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2305B - 顶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顶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2305B
CN102452305B CN201110302830.6A CN201110302830A CN102452305B CN 102452305 B CN102452305 B CN 102452305B CN 201110302830 A CN201110302830 A CN 201110302830A CN 102452305 B CN102452305 B CN 102452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member
portable plate
along
support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28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2305A (zh
Inventor
菊池光俊
沢田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67432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45230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52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2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23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 B60J7/0435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pivoting upwardly to vent mode and moving at the outside of the roof to fully open m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0Sealing arrangements
    • B60J10/80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 B60J10/82Seal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ning panels, e.g. doors for movable panels i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顶部装置(10),包括: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20);驱动滑块(40)、功能支架(70)、前联接构件(50),其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在功能支架的前部处并且包括连接部(52)、接合部(54)以及支承部(56);以及,升降机构(60,26,46),其连接在功能支架的后部处,其中,导轨包括第一引导部(30),该第一引导部(30)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来引导支承部、并且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紧密地定位在支承部的上方和下方,并且,驱动滑块包括第二引导部(44),该第二引导部(44)响应于活动板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来引导接合部、并且在活动板的完全关闭状态期间紧密地定位在接合部的上方和下方。

Description

顶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顶部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与如下顶部装置有关:该顶部装置构造成使设置在车辆的顶板的开口部处的活动板打开和关闭,并且该顶部装置包括作为打开操作模式和关闭操作模式的向上倾斜模式和滑动模式。
背景技术
在JP2005-162063A中公开已知顶部装置的示例。通常,包括在JP2005-162063A中公开的天窗装置在内的顶部装置包括导轨和驱动滑块,该导轨固定在车辆的顶板上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该驱动滑块设置在导轨上并允许驱动滑块能够沿前后方向在导轨上移动时。在驱动滑块通过由马达驱动的带而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活动板操作成经由联接机构而使顶板的开口打开和关闭。
根据在JP2005-162063A中公开的天窗装置,引导块设置在导轨的前部处。活动板由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功能支架支承。引导销设置在功能支架的前端部处以沿车辆宽度方向从该前端部突出。引导销插入到形成在引导块上的引导凹槽中。引导凹槽形成为使得其前端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间部朝向车辆的后方沿斜向上的方向倾斜、其后端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天窗装置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以及在天窗装置处于向上倾斜模式的情况下,引导销位于引导凹槽的前端部处。因此,功能块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引导凹槽的前端部处而不能够沿上下方向移位。
此外,JP2005-162063A中公开的天窗装置设有前制动块(checkblock),该前制动块构造成在前滑块(front shoe)(即,驱动滑块(driveshoe))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大于或等于预定量(即,预定位移)的情况下使功能支架与前滑块一起作为单元向后移位(即,滑动)。前制动块包括引导销,该引导销构造成使得其转动轴线在前制动块的前端部处对应于功能支架的引导销的转动轴线,从而允许前制动块能够绕引导销转动。
前制动块保持处于前制动块被前滑块的接合销向下压的状态直到前滑块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变为大于或等于预定量为止。因此,在该情况下,限制了前制动块的沿向上方向的位移。相应地,允许功能支架能够仅绕着设置在其处的引导销转动(即,向上倾斜模式)。
另一方面,在前滑块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大于或等于预定量的情况下,解除通过接合销而对前制动块的限制,接合销与前制动块的接合凹槽接合,以使前制动块和前滑块连接为单元。因此,允许功能支架能够响应于前滑块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而沿向后方向移动(即,滑动模式)。
然而,在JP2005-162063A中所公开的天窗装置的构造是复杂的。此外,当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功能支架通过设置在功能支架的前端部处的引导销和连接至功能支架的前滑块的接合销(即,在两个点处)而被限制成不沿上下方向(即,沿竖向方向)移位。然而,在该情况下,因为微小间隙形成在引导凹槽与引导销之间、以及接合销与前制动块之间,并且因为引导销与接合销之间的距离相对较短,所以不能充分地控制整个功能支架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backlash)。
因此,存在对如下顶部装置的需要,该顶部装置形成为以简单的构造准确地避免活动板在该顶部装置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顶部装置构造成使设置在车辆的顶板的开口部处的活动板打开和关闭,并且顶部装置包括作为打开操作模式和关闭操作模式的向上倾斜模式和滑动模式,顶部装置包括:导轨,该导轨固定在顶板处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驱动滑块,该驱动滑块被驱动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沿着导轨移动;功能支架,该功能支架支承活动板;前联接构件,该前联接构件连接在功能支架的前部处从而能够相对于功能支架转动,并且该前联接构件包括连接部、接合部以及支承部,该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功能支架的前部处,该接合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位在连接部后方并且与驱动滑块接合为能够相对于驱动滑块转动,该支承部位于接合部前方并且由导轨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导轨转动;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连接在功能支架的后部处并且构造成响应于驱动滑块的运动而使功能支架的后部升起,其中,导轨设有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构造成将支承部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并且该第一引导部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的上方和下方,并且驱动滑块设有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构造成将接合部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并且该第二引导部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前联接构件的接合部的上方和下方。
因此,可以以更简单的构造实现顶部装置,该顶部装置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控制活动板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在驱动滑块从完全关闭状态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功能支架的后部响应于驱动滑块的向后运动、通过升降机构的操作而上升,同时,前联接构件以前联接构件的接合部由驱动滑块的第二引导部引导的方式绕支承部转动。因此,功能支架的前部在功能支架于顶部装置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所保持的位置处转动。换而言之,活动板根据向上倾斜模式而打开。至少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一引导部紧密地定位在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的上方和下方、或第一引导部接触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的上部和下部。因此,支承部由第一引导部支承,以使支承部被控制成不沿上下方向移位。
在驱动滑块从完成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响应于驱动滑块的向后运动,前联接构件的接合部由驱动滑块的第二引导部引导、并且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由第一引导部引导,以使功能支架的前部上升。因此,活动板转为处于活动板沿前后方向沿着顶板延伸的状态,换而言之,完成了所谓的弹出操作。
接着,在驱动滑块从完成弹出操作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位的情况下,活动板响应于驱动滑块的向后运动而向后滑动(即,滑动模式)。因此,支承着功能支架的前联接构件通过与支承部结合的第一引导部而被控制为不沿竖向方向移位。此外,前联接构件通过第二引导部而被控制成不沿向上方向以及沿向下方向——沿竖向方向——移位,该第二引导部设置在驱动滑块处并且与位于支承部后方的接合部结合。支承部与接合部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越长,则整个功能支架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可以减小得越多。因此,可以以顶部装置的简单构造适当地避免可移动平板的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顶部装置还包括位于顶板的开口边缘部或活动板的边缘部处的密封条,其中,在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前联接构件的连接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位在活动板的前边缘部与支承部之间并且沿竖向方向定位在活动板的前边缘部与支承部之间。
因此,当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活动板绕前联接构件的连接部转动。因此,例如,在密封条设置在顶板的开口边缘部处的情况下,位于活动板的前边缘部前方的密封条在活动板转动时被活动板的前边缘部向前压同时向下压。此外,在密封条设置在活动板的边缘部处的情况下,设置在活动板的前边缘部处的密封条在活动板转动时被位于密封条前方的顶板的开口边缘部向后压同时向上压。通常,在以施加于密封条的大挤压力反复地挤压密封条的情况下,密封条的损坏可能发展。此外,为了避免密封条的损坏的发展,可以将顶板的开口边缘部重新设置为进一步向前定位。
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的顶部装置,因为前联接构件的连接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以及沿竖向方向位于活动板的前边缘部与支承部之间,所以活动板的前边缘部的以连接部为中心的转动半径可以被适当地减小。因此,可以适当地避免通过前边缘部或顶板的开口边缘部的密封条的挤压量增大。因此,可以适当地控制由于施加于密封条的挤压力的增大所引起的缺点。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支承部形成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前联接构件的主体突出,第一引导部包括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该第一支承表面和该第二支承表面彼此相向并沿竖向方向在其间保持距离,并且该第一支承表面和该第二支承表面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支承部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位于第一支承表面与第二支承表面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接合部形成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前联接构件的主体突出,第二凹槽部包括凹槽部,该凹槽部形成在驱动滑块的主体处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接合部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位于凹槽部内。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前联接构件包括限制突出部,该限制突出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前联接构件的主体突出,并且,导轨包括后限制表面,该后限制表面构造成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限制突出部接触后限制表面的方式限制前联接构件的向后运动。
因此,当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限制突出部接触形成在导轨处的后限制表面,从而适当地避免前联接构件沿向后方向移位。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第一引导部包括前限制表面,该前限制表面构造成在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接触该限制表面的方式限制前联接构件的沿车辆的向前方向的运动。
因此,当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前联接构件的支承部接触设置在第一引导部处的前限制表面,从而适当地避免前联接构件沿向前方向移位。此外,当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可以进一步减小功能支架的沿前后方向的反冲。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形成的下列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另外的特点和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其中: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被适用为天窗装置且适用有根据实施方式的顶部装置的车辆顶部的构造示例的立体图;
图1B是示意性地示出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的、根据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的构造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沿车辆宽度方向所见的截面图,示出了主要与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的活动板有关的天窗装置的构造;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2中的线V-V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2中的线VI-VI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截面图,示出了主要与密封条有关的天窗装置的构造;
图8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截面图,示出了主要与处于完成了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的活动板有关的天窗装置的构造;
图9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截面图,示出了主要与处于弹出操作过程中的活动板有关的天窗装置的构造;
图10是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截面图,示出了主要与处于完成了滑动操作的状态的活动板有关的天窗装置的构造;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XI-XI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以及
图12是沿图10中的线XII-XII截取的、示出天窗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2描述顶部装置的实施方式,该顶部装置被适用为安装在车辆上的天窗装置10。
在本公开中,车辆的前后方向还被简称为“前后方向”。竖向方向中的向上方向(上)还被简称为“上(向上)”。竖向方向中的向下方向(下)还被简称为“下(向下)”。另外,定位成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更接近天窗装置10的中心的一侧(面)还被称为“向内(内)”。另一方面,定位成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远离天窗装置10的中心的一侧(面)还被称为“向外(外)”。
在图1A中示出了其上安装有天窗装置10的车辆顶部的示意性立体图,而天窗装置10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图1B中示出了其上安装有天窗装置10的车辆顶部的示意性立体图,而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如图1A和图1B所示,开口部2形成在限定车辆顶部的顶板1上。活动板12和固定板13沿前后方向按上述顺序设在开口部2处以使活动板12设置在固定板13前方(以使活动板12相对于固定板13设置在更接近车辆的前部的位置处)。活动板12和固定板13中的每一个由例如光透射玻璃制成。当天窗装置10处于关闭状态时,活动板12和固定板13从上方封闭开口部2。
活动板12设置在顶板1的开口部2处,并且允许活动板12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及向上倾斜(tilt-up)。根据该实施方式中的天窗装置10,适用有所谓的外滑动系统(outer slide system),其中,活动板12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滑动。
固定板13固定在顶板1上以保持开口部2的与固定板13的设置位置对应的部分封闭的状态。下面将参照图2至图12描述用于使活动板12打开和关闭的机构。
在图2中示出了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的、主要与固定板13有关的天窗装置10的构造的截面图。在图2中,不同类型的线用于不同的部件以便于说明。
另外,因为天窗装置10基本上形成为对称的,所以下面将在以天窗装置10的右侧部分作为示例的情况下描述天窗装置10的构造。
如图2所示,顶板1包括板主体1a和凸缘部1b。板主体1a限定车辆顶部的上表面。凸缘部1b从板主体1a的后端部向下延伸以形成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密封条(weather strip)90设置在凸缘部1b处以密封住形成在凸缘部1b的侧表面(即,凸缘部1b的在图2中面向右的侧表面)与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之间的间隙。
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20固定在活动板12上以定位于活动板12下方。前引导构件30附接在导轨20的底部21的前部处。此外,驱动滑块(drive shoe)40在导轨20处设置为位于前引导构件30后面并允许驱动滑块40能够沿着导轨20沿前后方向移动。更进一步,前联接构件50和后联接构件60由导轨20支承并允许前联接构件50和后联接构件60能够沿着导轨20滑动。为活动板12提供支承的功能支架70连接至前联接构件50和后联接构件60并沿上下方向位于前联接构件50和后联接构件60上方。
前引导构件30包括前凹槽部32、倾斜凹槽部34以及后凹槽部36。前凹槽部3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倾斜凹槽部34从前凹槽部32的后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斜向后向上的方向延伸。后凹槽部36从倾斜凹槽部34的后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包括前凹槽部32、倾斜凹槽部34以及后凹槽部36在内的连续凹槽由上支承表面30a(即,第一支承表面)、下支承表面30b(即,第二支承表面)以及前限制表面30c限定,下支承表面30b位于上支承表面30a下方,前限制表面30c使上支承表面30a的前端部与下支承表面30b的前端部连接。前凹槽部32位于底部21下方,底部21位于导轨20的最低位置处。此外,前凹槽部32的前端部由前限制表面30c封闭。后凹槽部36位于底部21上方。此外,后凹槽部36的后端部是敞开的(未封闭)。
驱动滑块40包括滑块主体42(即,驱动滑块40的主体)和两个凹槽(第一凹槽部44和第二凹槽部46)。滑块主体42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第一凹槽部44和第二凹槽部46形成在滑块主体42的内侧表面上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带100连接至滑块主体42,带100由电马达驱动为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一凹槽部44包括后凹槽44a和前凹槽44b。后凹槽44a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前凹槽44b从后凹槽44a的前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斜向前向上的方向延伸。后凹槽44a的后端部和前凹槽44b的前端部都是封闭的。
第二凹槽部46形成在滑块主体42上以定位于第一凹槽部44后方并且形成为独立于第一凹槽部44以及与第一凹槽部44分开。第二凹槽部46包括后纵向凹槽46a、倾斜后凹槽46b、中间纵向凹槽46c、倾斜前凹槽46d以及前纵向凹槽46e。后纵向凹槽46a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倾斜后凹槽46b从后纵向凹槽46a的前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斜向前向上的方向延伸。中间纵向凹槽46c从倾斜后凹槽46b的前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倾斜前凹槽46d从中间纵向凹槽46c的前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斜向前向上的方向延伸。前纵向凹槽46e从倾斜前凹槽46d的前端部连续地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后纵向凹槽46a的后端部和前纵向凹槽46e的前端部都是封闭的。
前联接构件50形成为基本上平板的形状。更具体地,前联接构件50形成为从其侧面所见为具有三角形形状。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联接构件主体51(即,前联接构件50的主体)转为处于联接构件主体51的与其纵向侧部对应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
前联接构件50主要包括联接构件前部51a、联接构件主体部51b以及联接构件连接部,前连接销52(即,连接部)设置在联接构件前部51a处,前接合销54(即,接合部)、前支承销56(即,支承部)以及限制销58设置在联接构件主体部51b处,联接构件连接部使联接构件前部51a与联接构件主体部51b连接。
前连接销52以如下的方式设置在前联接构件50的三个顶点中位于最前面的顶点附近:使前连接销52从联接构件前部51a的侧表面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突出。此外,前连接销52连接至形成在功能支架70的前端部处的前转动部72,并允许前连接销52能够相对地转动。
前接合销54设置在联接构件主体51处以定位在前联接构件50的三个顶点中位于最后面的位置处的顶点附近、以及从联接构件主体部51b的侧表面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突出。前接合销54插入到驱动滑块40的第一凹槽部44中并允许前接合销54能够在第一凹槽部44内可滑动地移动,以使前联接构件50能够相对于驱动滑块40转动。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前接合销54位于后凹槽44a内,更具体地,位于后凹槽44a的后端部处。
前支承销56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连接销52与前接合销54之间。此外,前支承销56设在前联接构件50的位于前连接销52和前接合销54下方的顶点附近,从而从联接构件主体部51b的侧表面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突出。前支承销56插入到前引导构件30中。换而言之,前支承销56由前引导构件30可转动地支承。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前支承销56位于前凹槽部32内,更具体地,位于前凹槽部32的前端部处。
限制销58形成在前联接构件50上,从而略微地位于前接合销54下方并且略微地位于前接合销54前方。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限制销58位于限制块80前方以与后限制表面80a接触,限制块80固定在导轨20的底部21上,后限制表面80a是限制块80的沿前后方向的前端部表面。后限制表面80a位于前接合销54的正下方。此外,限制块80包括引导表面80b,引导表面80b沿斜向后向上的方向从后限制表面80a的上端部延伸。
后联接构件60包括联接构件主体61和三个销(即,后连接销62、后接合销64以及后支承销66),联接构件主体61形成为从其侧面所见为平板形状和三角形形状,该三个销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联接构件主体61的侧表面突出。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联接构件主体61转为处于与联接构件主体61的与其纵向侧部对应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
后连接销62设置在联接构件主体61的三个顶点中位于最后面的顶点附近的部分处。此外,后连接销62连接至形成在功能支架70的后部处的后转动部74,从而能够相对于功能支架70的后转动部74转动。另外,后连接销62用作后连接部。
后支承销66设置在联接构件主体61的三个顶点中位于最前面的顶点附近的部分处。后支承销66被可转动地支承在导轨20处。后接合销64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后连接销62和后接合销64之间。更具体地,后接合销64设置在后联接构件60的位于后连接销62和后接合销64下方的顶点处。此外,后接合销64插入到驱动滑块40的第二凹槽部46中。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后接合销64位于后纵向凹槽46a内,更具体地,位于后纵向凹槽46a的后部处。另外,后接合销64用作后接合部。
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6描述导轨20的内部结构以及导轨20与每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3至图6所示,除了导轨20的设置有前引导构件30的部分之外,导轨2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在其任意位置处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导轨20包括底部21、向外倾斜壁部22a、外壁部22b以及内壁部23,底部21位于导轨20的最下部处。向外倾斜壁部22a连接至底部21的外端部并且沿斜向上向外的方向延伸。外壁部22b从向外倾斜壁部22a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内壁部23连接至底部21的内端部并且从该内端部向上延伸。底部21的内端部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定位在活动板12的右边缘部12b的内侧。另一方面,底部21的外端部定位在顶板1的凸缘部1b的外侧。
如图3所示,密封条90设置在顶板1的凸缘部1b与活动板12的右边缘部12b之间以密封住形成在凸缘部1b与右边缘部12b之间的间隙。驱动滑块40设置成位于密封条90下方。
用于保持密封条90的保持部25连接在外壁部22b的上端部处。保持部25包括横向壁部25a、外竖向壁部25b、内竖向壁部25c以及向内延伸部25d。横向壁部25a从外壁部22b的上端部向内延伸。外竖向壁部25b从外壁部22b的上端部向上延伸。内竖向壁部25c从横向壁部25a的内端部向上以及向下延伸。向内延伸部25d从内竖向壁部25c的侧表面向内延伸。凸缘部1b定位在形成于外竖向壁部25b和内竖向壁部25c之间的间隙中。
第一分隔壁部24a形成在外壁部22b的下端部处以便从该下端部向内延伸。第二分隔壁部24b形成在第一分隔壁部24a的内端部处以从该内端部向上延伸。第三分隔壁部24c形成在第二分隔壁部24b的侧表面上以从该侧表面向内延伸。第四分隔壁部24d形成在横向壁部25a的下表面上以从该下表面向下延伸。第三分隔壁部24c的内端部位于保持部25的内竖向壁部25c正下方。此外,第二分隔壁部24b位于第四分隔壁部24d正下方。
横向壁部25a、内竖向壁部25c、第二分隔壁部24b、第三分隔壁部24c以及第四分隔壁部24d构成滑块引导部27,滑块引导部27形成为与驱动滑块40的接合突出部48接合以引导驱动滑块40。另外,外壁部22b、第一分隔壁部24a、第二分隔壁部24b、第四分隔壁部24d以及横向壁部25a构成用于支承所述带100的带支承部28。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承壁部26a形成在内壁部23的上端部处以从该上端部向内延伸。第二支承壁部26b形成在第一支承壁部26a的内端部上以从该内端部向上延伸。第三支承壁部26c形成在第二支承壁部26b的上端部处以从该上端部向外延伸。第三支承壁部26c的外端部位于内壁部23内侧。
第一支承壁部26a、第二支承壁部26b以及第三支承壁部26c构成支承壁部26,该支承壁部26用于为前联接构件50的前支承销56和后联接构件60的后支承销66提供支承。如图3至图6所示,支承壁部26设置在活动板12的外端部表面内侧的位置处。前联接构件5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与驱动滑块40之间。另外,后支承销66用作后支承部。
如图3所示,限制块80在前接合销54附近的位置处固定在导轨20上以沿上下方向定位在底部21与第三分隔壁部24c之间。另外,前联接构件50和驱动滑块40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定位在内壁部23与内竖向壁部25c和第三分隔壁部24c之间。
如图4所示,后联接构件60的联接构件主体61定位在后支承销66附近以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位于内壁部23与驱动滑块40之间。从联接构件主体61的侧表面向内突出的后支承销66插入到形成在支承壁部26处的间隙(即,由第一支承壁部26a、第二支承壁部26b以及第三支承壁部26c限定的间隙)中。
如图5所示,接合突出部48设置在滑块主体42的侧表面处以从该滑块主体42的侧表面向外突出,接合突出部48在设置后接合销64的位置处由滑块引导部27支承。更具体地,当与接合突出部48的基部端部相比时,接合突出部48的端部形成为沿向上方向扩大,从而使得该端部与内竖向壁部25c接合。因此,能够避免驱动滑块40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位移。此外,后联接构件60的后接合销64插入到驱动滑块40的后纵向凹槽46a中。
如图6所示,功能支架70在设置后连接销62的位置处定位在后联接构件60内侧并且经由后连接销62连接至后联接构件60。
下面将参照图7描述密封条90的构造。在图7中以连续双点划线表示密封条90的在被附接之前的状态。密封条90具有与图2中示出的密封条9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的形状。
如图7所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密封条90包括包围住顶板1的凸缘部1b的基部91。基部91借助于保持部25而从基部91的底部受到支承。
更具体地,基部91形成为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具有基部主体92和芯部93,基部主体92的内端部(即,图7中的基部91的左上端部)与密封部97连接,芯部93嵌入基部主体92中并且具有U形横截面。内竖向壁部25c定位在凸缘部1b内侧。另一方面,外竖向壁部25b定位在凸缘部1b外侧。另外,在基部91上形成有从基部主体92的内周表面沿斜向下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第一内突出部94a、第二内突出部94b、以及外突出部95)。此外,上突出部96形成在基部主体92的外端部处(即,在图7中的基部主体92的右上端部处)。
密封部97形成为具有基本上C形的横截面并且包括密封部主体98和突出部99,密封部主体98的两个端部连接至基部主体92,突出部99连接至密封部主体98。内部空间由密封部主体98的内周表面和基部主体92的外周表面限定。
密封部97形成为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接触密封部主体98的外周表面,具体地,密封部97的侧表面接触活动板12的右边缘部12b。此外,当密封部97由于被活动板12推动而变形时,密封部主体98的下表面接触向内延伸部25d的上表面。
下面将参照图8描述活动板12的向上倾斜操作。在图8中示出了处于完成了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下的天窗装置10的主要与活动板12有关的竖向截面图。像图2的情况一样,在图8中以不同类型的线表示不同部件。
如图8所示,在驱动滑块40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向后移动的情况下,前接合销54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运动而沿向前方向在第一凹槽部44的后凹槽44a内相对地移位。然而,在此阶段,即使在驱动滑块40向后移动时,前联接构件50实际上未沿向后方向移位。
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后接合销64在第二凹槽部46的后纵向凹槽46a、倾斜后凹槽46b以及中间纵向凹槽46c内按上述顺序相对地且向前地移动。第二凹槽部46形成为朝向其前端部斜向上地延伸。因此,后接合销64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而向上移位。此外,后联接构件60沿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绕后支承销66转动而不沿向后方向移位。换而言之,后联接构件60以如下方式使功能支架70的后端部向上升起:后支承销66由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引导、而后接合销64由第二凹槽部46引导而移位。
因此,功能支架70沿逆时针方向绕前转动部72转动以使功能支架70的后端部上升而不沿向后方向移位。换而言之,功能支架70以上述方式执行向上倾斜操作。
直到从完全关闭状态开始到完成向上倾斜操作为止,前凹槽部32的上支承表面30a和下支承表面30b分别紧密地位于前支承销56上方和下方。因此,前支承销56在竖向方向上由前引导构件30向上及向下地支承。
活动板12响应于向上倾斜操作而绕前连接销52转动。因此,在活动板12转动过程中,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向前及向下挤压密封条90,密封条90沿前后方向设置在前边缘部12a前方。通常,在以施加于密封条90的大力反复地推动密封条90的情况下,密封条90损坏。为了避免密封条90的损坏,可能需要顶板1的凸缘部1b向前移位。
然而,根据该实施方式,天窗装置10构造成使得前连接销52沿前后方向位于前边缘部12a与前支承销56之间、并且在向上倾斜操作的过程中沿上下方向位于前边缘部12a与前支承销56之间,从而使得密封条90的损坏减少。
下面将参照图9描述活动板12的弹出(pop-up)操作。此外,在下面将参照图10描述活动板12的滑动操作。所述弹出操作是在活动板12的滑动操作之前执行的。此外,在弹出操作中,当活动板12从其完成了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向后移动时,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进一步竖起。
在图9中示出了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天窗装置10在弹出操作过程中主要与活动板12有关的截面图。在图10中示出了沿车辆的宽度方向所见的、天窗装置10在完成了滑动操作的状态下的主要与活动板12有关的截面图。像图2的情况一样,在图9和图10中不同类型的线用于天窗装置10的不同部件。
如图9所示,在驱动滑块40从完成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开始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前接合销54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位移而相对地从第一凹槽部44的后凹槽44a移位至前凹槽44b、并且最终移位至前凹槽44b的前端部。在该情况下,限制销58沿着限制块80的引导表面80b沿斜向后向上的方向移位。此外,在该情况下,前支承销56在前凹槽部32内向后移位以向上移位至前凹槽部32的后端部。因此,前联接构件50在向后移位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绕前支承销56转动。换而言之,前联接构件50以如下方式使功能支架70的前端部升起:前接合销54由驱动滑块40的第一凹槽部44引导、而前支承销56由前引导构件30引导以使前联接构件50移位。
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后接合销64在倾斜前凹槽46d和前纵向凹槽46e内按上述顺序相对地且向前地移动,以使后接合销64最终向上移动至前纵向凹槽46e的前端部。如上所述,第二凹槽部46形成为朝其前部沿斜向上的方向延伸。因此,在驱动滑块40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后接合销64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位移而向上移位。因此,后联接构件60在向后移位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绕后支承销66转动。
因此,功能支架70沿逆时针方向绕前转动部72转动以使其后端部在功能支架70向后移位时上升。根据实施方式,因为前接合销54在前凹槽44b的前端部处与前凹槽44b接合,所以在驱动滑块40从图9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前联接构件50也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位移而向后移位。此外,在该情况下,前支承销56在前引导构件30的倾斜凹槽部34和后凹槽部36内按上述顺序向后移位,以使前支承销56向上移位至后凹槽部36的后端部。因此,当前联接构件50向后移位时,前联接构件50沿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绕前接合销54转动。
另一方面,在该情况下,后联接构件60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位移而向后移位。因此,功能支架70沿顺时针方向绕后转动部74转动以使功能支架70的前端部在向后移位的同时上升。由此,活动板12转为处于活动板12沿前后方向沿着顶板1延伸的状态,因此,完成弹出操作。
如图10所示,在驱动滑块40从完成弹出操作的状态开始进一步向后移位的情况下,活动板12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位移而向后滑动。
下面将参照图11和图12详细地描述导轨20与每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图11所示,前支承销56插入到形成在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处的凹部中。支承壁部26连接至前引导构件30的后凹槽部36的后端部。因此,允许前支承销56从后凹槽部36移动至支承壁部26。如图11所示,前联接构件50的前支承销56定位在活动板12的外端部表面内侧。
如图12所示,从前联接构件50的下部向外突出的限制销58由滑块引导部27支承。在该情况下,滑块主体42的下表面接触限制销58的上表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前引导构件30用作第一引导部。第一凹槽部44用作第二引导部。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用作第三引导部。第二凹槽部46用作第四引导部。此外,前联接构件50的限制销58用作限制突出部。后联接构件60、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以及驱动滑块40的第二凹槽部46构成升降机构。
根据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下列优势和优点。根据实施方式,天窗装置10构造成包括导轨20、驱动滑块40以及功能支架70,其中,导轨20固定在顶板1上并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驱动滑块40被驱动为沿着导轨20沿前后方向移动,功能支架70支承活动板12。此外,天窗装置10包括前联接构件50,前联接构件50具有前连接销52、前接合销54以及前支承销56,其中,前连接销52连接至功能支架70的前部以能够相对于功能支架70转动,前接合销54位于前连接销52后方并且与驱动滑块40接合以能够相对于驱动滑块40转动,前支承销56位于前接合销54前方并且由导轨20可转动地支承。更进一步地,天窗装置10包括后联接构件60,后联接构件60连接在功能支架70的后部处并且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移位而使功能支架70的后部上升。导轨20设有前引导构件30,前引导构件30构造成将前支承销56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并且紧密地定位在前支承销56附近从而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定位在前支承销56上方和下方。第一引导部44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以将前接合销54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此外,更具体地,第一引导部44形成为紧密地定位在前接合销54附近以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紧密地定位在前接合销54上方和下方。
因此,前引导构件30的前支承销56控制为功能支架70提供支承的前联接构件50以使其不沿上下方向移位。此外,沿前后方向定位在前支承销56后方的前接合销54和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的第一凹槽部44控制前联接构件50以使其不沿上下方向移位。更进一步,前支承销56与前接合销54之间的距离越长,则功能支架70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backlash)可以被减小得越多。因此可以以天窗装置10的简单构造适当地避免活动板12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根据实施方式,密封条90设置在凸缘部1b处,凸缘部1b限定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当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前联接构件50的前连接销52沿前后方向位于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与前支承销56之间、并且沿上下方向位于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与前支承销56之间。因此,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的以前连接销52为中心的转动半径被适当且准确地减小,这可由此适当地避免密封条90被前边缘部12a挤压的量(即,密封条90被挤压的量)增大。因此,能够避免由于施加至密封条90的挤压力增大所引起的缺点,换而言之,能够避免由于密封条90被施加于其上的大挤压力反复地挤压所引起的密封条90的损坏、顶板1的凸缘部1b的位置沿向前方向移位的重新设置。
根据实施方式,前支承销56设置在联接构件主体51处以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联接构件主体51突出。此外,前引导构件30包括一对表面(即,上支承表面30a和下支承表面30b),所述一对表面沿竖向方向彼此远离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前支承销56位于上支承表面30a与下支承表面30b之间。因此,前联接构件50可以适当且准确地限制前支承销56的沿向上方向以及沿向下方向的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前接合销54设置在前联接构件50的联接构件主体51处以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联接构件主体51突出。第一凹槽部44形成在驱动滑块40的滑块主体42处以沿前后方向延伸。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前接合销54位于第一凹槽部44内。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凹槽部44适当地调节前联接构件50的前接合销54的沿向上方向以及沿向下方向的位移。
根据实施方式,限制销58设置在前联接构件50的联接构件主体51处以在前接合销54前方的位置处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联接构件主体51突出。限制块80设置在导轨20处,限制块80具有后限制表面80a,所述后限制表面80a用于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后限制表面80a与限制销58接触的方式限制限制销58的沿向后方向的位移。因此,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限制销58接触限制块80的后限制表面80a,从而适当地控制前联接构件50以使其不沿向后方向移动。
根据实施方式,前引导构件30设有前限制表面30c,前限制表面30c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前限制表面30c接触前支承销56的方式限制前联接构件50的沿向前方向的运动。因此,可以通过接触前限制表面30c的前支承销56适当地避免前联接构件50的沿向前方向的位移。此外,除了通过接触后限制表面80a的前支承销56来限制前联接构件50的沿向后方向的运动之外,功能支架70的沿前后方向的反冲可以进一步减小。
根据实施方式,天窗装置10包括后联接构件60,后联接构件60具有后连接销62、后接合销64以及后支承销66,其中,后连接销62连接在功能支架70的后部处以能够相对于功能支架70转动,后接合销64位于后连接销62前方并且与驱动滑块40接合以能够相对于驱动滑块40转动,后支承销66位于后接合销64前方并且由导轨20可转动地支承。导轨20设有支承壁部26,支承壁部26构造成将后支承销66引导为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定位在后支承销66附近(即,以紧密地定位在后支承销66上方和下方)。此外,第二凹槽部46(即,后纵向凹槽46a)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通过第二凹槽部46(即,后纵向凹槽46a)来引导后接合销64的位移。此外,第二凹槽部46(即,后纵向凹槽46a)定位在后接合销64附近(即,紧密地定位在后接合销64上方和下方。
因此,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因为支承壁部26的第一支承壁部26a和第三支承壁部26c分别紧密地定位在后支承销66的上方和下方,所以后支承销66由支承壁部26沿向上和向下方向支承。此外,因为驱动滑块40的第二凹槽部46(即,后纵向凹槽46a)紧密地定位在后接合销64的上方和下方,所以后接合销64由第二凹槽部46沿向上和向下方向支承。换而言之,支承所述功能支架70的后联接构件60构造成通过与支承壁部26接合的后支承销66而不沿向上和向下方向移位、并且通过与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的第二凹槽部46接合的后接合销64而不沿向上和向下方向移位。因此,可以进一步适当地控制在天窗装置10时活动板12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天窗装置10可以修改如下。
密封条90的构造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保持部25可以构造成使得密封条90的基部91仅被保持在形成于内竖向壁部25c与凸缘部1b之间的空间内、而不是形成为具有U形横截面的基部主体92被保持在形成于外竖向壁部25b与内竖向壁部25c之间的空间内。在该情况下,可以从保持部25去除外竖向壁部25b。替代性地,保持部25可以修改成使得密封条90的基部91仅被保持在形成于外竖向壁部25b与凸缘部1b之间的空间内。在该情况下,可以从保持部25去除内竖向壁部25c。更进一步,可以响应于顶板1的凸缘部1b的构造而适当地改变密封条90的基部91的构造。换而言之,只要密封条90构造成设置在顶板1的凸缘部1b与活动板12的边缘部之间、以及构造成密封形成在其间的间隙,就可以采用包括已知的密封条在内的任何期望的密封条。
根据实施方式,前限制表面30c形成在前引导构件30处(见图2),前限制表面30c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前联接构件50的前支承销56接触前限制表面30c的方式限制前联接构件50的向前运动。然而,天窗装置10可以修改成使得在活动板12处于关闭状态时前限制表面形成在前联接构件50的限制销58前方以与限制销58接触,从而限制前联接构件50的向前运动。在该情况下,具有前限制表面的构件可以与限制块80一起一体地形成为单元。
第四引导部的构造不限制于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第二凹槽部46。例如,代替形成为在驱动滑块40的滑块主体42处凹进的第二凹槽部46,驱动滑块40的滑块主体42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滑块主体42突出,以形成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后接合销64上方和下方的部分,从而形成第四引导部。换而言之,任意期望的构造都可以适用为第四引导部,只要将第四引导部构造成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以将后接合销64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后接合销64的上方和下方。
第三引导部的构造不限制于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导轨20的支承壁部26。例如,可以采用第三引导部的任意期望的构造,只要将第三引导部构造成形成在导轨20处以将后支承销66引导成响应于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后联接构件60的后支承销66的上方和下方。
升降机构不限制于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后联接构件60和驱动滑块40。例如,天窗装置10可以构造成使得后联接构件60借助于另一个驱动滑块而上升,所述另一个驱动滑块与驱动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驱动滑块40分开且独立于驱动滑块40而设置在天窗装置10处。在该情况下,后联接构件60的所述附加设置的驱动滑块可以与前联接构件50的驱动滑块40一起被驱动。
如上所述,因为限制销58设置在前联接构件50处、并且具有后限制表面80a的限制块80固定在导轨20处,所以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限制销58接触后限制表面80a的方式可以将前联接构件50适当且准确地控制成不沿向后方向移动。然而,在前联接构件50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前后方向的反冲不带来缺点的情况下、或在通过其它装置控制前联接构件50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前后方向的反冲的情况下,可以从天窗装置10中省略限制块80,即,后限制表面80a。
如上所述,前限制表面30c形成在前引导构件30处以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以前支承销56接触前限制表面30c的方式适当且准确地限制前联接构件50的向前运动。然而,在前联接构件50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前后方向的反冲不带来缺点的情况下,或在通过其它装置控制前联接构件50在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前后方向的反冲的情况下,可以从天窗装置10中省略前限制表面30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条90设置在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处。然而,密封条90不限制于上述构造。例如,密封条90可以设置在活动板12的边缘部处。在将密封条90设置在活动板12的边缘部处的情况下,设置在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处的密封条90在响应于活动板12的转动而被位于密封条90前方的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向后压的同时被向上推。通常,在以施加于密封条90的大挤压力反复地挤压密封条90的情况下,密封条90的损坏可能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实施方式,当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前联接构件50的前连接销50沿前后方向定位在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与前支承销56之间、并且沿竖向方向定位在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与前支承销56之间。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被施加于密封条90的大挤压力反复地挤压所引起的密封条90的损坏的发展。此外,为了避免密封条90的损坏的发展,可以避免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被重新设置成沿向前方向移位。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因为在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前连接销52沿前后方向以及沿上下方向定位在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与前支承销56之间,以使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12a的以前连接销52为中心的转动半径可以被适当地减小,所以可由此控制密封条90的通过前边缘部12a的挤压量的增大。然而,在形成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的位置能够沿向前方向移位(能够重新设置)以使密封条90的挤压量减小的情况下,前连接销52的设置位置可以设置在不同位置处,例如,在沿前后方向处于前支承销56后方的位置。
第二引导部的构造不限制于如作为示例在上面所描述的驱动滑块40的第一凹槽部44。例如,代替在驱动滑块40的滑块主体42处形成为凹进的第一凹槽部44,驱动滑块40的滑块主体42的侧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突出以形成作为第二引导部的突出部,当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该作为第二引导部的突出部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前接合销54上方和下方。换而言之,只要第二引导部形成在驱动滑块40处并且构造为将前接合销54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构造为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前接合销54上方和下方或者沿竖向方向接触接合销54的上部和下部,则任何期望的构造都可适用于第二引导部。
第一引导部的构造不限制于如作为示例在上面所描述的前引导构件30。更具体地,只要第一引导部设置在导轨20处并且构造为将前支承销56引导成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前联接构件50的前支承销56上方和下方或者接触前支承销56的上部和下部,则任何期望的构造都可适用于第一引导部。
下面将描述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和修改的示例中想到的技术构思。
天窗装置10包括后联接构件60,后联接构件60具有后连接销62、后接合销64以及后支承销66,其中,后连接销62相对可转动地连接在功能支架70的后部处,后接合销64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位在后连接销62前方并且与驱动滑块40以相对可转动的方式接合,后支承销66定位在后接合销64前方并且由导轨20可转动地支承。导轨20设有第三引导部(即,支承壁部26),该第三引导部构造成将后支承销66引导为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后联接构件60的后支承销66的上方和下方。驱动滑块40设有第四引导部(即,第二凹槽部46),该第四引导部构造成将后接合销64引导为响应于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以及构造成在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后接合销64的上方和下方。后联接构件60、第三引导部以及第四引导部构成升降机构。
因此,在驱动滑块40从完全关闭状态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后联接构件60的后支承销66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运动而由第三引导部(即,支承壁部26)引导,并且后接合销64由驱动滑块40的第四引导部(即,第二凹槽部46)引导,从而使功能支架70的后端部上升(即,向上倾斜模式)。当天窗装置1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因为第三引导部紧密地定位在后支承销66上方和下方,所以后支承销66的上部和下部由第三引导部支承,从而能够避免后支承销66的沿上下方向的位移。此外,因为第四引导部紧密地定位于后接合销64上方和下方,所以后接合销64沿上下方向由第四引导部支承,从而能够避免后接合销64的沿上下方向的位移。
接着,在驱动滑块40从完成了向上倾斜操作的状态进一步向后移位的情况下,后联接构件60的后支承销66响应于驱动滑块40的向后运动而由第三引导部(即,支承壁部26)引导,并且后接合销64由第四引导部(即,第二凹槽部46)引导,从而使功能支架70的后端部进一步上升(即,完成弹出操作)。
因此,为功能支架70的后部提供支承的后联接构件60受到控制从而不通过导轨的第三引导部(即,支承壁部26)而沿上下方向移位。此外,驱动滑块40受到控制从而不通过与第四引导部(即,第二凹槽部46)接合的后接合销64而沿上下方向移位。因此,可以进一步准确且适当地控制活动板12的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因此,可以以较简单的构造实现顶部装置,当活动板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该顶部装置控制活动板的沿竖向方向的反冲。

Claims (5)

1.一种顶部装置(10),所述顶部装置(10)构造成使设置在车辆的顶板(1)的开口部(2)处的活动板(12)打开和关闭,并且所述顶部装置(10)包括作为打开操作模式和关闭操作模式的向上倾斜模式和滑动模式,所述顶部装置(10)包括: 
导轨(20),所述导轨(20)固定在所述顶板(1)处并且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驱动滑块(40),所述驱动滑块(40)被驱动为沿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沿着所述导轨(20)移动; 
功能支架(70),所述功能支架(70)支承所述活动板(12); 
前联接构件(50),所述前联接构件(50)连接在所述功能支架(70)的前部处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功能支架(70)转动,并且所述前联接构件(50)包括连接部(52)、接合部(54)以及支承部(56),所述连接部(52)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功能支架(70)的所述前部处,所述接合部(54)沿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定位在所述连接部(52)后方并且与所述驱动滑块(40)接合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驱动滑块(40)转动,所述支承部(56)定位在所述接合部(54)前方并且由所述导轨(20)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导轨(20)转动;以及 
升降机构(60,26,46),所述升降机构(60,26,46)连接在所述功能支架(70)的后部处、并且构造成响应于所述驱动滑块(40)的运动而使所述功能支架的所述后部升起,其中, 
所述导轨(20)设有第一引导部(30),所述第一引导部(30)构造成将所述支承部(56)引导为响应于所述活动板(12)的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并且所述第一引导部(30)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沿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支承部(56)的上方和下方;以及 
所述驱动滑块(40)设有第二引导部(44),所述第二引导部(44)构造成将所述接合部(54)引导为响应于所述活动板(12)的所述打开和关闭操作而移位,并且所述第二引导部(44)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沿所述竖向方向紧密地定位在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接合部(54)的上方和下方, 
其中,所述支承部(56)形成为沿车辆宽度方向从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主体(51)突出,所述第一引导部(30)包括第一支承表面(30a)和第二支承表面(30b),所述第一支承表面(30a)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30b)彼此相向而沿所述竖向方向在它们之间保持距离、并且沿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部(56)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承表面(30a)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30b)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部装置(10),还包括密封条(90),所述密封条(90)位于所述顶板(1)的开口边缘部(1b)处或者位于所述活动板(12)的边缘部处,其中,在执行向上倾斜操作时,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连接部(52)沿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定位在所述活动板(12)的前边缘部与所述支承部(56)之间、并且沿所述竖向方向定位在所述活动板(12)的所述前边缘部与所述支承部(5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部装置(10),其中,所述接合部(54)形成为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从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主体(51)突出,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凹槽部(44),所述凹槽部(44)形成在所述驱动滑块(40)的主体(42)处、并且沿所述车辆的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所述接合部(54)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定位在所述凹槽部(4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部装置(10),其中,所述前联接构件(50)包括限制突出部(58),所述限制突出部(58)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从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主体(51)突出,并且,所述导轨(20)包括后限制表面(80a),所述后限制表面(80a)构造成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以所述限制突出部(58)接触所述后限制表面(80a)的方式限制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向后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顶部装置(10),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30)包括前限制表面(30c),所述前限制表面(30c)构造成在所述活动板(12)处于所述完全关闭状态时以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所述支承部(56)接触所述前限制表面(30c)的方式限制所述前联接构件(50)的沿所述车辆的向前方向的运动。 
CN201110302830.6A 2010-11-05 2011-09-28 顶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2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8696A JP5664134B2 (ja) 2010-11-05 2010-11-05 ルーフ装置
JP2010-248696 2010-11-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2305A CN102452305A (zh) 2012-05-16
CN102452305B true CN102452305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674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283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2305B (zh) 2010-11-05 2011-09-28 顶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98163B2 (zh)
EP (1) EP2450211B2 (zh)
JP (1) JP5664134B2 (zh)
CN (1) CN102452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6940B2 (ja) * 2012-05-17 2016-04-2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装置
JP6007585B2 (ja) 2012-05-17 2016-10-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ルーフ装置
JP6225753B2 (ja) * 2014-02-28 2017-11-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6225752B2 (ja) * 2014-02-28 2017-11-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9690007B (zh) * 2016-09-09 2020-01-10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动力滑动窗
DE202016107342U1 (de) * 2016-12-23 2018-03-26 Rehau Ag + Co Dichtungselement für ein Kfz-Schiebedach
US10239391B1 (en) 2017-09-26 2019-03-26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liding apparatus for sunroof of an automobile
US10618387B2 (en) * 2018-09-06 2020-04-14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unroof rail guide assembly
US10532639B1 (en) * 2018-09-06 2020-01-14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Holding assembly for a sunroof rail system
US10647185B2 (en) 2018-10-11 2020-05-12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Drive link apparatus for use with vehicle sunroofs
US10618388B1 (en) 2018-10-11 2020-04-14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unroof high speed catch device
CN114340929B (zh) * 2019-08-27 2022-07-01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天窗单元
JP7443917B2 (ja) 2020-04-30 2024-03-0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サンルー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0428A (en) * 1987-05-22 1989-05-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un-roof structure of a vehicle body
CN2771016Y (zh) * 2004-12-28 2006-04-12 张志成 汽车天窗驱动装置
CN1886278A (zh) * 2003-12-03 2006-12-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890125A (zh) * 2003-12-03 2007-01-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活动顶篷装置
CN101428547A (zh) * 2008-12-08 2009-05-13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
CN201342926Y (zh) * 2008-12-08 2009-11-11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7A (en) * 1852-06-15 Cast-iron cab-wheel
JP3002239B2 (ja) * 1989-11-30 2000-01-24 ベバスト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3295883B2 (ja) * 1993-07-21 2002-06-24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サンルーフ装置
DE102004018461A1 (de) 2004-04-16 2005-11-03 Arvinmeritor Gmbh Schiebedachsystem
DE102005059287B4 (de) 2005-12-12 2007-10-18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wenigstens einem oberhalb eines festen Fahrzeugdachs verschiebbaren Deckel
DE102006002064B4 (de) 2006-01-16 2008-03-20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einem oberhalb eines festen Dachabschnitts verschiebbaren Deckel
DE102006062543B4 (de) 2006-12-29 2009-04-09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einem oberhalb des Daches verschiebbaren Dachteil
DE102007004258A1 (de) * 2007-01-23 2008-07-24 Webasto Ag Fahrzeugdach mit einem öffnungsfähigen Dachteil
EP2078630B1 (en) 2008-01-10 2011-03-16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0428A (en) * 1987-05-22 1989-05-16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un-roof structure of a vehicle body
CN1886278A (zh) * 2003-12-03 2006-12-2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天窗装置
CN1890125A (zh) * 2003-12-03 2007-01-0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活动顶篷装置
CN2771016Y (zh) * 2004-12-28 2006-04-12 张志成 汽车天窗驱动装置
CN101428547A (zh) * 2008-12-08 2009-05-13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
CN201342926Y (zh) * 2008-12-08 2009-11-11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导向联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50211B2 (en) 2022-02-16
US8398163B2 (en) 2013-03-19
JP2012096765A (ja) 2012-05-24
CN102452305A (zh) 2012-05-16
EP2450211B1 (en) 2016-07-20
EP2450211A3 (en) 2013-04-10
US20120112498A1 (en) 2012-05-10
JP5664134B2 (ja) 2015-02-04
EP2450211A2 (en) 2012-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2305B (zh) 顶部装置
CN102463879B (zh) 篷顶装置
CN101253061B (zh) 具有能在顶篷上方移动的一个顶篷件的车辆顶篷
JP6622647B2 (ja) 電動サンシェードサンルーフ構造
CN102189917B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KR101477999B1 (ko) 차량용 개방 루프 구조
CN103358864B (zh) 天窗装置
CN101844505B (zh) 天窗装置的导流器
CN105459768B (zh)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CN105313653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组件
JPH07164890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2431426B (zh) 用于车辆的顶部设备
JP2006341757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990294B (zh) 车辆的遮阳装置
JP4105637B2 (ja) 車両用の屋根組立体
US6942285B2 (en) Vehicle and roof assembly
US7367614B2 (en) Multi-panel sunshade device
US7950732B2 (en)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KR101466467B1 (ko) 선루프용 개폐장치
JP2018131020A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WO2023058638A1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7289389B1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2543123Y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JPH0734752Y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
JP2922774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