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028C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028C
CN1169028C CNB99104164XA CN99104164A CN1169028C CN 1169028 C CN1169028 C CN 1169028C CN B99104164X A CNB99104164X A CN B99104164XA CN 99104164 A CN99104164 A CN 99104164A CN 1169028 C CN1169028 C CN 11690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members
mentioned
image carrier
image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041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6119A (zh
Inventor
须田武男
吉永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36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6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90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0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8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directed to paper handling or jam trea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0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03G2221/1609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da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cool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7Frame structures using opening shell type machines, e.g. pivoting assembl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将感光体上形成的墨粉转印在转印纸P上,通过定影装置将该转印墨像定影,设有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开闭的开闭体以及打开上述开闭体时遮盖住感光体的遮盖件,支承遮盖件(31),使得遮盖件(31)处于遮盖感光体的保护位置时,面向感光体(2)的遮盖件对向面(31A)一边面向感光体(2)一边回转。因此,能减小遮盖件动作所需要的空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表面形成墨像的像载体,用于在转印区域将形成在上述像载体表面的墨像转印在从像载体下方区域运送来的记录媒体表面上的转印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将墨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后的像载体表面上的残留墨粉、清扫像载体表面的清洁装置,配置在像载体上方区域、当记录媒体通过像载体和转印装置之间的上述转印区域送向上方通过时将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墨像定影在该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定影装置,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的、能开放将记录媒体从像载体运送到定影装置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的开闭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单元。
背景技术
电子复印机、各种打印机、传真机或具有上述至少两种机能的复合机等上述结构型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公知(参照例如特开平6-186798号公报)。
根据这种型式的图像装置,一边将记录媒体从像载体的下方区域送向像载体上方区域,一边将墨像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通过定影装置将上述墨像定影在记录媒体表面上,使该记录媒体排向机外,所以,能使记录媒体的全运送通道变短。这样,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成为可能,而且,能缩短从最初供给记录媒体经在该记录媒体表面上形成图像到最终朝机外排出该记录媒体的时间。
另外,通过打开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的开闭体,能将记录媒体从像载体往定影装置的运送通道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部开放,当记录媒体运送途中发生故障导致该记录媒体堵塞在上述运送通道中时,通过打开上述开闭体,很容易取出该记录媒体。
此时,若打开开闭体,面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方的像载体表面部分处于暴露状态,来自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的光照到该像载体表面部分。因此,若长时间开放上述开闭体,会加速像载体劣化。另外,若手或物等接触暴露的像载体表面部分,会弄脏或损伤其表面。若使用这样的像载体在其表面形成图像,不能得到高质量图像。
因此,打开开闭体时,设置遮盖面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方的像载体表面的遮盖件是有利的。关闭开闭体时,使该遮盖件退避,以便像载体表面的墨像能无阻碍地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在上述公开公报中也公开了设有上述遮盖件的结构。
但是,上述以往遮盖件以基端部为中心,其自由端回转时描出大轨迹,必须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确保用于使该遮盖件回转的大空间,因而恐怕会使图像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大型化。若要使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小型化,必须防止图像形成装置元件与回转遮盖件发生干涉,所以,难以避免上述元件配设场所的自由度变小的缺点。
并且,例如当记录媒体堵塞于转印区域和定影装置之间,为取出该记录媒体打开开闭体时,遮盖件从其退避位置回转到保护像载体的保护位置,此时,恐怕该堵塞的记录媒体会被夹于回转的遮盖件和像载体之间。若记录媒体这样被夹,作业者就必须用手打开遮盖件取出堵塞的记录媒体,这种作业非常麻烦,作业者手接触像载体表面的可能性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使装置本体小型化、且能提高装置元件配设自由度的具有本文一开头所述型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克服上述先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表面形成墨像的像载体,在转印区域将形成在上述像载体表面的墨像转印在从像载体下方区域运送来的记录媒体表面上的转印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将墨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后的像载体表面上的残留墨粉、清扫像载体表面的清洁装置,配置在像载体上方区域、当记录媒体通过像载体和转印装置之间的上述转印区域送向上方通过时将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墨像定影在该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定影装置,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的能开放将记录媒体从像载体运送到定影装置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的开闭体;其特征在于,设有遮盖件,该遮盖件可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动作,当打开上述开闭体时,上述遮盖件处于遮盖像载体面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方的表面部分的保护位置,当关闭开闭体时,该遮盖件处于开放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退避位置,设定上述退避位置,使得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位于像载体和定影装置之间,支承上述遮盖件使其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当该遮盖件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间动作时,位于上述保护位置时面对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遮盖件对向面通常一边保持面向像载体姿势,一边绕像载体回转。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影装置不是被支承在开闭体上,而是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将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空气排向外部的风扇,同时,上述定影装置由热定影装置构成,该热定影装置至少以热作用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墨像定影,设定上述风扇位置时使得处于退避位置的上述遮盖件位于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中。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清洁装置配置在像载体上方,设定上述遮盖件的退避位置,当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使得该遮盖件位于清洁装置和定影装置之间的空间,并且,该遮盖件对向面对着上述清洁装置的上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遮盖件位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处于离开上述清洁装置上表面的位置,以使空气流过该遮盖件与清洁装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回转臂的自由端分别与上述遮盖件长度方向各端部连接成一体,支承该回转臂的基端部,使回转臂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当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该回转臂自由端位于清洁装置上表面上方,以使空气流过上述一对回转臂之间的空隙。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使遮盖件动作时该遮光件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通过的空间变小,这样,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小型化成为可能,而且能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元件配设自由度。此外,当记录媒体堵塞于转印区域与定影装置之间,为了取出该记录媒体打开开闭体,随着上述开闭体打开遮盖件从退避位置向保护位置运行时,能防止该遮盖件夹持上述堵塞的记录媒体。定影位置为热定影装置时,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能有效地遮挡来自该热定影装置的热量,能阻止像载体被加热到高温。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简单且低成本地提高定影装置和像载体的相对位置精度,而且能在遮盖件动作时阻止该遮盖件与定影装置发生干涉。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风扇使大量空气流过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周围,能有效抑制遮盖件温度上升。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空气能顺畅地流过位于退避位置的遮光件周围,因此能提高遮盖件的冷却效果。这样,虽然清洁装置与定影装置对向设置,但是,能阻止被该清洁装置回收的墨粉因热作用发生阻塞。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空气能顺畅地流过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上下区域,能更有效地冷却该遮盖件,能更可靠地防止被清洁装置回收的墨粉发生阻塞。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简单结构在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与清洁装置上面之间形成空气流通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成像单元,可装卸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单元包括:像载体;单元外壳,用于支承上述像载体;外壳开口,形成在上述单元外壳上,使得上述像载体暴露到上述外壳开口外;遮盖件,可在遮盖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保护位置和开放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退避位置之间动作,当该遮盖件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间动作时,位于上述保护位置时面对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遮盖件对向面通常一边保持面向像载体姿势,一边绕像载体回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2表示打开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体时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图1局部放大图;
图4是成像单元、遮盖件、开闭体、臂及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遮盖件与开闭体开闭动作连动的状态说明图;
图6是表示以往纵运送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7表示打开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开闭体时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通过附图更具体地显示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
图1是显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垂直截面图,这里表示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内部配置着作为像载体的鼓状感光体2,其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回转自如地被支承着。图像形成动作时,感光体2被驱动朝图1中反时针方向回转,这时,通过作为带电装置的带电辊3使感光体2表面以所定极性均一带电。所定极性电压施加于带电辊3,带电辊3一边回转一边与感光体表面相接,使感光体表面带电。也可以使用由带电片和电晕放电器等构成的带电装置。
带电的感光体2表面受到由激光系4构成的像曝光装置射出的经光调制的激光L照射,在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5的显影辊6载置运送粉体状显影剂DA,通过该显影剂DA使上述静电潜像可视像化成为墨像。这样,在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2表面形成墨像。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下部配置供纸装置7,收纳在供纸盒8中的作为记录媒体的转印纸P通过供纸辊9回转一张张地被送出。所送出的转印纸P在一对定位辊10处与形成在感光体2表面的墨像同步朝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辊11和感光体2之间的转印区域TR被送向上方,当通过该转印区域TR时,感光体2上的墨像被转印在转印纸P表面上。这时,转印辊11一边通过转印纸P与感光体2相接一边回转,在该转印辊11上施加有电压,该电压极性与感光体上墨像的墨粉带电极性相反,这样,墨像被转印在转印纸P上。也可以使用由转印片、转印刷或电晕放电器等构成的转印装置。这样,从像载体下方区域运送来的作为记录媒体的转印纸P表面在转印区域TR进行了墨像转印。
没有转印到转印纸P上仍附着在感光体表面的残留墨粉由作为清洁装置12的清洁部件13从感光体表面除去,清洁装置12起着除去转印后附着在像载体表面的残留墨粉、清扫像载体表面的作用。
转印纸通过由消电针28构成的分离装置的放电作用与感光体2分离。通过转印区域TR的转印纸P继续按箭头A方向朝上方移动,通过定影装置14。图1所示定影装置14包括定影外壳15、收纳在该外壳内部回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定影外壳15上的定影辊16及加压辊17,定影辊16内藏没有图示的加热件。定影辊16和加压辊17互相加压分别朝图1所示箭头方向回转,转印纸P通过上述定影辊16和加压辊17之间。这时,定影辊16由加热件加热,通过该热量及来自两辊16、17的压力,转印纸表面的未定影墨像得到定影。
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由至少通过热作用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墨像定影的热定影装置构成,定影装置14配置在由感光体2构成的像载体的上方区域,记录媒体通过像载体与转印装置之间的转印区域朝上方运送,当通过该定影装置14时,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墨像被定影在该记录媒体表面上。
通过定影装置14的转印纸以被定影的墨像朝下状态由排纸辊19排出到排纸盘20上。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包括外壳体21和本体机架18,排纸盘20由上述外壳体21的上壁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纸P从感光体2下方区域被运送向转印区域TR,通过该转印区域TR的转印纸P被送向感光体2上方区域,经定影装置14排出到排纸盘20上,这种转印纸运送方式通常称为纵运送方式。采用这种纵运送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能缩短从供纸装置7到排纸盘20的转印纸运送通道,实现装置小型化,当连续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能缩短最初转印纸的图像形成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感光体2、带电辊3、显影装置5及清洁装置12成为一体形成成像单元22,该成像单元22可装卸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内部。成像单元22的单元外壳25本身构成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容器26以及清洁装置壳体27,由墨粉组成的显影剂DA收纳在上述显影剂容器26中,从感光体2回收的转印残留墨粉T收纳在上述清洁装置壳体27中。感光体2回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上述单元外壳25上,由没有图示的驱动装置驱动回转。感光体2所形成的像载体通过单元外壳25可回转地被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其被驱动回转以使感光体表面移动。
如上所述,在图示实施例中,是由感光体2形成的像载体、由用于在该像载体表面形成墨像的带电辊3、显影装置5及清洁装置12形成的成像元件、以及单元外壳25构成成像单元22,但是也可以使像载体与用于在该像载体表面形成墨像的至少一个成像元件组装成一体构成成像单元22。感光体2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上述成像单元22的单元外壳25上的开口29暴露到单元外壳外,与由转印辊11所构成的转印装置对向。当然,也可以不构成成像单元22,将感光体2和其它成像元件直接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构成图像形成装置。
操作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操作者)通常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右侧,因此,图1中处于右侧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相对操作者来说成为前面侧。在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前面侧设有开闭体23,其能以其下部一对同心枢轴24为中心回转进行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开闭。该开闭体23通常如图1所示位于遮复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转印纸运送通道的闭位置。枢轴24分别突设于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本体机架18的左右侧板30、30A(参照图4)上。
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前面侧的操作者抓住开闭体23的上部将其拉向前方,那么该开闭体23就如图2所示绕枢轴24回转,开放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转印纸运送通道。转印辊11和消电针28支承于开闭体23上,因此,若开闭体23如图2那样开放,上述转印辊11和消电针28也与开闭体23一起离开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
这样,由于开放转印纸P的运送通道,能很容易地除去因发生运送故障堵塞在那里的转印纸。通过将开闭体23支承为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回转,实现了能开放从由感光体2形成的像载体到定影装置14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
对于成像单元22,也可以将其从图像形成装置前面侧进行更换。进一步说,供纸装置7也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前面侧拉向图1右方向,将转印纸补充到供纸盒8中。转印纸补充后,将供纸装置7朝图1左方向推入,设置到图1所示位置。
如上所述,若使开闭体23回转到开位置,转印纸的运送通道暴露出来,此时,感光体2一部分从单元外壳25的开口29露出,因此,由于开放开闭体23,该感光体2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外部成为暴露状态,恐怕操作者手不小心会碰到该感光体2表面,或者来自外部的光长时间照到该感光体表面,会促进其劣化。
于是,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用于保护感光体2的遮盖件31,该遮盖件31被支承为可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间移动。所说保护位置是指:如图2所示,当打开开闭体23时,遮盖朝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外方的像载体表面部分的位置,即随着开闭体23的开放朝被开放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开口1A的感光体表面部分2A的位置。所说退避位置是指:如图1所示,关闭开闭体23时,开放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2A的位置。如后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遮盖件31被支承于单元外壳25上,通过该单元外壳25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但是也可以直接将遮盖件31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
如图2所示,若开放开闭体23,遮盖件31位于遮盖单元外壳25的开口29的保护位置,保护感光体2,使得外部光不会直接照到感光体2上,操作者手等不会直接与感光体2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若关闭开闭体23,遮盖件31位于感光体2和定影装置14之间的空间S,这是远离上述开口29的位置。因此,感光体2通过开口29向单元外壳外部暴露,该感光体2与转印辊11相对。这样,如上所述,能无障害地实行图像形成动作,转印纸P不会受到遮盖件31干扰,能平滑地得到运送。上述遮盖件31退避位置设定为:当遮盖件位于退避位置时,遮盖件31位于像载体与定影装置14之间的空间S。图3表示图1中遮盖件位于退避位置时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如后所述,若打开开闭体23,与该动作连动,遮盖件31自动从退避位置移动到保护位置,相反,若关闭开闭体23,与该动作连动,遮盖件31自动从保护位置回复到退避位置。
在此,如图2所示,打开开闭体23时,感光体表面部分2A朝向被开放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开口1A侧、即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外方,与该感光体表面部分2A对向的遮盖件31的面称为遮盖件对向面31A,根据图1-图3可知,当遮盖件31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动作时,该遮盖件对向面31A通常朝向感光体2。在该遮盖件对向面31A面向感光体表面状态下,沿单元外壳25外表面,绕感光体2周面回转。
如上所述,遮盖件31被支承为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作直接或间接回转,使得位于保护位置时面向像载体表面部分2A的遮盖件对向面31A移动于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时,通常一边保持面向像载体姿势,一边绕像载体回转,因此,遮盖件31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动作时,可使该遮盖件31所占空间小,从而能使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尺寸小型化。
图6和图7是以往图像形成装置截面图,为了容易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比较,局部作了某些变更,与图1-图3相同部分标以相同符号。图6表示关闭开闭体23时状态,此时遮盖件132位于退避位置,图7表示打开开闭体23时状态,此时遮盖件132位于保护感光体2的保护位置。在图6和图7中所示的遮盖件132可通过位于基端部的枢轴131绕成像单元22的单元外壳25回转自如,因此,当该遮盖件132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回转时,遮盖件132的自由端沿图6点划线TA所示回转,描出大轨迹。因而,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对于遮盖件132回转需要一个大空间,这恐怕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大型化。
在图6和图7所示纵运送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被运送的转印纸因其重力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使遮盖件132退避到远离转印纸运送通道的位置,因此,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遮盖件132作大幅度回转是不得已的事情。
但是,在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在遮盖件对向面31A面向感光体2状态下使遮盖件31回转,所以能减小对于回转必要的空间。
如图6中符号Pa所示,当转印纸堵塞于转印区域TR和定影装置14之间时,为了取出该堵塞的转印纸Pa,如图7所示打开开闭体23时,伴随该开放动作,遮盖件132从如图6所示的退避位置回转到图7所示保护位置。此时,该遮盖件132恐怕会与转印纸Pa相碰,使该转印纸折曲,如图7所示夹入该遮盖件132与感光体2之间。若发生这种情况,不仅除去该转印纸Pa很麻烦,而且作业者手接触感光体2的可能性很大。
与此相反,在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遮盖件31在保持遮盖件对向面31A面向感光体2状态下回转,所以,如图3符号Pa所示,转印纸堵塞,为了取出该堵塞纸Pa打开开闭体23,当伴随着此动作遮盖件31从退避位置朝保护位置回转时,该遮盖件31通过转印纸Pa和单元外壳25之间,当该遮盖件31到达保护位置时位于转印纸Pa和感光体2之间。往保护位置移动的遮盖件31滑入转印纸Pa与感光体2之间,因此,转印纸不会夹入遮盖件31与感光体2之间,作业者手不用接触感光体2就能很方便地取出堵塞的转印纸。
另外,在图6和图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遮盖件132回转时描出了大轨迹,恐怕该遮盖件132会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的元件发生干涉,因此,图像形成元件的配置位置受到很大制约,即,若将图6和图7所示定影装置14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打开开闭体23,伴随该动作遮盖件132从退避位置朝保护位置回转时,遮盖件132会与定影装置14发生干涉。为了防止上述干涉,将定影位置14配置于图6所示位置上方时,则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大型化。
于是在以往装置中,将定影装置14支承在开闭体23上,而不是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当打开开闭体23时,定影装置14离开遮盖件132,防止两者发生干涉。但是,若将定影位置14支承于开闭体23侧,而把感光体2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难以提高两者的相对位置精度,为了提高该精度,必须形成坚实结构,例如增大开闭体23的刚性,因此,必然引起图像形成装置成本上升。
与此相反,在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位置14不是支承在开闭体23侧,而是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侧。按照这种结构,打开开闭体,伴随此动作遮盖件31回转时,该遮盖件31绕感光体2移动,即使转印区域TR与定影装置14之间距离小,也不用担心遮盖件31会与定影装置14发生干涉。这样,通过将定影装置14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能以低成本简单地提高该定影装置14和感光体2的相对位置精度。并且,最好将定影装置14支承为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装卸。
在图1所示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从定影装置14散发大量的热量,该热量若大量传递到成像单元22的感光体2及其它成像元件上,将会促进这些元件劣化。另外,若清洁装置12回收的墨粉T和显影装置5的墨粉受到加热的话,墨粉会发生粘连,在清洁装置外壳27内部不能收纳所定量墨粉,墨像质量将会显著降低。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遮盖件31位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31位于感光体2与定影装置14之间的空间S,所以,在遮盖件31位于退避位置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从定影装置14发散的热量被遮盖件31遮挡。因此,大量热不会传到构成成像单元22的感光体2、清洁装置12、显影装置5,能防止各成像元件劣化及墨粉粘连发生。
但是,若仅以上述结构构成时,尤其图像形成装置长时间运行场合,遮盖件31本身因来自定影装置14的热被加热到高温,该热量恐怕会传到感光体2、清洁装置12、显影装置5或其它成像元件,发生上述不良状况。
于是,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1所示,设置风扇33,使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内的空气通过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的排气口32排出到该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外部,该风扇33的位置设定为:使得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位于因该风扇33运转而产生的气流中。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通过上述风扇33运转,空气循环,在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周围产生如图3中箭头B所示的气流。由于该气流遮盖件31受到冷却作用,能防止其被加热到高温。这样,即使定影装置14由热定影装置构成,至少通过热作用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墨像定影,也能够阻止来自该定影装置14的大量热传到成像单元22的各元件及墨粉,能防止发生上述不良状况。
如上所述,从图1和图3可知,风扇33配置在定影装置14与由感光体2形成的像载体之间的空间S附近,吸引空间S中空气,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这样,大量空气流过处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使该遮盖件31得到有效冷却。因此,即使长时间进行图像形成动作,也能防止该遮盖件31被加热到高温,能阻止发生大量热传到成像单元22。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清洁装置12配置在感光体2形成的像载体上方,当遮盖件31如图3所示那样位于退避位置时,遮盖件31位于清洁装置12和定影装置14之间的空间S,同时,该遮盖件对向面31A与清洁装置12的上面相对,处于大致平行的位置。当遮盖件31处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31处于离开清洁装置12上面的位置,以便使空气流过该遮盖件31与清洁装置12之间。通过这种结构,空气以大致同一方向顺畅地流过遮盖件31的上下区域,能有效地冷却遮盖件31。通过在遮盖件31内部形成空洞或在该空洞内设置隔热材等,提高遮盖件31的隔热效果,能更有效地遮断热传往成像单元22,但是,如上所述,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若处于气流中,则不用在该遮盖件31设置空洞和隔热材,仅以简单板材构成遮盖件31就能有效防止热传往成像单元22。按照后者结构能降低遮盖件31的成本,而且能实现小型化。
如图1-图4所示,遮盖件31上设有若干突设于其外表面上的凸棱44,当遮盖件31位于图1和图3所示退避位置时,这些凸棱44对处于遮盖件31附近的气流朝风扇33方向进行导向。通过控制气流,空气能更顺畅地朝风扇33流过位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周围,能更有效地提高冷却效果。在图示实施例中,排气口32设于里侧的本体机架的侧板30A上,在该部位设置风扇33,所以,如图1和图3所示,凸棱44朝风扇33方向倾斜,将空气平滑地导向风扇33。凸棱44构成用于将空气导向风扇33侧的空气导向机构。
下面,说明遮盖件31的支承结构。如图4所示,在遮盖件31纵向各端部分别与回转臂34、34A的自由端连接为一体,在回转臂34、34A的基端部形成安装孔35、35A,上述安装孔回转自如地与一对同心状安装销36(图4中仅显示一个)相嵌合,所说安装销36突设于单元外壳25的各侧壁上。因此,遮盖件31能绕一对安装销36在图2所示保护位置和图1所示退避位置之间自由回转。这样,回转臂34、34A的基端部通过单元外壳25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可回转地被支承着,但是,如前面所说明那样,该基端侧也可以直接支承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
从图3可知,遮盖件31位于退避位置时,回转臂34、34A的自由端位于清洁装置12上表面的上方,空气流过一对回转臂34、34A之间的空隙G。这样,以简单结构使得当遮盖件31位于退避位置时空气能确实流过遮盖件31和清洁装置12之间。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示,遮盖件31可回转地安装在成像单元22的单元外壳25上,遮盖件31能可靠地开放或关闭单元外壳开口29,而且,遮盖件31与成像单元22整体构成一个单元,所以,安装等也很容易。
若在单元外壳25的面向定影装置14的壁面上设置隔热材(没有图示),则能更有效地防止热量传往成像单元22,但是由于处于退避位置的遮盖件31设置于气流中,所以,即使不设置上述隔热材,也能有效抑制热量传往成像单元22。这样,如果不设置隔热材,就能降低成像单元22成本。
成像单元22是更换件,当显影装置5中墨粉用尽、回收到清洁装置12中的墨粉T充满或感光体2劣化时,需要将其更换为新单元,这样,若成像单元22成本上升,对于用户来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可是,按照本实施例结构,能防止上述不良状况。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与开闭体23动作连动使遮盖件31动作的连动机构,使得开闭体23位于开位置时,遮盖件31处于保护位置,开闭体23位于闭位置时,遮盖件31处于退避位置,伴随开闭体23的开闭动作,能自动地使遮盖件31移动到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下面说明该连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例。
如图4所示,开闭体23上设有支承销37,形成在长延伸臂38的一端的孔39与上述支承销37回转自如地嵌合着。在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的本体机架18的一边侧板30上形成有长延伸导孔40,设于臂38另一端的圆柱状导销41穿过上述导孔40,嵌合于该导孔40上,沿该导孔40的长度方向滑动自如。在图1和图2中,用点划线表示臂38和导孔40的配置状态。另一方面,在遮盖件31一侧端部的回转臂34上设有突部42,其与回转臂34成为一体。
图5表示开闭体23的开闭动作以及伴随该开闭动作而引起的臂38和遮盖件31的动作状态,当开闭体23处于图5中实线所示开位置时,臂38处于实线所示位置,此时,设于该臂38上的导销41与导孔40的靠近开闭体23的端部43相接。在该状态下,遮盖件31处于图5中实线所示的遮盖感光体2的保护位置。这时,通过没有图示的赋势机构、例如卷绕在安装销36上的螺旋弹簧,将遮盖件31朝遮盖单元外壳开口29的保护位置赋势,使其保持在保护位置。
在此,开始关闭开闭体23,若使其绕枢轴24按图5中逆时针方向开始回转,则臂38也动作,导销41沿导孔40被导向,朝箭头C方向滑动。开闭体23回转到图5中以点划线所示位置时,臂38也移动到以点划线表示的位置,这时,设于臂38上的导销41与设于遮盖件31的回转臂34上的突部42相碰,若继续关闭开闭体23,导销41就开始推压突部42。因此,遮盖件31开始朝其退避位置绕安装销36回转。
若开闭体23到达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闭位置,则臂38也移动到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位置,这时,遮盖件31到达图5中用虚线表示的退避位置。此时由于保持在导销41推压突部42的状态,所以,开闭体23抵抗上述赋势机构作用,被保持在退避位置。
这时,设于回转臂34上的突部42的平面部分42A取与导孔40的延伸方向、即点划线D方向平行的状态。因此,即使相对该突部42的导销41位置偏移,遮盖件31通常仍能处于相同的退避位置。即使相对开闭体23的支承销37的位置多少有点不正确,从而导致导销41位置偏移,遮盖件31通常仍能处于所设定的正确退避位置。因而,图像形成动作时,不用担心遮盖件31突出到转印纸运送通道中阻碍转印纸运送。
开闭体23到达闭位置时,由于形成长导孔40,导孔40的另一端部43A与导销41相互离开,因此,即使相对开闭体23的支承销37的位置偏移,多少有点不正确,也能使开闭体23确实回转到闭位置,而且能使遮盖件31正确地保持在退避位置。
开闭体23回转到闭位置时,通过没有图示的锁定装置使该开闭体23保持在闭位置,若解除上述锁定装置打开开闭体23,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遮盖件31因上述赋势机构作用,回转到保护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动机构由下述各部分构成:一端枢支在开闭体23上的臂38,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上、与设于上述臂38另一端的导销41嵌合的导孔40,设于遮盖件31上的突部42,以及朝保护位置对遮盖件31赋势的赋势机构。
本发明对于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以外各种形式图像形成装置、例如电子复印机、传真机或复合机等也能适用。另外,对于设有从感光体转印墨像的中间转印体的装置,本发明也能适用。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表面形成墨像的像载体,在转印区域将形成在上述像载体表面的墨像转印在从像载体下方区域运送来的记录媒体表面上的转印装置,用于除去附着在将墨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后的像载体表面上的残留墨粉、清扫像载体表面的清洁装置,配置在像载体上方区域、当记录媒体通过像载体和转印装置之间的上述转印区域送向上方通过时将转印在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墨像定影在该记录媒体表面上的定影装置,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的能开放将记录媒体从像载体运送到定影装置的记录媒体运送通道的开闭体;其特征在于,设有遮盖件,该遮盖件可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动作,当打开上述开闭体时,上述遮盖件处于遮盖像载体面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外方的表面部分的保护位置,当关闭开闭体时,该遮盖件处于开放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退避位置,设定上述退避位置,使得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位于像载体和定影装置之间,支承上述遮盖件使其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当该遮盖件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间动作时,位于上述保护位置时面对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遮盖件对向面通常一边保持面向像载体姿势,一边绕像载体回转。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装置不是被支承在开闭体上,而是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将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空气排向外部的风扇,同时,上述定影装置由热定影装置构成,该热定影装置至少以热作用使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墨像定影,设定上述风扇位置时使得处于退避位置的上述遮盖件位于由上述风扇产生的气流中。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清洁装置配置在像载体上方,设定上述遮盖件的退避位置,当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使得该遮盖件位于清洁装置和定影装置之间的空间,并且,该遮盖件对向面对着上述清洁装置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盖件位于退避位置时,该遮盖件处于离开上述清洁装置上表面的位置,以使空气流过该遮盖件与清洁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臂的自由端分别与上述遮盖件长度方向各端部连接成一体,支承该回转臂的基端部,使回转臂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回转,当上述遮盖件处于退避位置时,该回转臂自由端位于清洁装置上表面上方,以使空气流过上述一对回转臂之间的空隙。
7.一种成像单元,可装卸地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该成像单元包括:
像载体;
单元外壳,用于支承上述像载体;
外壳开口,形成在上述单元外壳上,使得上述像载体暴露到上述外壳开口外;
遮盖件,可在遮盖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保护位置和开放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退避位置之间动作,当该遮盖件在保护位置和退避位置间动作时,位于上述保护位置时面对上述像载体表面部分的遮盖件对向面通常一边保持面向像载体姿势,一边绕像载体回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像单元将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设为一体。
CNB99104164XA 1998-03-25 1999-03-23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0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6717/1998 1998-03-25
JP96717/98 1998-03-25
JP9671798 1998-03-25
JP331986/98 1998-11-06
JP331986/1998 1998-11-06
JP10331986A JPH11338212A (ja) 1998-03-25 1998-11-0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6119A CN1236119A (zh) 1999-11-24
CN1169028C true CN1169028C (zh) 2004-09-29

Family

ID=26437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41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9028C (zh) 1998-03-25 1999-03-23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01351A (zh)
JP (1) JPH11338212A (zh)
KR (1) KR100331920B1 (zh)
CN (1) CN116902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7686B2 (ja) * 1999-04-02 2002-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押込み機構
JP3825600B2 (ja) 2000-01-13 2006-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荷電ローラ
JP3844658B2 (ja) 2000-02-08 2006-1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荷電ローラ、帯電装置、像担持体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荷電ローラへのフィルム材巻付方法
JP3795770B2 (ja) 2000-06-30 2006-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1123A (ja) 2000-07-14 2002-03-27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EP1739499B1 (en) 2000-09-27 2011-11-02 Ricoh Company, Ltd. Apparatuses for color image formation, tandem color image formation and image formation
JP3957968B2 (ja) 2000-11-24 2007-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82445A (ja) * 2000-12-11 2002-06-26 Ricoh Co Ltd 転写材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95696B2 (ja) 2001-01-25 2005-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95669B2 (en) * 2001-02-02 2004-09-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evice with control members for rollers
JP2003076189A (ja) 2001-06-22 2003-03-1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89023B2 (en) * 2001-08-24 2005-05-03 Ricoh Company, Ltd. Charg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3162085A (ja) * 2001-11-28 2003-06-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6807390B2 (en) * 2002-04-12 2004-10-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10246B2 (en) * 2002-06-10 2006-03-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um unit, image form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a damper into and from an image carrier drum
EP1452931A1 (en) * 2003-02-28 2004-09-01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installable process cartridge
CN100349073C (zh) * 2003-03-05 2007-11-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JP3948420B2 (ja) * 2003-03-07 2007-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388135C (zh) * 2003-06-06 2008-05-1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JP2005024665A (ja) 2003-06-30 2005-01-27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収容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070276A (ja) 2003-08-22 2005-03-1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るトナー
JP2005099729A (ja) * 2003-08-29 2005-04-14 Ricoh Co Ltd 潤滑材塗布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6455B2 (ja) * 2004-06-18 2010-12-0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57682B2 (ja) * 2004-11-08 2011-03-2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1690B2 (ja) * 2004-12-27 2011-09-1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752A (ja) * 2005-10-28 2007-05-17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
JP2007127779A (ja) * 2005-11-02 2007-05-2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6396B2 (ja) * 2006-01-27 2011-10-19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8247B2 (ja) * 2006-02-07 2011-11-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9388B2 (ja) * 2007-03-23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52732B2 (ja) * 2008-03-31 2014-07-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38555B2 (ja) * 2009-03-09 2013-07-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20925B2 (ja) * 2011-12-28 2014-06-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20095B2 (ja) * 2013-04-11 2014-02-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3832B2 (ja) * 2013-07-30 2016-03-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1779B2 (ja) * 2013-09-20 2017-06-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給送装置
JP6154774B2 (ja) * 2014-04-10 2017-06-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7706B2 (ja) 2014-07-01 2018-09-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68236B2 (ja) * 2016-04-13 2019-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8303864B (zh) * 2017-01-13 2019-09-27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
EP3888467A1 (de) * 2017-07-03 2021-10-06 Weber Maschinenbau GmbH Breidenbach Bereitstellen von bahnförmigem zwischenblattmaterial an einem schneidbereich
JP6961471B2 (ja) * 2017-11-24 202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2013652B2 (en) 2022-03-17 2024-06-18 Ricoh Company, Ltd.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rotator holder and refl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201B2 (ja) * 1985-09-30 1994-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0136B2 (ja) * 1988-11-22 1995-1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950001428Y1 (ko) * 1990-09-29 1995-03-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장치의 감광드럼 보호커버 개폐장치
US5266999A (en) * 1991-04-01 1993-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the same
JPH04323664A (ja) * 1991-04-23 1992-11-12 Brother Ind Ltd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を使用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JPH05346694A (ja) * 1992-06-15 1993-12-27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H06186798A (ja) * 1992-12-17 1994-07-0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6186795A (ja) * 1992-12-18 1994-07-08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678125A (en) * 1995-05-17 1997-10-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331920B1 (ko) 2002-04-10
US6101351A (en) 2000-08-08
KR19990078239A (ko) 1999-10-25
CN1236119A (zh) 1999-11-24
JPH11338212A (ja) 199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028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成像单元
KR016399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262897C (zh) 图像载体盒及使用该图像载体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US85210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202589B1 (en) Developing device
JP20043413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646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528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1269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84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0440407B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8107859B2 (en) Configuration for an agitation system in a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93232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302741B2 (ja) 記録装置
JP20041914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ヘッド
JP20012557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933535B2 (en) Photoconductor unit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rum-cleaning unit
US91410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age forming unit arranged detachably to an apparatus body and having an image carrier, an exposure device, arranged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xposing the image carrier, and a cleaner for cleaning the exposure device
JPH06822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64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80785A (ja) 冷却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999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510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237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63464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