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6278A - 天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6278A
CN1886278A CNA2004800346771A CN200480034677A CN1886278A CN 1886278 A CN1886278 A CN 1886278A CN A2004800346771 A CNA2004800346771 A CN A2004800346771A CN 200480034677 A CN200480034677 A CN 200480034677A CN 1886278 A CN1886278 A CN 1886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slide block
block
guide rail
stop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467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沢田和希
岩田敏雄
长嶋洋二
深见清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86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2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of the sliding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窗装置(11),其包括:活动板(13);用于支撑该活动板(13)的功能架(24);导轨(21);用于沿着该导轨(21)移动的滑块(30);可与该滑块(30)接合的止挡件(31,32);枢转式地支撑该止挡件(31,32)的升降件(33,34);以及用于迫压止挡件(31,32)的迫压件(61)。止挡件(31,32)和滑块(30)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其中一种状态下,在接合状态下,止挡件与滑块一体移动,在脱离状态下,止挡件与滑块分离。在接合状态下,升降件配合止挡件(31,32)的运动向上或向下移动功能架(24)。迫压件(61)通过迫压力将止挡件翻转而将其设定在脱离状态下。

Description

天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上的天窗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至3中描述了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天窗装置的例子。此类天窗装置包括用于限制一活动板运动的止挡块(在专利文献1中为定时臂21和29,在专利文献2中为杆94,在专利文献3中为定时臂29)。
在传统的天窗装置中,活动板的运动通过枢转止挡块进行限制,该止挡块由销等类似物枢转式地支撑。例如,当如专利文献1和2中所示该止挡块较短时,止挡块的旋转状态易于被取消掉。更具体来说,诸如导轨等的构件会施加外力来取消止挡块的枢转状态。在纵向方向较短的止挡块在受到上述外力时容易摆动。因此,活动板的状态变得不稳定。为了防止这样的止挡块摆动,必须采取专门的措施对抗预计的外力来维持该止挡块的枢转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实用新型6-78038号(图1和图9);
专利文献2:日本经审查的专利文献3-73487号(图17);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文献3-169740号(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窗装置,其中活动板以稳定状态支持了活动板天窗。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天窗装置,其包括:用于封闭车辆的车顶开口的活动板;用于支撑该活动板的功能架;以及设置在车顶开口中的导轨。所述导轨从车辆的前侧延伸到后侧。一个滑块(shoe)沿着该导轨移动。一个止挡件可与该滑块接合。所述止挡件和滑块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其中一种状态下。当滑块在该接合状态下移动时,该止挡件与该滑块一体移动。在该脱离状态下,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滑块彼此分离且止挡块与所述导轨相接合。一升降件枢转式地支撑该止挡件。该升降件配合处于接合状态下的止挡块的运动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功能架。一个迫压件对该止挡件施加一个迫压力。该迫压件通过该迫压力使止挡件翻转。所述天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止挡件被翻转进而设定在脱离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止挡块通过迫压件的作用被翻转而进入脱离状态。即,通过迫压件的迫压力枢转止挡件并且通过该迫压件的迫压力将该止挡件维持在接合状态以及脱离状态。因此,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间的意外转换不易发生。由此,得以稳定地维持脱离状态。这使得止挡件可在稳定的位置处稳定地保持功能架并由此将活动板保持在稳定状态。
此外,所述滑块包括一滑块侧接合部。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该第一止挡块由所述升降件枢转式支撑,而该第二止挡块由该第一止挡块枢转式支撑并具有一制动侧接合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止挡件的枢转由导轨限制,而滑块侧接合部与制动侧接合部彼此接合。在所述脱离状态下,允许第二止挡块的枢转,并且,当滑块移动时,该滑块侧接合部按压该制动侧接合部并摆动第一止挡块,从而转动第二止挡块并将其锁定于导轨。
在此状态下,迫压件设置在导轨和第一止挡块之间并朝向导轨按压第二止挡块的枢转轴线,从而将第二止挡块锁定于导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一种天窗装置,其包括:用于封闭车辆的车顶开口的活动板;用于支撑该活动板的功能架;以及设置在车顶开口中的导轨。所述导轨从车辆的前侧延伸到后侧。一个滑块沿着该导轨移动。一个止挡件可与该滑块接合。所述止挡件和滑块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其中一种状态下,当滑块在该接合状态下移动时,该止挡件与该滑块一体移动。在该脱离状态下,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滑块彼此分离且止挡块与所述导轨相接合。一升降件枢转式地支撑该止挡件。该升降件配合处于接合状态下的止挡块的运动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功能架。所述天窗装置的特征在于,该止挡件沿与止挡件相对于升降件枢转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该止挡件被设定在脱离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在与相对于升降件枢转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时,止挡块进入脱离状态。因此,为了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转换,必须同时对止挡块施加上述两个或更多不同方向的力。然而,这样的多种外力以预料不到的方式同时施加到止挡块上的可能性极小。由此,得以稳定地维持脱离状态。这使得止挡件保持在稳定的位置并由此将活动板保持在稳定状态。
此外,所述滑块包括一固定于导轨的引导块。该引导块包括一引导槽,该引导槽沿着导轨延伸。该引导槽包括具有锁定凹部的端部。一迫压件对该止挡块施加迫压力。该迫压件通过该迫压力将止挡件推向该引导槽。所述滑块具有一滑块侧接合部。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止挡件的枢转由导轨限制,而滑块侧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在所述脱离状态下,允许止挡件的枢转,并且,当滑块移动时,该第二接合部由引导槽引导,从而使止挡件枢转,且迫压件的迫压力将所述第二接合部插入该锁定凹部中。
在此状态下,引导槽引导第二接合部而枢转该止挡件并通过迫压件的迫压力将第二接合部插入锁定凹部中,从而使止挡件和滑块进入脱离状态。因此,即使当接收到会取消与导轨的脱离状态的外力时,第二接合部也由迫压件的迫压力配合在该锁定凹部中。因此,不易于取消止挡件与滑块的脱离状态。
此外,滑块和止挡件均包括一引导表面,这些引导表面随滑块与止挡件间的相对运动而滑动并逐渐将第二接合部插入到锁定凹部中。
在此状态下,当从接合状态切换到脱离状态时,两个引导表面滑动并相对移动,从而将第二接合部逐渐插入到锁定凹部中。这使得接合状态逐渐切换到脱离状态。由此,防止产生不正常的噪音。从脱离状态到接合状态的切换也是如此。
附图说明
图1(a)到1(c)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构的侧视图;
图2(a)为示出后部机构的侧视图,而图2(b)为示出后部机构的俯视图;
图3(a)为沿图2(a)中的线3a-3a取的横截面视图,而图3(b)为沿图2(a)中的线3b-3b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4为示出后部机构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5为示出后部机构的操作的侧视图;
图6(a)和6(b)分别为示出车顶开口封闭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后部机构的俯视图,图7(b)为示出接合部与锁定部的俯视图,而图7(c)为示出后部机构的侧视图;
图8(a)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后部机构的俯视图,图8(b)为示出接合部和锁定部的俯视图,而图8(c)为示出后部机构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后部机构的横截面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
图6(a)和6(b)为示出天窗装置11的立体图,该天窗装置11安装在诸如汽车等车辆的车顶10中。图6(a)和6(b)分别示出天窗装置11的车顶开口10a的封闭状态和完全打开状态。
如图所示,车顶开口10a形成在车顶10中。偏转面板12、活动板13以及固定面板14从车辆的前侧到后侧依次设置在屋顶开口10a中。例如,该偏转面板12、活动板13以及固定面板14由透光且在关闭状态完全封闭车辆的车顶10的玻璃板形成。
偏转面板12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车顶10上,即,偏转面板12进行向上倾斜的操作,用于枢转其前部,从而将其后部向上移动。当活动板13移动至车辆后侧时,偏转面板12进行向上倾斜的操作。活动板13安装在车顶10上。如图1(b)所示,活动板进行向上倾斜的操作并被提升到车顶10之上。另外,活动板13滑动至车辆的前侧与后侧,如图1(c)所示。当通过向上倾斜操作而将活动板提升到车顶10之上时,即,当活动板13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时,本实施方式采用外部滑动法来实现滑动操作。固定面板14固定到车顶10并将车顶开口10a的后部封闭。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移动活动板13来打开及封闭车顶开口10a的机构。图1(a)为示出天窗装置11的机构20的侧视图。天窗装置11包括一对设置在车顶10两侧的机构20。这两个设置车顶开口10a的两侧的机构20除了相对车辆的前进行驶方向上延伸的中央轴线对称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图1(a)到1(c)为从左侧(车辆的内侧)观察的设置在车辆的右侧的机构20的侧视图。因此,附图的左侧对应车辆的前侧,而附图的右侧对应车辆的后侧。图1(a)到1(c)示出活动板13移动至车辆后侧的不同阶段的机构20的状态。图1(a)对应开口10a的封闭状态。图1(b)对应活动板13的向上倾斜的状态。图1(c)对应车顶开口10a的完全打开状态。
如图1(a)所示,机构20包括:导轨21,其从车辆前侧延伸至后侧;前部机构22,其位于导轨21的前侧;后部机构23,其位于导轨21的后侧;以及功能架24,其操作通过前部机构22和后部机构23确定。导轨21设置在机构20的左侧,即,设置在靠近车顶开口10a的位置处。功能架24附装到活动板13上(用于将活动板附装至功能架24的结构末示出)。如图2(a)和2(b)所示,后部机构23包括后部滑块30、第一止挡块31、第二止挡块32、升降引导件33以及升降连杆34。
导轨21容置前部机构22和后部机构23。导轨21沿其纵向方向具有大致相同的横截面,如图3(a)和3(b)所示。导轨21包括:板21a,其相对宽度方向来说设置在中间位置;带引导件21b,其形成在板21a的左侧处(在车辆的内侧处);第一引导件21c;第二引导件21d;以及第三引导件21e。带引导件21b设置在导轨21的最左侧部分。第一引导件21c设置在带引导件21b右侧,而第二引导件21d设置在第一引导件21c的上方。第三引导件21e设置在第一引导件21c的右侧。导轨21包括位于板21a右侧(车辆的外侧)第四引导件21f。第二引导件21d的上壁具有槽口21g,该槽口21g形成在升降连杆34附近,如图2(a)和2(b)所示。
如图3(b)所示,驱动带45插入到带引导件21b中,其中驱动带45连接到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输出滑轮上。为了方便起见,图3(a)末示出驱动带45。驱动带45由树脂制成且具有多个齿45b。在对应于前部机构22和后部机构23(后部滑块30)的位置处,驱动带45具有多个安装孔45c,用以保持该前部机构22和后部机构23。驱动带45通过设置在左侧(面向第一引导件21c侧)的齿45b插入到带引导件21b中,并可沿带引导件的纵向方向移动。每个安装孔45c的右边缘均朝向一直径减小、位于第一引导件21c左侧的开口开设。
前部机构22连接到驱动带45上。如图1(a)到图1(c)所示,前部机构22枢转地支撑功能架24的前部。在功能架24的后部不顾及驱动带45的运动而完全抬起之前,前部机构22不移动功能架24的前部。当功能架24的后部完全抬起时,前部机构22与驱动带45的运动相配合而将功能架24的前部移动到车辆的前侧或后侧。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1中,由功能架24支撑的活动板13移动到车辆后侧并在活动板13切换到向上倾斜状态之后打开车顶开口10a。当车顶开口10a由完全打开状态关闭时,功能架24的前部首先移动到车辆的前侧,以完成到向上倾斜状态的切换。此后,活动板13的后部下降。
后部滑块30以其可滑动至车辆前侧及后侧的方式插入到导轨21的第一引导件21c中。如图2(a)和图3(a)与3(b)所示,后部滑块30包括:框架56,该框架56形成后部滑块30的框架;引导滑块57,其由树脂制成并且框架56嵌于其中;以及接合销58,该接合销58起到滑块侧接合部的作用。接合销58设置在后部滑块30的后侧。
如图3(b)所示,后部滑块30通过引导滑块57支撑在第一引导件21c的顶部表面上。框架56具有多个安装件56a,这些安装件56a插在驱动带45的安装孔45c中。后部滑块30通过将安装件56a插入安装孔45c中而连接于驱动带45。从而,后部滑块30配合驱动带45的运动在第一引导件21c上移动。
如图2(a)和3(b)所示,接合销58设置在从引导滑块57的后端部向上突起的框架56的上端部上。框架56的上端部与接合销58均设置在形成于第一引导件21c右上部中的开口上方,如图3(b)所示。接合销58的末端突伸入第二引导件21d的下部。接合销58位于在高度方向上低于第二引导件21d的中间位置的位置处。
如图2(a)和2(b)以及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止挡块31由销33a枢转地支撑在升降引导件33上。销33a从升降引导件33的侧表面突伸向左侧(第二引导件21d侧),且其末端部枢转地支撑设置在第二引导件21d中的第一止挡块31。销33a插在形成于第一止挡块31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的孔中。第一止挡块31由第二引导件21d支撑,并形成为具有与第二引导件21d的高度相同的高度。第一止挡块31从销33a沿着第二引导件21d延伸到车辆的后侧。第一止挡块31的后部由设置在销33a上的弹簧61向下迫压(至第二引导件21d的底壁侧)。
如图2(b)所示,宽度减小的部分62形成在第一止挡块31的末端部分上。该宽度减小的部分62较薄并通过切割第一止挡块31的末端部分的右侧(第二引导件21d的开放侧)而形成。第二止挡块32枢转地支撑在该宽度减小的部分62上。第二止挡块32与第一止挡块31一起设置在第二引导件21d中。一突伸至左侧(宽度减小的部分62侧)的圆柱形杆32a设置在第二止挡块32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第二止挡块32通过将杆32a插入形成在宽度减小的部分62中的圆柱形孔中而枢转地支撑在第一止挡块31上。因此,第一止挡块31和第二止挡块32均设置在第二引导件21d中,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平行。
用作第二止挡块32的枢转轴的杆32a比第二引导件21d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高。第二止挡块32具有一接合槽63,该接合槽63用作制动侧接合部且通过使杆32a的下表面凹陷而形成。第二止挡块32具有锁定槽64,该锁定槽64通过使杆32a的上表面凹陷而形成。在第二止挡块32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接触表面32b,该接触表面32b以朝车辆前侧较高的方式倾斜。
当第二止挡块32沿着第二引导件21d设置(即,导轨21限制第二止挡块32的枢转)时,接合槽63与后部滑块30的接合销58相接合。在该状态下,当后部滑块30移动到前侧或后侧时,第二止挡块32与第一止挡块31以及升降引导件33一体地在第二引导件21d上移动(第一止挡块31、第二止挡块32以及后部滑块30处于接合状态)。因此,由第二引导件21d的顶壁和底壁限制高度方向上的运动的第一止挡块31和第二止挡块32不枢转。此外,在此接合状态下,经由第一止挡块31由弹簧61所施加的迫压力使第二止挡块32的下端与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相接触。
接合销58设置在低于第二引导件21d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的位置处,如上所述。因此,接合销58设置在杆32a的下方且与接合槽63相接合。在图2(a)和2(b)以及图3(a)和图3(b)所示的接合状态,当后部滑块30移动到后侧时,接合销58施加第一旋转力,用于使第二止挡块32逆时针旋转(从图中观察)。相应地,杆32a施加第二旋转力,用于使第一止挡块31沿相同方向旋转。
在如图4所示的向上倾斜的状态下,当后部滑块30移动到后侧时,第二止挡块32沿着第二引导件21d移动到后侧并到达槽口21g之下的位置。在此状态下,第二止挡块32的后部向上枢转。由此,配合于第二旋转力所引起的第一止挡块31的逆时针摆动,上述第一旋转力枢转第二止挡块使其旋转,直到接触表面32b与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接触。
接下来,如图5所示,第二止挡块32的枢转于槽口21g的前侧处锁定第二止挡块32的锁定槽64。同时,接合销58由接合槽63移开,从而消除接合销58与接合槽63的接合状态(第、第二止挡块31、32与后部滑块30的脱离状态)。由此,经第一止挡块31由弹簧61所施加的压迫力使第二止挡块32被保持在其锁定槽64锁定在槽口21g的前末端处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止挡块32被压迫到接触表面32b与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相接触的状态。此后,后部滑块30从第二止挡块32分离,并单独移动到后侧。第二止挡块停止与第一止挡块31和升降引导件33一起在槽口21g附近移动。
更具体来说,根据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间的切换,第二止挡块32以两个选择性的枢转角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其中任一状态下,第二止挡块32被稳定保持在接触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的状态下且由弹簧61迫压。换句话说,第二止挡块32由弹簧61的作用而翻转,从而使第二止挡块32设定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其中之一。
当已经移到后侧的后部滑块30被移到前侧时,接合销58将接合槽63压到前侧。由此,配合于第一止挡块31的摆动,第二止挡块32顺时针旋转(从图中观察),直到其底端表面接触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这样,消除了第二止挡块32的锁定槽64与槽口21g的前侧的接合状态。
在此,在如图4和图5所示的锁定槽64与槽口21g的接合状态(即,第一、第二止挡块31、32与后部滑块30的脱离状态)下,假定施加诸如将升降引导件33压向前侧(消除锁定槽64与槽口21g的接合状态)时等所产生的外力。在此情况下,由弹簧61的作用而翻转的第二止挡块32在任一方向上都不旋转。这样,锁定槽64与槽口21g保持在接合状态。
如上所述,升降引导件33包括销33a、引导滑块33b以及引导孔65,且升降引导件33设置在后部滑块30以及第一、第二止挡块31、32的右侧。如图3(b)所示,升降引导件33经由引导滑块33b而支撑在第三引导件21e上,且通过销33a连接于第一止挡块31。当后部滑块30和第二止挡块32处于接合状态时,升降引导件33配合于后部滑块30的运动而在第三引导件21e上移动。
如图2(a)以及图4所示,升降引导件33包括引导孔65,该引导孔65斜向下从车辆的前侧延伸到后侧。升降引导件33经由引导孔65与上述升降连杆34相接合。这样,升降连杆34配合于升降引导件33的运动而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图2(a)所示,架67固定在位于槽口21g附近的导轨21的板21a上。升降连杆34设置为延伸至车辆前侧而处于由所述架67可枢转地支撑的状态。在一从升降连杆34的枢转轴线向前的位置处,形成一插入并穿过引导孔65的引导销68,该引导销68延伸至车辆左侧。在车顶开口10a的封闭状态,引导销68设置在引导孔65的后侧。在此状态下,当升降引导件33移动到后部时,升降引导件33将引导销68沿着引导孔65向上移动,从而使升降引导件33沿从图中观察地顺时针方向旋转升降连杆34,以向上压升降连杆34的末端,如图4所示。在图4所示的向上倾斜的状态下,已经沿着引导孔65向上移动的引导销68位于引导孔65的前部末端处,该前部末端位于引导孔65的最高位置处。
用于支撑功能架24的接合销69设置在升降连杆34的末端部分。更具体地,在功能架24的外表面上形成沿纵向方向(从车辆前侧到后侧)延伸的引导槽24c。升降连杆34的接合销69插入引导槽24c中。从而,功能架24借助接合销69支撑在升降连杆34上。当旋转并上压升降连杆34时,功能架24的后部相应被下压。由此,将活动板13设定在向上倾斜的状态下。当已经移动到后侧的后部滑块30向回移向车辆前侧时,每个部件以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操作。
在上压升降连杆34的状态下,其中插入接合销69的引导槽24c沿功能架24的纵向方向延伸。从而,在经接合销69沿着引导槽24c被引导的同时,功能架24可移动到车辆的后侧。如图5所示,当完成功能架24的移动时,车顶开口10a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在此状态下,功能架24被移向后侧,直到将接合销69锁定在引导槽24c的前部末端处。当前部滑块(未图示)移回车辆前侧时,每个构件以与此顺序相反的顺序操作。
接下来描述采用上述结构的天窗装置11的总体操作。当驱动所述驱动带45并将其从车顶开口10a由活动板13封闭的封闭状态移至后侧时,连接到驱动带45的后部滑块30随驱动带45一起被移至后侧。后部滑块30至后侧的运动使得与接合销58接合的第二止挡块32与第一止挡块31和升降引导件33一起移至后侧。升降引导件33至后侧的运动使插入并穿过引导孔65的升降连杆34的引导销68被沿着引导孔65上压。由此,升降连杆34旋转而向上移动其末端。
当后部滑块30至后侧的运动使第二止挡块32到达槽口21g下方的位置时,第二止挡块32变为向上枢转。在此例中,第二止挡块32通过接合销58压至后侧上。从而,第二止挡块32配合于第一止挡块31的逆时针摆动而枢转,直到其接触表面32b与第二引导件21d的底表面接触。接着,第二止挡块32枢转,从而第二止挡块32的锁定槽64被锁定在槽口21g的前侧处。同时,接合销58从接合槽63移出,使得这两个构件的接合状态消除。由此,第二止挡块32保持在这样一个状态:其锁定槽64通过第一止挡块31所施加的弹簧61的迫压力而锁定在槽口21g的前部末端处。这实现了用于将功能架24的后部向上移动的活动板13的向上倾斜操作。
当完成向上倾斜操作时,后部滑块30与第二止挡块32彼此分离,从而后部滑块30将第一引导件21c移动到后侧。由功能架24支撑的活动板13仅仅在前部机构22将活动板13切换到向上倾斜状态之后才移动到车辆的后侧。
本实施方式具有下述优点。
(1)第二止挡块32通过弹簧61的作用而翻转,从而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与后部滑块30被设定在脱离状态。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止挡块32通过弹簧61所施加的迫压力进行枢转并通过该弹簧61的迫压力保持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由此,所不希望的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间的切换很少发生。这使得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与后部滑块30的脱离状态得以稳定地保持。由此,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使得功能架24可被保持在稳定位置。换句话说,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使活动板13可保持在稳定状态。
(2)第二止挡块32——其枢转轴线不同于升降引导件33的枢转轴线(第一止挡块31的枢转轴线)——被枢转并被锁定在导轨21处,从而将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与后部滑块30设定在脱离状态。这样,即使当从导轨21施加了消除上述脱离状态的外力时,由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形成的制动构件具有分离的枢转轴线以便分散外力。由此,接合状态易于保持。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使功能架24可保持在稳定位置并使活动板13可保持在稳定状态。
(3)弹簧61的迫压力更易于保持第二止挡块32的锁定槽64与导轨21的槽口21g的接合状态。这使第一和第二止挡块31和32与后部滑块30的脱离状态更稳定地得以保持。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仅仅改变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后部机构2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部件的操作相同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部件以与第一实施方式部件相同的标号标记,将不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图7(a)和7(b)为示出用于将活动板13设定在向上倾斜的状态的后部机构70的俯视图。图7(c)为示出后部机构70以及导轨71的侧视图。图7(c)为示出从左侧(车辆内部)观察设置在车辆右侧的后部机构70的侧视图。由此,附图中的左侧对应车辆的前侧,而附图中的右侧对应车辆的后侧。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后部机构70包括引导块72、后部滑块73、止挡块74、升降引导件75以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升降连杆34(升降连杆34未图示)。
导轨容置后部机构70。如图9所示,导轨7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轨21的横截面相同。该导轨71的第二引导件21d的上壁具有形成在升降连杆34附近的槽口71a(参照图7(a))。
引导块72由树脂制成且以槽口71a的封闭部分的方式位于第二引导件21d的上壁上。引导块72的左侧表面定位在第二引导件21d的右端的前部(参照图9)。在引导块72的右侧表面(车辆内表面)上形成引导槽76。如图7(c)所示,引导槽76沿导轨71的纵向方向延伸并形成为朝引导块72的前侧开设。引导槽76的后部斜向上延伸。在引导槽76的后端中形成一锁定凹部76a,该锁定凹部76a延伸到引导块72的左侧。
后部滑块73以可滑动地方式支撑在导轨71上。如图7(c)和图9所示,后部滑块73包括:框架77,该框架77形成后部滑块73的框架;引导滑块78,其由树脂制成并且其中嵌入了框架7;以及接合销79。该接合销79设置在后部滑块73的后侧。
如图9所示,后部滑块73通过引导滑块78支撑在第一引导件21c上。框架77具有多个安装件77a,这些安装件77a插在驱动带45的安装孔45c中。后部滑块73通过将安装件77a插入安装孔45c中连接于驱动带45。从而,后部滑块73配合驱动带45的运动在第一引导件21c上移动。
如图8(b)和8(c)所示,接合销79设置在从引导滑块78的后端部向上突起的框架77的上端部上。框架77的末端部分在形成于第一引导件21c右上部中的开口上方延伸(参照图9)并沿着第二引导件21d的下壁延伸。在沿着第二引导件21c的下壁延伸的接合部分79和第二引导件21d的上壁之间形成一预定的间隙。
如图7(b)所示,在接合部分79的基板部上设置一平而锁定部79a,该平面锁定部79a用作滑块侧接合部。在接合部分79地末端部分上设置一引导壁79b,该引导壁79b延伸至车辆的前侧。锁定部79a和引导壁79b之间的界面位于第二引导件21d的横向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在引导壁79b的右末端部处设置一个以如下方式倾斜的引导表面79c,即该引导表面79c朝向后侧更为靠近车辆右侧(第二引导件21d的开口侧),其中引导壁79b延伸至前侧。在引导表面79c的后侧处形成一平的表面79d,该平的表面79d平行于引导壁79b的左边缘。
如图7(c)和图9所示,止挡块74通过销75a可枢转地支撑在升降引导件75上。销75a从升降引导件75的侧表面突伸至左侧(第二引导件21d侧),且其末端部分枢转地支撑止挡块74。止挡块74从销75a沿着第二引导件21d延伸至车辆的后侧。止挡块74被支撑在第二引导件21d上。如图9所示,止挡块73由弹簧81迫压至左侧(车辆内侧),该弹簧81设置在销75a上。如图7(c)所示,在止挡块74的下表面中形成有向上凹陷形成的锁定槽82。后部滑块73的锁定部(79a)与锁定槽82锁定在一起,该锁定槽82用作第一接合部分。
如图7(b)所示,止挡块74包括引导壁83,该引导壁83相较于锁定槽82更为靠近其前侧(其旋转轴线侧)。引导壁83形成为从止挡块74的左侧表面突伸至左侧,并沿着第二引导件21d的下壁延伸。在引导壁83的后侧(锁定槽82侧)设置一引导表面83a,该引导表面83a以在朝向后部的位置处更为靠近车辆右侧(第二引导件21d的开口侧)的方式倾斜。在引导表面83a的前侧处形成一平的表面83b,该平的表面83b平行于止挡块74的侧表面。
如图7(c)和图9所示,在止挡块74的末端部分(车辆后侧)上设置一延伸部84,该延伸部84从第二引导件21d的开口向上延伸。在延伸部84的侧表面上设置突伸到左侧的接合销85。用作第二接合部分的接合销85设置成具有与引导槽76的开口的高度相同的高度。
如图7(a)至7(c)所示,当止挡块设置在第二引导件21d中且后部滑块73的锁定部79a与锁定槽82相接合时,后部滑块73与止挡块74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平行设置,而相对的平的表面79d和83b相互接触。在此状态下,后部滑块73的右部和止挡块74的左部在横向方向上间隔预定宽度,而相对的平的表面79d和83b相互接触。从而,高度方向的运动受到第二引导件21d的顶壁和底壁限制的止挡块74未被枢转。
在图7(a)至7(c)所示的状态中,当后部滑块73移动到后侧时,止挡块74沿第二引导件21d与升降引导件75一起移动到后侧。在此状态下,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保持接合。
如图8(a)至8(c)所示,当后部滑块73移动到后侧时,接合销85被插入引导块72的引导槽76中。在此状态下,引导槽76向上引导接合销85,使止挡块74的后部向上枢转。在此状态下,止挡块74的末端部分(后侧)到达槽口71a侧。这样,第二引导件21d的顶壁未限制止挡块74的旋转。
其后,当接合销85到达引导槽76的锁定凹部76a时,止挡块74枢转,直到消除锁定部79a与锁定槽82的脱离状态。在此状态中,止挡块74由弹簧81迫压至左侧(第二引导件21d侧)。因此,止挡块74向位于左侧的槽口71a移动。同时,引导表面83a与引导表面79c相接触。由此,将接合销85逐渐插入锁定凹部76a中。这使止挡块74可通过锁定凹部76a被锁定在引导块72处,且进一步使得可通过弹簧81的迫压力而将止挡块74稳固地锁定在引导块72处。由此,止挡块74保持与后部滑块73分离的状态(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的脱离状态)。此后,后部滑块73与止挡块74分离而单独地移向后侧。由此,止挡块停止与升降引导件75一起在槽口71a附近移动。此外,接合销85插入到锁定凹部76a中,使得止挡块74的引导表面83a设置为与后部滑块73的引导表面79c相对。
当已经移到后侧的后部滑块73被移到前侧时,止挡块74的引导表面83a被压抵于引导表面79c并抵抗由弹簧81所施加的迫压力而逐渐移动到右侧(第二引导件21d的开口侧)。这将接合销85从锁定凹部76a移除。接合销85沿引导槽76被向下引导。这逐渐向下枢转止挡块74的后部。其后,当接合销85从引导槽76的前开口移除时,止挡块74与引导块72分离。这使得止挡块74的后部进一步向下枢转。由此,锁定槽82与锁定部79a彼此接合,且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锁定在一起(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处于接合状态)。
在此,在如图8(a)至图8(c)所示的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的接合状态下,假定施加诸如将升降引导件75压向前侧(使得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接合)时等所产生的外力。在此情况下,接合销85的外表面和锁定凹部76a的内表面彼此接触。从而,止挡块74不枢转。这保持了止挡块74与后部滑块73的脱离状态。当后部滑块73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移动时,功能架24的后部移动。
本实施方式具有下述优点。
(A)止挡块74沿与止挡块74相对于升降引导件75枢转方向不同的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限制了止挡块74的旋转。这样,即使当此状态下由导轨71施加了用于枢转止挡块74的外力时,由于止挡块74由弹簧81在横向方向上迫压,该外力不会直接枢转止挡块74。更具体来说,为了使止挡块74可从上述接合状态切换到脱离状态,需要同时在止挡块74上施加沿上述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但是,这样的多种外力意外施加在止挡块74上的可能性很低。由此,止挡块74使功能架24可保持在稳定位置,且使活动板13可保持在稳定位置。
(B)引导槽76引导接合销85以枢转止挡块74。进一步地,接合销85通过弹簧的迫压力插入锁定凹部76a中,从而使止挡块74和后部滑块73被设定在脱离状态。上述脱离状态通过使用弹簧81的迫压力将接合销85装配到锁定凹部76a中而得以保持。这样,即使由导轨71施加取消脱离状态的外力,也不易发生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间的意外切换。止挡块74和后部滑块73的脱离状态得以稳定地维持。由此,止挡块74使功能架24可保持在稳定位置。换句话说,止挡块74使活动板13可保持在稳定位置。
(C)在止挡块74和后部滑块73之间设置彼此滑移的引导表面79c和83a以逐渐将接合销85插入到锁定凹部76a中。在此情况下,从接合状态到脱离状态的切换逐渐推进。这易于避免噪音产生。对于从脱离状态到接合状态的切换也是如此。
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如下形式的修改。
用于形成后部滑块30和73的具体构件可通过组合多个构件而形成。
本发明可应用于将功能架24的前部向上以及向下移动的天窗装置。
天窗装置11可包括多个活动板。

Claims (6)

1.一种天窗装置,包括:
用于封闭车辆的车顶开口的活动板;
用于支撑该活动板的功能架;
设置在车顶开口中的导轨,其中,所述导轨从车辆的前侧延伸到后侧;
用于沿着该导轨移动的滑块;
可与该滑块接合的止挡件,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滑块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其中一种状态下,当滑块在接合状态下移动时,该止挡件与该滑块一体移动,在脱离状态下,所述止挡件与所述滑块彼此分离且该止挡件与所述导轨相接合;
用于枢转式地支撑该止挡件的升降件,其中,在接合状态下,该升降件配合该止挡件的运动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功能架;以及
用于对该止挡件施加一迫压力的迫压件,其中,该迫压件通过该迫压力将止挡件翻转,所述天窗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止挡件被翻转并设定在脱离状态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包括一滑块侧接合部;
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该第一止挡块由所述升降件枢转式支撑,而该第二止挡块由该第一止挡块枢转式支撑并具有一制动侧接合部;
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止挡件的枢转由所述导轨限制,而滑块侧接合部与制动侧接合部彼此接合;以及
在所述脱离状态下,允许第二止挡块的枢转,并且,当滑块移动时,该滑块侧接合部按压该制动侧接合部并摆动第一止挡块,从而转动第二止挡块并将其锁定于导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迫压件设置在所述导轨和第一止挡块之间并朝导轨按压第二止挡块的枢转轴线,从而将第二止挡块锁定于该导轨。
4.一种天窗装置,其包括:
用于封闭车辆的车顶开口的活动板;
用于支撑该活动板的功能架;
设置在车顶开口中的导轨,其中,所述导轨从车辆的前侧延伸到后侧;
用于沿着该导轨移动的滑块;
可与该滑块接合的止挡块,其中,所述止挡件和滑块设置在接合状态与脱离状态的其中一种状态下,当滑块移动到接合状态下时,该止挡件与该滑块一体移动,在脱离状态下,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滑块彼此分离且止挡块与所述导轨相接合;
枢转式地支撑该止挡件的升降件,其中,在所述接合状态下,该升降件配合该止挡件的运动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功能架,所述天窗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止挡件沿与止挡件相对于升降件枢转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该止挡件被设定在脱离状态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窗装置,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
一引导块固定于所述导轨上,其中,该引导块包括一引导槽,该引导槽沿着所述导轨延伸,且该引导槽包括具有锁定凹部的端部;以及
一用于对该止挡块施加迫压力的迫压件,其中,该迫压件通过该迫压力将止挡件迫压向该引导槽;
其中,所述滑块包括一滑块侧接合部;
所述止挡件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在所述接合状态下,止挡件的枢转由导轨限制,而滑块侧接合部与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且
在所述脱离状态下,允许止挡件的枢转,并且,当滑块移动时,该第二接合部由引导槽引导,从而使止挡件枢转,且迫压件的迫压力将所述第二接合部插入该锁定凹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窗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和止挡件均包括一引导表面,这些引导表面随滑块与止挡件间的相对运动而滑动并逐渐将第二接合部插入到锁定凹部中。
CNA2004800346771A 2003-12-03 2004-11-30 天窗装置 Pending CN18862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04983/2003 2003-12-03
JP2003404983A JP2005162064A (ja) 2003-12-03 2003-12-03 サンルー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6278A true CN1886278A (zh) 2006-12-27

Family

ID=3465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346771A Pending CN1886278A (zh) 2003-12-03 2004-11-30 天窗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44188B2 (zh)
EP (1) EP1690717A1 (zh)
JP (1) JP2005162064A (zh)
CN (1) CN1886278A (zh)
WO (1) WO2005053982A1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126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遮挡装置
CN101850709A (zh) * 2009-03-31 2010-10-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
CN102452305A (zh) * 2010-11-05 2012-05-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顶部装置
CN102463879A (zh) * 2010-11-05 2012-05-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篷顶装置
CN102616119A (zh) * 2011-01-28 2012-08-0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顶装置
CN103303113A (zh) * 2012-03-09 2013-09-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天窗装置
CN104626946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04626947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05082956A (zh) * 2014-05-23 2015-11-25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522900A (zh) * 2014-10-17 2016-04-27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车顶模块的可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
CN10646701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滑动天窗系统
CN105473361B (zh) * 2013-08-19 2018-03-0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盖部的可打开车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4967A1 (de) * 2006-04-04 2007-10-17 ArvinMeritor GmbH Schiebedachsystem
US7681944B2 (en) * 2007-06-11 2010-03-23 Magna Closures Inc. Venting spoiler glass moving mechanism
JP4858570B2 (ja) * 2009-04-27 2012-01-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671914B2 (ja) * 2010-09-29 2015-02-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5598282B2 (ja) * 2010-11-22 2014-10-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JP5638368B2 (ja) * 2010-12-06 2014-12-10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FR2973295B1 (fr) * 2011-04-04 2013-03-29 Acs France Sas Pavillon vitre a panneau mobile coulissant et entrebaillant.
DE102014109698B3 (de) 2014-05-14 2015-10-22 Webasto SE Anordnung mit einem Deckel für ein Fahrzeugdach
JP2016007931A (ja) * 2014-06-24 2016-01-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6314695B2 (ja) * 2014-06-27 2018-04-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7014011B2 (ja) * 2018-03-30 2022-02-0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サンルー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772Y2 (zh) 1987-02-16 1992-09-04
JPH03169740A (ja) 1989-11-30 1991-07-23 Daikyo Webasto Co Ltd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592722Y2 (ja) 1993-04-16 1999-03-24 ダイキョー・ベバスト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のパネル開閉装置
JPH0740746A (ja) * 1993-07-29 1995-02-10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チエツク機構
JP2604924Y2 (ja) 1993-12-27 2000-06-12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000108676A (ja) * 1998-10-05 2000-04-18 Aisin Seiki Co Ltd チルトアンドアウタースライド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640841B2 (ja) 1999-07-30 2005-04-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4367109B2 (ja) * 2003-11-27 2009-11-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126A (zh) * 2008-11-20 2010-06-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遮挡装置
CN101734126B (zh) * 2008-11-20 2013-12-25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遮挡装置
CN101850709B (zh) * 2009-03-31 2013-08-0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
CN101850709A (zh) * 2009-03-31 2010-10-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开关构件的支撑机构
CN102452305B (zh) * 2010-11-05 2015-03-1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顶部装置
CN102463879A (zh) * 2010-11-05 2012-05-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篷顶装置
CN102463879B (zh) * 2010-11-05 2015-01-1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篷顶装置
CN102452305A (zh) * 2010-11-05 2012-05-1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顶部装置
CN102616119A (zh) * 2011-01-28 2012-08-0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顶装置
CN102616119B (zh) * 2011-01-28 2015-11-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顶装置
CN103303113A (zh) * 2012-03-09 2013-09-1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天窗装置
CN103303113B (zh) * 2012-03-09 2015-12-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天窗装置
CN105473361B (zh) * 2013-08-19 2018-03-06 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具有可调节盖部的可打开车顶
CN104626946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04626947A (zh) * 2013-11-08 2015-05-20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04626946B (zh) * 2013-11-08 2018-03-06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05082956A (zh) * 2014-05-23 2015-11-25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082956B (zh) * 2014-05-23 2019-06-21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5522900A (zh) * 2014-10-17 2016-04-27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车顶模块的可动的车顶部件的驱动系统
CN106467011A (zh) * 2015-08-21 2017-03-01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滑动天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53982A1 (ja) 2005-06-16
US20070085385A1 (en) 2007-04-19
US7344188B2 (en) 2008-03-18
EP1690717A1 (en) 2006-08-16
JP2005162064A (ja) 200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6278A (zh) 天窗装置
CN100346995C (zh) 具有硬折叠顶的活动顶篷车的后行李箱搁板系统
EP2450211B1 (en) Roof Apparatus
CN1683175A (zh) 滑顶系统
CN1646341A (zh) 用于轿车的可缩进的顶盖,特别是用于双座或多座的软篷轿车、双门敞篷轿车等的硬顶盖
CN1765344A (zh) 轮椅固定装置、轮椅搭载用车辆以及轮椅系统
CN1934328A (zh) 尤其用于汽车车门、行李舱盖或类似机构的锁
CN101049797A (zh) 滑顶系统
CN101045469A (zh) 用于汽车的导流装置
CN1490200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974250A (zh) 遮阳板装置
CN1106603C (zh) 用单一操作件来独立操作两个从动部分的系统
CN1890125A (zh) 活动顶篷装置
CN2858355Y (zh) 手动汽车天窗
CN1576074A (zh) 装有动力装置的背门系统
CN100339865C (zh) Ic卡读卡器
CN114147415A (zh) 一种飞机发动机叶片无定型夹持固定工装
CN211280602U (zh) 一种汽车天窗的多重锁止运动机构
CN101076473A (zh) 自行车刹车器
CN1323859C (zh) 用于车辆的太阳天窗装置
CN1226483A (zh) 车门开闭装置
CN1097274C (zh) 具有突然闭锁作用的电气设备
CN1288007C (zh) 外镜支承臂的转动轴承装置
CN1754727A (zh) 刮水器装置
CN101058393A (zh) 一种电动剪式千斤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