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19C - 电气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气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19C
CN1048119C CN95115024A CN95115024A CN1048119C CN 1048119 C CN1048119 C CN 1048119C CN 95115024 A CN95115024 A CN 95115024A CN 95115024 A CN95115024 A CN 95115024A CN 1048119 C CN1048119 C CN 104811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wiring groove
connection box
electric connection
crimp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5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60A (zh
Inventor
阪雄次
鬼塚孝治
冈义人
小林诚实
井上典
山口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713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533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713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533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757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070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75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881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1823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422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095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214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1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1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5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01R4/2416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 H01R4/242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the contact members having insulation-cutting edges, e.g. of tuning fork type the contact members being plates having a single slot
    • H01R4/2425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 H01R4/2429Flat plates, e.g. multi-layered flat plates mounted in an insulating b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9Junction box with busbar for plug-socket type interconnection with receptacle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气连接箱(K1)包括:有上下壳的壳体(10,11),其外壁有多个接线端子孔(19,20);壳体中的绝缘板(12),其相对面(12a,12b)至少一面上有多个布线槽(13),以在槽的预定位置通过增加槽宽得到多个端子进入部(24,25);多根插入的导线(14,15)各夹持在槽中;多个压接端子(16,17)各包括在其相对端的压接部(16a,17a)和输入-输出端子部(16b,17b);压接部推入各端子进入部使之压接至各导线上,输入-输出端子部伸出各端子孔接至外电路。

Description

电气连接箱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气连接箱和组装电气连接箱的方法,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连接箱,其中电路包括许多熔断器、继电器等,其以集中方式放置以便使电气配线进行合理的分线连接,并且内部电路可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使得不仅可以容易而确定地完成布线,而且可使电气连接箱作为一个整体而在结构上得到简化并且可小型化。
在这种公知的电气连接箱中,其中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内部电路的设计变化,通过冲切导电金属而获得的母线的一部分可通过导线和压接端子而形成,其中压接端子是通过压接而与导线连接的。在内部电路的一部分由导线和压接端子形成的情况下,压接端子最初是与电气连接箱的上壳或下壳连接和/或上和下壳之间所提供的绝缘板连接,并且导线被压配到压接端子中,以便通过压接而与压接端子相连接,正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3-120627和1-166419以及日本专利公开公告号6-96820中所公开的。
在由导线和压焊端子所形成的电路和由母线所形成的电路被用作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的情况下,正如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告号1-166419中所公开的,需要在与电池连接的电源电路中提供高电流导电元件,同时,在通过分线连接而与电源电路连接的负载电路中,可提供低电流导电元件,并且设计变化可频繁地进行。因此,如图1中所示,可将母线1用于电源电路,同时将导线2和压接端子3用于负载电路,使得母线1和导线2可通过熔断器4而相互连接。
在将导线和压接端子用作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的情况下,需要将导线放置在上和下壳的内部。然而,由于压接端子预先被压入上和下壳中,所以压接端子阻止了将导线容易地放置在上和下壳中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由于上和下壳的每个具有圆周壁,所以布线突出部分与圆周壁冲突,以致限制了布线空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使用了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布线模5,布线模5形成有槽6,其与导线2的布线型式一致,可将导线2插入槽6中,同时通过一对端头辊8而由送线器7输送,在这时候,由于导线2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并很有可能缠绕,因此要设置槽6的深度以致使其具有导线2直径的两倍或以上那么大,使得可将导线2确定地保持在槽6中而不会离开槽6的底部。
在将导线2放置在如上所述的布线模5的槽6中以后,可将最初安装有压接端子的上或下壳或绝缘板设置在布线模5上,使得压接端子与导线2相连接,接下来,通过由布线模5表面伸出的推针(pushpins),使安装有导线2和压接端子的上或下壳或绝缘板由布线模5推出。
如果电气连接箱内部电路的一部分由导线和压接端子形成时,就需要布线模以便将导线放置于如上所述的预定型式中。因此,应制备出许多布线模用于不同布线型式,其中,需要进行变换步骤,在该步骤中,将放置在布线模槽中的导线通过压接而连接到安装到上或下壳或绝缘板的压接端子上,由此会导致电气连接箱生产成本的上升,和操作步骤数量的增加。
其间,在将压接端子安装到上或下壳上并将导线连接到压接端子上同时将导线放置在上或下壳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上和下壳的每个的外表面由连接器部分而不规则地制成,所以不可能稳定地将导线放置并连接到压接端子上。另外,由于同时地完成导线同最初安装到上或下壳上的压接端子的压接以及上和下壳的组装,所以不利于也不可能检查导线是否保持与压接端子合适的压接。
此外,如果放置在电气连接箱内部电路上流侧上的电源电路由母线构成,并且放置在电气连接箱内部电路下流侧上的负载电路由导线和压接终端构成,如图1所示,内部电路的结构会变复杂,并且由于在用以将母线安装到电气连接箱上的结构和用以将导线和压接端子安装到电气连接箱上的结构之间的差异,会使操作步骤数量增加。另外,由于不仅需要提供布线模而且还需提供用于形成母线的模,因而使电气连接箱的生产成本大大地增加。再有,当与其它类型的机动车共同使用电气连接箱时,会不断地招致这种缺陷,其中不断地需要进行电源电路的设计变化,然而由于存在的缺陷使其不能进行。
当电源电路也通过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时,就可以消除这种缺陷。然而,用于电源电路的导线直径是大的,而用于负载电路的导线直径是小的或中等尺寸。因此,如果将这些具有不同直径的导线放置在同一平面上,那么就会增加放置导线所需要的区域,使得用以安装电气连接箱的空间增加,因此,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电气连接箱不能被安装在某些位置上。
此外,当将导线放置在上或下壳或绝缘板上时,导线不应相互层叠,由此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被迫使布线型式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导线的弯曲会受到强度等的限制。当放置的导线数增加时,该问题更加明显。
通常,如图3中所示,压接端子3是通过冲切具有均匀厚度的导电金属板而形成的,并且在其上和下部分上分别形成有端子部分3C和压接部分3b。端子部分3C具有细小薄片形状,压接部分3b具有向下开口槽3a。通过将放置在壳C中的导线2装入槽3a中,可使压接部分3b插入导线2的绝缘覆层2a中,以便与导线2的导体2b相连接。通过在其相对端上具有阴端子的中继端子R,使端子部分3C可电气连接于继电器、熔断器或类似物的板形端子T上。
由于已知压接端子3的端部3C相当于具有片状的阳端子,所以端部3C不能直接地连接到具有片状的端子T上,如继电器、熔断器等,使得在端部3C和端子T之间应使用中继端子R,由此需要增加在端部3C和端子R之间连接方向上电气连接箱的高度h,结果,制成的电气连接箱尺寸较大。
进一步来说,由于需要提供中继端子R,使用于电气连接箱的部件数量增加,并且使电气连接箱的组装麻烦。
为了解决图3已知电气连接箱的上述问题,可考虑图4中所示的压接端子3′,压接端子3′具有基板部分3d,它由压接部分3b伸出,一对卷曲部分3e分别地由基板部分3d的相反两侧相互向内横向地弯曲,以便形成一对阴端子部3c′。由此,如果将具有片状的阳端子T插在卷曲部分3e和基板部分3d之间时,就可以去掉图3的中继端子R。
然而,由于与继电器、熔断器等的端子连接的电路通常是电源电路,其中要流过高电流,为形成电源电路的代替母线,应使用大直径的导线,因此,通过压接而与大直径导线所连接的压接端子应具有大的厚度用以保证高的强并且还应具有大的面积用以同导线的连接。然而,除非卷曲部分3e具有小的厚度如4mm或更小,否则难以形成卷曲部分3e。因而,在压接端子用于大直径导线的情况下,阴端子部3C′不能通过提供卷曲部分3e而构成,因此,被迫要使用中继端子R。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消除常用电气连接箱的上述的各种问题,其中内部电路的负载电路是通过导线和压接端子而形成的,而内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由母线构成的。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气连箱,其不仅能消除在电气连接箱内部电路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的情况下迄今必要的布线模,而且其还能稳定地使压接端子同导线容易适当地压接,其中不仅可以检查压接端子是否合适地与导线保持压接,而且包括有电源电路的内部电路可整体地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箱,其中压接端子可直接地连接于阳端子,如继电器和熔断器,而不用使用中继端子。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气连接箱,其中电气配线的分线连接可以合理地完成,并且压接端子通过压接可与大直径导线连接以形成内部电路的电源电路。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体现本发明的电气连接箱包括:一壳体,其由上壳和下壳所构成,并且在其外壁上形成多个端子孔;一绝缘板,其安装在壳体中,并且其具有在至少其相反表面之一上所形成的多个布线槽,使得在每个布线槽的预定位置上提供有多个端子进入部分,其每部分是通过增加每个布线槽的宽度所获得的;多根导线,可将其分别地插入布线槽中以便使其保持在布线槽中;多个压接端子,其每个在其相反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压接部分和输入输出端子部;可将压接部分压入每个端子进入部分,以便使其通过压接而与每根保持在布线槽(13)中的导线(14,15)相连接,同时输入输出端子部从每个端子孔中伸出,以便与外部电路连接。
此时,通过绝缘板的相反表面,可将压接端子通过压接而连接到放置在绝缘板布线槽中的导线上,使得可以整体地提供绝缘板、导线和压接端子;其中整体所提供的绝缘板、导线和压接端子在壳体中可以进行调节,使得压接端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从上壳和下壳伸出。
在上述布置的电气连接箱中,最初是将导线直接地插入到绝缘板的布线槽中,以便使其放置在布线槽中,然后,将压接端子同导线进行压接,以便使其安装在绝缘板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线和压接端子被安装到绝缘板上而绝缘板还没有同壳体进行组装,所以就可以检查压接端子是否同导线进行了合适的压接。
另外,压接端子同导线的压接和将压接端子安装到绝缘板上可通过单一步骤来完成。进一步地说,由于绝缘板实质上为扁平状,其几乎没有不均匀部分,并且不均匀部分的数量小于上和下壳,所以可将导线和压接端子稳定地安装在绝缘板上。
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特性将通过参照附图结合其优选的实施例所进行的描述而变得更为清楚,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气连接箱内部电路的电路图(已经涉及);
图2A是在现有技术的布线方法中所使用的布线模的局部透视图(已经涉及);
图2B是放置在图2A布线模中的导线的示意截面图(已经涉及);
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气连接箱的截面图(已经涉及);
图4是一透视图,其表示用于图3的现有技术电气连接箱的压接端子的变形(已经涉及);
图5和6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俯视截面图;
图7是图5电气连接箱上壳的顶视平面图;
图8是图5电气连接箱下壳的底视平面图;
图9是图5电气连接箱绝缘板的底视平面图;
图10是图9绝缘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11是一截面图,其表示将导线和压接端子插入图9的绝缘板;
图12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截面图;
图13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透视图;
图14是图13绝缘板的顶视平面示意图;
图15A,15B,15C和15D分别是图13绝缘板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种变形的绝缘板局部示意图;
图16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顶视平面图;
图17是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截面图;
图18是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19是图18电气连接箱的局部截面图;
图20是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截面图;
图21是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截面图;
图22和23是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俯视截面图;
图24是图22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放大局部底视平面图;
图25是图24绝缘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26是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截面图,它是图22电气连接箱的变形;
图27是按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俯视截面图;
图28是图27电气连接箱的上壳顶视平面图;
图29是图28上壳的透视图;
图30是图27电气连接箱的下壳底视平面图;
图31是图27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顶视平面图;
图32是图31的绝缘板底视平面图;
图33是一截面图,其表示将导线和压接端子插入图31绝缘板中的情形;
图34是一截面图,其表示将导线和压接端子插入按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中的情形;
图35是部分截面局部透视图,其表示将导线和绝缘端子插入图34绝缘板中的情形;
图36A,36B,36C和36D是结合端子的透视图,它是图35中所示结合端子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种变形;
图37是一结合端子的透视图,它是图35结合端子的第五种变形;
图38是按照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截面图;
图39是图38电气连接箱的绝缘板局部底视平面图;
图40是图39绝缘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41是一截面图,其表示将导线和压接端子插入图39绝缘板中的情形;
图42,43和44是绝缘板的局部截面图,它分别是图39的绝缘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种变形;
图45是按照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的局部截面图,其表示在电气连接箱中导线,绝缘板和压接端子之间的关系;
图46是一局部截面图,其表示将导线和压接端子插入图45绝缘板中的情形;
图47是图45压接端子的透视图;
图48是按照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截面图;
图49是图48电气连接箱的压接端子正透视图;
图50是图49压接端子的后透视图;
图51,52和53分别是正视图,侧视图和顶视平面图,它们表示图49的压接端子,导线和阳端子之间的关系;
图54是按照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局部截面图;
图55和56分别是图54电气连接箱的压接端子顶视平面图和正视图;
图57是沿图56中的线LVII-LVII所截取的截面图;
图58和59分别是正视图和截面图,其表示图55的压接端子与熔断器的阳端子和导线的连接。
在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全部附图中的若干图,类似部件是通过类似的参考数字来标示的。
现参照附图,在图5至11中已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如图5和6中所示,电气连接箱K1包括上壳10,下壳11和夹紧在上和下壳10和11中的厚绝级板12。根据布线图型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形成有用以接纳和保持导线的多个布线槽13A和13B。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通过送线器(未示出)而直接地分别插入布线槽13A和13B中。
设置在压接端子16一端上的压接部分16a被压配到保持在布线槽13A中的导线14中,以便使其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4连接。类似地,设置在压接端子17一端上的压接部分17a被压配到保持在布线槽13B中的导线15中,以便使其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5连接。设置在压接端16另一端上的输入—输出端部16b和设置在压接子17另一端上的输入—输出端部17b从分别在上和下壳10和11外壁上形成的端子19和20中伸出。
特别是,上和下壳10和11以及绝缘板12可用绝缘树脂如聚丙烯模制而成。上壳10的下端部向下开口,此时,用以接纳连接器(未示出)的连接器部分22和熔断装配部分21均在上壳10的上壁10a上形成,在熔断器装配部分21和连接部分22外周壁内,在上壁10a上形成有端子孔19。
另一方面,下壳11的上端部向上地开口,此时,用以接纳连接器的连接器部分23从下壳11的下壁11a伸出,在连接器部分23的外周壁内,在下壁11a上形成有端子孔20。当将上和下壳10和11相互装配起来时,上壳10外周壁10b的下端面和下壳11外周壁11b的上端面相互进行接合,使得上和下壳10和11形成电气连接箱K1的壳体。
如图5中所示,可将绝缘板12模制成为这样的形状,使得在上和下壳10和11已相互组装在一起的情况下可将其紧密地安装在上和下壳10和11内所限定的空间中。在该实施例中,可将绝缘板12制成具有基本均匀厚度的扁平板状。如图9至11中所示,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形成有布线槽13A和13B,可将其同下壳11的下壁11a的内表面接合。可提供布线槽13A用的接纳小直径导线14,同时可提供布线槽14A用的接纳大直径导线15。布线槽13A和13B可直线地延伸并可被局部地弯曲,以便使其具有实质上为U形的截面。
在该实施例中,假设W1表示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2表示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宽度,要设定直径W1和宽度W2以便满足(W1≥W2)的关系。另外,假设H表示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深度,要设定深度H和直径W1以便满足(H≥2W1)的关系。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深度H不限于上述关系,而且其可以假定为任何大于每根导线14和15直径W1的数值。然而,最好是深度H不小于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的两倍。
此时,在布线槽13A的各部分上,其中插入到布线槽13A中的小直径导线14与压接端子16相连接,将布线槽13A的相对侧表面13a和13b制成凹口,以便使其具有宽度W3,使得形成向下开口的端子进入部分24,用以将压接端子16压入其中。另一方面,在布线槽13B上分别形成有端子进入部分25,用以将压接端子17压入其中,使得其通向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端子进入部分25不会延伸到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而它是由上表面12b到布线槽13B的中等深度而形成的。
如图5中所示,进一步地在布线槽13A上分别形成有端子进入部分26,用以将压接端子16压入其中,以便使得其通向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端子进入部分24面对下壳11的端子孔20,端子进入部分25面对上壳10的熔断器装配部分21的端子孔19,同时端子进入部分26面对上壳10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
如图11中所示,同小直径导线14实现压接的压接端子16和同大直径导线15实现压接的压接端子17的每个均具有类似于已知压接端子的形状,并且其由导电金属板形成。在每个压接端子16和17的一端上形成有阳输入—输出端子部分16b和17b,而在每个压接端子16和17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压接部16a和17a。压接部分16a在其中部形成有一狭槽16c,以便使其分叉。同样地,压接部分17a在其中部形成有一狭槽17c,以便使其分叉。压接端子16的压接部分16a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其可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24和26中,而压接端子17的压接部分17a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其可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25中。
下面描述上述设置的电气连接箱K1的组装方法,最初,将绝缘板12翻过来使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朝上,然后,将小直径导线14通过送线器馈送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入布线槽13A中,此时,导线14被压配到布线槽13A中,该布线槽13A具有两倍或以上导线14直径W1的深度H,并且宽度W2略小于导线14的直径W1。因此,既使插入到布线槽13A中的导线14趋于卷绕,导线14仍能确定地被保持在布线槽13A中,而不会离开布线槽13A的底部。
其后,将大直径导线15通过送线器馈送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入到布线槽13B中。采用与导线14相同的方式,将导线15压配到槽13B中,该槽13B具有两倍或以上导线15直径W1的深度H,并且宽度W2略小于导线15的直径W1。因此,导线15也会被保持在槽13B中而不会离开布线槽13B的底部。其间,由于绝缘板12具有无突起约扁平板状,所以可稳定地将导线14和15分别地插入到布线槽13A和13B中。
在将导线14和15分别地放置在布线槽13A和13B中以后,可将压接端子16最先地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24中,此时,压接端子16压接部分16a的狭槽16c的相对侧边将导线14夹紧于其间,以便可将其刺入导线14的绝缘层中。通过该压接步骤,使压接端子16不仅可与导线14的导体进行电气连接,而且可使其固定到绝缘板12上,使得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伸出。
然后,将绝缘板12再翻过来使得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朝上,之后,将压接端子16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26中。由此,使压接端子16不仅可与导线14的导体进行电气连接,而且可使其固定到绝缘板12上,使得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伸出。
同样地,可将压接端子17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25中,因此,使压接端子17不仅可与导线15的导体进行电气连接,而且可使其固定到绝缘板12上,使得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17b从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伸出。
在如上所述压接端子16和17通过压接已分别地同放置在绝缘板12布线槽13A和13B中的导线14和15已进行连接的情况下,上和下壳10和11不安装到绝缘板12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上,这样就可以检查压接端子16和17是否分别地与导线14和15合适地保持压接。
然后,将上和下壳10和11相互装配起来,以便将绝级板12夹紧在其间,此时,不仅与大直径导线15连接的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可从上壳10的熔断器安装部分21的端子孔19中伸出,而且可使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上壳10的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中伸出,其间,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可从下壳11的连接器部分23的端子孔20中伸出。
按如上所述所装配的电气连接箱K1的内部电路只通过小直径导线14,大直径导线15和分别与导线14和15连接的压接端子16和17构成,也就是说,内部电路的电源电路可由大直径导线15和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5连接的压接端子17构成,使得可将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连接到安装于熔断器安装部分21上的熔断器40(图7)上。另一方面,内部电路的负载电路可由小直径导线14和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构成,使得可将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连接到装配在连接器部分22和23中的连接器上。
由于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只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设有使用母线,所以就可以容易地解决内部电路的设计变化。
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14的布线槽13A和用以接纳大直径导线15的布线槽13B二者可以混合地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方式。例如,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14的较窄布线槽13A和用以接纳大直径导线15的较宽布线槽13B可分别地通过将布线槽13A和13B分别地设置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和上表面12b上而在绝缘板12的相对表面上形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用于大直径导线15的布线槽13B和用于小直径导线14的布线槽13A可以混合在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所以,布线槽13A和13B要占有大的面积,使得电气连接箱K1的制造尺寸加大,由此,使得所用电气连接箱K1只适用于用以安装电气连接箱K1的大的空间中。
然而,如果只有窄的空间用于安装电气连接箱K1的话,就可以使用如图12中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2。在电气连接箱K2中,绝缘板12要制得比第一实施例的厚,并且布线槽13A和13B可分别地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和上表面12b上形成,以使得其相互对齐,结果,使由布线槽13A和13B所占面积大大地减小。
同时,在第一实施例中,要设定在绝缘板12上所形成的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宽度W2和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以便满足(W1≥W2)的关系。如果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宽度这样设置使其不大于如上所述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时,就可以获得这样的优点,即在导线14和15已被分别地插入布线槽13A和13B中以后,导线14和15可分别地保持在布线槽13A和13B中而不会离开布线槽13A和13B的底部。然而,如果每个布线槽13A和13B的宽度不大于通过整个布线槽13A和13B长度的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在导线14和15直接地通过送线器插入到布线槽13A和13B时,就应用手将导线14和15压入布线槽13A和13B。结果,就会出现将导线14和15插入布线槽13A和13B的速度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如图13和14中所示要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3。如图13中所示,为了便于将导线14和15插入布线槽13中,要设置布线槽13的宽度W2大于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即W1<W2,使其达到这样的程度,即不仅可以将导线14和15不用手压而平滑地插入到布线槽13中,而且可以使每根插入的导线14和15在某一点上同每个布线槽13的相对侧表面进行接合。进一步地说,在每个布线槽13的每个预定长度位置上,在每个布线槽13相对侧表面上形成一对凸缘30,以使其相互面对,要设定凸缘30之间的宽度W4满足(W1≥W4)的关系,也就是W2>W1≥W4。
如图14中所示,至少在用以接纳某一导线的某一布线槽13的相反两端P1和P2提供凸缘30。同时,在布线槽13具有弯曲部分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弯曲部分的相对末端点P3和P4处提供凸缘30。在提供有凸缘30的布线槽13各部分上,可按要求用手将导线14和15压入以便同布线槽13的底部接合。当将导线14或15深深地压入到了位于布线槽13的相反两端P1和P2和布线槽13弯曲部分的相反末端点P3和P4的布线槽13中时,在点P1至P4相邻的两点之间对应于布线槽13的导线14或15的中部也深深地进入到了布线槽13中,结果,使在布线槽13预定位置上所提供的凸缘30可防止导线14或15离开布线槽13的底部。
可将凸缘30制成图13中的半圆截面形状,也可使其具有图15A至15D中所示的任意截面形状。在图15A中,凸缘30具有矩形截面形状;在图15B中,凸缘30具有三角形截面形状;在图15C中凸缘30具有反梯形截面形状;此时,如图15D中所示,凸缘30可以错开而不相互面对。在图15D中,如果将布线槽13在凸缘30处制成之字形,那么导线可以进一步地通过布线槽13的之字形部分合适地保持在布线槽13中,由此,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即导线很有可能会离开布线槽13直线部分的底部。布线槽13的之字形程度可以这样设定使其不会产生对把导线通过送线器而插入到布线槽13中的影响。
图15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4的绝缘板12。在电气连接箱K4中,绝缘板12具有槽形布线槽35,其通过图6中的交叉线示出。可将槽形布线槽35同许多布线槽13A在许多方向上连通,并将插入到布线槽13A中的导线14以许多方向放置在槽形布线槽35中,以使其在槽形布线槽60中直线地或斜向地伸展。由于槽形布线槽35的深度两倍或以上于导线14的直径,所以两根或多根导线14相互叠放地相互交错。如果按如上所述在绝级板12上提供槽形布线槽35,那么可将导线14的任意方向放置在槽形布线槽35中,由此可提高布线的自由度。另外,当导线14通过送线器而插入到布线槽13A中时,单根导线14可以通过槽形布线槽35连续地将由导线14的前端到导线14的末端放置在布线槽13A中。
图17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5的绝缘板12。在电气连接箱K5中,可以采用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置布线槽13的宽度W2,使其不小于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在将导线14或15插入布线槽13中以后,沿布线槽13可制成许多凸起对33,使得其类似于凸缘30在布线槽13的各位置上由布线槽13口的相对侧表面向内凸起,也就是说,在将导线14或15插入布线槽13中以后,布线槽13口的相对边缘横向向内压成凸起33,以便减小布线槽13口的宽度,使凸起33防止导线14或15与布线槽13分开。
图18和19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6。在电气连接箱K6中,布线槽13A和13B分别地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和下表面12a上形成,并且导线47和48分别地被设置在布线槽13A和13B中,将压接端子42和43分别向上和向下压入导线47和48中,以便同导线47和48进行压接,使得初步地形成由导线47和48和压接端子42和43所构成的内部电路。进一步地说,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和上壳10之间提供由冲切导电金属板所形成的母线45,其具有通过向上弯起的片所形成的阳端子45a,端子45a从在上壳10上所提供的端子孔中伸出,以便同安装在上壳10上的电气装置连接。
如图19中所示,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部分上形成有用以接纳母线45的凹槽46,其适应于母线45。可将导线47放置在凹槽46的底面上,并且在导线47上提供母线45,以致使其同绝缘板12的上表面同高。
导线和压接端子被整体地安装在绝缘板12上,由此,在将母线45用作另一内部电路时,只要求将母线45装配到绝缘板12的凹槽46中,因此,由于母线45也被事先地安装到了绝缘板12上,使得可以很容易地将内部电路安装在电气连接器K6中,其中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所构成的内部电路可同由母线构成的内部电路相结合。
图20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电气连接箱K7的绝缘板12。在电气连接箱K7中,绝缘板12分别具有用以接纳导线50和51的布线槽13E和13F。布线槽13E的深度两倍或以上于导线50的直径,并且布线槽13F的深度也两倍或以上于导线51的直径。另外,布线槽13E和13F可这样构成以便使其相互交叉。因此,使插入到布线槽13E中的导线50和插入到布线槽13F中的导线51可相互交叉地来放置。此外,还可将两根导线50或51放置在单个布线槽13E或13F中,使其相互叠放。
图21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8。在电气连接箱K8中,导线55沿由上壁10a内表面伸出的导引装置57而被放置在上壳10的上壁10a内表面上,以便使其同最初压入上壳10的压接端子58进行压接。另一方面,在将导线55已放置在上壳10上以后,可将压接端子58压入上壳10,以便使其同导线55进行压接。在电气连接箱K8中,由于不仅导线14和15被放置在夹持于上和下壳10和11之间的绝缘板12上,使得通过导线同压接端子的压接形成内部电路,而且导线55被放置在上壳10上,使得形成同压接端子58一起形成的另一内部电路,从而使内部电路可以在高密度下被接纳在电气连接箱K8中。
下面,描述由上述电气连接箱K1至K5所获得的效果。由于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只通过导线和与导线和外部电路连接的压接端子构成而不使用母线,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内部电路的设计变化。此外,由于在如上所述的内部电路中不使用母线,所以与现有技术的电气连接箱相比,内部电路不具有混合结构,使得在结构上可以简化电气连接箱,并且可以提高组装电气连接箱的效率。
另外,由于在绝缘板上形成深布线槽,所以可将导线通过送线器直接地插入布线槽中,由此,使迄今必要的布线模变得不必要了。进一步地说,通过一个步骤便可完成将压接端子同放置在绝缘板上的导线进行压接的操作和用以将压接端子安装到绝缘板上的操作。反之,通常有必要执行将压接端子安装到绝缘板或壳体上的步骤,将导线放置在布线模中的步骤和将导线由布线模来输送使导线同压接端子进行压接的步骤。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大大地减少操作步骤的数量。另外,由于导线被放置在不具有不均匀或很少不均匀部分的绝缘板上,并且使压接端子同导线进行压接,所以可以平稳地完成这些操作。
此时,由于压接端子被连接到放置在绝缘板上和下相对两侧的绝缘板布线槽中的导线上,并且上和下壳被相互组装使得安装有压接端子的绝缘板夹持于其间,所以在相当高密度下可很容易地组装电气连接箱。
另外,如果将大直径导线和小直径导线两者放置在绝缘板的布线槽中,并使其与压接端子进行压接,那么可将大直径导线放置在需要高电流电源电路的电气连接箱一部分上,同时可将小直径导线放置在需要低电流负载电路的电气连接箱另一部分上。因此,本发明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不需要使用常用的混合结构,其中由于使母线用于高电流电源电路,使得母线和导线可混合地提供。结果,既使电源电路设计变化,那么设计变化也可通过仅仅改变大直径导线的布线而很容易地解决,由此使得自由度增加。此外,如果电气连接器的内部电路只通过导线和压接端子来构成,那么就可以简化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结构,并且可将电路的安装步骤限制为将压接端子连接到导线上的单一步骤,由此使得电路的安装步骤数量大大地减少。
另外,如果使布线槽的深度较大时,就可将导线由送线器直接地插入布线槽中,并且可以防止导线离开布线槽的底部。由于压接端子的输入—输出端部可从上和下壳中伸出,所以可在电气连接箱的上和下表面上提供用以接纳外部端子的端子安装部分,由此可使电气连接箱小型化。如果将布线槽的宽度制得大于导线的直径时,那么就可将导线平稳地插入布线槽中。因此,由于可以去掉人工地将导线压入布线槽中的操作,由此就会使生产率提高。
图22和23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9。在电气连接箱K9中,用以分别地保持导线14和15的多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根据图24和25中所示电路图型而分别提供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如图25中所示,每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包括相互间隔一定距离L1的一对相对置的矩形凸起部分53-1和53-2,通过将距离L1设置为一小数值,便可设置布线凸起部分53A用以夹紧一小直径导线14,另一方面,通过将距离L1设置为一大数值,便可设置布线凸起部分53B用以夹紧一大直径导线15。可将导线14和15通过送线器而直接地分别插入每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的凸起53-1和53-2之间。
可将压接端子16和17的压接部分16a和17a压配在每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的凸起53-1和53-2之间,以便使其通过压接而分别地与保持在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中的导线14和15连接。此时,压接端子16和17的输入—输出端部16b和17b以上和下壳10和11的端子孔19和20中伸出。
如图24中所示,只在需要放置导线14和15的位置上沿布线图型提供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也就是说,在图24中,在导线14的直线部分和导线14的弯曲部分的末端上提供布线凸起部分53A,同时在导线15弯曲部分的相反两端上提供布线凸起部分53B。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可按如上所述分别地进行设置用以夹紧一小直径导线14和一大直径导线15。然而,也可使用布线凸起60,来将一小直径导线14和一大直径导线15夹于其间。
假设H1表示每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的高度,要这样来设定高度H1和每根导线14和15的直径W1,使其满足(H1≥2W1)的关系。此时,只要高度H大于直径W1,那么高度H1便不限于上述关系,但最好是高度H1两倍或以上于直径W1。
此外,在每个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的凸起53-1和53-2的各部分上,其中压接端子16和17被分别连接到插于凸起53-1和53-2之间中的导线14和15上,凸起53-1和53-2相对侧表面具有凹槽以便形成端子进入部分64,其可用以将压接端子16和17压入其中,而使端子进入部分64开口通向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端子进入部分64可设置成使其面对下壳11的端子孔20,上壳10的熔断器安装部分21端子孔19和上壳10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
下面描述一种组装上述布置形式的电气连接箱K9的方法。最初,将绝缘板12翻过来使得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朝上,然后,通过送线器输送小直径导线14,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在布线凸起部分53A的凸起53-1和53-2之间,此时,由于凸起53-1和53-2的高度两倍或以上于导线14的直径W1,所以可将导线14合适地保持在布线凸起部分53A中而不会使其离开布线凸起部分53A的底部,接着,同样地通过送线器输送大直径导线15,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入在布线凸起部分53B的凸起53-1和53-2之间。
在已将导线14和15分别地放置在绝缘板12的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中以后,将压接端子16压配到布线凸起部分53A的端子进入部分64中,此时,压接端子16压接部分16a的槽16C的相对侧边缘将导线14夹在其间,使得其可刺入导线14的绝缘覆层。通过压接步骤,使压接端子16不仅可与导线14的导体电气连接,而且可以被固定到绝缘板12上,使得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可从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伸出。
类似地,可将压接端子17压配到布线凸起部分53B的端子进入部分64中,由此,使压接端子17不仅可与导线15的导体电气连接,而且可被固定到绝缘板12上,使得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可从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伸出。
在如上所述地已将压接端子16和17通过压接分别地与放置在绝缘板12的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中的导线14和15连接的情况下,不将上和下壳10和11安装到绝缘板12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由此,便可以检查压接端子16和17是否合适地保持分别与导线14和15的压接。
然后,将上和下壳10和11相互组装起来使绝缘板12夹持于其间,此时,不仅使与大直径导线15连接的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从上壳10的熔断器安装部分21的端子孔19伸出,而且使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上壳10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伸出,这时候,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下壳11的连接器部分23的端子孔20伸出。
在电气连接箱K9中,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14的布线凸起部分53A和用以接纳大直径导线15的布线凸起部分53B可混合地形成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设置形式。例如,在图26的电气连接箱K9′中,它是电气连接箱K9的改型,较窄的布线凸起部分53A和较宽的布线凸起部分53B通过将布线凸起部分53A和53B分别设置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和下表面12a上而分别地形成在绝缘板12的相反表面上。
图27至33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0。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的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根据布线图型分别地形成在绝缘板12的各下和上表面12a和12b上,如图28和29所示,可将熔断器安装部分21设置得比在上壳10上壁10a上的连接器部分22高些。
在被夹持在上壳10的熔断器安装部分21和下壳11之间的绝缘板12的一部分上,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上形成有凸台12c,使得绝缘板12可被紧密地安装在将上和下壳10和11相互加以组装时在上和下壳10和11内所限定的空间中。
如图32和33中所示,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14的第一布线槽70可根据布线图型而形成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如图33中所示,导线14的直径W5和第一布线槽70的宽度W6可这样来设置使其满足(W5≥W6)的关系。此时,第一布线槽70的深度H可这样来设置使得其满足(H≥2W5)的关系。第一布线槽70的深度H不限于这种关系,而其可设想为任何大于导线14直径W5的数值,然而,最好是第一布线槽70的深度两倍或更大于导线14的直径W5。
此外,在第一布线槽70的各部分上,其中压接端子16被连接到插入到第一布线槽70中的导线14上,第一布线槽70的相对侧表面70a和70b被开有槽,使得形成具有宽度W7的向下开口的端子进入部分74。如图31中所示,向上开口的端子进部分77是在第一布线槽70的一部分上形成的,以使得通过绝缘板12而延伸到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端子进入部分77不延伸到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它是由第一布线槽70侧壁70a和70b的中部到上表面12b而形成的。端子进入部分74和77可这样设置使其分别地面对下壳11的端子孔20和上壳10的端子孔19。
如图31和33中所示,用以接纳大直径导线15的第二布线槽71可根据布线图型而形成在绝缘板12凸台12c的上表面上,以便其对应于上壳10的熔断器安装部分21。因此,要使第二布线槽71的宽度W8和深度分别地大于第一布线槽70的宽度W7和深度H。在第二布线槽71的部分上,其中压接端子17被连接到插入第二布线槽71中的导线15上,第二布线槽71的相对侧表面71a和71b被开槽,使得形成向上开口的端子进入部分75。在具有凸台12c的绝缘板12一部分上,第一布线槽70被形成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上,由此,使第二和第一布线槽71和70分别地形成在凸台12c的上和下表面上,如图33中所示。
下面,描述一种组装上述设置的电气连接箱K10的方法。最初,将绝缘板12翻过来,使得下表面12a朝上,然后,将小直径导线14通过送线器来输送,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入第一布线槽70中,在这时,由于导线14被压配到第一布线槽70中,其中布线槽具有两部或更大于导线14的直径W5的深度H,和略小于导线14的直径W5的宽度,因此,既使导线14趋于卷绕,导线14也会确定地保持在第一布线槽70中,而不会离开第一布线槽70的底部。
接下来,将绝缘板12翻过来,使绝缘板12有上表面12b朝上,然后,将大直径导线15通过送线器来输送,以便将其直接地插入第二布线槽71。由于采用与第一布线槽70相同的方法来使第二布线槽71的深度较大并使第一布线槽71的宽度较小,使得可将导线15压配到第二布线槽71中,从而使导线15被保持在第二布线槽71中而不会离开第二布槽71的底部。此时,由于绝缘板12的不规整部分的量较小,所以,可将导线14和15平稳地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中。
其后,将绝缘板12翻过来使其下表面12a朝上,然后,将压接端子16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74中,这时,压接端子16压接部分16a狭槽16c的相对侧边缘将导线14夹于其间,以便使其刺入导线14的绝缘覆层,由此,不仅使压接端子16同导线14电气连接,而且可使其固定到绝缘板12上。
接着,将绝缘板12倒过来,使其上表面12b朝上,然后,将压接端子16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77中,以便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并将压接端子17压配到端子进入部分75中,以便与大直径导线15连接,从而使压接端子16和17被固定到绝缘板12上。
在已分别地将压接端子16和17通过压接而与放置在绝级板12上和下表面12a和12b上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中的导线14和15连接的情况下,先不将上和下壳10和11安装到绝缘板12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上,由此,便可以检查压接端子16和17是否分别地同导线14和15保持合适的压接。
然后,将上和下壳10和11相互组装起来使绝缘板12夹于其间,这时,不仅使与大直径导线15连接的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从上壳10熔断器安装部分21的端子孔19伸出,而且还使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上壳10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伸出,此时,与小直径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从下壳11连接器部分23的端子孔20伸出。
如上所述组装的电气连接箱的内部电路只通过小直径导线14,大直径导线15和分别与导线14和15连接的压接端子16和17而构成,也就是说,内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由大直径导线15和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5连接的压接端子17所构成,使得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17b可与安装到熔断器安装部分21上的熔断器40(图28)连接。另一方面,内部电路的负载电路可由小直径导线14和通过压接而与导线14连接的压接端子16所构成,使得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16b可与安装到连接器部分22和23中的连接器连接。
由于电气连接箱K10的内部电路只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所构成,而不用母线,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内部电路的设计变化。也就是说,在设计变化发生在很可能进行设计变化的负载电路中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小直径导线14的布线或压接端子16的安装位置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设计变化。同时,在负载电路中发生设计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大直径导线15的布线或压接端子17的安装位置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设计变化。
在第十实施例中,用以接纳大直径导线的第二布线槽是在绝级板一表面部分上所提供的凸台上形成的,用以接纳小直径导线的第一布线槽是在绝缘板的另一表面上形成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布置形式,例如,可将上述布置颠倒,另一方面,可将第一和第二布置混合地形成在绝缘板相反表面中之一上,另外,还可使第一和/或第二布线槽在绝缘板一表面部分上而不是凸台上形成。
在电气连接箱K10中,由于通过提供凸台而使绝缘板局部加厚,使得多条布线槽只能在电气连接箱K10的必要位置上形成,从而可将少量导线放置在电气连接箱K10中而不需要增加电气连接箱K10的整个厚度。
图34和35表示按照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1。如将从图33和34所看到的,电气连接箱K11类似于电气连接箱K10。由此,电气连接箱K11的的绝缘板12包括以如电气连接箱K10同样方式的凸台12c。但在电气连接箱K11的绝缘板12中,如图35所示形成在该凸台12c上的第二布线槽71中的一些与第一布线槽70找正,而结合端子87在这些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处整体模制或压装入延伸通过这些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的凹槽中。
该结合端子87通过矩形的导电板材形成,并且其相对的端部分别做成U形电接触部分88a和88b。电接触部分88a用于小直径导线14且有基本上等于导线14的导体直径的宽度,同时电接触部分88b用于大直径导线15且在基本上等于导线15的导体直径的宽度。由于电气连接箱K11的其余结构表似于电气连接箱K10,为简洁,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一开始,倒置绝缘板12以使下表面12a朝上。小直径导线14由送线器送入以使其直接插入第一布线槽70中。在导线14插入第一布线槽70时,与绝缘板12整体设置的结合端子87的电接触部分88a刺入导线14的绝缘层上14a其与导线14的导体14b接触。由于绝缘板12不平整部分的数量较小,导线14在插入第一布线槽70的过程中导线14可以相等高度平滑地送入,由此导线14可平稳地插入第一布线槽70中。
接着,倒置绝缘板12使其上表面12b朝上,然后大直径导线15由送线器同样直接插入第二布线槽71中。因此延伸到第二布线槽71的结合端子87的电接触部分88b刺入导线15的绝缘层15a使其与导线15的导体15b接触。结果使导线15和14互相电连接。
在电气连接箱K11的内电路中,由于导线14和15可以是分别置于绝缘板12的相对表面上,通过使用如上述的结合端子87,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的构形,即布线的型式,得以简化。
其间,结合端子87可有各种变型。在图36A中,结合端子为扁平状但有二电接触部分88a。在图36B中,相对于结合端子87电接触部分88b一端的一侧正交地弯向结合端子87该一端的另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弯曲部分之一处仅提供一电接触部分88a或可提供包括一个由双点划线示出部分的二电接触部分88a。另外,在图36c中,相对于结合端87电接触部分88b的一端的相对侧弯曲成基本上为U形的构形。在这种情况下,可在相对的弯曲部分处分别形成二电接触部分88a或可提供包括一由双点划线示出部分的三电接触部分88a。如图36D所示,相对于结合端子87电接触部分88b的一端的相对侧可在相反方向弯曲。而且,多个电接触部分88a可在结合端子87的一端亦可在其相反的各端上提供。
另外,在结合端子87中,各电接触部分88a和88b由基本上为U形的凹槽形成,所以各电接触部分88a和88b的相对侧部相互平行延伸。但结合端子87可更进一步如图37所示地变化,其各电接触部分88a和88b的相对侧部在近各电接触部分88a和88b的一端相互间隔逐步加宽。通过用图37的结合端子87分别把导线14和15插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时,不会使导线14和15从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中出来。因此通过仅把导线14和15压装进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和71时,借助电接触部分88a和88b可分别平滑地切开导线14和15的绝缘层14a和15a。
在电气连接箱K11中,由于第一和第二布线槽是分别在绝缘板的相对面上形成的,且通过结合端子把导线插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中互相电连接,所以对绝缘板的布线型式可简化,由此可易于把导线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中。其间,当压接端子被推入绝缘板中时,该压接端子可电连接到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中的导线。因此,由于不需使用从来就必要的布线模具并且在导线同压接端子间的压接和布线可同时完成,所以通过减少其操作步骤,布线得以在低成本下完成。
其间,在电气连接箱K11中,当伸进到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之一的结合端子有多个电接触部分时,多根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中之一的导线通过结合端子可接至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之另一槽中的导线。
图38至41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2。在电气连接箱K12中,绝缘板12被夹在上和下壳10和11间。由图40所示,各仅有单台阶的多个布线槽13A和13B以及各有多台阶的阶梯线槽90根据布线型式形成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12a上。通过送线器把小直径导线14和/或大直径导线15直接插入布线槽13A,13B和90中。压接端子16、17和91的压接部分16a,17a和91a被压装入布线槽13A、13B和90中,以便与夹持在布线槽13A、13B和90中的导线14和15实现压接,这样也使压接端子16、17和91的输入—输出端子部分16b、17b和91b分别由形成在上和下壳10和11的外壁上的端子孔19和20中伸出。
布线槽90形成为这样的阶梯形,导体14和15二者可在绝缘板12厚度方向上互相叠置于布线槽90中。由此,布线槽90包括收容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分90A和收容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分90B。小槽部分90A的一端与布线槽13A连续地形成的,而大槽部分90B的一端与布线槽13B连续地形成的。
更准确地说,布线槽90对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开口。由此,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做成通大槽部分90B的凹口,而大槽部分90B底面中部做成通小槽部分90A的凹口。小槽部分90A和大槽部分90B的宽度分别按稍小于各导线14和15的直径W1来设置。其间,大槽部分90B的深度约按1.5倍导线15直径W1设置而小槽部分90A和深度约按等于导线14的直径设置。其间,绝缘板12的厚度按大于从小槽部分90A底面到绝缘板12下表面12a延伸的布线槽90的总深度来设置。
其间,在布线槽90部分上的导线14和15都接至压接端子91时,大槽部分90B的相对侧面90a和90b被切槽以形成上开口的端子进入部分92。端子进入部分92从绝缘板12上表面12b延伸到大槽部分90B的中间位置(不到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端子进入部分92在这样位置上形成,以面对上壳10的熔断器装配部分21的端子孔19。
如图42所示,压接端子91由导电金属板制成且有插入式输入—输出端子部分91b和分叉的压接部分分别形成在压接端子91的一端和另一端。该压接部分91a有这样的宽度,以使其压装入该端子进入部分92。压接部分91a在其中部形成有二台阶的槽91c。用以收容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分91c-1形成在该槽91c的入口处并有基本上等于导线15的导体直径的宽度,而收容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分91c-2形成在该槽91c的底部并有基本上等于导线14的导体直径的宽度。由于电气连接箱K12的其它结构类似于电气连接箱K1,为简洁,省略了对它的说明。
上述布置的电气连接箱K12的装配方法在下面予以说明。首先倒置绝缘板12,这样该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朝上。然后,通过自动送线器把小直径导线14送入并直接插入在布线槽13A中或在布线槽90的小槽部分90A中。此时,导线14被压装到宽度稍小于其线径的布线槽13A或小槽部分90A中,因此即使插入到布线槽13A或小槽部分90A中有弯曲倾向,该导线14亦能可靠地夹持在布线槽13A或小槽部分中而不会离开布线槽13A或小槽部分90A的底部。
接着,通过送线器把大直径导线15送入并直接插入在布线槽13B或布线槽90的大槽部分90B中。由于把布线槽13B和大槽部分90B做成有大的高度和小的宽度,压装到布线槽13B或大槽部分90B中的导线15不会从布线槽13B或大槽部分90B的底部离开。由于绝缘板12为没有突出物的扁平状,导线14和15可分别平稳地插入到布线槽13A和13B,以及布线槽90的小槽部分90A和大槽部分90B中。在这种情况下,导线14和15按绝缘板12的厚度方向在布线槽90中互相叠置。
在把导线14和15放进布线槽13和90中之后,开始把压接端子16压装到端子进入部分24中。此时,压接端子16的槽16c的相对侧刃把导线14夹于其间并刺入导线14的绝缘层。通过这样的压接步骤,该压接端子16不仅电连接至导线14的导体且端子16亦固定在绝缘板12上,以使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6b伸出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
其后把绝缘板12翻过来使其上表面12b仍朝上。再把压接端子16、17和91分别压装到端子进入部分26、25和92中。通过压装压接端子16到端子进入部分26中,该压接端子16不仅电连接至导线14且固定到绝缘板12上,并使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6b伸出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以同样的方式,压接端子17不仅电连接至导线15且固定在绝缘板12上,并使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7b伸出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
其间,通过压装压接端子91至端子进入部分92中,该压接端子91不仅电连接至导线14和15且固定在绝缘板12上,并使压接端子91的输入—输出端部分91b伸出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即使压接端子91的压接部91a面对端子进入部分92的开口,再把其压装到端子进入部分92中。由此,压接端子91的大槽部分91c-1刺入导线15的绝缘层且压接端子91的小槽部分91c-2刺入导线14的绝缘层。因此,压接端子91c的大槽部分91c-1和小槽部分91c-2分别电连接至导线15和14的导体,且导线14和15通过压接端子91互相电连接。
如上所述,在压接端子16、17和91通过压接已分别接至安放在绝缘板12的布线槽13A、13B和90中的导线14和15的情况下,该上和下壳10和11并没有装到绝缘板12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上,由此有可能检查该压接端子16、17和91是否保持着与导线14和15的正确压接。
然后,该上和下壳10和11彼此互相装配,以把绝缘板12夹持在其间。此时,不仅接至大直径导线15的压接端子17和91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7b和91b伸出于上壳10的熔断器装配部分21的端子孔19外,而且接至小直径导线14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6b伸出于上壳10连接器部分22的端子孔19外。其间,接至小直径导线14的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6b伸出于下壳11的连接器部分23的端子孔20外。
如上所述装配好的电气连接箱K12的内电路仅由小径导线14,大径导线15和接到该导线14和15的压接端子16、17和91构成的。即内电路的电源电路由大直径导线15和通过压接接至导线15的压接端子17和91所构成,以使压接端子17和91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7b和91b接至装到熔断器安装部分21的熔断器41(图7)。另一方面,内电路的负载电路由小直径导线14和通过压接接至导线14的压接端子16构成,以使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部分16b接至装在连接器部分22和23内的连接器。
由于本发明电气连接箱K12的电路如上述不用汇流母线而仅由导线和压接端子构成,有可能易于适应内电路的设计变化。其间,由于有台阶的布线槽90各有收容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90A和收容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分90B都形成在绝缘板12上,该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分别插入在小槽部90A和大槽部90B中,以使大直径导线15设置在小直径导线14上。因此,即使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在电气连接箱中混合使用,也会使得用于配置该导线14和15所需的面积得以减少,这样,电气连接箱K12在尺寸上做得更紧凑。另外,由于导线14和15通过单一的压接步骤可互相连接,操作步骤的数量得以减少。
图42表示电气连接箱K12的绝缘板12的第一改型的绝缘板12′。该绝缘板布置成能收容三种导线,即用于负载电路的小直径导线14,用于负载电路的中等直径导线95和用于电源电路的大直径导线15。该布线槽90在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形成为三台阶形的并自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开始依次有用于收容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分90B,用于收容中等直径导线95的中槽部分90c和用于收容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分90A。该中槽部分90c形成在大槽部分90B底面的中部,而小槽部分90A形成在中槽部分90c底面的中部。由槽部分90B、90C和90A所形成的布线槽90的高度设置成等于绝缘板12的厚度,以使小槽部分90A开口于绝缘板12上表面12b。
借使用有用于收容三种导线(即三不同直径的导线14、15和95)的布线槽90的绝缘板12′,用于安放该导线14、15和95所需面积得以减少,由此该电气连接箱在尺寸上可做得紧凑。
图43示出绝缘板12″,其是电气连接箱K12的绝缘板12的第二改型。大槽部分90B形成在绝缘电路板12的各上表面12b和下表面12a上,小槽部分90A形成在绝缘板12其厚度方向的中部,以使小槽部90A与相对的大槽部90B相通而使布线槽90有三台阶形状。
图44示出绝缘板12111,其是电气连接箱K12的绝缘板12的第三种改型,该中槽部分90C和大槽部分90B形成在绝缘板12的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上,而小槽部分90A形成在绝缘板12其厚度方向的中部,以使与相对的中槽部分90C相通,并使布线槽90有五台阶形状。
在绝缘板12″和12中,压接端子不与配置在绝缘板12中部的中间直径导线95和/或小直径导线14压接,而与配置在该中间直径导线95和/或小直径导线14外侧的大直径导线15压接。如绝缘板上按图43和43来形成布线槽,比起图41和42来可进一步减少布置这些导线所需要的面积,由此,电气连接箱整体来看尺寸上可做得紧凑。
其间,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布置的限制。例如,形成在绝缘板12下表面12a上的布线槽13A、13B和90也可以形成在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上或者是在绝缘板12的上和下表面12b和12a上都形成这样的布线槽。
在电气连接箱K12中,由于绝缘板有有台阶的布线槽,其中小槽部分形成在大槽部分的底面上,大槽部分形成在该绝缘板的一面上,布置在绝缘板中有不同直径的导线可在绝缘板厚度方向上互相叠置。同时,克服了在绝缘板上布置有不同直径的导线使其尺寸变大的惯有问题。
其间,由于阶梯形的布线槽90和布线槽13A和13B以预定的深度形成,小直径导线和大直径导线可直接置于这些布线槽中。由此无须使用至今仍有必要的布线模具,而使电气连接箱K12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另外,由于绝缘板的表面没有突出物,导线在绝缘板中的布置和使压接端子与在绝缘板中的导线的压接都可平稳地加以完成。
另外,在绝缘板的阶梯形布线槽中,端子进入部分是这样形成的,压接端子是自绝缘板靠近小槽部分的一面压装到该端子进入部分中。还有,用于阶梯形布线槽的压接端子的槽形成为阶梯状。因此,通过单个压接步骤,使该压接端子能电连接至相互叠置在绝缘板中的导线上,使操作步骤的数量得以减少而操作效率得以提高。
通过对压接端子与布置在布线槽13A和13B中的小直径和大直径导线进行压接位置的改变有可能易于适应负载电路和电源电路的设计变更。
图45至4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电气连接箱K13的绝缘板12。电气连接箱K13结构上类似于电气连接箱K10。因此,下面仅就电气连接箱K13和K10间的差别加以说明。在电气连接箱K13中,与小直径导线14压接的压接端子117由导电金属板制成。最好看图47,在矩形基部117a一端设置有阳输入—输出端子部117b,而该基部117a的另一端有在其中部由所形成的槽117c而分叉的压接部117d。压接部117d的宽度设置成与为收容压接端子117的端子进入部124的宽度W13相等。矩形定位肋117e和117f分别从在靠近输入—输出端子部117b的基部117a的相对侧伸出。还有,三角形的凹口117g和117h分别形成在压接部117d的相对侧边上。当压接端子117已压装到如图46所示的端子进入部124时,该凹口117g和117h设置在导线14中心01之上朝着收容导线14的第一布线槽113的底面。
与大直径导线15压接的压接端子118有类似于上述压接端子117的形状。即在基部118a一端设置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18b,而该基部118a的另一端有在其中部由所形成的槽118c而分叉的压接部118d。该压接端子118还有定位肋118e和118f以及凹口118g和118h。其间,当压接端子118已压装到如图46所示的端子进入部126时,该凹口118g和118h设置在导线15的中心02的下方朝着收容该导线15的第二布线槽114的底面。而且压接端子118的压接部118d的宽度设置成等于该端子进入部126的宽度W15。压接端子117和118的压接部117a和118a分别设置为压装到端子进入部124和77(图31)以及端子进入部126中。
下面是对上述设置的电气连接箱K13的装配方法的说明。首先,倒置绝缘板12使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朝上。然后由自动送线器把导线14送入直接插入在第一布线槽113中。此时,由于第一布线槽113的高度H11设置成为导线14直径W11的两倍或以上,而第一布线槽113的宽度W12设置成稍小于导线14的直径W11,该导线14可靠地夹持在第一布线槽113中,不会从该布线槽113的底部离开,即使该导线14有弯曲的倾向也是这样。
接着,把绝缘板12翻过来而使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朝上。然后,由送线器把导线15送入直接插入在第二布线槽114中。由于该导线15也是被压装到按这样来分别设置其高度和宽度的大小的第二布线槽114中,该导线15亦能夹持在第二布线槽114中而不会从第二布线槽114的底部离开。其间,由于绝缘板12的不规整部分的量小,该导线14和15能稳定地分别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113和114中。
此后,绝缘板12的下表面12a朝上。再把压接端子117压装到端子进入部分124中。随着压接端子117的压接部117d被进一步压装到端子进入部124,导线14被压进槽117c中且由此该压接部117d刺入该导线14的绝缘层14a以使其与导线14的导体14b接触。
此时,随着导线14被进一步压进到槽117c中,该压接部如图46箭头A所示受力往外胀开。但是,由于该端子进入部124和该压接部117d有如上述的相等宽度W13,凹口117g和117h的边缘117i咬入第一布线槽113的相对侧面113a和113b中。结果,当压接端子117已压装入端子进入部124时,该压接端子117牢固地夹持在端子进入部124中。其间,由于压接端子117的定位肋117e和117f分别为端子进入部124的宽部124a和124b所收容,该压接端子117在其压接方向被准确地定位。由此,在电气连接箱K13中,压接端子117在装在绝缘板12上的同时完成了在该压接端子117和导线14间的电连接。
同样,绝缘板12的上表面12b朝上且压接端子118压装到端子进入部126,以使该压接端子在装到绝缘板12的同时完成在压接端子118和导线15间的电连接。此时,随着导线15进一步被压进到槽118c中,压接部118d如图46箭头A所示受力往外胀开,且由此压接端子118的凹口118g和118h的边缘118i咬入第二布线槽114的相对侧面114a和114b。显然,当压接端子118已压装到端子进入部126时,该压接端子118牢固地夹持在端子进入部126中。其间,由于压接端子118的定位肋118e和118f分别为端子进入部126的宽部126a和126b的收容,该压接端子118被准确定位在其压装方向上。
在电气连接箱K13中,导线被安放于设置在绝缘板12上的布线槽中,通过将该导线压向压接端子的压接,压接端子连接至该导线。但本发明可亦用于该压接端子预先装在上壳或下壳的情况。在这梓的情况下,当把导线压装入压接端子时,该压接端子的凹口这样胀开使其边缘咬入壳壁表面,由此该压接端子能牢固地被固定于壳上。
从对电气连接箱K13的上述说明中已清楚,该凹口形成在压接端子的压接部的相对侧边上。因此,如当压接端子与导线压接时该凹口往外胀开,压接端子的凹口的边缘咬入用于在其下安装该压接接端子的物体(如绝缘板和壳)且由此该压接端子也可靠地固定在该物体上。结果,即使压接端子和收容压接端子的布线槽的尺寸精度相对较低,该压接端子亦能牢固地固定于该物体上。还有,在仅把压接端子推入到端子进入部或把导线压装入压接端子的情况下,该压接端子能固定在该物体上。
其间,在电气连接箱K13中,该压接端子除凹口外还有定位肋。因此,当压接端子被压入到端子进入部时,该压接端子得以在预定位置上固定,且由此压接端子和相对于在其上安装压接端子的物体的定位精度得以改进。结果,压接端子输入—输出端子部能可靠地置于预定位置。
图4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4。电气连接箱K14包括下壳215、上壳216和压接端子210。安放在电气连接箱K14中的导线212和装到设置在电气连接箱K14外表面上熔断器接受部分上的熔断器213由压接端子210直接互相连接。
压接端子210是由冲切导电金属板并如图49-53所示弯曲该金属板而形成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压接端子210有0.8mm的厚度。压接部210b有在压接端子210下端设置的槽210a而该槽210a刺入该导线212的绝缘层212a,以使其与导线212的导体212b接触。该槽210a由切入到压接端子210下端横向中心部位形成,且包括在槽210a对置的下边缘处形成的一对往外倾斜倒角部210a-1,从该倒角部210a-1继续往上延伸的对置直线部210a-2和在该直线部210a-2上端形成的圆形部210a-3。在直线部210a-2间的间隙S(图51)设置成不大于导线212的导体212b的直径。还有,该圆形部210a-3的直径设置成近似等于导体212b的直径。
在压接端子210与导线212的压接过程中当槽210a的直线部210a-2通过导线212时,不仅该直线部210a-2刺入绝缘层212a以使导体被夹持在圆形部210a-3,且导体212b的外圆面和圆部210a-3的圆面互相接触并使压接端子210电连接至导线212。自压接部210b直线往上延伸的压接端子210的上端朝压接部210b往下弯曲致使形成U形部210c。
在U形部210c的槽210d由切入到自U形部210c的弯腿到U形部210c的直腿的U形部210c的上端槽向中心部位形成,并自U形部210c的上端延伸一预定长度以形成阴端子部210e。该槽210d的宽度设置成等于或稍小于熔断器213的阳端子213a的厚度,以使熔断器213的阳端子213a压装到上述槽210d中。该槽210d在其上端有一对分别形成的圆形部210d-1,以使通过阳端子213a压装到槽210施加到槽210d端面的负载对槽210d的端面不会产生破裂等。由此,由于不仅在压接端子210的一端提供了通过压接接至导线212的压接部210b而且在压接端子210的另一端提供了阴端子部210e,以使熔断器213的阳端子213a直接压接到阴端子部210e的槽210d中,电气连接箱K14的高度T得以减小。
在电气连接箱K14中,由于阴端子部设置在压接端子的相反于压接部的一端,该压接端子可直接接至继电器、熔断器等的板状阳端子。其间,由于U形阴端子部是借弯曲平板和槽从阴端子部上端延伸至该阴端子部的二腿而得到的,该压接端子有如此足够的强度,使其可靠地夹持继电器、熔断器等的阳端子。
另外,如在阴端子部的槽的相对端分别设置一对圆形部,通过阳端子压装到槽中加到该槽顶端的负载得以减少且由此能防止该槽在顶端处的破裂等。
而且由于继电器、熔断器等的板状阳端子能直接接至与布置在电气连接箱K14中的导线压接的压接端子,无须设置至今仍有必要的中继端子,显然这样使电气连接箱K14的高度减小且由此使电气连接箱K14在尺寸上能做得紧凑。另外,由于电气连接箱的元件数量减少了且操作步骤减少了,所以电气连接箱K14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图54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箱K15。该电气连接箱K15包括上壳311、下壳312、设置在该电气连接箱K15中的绝缘板313和压接端子310。布置在绝缘板313的布线槽313a内的大直径导线315和装到设置在上壳311外面的熔断器接收部分311a上的熔断器314通过压接端子310直接互相连接,而无须利用至今仍有必要的中继端子。电气连接箱K15的内电路的电源电路由压接端子310和大直径导线315构成。
如图55至57所示,在压接端子310中,阴型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自压接部310a连续地往上延伸。该压接端子310通过冲切导电金属板并再如图55至57所示弯曲该金属板而形成的。压接部310a有大的厚度和在压接部310a下端形成的往下开的槽310c。该槽310c刺入导线315的绝缘层以使其连接至导线315的导体315b上。
槽310c是通过切入到压接部310a下端的横向中心部位而形成的,且包括在槽310c相对下边缘形成的一对往外倾斜的倒角部310c-1,自该倒角部310c-1往上继续延伸的对置直线部310c-2和在该直线部310c-2上端形成的环形部310c-3。直线部310c-2间的间隙设置成不大于导线315的导体315b的直径,而环形部310c-3的直径设置成约等于该导体315b的直径。
阴型的输入—输出端子310b包括基板部310d和在该基板部310d相对侧设置的一对卷曲部310e,以使熔断器314的板状阳端子314a被夹持在沿该基板部310延伸的卷曲部间。如图57所示,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的厚度T2约为压接部310a的厚度T1的一半。该基板部310d自压接部310a的上端往上延伸且该卷曲部310e自基板部310d的相对侧互相面对地横向向内卷曲。该卷曲部310e有弹性和把在各卷曲部310e末端310e-1和基板部310d间的间隙设置成小于熔断器314的阳端子314a的厚度。连结压接部310a和基板部310d的压接端子310的中间部形成为朝其上端有逐渐变薄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压接部310a的厚度T1设为8mm,而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即基板部310d和卷曲部310e)设为4mm。
小直径导线(未示出)用于电气连接箱K15内电路的负载电路。在要接到电气连接箱K15的负载电路的连接器有阴端子的情况下,压接端子类似于示出在图3所用的公知压接端子3。其间,在要接到电气连接箱K15的负载电路的连接器有阳端子的情况下,压接端子类似于示出在图4所用的有均匀厚度且包括一对卷曲部3e的现有压接端子3′,以使该小直径导线和阳端子直接互相连接,与电气连接箱K15内电路的电源电路的方式一样无须用中继端子。
在电气连接箱K15中,大直径导线315预置于装在电气连接箱K15中绝缘板313的布线槽313a内且压接端子310相对于导线315装在上壳311上。在这种情况下,上壳311和下壳312被装在绝缘板313上,致使该上壳311和下壳312在绝缘板313上安装的同时通过压接使压接端子310的压接部310a连接至导线315。
由于压接端子310的压接部310a的厚度下T1做得大,在压接端子310与导线315的压接过程中当通过该导线315时,压接端子310的槽310c的直线部可靠地刺入导线315的绝缘层315a。因此,如图58和59所示,导线315的导体315b由槽310c的圆形部310c-3所夹持,且导线315的导体315b的圆周表面和该环形部310c-3的圆周表面互相接触致使压接端子310和导线315可靠地互相电连接。
其间,在上壳311和下壳312已互相装配起来的情况下,压接端子310的阴型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伸到设置在上壳311处表面上的熔断器接收部311a内,以使其直接接至熔断器314的阳端子314a上。也就是说通过把熔断器314的阳端子314a压装到在压接端子310的卷曲部310e和基板部310d之间内,该卷曲部310c受到自基板部310d往外的压力以使在卷曲部310e和基板部310d的间隙胀开从而使压接端子310的卷曲部310e通过压接接至熔断器314的阳端子314a。
由于压接端子310有厚的压接部310a,该压接部310a刺入甚至是大直径导线315的绝缘层315a也能可靠地接至导体315b。此外,由于压接端子310的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的厚度T2做得小,卷曲部310e可设置在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处,以便形成为阴型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显然,该卷曲部310e可直接接至熔断器314而无须使用至今仍是必要的中继端子。
在电气连接箱K15中,由于压接端子有不均匀的厚度使输入—输出端子部做得较压接部薄,以便由基板部和卷曲部构成阴型输入—输出端子部,这样该压接端子不用中继端子能接至板状阳端子。另一方面,由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做得大,所以压接端子可用于大直径导线而由此能可靠地电连接至大直径导线。
此外,在电气连接箱K15中,由于熔断器、继电器等的板状阳端子能直接接至压接端子的阴输入—输出端子部,而不再须要使用至今仍有必要的中继端子。因此,由于在熔断器、继电器等的阳端子和压接端子的输入—输出端子部间的连接高度因使用中继端子而增加,且使电气连接箱的尺寸也做得大这样的惯有问题得以克服。

Claims (34)

1.一种电气连接箱(K1)包括:由上壳(10)和下壳(11)构成的壳体(10,11)和形成在其外壁上的多个端子孔(19,20);
装在该壳(10,11)内的绝缘板(12)且有在其相对面(12a,12b)的至少一面(12a)上形成的多个布线槽(13),以使通过在各布线槽(13)的预定位置处设置增加宽度的各布线槽(13)而获得多个端子进入部(24,25)的每一个;
插入在该布线槽(13)内的多根导线(14,15)以便分别被夹持在该布线槽(13)内;
多个压接端子(16,17)的每个包括分别形成在相对端的压接部(16a,17a)和输入—输出端子部(16b,17b);
该压接部(16a,17a)被推入各该端子进入部(24,25)以便通过压接接至夹持在该导线槽(13)内的各导线(14,15),而该输入—输出端子部(16b,17b)伸出各该端子孔(19,20)以便接至外电路。
2.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其中自该绝缘板(12)的相对面(12a,12b),该压接端子(16,17)通过压接接至置于绝缘板(12)的布线槽(13)内的导线(14,15)以使该绝缘板(12),导线(14,15)和该压接端子(16,17)整体地设置;
其中该整体设置的绝缘板(12)、导线(14,15)和压接端子(16,17)收容在壳(10,11)内,以使该绝缘端子(16,17)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6b,17b)伸出该上壳(10)和下壳(11)之外。
3.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6)进一步包括通过冲切形成的母线(45)并收容在该壳(10,11)内。
4.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其中该导线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该布线槽(13)包括分别用于收容该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的第一和第二布线槽(13A,13B)并使该第二布线槽(13B)有比该第一布线槽(13A)更大的宽度;
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13A,13B)在该绝缘板(12)的相对面(12a,12b)之一(12a)上混合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2),其中该导线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该布线槽(13)包括分别用于收容该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的第一和第二布线槽(13A,13B)并使该第二布线槽(13B)有比该第一布线槽(13A)更大的宽度;
该第一布线槽(13A)在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一面(12a)上形成,而第二布线槽(13B)则在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另一面(12b)上形成。
6.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其中该布线槽(13)的深度(H)设置成约为该导线(14,15)直径的两倍或更多。
7.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其中该端子进入部(24,25)通向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之一面(12a)和/或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之另一面(12b),以使该输入—输出端子部(16b,17b)自该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一面(12a)和/或该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另一面(12b)伸出。
8.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其中该导线(14,15)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且该压接端子包括分别与该小直径导线(14)和该大直径导线(15)压接的第一和第二压接端子(16,17);
其中电气连接箱(K1)内电路的电源电路是由大直径导线(15)和第二压接端子(17)构成的,以使第二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7b)分别接至熔断器(40);
其中电气连接箱(K1)内电路的负载电路是由小直径导线(14)和第一压接端子(16)构成的,以使第一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6b)接至用于负载的连接器,从而该电气连接箱(K1)的内电路是由小直径导线(14)、大直径导线(15)和第一和第二压接端子(16,17)构成的。
9.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3),其中,该布线槽(13)的宽度(W2)设置成不大于导线(14,15)的直径(W1),且在各布线槽(13)预定位置形成用于夹持各导线(14,15)的多个凸缘(30)以便其从各布线槽(13)的相对侧面伸向各布线槽(13)中,而使在该凸缘(30)间的宽度(W4)不大于该导线(14,15)的直径(W1)。
10.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4),其中在该绝缘板(12)上进一步形成宽于布线槽(13)且有该导线(14,15)直径(W1)两倍或更多的深度的槽状布线槽(35)并与该布线槽在多方向相通,以便于收容多根导线(14,15);
其中不仅该导线(14,15)能直线地或斜交地插入该槽状布线槽(35)内,而且该导线(14,15)能互相叠置,以便于使其互相交叉或互相平行地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5),其中该布线槽(13)的宽度设置成不大于该导线(14,15)的直径(W1),且在该导线(14,15)已插入该布线槽(13)之后,通过横向向内地弯皱各布线槽(13)口而在各布线槽(13)预定位置处形成用于防止该导线(14,15)从该布线槽(13)分离的多个凸起(33)。
12.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9),其中根据电路型式在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一面(12a)上预定位置处设置用于引导该导线(14,15)的多对布线凸起(53),以便在它们间夹住该导线(14,15),且在该布线凸起(53)的相对侧面上形成端子进入部(64)。
13.如权利要求12的电气连接箱(K9),其中该导线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和该布线凸起(53)包括用于引导各小直径导线(14)的第一布线凸起(53A)和用于引导各大直径导线(15)的第二布线凸起(53B)。
14.如权利要求12的电气连接箱(K9),其中该布线凸起(53)包括用于引导多根并行布置的导线(14,15)的第三布线凸起(60)。
15.如权利要求12的电气连接箱(K9),其中该布线凸起(53)的高度(H1)设置成约为该导线(14,15)直径(W1)的两倍或更多。
16.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0),其中该布线槽包括形成在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一面(12a)上的第一布线槽(70),和在从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另一面(12b)的部分伸出的凸台(12c)的面上形成的第二布线槽(71),以及端子进入部包括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71)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端子进入部(74,75)。
17.如权利要求16的电气连接箱(K10),其中导线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以便于该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分别插入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71)内。
18.如权利要求16的电气连接箱(K10),其中该压接端子包括分别与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压接的第一和第二压接端子(16,17),以及熔断器安装部(21)设置在相应于该第二布线槽(71)的该壳(10,11)的外表面的部分上;
其中第二压接端子(17)的压接部(17a)接到由插在第二布线槽(71)内的大直径导线(15)所形成的一个电源电路中,而第二压接端子(17)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7b)从熔断器安装部(21)的端子孔(19)中伸出,以使其在该熔断器安装部(21)中分别接至熔断器(40);
其中第一压接端子(16)的压接部(16a)接到由插在第一布线槽(70)内的小直径导线(14)所形成的一个负载电路中,而第一压接端子(16)的输入—输出端子部(16b)从形成在壳(10,11)外表面上的连接器部(23)的端子孔(20)中伸出,以使其分别接至该连接器部(23)的连接器上。
19.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1),进一步包括多个结合端子(87),其中每个结合端子都有在其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接触部(88a,88b),且每个结合端子都固定在绝缘板(12)上;
其中该布线槽包括分别形成在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上的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71),且各结合端子(87)的第一和第二电接触部(88a,88b)分别伸入到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71)内,以使通过压接接至布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布线槽(70,71)内的导线(14,15)上。
20.如权利要求19的电气连接箱(K11),其中至少该第一和第二电接触部(88a,88b)之一具有另外的电接触部(88a)。
21.如权利要求19的电气连接箱(K11),其中各第一和第二电接触部(88a,88b)包括一对互相隔置间隙等于各导线(14,15)的导体(14b,15b)直径的接触部,和一对自该接触部彼此更加远离地朝各第一和第二电接触部(88a,88b)顶端延伸的倾斜部。
22.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2),其中该导线包括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和该布线槽包括有用于收容各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90A)和用于收容各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90B)的第三布线槽(90);
其中大槽部(90B)的槽宽大于小槽部(90A)的槽宽,大槽部形成在小槽部(90A)入口处,从而使第三布线槽(90)形成阶梯形,以便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能互相叠置在该第三布线槽(90)内。
23.如权利要求22的电气连接箱(K12),其中用于收容其直径介于该小直径导线(14)和该大直径导线(15)之间的中径导线(95)的中间槽部(90C)设置在该第三布线槽(90)的小槽部(90A)和大槽部(90B)之间以使该第三布线槽(90)形成为三台阶形状。
24.如权利要求22的电气连接箱(K12),其中一对大槽部(90B)分别向绝缘板(12)的相对面(12a,12b)开口,该小槽部(90A)设置在绝缘板(12)其厚度方向的中心部位从而插在该大槽部(90B)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3的电气连接箱(K12),其中一对大槽部(90B)分别向绝缘板(12)的相对面(12a,12b)开口,该小槽部(90A)设置在绝缘板(12)其厚度方向的中心部位从而插在该大槽部(90B)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2的电气连接箱(K12),其中用于各大直径导线(15)的大槽部(91c-1)和用于各小直径导线(14)的小槽部(91c-2)以连续地阶梯形形成在用于第三布线槽(90)的压接端子(91)的压接部(91a),以使该大槽部(91c-1)设置在用于第三布线槽(90)的压接端子(91)的压接部(91a)的顶端;
其中用于第三布线槽(90)的压接端子(91)的顶端从该绝缘板(12)相对面(12a,12b)的靠近该小槽部(90A)的一面(12b)被推入到用于第三布线槽(90)的端子进入部(92)内,以使其通过压接接至布置在第三布线槽(90)内的该小直径导线(14)和大直径导线(15)。
27.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3),其中各压接端子(117,118)由导电金属板形成;
其中在各压接端子(117,118)的压接部(117d,118d)形成槽(117c,118c)且其刺入各导线(14,15)的绝缘层(14a,15a)并由此接至各导线(14,15)的导体(14b,15b);
其中分别在压接部(117d,118d)的相对外侧部上形成一对凹口(117g,117h,118g,118h)以使在压接端子(117,118)与导线(14,15)压接时往外胀开的该凹口(117g,117h,118g,118h)的边缘(117i,118i)咬入该绝缘板(12)的各布线槽(113,114)的相对侧面(113a,113b,114a,114b)。
28.如权利要求27的电气连接箱(K13),其中分别自压接部(117d,118d)上端相对侧上伸出的一对定位肋(117e,117f,118e,118f)分别与在绝缘板(12)的各端子进入部(124,126)处形成的一对定位凹槽(124a,124b,126a,126b)相接合。
29.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4),其中各压接端子(210)由导电金属板形成;
其中形成在压接部(210b)形成的第一槽(210a)刺入导线(212)的绝缘层(212a)以使其接至导线(212)的导体(212b),和有用于收容板状阳端子(213a)的第二槽(210d)的U形部(210c)设置在输入—输出端子部(210e);
其中该第二槽(210d)形成在该U形部(210c)的横向中心部位上,且其自U形部(210c)的上端到U形部(210c)的二腿延伸一预定长度。
30.如权利要求29的电气连接箱(K14),其中各压接端子(210)的第二槽(210d)有一对形成在其相对端的环形部(210d-1)。
31.如权利要求1的电气连接箱(K15),其中各压接端子(310)由导电金属板形成且其压接部(310a)的厚度(T1)大于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的厚度(T2);
其中在压接部(310a)形成的槽(310c)通向该压接部(310a)的顶端并刺入导线(315)的绝缘层(315a)以使其接至导线(315)的导体(315b);
其中该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包括自压接部(310a)延伸的基板部(310d)和自该基板部(310d)相对侧互相面对分别横向向内卷曲的一对卷曲部(310e),致使板状阳端子(314a)夹持在该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的基板部(310d)和卷曲部(310e)之间。
32.如权利要求31的电气连接箱(K15),其中该输入—输出端子部(310b)的厚度(T2)约等于该压接部(310a)厚度(T1)的一半。
33.如权利要求31的电气连接箱(K15),其中该导线是大直径导线(315)。
34.一种装配包括由上壳(10)和下壳(11)的构成的壳体(10,11)的电气连接箱(K1)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把导线(14,15)插入绝缘板(12)的布线槽(13)以使该导线(14,15)分别布置于该布线槽(13)内;
从该绝缘板(12)的相对面(12a,12b)使压接端子(16,17)与该导线(14,15)进行压接,从而把该压接端子(16,17)安装在该绝缘板(12)上;和
使布有该导线(14,15)的绝缘板(12)和固定到其上的该压接端子(16,17)相适应的装于该壳(10,11)中。
CN95115024A 1994-07-15 1995-07-14 电气连接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1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428194 1994-07-15
JP164281/94 1994-07-15
JP164281/1994 1994-07-15
JP16932094 1994-07-21
JP169320/94 1994-07-21
JP169320/1994 1994-07-21
JP171313/1994 1994-07-22
JP171315/94 1994-07-22
JP6171315A JP2953314B2 (ja) 1994-07-22 1994-07-22 電気接続箱
JP171315/1994 1994-07-22
JP6171313A JP2953313B2 (ja) 1994-07-22 1994-07-22 電気接続箱
JP171313/94 1994-07-22
JP6175761A JP2907009B2 (ja) 1994-07-27 1994-07-27 絶縁板および該絶縁板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6175765A JP2888140B2 (ja) 1994-07-27 1994-07-27 圧接端子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175765/1994 1994-07-27
JP175765/94 1994-07-27
JP175761/94 1994-07-27
JP175761/1994 1994-07-27
JP182331/1994 1994-08-03
JP6182331A JP2842235B2 (ja) 1994-08-03 1994-08-03 圧接端子および該圧接端子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JP182331/94 1994-08-03
JP209590/1994 1994-09-02
JP6209590A JP2921406B2 (ja) 1994-09-02 1994-09-02 電気接続箱
JP209590/94 1994-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60A CN1122960A (zh) 1996-05-22
CN1048119C true CN1048119C (zh) 2000-01-05

Family

ID=27573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50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19C (zh) 1994-07-15 1995-07-14 电气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5934929A (zh)
EP (1) EP0692850B1 (zh)
CN (1) CN1048119C (zh)
DE (1) DE69529867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8966B2 (ja) * 1997-03-13 2001-08-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US6196877B1 (en) * 1998-09-30 2001-03-06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3331185B2 (ja) * 1999-03-19 2002-10-07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圧接装置及び圧接方法
JP2001016744A (ja) * 1999-06-23 2001-01-19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電線の接続構造
JP3543713B2 (ja) * 2000-01-20 2004-07-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US6494723B2 (en) 2000-03-31 2002-12-17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Terminal that provides connection between a wire circuit and a printed circuit, and electric junction box including said terminal
JP3717761B2 (ja) * 2000-06-29 2005-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圧接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4072934A (ja) * 2002-08-08 2004-03-04 Yazaki Corp 電気接続箱
JP4151568B2 (ja) 2003-12-02 2008-09-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の電気接続箱
US7156689B2 (en) * 2005-01-14 2007-01-0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Dual wire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press fit connection
US7667465B2 (en) * 2007-07-19 2010-02-2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Lead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5429555B2 (ja) * 2010-01-21 2014-0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892533B2 (ja) * 2011-08-11 2016-03-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源供給装置
JP5825991B2 (ja) * 2011-11-21 2015-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用の電線配索構造
JP5454626B2 (ja) * 2012-06-26 2014-03-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5494748B2 (ja) * 2012-07-18 2014-05-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用配線モジュール
DE102012223077A1 (de) * 2012-12-13 2014-06-18 Robert Bosch Gmbh Kontaktanordnung für einen mehrlagigen Schaltungsträger
US20140192457A1 (en) * 2013-01-10 2014-07-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ttery distribution unit
JP6050197B2 (ja) * 2013-08-09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
FR3023421B1 (fr) * 2014-07-04 2018-03-02 Idz Concept Embase de support pour composant electrique cable
JP2016115414A (ja) * 2014-12-11 2016-06-23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620447B2 (ja) * 2015-07-30 2019-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US10355465B2 (en) * 2015-10-12 2019-07-1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Reduced height relay block for vehicle power distribution device
JP7207225B2 (ja) * 2019-08-07 2023-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27A (en) * 1976-06-24 1978-01-06 Hitachi Shipbuilding Eng Co Prestress concrete panel and structure that use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panel
US4387509A (en) * 1981-08-17 1983-06-14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assembly
EP0171737A2 (en) * 1984-08-07 1986-02-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 wire branching connector device
US5207587A (en) * 1992-05-27 1993-05-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9962A (en) * 1957-06-10 1961-09-12 Wahl Clipper Corp Coil construction
US4592614A (en) * 1982-09-07 1986-06-03 Amp Incorporated Gender change connector
JPS6035911A (ja) * 1983-08-05 1985-02-2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S6091573A (ja) * 1983-10-26 1985-05-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ネス
US4684765A (en) * 1986-04-01 1987-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u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1166419A (ja) * 1987-12-22 1989-06-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超電導薄膜の作製方法
US4797112A (en) * 1987-08-04 1989-01-10 Amp Incorporated Wire holders and harnesses incorporating wire holders
JPH01173579A (ja) * 1987-12-28 1989-07-10 Yazaki Corp 分岐接続器
JP2533901Y2 (ja) 1988-05-10 1997-04-3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H0288415A (ja) * 1988-09-26 1990-03-28 Hitachi Chem Co Ltd 低密度黒鉛成形体
JPH02136989A (ja) * 1988-11-17 1990-05-25 Daipoole:Kk 紙測定装置
US4997388A (en) * 1989-08-28 1991-03-0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ap connector
JPH03120627A (ja) * 1989-10-03 1991-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H03120627U (zh) 1990-03-19 1991-12-11
JPH05300627A (ja) * 1992-04-21 1993-11-12 Yazaki Corp 配線板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GB9212654D0 (en) * 1992-06-15 1992-07-29 Amp Great Britain A detonator harness unit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644322A (ja) * 1993-06-11 1994-02-18 Seikosha Co Ltd しおり機能付電子読書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627A (en) * 1976-06-24 1978-01-06 Hitachi Shipbuilding Eng Co Prestress concrete panel and structure that use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panel
US4387509A (en) * 1981-08-17 1983-06-14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assembly
EP0171737A2 (en) * 1984-08-07 1986-02-1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 wire branching connector device
US5207587A (en) * 1992-05-27 1993-05-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934929A (en) 1999-08-10
EP0692850A2 (en) 1996-01-17
DE69529867T2 (de) 2003-12-24
DE69529867D1 (de) 2003-04-17
EP0692850A3 (en) 1997-09-10
EP0692850B1 (en) 2003-03-12
CN1122960A (zh) 1996-05-22
US6168456B1 (en) 2001-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19C (zh) 电气连接箱
CN1788392A (zh) 接头连接器块
CN100345342C (zh) 连接器
CN100341218C (zh) 用于车辆薄型无电刷电动机的集中式配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406C (zh) 端子和压接连接器
CN1302582C (zh) 挠性连接器盖罩组件装配装置
CN1182625C (zh) 天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93867A (zh) 连接器
CN1673642A (zh) 电加热器
CN1375893A (zh) 连接器
CN1094236C (zh) 导线系统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扁平电缆布线方法
CN1183657A (zh) 电连接盒
CN1132952A (zh) 电线装配装置及装配电线的方法
CN102742096B (zh) 用于制造连接器端子的方法和用于组装多级连接器的方法
CN1736007A (zh) 适合与电触头电连接的长电导体
JP2007087710A (ja) コネクタ,それに用いる端子またはプレス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8077A (zh) 布线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58940A (zh) 电接线盒和其上的接线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
CN1489251A (zh) 接线片、配电盒和切割电线的方法
CN1783527A (zh) 热电变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形成波形散热片的方法
CN1143424C (zh) 插入线圈条和槽型绝缘子组件的转子生产方法和装置
CN1435927A (zh) 半导体激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器件的光拾取器
CN1259832A (zh) 远程通信设备
CN1088716A (zh) 一种用来夹紧电缆的平面型元件
CN1217453C (zh) 使用多条可挠性电缆的旋转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