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6319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6319A
CN103226319A CN2013100363621A CN201310036362A CN103226319A CN 103226319 A CN103226319 A CN 103226319A CN 2013100363621 A CN2013100363621 A CN 2013100363621A CN 201310036362 A CN201310036362 A CN 201310036362A CN 103226319 A CN103226319 A CN 103226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table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63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6319B (zh
Inventor
佐伯正仁
野上英和
山本浩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6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6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主体壳体;被容纳在壳体中的定影单元,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第一壁,第一壁被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位于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上方,第一壁斜对地向前下方延伸;不平坦部,不平坦部被设置在第一壁上并位于加压构件的前端部的后方,以阻止凝结在第一壁的露滴沿着第一壁流动;片状物排出口,片状物排出开口被形成在壳体中,以便从定影单元运送出的记录片状物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到壳体的外部;和排气口,排气口形成在壳体中并位于加热构件的后方的位置,以便在定影单元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排气口被排出到壳体的外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将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片状物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定影装置和用于排出纸张(记录片状物)的片状物排出口,定影装置和片状物排出口被设置在主体壳体的上部,被定影装置加热的空气通过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例如,JP2000-293075A)。更具体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辊和加压辊,在前后方向上,加热辊和加压辊前后布置,倾斜壁被设置在加热辊和加压辊的上方并斜对地向后上方延伸到片状物排出口。
利用这种构型,被定影装置加热的空气沿着倾斜壁流动并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进一步,向下延伸的凸起被设置在倾斜壁上并位于加压辊的中心的后方的位置。
然而,根据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当纸张被加热辊加热时,纸张中包含的水分蒸发并且与被加热的空气一起沿着倾斜壁流动。因此,如果倾斜壁是冷的,水蒸气可能被倾斜壁冷却并且发生结露。特别是,在接近片状物排出口的区域,倾斜壁很可能被外部的空气冷却,所以,在倾斜壁的这个区域中更有可能发生结露。
一旦发生结露并且露滴凝结在倾斜壁上靠近片状物排出开口的区域,露滴沿着倾斜壁在斜对的前下方向上向下流动,之后露滴被凸起阻挡,以致在倾斜壁的凸起处滴下并不利地附着于被朝向片状物排出口运送的纸张上。如果露滴滴在纸张上,形成在该纸张上的图像可能由于露滴而产生污迹并且降低被打印纸张的图像质量。
考虑到上述问题,希望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阻止由结露导致的露滴附着于纸张(记录片状物)上,从而抑制打印图像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主体壳体;定影单元,定影单元被容纳在主体壳体中,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加热构件被设置成将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片状物上,加压构件被设置成与加热构件相对并位于加热构件的斜对后上方的位置,并且加压构件被构造成当记录片状物被夹在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之间时运送记录片状物;第一壁,第一壁被设置在主体壳体的内部并位于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的上方的位置,并且第一壁被设置成斜对地向前下方延伸;不平坦部,不平坦部被设置在第一壁上并位于加压构件的前端部的后方的位置,并且不平坦部被设置成阻止凝结在第一壁上的露滴沿着第一壁流动;片状物排出口,片状物排出口被形成在主体壳体中,以便从定影单元被运送出的记录片状物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到主体壳体的外部;和排气口,排气口被形成在主体壳体中并位于加热构件的后方的位置,以便在定影单元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排气口被排出到主体壳体的外部。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记录片状物经由设置在排气口的相对侧的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到主体壳体的外部,即使在设置成靠近排气口的不平坦部上凝结的露滴滴下,也能够阻止水滴直接附着于记录片状物,从而抑制打印图像的劣化。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壁具有前部和相对于前部向上移位的后部,并且不平坦部被形成为设置在前部和后部之间的阶梯部。
利用这个构型,与将形成在第一壁的底面上的凸起作为不平坦部的传统配置相比,从加热构件流向排气口的被加热的空气能够被流畅地引导。这样能够阻止热空气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在上述图像形成设备中,阶梯部位于加压构件的中心的后方。
利用这个构型,即使露滴滴落并撞击加压构件,也不会溅到加热构件。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壁向前延伸至超过加热构件的中心。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加热构件的大半部分被第一壁从上方覆盖,能够增加被加热构件加热且被第一壁向排气口引导的空气的量。因此,能够阻止热空气经由片状物排出开口被排出。
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引导构件被设置成支撑被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运送的记录片状物的下表面,并且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将记录片状物引导到片状物排出口。引导构件布置在加热构件的中心的前方,并且第一壁在引导构件的后端的正上方的位置终止或者向前延伸至超过引导构件的后端。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被第一壁覆盖的加热构件的范围能够被进一步增加,被加热构件加热且被第一壁向排气口引导的空气的量能够被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阻止热空气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排出。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主体壳体具有上壁,上壁设置在第一壁的上方,排气口被形成在顶壁中并且从上下方向上看时位于与第一壁的后端部重叠的位置。
利用这个构型,被第一壁的下表面引导的被加热的空气在经过第一壁的后端部后向上流动,并经由设置在第一壁的后端部的正上方的排气口被排到主体壳体的外部。因此,能够阻止被加热的空气在主体壳体内扩散。
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壁,第二壁被设置在主体壳体的内部,第二壁布置成与第一壁相对并位于第一壁的后端部的下方的位置,并且第二壁斜对地向后下方延伸。进一步,第二壁具有前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看时,第二壁的前端部与第一壁的后端部重叠。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从上下方向上看时第二壁的前端部与第一壁的后端部重叠,即使露滴经由排气口进入主体壳体中,从第一壁的后端部滴下的露滴也能够可靠地被第二壁接收在与第二壁的前端边缘间隔开并位于第二壁的前端边缘的后方的位置,以便防止露滴从第二壁的前端边缘进入定影单元。进一步,因为第二壁斜对地向后下方延伸,被第二壁接收的露滴能够远离加热构件。
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三壁,第三壁从第一壁的前端部斜对地向前上方延伸,并且第三壁被设置成将被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运送的记录片状物引导到片状物排出口。
利用这个构型,记录片状物能够经由片状物排出口被可靠地排到主体壳体的外部。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多个肋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并位于转角部的下表面,第一壁和第三壁在转角部被连接,并且每个肋向下突出以形成向下的变窄部。进一步,肋的最下部被设置在转角部的最下部的后方。
利用这个构型,即使记录片状物从由第一壁和第三壁形成的转角部的最下部的斜对前下方的位置朝向布置在转角部的最下部的后方的后表面被传送,也能够阻止记录片状物的前端被转角部的最下部卡住,因为肋的最下部布置在转角部的最下部的后方。即,因为记录片状物的前端能够被引导至接触布置在肋的最下部的前方的前表面,肋的前表面能够可靠地将记录片状物向第三壁引导。进一步,多个肋允许热空气穿过肋之间并向后流动以排出热空气。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穿透开口被形成在第一壁中并且从上下方向上看时位于与加热构件重叠的位置,并且从第一壁向上突出的第四壁被设置在第一壁的后端部和穿透开口之间。
利用这个构型,即使露滴沿着第一壁的上表面向着穿透开口向下流动,第四壁也能够接收露滴。因此,能够防止露滴经由穿透开口滴在加热构件上。
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四壁的上端高于第一壁的后端部。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第四壁的上端高于第一壁的后端部,即使水聚集在第四壁的后侧,水也不会从第四壁溢出并从穿透开口滴到加热构件上。
进一步,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壁和第三壁彼此整体地形成。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第一壁和第三壁之间不存在间隙,与诸如第一壁和第三壁被形成为独立部件的构型相比,在被加热的空气穿过第一壁和第三壁之间后,被加热的空气不会在主体壳体内扩散。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权利要求以及显示该图像形成设备如何达到效果,请参考附图,但附图只是起到示范作用,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显示定影单元及定影单元周围的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显示定影单元及定影单元周围的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看时的第一壁和第三壁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看时的第一壁和第三壁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定影单元及定影单元周围的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显示修改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以下,将描述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激光打印机的基本构造,之后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
在以下描述中,方向的指定是基于使用(操作)激光打印机的使用者的视角。更具体地,在图1中,图纸的右手侧对应激光打印机的“前”侧,图纸的左手侧对应激光打印机的“后”侧,图纸的正面侧对应激光打印机的“左”侧,图纸的背面侧对应激光打印机的“右”侧。类似地,从图纸的顶部向底部延伸的方向对应激光打印机的“竖直”或“上下”(向上/向下、上/下、较上/较下或顶/底)方向。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体壳体2和容纳在主体壳体2中的多个元件,该多个元件包括片状物馈送器单元3和图像形成单元4,片状物馈送器单元3用于馈送作为记录片状物的实例的一张纸张P(以下简称为“片状物”P),图像形成单元4用于将图像形成在片状物P上。
主体壳体2主要包括上壁部21、前壁部22、后壁部23、下壁部24和左右侧壁部(未使用附图标记进行显示)。上壁部21具有前部21A和后部21B。上壁部21的前部21A在比后部21B低一台阶的水平上延伸以设置片状物输出盘,该片状物输出盘用于放置被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外部的片状物P。
前竖直壁部21C连接前部21A和后部21B,片状物排出口25被形成在前竖直壁部21C中。从定影单元7(将稍后描述)排出的片状物P经由片状物排出口25被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外部。进一步,后部21B和后壁部23被后竖直壁部21D连接,以多个缝隙形式的排气口26被形成在后竖直壁部21D和后部21B之间。在定影单元7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6被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外部。
开口21E被形成在主体壳体2的上部分中,以便主体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经由开口21E连通。通过将上壁部21绕着上壁部21的枢轴21F摆动,开口21E被打开和关闭。
更具体地,片状物排出口25被设置在加热辊71(稍后描述)的前方。片状物排出口25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的形状,以便允许片状物P从其中通过。排气口26被设置在加热辊71的后方,以便多个缝隙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见图3)。
开口22A被形成在前壁部22的下部分中,以便主体壳体2的内部和外部经由开口22A连通。片状物馈送器盖31A被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22A。
片状物馈送器单元3包括被形成在主体壳体2的下部分中的片状物馈送盘31和用于将片状物P从片状物馈送盘31朝图像形成单元4馈送的片状物馈送机构32。
片状物馈送盘31包括如上所述的片状物馈送器盖31A和设置在主体壳体2内的下空间中的盘部31B。更具体地,片状物馈送器盖31A在前后方向上能够绕着片状物馈送器盖31A的下端部摆动。当片状物馈送器盖31A向前打开进入仰卧位置时,片状物馈送器盖31A的上表面变成与盘部31B的上表面大致齐平,以此形成片状物馈送盘31的一部分。
在片状物馈送器单元3中,片状物馈送器盖31A被摆动以打开进入仰卧位置,以形成片状物馈送盘31,片状物P被放置在片状物馈送盘31中。储存在片状物馈送盘31中的片状物P被片状物压板(未显示)朝着片状物馈送机构32向上推动,通过片状物馈送机构32,片状物P被一张一张地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4。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扫描单元5、处理单元6和定影单元7。
扫描单元5被设置在主体壳体2中的前上部分,扫描单元5包括激光束发射部、多面镜、透镜、反射镜等等,这些都在附图中未显示。在扫描单元5中,感光鼓61(稍后描述)的表面被激光束高速扫描过。
处理单元6经由开口21E被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壳体2。处理单元6包括感光鼓61、设置成通过放电对感光鼓61充电的充电线62、设置成将感光鼓61上的色粉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状物P上的转印辊63和处理单元壳体8。具有多个缝隙的栅形电极可以设置在充电线62的下方。
处理单元壳体8容纳感光鼓61、充电线62和转印辊63。进一步,显影辊、刮片和色粉储存室被设置在处理单元壳体8中,这些是已知的常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未显示。
在处理单元6中,旋转的感光鼓61的表面被充电线62均匀地充电并暴露于来自扫描单元5的快速扫描的激光束。因此,被曝光区域的电势降低,以使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
然后,在色粉储存室中的色粉经由显影辊被供应到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以便色粉图像形成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其后,当片状物P被传送经过感光鼓61和转印辊63之间时,承载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
定影单元7被设置在处理单元6的上方。定影单元7包括作为加热构件的实例的加热辊71、作为加压构件的实例的加压辊72和用于容纳加热辊71的定影单元壳体9。
加热辊71被设置成加热片状物P,卤素灯73(热源)设置在加热辊71的内部。
加压辊72被按压抵靠加热辊71,并且,当片状物P被夹在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之间时,加压辊72传送片状物P。加压辊72被设置成与加热辊71相对并位于加热辊71的斜对后上方的位置。
在如上配置的定影单元7中,当片状物P穿过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之间时,被转印到片状物P上的色粉被热定影。其上具有被定影单元7热定影的色粉的片状物P被运送到片状物排出辊R,该片状物排出辊R被设置在定影单元7的前方,并经由片状物排出口25,片状物P被片状物排出辊R排出到片状物输出盘(前部21A)上。
定影单元7及其周围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壁110被设置在加压辊72和加热辊71的上方的位置。第一壁110斜对地向前下方延伸。
第一壁110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延伸至超过加热辊71,第一壁110被设置成将被加热辊71加热的空气向排气口26引导,排气口26被设置在加热辊71的斜对后上方的位置。更具体地,第一壁110延伸到大致对应于加热辊71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71A的位置。
作为不平坦部的实例的阶梯部111被设置在第一壁110上并且位于加压辊72的前端部72A的后方的位置,更具体地说,位于大致对应加压辊7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72B的位置。第一壁110具有前部112和后部113,后部113相对于前部112向上移位,阶梯部111将前部112和后部113之间连接起来。阶梯部111阻止凝结在第一壁110的后部113的露滴沿着第一壁110流动。
即,用于阻止露滴沿着第一壁110流动的阶梯部111被设置在前后方向上远离片状物排出开口25并与片状物排出开口25相对的一侧,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之间的夹持部位于阶梯部111和片状物排出口25之间(即,从上下方向上看时,位于不与片状物运送通道2A重叠的位置,片状物P沿着该片状物运送通道2A被运送)。因此,即使聚集在阶梯部111的露滴滴下,露滴也不会直接附着到片状物P上,从而抑制被打印图像的劣化。
进一步,因为不平坦部被构造成阶梯部111,阶梯部111被设置在前部112和相对于前部112向上移位的后部113之间,与例如不平坦部被形成为从第一壁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的凸起的构造相比,能够流畅地引导从加热辊71流向排气口26的被加热的空气。这样能够阻止热空气经由用于片状物P的片状物排出口25被排出。
进一步,第一壁110被配置以便从上下方向上看时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在与排气口26重叠的位置终止,排气口26被形成在布置在第一壁110的上方的上壁部21中。利用这个构型,被第一壁110的下表面引导的被加热的空气在经过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之后向上流动,并经由设置在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的正上方的排气口26被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外部。因此,能够阻止由片状物P中的水分导致的潮湿空气停留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
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壁110相对(重叠)的第二壁120被设置在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的下方。第二壁120斜对地向后下方延伸,从上下方向上看时,第二壁120的前端部121与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重叠。
更具体地,连接壁200被形成在第二壁120的前端部121和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之间,以便前端部121和后端部114被连接壁200连接,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向后延伸至超过连接壁200。进一步,连接壁200具有多个通孔201,用于允许被加热辊71加热的空气从其中穿过。通孔201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向后延伸至超过连接壁200(即,从上下方向上看时,前端部121和后端部114相互重叠),即使露滴经由排气口26进入主体壳体2并滴在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上,将从后端部114滴下的露滴也能够可靠地被第二壁120接收在与第二壁120的前端部121的前端边缘间隔开,并处于第二壁120的前端部121的前端边缘的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露滴从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滴下并经由多个通孔201进入定影单元7。
进一步,因为第二壁120斜对地向后下方延伸,被第二壁接收的露滴能够远离加热辊71。
在第一壁110的前端部115,设置有第三壁130,第三壁130用于将被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传送的片状物P向片状物排出口25引导。第三壁130具有向上凹陷的圆弧形横截面并从第一壁110斜对地向前上方延伸。第三壁130与第一壁110整体地形成。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第三壁130将片状物P向着设置在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之间的夹持部的斜对后上方的位置的片状物排出口25引导,片状物P能够经由片状物排出口25被流畅地排出到主体壳体2的外部。进一步,与例如第一壁和第三壁被形成为独立部件并且在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空气流过间隙并停留在主体壳体内部的上部区域的构型相比,因为第一壁110和第三壁130被整体地形成,所以第一壁110和第三壁130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能够阻止由片状物P的水分导致的潮湿空气经由第一壁110和第三壁130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并停留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
进一步,作为的引导构件的实例的多个引导肋230被设置在第三壁130的下方。引导肋230被设置在加热辊71的中心71A的前方的位置,并且引导肋230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引导肋230被设置成支撑被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运送的片状物P的下表面,并将片状物P向片状物排出口25引导。
如图4和5所示,多个肋220被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的位置并位于转角部210的下表面,第一壁110和第三壁130在转角部210被连接,并且转角部210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每一个肋220向下突出以形成向下的变窄部。肋220的最下部221布置在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的后方。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从每个肋220的最下部221斜对地向前上方延伸的前表面222延伸以穿过位于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的下方的部分,并且在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的前方的位置,前表面222被连接到转角部210的一部分。利用这个构型,即使被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运送的片状物P向上卷曲并且片状物P的前端被向着布置在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的后方的表面运送(见图中虚线),片状物P的前端也会接触肋220的前表面222,以便肋220的前表面222能够流畅地将片状物P向第三壁130引导。
即,如果肋220没有设置在转角部210的下表面上,片状物P的前端将会被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卡住。相反,根据本实施例,设置肋220能够防止片状物P被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卡住。进一步,因为采用了多个肋220作为用于防止片状物P被转角部210的最下部211卡住的结构,能够使被加热的空气流畅地穿过肋220之间并向后流动以排出。
从上下方向看时,穿透开口116被形成在第一壁110的与加热辊71重叠的位置。进一步,从第一壁110向上突出的第四壁140与第一壁110整体地形成。第四壁140被设置在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和穿透开口116之间。
穿透开口116被形成为允许致动器118延伸进入片状物运送通道2A。致动器118检测片状物运送通道2A中是否存在片状物P,并且致动器118被设置成能够在片状物排出感应机构117上枢轴移动。穿透开口116被形成在第一壁1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部分。
利用这个构型,即使经由排气口26进入主体壳体2的露滴沿着第一壁110的上表面朝着穿透开口116向下流动,第四壁140也能够接收该露滴。因此,能够防止露滴经由穿透开口116滴在加热辊71上。
进一步,第四壁140的上端高于第一壁110的后端部114。因此,即使水聚集在第四壁140的后侧,水在从第四壁140溢出之前也将从后端部114滴下。因此,能够阻止水从穿透开口116滴在加热辊71上。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被该说明性实施例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脱离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做出诸如以下描述的各种变化和修改。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在上述示范性地实施例中,第一壁110的前端部115延伸到大致对应加热辊71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71A。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构型。例如,如图7所示,第一壁110可以向前延伸至超过加热辊71的中心71A。
利用这个构型,因为大半部分的加热辊71被第一壁110从上方覆盖,能够增加被加热辊71加热且被第一壁110向排气孔26引导的空气的量。因此,能够阻止热空气经由用于片状物P的片状物排出口25被排出。
进一步,如图7所示,第一壁110可以向前延伸至超过引导肋230的后端。利用这个构型,与例如第一壁的前端部位于加热辊71的中心71A和引导肋230的后端之间的位置的构型相比,加热辊71被第一壁110覆盖的范围能够被进一步增加。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被加热辊71加热且被第一壁110向排气口26引导的空气的量,因此,经由片状物排出口25被排出的热空气能够被进一步抑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显示在图7中的这个修改的实施例,第一壁110可以在引导肋230的后端的正上方延伸。
进一步,如图7所示,较佳地,阶梯部111位于加热辊72的中心的后方。这是因为,即使被阶梯部111阻挡的露滴滴落并撞击加压辊72,露滴也不会溅到加热辊71。
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阶梯部111被设置作为不平坦部的实例。然而,本发明本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构型。不平坦部可以被形成为形成在第一壁110上的向下延伸的凸起或在第一壁110中向上凹陷的部分。
进一步,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诸如纸板、明信片和薄纸等等被用作记录片状物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实施例。例如,OHP片状物可以被用作记录片状物。
在上述示范性实施例中,加热辊71被用作加热构件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构型。例如,加热构件可以包含被卤素灯加热的夹持盘和定影薄膜。
上述示范性的实施例中,加压辊72被作为加压构件的实例。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构型。例如,可以采用带式的加压构件作为加压构件。
进一步,在上述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适用于激光打印机1。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特殊的实施例,并且可以适用于其他诸如复印机和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中。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壳体;
定影单元,所述定影单元容纳在所述主体壳体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加热构件和加压构件,所述加热构件被构造成将显影剂图像热定影在记录片状物上,所述加压构件被设置成与所述加热构件相对并位于所述加热构件的斜对后上方位置,并且所述加压构件被构造成当所述记录片状物被夹在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之间时运送所述记录片状物;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上方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壁被构造成斜对地向前下方延伸;
不平坦部,所述不平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上,并位于所述加压构件的前端部的后方的位置,并且所述不平坦部被构造成阻止凝结在所述第一壁上的露滴沿着所述第一壁流动;
片状物排出口,所述片状物排出口形成在所述主体壳体中,以使得从所述定影单元运送出的所述记录片状物经由所述片状物排出口排出到所述主体壳体的外部;和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被形成在所述主体壳体中,并位于所述加热构件的后方的位置,以使得在所述定影单元中被加热的空气经由所述排气口被排出到所述主体壳体的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具有前部和相对于所述前部向上移位的后部,并且所述不平坦部被形成为设置在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之间的阶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部位于所述加压构件的中心的后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向前延伸超过所述加热构件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支撑由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运送的所述记录片状物的下表面,并且所述引导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记录片状物引导到所述片状物排出口;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布置在所述加热构件的所述中心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一壁在所述引导构件的后端的正上方的位置终止或者向前延伸超过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后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具有上壁,所述上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上方;并且,所述排气口形成在所述上壁中,并位于从上下方向看时与所述第一壁的后端部重叠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壁,所述第二壁设置在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其中,所述第二壁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壁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一壁的后端部的下方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壁斜对地向后下方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壁具有前端部,从上下方向看时,所述第二壁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后端部重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从所述第一壁的前端部斜对地向前上方延伸,并且所述第三壁被构造成将由所述加热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运送的所述记录片状物引导到所述片状物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方向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肋被设置成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并位于转角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在所述转角部处被连接,并且每个所述肋向下突出以形成向下的变窄部;并且其中,所述肋的最下部被设置在所述转角部的所述最下部的后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穿透开口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壁中,并且位于从上下方向看时与所述加热构件重叠的位置;并且其中,从所述第一壁向上突出的第四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壁的后端部和所述穿透开口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壁的所述后端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彼此整体地形成。
CN201310036362.1A 2012-01-31 2013-01-30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226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7773A JP5953774B2 (ja) 2012-01-31 2012-01-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7773 2012-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6319A true CN103226319A (zh) 2013-07-31
CN103226319B CN103226319B (zh) 2016-05-25

Family

ID=4784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6362.1A Active CN103226319B (zh) 2012-01-31 2013-01-30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52689B2 (zh)
EP (1) EP2624071B1 (zh)
JP (1) JP5953774B2 (zh)
CN (1) CN1032263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7024B2 (en) 2012-11-30 2016-06-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apparatus
JP6127874B2 (ja) * 2013-09-3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39999B2 (ja) * 2016-05-23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7204B2 (ja) 2018-08-03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結露対応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478A (ja) * 2003-08-28 2005-03-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900832A (zh) * 2005-07-22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CN101620390A (zh) * 2008-07-02 2010-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减速设备、像载置体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09556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10678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Fuji Xerox Co., Ltd. Exhaus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7276U (zh) 1985-09-27 1987-04-09
JP3116814B2 (ja) * 1996-04-11 2000-12-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8767B2 (ja) 1999-04-06 2009-06-17 パナソニック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3215962A (ja) 2002-01-21 2003-07-30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8024A (ja) * 2003-05-26 2004-12-0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64888A (ja) 2003-12-02 2005-06-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5357B2 (ja) * 2005-07-22 2011-07-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33647A (ja) * 2005-07-25 2007-02-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6805B2 (ja) 2005-09-20 2011-06-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669A (ja) * 2006-12-04 2008-06-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03226B2 (ja) * 2007-07-31 2012-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560B2 (ja) * 2007-12-28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4440B2 (ja) * 2008-03-17 2013-11-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0911A (ja) * 2009-03-10 2010-09-24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63730B2 (ja) * 2009-05-14 2014-04-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2057A (ja) * 2009-06-05 2010-12-16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478A (ja) * 2003-08-28 2005-03-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900832A (zh) * 2005-07-22 2007-01-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片材载体和成像装置
CN101620390A (zh) * 2008-07-02 2010-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减速设备、像载置体驱动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095569A (ja) * 2009-10-30 2011-05-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10678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Fuji Xerox Co., Ltd. Exhaust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52689B2 (en) 2015-06-09
EP2624071A2 (en) 2013-08-07
US20130195500A1 (en) 2013-08-01
EP2624071B1 (en) 2018-07-04
JP5953774B2 (ja) 2016-07-20
CN103226319B (zh) 2016-05-25
JP2013156479A (ja) 2013-08-15
EP2624071A3 (en)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41870B2 (en) Fixing device
US8452218B2 (en) Fixing device
JP2005077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26319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6518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2524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853001B (zh) 包括可动引导单元的成像设备
EP2028565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External Air Circulation Chamber
US9429893B2 (en) Movable tray cover configuration for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232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615050A1 (en) Medium transpor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7932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202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079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0001911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090221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01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1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502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82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69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432634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660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62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69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