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2359A -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2359A
CN1372359A CN02105302A CN02105302A CN1372359A CN 1372359 A CN1372359 A CN 1372359A CN 02105302 A CN02105302 A CN 02105302A CN 02105302 A CN02105302 A CN 02105302A CN 1372359 A CN1372359 A CN 1372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portion
flexible cable
base portion
rotating connectors
lead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5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7453C (zh
Inventor
松崎伸夫
最相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4521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224613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045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892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2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2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74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745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01R35/025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 flexible conductor wound around a rotation ax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式连接器,包括:固定侧支架1;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2;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固定侧支架和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16内的多条可挠性电缆3、4;具有连接多条可挠性电缆的各个端部的至少一方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32的1个引线接点部件6(7)。该旋转式连接器可以流过大电流。

Description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等的转向装置上,并在转向加热装置及车体所具有的气囊系统等电气装置之间,分别作为电气连接装置来使用的旋转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在,电气连接转向加热装置等转向装置所具有的电气装置和车体所具有的电气装置的旋转式连接器已被提案。
该旋转式连接器是能够进行作为旋转体的方向盘所具有的电气装置与作为固定体的车体所具有的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的旋转式连接器,它存放有缠绕在构成由方向盘旋转驱动(转动)的转动体部(可动侧支架)和固定体部(固定侧支架)的壳体间的空间的可挠性电缆或者光缆(以下统称为可挠性电缆),并且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体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体部,并利用可挠性电缆的卷取或者回卷来实现各电气装置之间的电连接。
参照附图对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进行说明。
图28是现有旋转式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9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0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1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俯视图32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侧视图,图3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28所示,旋转式连接器120大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固定侧支架101;旋转自由地连接于固定侧支架101的可动侧支架102;1条存放在固定侧、可动侧支架101、102之间形成的空间114内的扁平电缆即可挠性电缆103;旋转自由地配置于固定侧、可动侧支架101、102之间的移动体104;分别连接于1条可挠性电缆103的两端部的引线接点部件105、106。
在固定侧支架101上包括:圆筒状的外筒部107;设在外筒部107的端部的圆形状底壁(图中未示出);设在底壁的中央部的圆形的孔(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在可动侧支架102上包括:圆筒状的内筒部108、设在内筒部108的一方的端部的略圆环状的上壁(图中未示出),这些外筒部107和内筒部108同轴配置,在两外筒、内筒部107、108之间,形成作为空间114的环状的存放部109。
在该存放部109内,配置有移动体104,该移动体104由环形的旋转板110、具有圆形的中空孔的依靠轴支撑于旋转板110上的多个滚筒111群及筒状的一对固定柱构成。该一对的固定柱112和旋转板110呈一体形成。接着,在一方的固定柱112和滚筒111之间,形成有可供1条可挠性电缆103贯通插入的开口部113。
1条可挠性电缆103,在形成带状基片的绝缘胶片的一面粘贴着多根(例如4根)由带状的极薄铜箔(Cu)等制成的导体部123,为了方便,只显示空白的可挠性电缆103。1条可挠性电缆103的外端电气地、机械地连接在作为固定在外筒部107的固定侧接头部的引线接点部件105上,通过该引线接点部件105电气导出到固定侧支架101的外部。
另外,可挠性电缆103的内端电气地、机械地连接于作为固定于内筒部108的可动侧接头部的引线接点部件106上,通过该引线接点部件106电气导出到可动侧支架102的外部。
下面,参照附图对现有的可挠性电缆进行说明。
如图29、图30所示,作为扁平电缆的带状可挠性电缆103包括:第1、第2绝缘胶片121、122,该第1、第2绝缘胶片121、122由例如聚乙烯对酞酸盐(PET)等树脂材料制成的、形成为薄膜状的两枚长条形的基片叠层而成;多根(例如4根)带状的导体部,该多根带状的导体部是由在几乎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121、122之间的状态下设置,并且分别按照相等的宽度尺寸形成,并且等间隔地平行设置的多根(例如4根)铜箔等制成的带状的导体部123。
另外,各个的导体部123包括: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121、122之间的第1基部导体部123a;从第1基部导体部123a延伸出去,并从第1、第2绝缘胶片121、122的前端露出,并向外部突出的第1露出导体部123b。
另外,在各个的第1露出导体部123b的前端部的一面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124,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123b的自由端。
而且,这样的构成是设在可挠性电缆103的两端部上。
另外,如图31、图32所示,引线连接部件105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体部131;通过例如嵌入成型加工设置在基体部131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132。
另外,基体部131由例如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成,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呈近似矩形,在基体部131的近似中央处设置有矩形的贯通孔131a。
另外,在基体部131的前端部侧(图31的上方侧),设有从基体部向外部突出的倾斜台部131b。
第1连接端子部132包括:由例如铜等导电性金属平板材料制成,通过冲压形成,具有设定的宽度尺寸,等间隔地设置的多根(例如4根)的第1连接部132a;从第1连接部132a向外部延伸的第1外端子部132b。该第1连接端子部132嵌入成型在基体部131的倾斜台部131b内,和基体部131呈一体化。该第1连接端子部132的宽度尺寸设置成和所述可挠性电缆103的第1基部导体部123a及第1露出导体部123b的宽度尺寸几乎同一尺寸。
在这种状态时,第1连接端子部132的第1连接部132a的近似中央部设置成架设在基体部131的贯通孔131a上,另外,第1连接部132a的后端侧(图31的下方侧)的表面形成为和基体部131的表面几乎呈同一平面。
下面,对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进行说明。
如图33、图34所示,形成了1条可挠性电缆103的第1露出导体部123b的一侧被叠层、被载置在引线连接部件105的基体部131的上面。
另外,在这种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105的各个的第1连接部132a和可挠性电缆103的各个的第1露出导体部123b对向并被叠层配置,而且,各第1露出导体部123b设置在引线接点部件105的贯通孔131a上。
而且,各个的第1连接部132a和分别被叠层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123b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地连接在一起。
即,各个导体部123和各个第1连接端子部132分别单独连接在一起。
这样大致构成的旋转式连接器120,把固定侧支架101固定在车体(图中未示出)上,而且把可动侧支架102固定在方向盘构件上,同时,通过固定侧及可动侧的各引线接点部件105、106,将1条可挠性电缆10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车体或方向盘侧各自的电气装置上,据此,作为转向加热装置、车载用气囊系统或喇叭回路等的电气连接装置来使用。
即,通过使给定电流流过可挠性电缆103的多根导体部123内部,来作为电气连接装置发挥功能。
但是,对于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120,在固定侧支架101和可动侧支架102之间形成的空间114内,1条可挠性电缆103被存放,由于该1条可挠性电缆103是由多根(例如4根)带状的极薄尺寸的铜箔(Cu)制成的导体部123粘贴在绝缘胶片的一面上形成的,因此,可以流过该加热装置用的各导体部的电流值不可能很大。
但是,在该转向用加热装置中,由于需要供给加热装置较大的电流以便使加热装置发热,所以要求有较大的电流流过可挠性电缆103的导体部。但对以上所述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120来说,如果大电流流过可挠性电缆103的导体部,则由于导体部的配线电阻发热会导致过度发热,所以其电流值有一定的限度,因此,通过1条可挠性电缆103来向加热装置供给充足的电流,以使加热装置发热就成了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也无须增加引线接点部件就可以使较大的电流流过导体部的旋转式连接器。
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包括:固定侧支架;可以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固定侧支架和可动侧支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的多条可挠性电缆;具有连接该多条可挠性电缆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1个引线接点部件;多条可挠性电缆具有把至少1个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同时,第1基部导体部从绝缘胶片延伸出去,具有露出的第1露出导体部,该第1露出导体部从各绝缘胶片上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以叠层的状态分别电气连接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使同一电流流过多条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
根据该构成,可以达到以下所述的效果,即提供一种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在不增设引线接点部件的情况下,使大电流从引线接点部件的第1连接端子部流向多个第1基部导体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第1基部导体部是作为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部来使用的。
根据该构成,特别适合在电流大的电力供给中使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可挠性电缆在设有第1基部导体部的同时,还设有至少一个信号电流供给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在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电气连接第2基部导体部的第2连接端子部,第2基部导体部和第2连接端子部电气连接在一起。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在可挠性电缆上同时设置多种用途的第1、第2基部导体部,因此,可以提供多功能的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不需要增加引线接点部件,而向加热装置等供给电流的同时也可以供给信号用电流。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将电力供给用的第1基部导体部和信号用的多个第2基部导体部分别设置在绝缘胶片的两个划分的区域内。
通过有关构成,由于电力供给用和信号用的各基部导体部是分开的,所以可以提供外部连接简单、容易的旋转式连接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用的第1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信号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尺寸宽的宽度尺寸,使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容量比第2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容量大。
通过有关构成,减小电流比较小的信号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增大电力供给用的第1基部导体部的宽度,使其具有充分大的电流容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引线接点部件的1个第1连接端子部具有互相连接的多个连接部,第1露出导体部电气连接在各个连接部上。
通过有关构成,由于只将多个露出导体部连接在各个连接部上,所以,可以并列连接露出导体部,可以增加露出导体部的电流容量,可以提供具有通用性的可挠性电缆,而且,和引线接点部件连接的外部端子(外部端子)的端子数可以减半,可以削减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在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由凸起部组成的定位部,在可挠性电缆上设有定位部嵌合用的结合部,可挠性电缆的结合部被定位部嵌合,可挠性电缆被引线接点部件定位。
通过有关构成,由于可挠性电缆被引线接点部件定位,可挠性电缆向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可以很容易进行,成本很低。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结合部设在多个第1基部导体部之中相邻的第1基部导体部之间。
通过有关构成,通过设在相邻的基部导体部之间的结合部,可以不用减小基部导体部的宽度而由引线接点部件决定可挠性电缆的位置。
而且,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包括:固定侧支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所述固定侧支架和所述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具有连接该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个端部的至少1方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1个引线接点部件;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具有将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同时,具有从所述绝缘胶片露出,并从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延伸出去的第1露出导体部,并且从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个所述绝缘胶片,以所述绝缘胶片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延伸出去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以分别叠层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状态,电气连接各所述第1连接端子部,使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同一电流。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达到以下所述的效果:即提供一种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在不增设引线接点部件的情况下,可以使大的电流流过多个第1基部导体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仅将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的一个,以比所述绝缘胶片的宽度尺寸窄一些的宽度尺寸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
通过有关构成,由于第1基部导体部只是以比所述绝缘胶片的宽度尺寸窄一些的宽度尺寸设一根,所以,可以加宽绝缘胶片上的第1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可以达到使流过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值充分增大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只形成有一个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以4条以上的偶数个叠层,同时,其中半数的所述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从所述绝缘胶片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达到使流过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值进一步充分增大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只形成有一个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所述可挠性电缆以4条以上的偶数个叠层。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达到使流过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值更进一步充分增大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把多个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并列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
通过有关构成,可挠性电缆可以适用加热装置、喇叭装置、气囊系统等多功能的用途,而且,可以流过大电流。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把多个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并列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把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以3条以上叠层。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达到使流过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值进一步充分增大的效果。
在所述至少两条可挠性电缆上,设有从所述绝缘胶片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
通过有关构成,可以达到使流过至少两枚的所述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值进一步充分增大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第1基部导体部用于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
该构成特别适合在电流大的电力供给中使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在设有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同时还并列设有信号电流供给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并在所述引线接点部件中设有电气连接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的第2连接端子部,并且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部电气连接。
利用有关构成,通过在可挠性电缆上同时设多种用途的第1、第2基部导体部,可以提供多功能的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在不增设引线接点部件的情况下,在供给加热装置电流的同时,也供给信号电流。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引线接点部件的第1连接端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多个连接部,第1露出导体部电气连接在各个连接部上。
利用有关构成,由于只需将多个露出导体部连接在各个连接部,因此,可以并列连接露出导体部,可以增加露出导体部的电流容量,可以提供具有通用性的可挠电缆,并且,引线接点部件和连接的外部端子(外部端子)的端子数可以减半,可以削减总体成本。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在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由凸起部构成的定位部,在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上设有供定位部嵌合的结合部,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结合部被定位部嵌合,可挠性电缆被引线接点部件定位。
通过有关构成,由于可挠性电缆被引线接点部件定位,所以可挠性电缆向引线接点部件上的安装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中,使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所述固定侧支架和所述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多条被分成两部分的数量的所述可挠性电缆,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上呈U字状反转,并将被分成两部分的数量的所述可挠性电缆设置在所述空间内,使之在被分开的反转位置上被驱动。
利用有关构成,可使多条可挠性电缆的卷取和回卷动作变得流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3的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6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28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9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0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1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2是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4是用于说明现有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符号。
1—固定侧支架,2—可动侧支架,3、4、40、60、70、103、140、146、220、226—可挠性电缆,6、7、50、80、105—引线接点部件,21、22—绝缘胶片,23、43、63、73、123、223—导体部,23a、43a、63a、73a、123a、223a—第1基部导体部,23b、43b、63b、73b、123b、223b—第1露出导体部,24、44、64、74—贯通孔(接合部),32、52、82、132—第1连接端子部,32a—连接部,100、120—旋转式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旋转式连接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旋转式连接器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1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旋转式连接器100大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固定侧支架1;可以自由旋转地连接在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2;存放在固定侧、可动侧支架1、2之间形成的空间16内的两枚扁平电缆即(多枚)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3、4;可以自由旋转地配置在固定侧、可动侧支架1、2之间的移动体5;分别连接在两枚第1及第2的可挠性电缆3、4的两端部的合计两个第1及第2引线接点部件6、7。
对于固定侧支架1,包括:圆筒状的外筒部8;设在外筒部8的端部的圆形底壁(图中未示出);设在底壁的中央部的圆形的孔(图中未示出)。另一方面,可动侧支架2包括:圆筒状内筒部9、设在内筒部9的一方的端部的略圆环状的上壁(图中未示出),这些外筒部8和内筒部9同轴配置,作为两外、内筒部8、9之间的空间16成为环状的存放部10。
在该存放部10内配置有移动体5,该移动体5由环状的旋转板11、依靠轴支撑在旋转板11上并有圆形的中空孔的多个滚筒12群、一对筒状的固定柱13构成。该一对的固定柱13和旋转板11呈一体形成。因此,在一方的固定柱13和滚筒12之间,形成有供第1可挠性电缆3贯通插入的第1开口部14,在另一方的固定柱13和滚筒12之间,形成有供第2可挠性电缆4贯通插入的第2开口部15。
两枚的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3、4是在两枚由聚乙烯对酞酸盐(PET)等的带状的绝缘带制成的绝缘胶片之间粘贴多根(例如4根)带状的由铜等制成的极薄尺寸的导体部23而制成。两枚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3、4的外端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作为固定在外筒部8上的固定侧接头部的引线接点部件6上,通过引线接点部件6电气地导出固定侧支架1的外部。
另外,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3、4的内端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作为固定在内筒部9上的可动侧接头部的引线接点部件7上,通过该引线接点部件7电气地导出可动侧支架2的外部。
此时,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3、4如以下方式存放在存放部10内:将第1可挠性电缆3置于内侧的状态下从引线接点部件6沿外筒部8的内壁向逆时针方向卷曲后分枝,第1可挠性电缆3通过第1开口部14绕滚筒12群的一组呈U字形反转,第2的可挠性电缆4通过第2开口部15绕滚筒12群的另一组呈U字形反转,进一步将第2可挠性电缆4置于内侧的状态下沿内筒部9的圆周面向顺时针方向卷曲后到达引线接点部件7。
在此,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100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图3所示,作为扁平电缆的带状可挠性电缆3(4)包括:第1、第2绝缘胶片21、22,该第1、第2绝缘胶片21、22作为长方形的基片由例如聚乙烯对酞酸盐(PET)等树脂材料形成薄膜状两枚叠层而成;多根由铜(Cu)等制成的长方形导体部23,该长方形导体部23几乎全体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21、22之间,各自形成相等的宽度尺寸,等间隔平行配置;多个(例如2个)作为结合部的贯通孔24,该贯通孔设在各导体部23之间,各第1、第2绝缘胶片的设定位置。
另外,各个导体部23包括: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21、22之间的第1基部导体部23a;从第1基部导体部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21、22的前端部露出,向外部突出的第1露出导体部23b。
另外,在各自的第1露出导体部23b的前端部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25,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23b的自由端。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可挠性电缆3(4)的两端部,该可挠性电缆3(4)由同一构成的部件多枚而形成。
如图4、图5所示,引线接点部件6(7)包括:基体部31;通过例如嵌入成型加工设置在基体部31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32。
另外,基体部31由例如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制成,通过成型加工形成,呈近似矩形,在基体部31的近似中央部设置有矩形的贯通孔31a。
另外,在基体部31的前端部侧(图4的上方侧),设有从基体部31的上面向外突出的倾斜台部31b,在基体部31的后端部侧(图4的下方侧)的设定位置,设有从基体部31的上面向外突出的、由多个呈略圆柱状的凸起部组成的定位部31c。
第1连接端子部31包括:第1连接部32a,该第1连接部32a由例如铜等导电性金属的平板材料制成,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具有设定的宽度尺寸,等间隔设置多根(例如4根)而成;连接相邻的2根(多根)第1连接部32a的连结部31b;从连结部32b的近似中央向外延伸的多根(例如2根)第1外端子部32c。该第1连接端子部32嵌入成型在基体部31的倾斜台部31b内,和基体部31呈一体。
在这种状态时,第1连接端子部32的第1连接部32a的近似中央部架设在基体部31的贯通孔31a上,另外,第1连接部32a的后端侧(图4的下方侧)的表面和基体部31的表面呈同一平面形成。
另外,在一对的第1连接部32a之间设置有定位部31c。
形成了多条可挠性电缆3(4)的第1露出导体部23b的一侧叠层并载置在该引线接点部件6(7)的基体部31的上面。在这种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6(7)的定位部31c贯通插入至各可挠性电缆3(4)的各贯通孔24内,引线接点部件6(7)和各可挠性电缆3(4)相互定位。
另外,在相互定位的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6(7)的各连接部件32a和可挠性电缆3(4)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23b对向、叠层设置,而且各第1露出导体部23b设置在引线接点部件6(7)的贯通孔31a上。
因此,各个的连接部32a和各个叠层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23b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一起。
因此,如图7所示,这样构成的多条可挠性电缆3(4)和1个引线接点部件30保持一体化的状态。
通过如下方式,即,将固定侧支架1固定在车体(图中未示出)上、将可动侧支架2固定在方向盘构件(图中未示出)上的同时,将两枚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3、4的两端作为固定侧及可动侧接头部,通过引线接点部件6、7分别连接在车体或方向盘侧的电气装置上;这样构成的旋转式连接器100可以作为转向加热装置等需要供给大电流的装置用的电气连接装置使用。
即,通过使各个给定电流流过两枚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3、4的多根(例如2根、合计4根)的各导体部23,发挥作为电气连接装置的功能。通过以上方式,流过各个导体部23内的总计的电流的量变大。
接着,对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100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其它实施例的连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其它的实施例中,对于和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付与和实施例1的部件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另外,对于该实施例2的第2可挠性电缆和第2的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以和所述的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8所示,对于带状的第2可挠性电缆40,包括:作为长方形带状的基片的第1、第2绝缘胶片41、42;多根(例如6根)由铜箔(Cu)等制成的带状的第2导体部43;设在各第2导体部43之间、各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设定位置的多个(例如2个)作为结合部的贯通孔44。该构成几乎和所述的实施例1的可挠性电缆20几乎同样地形成。
因此,和所述的实施例1的可挠性电缆3(4)的不同点在于带状的多根(例如6根)的第2导体部43的构成不同。那就是,所述第2导体部43虽然是在几乎全体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41、42之间的状态下设置的,但是第2导体部43由作为电力供给用使用的多根(例如4根)宽度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43a和作为信号用使用的多根(例如2根)宽度较窄的第2基部导体部43c构成,该第1基部导体部43a和该第2基部导体部43c分别设在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两个划分的区域内。
因此,该电力供给用的第1基部导体部43a的宽度尺寸设计成和信号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43c的宽度尺寸相比比较宽的尺寸,根据该宽度尺寸的不同点,可以流过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43a的电流容量可以形成为和可以流过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43c的电流容量相比比较大的电流。此时,各第1基部导体部43a和第2基部导体部43c之间的各个的间隔尺寸可以设计成等间隔。
因此,该各个第2导体部43具有从各个第1基部导体部43a和第2基部导体部43c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前端部露出,向外部突设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43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43d。
在该各第1露出导体部43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43d的前端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45,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123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43d的自由端。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2可挠性电缆40的两端部,该第2可挠性电缆40由同一构成的部件多枚形成。
接着,对实施例2的第2引线接点部件50以与实施例1的引线接点部件30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第2的引线接点部件50具有基体部51、第1连接端子部52、和第1连接端子52并排设置的第2连接端子部53。另外,在所述基体部51,设置有多个(例如2个)定位部51c。
所述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第1连接端子部52和具有所述实施例1的第1连接部32a的第1连接端子部32(参照图4)同样构成,具有第1连接部52a、连结部52b和第1外端子部52c。
因此,接着,第2连接端子部53包括:第2连接部53a,该第2连接部53a由例如铜等导电性金属的平板材料制成,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具有设定的宽度尺寸;从第2连接部53a向外部延伸出去的第2外端子部53c。
因此,该第2连接端子部53的第2连接部53a的宽度尺寸可以形成为和所述第1连接端子部52的第1连接部52a的宽度尺寸相比比较细的宽度尺寸。
因此,所述第1连接部52a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43b的宽度尺寸设计成几乎是同一宽度尺寸,另外,所述第2连接部53a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2露出导体部43d的宽度设计成几乎是同一宽度尺寸。
另外,第1连接部52a和第2连接部53a分别设计在基体部51的两个划分的区域内。
因此,如图10、图11所示,形成了多数枚(例如2条)的第2可挠性电缆40的第1露出导体部43b及第2露出导体部43d的一侧叠层并载置在该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基体部51的上面。在这种状态时,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定位部51贯通插入至各第2可挠性电缆40的各贯通孔44内,第2引线接点部件50和各第2可挠性电缆40相互定位。
另外,在相互定位的该状态时,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各第1、第2连接部52a、53a和第2可挠性电缆40的各第1、第2露出导体部43b、43d分别对向并叠层设置,而且,各第1、第2露出导体43b、43d设置在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贯通孔51a上。
因此,各个第1、第1连接部52a、53a和各个叠层的各第1、第2露出导体部43b、43d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一起。
因此,这样的构成的多枚第2可挠性电缆40和1个第2引线接点部件50保持一体化的状态。
通过该状态实现了:在第1连接端子部52上可以流过例如加热装置等的大电流,另外,在第2连接端子部53上可以流过例如气囊装置等的小电流。
另外,在所述第1及实施例2中,使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2条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作为可挠性电缆的各可挠性电缆的构成,但是,可挠性电缆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1条的绝缘胶片的一面粘贴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来构成。
在此,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100的实施例3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3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5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3的俯视图,图16是本发明的转端子的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3的侧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8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3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另外,对于该实施例3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以和所述实施例1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带状的第1可挠性电缆60包括:作为如图12、图14所示的带状的基片的第1、第2绝缘胶片61、62;1根铜箔(Cu)等制成的长方形带状的第1导体部63;在该第3导体部63的区域内,设置在各第1、第2绝缘胶片61、62的设定位置的多个(例如2个)作为结合部的贯通孔64。
另外,1根的第1导体部63包括: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61、62之间的第1基部导体部63a;从第1基部导体部63a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61、62的前端露出,向外部突出的第1露出导体部63b。在这种状态时,1根的第1基部导体部63a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第1、第2绝缘胶片61、62的宽度尺寸窄一些的宽度尺寸。
另外,第1露出导体部63b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第1基部导体部63a的宽度窄的宽度尺寸,而且,宽度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63b从宽度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63a的前端部的一方的端部侧(图12的左侧)延伸出去。
另外,在第1露出导体部63b的前端部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65,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63b的自由端侧。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1可挠性电缆60的两端部,该第1可挠性电缆60由同样构成的部件多枚(例如2条)形成。
接着,如图13所示,带状的第2可挠性电缆70设计成和所述的第1可挠性电缆60的构成几乎同样的构成,但是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第2可挠性电缆70包括:第1、第2绝缘胶片71、72;1根的第2导体部73;多个(例如2个)的贯通孔74。
这样构成的第2导体部73包括:第1基部导体部73a;从第1基部导体部73a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71、72的前端露出,向外部突出的第3露出导体部73b。在这种状态时,1根的第2导体部73的第1基部导体部73a宽度尺寸设计成比第1、第2绝缘胶片71、72的宽度尺寸窄若干并和所述第1导体部63的第1基部导体部63a的宽度尺寸几乎相同的宽度尺寸。
另外,第2导体部73的第1露出导体部73b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第1基部导体部73a的宽度尺寸窄的宽度尺寸,而且,宽度窄的第3露出导体部73b从宽度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73a的前端部的另一方的端部侧(图13的右侧)延伸出去。
另外,在第3露出导体部73b的前端部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75,保持各第3露出导体部73b的自由端。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2可挠性电缆70的两端部,该第2可挠性电缆70由同样构成的部件多枚(例如2条)形成。
接下来对实施例3的引线接点部件80以和实施例1的引线接点部件30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如图15、图16所示,引线接点部件80具有基体部81、多根(例如2根)第1连接端子部82。另外,在所述基体部81上,设置有作为多个(例如2个)凸起部的定位部81c。
所述引线接点部件80的第1连接端子部82具有第1连接部82a和第1外端子部82c。因此,2根的第1连接部82a和第1外端子部82c具有设定的间隔,通过嵌入成型加工和基体部81成为一体化。另外,第1连接端子部82的第1连接部82a的宽度尺寸和所述第1、第2导体部63、73的各第1露出导体63b、73b的宽度尺寸形成为几乎同一宽度尺寸。
因此,如图17、18所示,形成了偶数枚(例如2条、4条)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63b及第1露出导体部73d的一侧叠层并载置在该引线接点部件80的基体部81的上面。在这种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80的定位部81c分别贯通插入至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的各贯通孔64、74,引线接点部件80和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相互定位。
另外,在相互定位的该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80的各第1连接部82a和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63b、73b分别对向设置,而且,各第1露出导体部63b、73b设置在引线接点部件80的贯通孔81a上。
因此,各自的各第1连接部82a和各自对向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63b、73b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一起。
因此这样构成的2条(偶数枚)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和1个引线接点部件80保持一体化的状态。
在该状态时,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的第1导体部63及第2导体部73作为电力供给用使用。
在该状态时,如图18所示,4条(各2条)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60、70交互重合。另外,该重合不交互也可以。
另外,在这种状态时,构成为:同一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用的电流流过各第1连接端子部82。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同的电流流过各第1连接端子部82。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例3中,使用4条(各2条)可挠性电缆作为可挠性电缆,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6枚以上的偶数枚。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例3中,也可以偶数的导体部的配置设计在同一位置。
另外,在所述的第1、实施例2中,第1连接端子部具有多根(例如2根)的第1连接部、连结第1连接部的连结部、从连结部向外延伸出去的第1外端子部,但是不限定于此,自然也可以没有连结部,第1连接部和第1外端子部直接连接在一起而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1、实施例2中,可挠性电缆的结合部设在相邻的基部导体部之间,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绝缘胶片的外侧边缘部或基部导体部内设结合部。
另外,在所述第1、实施例2中,使用2条的可挠性电缆,但并不局限于此,叠层的可挠性电缆的枚数自然也可以是例如3条(奇数枚)、4条(偶数枚)以上,另外,这些可挠性电缆的以外,也可以设置形成了信号电流供给用的导体部的可挠性电缆。
接着,对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100的实施例4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进行说明。
图19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0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1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4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实施例4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安装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图19、图20所示,作为扁平电缆的带状的第1可挠性电缆120,其基本构成和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两枚的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3、4几乎相同,因此,以下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各个导体部223包括: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21、22之间的宽度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223a;从第1基部导体部223a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21、22的前端部露出,向外部突出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223b。即,第1露出导体部223b的宽度尺寸设计成和第1基部导体部223a的宽度尺寸相比较窄的宽度尺寸,而且,第1露出导体部223b从第1基部导体部223a的前端部的一侧(图19的右侧)延伸出去。
另外,在各个第1露出导体部223b的前端部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25,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223b的自由端侧。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1可挠性电缆220的两端部,该第1可挠性电缆220由同一构成的部件1条或者多枚形成。
接着,如图20所示,作为扁平电缆的带状的第2可挠性电缆226,其基本构成和所述的第1可挠性电缆220的构成几乎是相同的构成,但是,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与所述的第1可挠性电缆220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223b从宽度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223a的前端部的一侧(图19的右侧)延伸出去相对,该第2可挠性电缆226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223c从宽度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223a的前端部的另一侧(图20的左侧)延伸出去。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2可挠性电缆226的两端部,该第2可挠性电缆226由同一构成的部件1条或者多枚形成。
另外,该第1可挠性电缆220和第2可挠性电缆226重合设置。在这种状态时,第1可挠性电缆220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223b和第2可挠性电缆226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223c在第1、第2绝缘胶片21、22的端部的不同位置,呈互相不重合的状态。
如图22、图23所示,与实施例1中的引线接点部件相同,形成了多枚所述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223b、223c的一侧叠层并载置在引线接点部件6(7)的基体部31的上面。在这种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30的定位部31贯通插入至各第1、第2的可挠性电缆220、226的各贯通孔24内,连接部件30和各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相互定位。
另外,在相互定位的该状态时,引线接点部件30的各连接部32a和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各个第1露出导体部223b、223c对向设置,而且,各第1露出导体部223b、223c设置在引线接点部件30的贯通孔31a上。
因此,各个连接部32a和各个叠层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223b、223c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一起。
通过以上方式,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一方的导体部223连接在分成两股状的一方的连接部32a上,同时,成为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另一方的导体部223连接在另一方的连接部32a的状态。
因此,这样构成的多枚叠层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和1个引线接点部件30保持一体化的状态。
另外,在这种状态时,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重合的各个第1基部导体部223a连接在同一的第1连接端子部32上,成为流过同一的电流。
即,通过各个设定的电流流过两枚的第1、第2可挠性电缆220、226的多根各导体部223内,发挥作为电气的连接装置的功能。
再次,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100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实施例5的连接进行说明。
图24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1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5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第2可挠性电缆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6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7是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的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5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另外,对于该实施例5的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和引线接点部件的连接状态,以和所述的实施例4的不同点为重点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4所示,带状的第1可挠性电缆140包括:长方形带状的作为基片的第1、第2绝缘胶片41、42;多根(例如3根)由铜箔(Cu)等制成带状的第2导体部143;设在各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设定位置的多个(例如2个)作为结合部的贯通孔44。该构成和所述的实施例1的第1可挠性电缆120几乎同样地形成。
因此,和所述的实施例1的可挠性电缆120的不同点在于带状的多根(例如3根)的第2导体部143的构成不同。那就是,所述第2导体部143虽然是在几乎全部挟在第1、第2绝缘胶片41、42之间的状态下设置的,但是在这种状态时,第2导体部143由作为电力供给用使用的多根(例如2根)第1基部导体部143a和作为信号用使用的1根第2基部导体部143c构成,该第1基部导体部143a和该第2基部导体部143c分别设在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两个划分的区域内。
因此,该电力供给用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信号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143c的宽度尺寸粗的宽度尺寸,通过该宽度尺寸的不同点,可以流过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电流容量可以形成为比可以流过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143c的电流容量大的电流。
此时,各第1基部导体部143a和各第2基部导体部143c之间的各个间隔尺寸可以设计成给定的间隔。
因此,该各个第2导体部143包括:从各个第1基部导体部143a和第2基部导体部143c延伸出去,从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前端露出,向外部突出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143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143d。在这种状态时,向外部突出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143b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宽度尺寸窄的宽度尺寸,而且,宽度比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b从宽度比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前端部的一侧(图24的右侧)延伸出去。
另外,第2基部导体部143c的宽度尺寸和第2露出导体部143d的宽度尺寸设计成同一宽度尺寸。该第1可挠性电缆140的第2基部导体部143c和第2露出导体部143d比较靠近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一方的一侧边缘部设置,作为信号用使用。
在该各第1露出导体部143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143d的前端部的一面,粘贴有由PET等制成的带状的保持胶片45,保持各第1露出导体部14b和各第2露出导体部143d的自由端。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2可挠性电缆140的两端部,该第2可挠性电缆140由相同构成的部件1条或者多枚形成。
如图25所示,作为扁平电缆的带状第2可挠性电缆146,其基本构成和所述的第1可挠性电缆140的构成几乎是同一构成,接下来对其不同点进行说明。
所述的第1可挠性电缆140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b从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前端部的一侧(图24的右侧)延伸出去,与此相对,该第2可挠性电缆146的宽度较窄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e从宽度较宽的第1基部导体部143a的前端部的另一侧(图25的左侧)延伸出去。
另外,第2可挠性电缆146的第2基部导体部143c和第2露出导体部143d比较远离第1、第2绝缘胶片41、42的一侧边缘设置,作为信号用使用。
因此,这样的构成设在第2可挠性电缆146的两端部,该第2可挠性电缆146由相同构成的部件1条或者多枚形成。
另外,该第1可挠性电缆140和第2可挠性电缆146重合设置。在这种状态时,第1可挠性电缆140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b和第2可挠性电缆146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e设置在第2绝缘胶片41、42的端部的不同位置。
接着,如图9所示,实施例5的引线接点部件和实施例2的引线接点部件50是相同的部件。
如图26、图27所示,形成了多枚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的第1露出导体部143b、143e及第2露出导体部143d的一侧叠层并载置在该第5引线接点部件50的基体部51的上面。在这种状态时,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定位部51贯通插入至各第1、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的各贯通孔44,第2引线接点部件50和各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相互定位。
另外,在该相互定位的状态下,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各第1、第2连接部52a、53a和第1及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的各第1、第2露出导体部143b、143e、143d分别对相、叠层设置,而且,各第1、第2露出导体部143b、143e、143d设置在第2引线接点部件50的贯通孔51a上。
因此,各个第1、第2连接部52a、53a和各个叠层的各第1、第2露出导体部143b、143d通过例如超声波连接装置等适当的装置机械地、电气连接在一起。
因此,这样构成的2条第1、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和1个引线接点部件50保持一体化的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时,成为:第1、第2可挠性电缆140、146的重合的各个第1基部导体部143a连接在同一第1连接端子部52上,流过电力供给用的电流;另外,各第2基部导体部143c连接在各个个别的第2连接端子部53上,流过各种信号用的电流。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5中,对可挠性电缆为两枚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自然也可以是3条(奇数枚)、4条(偶数枚)以上。
另外,在所述第4及实施例5中,对第1连接端子部分成两股的构成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三股以上或者一根(一个)的部件。
另外,在所述第4及实施例5中,对可挠性电缆为两枚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各个导电体也可以是3条以上连接在各个不同的第1连接端子部的连接部的部件。
另外,在所述的第4及实施例5中,重叠两条可挠性电缆,但并不局限于此,重叠的数量也可以是3条以上,其中,导体部一部设置在同一位置。
另外,在所述的第4及实施例5中,使作为可挠性电缆的各可挠性电缆的构成为:把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2条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但是,可挠性电缆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粘贴在1条的绝缘胶片的一面的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4及实施例5中,可挠性电缆的结合部设在基部导体部内,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结合部设在绝缘胶片的外侧边缘部。
如以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设在可挠性电缆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从各绝缘胶片在同一位置延伸出去,在1个引线接点部件的各第1连接端子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在分别叠层的状态下,电气连接在同一的各第1连接端子部,在各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同一电流,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达到以下所述的效果:即,提供一种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可以从1个引线接点部件的第1连接端子部在多枚的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大电流值的电流。
如以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旋转式连接器,设在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从各绝缘胶片在不同的位置延伸出去,在1个引线接点部件的各第1连接端子部,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第1露出导体部在分别叠层的状态下,电气连接在同一的各第1连接端子部,在各可挠性电缆的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同一的电流,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达到以下所述的效果:即提供一种旋转式连接器,该旋转式连接器在不增设引线接点部件的情况下,使大电流值的电流从1个引线接点部件的第1连接端子流过多个第1基部导体部。

Claims (20)

1.一种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侧支架;
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
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所述固定侧支架和所述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多条可挠性电缆;
具有连接该多条可挠性电缆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1个引线接点部件;
所述多条可挠性电缆具有将至少1个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同时,将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从绝缘胶片延伸出去,具有露出的第1露出导体部,并且从各所述绝缘胶片上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的该第1露出导体部以叠层的状态分别电气连接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使所述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同一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用于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电缆在设有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同时,还至少设有一个信号电流供给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在所述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电气连接第2基部导体部的第2连接端子部,并且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部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用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和信号电流供给用的多个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分别分开设置在所述绝缘胶片的两个划分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把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用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比信号电流供给用的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的宽度尺寸宽的宽度尺寸,使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容量比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的电流容量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接点部件的1个所述第1连接端子部具有互相连接的多个连接部,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电气连接在各个所述连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由凸起部构成的定位部,在所述可挠性电缆上设有所述定位部嵌合用的结合部,所述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结合部被所述定位部嵌合,所述可挠性电缆被所述引线接点部件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把所述结合部设在所述多个第1基部导体部中的相邻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之间。
9.一种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侧支架;
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固定侧支架上的可动侧支架;
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所述固定侧支架和所述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
具有连接该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个端部的至少1方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1个引线接点部件;
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具有将带状的第1基部导体部挟在绝缘胶片之间的构成,同时,具有从所述绝缘胶片露出,并从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延伸出去的第1露出导体部,并且从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各个所述绝缘胶片,以所述绝缘胶片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延伸出去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以分别叠层所述多个第1连接端子部的状态,电气连接各所述第1连接端子部,使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流过同一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仅将所述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一个,以比所述绝缘胶片的宽度尺寸窄一些的宽度尺寸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只形成有一个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以4条以上的偶数个叠层,同时,其中半数的所述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从所述绝缘胶片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只形成有一个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所述可挠性电缆以4条以上的偶数个叠层。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把多个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并列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把多个所述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并列设在所述绝缘胶片上,把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以3条以上叠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至少两条可挠性电缆上,设有从所述绝缘胶片以同一位置延伸出去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用于加热装置用的电力供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在设有所述第1基部导体部的同时还设有信号电流供给用的第2基部导体部,并在所述引线接点部件中设有电气连接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的第2连接端子部,并且所述第2基部导体部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部电气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接点部件的所述第1连接端子部具有相互连接的多个连接部,不同的所述可挠性电缆的各所述第1露出导体部电气连接在各个所述连接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线接点部件上设有由凸起部构成的定位部,在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上设有所述定位部嵌合用的结合部,并且所述至少2条可挠性电缆的所述结合部被所述定位部嵌合,所述可挠性电缆被所述引线接点部件定位。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以叠层的状态存放在所述固定侧支架和所述可动侧支架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的多条被分成两部分的数量的所述可挠性电缆,分别在不同的位置上呈U字状反转,并将被分成两部分的数量的所述可挠性电缆设置在所述空间内,使之在被分开的反转位置上被驱动。
CN021053022A 2001-02-21 2002-02-21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4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045210A JP2002246133A (ja) 2001-02-21 2001-02-21 回転コネクタ
JP2001045211A JP3889231B2 (ja) 2001-02-21 2001-02-21 回転コネクタ
JP2001045211 2001-02-21
JP2001045210 2001-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2359A true CN1372359A (zh) 2002-10-02
CN1217453C CN1217453C (zh) 2005-08-31

Family

ID=26609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1053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7453C (zh) 2001-02-21 2002-02-21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41404B2 (zh)
EP (1) EP1235313B1 (zh)
KR (1) KR100460724B1 (zh)
CN (1) CN1217453C (zh)
DE (1) DE60237410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526A (zh) * 2012-04-11 2013-10-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CN114258618A (zh) * 2019-09-05 2022-03-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用扁平线缆组装体
CN114258618B (zh) * 2019-09-05 2024-05-2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用扁平线缆组装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35862C1 (de) * 2002-08-05 2003-11-13 Freudenberg Carl Kg Verbindungsvorrichtung
JP3876206B2 (ja) * 2002-09-02 2007-01-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超音波探触子
US7381064B2 (en) * 2003-08-26 2008-06-03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Flexible flat cable termination structure for a clockspring
EP1981131A1 (de) 2007-04-14 2008-10-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ktrische Verbindungseinrichtung
JP5123070B2 (ja) * 2008-06-19 2013-01-16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US7758364B1 (en) * 2009-08-04 2010-07-2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Rotary positioning
KR101322593B1 (ko) * 2011-03-14 2013-10-28 알프스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 커넥터
KR101691429B1 (ko) * 2015-06-22 2017-01-09 (주)신창코넥타 차량의 스티어링 롤링 커넥터 장치
CN109075517B (zh) * 2016-05-31 2020-05-05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CN109075516B (zh) * 2016-05-31 2020-05-01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JP6782125B2 (ja) * 2016-08-30 2020-11-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CN112928648B (zh) * 2021-03-29 2022-09-27 正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交流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40588B1 (ko) * 1994-03-09 1998-07-01 가다오까 마사다까 회전콘넥터
TW317043B (zh) 1994-07-19 1997-10-01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KR100315857B1 (ko) * 1995-05-29 2002-03-21 스즈키 다케토시 회전커넥터장치
DE19702538B4 (de) 1996-01-25 2004-12-02 Alps Electric Co., Ltd. Drehverbinder
DE29605034U1 (de) * 1996-03-06 1996-05-15 Petri Ag Steckverbinder
GB2319398B (en) * 1996-05-29 2001-07-11 Tokai Kogyo Co Ltd Conductive por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nductive portion device assembly
DE19633933A1 (de) * 1996-08-22 1998-04-02 Gore W L & Ass Gmbh Bandkabel-Verbinder
JP2000150098A (ja) * 1998-11-09 2000-05-30 Yazaki Corp 回転コネクタ
JP2000294359A (ja) * 1999-02-05 2000-10-20 Alps Electric Co Ltd 回転コネクタ
JP3561435B2 (ja) * 1999-05-14 2004-09-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車載用回転コネクタ
DE19926278C1 (de) * 1999-06-09 2001-02-15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Energie
JP3633413B2 (ja) * 2000-01-06 2005-03-30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01357916A (ja) * 2000-06-13 2001-12-26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回路体の接続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8526A (zh) * 2012-04-11 2013-10-30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CN103378526B (zh) * 2012-04-11 2015-05-2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
CN114258618A (zh) * 2019-09-05 2022-03-2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用扁平线缆组装体
CN114258618B (zh) * 2019-09-05 2024-05-2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用扁平线缆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7453C (zh) 2005-08-31
US20020115312A1 (en) 2002-08-22
EP1235313A3 (en) 2003-10-01
DE60237410D1 (de) 2010-10-07
KR20020068466A (ko) 2002-08-27
US6641404B2 (en) 2003-11-04
EP1235313B1 (en) 2010-08-25
KR100460724B1 (ko) 2004-12-08
EP1235313A2 (en) 2002-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7453C (zh)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CN1227957C (zh) 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路装置
CN1260814C (zh) 导线框、使用该导线框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5342C (zh) 连接器
CN1163978C (zh) 热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523622A (zh) 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984C (zh) 非接触信号传送装置
CN1185702C (zh) 半导体封装的制造方法和集合电路基板
CN1084947C (zh)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1284270C (zh) 高频无线电设备天线装置、高频无线电设备以及手表形无线电设备
CN1196228C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48119C (zh) 电气连接箱
CN1051197C (zh) 电路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成的电路板
CN85102382A (zh) 谐波起动方法及按该方法起动的电动机
CN1797902A (zh) 电动动力转向系统以及其所使用的电动机与逆变装置
CN2874782Y (zh) 组合电池
CN1679214A (zh) 连接器
CN1723747A (zh) 线路板部件和使用该线路板部件的复合线路板
CN1427429A (zh) 叠层电容器
CN1764344A (zh) 布线电路板
CN1168077A (zh) 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376C (zh) 具有端子装置的小型电动机及该端子装置的连接方法
CN1111906C (zh) 塑料封装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323064A (zh) 板状体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400854A (zh) 电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设计方法、电路基板以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