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0294B - 车辆的遮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遮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0294B
CN1990294B CN2006101714540A CN200610171454A CN1990294B CN 1990294 B CN1990294 B CN 1990294B CN 2006101714540 A CN2006101714540 A CN 2006101714540A CN 200610171454 A CN200610171454 A CN 200610171454A CN 1990294 B CN1990294 B CN 1990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n shield
sliding part
rear portion
vehicl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71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0294A (zh
Inventor
上原达明
中村晃之
加藤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574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784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798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0351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844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102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25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5018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chiyo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0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0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遮阳装置具有多个遮阳板、设置在遮阳板侧方的前部和后部滑动件、导轨、驱动源、可自由卡合脱离地连接相邻遮阳板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由包括形成在一遮阳板侧的凸轮销、和形成在另一遮阳板侧且端部开口的凸轮槽的凸轮机构构成,遮阳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后端并向后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倾斜导轨;和形成在预定时刻的前部滑动件上部的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遮阳板打开时,对于后方的遮阳板,后部滑动件沿倾斜导轨上升到预定位置,使凸轮销在凸轮槽内移动,前部滑动件以后部滑动件为转动中心并通过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而上升,通过使凸轮销从凸轮槽的端部脱离,前方的遮阳板移动到后方并位于后方的遮阳板之下。

Description

车辆的遮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车顶的内开口部的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遮阳装置的一例,可举出专利文献1,该遮阳装置具有:多个遮阳板,其安装在车辆车顶的内开口部,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闭自如,在关闭状态下,该多个遮阳板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其设置在各遮阳板的侧方;导轨,其对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直线移动进行导向;驱动源,其连接在位于最前方的遮阳板上;以及连接机构,其以可自由卡合和脱离的方式连接相邻的遮阳板之间,以使各遮阳板联动开闭,并且,将遮阳板重叠地收纳在导轨的后部。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通过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侧的卡合部和导向部,将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侧的下压导向部压低,由此将前方的遮阳板重叠地收纳在后方的遮阳板之上。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记载有将遮阳板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收纳的技术,若标注该文献的标号来进行说明,则记载如下:使形成在后部滑动遮阳板18上的前部导向轴颈29和后部导向轴颈30落入从导向路38向斜下方倾斜的前部支路40和后部支路41中,从而使后部滑动遮阳板18位于下方。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导杆结构,该结构用于在相当于上述导向轴颈的导向销通过相当于上述导向路的导向切口部分的车辆用滑动升降式车顶结构中相当于上述遮阳板的滑动盖。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1156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189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348567号公报。
与压低后方的遮阳板侧以进行收纳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相比,如果采用使后方的遮阳板上升,并在其下方重叠收纳前方的遮阳板的结构,则由于能够将导轨与车辆的车顶外板之间的高度空间充当容纳空间,所以能够取得增大车室内后部的室内高度这一好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车辆的遮阳装置使后方的遮阳板上升,并在其下方重叠地收纳前方的遮阳板,从而结构简单,经济性优越。
此外,作为其它问题,在品质方面,极力减小遮阳板在移动时和收纳时的晃动非常重要。因此,希望滑动件(指上述的前部导向轴颈29、后部导向轴颈30等)没有晃动地插入嵌合在导轨(指上述导向路38、前部支路40、后部支路41等)中,特别是,如果具有使滑动件与导轨进行面接触的结构,则增大了滑动件的稳定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晃动。
对于此点,若着眼于上述前部导向轴颈29、后部导向轴颈30的形状,则能够推测这样的处置:使两个导向轴颈的侧面视图都呈平行四边形,从而与作为主要路径的导向路38、以及前部支路40和后部支路41的双方进行面接触。但是,当在使这样的滑动件的面接触部位在途中改变的结构的情况下,面接触的部位很容易受到各构成部件的装配误差和制造误差等的影响,存在着难以获得稳定的面接触功能的问题。例如,在导向路38中,即使在前部导向轴颈29、后部导向轴颈30没有晃动地移动时,在前部支路40、后部支路41中也会由于上述误差而间隔变大,从而容易引起产生晃动等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被创造出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车辆的遮阳装置即使在途中改变滑动件相对于导轨的面接触的部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滑动件的晃动。
此外,其它的问题如下所述。在遮阳装置中采用如下的结构:以在关闭遮阳板时,在遮阳板之间不会产生间隙的方式,将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重叠在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上,或是使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相对接等。
这样地,在关闭状态下,在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相接触或相接近的结构中,在遮阳板的打开动作中,例如在使后方的遮阳板转动到后上方时,就存在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与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产生干涉的危险。
本发明也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被创造出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车辆的遮阳装置能够在使后方的遮阳板转动到后上方并上升,然后在其下方重叠地收纳前方的遮阳板的结构中,使各遮阳板在开闭时顺畅地卡合或脱离。
此外,其它的问题如下所述。由于上述的滑动件的晃动等,当滑动件被收纳到收纳部时,由于滑动件滑动时的振动而产生噪声,进而,在导轨中的滑动件滑动面的切换位置会产生冲击声。这些噪声使车辆的乘员产生不适感,此外,对于开闭体的滑动结构来说,由于反复打击(冲击)所造成的破损、劣化、寿命缩短等,也不是优选的。
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防止在导向销通过导向切口部分时产生冲击音,弹性地形成导向切口部分的截面,并且使该截面变窄。这样,通过与摩擦制动器同样的原理来抑制晃动,防止冲击音。该技术虽然可以有效地用于防止晃动,但根据与摩擦制动器相同的原理,被认为是牺牲了平滑的滑动。而且,为了形成面接触状态,要提高接触压力,具体地说,使导向路径变窄,从而使其能够进一步弹性变形,因此,被认为是接触面的损耗很大。此外,该结构采用复杂的导向切口部分,以便不切换滑动面就能完成,从而被认为会在制造或更换等的工序中产生过大的负担。
本发明也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被创造出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其能够减小在导轨中的滑动件滑动面的切换位置上容易产生的噪声。
此外,其它问题如下。如果在开闭动作中的遮阳板上加载由车辆的搭乘者误将头部或手碰到等而引起的向上的强制外力,则有时相邻的遮阳板之间的卡合会脱离。恢复该脱离的卡合,对于用户侧来说是很难进行的,因此,在以往必须委托生产商侧进行修复。
本发明也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被创造出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其即使在遮阳板间发生卡合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修复。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遮阳装置具有:多个遮阳板,它们安装在车辆车顶的内开口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开闭自如,并且在关闭状态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其设置在各遮阳板的侧方;导轨,其对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直线移动进行导向;驱动源,其连接在位于最前方的遮阳板上;和连接机构,其可自由卡合和脱离地连接相邻的遮阳板之间,以使各遮阳板联动地开闭,该遮阳装置由如下结构构成:在所述导轨的后部上方,使后方的遮阳板上升,并在其下方重叠地容纳前方的遮阳板,该遮阳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由凸轮机构构成,该凸轮机构具有:形成在一方的遮阳板侧的凸轮销;以及形成在另一方的遮阳板侧,并且端部开口的凸轮槽,该遮阳装置包括:倾斜导轨,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后端,并向后斜上方延伸设置;和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其形成为在后部滑动件在该倾斜导轨中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位于前部滑动件的上部,在遮阳板进行打开动作时,对于后方的遮阳板来说,后部滑动件沿所述倾斜导轨上升到所述预定位置,接着通过使所述凸轮销在所述凸轮槽内移动,前部滑动件以后部滑动件为转动中心并通过所述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而上升,通过使所述凸轮销从所述凸轮槽的端部脱离,前方的遮阳板移动到后方,并位于后方的遮阳板之下。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将前方的遮阳板重叠地容纳在后方的遮阳板之下,从而成为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的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的周围设置有前部滑动件抵接用的位置偏移防止壁部,该位置偏移防止壁部用于在后方的遮阳板到达容纳位置时,从前后将该遮阳板夹入在该位置偏移防止壁部与所述倾斜导轨之间,以防止该遮阳板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上升从而处于容纳状态的遮阳板的晃动。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机构中,所述凸轮销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侧,所述凸轮槽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侧,该凸轮槽具有倾斜状的上部凸轮面和下部凸轮面,并沿后斜下方延伸设置,该凸轮槽的下端部由开口的形状构成,在遮阳板进行关闭动作时,所述下部凸轮面的下端比所述上部凸轮面的下端更加位于下方,以便将直线移动到前方的处于脱离状态的凸轮销卡合导向到凸轮槽内。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能够在关闭动作时使遮阳板之间的卡合动作顺利进行。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滑动面包括:第1滑动面,其与所述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和第2滑动面,其与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所述车辆的遮阳装置具有单体的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并通过从所述各上表面部受到的反力,将所述第1滑动面、所述第2滑动面分别按压在所述导轨的底面部、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当后部滑动件位于导轨上时,第1滑动面被按压在导轨的底面部,当后部滑动件位于倾斜导轨上时,第2滑动面被按压在倾斜导轨的底面部。这样,即使当后部滑动件与轨道(导轨、倾斜导轨)的面接触部位在途中改变的情况下,也由于能够总是使后部滑动件对于轨道(导轨、倾斜导轨)稳定地面接触,所以能够减小后部滑动件的晃动。此外,由于弹簧机构通过单体,兼起到将第1滑动面按压在导轨的底面部的作用,和将第2滑动面按压在倾斜导轨的底面部的作用,所以能够使后部滑动件成为简单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机构被安装在所述后部滑动件上,并且包括:按压部件,其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和金属制的板簧,其设置在介于该按压部件与所述后部滑动件之间。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通过使弹簧机构的板簧由金属制成,能够使弹簧机构的耐久性提高。进而,通过使用容易加工的片簧,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的转动中心即瞬时中心被配设在与该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前方。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在遮阳板进行打开动作时,由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沿离开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的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之间的干涉。反之,在遮阳板进行关闭动作时,当后方的遮阳板向后下方转动时,由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从比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高的位置,以前部滑动件为瞬时中心向下方转动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干涉。并且,所谓前部滑动件被配设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相同的位置的状态,意味着从侧面观察时,前部滑动件的一部分重叠在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的遮阳装置设置有:第1缓冲部件,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倾斜导轨内的滑动件滑动槽的至少一部分上,用于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晃动;和第2缓冲部件,其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从所述倾斜导轨移动到所述导轨时的冲击。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在后部滑动件移动时,通过第1缓冲部件和第2缓冲部件与后部滑动件抵接,能够对由后部滑动件的晃动引起的振动、以及滑动件滑动面的切换(从导轨到倾斜导轨的切换、或从倾斜导轨到导轨的切换)这一结构引起的撞击声或冲击这些不同噪声的发生源进行处置,能够谋求降低噪声。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和第2缓冲部件与所述倾斜导轨分体设置。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通过采用分体的缓冲部件,能够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能够容易地进行装配和更换。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遮阳板的侧方安装有形成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支撑托架,所述凸轮机构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凸轮销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所述凸轮槽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当在相邻的遮阳板间产生卡合脱开,从而凸轮销脱离正常的移动轨迹时,在遮阳板朝打开方向动作时,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向后方按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在预定位置,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被解除由所述导轨施加的上下位移的限制,从而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以使凸轮销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即使在前方的遮阳板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卡合脱开的情况下,前方的上述遮阳板中的上述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也能够发挥按压后方的上述遮阳板中的上述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的作用,从而在遮阳板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再次使凸轮销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并通过其后的遮阳板向闭锁方向的移动而恢复到卡合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与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接触的时刻,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并未接触,通过使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来提升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以避免与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的对接冲突。
根据该遮阳板装置,由于能够避免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与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的对接冲突,所以能够长期间地维持遮阳板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当使前方的遮阳板重叠地容纳在后方的遮阳板之下时,成为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的遮阳板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在遮阳板上形成的滑动件的晃动,从而能够使遮阳板装置的品质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使后方的遮阳板向后上方转动,同时,使其上升,将前方的遮阳板重叠地容纳在其之下,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进行遮阳板的开闭时,能够防止前方的上述遮阳板的后端部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干涉,能够使各遮阳板顺利地卡合和脱离,所以能够使遮阳板装置的质量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在倾斜导轨上滑动件滑动时的噪声、或滑动件滑动面切换时产生的撞击声。从而,能够降低乘员的不适感。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在遮阳板的卡合脱开的情况下,也由于能够自动地修复,所以不必委托生产厂家等进行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遮阳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遮阳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的B-B线的剖面图。
图5是凸轮机构的详细说明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遮阳装置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图7是上层导轨的后端周围的放大图。
图8是倾斜导轨周围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导轨为单层,并将在导轨的上部设置切口的情况来作为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的形成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作为凸轮机构,在前方的遮阳板侧形成凸轮槽,在后方的遮阳板侧形成凸轮销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1是关于第1变形例的附图,表示弹簧机构在分解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关于第1变形例的附图,表示弹簧机构在安装在后部滑动件上的状态下的沿图11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关于第1变形例的附图,是后部滑动件位于下层导轨上时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关于第1变形例的附图,是后部滑动件位于倾斜导轨上时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图15是关于第2变形例的附图,是遮阳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关于第2变形例的附图,是倾斜导轨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关于第2变形例的附图,是关于倾斜导轨周围的后部滑动件的动作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图18是关于第2变形例的附图,是后部滑动件位于倾斜导轨上时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图19是关于第3变形例的附图,是遮阳板的瞬时中心周围的说明图。
图20是关于第4变形例的附图,是表示遮阳板移动时的状况的放大剖面图。
图21是关于第4变形例的附图,是应用本发明之外的比较例中的遮阳板的放大剖面图。
图22是关于第4变形例的附图,是作用说明图。
标号说明
1…遮阳装置
4…内开口部
5A~5C…遮阳板
6A~6C…前部滑动件
7A~7C…后部滑动件
8…导轨
8A…上层导轨
8B…下层导轨
9…驱动源
10…连接机构
11A~11C…支撑托架
16…推拉式缆线
17…凸轮机构
18…凸轮销
19…凸轮槽
19a…上部凸轮面
19b…下部凸轮面
20…倾斜导轨
21…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
22…位置偏移防止壁部
71…下表面(第1滑动面)
72…后部倾斜面(第2滑动面)
90…弹簧机构
91…板簧
92…压紧部件
201…上侧缓冲部件(第1缓冲部件)
202…下侧缓冲部件(第2缓冲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遮阳板由3块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遮阳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遮阳装置1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3、图4分别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沿B-B线的剖面图。在图1中,在车辆的车顶外板2上安装有用假想线表示的矩形形状的玻璃板3。玻璃板3除了可以是相对于车顶外板2固定的类型,也可以是倾斜式或滑动式等的可动类型。
在车室的顶蓬内部内置有遮阳装置1,用于进行从玻璃板3的采光和遮光。遮阳装置1具有:多个遮阳板5A~5C,其安装在车顶的内开口部4上,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开闭自如,在关闭状态下,该多个遮阳板5A~5C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前部滑动件6A~6C和后部滑动件7A~7C,其设置在各遮阳板5A~5C的侧方;导轨8,其对前部滑动件6A~6C和后部滑动件7A~7C的直线移动进行导向;驱动源9,其连接到位于最前方的遮阳板5A上;以及连接机构10,其以可自由卡合和脱离的方式连接相邻的遮阳板之间(指5A和5B之间、5B和5C之间的关系),以便各遮阳板5A~5C联动开闭。
在遮阳板5A~5C的左右的边缘部,安装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托架11A~11C。作为该安装方式的一例,如图3所示,将支撑托架11A构成为上下分割的两部分,即:支撑托架11Aa和11Ab,并且,将从上下夹持遮阳板5A的边缘部的这些支撑托架11Aa、11Ab用未图示的紧固件进行一体化等。支撑托架11A~11C(图1)由树脂材料等成型。
如图2所示,在支撑托架11A~11C中的车宽方向的外表面侧,分别突出形成有前部滑动件6A~6C和后部滑动件7A~7C。遮阳板5A~5C由于前部滑动件6A~6C和后部滑动件7A~7C被左右的导轨8导向而进行直线移动,从而沿车辆前后方向滑动开闭。
对构成导轨8的导向框架12进行说明。导向框架12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具有恒定截面形状的部件,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型材构成。如图3所示,导向框架12位于内开口部4周围的内置顶板13的上方,其车宽方向的一端侧被插入固定在装饰材料14上,装饰材料14被安装在内置顶板13的边缘部,导向框架12的另一端侧被固定在未图示的车体侧的框架上。另外,上述支撑托架11A~11C(图2)在其一部分安装在装饰材料14上的状态下,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
在导向框架12上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导轨8。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8由上层导轨8A与下层导轨8B这上下两层构成。上层导轨8A、下层导轨8B被水平状的分隔板部8C分隔,从而分别构成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开口的矩形截面空间。在图2中,各后部滑动件7A~7C都由下层导轨8B导向,并且,除了最前方的遮阳板5A,至少遮阳板5B、5C的前部滑动件6B、6C成为由上层导轨8A导向的结构。因此,支撑托架11B、11C被形成为,其各前端部11Bb、11Cb通过相对于形成了后部滑动件7B、7C的基体部11Ba、11Ca倾斜的阶梯部而成为高位置,并且,前部滑动件6B、6C形成在该高位置的前端部11Bb、11Cb的侧面。虽然遮阳板5A的前部滑动件6A被下层导轨8B导向,但也可以使其被上层导轨8A导向。
在图3中,在导向框架12的上表面与玻璃板3侧之间,安装有遮蔽部件15。此外,在导向框架12中,在下层导轨8B的下方形成有缆线槽8D、8E,该缆线槽8D、8E用于贯通插入推拉式缆线16。推拉式缆线16通过图1所示的驱动源9(电动机等)而进行推拉动作,其前端连接在遮阳板5A的支撑托架11A上。缆线槽8D是使推拉式缆线16的前端侧贯通插入的所谓的驱动路径用槽,缆线槽8E是使另一方的导向框架12用的推拉式缆线16的末端侧贯通插入的所谓的空闲路径用槽。
其次,参考图2对上述连接机构10进行说明。连接机构10由凸轮机构17构成。凸轮机构17具有在遮阳板5A与遮阳板5B之间的关系中、以及在遮阳板5B与遮阳板5C之间的关系中,形成在一方的遮阳板侧的凸轮销18、和形成在另一方的遮阳板侧,并为了使凸轮销18卡合和脱离而端部开口的凸轮槽19。
以下,对连接遮阳板5B和遮阳板5C的凸轮机构17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销18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即遮阳板5B侧,凸轮槽19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即遮阳板5C侧。图5是凸轮机构17的详细说明图,参照该图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支撑托架11B的基体部11Ba的上表面部在车宽方向形成高度差,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第1上表面11Bc比靠近车宽方向外侧的第2上表面11Bd处于更高的位置。在第1上表面11Bc的后端附近,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有水平状的凸轮销18。另外,为了避免该凸轮销18与所卡合的支撑托架11C侧的凸轮槽19周围的干涉,支撑托架11B的第2上表面11Bd中的后端部被切口。
在支撑托架11C中,主体部11Ca的上表面部在车宽方向上也形成高度差,靠近车宽方向内侧的第1上表面11Cc比靠近车宽方向外侧的第2上表面11Cd,处于更高的位置。此处,虽然如前所述,前端部11Cb被形成为通过相对于主体部11Ca倾斜的阶梯部而成为更高的位置,但前端部11Cb的形成位置只在第2上表面11Cd的前方,从而第1上表面11Cc的前方可以说成为被切口后的开放空间。进而,在上述倾斜的阶梯部中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上形成凸轮槽19,以使其面临该开放空间。
凸轮槽19如图5(b)所示,其具有倾斜状的上部凸轮面19a和下部凸轮面19b,并向后斜下方延伸设置,在凸轮槽19的下端形成开口部19c。进而,如将在后面的作用说明中叙述的那样,在遮阳板5A~5C(图1)的关闭动作时,下部凸轮面19b的下端19d比上部凸轮面19a的下端19e更位于下方,以便使直线移动到前方的处于脱离状态的凸轮销18卡合到凸轮槽19内并导向。由此,上述开口部19c基本朝向后方形成开口。并且,在基体部11Ca的前端底面上,向下方突出设置有半圆形状的滑动接触部11Ce,以便在滑动时与支撑托架11B的第1上表面11Bc滑动接触。
以上的凸轮机构17的结构,在图1所示的遮阳板5A与遮阳板5B的关系中也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接下来,如图2所示,在下层导轨8B的后端安装有沿后斜上方延伸设置的倾斜导轨20。此外,在遮阳板5C、遮阳板5B的各后部滑动件7C、7B沿该倾斜导轨20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在前部滑动件6C、6B的上部形成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该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由上层导轨8A的后端后方的上部空间构成。在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的周围设置有与前部滑动件6C、6B抵接的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该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用于当后方的遮阳板(指遮阳板5C、遮阳板5B)到达容纳位置时,从前后将该遮阳板5C、5B夹在与倾斜导轨20之间,以防止该遮阳板5C、5B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
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图6是本发明的作用说明图。并且,由于车辆的车顶在车宽方向上向上方些许弯曲形成,所以,遮阳板5A~5C也要与其匹配地向上方些许弯曲形成,在图6中用假想线表示的遮阳板5A~5C的位置为,在车宽方向中央部,其截面视图的高位置。
图6(a)是遮阳板5A~5C成为全封闭的状态,各凸轮销18位于靠近凸轮槽19的上端的位置。遮阳板5B的前端以不施加过大外力的程度重叠在遮阳板5A的后端的上部,遮阳板5C的前端也以不施加过大外力的程度重叠在遮阳板5B的后端的上部。各遮阳板5A~5C的底面成为在一个平面上的形状。
当从图6(a)的状态对驱动源9(图1)进行驱动时,通过推拉式缆线16(图1)的牵引动作,遮阳板5A通过前部滑动件6A、后部滑动件7A而向后方滑动。此时,遮阳板5A侧的凸轮销18按压遮阳板5B侧的凸轮槽19的上部凸轮面19a(图5)。由于在遮阳板5A侧,前部滑动件6A、后部滑动件7A嵌入在下层导轨8B中,在遮阳板5B侧,前部滑动件6B嵌入在上层导轨8A中,后部滑动件7B嵌入在下层导轨8B中,所以,凸轮销18和凸轮槽19在上下方向不会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来自凸轮销18的按压力作为使遮阳板5B向后方滑动的力进行作用。同样地,遮阳板5C也滑动到后方,从而,各遮阳板5A~5C一体地向后方滑动。
图6(b)表示遮阳板5C的后部滑动件7C到达下层导轨8B后端的状态,从该状态,后部滑动件7C如图6(c)所示,沿倾斜导轨20上升。对此时的上升过程的状况,参照图7、图8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上层导轨8A的后端周围的放大图;图8是倾斜导轨20周围的放大图。图7中的关于前部滑动件6C的标号P1的位置,以及图8中的关于后部滑动件7C的标号P1的位置,都表示图6(b)中的前部滑动件6C的位置、后部滑动件7C的位置。此外,图7、图8的各标号P2的位置都表示图6(c)中的前部滑动件6C的位置和后部滑动件7C的位置。在从P1位置移动到P2位置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由于前部滑动件6C通过上层导轨8A而受到上下方向的移动限制,所以,图8所示的后部滑动件7C以受到上下方向的移动限制并且滑动的前部滑动件6C作为瞬时中心,沿逆时针方向一边转动若干一边上升。
此外,由于前部滑动件6C自身也一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滑动,所以,前部滑动件6C的形状为,以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作为最大高度,从中央部向前方和后方,上面部向下方倾斜,下面部向上方倾斜的形状,从而使该形状使其可以在上层导轨8A内转动。并且,如果使前部滑动件6C是相对于支撑托架11C(图6)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并且,如果采用设有复位用的弹簧部件等的施力装置的结构的话,则前部滑动件6C的侧面视图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在以上的从图6(b)到图6(c)的过程中,凸轮槽19相对于凸轮销18向上方移动。
那么,图8中的后部滑动件7C的P2的位置是图7中的前部滑动件6C与止动壁23抵接的位置,是后部滑动件7C不能上升到比其更高的位置。该位置是关于遮阳板5C的后部滑动件7C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后部滑动件在该倾斜导轨中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中的“预定位置”。此时,如图7所示,在处于P2位置的前部滑动件6C的上部形成有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因此,凸轮槽19受到来自凸轮销18的按压力而移动到上方,从而,已被解除了向上的移动限制的前部滑动件6C以后部滑动件7C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并通过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而上升(图6(d)的状态)。并且,由止动壁23所进行的止动功能也可以设置在倾斜导轨20侧。
然后,如图6(e)所示,通过凸轮销18从移动到上方的凸轮槽19中脱离,遮阳板5B和遮阳板5C的连接被解除。当凸轮销18从凸轮槽19脱离时,由于凸轮销18在向上方按压支撑托架11C的底面部的同时脱离,所以不会伴随脱离而在遮阳板5B和遮阳板5C之间产生晃动。
当从图6(e)的状态,支撑托架11B滑动到后方时,如图5(b)中的右图所示,在支撑托架11C的底面形成的滑动接触部11Ce与支撑托架11B的第1上表面11Bc滑动接触。此外,突出到下方的下部凸轮面19b的下端19d位于比支撑托架11B中的第1上表面11Bc低的第2上表面11Bd的上方,因此,相互之间没有干涉。
不久,如图6(f)所示,当遮阳板5B的后部滑动件7B到达下层导轨8B的后端时,通过与遮阳板5C的情况同样的作用,通过来自遮阳板5A侧的凸轮销18的按压力,后部滑动件7B沿倾斜导轨20上升。然后,通过前部滑动件6B与图7所示的止动壁23抵接,后部滑动件7B的上升被限制。该位置是关于遮阳板5B的后部滑动件7B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后部滑动件在该倾斜导轨中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中的“预定位置”。
此时,由于在前部滑动件6B的上部形成有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所以,遮阳板5B侧的凸轮槽19受到来自遮阳板5A侧的凸轮销18的按压力而移动到上方,前部滑动件6B以后部滑动件7B为转动中心顺时针转动,并通过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而上升(图6(h)的状态)。
然后,如图6(i)所示,通过凸轮销18从移动到上方的凸轮槽19中脱离,遮阳板5A和遮阳板5B的连接被解除。在该状态下,支撑托架11A的上表面向上方按压支撑托架11B,支撑托架11B的上表面向上方按压支撑托架11C。从而,遮阳板5B、5C基本位于水平状并被容纳。此时,前部滑动件6C、6B的前端部分别抵接于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在图7中,用标号P3表示此时的前部滑动件6C的位置。此外,在图8中用标号P3表示此时的后部滑动件7C的位置。即,对于遮阳板5C,后部滑动件7C的后端面抵接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前部滑动件6C的前端抵接于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从而能够防止遮阳板5C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对于遮阳板5B,也是根据同样的理由,能够防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然后,如图6(j)所示,通过支撑托架11A滑动到预定的后方位置,使遮阳板5A~5C的打开动作结束。遮阳板5B空开间隔地重叠并容纳在遮阳板5C之下,遮阳板5A空开间隔地重叠并容纳在遮阳板5B之下。并且,由于支撑托架11A在被推拉式缆线16牵引的状态下停止,所以遮阳板5A不会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产生位置偏移。此外,为了防止处于容纳位置的遮阳板5C、5B在上下方向上的晃动,根据需要,优选设置从上方按压遮阳板5C的施力装置。
接下来,对遮阳板5A~5C的关闭动作的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当从图6(j)的状态,支撑托架11A向前方滑动时,遮阳板5A侧的凸轮销18与遮阳板5B侧的凸轮槽19中的下部凸轮面19b(图5)的下端19d的周围抵接,从而遮阳板5A侧的凸轮销18被向凸轮槽19卡合导向。并且,当支撑托架11A滑动到前方时,凸轮销18下拉凸轮槽19,从而,支撑托架11B的前部滑动件6B下降。以后的动作,基本上进行与打开动作时的动作相反的动作,故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2中,作为相邻的遮阳板的连接机构10,其由凸轮机构17构成,该凸轮机构17具有:凸轮销18,其形成在一方的遮阳板侧;凸轮槽19,其形成在另一方的遮阳板侧,并且端部开口。遮阳装置1具有:倾斜导轨20,其设置在导轨8的后端,并沿后斜上方延伸设置;和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其形成为在后部滑动件7C、7B在该倾斜导轨20中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位于前部滑动件6C、6B的上部,在遮阳板5A~5C进行打开动作时,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后部滑动件7C(7B)沿倾斜导轨20上升到上述预定位置,然后,通过凸轮销18在凸轮槽19内移动,使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前部滑动件6C(6B)以后部滑动件7C(7B)为转动中心,通过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而上升,通过使凸轮销18从凸轮槽19的端部脱离,前方的遮阳板5B(5A)移动到后方,并位于后方的遮阳板5C(5B)之下,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前方的遮阳板5B(5A)重叠并容纳到后方的遮阳板5C(5B)之下,于是成为结构简单且经济性好的遮阳装置1。
并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结构是,使导轨8分为上下两层,使各后部滑动件7A~7C在下层导轨8B中滑动,并至少使除最前方的遮阳板5A之外的遮阳板5B、5C的前部滑动件6B、6C被上层导轨8A导向,并且将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作为上层导轨8A的后端后方的上部空间,则前部滑动件6B、6C、后部滑动件7A~7C以及凸轮机构17周围的各布局的设计就容易进行,从而成为结构更加简单的遮阳装置1。
此外,在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的周围,设置前部滑动件抵接用的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用于当后方的遮阳板5C、5B到达容纳位置时,将该遮阳板5C、5B从前后夹在与该倾斜导轨20之间,以防止该遮阳板5C、5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有效地防止容纳状态的遮阳板5C、5B的晃动。
进而,凸轮机构17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凸轮销18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5B(5A)侧,凸轮槽19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5C(5B)侧,该凸轮槽19具有倾斜状的上部凸轮面19a和下部凸轮面19b,并沿后斜下方延伸设置,并且该凸轮槽19由下端部开口的形状构成,在遮阳板5A~5C进行关闭动作时,为了使直线移动到前方的脱离状态的凸轮销18卡合在凸轮槽19中并导向,下部凸轮面19b的下端19d比上部凸轮面19a的下端更位于下方,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关闭动作时,能够在遮阳板5A、5B之间、以及遮阳板5B、5C之间顺畅地进行卡合动作。
以上,关于本发明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已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导轨8分为上下两层来构成,但也可以作为单层,使前部滑动件6A~6C、后部滑动件7A~7C全部由该单层的导轨8导向。在此情况下,如图9所示,为了形成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只要在单层的导轨8的路径途中的上部设置切口24即可。从而,例如,前部滑动件6C通过切口24而在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中上升,并抵接于位置偏移防止壁部22。
此外,在已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凸轮销18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侧,将凸轮槽19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侧,但如图10所示,例如,也可以将凸轮槽19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11B侧,将凸轮销18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11C侧。在此情况下,凸轮槽19的形状沿后斜下方延伸设置这点是相同的,但用于使凸轮销18卡合脱离的开口部形成在上端部。
(第1变形例)
第1变形例是表示如下结构的例子,即,权利要求4的“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滑动面包括:第1滑动面,其与所述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和第2滑动面,其与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车辆的遮阳装置具有单体的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并通过从所述各上表面部受到的反力,将所述第1滑动面、所述第2滑动面分别按压在所述导轨的底面部、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这一结构;以及权利要求5的“所述弹簧机构被安装在所述后部滑动件上,并且包括:按压部件,其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和金属制的板簧,其设置在介于该按压部件与所述后部滑动件之间”这一结构。
应用第1变形例的结构的滑动件,是进入倾斜导轨20的后部滑动件7C、7B。以下,对后部滑动件7C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后部滑动件7C、和安装在该后部滑动件7C上的弹簧机构90的分解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12是将弹簧机构90安装在后部滑动件7C上的状态的图11中的A-A截面图;图13是后部滑动件7C位于下层导轨8B时的侧面作用说明图;图14是后部滑动件7C位于倾斜导轨20时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在图11至图14中,后部滑动件7C由树脂材料构成,其形状从侧面看基本为平行四边形。其下表面71是与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面接触的面,后部倾斜面72是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面接触的面。该后部滑动件7C的下表面7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1滑动面”,后部倾斜面7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2滑动面”。此外,后部滑动件7C的上表面73是与下层导轨8B的上表面部82相对的面,前部倾斜面74是与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相对的面。
在后部滑动件7C的上表面73和前部倾斜面74上形成有在俯视图中呈长方形的凹槽75。该凹槽75沿后部滑动件7C的纵长方向延伸设置,是用于嵌入后述的弹簧机构90的部位。
弹簧机构90包括:金属制的板簧91,其向上方弯曲;树脂制的按压部件92,其是俯视图与凹槽75的上部开口部基本相同的板状部件。而且,板簧91安装在凹槽75的底面部,并且,在该板簧91的上表面重叠配置有按压部件92。
在凹槽75的底面部的中央形成有突起部75A,并使该突起部75A进入板簧91的弯曲部的下方,通过该突起部75A来防止板簧91的偏移。此外,在凹槽75中形成有用于卡合的前侧卡止部75B和后侧卡止部75C,以使按压部件92不会脱离到上方。具体地说,在凹槽75的前端部形成有挂住按压部件92的前端部92A的前侧卡止部75B,在凹槽75的后端部形成有挂住按压部件92的后端部92B的后侧卡止部75C。
这样,弹簧机构90由按压部件92和设置在介于该按压部件92与后部滑动件7C之间的板簧91构成,在后部滑动件7C没有安装在下层导轨8B或倾斜导轨20中的图12的状态下,由板簧91的恢复力上压的按压部件92的上表面部92C成为从后部滑动件7C的上表面73和前部倾斜面74突出的状态。该按压部件92的上表面部92C是与下层导轨8B的上表面部82或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抵接的部位。
下面,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所示的遮阳板5A~5C的开闭动作中,如图13所示,在位于下层导轨8B的后部滑动件7C中,下表面71与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面接触,同时,按压部件92的上表面部92C与下层导轨8B的上表面部82抵接。该压紧部件92被板簧91上压到上方,从而从按压部件92对下层导轨8B的上表面部82作用恢复力。由此,从下层导轨8B的上表面部82对后部滑动件7C作用反力,于是后部滑动件7C的下表面71被按压在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然后,后部滑动件7C的下表面71与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稳定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减小后部滑动件7C在下层导轨8B中的晃动。
接下来,对后部滑动件7C如图14所示那样在倾斜导轨20上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图14表示后部滑动件7C上升到倾斜导轨20的预定位置的状态。此时,在后部滑动件7C中,后部倾斜面72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面接触,同时,按压部件92的上表面部92C的前端部与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抵接。由此,与后部滑动件7C位于下层导轨8B时相同,从按压部件92对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作用恢复力,在后部滑动件7C上,从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作用反力,从而后部滑动件7C的后部倾斜面72被按压在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上。然后,后部滑动件7C的后部倾斜面72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稳定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减小后部滑动件7C在倾斜导轨20中的晃动。
如上所述,通过弹簧机构90,当后部滑动件7C位于下层导轨8B时,后部滑动件7C的下表面71被按压在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当后部滑动件7C位于倾斜导轨20时,后部滑动件7C的后部倾斜面72被按压在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这样,即使后部滑动件7C对于轨道(导轨8、倾斜导轨20)的面接触的部位在途中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后部滑动件7C对任何的导轨都总是稳定地面接触,从而能够减小后部滑动件7C的晃动。
并且,遮阳板5B的后部滑动件7B也可以具有与后部滑动件7C同样的结构。因此,在本发明中,后部滑动件7B、7C对于导轨8和倾斜导轨20的面接触的部位在途中改变,在这样构成的遮阳板5B、5C中,由于减小了后部滑动件7B、7C的晃动,所以能够使遮阳板5A~5C的品质提高。
此外,后部滑动件7C的弹簧机构90利用单体,既起到将后部滑动件7C的下表面71按压在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81上的作用,又起到将后部滑动件7C的后部倾斜面72按压在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上的作用,因此能够使后部滑动件7C成为简单的结构。
此外,通过使弹簧机构90的板簧91由金属制成,能够使弹簧机构90的耐久性提高。进而,通过使用容易加工的板片簧91,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虽然在已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是通过板簧91压出按压部件92,但用于压出按压部件92的弹性部件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弹性部件。此外,在按压部件92与后部滑动件7C之间不介入设置弹性部件,也能够构成使按压部件92向上方施力的结构。
(第2变形例)
第2变形例是表示如下结构的例子,即,权利要求7的“车辆的遮阳装置设置有:第1缓冲部件,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倾斜导轨内的滑动件滑动槽的至少一部分上,用于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晃动;和第2缓冲部件,其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从所述倾斜导轨移动到所述导轨时的冲击”这一结构,以及权利要求8的“所述第1和第2缓冲部件与所述倾斜导轨分体设置”这一结构。
图15是第2变形例所述的遮阳装置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并且,本图与图2的不同点在于,使导向框架12的后端随着倾斜导轨20的安装结构而向更后方延伸设置,其它结构与图2相同。图16是倾斜导轨的放大立体图;图17是关于倾斜导轨周围的后部滑动件的动作的侧面作用说明图。
在倾斜导轨20中设置有上侧缓冲部件201,并使该上侧缓冲部件201覆盖滑动件滑动槽25的上表面20b。此外,在下层导轨8B的底面部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的切换位置近旁,设置有下侧缓冲部件202。此处,上侧缓冲部件20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1缓冲部件”,下侧缓冲部件20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2缓冲部件”。
上侧缓冲部件201是板状部件,其安装方式是,利用树脂材料的弹性变形,使形成在上侧缓冲部件201的滑动件滑动槽25的上表面部20b侧的凸部嵌合在上面部20b上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粘接或螺钉等进行固定设置。
此外,下侧缓冲部件202在上端具有球面部202a,在球面部202a下表面突出设置有轴部202b,该轴部202b通过插入在形成于倾斜导轨20的下缘的安装面的切口部中而被固定。
这样,通过将各缓冲部件201、202与倾斜导轨20分体地构成,能够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容易进行装配和更换。
此处,上侧缓冲部件201的材质具有吸收由后部滑动件7C的晃动所引起的振动的功能,例如,由橡胶、硬质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树脂(聚氨酯等)等构成。此外,下侧缓冲部件202的材质用于吸收由滑动面的切换而引起的冲击,例如,由橡胶、硬质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树脂(聚氨酯等)等构成。
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处,图17(a)表示后部滑动件7C的滑动面从下层导轨8B(导轨8)切换到倾斜导轨20的情况,图17(b)表示后部滑动件7C沿倾斜导轨20下降,并到达下层导轨8B的后端的情况。
如图17(a)所示,后部滑动件7C从下层导轨8B的后端沿倾斜导轨20上升。并且,图17(a)表示后部滑动件7C上升到倾斜导轨20的预定位置并停止后的状态。此时,在后部滑动件7C中,后部倾斜面72与倾斜导轨20的底面部20a面接触,同时,前部倾斜面74与嵌合在倾斜导轨20的上表面部20b上的上侧缓冲部件201抵接。此时,后部滑动件7C通过与上侧缓冲部件201抵接,从而使由后部滑动件7C的晃动引起的滑动时的振动衰减。
下面,根据图17(b),对后部滑动件7C下降的情况进行说明。后部滑动件7C的滑动面从倾斜导轨20切换到下层导轨8B(导轨8)(从滑动面72向滑动面71切换,或者从滑动面74向滑动面73切换)。通过滑动面的切换,当后部滑动件7C从倾斜导轨20向下层导轨8B(导轨8)通过时,与后部滑动件7C一体动作的支撑托架11C发生与下层导轨8B(导轨8)冲突的状况。此时,支撑托架11C最初与下层导轨8B(导轨8)抵接的位置依赖于导轨的结构而基本恒定,下侧缓冲部件202(第2缓冲部件)被安装在该位置。
下侧缓冲部件202的形状如图16、17所示,接触部分为半球状,当从下层导轨8B(导轨8)向倾斜导轨20通过时,与下侧缓冲部件202的弹性相结合,实现平滑的面切换时的移动。而且,在反方向的移动时,即,当从倾斜导轨20向下层导轨8B(导轨8)通过时,支撑托架11 C并不依赖于后部滑动件7C的倾斜,而可靠地抵接于下侧缓冲部件202,吸收冲击。并且,只要下侧缓冲部件202能发挥使后部滑动件7C的冲突等衰减的缓冲功能即可,对其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这样,后部滑动件7C在从下层导轨8B(导轨8)向倾斜导轨20切换时与下侧缓冲部件202抵接,从而能够减小由滑动面的切换引起的噪声等。以上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对后部滑动件7B实现。
并且,在该第2变形例中,作为后部滑动件7C的结构,可以使用如图11~14所示的上述第1变形例的结构。此时,如果对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进行说明的话,如图18所示,在将上侧缓冲部件201设置在上表面部20b的情况下,所谓弹簧机构90(按压部件92)所抵接的“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当然并不指上表面部20b,而是指上侧缓冲部件201的表面部。
此外,在上侧缓冲部件201的表面部,例如,也可以涂敷硅酮润滑脂等的润滑材料。通过涂敷润滑材料,能够减小作为缓冲部件使用橡胶等所引起的上侧缓冲部件201与后部滑动件7C之间的滑动阻力的增加。
此外,除了形成用上侧缓冲部件201覆盖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20b的情况之外,也可以是将上侧缓冲部件201设置在底面部20a的情况,此外,也可以是设置在上面部20b和底面部20a两个表面的情况。
(第3变形例)
第3变形例是表示权利要求6的“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被配设在与该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前端部靠近前方”的结构的例子。
在从图6中的(b)状态到(c)状态的过程中,如图7所示,由于前部滑动件6C通过上层导轨8A而受到上下方向的移动旋转,因此,图8所示的后部滑动件7C以受到上下方向的移动限制且滑动的前部滑动件6C为瞬时中心逆时针转动若干,并且上升,对此已经说明,这意味着遮阳板5C以前部滑动件6C为瞬时中心向后上方转动。
此处,在第3变形例中,如图19所示,将前部滑动件6C配设得比遮阳板5C的前端部5Ca更靠前方。从而,在遮阳板5C以前部滑动件6C为瞬时中心X向后上方转动时,遮阳板5C的前端部5Ca以前部滑动件6C为瞬时中心X向上方沿箭头C方向旋转移动。这样,由于遮阳板5C的前端部5Ca沿离开前方的遮阳板5B的后端部5Bb的方向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5B的后端部5Bb与后方的遮阳板5C的前端部5Ca的干涉。
此外,对遮阳板5B也相同,通过使前部滑动件6B配置得比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更靠前方,使在遮阳板5B以前部滑动件6B为瞬时中心X向后上方转动时,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以前部滑动件6B为瞬时中心X向上方沿箭头C方向旋转移动,从而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沿离开前方的遮阳板5A的后端部5Ab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5A的后端部5Ab与后方的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的干涉。
在关闭动作时,遮阳板5B也以前部滑动件6B为瞬时中心X向后下方转动,此时,由于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从比前方的遮阳板5A的后端部5Ab高的位置向斜下方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5A的后端部5Ab与后方的遮阳板5B的前端部5Ba的干涉。
这样,根据第3变形例,在前后并列设置的遮阳板5A~5C中,使后方的遮阳板5C、5B一边向后上方转动一边上升,并在其下重叠地容纳前方的遮阳板5B、5A,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防止在遮阳板5A~5C开闭时,前方的遮阳板5B(5A)的后端部5Bb(5Ab)与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的干涉,并能够使各遮阳板5A~5C顺利地卡合脱离。从而,能够使遮阳装置1的品质提高。
并且,除了将成为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瞬时中心X的前部滑动件6C(6B)配设得比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更靠前方的情况之外,在将前部滑动件6C(6B)配设在与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前方的遮阳板5B(5A)的后端部5Bb(5Ab)与后方的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的干涉。在本发明中,所谓前部滑动件6C(6B)被配设在与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相同的位置的状态,是只要在侧面视图中,前部滑动件6C(6B)的一部分重叠在遮阳板5C(5B)的前端部5Ca(5Ba)上的状态即可。
(第4变形例)
第4变形例是表示如下结构的例子,即,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遮阳板的侧方安装有形成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支撑托架;所述凸轮机构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凸轮销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所述凸轮槽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当在相邻的遮阳板间产生卡合脱开,从而凸轮销脱离正常的移动轨迹时,在遮阳板朝打开方向动作时,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向后方按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在预定位置上,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被解除由所述导轨施加的上下位移的限制,从而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以使凸轮销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这一结构,以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与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接触的时刻,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并未接触,通过使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来提升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以避免与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的对接冲突”这一结构。
图20是遮阳板进行滑动移动的状态的连接机构10周围的放大剖面图。相邻的遮阳板5B和5C处于使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重叠的位置关系。详细地讲,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的钩部5B11位于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的槽部5C11中。此时,前方的遮阳板5B的支撑托架11B的凸轮销18卡合在形成于后方的遮阳板5C的支撑托架11C上的凸轮槽19中。
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处,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在图21中表示应用本发明之外的比较例并进行说明。图21(a)是表示遮阳板在向闭锁方向移动时,在强制的向上的外力的作用下提升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参考图20),使其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参考图20)的卡合脱开后的状况的说明图。图21(b)是表示遮阳板向打开方向移动时,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干涉的状况,在该状况中的后方的遮阳板5C的前部滑动件6C与前方的遮阳板5B的凸轮销18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22(a)是应用本发明的遮阳装置的放大剖面图。图22(b)是表示卡合恢复的状况的说明图。
如图20所示,当遮阳板向闭锁方向移动时,遮阳板5B和5C相卡合,从而沿导轨8(图2)联动地滑移,但当支撑托架11C的前部滑动件6C处于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参照图21(a))的正下方时,由导轨8施加的上方向的限制消失。此时,当在后方的遮阳板5C上加载向上的外力时,连接机构10的卡合脱开,于是在图21(a)中前方的遮阳板5B继续向左方向移动,因此,遮阳板5B和遮阳板5C成为分离的状态。并且,作为上述向上的外力,可以设想是搭乘人员的手臂或头部碰到遮阳板,误将遮阳板5C压向上方等。
由于连接机构10的卡合脱开而分离的遮阳板5B和5C如图21(b)所示,当遮阳板5B、5C沿打开方向动作时,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参照图20)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参照图20)相互对接,从而有可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卡合状态,或者有可能存在过大的力施加到遮阳板5B、5C上。
与此相反,应用了本发明的遮阳装置如图22(a)所示,当遮阳板沿打开方向动作时,在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参照图20)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参照图20)接触之前,后方的遮阳板5C的支撑托架11C的前端周围与前方的遮阳板5B的支撑托架11B的后端周围(凸轮销18)接触。
前方的遮阳板5B由于后部滑动件7B在下层导轨8B内滑动移动,所以,在图22(b)中受到下方向的限制。此时,由于前部滑动件6C位于形成在上层导轨8A的后端后方的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21的正下方,所以该后方的遮阳板5C被解除上方向的限制。此外,此时后部滑动件7C到达倾斜导轨20(参照图2等)的上端,前部滑动件6C处于不能移动到比其更靠后方的状态。
因此,当前方的遮阳板5B在图22(b)中在右方向上移动时,通过凸轮销18的上侧的曲面向上方按压后方的遮阳板5C的前侧端部,从而后方的遮阳板5C的前端高度位置变得比前方的遮阳板5B的后端高度位置高。由此能够避免遮阳板5B的后端与遮阳板5C的前端的对接冲突。当凸轮销18通过遮阳板5C的前侧端部时,接着当凸轮销18在图22(b)中的支撑托架11C的下侧的面11C12上滑动后,凸轮销18与右下方的倾斜面11C13抵接,并沿该倾斜面11C13滑动,从而进一步上压遮阳板5C的支撑托架11C的前端周围。
不久,凸轮销18越过倾斜面11C13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位置。即,恢复到图6(e)的位置。此后,当向闭锁方向动作时,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与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重叠,通过遮阳板5B的下降,前方的遮阳板后端5B1的钩部5B11被收纳到后方的遮阳板前端5C1的槽部5C11中,从而遮阳板5B与遮阳板5C再次恢复到图20所示的卡合状态。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4变形例,当遮阳板移动时,即使在相邻的遮阳板之间的卡合一旦脱开的情况下,当接下来使遮阳板向打开方向移动时,相邻的前方的遮阳板与后方的遮阳板也能够在不干涉的情况下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位置,然后通过向闭锁方向移动而恢复卡合。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遮阳装置,该车辆的遮阳装置具有:
多个遮阳板,它们安装在车辆车顶的内开口部,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开闭自如,并且在关闭状态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并列设置;
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其设置在各遮阳板的侧方;
导轨,其对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直线移动进行导向;
驱动源,其连接在位于最前方的遮阳板上;和
连接机构,其可自由卡合和脱离地连接相邻的遮阳板之间,以使各遮阳板联动地开闭,
该遮阳装置由如下结构构成:在所述导轨的后部上方,使后方的遮阳板上升,并在其下方重叠地容纳前方的遮阳板,
该遮阳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由凸轮机构构成,该凸轮机构具有:形成在一方的遮阳板侧的凸轮销;以及形成在另一方的遮阳板侧,并且端部开口的凸轮槽,
该遮阳装置包括:
倾斜导轨,其设置在所述导轨的后端,并向后斜上方延伸设置;和
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其形成为在后部滑动件在该倾斜导轨中上升到预定位置的时刻,位于前部滑动件的上部,
在遮阳板进行打开动作时,对于后方的遮阳板来说,后部滑动件沿所述倾斜导轨上升到所述预定位置,接着通过使所述凸轮销在所述凸轮槽内移动,前部滑动件以后部滑动件为转动中心并通过所述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而上升,
通过使所述凸轮销从所述凸轮槽的端部脱离,前方的遮阳板移动到后方,并位于后方的遮阳板之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部滑动件上升用开放部的周围设置有前部滑动件抵接用的位置偏移防止壁部,该位置偏移防止壁部用于在后方的遮阳板到达容纳位置时,从前后将该遮阳板夹入在该位置偏移防止壁部与所述倾斜导轨之间,以防止该遮阳板沿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轮机构中,所述凸轮销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侧,所述凸轮槽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侧,
该凸轮槽具有倾斜状的上部凸轮面和下部凸轮面,并沿后斜下方延伸设置,该凸轮槽的下端部由开口的形状构成,
在遮阳板进行关闭动作时,所述下部凸轮面的下端比所述上部凸轮面的下端更加位于下方,以便将直线移动到前方的处于脱离状态的凸轮销卡合导向到凸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滑动面包括:
第1滑动面,其与所述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和
第2滑动面,其与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面接触,
所述车辆的遮阳装置具有单体的弹簧机构,该弹簧机构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并通过从所述各上表面部受到的反力,将所述第1滑动面、所述第2滑动面分别按压在所述导轨的底面部、所述倾斜导轨的底面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机构被安装在所述后部滑动件上,并且包括:按压部件,其抵接于所述导轨的上表面部、或所述倾斜导轨的上表面部;和金属制的板簧,其设置在介于该按压部件与所述后部滑动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的转动中心即瞬时中心被配设在该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部的前方。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的遮阳装置设置有:
第1缓冲部件,其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倾斜导轨内的滑动件滑动槽的至少一部分上,用于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的晃动;和
第2缓冲部件,其吸收所述后部滑动件从所述倾斜导轨移动到所述导轨时的冲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缓冲部件与所述倾斜导轨分体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遮阳板的侧方安装有形成所述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的支撑托架,
所述凸轮机构具有如下结构:所述凸轮销形成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所述凸轮槽形成在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
当在相邻的遮阳板间产生卡合脱开,从而凸轮销脱离正常的移动轨迹时,
在遮阳板朝打开方向动作时,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向后方按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
在预定位置,后方的遮阳板的前部滑动件和后部滑动件被解除由所述导轨施加的上下位移的限制,从而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以使凸轮销恢复到正常的移动轨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遮阳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与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接触的时刻,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与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并未接触,
通过使前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后端周围上压后方的遮阳板中的支撑托架的前端周围来提升后方的遮阳板的前端,以避免与前方的遮阳板的后端的对接冲突。
CN2006101714540A 2005-12-27 2006-12-27 车辆的遮阳装置 Active CN1990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4843 2005-12-27
JP2005374843 2005-12-27
JP2005374843A JP4796838B2 (ja) 2005-12-27 2005-12-27 車両の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06057445A JP4578421B2 (ja) 2006-03-03 2006-03-03 開閉体のスライド構造
JP2006-057445 2006-03-03
JP2006057445 2006-03-03
JP2006179881A JP4203515B2 (ja) 2006-06-29 2006-06-29 車両の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06-179881 2006-06-29
JP2006179881 2006-06-29
JP2006-184451 2006-07-04
JP2006184451 2006-07-04
JP2006184451A JP4210294B2 (ja) 2006-07-04 2006-07-04 開閉体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JP2006-272599 2006-10-04
JP2006272599 2006-10-04
JP2006272599A JP4250181B2 (ja) 2006-10-04 2006-10-04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0294A CN1990294A (zh) 2007-07-04
CN1990294B true CN1990294B (zh) 2010-07-28

Family

ID=3821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14540A Active CN1990294B (zh) 2005-12-27 2006-12-27 车辆的遮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96838B2 (zh)
CN (1) CN19902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8580B2 (en) * 2009-03-06 2011-02-01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Roof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4797091B2 (ja) 2009-06-26 2011-10-19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におけるシェードパネルの連動機構
EP2338716B1 (en) * 2009-12-23 2012-11-21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Sunshade assembly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CN104790858B (zh) * 2015-05-07 2016-11-30 吕瑶 一种多功能组合遮阳板系统
JP6687363B2 (ja) * 2015-11-11 2020-04-22 株式会社内田洋行 配線カバー装置及び机
EP3647094B1 (en) * 2018-11-05 2022-10-26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Roof system for a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7668A (en) * 1991-07-16 1993-01-20 Daimler Benz Ag Manually operable folding top for vehicles.
EP0767083B1 (de) * 1995-10-05 1999-12-29 Johnson Controls Interiors GmbH Dachhimmel für Fahrzeuge
CN2372174Y (zh) * 1999-04-02 2000-04-05 潘伟 伸缩式汽车遮阳板
JP3115646B2 (ja) * 1991-07-19 2000-12-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9933B2 (ja) * 1985-09-19 1990-10-31 Nissan Shatai Co Kadoshikiburaindoruufu
JPH0328918U (zh) * 1989-07-31 1991-03-22
JP2527103Y2 (ja) * 1990-03-29 1997-02-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7668A (en) * 1991-07-16 1993-01-20 Daimler Benz Ag Manually operable folding top for vehicles.
JP3115646B2 (ja) * 1991-07-19 2000-12-1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EP0767083B1 (de) * 1995-10-05 1999-12-29 Johnson Controls Interiors GmbH Dachhimmel für Fahrzeuge
CN2372174Y (zh) * 1999-04-02 2000-04-05 潘伟 伸缩式汽车遮阳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348567A 1999.12.21
JP平8-118959A 1996.05.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76240A (ja) 2007-07-12
CN1990294A (zh) 2007-07-04
JP4796838B2 (ja) 2011-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0294B (zh) 车辆的遮阳装置
CN102189917B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JP2685182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1391573B (zh) 车辆天窗系统
CN104661870A (zh) 车用座椅
CN105313653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组件
EP1790880B1 (en) At selector cover
CN102431426B (zh) 用于车辆的顶部设备
EP0143589B1 (en) Opening roof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476577B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EP1232888B1 (en) Protective cover for guide rail of a vehicle open roof construction
JP5040373B2 (ja) 車両用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H0524437A (ja) サンシエード装置
EP0908342B1 (e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6481787B1 (en) Motor vehicle roof with two covers and two head liner parts
US10829007B2 (en) Active long track cover
CN1994771A (zh) 用于具有至少一个透明部分的车辆顶棚的遮挡装置
JP4210294B2 (ja) 開閉体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NL193528C (nl) Verschuifbare bekleding voor het aan de onderzijde afdekken van het stijve schuifdeksel van een schuifhefdak voor motorvoertuigen.
US7367614B2 (en) Multi-panel sunshade device
EP1801464B1 (en) Gearshift finisher
JP2000335246A (ja) 車両用開口ルーフ構造
US6626485B2 (en) Vehicle sun roof system
KR102621543B1 (ko) 양방향 오픈 선루프 구조
US6186585B1 (en) Vehicle sunshade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