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602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6028B
CN101436028B CN2008101257493A CN200810125749A CN101436028B CN 101436028 B CN101436028 B CN 101436028B CN 2008101257493 A CN2008101257493 A CN 2008101257493A CN 200810125749 A CN200810125749 A CN 200810125749A CN 101436028 B CN101436028 B CN 1014360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elt
image
reference position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57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6028A (zh
Inventor
中尾祥昌
大久保雅夫
榎本嘉博
川俣进一
山中数实
德永雅彰
后藤博文
萩原和义
八木宏明
山田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6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60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cleaning unit
    • G03G2221/1627Details concerning the cleaning proc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并且表示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中间转印带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停止在下述位置处:即,在外盖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这类图像形成装置,已提出了这样一种串联型图像形成装置:即,在将由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四个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布置在这四个图像形成部分上方或下方的中间转印带上之后,将已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进行定影,由此形成全色图像。 
此外,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提出了这样一种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即,其设置有用于顺次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四种颜色图像的单一图像形成部分,在将由该单一图像形成部分顺次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布置在该图像形成部分下方的中间转印带上之后,将已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各调色剂图像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进行定影,由此形成全色图像。 
与此同时,在这些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使用带状部件两端彼此连接的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上述四循环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开处于中间转印带连接位置处的接合部分而形成图像或者为了在中间转印带上叠加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有必要检测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因此通过诸如粘贴等手段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沿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参考标识。 
采用上述参考标识不仅为了检测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而且还为了检测在中间转印带上诸如孔洞、裂缝等异常情况的 发生、检测由于诸如温度和湿度等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中间转印带的伸展/收缩,从而调节将纸张供给到中间转印带上的二次转印位置的供给定时、缩短开始第一次图像形成操作所用的时间以及控制中间转印带的停止位置以防止中间转印带发生卷曲。 
作为上述参考标识,采用表面为银色以提供高的光反射率的标贴部件。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组成的反射传感器来检测参考标识。 
然而,在使用上述参考标识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该参考标识的表面受到漂浮的调色剂污染,则反射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降低,从而可能发生由于对参考标识的错误检测而造成的故障。 
例如在JP-A-2002-258626(这里使用的术语“JP-A”是指“未经审查的已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JP-A-9-244342以及JP-A-11-212426中提出了可以消除这些顾虑的技术。 
在JP-A-2002-258626中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是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间转印体,在图像载体上形成的可见图像可以转印到该中间转印体上;刷部件,其用于涂布润滑剂或者用于清洁,并且可以接触或脱离中间转印体的图像转印面;参考标识,其位于中间转印体的图像转印面的图像转印区域外;以及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参考标识,由此基于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图像形成操作,其中将刷部件与中间转印体的接触范围设定成包括有形成参考标识的区域。 
在JP-A-9-244342中所披露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通过将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在记录介质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用于承载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打印单元,在完成预定准备之后每当有打印指令信号输入,该打印单元就利用与上一次打印中的颜色不同的颜色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其将已由打印单元在相同位置叠加打印的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带驱动单元,其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位置检测标识,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指定的位置处;检测单元,其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受到驱动时位置检测标识所移动的路径上的第一位 置相对,并用于检测位置检测标识;信号生成单元,其根据下述事实将打印指令信号传输到打印单元中:即,打印单元的准备完成并且检测单元已经检测过位置检测标识;以及带驱动停止单元,其使带驱动单元停止以使位置检测标识位于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其中第二位置沿着带驱动方向位于第一位置的上游侧并与第一位置保持这样的距离:即,在完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从带驱动单元开始驱动的时刻到带驱动单元的驱动状态稳定的时刻位置检测标识所移动的距离,并且第三位置沿着带驱动方向位于第一位置的上游侧并与第一位置保持这样的距离:即,从带驱动单元开始驱动的时刻到打印单元的准备完成的时刻位置检测标识所移动的距离。 
此外,在上述JP-A-11-212426中所披露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将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并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体上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该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其对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以暂时保持该调色剂图像;位置指示标识,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指定的位置处;标识检测单元,当位置指示标识通过时该标识检测单元生成检测信号;停止位置控制单元,其控制中间转印带的停止位置,以使该停止位置在图像形成作业开始之前或图像形成作业完成之后的标识检测单元与位置指示标识之间发生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避免由于增加诸如用于清洁的刷子等组件的数量而造成成本提高的同时,可以防止由于参考位置检测部件的污染而造成的故障。 
(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并且表示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中间转印带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停止 在下述位置处:即,在外盖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2)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并且表示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并且输出检测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在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为指定阈值或更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中间转印带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停止在下述位置处:即,在外盖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3)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调色剂图像。 
(4)根据第(3)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第三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蓝绿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及第四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5)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由驱动辊、支撑辊以及张紧辊悬挂成张紧的状态。 
(6)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反射光学传感器。 
(7)根据第(1)或(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的下侧行进区域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较低并且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较高。 
根据第(1)、(3)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须增加诸如用于清洁的刷子等组件的数量,当打开外盖进行维护时,可以对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清洁,从而可以防止由于参考位置检测部件的污染而造成的故障。 
根据第(2)、(3)至(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须增加诸如用于清洁的刷子等组件的数量,当打开外盖进行维护时,可以对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检测部件进行清洁,从而可以在避免成本增加的同时防止由于参考位置检测部件的污染而造成的故障,并且在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变为指定阈值或更小之前的状态下,可以优先于其它条件来确定中间转印带的停止位置。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全色复合机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全色复合机的整体布置的视图; 
图3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全色复合机的图像形成部分的视图;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全色复合机的图像形成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为显示中间转印带的张紧状态的视图; 
图6为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7A和7B分别为显示反射光学传感器和输出信号的视图; 
图8为显示在正常状态下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图9A和9B分别为显示中间转印体单元的侧面的视图; 
图10为显示中间转印体单元的安装/拆卸机构的透视图; 
图11为显示中间转印体单元的安装/拆卸状态的透视图; 
图12为外盖和前盖处于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13为显示当反射光学传感器发生检测故障时中间转印带的停止时间的图表; 
图14为显示中间转印带的停止状态的透视图;以及 
图15为显示当发生检测故障时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合机。此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合机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但也可以是没有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的打印机。 
参照图2,参考标号1表示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合机的主体(也简称作复合机主体)。在该复合机主体1的上部布置有:自动文档输送装置3,其自动地输送一张接一张分离的文档2;以及文档读取装置4,其读取由自动文档输送装置3输送的文档上的图像。在文档读取装置4中,光源6对布置在台板玻璃5上的文档2进行照明,并且通过由全比率反射镜7、半比率反射镜8、9以及成像透镜10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将从文档2反射的光像扫描曝光到CCD的图像读取元件11上,从而图像读取元件11以指定的像点密度(例如16点/mm)读取文档2的反射光像。 
将文档读取装置4所读取的反射光像作为例如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对于每种颜色为8位)的三种颜色的文档反射率数据供应到图像处理装置12中。在此图像处理装置12中,文档2的反射率数据受到诸如黑斑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灰度系数校正、边框删除以及颜色/移动编辑等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装置12也对从个人计算机和电话线路(未示出)传送过来的图像数据(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 
已经受到图像处理装置12如上所述的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通过同一图像处理装置12被转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对于每种颜色为8位)的四种颜色的灰度数据。如稍后所述将如此转换的四种颜色的灰度数据传送到由黄色 (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组成的图像曝光装置14中。在此图像曝光装置14中,根据预定颜色的文档2的灰度数据而利用LED发光阵列发射的光进行曝光。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其形成具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及带状中间转印体,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布置在上述多个图像形成部分的上方,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带状中间转印体上。 
如图2所示,在上述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的内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部分)13Y、13M、13C和13K在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指定角度的状态下按照等间隔平行布置,从而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颜色黄色(Y)的图像形成单元13Y较高并且最后颜色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3K相对低。 
这样,通过将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布置成倾斜指定角度的状态,与将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沿宽度方向的安装距离。这可以使复合机主体1的宽度变窄,由此使图像形成装置小型化。 
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以基本相同的方式构造而成。如图3和4所示,图像形成单元主要包括:感光鼓15,其用作由驱动单元(未示出)按照指定速度旋转驱动的图像载体;用于一次充电的充电辊16,其对感光鼓15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图像曝光装置14,其由LED打印头形成且将对应于预定颜色的图像曝光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17,其利用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将感光鼓15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清洁装置18,其对感光鼓15的表面进行清洁。 
感光鼓15例如可以是形成为直径为30mm的鼓形且表面具有保护涂层的有机感光体。驱动电动机(未示出)以指定旋转速度旋转驱动感光鼓15。 
此外,充电辊16例如可以是在芯部的表面涂覆有电阻可调节的合成树脂导电层或橡胶导电层的辊状充电器。可对充电辊16的芯部供应预定的充电偏压。用于去除诸如调色剂等附着在充电辊16表面上的异物的清洁辊16a布置成与充电辊16的表面相接触。 
如图3和图4所示,图像曝光装置14针对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中的每一个单独布置。针对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图像曝光装置14设置有:LED发光元件阵列,其由按照预定间距(例如600dpi)成直线形布置的LED发光元件组成;以及CELLFOX LENZ(商品名)阵列,其将从LED发光元件阵列的各LED发光元件发射出的光在感光鼓上成像为光点。如图2所示,图像曝光装置14适于从下方将图像扫描曝光在感光鼓15上。 
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顺次从图像处理装置12供应到分别设置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中的图像曝光装置14Y、14M、14C、14K中。根据图像数据从各图像曝光装置14Y、14M、14C、14K中射出的光束照射在对应的感光鼓15上由此形成潜像。显影器17Y、17M、17C、17K将感光鼓15上所形成的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一次转印辊21Y、21M、21C、21K将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上顺次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其中该中间转印带20用作环带状中间转印体以倾斜的状态布置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上方。 
中间转印带20是由多个辊子张紧的环带状部件。中间转印带20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从而使该环带状部件的下侧行进区域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较低而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较高。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中间转印带20以预定的张力绕挂在驱动辊22、支撑辊23、张紧辊24、传感器辊25以及定位辊26之间,其中该驱动辊22由诸如步进电动机等的驱动电动机73旋转驱动。由 具有优良的恒定速度性能的驱动电动机73旋转驱动的驱动辊22沿着箭头方向以指定速度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带20例如可由形成为带形的挠性聚酰亚胺的合成树脂薄膜制成,其两端通过诸如熔焊等手段彼此连接以提供环带形状。中间转印带20也可以是没有连接区域的“无接缝”带。中间转印带20布置成其下侧行进区域20a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Y、15M、15C、15K相接触。 
此外,在如图5所示的中间转印带20上,二次转印辊27位于中间转印带20的上侧行进区域20b的下侧端,其中该中间转印带20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H倾斜角度θ的状态。二次转印辊27用作将已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辊27与由支撑辊23张紧的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相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与支撑辊23压力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7并利用压力接触力和静电力将已被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28上。将其上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28传送到沿着竖直方向位于上方的定影器29。二次转印辊27与支撑辊23的侧部压力接触,从而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沿着竖直方向从下方传送到上方的记录纸张28上。定影器29利用热量和压力对其上已经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28进行定影处理。其后,记录纸张28通过定影器29的输送辊30和纸张排出路径31由第一排纸辊32排出到布置在复合机主体1上部的第一排纸托盘33上,或者由第二排纸辊34排出到布置在复合机主体1上方的第二排纸托盘35上,或者由第三排纸辊36排出到布置在复合机主体1的侧面的面朝上的第三托盘37上。 
如图2所示,纸张供给辊44和用于纸张分离传送的一对辊子45、46通过传送辊49和纸张传送路径47将具有指定尺寸的记录纸张28从布置在复合机主体1内部的作为记录介质收容容器的纸张供给托盘40中或者从布置在复合机主体1下部的纸张供给托盘41~43中暂 时传送到阻挡辊48处并在该阻挡辊48处停止。按照指定定时旋转的阻挡辊48将纸张供给托盘40~43中的任一个所供给的记录纸张28输送到中间转印带20的二次转印位置处。 
在上述数字彩色打印机和复印机中,例如在采用全色的双面复印的情况下,其一面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28不是直接通过第一排纸辊32排出到第一排纸托盘33上,而是在第一排纸辊32夹持记录纸张28的后端的同时通过变换门(未示出)变换传送方向,进而将记录纸张传送到双面传送单元50中。在双面传送单元50中,在记录纸张28的正面和背面受到翻转的状态下,沿着传送路径51设置的传送辊对52~54将处于正反面翻转的状态下的记录纸张28再次传送到阻挡辊48处。此时,在图像转印并定影到记录纸张28的背面上之后,将记录纸张28排出到第一排纸托盘33至第三排纸托盘37中的任一个上。 
在图2中,参考标号55Y、55M、55C和55K表示将预定颜色的调色剂供应到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各颜色的显影器17中的调色剂盒。更频繁使用的收容有黑色(K)调色剂的调色剂盒形成为大于其它颜色的其它调色剂盒的尺寸。 
此外,在图2中,参考标号56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手动送纸托盘。纸张供给辊57和一对辊子58、59通过用于纸张分离传送的传送辊60将具有期望材质和指定尺寸的记录纸张28从该手动送纸托盘56传送到阻挡辊48处。 
图4显示了上述数字彩色复合机的各图像形成单元。 
如图4所示,上述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全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构造成相同的构造。如上所述,在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中按照预定定时顺次形成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各调色剂图像。如上所述,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设置有感光鼓15。用于一次充电的充电辊16对感光鼓15的表面进行均匀充电。其后,根据图像数据从图像曝光装置14发射出的光束对感光鼓15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对应于各种颜色的静电潜像。照射到感光鼓15上 的光束从感光鼓15的正下方位置沿着略微向右下方倾斜的方向按照指定角度照射。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显影器17的显影辊171利用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各颜色的调色剂将感光鼓15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提供可见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1的带电以将可见调色剂图像叠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显影器17的显影辊171布置在显影剂收容装置170位于感光鼓15一侧的开口172处。在显影辊171的背面侧布置有将显影剂173供应到显影辊171的供应螺旋推运器174和在搅拌显影剂的同时将显影剂供应到供应螺旋推运器174的搅拌螺旋推运器176。层厚部件175将供应到显影辊171表面的显影剂173的层厚限制为预定值。 
各显影器17Y、17M、17C、17K采用双组分显影系统,该双组分显影系统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双组分组成的显影剂,其中在显影辊171的表面形成有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磁刷,由此将对应颜色的感光鼓15Y、15M、15C、15K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完成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步骤之后,清洁装置18去除感光鼓15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和纸粉。然后,感光鼓15的表面为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处理做好准备。清洁装置18配设有清洁刮板61,该清洁刮板61用于去除感光鼓15上的废调色剂。设置在清洁装置18中的传送螺旋推运器62按照指定定时将清洁刮板61所去除的废调色剂传送到复合机主体1的前侧,进而这些废的调色剂通过用于传送的管道(未示出)被传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 
如图3所示,在完成转印调色剂图像的步骤之后,清洁装置63的清洁刮板64去除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和纸粉。然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为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处理做好准备。设置在清洁装置63中的传送螺旋推运器65按照指定定时将清洁刮板64所去除的废调色剂传送到复合机主体1的前侧,进而这些废调色剂通过用于传送的管道(未示出)被传送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 
与此同时,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而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参考位置 检测部件,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设置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检测部件;以及控制单元,无论从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是否为正常输出,该控制单元控制中间转印带的停止位置以使中间转印带总是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外盖打开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检测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沿着垂直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表面上,通过诸如粘贴等手段设置参考标贴70。该参考标贴70作为用于表示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的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参考标贴70是背面涂布有胶水或粘合剂、正面为银色以提供高的光反射率的标贴部件。参考标贴70形成为边长为7mm的正方形。 
此外,如图1所示,反射光学传感器71设置在数字彩色复合功能机的主体1一侧。反射光学传感器71作为用于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的检测单元。例如,如图7A所示,反射光学传感器71包括如LED的发光元件71a和如光电二极管的受光元件71b。在此反射光学传感器71中,由发光元件71a照射到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照射光的入射角等于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镜面反射而入射到受光元件71b的反射光的出射角。当正面为银色以提供高的光反射率的参考标贴70通过时,受光元件71b接收从发光元件71a发射出的照射光的镜面反射光。这样,反射光学传感器71检测到参考标贴70。当反射光学传感器71检测参考标贴70时的输出信号变化如图7B所示。于是,通过比较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和指定阈值,可以检测出参考标贴70的位置。 
如图1所示,上述反射光学传感器71在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路径上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布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上游侧且与二次转印位置相距指定距离L。在布置有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位置处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20的背面侧保持接触的传感器辊25,以使中间转印带20与反射光学传感器71之间保持恒定间隔。 
在驱动辊22按照指定速度顺时针循环驱动中间转印带20的同 时,反射光学传感器71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从而用作控制单元的CPU的控制电路75对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位置进行控制。 
控制电路75设置有计时器电路。当输入来自反射传感器71输出信号时,如图8所示,计时器电路在复位的状态下开始计数。当从反射传感器71输入随后的输出信号时,计时器电路在复位的状态下再次开始计数。将中间转印带20的周长设定为例如大约872mm。将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速度设定为例如175mm/sec。于是,每隔5000msec[=872mm/(175mm/sec)]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一次参考标贴70的检测信号。 
不仅可以将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速度设定为175mm/sec,而且对于厚纸可以设定为121mm/sec,对于更厚的纸张可以设定为79mm/sec。 
控制电路75基于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通过计时器电路开始计数,由此控制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位置。 
然而,在长时间使用上述数字彩色复合机的期间,或者在对相当大量的纸张实施打印操作的期间,参考标贴70的表面可能受到调色剂等的污染,从而使得反射光学传感器71无法精确地检测参考标贴70,由此产生检测故障。 
这样,当产生反射光学传感器71对参考标贴70的检测故障时,控制电路75事实上无法将中间转印带20停止在指定的位置处。 
为了消除这类麻烦,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75进行控制以使中间转印带20总是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数字彩色复合功能机的外盖打开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与此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带20连同用于张紧中间转印带20的驱动辊22、支撑辊23、张紧辊24、传感器辊25、定位辊26等一体地组成中间转印体单元80。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制造成可从复合机主体1的一个侧面(在所示实例中为左侧)进行安装/拆卸。 
如图9A所示,中间转印体单元80设计成:通过设置在中间转 印体单元80中的退避把手81的旋转驱动来向上使第一惰辊25、第二惰辊26以及各一次转印辊21Y、21M、21C、21K退避,从而使中间转印带20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分离。 
更具体而言,如图9B所示,退避把手81可转动地安装在中间转印体单元80上。保持框架82通过连杆机构(未示出)与退避把手81相连,其中第一惰辊25、第二惰辊26以及各一次转印辊21Y、21M、21C、21K可旋转地安装在该保持框架82上。于是,通过对退避把手81的旋转驱动,保持框架82沿着竖直方向移动从而使中间转印带20可与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的感光鼓15分离。 
此外,如图10所示,在上述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中设置有导轨83、84,该导轨83、84用于朝向复合机主体1的一个侧面可拆卸地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将导轨83、84设定成在引导过程中改变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方向。导轨83、84分别设置在复合机主体1的前侧和后侧。 
如图11所示,导轨83、84设置有导向槽87,该导向槽87与安装到中间转印体单元80上的两个导销85、86相配合从而对中间转印体单元80进行引导。导轨83、84的导向槽87包括:第一部分87a和第二部分87b。第一部分87a的取向为当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安装到复合机主体1上或从复合机主体1上拆卸下来时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水平方向,或者该第一部分87a沿着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成左端略微高的方向。第二部分87b的取向为沿着右端以指定高度升高的倾斜方向,该方向是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中间转印带20引导至复合机主体1的操作位置的方向。第一部分87a与第二部分87b通过弯折部分87C彼此相连。显然,第一部分87a与第二部分87b也可以通过平滑的弯曲部分彼此相连。 
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体单元80中,在前侧和后侧的侧壁上,用于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导销85、86设置在接近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驱动辊一侧端部的位置处和距离驱动辊一侧端部指定距离的中间位置处并向外突出。此外,在中间转印体单元80中,在前侧和 后侧的侧壁上,用于定位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定位销88设置在支撑辊23的附近处。 
在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安装到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上的过程中,如图12所示,在安装在复合机主体1侧面上的外盖90打开的状态下,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两个导销85、86与复合机主体1的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相配合。其后,如图12所示,在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推入复合机主体1内部之后,如图11所示,沿着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的第一部分87a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对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两个导销85、86进行引导。导轨83、84在导向槽87的进入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山形突起87d,以防止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导销无意地从导轨83、84的导向槽87中脱落。 
此外,如图11所示,当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深入地推入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内部时,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两个导销85、86从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的第一部分87a移动到第二部分87b。然后,由于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的第二部分87b相对于第一部分87a倾斜而且取向为右端以指定高度升高的倾斜方向(该方向为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中间转印带20引导至复合机主体1的操作位置的方向),因而沿着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的第二部分87b以倾斜的状态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结果,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中间转印带20被引导至复合机主体1的操作位置。 
此时,在沿着导轨83、84的导向槽87的第二部分87b引导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状态下,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一半或多半部分已经插入复合机主体1中。因此,从复合机主体1向外突出的中间转印体单元80不会与诸如外盖90等部件相干涉。 
在已经完成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安装到数字彩色复合功能机中的状态下,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定位销88配合入导轨83、84的定位槽91中,从而将中间转印体单元80定位在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的预定位置处。此外,如图10所示,将安装部件92装配到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上。于是,完成对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安装操作。 
以与上述安装操作相反的过程来实施对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移 除操作。 
如图12所示,在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合机主体1的一个侧面(图中为左侧)设置有外盖90,该外盖90作为用于安装/拆卸中间转印体单元80的开闭部件。在外盖90处于打开状态时允许安装或拆卸中间转印体单元80。所以,与张紧中间转印带20的支撑辊23相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7和双面传送单元50与外盖一体装配。在外盖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中间转印带20的由支撑辊23张紧的区域暴露于外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位置的过程中,无论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是否为正常输出,当打开外盖90进行维护时,控制电路75总是将中间转印带20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暴露于外部的位置,也就是参考标贴70移动到支撑辊23所张紧的区域的位置。 
在上述构造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彩色复合机,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以下述方式在避免由于增加诸如用于清洁的刷子等组件的数量而造成成本升高的同时,可以防止由于参考位置标识部件的污染而造成的故障。 
具体而言,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数字彩色复合机中,如图1所示,驱动辊22驱动中间转印带20以使该中间转印带20循环,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0上叠加地转印有由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或者转印有由黄色、品红色、蓝绿色、黑色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13K中的任何一至三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此形成全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对黄色、品红色、蓝绿色以及黑色的各调色剂图像进行转印并将用于图像质量调节的调色剂补片(toner patch)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于是,非常少量的调色剂可能附着在沿着中间转印带20表面的轴向的端部所形成的参考标贴70的表面上。结果,在长时间使用上述数字彩色复合机以重复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同时, 附着在参考标贴70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数量增加。从而,在反射光学传感器71检测参考标贴70的过程中,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可能逐渐弱化,最终检测信号的输出值可能低于指定值,由此造成无法检测参考标贴70。 
为了消除这类麻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完成图像形成操作之后在中间转印带20停止的情况下,在控制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位置的过程中,无论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是否为正常输出,当打开外盖90进行维护时,控制电路75总是将所述中间转印带20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暴露于外部的位置,也就是参考标贴70移动到支撑辊23所张紧的区域的位置。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对控制电路75供应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之后,控制电路75使内置的计时器开始计数。在计时过程中,参考标贴70通过反射光学传感器71,进而中间转印带20转动一周。当参考标贴70移动到二次转印位置时,中间转印带20停止。 
如果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速度为175mm/sec,则中间转印带20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5000msec[=872mm/(175mm/sec)]。此外,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周向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到二次转印位置的长度L为大约83mm。因此,如图8所示,处于停止模式下的控制电路75这样控制驱动电动机73:即,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75起经过5460msec[=(872mm+83mm)/(175mm/sec)]之后停止中间转印带20。 
然而,考虑到在控制电路75已经停止驱动电动机73之后由于惯性旋转而造成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距离,如图13所示设定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时间。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中间转印带20停止的状态下,当打开外盖90进行维护时,如图14所示,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参考标贴70呈现在暴露于外部的位置处。所以,当维护工程师访问用户以对数字彩色复合机进行维护操作时,他可以立即对形成在中 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进行清洁操作。 
结果,在上述数字彩色复合机中,当维护工程师访问用户以对数字彩色复合机进行维护操作时,在必要情况下,他可以对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表面上的参考标贴70进行清洁操作以使参考标贴70的表面可以保持为清洁的状态,从而允许反射光学传感器71可靠地检测该参考标贴70。 
维护工程师不定期访问使用该数字彩色复合机的用户。然而,已知在新的数字彩色复合机开始使用之后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由于调色剂附着/堆积在参考标贴70的表面上而造成的反射光学传感器71对参考标贴70的错误检测,而是在使用该数字彩色复合机相对长的时间之后首次发生。因此,在用户使用该数字彩色复合机的同时,在由于调色剂堆积在参考标贴70表面上而造成发生错误检测之前,维护工程师必然会多次访问用户。当维护工程师访问用户时,如果他对参考标贴70的表面实施清洁操作,则可以可靠地防止发生由于对参考标贴70的错误检测而造成的故障。 
(实施例2)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相似的参考标号代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似的部分,该第二实施例包括: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而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用于表示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标识部件;以及控制单元,在从检测部件输出的检测信号为指定的阈值或更小时,该控制单元控制中间转印带的停止位置以使中间转印带总是停止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外盖打开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表面上的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控制电路75总是监测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以确定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是否超出阈值或者不大于阈值。仅当判断出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不大于阈值时,从反射光学传感器71输出 的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电路75起经过5460msec[=(872mm+83mm)/(175mm/sec)]之后,控制电路75控制驱动电动机73以停止中间转印带20。 
如果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超出阈值,则控制电路75将中间转印带20停止在正常的停止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在来自反射光学传感器71的输出信号超出阈值的状态下,可以优先于诸如缩短图像形成操作的完成时间等其它条件来确定中间转印带20的停止位置。 
以上提供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其目的在于举例和说明。这并不意味上述实施例为穷举的或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很多变型和变更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旨在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用于预期的特定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限定。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并且表示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中间转印带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停止在下述位置处:即,在外盖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环形中间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其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并且表示所述中间转印带的周向上的参考位置;
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并且输出检测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在从所述检测单元输出的检测信号为指定阈值或更小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中间转印带以使所述中间转印带停止在下述位置处:即,在外盖打开的情况下所述参考位置标识部件暴露于外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调色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
第三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蓝绿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及
第四图像形成单元,其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由驱动辊、支撑辊以及张紧辊悬挂成张紧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反射光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布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状态,以使所述环形中间转印带的下侧行进区域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下游侧较低并且在沿着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较高。
CN2008101257493A 2007-11-14 2008-06-1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0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96028 2007-11-14
JP2007296028A JP2009122388A (ja) 2007-11-14 2007-11-1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96028 2007-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6028A CN101436028A (zh) 2009-05-20
CN101436028B true CN101436028B (zh) 2011-04-13

Family

ID=4062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574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6028B (zh) 2007-11-14 2008-06-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3196A1 (zh)
JP (1) JP2009122388A (zh)
KR (1) KR101075869B1 (zh)
CN (1) CN101436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6721B2 (ja) * 2007-11-14 2010-05-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27924B2 (ja) * 2014-04-28 2018-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6216017A1 (de) * 2016-08-25 2018-03-01 Roth + Weber Gmbh Farbdruckwerk mit einer Steuervorrichtung und jeweils einer Druckstation für jede Farb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878A (ja) * 2000-05-31 2001-1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347017A (zh) * 2000-09-22 2002-05-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2002258626A (ja) * 2001-03-02 2002-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30094697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용 칼라 레지스트레이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577138A (zh) * 2003-07-01 2005-02-09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设备及转移带
CN169087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4650A (ja) * 2003-03-26 2004-10-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28108A (ja) * 2007-01-09 2007-05-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07955A (ja) * 2007-02-28 2008-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878A (ja) * 2000-05-31 2001-1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347017A (zh) * 2000-09-22 2002-05-01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JP2002258626A (ja) * 2001-03-02 2002-09-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30094697A (ko) * 2002-06-07 2003-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용 칼라 레지스트레이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577138A (zh) * 2003-07-01 2005-02-09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设备及转移带
CN1690877A (zh) * 2004-04-22 2005-11-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带、图像形成装置、转印片材、标记形成方法及转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23196A1 (en) 2009-05-14
CN101436028A (zh) 2009-05-20
JP2009122388A (ja) 2009-06-04
KR20090049976A (ko) 2009-05-19
KR101075869B1 (ko) 2011-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0886B2 (en) Position devia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33403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ccurately detecting toner image patterns
US7164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36978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ment unit
JPH072616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584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158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the det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reflection density sensor
CN101122770B (zh) 图像处理装置的异常检测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143602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154208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supply method
US6167230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transferring device therefor
JP20032483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81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36029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88228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JPH10115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18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774979B2 (ja) トナー濃度検知方法
JPH10265096A (ja) 被印字媒体の種別判別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650132B2 (ja) トナー濃度検知方法
JPH092185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5041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H11143170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55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63431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