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474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474B
CN101038474B CN200710085832.8A CN200710085832A CN101038474B CN 101038474 B CN101038474 B CN 101038474B CN 200710085832 A CN200710085832 A CN 200710085832A CN 101038474 B CN101038474 B CN 101038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fixing roller
fixing member
reference temperature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5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8474A (zh
Inventor
黑川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8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8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一个用相互之间压接并旋转的加压辊及定影辊来挟持记录媒介物,并使得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被定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消除在非过纸区域的过度的温度上升,温度检测部62通过被设置在定影辊中的记录媒介物的非过纸区域的热敏器(2)75,检测出定影辊的温度;温度比较部44把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检出温度与被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相比较;打印控制部45基于温度比较部44的比较结果,当上述的检出温度超过基准温度时,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向定影辊供给热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具有加热定影器的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普及了备有定影辊及加热辊的热辊方式的定影器。在该热辊方式的定影器中,因为使用的是长尺寸的辊子,在辊子上会产生记录媒介物通过的过纸区域和不直接接触记录媒介物的非过纸区域。一方面,在过纸区域,由于记录媒介物通过该部分会引起热吸收效果,所以难以发生过度的温度上升。另一方面,在非过纸区域,由于记录媒介物引起的热吸收效果小,所以容易发生过度的温度上升。其结果,由于该两者温度上升的差异,可能会引起辊子损伤。因此,作为一个在非过纸区域过度的温度上升的对策,与在过纸区域的用于温度调整的温度检测构件相分开,在非过纸区域也设定一个温度检测构件,当检测出在非过纸区域的过度的温度上升时,就停止向定影辊通电,待充分降低温度后,再开始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厅:特开平5-80605号公报)。
但是,存在这样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即:当进行上述的以前的温度控制而引起在非过纸区域发生温度过度上升的时候,因为停止向定影辊通电并且需要等待温度充分下降,所以必须长时间地停止打印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通过热源被加热,并且在媒介物上定影显像剂的定影构件;一个与所述定影构件对向配置,并且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的加压构件;一个检测在所述定影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非过纸区域中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一个把由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出的检出温度值与被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值相比较的温度比较部;和一个当在所述温度比较部中判断出所述检出温度值在所述基准温度值以上时,在一定时间内减少向所述定影构件供给来自于所述热源的热量的打印控制部,其中,在所述一定时间内,进行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清扫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当所述一定时间结束并且所述温度比较部判断出所述检出温度值再次在所述基准温度值以上时,所述打印控制部,使对应于所述基准温度值被预先设定的所定张数的打印媒介物被定影。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基准温度值,在复数个阶段被设定成,当所述基准温度越高,所述所定张数被设定为越少。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清扫处理,包含停止向所述热源通电的处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当定影构件的非过纸区域的温度超过预定的基准温度时,在预定的一定时间内通过停止向定影构件提供热源,就能够得到降低温度的效果。另外,在该一定时间中,通过插入一个清扫顺序,就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还能够得到这样的效果,即:通过在定影构件达到基准温度的时刻实施清扫顺序,并切换到间断打印,定影构件的非过纸区域的温度就很难达到上限温度,这样就能够抑制定影构件及加压构件的劣质化和损伤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装在实施方式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器的主要构造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比较例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time chart);
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图6是在实施方式一中的定影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方式二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图9是在实施方式二中的定影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方式一、二的变形例中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说明图。
在图中,被放置在供纸盒2中的记录媒介物3,通过跳动辊(hopping roller)1的旋转被输送到供纸辊4。该记录媒介物3经过作为图像形成部的鼓筒部件(drumunit)8、9、10、11,由输送带(belt)6被输送到定影器7。这时,当记录媒介物3被写入传感器24检测出时,通过LED头部30、31、32、33,向着鼓筒部件8、9、10、11的色粉像的形成就开始了。被形成的色粉像通过转印辊25、26、27、28,被转印在记录媒介物3的表面。
色粉像被转印的记录媒介物3,由输送带6被输送到定影器 7。定影器7加热并加压该记录媒介物3,使得色粉像定影在记录媒介物3的表面上。色粉像被定影在表面上的记录媒介物3被输送到堆积架(stacker)17。供纸传感器5和排出传感器16监视记录媒介物3的通过,当在所定的时刻没有检测出记录媒介物3通过的时候,作为发生异常(例如:媒介物卡住(jam))通知给机构控制部21。当机构控制部21接收到该通知时,就立即停止打印动作,并在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20上显示检测内容,并要求操作者解除该异常。
操作者为了解除卡纸现象,要打开装置盖子18,以除去卡住在内部的记录媒介物3,在除去记录媒介物3后再关闭装置盖子18。装置盖子光传感器19是用来检测盖子18是否打开或者是否关闭,然后通知机构控制部21。另外,当被组装在鼓筒部件8、9、10、11上的色粉卡盒12、13、14、15内的色粉变得没有而需要更换色粉卡盒的时候,或者因为使用到期需要更换鼓筒部件8、9、10、11或者定影器7的时候,也同样要开闭盖子18。操作者在补充记录媒介物3的场合,先拔出供纸盒2,在补充了记录媒介物3后,再插入供纸盒2。供纸盒插拔光传感器22检测出供纸盒2是否被拔出或是否被插入,并通知机构控制部21。
以下,对直接应用本发明的定影器7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的框(block)图。
如图所示,实施方式一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具有:电源23、CPU41、ROM42、存储器(memory)43、温度比较部44、打印控制部45、清扫顺序(cleaning sequence)实施部46、接口(interface)部47、电机驱动部61、温度检测部62、通电切换部64、SW(开关(switch))(1)65、SW(开关)(2)66、定影部电机67、加热器(heater)(1)71、加热器(2)73、热敏器(thermistor)(1)74、热敏器(2)75。
电源23是一个通过通电切换部64向加热器(1)71及加热器(2)73供给作为热源的电力的部分。CPU41是一个通过实施被预先存储在ROM42内的控制程序(program),来进行定影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的微处理机(microprocessor)。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CPU41也是一个通过实施被预先存储在ROM42内的预定的控制程序,来起动、生成作为图示的功能块的温度比较部44、打印控制部45、及清扫顺序实行部46的部分。ROM42是一个预先存储由CPU41实施的为了进行定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的控制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存储器43是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该存储器预存储了CPU41为了实施被预存在ROM42的控制程序所必须的控制数据,例如温度表格(table)、预定的打印·定影张数等。温度比较部44是一个把 温度检测部62通过热敏器(1)74或者热敏器(2)75而得到的检出温度和被预存在存储器43中的设定温度或者基准温度相比较,并判断这些温度的高低的部分。
打印控制部45是一个基于温度比较部44的比较结果,当上述检出温度超过基准温度时,在预定的一定时间内,通过通电切换部64停止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的部分。进一步,打印控制部45也是一个当开始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时,通过电机驱动部61来控制定影部电机67,并实施被预存在存储器43中的预定张数的打印·定影处理的部分。
清扫顺序实施部46是一个实施清扫处理的部分,当打印控制部45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通电切换部64停止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的期间,清扫顺序实施部46通过机构控制部21,除去粘附在使用于定影器7中的热敏器(1)74及热敏器(2)75上的色粉或者纸粉等的异物,以保持温度检测能够顺利进行。接口部47是一个把CPU41与电机驱动部61、温度检测部62、通电切换部64、机构控制部21相连接的接口电路。电机驱动部61是一个根据打印控制部45的控制来驱动定影部电机67的驱动电路。
温度检测部62是一个通过热敏器(1)74及热敏器(2)75,检测出定影器7(图1)内部的温度,并把该温度向温度比较部44送出的部分。通电切换部64是一个在其内部有开关SW(1)65及开关SW(2)66,并基于打印控制部45的控制来切换加热器(1)71及加热器(2)73的开·关(o n·off)的部分。定影部电机67是一个基于经由电机驱动部61的打印控制部45的控制来驱动定影器7的电机。加热器(1)71及加热器(2)73是加热在定影器7(图1)内部的加压辊及定影辊的加热器,通常使用的是碘钨灯(halogen lamp)。热敏器(1)74及热敏器(2)75是检测在定影器7(图1)内部的定影辊的温度的传感器。
下面,说明有关定影器7(图1)的内部构造的概要。
图3是安装在实施方式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器的主要构造部分的说明图;
如图所示,实施方式一的图像形成装置备有一个用相互之间压接并旋转的加压辊70及定影辊72来挟持记录媒介物3,使得记录媒介物3上的色粉像被定影的热加压方式的定影器。在两个辊上形成了两个区域,即:记录媒介物3通过的部分为过纸区域76和记录媒介物3不接触的部分为非过纸区域77。另外,在加压辊70的内部配置了加热器(1)71;在定影辊72的内部配置了加热器(2)73。进一步,在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上配置了热敏器(1)74;在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上配置了热敏器(2)75。
下面,说明有关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图上没有表示的电缆(cable)或者无线电被连接在PC等的主机(host apparatus)上,当从主机接收到打印指令时,让跳动辊1旋转来把一张记录媒介物3从供纸盒2输送到供纸辊4。途中的供纸传感器5是用来检测跳动辊1是否正常地进行了供纸。作为图像形成部的 鼓筒部件8、9、10、11以及输送带6,与供纸的开始几乎同时,开始旋转各类辊子,这时,对组装在鼓筒部件内的图上没有表示的带电辊(charging roller),加供约-1000V的电压,使得在鼓筒部件内与带电辊相接触的感光体鼓的表面带电。用于打印的色粉被从色粉卡盒12、13、14、15供给鼓筒部件,被供给的色粉在鼓筒部件内部被摩擦带电。另外,伴随着感光体鼓的旋转开始输送带6旋转,并用同样的速度开始移动。记录媒介物3由供纸辊4被进一步输送,并使得写入传感器24处于开(ON)状态上。
在这里,从检测出记录媒介物3的前端并经过一定时间后,LED头部30、31、32、33开始曝光,并把静电潜影形成在组装在鼓筒部件8、9、10、11中的感光体上。根据被形成的静电潜影,色粉像被形成在感光体上。在媒介物到达该色粉像与输送带6之间的时刻,对转印辊25、26、27、28加供+2000V的电压,以吸引色粉到媒介物的一侧,来进行色粉像的向着媒介物的转印。沿着媒介物的移动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按顺序进行同样的曝光及转印。当向着媒介物的转印结束时,媒介物被加热加压在定影辊72和加压辊70之间,色粉被定影在媒介物上。在进行包括定影的动作时,温度检测部62持续进行监视,使得定影辊72的温度不会过度上升或者下降。定影后,媒介物的前端在使得用于定影器后面的卡纸监视及定影后的媒介物长度检测的传感器16处在开(ON)状态后,向堆积架17排出。这时,在处于定影辊72的最大用纸宽度上的外侧的非过纸区域77中,因为热量不被吸收,当定影辊继续打印时, 定影辊72的温度就会上升,有可能因为热而产生破损。为了防止这些产生,必须减少供给定影辊72的热量,但是如果像以前那样到定影辊72充分冷却为止停止打印动作的话,效率(thruput)就会极度下降。在本实施例中,鉴于这些,打印途中,在对定影辊72进行减少一定时间的热量供给的处理中,插入清扫顺序的控制,并进行间断打印。这样即使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温度上升,也不会因为冷却处理而使得装置长时间地停止。
下面,用时间图表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为了说明以前的温度控制和本发明的温度控制的不同点,先来说明一个以前温度控制的比较例,接着说明有关实施方式一的温度控制。
图4是比较例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从图的上方开始按顺序分别表示:过纸状态的排出传感器信号、定影辊温度、加热器通电状态、定影部电机驱动状态,在最下段表示的是对各项目都通用的时刻t。
该图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进行由50页(50张)构成的打印作业(job)的打印处理的场合。在时刻t0加热器通电处于开(ON)状态,当在时刻t1定影辊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例如180℃)时打印开始。在稍迟一些,在时刻t2开始排出记录媒介物。例如假设在第44张的打印中,由热敏器(2)75(图3)检测出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超过了上限温度Tlimit(例如240℃)(在这之间过纸区域76(图3)的温度被维持在Ts),在这个场 合,在停止第44张后的打印处理及记录媒介物的供给、和在排出第44张后(时刻t3),停止输送记录媒介物,定影部电机驱动以及加热器通电被处于关(OFF)状态,在定影辊72(图3)到达充分低的温度T0(例如50℃)的时刻t4为止,继续这样的关(OFF)状态。
在这个场合,Tlimit与T0的差约有190℃,根据这个温度之差,到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下降的时刻t4为止,需要很长的时间。具体的是,假设定影辊72(图3)的温度下降率为20℃/分,那么就需要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在达到了温度T0后,再一次使加热器通电处于开状态(ON),到定影辊72到达设定温度Ts的时刻t5为止,必须继续这样的打印停止状态。T0与Ts的差值,例如有130℃,因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样,在比较例中,从打印动作停止到再开始打印为止的等待时间就很长。其结果,使操作者担心有故障(troubles)发生,因而产生不安全感。
图5是实施方式一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从图的上方开始按顺序分别表示:过纸状态的排出传感器信号、定影辊温度、加热器通电状态、定影部电机驱动状态,在最下段表示的是对各项目都通用的时刻t。
该图是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进行由50页(50张)构成的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的场合。在时刻t0加热器通电处于开(ON)状态,当在时刻t1定影辊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例如180℃)时打印开始。在稍迟一些, 在时刻t2开始排出记录媒介物。例如假设在第32张的打印中,由热敏器(2)75(图3)检测出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超过了基准温度T1(例如230℃)(在这之间过纸区域76(图3)的温度被维持在Ts),在这个场合,在停止了第32张以后的打印处理及记录媒介物的供给、和进行了第32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后,清扫顺序实施部46起动并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时刻t3~t6)。
在这里,作为清扫顺序,它是一个在一度停止了记录媒介物的输送动作,包括定影辊72的驱动(时刻t3~t4:约1秒)后,通过再驱动定影辊72,除去粘附在为检测定影辊72的温度的热敏器(1)74以及热敏器(2)75上的色粉或纸粉等的异物,并保持温度检测处于顺利进行状态的清扫处理。在该清扫顺序中,向加热器的通电被停止了一段预定时间(时刻t3~t5)。在这段时间(时刻t3~t5)中,因为定影辊72及加压辊70在不被加热的状态下旋转运动,所以通过对流放热能够取得使定影辊72的温度降低的效果。在清扫顺序的后半部中(时刻t5),为了准备第32张以后的打印处理,向加热器的通电被打开(ON)。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这一时刻t6,(在这里假定:在清扫顺序结束的同时,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也比基准温度T1高。这里,在时刻t6,打印控制部45读出与基准温度T1相应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43中的打印张数的设定值N1,并进行N1张(在这里作为例子为6张) 的打印处理。在N1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结束的时候(时刻t7),因为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处于比基准温度T1高的状态,清扫顺序实施部46就再一次起动以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时刻t7~t10)。
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时刻t10,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还是比基准温度T1高。在这里,在时刻t10,打印控制部45再一次进行N1张的打印处理。通过反复这样的动作来进行50张的打印。上述的清扫顺序的处理时间是5秒左右,这个时间与比较例中的打印停止时间相比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因此,在图中虽然进行了3次的清扫顺序,但打印完所希望的50张所需的全部(total)时间也比比较例短。另外,在图中,没有显示这样的场合,即:在实施清扫顺序后,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在基准温度T1以下,但是通过基准温度T1的设定或打印张数N1的设定,因为实施清扫顺序,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也可能在基准温度T1以下。当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在基准温度T1以下时,就切换到通常的连续打印。
根据上述的温度控制,在实施方式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处理是如下进行的。
图6是在实施方式一中的定影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1-1:
当从图上没有显示的上位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打印控制部45(图2)为了加热定影辊72(图3)及加压辊70(图 3),通过通电切换部64(图2)使SW(开关)(1)65及SW(开关)(2)66处于开(ON)状态。
步骤S1-2:
同时,打印控制部45(图2)为了使定影辊72(图3)的温度均匀化,通过电机驱动部61(图2),使定影部电机67(图2)的旋转驱动开始。
步骤S1-3:
温度检测部62(图2),为了进行定影辊72(图3)的温度控制,开始热敏器(1)74(图2)以及热敏器(2)75(图2)的监视。
步骤S1-4:
温度比较部44(图2)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影辊72的检出温度Tx是否达到设定温度Ts。到检出温度Tx达到设定温度Ts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1-4;当检出温度Tx达到设定温度Ts时,进入到步骤S1-5。
步骤S1-5:
打印控制部45(图2)开始一个连续打印。
步骤S1-6:
打印控制部45(图2)通过机构控制部21(图1),判断由上位装置指定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是否结束。在结束的场合,进入到步骤S1-11;在没有结束的场合,进入到步骤S1-7。
步骤S1-7:
温度比较部44(图2)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 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Tx是否超过基准温度T1。到检出温度Tx超过基准温度T1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1-5到步骤S1-7;当检出温度Tx超过基准温度T1(图5)时,进入到步骤S1-8。
步骤S1-8:
当检出温度Tx超过基准温度T1(图5)时,在实施了图像形成途中的记录媒介物的打印处理以及排出后,清扫顺序实施部46(图2)起动,以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
步骤S1-9:
当清扫顺序结束时,温度比较部44(图2)再一次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Tx是否超过基准温度T1。当检出温度Tx超过基准温度T1时,进入到步骤S1-10;当检出温度Tx没有超过基准温度T1时,就返回到步骤S1-5。
步骤S1-10:
打印控制部45(图2),在进行了被预先设定的N1张的间断打印后,返回到步骤S1-6。另外,在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不满N1张的场合,就只进行该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然后返回到步骤S1-6。
步骤S1-11:
由于由上位装置指定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已经结束,所以温度检测部62(图2)结束对热敏器(1)74(图2)以及热敏器(2)75(图2)的监视。
步骤S1-12:
打印控制部45(图2)通过通电切换部64(图2),停止向加热器(1)71(图2)、加热器(2)73(图2)进行通电。
步骤S1-13:
打印控制部45(图2),通过电机驱动部61(图2),停止定影部电机的旋转并结束流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T1时,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供给定影辊72(图3)的热量,即:停止向定影辊73(图3)通电,就能够得到温度降低的效果。进一步,在该一定时间中,由于插入清扫顺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效果。即:在清扫顺序中,加热器通电处于关(OFF)状态。另外,虽然定影部电机(大约1秒间)被一时停止,但马上又被驱动。因此,由于加压辊70(图3)及定影辊72(图3)的旋转动作使得对流放热增加,定影辊的温度降低变得很快。进一步,清扫顺序的处理时间是5秒左右,该时间与在比较例中的打印停止时间相比较,因为是非常短的时间,所以总计的打印处理时间也比比较例短。另外,在定影辊温度达到基准温度T1的时刻进行清扫顺序,并且切换成间断打印,定影辊温度难以达到上限温度Tlimit,因而能够抑制定影辊发生劣质化及损伤。
实施方式二:
在实施方式一中,因为在一个阶段里设定基准温度T1,即使是根据基准温度T1的设定或者打印张数N1的设定,并实施清扫顺序并进行间断打印的场合,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 的检出温度也有可能慢慢地增加而达到上限温度Tlimit。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应于这样的场合,在复数个阶段设定基准温度,进一步,对应于各个的基准温度,设定并更换复数个的打印张数。
图7是实施方式二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的框图。
如图所示,实施方式二的定影温度控制系统具有:电源23、CPU41、ROM42、存储器43、温度比较部81、打印控制部82、清扫顺序实施部46、接口部47、电机驱动部61、温度检测部62、通电切换部64、SW(1)65、SW(2)66、定影部电机67、加热器(1)71、加热器(2)73、热敏器1)74、热敏器(2)75。以下详细说明与实施方式一不相同的部分,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部分,给于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温度比较部81,是一个把温度检测部62通过热敏器(1)74或者热敏器(2)75而得到的检出温度和被预存在存储器43中的第1基准温度、及第2基准温度相比较,并判断这些温度的高低的部分。
打印控制部82是一个基于温度比较部81的比较结果,当上述检出温度超过第1基准温度或者第2基准温度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通电切换部64停止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的部分。进一步,打印控制部82也是一个在一定时间内停止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后,再开始向加热器(1)71、加热器(2)73通电,并实施被预存在存储器43中的预定张数的打印·定影处理的部分。
下面,用时间图表来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
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从图的上方开始按顺序分别表示:过纸状态的排出传感器信号、定影辊温度、加热器通电状态、定影部电机驱动状态,在最下段表示的是对各项目都通用的时刻t。
该图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控制,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进行由50页(50张)构成的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的场合。在时刻t0加热器通电处于开(ON)状态、当在时刻t1定影辊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例如180℃)时打印开始。在稍迟一些,在时刻t2开始排出记录媒介物。例如假定在第32张的打印中,由热敏器(2)75(图3)检测出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超过了第1基准温度T1(例如230℃)(在这之间过纸区域76(图3)的温度被维持在Ts),在这个场合,在停止了第32张以后的打印处理及记录媒介物的供给、和进行了第32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后,清扫顺序实行部46(图7)起动,并进行一定时间的进行清扫顺序(时刻t3~t6)。在该清扫顺序中,向加热器的通电被停止了一段预定时间(时刻t3~t5)。在这段时间(时刻t3~t5)中,因为定影辊72及加压辊70在不被加热的状态下旋转运动,所以通过对流放热能够降低定影辊72的温度。
在清扫顺序的后半部中(时刻t5),为了准备第32张以后的打印处理,向加热器的通电被打开(ON)。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这一时刻t6,(在这里假定:在清扫顺序结束的 同时,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也比第1基准温度T1高。这里,在时刻t6,打印控制部82读出与第1基准温度T1相应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43中的打印张数的设定值N1,并进行N1张(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为6张)的打印处理。在N1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结束的时候(时刻t7),因为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处于比第1基准温度T1高的状态,清扫顺序实行部46(图7)就再一次起动,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时刻t7~时刻t10)。
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时刻t10,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还是比第1基准温度T1高。
在这里,在时刻t10,打印控制部82再一次进行N1张的打印处理。再一次在N1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结束的时候(时刻t11),由于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处于比第1基准温度T1高的状态,清扫顺序实行部46(图7)就再一次起动,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时刻t11~时刻t14)。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时刻t14,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还是比第2基准温度T2高。这里,在时刻t14,打印控制部82读出与第2基准温度T2相应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43中的打印张数的设定值N2,并进行N2张(在这里,作为一个例子为1张)的打印处理。在N2张的打印处理及排出结束的时候(时刻t15),因为定影辊72的非过 纸区域77的温度处于比第1基准温度T1高的状态,清扫顺序实行部46(图7)就再一次起动,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时刻t15~时刻t18)。在图中,即使在清扫顺序结束并且定影辊72的过纸区域76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的时刻t18,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还是比第2基准温度T2低。
这里,在时刻t18,打印控制部82再一次进行N1张的打印处理。通过反复这样的动作来进行50张的打印。上述的清扫顺序的处理时间是5秒左右,这个时间与比较例中的打印停止时间相比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因此,在图中虽然进行了4次的清扫顺序,但打印完所希望的50张所需的全部时间也比比较例短。另外,在图中,没有显示这样的场合,即:在实施清扫顺序后,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在第1基准温度T1以下,但是通过第1基准温度T1、第2基准温度T2的设定或打印张数N1、打印张数N2的设定,因为实施清扫顺序,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也可能在第1基准温度T1以下。当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在第1基准温度T1以下时,就切换到通常的连续打印。
根据上述的温度控制,在实施方式二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处理是如下进行的。
图9是在实施方式二中的定影处理的流程图。
步骤S2-1:
当从图上没有显示的上位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打印控制部82(图7)为了加热定影辊72及加压辊70(图3),通 过通电切换部64(图7)使SW(开关)(1)65(图7)及SW(开关)(2)66(图7)处于开(ON)状态。
步骤S2-2:
同时,打印控制部82(图7)为了使定影辊72(图7)的温度均匀化,同过电机驱动部61(图7),使定影部电机67(图7)的旋转驱动开始。
步骤S2-3:
温度检测部62(图7),为了进行定影辊72(图3)的温度控制,开始热敏器(1)74(图7)以及热敏器(2)75(图7)的监视。
步骤S2-4:
温度比较部81(图7)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影辊72的检出温度Tx是否达到设定温度Ts。到检出温度Tx达到设定温度Ts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4;当检出温度Tx达到设定温度Ts时,进入到步骤S2-5。
步骤S2-5:
打印控制部82(图7)开始一个连续打印。
步骤S2-6:
打印控制部82(图7),通过机构控制部21(图1),判断由上位装置指定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是否结束。在结束的场合,进入到步骤S2-13;在没有结束的场合,进入到步骤S2-7。
步骤S2-7:
温度比较部81(图7)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 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Tx是否超过第1基准温度T1。到检出温度Tx超过第1基准温度T1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5到步骤S2-7;当检出温度Tx超过第1基准温度T1(图8)时,进入到步骤S2-8。
步骤S2-8:
当检出温度Tx超过第1基准温度T1(图8)时,在实施了图像形成途中的记录媒介物的打印处理以及排出后,清扫顺序实施部46(图7)起动,以进行一定时间的清扫顺序。
步骤S2-9:
当清扫顺序结束时,温度比较部81(图7)再一次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Tx是否超过第1基准温度T1。当检出温度Tx超过第1基准温度T1时,进入到步骤S2-10;当检出温度Tx没有超过第1基准温度T1时,就返回到步骤S2-5。
步骤S2-10:
温度比较部81(图7)判断由温度检测部62检测出的定影辊72的非过纸区域77的检出温度Tx是否超过第2基准温度T2。当检出温度Tx超过第2基准温度T2时,进入到步骤S2-11;当检出温度Tx没有超过第2基准温度T2时,进入到步骤S2-12。
步骤S2-11:
打印控制部82(图7)在进行了预先设定的N2张的间断打印后,返回到步骤S2-6。另外,在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不满N2张的场合,就只进行该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 然后返回到步骤S2-6。
步骤S2-12:
打印控制部82(图7)在进行了预先设定的N1张的间断打印后,返回到步骤S2-6。另外,在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不满N1张的场合,就只进行该残留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然后返回到步骤S2-6。
步骤S2-13:
由于由上位装置指定的打印张数(页数)的打印已经结束,所以温度检测部62(图2)结束热敏器(1)74(图7)以及热敏器(2)75(图7)的监视。
步骤S2-14:
打印控制部82(图7)通过通电切换部64(图7),停止向加热器(1)71(图7)、加热器(2)73(图7)进行通电。
步骤S2-15:
打印控制部82(图7),同过电机驱动部61(图7),停止定影部电机67(图7)的旋转并结束流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第1基准温度和第2基准温度的2个阶段设定基准温度,并且对应于各自的基准温度切换打印张数N1、N2(N1>N2),所以就更加容易抑制温度上升,能够得到比实施方式一更加好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中,虽然说明了当非过纸区域的温度超过预定的基准温度时就插入清扫顺序,来降低供给定影辊的热量。但是,这只是降低供给定影辊的热量的一个 例子,不仅仅局限在该例子上。即:当非过纸区域的温度超过预定的基准温度时,通过在降低定影辊的设定温度的同时,使得记录媒介物的输送速度减小到预定的速度,也可以降低供给定影辊的热量。以下说明该例子。
图10是实施方式一、二的变形例的温度控制的时间图表。
从图的上方开始按顺序分别表示:过纸状态的排出传感器信号、定影辊温度、加热器通电状态、定影部电机驱动状态,在最下段表示的是对各项目都通用的时刻t。
该图基于实施方式一、二的变形例的温度控制,作为一个例子表示了进行由50页(50张)构成的打印作业的打印处理的场合。在时刻t0加热器通电处于开(ON)状态,当在时刻t1定影辊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s(例如180℃)时打印开始。在稍迟一些,在时刻t2开始排出记录媒介物。例如假定在第32张的打印中,由热敏器(2)75(图3)检测出定影辊72(图3)的非过纸区域77(图3)的温度超过了基准温度T1(例如230℃)(在这之间过纸区域76(图3)的温度被维持在Ts1),在这个场合,在停止第32张后的打印处理及记录媒介物的供给、和在排出第32张后(时刻t3),打印控制部45(或82)就降低记录媒介物的输送速度,例如从24ppm到20ppm。然后,在降低输送速度的设定值的同时,打印控制部45(或82)把定影辊的设定温度从Ts1降到Ts2(例如170℃)。这里,如图所示,通过在预定的周期切换向加热器通电的开关ON/OFF,能够使得定影辊的设定温度容易变化。在记录媒介物的输送速度及定影辊的设定温度Ts2 达到稳定的时候(时刻t4),进行第33张以后的打印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也可以降低供给定影辊的热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以上的说明,虽然说明的是把本发明应用在打印机的场合,但是,本发明也不仅仅只局限在这些例子,即:也可以应用在有加热定影器的传真机、复印机等的装置上。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个提供记录媒介物的供给部;
一个通过热源被加热,通过驱动部被驱动并且在所述记录媒介物上定影显像剂的定影构件;
一个与所述定影构件对向配置,并且压接在所述定影构件上的加压构件;
一个检测在所述定影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非过纸区域中的温度的温度检测元件;
一个把由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出的检出温度值与被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值相比较的温度比较部;
一个当在所述温度比较部判断出所述检出温度值在所述基准温度值以上时,在一定时间内控制所述热源减少向所述定影构件供给热量的打印控制部;
其中,在所述一定时间的第一部分开始时,所述打印控制部,控制所述供给部停止提供所述记录媒介物、控制所述驱动部停止对所述定影构件的驱动,从而开始清扫处理,同时,控制所述热源停止对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的热量供应;
在所述一定时间的第二部分,所述打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恢复对所述定影构件的驱动,控制所述热源继续停止对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的热量供应;
在所述一定时间的第三部分,所述打印控制部控制所述热源恢复对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的热量供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所述一定时间结束并且所述温度比较部判断出所述检出温度值再次在所述基准温度值以上时,所述打印控制部,使对应于所述基准温度值被预先设定的所定张数的打印媒介物被定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基准温度值,在复数个阶段被设定成,当所述基准温度越高,所述所定张数被设定为越少。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清扫处理,包含停止向所述热源通电的处理。
CN200710085832.8A 2006-03-15 2007-02-2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8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1323/2006 2006-03-15
JP2006071323A JP4781860B2 (ja) 2006-03-15 2006-03-15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474A CN101038474A (zh) 2007-09-19
CN101038474B true CN101038474B (zh) 2011-07-20

Family

ID=38319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58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8474B (zh) 2006-03-15 2007-02-2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92449B2 (zh)
EP (1) EP1835361B1 (zh)
JP (1) JP4781860B2 (zh)
CN (1) CN101038474B (zh)
DE (1) DE602007001904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1591A (ja) *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6306A (ja) * 2010-06-25 2012-01-12 Canon Inc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43570B2 (ja) * 2011-08-10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01641B (zh) * 2011-10-10 2014-10-01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头加热时间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2501644A (zh) * 2011-10-26 2012-06-20 苏州工业园区鑫海胜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机变速温度控制方法
JP2014199411A (ja) * 2013-03-15 2014-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定着温度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240181B (zh) * 2016-08-03 2018-03-16 杭州图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图文印刷设备的输出计数装置
CN110471264A (zh) * 2018-05-09 2019-11-19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404A (zh) * 2003-03-31 2004-10-06 ������������ʽ����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1679A (ja) 1984-10-11 1986-05-09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における加熱ロ−ルの表面温度検知装置
US5300996A (en) * 1991-06-07 1994-04-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apparatus
JPH0580665A (ja) * 1991-09-24 1993-04-0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H0580605A (ja) 1991-09-24 1993-04-02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DE69332233T2 (de) 1992-03-31 2003-04-17 Canon Kk Bildheizgerät mit Steuerung der Betätigung mehrerer Heizelemente
JPH06348173A (ja) * 1993-06-07 1994-12-22 Canon Inc レーザビームプリンタ
US6006051A (en) * 1995-10-19 1999-12-21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ed therein with controlled timing of a power supply
JP2000356924A (ja) * 1999-06-16 2000-12-26 Copyer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2758A (ja) * 2000-08-22 2002-02-28 Canon Inc 加熱装置及びこの加熱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720725B2 (ja) 2001-04-17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956A (ja) * 2001-09-27 2003-04-11 Brother Ind Ltd 熱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02152A (ja) * 2003-03-31 2004-10-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758A (ja) * 2003-11-21 2005-06-16 Sharp Corp 定着/乾燥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749B2 (ja) * 2004-03-05 2009-0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7340192B2 (en) * 2005-03-16 2008-03-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47390A (ja) * 2005-08-09 2007-02-22 Sharp Corp 定着装置
JP2007213006A (ja) * 2006-01-13 2007-08-23 Toshiba Corp 定着器及び定着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404A (zh) * 2003-03-31 2004-10-06 ������������ʽ����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81860B2 (ja) 2011-09-28
DE602007001904D1 (de) 2009-09-24
EP1835361A2 (en) 2007-09-19
EP1835361A3 (en) 2007-09-26
US7792449B2 (en) 2010-09-07
JP2007248764A (ja) 2007-09-27
EP1835361B1 (en) 2009-08-12
US20070217806A1 (en) 2007-09-20
CN101038474A (zh)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47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17442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an appropriate image even on a special recording medium
EP0362791B1 (e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175699B1 (en) Image fixing device with heater control
CN1015668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68119C (zh) 定影装置
JP47948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59680B (zh)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装置以及定影方法
US2005016352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326098A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方法
US6324361B1 (en) Cooling unit and method of cooling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4191659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KR940007965B1 (ko) 화상기록장치 및 그의 작동방법
US66582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performing a fixing process
JP421976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997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14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39074B2 (ja) 定着温度制御方法
JP43817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92662A (ja)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2002055563A (ja) 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装置
JP2022021514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652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2426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549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