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843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8434A
CN1828434A CNA2006100093321A CN200610009332A CN1828434A CN 1828434 A CN1828434 A CN 1828434A CN A2006100093321 A CNA2006100093321 A CN A2006100093321A CN 200610009332 A CN200610009332 A CN 200610009332A CN 1828434 A CN1828434 A CN 1828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recording paper
processing
bookbinding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9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5881C (zh
Inventor
长田甚一
松本良孝
冈田直文
吉川秀雄
山口孝三
大川康信
桥本进
津金信
扇田利树
志村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ecar Co Ltd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ecar Co Ltd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ecar Co Ltd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Nicecar Co Lt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28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8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58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588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04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 B65H31/08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 B65H31/10Pile receivers with movable end support arranged to recede as pile accumulates the articles being piled one above another and applied at the top of the p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3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using slidably mounted components, e.g. reader in dra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15Guiding elements, e.g.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1Ejecting or stacking
    • H04N1/00633Ejecting or stacking selectively to one of a plurality of out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39Binding, stapling, folding or perforating, e.g. pun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65H2405/11164Rear portion extensible in parallel to transport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在装置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在装置下部配置送纸部、在原稿读取部和送纸部之间配置作为打印部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下构成。在由原稿读取部、打印部、和送纸部形成的装置主体的空间内,配置有:纸张后处理部,可对打印完成后从装置主体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和排纸部,在由纸张后处理部进行完纸张后处理后,排出记录纸张。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请求基于2005年2月28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5-54823号的优先权。因而其所有内容均包含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具有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多功能化,对打印的纸张进行后处理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开发获得进展。这种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功能包括装订功能、穿孔功能、成册功能等。但是具有任意一种功能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处理机构均是大型化的,当把纸张后处理装置设置在小型的图像形成装置时,必须将纸张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并且如上所述,将纸张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外部,不仅会导致装置整体的占有面积的增加,而且产生装置整体耗电增加的问题。例如,在日本国内普通的电布线规格(插座布线为100V、15A)下,有可能会超过额定功率,这种情况下,必须将图像形成装置和纸张后处理装置分别布线,较为繁杂。
因此提出了如下技术:使纸张后处理装置自身构成小型化,并且不将纸张后处理装置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而将其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的空间内(例如参照特开2003-335449号公报)。具体而言,其试图通过利用由原稿读取部、打印部、和送纸部形成的空间设置纸张后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在现有的具有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上述特开2003-335449号公报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后处理装置仅具有装订功能,而不具有多个功能。因此适于仅需要装订功能的用户,用户范围有可能受到限制。
并且,由于纸张后处理装置自身是小型的,因此即使想具有装订处理机构以外的机构,也会无法设置在纸张后处理装置上。例如,当设置移位处理机构、双面打印用的回转传送路径等时,不仅要设置在纸张后处理装置内,而且必须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因此,即使纸张后处理装置是小型的,也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装置内的有限空间内设置纸张后处理部、且可对记录纸张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具有纸张后处理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占有面积、可节省空间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中,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装置构成如下。即,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在装置主体下部配置送纸部,在上述原稿读取部和送纸部之间配置打印部,其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原稿读取部、打印部、及送纸部形成的装置主体的空间内配置有:纸张后处理部,可对由上述打印部完成打印后从装置主体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和排纸部,在由该纸张后处理部进行完纸张后处理后,排出记录纸张。其中装置主体是指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后处理部及排纸部以外的部分。
根据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后处理部及排纸部,不是设置在装置主体外部,而是利用由原稿读取部、打印部、和送纸部形成的装置主体的空间而进行设置。这样一来,可在装置主体内的有限空间内设置纸张后处理部及排纸部,可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后处理。并且,可抑制具有纸张后处理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占有面积,实现空间的节省。并且,由于纸张后处理部可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因此与设置只可进行单一纸张后处理的纸张后处理部时相比,功能上较优越,用户可选择的纸张后处理增加,便利性提高。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纸张后处理部也可具有穿孔功能及装订功能。
这种情况下,纸张后处理部具有穿孔功能及装订功能等多个纸张后处理功能,因此与仅具有单一的纸张后处理功能、例如装订功能的纸张后处理部相比,用户可选择的纸张后处理增加,便利性提高。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纸张后处理部中也可设有:具有上述穿孔功能的穿孔单元、及具有上述装订功能的装订单元。这样一来,纸张后处理部具有的穿孔功能及装订功能的各功能分别通过穿孔单元及装订单元的各单元来实现。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纸张后处理部中,在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配置穿孔单元,在下游一侧配置装订单元。在纸张后处理部中,在上游一侧配置穿孔单元、在下游一侧配置装订单元,是因为:在穿孔单元中对每一张记录纸张逐张进行穿孔处理,与之相对在装订单元中,集中多张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
在此,也可配置虚拟单元,以替代上述穿孔单元或上述装订单元。虚拟单元是指,不具有穿孔功能、装订功能等纸张后处理功能、而仅具有记录纸张的传送功能的单元。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穿孔单元的上部设置对记录纸张进行穿孔的穿孔机构部,在下部设置回收穿孔屑的穿孔屑收容部。
这样一来,通过使穿孔单元为上下分割的构成,可容易地进行穿孔屑收容部内收容的穿孔屑的回收等作业。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在上述装订单元中,形成在对记录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时所使用的回转传送路径。
根据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装订单元内的回转传送路径进行记录纸张的回转,因此与通过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部的排纸辊进行回转时相比,记录纸张的传送距离变短。因此,由于记录纸张的传送距离变短,可提高进行双面打印时的打印效率,也可提高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装订单元中设有对引导记录纸张的方向进行切换的分支爪,该分支爪,被设置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上述第一位置用于将记录纸张引导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上述第二位置用于将记录纸张引导到上述回转传送路径。
根据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利用分支爪的转动动作进行双面打印时,可以在对记录纸张正面的打印处理完成后,将分支爪切换到第二位置,将正面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并且在对记录纸张的反面的打印处理完成后,将分支爪切换到第一位置,将反面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引导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另一方面,当进行单面打印时,可以将分支爪切换到第二位置,将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引导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纸张后处理部还具有移位功能。
根据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纸张后处理部除了穿孔功能和装订功能外,还具有移位功能,因此用户可选择的纸张后处理增加,便利性提高。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将纸张后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排出到上述排纸部的排纸辊,具有上述移位功能。这种情况下,排纸辊同时兼用作移位辊。这样一来,可减少部件个数,降低成本等。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排纸辊,上下一对设置在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的纸张传送路径方向的最下游一侧,且被设置为可互相接触/离开。
这样一来,通过可接触/离开地设置上下排纸辊,在进行装订处理时,使上下排纸辊为离开状态,使传送到装订台的记录纸张的前端部从上下排纸辊之间突出。这样一来,可缩短装订台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使装订单元小型化。并且,在装订处理后,使上下排纸辊为压接状态,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部。这样一来,无需另行设置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部的机构、例如挤出记录纸张束的机构。
并且,现有技术中,在把排纸辊兼作用移位辊时,在进行装订处理时,不进行移位处理。即,由于排纸辊不是可接触/离开的,因此排纸辊的移位功能仅对应于未进行装订处理的一张记录纸张,不对应于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记录纸张束。
与之相对,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可接触/离开地设置上下排纸辊,在装订处理后,通过使上下排纸辊为压接状态,可切实地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可在该状态下进行移位处理。这样一来,对于未进行装订处理的一张记录纸张、对于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记录纸张束,均可同样实施移位处理。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上下一对排纸辊均是驱动辊。
在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用排纸辊排出时,使排纸辊的一个为驱动辊,使另一个为从动辊,则随着记录纸张束的张数增加,驱动辊的转动难于传送到从动辊。其结果是,在订装订针的位置上,记录纸张有可能破裂。与之相对,如上所述,通过上下排纸辊均为驱动辊,可不破坏记录纸张地顺利地排出到排纸部。
并且,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记录纸张从上述送纸部按照所谓中央基准进行传送。其中,按照中央基准传送是指,以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为基准进行传送。
穿孔位置通常是在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中央上对称的二处。并且,穿孔的记录纸张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对穿孔单元的穿孔机构部的移动精度也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通过按照中央基准传送记录纸张,检测出相对于传送的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基准位置的错位,根据该错位移动穿孔单元。这样一来,可使在记录纸张上开口的穿孔位置的精度较高。并且这种位置对齐同样可用于传送的所有尺寸的记录纸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复合机的简要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纸张后处理部及排纸盘的简要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纸张后处理部及排纸盘的透视图,是表示排纸盘收缩且上升的状态、及盖子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排纸盘下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排纸盘伸长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盖子打开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排纸盘及装订单元滑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表示装订单元的挂钩(hook)和穿孔单元的扣合槽的扣合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盖子的限制用突起和装订单元的限制用槽部的抵接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复合机1中的纸张后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处理A、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10的处理B、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10的处理C、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图10的处理D、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图10的处理E、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图10的处理F、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10的处理G、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图10的处理H、即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图10的处理I、即有单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图10的处理J、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图10的处理K、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图10的处理L、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图10的处理M、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图10的处理N、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图10的处理O、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图10的处理P、即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且以下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关于复合机1的简要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具有本发明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于复合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表示这种复合机的内部构成的概要。
如图1所示,复合机1具有:作为原稿读取单元的扫描部2、图像形成部3、原稿自动送纸部4、和作为纸张后处理单元的纸张后处理部5。并且,以下为了方便,将复合机1中的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以外的部分称为“装置主体”。
该复合机1,作为在记录纸张(包括OHP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传真模式,由用户选择各模式。以下对复合机1的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首先,对扫描部2进行说明。扫描部2用于读取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放置的原稿图像、及通过原稿自动送纸部4一张张传送的原稿图像并做成原稿图像数据。该扫描部2具有: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和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26。
曝光光源21,用于向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台41上放置的原稿、及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照射光。各反射镜22、23、24,如图1中的点划线A所示光路,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暂时向图1中的左方反射后向下反射,之后向图1中的右方反射,以朝向成像透镜25。
原稿的图像读取动作包括以下二个。当读取原稿台41上放置的原稿时(作为“纸张固定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及各反射镜22、23、24,沿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上扫描,读取原稿全体图像。另一方面,当读取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中传送的原稿时(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时),曝光单元21及各反射镜22、23、24,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上,在原稿通过下述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其图像。
由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并通过了成像透镜25的光,被引导到光电转换元件26,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反射光被转换为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接着对图像形成部3进行说明。图像形成部3具有作为打印单元的图像形成系统31、及纸张传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具有激光扫描单元31a及鼓型的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用于将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上述激光基于在光电转换元件26中被转换的原稿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终端装置等输入的图像数据。感光鼓31b,在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上旋转,通过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并且,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周围,除了激光扫描单元31a外,在圆周方向上依次配置:显影单元(显影机构)31c、具有转印辊31d的转印单元(转印机构)、清洁单元(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具有带电辊31f的带电单元(带电机构)。
显影单元31c,用于将感光鼓31b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色粉(显影化物质)显影为可视图像。转印辊31d用于将感光鼓31b表面上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上。清洁单元31e用于去除色粉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除电器用于去除感光鼓31b的表面的残留电荷。带电辊31f用于使形成静电潜影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以预定电位带电。
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时,通过带电辊31f使感光鼓31b的表面以预定电位带电,激光扫描单元31a将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照射到感光鼓31b的表面。之后,显影单元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上对由色粉形成的可视图像进行显影,并通过转印辊31d使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进一步,之后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上的色粉由清洁单元31e去除,并且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由除电器去除。这样一来,结束对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动作)的一个周期。通过反复进行该周期,可对多张记录纸张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纸张传送系统32,一张张传送作为送纸单元的纸盒33中收容的记录纸张、或手动盘34中放置的记录纸张,并由图像形成系统31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形成图像的记录纸张经由下述纸张后处理部5排出到作为排纸单元的排纸盘8。排纸盘8设置在纸盒33的上方、扫描部2的下方。对排纸盘8稍后详细说明。
纸张传送系统32,具有:装置主体中的主传送路径36、反转传送路径37;和图2所示的纸张后处理部5中的主传送路径51、回转传送路径52。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和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以装置主体的排出辊36e为边界互相连接。对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和回转传送路径52稍后说明。并且,在复合机1中,记录纸张以所谓中央基准在纸张传送系统32中传送。即,记录纸张以其宽度方向(与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中央位置为基准被传送。
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的一端分支为二,一个分支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并且另一分支端与手动盘34的排出侧相对。并且,主传送路径36的另一端与纸张后处理部5的穿孔单元60相对。反转传送路径37,其一端在转印辊31d的配置位置的上游一侧(图1中为下侧)与主传送路径36连接,并且另一端在转印辊31d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一侧(图1中为上侧)与主传送路径36连接。
在主传送路径36的一个分支端(与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配置截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a。通过该拾取辊36a的旋转,可将收容在纸盒33中的记录纸张一张张间歇地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同样,在主传送路径36的另一个分支端(与手动盘34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配置截面为半圆状的拾取辊36b。通过该拾取辊36b的旋转,可将手动盘34中放置的记录纸张一张张间歇地传送到主传送路径36。
在该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辊31d的配置位置的上游一侧,配置定位辊36d。该定位辊36d,进行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记录纸张的位置对齐,同时传送记录纸张。
在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辊31d的配置位置的下游一侧,配置具有一对加热辊39a、加压辊39b的定影单元39,上述一对加热辊39a、加压辊39b用于通过加热使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色粉图像定影。并且,在主传送路径36的下游端,在其与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的边界,配置用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纸张后处理部5的排出辊36e。
在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上游端和主传送路径36的连接位置上设有分支爪38。该分支爪38可绕水平轴在图1中的第一位置(实线所示位置)及第二位置间自由转动,该第二位置是从上述第一位置开始在图1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打开反转传送路径37的位置。当该分支爪38位于第一位置时,记录纸张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当位于第二位置时,记录纸张可提供到反转传送路径37。
反转传送路径37中设有传送辊37a,当由纸张后处理部5中的回转传送路径52回转的记录纸张被提供到反转传送路径37时,通过该传送辊37a传送记录纸张,在定位辊36d的上游一侧将记录纸张导入到主传送路径36,并再次在主传送路径36中向转印辊31d进行传送。即,可对记录纸张的反面进行图像形成。
接着对原稿自动送纸部4进行说明。原稿自动送纸部4作为所谓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而构成。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可作为纸张移动式使用,具有: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43;中间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盘45;及在各个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原稿传送系统46具有:用于将放置在原稿盘43上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传送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的主传送路径47;和用于将中间盘44上的原稿提供到主传送路径47的副传送路径48。
在主传送路径47的上游端(与原稿盘4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设有原稿拾取辊47a及分离辊47b。并且,在分离辊47b的下侧设有分离板47c。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张,通过分离辊47b和分离板47c之间,并被传送到主传送路径47。在主传送路径47和副传送路径48合流部分(图1中为B部分)的下游一侧,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用于调整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并将原稿提供给原稿读取部42。即,PS辊47e、47e,在原稿被提供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该原稿的传送,调整上述时序,并将原稿提供到原稿读取部42。
原稿读取部42,具有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当从PS辊47e、47e提供的原稿通过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之间时,来自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平板玻璃42a照射到原稿上。此时,由扫描部2取得原稿图像数据。在原稿压板42b的背面(上面),由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力。这样一来,原稿压板42b以预定的压力接触到平板玻璃42a,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阻止其从平板玻璃42a上浮起。
在平板玻璃42a的下游一侧,设有传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从平板玻璃42a上通过的原稿,经过传送辊47f及原稿排纸辊47g,被排出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盘44之间,设有中间盘摆动板44a。该中间盘摆动板44a,以中间盘44一侧的端部为摆动中心,可在图1所示的位置1、及从该位置1向上方弹起的位置2之间摆动。当中间摆动板44a位于位置2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回收到原稿排纸盘45。另一方面,当中间盘摆动板44a位于位置1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被排出到中间盘44。当排出到该中间盘44时,变为原稿的端部边缘被夹持在原稿排纸辊47g、47g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原稿排纸辊47g反向旋转,从而将原稿传送到副传送路径48,经过该副传送路径48,再次传送到主传送路径47。该原稿排纸辊47g的反向旋转动作,通过调整原稿向主传送路径47的送出和图像读取时序来进行。这样一来,原稿的反面的图像由原稿读取部读取。
(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的概要)
以下对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进行说明。
纸张后处理部5,可对打印处理完成后从装置主体排出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等多个纸张后处理。这种纸张后处理部5的纸张后处理如下所述,在请求打印时,作为打印条件具有纸张后处理的请求时来进行。
在该例中,没有将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设置在复合机1的装置主体的外部,而是利用由装置主体形成的空间C来设置。具体而言,在复合机1的装置主体中,将纸盒33、图像形成部3(图像形成系统31)、和扫描部2配置为大致呈“コ”字状,在由该装置主体形成的“コ”字状的内部空间C中,设置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这样一来,可在复合机1中的有限空间内设置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可对记录纸张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并且,可抑制具有纸张后处理部5的复合机1的占有面积,实现空间节省。并且,纸张后处理部5具有多种功能,可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因此与设置了仅可进行单一的纸张后处理的纸张后处理部的情况相比,在功能方面较为优越,用户可选择的纸张后处理增加,便利性增强,用户范围扩大。以下参照图2~图9对纸张后处理部5及排纸盘8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将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图3所示方向)称为“纸张传送方向”,将与之垂直的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图3所示方向)称为“纸张宽度方向”。
如图2所示,纸张后处理部5被配置在装置主体的排出辊36e的下游一侧。纸张后处理部5中,作为纸张后处理单元,具有:具有穿孔功能的穿孔单元60、和具有装订功能的装订单元70。纸张后处理部5的前面(面前一侧的面)由可开闭的盖子50覆盖。并且,在纸张后处理部5中,穿孔单元60被配置在上游一侧,装订单元70被配置在下游一侧。在纸张后处理部5的下游一侧设有排纸盘8。从排出辊36e排出的记录纸张,经过穿孔单元60、装订单元70,被排出到排纸盘8。
这样在纸张后处理部5中将穿孔单元60配置在上游一侧、将装订单元配置在下游一侧,是因为:在穿孔单元60中按照每一张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与之相对在装订单元中,集中多张记录纸张进行装订处理。并且,也可设置仅具有记录纸张传送功能的虚拟单元(dummyunit),以替代穿孔单元60或穿孔单元70。但也可不设置虚拟单元来取代装订单元70,而是使排纸盘8靠近上游一侧设置。这种情况下,下述记录纸张的回转通过配置在回转单元60的最下游一侧的辊(配置在面向排纸盘8的位置的辊)来进行。
(关于穿孔单元60)
穿孔单元60用于对从排出辊36e排出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穿孔单元60中具有穿孔机构部61、引导板62、穿孔屑收容盒63等。并且,作为上述纸张传送系统32,形成主传送路径51。在穿孔单元60中,在主传送路径51的中途设有传送辊56。并且,穿孔单元60,和下述装订单元70不同,被固定在装置主体上。
在穿孔单元60中,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穿孔处理的请求时,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停止在引导板62上,通过穿孔机构部61一张张穿孔。此时,在根据打印纸张尺寸确定的位置上穿孔。
穿孔机构部61被配置在穿孔单元60的上部,穿孔机构部61中,将直径与穿孔直径一致的芯材64沿着纸张宽度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二处。芯材64被设置为可上下升降,当芯材64下降时对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并且,芯材64,被设置为可分别在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及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如下所述,在进行穿孔处理时可进行位置对齐。
引导板62被配置在穿孔机构部61的下方,引导板62中形成与穿孔的预定位置对应的开口部。穿孔屑收容盒63被配置在穿孔单元60的下部,由穿孔屑收容盒63回收因穿孔处理而产生的穿孔屑。穿孔屑收容盒63被设置为可沿纸张宽度方向可滑动,如下所述,当打开盖子50时,可取出到面前一侧。这样一来,可取出穿孔屑收容盒63中收容的穿孔屑。
用穿孔单元60进行穿孔处理时,将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和根据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决定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
此外,进行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的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根据上述打印纸张尺寸而决定的位置上进行穿孔。该微调移动,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在前后左右仅移动若干距离,与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的通过位置对应地进行。具体而言,检测经过了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前端及后端的传感器36f,被设置在排出辊36e的上游一侧。通过该传感器36f,检测出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位置,使芯材64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仅移动若干距离。并且,检测记录纸张的侧端的传感器(未图示)被设置在排出辊36e的上游一侧。通过该传感器,检测出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纸张宽度方向中的位置,使芯材64在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左右仅移动若干距离。
如上所述,在复合机1中,记录纸张以中央基准被传送,因此可容易地进行上述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的位置对齐。具体而言,穿孔位置通常是在记录纸张的相对宽度方向中央对称的二处。并且,穿孔在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对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的移动也要求较高的精度。因此在该例中,通过以中央基准传送记录纸张,检测出相对于传送的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中央的基准位置的错位,根据该错位移动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这样一来,可使在记录纸张上开口的穿孔位置的精度较高。并且,这种位置对齐对于传送的所有尺寸的记录纸张均可同样进行。
(关于装订单元70)
装订单元70用于对从上游一侧的穿孔单元60传送来的记录纸张进行装订处理。装订单元70如下所述,被设置为在打开盖子50时、可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并且,装订单元70如下所述,被设置为可相对配置在装订单元70上游一侧的穿孔单元60扣合/脱离。
装订单元70具有装订机构部71、装订台72、调整板73、排纸辊74等。并且,作为上述纸张传送系统32,形成主传送路径51及回转传送路径52。在主传送路径51的下游一侧和回转传送路径52的连接位置设有:分支爪53,切换引导记录纸张的方向;和排出辊54,将记录纸张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在回转传送路径52的下游一侧设有回转辊55。
在装订单元70中,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装订处理请求时,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通过装订机构部71进行装订处理。此时,在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确定的位置上进行装订处理。所需装订位置是指,例如以在记录纸张左上角部分打一个、或左端部打二个的方式进行用户所需的装订处理的位置。
装订机构部71,被配置在排出辊54的下方,用于将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用装订针装订。装订机构部71,被构成为可沿纸张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可在根据上述打印用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确定的位置上进行装订处理。在装订单元70进行装订处理时,将装订机构部71移动到和根据上述打印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确定的位置对应的位置上。
装订台72,用于放置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是装订机构部71进行装订处理用的处理台。装订台72被配置为使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向上倾斜。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在进行装订处理时,因自身重力而沿着装订台72的倾斜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滑落。另一方面,当未进行装订处理时,记录纸张如下所述,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
调整板73,与沿着装订台72的上表面(排出记录纸张的面)的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的两侧相对配置。一对调整板73被设置为可沿纸张宽度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在装订单元70进行装订处理时,通过使调整板73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对排出到装订台72上的每一张记录纸张进行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此时,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即根据由传送的记录纸张的尺寸所确定的可动宽度,使调整板73动作。
一对调整板73的的往复移动,例如可通过齿条齿轮机构来进行。具体而言,与一个调整板73连接的齿条部件、及与另一个调整板73连接的齿条部件,隔开预定的间隔互相相对配置。并且,在两个齿条部件之间,配置有小齿轮,分别与两个齿条部件啮合。其中,两个齿条部件被设置为可沿纸张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与之相对,小齿轮被设置为不可移动。并且,通过传递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转动小齿轮,一对调整板73沿纸张宽度方向互相对称地移动。这样一来,可调整排出到装订台72上的记录纸张的宽度方向。
(关于排纸辊74)
排纸辊74,在装订台72的纸张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一侧以面向排纸盘8的方式配置上下一对,用于将装订台72上的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排纸辊74如下所述,也兼用作将记录纸张分开排出到排纸盘8的移位辊。上下排纸辊74均作为驱动辊设置。即,上下排纸辊74均与驱动源连接。
并且,上下排纸辊74被设置为可接触/离开,并设置为:一个(此时为上侧)排纸辊74可相对于另一个(此时为下侧)排纸辊7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把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时,使上下排纸辊74为互相压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进行对记录纸张的装订处理时,上下排纸辊74为互相离开的状态。并且,上下排纸辊74的原位置为互相压接时的位置。
通过将上下排纸辊74设置为可接触/离开,具有以下优点。在进行装订处理时,使上下排纸辊74为离开状态,使传送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的前端部从上下排纸辊74之间突出。这样一来,可缩短沿装订台72的纸张传送方向的长度,使装订单元70小型化。并且,在装订处理后,使上下排纸辊74为压接状态,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这样一来,无需另行设置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部的机构,例如挤压出记录纸张束的机构。
在此对排纸辊74的移位处理进行说明。在该例中,通过排纸辊74对记录纸张进行移位处理,从而将记录纸张分开排出到排纸盘8。
移位处理是,通过将记录纸张从沿纸张宽度方向的多个位置排出到排纸盘8,使排纸盘8上的记录纸张的排出位置在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上错开,进行记录纸张的分离。该移位处理,例如可通过将上下排纸辊74设置为可在轴方向(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往复移动来进行。具体而言,在用上下排纸辊74夹住记录纸张的状态下,使上下排纸辊74在轴方向上移动。这样一来,被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记录纸张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移动。并且,在该位置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时,可使排纸盘8上的记录纸张的排出位置在沿纸张宽度方向上错开。这样一来,例如可进行每一份记录纸张的分离,可使第一份的最末张和第二份的初始张不排出到排纸盘8的同一位置。并且,排纸辊74兼用作移位辊,从而可实现部件个数减少、成本降低等。并且,在记录纸张排出后,将上下排纸辊74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并且如上所述,由于上下排纸辊74被设置为可接触/离开,因此具有以下优点。现有技术中,在把排纸辊兼用作移位辊的情况下,当进行装订处理时,不进行移位处理。即,由于排纸辊不可接触/离开,因此排纸辊的移位功能只对应于未进行装订处理的一张记录纸张,而不对应于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记录纸张束。与之相对,在本例中,在进行完装订处理后,通过使上下排纸辊74为压接状态,可切实地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并可在该状态下进行移位处理。这样一来,对于未进行装订处理的一张记录纸张,也可和进行了装订处理的记录纸张束一样进行移位处理。
(关于装订单元70的滑动)
并且,在此对装订单元70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移动进行说明。在本例中,装订单元70和下述排纸盘8及排纸盘8下方的底部89均沿着纸张传送方向往复移动。并且,也可使装订单元70滑动的方向为沿着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
在装订单元70的下部和装置主体的外装90之间设有滑动式的轨道75。滑动式轨道75例如可以是使用了アキユライド(注册商标)这样的滚珠轴承的滑动轨道。具体而言,滑动式轨道75的构成是,在安装在装订单元70下部的轨道、及安装在装置主体的外装90的轨道之间,介入保持滚珠轴承的保持部件。并且,相对装置主体的外装90一侧的轨道,经由滚珠轴承,装订单元70一侧的轨道进行滑动,从而装订单元70可相对装置主体顺畅地滑动。
通常情况下,装订单元70被配置为与装置主体上固定的穿孔单元60连接。另一方面,当主传送路径51或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发生卡纸的情况下、进行装订针的更换或补充等情况下,使装订单元70沿纸张传送方向向下游一侧滑动。通过该滑动,如图7所示,在装订单元70和穿孔单元60之间形成空间。这样一来,可视性变得良好,并可将手伸入到该空间中进行作业。其结果是,可将主传送路径51或回转传送路径52中卡住的记录纸张容易地取出,可轻松地进行卡纸处理作业。并且,装订针更换、补充作业也可轻松进行。
并且,此时,向装订单元70的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可滑动的距离,最大限度是:装订单元70的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不从复合机1的侧面突出的距离。即,装订单元70可在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端部不从装置主体突出的范围内滑动。这样一来,对装订单元70可滑动范围设定限制,使滑动式轨道75不会变形等。
如上所述,装订单元70,在一般情况下被配置为和装置主体上固定的穿孔单元60连接。此时,装订单元70如图8(a)所示,通过装订单元70上设置的挂钩76和穿孔单元60上设置的扣合槽66扣合,而固定在穿孔单元60上。挂钩76被设置为能以转动支点76a为中心转动。并且,挂钩76在以转动支点76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上被施力。挂钩76的前端部76b,大致呈L字状地形成,以和扣合槽66扣合。并且,挂钩76的另一端与挂钩杆77连接。
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滑动如下进行。操作挂钩杆77,使挂钩抵抗作用力,并以转动支点76a为中心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从而解除挂钩76和扣合槽66的扣合。这样一来,可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移动。通过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移动,如上所述,可轻松地进行卡纸处理作业等。
相反,结束卡纸处理作业,将装订单元70固定到穿孔单元60如下进行。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滑动并靠近穿孔单元60时,如图8(b)所示,挂钩76的前端部76b抵接到扣合槽66的倾斜面66a。从该状态进一步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滑动,从而如图8(c)所示,挂钩76抵抗作用力,以转动支点76a为中心在逆时针方向上转动。进一步,通过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滑动,挂钩76越过扣合槽66的顶点66b,如图8(a)所示,挂钩76扣合到扣合槽66。这样一来,装订单元70被固定到穿孔单元60上,装订单元70不可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移动。此外,也可在装订单元70上设置扣合槽,在穿孔单元60设置挂钩。
(关于盖子50)
盖子50如上所述,可开闭地设置在纸张后处理部5的面前一侧的面上。盖子50能以其下端部上设置的转动轴50a为中心转动。如图3~图5所示,盖子50在关闭的状态下,垂直地配置,覆盖纸张后处理部5的面前一侧的面。相反,如图6、图7所示,盖子50在打开的状态下,大致水平地配置,打开纸张后处理部5的面前一侧。这样一来,当打开盖子50时,将穿孔屑收容盒63取出到面前一侧,可处理穿孔屑收容盒63内的穿孔屑。
盖子50被形成为主视为矩形,其大小可覆盖穿孔单元60及装订单元70的面前一侧的整个面。盖子50中,形成向里侧(纸张后处理部5的内部一侧)突出的突起50b,当关闭盖子50时,该突起50b与装订单元70上形成的扣合孔部70b扣合,从而将盖子50固定到纸张后处理部5。并且,盖子50的外边缘上也形成向里侧突出的突起,当关闭盖子50时,盖子50的突起与穿孔单元60及装订单元70的面前一侧的面的端部抵接。其中,装订单元70一侧的端部上形成的突起50c,作为用于限制装订单元70的位置的限制用突起而设置。
限制用突起50c,与装订单元70的面前一侧的面的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的端部上形成的限制用槽部70c抵接。限制用突起50c如图9所示,在俯视图下,与限制用槽部70c的抵接面50d,没有与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图9中如点划线所示)平行地形成,而是相对于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以角度α倾斜形成。这样一来,被形成为:限制用突起50c的沿纸张传送方向的宽度,随着靠近前端一侧(随着靠近纸张后处理部5的内部一侧)而越来越狭小。另一方面,装订单元70的限制用槽部70c一侧的抵接面70d,在俯视图下,与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平行地形成。
通过在盖子50上设置如上所述的限制用突起50c,具有以下优点。如上所述,装订单元70可扣合/脱离地设置在穿孔单元60上。并且,通过装订单元70的挂钩76与穿孔单元60的扣合槽66扣合,装订单元70被固定到穿孔单元60。此时,彼此的边界面60f、70f相对。但挂钩76的前端部76b超越扣合槽66的顶点66b,使挂钩76与扣合槽66扣合,因此在彼此的边界面60f、70f之间产生间隙。
在本例中,使装订单元70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流一侧滑动并使挂钩与扣合槽66扣合,在固定完装订单元70后,关闭盖子50。这种情况下,当转动并关闭盖子50时,盖子50的限制用突起50c与装订单元70的限制用槽部70c抵接。进一步,当关闭盖子50时,限制用突起50c和限制用槽部70c的抵接位置,沿着限制用突起50c的抵接面50d的倾斜,而逐渐向面前一侧移动。这样一来,装订单元70被挤压到穿孔单元60一侧。并且,使上述突起50b与扣合孔部70b扣合,并完全关闭盖子50时,装订单元70的边界面70f靠近穿孔单元60的边界面60f直至几乎无间隙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固定装订单元70。
这样一来,通过设置当关闭盖子50时与装订单元70的端部抵接的限制用突起50c,在关闭盖子50时,能尽可能地减小装订单元70和穿孔单元60之间产生的间隙。这样一来,可限制装订单元70的固定位置,防止装订单元70的振动。
并且,盖子50还起到切换复合机1的动作的运行/停止的开关的作用。复合机1的动作是指,打印处理、纸张后处理时等的复合机1各个部分的动作,当盖子50关闭时,复合机1的动作变为运行,在打印处理时,可进行纸张后处理等各种处理。相反,当盖子50打开时,复合机1的动作变为停止,禁止打印处理、纸张后处理等各种处理。这样一来,随着盖子50的开闭,复合机1的动作的运行/停止也被切换。并且,在请求打印时,在盖子50打开的情况下,会提示用户关闭盖子50。
通过将具有这种运行/停止开关作用的盖子50设置在纸张后处理部5,在进行卡纸处理作业、装订针的更换、补充作业等情况下,在盖子50打开的状态下,不进行打印处理、纸张后处理等。这样一来,可确保具有纸张后处理部5的复合机1的安全性。
并且,复合机1中除了盖子50外,还设有开闭的门。因此当包括盖子50在内的复合机1的门全部关闭的状态下,使复合机1的动作为运行,当包括盖子50在内的复合机1的门的任意一个为打开的状态下,使复合机1的动作为停止。
(关于纸张后处理部5中的记录纸张的传送)
接着对纸张后处理部中的记录纸张的传送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纸张后处理部5中形成主传送路径51及回转传送路径52。
主传送路径51被形成为:从装置主体的排出辊36e开始,经过穿孔单元60,到配置在装订单元70的中途部的排出辊54为止。沿着该主传送路径51,从装置主体的排出辊36e排出的打印处理完成后的记录纸张,被传送到装订单元70的装订台72或回转传送路径52。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穿孔处理的选择时,在双面打印处理或单面打印处理完成后,使传送到主传送路径51的记录纸张停止在引导板62上。并且,降下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回转传送路径52形成在装订单元70的上部,从排出辊54开始到回转辊55为止而形成。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当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传送到回转辊55时,在使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由回转辊55夹住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这样一来,使记录纸张反转,然后将记录纸张从回转辊55向排出辊54传送。
回转传送路径52在对记录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处理时使用。即,当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时,将对正面完成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经过主传送路径51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在该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反转的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进一步引导向反转传送路径37,使之可对记录纸张的反面进行打印处理。结束反面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从装置主体的排出辊36e开始经过主传送路径51排出到装订单元70的装订台72。
另一方面,当不对记录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处理时,即,仅对记录纸张的单面进行打印处理时,不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完成了的记录纸张从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回转传送路径52,而是直接从排出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
这样一来,在装订单元70内设置回转传送路径,在回转传送路径中进行记录纸张的回转,与用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的辊进行回转时相比,可缩短记录纸张的传送距离。因此,可提高进行双面打印时复合机1的打印效率。
并且在本例中,从排出辊54到装订台72为止,没有形成诸如主传送路径51、回转传送路径52之类的传送路径,记录纸张在松驰的状态下从排出辊54排出。因此,当在用排纸辊54夹住记录纸张的状态下进行回转时,记录纸张上有可能产生褶皱等。因此在该例中,不用排纸辊54进行记录纸张的回转,而是设置回转传送路径52,以防止记录纸张上产生褶皱等。并且,不在配置在装订单元70上游一侧的穿孔单元60上形成回转传送路径52,是因为如上所述,在穿孔单元60的上部配置有穿孔机构部61。
如上所述的记录纸张的传送,可通过分支爪53的转动动作来进行,该分支爪53被配置在主传送路径51的下游一侧和回转传送路径52的上游一侧的连接位置(主传送路径51和回转传送路径52的分支位置)上。分支爪53,被设置为可绕水平轴在图2中的第一位置(实线所示位置)及第二位置(点划线所示位置)间自由转动,该第二位置,是从该第一位置开始在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打开回转传送路径52的位置。并且,当分支爪53位于第一位置时,可将记录纸张向装订台72排出,当位于第二位置时,可将记录纸张传送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第一位置为分支爪53的原位置。
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出现单面打印处理的选择时,分支爪53位于第一位置,正面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被引导到装订台72。另一方面,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出现双面打印处理的选择时,完成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后,分支爪53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这样一来,正面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完成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后,分支爪53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这样一来,反面打印完成后的记录纸张被引导到装订台72。
进一步,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装订处理的选择时,在把记录纸张向装订台72排出时,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从排出辊54离开后,使位于第一位置的分支爪53摆动。通过反复数次这样的分支爪53的摆动,脱离排出辊54并向装订台72下落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敲打向下方。这样一来,记录纸张可迅速地到达装订台72。
如上所述,在进行装订处理时,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到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此时,在记录纸张滑落的中途,下一个记录纸张被排出,当二张记录纸张重叠时,下侧的记录纸张有可能会不充分滑落。因此,要等待记录纸张滑落到装订台72的端部为止,再将下一个记录纸张排出到装订台72。因此,记录纸张滑落到装订台72的端部为止越需要时间,则复合机1的打印效率越差。而在该例中,通过摆动分支爪53,敲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可尽量减少记录纸张滑落到装订台72的端部为止的时间,提高复合机1的打印效率。
从排出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从其前端开始逐渐抵接到装订台72。并且,在记录纸张从排出辊54排出的中途,记录纸张的前端部到达装订台72的最下游一侧的排纸辊74。之后记录纸张的传送,根据是否在装订单元70进行装订处理而不同。
当不进行装订处理时,由于上下排纸辊74处于压接状态,因此记录纸张被排纸辊74传送并排出到排纸盘8。此时,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移位处理时,记录纸张在上述排纸辊74的移位处理后,被排出到排纸盘8。
与之相对,当进行装订处理时,上下的排纸辊74处于离开状态。因此记录纸张,即使其前端部由排出辊54传送到排纸辊74之间,也不会由排纸辊74传送。因此,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纸辊54,失去向纸张传送方向下游一侧的传送力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向纸张传送方向上游一侧滑落。其结果是,对记录纸张进行纸张传送方向的调整。
并且,当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从排出辊54排出,并在装订台72上调整放置后,通过装订机构部71对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处理。在进行该装订处理时,记录纸张的中途部位于离开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下排纸辊74压接,并驱动排纸辊74,将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此时,在请求打印时,当作为打印条件存在进行移位处理的请求时,记录纸张,进行完上述排纸辊74的移位处理后,被排出到排纸盘8。
如上所述,由于上下排纸辊74均作为驱动辊设置,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在该例中,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用排纸辊74排出,但在这种情况下,当仅以排纸辊74一方作为驱动辊,另一个作为从动辊时,记录纸张束的张数越多,驱动辊的旋转越难于传递到从动辊。其结果是,在装订针装订的位置上,记录纸张有可能破裂。与之相对,通过使上下排纸辊74均为驱动辊,可不对记录纸张造成破坏地使其顺利地排出到排纸盘8。
(关于排纸盘8)
接着对排纸盘8进行说明。
排纸盘8,与上述纸张后处理部5一起,被设置在由复合机1的装置主体形成的“コ”字状的内部空间C中。在纸张后处理部5中进行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等纸张后处理的记录纸张,被排出到排纸盘8。排纸盘8被设置为可沿纸张传送方向(记录纸张的排出方向)伸缩。并且,被设置为可上下升降。并且,被设置为可相对装置主体滑动。
如图3、图5所示,排纸盘8,作为在沿着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可伸缩为1段~3段的盘而形成。在该例中,排纸盘8的构成为,可根据打印纸张尺寸沿纸张传送方向由用户手动进行伸缩。
排纸盘8中具有第一排纸盘81、第二排纸盘82、及第三排纸盘83。第一排纸盘81是尺寸最大的盘,配置得最靠近纸张后处理部5。第一排纸盘81的长度形成得不从复合机1的侧面(侧壁)突出。该第一排纸盘81被设置为不可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排纸盘82是中间尺寸的盘,被收容在第一排纸盘81中形成的收容部分81a中。该第二排纸盘82被设置为可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进退移动。第三排纸盘83是尺寸最小的盘,被收容在第二排纸盘82中形成的收容部分82a中。该第三排纸盘83被设置为可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进退移动。
如图3所示,在使排纸盘81仅收缩为1段的状态下,排纸盘8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最小,第三排纸盘83全部收容在第二排纸盘82中,该第二排纸盘82全部收容在第一排纸盘81中。此时,排纸盘8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一排纸盘81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是不从复合机1的侧面突出的长度。这样一来,通过使排纸盘8在最收缩的状态下不从装置主体突出,当不使用复合机1时,可使排纸盘8收容在装置主体的空间内。
与之相对,如图5所示,在排纸盘8伸长为3段的状态下,排纸盘8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变得最大,第二排纸盘82从第一排纸盘81最大限度地突出。此时,排纸盘8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可由复合机1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张的纸张传送方向长度。这样一来,当将排纸盘8拉伸到最大长度时,即使是可打印的最大尺寸的记录纸张也可稳定地放置。如下所述,排纸盘8可与装订单元70一起滑动,即使在放置了记录纸张的状态下使排纸盘8滑动,记录纸张也不会从排纸盘8掉落。
如上所述,由于排纸盘8被设置为可在沿纸张传送方向的方向上伸缩,因此可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将排纸盘8调节为最佳长度并使用。
并且,如图3、图4所示,排纸盘8作为可在上下方向升降的盘而形成。在该例中,排纸盘8,根据放置的记录纸张的量(张数)而升降。
排出到排纸盘8的记录纸张的量,通过设置在下侧的排纸辊73附近的上限传感器84检测。该上限传感器84是接触式的传感器。并且,当排纸盘8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最上位面到达预定的高度时,上限传感器84变为运行。这样一来,检测出排纸盘8已经装满。并根据该装满检测使排纸盘8下降预定的距离。通过该排纸盘8的下降,上限传感器84变为停止。这样一来,上限传感器84通过切换运行/停止检测排纸盘8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量。在该例中,使排纸盘8的原位置为排纸盘8的最高位置(图3所示位置),排纸盘8的上游一侧的端部被配置在排纸辊74下。并且,放置的记录纸张的量逐渐增加,使排纸盘8逐渐下降。并且该上限传感器84也可设置为光学式的传感器。
排纸盘8的构成是,如上所述被设置为可伸缩,在其升降移动时,通过第一排纸盘81的升降,第二排纸盘82及第三排纸盘83随着该第一排纸盘81升降。
第一排纸盘81的升降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在第一排纸盘81的里侧设有用于使第一排纸盘8升降移动的驱动部85。该驱动部85中收容驱动带(未图示),驱动带可由通过布线86连接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源驱动。驱动部85中连接有支撑第一排纸盘81的前端部的支撑部件。支撑部件被设置为通过驱动驱动带而上下往复移动。并且,通过这样的支撑部件,将驱动部85的驱动带的动力传递到第一排纸盘81,从而使第一排纸盘81升降移动。并且,在第一排纸盘81的下部,设有支撑第一排纸盘81的臂部88。臂部88配置在第一排纸盘81和底部89之间。并且,臂部88弯曲为L字状地设置,且其弯曲角度可变。该臂部88的弯曲角度随着第一排纸盘81的升降位置而变化。并且,在第一排纸盘81的靠近纸张后处理部5的端部中,设有突起。该突起与设置在纸张后处理部5的上下延伸的沟槽部扣合,并可在沟槽部内滑动。
如上所述,通过使排纸盘8可上下升降、并使原位置为最高位置,具有以下优点。当排纸盘8和排纸辊74(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的排出位置)的上下间的距离变长时,记录纸张以掉落到排纸盘8中的方式被排出,因此堆积性变差。但是在该例中,使排纸盘8根据放置的记录纸张的量从最高位置下降,从而可尽量缩短排纸盘8和排纸辊74上下间的距离,良好地保持排出到排纸盘8的记录纸张的堆积性。并且,通过排纸盘8的下降,可一定程度上确保记录纸张的放置量,从而有效地利用装置主体的空间。
并且,当排纸盘8的原位置位于比最高位置靠下的位置时,从上述堆积性的角度出发,需要在每次提升复合机1时,使排纸盘8上升到最高位置,会减缓快速复印,使打印效率降低。但是在该例中,由于排纸盘8的原位置为最高位置,因此无需这种上升,不会减缓快速复印,并可防止打印效率的下降。
如上所述,排纸盘8可升降,在和排纸盘8下方的底部89之间形成空间C1。并且,如图3等所示,该空间C1的里侧由上述驱动部85等遮盖,与之相对,空间C1的面前一侧及侧面一侧是打开的。因此,在该空间C1中,可以放置打印结束后从排纸盘8取出的记录纸张、接下来补给到纸盒33的预定的记录纸张、接下来进行更换的预定的色粉盒等。但当在放置这些物体的状态下下降排纸盘8时,有可能破坏排纸盘8及其驱动部85等、或者破坏放置的物体。而在该例中,分别用遮盖部件91、92覆盖排纸盘8下方空间C1的面前一侧及侧面一侧。并且在图1、图3~图7中,省略了遮盖部件91、92。
设置在空间C1的面前一侧的遮盖部件91中,其上端固定在第一排纸盘81的面前一侧的部分上,其下端固定在底部89上。并且,空间C1的侧面一侧上设置的遮盖部件92中,其上端固定在第一排纸盘81的前端一侧的部分上,其下端固定在底部89上。
在该例中,由于排纸盘8被设置为可升降,因此遮盖部件91、92被设置为可分别根据排纸盘8的升降移动而伸缩。作为可伸缩的遮盖部件91、92,例如可使用折叠帘式(accordion curtain type)、或百叶窗式(shutter type)的挡板。
这样一来,用遮盖部件91、92覆盖排纸盘8的下方,不开放排纸盘8的下方形成的空间C1。从而可防止有物体放置在该空间C1中,因而当排纸盘8下降时,不会产生排纸盘8损坏、或放置的物体损坏的情况。
并且如图7所示,排纸盘8可相对于装置主体滑动。在该例中,排纸盘8的构成是,可和底部89及装订单元70一起沿纸张传送方向往复移动。并且也可使排纸盘8的滑动方向为沿纸张宽度方向的方向。
排纸盘8下方的底部89未固定在装置主体上,而是与装订单元70连接。如上所述,由于装订单元70被设置为可相对装置主体滑动,因此底部89可与该装订单元70一起滑动。底部89,经由臂部88、遮盖部件91、92等与排纸盘8连接,通过底部89的滑动,排纸盘8也一起滑动。并且,在底部89和装置主体的外装90之间,也可设置滑动式导轨。
(关于纸张后处理部5的控制)
接着参照图10~图26对复合机1中的纸张后处理的步骤进行说明。
下述复合机1中的纸张后处理的控制主体,主要是复合机1的控制部(未图示)。即,复合机1的控制部如图10所示,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进行与所选择的打印条件对应的处理A~处理P的任意一个处理。在请求打印时,可选择打印条件包括:用复合机1进行双面打印处理还是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的选择;是否用排纸辊74进行移位处理的选择;是否用穿孔单元60进行穿孔处理的选择;是否用装订单元进行装订处理的选择。
是双面打印处理还是单面打印处理的打印条件的判断,在步骤S2中进行。并且,当选择了双面打印时,进行处理A~处理H的任意一个处理。另一方面,当选择了单面打印时,进行处理I~处理P的任意一个处理。并且,双面打印处理还是单面打印处理的打印条件,不是直接的纸张后处理,但在该例中,由于在纸张后处理部5的装订单元70上形成有双面打印处理时所使用的回转传送路径52,因此对双面打印处理还是单面打印处理的打印条件也同时进行说明。
是否进行移位处理的打印条件的判断在步骤S3、S11中进行。并且,当选择了进行移位处理时,进行处理A~处理D、处理I~处理L的任意一个处理。另一方面,当未选择进行移位处理时,进行处理E~处理H、处理M~处理P的任意一个处理。
是否进行穿孔处理的打印条件的判断在步骤S4、S5、S12、S13中进行。并且,当选择了进行穿孔处理时,进行处理A、处理B、处理E、处理F、处理I、处理J、处理M、处理N的任意一个处理。另一方面,当选择了不进行穿孔处理时,进行处理C、处理D、处理G、处理H、处理K、处理L、处理O、处理P的任意一个处理。
是否进行装订处理的打印条件的判断在步骤S6~S9、S14~S17中进行。并且,当选择了进行装订处理时,进行处理A、处理C、处理E、处理G、处理I、处理K、处理M、处理O的任意一个处理。另一方面,当选择了不进行装订处理时,进行处理B、处理D、处理F、处理H、处理J、处理L、处理N、处理P的任意一个处理。
这样一来,在复合机1中,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条件进行处理A~处理P的16种处理。以下对处理A~处理P的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处理A)
首先,用图11的流程图对处理A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A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 1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03),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A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对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0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104)。并且,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105)。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07)。这样一来,确认盖子50等关闭,防止在盖子50等为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打印处理及纸张后处理。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108)。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09)。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10)。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11。
在步骤S111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112)。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13。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将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进而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14)。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15)。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16。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16。
在步骤S116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1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进行穿孔(步骤S117)。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118)。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并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上(步骤S119)。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120)。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21,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121。在步骤S121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用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122)。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123)。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123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123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重复进行步骤S109~S122的处理,直至穿孔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124)。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125),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并且接着在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进行移位处理后,将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27)。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08,重复进行步骤S108~S126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每当一个任务结束后,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27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A的控制。
(关于处理B)
接着参照图12的流程图,对处理B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B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2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2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203),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B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穿孔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204)。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2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07)。
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207)。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208)。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209。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209。
在步骤S209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210)。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2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211。
在步骤S211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将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212)。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213)。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214。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214。
在步骤S214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2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步骤S215)。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传送51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216)。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并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传送到由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位置(步骤S217)。并且,接着对被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状态下的记录纸张进行移位处理(步骤S218),之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
之后,判断有无下一个打印请求(步骤S219)。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207,重复进行步骤S207~S218的处理,直至所有打印任务结束为止。穿孔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被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219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B的控制。
(关于处理C)
接着参照图13的流程图,对处理C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C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3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3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3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C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移动到对应的位置,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304)。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3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306)。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30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308)。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309)。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3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310。
在步骤S310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311)。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312。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312。
在步骤S312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313)。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314)。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315。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315。
在步骤S315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步骤S316)。接着,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317)。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318,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318。在步骤S318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319)。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320)。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320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320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308,重复进行从步骤S308~S319的处理,直至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321)。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322),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并且接着在完成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的移位处理(步骤S323)后,将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324)。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307,重复进行步骤S307~S323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324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C的控制。
(关于处理D)
接着参照图14的流程图,对处理D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D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4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4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4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D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404),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405)。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406)。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407)。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408。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408。
在步骤S408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409)。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4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410。
在步骤S410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使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411)。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412)。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413。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413。
在步骤S413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传送到由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位置。并且,接着对被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状态下的记录纸张进行移位处理(步骤S414),之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
之后,判断有无下一个打印请求(步骤S415)。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406,重复进行步骤S406~S414的处理,直至所有打印任务结束为止。排出到装订台72后的记录纸张束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被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415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D的控制。
(关于处理E)
接着用图15的流程图对处理E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E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5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5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5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E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0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504)。并且,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505)。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5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507)。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508)。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509)。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510)。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5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511。
在步骤S511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512)。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513。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513。
在步骤S513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514)。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515)。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516。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516。
在步骤S516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5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步骤S517)。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518)。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步骤S519)。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520)。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521,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521。在步骤S521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522)。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523)。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523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523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重复进行从步骤S509~S522的处理,直至穿孔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524)。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525),在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后,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526),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527)。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508,重复进行步骤S508~S526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527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E的控制。
(关于处理F)
接着参照图16的流程图,对处理F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F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6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6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6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F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604)。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6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606)。
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607)。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608)。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609。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609。
在步骤S609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610)。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6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611。
在步骤S611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612)。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613)。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614。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614。
在步骤S614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6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步骤S615)。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616)。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传送到由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夹住的位置(步骤S617)。
之后,判断有无下一个打印请求(步骤S618)。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607,重复进行步骤S607~S617的处理,直至所有打印任务结束为止。穿孔处理后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618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F的控制。
(关于处理G)
接着参照图17的流程图,对处理G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G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7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7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7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G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704)。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7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706)。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70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708)。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709)。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7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710。
在步骤S710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711)。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712。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712。
在步骤S712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713)。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714)。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715。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715。
在步骤S715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接着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步骤S716)。接着,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717)。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718,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718。在步骤S718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719)。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720)。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720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720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708,重复进行步骤S708~S719的处理,直至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721)。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722),在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后,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723),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724)。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707,重复进行步骤S707~S723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724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G的控制。
(关于处理H)
接着参照图18的流程图,对处理H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H是有双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8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8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8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H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双面打印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804),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805)。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一面(正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806)。并且,判断结束了对正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807)。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808。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808。
在步骤S808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到第二位置,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并且,判断被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是否被回转辊55夹住(步骤S809)。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8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后端部尚未被回转辊55夹住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被回转辊55夹住,并前进到步骤S810。
在步骤S810中,在由回转辊55夹住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使回转辊55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回转传送路径52中反转。并且,将记录纸张从回转传送路径52经过主传送路径51传送到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并引导到反转传送路径3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第二面(反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811)。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反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812)。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了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813。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813。
在步骤S813中,将装订单元70的分支爪53切换为第一位置。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从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814)。
之后,判断有无下一个打印请求(步骤S815)。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双面打印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806,重复进行步骤S806~S814的处理,直至所有打印任务结束为止。排出到装订台72后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上。另一方面,在步骤S815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H的控制。
(关于处理I)
接着利用图19的流程图对处理I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I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9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9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9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I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904)。并且,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905)。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906)。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原因如下。第一原因在于,穿孔处理、装订处理,通常对打印到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左端部或上端部、即图像的前端部进行处理。而根据该例的纸张后处理部5,穿孔处理及装订处理对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来进行。因此,当不进行图像数据的旋转时,对打印到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后端侧进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因此,在步骤S906中,通过进行180度的图像数据的旋转,使打印到记录纸张的图像与发送的图像数据前后相反,可对打印到记录纸张的图像的前端一侧进行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并且,当进行双面打印时,因在进行反面打印时使记录纸张回转,因此无需这样的图像数据的旋转。
并且,第二原因在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方向(纵向、横向)、及传送来的记录纸张的方向(纵向传送、横向传送),存在90度和270度的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906中,通过进行90度或270度的图像数据的旋转,可使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的方向与传送来的记录纸张的方向一致。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907),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908)。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909)。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910)。通过步骤S906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911)。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912。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912。
在步骤S912中,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9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913)。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步骤S914)。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915)。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916,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916。在步骤S916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917)。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918)。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918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918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重复进行步骤S910~S917的处理,直至穿孔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919)。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920),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并且,接着在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进行移位处理(步骤S921)后,将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922)。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909,重复进行步骤S909~S921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922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I的控制。
(关于处理J)
接着利用图20的流程图对处理J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J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0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0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0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J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穿孔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1004)。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005)。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0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00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008)。通过步骤S1005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009)。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0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010。
在步骤S1010中,检测出经过了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9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1011)。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传送到由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夹持的位置(步骤S1012)。并且接着在对被上下排纸辊74夹持状态下的记录纸张进行完移位处理(步骤S1013)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014)。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008,重复进行步骤S1008~S1013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穿孔处理后的记录纸张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4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J的控制。
(关于处理K)
接着利用图21的流程图对处理K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K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1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1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1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K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1104)。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105)。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1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107)。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1108)。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109)。通过步骤S906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110)。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1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111。
在步骤S1111中,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1112)。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113,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1113。在步骤S1113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1114)。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1115)。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1115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1115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1109,重复进行步骤S1109~S1114的处理,直至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1116)。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1117),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并且接着在完成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进行移位处理(步骤S1118)后,使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119)。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108,重复进行步骤S1108~S1118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119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K的控制。
(关于处理L)
接着利用图22的流程图对处理L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L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有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2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2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2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L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204)。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2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206)。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207)。通过步骤S1204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208)。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209。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209。
在步骤S1209中,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进一步传送到由处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夹持的位置。并且接着在对被上下排纸辊74夹持状态下的记录纸张进行完移位处理(步骤S1210)后,将记录纸张排出到排纸盘8。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211)。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移位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207,重复进行步骤S1207~S1210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当排出到装订台72后记录纸张通过移位处理被分开并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211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L的控制。
(关于处理M)
接着利用图23的流程图对处理M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M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3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3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3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M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1304)。并且,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1305)。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306)。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307),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308)。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1309)。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310)。通过步骤S1306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311)。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312。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312。
在步骤S1312中,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13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1313)。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步骤S1314)。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1315)。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316,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1316。在步骤S1316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1317)。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1318)。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1318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1318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1310,重复进行步骤S1310~S1317的处理,直至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1319)。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对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进行装订。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1320),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后,排出到排出盘8(步骤S1321),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322)。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装订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309,重复进行步骤S1309~S1321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322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M的控制。
(关于处理N)
接着利用图24的流程图对处理N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N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有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4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4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4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N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决定向记录纸张穿孔的位置,将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移动到对应的位置(步骤S1404)。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405)。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4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407)。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408)。通过步骤S1405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409)。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410。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410。
在步骤S1410中,检测出经过定影单元39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并且对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以正确地在步骤S904中决定的穿孔位置上穿孔。并且,对从装置主体的主传送路径36向纸张后处理部5的主传送路径51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穿孔处理(步骤S1411)。即,使传送到穿孔单元60的记录纸张在引导板62上停止,使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下降,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预定位置上穿孔。
穿孔处理结束后,将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从位于压接状态的上下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1412)。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413)。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408,重复进行步骤S1408~S1412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穿孔处理后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413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N的控制。
(关于处理O)
接着利用图25的流程图对处理O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O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有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5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5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5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O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根据打印纸张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位置,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决定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步骤S1504)。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505)。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506),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507)。另一方面,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全部关闭时,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上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压接状态变为离开状态(步骤S1508)。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509)。通过步骤S906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判断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是否经过了定影单元39(步骤S1510)。当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时,前进到下一步骤S1511。另一方面,当记录纸张的前端还未经过定影单元39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前端经过定影单元39,并前进到步骤S1511。
在步骤S1511中,将传送到装订单元70内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54排出到装订台72。并且,判断记录纸张的后端是否脱离排纸辊54(步骤S1512)。当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时,前进到下一个步骤S1513,当尚未脱离时,等待记录纸张的后端脱离排出辊54,并前进到步骤S1513。在步骤S1513中,多次摆动分支爪53,通过分支爪53从上方敲打从排出辊54脱离的记录纸张的后端。
接着,用调整板73对排出到装订台72的记录纸张进行记录纸张宽度方向的调整(步骤S1514)。此时,记录纸张通过自身重力沿装订台72的倾斜滑落,从而进行记录纸张的传送方向的调整。并且此时,从排出辊54排出的记录纸张的端部到达离开的上下排纸辊74之间。
接着,判断请求打印的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1515)。在此汇总作为一次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称之为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装订处理是在对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进行完所有打印处理、穿孔处理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1515中,判断对作为装订处理对象的预定张数的记录纸张的打印处理是否全部结束。
并且,步骤S1515的判断结果是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没有全部结束时,前进到步骤S1509,重复进行步骤S1509~S1514的处理,直至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结束为止。另一方面,当一个任务的打印处理全部结束时,接着进行装订处理(步骤S1516)。即,在装订单元70中,通过装订机构部71将装订针打入到记录纸张所需的装订位置上,装订装订台72上放置的记录纸张的后端部。
在装订处理结束后,使上侧的排纸辊74向下移动,使上下排纸辊74从离开状态变为压接状态(步骤S1517),夹住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后,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1518),结束一个任务。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519)。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装订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508,重复进行步骤S1508~S1518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在每一个任务结束后,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519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O的控制。
(关于处理P)
接着利用图26的流程图对处理P的步骤进行说明。该处理P是有单面打印处理、无移位处理、无穿孔处理、无装订处理时的处理。
复合机1的控制部,在有打印请求时(步骤S1601),判断上述打印条件的选择(参照图10)是否完成(步骤S1602)。该判断结果是还未完成打印条件选择时,提示用户选择打印条件(步骤S1603),并待机直至打印条件被选择为止。该处理P中,打印条件选择的结果是在复合机1中进行单面打印处理。并且装订单元70内的分支爪53位于作为原位置的第一位置,上下排纸辊74位于作为原位置的压接的位置。
接着旋转从扫描部2或外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步骤S1604)。此时,根据记录纸张的传送方法是纵向传送还是横向传送、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穿孔处理、作为打印条件是否选择了装订处理等,决定图像数据的旋转角度(90度、180度、270度)。之所以进行这样的数据的旋转其理由和上述处理I的原因一样。
接着判断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处理部5的盖子50是否全部关闭(步骤S1605),当复合机1的所有门、及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中的任意一个未关闭时,提示用户关闭打开的复合机1的门、或纸张后处理部5的盖子50(步骤S1606)。
接着进行对记录纸张的单面的打印处理(步骤S1607)。通过步骤S1604中的图像数据的旋转,记录纸张上形成的图像与发送来的图像数据相比,在方向上存在90度、180度、270度的不同。并且,将结束了对单面的打印处理的记录纸张传送到纸张后处理部5,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步骤S1608)。
之后,判断是否有下一个任务(步骤S1609)。即,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进行下一个单面打印处理。其结果是有下一个任务时,前进到步骤S1607,重复进行步骤S1607、S1608的处理,直至所有任务结束为止。排出到装订台72后的记录纸张从排纸辊74排出到排纸盘8。另一方面,在步骤S1609中的判断为没有下一个任务时,结束该处理P的控制。
(对纸张后处理部5的控制的总结)
如上所述,在复合机1中,当请求打印时,根据所选择的打印条件,可适当、且高效地进行对具有多个功能的纸张后处理部5的控制。
如上所述,当选择的打印条件中包括穿孔处理时,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在记录纸张上决定穿孔的位置,使穿孔单元60的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向对应的位置移动,并且检测打印结束后的记录纸张的后端及侧端,根据该检测结果对穿孔机构部61的芯材64进行微调移动。这样一来,可减小所决定的穿孔位置与实际开口的穿孔位置之间的差异,可高精度地在记录纸张上穿孔。
如上所述,当选择的打印条件中包括装订处理时,根据打印纸张尺寸及所需装订位置,决定用装订针装订记录纸张的装订位置、及装订单元70的调整板73的可动宽度,使装订单元70的装订机构部71在对应的位置上移动。这样一来,可减小所决定的穿孔位置与实际进行装订的位置之间的差异,可恰当地进行装订处理。
如上所述,当选择的打印条件中包括装订处理时,在记录纸张传送到装订单元70之前,使上下排纸辊74离开,并通过装订单元70进行装订后,使上下排纸辊74压接。这样一来,无需另行设置将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排出到排纸盘8的机构,例如挤出记录纸张的机构。并且,也可对装订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束进行移位处理。
如上所述,当选择的打印条件中包括双面打印处理时,将分支爪53在结束对记录纸张正面的打印处理后切换到将记录纸张引导到回转传送路径52的第二位置,在结束对记录纸张反面的打印处理后切换到将记录纸张引导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72的第一位置。通过这种分支爪53的转动动作,可使记录纸张在纸张后处理部5中适当地传送。
并且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及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用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不得作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并且属于本发明范围均等范围内的变形、变更均属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在装置主体下部配置送纸部,在上述原稿读取部和送纸部之间配置打印部,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原稿读取部、打印部、及送纸部形成的装置主体的空间内配置有:
纸张后处理部,可对由上述打印部完成打印后从装置主体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多个纸张后处理;和
排纸部,在由该纸张后处理部进行完纸张后处理后,排出记录纸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后处理部具有穿孔功能及装订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后处理部中设有:具有上述穿孔功能的穿孔单元、及具有上述装订功能的装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后处理部中,分别在纸张传送方向的上游一侧配置穿孔单元,在下游一侧配置装订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虚拟单元,以替代上述穿孔单元或上述装订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穿孔单元的上部设置对记录纸张进行穿孔的穿孔机构部,在下部设置回收穿孔屑的穿孔屑收容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装订单元中,形成在对记录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时所使用的回转传送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订单元中设有对引导记录纸张的方向进行切换的分支爪,
该分支爪,被设置为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上述第一位置用于将记录纸张引导到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上述第二位置用于将记录纸张引导到上述回转传送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纸张后处理部还具有移位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纸张后处理后的记录纸张排出到上述排纸部的排纸辊,具有上述移位功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纸辊,上下一对设置在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台的纸张传送方向的最下游一侧,且被设置为可互相接触/离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一对的排纸辊均是驱动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纸张从上述送纸部按照所谓中央基准进行传送。
CNB2006100093321A 2005-02-28 2006-02-2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04458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4823 2005-02-28
JP2005054823A JP2006240757A (ja) 2005-02-28 2005-02-2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8434A true CN1828434A (zh) 2006-09-06
CN100445881C CN100445881C (zh) 2008-12-24

Family

ID=3694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093321A Active CN100445881C (zh) 2005-02-28 2006-02-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49294B2 (zh)
JP (1) JP2006240757A (zh)
CN (1) CN100445881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2245A (zh) * 2014-11-12 2016-05-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CN110978813A (zh) * 2019-11-30 2020-04-1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用于财务凭证的智能打印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7325B2 (ja) * 2004-11-29 2009-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7684750B2 (en) * 2005-02-28 2010-03-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79062B2 (ja) * 2009-12-09 2014-04-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3060245A (ja) * 2011-09-12 2013-04-0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4860B2 (ja) * 2013-07-11 2018-05-30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141128B2 (ja) * 2013-07-11 2017-06-07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束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6321368B2 (ja) * 2013-12-17 2018-05-09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3122566B1 (en) * 2014-03-27 2020-06-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cating a target through media
JP6540739B2 (ja) * 2017-03-28 2019-07-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3857B2 (ja) * 2020-06-05 2024-04-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仕分け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33450A (ja) 1989-03-06 1990-09-17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H03238234A (ja) 1990-02-13 1991-10-24 Mita Ind Co Ltd 給紙装置
JP2892286B2 (ja) 1994-09-12 1999-05-17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防音装置
JP3680409B2 (ja) 1996-03-22 2005-08-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H09323860A (ja) 1996-06-04 1997-12-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スティプル方法
JPH1138712A (ja) 1997-07-16 1999-02-12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2340581Y (zh) * 1998-06-19 1999-09-29 邱正忠 打孔机
JP3927717B2 (ja) * 1999-01-29 2007-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3515021B2 (ja) * 1999-03-12 2004-04-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4154088B2 (ja) * 1999-08-05 2008-09-24 グラド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427997B1 (en) 1999-06-15 2002-08-06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stacker with aligning/conveying roller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571986B2 (ja) 1999-07-06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072515B2 (ja) 1999-07-06 2008-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517619B2 (ja) 1999-11-04 2004-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4033A (ja) 1999-11-08 2001-05-1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35222A (ja) 2000-05-23 2001-12-04 Canon Inc シート材積載装置及びシート材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48160A (ja) * 2000-06-07 2001-12-18 Fuji Xerox Co Ltd 後処理装置
JP2001354352A (ja) 2000-06-14 2001-12-25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8567A (ja) 2000-08-31 2002-03-08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08139A (ja) * 2000-09-29 2002-04-10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28364A (ja) 2000-10-27 2002-05-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とこの装置用の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647243B2 (en) * 2000-10-16 2003-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ounting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128385A (ja) 2000-10-31 2002-05-09 Ricoh Co Ltd 用紙処理装置
JP4023087B2 (ja) 2000-12-14 2007-12-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824918B2 (ja) 2000-12-14 2006-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6714747B2 (en) 2001-02-27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ifferent recording sheets feeding and discharging features
JP2002278195A (ja) 2001-03-14 2002-09-2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2308520A (ja) 2001-04-11 2002-10-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21861A (ja) 2001-04-26 2002-11-08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3750A (ja) 2001-05-09 2002-1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724329B2 (ja) 2001-08-31 2011-07-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3081520A (ja) 2001-09-07 2003-03-19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021616B2 (en) * 2001-09-07 2006-04-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Vertical transporting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JP2003145491A (ja) 2001-11-08 2003-05-20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137625B2 (en) 2002-02-12 2006-11-21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finisher including means for setting cutting posi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heet finisher
JP4095341B2 (ja) 2002-05-17 2008-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整合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99200A (ja) 2002-09-05 2004-04-0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4155566A (ja) 2002-11-07 2004-06-03 Toshiba Tec Corp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4154A (ja) * 2003-02-13 2004-09-02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208610B2 (ja) * 2003-03-04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3944097B2 (ja) * 2003-03-05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991891B2 (ja) * 2003-03-13 2007-10-1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綴じ方法およ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4071143B2 (ja) 2003-04-09 2008-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15582B2 (ja) * 2003-05-09 2007-11-28 ニスカ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207557B2 (en) 2003-06-04 2007-04-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single-sheet processing machine
JP4152961B2 (ja) 2005-02-28 2008-09-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684750B2 (en) 2005-02-28 2010-03-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2245A (zh) * 2014-11-12 2016-05-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控制方法
CN110978813A (zh) * 2019-11-30 2020-04-10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 一种用于财务凭证的智能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40757A (ja) 2006-09-14
CN100445881C (zh) 2008-12-24
US20060203068A1 (en) 2006-09-14
US7949294B2 (en) 2011-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843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3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94105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268993C (zh) 印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16131A (zh) 图像形成系统、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及程序
CN1207888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154880C (zh) 图象形成装置
CN1442763A (zh) 具有改进的图像质量和维修可操作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892508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控制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351285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1030125A (zh) 打印系统和作业处理方法
CN1228692C (zh)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CN1349138A (zh) 纸张处理装置、安装纸张处理装置的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608857A (zh) 片材处理系统
CN1797317A (zh) 打印系统、打印装置和传送服务器
CN1691033A (zh) 成像设备、系统,处理、控制任务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525258A (zh)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715065A (zh) 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02565A (zh) 图像形成系统、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770772A (zh)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装置和数据处理程序
CN1932664A (zh) 使用纸张后处理信息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8284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912765A (zh) 成像控制方法和采用该方法的成像装置及适用该方法的存储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