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6736A - 喷墨头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36736A CN1636736A CNA2004101045449A CN200410104544A CN1636736A CN 1636736 A CN1636736 A CN 1636736A CN A2004101045449 A CNA2004101045449 A CN A2004101045449A CN 200410104544 A CN200410104544 A CN 200410104544A CN 1636736 A CN1636736 A CN 1636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space
- reservoir
- hole
- flexible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17—Multi layer 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8—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thermal variations, e.g.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喷墨头的贮存器单元具有用于形成供墨流路的层叠起来的多块平板和用于吸收墨水贮存器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的挠性膜。所述挠性膜设在所述层叠起来的多块平板中的相邻的两块贮存器平板之间。所述相邻的两块贮存器平板形成所述墨水贮存器。所述挠性膜将所述墨水贮存器分隔成填充有墨水的第1空间和未填充有墨水的第2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墨水喷在记录媒体上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喷墨头。
背景技术
喷墨头,将从墨水容器供给的墨水通过共用墨水室分配给多个压力室,并有选择性地将脉冲状的压力波付与各压力室,从而,从与各压力室连通的喷嘴喷出墨水。作为这种喷墨头,为了稳定地将墨水供给各压力室,通常具有墨水贮存器来贮存由墨水容器供给的墨水,并将这些贮存起来的墨水供给多个压力室。
但是,在从墨水容器经过墨水贮存器以及压力室等达到喷嘴的墨水流路上,由于从墨水容器供给墨水时的墨水惯性产生的水击现象等,将使压力发生变动。这时,即使以规定计时将脉冲状的压力波付与压力室,也会存在由于流路内的压力变动的影响而无法使墨水从喷嘴正常喷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墨水的喷出精度将下降。因此,建议采用具有抑制所述压力变动的压力变动吸收装置的喷墨头。
例如有,在与共用墨水室连通的墨水贮存器的上端部,具有密封墨水贮存器的开口部的挠性密封膜的喷墨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该喷墨头中,在开口部的位置上,由于与密封膜的墨水贮存器相反一侧的平面露出在外,所以密封膜可以变形,从而可以通过该密封膜变形来吸收墨水贮存器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
此外还有如下喷墨头:当将脉冲状的压力付与压力室时,为吸收从压力室传播至分流器的压力波(后退成分),划分成与压力室连通的共用墨水室和阻尼室,还具有使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振动衰减的压力振动板(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5761号公报(第6页,图1、图2)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41856号公报(图1)
发明内容
但是,当密封膜像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喷墨头一样露出在外时,可能因从外部作用的冲击等而使强度弱的挠性密封膜破损。此外,所述专利文献2的喷墨头的振动板,毕竟是吸收在墨水喷出时由压力室传播到共用墨水室的压力波的后退成分的,所以设有该振动板的共用墨水室,与接近墨水流路末端—喷嘴的在产生分支为各压力室之前的流路上游侧的部分相比,其面积小。因此,由于振动板与墨水的接触面积小,所以难以充分吸收供墨时因振动板的变形而产生的大的压力变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可靠吸收供墨时产生的墨水流路内的压力变动,并且用于吸收该压力变动的挠性膜不易破损的喷墨头。
第1发明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流路单元,包含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的共用墨水室和从所述共用墨水室经过压力室到达喷嘴的多个单个墨水流路;和贮存器单元,包含固定在所述流路单元上的用于贮存墨水的墨水贮存器;所述贮存器单元具有:层叠状的多块平板,用于形成由从外部供给墨水的供墨口经过所述墨水贮存器而到达共用墨水室的供墨流路;和挠性膜,被所述多块平板中构成所述墨水贮存器的多块平板包含,并被设于相互层叠起来的两块平板之间,用于吸收所述墨水贮存器内的墨水压力变动,并将所述墨水贮存器分隔成填充有墨水的第1空间和用于使该挠性膜变形的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
从供墨口供给的墨水,暂时被贮存在墨水贮存器之后,由该墨水贮存器供给共用墨水室。另外,墨水从共用墨水室通过单个墨水流路供给喷嘴,并从喷嘴喷出。在此,贮存器单元,具有层叠状的多块平板,用于形成从供墨口经过所述墨水贮存器而到达共用墨水室的供墨流路,形成墨水贮存器的多块平板包含于上述多块平板中。而且,在被这些形成墨水贮存器的多块平板所包含并相互层叠起来的两块平板之间,设有挠性膜,用于吸收墨水被供给墨水贮存器时等所产生的墨水的压力变动。另外,墨水贮存器被该挠性膜分隔成填充有墨水的第1空间和用于使挠性膜变形的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
墨水贮存器为暂时贮存墨水,其容积(面积)被设定为大于供墨流路的其他部分。并且,由于在该墨水贮存器内设有用于吸收墨水的压力的挠性膜,所以可以通过该挠性膜提高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并可以使因供给墨水贮存器墨水等而产生的墨水的压力变动迅速衰减。此外,由于挠性膜被设在墨水贮存器内而未露出在外,所以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有冲击从外部作用在贮存器单元上的情况下,挠性膜也不易破损。
第2发明的喷墨头,在所述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挠性膜的与所述第1空间相对的区域内,形成用于构成所述供墨流路的一部分的第1通墨孔。因此,在供墨流路内流动的墨水,在第1通墨孔中贯通挠性膜而流入到墨水贮存器的第1空间内,与墨水从沿着层叠起来的平板的平面的方向流入墨水贮存器内的情形相比,可以使贮存器单元小型化。
第3发明的喷墨头,在所述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平板中的一块平板,具有用于形成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1空间的第1空间形成孔;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具有用于形成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2空间的第2空间形成孔和构成所述供墨流路的一部分并与所述第1通墨孔连通的第2通墨孔;所述第2通墨孔,在所述另一块平板上的与所述第2空间形成孔隔离的区域形成,并且与第2空间形成孔不连通。
在供墨流路中流动的墨水,通过另一块平板上所形成的第2通墨孔和挠性膜上所形成的第1通墨孔而流入到一块平板上所形成的第1空间内。在此,在另一块平板上,在与形成第2空间的第2空间形成孔隔离的位置上形成第2通墨孔,另外,与第2空间形成孔不连续地形成第2通墨孔,由于与第2空间不连通,所以墨水不会流入第2空间。因此,挠性膜可以通过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来可靠变形,当墨水贮存器内发生压力变动时,可以通过挠性膜的变形来吸收该压力变动。
第4发明的喷墨头,在所述第3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块平板,具有在相互隔离的区域内所形成的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在相互隔离的所述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2通墨孔。这样,由于在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之间形成第2通墨孔,所以可以在同一平面内高效配置第2空间形成孔和第2通墨孔,可以使贮存器单元小型化。
第5发明的喷墨头,在所述第4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块平板中的与所述第2通墨孔隔离的区域内,在与所述第1空间相对的部分,形成使所述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相互连通的凹部。由于通过凹部连通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而使挠性膜中的与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相对的部分可以一体振动,所以可以高效吸收压力变动。
第6发明的喷墨头,在所述第3~第5任意一项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块平板上,形成从所述第2空间孔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因此,由于挠性膜不易受第2空间内的空气内压的影响,所以可以高效吸收压力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墨头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沿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打印头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被虚线包围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5是图4中的沿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打印头主体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7(a)是执行单元的部分扩大剖面图,(b)是单个电极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的沿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构成墨水贮存器的各平板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改进形式的贮存器单元的一部分的图,(a)是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的俯视图,(b)是(a)的沿XIA-XIA线的剖面图。
图11是另一改进形式的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喷墨头1包括:用于对用纸喷出墨水的沿主扫描方向延伸并具有矩形平面形状的打印头主体70;形成配置在打印头主体70的上面并用于贮存供给打印头主体70的墨水的墨水贮存器3c的贮存器单元71;配置在该贮存器单元71上方并且用于控制打印头主体70的打印头控制部72;用于防止墨水飞沫进入喷墨头1内部的下盖51a以及上盖51b。另外,在图1中,根据说明情况省略上盖51b。
打印头主体70,含有:形成墨水流路的流路单元4,和被连接在流路单元4的上面的多个执行单元21。这些流路单元4以及执行单元21,都具有将多个薄板层叠起来并使其相互连接的层叠结构。
贮存器单元71,将从供墨口3a供给的墨水贮存在墨水贮存器3c中,同时还将贮存起来的供墨流路单元4。该贮存器单元71的平面形状,与流路单元4大致相同。在贮存器单元71的下端部,墨水流出流路3d形成为下方突出状,贮存器单元71和流路单元4仅在墨水流出流路3d的下端的开口部被连接起来。并且,从俯视图中看来在贮存器单元71的墨水流出流路3d以外的区域,从打印头主体70向上隔离,执行单元21即被设置在上述被隔离出来的间隙内。此外,馈电部件FPC50被电连接到执行单元21的上面,该FPC50被从执行单元21的副扫描方向两侧引出到执行单元21的外部。
打印头控制部72,是对从喷嘴8(参见图4、图5)喷出墨水等喷墨头1的各种作业进行控制的部分,包含主基板83、副基板81和驱动器IC80。主基板83,具有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并被立设在贮存器单元71的上面。副基板81,与主基本83平行地设置在主基板83两侧的位置上,并与主基板83电连接起来。驱动器IC80,生成用于驱动执行单元21的信号,在具备散热器82的状态下,被固定在副基板81的主基板83一侧。副基板81和驱动器IC80,与从执行单元21的副扫描方向两侧引出的FOC50电连接起来。为将由副基板81输出的信号传递给驱动器IC80,并将由驱动器IC80输出的驱动信号传递给打印头主体70的执行单元21,FPC50与两者电连接起来。
下盖51a,是略呈四方形的筒状筐体,被设置在打印头主体70上,以从外侧覆盖沿贮存器单元71上方所引出的FOC50。而且,在执行单元21的上方,FPC50在不受压力的松弛状态下被收容在下盖51a内。
上盖51b,是具有拱形顶板的方筐体,被设置在下盖51a的上侧,以从外侧覆盖主基板83和副基板81。而且,在配置下盖51a和上盖51b的状态下,使下盖51a和上盖51b的副扫描方向的宽度,收纳在打印头主体70的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内。
下面,对打印头主体7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头主体70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被虚线包围的区域的扩大俯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打印头主体70具有由构成压力室群9的多个压力室和喷嘴8所形成的流路单元4。在流路单元4的上面,连接有被以交错状排成两行的多个梯形执行单元21。更为详细地说,各执行单元21,其平行对边(上边和下边)被沿流路单元4的纵向进行设置。此外,邻接的执行单元21的斜边彼此沿流路单元4的宽度方向重叠起来。
在与执行单元21的连接区域相对的流路单元4的下面,形成喷墨区域。如图4所示,在喷墨区域的表面上,多个喷嘴8被排列成多个矩阵状。与每个喷嘴8连通的压力室10也被排列为矩阵状,位于与每个执行单元21的连接区域相对的流路单元4的下面的多个压力室10,构成一个压力室群9。
此外,各喷嘴8形成锥形的喷嘴,通过平面形状略呈菱形的压力室10和缝隙12,与共用墨水室的歧管5的分支流路—副歧管5a连通。设在流路单元4的上面的歧管5的开口部5b,与设于贮存器单元71的下面的墨水流出流路3d接合起来,墨水由贮存器单元71经过墨水流出流路3d供给流路单元4。另外,在图4中,为使附图易于理解,在执行单元21的下方,用实线来描述本应以虚线描述的压力室10(压力室群9)、开口部5b和缝隙12。
下面,对打印头主体70的剖面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喷嘴8通过压力室10和缝隙12与副歧管5a连通。然后,在打印头主体70上,在每个压力室10上形成从副歧管5a的出口经过缝隙12、压力室10而达到喷嘴8的单个墨水流路32。
如图6所示,打印头主体70具有从上方将执行单元21,空腔板22,底板23,缝隙板24,供给板25,歧管板26、27、28,盖板29和喷嘴板30总计10块薄板件层叠起来的层叠结构。其中,由除执行单元21以外的9块金属板构成流路单元4。
执行单元21,如后详述,是通过将4块压电片41~44(参见图7)层叠起来并且配置电极仅将其中的最上层做成在外加电场时具有活性层部分的层(以下简记为“具有活性层的层”),其余三层做成非活性层而形成的。空腔板22,是设有多个与压力室10对应的大致呈菱形的开口的金属板。底板23,是对于空腔板22的每个压力室10分别设有压力室10与缝隙12的连接孔和由压力室10向喷嘴8的连接孔的金属板。缝隙板24,是对于空腔板22的每个压力室10,除了两孔及在连接其间的半腐蚀区域内所形成的缝隙12以外,还分别设有从压力室10向喷嘴8的连接孔的金属板。供给板25,是对于空腔板22的每个压力室10,分别设有缝隙12与副歧管5a的连接孔和从压力室10向喷嘴8的连接孔的金属板。歧管板26、27、28,是对于空腔板22的一个压力室10,不仅分别设有层叠时相互连接而构成副歧管5a的孔,还分别设有从压力室10向喷嘴8的连接孔的金属板。盖板29,是对于空腔板22的每个压力室10,分别设有从压力室10向喷嘴8的连接孔的金属板。喷嘴板30,是对于空腔板22的每个压力室10,分别设有喷嘴8的金属板。
这9块金属板,被相互对位地层叠起来,以形成图5所示的单个墨水流路32。该单个墨水流路32,从副歧管5a首先向上,在缝隙12上沿水平延伸,然后再向上,在压力室10上再次沿水平延伸,之后不久沿离开缝隙12的方向向斜下方,然后沿垂直方向向喷嘴8延伸。
下面,对层叠在流路单元4中最上层的空腔板22上的执行单元2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a)是执行单元21和压力室10的部分扩大剖面图,图7(b)是连接在执行单元21的表面上的单个电极的俯视图。
如图7(a)所示,执行单元21,包含厚度分别为15μm左右并同样形成的4块压电片41、42、43、44。这些压电片41~44,以跨设在形成于打印头主体70内的每个喷墨区域内的多个压力室10上的方式形成连续的层状平板(连续平板层)。通过将压电片41~44作为连续平板层跨设在多个压力室10上,例如通过采用网板印刷技术可以高密度地将单个电极35设置在压电片41上。因此,还可以高密度地设置形成在与单个电极35对应的位置上的压力室10,从而可以实现高析像度图像的印刷。压电片41~44是由具有强介电性的钛锆酸铅(PZT)系的陶瓷材料构成的。
在最上层压电片41上,形成单个电极35。使在整个薄片上所形成的厚度大约为2μm的共用电极34,介于最上层的压电片41和其下侧的压电片42之间。另外,在压电片42和压电片43之间,不设置电极。这些单个电极35和共用电极34都是由例如Ag-Pd等金属材料构成的。
单个电极35,厚度大约为1μm,如图7(b)所示,具有与图4所示的压力室10大致相似的略为菱形的平面形状。略呈菱形的单个电极35上的锐角部的一端延伸出来,在其前端设有与单个电极35电连接的直径大约为160μm的圆形的焊盘部36。焊盘部36,例如由含有玻璃料的金属构成,如图7(a)所示,被连接在单个电极35的伸出部表面上。此外,焊盘部36,与设在FPC50上的接点电连接起来。
共用电极34,在未图示的区域进行接地。从而使共用电极34,在所有的与压力室10对应的区域内都保持相等的接地电位。此外,单个电极35,为了可以控制每个与各压力室10对应的区域的电位,通过在各个单个电极35上含有独立的其他导线的FPC50和焊盘部36,与驱动器IC80连接起来(参见图1和图2)。
下面,对执行单元2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执行单元21上的压电片41的极化方向是其厚度方向。即,执行单元21,将上侧(与压力室10相反一侧)的一块压电片41做成存在活性层的层,并且将下侧(压力室10一侧)的三块压电片42~44做成非活性层,形成所说的单一形态型式的结构。因此,当将单个电极35设为正或负的规定电位时,例如,如果电场和极化为相同方向,则压电片41中的被电极所夹持的外加电场部分将作为活性层而发挥作用,并由于横向压电效应而沿与极化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收缩。另一方面,压电片42~44,由于不受电场影响而自动收缩,所以在上层压电片41和下层压电片42~44之间,将产生与极化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变形差,全部压电片41~44将向非活性侧凸出地产生变形(单一形态变形)。这时,如图7(a)所示,由于压电片41~44的下面被固定在划分压力室10的空腔板22的上面,所以,其结果,压电片41~44向压力室10一侧凸出变形。因此,压力室10的容积下降,压力室10内的墨水压力上升,从与压力室10连通的喷嘴喷出墨水。之后,当使单个电极35返回至与共用电极34相同的电位时,由于压电片41~44回复原状而使压力室10的容积回复到原来的容积,所以由歧管5一侧吸入墨水。
下面,对贮存器单元7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8和图9所示,贮存器单元71,形成从供墨口3a经过墨水贮存器3c而到达歧管5的从外部供给墨水的供墨流路67,并具有从上依次将第1~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0~66的7块平板层叠起来的结构。各墨水贮存器平板60~66,是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略呈矩形的金属板。另外,第1~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0~66的7块平板中,第4~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3~66的4块平板,是形成墨水贮存器3c的平板。
在第1墨水贮存器平板60的主扫描方向的端部(图8的左端部),形成从外部供给墨水的供墨口3a。第2墨水贮存器平板61中的图9左侧的区域内,与供墨口3a连通,形成用于安装过滤器68的过滤器安装孔90。在该过滤器安装孔90的图8的上下方向的中部,沿过滤器安装孔90的内周形成阶梯状的过滤器支撑部91,过滤器68被该过滤器支撑部91支撑在过滤器安装孔90内部。
过滤器68,是过滤供墨流路67中的墨水,以防止灰尘等附着在下游的喷嘴8和压力室10等的装置。而且,为了阻止可能会堵塞喷嘴8的灰尘等流向下游,过滤器68的网眼,远小于喷嘴的直径。此外,过滤器68中的越往图8中的右侧部分过滤阻力越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安装孔90是在墨水流的下游侧形成锥形,并向其前端部引导流过过滤器68的墨水而形成的。因此,从位于图8的左侧的供墨口3a供给的墨水,由于在过滤器68上流过时被过滤掉灰尘等,所以可以将洁净的墨水供给下游。另外,从外部随墨水一起流入的气泡也不会滞留在过滤器68上侧区域中的下游侧部分,可以将气泡排到外部。
第3墨水贮存器平板62,具有:孔92,从俯视看来,在与过滤器安装孔90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近似于过滤器安装孔90的形状;和从俯视看来,呈U字状的墨水下落流路69,从该孔92的形成为锥形的前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到达墨水贮存器3c的墨水下落口93。墨水下落流路69,从孔92向图8右方延伸,另外,在其右端附近反转为U字状再向左方延伸,与第4贮存器单元63的墨水下落口93连通。
下面,对形成墨水贮存器3c的第4~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3~66进行说明。在第4墨水贮存器平板63的俯视图中,大约在中间位置上,形成用于使墨水下落向墨水贮存器3c的墨水下落口93。
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左右两侧的隔离区域,分别形成两个平面延伸的贮存孔94、95,另一方面,在第6墨水贮存器平板65上,从俯视图中看来在与两个孔94、95重合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一个平面延伸的贮存孔96。贮存孔96,相对于第6墨水贮存器平板65的整个区域,占有更大的区域(例如,全体区域的1/3左右)。而且,使第4墨水贮存器平板63和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6分别位于上下两侧而夹住这些贮存孔94~96,从而形成墨水贮存器3c,。
但是,当墨水从供墨口3a被供给供墨流路67时,例如,在同时停止从配置在与特定歧管5连通的单个墨水流路32的下游的喷嘴8喷出墨水的情况下,尽管形成上述多个流向单个墨水流路32的较大墨水流不会浪费墨水,但是也会因供墨流路67内的墨水惯性的水击现象而引起墨水的压力产生变动。在此,如上所述,在该喷墨头1中,通过执行单元21暂时使压力室10内的压力下降之后,接着,通过将脉冲状的压力付与压力室,使墨水从喷嘴8喷出。但是,当从该喷嘴8喷出墨水时,在单个墨水流路32内,在由供墨流路67内产生的水击现象引起的压力变动进行传播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在规定计时内从喷嘴8喷出墨水,在这种情况下,墨水的喷出精度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1中,在形成墨水贮存器3c的平板—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和第6墨水贮存器平板65之间,设有用于吸收墨水贮存器3c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的挠性膜100。另外,墨水贮存器3c被该挠性膜分隔成填充有墨水的下侧的第1空间101和用于使挠性膜100变形的未填充墨水的上侧的第2空间102。第1空间101由第6墨水贮存器平板65的贮存孔96(第1空间形成孔)形成,另一方面,第2空间102,由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的两个贮存孔94、95(第2空间形成孔)形成。
挠性膜100,例如由聚酰亚胺等合成树脂形成。而且,在与该挠性膜100的第1空间101相对并且在俯视图中与墨水下落口93重合的区域,形成构成所述供墨流路67的一部分的通墨孔100a(第1通墨孔)。因此,在供墨流路67中流动的墨水,由于在通墨孔100a中贯通挠性膜100而流入墨水贮存器3c(第1空间101)内,所以与墨水未贯通挠性膜100而从沿层叠起来的平板的平面的方向流入墨水贮存器3c内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贮存器单元71的平面尺寸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各平板(或膜)的中心形成所述墨水下落口93、所述通墨孔97和所述通墨孔100a。当未在各平板(或膜)的中心形成所述墨水下落口93、所述通墨孔97和所述通墨孔100a时,墨水从墨水下落口到达各分支流路99的时间各不相同。因此,易于存留在所述分支流路99内的空气有足够的时间进入墨水,以至不能从所述喷墨头有效排除所述空气。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分支流路99上的时间一致,所以可以从喷墨头有效排除空气。
此外,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的两个贮存孔94、95之间的位置上,形成与构成供墨流路67的一部分的通墨孔100a连通的通墨孔97(第2通墨孔)。在此,该通墨孔97,与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贮存孔94、95分别隔离而形成,另外,由于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上不连续地形成通墨孔97和贮存孔94、95并使其相互不连通,所以墨水不会流入由贮存孔94、95所形成的第2空间102。此外,通过在两个贮存孔94、95之间的区域设有通墨孔97,可以在同一平面内高效配置两个贮存孔94、95和通墨孔97,从而使贮存器单元71小型化。
而且,通过过滤器68的墨水,将通过第4墨水贮存器平板63的墨水下落口93、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的通墨孔97和挠性膜100的通墨孔100a,而流入墨水贮存器3c的第1空间101内。这时,设置在第1空间101和第2空间102之间的挠性膜100,可以通过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102进行变形,并可以通过该挠性膜100的变形,来吸收基于第1空间101内产生的水击现象的压力变动。此外,由于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102,与填充墨水的第1空间101相比,被设置在重力方向上方,所以墨水重量不会作用在挠性膜100上。因此,吸收压力变动的挠性膜100的变形的自由度提高。
墨水贮存器3c,到在俯视图中与流路单元4的歧管5的开口部5b(参照图3)重合的位置为止,分别产生分支进行延伸。此外,墨水贮存器3c,具有与墨水从墨水下落口93下落的位置—第4墨水贮存器平板63的中央位置呈点对称的平面形状。因此,如图9所示,从墨水下落口93流入墨水贮存器3c内的墨水,从墨水贮存器3c的中央部,分流为朝向形成于主扫描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墨水贮存器3c的两端部的两个主流路98,并且,从这两个主流路98产生分支,沿着朝向形成于平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各端部的8个旁流路99流动。
在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6上,设有长孔状的墨水流出孔105,以形成用于使墨水贮存器3c内的墨水流出到歧管5中的墨水流出流路3d。在第7墨水贮存器平板66的宽度方向两侧,从俯视图中看来在与歧管5的开口部5b(参照图3)重合的位置上,沿主扫描方向各形成5个墨水流出孔105。
而且,构成如下的供墨流路67:从供墨口3a,经由过滤器安装孔90的内部流路、墨水下落流路69、墨水下落口93、通墨孔97、通墨孔100a、墨水贮存器3c(第1空间101)和墨水流出流路3d,到达歧管5,从而将墨水从该供墨流路67经由流路单元4的歧管5供给各单个墨水流路32。
在如上所述的喷墨头1中,在形成相互层叠起来的墨水贮存器3c的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和第6墨水贮存器平板65之间设有挠性膜100。并且,墨水贮存器3c被该挠性膜100分隔成填充有墨水的第1空间101和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102。因此,设在第1空间和第2空间102之间的挠性膜100,可以通过未填充墨水的第2空间变形,从而可以通过挠性膜100的变形来可靠吸收第1空间101内产生的墨水的压力变动。因此,可以极力抑止因上述墨水的压力变动而使墨水从喷嘴8的喷出精度下降。此外,如图9所示,墨水贮存器3c,相对于墨水贮存器平板的整个区域占有非常大的区域,所以设在该墨水贮存器3c内的挠性膜100对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非常高。另外,由于挠性膜未露出在外,所以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有冲击从外部作用在贮存器单元71上的情况下,挠性膜100也不易破损。
由于在与挠性膜100的第1空间101相对的区域,形成有构成供墨流路67的一部分的通墨孔100a,所以在供墨流路67中流动的墨水,在通墨孔100a中贯通挠性膜100而流入墨水贮存器3c(第1空间101)。因此,与墨水未贯通挠性膜100,从沿层叠起来的平板的平面的方向流入墨水贮存器3c内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贮存器单元71的平面尺寸小型化。
下面,说明对所述实施方式进行种种改变的改变方式。另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第2空间102的两个贮存孔94、95(参照图8)相互隔离不连通,但是也可以使两个墨水贮存器孔连通。例如,如图10(a)、(b)所示,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A中,也可以在与和通墨孔97隔离的区域中的第1空间101相对的部分,形成两个凹部106,并通过这两个凹部106使两个贮存孔94A、95A相互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使挠性膜100中的与两个贮存孔94A、95A相对的部分一体振动,所以可以更为高效地吸收墨水贮存器3c(第1空间101)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此外,在与通墨孔97隔离的区域形成两个凹部106,由于与通墨孔97不连通,所以墨水不会流入由两个贮存孔94A、95A和凹部106所形成的第2空间102内。
另外,可以使第2空间102与外部空气连通。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B上形成从贮存孔94A、95A到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B周围为止连续贯通的两个通气孔110、111,第2空间通过这两个通气孔110、111与外部连通而构成。因此,所述第2空间102通过所述两个通气孔110、111从所述贮存器平板64b的侧面与外部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挠性膜100不易受第2空间内的空气内压的影响,所以挠性膜100的振动自由度增加,可以更为高效地吸收墨水的压力变动。另外,通气孔110、111,不限于贯通孔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第5墨水贮存器平板64B上形成凹陷状。
2)作为挠性膜100,不限于合成树脂,例如,也可以使用合成橡胶制品或非常薄的金属制薄片等,只要具有挠性,各种材质的材料都可采用。
3)形成墨水贮存器3c的平板的数目,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4块,例如,还可以分别由多块平板形成第1空间101或第2空间102等,根据墨水贮存器3c的尺寸等条件进行适当改进。
Claims (10)
1.一种喷墨头,包括:
流路单元,包含在同一平面内延伸的共用墨水室和从所述共用墨水室经过多个压力室分别延伸到喷嘴的多个单个墨水流路;和
贮存器单元,由层叠起来的多块平板构成,并被固定在所述流路单元上;
所述贮存器单元具有:
供墨口,用于接收从外部供给的墨水;
墨水贮存器,具有填充有墨水的第1空间和未填充有墨水的第2空间;
供墨流路,从所述供墨口经过所述墨水贮存器而延伸到共用墨水室;
挠性膜,设置在层叠起来的平板之中的相邻的两块平板之间,将所述墨水贮存器分隔成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第2空间,其中,所述挠性膜吸收所述墨水贮存器内的墨水压力的变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挠性膜具有第1通墨孔,其被设置在所述挠性膜与所述第1空间相对的区域,并且,所述第1通墨孔将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供墨流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两块平板中的一块平板,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1空间的第1空间形成孔;
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具有用于形成所述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2空间的第2空间形成孔,和设置在与所述第1空间相对区域的第2通墨孔,并且与第2空间形成孔不连通;
所述第2通墨孔,经由所述第1通墨孔将所述第1空间与所述供墨流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其表面上具有多个第2空间形成孔,并且所述第2通墨孔形成在所述两个第2空间形成孔之间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还包括一个在与所述第1空间相对的区域所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使所述第2空间形成孔彼此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墨水贮存器还包括一个通气孔,使所述第2空间形成孔与所述贮存器单元的外部之间相互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第1通墨孔形成于所述挠性膜的中心,并且,
所述第2通墨孔形成于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与所述挠性膜相对的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第2空间设在所述第1空间的上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从所述多块平板的层叠方向看,所述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1空间和所述墨水贮存器的所述第2空间实际上具有相同的横截面面积。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头,其中,
所述通气孔设置在所述两块平板中的另一块平板上,并且所述通气孔从所述贮存器单元的侧面与外部连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29006A JP4069864B2 (ja) | 2003-12-25 | 2003-12-25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2003429006 | 2003-12-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36736A true CN1636736A (zh) | 2005-07-13 |
CN100366430C CN100366430C (zh) | 2008-02-06 |
Family
ID=345449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1045449A Active CN100366430C (zh) | 2003-12-25 | 2004-12-23 | 喷墨头 |
CNU20042012104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765775Y (zh) | 2003-12-25 | 2004-12-24 | 喷墨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4201210494U Expired - Lifetime CN2765775Y (zh) | 2003-12-25 | 2004-12-24 | 喷墨头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78710B2 (zh) |
EP (1) | EP1547775B1 (zh) |
JP (1) | JP4069864B2 (zh) |
CN (2) | CN100366430C (zh) |
DE (1) | DE602004030088D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71990B2 (en) | 2006-03-31 | 2009-08-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heads |
CN102729632A (zh) * | 2011-04-05 | 2012-10-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4936786A (zh) * | 2013-01-31 | 2015-09-23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69864B2 (ja) * | 2003-12-25 | 2008-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4543952B2 (ja) | 2004-11-17 | 2010-09-1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4539549B2 (ja) | 2005-12-09 | 2010-09-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副集合体、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集合体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7260919A (ja) * | 2006-03-27 | 2007-10-11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4692356B2 (ja) | 2006-03-31 | 2011-06-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4548376B2 (ja) * | 2006-03-31 | 2010-09-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4241792B2 (ja) * | 2006-09-25 | 2009-03-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ップ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保護アセンブリ |
JP4289383B2 (ja) * | 2006-09-29 | 2009-07-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5181898B2 (ja) * | 2007-08-10 | 2013-04-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 |
ATE482828T1 (de) * | 2007-10-23 | 2010-10-15 | Oce Tech Bv | Tintenzufuhrbauteil für eine tintenstrahldruckvorrichtung |
US8342667B2 (en) * | 2008-03-24 | 2013-01-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uxiliary passage unit, liquid discharge head having the same attached thereto, attachment, ink jet head having the same attached thereto, and ink jet printer |
WO2011052691A1 (ja) * | 2009-10-28 | 2011-05-0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
JP5751861B2 (ja) * | 2010-02-24 | 2015-07-2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JP5229259B2 (ja) * | 2010-03-29 | 2013-07-0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WO2012105953A1 (en) | 2011-01-31 | 2012-08-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 printhead |
US8979242B2 (en) * | 2012-12-14 | 2015-03-1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Trap configured to collect ink particle contaminants in response to a cleaning flow |
JP6029497B2 (ja) | 2013-03-12 | 2016-11-24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6044409B2 (ja) * | 2013-03-25 | 2016-12-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7446811B2 (ja) * | 2019-12-25 | 2024-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記録装置および回復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21583B2 (ja) | 1991-12-06 | 1995-12-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エット式シリアルプリンター |
JPH06115092A (ja) | 1992-09-30 | 1994-04-26 | Fuji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
US5963234A (en) | 1995-08-23 | 1999-10-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aminated ink jet recording head having flow path unit with recess that confronts but does not communicate with common ink chamber |
US5943079A (en) * | 1995-11-20 | 1999-08-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head |
JP3680394B2 (ja) | 1995-11-20 | 2005-08-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H1170673A (ja) | 1997-08-29 | 1999-03-1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JP3562564B2 (ja) | 1998-08-10 | 2004-09-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JP2001287361A (ja) | 2000-04-10 | 2001-10-1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JP2002019109A (ja) | 2000-07-06 | 2002-01-23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
JP2002086721A (ja) * | 2000-09-14 | 2002-03-2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3011356A (ja) | 2001-06-28 | 2003-01-15 | Brother Ind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
JP2003145761A (ja) | 2001-08-28 | 2003-05-2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
EP1336486B1 (en) * | 2002-02-15 | 2006-05-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head |
JP4069864B2 (ja) * | 2003-12-25 | 2008-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2003
- 2003-12-25 JP JP2003429006A patent/JP40698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12-21 DE DE602004030088T patent/DE602004030088D1/de active Active
- 2004-12-21 EP EP04030298A patent/EP1547775B1/en active Active
- 2004-12-21 US US11/016,732 patent/US7278710B2/en active Active
- 2004-12-23 CN CNB2004101045449A patent/CN100366430C/zh active Active
- 2004-12-24 CN CNU2004201210494U patent/CN276577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571990B2 (en) | 2006-03-31 | 2009-08-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heads |
CN102729632A (zh) * | 2011-04-05 | 2012-10-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729632B (zh) * | 2011-04-05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4936786A (zh) * | 2013-01-31 | 2015-09-23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头的记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69864B2 (ja) | 2008-04-02 |
CN2765775Y (zh) | 2006-03-22 |
DE602004030088D1 (de) | 2010-12-30 |
EP1547775B1 (en) | 2010-11-17 |
EP1547775A1 (en) | 2005-06-29 |
CN100366430C (zh) | 2008-02-06 |
US7278710B2 (en) | 2007-10-09 |
JP2005186375A (ja) | 2005-07-14 |
US20050140754A1 (en) | 2005-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765775Y (zh) | 喷墨头 | |
CN2794828Y (zh) | 喷墨头 | |
JP7056299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
CN1071194C (zh) | 供墨机构和装有这一机构的喷墨墨盒以及装有这一机构的喷墨记录设备 | |
CN2897647Y (zh) | 喷墨头 | |
JP6781942B2 (ja) |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48689C (zh) | 喷墨头 | |
JP6336842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JP200616833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6379223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CN1647928A (zh) | 喷墨头 | |
JP6445164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CN1579773A (zh) | 喷墨头 | |
CN1836906A (zh) | 喷墨头 | |
JP4293220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2841339Y (zh) | 喷墨头 | |
JP6027282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 |
CN1836910A (zh) | 喷墨头 | |
CN2789024Y (zh) | 喷墨头 | |
JP2015085683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20168759A (ja)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記録装置 | |
CN2732483Y (zh) | 喷墨打印头以及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 |
JP4367049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2022071563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
JP200523103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