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82277C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82277C CN1282277C CN02122273.8A CN02122273A CN1282277C CN 1282277 C CN1282277 C CN 1282277C CN 02122273 A CN02122273 A CN 02122273A CN 1282277 C CN1282277 C CN 128227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ollision
- elastic
- sheet
-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4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with a single cantilevered beam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该触点包括:在一端上具有端子部而另一端上具有接触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接触片(20);在一端上具有固定部(31)而另一端上具有碰撞防止部(37)的其间设有容纳孔(33)的大致带状的弹性碰撞防止片(30),该弹性接触片(20)与碰撞防止片(30)隔开预定的间隔,使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27)的前端(29)位于碰撞防止部(37)内侧并大致平行配置。而且,该容纳孔(33)形成为这样的大小:随着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变形,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在该触点(10)中,当其他的触点与弹性接触片(20)的接触部(27)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则向下方移动、变位,与接触部(27)相连结的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例如平坦部(25)、倾斜面(26)、前端部(29)进入容纳孔(3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用连接器、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等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安装在这些电连接器中的波浪型触点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前,装有波浪型的触点的连接器,其外壳的高度即个子的高度在与其他触点接触时大致受到触点弹性变形的变位量的影响,限制了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因此,连接器外壳的容纳空间变大,在连接器的薄型化上存在问题。
例如,图14(a)、图14(b)和图15(a)、图15(b)是波浪型的触点装在外壳内的连接器,各图是它们的截面图。图14(a)、图14(b)所示的连接器是这样的类型:具有弹性的触点100的前端部以预定角度向下方弯曲,其最前端部潜入外壳侧壁内。而且,图15(a)和图15(b)所示的连接器是这样的类型:使触点200具有预定角度而向上方折回弯曲。
其中,在前者图14(a)、图14(b)中所示的波浪型触点100由大致形成为带状的具有导电性的弹性接触片所构成,具有形成为带状的平坦部分101和从该平坦部分向上方弯曲而形成的接触部103,接触部的最前端部105潜入到外壳侧壁110内。该外壳侧壁110形成在弹性接触片100的两侧面上(仅表示了一个侧壁,另一个侧壁被省略),该侧壁的高度具有这样的高度:在与上表面112之间,触点100变位,其最前端部105接触到底面114上,同时,其长度具有与触点100的长度方向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在端面113与上表面112的拐角部设置倾斜部,以使其他的触点容易插入。
该类型的触点在安装在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下,触点100的平坦部分101位于外壳的两侧壁110之间,从接触部103延伸的最前端部105接近于侧壁110的一个端面113,且位于上表面112的下方(参照图14(a))。在该状态下,例如当设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其他触点(图中未示出)从图的左手方向大致沿水平方向被插入时,该触点的前端接触到接触部103的倾斜面上,在该倾斜面上滑动、压紧。接着,当该触点被压入时,克服触点100的平坦部分101及接触部103的弹性力而向下方变位移动,其他的触点的平的表面覆盖住外壳两侧壁110之间,接触部103变位到与两侧壁的上表面112大致同一平面的位置上,触点的最前端部105接触或接近到底面114上,与其他触点相接触,维持连接状态(参照图14(b))。
另外,在后者图15(a)和图15(b)中所示的波浪型触点具有从平坦部分201延伸的一端向上方弯折而形成的接触部203。而且,210是外壳侧壁,211是其底面,212是其上表面,213是其端面。该触点200使接触部203向上方弯折,形成倾斜面。当与其他的触点(图中未示出)相接触时,其他的触点的前端部接触到该倾斜面上,进行滑动,克服平坦部分201和接触部203的弹性力,使它们向下方的底面211移动、变位,平坦部分201的一端进行变位以便于接触或接近到底面211上(参照图15(b))。此时,倾斜面起到防止接触到其他触点的功能。
发明内容
在这样的波浪型的触点中,在前者图14(a)、图14(b)所示的触点100中,从接触部103延伸的最前端部105接近侧壁110的一端,并位于上表面112的下方,当在此状态下其他的触点被插入时,该触点的前端接触到倾斜面上,起到防止触点的接触的功能。即,假如触点的最前端部105从侧壁110向上方伸出,当其他的触点被插入时,虽然该触点的前端接触到触点100的最前端部105上,但是不仅限于最前端部105向下方移动,还会有向上被压的情况。因此,触点100发生异常变形及永久变形,在与其他的触点之间,不能得到正常并良好的接触。因此,该类型的触点,作为防接触功能,必须使从接触部103延伸的最前端部105接近于侧壁110,并位于侧壁上表面112的下方。这样,为了把这种类型的触点装入连接器外壳,进行预定的弹性变形而得到弹性接触压力,就必须使外壳的两侧壁的高度为:最前端部105接触或接近到底面114上,接触部103移动变位到与侧壁110的上表面112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其结果,必须使触点100的高度成为预定的高度,且在把其装入连接器外壳中时,侧壁110的高度必须成为其变位所需要的高度,而在连接器的薄型化上存在问题。
而且,后者图15(a)和图15(b)所示的波浪型触点200使从平坦部分201延伸的一端向上方弯折而形成接触部203,因此,为了进行预定的弹性变形,与上述类型相同,在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上存在限度,且在把其装入外壳中时,必须使外壳的侧壁成为预定的高度,其结果,在使连接器薄型化上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其触点能够实现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接触压力。而且,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其触点进一步推进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并且,能够得到良好的接触压力。而且,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不会发生触点制造时的接触部的损伤,而且,其目的还在于能够实现在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各种电连接器,把这些触点用于各种连接器,减小连接器外壳的容纳空间,实现连接器外壳的薄型化。
上述各个目的能够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的触点包括:在一端上具有端子部而另一端上具有接触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接触片;在一端上具有固定部而另一端上具有碰撞防止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碰撞防止片,该弹性接触片与碰撞防止片隔开预定的间隔,使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前端位于碰撞防止部内侧并大致平行配置,随着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变形,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接触或接近碰撞防止片。
而且,本发明的触点还包括:在一端上具有端子部而另一端上具有接触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接触片;在一端上具有固定部而另一端上具有碰撞防止部并且其间设有容纳孔的大致带状的弹性碰撞防止片,该弹性接触片与碰撞防止片隔开预定的间隔,使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前端位于碰撞防止部内侧并大致平行配置,该容纳孔具有这样的大小:随着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变形,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
作为这些触点的实施例,具有这样的构成:使碰撞防止片的前端弯曲成大致钩状来形成碰撞防止部,或者,连结弹性接触片的安装固定部和碰撞防止片的固定部。
而且,具有这样的构成:把弹性接触片从端子部向接触部弯曲成大致波浪状,或者,在端子部与接触部之间设置把弹性接触片装入外壳的安装固定部,使安装固定部的高度高于接触部的高度。
而且,具有这样的构成:使弹性接触片从端子部向接触部成型为大致平坦的,或者,使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位于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中,并且,以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来为边界来分割碰撞防止片。
另外本发明是把上述触点装入各种电连接器而构成。该电连接器包括:外壳;设在该外壳的侧壁上的通孔;设在该通孔内的触点容纳室,在该容纳室中容纳上述记载的任一种触点,形成凹型插座。而且,触点容纳室设在通孔的上下的一面上,或者,触点容纳室设在通孔的上下的两面上。
而且,另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的基座;从该基座突出的突出体;设在该突出体上的触点容纳室,在该容纳室中容纳上述记载的任一种触点,形成凸型插头。而且,触点容纳室设在突出体的上下的一面上,或者,触点容纳室设在突出体的上下的两面上。
这些触点在装入连接器外壳时,使碰撞防止片和弹性接触片大致平行或者处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并且,弹性接触片的前端配置在碰撞防止片的碰撞防止部的内侧,该前端与碰撞防止片的内表面相接触或相接近而固定在外壳上。通过该构成,当其他的触点与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向下方移动、变位,与接触部相连结的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例如平坦部、倾斜部、前端部进入容纳孔,或者,前端部接触到碰撞防止片的上表面上。因此,弹性接触片的接触时的变位量被确保,触点在变位方向上高度变低,而实现了所谓的连接器的低高度化。而且,当把该触点装入各种连接器中时,能够降低连接器外壳的容纳空间的侧壁高度,其结果,连接器变得薄型。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触点是在与其他的触点接触时,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中,或者相接触,因此,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高度变低,能够实现所谓的触点的低高度化。而且,弯曲部位减少,构造简单,因此,能够实现触点的小型化,制造变得容易。而且,由于使安装固定部的高度高于接触部的高度,因此,在制造时,能够避免接触部的损伤。而且,能够把这些谋求低高度化的触点用于各种连接器中,通过该应用,能够实现各种连接器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触点的立体图;
图7是把本发明的触点用于卡用连接器的电连接器,装有该触点并取下盖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8(a)是把本发明的触点用于卡用连接器的电连接器从上看图7的俯视图;
图8(b)是把本发明的触点用于卡用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图7的A-A截面图;
图9(a)、图9(b)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凹型插座的正面图和截面图;
图9(c)、图9(d)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凸型插头的正面图和截面图;
图10(a)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凹型插座的正面图;
图10(b)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凸型插头的截面图;
图11(a)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凸型插头的正面图;
图11(b)是图11(a)的A-A的截面图,
图11(c)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凹型插座的正面图;
图11(d)是图11(c)的B-B的截面图;
图11(e)是使用本发明的触点的电连接器结合凸型插头和凹型插座的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12(a)是在把本发明的触点装到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下说明触点的变位状况的、表示触点变位前的截面图;
图12(b)是在把本发明的触点装到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下说明触点的变位状况的、表示变位后的截面图;
图13(a)是表示在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点装到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下说明触点的变位状况的、触点变位前的截面图;
图13(b)是表示在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点装到连接器外壳中的状态下说明触点的变位状况的、变位后的截面图;
图14(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触点的触点变位前的截面图;
图14(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触点的触点变位后的截面图;
图15(a)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触点的触点变位前的截面图;
图15(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触点的触点变位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以下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被分离成弹性接触部件和具有防碰撞功能的部件。触点10是通过冲压加工等来对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导电性良好的薄金属板进行成型加工而制成,由具有大致带状的弹性接触片20和与该弹性接触片20成为一组的大致带状的碰撞防止片30所构成。其中,弹性接触片20具有:连接引线等的端子部21、从该端子部向上方上翘弯曲的上翘部分22、通过压入等来定位并固定在其前面的外壳中的安装固定部23。而且,该压入等是在固定部端边上设置宽度方向的单侧或两侧上设置扣锁片(图中未示出)来进行。而且,具有其前面的弯折部24、平坦部25、其前面的倾斜面26、接触部27以及最前端部29。
该弹性接触片20在成型时形成为:安装固定部23稍高于接触部27,并且,从端子部21到接触部27和最前端部29,弯曲成大致波浪状,在与其他的触点接触时,得到预定的弹性力。使安装固定部23稍高于接触部27的理由是:在触点制造时,在拾取对细长的薄板金属板进行冲压、弯曲加工而得到的多个触点时,触点被层叠,而引起触点相互的冲突。但是,由于使安装固定部23稍高于接触部27,该冲突由安装固定部23阻止,成为该安装固定部相互的冲突,能够避免接触部27相互的强烈冲突,因此,能够防止接触部27的异常变形。而且,该弹性接触片20从平坦部25随着倾斜面26、接触部27和最前端部29,宽度变窄来形成,使后述的碰撞防止部件向容纳孔的容纳变得容易。而且,该宽度由与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的宽度尺寸的关系来决定,当孔宽度尺寸较大时,不需要缩窄宽度。而且,接触部27使其表面中央部的一部分沿着长度方向来设置突条部28。该突条部28根据需要可以任意设置,在以下的实施例的触点中,根据需要来设置。该突条起到得到与其他触点间的良好的电气接触压力的功能,通过从弹性接触片的里面压出而被隆起来形成。
另一方面,具有防碰撞功能的部件、所谓的碰撞防止片30,与弹性接触片20成为一组,与弹性接触片20的宽度相同或者稍宽,长度稍短,成为大致带状。而且,从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向着前端,形成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的容纳孔33,该容纳孔33由固定部31、一对腕部34,35、碰撞防止部37围住。而且,其前端形成以预定角度折回而弯曲成大致钩状的弯曲部36、碰撞防止部37。该触点被分离成弹性接触片20和碰撞防止片30,并且由于弯曲部位少,所以从金属板的冲压和弯曲加工等变得简单而容易制造。而且,在该带状部件的固定部31的端边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突起等扣锁片(图中未示出),能够使向外壳的压入安装变得容易。
该触点10在装入连接器外壳时,使弹性接触片20大致配置成与碰撞防止片30的上方相平行,并且,弹性接触片20的前端29配置在碰撞防止片30的碰撞防止部37的内侧,其前端29与碰撞防止部37的内表面相接触或相接近来固定在外壳中。这样,当其他的触点(图中未示出)与弹性接触片20的接触部27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相下方移动、变位,与接触部27相连结的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例如平坦部25、倾斜面26、前端部29进入容纳孔33,能够使弹性接触片20接触时的变位量得到确保。通过该构成,触点10在变位方向上高度变低,能够实现所谓低高度化,能够降低装有该触点10的外壳的容纳空间的侧壁高度,因此,其结果,能够实现连接器的薄型化。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表示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10a具有与上述触点10大致相同的构造,由弹性接触片20a、碰撞防止片30a构成。构成弹性接触片的部分21a~29a与图1中的弹性接触片的部分21~29相对应,同样,碰撞防止片的部分31a~37a分别与图1的碰撞防止片的部分31~37相对应。而且,这些对应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起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与上述触点10不同的部分是:虽然触点10中分别设置弹性接触片20和碰撞防止片30,但是该触点10a在两者之间设置连结部38a,两者结合成一体。该结合在冲压薄的金属板时,设置连结部38a,通过冲压来形成。该触点把弹性接触片20a和碰撞防止片30b连接起来成为一体,因此,制造容易,在部件的管理上不花费工夫,并且与分别向外壳容纳部中进行安装的结构相比,变得简单。另外,其他的功能与上述触点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表示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10b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触点10a大致相同的构造,与触点10a不同的部分是:使弹性接触片20b的弯折部24成为平坦的。即,通过使弯折部24a(参照图2)成为平坦的,连结部38b的长度变短,安装固定部23b和平坦部25b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碰撞防止片30b的容纳孔33b伸到固定部31b附近,容纳孔33b变长。通过容纳孔33b变长,当弹性接触片20b变位时,与上述触点10a相比,能够容纳更多的弹性接触片部分,随之,能够进一步推进变位方向上的触点的低高度化。
图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表示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具有与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触点10b大致相同的构造,不同的部分是:碰撞防止片30c从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大致被分割成左右部分。即,以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为边界,分成一对固定部31c、一对腕部34c,35c、一对碰撞防止部37c,37c’,在其间形成容纳孔33c,安装固定部23c和各固定部31c由连结部38c、38c’相连结。一对连结部分别设在触点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因此,弹性接触片20c与碰撞防止片30c的连结与仅在单方的情况相比,变得稳定,提高了触点的可靠性。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表示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与上述的触点10a、10b不同,安装固定部23d、一对腕部34d,35d、容纳孔33d的构造不同。即,一对腕部34d,35d从安装固定部23d伸出,它们的腕部接近安装固定部23d处,弯曲成波浪状,形成弯折部24d、24d’,而且,它们的前端共同被连结起来而构成碰撞防止部37d,容纳孔33d位于这一对腕部34d、35d之间。这样,该触点在与其他的触点不接触时,弹性接触片20d也进入到容纳孔33d内。该触点由于弹性接触片20d和碰撞防止片结合成一体而减少了弯曲部位,因此,制造工序变少,触点的制造变得容易。而且,由于弹性接触片进入到容纳孔中,也能够改善低高度化。
图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表示触点的全体立体图。该触点具有与上述触点10d大致相同的构造,不同的部分是:弯曲部的弯曲方向不同。即,一对腕部34e,35e从安装固定部23e伸出,它们的腕部在接近安装固定部23e处,向下方弯曲,形成弯折部24e、24e’,而且,它们的前端共同连结起来构成碰撞防止部37e,容纳孔33e位于这一对腕部34e、35e之间。该触点与上述触点相同,制造容易,能够改善低高度化。
上述图1~图6所示的触点都是在碰撞防止片上设置容纳孔,但是,根据对各种的连接器的适应,也可以不设置该容纳孔,而能够起到同样的功能。即,特别是,图1~图4所示的触点,可以在碰撞防止片中不设置容纳孔来形成触点。当不设置容纳孔时,在与其他的触点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接触或接近碰撞防止片的平面上。然而,虽然弹性接触片的变位量与设置容纳孔的结构相比稍稍变小,但是也能达到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
把这些触点与现有技术的触点相对比,参照图12(a)、图12(b)~图15(a)、图15(b)来补充说明触点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图12(a)、图12(b)涉及在碰撞防止片上设置容纳孔的触点,图13(a)、图13(b)涉及在碰撞防止片上未设置容纳孔的触点,图12(a)、图13(a)是在其他的触点被插入之前的状态下,触点装在外壳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b)、图13(b)是在其他的触点被插入的状态的截面图。而且,图14(a)、图14(b)和图15(a)、图15(b)中所示的触点是已经详细描述的现有技术的触点。首先,在图1~图6所示的碰撞防止片上设置了容纳孔的触点中,用图1所示的触点10来进行说明。该触点10在其他的触点(图中未示出)被插入之前的状态下(参照图12(a)),当其他的触点从左侧向图中方向大致水平地插入时,弹性接触片20和碰撞防止片30移动、变位到与外壳侧壁的上表面43大致相同的平面上。该变位通过弹性接触片20的最前端部29、倾斜面26以及平坦部25的一部分进入到碰撞防止片30的容纳孔33中来达到。
因此,当把卡被插入之前的状态(参照图12(a))和卡被插入,弹性接触片20变位,弹性接触片20的一部分进入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33的状态(图12(b))与相同状态下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触点(图14(b)、图15(b))进行对比来看时,触点10在其变位时,低高度化得到推进,随之,触点容纳部的侧壁高度变低,从而应容易理解实现连接器的薄型化。另外,图2~图6所示的触点在与其他触点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到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中,能够达到同样的低高度化。
而且,在图13(a)、图13(b)所示的碰撞防止片中没有容纳孔的触点的情况下,在与其他的触点相接触时,弹性接触片10’的前端部29’接触或接近碰撞防止片30’的上表面上。而且,标号27’是接触部,37’是碰撞防止部。该触点10’,弹性接触片的变位量与设置有容纳孔的结构相比稍稍变小,但是,能够实现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把触点容纳部的上表面43’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实现连接器的薄型化。
下面说明图1~图6所示的各触点应用到连接器的例子,在其多种触点中,下面对触点10用于连接器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其他的各个触点的构造分别在细部上有所不同,连接器外壳根据其触点的构造的差异,使形状、尺寸等变更,该变更根据设计每次进行改变,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而且,在图1~图6中,表示了在碰撞防止片上设置容纳孔的触点,但是,没有容纳孔的触点也是相同。
首先,这些触点被用于例如图7、图8(a)和图8(b)所示的卡用连接器。图7是装有该触点并取下盖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图8(a)是从上看图7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的A-A截面图。这种卡用连接器的构造使一对侧部轨道41a、41b相对置,其间形成湾50,由连结两侧部轨道41a、41b的端部的框架40、在该连结部分上分别容纳多个触点101~109的相互隔开的多个通孔451~459以及连通该通孔的触点容纳部461~469构成。另外,在各侧部轨道41a、41b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插入卡的两侧部的槽42a、42b,由该槽进行引导而使卡(图中未示出)被插入,使配置在卡的下表面的触点与配置在容纳部中的触点相接触。而且,构成连接器的框架等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该连接器中分别装有多个触点101~109。以其中之一的106为例来进行说明。连接器外壳包括:插入设在框架40上的触点10的通孔456、容纳触点的容纳部466,该容纳部466具有沿着周围由壁围住的触点106的长度方向的一对侧壁(图8(b)表示了一个的侧壁)和通孔的相反侧上的侧壁,而且,上下表面被开放,在该开放部中,触点向上下方向移动,成为能够变位的空隙(参照图8(b))。
首先,碰撞防止片30把碰撞防止部37作为开头而插入到通孔456中,通过把该碰撞防止片30压入到外壳的通孔456的底面上来进行固定。接着,把弹性接触片20的最前端部29作为前面来插入在通孔456中,用相同的方法把平坦部23固定到外壳的通孔456的上表面上,如上述那样,弹性接触片20的前端部29接触或接近碰撞防止部37的内表面。而且,连结弹性接触片和碰撞防止片的触点可以把两者同时插入通孔来进行固定。
该连接器,当从图的左侧大致水平地插入其他触点(图中未示出)时,其他触点的前端首先碰到碰撞防止片30的碰撞防止部37的斜面上,滑动该表面,接着,接触到弹性接触片20的接触部27的斜面上,滑动该表面,使碰撞防止片30、弹性接触片20克服它们的弹性力而向下方移动、变位,其他触点的平坦面覆盖外壳的两侧壁之间,其他触点与接触部27相接触,完成电连接。由此,触点的变位方向上的低高度化及触点容纳空间的降低,与例如图12(a)、图12(b)的触点中说明的一样。
而且,这些触点被用于例如图9(a)~图9(d)所示的连接器。图9(a)、图9(b)是凹型插座,图9(c)、图9(d)是与该凹型插座相结合的凸型插头。图9(a)是正面图,图9(b)是A-A截面图,图9(c)是正面图,图9(d)是B-B截面图。凹型插座60具有成为大致箱形的外壳,形成设在其前面的开口部61和这样的空隙:在该开口部的长度方向的上下贯穿设置插入、固定触点10的多个通孔611~6110,而且,在该开口部的上下内表面上触点进行弹性变形。向通孔611~6110中分别插入、固定触点10,来形成凹型插座(参照图9(b))。另一方面,凸型插头70具有预定厚度的平板状的突起部71和在该平坦部的表面上配置多个触点711~7110的构造。当把凹型插座60与凸型插头70相结合时,触点10的接触部由凸型插头的前端压紧,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到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中。由此,进行良好的接触,用该连接器,与上述连接器相同,能够降低连接器外壳的各侧壁的高度,因此,能够形成薄型的连接器。
而且,这些触点也被用于例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的凹型插座。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A-A截面图。凹型插座80成为大致箱形形状,具有从一端向另一端贯通的通孔81,82、容纳触点的容纳部83,容纳部83能向底面开放和闭锁,形成触点能够变位的间隙。从通孔82向上插入触点10的接触部,把弹性接触片20、碰撞防止片30安装到该通孔82的上下面上,来安装凹型插座80(参照图10(b))。在此状态下把其他触点(图中未示出)插入时的触点10的功能与把触点10装到外壳上时的功能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而且,这些触点也用于例如图11(a)~图11(e)所示的连接器。图11(a)~图11(e)是一组凸型插头、凹型插座,图11(a)是凸型插头的正面图,图11(b)是图11(a)的A-A的截面图,图11(c)是凹型插座的正面图,图11(d)是图11(c)的B-B的截面图,图11(e)是结合凸型插头和凹型插座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凸型插头设有从外壳基部85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86,在基部85中设置上下对置的使触点10插通的多个通孔871、873、881、883。这些通孔在上下设置把触点10定位固定的槽,而且,在其前面设有容纳触点的容纳空间,在该空间中形成触点容纳室,在该容纳室中,触点进行变位(参照图11(a)、图11(b))。另一方面,凹型插座成为箱形形状,在内部形成使凸型插头的突出部被插入的通孔91。在该通孔91的上下内表面上以预定间隔配置触点921、923、931、933(参照图11(c)、图11(d))。当把凸型插头与凹型插座相结合时,凸型插头的触点10与凹型插座的触点相接触,完成连接。此时,触点10的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进入到碰撞防止片的容纳孔中。其结果,能够以适当的接触压力来维持触点与弹性接触片的良好接触,同时,能够使凸型插头的厚度变薄,随之,也能够使凹型插座薄型化。
Claims (12)
1.一种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端上具有端子部而另一端上具有接触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接触片;在一端上具有固定部而另一端上具有碰撞防止部的大致带状的弹性碰撞防止片,上述碰撞防止片的碰撞防止部在长度方向折回,该碰撞防止片的前端弯曲成钩状,该弹性接触片与碰撞防止片隔开预定的间隔,使弹性接触片的接触部前端位于碰撞防止部内侧并大致平行配置,随着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变形,弹性接触片的一部分接触或接近碰撞防止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弹性接触片的安装固定部和上述碰撞防止片的固定部连结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弹性接触片从端子部向接触部弯曲成大致波浪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接触片的端子部与接触部之间设置安装固定部,使安装固定部的高度高于接触部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弹性接触片从端子部向接触部成型为大致平坦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其特征在于,以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为边界分割上述碰撞防止片。
7.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设在该外壳的侧壁上的通孔;设在该通孔内的触点容纳室,在该容纳室中容纳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形成凹型插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容纳室设在通孔的上下的一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容纳室设在通孔的上下的两面上。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该外壳的基座;从该基座突出的突出体;设在该突出体上的触点容纳室,在该容纳室中容纳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形成凸型插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容纳室设在突出体的上下的一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触点容纳室设在突出体的上下的两面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4895/01 | 2001-06-08 | ||
JP174895/2001 | 2001-06-08 | ||
JP2001174895A JP4841756B2 (ja) | 2001-06-08 | 2001-06-08 | コンタクトとこれを装着した電気コネクタ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13924A Division CN100394648C (zh) | 2001-06-08 | 2002-06-04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1316A CN1391316A (zh) | 2003-01-15 |
CN1282277C true CN1282277C (zh) | 2006-10-25 |
Family
ID=1901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12227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2277C (zh) | 2001-06-08 | 2002-06-04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CNB20061008139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648C (zh) | 2001-06-08 | 2002-06-04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8139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648C (zh) | 2001-06-08 | 2002-06-04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16485B2 (zh) |
EP (1) | EP1265317B1 (zh) |
JP (1) | JP4841756B2 (zh) |
KR (1) | KR100876818B1 (zh) |
CN (2) | CN1282277C (zh) |
DE (1) | DE60223108T2 (zh) |
TW (1) | TW56950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95939B2 (ja) * | 2002-03-29 | 2004-12-02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4152623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コネクタのコンタクト構造並びにコネクタ |
US7258550B2 (en) * | 2003-04-10 | 2007-08-2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TW568410U (en) * | 2003-05-07 | 2003-12-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965380B2 (ja) | 2003-10-30 | 2007-08-29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オス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スコネクタ |
CN2682631Y (zh) * | 2003-12-16 | 2005-03-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JP4170278B2 (ja) * | 2004-03-19 | 2008-10-22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US20080268690A1 (en) * | 2004-04-20 | 2008-10-30 | Molex Incorporated | Memory Card Connector |
KR100662339B1 (ko) * | 2004-07-02 | 2007-01-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전기 기기의 접속 단자 |
CN2800518Y (zh) * | 2005-05-20 | 2006-07-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 |
TWM300874U (en) * | 2006-06-02 | 2006-11-1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Battery connector |
TWM310488U (en) * | 2006-08-08 | 2007-04-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0956424Y (zh) * | 2006-09-01 | 2007-10-0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弹片 |
CN201041855Y (zh) * | 2007-03-20 | 2008-03-2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端子 |
CN201060970Y (zh) * | 2007-06-11 | 2008-05-14 | 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130754Y (zh) * | 2007-09-22 | 2008-10-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DE202007014596U1 (de) * | 2007-10-01 | 2008-01-03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 Leiteranschlussklemme |
JP4977659B2 (ja) * | 2008-07-18 | 2012-07-18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804526B2 (ja) * | 2008-11-28 | 2011-11-0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01774029U (zh) * | 2010-02-08 | 2011-03-23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5547513B2 (ja) * | 2010-02-12 | 2014-07-16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ンタクト |
JP5878363B2 (ja) * | 2011-12-26 | 2016-03-08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ジャック |
US8517779B2 (en) * | 2012-01-06 | 2013-08-27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Electrical terminal |
JP5516914B2 (ja) * | 2012-11-26 | 2014-06-11 | Smk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 |
KR101402999B1 (ko) | 2012-12-28 | 2014-06-03 | (주)씨엘 | 심카드 커넥터용 컨택트 단자 |
CN103427181B (zh) * | 2013-01-10 | 2015-11-18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插头、插座及其电连接器组件 |
KR101460075B1 (ko) * | 2013-06-07 | 2014-11-10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양방향성 접촉자 |
JP5852056B2 (ja) * | 2013-06-28 | 2016-02-03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カー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
JP2015076130A (ja) | 2013-10-04 | 2015-04-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18506B1 (ja) * | 2014-04-09 | 2015-05-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4319520B (zh) * | 2014-10-14 | 2017-06-30 |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终端设备 |
CN105024204B (zh) * | 2014-12-18 | 2018-07-27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防溃型导电端子、及使用该导电端子的卡座 |
CN106033850B (zh) * | 2015-03-13 | 2019-01-0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卡卡座及电子设备 |
JP2016184557A (ja) * | 2015-03-27 | 2016-10-20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タクト及び該コンタクト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CN105186170B (zh) * | 2015-08-10 | 2017-05-10 |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溃pin的导电端子及卡连接器 |
JP6316911B1 (ja) * | 2016-11-24 | 2018-04-25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07994377B (zh) * | 2017-03-14 | 2020-12-22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端子 |
CN107275839A (zh) * | 2017-06-30 | 2017-10-2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推挽式大电流连接器 |
US11050179B2 (en) * | 2018-05-11 | 2021-06-29 |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tact formed of first and second contact parts coupled together |
CN109004407B (zh) * | 2018-08-17 | 2024-09-03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带波浪形簧片的电源连接器 |
CN109326909A (zh) * | 2018-11-20 | 2019-02-12 |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密度大功率卡类连接端子以及连接器 |
JP2022182230A (ja) * | 2021-05-28 | 2022-12-0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
CN114156671A (zh) * | 2021-12-02 | 2022-03-08 |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金属簧片结构及电连接器 |
EP4231460A1 (en) | 2022-02-17 | 2023-08-23 |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 Contact elem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DE102022002193A1 (de) | 2022-06-17 | 2023-12-28 |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 Elektrisches Kontaktsystem für einen Steckverbind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44665A (en) * | 1980-10-31 | 1982-08-17 | Amp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for mass terminating individual conductors |
US5295843A (en) * | 1993-01-19 | 1994-03-22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ower and signal contacts |
FR2714539B1 (fr) * | 1993-12-24 | 1996-01-26 | Itt Composants Instr | Connecteur électrique pour le raccordement d'une carte à mémoire électronique. |
US6102744A (en) * | 1997-05-27 | 2000-08-1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ontact |
US6024612A (en) * | 1997-09-23 | 2000-02-15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Receptacle contact |
JPH11121118A (ja) * | 1997-10-03 | 1999-04-30 | Molex Inc | 電気コネクタ |
JP3598811B2 (ja) * | 1998-05-14 | 2004-12-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短絡端子とこれを組み込んだ嵌合検知用コネクタ |
FR2785723B1 (fr) * | 1998-11-06 | 2003-05-23 | Framatome Connectors France | Prise de connexion sur circuit imprime, comprenant une fiche et une embase |
JP2000150044A (ja) * | 1998-11-10 | 2000-05-3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雌側端子金具 |
KR200212540Y1 (ko) * | 2000-08-22 | 2001-02-15 | 골든콘넥터산업주식회사 | 콘넥터 |
KR100519462B1 (ko) * | 2004-12-10 | 2005-10-07 | 주식회사 우영 | 접속핀 및 이를 구비한 심 슬라이드 커넥터 |
-
2001
- 2001-06-08 JP JP2001174895A patent/JP484175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
- 2002-04-19 TW TW091108081A patent/TW56950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4-30 KR KR1020020023620A patent/KR10087681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6-04 CN CN02122273.8A patent/CN128227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6-04 CN CNB2006100813924A patent/CN1003946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6-05 US US10/161,597 patent/US66164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6-06 DE DE60223108T patent/DE6022310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6-06 EP EP02012641A patent/EP126531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69503B (en) | 2004-01-01 |
US20020187666A1 (en) | 2002-12-12 |
DE60223108T2 (de) | 2008-02-28 |
KR100876818B1 (ko) | 2009-01-07 |
CN1862886A (zh) | 2006-11-15 |
CN1391316A (zh) | 2003-01-15 |
KR20020095059A (ko) | 2002-12-20 |
EP1265317A3 (en) | 2004-01-14 |
JP4841756B2 (ja) | 2011-12-21 |
CN100394648C (zh) | 2008-06-11 |
EP1265317A2 (en) | 2002-12-11 |
EP1265317B1 (en) | 2007-10-24 |
JP2002367697A (ja) | 2002-12-20 |
DE60223108D1 (de) | 2007-12-06 |
US6616485B2 (en) | 2003-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82277C (zh)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
CN1192463C (zh) |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 |
CN100466397C (zh) | 连接器模组 | |
CN2909588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848542A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1630965A (zh) | 具有调谐阻抗端子的边缘卡连接器组件 | |
US20200328550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302097A (zh) | 模块用连接器 | |
CN101030684A (zh) | 卡连接器 | |
CN1508910A (zh) | 能减少其上安装有连接器之装置厚度的连接器 | |
CN1738114A (zh) | Ic插座和ic插座组件 | |
CN1079597C (zh) | 电连接器 | |
CN2513240Y (zh) | 电连接器 | |
CN2537149Y (zh) | 具有内置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 |
CN101183753A (zh) | 扁平缆线用电连接器 | |
CN1866625A (zh) | 卡用插座组装体 | |
CN2817099Y (zh) | 电子卡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US1130964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reduced height | |
CN2831477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49073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645261Y (zh) | 智能用户识别模块卡连接器及其端子 | |
CN200965922Y (zh) | 二合一记忆卡连接器 | |
CN1525606A (zh) | 具有用于接地的连接板的电连接器 | |
CN2622881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593393Y (zh) | 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改进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