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9263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9263A CN1879263A CNA2005800002078A CN200580000207A CN1879263A CN 1879263 A CN1879263 A CN 1879263A CN A2005800002078 A CNA2005800002078 A CN A2005800002078A CN 200580000207 A CN200580000207 A CN 200580000207A CN 1879263 A CN1879263 A CN 18792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terminal
- socket
- connector
- ad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74—Devices having four or more poles, e.g. holders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 H01R33/76—Holders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dapted for axially-sliding engagement with parallely-arranged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on counterpart, e.g. electronic tub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6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for positioning or holding parts during soldering or welding proces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6—Pin or blade 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on one side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Electrical connectors including provision for mechanical lifting or manipulation, e.g. for vacuum lif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将通常设在插座本体的中央部分的突台去除,以减小插座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当将插座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吸附罩连接于插座,而且插座经由吸附罩通过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上。另一方面,对于插头而言,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插头端子之间的间隙由隔断壁隔开,从而在所述隔断壁之间形成凹部。在该吸附嘴的吸附面与该插头接触以使吸附嘴的吸入口面向该凹部的状态下,由至少两个所述隔断壁、凹部的底面和吸附嘴的吸附面形成密闭空间。当从吸附嘴的吸入口抽吸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时,产生负压,从而该插头由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上。结果,可通过吸附嘴吸附并固持该插头,并可减少插座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用于在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电子设备中在多个电路板之间或在一个电路板与电子元件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插座和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由插座和插头构成的连接器被设置为在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和硬质板的电路板之间进行电连接。现参照图12A至图12C、图13、图14A至图14C以及图15来说明例如在日本特开平No.2002-8753中描述的传统连接器。
如图12A至图12C以及图13所示,插座50具有:插座本体51,其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为大体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以及多个插座端子60,所述端子沿插座本体51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两行。从正面看,在插座本体5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突台53,并且在突台53、沿长度方向的各侧壁54以及沿宽度方向的各侧壁56之间形成有大体矩形形状的插槽52。
插座端子60是通过压力加工将带状金属弯曲成预定形状而形成的。在面向插槽52的各插座端子60的第一端部形成有与插头端子80(参照图14A至图14C以及图15)接触的第一接触部61。在位于侧壁54外部的插座端子60的第二端部形成有将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的第一端子部62。在树脂模制形成插座本体51之后,压配合各插座端子60。
另一方面,如图14A至图14C以及图15所示,插头70具有:插头本体71,其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为大体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以及多个插头端子80,其沿插头本体71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两行。在面向插座本体51的突台53的位置处形成有与突台53嵌合的大体长方体形状的嵌合槽72。在插头本体71的侧壁73上形成凸缘部74,其从插头本体71的背面侧(电路板侧)的边缘大体垂直于侧壁73突出。此外,在位于嵌合槽72侧的侧壁73的壁面上的四个位置处形成与设置在插座50的突台53上的键槽55相嵌合的嵌合突起75,以分散在插座50和插头70连接时所施加的冲击。
插头端子80是通过压力加工将带状金属弯曲成预定形状而形成的。在沿侧壁73的外表面的各插头端子80的位置处形成将与插座端子60的第一接触部61接触的第二接触部81。此外,在从凸缘部74向外突出的端部处形成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的第二端子部82。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插头本体71的同时,通过嵌入模制将各插头端子80整体地固定在插头本体71上。
将插座50和插头70组装,以使各插座端子60的第一端子部62和各插头端子80的第二端子部82分别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当插头70与插座50的插槽52嵌合时,插座50的突台53与插头70的嵌合槽72相对嵌合,且插座端子60的第一接触部61与插头端子80的第二接触部81以弹性变形的方式接触。结果,其上安装有插座的电路板与其上安装有插头70的电路板电连接。
顺便提及,在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电子设备的连接器中,插座端子60的间距(pitch)和插头端子80的间距非常窄,例如0.4毫米的程度。另外,电子设备小型化需要进一步使连接器小型化。另一方面,连接器沿长度方向(插座端子60和插头端子80的排列方向)的尺寸取决于插座端子60和插头端子80的间距和数目。另外,因为要确保绝缘距离,所以使插座端子60和插头端子80的间距变得更窄受到了限制。因此,连接器的小型化可通过减小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来实现。
通常,当在插座本体51上形成与插头本体71嵌合的插槽52时,插座本体51的机械强度变弱,以致插座本体51容易变形。在上述传统的连接器中,为了增加插座本体51的机械强度,在插槽52内设有突台53,并且在插头本体71上形成将与突台53嵌合的嵌合槽72。因此,传统连接器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突台53的尺寸致使插座本体51和插头本体7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变得较大。
此外,在插头端子80的前端附近设置曲面部83,以使插座端子60与插头端子80平稳地接触,但是这需要在插头本体71上设置嵌合槽72,从而难以采用将曲面部83的前端钩挂到插头本体71上的构造。因此,例如,在将插头70倾斜地从插座50拔出或插入插座50时,插头本体71可能会变形,而且插头端子80的曲面部83的前端可能会被抬起并从插头本体71上脱落。
再有,当插头7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未示出的吸附嘴的吸入口接触插头本体71的嵌合槽72的底面72a以抽吸空气,从而插头70通过吸附来固持。随后,移动吸附嘴,以将插头70传送到安装位置。因此,嵌合槽72的底面72a必须形成为比吸附嘴的吸入口的前端部大,从而在吸附嘴的吸入口接触到吸附面时,即接触到插头本体71的嵌合槽72的底面72a时,在吸附嘴的吸入口和嵌合槽72的底面72a之间未形成间隙。由此,因为嵌合槽72的底面72a在插头本体7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2不能制造得小于吸附嘴的吸入口的直径,所以这限制了插头70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小。
类似地,当插座5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吸附嘴的吸入口接触到插座本体51的突台53的前端面53a以抽吸空气,从而插座50通过吸附来固持。随后,移动吸附嘴,以将插座50传送到安装位置。因此,插座本体51的突台53的前端面53a必须形成为大于吸附嘴的吸入口的前端部,从而突台53的前端面53a在插头本体71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W1不能制造得小于吸附嘴的吸入口的直径,于是这限制了插座50宽度方向的尺寸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在通过吸附嘴确保吸附面的同时可实现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连接器,包括:
插头,该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和一个或多个插头端子,其固持在该插头本体的侧壁上;以及
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具有与该插头嵌合的插槽;和一个或多个插座端子,其固持在该插座本体的插槽的侧壁上,并在该插头与该插槽嵌合时与所述插头端子接触;
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该插头本体具有凹部,该凹部位于将与该插座本体的插槽嵌合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
该插头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其沿该插头本体的侧壁设置并与该插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弯曲部,其从该插头本体的侧壁的第一表面侧的一端附近朝向该凹部而形成为大体倒U形的形状;和端子部,其形成为从该第二接触部的与该弯曲部相反的一侧大体垂直于该侧壁地向外突出,并焊接在电路板上;以及
该凹部通过至少两个隔断壁(cross wall)隔开,从而在该吸附嘴的吸附面与该第一表面接触以使该吸附嘴的吸入口面向该凹部的状态下,由所述至少两个隔断壁、该凹部的底面和该吸附嘴的吸附面形成一密闭空间。
此外,该连接器可以这样构造,即该插座本体具有:嵌合槽,从正面看,该嵌合槽形成在该插座本体的中央部分,并形成为与该插头相嵌合的大体矩形的形状;以及四个嵌合凹槽,其形成在两个侧壁的两个端部附近;并且在该插座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由于覆盖至少部分该嵌合槽的吸附罩的嵌合部与该插座本体的嵌合凹槽嵌合,致使该吸附罩安装于该插座上,且覆盖部分该嵌合槽的吸附罩的部分由该吸附嘴吸附并固持。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去除该插座本体的突台,该连接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传统连接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此外,至少对于该插头而言,在该吸附嘴的吸入口与该凹部接触并面向该凹部时,由至少两个隔断壁、该凹部的底面和该吸附嘴的吸附面形成一密闭空间。由此,通过从该吸入口抽吸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而产生负压,以使该插头通过该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该吸附嘴上。
因为该凹部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分别制造得小于该吸附嘴的吸入口的直径,所以与吸附嘴和设置在该插头本体上的嵌合槽的底面接触的传统实例相比,该插头本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制造得更小。结果,在确保该吸附嘴的吸附面的同时,可减小该插头的尺寸。
此外,因为该插头端子的弯曲部的前端伸到该插头本体的凹部,所以该插头端子的前端与该插头本体相嵌合。由此,即使在该插头本体变形时,该插头端子的前端也不会从该插头本体抬起,从而可防止该插头端子从该插头本体上脱落。
而且,即使在去掉该插座本体的突台时,该插座可通过连接该吸附罩由该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该吸附嘴上。由此,该插座本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制造得更小,从而可减小该插座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在其插座和插头分离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在其插座和插头处于连接状态下的侧剖视图。
图3A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座的正视图;图3B为该插座的右视图;图3C为该插座的仰视图。
图4为上述插座的侧面剖视图。
图5A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头的正视图;图5B为该插头的右视图;图5C为该插头的仰视图。
图6A为沿图5A的A-A线的剖视图;图6B为沿图5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7A为示出了吸附嘴的吸入口的位置及大小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插头之间的关系的正视图;图7B为示出了插头由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上的状态的仰视图;图7C为示出了插头由吸附嘴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上的状态的右视图。
图8A为图7B的剖视图;图8B为图7C的剖视图。
图9A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到连接器的插座上的吸附罩的构造的正视图;图9B为该吸附罩的构造的右视图;图9C为该吸附罩的构造的仰视图。
图10为示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附罩连接到连接器的插座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A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附罩连接到连接器的插座上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1B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附罩连接到连接器的插座上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1C为示出了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吸附罩连接到连接器的插座上的状态的左视图。
图12A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正视图;图12B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右视图;图12C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仰视图。
图13为上述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侧剖视图。
图14A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头的正视图;图14B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头的右视图;图14C为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插头的仰视图。
图15为上述传统连接器的插头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例如用于在诸如移动电话的小型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之间或电子元件和电路板之间进行电连接,而且其包括插座10和插头30,如图1所示。具体地,在翻盖手机(flip phone)中,该电路板被分成多片,且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用于铰接部。作为实例,这种连接器1用于电连接具有柔性的FPC和硬质电路板。例如,插座10通过焊接安装在形成于硬质电路板上的导电图形上,而插头30通过焊接安装在FPC上的导电图形上。随后,如图2所示,通过连接插头30与插座10,硬质电路板和FPC可电连接。
如图1和图3A至图3C所示,插座10具有:插座本体11,其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以及多个插座端子20,其沿插座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侧壁13排列成两行。从正面看,在插座本体11的中央部位形成大体矩形的插槽12。在插座本体11面向插头30的平面上且在插槽12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附近设有朝插头30侧突出的大体呈方角的U形导向壁15。在导向壁15的内周边(即插槽12的侧面)形成斜面15a。
如图2和图4所示,各插座端子20通过压力加工将带状金属弯曲成预定形状来形成。在通过树脂模制形成插座本体11之后,压配合各插座端子20。如上所述,因为各插座端子20之间的间距非常窄,为0.4毫米的程度,所以形成插座端子20并将所述插座端子20依次压配合到在插座本体11的侧壁上形成的槽中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板状金属母材的一侧进行槽加工(slitprocess)以形成梳状部,且将该梳状部进一步压力加工成预定形状。随后,将在金属母材的基体上排列成一行的插座端子20同时压配合到在插座本体11的侧壁13上形成的槽内。最后,从金属母材上切下各插座端子20。
插座端子20具有:固持部21,其形成为大体倒U形的形状并以夹紧插座本体11的侧壁13的边缘部的方式固持在插座本体11上;挠曲部(第一接触部)22,其从固持部21位于插槽12内的部分连续地形成,并具有与固持部21的大体倒U形形状相对的大体U形形状;以及端子部23,其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并形成为从固持部21位于侧壁13的外侧面的下端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侧端部)沿大体垂直于侧壁13的方向向外凸出。挠曲部22在插槽12内沿大体垂直于侧壁13的方向是弹性的。此外,在挠曲部22上通过弯曲成形形成向背离固持部21的方向突出的接触凸部24(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
另外,如图3B所示,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通过嵌入模制埋置于插座本体11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具有:一对固定部14a,其分别从插座本体11的侧壁13的下端向外凸出;以及连接部14b,其大体呈倒U形的形状,连接在一对固定部14a之间,并埋置于插座本体11内。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的所述固定部14a设置为与插座端子20的端子部23的高度大体相同。当插座端子20的端子部23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时,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的固定部14a同时焊接在电路板的焊接区上。由此,可加强插座本体11对电路板的固定强度。此外,通过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的固定部14a可降低在插座10和插头30连接时施加到插座端子20的应力。
如图1和图5A至图5C所示,插头30具有:插头本体31,其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为细长的大体长方体的形状;以及多个插头端子40,其沿插头本体31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33排列成两行。在插头30的长度方向上,在两个相邻的插头端子40之间形成各隔断壁35,以与两个侧壁33连接。如图6A所示,在插头30的宽度方向上,一对插头端子40彼此面对地设置在由两个隔断壁35封闭的空间内,且在一对插头端子40之间形成凹部32,换句话说,在插头本体31的将与插槽12嵌合的一侧的第一表面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形成凹部32。此外,在各侧壁33的下端附近(待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第二表面侧的端部),凸缘部34沿长度方向形成为在大体垂直于侧壁33的方向上向外凸出。
如图2、图6A和图6B所示,通过压力加工将带状金属弯曲成预定形状来形成各插头端子40。在通过树脂对插头本体31进行模制时,各插头端子40通过嵌入模制与插头本体形成为一体。插头端子40形成为沿着插头本体31的侧壁33的外壁行进,并具有:第二接触部41,其与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接触;端子部42,其形成为从凸缘部34沿大体垂直于侧壁33的方向向外凸出,并且焊接到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以及弯曲部43,其形成为从侧壁33的顶点附近越过侧壁33的大体倒U形的形状,并且伸向凹部32的底部附近。弯曲部43的外表面侧的曲率半径设定成最小的曲率半径,以使端子20的挠曲部(第一接触部)22很少由于与弯曲部43刮擦而翘曲。
类似于上述插座端子20,因为各插头端子40之间的间距非常窄,窄至0.4mm的程度,所以形成插头端子40并将其依次插入到用于树脂模制插头本体31的模具中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板状金属母材的一侧进行槽加工以形成梳状部,并且将该梳状部进一步压力加工为预定形状。随后,在金属母材的基体上排成一行的插头端子40同时插入到用于模制插头本体31的模具内。最后,在通过嵌入模制将插头本体31和插头端子40形成为一体之后,从金属母材上切下各插头端子40。
另外,用作端子加强金属配件的插头端子的损耗脚40a通过嵌入模制成形于插头本体31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而与插头本体31埋置为一体。该损耗脚40a如插头端子40一样形成在同一金属母材上,并具有如图6B所示大体相同的横截面形状。然而,各损耗脚40a对应于第二接触部41的部分埋置于插头本体31的两个端部中,以使其不暴露出来。此外,与端子部42相对应的损耗脚40a的固定部42a被切得短于插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以便与插头本体31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大体相同。在将插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时,损耗脚40a的固定部42a同时焊接在电路板的焊接区上。由此,加强了插头本体31对电路板的固定强度。此外,通过损耗脚40a的固定部42a降低了在插座10和插头30连接时施加到插头端子40上的应力。
根据如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插座10和插头30分别安装在两个将要电连接的电路板上。具体地,插座的插座端子20的端子部23焊接在例如硬质电路板的一个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而插头30的插头端子40的端子部42焊接到例如FPC的另一个电路板的导电图形上。在插头30与插座10的插槽12嵌合时,插座10的插座端子20电连接于插头30的插头端子40上。同时,该硬质电路板的导电图形经由插座端子20和插头端子40电连接于FPC的导电图形上。
于是,在连接插座10和插头30时,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第一接触部的自由端)24接触设置于插头端子40前端部上的大体倒U形的弯曲部43的外表面侧。然而,插头端子40的弯曲部43的曲率半径设定成至少插座端子20很少由于与弯曲部43刮擦而翘曲的最小的曲率半径。由此,在避免插座端子20翘曲的同时,能减小插头本体31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能使连接器1小型化。此外,大体倒U形的弯曲部43插入到插头本体31内,以使其越过凹部32各侧的侧壁33,弯曲部43的一端钩挂在凹部32的底面上。由此,即使在插座10和插头30连接时插头本体31变形了,插头端子40也很少由于从插头本体31的表面上抬起而脱落。
另外,在插头30与插座10的插槽12嵌合时,设在插槽12的周边部分上的导向壁15的斜面15a用于引导插头30。因此,即使插头30关于插座10的相对位置稍有偏差,插头30也能容易地与插槽12嵌合。
随后,参照图7A至图7C和图8A至图8C描述将插头30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过程。在将插头3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吸附嘴100与插头30的吸附面接触,通过抽吸空气吸附和固持插头30,并且,通过移动吸附嘴100将插头30传送至安装位置。在图7A中,附图标记101表示吸附嘴100的吸入口的位置和大小。如从附图中可以看到的,吸附嘴100的吸附面紧密地贴在插头30的吸附面上,也就是贴在将与插座本体11的插槽12嵌合的一侧的插头30的第一表面上。此外,两个或三个凹部32面向吸附嘴100的一个吸入口101。再有,各凹部32通过隔断壁35隔开。由此,通过吸附嘴100的接触面、插头本体31的两侧壁33、隔断壁35以及凹部32的底面,相对于面向吸附嘴100的一个吸入口101的凹部32形成密闭空间。因此,当从吸附嘴100的吸入口10抽吸该密闭空间内的空气时,在该密闭空间内产生负压,从而插头30由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100上。
在这种情况下,凹部32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制造得分别小于吸附嘴100的吸入口101的直径,从而与吸附嘴接触设置在插头本体71上的嵌合槽72的底面的传统实例(参照图14A至图14C和图15)相比,插头本体3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能够制造得更小。结果,在能够通过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插头30的同时可使插头30小型化。另外,因为多个隔断壁35设在相邻的插头端子40之间,即使吸附嘴100的吸入口101和插头本体31的吸附面的相对位置稍有偏差时,但是在吸入口101的两侧设有任一隔断壁35,从而可确保避免空气泄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的构造,而且将插头本体31的至少一个隔断壁35设置于面向各吸附嘴100的吸入口101的位置的两侧就足够了。
接下来,参照图1、图9A至图9C、图10以及图11A至图11C描述将插座10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过程。在将插座10安装在电路板上时,插座10不直接由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于吸附嘴100上,而是如图1和图9A至图9C所示,将吸附罩90安装于插座本体11上,并且吸附罩90的主体部分91由吸附嘴100吸附以固持插座10,并且通过移动吸附嘴100将插座10传送至安装位置。
通过对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和弯曲加工使得吸附罩90形成为能连接于插座本体11上的形状。吸附罩90具有:主体部分91,其具有大体矩形板状的形状;两对臂部92,其从主体部分91的两个端部沿长度方向和垂直于主体部分91的方向突出;嵌合部93,其形成在臂部92各自的前端附近,并与插座本体11嵌合;以及突部94,其形成为从主体部分9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中央部分沿长度方向向外突出,并与插座本体11的大体呈方角的U形导向壁15的内侧面相嵌合。
两个突部94之间在主体部分9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与设置在插座本体11上的一对导向壁15之间的距离大体相同。此外,主体部分9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与插座本体1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体相同。随后,在吸附罩90与插座本体11相嵌合的状态下,将主体部分91设置于插座本体11面向插头30的一个面上。
嵌合部93从臂部92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朝插座本体11侧突出,并且各嵌合部93的中间部分弯曲成朝插座本体11的侧面突出,且各嵌合部93具有挠性。另一方面,与吸附罩90的嵌合部93相嵌合的嵌合凹槽16形成在插座本体11的侧壁1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下端附近。此外,在两个侧壁13面向插头30的拐角处形成斜面17,以使插座本体11的宽度尺寸在越接近上方的部分变得越窄。
为了将吸附罩90安装于插座10上,嵌合部93的位置适合于斜面17的位置,并且吸附罩90靠近插座本体11。在各嵌合部93与斜面17接触时,嵌合部93在斜面17上滑动,从而嵌合部93向外弯曲。此外,在嵌合部93攀爬过斜面17时,嵌合部93由于弹性恢复到原始形状,从而嵌合部93与嵌合凹槽16相嵌合。结果,如图10和图11A至图11C所示,吸附罩90连接于插座10上。此时,从主体部分91突出的突部94与呈方角的大体U形的导向壁15的内侧面相嵌合,从而可减少吸附罩90在平行于主体部分91的平面上的移动。
在吸附罩90安装于插座10的状态下,吸附嘴100与吸附罩90的主体部分91相接触,并且从吸入口101抽吸空气,从而吸附罩90由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100上。随后,通过移动吸附嘴100将插座10传送至安装位置。这样,因为连接于插座10的吸附罩90由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100上,所以与将突出到插座本体51的插槽52内的突台53的前端面53a用作吸附面的传统实例(参照图12A至图12C和图13)相比,插槽12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可制造得更小。结果,插座10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制造得更小。
除此之外,一对嵌合部93在插座本体11宽度方向之间的距离设定为与设置在两个侧壁13上的嵌合凹槽16在宽度方向之间的距离大体相等。在吸附罩90安装于插座10的状态下,即在嵌合部93与嵌合凹槽16嵌合的状态下,嵌合部93不向外弯曲,从而嵌合部93恢复到原始形状。因此,假设与嵌合部93同嵌合凹槽16嵌合的同时嵌合部93产生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即使在作为模制产品的插座本体11通过加热而膨胀时,例如在嵌合部93与嵌合凹槽16嵌合的状态下焊料回流的过程中,施加到嵌合部93或插座本体11的应力变得更小。结果,可防止在插座本体11内产生裂纹。
另外,因为嵌合凹槽16设置在插座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附近以使嵌合凹槽16从端子加强金属配件14的固定部14a移位,所以可使将与嵌合凹槽16嵌合的嵌合部93从固定部14a分离(lay off)。由此,在焊料回流的过程中可防止填充到固定部14a上的焊料粘在嵌合部93上以致不能移动吸附罩90。此外,因为吸附罩90连接于插座本体11直至至少插座10安装到电路板上为止,所以可以减少在输送或安装插座10时灰尘进入到插槽12内的可能性。结果,可避免由于灰尘粘到插座端子20上导致的电连接可靠性的降低。顺便提及,在沿背离插座10的方向拔出吸附罩90时,嵌合部93向外弯曲,以使嵌合部93和嵌合凹槽16之间的嵌合松开,并且吸附罩90可容易地从插座10上取出。如上所述,在吸附罩90连接于插座10的状态下,嵌合部93没有弹性变形且它们恢复到原始形状,以致拔出吸附罩90所需的力变得更小。由此,可使施加到焊接在电路板上的插座端子20的端子部23上的应力更小。
吸附罩90通过采用冲模冲压金属板之后进行弯曲加工来形成,且其形状相对于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因此,通过准备用于冲压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形状(即一对臂部92、嵌合部93和位于一侧的凸部94)的冲模以及用于冲压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的冲模,可以制造与具有不同插座端子20的排列数量的各种长度的插座10相对应的吸附罩90。具体地,如果吸附罩90由树脂模制形成,就有必要准备与插座端子20的排列数量(即插座1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对应的独立压制件。同时另一方面,在通过利用冲模冲压金属板之后通过进行弯曲加工形成吸附罩90时,吸附罩90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仅冲出矩形形状,从而通过改变用于中间部分的冲模冲出的长度,可容易地适用于插座端子20的不同排列数量。因此,能够减少模具的生产成本。
此外,如图1、图2、图5C以及图6A所示,在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的、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滑动的位置处设有突起44和凹槽45。具体地,如图1和图5C所示,在比插头端子40高度方向上的中央稍高(端子部42的突起的相对侧)的位置处形成突起44。在突起44的外表面形成斜面44a,从而突起越接近端子部42的部分的尺寸变得越大。凹槽45为沿插头端子4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沟槽形状,并具有两个斜面,所述两个斜面的深度在越接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变得越深,以使在插头端子40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即沿与上述高度方向成直角交叉的方向的截面变成为大体V形的形状。凹槽45在插头端子4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形成为比突起44的宽度尺寸大且比接触凸部24的宽度尺寸小。另外,凹槽45在插头端子40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和位置设置在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在第二接触部41上滑动的范围内。
根据这种构造,在如图2所示的插头30完全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内的状态下,接触凸部24接触凹槽45的两个侧部,且突起44位于从接触凸部24起插槽12的底面侧。此外,在将插头30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的过程中,接触凸部24弹性地接触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内的凹槽45的两侧。再有,接触凸部24接触突起44的范围与其接触凹槽45两侧的范围不重叠。由此,即使在插座10和插头30连接之前有异物粘附在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上或者粘附在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上,在接触凸部24在第二接触部41的表面上滑动的过程中,异物可能会落入凹槽45内。因此,与在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上未设置凹槽45的情况相比,异物被夹入接触凸部24和第二接触部41之间的可能性变得较低。换句话说,通过在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上设置突起44和凹槽45,可以避免由于异物导致的插座端子20和插头端子40之间的不良接触。此外,接触凸部24在凹槽45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处接触,从而可提高插座端子20和插头端子40的接触可靠性。再有,凹槽45设在接触凸部24的滑动范围内、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上,从而与将凹槽45设置在接触凸部24的滑动范围之外的部分的情形相比,可以确保粘附在接触凸部24上的异物落入凹槽45内。
此外,当沿从插座10的插槽12中拔出的方向给插头30施力时,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接触插头端子40的突起44,以使接触凸部24受到来自突起44的阻力。因此,具有难于将插头30从插座10的插槽12中拔出的优点。顺便提及,在插头30插入到插座10的插槽12中时,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接触插头端子40的突起44。然而,因为斜面44a以其突出尺寸在越接近端子部42的位置处变得越大的方式形成在突起44上,所以将插头30插入到插槽12中的阻力小于将插头30从插槽12拔出的阻力。此外,因为凹槽45的位置和形状以在接触凸部24上与突起44接触的范围和与凹槽45的两侧接触的范围不重叠的方式来设定,所以在接触凸部24在突起44的表面上滑动时,由接触凸部24推送的异物会落入凹槽45内且很少夹入到接触凸部24和第二接触部4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与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上的凹槽45的两侧弹性地接触,并且异物在接触凸部24在第二接触部41的表面上滑动的过程中落入凹槽45内,从而降低异物夹入到接触凸部24和第二接触部41之间的可能性,而且提高了接触可靠性。然而,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和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的形状和接触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说明。例如,与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接触的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的表面可以形成为接触凸部24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比两侧部更向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突出的形状(例如,曲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位进入凹槽45内,并在两个位置与凹槽45内的两个斜面或凹槽45的开口边缘相接触。尽管与插座端子20的接触凸部24和插头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在平面上彼此接触的情况相比,插座端子20的形状变得复杂,但是接触凸部24和第二接触部41的接触区域变得较小,从而增加了接触压力。结果,异物可容易地从接触凸部24和第二接触部41之间排出,从而提高了插座端子20和插头端子40的接触可靠性。
此外,插头端子40的弯曲部43中至少从弯曲部43的顶点起的第二接触部41的一侧内的曲率半径被设定在如下范围内为最小就足够了,该范围为:在插头30与插座本体11的插槽12嵌合时,插座端子20的大体U形的挠曲部(第一接触部)22的接触凸部(自由端)24从插头端子40的弯曲部43的顶点起与第二接触部41侧接触,而且插座端子20不会由于与弯曲部43的刮擦而翘曲。例如,通过插头端子40的弯曲部43从弯曲部43的顶点起相对于第二接触部41的部分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小从弯曲部43的顶点起在第二接触部41侧的部分的曲率半径,插头30的宽度尺寸可以被制造得更小,换句话说,连接器1的宽度尺寸可以被制造得更小。
此外,插头本体31具有在插座本体11的第一表面上的凹部32,该第一表面为将与插槽12嵌合的一侧,凹部32由至少两个隔断壁35隔开,而且,在吸附嘴100的吸附面与第一表面接触以致吸附嘴100的吸入口101面向凹部32的状态下,由至少两个隔断壁35、凹部32的底面和吸附嘴100的吸附面形成密闭空间,由此,插头30由吸附嘴100吸附并固持在吸附嘴100上。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107304,其内容在此并入参考。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借助实例充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化和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些变化和修改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将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内。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头,该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和一个或多个插头端子,其固持在插头本体的侧壁上;以及
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具有与该插头嵌合的插槽;和一个或多个插座端子,其固持在该插座本体的插槽的侧壁上,并在该插头与该插槽嵌合时与所述插头端子接触;
其特征在于:
该插头本体具有凹部,该凹部位于与该插座本体的插槽嵌合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上;
该插头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其沿该插头本体的侧壁设置并与该插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弯曲部,其形成为从该插头本体的侧壁的第一表面侧的一端附近朝向该凹部的大体倒U形的形状;和端子部,其形成为从该第二接触部的与该弯曲部相反的一侧大体垂直于该侧壁向外突出,并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且
该凹部通过至少两个隔断壁隔开,从而在该吸附嘴的吸附面与该第一表面接触以使该吸附嘴的吸入口面向该凹部的状态下,由所述至少两个隔断壁、该凹部的底面和该吸附嘴的吸附面形成一密闭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壁在排列有多个插头端子时被设置为将所排列的插头端子之间隔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插座本体具有:嵌合槽,从正面看,该嵌合槽形成在该插座本体的中央部分,并形成为与该插头相嵌合的大体矩形的形状;以及四个嵌合凹槽,其形成在两个侧壁的两个端部附近;以及
在该插座安装在电路板上时,由于覆盖至少部分该嵌合槽的吸附罩的嵌合部与该插座本体的嵌合凹槽嵌合,致使该吸附罩安装于该插座上,且覆盖部分该嵌合槽的吸附罩的部分由该吸附嘴吸附并固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插座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附近具有插入或压配合的加强部件;以及
所述嵌合凹槽形成于远离所述加强部件的固定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插头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上沿该插头的高度方向朝向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依次设置突起和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突起形成在从该插头端子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稍微更接近该第一表面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突起的外表面,以该突起在越靠近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部分处的突起尺寸越大的方式形成斜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为沿该插头端子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沟槽形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具有两个斜面,所述斜面的深度越接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越深,从而该插头端子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大体V形的形状。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在该插头端子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大于该突起的宽度尺寸并且小于该插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宽度尺寸。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在该插头端子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和位置设定在该插座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在该第二接触部上滑动的范围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07304A JP2005294035A (ja) | 2004-03-31 | 2004-03-31 | コネクタ |
JP107304/2004 | 2004-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9263A true CN1879263A (zh) | 2006-12-13 |
CN100446350C CN100446350C (zh) | 2008-12-24 |
Family
ID=350641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02078A Active CN100446350C (zh) | 2004-03-31 | 2005-03-28 | 连接器 |
CNU20052000456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789955Y (zh) | 2004-03-31 | 2005-03-31 | 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52000456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789955Y (zh) | 2004-03-31 | 2005-03-31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32317B2 (zh) |
EP (1) | EP1732183A4 (zh) |
JP (1) | JP2005294035A (zh) |
KR (1) | KR100683029B1 (zh) |
CN (2) | CN100446350C (zh) |
TW (1) | TWI249881B (zh) |
WO (1) | WO2005096456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0379B (zh) * | 2009-02-09 | 2012-10-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9075475B (zh) * | 2016-04-28 | 2021-01-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插头件以及插口件 |
CN113451827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48219B2 (ja) | 2005-05-25 | 2010-09-22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
JP2007035291A (ja) * | 2005-07-22 | 2007-02-08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909582Y (zh) * | 2006-04-20 | 2007-06-0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JP4858050B2 (ja) * | 2006-09-29 | 2012-01-1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TWM315443U (en) * | 2006-11-20 | 2007-07-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
KR100968327B1 (ko) * | 2007-03-14 | 2010-07-08 | 파나소닉 전공 주식회사 | 다극동축커넥터 |
JP4492631B2 (ja) * | 2007-03-27 | 2010-06-30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JP4717852B2 (ja) | 2007-03-27 | 2011-07-06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CN201197011Y (zh) * | 2008-01-29 | 2009-02-1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组件 |
JP4726019B2 (ja) * | 2008-09-16 | 2011-07-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2011060590A (ja) * | 2009-09-10 | 2011-03-24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吸着部材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JP5557518B2 (ja) * | 2009-12-18 | 2014-07-23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端子 |
JP4952869B1 (ja) | 2011-09-30 | 2012-06-13 | 千住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 はんだ小片、チップソルダ、及びはんだ小片の製造方法 |
JP5188616B2 (ja) * | 2011-10-07 | 2013-04-2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吸着部材付き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吸着部材、そして該電気コネクタの実装方法 |
US8986027B2 (en) | 2012-10-31 | 2015-03-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US8888506B2 (en) * | 2013-01-29 | 2014-11-1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5970400B2 (ja) * | 2013-03-19 | 2016-08-1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導電パターン式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US9300064B2 (en) * | 2014-01-17 | 2016-03-29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6025642A (zh) * | 2016-07-28 | 2016-10-12 |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
JP6975626B2 (ja) * | 2017-11-29 | 2021-12-01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DE112019001162B4 (de) * | 2018-03-07 | 2022-01-27 | Honda Motor Co., Ltd. | Steuereinheit-Anordnungsstruktur für ein Fahrzeug vom Sattelfahrtyp |
JP6498809B1 (ja) * | 2018-03-08 | 2019-04-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7044638B2 (ja) | 2018-06-06 | 2022-03-3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カバーの母材及びコネクタカバーの生産方法 |
JP6493611B1 (ja) * | 2018-08-03 | 2019-04-03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16747B2 (ja) * | 2018-10-01 | 2021-01-20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6816749B2 (ja) * | 2018-10-11 | 2021-01-20 | Smk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
JP7148357B2 (ja) * | 2018-10-18 | 2022-10-0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5472B2 (ja) * | 1986-06-27 | 1995-01-25 | 岩瀬コスフア株式会社 | 皮膚外用剤 |
JPH0314608U (zh) * | 1989-06-27 | 1991-02-14 | ||
US5035658A (en) | 1990-02-21 | 1991-07-30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therefor |
JP2598650Y2 (ja) * | 1993-12-14 | 1999-08-16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3014608U (ja) * | 1994-12-07 | 1995-08-15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コネクタの搬送用吸着部材 |
KR100449449B1 (ko) | 2000-04-28 | 2004-09-22 | 마츠시다 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고주파 계전기 |
JP2002008753A (ja) | 2000-06-16 | 2002-01-11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 |
CN100361352C (zh) | 2001-05-25 | 2008-01-09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4205874B2 (ja) | 2001-06-26 | 2009-01-07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4055306A (ja) | 2002-07-18 | 2004-02-19 |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4000935B2 (ja) | 2002-07-23 | 2007-10-31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低背型コネクタ |
JP2004111081A (ja) * | 2002-09-13 | 2004-04-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 |
KR100511180B1 (ko) * | 2003-02-19 | 2005-08-30 | 재영솔루텍 주식회사 | 전자커넥터 제조방법 |
US6827588B1 (en) * | 2003-06-12 | 2004-12-07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Low profile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
-
2004
- 2004-03-31 JP JP2004107304A patent/JP2005294035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3-28 WO PCT/JP2005/005754 patent/WO2005096456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3-28 KR KR1020057020391A patent/KR1006830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3-28 EP EP05727262A patent/EP17321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03-28 CN CNB2005800002078A patent/CN100446350C/zh active Active
- 2005-03-28 US US10/561,527 patent/US7232317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3-30 TW TW094110026A patent/TWI249881B/zh active
- 2005-03-31 CN CNU2005200045691U patent/CN278995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0379B (zh) * | 2009-02-09 | 2012-10-24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9075475B (zh) * | 2016-04-28 | 2021-01-0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插头件以及插口件 |
CN113451827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 |
CN113451827B (zh) * | 2020-03-27 | 2022-03-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232317B2 (en) | 2007-06-19 |
KR20050116165A (ko) | 2005-12-09 |
KR100683029B1 (ko) | 2007-02-15 |
CN2789955Y (zh) | 2006-06-21 |
CN100446350C (zh) | 2008-12-24 |
TWI249881B (en) | 2006-02-21 |
TW200536205A (en) | 2005-11-01 |
JP2005294035A (ja) | 2005-10-20 |
US20060258227A1 (en) | 2006-11-16 |
EP1732183A1 (en) | 2006-12-13 |
WO2005096456A1 (ja) | 2005-10-13 |
EP1732183A4 (en) | 2008-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79263A (zh) | 连接器 | |
CN1771630A (zh) | 连接器 | |
CN2789960Y (zh) | 连接器 | |
CN1165100C (zh) | 电连接器 | |
CN1282277C (zh)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
CN1490901A (zh) | 一种网格焊台陈列插座触头 | |
CN1290228C (zh) | 电连接器 | |
CN1230945C (zh) | 卡边连接器 | |
CN1147034C (zh) | 薄型电连接器 | |
CN1734847A (zh) | 扁平型电缆用电连接器 | |
CN1677753A (zh) |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 |
CN109149177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557059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13587C (zh) | 印刷电路板 | |
CN1230946C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135667A (zh) | 连接器的插头接点及其加工方法 | |
CN1284278C (zh) |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 |
CN1738114A (zh) | Ic插座和ic插座组件 | |
CN1732596A (zh) | 可动型连接器用加强引板及使用其的可动型连接器 | |
CN1602565A (zh) | 连接器 | |
CN101079350A (zh) | 电子元件 | |
CN1204655C (zh) | 屏蔽底板连接器 | |
CN2724239Y (zh) | 电连接器 | |
CN1359537A (zh) | 电子元件 | |
CN2629276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