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0832A -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00832A CN1900832A CNA2006100721871A CN200610072187A CN1900832A CN 1900832 A CN1900832 A CN 1900832A CN A2006100721871 A CNA2006100721871 A CN A2006100721871A CN 200610072187 A CN200610072187 A CN 200610072187A CN 1900832 A CN1900832 A CN 19008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imaging device
- guiding
- guiding piece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air-blast or suction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48—Air blast acting on edges of, or under, art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在成像装置的片材载体中,通过从导向引导件的排放口和门件的排放孔排出的空气冷却所述门件、载体引导件和盖罩,从而防止了结露。通过向记录纸张吹送从导向引导件的排放口和门件的排放孔排出的空气来冷却其中全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一面的记录纸张。通过向夹紧辊和检测传感器吹送从导向引导件的排放口和门件的排放孔排出的空气来冷却所述夹紧辊和所述检测传感器。由于定影装置的热量并没有由于向定影装置施加空气而被吸收,因此未消耗不必要的过多能量以维持定影所需的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载体和设有该片材载体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成像装置,已经提出了一种结构,其通过使引导记录纸张的中空柱形引导件的中空部分中的空气循环并从形成在引导表面中的狭缝抽吸空气而将记录纸张吸附到引导表面上并且稳定地传送该记录纸张(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JP-A)No.06-24071)。
另外,为了防止引导记录纸张的引导板的结露,已经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在双面打印机构中使载体路径分支的活动分支部件中形成有通孔,从而提供通风(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1-316018(JPA′018))。
然而,JPA′018涉及用于冷却记录纸张的整个载体路径的结构,并且不可能仅仅向待冷却的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在成像装置或片材载体中,空气是向预定部件吹送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载体,其包括:引导片材的引导件;通风路径,其至少部分由所述引导件构成;以及形成在所述引导件中的排放部分,用于通过鼓风机部分排出吹向所述通风路径的空气并将该空气吹向预定部件。
所述片材载体从形成在引导件中的排放部分向预定部件将空气吹送到通风路径,至少部分该通风路径由所述引导片材的引导件构成。换言之,通过利用引导片材的引导件使空气吹向预定部件从而使其冷却。因此,可以冷却预定部件而不会使装置尺寸变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表示在该成像装置内部中的气流的视图;
图3为表示在该成像装置内部中的该气流的视图;
图4为其中门件被向上转动的状态的视图,并表示在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附近的部分;
图5为其中该门件被向下转动的状态的视图,并表示在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附近的部分;
图6为表示导向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在由导向引导件和盖罩构成的通风路径中的气流的视图;
图8为表示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将说明成像装置01的概略结构,以及根据已知的电子照相方法的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中,右侧表示装置的前面(装置的近侧),而左侧表示装置的后侧。另外,垂直于图1的轴向方向对应于记录纸张P的宽度方向。
首先,通过静电充电辊21、22、23和24对感光鼓11、12、13和14进行静电充电。在充电的感光鼓11、12、13和14中,通过光扫描装置03照射对应于包括黄(Y)、洋红(M)、青(C)和黑(K)各颜色的激光束,从而形成与每种相应颜色的输入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用于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41、42、43和44使形成在感光鼓11、12、13和14表面上的、对应于包括黄(Y)、洋红(M)、青(C)和黑(K)各颜色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1、12、13和14上形成包括黄(Y)、洋红(M)、青(C)和黑(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形成在感光鼓11和12上的黄色(Y)和洋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第一一次中间转印鼓51上,而形成在感光鼓13和14上的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第二一次中间转印鼓52上。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一次中间转印鼓51和52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上。因此,使得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从而在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上形成最终重叠的全色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记录纸张P从布置在成像装置01下部分中的供纸盒05供应,并且被沿着纸张载体路径80传送。
记录纸张P由辊对82和84等输送到上侧,并且之后被输送到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与最终转印辊60之间的压区部分N。另外,形成在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转印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到定影装置70,并且通过在加热辊72和加压辊74之间的定影压区加压和加热,从而使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这种情况下,加热辊72和加压辊74的转动轴线被设置在与上述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
如图4所示,从定影装置70传送出的记录纸张P由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的中空门件200的第一表面202和夹紧辊400引导,并且之后由载体引导件100的引导表面102引导。另外,记录纸张P通过排纸辊90和92从前面侧朝向后侧(从图1中的右侧朝向左侧)排放到布置在成像装置01上部分中的排纸盘07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转动机构(未示出)使门件200的前端上下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成像装置01设有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上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机构。因此,下面将给出对双面打印的说明。
通过定影装置70将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一个表面上,并且由门件200的第一表面202引导的记录纸张P由于排纸辊90和92的反向转动而以翻转(switchback)的方式传送。
此时,如图5所示,门件200的前端向下转动,并且记录纸张P由门件200的第二表面204引导,并且之后由导向引导件600的引导表面602引导到双面载体路径82。
另外,如图1所示,引导到双面载体路径82的记录纸张P被翻转,并且再次输送到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与最终转印辊60之间的压区部分N。另外,形成在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背面(全色调色剂图像没有定影的一面)上。其中全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背面上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到定影装置70,并且将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背面上。
从定影装置70排出并且其中在两面上均定影有全色图像的记录纸张P由向上转动的门件200的第一表面202、夹紧辊400和载体引导件100引导,如图4所示,并且之后通过排纸辊90和92排放到排纸盘07。
下面,将对定影装置70附近的结构和气流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幅附图中,箭头K都表示气流。
如图4和图5所示,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和盖罩150顺序地布置在定影装置70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门件200如上所述那样转动。另外,导向引导件600布置在装置前面侧的上部。另外,盖罩700布置在导向引导件600的上侧,从而覆盖导向引导件600的上开口。
如图2所示,吸气风扇300设在从装置后侧中的前面看时左侧处的上部。由吸气风扇300吸入的空气被引导到形成在壳体框架302等中的通风路径304。另外,如图3所示,空气通过左侧盖罩(未示出)与壳体框架302之间的间隙输送到装置前面侧。另外,空气被引导到由导向引导件600和盖罩700组成的通风路径504(参见图4和图5)。在这种情况下,通风路径504沿着记录纸张P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图1、4和5的轴线)延伸。另外,空气从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侧(从装置前面看时的左侧)吹向另一侧(从装置前面看时的右侧)。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和7所示,排放口630设在导向引导件600的侧面604中。排放口630设有从侧面604伸出并具有狭窄前端的喷嘴634。另外,内壁设有将空气引导到喷嘴634的导板632。
另外,排放口640设在导向引导件600的引导表面602中,而排放口650设在底面606中。在这种情况下,排放口630、640和650的开口面积小于通风路径504沿着吹送方向(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
另外,排放口650以与排放口630相同的方式设有喷嘴654和导板652。然而,排放口640设有导板642,而未设有任何喷嘴。换言之,由于引导表面602没有任何凸起(任何喷嘴),因此不会阻止记录纸张P的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通过使用图7来说明所有的排放口630、640和650,并且在图7中显示出排放口640设有喷嘴;然而,排放口640实际上不设有如上所述的任何喷嘴。另外,排放口630、640和650都沿着宽度方向(吹送方向)并排形成。
由于如上所述构造的结构,因此从通风路径504的一侧吹送的空气被另一侧的遮断部件(壳体(未示出)侧面、侧面盖罩(未示出)等)遮断,被引导到导板632、642和652,并从排放口640、650和660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排放口630、640和650的开口面积小于通风路径504沿着吹送方向(宽度方向)的截面面积,因此使得排放空气的流速加快。
另外,由于排放口630和650设有锥形喷嘴634和654,因此使得从排放口630和650的排放空气的流速变得更快。
另外,如图4、5和6所示,由于排放口630设在由上表面620和侧面604形成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附近,因此来自排放口630的排放空气的流速变得更快。
同样,由于排放口640设在由引导表面602和底面606形成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附近,并且排放口650设在由底面606和侧面507形成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附近,因此来自排放口640和650的排放空气的流速变得更快。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和图5所示,排放口630从装置的前面侧向后侧基本水平地排放。排放的空气通过在盖罩150与载体引导件100之间的空间、载体引导件100与门件200之间的空间等从机器排出。
排放口640在后侧倾斜向下排放。排放的空气与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记录纸张P(检测是否发生堵塞)的检测传感器90进行接触。
排放口650朝下侧向双面载体路径82排放。
另一方面,由上述吸气风扇300吸入的空气(参见图2和图3)被引导至具有大致三角形截面形状的中空门件200的内部空间502(如图4和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门件200的内部502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吹送方向为从一侧(从装置前面看时的左侧)到另一侧(从装置前面看时的右侧)。
如图8所示,在门件200一侧(从装置面看时的左侧)的端部中形成有开口212,然而,在另一侧(从装置前面看时的右侧)的端部中形成有壁216。另外,在门件200的第一表面202中形成有多个排放孔218。另外,在第二表面204中形成有多个排放孔220。
在这种情况下,排放孔218和220都沿着宽度方向(吹送方向)并排形成。
另外,在与第一表面202和第二表面204相对的内壁表面中并排形成有多个肋214。肋214由沿着与吹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前端部分214A和倾斜部分214B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排放孔218和220形成在肋214之间。
由于如上所述构造的结构,因此自门件200的开口212从内部空间502的一侧吹送的空气被另一侧的遮断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壁216)遮断,由肋214引导并从多个排放孔218和220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其中门件200向上转动的状态下(其中记录纸张P由第一表面202引导的状态下),第一表面202的排放孔218的排放方向与记录纸张P的载体方向基本相同,并且部分排放空气与夹紧辊400进行接触。另外,第二表面204的排放孔220的排放方向为向上方向。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
如图4和图5所示,从排放口630排出的空气吹向从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盖罩150和定影装置70排出的记录纸张P。另外,空气通过盖罩150与载体引导件100之间的空间、载体引导件100与门件200之间的空间等从机器排出。另外,从门件200的排放孔218排出的空气吹向从定影装置70排出的记录纸张P,并从机器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由定影装置70加热的空气上升并与布置在定影装置70上侧的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和盖罩150进行接触。在加热空气中包含有通过容纳在记录纸张P中的水分蒸发而获得的水蒸气。从而,可能在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和盖罩150中引起结露。
然而,如上所述,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和盖罩150由从导向引导件600的排放口630和门件200的排放孔218排出的空气冷却,从而防止了结露。另外,也使定影之后的记录纸张P冷却。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沿着记录纸张P的宽度方向吹送,并且沿着载体方向(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排放。因此,可围绕宽度方向基本均匀地排放空气,从而均匀地冷却记录纸张P。
另外,在双面打印中,在使全色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纸张P的一面上定影之后将记录纸张P输送到二次中间转印鼓53与最终转印辊60之间的压区部分N。然而,此时记录纸张P的温度必须等于或小于预定温度。
从而,通过向以翻转方式传送的记录纸张P吹送从导向引导件600的排放口630、640和650以及门件200的排放孔220排放的空气来冷却记录纸张P。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空气围绕宽度方向基本均匀地排放,因此使记录纸张P均匀地冷却。
另外,夹紧辊400布置为离定影装置70极近。从而,夹紧辊400的温度趋于变高。另外,如果定影在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与达到高温的夹紧辊400进行接触,则会产生光泽不均匀的现象,从而使接触部分的光泽变得不均匀。另外,由于检测传感器90也布置为离定影装置70极近,因此检测传感器90趋于达到高温。如果检测传感器90达到高温,则可能引起故障。
从而,向夹紧辊400和检测传感器90吹送从导向引导件600的排放口640和门件200的排放孔218排放的空气,从而使其冷却。
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利用导向引导件600和门件200向预定部件(在本实施例中为门件200、载体引导件100、盖罩150、记录纸张P、夹紧辊400和检测传感器90)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因此不需要单独的通风路径。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该结构被构造成使得排放空气的流速较快,因此冷却效果较高。
由于排放空气并不施加在不希望施加排放空气(不希望降低其温度)的定影装置70(具体地,加热辊72)上,即,排放空气不吸收定影装置70的热量,因此不消耗不必要的过多能量。
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片材载体应用于使用已知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装置01上。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喷墨系统、热转印系统等的各种成像装置上。另外,传送的片材也不限于记录纸张P。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用于记录的一般片材,例如OHP片材(透明)。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还可被构造成通风路径沿着片材的宽度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利用引导片材的引导件形成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通风路径,而不会增加装置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吹送方向沿着宽度方向,并且沿着垂直于该宽度方向的方向进行排放。
在上述结构中,空气相对于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通风路径沿着宽度方向吹送,并且空气沿着垂直于宽度方向的方向排放。从而,即使排放部分设在沿着宽度方向的预定位置处,也可基本均匀地排放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在上述结构中形成多个排放部分。
在上述片材载体中,由于形成有多个排放部分,因此可冷却多个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结构中,排放部分的开口面积小于通风路径沿着吹送方向的截面面积。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载体中,由于排放部分的开口面积小于通风路径沿着吹送方向的截面面积,因此从排放部分吹出的空气流速变得大于流向通风路径的空气的流速。从而可获得较高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排放部分形成为具有锥形前端的锥形形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载体中,由于排放部分形成为具有锥形前端的锥形形状,因此从排放部分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变得更快。从而可获得较高的冷却效果。另外,可沿着瞄准方向(朝向预定部件)精确地排放。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结构中,排放部分形成在引导件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中或者形成在该前端部分附近。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载体中,由于排放部分形成在引导件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中或者形成在该前端部分附近,因此从排放部分吹出的空气的流速变得更快。从而,可获得高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载体可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结构中,通风路径设有用于将吹送空气引导到排放部分的引导部分。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片材载体中,由于通风路径设有用于将吹送空气引导到排放部分的引导部分,因此可从排放部分有效地吹出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设有具有上述任一种结构的片材载体。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设有所述片材载体,因此可冷却预定部件而不会增加装置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所述预定部件设在定影装置附近,该定影装置用于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在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中,在定影装置附近的预定部件被定影装置的热量加热,该定影装置用于将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然而,通过利用引导片材的引导件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以使其冷却,而不会增加装置的尺寸。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但该空气并不施加在定影装置上。换言之,由于并不吸收定影装置的热量,因此并不消耗不必要的过多能量以维持定影所必须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所述预定部件为检测是否存在片材的检测传感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向检测是否存在片材且设在定影装置附近的检测传感器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从而,可以防止检测传感器由于定影装置的热量而达到高温从而导致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所述预定部件为一接触部件,从定影装置排出的片材与该接触部件进行接触并被引导到该接触部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空气被吹向所述接触部件从而使其冷却,从定影装置排出的片材与该接触部件进行接触并被引导到该接触部件。从而,可防止接触部件由于定影装置的热量而达到高温的问题,例如,由于从定影装置排出的片材与达到高温的接触部件进行接触而引起色泽不均匀性(图像色泽的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所述接触部件为夹紧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空气吹向夹紧辊从而使其冷却。从而可防止夹紧辊由于定影装置的热量达到高温而引起的问题,例如,色泽不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任一种结构中,所述引导件为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门件,该第一表面沿着排放方向引导从定影装置排出的片材,该第二表面在片材被第一表面引导到另一载体路径之后引导以翻转方式传送的该片材。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通过利用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门件来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该第一表面沿着排放方向引导从定影装置排出的片材,该第二表面在片材被第一表面引导到另一载体路径之后引导以翻转方式传送的该片材。因此,可冷却预定部件而不会增加装置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构造成这样,即,在上述任一种结构中,所述引导件为设在另一载体路径中的导向引导件,在从定影装置排出后以翻转方式承载的片材被传送到该另一载体路径。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通过利用设在另一载体路径中的导向引导件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在从定影装置排出后以翻转方式传送的片材被传送到该另一载体路径。因此,可冷却预定部件而不会增加装置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可被构造成所述预定部件为翻转的片材。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中,由于翻转的片材达到高温,因此通过吹送空气冷却该片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这样的效果,即,通过利用引导片材的引导件可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从而使其冷却,而且不会增加装置的尺寸。
另外,本发明除了可应用于成像装置外,还可应用于用在其它装置中的片材载体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所传送的片材并不限于用于记录的片材。
Claims (17)
1、一种片材载体,包括:
引导片材的引导件;
通风路径,其至少部分由所述引导件构成;
鼓风机部分;以及
形成在所述引导件中的排放部分,通过所述鼓风机部分排放吹向所述通风路径的空气,并且向预定部件吹送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路径沿着所述片材的宽度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送方向为所述宽度方向,并且沿着垂直于所述宽度方向的方向进行排放。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多个所述排放部分。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部分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通风路径沿着吹送方向的截面面积。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部分形成为具有锥形前端的锥形形状。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部分形成在所述引导件的凸出部分的前端部分中或形成在该前端部分附近。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路径设有用于将吹送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排放部分的引导部分。
9、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载体的成像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部件设在用于将转印到所述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附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部件为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所述片材的检测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部件为一接触部件,从所述定影装置排出的所述片材与该接触部件进行接触并被引导到该接触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件为夹紧辊。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为设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门件,所述第一表面沿着排放方向引导从所述定影装置排出的所述片材,所述第二表面在所述片材由所述第一表面引导到另一载体路径之后引导以翻转方式传送的所述片材。
15、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为设在另一载体路径中的导向引导件,在从所述定影装置排出之后以翻转方式被承载的所述片材传送到该另一载体路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部件为翻转的片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部件为翻转的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212675 | 2005-07-22 | ||
JP2005212675A JP4569407B2 (ja) | 2005-07-22 | 2005-07-22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0832A true CN1900832A (zh) | 2007-01-24 |
CN100533288C CN100533288C (zh) | 2009-08-26 |
Family
ID=3765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7218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3288C (zh) | 2005-07-22 | 2006-04-18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15219B2 (zh) |
JP (1) | JP4569407B2 (zh) |
KR (1) | KR100840594B1 (zh) |
CN (1) | CN100533288C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0390B (zh) * | 2008-07-02 | 2011-12-07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2314143A (zh) * | 2010-07-05 | 2012-01-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276166B (zh) * | 2007-03-30 | 2013-02-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用于电气元件的冷却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955412A (zh) * | 2011-08-26 | 2013-03-06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03226319A (zh) * | 2012-01-31 | 2013-07-3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8388101A (zh) * | 2017-02-03 | 2018-08-10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501887A (zh) * | 2018-05-16 | 2019-11-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198487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69407B2 (ja) | 2005-07-22 | 2010-10-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9030B2 (ja) * | 2006-02-20 | 2011-06-22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677551B2 (en) * | 2006-03-15 | 2010-03-1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Document conveying apparatus |
JP4902393B2 (ja) * | 2007-02-26 | 2012-03-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867126B1 (ko) * | 2007-06-11 | 2008-1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US8005393B2 (en) * | 2007-10-26 | 2011-08-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oling air blowing portions |
JP5239560B2 (ja) * | 2007-12-28 | 2013-07-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32049B2 (en) * | 2008-02-29 | 2011-10-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duct |
JP4530077B2 (ja) * | 2008-05-19 | 2010-08-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2698B2 (ja) * | 2009-02-27 | 2013-10-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01055B2 (ja) * | 2009-03-31 | 2013-06-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40099B2 (ja) * | 2009-06-30 | 2013-07-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86018B2 (ja) * | 2009-10-23 | 2012-02-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45547B2 (ja) * | 2011-09-22 | 2014-03-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65823B2 (ja) * | 2012-12-07 | 2016-02-17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16135B2 (ja) * | 2013-03-29 | 2017-10-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158278B2 (en) * | 2013-08-28 | 2015-10-13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irflow generating section and shield member in conveyance unit |
JP6069641B2 (ja) * | 2014-04-30 | 2017-02-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0301130B2 (en) | 2016-10-31 | 2019-05-2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detection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
US10866555B2 (en) * | 2017-01-19 | 2020-12-1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sheet |
CN108427255B (zh) * | 2017-02-15 | 2022-01-25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 |
US10838358B2 (en) * | 2017-11-07 | 2020-1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has sheet sensor |
JP7052392B2 (ja) * | 2018-02-09 | 2022-04-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187204B2 (ja) * | 2018-08-03 | 2022-12-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結露対応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2811B2 (ja) * | 1987-11-10 | 1995-08-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両面記録装置 |
JPH03291682A (ja) * | 1990-04-09 | 1991-12-20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 |
JPH0524711A (ja) | 1991-07-26 | 1993-02-02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反転装置のシートセンサ冷却装置 |
JPH09114286A (ja) | 1995-10-20 | 1997-05-02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用冷却装置 |
JPH09240898A (ja) * | 1996-03-04 | 1997-09-16 | Sharp Corp | 用紙反転装置 |
JPH11349184A (ja) | 1998-06-08 | 1999-12-21 | Ricoh Co Ltd | 用紙搬送装置 |
JP2000075709A (ja) | 1998-08-28 | 2000-03-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259063A (ja) | 1999-03-05 | 2000-09-2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063890A (ja) | 1999-08-31 | 2001-03-13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100620A (ja) | 1999-09-27 | 2001-04-13 | Kyocer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72931B2 (ja) * | 2000-03-29 | 2007-01-2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062702A (ja) * | 2000-08-22 | 2002-02-2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記録紙の冷却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272311B1 (en) * | 2000-10-12 | 2001-08-07 | Heidelberg Digital L.L.C. | Air cooling station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copier |
JP2002255394A (ja) * | 2001-03-02 | 2002-09-11 | Ricoh Co Ltd | 再給紙装置 |
JP2003255809A (ja) * | 2002-03-04 | 2003-09-1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97670B2 (ja) | 2002-09-17 | 2009-07-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154657B2 (ja) * | 2002-12-09 | 2008-09-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089079A (ja) * | 2003-09-17 | 2005-04-07 | Ricoh Co Ltd | 記録媒体のカール矯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300963B2 (ja) | 2003-10-08 | 2009-07-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シート反転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9407B2 (ja) | 2005-07-22 | 2010-10-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07-22 JP JP2005212675A patent/JP45694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15 US US11/353,960 patent/US741521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4-18 CN CNB2006100721871A patent/CN1005332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4-18 KR KR1020060034823A patent/KR10084059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6166B (zh) * | 2007-03-30 | 2013-02-13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用于电气元件的冷却系统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1620390B (zh) * | 2008-07-02 | 2011-12-07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及图像形成方法 |
CN102314143B (zh) * | 2010-07-05 | 2015-02-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314143A (zh) * | 2010-07-05 | 2012-01-1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US9201394B2 (en) | 2010-07-05 | 2015-12-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ir flow path therein |
CN102955412B (zh) * | 2011-08-26 | 2015-07-01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04820352A (zh) * | 2011-08-26 | 2015-08-05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02955412A (zh) * | 2011-08-26 | 2013-03-06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04820352B (zh) * | 2011-08-26 | 2017-07-11 | 夏普株式会社 | 定影装置 |
CN103226319A (zh) * | 2012-01-31 | 2013-07-31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3226319B (zh) * | 2012-01-31 | 2016-05-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8388101A (zh) * | 2017-02-03 | 2018-08-10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501887A (zh) * | 2018-05-16 | 2019-11-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0501887B (zh) * | 2018-05-16 | 2022-03-1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198487A (zh) * | 2018-11-16 | 2020-05-2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显影装置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415219B2 (en) | 2008-08-19 |
KR20070012190A (ko) | 2007-01-25 |
JP4569407B2 (ja) | 2010-10-27 |
KR100840594B1 (ko) | 2008-06-23 |
CN100533288C (zh) | 2009-08-26 |
JP2007033520A (ja) | 2007-02-08 |
US20070019981A1 (en) | 2007-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00832A (zh) |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 |
CN1169028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 |
US9354601B2 (en) | Liquid cooling device that arranges a coolant flowing dir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a cooling airflow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CN10103426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360838B2 (en) | Cool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 |
US915827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690884A (zh) | 成像装置 | |
CN184799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510532A (zh) | 成像装置和该装置的处理盒 | |
JP471535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11058887A1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460806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2015591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uide member to guide air | |
JP531801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6775492B2 (en) | Flash fixation apparatus with gas unit and printer using the same | |
JP564002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排気機構 | |
US7791636B2 (en) | Scanning optical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 |
US2012019483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90201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85151A (ja) |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09648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628127A (zh) | 光写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446092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6140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1372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