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440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4404A
CN1534404A CNA2004100342185A CN200410034218A CN1534404A CN 1534404 A CN1534404 A CN 1534404A CN A2004100342185 A CNA2004100342185 A CN A2004100342185A CN 200410034218 A CN200410034218 A CN 200410034218A CN 1534404 A CN1534404 A CN 15344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materials
heater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42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3680C (zh
Inventor
־
岩崎敦志
早川亮
塚田将
石船太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960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4603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95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0215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34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44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368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368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72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ing copy sheet handl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不使定影构件发生热损坏并且能够谋求处理能力的最大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辅助热敏电阻初始温度来确定切换小幅面纸送进间隔用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通电加热加热体,以送进间隔初始值的送进间隔开始记录材料的送进。对连续走纸张数进行计数。每当连续走纸张数达到张数计数阈值,就进行切换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的控制。在记录材料通过定影装置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超过阈值的场合,施行切换送进间隔的控制。此外,在另一个例子中,在规定张数α的走纸中不延长供纸间隔。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采用热辊方式或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作为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并携带的未定影图像的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有时称为定影器),历来热辊方式或膜加热方式的装置是公知的。
特别是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作为在待机时不供给电力,能够把消耗电力抑制得极低的,节能按需型的定影装置是有效的。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在特开昭63-313182号公报,特开平2-157878号公报,特开平4-44075号公报,特开平4-204980号公报等中已有提案。
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基本上具有:固定支持于支持体的加热器(加热构件、加热体);具有与加热器相对滑动的耐热性·薄壁的膜(定影膜)的定影构件;以及作为加压构件经由膜与加热器压接而形成定影辊隙的加压辊。而且,靠定影辊隙部夹持输送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靠经由膜的来自加热器的热量把未定影图像加热定影成永久图像。
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与热辊方式等众所周知的其他形式的定影装置相比,因为可以减小加热体本身,或作为配置于加热体与记录材料之间的构件的膜的热容量,所以在节省电力、快速起动性(缩短等待时间)方面比较优秀。
作为加热器,一般使用陶瓷加热器。例如,公知的加热器以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等具有电气绝缘性·良传热性·低热容量的陶瓷基板为加热器基板,在其面上具备通过丝网印刷等形成的银钯(Ag/Pd)·Ta2N等的通电发热电阻层,进而以薄壁玻璃保护层覆盖前述通电发热电阻层。陶瓷加热器通过通电到通电发热电阻层,通电发热电阻层发热,包括陶瓷基板·玻璃保护层的加热器总体迅速升温。此一加热器的升温靠配置于加热器背面的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热敏电阻来检测,并向通电控制部反馈。通电控制部控制对通电发热电阻层的通电,以便将由热敏电阻所检测的加热器温度大致维持在规定温度(定影温度)。借此,加热器被加热控制在规定的定影温度。
这里,配置于加热器的背面的热敏电阻一般采用NTC热敏电阻等。作为具有耐热性·绝缘耐压性的构成,如图1中所示,以在具有耐热性·绝热性·弹性的陶瓷纤维层76b,即所谓陶瓷纸层等的面与聚酰亚胺薄膜76d等之间配置NTC热敏电阻76c这样的单元作为热敏电阻单元,对加热器背面适度地推压。或者,在加热器背面上形成导电图形,经由热传导性粘接剂导电粘接配置热敏电阻的构成(未画出)等也是公知的。
此外,在有这些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特开平5-80604号公报,特开平5-80605号公报,特开平5-8066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在设在定影装置内的加热器上配置多个热敏电阻,利用它们进行加热器的电力控制是公知的。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例如走纸基准在定影装置的中央的场合,在加热器背面的纵长方向(也就是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向)的中央部设置第1热敏电阻(主热敏电阻),进而在加热体的纵长端部设置第2热敏电阻(辅助热敏电阻),根据由主热敏电阻检测的温度,进行把加热器保持于目标温度的电力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关联于备有上述这种具有多个热敏电阻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热阻问题而作成。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不使定影构件发生热损坏、可以实现小幅面纸的处理能力的高速化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方案。
如果用本发明的第1方式,则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定影部,其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加压前述记录材料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以及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与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这里,可以还备有: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中央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部;以及控制前述加热构件的加热以便使前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控制部。
此外前述控制部可以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前,基于前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或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这里,前述控制部可以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第1温度的场合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低于前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的场合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
此外,可以使前述加热构件具有一边与前述加压构件接触一边旋转的圆筒状膜和经由前述圆筒状膜加热前述记录材料的加热器构件,使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前述加热器构件的温度。
如果用本发明的第2方式,则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定影部,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加压前述记录材料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以及控制部,根据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进行控制,以便加宽在前述定影部调色剂图像所定影的多个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前述控制部在把前述加热构件从加热状态切换到非加热状态之际基于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这里,前述控制部可以基于第1温度与第2温度的差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其中,所述第1温度为在使前述加热构件成为加热状态时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所述第2温度为在检测前述第1温度后把前述加热构件切换成非加热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后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
此外,前述温度检测部可以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
此外,可以取为还备有: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中央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部,以及控制前述加热构件的加热以便使前述中央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定影温度控制部。
此外,前述控制部可以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前,基于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这里,可以取为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为第1温度的场合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为低于前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的场合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
此外,可以取为前述加热构件具有一边与前述加压构件接触一边旋转的圆筒状膜和经由前述圆筒状膜加热前述记录材料的加热器构件,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前述加热器构件的温度。
如果用本发明的第3方式,则可以在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备有: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定影部,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对前述记录材料加压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以及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的控制部,前述控制部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变更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设定规定张数,在前述送进间隔变更后,在对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进行走纸中,不变更前述送进间隔。
这里,可以取为前述控制部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延长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设定第1规定张数。
此外,可以取为前述第1规定张数是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此外,可以取为前述阈值温度通常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送进前述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时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并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第2阈值温度的情况,延长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
此外,可以取为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时,前述控制部缩短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并设定第2规定张数。
这里,可以取为前述第2规定张数是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此外,可以取为前述阈值温度通常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第2规定张数的送进时,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低的第2阈值温度,并且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第2阈值温度时,缩短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
借此,可以考虑定影装置构成构件的热传导率、热容量、和它们的配置状态下的热阻,据此设定小幅面纸走纸时的送进间隔控制切换等用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
也就是说,可以考虑分别针对冷起动时的走纸中,和热起动时的走纸中的温度检测机构周围的热阻,设定最佳的温度阈值。因而,在确保对加压辊的耐热温度一定的余量的状态下使小幅面纸的处理能力最大化成为可能。
此外,在靠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非走纸部的检测温度成为阈值温度以上时,使延长供纸间隔的小幅面时序(所谓温度切换控制)的纸间较短的处理能力阶段中的供纸间隔切换最佳化。
借此,在靠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非走纸部的检测温度成为阈值温度以上时,使延长供纸间隔的小幅面时序(所谓温度切换控制)的,纸间较短的处理能力阶段中的供纸间隔切换最佳化。结果,克服了历来的课题,可以实现小幅面纸的处理能力的高速化。
从结合附图所做的其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辊隙附近的构成的概略断面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历来例的com10信封走纸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推移和加压辊表面温度推移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断面图。
图4是基于本发明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断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体表面(发热体侧)的局部剖切概略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辅助热敏电阻周围的概略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8A和图8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com10信封走纸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推移和加压辊表面温度推移的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发热在纵长方向上的非走纸部的升温的情形的图。
图11是历来例的张数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两个辅助热敏电阻的配置图。
图13是历来例的温度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供纸定时、定影辊隙处的纸通过定时、和非走纸部成为最高温度的定时的时间分配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16是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的构成示意图。
图17A是加热器一体型热敏电阻的概略图,图17B是外部接触型热敏电阻的概略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19A和图19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效果1的说明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图23A和图2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效果2的说明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热敏电阻本来是推测其配置位置附近的定影构件温度的装置。因而,即使是热敏电阻检测温度相同的场合,有时热敏电阻配置位置周围的各定影构成构件的温度也因定影装置的暖度而不同。
具体地说,在冷起动(也就是定影装置没有余热,从接近室温的状态起进行打印)和热起动(也就是从接近定影构成构件被长时间加热后的热平衡状态起进行打印)时,相对于小幅面纸走纸时的热敏电阻检测温度,定影构成构件,特别是加压辊的温度产生差异。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小幅面纸,连续进行com10#582信封(宽度105mm×长度241mm)的走纸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推移,以及通过非接触温度测定测得的与热敏电阻的纵长方向配置位置相对应的加压辊表面的加压辊温度推移示于图2A和图2B。图2A是冷起动时(热敏电阻初始温度Ta0=25℃)的温度变化,图2B是热起动时(热敏电阻初始温度Ta0=100℃)的温度变化。
这里,历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走纸条件是:输送速度Vp=150mm/sec,小幅面纸走纸开始时的送进间隔F=F0(=4秒〔15ppm〕),连续走纸中的送进间隔切换控制变更用的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235℃。此外,在控制设定中,连续走纸中,进行这样的设定,即每当辅助热敏电阻超过Tth时,就把下一个送进间隔F从F0=4秒(15ppm)依次切换成F1=6秒(10ppm)→F2=7.5秒(8ppm)→F3=10秒(6ppm)。图2A和图2B中描述了从开始打印到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最初达到Tth时的温度推移。
从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达到Tth时的加压辊温度,在冷起动时Tb=约195℃,在热起动时Tb=约225℃。此一温度差,像前面说明的那样,与定影装置的构成构件的热阻相关联,是因为从加热器的发热体到经由加热器基板、聚酰亚胺层的辅助热敏电阻的热阻,与从加热器的前述发热体到经由玻璃保护层、膜的加压辊的热阻的平衡在冷起动时与热起动时不同的缘故。
如果就定影辊隙周围的各构成构件的耐热性进行描述,则如果由硅橡胶层与PFA顶层构成的加压辊超过230℃、由聚酰亚胺基层与氟类覆盖层构成的定影膜超过300℃、由陶瓷基板等构成的加热器超过400℃、由液晶等离子体(LCP)构成的加热器支持构件超过300℃,则产生过热引起的熔融、破损等问题。而且,因为在上述构件中在耐热方面余量最少的定影构件是加压辊,故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必须保持于230℃以下。
在一般的定影控制,特别是信封等小幅面纸走纸时的由辅助热敏电阻温度检测进行的控制切换中,不考虑定影装置的各构成构件的热阻,控制切换用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始终只有一个。因此,在确保加压辊的耐热温度余量的场合,不能谋求小幅面纸处理能力的最大化。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的例子中,即使在定影装置已暖的状态下也因满足各构件的耐热温度的温度阈值,在冷起动时相对于加热辊的耐热温度,实际上是有余量的状态而降低处理能力。
此一现象在从加热器发热体到热敏电阻的热阻与从此一加热器发热体到加压辊的热阻的热阻差越大时越显著。
图3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利用转印式电子照相处理的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此一图像形成装置备有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鼓601,在其周围配置着充电辊602、曝光装置603、显影装置604、转印辊605、清洁装置606。此外,从图像所形成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依次配置着第1供纸盒611、第1供纸辊612、中间输送辊对615、对准辊对616、记录材料传感器617、定影装置607。此外,关于记录材料P的纵长方向(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向)宽度,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最大走纸宽度为216mm,在信封或明信片等相对于最大走纸宽度具有比较窄的宽度的记录材料P(以下称为小幅面记录材料)中,从第2供纸盒613靠第2供纸辊14向对准辊616输送。
接下来,就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
感光鼓601是作为像载体的旋转鼓型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辊602把旋转的感光鼓601的外周面均匀地充电处理成规定的极性·电位。
曝光装置603是原稿图像的缝隙曝光机构或激光扫描器等,在旋转的感光鼓601的均匀充电处理面上进行图像曝光。
显影装置604把感光鼓面的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像显影。
转印辊605相对于感光鼓601以规定的推压力接触而形成转印辊隙T。
清洁装置606去除记录材料分离后的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去除了转印残留调色剂而净化的感光鼓面供重复成像。
供纸盒611装设于供纸机构部,堆放收藏记录材料P。该供纸盒611内的记录材料P靠基于供纸开始信号旋转驱动的供纸辊108逐张分离供纸,靠对准辊对616与感光鼓上进行的成像同步地按规定的控制定时供纸到转印辊隙T。
在图像形成时,感光鼓601靠驱动机构(未画出)沿箭头a方向以规定的控制圆周速度旋转驱动,靠充电辊602充电到规定电位,例如-600V。然后,从曝光装置603将对应于图像信号的激光L照射于感光鼓601上,感光鼓601上的电位在激光L所照射的部分衰减成规定电位,例如-150V,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靠显影装置604在静电潜像的激光L所照射的部分上带负电极性的调色剂翻转显影,形成调色剂像。
然后,从第2供纸盒613靠第2供纸辊614到对准辊对616(或者,从第1供纸盒611靠供纸辊612逐张供纸的记录材料P,靠中继输送辊对615到对准辊对616)输送,通过记录材料传感器617送进到感光鼓601与转印辊605之间的转印辊隙部。此时,记录材料传感器617检测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前端和后端的通过,掌管各控制的定时。
在转印辊605上从转印偏压控制机构651施加规定的转印偏压,从感光鼓601向记录材料P上转印调色剂像。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因感光鼓601的曲率分离而分离,靠紧配置于转印部之后的除电针618去除剩余电荷。从感光鼓601分离了的记录材料P向定影装置607输送,在定影辊隙部N通过加热、加压将转印调色剂像作为永久固定像定影于记录材料P并排出。
图4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搭载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断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是加压辊驱动式,把保持加热器73的膜导向器71经由圆筒状的耐热性膜(定影膜)72以规定的推压力压接加压辊74,在其与加热器73之间形成定影辊隙部N。
靠加压辊74的旋转驱动引起的该加压辊74与耐热性膜72的外表面的摩擦力在耐热性膜72上作用旋转力,该耐热性膜72沿箭头a的方向在保持加热器73的膜导向器71的周围旋转。
圆筒状的耐热性膜72是以例如厚度10μm~100μm左右的聚酰亚胺为基层的薄膜筒,在基层之上经由导电底漆施以PFA、PTFE等涂层,保持与调色剂的脱模性。
如图5中所示,加热器73由加热器基板73a、在加热器基板73a的单面侧形成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覆盖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表面保护层73c、供电用电极图形73d等组成。
加热器基板73a具有以相对于作为被加热材料的记录纸P的输送移动方向A正交的方向为纵长的横长·薄壁的形状,例如,由长270mm,宽8mm,厚1mm的氧化铝等具有耐热性·电气绝缘性·低热容量的陶瓷基本材料组成。
此外,对加热器73的通电加热可以靠温度控制机构20控制为适当。如图6中所示温度控制机构20分成两个系统,分别具有第1温度检测元件75(以下称为“主热敏电阻”)和第2温度检测元件76(以下称为“辅助热敏电阻”),以具备形成了加热器73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一侧为加热体表面,前述主热敏电阻安装于与该加热器73的背面的记录纸P中央部的部分相对应,前述辅助热敏电阻安装于与加热区的端部相对应的部分。辅助热敏电阻76设在最大走纸宽度内侧、最小走纸宽度外侧。
此外,温度控制机构20具有基于主热敏电阻75检测的温度进行加热器73的通电控制(加热体的发热量的控制)用的CPU。
上述CPU进行的对加热器73的电力控制可以用多级电力控制方法,例如按电源波形的半波控制通电的实行与停止的过零频率控制,或按电源波形的半波控制通电的相位角的相位控制等。
通过加压辊74的旋转实现耐热性膜72的旋转,靠温度控制机构20对加热器73通电加热。而且,在加热器73升温到规定的温度的状态下,将作为被加热材料的携带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记录纸P导入处于耐热性膜72与加压辊74之间的定影辊隙部N。借此,加热体10的热量经由耐热性膜72赋予记录纸P,未定影调色剂像T被定影于记录纸P的表面上。通过了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纸P从耐热性膜72的表面曲率分离而被排出。
就是这样,定影装置靠使加热体与加压构件加压接触而形成的定影辊隙部N夹持输送载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加热和加压把前述未定影图像加热定影于记录材料上。更具体地说,定影装置具有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而定影构件具有与加热体滑动的薄膜,加压构件经由薄膜与加热体压接而形成定影辊隙,靠定影辊隙部夹持输送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靠经由薄膜的来自加热体的热量把未定影图像作为永久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本实施方式中的辅助热敏电阻76周围,可以采用图1中所示的构成。辅助热敏电阻76把靠未画出的固定构件所固定的辅助热敏电阻座76a、具有耐热性·绝热性·弹性的陶瓷纤维层76b、NTC热敏电阻76c、聚酰亚胺薄膜76d构成为单元。主热敏电阻75也采用同样的构成。
如图4中所示,加压辊74在芯轴74a上设置作为基层的硅橡胶层74b,在硅橡胶层74b之上夹有未画出的底漆层设置具有10~100μm左右厚度的PFA顶层74c而构成,具有与调色剂的脱模性。这里,PFA顶层74c的耐热温度为260℃,硅橡胶层74b的耐热温度为230℃。因为PFA顶层74c成为硅橡胶层74b的热阻,故只要加压辊74表面不长时间超过230℃,加压辊74作为总体的性能就不会恶化。经由轴承把芯轴74a的两端部侧旋转自如地轴承保持地配置于定影装置的侧板间。此外,在芯轴74a的一端部侧镶嵌齿轮,靠驱动电动机M沿箭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加压辊74。
此外,在图1中,在从加热器73中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到NTC热敏电阻76c之间,存在加热器基板73b和聚酰亚胺薄膜76d引起的热阻Ra。而且,在从电阻发热体图形73b到加压辊74表面之间存在因表面保护层73c和定影膜72引起的热阻Rb,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Ra<Rb这样的关系。这一点意味着:令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为Ta,令加热辊表面温度为Tb,相对于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加热控制引起的各构成构件的温度变化,始终满足Ta≥Tb这样的关系,而且越接近热平衡状态,上述Ta与Tb的值变得越接近。
说明用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小幅面纸走纸时的主体控制。本实施方式中的小幅面纸供纸方法采用监视连续走纸中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Ta,在超过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的场合延长从下一个起的记录材料P的送进间隔F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令送进间隔F0=4秒(15ppm)为初始值,设定成在Ta≥Tth的条件下送进间隔依次切换成F0→F1=6秒(10ppm)→F2=7.5秒(8ppm)→F3=10秒(6ppm)。
接下来,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由温度控制机构20所实行的主体控制的细节。首先,接收小幅面纸打印信号后,CPU检测辅助热敏电阻初始温度Ta0,根据其值,确定小幅面纸供纸间隔切换用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S1001~S1003)。也就是说,以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命令到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前的状态为发热停止状态,检测此一发热停止状态下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基于此一检测温度确定规定阈值。
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对应于打印开始时的Ta0示于表1的T1=260℃,T2=250℃,T3=240℃,T4=235℃当中的某一个被选择而确定Tth。
表1  对应于辅助热敏电阻初始温度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
Ta0  Tth
Ta0≤40℃  T1(260℃)
40℃<Ta0≤80℃  T2(250℃)
80℃<Ta0≤120℃  T3(240℃)
120℃<Ta0  T4(235℃)
然后,在规定定时中通电加热加热器73(S1004),以送进间隔F初始值F0=4秒(15ppm)的送进间隔,开始记录材料P的送进(S100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辅助热敏电阻76的初始温度Ta0确定温度阈值Tth。借此,根据前述Ta0可以推测辅助热敏电阻76配置位置周围的各构成构件的暖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可以推测Ta0与加压辊74初始温度Tb0的温度差与走纸中的各构件的温度上升。结果,可以最佳设定不超过加压辊74的耐热温度230℃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表1中的Ta0与Tth的关系是不超过通过事前研究所得到的,加压辊74的耐热温度的设定。
接着,在记录材料P的连续走纸中,通过记录材料P通过设在转印辊605上游侧的记录材料传感器617,对连续走纸张数Cp(S1006)进行计数。然后,每当连续走纸张数Cp到达张数计数阈值Cth时,就进行把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从T(n)向T(n+1)变更的控制(S1007,S1008)。在本实施方式中,将Cth的具体值设定为C0=30张,C1=60张,C2=100张,每当连续走纸张数到达前述张数计数阈值Cth时,就变更Tth。例如在从Tth=T1起动的场合,每当超过Cth时,就以T1→T2→T3→T4的顺序变更。在从Tth=T3起动的场合,当超过C0时,进行T3→T4的变更,在其后的连续走纸中持续Tth=T4。这样,对记录材料的连续输送张数进行计数,根据记录材料的连续输送张数确定规定阈值。
进行上述变更控制的理由是因为通过长时间定影加热,定影装置607的各构成构件接近于高温侧的热平衡状态,辅助热敏电阻温度Ta与加压辊温度Tb的温度差变小,与此相对应,有必要修整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的缘故。
在连续走纸中施行上述控制,在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607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Ta超过Tth的场合,从下一个记录材料的供纸起施行切换送进间隔F的控制(S1010,S1011)。如此持续进行处理直到印刷结束(S1012)。
在备有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连续进行com10#582信封(宽105mm×长241mm)的走纸时的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推移,以及通过非接触温度测定测得的与辅助热敏电阻的纵长方向配置位置相对应的加压辊表面的加压辊温度推移示于图8A及图8B。图8A是冷起动时(Ta0=25℃)的测定结果,图8B是热起动时(Ta0=100℃)的测定结果,该图8A及图8B描述了从开始打印直到最初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达到Tth的温度推移。
从图8A及图8B可以看出,在冷起动时辅助热敏电阻检测温度达到Tth时的加压辊温度Tb=约225℃,在热起动时也是在达到Tb=约225℃的时刻送进间隔F切换,明白了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的设定相对于加压辊74的耐热温度而言,比历来更合适。
以上,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根据开始打印时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初始温度分阶段设定其温度阈值Tth,并且根据连续走纸张数分别分阶段设定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使得在对定影装置607的各构成构件的耐热性确保一定的余量的同时谋求小幅面纸的处理能力的扩大化成为可能。
再者,辅助热敏电阻76初始温度的检测工作最好是在接近于各定影构件的热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因而,最好是对从某个印刷任务结束起经过一定时间(例如30秒)后的印刷任务进行温度检测工作。在此一场合,对于在从印刷任务结束到一定时间之间的印刷任务,进行保存前次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等处理就可以了。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这样的设定场合,即从加热器73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到加压辊74的热阻Ra大于从加热器73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到辅助热敏电阻76的热阻Ra的设定场合,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相反的场合也同样可以对辅助热敏电阻76周围的热阻加以考虑,根据定影装置607的暖度设定适当的温度阈值,可以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是不言自喻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切换送进间隔F的例子作为根据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温度进行的控制切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减小加热体的发热量,或者停止发热的控制就可以了。例如,可以使用抑制定影构件的升温的控制:如降低定影控制温度、休止记录材料P间的加热通电、降低图像形成装置或者定影装置的输送速度(与之伴随降低定影温度)等减小定影装置的驱动速度的控制,或休止小幅面纸输送等。
而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辅助热敏电阻76的初始温度确定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但是温度阈值可以由加热体的发热停止的状态下的主热敏电阻75或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温度来确定。因而,因为根据主热敏电阻75的初始温度也可以推测定影装置607的暖度,故也可以根据此一值如何来确定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
进而,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热辊方式等定影装置中,在没有必要大行预热控制的低热容量的构成构件的场合,也容易产生与前述膜加热方式同样的课题,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小幅面纸走纸中的张数计数来切换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其连续走纸张数计数阈值固定。但是,因为加热器73的发热量、发热时间因小幅面纸走纸中的输送方向长度、纵长方向宽度、厚度、有无重叠送进等而异,故纸种不同时,即使是同一走纸张数也存在辅助热敏电阻76的升温程度,进而加压辊74的升温程度不同的场合。因而就相对于种种小幅面纸谋求处理能力的最大化这一点而言,以固定张数阈值判断定影装置607的暖度是不够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利用连续的小幅面记录材料P与P′的非走纸时间间隔(以下称为纸间)判断辅助热敏电阻76周围的暖度,据此再次设定前述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也就是说,令加热体的发热停止状态为从收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命令到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前的发热停止状态,或者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后且记录材料未被夹持于定影辊隙的时间范围内的状态,根据发热停止状态下的主热敏电阻75或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温度的历时变化量来确定规定阈值。除此以外的控制与第1实施方式是共同的。
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机构20进行的主体控制的细节。收到小幅面纸打印信号后,CPU检测辅助热敏电阻初始温度Ta0,根据其值,基于表1确定小幅面纸送进间隔切换用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S1201~S1203)。然后,在规定定时中通电加热加热器73(S1204),以送进间隔F初始值F0=4秒(15ppm)的送进间隔,开始记录材料P的送进(S1205)。至此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切换,不特别进行连续走纸张数计数,对记录材料P施行通常的定影控制、印刷控制(S1206、1207)。然后,监视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607时的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Ta,在超过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的场合从下一个记录材料的供纸起施行切换送进间隔F的控制(S1208、1209)。
记录材料P离开定影装置607,在下一张输送到定影装置607的记录材的纸间中的规定时间范围(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成1秒)中,断开对加热器73的通电加热,测量辅助热敏电阻76的下降温度ΔT。根据ΔT的值,再次设定表2中所示的某个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Tth(S1210)。以后的处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表2  对应于辅助热敏电阻温度下降的辅助热敏电阻温度阈值
  |ΔT|   Tth
  50°<ΔT   T1(260℃)
  30°<ΔT≤50°   T2(250℃)
  20°<ΔT≤30°   T3(240℃)
  ΔT≤20°   T4(235℃)
上述控制中的温度阈值设定利用了这样的道理,即如果在定影装置607未暖的状态下切断发热,则辅助热敏电阻76周围的散热程度大,也就是下降温度ΔT大,相反在已暖的场合前述ΔT小。
通过采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定影装置,与纸幅面或厚度等无关地估计定影装置607的暖度成为可能,可以最佳地设定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作用、效果得到优化。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记录材料输送中的纸间的下降温度的测量·控制,但是也可以在印刷任务结束时的后旋转控制中或印刷任务结束后的驱动停止中等,在加热器73不发热的状态下测量下降温度,进行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控制。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纸间的加热体通电切断时的下降温度测量,测量了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但是因为通过测量主热敏电阻75的温度也可以推测定影装置607的暖度,故也可以根据此一值如何来确定辅助热敏电阻76的温度阈值。
此外,加热体的停止发热状态可以取为从收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命令到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前的状态。
此外,还可以具有计数记录材料的连续输送张数的计数机构,根据计数机构的记录材料的连续输送张数来确定规定阈值。
此外,加热体的停止发热状态是从收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命令到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前的发热停止状态,或者定影装置的加热开始以后且记录材料未夹持于定影辊隙时间范围内的状态,规定阈值可以根据发热停止状态下的第1或第2温度检测机构的检测温度的历时变化量来确定。
此外,切换控制机构可以取为加长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的控制机构。
此外,切换控制机构可以取为减小加热体的发热量,或者停止发热的控制机构。
此外,切换控制机构可以取为减小定影装置的驱动速度的控制机构。
此外,定影装置还包括具有与加热体滑动的薄膜的定影构件,和经由薄膜与加热体压接而形成定影辊隙的加压构件,可以靠定影辊隙部夹持输送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靠经由薄膜来自加热体的热量把未定影图像作为永久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采用对辅助热敏电阻检测的温度与规定的阈值温度进行比较来切换送进间隔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送进间隔刚切换后对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进行走纸时,不进行进一步的送进间隔的切换。
图10中示出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之一例的示意图。此一加热器73以加热器基板73a、在此一加热器基板上形成而具备的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电阻发热体图形(通电发热体)73b为基本构成体。
加热器基板73a是以正交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纵长方向的氮化铝或氧化铝等的具有耐热性·低热容量·良传热性·电气绝缘性且横长·薄壁的构件。
电阻发热体图形73b是沿着纵长方向在加热器基板面上形成而具备的,银钯或Ta2N等的通过通电而发热的电阻体。本实施例的加热器具备靠导电性图形73f把一端部侧电气串联地导通的平行的两条的往复电阻发热体图形73b,通过从未画出的供电电路对电气导通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另一端部的供电用电极图形73d间通电,使电阻发热体图形73b发热。通过此一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发热,加热器73的温度急剧上升。
热敏电阻5检测加热器73的温度等。此一热敏电阻5与加热器基板73a的具备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接触地设置,检测加热器温度并将其传送到未画出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从供电电路向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供电来调节加热器温度,以便将由热敏电阻5所检测的加热器温度维持于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走纸按中央基准输送来进行,热敏电阻5相对于走纸可能的所有幅面的记录材料,配置于加热器纵长位置处上成为走纸区的场所。热敏电阻5以始终得到良好的定影性为目的,监视走纸区的温度并把检测温度传送到控制电路,反馈到加热器的通电控制。
在用此一图像形成装置,连续进行信封或明信片等,对定影装置的纵长加热区域来说宽度比较窄的记录材料(以下称为“小幅面纸”)的走纸的场合,在走纸部与非走纸部中,从加热器所摄取的热量大不相同。因而,热量未被记录材料摄取的非走纸部的温度随着继续走纸而慢慢上升,产生所谓非走纸部升温现象。过度的非走纸部升温使定影装置的构成构件热损坏而产生降低装置寿命等弊病。
图10中示出发热体纵长方向上的非走纸部升温的情形。走纸部的温度在热量被记录材料摄取的同时靠从加热器所供给的热量被控制成为一定温度。另一方面,在非走纸区中,热量未被摄取,加之从加热器供给热量,故温度上升为高于定影控制温度。纸宽越窄,此外纸的厚度越厚,则非走纸部升温越急剧。如果非走纸部成为高温,则导致定影装置的构件,例如加压辊等热劣化。此外,如果在非走纸部升温加剧的状态下进行普走纸幅面的记录材料的走纸,则在非走纸部区中发生因温度过高引起的端部热粘结等。
因此,发明人提出了这样一种控制方案:靠端部的辅助热敏电阻检测非走纸部升温状况,根据该升温状况变更送进间隔,降低输送速度,或者短时间中止向加热器的电力供给。此外,为了谋求走纸初期的处理能力高速化,在连续走纸中分阶段地延长送进间隔的方法也被广泛采用。
在连续走纸中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中,实际应用的有以下两种。
(1)根据走纸张数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张数切换控制)
这种控制是根据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分阶段地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所谓张数切换控制)。
延长供纸间隔的张数设定成按照如下走纸张数延长供纸间隔:即使使用com10#582信封(宽105mm×长241mm)这种非走纸部升温非常严重的记录材料,也不会引起定影装置中的热劣化,并将其预先纳入控制中。
作为对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可以使用光断续器。所检测出的记录材料的通过,以电气信号传送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走纸张数进行计数。
表3中示出历来例的张数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在本实施例中,把供纸间隔的阶段K设成四阶段,根据走纸张数Q,把供纸间隔的阶段K设定成按照K1→K2→K3→K4进行切换。
表3  历来例的张数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走纸张数:Q     第1~5张    第6~20张    第21~50张   第51张以后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图11中,示出历来例的张数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在S1里,开始小幅面纸的印刷。在S2里,储存印刷预定张数R。在S3里,把供纸张数Q清零(Q=0),在S4里供纸。在S5里,靠对上述供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对所供纸的走纸张数(Q=Q+1)进行计数。在S6里,在走纸张数未达到印刷预定张数R的场合,进入到S7里,根据表3的走纸张数Q确定供纸间隔的阶段K,按所设定的供纸间隔再次进行供纸(S7→S4)。在S6里,在走纸张数Q达到印刷预定张数的场合,在最后的纸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后,结束全部印刷控制(S8)。
这样,通过根据走纸张数分阶段地延长供纸间隔,即使连续进行小幅面纸的走纸,也可以抑制非走纸部升温,防止加压辊等的热劣化,而且可以抑制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
不过,在这种张数切换控制中,即使对于在非走纸部升温比较缓慢的小幅面纸(更宽且薄的记录材料,例如EXE、B5幅面的薄纸)的连续走纸,也按与非走纸部升温急剧的小幅面纸相同的张数,分阶段地延长供纸间隔。
(2)检测非走纸部的温度而切换供纸间隔(温度切换控制)
在市场上,com10信封那样的纸,与B5或EXE幅面的薄纸进行比较,使用频度相当低。因此,以实现小幅面纸之中更加广泛应用的,B5幅面·EXE幅面的处理能力的高速化为目的,着眼于非走纸部升温因记录材料的种类而不同,靠第2温度检测机构检测非走纸部升温,分阶段地切换供纸间隔的控制,即所谓温度切换控制被发明并得到实际应用。例如在特开平5-8060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控制。
前面所述的温度检测机构取为主热敏电阻,这次的温度检测机构取为辅助热敏电阻。在定影装置中配置两个以上的温度检测机构的构成已被提出并付诸实施。图12中示出两个温度检测机构的配置。主热敏电阻75相对于走纸可能的所有幅面的记录材料,配置于走纸区域。主热敏电阻75监视走纸区域的温度,并把检测温度传送到控制电路,反馈到向加热器的通电控制,以便始终得到良好的定影性。辅助热敏电阻76配置于成为小幅面的非走纸区域的场所。这样配置除了检测非走纸部升温而进行温度切换控制外,还可以通过检测例如主热敏电阻75的误动作引起的加热器73的异常的高温,或记录材料的重叠送进等,防止定影装置的热劣化、破损。
表4示出历来例的温度切换控制的各设计值。
表4  历来例的温度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阈值温度:a          220℃   无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表示对于第2温度检测机构76的检测温度T的最高温度Tmax设成阈值温度a=220℃,在成为Tmax>220℃的场合,把供纸间隔的阶段K按照K1→K2→K3→K4延长。
图13中示出一般的温度切换机构的流程图。S1~S3是与上述张数切换相同的控制。在S4里,把走纸初期的供纸间隔的阶段取为K1。在S5里,持续地进行开始辅助热敏电阻的温度检测、储存·更新检测温度T的最高温度Tmax。S6~S8与张数切换控制是同样的。在S9里,如果当前的供纸间隔的阶段K不是K4,则进到S10。在S10里,判断Tmax是否超过阈值温度a=220℃(参照表4)。如果是Tmax>220℃,则在S11里,延长供纸间隔(K=K+1);如果不是Tmax>220℃,则不变更供纸间隔(S12)。在S9里,如果K=K4,则由于K4是最慢的供纸间隔的阶段,所以不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在S13里,持续地进行一度消除Tmax,再次储存·更新逐次检测的检测温度T的最高温度Tmax。然后,按照在S11、S12里,确定的供纸间隔,再次进行供纸(S13→S6)。在S8里,在走纸张数Q达到印刷预定张数R的场合,在最后的纸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后,结束全部印刷控制(S14)。
此外,在上述温度切换控制中,如果为了进一步谋求处理能力的高速化而缩短供纸间隔,在先行纸的后端从定影辊隙排出前判断后续纸的供纸间隔的延长,则产生以下的课题。
图14示出这种情况下的供纸定时和在各记录材料中非走纸部的温度成为最大的定时,即把初期的供纸间隔K1设定得短到先行纸的后端从定影辊隙排出之前就供给后续纸的程度,用历来例的温度切换控制(参照图12、表4)按...→P1→P2→P3→P4→P5→...连续供给记录材料时的供纸定时。横轴表示经过的时间。
关于判断供纸间隔的延长的定时,这里首先认为直到即将供纸前一刻(图中t1),可以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
对于一张记录材料而言,非走纸部成为最高温度的定时是记录材料的后端从定影辊隙排出之时(图中t2)。这是因为在记录材料通过定影辊隙期间,走纸部的热量持续被记录材料连续摄取,而非走纸部持续由发热体供给热量的缘故。
因而,如图中所示,在供纸记录材料P3后,记录材料P2处的检测温度T有可能超过阈值温度a。此时,因为未延长记录材料P3的供纸间隔,故记录材料P3处的检测温度T也成为阈值温度a以上(T>a)。结果,供纸间隔的延长对记录材料P4、P5连续进行两次,导致处理能力下降,不能满足需要。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把供纸间隔的延长的判断取为“直到即将供纸前一刻,可以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但是在广泛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取为“检测到先行纸的记录材料的输送时”。这种控制是例如用张数切换控制中所述的光断续器,在确认进行了正常的供纸·输送的情况后进行后续纸的供给的控制。在后者的控制中,供纸间隔延长的判断比前者的控制要快。因而,不会变成连续两次延长供纸间隔。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在图15中,与图3的标号同样的标号表示同样的构成要素。
走纸张数计数机构1509配置于供纸盒611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侧、对准辊对1510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记录材料输送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此一走纸张数计数机构使用光断续器。
光断续器包括发送部与接收部和棒状的摆动构件。发送部与接收部相互对峙,发送部被控制电路施加电压,并从发送部向接收部发送光信号。摆动构件的一端制成可以在发送部与接收部之间来回摆动。摆动构件的另一端伸出到记录材料的输送路径中,通过与通过的记录材料接触而使整个摆动构件摆动。通过摆动构件的摆动阻断或未阻断从发送部向接收部所发送的光信号,检测记录材料的通过。所检测的记录材料的通过,以电气信号传递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对走纸张数进行计数。
控制电路(控制基板)1512是控制机构,掌管图像形成装置的所有的成像处理装置,掌管成像时序控制。
图16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加热器73的结构示意图。此一加热器73包括下列等的部分:
(1)作为加热器基板73a的,宽7mm,长235mm,厚1.0mm的氮化铝基板;
(2)在此一加热器基板73a的表面侧沿着基板纵长方向丝网印刷银钯(Ag/Pd)等电阻材料糊而形成具备成为11Ω的电阻值的,平行的两条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
(3)使此一平行的两条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一侧端部电气串联导通的导电性图形73f;
(4)与各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另一端部电气导通而具备的供电用电极图形73d;
(5)在加热器基板的表面侧上覆盖电阻发热体图形73b与导电性图形73f地设置的,薄层的玻璃包敷层等绝缘保护滑动层73e。
此外,在加热器基板73a的背面侧,配置着分别监视加热器温度的主热敏电阻75和辅助热敏电阻76。
而且把此一加热器601嵌入保持于膜导向器72的下表面中央部上沿着该构件的纵长方向所形成具备的加热器嵌入槽内,并使加热器表面侧在外侧露出。
在本实施例中走纸是中央基准输送,主热敏电阻75相对于走纸可能的所有幅面的记录材料,配置于走纸区域。主热敏电阻75监视走纸区域的温度,并把检测温度传送到控制电路1512,反馈到向加热器73的通电控制,以便始终得到良好的定影性。辅助热敏电阻76配置于成为小幅面的非走纸区域的场所。主热敏电阻75、辅助热敏电阻76分别配置于在加热器73的纵长方向上供电用电极图形73d的相反侧离发热体中心15mm、97mm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热敏电阻75·76均使用外部接触型热敏电阻。这两个热敏电阻75·76分别靠弹簧以1N左右的压力压接于加热器73。
热敏电阻75·76,可以使用例如具有电阻值因温度而变化的温度检测元件的热敏电阻。作为温度检测的方法,例如把温度检测元件与已知电阻值的电阻纳入链接于控制机构的电路,把微弱的恒定电压施加于此一电路,测定已知电阻值的前述电阻的分压,借此可以知道温度检测元件的检测温度。
在热敏电阻中主要有加热器一体型与外部接触型,哪一种都广泛应用着。图17A中示出加热器一体型热敏电阻的概略图,图17B中示出外部接触型热敏电阻的概略图。
加热器一体型热敏电阻在加热器73上搭载温度检测元件51和银糊等形成的电极部52、导电部53。温度检测元件靠焊锡54等粘接于导电部53、加热器73。在温度检测元件51上,从外部经由电极部52、导电部53施加电压。
外部接触型热敏电阻是与加热器独立的热敏电阻单元,包括:温度检测元件51和镀铜铁镍合金丝等电路55、具有绝热性、绝缘性、弹性的陶瓷纸56、耐热性树脂的支持体57、聚酰亚胺片等的绝缘膜58,填料等的粘接剂59。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主热敏电阻75和辅助热敏电阻76均用外部接触型热敏电阻,但是只要把切换后述的供纸间隔的设定值适当化,也可以用加热器一体型。
主热敏电阻75和辅助热敏电阻76的加热器温度检测信息输入到控制电路1512。控制电路1512基于主热敏电阻75的检测信息控制由AC电源1613与三端双向晶闸管开关元件1614组成的供电电路,控制向电阻发热体图形73b的供电电力而调节加热器温度以便将由主热敏电阻75所检测的加热器温度维持于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
控制电路1512基于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信息进行后述(3)项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
控制电路1512基于走纸张数计数机构1509的记录材料通过检测信号对走纸张数进行计数。
控制电路1512除了上述作用外,还掌管图像形成装置的所有成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掌管成像时序控制。
表5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表5  第3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张数:α   0张        2张
阈值温度:a              210℃
在本实施例中,把供纸间隔的阶段K设置成四个阶段,对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温度T的最高温度Tmax设置阈值温度a=210℃,并进行了在成为Tmax>a=210℃的场合,按照K1→K2→K3→K4延长供纸间隔的阶段K的设定。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设定规定张数α,在超过阈值温度a后的α张中,即使Tmax>210℃,也不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
为了满足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同一供纸间隔连续走纸的张数θ进行计数,对该θ的张数设置前述规定张数α,取为走纸初期的供纸间隔的阶段K1中的规定张数α=0。
关于规定张数α的设定,用历来的温度切换机构,用发生急剧的非走纸部升温的COM10信封,如图14所示进行连续走纸,从前述检测温度T初次超过阈值温度a的下一个记录材料起计数,设定了成为T>a的记录材料的张数。
如令初次超过a的纸为P2,则P3必定成为T>a,因为在P4供纸间隔被延长,故从第P3张温度开始降低,在P5必定成为a以下的温度。
因而,可以设定成即使超过阈值温度a也不切换供纸间隔的张数α=2张(相当于P3、P4)。此外,阈值温度a设定成即使在非走纸部成为最高温度的第P3张,加压辊温度也未达到热劣化温度,不产生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
图18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在S1901里开始小幅面纸的印刷动作。在S1902里,储存印刷预定张数R。在S1903里,把走纸张数Q,和以同一供纸间隔的走纸张数θ清零(Q=0,θ=0)。在S1904里,把走纸初期的供纸间隔的阶段K取为K1,在S1905里开始由辅助热敏电阻76进行的温度检测。这里,持续地将逐次检测的检测温度T的最大值作为Tmax储存·更新。
在S1907里,靠前述光断续器,对走纸张数Q和以同一供纸间隔的走纸张数θ进行计数(Q=Q+1,θ=θ+1)。在S1908里,在走纸张数Q未达到印刷预定张数R的场合,进入到S1909。在S1909里,在当前的供纸间隔的阶段K不是K4的场合,在S1910里,判断是否θ≤α。
这里根据表5,α=2张。在θ≤α的场合,不变更供纸间隔的阶段。在不是θ≤α的场合,在S1911里判断Tmax是否超过阈值温度a=220℃(参照表5)。如果是Tmax>220℃,则在S1912里延长供纸间隔(K=K+1),把以同一供纸间隔的走纸张数θ清零(θ=0)。如果不是Tmax>a,则不变更供纸间隔(S1913)。
在S1909里,如果K=K4,则由于K4是最终的供纸间隔的阶段,所以不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如果在S1912、S1913里确定了供纸间隔,则在S1914里,一度把Tmax清零,再次储存·更新逐次检测的检测温度T的最大值Tmax。按在S1912、S1913里确定的供纸间隔再次进行供纸(S1914→S1906)。在S1908里,在走纸张数Q达到印刷预定张数R的场合,在最后的纸从图像形成装置排出后,结束所有的印刷控制(S1915)。
使连续走纸初期的处理能力高速化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效果1示于图19A和图19B。在图19A中示出连续走纸时的处理能力的变化,在图19B中示出当时的加压辊的,针对每张记录材料的非走纸部的最高温度。实线是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时的情形,虚线是用历来的温度切换控制时的情形。在历来的温度切换控制中,连续两次延长供纸间隔。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中,没有连续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加压辊温度也以热劣化温度以下的稳定的温度推移。也就是说,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既抑制了加压辊的热劣化,又可以谋求处理能力的高速化。此外,也没有发生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就是说解决了课题。
再者,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供纸间隔的阶段K=K2、K3,设定了与规定张数α相同的值α=2张,但是也可以对各供纸间隔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值。
(第4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延长供纸间隔后的规定张数α与阈值温度a无关,是不切换供纸间隔的控制。但是,如果考虑到万一在非走纸升温比COM10信封要急剧的未知的记录材料走纸的场合,或记录材料重叠送进的场合等,则最好是对相当于上述α的张数也能延长供纸间隔。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设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α和上述阈值温度a不同的阈值温度b(b>a),在该规定张数α的走纸中,在前述检测温度T超过阈值温度b时,延长供纸间隔。
表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表6  第4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张数:α  0张       2张
θ>β时的阈值温度:a        210℃
θ≤β时的阈值温度:b        220℃
β是与走纸张数θ进行比较的规定张数。规定张数α,阈值温度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阈值温度b设定成,在图14中,即使连续对COM10走纸,第P2张的检测温度T也成为b>T的温度、低于加压辊达到热劣化温度时的检测温度的温度,而且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不发生的温度。
图20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除了图20的S2114以外,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在S2110里,在不是θ≤α时,在S2114里,把辅助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的最大值Tmax与阈值温度b(b>a)进行比较。在Tmax>b时,在S2112里,延长供纸间隔。在不是Tmax>b时,进到S2113,不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
通过进行这种控制,得到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在走纸非走纸部升温非常急剧的未知的纸种的场合,或记录材料重叠送进的场合等,连续两阶段延长供纸间隔,可以抑制加压辊的热劣化,或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等。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供纸间隔的阶段K=K2、K3,作为规定张数α设定了相同的值α=2,但是也可以对各供纸间隔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值。
(第5实施方式)
虽然在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中,进行了分阶段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但是也有方案提出在非走纸部的温度足够缓和的场合,再次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例如特开2002-169413号公报中公开)。
这种控制也存在如果为了把处理能力高速化而缩短供纸间隔,则导致与在课题中所述的同样地连续两次切换供纸间隔的可能性。在此一场合,导致连续两次缩短供纸间隔。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设定走纸张数为在刚缩短供纸间隔后的β张中,即使检测温度T低于阈值温度c,也不进行供纸间隔的缩短。
表7中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表7  第5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张数:β         2张   0张
阈值温度:c               165℃
为了满足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以同一供纸间隔连续走纸的张数θ进行计数,对该θ的张数设置前述规定张数β,使走纸初期的供纸间隔的阶段K1中的规定张数β=0张。
图21中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流程图。S2201~9与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在S2210里,当以同一供纸间隔所走纸的张数θ大于规定张数时,在S2211里比较检测温度的最高温度Tmax与阈值温度c。在Tmax<c时,在S2212里缩短供纸间隔。在不是Tmax<c时,不进行供纸间隔的缩短(S2213)。在S2210里,在θ≤β时,不进行供纸间隔的缩短(S2213)。
以下的控制与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供纸间隔的阶段K=K2、K3,作为规定张数β设定相同的值β=2张,但是也可以对各供纸间隔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值。
(第6实施方式)
虽然在第5实施方式中,取为缩短供纸间隔后的规定张数β与阈值温度c无关,不切换供纸间隔,但是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控制,即在规定张数β的走纸中,设定与阈值温度c不同的阈值温度d(d<c),在也低于阈值温度d的场合连续两次缩短供纸间隔。
表8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规定张数β、阈值温度c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
表8  第6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张数:β         2张   0张
 θ>β时的阈值温度:c             165℃
 θ≤β时的阈值温度:d             160℃
阈值温度d,设定成d<c,即使连续两次缩短供纸间隔,加压辊的温度也不到达热劣化温度,或者,也不发生非走纸部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
图22中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除了图22的S2314以外与第5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在S2310里,在θ≤β时,在S2314里,把辅助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的最大值Tmax与阈值温度d(d<c)进行比较。在Tmax<d时,在S2312里,延长供纸间隔。在不是Tmax<d时,进到S2313,不进行供纸间隔的延长。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供纸间隔的阶段K=K2、K3,作为规定张数β设定相同的值β=2张,但是也可以对各供纸间隔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值。
(第7实施方式)
虽然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对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第5实施方式和第6实施方式对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提出了克服课题的控制方案,但是第3实施方式和第4实施方式也可以有第5实施方式和第6实施方式的任意一种的控制。
这种控制的效果示于图23A和图23B。这里,在连续进行COM10信封的走纸并延长供纸间隔后,连续进行非走纸升温比较缓和的EXE幅面的记录材料(图中箭头所示的地点)的走纸。在图23A中,示出连续走纸时的处理能力的变化,在图23B中示出此时的加压辊的针对每张记录材料的非走纸部最高温度。实线是用本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时的情形,虚线是用历来的温度切换控制时的情形。从中途起进行EXE幅面的记录材料的走纸,致使加压辊非走纸部的温度开始下降。加压辊温度降至足够低后,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起作用。在历来例中,连续两次缩短供纸间隔,发生急剧的升温,导致超过了加压辊的热劣化温度。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不连续地切换供纸间隔,加压辊非走纸部的温度也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连续走纸。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加压辊的非走纸部的温度不会达到热劣化温度,而且可以谋求处理能力的高速化。
(第8实施方式)
在辅助热敏电阻76的检测温度T检测到异常的高温时,实际上应用了停止加热器73的发热的控制。这种控制应用于在非走纸部的温度因记录材料的重叠输送而高温化时,或者,因主热敏电阻75的检测温度与控制机构的异常导致加热器的温度控制中出现异常时等,加热器温度达到异常的高温时,防止定影装置的热劣化,加热器的破坏,或者火灾的发生。这种异常发生时,与阈值温度或走纸张数无关地,停止加热器的发热才是安全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第3~第7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检测到检测异常温度用的阈值温度e(e>a、b、c、d)时,与规定张数α、β无关地,停止加热器的发热。
表9中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表9  第8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各设定值
供纸间隔的阶段:K   K1   K2   K3   K4
供纸间隔   5秒   10秒   15秒   30秒
张数:α   0张      2张
θ>β时的阈值温度:a          210℃
θ≤β时的阈值温度:b          220℃
阈值温度:e                230℃
该表9所示为在第4实施方式的控制中设定了停止加热器的加热的阈值温度e(e>a、b)。
图24中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供纸间隔切换控制的流程图。除了图24的S2509以外与第4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在S2509里,在检测温度的最大值Tmax成为Tmax>e的场合,与规定张数α无关地,切断加热器,停止所有控制(S2517)。
虽然本实施方式,对第4实施方式设置阈值温度e,但是如果对第3~第7实施方式的任何一个的控制纳入设定阈值温度e,在Tmax>e时,与张数α、β无关地切断加热器这样的控制,则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
像以上第3~第8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像第3和第5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设置规定张数α或β,进行在变更供纸间隔后的该规定张数α或β的走纸中,不切换供纸间隔的控制,在先行纸的后端从定影辊隙排出以前进行后续纸的供纸间隔的切换判断,供纸间隔较短的控制中,也可以进行不连续地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
或者像第4实施方式那样,在该规定张数α中,有与通常的阈值温度a不同的阈值温度b(b>a),借此在非走纸部升温非常严重的记录材料走纸的场合,或记录材料重叠输送的场合等,非走纸部升温非常大时,可以连续两次延长供纸间隔。
或者像第5~7实施方式那样,在该规定张数β中,有与通常的阈值温度c不同的阈值温度d(d<c),借此在非走纸部升温小的场合,或者从连续走纸的中途起进行非走纸部升温缓和的记录材料的走纸的场合等,可以进行不连续地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
结果可以既防止加压辊等定影装置的热劣化,或非走纸升温引起的图像不良的发生,又实现处理能力的高速化。
此外,像第8实施方式那样,设定规定张数α、β、阈值温度e,借此检测加热器的异常高温,与规定张数α、β无关地,切断加热器的通电,借此可以防止定影装置的热劣化,加热器的破损或火灾的发生。
再者,作为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73的构成当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此外加热体不限于陶瓷加热器。
此外,定影膜72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圆筒状定影膜,可以是悬挂张设于多个支持构件间的环形带状物并使之旋转,或者是制成卷筒的长长的有端网状物并使其一边放出一边走行移动的装置的构成。
此外,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加压旋转体驱动式,可以取为驱动膜而加压旋转体被动旋转的装置构成。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定影机构中,还包括使未定影图像临时定影于记录材料的临时定影装置,再次加热携带定影图像的记录材料使光泽等的图像表面性改性的图像加热装置。这些装置上也可以有效地运用本发明的装置构成·控制。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定影机构,具有以正交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纵长方向配置的加热体、与该加热体接触移动的膜、经由该膜与加热体压接形成辊隙的加压构件,把携带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导入前述辊隙的前述膜与前述加压构件之间夹持输送,借此靠经由前述膜的前述加热体的热量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配置于成为走纸可能的所有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加热体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机构;
配置于在进行幅面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时成为非走纸区域的位置上的第2温度检测机构;
对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
根据前述第1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对加热体进行通电控制的通电控制机构,以及
对前述第2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T设置阈值温度,在前述检测温度T超过该阈值温度时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机构,
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设置规定张数α,该规定张数α的走纸中,不延长供纸间隔。
〔第2实施例〕把对前述检测温度T的阈值温度取为a的第1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前述规定张数α是从检测温度T超过阈值温度a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第3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定影机构,具有以正交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纵长方向配置的加热体、与该加热体接触移动的膜、经由该膜与加热体压接形成辊隙的加压构件,把携带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导入前述辊隙的前述膜与前述加压构件之间夹持输送,借此靠经由前述膜的前述加热体的热量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配置于成为走纸可能的所有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加热体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机构;
配置于在进行幅面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时成为非走纸区域的位置上的第2温度检测机构;
对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
根据前述第1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对加热体进行通电控制的通电控制机构,以及
对前述第2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T设置阈值温度,在前述检测温度T超过该阈值温度时延长供纸间隔的控制机构,
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使前述阈值温度始终有一个,通常的阈值温度取为a,而且,设置规定张数α,在该规定张数α的走纸中,把与上述a不同的温度b(b>a)取为阈值温度。
〔第4实施例〕第3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式具有以下特征,即前述规定张数α是从前述检测温度T超过前述阈值温度(a或b)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第5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定影机构,具有以正交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纵长方向配置的加热体、与该加热体接触移动的膜、经由该膜与加热体压接形成辊隙的加压构件,把携带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导入前述辊隙的前述膜与前述加压构件之间夹持输送,借此靠经由前述膜的前述加热体的热量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配置于成为走纸可能的所有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加热体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机构;
配置于在进行幅面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时成为非走纸区域的位置上的第2温度检测机构;
对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
根据前述第1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对加热体进行通电控制的通电控制机构,以及
对前述第2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T设置阈值温度,在前述检测温度T低于该阈值温度时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机构,
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设置规定张数β,在该规定张数β的走纸中,不缩短供纸间隔。
〔第6实施例〕把对前述检测温度T的阈值温度取为c的第5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前述规定张数β是从前述检测温度T低于阈值温度c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第7实施例〕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定影机构,具有以正交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为纵长方向配置的加热体、与该加热体接触移动的膜、经由该膜与加热体压接形成辊隙的加压构件,把携带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导入前述辊隙的前述膜与前述加压构件之间夹持输送,借此靠经由前述膜的前述加热体的热量加热使调色剂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
配置于成为走纸可能的所有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位置上检测加热体的温度的第1温度检测机构;
配置于在进行幅面窄的记录材料的走纸时成为非走纸区域的位置上的第2温度检测机构;
对记录材料的走纸张数进行计数的机构;
根据前述第1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对加热体进行通电控制的通电控制机构,以及
对前述第2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T设置阈值温度,在前述检测温度T低于该阈值温度时缩短供纸间隔的控制机构,
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使前述阈值温度始终有一个,通常的阈值温度取为c,而且,设置规定张数β,在该规定张数β的走纸中,把与上述c不同的温度d(d<c)取为阈值温度。
〔第8实施例〕第7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即前述规定张数β是从前述检测温度T低于阈值温度(c或d)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第9实施例〕同时具有第2与4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控制模式,和第6与8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控制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10实施例〕第1~9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影机构的膜是旋转体。
再者,当然本发明也可以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即把储存了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储存于存储媒体的程序代码。
在此一场合,从存储媒体所读出的程序代码本身就能实现本发明的新功能,储存该程序了代码的存储媒体就构成本发明。
作为供给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可以用例如软盘、硬盘、光磁性盘、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等。
此外,除了通过计算机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代码,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功能外,计算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等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其处理也可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进而,在从存储媒体所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插入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卡或连接于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中备有的存储器后,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展卡或功能扩展单元中备有的CPU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也可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从储存了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媒体把该程序经由个人计算机通信等线路向要求者发送的场合。
虽然以上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种种例子与实施方式,但如果是本专业人员,将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宗旨与范围不限于本说明书内的特定的说明与附图,其遍及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谈到的种种修正与变更。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
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定影部,其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加压前述记录材料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
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以及
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与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的控制部,
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备有:
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中央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部;以及
控制前述加热构件的加热以便使前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控制部。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前,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中央温度检测部或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前述控制部,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第1温度的场合,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低于前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的场合,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加热构件具有一边与前述加压构件接触一边旋转的圆筒状膜和经由前述圆筒状膜加热前述记录材料的加热器构件,
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检测前述加热器构件的温度。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
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定影部,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加压前述记录材料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
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以及
控制部,根据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进行控制,以便加宽在前述定影部调色剂图像所定影的多个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
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在把前述加热构件从加热状态切换到非加热状态之际基于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第1温度与第2温度的差,前述控制部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其中,所述第1温度为在使前述加热构件成为加热状态时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所述第2温度为在检测前述第1温度后把前述加热构件切换成非加热状态并经过规定时间后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温度检测部,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走纸区域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
9.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备有:
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中央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中央部温度检测部;以及
控制前述加热构件的加热以便使前述中央部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定影温度控制部。
10.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调色剂图像之前,前述控制部基于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的温度设定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在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第1温度的场合,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为低于前述第1温度的第2温度的场合,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
12.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加热构件具有一边与前述加压构件接触一边旋转的圆筒状膜和经由前述圆筒状膜加热前述记录材料的加热器构件,
前述温度检测部检测前述加热器构件的温度。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备有:
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定影部,具有加热前述记录材料以便使前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加热构件,和与前述加热构件一起一边对前述记录材料加压一边旋转的加压构件;
在前述加热构件中的记录材料的通过区域的端部附近检测前述加热构件的温度的端部温度检测部;以及
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与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的控制部,
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变更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设定规定张数,在前述送进间隔变更后,在对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进行走纸中,不变更前述送进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部,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情况延长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设定第1规定张数。
1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规定张数是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16.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
前述阈值温度通常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送进前述规定张数的记录材料时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高的第2阈值温度,并根据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超过前述第2阈值温度的情况,延长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
17.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时,前述控制部缩短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并设定第2规定张数。
18.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规定张数是从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规定的阈值温度的下一个记录材料开始计数的走纸张数。
19.如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阈值温度通常设定第1阈值温度,在前述第2规定张数的送进时,设定比前述第1阈值温度低的第2阈值温度,并且在前述端部温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温度低于前述第2阈值温度时,缩短前述记录材料的送进间隔。
CNB2004100342185A 2003-03-31 2004-03-3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8368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5219/2003 2003-03-31
JP2003096044A JP4546036B2 (ja) 2003-03-31 2003-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95219A JP2004302152A (ja) 2003-03-31 2003-03-31 画像形成装置
JP096044/2003 2003-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4404A true CN1534404A (zh) 2004-10-06
CN100383680C CN100383680C (zh) 2008-04-23

Family

ID=3299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3421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83680C (zh) 2003-03-31 2004-03-3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4) US7218873B2 (zh)
CN (1) CN10038368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168C (zh) * 2004-11-02 2008-12-10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72364C (zh) * 2005-09-12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记录材料输送方法
CN101038474B (zh) * 2006-03-15 2011-07-20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355742A (zh) * 2022-01-19 2022-04-15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定影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9863B2 (en) * 2003-07-22 2005-06-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xing control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46522B2 (ja) * 2004-01-27 2011-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7283145B2 (en) * 2004-06-21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er therefor
JP4773785B2 (ja) * 2004-09-28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7421219B2 (en) * 2005-09-13 2008-09-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071475A1 (en) * 2005-09-23 2007-03-2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roughput of media in a printer
JP4795039B2 (ja) * 2006-02-03 2011-10-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159217B2 (ja) * 2006-09-25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789961B2 (en) 2007-01-08 2010-09-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livery device comprising gas diffuser for thin film deposition
KR101332016B1 (ko) * 2007-03-15 2013-1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390181B1 (ko) * 2007-05-07 2014-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와 그의정착온도제어방법
JP5173464B2 (ja) * 2008-02-08 201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3433B2 (ja) * 2009-06-30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0985B2 (ja) * 2009-08-12 2014-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98977B2 (ja) * 2010-04-21 2014-05-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7801B2 (ja) * 2010-10-13 2014-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551962B2 (en) 2010-12-17 2017-01-2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ybrid heater with dual function heating capability
US9417572B2 (en) * 2010-12-17 2016-08-1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heating element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US8511785B2 (en) 2011-08-31 2013-08-20 Xerox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with partial image receiving member heating
JP6052598B2 (ja) * 2012-01-30 2016-12-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481B2 (ja) * 2012-02-07 2016-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6281B2 (ja) * 2012-02-09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865B2 (ja) * 2012-02-15 2016-05-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94445A (ja) 2013-03-28 2014-10-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熱定着装置
JP2014194444A (ja) * 2013-03-28 2014-10-09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熱定着装置
JP2015191146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温度上昇抑制方法、及び、温度上昇抑制プログラム
CN104191824A (zh) * 2014-09-19 2014-12-10 青岛海信智能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热敏打印机控制方法和热敏打印机
JP6582691B2 (ja) 2015-07-31 2019-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693288B2 (ja) * 2016-06-16 2020-05-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54882B2 (en) * 2016-07-01 2018-08-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US9874838B1 (en) * 2016-07-28 2018-01-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user assembly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JP6833529B2 (ja) * 2017-01-26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16843A (ja) * 2018-07-27 2020-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6886B2 (ja) 1987-06-16 1996-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646444B2 (ja) 1988-12-12 1997-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定着装置
US4970219A (en) 1989-06-28 1990-11-13 Hoechst-Roussel Pharmaceuticals Inc. Heteroarylamino- and heteroaryloxypyridinamine compounds which have useful utility in treating skin disorders
DE69117806T2 (de) 1990-06-11 1996-08-22 Canon Kk Heizgerät mit Endlosfilm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900604B2 (ja) 1990-11-30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5210579A (en) 1990-11-30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ng resin layer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film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is heated
US5444521A (en) 1991-07-15 1995-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heating overshoot
JP2698494B2 (ja) 1991-09-24 1998-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580665A (ja) 1991-09-24 1993-04-0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H0580605A (ja) 1991-09-24 1993-04-0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H05205851A (ja) 1991-11-14 1993-08-13 Canon Inc ヒーター及び定着装置
JP3244838B2 (ja) 1993-02-16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H06314008A (ja) 1993-04-28 1994-11-08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3301162B2 (ja) 1993-04-28 200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07199703A (ja) 1993-12-28 1995-08-04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5801360A (en) 1994-10-05 1998-09-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6094559A (en) 1997-07-14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cleaning mod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for
JPH1173055A (ja) 1997-08-28 1999-03-16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H11133799A (ja) 1997-10-27 1999-05-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27357A (ja) 1998-05-20 1999-11-26 Fujitsu Ltd 熱定着器の温度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US6175699B1 (en) 1998-05-29 2001-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device with heater control
US6377777B1 (en) 1999-02-19 2002-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luorine-containing resin-coated pressure roller and heat-fixing device
JP2000250374A (ja) 1999-02-26 2000-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583389B2 (en) 2000-02-10 2003-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eater for heating imag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1324892A (ja) * 2000-05-17 2001-11-2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59204B2 (ja) * 2000-11-24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2862A (ja) 2000-11-27 2002-06-07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642213B2 (ja) 2000-11-30 2011-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69413A (ja) 2000-12-01 2002-06-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466751B2 (en) * 2001-03-30 2002-10-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paper feed intervals
US6909863B2 (en) * 2003-07-22 2005-06-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xing control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168C (zh) * 2004-11-02 2008-12-10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0472364C (zh) * 2005-09-12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记录材料输送方法
US7606509B2 (en) 2005-09-12 2009-10-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aterial conveying method,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program
CN101038474B (zh) * 2006-03-15 2011-07-20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355742A (zh) * 2022-01-19 2022-04-15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定影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CN114355742B (zh) * 2022-01-19 2023-10-24 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定影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88280A1 (en) 2006-08-24
US20080031648A1 (en) 2008-02-07
US20040190924A1 (en) 2004-09-30
US7359654B2 (en) 2008-04-15
CN100383680C (zh) 2008-04-23
US7257342B2 (en) 2007-08-14
US20070059008A1 (en) 2007-03-15
US7218873B2 (en) 2007-05-15
US7440707B2 (en) 2008-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440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89799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504840A (zh) 定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93273C (zh) 定影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6241C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424260B2 (en) Thermal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9375487B (zh) 图像加热设备
JP4944987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4649197B2 (ja) 像加熱装置
CN10103847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13089A (zh) 图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189800C (zh)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CN1495574A (zh) 加热定影装置
JP201103367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5599C (zh) 定影方法和定影设备
JP48295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21966A (zh) 加热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CN1621965A (zh) 定影装置、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589421A (zh) 定影辊、其制造方法、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53145A (zh) 定影装置、定影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128551A (ja)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13088A (zh) 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上的加热器
JP45460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06810A (ja) 加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