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3220A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3220A
CN1533220A CNA2004100326500A CN200410032650A CN1533220A CN 1533220 A CN1533220 A CN 1533220A CN A2004100326500 A CNA2004100326500 A CN A2004100326500A CN 200410032650 A CN200410032650 A CN 200410032650A CN 1533220 A CN1533220 A CN 1533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urated
formula
representative
carbon atom
repl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26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3220B (zh
Inventor
Д
市村真理
����һ
石桥义
田村真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3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33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220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49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58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other hetero atom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49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58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other hetero atom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59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cyano groups and singly-bou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further bound to other hetero atom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the carbon skeleton being further substituted by singly-bound oxy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38Phosphonic acids RP(=O)(OH)2; Thiophosphonic acids, i.e. RP(=X)(XH)2 (X = S, Se)
    • C07F9/40Esters thereof
    • C07F9/4003Esters thereof the acid moiety containing a substituent or a structure which is considered as characteristic
    • C07F9/4056Esters of arylalkanephospho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28Phosphorus compounds with one or more P—C bonds
    • C07F9/54Quaternary phosphonium compounds
    • C07F9/5456Arylalkanephosph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2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 H10K85/324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IIA element, e.g. Tris (8-hydroxyquinoline) gallium [Gaq3] comprising aluminium, e.g. Alq3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具有光发射区域并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层至少部分含有下式[I]、[II]和[III]所代表的至少一种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其中,R1、R2、R11、R12、R23和R24分别是苯基或萘基,R3、R4、R13、R14、R25和R26分别是诸如氰基的吸电子基团,且R5、R15和R27分别是诸如烷基的取代基。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 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尤其是包含用作电子输送材料,空穴输送材料或发光材料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这些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选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器件)作为能产生自然光、具有高响应速度且没有视角依赖性的平面显示器正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人们对作为其成分的有机材料产生了越来越高的兴趣。然而,在这些有机材料中特别是只有少量有机材料能形成稳定的红光发射层。因此为得到全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就必需寻找这种材料。
氨基苯乙烯基化合物用作电子照相的光敏材料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特开平5-105645,2001-051433,2002-131943,2002-116560,2002-099103,2002-072511,2002-040677,2002-040676,2002-031901,2001-337469,2001-337649和2000-214610。然而,由于这些化合物在其分子中不含有吸电子基团,因此不能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红光发射材料。
作为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某些化合物已公开在特开平3-200889,平5-194943和2002-226722中。其它在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使用的示例性材料已公开在特开平6-207170中。然而这些材料不能用于红光的发射。在特开平5-320632,平6-100857,平9-268284,平11-040359,平11-102784,和平10-245549中推荐了另外一些含有与一个或多个三苯基氨基相结合的一个或多个苯乙烯基的材料,然而这些材料也不能用于红光的发射。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作为红光发射材料使用的氨基苯乙烯基化合物,其在下列文献中公开:Inorganic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96 Berlin,p.101,1996;Journal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1999),43(3),315-320;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2001),22(2),228-230;和Journal of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1999),43(3),315-320;以及特开2000-230132,2002-022672,2001-2883772,2001-106657和2001-106658。而且,特开平11-329730,平11-329731,2000-012225,2000-012228,2000-012227,2000-012226,2001-305754和2000-136168中报道了上述化合物的应用实施例。如在特开2002-134276,2001-291591,2001-307884和2001-307885中所述,上述化合物的两种或更多种可以有利的结合使用。
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其中许多化合物相对于其分子长轴具有结构对称性。虽然这种对称结构是为在最优波长时得到最大发射或在多数情况下通过真空蒸发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改进蒸发,但是不对称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有效的,这公开在特开2002-226722,2001-288377,2001-110570(具体是第4页右栏第40行至第5页右栏倒数第4行;第7页右栏第30行至第8页左栏第17行;图1至图8),2001-110571和2000-173773中。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2-208488中公开了此种不对称结构也可有效地作为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另外,如在Science(1998),281(11),1653;WO2001-096409;NATO Science Series,3;High Technology(2000),79(Multiphotonand Light Driven Multielectron Processes in Organics),53-65;Journal ofChemical Physics(2000),113(10),3951-3959;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A(2001),105(51),11488-11495;Polymer Preprints(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ivision of Polymer Chemistty)(1998),39(2),1116;和Materials ResearchSociety Symposium Proceedings(1998),488(Electrical,Optical,and MagneticProperties of Organic Solid-State Materials IV),217-226中所公开的,将上述不对称结构用作多光子吸收剂也被认为是有希望的。
研制稳定的高亮度红光发射器件是很困难的。迄今为止报道的实例包括使用搀杂有4-二氰基亚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2-甲基-4H-吡喃(以下简称“DCM”)的三(8-羟基喹啉)铝(以下简称“Alq3”)的红光发射器件(Chem.Funct.Dyes,Proc.Int.Symp.,2nd,p.536,1993)。在Macromol.Synmpt.,125,49,1997中公开的含有4-二氰基亚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2-(叔-丁基)-4H-吡喃(以下简称“DCJTB”)的实例降低了DCM的高结晶度。然而,它们作为显示器材料,其可靠性如使用寿命并不令人满意。
在研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为确保器件的可靠性,发光材料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课题。在特开2001-110570中公开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具有极好的色纯度和高荧光量子收率,并且能形成稳定的无定形薄膜。尽管如此,当前仍非常需要得到具有高亮度,高稳定性和高色纯度的红光发射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使用具有改进的荧光波长且在高荧光量子收率下可产生红光发射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提供一种能在最优波长下产生稳定的且高亮度的红光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制造具有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提供更高亮度和可靠性的红光发射器件,上述发光层使用特定的苯乙烯基化合物,其与可有效地向该苯乙烯基化合物传输能量的材料相结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和置于该阳极与该阴极之间的有机层,其中至少部分有机层包括至少一种下述式[A]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并且也涉及上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A]
其中:
Ra和Rb可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芳基,
Rc、Rd、Re、Rg、Rh和Ri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c、Rd、Re、Rg、Rh和Ri之一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若有的话,其余的Rc、Rd、Re、Rg、Rh和Ri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f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在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所使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其具有式[A]所代表的具体结构,由于其特定结构,上述电致发光器件在红光发射方面尤其好,并且基于一种或多种如萘基上的一个或多个氰基的吸电子基团而具有电子输送能力,而且也基于氨基苯乙烯基而具有空穴输送能力,此外尤其是当含有取代基Rf(甲基,叔丁基等)时,其表现出有利于通过真空沉积等而成膜的无定形性质及其耐久性。因此,使用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能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在最优波长可产生高亮度及稳定的红光发射。
上述本发明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可有效地用作在相对短荧光波长下能产生良好色度的红光发射的有机发光材料。另外,由于其含有取代基Rf(甲基,叔丁基等),因而具有相对小的分子量,从而能够减少应用于真空蒸发时等的热负荷。而且,该化合物具有极好的电、热或化学稳定性并且其是无定形的,能够容易的形成玻璃态。因此能够允许真空沉积等。使用本发明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发射相对短波长的红光。因此,在制造国际公开号WO 01/39554中所公开的谐振器结构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可有利的得到色纯度改进的谐振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性局部横截面图。
图7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全色平面显示器的结构简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射谱。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压-亮度特征简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造的并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式[A]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可优选包括至少一种下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I]
其中:
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1)所代表的苯基:
式(1)
Figure A20041003265000252
其中R6、R7、R8、R9和R10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6-R10之一代表氢原子,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稠和成环,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如氟、氯或溴(术语“卤原子”在下文具有类似含义),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6-R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至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稠和成环,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烯丙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如环己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或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如环己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如苯氧基,萘氧基或蒽氧基。
式[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261
其中:
R11和R12可以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2)所代表的萘基:
式(2)
其中,R16、R17、R18、R19、R20、R21和R22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16-R2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16-R2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13和R14可相同或不同,R13和R1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1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烯丙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如环己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或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如环己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如苯氧基、萘氧基或蒽氧基。
式[III]
其中:
R23是下式(3)所代表的苯基:
式(3)
其中R28、R29、R30、R31和R32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28-R3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28-R3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可以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4代表下式(4)所代表的萘基:
式(4)
Figure A20041003265000273
Figure A20041003265000274
其中R33、R34、R35、R36、R37、R38和R39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33-R39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33-R39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5和R26可相同或不同,R25和R26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27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烯丙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如环己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如苯基、萘基或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或叔丁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如环己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如苯氧基、萘氧基或蒽氧基。
具有式[I],[II]或[III]所代表的特定结构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由于其特定结构,其在红光发射方面特别好,并且基于一种或多种如萘基上的一个或多个氰基的吸电子基团而具有电子输送能力,而且基于氨基苯乙烯基而具有空穴输送能力,此外甚至表现出有利于通过真空沉积等而成膜的无定形性质以及耐久性。因此,使用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能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在最优波长可产生高亮度及稳定的红光发射。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有机层优选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而且有机层中的至少电子输送层包括至少一种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有机层优选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而且有机层中的至少空穴输送层包括至少一种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有机层优选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而且有机层中的至少发光层包括至少一种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另外,可优选下式(5)、(6)、(7)、(8)、(9)、(10)、(11)、(12)、(13)、(14)、(15)、(16)或(17)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5)
Figure A20041003265000291
其中,R40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41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6)
Figure A20041003265000292
其中,R42和R43可相同或不同,R42和R43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2和R43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44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7)
其中,R45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46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8)
Figure A20041003265000294
其中,R47和R48可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49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9)
其中,R50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51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10)
Figure A20041003265000302
其中,R52和R53可相同或不同,R52和R53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2和R53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54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11)
Figure A20041003265000303
其中,R55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56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2)
Figure A20041003265000311
其中,R57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58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3)
Figure A20041003265000312
其中,R59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60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4)
Figure A20041003265000313
其中,R61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62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5)
其中,R63和R64可相同或不同,R63和R64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3和R64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65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6)
Figure A20041003265000321
其中,R66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67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7)
其中,R68和R69可相同或不同,R68和R69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8和R69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且R70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也提供了上述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可将上述本发明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有效地用作在相对短的荧光波长下能够产生良好色度的红光发射的有机发光材料。另外,由于该化合物含有取代基Rf(特别是R5、R15或R27),因此其具有相对小的分子量,从而能够减少应用于真空蒸发等情况下的热负荷。而且,该化合物具有极好的电、热或化学稳定性,并且其是无定形的,能够容易的形成玻璃态。因此,本发明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能够允许真空沉积等。使用本发明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能发射相对短波长的红光。因此,在制造WO 01/39554中公开的谐振器结构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可有利的得到色纯度改进的谐振光。尤其是当基团Rc、Rd、Re、Rg、Rh和Ri为如氰基的吸电子基团时可产生这些有利特征。然而这些基团可全部是氢原子,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是除红光之外诸如绿光的发射。
可优选上述式(5)-(17)中任一所代表的本发明化合物。
下式[I′]代表优选的化合物,优选的示例性化合物列于表1至表24中。
式[I′]
Figure A20041003265000331
其中,R77和R78将在下面的各表中具体说明,这些表列举了R77和R78的各种不同组合。
                              表1
                              表2
                              表3
                              表4
Figure A20041003265000371
                              表5
                              表6
Figure A20041003265000391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Figure A20041003265000451
                              表13
                              表14
Figure A20041003265000471
                              表15
Figure A20041003265000481
                              表16
                              表17
Figure A20041003265000501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表22
Figure A20041003265000551
                              表23
Figure A20041003265000561
                              表24
Figure A20041003265000571
除了本发明化合物之外,用于形成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的实例包括空穴输送材料(例如,芳胺等),电子输送材料(例如,Alq3、吡唑啉等),和通常用作红光发射搀杂剂的系列化合物(DCM和它的类似化合物、卟啉、酞菁、苝化合物、尼罗红、squalilium化合物等)。
作为高收率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也提供了用于制备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下式[B],特别是下式[IV]所代表的氨基苯甲醛与下式[C],特别是下式[V]所代表的膦酸酯以及下式[D],特别是下式[VI]所代表的鏻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缩合:
式[B]
其中,Ra和Rb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式[IV]
Figure A20041003265000581
其中,R71和R72分别代表相应于R1、R2、R11、R12、R23或R24的芳基。
式[C]
式[D]
Figure A20041003265000583
其中,Rj代表烃基,Rc、Rd、Re、Rf、Rg、Rh或Ri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X代表卤原子。
式[V]
式[VI]
Figure A20041003265000585
其中,R73代表烃基,优选具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烃基,R74和R75分别代表相应于R3、R4、R13、R14、R25或R26的基团,R76代表相应于R5、R15或R27的基团,X代表卤原子。
在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备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可通过魏悌息-霍纳尔反应(Wittig-Horner reaction)或魏悌息反应(Wittig reaction)进行缩合,在溶剂中用碱处理膦酸酯和/或鏻以形成负碳离子,然后使碳负离子与氨基苯甲醛,特别是4-(N,N-二芳基氨基)苯甲醛缩合。
例如,为得到下式(28)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28)
Figure A20041003265000591
其中,Ar1和Ar2各自与上面定义的R1、R2、R11、R12、R23或R24相同,R79与上面定义的R5、R15或R27相同。
将下式(29)所代表的4-(N,N-二芳基氨基)苯甲醛与下式(30)所代表的膦酸酯以及下式(31)所代表的鏻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缩合。
式(29)
式(30)
式(31)
其中,Ar1、Ar2、R79和X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现以流程图来表示上面的反应,例如,可通过下面的反应流程图1说明上述反应。
反应流程图1
Figure A20041003265000601
该反应首先在适当溶剂中用碱处理式(30)化合物和/或式(31)化合物以产生碳负离子。然后将这些碳负离子与式(29)的醛进行缩合,使反应完成。作为碱与溶剂结合的实例,本申请中提到了以下结合。
氢氧化钠/水、碳酸钠/水、碳酸钾/水、乙醇钠/乙醇或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钠/甲醇-乙醚混合溶剂或二甲基甲酰胺、三乙胺/乙醇或二甘醇二甲醚或氯仿或硝基甲烷、吡啶/二氯甲烷或硝基甲烷、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二甲基亚砜、叔丁醇钾/二甲基亚砜或四氢呋喃或苯或二甲基甲酰胺、苯基锂/乙醚或四氢呋喃、叔丁基锂/乙醚或四氢呋喃、氨基钠/氨、氢化钠/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和三乙基钠/乙醚或四氢呋喃。
由于该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下(-30℃-30℃)进行且是选择性的,目标产物可以容易的通过色谱法提纯,而且由于式(28)所代表的本发明化合物具有高结晶性,因而可通过重结晶进一步提高其纯度。虽然对重结晶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可按照如下方法方便地进行重结晶:首先将化合物溶解在丙酮中,然后向所得溶液中添加己烷或者首先通过加热将化合物溶解在甲苯中,浓缩该制备液,然后冷却所得浓缩液。该反应需在常压下进行3至24小时。
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得到式(5)-(17)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特别是表1-表24中列出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本发明也提供了适合作为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体的各种化合物。
具体来说,上述化合物包括式[C],特别是式[V]所代表的膦酸酯和式[D],特别是式[VI]所代表的鏻,它们可用作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合成中间体。
下式(18)或(19)具体地代表该合成中间体(下文称为“本发明的合成中间体1”)。
式(18)
式(19)
Figure A20041003265000612
其中,R73、R76和X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本发明的合成中间体1源自作为前体的合成中间体2,该合成中间体2将在下文中描述。
可通过使下述式[E],特别是式[VII]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与下述式[F],特别是式[VIII]所代表的三烷基亚磷酸酯或三苯膦(PPh3)反应以得到作为合成中间体的式[C],特别是式[V][例如,式(18)]所代表的膦酸酯或式[D],特别是式[VI][例如,式(19)]所代表的鏻。该反应可在常压,120℃至160℃的无溶剂条件下或在沸点为120℃或更高的诸如二甲苯的溶剂条件下,或在过量的三烷基亚磷酸酯条件下进行30分钟至24小时。
式[E]
Figure A20041003265000613
式[F]
                              P(ORi)3
其中,Rc、Rd、Re、Rf、Rg、Rh、Ri和X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Rj代表烃基。
式[V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621
其中,R74和R75可相同或不同,R74和R75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4和R75中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6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尤其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X代表卤原子。
式[VIII]
                          P(OR73)3
其中,R73代表烃基,尤其是具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
本发明也提供了式[E],特别是式[VII]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下文称为“本发明的合成中间体2”)作为合成中间体1的合成中间体。
可通过使下式[G],特别是式[IX]所代表的萘化合物与下式[H]所代表的N-卤代琥珀酰亚胺在光照下反应以得到本发明的合成中间体2。例如,它们可通过使用诸如高压汞灯、低压汞灯、氙灯、卤灯、日光或荧光灯的光源,在常压、20-120℃及诸如四氯化碳、氯仿、苯或氯苯的溶剂条件下反应30至48小时。
式[G]
Figure A20041003265000622
其中,Rc、Rd、Re、Rf、Rg、Rh和Ri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式[IX]
其中,R74和R75可相同或不同,R74和R75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4和R75中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6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尤其是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式[H]
Figure A20041003265000631
其中,X代表卤原子。
例如下面的反应流程图2表示了得到上述的各合成中间体1和2的反应:
图1-图6分别表示本发明不同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图1表示底部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A,其中发射光线20透过阳极2传输,且通过阴极3反射获得的光也作为发射光20。图2表示表面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B,其中通过阳极2反射获得的光也作为透过薄的阴极3的发射光20,且可从保护层4的侧面观察到发射光20。
在每张附图中,数字1表示用于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底,可以使用玻璃、塑料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材料。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另一显示器件结合使用时,上述器件可共用一个基底。在图1中,阳极2是透明电极,可使用ITO(铟锡氧化物)、SnO2等。
在每个图1和图2中,有机发光层5包含作为发光材料的上述本发明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对于用于获得发射光20的发光层5的多层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公知的结构。正如下文将要描述的,形成空穴输送层或电子输送层的材料的结构具有发光性能,例如,可以使用具有相互以薄膜叠加的这些输送层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并不禁止空穴输送层和/或电子输送层使用如下结构:通过相互叠加的多种材料的薄膜形成的结构,或者通过混合多种材料获得的组合物薄膜形成的结构,用以在本发明目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改进其电子输送性能。为了改进发光性能,还可使用至少一种荧光材料以得到在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之间具有荧光材料的薄膜的结构,或得到在空穴输送层和/或电子输送层中混合有荧光材料的结构。在这些情况下,用于控制空穴或电子输送的薄膜也可以包含在多层结构中。
由于式[A],特别是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同时具有电子输送能力和空穴输送能力,因此该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中可与电子输送材料一起用作混合发光层或与空穴输送材料一起用作混合发光层。另外,含有该化合物的混合层可被用作具有如下结构的发光材料,即该结构中的混合层介于电子输送层和空穴输送层之间。
图1和图2分别图示了阴极3。其作为电极材料,可以使用诸如锂,镁或钙的活性金属与诸如金属银,铝或铟的合金或叠层结构。在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可通过调整它的阴极厚度来得到与其使用目的相匹配的光反射能力。在图1或图2中,保护膜4具有密封性,可通过形成这种结构即覆盖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方式来提高其效果。可使用任何适合的材料以维持其气密性。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其有机层可为具有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的有机多层结构(单异质结构),并且作为形成空穴输送层或电子输送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含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混合层。或者,有机层可以是具有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的有机多层结构(双异质结构),并且作为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含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混合层。
具有上述有机多层结构,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分别在下文中描述。图3示例了单异质结构的底部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其具有在透光基底1上由相互叠加的透光阳极2、有机层5a和阴极3所构成的多层结构。有机层5a由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组成。上述多层结构由保护层4密封。
在如图3所示省略发光层的层结构情况下,预定波长的发射光20是从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之间的界面产生的。可从基底1的侧面观察到发射光。
另一方面,图4图示了双异质结构的底部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其具有在透光基底1上由相互叠加的透光阳极2、有机层5b和阴极3所构成的多层结构。有机层5b由空穴输送层10、发光层11和电子输送层12组成。上述多层结构由保护层4密封。
当在图4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D的阳极2和阴极3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时,从阳极2注入的空穴和从阴极3注入的电子分别通过空穴输送层10和电子输送层12到达发光层11。结果,在发光层11上发生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从而形成单线态空穴电子对,由此产生预定波长的发射光。
在上述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D中,可使用诸如玻璃或塑料的透光材料作为所需的基底1。当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另一显示器件结合使用时,或者当图3或图4所示的多个多层结构以矩阵形式排列时,例如可以使用共同的基底。另外,器件C和D可分别采用发射型结构或反射型结构。
阳极2为透明电极,可使用ITO、SnO2等。可在阳极2和空穴输送层6(或空穴输送层10)之间放置由有机材料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制成的薄膜以改进电荷的注入效率。当保护层4是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性材料构成时,可在阳极2的侧壁上分别施加绝缘膜。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中,有机层5a由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组成。可将上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加入到这些输送层中的某一个或两个中,使它们转换为发光的空穴输送层6和/或发光的电子输送层7。另一方面,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中,有机层5b由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10、含有上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发光层11和电子输送层12构成。除了这种叠加结构之外,有机层5b可以采取多种其它叠加结构。例如,可将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之一或全部改变为发光的输送层。
另外,每一空穴输送层可由多种相互叠加在层中的空穴输送材料构成,以得到空穴输送能力改进的空穴输送层。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中,发光层可以是发光的电子输送层7,然而取决于电源8施加的电压,可从空穴输送层6或它的界面发光。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中,发光层除了层11之外也可以是电子输送层12或空穴输送层10。然而,为改进发光性能,需要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将使用至少一种荧光材料的发光层11置于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之间。或者,将有机层构造为如下结构,即将荧光材料掺合到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之一或全部。在每种结构中,其多层结构可包括一种有助于控制空穴或电子输送的薄膜(例如,空穴阻隔层,空穴电子对产生层等)以改进光发射效率。
作为用于各阴极3的材料,可以使用诸如锂、镁或钙的活性金属和诸如金属银、铝或铟的合金。或者,可以使用叠加结构的这些金属。通过选择所需阴极的厚度和材料,可以制造适于特定应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保护层4的作用是作为密封膜。通过该结构提供覆盖全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保护层,改进了电荷注入效率和光发射效率。对于保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气密性,可选自任何适合的材料用于保护层4,包括铝、金、铬等的单一金属和合金。
图5表示单异质结构的表面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其具有在基底1上相互叠加的阳极2、有机层5c和透明或半透明的阴极3构成的多层结构。有机层5c由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组成。该多层结构由保护层4密封。在该实施方案中,预定波长的发射光20是从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之间的界面产生,且可从阴极3或保护层4的侧面观察到发射光。
图6表示表面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其具有由在基底1上相互叠加的阳极2、有机层5d和透明或半透明的阴极3构成的多层结构。有机层5d由空穴注入层9、空穴输送层10、发光层11和电子输送层12组成。该多层结构由保护层4密封。与图4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似,在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11上也发生电子与空穴的再结合以形成空穴电子对,由此产生预定波长的发射光。
在每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和F中,可以使用所需的诸如银、金、铝、铬、铟等或它们的合金的光反射材料构成基底1。当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另一显示器件结合使用时,或者当图5或图6所示的多个多层结构以矩阵形式排列时,可以使用共同的基底。
另一方面,由于基底1上的阳极2为反射性电极,因此可以使用银、金、铝、铬、铟或它们的合金等。还可以是通过同样的叠加使用ITO等。考虑到成膜性和反射性,该阳极厚度优选确定为50nm或更大,但不超过200nm。当使用上述阳极时,基底1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的光反射材料,也可以使用诸如玻璃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如图6所示,空穴注入层9是由无机材料制成。可在阳极2和空穴输送层10(或空穴输送层6)之间放置有机材料或有机金属化合物,以改进电荷的注入效率。当保护层4是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构成时,可在阳极2的侧壁上分别施加绝缘膜用于绝缘分离。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中,有机层5c是由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6和电子输送层7构成的。可将含有上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该输送层之一或全部作为混合层,从而形成发光的空穴输送层6和/或电子输送层7。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中,有机层5d是由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10、混合上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形成的发光层11和电子输送层12构成的。除了这种多层结构之外,有机层5d可以采取多种多层结构。例如,可形成发光的空穴输送层和/或电子输送层。
为了改进每个空穴输送层的空穴输送能力,空穴输送层可由多种相互叠加在层中的空穴输送材料构成。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中,发光层可以是发光的电子输送层7,然而可从空穴输送层6或它的界面发光,这取决于电源8施加的电压。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中,发光层除了层11之外也可以是电子输送层12或空穴输送层10。然而,为改进其发光性能,优选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即将使用至少一种荧光材料的发光层11置于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之间。或者,将有机层构造为如下结构,即将荧光材料掺合到空穴输送层和/或电子输送层中。在每种结构中,其多层结构可包括一种有助于控制空穴或电子输送的薄膜(例如,空穴阻隔层,空穴电子对产生层等)以改进光发射效率。
作为用于阴极3的材料,可以使用诸如锂、镁或钙的活性金属和诸如金属银、铝或铟的合金。或者,可以使用叠加结构的这些金属。通过选择所需阴极的厚度和材料,可以制造适于特定应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然而,优选的阴极厚度是0.5-15nm,更优选约0.5-5nm。
保护层4是用作密封膜。通过该结构提供了覆盖全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保护层,从而改进了电荷注入效率和光发射效率。对于保持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气密性,可选自任何适合的材料用于保护层4,包括单一金属、合金、复合物等,例如铝、金、铬、氧化硅、氮化硅等。
在上述每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和F中,发光层处于阳极与阴极之间,且发射光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造成多重干涉。通过适当地选择阳极和阴极的光学性质,例如它们的反射率和透射比以及介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的厚度,就可以有利的使用多重干涉效果以控制由器件E、F发射的光波长。这样可改进发射光的色度。有关这种多重干涉效果的机理,可以参见J.Yamada等人,AM-LCD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OD-2,77-80,2002。
施加于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通常是直流电流,但也可使用脉冲电流或交流电流。对电流值和电压值都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们落入的范围未损害该器件。然而,考虑到能量消耗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优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尽可能小的电能下有效的发光。
图7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平面显示器的示例性结构。例如,在附图所示的全色显示器情况下,将可发射红(R)、绿(G)和蓝(B)原色的有机层5(5a,5b)置于阴极3和阳极2之间。阴极3和阳极2可以带状交叉排列。通过内置寄存器的亮度信号电路14与控制电路15,将信号电压选择性地施加到阴极3和阳极2上,从而在单矩阵系统或有源矩阵系统中由选择性阴极3和阳极2相交位置(像素)的有机层发光。
详述如下,图7表示8×3 RGB单矩阵实施方式,其中将由空穴输送层以及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中至少一层所构成的叠加层5置于阴极3和阳极2之间(参见图3、图4、图5或图6)。阴极和阳极如此排列以使它们呈条带图案且相互以矩阵状呈直角排列。通过内置移位寄存器的控制电路15和亮度信号电路14,将信号电压以时序施加,使其在它们的交叉位置发光。还可将该种结构的EL器件用作显像设备,更不用说用于字符、信号等的显示器。另外,条带图案的阴极3和阳极2可分别用于使红(R)、绿(G)和蓝(B)构造彩色或全色的全固态平面显示器。
实施例
下述是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式(20)-17的化合物作为发光的电子输送层及下述结构式的4,4′-双[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联苯二胺(α-NPD)作为空穴输送层来制备单异质结构的底部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结构式(20)-17
Figure A20041003265000691
α-NPD
Figure A20041003265000692
首先,将表面涂覆100nm厚度的ITO阳极的30mm×30mm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发系统中。接着在基底附近放置具有多个2.0mm×2.0mm单元孔隙的金属掩膜作为蒸发掩膜,并通过真空蒸发,在10-4pa或更低的真空下沉积140nm厚的α-NPD作为空穴输送层。另外,在空穴输送层上沉积55nm厚的上述结构式(20)-35的化合物作为发光的电子输送材料。上面各真空蒸发步骤的沉积速率设定为0.2nm/sec。
采用镁和银作为阴极材料。将它们通过真空蒸发以1nm/sec的沉积速率分别沉积50nm(镁膜)和150nm(银膜)以形成镁和银的叠加膜,这样就制备了图3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氮气氛下将正偏直流电压施加到上述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以评价其发光性能。发射的光具有红色。光谱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光谱在约610nm附近具有发射峰。图8表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在光谱法测定中,使用OTSUKA ELECTRONICS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有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分光镜作为检波器。另外也进行了电压-亮度测定。如图9所示,在8V下得到490cd/m2的亮度。
制造完之后,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氮气氛下放置1个月,但没有观察到器件的性能劣化(degradation)。另外,通过施加恒定电流使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初始亮度100cd/m2下持续发光以强制劣化。需要800小时亮度才降至一半。
[实施例2]
通过使用上述α-NPD作为空穴输送层和上述结构式(20)-17的化合物作为发光层来制备双异质结构的底部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首先,将表面涂覆100nm厚度ITO阳极的30mm×30mm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发系统中。接着在基底附近放置具有多个2.0mm×2.0mm单元孔隙的金属掩膜作为蒸发掩膜,并通过真空蒸发,在10-4pa或更低的真空下沉积140nm厚的α-NPD作为空穴输送层。另外,在空穴输送层上沉积40nm上述结构式(20)-35的化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将上述各真空蒸发步骤的沉积速率设定为0.2nm/sec。将下述结构式的三(8-羟基喹啉)铝(Alq3)进一步沉积在发光层上作为电子输送层。由Alq3构成的电子输送层沉积厚度为50nm。其沉积速率设定为0.2nm/sec。
采用镁和银作为阴极材料。将它们通过真空蒸发以1nm/sec的沉积速率分别沉积50nm(镁膜)和150nm(银膜)以形成镁和银的叠加膜,这样就制备了图4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lq3
在氮气氛下将正偏直流电压施加到上述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以评价其发光性能。发射的光具有红色。光谱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得到与实施例1相似的发射谱。在光谱法测定中,使用OTSUKA ELECTRONICS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有光电二极管阵列的分光镜作为检波器。除此之外,也进行了电压-亮度测定。如图9所示,在8V下得到1150cd/m2的高亮度。
制造完之后,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氮气氛下放置1个月,没有发现器件的性能劣化。另外,通过施加恒定电流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初始亮度100cd/m2下持续发光以使其强制劣化。需要1300小时亮度才降至一半。
[实施例3]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式(20)-17的化合物及上述结构式Alq3的混合层作为发光的电子输送层来制备表面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首先,将30mm×30mm的玻璃基底放入真空蒸发系统中。该玻璃基底的表面载有由100nm厚的银合金及在银合金上形成的10nm厚ITO膜组成的阳极。接着在基底附近放置具有多个2.0mm×2.0mm单元孔隙的金属掩膜作为蒸发掩膜。通过在10-4pa或更低的真空度下真空蒸发,沉积如20nm厚的下述结构式的2-TNATA作为空穴注入层,并在空穴注入层上进一步沉积如43nm厚的α-NPD作为空穴输送层。上述各真空蒸发步骤的沉积速率设定为0.1nm/sec。
2-TNANA
另外,在空穴输送层上以1∶1的蒸发速率比,将作为电子输送材料的上述结构式(20)-17的化合物与Alq3沉积形成混合层。由结构式(20)-17的化合物与Alq3构成的电子输送层(也用作发光层)的厚度设定为如30nm,且它们的沉积速率分别设定为0.2nm/sec。
可在上述电子输送层上进一步沉积如36nm厚的Alq3作为电子输送层。
采用镁和银的混合膜作为阴极材料。当控制镁与银的混合速率为5∶1时,可通过真空蒸发形成例如12nm厚的混合膜。结果就制备了图6所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氮气氛下将正偏直流电压施加到上述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以评价其发光性能。发射光具有红色。与实施例1的光谱法测定结果相似,得到在610nm附近具有发射峰的光谱。另外进行了电压-亮度测定。在8V的电压下得到1300cd/m2的亮度。
制造完之后,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氮气氛下放置1个月,没有发现器件的性能劣化。另外,通过施加恒定电流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初始亮度100cd/m2下持续发光以使其强制劣化。需要2050小时亮度才降至一半。
[实施例4]
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合成实施例
[结构式(20)-17]
Figure A20041003265000721
在氮气氛下,将魏悌息-霍纳尔试剂(30)(7.00g,20.3mmol)悬浮于冰浴上的甲醇(100ml)中。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甲醇钠(1.20g,22.2mmol),然后搅拌30分钟。接着分两份加入4-[N,N′-(4-甲基二苯基)]氨基苯甲醛(29)(5.60g,18.5mmol),这时将所得混合物的温度升高,例如由0℃升至室温,在该温度下将混合物搅拌6小时。
通过过滤收集得到的沉淀,然后通过四氢呋喃(THF)-甲苯-甲醇重结晶三次得到橙色粉末(3.05g)。通过1H-NMR和FAB-MS分析确认产物为目标化合物(分离率:30%)。其表征数据如下,且图10代表它的1H-NMR谱。
1H-NMR(400MHz,CDCl3)δ(ppm):2.77(s,3H),3.75(s,3H),6.88(d,2H),7.00-7.13(m,7H),7.27-7.53(m,6H),7.59(d,1H),8.04(d,1H),8.31(d,2H)。
顺便提一下,在THF中的产物溶液在437nm具有最大的可见光吸收,且在612nm具有最大的荧光波长。在二噁烷中产物的相对荧光量子产率是0.97,那是非常高的。
根据本发明,式[A]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具有极好的光发射性,而且表现出有利于通过真空沉积等成膜的无定形性以及耐久性。使用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可提供能产生高亮度并在最优波长稳定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laims (26)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和置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层,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有机层包括至少一种下式[A]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A]
Figure A2004100326500002C1
其中:
Ra和Rb可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芳基,
Rc、Rd、Re、Rg、Rh和Ri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c、Rd、Re、Rg、Rh和Ri之一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若有的话,其它的Rc、Rd、Re、Rg、Rh和Ri之一或多个分别为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f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烷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的至少所述部分包括至少一种下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I]
其中:
R1和R2可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1)所代表的苯基:
式(1)
Figure A2004100326500003C1
其中R6、R7、R8、R9和R10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6-R10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R10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剩余的R6-R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R10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式[II]
其中:
R11和R12可相同或不同,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2)所代表的萘基:
式(2)
Figure A2004100326500004C1
其中R16、R17、R18、R19、R20、R21和R22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16-R2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剩余的R16-R2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13和R14可以相同或不同,R13和R1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且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1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式[III]
其中:
R23是下式(3)所代表的苯基:
式(3)
其中R28、R29、R30、R31和R32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28-R3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28-R3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4代表下式(4)所代表的萘基:
式(4)
Figure A2004100326500005C2
其中R33、R34、R35、R36、R37、R38和R39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33-R39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33-R39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5和R26可相同或不同,R25和R26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且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27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且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所述电子输送层包括至少一种所述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和电子输送层,且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所述空穴输送层包括至少一种所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有机层是有机多层结构,其包括相互叠加的空穴输送层、发光层和电子输送层,且所述有机层中的至少所述发光层包括至少一种所述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下式(5)、(6)、(7)、(8)、(9)、(10)、(11)、(12)、(13)、(14)、(15)、(16)或(17)代表所述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5)
其中,R40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1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6)
Figure A2004100326500006C2
其中,R42和R43可相同或不同,分别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4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7)
Figure A2004100326500007C1
其中,R45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6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8)
其中,R47和R48可相同或不同,R47和R48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7和R48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49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9)
Figure A2004100326500007C3
其中,R50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1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10)
其中,R52和R53可相同或不同,R52和R53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2和R53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4具有与R27相同的定义,
式(11)
Figure A2004100326500008C2
其中,R55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6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2)
其中,R57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58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3)
Figure A2004100326500009C1
其中,R59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0具有与R5相同的定义,
式(14)
其中,R61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2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5)
Figure A2004100326500009C3
其中,R63和R64可相同或不同,R63和R64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3和R64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5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6)
其中,R66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7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式(17)
Figure A2004100326500010C1
其中,R68和R69可相同或不同,R68和R69之一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68和R69中的另一基团代表具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70具有与R15相同的定义。
7.一种下式[A]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A]
其中:
Ra和Rb可相同或不同,并且每个独立地代表取代或未取代芳基,
Rc、Rd、Re、Rg、Rh和Ri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c、Rd、Re、Rg、Rh和Ri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若有的话,其它的Rc、Rd、Re、Rg、Rh和Ri之一或多个分别为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f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8.下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式[I]
其中:
R1和R2可相同或不同,并且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1)所代表的苯基:
式(1)
Figure A2004100326500011C2
其中R6、R7、R8、R9和R10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6-R10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R10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剩余的R6-R10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6-R10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6-R10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3和R4可以相同或不同,R3和R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式[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12C1
其中:
R11和R12可相同或不同,并且每个独立地代表下式(2)所代表的萘基:
式(2)
Figure A2004100326500012C2
其中R16、R17、R18、R19、R20、R21和R22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16-R2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剩余的R16-R2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13和R14可以相同或不同,R13和R14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且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15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式[I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12C4
其中:
R23是下式(3)所代表的苯基:
式(3)
Figure A2004100326500013C1
其中R28、R29、R30、R31和R32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28-R32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28-R32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条件是当R28-R32中的至少两个相邻基团分别代表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时,R28-R32中的至少所述两个相邻基团可稠和成环,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4代表下式(4)所代表的萘基:
式(4)
Figure A2004100326500013C2
Figure A2004100326500013C3
其中R33、R34、R35、R36、R37、R38和R39可以相同或不同,至少R33-R39之一代表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且如果有的话,其余的R33-R39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是氢原子,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氧基,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烃氨基,三氟甲基,氰基或卤原子,
R25和R26可相同或不同,R25和R26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且另一个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27代表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9.如权利要求6所定义的式(5)、(6)、(7)、(8)、(9)、(10)、(11)、(12)、(13)、(14)、(15)、(16)或(17)所代表的权利要求8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10.制备如权利要求7所定义的式[A]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下式[B]所代表的4-氨基苯甲醛与下式[C]所代表的膦酸酯以及下式[D]所代表的鏻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进行缩合:
式[B]
Figure A2004100326500014C1
其中,Ra和Rb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式[C]
Figure A2004100326500014C2
式[D]
Figure A2004100326500014C3
其中,Rj代表烃基,Rc、Rd、Re、Rf、Rg、Rh或Ri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X代表卤原子。
11.制备如权利要求8所定义的式[I]、[II]或[III]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下式[IV]所代表的4-(N,N-二芳基氨基)苯甲醛与下式[V]所代表的膦酸酯和/或下式[VI]所代表的鏻进行缩合:
式[IV]
Figure A2004100326500015C1
其中,R71和R72每个独立地代表对应于如上定义的R1、R2、R11、R12、R23或R24的芳基,
式[V]
Figure A2004100326500015C2
式[VI]
其中,R73代表烃基,R74和R75每个独立地代表对应于如上面所定义的R3、R4、R13、R14、R25或R26的基团,R76代表相应于如上面所定义的R5、R15或R27的基团,X代表卤原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缩合是通过魏悌息-霍纳尔反应进行,首先在溶剂中用碱处理所述膦酸酯和/或所述鏻以形成碳负离子,然后使所述碳负离子与所述4-(N,N-二芳基氨基)苯甲醛缩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缩合是通过魏悌息反应进行,首先在溶剂中用碱处理所述膦酸酯和/或所述鏻以形成碳负离子,然后使所述碳负离子与所述4-(N,N-二芳基氨基)苯甲醛缩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得到如权利要求6所定义的式(5)、(6)、(7)、(8)、(9)、(10)、(11)、(12)、(13)、(14)、(15)、(16)或(17)所代表的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0所定义的下式[C]或[D]所代表的膦酸酯或鏻:
式[C]
Figure A2004100326500016C1
式[D]
其中,Rj代表烃基,Rc、Rd、Re、Rf、Rg、Rh和Ri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X代表卤原子。
16.下式[V]或[VI]所代表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膦酸酯或鏻:
式[V]
Figure A2004100326500016C3
式[VI]
Figure A2004100326500016C4
其中,R73代表烃基,R74和R75每个独立地代表相应于R3、R4、R13、R14、R25或R26的基团,R76代表相应于R5、R15或R27的基团,X代表卤原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膦酸酯,其中R73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烃基。
18.下式(18)或(19)所代表的根据权利要求16的膦酸酯或鏻:
式(18)
式(19)
其中,R73、R76和X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19.制备如权利要求15所定义的式[C]或[D]所代表的膦酸酯或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下式[E]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与下式[F]所代表的三烷基亚磷酸酯或三苯膦(PPh3)反应,
式[E]
式[F]
                            P(ORi)3
其中,Rc、Rd、Re、Rf、Rg、Rh、Ri和X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Rj代表烃基。
20.制备如权利要求16所定义的式[V]或[VI]所代表的膦酸酯或鏻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下式[VII]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与下式[VIII]所代表的三烷基亚磷酸酯或三苯膦(PPh3)反应:
式[VI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18C1
式[VIII]
                             P(OR73)3
其中,R74、R75、R76和X具有与权利要求11所定义的相同含义,R73代表烃基。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R73代表具有1-4个碳原子的饱和烃基。
22.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得到如权利要求18所定义的式(18)或(19)所代表的膦酸酯或鏻。
23.下式[E]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
式[E]
Figure A2004100326500018C2
其中:
Rc、Rd、Re、Rg、Rh和Ri可相同或不同,至少Rc、Rd、Re、Rg、Rh和Ri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若有的话,其余的Rc、Rd、Re、Rg、Rh和Ri之一或多个分别为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和
Rf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
24.下式[VII]所代表的根据权利要求23的卤代芳基化合物:
式[VII]
Figure A2004100326500019C1
其中,R74和R75可相同或不同,R74和R75之一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4和R75中另一基团代表氢原子、氰基、硝基、三氟甲基或卤原子;R76代表取代或未取代、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脂环烃氧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族烃氧基;X代表卤原子。
25.制备如权利要求23所定义的式[VII]所代表的卤代芳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下式[G]所代表的萘化合物与下式[H]所代表的N-卤代琥珀酰亚胺反应:
式[G]
其中,Rc、Rd、Re、Rf、Rg、Rh和Ri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式[H]
Figure A2004100326500019C3
其中,X代表卤原子。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中使用下式[IX]所代表的萘化合物作为所述的萘化合物以得到如权利要求24所定义的式[VII]所代表的卤代萘化合物,
式[IX]
Figure A2004100326500020C1
其中,R74、R75和R76具有与上面所定义的相同含义。
CN2004100326500A 2003-03-24 2004-03-2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32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9768/03 2003-03-24
JP079768/2003 2003-03-24
JP2003079768 2003-03-24
JP033056/04 2004-02-10
JP033056/2004 2004-02-10
JP2004033056A JP4001118B2 (ja) 2003-03-24 2004-02-10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アミノモノスチリルナフタレン化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3220A true CN1533220A (zh) 2004-09-29
CN1533220B CN1533220B (zh) 2013-05-15

Family

ID=32993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326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33220B (zh) 2003-03-24 2004-03-2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氨基苯乙烯基萘化合物及其合成中间体,和上述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402344B2 (zh)
EP (1) EP1473349A3 (zh)
JP (1) JP4001118B2 (zh)
KR (1) KR101055120B1 (zh)
CN (1) CN1533220B (zh)
TW (1) TWI32670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6186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emitting diode with luminescent charge transport layer
CN103086953A (zh) * 2011-11-03 2013-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3086942A (zh) * 2011-11-03 2013-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7742B2 (en) 2003-05-19 2010-11-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osmeti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polymer and a colorant
US7260171B1 (en) * 2004-10-25 2007-08-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for acquisition of CT data with penumbra attenuation calibration
KR100878115B1 (ko) 2005-10-21 2009-01-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바이나프탈렌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한 유기전자소자
JP5211043B2 (ja) * 2006-06-05 2013-06-12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製造方法
JP4623166B2 (ja) 2008-08-25 2011-02-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標識化合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検出方法
KR101973207B1 (ko) * 2011-06-23 2019-04-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금속 산화물이 함유된 양극 및 상기 양극을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소자
CN103715368A (zh) * 2013-12-27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7444A (en) 1976-12-16 1978-08-1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Thermally stable, rigid, aliphatic diols
US5004744A (en) 1988-12-13 1991-04-02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yridazinones as pesticides
JP2897138B2 (ja) 1989-06-30 1999-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界発光素子
JPH03269995A (ja) * 1990-03-16 1991-12-02 Ricoh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の作製方法
JPH05194943A (ja) 1991-08-05 1993-08-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0541285A (ja) * 1991-08-07 1993-02-19 Ricoh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
JPH05105645A (ja) 1991-10-16 1993-04-27 Mita Ind Co Ltd スチルベン誘導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5320632A (ja) 1992-05-20 1993-12-03 Konica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163589B2 (ja) 1992-09-21 2001-05-08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366401B2 (ja) 1992-11-20 2003-01-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白色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5399588A (en) 1993-12-14 1995-03-21 American Home Products Corporation Naphthalenylmethyl cycloalkenone acetic acids and analogs thereof useful as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CN1047387C (zh) * 1995-05-09 1999-12-1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一种半抗原化合物、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JP3564859B2 (ja) 1996-04-01 2004-09-15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0245549A (ja) 1997-03-06 1998-09-14 Minolta Co Ltd 電界発光素子
JP3890686B2 (ja) 1997-07-22 2007-03-07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864516B2 (ja) 1997-09-29 2007-01-10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3852517B2 (ja) 1998-05-18 2006-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852518B2 (ja) 1998-05-18 2006-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H11335307A (ja) 1998-05-26 1999-12-07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ジアルケニルナフタレン誘導体
JP2000012228A (ja) 1998-06-26 2000-01-14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820752B2 (ja) 1998-06-26 2006-09-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0012225A (ja) 1998-06-26 2000-01-14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3555736B2 (ja) * 1998-06-26 2004-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FR2784528A1 (fr) 1998-10-13 2000-04-1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e de construction d'un ensemble de constellations destine a etre utilise pour transmettre des donnees entre un emetteur et un recepteur
JP3646012B2 (ja) 1998-10-29 2005-05-11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411708B2 (ja) 1998-12-07 2010-02-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スチリル)ベンゼン化合物
JP2000173773A (ja) * 1998-12-09 2000-06-23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00214610A (ja) 1999-01-26 2000-08-04 Kyocera Mita Corp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037884A (ja) 1999-07-28 2001-02-13 Kawasumi Lab Inc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TW480896B (en) 1999-07-30 2002-03-21 Son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463520B (en) 1999-07-30 2001-11-11 Son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4482964B2 (ja) 1999-08-16 2010-06-16 保土谷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4164718B2 (ja) 1999-10-06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スチリル)ナフタレン化合物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こ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6492557B1 (en) * 1999-10-06 2002-12-10 Sony Corporation Bis (aminostyryl) naphthalene compound, synthesis intermediate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4164717B2 (ja) 1999-10-06 2008-10-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ビス(アミノスチリル)アントラセン化合物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1131174A (ja) 1999-11-02 2001-05-15 Sony Corp バソフェナントロリン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661540B2 (ja) 2000-01-25 2005-06-1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型ヒートパイプ
JP3688207B2 (ja) 2000-02-18 2005-08-24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US6689493B2 (en) 2000-02-18 2004-02-10 Nec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JP2001288377A (ja) 2000-04-06 2001-10-16 Sony Corp アミノスチリルアントラセン化合物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1291591A (ja) * 2000-04-07 2001-10-19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発光装置
JP2001305754A (ja) 2000-04-18 2001-11-02 Kyocera Mita Corp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307884A (ja) 2000-04-26 2001-11-02 Toray Ind Inc 発光素子
JP2002031901A (ja) 2000-05-12 2002-01-31 Kyocera Mita Corp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337469A (ja) 2000-05-25 2001-12-07 Kyocera Mita Corp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1337649A (ja) 2000-05-29 2001-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1297021B1 (en) 2000-06-15 2009-03-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ultiphoton photosensitization system
JP2002022672A (ja) 2000-07-05 2002-01-23 Toshiba Corp 金属の酸化物又は水酸化物のパイプ内壁付着量測定装置、付着状況評価方法、及び付着状況予測方法
JP2002040676A (ja) 2000-07-24 2002-02-06 Kyocera Mita Corp 特定の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と電荷輸送剤を使用し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040677A (ja) 2000-07-26 2002-02-06 Kyocera Mita Corp 湿式現像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に使用される電子写真感光体
EP1184728B1 (en) 2000-08-31 2008-01-0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Single-layer type electrophotosensitive material
JP3616560B2 (ja) 2000-08-31 2005-02-0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583705B2 (ja) 2000-09-26 2004-11-0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583707B2 (ja) 2000-10-11 2004-11-0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湿式現像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に使用され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131943A (ja) 2000-10-26 2002-05-09 Kyocera Mita Corp 湿式現像方式の画像形成装置に使用される単層型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2134276A (ja) 2000-10-30 2002-05-10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6461779B1 (en) 2000-11-14 2002-10-0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Single-layer type electrophotosensitive material
JP2002208488A (ja) 2001-01-12 2002-07-26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4158078B2 (ja) 2001-01-30 2008-10-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ミノスチリルフェナントレン化合物及びその合成中間体
JP2002246175A (ja) * 2001-02-16 2002-08-30 Sony Corp 有機材料薄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006066A (ja) * 2002-04-15 2004-01-08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発光装置
JP4161262B2 (ja) * 2002-06-26 2008-10-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又は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46186A1 (en) * 2004-10-28 2006-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ght-emitting diode with luminescent charge transport layer
CN103086953A (zh) * 2011-11-03 2013-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装置
CN103086942A (zh) * 2011-11-03 2013-05-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KR20130049275A (ko) * 2011-11-03 2013-05-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3086953B (zh) * 2011-11-03 2017-03-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括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装置
KR101954980B1 (ko) 2011-11-03 2019-05-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헤테로고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N103086942B (zh) * 2011-11-03 2019-06-04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杂环化合物和包含该杂环化合物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65627A1 (en) 2004-12-30
KR101055120B1 (ko) 2011-08-08
EP1473349A2 (en) 2004-11-03
CN1533220B (zh) 2013-05-15
TW200426202A (en) 2004-12-01
US20080051607A1 (en) 2008-02-28
JP4001118B2 (ja) 2007-10-31
US7524991B2 (en) 2009-04-28
JP2004307472A (ja) 2004-11-04
KR20040084775A (ko) 2004-10-06
EP1473349A3 (en) 2007-07-18
US7402344B2 (en) 2008-07-22
TWI326702B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1983C (zh) 发光元件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发光元件
CN1226250C (zh) 蒽衍生物和使用此衍生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152607C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有机薄膜和三胺化合物
CN1180050C (zh) 金属配位化合物,发光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CN1239447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CN1252034C (zh) 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934213A (zh)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和采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1884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44762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678712A (zh) 有机金属配位化合物、有机el元件及有机el显示器
CN1520702A (zh) 含有氟化苯基吡啶、苯基嘧啶和苯基喹啉的电致发光铱化合物及用该化合物制备的器件
CN1487778A (zh) 1,3,6,8-四取代的芘化合物,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625552A (zh) 电子传输新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842234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发光介质
CN1556803A (zh) 用于电致发光的新有机化合物和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885585A (zh) 发光器件和使用该发光器件的电子器具
CN1626540A (zh) 铱化合物及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943277A (zh) 显示元件
CN154103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464871A (zh) 有机el元件用化合物与有机el元件
CN1735289A (zh) 用发光元件的发光器件、发光元件的驱动方法及照明设备
CN1807396A (zh) 蒽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913192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90520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287638C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