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1401A - 座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1401A
CN1531401A CNA028099052A CN02809905A CN1531401A CN 1531401 A CN1531401 A CN 1531401A CN A028099052 A CNA028099052 A CN A028099052A CN 02809905 A CN02809905 A CN 02809905A CN 1531401 A CN1531401 A CN 1531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mentioned
seat
elastic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9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悦则
川崎诚司
小仓由美
����һ
安田荣一
土居俊一
加藤悦子
Ҳ
茨木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Tooling Co Ltd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Tooling Co Ltd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Tooling Co Ltd,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Too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1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1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1/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chairs, beds, or the like,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e.g. upholstery fasteners, mattress protectors, stretching devices for mattress nets
    • A47C31/006Use of three-dimensional fabr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1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corrugated pl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13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pertures, e.g. with one or more mesh fabric pli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2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21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t least one corrugated ply

Abstract

一种座,具有座构架和座垫部件,该座垫部件通过用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的,并含有被支在上述座构架上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上述座垫部件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作为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值,该第二部位具有与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由此,可以提供薄形且重量轻的座,而且,通过缓和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而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可以减轻长时间落座中产生的麻木,并且可以提高振动传递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垫部件使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汽车、列车等的交通工具用车座、办公用或家具用椅子等的各种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薄型、且可以发挥高缓冲性,同时具有许多空隙的、通气性优秀的三维构造网材料(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交通工具用车座为人熟知。该三维立体针织物为弹性构造物,该弹性构造物用许多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间,而形成为桁架构造(三维构造),难以被压瘪,该构造物通气性、体压分散特性、冲击吸收特性等优良,厚度薄,且可以发挥作为座垫部件被广泛使用的近似于高弹性聚氨脂泡沫塑料的特性。
可是,交通工具用车座等的座垫部件通常当刚性高时,人体负荷集中在坐骨结节下附近的肌肉部而使乘坐舒适性变差,在长时间乘坐时产生麻木。
另外,由于对乘坐舒适性产生大影响的是由于上下振动使骨格自身上下摇动的5Hz附近的摇动和2Hz以下的前后摇动,因此作为座垫部件被认为是理想的是共振峰在该范围之外,而且具有成为与内脏的共振6~8Hz的振动传递率低的特性的座垫部件。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点而做成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座,该座是薄型的且轻量的座,将具有上述的优良的特性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作为座垫部件使用,并且通过缓和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而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减少了长时间乘坐中的麻木的产生,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伴随输入振动的向人体传递振动的传递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着眼于如下之点。
首先,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及伴随其的麻木被认为是由于座垫部件的刚性高,被推压的人体部位的肌肉(也包含皮肤)的变形量比落座时的座垫部件的变形大而产生的。人体部位的肌肉通过衣服等与座垫部件接触,由于衣服等可以忽略,因此在以下也有时用“接触”代替“推压”。
即,如图4所示,在对座垫部件作用负荷(体重)W时,当考虑座垫部件的弹性常数k1与臀部的肌肉的等价弹簧常数k2串联结合时,座垫部件的挠曲x1由x1=W/k1表示,臀部的挠曲x2由x2=W/k2表示。因此,在k1>k2时,臀部的挠曲x2大,容易产生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或麻木。
因此,座垫部件的弹簧常数越比臀部的肌肉的弹簧常数小,座垫部件的挠曲x1越大。因此,作为座垫部件,其弹簧常数通过使用具有与所接触的(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簧常数大致相同或比其小的值的部位的座垫部件来缓和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减少麻木产生。另外,通过形成上述那样的部位,在将人体的肌肉部作为振动系统的构成材料考虑时,被认为是成为具有动态减震器效果的二自由度的振动模型,也可以改善振动传递特性。在此,动态减震器的效果对于主要由胴体构成的减震对象物,大腿部作为积极地减震减震对象物的振动的动态减震器用来减震减震对象物。
另外,“弹簧常数”由负荷与挠曲量的相关关系求得。但是,当根据将人坐在座上的状态作为平衡点考虑的坐骨结节周围的微小区域(单位面积的区域)的评价时,将压力变动作为输入变量捕捉而将位移作为输出的、将负荷置换为压力值的顺度、即将由“挠曲量/压力值”计算的“弹性顺度”作为指标使用是有效的。因此,设置作为弹性常数与所接触(推压)的人体部位大致相同或比起小的值的部位可以换称为座垫部件设定为具有其弹性顺度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或比其大的值的部位的构造。
图22表示使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在从坐骨到大腿附近测定的肌肉相对于加压板的压力的挠曲特性。从该特性可以理解臀部与大腿部的特性变化小。另外,该特性的斜度(挠曲量/压力值)是弹性顺度。对于该弹性顺度的详细说明在后进行。
对该直径98mm的加压板进行说明。首先,假定体干部的质量集中在座部的坐骨结节周围。两个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公知的是成年男子是100mm~115mm,成年女子是110mm~130mm。
因此,在验证体压分布的数据时,考虑用直径100mm以下的加压板测量部位刚性。假定体重的80%集中于坐骨结节周围,在体重为60kg时,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支承45kg。当将该值置换为压力值时,为143g/cm2。这时,用两个直径98mm的加压板支承21.57kg的负荷。该值是将一般的乘坐舒适性好的座的最大压力值假定为180~200g/cm2时的直径98mm压力板的范围内的值,如图36所示,与由直径98mm的面积积分由体压分布计试验求出的单位面积的压力值的负荷平均值近似。
因此,当考虑体重是120kg时,与用一个直径98mm的加压板负荷21.57kg相同。因此,对于部分刚性,在上述直径98mm的加压板(最大负荷20kg)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另外,将毛细血管压值认为是基准值的80g/cm2以上的压力范围也由试验确认为集中在直径98mm的加压板的范围中。而且,验证到了瘦形人的压力值比肥胖人的压力值高。因此,在验证肌肉的挠曲特性等时,使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具有妥当性。
另外,在使用聚氨脂泡沫塑料形成座部时,通常,以座部结节下柔软,随着朝向前缘部去越来越变硬的弹簧感形成。但是,座部的前缘部压迫大腿部的里侧,有产生压迫神经系统或阻碍血流动的危险,因此,希望对于与大腿部的接触面积(大致相当于直径98mm的加压板面积)的弹性顺度比相对于坐骨结节下附近的大致相同的接触面积的弹性顺度大,若用弹性常数来说,前缘部的弹性常数比坐骨结节下附近的小,具有反作用力小的特性。特别是,在作为汽车用车座使用时,为了实现圆滑的踏板操作,希望前缘部的弹性不怎么大。
通过将坐骨结节下的弹性顺度特性设定为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将前缘部附近的弹性顺度特性设定为比坐骨结节下的弹性顺度大的弹性顺度,由于是非线性的变化特性,而且滞后损耗大,产生负荷引起的压瘪,由此可以减少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可以如上所述地谋求防止坐骨结节下的麻木,防止阻碍大腿部的血液流动。
另外,在比坐骨结节下靠前约100mm左右的骨盘前部,通过使该部位的弹性顺度比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且设定为比坐骨结节下附近线性高的特性,从而在骨盘前部附近形成起堰作用的部位,由此可以使人体的坐骨部的沉入相对变大,防止坐骨部的回转而提高坐姿的稳定性,并且,由于在落座状态下的人体的垂直方向负荷的重心位置即坐骨结节下集中地配置着对应于输入具有复原力的弹性系统,因此,复原力的效率变高,以小的频带可以增大相对位移,可以减少由反相位产生的振动。
综上所述,为下表1所示。
表1
坐骨结节下 骨盘前部(100mm前方) 前缘部
弹性顺度 与人体同等 比人体小 比人体大
特性 非线性 比坐骨结节下更线性 非线性
弹簧常数 与人体同等 比人体大 比人体小
另外,相对于振动频率,知道肌肉的弹簧常数k与阻尼系数c在设定座垫部件的特性上是重要的。在此,由简易的助振试验调查了4名成年男性的臀部的弹簧常数k及阻尼系数c的频率特性。
试验如图31所示,坐在将布弹簧张设在370mm×520mm×320mm大小的架台上而构成的座部上,以1Hz刻度从2Hz到10Hz使正弦波形的频率来进行激振,以从这时的布弹簧的底侧测定的坐骨结节下的挠曲、安装在坐骨结节下的小型加速度传感器输出及体重的80%的质量为基础,假设图32所示的1自由度的振动模型,用由试验获得的状态量鉴定动态弹簧常数k和阻尼系数c。图30A、30B表示JM85(日本人男性、体重85kg)的弹簧常数k及阻尼系数c的频率特性。
另外,用肖氏A硬度计从布弹簧的背侧测量了臀部的硬度。由于测量的硬度与落座姿势中的臀部的硬度相同,与肌肉的弹簧常数相比,布弹簧的弹簧常数可以足以忽略,因此,图30A、30B的频率特性可以等同地视为是臀部的弹簧常数k和阻尼系数c的特性。
弹簧常数k如图30A所示,从3Hz到6Hz是减少,在6Hz附近成为负值。其后,是在9Hz附近成为最大的特性。另外,阻尼系数c如图30B所示,是在弹簧系数k为负的6Hz及7Hz附近阻尼系数变大的特性。在此,作为在6Hz附近弹簧常数k为负的理由,认为是因为如图33所示的臀部肌肉的挠曲的频率特性所示的那样,在4Hz及9Hz附近存在两个上下方向的共振,在6Hz附近产生反共振。而且,各个共振被推测为相对于臀部肌肉的弹簧常数k,在以上体的质量在4Hz附近产生,以腰部的质量在9Hz附近产生。但是,这些共振频率是以JM85为例子的,在是体重轻的人时,各共振频率变高。
这样,10Hz以下的臀部的肌肉特性知道了由于人体的座位姿势中的二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弹簧常数k和阻尼系数c依赖于振动频率。即,座垫负荷最集中的坐骨结节下的肌肉的弹簧常数在4~6Hz范围内成为接近于零的特性,因此,设定不压瘪与垫子接触的坐骨结节周围的肌肉的弹簧常数是重要的。因此,为了极力减少以坐骨结节周围(例如直径30mm的面积)接触的座垫的弹簧常数并在其周围(例如直径98mm的接触面积)使负荷分散,需要设定在坐骨结节周围极其周边使面刚性变化那样的弹簧常数。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的见识而做成的,其座具有座构架、座垫部件,该座垫部件是通过由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的,并含有被支承在上述座构架上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座垫部件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的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上述第二部位的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
上述第二部位可以构成为来自其落座时向缩短座垫部件侧作用的负荷与由该负荷产生的座垫部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的向座垫部件的伸长侧的微小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所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
对行走中的路面振动,落座时的体重与座垫部件的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中的负荷变动特性是重要的。在本发明中,通过使从平衡状态微小反作用力进行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肌肉)大的值,可以增大向座垫部件侧的挠曲变动,而且可以减小肌肉的挠曲变动。由此,使对人体的振动刺激降低,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在本发明中,为了调查平衡状态中的座垫部件的弹性顺度,以将坐骨结节下作为中心的直径98mm区域的平均压力为基础算出平衡状态中的负荷值,用具有与算出的负荷值同等的约67N质量的直径98mm的加压板对离座垫后端150mm和250mm的位置以一定频率的正弦波形进激振。而且,根据加压板的压力与座垫部件的挠曲调查平衡状态下的弹性顺度。
在此,加压板的压力是通过用安装在加压板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算出惯性力,再用加压板的面积除算出的惯性力而得到的。另外,座垫部件的挠曲是用激光位移计测量加压板与激振台的相对位移而求得的。图34表示在离座面后端150mm位置(坐骨结节下附近)和离座面后端250mm的位置模拟平衡状态的上述试验结果的一个例子。图34是将3Hz的加压板的压力值与挠曲的利萨如波形重叠在图22的静态的肌肉特性上来进行表示的图。
另外,图35A表示将图34的A部放大了的3Hz时的特性,图35B表示4Hz时的特性。
从图34可知,150mm位置及250mm位置的利萨如波形的斜度即弹性顺度是约900mm3/N,大致相同,该值与静态的肌肉弹性顺度相同。该弹性顺度对于各频率是同样的倾向。而且,当换算为直径98mm的加压板的平均弹簧常数k时,成为8.3kN/m,除了图30A所示的反共振点即6Hz附近之外,都充分小。
因此,通过构成为在落座时从向缩短座垫部件侧作用的负荷与由该负荷产生的座垫部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作用朝向座垫部件的伸长侧的微小反作用力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座垫部件的弹性顺度比臀部肌肉的弹性顺度充分大(弹簧常数充分变小),因此,在行走时通过座垫部件传递到臀部肌肉的振动能量被座垫部件几乎吸收。其结果,降低了对人体的振动刺激,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另外,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可以配置成以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表层部的方式进行层叠、或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侧且第一部位位于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坐骨结节下附近)。
通过使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层叠,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具有比人体的肌肉大的弹性顺度的部位传递振动,从而可以降低对人体的振动刺激,提高乘坐舒适性。另外,通过使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侧,从而可以防止坐骨结节下附近的肌肉麻木及可防止阻碍大腿部的血液流动。
另外,也可以在第一部位的下侧设有具有比上述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的部位,使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具有与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
在本发明中,在座垫部件上设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及第三部位;作为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上述第一部位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等的值,而且,位于座部的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上述第二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而且位于座部的前缘部附近;上述第三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而且位于座部的与落座者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上述座构架上张设三维立体针织物,在大小比该三维立体立织物小且弹性顺度特性为大致线性的弹性构件上载置被张设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一部分,由此来构成上述座垫部件,可以将在下部具有上述弹性构件的部位作为上述第一部位,将在下部没有上述弹性构件的部位作为上述第二部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使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侧且使第一部位位于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可以防止坐骨结节下附近的肌肉麻木及防止阻碍大腿部的血液流动。
上述弹性构件可以设在包含座部的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坐骨结节下附近)、且除了座部的前缘附近及比该规定区域更靠后方侧之外的区域、例如离座部的后端100mm~300mm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与前缘部之间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可以设置作用伸长侧的反作用力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且呈现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相比线性高的位移的部位。由此,可以减小臀部的滑动,可以提高落座时的稳定感。
在将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座构架上时,可以以从座面后端到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规定量松弛且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和前缘部附近之间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不松弛的方式进行张设。这时,最好是从座面后端到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之间以相对于构成座部的座构架的全宽以5mm~60mm的富裕宽度松弛,且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富裕宽度为0~20mm的方式将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座构架上。
上述弹性构件可以由网状弹性构件、面状弹性构件、或通过金属弹簧被支承的网状或面状弹性构件构成,而且它们的弹性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较大地产生作用。
以下,对可适用于本发明的三维立体立织物进行说明。
三维立体立织物可以包括面刚性高的部位、和作为面刚性低的部位的主弹性部,该主弹性部相对于压缩变形发挥主要的复原力。这时,在三维立体针织物上可以设有压缩率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部位,压缩率高的部位构成为对压缩变形发挥主要的复原力的主弹性部。
三维立体针织物其主弹性部的压缩率可以为20~90%的范围,压缩弹性率可以为75~100%的范围,而且与不构成主弹性部的部位的压缩率之差可以是5%或5%以上。
而且,可以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至少一面上设置凸凹部,将凸部或凹部形成为主弹性部。这时,为了使凸部构成主弹性部,将凸部在相邻的凹部间形成为横截面为大致拱状,可以利用该横截面为大致拱状的凸部的弯曲方向的弹性来形成。
可以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沿沿面的任意方向形成为垄状,在座部、或座部和背部双方上,以使沿该凸部的长度方向朝向座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将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座构架上。
即使在将该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形成为栅格状或交错状时,在座部、或座部和背部双方中以主弹性部的配置密度高的方向朝向座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将三维立体编物张设在座构架上也是有效的。
三维立体针织物可以以伸长率小于5%张设在座构架上,将主弹性部的厚度设定在5~80mm的范围中,或在投影在平面上时的面积中,使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的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成为30~90%/m2
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可以由承制形成,该承制是由三维立体针织物的针织组织中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编织物的线圈形状、地编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合形成的。
另外,可以通过在使一对地针织物接近的状态下结合其间的连结纱线之间来形成凹部,凸部构成主弹性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凹部可以由熔接、粘接、缝合、使用熔接纤维的接合、振动熔接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形成。
另外,三维立体针织物可以形成为,使凹部区域与凸部区域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针织物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处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不同。
而且,三维立体针织物,可以形成为,凹部区域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比构成主弹性部的凸部区域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稀。
三维立体针织物可以由上下相互分离地配置着一对地针织物和由平针的针织物组织形成的第一地针织物和具有隔着规定间隔向规定方向延伸地排列的多个带状针织物部的第二地针织物构成,在带状针织物部和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对的部位、与该带状针织物部和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间的空隙分别相对的部位、及与该带状针织物部和该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邻的另一带状针织物分别相对的部位,用连结纱线分别连接多个带状针织物部来构成。在这样构成时,用连结纱线连接的部分构成为垄状的凸部。
在该三维立体针织物中,在带状针织物部与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对的部位之间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设有不存在连结纱线的中空部,或者带状针织物部的缘部分别与第一地针织物接近地进行加工,使各带状针织物部分别构成凸部。通过这样构成,可以更加增大弹性顺度。
也可以在沿带状针织物部的延设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多个部位中分别再设置分别联络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的多个联络部。
可适用于本发明的三维立体针织物最好是构成为具有与人的肌肉近似的弹性顺度特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座垫部件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作为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第一部位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第二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
因此,可以提供薄形且重量轻的座,并且可以缓和坐骨结节下的负荷集中而改善乘坐舒适性,可以减少长时间落座时产生的麻木,可以改善振动传递特性。
另外,在使前缘部附近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比坐骨结节下附近大时,可以防止阻碍大腿部的血液流动,可以提高作为汽车用车座使用时的踏板操作的圆滑性。
而且,通过做成为提高骨盘前部附近的延伸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的纱线性性,使弹性顺度比坐骨结节下附近(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的弹性顺度小的构造,可以减小臀部的打滑,可以提高落座时的稳定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座的一实施例的切掉了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表示构成上部弹性构件及背部用座垫部件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其它的配置形式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负荷对座垫部件进行作用的座垫部件的简易模型的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一具体例子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一方地针织物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另一方地针织物的一例的图。
图8A~图8E是例示连结纱线的各种配设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三具体例子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剖面图。
图11是图9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具体例子的一方地针织物的一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用作上部弹性构件等的具有凸凹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四具体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剖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形成在图13所示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上的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作用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形成在图13所示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上的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作用的图。
图17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五具体例子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六具体例子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第六具体例子的一方针织物的一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三~第六具体例子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位移与负荷的关系的纱线图。
图21是表示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三~第六具体例子的实施例和臀部的位移与负荷的关系的纱线图。
图22是表示由直径98mm加压板测量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的图。
图23是表示试验例及比较例座部用座垫部件的离座面后端150mm的位置处由直径98mm的加压板测量的弹性顺度特性的图。
图24是表示试验例及比较例的座部用座垫部件的离座面后端250mm的位置处由直径98mm的加压板测量的弹性顺度特性的图。
图25是表示试验例及比较例的座部用座垫部件的离座面后端350mm的位置处由直径98mm的加压板测量的弹性顺度特性的图。
图26是将试验例的座部用缓冲构件的离座面后端150mm和250mm位置处的弹性顺度特性重合起来表示的图。
图27是将比较例的座部用缓冲构件的离座面后端150mm和250mm位置处的弹性顺度特性重合起来表示的图。
图28是表示试验例的座的振动传递特性的图。
图29是表示试验例的相对于座的底的座垫部件与腰的相对上下振动传递特性的图。
图30A是表示JM85的弹簧常数k的频率特性的线图,图30B是表示JM85的阻尼系数c的频率特性的线图。
图31是表示用于测量JM85的弹性常数k及阻尼系数k的装置的简图。
图32是表示具有弹性常数k及阻尼系数c的1自由度振动模型的图。
图33是表示臀部肌肉的挠曲的频率特性的线图。
图34是表示在离座面后端150mm位置和250mm位置模拟平衡状态时的肌肉特性与平衡状态中的座垫部件的弹性顺度的线图。
图35A是表示放大了图34的A部的3Hz时的特性的线图,图35B是表示4Hz时的特性的线图。
图36是表示座垫部件的静态体压分布的线图。
图37是表示座垫部件的由直径98mm的加压板的压力值和挠曲的利萨如波形的线图。
图38A是将凸部排列为栅格状时的概略俯视图,图38B是将凸部排列为交错状时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座10的构造的切去了一部分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座10由座构架20、支承在该座构架20上的座垫部件30构成。座构架20具有座部(座垫部)用构架21和背部(座背部)用构架22。在座部用构架21上支承落座部用座垫部件31,在背部用构架22上支承着背部用座垫部件32,由座部用构架21和座部用座垫部件31构成本实施例的座10的座部(座垫部)40,由背部用构架22和背部座垫部件32形成座10的背部(座背部)50。在本实施例中,背部用构架22为以支轴23为中心相对于座部用构架21向前后方向转动、可倾斜的构造。
座部用座垫部件31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金属弹簧(螺旋弹簧)31a和网状弹簧构件31b,该金属弹簧31a一端支承在构成座部用构架21的侧构架21a上,上述网状弹性构件31b弹性地支承在该金属弹簧31a的另一端。座部用座垫部件31还具有中间弹性构件31c和上部弹性构件31d,该中间弹性构件31c层叠在上述网状弹性构件31b的上面上,上述上部弹性构件31d层叠在中间弹性构件31c上面上,并且拉设在相对的侧构件21a间。中间弹性构件31c及上部弹性构件31d在本实施例中都是由三维立体针织物形成,中间弹性构件31c是为了抑制只配置了上部弹性构件31d情况下的触底感、减轻网状弹性构件31b或金属弹簧31a的异物感而配设的。上部弹性构件31d也可以不将三维立体针织物折回而只用一层即可,但是,如图1所示,通过在侧构架21a附近折回地使用,从而可以更加减轻金属弹簧31a等的异物感。
当然可以借助作为上部弹性构件31d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厚度等做成不设中间弹性构件31c的构成。另外,作为网状弹性构件31b可以举出プルマフレクス(商品名)或コンタ一マット(商品名)等,但也可以不使用网状弹性构件,而使用由具有线性高的弹簧常数的纱线构成的二维或三维织物或针织物构成的面状弹性构件。另外,在网状弹性构件或面状弹性构件单独可以发挥与本实施例那样的通过金属弹簧31a使用的情况相同的弹力时,也可以不使用金属弹簧,而是将网状弹性构件等直接连接在侧构架21a上。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座部40的前缘部41附近(离座面后端350mm的位置),在由前缘部41附近的侧构架21a和前端构架21b张设的状态下只支承配设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的上部弹性构件31d,不设置构成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网状弹性构件31b等其它的弹性构件(下部弹性构件)。即,网状弹性构件31b及金属弹簧31a等的下部弹性构件只设置在从坐骨结节下附近到前缘部41跟前的部位、即只设置在除了前缘部附近和比坐骨结节下附近更靠后方的部分之外的部位。
由此,在落座了时,与坐骨结节下附近对应的部位(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位于下部具有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且与除去了该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的边界附近的区域,因此,由于去掉了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只存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部位)与存在三维立体针织物及下部弹性构件部位的相互作用,具有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等的值。
另外,前缘部41附近由于在下部没有设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下部弹性构件,因此,在落座了时,与具有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下部弹性构件其它的部位相比,伸长侧反作用力(推压落座者的大腿部位方向的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簧常数变小、即,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变大,作为阻尼要素的功能变大。因此,推压大腿部里侧的反作用力变小,可以抑制阻碍血液流动,并且在用作汽车用车座时,可以提高踏板操作的顺利性。
另外,前缘部41附近的弹性顺度由于比座部的其它部位的弹性顺度大,即使与推压前缘部41附近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相比其值也大。
另外,与坐骨结节下附近和前缘部附近之间的骨盘前部附近(离坐骨结节下约100mm前方的部位)对应的部位42位于在落座时在下部设有弹性顺度特性为大致线性的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的大致中央部(包含中央部、且比中央部更靠前方的区域)。因此,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42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具有比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与坐骨结节下附近及比其更后方部相比,可以显现线性高的位移。因此,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42的弹性变大,即使为了使座角(座垫相对于铅垂线的角度)变大而不张设三维立体针织物自身,位于其后方的人体的坐骨部也可以获得度大的沉入,从而可以防止坐骨部的回转,提高落座姿势的稳定感。
具体地讲,上述的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下部弹性构件被收在离座面后端100mm~300mm的范围内,而且,通过对其大小、形状、安装角度、安装位置等进行调节,使得弹性顺度特性线性高的那些下部弹性构件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42处较大地发挥作用。
为了进行驾驶,需要使着姿势稳定。为此,一般是通过加大座角度来加大从坐骨到腰部的负荷。在本实施例的座中,为了加大座角度不必张设三维立体针织物(网),通过在比坐骨结节下更后方的部分除去网状弹性构件及金属弹簧等的下部弹性构件,使得坐骨部的反作用力比骨盘前部小,由此,当落座时,坐骨部的沉入变大,可以获得与加大座角度相同的效果。
即,本实施例使用具有与人的肌肉的弹簧特性近似的弹簧特性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和大小比三维立体针织物小且弹性顺度特性大致线性的下部弹性构件构成座垫部件,通过将张设在座构架上的三维立体针织物载置在下部弹性构件上,使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下部不存在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第二部位)的弹性顺度的值比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将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下部存在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且在下部不存在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与下部存在下部弹性构件的部位的分界附近的部位(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的值做成为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将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下部存在下部存在弹性构件、且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之间的部位的弹性顺度的值比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
该下部弹性构件配置位置最好是设在包含相当于座部的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部位,且是比该部位更靠前方的区域、且座部的除了大腿部接触的前缘部之外的区域。
背部用座垫部件32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张设在背部用构架22的侧构架22a间。背部用座垫部件32由于如此地只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因此,复原性小,阻尼大。因此,该背部用座垫部件32容易产生追随体形的变形,更加容易吻合体型。构成背部用座垫部件32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下部和构成座部用座垫部件32的上部弹性构件31d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后部由缝合而被一体化。该结果,可以向使从臀部到腰部浮起的方向如吊床那样地支承落座时被赋予大的负荷的臀部到腰部,因此,可以减轻配置在它们后方的各种构架的异物感,同时可以容易追随姿势的变化,提高落座感。
由此,相对于由存在于与坐骨结节下对应的座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下部、且比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弹性顺度小的下部弹性构件的等价弹簧常数和胴体质量产生的4~6Hz附近的主振动,由大腿部的质量和位于大腿部的下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弹性顺度构成具有动态减振器效果的二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可以获得由大腿部的质量和位于大腿部的下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振动使主振动的振动特性增益降低的效果。
由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的上部弹性构件31d及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的背部用座垫部件32也可以如图3所示以由毡等的布材31e、32e将它们的两侧部缝接,该布材31e、32e被覆侧构架21a、22a的方式进行张设。由此,可以抑制三维立体针织物向横向(左右侧构件方向)伸长,前后方向的伸长变大,可以提高同步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落座时的稳定性。对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一步叙述。
这样设置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和背部用座垫部件32如上所述设定为具有以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近似的倾向进行变化的特性,但是,这样的特性通过使用三维立体针织物而被实现。三维立体针织物通过用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被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是由构成各地针织物的线圈的变形、连结纱线的变形(倾倒或纵弯曲)及对变形的连结纱线赋予弹性的相邻的连结纱线的复原力支承负荷的构造。因此,接触面积大时,由对应的许多连结纱线产生的大的抵抗力发挥高的面刚性,而且例如在大腿部接触时那样的作用了局部的负荷时、即接触面积小时,其范围的连结纱线的数量少,相互支承而防止其变形(倾倒或纵弯曲)的复原力变小。因此,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弹性顺度作为其自身的特性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近似,可呈现初期挠曲量大,具有滞后的返回性差的变化特性。
具有这样的弹性顺度的具体构造的座,如图1和图2所示,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螺旋弹簧31a一端支承在构成座部用构架21的侧构架21a上,在该螺旋弹簧31a的另一端上支承由コンタ一マット等构成的网状弹性构件31b,在网状弹性构件31b上载置作为中间弹性构件31c的例如厚度为10mm的粘弹性聚氨脂,而且在例如层叠了30mm的聚氨脂板后,配置例如厚度13mm的现有技术的三维立体针织物。
图37表示该座垫部件的直径98mm的加压板的压力值和挠曲的利萨如波形。从图中可知,离座面后端150mm(离下部弹性构件的后端50mm前方)的弹性顺度特性与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而且,250mm(在离下部弹性构件前端50mm后方、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的弹性顺度特性比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
该具体构造的座,从座前缘部附近到座面后端以大、小、相同的顺序分布弹性顺度,弹性顺度大的部位与座前缘部附近对应,弹性顺度小的部位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座面后端侧的弹性顺度相同的部位与坐骨结节下附近对应。
三维立体针织物由于具有这样的作用,因此,本实施例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在相对于变形具有线性高的弹簧常数的上述网状弹性构件31b等上设置作为具有与人体的肌肉特性近似的弹簧特性的构件的上部弹性构件31d。因此,在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线性高的弹力与落座者(乘员)的体重为平衡状态时,当从座的座垫和靠背对落座者输入外部振动时,由座垫的弹簧常数和人体质量的振动系统,人体产生上下摇动,落座时的体重与座垫的网状弹性构件31b、由三维立体针织物形成的上部弹性构件31d及由与弹力的平衡状态的弹簧挠曲产生的势能通过借助外部输入人体质量振动而变化为动能。该动能向反重力方向作用,产生加速度而减轻重力加速度,而在座垫部件上产生减重。其结果,比网状弹性构件31b的弹簧常数小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上部弹性构件31d一方挠曲的返回变大。即,由于对于振动,具有与落座者的肌肉相同的弹簧常数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产生作用,因此,肌肉的挠曲变少,对人体的振动刺激变小(参照图4)。
其结果,根据使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本实施例的座,由于发挥了对于变形线性高的弹簧特性(具有弹性顺度特性高的线性)和与人的肌肉(特别是臀部的肌肉)的弹簧特性近似的柔和的弹簧特性这两个弹簧特性,因此,其改善高频带的振动特性的效果大。
三维立体针织物通过如上所述地用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三维针织物的这些要素、即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针织物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从而可以使其具有与肌肉的弹簧常数特性(弹性顺度)同样的倾向,因此,通过与变形为大致线形的网状弹性构件等的下部弹性构件组合,可以形成具有比肌肉的弹簧常数小的弹簧常数(比肌肉的弹性顺度大的弹性顺度)和比肌肉的弹簧常数大的弹簧常数(比肌肉的弹性顺度小的弹性顺度)座垫部件。
另外,三维立体针织物被张设在座构架、具体地讲被张设在侧构架21a上使用。因此,上述各特性是在张设在座构架上的状态下被发挥的。而且,如上述实施例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那样,除了有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的上部弹性构件31d之外,还具有金属弹簧31a、网状弹性构件31b等的下部弹性构件时,是作为包含它们在内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整体的特性被测量的。
在上述中,对于以具有比所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的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侧,而且具有与所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的第一部位位于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附近方式配置了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表层部来使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层叠。通过使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层叠,振动通过具有比人体的肌肉大的弹性顺度的部位传递到人体,因此,可以降低对人体的振动刺激,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另外,也可以以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表层部的方式使第一和第二部位层叠、同时使层叠的部位位于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附近,而且使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的其它的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侧。由此,可以降低对人体的振动刺激,可以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可以防止坐骨结节下附近的肌肉麻木、防止阻碍大腿部的血液流动。
(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具体例子)
接着,对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上部弹性构件31d及背部用座垫部件32使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100的具体构造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压缩率及压缩弹性率是由根据JASO规格M404-84“压缩率及压缩弹性率”的试验方法测量的。具体地讲,是测量对切出为50mm×50mm的三片试样分别向其厚度方向加压了初负荷3.5g/cm2(0.343kPa)30秒时的厚度to(nm),接着测量在200g/cm2(19.6kPa)的压力下放置了10分钟时的厚度t1(mm)。接着,除去负荷后放置10分钟后,在测量以3.5g/cm2(0.343kPa)负荷加压了30秒钟时的厚度t’o(mm)。而且,由下式算出压缩率及压缩弹性率,分别用三片的平均值表示。在后述的各制造例中,具有凸部(或垄部)和凹部(或其它的部位)的各三维立体针织物切出50mm×50mm的块测定的压缩率、压缩弹性率作为主弹性部即凸部(或垄部)的数据,凹部(或其它的部位)的压缩率除了将凸部(或垄部)间的间隔重新针织成50mm的点之外,将在同样的条件下制作的物品切出为50mm×50mm的试样来求得。
压缩率(%)={(to-t1)/to}×100                 …(1)
压缩弹性率(%)={(t’o-t1)/(to-t1)}×100      …(2)
首先,根据图5~图8对第一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该三维立体针织物100是由具有相互分离地被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110、120和在一对地针织物110、120之间往复并结合两者的许多连结纱线130的立体的三维构造的针织物构成。
一方地针织物110例如如图6所示是用捻单纤维而成的纱线由沿纵行方向及纱线圈横列方向中的任意方向连续的平针的针织组织(细眼)形成。与此相对,另一方地针织物120例如如图7所示用捻短纤维而成的纱线形成为具有蜂窝状(六角形)的网的比上述一方地针织物110大的网眼构造。当然,该针织组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细眼组织和蜂窝状以外的针织组织。连结纱线130为了使一方地针织物110和另一方地针织物120保持规定间隔,而编入该一对地针织物110、120间,对成为立体网状针织物的三维立体针织物100赋予规定的刚性。
形成地针织物110、120的地纱线的粗细等选择可以使立体针织物具有必要的硬挺度且不会对针织作业带来困难的范围的粗细。另外,作为地纱线也可以使用单丝,但是从手触感和表面触感的柔软性等的观点出发,最好是用复丝或细纱线。
作连接线130最好使用单丝,较适合的是粗细167~1100分特的范围的连结纱线。是因为在复丝中不能赋予复原力良好的缓冲性,而且当粗细小于167分特时难以获得硬挺度,在大于1100分特时,过硬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弹性(缓冲性)。即,连结纱线130通过采用上述范围的单丝,可以如上所述地由构成各地针织物110、120的线圈的变形和连结纱线130的变形(倾倒和纵弯曲),而且由对变形了的连结纱线130赋予弹簧特性的相邻的连结纱线130的复原力可以支承落座者的负荷,可以做成为具有柔软的弹簧特性的不产生硬力集中的柔软构造。另外,如后所述,在三维立体针织物上形成凸凹部时,由于可以形成横截面大致为拱状的弹簧要素,因此可以赋予更加柔软的弹簧特性,可以容易形成具有与肌肉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或比其大的弹性顺度的构造。
作为地纱线或连结纱线130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人造纤维等的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毛、丝、棉等的天然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地并用它们。最好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为代表的热塑性聚酯类纤维、以尼龙6、尼龙66等为代表的聚酰胺类纤维、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烃烯类纤维、或两种以上组合这些纤维的材料。聚酯类纤维由于再循环利用性优良,因此较理想。另外,地纱线或连结纱线130的纱线形状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圆横截面纱线也可以异形横截面纱线等。
作为连结纱线130的配设方法(毛圈组织),当从侧面看连接各地针织物110、120的连结纱线130的状态下表示时,更具体地讲,例如被分类为图8A~图8E所示那样的种类。图8A、图8B是将连结纱线130大致垂直地编入地针织部110、120之间的直线方式,其中,图8A是以8字状直线编入的,图8B是单纯的直线编织的。图8C~图8E是在地针织物110、120间,连结纱线130在中途交叉地进行编织的交叉式,其中,图8C是交叉为8字状,图8D是编织为单纯的交叉状,图8E是两根两根地交叉(双交叉)。如图8C~图8E所示,在使连结纱线130彼此交叉地斜配置时,与将连结纱线130大致垂直地配置在地针织物110、120之间的形态相比(参照图8A、图8B),可以由各连结纱线130的纵弯曲强度保持充分的复原力的同时,可以赋予压缩率大的柔软的弹簧特性。
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二具体例子,是将上述的第一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100与图17所示的第五具体例子同样地加工为具有凹部及凸部的构造。即,用图17中使用的符号进行说明时,对于三维立体针织物100,使分离地被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330、340沿线圈横列方向每规定间隔接近地进行加工,由此形成凹部150,在相邻的凹部150、150之间形成凸部160。由此,可以容易地形成与肌肉的弹簧常数特性(弹性顺度)的倾向近似且具有比肌肉的弹簧常数小的弹性常数(比肌肉的弹性顺度大的弹性顺度)的构造。
在这样地在三维立体针织物上形成凹凸部时,可以在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表层部形成具有比肌肉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的第二部位,在该第二部位的下部形成具有与肌肉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的第一部位。
凹部150也可以只从一对地针织物面中的一个地针织物侧形成,但是如图17所示,也可以从两侧形成。作为使地针织物之间接近来形成凹部150的手段,除了可以使用熔接手段、粘接手段之外,还可以使用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合手段、将熔接纤维夹在地针织物间并使熔接纤维熔化接合的手段等。其中,最好是使用振动熔接手段。这是因为可以避免熔接部位的刚体化,并且结合强度强。
这样,通过形成凹部150,在该凹部150的形成部位处,被配置在该区域的连结纱线130倾斜或挠曲,而且,在通过凹部150相邻的凸部160的区域中连结纱线130移动而偏移,在该区域中,近处的连结纱线130之间交织(交链)而结合。这样地被交织结合的结果如图15示意地表示的那样,该连结纱线130可以对于夹着交织部130a的两侧即凸部成为各自的结合对象的地针织物起分别独立的弹簧要素(变形要素)的作用。因此,如图15示意地表示的那样,从在某一个凹部150处交织的连结纱线130交织部130a到在相邻的凹部150中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交织部之间形成包含地针织物和配置在该区域的连结纱线130在内被看作为断面大致拱状的一个弹簧要素及由纱线间的磨擦形成的阻尼要素的构造。
因此,具有凹凸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凹部150与凸部160的弹性率不同,凸部160在由于承受负荷而压缩变形时,与三维立体针织物100上不形成凸凹部使用的情况相比,连结纱线130的纵弯曲强度相对变小,难以呈现纵弯曲特性,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包含交织的连结纱线130在内的横截面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弯曲方向的弹性功能相对变大。即,凸部160的弹簧特性当与除了不形成凸凹部之外与以同样的条件形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相比时,弹簧常数变小(弹性顺度变大),容易从微小负荷区域变形,难以产生纵弯曲特性。
另外,在第二具体例子中,如上所述通过在凹部150中使连结纱线130交织结合,也被赋予相对于凹部150的形成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进行伸缩的弹性。因此,在张设在座上时,除了在厚度方向上产生的由横截面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形成的弯曲方向的弹性之外,还添加了与此大致垂直的平面方向上产生的弹性,该延伸有助于降低上述弹簧常数,提高弹性顺度。
第二具体例子的三维针织物100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上述那样的特性,在张设在座构架上时,最好以小于5%的伸长率进行张设。如上所述,在坐骨结节下附近及比其更后方,使三维立体针织物100的特性发挥大的作用,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附近42处为了发挥由网状弹性构件31b等产生的线性高的弹簧作用,从座面后端到坐骨结节下附近、即到离座面后端100~150mm附近,相对于座构架的宽度具有5~60mm的富裕宽度地进行张设,最好是具有15~30mm的富裕宽度地松弛地进行张设,如果到达离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42即端面后端200~300mm附近,则最好是使富裕宽度成为大致零地进行张设。
如图3所示,至少在座部,凸部160(凹部150)的长度方向最好是沿座的左右方向(Y方向)地进行张设。即,通过这样张设,由于在与凸部160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方向上产生的弹性,在座部中前后方向(X方向)比左右方向更容易伸长。因此,对于前后方向的剪切力比左右方向小,在落座时,由于座角度容易变大,抑制了臀部的向前滑动,提高了对于姿势变化的形状追随性,在适用于驾驶席的车座时,驾驶姿势的稳定性增加,减轻了长时间驾驶的疲劳。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将配设在背部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也与座部同样地将其凸部160的长度方向沿背部的左右方向配置地张设,沿上下方向(Z方向)可以容易伸长,有助于座部的弯曲,可以进一步使姿势变化的形状追随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上述中,对于并列设置多个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160也可以如图38A所示那样地形成为格子状,也可以如图38B所示那样地形成交错状。在这种情况下,也由于与上述同样的理由,至少在座部中,最好是在座部及背部中,该格子状或交错状的面积比例、即配置密度高的方向都为座的左右方向(Y方向)来进行张设。
另外,如图16所示,上述构造的三维立体针织物100在由用质量M表示的人体的骨骼突出的部位(大致相当于直径30mm的加压板)接触时,夹着凹部150的两侧的凸部160一边凹陷一边向外侧走地进行变形,产生局部的塌落。即,凸部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变形。然后,在施加负荷以大的面积加压时,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整体支承负荷,但是,通过具有这样的凸凹部,由于进行图16所示那样的变形,因此提高了小位移区域的吻合感。
在此,上述的凸部160相当于压缩率大的部位,该部位发挥对于压缩变形发挥主要的复原力的面刚性低的主弹性部的功能,凹部150相当于在厚度方向上只能发挥稍微的弹性力的压缩率小的面刚性高的部位。面刚性的高低由对于纵向(厚度方向)及横向(剪切方向)的变形的程度来判断,上述压缩率大的部位,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容易变形,压缩率小的部位在纵向和横向上都不容易变形,因此,压缩率大的部位成为面刚性低的部位,压缩率小的部位成为面刚性高的部位。
构成主弹性部的凸部160由于上述构成,是压缩率大的一方,具有必要的复原力,通过将其张设在座构架上用作座垫部件,可以发挥与人臀部等的肌肉近似的弹簧常数特性(弹性顺度)。即,可以设置在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的凸部和具有与所接触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的凹部。
由此,可以防止在落座时臀部等的肌肉变形。可以减少成为6Hz以上、特别是10Hz以上的高频振动区域的阻尼要素的人的皮肤和肌肉的弹簧特性。
另外,三维立体针织物100为了使其发挥上述的特性,最好是,使作为主弹性部的凸部160的压缩率为20~90%,并且,将压缩弹性率设定为75~100%,不构成主弹性部的部位、即在第二具体例子中设定为与凹部150的压缩率之差成为5%以上。
以下,参照图9~图12说明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三具体例子。三维立体针织物210由一对地针织物220、230和连结纱线130构成。
一对地针织物220、230相互离开规定间隔地被配置着,在该地针织物220、230相互间往复地设置连结纱线130。一方地针织物220如图9所示由多个纵行的线圈的连缀构成,并且具有沿纵行方向延伸且相互间离1或多个纵行地形成的多个带状针织物部221。其结果,在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之间形成空隙部222,如图10所示,各带状针织物部221在该区域中与配置在与另一方地针织物230之间的连结纱线130一起构成起凸部作用的垄部223的一部分。形成各垄部223的带状针织物部221之间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存在,但与使其独立存在的情况相比,为了使由连结纱线130产生的复原力提高,最好是在纵行方向上每规定间隔在1~数线圈横列的范围中形成联络部224,该联络部224以架桥的方式联络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之间。图9及图11表示由联络部224联络了的状态。
联络部224的形成位置如图9及图11所示,也可不一定是格子状,可以是交错状,也可以是不规则配置,另外,另一方地针织物230如图12所示,由在纵行方向及线圈横列方向中的任何一方向上都连续的平针的针织组织构成。但是,任意一个地针织物220、230其组织形态也不限定于图所示那样的形态,例如也可以采用网或者特里科等的透孔组织。
连结纱线130虽然在相对的地针织物220、230之间往复地被配置着,但更具体地讲是连结纱线130的一部分配设在带状针织物部221和与其相对的区域的地针织物230之间。另外,如图10所示,结合在某一个带状针织物221上的连结纱线130的一部分结合在与该一带状针织物部221正面对的区域的地针织物230上,另外,连结纱线130的另一部分被结合到位于与该一带状针织物部221相邻的空隙部222的正下方的地针织物230的区域及与相邻的另一带状针织物部221正面对的地针织物230的区域结合。
其结果,连结纱线130的另一部分倾斜地配置在地针织物220、230间。另外,即使在任何一个带状针织物部221中,连结纱线130以这样的形态被配设的结果,在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间的空隙部222的下方,倾斜地配设的一部分连结纱线130彼此交叉着。由于连结纱线130这样的配设形态,与将全部的连结纱线130大致垂直地配设在地针织物220、230之间的形态(参照图5)相比,可以赋予压缩率大的柔软的弹簧特性。其另一方面,由于各连结纱线130的纵弯曲强度,可以产生压缩率大的柔软弹簧感的同时、可以发挥充分的复原力。另外,在第三具体例子中,在由带状针织物部221和连结纱线130形成的各垄部223的宽度方向大致中间附近形成着不存在连结纱线的中空部241,由此,可在实现更加高的压缩率的同时、有助于轻量化。
第三具体例子的由上述的带状针织物部221和连结纱线130形成的各垄部223也与上述凸部160同样作为对于压缩变形发挥主要复原力的面刚性低的主弹性部发挥功能。而且,各垄部223由于如上所述地各间离1~数线圈横列地形成,因此,相当于局部地被设置的主弹性部。换言之,各垄部223是如上所述地借助连结纱线130而具有规定的弹性的压缩率大的部位。另外,由存在于垄部223间的空隙部222正下方的连结纱线130的一部分和另一方的地针织物230的一部分区域构成的部位是连结纱线130的配设密度比构成上述主弹性部的垄部223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的配设密度相对地稀的区域,并且,是由于连结纱线130的变形在厚度方向上只能发挥微小的弹性力的压缩率小的面刚性高的部位,因此,第三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成为具有面刚性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部位的构造。
在此,图21中表示了人的臀部肌肉的弹簧特性,从该图中可知,由直径98mm的圆形压缩板推压时的臀部肌肉的弹簧常数是0.1~10N/mm的范围,并且滞后损耗小,具有比较高的线性。与此相比,在原来的软的弹性构造中,在是使软质的聚氨脂板状泡沫塑料和粘弹性聚氨泡沫塑料层叠的构造时,虽然在负荷特性的一部分具有同样的弹簧常数范围,但滞后损耗大,缺少复原力。鉴于此,通过做成为在将三维立体针织物210张设到座构架上时,弹簧常数大致与上述的肌肉的弹簧常数范围一致,可以发挥与肌肉的弹簧常数大致相同的滞后损耗和线性的构成,在落座时不会带来肌肉变形,而且可以确保必要的复原力。
在张设到座构架上时使其发挥上述功能时,三维立体针织物210作为张设前的其自身厚度方向的负荷特性,需要具有滞后损耗比较小,且具有比较高的线性的特性,但是,第一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和粗细等整体上是均等的(参照图5),在面整体上以一样的弹性被形成,因此,连结纱线的纵弯曲特性影响大,其负荷特性是非线性且具有大的滞后损耗。因此,在第一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中,例如通过调整连结纱线的粗细和密度,做成为重视复原性的构造时,弹簧常数过高,另一方面,当使连结纱线的粗细或密度在整个面上一样地下降,做成为弹簧常数与肌肉的弹簧常数范围接近的构造时,滞后损耗变大,复原力有可能不足。
与此相对,根据第三具体例子,由于部分地设置着由上述的带状针织物部221和连结纱线130形成的主弹性部即各垄部223,换言之,由于做成为具有两种以上的压缩率(面刚性)不同的部位的构成,因此,与以同样的原材料、网眼组织做成为在整个面上连结纱线的配设数量一样的构造的原来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相比,可以在保持必要的复原力的状态下获得柔软的弹簧特性。这从图20所表示的表示负荷特性的曲线图可以明白,第一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比较例1(制造条件与后述的实施例4相同。但是压缩率是13.2%,压缩弹性率是98.1%))的特性相比,作为实施例1表示的第三具体例子的弹簧常数小,成为柔软的弹簧特性,并且,滞后损耗小,线性也高。由此,第三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更加适合作为具有与人的肌肉特性近似的弹簧特性和具有必要的复原性的座的座垫部件(表皮材料)。
为了使第三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具有这样的特性,最好是,与形成凸部160的情况同样,使作为主弹性部的垄部223的压缩率为20~90%,并且将压缩弹性率设定为75~100%的范围,不构成主弹性部的部位、即与在第三具体例子中存在于垄部223间的空隙部222的正下方的连结纱线130的一部分和另一方地针织物230的一部分区域构成的部位的压缩率之差为5%或5%以上。另外作为主弹性部的垄部223的厚度(通过连结纱线130配设的一对地针织物220、230的表面间的厚度t)在使其满足作为交通工具用座的座垫部件的特性时,最好是5~100mm的范围。在小于该范围时,难以使其发挥良好的缓冲性,在大于该范围时,难以确保三维立体针织物210的形态稳定性。另外,即使在这样的范围中,在例如超过了50mm那样的比较厚的厚度时,由于连结纱线130的弹性率,需要注意成为与刚体接近的硬度的缓冲特性这一点。在比较厚时,作为连结纱线130使用弹性率高的连结纱线,以赋予行程大的柔软的缓冲性。当加上缝制容易进行综合地进行考虑时,在上述的范围中,更好的是5~30mm的范围。另外,也可以将多片三维立体针织物210层叠或与プルマフレックス等的其它的弹性材料层叠使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上其它的弹性构件的弹性,三维立体针织物210的每一片的厚度(垄部223的t)即使在上述的范围中,作为厚度比较薄的范围的5~30mm的范围仍是适当的。
另外,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在投影到平面上时的面积中,作为主弹性部的垄部223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是1~99%/m2、特别是在作为汽车用的车座使用时,最好是形成为30~90%/m2。在将作为主弹性部的垄部223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设定成为这样的范围时,最好是将各带状针织物部221的宽度及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间的分离间隔决定为如下那样的范围。
即,在将各带状针织物部221的宽度的纵行数量及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间的分离间隔的纵行数都作为W时,最好是定为
W=(0.14·E)/2.54~(15.24·E)/2.54的范围。在此,“E”是针织三维立体针织物的针织机的隔距数量,“2.54”是将以cm单位换算1英寸的值。系数“0.14”和“15.24”是本发明人研究的结果,是不管针织机的隔距数的大小如何,作为可以算出最佳的纵行数的值由经验导出的系数。
关于作为上述的主弹性部的垄部223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通过部分地提高或降低垄部223的密度或部分地加宽或缩小垄部223的宽度,也可以使其变化。例如为了抑制骨盘的前滑、提高对于姿势变化的形状追随性,可以如下地进行设定,即在与腰椎部对应的部分中,加宽垄部223的宽度,在与坐骨部对应的部分中使垄部223变窄。
形成地针织物220、230的地纱线的种类和粗细等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最好是使用167~2800分特的复丝纱线或细纱线。在小于167分特时,难以使立体针织物具有必要的硬挺度,在超过2800分特时,针织作业变困难,而且,针织物表面的手触感也降低。作为地纱线也可以使用单丝纱线,但是,从手触感及表面感触的柔软性等观点出发,最好如上所述地使用复丝纱线或细纱线。
作为连结纱线130最好与上述同样使用单丝纱线、其粗细最好为167~1100分特。
作为地纱线或连结纱线130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与在上述中说明的相同的原材料。
另外,如第三具体例子那样,为了只由针织物的针织组织发挥上述特性,为了防止连结纱线130的突出,最好是用构成地针织物220、230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130形成的线圈的纱线的合计粗细为330或330分特以上,更好是为420~2800分特的范围,由此,可以提高连结纱线130的结合部分中的线圈的紧结力,防止实加了负荷质量时的连结纱线130的突出,提高了形状稳定性,产生上述那样的良好的缓冲特性和体压分散特性。
在通过制配针织组织,使其发挥上述特性时,当然也不限定于上述所示的针织物的组织形态和各种数值范围、或材料等,可以由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针织物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适当地组合上述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来进行承制。
以下,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三维立体针织物的第四具体例子。对于与在第三具体例子中表示的构件同样的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在该具体例子中,对于与上述第三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完全同样地制作的针织物(联络带状针织物部的针织物),其特征是与第二具体例子同样地形成了凹部150及凸部160,其中,凸部160构成主弹性部。
即,第四具体例子,对于第三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沿线圈横列方向每规定间隔使分离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220、230接近地进行加工来形成凹部150。在第四具体例子中,由于在带状针织物部间(形成着空隙部的部分)形成着凹部150,因此,在凹部150的形成部位,配置在该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倾斜或挠曲,在该区域中,近旁的连结纱线130彼此交织结合。交织结合的结果,该连结纱线130,夹着交织部130a的两侧相对于成为各自的结合对象的地针织物220或地针织物230作为分别独立的弹簧要素发挥功能。因此,如图15示意地表示的那样,从在某一个凹部150中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交织部130a到在相邻的凹部150中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交织部130a之间,包含地针织物220和配置在该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形成为被看作横截面大致拱状的一个弹簧要素的构造。
因此,在凸部160由负荷质量压缩变形了时,与上述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垄部223压缩变形的情况相比,连结纱线130的纵弯曲强度相对变小,难以产生纵弯曲特性,作为复原力,如图15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的包含交织的连结纱线130的、横截面为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弯曲方向的弹性功能相对变大。其结果,当使除了形成凹部150及凸部160之外的诸条件完全与第三具体例子的情况相同时,第四具体例子的凸部160的弹簧特性与第三具体例子的垄部223的弹簧特性相比,弹簧常数变小,从微小负荷区域开始容易变形,而且由于难以产生纵弯曲特性,滞后损耗变小,线性提高。
反过来说,为了使张设在座构架上时的弹簧特性与人的肌肉的弹簧特性近似,在将三维立体针织物其本身的负荷特性做成为是比较小的滞后损耗、且具有比较高的线性的构造时,如第三具体例子那样,与将其只有针织组织实现的情况相比,如第四具体例子,形成凸部160的三维立体针织物210容易、即即使更加缓和了地针织物220、230的针织组织或连结纱线130的配设方法等的条件,也可以使其具备必要的特性。
该点如观看图20的负荷特性即可明白,第三具体例子(实施例1)只限于与第一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比较例1)相比,滞后损耗变小、线性提高,但是第四具体例子(实施例2)滞后损耗更加小,显示出更加高的线性。而且,由于利用了由横截面为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弯曲方向的弹簧特性,因此,弹簧常数也变低,成为比第三具体例子明显柔软的座垫构造。
另外,在第四具体例子中,如上所述,通过在凹部150中使连结纱线130交织结合,也赋予了沿相对于凹部150的形成线大致垂直的方向进行伸缩的弹性。因此,在张设在座上时,除了产生在厚度方向上的由横截面大致为拱状的弹簧要素产生的弯曲方向的弹性之外,还添加了产生于与此大致垂直的平面方向上的弹性,该伸长有助于降低上述弹簧常数。第四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由于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座如根据图3在第二具体例子中所说明的那样,最好是使凸部沿座的宽度方向(Y方向)延伸设置地进行张设。
在此,对凹部150的形成手段进行说明。首先,形成位置是任意,但是,凹部150本身由于是作为厚度方向上的复原力其自身不发挥大的作用的部位,而且,通过使一部分连结纱线130交织而使凸部160成为断面为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而形成的,因此,该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可以是其配设密度稀的部位。由此,可以实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轻量化。因此,在将第三具体例子原样不变地利用的第四具体例子中,最好是将含在图9所示的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带状针织物部221间的空隙部222区域中的部位与连接部224一起沿纵行方向减少厚度,通过使含在该区域中的连结纱线交织而形成。
但是,如第一具体例子或后述的第五具体例子那样,也可以是凸部及凹部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相同,而且也可以由连结纱线的粗细和针织组织等使凹部中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比凸部的密。另外,也可以使凹部150的区域和凸部160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的配设密度、连结纱线130的粗细、连结纱线130的长度、连结纱线130的材质、地针织物220、230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220、230的线圈尺寸、构成地220、230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130与地针织物220、230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不同地形成。由此,可以更加适当地调节断面大致拱状的弹簧要素的弹性功能,而且,如后所述,在使地针织物220、230彼此接近进行推压时,例如,通过使形成凹部150的区域的连结纱线130粗度变细,也可以使作业变容易。
另外,含在该区域中的连结纱线130处于凹部150的形成前,如图10所示,在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221间的空隙部222的下方,连结纱线130彼此倾斜地被配设的。因此,在该交叉着的部位中通过使连结纱线130彼此交织接合,如图15所示,可以容易地倾斜地支承凸部160的两旁,可以容易形成横截面大致为拱状的弹簧要素。
凹部150的形状是任意的,可以沿沿面的任意方向形成。例如,如第四具体例子那样,在线圈横列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沿纵行方向形成,也可以并列地配置凸部160。而且,也可以通过在线圈横列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形成凹部150,如图38A、图38B所示将凸部形成为格子状或交错状。
凹部150虽然也可以只从一对地针织物220、230面中的一方侧形成,但是,如第四具体例子所示,也可以从两侧形成,另外,作为使地针织物220、230彼此接近来形成凹部150的手段。除了可以使用熔接手段、粘接手段之外,还可以使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合手段、使熔接纤维夹设在地针织物220、230间并使熔接纤维熔化接合的手段。尤其是最好使用振动熔接手段。这是因为可以避免熔接部位的刚体化,同时接合强度强。
第四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中的作为主弹性部的凸部160的压缩率、压缩弹性率及厚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第三具体例子中的作为主弹性部的垄部223完全相同,另外,凸部160与凹部150的压缩率之差也最好是设定为5%或5%以上。
另外,投影到平面上时的作为主弹性部的凸部160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其优选范围也比上述第三具体例子的垄部223相同,凸部160的宽度的纵行数W及相邻的凸部160间的分离间隔、即凹部150的宽度的纵行数W也同样最好是为上述的W=(0.14·E)/2.54~(5.24·E)/2.54的范围。如图14所示,凹部150具有谷底部的大致平的部位,并且平面投影时的宽度为b,相邻的凹部150大致平的部位间的间隔为凸部160的平面投影时的宽度a。
另外,形成地针织物220、230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130的种类及粗细等的优选范围也相同。原材料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材料,但是,在由振动熔接形成凹部150时,最好是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酯丁二醇酯(PBT)等代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类、以尼龙6、尼龙66等为代表的聚酰胺树脂类、或将两种以上的这些树脂混合而成的树脂等。
但是,在第四具体例子中,一部分连结纱线130彼此被交络接合,由此,防止连结纱线130的突出,因此,由构成地针织物220、230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130形成的线圈的紧结力可以设定为比上述第三具体例子的低,可以将该线圈合计粗细设定在更细的范围。由此,地针织物220、230的触感形成的柔软。
图17是表示本维立体针织物第五具体例子的剖面图,与第四具体例子相同,具有凹部150和凸部160,但是,在地针织物330、340都与图13所示的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另一方地针织物230同样,由在纵行方向及线圈横列方向中的任意方向上连续的平针的针织组织形成的这一点上不同。而且,连结纱线352在形成凸部150的状态下在整个面中以均匀的配设密度配置,不形成稀部的点上不同。对于其它的诸条件,与第四具体例子完全相同。因此,第五具体例子是与第二具体例子大致相同的构成。
在第五具体例子中,由于局部形成作为主弹性部的凸部160,因此也具有与第四具体例子同样的特性。图20是将与第五具体例子同样构造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负荷特性作为实施例3表示,但从该图中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五具体例子其弹簧常数降低,并且滞后损耗变小,线性变高。另外,在图20中,实施例3的负荷特性比与上述第四具体例子同样构造的实施例2的弹簧常数低,是由于在实施例3中使用了比实施例2直径细的连结纱线。
图18是表示第六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剖面图,与第四和第五具体例子相同,具有凹部150和凸部160,但是,一方地针织物430如图19所示形成凸部160的部位420a形成为在纵行方向连续的棱形网眼组织,形成凹部150的部位410a由在纵行方向和线圈横列方向上都连续的平针针织组织形成。另一方地针织物440与图12所示的第三具体例子中的另一方地针织物230相同,由在纵行方向及线圈横列方向的任意方向上都连续的平针的针织组织形成。另外,连结纱线450其形成凹部150的部位的配设密度比形成凸部160的配设密度稍密。对于其它的诸条件与第四具体例子完全相同。
在第六具体例子中,局部地形成着作为主弹性部的凸部160,因此具有与第四具体例子同样的特性。即,如图20所示,第六具体例子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负荷特性(实施例4)比现有技术,弹性常数降低,滞后损耗变小,线性变高。但是,比作为实施例1~3表示的其它的实施例的弹簧常数高,是由于使用了具有与实施例1和2同样直径的连结纱线且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高。
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适合于张设在汽车、列车等的交通工具用车座,办公用椅子、家具用椅子等的各种座的座构架上作为座垫部件(包含表皮材料)。但是,在张设在该座构架上时,最好是如在上述说明的那样以伸长率小于5%进行张设。由此,可以容易制作后述的图21所示那样的具有与人的肌肉特性近似的弹簧特性的构造。
另外,在上述第二、四~六具体例子中,都是将凸部作为主弹性部,而且,在第三具体例子中也是将作为凸部的垄部或用联络部联络作为凸部的垄部时的垄部作为主弹性部,当考虑到制造容易性、特别是在使用于汽车用的车座上时发挥的特性时,最好是这样的构成,但也可以通过使连结纱线或地纱线的粗细变化、或使针织组织变化,将凹部作为压缩弹性率高的主弹性部,使其发挥与上述匹敌的特性。
在上述中,对通过形成空隙部来形成带状针织物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交替地配置许多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较密地针织的部分和沿规定方向延伸的较稀地针织的部分来针织地针织物,将较密地针织的部分代替带状针织物部,而且将较粗的针织的部分代替空隙部来使用。
另外,对由凸部或垄部等构成主弹性部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在三维立体针织部的表层部织毛足长的纤维,从而形成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的部位。
(制造条件)
以下,将可以发挥上述功能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具体的制造条件作为参考进行例示。制造例1的三维立体针织物没有凸凹部,如图9所示,是在每间隔一个或多个纵行形成的垄部(带状部)223与垄部223之间具有空隙部222的构造。在空隙部222中以架桥相邻的垄部223之间的方式在1~数线圈横列的范围中形成着联络部224。制造例2~制造例4都具有图13和图14所示那样的凸凹部。
制造例1
针织机:双拉舍尔针织机(ダブルラツセル编机)(9隔距/2.54cm、针筒间距15mm)
纵行密度:10根/2.54cm
线圈横列密度:14根/2.54cm
完成厚度(一对地针织物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聚酯·BCF复丝(卷曲加工纱线)
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聚酯·BCF复丝(卷曲加工纱线)
连结纱线:660分特/1f聚酯
一方地针织物的组织:2线圈横列网眼的变化组织
另一方地针织物组织:精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830分特(一部分是3000分特)
由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980分特
垄部的压缩率:49.5%
垄部的压缩弹性率:98.8%
垄部与其它部位的压缩率之差:5.2%
垄部的宽度:6纵行
空间部的宽度:1纵行
制造例2
针织机:双拉舍尔针织机(9隔距/2.54cm、针筒间距15mm)
纵行密度:10根/2.54cm
线圈横列密度:14根/2.54cm
完成厚度(一对地针织物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聚酯·BCF复丝(卷曲加工纱线)
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聚酯·BCF复丝(卷曲加工纱线)
连结纱线:660分特/1f聚酯
一方地针织物的组织:2线圈横列网眼(コ一スメッシコ)的变化组织
另一方地针织物组织:精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880分特(一部分是3000分特)
由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98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57.9%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98.8%
凸部与凹部的压缩率之差:57.8%
凹部的振动熔接条件:加压力18.2kgf/m2、振幅1.0mm、时间1.2sec
凸部的宽度:5纵行
凹部的宽度:2纵行
制造例3
针织机:双拉舍尔针织机(9隔距/2.54cm、针筒间距15mm)
纵行密度:9.8根/2.54cm
线圈横列密度:12.8根/2.54cm
完成厚度(一对地针织物表面间的距离):12.05mm
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384f
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560分特/70f
连结纱线:560分特/1f
一方地针织物的组织:1花纹循环(リピ一ト)2横列的网眼
另一方地针织物组织:精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730分特
由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12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89.1%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100%
凸部与凹部的压缩率之差:89.0%
凹部的振动熔接条件:加压力21.7kgf/m2、振幅1.0mm、时间1.0sec
凸部的宽度:6纵行
凹部的宽度:2纵行
制造例4
针织机:双拉舍尔针织机(9隔距/2.54cm、针筒间距15mm)
纵行密度:9根/2.54cm
线圈横列密度:13.5根/2.54cm
完成厚度(一对地针织物表面间的距离):11.5mm
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1170分特/96f
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660分特/192f
连结纱线:660分特/1f
一方地针织物的组织:凸部是1花纹循环4线圈横列网眼、凹部是W缎纹组织
另一方地针织物组织:精绒编链组织
由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2050分特(一部分是3220分特)
由另一方地针织物的地纱线和连结纱线形成的线圈的合计粗细:1540分特
凸部的压缩率:20.0%
凸部的压缩弹性率:94.3%
凸部与凹部的压缩率之差:6.8%
凹部的振动熔接条件:加压力18.2kgf/m2、振幅1.0mm、时间1.2sec
凸部的宽度:9纵行
凹部的宽度:3纵行
(试验例1)
将由制造例2制造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作为构成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上部弹性构件31d使用,如图3所示,沿座的左右方向配设凸部160的长度方向,从对应于压力值的挠曲量求出弹性顺度。以伸长率0%配设构成上部弹性构件31d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在上部弹性构件31d的下部如图1和图2所示配设着由三维立体针织物构成的中间弹性构件31c、网状弹性构件31b及金属弹簧31a。构成中间弹性构件31c的三维立体针织物除了没有形成凸凹部这一点之外,可以使用由与制造例2同样的条件制造的三维立体针织物。作为网状弹性构件31b使用プルマフレックス(商品名),左右分别各用4根金属弹簧31a支承该网状弹性构件。另外,网状弹性构件31b配设在从座面后端到140mm~290mm的位置,在离座面后端150mm的坐骨结节下附近及比其更后方处,使该网状弹性构件31b及金属弹簧31a的弹性作用几乎不产生作用地设置。使用的金属弹簧31a是线材直径2.6mm、线圈长度54.6mm、线圈平均直径是16.1mm、总圈数20、弹簧常数0.55N/mm螺旋弹簧。
在由这样的构成形成的试验例的座部用座垫部件31的离座面后端150mm(坐骨结节下附近)、离座面后端250mm、离座面后端350mm(缘部41附近)处将直径98mm的圆形加压板与50mm/分的速度从三维立体针织物的表面推压到100N,测定对应于压力值的挠曲量,另外,为了比较,对于将离座面后端150mm(坐骨结节下附近)处的厚度为105mm、离座面后端250mm处的厚度为75mm、离座面后端350mm处的厚度为50mm的聚氨脱脂泡沫塑料作为座垫部件使用的座,在离座后端150mm(坐骨结节下附近)、离座面后端250mm、离座面后端350mm(前缘部41附近)处进行了同样的测定。其结果表示在图23~图25中。另外,对于分别相当于在落座时离座面后端150mm、250mm、350mm的被试验者的坐骨附近、离坐骨100mm下方、离坐骨200mm下方的部位由直径98mm的圆形加压板压缩到20N测量了与压力值对应的挠曲量。其结果表示在图22中。在图23~图25中,重叠地表示图22的结果。
从图23可知,在离座面后端150mm部位,产生伸长侧反作用力时的弹性顺度与试验例和比较例共同其滞后损耗与人体部位的特性同等或在其以上,具有与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变化特性似近的倾向的变化特性。
另外,参照图24,在试验例中,线性变高,产生伸长侧反作用力时的弹性顺度变小,与此相对,在是比较例的情况下,与离图23所示的座面后端150mm位置处的变化特性相比,没有大的变化,显示着非线性倾向强的特性。
图26及27是分别重合地表示离座面后端150mm和250mm的各部位中的试验例的弹性顺度特性和同样部位中的比较例的弹性顺度特性的图,从这些图中可以清楚地得知,在试验例时,250mm处的弹性顺度特性的线性变高,在比较例时,几乎没有变化。这样,在是试验例时,通过在骨盘前部附近显示线性变高的变化,在落座时,在该骨盘前部附近形成堰,坐骨结节下附近及比其更靠后方的部位相对地沉入,可以防止臀部向前方偏移,可以增加落座时的稳定感。
从图25可知,在是试验例的情况下,前缘部附近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产生时的弹性顺度比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与此相对,在是比较例的情况下,是与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程度。
直径98mm的加压板是大致相当于大腿部的一侧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但在是试验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在前缘部弹性顺度变大,对于防止大腿部的血液流动受到阻碍有效,并且在为了操作踏板而运动大腿部时,在这样的接触面积中由于不施加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进行圆滑的踏板操作。
(试验例2)
在上述座上落座JM96(座垫分担负荷:85kg)的人,将激振装置的平台设置在座垫部的下部,测量与频率对应的振动传递率(G/G),在图28中用粗实线表示其结果。为了比较,用细实线表示使用了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座的特性。
振动传递率(G/G)当太大时,过渡影响应性变差,剩余振动,对乘座舒适感带来坏影响,但是,该点,使用了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座比使用了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座更低,表示出比较理想的特性。
对于乘坐舒适性给予大影响的是由振动摇晃骨骼本身的2Hz以下的摇动,但在本实施例的座的情况下,共振峰是2Hz与5Hz之间,并且是比使用了聚氨脂泡沫塑料的情况低的频率,而且,成为与内脏共振的6~8Hz的振动传递率与使用了聚氨脂泡沫塑料的情况相比变小。因此,若采用本实施例的座,在振动吸收性能点上也非常优秀。
另外,如图29所示,在调查了对于地的座垫与腰的相对上下振动传递特性后,得知,使用了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座垫部件比使用了聚氨脂泡沫塑料的座垫部件从低频率区域起相对位移大。即,使用了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座垫,在大的面上加压时,连结纱线整体挠曲,在窄的面上加压时,加压力作用于连结纱线自身,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间产生连结纱线的偏移。这时的库仑磨擦力战胜了连结纱线的弯曲弹性,使复原性产生时间滞后。其结果,相对于输入振动的相位滞后变大,容易吸收振动能量,可以以低的水平抑制振动传递率。

Claims (36)

1.一种座,该座具有座构架和座垫部件;该座垫部件通过用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的,并含有被支在上述座构架上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垫部件具有第一部位和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作为落座时的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该第二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部位,作为从在落座时作用在缩短座垫部件的侧的负荷、与由该负荷产生的上述座垫部件的伸长侧的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产生的朝向座垫部件的伸长侧的微小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特性大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以使上述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表层部的方式使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层叠,或者以使上述第二部位位于座部的前缘部附近且使上述第一部位位于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一部位和上述第二部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部位的下部设有具有比上述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的部位。
5.一种座,该座具有座构架和座垫部件,该座垫部件通过用连结纱线结合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之间而形成的,并含有被支承在上述座构架上的三维立体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垫部件具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及第三部位;上述第一部位作为落座时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并且位于座部的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上述第二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大的值,而且位于座部的前缘部附近;上述第三部位具有比上述第一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并位于座部的与落座者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上述座构架上,在大小比该三维立体针织物小、且弹性顺度特性为大致线性的弹性构件上载置被张设的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一部分来构成上述座垫部件,
将在下部存在上述弹性构件的部位构成为上述第一部位,将在下部不存在上述弹性构件的部位构成为上述第二部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设在座部中的包含落座者的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且除了座部的前缘部附近及比该规定区域的后方侧以外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与前缘部附近之间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作为落座时伸长侧反作用力作用时的弹性顺度特性,具有比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小的值、且设有呈现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相比线性高的位移的部位。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以从座面后端到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规定量松弛、且与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与前缘部附近之间的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的松驰比上述规定量少的方式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上述座构架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从座面后端到包含坐骨结节下的规定区域之间,以相对于构成座部的座构架的全宽度以5mm~60mm的富余宽度松弛、而且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富余宽度为0~20mm的方式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上述座构架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构件由网状弹性构件、面状弹性构件、或通过金属弹簧被支承的网状或面状弹性构件构成,而且,被构成的弹性构件的弹性在与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起大的作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包括面刚性高的部位和对于压缩变形发挥主要的复原力的作为面刚性低的部位的主弹性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具有压缩率不同的两种以上的部位,压缩率高的部位构成为对压缩变形发挥主要的复原力的主弹性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的压缩率是20~90%的范围,压缩弹性率是75~100%的范围,而且,与不构成主弹性部的部位的压缩率之差是5%或5%以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至少在一面上设有凸凹部,凹部和凸部中的任何一方形成为上述主弹性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构成主弹性部,该凸部在相邻的凹部之间形成横截面为大致拱状,形成为可以利用该横截面大致拱状的凸部的弯曲方向的弹性的构造。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在沿面的任意方向上形成为垄状,在座部、或座部和背部双方上,以沿该凸部的长度方向朝向座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上述座构件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凸部形成为格子状或交错状,在座部、或座部和背部双方上,以上述主弹性部的配置密度高的方向朝向座的左右方向的方式将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张设在上述座构架上。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以小于5%的伸长率张设在上述座构架上。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的厚度是5~80mm的范围。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投影到平面上时的面积中,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的每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是30~90%/m2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主弹性部由上述针织组织的承制形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的针织组织是由连结纱线的配置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针织物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种要素或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的组合承制的。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使上述一对地针织物间接近的状态下接合其间的连结纱线之间,形成上述凹部,上述凸部构成主弹性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由熔接、粘接、缝合、使用熔接纤维的接合、振动熔接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形成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凹部。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以使上述凹部区域与凸部区域中的连结纱线的配置密度、连结纱线的粗细、连结纱线的长度、连结纱线的材质、地针织物的线圈形状、地针织物的线圈尺寸、构成地针织物的地纱线的材质、连结纱线与地针织物的结合部分中的紧结力中的任何一种要素或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不同的方式被形成。
2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形成为,上述凹部区域中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比构成上述主弹性部的凸部区域中的连结纱线的配设密度稀。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地针织物由以平针的针织组织形成的第一地针织物和具有隔着规定间隔向规定方向延伸地排列的多个带状针织物部的第二地针织物构成,在带状针织物部和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对的部位、与该带状针织物部和上述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邻的带状针织物部之间的空隙分别相对的部位、及与该带状针织物部和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邻的另一带状针织物部分别相对的部位,通过用连结纱线分别连结多个带状针织物部,构成上述三维立体针织物。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带状针织物部与第一地针织物的与该带状针织物部相对的部位之间的宽度方向中间部设有不存在连结纱线的中空部。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带状针织物部延伸的方向隔着规定间隔的多个部位的各个部位上还含有联络相邻的各带状针织物部的多个联络部。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带状针织物部的缘部分别以接近第一地针织物的方式加工,各带状针织物部构成凸部。
3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座垫部件振动的状态下,上述第三部位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
3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落座者的体重与上述座垫部件的反作用力平衡的状态中,在上述座垫部件由于来自外部的激振力进行振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做成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
3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落座者的体重与上述座垫部件的反作用力平衡的状态中,在上述座垫部件由于来自外部的激振力进行振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以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的方式被张设。
3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落座者的体重与上述座垫部件的反作用力平衡的状态中,在由来自外部的激振力使得上述座垫部件振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以具有与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的方式被张设。
3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其特征在于,在落座者的体重与上述座垫部件的反作用力平衡的状态中,在由来自外部的激振力使得上述座垫部件振动的状态下,与上述骨盘前部附近对应的部位具有与由上述弹性构件的弹性推压的人体部位的弹性顺度大致相同的值。
CNA028099052A 2001-05-16 2002-04-02 Pending CN1531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6471/2001 2001-05-16
JP2001146471 2001-05-16
JP2001204925 2001-07-05
JP204925/2001 2001-07-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1401A true CN1531401A (zh) 2004-09-22

Family

ID=2661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099052A Pending CN1531401A (zh) 2001-05-16 2002-04-02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75793B2 (zh)
EP (1) EP1393657B1 (zh)
JP (1) JP3974856B2 (zh)
CN (1) CN1531401A (zh)
DE (1) DE60227072D1 (zh)
TW (1) TWI279205B (zh)
WO (1) WO2002091881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268A (zh) * 2011-11-25 2014-07-30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基网及座席构造
CN104545065A (zh) * 2013-10-19 2015-04-29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4605647A (zh) * 2007-09-20 2015-05-13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载荷支撑结构
CN105377078A (zh) * 2013-06-18 2016-03-02 株式会社东洋座椅 座椅坐垫
CN105442163A (zh) * 2015-12-25 2016-03-30 江南大学 具有凹凸效应的不同厚度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891789A (zh) * 2016-10-03 2018-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9023756A (zh) * 2018-10-08 2018-12-1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25845A (zh) * 2017-01-31 2019-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坐垫或靠背的衬垫的面套
CN110337382A (zh) * 2017-03-03 2019-10-1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US11096497B2 (en) 2015-04-13 2021-08-24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109683B2 (en) 2019-02-21 2021-09-0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259637B2 (en) 2015-04-13 2022-03-01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324325B2 (en) 2015-04-13 2022-05-10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357329B2 (en) 2019-12-13 2022-06-14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825957B2 (en) 2015-01-16 2023-11-28 MillerKnoll, Inc. Zoned suspension seating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9345B2 (ja) * 2001-05-16 2011-10-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三次元立体編物
WO2004026080A1 (ja) * 2002-09-03 2004-04-01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シート
JP2006188773A (ja) * 2004-12-28 2006-07-20 Delta Tooling Co Ltd 合成皮革及び立体編物
JP4611130B2 (ja) * 2005-06-13 2011-01-12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用ベースネット支持機構及び座席構造
US8287047B2 (en) * 2005-12-28 2012-10-16 Delta Tooling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evaluation method
US7484811B2 (en) * 2006-03-15 2009-02-03 Chang James L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person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DE102006016107A1 (de) * 2006-04-04 2007-10-18 Car Trim Biermann, Markfort und Dr. Rau GbR (vertretungsberechtigter Gesellschafter: Herr Dr. Friedrich Rau, 08261 Schöneck) Polsternder Schaumstoffkörp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WO2007131214A2 (en) 2006-05-04 2007-11-15 Chang James L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person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DE202006016338U1 (de) * 2006-10-23 2007-01-04 Gebrüder Achter GmbH & Co. KG Formstrickbezug und Sitzmöbel mit einem Formstrickbezug
EP2085898A4 (en) * 2006-11-21 2010-06-23 Toyota Tsusho Corp PROGRAM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SUBSTANCE MODEL, DEVICE FOR PREPARING A SUBSTANCE MOD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UBSTANCE MODEL
JP5044230B2 (ja) * 2007-02-14 2012-10-10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生体信号分析装置、シート及び生体信号分析方法
DE102008017965B4 (de) * 2008-04-08 2011-06-01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Belüftungseinrichtung
EP2417876B1 (en) * 2010-08-10 2013-04-24 Schukra Gerätebau GmbH Seat cushion bod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eat cushion body
DE102010039958A1 (de) * 2010-08-30 2012-03-01 Heinrich Essers Gmbh & Co. Kg Matratze mit einem Abstandstextil
EP2532502B1 (en) 2011-06-10 2019-05-22 Schukra Gerätebau GmbH Method of treating a fiber cushion body
US20130165826A1 (en) * 2011-12-22 2013-06-27 Danny Jan Massage Chair for a Foot Massager
LU92012B1 (en) * 2012-05-30 2013-12-02 Iee Sarl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mat
JP5976508B2 (ja) * 2012-11-19 2016-08-2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DE102014008725B4 (de) * 2014-02-28 2019-04-25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Rundgestricktes textiles Flächengebilde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9873963B2 (en) * 2014-03-17 2018-01-23 Mindsinsync Inc. Spacer mesh mat base
TWI564183B (zh) * 2014-04-11 2017-01-01 Yulon Nissan Motor Co Ltd car seat
EP3197777B1 (en) * 2014-09-24 2021-06-02 B/E Aerospace, Inc. Seat pan assembly with encased comfort spring
WO2016097719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Bentley Motors Limited Seat
CA2977551C (en) 2015-02-27 2020-09-01 Proprietect L.P. Vehicular seat element
JP6468070B2 (ja) * 2015-05-22 2019-02-1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875650B (zh) * 2015-05-29 2018-07-03 上海子元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坐垫及其加工装配方法
CN106043063B (zh) * 2016-06-08 2018-10-30 柳州嘉盈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副驾驶座垫骨架总成
CN105905013B (zh) * 2016-06-08 2018-07-31 柳州嘉盈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副驾驶座椅骨架总成
CN105922918B (zh) * 2016-06-08 2018-10-30 柳州嘉盈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驾驶座椅骨架总成
JP6512196B2 (ja) * 2016-09-15 2019-05-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075885A (ja) * 2016-11-07 2018-05-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US10479246B2 (en) * 2017-04-28 2019-11-19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Lattice based seat cushion to improve comfort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USD870479S1 (en) 2017-12-05 2019-12-24 Steelcase Inc. Chair
USD869890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back
US11291305B2 (en) 2017-12-05 2022-04-05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D869889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back
US10813463B2 (en) 2017-12-05 2020-10-27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D869872S1 (en) 2017-12-05 2019-12-17 Steelcase Inc. Chair
US10883205B2 (en) * 2017-12-26 2021-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echnical knit archtectures for comfort seating
USD907383S1 (en) 2019-05-31 2021-01-12 Steelcase Inc. Chair with upholstered back
USD907935S1 (en) 2019-05-31 2021-01-19 Steelcase Inc. Chair
US11603903B2 (en) 2020-12-21 2023-03-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ibration isola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s
US11927236B2 (en) 2020-12-21 2024-03-1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ibration isolation for rotating machines
US11897379B2 (en) 2021-10-20 2024-02-13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eat with shape memory material member actu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6292A (en) * 1948-08-30 1952-05-13 Sackner Prod Inc Pad for upholstery and the like
US3083496A (en) * 1961-04-25 1963-04-02 Feinerman Jack Upholstery assembly
US3109679A (en) * 1961-10-02 1963-11-05 Miller Herman Inc Pad for serating
US3616171A (en) * 1968-10-03 1971-10-26 Goodyear Tire & Rubber Method of making a foamed article and said article
JPS5765650U (zh) * 1980-10-07 1982-04-19
DE3403967A1 (de) 1984-02-04 1985-08-08 Paul Stoessel GmbH + Co KG, 4005 Meerbusch Fahrzeugsitz mit verschiedenen zonen
JPH0649244Y2 (ja) * 1989-05-12 1994-12-14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H04222260A (ja) 1990-12-25 1992-08-12 Unitika Ltd 三次元構造布帛
JPH0649244A (ja) 1992-07-31 1994-02-22 Nitto Denko Corp 表面改質されたフツ素樹脂成形品とその製造法
US5360653A (en) * 1992-12-21 1994-11-01 Ackley Robert E Encapsulated foam pad
ATA20593A (de) * 1993-02-05 1998-08-15 Greiner & Soehne C A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flugzeuge
AU2770199A (en) 1998-02-26 1999-09-15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leasing storage
US6102482A (en) * 1999-05-07 2000-08-15 Collins & Aikman Products Co. Lightweight suspension panel for vehicle seats and door panels
JP2001017262A (ja) 1999-07-07 2001-01-23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シート
JP2001087077A (ja) 1999-09-20 2001-04-03 Delta Tooling Co Ltd 3次元ネットを有するシート

Cited B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0706B2 (en) 2007-09-20 2020-11-03 Herman Miller, Inc. Load support structure
CN104605647B (zh) * 2007-09-20 2019-10-08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载荷支撑结构
US11330905B2 (en) 2007-09-20 2022-05-17 MillerKnoll, Inc. Load support structure
US10856662B2 (en) 2007-09-20 2020-12-08 Herman Miller, Inc. Load support structure
US10016060B2 (en) 2007-09-20 2018-07-10 Herman Miller, Inc. Load support structure
CN104605647A (zh) * 2007-09-20 2015-05-13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载荷支撑结构
CN103958268A (zh) * 2011-11-25 2014-07-30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基网及座席构造
CN103958268B (zh) * 2011-11-25 2016-08-24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基网及座席构造
CN105377078A (zh) * 2013-06-18 2016-03-02 株式会社东洋座椅 座椅坐垫
CN104545065A (zh) * 2013-10-19 2015-04-29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CN104545065B (zh) * 2013-10-19 2019-10-15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
US11825957B2 (en) 2015-01-16 2023-11-28 MillerKnoll, Inc. Zoned suspension seating structure
US11553797B2 (en) 2015-04-13 2023-01-17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096497B2 (en) 2015-04-13 2021-08-24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963621B2 (en) 2015-04-13 2024-04-23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259637B2 (en) 2015-04-13 2022-03-01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324325B2 (en) 2015-04-13 2022-05-10 Steelcase Inc. Seating arrangement
CN105442163A (zh) * 2015-12-25 2016-03-30 江南大学 具有凹凸效应的不同厚度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US10434911B2 (en) 2016-10-03 2019-10-0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eat including a cloth spring member
CN107891789A (zh) * 2016-10-03 2018-04-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10225845A (zh) * 2017-01-31 2019-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坐垫或靠背的衬垫的面套
CN110337382A (zh) * 2017-03-03 2019-10-15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10337382B (zh) * 2017-03-03 2022-04-1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
CN109023756A (zh) * 2018-10-08 2018-12-1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23756B (zh) * 2018-10-08 2023-09-15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US11602223B2 (en) 2019-02-21 2023-03-14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910934B2 (en) 2019-02-21 2024-02-2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109683B2 (en) 2019-02-21 2021-09-0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786039B2 (en) 2019-12-13 2023-10-1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805913B2 (en) 2019-12-13 2023-11-0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357329B2 (en) 2019-12-13 2022-06-14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79205B (en) 2007-04-21
EP1393657A4 (en) 2007-01-31
WO2002091881A1 (en) 2002-11-21
JPWO2002091881A1 (ja) 2005-08-25
US7275793B2 (en) 2007-10-02
JP3974856B2 (ja) 2007-09-12
US20040145230A1 (en) 2004-07-29
DE60227072D1 (de) 2008-07-24
EP1393657A1 (en) 2004-03-03
EP1393657B1 (en)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1401A (zh)
CN1211041C (zh) 坐垫构造
CN1678219A (zh) 座椅
CN1124804C (zh) 具有网状表面的垫子和座位
CN1942123A (zh) 座椅结构
CN1283495C (zh) 座椅结构
CN105377078B (zh) 座椅坐垫
CN1292940C (zh) 座椅结构
CN103287299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缓冲垫
JP448434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471870B2 (en) Multi-zone seat suspension
CN1895126A (zh) 座椅
CN1572184A (zh) 低频振动结构和低频振动座椅
JPWO2014203891A1 (ja) クッション体
CN1625358A (zh) 用于减震的弹性垫
CN1652709A (zh) 车辆用座椅
JP4741759B2 (ja) 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CN103958268B (zh) 基网及座席构造
CN1050236A (zh) 缝编固定无纺织物
JP2018064885A (ja) クッションパン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KR20090124048A (ko) 의자 등받이부 체결용 탄성결합부재
JP2011005010A (ja) 椅子の弾性シェル構造
JP404709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JP2005046355A (ja) シート用面状支持部材
CN1746357A (zh) 伸缩性经编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