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9883A -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 Google Patents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9883A
CN1619883A CNA2004100914165A CN200410091416A CN1619883A CN 1619883 A CN1619883 A CN 1619883A CN A2004100914165 A CNA2004100914165 A CN A2004100914165A CN 200410091416 A CN200410091416 A CN 200410091416A CN 1619883 A CN1619883 A CN 1619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sheet
sandwiches
pair
pierc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1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5662C (zh
Inventor
森下善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9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9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56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566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有中心导体芯线、将该中心导体芯线覆盖起来的内部绝缘层、将该内部绝缘层覆盖起来的外部导体屏蔽层、将该外部导体屏蔽层覆盖起来的外部绝缘层的同轴电缆的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来说,使穿孔端子的穿孔刀穿通上述外部绝缘层,能导电性地与上述外部绝缘层连接的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穿孔端子由相隔比上述中心导体芯线的外径大,比上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小,实际上平行相对配置的一对板状的小片构成,在上述呈板状的各个小片的前端,形成穿孔刀,另一方面,在该呈板状的小片的底部上,包括从上述一对呈板状的小片看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

Description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电缆用穿孔(piercing)端子。特别是涉及在将穿孔刀穿刺同轴电缆,与外部导体屏蔽层进行导电性连接的情况下适用的穿孔端子。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穿孔端子,已知一种将穿孔刀穿刺用绝缘材料把由多条细的导线捻成的芯线覆盖起来的电线中,将穿孔端子和上述芯线导电性连接的穿孔端子(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168497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3-264013号公报)。
发明了与同轴电缆进行导电性连接的穿孔端子(例如,参照特开2001-223039号公报)。图18是表示对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网屏蔽层的压接状态的图。本申请的图18对应于特开2001-223039号公报中的图12。在图18中,同轴电缆150由中心导体芯线151、将中心导体芯线151覆盖起来的内部绝缘层152、将内部绝缘层152覆盖起来的由编织的导线构成的网状的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以及将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覆盖起来的外部绝缘层154构成。在图18中,将U形穿孔端子100穿刺同轴电缆150中时,进行同轴电缆150的定位,以便一对尖部101不接触中心导体芯线151。针状的尖部101被穿刺插入外部绝缘层154、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内部绝缘层152中,穿孔端子100和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被导电性连接起来。
可是,在特开2001-223039号公报中的穿孔端子中,如图18所示,在将中心导体芯线151和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之间的距离L与和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导电性连接的穿孔端子100之间的距离L1进行了比较的情况下,距离L和距离L1的关系为L>L1。因此,中心导体芯线151和外部导体网屏蔽层153之间的阻抗沿同轴电缆150的轴向发生偏差。
即使在将特开2003-168497号公报或特开2003-264013号公报中公开的穿孔端子应用于同轴电缆的情况下,同轴电缆及中心导体芯线的截面也呈圆形,上述穿孔端子的穿孔刀(上述穿刺用的尖部)呈直线状,同样能预测会发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在穿孔端子和同轴电缆导电连接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中心导体芯线和外部导体屏蔽层之间的轴向阻抗的偏差。
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如下构成的穿孔端子及该穿孔端子的连接结构。
(1)一种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该端子是对由中心导体芯线、将该中心导体芯线覆盖起来的内部绝缘层、将该内部绝缘层覆盖起来的外部导体屏蔽层、以及将该外部导体屏蔽层覆盖起来的外部绝缘层构成的同轴电缆来说,将穿孔刀穿刺并贯通上述外部绝缘层,能与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电连接的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上述穿孔端子包括实际上平行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配置在各夹入片的前端上的上述穿孔刀;以及结合在上述前端的相反一侧的底部上、以一定的间隔保持上述一对夹入片的连接部,上述各夹入片包括在上述穿孔刀及上述底部之间,设置在上述底部附近的、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上述规定间隔比上述中心导体芯线的外径大,比上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小,上述各夹入片的前端的穿孔刀备有能穿刺上述外部绝缘层的锐利的刀口,穿孔刀穿刺并贯通外部绝缘层,将上述同轴电缆压入一对夹入片的上述规定间隔中,在能与外部导体屏蔽层电连接的状态下,与该穿孔端子连接时,上述弯曲部以包围着上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的方式保持上述同轴电缆。
如果采用上述的穿孔端子,则该端子由实际上平行配置的一对夹入片构成,该一对夹入片之间的间隔比上述中心导体芯线的外径大,而比上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小,在其前端设有穿孔刀,另一方面,在该夹入片的底部附近备有从上述一对夹入片看向外侧弯曲形成的弯曲部。从该弯曲部至上述中心导体芯线的距离和从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至上述中心导体芯线的距离大致相同,能保持上述同轴电缆和上述穿孔端子的导电性连接状态,所以上述中心导体芯线和上述弯曲部或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的阻抗大致相等,不容易产生上述同轴电缆的轴向阻抗的偏差。
另外,在上述的穿孔端子的夹入片由较薄的金属片形成的情况下,在上述夹入片上形成弯曲部,所以能提高容易变形的夹入片的刚性。就是说,在上述的穿孔端子中,在用金属性薄板构成夹入片的情况下,如果将该夹入片穿刺插入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中,则由于该插入力,上述弯曲部有可能弯曲。即,由于偏离该插入方向发生弯曲,所以由插入力引起的应力加在上述弯曲部的局部或总体上,在穿刺插入到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之前,上述弯曲部发生变形,上述夹入片的穿刺插入方向有可能改变。因此,上述夹入片难以插入,弯曲着插入有可能使中心导体芯线短路。
因此,上述夹入片优选备有从上述弯曲部向上述夹入片的前端延伸的加强筋。因此,在将上述夹入片穿刺插入上述外部绝缘层的情况下,应能防止因形成了上述弯曲部而引起的上述弯曲,能增加上述夹入片的刚性。
另外,从上述一对夹入片看,能将上述穿孔刀的刀口配置在该穿孔刀的厚度方向上靠近外侧。特征在于:例如将穿孔刀的刀口设在上述穿孔刀的前端部,以便从上述一对夹入片看,使倒角在外侧。
如果这样做,则该锥形面这样进行作用:当穿孔刀的刀口被穿刺插入上述外部绝缘层中时,从上述一对夹入片看,使穿刺插入力在内侧,以便使夹入片产生压力。因此,在将上述夹入片穿刺插入上述外部绝缘层中时,能防止上述一对夹入片的间隔扩大。
另外,能使上述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形成分别备有的弯曲部的内侧面形成的形状呈上述同轴电缆的同心圆状包围着的圆筒形状。这时,使由上述弯曲部的内侧面构成的圆筒形状的内径与上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的内径大致一致即可。
如果采用上述的做法,则能使上述同轴电缆中的中心导体芯线与一对夹入片的弯曲部、或者与外部导体屏蔽层的距离保持一定。因此能提供一种能以沿上述同轴电缆的轴向不发生阻抗的偏差的方式连接的穿孔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连续状态的制造过程中,多个穿孔端子连结在一起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对由第一外壳构件10和第二外壳构件20构成的外壳,组装了上述穿孔端子1、压接接触件30、接地端子40及同轴电缆50的状态的侧视纵剖面图。
图5是作为图4中的部分A-A剖面的仰视图。
图6是图4中的部分B-B剖面图。
图7是图4的正视图。
图8是切去了第一外壳构件的一部分后的平面图。
图9是图8的正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C-C剖面图。
图11是图8中的D-D剖面图。
图12A是接地端子40的正视图。
图12B是接地端子40的侧视图。
图13是第二外壳构件的仰视图。
图14是图13中的E-E剖面图。
图15是图14中的F-F剖面图。
图16A是表示将多个压接接触件30、…、30连接在连接部B上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6B是图16A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对多条同轴电缆进行层叠加工,以规定间隔H捆成线束状的形态的平面图。
图18是说明专利文献3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态。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形态,能设计变更成其他各种形态。
(穿孔端子)
根据图1~图3,说明穿孔端子的结构。图1是表示在制造过程中利用连接部连续地(呈箍状)结合了多个穿孔端子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局部立体图。
对带状的导电性的金属薄板进行切断及压弯加工,如图1所示,利用连接部2、以规定间隔连接多个穿孔端子1、…、1,连续地形成穿孔端子1。
然后,在将同轴电缆50(例如参照图4)保持在由第一外壳构件10和第二外壳形成的外壳内的状态下,图1~图3所示的穿孔端子1从外部被压接插入第一外壳构件10中。由于该插入,上述穿孔端子1与同轴电缆50电连接。
上述穿孔端子1的夹入片的前端部分备有穿刺插入同轴电缆50的穿孔刀。相对的一对夹入片3、4、以及在各自的底部上连接两个夹入片3、4的连接部5在俯视图中呈日文コ字形。由连接部5和两个夹入片3、4形成插入有同轴电缆50的开口6。该开口6与由夹入片3、4形成的与外部连通的同轴电缆50的收容空间(夹入片间隔)连接。
而且,在夹入片3、4上,形成其前端侧(图中上侧)呈锥状形成了倒角的穿孔刀3A、4A,同时设有从穿孔刀3A、4向后侧(图中下侧或底部侧)在夹入片3、4的图1中的横向(或夹入片的宽度方向)向外侧鼓胀的状态形成的弯曲部3B、4B。
而且,由于形成弯曲部3B、4B,所以刚性对于将穿孔端子1穿刺插入同轴电缆50时的变形会降低。因此,通过在弯曲部3B、4B的外侧面上,并排地配置两列从上述弯曲部3B、4B向该夹入片3、4的前端(图中上端)或后端(图中下端)延伸的加强筋3C、4C来补强。通过压力加工,做成将弯曲部3B、4B夹在中间从上述前端向后端纵向延伸的凸状部,形成该加强筋3C、4C。如上所述,在两个夹入片3、4上分别配置形成一对该加强筋3C、4C。因此,在两个加强筋3C、3C之间或4C、4C之间形成接地端子插入槽3D、4D。而且,能对该接地端子插入槽3D、4D,插入后面所述的梳状刀长边呈平板状的接地端子40。这样形成接地端子插入槽3D、4D,即使宽度为M,该宽度M与接地端子40的宽度相同,或者小一些,但能插入。
(同轴电缆及穿孔端子向外壳中的安装)
根据图4~图7,说明穿孔端子1及同轴电缆向外壳中的安装结构。图4是表示对由第一外壳构件10和第二外壳构件20构成的外壳,装入了上述穿孔端子1、压接接触件30、接地端子40及同轴电缆50的状态的侧视纵剖面图。图5是作为图4中的部分A-A剖面的仰视图。图6是图4中的部分B-B剖面图。图7是图4的正视图。
第一外壳构件10在平面图中呈长方形状,从其底11侧直到上面12侧穿设有穿孔端子1用的コ字形插入孔13。
而且,在规定间隔H中沿第一外壳构件10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上述コ字形插入孔13,另一方面,沿第一外壳构件10的短边方向,在与该穿孔端子1的コ字形插入孔13相对的各个位置上,从底面11侧直到上面12侧形成贯通的压接接触件30用的插入孔14。
另外,在排列着多个コ字形插入孔13的方向的延长线上,从上面12侧到底面11侧贯通形成插入梳状刀长边呈平板形状的接地端子40用的插入孔15。
另一方面,在第二外壳构件20中,在与第一外壳构件10上下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在与上述的插入孔15一致的位置上,形成从其上面21侧贯通到底面22侧的与插入孔15形状相同的插入孔23。
然后,在将同轴电缆50配置在第一外壳构件10上的状态下,将把压接接触件30包在里面的第二外壳构件20从上方进行压接,同时将接地端子40穿刺插入孔23及15中,而且,将穿孔端子1插入コ字形插入孔13中,将穿孔端子1组装在外壳中。在该状态下,第一外壳构件10及第二外壳构件20作为绝缘性材料。因此,只要将穿孔端子1穿刺同轴电缆50中,同轴电缆50的外部导体屏蔽层和接地端子40便通过穿孔端子1进行导电性连接。后面将详细说明该连接结构。
(第一外壳构件)
根据图8~图11说明第一外壳构件10。图8是切去了第一外壳构件10的一部分后的平面图。图9是图8的正视图。图10是图8中的C-C剖面图。图11是图8中的D-D剖面图。
第一外壳构件10由将树脂等成形后的绝缘性材料构成。如上所述,第一外壳构件10在平面看呈长方形,从其底面11侧到上面12侧穿设有穿孔端子1用的コ字形插入孔13。这里,以规定间隔H沿第一外壳构件10的长边方向,设有多个该コ字形插入孔13。而且,沿短边方向,在与穿孔端子1的コ字形插入孔13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从底面11侧贯通到上面12侧的压接接触件30用的插入孔14。
另外,在第一外壳构件10的上面12上,横跨コ字形插入孔13及与该コ字形插入孔13相对的插入孔14,穿设有同轴电缆50的收容槽16。载置于该收容槽16中的同轴电缆50可以是众所周知的同轴电缆。如图4所示,由中心导体芯线51、覆盖该中心导体芯线51的内部绝缘层52、覆盖该内部绝缘层52的外部导体屏蔽层53、覆盖该外部导体屏蔽层53的外部绝缘层54构成。
虽然将该同轴电缆50置于收容槽16中,但要对同轴电缆50进行预处理,处理成从其前端以规定长度L将外部导体屏蔽层53及外部绝缘层54剥去,并将内部绝缘层52剥去了的状态。因此,同轴电缆50呈这样的台阶电缆:从前端开始至规定长度L为止的直径为R1,从中途开始变成比R1大的直径R2。根据这样的关系,收容槽16的形状呈这样的结构:将从包括插入孔14的收容槽16的前端至比L短的长度做成直径为R1的截面呈圆弧状的槽16A,将从同一前端至比L长的长度做成直径为R2的截面呈圆弧状的槽16B。
另外,在排列多个コ字形插入孔13的方向的延长线上,从上面12侧贯通到底面11侧,形成梳状刀长边呈平板状的接地端子40用的插入孔15,同时在相邻的コ字形插入孔13、13之间的上面12上,分别设有用于插入接地端子40的保持同轴电缆50的外形用梳状刀41的规定深度的插入槽17。为了能将同轴电缆50的大直径部分的外部绝缘层54夹入并保持在该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41之间,两个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41的间隔设定得比R2小。
(接地端子)
根据图12,说明接地端子40的结构。图12A是接地端子40的正视图。图12B是接地端子40的侧视图。
接地端子40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薄板构成,在两端侧相对于插入孔15,设有以强制嵌入状态嵌入保持用的保持用突部42。由于该保持用突部42的作用,接地端子40的厚度变得比插入孔23的孔宽度厚。因此,一旦将接地端子40插入该插入孔23中,该接地端子40便以强制嵌入状态被保持着。由于保持为这样的强制嵌入状态,所以能避免从第二外壳构件20中被意外地拔掉。
另外,在两个保持用突部42、42之间,配置着多个上述的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图7中示出了将同轴电缆50的大直径部分保持在该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41之间的状态。
而且,在上述的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41之间,形成被设定得比外形保持用梳状刀41的长度短、将同轴电缆50的大直径部分从上方压入的按压突部43。
(第二外壳构件)
根据图13~图15,说明第二外壳构件的结构。图13是第二外壳构件的仰视图。图14是图13中的E-E剖面图。图15是图14中的F-F剖面图。
第一外壳构件20由将树脂等成形后的绝缘性材料构成。长条状的压接接触件30被固定在其内部,该压接接触件30的一端31侧从底面22侧导出到外部,另一端32侧从一侧24导出到外部。该压接接触件30的一端31侧导电性地连接在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芯线51上,另一端32侧利用焊锡或压接方法,导电性地连接在外部的电路基板的布线电路上。
另外,在第一外壳构件20中,从与将上述压接接触件30导出到外部的一侧24相对的另一侧25侧,朝向两个方向延伸设有设置同轴电缆50的导向载置槽26。
另外,在将第二外壳构件20和上述的第一外壳构件10上下组装起来的状态下,在与コ字形插入孔13上下相对的位置,在第二外壳构件20的底面上,形成插入有穿孔端子1的两个夹入片3、4的插入槽26A、26B。
另外,在第二外壳构件20中,在导向载置槽26延伸的延长线上的另一侧25侧,在与插入孔14上下相对的位置上形成将压接接触件30的一端31导出的开口27。
(压接接触件)
根据图16A及16B,说明压接接触件30的结构。图16A是表示将多个压接接触件30、…、30连接在连接部B上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6B是图16A的侧视图。
在压接接触件30的一端31上,形成通过压入同轴电缆50的内部绝缘层52中,将内部绝缘层52刺破,将中心导体芯线51和压接接触件30导电性地连接用的、在正视图中呈V形的压接刀32。在该压接刀32的中央,形成引导并固定中心导体芯线51的压接槽32A,为了良好地保持与中心导体芯线51的导电性连接状态,该压接槽32A的宽度形成得比中心导体芯线51得外径小一些。
在与各个连接部B分离、形成第二外壳构件20的情况下,将上述压接接触件30的一部分封装在该第二外壳构件20内。
(穿孔端子和同轴电缆的连接及其作用效果)
以上,根据图1~图16,说明了穿孔端子1、第一及第二外壳构件10、20、接地端子40及压接接触件30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组装方法,而以下,更详细地说明将图17所示的多个同轴电缆50一举设置在上述外壳(由第一外壳构件10及第二外壳构件20构成)中的穿孔端子1和同轴电缆的连接方法。图17表示利用树脂性薄片,对多条同轴电缆50进行了层叠加工的状态,是表示上述同轴电缆50、…、50的组以规定间隔H捆成的线束状态的平面图。
对上述外壳相隔规定间隔H配置多个同轴电缆50,对该同轴电缆50、…、50的组的中央部55进行层叠加工捆扎起来,另一方面,在该中央部55的两端部56中,在将同轴电缆50的细线部分的内部绝缘层52剥去而裸露在外部的状态下,通过带加工进行保持。
然后,相对第一外壳构件10的收容槽16,载置图17所示的同轴电缆50、…、50的组,相对呈一体地被固定在第二外壳构件20中的压接接触件30的对应的压接槽32A,分别压入呈裸露状形成的内部绝缘层52,取得压接接触件30和同轴电缆50的中心导体芯线51的导电性连接,为此相对第一外壳构件10从上方按压第二外壳构件20。
其次,从第一外壳构件10的下方,相对コ字形插入孔13、…、13分别压入穿孔端子1、…、1,同时从上方压入接地端子40。
如上所述,穿孔端子1由相隔比中心导体芯线51的外径r1大,而比内部绝缘层52的外径R2小的间隔平行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3、4构成,在上述夹入片3、4各自的前端侧形成呈锥状坡面的穿孔刀3A、4A,另一方面,在该穿孔刀3A、4A各自的后端侧,由沿着上述夹入片3、4的宽度方向以连续地向外侧弯曲的状态形成的一对弯曲部3B、3B及4B、4B构成。该弯曲部3B、3B之间及4B、4B之间具有作为接地端子插入槽3D、4D的功能。
如上所述,图4中示出了将穿孔端子1及接地端子40压入了的状态。如果在夹入了同轴电缆50的状态下,从下方将穿孔端子1压入第一外壳构件10和第二外壳构件20之间,则利用该压入力,一对夹入片3、4的穿孔刀3A、4A将同轴电缆50的外部绝缘层54和外部导体屏蔽层53刺破,沿内部绝缘层52的外形滑动,再次按照外部导体屏蔽层53及外部绝缘层54的顺序刺破,穿孔刀3A、4A突出到外部。这时,夹入片3、4的间隔利用加强筋3C、4C的加强功能,能防止向外侧扩展,通过用夹入片3、4夹入从上方压入的接地端子40的按压突部43,能防止向内侧扩展。因此,使按压突部43的宽度与夹入片3、4的间隔大致相同。
另外,夹入片3、4的间隔h做成比中心导体芯线5 1的外径r1大,而比内部绝缘层52的外径R2小的间隔,更详细地说,做成比内部绝缘层52的外径R2小一些的间隔。因此,夹入片3、4一边沿内部绝缘层52的外形滑动,一边在内部绝缘层52的外形和外部导体屏蔽层53之间滑动,能向外部突出,所以能避免夹入片3、4与中心导体芯线51短路。
另外,在同轴电缆50和穿孔端子1的压接状态下,弯曲部3B、4B位于在夹入片3、4之间夹入的同轴电缆50的直径部位,该弯曲部3B、4B的内径做成与同轴电缆50大致呈同一中心的弧状,所以能使同轴电缆50的外部导体屏蔽层和中心导体芯线51之间的距离与其他部分保持大致一定,其结果,能抑制外部导体屏蔽层和中心导体芯线51之间的阻抗变化得少。
此外,设定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3、4的弯曲部3B、4B位于同一假想圆上,位于该假想圆上的弯曲部3B、4B的外径尺寸形成得与截面呈管状层的外部导体屏蔽层53的内径尺寸大致一致,能期待可充分确保弯曲部3B、4B的外形部分和外部导体屏蔽层53的导电性连接面积的效果。
本发明的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在将该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连接在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屏蔽层上的情况下,能使中心导体芯线和上述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的阻抗大致等于该中心导体芯线和外部导体屏蔽层之间的阻抗。这样在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的导电性连接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能使阻抗变化少,所以近年来,被用于窄间距化不断进展的导电性连接器中,能避免连接器部分对于电路的阻抗变化。

Claims (5)

1、一种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该端子相对由中心导体芯线、将该中心导体芯线覆盖起来的内部绝缘层、将该内部绝缘层覆盖起来的外部导体屏蔽层、以及将该外部导体屏蔽层覆盖起来的外部绝缘层构成的同轴电缆,将穿孔刀穿刺并贯通所述外部绝缘层,能进行与所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的导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孔端子包括:
实际上平行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
配置在各夹入片的前端上的所述穿孔刀;以及
结合在所述前端的相反一侧的底部上、以一定的间隔保持所述一对夹入片的连接部,
所述各夹入片包括在所述穿孔刀及所述底部之间、设置在所述底部附近的、从所述一对夹入片看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规定间隔比所述中心导体芯线的外径大,比所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小,
所述各夹入片的前端的穿孔刀备有能穿刺所述外部绝缘层的锐利的刀口,
穿孔刀穿刺并贯通外部绝缘层,将所述同轴电缆压入一对夹入片的所述规定间隔中,在能与外部导体屏蔽层进行导电性连接的状态下,与该穿孔端子连接时,所述弯曲部以包围着所述内部绝缘层的外径的方式保持所述同轴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入片备有从所述弯曲部向前端延伸的从所述一对夹入片看在外侧面上的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入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穿孔刀的刀口设置在从所述一对夹入片看更靠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各自的弯曲部以成对地沿着所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的内径的方式保持所述同轴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配置的一对夹入片各自的弯曲部以成对地沿着所述外部导体屏蔽层的内径的方式保持所述同轴电缆。
CNB2004100914165A 2003-11-21 2004-11-22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6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3020 2003-11-21
JP2003393020 2003-11-21
JP2003404848A JP4102295B2 (ja) 2003-11-21 2003-12-03 同軸ケーブル用ピアシング端子
JP2003404848 2003-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883A true CN1619883A (zh) 2005-05-25
CN100405662C CN100405662C (zh) 2008-07-23

Family

ID=34437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14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662C (zh) 2003-11-21 2004-11-22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001203B2 (zh)
EP (1) EP1533870B1 (zh)
JP (1) JP4102295B2 (zh)
KR (1) KR101017045B1 (zh)
CN (1) CN100405662C (zh)
DE (1) DE602004002545T8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17A (zh) * 2012-01-13 2012-10-03 加炜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单芯线连接器端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7199U (ja) * 1996-01-25 1996-07-30 株式会社新星工業社 移動式簡易クローク装置
DE102013004189B4 (de) * 2013-03-12 2019-07-18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Elektrogerät mit Gehäuse und auf dem Gehäuse aufsetzbarem Deckel
WO2019032366A1 (en) * 2017-08-07 2019-02-1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JP7249157B2 (ja) * 2019-01-21 2023-03-30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191A (en) * 1983-11-21 1985-08-06 Burndy Corporation IDC termination having means to adapt to various conductor sizes
US4708414A (en) * 1987-01-30 1987-11-24 Albert Lam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JPH0269470U (zh) * 1988-11-15 1990-05-25
JP2906469B2 (ja) * 1989-08-20 1999-06-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線用コネクタ
US5076800A (en) * 1991-04-29 1991-12-31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Shielded impedance-controlled idc connector
JP2665717B2 (ja) * 1993-10-06 1997-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DE69928274T2 (de) * 1998-10-15 2006-06-01 Tyco Electronics Corp., Menlo Park Verbinder für ein elektrisches kabel
DE20001912U1 (de) * 2000-02-03 2001-06-13 Weidmueller Interface Verbindungs- und/oder Verteilerelement für Schirmkabel
JP4308395B2 (ja) 2000-02-07 2009-08-05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6379198B1 (en) * 2000-03-13 2002-04-30 Avaya Technology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terminal construction
JP2003249280A (ja) 2002-02-27 2003-09-0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
US6524127B2 (en) * 2001-06-18 2003-02-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with reversed bevel cutting edge contacts
US6799988B2 (en) * 2001-07-12 2004-10-05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pring retainers
US6475019B1 (en) * 2001-07-12 2002-11-05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3077567A (ja) 2001-09-03 2003-03-1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JP2003077568A (ja) 2001-09-05 2003-03-1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03115340A (ja) 2001-10-05 2003-04-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
JP2003115339A (ja) 2001-10-05 2003-04-18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
JP4067297B2 (ja) 2001-11-30 2008-03-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US6746277B2 (en) * 2001-12-05 2004-06-0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JP3979487B2 (ja) 2002-01-07 2007-09-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JP3942898B2 (ja) 2002-01-09 2007-07-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端子の接続方法及び同接続構造
JP3852920B2 (ja) 2002-01-09 2006-12-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03243060A (ja) 2002-02-18 2003-08-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JP3900473B2 (ja) 2002-03-08 2007-04-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JP2003264013A (ja) 2002-03-11 2003-09-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撚電線の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JP4364480B2 (ja) * 2002-04-10 2009-11-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同軸コネクタ
JP2003317819A (ja) 2002-04-24 2003-11-0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ピアシング端子接続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717A (zh) * 2012-01-13 2012-10-03 加炜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单芯线连接器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3870B1 (en) 2006-09-27
US7001203B2 (en) 2006-02-21
US20050130484A1 (en) 2005-06-16
DE602004002545T2 (de) 2007-07-05
EP1533870A1 (en) 2005-05-25
DE602004002545T8 (de) 2008-08-14
CN100405662C (zh) 2008-07-23
JP4102295B2 (ja) 2008-06-18
KR20050049401A (ko) 2005-05-25
KR101017045B1 (ko) 2011-02-23
JP2005174552A (ja) 2005-06-30
DE602004002545D1 (de) 200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0845C (zh) 一种扁平导线接线座及其装配方法
CN1276547C (zh)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114973C (zh) 屏蔽接头和连接屏蔽接头的方法
CN1649224A (zh) 编织层切割设备
US4442316A (en) Crimp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wires
CN1513220A (zh) 线束以及制造线束的方法
US10250001B2 (en) Wire crimping device
CN1619885A (zh) 同轴电缆的压接构造
CN1619883A (zh) 同轴电缆用穿孔端子
KR102521413B1 (ko) 케이블에 대해 전기적 접촉부를 크림핑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행하기 위한 공구
JP2009123621A (ja) アルミ電線用圧着端子
CN1075254C (zh) 用于电线与接线端的连接结构与方法
CN1080469C (zh)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US11764519B2 (en) Wire including terminal provided with insulating barrel pieces
CN1722522B (zh) 电线压接型连接器
CN105765789A (zh) 具有端子的电线和具有端子的电线的制造方法
CN1722533A (zh) 压配合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电路板模件
CN1295815C (zh) 导线连接器
JP2011150841A (ja) 端子付きケーブル
TW201338309A (zh) 網通連接器之構件製造方法
JP5127045B2 (ja) 電線と端子との圧着構造
JP7451048B2 (ja) 端子製造方法
CN126680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14818A (zh) 插座触头
CN1783585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