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6464A -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6464A
CN1886464A CNA2004800353760A CN200480035376A CN1886464A CN 1886464 A CN1886464 A CN 1886464A CN A2004800353760 A CNA2004800353760 A CN A2004800353760A CN 200480035376 A CN200480035376 A CN 200480035376A CN 1886464 A CN1886464 A CN 1886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oligose
organic solid
particle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53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6464B (zh
Inventor
伊藤久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6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86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4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01Pre-melted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3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J23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00Composi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or of their derivat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1/00 or C08L3/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由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和着色剂(油溶性染料、有机或无机颜料等)构成的粒子状的分散相分散到由至少含有低聚糖的水溶性助剂成分构成的基质中,从这样得到的分散体中,洗提出上述助剂成分,制造由有机固体成分和着色剂构成的着色粒子(球状粒子等)。树脂成分和助剂成分的比例(重量比)为树脂成分/助剂成分=55/45~1/99,着色剂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上述有机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0.001~100重量份左右。通过这样的方法,无论分散相和基质的亲和性如何,都可以简便地制造出与分散相相对应的着色粒子(着色树脂粒子等),在工业上是有利的。

Description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化妆品、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油墨或着色粒子等图像记录材料、粉体涂料等涂料、印刷油墨的着色剂等有用的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树脂粒子等)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为制造上述有机固体粒子而使用的分散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得到着色的热塑性树脂的微粒的方法,使用机械粉碎法,例如,用粉碎机将使着色成分和树脂熔融混炼得到的着色树脂组合物进行粗粉碎后,使用喷射式粉碎机等进行微粉碎,然后通过风力分级机等进行分级的方法。
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不仅制造机器昂贵,而且得到的粒子也是不定形的,故粒子尺寸不均。为使树脂粒子的尺寸整齐,有必要进行分级,通过分级会生成大量不能利用的尺寸的树脂粒子,在经济上又是不利的。另外,从粒子之间的粘连、分散性、流动性等的观点来看,优选球状的粒子,但在机械粉碎法中,不可能得到球状的微粒。
特开2002-27527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微粒状着色树脂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在热塑性树脂中均匀分散或溶解色素的着色树脂制成熔融状态,在该不溶解着色树脂的不溶性介质中将该熔融状态的着色树脂进行液滴状微粒化,然后,将该液滴状微粒冷却固化。但是,在该方法中,工序复杂,同时,在液滴化工序中为溶解热塑性树脂需要将不溶性介质的温度调整至高温,因此,不溶性介质的种类仅限于高沸点的有机溶剂。另外,在冷却工序中,为避免液滴之间的融合,必须冷却到接近0℃,不能得到稳定而均匀的粒径的粒子。
特开平10-17606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得到球状微粒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要进行微粉末化的热塑性树脂(a)中熔融混炼其他的1种或1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b),生成树脂(a)形成分散相、树脂(b)形成连续相的树脂组合物,在树脂(a)不溶解而树脂(b)溶解的溶剂以及条件下洗净上述树脂组合物,得到树脂(a)的球状微粒。该文献中还提出了对树脂(a)中添加含有颜料或染料的各种添加剂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由于颜料或染料等添加剂被分配在构成连续相的树脂(b)侧,因此,颜料等添加剂不能作为树脂的功能剂而有效利用,在经济上是不利的。另外,在该方法中,微粉末化的树脂必须是耐溶剂性优异的树脂,同时,分散相和连续相必须各自非相溶,另外,必须根据分散相的树脂的种类来适当选择连续相的树脂和溶剂的组合。因此,不仅树脂之间的组合被限制,树脂和溶剂的组合也受到限制。再者,在冷却分散体的过程中,作为非相溶的树脂之间容易引起大的相分离,因此,暂时生成的分散相再次集合,不能得到规定形状的微粒。另外,形成连续相的树脂并未参与到作为制品的树脂微粒中,因此,最终被回收或者以溶解状态直接被废弃。但是,回收溶液中的树脂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会成为使树脂微粒的制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将树脂溶液作为废液直接废弃时,还担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75272号公报(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76065号公报(权利要求1、第[0042]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体、由该分散体制造着色粒子的方法以及着色粒子,所述分散体是不论分散相和基质(matrix)的相溶性或非相溶性以及耐溶剂性如何,都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制造与分散相相对应的着色粒子(着色树脂粒子等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在工业上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体、着色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着色粒子,该分散体是可以高效地将分散相着色,并提高着色剂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利用的分散体。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减小着色粒子的粒子大小的同时,可以使粒度分布幅度变窄,并成为球状的分散体、着色粒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着色粒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降低由于废液等产生的环境负荷的分散体以及着色粒子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者为完成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将至少由低聚糖构成的水溶性助剂成分与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组合形成分散体时,如果选择对有机固体亲合性高的着色剂,就可以将着色剂选择性地分配到分散体中的分散相侧,同时,使用水性介质将作为分散体的基质的水溶性助剂成分洗提或萃取时,洗提液中几乎不含着色剂,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分散体由粒子状的分散相和基质构成,所述分散相由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和着色剂(B)构成,所述基质由至少含有低聚糖(C1)的水溶性助剂成分(C)构成,上述分散相分散于上述基质中。上述着色剂(B)可以是选自水不溶性(或难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等)以及有机或无机颜料中的至少一种。着色剂(B)的比例可以是相对于有机固体成分(A)100重量份为0.001~200重量份(例如0.001~100重量份)左右。
上述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可以是0.1~100μm左右,着色剂(B)的平均粒径可以是分散相的平均粒径的50%或50%以下。上述分散相可以是平均粒径变动系数为60或60以下且具有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长径/短径)=1.5/1~1/1的球状分散相。有机固体成分(A)可以由重均分子量500000或500000以下的热塑性树脂构成。
上述低聚糖(C1)可以至少由四糖类构成。上述低聚糖(C1)可以由选自淀粉糖、半乳低聚糖、发酵淀粉糖、果糖低聚糖、木糖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壳质低聚糖(chitinoligosacchaeide)以及壳聚糖低聚糖中的至少一种构成。上述低聚糖(C1)的50重量%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5℃的温度下用B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可以为1Pa·s或1Pa·s以上。
助剂成分(C)可以由低聚糖(C1)或用于将该低聚糖(C1)增塑的水溶性增塑成分(C2)构成。上述低聚糖(C1)在比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高的温度下显示熔点或软化点,或者分解,可塑化成分(C2)的熔点或软化点可以是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或该温度以下。上述增塑成分(C2)可以由选自糖类以及糖醇(赤藓醇、季戊四醇、阿拉伯糖醇、核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卫茅醇、甘露糖醇等)中的至少一种构成。低聚糖(C1)和增塑成分(C2)的比例(重量比)可以是低聚糖(C1)/增塑成分(C2)=99/1~50/50。
在上述分散体中,有机固体成分(A)和助剂成分(C)的比例(重量比)可以是有机固体成分(A)/助剂成分(C)=55/45~1/99。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从上述分散体中洗提上述助剂成分(C)制造由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粒子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粒子。该粒子可以是具有0.1~100μm的平均粒径和60或60以下的平均粒径变动系数并且粒子的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为长径/短径=1.5/1~1/1的球状粒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分散体也可以是由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和着色剂以及助剂形成分散体系的组合物(树脂组合物等),有时二者同义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着色的有机固体成分简单地称为“有机固体成分”、着色的树脂成分简单地称为“树脂成分”、水溶性助剂成分简单地称为“助剂成分”。另外,所谓球状,并不限于真球,也包括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为长径/短径=1.5/1~1/1(优选1.2/1~1/1,更为优选1.1/1~1/1)左右的形状。
另外,在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所谓“有机固体成分”的含义是,只要是固体则不限于碳类有机化合物,也包括硅化合物(硅树脂等)等。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由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和着色剂构成的分散相分散在由特定的水溶性助剂成分构成的基质中成为粒子状,因此,不论分散相和基质的亲和性(相溶性或非相溶性)以及耐溶剂性如何,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制造与分散相相对应的着色粒子(着色树脂粒子等),在工业上是有利的。另外,由于使用对有机固体成分亲和性高的着色剂作为着色剂,因此可以高效地将分散相着色,并提高着色剂的使用效率,可以有效利用。由于可以选择性地将着色剂分配到分散相侧的同时,且由来自天然的成分构成助剂成分,因此可以降低由废液等对环境带来的负荷。另外,可以减小着色粒子的尺寸,同时使粒度分布宽度变窄,并将粒子制成球状。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由实施例2得到的着色树脂粒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
发明的详细说明
[分散体]
在本发明的分散体中,由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粒子状的分散相分散于由至少含有低聚糖(C1)的水溶性助剂成分(C)构成的基质中。
(A)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
作为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A),通常,可以使用相对于水溶性助剂成分(C)为非相溶的或疏水性成分(非水溶性成分)。上述有机固体成分(A)在室温(15~25℃左右)下通常为固体,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高分子化合物(或树脂)。低分子有机固体成分(A)的熔点可以是40~280℃(优选50~270℃,更为优选70~260℃)左右,也可以使用具有100~260℃左右的比较高的熔点的化合物。有机固体成分(A)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低分子有机固体成分(A),可以举出,例如,蜡类或脂质类、稳定剂(受阻酚类、受阻胺类、磷类等抗氧剂、二苯甲酮类、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紫外线吸收剂或光稳定剂等)、抗静电剂、阻燃剂、润滑剂、结晶成核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剂、硫化剂等。作为上述蜡类或脂质类,可以举出,脂肪族烃类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聚烯烃类蜡、石蜡类蜡、微晶蜡等)、植物性或动物性蜡(巴西棕榈蜡、蜂蜡、虫胶蜡、褐煤蜡等)、高级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双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等)、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酰胺、芥酸酰胺等)、亚烷基双脂肪酸酰胺(亚甲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亚乙基双羟基硬脂酸酰胺等)、脂肪酸金属盐(月桂酸钡、月桂酸辛、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等高级脂肪酸多价金属盐等)等。另外,上述蜡类或脂质类也可以作为润滑剂使用。这些成分可以单独或二种或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即使是这样的低分子有机固体成分,也可以通过与上述水溶性助剂成分(C)组合,可以作为粒子(特别是真球状的粒子)得到,因此可以提高低分子有机固体成分(A)的处理性。
作为有机固体成分(A)多数情况下使用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上述树脂包括:热塑性树脂[聚酯类树脂(例如:芳香族聚酯类树脂或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等)、聚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硫)醚类树脂(例如聚缩醛类树脂、聚苯醚类树脂、聚硫类树脂、聚醚酮类树脂等)、聚碳酸酯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等缩合类热塑性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例如,含卤树脂、乙烯基酯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等)等乙烯基聚合类热塑性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等来自天然物的树脂;热塑性硅树脂等]、以及热固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硅树脂(硅橡胶、硅漆等)等)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树脂成分(A),通常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非水溶性树脂(非水溶性热塑性树脂等)。
(热塑性树脂)
(1)聚酯类树脂
作为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通过缩聚得到的均聚酯或共聚酯;使羟基羧酸缩聚得到的均聚酯或共聚酯;使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的均聚酯或共聚酯。这些聚酯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二羧酸成分,可以举出,例如,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甲基对苯二甲酸、甲基间苯二甲酸等烷基取代的苯二甲酸;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等);4,4’-联苯二羧酸、3,4’-联苯二羧酸等联苯二羧酸;4,4’-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等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醚-4,4’-二羧酸等二苯醚二羧酸;二苯基甲烷二羧酸、二苯基乙烷二羧酸等二苯基烷烃二羧酸;二苯基甲酮二羧酸等碳原子数为8~20左右的芳香族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例如,草酸、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六烷二酸、二聚酸等碳原子数2~40左右的脂肪族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例如,环己烷二酸、六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六氢对苯二甲酸、4-降冰片烯-1,2-二酸(himic acid)等碳原子数8~12左右的脂环族二羧酸等)等。这些二羧酸成分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二羧酸成分中还可以含有可以形成酯的衍生物,例如,二甲基酯等低级烷基酯、酸酐、酰氯等酰卤等。
作为二醇成分,可以举出,例如,脂肪族C2-12二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聚C2-4亚烷基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等)等)、脂环族C6-12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芳香族C6-20二醇(例如,山梨糖醇、对苯二酚、萘二醇、双酚A、F、AD等双酚类、双酚类的环氧烷烃加成物等)等。这些二醇成分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羟基羧酸,可以举出,例如,乙醇酸、乳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甘油酸、羟基丙二酸等脂肪族C2-6羟酸;羟基苯甲酸、羟基萘酸等芳香族羟基羧酸等。这些羟酸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内酯,可以举出,例如,丙内酯、丁内酯、戊内酯、己内酯等C3-12的内酯。这些内酯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内酯中,优选C4-10的内酯,特别优选己内酯(例如ε-己内酯等)。
聚酯类树脂中,包括芳香族聚酯类树脂或脂肪族聚酯类树脂等。
作为芳香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通过上述芳香族二羧酸(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碳原子数8~20左右的芳香族二羧酸等)和上述脂肪族二醇(优选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等脂肪族C2-12二醇等)或上述脂环族二醇(优选环己烷二甲醇等脂环族C6-20二醇等)的缩聚得到的均聚酯或共聚酯等,可以举出,优选的是,以对苯二甲酸亚烷基二醇酯或萘二酸亚烷基二醇酯等亚烷基二醇芳香酯单元为主要成分(例如50重量%或50重量%以上)的均聚酯或共聚酯等。共聚成分中还可以含有具有重复数量为2~4左右的氧化亚烷基单元的聚C2-4亚烷基二醇[含有二乙二醇等聚(氧化-C2-4亚烷基)单元的二醇等]或碳原子数6~12左右的脂肪族二羧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等。
具体地,作为芳香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二醇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等聚对苯二甲酸环烷二C1-4亚烷基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对苯二甲酸C2-4亚烷基二醇酯]、与这些聚对苯二甲酸亚烷基二醇酯相对应的聚萘二酸C2-4亚烷基二醇酯(例如,聚萘二酸乙二醇酯等)、含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要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酯、含有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元为主要成分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等。芳香族聚酯类树脂也可以是液晶性聚酯。
作为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由上述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例如,草酸、琥珀酸、己二酸等碳原子数为2~6左右的脂肪族二羧酸、优选草酸、琥珀酸等碳原子数2~4左右的脂肪族二羧酸等)和上述脂肪族二醇成分(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1,3-丁二醇、新戊二醇、己二醇等脂肪族C2-6二醇(C2-6烷二醇)、优选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脂肪族C2-4二醇(C2-4烷二醇))的缩聚得到的均聚酯或共聚酯、或者上述脂肪族羟基羧酸(例如,乙醇酸、乳酸、羟基丙酸、羟基丁酸等脂肪族C2-6羟基羧酸、优选乙醇酸或乳酸等脂肪族C2-4羟基羧酸)的均聚酯或共聚酯、使用引发剂(2官能或3官能的引发剂,例如醇等活泼氢化合物)将上述内酯(优选己内酯等C4-10内酯)开环聚合得到的均聚内酯或共聚内酯。共聚成分还包括具有重复数量为2~4左右的氧化烯烃基单元的聚C2-4亚烷基二醇[含有二乙二醇等聚(氧化-C2-4烯烃基)单元的二醇等]或碳原子数6~12左右的脂肪族二羧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等)等。
具体地,作为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由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缩聚得到的聚酯类树脂(例如,聚乙二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酸新戊二醇酯等聚乙二酸C2-6亚烷基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新戊二醇酯等聚琥珀酸C2-6亚烷基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等聚己二酸C2-6亚烷基二醇酯等)、聚羟基羧酸类树脂(例如,聚乙醇酸或聚乳酸等)、聚内酯类树脂[例如,聚己内酯(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制,PCLH7、PCLH4、PCLH1等)等聚C3-12内酯类树脂等]等。作为共聚酯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使用2种二羧酸成分的共聚酯(例如,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己二酸酯共聚树脂、聚丁二醇琥珀酸酯-己二酸酯共聚树脂等聚C2-4亚烷基二醇琥珀酸酯-己二酸酯共聚树脂等)、由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和内酯成分得到的共聚酯(例如,聚己内酯-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共聚树脂(丁二醇-琥珀酸-己内酯三元共聚物等)等)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类树脂也可以是含有尿烷键的聚酯类树脂(例如,含有尿烷键的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含有尿烷键的聚酯类树脂优选将上述聚酯类树脂(低分子量聚酯二醇等)用二异氰酸酯(例如,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进行高分子量化的树脂。
作为二异氰酸酯,可以举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例如,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例如,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例如,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例如,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甲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等。这些二异氰酸酯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这些二异氰酸酯中,可以使用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作为含尿烷键的聚酯类树脂(例如,脂肪族聚酯类树脂),可以举出,昭和高分子(株)制造的“BIONOLLE#1000”、“BIONOLLE#3000”、BIONOLLE#6000”系列等。
(2)聚酰胺类树脂
作为聚酰胺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脂肪族聚酰胺类树脂、脂环族聚酰胺类树脂、芳香族聚酰胺类树脂等,通常可以使用脂肪族聚酰胺类树脂。这些聚酰胺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脂肪族聚酰胺类树脂,可以举出,脂肪族二胺成分(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C4-10亚烷基二胺)和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C4-20亚烷基二酸等)的缩合物(例如,聚酰胺46、聚酰胺66、聚酰胺610、聚酰胺612、聚酰胺1010、聚酰胺1012、聚酰胺1212等)、内酰胺(ε-己内酰胺、ω-月桂内酰胺等C4-20内酰胺等)或氨基羧酸(ω-氨基十一烷酸等C4-20的氨基羧酸等)的均聚或共聚物(例如,聚酰胺6、聚酰胺11、聚酰胺12、聚酰胺6/11、聚酰胺6/12等)、这些聚酰胺成分共聚得到的共聚酰胺(例如,聚酰胺66/11、聚酰胺66/12等)。
再有,聚酰胺类树脂还可以具有生物降解性。作为生物降解性聚酰胺类树脂,可以举出,作为上述脂肪族二胺成分(四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等C4-10亚烷基二胺)和上述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C4-20亚烷基二酸等)、上述脂肪族二醇成分(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C2-12亚烷基二醇等)的缩聚物的聚酯酰胺。
(3)聚氨酯类树脂
聚氨酯类树脂可以通过二异氰酸酯和多醇类(例如,二醇类)和视需要的扩链剂的反应得到。作为二异氰酸酯类,可以举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类、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亚甲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等。
作为多醇类,可以举出,例如,聚酯多醇、聚醚多醇、聚碳酸酯多醇等。在多醇类中,特别优选二醇类(聚酯二醇、聚醚二醇、聚碳酸酯二醇等)。这些多醇成分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二醇类,可以使用,聚酯二醇(由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等C4-12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等C2-12脂肪族二醇成分得到的聚酯二醇、由ε-己内酯等C4-12内酯成分得到的聚酯二醇、由上述脂肪族二羧酸成分和/或上述脂肪族二醇成分和上述内酯成分得到的聚酯二醇等)、聚醚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聚四亚甲基二醇、双酚A-环氧烷烃加成物等)、聚酯醚二醇(使用上述聚醚二醇作为二醇成分的一部分的聚酯二醇)等。
再有,作为扩链剂,可以使用乙二醇、丙二醇等C2-10亚烷基二醇、以及二胺类[脂肪族二胺类(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等直链或分支链状亚烷基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二亚丙基三胺等直链或分支链状多亚烷基多胺等)、脂环族二胺类(异佛尔酮二胺等)、芳香族二胺类(苯二胺、甲苯二胺等)等]。这些聚氨酯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4)聚(硫)醚类树脂
聚(硫)醚类树脂包括聚亚烷基二醇、聚亚苯基二醇类树脂、聚硫类树脂(聚硫醚类树脂)。作为聚亚烷基二醇,包括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等亚烷基二醇的均聚或共聚物(聚C2-4亚烷基二醇等)等。这些聚(硫)醚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5)碳酸酯类树脂
聚碳酸酯类树脂中包括以双酚类(双酚A等)为基料的芳香族聚碳酸酯、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等脂肪族聚碳酸酯等。这些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6)聚砜类树脂
聚砜类树脂中,可以举出,通过二卤二苯基砜(二氯二苯基砜等)和双酚类(双酚A或其金属盐等)的缩聚得到的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聚烯丙基砜树脂(商品名:RADEL)等。这些聚砜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7)聚烯烃类树脂
聚烯烃类树脂中,可以举出,α-C2-6烯烃的均聚或共聚物,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甲基戊烯-1)等聚熄烃的均聚或共聚物、烯烃和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这些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8)(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C1-18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腈等)的均聚或共聚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等。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C1-5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9)苯乙烯类树脂
作为苯乙烯类树脂,可以举出,苯乙烯类单体(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的均聚或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类单体和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AS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等共聚物等;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AAS树脂)、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CS树脂)、丙烯腈-醋酸乙烯-苯乙烯共聚物(AXS树脂)等苯乙烯类接枝共聚物;橡胶成分存在下将至少苯乙烯类单体接枝聚合的接枝聚合体,例如,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或橡胶接枝聚苯乙烯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树脂)、丙烯腈-乙丙橡胶-苯乙烯共聚物(AES树脂)等)等。这些苯乙烯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10)乙烯基类树脂
乙烯基类树脂包括乙烯基类单体的均聚或共聚物、或者与其他的可以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乙烯基类单体,可以举出,例如,含有卤素的乙烯基单体[例如,含有氯的乙烯基单体(例如氯乙烯、偏氯乙烯、氯丁二烯等)、含氟乙烯基单体(例如,氟乙烯等)等]、羧酸乙烯酯[醋酸乙烯、丙酸乙烯、丁烯酸乙烯、苯甲酸乙烯等乙烯基酯等]等。这些乙烯基类树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乙烯基类树脂,可以举出,例如,氯乙烯类树脂(例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偏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例如,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乙烯基酯类树脂(例如,聚醋酸乙烯、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等。
另外,乙烯基类树脂中还包括上述乙烯基酯类树脂的衍生物,例如,乙烯醇类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缩醛;上述醋酸乙烯类共聚物的皂化物,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等。这些乙烯醇类树脂中,优选醋酸乙烯类共聚物的皂化物,特别优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在醋酸乙烯类共聚物的皂化物中,还可以通过调整疏水性共聚单体单元(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乙烯单元等)的比例来调整亲水性的程度。醋酸乙烯类共聚物的皂化物作为亲水性树脂使用时,从对助剂成分(C)的亲和性这一点来看,可以将疏水性共聚单体单元的比例调整为,例如,10~40重量%左右。
(11)纤维素衍生物
作为纤维素衍生物,可以举出,纤维素酯类(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苯二甲酸酯等)、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等)、纤维素醚类(氰乙基纤维素等)。这些纤维素衍生物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纤维素酯,可以举出,例如,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乙酸酯等纤维素乙酸酯(乙酸纤维素)、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纤维素乙酸丙酸酯、纤维素乙酸丁酸酯等有机酸酯(或酰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硫酸纤维素、磷酸纤维素等无机酸酯;硝酸乙酸纤维素等混合酸酯等。
作为纤维素醚,可以举出,例如,烷基纤维素(例如,乙基纤维素、异丙基纤维素、丁基纤维素等C2-6烷基纤维素等)、芳烷基纤维素(例如,苄基纤维素等)、氰乙基纤维素等。
从生物降解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纤维素衍生物的取代度低者,例如,平均取代度为2.5或2.5以下,优选2或2以下(例如0.1~2),更为优选1.5或1.5以下(例如,0.1~1.5)左右。
(12)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举出,聚酰胺类弹性体、聚酯类弹性体、聚氨酯类弹性体、聚苯乙烯类弹性体、聚烯烃类弹性体、聚氯乙烯类弹性体、氟类热塑性弹性体等。这些热塑性弹性体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热塑性弹性体为嵌段共聚物时,嵌段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三嵌段结构、多嵌段结构、星形嵌段结构等。
树脂成分的热变形温度(例如,JIS K 7206中规定的维卡软化点)可以从60~300℃的范围选择,例如,80~260℃,优选100~240℃(例如110~240℃),更加优选120~230℃(例如130~220℃)左右。
作为优选的树脂,可以举出,水不溶性热塑性树脂(或疏水性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例如,含卤树脂、乙烯酯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等)、生物降解性树脂[例如,脂肪族聚酯类树脂(例如,聚乳酸类树脂或聚或聚C3-12内酯类树脂等)、聚酯酰胺等生物降解性聚酯类树脂、乙烯醇类树脂、上述纤维素衍生物]等。另外,为了容易地与助剂成分(C)熔融混炼,也可以使用具有氨基、羟基或羧基等的亲水性基团的树脂。另外,用上述生物降解性树脂构成的有机固体成分(A)时,也可以得到生物降解性优异的树脂粒子。
树脂成分(热塑性树脂等)的平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或粘均分子量,例如500000或500000以下(例如10000~500000左右),优选50000~400000左右,更为优选10000~350000左右。另外,对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困难的纤维素衍生物等热塑性树脂,可以采用粘均分子量。另外,树脂成分的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树脂成分的混炼时间或混炼温度等进行调节。
(B)着色剂
作为着色剂(B),只要是树脂或塑料的着色中使用的色素类,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为了使着色剂有效地分配在分散相中,并抑制着色剂从用于洗提或萃取助剂成分(C)的溶剂中萃取出,可以使用例如,水不溶性(或难溶性)染料或颜料[油溶性染料(溶剂染料等)、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不溶偶氮染料(冰染染料)、颜料(无机颜料、有机颜料等)等]等。另外,由于着色剂(B)分配到分散相中,分散相可以通过着色剂(B)着色为有彩色(黄色、橙色、红色、紫色、蓝色、绿色等)或无彩色。
作为上述水不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可以举出,偶氮染料(分散黄-3等黄色染料;将坚牢橙GC碱重氮化偶合到萘酚AS中的染料、分散橙3等的橙色染料;分散红1等的红色染料;分散黑1等的黑色染料等)、蒽醌染料(还原黄2、3等黄色染料;分散红11、15等的红色染料;分散紫1等紫色染料;还原蓝1、3、14、溶剂蓝11等蓝色染料等)、缩合多环醌类染料(还原黄4等黄色染料;还原橙3等橙色染料;还原蓝4等蓝色染料;还原绿1、分散绿1等绿色染料等)、士林类染料(还原红23等红色染料等)、靛染料(还原紫2等紫色染料;还原蓝1等蓝色染料等)、酞菁染料、正碳离子染料、硝基染料、喹啉染料、萘醌染料等。
作为上述无机颜料,可以举出,白色颜料(二氧化钛(疏水化二氧化钛等)、氧化锌、硫化锌等)、填充颜料(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硅、氢氧化铝、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黑色颜料(槽黑、炉黑、热碳黑、灯黑、凯金(ketjen)黑等碳黑等)、红色颜料(铁丹等氧化铁、铅丹、钼红、镉红等)、黄色颜料(铅黄、铬黄、黄色氧化铁、镉黄等)、蓝色颜料(普鲁士蓝、群青等)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强磁性材料作为无机颜料。作为这样的强磁性材料,可以举出,例如,铁、钴、镍等强磁性金属(粉末);磁铁矿、铁氧体等强磁性合金(粉末);磁性氧化铁等强磁性金属氧化物(粉末)等。
作为有机颜料,偶氮类颜料[不溶性偶氮颜料或偶氮色淀颜料,例如,黄色、橙色或红色颜料(例如,颜料红1、3、4、6、48、57:1(红色202号)等的β-萘酚类偶氮颜料;颜料红37、颜料橙13等吡唑啉酮类偶氮颜料等)、绿色颜料(颜料绿10等偶氮化合物的金属配位盐等)等以及缩合偶氮化合物、高分子量偶氮颜料、含有甲亚胺基的偶氮颜料、甲亚胺颜料等]、酞菁类颜料[铜酞菁、例如,颜料蓝15、15:3(酞菁蓝)等蓝色颜料、颜料绿7(酞菁绿)等]、喹吖啶酮类颜料(颜料紫19等紫色颜料等)、异吲哚啉酮类颜料(颜料黄110等黄色颜料等)、perynone·苝类颜料(颜料红179、190等红色颜料等)、士林类颜料(颜料蓝60等蓝色颜料等)、二噁嗪颜料(颜料紫23等紫色颜料等)、蒽醌类颜料(颜料黄108、123、颜料红83、177等黄色、橙色或红色颜料等)、靛或硫靛类颜料(靛、靛白等蓝色颜料、靛红等紫色颜料;硫靛、颜料红88等红色颜料等)、苯胺黑等黑色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diketopyrrolopyrrole)类颜料、苯并咪唑酮化合物、联苯胺(Diarylide)黄(颜料黄83)等。
另外,着色剂也可以是荧光颜料或染料、夜光颜料等。上述着色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使用与水溶性助剂成分(C)相比对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亲和性高的着色剂(水不溶性染料或颜料)作为着色剂时,在分散体中,可以使着色剂分配在分散相(有机固体成分(A))侧,则可以提高着色剂的利用效率。上述着色剂中,优选有彩色或黑色的水不溶性染料(油溶性染料等)、无机颜料(氧化钛等白色颜料、碳黑等黑色颜料等)、有彩色有机燃料等。
为在分散相中高效地含有(或内含)着色剂,并将分散相着色,着色剂(B)的粒子尺寸比分散相的粒子尺寸小是必要的。着色剂(B)的平均粒径,例如,可以是分散相(或得到的着色粒子)的平均粒子径的50%或50%以下,优选30%或30%以下,更加优选20%或20%以下。油溶性染料等水不溶性染料可以以分子尺寸分散在有机固体成分(A)中。另外,颜料的平均粒径可以从2nm~10μm左右的广阔范围选择,例如3nm~1μm,优选5~500nm,更为优选10~300nm左右。另外,由于油溶性染料是分子尺寸,因此,在谋求减小粒子(或分散相)的尺寸时,选择油溶性染料是有利的。
另外,为使着色剂(B)均匀地分散在有机固体成分(A)中,可以预先将着色剂用热塑性树脂[有机固体成分(A)或对有机固体成分(A)为相溶的有机固体成分(热塑性树脂等)等]稀释,以母胶的状态使用。母胶可以通过使用常用的混炼机(上述列举的混炼机等)混合有机固体成分[例如热塑性树脂(例如,与上述树脂成分同类的树脂等)等]和着色剂来制作。母胶中的着色剂浓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常用的浓度,例如,5~20重量%左右。
在分散相中,着色剂(B)的比例可以从相对于有机固体成分(A)100重量份为0.001~200重量份(例如0.001~100重量份)左右的广阔范围来选择,例如0.001~70重量份(例如0.001~50重量份),优选0.01~45重量份(优选0.02~30重量份),更加优选0.05~20重量份左右。
(C)水溶性助剂成分
水溶性助剂成分至少含有低聚糖(C1)。另外,为调整低聚糖的热熔融特性,水溶性助剂成分还可以含有用于将上述低聚糖增塑的水溶性增塑成分(C2)。组合低聚糖(C1)和水溶性增塑成分(C2)时,可以在有机固体成分(A)的混炼中调整水溶性助剂成分(C)粘度。另外,水溶性助剂成分与有机固体成分和着色剂相组合形成分散体后,适当通过洗提或洗净形成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树脂粒子等)。
(C1)低聚糖
低聚糖(C1)可以大致分为:2~10分子的单糖类通过糖苷键脱水缩合的同质寡糖、和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单糖类和/或糖醇通过2~10分子糖苷键脱水缩合的杂寡糖。作为低聚糖(C1),例如,可以举出二糖类到十糖类,通常使用二糖类到六糖类。低聚糖通常在常温下为固体。另外,这些低聚糖也可以是无水物。另外,在低聚糖中,单糖类和糖醇可以结合。此外,低聚糖还可以是由多个糖成分构成的低聚糖组合物。即使是这样的低聚糖组合物,有时也只称为低聚糖。低聚糖(或低聚糖组合物)可以单独或组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作为二糖类,可以举出,海藻糖(例如,α,α-海藻糖、β,β-海藻糖、α,β-海藻糖等)、曲二糖、酒二糖、麦芽糖、异麦芽糖、α-葡糖-β-葡糖苷、昆布二糖、纤维二糖、龙胆二糖等同质寡糖;乳糖、蔗糖、palatinose、蜜二糖、芸香二糖、樱草糖、松二糖等杂寡糖。
作为三糖类,可以举出,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纤维三糖等同质寡糖;甘露三糖、茄三糖、松三糖、车前糖、龙胆三糖、伞形糖、乳蔗糖、蜜三糖等杂寡糖。
作为四糖类,可以举出,麦芽四糖、异麦芽四糖等同质寡糖;水苏糖、纤维四糖、大蒜糖、剪秋罗糖、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糖或糖醇的四糖等杂寡糖。
这些四糖当中,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单糖类或糖醇的四糖,在例如特开平10-215892号公报中已经公开,可以列举出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类、或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醇等的糖醇的四糖。
作为五糖类,可以举出,麦芽五糖、异麦芽五糖等同质寡糖;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二糖类的五糖等杂寡糖。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二糖类的五糖,例如,在特开平10-215892号公报中已经公开,可以列举出在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的还原末端结合了蔗糖、乳糖、纤维二糖、海藻糖等二糖类的五糖。
作为六糖类,可以举出,麦芽六糖、异麦芽六糖等同质寡糖等。
从与有机固体成分的熔融混炼性的观点来看,低聚糖优选至少由四糖类构成的低聚糖。
低聚糖还可以是通过多糖类的分解而生成的低聚糖组合物。低聚糖组合物通常包含四糖类。作为低聚糖组合物,可以举出,例如,淀粉糖(淀粉糖化物)、半乳糖低聚糖、发酵淀粉糖、果糖低聚糖、木糖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壳质低聚糖、壳聚糖低聚糖等。
例如,淀粉糖是使酸或葡萄糖淀粉酶等与淀粉作用而得到的低聚糖组合物,也可以是结合了多个葡萄糖的低聚糖的混合物。作为淀粉糖,例如,可以举出东和化成工业(株)制造的还原淀粉糖化物(商品名:PO-10,四糖类的含量为90重量%或90重量%以上)等。
半乳糖低聚糖是使β-半乳糖苷酶等与乳糖作用而得到的低聚糖组合物,也可以是半乳糖基乳糖和半乳糖-(葡萄糖)n的混合物(n为1~4的整数)。
发酵淀粉糖是使环糊精合成酶(CGTase)与淀粉和蔗糖作用而得到的低聚糖组合物,也可以是(葡萄糖)n-蔗糖的混合物(n为1~4的整数)。
果糖低聚糖(果糖低聚糖)是使呋喃果糖苷酶与砂糖作用而得到的低聚糖组合物,也可以是蔗糖-(果糖)n的混合物(n为1~4的整数)。
在这些低聚糖组合物中,为了防止在熔融混炼时的急剧的粘度降低,低聚糖组合物中的三糖类、四糖类(特别是四糖类)的含量可以是,例如,60重量%或60重量%以上(60~100重量%),优选70重量%或70重量%以上(70~100重量%),更加优选80重量%或80重量%以上(80~100重量%),特别优选90重量%或90重量%以上(90~100重量%)。
低聚糖可以是还原型(麦芽糖型),也可以是非还原型(海藻糖型),但还原型的低聚糖由于耐热性优异,故优选。
作为还原型的低聚糖,只要是具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并显示还原性的糖,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曲二糖、酒二糖、麦芽糖、异麦芽糖、α-葡糖-β-葡糖苷、昆布二糖、纤维二糖、龙胆二糖、乳糖、palatinose、蜜二糖、芸香二糖、樱草糖、松二糖等二糖类;麦芽三糖、异麦芽三糖、6-α-葡萄糖基麦芽糖、纤维三糖、甘露三糖、茄三糖等三糖类;麦芽四糖、异麦芽四糖、纤维四糖、剪秋罗糖等四糖类;麦芽五糖、异麦芽五糖等五糖类;麦芽六糖、异麦芽六糖等六糖类等。
一般来说,由于上述低聚糖是作为天然物的多糖类的衍生物或通过将它们还原而制造的来自天然物的制造物,因此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为了通过混炼使有机固体成分和助剂成分有效地分散,希望低聚糖的粘度高。具体地,使用B型粘度计在温度25℃下测定时,低聚糖的50重量%的水溶液的粘度为1Pa·s或1Pa·s以上(例如,1~500Pa·s左右),优选2Pa·s或2Pa·s以上(例如,2~250Pa·s,特别是3~100Pa·s左右),更加优选4Pa·s或4Pa·s以上(例如,4~50Pa·s左右),特别优选6Pa·s或6Pa·s以上(例如,6~50Pa·s左右),希望使用高粘度低聚糖。
另外,低聚糖(C1)的熔点或软化点优选比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例如,有机固体成分(A)的熔点或软化点、JIS K7206规定的维卡软化点)高的温度。另外,根据低聚糖的种类[例如,还原淀粉糖化物等淀粉糖等],有时不显示熔点或软化点,而是分解(热分解)。这样的场合,可以将分解温度作为低聚糖(C1)的“熔点或软化点”。
低聚糖(C1)的熔点或软化点和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的温度差为例如1℃或1℃以上(例如,1~80℃左右),优选10℃或10℃以上(例如,10~70℃左右),更加优选15℃或15℃以上(例如,15~60℃左右)。低聚糖(C1)的熔点或软化点,视有机固体成分(A)的种类等,可以在70~300℃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是90~290℃,优选100~280℃(例如,110~270℃),更加优选120~260℃(例如,130~260℃)左右。另外,一般来说,低聚糖的无水物显示高的熔点或软化点。例如,海藻糖的场合,二水合物的熔点为97℃,但无水物的熔点则为203℃。低聚糖的熔点或软化点比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高时,不仅可以防止熔融混炼时低聚糖的急剧的粘度降低,而且可以抑制低聚糖的热劣化。
(C2)水溶性增塑成分
作为水溶性增塑成分(C2)只要是可以使低聚糖水合而表现出成为糖稀状态的现象的物质即可,例如,可以使用糖类、糖醇等。这些增塑成分,可以单独或组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a)糖类
作为糖类,为了有效地增塑低聚糖(C1),通常使用单糖类和/或二糖类。这些糖类可以单独或组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作为单糖类,可以举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庚糖、辛糖、壬糖、癸糖等。这些化合物可以是醛糖或酮糖,也可以是双醛糖(是糖的衍生物并且碳链两末端为醛基的化合物,例如,四乙酰半乳己二醛糖、艾杜己二醛糖、木戊二醛糖等)、具有多个羰基的单糖类(邻酮醛糖(osone)、酮糖(onose)等醛醇酮糖等)、具有甲基的单糖类(甲基葡糖苷等甲基糖等)、具有酰基(特别是乙酰基等C2~4的酰基等)的单糖类(上述醛糖的乙酰化物,例如,醛基葡萄糖五乙酰化合物等乙酰化物等)、导入了羧基的糖类(糖酸或糖醛酸等)、硫糖、氨基糖、脱氧糖等。
作为这样的单糖类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例如,丁糖(赤藓糖、苏糖(threorose等))、戊糖(阿拉伯糖、核糖、来苏糖、脱氧核糖、木糖等)、己糖(阿洛糖、阿卓糖、葡萄糖、甘露糖、古洛糖、艾杜糖、半乳糖、果糖、山梨糖、岩藻糖、鼠李糖、塔罗糖、半乳糖醛酸、葡糖醛酸、甘露糖醛酸、葡糖胺等)等。
另外,单糖类还可以是通过半缩醛键形成了环状结构的环状异构体。单糖类没有必要具有旋光性,可以是D型、L型、DL型中的任意一种。这些单糖类可以单独或组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作为二糖类,只要是可以增塑低聚糖(C1)的物质,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上述二糖类中具有低熔点或软化点的二糖类(例如,龙胆二糖、蜜二糖、海藻糖(二水合物)等)、相当于上述单糖类的同质或杂二糖类的二糖类(例如,葡糖醛酸和葡萄糖以α-1,6-糖苷结合的葡糖醛酸葡萄糖等双己醛糖酸等)等。
糖类由于热稳定性优异,故优选还原糖,作为这样的糖类,除了游离的单糖类以外,还可以举出上述二糖类中低熔点或低软化点的还原糖(例如,龙胆二糖、蜜二糖等)。
(b)糖醇
作为糖醇,可以是糖醇(alditol)(糖醇(glycitol))等链状糖醇,也可以是肌醇等环状糖醇,但通常使用链状糖醇。这些糖醇可以单独或组合二种或二种以上使用。
作为链状糖醇,可以举出,丁糖醇(苏糖醇、赤藓醇等)、戊糖醇[季戊四醇、阿拉伯糖醇、戊五醇(核糖醇)、木糖醇、阿拉伯糖醇等]、己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艾杜糖醇、古洛糖醇(gulitol)、塔罗糖醇、卫矛醇(半乳糖醇)、阿洛糖醇(阿洛糖醇)、阿卓糖醇(altritol)]、庚糖醇、辛糖醇、壬糖醇、癸糖醇、以及十二糖醇等。
这些糖醇中,优选赤藓醇、季戊四醇、阿拉伯糖醇、核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半乳糖醇以及甘露糖醇。糖醇在很多情况下含有选自赤藓醇、季戊四醇、木糖醇中的至少一种糖醇。
增塑成分(C2)在常温(例如,15~20℃左右)下可以是液体(糖浆状),但从操作性等方面看,通常大多为固体。由低聚糖(C1)和增塑成分(C2)构成助剂成分(C)时,即使低聚糖(C1)是不显示明确的熔点或软化点的热分解性低聚糖,也可以有效地增塑或软化。
增塑成分(C2)的熔点或软化点通常为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例如,有机固体成分(A)的熔点或软化点、JIS K 7206规定的维卡软化点)或该温度以下。另外,在增塑成分中,尽管具有高熔点(例如,200℃或200℃以上),但与低聚糖共存时,存在在比实际的熔点低的温度下熔解的物质。例如,季戊四醇在比实际的熔点(260℃)低的温度(例如,160~180℃左右)对低聚糖发挥增塑效果,同时,本身也为熔解状态。这样的高熔点的增塑成分由于单独在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的热变形温度下不熔解,因此不能利用,但通过与低聚糖组合,可以有效地利用。另外,在比实际的熔点低的温度下发挥对低聚糖的增塑效果的增塑成分(例如,季戊四醇等)中,可以将对低聚糖发挥增塑效果的温度作为增塑成分(C2)的“熔点或软化点”。
助剂成分(C)的熔点或软化点可以是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或该温度以上的温度,也可以是热变形温度或其以下的温度。有机固体成分(A)以及助剂成分(C)至少在混炼温度(或成型加工温度)下熔融或软化即可。例如,助剂成分(C)的熔点或软化点和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的温度差可以在0~100℃的范围选择,例如3~80℃(例如,3~55℃),优选5~60℃(例如,5~45℃),更加优选5~40℃(例如,10~35℃)左右。另外,助剂成分(C)的熔点或软化点和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的温度差小时(例如,上述温度差为0~20℃左右时),具有可以通过固化速度高的助剂成分(C)(例如,糖成分)在短时间使分散形态固定化的优点。
另外,助剂成分(C)(例如,含有低聚糖(C1)和增塑成分(C2)的助剂成分)的熔融流动速率,例如,在比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例如,有机固体成分(A)的熔点或软化点、上述维卡软化点)高30℃的温度下,测定以JIS K 7210规定的熔融流动速率时,可以是1或1以上(例如,1~40左右),优选5或5以上(例如,5~30左右),更加优选10或10以上(例如,10~20左右)。
在助剂成分(C)中,增塑成分(C2)的比例(重量比)是,增塑成分不会伴随着熔融混炼由于凝聚等而定域化,可以有效地增塑低聚糖(C1)的量,例如,可以从低聚糖(C1)/增塑成分(C2)=99/1~50/50中选择,优选95/5~60/40,更加优选90/10~70/30左右。
有机固体成分(A)和助剂成分(C)的比例(重量比)可以视有机固体成分和助剂成分的种类或粘度、有机固体成分和助剂成分的相溶性来进行选择,没有特别的限制,但通常为不损害成型性的量,例如,有机固体成分(A)/助剂成分(C)=55/45~1/99,优选50/50~5/95,更加优选45/55~10/90左右。
在本发明中,视需要,在分散体或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填料(粉粒状填料、玻璃纤维等纤维状填料等)、增塑剂或软化剂、光分解性赋予剂(锐钛矿型氧化钛等)、润滑剂、稳定剂(热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耐气候(光)稳定剂等)、紫外线散射剂(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锌、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的粉末等)、分散剂、阻燃剂、防静电剂、电荷控制剂(苯胺黑染料、三苯甲烷类染料、季铵盐、胍化合物、咪唑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正电荷控制剂;水杨酸金属配位化合物、偶氮染料金属配位化合物、铜酞菁染料、硝基咪唑衍生物、尿素衍生物等负电荷控制剂等)、流动化剂、蜡类[聚乙烯蜡、乙烯共聚物蜡、聚丙烯蜡等烯烃类蜡;石蜡;高级脂肪酸或其衍生物(盐、多元醇酯、酰胺等);酯类蜡等]、交联剂等其他的添加剂。另外,添加剂还可以包含在构成分散体的分散相以及基质的任何一种之中。
上述其他添加剂可以根据着色微粒的用途等来选择,例如,在化妆品(粉底、白粉、胭脂)等用途中,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吸收剂、桂皮酸类吸收剂、对氨基苯甲酸类吸收剂、水杨酸类吸收剂、二苯酰甲烷类吸收剂、咪唑丙烯酸或其酯、β-异丙基呋喃酮(β-isoproryl-furanone)、β-胡萝卜素等)、上述紫外线散射剂等。在调色剂等图像记录材料用途中,可以使用,例如,电荷控制剂、流动化剂、蜡类等。另外,在涂料等用途中,可以使用,例如,交联剂、耐气候(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流动化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是各自的有效量,例如,相对于有机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剂的总量可以从0~100重量份左右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是0~50重量份(例如,0~30重量份),优选0.05~20重量份(例如,0.1~20重量份),更加优选0.1~10重量份(例如,0.5~10重量份)左右。
在本发明的分散体中,分散相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视用途可以从0.1μm~1mm(例如,0.1~800μm)左右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是0.1~500μm,优选0.1~100μm(例如,0.5~80μm),更加优选0.2~50μm(例如,0.5~50μm),特别优选1~40μm(例如,1~20μm)左右。另外,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可以是例如,0.1~10μm(例如,0.2~5μm),优选0.5~3μm(例如,0.5~2μm)左右。
在本发明中,使分散相的粒子尺寸均一,可以减小粒度分布。分散相的平均粒径的变动系数(%)([粒径的标准偏差/平均粒径]×100)可以是例如,60或60以下(例如5~60左右),优选55或55以下(例如5~55左右),更加优选50或50以下(例如,10~50左右)。
在本发明的分散体或组合物中,分散相的形状可以是粒子状,也可以是例如,球状、椭圆体形状、多边体形状、棱柱状、圆柱状、棒状、不定形状等。优选的分散相的形状是球状。在球状分散体(或球状粒子)中,不限于真球状,例如,也包含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为例如,长径/短径=1.5/1~1/1左右的形状。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优选长径/短径=1.3/1~1/1(例如,1.2/1~1/1),更加优选1.1/1~1/1左右。
上述分散体可以通过将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也包括含有着色剂的基质等)和助剂成分(C)混炼而制备,通常,多数情况是成型混炼的组合物,制备预成型体。混炼可以使用常用的混炼机(例如,单轴或双轴螺旋挤出机、捏合机、压延机等)来进行。另外,在混炼之前,还可以预先用冷冻粉碎机等将各成分预加工成粉体形状,或者用亨舍尔混和机、转筒混合机、球磨机等进行预混炼。
作为成型法,可以举出,例如,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等,从生产性或加工容易程度来看,通常使用挤出成型或注塑成型。预成型体(或分散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0维形状(粒状、颗粒状等)、1维形状(线状、棒状等)、2维形状(板状、片状、膜状等)、3维形状(管状、块状等)等。考虑助剂成分的洗提性时,希望加工成线状、棒状、片状、或膜状。
虽然可以从混炼物中洗提水溶性助剂成分,但通常是在混炼后成型并洗提水溶性助剂成分。
另外,混炼温度或成型加工温度可以根据使用的原材料(例如,有机固体成分和助剂成分)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90~300℃,优选110~260℃(例如,170~250℃),更加优选140~240℃(例如,170~240℃),特别优选170~230℃(例如,180~220℃)。为了避免助剂成分(低聚糖和增塑成分)的热分解,可以将混炼温度或成型加工温度设定为230℃或230℃以下。另外,混炼时间可以在例如,10秒~1小时的范围选择,通常为30秒~45分钟,优选1~30分钟(例如,1~10分钟)左右。
通过混炼和/或成型加工得到的熔融物(例如,混炼物、预成型体)可以视需要进行适当的冷却。这样,通过冷却熔融物,在熔融状态,即使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以及助剂成分(C)相溶,伴随着冷却,由于表面张力、结晶化等固化速度的不同等,可以形成分散相,从而可以得到分散体。
冷却温度可以是比有机固体成分(树脂成分等)(A)的热变形温度、或助剂成分(C)的熔点或软化点至少低10℃左右的温度,例如,可以是比上述温度(有机固体成分的热变形温度、或助剂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低10~100℃左右的温度,优选比上述温度低15~80℃左右的温度,更加优选比上述温度低20~60℃左右的温度。具体地,例如,冷却温度可以根据有机固体成分或助剂成分的种类在5~150℃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是10~120℃(例如,10~60℃),优选15~100℃(例如,15~50℃),更加优选20~80℃(例如,20~40℃)左右。冷却时间可以根据有机固体成分或助剂成分的种类、冷却温度等适当设定,例如,可以在30秒~20小时的宽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是45秒~10小时,优选1分钟~5小时(例如,1分钟~1小时),更加优选1.5~30分钟左右。
另外,通过调整有机固体成分和助剂成分的相溶性、混炼条件(例如,混炼时间、混炼温度等)、成型加工温度和冷却条件(例如,冷却时间、冷却温度等),可以使分散相(或粒子)的平均粒径变化,从而更加缩小粒度分布的幅度。
这样得到的分散体,具有助剂成分(C)形成海岛结构中的连续相的同时由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分散相形成了独立的分散相的相分离结构,因此,可以迅速地洗提或提取助剂成分,从而可以得到上述分散相(着色的有机固体相)作为粒子。
[着色粒子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从上述分散体中洗提水溶性助剂成分(C),制造由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粒子。
水溶性助剂成分(C)的洗提(或洗净)可以通过使用水性溶剂,例如,水、水溶性溶剂(例如,醇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等)、醚类(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等)等进行。这些水性溶剂可以单独或2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荷,并可以降低落工业成本,优选使用水作为溶剂。
助剂成分(C)的洗提可以通过常用的方法,例如,将上述分散体(或预成型体)浸渍、分散在上述水性介质中,洗提或洗净助剂成分(转移到水性溶剂中)来进行。将上述分散体(或预备成型体)浸渍在水性介质中时,形成分散体的基质的水溶性助剂成分徐徐洗脱出来,分散相(粒子)分散到洗提液中。为促进助剂成分的分散和洗提,可以进行适当搅拌。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与油溶性有机染料或颜料等助剂成分(C)相比对有机固体成分(A)的亲和性高的着色剂作为着色剂(B),着色剂基本上不会被分配到水相(水溶性助剂成分(C)以及水性介质)侧,而是分配到分散相(分散粒子)中,由于可以提高着色剂的利用效率,在工业上也是有利的。使用与对水溶性助剂成分(C)的亲和性相比,对有机固体成分(A)的亲和性程度大的染料或颜料作为着色剂时,可以提高着色剂向分散相的分配率,大幅度降低洗提液中的着色剂含量(基本上为0),也可以降低环境负荷。
助剂成分也可以在例如加压下进行洗提,但通常可以在常压下(例如,10万Pa左右)或减压下进行洗提。另外,助剂成分的洗提温度可以根据有机固体成分以及助剂成分适当设定,通常是低于有机固体成分的熔点或软化点的温度,例如,10~100℃,优选25~90℃,更加优选30~80℃(例如40~80℃)左右。本发明的水溶性助剂成分由于易溶于水,因此不需要大量的水。另外,由于助剂成分是低分子量的,因此得到的洗提液的粘度低,容易回收。
着色粒子可以使用常用的分离(回收)方法,例如,过滤、离心分离等从分散了上述粒子的分散液中回收。在得到的着色粒子中,优选实质上不残留助剂成分,但从例如削减洗净过程的成本等的观点来看,着色粒子中即使残存少量助剂成分,由于助剂成分是来自天然物质的化合物(也含有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对得到的粒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很小,安全性高。另外,着色粒子中的助剂成分(C)的比例可以是例如3重量%或3重量%以下。
另外,用溶剂洗提或萃取的助剂成分可以使用常用的分离方法(例如,蒸馏、浓缩、重结晶、干燥(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等)进行回收。
本发明中也可以包括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着色了的有机固体粒子(树脂粒子等)。粒子(树脂粒子等)的形状、平均粒径、平均粒径的变动系数可以从与上述分散相同样的范围选择。另外,粒子的长径和短径之比也可以从与上述分散相同样的范围选择。另外,只要有机固体成分(A)不会洗脱至上述洗提溶剂(水性溶剂)中,则粒子的形状或尺寸,可以原样维持上述分散相的形状或尺寸。另外,视需要,通过分级等方法使粒子的尺寸变得均匀。
工业实用性
用视觉观察本发明的着色粒子(着色树脂粒子等)时,由于光的散射,多数情况下,呈现比着色剂(C)本来的颜色发白的颜色。利用这样的光散射效果,可以使用在化妆品(例如,粉底、白粉、胭脂、睑黛等)等用途中。另外,对于喷墨打印机等中使用的油墨(包括聚合物油墨)或着色调色剂等图象记录材料、涂料或涂布剂(粉体涂布或淤浆状用涂料等)、印刷油墨的着色剂等是有用的。另外,着色剂粒子也可以为改良与其他微粒(例如无机微粒等)的混合适应性而使用,也可以作为防粘连剂(例如,成型体的防粘连剂)、隔膜(液晶隔膜等)、片或膜用添加剂、半导体的化学机械抛光(CMP)用的研磨剂等。
另外,使用生物降解性的树脂成分得到的着色树脂粒子生物降解性优异,因此,作为农药、医药、涂料(例如,粉体涂料、船底用涂料等)、涂布剂、粘接剂等精细化工领域的原料或添加剂等也是有用的。另外,也可以作为农林水产业用、土木用以及建设用的膜或片等的添加剂、一次性尿布等卫生用品材料、需要生物体内分解吸收性的医用原料或需要缓释性的缓释性材料等使用。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11以及比较例1~3
以表1和表2所示的组合,将含有树脂成分和水溶性助剂成分以及着色成分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布拉本德炼塑机(brabender)(东洋精机(株)制造、试验炼塑机)在设定温度(加工温度)200℃下熔融混炼5分钟后,冷却,制作分散体。将得到的分散体浸渍在60℃的热水中,得到树脂粒子的悬浮溶液。用膜滤器(membrane)(孔径0.45μm,聚偏氟乙烯制造),从上述悬浮溶液中过滤出不溶成分回收树脂微粒,同时,回收溶解了助剂成分的水溶液(萃取水溶液)。通过目视观察得到的含有树脂微粒以及助剂成分的萃取水溶液的颜色。
另外,将树脂微粒干燥后,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形状,同时,通过下面方法计算树脂微粒的重均分子量以及平均粒径。图1示出由实施例2得到的着色树脂例子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照片(倍率3000倍)。
(重均分子量)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计算出重均分子量。
(平均粒径)
在纯水中再分散适当量的干燥的树脂粒子配制悬浮液,使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计(岛津制作所(株)制造、SALD-2000J)测定数均粒径。另外,对随机抽取的100个树脂微粒计算标准偏差以及变动系数。另外,变动系数按照下述公式计算。
变动系数(%)=标准偏差/平均粒径×100
另外,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下述成分。
(A)树脂成分
树脂1:聚苯乙烯树脂(东洋styrene(株)制造,GPPS HRM63C)
树脂2:尼龙12树脂(Deicel-Degussa(株)制造,DIAMID L1640)
树脂3:丁二醇-琥珀酸-己内酯三元共聚物(Deicel化学工业(株)制造、CBS-178、重均分子量17万)
树脂4:丁二醇-琥珀酸-己内酯三元共聚物(Deicel化学工业(株)制造、CBS-17X、重均分子量14万)
树脂5:聚苯乙烯树脂(东洋styrene(株)制造,GPPS G100C)
树脂6:聚苯乙烯树脂(Aldrich制造、MI 12g/10分钟)
(B)着色剂
着色剂1:蓝色有机颜料(蓝色15∶3(酞菁蓝))
着色剂2:红色有机颜料(红色202号(颜料红57∶1))
着色剂3:绿色水溶性着色剂(水性食用色素绿色、使用黄色4号+食用蓝色1号+糊精、共立食品(株)制造)
着色剂4:树脂用红色染料(orient化学工业(株)制造,OPLAS RED330)
着色剂5:树脂用黑色染料(orient化学工业(株)制造,NUBIAN BLACKPC-0850)
着色剂6:氧化锌(住友大阪Cement(株)制造,ZnO-350Si(4)G)
着色剂7:疏水化二氧化钛(日本Aerosil(株)制造,TITANDIOXIDT805)。
(C)水溶性助剂成分
(C1)低聚糖:淀粉糖(东和化成工业(株)制造,还原淀粉糖化物PO-10,25℃下用B型粘度计测定的50重量%的水溶液的粘度为6.5Pa·s)
(C2)水溶性增塑成分:糖醇(东和化成工业(株)制造,海生晶体(Marine crystal)D(-)甘露糖醇)
结果示于表1和表2。
                                                           表1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6  1   2   3
  树脂种类配合量[份]   树脂140   树脂240   树脂140   树脂240   树脂340   树脂460  树脂140   树脂240   树脂340
  助剂成分(C1)配合量[份]   75   75   75   75   80   80  75   75   75
  助剂成分(C2)配合量[份]   25   25   25   25   20   20  25   25   25
  着色剂配合量[份]   着色剂10.4   着色剂20.4   着色剂10.4   着色剂20.4   着色剂20.4   着色剂20.4  着色剂34   着色剂34   着色剂34
  数均粒径(μm)   14   4.1   14   4.1   6.4   5.9  14   4.1   6.4
  粒径的变动系数(%)   49   17   51   16   32   37  49   18   33
  形状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微粒颜色   蓝   红   蓝   红   红   红  无色   淡茶褐色   无色
  助剂成分萃取水溶液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绿   绿   绿
(表中,份表示重量份)
                                      表2
                            实施例
  7   8   9   10   11
  树脂种类配合量[份]   树脂525   树脂527   树脂225   树脂221   树脂627
  助剂成分(C1)配合量[份]   75   75   75   75   75
  助剂成分(C2)配合量[份]   25   25   25   25   25
  着色剂配合量[份]   着色剂45   着色剂73   着色剂55   着色剂69   着色剂73
  数均粒径(μm)   2.2   5.5   3.5   10.2   2.8
  粒径的变动系数(%)   15   30   13   28   22
  形状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真球
  微粒颜色   红   白   黑   白   白
  助剂成分萃取水溶液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表中,份表示重量份)
在各个实施例中,着色树脂粒子都被来自使用的着色剂的色调着色,在萃取助剂成分的水溶液中没有发现着色。另外,在每个例子中,粒子的形状均为真球状,粒径的变动系数小,得到将粒子的尺寸均匀化的粒子。
另一方面,使用水溶性的色素作为着色剂的比较例1~3中,树脂微粒完全未被着色,相反地,萃取助剂成分的水溶液着色为色素的颜色。

Claims (18)

1.一种分散体,该分散体是由可以熔融的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粒子状的分散相分散到由至少含有低聚糖(C1)的水溶性助剂成分(C)构成的基质中得到的分散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分散相由树脂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着色剂(B)是选自油溶性染料以及有机或无机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分散相的平均粒径为0.1~100μm,着色剂(B)的平均粒径为分散相的平均粒径的50%或50%以下。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分散相是具有60或60以下的平均粒径变动系数以及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长径/短径)=1.5/1~1/1的球状分散相。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着色剂(B)的比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有机固体成分(A)为0.001~100重量份。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低聚糖(C1)至少由四糖类构成。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低聚糖(C1)由选自淀粉糖、半乳低聚糖、发酵淀粉糖、果糖低聚糖、木糖低聚糖、大豆低聚糖、壳质低聚糖以及壳聚糖低聚糖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低聚糖(C1)的50重量%的水溶液的粘度在25℃的温度下用B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为1Pa·s或1Pa·s以上。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助剂成分(C)由低聚糖(C1)和用于将该低聚糖(C1)增塑的水溶性增塑成分(C2)构成。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体,其中,低聚糖(C1)在比有机固体成分(A)的热变形温度高的温度下显示熔点或软化点,或者分解,增塑成分(C2)的熔点或软化点为有机固体成分(A)的热变形温度或该温度以下。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体,其中,增塑成分(C2)由选自糖类以及糖醇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散体,其中,糖醇是选自赤藓醇、季戊四醇、阿拉伯糖醇、核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卫茅醇、甘露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散体,其中,低聚糖(C1)和增塑成分(C2)的比例(重量比)为低聚糖(C1)/增塑成分(C2)=99/1~50/50。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其中,有机固体成分(A)和助剂成分(C)的比例(重量比)为有机固体成分(A)/助剂成分(C)=55/45~1/99。
16.一种粒子制造方法,该方法是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体中洗提助剂成分(C),制造由有机固体成分(A)和着色剂(B)构成的粒子的方法。
17.一种粒子,该粒子是由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粒子。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粒子,该粒子是平均粒径为0.1~100μm并具有60或60以下的平均粒径的变动系数,粒子的长径和短径的长度比为长径/短径=1.5/1~1/1的球状粒子。
CN2004800353760A 2003-11-28 2004-11-10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6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00820 2003-11-28
JP400820/2003 2003-11-28
PCT/JP2004/016656 WO2005052060A1 (ja) 2003-11-28 2004-11-10 分散体及び着色された有機固体粒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6464A true CN1886464A (zh) 2006-12-27
CN1886464B CN1886464B (zh) 2010-12-08

Family

ID=34631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537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6464B (zh) 2003-11-28 2004-11-10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42730B2 (zh)
EP (3) EP2447327B1 (zh)
KR (1) KR101096879B1 (zh)
CN (1) CN1886464B (zh)
TW (1) TWI371462B (zh)
WO (1) WO200505206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944A (zh) * 2010-12-16 2011-06-01 虞友义 一种用于商标带印刷的聚酰胺涂层剂
CN103360630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太仓市晨洲塑业有限公司 改性硝酸纤维素的配方
CN103459471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树脂粒子、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4017408A (zh) * 2014-06-24 2014-09-03 玉石塑粉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粉末涂料助剂和制备该助剂的工艺以及一种包含该助剂的涂料
CN104927274A (zh) * 2015-05-20 2015-09-23 范文杰 一种预分散母胶粒载体和使用于其的预分散母胶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28578A (zh) * 2013-05-14 2016-01-06 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 含有紫外线散射剂的树脂粉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化妆材料
CN107674457A (zh) * 2017-08-12 2018-02-09 安徽文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纸吸墨层涂料的改性二氧化硅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83023A (zh) * 2019-05-13 2019-08-02 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红头文件打印的金光红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5466A (zh) * 2020-07-08 2020-11-17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粘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51942A (ja) * 2002-05-29 2004-02-19 Daicel Chem Ind Ltd 分散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KR20080000675A (ko) * 2005-04-21 2008-01-02 시바 스페셜티 케미칼스 홀딩 인크. 안료 제형
ES2773919T3 (es) 2006-10-31 2020-07-15 Bio Tec Env Llc Aditivos químicos para hacer biodegradables los materiales poliméricos
JP5248045B2 (ja) * 2007-06-05 2013-07-31 ダイセル・エボニ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KR101191000B1 (ko) * 2008-07-01 2012-10-16 가부시키가이샤 리코 화상 형성용 토너, 화상 형성 장치,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US8383310B2 (en) 2010-04-27 2013-02-26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compositions
KR102112101B1 (ko) * 2012-05-30 2020-05-18 카민 엘엘씨 잉크 광택을 유지하면서 열고정 잉크 제제에서 잉크 점토 로딩을 증가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잉크 제제
CN107325324B (zh) 2016-04-28 2019-08-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阻燃剂、阻燃防静电组合物和阻燃防静电聚丙烯发泡珠粒
TWI654269B (zh) * 2017-12-19 2019-03-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黏著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49291A (en) * 1966-06-15 1969-06-10 Nat Distillers Chem Corp Colored polymer powders
SE459005B (sv) * 1985-07-12 1989-05-29 Aake Rikard Lindahl Saett att framstaella sfaeriska polymerpartiklar
US5096492A (en) * 1987-04-20 1992-03-17 Fuisz Technologies Ltd. Dispersed system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GB8911859D0 (en) * 1989-05-23 1989-07-12 Ilford Ltd Polymer particles
JPH0778126B2 (ja) * 1992-02-10 1995-08-23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多糖類真球状粒子及び製造方法
US5596056A (en) * 1992-10-23 1997-01-21 Kao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mer particles with irregular shape by polymerizing a water-soluble polymerizable monomer
JPH0948876A (ja) * 1995-08-04 1997-02-18 Mitsubishi Chem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GB9521812D0 (en) * 1995-10-25 1996-01-03 Ciba Geigy Ag Pigments
US5961711A (en) * 1996-12-16 1999-10-05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icals Mfg. Co., Ltd. Pigment dispersant, pigment dispersion, and pigment dispersion for color filter
JPH10176065A (ja) 1996-12-17 1998-06-30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球状ポリマー微粉末の製造方法
CN1244885A (zh) * 1996-12-19 2000-02-16 约翰逊商业贸易公司 聚羧基聚酰胺树脂和碱性可分散树脂掺合体的分散体,其制备及应用
US6780903B2 (en) * 1996-12-31 2004-08-24 Valtion Teknillinen Tutkimuskesku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 dispersions
DE19706899C1 (de) * 1997-02-21 1998-11-05 Bayer Ag Anorganische, kompaktierte Pigmentgranula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CN1261908A (zh) * 1997-06-30 2000-08-02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含颜料红222的颜料悬浮液
EP0906938B1 (de) * 1997-10-01 2002-10-30 Ciba SC Holding AG Pigmentgranulierung
JP3287798B2 (ja) 1997-12-17 2002-06-04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球状セルロース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US5945245A (en) * 1998-01-13 1999-08-3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processes
FR2777478B1 (fr) * 1998-04-17 2000-06-16 Roquette Freres Dispersion aqueuse de pigment(s) et/ou charge(s) contenant une composition saccharidique particuliere
IT1305576B1 (it) * 1998-09-22 2001-05-09 Novamont Spa Polimeri a carattere idrofobico caricati con complessi dell'amido.
JP3625143B2 (ja) * 1998-12-28 2005-03-02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顔料の分散剤、顔料分散液及びカラーフイルター
EP2189213A1 (en) * 1999-01-22 2010-05-2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rface modified divinylbenzene resin having a hemocompatible coating
FI105565B (fi) * 1999-02-05 2000-09-15 Raisio Chem Oy Polymeeridispersio ja menetelmä sen valmistamiseksi
ATE255598T1 (de) * 1999-10-19 2003-12-15 Suedzucker Ag Emulsionspolymerisationsverfahren
CA2393425C (en) * 1999-12-03 2011-02-08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Organic pigment dispersion for coloring building materials
US6294013B1 (en) * 1999-12-08 2001-09-25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saccharide pigment dispersions
CA2395427A1 (en) 1999-12-08 2001-06-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iodegradable resin compositions
ES2179817T3 (es) * 2000-01-20 2003-02-01 Dainichiseika Color Chem Dispersantes de pigmento y composicion de pigmentos que los contienen.
EP1130065B1 (en) * 2000-02-04 2006-03-0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icals Mfg. Co. Ltd. Pigment compositions,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colorants; and colored articles
JP2001222133A (ja) * 2000-02-08 2001-08-17 Ricoh Co Ltd 現像剤
JP2003529664A (ja) * 2000-03-30 2003-10-07 エイチ・ビー・フラー・ライセンシング・アンド・ファイナンシ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粒状熱可塑性成分含有接着剤組成物
EP1176255A1 (en) * 2000-07-24 2002-01-30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Use of starch dispersions as binder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tarch dispersions
DE60143631D1 (de) * 2000-09-27 2011-01-20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atz und Verfahren zu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 sowie Aufzeichnung
JP3996388B2 (ja) 2001-01-10 2007-10-24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微粒子状着色樹脂の製造方法、微粒子状着色樹脂および物品の着色方法
US7001953B2 (en) * 2001-04-16 2006-02-21 Wsp Chemicals & Technology, Llc Water-soluble polymer complexes
FR2825293B1 (fr) * 2001-06-05 2004-05-07 Coletica Particules solides insolubles dans l'eau traitees, preparation et utilisation
US6740463B2 (en) * 2001-06-21 2004-05-25 Ze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oner by mixing colored particles and outer-additive by mixer with stirrer of high speed rotation
JP2003012810A (ja) * 2001-07-03 2003-01-15 Zebra Pen Corp 着色剤並びにこの着色剤を含有するイン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36892B2 (en) * 2001-07-19 2004-05-18 Ethox Chemicals Llc Pigment dispersions containing styrenated and sulfated phenol alkoxylates
EP1295913B1 (en) * 2001-09-21 2005-11-09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Pigment, method for producing pigment, pigment dispersion, and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ing powder toner
US6641656B2 (en) * 2001-10-17 2003-11-04 Cabot Corporation Dispersions comprising modified pigments
JP4020295B2 (ja) * 2001-12-14 2007-1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767397B2 (en) * 2002-04-05 2004-07-27 Sun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production of pigment dispersion
DE10218418A1 (de) * 2002-04-24 2003-11-06 Basf Ag Wäßrige Polymerdispersionen auf Basis von Copolymerisaten aus Vinylaromaten und Butadi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Leimungsmittel für Papier
AU2003224121A1 (en) * 2002-05-01 2003-11-17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Holding Inc. Pigment preparations
JP2004051942A (ja) * 2002-05-29 2004-02-19 Daicel Chem Ind Ltd 分散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AU2003281181A1 (en) * 2002-07-11 2004-02-02 Taked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imit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ated preparation
JP4326197B2 (ja) * 2002-08-30 2009-09-02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顔料ナノ粒子の新規な製造方法
US7513944B2 (en) * 2002-11-28 2009-04-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Black ink composition, ink set,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ed matter
FR2848428B1 (fr) * 2002-12-13 2006-11-10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et procede pour le traitement des matieres keratiniques, comprenant un compose photodimerisable
US7893138B2 (en) * 2003-03-14 2011-02-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Low molecular weight carboxyalkylcellulose esters and their use as low viscosity binders and modifier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US6936097B2 (en) * 2003-04-16 2005-08-30 Cabot Corporation Modified organic colorants and dispers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4407175B2 (ja) * 2003-06-30 2010-02-03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US20050208005A1 (en) * 2003-08-11 2005-09-22 Franck Giroud Cosmetic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articles having a core-shell structure
EP1666547B1 (en) * 2003-09-11 2010-06-09 DIC Corporation Aqueous pigment dispersion for ink-jet ink and ink-jet ink composition
JP3786107B2 (ja) * 2003-09-17 2006-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4574978B2 (ja) * 2003-11-28 2010-11-0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粒子及び分散体
US8158136B2 (en) * 2004-08-18 2012-04-17 L'oréal Emulsification system for use in cosmetics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944A (zh) * 2010-12-16 2011-06-01 虞友义 一种用于商标带印刷的聚酰胺涂层剂
CN103459471A (zh) * 2011-03-31 2013-12-18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树脂粒子、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3459471B (zh) * 2011-03-31 2016-04-27 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式会社 着色树脂粒子、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CN105228578A (zh) * 2013-05-14 2016-01-06 大赛璐赢创株式会社 含有紫外线散射剂的树脂粉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化妆材料
CN103360630A (zh) * 2013-08-01 2013-10-23 太仓市晨洲塑业有限公司 改性硝酸纤维素的配方
CN104017408B (zh) * 2014-06-24 2016-03-02 玉石塑粉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粉末涂料助剂以及一种包含该助剂的涂料
CN104017408A (zh) * 2014-06-24 2014-09-03 玉石塑粉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粉末涂料助剂和制备该助剂的工艺以及一种包含该助剂的涂料
CN104927274A (zh) * 2015-05-20 2015-09-23 范文杰 一种预分散母胶粒载体和使用于其的预分散母胶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27274B (zh) * 2015-05-20 2017-08-11 范文杰 一种预分散母胶粒载体和使用于其的预分散母胶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74457A (zh) * 2017-08-12 2018-02-09 安徽文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纸吸墨层涂料的改性二氧化硅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07674457B (zh) * 2017-08-12 2020-05-15 安徽文峰特种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相纸吸墨层涂料的改性二氧化硅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0083023A (zh) * 2019-05-13 2019-08-02 邯郸汉光办公自动化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红头文件打印的金光红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45466A (zh) * 2020-07-08 2020-11-17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粘胶纸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52060A1 (ja) 2005-06-09
EP2447327A1 (en) 2012-05-02
EP1690898A4 (en) 2006-12-06
US20070125266A1 (en) 2007-06-07
EP2450409A1 (en) 2012-05-09
TW200526722A (en) 2005-08-16
KR101096879B1 (ko) 2011-12-22
TWI371462B (en) 2012-09-01
US7442730B2 (en) 2008-10-28
EP2447327B1 (en) 2013-07-31
EP1690898B1 (en) 2013-01-09
EP2450409B1 (en) 2013-06-05
KR20060116839A (ko) 2006-11-15
CN1886464B (zh) 2010-12-08
EP1690898A1 (en) 200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6464A (zh) 分散体以及着色的有机固体粒子的制造方法
CN1886445A (zh) 复合粒子以及分散体
EP2074186B1 (en) Liquid color or additive concentrate using bio-derived oils
CN1668702A (zh) 分散体及使用该分散体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234788C (zh) 基于水和丙烯酸酯的颜料分散体
CN1633476A (zh) 颜料墨用固体颜料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颜料墨、和这些的制备方法
WO2008149755A1 (ja) 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CN1613913A (zh) 至少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水性分散液
JP56389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US7342067B2 (en) Water-based ink
CA2804829C (en) Water-based liquid color containing thermostable dispersion additives for coloring poly(meth)acrylates
US10472471B2 (en) Masterbatch comprising colorant particles and a polyol poly(hydroxy fatty acid) ester as dispersing agent
JP4648684B2 (ja) 分散体及び着色された有機固体粒子の製造方法
JP3062328B2 (ja) 2,9−ジクロロキナクリドンで着色され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ならびに塗料
TW202000788A (zh) 含有顏料之脂肪族聚酯微粒子、其製造方法及化妝品
CN1066472C (zh) 用于定向膜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与该组合物的定向膜
EP2415841B1 (en) Colorant composition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for
JP4464667B2 (ja) オリゴ糖を含む有機組成物及び有機固体粒子の製造方法
JP7102595B1 (ja) 液状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成形材料、及び樹脂成形体
JP4323633B2 (ja) 着色用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201700812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成形体
US2007002335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ispersing ultrafine non-polar particles into a polymer/solvent/non-solvent solution and products formed thereby
JP202202555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用インク
JP2003096196A (ja) 着色剤組成物及び着色樹脂の製造方法
JP2017008121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る成形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Daicel Chem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