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7017A -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7017A
CN1347017A CN01140612.7A CN01140612A CN1347017A CN 1347017 A CN1347017 A CN 1347017A CN 01140612 A CN01140612 A CN 01140612A CN 1347017 A CN1347017 A CN 13470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rk
image
mounting body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406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17C (zh
Inventor
持丸英明
小俣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7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7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unt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nd Two-Sided Cop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体1和中间转印带10,感光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再将该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感光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其设有标记形成装置和传感器S,标记形成装置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墨像T前端的前方附近形成定时用标记(没有图示),传感器S检测所形成的定时用标记,以检测信号为触发信号,开始在感光体上形成后图像,从定位辊28送出纸。在纸的一面上转印中间转印带上墨像,在纸的另一面上转印感光体上的墨像。使得两面记录时的两面图像的位置一致,能正确定位。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体两面形成图像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有的装置能在记录媒体例如纸(为简单起见,以下简记为“纸”)两面形成图像。在以往的可两面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使用以下方式:将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一面图像(显图像)转印在纸上,进行定影,再通过翻转通道等将该纸翻转,再次送纸,在纸的背面转印另一面的图像(显图像),进行定影。
用上述方式进行两面记录场合,由于纸的运送方向切换,以及单面图像定影引起纸卷曲等原因,在确保纸运送的可靠性上存在许多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在特开平1-209470号公报、特开平3-253881号公报、特开平10-142869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装置:使用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在纸的两面转印墨像后,一次性地进行定影。
在记录纸两面形成图像场合,需要使表面和背面的图像位置一致。例如,将两面印刷件装订成册场合,如果表面与背面图像位置偏离,打开的左右页的行产生高度差,阅读不便,成为美感差的印刷品。不仅文字图像,图线图像也同样。即使是一张两面印刷件,文字图像场合,若行间透过背面文字,成为难以阅读的印刷件。
在以往的可两面记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进行使纸两面的图像位置一致的调整,由于转印带的滑动等原因,存在因两面图像位置偏离引起图像质量低下的问题。
关于图像定位一致的技术可以列举特开平11-327254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但是,该公报中记载的装置是用于防止全彩色图像中色偏离,即使得叠合在纸同一面上的若干色的图像位置一致,并不是使得两面记录的表面图像与背面图像位置一致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解决因纸表面和背面图像位置偏离引起图像质量低下的问题、能对记录媒体两面的图像位置正确进行定位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
设有标记形成装置和标记检测装置,上述标记形成装置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形成定时用标记,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上述标记形成装置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定时用标记;
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成像工序,使得两面记录时的两面图像的位置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向上述第1像载置体写入后面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运送记录媒体。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仅在记录媒体单面得到图像场合,也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运送记录媒体,使得图像前端位于记录媒体上所设定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仅在记录媒体单面得到图像场合省略形成上述定时用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对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进行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使用向上述第1像载置体进行图像写入的曝光装置在第1像载置体上形成定时用标记的潜像,将其显影得到可视像,将该可视像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形成定时用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用于消去上述形成在第2像载置体上的定时用标记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由无端带形成,沿上述带回转方向,上述标记消去装置配置在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的下游侧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表面的色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上述定时用标记专用的显影装置,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为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不同的色。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至少上述第2像载置体表面的色与图像色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的一侧,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一侧部分的色与图像色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与最大记录纸尺寸对应的区域外。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的前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用于冷却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冷却装置,上述冷却装置包含使空气流通机构场合,将包含上述定时用标记的显像转印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时,至少在载置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的显像通过冷却装置作用区域期间,不使上述空气流通机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由无端带形成,该第2像载置体沿纵方向延伸,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的传感面大致与对向的第2像载置体的纵向延伸面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设有用于清洁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清洁装置,用该清洁装置消去上述定时用标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其特征在于,检测第2像载置体的定时用标记,控制成像工序,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图像的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在记录媒体两面上转印显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通过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定时用标记,控制成像工序,使得两面记录时的两面图像位置一致,因此,能使记录媒体两面图像正确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两面记录时的后图像的写入时间能正确把握,能使记录媒体两面图像正确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正确控制记录媒体的运送时间,尤其在两面记录时能使记录媒体与图像正确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是单面形成图像场合,也能正确控制记录媒体的运送时间,能使记录媒体与图像正确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单面形成图像场合,省去形成定时用标记,控制容易,且能缩短作像时间,能减少形成标记所引起的耗费。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进行定影,能防止图像模糊,提高图像质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用通常形成图像的曝光装置形成定时用标记,使得所形成的标记与本来图像位置关连,能更正确地对图像位置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用于消去定时用标记的装置,能防止标记转印在记录媒体上。另外,不会增加清洁第2像载置体装置的负担。还有,通过定影装置的结构,能防止标记定影在第2像载置体上。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标记后马上消去该标记,能防止形成标记墨粉的飞散、落下等引起装置内污脏以及对图像的坏影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定时用标记形成在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能防止标记影响图像。另外,设有标记消去装置场合,能使该标记消去装置与第2像载置体保持接触状态。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得定时用标记与第2像载置体的色不同,能可靠地检测标记。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定时用标记专用显影装置,容易实现标记与第2像载置体的色不同。另外,能使标记色为最适色。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不设置标记专用显影装置而使标记与第2像载置体表面色不同。另外,在形成标记时可以使用通常用于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定时用标记形成在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的一侧,第2像载置体的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一侧部分的色与图像色不同,能降低使第2像载置体带色场合的成本。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定时用标记形成在第2像载置体上与最大记录纸尺寸对应的区域外,标记不会形成到记录媒体上。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定时用标记形成在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的前方位置,能延迟检测到标记的时间,有利于实现正确的图像定位。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包含空气流通机构的冷却装置,不会使定时用标记损伤。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标记检测装置大致朝向第2像载置体的纵向延伸面,并与该第2像载置体对向,这样,尘埃或墨粉不易附着到该标记检测装置上,能防止检测性能低下。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用于清洁第2像载置体的清洁装置,用该清洁装置消去定时用标记,能省去专用的标记消去装置,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打印机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2是第1转印装置及定影装置构成不同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截面图;
图3是该另一实施例开放壳体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定位用标记的模式图;
图5A-图5D是用于说明两面记录时作像工序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两面记录时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图7是表示单面记录时动作的时间流程图;
图8A-图8D是用于说明定影装置构成不同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两面记录时作像工序的模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定时用标记与图像、感光体及纸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定时用标记与图像、纸、感光体及显影装置之间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的模式图;
图11是表示标记消去装置一例的构成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定时用标记的形成处不同的例的模式图;
图13是表示中间转印带端部形成不同色的例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适用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打印机概略构成截面图。
图中所示打印机100在装置内的大致中央配置处理卡盒6,该处理卡盒6中装有作为第1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在感光体鼓1周围配设清洁装置2、消电装置3、带电装置4、显影装置5。图中在处理卡盒6的右上方设有曝光装置7,由该曝光装置7发出的激光L在带电装置4与显影装置5之间的写入位置照射在感光体1上。
在图示处理卡盒6的左侧设置带组件20。带组件20包括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感光体1局部与中间转印带10相接。
中间转印带10张架在辊11、12、13上,支承为可按逆时钟方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辊13设为驱动用辊。确保中间转印带10相对该驱动辊13具有某种程度的卷绕角度,以便可靠地传递驱动力。驱动辊13的外周设有聚氨酯等耐热性良好的橡胶。橡胶材能确保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驱动时发生滑移。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10是具有耐热性且具有可转印墨粉的电阻值的带,适合使用以聚酰亚胺或聚酰胺为基体的带。
在中间转印带10的环内侧配置辊14、15、冷却装置16、17、定影辊18、第1转印装置21等。定影辊18内藏加热器等热源,用于将转印在纸第1面上的墨像定影在纸上。第1转印装置21设置在与感光体1对向的位置,两者夹持中间转印带10,第1转印装置21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或纸上。中间转印带10环内各辊与装置机架相接接地。
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周部配置第2转印装置22、定影装置30、带用清洁装置25。
定影装置30包括定影辊19,该定影辊19内藏加热器等热源,用于将转印在纸第2面上的墨像定影在纸上。该定影装置30被支承为可绕支点30a为中心回转。并且,通过没有图示机构,能按箭头G所示回转,夹持中间转印带10及纸,与定影辊18压接或离开。
中间转印带10用的清洁装置25在内部设有清洁辊25a、刮板25b、墨粉运送机构25c等,具有刮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的不需要的墨粉的功能。滞留在清洁装置25内的墨粉由墨粉运送机构25c运送到没有图示的回收容器。该清洁装置25能以回转支点25d为中心如箭头H所示回转。通过没有图示的机构使清洁装置25整体回转,清洁辊25a能相对中间转印带10接离。
在本实施例中,沿中间转印带10一边(图中为右侧边)配置第1及第2转印装置21、22,根据驱动中间转印带10的驱动辊13的位置以及中间转印带10的回转方向,中间转印带10的与感光体1相接侧(转印区域侧)成为张紧侧。因此,即使有什么外力施加到中间转印带10上,在转印区域中间转印带10移动稳定,能防止发生图像模糊等不良状况。
处理卡盒6是将感光体鼓1(第1像载置体)、清洁装置2、消电装置3、带电装置4、显影装置5等组装成一体的组合件,到寿命时可以更换。
在本实施例中,除上述处理卡盒6之外,带组件20及定影装置30也可以在到达寿命时进行更换。为了容易进行上述更换作业,以及容易处理纸堵塞,本体局部的前壳体50能以开闭支轴50a为中心按箭头B方向开放。
另外,在装置本体下部设置供纸盒26,该供纸盒26能沿箭头C方向拉出,在供纸盒26内收纳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在供纸盒26的供纸方向前端侧(图中左侧)的上部位置设置供纸辊27。在感光体鼓1的下方设有一对定位辊28。还设有将纸从定位辊28导向转印位置的导向部件29。在供纸盒26上方,打印机本体的右侧位置配置电气部E1及控制装置E2。在控制装置E2上方设有风扇F1,用于排出机内空气,防止机内温度过高。
另一方面,装置本体上面形成排纸载置部40。在该排纸载置部40的端部设置辅助部件41,其可以拉出,用于收纳。排纸辊32a和32b设置在装置最上部的位置,用于将图像定影后的纸排向排纸载置部40。还设有导向板31a和31b,用于将从中间转印带10分离的纸导向排纸辊32a和32b。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打印机的基本动作。
先说明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的动作。在纸两面得到图像场合,将先形成的图像称为第1面图像,后形成的图像称为第2面图像,转印第1面图像的纸面称为纸第1面,转印第2面图像的纸面称为纸第2面。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打印机,从没有图示的主机例如计算机送来用于写入的信号。根据受信的图像信号驱动曝光装置7,从曝光装置的激光光源(没有图示)发出的光通过由马达驱动回转的多面镜7a进行扫描,经反射镜7b、fθ透镜7c等,照射在通过带电装置4均一带电的感光体鼓1上,在感光体1上形成与写入信息对应的潜像。
通过显影装置5将感光体1上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体表面形成墨粉构成的显像保持着。感光体1墨像通过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位于中间转印带10背面侧的第1转印装置21转印在与感光体1同步移动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
清洁装置2除去感光体1表面残存的墨粉,在消电装置3对感光体1表面进行消电,备作此后形成图像之用。
中间转印带10载置被转印在表面的墨像(转印在纸第1面的图像)按图示逆时钟方向移动。这时,控制第2转印装置22、定影装置30及清洁装置25,使它们保持非动作状态(断开电力输入,或离开中间转印带10),以便不使墨像损伤。
中间转印带10移动到某所定处,在感光体1上开始用于形成在纸第2面上图像的上述那样的工序,开始供纸。供纸辊27按箭头方向回转,带出供纸盒26内最上部的纸P,将其送向定位辊28。
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同步移动,上述先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第1面图像)回转一周,运向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接触的位置。
感光体1表面的墨像通过第1转印装置21转印在经定位辊28送入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之间的纸第2面上。进行上述转印时,通过定位辊28控制时间,使得纸与图像(第2面图像)的位置达到规定要求。当然,不用说,纸与第1面图像的位置也应达到规定要求。
从感光体1将第2面墨像转印在纸上期间,纸另一面与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一起(纸第1面与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密接)移动。纸通过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区域时,电压施加在该第2转印装置22上,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转印在纸上。
通过第1转印装置21和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在纸两面转印墨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0移动,该转印有墨像的纸被送向定影区域。这时,定影装置30回转,使得定影辊19夹持中间转印带10与定影辊18压接,通过定影辊19与定影辊18的作用,一次性地使纸上两面墨像定影。
转印墨像后,由于纸与中间转印带10不分离,在纸与中间转印带10叠合状态下进行定影,所以,墨像不会损伤,能防止图像模糊。另外,由于在中间转印带10保持纸状态下进行定影(将纸运向定影区域),从转印区域到定影区域的纸运送通道能设为纵运送方式。这样,能有效利用装置空间,实现装置小型化。另外,定影部能设置在感光体1上部,防止热量对感光体1的影响,也有利于向装置外排热。
定影后的纸在辊11处与中间转印带10分离,经导向部件31a和31b由一对排纸辊32a和32b排向排纸载置部40。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纸从中间转印带10分离容易,将分离处的辊11设为小径辊,且在辊11处使得中间转印带10以大致90度转向。
如图1所示构成排纸部场合,两面图像之中,后形成的面(页)即从感光体1直接转印在纸上的的面成为朝下面,载置在排纸载置部40上,所以,为了按页顺序排列,可以先形成第2页图像,将该墨像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后形成第1页图像,从感光体1表面直接转印在纸上。因此,在上述说明中,第1面图像是第2页图像,第2面图像是第1页图像。此后图像按同样原理形成,偶数页有图像场合,先形成该偶数页图像,将其转印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后形成该偶数页前一页的奇数页图像,从感光体1表面直接转印在纸上。
通常在感光体1上形成逆像(镜像),若将其直接转印在纸上得到正像,但在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图像再转印在纸上场合,在感光体1上形成镜像时,转印在纸上的图像成为镜像。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将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在纸上的图像(第1面图像)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正像,从感光体1直接转印在纸上的图像(第2面图像)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镜像,进行曝光。
上述按页顺序排列的作像顺序是将图像数据储存在存储器的公知技术,另外,正逆像切换曝光也能通过公知的图像处理技术实现。
从中间转印带10将图像转印在纸上后,使得离开中间转印带10的清洁装置25回转,以使清洁辊25a接触中间转印带10,使得转印在纸上后残留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粉移到清洁辊25a的表面,再用刮板25b刮取。通过墨粉运送机构25c将刮取的墨粉收集在没有图示的收纳部。由定影辊18和19加热的上述残留墨粉在冷却前易转移到清洁辊25a上,因此,清洁装置25最好位于冷却装置16、17的上游。可以使用铁、不锈钢、铝作为清洁辊25a的材质,可以使用钢、不锈钢的薄板材作为刮板25b的材质。
通过上述清洁区域的中间转印带10受冷却装置16、17冷却。可以使用各种排热方式作为冷却装置16、17。在使空气流通方式中,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16、17使用热管,其与中间转印带的环内面接触,吸收中间转印带10的热量。在打印机一侧,即图中冷却装置16、17的左侧设置风扇F2,从打印机另一侧吸入外部空气,沿中间转印带表面,使得空气沿冷却装置16、17(热管)的轴向流通,从带组件排出热。为了使得所吸入的空气沿中间转印带面流通,也可以围着风扇F2,设置沿冷却装置16、17轴向延伸的通道(没有图示)。使用F2那样的使空气流通的装置场合,若在墨像转印到记录媒体上后使空气流通,则不会使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表面的墨像受到损伤,是一种很好的冷却方式。尤其,当中间转印带10上墨像通过冷却装置16、17的沿轴向空气流通的冷却区域CA时,最好停止风扇2。
下面说明在纸单面得到图像场合的基本动作。
在纸单面得到图像场合,可以省去将墨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工序,直接将形成在感光体1表面的墨像转印在纸上。在单面图像场合,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是镜像,若转印在纸上则得到正像。
在图1中,为了与形成在感光体1上的墨像进行对位,纸P同步被送向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通过第1转印装置21将墨像从感光体1转印在纸上。
第2转印装置22不作用,纸与中间转印带10一起移动,使墨像定影。此后,纸离开中间转印带10,经导向部件31a、31b、排纸辊32a、32b按箭头A方向排出,以图像面朝下状态载置在排纸载置部40上。根据这种结构,数页原稿从第1页开始顺序处理,从排纸载置部40取出时,印刷件按页顺序排列。
图2表示另一实施例,其中,第1转印装置21为接触型,定影装置为非接触型。
在该实施例中,第1转印装置21以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辊型转印装置即转印辊21B构成。该转印辊21B从背面推压中间转印带10,使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1压接。
定影装置30B为不与所运送纸接触的非接触型,通过红外线等或氙灯灯发光,使墨像定影。由于是非接触型,没有必要使定影装置30B回转,能固定设置。
除了第1转印装置21B和定影装置30B的结构与图1实施例不同之外,其它与图1实施例相同。由于定影装置30B为非接触型,所以,没有图1所示定影装置30那样的接离动作。
图3表示使得搭载有带组件20的开闭壳体50开放的状态。与图1实施例相同,开闭壳体50能以开放支轴50a为中心回转,当运送中纸堵塞时,或进行保养作业时可以开放。
如图3所示,若开闭壳体50开放,带部件20离开感光体1、第2转印装置22、定影装置30B(图1实施例场合为定影装置30)等,另外,用于对离开中间转印带10后的纸进行导向的导向板31的一侧部件31b以及排出辊32一侧的辊32b分别与另一侧部件31a及辊32a分离。这样,纸运送通道开放,容易进行纸堵塞处理,或进行保养作业。与中间转印带10的冷却装置16、17对应的风扇F2(图1)设置在另一壳体上,在开闭壳体50被关闭状态下,通过冷却装置16、17与风扇F2的协同作用,能实现冷却功能。图1实施例场合的开闭壳体50的开放状态与图3一样。
在记录纸两面形成图像场合,需要使表面与背面的图像位置一致。例如,将两面印刷件装订成册场合,如果表面与背面图像位置偏离,打开的左右页的行产生高度差,阅读不便,成为美感差的印刷品。不仅文字图像,图线图像也同样。即使是一张两面印刷件,文字图像场合,若行间透过背面文字,成为难以阅读的印刷件。
于是,根据本发明,在作为第2像载置体的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定位用标记,通过检测该标记控制作像工序,能使记录纸两面的图像位置正确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定位用标记是这样形成的:通过图1的曝光装置7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定位用标记,经显影成为墨像,再将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标记。图4表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定位用标记。
图4表示中间转印带10与感光体鼓1及显影装置5相关连部分。图示所示中间转印带10的局部从图右方向左方移动。在该图中,在中间转印带10上被转印图像的前方形成标记M。该标记M是这样形成的:在感光体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附设在显影装置5上的标记显影部5A,赋与墨粉,成为可视像,再将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标记形状能任意设定,线状标记易向感光体鼓写入及易消去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很适合作为标记。
在本实施例中,在标记显影部5A收纳的墨粉色与中间转印带10的色不同,使得定时用标记的色与中间转印带10的色不同。这样,能通过后述的传感器S可靠地检测标记。为了得到需要的电阻值,中间转印带10中大多混合有碳等,因此,中间转印带10大多为黑色或接近黑色。所以,不以通常黑白打印机中使用的黑色墨粉(显影装置5中墨粉)对标记进行显影,而是设置标记专用显影部5A,使用与中间转印带10不同的色。
也可以不设置标记专用显影部5A,而使中间转印带10的色与墨粉色不同。这种场合,可以通过在带表面施以涂层形成不同色。另外,也可以仅仅在转印有定时用标记的带端部附近形成不同色。使中间转印带10的色成为不同色场合,没有必要设置标记专用显影部5A,可以通过通常的黑色墨粉在显影部5使定时用标记显影。
为了向中间转印带10转印标记M,使用第1转印装置21(图1)。形成定位用标记M的位置在中间转印带10运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位于紧靠图像前端的位置,在图像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位于图像一侧端部之外。即标记M形成在图像区域外。可能的话,最好在与最大尺寸记录纸对应的图像区域之外形成标记M,以便不使多余图像出现在记录纸上。在图4中表示用于检测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定时用标记的传感器S以及标记消去装置MC的带宽度方向的位置。中间转印带10长度方向上传感器S及标记消去装置MC的位置表示在图5中。
参照图5,说明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及定时标记。在此,根据定影装置为非接触型(30B)、第1转印装置为接触型(转印辊21B)的图2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图5中,表示将两面记录时的作像工序分为以下四工序:图5A的显影和一次转印,图5B的二次显影(第2面显影),图5C的二次转印,图5D的三次转印、定影及带清洁。为了说明方便,图5中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为离开,但是实际上感光体1与中间转印带10是接触的。
在图5A中,通过带电装置4使感光体1带负电,通过曝光装置7以写入光形成静电潜像。作为应写入的信息,除了要记录在纸上的图像信息之外,还有与定时用标记相当的信息。如上所述,在图像区域外进行与标记M相当的光写入,另外,还进行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光写入。通过显影装置5对这些静电潜像(图像部和标记M)附加带负电的墨粉,在图中用实心黑圆表示,进而,通过第1转印装置21B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墨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
在图5B中,在感光体1上形成带负电的第2面的墨像,同时,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墨像(标记M与第1面墨像)回转。用于检测定时用标记的传感器S配置在从动辊12的稍稍上游侧。在本实施例中,该传感器S为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的光传感器。另外,用于消去定时用标记的消去装置MC以刮板型构成。在图中仅仅表示刮板,储存刮落墨粉的盒等图示省略。
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标记M一到达检测传感器S处,由传感器S检测该定时用标记,通过打印机控制装置E2的CPU进行识别。将传感器S的检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开始后图像的写入及供纸等。这些控制参照时间流程图将在后面描述。图5B表示开始形成后图像(第2面图像)、纸P通过定位辊28送出的状态。
接着,检测装置S检测标号M,发出触发信号后,定时用标记已不需要,通过消去装置MC消去标号M。若不消去定时用标号,则如本实施例那样,在记录纸叠合在中间转印带10状态下进行定影作业(图1结构),在定影工序中,形成标号M的墨粉定影在中间转印带10上,将会产生不良状况。因此,检测装置S检测标号M后,消去标号M。
如上所述,由于定时用标记形成在图像区域外,在带宽度方向位置处于图像部外侧,因此,消去装置MC的位置也位于带宽度方向的图像部外侧,消去装置MC的刮板通常与中间转印带10相接也没有关系。图示虽然刮板离开中间转印带10,这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刮板与中间转印带10相接。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刮板可与中间转印带10接离的结构,这样,结构控制比较复杂。另外,可以使用辊、毛刷或其它结构构成消去装置。通过将消去装置MC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背面设有辊(图示为从动辊12)的位置,能可靠地消去标记。
如图2实施例所示,使用非接触型定影装置场合,若该定影装置离开中间转印带10一段距离配置,所离开的距离能使得中间转印带10上标记不会定影在该中间转印带10上,这样,可以不消去标记M,而用清洁装置25消去,这种场合可以省去消去装置MC。但是,通过设置消去装置MC,不会增加清洁装置25的负担,不会引起清洁装置25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中间转印带10纵向延伸的纵运送(记录纸运送)方式,使得传感器S的传感面即发光部、受光部的表面朝向中间转印带10的纵向延伸面,并与该对向的中间转印带10的纵向延伸面大致平行配置,因此,能防止传感器S的工作面上尘埃或墨粉堆积,能防止检测性能劣化。
在图5C中,通过第1转印装置21B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感光体1上的第2面墨像(带负电)转印(二次转印)在纸P上。这时,纸的第1面与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叠合。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中电阻的中间转印带10作为第2像载置体,以静电将纸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不施加偏压等。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中间转印带10的体积电阻为108~1012Ωcm2
在图5D中,通过第2转印装置22的作用(施加正电压),将中间转印带10上的第1面墨像(带负电)转印(三次转印)在纸P上,进而,在纸P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上状态下运向定影区域,通过两侧定影装置18、30B进行加热,将墨像定影在纸两面上。另外,带用清洁装置25与中间转印带10压接,除去中间转印带10上残留墨粉。
图6表示两面记录时的动作时间图。
在图6中,发出作像指令后,进行定时用标记M以及第2页图像P2(第1面图像)的写入,接着,进行对上述潜像的显影(图示省略)、转印(向中间转印带10的转印,转印1)。然后,将传感器S的检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从定位辊28送出纸,从传感器S的检测信号经所定时间T后写入第1页图像P1(第2面图像),再进行显影(图示省略)、转印(直接向纸转印,转印2)。这期间,还通过消去装置MC消去标记M。进而,从中间转印带10将第1面图像向纸第1面转印(转印3),加热定影装置18、19(或30B),将两面墨像一次定影在纸上。
由于将传感器S的检测信号作为触发信号,决定后图像的写入、显影、转印及供纸时间,因此,例如中间转印带10发生滑移等场合,更正确地说,在标记M被传感器S检测到前,中间转印带10发生滑移场合,中间转印带10上图像(第1面图像)与感光体1上图像(第2面图像)在记录纸上能正确定位形成图像。用于检测定时用标记M的传感器S的位置,应在来得及形成后图像的范围内尽可能靠下游侧(以第1转印装置21或21B的位置为始点,带回转方向的下游侧)。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与通常图像场合相同的曝光装置7形成定时用标记,所以,使得与欲印刷图像位置相关,形成定时用标记,能正确对记录纸两面图像进行定位。
另外,定时用标记并不是固定(永久)地设于带上,不会因定时用标记降低装置生产性。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带回转方向,在带上任何位置都能转印定时用标记及图像,但在以往带上固定设置标记,检测标记进行控制,必须偏离标记位置转印图像,需要等待标记回转到合适的位置,降低了生产性。
图7表示单面图像场合的动作时间图。
在图7中,根据作像指令(基准信号),从定位辊28送出纸。接着,写入第1页图像,进行该图像的显影(图示省略)、转印(直接转印到纸上,转印2)。然后,加热定影辊18、19(或30B),将墨像定影在纸上。进而,清洁中间转印带10(图示省略),冷却带10。还有第2页等场合,重复上述第1页动作。
在单面记录中,没有必要对齐纸两面的图像前端位置,需要确保图像前端与记录纸前端之间距离的精度,没有必要形成定时用标记。供给记录纸以及定位辊的离合器的断开接通控制根据基准信号能充分对应。
图8是用于说明定影装置构成不同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两面记录时作像工序的模式图,其是将定影装置30设在中间转印带10的带圈外的实施例。这种结构场合,不需要图1实施例那样的使定影装置30接离的结构及控制。另外,由于与图1和图2实施例中定影装置30C的位置不同,所以,加热定影加热器的时间不同。但是,定时用标记的形成方法、检测该标记的方法以及根据标记检测信号进行处理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重复说明省略。
图8实施例场合,由于不会因定影装置30C而将带10上的标记M定影在带上,也可以省去标号消去装置MC。这种场合,开始定影工序后,通过清洁装置25消去标号M。
下面,参照图9说明本实施例中定时用标记与图像、感光体及纸之间在副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
在图9中,感光体1表面的写入点即来自曝光装置7(图1)的激光L的入射点设为EP,转印点(转印位置)设为TP,从EP到TP的距离设为L1。从定位辊28的接触部待机的纸P前端到转印点TP的距离设为PP。纸前端留作空白的长度设为LM,表示在图中转印点TP前。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图像(先形成的第1面图像)的前端Limg与标记M之间距离设为L2,该距离L2通常为一定。
并且,从用于检测标记M的传感器S的检测点到转印点TP的距离设为LL。图中,表示中间转印带10上标记M到达传感器S的检测点的状态。从动辊12下方的点IP表示从转印点TP朝上游离开距离L1的位置。在此,感光体1、中间转印带10及纸P都以同样移动速度V分别按箭头方向移动。
在上述结构中,为了使纸表面背面的图像前端位置(纸表面背面的图像区域前端位置)正确一致,可以按以下方法控制:标记M通常离开第1面图像前端一定距离L2,传感器S检测到该标记M后,经(LL-L1+L2)/V时间后,将此后的第2面图像的前端写入感光体1。
即从第1面图像前端Limg到转印点TP的距离为L1+L2,若将传感器S检测到标记M后到第1面图像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设为T1,则T1=(L1+L2)/V。
另一方面,从写入点EP到转印点TP的距离为L1,若将从第2面图像前端写入点到达转印点的时间设为T2,则T2=L1/V。
根据LL>L1,得到T1>T2,从第2面图像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比传感器S检测到标记M后第1面图像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短。因此,为了使得两面图像前端位置一致,可以控制从传感器S检测到标记M时刻迟T=(LL-L1+L2)/V时间开始写入第2面图像。
假设,若希望将第2面图像前端在比第1面图像后退的位置写入,则控制比上述时间T延迟将希望后退的距离Ln除以V所得的时间Ln/V。相反,若希望比上述时间T早写入第2面图像场合,将第2面图像前端从第1面图像前端往前(往纸的上方向)偏离,极端场合,图像前端被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定位辊28开始送纸后有足够时间转印第1面图像和第2面图像,将从定位辊28的接触部内纸前端到转印点的距离PP设定为比上述距离L1小。
标记M与纸的时间关系可以这样设定:由于从TP到IP等于L1,中间转印带10上的标记M通过点IP(这时,标记M已经被图5的消去装置MC消去)后,经所定时间后,在定位辊28送出纸。当然,为了确保在纸前端空白LM,需要将这部分时间估计在内。
即,从传感器S检测到标记M后到第1面图像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T1=(L1+L2)/V。另一方面,在定位辊28开始送纸后到纸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为PP/V。为了确保在纸前端空白LM,从送出纸起的必要时间(纸上应转印图像位置的前端到达转印点的时间)Tr为(Lm+PP)/V。
根据(LL+L2)>(Lm+PP),得到T1>Tr。因此,为了使得图像前端位置与纸上应转印图像位置的前端位置一致,可以按以下方法控制:从传感器S检测到标记M时刻延迟时间Ts=[(LL+L2)-(Lm+PP)]/V后在定位辊28开始送出纸。
假设,若增加纸前端空白距离y,则可以比上述时间Ts早y/V时间在定位辊28开始送出纸。相反,若减少纸前端空白距离y,则可以比上述时间Ts延迟y/V时间在定位辊28开始送出纸。当然,此时间极端延迟场合(比Lm/V大),图像前端处于纸前端之前,图像前端被切。
下面参照图10说明定时用标记与图像、纸、感光体及显影装置之间在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
在图10中,中央部表示感光体1以及显影装置5,图的纵方向即感光体1的轴方向是主扫描方向。在感光体1及显影装置5的右侧,表示从动辊12和中间转印带10的局部,在感光体1及显影装置5的左侧,表示被吸附在中间转印带10上运送着的纸Pmax以及纸上图像区域Gmax。该纸Pmax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使用的最大尺寸纸,纸上图像区域Gmax也表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最大图像区域。图的左右方向是副扫描方向,纸在图中从右向左运送。
图中位于感光体1左侧的是用于清洁感光体的清洁装置2(图1)的刮板2B。从动辊12外侧附近配置作为标记消去装置的标记清除器MC。
另外,显影装置5一体地收纳在壳体5c中,包括显影图像部分以及标记用显影装置5a,用隔板5d进行分隔。符号5r表示显影套,符号5Ar表示标记显影用显影套,显影套的轴共用。符号5m表示搅拌杆,符号5Am表示标记用显影装置的搅拌杆,搅拌杆5m及5Am装在共用轴5s上。
在显影装置5的用于图像显影的部分通常收纳黑色墨粉,用于对待印刷图像进行显影。另一方面,在标记用显影装置5A内收纳黄色或青色的彩色墨粉,用于使形成在感光体1表面的作为标记的潜像显影。
如图左侧部分所示,中间转印带10具有W1宽度,纸被吸附在该中间转印带10上运送。纸运送基准可以采用中央基准或侧端基准,为了在中间转印带10的侧端部转印标记M,在中间转印带10的侧端部(图中为下侧)确保能转印标记M的区域,使得即使在运送最大尺寸纸Pmax场合也能转印标记M。
在具有W2宽度的纸Pmax上表示具有W3宽度的图像区域Gmax,与该最大图像区域Gmax对应的区域用虚线表示在感光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标记M形成在最大图像区域外(感光体上曝光显影),在感光体1上形成,以使标记M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上最大尺寸纸Pmax的外侧。即在主扫描方向,标记M形成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最大图像区域外,更好的是,形成在与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可使用的最大尺寸纸对应的区域外。另外,在副扫描方向,不管图像尺寸及纸尺寸,控制图像写入及纸运送(定位辊28开始送纸),使得图像前端处于标记M后方,且纸前端也处于标记M的后方。图10中的L2如图9所说明那样,是图像前端与标记M之间的距离。Lm表示纸前端部的空白区域。
再来看在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关系,在中间转印带10的宽度方向,标记M转印在Pmax范围外,使得标记M的大小及位置能确保在标记M宽度方向两侧能有某种程度空白。当然,感光体1具有在最大图像区域Gmax之外能形成标记M的宽度。标记用显影装置5a的可显影宽度为W4,标记M被形成为此该W4短的宽度,图中标记M为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状。在本实施例中,标记M的线粗细为0.5~1.5mm,线长为3~6mm,标记用显影装置5a的可显影宽度W4最宽大约为8mm左右。
图11表示标记消去装置一例。
该图所示标记消去装置MC在壳体52内设有刮板51及运送螺旋53。刮板51的一端部固定在壳体52上,自由端以从动辊12作为带背面侧支承辊与中间转印带10相接。通过刮板51刮落形成标记M的墨粉,图中用小黑点表示落下的样子。刮落的墨粉由运送螺旋53运送到没有图示的回收部,进行适当处理。
也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标记,补正中间转印带10的偏离(中间转印带10移动方向的垂直方向的偏离)。这种场合,由于检测标记的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可以变更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形状标记M的形状,例如可以变更为圆或矩形,圆的直径或矩形一边长为0.5-1.0mm,使用圆或矩形作为标记M场合,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配置若干个。或者在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线形状标记M基础上再加上其它形状,例如沿相对带宽度方向为斜方向延伸的线形状,根据检测标记M的时间和检测追加斜线的时间比某设定时间长或短,可以明白中间转印带在带宽度方向的偏离。中间转印带偏离补正机构可以采用公知技术结构。
图12表示定时用标记形成处不同的例。
在图示例中,定时用标记M设在中间转印带10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图像前端的空白部。与该标记位置相对应,传感器S也配置在中间转印带宽度方向中央部。传感器S在中间转印带长度方向的位置与图5和图8场合相同。
在图12所示例中,不使标记消去装置常时接触中间转印带10。若在标记消去装置MC接触中间转印带10的状态下使载置在中间转印带10上墨像朝标记消去装置移动,墨像将会产生损伤。在图12所示例中,标记消去装置MC(没有图示)采用能使刮板与中间转印带10接离型式的结构,或如图8实施例那样,将定影装置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圈外,省去标记消去装置MC,用清洁装置25消去标记。
图13表示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其不设置标记专用显影装置,而是通过原来的使图像显影的显影装置对标记显影,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0的端部。在该实施例中,转印标记M部分的中间转印带10端部10b与其它部分10a颜色不同。
该实施例中的显影装置5的可显影宽度为W5,能显影最大图像区域及标记M。显影套5r仅设有一个,从显影套5r给予墨粉使图像与标记M以同色(在黑白装置中为黑色)显影。中间转印带10一侧端部10b最好形成能可靠检测标记M(该标记以黑色墨粉被显影)的颜色。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中,从没有图示的主计算机或设于打印机100的操作部(没有图示)通过输入所定指令,能实行在纸单面或两面形成图像。或者也可以控制为:不输入该指令,预先决定单面记录或两面记录的优先顺序,作为所谓标准设定条件,进行单面记录或两面记录。
这样,选择成像条件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变更定影装置的动作条件,即在纸两面转印墨像模式时,由于需要比单面模式场合多的热量,就控制提高输向热源的电压,或增加输入频率等。
尤其在单面定影时,可以减弱向设于中间转印带10圈内的定影辊18的赋能,或使其停止(图1和图5实施例场合)。若能分别控制中间转印带10圈内侧和外侧的定影装置的温度,则在节能方面非常好。在图8实施例中,可以减弱向设于中间转印带10圈外侧的定影辊内加热装置的赋能,或使其停止。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关于定时标记的作成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曝光装置在感光体上形成标记墨像,但是,也可以不曝光而直接将墨粉赋与第1像载置体(感光体)或第2像载置体(中间转印带10)。具体地说,可以考虑设置静电印刷那样的图样,使墨粉溅落。
另外,关于定时标记的色及形状,也不作限定。用于检测定时标记的装置也可以使用其它任意装置。标记消去装置也是同样。另外,关于标记位置,只要在不影响图像的区域,也可以任意设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两面记录时,转印有第1面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0回转一周,但也可以不是那样,而使中间转印带10逆向移动,将第1面图像运送到所定位置。这种场合,需要将第1像载置体(感光体)与第2像载置体(中间转印带10)设置为可离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像载置体设为感光体鼓,但也可以是带式像载置体。感光体与墨粉的带电极性、转印电压的极性等都是例举,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极性相反。
在上述实施例中,曝光装置7为激光方式,但也可以采用LED方式。或者通过模拟式曝光(模拟式复印机)也可以实施本发明。这种场合,也可以采用在原稿区域外设置定时标记图像进行曝光,或如上所述不曝光地形成标记。
不用说,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等。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且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可将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两面上;其特征在于:
设有标记形成装置和标记检测装置,上述标记形成装置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形成定时用标记,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由上述标记形成装置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形成的定时用标记;
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成像工序,使得两面记录时的两面图像的位置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向上述第1像载置体写入后面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运送记录媒体。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仅在记录媒体单面得到图像场合,也根据由上述标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定时用标记控制运送记录媒体,使得图像前端位于记录媒体上所设定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仅在记录媒体单面得到图像场合省略形成上述定时用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与记录媒体叠合状态下对转印在记录媒体上的显像进行定影。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向上述第1像载置体进行图像写入的曝光装置在第1像载置体上形成定时用标记的潜像,将其显影得到可视像,将该可视像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转印到第2像载置体,形成定时用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消去上述形成在第2像载置体上的定时用标记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由无端带形成,沿上述带回转方向,上述标记消去装置配置在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的下游侧附近。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表面的色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定时用标记专用的显影装置,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为与上述第2像载置体不同的色。
1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第2像载置体表面的色与图像色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的一侧,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图像宽度方向的图像区域外一侧部分的色与图像色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与最大记录纸尺寸对应的区域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10、15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时用标记形成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图像的前方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冷却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冷却装置,上述冷却装置包含使空气流通机构场合,将包含上述定时用标记的显像转印在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时,至少在载置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上的显像通过冷却装置冷却区域期间,不使上述空气流通机构动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像载置体由无端带形成,该第2像载置体沿纵方向延伸,上述标记检测装置的传感面大致与第2像载置体的纵向延伸面平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清洁上述第2像载置体的清洁装置,用该清洁装置消去上述定时用标记。
20.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设有第1像载置体和第2像载置体,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显像暂且转印在第2像载置体上,再将该显像从第2像载置体转印到记录媒体一面上,其特征在于,检测第2像载置体的定时用标记,控制成像工序,从上述第1像载置体将另一图像的显像转印在记录媒体另一面上,在记录媒体两面上转印显像。
CNB011406127A 2000-09-22 2001-09-18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6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88910 2000-09-22
JP288910/2000 2000-09-22
JP288910/00 2000-09-22
JP2001250332A JP2002169447A (ja) 2000-09-22 2001-08-21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50332/2001 2001-08-21
JP250332/01 2001-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7017A true CN1347017A (zh) 2002-05-01
CN1148617C CN1148617C (zh) 2004-05-05

Family

ID=26600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06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8617C (zh) 2000-09-22 2001-09-18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608985B2 (zh)
EP (1) EP1191405A3 (zh)
JP (1) JP2002169447A (zh)
CN (1) CN114861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6028B (zh) * 2007-11-14 2011-04-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6202A3 (en) * 2001-09-21 2003-06-18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uplex print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6795683B2 (en) * 2002-01-11 2004-09-21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Tandem type printing system
JP3954431B2 (ja) * 2002-04-26 2007-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P1391792B1 (en) * 2002-08-23 2008-08-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rmal image transfer to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DE60313264T2 (de) 2002-09-19 2007-12-20 Ricoh Company, Ltd. Bilderzeugungsapparat mit Bandfixiergerät zur gleichzeitigen Fixierung beider Seiten eines Duplexdruckes
US7197269B2 (en) * 2002-10-11 2007-03-27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toner images to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medium
US7224932B2 (en) * 2003-06-25 2007-05-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veyance unit for passing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6084716A (ja) * 2004-09-15 2006-03-3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06251246A (ja) * 2005-03-09 2006-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1481B2 (ja) * 2006-01-23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5961B2 (ja) * 2006-10-12 201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05993B1 (ko) * 2007-08-06 2014-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기 인쇄 시간을 단축시키기 위한 인쇄 장치 및 그 인쇄제어 방법
US7706722B2 (en) * 2007-12-10 2010-04-2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ift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hotoreceptor to reduce ghost formation
JP5369590B2 (ja) * 2008-10-02 2013-1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48416B2 (ja) * 2014-03-27 2019-07-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9181B1 (zh) 1970-12-26 1975-04-10
US3724944A (en) 1971-10-01 1973-04-03 Ricoh Kk Light intercepting screen winding and paying-out device for copying machines
US3884576A (en) 1972-02-05 1975-05-20 Ricoh Kk Exposure unit for a copying machine having a variable magnification
JPS5240863B2 (zh) 1972-12-28 1977-10-14
JPS5837530B2 (ja) 1975-05-10 1983-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フクシヤキ
JPS5220837A (en) 1975-08-09 1977-02-17 Ricoh Co Ltd Variable multiplication type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DE3403456C2 (de) 1983-02-01 1985-08-01 Ricoh Co., Ltd., Tokio/Tokyo Halte- und Verriegelungssystem für eine Blattzuführkassette
US4703334A (en) 1983-08-26 1987-10-2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head and belt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S6156370A (ja) 1984-08-28 1986-03-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4753543A (en) 1985-06-24 1988-06-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static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heated adjustable pressure toner fixing rolls
US4757344A (en) 1985-07-16 1988-07-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artridges
JPS6364068A (ja) 1986-09-05 1988-03-22 Ricoh Co Ltd 静電記録装置
JPH01209470A (ja) * 1988-02-17 1989-08-23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US4987446A (en) 1988-12-15 1991-01-22 Ricoh Company, Ltd. Process unit cartridge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906538B2 (ja) * 1990-03-02 1999-06-2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075764B2 (ja) 1990-06-20 2000-08-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JP3137465B2 (ja) 1992-07-31 2001-0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DE69435008T2 (de) 1993-05-31 2008-04-30 Ricoh Co., Ltd. Rolle, Aufladegerä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unter Verwendung derselben
JPH07128958A (ja) 1993-09-10 1995-05-19 Ricoh Co Ltd 帯電ロー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223013B2 (ja) 1993-11-18 2001-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8693A (ja) 1994-01-19 1995-09-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48669A (ja) 1994-01-23 1995-09-26 Ricoh Co Ltd 電荷付与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37304B2 (ja) 1994-02-23 2002-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JP3236169B2 (ja) 1994-08-01 2001-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
US5701569A (en) * 1995-05-17 1997-12-23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ransfer member and parallel circuit of grounded electrode and power supply
JPH09127750A (ja) 1995-10-26 1997-05-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32354A (en) 1995-12-05 1998-11-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ing the image fixing device and rotor used in the image fixing device and having induction coil inside
JPH10115954A (ja) * 1996-10-11 1998-05-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259A (ja) * 1997-01-16 1998-08-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39918A (ja) * 1997-02-24 1998-09-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3221355B2 (ja) * 1997-05-07 2001-10-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5936A (ja) * 1997-10-22 1999-05-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43333A (ja) * 1997-11-13 1999-05-28 Fuji Xerox Co Ltd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24101B1 (ko) 1998-02-14 2002-02-20 이토가 미찌야 화상형성장치
JPH11231579A (ja) * 1998-02-16 1999-08-27 Konica Corp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
JP3785805B2 (ja) 1998-05-15 2006-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88910A (ja) 1999-04-07 2000-10-17 Canon Inc 基板研磨方法及び装置
JP3973810B2 (ja) 1999-10-29 2007-09-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50332A (ja) 2000-03-06 2001-09-14 Sony Corp 再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6028B (zh) * 2007-11-14 2011-04-1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17C (zh) 2004-05-05
EP1191405A2 (en) 2002-03-27
US20020037185A1 (en) 2002-03-28
JP2002169447A (ja) 2002-06-14
US6608985B2 (en) 2003-08-19
EP1191405A3 (en) 2002-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617C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US7400842B2 (en) Heat exhaus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300645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92872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591208A (zh) 处理盒、其定位机构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9219833B2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64072C (zh) 成像设备
CN1804734A (zh) 成像设备
JP38924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347018A (zh)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2016124657A (ja) 記録紙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8082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37069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後処理方法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749879A (zh) 成像装置
JP20162063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98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496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577171A (zh) 成像的方法和设备
US9116469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669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63464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0063003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08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3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1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