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9800C -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800C
CN1189800C CNB021429618A CN02142961A CN1189800C CN 1189800 C CN1189800 C CN 1189800C CN B021429618 A CNB021429618 A CN B021429618A CN 02142961 A CN02142961 A CN 02142961A CN 1189800 C CN1189800 C CN 11898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temperature
fixing
heating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429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5644A (zh
Inventor
铃木雅博
竹内昭彦
阿部笃义
仕田知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05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5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8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8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成像装置,有以下部分:在被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成像机构;将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处理的加热定影机构;检测加热定影机构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根据温度检测机构的输出至少在定影动作时,为了加热定影机构保持在可定影温度的控制向加热定影机构供电的电力控制机构;在所述成像装置中,电力控制装置,在从成像装置接收印刷信号之后直到进行被记录材料的加热定影处理的期间内,在加热定影机构的升温速度快时,为了使保持可定影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在加热定影前不会过长,通过电力控制机构根据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控制向加热定影机构的电力供应,抑制加压构件(加压辊)的过度升温,防止介质滑动。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以及它所具有的定影装置。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利用电子照相,静电记录,磁记录等适当的成像处理机构,采用由热熔性树脂等构成的调色剂在被记录材料的面上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利用加热定影机构将所述调色剂像作为永久固定的图像在被记录材料的面上进行加热定影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中,作为使利用适当的成像处理机构在被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加热机构,广泛采用热辊式定影装置,热辊式定影装置使作为内装卤素灯加热器等发热机构的加热构件的定影辊与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接触,一面运送被记录材料一面加热并加压,对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近年来,从快速起动和节能的角度出发,薄膜加热式定影装置达到实用化。薄膜加热式定影装置,在作为加热机构的陶瓷加热器与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之间夹持有耐热性薄膜,形成定影钳部(ニツプ,nip)。通过使薄膜与加压辊一起旋转,一面运送被记录材料一面加热加压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薄膜在定影钳部处被陶瓷加热器加热。利用设在背面的温度检测元件检测该陶瓷加热器的温度,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陶瓷加热器的通电电流,进行温度控制。
在上述薄膜加热式的定影装置中,与热辊式相比,由于作为加热构件的热容量非常小,所以,在定影过程中可以高效率地利用从发热机构发出的热能。因此,定影装置的升温速度快,可以缩短从接通成像装置的电源到能够印刷的状态的待机时间(快速起动)。此外,由于在打印待机过程中不必预热加热构件,所以可以压低成像装置消耗的电力(节能)。
进而,作为高效率的薄膜加热式的定影装置,有人提出了使导电性的薄膜本身发热的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定影装置。在实开昭51-109739号公报中,作为电磁感应加热式的定影装置,公开了一种利用交变磁场在金属薄膜上感应涡流,利用焦耳热使该金属膜发热的定影装置。在电磁感应加热中,由于可以使薄膜本身发热,所以,在定影过程中,可以效率更高地利用从发热机构发出的热能。
下面,说明在印刷开始时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
图23表示在现有技术的定影装置(采用陶瓷加热器的薄膜加热式定影装置,或者电磁感应加热式·薄膜加热式定影装置)中,印刷开始时的定影薄膜温度与目标温度设定及被记录材料到达定影装置的时刻的概图。
在印刷待机过程中,温度调解装置关闭,不进行预热,但进行预热也没有关系。
成像装置接收到印刷信号后,开始成像动作。成像装置同时开始向定影装置供电,将定影装置升温到定影温度Tf。然后,定影装置维持在定影温度Tf,准备将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定影。将上述工序归纳起来,称之为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
由于在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没有通过被记录材料,从发热机构发出的热量的大部分中间经过薄膜使加压辊升温,特别是,在定影装置变热过程中,达到目标温度的升温时间twu短,在定影温度Tf维持的时间tp-twu的时间长,加压辊进一步升温。因此,在间歇式印刷时开始工序反复进行时,加压辊容易过度升温。
此外,一般地,为了对于厚纸及OHT膜等的定影,在对需要大地热量在被记录材料上定影时,使处理速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在开始工序中,从成像动作开始到被记录材料抵达定影装置的时间tp加长,所以不使被记录材料通过维持定影温度Tf的时间tp-twu也加长。因此,与间歇印刷时一样,加压辊容易过度升温。
当在上面所述的加压辊过度升温的状态下进行印刷时,存在着被记录材料容易产生滑动的问题。这是由于在加热定影时,被记录材料中的水分蒸发,加压辊与被记录材料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的缘故。特别是,加热辊的温度越高,水分的蒸发量越大,所以被记录材料容易产生滑动。进而,在对加压辊上外加驱动力,与加压辊从动、使薄膜转动的薄膜加热式定影装置中,被记录材料的滑动更加显著。
当记录材料发生滑动时,会造成被记录材料不沿着运送导向构件前进,或者被记录材料卷绕到薄膜上,所以存在着产生阻塞的问题。进而,由于不能向未定影的调色剂像上外加稳定的热和压力,所以存在着使定影的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通过抑制在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加压辊的过度升温,防止被记录材料在定影装置中的滑动,使被记录材料的运送稳定化并提高定影图像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及成像装置的特征为,它们具有以下的结构。
(1)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具有:于被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成像机构;对前述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处理的加热定影机构;检测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电力控制机构,该电力控制机构基于前述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以至少在进行定影动作时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维持在可定影温度的方式控制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的电力,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印刷信号而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抑制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电力供应,使得在前述加热定影机构升温快时,在加热定影前维持可定影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不会长期化。
(2)优选地,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该印刷信号后临时进行低温调节工序或非加热工序,其中,所述低温调节工序用于将前述加热定影机构控制在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在所述非加热工序中不对加热定影机构加热。
(3)优选地,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在印刷信号之后、到达作为可定影温度的目标温度之前实施。
(4)优选地,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该印刷信号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决定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的实施时间。
(5)优选地,通过响应该印刷信号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使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温度一度上升到可定影温度或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
(6)优选地,前述加热定影机构包括:可进行旋转并加热被记录材料的旋转加热构件;与该旋转加热构件一起形成钳部而将被记录材料加热、加压的旋转加压构件;以及用于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升温的发热机构。
(7)优选地,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为圆筒状薄膜。
(8)优选地,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从动于该旋转加压构件被驱动。
(9)优选地,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具有导电构件,用于加热前述旋转加热构件的发热机构为包含有激磁线圈的磁场发生机构,通过使前述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到前述导电构件上产生涡流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发热。
(10)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用于将从成像机构导入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在被记录材料上,该装置具有:通过接受电力供应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检测前述定影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以及电力控制机构,该电力控制机构基于前述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控制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的电力,从而使前述定影装置至少在定影动作时维持在可定影温度,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抑制向该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使得在前述定影装置升温速度快时,维持可定影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在加热定影之前不会长期化。
(11)优选地,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前述定影装置升温速度快时,通过在印刷请求之后临时实施用于将该加热构件的温度控制在低于可定影温度的低温调节工序,或者不对加热构件加热的非加热工序,抑制向前述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
(12)优选地,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在印刷请求之后、到达作为可定影温度的目标温度之前实施。
(13)优选地,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该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之后,基于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决定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的实施时间。
(14)优选地,通过响应该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使前述加热定影装置的温度一度上升到可定影温度或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
(15)优选地,前述定影装置包括:可进行旋转并且加热被记录材料的旋转加热构件,与该旋转加热构件一起形成钳部而将被记录材料加热、加压的旋转加压构件;以及用于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升温的发热机构。
(16)优选地,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为圆筒状薄膜。
(17)优选地,前述加热构件从动于旋转加压构件被驱动。
(18)优选地,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具有导电构件,前述发热机构为含有激磁线圈的磁场发生机构,通过使由前述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到前述导电构件上产生涡流,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发热。
在本发明中,在印刷开始时的加热定影机构(定影装置)的温度上升工序中,当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升温速度快时,为了不使维持可进行定影的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在加热定影前变得太长,根据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通过前述电力控制机构抑制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电力供应,抑制加压构件的过度升温,防止被记录材料的滑动。
从而,在定影装置中,可以稳定的运送被记录材料。此外,可以得到降低耗电及降低机内升温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的剖面模型图。
图3、是从图2的A方向观察时看到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主要部分的正视模型图。
图4、是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模型图。
图5、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沿图2的V-V线的剖面的透视模型图。
图6、是表示磁场发生机构与发热量Q的关系图。
图7、是表示磁场发生机构与激磁回路的关系图。
图8、是定影薄膜层的结构的模型图。
图9、是定影薄膜层的结构的模型图(有隔热层)
图10、是表示发热层深度与电磁波强度的关系的曲线。
图11、是表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的温度控制的概图。
图12、是第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控制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温度调节控制的概图。
图14、是第二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控制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三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温度调节控制的概图。
图16、是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温度调节控制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中成像装置的简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中成像盒的简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中成像盒的简略结构的透视图。
图20、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动作的定时图。
图21、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第四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控制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现有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温度调节控制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个实施例>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1)成像装置
图1是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结构的简图。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是彩色激光打印机。
101是由有机感光体及非晶硅感光体制成的感光滚筒(图像载体),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以规定的速度(圆周速度)被旋转驱动。感光滚筒101在其旋转过程中用起电辊等的起电装置102进行规定极性及等电位的带电处理。
其次,其带电处理面接收利用从激光光学盒(激光扫描器)110来的激光103所进行的所需图像信息的扫描曝光处理。激光光学盒110输出对应于图中未示出的图象读出装置等的图像信号发生装置发出的所需图像信息的时序电数字象素信号调制(通/断)的激光103,在感光滚筒101的面上形成对应于扫描曝光的所需的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109是将激光光学盒110输出的激光偏转到感光滚筒101的曝光位置上的反光镜。
在全色成像时,对于所需的全色图像中第一种颜色的分解成分图像的、例如黄色成分图像的扫描曝光形成潜像,通过四种颜色的显影装置104中黄色显影器104Y的动作将该潜像作为黄色调色剂图像显影。在作为感光滚筒101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接触部(或者接近部)的一次转印部T1处,该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上。利用清洗器107将转印残留的调色剂等附着残留物从已对中间转印面105进行过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的感光滚筒101的面上清除。
对所需的全色图像的第二种颜色的分解成分的图像(例如品红成分图像,品红显影器104M动作),第三种颜色的分解成分像(例如青色成分图像,青色显影器104c动作),第四种颜色的分解成分图像(例如,黑色成像图像,黑色显影器104BK动作)的各种颜色的分解成分依次实行上述带电、扫描曝光、显影、一次转印、清洗过程循环,在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上依次重叠转印黄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黑色调色剂图像四种调色剂的图像,合成形成对应于所需的全色图像的彩色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滚筒105,在金属滚筒上设置中电阻的弹性层与高电阻的表面层,与感光滚筒101接触或接近,以和感光滚筒101相同的圆周速度向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向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金属滚筒上施加偏压电位,利用与感光滚筒101的电位差将感光滚筒101侧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前述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上。
形成于上述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上的彩色调色剂像,在作为前述中间转印滚筒105与转印辊106接触的钳部部的二次转印部T2处,被转印到从图中未示出的给纸部以规定的定时送入到前述二次转印部T2内的被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转印辊106通过从被记录材料P的背面供应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电荷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上将合成彩色调色剂图像依次汇总地转印到被记录材料P上。
通过二次转印部T2的被记录材料P被导入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面分离的图像加热装置(定影装置)100,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被加热定影处理,变成定影的调色剂像,排出到机器外部图中未示出的排纸托盘内。对于定影装置100在下面的第(2)中更详细地描述。
利用清洗器108清洗将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P上之后的中间转印滚筒105,除去转印残存的调色剂、纸粉等附着残留物。该清洗器108平时保持在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非接触状态,在从中间转印滚筒105向被记录材料P上二次转印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过程中,保持与中间转印滚筒105接触的状态。
此外,转印辊106平时保持在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非接触状态,在从中间转印滚筒105向被记录材料P进行彩色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的过程中,被保持在经由被记录材料P与中间转印滚筒105的状态。
(2)定影装置100
下面对安装配备到上述成像装置上的定影装置100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采用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式的薄膜加热方式。图2~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示,分别为,图2是侧面剖视图模型图,图3是从图2的A方向观察时看到的正视模型图,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模型图,图5是表示沿图2的V-V线的剖面的透视模型图(图中未示出定影薄膜)。下面,利用各个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
在图2中。薄膜导向件16a,16b是截面大致为半圆弧状的槽形,构成开口侧相互对置的大致上的圆柱体。圆筒状的定影薄膜10松动地套装在该薄膜导向件16a,16b的外周面上。
磁场产生机构由磁芯17a、17b、17c,激磁线圈18及激磁电路27c参见图7构成。磁芯17a、17b、17c呈T字形配置在薄膜导向件16a的内侧。激磁线圈18被保持在由磁芯17a,17c及薄膜导向件16a包围起来的空间以及由磁芯17a,17b及薄膜导向件16a包围起来的空间内。
磁芯17a、17b、17c为高导磁率构件,优选地为铁氧体及坡莫合金等用于变压器铁心的材料,更优选地使用即使在100kHz以上磁耗损也很小的铁氧体。
如图5所示,激磁线圈18,具有馈电部18a及18b,并用馈电部18a、18b连接到激磁电路27上。该激磁电路27可以利用开关电源产生20kHz至500kHz高频波。借助从激磁电路27供应的交变电流(高频电流)产生交变的磁通。
通过利用包含温度传感器26的温度调节系统控制供应给激磁线圈18的电流控制定影薄膜的温度以便维持规定的温度。温度传感器26为热敏电阻等温度检测元件。即,由温度传感器26检测出来的定影薄膜的检测温度信息输入控制电路部200内,控制电路部200控制从检测电路27供应给激磁线圈18的电力,以便将从温度传感器26输入的温度信息维持在规定的定影温度。
薄膜导向件16a、16b用于向定影钳部部N加压,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激磁线圈18与磁芯17的支承、定影薄膜10的支承、定影薄膜10旋转时的运送稳定性。对于薄膜导向件16a,16b,使用具有不妨碍磁通通过的绝缘性并具有耐高负荷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酮树脂,聚醚砜树脂,对聚苯硫树脂,液晶聚合物等。
在薄膜导向件16b上,如图2所示,沿与低面垂直方向的纵向滑动构件40于定影钳部部N的加压辊30的对置地配置在定影薄膜10的内侧。即,该滑动构件40在钳部部N处,经由定影薄膜10配置在与前述加压辊30对置的位置处。该滑动构件40是一种在定影钳部部N处,相对于加压辊30所施加的压力从其内周面支承定影薄膜10的构件。
作为这种滑动构件40,为降低滑动电阻,优选地为滑动性良好的构件,作为这种构件,可以列举出氟树脂,玻璃,氮化硼,石墨等。滑动构件40除滑动性之外,为热传导率高的构件更为理想。这种滑动构件40具有使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的效果。例如,在使小尺寸的纸通过时,在定影薄膜10的纸未通过的部分的热量传导到滑动构件40上,通过滑动构件40沿长度方向的热传导,未通纸部分的热量向被传递到小尺寸的纸张的通纸部分。借此,可以获得在通过小尺寸的纸张时消耗的电力的效果。对于这种滑动构件40,可以列举出经过镜面研磨的铝等金属;以及分散有氟树脂或氮化硼粒子或石墨粒子等金属的复合材料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在高的热传导构件上涂敷滑动性良好的双层构成的构件,例如,可以在氮化铝上涂敷玻璃。在本实施例中,使用铝基板涂敷玻璃的构件。
当滑动构件40具有导电性时,为了不受从作为磁场发生机构的激磁线18与磁芯17a、17b、17c所发生的磁场的影响,优选地将其配置在磁场之外。具体地说,将滑动构件40相对于激磁线圈18配置在由磁芯17b隔开的位置处,配置在由激磁线圈18形成的磁路的外侧。
为了进一步降低在定影钳部部N滑动构件40与定影薄膜10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可以在滑动构件40与定影薄膜10之间加入耐热性的润滑脂等润滑剂。通过涂布润滑剂,可以进一步降低滑动阻力并延长装置的寿命。
截面形状为コ字形横向长度长的加压用刚性支柱22与薄膜导向件16b的内表面的平面部接触。此外,在该加压用刚性支柱22与各磁芯17之间,设置用于将两者绝缘的绝缘构件19。
此外,凸缘构件23a,23b(参照图3)套装在薄膜导向件16a面16b的部件的左右两个端部上,将前述左右位置固定并可自由旋转的安装。该凸缘构件23在旋转时承受定影薄膜10的端部限制其沿着薄膜导向件16的长度方向进一步移动。
作为旋转加压构件的加压辊30由芯轴30a以及同心成一整体地被覆前述芯轴的外周成形的硅橡胶、氟树脂橡胶、氟树脂等耐热弹性材料层30b构成。该加压辊30,通过将芯轴30a的两个端部可自由旋转地用轴承保持在定影装置框架侧的金属板(图中未示出)上进行配置。
在图3中,通过在加压用刚性支柱22的两个端部与装置框架(图中未示出)侧的弹簧座构件29a,29b之间,分别压缩设置加压弹簧25a,25b,将下推力作用到加压用刚性支柱22上。借此,将定影薄膜10夹持压接在设于薄膜导向件16b上的滑动构件40的下表面与加压辊3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规定宽度的钳部部N。
借助驱动机构M将加压辊30向图中箭头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借助该加压辊30的旋转驱动,在加压辊30与定影薄膜10的外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将旋转力作用到定影薄膜10上。然后,定影薄膜10一面将其内周面在定影钳部部N紧密接触在滑动构件40的下表面上滑动,一面以基本上和加压辊30的圆周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在薄膜导向件16a、16b的外圆周面上沿图中箭头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定影薄膜10借助与加压辊的表面摩擦力与该加压辊30连动地被旋转。
如图5所示,在薄膜导向件16a的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凸棱部16e。借此,降低薄膜导向件16a的周面与定影薄膜10的内表面的接触滑动电阻,减少定影薄膜10的旋转负荷。16b上也可以形成并具有相同的这种凸棱部薄膜导向件。
图6是示意地表示由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的交变磁通的产生的形式。
磁通C表示所产生的交变磁通的一部分。被导入到磁芯17a,17b,17c的交变磁通C在磁芯17a与磁芯17b之间,以及在磁芯17a及磁芯17c之间,在定影薄膜10的感应发热层10a上产生涡流。该涡流由于发热层10a的固有电阻,在发热层10a上产生焦耳热(涡流耗损)。
发热量Q由通过发热层10a的磁通密度决定,具有图6所示的曲线分布。图6所示的曲线,纵轴表示以磁芯17a的中心为零用角度θ表示的定影薄膜10的圆周方向的位置,横轴表示在定影薄膜10的发热层10a上的发热量Q。这里,发热区域H定义为以最大发热量为Q时,发热量在Q/e以上的区域(e为自然对数的底)。这里是在定影过程中获得所必要的发热量的区域。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激磁电路27向激磁线圈18供电,定影薄膜10因电磁感应而加热,上升到规定的温度,并且,在温度调节控制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从成像机构部被运送的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tn的图像的被记录材料P,以图像面对定影薄膜的方式被导入到定影薄膜10与加压辊30之间。并且,在被记录材料P定影钳部部N与定影薄膜10一起被夹持运送的过程中,被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tn被进行加热定影处理。未定影的调色剂tn,在通过定影钳部部N之后,被冷却,变成定影的调色剂tn’。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含有纸软化物质的调色剂,所以,在定影装置100中不设置防止偏移用的油涂布机构。在使用不含有低软化物质的调色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油涂布机构。此外,在使用含有低软化物质的调色剂时,也可以进行油涂布和冷却分离。
在定影装置的热失控时,作为切断向激磁线圈18供电用的温度检测元件的热开关50非接触式地配置在定影薄膜10外面与发热区域H(图6)对置的位置处。热开关50与定影薄膜10之间的距离约为2mm。借此,不会因热开关50的接触造成对定影薄膜10的伤害,防止由于长期使用造成的定影图像的恶化。
图7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防止热失控电路的电路图。热开关50被组装到该热失控防止电路中。热开关50与24V的DC电源及继电器开关70串联连接。当热开关50中断时,切断向继电器开关70上的供电,继电器开关70动作,切断向激磁电路27上的供电,借以切断向激磁线圈18的供电。
根据本实施例,与当由温度调节控制的故障造成定影装置100的热失控时,在被记录材料P夹持在定影钳部部N上的状态下,定影装置100停止,即使在继续向激磁线圈18供电,定影薄膜10继续发热的状态下,与定影钳部N发热的结构不同,由于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夹持被记录材料P的定影钳部部N不发热,所以被记录材料P不被直接加热。此外由于在发热量大的发热区域H配置热开关50,当热开关50检测到异常升温接通时,由继电器开关70切断向激磁线圈18的供电。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纸的着火温度为400℃左右,可以使纸不着火将定影薄膜10的发热停止。除热开关外,也可以使用热熔断片。
下面对用于上述定影装置(加热装置)的各个构件进行说明。
2-A)激磁线圈18
构成磁场产生机构的激磁线圈18,作为构成线圈(绕组)的导线(电线),将多条每一个分别被绝缘被覆的铜制的细线捆扎成束(线束),并将其多次卷绕,形成激磁线圈。
进行绝缘被覆的被覆构件,考虑到定影薄膜10所产生的热量的热传导,优选地采用具有耐热性的被覆材料。例如,可以用酰胺酰亚胺及聚酰亚胺等被覆材料。激磁线圈18可以从外部施加压力使之提高密集度。
激磁线圈18的形状,如图2所示,沿定影薄膜10的曲面形成。此外,定影薄膜10的发热层和激磁线圈18之间的距离设定为2mm左右。
作为绝缘构件19的材料,优选地采用绝缘性能优异的,耐热性好的材料。例如,可以选择酚醛树脂,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酮树脂,聚醚砜树脂,对聚苯硫树脂,PFA树脂,PTFE树脂,PEP树脂,LCP树脂等。
磁芯17a,17b,17c及激磁线圈18与定影薄膜10的发热层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近时,磁通的吸收效率高。如果该距离在5mm以下,由于定影薄膜可以高效率地吸收磁通,所以是优选的。当该距离大于上述范围时,磁通的吸收效率显著降低,因此是不理想的。此外,只要定影薄膜10的发热层与激磁线圈18的距离在5mm以内,该距离没有必要是一定的。
此外,在图5中,从激磁线圈18引出的18a、18b,在线束的外侧进行绝缘被覆。
2-B)定影薄膜10(旋转加热构件)
图8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加热构件的定影薄膜10的层结构模型图。本实施例的定影薄膜10,为构成基层的电磁感应发热性的金属薄膜等制成的发热层10a,叠层在其外面的弹性10b,以及叠层在其外面的脱模层10b的复合结构。为了进行发热层10a与弹性层10b之间的粘接,弹性层10b与脱模层10c之间的粘接,可以在各层之间设置涂料层(图中未示出)。此外,在图8中,在大致为圆筒状的定影薄膜10上,发热层10a为与滑动构件40接触的内侧,脱模层10c为与加压辊或被记录材料(被加热材料)接触的外例。
如前面所述,通过将交变磁通作用到发热层10a上,在发热层10a上产生涡流,发热层10a发热。该热量被传递到弹性层10b、脱模层10c,将整个定影薄膜加热,对通过定影钳部的被记录材料P进行加热,进行调色剂的加热定影。
a、发热层10a
作为发热层10a,可以采用磁性及非磁性金属,但优选地使用磁性金属,作为这种磁性金属,优选地采用镍,铁,强磁性不锈钢,镍-钛合金,坡莫合金等强磁性金属。此外,为了防止由定影薄膜10旋转时所受到的反复的弯曲应力造成的金属疲劳,可以采用在镍中添加锰的构件。
发热层10a的厚度,优选地厚于由下面的公式表示的表皮深度σ[m],且在200μm以下。由于使发热层10a的厚度处于这一范围内时,发热层10a可以效率更高的吸收电磁波,从而可以效率更高的发热。
σ=(ρ/πfμ)1/2...(1)
这里,f为激磁电路的频率[Hz],μ为发热层10a的导磁率,ρ为发热层10a的固有电阻[Ωm]。
该表皮深度σ表示电磁感应所使用的电磁波的吸收深度,当深度比该深度大时,电磁波的强度变为1/e以下。反过来说,在到达该深度时,大部分能量被吸收(参照图10所示的发热层深度与电磁波强度的关系)。
发热层10a的厚度更优选地为1~100μm。当发热层10a的厚度比上述范围薄时,由于绝大部分电磁能量未被吸收,所以效率变差。此外,当发热层10a的厚度大于上述范围时,发热层10a的刚性变得过高,且其弯曲性变差,作为旋转体使用是不现实的。
b、弹性层10b
弹性层10b,优选地使用硅橡胶,氟橡胶,氟硅氧烷橡胶等,耐热性、及热传导率好的材料。
弹性层10b的厚度,为保证定影图像的质量,优选地为10~500μm。在印刷彩色图像时,特别对于照片图像等,在被记录材料P上,横跨很大的面积形成全部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加热面(脱模层10c)不能追随被记录材料P的凹凸或未定影调色剂tn的凹凸,并产生加热不均匀,在传热量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在图像上产生光泽的不均匀。即,传热量高的部分光泽度高,传热量少的部分光泽度低。弹性层10b的厚度比上述范围小时,上述脱模层10c不能追随记录材料P或未定影调色剂tn的凹凸,产生图像光泽不均匀。此外,当弹性层10b过分超过上述范围时,弹性层的热阻力过大难以实现快速起动。该实现快速起动。该弹性层10b的厚度,更优选地未50~500μm。
弹性层10b的硬度过高时,不能追随被记录材料P或未定影调色剂tn的凹凸,产生图像光泽的不均匀。因此,作为弹性层10b的硬度在60°(JIS-A)以下,更优选地在45°以下。
弹性层10b的热传导率λ优选地为2.5×10-1~8.4×10-1W/m.℃。当热传导率λ小于上述范围时,热阻力过大,在定影薄膜10的表层(脱模层10c)处的温度上升变慢。当热传导率λ大于上述范围时,弹性层10b的硬度过高,容易产生压缩永久畸变。更优选地为3×10-1~6.3×10-1W/m.℃。
c、脱模层10c
脱模层10c优选地使用氟树脂,有机硅树脂,氟硅氧烷橡胶,氟橡胶,硅橡胶,PFA,PTFE,FEP等脱模性且耐热性好的材料。
脱模层10c的厚度优选地为1~100μm。当脱模层10c的厚度比上述范围薄时,产生涂膜不均匀,产生脱模性差的部分,出现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此外,当脱模层比上述范围厚时,热传导性恶化。特别是,当利用树脂系材料作为脱模层10c时,脱模层10c的硬度变得过高,失去弹性层10b的效果。
如图9所示,在定影薄膜10的结构中,可以在与发热层10a的滑动构件40接触面侧设置隔热层10d。作为隔热层10d可以用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EFK树脂,PES树脂,PPS树脂,PFA树脂,PTFE树脂,FEP树脂等耐热树脂。此外作为隔热层的厚度优选地为10~1000μm。当隔热层10d的厚度小于10μm时,不能获得隔热效果,此外,耐久性不足。另一方面,当超过1000μm时,使得从磁芯17a、17b、17c及激磁线圈18到发热层10a的距离变大,磁通不能被充分吸收到发热层10a中。由于隔热层10d将发热层10a产生的热隔离不能传向定影薄膜的内侧,所以,与没有隔热层10d时的情况相比,向被距离材料P的供热效率提高。从而,可以抑制电力消耗。
此外,如果利用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构成隔热层10d,可以减轻滑动构件40与定影薄膜10的滑动阻力。
(3)开始工序
下面说明在印刷开始时的定影装置100的温度调节的开始工序中的温度调节控制。利用控制电路200(图2)实行控制。
控制电路200对整个成像装置进行顺序控制。并且,该控制电路200预测向定影装置100的目标温度升温所需要的时间。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定影薄膜温度,温度调节控制的目标温度的设定,以及被记录材料到达定影装置的时刻的简图。图12是控制电路200进行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在印刷待机过程中,不进行预热,温度调节关闭,但也可以进行预热。
在接收印刷信号之后,成像装置开始成像动作。在第一升温工序中,与成像动作同时,开始向定影装置供电。第一升温工序的开始,可以在印刷信息接收之后进行,并不局限于和成像动作开始同时进行。定影装置以目标温度温度为目标开始升温,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温工序的目标温度为在被材料上的调色剂定影时所用的温度Tf。并且,测定从向定影装置供电开始起至升温到定影温度Tf所需的时间twu。达到目标温度后,第一升温工序结束。
其次,决定是否实施非加热工序及实施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为,利用第一升温工序中的升温时间预测在第二升温工序中定影装置的升温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令第一升温工序中的目标温度和第二升温工序一样为定影温度Tf,测定第一升温工序中升温到定影温度Tf所需的时间twu。升温时间twu是一个反映周围环境的温度,输入电压,以及定影装置的温度状态等与定影装置的升温有关的重要因素。考虑到由于第一升温工序已将定影装置加热的情况时,第二升温工序所需时间小于第一升温工序中的升温时间twu。从而,通过确保作为第二升温工序所需时间twu,能够可靠地升温至第一温度Tf
在第一升温工序结束后,是否实施非加热工序以及实施的时间toff,由以下公式决定。
如果令从第一升温工序开始到前述被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等的时间为tp,第一升温工序所需时间为twu,进行非加热工序的时间为toff,分配给第二升温工序的时间为twu,从定影温度调节到被记录材料进入钳部的时间余量为tα,则下式成立:
tp=twu+tvff+twu+tα...(1)。
为了实施非加热工序,由(1)式,必须满足以下关系:
toff=tp-(2twu+tα)>0...(2)。
即,由(2)式,如果升温时间twu满足
twu<(tp-tα)/2...(3)的话,能够实施非加热工序。
在升温时间twu不满足(3)的情况下,当实施非加热工序时,第二升温工序的时间不够,所以不能实施非加热工序,转移到定影调节工序。
另一方面,在实施非加热工序时,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为由(2)式计算出来的时间。
在间歇式印刷时,将开始工序反复几次的情况下,由于定影装置是热的,升温时间twu缩短,所以,可以延长非加热时间toff。此外,在OHP薄膜定影时处理速度慢,被记录材料运送时间tp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加长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
在第一升温工序结束后实施非加热工序。在该工序中,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变成对定影装置的非加热状态。该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为从第一升温工序结束的时刻开始到后面所述的第二升温工序开始时刻的时间。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越长,可以抑制加压辊的升温。此外,也可以抑制成像装置的机内升温并降低电力消耗。
在非加热工序结束后,实施第二升温工序。在第二升温工序的目标温度为定影温度Tf。将事先测定的升温时间twu分配给第二升温工序。第二升温工序结束后,实施定影温度调节工序。在定影调节工序,从定影温度调节工序开始到被记录材料进入定影钳部的期间,设置时间余量tα。在此期间,可以抑制刚刚升温之后的温度偏移以及控制的振荡,可以在使定影装置的温度稳定之后对被记录材料进行定影。并且,将定影薄膜维持在Tf,把被记录材料运送到定影装置之后,将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
由于通过上面所述的定影装置的温度调节控制,可以抑制在开始工序中加压辊的过度升温,所以,可以防止被记录材料的滑动,可使被记录材料的运送稳定化并使定影图像达到高质量。此外,还可以获得降低耗电及降低机内温升的节能效果。
<第二个实施例>
下面说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印刷开始时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的温度调节控制。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的结构,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图13是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定影薄膜温度,温度调节控制的目标温度设定,被记录材料到达定影装置的时刻的简图。图14是控制电路200进行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由于在印刷待机过程中,第一升温工序,第二升温工序,定影温度调节工序中的温度调节控制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为,代替设置如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停止向定影装置供电的非加热工序,设置在使目标温度比定影温度低的温度Tlow进行温度调节的低温度调节工序。是否实施低温度调节工序及实施时间tlow的计算方法,和实施例1中的非加热工序时的情况一样,借此,在低温度调节工序,即使定影装置过度冷却,也可以保证定影装置的最低下限温度。从而,与包围成像装置的环境温度的变化无关,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可靠地完成第二升温工序。为了抑制加压辊的升温,在低温度调节工序中的目标温度Tlow较低比较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印刷待机时不进行预热,但在进行预热的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的情况下,可以把低温度调节工序中的目标温度Tlow作为预热时的目标温度。通过上述的定影装置的温度调节,可以抑制在开始工序中加压辊的过度升温。
<第三个实施例>
下面,对第三个实施例中,印刷开始时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的温度调节控制进行说明。成像装置和定影装置的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图15是表示在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定影薄膜的温度,温度调节控制的目标温度设定,以及被记录材料到达本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时刻的简图。图16是控制电路200进行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为,通过在第一升温工序中求出升温速度,计算出在第二升温工序中的升温时间。升温速度是一个反映周围环境的温度及输入电压等与定影装置的升温有关的重要因素。
接收印刷信号后,首先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进行第一个升温工序。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个升温工序中的目标温度设定成低于定影温度Tf的温度Tpre。借此,缩短第一升温工序的时间,可以抑制加压辊的升温。
在定影薄膜温度达到Tpre后,测定从第一升温工序开始的温度T1升温到Tpre所需的时间tpre与升温速度ΔT/Δt。并利用升温时间时间tpre与升温速度ΔT/Δt根据下面的公式判断是否实施非加热工序。
除升温时间tpre之外,如果令进行非加热工序的时间为toff,根据升温速度TΔ/Δt计算出来的达到定影温度的升温时间为tcalc,从定影温度调节工序开始到被记录材料进入定影钳部的时间余量为tα的话,下述公式成立:
tp=tpre+toff+tcalc+tα...(4)
为了实施非加热工序,根据(4)式,必须满足:
toff=tp-(tpre+tcalc+tα)>0...(5)。toff=0时的tcalc,由于考虑到第一升温工序结束时的定影薄膜的温度Tpre与第二升温工序开始时的定影薄膜的温度T2相等,所以,可以表示为:
tcalc=(Tf-Tpre)/(ΔT/Δt)...(6)。
即,由(5)式和(6)式,升温速度ΔT/Δt与升温时间tpre满足
(Tf-Tpre)/(ΔT/Δt)+tpre<tp-tα...(7)
时,可以实施非加热工序。
在升温速度ΔT/Δt和升温时间tpre不满足(7)式,由于到被记录材料进入定影钳部的期间没有时间余量,所以不实施非加热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将目标温度从Tpre直接切换到定影温度Tf,继续使之升温,在达到定影温度Tf时,实施定影温度调节工序。
在升温速度ΔT/Δt和升温时间tpre满足(7)式时,在第一升温工序结束后,实施非加热工序。该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为从第一升温工序结束时起至第二升温工序开始时的时间,由第二升温工序开始的时刻决定其长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升温工序开始时刻根据第一升温工序中的升温时间tpre,升温速度ΔT/Δt,非加热工序中的定影薄膜温度T来决定。
在即前开始非加热工序之前,根据(6)式,以下的关系成立:
tcalc<tp-tpre-tα...(8)
在非加热工序刚刚开始之后,考虑到加上与非加热工序的时间进展一起作为从零起增加的参数toff时,
toff+tcalc<tp-tpre-tα...(9)关系成立。其中,在这一时刻,toff为零。
其次考虑在非加热工序实施过程中toff与tcalc的变化。由于(9)式左边的toff是非加热工序的时间,所以随着所经过的时间的进展从零开始增加。此外,(9)左边的tcalc,如果令非加热工序结束时定影薄膜的温度为T的话,计算出
tcalc=(Tf-T)/(ΔT/Δt)...(10)。随着非加热工序时间的进展,定影薄膜温度T逐渐低于Tpre,所以,根据(10)式,tcalc增加。
即,随着非加热工序的进行,由toff于与tcalc两项之和构成的(9)式的左边增加。从而,非加热工序结束的时刻,即开始第二升温工序的时刻,控制非加热工序的时间toff与定影薄膜温度T的变化,可以将其作为开始满足toff+tcalc≥tp-tpre-tα...(11)式的时刻。如果令这时的定影薄膜的问题为T2的话,tcalc可以表示为:
tcalc=(Tf-T2)/(ΔT/Δt)...(12)
在非加热工序结束后,实施第二升温工序。第二升温工序的目标温度为定影温度Tf。第二升温工序的升温时间由(12)式算出。
第二升温工序结束后,实施定影温度调节工序。在定影温度调节工序,设置从定影温度调节工序开始到被记录材料进入定影钳部的时间tα的余量。利用该时间使升温后的定影薄膜温度的偏移收敛,使定影薄膜温度稳定。并且,将定影薄膜的定影温度维持在Tf,在被记录材料运送到定影装置之后,将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定影。
通过上面所述的定影装置的温度调节控制,可以抑制在开始工序中加压辊的过度升温。同时,可以获得减少耗电即降低机内升温的节能效果。
<第四个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总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7简要说明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
图17是表示作为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形式的激光束打印机A的总体结构的纵剖面图。感光滚筒101借助图中未示出驱动机构沿该图中箭头方向被旋转驱动。在感光滚筒101的周围,沿着该转向依次配置使感光滚筒101的表面均匀带电的起电装置102,根据图像信息照射激光、在感光滚筒101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扫描仪单元110,将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调色剂作为调色剂像显影的显影装置104,将感光滚筒10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记录材料P的转印辊106,将残留在转印后的感光滚筒101的表面上的转印残存调色剂除去的清洗装置107等。
这里,感光滚筒101与起电装置102,显影装置104,清洗装置107成一整体地制成盒,构成成像盒207。
扫描仪单元110配置在与感光滚筒101大致水平的方向,由激光二极管(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对应于图像信号的图像光,照射到用扫描仪单元(图中未示出)高速旋转的多角镜209上。多角镜209上反射的光经由成像透镜210在已带电的感光滚筒101表面选择性的曝光,形成静电潜像。
作为,与感光滚筒101对置配置的转印辊106,例如,可以采用将金属芯轴用把体电阻率调整到107~1011Ω·cm的EPDM(三聚乙丙二烯三元共聚物),聚氨酯橡胶,NBR(睛基丁二烯橡胶)等弹性体覆盖构成的制品。在转印辊106上,可以从图中未示出的电源施加正极性偏压,利用由该偏压产生的电场,将感光滚筒101上的负极性的调色剂像转印到正在与感光滚筒101接触的被记录材料P上。
给纸部8将被记录材料P给纸运送到成像部上,在给纸盒211内存放多张被记录材料P。在成像时,给纸辊212(半月辊),校准辊对(レヅストロ-ラ)213根据成像动作驱动旋转,在将给纸盒211内的被记录材料P-张张地分离进给的同时,被记录材料P的前端碰到阻挡辊对213时,一度停止,形成环路后,向由转印辊106与感光滚筒101形成的钳部给纸。224是校准传感器(レヅセンサ),以被记录材料与之接触的时刻为基准进行成像。
定影装置100是电磁感应式的快速起动定影装置,使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被记录材料P上,由作为具有发热层(导电性磁性构件)的旋转体的定影薄膜10以及与定影薄膜压接对被记录材料P加热和加压的加压辊30构成。即,当转印有感光滚筒101上的调色剂像的被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100时,被定影薄膜10、加压辊30运送的同时,被加压和加热。此外,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被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被定影的被记录材料P借助排纸辊对215从排纸部216以图像薄膜朝下的状态被排出到主体之外。
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电路200控制包括定影装置的温度调节在内的成像装置A的整个动作,它具有CPU217,RAM(读写存储器)218,ROM(只读储存器)219。在ROM219上写入控制成像装置用的程序及各种数据,RAM218在控制成像装置时用于提取的数据保存等。
[成像盒]
下面利用图18及图19更详细地说明成像盒。图18及图19是表示容纳调色剂的成像盒207的主剖面图及透视图。成像盒207分成备有感光滚筒101、带电机构以及清洗机构的感光滚筒单元250,和具有对感光滚筒10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机构的显影单元104。感光滚筒101例如是在直径30mm的铝圆柱体的外周面上涂布有机光电导层(OPC感光体)构成的。
感光滚筒单元250,其感光滚筒101中间经由轴承231(231a,231b)(bearing)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到清洗框体251上。在感光滚筒101的圆周上,配置使感光滚筒101的表面均匀带电用的起电装置102,以及将感光滚筒上残存的调色剂除去用的清洗刮刀260,进而,利用清洗刮刀260从感光滚筒101的表面上除去残存的调色剂,利用调色剂运送机构252被依次送往设在清洗框体后方的废调色剂室253内。同时,通过把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图中所示的后方的一端上,根据成像状态使感光滚筒101向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显影单元104由与感光滚筒101接触的沿箭头方向旋转的显影辊240以及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241和显影框体245构成。显影辊240中间经由轴承构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在显影框体245上,此外,在显影辊240的圆周上,分别配置与显影辊240接触沿箭头Z的方向旋转的调色剂供应辊243和显影叶片244。进而,在调色剂容器241内设置在搅拌所容纳的调色剂的同时将其运送到调色剂供应辊243上用的调色剂运送机构242。
同时,显影单元104构成以分别设置在安装于显影单元104两端上的轴承构件247,248上的支承轴249为中心利用销249a将整个显影单元104相对于感光滚筒单元250可自由摆动地支承悬挂式结构,在成像盒207单体(未安装到打印机主体上)的状态下,为了以支承轴249为中心利用旋转力矩将显影辊240与感光滚筒101接触,用加压弹簧254一直向显影单元194加载。进而,在显影单元104的调色剂容器241上,成一整体地设置使显影辊240离开感光滚筒101时打印机主体A的隔离机构(后面描述)接触用的凸缘246。
[定影装置]
对于定影装置,由于和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定影装置100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对它的说明。
[驱动结构]
下面详细说明把成像盒207安装到打印机主体A上时的动作机构。
如前面所述的那样,在成像盒207处于单体的状态下,如图18所示,显影辊240总是处于和感光滚筒101接触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主体A的成像盒207的插入方向的深处,配置抗拒显影单元104的加载力使显影辊204脱离感光滚筒101用的凸轮220。凸轮220借助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旋转,通过凸轮220抬高凸缘246,显影辊240脱离感光滚筒101,当解除凸轮220对凸缘246的上推时,显影辊240与感光滚筒101接触。通常,当把成像盒安装到打印机主体上时,凸轮220将凸缘246上推,显影辊240离开感光滚筒101。从而,即使在安装成像盒207的状态下长期不使用时,显影辊240相对于感光滚筒也总是处于脱离的状态,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使显影辊240与感光他长时间的接触造成的辊层的永久变形。安装到成像装置主体A上的成像盒的感光滚筒101及显影辊240可分别借助图中未示出的马达驱动。
[打印动作]
下面利用图17的简图,图20的定时图,图21的流程图说明本
实施形式的成像动作。
当通过向成像装置主体输入印刷信号打印动作开始时(StartS0),CPU217首先开始定影装置100的温度调节和感光滚筒101的旋转,扫描仪110的旋转(Heat-on S1)。这时,显影辊241保持在停止不动的状态。其次,感光滚筒101开始旋转,在规定的时间t_ch后开始外加带电偏压(Ch-on,S2)。这是由于当使感光滚筒的旋转与带电偏压同时进行时,有在感光滚筒上产生记忆的但新的缘故。
然后,CPU217判断定影装置100的温度T是否达到规定的温度Ts(S3)。该规定温度Ts是如原封不动地继续进行温度调节,即使成像装置处于低的温度环境下时以及供电的电源电压为下限值时,当被记录材料P到定影装置100时,定影装置100的温度会达到定影温度Tf的预期温度。下面将该规定温度Ts称之为升温保证温度。当然,将升温保证温度设定得低于定影温度Tf
如果定影装置100的温度T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从开始外加带电偏压(Ch-on)起经过规定的时间t_dew后,开始显影辊240的旋转和外加显影偏压(Dev-on,S4)。这时,如果定影装置的温度T还未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继续进行定影装置100的温度的监视,当在t_dev以内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时,等待达到t_dev之后(S5)开始显影辊240的旋转及外加显影偏压。
如果在t_dev之后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在达到Ts的时刻开始显影辊240的旋转与外加显影偏压。即,通过使显影辊240的旋转与外加显影偏压的时刻延长到t_dev使定影装置的升温时间延长。
通常,在感光滚筒101与显影辊240之间隔开足够的距离,如果显影辊240离开的话,即使感光滚筒101的表面没有恰当地带电,调色剂也不会从显影辊240飞溅到感光滚筒101上。但是,为了由于某种原因隔开的距离即使缩短时调色剂也不会飞溅,在感光滚筒101带电达到额定电位的时间t_dev之后开始显影辊240的旋转并外加显影偏压。从而,例如即使在t_dev以内定影装置的温度T已经到升温保证温度Ts,一直到t_dev不进行显影辊240的旋转及外加显影偏压,在t_dev时开始显影辊240的旋转与外加偏压的打印动作成为最短的印刷时间。
在t_dev以后,以Dev-on为基准、于规定时间后使显影辊240于感光滚筒101接触D_R-on,S6),接着进行被记录材料P的拾取(P-pick,S7),进行成像(Print,S8)。
在被记录材料的拾取后判断定影装置的升温状况时,当判断出定影装置的升温情况不是十分合适,一度停止成像动作,进行定影装置的升温时间的延长时,有可能导致打印精度的降低。从而,必须在被记录材料被拾取之前进行升温状况的判断。但是在被记录材料的拾取即将开始之前进行判断时,感光滚筒及显影辊的旋转已经开始,如果这时定影装置的升温不充分,使拾取动作待机到达到规定温度的话,感光滚筒及显影辊在此期间继续旋转。由于显影辊的转数对显影器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将显影辊旋转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如果外加转印电压不进行曝光的话,一度带电的感光滚筒的表面电位不会衰减,所以,如果外加带电偏压只旋转的话,不会继续引起对感光滚筒带电用的放电。从而不存在因放电侵蚀感光滚筒的表面而缩短寿命的危险。
从而,如本实施形式所述,根据定影装置100的升温情况控制显影辊240的旋转的开始及外加显影偏压的时间的话,例如,在成像装置处于低温环境下时,以及供电电源电压低于下限值时,也不会缩短显影器的寿命能可靠地将定影装置升温。
[温度调节动作]
下面说明对第四个实施例的印刷开始时的定影装置的开始工序中的温度调节控制进行说明。图22是控制电路200进行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接收到印刷信号后(S10),成像装置向定影装置供电(S11),开始第一升温工序。第一升温工序的开始时刻可以在接收印刷信号之后进行,并不局限于和成像动作同时进行。定影装置以目标温度作为目标开始升温,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升温工序的目标温度为用于在被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定影时的定影温度Tf
其次,确定定影表面温T是否达到如在“打印动作”项中所说明的升温保证温度Ts(<定影温度Tf)(S12)。在定影表面温度T低于保证温度Ts时,确定从定影表面温度T的供电开始时的升温时间t是否比t_ch+t_dev短(S20)。t_ch+t_dev是从向定影器开始供电到显影辊的旋转及外加显影偏压的时刻的最短的时间。
当升温时间t超过t_ch+t_dev时,如“打印动作”项中所说明的那样,通过使与显影辊及外加显影偏压的现象相关的顺序的动作时间延迟,使定影薄膜温度T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的定影装置升温时间(S21,S22)。即,在该控制中,在定影装置达到升温保证温度Ts的期间内,在判断为定影装置的升温延迟的情况下,通过延迟与成像相关的顺序,延长升温时间。如在“打印动作”项中所说明的,在不延长与显影相关的顺序动作时,由于定影装置的升温赶不上被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所以当然不能确保实施如实施例1所述的非加热工序的时间等。从而,在本实施例中,在这种情况下,不进入判断非加热工序实施的步骤(S13~18),原封不动地将定影温度Tf作为目标温度,准备进行被记录材料地定影处理(S19)。
在升温时间t低于t_ch+t_dev地状态下,在定影薄膜地温度T达到Ts时,原封不动地以定影温度Tf作为目标温度进行升温(S13)。然后,进入决定可否实施非加热工序的步骤,由于包括这一步骤在内,以后的动作(S13~18)和实施例1所述的开始工序一样,所以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此以后的动作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的开始工序的温度调节控制,也可以进行如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述的温度调节控制。
此外,在升温时间t超过t_ch+t_dev时,不进入非加热工序的实施的判断步骤(S13~18),假设即使进入非加热工序的实施的判断步骤,由于向定影温度Tf的升温时间twu比通常长,所以,不能实施非加热工序。从而,当升温时间t超过t_ch+t_dev时,即使进入判断非加热工序的实施的工序也可以。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定影装置的升温速度进行打印动作及温度调节动作,即使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所处的环境条件变化,定影装置的升温速度变化,也可以总能够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定影的图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成像盒的感光滚筒与显影辊以不同的马达驱动,但也可以采用以从一个马达利用齿轮和离合器分开驱动的方法。此外,可以不用隔离板而采用凸轮等其它方法。此外,定影装置,感光滚筒,扫描仪的起动时刻,以及显影辊的接触和被记录材料的拾取的时刻,其顺序也可以和上述顺序不同。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用于图像扫描方式的扫描仪,但是,也可以使用利用LED阵列的曝光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扫描仪的开始动作是不必要的,所以起动时刻不同于扫描仪。进而,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多个感光滚筒及显影机构的彩色成像装置。
<其它>
1)在实施例中,定影装置采用利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薄膜加热方式,但在本发明中定影装置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发热机构,也可以是利用陶瓷加热器的薄膜加热方式。也可以是热辊方式的装置。
2)相对成像装置的被记录材料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形成原理及过程没有限制,是任意的。转印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式的。
尽管参照这里所公开的结构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细节,本申请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的改进目的及范围内的改型及改变。

Claims (18)

1.一种成像装置,具有:于被记录材料上形成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成像机构;对前述被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定影处理的加热定影机构;检测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电力控制机构,该电力控制机构基于前述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以至少在进行定影动作时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维持在可定影温度的方式控制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的电力,其特征为,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印刷信号而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抑制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电力供应,使得在前述加热定影机构升温快时,在加热定影前维持可定影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不会长期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该印刷信号后临时进行低温调节工序或非加热工序,其中,所述低温调节工序用于将加热定影机构控制在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在所述非加热工序中不对前述加热定影机构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在印刷信号之后、到达作为可定影温度的目标温度之前实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该印刷信号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决定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的实施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通过响应该印刷信号向前述加热定影机构供应电力,使前述加热定影机构的温度一度上升到可定影温度或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加热定影机构包括:可进行旋转并加热被记录材料的旋转加热构件;与该旋转加热构件一起形成钳部而将被记录材料加热、加压的旋转加压构件;以及用于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升温的发热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为圆筒状薄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从动于该旋转加压构件被驱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具有导电构件,用于加热前述旋转加热构件的发热机构为包含有激磁线圈的磁场发生机构,通过使前述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到前述导电构件上产生涡流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发热。
10.一种定影装置,用于将从成像机构导入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在被记录材料上,其特征为,该装置具有:通过接受电力供应进行加热的加热构件;检测前述定影装置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以及电力控制机构,该电力控制机构基于前述温度检测元件的输出控制向前述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从而使前述定影装置至少在定影动作时维持在可定影温度,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之后,基于该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抑制向该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使得在前述定影装置升温速度快时,维持可定影温度的温度调节动作在加热定影之前不会长期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前述定影装置升温速度快时,通过在印刷请求之后临时实施用于将该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在低于可定影温度的低温调节工序,或者不对加热构件加热的非加热工序,抑制向加热构件的电力供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在印刷请求之后、到达作为可定影温度的目标温度之前实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电力控制机构在响应该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之后,基于温度检测元件的前述输出决定前述低温调节工序或前述非加热工序的实施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通过响应该印刷请求向前述加热构件供应电力,使前述定影装置的温度一度上升到可定影温度或比可定影温度低的温度。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定影装置包括:可进行旋转并且加热被记录材料的旋转加热构件;与该旋转加热构件一起形成钳部而将被记录材料加热、加压的旋转加压构件;以及用于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升温的发热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加热构件为圆筒状薄膜。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加热构件从动于旋转加压构件被驱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为,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具有导电构件,前述发热机构为含有激磁线圈的磁场发生机构,通过使由前述磁场发生机构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到前述导电构件上产生涡流,使前述旋转加热构件发热。
CNB021429618A 2001-09-14 2002-09-13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9825A JP4717292B2 (ja) 2001-09-14 2001-09-14 画像形成装置
JP279825/2001 2001-09-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5644A CN1405644A (zh) 2003-03-26
CN1189800C true CN1189800C (zh) 2005-02-16

Family

ID=1910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9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9800C (zh) 2001-09-14 2002-09-13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25271B2 (zh)
EP (1) EP1300733B1 (zh)
JP (1) JP4717292B2 (zh)
CN (1) CN118980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483B2 (en) 2002-02-28 2005-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hea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copy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US6952548B2 (en) * 2002-05-31 2005-10-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harging apparatus with auxiliary memb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charging apparatus
US6782230B2 (en) 2002-06-11 2004-08-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belt, and image heat fixing assembly
US7239836B2 (en) * 2002-08-23 2007-07-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Fixing apparatus
JP2005121899A (ja) * 2003-10-16 2005-05-12 Sharp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7215B2 (ja) * 2004-02-03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05221677A (ja) * 2004-02-04 2005-08-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6262B2 (ja) * 2004-02-04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676A (ja) 2004-02-04 2005-08-1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418689B2 (ja) * 2004-02-04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106985B2 (en) * 2004-04-08 2006-09-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a temperature controlled fixing unit
JP4246102B2 (ja) * 2004-04-14 2009-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177563B2 (en) * 2004-09-21 2007-02-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pparatus for fixing toner on transferred material
JP2006163298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248808B2 (en) * 2005-03-17 2007-07-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ting apparatus, he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contact thermal sensing device
JP5315217B2 (ja) * 2009-11-26 2013-10-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08195A (ja) * 2011-03-29 2012-10-25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4960B2 (ja) * 2012-09-10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制御方法
JP2014098737A (ja) 2012-11-13 2014-05-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8636A (ja) 2013-03-15 2014-09-2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9739A (ja) 1975-03-20 1976-09-28 Suwa Seikosha Kk Hyojisochi
DE3851671T2 (de) 1987-07-29 1995-02-23 Canon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US5331385A (en) 1990-05-15 1994-07-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rotatable member having conductive parting layer and fix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5177549A (en) 1990-05-15 1993-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upplied with controllable bias voltage
US5444521A (en) * 1991-07-15 1995-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heating overshoot
US5464964A (en) 1991-12-11 1995-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hanging set temp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emperature of heater
JPH06102718A (ja) * 1992-09-18 1994-04-15 Brother Ind Ltd 電子写真装置
JP3142972B2 (ja) 1992-12-25 2001-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244838B2 (ja) 1993-02-16 2002-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5768654A (en) * 1993-03-26 1998-06-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xing temperature control
JP3301162B2 (ja) 1993-04-28 200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06314008A (ja) 1993-04-28 1994-11-08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3039744B2 (ja) 1993-11-19 2000-05-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65886B2 (ja) 1994-04-28 2000-07-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H086412A (ja) 1994-06-20 1996-01-12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91973B2 (ja) 1994-06-24 2004-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08248816A (ja) * 1995-01-09 1996-09-27 Fujitsu Ltd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温度制御装置
JP3862313B2 (ja) 1995-02-15 2006-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3412968B2 (ja) 1995-07-12 2003-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944014A (ja) 1995-08-03 1997-02-14 Canon Inc 加熱用フィルム、加熱加圧部材、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254991B2 (ja) * 1995-11-13 2002-02-12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3387765B2 (ja) 1996-03-29 2003-03-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H09325629A (ja) 1996-05-31 1997-12-16 Canon Inc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819150A (en) 1996-06-28 1998-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H10104975A (ja) 1996-09-27 1998-04-24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3437392B2 (ja) 1996-11-28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3486519B2 (ja) 1997-02-28 2004-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11109767A (ja) 1997-08-04 1999-04-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5986A (ja) * 1997-10-23 1999-05-1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3937543B2 (ja) 1997-12-26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999787A (en) * 1998-03-30 1999-12-07 Xerox Corporation Fabric fuser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00733B1 (en) 2015-05-27
US6925271B2 (en) 2005-08-02
CN1405644A (zh) 2003-03-26
EP1300733A2 (en) 2003-04-09
JP2003084623A (ja) 2003-03-19
US20030053814A1 (en) 2003-03-20
JP4717292B2 (ja) 2011-07-06
EP1300733A3 (en) 200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9800C (zh) 成像装置及定影装置
CN100346240C (zh) 成像设备以及定影设备
CN1165820C (zh) 图像加热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239966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313893C (zh) 像加热装置及图象形成装置
CN1145082C (zh) 图象加热装置
US7796933B2 (en) Fixing device using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320412C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735841A (zh) 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786845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064144C (zh) 图像加热设备
US20160334742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847889A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35358A1 (en) Fixing device comprising auxiliary heat generating member and maintaining gap relative to separator
CN1648785A (zh) 具有挠性套筒的像加热装置
CN16520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520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520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5204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504065A (zh) 加热辊、加热带、图像加热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786838A (zh) 成像设备
CN101038470A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16261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34820A (zh) 成像设备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