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9879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9879A
CN1749879A CN 200510083301 CN200510083301A CN1749879A CN 1749879 A CN1749879 A CN 1749879A CN 200510083301 CN200510083301 CN 200510083301 CN 200510083301 A CN200510083301 A CN 200510083301A CN 1749879 A CN1749879 A CN 1749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cording paper
paper
unit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833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0889C (zh
Inventor
中村将和
圆子雅巳
坚田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9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9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8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88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成像单元;定影单元;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多个传送路径;冷却风扇;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包括第一吹气出口和第二吹气出口,用于将空气从冷却风扇引导至装置内部;以及气流改变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和第二吹气出口;其中,在不同传送路径中的记录纸张通过改变气流改变部件而冷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成像单元;定影单元;传送单元;冷却风扇,用于冷却记录材料;以及限制部件,用于限制由冷却风扇吹动的空气的容积。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No.2005-265179和2005-135026,因此,它们的整个内容被本文参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在记录纸张的一面上打印数据,还能够通过使记录纸张翻转而在记录纸张的两面上打印数据。
背景技术
近来的大部分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都能够通过电子照相术而不仅在记录纸张(也称为转印纸张或纸张)的一面上打印图像信息,而且能在记录纸张的两面上打印图像信息。
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成像装置例如包括面朝上排出功能(用于在打印表面朝上的情况下排出纸张)和面朝下排出功能(用于在打印表面朝下的情况下排出纸张),这样,当排出打印的记录纸张时,可以选择和执行这些功能。特别是,当在记录纸张的一面上打印图像信息时,能够直接检查打印状态。
通常,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根据文件的图像信息而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而显影,以便成为调色剂图像,然后转印至记录纸张上。已经转印至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单元被加热和加压,以便熔化和定影在记录纸张上,然后,将记录纸张排出至装置外部。
刚通过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仍然较热,在普通成像装置中,冷却风扇吹动空气,以便快速冷却记录纸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纸张并不充分快地冷却,而导致已经熔化和转印至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的不完全定影。
具体地说,当要进行面朝下排出操作或翻转和传送操作时,记录纸张的打印表面与沿传送路径布置的部件(例如辊)接触,还没有完全固化和定影的一部分调色剂图像具有粘性,从而使得记录纸张粘在辊上或由于摩擦而被污染。还有,因为在通过与辊接触而立即冷却、固化和定影的一部分调色剂图像以及调色剂缓慢固化和定影的另一部分调色剂图像之间形成调色剂定影差异,因此产生所谓的“不均匀”冷却现象。因此,产生由于局部不充分定影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具体地说,当图像是彩色图像时,色调有很大差异,从而使得图像质量大大降低。
因此,已经公开了一种普通技术(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9-22228),它有:第一冷却单元,用于通过吹动装置内的空气来冷却已经从成像部分送出的记录纸张的成像表面;以及第二冷却单元,用于通过吹动从装置外部引入的外部空气来冷却记录纸张的背面,这样,刚通过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而快速地从上面和下面冷却,从而防止不均匀冷却。
不过,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09-22228所述的技术中,在吹至记录纸张上的上部和底部气流之间的较大温度差使得记录纸张产生较大弯曲,且在传送记录纸张以便排出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故障。因此,需要复杂的控制,以便通过检测外部空气温度和停止或操作第二冷却单元而精细调节空气温度。
而且,在记录纸张刚从装置本体排出之前,记录纸张在吹气出口处通过由风扇吹动的空气(经过空气导管)而冷却。因此,当进行面朝下纸张排出操作时,刚通过定影单元的热记录纸张与在翻转路径中的传送辊和引导板接触,从而产生不均匀冷却。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作为记录装置的成像装置与纸张后处理器(sheet finisher)(也称为后处理器)连接。纸张后处理器有复杂的传送路径,以便对应于不同后处理步骤,且它的传送速度比成像装置本体更快,以便减小用于后处理步骤的时间。由于复杂的传送路径和高速传送,传送辊的传送功率较大,从而很容易使得图像在后处理器内部被污染,或者使得纸张在后处理器的纸张排出盘上折叠。因此,当使用后处理器时,需要非常高的冷却能力。不过,如果吹气的功率较大,那么当不使用后处理器时将产生这样的问题,即纸张粘在纸张排出盘上的能力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宜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通过合适冷却刚经过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而形成高质量图像,从而防止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粘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将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多个传送路径,用于将记录材料传送至成像单元和排出在上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冷却风扇;
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包括第一吹气出口和第二吹气出口,用于将空气从冷却风扇引导至装置内部;以及
气流改变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和第二吹气出口;
其中,通过改变气流改变部件来冷却在不同传送路径中的记录纸张。
而且,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来实现: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将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传送单元,用于排出在上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冷却风扇,用于冷却在上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以及
限制部件,用于限制由冷却风扇抽进的空气的容积。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自身以及其它目的和附加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供给单元和传送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控制功能的流程图。
图5表示了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在下面的说明书中,相同部件在全部附图中都以相同参考标号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所述的实施例。在全部附图中,相同标号或标记表示相同项目,且该项目将根据需要参考其它相关附图详细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供给单元和传送路径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供给单元的控制功能的流程图。图5表示了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参考图1,下面将介绍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结构。
为了简化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20假定为电子照相复印机。因为电子照相复印机为公知,因此将简要介绍它的部分。
参考标号20表示成像装置,30表示自动文件供给器(ADF),该自动文件供给器安装在成像装置20上。
成像装置20包括:手动供给盘2,该手动供给盘2位于机壳1的右侧,用于供给少量记录纸张(也称为转印纸张或纸张);以及纸张排出盘3,该纸张排出盘3位于机壳1的左侧。
通过供纸盒12(后面将介绍)或手动供给盘2供给且在上面形成有图像的普通记录纸张(也称为普通纸张)P或特殊记录纸张IP排出并堆叠在纸张排出盘3上。
多个滚子(也称为小脚轮)4布置在机壳1的底部,因此成像装置20可以移动。
控制面板CP布置在机壳1的上表面上,以便作为显示单元以及用于操作成像装置的操作和输入单元。
控制面板CP包括:显示单元DP,该显示单元由液晶显示单元或触摸面板型液晶显示单元(该触摸型液晶显示单元包括在它的显示单元中的触摸面板)构成;以及输入单元,该输入单元作为操作和输入单元,它包括用于输入数字等的键盘KB以及用于执行一系列成像操作(例如复印)的开始按钮(也称为复印按钮)。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面板CP,例如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可以选择为打印操作模式,而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和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可以选择为记录纸张排出操作模式。
控制器EC(也称为控制电路)是用于控制由成像装置20执行的所有操作的单元,并由电路例如CPU等组成。根据预先储存在CPU中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数据,控制器EC控制包含在成像装置20中的所有单元的驱动。
因此,当辅助装置例如ADF 30与成像装置20连接时,控制器EC以相同方式结合该辅助装置而工作,从而控制作为系统的整个成像装置20的平滑驱动。
而且,当成像装置20通过LAN(局域网)而与个人计算机或其它信息装置连接时,控制器EC结合该装置而工作,从而控制成像装置的平滑驱动,以便能够发送、接收和储存信息。
成像装置11是用于根据文件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的装置。例如,成像装置11包括:感光鼓(也称为光电导体或图像载体)5,该感光鼓5通过驱动源例如马达而沿预设的成像方向(例如由箭头表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单元6,用于使感光鼓5均匀充电;曝光单元例如曝光装置E,它使用由激光输出单元(包括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激光束,这样,文件图像信息(也称为图像数据)转变成信号,从而在感光鼓5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7,用于将形成于感光鼓5上的静电潜像转变成可视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和分离单元8,用于将形成于感光鼓5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清洁单元9,用于除去在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P上之后仍然留在感光鼓5上的残余调色剂和纸张纤维;以及定影单元10,用于将调色剂图像熔化和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图像阅读单元13包括:光学阅读系统,该光学阅读系统包括光源LT、镜子组MR和成像透镜LZ;以及阅读单元ES,该阅读单元包括包含CCD(固态成像装置)的电路。
当成像装置20是复印机时,阅读单元ES位于自动文件供给器30的底部。且布置在平板玻璃(未示出)(该平板玻璃位于机壳1的上部)上或通过自动文件供给器30传送到读取位置的文件的图像信息由图像读出单元13读出,转变成数字图像数据,然后储存在控制器EC提供的储存单元中。
具体地说,通过ADF 30传送的文件由图像阅读单元13而读出,光源LT照射传送至阅读位置的文件,然后,经镜子组MR反射并通过成像透镜LZ的图像形成于阅读单元ES的CCD表面上,且由CCD输出的图像信息储存为图像数据。
供给和排出单元14构成为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它包括:供纸盒12;记录纸张检测单元SE,该记录纸张检测单元SE位于驱动源的马达(未示出)、多个辊R1至R9和定影单元10的下游附近,检测记录纸张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并向控制电路EC输出通过信息(passageinformation);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该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位于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处;以及翻转和传送部分16,当进行双面打印时,该翻转和传送部分16使记录纸张翻转。
供纸盒12例如有容纳特殊记录纸张IP例如厚纸的盒12a以及容纳普通记录纸张P(普通纸张)的盒12b。
而且,供给和排出单元14根据控制器EC的指令而通过记录纸张传送模式的控制程序来驱动,该记录纸张传送模式与由用户通过控制面板CP预设的记录纸张传送状态相对应。例如,在供给和排出单元14选择了特殊记录纸张IP或普通记录纸张P之后,它通过驱动源的马达旋转而使得多组辊旋转,在合适时序将特殊记录纸张IP或普通纸张P从供纸盒12供给和传送至感光鼓5,然后将上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排出至纸张排出盘3上。
对于与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相关的记录纸张传送状态,例如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可用作打印模式,而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和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可用作记录纸张排出和传送模式。这些模式能够通过前述控制面板CP来指定。
另一方面,控制电路EC预先储存了单面传送程序(该单面传送程序是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控制程序)、用于双面打印的翻转和传送程序、面朝上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以及面朝下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
因此,控制电路EC选择与通过控制面板CP预设的控制模式相对应的记录纸张传送模式的控制程序,并通过选定的记录纸张传送模式的控制程序来控制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的驱动。
ADF 30的传送单元整个装在ADF机壳31内,且文件台板32和纸张排出部分33位于ADF机壳31外部。
在文件台板32上,例如多个文件WP布置成使得第一页的文件侧(表面)位于顶部。文件WP通过包括多个辊的文件传送单元传送至阅读位置,通过阅读单元ES读出,然后排出至纸张排出部分33上。
文件传送单元设计成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未示出)而与成像装置20的控制器EC结合工作。
本实施例的空气供给单元40有:冷却风扇41;空气导管42,该空气导管42有第一吹气出口42a和第二吹气出口42b;以及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用于通过在吹气出口42a和吹气出口42b之间转换来供给空气。
在本实施例中,冷却风扇4通过第一吹气出口42a或第二吹气出口42b来供给通过空气导管42从外部吸入的空气,以便冷却记录纸张和传送路径。
而且,例如当由记录纸张检测单元SE检测的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时,冷却风扇4开始工作,而当风扇开始工作之后的规定时间内没有输入通过信息时,控制电路EC将停止该工作。
如后面详细介绍,气流改变部件(a)43能够在它将空气供给第一吹气出口42a(该第一吹气出口42a刚好在纸张排出之前冷却记录纸张)时运动至由实线表示的位置,并在阻止空气供给第一吹气出口42a时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
而且,如后面所述,当记录纸张的打印表面的方向在改变部分15中翻转,以便使纸张面朝下排出时,气流改变部件(b)44在冷却辊R7附近时和将空气供给第二吹气出口42b(该第二吹气出口42b冷却翻转和传送部分16)以便进行双面打印操作时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当阻止空气供给第二吹气出口42b时,气流改变部件(b)44还能够运动至由实线表示的位置。
而且,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有包括驱动源的驱动机构(未示出),它们的驱动通过记录纸张传送模式的控制程序来控制,该记录纸张传送模式与由控制面板CP通过控制电路EC预设的工作模式相对应。
参考图2,下面将介绍记录纸张传送操作。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11和记录纸张传送路径的示意图,且相同标号表示图1中所示的相同项目。
例如,当工作模式是单面打印模式时,控制电路EC选择单面传送模式用于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并执行该模式。记录纸张P从供纸盒12(路径A)或手动供给盘2(路径B)供给成像装置11,且图像通过成像装置11而打印在记录纸张P的一面上,然后,纸张传送至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
这时,如果工作模式是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那么当记录纸张P经过定影单元10且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时,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因此执行面朝上纸张排出和传送模式。然后,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使位于改变部分15中的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保持在由实线表示的位置。
因此,记录纸张P从定影单元10传送至通向辊R6的路径(第一传送和排出路径),随后,当记录纸张P通过辊R6的驱动而支承在一对辊R6之间时通过记录纸张排出路径而传送,并最终排出至纸张排出盘3。这时,记录纸张P定位成打印表面朝上。
而且,在工作模式是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的情况下,当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时,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因此执行面朝下纸张排出和传送模式。且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使得位于改变部分15中的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
因此,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通过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而改变成通向R7的方向,且纸张通过路径C(第二传送和排出路径)来传送。而且,当记录纸张P支承在一对辊R7之间时,该记录纸张P进行传送,直到例如当在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辊7停止驱动。当辊7停止驱动时,记录纸张P停止运动,且它的后边缘支承在一对辊R7之间。
然后,控制电路EC使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返回至由实线表示的初始位置,并使辊7沿相反方向旋转。因为辊7的反向旋转使得记录纸张P能够直接沿从辊R7朝向辊R6的路径传送,而不经过路径C,因此,记录纸张P的打印表面翻转。
随后,由于辊R6的驱动,当记录纸张支承在一对辊R6之间时,该记录纸张P沿记录纸张排出路径传送,并排出至纸张排出盘3上。这时,记录纸张P定位成打印表面朝下。
当工作模式是双面打印模式时,控制电路EC选择翻转和传送模式用于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14,以便执行双面打印操作。一面打印过程与单面打印模式的一面打印过程相同。首先打印记录纸张P的一面。
然后,当结束一面打印时,记录纸张P从成像装置11的定影单元10传送至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这时,记录纸张检测单元SE检测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且控制电路EC使得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
因此,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通过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而改变成朝着辊R7,并通过路径C传送。而且,当记录纸张支承在一对辊R7之间时,该记录纸张P通过路径D传送,然后进入翻转和传送路径16,以便进行双面打印。
当记录纸张P进入翻转和传送路径16时,记录纸张P支承在一对辊8之间,且它的前边缘通过辊8的旋转而沿由E表示的方向传送,然后停止。随后,辊8沿相反方向旋转,且记录纸张P通过路径F和路径G传送,且这时,记录纸张P的、以前的后边缘变成它的前边缘,记录纸张P的打印表面翻转。然后,记录纸张P再通过一对辊4和5而朝着成像装置11传送。
而且,当在先前打印表面朝下的情况下排出在两面都有图像的记录纸张P时,执行前述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因为在记录纸张P第二次经过定影单元10时,先前打印表面已经朝下。当在先前打印表面朝上的情况下排出记录纸张P时,记录纸张里外翻转,并执行前述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
下面将介绍由本发明的空气供给单元40执行的冷却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空气供给单元40结合记录纸张供给模式来执行冷却操作。也就是,当控制电路EC执行任意一个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时以及当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并输出通过信息,且该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时,空气供给单元40的冷却风扇41开始操作。气流改变部件(a)43或气流改变部件(b)44也进行操作,这样,空气供给第一吹气出口42a,用于刚好在记录纸张排出之前冷却该记录纸张。或者空气供给第二吹气出口42b,以便当记录纸张的打印表面的方向已经在改变部分15中翻转以便使纸张面朝下排出时冷却辊R7附近,并当进行双面打印时冷却翻转和传送部分16。
下面将介绍图4中所示的流程。
(A)在面朝上纸张排出和传送模式中,也就是当工作模式为单面打印模式(S2)并设置为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S211)时,在记录纸张经过定影单元10之后使该记录纸张P沿第一传送路径传送(S212)。当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并输出通过信息,且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内时,控制电路EC操作驱动源(未示出),从而使冷却风扇41旋转。控制电路EC还使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保持在由图2中实线表示的位置处,并从第一吹气出口42a供给空气(S213),以便刚好在记录纸张排出之前冷却该记录纸张P。
(B)在面朝下纸张排出和传送模式中,也就是当工作模式为单面打印模式(S2)并设置为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S22)时,在记录纸张经过定影单元10之后使该记录纸张P传送至第二传送路径(S221)。与情况(A)相同,当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并将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内时,控制电路EC使得位于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中的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以便沿路径C传送记录纸张P。同时,控制电路EC使冷却风扇41旋转,并使气流改变部件(a)43运动至由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如箭头M所示,并使气流改变部件(b)44运动至由图2中虚线表示的位置,如箭头N所示,以便阻止空气供给第一吹气出口42a。当记录纸张P沿从辊7朝着方向D延伸的路径传送时,第二吹气出口42b冷却辊7附近,以便冷却记录纸张P(S222)。
然后,辊7沿相反方向旋转,以便沿第一传送路径(S223)传送记录纸张P。这时,气流改变部件(a)43和(b)44转向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然后,空气从第一吹气出口42a供给,以便冷却记录纸张P(S224)。
也就是,因为图2是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沿传送路径布置的辊和传送引导件,因此实际上有很多辊和传送引导件。在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中,记录纸张P的打印表面设置成面朝下,因此,记录纸张在传送时与多个辊和引导件接触。因此,当在打印表面上的调色剂并没有牢固定影时,与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相比,由于不均匀冷却,纸张表面可能图像更粗糙,或者可能更加污染。因此,在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中,需要比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更快速地冷却记录纸张。
(C)在双面传送模式中,也就是当工作模式是双面模式(S1)时,与情况(B)相同,当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检测到记录纸张P的后边缘,并将通过信息输入控制电路EC内时,控制电路EC使得位于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中的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运动至由虚线表示的位置,并沿构成第二传送路径的路径C传送记录纸张P(S11)。同时,控制电路EC使冷却风扇41旋转,并使气流改变部件(a)43运动至由图2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如箭头M所示,并使气流改变部件(b)44运动至由图2中虚线表示的位置,如箭头N所示,以便阻止空气供给第一吹气出口42a。然后,当记录纸张P沿从辊7朝着方向D延伸的路径传送时,来自第二吹气出口42b的空气冷却辊7附近。而且,当在两面上进行打印时,用于翻转记录纸张的翻转和传送部分16被冷却,以便冷却记录纸张P(S12)。
也就是,当双面打印时记录纸张传送的路径比在情况(B)中面朝下纸张排出的路径更长,且与面朝下纸张相比,在两面上进行打印的记录纸张与更多辊和传送引导件接触。因此,需要使得在两面上进行打印的记录纸张快速和均匀地冷却。
而且,在两面已经打印之后(S13),记录纸张P沿第一传送路径(S14)传送。然后,冷却风扇41旋转,以便从第一吹气出口42a供给空气(S15),从而刚好在纸张排出之前冷却记录纸张P。然后,纸张排出至纸张排出盘3上(S3)。
当记录纸张P在它的打印表面朝下的情况下排出时,因为在纸张第二次经过定影单元10时打印表面已经面朝下,因此将执行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且冷却处理如情况(A)中所示进行。
而且,当两面已经打印,且记录纸张在它的先前打印表面朝下的情况下排出时,因为在纸张第二次经过定影单元10时,先前打印表面已经面朝下,因此,执行面朝上排出模式,且冷却处理如情况(A)所示进行。当记录纸张P在它的先前打印表面朝上的情况下排出时,执行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并使记录纸张P里外翻转,且冷却处理如情况(B)所示进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EC根据由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输出的通过信息操作空气供给单元40的冷却风扇41,还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操作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因此,快速固化和定影在已经经过定影单元10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因此,可以防止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纸张表面粘附,这些问题将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发生。
这里,将参考图3简要介绍在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的电路结构。
参考标号100表示成像装置20的各种单元和电路的结构,110表示CPU,该CPU控制整个成像装置,并储存用于控制成像装置20的各种程序以及用于执行程序所需的数据。
CPU 110与信息控制电路120、图像处理电路140、驱动控制电路150和电源电路400连接。且这些电路构成图1中所示的控制器EC,从而控制整个成像装置20。
信息控制电路120根据CPU 110的指令而通过接口(I/F)与外部信息装置500连接。且图像信息(例如文本和图像)和成像所需的预设信息(例如密度和放大率)作为打印单元的各个JOB的JOB信息而输入,并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然后,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的预设信息输出至图像处理电路140、驱动控制电路150或显示单元300。
而且,除了从外部信息装置500输入的JOB信息(包括图像信息和预设信息),信息控制电路120还用于传送操作各个电路和单元(包括图像处理电路140和驱动控制电路150)所需的指令。例如,它将由操作和输入单元200输入的各种信息传送给成像装置的电路和装置,以便平滑和合适地操作成像装置。
而且,外部信息装置500主要是计算机或因特网服务器,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为在局域网(LAN)上的其它成像装置,或者是信息装置例如数码照相机和能够输入测量信息的测量装置。
接口(I/F)130是信息发送和接收单元,并设置成这样,即它能够通过各种网络而与前述计算机、另一成像装置和外部信息装置500(包括因特网服务器)连接。
操作和输入单元200是位于成像装置20的控制面板CP上的输入单元。它可以是液晶显示单元DP,包括前述接触面板、键盘KB和开始按钮SK。
例如,通过操作键盘KB,可以输入设置,例如要输出的记录材料(也称为记录纸张)数目、纸张类型(例如索引纸(index sheet)、厚纸、普通纸、薄纸、回收纸、OHP纸等)、放大率(放大或缩小)、或者输出图像的密度。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操作和输出单元200也作为输入单元,用于设置成像装置20的各种工作模式。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后面所述,能够通过操作该操作和输入单元200的控制面板CP来指定的工作模式例如包括用于打印处理的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以及用于记录纸张传送和排出处理的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和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
因此,在成像装置20的控制电路EC中,对于以预设工作模式来控制供给和排出单元14的驱动的CPU110,各种记录纸张传送模式的控制程序(这些控制程序根据前述各种工作模式而预设,例如单面传送程序、用于双面打印的翻转和传送程序、面朝上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以及面朝下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
显示单元300是前述液晶显示单元或者包括在液晶显示部分上的接触面板的显示单元DP。
显示单元300显示用于通过操作和输入单元200输入信息的操作步骤以及各种信息的清单,或者显示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的信息,或者当成像装置20工作时显示状态和警告信息。
根据CPU 110的指令,图像处理电路140将通过图像阅读单元13读出的文件图像信息转变成数字数据,并将该数据作为图像数据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且当成像装置11形成图像时将存储在储存单元160中的图像数据转变成与成像装置11的成像方法相对应的数据和信号。
根据CPU 110的指令,驱动控制电路150根据预设工作模式而在最佳时序操作成像装置11、图像阅读单元13、供给和排出单元14和ADF 30,从而进行成像操作。
而且,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20包括记录纸张检测单元SE和空气供给单元40。且根据通过操作和输入单元200预设的工作模式和CPU110的指令,驱动控制电路150执行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控制程序,同时输入通过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发送的记录纸张通过信息。然后,驱动控制电路150控制空气供给单元40的冷却风扇41、气流改变部件(a)43或气流改变部件(b)44的驱动,从而快速固化和定影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因此,可以防止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纸张粘附,从而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储存单元160储存JOB信息和JOB数据(例如成像所需的图像数据)、用于控制成像装置20的预设状态以及关于各种工作模式程序的信息。
而且,JOB信息是关于各工作(JOB)的信息。例如,当成像装置20是复印机时,JOB信息包括根据文件图像信息的文件设置、选择单面模式或双面模式、选择供纸盘、选择复印份数和选择打印密度。也就是,JOB信息是输入的一系列打印数据,以便形成各种设置,并指示开始复印操作。与这样一个打印指令相对应的打印数据组(也称为一个打印单元)称为一个JOB。
而且同样,当成像装置是打印机时,由外部信息装置500发送的一系列打印数据组称为JOB信息,且与一个打印指令相对应的打印数据组称为一个JOB。还有,处理JOB信息和用于各JOB的JOB数据称为一个JOB单元。
而且,JOB数据单元详述伴随JOB信息并与执行成像操作的控制项目相关的数据,例如根据记录材料的传送速度。
因此,储存单元160储存用于各JOB(也就是用于一个JOB单元,简称为JOB单元)的JOB信息和JOB数据。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1包括感光鼓5、充电单元6、显影单元7、转印和分离单元8、清洁单元9和定影单元10,并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来操作。
然后,根据由图像阅读单元13读出和由储存单元160储存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JOB信息和JOB数据的控制,调色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5上,且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例如普通记录纸张(普通纸)P或特殊记录纸张IP上,然后熔化和定影,从而记录在记录材料上。
如图1所示,图像阅读单元13有光学阅读系统和阅读单元ES,并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来操作。已经传送至阅读位置的文件的图像信息通过阅读单元ES来读出,且读出的图像信息例如通过图像处理电路140而转变成数字图像数据,然后储存在储存单元160中。
如图1所示,供给和排出单元14设置为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它有容纳特殊记录纸张IP或普通记录纸张(普通纸)P的供纸盒12以及包括驱动源(未示出)例如多个辊和马达的传送机构。
作为供给和排出单元14的供给、排出和传送单元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而根据CPU 110的指令来操作,并在合适时序将从供纸盒12选择供给的记录纸张IP或记录纸张P传送给感光鼓5,然后在经过单面打印或双面打印处理之后将上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IP或记录纸张P排出至纸张排出盘3上。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通过操作和输入单元200的控制面板CP设置的单面打印模式、双面打印模式、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或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CPU 110通过信息控制电路120而从储存单元160中读出单面传送程序、用于双面打印的翻转和传送程序、面朝上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以及面朝下纸张排出和传送程序中的任意一个,然后根据选定程序,CPU 110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而操作供给和排出单元14,从而根据选定模式传送记录纸张。
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例如具有光耦合器和机械开关)沿传送路径安装在定影单元10附近,并当它检测到记录纸张的后边缘时向驱动控制电路150输出通过信息。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检测记录纸张的后边缘,但是也可以将本实施例设计成检测记录纸张的前边缘。例如,当定影单元10位于传送方向改变部分15附近时,显然可以有这样的可选设计,即通过检测记录纸张的前边缘而使得有足够的操作时序(timing)来切换传送方向改变部件LB。
空气供给单元40有冷却风扇41以及用于驱动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的驱动源(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CPU 110通过驱动控制电路150来操作空气供给单元40,从而冷却记录纸张。具体地说,驱动控制电路150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和由记录装置检测单元SE发送的通过信息而操作和停止冷却风扇41。驱动控制电路150还通过控制驱动源来操作气流改变部件(a)43和气流改变部件(b)44,以便当选择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或双面模式时冷却辊7附近或冷却翻转和传送部分16。通过组合这些操作,驱动控制电路150在正确时序高效冷却记录纸张经过的传送路径。
而且,提供了多个气流改变部件(43、44),它们分别对应于第一吹气出口42a和第二吹气出口42b。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吹气出口42b有两个部件(43、44),因此减小了用于切换吹气出口的空间。
如图1所示,自动文件供给器(ADF)30通过文件传送单元而自动将置于文件台板32上的文件一张张地传送至阅读位置。它根据成像装置20的CPU 110的指令而与驱动控制电路150结合工作。
当用户打开电开关(未示出)时,电源电路400合适地将电流从电源供给整个成像装置,且当关闭电开关时停止供电。
而且,即使在电开关打开时,例如当选择节能模式以便将成像装置设置成备用模式时,CPU 110命令只保持用于暂时储存存储器内容所需的供电,并停止向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等的供电。
如上所述,已经介绍来本实施例中的空气供给单元40的冷却操作。本发明快速冷却经过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从而使调色剂快速固化和定影。通过在记录纸张经过的时序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冷却记录纸张经过的传送路径,可以防止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纸张粘附。因此,可以高效冷却记录纸张,同时减小用电。
因此,当记录纸张传送模式、传送路径和用于传送记录纸张的时序不同时,希望能根据不同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进行冷却操作。因此,吹气出口的方向和数目、气流改变部件的数目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操作的时序将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中所述。
下面将参考图5介绍另一实施例。
另一实施例包括定影部分10、位于排出部分上部的冷却风扇(也称为鼠笼式风扇)41′、空气导管42′和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该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控制由冷却风扇41′供给的空气量。通过定影部分10定影了图像的记录纸张经过空气导管42′a的底部并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的限制板布置在冷却风扇41′的空气供给出口上。例如,通过沿箭头z方向打开和关闭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可以提高冷却风扇41′的能力,从而在它排出之前高效冷却记录纸张。
空气容积可以通过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而变化,例如根据是否存在纸张后处理器(未示出),该纸张后处理器与成像装置本体的后部级(图中的左侧)连接。传感器(未示出)检测是否连接了纸张后处理器,且当检测到纸张后处理器时,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打开,以便最大能力地冷却记录纸张,而当没有检测到纸张后处理器时,通过关闭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来减少空气供给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建议当没有连接纸张后处理器时安装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而当连接纸张后处理器时除去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而且,为了控制空气供给量,建议空气供给限制部件50能够在成像装置本体上面滑动,且用于从冷却风扇吸入空气的开口的面积能够变化。
本发明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操作气流改变部件,从而控制由冷却风扇经过第一吹气出口或第二吹气出口的空气供给。因此,能够提供结构简单、便宜的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合适供给空气,并能够防止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纸张粘附。
具体地说,上述成像装置根据由记录装置检测单元检测的通过信息来控制冷却风扇,因此,可以进行高效冷却操作,同时不会通过连续操作冷却风扇而过度冷却装置内部从而引起有缺陷的定影和浪费电力,因此形成高质量图像。
而且,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在任何记录纸张传送模式中都形成高质量图像,因为在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或双面打印模式中,记录纸张都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而通过从朝着相应传送路径的吹气出口合适供给的空气被合适冷却。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复印机介绍为成像装置,不过,成像装置也可以为打印机或传真机,只要成像装置通过使用电子照相调色剂来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可以提供结构简单、便宜的成像装置,因为成像装置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操作气流改变部件,从而控制空气从冷却风扇通过第一吹气出口或第二吹气出口的供给,因此该成像装置能够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合适供给空气,并能够防止由于记录纸张的不均匀冷却而引起的图像粗糙、卷曲、污染和纸张粘附,从而形成高质量图像。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根据由记录装置检测单元检测的通过信息来控制冷却风扇,因此,可以进行高效冷却操作,同时不会通过连续操作冷却风扇而过度冷却装置内部从而引起有缺陷的定影和浪费电力,因此形成高质量图像。
而且,可以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在任何记录纸张传送模式中都形成高质量图像,因为在面朝上纸张排出模式、面朝下纸张排出模式或双面打印模式中,记录纸张都根据记录纸张传送模式而通过从朝着相应传送路径的吹气出口合适供给的空气被合适冷却。
而且,因为能够限制冷却风扇的空气容积,因此不管是否存在纸张后处理器,都能够通过使用具有较强冷却能力的冷却风扇来形成高质量图像。
尽管已经通过实例参考附图来充分介绍来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知道各种变化和改变。因此,除非这些变化和改变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都将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12)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将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定影;
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多个传送路径,用于将记录材料传送至成像单元并且排出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多个传送路径,这样,根据记录材料传送模式而由任意一个传送路径来传送记录纸张;
冷却风扇;
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包括第一吹气出口和第二吹气出口,用于将空气从冷却风扇引导至所述装置内部;以及
气流改变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和第二吹气出口;
其中,控制器根据记录材料传送模式而控制所述气流改变部件,用于冷却在任意一个传送路径上的记录纸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传送路径包括:
第一传送和排出路径,用于将记录纸张从所述定影单元传送和排出至一纸张排出盘;
第二传送和排出路径,用于将来自所述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翻转和排出至一纸张排出盘;以及
翻转和传送路径,用于将来自所述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翻转和传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气流改变部件设置成使它们与所述第一吹气出口和所述第二吹气出口相对应。
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将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定影;
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多个传送路径,用于将记录材料传送至成像单元并且排出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冷却风扇;
空气导管,该空气导管包括第一吹气出口和第二吹气出口,用于将空气从冷却风扇引导至所述装置内部;以及
气流改变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和第二吹气出口;
其中,通过改变所述气流改变部件来冷却在不同传送路径上的记录纸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多个预设的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来控制各装置,以便沿所述传送单元的任意一个传送路径来传送记录纸张;以及
记录纸张检测单元,该记录纸张检测单元检测记录纸张已通过所述定影单元,并输出通过信息;
所述控制器根据由所述记录纸张检测单元输出的所述通过信息来控制所述冷却风扇的操作的开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传送路径包括:
第一传送和排出路径,用于将记录纸张从所述定影单元传送和排出至一纸张排出盘;
第二传送和排出路径,用于将来自所述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翻转和排出至一纸张排出盘;以及
翻转和传送路径,用于将来自所述定影单元的记录纸张翻转和传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操作所述气流改变部件,这样,当所述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传送和排出路径排出记录纸张的面朝上的纸张排出模式时,从所述第一吹气出口供给空气以便冷却;当所述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传送和排出路径排出记录纸张的面朝下的纸张排出模式时,从所述第二吹气出口供给空气以便冷却,然后从所述第一吹气出口供给空气以便冷却;当所述记录纸张传送模式是用于通过所述翻转和传送路径排出记录纸张的双面打印模式时,从所述第二吹气出口供给空气以便冷却在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然后从所述第一吹气出口供给空气以便冷却在两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气流改变部件设置成使它们与所述第一吹气出口和所述第二吹气出口相对应。
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用于将基于图像信息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
定影单元,用于将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和定影;
传送单元,用于排出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
冷却风扇,用于冷却在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以及
限制部件,用于限制由冷却风扇抽进的空气的容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空气供给控制器,该空气供给控制器根据是否存在纸张后处理器来控制所述空气供给限制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空气供给限制部件能够安装在成像装置本体上和从该成像装置本体上拆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空气供给限制部件能够与所述成像单元本体连接和脱开。
CNB2005100833016A 2004-09-13 2005-07-12 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65179 2004-09-13
JP2004265179 2004-09-13
JP2005135026 2005-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9879A true CN1749879A (zh) 2006-03-22
CN100480889C CN100480889C (zh) 2009-04-22

Family

ID=3660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330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89C (zh) 2004-09-13 2005-07-12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0889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542A (zh) * 2009-10-27 2011-05-1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3637A (zh) * 2010-05-17 2011-11-2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99265A (zh) * 2009-10-23 2014-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32167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搬送路径切换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58412A (zh) * 2016-08-22 2018-03-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885423A (zh) * 2017-02-20 2018-11-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通道单元
CN109789713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成像装置中的空气供应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5667C1 (de) * 1992-10-22 1994-01-05 Siemens Nixdorf Inf Syst Druck- oder Kopiergerät mit einer Kühleinrichtung für den Aufzeichnungsträger
US6271870B1 (en) * 1999-04-22 2001-08-0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oducing photographic images on a matte laser printer
JP4109886B2 (ja) * 2002-04-08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9265A (zh) * 2009-10-23 2014-12-10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2A (zh) * 2009-10-27 2011-05-11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42B (zh) * 2009-10-27 2012-12-05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3637A (zh) * 2010-05-17 2011-11-2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3637B (zh) * 2010-05-17 2014-04-23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32167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搬送路径切换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58412A (zh) * 2016-08-22 2018-03-0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58412B (zh) * 2016-08-22 2019-06-0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9789713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成像装置中的空气供应
CN109789713B (zh) * 2016-09-29 2021-01-15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成像装置中的空气供应
CN108885423A (zh) * 2017-02-20 2018-11-2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通道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0889C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36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wo recording sheet cooling outlets
EP17442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an appropriate image even on a special recording medium
CN1020302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3133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49879A (zh) 成像装置
US974294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84501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00474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2068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JP2004005559A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40062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811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6825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used sheet
JP44934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補充用紙表示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20060984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026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66396B2 (ja) 印字処理装置、多機能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単機能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3403A (ja) シート反転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反転搬送方法
JP20073340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74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81322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13059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9628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