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6258B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驾驶室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6258B CN1506258B CN2003101201739A CN200310120173A CN1506258B CN 1506258 B CN1506258 B CN 1506258B CN 2003101201739 A CN2003101201739 A CN 2003101201739A CN 200310120173 A CN200310120173 A CN 200310120173A CN 1506258 B CN1506258 B CN 15062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ompartment
- operator
- limiting part
- suppor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04—Cabs insulated against vibrations or noise, e.g. with elastic suspen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是具备相对车身支架弹性地支撑驾驶室(2)的减震机构(25)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相对减震机构(25)另外设置限制部件(26),该限制部件(26)相对该减震机构(25)的延伸方向只在驾驶室(2)产生规定的变位时限制其变位。限制部件(26)在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前限制驾驶室(2)的变位。在车身支架(1)上配置有作业机时,至少在与作业机相反一侧设置限制部件(26)。这种驾驶室支撑结构,直接使用在标准车中普遍利用的减震机构,既可以在缓和通常状态下对驾驶室的振动或冲击,而且在建筑机械翻倒等时,以简单的构成即可赋予受作用于驾驶室上的大冲击力时保护驾驶室或驾驶员的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等作业车辆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特别涉及即使在大冲击力作用于驾驶室上时也可以确保安全性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建筑机械的液压挖掘机,一般地,如图17所示,具备下部行驶体81和通过回转机构自由回转地装载于该下部行驶体81上的上部回转体82。而且,在上部回转体82上设有驾驶室(cabin)83,同时在该驾驶室83的侧方上从上部回转体82突出设置作业机84。
而且,为了缓和在行驶中等对驾驶室83的冲击并提高乘坐感觉,一直以来驾驶室83通过减震机构支撑在车身支架。这样,作为缓和冲击的减震机构,有具备由弹性体构成的防振部件等的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及专利文献4)。
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具备安装在驾驶室(cab)83侧的防振部件86、安装于该防振部件86上的定位部件87、及安装在车身支架88侧的承载部件89。即,定位部件87,其上壁87a利用螺栓部件安装于防振部件86上,其下壁87b上设有通孔90。而且,上述承载部件89,具有突起91,在该突起91与下壁87b的通孔嵌合的状态下通过螺栓部件将其安装在下壁87b上。由此,驾驶室83通过防振部件86承载在车身支架88上,以吸收车身支架88侧的震动。
另外,如图19所示,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具备下侧部件93、上侧部件94和连接该下侧部件93与上侧部件94的连接体95(由螺栓部件103与螺母部件107构成)。即,下侧部件93,具有基部96及自该基部96竖立设置的柱部97,在该基部96上载置有弹性体98。另外,在柱部97上沿上下方向设有长的长孔99,椭圆环状的弹性体100与该长孔99嵌合。并且,上侧部件94具有基部101及自该基部101竖立设置的主体部102,在主体部102上设有插入上述连接体95的螺栓部件103的通孔104。这种情况下,驾驶室83侧的柱部105的下方开口部与上侧部件94的主体部102嵌合,使螺栓部件103插入通过该柱部105的通孔106、106、主体部102的通孔104及下侧部件93的弹性体100,将螺母部件107拧在该螺栓部件103上。因此,通过用下侧部件93的弹性体98承载上侧部件94,并使螺栓部件103插入贯通弹性体100,从而该弹性体98、100成为防振部件,下侧部件93可以弹性地承载上侧部件94,能够缓和冲击等。
再有,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具备配置于车身支架88侧的一对弹性体111、111和夹持该弹性体111、111的一对承载体112、113等。即,在车身支架88上设置通孔114,并使弹性体111、111的一部分从上下方向与该通孔114嵌合,在用承载体112、113夹持弹性体111、111的状态下,使插入贯通这些部件的螺栓115拧在驾驶室83侧。由此,驾驶室83弹性地承载在车身支架88上。另外,在驾驶室83变位(移动)到车身88侧后,承载体113的法兰盘部116与车身支架88接触,限制该驾驶室83更多地向车身支架88侧的变位。
还有,如图21所示,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具备外壳120、被收纳在该外壳120内的双头螺栓(stud)121和与该双头螺栓121连接且被收纳在外壳120内的减震板122等。即,外壳120由上下开口的筒状体123和配置于该筒状体123的下方侧且形成上述减震板122的收纳室的容器部124构成。另外,与外壳120的筒状体123嵌合的弹性体125外嵌在双头螺栓121上,向容器部124中注入粘性液体126。而且,从双头螺栓121突出设置的螺纹部127拧在驾驶室侧,而将外壳120安装在车身支架上。再有,在外壳120的筒状体123的上端部上突出设置突缘部(锷部)128,同时在该突缘部128上竖立设置限位部件129。另外,在筒状体123的下端部上设置向直径方向的外方延伸的突缘部(限位部件)130。
在该图21所示的减震机构中,在双头螺栓121侧相对于外壳120震动的情况下,由该震动导致粘性液体126被搅动,借助该粘性液体126的粘性阻力与减震板122,产生缓冲作用减小震动。另外,在双头螺栓121相对外壳120倾斜的情况下,驾驶室与限位部件129对接的同时,减震板122与限位部件130对接,由此驾驶室不倾斜。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39352号公报(第2~3页,图2)
(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3868190号说明书(第3栏~4栏,图2)
(专利文献3)
特开平11-310167号公报(第32~4页,图2)
(专利文献4)
特开平10-26172号公报(第3,图1、图3)
然而,在建筑机械万一翻倒的情况下,或者撞在岩石、树木等的情况下,虽然在驾驶室83上作用大的冲击力,但为了保护驾驶员不受这种冲击力的伤害,近年中使用与具有保护功能的ROPS(ROLLOVERPROTECTIVE STRUCTURE)相对应的驾驶室。关于上述的大冲击力(以下称为ROPS载荷)对驾驶室作用的情况,讨论上述各现有例的有用性。首先,在图18所示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在沿驾驶室离开车身支架88的方向作用冲击力时,由于没有对驾驶室83的变位的限制机构,故驾驶室83变位大,因此导致不能用在ROPS上。另外,在图19所示的结构(专利文献2)中,在驾驶室83侧相对离开车身支架88的方向变位的情况下,虽然相对该变位,连接体95的螺栓部件103与下侧部件93的弹性体100对接,可以限制该变位,但在沿上侧部件94离开下侧部件93的方向作用ROPS载荷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支撑该载荷,但存在弹性体100破损的可能性,在之后不能使用。
接着,在上述图20所示的结构(专利文献3)中,对于驾驶室83向接近车身支架88的方向的变位,承载体113的法兰盘部116与车身支架88接触,限制驾驶室83过多地向车身支架88侧的变位。然而,相反,在沿驾驶室侧离开车身支架88侧的方向作用ROPS载荷的情况下,虽然可以支撑该载荷,但下方的弹性体111被车身支架88和承载体112压缩,存在弹性体111或承载体112破损的可能性,而在之后不能使用。
另外,在图21所示的结构(专利文献4)中,对于沿驾驶室侧向接近车身支架的方向的变位,驾驶室侧与限位部件129对接,限制该驾驶室过大地向车身支架88侧的变位。再有,对于驾驶室向离开车身支架的方向的变位,减震板122与限位部件130对接,限制驾驶室向远离车身支架88的方向过多的变位。该图21所示的结构,适用于使用了ROPS对应的驾驶室的车辆。然而,这种情况下,由于是限制机构(限位部件)设置于该减震机构(液体封入式机构)本身内,故该减震机构,其结构是复杂的,同时导致大型化及重量化,成本上升。因此,使用这种特别的减震机构的ROPS对应的驾驶室也不得不成为成本高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解决上述以往缺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使用在标准车辆中普遍利用的减震机构,既可以缓和通常情况下对驾驶室的振动或冲击,而且在建筑机械翻倒时,或撞在岩石、树木等时,以简单的构成即可在受到作用于驾驶室的大冲击力时赋予用于保护驾驶室或驾驶员的保护功能的驾驶室支撑结构。
因此,技术方案1的驾驶室支撑结构,是一种在车身支架1上通过减震机构25支撑驾驶室2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上述减震机构25另外设置限制驾驶室变位的限制部件26,且该限制部件26相对上述减震机构25的延伸方向,只在驾驶室2产生规定的变位时限制其变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由减震机构25将驾驶室2支撑在车身支架1上,故在通常状态下可以缓和作用在驾驶室2上的震动或冲击。另外,在建筑机械翻倒的情况下,或撞上岩石、树木等情况下,在大的冲击力于驾驶室2上,产生规定的变位时,利用该限制部件26限制其变位,可以提高驾驶室的刚性,且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而且,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限制部件26与减震机构25分别设置,故只要直接使用在标准车等中普遍使用的减震机构25,再新追加限制部件26即可。因此,没有必要为了提高驾驶室刚性而使用高价且特别的减震机构,可以以低成本提供此用途的例如ROPS规格车辆。
技术方案2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26具有安装在驾驶室2侧的驾驶室侧部件,在通常状态下,以该驾驶室侧部件与上述车身支架1成为非干涉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技术方案2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在通常状态下该驾驶室侧部件与上述车身支架1为非干涉关系,故在该通常状态下,减震机构25与限制部件26为非干涉关系。因此,在使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的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中,在通常的行驶时或作业时,由于限制部件26对减震机构25的工作状态完全没有影响,故例如与标准车完全相同,利用减震机构25可以缓和对驾驶室2的震动或冲击,而没有乘坐不舒服的情况。
技术方案3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26在上述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前限制驾驶室2的变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3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在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前,用限制部件26限制驾驶室2的变位,故可以确实地避免减震机构25的破损,可以达到提高减震机构25的耐久性的目的。即,对于减震机构25,由于使其破损的ROPS载荷等过大的载荷不作用,故作为驾驶室支撑机构,成为耐久性优越的结构,成为经过长期使用后乘坐仍然舒服的驾驶室。
技术方案4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26被配置于驾驶室2的支柱10与车身支架1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4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中,通过将限制部件26配置于驾驶室2的支柱10与车身支架1之间,可以提高限制部件26对驾驶室2的支撑刚性。由此,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时,可以确实地进一步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
技术方案5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车身支架1上配置有作业机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件26至少设置于与作业机相反的一侧。
如上述技术方案5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由于在车身支架1上配置有作业机的情况下,对于驾驶室2,作业机具有作为保护装置(guard)的功能,故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从作业机侧对驾驶室2作用的机会减少。与此相对,在与作业机相反的一侧,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的机会比其多。因此,若将限制部件26设置于与作业机相反的一侧,则可以有效地发挥该功能。另外,若省略作业机侧的限制部件26,则可以达到成本下降的目的。
技术方案6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驾驶室2被设定成后方侧比前方侧刚性还大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件26至少被设置于驾驶室后方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6的驾驶室支撑结构中,上述驾驶室被设定成后方侧比前方侧的刚性还大。这是因为,优选设定为在前方侧中,为了确保视野必须使驾驶室前方侧的支柱等变细,另外,在后方侧中,增粗支柱等,以增大刚性。另一方面,由于驾驶员可以对前方监视,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前方侧的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的作用,而后方监视困难,在后方侧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的机会增多。因此,若在驾驶室后方侧设置限制部件26,则可以有效发挥其功能。另外,若省略驾驶室前方侧的限制部件26,则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有,如果增粗支柱等来增大刚性,则也存在该驾驶室后方侧的限制部件26的安装作业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的放大剖视图。
图2是由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支撑的建筑机械的车身支架的侧视图。
图3是由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支撑的建筑机械的车身支架的后视图。
图4是由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支撑的建筑机械的车身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由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支撑的建筑机械的车身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作业机侧的限制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作业机侧的限制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3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3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1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4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4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3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5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5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5是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5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6表示上述驾驶室支撑结构的限制部件的第6变形例,(a)是剖视图,(b)是使用其他减震机构时的剖视图。
图17是建筑机械的简略图。
图18是现有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9是现有的另一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0是现有的再一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1是现有的又一驾驶室支撑结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中:1-车身支架,2-驾驶室,25-减震机构,26-限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表示该驾驶室支撑机构的放大剖视图,该驾驶室支撑结构使用于液压挖掘机等建筑机械中,是以使驾驶室(cab)2悬在上部回转体的车身支架1的状态支撑其的结构。
如图2到图4所示,驾驶室2,从底架3的4角竖立设置支柱10a、10b、10c、10d,形成ROPS对应的驾驶室。而且,在顶棚侧设置顶板4,侧面设置侧面嵌板5、5,前面侧设置前面嵌板7,后面侧设置后面嵌板8。这种情况下,后方侧的支柱10a、10b使用比前方侧的支柱10c、10d还大型(粗)的部件。即,如图4所示,在将后方侧的支柱10a、10b的前后方向尺寸设定得比前方侧的支柱10c、10d还大的同时,将后方侧的支柱10a、10b的左右方向尺寸(厚度尺寸)设定得比前方侧的支柱10c、10d的厚度尺寸大。这是由于在前面嵌板7与侧面嵌板5、5上设有窗部,故使前方侧的支柱10c、10d细能够确保视野。由此,该驾驶室2被设定为后方侧的刚性大于前方侧的刚性。
另外,如图5所示,上部回转体的车身支架1,具有通过该驾驶室支撑机构支撑上述驾驶室2的驾驶室对应部12和安装有附设在上述回转体上的作业机(图示省略)的作业机支撑部13。驾驶室对应部12,具备前支撑架14、后支撑架15以及连接前支撑架14与后支撑架15的侧框架16等,作业机支撑部13具备基板17以及竖立设置在该基板17上的一对立壁18、19等。
前支撑架14具有前壁部14a和上面壁部14b,在其上面壁部14b上,设有安装后述的减震机构25用的通孔20、20,作业机支撑部13侧的端部被固定于基板17上,与作业机相反一侧的端部固定于侧框架16上。另外,后支撑架15由上壁15a、从该上壁15a的前端缘及后端缘垂下的脚部15b、15b构成,与前支撑架14相同,作业机支撑部13侧的端部被固定在基板17上,与作业机相反一侧的端部则固定在侧框架16上。而且,在该后支撑架15的上壁15a上,设有安装减震机构25用的通孔21、21及安装后述的限制部件26(参照图1)用的通孔22。另外,在该驾驶室对应部12上,在前支撑架14与后支撑架15之间配置有中间框体23。
再有,驾驶室支撑结构,是具备弹性地支撑驾驶室2在车身支架1上的减震机构25;和只在驾驶室2相对减震机构25的延伸方向产生规定的变位时,限制其变位的限制部件26的结构,如上所述,将驾驶室2以悬浮的状态支撑在车身支架1上。
如图1所示,减震机构25,具备外壳27、被收纳在该外壳27内的第1减震板28和支撑该第1减震板28的双头螺栓29等。另外,第1减震板28由上壁28a与垂壁28b构成,上壁28a与双头螺栓29的下端螺栓接合。而且,在双头螺栓29上外嵌弹性体30,并用外壳27内的第2减震板31承载该弹性体30的下面。另外,弹性体的下面形成有凹所。根据这些,外壳27的内部被划分为A室33a、B室33b与C室33c。再有,在第1减震板28的上壁28a与外壳27的底壁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32,在A室33a、B室33b与C室33c中密封入硅油等粘性液体。此时,A室33a与B室33b,通过第1减震板28的垂壁28b与外壳27的内面之间的间隙H1连通,B室33b与C室33c通过第2减震板31的内周侧设置的空隙H2连通。
而且,该减震机构25在该外壳27的上方开口部形成外突缘部35,在安装于前支撑架14上的减震机构25上,该外突缘部35与上面壁部14b的通孔20嵌合并卡扣在上面壁部14b的上表面上,在该状态下,外突缘部35通过螺栓(图示省略)拧在上面壁部14b上,在安装于后支撑架15上的减震机构25中,该外突缘部35与上壁15a嵌合并卡扣在上壁15a的上表面上,在该状态下,外突缘部35通过螺栓(图示省略)拧在上壁15a上。另外,双头螺栓29,其上端部设有螺丝轴部(图示省略),通过该螺丝轴部而固定在驾驶室2的底架3上。
这样,驾驶室2在底架3内面的4角上通过减震机构25支撑在车身支架1上,可缓和来自车身支架1的冲击等。即,在驾驶室2沿离开车身支架1的方向变位的情况下,向上方拉引双头螺栓29,粘性液体从B室33b通过间隙H1流向A室33a,从C室33c通过间隙H2流向B室33b,通过这时的阻力得到震动的衰减力。再有,在大载荷沿上方作用时,第2减震板31挡住第1减震板28,使弹性体30弯曲,缓冲该冲击。
另外,相反,在驾驶室2沿接近车身支架1的方向变位的情况下,向下方按压双头螺栓29,粘性液体从A室33a通过间隙H1流向B室33b,从B室33b通过间隙H2流向C室33c,通过此时的阻力得到震动的衰减力。再有,在大载荷沿下方作用时,底架3的下表面与弹性体30的上表面对接,使该弹性体30弯曲,从而缓冲该冲击。此时,可以利用螺旋弹簧32弹性地承接第1减震板31,可以缓冲该冲击。
然而,在建筑机械翻倒时或撞到岩石、树木等时,驾驶室2受到大的冲击力。因此,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中,设置有对于该冲击力发挥保护驾驶室2或驾驶员用的保护功能的作用的上述限制部件26。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只在驾驶室后方侧只配置两个限制部件26。另外,作业机相反一侧的限制部件26与作业机侧的限制部件26,其构成是不同的。
作业机相反侧的限制部件26(此时称为第1限制部件26A),如图1所示,具备轴部件36、外嵌在该轴部件36上的圆筒状衬套(spacer)37和插入轴部件36并配置于圆筒状衬套37的下方的限位部件38等。轴部件36是由轴部36a与头部36b构成的螺栓构成,其轴部36a拧合在驾驶室2的底架3上。此时,圆筒状衬套37可活动地与上壁15a的通孔22嵌合。而且,在圆筒状衬套37与轴部件36的头部36b之间存在限位部件38。
即,圆筒状衬套37的外径尺寸设定为比上壁15a的通孔22的内径尺寸还小,再有,圆筒状衬套37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比轴部件36的轴部36a的外径尺寸还大。另外,限位部件38由具有中心孔38a的圆板构成,该中心孔38a的直径尺寸设定为仅比轴部件36的轴部36a的外径尺寸大。
再有,在上壁15a的内面(下表面)40上附设有托板41。该托板41由环状体构成,使其中心孔41a的轴心与上壁15a的通孔22的轴心一致,同时,将中心孔41a的孔径设定为与通孔22的孔径大致相同。此时,上述限位部件38的外径尺寸被设定为比托板41的中心孔41a的孔径还大,比托板41的外径尺寸还小。
而且,由上述4个减震机构25··承载驾驶室2,在从车身支架1不发生震动或冲击的状态中,在限位部件38的上表面42与托板41的下表面之间形成空隙S,在圆筒状衬套37的外周面与上壁15a的通孔22的内周面及托板41的中心孔41a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S1。
因此,驾驶室2向从车身支架离开的方向变位时,作为该第1限制部件26A,允许变位一直到限位部件38的上表面42与托板41的上表面43对接。另外,在驾驶室2向接近车身支架1的方向变位时,作为该第1限制部件26A,其变位直到驾驶室2的底架3的下表面与上壁15a的上表面对接。再有,在驾驶室2相对车身支架1沿水平方向变位时,其变位允许到衬套37的外周面与通孔的内周面等对接。因此。被安装在驾驶室2侧的驾驶室侧部件(圆筒状衬套37、限位部件38及轴部件36等),在通常态下以与车身支架1侧处于非干涉关系的方式设定上述空隙S、S1的尺寸。由此,在作业机的通常的作业时或行驶时,该第1限制部件26A不会干涉到对减震机构25的冲击等的吸收功能。
此时,在驾驶室2向从车身支架1离开的方向变位时,作为第1限制部件26A,以不超过减震机构25的延伸方向的行程末端(弹性体30或螺旋弹簧32的弹性界限)的方式进行限制。即,是以在超过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之前,使限位部件38与托板41对接的方式设定上述空隙S的部件,在不超过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的范围内,作为该第1限制部件26A,不干涉对减震机构25的冲击等的吸收功能。
接着,作业机侧的限制部件26(此时作为第1变形例,称为第2限制部件26B),如图6与图7所示,由被作业机支撑部13的一方的立壁18支撑的轴部件47和被固定在驾驶室后方侧的支柱10b上的承载体48构成。轴部件47,由轴部47a与头部47b构成的螺栓构成,从作业机侧拧合在立壁18的螺孔49中,并使其轴部47a向支柱10b侧突出。另外,承载体48由具有水平壁48a与垂直壁48b的剖面呈L字状体构成。而且,在由上述的4个减震机构25··承接,从车身支架1不发生震动或冲击的状态下,从立壁18突出的轴部47a的突出部50,比承载体48的水平壁48a还位于上方,同时比垂直壁48b还位于前方。即,在这种情况下也将属于驾驶室侧部件的承载体48与属于车身支架1侧部件的轴部件47设定为非干涉状态。
另外,在驾驶室2向离开车身支架1的方向变位的情况下,作为该作业机侧的第2限制部件26B,允许其变位直到承载体48的水平壁48a与从立壁18突出的轴部47a的突出部50对接。在这种情况下也以不超过减震机构25的延伸方向的行程末端(弹性体30或螺旋弹簧32的弹性界限)的方式进行限制。即,设定为在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之前使承载体48的水平壁48a与轴部47a的突出部50对接。还有,在该第2限制部件26B中,可以在驾驶室2从后方侧承受载荷(负荷)时,通过使承载体48的垂直壁48b与轴部47a的突出部50对接,来限制驾驶室2回转。
然而,将该作业机侧的第2限制部件26B做成图6与图7所示的结构,是由于在该安装装置中作业机支撑部13的基板17位于下方,图1所示的第1限制部件26A的安装是困难的。因此,即使在该位置上,若上述第1限制部件26A可以安装,也可以不使用该第2限制部件26B,而使用第1限制部件26A。
这样,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利用减震机构25··相对车身支架1弹性地支撑驾驶室2,所以,可以缓和对驾驶室2的震动或冲击。此时,在通常状态下,由于限制部件26A、26B与减震就25、25处于非干涉状态,故不被限制部件26A、26B所限制,限制部件26A、26B完全不影响到减震机构25的工作状态。因此,在通常状态下,利用减震机构25可以缓和对驾驶室2的震动或冲击,乘坐不会不舒服。
然而,在建筑机械翻倒的情况下或撞到岩石、树木等情况下,在大的冲击力(ROPS载荷等)作用于驾驶室2上并产生规定的变位时,利用限制部件26A、26B限制其变位,可以提高驾驶室的刚性,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而且,在达到减震机构25延伸方向的行程末端之前,可以利用上述限制部件26A、26B限制其变位。因此,可以确实避免减震机构25的破损,可以达到提高减震机构25的耐久性的目的。即,对于减震机构25,由于不作用使其破损的ROPS载荷等过大的载荷,故作为驾驶室支撑结构,成为耐久性优越的结构,做成长期乘坐舒服的驾驶室2。而且,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中,由于限制部件26A、26B与减震机构25分别设置,故直接使用标准车等中普遍使用的减震机构25,再新追加限制部件26即可。因此,即使在ROPS规格车辆中,为了提高驾驶室刚性,也可以不必使用高价特别的减震机构,可以以低成本提供ROPS规格车辆。可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驾驶员可以对前方监视,故可以某种程度地避免前方侧的ROPS载荷等作用,但后方监视困难,因此,在后方侧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的机会多。因此,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驾驶室后方侧设置限制部件26A、26B,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另外,由于一旦在驾驶室后方侧设置限制部件26A、26B,就可以有效地发挥驾驶室保护功能,故可以省略驾驶室前方侧的限制部件26,若省略,则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再有,由于在后方侧增粗支柱10a、10b以使刚性增大,故也存在该驾驶室后方侧的限制部件26A、26B的安装操作容易的优点。
可是,也可以在作业机相反侧的前方的减震机构25的附近设置限制部件26(26A)。即,在作业机相反侧设置限制部件26、26。这是因为若作业机设置于作业机支撑部13上,则沿图3的箭头方向容易在驾驶室2翻倒的方向上作用过大载荷。即,在车身支架1上配置有作业机的情况下,由于作业机具有作为驾驶室2的保护装置(guard)的功能,所以,从作业机侧对驾驶室2作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的机会减少。与此相对,在作业机相反侧,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的机会比其还多。因此,若在作业机相反侧设置限制部件26、26,则可以有效地发挥限制变位的功能。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在作业机相反侧设置限制部件26、26,可以有效地发挥驾驶室保护功能,故可以省略作业机后方侧的第2限制部件26B,若省略,则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接着,在图8中表示作为第2变形例的限制部件26C,这种情况下,该限制部件26C被支柱10a支撑。即,衬套37的上端利用焊接等接合方式固定在支柱10a上,配置于支柱10a的底壁11的内面侧的螺母拧在轴部件36的轴部36a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将衬套37的外径尺寸设定为比上壁15a的通孔22的内径尺寸还小,动配合地插入贯通该通孔22。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在限位部件38的上表面42与后支撑架15的下表面40之间形成空隙S,在圆筒状衬套37的外周面与上壁15a的通孔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S1。
另外,如图9所示,在驾驶室2具有下框体52的情况下,可以将该图9所示的表示第3变形例的限制部件26D附设于该下框体52的左右方向杆(bar)52a上。如图10所示,这种情况下,将连杆53利用焊接等接合方式固定在左右方向杆52a上,将轴部件36的轴部36a拧在该连杆53上,将限位部件38安装在连杆53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将该连杆53的外径尺寸设定为比上壁15a的通孔22的内径尺寸还小,在限位部件38的上表面42与后上壁15a的下表面40之间形成空隙S,在连杆53的外周面与通孔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隙S1。
因此,在该图8与图10所示的限制部件26C、26D中,在通常状态下也将驾驶室侧部件(衬套37、轴部件36、连杆53等)与上述车身支架1设定为非干涉关系,在通常的行驶或作业时,不限制减震机构25的冲击缓和功能,不会产生乘坐不舒服的感觉。而且,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于驾驶室2上,产生规定的变位时,限位部件38的上表面42与上壁15a的下表面40对接,限制该变位,提高驾驶室刚性,可以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另外,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由于限制部件26被支柱10a支撑,故可以提高限制部件26对驾驶室2的支撑刚性。由此,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实地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再有,在图8与图10等中,虽然没有使用图1中使用的托板41,但当然在该图8等中可以使用托板41,相反,也可以在图1中不使用托板41。
接着,作为图11与图12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限制部件26E,具备从车身支架1的上壁15a的上表面46竖立设置的连杆55、从该连杆55的上方以夹持限位部件38的状态拧合的轴部件36和安装在驾驶室2侧的承载片56。即,承载片56,由底壁部56a和从该底壁56a的两端竖立设置的三角形状的立壁部56b、56b构成,在底壁部56a上设有通孔57。此时,将连杆55的外径设定得比通孔57的直径尺寸还小,连杆55动配合地插入通孔57中。
而且,在从车身支架1不发生震动或冲击的状态下,在限位部件38的下表面58与承载片56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S,在连杆55的外周面与承载片56的底壁部56a的通孔57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S1。由此,在该图11与图12所示的限制部件中,在通常状态下也将驾驶室侧部件(承载片56等)与上述车身支架1侧的部件(连杆55)设定为非干涉关系,在通常的行驶或作业时,不限制减震机构25的冲击缓和功能,而且,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于驾驶室2上并产生规定的变位时,承载片56的底壁部56a的上表面59与限位部件38的下表面58对接,限制该变位,提高驾驶室刚性,可以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
另外,作为图13~图15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限制部件26F,具备从车身支架1的上壁15a的上表面46竖立设置的一对支撑片60A、60B;可存在于该支撑片60A、60B之间的凸块(block)体61和在凸块体61存在的状态下插入贯通支撑片60A、60B的轴部件62。即,凸块体61固定于驾驶室2侧,形成插入轴部件62的轴部62a的通孔64。通孔64,其孔径设定得比轴部件62的轴部62a的外径尺寸还大,动配合地插入轴部件62的轴部62a。另外,在支撑片60A、60B上也形成有插入轴部件62的轴部62a的贯通孔63、63。该贯通孔63的孔径只比轴部件62的轴部的外径尺寸大一些。再有,轴部件62由上述轴部62a与头部62b构成,如图15所示,在轴部62a插入一方支撑片60A的贯通孔63、凸块体61的通孔64及另一方支撑片60B的贯通孔63的状态下,进行锁定。即,一方支撑片60A上设有螺孔65,通过轴部件62的头部62b上设置的贯通孔,将螺栓66拧在该螺孔65中。
由此,在该图13~图15所示的限制部件26F中,在通常状态下也将驾驶室侧部件(凸块体61等)与上述车身支架1侧设定为非干涉关系,在通常的行驶或作业时,不限制减震机构25的冲击缓和功能。而且,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于驾驶室2上并产生规定的变位时,凸块体61的通孔64的内周缘与轴部件62的轴部62a对接,可以限制该变位,提高驾驶室刚性,可以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
还有,作为图16(a)所示的第6变形例的限制部件26G,具备从车身支架1的上壁15a的上表面46竖立设置的承载片67和驾驶室2侧的支撑体68。承载片67由安装在上壁15a的上表面46上的下片部67a、从该下片部67a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竖片部67b和从该竖片部67b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片部67c构成。而且,将该下片部67a安装在上壁15a的上表面46上时,可以是螺栓·螺母接合,也可以是焊接等。另外,支撑体68是由水平壁68a、垂直壁68b构成的剖面呈L字状的型材构成,在从车身支架1不发生震动或冲击的情况下,在承载片67的上片部67c的下表面70与支撑体68的水平壁68a的上表面71之间形成有空隙S。再有,在形成该空隙S的状态下,在承载片67的竖片部67b的内面与支撑体68的垂直壁68b的前端边缘之间设有空隙S2。
由此,在该图16(a)所示的限制部件26G中,在通常状态中也将驾驶室侧部件(支撑体68等)与上述车身支架1侧的部件(承载片67等)设定为非干涉关系,在通常的行驶或作业时,不限制减震机构25的冲击缓和功能。而且,在ROPS载荷等过大载荷作用于驾驶室2上,产生规定的变位时,支撑体68的水平壁68a的上表面71与承载片67的上片部67c的下表面70对接,可以限制该变位,提高驾驶室刚性,可以防止驾驶室损伤等事故。另外,如图16(b)所示,作为支撑体68,也可以是由上壁72a、下壁72b和连接上壁72a与下壁72b的连接壁72c构成的剖面呈“コ”字状的型材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在承载片67的上片部67c的下表面70与支撑体68的上壁72a的上表面73之间形成空隙S,同时,在承载片67的竖片部67b与支撑体68的连接壁72c之间形成空隙S2。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例如,作为设置限制部件26的位置,可以是在驾驶室2的底架3全部的4个角上,也可以是在4个角以外,再有,限制部件26的数量可以是4个以上。另外,作为减震机构25,并不局限于图示的结构,可以使用各种液体封入式装置或非液体封入式装置。还有,作为限制部件26,由于优选在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前限制驾驶室2的变位,故虽然可以根据使用的减震机构(mount)25的行程末端任意地变更限制的变位量,但当然,只要基于大的冲击力,可以发挥保护驾驶室2的保护功能,也可以是超过减震机构25的行程末端进行限制的部件。而且,作为使用该驾驶室支撑结构的机械,除了液压挖掘机以外,可以是轮式装载机(wheel loader)或压路机(bulldozer)等各种建筑机械,也可以是需要驾驶室支撑结构的各种农用机械。另外,作为该驾驶室支撑结构,虽然优选对ROPS对应的驾驶室进行使用,但当然也可以对不是ROPS对应的驾驶室的标准车的驾驶室进行使用。
Claims (6)
1.一种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
减震机构,其将驾驶室支承在车身支架上;
限制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减震机构另外设置,在上述驾驶室向离开上述车身支架的方向产生规定的变位时,以不超过上述减震机构的延伸方向的行程末端的方式限制上述驾驶室的变位,
上述限制部件具有:
轴部件(36),其由轴部(36a)与头部(36b)构成的螺栓部件构成,该轴部(36a)被拧合在上述驾驶室的底架(3)上;
圆筒状衬套(37),其外嵌在上述轴部件(36)上,且可活动地嵌合在上述车身支架的上壁(15a)上形成的通孔(22)中;
限位部件(38),其由具有中心孔(38a)的圆板构成,存在于上述轴部件(36)的头部(36b)与上述圆筒状衬套(37)之间,上述限位部件(38)的外径尺寸比上述圆筒状衬套(37)的内径尺寸大且比上述通孔(22)的孔径大,上述中心孔(38a)的孔径仅比上述轴部件(36)的轴部(36a)的外径尺寸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轴部件(36)、上述圆筒状衬套(37)及上述限位部件(38)在通常状态下被配置成不与上述车身支架相干涉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通常的作业时或行驶时上述限制部件不会干涉到上述减震机构的减震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被配置在上述驾驶室的支柱与上述车身支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制部件被配置在作业机相反侧,且该作业机安装在上述车身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驾驶室后方侧的刚性比前方侧的刚性大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件至少被设在上述驾驶室的后端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58852 | 2002-12-11 | ||
JP2002-358852 | 2002-12-11 | ||
JP2002358852A JP4429595B2 (ja) | 2002-12-11 | 2002-12-11 | キャブ支持構造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2266A Division CN101695942A (zh) | 2002-12-11 | 2003-12-09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6258A CN1506258A (zh) | 2004-06-23 |
CN1506258B true CN1506258B (zh) | 2012-03-21 |
Family
ID=3275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2266A Pending CN101695942A (zh) | 2002-12-11 | 2003-12-09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CN20031012017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06258B (zh) | 2002-12-11 | 2003-12-09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62266A Pending CN101695942A (zh) | 2002-12-11 | 2003-12-09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40245806A1 (zh) |
EP (1) | EP1454821B1 (zh) |
JP (1) | JP4429595B2 (zh) |
KR (1) | KR100694600B1 (zh) |
CN (2) | CN101695942A (zh) |
AT (1) | ATE394294T1 (zh) |
DE (1) | DE60320746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73004B2 (ja) * | 2004-06-03 | 2011-04-20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 |
US7497505B2 (en) * | 2005-04-29 | 2009-03-03 | Crown Equipment Corporation | Suspended floorboard |
KR100723581B1 (ko) * | 2005-06-01 | 2007-06-04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중장비 운전실의 하중지지장치 |
KR100689293B1 (ko) * | 2005-07-25 | 2007-03-02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건설기계의 운전실 캡을 지지하는 상부프레임 구조 |
US8182024B2 (en) * | 2006-05-31 | 2012-05-22 | Caterpillar Inc. | Structure and a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machine cab to a supporting frame |
KR100753991B1 (ko) * | 2006-09-22 | 2007-08-31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건설기계의 운전실 캡을 지지하는 상부 프레임 구조 |
US7607721B2 (en) * | 2006-11-08 | 2009-10-27 | Caterpillar Inc. | Operator cab tilting apparatus |
JP4092711B1 (ja) * | 2006-11-27 | 2008-05-28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
US7938478B2 (en) | 2006-11-30 | 2011-05-10 | Komatsu Ltd. | Operator'S cab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work machine |
US8657251B2 (en) | 2006-11-30 | 2014-02-25 | Komatsu Ltd. | Cab supporting apparatus of work machine |
JP5124157B2 (ja) * | 2007-04-12 | 2013-01-23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キャビン付き走行車両 |
DE202007006500U1 (de) * | 2007-05-07 | 2008-09-18 |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 Baumaschine |
JP2009113589A (ja) * | 2007-11-05 | 2009-05-28 | Kubota Corp | 走行車両用キャビン装置 |
JP5076845B2 (ja) | 2007-11-30 | 2012-11-21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ベースフレームとキャブとの取付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
KR101449016B1 (ko) * | 2007-12-27 | 2014-10-13 | 두산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 건설장비 캐빈 마운팅구조 |
US20090167057A1 (en) * | 2008-01-02 | 2009-07-02 | Walter Benjamin G | Tractor Cab Suspension System |
US20090289472A1 (en) * | 2008-04-02 | 2009-11-26 | Catanzarite David M | Construction vehicle cab suspension mount |
EP2257717A2 (en) * | 2008-04-02 | 2010-12-08 | Lord Corporation | A construction vehicle cab suspension mount |
CN101945800B (zh) * | 2008-04-25 | 2013-03-20 |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 工作机械的驾驶室限动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以及工作机械的驾驶室 |
KR100985030B1 (ko) * | 2008-07-04 | 2010-10-04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보호장치가 장착되는 건설기계용 운전실캡 |
JP5240838B2 (ja) * | 2008-08-13 | 2013-07-17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キャブ支持構造 |
JP5116612B2 (ja) * | 2008-08-22 | 2013-01-09 |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支持構造 |
JP4821895B2 (ja) | 2009-07-29 | 2011-11-24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 |
JP5164177B2 (ja) * | 2009-12-10 | 2013-03-13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キャブを備えた建設機械 |
JP5180248B2 (ja) * | 2010-03-09 | 2013-04-10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油圧配管の支持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作業機械 |
DE102010013840A1 (de) * | 2010-04-03 | 2011-10-06 | Volkswagen Ag | 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Längsträger und einem daran angeordneten Elastomerlager, insbesondere als Getriebelager |
JP5516439B2 (ja) | 2011-01-25 | 2014-06-11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 |
US8430426B2 (en) * | 2011-02-02 | 2013-04-30 | Cnh America Llc | Suspended cab rollover protection system (ROPS) attachment for a 4WD agricultural tractor |
US8544939B2 (en) * | 2011-02-04 | 2013-10-01 | Deere & Company | Cab tilt with multifunction flag pin |
EP2522879A3 (de) * | 2011-05-12 | 2017-09-20 | Carl Freudenberg KG | Anordnung bestehend aus einem Lager und einem Zuganker |
CN202170537U (zh) | 2011-05-27 | 2012-03-21 | 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公司 | 机械的操作空间框架的固定连接装置以及机械 |
US8807633B2 (en) * | 2011-06-21 | 2014-08-19 |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 Cab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JP5810683B2 (ja) | 2011-07-04 | 2015-11-11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
ITPC20110013U1 (it) | 2011-10-07 | 2013-04-08 | Giovanni Merli | Struttura di protezione superiore veicoli. |
CN102602461A (zh) * | 2012-02-22 | 2012-07-25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驾驶室 |
JP5939629B2 (ja) * | 2012-05-23 | 2016-06-22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建設機械 |
CN102900803B (zh) * | 2012-10-22 | 2015-03-04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液体阻尼减震器 |
CN103062323A (zh) * | 2012-12-13 | 2013-04-24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机车司机室减振调节方法 |
JP6013204B2 (ja) * | 2013-01-16 | 2016-10-25 | 特許機器株式会社 | 減震装置 |
CN103144688B (zh) * | 2013-01-22 | 2015-09-02 |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驾驶室 |
US10029744B2 (en) * | 2013-03-14 | 2018-07-24 | Hendrickson Usa, L.L.C. | Vehicle cab suspension |
JP6174969B2 (ja) * | 2013-10-29 | 2017-08-02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
US9205880B2 (en) * | 2013-11-01 | 2015-12-08 |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 ROPS retention system for a work vehicle |
JP2015168936A (ja) * | 2014-03-05 | 2015-09-28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作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保護構造 |
JP5979187B2 (ja) * | 2014-08-01 | 2016-08-24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構造 |
DE102014220291A1 (de) | 2014-10-07 | 2016-05-25 |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 Lagerung für eine Fahrerkabine eines Fahrzeuges |
JP6262118B2 (ja) * | 2014-10-17 | 2018-01-17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
CN104670347B (zh) * | 2015-01-05 | 2018-01-19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驾驶室翻车保护装置及工程车辆 |
DE102015000966A1 (de) * | 2015-01-27 | 2015-07-02 | Daimler Ag | Lagerungsanordnung für ein Fahrerhaus eines Lastkraftwagens |
JP2018025047A (ja) | 2016-08-10 | 2018-02-15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作業車両 |
CN106515878B (zh) * | 2016-12-29 | 2018-12-21 | 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防倾翻装置 |
KR102644709B1 (ko) * | 2017-02-28 | 2024-03-06 | 에이치디현대인프라코어 주식회사 | 건설기계의 캐빈 조립체 |
JP6919975B2 (ja) * | 2017-04-14 | 2021-08-18 |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 作業機械のキャブ抜止構造 |
CN115853053A (zh) | 2017-04-19 | 2023-03-28 | 克拉克设备公司 | 装载机驾驶室 |
EP3720761B1 (en) | 2017-12-06 | 2021-10-06 |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 An assembly for releasably engaging an upper vehicle part with a base vehicle part |
JP7200855B2 (ja) * | 2019-06-28 | 2023-01-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下部構造 |
JP7172884B2 (ja) * | 2019-06-28 | 2022-11-1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のフレーム |
US11840284B2 (en) | 2021-11-03 | 2023-12-12 |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 Modular saddle mount with isolator retained in a frame for reducing vibration in heavy equipment cabs |
US11904953B2 (en) | 2021-11-03 | 2024-02-20 |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 Modular saddle mount retained in a frame cross member for reducing vibration in heavy equipment cabs |
US11718355B2 (en) | 2021-11-03 | 2023-08-08 |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 Modular saddle mount and modified frame cross member for reducing vibration in heavy equipment cabs |
US11840279B2 (en) * | 2021-11-04 | 2023-12-12 |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Na, Inc. | Secondary retention devices for retaining a heavy equipment cab on a frame |
CN114809168B (zh) * | 2022-05-27 | 2024-09-24 |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驾驶室的防翻滚安装机构及挖掘机 |
CN115434383B (zh) * | 2022-09-23 | 2023-06-16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限位件、防滚翻保护结构及工程机械 |
CN116161116A (zh) * | 2023-01-31 | 2023-05-26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机械分公司 | 一种水泥破碎车驾驶室安装车架结构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333674A1 (fr) * | 1975-12-02 | 1977-07-01 | Fritzmeier Kg Georg | Cadre protecteur de securite pour tracteurs |
US4135757A (en) * | 1975-01-17 | 1979-01-23 | Massey-Ferguson Inc. | Tractor cab and safety frame mounting |
US4149608A (en) * | 1978-03-15 | 1979-04-17 |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 Tractor chassis and cab suspension system |
US5209316A (en) * | 1991-10-16 | 1993-05-11 | Applied Power Inc. | Truck cab suspension unit |
US5388884A (en) * | 1993-04-21 | 1995-02-14 | Caterpillar Inc. |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cab structure to a vehicle frame |
US5579860A (en) * | 1995-03-28 | 1996-12-03 | Ottawa Truck, Inc. | Three-point cab mounting system for a one man cab using one rear mount |
US6206121B1 (en) * | 1996-06-03 | 2001-03-27 | Etablissements Michel | Vehicle with a resiliently suspended cab part, particularly a driver's cab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68190A (en) * | 1972-10-16 | 1975-02-25 | Portland Wire & Iron Works | Mounting assembly for vehicle rollover protective systems with preloaded cushioning member |
US4210362A (en) * | 1978-09-28 | 1980-07-01 | Fiat-Alli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Inc. | Operator's compartment and seat mounting |
AU553221B2 (en) * | 1980-10-09 | 1986-07-10 | Paccar Australia Pty. Ltd. | Vehicle cab suspension |
US4515234A (en) * | 1983-07-15 | 1985-05-07 | Dresser Industries, Inc. | Stabilizing and isola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ab |
JP3896555B2 (ja) | 1996-07-09 | 2007-03-22 | 株式会社フコク |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
JPH10204924A (ja) | 1997-01-20 | 1998-08-04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運転室付き作業機 |
US6013880A (en) * | 1997-06-09 | 2000-01-11 | Knight Manufacturing Corp. | Material supporting apparatus |
JP3891514B2 (ja) | 1997-09-27 | 2007-03-14 |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支持装置 |
SE9900449L (sv) | 1998-02-12 | 1999-08-13 | Caterpillar Inc | Monteringsanordning för en hyttstruktur |
JP2001039352A (ja) | 1999-08-02 | 2001-02-13 | Komatsu Ltd | 作業車両キャビンの支持構造 |
JP3671790B2 (ja) | 2000-01-13 | 2005-07-13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運転室支持装置 |
DE10205263A1 (de) * | 2001-02-17 | 2002-11-14 | Zf Sachs Ag | Fahrerhauslagerung |
US6478102B1 (en) * | 2001-04-21 | 2002-11-12 |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 system |
KR100464734B1 (ko) * | 2001-12-18 | 2005-01-05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운전실에 설치되는 운전자 보호구조물 하중 지지장치 |
DE10232909A1 (de) * | 2002-07-19 | 2004-01-29 | Deere & Company, Moline | Kabinenlagerung für eine Fahrzeugkabine |
US6805215B2 (en) * | 2002-10-24 | 2004-10-19 | International Truck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 Suspension travel-limiting arrangement |
KR100678649B1 (ko) * | 2004-10-06 | 2007-02-06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 중장비 운전실의 하중지지장치 및 그 제작방법 |
-
2002
- 2002-12-11 JP JP2002358852A patent/JP44295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1-28 KR KR1020030085440A patent/KR10069460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09 CN CN200910262266A patent/CN101695942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09 CN CN2003101201739A patent/CN15062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10 US US10/731,405 patent/US2004024580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2-11 DE DE60320746T patent/DE6032074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1 AT AT03028594T patent/ATE39429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11 EP EP03028594A patent/EP145482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6
- 2006-07-31 US US11/495,760 patent/US73642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35757A (en) * | 1975-01-17 | 1979-01-23 | Massey-Ferguson Inc. | Tractor cab and safety frame mounting |
FR2333674A1 (fr) * | 1975-12-02 | 1977-07-01 | Fritzmeier Kg Georg | Cadre protecteur de securite pour tracteurs |
US4149608A (en) * | 1978-03-15 | 1979-04-17 | 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 | Tractor chassis and cab suspension system |
US5209316A (en) * | 1991-10-16 | 1993-05-11 | Applied Power Inc. | Truck cab suspension unit |
US5388884A (en) * | 1993-04-21 | 1995-02-14 | Caterpillar Inc. |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a cab structure to a vehicle frame |
US5579860A (en) * | 1995-03-28 | 1996-12-03 | Ottawa Truck, Inc. | Three-point cab mounting system for a one man cab using one rear mount |
US6206121B1 (en) * | 1996-06-03 | 2001-03-27 | Etablissements Michel | Vehicle with a resiliently suspended cab part, particularly a driver's cab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245806A1 (en) | 2004-12-09 |
EP1454821B1 (en) | 2008-05-07 |
JP4429595B2 (ja) | 2010-03-10 |
US7364223B2 (en) | 2008-04-29 |
US20060261640A1 (en) | 2006-11-23 |
CN1506258A (zh) | 2004-06-23 |
KR20040051504A (ko) | 2004-06-18 |
KR100694600B1 (ko) | 2007-03-13 |
ATE394294T1 (de) | 2008-05-15 |
EP1454821A1 (en) | 2004-09-08 |
CN101695942A (zh) | 2010-04-21 |
DE60320746D1 (de) | 2008-06-19 |
JP2004189089A (ja) | 2004-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06258B (zh) | 驾驶室支撑结构 | |
JP4580936B2 (ja) | キャブサポート | |
JP2009012764A (ja) | キャブ支持構造 | |
KR101148274B1 (ko) | 주행 차량의 서스펜션 장치 | |
JP3645940B2 (ja) | パワーユニットのマウント装置 | |
CN201457589U (zh) | 摩托车油箱防振装置 | |
CN103568807B (zh) | 一种螺栓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 |
CN211465647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抗震缓冲安装结构 | |
CN206703923U (zh) | 一种汽车减震悬置 | |
CN103158826B (zh) |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 |
CN210455067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 |
CN211107389U (zh) | 一种用于轿厢的减震装置 | |
JP5483437B2 (ja) | 手す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機械 | |
CN213138426U (zh) | 一种分体式汽车底盘上推力杆支座 | |
CN108221748A (zh) | 一种调节方便的桥梁限高装置 | |
JP2940849B2 (ja) | 建設機械のフロアフレーム支持構造 | |
CN110126932A (zh) | 一种拖拉机用减振器及减振系统 | |
CN221214419U (zh) | 一种电动车前叉塑件组件 | |
CN218528243U (zh) | 一种高扭矩缓冲器 | |
CN213117276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 |
CN217197677U (zh) |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用控制臂 | |
CN108482093A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安装装置 | |
CN215445000U (zh) | 一种防跳机iec输入型减速器 | |
CN209687994U (zh) | 汽车减震器支架 | |
JPH0540342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1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