極之特徵在於包含上述電極活性物質, 進而’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上述電極。 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具有較高之可逆電容與穩定之 1電循環特性’放出經時之電位損失較小,進而可使用廉 ^之原料’利用簡易之製造製程而製it,適於蓄電裂置、 二 =鋰二次電池之電極…本發明之電極可對電池賦 ^ =之可逆電容與穩定之充放電循環特性。又,本發明 之结電裝置具有較高之可逆電容與穩定之充放電循環特 149971.doc 201112474 【實施方式] (電極活性物質) 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之特徵在於含有含矽碳系複合材 料。亥3矽碳系複合材料係將於至少包含(a)含有具有可 交聯之基的含矽化合物之交聯性組合物及(B)不參與上 述交聯性組合物之交聯反應的液體或㈣體之均勻相中, 使(A)成分進行交聯反應,藉此自(b)成分相分離所形成之 含石夕交聯粒子或於(B)成分中分散有該切交聯粒子之分 政體’於惰性氣體或真空中,於BOOWOO。。下煅燒而成 者0 即,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之特徵在於:包含利用包括 下述步驟i)〜iii)之方法所製造的切碳系複合材料。 i)形成至少包含㈧含有具有可交聯之基的含矽化合物之交 聯性組合物、及(B)不參與上述組合物之交聯反應的液體 或溶融體之均勻相之步驟。 Π)於^述㈣i)巾獲狀㈣相中,使⑷齡進行交聯反 應’藉此使其自(B)成分相分離,而獲得含矽交聯粒子之 步驟》 叫將上述步驟Π)中獲得之切交聯粒子或於⑻成分中分 散有切交聯粒子之分散體,於惰性㈣或真〇 1 300〜Moot下锻燒,而製造切碳系複合材料之步驟。、 ㈧成分之交聯性組合物含有具有可交聯之基之含石夕化 合物’係藉由該含石夕化合物之交聯反應而交聯之址合物。 作為此種交聯性組合物,較好的B t 平又好的疋糟由如下之交聯反應而 149971.doc 201112474 交聯者:石夕氫化反應、麥可加成反應(Michael addition)、 狄爾斯-阿爾德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等加成反應;脫 醇、脫氫、脫水、脫胺等縮合反應;環氧開環、酯開環等 開環反應;藉由過氧化物、UV(ultraviolet,紫外線)等起 始之自由基反應等。 (A)成分較好的是含有具有可交聯之基之含石夕化合物、 交聯劑、及視需要之交聯反應用觸媒或自由基反應起始劑 的交聯性組合物。 具有可交聯之基的含矽化合物為(A)成分之主成分,較 好的是分子内每1 0個矽原子具有1個以上之加成反應性、 縮合反應性、開環反應性、或自由基反應性基者。作為該 加成反應性基,可例示:浠基、氫原子、含疏基之有機 基。又,作為縮合反應性基,可例示:氫原子、鹵素原 子、含胺基之有機基、烧氧基、羥基。又,作為開環反應 性基’可例示含環氧基之有機基。進而,作為自由基反麻 性基’可例示:烯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甲基丙稀 醯基之有機基。 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可例示:矽氧烷類、石夕烧類、石夕 氮烷類、碳矽烷類、及該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具體而古 可例示:具有Si-0-Si鍵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矽氧烷 類;矽烷、具有Si-Si鍵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矽2 類;具有Si-(CH2)n_Si鍵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矽伸烷 基類;具有Si-(C&H4)n-Si鍵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 伸芳基類;具有Si-N-Si鍵之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矽氮 149971.doc 201112474 烷類;具有包含Si-0-Si鍵、Si-Si鍵、Si-(CH2)n-Si鍵、Si_ (C6H4)n-Si鍵、及Si-N-Si鍵的至少2種鍵之含矽化合物;及 該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再者,式中,η為1以上之整數。 矽氧烷類、矽烷類、矽氮烷類、及碳矽烷類及該等之共 聚物或混合物之性狀並無特別限定,於常溫下可為固體 狀、液狀、漿料狀之任一者。 矽氧烷類例如以平均單元式: (R13Si01/2)a(R12Si02/2)b(R1Si03/2)c(Si〇4/2)d 表示(式中’ R1相同或不同,為一價烴基、氫原子、齒 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甲 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巯基之有機 基、烷氧基、或羥基;a、b、c、d分別為〇以上丨以下之 數,且為滿足a+b+c+d=l之數,然而,a、b、及會同時 為0)。 作為R之-價烴基,可例示:烧基、稀基、芳燒基、芳 基。作為烷基,較好的是Ci〜c丨2烷基,更好的是c丨〜&烷 基。烷基可為直鏈或支鏈狀烷基、環烷基、或伸環烷美 (直鍵或支鏈狀伸院基(較好的是亞甲基、伸乙基等 院基)與碳環(較好的是^環)組合之烧基)之任一者。作 為直鍵狀或支鏈狀烧基,較好的是直鏈狀或支鏈狀Cl〜c :基’可例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丁基、第6 土戊基己基。作為環院基,較好的是c4〜c6環;^ 基,可例示:環丁灵 s 士 元 土衣戊基、私己基。作為烯基,較好 的疋c2〜C丨2烯基,更好 更好的疋匕〜匕烯基。作為c2〜c6烯基, 14997 丨.doc 201112474 可例示:乙烯基、丙烯基、了烯基、戊烯基'己烯基,較 好的疋乙烯基。作為芳烧基,較好的是丨2芳烧基。作 為Cr^2芳烧基’可例示:苄基、笨乙基、苯基丙基。作 為芳基,較好的是C^C,2芳基,可例示··苯基、萘基、甲 苯基。該等一價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作為該取代基,可例 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鹵素;羥基;甲 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等烷氧基。作為此種 經取代之一價烴基,可例示:3_氣丙基、3,3,3_三氟丙 基、全氟丁基乙基、全氟辛基乙基。 又,作為R1之鹵素原子,可例示:氟原子、氯原子、溴 原子、碘原子,較好的是氣原子。 又,作為R1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可例示:3·縮水甘油 氧基丙基、4-細水甘油氧基丁基等縮水甘油氧基烧基;2_ (2,3-環氧環己基)-乙基、3-(2,3-環氧環己基)-丙基等環氧 環己基烷基;4-環氧乙烷基丁基、8_環氧乙烷基辛基等環 氧乙烷基烷基’較好的是縮水甘油氧基烷基,尤其好的是 3 -縮水甘油氧基丙基。 又,作為R1之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或含甲基丙烯醯基之 有機基,可例示:3 -丙烯醯氧基丙基' 3 -曱基丙烯醯氧基 丙基、4-丙烯醯氧基丁基、4-甲基丙烯醯氧基丁基,尤其 好的是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 又,作為R1之含胺基之有機基,可例示:3-胺基丙基、 4-胺基丁基、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尤其好的是3-胺基丙基、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 149971.doc 201112474 又’作為R1之含巯基之有機基,可例示:3_疏基丙基、 4-毓基丁基。 又,作為R1之烷氧基’可例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 氧基、異丙氧基,尤其好的是甲氧基、乙氧基。 再者’ 一分子中至少2個R1為烯基、氫原子、函素原 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曱基丙 稀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疏基之有機基、燒 氧基、或羥基。 又,a、b、c、d分別為〇以上}以下之數,且為滿足 a+b+c+d=l之數。然而,a、b、及c不會同時為〇。 此種矽氧烷類係由(Ri3Si〇1/2)、(Rl2Si〇2/2)、 (RiiO3/2)、及(Si〇4/2)所示之結構單元中至少一個單元構 成,具體而言可列舉:包含(R'SiOw)及(尺丨2以〇2/2)之單元 的直鏈狀聚矽氧烷;包含(R^SiO2,2)之單元的環狀聚矽氧 烷;包含(RSiO3/2)或(SiOw)之單元的支鏈狀聚矽氧烷; 包含(R sSiOm)及(WsiO3/2)之單元的聚矽氧烷;包含 (R^SiOw)及(Si04/2)之單元的聚矽氧烷;包含(Rlsi〇及 (si〇4/2)之單元的聚#氧烧;包含(Rl2Si〇2/2)及(Rlsi〇^之 單元的聚石m包含(Rl2Si()2/2)及(Si〇4/2)之單元的聚石夕 氧烷;包含(R^SiOm)、(Ri2Si〇2/2)及(Rlsi〇3/2)之單元的 聚石夕氧烧;包含(Ιι>〇1/2)、(Rl2Si〇2/2)及(Si〇4/2)之單元 的聚石夕氧烧;包含(R^SiOw)、(RiSi〇3,2)及(Si〇4")之單元 的聚矽氧烷;包含(R丨_2,2)、(^沁3,2)及(Μ%)之單元 的聚石m 包含(R】3Si〇1/2)、(Rl2Si〇2/2)、(Rlsi〇3/2)及 149971.doc 201112474 (Si〇4/2)之單元的聚矽氧烷。(R〗3Si〇1/2)、(Ri2Si〇2/2)、 (WSiO3/2)及(SiOw)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較好之重複數分別 為1〜10,000,更好的是hiooo,進而更好的是3〜5〇〇。 該矽氧烷類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之方法製備。 該矽氧烷類之製備方法並無特別限定,最一般為藉由有機 氣矽烷類之水解而製備。此種方法及其他方法記載於 Chemistryand Technology of Silicones, Chapter 2德 έ吾版 ’ Academic Press, 1968)中。 再者,該矽氧烷類亦可為共聚物。例如可使用具有s“ O-Si鍵及Si-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_0_si鍵及Si_N_Si鍵之 共聚物;具有Si-0-Si鍵及Si-(CH2)n-Si鍵之共聚物;具有 Si-O-Si鍵及Si-(C6H4)n-Si鍵之共聚物等作為矽氧烷類。再 者,式中,η與上述相同。 又’梦烧類例如係由通式: R、Si 或平均單元式: (R,3Si)a(R,2Si)b(R1Si)c(Si)d 表示(式中,R1相同或不同,為一價烴基、氫原子、齒 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稀醯基之有機基、含甲 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巯基之有機 基、烷氧基、或羥基,然而一分子中至少i個Ri為婦基、 氫原子、ii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 機基、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 '含胺基之有機基、含疏 基之有機基、烧氧基、或經基;a、b、c、d分別為〇以上1 149971.doc •10· 201112474 a、b、及c不 以下之數’且為滿足a+b+c+d= 1之數,然而 會同時為0)。 再者’式中’尺1、3'1)、0、及(1與上述相同。 該石夕烧類係由通式:R'Si表示,或由(R^si)、(R'si)、 (R1 Si)、及(Si)表示之結構單元中的至少一個單元構成,具 體而言可列舉:包含(R^Si)及(R^Si)之單元的直鏈狀聚矽 烧;包含(R 2Si)之單元的環狀聚石夕烧;包含(Rig)或(y)之 卓元的支鍵狀聚石夕烧(聚碳石夕炔);包含及(Rji)之 單元的聚矽烷;包含(R^Si)及(Si)之單元的聚矽烷;包含 (R!Si)及(Si)之單元的聚石夕烧;包含(R、sj)及(Riy)之單元 的聚矽烷;包含(RWi)及(Si)之單元的聚矽烷;包含 (R^Si)、(R^Si)及(R】Si)之單元的聚矽烷;包含(Ri3Si)、 (R 2Si)及(Si)之單元的聚石夕烧;包含(Ri^i)、(Risi)及(s〇 之單元的聚矽烷;包含(R^Si)、(R!Si)及(Si)之單元的聚矽 烷;包含(R^Si)、(Ri2Si)、(I^Si)及(Si)之單元的聚矽烷。 (R 3Si)、(R 2Si)、(R1 Si)及(Si)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較好之重 複數分別為2〜10,000,更好的是3〜丨’000,進而更好的是 3〜500 〇 該矽烷類可使用各種眾所周知之方法製備。例如可列舉 如下方法:於鹼金屬存在下進行鹵矽烷類之脫鹵素反應的 方法(J. Am. Chem. Soc.,11,124 (1988), Macr〇m〇iecuiu, 23,3423 (199)等)、進行二矽烯之陰離子聚合的方法 (Macromolecules,23, 4494 (199)等)、藉由電極還原而進行 i矽烷類之脫鹵素反應的方法α chem. s〇e,c I49971.doc 201112474
Commun.,1161 (199),J. Chem. Soc·,Chem. Commun.,897 (1992)等)、於鎂之存在下進行鹵矽烷類之脫鹵素反應的方 法(WO 98/29476號公報等)、於金屬觸媒之存在下進行氫 矽烷類之脫氫反應的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4_33455 i號公報 等)等。 再者,該矽烷類亦可為共聚物。例如可使用具有Si_si鍵 及Si-0-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Si鍵及Si-N-Si鍵之共聚 物,具有Si-Si鍵及Si-(CH2)n-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Si鍵 及Si-(〇6H4)n-Si鍵之共聚物等作為妙烧類。 又’作為矽氮烧類,例如係由平均單元式: (R,3SiNR2)a(R12SiNR2)b(R1SiNR2)c(SiNR2)d 表示(式中’ R1相同或不同’為一價烴基、氫原子、函 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酿基之有機基、含曱 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巯基之有機 基、烧氧基、或羥基,然而一分子中至少1個尺〗為烯基、 氫原子、鹵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 機基、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巯 基之有機基、烷氧基、或羥基,R2為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 經取代之一價烴基;a、b、c、d分別為〇以上丨以下之數, 且為滿足a+b+c+d=l之數,然而,a、b、及c不會同時為 0卜 式中之111、&、13、(:'及績上述相同。作為112之一價烴 基可例示與R之一價煙基相同的基。R2較好的是氫原子 或烷基’尤其好的是氫原子或曱基。 I49971.doc -12· 201112474 該矽氮烷類係由(R^SiNR2)、(Ri2SiNR2)、(RlsiNR2)、 及(SiNR2)所示之結構單元中之至少一個單元構成,具體 而言例如可例示:包含(RijiNR2)及(Rl2SiNR2)之單元的直 鏈狀聚矽氮烷;包含(R'SiNR2)之單元的環狀聚矽氮烷; 包含(R SiNR2)或(SiNR2)之單元的支鏈狀聚矽氮烷;包含 (I^SiNR2)及(RiSiNR2)之單元的聚矽氮烷;包^ (R^SiNR2)及(SiNR2)之單元的聚矽氮烷;包含(RlsiNR2)及 (SiNR2)之單元的聚矽氮烷;包含(Rl2SiNR2)及(R]siNR2)< 單元的聚矽氮烷;包含(R、SiNR2)及(SiNR2)之單元的聚矽 氮烷;包含(R丨sSiNR2)、(R'SiNR2)及(VsiNR2)之單元的 聚矽氮烷;包含(尺丨⑻服^⑺丨^⑻的及⑼抓)之單元 的聚矽氮烷;包含(R^SiNR2)、(RSiNR2)及(SiNR2)之單元 的聚矽氮烷;包含(R'SiNR2)、(R^SiNR2)及(SiNR2)之單元 的聚矽氮烷;包含(R^SiNR2)、(R^SiNR2)、(WsiNR2)及 (SiNR2)之單元的聚矽氮烷。(R!3SiNR2)、(Rl2SiNR2)、 (R SiNR )、及(SiNR )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較好之重複數分 別為2〜10,000,更好的是3〜1,〇〇〇,進而更好的是3〜5〇〇。 該矽氮烷類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之方法製備。 此種碎氮烧類之製備方法例如記載於美國專利第4 3 12 9 7 0 號、第 4340619 號、第 4395460 號、第 4404153 號、第 4482689號、第 4397828號、第 4540803號、第 4543344號、 第 4835238號、第 47743 12號、第 4929742號及第 4916200號 中。進而’亦記載於Burns et al.,in J. Mater. Sci.,22 (1987),pp 2609-2614 中。 149971.doc 201112474 該矽氮烷類亦可為共聚物。例如可使用具有Si-N-Si鍵及 Si-O-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N-Si鍵及Si-Si鍵之共聚物; 具有Si-N-Si鍵及Si-(CH2)n-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N-Si鍵 及Si-(C6H4)n-Si鍵之共聚物等作為聚矽氮烷。再者,式 中,η與上述相同。 進而’作為碳矽烷類,例如係由平均單元式: (R'aSiR^^R^SiR^bCR^iR^^SiR3), 表示(式中,R1相同或不同,為一價烴基、氫原子、鹵 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酿基之有機基、含甲 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 含酼基之有機 基、烷氧基、或羥基,然而一分子中至少i個Ri為烯基、 氫原子、!i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 機基、含曱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基、含疏 基之有機基、烷氧基、或羥基,R3為伸烷基或伸芳基; a、b、c、d分別為〇以上1α下之數,且為滿足a+b+c+d=i 之數,其中,a、b、及c不會同時為〇)。 式中之R1、a、b、c ' 與上述相同。R3之伸烷基例如 係由式:-(CH2)n-表示,又,R3之伸芳基例如係由式: _(~Η4)η-表示。再者,式中,n與上述相同。 該碳矽烷類係由(Ri3SiR3)、(Rl2SiR3)、(RlsiR3)及(siR3) 所示之結構單元中之至少_個單元構成,具體而言例如可 例示:包含(R,3SiR3)及(心的之單元的直鏈狀聚碳石夕 烷,包含(R^SiR3)之單元的環狀聚碳矽烷;包含(R^iR3) 或(SiR )之單兀的支鏈狀聚碳石夕炫;包含⑻山^)及 149971.doc 201112474 (Rl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SiR3)及(SiR3)之單元 的聚碳矽烷;包含(R]SiR3)及(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 含(R'Sin3)及(Ri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l2SiR3) 及(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mr3)、及 (W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及 (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ijiR3)、(RlsiRq及 (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2SiR3)、(RlsiR3)及 (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包含(Ri3SiR3)、(Rl2SiR3)、 (WSiR3)及(siR3)之單元的聚碳矽烷。(Ri3SiR3)、 (R^SiR3)、(RiSiR3)及(SiR3)所示之結構單元的較好之重複 數分別為2~1〇,〇〇〇,更好的是3〜1,〇〇〇,進而更好的是 3〜500 。 該碳矽烷類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眾所周知之方法製備。 碳石夕烧類之製備方法例如記載於j Dunogues,et al.,
Macromolecules,21,3 (1988)、美國專利第 3293194 號說明 書、Ν· S. Nametkin, et al·,Dokl. Akad. Nauk SSSR,28, 11 12 (1973)、W. A. Kriner, J. Polym. Sci.,Part A-l,4, 444 (1966) ' N. S. Nametkin, et al., Dokl. Akad. Nauk SSSR, 17,188 (1966)、C. S. Cundy,C. Eaborn,M. F· Lappert,J. Organomet. Chem.,44 (2),291(1972)中。 該碳矽烧類亦可為共聚物。例如可使用具有Si_(cH2)n-Si 鍵及Si-O-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CH2)n-Si鍵及Si-Si鍵之 共聚物,具有Si-(CH2)n-Si鍵及Si-N-Si鍵之共聚物;具有 Si-(CH2)n-Si鍵及SHQHA-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_ 14997 丨.doc -15- 201112474 (C6H4)n-Si鍵及Si-O-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C6H4)n-Si鍵及 Si-Si鍵之共聚物;具有si-(C6H4)n-Si鍵及Si-N-Si鍵之共聚 物等作為碳矽烷類。再者,式中,η與上述相同。 例如,於上述具有可交聯之基的含矽化合物為一分子中 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含矽化合物之情形時,作為(Α)成分, 進而較好的是將作為交聯劑之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 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矽化合物及矽氫化反應用觸媒組合而 成的交聯性組合物。 此處’作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烯基之交聯性含矽化 合物,可例示:上述矽氧烷類、矽烷類、矽氮烷類、碳矽 炫類及忒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作為含石夕化合物中之烯 基,可例示與上述R〖之烯基相同之基,較好的是乙烯基。 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鏈狀、支鏈 狀、環狀、網狀、具有一部分支鏈之直鏈狀,較好的是直 鏈狀。此種含矽化合物之25〇CT的性狀並無特別限定,可 例示液狀、固體狀。 作為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矽 化合物’例如可例示:平均單元式: (R43Si〇w2)a(R42Si〇2/2)b(R4Si〇3/2)e(Si〇42)d 所示之石夕氧烧類(式中,R4相同或不同,為不含脂肪族 不飽和鍵之一價烴基、氫原子、烷氧基、或羥基,其中, 一分子中至J/2個R為氫原子,a、b、c、d分別為〇以上工 以下之數,且為滿足a+b+c+d=1之數,然而,a、b、及〇不 會同時為〇)、 149971.doc 16 201112474 及通式: [(R5)2HSi]eR6 /斤示之切化合物(式中,R5相同或不同為經取代或未 取代之-價;^基,6為2以上之整數,價有機基)。 前者之_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㈣子的氫原子之石夕 氧烧類中’作為R4之-價烴基,可例㈣上述R】之-價炉 基相同之基。X,作為院氧基,可例示與上似】之烧 氧基相同之基。然@,前者之矽氧烷類中,一分子中至少 2個R為氫原子。又,a、b、。、廿分別為。以上1以下之 數,且為滿足a+b+C+d=1之數,然而,a、b、及c不會同時 為〇。作為此種矽氧烷類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鏈狀、 支鏈狀、環狀、網狀、具有—部分支鏈之直鏈狀,較好的 是直鏈狀。又,作為此種矽氧烷類之25^下之黏度較好 的是於1〜500,000 mPa.s之範圍内,尤其好的是於nwooo mPa,s之範圍内。 後者之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的含 矽化合物中,作為R5之一價烴基,可例示與上述…之一價 烴基相同之基^ e為2以上之整數,較好的是2〜6之整數。 又,R為e價有機基,於6為2之情形時,作為R6之二價有 機基,可例示:伸烷基、伸烯基、伸烷氧基伸烷基、伸芳 基、伸芳氧基伸芳基、伸芳基伸烷基伸芳基,具體而言可 例示如下之基。 -CH2CH2-、-CH2CH2CH2-、-CH2CH(CH3)-、-CH=CH-、 -C=c-、-CH2CH2OCH2CH2·、-CH2CH2CH2OCH2CH2-、 149971.doc •17- 201112474 [化i]
於e為3之情形時,作為r6之三價有機基,具體而言可例 示如下之基。 [化2]
刀子中合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矽化合 物的含量係相對於具有稀基之含石夕^匕合物中之稀基以 耳,本成分中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成為〇1〜5〇莫耳之範 圍内的量,較好的是成為0.^30莫耳之範圍内的量,尤其 I4997J.doc .18· 201112474 好的是成為0.1〜10莫耳之範圍内的量。其原因在於:若本 成分之添加量未達上述範圍之下限,則難以形成下述含矽 交聯粒子,另—方面,若超過上述範圍則有所獲得之含 矽交聯粒子之物理特性經時性變化之虞。 作為石夕氫化反應用觸媒,可例示:㈣粉末、歸、、紐 載二氧化矽微粉末、鉑載活性碳、氣化鉑酸、四氣化鉑、 氯化鉑酸之醇溶液'鉑與烯烴之錯合物、鉑與烯基矽氧烷 之錯合物。其含量並無特別限定,較好的是相冑於含有稀 基之含碎化合物,本觸媒中之金屬原子以f量單位計成為 〇.W,〇〇〇 PPm之範圍内的f,尤其好的是成為卜谓_ 之範圍内的量。 又,例如,於上述交聯性含矽化合物為一分子中含有至 少2個鍵結發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碎化合物之情形時作為 (A)成分,進而較好的是將作為交聯劑之一分子中具有至 少2個脂肪族残和鍵之化合物及錢化反應用觸媒組合 而成的交聯性組合物。 作為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矽 化合物,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 作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脂肪族不飽和鍵之化合物, 可例不.刀子鏈兩末端及’或分子鏈側鏈具有脂肪族不飽 和鍵之脂㈣烴化合物;分子鏈兩末端及/或分子鏈側鏈 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且分子鏈中具有氮原子、氧原子、删 原子等奴原子以外之雜原子的脂肪族烴化合物;分子中具 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芳香族烴化合物;分子中具有脂肪族 149971.doc •19· 201112474 f、氧原子、硼原子等碳 ^物;分子中具有脂肪族 、氧原子、硼原子等碳原 不飽和鍵’且芳香環中具有氮原子、孽 原子以外之雜原子的爹香族烴化合物; 不飽和鍵,進而環中具有氮原子、氧肩 子以外之雜原子的環狀化合物。 例如可例示下述通式所示 作為上述脂肪族烴化合物, 化合物。 R7-(CH2)x-R7 CH3-(CHR7)x-(CH2)y-CH3 CH3-(CH2)x-(CH=CH)y-CH3 CH3-(CH2)x-(CsC)y-CH3 R7-0(CH2CH2〇)x(CH2CH2CH2〇)y-R7 [化3]
式中,R為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一價烴基,具體而言可 例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等烯 基;乙醯基、丙炔基、戊炔基等炔基。又,式中,X及丫為 1以上之整數,z為2〜6之整數。 作為芳香族烴化合物,具體而言可例示通式: (R7)WR8。 式中’ R為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一價烴基,可例示與上 述相同之基。又,w為2以上之整數,於w為2之情形時, R為二價芳香族烴基,具體而言可例示如下之基。 149971.doc •20- 201112474 [化4]
;撕為3之情形時,R8為三價芳香 例示如下之基。 族蛵基,具體而言可 [化5]
A
乍為具有雜原子之芳香族烴化合物 式: [化6] 例如町例示下述通
Λ之芳9麵化合物。式中,R7為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 仏蛵基’可例示與上述相同之基。 149971.doc •21 · 201112474 通=而’作為具有雜原子之環狀化合物’例如可例示下述 [化7] CH3
Z\n/B\r7
I ch3 所示之環狀化合物。式中,R7瓦目士 a ^ T R為具有脂肪族不飽和鍵之一 價烴基,可例示與上述相同之基。 又,例如於上述交聯性含矽化合物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 2個矽原子鍵之羥基的交聯性含矽化合物之情形時,作為 ()成刀,進而較好的是將作為交聯劑之一分子中含有至 / 2個鍵、石夕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石夕化合物及縮合反應用觸 媒組合而成的交聯性組合物。 作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2個矽原子鍵之羥基的交聯性含 矽化合物,可例不:上述矽氧烷類、矽烷類、矽氮烷類、 碳石夕院類及該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 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鏈狀、支鏈狀、環狀、網狀、具 有一部分支鏈之直鏈狀,較好的是直鏈狀。作為此種含矽 化合物之25C下之黏度’較好的是於1〜500,000 mPa.s之範 圍内’尤其好的是於h10〇,〇0〇mpa.s之範圍内。 作為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石夕 149971.doc -22· 201112474 化&物,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一分子中含有至少2個鍵 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矽化合物的含量相對於上述交聯性 含矽化合物100質量份,較好的是於0.1〜10質量份之範圍 内’進而較好的是於〇·〗〜5質量份之範圍内。 作為縮合反應用觸媒,可例示:環烧酸錫、辛酸亞錫、 油酸錫、丁酸錫、環烷酸鈦、環烷酸鋅、環烷酸鈷、硬脂 酸辞、三-2-乙基己酸丁基錫、二月桂酸二曱基錫、二辛酸 二甲基錫、二新癸酸二甲基錫、=乙酸二丁基錫、二乙酸 丁基錫一月桂酸二丁基錫、二辛酸二丁基錫、二油酸 一丁基錫、2-乙基己酸鉛、2·乙基己酸鋅等羧酸金屬鹽; 四丁基鈦酸酿、四_2_乙基己基鈦酸酯、四(十八烷基)鈦酸 酯、四苯基鈦酸酯、四(異丙烯氧基)鈦酸酯等有機鈦酸 酉旨。 縮合反應用觸媒之含量為任意,相對於上述交聯性含石夕 化合物100質量份,較好的是5質量份以下。 又,例如,於前期交聯性含矽化合物為一分子中具有至 v 2個石夕原子鍵之院氧基或經基的含石夕化合物之情形時, 作為(A)成分’進而較好的是將作為交聯劑之水解性石夕烧 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及視需要之縮合反應用觸媒组合而成 的交聯性組合物。 乍為”子中具有至少2個⑦原子鍵之烧氧基或經基之
含碎化合物,可例千· L、上^ P /、·上述矽氧烷類、矽烷類、矽氮烷 類、碳·及該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較好的是石夕 氧烧類。作為切化合物中之㈣子鍵之絲基’可例示 I49971.doc -23· 201112474 與上述R1之烧氧基相同之基,較好的是甲氧基、乙氧基。 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鏈狀、支鍵 狀、環狀、網狀、具有一部分支鏈之直鏈狀,較好的是直 鏈狀。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之25t:下之黏度,較好的是於 1〜500,000 mPa.Si範圍内,尤其好的是於^00 000 mpa s 之範圍内。 作為水解性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可例示通式: R7qSiX(4.q) (式中,R7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一價烴基、含環氧基 之有機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 基、含胺基之有機基、或含疏基之有機基,X為水解性 基’ q為0或1)所示之水解性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作 為R7之一價烴基,可例示與上述Ri之一價烴及烯基相同之 基’較好的是烷基。又,作為R7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可 例示與上述R1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相同的基。又,作為R7 之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或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可例 不與上述R1之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或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 機基相同的基。又,作為R7之含胺基之有機基,可例示與 上述R1之含胺基之有機基相同的基。又,作為R7之含酼基 之有機基’可例示與上述Ri之含巯基之有機基相同的基。 又’ X為水解性基,可例示:烷氧基、乙醯氧基、胺氧 基、將基。又,q為〇或1。 作為此種水解性矽烷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可例示:矽 酸甲醋、石夕酸乙酯、曱基赛珞蘇正矽酸酯、正矽酸正丙酯 149971.doc •24- 201112474 等矽酸烷基酯;曱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 曱基二乙氧基矽烧、乙稀基三曱氧基石夕烧、胺基曱基三乙 氧基矽烷、3 -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_胺基丙基甲基二 曱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胺基甲基三丁氧基矽烷、N_ (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_(2_胺基乙基)_ 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_苯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 烷、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縮水甘油氧基 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2_(3,4_環氧環己基)乙基三甲氧 基矽烷、2-(3,4-環氧環己基)乙基曱基二曱氧基矽烷等烷 氧基矽烷;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基三乙醯氧基矽烷、 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等乙醯氧基矽烷;f基三(二甲基 酮肟基)石夕烧、甲基二(曱基乙基酮肟基)矽烷、甲基三(甲 基丙基酮肟基)矽烷、曱基三(甲基異丁基酮肟基)矽烷、乙 基三(二甲基酮肟基)矽烷、乙基三(曱基乙基酮肟基)矽 烷、乙基三(曱基丙基_將基)錢、乙基三(甲基異丁基啊 肟基)矽烷、乙烯基三(二甲基酮肟基)矽烷、乙烯基三(曱 基乙基酮肟基)矽烷、乙烯基三(曱基丙基酮肟基)矽烷、乙 烯基三(甲基異丁基酮肟基)矽院、四(二甲基㈣肟基)矽 烧、四(甲基乙基酮肟基)石夕烷、四(甲基丙基酮肟基)石夕 烷、四(T基異丁基酮肟基)矽烷等酮肟基矽烷。 此種水解性石夕院或其部分水解縮合物之含量相對於上述 含矽化合物100質量份,較好的是於〇1〜1〇質量份之範圍 内,進而較好的是於O.iy質量份之範圍内。 作為縮合反應用觸媒,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此種縮合 I49971.doc -25- 201112474 反應用觸媒之含量為任意,相對於上述具有可交聯之美之 含石夕化合物100質量份,較好的是5質量份以下。 又,例如於上述具有可交聯之基之含矽化合物為—分子 中具有至少1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的含矽化合物之情形 時,作為(A)成分,進而較好的是組合作為交聯劑之環氧 樹脂用交聯劑之交聯性組合物。 作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之含矽化 合物’可例示:上述錢㈣、㈣類、錢燒類碳石夕 烧類及該等之共聚物或混合物,纟中較好的是石夕氧炫類。 作為切化合物中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可例示與上㈣ 之含環氧基之有機基相同的基,較好的是縮水甘油氧基烧 基。作為此種含石夕化合物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鍵狀、 域狀、環狀、網狀、具有—部分域之直鏈狀,較好的 是直鏈狀。此種含石夕化人必j 0 ς — 徑3 7化。物之25 C下之性狀並無特別限 定’可例示液狀、固體狀。 作為環氧樹脂用交聯劑,可例示:_、賴化合物、 匕口物i呂或锆等有機金屬化合物、膦等有機磷化合 物’硼錯合化合物、有機銨鹽或有機錡鹽等鏽鹽。 作為酸酐,可例示:了二_、順m酐、衣康酸 酐辛烯基丁一酸針、十二婦基丁二酸軒、鄰苯二甲酸 針、四氫鄰苯二甲酸針、六氫鄰苯二甲酸軒、甲基四氮鄰 苯二甲酸野、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肝、四漠鄰苯二甲酸 針、雙環庚烯二甲酸針、甲基耐地酸肝、十二燒基丁二酸 酐、氯茵酸酐、三烷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聯苯二甲酸 149971.doc •26· 201112474 針、均笨四曱酸酐、二苯曱酮四曱酸酐、乙二醇雙(偏苯 二甲酸酐)、曱基環己烯四曱酸酐、聯苯四甲酸酐、二苯 喊四曱酸酐、丁烷四甲酸二酐、環戊烷四甲酸酐、二笨曱 酮四甲酸酐、二環[2_2.2]辛-7-烯_2,3,5,6_四曱酸酐、(3,丫_ 烏頭酸酐、乙醇酸酐、偏苯三甲酸酐、聚壬二酸酐。 作為胺化合物,可例示:辛基胺、乙基胺、己基胺 '二 辛基胺、二乙基胺、二己基胺、三伸乙四胺、乙二胺、二 曱基乙二胺、节基二曱基胺.、α_甲基节基二曱基胺、It 一氮雜二環[5·4·0]十一烯_7等胺類;胺基乙基胺基丙基甲 基一甲氧基矽烷等胺基矽烷類;具有胺基之矽氧烷聚合 物。作為有機磷化合物,可例示:三苯基膦、三丁基膦、 本丞膦-三苯基硼 二(對曱基苯基)膦、三(壬基苯基)膦、 酸醋、四苯基膦-四苯基硼酸酯。 作為鑌鹽,可例示:鱗鹽、鐄鹽、锍鹽。作為鱗鹽,可 :不.氣化f基三苯基鱗、漠化f基三苯基鱗、四氣化爛 节基三苯基鱗、六氟化銻节基三苯基鱗、溴化(對丁氧基 节基)三苯基鎮、氣化(對丁氧基节基)三笨基鱗、氣化(對 曱氧基节基)三苯基鱗、溴化(二甲氧基节基)三苯基鱗、氣 化(對二甲基胺基苄基)三苯基鱗、四氟化硼(對丁氧基苄 基)三苯基鱗、六氟化銻(對丁氧基节基)三苯基鱗、四苯基 :⑼丁氧基节基)三苯基鱗、(對丁氧基节基)三苯基鱗乙 酸酉旨、四(全11苯基㈣(對丁氧基节基)三笨基鱗、蛾化(對 丁氧基节基)三苯基鱗、漠化苯酿甲基三苯基鐫、氯化苯 醯甲基二苯基鎸、乙氧基羰基甲基= T I一本基鱗、氣化蒽基甲 14997 丨.doc -27- 201112474 基三苯基鱗、氯化苐基三苯基鱗、氯化蒽基甲基三苯基 鱗、溴化蒽基曱基三苯基鱗、溴化芘基甲基三苯基鱗'氣 化芘基曱基三苯基鱗。 作為錤鹽,可例示:氯化二苯基鎭、溴化二苯基錤、四 (全氟苯基)棚二苯基錤、四氟化棚二苯基錤;[苯基-對(2-羥基十四烷氧基)苯基]錤六氟銻酸鹽、氯化[苯基-對(2-羥 基十四烷氧基)苯基]錤、溴化[苯基-對(2-羥基十四烷氧基) 苯基]錤、四(全氟苯基)棚[苯基-對(2-羥基十四烷氧基)苯 基]鎭、雙(對十二烷基苯基)錤六氟銻酸鹽、氯化雙(對十 二烷基苯基)錤、溴化雙(對十二烷基苯基)錤、四氟化硼雙 (對十二烷基苯基)錤、四(全氟苯基)硼雙(對十二烷基苯基) 錤、(對正癸氧基苯基)苯基錤六氟銻酸鹽、[對(2-羥基-正 十四烷氧基)苯基]苯基錤三氟曱磺酸鹽、[對(2-羥基-正十 四烷氧基)苯基]苯基錤六氟磷酸鹽、[對(2-羥基-正十四烷 氧基)苯基]苯基錤四(五氟苯基)硼酸鹽、雙(對第三丁基苯 基)錤六氟銻酸鹽、雙(對第三丁基苯基)錤六氟磷酸鹽、雙 (對第三丁基苯基)錤三氟甲磺酸鹽、雙(對第三丁基苯基) 錤四氟硼酸鹽、雙(十二烷基苯基)錤六氟銻酸鹽、雙(十二 烷基苯基)錤四氟硼酸鹽、雙(十二烷基苯基)錤六氟磷酸 鹽、雙(十二烷基苯基)錤三氟曱磺酸鹽。 作為疏鹽,可例示:漠化(對丁氧基苄基)二苯基疏、氣 化(對丁氧基苄基)二苯基疏、四氟化硼(對丁氧基节基)二 苯基銃、六氟化銻(對丁氧基苄基)二苯基銕、四苯基硼(對 丁氧基苄基)二苯基疏、(對丁氧基苄基)二苯基鈒乙酸鹽、 149971.doc • 28 - 201112474 蛾化三曱隸、四氣㈣二苯基甲錢、魏二苯基甲基 疏、漠化二节基甲基疏、氣化节基二苯基疏、演化节基十 二烧基曱基疏、峨化(3-甲基·2.丁稀基)四亞曱基疏、六氣 化銻(2-丁稀基)四亞甲基銃、漠化曱基辛基苯酿甲基銕、 漠化节基甲基辛基锍、蛾化$基十:烧基甲基錄、埃化节 基十二烷基甲基銕。 環氧樹脂用交聯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上述具 有可交聯之基的含矽化合物100質量份,較好的是於 0.001〜20質量份之範圍内。 又,例如,於上述交聯性含矽化合物為一分子中具有至 少1個烯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或含甲基丙烯醯基之 有機基作為上述R1之基的含矽化合物之情形時,作為(Α) 成分’進而較好的是組合自由基起始劑之交聯性組合物。 作為一分子中具有至少1個烯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 基、或含曱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的含矽化合物,可例示: 上述石夕氧烧類、石夕烧類、梦氮烧類、碳石夕烧類及該等之共 聚物或混合物’其中較好的是矽氧烷類。作為含矽化合物 中之稀基、含丙稀醯基之有機基、或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 機基,可例示與上述R1之烯基、含丙烯醯基之有機基、或 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相同的基。作為此種含矽化合物 之分子結構,可例示:直鏈狀、支鏈狀、環狀、網狀、具 有一部分支鏈之直鏈狀’較好的是直鏈狀。此種含矽化合 物之2 5 C下之性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例示液狀、固體狀。 作為自由基起始劑,可例示:有機過氧化物、光起始 14997I.doc -29- 201112474 劑、光敏劑。作為有機過复 ^氧化物’可例示:過氧化二苯 醯、雙-對氯過氧化笨甲酿 ^ 隨、雙-2,4-二氯過氧化笨曱醯、 過氧化二第三丁基、過t作_ 匕一異丙苯、過氧笨曱酸第二 丁酯、2,5-二甲基-2,5-二_ — 一(第二丁基過氧基)己烷、第三丁 基過氧基乙酸自旨、過氧化贫m姑 孔化本曱醯、雙(鄰甲基過氧化苯曱 醯)、雙(間曱基過氣仆# ® # ( 虱化本甲醯)、雙(對甲基過氧化苯曱 醯)、2,3-二甲基過氧化笨甲航 〇 ^ ^ 孔化本甲醯、2,4-二甲基過氧化苯甲 醯、2,6-二甲基過氧化苯甲酿、2,3,4_三甲基過氧化苯甲 醯、2’4’6-三曱基過氧化笨曱醯、過氧化異丙基碳酸第三 丁酯、及該等之混合物。 作為光起始劑,可例示:2,2_二烷氧基_1>2_二苯基乙烷_ 1-酮、2-烧氧基-1,2-二苯基乙烧嗣等安息香醚衍生物。 作為光敏劑,可例示:二笨基乙二酮及其衍生物、芳香 族重氮鏽鹽、蒽醌及其衍生物、苯乙酮及其衍生物、二苯 基二硫醚、二苯曱酮及其衍生物。 該等自由基起始劑之調配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前期 之具有可交聯之基的含咬化合物,較好的是成為〇 〇1〜2〇 質量%之量,尤其好的是成為0.1〜10質量%之量。 藉由使上述(A)成分於與(B)不參與上述交聯性組合物之 父聯反應的液體或炼融體之均勻相中進行交聯反廣、,可_ 得自(B)成分相分離而形成之含矽交聯粒子。此種含石夕交 聯粒子係作為下述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之含矽碳系複合 材料的前驅物。含矽交聯粒子可作為自(B)成分萃取、分 離之粒子而用於後繼步驟的煅燒步驟,亦可作為分散於 I49971.doc • 30· 201112474 (B)成分中之分散體而用於後繼步驟的煅燒步驟。 (B)成分係開始(A)成分之交聯反應時,與(A)成分形成# 勻相,與藉由(A)成分之交聯反應所得之生成物、 p卩含矽 交聯粒子相分離,而形成分散於(B)成分之連續相中 甲的含 矽交聯粒子之成分。此種(B)成分必須不參與(A)成八之 聯反應。 包含(A)成分與(B)成分之均勻相的形成可藉由相分離之 有無而確認。於(A)成分之交聯反應需要加熱之情形時 (B)成分為於(A)成分之交聯反應起始溫度下形成均勻相者 即可,於未達到交聯反應溫度之狀態下,無需形成 相。 弓 (A)成分與(B)成分之均句相中之比例並無特別限定。就 容易控制所獲得之含石夕交聯粒子之粒徑,可防止含石夕交二 粒子之製造效率下降之方面而言,其質量比較好的: (A) . (B) = 8G : 2Q 〜^ : ",9,更好的是70 U:8〇。 (A)成分與(B)成分可藉由幕所周知之方法加以屁合而
形成均勻相。例如,可使用牙賊_ H A j使用眾所周知之混合裝置加以混 二與⑻成分於Μ)成分之交聯反應溫度下形成 日士 月a或⑻成分於室溫(坑)下為固體之情形 、人‘的疋使用具備加熱機構之混合裝置。作為較好之 二言可例示:羅_機、行星式混合 m 了舌爾叱合機、帶剞婚姓换一、+ 機、槳式混合器、均質機、尚'攪拌機'均質攪拌 機、單轴擠出裝置.I,爾拌機、均質器、捏合 、雙轴擠出裝置、真空式混練機。 14997 丨.doc 201112474 作為(B)成分之液體,係於室溫(25。〇下為液狀之化合 物,其分子結構並無特別限定,可例示具有直鏈狀、具有 一部分支鏈之直鏈狀、環狀、支鏈狀等分子結構者,尤其 較好的是直鍵狀、或環狀之分子結構者。作為此種液體, 可例不.矽油、不含矽原子之有機油、溶劑及該等之混合 物。 作為矽油,可適當選擇並使用與(A)成氽形成均勻相, 不參與(A)成分之交聯反應者。矽油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 上組合使用。 作為較好之矽油,於上述交聯反應為矽氫化反應之情形 時,可例示:分子中不具有烯基或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 例如分子鏈兩末端經三曱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聚矽氧 烷、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曱基苯基聚矽 氧烷、分子鏈兩末端經三曱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 烷甲基苯基矽氧院共聚物、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 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烷-甲基(3,3,3-三氟丙基)矽氧烷共 聚物、環狀二曱基矽氧烷、環狀曱基苯基矽氧烷及該等之 混合物。 於上述父聯反應為縮合反應之情形時,除分子中不呈有 矽烷醇基或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或鍵結有矽原子之水解性 基的與上述相同之石夕油以外,亦可例示例如:分子鏈兩末 端經二曱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曱基聚矽氧烷、分子 鏈兩末端經二甲基乙烯基矽烷氧基封端之二甲基矽氧燒_ 甲基乙稀基矽氧烷共聚物、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燒氧 149971.doc •32· 201112474 袞狀曱基乙稀基石夕氧烧及 基封端之甲基乙烯基聚矽氧烷、 该專之混合物。 此種矽油之25°C下之黏度並枭转 .、’、将別限疋,較好的是於 1~100,000,000 mPa-s 之範圍免 、 固内’尤其好的是於 2〜10,〇〇〇,〇〇〇 mpa.s之範圍内。 又,該等矽油可為改質矽 油:例如環氧、丙烯酸、或鲢(罗 、衣乳乙烷、環氧丙烷)等改 質矽酮聚合物。 作為不含矽原子之有機油,可適當瑪擇並使用與㈧成 :形成均句相,不參與㈧成分之交聯反應者。有機油可 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作為較好之不含石夕原子之有機油,可例示:具有直鍵 狀、具有-部分支鍵之直鏈狀、環狀、支鏈狀等分子結構 之脂肪族系油、或芳香族“ ’尤其好的是具有直鍵狀、 或環狀分子結構之脂肪族系有機油。又,於上述交聯反應 為氫化反應之情形時,較好的是分子中不具有烯基等脂肪 族系不飽和雙鍵者,於上述交聯反應為縮合反應之情形 %,較好的是分子中不具有矽烷醇基或鍵結矽原子的氫原 子或鍵結有矽原子之水解性基者。 作為較好之有機油,具體而言可例示:巴西棕櫚蠟、堪 地里拉蠟、漆樹蠟、鯨蠟、荷荷巴油、褐煤蠟、黃蜜蠟、 羊毛脂等蠟類;鄰苯二甲酸二辛脂、月桂酸己酯、肉豆蔻 &異丙醋、肉豆蔻酸十四烷基酯、肉豆蔻酸十六烷基酯、 肉豆蔻酸2-辛基十二烷基酯、棕櫊酸異丙酯、棕櫚酸2_乙 基己酯、硬脂酸丁酯、油酸癸酯、油酸2-辛基十二烷基 149971.doc -33· 201112474 酯、乳酸十四烷基酯、乳酸十六烷基酯、乙酸羊毛脂、錄 蠟醇、鯨蠟硬脂醇、油醇、酪梨油、杏仁油、橄欖油、可 可油、荷荷巴油、芝麻油、紅花油、大豆油、茶樹油、角 鯊烧、桃仁油、蓖麻油、紹油、棉籽油、椰子油、蛋黃 油、豬油等油脂;聚丙二醇單油酸酯、新戊二醇_2_乙基己 酸醋等二醇酯油;異硬脂酸三酸甘油酯、椰子油脂肪酸三 酸甘油酯等多元醇酯油;聚氧乙稀月桂醚、聚氧丙烯十六 烷基醚等聚氧伸烷基醚油及該等之混合物。 此種有機油之25 C下之黏度並無特別限定,較好的是於 1〜100,000,000 mPa.s之範圍内,尤其好的是於25<t下在 2 〜10,0〇〇,〇〇〇1!1?&1之範圍内。 作為溶劑,可適當選擇並使用與(A)成分形成均勻相, 不參與(A)成分之交聯反應者。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 上組合使用》 作為較好之溶劑,具體而言可例示: 等芳香族煙;己烧、環己院、庚燒、二:;基=本 辛烷、異烷烴等脂肪族烴;@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 基酮等酮;二曱趟、二乙趟、二丁喊、四氮吱喃、以·二 号烧等崎;甲酸丁 _、乙酸甲_、乙酸乙酯、乙酸丁§旨、 ,酸乙、賽珞蘇乙酸酿、月桂酸異丙,、標棚酸異丙醋 等酯;甲醇、乙醇、改質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 醇、第三丁醇、第二丁醇、第三戊醇、3_戊醇、了… Μ〕-》、节醇、環己醇、糠醇、〔二醇、丙三醇、二 乙二醇、十4基醇等甲基赛路蘇、賽珞蘇、異丙 149971.doc •34· 201112474 基賽珞蘇、丁基赛珞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趟、 二乙一醇單甲鍵、二乙二醇單乙趟等醚醇類;四氣化碳、 二氣曱烷等氣化物及該等之混合物。 (B)成分之熔融體於室溫(25t)T為固體,係於融點或軟 化點以上成為液狀之有機聚合物,可適當選擇並使用於 (A)成分之交聯反應溫度下與(A)成分形成均勻相,不參與 上述交聯反應者。熔融體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合使 用。 作為較好之熔融體,可例示:常溫下為蠟狀之石蠟、聚 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胺基甲酸 酯樹脂、AS(acryl〇nitrile_styrene,丙烯腈_苯乙烯)樹脂、 ABS(acryl〇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稀 _苯乙 稀)树月曰1氣乙烯、聚縮酸、聚碳酸醋、聚g旨、煤焦 油、馬分子量芳香族化合物、賴樹脂、氧樹脂、腺樹 脂、三聚氰胺樹脂、氟樹脂、醯亞胺樹脂、胺基曱酸酯樹 脂、及該等之混合物。 又可藉由將具有相容性之溶劑等液體與上述熔融體混 合’而於溶液狀態下即室溫(25。〇下製成液體,或容易形 f與(A)成分之均勻相。作為此時所使用之液體較好的 述/谷Μ,作為此種溶劑,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其 中車乂好的是芳香族少里、脂肪族烴、_、驗、醋,更好的 是芳香族煙’尤其好的是甲苯及二甲苯。 _ 3夕交^粒子係藉由使上述交聯性組合物於與液體或熔 融體之均句相φ ^ 進仃乂聯反應,而引起相分離所形成。含 149971.doc -35- 201112474 矽交聯粒子形成時之交聯反應溫度等反應條件並無特別限 定,可根據上述交聯性組合物之交聯反應之種類而適當選 擇作為較好之交聯反應溫度,例如為室溫〜㈣。c之範圍 内’進而較好的是於50〜180t之範圍内。又上述交聯反 應可於形成包含上述交聯性組合物與液體或炼融體之 相的混合裝置中裳_ _ i .日人 & 江^ ^ 4邊、,昆合一邊進行,亦可於反應溫度環 境下静置包含上述交聯性組合物與液體或嫁融體之 而進行。 含石夕交聯粒子之粒徑並無特別限定,其平均粒徑較好的 疋Γ⑽〜5〇㈣之範圍内,進而較好的是於1〇聲20 μιη 之範圍内,尤其好的是於20 nm〜5 μηι之範圍内。 柯明之電極活性物f包含將上述切交聯粒子炮燒而 獲付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作為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可為 將於上述交聯反應後自⑻成分萃取之含石夕交聯粒子加以 办又燒而獲得者,亦可為胳热,R\丄 ” ·' ;()成为中分散有含矽交聯粒 子之为散體加以炮燒而獲得者。 =石夕碳系複合材料可為將於上述交聯反應後自⑻ 古:卒之含石夕交聯粒子與(C)藉由碳或熱處理而碳化之 加以混合後進行炮燒而成者,亦可為將於⑻成 二:放有含矽父聯粒子之分散體與(C)藉由碳或熱處理 Γ 有機材料混合後進行锻燒而成者。於此情形時, 3石夕石厌系複合材料可為上述含六 這3夕乂如粒子之煅燒物分散於 =(〇之碳相的連續相中之形態。又,於上述含石夕 父#粒子與(C)成分之相容性較 早低之匱形時,含矽碳系複 I4997I.doc • 36 - 201112474 合材料可採取上述切交聯粒子之锻燒物包覆源自(c)之 碳相表面的形態。 (c)成分之碳為元素碳 具體而言可例示:活性碳、天 =石墨、人造石墨、各種焦炭粉末、中間相碳、氣相沈積 石厌纖維、瀝青系碳纖維、PAN系碳纖維 (Polyacrylonitrile, 煅燒體等碳。 聚丙烯腈)、各種樹脂煅燒體 植物之 藉由成分之加熱而碳化之有機材料可為與作為上述 (B)成分之液體或熔融體相同者。具體而言,可例示:常 溫下為液狀或蠟狀之石^、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 聚曱基丙烯酸甲酯、胺基曱酸酯樹脂、AS樹脂、ABS樹 月曰聚氯乙烯、聚縮.搭、芳香族系聚碳酸醋樹脂、芳香族 系聚酯樹脂、煤焦油、酚類樹脂、環氧樹脂、脲樹脂、三 聚氰胺Μ月a、氟樹脂、醯亞胺樹脂、胺基甲酸醋樹脂、咬 喃樹月曰、及該等之混合物。纟中’較好的是芳香族系聚碳 酸醋、芳香族系聚酉旨、煤焦油、紛類樹脂、亂樹脂、酿亞 胺樹月日、呋喃樹脂等高分子量芳香族化合物或三聚氰胺樹 脂。其原因在於’叾墨結構之形成容易等藉由熱進行碳化 之效率較佳。 (C)成分可使用任意量,但就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之碳化 產率較问、且作為其電極活性物質之性能優異之方面而 言’較好的是相對㈣燒前之切交靠子或分散有含石夕 交聯粒子之分散體等的總質量為80質量%以下。 煅燒係藉由於惰性氣體中或真空中,於300〜1500t、較 149971.doc •37- 201112474 好的是600〜130(TC之溫度下進行加熱處理而進行。作為惰 性氣體,可例示氮、氦、氬。再者,該惰性氣體中可包含 氫氣等還原性氣體。 煅燒可於固定床或流 "孤1 ,X要J 具有可升溫至特定溫度之功能的爐,碳化爐之加熱方式^ 種類並無特別限定。作為碳化爐’例如可例示:瑞德哈默 (Riedhammer)爐、隧道爐、單獨爐。 包含以此方式獲得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之電極活性物質 由平均組成式:
Sii ,〇〇Ch〇fHg 表示。式中,h、f、及g分別為滿足〇5<h<l〇〇、〇^<5 及〇Sg<l〇之數。較好的是〗5<f<7〇, 又’可對含矽碳系複合材料進而藉 理。 更好的是2.0<f<5〇。 由碳進行表面包覆處 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之碳表面包覆方法為任意。例如, 於非氧化性環境下於8m:以上之溫度下,於含石夕碳系 合材料表面對碳皮膜進行熱化學蒸鍍處理。又,亦可藉 ⑹成分與切碳系複合材料加以混合並進而進行㈣ :得由源自(C)成分之碳相所覆蓋之含妙碳系複: 熱化學蒸錢處理所使用之裝置若為具 =熱至嗔以上之機構之裝置,則無特二;: 適當選擇。可使用連續法、批次法及將併用該: 具體而言可例示:流動層反應爐、旋轉爐… 14997l.doc •38· 201112474 移動層反應爐、M爐 '批次爐、批次式旋轉爐、連續旋 轉爐。 作為熱化學蒸鍵處理所使用之蒸鍍碳源,具體而言可例 示:U、乙烧、乙稀、乙块、丙烧、丁炫、丁烯、戊 烷、異丁烷、己烷等脂肪族系烴或該等之混合物;苯、二 乙埽苯、單乙烯苯、乙基乙烯苯、甲苯、二甲笨、苯乙 烯乙基苯、一苯基甲院、蔡、苯酶、甲齡、硝,基笨、氣 苯、節、葉草味、吼咬、慧、菲等芳香族系煙;焦油基德 步驟中所獲得之氣體輕油、木心、蒽油、石腦油分解隹 油;上述锻燒步驟中產生之廢氣或該等之混合物。通常為 甲烷或乙炔。 非氧化性環境可藉由將上述蒸鑛碳源氣體或其氣化氣 體;氬氣 '氣氣、氫氣、氮氣等非氧化性氣體;及該等之 混合氣體料人至熱化學蒸鍍處理裝置内而獲得。 又’於將(邮分與切❹複合㈣加Μ合後並進 而炮燒’而獲得由源自(C)成分之碳相所覆蓋的切碳系 複合材料之情形時,般燒可㈣與上述相同之方式進行。 較好之(C)成分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 於含矽碳系複合材料表面藉由碳 反遇仃包覆之情形時,碳 之包覆量於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中敕 π Τ早乂好的是丨〜”質量%,更 好的是5〜30質量〇/❶,進而較好的是 的疋5〜2〇質量%。其原因在 於:於僅使用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作盘 乍為電極活性物質之情形 時,亦具有合適之導電性,可抑制 電極之充放電電容下 降。 14997 丨.doc 39· 201112474 (電極) 該電極活性物質可利 可逆電容與穩定之充放電循製程而製造具有較高 較小的電極。因此》特性,放出鐘時之電位損失 置、尤其是非2 ㈣討㈣地料蓄電裝 &具疋非水電解質二泠 不 極活性物質尤其合適作為鐘二^電極用活性物質。該電 包含本發明所使用:::之負極之活性物質。 製作方法並無特別^且材料之電極的形狀及 並無特別限定。具體而言可例示:將 。材料與黏合劑加以混合而製作電極之方 將:复 =系複合㈣與黏合劑及㈣W合,將 = =Γ電體上,或塗佈於集電體上,其後加以乾= 5之方法。漿料塗佈於集電體之量並無特別限定, 通吊較好的是03 , 2 ^ 、疋.3 15 mg/cm ’更好的是〇.5〜10 mg/cm2。 又’塗佈於集電體上之漿料之膜厚例如較好的是30〜500 更好的是5〇〜3〇〇叫。塗佈後之乾燥方法並無特別限 疋’較好的是加熱真空乾燥處理。燥處理後之集電體上之 電極材料之膜厚較好的是10〜300 Pm,更好的是2〇〜200 μπι。再者,於含矽碳系複合材料為纖維狀之情形時,可 藉由於一方向上配向,或形成為織物等結構體之形態利 用金屬或導電性高分子等導電性纖維進行捆紮或編織,而 製作電極。電極形成時,可視需要將端子加以組合。 上述集電體並無特別限定,可例示:銅、鎳、或該等之 合金等之金屬篩網、猪等。 作為上述黏合劑,例如可例示:氟系樹脂(聚偏二氟乙 149971.doc 201112474 稀、聚四氟乙稀等)、苯乙稀丁二稀樹脂等。黏合劑之使 用量並無特別限定’其下限值相對於含⑦碳系複合材料 100質置份較好的是於5〜3〇質量份之範圍内更好的是於 5〜20質量份之範圍^其制在於,絲合劑之使用量在 亡述範圍β ’則例如含矽碳系複合材料於集電體表面上之 费考強度優異’又,抑制形成.成為電極内部電阻上升之原 因之絕緣層。漿料之製備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示 於黏合劑與有機溶劑之混合液(或分散液)中混合含石夕碳系 複合材料之方法等。 為上述溶劑,通常使用可溶解或分散黏合劑之溶劑, 例如可例示:Ν·甲基料㈣、Ν,Ν_二甲基甲酿胺等有機 溶劑。只要為漿料狀,則溶劑之使用量並無限制,例如相 對於切碳系複合材料⑽f量份,冑常較好的是於 ::〇1〜500質量份之範圍内’更好的是於〇〇1〜_質量份之 辄圍内’進而較好的是於GQ1〜彻質量份之範圍内。 再者’本發明之電極中可調配任意之添加材料。例如, 可添加導電助劑而製造電極。 , ,作為導電助劑,可例示:碳黑(科琴黑 '乙炔黑等 纖維、奈米碳管。導電助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組八 使用。導電助劑例如可混合於包含切碳系複合材料: 合劑及溶劑之漿料中。 - 導電助劑之調配量並無特別限制,相對於 材料⑽質量份,較好的是於4〜3。質量份之範圍内系;〜: 的是於5〜20質量份之範圍内。其原因在於導電性優異,可 J4997J.doc -41- 201112474 抑制電極之充放電電容下降。 再=於藉由熱化學蒸鑛等而使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之表 &匕覆表面之情形時,導電助劑之調配量與含石夕 複合材料表面之包覆碳量的總計相對於切碳系複合椅 枓,較好的是2〜60質量%,更好的是5〜4〇質量%,進 好的是5〜20曾吾〇/ ++ — 質量/。。其原因在於導電性優異,可抑制 之充放電電容之下降。 又’本發明之電極中,作為其他任意之添加材料 配石墨等負極活性物質β "° (蓄電裝置) 具備本發明之電極之蓄電裝置的種類及其製造方法並無 特別限定,可例示:鐘離子一次電池、經離子二次電池·、、 電容器、混合電容器(氧化還原電容器)、有機自由基電 池、電雙層電容器’尤其好的是鐘離子二次電池。鐘離子 二次電池可使用包含上述電極之負極、可吸藏.放出鋰之 正極、電解液、分隔件、集電體、氣閘、封口板、外殼等 電池構成要素,藉由常規方法而製造。 圖1及圖2中更詳細地說明作為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之較佳 態樣的鋰二次電池。圖丨係作為實施例中製作之本發明之 電池的一例之鋰二次電池之剖面圊,該鋰二次電池^備大 致圓筒形狀之容器。該鐘二次電池中,於該容器之底部適 當配置有分子⑸,為任意。又,該鐘二次電池中,於其 直徑方向上配設有分隔件4,並且於其兩側分別配設有正 極2、負極3,該負極3包含含有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之上述 I4997l.doc -42- 201112474 電極。並且’於正極2及負極3之外側分別朝向容器之邊緣 側依序配③有集電體8、聚丙埽板5、聚丙稀填料6 ,但該 聚丙烯板5及聚丙烯填料6為任意。 、分隔件4係由將tb上述容器之高度尺寸低敎尺寸而形 成之-對大致平板狀構件互相'抵接者形成,亦可使用—片 構件。分別與分隔件4抵接之正極2、負極3分別包含稍小 於分隔件4之大致平板狀構件,經由分隔件*互相對向配 :。與:極2、負極3之外側抵接之集電體8包含高於上述 容器之高度尺寸而形成之一對平板狀構件,其前端部自上 述容器冑出。分別與集電體8之外側抵接之聚丙稀板5包含 以與上述分隔件4大致同等高度形成之一對大致平板狀構 件。進而,於聚丙烯板5之外側分別隔開間隔而配設之聚 丙烯填料6包含以與上述分隔件4大致同等之高度形成的一 對大致半圓柱狀(部分圓柱狀)構件。並且,上述容器内蓄 積有電解液7,上述容器内僅集電體8之前端部自上述電解 液7之液面上突出。再者,實施例之鋰二次電池中,藉由 如上所述设置聚丙烯填料6而降低所使用之電解液7的量。 圖2係作為實施例中製作之本發明之蓄電裝置的一例之 其他經二次電池即紐扣形電池之概略分解立體圖。此處所 示之鋰二次電池於將上表面開口之有底圓筒形狀的外殼9 内’以使各自之軸心一致且自下端部至上端部依序配設之 狀態收容有絕緣襯墊1 〇、正極11、分隔件i 2、包含含有含 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之上述電極的負極13、集電體14。絕緣襯 塾10形成為與外殼9之外周大致同等尺寸之圓環狀,安裝 I49971.doc -43- 201112474 於外殼9正極11形成為稍小於外殼9之内周尺寸之大致圓 盤狀。該鋰二次電池中,分隔件12由尺寸與外殼9之内周 大致同等之一對圓盤狀構件形成,亦可由一片圓盤狀構件 形成。該分隔件12中含浸有電解液。負極13形成為與正極 11大致同等尺寸之大致圓盤狀,經由分隔件12而對向配 置。集電體14形成為與負極13大致同等尺寸之大致圓盤 狀,密接於負極13。集電體14由銅箔、鎳網、金屬絲網等 構成。並且,於該狀態下,將尺寸稍大於外殼9之下表面 開口的蓋狀封口板15安裝於外殼9,形成鋰二次電池。 圖1及圖2所示之經二次電池中之正極2、j ^並無特別限 疋例如了由正極集電體、正極活性物質、導電材料等構 成。作為正極集電體,例如可舉出鋁等。作為正極活性物 質,例如可列舉:TiS2、MoS3、NbSe3、FeS、VS2、vse2 等具有層狀結構之金屬硫屬化物;coo2、Cr305、Tio2、 CuO、V306、M〇3〇、ν2〇5(·ρ2〇5)、μ,Li2〇)、
LiC°〇2 LlNl〇2、LiMn2〇4等金屬氧化物。較好之正極活 性物質為LiCo〇2、UNi02、LiMn204等鋰複合氧化物。正 極活性物質可單獨使用或將兩種以上組合使用。作為導電 材料’可例示與上述相同者。 圖1及圖2所示之鋰二次電池中所含之電解液並無特別限 疋,可使用眾所周知者。例如,作為電解液,可藉由使用 使電解質溶解於有機溶劑中而成之溶液,而製造非水系链 一-人電池。作為電解質,例如可例示:[丨卩匕、LiCl〇4、 LiBF4、LiClF4、LiAsF6、LiSbF6、UA1〇4、UAici4、 14997 丨.doc -44· 201112474
Lia、LiI等鋰鹽。作為有 可例不·碳酸醋類 内,、鏈_類(心甲 丫乳丞乙烷、二甲醚、二乙醚 ;7狀:類(四氮吱喃、”基四氣吱,、二氧戊環、 =二氧戊環等)、環丁硬類(環丁碾等)、亞颯類(二曱 =專卜猜類(乙猜、丙猜、笨甲猜等)、醯胺類(n,n_
一甲基甲醯胺、n,N-二甲其7 M 土乙醯^專)、聚氧烷二醇類(二 乙一醇等)等非質子性溶劑。 有機溶劑可單獨使用或製成 種以上之混合溶劑而使用。電解質濃度例如相對於電解 液U’f解質為0·3〜5莫耳,較好的是〇5〜3莫耳,進而較 好的是0.8〜1.5莫耳左右。 ^及圖2所示之鐘二次電池中之分隔件4、·無特別 限疋’可使用眾所周知之分隔件,例如多孔質聚丙烯制不 織布、多孔質聚乙稀制不織布等聚烯煙系多孔質膜等。 本發明之電池並不限定於圖卜圖2所示之例,例如可應 用於積㈣、盒形、紐扣形、橡膠形、组電池形、方形之 類的各種形態者。本發明之鐘二次電池較好的是利用輕量 且:電容、高能量密度之特徵’料攝像機、個人電腦、 文字處理機、收錄機、行動電話等行動用小型電子設備之 電源而使用。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電極、 及蓄電裝置。再者’於實施例中,如下所述對X射線繞 射、掃描型顯微鏡、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及電池特性進行 149971.doc -45- 201112474 評價。 (x射線繞射) 裝置:Rigaku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RINT2000 X射線產生裝置:靶材Cu
管電壓:40 kV
管電流:40 mA 20=10-90 發散狹縫:2/3° 發散縱向:10 mm 散射狹縫:2/3° 接收狹縫:0.3 mm (掃描型電子顯微鏡) 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JSM-5800LV (能量分散型X射線分析) 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JED-2 100 (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 裝置··島津製作所製造之ESCA-3400 X射線源:MgKa (電池特性之評價) 使用北斗電工製造之HJR-110mSM6,測定使用本發明之 含矽碳系複合材料的鋰二次電池之充放電特性。充電、放 電均係對於每1 g質量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以石墨之理 論電容即372 mAh/g的10分之1即0.1 C(37.2 mAh/g)之恆定 電流進行。又,充電於電池電壓降至0 V之時間點結束, 149971.doc -46- 201112474 放電於電池電壓達到3 V之時間點結束。充放電切換時, 於開路下放置30分鐘。於此種條件下重複充放電程序,評 4貝循環特性。再者’將第一次之充電電容設為初次充電電 谷(mAh/g),將第一次之放電電容設為初次放電電容 (mAh/g)。初次充放電效率(CE%)係設為初次放電電容相對 於初次充電電容之百分率(%)。循環試驗後之電容維持率 设為特定猶環後之充電電容相對於初次充電電容之百分率 (%)。 [實施例1 ] (含矽交聯粒子之製備) 於包含聚合度約2,000之聚笨乙烯30 g與曱苯10 g之溶液 中’混合包含式:{(CH3)2CH2=CHSi〇}3Sic办 所示之有機矽氧烷10.0 g與式:
(CH3)2HSi〇[(c6H5)2Si〇]2Si(CH3)2H 所示之有機矽氧烷14·7 g的矽酮組合物,製成均勻之溶 液-其_人,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 氧烧錯&物(相對於上述妙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 計成為20 ppm之量)及2_甲基_3_ 丁炔_2醇〇」§,於室溫下 均句地混合。其後,藉由於iiot之供箱中靜置30分鐘, 而使矽酮組合物交聯’獲得白濁之凝膠狀物。藉由於減壓 :加熱該凝膠狀物而去除甲I,獲得白色固形物。利用掃 描電子顯微鏡(以下為SEM,Scanning Electr〇n 心職。㈨觀測所獲得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知含石夕交 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聚苯乙烯中。 149971.doc •47· 201112474 (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之製備) 將包含上述製備之含矽交聯粒子之聚苯乙烯2〇 g放入 SSA-S等級之氧化鋁製舟皿中,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 爐,於600 C下般燒2小時,繼而於1〇〇〇。〇下般燒i小時。 冷部後,以28%之產率獲得黑色粉末。利用SEM觀測所獲 得之黑色粉末,結果為平均粒徑約2 2 μιη之球狀粒子。藉 由X射線光電子分光法(以下為XPS)可知所獲得之黑色粉末 為平均組成式.C2.2Q〇G 4QSi丨.GQ所示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又,藉由該黑色粉末之X-射線繞射圖案(CuKa),於20為 25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〇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之 繞射波峰及於2Θ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 峰。 (負極體之製作) 利用礼缽將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〇7 58質量份 及科琴黑6.94質量份混合15分鐘後,添加聚偏二a乙烯 12.00虞里伤,進而混合15分鐘。其後,混合曱基吡 咯啶酮作為溶劑,製成漿料狀,藉由刮刀&,於銅羯輥上 以厚度約250 μιη進行塗佈。其次,於8yc下進行12小時以 上之真空乾燥,製作厚度約30 μιη之負極體。 (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評價) 、製作圖2所示之結構之鐘離子二次電池。使用金屬鐘作 為相對電極’使用聚丙烯不織布作為分隔件,&用上述負 極體作為負極’使用幻mQl/L之比例溶解有六I化碟酸 鐘之碳酸伸乙醋與碳酸二乙酉旨i :】(體積比)混合溶劑作為 I4997I.doc •48· 201112474 電解液。繼而,依據上述電池特性之評價方法實施鋰二次 電池之電池特性的評價。表1表示電池之特性。 圖3表示上述製作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循環特 f生。表示各循%之充電電容(Charge : mAh/g)與放電電容 (Discharge : mAh/g)及各循環之充放電效率(Efficiency : 各循環之放電電容相對於充電電容之百分率(%))。顯示 出,初次之充電電容以外,充電電容與放電電容之曲線重 疊,初次除外之各循環之充電電容與放電電容為大致相同 之數值。又,顯示出初次充放電效率除外,各充 放電循環之充放電效率大致固定。 [實施例2] 於密度(15。〇0.87 g/ml、黏度(4〇。〇約60 mm2/s之液狀 石躐60 g中,混合包含四甲基四乙稀基環四矽氧烷5 g與 式:
(CH3)2HSiO[(C6H5)2Si〇]2 5Si(CH3)2H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22.4 g的矽酮組合物,製成均勻之 浴液。其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 石夕氧院錯合物(相對於矽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 成為10 ppm之量)’於室溫下均勻地混合。其後,於i2〇t 之洪箱中靜置30分鐘,使矽酮組合物交聯,獲得白濁之溶 液。其次’利用曱苯萃取所獲得之溶液,藉此獲得平均粒 徑2.0 μηι之細球狀含矽交聯粒子。 將所獲得之含矽交聯粒子放入氧化鋁製容器中,於氮氣 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〇〇。(:下煅燒2小時,繼而於 I49971.doc • 49· 201112474 1000°c下煅燒1小時。冷卻後,以72%之產率獲得黑色粉 末。利用SEM與能量分散型χ射線分析(以下為職)觀測 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可知係主要包含Si〇c成分之平均 粒徑約1.35 μΐη之球狀粒子。又,藉由xps可知該球狀粒子 為平均組成式:CwoOwpSi,⑽所示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藉由所獲得之黑色粉末之XRD的x_射線繞,於Μ 為25°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〇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 之及收波峰及於2Θ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 波峰。 (負極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1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質里份、科琴黑9 〇1質量份及聚偏二氟乙烯& w質 量份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07.58質量份、科琴黑6 94質 量份及聚偏二氟乙烯12〇〇質量份以外,以與實施例丨相同 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 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價。其結果示於表 [實施例3] g與甲笨3.0 g之溶 於包含聚合度約2,〇〇〇之聚苯乙烯2.4 液中’混合包含式: UCH2=CH)(CH3)2Si〇1/2} 25(C6H5Si03/2).75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24g、式:
(CH3)2HSi〇[(c6H5)2Si〇]Si(CH3)2H 所不之有機聚矽氧烷2.4 g、及式: 149971.doc •50· 201112474 C6H5Si{OSi(CH3)2H}3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2.4 g的矽酮組合物,製成均勻之溶 液。其次,於該溶液中混合鉑之丨’3-二乙烯基四曱基二矽 氧烧錯合物0.01 g、及甲基三(U_二甲基_2_丙炔氧基)矽烷 〇,i g,於室溫下均勻地混合。其後,於110t之烘箱甲靜 置30分鐘,使矽酮組合物交聯,獲得白濁之凝膠狀物。藉 由於減壓下加熱該凝膠狀物而去除甲苯,獲得白色固形 物。利用SEM觀測所獲得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知含矽 交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聚苯乙烯中。利用甲苯萃取並取出 含矽父聯粒子,結果確認為平均粒徑25㈣之細球狀粒 子。 將所獲得之分散有切交聯粒子的聚苯乙烯放人氧化紹 製容器中,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峨下煅燒2 小時,繼而於刪。。下锻燒,小時。冷卻後,以⑽:產 率獲得黑色粉末。利用SEM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 為平均粒徑約2.2 μιη之球狀粒子。藉由χρδ可知該球狀粒 子為平均組成式:c2 〇〇〇〇 ”叫〇〇所示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 料。又,藉由所獲得之黑色粉末之獅的乂_射線:射 (cuKa),於20為25。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〇c陶兗之非 晶結構的特有之吸收波峰及於20為44〇附近觀測到源自石 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輯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所製備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貝$份代替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刚質量份以外, 149971.doc 201112474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價。其結果不於表1。 [實施例4] 於包含聚合度約2,000之聚苯 中’混合包含I,4-二乙烯基苯150g、式: (HMe2SiO1/2)0 6(Si〇3/2Ph)0 4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2、6·94 g、及甲基三(2-甲基-2-丁炔氧 基)石夕烧0.01 g的矽酮組合物混合,製成均勻之溶液。其 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丨,3_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氧烷錯 合物(相對於矽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為 ppm之量),於室溫下均勻地混合。其後,於15〇。匸之烘箱 中靜置3G分鐘’藉此使石夕酮组合物交聯,獲得白濁之凝膠 狀物。藉由於減壓下加熱該凝膠狀物而去除甲苯,獲得白 色固形物。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測所獲得之固形物之剖 面,結果可知含矽交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聚苯乙烯中。 將所獲得之分散有切交聯粒子的㈣乙料人氧化紹 製容器巾’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〇吖下炮燒2 小時’繼而於⑽代下锻燒i小時。冷卻後,以咖之几產 率獲得黑色粉末。㈣隨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 為平均粒U 1.50 μΐΏ之球狀粒子。藉由χρδ可知該球狀粒 料。又’藉由所獲得之$声 …、色如末之XRI^々X-射線繞射 ()’於⑼為20。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oc陶究之非 14997I.doc -52* 201112474 晶結構的特有之繞射波 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㈣為4 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 (負極體、鐘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 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a材料 104.77質量份代替含石夕、— 斤歿。材枓 衩尔谩合材料1〇4 77質量份以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制& 卜 Χ I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制I 1體以 严… 作鐘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4貝。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於包含聚合度約2,〇〇〇之聚! 聚本乙烯10 g與甲苯1〇 g之溶液 中,混合包含式: {(CH3)2(CH2=CH)SiO}3(c6H5)Si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5 g與式: {(CH3)2(CH2=CH)SiO}2(c6H5)2Si :示之有機聚石夕氧燒5g及二乙烯基苯心的相組合物, 成均勾之溶液。其次,於該溶液中添加過氧化二異丙苯 0·5 g’於室溫下充分地攪拌後,於⑽t之供箱#使聚苯 乙烯成為溶融狀態,靜置60分鐘,藉此使石夕綱組合物交 ^所^于冷卻’獲得白色固形物。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 測料得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知含石夕交聯粒子均勻地 分散於聚苯乙烯中。 立將所獲得之白色固形物放入氧化產呂製容器中,於氮氣環 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0(TC下炮燒2小時,繼而於_ = 下锻燒1小時。冷卻後,以26%之產率獲得黑色粉末。藉 14997丨.doc •53· 201112474 由SEM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為平均粒徑約9 5〇 μΓη之球狀粒子。藉由xps可知該球狀粒子為平均組成式: C3.2〇〇0.4〇Sii.00所示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又,藉由黑色粉 末之XRD之X-射、線繞射(CuKa),於以為25。附近觀測到較 寬之源自Si〇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之繞射波峰及於⑼為 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質里伤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⑽刀7質量份以外,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太制& μ, 万式氣作鐘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價。其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6 ] 於I 3 4合度約2,_之聚苯乙稀1〇层與甲苯吕之溶液 中’混合1,1,3,3_四甲基環氧環己基)乙基) 夕氧烷10.0 g ’製成均勻之溶液。其次,於該溶液中添 加三伸乙四胺2.2 氮氣環境 ,靜置60 g ’於室溫下充分地擾拌後,於 为4里,錯此使匕1,3,3'四甲基-1,3-二(2-(3,4-環氧環己基)‘ 基)一石夕氧烧10.0 g交聯,進行冷卻,獲得白色固形物。_ 由SEIV^ ;貞彳所獲得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知含碎交聯_ 子均勻地分散於㈣乙烯中。制f苯萃取含石夕交聯粒 子,結果確認為平均粒徑1.5 μηι之細球狀粒子。 將所獲付之分散有含矽交聯粒子的聚苯乙烯25 g與煤焦 149971.doc •54- 201112474 油遞青25 g放入Labo PlastomiU中,於15〇t:下加以混合, 將其混合物放人氧化IS製容器令,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 弗爐,於600°C下煅燒2小時,繼而於1〇〇〇t:下煅燒 時。冷卻後,以62%之產率獲得黑色粉末。利用SEM與 EDX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可知係主要包含si〇c成 分之平均粒徑約1.2 μπι之球狀粒子分散於主要包含碳之連 續相中的含矽碳系複合材料。又’藉由所獲得之黑色粉末 之XRD的X-射線繞射(CuKa),於2Θ為25。附近觀測到較寬 之源自SiOC陶竞之非晶結構的特有之繞射波峰及於2Θ為 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鐘離子_一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1〇4·77質量份上述製備之含石夕碳系 複合材料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04·77質量份作為電極活 性物貝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 該負極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電 池’並進行評價。其結果示於表i。 [實施例7] 於包含酚醛清漆型酚類樹脂(昭和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 製造之商品名:BRG558)30 g與曱基異丁基酮20 g之溶液 中’混合四曱基四乙烯基環四矽氧烷5 g與式:
(CH3)2HSi〇[(c6H5)2SiO]2.5Si(CH3)2H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22.4 g的矽酮組合物,製成均勻之溶 液。其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1,3-二乙烯基四曱基二矽 氧烧錯合物(相對於矽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 149971.doc • 55· 201112474 為10 ppm之量)’於室溫下均勻地混合。將所獲得之混合 物於100°C之烘箱中靜置30分鐘,藉此使矽酮組合物交 聯’獲得白濁之凝膠狀物。藉由於減壓下加熱該凝膠狀物 而去除甲基異丁基酮,獲得固形物。利用SEM觀測所獲得 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知含矽交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酚 醛清漆型酚類樹脂中。 將所獲得之分散有含矽交聯粒子的酚醛清漆型酚類樹脂 放入氧化鋁製容器中,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 6〇〇 C煅燒2小時,繼而於1〇〇〇〇c下煅燒工小時。冷卻後, 以52〇/°之產率獲得黑色固形物。利用將間隙設定成20 μηι 之粉碎機粉碎所獲得之固形物,製備平均粒徑約15 μπι之 黑色粉末。利用SEM與EDX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 I =係主要包含Si0C成分之平均粒徑約0.8 μηι之球狀粒子 =散於主要包含碳之連續相中的含㈣系複合材料。又, 藉由。所獲得之黑色粉末之聊的χ_射線繞射(Μα),㈣ 為25。附近觀测到較寬之源自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 之繞射波峰及於戰44。附近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實轭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二質量份代替切碳系複合材料ι〇477質量份作為電 使用該Γ質以夕卜,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 "S體’以與實施合”相同之方式製 電池,並進行評價。其結果示於表2β 隹子--人 [實施例8] 149971.doc -56- 201112474 將軟化點12〇t之煤焦油瀝青38g與含有平均單元式: {(012-011)(0113)2810]/2 }〇.25(〇6Η58ί〇3/2)〇.75 所示之有機聚矽氧烷75質量%之甲笨溶液42 3 g、及m-雙 (二曱基矽烷基)苯6.3 g加以混合,製成均勻之溶液。其 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1>3_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氧烷錯 合物(相對於矽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為Μ ppm之量)及丨_乙炔基環己醇〇」g,於室溫下均勻地混 合。其後,於150t之烘箱中靜置60分鐘,藉此使矽鲷組 合物交聯。利用SEM觀測所獲得之固形物之剖面,結果可 知含矽交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煤焦油瀝青中。 將所獲得之分散有含矽交聯粒子的煤焦油瀝青放入氧化 鋁製容器中,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〇(rc下煅燒2 小時,繼而於loocrc下烺燒i小時。冷卻後,以72%之產 率獲得黑色ϋ形物。制將間隙設定為2G㈣之粉碎機粉 碎所獲得之固形物,製備平均粒徑約15 μηι之黑色粉末。 利用SEM與EDX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可知係主要 包含Sioc成分之平均粒徑約5.35 μιη的球狀粒子分散於主 要包含碳之連續相中的含矽碳系複合材料。又,藉由所獲 知之黑色粉末之XRD的X-射線繞射(CuKa),於20為25。附 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O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之繞射波 峰及於2Θ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質1份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〇4 77質量份以外, 14997丨.doc •57- 201112474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價。其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9] 利用Labo PlastomUl,於包含聚合度約2,〇〇〇之聚苯乙烯 25 g與曱苯25 g之溶液中充分地混合新日鐵化學工業股份 有限公司製造之DVB570(二乙烯基苯與乙烯基乙基苯為主 成分,主成分中之二乙烯基苯之含有率為6〇質量%)15 49 g、黏度2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三曱基矽烷氧基封端之 曱基氫化矽氧烷共聚物(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量=158 質量%)9.51 g(相對於上述DVB57〇中之乙烯基i莫耳,本共 聚物中之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成為丨莫耳之量)^於所獲得 之混合物中,滴加鉑之1,3-二乙烯基四曱基二矽氧烷錯合 物(相對於上述DVB570與甲基氫化矽氧烷共聚物之總計質 量’翻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為20 ppm之量),於g〇〇c下見 合至均勻後,進而於15(TC下靜置1〇分鐘,進行冷卻,獲 得白色固形物。 將所獲得之固形物放入SSA-S等級之氧化鋁製舟皿中, 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00°C下锻燒2小時,繼而於 1 000°C下煅燒1小時。冷卻後,以32%之產率獲得累色於 末。對所獲得之黑色粉末’利用將間隙設定成1〇微米之粉 碎機將黑色粉末之凝集物粉碎,獲得平均粒系 ^、、'、J D 械米 之球狀粉末。藉由XPS可知該黑色粉末為平均組成式. C3.67〇i.〇7Sii_〇〇所示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又,拉士 α ^ ,稽由所後得 149971.doc • 58 - 201112474 之球狀粉末之XRD的X_射線繞射(CuKa) ,於2Θ為20°附近 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O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繞射波峰及於20 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 t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質量份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丨〇4 77質量份以外,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貫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價。其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10] 於黏度1,00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 端之一甲基聚矽氧烷1〇〇 g中,混合包含黏度1〇 mPa s之分 子鏈兩末端經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曱基氫化聚矽氧烷 (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含量=1 6質量%)43 g與丨,3_二乙烯 基四曱基二矽氧烷50 g之矽酮組合物,製成均勻之溶液。 其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丨,3_二乙烯基四曱基二矽氧烷 錯合物(相對於矽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為2〇 ppm之$ )’於室溫下均勻地混合。其後,於8〇它下靜置的 分鐘,進而於120。(:下靜置6〇分鐘,藉此使矽酮組合物交 聯,獲得白濁凝膠狀混合物。利用立體顯微鏡觀察所獲得 之混合物,結果可知含矽交聯粒子均勻地分散於油中。藉 由利用甲苯萃取所獲得之混合物,而獲得平均粒徑i ·2 _ 之細球狀含矽交聯粒子。 使用球磨機,將所獲得之含矽交聯粒子3〇 g與煤焦油瀝 149971.doc -59- 201112474 青粉末30 g加以混合,放入氧化鋁製容器中,於氮氣環境 下’利用馬弗爐於600°C下煅燒2小時,繼而於1 〇〇〇。〇下烺 燒1小時。冷卻後,以80%之產率獲得黑色粉末。利用將 所獲得之粉末間隙設定為20 μηι之粉碎機,將黑色粉末之 凝集物粉碎,製備平均粒徑約丨5 μιη之黑色粉末。利用 SEM與EDX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判明主要包含 SiOC成分之平均粒徑約1.〗5 μηι之球狀粒子覆蓋主要包含 碳之粒子的表面。藉由XPS可知該黑色粉末為平均組成 式:SikooOq uCi·45所示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又,藉由所 獲得之黑色粉末之XRD的X-射線繞射(CuKa),於20為25。 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O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之吸收 波峰及於2Θ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波峰。 (負極體、經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 04.77質量份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丨〇4 77質量份作為電 極活性物質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 使用該負極體,以與實施例丨相同之方式製作鋰離子二次 電池,並進行評價。其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11] 將實施例2中所獲得之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5 g與煤焦油遞 青5 g加以混合,於1〇〇〇t:下煅燒一小時,以72%之產率獲 得”,、色籾末。利用將間隙設定為2〇 之粉碎機粉碎所獲 得之黑色粉末’製備平均粒徑約15㈣之粉末。利用⑽ 與EDX觀測所獲得之黑色粉末,結果確認係主要包含w〇c 149971.doc 201112474 成刀之平均粒徑約丨35 μηΐ2球狀粒子分散於主要包含碳 之連續相中的含矽碳系複合材料。所獲得之含矽碳系複合 :料之XPS測定結果為平均組成式:Si丨。。〇042C丨145。又: 精由所獲得之複合粉末之XRD的X-射線繞射(CuKa),於20 為25附近觀測到較寬之源自SiOC陶瓷之非晶結構的特有 之吸收波峰及於2Θ為44。附近觀測到源自石墨結構之繞射 波峰。 (負極體 '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04.77質量份代替含矽碳系複合材料1〇4 77質量份以外, 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使用該負極體以 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經離子二次電池,並進行評 價。其結果示於表2。 圖4表示上述製作之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循環特 性。表示各循環之充電電容(Charge : mAh/g)與放電電容 (Discharge : mAh/g)及各循環之充放電效率(Efficiency : 各循環之放電電容相對於充電電容之百分率^顯示 出,初次充電電容以外,充電電容與放電電容之曲線重 疊,初次除外之各循環的充電電容與放電電容為大致相同 之數值。又,顯示出初次充放電效率(CE(%》除外,各充 放電循環之充放電效率大致固定。 [比較例1] 於包含聚合度約2,000之聚苯乙烯30 g與曱苯2〇 g之溶液 中,於黏度3.1 mPa.s之1,3,5,7-四曱基·1,3,5,7-四乙烯基環 149971.doc • 61 - 201112474 四矽氧烷9.0 g中混合包含黏度20 mPa.s之分子鏈兩末端經 三甲基矽烷氧基封端之甲基氫化矽氧烷聚合物(鍵結石夕原 子的氫原子之含量=1.58質量%)9.5 g的矽酮組合物。其 次,於該溶液中滴加鉑之1,3-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矽氧院錯 合物(相對於石夕酮組合物,鉑金屬以質量單位計成為2〇 ppm之量),於室溫下加以混合,但未獲得均勻相。混合後 立即於110。(:之烘箱中靜置30分鐘,進而M12(rCi烘箱中 靜置60分鐘,使矽酮組合物交聯。獲得包含矽酮交聯物層 與油層之兩層的凝膠狀物。利用立體顯微鏡觀測所獲得之 凝膠狀物,結果不存在球狀含碎交聯粒子。 將所獲得之凝膠狀物放入SSA_S等級之氧化鋁製舟皿 中,於氮氣環境下,利用馬弗爐於6〇〇它下煅燒2小時繼 而於1000 c下煅燒1小時。冷卻後,以72Q/。之產率獲得黑 色固形物。冷卻後,利用將間隙設定為20 μη1之粉碎機進 行粕碎,獲得平均粒徑約i5 之粉末。藉由XPS可知該 粕末為平均組成式:。丨7丨〇丨8山丨。❶所示之含矽碳系複合材 料。 (負極體豸離子二次電池之製作、及電池之評價) 除於實施例2中使用上述製備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 1〇4’77資里知代替含石夕碳系複合材料104.77質量份作為電 極活I·生物質以夕卜’以與實施例!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體。 吏用乂負極體’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链離子二次 電池’並進行評價。電池之特性示於表2。 149971.doc -62· 201112474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初次充電電容 (mAh/g) 初次放電電容 (mAh/g) 1160 1096 1069 1183 1021 935 820 783 727 863 746 673 CE% 71 71 68 73 73 72 電容維持率(%) 10 cycle 94 20 cycle 89 _40 cycle 78 3 0 0 8 8 8 4 8 5 8 7 7 0 5 0 9 8 7 7 14 8 8 7 2 13 9 8 7 [表2] 實施例7實施例8實施例9實施例10實施例11 比較例1 初次充電電容 (mAh/g) 初次放電電容 (mAh/g) CE% 912 1013 1071 977 1355 1363 571 746 757 743 939 674 63 74 76 70 49 電容維持率(%) 10 cycle 20 cycle 40 cycle 95 94 92 5 9 0 9 8 8 83- 3 8 2 8 7 7 9392 -42- [實施例l2] 使用批次式旋轉爐(内徑約03 00 mmχ 600 mm),於甲烧-氬氣混合氣體通氣下,於1,000°C下對實施例2中製備之黑 色粉末進行1小時熱化學蒸鍍處理。積層於所獲得之含矽 碳系複合材料粒子之表面的碳量為17質量%。使用所獲得 之含矽碳系複合材料,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負極 體。使用所獲得之負極體,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鋰離 子製作二次電池,並進行評價。電池之特性示於表3。 149971.doc -63- 201112474 [表3] 實施例12 初次充電電容(mAh/g) 1322 初次放電電容(mAh/g) 965 CE% 73 電容維持率(%) 10 cycle 97 20 cycle 95 40 cycle 94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電極活性物質可較好地用作蓄電裝置、尤其是 鋰二次電池之電極活性物質。又,具備含有本發明之電極 活性物質之電極、尤其是負極的鋰二次電池之可逆電容及 充放電循環特性優異,又,放出鋰時之電位損失較小。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之一例的鋰二次電池。 圖2表示作為本發明之蓄電裝置之一例的其他鋰二次電 池。 圖3表示實施例1之鋰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循環特性。 圖4表示實施例11之鋰二次電池之充放電循環特性。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分子篩 2 正極 3 負極 4 分隔件 5 聚丙烯板 6 聚丙烯填料 149971.doc -64- 201112474 7 電解液 8 集電體 9 外殼 10 絕緣襯墊 11 正極 12 分隔件 13 負極 14 集電體 149971.doc -65

Claims (1)

  1. 201112474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電極活性物質,其含有含矽碳系複合材料,該含矽 碳系複合材料係將於至少包含(A)含有具有可交聯之基的 含矽化合物之交聯性組合物、及(B)不參與上述交聯性組 合物之交聯反應的液體或熔融體而成之均勻相中,使 成分進行交聯反應,藉此自(B)成分相分離所形成之含矽 父聯粒子或於(B)成分中分散有該含矽交聯粒子之分散 體’於惰性氣體或真空中,於300〜1,5〇〇。(:下煅燒而成 者。 2·如請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具有可交聯之基之含 矽化合物為矽氧烷類、矽烷類、矽氮烷類、碳矽烷類、 或該等之共聚物。 3.如請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具有可交聯之基之含 石夕化合物係平均單元式: (R 3Sl〇1/2)a(R12Si〇2/2)b(R1Si〇3/2)c(Si〇4/2)d 所示之矽氧烷類(式中,R1係相同或不同,為一價烴 基、氯原子、齒素原子、含環氧基之有機基、含丙烯醯 基之有機基、含甲基丙烯醯基之有機基、含胺基之有機 基、含騎基之有機基、烷氧基、或羥基,a、b、c、d分 別為0以上1以下之數,且為滿足a+b+c+d = l之數,然而 a、b、及c不同時為0)。 4·如明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A)成分為藉由加成反 ,VU ^ σ反應、開環反應、或自由基反應而交聯者。 5’如叫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Α)成分包含具有脂肪 149971.doc 201112474 ^炭-碳不飽和鍵之切化合物、具有鍵㈣原子的氣原 子之化合物、及矽氫化反應用觸媒。 6. 7. 活性物#,其中⑷成分包含具有脂肪 鮮鍵之^切錢化合物、具有鍵結碎 的虱原子之化合物、及錢化反應用觸媒。 之電Γ活性物質,其中㈧成分包含具切燒 土 3矽化合物、具有鍵結矽原子的氫原子之化合 物、及縮合反應用觸媒。 α 8. 9. 10. 如=们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㈧成分包含具有脂肪 族碳-碳不飽和鍵之含矽化合物及自由基起始劑。 如凊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Α)成分包含具有含環 氧基之有機基之含矽化合物及環氧樹脂用交聯劑。 如叫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Β)成分為矽油、不含 矽之有機油。 3 11. 12. 13. 如吻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Β)成分為聚乙烯、聚 丙烯、聚笨乙烯、聚曱基丙烯酸甲酯、AS樹脂、ABS樹 月曰聚氣乙烯、聚縮醛、聚碳酸酯、聚酯、石蠟樹脂、 盼類樹脂、環氧樹脂、脲樹脂、三聚氰胺樹脂、氟樹 月曰醯亞胺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呋喃樹脂、或該等 之混合物。 士。3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A)成分與(B)成分之比 例 乂貝里比計為 A : B = 8〇 : 20~0.1 : 99.9 0 士 °月求項1之電極活性物質,其中含石夕交聯粒子之平均 粒徑為5 nm〜50 。 149971.doc 201112474 14. 如請求項1之 <電極活性物質, 對含有含矽交联私工具中έ石夕碳系複合材料係 /又聯叔子與(c)藉 材料的遇合物進行锻燒而成。、、處理而碳化之有機 15. 如請求们之電極活性物質 而經碳表面包覆。 、3矽碳系複合材料進 16. 如請求項15之電極活 而茲u 纟中含矽碳系複合材料進 曰·、,、化學蒸鍍而進行碳表面包覆。 17. 如請求項15之電極活性物質,並中 合矽碳系複合材料係 藉由將4碳系複合材料與藉由碳或熱處理而碳化之有 機材料加以混合,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於惰性氣體或真空 中’於赋下進行锻燒之步驟而進料表面包 覆。 18. —種電極’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電極活性 物質。 19. 一種蓄電裝置,其具備如請求項16之電極。 20. 如請求項19之蓄電裝置,其係經二次電池。 149971.doc
TW099125533A 2009-07-31 2010-07-30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TW20111247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0185 2009-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2474A true TW201112474A (en) 2011-04-01

Family

ID=43529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5533A TW201112474A (en) 2009-07-31 2010-07-30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21981A1 (zh)
EP (1) EP2461397A1 (zh)
JP (1) JPWO2011013851A1 (zh)
KR (1) KR20120055565A (zh)
CN (1) CN102473908A (zh)
TW (1) TW201112474A (zh)
WO (1) WO20110138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6334B2 (en) 2012-11-02 2017-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4489A (en) * 2008-01-30 2009-11-01 Dow Corning Toray Co Ltd Silicon-containing particle,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organic-polymer composition, ceramic,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20051719A (ko) * 2009-07-31 2012-05-22 다우 코닝 도레이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전극활물질,전극 및 축전 디바이스
US11605813B2 (en) * 2019-06-05 2023-03-14 Enevate Corporation Silicon-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ith functional terthiophene compound or thiophene oligomer compound containing electrolyte additives
JPWO2012105672A1 (ja) * 2011-01-31 2014-07-03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US8642214B2 (en) 2011-08-25 2014-02-04 Uchicago Argonne, Llc Silicon-carbonaceous encapsulated materials
JP6097641B2 (ja) * 2012-06-13 2017-03-15 Jfe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非晶質炭素粒子の製造方法、非晶質炭素粒子、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US9754728B2 (en) * 2012-10-09 2017-09-0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aterial for electrode of power storage device,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
JP5892264B2 (ja) * 2012-12-19 2016-03-23 Dic株式会社 非水性二次電池負極用活物質、及び非水性二次電池
US9828542B2 (en) 2013-03-15 2017-11-28 Melior Innovations, Inc. Methods of hydraulically fracturing and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US9815952B2 (en) * 2013-03-15 2017-11-14 Melior Innovations, Inc. Solvent free solid material
US9499677B2 (en) 2013-03-15 2016-11-22 Melior Innovations, Inc. Black ceramic additives, pigments, and formulations
US9815943B2 (en) 2013-03-15 2017-11-14 Melior Innovations, Inc. Polysilocarb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10167366B2 (en) 2013-03-15 2019-01-01 Melior Innovations, Inc. Polysilocarb materials, methods and uses
WO2014153465A1 (en) * 2013-03-20 2014-09-25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Flexible composite electrode high-rate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KR101325952B1 (ko) * 2013-04-01 2013-11-07 한국기계연구원 경화성 폴리머 바인더를 활용한 고성능 기능성 활성 탄소 슈퍼 커패시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481781B2 (en) 2013-05-02 2016-11-01 Melior Innovations, Inc. Black ceramic additives, pigments, and formulations
US20140346618A1 (en) 2013-05-23 2014-11-27 Nexeon Limited Surface treated silicon containing active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KR102237829B1 (ko) 2013-12-30 2021-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재,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음극으로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JP6283937B2 (ja) * 2014-02-26 2018-02-28 東海カーボン株式会社 多孔質シリコンオキシカーバイドセラミック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孔質シリコンオキシカーバイドセラミックス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EP3018099A1 (en) * 2014-11-06 2016-05-1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SiOC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WO2017153254A1 (en) * 2016-03-07 2017-09-14 Tata Steel Uk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eel sheet for a battery case and battery case made according the method
JP6857879B2 (ja) * 2016-12-22 2021-04-14 Dic株式会社 非水性二次電池負極用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性二次電池用負極の製造方法
US11876224B2 (en) 2017-12-01 2024-01-16 Dic Corporatio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2673046A (zh) * 2018-09-14 2021-04-1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含碳物质的材料的制造方法、含碳物质的材料、和可溶性有机无机复合体
CN111106350A (zh) * 2019-10-31 2020-05-0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导电性以及稳定性的方法
US11043676B1 (en) * 2019-12-05 2021-06-22 Eneva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losilazanes, silosiloxanes, and siloxanes as additives for silicon dominant anodes
CN111916817B (zh) * 2020-07-01 2021-07-3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容量和循环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CN112164793A (zh) * 2020-09-09 2021-01-0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核壳硅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2230993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EP4336590A1 (en) * 2022-09-09 2024-03-13 X-Mat Battery IP Holdings, LLC High capacity, long cycle life battery anode material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23797A (en) 1964-02-14 1966-03-23 Ici Ltd New and improved process of preparing organosilicon polymers
US4404153A (en) 1981-01-15 1983-09-13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disilyl)silazane polymers and the polymers therefrom
US4340619A (en) 1981-01-15 1982-07-2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disilyl)silazane polymers and the polymers therefrom
US4312970A (en) 1981-02-20 1982-01-26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azane polymers from {R'3 Si}2 NH and organochlorosilanes
US4395460A (en) 1981-09-21 1983-07-26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polysilazane polymers and the polymers therefrom
US4397828A (en) 1981-11-16 1983-08-09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able liquid polymeric precursor to silicon nitride and process
US4543344A (en) 1983-11-28 1985-09-2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icon nitride-containing ceramic material prepared by pyrolysis of hydrosilazane polymers from (R3 Si)2 NH and HSiCl3
US4540803A (en) 1983-11-28 1985-09-1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Hydrosilazane polymers from [R3 Si]2 NH and HSiCl3
US4482689A (en) 1984-03-12 1984-11-13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tallo(disily)silazane polymers and the polymers therefrom
US4916200A (en) 1987-06-08 1990-04-1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ane modified polysilacyclobutasilazanes
US4835238A (en) 1987-06-08 1989-05-3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olysilacyclobutasilazanes
US4774312A (en) 1987-06-08 1988-09-27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olydisilacyclobutasilazanes
US4929742A (en) 1988-11-28 1990-05-29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ane modified polysilacyclobutasilazanes
JPH04334551A (ja) 1991-05-10 1992-11-20 Tonen Corp ヒドロシランの重合触媒
US5907899A (en) * 1996-06-11 1999-06-0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electr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polycarbosilanes
US6306541B1 (en) 1996-06-11 2001-10-23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Electr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polysilanes
US5631106A (en) * 1996-06-11 1997-05-2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Electr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polysilazanes ceramic with lithium
US5824280A (en) 1996-06-11 1998-10-20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Electr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ing polysiloxanes
JP3496097B2 (ja) 1996-12-27 2004-02-09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ポリシラン類の製造方法
JP2003142090A (ja) * 2001-11-01 2003-05-16 Maruho Chuzai Seisakusho:Kk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電極用活物質材料
JP2004273377A (ja) 2003-03-12 2004-09-30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充放電可能な無機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4998662B2 (ja) * 2004-07-30 2012-08-1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Si−C−O系コンポジ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材
US7658863B2 (en) * 2004-07-30 2010-02-09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C-O composite, making method,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cell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JP2007115548A (ja) * 2005-10-20 2007-05-10 Hokkaido Univ Si−C−O無定形材料およびこの材料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負極
JP5003877B2 (ja) * 2006-03-27 2012-08-1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SiCO−Li系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1606252A (zh) * 2006-12-28 2009-12-16 道康宁东丽株式会社 多孔含硅的碳基复合材料、由其形成的电极和电池
KR20120051719A (ko) * 2009-07-31 2012-05-22 다우 코닝 도레이 캄파니 리미티드 전극활물질,전극 및 축전 디바이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6334B2 (en) 2012-11-02 2017-10-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electrode,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electrical device
TWI630747B (zh) * 2012-11-02 2018-07-2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蓄電裝置用電極及其形成方法、蓄電裝置以及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3908A (zh) 2012-05-23
US20120121981A1 (en) 2012-05-17
JPWO2011013851A1 (ja) 2013-01-10
KR20120055565A (ko) 2012-05-31
EP2461397A1 (en) 2012-06-06
WO2011013851A1 (ja)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12474A (en)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electrode,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TWI423925B (zh) SiCO-Li-based composite,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a non-electrolyte battery
WO2011013855A1 (ja) 電極活物質、電極、および蓄電デバイス
TWI396320B (zh) Si-C-O composite material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TWI625298B (zh) Microparticle-thinned graphite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290212C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12178224A (ja) 表面炭素被覆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TW200951184A (en) Silicon-containing particle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oil composition, ceramic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2020138895A (ja) シリコン系微粒子/シリコン含有ポリマー複合体、SiOC構造体、並びにSiOC構造体を用いた負極用組成物、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JPH1074506A (ja) ポリシロキサンを用いる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の電極
WO2020179409A1 (ja) SiOC構造体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負極用組成物、負極及び二次電池
KR20220016495A (ko) 실리콘-탄소 복합 전극을 위한 개질된 실리콘 입자
WO2012105672A1 (ja) 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JP2006059558A (ja) 電気化学蓄電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31046A (en) Producing coated graphitic anode powders by extracting pitch from high volatile matter coke and coating the same in-situ
WO2013002157A1 (ja) リチウム被覆金属ケイ素又はケイ素合金微粉末が分散された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JP2018014188A (ja) 負極活物質、負極電極、及び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2013157221A (ja) 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US11335962B2 (en) Electrodes and process for reconditioning contaminat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use in batteries
WO2012105671A1 (ja) 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JP2014029785A (ja) ケイ素含有炭素系複合材料
EP4234489A1 (e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omposite particles
JP2017168201A (ja) 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電極材、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I620713B (zh) 矽顆粒高分子共價鍵結混成物及其負極材料
JP2017031012A (ja) 炭素被覆された酸化ケイ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